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林先安排了公司的财务部门和法务部门,开始对市场上的潜在收购目标进行初步筛选。同时,他与陈奕辰一起,制定了详细的收购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整个过程能够高效且有序地进行。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旺达建筑公司的团队忙碌于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他们筛选出了几家符合要求的建筑企业,并与它们进行了初步接触。
经过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旺达建筑公司最终确定了一家拥有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作为收购目标。
陈建林早已受邀前往充满活力的江城市。在那里,他首先拜访了文老和秦老,以表达他的敬意和尊重。
随后,陈建林与文国华进行了会面,在这次会面中,陈建林承诺将全力配合政府,助力一家港资企业——瑞新集团在江城的落户工作。文国华对陈建林的承诺表示了高度赞赏,并承诺将尽其所能为陈建林争取最大的利益。
为了促进双方的合作,文国华精心安排了两家企业的代表在市政府办公楼的会议室进行会面,并亲自引荐了双方的代表人。陈建林借此机会认识了瑞新集团的代表钟耀德先生。
在会面之前,陈建林已经对瑞新集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他知道这家港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经营策略、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对国际市场的深刻理解都令人印象深刻。
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为港企提供了宽松的商业环境和较低的税负,这使得它们在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物流和旅游业等领域具有显着的竞争优势。而瑞新集团在金融领域和国际贸易上的表现尤为突出,独树一帜。
随着各地政府不断引进外资,推动本土经济的发展,如果能够顺利引进瑞新集团在江城市的落户工作,对于主管招商引资的文国华来说,无疑将是一笔巨大的政绩和经济利益。
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中,钟耀德并没有急于探询53号地的底线,尽管他已经了解到这块地段的市场价值。但他也清楚,现在这块地已经掌握在陈建林手中,如果按照市场价购买,对方显然不会同意。
钟耀德深知内地的政策,明白拖得越久,着急的反而是政府,政府必然会继续为瑞新集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因此,在会议上,他只是表达了瑞新集团对江城市发展的重视,并表达了希望能够在江城市落户的愿望。
钟耀德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恰好符合陈建林现在迫切需要抢时间的需求。陈建林采取了将计就计的策略,不断地与对方进行周旋,你不询价,我就不谈价。
文国华也深知不可能通过一次谈判会议就确定价格,因此他继续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双方的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
接下来的两天,文国华带着以钟耀德为代表的瑞信集团对江城市的经济发展区域进行了参观,陈建林并未受邀参与。
双方又进行了第二次的碰面和交流。在这次的会议中,陈建林利用这两天已经确定好了收购的房企对象,因此他的心态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着急。
这次会议所讨论的实质性内容并没有比第一次有更多的进展,这让会后的文国华感到很不好意思,还特意安慰陈建林,让他不要着急,因为对方肯定有意向购买。
在第三次谈判的会议上,钟耀德终于透露了自己的报价,他提出了1500万的价格。
对于陈建林而言,这个价格已经意味着巨大的利润,因为他的预期成本远低于此。然而,陈奕辰之前已经明确了他的底线,那就是2000万。
因此,当钟耀德提出1500万时,陈建林不得不硬着头皮坚持2000万的底线,结果自然是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谈判不欢而散。
文国华对于陈建林坚持的高价表示了明显的不满,认为这个价格过于离谱。
面对文国华的质疑,陈建林不得不解释说,这个价格是陈奕辰定的,并且还暗示说,这个报价还有一定的谈判余地。
文国华听到这样的解释后,虽然仍旧不悦,但也没有继续追问。
尽管谈判出现了僵局,但双方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接下来的活动安排中,陈建林被邀请与瑞信集团的代表一同前往江城市各经济发展区进行考察。
这次考察活动不仅是为了缓解双方紧张的气氛,更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合作的潜力和机会,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地考察,双方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优势,从而为双方的合作找到更多的共同点和利益平衡点。
夜深人静,陈建林详细地向陈奕辰汇报了当天与瑞信集团共同考察的区域情况。
以往的考察活动中,市政府总是安排瑞信集团参观一些充满活力的经济特区,并对那些新落成的现代化写字楼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然而,今天的考察有所不同,瑞信集团主动提出希望能够参观新世纪集团、和记黄埔地产等在江城市颇具影响力的港资企业所开发的楼盘。
陈建林对此感到有些意外,他希望陈奕辰能够帮助他分析瑞信集团这一举动背后的意图。
陈奕辰沉思了片刻,然后对陈建林说道:“爸爸,我认为你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带瑞信集团的代表去参观我们在阳区购买的那块‘地王’。”
这块土地的情况陈建林也十分清楚,它原本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沼泽地,当初陈奕辰决定用1000万购买这20万平方米的地块时,陈建林感到非常不解,甚至有些反对。
但是陈奕辰有着十足的把握,他坚信这块地在未来将会有着巨大的升值潜力,甚至会翻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最终在陈奕辰坚定不移的态度下,陈建林才购买下来。陈奕辰明白这个价格就是在捡漏,江城市即将会出现以亿为单位的“地王”。
陈奕辰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将会对自己的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听到陈建林提及的几家港企的名称之后,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进入系统进行了深入的查询和研究。
经过一番努力,陈奕辰终于得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