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一看,他立马站了起来:“李教头!”
李靖笑着看了他一眼,说道:“你是叫……李元霸,对吧?”
“学生李元霸,听候教头训示!”李元霸站着笔直的军姿,大声回答道。
李靖低头看了一眼地上的秽物,伸手拍了拍他肩膀:“换个地方说吧。”二人一前一后,向讲武堂外面走去。到了门口时,卫兵本想阻拦,李靖打了个招呼,带着李元霸步出讲武堂。
“你多大了?可曾婚娶?”李靖问道。
“学生十六,婚娶嘛,家里穷,娶不上媳妇。”李元霸笑道。
李靖闻言一笑,不予评论,而是嘆道:“再这么乱下去,天下人可就不是娶不上媳妇那么简单了。到时候,没衣穿,没饭吃,盗贼越来越多,时局越来越乱。刚平定几十年,又要陷入兵荒马乱之中。”
李元霸听他言下之意,大有“哀民生之多艰”的意思,笑道:“教头习武修兵,难道不盼望有用武之地么?天下大乱,正是武人风云际会之时。”
李靖回头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别盼着打仗,哪一天我们这种人没有用武之地了,就说明天下太平了。”
没想到,一代战神,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竟有一副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李元霸很是意外,说道:“人都是贱骨头,不经历战争的残酷,不会知道和平的可贵。天下再乱,终究有平定的一天。学生不担心内乱,反正总会有人出来号召天下,统一江山。反而是突厥人,上次入侵马邑,没占到半点便宜就全军撤退。我刚开始想不明白,后来仔细琢磨,发现这是战略试探。”
李靖心中的震惊,不足以言语形容。这个问题他虽然一早就知道,可他多大年纪?读过多少兵书?在官场上磨鍊了多少年?李元霸,不过十六岁的少年,能想通这一点,难能可贵。
虽胸有惊雷,却面如平湖,李靖笑道:“那你说说看,是怎么个试探法?”
李元霸刚想开口,突然想到,面前这什么人?大军事家!在他面前卖弄兵法战略,那不是关刀面前耍大刀,鲁班门前弄板斧,自讨没趣么?想到此处,不禁自嘲一笑:“教头此时心里想必在笑学生不知天高地厚,您一定早就想透了。”
李靖面露赞许之色,点头道:“你说得不错,北夷上次入侵,的确是试探。他们想知道,中原乱到什么程度了,当发现我军还能组织顽强抵抗时,始毕可汗毅然决定撤军。不要以为这些蛮夷之辈是傻子,他们在等机会,等到中原无力抵抗突厥铁骑时,才会挥师南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来干预中原局势,让局势顺着他们的意思去发展。北夷不会甘心置身事外,早早晚晚会有动作的。就如同你所说的,内乱终究有平定的一天,中华有史数千年,从来没有被内乱打倒过。反面是外患,才让人担心。”
从前李元霸认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不过是有些人阿谀奉承罢了。可听完李靖的讲述,他才发现,受益良多。其中突厥会用尽一切办法干预中原局势这一句,尤其让他注意。
见李元霸许久无言,似乎怀有心事,李靖停了下来,正色道:“时局混乱,大厦将倾,你们这些后生晚辈,都是栋樑之才,将来一定可以纵横疆场。你虽然出身卑微,但切记不可自卑自弃,宁负白头翁,莫欺少年穷,努力吧。”
他这话虽然在鼓励李元霸,后者却从话里听出他的消沉和无奈。这种消极的态度,不该是一代名将所有的。
“教头您饱读兵书,武艺出众,又出身豪门,名望卓着。天下大乱,正是你大展长才之时,我敢保证,你将来一定是所有习武之人的楷模。”李元霸敢说这个话,自然是因为早已预知历史的发展。
李靖却只当是学生安慰于他,大笑道:“你保证?哈哈,我今年四十有五,却还是一个小小的郡丞,寄人篱下,谈什么抱负,说什么壮志,都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李元霸心里有些不爽,你是大唐战神啊!你是历代兵家推崇的宗师级人物啊!你是让后世中国人都尊敬的民族英雄!怎么这么灰心丧气?你好歹还是个郡丞吧,我小兵一个,无官无职,我还没自暴自弃呢!
“教头,有句话或许不是学生该讲的。男儿立志六十未晚,你不过四十五岁,正值壮年。乱世出英雄,只是机会没到而已。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迟早有一天,你会提虎狼之师,扫荡天下!”李元霸说到激动处,握拳挥动,眉飞色舞。
李靖仿佛听得怔住了,他实在不敢相信,这些话会是一个出身农家的少年说出来的。自己身为教头,为人师表,教导学生是自己份内的事。而现在,却是学生在开导自己。他一介布衣,尚未成年,都有如此雄心壮志,我李靖虚活近半百,难免还不如一个黄口小儿么?
想到这里,消极之气一扫而空,塞于心间多时的郁闷烟消云散。他用力抓住李元霸的肩膀,摇了又摇:“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元霸,说得好!没想到我年近半百之人,竟让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开导,哈哈……”
李元霸见他如此模样,也满心欢喜,却见李靖笑声忽止,噼头问道:“你真是出身太原农家?没读过圣贤书?你的言谈举止,行事作风,看起来都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