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字:
关灯 护眼
鬼吹灯 > 唯我独 裁 > 第951页

第951页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帝国陆军装备委员会根据俄国改装汽车的启发,在经过专业战车设计师们和工程师们的联合改进下,最终在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的特别指点下,推出了w16型轮式步兵战车。


    w16轮式步兵战车,又称光华十六年式步兵突击战车。由中华帝国陆军装备委员会、福特汽车工业集团、北洋兵器重工联合开发而成。採用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前置、乘员舱后置的总体布局方案,这样的优点是可为战斗室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布置弹药和乘员工作位置。


    整车由火力系统、火控系统和轮式底盘三大部分组成。它採用6x6轮式底盘,与中华帝国福特汽车公司打造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福特重型越野军用吉普车的技术性能相当,具有双横壁式独立悬挂系统、液压减震系统,防弹橡胶轮胎,以及前、中两桥转向机构。採用6x6等轴距驱动方式。这些使10式运兵车,其被证明在对日登陆战中是个巨大的鸡肋,经常性沉没和熄火成为帝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们口中的王八车。陆军在登陆作战时,很多士兵就是乘坐m10式运兵战车沉底阵亡的。


    为此,新型的w16式步兵战车因为海军陆战队的要求,首次进行水陆两用式设计,在车体尾部有2个桨舵合一的导管螺旋桨推进装置,结构简单,操纵轻便,水上推力大。当车辆在陆上行使时成竖立状态,在下水时,将其旋转180度即可。


    10式步战车提高了一大截,同时在关键部位设计的可拆卸式检修舱盖也方便了部队在野战环境下的就地维修。


    防护方面,w16式步战车的车体为装甲特种钢制造的全封闭式浮壳结构,平均厚10毫米,正面厚20毫米,车体前部正面和两侧可防7.62毫米穿甲弹近距离射击和炮弹破片,在500米外可防止被12.7毫米重机枪穿透。车体内部分为驾驶舱、动力舱和战斗舱三部分。驾驶舱位于车体前部,安装有车辆操纵机构、观察仪器,车长和驾驶员座椅以及灭火器。w16轮步战车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动力舱位于车体左中部紧靠驾驶室后,其内装有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传动箱、传动轴、水冷系统、通风系统及灭火系统等。这种结构有利于乘/载员通过后门和侧门进出,也容易操作车辆。但这种结构令车内噪声和温度较高,但还在可忍受范围内。


    车长和驾驶员室位于车辆前部(驾驶员在左,车长在右),用钢板与载员室隔开。车长和驾驶员各有3具潜望镜,便于战场突击。


    最重要的是战车的动力装置,福特汽车工业集团为此特意研发一台都可以用在轰炸机上的320马力福特k型6缸4冲程直喷式风冷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经过陆军委员会的高强度测试,性能先进,结构可靠,是一种优秀的军用发动机。此外,发动机上还安装有200瓦的发电机和300瓦的起动电动机。变速箱採用福特公司生产的原本用于比赛的赛车型机械式变速箱,共有6个前进档和l个倒档,变速范围大,并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满足车辆高越野机动性的要求。


    战斗舱位于动力舱之后,其左右两侧为乘员座椅。在动力室右侧有连接驾驶室和载员室的通道,通道的右侧有侧门,可供乘员和载员上、下车使用。车体两侧和后门上都有潜望镜和球形射击孔,可供载员乘车作战。在动力室后方中部的战斗室装有一座顶置式单人炮塔(武器顶置有利于炮塔外排弹链、弹壳和排烟),有三防性能,炮长位于炮塔右侧下方战斗室内。


    武器方面是2式12.7毫米重机枪,还有一挺并列的10式6.5毫米白朗宁轻机枪。


    另外,也就是王辰浩亲自给该型步战车设计了用于掩护战车前进的雷击炮发射系统,载有四门37毫米雷击炮,可进行前后0到180度,左右30度的方向角调整。主要用来战车突击时发射雷击炮弹扰乱敌军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停车时对中近距离的敌军重要目标实施攻击,掩护步兵拔出敌人的火力点。


    w16式步兵战车的轮胎外壳给高强度的密封橡胶轮胎,即使被击中,还可以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半个小时。


    正常情况下,w16轮式步战车乘载人员10人,战斗全重12.3吨。最大公路时速60公里,水上5公里,越野35公里,最大行程300公里(公路),水上80公里,越垂直墙高0.5米,越壕宽2米。


    中华帝国有了m16式新型主战战车和w16式轮式步战车,但陆军部对此并不满意。从欧洲战场上传回来的情报表明,战车在战场上的攻击力还存在死角。尽管16战车配合起来,弥补这方面的死角,但是还不够。敌军的榴弹炮阵地可以发射曲射榴弹炮摧毁战车,反过来己方如果可以快速部署榴弹炮火力点,则可以反击和压制敌军的战车部队。


    陆军装备委员会根据16战车(直射炮)、w16战车(重机枪、小口径雷击炮),提供曲射弹道的大口径榴弹炮掩护。


    这并不是新创意,因此此前德国、法国早就开始研制的轨道炮,中华帝国研制的超级大炮,都可以看做是车载榴弹炮的鼻祖。


    而第一门实战型车载火炮则由法国于1915年的第三次索姆河战役期间发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诞生后不久,法国人为了使笨重的牵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够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迅速地思考转移阵地,在一辆履带坦克底盘上安装一门野战炮,使具有机动越野性能。但这时的自行火炮没有装甲防护,只适用于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在一次阻击德军战车突击时,这种履带式战车的榴弹炮成功的摧毁了几辆德军战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星期五谈个恋爱吧 绑定气运,我镇守人族能看见提示 村上无探戈 漫界暴君 斗破:我能将万物无限升级 漫威之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