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射速 30发/分
持续射速 18发/分
高低射界 45°~85°
方向射界 14°(不移动脚架)
杀伤面积 9米×18米
全炮重 21.03公斤
炮身重 7.25公斤
炮身长 0.762米
炮架重 7.42公斤
座钣重 2.03公斤
配备弹种 m49a2榴弹、m83a2e照明弹、烟幕弹
弹重 1.36~1.83公斤
运动方式 人携
炮班人数 3人
识别特徵:
1.使用方形边缘凸起的座钣。
2.使用可折收的两脚支架。支架与炮身相连处横杆为螺纹状,外露。
m29式81毫米迫击炮
发展过程:
美国40年代开始研制的81毫米迫击炮,研制定型后称m29式81毫米迫击炮。该炮于1951年开始装备,m29a1式迫击炮于1970年定型并装备部队。其主要装备美军步兵连和空中突击连,用于杀伤有生力量、施放烟幕和照明。台湾军队引进装备该炮,主要用于杀伤有生力量、施放烟幕和作战中对目标进行照明。其改进型为m29a1式。
性能特点:
1.射程远,射速快,威力大。
2.重量轻,便于机动,对复杂地形适应能力较强。
3.有较好的配套改进性能。
基本数据:
口径 81毫米
初速
m374式榴弹 264米/秒
m374a3式榴弹 268米/秒
最大射程
m36a1式榴弹 3987米
m374a2式榴弹 4595米
m374a3式榴弹 4800米
最小射程
m374a2式榴弹 72米
m374a1式榴弹 46米
最大射速
m29a1式,持续1分钟 30发/分钟
m29a1式,持续2分钟 25发/分钟
持续射速
m29a1式发射
m362式榴弹 5发/分钟
m29a1式发射
m374式榴弹 8发/分钟
m29a1式发射
m374式榴弹 13发/分钟
炮身长 1295毫米
高低射界 45°~84.4°
方向射界(不移动脚架) 10°
全炮重
铝制座钣 44.55公斤
钢制座钣 54.98公斤
识别特徵:
1.身管外部为通体螺纹状散热片。
2.採用两脚架,呈三角形。瞄具位于炮身左侧,炮架固定环为两道,上宽下窄。
t86式120毫米迫击炮
发展过程:
t86式120毫米迫击炮,是台湾联勤205厂于8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大口径迫击炮。其主要用于取代过于笨重的t62式107毫米迫击炮,使步兵直接支援火炮实现威力与机动力的有机结合,并使迫击炮口径与世界流行口径接轨。
性能特点:
1.射程远,威力大。该炮最大射程达9300米,能够满足步兵对直接支援火力的需要。射速较快,每分钟可发射15发炮弹,火力密度和火力持续能力较强。
2.配备小型炮车,能够以人力或者车辆牵引实施快速机动。
主要改型:
台湾军队在t86迫击炮的基础上,研制了双管车载型,配装于“悍马”吉普车后部。主要改进是身管加长到2334毫米,射速达到16?20发/分,能够与射击指挥仪和gpg系统配合使用,火力密度、精度有所提高。
基本数据:
口径 120毫米
身管长 2148毫米
最大射速 15发/分
最大射程 9300米
初速 450米/秒
战斗全重 240公斤
炮车重量 200公斤
高低射界 45°~80°
配用弹种 tc63、tc86式120毫米高爆弹、tc86高爆弹
弹重 14.8公斤
弹长 758毫米
装药 2.8公斤tnt或者b炸药
引信 碰炸引信
配用瞄准具 m53、ts86式
炮班人数 3人
识别特徵:
1.配备两脚式炮架,底脚呈尖锥形,并附有小型脚架固定圆盘。
2.座钣呈盆状,两端有一对双耳提手,后端有一对并排单耳提手。
3.运动状态时,倒放于小型双轮炮车上,可由车辆牵引。
t75m式20毫米机关炮
发展过程:
t75式20毫米机关炮,是台湾联勤205厂研制的多用途速射炮。目前s型已经大量装备作战舰艇。车载为m型,上前装备海军陆战队,是其实施直接火力支援的重要武器。在1997年台湾军队进行的“汉光十三”号演习中首次公开。
性能特点:
1.射速快。该炮每分钟最大射速达1200发,可形成较大火力密度,压制效果较好。
2.威力较大。初速达到1030米/秒,200米距离上可击穿45毫米钢板,对轻装甲目标威胁大。
3.机动能力强。採用m988底盘,对地形适应能力较强,可在复杂地区使用。
基本数据:
口径 20毫米
全炮重 85公斤
射速 单发、3发、400/800/1200发/分
初速 1030米/秒
有效射程 2000米
精度 100米/10发/直径0.1~0.2米
威力 200米距离/90°/45毫米钢甲
供弹方式 左右弹链
弹箱容量 200发
击发方式 电击发
识别特徵:
採用m988悍马底盘,火炮装载于车体后部,无炮塔,以支架形式固定,弹箱位于炮身右侧,炮口装置较简单,四周开有非连续式消焰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