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字:
关灯 护眼
鬼吹灯 > 现代锦衣卫 > 第178页

第178页

    做为一个隐秘而独立的系统,哪怕是锦衣暗卫自己的人都是彼此不了解身份的,更不要说是罗大佑这些低层地锦衣卫官员了。


    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主观上的刻意维持意外,在客观上也是有原因的。


    锦衣卫虽然名镇天下,但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作为锦衣卫最高部门地“锦衣卫指挥衙门府”却并不是在北京,而是设在天津。


    大明早期的天津还是属于完全地军事管制区,设有天津三卫: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但到崇祯时代已经发展为北方最为重要的港口了,所有江南的漕粮都要经过海河运抵京师。


    “卫”是明朝所特有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为五千六百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一万六千八百人。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五年将首都迁往北京,迁都前,首先派出负责皇帝防务的贴身卫队“锦衣卫”到天津卫,在原来三卫的指挥衙门前设立锦衣卫指挥衙门府,专门负责暗地监察京津军民动态,时至今日,在天津依然有锦衣卫桥大街的地名。


    在首都正式由南京搬到北京之后,锦衣卫在更名为“京师”的北京设立了镇抚司衙门作为锦衣卫的执行机构。


    当然,虽然锦衣卫指挥使衙门被设在了天津,但身为锦衣卫负责人的指挥使们却是并不愿意这么远离中枢的,在实际中,他们也大多是滞留在京师办公的,在天津总部只留下一些留守人员。


    作为锦衣暗卫的最高统领,身为仅次于指挥使地两名锦衣卫指挥同知之一的历任负责人,正是那个当仁不让地被留守人员。


    也正因为如此,在天津一方独大的历任锦衣暗卫统领们,有足够地能力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地风雨不透,加之锦衣暗卫地工作特殊性,也并不如何引起朝臣们的注意,这才能够在三年前的大清洗中侥幸得以苟全。


    张知秋这时本已然是准备要离开的,但在听到张丹枫这急切间脱口而出的话语之后,却是立即改变主意留了下来。


    虽然在这个下午张知秋对于张丹枫已经有了一些很不错的印象,但是罗大佑对于他的指控,却是于瞬间抹杀了这一切。


    对于来自现代的张知秋来说,许多这个时代的人们所不能容忍的“罪过”,他都可以豁达大度地一笑置之,但唯有这“叛国”的行为,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他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呵呵,如果你是想要藉此来拖延时间的话,我劝你就不要费心了!”


    对于张丹枫的言辞感到意外的并不只有张知秋一个,在认真地盯了满脸纠结之色的准老头儿几眼之后,锦衣卫百户没有一丝笑意地开始冷笑了。


    对于今天的事情,除张知秋这个“意外”之外,罗大佑准备的非常地充分,根本就不担心张丹枫能够逃出自己的掌心之外!


    第一百零五章 怀疑


    更新时间2012-3-22 0:46:52 字数:3044


    因为自身作为秘密机构的特殊性,如果锦衣暗卫的身份在曝光之后,当事人如果不能成为“自己人”的话,通常那就一定是要被灭口的。


    眼下张丹枫的两难之处在于,他对于张知秋的了解尚在进行之中,对于如何与之进行相处尚未能够定论,但当前的形势却又容不得他再多做犹豫。


    就在这段时间双方交谈的过程中,张丹枫已经以多种隐秘的手法发出了召集部下的指令,但却根本没有任何地反馈!


    与此同时,张丹枫也还惊骇地发觉,自己所中的“消气散”威力之大甚至还在江湖传言之上!


    只是在这短短地一段时间之内,张丹枫的内力已然持续地消散了有九成以上,这也让他骤然间意识到,有意在进行拖延时间的,其实并不只是自己,这个风度翩翩的罗大佑也是正有此意的!


    “我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隶属于南衙!”感受着自己越来越为虚弱的身体,张丹枫终于不再犹豫地开口了。


    在锦衣暗卫的内部,其不成文的规定是:在任何情况之下,以保命为一级优先权限!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锦衣暗卫的人基本是以各种各样的掩护身份散布在各地的,其中不乏有各种“贱民”的身份,在许多时候,这些身份根本不能对当事人提供足够的保护。


    因为锦衣暗卫的总部设在位于北京南部天津卫的锦衣卫指挥使衙门总部,因此在锦衣卫内部也习惯以“南衙”来作为对其的代称。


    还是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如果要法办锦衣暗卫,那便必须由南衙来出具“勘合”,否则作为当事人的锦衣暗卫是可以拒捕的,并且南衙日后还将追究另一方的责任。


    所谓“勘合”,就是一种特殊的文件,由锦衣卫经历司一个设在南衙的特别部门编撰文簿,编立字号,由南衙主管官员用关防盖半印,称勘合文簿。


    所谓“关防”,也就是公章。


    古时符契文书上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将二符契相併验对骑缝印信作为凭证,这就是“勘合”,凡调遣军队﹑车驾出入皇城﹑官吏驰驿等均须勘合。


    在明朝,勘合用于边戌调遣,有调军勘合和军籍勘合;清代官吏使奉差出京沿途用驿站马匹,须查验邮符,亦称勘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星期五谈个恋爱吧 绑定气运,我镇守人族能看见提示 村上无探戈 漫界暴君 斗破:我能将万物无限升级 漫威之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