鬼吹灯

字:
关灯 护眼
鬼吹灯 > 同治皇帝 > 第184页

第184页

    “以沃王之见应当如何应付当前的形势呢?”任化邦又问道。


    张乐行捻着下巴上的几缕鬍鬚说道:“以我所见,走也不是最佳方案,留也不是最佳方案,最佳方案是也走也留。”


    “沃王的意思是留一部分走一部分,兵分两路分头行动?”


    “正是这样。”张乐行频频点头。


    任化邦略为有点吃惊地说:“沃王这样做岂不是太危险了?本来我们的人马就不多,再兵分两路,西进一路给清兵一个孤军深入的机会,倘若清兵重兵堵截,这西进捻军就危险了。留下来的一支捻军也会由于主力分散兵力更弱给僧格林沁造成悬殊之势,被围困在这里。不可,万万不可,以小弟之愚见,要走都走,要留都留。”


    “任兄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兵力分散变弱的一面,没有看到两支队伍互为犄角,彼此呼应,相互配合的另一面。我们的兵力一分为二,清兵一分的何止是两部分呢?他们要分出更大的兵力追随在两路捻军的屁股后。同时,我们分军两路后,暂时一明一暗,西路捻军为明,东部捻军为暗,先把僧格林沁的大队人马吸引过去,让清兵以为我们的主力全部西进了。待留守本地的捻军休养一段时间,扩充了人马后再由暗而明和清军周旋,这样将清兵拖来拖去,不打也给拖垮了。你们认为分兵两路的策略可行吗?”


    众人一听张乐行这么分析,都私下盘算一会儿认为可行。究竟谁愿意留守淮北,谁又愿意西进陕南呢?


    张乐行看看张宗禹、张禹爵又回头看看任化邦:


    “愿意西进的人分兵西捻军,愿意留守的人分兵东捻军,你们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张宗禹明白叔父的意思,主动说道:


    “叔父的这一决策比我和禹爵考虑得更加全面,就依叔父的策略行事,侄儿和禹爵率一部分人马组成西捻军,不知叔父还有何指教?”


    “你们两还年轻,领兵打仗经验不丰富,让远才也随你们一同西征,不知远才有没有意见?”


    “小弟听从大哥的吩咐!”


    张乐行点点头,“你们三人所率的西捻军人马不必太多,但一定要是精锐部队,以骑兵为主,作战机动灵活,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几路清军的围追堵截与扶王与遵王的太平军会合。行动路线也要避开僧格林沁主力,从太和、项城一带直插汉中,打打走走,不可恋战。”


    “请叔父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拖住僧格林沁主力,让他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进入河南的,给留守的捻军赢得充足时间。”


    张乐行很满意地说:“只要你们能引走僧格林沁与瑞麟的人马,袁甲三与丁宝桢的部队就敢轻易南下。到那时,我和伍旗主再率军东进,给山东的清军一个迎头痛击,把僧格林沁从河南引入咱安徽,给你打西捻军争得机会。一旦我们东捻军有了压力,你们再东进打击河南一带的清兵,让活动在中原一带的清军首尾不能两顾,没有喘息的机会,到那时我们捻军的势力就会遍布整个中原了。”


    张乐行说到兴奋之时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仿佛现在就已经登上九五之尊称起中原帝王起来。


    夜幕降临了。


    西捻军整装待发。


    张乐行、陈大喜、任化邦等人来到队伍前面给张宗禹。张禹爵和邱远才送行。


    张乐行走上前,紧紧握住儿子和侄儿的手,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又一时无从说起,认认真真地打量着儿子和侄儿,仿佛在审视两位从来也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一样,从头到脚,从脚到头,足足看了好久。张乐行理一理被寒风吹乱的头发,眼泪模糊地说:


    “宗禹,你年龄稍长几岁,也有作战的经验,这西捻军就拜託给你了,禹爵也拜託给你了。”


    “叔父放心,侄儿在西捻军就在,我和禹爵会尽力发展壮大西捻军的。”


    张乐行又注视一下儿子,“禹爵,你不要太任性,听你宗禹哥的话,事事多和他商量一下,战场上要小心。”


    张禹爵点点头,“父王,你苍老多了。我们不再这里,没人照顾你,你更要多当心啊!”


    “你都这么大了,父王能不走吗?”


    “叔父,万一这里维持不下去,你也带兵西进吧,有我和禹爵在一定会协助叔父成就大业的!”


    张乐行点点头。


    粗犷的军号声响起,张乐行松开两人的手。


    “你们快上马吧。”


    张宗禹与张禹爵扑通跪倒在地,重重叩个响头:


    “父王保重!”


    “叔父保重!”


    两人站起来翻身上马,向马屁股上重重抽了一鞭,两匹马腾地一声跑开了。


    张乐行看着两人消失在夜幕中,两行清泪慢慢流下,也许这就是生离死别。


    “沃王,外面太冷,回大营吧?”陈大喜催促说。


    张乐行无声地迈动着脚步走了回去。


    张乐行草草吃了点饭就上床休息了,刚躺下,就有亲兵进来报告说,陈大喜求见,他立即传令让陈大喜进来。


    陈大喜既是自己的部下又是亲密战友,自从人捻以来就跟随着自己,无论走南闯北,一步也没有离去。与自己一起征战了十多年,经过无数战斗,出生入死,也立下许多战功。几次救了自己的命,没有他自己这条老命不知死了多少次了,他对大喜比亲生儿子还亲。这次捻军分兵,他本来准备留下禹爵或宗禹,让陈大喜到西捻军中去。最后权衡再三还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一是大喜与自己相处多年配合默契,二是大喜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相比之下,分兵后的两路捻军,留守的东捻军处境更加危险,需要陈大喜这样忠诚可靠的人作帮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星期五谈个恋爱吧 绑定气运,我镇守人族能看见提示 村上无探戈 漫界暴君 斗破:我能将万物无限升级 漫威之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