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一个走过场的仪式,朱厚熜再三推辞,把有些官员给弄糊涂了,以为他真的在推辞不愿做皇帝呢,听他说“勉从所请”时,激动得喊起“吾皇万岁”来。
正文 43.年号之争
更新时间:2010-7-3 9:19:43 本章字数:2660
43.年号之争
第二日卯时,天刚刚亮,引礼官员就来到了位于宣武门外的行宫,要引领朱厚熜及随从进宫。
朱厚熜看过新拟的《礼仪表》,知道进城进宫的路线,因而积极配合。
今天和昨天大不相同了,朱厚熜的御轿前,同行的多了穿戴整齐的仪仗队,还有专人执举着兵器金瓜,打着鲜艷的旗幡,并有乐舞相随。
朱厚熜和他的随行人员,跟着仪仗队,从宣武门向东,进入正阳门,又进大明门,再进承天门,如愿以偿,以皇帝的待遇入宫了。
年少的朱厚熜进入辉煌的皇宫之内,暂时住在了外朝,住在奉天殿后的华盖殿里。
安居之后,按《礼仪表》上之规定,辅臣杨廷和、梁储、毛纪等人应该来华盖殿同朱厚熜商议草拟皇帝登基的诏书,并商议改年号之事的。可等了多时,也不见他们到来。
这时,袁崇皋神情严肃地跪下说:“皇上,恐怕过了今日,微臣就不能再伴于您的左右了,以前的兴王府旧人也要离开您的身边,您以后的生活全由太监们侍候了,还望陛下多多保重啊!”说着心情沉重,不禁眼眶湿润起来。
“袁……爱卿快快……平身……。”说话哽咽,好象要生死别离似的,朱厚熜也弄眼泪汪汪。也是的,朱厚熜从出生到今日,还未与大家分开过,其深厚的感情不言面喻。
袁崇皋见状赶紧说:“皇上勿忧伤,想念臣时,臣召之即来。”
朱厚熜想了想说:“袁爱卿就到吏部吧,先做左侍郎,过些日子再做尚书。其他兴王府旧人,武官到锦衣卫,内官还是做内官,他们还算是在我的身边。原承奉正张佐升司礼太监,原审理刘儆和冯经就到大理寺做左、右寺宰吧,周文採到太医院做御医吧,曾慎到礼部做大史吧……。只是那个袁皓就不好安排了,到六部为官吧,他没功名,做内官吧,他又不是阄人……。”
袁崇皋得到了提拔,感恩说:“谢主隆恩。”想了想又说,“以臣之见,皇上身边还得有知已之人,黄锦请留在皇上身边吧,以便侍候皇上起居与差遣。再者,锦衣卫也得由皇上心腹之人掌控,原兴王府仪卫正朱宸可任锦衣卫指挥史,骆安可任同知,陆松可任千户副,还有镇抚、千户等职,也要有兴王府旧人担任。昨日在正阳门外,臣就发现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人有独断专行之意向,只要锦衣卫牢牢掌握在皇上手中,量那些文臣奈皇上无何了。”
朱厚熜说:“袁爱卿所言极是,我从安陆带来的169人,都得有所提升,特别是90名侍卫,个个都得重用。”
袁崇皋感到满意,又说:“至于那个袁皓,就让他暂到臣的府上做事吧,明年科考时,让他考取功名后,再到朝廷为官。”
朱厚熜表示贊同。
此时,司礼掌印太监周正来拜见朱厚熜:“奴才周正拜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拿出辅臣们已经拟好的登基文书又说,“首辅杨大人等拟好的登基告草奴才呈陛下,请陛下御批!”
什么?登基诏书首辅等人已经草拟好了?只等我批准了?难怪他们迟迟不来华盖殿的呢!朱厚熜又皱起眉头来,他接过太监周正递过来的诏书一看,更加不满意了,诏书的其它内容就不在意了,随你们怎么写就成,可这年号得与我商量啊!他一看,首辅们已经将年号定下来了,叫“绍治”,朱厚熜想,绍是何意?据《说文解字》,绍,继也。绍的意思是,继承,紧密连续。难道辅臣们的意思是要我朱厚熜承继先朝帝系之统?朱厚熜联想到了南郊外,他们要自己以太子身份进宫时,他立即警惕起来,就不高兴地说:“内阁辅臣们也不与我商议,就拟定了年号,完全未採纳我的意见……。”想了想,又对太监周正说,“你现在再去告诉诸爱卿吧,此诏书所定的年号‘绍治’,我不满意……。”
“好,奴才就去跟他们直说。”太监周正只是起了传声筒的作用,他拿着那份草拟的诏书退下了。
朱厚熜对袁崇皋说:“我在进京途中就想过该用何年号,首辅他们不与我商议就把年号定下来了,明显眼里没有我这个要登基的皇帝,把我看的只是一个小孩子。”
袁崇皋皱起眉头说:“依臣所见,看来,内阁老臣似乎有些倚老卖老……。不知皇上心中想好的年号是什么?”
朱厚熜说:“记得《尚书》里有《无逸》,周公曰:‘……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我以‘嘉靖’为年号,袁爱卿,你说如何?”
袁崇皋说:“皇上博览群书,通今博古,且又融会贯通。嘉靖殷邦之‘嘉靖’,好啊,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