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只见放烟火般的地面炮火,却不见伊空军的飞机和防空飞弹。伊拉克空军飞
机为什么不起飞拦截呢?巴格达地面防空部队的数千枚地空飞弹为什么全成了哑
巴?当时有的军事评论家认为,这是萨达姆的防御战略,保留实力,避免正面交
锋,以达后发制人之目的。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42天的战争中始终未见空军
飞机迎战?未见地空飞弹反击?其中奥妙只有一个,那就是电子战发挥了极其重
要的作用。
人们只看到1 月17日凌晨3 时火光沖天、机群轰炸的场面,却很少有人知道,
在总攻开始前5 个多小时,“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一乐章——代号为“白雪行动”
的大规模电子战已经全面展开。数十架电子战飞机以强大的电磁功率对伊科战区
实施了阻塞式电子干扰,开战前伊军通信已经中断、指挥已经瘫痪、雷达迷盲、
萤光屏上一片雪花。携载“哈姆”、“阿拉姆”、“百舌鸟”、“默虹”反辐射
飞弹的数十架ea-6b 、f-4g、ef-iii和“海盗”等攻击机和电子战飞机乘虚而入,
彻底摧毁了巴格达地区的机场雷达、防空飞弹的火控雷达及用于指挥通信和电视、
电台广播的各种天线,使伊军彻底丧失了反击能力,徒有一群飞机却无法进行机
场调度和空中管制,徒有数千枚
----------------------- 页面101-----------------------
“萨姆”防空飞弹却不知该往哪儿打。在42天的战争中,多国部队共发射了
1000多枚反辐射飞弹,摧毁了伊军95%以上的雷达和电子设备,使50多个地空导
弹阵地无法工作,对确保己方空中兵力的生存能力和提高空袭作战效能发挥了极
为重要的作用。
反辐射飞弹不仅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越南战争和美利冲突中作
用也十分明显。1986年3 月24日晚10时6 分,美国海军两架a-6e攻击机从位于地
中海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直抵利比亚锡德拉湾海岸的“萨姆”5
地空飞弹发射阵地,连发两枚“哈姆”飞弹即将其火控制导雷达全部摧毁,消除
了对美海军航空兵的威胁,为下一步袭击作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1986年4 月15日凌晨,美国又出动250 多架飞机对位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
5 个利比亚境内目标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空袭和轰炸。在开战前90分钟也进行
了类似于“白雪行动”那样的电子干扰,在17架ef-111和ea- 6b电子战飞机成功
地对预定目标实施有效的电子压制之后,18架a-7 舰载攻击机和f/a-18舰载战斗
/ 攻击机,于空袭开始前6 分钟进入电子战飞机所形成的干扰走廊,首先以60米
高度在敌雷达盲区内超低空飞行,进入反辐射飞弹的有效射程之后,突然爬升到
150 米高度,摄取敌雷达波束和工作频谱,一经锁定后便立即发射飞弹。这次沖
突中共发射340 枚反辐射飞弹(其中“哈姆”30枚),摧毁利6 个雷达站和若干
个机场观通设备和指挥塔台,为后续部队大规模空袭扫除了障碍,消除了威胁。
最现代化的反辐射飞弹为什么不会“受骗上当”?
由于反辐射飞弹是一种利用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来发现、跟踪和摧毁目标
的飞弹,所以一般的地面雷达往往是自取灭亡。既然反辐射飞弹是顺藤摸瓜,被
动寻的,如果把瓜藤被切断,让雷达停机,被动寻的不就无的可寻了吗,实际上
这种战术早在60年代中期的越南战争中就已经用过,当“百舌鸟”反辐射飞弹袭
来时,地空雷达发现后立即关机或改变频率,“百舌鸟”
顿时成了睁眼瞎,被动雷达确实无的可寻了,因为没有了辐射源它又如何导
向目标呢?20年后的今天,这套把戏已经不灵了。1986年3 月24日美国海军a6e
舰载攻击机摧毁利比亚锡德拉湾的地面雷达站时就碰到了这种情况,该机携有两
枚“哈姆”反辐射飞弹,当第一枚发射之后,利比亚的“萨姆”5 地空飞弹雷达
站发现有飞弹来袭,欲速关机,可惜飞弹已至,将一个雷达站摧毁。该站指挥官
立即通知附近的另一雷达站关机,谁知关机之后数分钟内,“哈姆”这个不速之
客依然降临,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哈姆”飞弹採用了一些新技术,如能覆盖0.8 ~20千兆赫的无源宽带
雷达导引头,专门用于抗目标雷达关机的捷联式惯性基准装置加被动雷达寻的复
合制导等。这些新技术的採用,使它具有很宽的频带覆盖范围,能覆盖和识别所
有已知的辐射源频率,并能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辐射源进行攻击。它设有识别装
置,不会上假目标雷达的当。另外还设有记忆装置,只要敌地面雷达开过机,它
所辐射的电磁波便可被飞弹接收机接收,据此推算该雷达的方位、距离,并将推
算数据存入记忆装置。经数据处理后,变成控制指令,锁定目标,即使目标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