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䜣实在可恶,当初修建康慈太后陵墓时朕就反对把康慈太后的样宫葬在慕陵东边,而他三番五次向朕哀求,朕才念手足之情同意他的请求,谁想到会有今天的事发生。万一慕陵倒塌,朕有何脸面见父皇于九泉之下。”
肃顺见皇上又动怒了,知道自己的话起作用了。于是,又安慰说:
“皇上不必恼怒,事情既然发生了应该想法挽救才行。”
“依你之见应该如何挽救这事?而这慕陵倾斜是否会给朕带来什么不祥?”
肃顺心里想道:如今世道已是多事之秋,内有乱民,外有洋人,国无宁日,哪一件事不是不祥之兆?我何不再进一步煽煽火,让奕䜣倒一次大霉,看他今年再和我过意不去。
肃顺又趁机说道:“依臣之见重新整修慕陵,把那慕东陵移走。”
咸丰一听,沉默许久才说道:“重新整修慕陵倒也没有什么,只是把那慕东陵移走,朕实在于心不忍。”
肃顺也知道自己的建议皇上未必能够接受,但他这样说的目的无非要加深皇上与奕䜣之间的矛盾。
慕东陵是康慈皇太后的陵寝。这康慈皇太后就是奕䜣的亲生母亲孝静皇贵太妃,后来被咸丰皇帝封为康慈皇太后。为了这个封号,奕䜣和皇上闹得不可开交。
宣宗道光皇帝去世后,奕詝继承皇位这就是咸丰帝。这时道光已没有皇后,名位最长的妃嫔就是静皇贵妃,因此,咸丰加封地为康慈皇贵太妃,并请她移居到寿康宫。但是,奕䜣对皇上给母亲的这个封号很不满意,曾多次请求咸丰加封自己母亲为太后,咸丰都没有答应,直到静皇贵太妃去世那一天,咸丰才在众人极力劝说下勉强封她为康慈皇太后。
康慈皇太后死去,奕䜣要求咸丰同意母亲与宣宗成皇帝合葬慕陵,咸丰坚决不同意。奕䜣只好忍辱肯求皇上同意母亲葬在慕陵东侧,咸丰起初也没有答应,也是奕䜣痛哭流啼下跪恳求咸丰才答应的。
虽然咸丰对奕䜣如此百般刁难捉弄,但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针对静皇贵太妃而来的,而纯粹是为了与奕䜣过意不去。说心里话,如果不是静皇贵太妃,奕詝是当不上皇上的,这一点咸丰帝十分清楚。
因此,肃顺建议他把慕东陵移走,他觉得很为难,在良心上也说不过去,传扬出去也会让许多老大臣伤心失望。
肃顺见皇上只同意重新整修慕陵,对于移迁慕东陵的事却犹豫不决。他略一皱眉,又进一步暗示说:
“皇上,就为臣根据那《青乌先生葬经》分析,恭亲王再三肯求康慈皇太后的陵寝安放在慕陵东这是极有阴谋的。”
咸丰一听这话,吃惊地瞪着肃顺问道:
“到底有何阴谋,请肃卿快快说来。”
肃顺一见皇上相信了自己的话,他反而不再急着说出,饶有介意地说:
“皇上,只怨臣一时嘴快说了出来,臣还是不说为好,说了皇上可能以为臣是挑拨皇上与恭亲王的手足之情。臣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请皇上另请风水先生测定一下也许就知道了。”
咸丰一见肃顺吞吞吐吐不愿说,就更加怀疑那慕东陵有问题,他也越想知道个究竟。
“你只管说来,朕也只是听听,未必就相信你所说的内容,是非曲直朕自有主见。”
肃顺这才说道:“既然如此,臣就直说了。按照《青乌先生葬经》所说:‘慕东陵建在慕陵上方,抢占慕陵的东方日月精华和天地紫气,’这在葬理上称为截风水。慕陵的风水被截走了,这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咸丰一听,心中吃惊不小。慕陵里面安葬着父皇宣宗成皇帝和自己的母亲孝全皇后,自己将来的福祸平安以及子孙后代的荣辱兴衰全靠那慕陵阴气的支撑呢?慕陵的风水被奕沂生母的陵寝占领了,这岂不意味着父皇的天德阴力归于奕沂吗?如果是这样,这大清国的皇位将来有可能被奕䜣及其子孙所窃取。当年争夺皇位时我就差一点败在奕䜣手里,如果按照肃顺的看法,奕䜣要求他的母亲埋葬慕陵东侧是别有用心的,也是暗中请人观察好的。好,看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大腿拧不过胳膊,朕决不让你的阴谋得逞。
咸丰冲着门外大喊一声:“传恭亲王!”
恭亲王府灯火通明。
殿堂内宾客满座。
恭亲王高举酒杯对众人说道。“承蒙各位光临,我奕䜣喜得犬子,为感谢大家,让我再敬各位一杯。来,干!”
奕䜣说完,一饮而尽,其余人也纷纷举杯饮干。
奕䜣刚坐下,大学士、户部尚书周祖培又站了起来,“各位:今天,恭亲王喜得贵子,这是一大喜事,可庆可贺。还有一喜也值得庆贺,让我们再干一杯好不好?”
“还有一喜?”户部左侍郎文祥放下手中的筷子问道,“清周尚书快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真值得庆贺我文祥先干三杯。”
“好,一言为定,驷马难追!我就说一说这是不是一喜。”周祖培又接着说道,“今天从山东又传来捷极,僧格林沁亲王在活捉洪匪贼首林凤祥后又活捉了另一匪首李开芳,把陈玉成和李秀成派来北伐的先头部队彻底打垮,这是不是另一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