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元节开坛作法的消息犹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没过多长时间就在朝野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原因无他,等于是先前的上书一点用也没有,但是当初怎么没给那几人打板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数日之后,黄河以北的山东、河南以及北直隶的部分地区竟然真的降下了甘霖!
于是本来议论纷纷的这个道士,传的更是邪乎了。有人说他乃是仙人下凡,身负拯救苍生之使命;还有人宣称他掌握了通天彻地的神通,可以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就连接受过现代化教育过的朱厚照也未能免俗,听闻此事后心中不禁泛起嘀咕,开始深深地怀疑起这位老道士是否当真拥有非凡的本领。毕竟如此精准的求雨成功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莫非其中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玄机?
在这种情况下,朱厚照再次决定再次召见这个老道士,但是等到邵元节进宫后,他竟然要推辞回乡。
“道长为何相辞?”朱厚照满脸疑惑,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透露出强烈的好奇心。
只见那邵元节微微躬身,双手作揖,一脸恭谨地回答道:“启奏陛下,贫道之所以有此想法,实在是因为贫道生性喜静。故而贫道渴望回归山林,潜心修道。伏望陛下能够体谅贫道的这份心意,准许贫道离去。”说罢,他再次深深地鞠了一躬,静静地等待着朱厚照的回应。
朱厚照闻言却道:“道长不必如此,朕决定在京中寻一道观,为道长的歇脚之地,这样朕有事召你进宫也方便点。道长如果嫌弃京中太嘈杂,无非是寻觅一处僻静的地方就可以了。”
邵元节闻言便躬身道:“贫道谢陛下隆恩。”
朱厚照颔首道:“道长逢三五日进宫为朕诊脉问安。”
邵元节道:“贫道谨遵圣旨。”
朱厚照又对陈敬道:“你从内监十余人,待道长进宫时,跟随道长习经于宫内。”
陈敬闻言道:“奴婢遵旨。”
朱厚照道:“你们先退下吧。”
陈敬、邵元节俱行礼告退。
待其二人退下后,张大顺则道:“主子爷爷,奴婢有话禀告。”
朱厚照笑问:“什么事?”
张大顺道:“主子爷爷,您这样做,恐怕外朝不愿意,到时候免不了聒噪。”
朱厚照却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他会医术,留他在宫里时常问诊不很好吗?外面的那些大臣随便聒噪,我全当听不见。”
张大顺闻言便不再作声,心中暗道:“恐怕要坏事。”
此时刘全忠进来道:“主子爷,杨师傅求见。”
朱厚照闻言赶紧端坐起来,道:“快传。”
杨廷和进了殿来,行礼问安后,朱厚照问道:“杨先生什么事儿?”
杨廷和笑道:“无其他事,特来问安。”
朱厚照笑着道:“我不信,先生可直言,莫要藏掖。”
杨廷和道:“臣闻陛下任用道士邵元节于宫中斋醮,连日不绝,名为求雨,实则求子,不知可是真?”
朱厚照闻言也是一怔:“这是谁说道?”
杨廷和道:“概宫中流传的吧。”
朱厚照冷笑道:“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哪里的事儿?近两月南方大水,北方大旱,科道说这是上天警示我的,遣了勋戚去祭祀也不管用,我就让这道士试试,谁知还真下雨了,可见这不是上天警示我的。”
杨廷和闻言心中腹诽:“你那小心思谁不知道?算盘打的倒挺响。”不过他脸上却依旧带着笑容说道:“这就好。”
朱厚照满意地点点头应道:“我骗你干什么?正好先生来了,有些事我和先生商量一下。”
杨廷和闻听此言赶忙躬身施礼回答道:“陛下垂询,臣知无不言,岂敢妄谈‘商量’二字呀。”
朱厚照道:“想必先生也是有所耳闻,如今这宫中流言蜚语漫天飞舞,真是什么样离谱的说法都有,可见宿卫不严。”
杨廷和道:“陛下可遣人细细查访。”
朱厚照笑问道:“怎么查?谁查?先生可有腹案?”
杨廷和躬身道:“回禀陛下,一时仓促,臣还未有腹案。”
朱厚照道:“先生回去可仔细想来,到时候呈上奏本。”
杨廷和心中再次躬身行礼道:“臣遵旨。”
此刻朱厚照忽然又想道今年就是杨廷和考满十二年,大概就在下月,不知道该赏赐些什么时,杨廷和接着道:“陛下,如今各藩因朝廷要定制度,册封事都停了,各地都有奏报,说各府都有怨言,问能否正常推进册封一事?”
朱厚照闻言道:“各地都是这样奏报的?”
杨廷和道:“是。”
“内阁是什么意见?”
“此事乃天家事,全凭陛下圣裁。”
“哦。”朱厚照闻言不以为然,什么叫全凭我圣裁?于是道:“那既然这样,就先放在那里再说吧。”
杨廷和闻言劝解道:“启奏陛下,册封暂停,禄米支付还事小,关键之处会误了各府的婚嫁。”
朱厚照道:“现在不是在等各府上奏有关宗藩事的题本和奏本嘛,再等等。”
杨廷和闻言内心略微叹了口气道:“这事儿耽误不得。”
“不就是为了一名分?现在各地方一方面哭穷,一方面还给各府说好话,合着就我一人是坏人?”
“他们也是担心出了乱子。”
“先生莫要替他们说话,先前宸濠叛乱,有大臣说朕是慢弃神器,王纲不守之故,于是萧墙之内,耽耽虎视。可是正德二年,朕听信谗言恢复其护卫,但是不也是群车会议所定?十余年间有何人陛前直陈之弊?如今又有人为他们叫屈,不是莫名其妙吗?”
杨廷和闻言心中惊讶,不知道皇帝为何对此事那么敏感,于是笑道:“如今在京各衙门皆有各王府的奏本,地方上也有呈奏,各王府、郡王府、镇国、奉国等也有奏本,都是因为知道陛下体谅民生艰难之故,积极发言,力求完善,绝无私心,只是各有各的难,所以有所问。”
朱厚照闻言道:“知道了,各王府可先行册封礼,禄米由王府承担,待宗藩制度议下再说。”
杨廷和闻言便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