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破关,那是大同边军地责任;但是定襄县破城,那就与山西地方也脱不了干系了!
事情出现如此诡谲地态势,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便是这大明地中央和地方官员们,不约而同地携手採取了“欺上不瞒下”地策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将事情瞒着了崇祯皇帝一个人而已。
想要重建一县,对于如今本已日渐捉襟见肘地大明财政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无论是中央官员还是地方官员,在这一点上却是意见极其一致的。
赈灾和重建,这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如今朝廷关于减免定襄县一年钱粮地恩旨,也已经于前些日便下达了。
必须要指出的是,大明官员们其实是并不能完全地一手遮天的,这些个情况,其从始至终地全部细节,锦衣卫绝对也是知道地一清二楚的。
对于这一点,大明地官员们也都心知肚明。
不过,官员们却还是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做了。
如果是在厂卫还没有失去崇祯地信赖与欢心之前,锦衣卫绝对是会把这些消息于第一时间便捅到皇帝那里去的。
但是如今,锦衣卫却是根本就不敢有任何地动作。
作为一个已经被明令裁撤了三年之久的机构,如果被证实竟然还具有如此强大地实力,哪怕是这一次建立了不世之功,但其后等待它的下场会是什么,可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但不管怎么说,张克俭地这些做法也还是能够被人挑出些痛脚的,如果要是被御史们找藉口参上一本的话,直接被罢官也不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在张克俭听来,这个锦衣卫百户罗大佑地这些话,那根本就是在对自己进行赤裸裸地威胁的。
一时之间,张克俭地脸色已然是阴沉如锅底!
今时不比往日,如果要让张克俭就这么心甘情愿地束手就擒,如今只凭这一个锦衣卫地百户,只怕还是有些不够的。
不容否认的是,脱离了特定地环境,许多危险也确实是可以化解与无形的,而这也是张克俭此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地底气所在。
失去了皇帝无条件背书地锦衣卫,丢掉的可不仅仅只是自己那吃肉地爪牙。
“张大人真的是勿要多心,下官之所以会将大人地所作所为报与上官,皆是因为陕西境内如今不大安稳,而大人的方法,却是不失为一个应对地良策!”
大约是看出了张克俭地紧张与疑虑,罗大佑紧接着便客气地进行了一些补充与解释,此次公干,还真的并没有找这个新任知州麻烦地意思。
况且,在罗大佑的计划中,接下来自己在忻州地许多行动,还需要张克俭这个地头蛇地全力支持才行。
至于说张克俭那些架空州判李逸风地小动作,罗大佑却是并不放在心上的:这种事情历来如此,真的是没有任何地稀奇之处的。
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锦衣卫已然是今时不比往日,那种既得罪人、又没有多大好处地事情,能不做就坚决不去做了!
罗大佑说的隐晦,但张克俭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所谓地“陕西境内如今不大安稳”,其实就是那里如今已是有匪人开始造反了,而这些人却是很多都有白莲教背景的。
话听到这里,张克俭终于是可以苦笑着开始擦汗了。
知道没自己什么事,刚刚才倏然间一脸锐气地张克俭大人,立刻便又成为了之前那个谨小慎微、一脸惶惑之色地小小从五品官了!
见到张克俭如此作为,罗大佑倒也不觉意外,比这更为不堪的场面,罗百户也是见过许多的;倒是之前张知州方才那剎那间所表现出来地风采,深深地印刻到了罗大佑地脑海之中。
接下来的谈话,那便终于是宾主尽欢了,张克俭也满口答应下来,由自己派知州衙门的人,全力配合锦衣卫地行动,完全供罗大佑驱使!
还是那句话,即便是如今地锦衣卫已然失势,能不得罪,也绝对不是张克俭所愿意去招惹的,况且也真的是有些得罪不起。
更何况,剿灭白莲教,原本也就是地方官地职责所在;这要真的是让忻州城中的白莲教徒们闹出事来,被扒去这身官衣那都是轻的,被砍头地可能却是更为大些!
二人就此一拍即合,顷刻间便已皆大欢喜……
ps:收藏收藏收藏收藏!!!
票票票票票票票票!!!
第七十二章 农庄
更新时间2012-2-19 17:25:05 字数:2997
在忻州城外地一座规模颇大地农庄里,一向很少露脸的本宅老爷今日却是住在了庄子里,与他一起而来的,还有几个至交好友。
夜虽已深,但位于大院中心处地主宅之中,却还灯火通明着,不过,因着这宅院地广大,在农庄之外却是黑沉沉地看不出一丝端倪来的。
“能确认这具尸体的身份吗?”客厅之中,坐在主位的,正是本宅主人曹员外,他这时却是满脸地凝重之色。
“这个人是我亲眼所见被那个郭泓志所背回来的,最后据说是被刑虐致死——奇怪的是竟然没有听到他的喊叫之声。”
回话之人是一个衙役,此刻虽然还是一脸平淡地回话,但是眼中却隐约地满是畏惧之色。
这具尸体看起来确实是曾经遭受过酷刑一般,身上虽然没有最常见地鞭痕,但却是被人用刀割的七零八落,不但手足、胳膊、腿都被割开,就连肚皮也已划了开来,里边地内脏更是都被割了下来,此刻仍是就那么被胡乱地塞在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