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贵妃又向安德海告戒几句,这才匆匆忙忙地钻进马车直奔圆明园而去。
咸丰刚刚住进圆明园太极殿,懿贵妃就哭哭啼啼地赶到了。
咸丰正窝着一肚子火没处发泄,一见懿贵妃来了,气不打一处来。哼,我正要找你呢?不想你竟来了,你是做贼心虚还是恶人先告状,今天我要审审你,看看云嫔和朱莲芬之死是否与你有关。
咸丰看了一眼泪流满面的懿贵妃,半理不睬地问道:
“都到啥时候了,你还来打扰朕,朕现在心乱如麻,如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就先回去吧!朕要休息了,还有许多国事没有处理,也不知这北京城还要守多久,万一情况有变还要避难他方,这几日多休息会吧,以防外出时旅途劳顿,受不了颠茫之苦。”
懿贵妃边擦眼泪边委屈地说道:“皇上只顾自己驻圆明园,也不管奴卑和大阿哥的死活,幸亏奴卑早有准备,否则,奴卑现在已成了刀下之鬼。”
咸丰面色一沉,“你怎么说出如此丧气之话,京城尚没被洋人攻破,你怎么成为洋人刀下之鬼呢?就是城真的破了,也还有王公大臣呢,朕也不会让你留下受辱?”
“皇上误会奴卑的意思了。刚才在宫中收拾行李物什之计,突然有人闯进奴卑的房中偷东西,那两人以为房中人已走光呢?恰恰碰到我走进去。奴卑一见有人趁机抢掠东西,急忙喝住了那人,一看,竟然是宫中的两名太监。那两人见行踪败露,便想杀人灭口,掏出刀要砍向奴卑,恰好被及时赶来的侍从人员解救了,那两人知道寡不敌众,夺路逃走了。听追赶的太监说,那两人是景仁宫的执事太监,一个叫史平顺,另一个叫杜进忠,他们利用宫中外迁的混乱机会偷抢夺拿、无恶不作。据几位宫女反映,那晚杀死小红宫女的蒙面人非常像史平顺。由此推测,史平顺、杜进忠两人都是飞贼,隐藏官中多年,宫中多次失窃可能都与这两人有关,只是他们隐藏太深没有暴露,如今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请皇上速速派兵捉拿,以防这两人趁乱逃到宫外,将来再追捕就更难了。”
咸丰没想到懿贵妃是来说这件事的,有点难了,他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了。他认真打量一下懿贵妃,希望从她的脸上看出什么破绽,但他一无所获。
咸丰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
“爱妃所讲的事可否有人相见?”
懿贵妃早就知道皇上不会马上相信,她一听咸丰这样发问,马上又哭了起来:
“奴卑服侍皇上多年,想不到得到的就是如此下场,皇上抛下不管不问独自逃难不说,连奴卑的话皇上也不相信,竟然怀疑奴卑是在撒谎欺骗皇上坑害他人。奴卑实在伤心,奴卑句句是实,有贴身太监安德海等人作证。奴卑与景仁宫太监史平顺、杜进忠素不相识,更不了解,无冤无仇,何必捏造事实陷害他们这些下等人呢?如果皇上不信,奴卑也只好以死表明心迹了。”
懿贵妃说着,装着撞向廊柱的姿势。这时,早有人上前拦住了她。
“贵妃娘娘何至于此?屈屈小事不值得以死明白心迹,若让史平顺和杜进忠两个贼子知道,这岂不令他们得意吗?”一名太监拦住她说。
“既然皇上如此薄情,我活在世上还有何意义、在皇上的心目中,我也许还抵不上那两名做贼做盗的太监,今日不死,将来也会遭到那两名歹人的暗算而死,与其被人所杀,还不如今天就死在皇上面前呢?”
懿贵妃哭着说着,又要撞死在殿前。
咸丰嘆口气说道:“好了,好了,你也不必哭闹,朕马上派人将史杜两人关押起来,待审讯查明之后一定给你个说法,你先回去吧,多多保重身体要紧。”
懿贵妃见目的达到,擦了擦眼角的泪水道一声安,便退了出去。
懿贵妃刚刚退出,咸丰就下令传事太监立即回官告诉崔总管,认真看押史杜两人,明天押解到圆明园,他要亲自审理此案。
正在这时,传事太监又来报告,说有几位大臣求见。咸丰知道这是非常时期,大臣此时赶来一定有要事求见,立即宣他们进殿。
咸丰见进来的是匡源、文祥、杜翰、翁心存、奕䜣等人,君臣礼毕即令他们坐下叙话。
文祥率先奏道:“皇上,今有都察院、九卿科道纷纷递来奏摺,请求皇上坐镇京城与洋人决一死战,只要皇上止驾,君臣上下齐心,京城可保。倘若皇上离京而去,必使军心涣散,民众生怨,将士失去战斗力,京城发发可危。请皇上三思而后行。”
咸丰对文祥的请奏不置可否,他转脸问奕䜣道:
“各处守城将帅是何心思?”
奕䜣立即出来奏道:“回皇上,僧王爷和胜保将军等人也主张皇上留镇京师,御驾亲征,安抚民心,鼓舞斗志。”
咸丰一听,知道这五人已经商定好的,特来请求自己止驾,再问下去也还是一个鼻孔出气,他有点不悦,冷冷地对几人说道:
“肃顺曾为朕提三种应机方案,也都是你们一致同意的,如今朕也正是按照那三个方案行事,你们为何又如此阻挠于朕呢?朕要质问你们,如今大敌当前,你等身为朝廷命官,国家重臣,应当为国家社稷着想才对,出良谋献奇策,能退敌更好,不能退敌就要为朕的安危着想,难道要让朕留在这里被俘受辱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