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衷心地祝愿你,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发扬这种无产阶级的革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我衷心地祝8你,早日完全恢复健康,对党对人民作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柯庆施
1964年2月11日
当天夜里,彭加木给柯庆施写了一封回信:
……我做过的工作不多,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与党的要求距离尚远。今后我决心要遵循您亲切的教导,学习毛主席着作,努力学习解放军,以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发挥无产阶级的革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群众,在亲爱的党和毛主席所指引的革命化大道上奋勇前进……
绝不辜负党的多年培养和教育,立誓要做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做人民的勤勤恳恳的勤务员。鼓足干劲,为攻克科学堡垒、攀登科学高峰而献出个人的一切。
1964年4月,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都以大量篇幅报导了彭加木顽强抗拒病魔侵袭、赤胆忠心为革命事业拼搏的先进事迹。
当时,上海树立了一系列先进标兵,其中有上海广慈医院治疗大面积烫伤工人邱财康、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师断手再植成功、工人王林鹤试制高压电桥成功、小学先进教师吴佩芳、少先队先进辅导1刘元璋等,彭加木也名列其中。
彭加木的事迹引起主管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元帅的注意,写下了这样的题词:
向彭加木同志学习。
学习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他克服一切困难、埋头苦干的精神,
学习他全心全意地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早在1956年收到彭加木要求到边疆工作的报告,便曾为之感动。此时,触发了他的诗兴,写下了一首词《满江红》:
大学之年,
科研界,
雷锋出现。
彭加木,
沉疴在体,
顽强无限,
驰骋边疆多壮志,
敢教戈壁良田遍。
铁道兵,
铺路满山川,
为人便。
病魔退,
英雄显;
乐工作,
忘疲倦,
老大哥,
永远令人钦贊。
活虎生龙爱国,
忠心赤胆常酣战。
望大家,
都向彭看齐,
比帮赶!
彭加木的甘当铺路石子的精神,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用这样炽烈的语言,赞扬彭加木:
他是一位革命者。在他的身体里好像有一只共产主义的马达,使他永远不知疲倦。
彭加木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他热爱党的事业胜过自己的生命,真正做到了古人所说的“鞠躬尽瘁”。
学习彭加木同志,就要学习他那种远大的革命志向,坚定的革命意志,豪迈的革命气概!
彭加木是生活中的萧继业!
彭加木同志身上所具有的品质,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品质,是创业者的品质。
直到这时,人们才认识到彭加木的“铺路石子”精神的含义。曹天钦教授深刻地指出了这一点:
科学研究最困难的阶段是建立起必要的技术和打开研究的局面。一旦突破了难关,成果便不难接踵而来。彭加木在实验室中也是一个话剧《年青的一代》中热爱边疆事业的英雄人物,垦荒者。他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系统。但随着工作的需要,在得到第一批成果后,他教会了别人,使后来者可以比较容易获得更多更好的成果,自己又去挑新的重担了。
直到这时,人们历数彭加木在科学的道路上如何“铺路”,才看清了他的不平凡的“铺路石子”精神:
1956年在昆明帮助建立化学实验室,建好之后,他走了。
1956年起,在乌鲁木齐筹建化学实验室。建成之后,交给别人使用。
1960年,在北京指导建成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心化验室。建成之后,他走了。
1962年,在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指导建立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后来,他又帮助广州、福州、乌鲁木齐等地建立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确确实实,彭加木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像建筑工人,自己住的常常是简陋的工棚,等到新房子盖好,他们却又要到别的地方去了;又像筑路工人,他彭加木照片们铺好路,自己却不一定再走这条路。”
然而,真正要当一个科学的建筑工、铺路工,又没有自私自利之心,却并不那么容易做到的哪!彭加木甘愿“自己种树,让别人乘凉”!
在过去,不少人不了解彭加木,总以为他“只会东奔西跑,科学成果不大”。正因为这样,当提职升级的时候,彭加木正在边疆工作,而所里又有这种舆论,便没有提拔他,所以他一直是助理研究员。尽管彭加木本人并不介意此事,但是,当大家都了解彭加木感人的“铺路石子”精神时,便一致同意为他提级。这样,在1964年底,彭加木被提升为副研究员。
曹天钦教授在当时公正在评价了彭加木的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