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月,新的ausf c出现了,带有新的悬挂系统,由五个独立的负重轮组成,这成为以后的ii号坦克的标准。ausf c生产了约2000辆,主要用于训练和作战,它是主要的生产型号。在1938年5月,生产了ausf d/e型,才用了famo/christie悬挂系统。1940年,由于d/e型缺乏越野能力,它们退出了服役,被改装为辅助车辆。从1940年到1943年,又发展了ausf c的新的改进型,即ausf f/g型。
ii号坦克由不同的厂商生产,ausf a1到b有man和奔驰生产,ausf c到c由man、奔驰、henschel、wegmann、alkett、miag和famo生产,ausf d/e由man生产,ausf f由famo生产,ausf g由man 生产。所有的ii号坦克都装备20mm的kwk 30 l/55或新的kwk 38 l/55(都是由原来的k 30/38 20mm火炮发展而来)。在北非的ii号坦克都对通风和过滤系统做了改进。一些标准的ausf a/b/c型还加装了烟幕发射器,并同mmpazer ii在1941/42年的苏联参战。
pzkpfw iii中型坦克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国各军工公司研制一种重15t,装备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装甲指挥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让这种坦克成为德国新组建的装甲师的主力装备。1936年,苯兹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们的样车。1937年5月,苯兹公司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ii.a战斗坦克。其后又有3种改进型:b,c,d型。不过pzkpfw iii.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1939年德国开始生产e型,这种型号是正式装备部队的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开始装备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这个型号是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这3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它们统一的编号为sd.kfz.141,这几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装备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间pzkpfw iii战斗坦克又增加了4种型号: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装一门长身管50mm火炮。j,l,m统一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是装备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编号为sd.kfz.141/2。在它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分两批一共生产了3ooo余辆。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大约生产了6000辆(有些资料上说有12000辆之多)
德国利用pzkpfwiii坦克的底盘生产多种变型车,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击炮,另外还有自行榴弹炮,喷火坦克,指挥坦克以及观察坦克等。
pzkpfw iii型战斗坦克从1939年装备德军开始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军活跃在各战线的主力装备。它作为德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参加了入侵波兰,法国战役,北非战役以及入侵苏联的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和中期,pzkpfw iii战斗坦克无疑是德军的重要装备之一。
pzkpfw-4型 中型坦克
perzf-4型坦克(pzkpfw4)即4号坦克,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希特勒于1934年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mm火炮的4号坦克,4号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a型坦克出厂,战前4号坦克的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大多用于测试和训练,但波兰战役中的部分参战坦克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10月d型投产,成为最初的生产型。1940年e型投产,1941年f型(f1)投产,4号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苏德战争开始时,4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
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3、4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但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所以能够避实击虚,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此外苏联各级军事指挥的无能也促成了这一结果。但4号等坦克的性能劣势是无法回避的,随着苏联红军战术指挥能力的逐步回复,结果就是德国在莫斯科战役的惨败。
而后,德国人除开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开始对3、4号坦克大加改进。首先4号坦克f1型改装长身管75mm火炮,成为f2型,然后42年g型投产,两种型号坦克的增强了装甲,火力也大为加强,勉强可对抗t-34/76。此外4-f2型也运至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该坦克火力强、结构好,是当时非洲战场德意军队最倚重的装备。
1943年h型和j型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产量均超过3000辆,在数量上逐步取代3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第、阿登等战役中,4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国生产能力不足,因此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4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整个战争期间,4号坦克总产量达8000辆以上。
此外,4号从战争初期开始就推出变形车,包括旋风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等。最重要的当属以4号底盘发展的驱逐战车,安装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简称“4驱”。这些变形车数量达2859辆,在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兵团、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中都有广泛使用。
战后,一些4号坦克以及3突、4驱等被叙利亚等国家购买,参加了早期的中东战争,到1967年仍可在戈兰高地战场看到4号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