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资料百科》
第1页
[架空历史] 《军事资料百科》作者:随风落叶【完结】
书籍介绍:
在各处寻找一些各国的一些武器装备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祭祖!战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本书纯属虚构,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的未来幻想,请勿与现实挂钩
------章节内容开始-------
作品相关 战役作战的后装联合保障趋向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2973
未来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实行后勤和装备一体化联合保障。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联合保障需要把握时代特徵,开拓新的思路,创造新的方式——
克劳塞维茨认为,
每个时代的战争,各有其特定的限制条件和使用范围。在资讯时代,“军无辎重则亡”的后勤定律正逐步演变为“军无信息则盲”,信息是继物质、能量之后又一重要的军事资源,是形成和提高后勤和装备联合保障力的关键因素,改变了战役作战后勤和装备一体化联合保障(以下简称联合保障)的重点、结构与内容、手段及方式、保障时空等诸多方面。
联合保障的重心向信息资源保障偏移
在20世纪中叶之前,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粮草保障,还是热兵器时代的油料、弹药等物资技术保障,都体现了那个时代保障重点。
进入资讯时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渗透,不断改变着军事领域的面貌。在作战手段方面,不仅常规武器装备中的信息技术含量不断增大,而且还涌现出诸如计算机网络系统、军用机器人、太空武器等新型的武器装备。与此同时,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信息栅格的应用,成了决定战役进程的重要因素。应当看到,信息化武器和武器信息化,一方面使其战斗效能倍增,另一方面也使之脆弱性增大。加之信息化条件下战役作战的战场环境变化,联合保障的重心已不仅仅是物资数量的多少、技术的强弱,而是如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役作战的要求,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使战役后勤和装备保障的重心由过去的物资、技术,逐步转移到信息资源上来,即首先明确“适地”、“适时”、“适需”、“适量”的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化条件下,战役后勤和装备保障的重心转向信息资源,并不排斥物资保障和技术保障。正如过去把重心放在技术保障上,并不排斥物资保障一样。物资保障、技术保障、信息保障,都属于联合保障的范畴,只是在协调三者的关系时,在建构保障能力时,应明确重心之所在。
联合保障力量结构呈现出“分流聚合式”
信息化条件下,模块化编组,积木式使用的后勤和装备保障体系,使得战役作战的联合保障力量结构,不再像机械化战争时代要求的那样紧凑。从宏观上看,战役作战的联合保障力量结构,正由过去的“结构紧凑流量分散”,向未来的“分流聚合”的方向转变。从中、微观上看,联合保障力量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物资保障力量结构、卫勤保障力量结构、运输保障力量结构和技术保障力量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上。
信息化条件下,战役作战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但由于快节奏、大空间、立体化等特点,使作战物资消耗仍将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向。应当看到,对战役指导者来说,要谋求以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效用,以实现较大的效费比,但信息化装备在成为战场主角时,消耗量的上升则是肯定无疑的。
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各种运输保障力量的融合,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将显得十分必要,加之未来战役作战,客观上要求联合保障要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机动能力,这就使得海、空运输力量的地位更加突出。另外,由于现代侦察监视能力大大增强,使得运输保障与防卫、运量与运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也要求运输装备信息化,採用可视化运输系统,对所运送的人员、物资实施全程监控,灵活调度,才能实现各种运输力量在时间、空间和效益上的最佳统一。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役作战,在作战目标选择上非常注重对指挥控制系统和补给线的打击,在火力运用上大多採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和超视距攻击,实行“结构瘫痪”。非接触作战使得卫勤减员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易造成人员心理失调、精神损伤的比例增大(据外军估计,未来战役中,精神损伤减员将占卫勤减员的10—20%),并且,精神损伤减员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分散、流向趋于无序,在时间上趋于集中,加大了救治难度。
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一体化设计和全寿命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维修使用的可靠性,简化了一线技术保障工作量,把复杂的维修保障项目和技术准备工作移到了后方地域。另外,从战时保障的可能性来看,由于一线的维修人员、技术设施等条件有限,再加上作战持续时间短促,很难完成一线抢修任务,联合保障需要藉助于信息网络,对一线技术保障进行远程指导,使得技术保障的重心向战役后方甚至战略后方转移。
联合保障方式注重“动态化”
第2页
信息化条件下,由于战场透明度增大,敌对双方对战机的把握和利用,大都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双方事先难以预料在何时何地进行交战。同时,非线式战场环境的流动性强,作战是多点、多向、多种样式交错进行,作战能量随机“聚焦”。这种作战方式的“动态性”,势必要求联合保障方式也应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另外,战役样式灵活多变,战役空间立体多维,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对目标的“点穴”式精确打击,使保障的点多且分散。如果要对某一保障点实施快速保障,需迅速集合周围保障力量,採用直达式、分组式等多种方法,对该点实施“聚焦”保障,形成强大的保障合力。这就突破了原有的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的传统模式。加之保障装备的机动性能极大提高,也为新的保障方式注入了活力。
保障手段的先进与落后,直接关系到保障效能的高低。与“动态化”保障方式相联繫,信息化条件下,要求保障手段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和人工智慧技术的结合,能够及时进行环境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实现保障过程的自动化,如“在运物资跟踪”、“遥控维修”、“远程救护”等保障手段,无一不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此外,信息化条件下的后勤和装备保障手段的兼容性、通用性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联合保障的时空进一步拓展
时空是一个整体概念,若只有保障的空间而没有保障的时间,或只有保障的时间而没有保障的空间,都不能构成联合保障的具体实施,联合保障是时间和空间有机协调的行动。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保障正由传统的空间集中向机动灵活的时间集中转变。
直接保障地域缩小,支援保障空间扩大。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役作战,战场与非战场、前方与后方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交战各方不仅是军力的对抗,更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赛,战场空间扩大到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甚至保障的空间从本土走向世界。在这广阔的战场空间中,像以往那种直接对抗的火力交战的地域在逐步缩小,直接保障地域也相应变小。在保障空间的配比上,支援保障空间所占的比重在逐步扩大;随着信息网络的延伸,信息支援保障的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
保障准备时间延长,实际保障时间缩短。一方面,信息化条件下的物资消耗大且品种繁多,加大了物资筹措的难度;另一方面,武器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进入临战时需进行大量的检修和测试,也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此外,战役战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也需要预先进行较周密的准备时间。与此同时,实际的保障时间却在缩短。这是因为:一是直接作战时间短,保障时间则相应缩短;二是装备性能的提高和信息保障的充分,提供了保障时间短的可能;三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一旦战役发起,保障要迅速、及时,快速释放,适时转移。
信息化条件下,虽然战役作战时间相应变短了,但并不意味着联合保障的任务比过去轻了。相反,却是更复杂、更艰巨了。
作品相关 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1369
原子能技术是人类近几十年中才开始掌握的一门高科技技术,而在今天的非洲加彭共和国,曾存在着一个大型
的链式核反应堆,运转了很多万年,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法国有一家工厂使用从非洲加彭共和国进口的奥克洛铀矿石,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
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为0.72% ,而奥克洛铀矿石的含铀量却不足0.3%. 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他们纷纷来到加彭奥克洛铀矿考察,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蹟——古老的核反应堆,由6 个区域约500
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 千瓦。这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据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核反应堆。而人类只是在几十万年之
前才开始使用火。那么,是谁留下了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是外星人的作品,还是前一代地球文明的遗蹟?
奥克洛(oklo)是非洲加彭共和国一个铀矿的名字。从这个矿区,法国取得其核计划所需的铀。1972年,当这
个矿区的铀矿石被运到一家法国的气体扩散工厂时,人们发现这些铀矿是被利用过的,其含量低于0.711w% 的自然
含量。似乎这些铀矿石早已被一个核反应堆使用过。
法国政府宣布了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科学家们对这个铀矿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于1975年在国际原
子能委员会(internationtomicenergya-gency)的一个会议上公布。
那么,这个铀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的确,这些铀矿石是被利用过。法国科学家在整个矿区的不同地方都发现了核裂变的产物和tru 废物。开始时,
这些发现让人很迷惑,因为用天然的铀是不可能使核反应堆越过临界点(而发生核反应的),除非在特别的情况下,
有石墨和重水。但在oklo周围地区,这些条件是从来都不大可能具备的。
第3页
u235的半衰期为七亿(7.13e8)年,少于u238的半衰期四十五亿(4.51e9)年。从地球形成至今,相比u238,
更多的u235衰变了。这就说明在久远年代以前,天然铀矿的浓度比今天要高的多。实际上,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证明,
30亿年前此浓度为3w% 左右。而此浓度已足以在一般的水中进行核反应。而当时在oklo附近是有水源的。
让人吃惊的是,这座核反应堆的构成非常合理。比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核反应堆有几公里,如此巨大
的一个核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围40m 之内。更让人吃惊的是,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
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
面对这一切,科学家们承认这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将它写进了教科书,并研究它在核废料处理方面的
价值。但是敢于再向前探索一步的,就没有多少人了。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史前文明所留下的遗蹟。也就是说,二十亿年前,在今天我们叫做奥克洛的地方,
可能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远远超过今天人类的文明。
与这个“天然”的大型核反应堆相比,今天人类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应堆,也显得黯然失色。
作品相关 请转发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700
bbc报导,昨天深夜在东京一家料理打工的三名中国女留学生受到一名日本男子的骚扰,被严词斥责。半小时后,十余名暴徒乘摩托车包围了料理店(警方后来认为这些暴徒是一个右翼团体的成员),将店员及几名顾客赶进厨房,随后在店内对一名何姓中国女留学生进行了发指的强暴,施暴过程长达三个小时,同时对另两名中国女孩进行了野蛮殴打。大约凌晨四点暴徒离去,被强暴的中国女孩生命垂危,好心的老闆和另两名女孩将其送往医院并报警。骚乱的导火索就此点燃:值班的警察竟然说玩弄一个中国女孩算不了什么!六点左右女孩的中国同学获悉事件全过程后,一部分到医院看护一部分前往警察局报案,并要求处罚接警的日本警察。大约八点警察局负责人到达(没听懂此人具体职位)不仅不及是处理案件反而指责中国学生扰乱警察局秩序并拘留了一名学生(十点左右已释放),由此导致中国学生与日本警方的冲突。我认为bbc大部分的报导是真实的,但把中国留学生与警察局警察的冲突说成是骚乱显然是别有用心。不知道外交部会不会介入此事,希望能介入,为受辱的中国女孩讨回公道!
是中国人就转载!
请大家将这个消息发送到你所在的每一个群,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
如果中国人6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
如果中国人1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日本还能这样嚣张吗!
你如果是中国人,不用你上战场当炮灰,
你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不买日货
你是我们中华民族里的一员,也是中国人,我相信你会发给你所认识的人!
作品相关 21世纪战争和军队的新特点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928
国际军事观察:21世纪战争和军队的新特点
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是一场非常规战争——反恐怖战争显然是一种新型战争。信息和高科技装备成为战争的关键。
在这场新型战争里,人们并不知道敌人是谁,因为敌人不穿军装,也没有具体的地理
方位。他们不仅攻击军人,也攻击平民、女士和儿童。而且他也没有什么“犯人”和“人质”的概念,他们没有理性,只会进行残酷的攻击。
国际反恐联盟不是为了打击某个敌国轴心而组成的固定联盟,而是由世界不同国家共同组成一个灵活的联盟,各个成员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有的提供外交支持,其他一些则提供财政、军事和后勤支援。
情报机关和特种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情报部门的任务不是寻找敌人的位置,而是寻找敌人的弱点。我们军队那些“旧式装备”在完全新型的战争中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各种军事反击行动也不像过去那样声势浩大,而是静悄悄地在极端保密的状态下进行,装备精良并受过专门训练的特种部队及其他精锐部队往往秘密进入作战地区,直接打击恐怖分子并摧毁恐怖组织所依赖的基础设施。恐怖主义分子和他们的支持者所能得到的有关反恐作战的惟一情报就是没有任何信息。由国际社会大众媒体所宣传的成千上万的部队的大规模调遣,仅是为迷惑恐怖分子。
在一个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种族清洗和狭隘民族主义猖獗的世界里,包括中国武装力量在内的各国军队的任务,在21世纪初和以往一样仍旧十分艰巨。
为了适应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各国应当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减少部队规模,加强一体化建设,使部队变得更为灵活机动,以便于完成在和平时期、危机时期和战争时期被赋予的各种使命。
今天的武装部队的结构和能力,仍旧反映的是冷战时期的要求,所以,根据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战略环境对部队结构进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小型而高度机动的部队更便于对各类危机做出迅速反应。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把今天的传统武装部队变成拥有强大火力、灵活编制和高度作战机动能力的新型军队。
第4页
从这个角度说:“未来的军队将是完全不同的部队,他们将有着聪明的头脑,良好的指挥,针对性强的训练和实时的数位技术以及新的武器装备。”
作品相关 扇子的起源与发展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4613
“大唐”中“多情公子”侯希白手持美人扇,其人是何等的风神俊朗,玉树临风,但相关资料表明摺扇最早出现应是在宋代。
经书友“悠闲如冰”提出后,特奉上这篇《扇子的起源与发展》资料,以悦读者!
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小小的扇子除日用外,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蔚成独具中国扇风格的奇观,是民族传统文物中的艺术瑰宝。
许多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崔豹《古今注》云,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最早的扇子图像是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手执长柄扇(图一)
图一 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执长柄扇图象 最早的扇子实物是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篾丝编木制长柄扇(图二)。马王堆出土的长柄扇长1.76米,是一种仪仗用扇,由奴隶或僕从执掌,用以障尘蔽日,也象徵主人的权威。
这种扇古称"翣(sha)",又称障扇或掌扇。《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世本》曰:"武王作翣。"从这些记载中了解到,扇古写为"箑", 又作"翣"。《小尔雅·广服》:"大扇谓之翣。"王煦疏:"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可见用翣的多少是由主人的身份地位决定的。这种仪仗用的长柄扇在唐代阎立本的名画 《步辇图》中(图三),及山西太原市开化寺的宋代壁画中也可见到(图四).
供扇风取凉用的羽扇出现得比较早。据晋王嘉《拾遗记》云,周昭王时涂休国献青凤、丹鹊,盛夏时周昭王派人用其翅、尾之羽制成“游飘”
、“条翮”、“兮光”、“仄影”四把名扇,“轻风四散,泠然自凉”。晋陆机《羽扇赋》云:“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尘尾而笑。“后经宋玉侃侃而辩,羽毛扇才得到诸侯们的承认,在士大夫中普及开来。魏晋南北朝时,“尘尾扇”、“羽扇”和“比翼扇”相继出现。
麈是领队的大鹿,士大夫手执尘尾或尘尾扇作清谈,含有"领袖群伦"之意。北魏石刻"飞天"(图五)中飞天女一手执翟,象徵飞天时的翅膀,其形状与羽扇十分相像。
汉墓中画像石上刻有扇的图形,也有少量发现,如山东安邱县汉墓是5o年代初发现,墓中有画像石16块,在北壁上的石刻上就有如厨刀状的扇图案。壁画在汉代也已流行。在壁画上绘有扇的最早实例应该是5o年代初在辽阳发现的三座壁画古墓。在多处壁画上绘有团扇状(图六)。还如l979年发掘于河北磁县大冢营村北东魏茹茹邻和公主墓内的壁画,其墓为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o年)。在北壁的壁画上共绘女子7人,居中一人比较丰满,头戴峨冠,右手举手版作吩咐之状。旁边六人比较修长清秀,头梳双丫髻,手执羽葆、华盖、团扇、杯盏等物。团扇呈长柄长圆形。
唐代昭陵新城长公主墓中壁画内绘的扇,是目前发现唐代壁画中最早的。在墓内壁画上绘有长柄鸭蛋形扇。最早的扇为竹制。汉·班固的《竹扇赋》,不仅能补充、证实,更能相映成趣。“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竿纷实翼。沓条丛生于水泽,疾风时时纷萧飒。削为扇翣成器良,托御君王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堪避暑静夜。”其诗从竹的生长,乃至扇的材料,制作形状和作用都加以描述。竹作为扇的主要材料源远流长。晋·许询也有诗,咏竹扇。“良工眇芳林 妙思触物骋 蔑疑秋蝉翼 圆取望舒影”
此诗所描绘的竹扇的工艺非常精巧,扇面上编织的竹篾薄如蝉翼。其面为圆形,而流传的“羲之书扇”这脍炙人口故事中的扇是六角形的。《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在蕺山时,一老媪持六角竹扇以卖,羲之书五字于扇上。媪初有愠色,羲之曰:‘但亏右军书,求百钱’。人竞买之。”其实在晋代,扇的形状已有多种。质地除竹扇外,还有蒲葵扇,也是常见物。“晋,谢安乡人有作蒲葵扇五万,安执一把用之,士庶增价数倍。”羽扇的故事在晋·王嘉的《拾遗记·卷二》上记载:“(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扇一名‘游飘’,二名‘条翮’,三名‘亏光’,四名‘仄影’。”
时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二名延娱。使二人更摇此扇,侍于王侧,轻风四散,冷然自凉。"然而关于扇的着名诗,却要数汉·班婕,汉成帝宠妾纨扇诗,《怨歌行》“新制齐纨素 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 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 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一把纨扇寄託着爱情的悲欢离合,名为团扇又名为合欢扇,更流风余韵。晋·桃叶的《答团扇歌》与其真是交相辉映,异曲同工,同病相怜。“七宝画团扇 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耽暑 相忆莫相忘”扇中的爱情故事流芳百世。而赞嘆扇的诗、词、赋、铭、文真是多得美不胜收。
第5页
唐代张祜《赋得福州白竹扇子》云:"藤缕雪光缠柄滑,篾编银薄露华轻。"这种白竹扇子用雪白光亮的细藤丝缠绕在扇柄上,扇柄非常光滑、竹篾丝编织而成的扇面细巧发亮,犹如铺上一层薄薄的银粉,扇面上隐隐露出盛开的鲜花图案。这说明竹扇的制作到了唐代已巧夺天工,这种福州白竹扇子已是一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品了。
随着丝绢纺织技术的进步,绢宫扇(又叫团扇、绢扇、纨扇)开始流行。汉班婕妤、南朝梁武帝萧衍、唐诗人刘禹锡和杜牧。宋诗人王安石等都写过咏团扇的着名诗篇。
唐代扇的实物,目前仅在新疆阿斯塔那的唐墓中,曾出土木柄绢质的团扇,长柄,扇面上绘有花鸟图案。后代张萱,是盛唐时期的人物画家,他所画的《捣练图调》(宋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绘有一女子手持短柄腰圆形团扇。中唐时期的人物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画中可以看到一位妇女手执绘有牡丹图案的长柄团扇。更有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图绢本,设色,描绘宫廷中妃嫔、宫女的日常生活,全图共13人,有作挥扇侍立,扇呈长柄团扇,扇面上有一对鸾凤。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唐代孙位《高逸图卷》,又名《七贤图》。图中有一位高贤手执短柄扇。而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大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抬辇,扶辇,更有持扇,打伞,各具姿态。其扇应是障扇,有障尘蔽日之功用。又如张萱《皇后行幸图》中,皇后身侧及前引的随从高举的长柄大物,也应是障扇。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存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第四段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管乐,袒胸露腹,挥扇听乐,旁有一侍女也手持长柄团扇,上绘有树、山等画。如果我们稍加归纳,不难看到《七贤图》和《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男主人手执的是短柄扇,而且扇面外已带有木框。另《捣练图》中的执扇女在扇炭炉,所用的也是短柄,其余服侍主人的侍女所用的扇子全部长柄,壁画中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从时间早晚分析,扇面似乎逐渐由圆形向方形过渡。形成多形式扇面品种。
我们的祖先先后用羽毛、竹篾、绢纱制作扇面,随着造纸业的发展,后来又用纸来糊制扇面。1975年,在江苏省金坛县茅麓公社发掘了一座南宋太学生周瑀的墓,出土了一把雕漆活柄纸团扇(图十)。这把扇的制作极为精巧,它以细木桿为轴,用细如鬃毛的竹篾丝做扇面的骨脉,再糊上纸做成扇而。扇柄以脱脂法用黑红两色施以髹饰,多至10多层,厚达2至3厘米,然后镂空剔透成对称的三组双云头如意纹,整个雕漆柄和上端的木桿不相连接,扇风时扇面中间的木桿可以在雕漆套柄中旋转而不会脱落。
我国从宋代起大量制作摺扇(又叫"摺叠扇"、"聚头扇"),摺扇扇面少数用绢(图十一),多数用纸裱糊(图十二)。宋代赵彦卫认为我国的摺扇是从朝鲜传入的,他在《云麓漫钞》中说:"宋人用摺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象牙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朝鲜)。" 其实我国在南齐(479-502年)时已有摺扇了,《南齐书·刘祥传》:"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通鑑》注云:"腰扇即摺叠扇。"我国历史上出现摺扇的最早的实物见证,是1977年江苏武进县南宋墓出土的戗金漆奁(图十三),这件名为"人物花卉纹朱漆戗金莲辨式奁"的漆器现在珍藏在常州博物馆,其奁盖面戗画一幅"园林仕女消夏图",一仕女怀抱纨扇,一仕女轻摇摺扇(图十四)。从此幅图可看出,早在南宋摺扇已广为流行。
明代之前,摺叠扇少见,无流行之势。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摺叠扇始于明永乐年间。摺叠扇是因为受到永乐皇帝喜爱,所以在明初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刘元卿《贤奕编》记载:“永乐中朝鲜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永乐皇帝朱椽对摺叠扇垂青,众大臣得到赐赠,倍加推崇传播,世俗之见日趋改变。同书又记
,"南方女子皆用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妇女亦有用撒扇者,此亦可见风俗日趋于薄也"。而摺叠扇首先在宫廷中使用,作为御用到地方上普及总是要有一个过程,一段时间。从目前流传的及出土的明代摺扇,主要都是明代中、晚期。而且主要产地是蜀、吴二地。
明清两代我国的制扇业十分繁盛,扇和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尚任的《桃花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虽是艺术虚构,但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扇的影响之大。同时,扇又和书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图十五)、唐伯虎(图十六)、仇英,清代的“扬州八怪”和常州着名画家浑南田,都有扇面书画佳作传世。
除羽扇、竹扇、纨扇、摺扇外,我国民间还有许多扇种,清王廷鼎《杖扇新录》中记载的就有芭蕉扇、鸭脚扇、麦草扇、槟榔扇、茧扇等。其中茧扇的制作十分别致。书中还说到,浙东人于蚕吐丝时,用光漆圆盘置十数蚕其中,以物盖之,蚕往来组饪,适如盘样,丝尽而止,出其茧,粘作团扇,光洁匀密,非纫非织,谓之茧扇。
第6页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出产的名扇不胜枚举。浙江湖州、湖南岳阳、江西吉安的羽毛扇,北京、杭州、苏州、绍兴、安徽泾县的摺扇,广东和福建的蒲葵扇,四川垫江的棕榈扇和自贡的龚扇,浙江、山东的麦秆扇,成都、苏州的绢扇,肇庆的牛骨扇,广西阳朔的画扇等等,都名闻遐迩。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杭州、苏州生产出芬芳宜人的檀香扇,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此外,苏杭两地还生产合撒自如的摺扇、秀美雅致的绢宫扇
、精镂细刻的象牙扇,因而成为全国制扇业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图十七)是当时杭州扇业公所墙界的照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一些风格特异、材料新颖的塑料扇、袖珍扇、帽扇,自开扇、多功能光导工艺扇等相继问世。现代生活使扇子纳凉驱暑的作用相对减小,但扇子作为精美的工艺品,将永远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作品相关 德美中三国的士兵手册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3263
转贴 德美中三国的士兵手册
德国士兵的十戒(写在每个德国士兵的笔记本上)!
(一)德国士兵为争取胜利而战斗时,必须遵守英勇作战的规则。残酷与无意义的破坏都与他的身份不称。
(二)战斗员必须穿制服,或佩带特别指定的和清楚易辨的臂章。禁止穿便服或不带这种臂章作战。
(三)投降的敌人,包括游击队和间谍,一概不准杀害。他们应由法庭判以适当的惩罚。
(四)不准虐待或侮辱俘虏。武器、地图、文件从他们身上拿走以后,其他的个人财物不准侵犯。
(五)达姆弹禁止使用,任何子弹一律禁止改成达姆弹。
(六)红十字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受伤的敌人应给予人道的待遇。医务人员和随军牧师在执行其医务和宗教活动时不得阻碍。
(七)平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士兵不准掠夺和任意破坏。古蹟和用作宗教、艺术、科学或慈善事业的建筑物必须特别尊重。只有奉上级命令和给报酬时,才能徵收实物和使用民役。
(八)中立国的土地,飞机既不得进入,也不得越过,更不得射击;它不得成为任何军事行动的目标。
(九)德国士兵作为俘虏时,如果被询问,可以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军阶。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泄露其所属单位,也不得泄露德国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任何情报。任凭威逼利诱都不得泄露。
(十)违犯上述各条规者将予以惩罚。敌人违犯了第一至第八条应报告。只有得到高级指挥官的允许才能进行报复。
美国士兵守则
1、 you are not a superman.你不是超人。(不要无谓的冒险、不要做傻事)
2. if it‘‘s stupid but works,it isn‘‘t stupid.如果一个蠢方法有效,那它就不是一个蠢方法。
3.don‘‘t look conspicuous - it draws fire. (this is why aircraft carriersare called "bomb mas".)不要太显眼,因为那会引来对方火力攻击。(这就是航母被称为"炸弹磁铁"的原因。)
4. never share a foxhole with anyone braver than you are.别和比你勇敢的战友躲在同一个散兵坑里。
5. never forget that the lowest bidder made your weapon.别忘了你手上的武器是由最低价的承包商得标制造的。
6. if your attack is going really well,it‘‘s an ambush.如果你的攻击进行得很顺利,那一定是你中了圈套。
7. all five-second grenade fuses will burn down in three seconds.所有五秒的手榴弹引线都会在三秒内烧完。
8. try to look unimportant because bad guys may be low on ammo.尽量显得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因为敌人可能弹药不够了。(他会先打最重要的人)
9. if you are forward of your position,the artiry will fall short.每当你要攻击前进时,炮兵往往也快要用完了炮弹。
10. the enemy diversion you are ignoring is the main attack.那支你以为是敌军疑兵而不加注意的部队恰恰就是敌人的攻击主力。
11. the important things are always simple.重要的事总是简单的。
12. the simple things are always hard.简单的事总是难作到。
13. the easy way is always mined.好走的路总是已被敌军布上了地雷。
14. if you are short of everything except enemy. you are inbat.如果你除了敌人不缺,其它什么都缺,那你往往就要面临作战了。
15. iing fire has the right of way.飞来的子弹有优先通行权。(挡它的道你就要倒大楣!)
16. if the enemy is in range, so are you!!!如果敌人正在你的射程内,别忘了你也在他的射程内。
17. nobat ready unit has ever passed inspections.从没有一支完成战备的单位能通过校阅。
18. things that must be together to work usually can‘‘t be shippedtogether.必须要装配在一起才能发挥效力的武器装备通常不会一起运来。
19. radio‘‘s will fail as soon as you need fire support desperately.无线电通讯会有可能在你急需火力支援时失灵。
20. anything you do can get you shot - including doing nothing.你作的任何事都可能挨枪子儿 -- 包括你什么都不做。
21. tracers work both ways.曳光弹可以帮你找到敌踪;但也会让敌人找到你。
第7页
22. the only thing more urate than iing enemy fire is iingfriendly fire.唯一比敌人火力还精确的是友军打过来的炮火。(误射)
23. make it tough for the enemy to get in and you can‘‘t get out.当你防守严密到敌人攻不进来时,那往往你自己也打出不去。
24. if you take more than your fair share of objectives, you will have morethan your fair share of objectives to take.如果你多报战功,那下次你会被给予超过你能力的目标让你去打。(自讨苦吃)
25. when both sides are convinced that they are about to lose, they are bothright.当两军都觉得自己快输时,那他们可能都是对的。
26. professional soldiers are predictable but the world is full of amateurs.专业士兵的行为是你能预测的,可惜战场上业余的士兵占多数,因此敌人的行为大部分是你所无法预测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守则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3,执行军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4,努力学习军事,政治,科学文化,苦练杀敌本领,爱护武器装备,保守军事秘密.
5,发扬优良传统,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背叛祖国,叛离军队.
作品相关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13148
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 第一章 什么是战争
一 引言
我们想首先研究战争的各个要素,其次研究它的各个部分或环节,最后就其内在联繫研究整体,也就是先研究简单的再研究复杂的。但是研究这个问题时,比研究其他问题更有必要先对整体的性质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研究部分时更必须经常考虑到整体。
二 定义
在这里,我们不打算一开始就给战争下一个冗长的政论式的定义,只打算谈谈战争的要素——搏斗。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如果我们想要把构成战争的无数个搏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考虑,那么最好想像一下两个人搏斗的情况。每一方都力图用体力迫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他的直接目的是打垮对方,使对方不能再作任何抵抗。
因此,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暴力用技术和科学的成果装备自己来对付暴力。暴力所受到的国际法惯例的限制是微不足道的,这些限制与暴力同时存在,但在实质上并不削弱暴力的力量。暴力,即物质暴力(因为除了国家和法的概念以外就没有精神暴力了)是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是目的。为了确有把握地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使敌人无力抵抗,因此从概念上讲,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目标。这个目标代替了上述目的并把它作为不属于战争本身的东西而在某种程度上排斥掉了。
三 暴力最大限度的使用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认为,一定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解除敌人的武装或者打垮敌人,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不管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在象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从仁慈产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正是最为有害的。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决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所以,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时候,就必然会取得优势。这样一来,他就使对方也不得不这样做,于是双方就会趋向极端,这种趋向除了受内在的牵制力量的限制以外,不受其他任何限制。
问题必须这样来看。由于厌恶这个残暴的要素而忽视它的性质,这是没有益处的,甚至是错误的。
如果说文明民族的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比野蛮民族的战争小得多,那么,这也是交战国本身的社会状态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虽然战争是在社会状态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是由它们决定、限制和缓和的,但是它们并不是属于战争本身的东西,它们在战争发生以前就已存在,因此,如果硬说缓和因素属于战争哲学本身,那是不合情理的。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本来就包含敌对感情和敌对意图这两种不同的要素。我们所以选择敌对意图这个要素作为我们的定义的标志,只是由于它带有普遍性,因为,甚至最野蛮的近乎本能的仇恨感,没有敌对意图也是不可想像的,而许多敌对意图,却丝毫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来自感情的意图是主要的,而在文明民族中,出于理智的意图是主要的。但这种差别并不是野蛮和文明本身决定的,而是当时的社会状态、制度等决定的。所以,并不是每个场合都必然有这种差别,而只是大多数场合有这种差别。总之,即使是最文明的民族,相互间也可能燃起强烈的仇恨感。
由此可见,如果把文明民族的战争说成纯粹是政府之间的理智的行为,认为战争越来越摆脱一切激情的影响,以致最后实际上不再需要使用军队这种物质力量,只需要计算双方的兵力对比,对行动进行代数演算就可以了,那是莫大的错误。
理论已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最近几次战争纠正了它。战争既然是一种暴力行为,就必然属于感情的范畴。即使战争不是感情引起的,总还同感情或多或少有关,而且关系的大小不取决于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取决于敌对的利害关系的大小和久暂。
第8页
如果我们发现文明民族不杀俘虏;不破坏城市和乡村,那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更多地应用了智力,学会了比这种粗暴地发泄本能更有效地使用暴力的方法。
火药的发明、火器的不断改进已经充分地表明,文明程度的提高丝毫没有妨碍或改变战争概念所固有的消灭敌人的倾向。
我们再重复一下我们的论点: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因此,交战的每一方都使对方不得不象自己那样使用暴力,这就产生一种相互作用,从概念上讲,这种相互作用必然会导致极端。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种相互作用和第一种极端。(第一种相互作用)
四 目标是使敌人无力抵抗
我们已经说过,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的目标。现在我们还要指出,至少在理论上必须这样。
要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就必须使敌人的处境比按我们的要求作出牺牲更为不利,这种不利至少从表面上看应该不是暂时的,否则,敌人就会等待较有利的时机而不屈服了。因此,继续进行的军事活动所引起的处境上的任何变化,都必须对敌人更加不利,至少在理论上必须这样。作战一方可能陷入的最不利的处境是完全无力抵抗。因此,如果要以战争行为迫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那么就必须使敌人或者真正无力抵抗,或者陷入势将无力抵抗的地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解除敌人武装或打垮敌人,不论说法如何,必须始终是战争行为的目标。
战争并不是活的力量对死的物质的行动,它总是两股活的力量之间的冲突,因为一方绝对的忍受就不能成为战争。这样,上面所谈的战争行为的最高目标,必然是双方都要考虑的。这又是一种相互作用。在我们没有打垮敌人以前,不能不担心会被敌人打垮,所以我们就不再是自己的主宰,而是不得不象敌人那样行动,就象敌人不得不象我们这样行动一样。这是第二种相互作用,它导致第二种极端。(第二种相互作用)
五 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
要想打垮敌人,我们就必须根据敌人的抵抗力来决定应该使用多大的力量。敌人的抵抗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因数的乘积,这两个因数就是现有手段的多少和意志力的强弱。
现有手段的多少是可以确定的,因为它有数量可作根据(虽然不完全如此),但是意志力的强弱却很难确定,只能根据战争动机的强弱作概略的估计。假定我们能用这种方法大体上估计出敌人的抵抗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它来决定自己应该使用多大力量,或者加大力量以造成优势,或者在力所不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强我们的力量。但是敌人也会这样做。这又是一个相互间的竞争,从纯概念上讲,它又必然会趋向极端。这就是我们遇到的第三种相互作用和第三种极端。(第三种相互作用)
六 在现实中的修正
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思考活动在达到极端以前是决不会停止的,因为思考的对象是个极端的东西,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从本身内在的规律以外不受任何其他规律约束的那些力量的冲突。因此,如果我们要在战争的纯概念中为提出的目标和使用的手段找到一个绝对点,那么在经常不断的相互作用下,我们就会趋向极端,就会陷入玩弄逻辑所引起的不可捉摸的概念游戏之中。如果要坚持这种追求绝对的态度,不考虑一切困难,并且一定要按严格的逻辑公式,认为无论何时都必须准备应付极端,每一次都必须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那么这种作法无非是纸上谈兵,一点也不适用于现实世界。
即使使用力量的最大限度是一个容易求出的绝对数,我们仍然不能不承认,人的感情是很难接受这种逻辑幻想的支配的。如果接受了这种支配,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就会造成力量的无谓浪费,这必然同治国之道的其他方面发生牴触,同时还要求意志力发挥到同既定的政治目的不相称的程度,这种要求是不能实现的,因为人的意志从来都不是靠玩弄逻辑获得力量的。
如果我们从抽象转到现实,那么一切就不同了。在抽象领域中,一切往往被想像得尽善尽美,我们必然会想像作战的这一方同那一方一样不仅在追求完善,而且正在达到完善的地步。但在现实中真是这样的吗?除非在下列情况下才会这样:
(1)战争是突然发生的、同以前的国家生活没有任何联繫的和完全孤立的行为;
(2)战争是唯一的一次决战或者是若干个同时进行的决战;
(3)战争的结局是绝对的,而对战后政治形势的估计不会对战争发生什么影响。
七 战争决不是孤立的行为
关于上述第一点,我们认为,敌对双方的任何一方对另一方来说都不是抽象的,就是意志,这个在抵抗力中不依赖外界事物的因数,也不是抽象的。意志并不是完全不可知的,它的今天预示着它的明天。战争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的扩大也不是瞬间的事情。因此双方的任何一方大多可以根据对方是怎样的和正在做什么来判断他,而不是根据对方(严格地说)应该是怎样的和应该做什么来判断他。人都是不完善的,总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这种双方都存在的缺陷就成为一种缓和因素。
八 战争不是短促的一击
关于上述第二点,我们的看法如下。
如果在战争中只有一次决战或者若干个同时进行的决战,那么为决战进行的一切准备就自然会趋向极端,因为准备时的任何一点不足,在将来都无法补救,而且,在现实世界中可以作为衡量这种准备的根据的,至多只是我们所能知道的敌人的准备情况,其他一切都是抽象的。但是,如果战争的结局是一系列连续的行动的结果,那么前一行动及其一切现象当然就可以作为衡量下一行动的尺度。这样,现实世界就代替了抽象概念,从而缓和了向极端发展的趋向。然而,如果同时使用或者能够同时使用全部用于斗争的手段,那么每次战争就只能是一次决战或者若干个同时进行的决战。一次失利的决战势必使这些手段减少,所以,如果在第一次决战中已经全部使用了这些手段,那么实际上就再也不能设想有第二次决战了。以后继续进行的一切军事行动,实质上都属于第一次行动,只不过是它的延长而已。
第9页
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在战争的准备中,现实世界就已经代替了纯概念,现实的尺度就已经代替了极端的假定,因此,敌对双方在相互作用下,将不致把力量使用到最大限度,因而也不会一开始就使用全部力量。
这些力量就其性质和使用的特点来看,也是不能全部同时使用的。这些力量是:军队、国土(包括土地和居民)和盟国。
国土(包括土地和居民)除了是军队的源泉以外,本身还是战争中起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当然只是指属于战区或者对战区有显着影响的那一部分。
虽然同时使用全部军队是可能的,但是所有的要塞、河流、山脉和居民等等,简单地说就是整个国家,要同时发挥作用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国家小到战争一开始就能席捲全国。其次,同盟国的合作也不以交战国的意志为转移,它们往往较晚才参战,或者为了恢复失去的均势才来加强,这是国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不能立即使用的这部分力量,有时在全部抵抗力中所占的比重,比人们初看时想像的要大得多。因此,甚至在第一次决战中使用了巨大的力量,均势因而遭到了严重破坏,均势还是可以重新恢复的。关于这些问题,以后还要详细讨论。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同时使用一切力量是违背战争的性质的。当然这一点不能成为不在第一次决战中加强力量的理由,因为一次失利的决战总是谁也不会甘愿承受的损失,而且,即使第一次决战不是唯一的一次决战,它的规模越大,对尔后决战的影响也越大。然而,以后还有可能决战,所以人们害怕过多使用力量,在第一次决战时就不会象只有一次决战那样集中力量和使用力量。敌对双方的任务一方由于存在弱点而没有使用全部力量,对对方来说,就成为可以缓和的真正的客观理由。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向极端发展的趋向又缓和到按一定尺度使用力量的程度。
九 战争的结局决不是绝对的
最后,甚至整个战争的总的结局,也并不永远是绝对的,战败国往往把失败只看成是在将来的政治关系中还可以得到补救的暂时的不幸。很明显,这种情况必然会大大缓和紧张程度和力量使用的激烈程度。
十 现实中的概然性代替了概念中的极端和绝对
这样一来,整个战争行为就摆脱了力量的使用总是向极端发展的严格法则。既然不再担心对方追求极端,自己也不再追求极端,那么自然就不必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而可以通过判断来确定使用力量的限度,当然只能根据现实世界的现象所提供的材料和概然性的规律来确定。既然敌对双方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国家和政府,既然战争不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特殊的行动过程,人们就自然可以根据实际现象所提供的材料,来推断那些应该知道而尚未知道的将要发生的事情了。
敌对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可以根据对方的特点、组织和设施、状况以及各种关系,按概然性的规律推断出对方的行动,从而确定自己的行动。
十一 现在政治目的又显露出来了
我们在前面(第二节)搁下的一个问题,即战争的政治目的,现在需要重新加以研究了。在这以前,趋向极端的法则,使敌人无力抵抗和打垮敌人这个意图,一直掩盖着政治目的。现在,当趋向极端的法则的作用一旦减弱,这个意图一旦同目标分离1,战争的政治目的就必然又显露出来。既然这里考虑的是如何根据具体人和具体条件进行概然性的计算,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也就必然在计算中成为很重要的因素。要求敌人所作的牺牲越小,可能遭到敌人的反抗就越小。敌人的反抗就越小,需要使用的力量就越小。其次,政治目的越小,对它的重视程度就越小,就越容易放弃它,因此,需要使用的力量也就越小。
这样,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既成为衡量战争行为应达到何种目标的尺度,又成为衡量应使用多少力量的尺度。但是政治目的不能单独地成为这种尺度,它必须同双方国家联繫起来才能成为这种尺度,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实际事物,不是纯粹的概念。同一政治目的在不同的民族中,甚至在同一民族的不同时期,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作用。所以,只有当我们认为政治目的能对它应动员的群众发生作用时,我们才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尺度,这就是为什么要考虑群众情况的缘故。同一政治目的起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要看群众对战争是贊成还是反对,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在两个民族和国家之间可能存在很紧张的局面,积累很强烈的敌对情绪,以致战争的政治动机本身虽然很小,却能产生远远超过它本来应起的作用,引起一种真正的爆炸。
上面说的这一点不仅是对政治目的在双方国家中能够动员多少力量说的,而且也是对政治目的应该为战争行为规定何种目标说的。有时政治目的本身就可以作为战争行为的目标,例如占领某一地区。有时政治目的本身不适于作为战争行为的目标,这时就需要另外选定一个目标作为政治目的的对等物,并在媾和时代替政治目的。但是即使在这种场合,也始终要首先考虑有关国家的特点。有时,当政治目的需要通过对等物来达到时,这个对等物要比政治目的大得多。群众的态度越冷淡,国内的气氛和两国的关系越不紧张,政治目的作为尺度的作用就越显着,它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在某些场合,几乎只根据政治目的决定问题。
第10页
如果战争行为的目标是政治目的的对等物,那么战争行为一般说就趋向缓和,而且政治目的作为尺度的作用越显着,情况就越是如此。这就说明,为什么从歼灭战一直到单纯的武装监视之间,存在着重要性和强烈程度不同的各种战争,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矛盾。但是,这里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说明和解答。
十二 以上论述还没有说明军事行动中为什么会有间歇
不管敌对双方的政治要求多么低,不管使用的手段多么少,也不管政治要求为战争行为规定的目标多么小,军事行动会有片刻的停顿吗?这是一个深入事情本质的问题。
完成每一行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把这段时间叫做行动的持续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当事者行动的快慢。
这里我们不想谈行动的快慢问题。每个人都是按自己的方式办事的,办事缓慢的人并不是有意要多用些时间,而是由于性格的关系需要较多的时间,如果快了,他就会把事情办的差些。因此多用的这一段时间是内部原因决定的,本来就是行动持续时间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认为战争中每一行动都有它的持续时间,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持续时间以外所用的任何时间,即军事行动中的问歇,似乎都是不可想像的,至少初看起来是如此。在这里当然不能忘记,我们谈的不是敌对双方的这一方或那一方的进展问题,而是整个军事行动的进展问题。
十三 只有一个原因能使军事行动停顿,而且看来它永远只能存在于一方
既然双方已经准备好作战,就必然有一个敌对因素在促使他们这样行动。只要双方没有放下武器,也就是说只要还没有嬉和,敌对因素就仍然存在,只有当敌对双方的每一方都企图等待较有利的时机时,这个敌对因素的作用才会中止。但是初看起来,似乎只能一方有等待有利时机的企图,另一方的企图应该恰恰相反。如果等待对一方有利,那么对另一方有利的必然是行动。
双方力量完全相等也不能产生间歇,因为,这时抱有积极目的的一方(进攻者)必然会继续前进。
但是,如果我们设想的均势是一方有积极的目的,即较强的动机,但掌握的力量却较小,也就是双方力量与动机的乘积是相等的,那么还必须指出:如果预料这种均势不会发生变化,双方就必然会媾和;如果预料会有变化,这种变化只能对一方有利,这必然会促使另一方行动。由此可见,均势这个概念并不能说明产生间歇的原因,归根到底,问题仍然是等待较有利的时机。假定两个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抱有积极目的,比如想夺取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作为和谈时的资本,那么,它占领这个地区就达到了政治目的,行动就没有继续的必要而可以停止下来了,另一个国家如果接受这种结果,就一定会同意媾和,反之,就必然会行动。如果它认为在四个星期以后才能准备得更好,那么它就有充分的理由推迟行动的时间。
但从逻辑上讲,这时战胜者似乎应该立即行动,使战败者没有时间进行准备。当然,这里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双方对情况都十分了解。
十四 军事行动因此又会出现连续性,使一切又趋向极端
如果军事行动确实有这种连续性,那么这就会使一切又趋向极端,因为不间断的行动能使情绪更为激动,使一切更加激烈和狂暴,不仅如此,而且行动的这种连续性还会使行动衔接得更紧,使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密切,于是,这些行动就更为重要和更为危险。
但是我们知道,军事行动很少或者从来也不曾有过这种连续性,在许多战争中,行动的时间只占全部时间的一小部分,其余的时间都是间歇。这总不可能都是反常现象。军事行动中完全可能有间歇,也就是说,这里面并没有矛盾。现在我们就来谈谈间歇以及产生间歇的原因。
十五 这里要用两极性原理
当我们把一方统帅的利害看成总是和另一方统帅的利害正好对立约时候,我们就承认了真正的两极性。我们准备以后专门用一章来详细讨论这个原理,但在这里必须作如下的说明。
两极性原理只适用于正数和对立的负数能恰好抵销的同一事物。在一次会战中,交战双方的每一方都想取得胜利,这是真正的两极性,因为一方的胜利排斥另一方的胜利。但是,如果我们谈的是具有外在共同关系的两种不同事物,那么两极性就不存在于这两种事物本身,而存在于它们的关系中。
十六 进攻和防御是不同的作战形式,它们的强弱是不相等的,因此两极性原理对它们不适用
如果只存在一种作战形式,也就是说只有进攻而没有防御,或者换句话说,进攻和防御的区别只在于动机不同,进攻的一方抱有积极的动机,防御的一方则没有积极的动机,但斗争的形式却始终是相同的,那么,在这样的作战中,对一方有利的就恰好是对另一方不利的,这里就存在着两极性。
但是,军事活动分为进攻和防御两种形式,正如我们以后将要仔细地论述的那样,它们是不同的,它们的强弱也是不相等的。因此,两极性不存在于进攻和防御本身,只存在于它们的关系中,即决战中。如果一方的统帅愿意迟决战,那么另一方的统帅就一定愿意早决战,这当然只是就同一作战形式而言。如果甲方不是现在而是四个星期以后进攻乙方有利,那么乙方就不是四个星期以后而是现在受到甲方的进攻才有利。这就是直接的对立。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乙方现在立即进攻甲方有利,这显然完全是另一回事。
第11页
十七 两极性的作用往往因防御强于进攻而消失,这说明为什么军事行动中会有间歇
如果防御这种作战形式,象我们以后将要指出的那样,比进攻强而有力,那么就要问,迟决战对甲方有利的程度是否象防御对乙方有利的程度那样大。如果没有那样大,那么,前者也就不能用它的对立物来抵销后者,所以也不能促进军事行动的发展。由些可见,利害关系的两极性所具有的推动力,会因防御和进攻有强弱的差别而消失,因而不发生作用。
因此,如果目前这个时机对一方有利,但他力量太弱,不能放弃防御,那么就只好等待不利的将来,因为在不利的将来进行防御了。行动的动机越弱,它就越被防御和进攻的这种差别所掩盖,所销,因而军事行动的问歇也就越多。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十八 第二个原因是对情况不完全了解
还比目前进攻或娟和有利些。既然根据我们的论断,认为防御的优越性很大〈应该正确理解〉,而且比人们最初想像的大得多,那么,用这一点也就可以说明战争中大多数间歇产生的原因而不致自相矛盾了。行动的动机越弱,它就越被防御和进攻的这种差别所掩盖,所抵销,因而军事行动的间歇也就越多、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还有另一个能使军事行动停顿的原因,这就是对情况不完全了解。任何一个统帅所能确切了解的只是自己一方的情况,对敌人的情况只能根据不确切的情报来了解。因此,他在判断上可能产生错误,从而可能把自己应该行动的时机误认为是敌人应该行动的时机。不过,在了解情况方面的这一缺陷既能使人在应该行动的时候停顿,同样也能使人在应该停顿的时候行动,因此,它推迟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并不大于加速军事行动的可能性。然而,我们还是应该把它看成是可以使军事行动停顿的自然原因之一,这里并没有矛盾。如果我们考虑到人们往往容易过高估计、而不是过低估计敌人的力量(这是人之常情),那么就会同意:对情况不完全了解,一般说来,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军事行动的进展,使它趋向缓和。
产生间歇的可能性使军事行动趋向新的缓和,因为间歇使军事行动的时间延长了,这就减弱了军事行动的激烈程度,推迟了危险的到来,增加了恢复失去的均势的可能性。产生战争的局势越紧张,战争越激烈,间歇就越短,反之,间歇就越长,因为大的动机能增强意志力,而我们知道,意志力在任何时候都是构成力量乘积的一个因数。
十九 军事行动中常常发生的间歇使战争更脱离绝对性,更是概然性的计算
军事行动进行得越缓慢,间歇的次数越多和时间越长,错误就越容易得到纠正,因此统帅就越敢大胆设想,越不趋向极端,越会把一切建筑在概然性的计算上和推测上。每个具体情况本来就要求人们根据己知的条件进行概然性的计算,军事行动的进程比较缓慢,就为进行这种计算提供了一定的时间。
二十 只要再加上偶然性,战争就变成赌博了,而战争中是不会缺少偶然性的
由此可见,战争的客观性质很明显地使战争成为概然性的计算。现在只要再加上偶然性这个要素,战争就成为赌博了,而战争中是确实不会缺少偶然性的。在人类的活动中,再没有象战争这样经常而又普遍地同偶然性接触的活动了。而且,随偶然性而来的机遇以及随机遇而来的幸运,在战争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十一 战争无论就其客观性质来看还是就其主观性质来看都近似赌博
如果我们再看一看战争的主观性质,也就是进行战争所必需的那些力量,那么我们一定会更觉得战争近似赌博。军事活动总是离不开危险的,而在危险中最可贺的精神力量是什么呢?是勇气。虽然勇气和智谋能够同时存在而不互相排斥,但它们毕竟是不相同的东西,是不同的精神力量。而冒险、信心、太胆、蛮干等等,则不过是勇气的表现而已,它们都要寻找机遇,因为机遇是它们不可缺少的。
由此可见,在军事艺术中,数学上所谓的绝对值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在这里只有各种可能性、概然性、幸运和不幸的活动,它们象织物的经纬线一样交织在战争中,使战争在人类各种活动中最近似赌博。
二十二 一般说来这一点最道合人的感情
虽然人的理智总是喜欢追求明确和肯定,可是人的感情却往往嚮往不肯定。人的感情不愿跟随理智走那条哲学探索和逻辑推论的狭窄小道,因为沿着这条小道它会几乎不知不觉地进入陌生的境界,原来熟悉的一切就仿佛离它很远了,它宁愿和想像力一起逗留在偶然性和幸运的王国里。在这里,它不受贫乏的必然性的束缚,而沉溺在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中。在可能性的鼓舞下,勇气就如虎添翼,象一个勇敢的游泳者投入激流一样,毅然投入冒险和危险中。
在这种情况下,理论难道可以不考虑人的感情而一味追求绝对的结论和规则吗?如果是这样的理论,那它对现实生活就没有什么用处了。理论应该考虑到人的感情,应该让勇气、大胆、甚至蛮干莎得应有的地位。军事艺术是同活的对象和精神力量打交道,因此,在任何地方都达不到绝对和肯定。战争中到处都有偶然性活动的天地,无论在大事还是小事中,官活动的天地都同样宽广。有了偶然性,就必须有勇气和自信心来利用它。…勇气和自信心越大,偶然性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所以,勇气和自信心是战争中十分重要的东西,理论确立的定则,应该使这些不可缺少的最宝贵的武德能够自由地以各种不同形式充分发挥出来。但是,甚至在冒险中,也还有机智,有谨慎,不过它们要用另一种标准来衡量罢了。
第12页
二十三 但是战争仍然是为了达到严肃的目的而採取的严肃的手段。进一步说明战争是什么
战争是上述那样,指挥作战的统帅和指导作战的理论也是上述那样。但是,战争不是消遣,不是一种追求冒险和赌输赢的纯粹的娱乐,也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为了达到严肃的目的而採取的严肃的手段。战争由于幸运的变化,由于激情、勇气、幻想和热情的起伏而表现出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这一手段的特色而已。
社会共同体(整个民族)的战争,特别是文明民族的战争,总是在某种政治形势下产生的,而且只能是某种政治动机引起的。因此,战争是一种政治行为。只有战争真的象按纯概念推断的那样,是一种完善的、不受限制的行为,是暴力的绝对的表现时,它才会被政治引起后就好象是完全独立于政治以外的东西而代替政治,才会排挤政治而只服从本身的规律,就象一包点着了导火索的炸药一样,只能在预先规定的方向上爆炸,不可能再有任何改变。直到现在,每当军事与政治之间的不协调引起理论上的分歧时,人们就是这样看问题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看法是根本错误的。象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现实世界的战争并不是极端的行为,它的紧张并不是通过一次爆炸就能消失喻。战争是一些发展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的力量的活动,这些力量有时很强,足以克服惰性和摩擦产生的阻力,但有时又太弱,以致不起什么作用。因此,战争仿佛是暴力的脉冲,有时}急,有时缓,因而有时,快有时慢地消除紧张和消耗力量。换句话说,它是有时迅速有时缓慢地达到目标的,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战争都有一段持续时间,足以使自己接受外来的作用,作这样或那样的改变,简单地说,战争仍然服从指导战争的意志的支配。既然我们认为战争是政治目的引起的,那么很自然,这个引起战争的最初的动机在指导战争时应该首先受到极大的重视。但是政治目的也不是因此就可以任意地决定一切,它必须适应手段的性质,因此,政治目的本身往往也会有很大的改变,尽管如此,它还是必须首先加以考虑的问题。所以,政治贯穿在整个战争行为中,在战争中起作用的各种力量所允许的范围内对战争不断发生影响。
二十四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由此可见,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如果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只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军事艺术可以在总的方面要求政治方针和政治意图不同这一手段发生矛盾,统帅在具体场合也可以这样要求飞而且作这样的要求确实不是无关紧要的。不过,无论这样的要求在某种情况下对政治意图的影响有多么大,仍然只能把它看作是对政治意图的修改而已,因为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没有目的的手段永远是不可想像的。
二十五 战争是多种多样的
战争的动机越大、越强,战争同整个民族生存的关系越大,战前的局势越紧张,战争就越接近它的抽象形态,一切就越是为了打垮敌人,政治目的和战争目标就越加一致,战争看来就越是纯军事的,而不是政治的。反之,战争的动机越弱,周势越不紧张,政治规定的方向同战争要素(即暴力)的自然趋向就越不一致,因而战争离开它的自然趋向就越远,政治目的同抽象战争的目标之间的差别就越大,战争看来就越是政治的。
但是,为了避免读者误解起见,在这里我们必须说明,战争的自然趋向只是指哲学的,纯粹逻辑的趋向,决不是指实际发生冲突的各种力量(例如作战双方的各种情绪和激情等等)的趋向。诚然,情绪和激情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激发得很高,以致很难把它保持在政治所规定的道路上。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发生这种矛盾的,因为有了这样强烈的情绪和激情,就一定会有一个相应的宏大的计划。如果计划追求的目的不大,那么群众的情绪也就会很低,以致往往需要加以激发,而不是需要加以抑制。
二十六 一切战争都可看作是政治行为
现在我们再回到主要问题上来。即使政治真的在某一种战争中好象完全消失了,而在另一种战争中却表现得很明显,我们仍然可以肯定地说,前一种战争和后一种战争都同样是政治的。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可以比作一个人的头脑,那么产生前一种战争的各种条件必然包括在政治要考虑的范围之内。只有不把政治理解为全面的智慧,而是按习惯的概念把它理解为一种避免使用暴力的、谨慎的、狡猾的甚至阴险的计谋,才可以认为后一种战争比前一种战争更是政治的。
二十七 应该根据上述观点理解战史和建立理论基础
由此可见:第一、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把战争看作是独立的东西,而应该把它看作是政治的工具,只有从这种观点出发,才有可能不致和全部战史发生矛盾,才有可能对它有深刻的理解;第二、正是这种观点告诉我们,由于战争的动机和产生战争的条件不同,战争必然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政治家和统帅应该首先作出的最重大的和最有决定意义的判断,是根据这种观点正确地认识他所从事的战争,他不应该把那种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战争看作是他应该从事的战争,也不应该想使他所从事的战争成为那样的战争。这是所有战略问题中首要的、涉及面最广的问题,我们以后在论述战争计划时将进一步加以研究。
第13页
关于什么是战争这一问题,我们就研究到这里,这样,我们就确定了研究战争和战争理论所必须依据的主要观点。
二十八 理论上的结论
因此,战争不仅是一条真正的变色龙,它的性质在每一具体情况下都或多或少有所变化,而且,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还是一个奇怪的三位一体管官包括三个方面:一、战争要素原有的暴烈性,即仇恨感和敌何心,这些都可看作是盲目的自然冲动;二、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它们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三、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战争因此属于纯粹的理智行为。
三个方面中的第一个方面主要同人民有关,第二个方面主要同统帅和他的军队有关,第三个方面主要同政府有关。战争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必然是在人民中早已存在的;在概然性和偶然性的王国里,勇气和才智活动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统帅和军队的特点,而政治目的则纯粹是政府的事情。
这三种倾向象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在起着不同的作用。任何一种理论,只要忽视其中的一种倾向,或者想任意确定三者的关系,就会立即和现实发生矛盾,以致毫无用处。
因此,我们的任务就在于使理论在这三种倾向之间保持平衡,就象在三个引力点之间保持平衡一样。
至于用什么方法才能最好地完成这项困难的任务,我们打算在《论战争理论》一篇里研究。但无论如何,这里所确立的关于战争的概念,在我们看来总还是投到我们的理论的基础上的第-道曙光,它首先为我们区分开大量的现象,使我们能够辨别它们。
作品相关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2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10315
第二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我们在前一章里了解了战争的复杂而多变的性质以后,现在再来研究战争的性质对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有什么影响。
如果首先问一下,整个战争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才能成为达到政治目的的合适的工具,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战争的目标正如战争的政治目的和战争的具体条件一样,也是多变的。
如果还是先从战争的纯概念淡起,那么我们就得承认,战争的政治目的本来就不包含在战争领域内。因为战争既然是迫使对方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它所追求的就必然始终是而且只能是打垮敌人,也就是使敌人无力抵抗。虽然打垮敌人这个目的是从概念中推出来的,但在现实中人们在许多场合所追求的目的同它非常接近,因此我们打算先在现实中探讨打垮敌人这个目的。
以后我们在《战争计划》一篇中再进一步探讨什么叫做使敌国无力抵抗,但在这里必须先弄清楚敌人的军队、国土和意志这三个要素,它们是可以概括其他一切对象的总的对象。敌人的军队必须消灭,也就是说,必须使敌人军队陷入不能继续作战的境地。顺便说明一平,以后我们所说的“消灭敌人军队”,都是指的这个意思。
敌人的国土必须占领,否则敌人在那里可以建立新的军队。
但是,即使以上两点都做到了,只要敌人的意志还没有被证服,也就是说只要敌国政府及其盟国还没有被迫签订和约,或者敌国人民还没有屈服,我们仍不能认为,战争,即敌对的紧张状态和敌对力量的活动,已经结束。因为,即使我们完全占领了敌人的国士,敌人在他的国内或在盟国支持下仍有可能重新起来斗争。当然这种情况在和约签订以后也是可能发生的(这只能说明并不是每一次战争都能完全解决问题和彻底结束的),但是,随着和约的签订,很多可能在暗中继续燃烧的火星就会熄灭,紧张就会趋于缓和,因为一切倾向和平的人会完全放弃抵抗的念头,而这样的人在任何民族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很多的。所以,无论如何我们总得承认,随着和约的签订,目的就算达到,战争就算结束了。
上述三个对象中,军队是用来保卫国土的,所以按自然的顺序应该是先消灭敌人的军队,然后占领敌人的国土,通过这两方面的胜利以及我们在当时所处的态势,才有可能迫使敌人媾和。通常,消灭敌人军队是逐步实现的,随此而来的占领敌人国土也同样是逐步实现的。这两者常常是相互影响的,因为地区的丧失反过来又会使军队受到削弱。但是上述顺序不是绝对的,因此也并非总是如此。有时敌人的军队可能没有受到显着的削弱就已退到国士的另一边,甚至完全退到国外。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占领敌人国土的大部,甚至全部。
然而,使敌人无力抵抗这个抽象战争的目的,即实现政治目的的、包括其他一切手段的最后手段,在现实中决不是到处都有它的地位的,也不是达到媾和的必要条件,因此,决不能在理论上把它当作一个定则。事实上,在许多和约缔结的时候,交战一方并没有陷入无力抵抗的境地,有时甚至连均势都没有遭到显着的破坏。不仅如此,只要观察一下具体情况,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在许多具体情况下,尤其是当敌人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时候,打垮敌人只是一种毫无益处的概念游戏。
从战争概念中推出来的目的所以不能普遍适用于现实战争,那是因为抽象战争和现实战争是不同的,这一点我们在前一章里已经讨论过了。假定战争真的象纯概念规定的那样,那么力量悬殊的国家之间发生战争就不合情理,因而也就不可能了,因为在纯概念中,只有双方物质力量的差距不超过精神力量所能弥补的程度时,才能发生战争。而在欧洲今天的社会状态下,精神力量所能弥补的物质力量的差距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所以看到力量悬殊的国家之间发生了战争,是因为现实战争往往同它的原始概念是相距很远的。
第14页
在现实中,除了无力继续抵抗以外,还有两种情况可以促使媾和。一是获胜的可能不大,二是获胜的代价过高。
正如我们在前一章已经讲过的那样,整个战争不受严格的内在必然性规律的支配,它必须依靠概然性的计算,而且产生战争的条件越使战争适于概然性的计算,进行战争的动机越弱,局势越不紧张,情况就越是如此。既然是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概然性的计算也能够使人们产生媾和的想法了。因此,战争并不一定要一方被打垮才结束。,我们可以想像,在战争动机很弱、局势很不紧张的情况下,即使是非常微小的、几乎看不出的可能性,就足以使不利的一方让步。如果另一方事先已经看到这一点,那么他当然会去努力实现这种可能性,不会首先去寻找并走土彻底打垮敌人这条弯路了。
对已经消耗的力量和将要消耗的力量的考虑,对是否媾和的决心更有影响,既然战争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受政治目的支配的行为,那么政治目的的价值必然决定着愿意付出多大的牺牲作代价。这里所说的牺牲,不仅是指牺牲规模的大小,而且是指承受牺牲的时间的长短。所以,当力量的消耗过大,超过了政治目的的价值时,人们就必然会放弃这个政治目的而媾和。
由此可见,在一方不能使另一方完全无力抵抗的战争中,双方是否希望媾和,这是随获胜可能性协大小和需要消耗力量的多少而变化的。如果双方同样希望媾和,他们的政治分歧就会得到折衷的解决。当一方希望媾和较迫切,另一方媾和的想法就可以少一些,只要双方希望媾和的想法合在一起已经达到足够的程度,他们就会媾和。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媾和想法较少的一方当然比较有利。
我们在这里有意不谈政治目的的积极性质的消极性质在行动中必然引起的差别。纵然这种差别象以后要谈到的那样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我们在这里只能作比较一般的论述,因为最初的政治意图在战争过程中可能变化很大,最后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这是由于政治意图同时还取决于已得的结果和可能的结果。
现在产生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增大获胜的可能性。首先,自然是使用打垮敌人时所使用的方法,即消灭敌人军队和占领敌人地区。但是这两种方法用于增大获胜可能性时和用于打垮敌人时是不尽相同的。当我们进攻敌人军队时,是想在第一次打击之后继续进行一系列打击,直到把敌人军队全部消灭,还是只想赢得一次胜利以威胁敌人,使他觉得我们已占优势而对前途感到不安,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后者,那么只要消灭足够达到这一目的的敌人军队就够了。同样的,当目的不是打垮敌人时,占领敌人地区作为另一种手段也是不同的。在以打垮敌人为目的的情况下,消灭敌人军队才是真正有效的行动,而占领敌人地区不过是消灭敌人军队的后果,没有消灭敌人军队就占领敌人地区,始终只能看作是迫不得已的下策。与此相反,如果我们的目的不是打垮敌人,而且我们确信敌人并不寻求流血决战,而是害怕流血决战,那么,占领敌人防御薄弱的或完全没有防御的地区这件事本身就能带来利益。如果利益很大,足以使敌人对战争的结局担忧,那么占领敌人地区也可以看作是达到媾和的捷径。
现在我们还要指出一种不必打垮敌人就能增大获胜可能性的特殊方法,这就是同政治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既然有些措施特别适于破坏敌人的同盟或使同盟不起作用,适于为自己争取新的盟国,或适于展开有利的政治活动等等,那么不难理解,这些措施会大大增加获胜的可能性,它们也是比打垮敌人军队更为捷便的达到目标的途径。
第二个问题是採取哪些方法才能增大敌人力量的消耗,也就是使敌人付出更高的代价。
敌人力量的消耗包括军队的消耗和地区的丧失,即军队被我们消灭和地区被我们占领。
同样是消灭敌人军队和占领敌人地区,它们在目的是增大敌人消耗的场合的作用同在达到其他目的的场合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只要仔细研究rr;下就可以明白。这种差别在大多数场合下可能是很小的,但我们不应该因而受到迷惑,因为在现实中当动机十分微弱时,即使最微小的差别也往往对使用力量的方式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其他方法达到目标也是可能的,这里既没有什么矛盾,也不是不合情理,更不是什么错误。
除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有另外三种能够直接增大敌人力量消耗的特殊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入侵,也就是夺取敌人的某些地方,但并不想占领它,而只想在这里索取军税,乃至加以破坏。这时,入侵的直接目的既不是占领敌人的国土,也不是打垮敌人的军队,而只是一般地使敌人遭受损失。第二种方法是我们的行动主要是针对增大敌人损失的对象上。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想像出,军队有两种用法,一种在目的是打垮敌人时比较有效,另一种在目的不是打垮敌人或不能打垮敌人时比较有利。按习惯的说法,前一种更多地是军事的,后一种更多地是政治的。但如果从最高的角度来看,两者都同样是军事的,而且只要同当时的条件相适应,每一种都是合适的。第三种方法是疲惫敌人,就应用广泛这一点来说,它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选择"疲惫"这个字眼,不仅因为它可以简要地表达这种方法的特徵,而且因为它可以确切地说明这种方法的实质,并不是象初看时那样仅仅是为了修辞。在作战中,疲惫这个概念的意思是:通过持久的军事行动来逐渐消耗敌人的物质力量和消磨敌人的意志。
第15页
如果我们想通过持久的作战来战胜敌人,我们就只能满足于尽可能小的目的,因为达到较大的目的当然要比达到较小的目的消耗更多的力量。但是,我们能为自己规定的最小的目的是单纯抵抗,即没有积极意图的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手段能相对地发挥最大的作用,取得结果也最有把握。可是这种消极性有没有限度呢?显然不能发展到绝对的被动,因为纯粹的忍受就不是作战了。抵抗也是一种活动,通过它应该消耗敌人很多力量,使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意图。这就是在单纯抵抗的每一行动中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我们意图的消极性质就表现在这里。
毫无疑问,消极意图在单个行动中所产生的效果要比积极意图在同一情况下所产生的效果差一些(如果积极意图能够实现的话),但是,这两种意图的差别恰巧就在于前者比后者容易实现,也就是把握较大。消极意图在单个行动中效果较差这一缺陷,必须用时间,也就是通过持久的作战来弥补。所以争以消极意图为基础的单纯抵抗,是通过持久的作战来战胜敌人(即疲惫敌人)的自然手段。
在整个战争领域中到处都可看到的进攻和防御的差别,其根源就在这里。但是,我们在这里还不能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而只想说明:这种消极意图本身就提供了一切有利条件和较强的作战形式,有助于实现这种意图,胜利的大小和获胜的把握之间的哲学上的力学定律就体现在这种意图里。所有这一切我们以后还要研究。
如果消极意图(即集中一切力量进行单纯抵抗)能够带来有利的斗争条件,而且这种优越性大到足以抵销敌人占有的优势,那么仅仅通过持久的作战,就足以使敌人力量的消耗逐渐增加,以致他的政治目的即使达到了,也抵不上付出的代价,因而不得不放弃这个政治目的。由此可见,这种疲惫敌人的方法是弱者抵抗强者时大多会採用的方法。
在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本来是不能击败奥地利帝国的,而且,假使他企图象查理十二那样行事,就必然会一败涂地。但是他天才地运用了合理使用兵力的巧妙方式,使联合起来同他为敌的列强在七年中看到力量的消耗远远超过当初想像的程度,于是只好同他媾和。
由此可见,在战争中可以达到目标的方法很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只限于打垮敌人。消灭敌人军队、占领敌人地区、单纯占据敌人地区、单纯入侵敌人地区、採用直接同政治有关的措施和单纯等待敌人的进攻等都是方法,这些方法的每一种都可用来挫伤敌人的意志,但哪一种比较有效,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举出一系列达到目标的捷径,这些我们可以称之为因人而异的方法。在人类交往的哪一个领域中不迸发着超越一切物的关系的个人特点的火花呢?在战争中,个人的特点无论在政府中还是在战场上都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更是不会没有这种火花的。这里我们只想指出存在着这些方法,因为要想把它们分类,那是书呆子的作法。由于有了这些方法,我们说,可以用来达到目标的方法是无穷无尽的。
为了不致把这些能达到目标的捷径估计过低,既不把它们仅仅看成是少咒的例外,也不认为它们在作战中造成的差别是无关紧要的,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引起战争的政治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我们必须看到,争取国家坐存的殊死的战争,同由于有强迫结成的同盟或行将瓦解的同盟而勉强履行义务的战争之间,是有很大距离的。在现实世界中,这两种战争之间存在着无数种类的战争。如果我们有权在理论上否定其中的某一种,那么就有权把它们全部否定,这就是完全无视现实世界。
以上我们一般地论述了人们在战争中追求的目的,现在我们来谈谈手段。
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斗争。不管斗争的形式多么繁多,不管斗争同粗呆地发泄仇恨的搏斗多么不同主也不管在斗争中夹杂着多少本身不算是斗争的活动,但战争中产生的二切效果都必然来源于斗争,这一点始终是战争这个概念所固有的。
即使在极为错综复杂的现实中,也永远是这样,这一点很容易证明。战争中所产生的一切都是通过军队体现出来的。哪里使用军队,也就是使用武装起来的人们,那里就必然有斗争这一概念为基础。
所以,同军队有关的一切,也就是同军队的建立、维持和使用有关的一切,都属于军事活动的范畴。
显然,军队的建立和维持只是手段,军队的使用才是目的。战争中的斗争不是个人对个人的斗争,而是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整体。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区分这个巨大整体中的单位,一种按主体区分,一种按客体区分。在军队中通常总是把一定数量的军人编成单位,一定数量的单位又构成高一级组织。因此,这些组织中的任何一个单位的斗争就构成一个或多或少可以区别的斗争单位。另外,按斗争的目的,即斗争的对象,也可以把斗争分成单位。
我们把斗争中可以相互区别的每一个这样的单位叫做一个战斗。
既然军队的使用是以斗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那么军队的使用就无非是若干次战斗的决定和部署。
因此,一切军事活动都必然直接地或间接地同战斗有关。士兵应徵入伍,穿上军装,拿起武器,接受训练,以及睡眠、吃饭、喝水、行军,这-切都只是为了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进行战斗。
第16页
既然军事活动的一切线索最后都落在战斗上,那么我们确定了战斗的部署,也就掌握了军事活动的一切线索。军事活动的效果只能从部署和实施战斗中产生,决不能从部署和实施战斗以前存在的条件中直接产生。在战斗中,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消灭敌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为了使敌人失去战斗能力,这一点是战斗这个概念所固有的。所以说,消灭敌人军队始终是达到战斗目的的手段。
战斗的目的可能就是消灭敌人军队,但这并不是必然的,战斗的目的也可能完全是别的东西。正象我们曾经指出的那样,既然打垮敌人不是达到政治目的的唯一手段,既然还有其他对象可以作为战争中追求的目标,那么不言而喻,这些对象就可以成为某些军事行动所追求的目的,从而也可以成为战斗的目的。
有些作为从属部分的战斗,即使它们最终是为了打垮敌人军队,也并不一定必须把消灭敌人军队作为自己的直接目的。
当我们想到一支庞大的军队的组织极为复杂,对使用军队有影响的情况极为繁多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这样的军队所进行的斗争必然是复杂的,必然是由上下从属和相互联繫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所追求的目的自然可以是而且必然是很多的,尽管这些目的本身可能不是消灭敌人军队,但它们对消灭敌人军队能起很大的作用,只不过是间接的而已。当一个步兵营奉命驱逐某一高地、桥樑或其他地方的敌人时,通常占领这些地方是这个营的真正目的,而在这些地方消灭敌人军队只是一种手段或次耍的事情。如果仅仅用佯动就驱逐了敌人,那么目的也就达到了。不过,占领这个高地或桥樑,通常只是为了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军队。既然在战场上是这样,那么在整个战区就更是这样了,因为在整个战区不仅是一支军队和另一支军队在对抗,而且是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在对抗。在这里,可能出现的各种关系必然会增多,因而行动方式就必然会增加,战斗的部署就更多种多样,而且由于目的层层从属,最初的手段离开最后的目的就更远了。
因此,由于种种原因,消灭敌人军队,即消灭同我们对峙的那一部分敌军司可能不是某一次战斗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但是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问题已不再是消灭敌人军队了,因为战斗在这里不过是衡量力量的一种尺度,它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它的结果(即它的结局)才有价值。
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只要估计-下就能衡量出力量的强弱。这时战斗也就不会发生了,力量较弱的一方会立即让步。
既然战斗的目的并不始终都是消灭参加战斗的军队,既然不必经过实际的战斗,只要部署了战斗并通过,由此形成的态势,就往往可以达到战斗的目的,那么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在整个战争中活动很频繁,而实际的战斗却没有起显着的作用。
战史中有数以百计的战例可以证明这一点。至于说在这些战例中有多少是採用这种不流血的方法而作对了,也就是说并不自相矛盾,以及因此而赢得的声誉有哪些是经得起批判的,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谈,因为我们只想指出这样的战争过程是可能存在的。
在战争中手段只有一种,那就是战斗。但是,这种手段的用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採取不同的用法,这样一来,我们的研究好象就毫无结果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从这个唯一的手段中可以为研究找出一条线索,这条线索贯穿在整个军事活动中,可以把整个军事活动联繫在一起。
我们曾把消灭敌人军队看作是战争中可以追求的目的之一,但是还没有谈到这一目的同其他目的比较起来有多大的重要性。它在每一个具体场合的重要性是具体情况决定的。而从总的方面来看它有多大价值,我们还没有确定。现在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上来,探讨一下这个目的究竟有多大的价值。
战斗是战争中唯一有效的活动。在战斗中,消灭同我们对峙的敌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即使战斗实际上没有进行也是这样,因为在任何情况下,结局都是以消灭敌人军队已毫无疑问为前提的。因此消灭敌人军队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基础,是一切行动最基本的支柱,一切行动建立在消灭敌人军队这个基础上,就好象拱门建立在石柱上一样。因此,一切行动的前提是,如果作为行动基础的战斗真正发生的话,它必须是对我方有利的。战斗同一切大小军事行动的关系,就象现金支付同期票交易的关系一样,不管兑现的期限多么远,不管兑现的机会多么少,但最后总还是要兑现的。
既然战斗是一切行动的基础,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敌人通过一次胜利的战斗就可以使这些行动中的任何一个失去作用,敌人不仅可以通过一次对我们这些行动有直接影响的战斗,而且可以通过任何一次有足够重要意义的战斗来做到这一点。因为任何一次重要的战斗,即消灭对方的军队,都会影响以前的其他一切战斗,因为这些战斗郎结果象液体一样,总是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因此,消灭敌人军队始终是一种比其他一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
当然,只有在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消灭敌人军队具有更大的效果。如果从这里得出结论说,盲目的硬干总是比谨慎的巧谋为好,那是很大的误解。有勇无谋的硬干,也许不仅消灭不了敌人的军队,而且会使自己的军队反而被敌人消灭,因此这不是我们所说的意思。我们所说的具有更大的效果,不是就方法说的,而是就目标说的,我们这里只是把达到这一目标产生的效果同达到那一目标产生的效果加以比较而已。
第17页
我们必须着重指出,当我们说消灭敌人军队时,并不是仅仅指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而是还包括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因为这两者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尤其在我们谈到一次大的歼灭性行动(一次大的胜利)对其他战斗必然会产生的影响时,应该看到精神因素最富有流动性(如果可以这样表达的话),某一部分精神力量的丧失最容易影响其他部分。同其他各种手段比较起来,消灭敌人军队具有较大的价值,但这一手段要求人们付出较大的代价,而且它本身就有较大的危险性,人们是为了要避免这些,才採用其他手段。
採用这一手段必然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在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我们越想要消灭敌人军队,自己军队的消耗也必然会越大。
採用这一手段的危险在于:正是因为我们企图取得较大的效果,所以在做不到的情况下,反过来我们也会遭到较大的不利。
因此,採用其他方法,成功时代价较小,失败时危险也较小。但是,这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这些方法同时为双方所採用,也就是说敌人也採用同样的方法。如果敌人选择了大规模战斗,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意愿,也採用同样的方法。这时,一切就都取决于这种歼灭性行动的结局。很明显,即使我方的其他一切条件仍然同敌方相同,在这次行动中我们在各方面,也必然是不利的,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和手段已经有一部分用在其他方面,而敌人却不是这样。两个不同的目的,如果其中一个不从属于另一个,它们就是互相排斥的,用来达到这一目的的力量,不可能同时用来达到另一目的。所以,如果交战的一方决定进行战斗,他又确信对方并不打算战斗,而是在追求其他目的,那么,他就有很大的可能获得胜利。任何一方只有预计到对方和自己一样,也不愿进行大规模的战斗时,决定追求其他目的才是明智的。
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注意力和力量已经用在其他方面,只是指已经用在除了消灭敌人军队以外在战争中所能追求的其他积极目的上,决不是指用在为了消耗敌人力量而进行的单纯抵抗上。单纯抵抗是没有积极意图的,在单纯抵抗的情况下,我们的力量只能用来粉碎敌人的意图,而不能用在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有必要研究向消灭敌人军队相对的一面,即保存自己军队。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这两种企图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同一意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我们要研究的,只是当其中某一个方面占主要地位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具有积极的目的,能产生积极的结果,这些结果最后可以导致打垮敌人。保存自击军队这一企图具有消极的目的,能粉碎敌人的意图,也就是说可以导致单纯抵抗,这种抵抗最后只能是延长率事行动的时间以消耗敌人。
具有积极目的的企图引起歼灭性行助,具有消极目的的企图则等待歼灭性行动。
至于应该等待和可以等待到什么程度,这又涉及到进攻和防御的根源,我们将在研究进攻和防御时进一步论述。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等待不应该成为绝对的忍受,而且在等待时所採取的行动中,消灭正在同我们作战的敌人军队,同其他任何对象一样,也可以作为我们的目标。因此,如果认为有了消极意图就只能寻求不流血的方法,就一定不把消灭敌人军队作为目的,那么,他就在根本观念上大错特错了。固然,当消极企图占主要地位时,它会促使人们採用不流血的方法。但是採用不流血的方法也不一定合适,因为是否合适,这不是由我们的条件而是由敌人的条件决定的。因此,这种不流血的另一种方法,决不是迫切希望保存自己军队时的当然手段。如果这种方法不造合当时情况,那么反而会使自己的军队遭到覆灭。许多统帅犯过这种错误,结果弄得身败名裂。当消极企图占主要地位时,它的唯一的必然的作用是推迟决战的时间,使人们等待决定性的时刻。这样,结果往往是推迟军事行动的时间,而且,因为时间和空间是有联繫的,所以只要情况允许,还能够变换军事行动的空间。但是,一到继续推迟下去会非常不利的时候,就必须认为消极企图的优越性已经丧失,于是,消灭敌人军队这一原来被抑制、但并没有被排斥的企图就又出现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中达到目标,即达到政治目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战斗是唯一的手段,因此一切要服从用武器解决问题这个最高法则。敌人如果确实要求战斗,我们就无法拒绝。因此,必须肯定对方不会进行战斗,或者在战斗中对方一定会失败时,我们才可以採用其他方法。总之,在战争所能追求的目的中,消灭敌人军队永远是最高的目的。
至于其他种种方法在战争中会产生什么效果,我们以后才能弄清楚。当然,只能逐渐弄清楚。在这里我们只一般地承认,使用其他种种方法是可能的,因为现实和概念之间是有距离的,具体情况又是各不相同的。不过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指出,用流血方式解决危机,即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是战争的长子。当政治目的小,动机弱,紧张程度不高时,慎重的统帅在战场上和政府中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避免大的冲突和流血的方式,利用敌人本身的弱点来达到娟和的目的。如果他的打算既有充分的根据,又有成功的把握,那我们就没有权利责难他。但是,我们还必须提醒他要经常记住,他走的是曲折的小道,随时都可能遭到战神的突然袭击,他必须始终注视着敌人,以免敌人一旦操起和利剑,自己却只能用装饰的佩剑去应战。
第18页
关于什么是战争,目的和手段在战争中怎样发生作用,战争在现实中如何时远时近地离开它原来的严格概念摆来摆去,但又象服从最高法则一样永远服从它。所有这一切结论,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并且在以后研究各个论题时必须一再联想到它们,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论题的真正关系和它们的特殊意义,不至于经常不断地跟现实发生极大的矛盾,更不至于自相矛盾。
作品相关 美国英国及其盟国与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对比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1376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美国“倒萨”战争即将爆发,以下是美国和其盟国与伊拉克的军事实力的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美英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兵力
伊拉克
38.9万现役军人,其中包括8万左右的共和国卫队。
4.4万—6万准军事或者安全部队。
65万预备役官兵。
美英盟军
在海湾地区的美国部队为22.5万人,更多士兵正在该地区集结之中。
4.5万英国部队。
****装甲战车
伊拉克
约1800—2000辆可投入使用的坦克,包括500到600辆前苏联的t-72坦克
3000多辆其它装甲车。
美英盟军
800多辆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600多辆美国m2/m3布雷德利战车。
约120辆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约150辆英国“勇士”装甲车。
****飞弹
伊拉克
“萨默德-2”飞弹。在联合国宣布伊拉克的“萨默德2”飞弹超出射程后,伊拉克销毁了其100多枚该类型飞弹中的50多枚。
数量不清的“阿巴比尔-100”飞弹,美国声称这种飞弹的射程超过了150公里。
数十枚“飞毛腿”飞弹。
美英盟军
美国军舰上有1000多枚“战斧”式巡航飞弹。
数百枚“爱国者”飞弹。
***直升机
伊拉克
约100架攻击直升机,都是过时的苏联机型。
约275架通用/运输直升机。
美英盟军
超过700架直升机
超过100架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超过200辆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
超过400架通用/运输直升机,包括uh-60黑鹰、ch-47奇努克和ch-53海上种马直升机。
****作战飞机
伊拉克
约300架战斗机,包括30到50架法国的“幻影”f-1eq战斗机,10到17架苏联米格-29,6到15架米格-25,35到60米格-23,36到160米格-21,33到60架苏-17/20/22地面攻击机,4到30架苏-25地面攻击机
美英盟军
约100架英国飞机,包括“狂风”、“掠夺者”和“美洲虎”战斗/攻击机
约500架美国战斗攻击机,包括:
50-60架f-14
约90架f-15
约75架f-16
180-220架f/a-18
至少10架f-117
约50架a-10
至少36架重型轰炸机,包括b-52,b-1b,b-2
约60架海军陆战队av-8b掠夺者
数以千计的炸弹和飞弹,包括:2万多枚卫星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2万多枚雷射制导的“宝石路”2型/3型炸弹(paveway)
****海军:
伊拉克
2000士兵和9艘旧船
数量不明的地雷和“蚕”式反舰飞弹(silkworm)
美英盟军
6艘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正在赶往或已经部署在该地区
1艘英国航空母舰战斗群
资料来源: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英国国防部。(孙玉庆、李新整理)
作品相关 2004年世界最新军事实力排名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2071
综观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按照各国军队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战略思想,战术战役运用,先进的作战理念,军队领导才能,军队在国家的重视程度,科学修炼水平,军费开支,军队的国际交流合作,跨国间的合作演习,军人的素质和训练程度,单兵实战能力及一对一实际作战能力,军人的待遇,军队的实际作战经验,与外军联军的经验,国际实际的影响力和军队总体正规化现代化的总体水平来排出世界军力水平 (除去核子武器),到2004排名如下:
1.美国
(全球战略进攻型军队,唯一具有全球投送兵力能力的军队,无论各方面都远远领先与其他国家,其作战理念受其他国家学习,是名副其实的no.1)
2.俄罗斯
(洲际战略进攻型军队,虽然军力不如苏联,但继承了苏军大部分精华,武器较先进,现代化武器数量庞大,历史正规化作战经验丰富,国防工业发达,军人素质优良,军风强悍,是任何国家都不可小视的北极熊)
3.法国
(洲际进攻型军队,其国防工业发达,能自主研制和建造先进武器,不用受制与别的国家,这一点十分值得中国学习,武器十分先进,军人训练有素,技术先进,有独立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方针,总体实力排名第3)
4.英国
(地区进攻型军队,与美国合作密切,有先进的技术和武器及战术思想,其海军可以独立航行,并有能力进行本土外的远距离作战,实战经验丰富,但略逊与法国)
第19页
5.日本
(地区进攻型军队,总体实力与英国相当,长期与美国合作,战术方针先进,武器先进,军人战斗力强,其海军十分强大,在亚洲无人能敌,c4i建设完备,后勤体制发达,拥有世界第2的军费开支,实力亚洲首屈一指)
6.印度
(进攻型军队,虽然国家不富裕,但军人地位高,军费开支庞大,与俄罗斯是忠实盟友,有大批俄罗斯先进的武器,是俄罗斯武器第一大进口国,另外还拥有西方国家的大量武器,军队武器数量庞大,空军拥有亚洲地区最先进的su-30mki战斗机和伊尔-78加油机,常年与俄军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交流演习,作战和实战经验丰富,实力亚洲一流)
7.德国
(进攻型军队,其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绝对世界一流,军人素质不容置疑,拥有日耳曼民族优良的传统,其特种部队响誉世界,常年与先进国家军事演习,作战和实战经验丰富。是欧洲的传统强国。)
8.义大利
(进攻型军队,有强大的国防工业和军事基础,武器先进,欧洲的传统强国。)
9.西班牙
(进攻型军队,与义大利相当,军队素质剽悍)
10.以色列
(进攻型军队,拥有尤太民族的优秀智慧,不到1000万的人口能研制出和制造出世界先进的武器和战术,让人尊敬,常年战争,军人素质优良,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可以得到美国的强力军事支持,技术先进,中东地区头把交椅。)
11.乌克兰
(积极防御型军队,是前苏联第2大军事继承国,拥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军人强悍,近年加入北约组织,得到美国军事和技术支持,常与先进国家交流和演习,作战思想前卫,其战斗力不可小视)
12.澳大利亚
(积极防御型军队,战术思想,士兵素质与武器质量都是一流,与美国合作密切,经验较为丰富。澳洲排名第一。)
13.中国台湾
(防御型军队,武器装备先进,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军事思想和训练基本美式化,经常参与美日的演戏,经验丰富,对现代化武器掌握时间较长,但军人素质有待提高,陆军数量一般,海空军的建设有显着成效,制空能力和海军亚洲一流。)
14.中国大陆解放军
(防御型军队,军人地位低下,在国家的重视程度落后于其他国家,军人收入微薄,士气普遍不高,军队专业程度偏低,政治训练占全部训练的30%,虽然传统的正规化军队作战经验少,士兵大都来自农村文化普遍不高,对现代化装备理解一般导致无法发挥威力,但军队规模和数量世界第一,拥有200万以上的军队,今年裁军10万,但战斗力在提高,武器装备比较落后,战术战法脱离国际趋势,军队训练不足,士兵素质普遍低下,无独立自主的军工单位和制造企业,武器全*仿制,无自主智慧财产权,现代化武器大都来自俄罗斯,有一部分以色列和西方技术,但并不先进,历史上陆军拥有作战经验,空军经验较少,海军最差,几乎没有作战经验,军事演习大都独立进行,缺少和发达国家合作交流的机会,战略思想不成熟,但在逐渐改变,陆军有一定的现代化作战能力,达到或接近91年海湾战争时期的伊拉克陆军水平。其典型的“人海战术”多少会给敌人带来些麻烦,也不可小视。但军内腐败成风,领导水平有限,内部间谍不断,是阻止解放军进步的主要问题。)
15.加拿大
(防御型军队,武器先进,军人素质优良,与美国合作密切,技术一流,但军队数量明显骗少,有一定的作战实力。)
以上综合各个方面评选排名,仅供参考,不知大家有什么意见?
作品相关 机械化师、步兵师、装甲师、混成师、摩步师有什么区别?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1008
1998年裁军,全军保留的全部的坦克师、坦克旅都改为装甲旅,绝大部分坦克团改为装甲团,就是增加了装甲团一级的装甲步兵营和自行火炮营,加强了装甲团的合成。全军保留的装甲师全部取消了机械化团,只是保留3个装甲团。绝大多数步兵师取消1个步兵团(包括机械化步兵师的机械化步兵团),按照战斗团计算,我军保留的师级战斗单位大都是3团制了,3个装甲团(装甲师)或者2个步兵团加1个装甲团(摩托化步兵师和机械化步兵师)。
我军从来也没有过装甲步兵师的称谓,不管是1955年的第190师还是1960年的第70师,都是称作机械化师(虽然机械化步兵实际上还是称作卡车的摩托化步兵师)。到了1983年改装的第112师和第116师,也是称作机械化步兵师,所属步兵团称作机械化步兵团。在1985年前,我军的机械化步兵团跟摩托化步兵团差别不大,唯一的差别就是前者多了一个团属坦克营。我军1985年前的坦克师所属的不叫机械化团,叫装甲步兵团,1985年后,坦克师的装甲步兵团才称作机械化团。按照军语的解释,装甲步兵团和机械化团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军到现在也没有机械化步兵营的称为,而是称作装甲步兵营,因为营级没有实现任何的合成。
我军的摩托化步兵师其实就是国际上通用的步兵师,由于我国比较落后,以前还有徒步骡马步兵师存在,所以才搞出个摩托化步兵师的称谓,1990年后,我军淘汰了骡马,全部汽车化,1998年后,即便是南方师也编制了装甲团,所以全部摩托化了,我倒是一直认为,应该将现在的摩托化步兵师、旅改为步兵师、旅;将使用轮式装甲车族的现在称作轻型机械化师、旅的部队改为摩托化师、旅;使用履带车辆的师、旅还是保留机械化师、旅不变。这样一来,各种称谓才能规范而符合实际。
第20页
师改旅是形势的需要,现在战场上空中打击越来越重要,远程打击也很流行,战争的节奏也快了很多。师一级过于庞大臃肿,行政力量太强,机动能力不足,机动、展开、作战比较繁琐,远不如旅-营制更贴近实战需要。今后军-旅-营将成为陆军主要的编制形式,师可能还会在某些状态下存在,而主要变为日常行政管理机构,而不是高级战术兵团了。我军的师还在,主要是我军装备不行、人员素质不行、体制落后等问题,还必须暂时保留师。
经过计算,现在我军的作战师比作战旅正好少2个,随着装备的改善、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今后还会大量的裁减或缩编师级编制,而增加旅级编制的。
作品相关 摩托化步兵师和机械化步兵师是不是一回事?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619
摩托化步兵师和机械化步兵师是不是一回事?如果不是那有什么区别?.
行军靠汽车,冲击靠徒步的是摩托化步兵,没事就坐装甲车的 是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师里也有装甲团(装甲团的编制内有坦克营和装甲步兵营)。
行军靠汽车,冲击靠徒步的是摩托化步兵,没事就坐装甲车的 是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师里也有装甲团(装甲团的编制内有坦克营和装甲步兵营)。
摩托化步兵师主要装备轮式车辆,
机械化以履带式车辆为主
一般意义上说,摩托化主要指兵员和装备等的投送手段,而机械化的概念要广一些,几乎含盖了从投送,作战,到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专业程度要求更高,打击与突防能力更强;从演变进程上说,摩托化要早一些;火力配置也有差别,机械化师的重型武器配置比例高于摩托化。
现在,步兵师不仅要求机械化(强调机动作战能力),而且要求融入信息化;战术方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不仅仅是点,线,面的攻防,而更多的强调了“立体作战”。
我个人认为,无论搞什么“化”,部队的保障能力一定要切实搞好。没有生命线保障的队伍,将很难完成战役战术行动。我军在历次作战中,这方面的亏吃的不少了。
摩托化和机械化可以是一回事,也可以不是一回事。因国家而宜。
苏、俄统称摩托化,欧、美统称机械化,其实含义是一样的。
我军则将其分开,乘建制内轮胎车辆机动的为摩托化,乘建制内装甲履带车辆的为机械化。
作品相关 陆军的发展趋向及装甲兵的运用*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13364
陆军的发展趋向及装甲兵的运用*
(一九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什么叫现代化的军队?现代化的军队就是带枪的人加上机器、原子和飞弹。军队的装备需要机器、原子和飞弹,这不仅对海空军来说是很明白的,对陆军来说也是同样所迫切要求的。
现代战争要求陆军都能坐上车子,也就是说要摩托化。并且要求这些车子要有一定的防护力,强大的火力,快速的通行力和良好的通信能力,从而构成军队的强大的突击力。所以陆军需要装甲坦克、机械化和摩托化。
武器的发展是从常规的到原子、化学、火箭飞弹。它的要求:对敌人是威力越大越好,射程越远越好,精度越高越好;对自己则要能防护。
对这些武器的操纵使用的要求是越快越好。为了指挥及时,所以必然要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化。
这就是现代化的陆军。
现在世界工业先进的各国陆军,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陆军在内,都是这样装备起来了。
装甲兵在现代陆军中,除了它的专业技术外,按发展趋向来看,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特种兵种了,它本身就是诸兵种合成的军队,更不用说今后整个陆军都是装甲坦克、机械、摩托化的了。步兵乘上装甲车;坦克兵是车炮合一;身管炮和火箭、飞弹的自行化;再加上工兵、化学、通信、后勤等都是机械化、电气化,这就构成了陆军现代化的合成军队。
因此,关于装甲兵的发展趋向及其未来战争中的运用问题,这已不仅是装甲兵特种兵的问题了,而是整个陆军的发展和所要研究的问题了。
为了供同志们研究,提供一些资料作参考。
第一、目前美帝国主义陆军中装甲兵的概况和发展趋向
关于美帝扩军备战的整个战略思想,不多说了。今天我只着重讲点陆军装甲兵问题。美国防部长盖茨今年一月十九日曾在参议院说,“我们的主要目标仍然是:首先和最主要是建立和维持报复力量,来遏止大战爆发(实际上是发动大战),并当一旦战争爆发时争取优势。其次是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和维持一定的力量来遏止和限制局部战争”。
并说:“遏止大战的武器将继续着重由有人驾驶的武器体系转向飞弹体系。虽然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两种体系将同时存在,但是在我们计划中洲际飞弹将越来越重要。”
他又说:“明年我们地面部队的主要部分仍维持目前的水平,计划以更换新式装备和武器(包括常规武器和战术飞弹)来增强其全面的作战能力。陆军将装备大量的新型坦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统一规定的7.62毫米的轻武器,以及改进的自动化武器。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将增购大量的地对地和地对空飞弹火箭。此外重要的是将增加许多f-105战术战斗机,以加强对陆军的空中支援。总之,我们的计划是要不断加强我们的地面军队。”
第21页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陆军的建设是非常重视的。
美前陆军参谋长泰勒在两年工作报告中也说:“这一时期,陆军总的职责是:提供足够的、能在任何样式战争中迅速而持久地进行地面战斗的部队……”。
1957年下半年,陆军步兵师、空降师和装甲师的改编,是陆军重要装备措施之一,目的在于加强师的火力、机动性和通信能力,使之既能进行原子战争又能进行常规战争。
火力方面,陆军师一级的部队现已具备发射原子武器的能力,其他火力支援部队也已装备射程较大的飞弹,能用来对敌后目标实施原子突击;机动性方面,陆军目前正在用装甲输送车、直升飞机和固定翼飞机装备部队,以提高它们地面和空中的机动能力;通信方面,陆军已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无线电器材,即将装备部队,以加强对迅速运动中的小部队进行控制指挥。
“在装甲车辆方面,m-60坦克已经在1959年3月定为陆军制式的主要战斗坦克,该坦克装备105毫米加农炮,能击毁战场上任何已发现的坦克(吹牛)。同时陆军现已开始发展完全不同的、更轻的战斗车辆武器系统,准备作为未来的主要战斗坦克和装甲侦察与空降突击车辆。”
他又说:“陆军研究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增强部队火力,减轻武器和装备的重量,提高机动性,简化作战与后勤补给体制和有效地使用人力与物力。
这些就是美国陆军发展的方向。
美国陆军的编制有:步兵师、装甲师、空降师、装甲骑兵群(团)、飞弹部队、炮兵以及防空部队等。步兵师实际上是机械化的,由装甲输送车载运,有建制坦克和防坦克火器共145个单位(m-48中型坦克92辆——内推土坦克3辆,m-41轻型坦克33辆,m-56自行防坦克炮20门);装甲师有建制坦克360辆(中型306辆,轻型54辆)、火炮158门,若加强后,该师坦克可有580辆、火炮250门、飞机和直升飞机约100架。美国陆军现共有坦克12000辆。这些具体编制已有材料,我在这里不多讲了。总之,美国整个陆军已是装甲、坦克、机械、摩托化的了。
关于装甲兵的运用问题,据美国陆军部长布鲁克1959年5月在美国装甲兵协会第七十届年会上说:“我们只要考虑一下核战场的要求,即可认识到装甲兵在未来地面战斗中的重要性,敌人使用大威力或小威力的核武器,将迫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动性、火力和对原子杀伤因素进行防护的能力。坦克比任何其他的地面武器更能满足这一要求。”前参谋长泰勒也说过:“为了抵抗对方军队在使用原子、飞弹武器条件下大规模的进攻,美国军队必须具备三个特徵:1机动性高;2反应迅速;3能够防御原子武器的伤害。”1958年5月在美国装甲兵协会的年会上他还说:“至于谈到长远的未来,比如说1970年,到那时候我们将需要具有坚强装甲防护力、高度机动性和强大火力的部队,以便顺利地完成战斗任务。这个任务将要由谁担任呢?那就是在陆军中起决定作用的装甲兵。”
美国的作战纲要1956年7月的修正本第39条写道:“装甲兵可在宽大正面和大纵深的地带上作战,它能迅速集中与疏开。装甲兵部队可用直接瞄准或从遮蔽阵地发射威烈的火力,并能迅速加入战斗或撤出战斗。它能够对敌人实施摧毁性的突击,进行侦察,与敌人的地面侦察作斗争,装甲兵最适于用来扩张进攻作战的战果和迫击敌人。”
第437条关于装甲坦克师的战斗性能写道:“装甲坦克师作战的成功,有赖于正确地使用其机动性、威烈的火力、突击力、大量的通信器材和编成上的灵活性。”对这些特点部分分别作了说明,如“突击力。装甲坦克师装备有装甲防护力大、火力强和行动快速的战斗车辆,并有大量的通信器材充分保障其对部队的指挥,因而它易于接近敌人和发挥自己的突击力,以获得决定性的战》。”
第438条是讲装甲坦克师的战斗:“装甲坦克师可以编入大兵团或独立地在一定时间内实施任何一种战斗。它特别适合逐行以下各种任务:1实施突破敌人深远纵深内的防御,夺取主要的战术目标(如通信枢纽部、桥樑、交通线、司令部等)为目的的进攻,或者是实施以合围和歼灭敌人为目的的进攻。2实施机动防御,此时装甲坦克师编在大兵团内,主要是用来实施反冲击或掩护退却的军队。3歼灭敌人坦克。4发展其他部队所获得的胜利,利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突击后的效果。”
美军野战条令统帅纲要第126、127、128条还规定了快速集群的任务、指挥和使用。在134条中也说:“使用空降兵与实施突破及扩大战果的装甲坦克军队和步兵,经常能协同合围及歼灭敌人较大的兵力。……司令官应尽量採取这种行动方法。”
从美军最近的一些军事刊物来看,他们特别强调攻势作战与广泛实施机动。如有的刊物说:“装甲师是美军装甲兵最高战术兵团,它编有若干个能在任何地区独立逐行任务的诸兵种合成军队,装甲师装备了原子武器之后,加上其所具备的机动、火力与突击力等特点,已成为突破对方防御和扩张战果的主要工具。”美军主张进攻时,在原子飞弹和航空兵突击后,从开进中进攻,实施深远纵深的突破,消灭对方军队。并强调装甲兵和空降军队的垂直包围,进行有效的联合作战。在防御中强调机动防御,目的在于引诱进攻的军队集中,然后以原子飞弹实施袭击,利用袭击的效果进行反击,消灭对方进攻的军队。
第22页
这些就是美军对装甲兵运用的观点和方法。
由于美帝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因此它必须:1在别国领上作战;2陆军依靠海、空军运送到别国领土;3需要大量后勤物资,油料弹药长途补给。这与地面军队的作战要求(机动、火力突击力、防护力)是相矛盾的。因之,美国陆军的现行组织、编制、装备和使用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现在还没有克服的矛盾。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此外英国、西德、日本,他们的军事思想都是一致的,陆军的建设和使用也是大同小异的,没有必要多说了。
第二、苏联陆军概况及对装甲坦克兵的使用
据美国对苏军的估计材料,1960年2月1日“新闻周刊”说:苏联陆军现有175个师(内步兵师90、机械化师55、坦克师20、空降师10)。共有坦克20,000辆。
坦克师的编制是:三个中型坦克团,一个重坦克自行火炮团,一个机械化团,一个炮兵团,一个150毫米火箭炮兵团(八门发射架)和一个高射炮兵团。全师共有坦克自行火炮400余辆。在条令中看到还有重坦克师。
机械化帅的编制是:三个机械化团和一个中型坦克团,其余与坦克师相同。这两种师都装备有原子武器。
根据我们内部了解的材料,苏联陆军去年已经整编,取消了步兵师、机械化师的名称,改为三种师,即:摩托化步兵师、坦克师和空降师。这就是说,整个苏联陆军都已是装甲、坦克、机械、摩托化了(苏军这次裁减120万军队,准备减摩托化步兵师)。这一点也可从苏军1959年出版的新条令中得到证实。该条令第37条说:“摩托化步兵师和坦克师是陆军基本的诸兵种合成战术兵团。”
苏军关于现代化的陆军和装甲兵的使用问题,我想同志们都已经研究了苏军1959年的野战条令了,不用我多说。从业务观点出发,为了强调一下装甲坦克兵的作用,我摘引几条。该条令第2条说:“现代战斗是诸兵种合同战斗。它的特点是:双方都可能使用原子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双方都有装备着各种技术兵器的大量陆军参加,大量火箭武器、航空兵和空降兵参加,同时坦克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就有可能对敌人突然地实施更深远的毁灭性突击,在短期内粉碎敌人……”
第27条说:“坦克兵是陆军的基本突击力量。它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强大的火力和比其他兵种更大的对原子防护能力。坦克兵的战斗性能使它能够迅速利用原子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效果,突破预有准备的和仓率占领的防御,同敌人坦克集团作斗争,迅速发展既得的胜利,实施广泛的机动和在短时期内组织坚强的防御,确实抗击敌人强大的坦克集团的突击。坦克兵由坦克兵团和编入摩托化步兵兵团、部队和空降兵兵团的坦克部队和分队组成。
坦克兵团和部队是强大的快速军队,主要以兵团和部队为单位来使用。
摩托化步兵部队的坦克分队,通常配属给步兵分队直接支援步兵和加强对坦克防御,也可独立地行动。”(见16页)
前面已引证过的第37条中还指出:“摩托化步兵师和坦克师是陆军基本的诸兵种合成战术兵团。
摩托化步兵师在其他兵团和部队以及航空兵的协同下,能够完成下列任务:突破敌人防御向大纵深急剧地发展进攻,在战场上迅速机动,追击和进行遭遇战斗,从行进间强渡江河,进行合围战斗,固守一定的地带,以及战斗情况中产生的其他战斗任务。
坦克师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强大的火力和比其他兵团更大的对原子防护能力。因此在航空兵和空降兵协同下,坦克师在可以通行的地区内能够顺利完成摩托化步兵师所能完成的那些战斗任务,而且能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大的纵深内脱离自己的军队完成这些任务;在遭遇战斗中和防御中反冲击(反突击)时能猛烈地向敌人实施突击,在短时间内建立坚强防御,夺取并固守有利的地区、登陆场和其他重要目标;能同敌人坦克兵顺利地进行斗争。坦克师主要用在主要方向上,特别是使用原子武器的方向上,对敌人实施强大而深远的突击,以执行最重要的任务。
重坦克师主要用来同敌人坦克兵团作斗争,同时还可以用来执行其他重要任务。重坦克师具有强大的火力,因此能从行进间突破敌人纵深内的防御地区,抗击敌人坦克集团的反突击;在遭遇战斗中和防御中反突击时粉碎敌人的坦克兵团和抗击敌人坦克集团的进攻。重坦克师还能在其他兵团协同下,在主要方向上突破敌人预有准备的防御。
根据任务和敌人行动的性质,特别是敌人坦克兵行动的性质,坦克师和重坦克师可编入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或者担任预备队。”(见19—20页)
在苏军的野战条令中,装甲坦克兵只有连、排和单车的战斗条令。营、团以上的坦克部队可能已经没有自己单独的战斗条令了(我们没有要到),它们都是包括在整个野战条令内的。前面引证的是师军野战条令,主要就是摩托化步兵师和坦克师。另外还有一本团营的野战条令,就是摩托化步兵团(营)和坦克团(营)的野战条令。如该条令第7条说:“摩托化步兵团(伞兵团)是诸兵种合成的战术部队。摩托化步兵营(伞兵营)是诸兵种合成的战术分队。摩托化步兵团和营在各种地形、各种天候、任何季节和任何时间都能顽强而持久地进行战斗。……”第8条说:“坦克团(中坦克团和重坦克团)是诸兵种合成的战术部队。它具有高度的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和突击力,比其他部队更能抵抗原子武器的作用,因而能最快地利用原子突击的效果。坦克团照例从行进间展开,并善于结合强大的火力进行机动,因而能突破敌人的防御和高速度地发展进攻,能向敌人的翼侧和后方实施坚决的突击,能顺利地同敌人坦克进行斗争,能与空降兵协同动作,并能在短时间内组织已夺得地区和目标的防御。
第23页
在战斗中,坦克团照例是以团为单位使用。
坦克营(中坦克营和重坦克营)是基本的战术分队。它既可在团的编成内行动,也可独立行动。
摩托化步兵团的坦克营通常可将各分队配属给摩托化步兵营,在个别场合下,它可以独立行动。(团营野战条令第10页)
这些就是苏军的观点。装甲兵是陆军的诸兵种合成的战役、战术兵团。
第三、我军装甲兵建设的一些情况
一、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方针,军委扩大会议已经作出了正确的决定,抓两头带中间。抓尖端,就是使我军逐步组成以原子、飞弹和电子科学等技术武器为骨干的装备体系;大搞民兵,组成全民防御网和正规军强大的后备力量。我们能够有最新式装备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和强大的全民武装相结合,就能战胜敢于侵略我国的任何敌人。
陆军发展的方向是机械化、摩托化。当前应以特种技术部队和专业技术部队为重点进行建设。依照军委的指示精神,当前装甲兵建设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坦克车辆制造工业的基本建设;抓科学研究,发展坦克的尖端技术,制造适合干我国地形和现代条件下作战的新型战斗车辆;加强培养干部。随着国家经济工业的发展,陆军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核武器的飞弹火箭。大力组训与发展民兵中的机械化兵,作为装甲兵的后备力量。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到1967年,陆军的组建计划是,坦克师占陆军比重13%,装甲(机械化)师占40%,摩托化步兵师占47%。此外,还有些独立的坦克部队和分队(包括中型、轻型、水陆坦克)。
装甲兵部队组建步骤预计在三年内(1960—1962年)按上述的比例完成四分之一,并将现有的坦克师、机械化师按编制予以充实。其余的则在1963—1967年中逐步完成。
陆军师的类型,总参建议是三种,即:坦克师、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在师的名称上有另一种意见是:坦克师、机械化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因为按照一般的概念,装甲师好象就是坦克师。陆军师究竟应有几种和如何称法,还应研究。
关于这些师的编制和装备,我们设想是,坦克师和机械化师都採取六团制。坦克师以坦克为主,辖三个坦克团,一个机械化团,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高射炮团。该师有各型坦克400余辆。机械化师则以机械化团为主,辖三个机械化团(有人主张二个),一个坦克团,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高射炮团。该师有各型坦克共250余辆。两种师都应装备近程飞弹火箭(带原子弹头的)。炮兵则是自行化的,工兵、化学兵也应是机械化、自动化的,并相应有飞机、直升飞机及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和雷达等。机械化团都乘载装甲输送车(履带式的和轮胎式的)。独立坦克团和摩托化步兵师属坦克团都採取“三三”制的编制,有坦克110余辆。摩托化步兵师基本上仍按现有编制,下辖步兵团三,坦克团和炮兵团各一,主要是用汽车载运,摩托化步兵师的步兵团与机械化师的机械化团的区别在于步兵团没有坦克营和没有装甲输送车。
关于坦克的类型,我们计划分以下几种:重型坦克(重45吨、炮的口径122毫米)、中型坦克(重35吨、炮的口径100毫米)、轻型坦克(重16吨、炮的口径76毫米)、水陆坦克(重16吨、炮的口径76毫米)、超轻型坦克(重10吨以下)。在南方的部队以轻型为主,辅以中型;在北方的部队以中型为主,辅以重型和轻型。独立的坦克团将按重、中、轻、水陆各类型分别编成,按地区机动使用。
装甲输送车将有三种:一种是履带式的(可以渡河),另一种是轮胎式的,再一种是水陆输送车,主要是水上用。
其他各种特种车辆,如扫雷、喷火、架桥、掘土、消毒、防化、工程、修理、牵引以及各种口径的自行炮、飞弹、火箭发射架等,都可利用各类型的车辆底盘加以改装。但品种不宜过多,以便于补给。
三、我国陆军是否需要这样高度的机械化呢?我国地形复杂,多山和水网稻田地能否使用得开呢?我的看法是肯定的。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山地和水网稻田地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如我们自己设计的轻型坦克、水陆坦克、超轻型坦克等,这次在广州地区试验,基本上是成功的。水网稻田地就不算障碍,完全可以克服。山地除险要地形如悬崖、陡壁、狭道外,30度的山坡是可以爬上去的。北战场是便于使用机械化军队的。
问题还在于敢于向我国进攻的敌人一定是机械化的。机械化的敌人能够来的地方,我们的机械化部队就能够去。必须以机械化对机械化,才能取得战争最后的彻底胜利。时代的要求就是机械化,落后就要挨打。
四、我们有无可能建设这样强大的现代化的陆军呢?我们是完全可能,而且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首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胜利,已经有了工业基础。军委扩大会议对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採取了具体措施。第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宏伟规划,为陆军机械化的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农业机械厂在需要时可以转入战斗车辆的生产。巨大数量的机械手将成为强大的后备兵员。现在的问题是要我们加强民兵的组织和军训工作。全国遍地的拖拉机站、修理站,在战时对战斗车辆的修理、油料的补给都有极方便的条件。第三、十年来装甲兵的建设巳经打下了发展的基础。现有的部队已经掌握了现有的技术装备,学校训练机构可以训练出需要的人员。在坦克工业和技术建设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再加以补充,就可以建成坦克工业的体系。1959年中型坦克投产后,我们自己又设计试制了轻型坦克、水陆坦克、超轻型坦克、侦察坦克、履带装甲输没车和装甲指挥车等。经试验表明,它们的性能是良好的,基本上是成功的。今年将少量投入生产,并继续改进定型。现正在改进坦克火炮操纵装置,包括自动装填、自动测距、方向稳定器、夜间射击、红外线夜视等。当前科学技术研究的任务是:完成现在部队所必须装备的各种车型及其配套装置,将现有的坦克改进提高。抓尖端,重点研究能克服多种障碍,能夜间驾驶、射击,增大行程;防原子、防化学;陆用为主又能渡河;操纵射击自动化。并研究把各种科学技术成果如燃汽轮机、红外线、高强度合金、电子、电视、塑料装甲等,运用到坦克上去。
第24页
要完成这些任务,当然困难是有的,工作是艰巨的,但是条件是具备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陆军机械化、现代化,当然不只是装甲兵的事,而是整个陆军的任务。这是最大的力量。因此,对整个陆军干部的训练内容应否有所增加,如何健全各级合成军队司令部,使之适应对现代化军队的建设和指挥等问题,是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了。装司的任务是提出意见,依据可能的条件把部队组织装备好。至于如何指挥使用,怎样打法,还须和大家共同研究。
第四、未来战争中装甲兵的运用
一、未来战争中装甲兵的运用问题,我是讲不出好多道理来的。既无理论,没有学过,又无实践,根本没有打过这样的仗。双方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战争,谁也没有实践。现在的那些理论,也还只是些理论,没有经过实践证明,和实际一定是有距离的。当然苏联和美国,他们是经过小规模的演习,这点比我们强,但终究是演习,没有实战。尽管是演习,我们也必须学习我们演习中所取得的知识。
二、美、苏关于使用装甲兵的观点,在前面已经扼要地介绍过了,我们参照了那些条令结合我军当前具体情况和装备水平,在合成军队条令中写了三条:
第1条装甲兵是由坦克兵和机械化兵组成。它包括有兵团、部队和分队。
装甲兵由于具有高度的机动性、猛烈的火力和良好的装甲防护力,构成了强大的突击力。它可以减轻原子突击的损害,充分利用原子突击的效果,并能实施广泛的机动,独立地或直接支援步兵遂行各种战斗任务。因此,装甲兵是陆军中的重要突击力量。随着陆军坦克、机械化比重的增长,将是陆军的基本突击兵团。
第2条装甲兵应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并主要使用在进攻战斗中。其战斗运用是:
1.在进攻中,主要用于突击,以充分利用原子武器和其他火力的效果,独立地或直接支援步兵突击(突破)敌人,广泛实施包围、迂回与穿插,以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担任第二梯队(预备队)或在其编成内发展胜利;在敌人防御纵深内粉碎敌人反冲击(反突击),阻击和消灭增援的敌人,夺占原子、飞弹、火箭发射基地,追歼退却的敌人。
2.在防御中,主要用于实施反冲击(反突击),独立地或协同其他兵种歼灭进攻的敌人;必要时,可以独立地进行防御;步兵师编成内的坦克部队,可用部分坦克加强第一梯队的步兵分队,作为火力点以增强防御的稳定性。
3.独立地或协同其他兵种在民兵配合下歼灭敌人空降兵;夺取着陆场,协同战术(战役)空降兵作战。
第3条在合同战斗中,装甲兵必须得到炮兵、航空兵的支援,坦克直接支援步兵时应与步兵保持密切的协同动作,主动地支援步兵,而步兵亦应积极地随伴坦克完成战斗任务。
为充分发挥装甲兵的机动性和保障其行动的突然性,应力求使用在便于通行的地形上,加强对敌情、地形的侦察,严密组织防空、伪装和反雷达措施,周密地组织物资、技术和工程保障,并须分散隐蔽地配置,迅速地集中,最好从行进中出其不意地突击敌人。
这几条是草稿,是不成熟的,还必须认真研究修改。
此外,我们组织了装甲兵战斗条令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的时间,全军集体创作起草了师、团和营、连、排、单车的战斗条令,现正在讨论定稿。究竟如何尚无把握。
三、影响作战方法发生变化的是物质技术、人、地形和天候。地形和天候,都把它列在特种战斗中,这是一般的。物质技术和人是根本的,对于这方面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讲得很多。恩格斯说:“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更依赖于经济前提。装备、编成、编制、战术及战略,首先依赖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和交通状况。这里起革命作用的,不是天才统帅的、‘悟性的自由创造’,而是更好的武器的发明和士兵成份的改变;天才统帅的影响,最多只限于使斗争的方式适合于新的武器和新的战士。”〔1〕[见恩格斯《反杜林论》1970年12月人民出版社第一版第164页。]恩格斯又说:“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2〕[见恩格斯《反杜林论》1970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版第168页。]
在双方同样的物质技术条件下,或不太悬殊的条件下(历史上的革命战争革命一方的装备总是劣势的,但政治上是优势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是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不能超过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3〕[见《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出版1964年4月第468页。]“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4〕[见同注〔3〕第458页。]
由此可知,物质技术条件是改变军队作战方法的基础,指挥员必须在新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新的作战方法。在现代核武器条件下,就要寻求核武器条件下的作战方法。
第25页
四、不论是什么新的技术条件,战争的一些最根本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虽然定理不是永恒的,但是形成定理的客观还存在的时候,那么定理就存在。战争还存在,战争就是政治的继续,而不是别的东西。
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中所规定的那些作战的基本原则,如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歼灭战,外线速决的进攻战,集中优势兵力,善于选择主攻方向,力争主动,摆脱被动,避敌之长,击敌之短,包围、迂回、穿插,一口吃不完就分割围歼,机动、灵活、迅速、突然等等。这些原则是毛主席以马列主义观点,综合了古今中外的经验,特别是革命战争的经验,灵活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并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作战原则。这些原则过去是被运用的,现在运用着,将来也一定要运用。问题是在于根据新的技术条件,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原则。新的技术条件又促进这些原则,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五、在未来战争中由于原子武器的巨大威力,其他兵器的强大火力和突击力,以及军队的高度快速力,使现代战争更具有突然性、坚决性和机动性。在宽大正面上和大纵深内战斗行动发展的不平衡,各兵团(部队)之间可能形成间隙,这就为主动、独立和急剧的行动造成条件,同时也为突击敌人的翼侧和后方提供了可能。情况变化急剧,战斗行动的发展迅速,连续不断和极度紧张,以及争夺主动权和争取时间的斗争激烈,这些就是现代作战的特点。由于这些特点,下列的一些作战样式,是更被强调起来了。
1.非常强调进攻。美国人说:“只有进攻才是真正的防御。”“进攻是战斗的基本样式,防御只是一种暂时的或迫不得已的战斗样式。”苏军新的野战条令第5条说:“进攻是战斗行动的基本类型。只有高速度地坚决进攻,才能彻底粉碎敌人。在不能进攻或不宜进攻时,以及需要保障更重要方向上的进攻时,军队可採取防御。”这些都有了新的提法。
2.在进攻的方法上很重视从行进间的进攻。《美军装甲师的进攻》一文说:“在发起进攻之前,军的突击集团通常以营为单位分散配置在距己方前沿30或30公里以上的地域。当发起进攻时,装甲师由配置地域从行进间通过第一梯队的步兵队形,用来突破敌人的防御和扩张战果。为突破敌人的防御和扩张战果,装甲师通常是从行进间进入战斗,以便保障师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敌人原子突击的杀伤。”
苏军新的野战条令143条说:“从行进间对敌人防御的突破,能保障减少敌人突击的威胁和达成最大的突然性,但这就要求特别周密地组织军队向敌人防御开进,并保障军队能及时地展开以便冲击。师从行进间突破敌人防御时,在向敌人防御开进前,应配置在集中地域。集中地域至敌人防御前沿的距离,应能保障师的各部队不被敌人地面观察器材所发现,不被敌人远战炮兵和近程飞弹所杀伤。军队在集中地域的配置应符合进攻的部署,并保障军队能迅速向敌人防御开进。”
3.军队迅速的分开配置和迅速的集中已成为重要的原则了。美军是要求以营为单位的分散配置。苏军新的条令第6条说:“……善于迅速而隐蔽地分开配置;……”第7条说:“军队只有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必须造成对敌人的优势时,才隐蔽地集中;时机一过,应立即重新分开,以免成为敌人原子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突击的有利目标。”
4.夜战、近战提到了特别重要的地位。美军说,防护敌方原子突击的最好办法是近战,保持和敌人接触。美国1958年出版的《五群制师、战斗群和连的原子战术、武器和火加一书说:“原子条件下的夜间进攻战斗的次数将比非原子条件下的夜间进攻战斗有所增加。在大纵深内的夜间战斗次数将大大增加,……总之,夜间战斗的实施愈来愈和昼间战斗相似。”(222页)苏军新的条令第14条说:“在使用原子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条件下,在航空兵积极活动的条件下以及拥有侦察技术器材的条件下,夜间战斗行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夜间可减低敌人使用侦察器材、原子武器、航空兵和技术兵器的效果。夜间便于隐蔽地准备战斗行动,便于突然实施突击和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任务。……”(第10页)夜间战斗已经不算是特种战斗了,而是成为普通战斗样式了。
5.在防御的方法上有了许多新的内容。美军的防御有两个基本类型:即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现在它更为重视机动防御了。美军认为:“装甲师改编之后,由于大大提高和增强了快速力和突击能力,因此,更适于遂行机动防御任务。”将敌诱入“袋形”地带后,便于原子袭击和反突击。在阵地防御中,美、苏都注重纵深梯次配置的支撑点体系。每一阵地的基础是营(某些场合是连)防御地域、环形防御,各地域之间的距离以有效火力互相支援为适。美军认为应放弃线式的堑壕体系。很强调防坦克和防空降兵。控制强大预备队,美军认为预备队应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坦克编入预备队内实施反冲击(反突击)。
第26页
6.遭遇战可能性增多了。因为双方都强调机动突然,迅速分散集中,从行进间进攻,攻者要利用原子突击效果,防者要填补被原子突破的缺口和冲击等,双方都强调向深远的纵深突击,以及由于在宽大正面上和大纵深内战斗行动发展的不平衡,各兵团部队之间可能形成的间隙,战场上的流动性将是增长了。
7.正面进攻的部队与纵深空降兵的协同也提到了重要的地位。美军认为,装甲师在原子准备之后,从行进间进入战斗的基本行动原则,就是要迅速地向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第一梯队编成内的主要战斗分队,并与在师进攻方向上的敌人防御纵深内空降的空降兵密切协同。苏军新的野战条令第18条说:“空降兵师是空降兵基本的诸兵种合成的战役——战术兵团,它能在敌人后方夺取和固守重要地域(目标),同敌人预备队作斗争。协同正面行动的军队合围敌军集团……。”(21页)在164、165条中还有详细的规定。
在他们的条令中,有许多新的规定和新的提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以便吸取有用的东西。
所有这些作战方法,我认为除在技术上的一些具体问题外,都没有跑出毛主席的运动战作战思想的范围,它是在现代技术物质基础上的运动战。
装甲坦克、机械、摩托化是最适合採取毛主席的运动战作战形式的。毛主席说:“运动战,就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同时,也把为了便利于执行这种进攻战而在某些必要时机执行着的所谓运动性的防御包括在内,并且也把起辅助作用的阵地攻击和阵地防御包括在内。它的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和战斗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装甲兵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更能发挥运动战的特性,运动战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是我们的看法。在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下,装甲兵适合于採取运动战的作战形式。在阵地防御中,也同样能够发挥它固有的威力,以坚决出击和反突击行动,歼灭进攻的敌人。
六、我想装甲兵的运用已再用不着多讲了。坦克部队区分为:队属的,即编在守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师属的坦克团;独立的,即坦克师、机械化师、独立团等。关于战术上的使用已经在条令中作了规定。
装甲兵除团以下各级有它的专业战术和装甲兵的技术装备战斗性能有其特点外,在现代化的陆军中已经没有单独的装甲兵的战役法了,而它是和整个陆军机械化的诸兵种合成军队的战役法一致的。
在大量的技术兵器装备的条件下,合成军队的指挥员对技术、弹药、油料、器材、修理、卫生等保障工作必须充分地关心和有具体措施,这是有重大意义的。“军队战斗行动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在任何情况下及时得到物质、技术和卫生保障。军队在战斗过程中,常远离供给基地,交通线可能遭到破坏,前送后送可能中断,这就对后勤的组织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苏军野战条令第13页17条)
对于理论性的问题,许多观点和看法都没有把握,请大家共同探讨。
*这是许光达同志在高等军事学院的报告。
《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
作品相关 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和机械化步兵的区别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2806
步兵,是军队中最古老的作战兵种,也是现代军队一切军兵种的鼻祖。可以
说,在人类漫长的战争历程中,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军队武器装备技术
的逐步改善,军队的编制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之中。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
人类不离开地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步兵是现代军队的鼻祖。综观古今中外,还没有发现有哪
个国家、哪支军队未建立步兵,就直接建立其他军兵种的。
兵种,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规定(非原文):按照主要武器装备、
作战性质、作战任务,对军队的各个军种构成的成份进行划分的基本种类。如,
陆军分为步兵、装甲兵、炮兵等兵种。海军可划分为:海军航空兵、水面舰艇部
队、海军陆战队等。空军可分为: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地空飞弹兵等。
步兵,是以各种枪械、小口径火炮、飞弹武器、各种乘坐车辆为基本装备,
主要有地面遂行作战任务的陆军兵种。按机动和战斗方式,可分为:徒步步兵、
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机械化步兵;按空间使用范围可分:陆军步兵、空降兵、
海军陆战队;按发展阶段分:古代步兵、近代步兵和现代步兵。当然,还可以根
据需要进行不同的分类。但归结为一点:步兵能单独或在其他兵种、军种的支援
协同下作战,主要担负近战中中歼灭敌人,夺取或扼守地区和阵地的主要任务。
[ 所谓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和机械化步兵,主要是按照乘载车辆区分的。
摩托化步兵概念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战场的凡尔登战役,当时法军
为了紧急支援凡尔登要塞的防御战斗,紧急调用地方车辆,一晚之间迅速向前线
第27页
运送9 个师,从而在德军几乎要攻陷要塞之前,以这9 个师的兵力稳定了要塞的
防御. 装甲步兵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按照德军装甲兵和创始人古德
里安将军“具备相同机动力和相同防护力”的思想首次创建了“装甲步兵”。但
因为坦克被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装甲步兵的乘坐车辆不被希特勒重视。整个大
战中,德军装甲步兵主要使用的是敞开式、半履带式装甲汽车,因此,战斗中导
致德军步兵的大量伤亡,德国人力资源的逐渐枯竭。当古德里安将军就任德军参
谋总长时,准备改善这一个情况时,但德国的战争潜力已被明显削弱,不能合理
地分配战争资源,迫使德军大量使用摩托化步兵和徒步步兵配合坦克兵作战。同
期,美军也大量使用半履带式装甲车辆。但纵观整个二战,坦克与步兵的协同问
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针对大战中步坦协同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证攻防作战的协同动作,从五十年代起,大量研制和装备各种装甲
车。其中着名的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有:前苏军的btp-50,美军的m75 ,法军的amw-vc1,
联邦德国军队的hs-30.与之相对应的,迅速成立和扩建一批“名符其实”的装甲
步兵。其中以前苏军为主要代表,先后创建摩托化步兵师,机械化步兵师和坦克
师属装甲步兵团,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苏军装甲化”的进程。
核武器诞生并使用于战场后,各国对步兵乘载方式进一步提出了要求:乘车
战斗,防核,与坦克部队能够共同遂行陆军的快速机动作战。据此,六十年代后
期,前苏联和联邦德国研制出一种新型战斗车辆,这就是步兵战斗车。
步兵战斗车从根本上解决了装甲输送车单纯输送步兵战斗性质,使步战车成
为步兵的“基本战斗工具”,从而使步兵真正成为一支“机动能休息,乘载能作
战,打坦克是高手”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从而诞生了“机械化步兵”。
可以说,人类从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到装甲步兵,乃至机械化步兵,不仅
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是军队作战思想的深刻变化。
它们三者的主要区别可以归纳为:(一)从乘载工具区分。摩托化步兵主要
乘坐汽车、摩托车;装甲步兵主要乘坐各种装甲输送车,包括轮式装甲输送车和
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机械化步兵主要乘坐机械化步兵战斗车,简称步战车。
(二)从战斗方式来看。摩托化步兵通常是机动到对方小口径火炮的射程外,
一般为3 至5 公里外,下车后进入进攻出发阵地,汽车此时隐蔽,在炮兵火力支
援的炮火支援阶段(一般为30到50分钟时间),尔后边运动,边由连战斗队形展
开成排战斗队形,最后展开成组战斗队形,在距离敌机枪有效射程的距离边缘
(一般为400 至600 米),展开成冲击战斗队形,高速冲击敌防御前沿,实施最
后突破。而装甲步兵与坦克部队协同时,通常直接运动到冲击出发阵地(约为2
至4 公里),根据地形情况,可採用坦克、装甲车掩护,步兵尾随,或者是步兵
掩护,坦克、装甲车尾随等协同动作方式,共同冲击敌阵,必要时,可採用坦克
在前,装甲车在后的坦装协同队形,以坦克主要掩护装甲车,冲击敌阵。机械化
步兵在上述距离外,在行进间稍加整顿,通常採取坦克在前,步战车在后的协同
动作方式,实现“边沖边打”的要求,必要时,也可採取步兵下车支援坦克战斗,
徒步支援坦克冲击的协同动作方式,完成冲击突破任务。
除摩托化步兵外,装甲步兵和机械化步兵除徒步战斗外,一般根据地形和敌
情等情况,通常採取乘坐战斗方式。地形不利于装甲步兵和机械化步兵与坦克实
施高速冲击时,则採用徒步战斗。目前,美军机械化步兵下车的距离为100 到150
米,也就是美军机械化步兵在行进间与坦克高速冲击至对方防御阵地前沿100 多
米的距离时(已跨越对方前沿前地雷场),机械化步兵才下车,尔后高速冲击突
破对方前沿。
(三)战斗的武器不同。摩托化步兵主要使用单兵武器;装甲步兵除使用单
兵武器外,还可使用装甲车车载武器,如高射机枪,车载机枪;机械化步兵则主
要使用车载武器,如火炮、反坦克和防空飞弹、车载迫击炮、榴弹发射器等,单
兵武器则是次要的。
(四)通信指挥不同。摩托化步兵主要採取步兵指挥手段,如口令、旗语、
步兵电台。装甲步兵和机械化步兵在此基础上,则主要採取车载电台、步坦协同
电台等。相对而言,装甲步兵和机械化步兵与坦克协同时的组织指挥比较复杂。
对于步兵来说,机械化步兵是其最高发展阶段。可以预计,随着高技术的发
第28页
展,步兵将逐渐演变为空中机械化步兵,这就是不同于空降兵的陆空集群样式下
的高技术机械化步兵。
作品相关 漫谈步兵基础火力支援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1875
文章提交者:gzh200294 加贴在 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
今天闲来无事,很想新写一帖,思来想去就谈谈几种步兵基础火力支持武器
首先我们说说重点,作为传统的步兵基础火力支持武器,机枪已经存在了90余年了,现代战场中的各种自动武器出现更是让步兵基层支持火力发扬的淋漓尽致,一战中,突然出现在德军阵地上的机枪,是作为连营级的步兵支持火力,曾经英法联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二战中,机枪作为基础步兵火力支持,开始大规模的出现在当时少数几个世界强军的基层步兵班排中,作为步兵最有力的自动火器,在二战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很多为我们所熟悉,m2、mg42、捷克式、马克沁还有鬼子的92、歪把子,尤以后四种,它们曾经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大量出现,当然那时对机枪的分类很是界限分明,重机枪很大程度上是阵地防守的火力支撑点,同样机枪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很多人对孟良崮战役都很熟悉,解放军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固然厉害,但这是步险棋,张灵浦的中心开花战略并无过错,但他忽略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国军中的派系林立,诸军对他见死不救,但这不是导致他全军覆灭的主要原因,他选择了错误的死地,才是整74师全军覆灭的根本,孟良崮是一石山,缺少水源,而作为74师的基础步兵支持火力的m1919式重机枪是水冷机枪,没有水源的冷却,再强的火力也无法发挥,74师焉能不败。
二战后美国人让轻重机枪的概念变的模糊,以m60为代表的通用机枪开始登上了战争舞台,只是美国人总爱走弯路,当初比利时的fn公司推出了‘米尼米’(即m249)的时候老美觉的还是自己的m60好,从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美国人发现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美国造都好,于是在90年代美军开始批量採购m249以作为他的步兵战斗机枪,很多人都看过‘黑鹰坠落’一部很不错的片子,在电影里,导演就很真实的表现了作为基础步兵支援火力的机枪的作用,作为突击力量的三角洲,他们的突击能力和作战任务决定了他们将以自动步枪和狙击步枪作为他们的主要火力,而担任封锁任务的游骑兵由于需要大量的火力支持,所以配备以机枪为主要火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细细的再看看这部片子。
说到黑鹰坠落,很想来谈谈里面的一样重要武器,同时也是一种基础的步兵武器,那就是火箭筒,其实火箭筒的全名是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只是我们习惯的称为火箭筒,他们的老祖宗就是在二战中后期鼎鼎大名的巴祖卡和铁拳,当初他们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反坦克,但似乎效果不是很好,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人又拿来对付日军的地堡,做为攻坚武器来用效果可比对付坦克好多了。不过呢,在柏林战役中德军还拿铁拳来揍集团冲锋的苏军士兵,在帝国国会大厦的战斗中,德军就大规模的使用铁拳来打步兵,虽然有些浪费,效果比美国人发明的攻坚作用还好。吃过亏的苏联人回家去鼓捣鼓捣,弄出了件新玩意,这就是大名鼎鼎的rpg-7,自从rpg-7出世的那天起,它的简单实用性就决定了将会在武器发展历程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从越南战争开始,rpg-7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有战争就有它的身影,60年代后期,中苏交恶,面对苏军在边境的坦克集群,我国也仿制了一款,就是40火箭筒,和他的前辈rpg-7一样,40火也出国外销去了,阿富汗战争中美国人给游击队提供毒刺飞弹,我们给40火,阿富汗人用它们给苏联红军好好的上了堂游击课。和ak47一样,rpg-7、40火也成了恐怖分子的最爱,大概是美国人提供的毒刺飞弹用光了吧,我们的那位拉登叔叔就搞了个新发明,用火箭筒来打直升飞机,那可是要水平的,大家都知道火箭筒的发射会有大量的尾焰后喷,这也就是为什么火箭筒不可在密封的室内发射的原因,据说用这玩意打直升机的时候要先在地上挖个坑,真不真的我不知道,不过在索马利亚,美国人被他击落了两架黑鹰这是真的。美军可不管你是rpg-7还是40火,看到有火箭筒射来他都大叫‘rpg’真让我们40火没面子。
最后简单的来说说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作为最古老的火炮形式,迫击炮并没有在战争舞台上消失,它依然是最佳的曲射火器,它的轻携性,已经成为了步兵班排最有利、最快捷的支援炮火,而榴弹发射器则是步兵最好的面杀伤武器,成千上万飞溅的谕旨破片将会杀伤任何暴露的人员,只是它的装备还远远没有深入到步兵基层。
当然未来战争中,由于单兵电台的广泛装备,指挥体制的改革,让地面步兵不再仅仅依靠自己装备的普通支援火器,他们将能够及时的通过电台呼叫炮火和空中火力的支援,现代战争将更为血腥残酷。
作品相关 一个农民攻打台湾的方案!(超强)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2385
一个农民攻打台湾的方案!(超强)
俺是一粗人,是北京远郊农民,家里从宋朝是贫农,文化不就高,但瞧着台湾人不走正道,大陆这边心慈手软心里起急。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其实自知想法并不成熟,供朋友们讨论.我知道罈子里文化人多,别见笑,多包含。让我说,一个中国原则下好多问题都不可以谈。什么叫一个中国原则?美国人在这里头玩猫腻装孙子,台湾人左顾右盼兜圈子,我们可别跟着犯晕犯傻。让步也得有个限度,一国两制就已经是最大限度的让步了。这世上哪个国家允许一个国家有两种.?要照顾台湾人的面子,上头当官的怎么不想想是不是也得照顾一下中国大陆12亿老少爷们的情绪?一国两制这样的好条件台湾那边都不接受,说俗点,这叫你拿他当人,他偏往牲口棚里钻,拉都拉不住。这还有什么好谈的?
第29页
现在三,四十岁的这帮台独当年受的是老蒋的正统中华文化教育。他们大多数只能算是“杂种”台独。要是照着他们屁股蛋子上狠狠地抡上几棍子,他们中的一些人没准还能忽然回忆起自己原本是个中国人。再等上十年,二十年,长起来的那一代人,基本上就是纯种台独,是不可救药的。所以我们拖不起。台湾人自我感觉特好。本来吗,日子过得不错,钱包鼓鼓,最近又长了点.这类新本事,就觉着自几个头好象又长了两寸,跟世界上那个最大、最黑的大流氓比比肩膀,好象也矮不了多少,基本上算上等人了。
他们骨子里特瞧不起大陆人。嫌大陆人穷、没文化、没教养,是下等人。总之就是不想认大陆这门穷亲戚。台湾人就是当孙子,也宁愿装美国人、r本人的孙子,决不想认他们的中国祖宗。中国人如果不对这等逆子执行家法,是对祖宗的大不孝,也愧对我们的子孙。就凭这一条,这仗也非打不可。要打就要从台湾人的钱包打起,把他们的钱包打得越瘪越好,把台湾人都打成惊了枪的兔子,让他们一个个活的人不是人、鬼不是鬼,从而从根上打掉他们那种对大陆的所谓上等人对下等人的优越感。千万不要指望速战速决,这种仗是慢功,就好比墩一锅狗肉,最好要用微火慢慢地熬。
上边老有那么一群号称这砖家,那砖家,蹿蹬所谓“速战速决”,还要“打赢高磕技局部战争”。你跟谁打,你得跟老美打。老美怕你高磕技吗?老美要跟你玩真的怎么办?
你跟他打核战争?如果不用原子弹,谁能保正一定能挡住老美空袭正渡海的解放军?这要死多少解放军战士?有人说我们人多,5个中国人换一个洋人就值。我说这叫放…。站在中国人的立场,5个洋人换我们一个兄弟也不能说就值!再说了,台湾两千多万人,你打下来怎么管?
大敌当前,要想个好点的办法,既少死我们的人,又让美国人施展不开,还得把台湾那帮孙子折腾的主动就盼着统一了算了。台湾人喜欢什么?台湾人就喜欢钱,喜欢做买卖,抄股票,下馆子,包二奶。他们最怕什么?就怕没钱赚,没安定日子。台湾人牛…什么?他们有钱,嫌大陆穷。这是他们抗据统一的最重要原因。所以要打,首先就得把台湾人的腰包给打瘪了。把他打成个穷光蛋,看他还牛…不牛…。怎么打?还是毛大爷那一招:持久战。
先发表个统一时间表。到了规定的日子,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战役开始。再发个告台湾同胞输:战争只是为了消灭台独。为了避免伤及无辜,建议老百姓带上一切必要的财物,远离战火避难。什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尼伯尔、科索沃,反正是哪不打仗、哪.,去哪吧。由于战争的长期性,最好考虑全家移民。台湾肯定就开始乱了。找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照着台湾随便什么地方,狠狠地给他几下子。不用什么精确制导,什么酥27。不是有远程火箭炮吗,不是能打三四百公里吗,就这玩艺好使。要没有就赶紧造。用不着打多准,瞄着台北能够着高雄就行。也不用非打什么重要目标,什么男厕所,女洗手间,窑子铺,春香楼,就给他一通招呼。就是要让他乱,还顺便帮他扫扫黄。要是想再严肃一点,对着民进党哪个乡党委办公室,或陈水扁他姥姥家后山墙送他个大个的。明白告诉台湾人,太行山老八路下来了。傢伙不行,训练也差。主要特点就是打不准,指哪不打哪,一打一大片。就要这样毫无规律,不着边际的给他一通臭炸。台湾海空军不出来,我们坚决不出。他要是敢过来,就在海峡这边灭了他。再告诉金门马祖那帮人,最好窝在地洞里别动,知道你们都是选宋雏鱼的,没你们的事,要他妈敢犯葛,就把你们那小岛打没了。
美国人看着有脾气?你航空母*过来呀?你过来我歇了。不打了。我深入揭批两国论,控诉法x 功。你怎么着?你打我?我没有渡海部队,我海空军二炮部队毫发未损。你打我哪?你总得吃饭睡觉换尿布吧?你总得玩女人吧?我看你能在海上蹲多长。你蹲个十天半个月,俩月仨月,我这没事你总得走吧?就趁你快到家还没到家,爷爷我沖着台湾又一通招呼。你再回来?你回来我又歇。你不回来我接茬招呼。你丫美国人不是牛…吗?不是爱管闲事吗?我就非要让你在大洋上颠个七荤八素,不把美国大兵屎给折腾出屎来,算你丫眼紧。你美国人给我经济制裁,正好扩大内需。也别老让下岗工人摆地摊,让兵工厂的机器都转起来,除了生产一定量的战略武器防备万一,就生产往台湾仍的大炸弹、大炮弹和远程大炮。把这些兵工厂都上了市,多做宣传,你看那股票长不长。中国是个大国,男人会种地,女人会生孩子,还怕什么制裁?要明确宣布同台独的战争是长期的战争。要让台湾老百姓和任何在台湾有生意的人弄清楚,只要台独不除,仗要永远打下去。要让台湾人生不如死,长期生活在战争的恐怖中。在炮弹炸弹随时会掉下来的情况下,台湾股市汇市将崩溃,大批资金外逃,大批富人、能人外逃,在台湾将没有工作可做。到处将是失业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想做生意、做买卖、做学问、坐月子,你就是想x,都叫你拉不到客人。你台湾人不是富的直牛…吗?非把你打成和你祖国大西北农村差不多。到这火候,那帮sb就喜欢统一了。
第30页
作品相关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6535
邓 稼 先
.xiazaitxt.co m发布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xiazaitxt.co m发布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xiazaitxt.co m发布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xiazaitxt.co m发布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xiazaitxt.co m发布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xiazaitxt.co m发布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xiazaitxt.co m发布
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xiazaitxt.co m发布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xiazaitxt.co m发布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xiazaitxt.co m发布
对这巨大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1924—1986)。
.xiazaitxt.co m发布
两弹元勛
.xiazaitxt.co m发布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读理论物理,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xiazaitxt.co m发布
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xiazaitxt.co m发布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xiazaitxt.co m发布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xiazaitxt.co m发布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xiazaitxt.co m发布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xiazaitxt.co m发布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xiazaitxt.co m发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xiazaitxt.co m发布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勛”,他是当之无愧的。
.xiazaitxt.co m发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xiazaitxt.co m发布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五十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xiazaitxt.co m发布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robea oppenheimer.1904--1967)。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包括奥本海默,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
.xiazaitxt.co m发布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xiazaitxt.co m发布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max bom,1882--1970)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不时出现,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第31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奥本海默的演讲十分吸引人。他善于辞令,听者往往会着迷。1964年为了庆祝他60岁的生日,三位同事和我编辑了一期《近代物理评论》,在前言中我们写道:
.xiazaitxt.co m发布
他的文章不可以速读。它们包容了优雅的风格和节奏。它们描述了近世科学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的问题,详尽而奥妙。
.xiazaitxt.co m发布
像他的文章一样,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xiazaitxt.co m发布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xiazaitxt.co m发布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xiazaitxt.co m发布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xiazaitxt.co m发布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你和我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蹟。
.xiazaitxt.co m发布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xiazaitxt.co m发布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xiazaitxt.co m发布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1913—1992)和格罗夫斯(l.r.groves,1896-1970),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xiazaitxt.co m发布
民族感情?友情?
.xiazaitxt.co m发布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于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此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中文名字,原名joan hinton)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寒春曾于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莫斯武器试验室做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的助手,参加了美国原子弹的制造,那时她是年轻的研究生。
.xiazaitxt.co m发布
1971年8月在北京我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说“在外地工作”,我就没有再问。但我曾问他,是不是寒春曾参加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xiazaitxt.co m发布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xiazaitxt.co m发布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为了民族的自豪?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xiazaitxt.co m发布
“我不能走”
.xiazaitxt.co m发布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弔古战场文:
.xiazaitxt.co m发布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xiazaitxt.co m发布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
.xiazaitxt.co m发布
风悲日曛。篷断草枯,凛若霜晨。
.xiazaitxt.co m发布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
.xiazaitxt.co m发布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xiazaitxt.co m发布
第32页
稼先在篷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
.xiazaitxt.co m发布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xiazaitxt.co m发布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xiazaitxt.co m发布
“我不能走。”
.xiazaitxt.co m发布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乐採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xiazaitxt.co m发布
关于这首请到:http://.smuzone/shkxb/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72
.xiazaitxt.co m发布
有原稿
.xiazaitxt.co m发布
永恒的骄傲
.xiazaitxt.co m发布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xiazaitxt.co m发布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xiazaitxt.co m发布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xiazaitxt.co m发布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xiazaitxt.co m发布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xiazaitxt.co m发布
选自《杨振宁文录》p59-65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一卷历史专区 滑铁卢:不以成败论英雄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2369
狮子村村口的拿破崙塑像。这位一向高傲自大的法国皇帝,身着戎装,身体略微侧斜,两臂交叉抱胸,两眼直视前方。那神态潇洒自信,俨然一副目空一切的胜利者姿态。
说起滑铁卢,人们除了联想到失败之外,稍懂历史的人一定还会想到一个地方和一个人。这个地方就是比利时的滑铁卢镇,而这个人就是欧洲的历史巨人拿破崙。
滑铁卢镇距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大约二十公里。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许许多多小镇一样,
滑铁卢镇古朴而宁静,并无多少特色,但它的名字却是响彻世界,即使对它毫不了解的人也常常把它的名字挂在嘴边,说起某人在某场官司或某场比赛中遭到失败时,就必定会说,某某遭遇了滑铁卢。
作为战场标志的铁狮峰
在距滑铁卢城镇以南2.5公里的地方就是着名的滑铁卢古战场,虽然它现在是比利时最重要的旅游景区,但并未随意开发。现在的古战场除了有几座规模很小的纪念馆之外,没有兴建任何民用或公用设施,与180多年前几乎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只是在位于古战场偏南的地方多了一座金字塔式的小土山。这座小山既是古战场的标志,也是观景台,站在山顶的平台上可以纵览滑铁卢战场的全局。
小山叫铁狮峰,属于人造山,建于1826年。当时没有推土机,50米高的山峰据说是当地妇女用背篓从两公里外的地方背土垒成的。
沿226级台阶拾级而上,峰顶上迎接人们的是一头威风凛然的铁狮子,它的前爪紧紧地抓住一只象徵着世界的铁球,两只眼睛“狮”视眈眈地盯着南方的法兰西,于威严中透出一股肃杀之气。这头雄狮重达18吨,据说是为纪念欧洲联军的胜利,用缴获的法国军队的枪炮熔铸而成的。铁狮下的碑座上没有题词,只刻着“1815.6.18”字样。但就是这串简单的数字却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180多年前的那场影响欧洲历史进程的战争。
二流将军在一流战争中获胜
1815年6月18日,以拿破崙为统帅的法国军队和以英国人威灵顿公爵为统帅的欧洲联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双方投入的兵力14万多人,战局几经反覆,厮杀异常激烈,田野一片血红。这场决战持续了大约12个小时,第二天清晨,一只皇家信鸽衔着报捷信飞进了伦敦的白金汉宫,欧洲各国的君主们此时此刻总算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知道自己的军队战胜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崙。
第33页
在世界战争史上,滑铁卢大战以战线短、时间短、影响大、结局意外而着称。正如雨果所说,滑铁卢是一场一流的战争,而得胜的却是二流的将军。至于其中的原因,雨果也在《悲惨世界》滑铁卢一卷中作了这样的描述:大战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个滑铁卢田野变成一片泥沼,拿破崙的作战主力火炮队在泥沼中挣扎,迟迟进不了阵地,所以进攻炮打晚了。失败由此成为定局。如果没有那场大雨,进攻炮提早打响,大战在普鲁士人围上来之前就结束,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写法?
这一战,不仅彻底结束了拿破崙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也使这一大片堆满了六万多具将士尸骨的土地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凭弔的古战场,“滑铁卢”这三个字也从此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而流传下来,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胜利未使胜利者名利双收
威灵顿公爵当年的总参谋部就设在滑铁卢镇上,那是一座两层的小楼,现在是威灵顿纪念馆。这个纪念馆里至今保存着比利时国王关于威灵顿的“授封书”:授予威灵顿滑铁卢亲王一世称号,并将滑铁卢周围1083公顷的森林和土地同时封授。此称号和封地永远有效并可世袭。
遗憾的是,威灵顿虽然获利不小,但却没留下什么威名。对于前来凭弔古战场的各国游客来说,寻找威灵顿将军纪念馆并不难。但奇怪的是,游客中对于这位得胜的将军似乎并不感兴趣,去过他纪念馆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而且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威灵顿为何许人。前来滑铁卢的人只知有拿破崙,不知有威灵顿,这着实是桩耐人寻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铁卢,除了威灵顿公爵住过的这幢作为联军统帅部的纪念馆以外,再也找不到一处关于这位凯旋将军的纪念地、纪念碑或者别的什么纪念物。滑铁卢镇上有许多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店,这些纪念品无论是图片还是纪念章几乎都是拿破崙的头像和名字,却很难见到与威灵顿有关的东西。惟一能听到或见到威灵顿名字的地方,是铁狮峰下的滑铁卢战争纪念馆,那里有许多图片、实物以及音像制品,它们向游客再现了这场大战的经过,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战双方军队的统帅。许多游客就是在这里才第一次得知拿破崙在滑铁卢碰到的对手原来是个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威灵顿。
失败把失败者变得崇高
1815年,滑铁卢大战几天后,拿破崙被再次流放。这次他被远远地流放到大西洋一个孤岛上,5年后的1821年在岛上孤独地死去。
然而,“失败反而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拿破崙仿佛比立着的拿破崙更为高大。”雨果的话在今天的滑铁卢得到了确实的印证,在铁狮峰下的拿破崙纪念馆旁边、进入滑铁卢镇的入口处,这个矮子将军的铜像傲然耸立在一座高高的圆柱形基座上。这位一向高傲自大的法国皇帝,身着戎装,身体略微侧斜,两臂交叉抱胸,两眼直视前方。那神态潇洒自信,俨然一副目空一切的胜利者姿态。假如威灵顿在世,不知他对拿破崙的雕像会作何感想。
而对比利时人来说,把一个失败的侵略者的塑像立在自己的国土上,却是需要非凡气度的。这样做,不只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拿破崙的尊重。在包括比利时在内的整个欧洲人的心中,拿破崙虽有其残忍、暴戾乃至卑劣的一面,但仍不失为伟大的政治家、一流的将军、真正的英雄。在滑铁卢战场上,拿破崙虽然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可是他的名字连同他的气概以及他的影响远远地压倒了他的对手,从而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第一卷历史专区 布匿战争——汉尼拔远征的成功与遗恨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2985
布匿战争是古罗马与迦太基两个古代奴隶制国家之间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着名战争。这场战争前后进行了3次。
罗马发祥于义大利半岛,是一个不大的城邦。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义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一大强国。其后,罗马便把扩张矛头转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迦太基位于今天北非的突尼西亚,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公元前3世纪已发展为一个富庶的强大国家,
占有北非明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岛等地,成为罗马向海外扩张的劲敌。双方争夺的焦点是盛产谷物的西西里。罗马军队分为4个军团,每个军团约4200—6000人,基本属于常备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迦太基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特别是海军,在地中海地区属一流。公元前264年,地处义大利、西西里海峡要地的麦散那城邦由于僱佣兵起义,麦散那向迦太基和罗马两方求救。迦太基和罗马先后派兵前来干预,双方为各自利益互不相让,终于导致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故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的爆发。
经一系列交战,罗马军队取得陆上作战的一些胜利,但迦太基在海上一直处于优势。但善于模仿的罗马,以一艘搁浅的迦太基战舰为样板,在希腊人帮助下,建立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船只结构同迦太基人的一样,也是桨式战船,但罗马人制造了一种搭有尖钩的活动吊桥,将它钩到对方战舰的甲板上,这样不习水战的罗马人就可沿长板沖向敌船,在甲板上打一场陆地战,发挥罗马军团人数多的优势。公元前241年3月,罗马的200艘战舰在伊干特群岛大败迦太基海军,迦太基不得不求和,赔款3200塔兰特,罗马取得了西西里及其它一些岛屿;嗣后又乘迦太基僱佣兵起义之机,出兵占领了科西嘉和撒丁尼亚两个岛屿。罗马取得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并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权。公元前221年,迦太基为了夺回失地,任命25岁的汉尼拔为主帅,又开始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出身于一个军事贵族家庭,自幼随父从军,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和外交才能的培养,懂得几种语言,能发动不同国籍的人为他作战,并无条件地服从他。平时,他生活简朴,极能吃苦,常常披着斗篷睡在放哨战士中间,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爱戴。
第34页
公元前218年4月,汉尼拔率领9万名步兵,1.2万名骑兵和37只战象,越过了庇里牛斯山脉,又巧妙渡过罗尼河,开始了对义大利的远征。汉尼拔率军用了33天时间,克服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越过了欧洲有名的阿尔卑斯山麓,到达义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汉尼拔的突然出现,使罗马人大为惊慌,不得不放弃侵略非洲和西班牙的计划,集中兵力保卫义大利本土。汉尼拔率领部队花了4天3夜时间,涉过齐胸的污水和沼泽地,绕过罗马军的设防阵地,踏上了通往罗马的大道。罗马执政官弗拉米纽斯率军尾追,不想落入了汉尼拔选好的战场,当弗拉米纽斯率大队人马进入山谷时,汉尼拔立即发出进攻的信号,迦太基人前后夹击,经过3小时厮杀,弗拉米纽斯全军覆没。罗马元老院一面下令加固罗马城防,同时任命经验丰富的费边率领4个军团的兵力尾追汉尼拔军队,却不与他们正面交战。公元前217年底,瓦罗接任费边执政官,其好大喜功,主张速战速决。他的意见由于元老贵族的支持占了上风,双方于公元前216年8月在奥费达斯河岸的坎尼地区展开了一场大战。汉尼拔事先了解到当地每天午后刮东南风,于是指挥部队紧急转移,处于上风方向,并把部队布成一个新月形阵势,从侧面把罗马军捲入口袋之中,重重包围起来,最后全歼罗马军队。这一战,罗马人损失极大,据说有7万人被杀,瓦罗和370名骑兵逃出重围,得以生还。这就是着名的坎尼之战,它是西方军事史上第一个合围之战,显示了汉尼拔的卓越军事才能。
公元前205年,罗马33岁的年轻将领西庇阿率军渡海到北非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急忙召汉尼拔回军救援。公元前202年秋,双方在扎玛城附近进行最后的决战。汉尼拔仍按常规列队和战法,西庇阿则不循常规,他把一、二、三线各部队重叠配置,中间留出空道,以便让战象通过。交战开始以后,当汉尼拔军的战象冲到西庇阿军前沿时,西庇阿的一线部队突然鼓角齐鸣,喊声大作,汉尼拔军的战象受到惊吓,有的停滞不前,有的转身向自己的战阵冲去,还有的受罗马军的投枪击伤后逃跑。西庇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命令骑兵迂回包抄,同时将3线兵力集中起来,向汉尼拔军正面猛攻,一鼓作气,终于取得了胜利。汉尼拔军战死约2万人,汉尼拔落荒而逃。这是汉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吃了败仗。迦太基被迫求和,接受了十分苛刻的条件,失去一切海外属土,赔款1万塔兰特,战舰除留10艘外全被凿毁。从此,迦太基的海上霸主地位彻底破产,罗马成了西地中海的霸主。
半个世纪以后,迦太基在军事上虽无力再与罗马竞争,但其商业发展迅速,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引起了罗马的妒忌。罗马惟恐迦太基复兴,公元前149年,罗马进犯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罗马派执政官孟尼留斯率8万步兵、4000骑兵、600艘战舰,从西西里渡海直达迦太基的重镇乌提卡。
对这突如其来的侵略,迦太基措手不及,只得向罗马求和。罗马提出,要迦太基交出全部武器和300名儿童作人质。当迦太基满足罗马这一条件后,罗马无理要求迦太基毁掉城市,移居离海15公里以外的内地。迦太基人民愤怒已极,他们铸造武器,加固城墙,充实粮库,妇女们剪掉自己的头发,搓成绳子,供绑扎枪炮之用。公元前149—前147年,罗马在军事上接连失利,直到前146年,罗马以飢饿围困迦太基,才突破城外防线。残酷的巷战进行了6天6夜,最后许多迦太基人同庙宇同归于尽,战至死者达8.5万。罗马元老院下令焚烧迦太基城,大火延烧16天之久,残存的5万迦太基人被卖为奴隶,迦太基城被彻底毁灭。
持续118年的布匿战争,以迦太基的灭亡而告结束。这次战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两国人民蒙受痛苦和灾难之深,都是历史上空前的。在今天,连迦太基这个名字都已不复存在,当今的突尼西亚城是在古老的迦太基废墟上建起来的。战胜国罗马损失是惨重的,许多城镇被毁坏,田园荒芜,无数的居民惨遭屠杀。据公元前220年的户口调查,罗马成年男子共27万,到公元前207年只有13.7万,损失近一半。
布匿战争在古代军事学术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篇。陆上强国罗马为战胜海上强国迦太基而建立了海军;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不拥有制海权的情况下,从陆上翻越天险阿尔卑斯山深入罗马腹地;汉尼拔以劣势兵力围歼优势之敌和罗马海军所採取的接舷战,都是战术史上的杰作,这些对欧洲陆战和海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在征服迦太基之后,继续向地中海东部扩张,接连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和小亚细亚的西部和中部。到公元前44年,即至恺撒死,罗马殖民地已扩张到西自西班牙,北到瑞士和法国,东迄叙利亚,南至埃及。到公元117年,北到英国,东到波斯湾,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了欧洲几乎全部,非洲和亚洲很大一部分。布匿战争使得罗马打开了通向与称霸世界的大门。
罗马在长期的掠夺战争中,获得了大批的奴隶。横行于地中海各地的海盗,也经常把掳掠而来的人口出卖于罗马,大大促进了罗马工业的发展。罗马为方便商品流通和战争,开闢了许多对外通路。有句谚语叫“条条道路通罗马”,就表明了这个时期罗马的情况。
第一卷历史专区 云山之战---王牌与王牌的较量
第35页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9370
美国陆军第一骑兵师,是美国军队历史上最久的王牌部队它创建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被称做“开国元勛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功显赫,作战中总是充任开路先锋的角色,从没吃过败仗,享有“先驱师”和“常胜师”的美誉。虽然早巳改装为机械化步兵师,但该师一直保留着“骑兵师”的番号,臂章也仍然採用最初的马头图案,可谓美国陆军中的“天之骄子”。
韩战爆发之后,第l骑兵师作为美第一批美军地面部队入朝参战,从洛东江反攻到突破三八线、进攻平壤,一直担负主攻任务,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宠儿”,也是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手中的一张王牌。师长霍巴特·盖伊少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任小乔治·巴顿将军的参谋长,以精通装甲战战术而着称。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入朝参战,10月25日在温井等地区重创美第8集团军所属的南韩部队。沃克毫不犹豫地将第l骑兵师投入战斗,在云山接替南韩第l师继续向中朝边境攻击前进,企图依靠这支王牌军杀开一条血路,饮马鸭绿江。
10月31日,第l骑兵师先头部队第8骑兵团级战斗队进入云山,师主力则进至云山以南的龙山洞。此时在云山地区,除了美第l骑兵师主力之外,还有南韩第l师所属第15团和第12团一部。南韩部队要求美军马上接防,而美军则要求南韩部队先收复丢失的阵地。最后议定:一旦南韩军收复失地,美军立即接防,向鸭绿江推进。
团级战斗队是美军作战的基本战术单位,它以1个步兵团为骨干,配属1个炮兵营、1个坦克营和工程、通信、运输分队,具有很强的火力和机动力。第8骑兵团级战斗队在第l骑兵师中一贯担任开路先锋,傲气十足。南韩部队指挥官告诉第8骑兵团团长帕尔莫:“云山周围肯定已经布满了中国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很强,你们应该小心应付。”帕尔莫一笑置之,说:“中国人?就是那些黄种人吗?他们也会打仗?!”,手下参谋要求向师部报告这一情况时,帕尔莫傲慢地说:“枪声未响,先打报告,这不是第l骑兵师的风格。”
帕尔莫心目中的中国军队,不过是一群毫无现代战争经验的乌合之众。他不相信中国军队有胆量挑战美军王牌军,与美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较量,他把即将开始的战斗视为一次“武装示威”。正是这种傲慢轻敌,埋下了失败的祸根。因为云山四周此时的确已布满了中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就是要挑战美国的王牌军,进行一次强者的对话。
志愿军第39军,是人民解放军中一支声名显赫的部队。它的前身是工农红军第25军,后改编八路军第344旅的八路军南下支队、新四军第3师,曾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解放战争期间,该师千里跃进东北,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后改称第39军,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中国西南边睡的镇南关,是第四野战军中的攻坚尖刀,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是人民解放军中当之无愧的主力军。韩战爆发后,第39军奉命北上,驻防中朝边境。接着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成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入朝之后,第39军的作战任务曾几经变化,最后确定为在云山地区歼灭南韩第l师。
云山,是朝鲜云山郡的首府,群山环抱,河流纵横,地势易守难攻。它是朝鲜北部的交通枢纽,也是朝鲜北部山区的人口,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当电正好位于美第8集团军的战线中央。云山之战,对整个战局关系重大。志愿军总部将攻克云山的重任交给了第39军,但要求在美军翼侧迂回的部队断敌后路时再发起攻击。
第39军军长吴信泉对此战的重要性十分明白,同时对打好出国第一仗充满信心。他对志愿军副司令邓华说:“请总部首长放心,云山这一施子敌人我吃定了,咱39军包打云山”’10月28日,第39军隐蔽进至云山的西北、西南和东北地由指定位置,并攻占了云山附近的有利地形。这时,兄弟部队已经捷报频传,而第39军按照预定部署,却要按兵不动,隐蔽作战意图。对于一支荣誉感极强的部队而言,这种等待不营是一种煎熬。吴信泉本人虽有点急不可耐,但他对进攻的每一个细节仍然精雕细刻。他所掌握的情报是云山之敌为南韩第l师的2个团,而不知道美军第8团级战斗队已经进入云山。所以他确定的作战方案是:
集中咽个团对云山实施进攻,以第l16师主攻,第l17师助攻,第115师主力阻敌打援,杀鸡用牛刀,一锤定音。
10月30日,志愿军总部最后同意第39军进攻云山的部署。总攻时间定在l1月1日19时30分。中美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较量即将爆发。但是,需要指出的,无论是美军还是志愿军,实际上对这次战斗都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并不知道对手的实力。中美军队两支王牌军的较量是以一个戏剧性的开端而展开的。l1月1日早晨,云山地区大雾瀰漫,加上连日激战所引燃的烟火,能见度极差。吴信泉接到志愿军总部的通报,称美第1骑兵师已经进至龙山洞地区。他高度重视这一情报,为防止美军北上增援,他马上派出一个团南下,到龙山洞至云山的公路上构筑阵地。
第36页
由云山通往龙山洞的公路是美第l骑兵师的主要补给线,沿九龙江河谷延伸,形成了两个大的弯曲部。靠近云山的弯曲部酷似一个骆驼头,龙兴江在骆驼鼻子处注入九龙江,两江汇合处有一座公路桥,称做诸仁桥。美军把诸仁桥周围地区叫做“骆驼鼻子”。由“骆驼鼻子”向南几千米,九龙江形成了第二个弯曲部,形状酷似一个乌龟头,其鼻子部位正好财准龙头洞,美军称此为“龟头鼻子”。“骆驼鼻子”和“龟头鼻子”是美军北进南撤的必经之路。
吴信泉派出的部队是志愿军第39军第343团。这是一个红军团,具有光荣的传统,作风顽强,尤其善于防御作战。吴信泉求第343团在“龟头鼻子”处设防,坚决阻止美军北援。时间紧急,接到任务之后,团长王扶之率全团白天以强行军向龟头鼻子”前进。
正午时分,正在行军的第343团被美军空中观察机发现。美军师长盖伊接到报告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意味着对手正企图切断龙山洞通往云山的公路。他立即命令驻扎在龙山洞的第5骑兵团级战斗队指挥官詹森上校派部队向北巡逻;命令云山的第8切源部队驻守诸仁桥,保证公路畅通;命令空军和炮兵严密封锁通往“龟头鼻子”的山路。
志愿军第343团冲破美军飞机和炮火的封锁,抢先一步到达了“龟头鼻子”。部队还没构筑好工事,美军的北上巡逻分队到了。志愿军突然开火,领头的一辆美军吉普车轰然起火,瘫在公路中央。后尾的卡车接着被打燃,歪倒在路旁。美军士兵尚未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场伏击战就干净利落地结束了。美军60人的排级巡逻队,只有几人逃回了龙山洞。
詹森得知巡逻队遭伏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派出第l营向北攻击前进。自己随后率第2营到达“龟头鼻子”,亲自指挥部队向志愿军阵地发起了轮番进攻。
美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志愿军寸士不让。双方激战到了黄昏时分,美军已显疲惫,攻击势头明显减弱,志愿军则斗志正旺。王扶之抓住有利战机,命令第l营出击。第l营快如闪电,狠如饿虎,打得美军狼狈后撤。其中第l连全歼美军b连,创造了以一个连歼灭美军一个连的模范战例。
彭德怀接到战报,传令嘉奖第343团第l营第l连,称:“从此次作战中,可看出我军指战员的战斗素质与作战精神比敌人强。我以一个连即能歼灭美军一个连。”
第343团首战告捷,奏响了云山之战的序曲。不过,美军第8团团长帕尔莫却依旧在做着进军鸭绿江的美梦,他没有训令部队转人防御,只是命令第3营在“骆驼鼻子”设防,保护后方,要求其它部队继续进行向鸭绿江推进的准备。
上午,南韩部队向志愿军阵地发动了多次进攻,可除了多丢下几十具尸体之外,一无所获。到了下午,南韩部队再也不愿白白送死,不顾美军阻拦,撤下阵地,扬长而去。帕尔莫无奈,只得下令所属部队提前接防。一时间,云山城内,人声鼎沸,车辆如梭,一片混乱。
这一切都被密切注视云山城内情况的志愿军观察员看在眼中。15时,观察员向第l16师指挥所报告:南韩部队正在撤出阵地,公路上发现有车辆、人员向南移动。师长汪洋亲自到山头上观察,他并不知道美军已经接防云山,眼前的景象使他得出结论:敌人想跑!他指示部队做好提前出击的准备,并将情况向军部做了报告。
吴信泉接到报告后,从凳子上一跃而起,走到作战地图前,用手往云山的位置一砸,说:“想跑?没那么容易!总攻提前进行,命令炮兵开始炮火准备,部队16时出击!”15时30分,第39军的炮兵和配属的炮兵2个团又1个营,向云山猛烈射击,炮火持续了20分钟。16时,担任助攻任务的第l17师首先从云山东北方向向云山外围高地发起了进攻。
守卫此地的是南韩军队第15团,并得到了美军第10高炮群的支援。美军的炮火非常猛烈,很快在南韩阵地前打出了一片火制地带,但它并没有挡住志愿军的进攻。第l17师三路出击,很快突破了南韩军的前沿阵地。南韩部队收缩防御,死守三巨里核心阵地。
志愿军有进无退,冲上高地,与南韩军展开了肉搏战,另外分出一支部队,向美军炮兵阵地猛扑过去。美军见势不妙,抛下南韩军先行南撤。离开了美军的炮火支援,南韩军顿作鸟兽散。志愿军紧追不捨,于21时攻占三巨里。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直通云山城区,另一路向上九洞攻击前进,阻截逃敌。战至23时,云山东北方向的南韩军部队已被基本消灭。美军战史称:“午夜刚过,南韩第15团就已不再是一支战斗建制部队了,大部分人战死或做了俘虏,侥幸逃脱者极少。”
志愿军第l17师进攻开始不久,担任主攻的第l16师也在云山西北方向发起了进攻。要想攻进云山,先要扫清外围高地,但敌军阵地前不易展开兵力,师长汪洋仔细研究地形后,制定了巧妙的进攻计划。他命令第347团以1个营首先出击,截往后撤的南韩部队,吸引高地上的敌军注意力,掩护师主力利用林木掩护向敌阵地隐蔽接近。拿下高地后,二梯队马上发展进攻,直捣云山城。
战斗开始。志愿军第347团第2营如一股旋风掠过山谷,转眼间即在龙浦洞附近抓住了后撤中的南韩第12团1个营。双方在公路上杀作一团。路旁高地上刚刚占领阵地的美军见此情景,集中火力支援南韩军作战。
第37页
这正是汪洋所要达到的效果。在高地上的美军注意力均被吸引到了公路上时,第l16师主力已经进入了进攻出发位置。汪洋一声令下,第347团主力和第348团如两把尖刀,直捣美军阵地。这时已经是黄昏时分,高地上、河谷中到处枪声一片,军号声大作。美军被搞得晕头转向,搞不清哪里是志愿军主力,到底有多少志愿军。美军营长米利金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但他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势,惊得目瞪口呆,半天才下令重机枪连开火。机枪射手请示射击目标,米利金叫道:“往哪打?那里有喇叭声,就往那里打!”美军的机枪在阵地前打出了一道火墙,志愿军正面进攻受阻……,迂回分队在夜幕的掩护下,从侧后冲上了美军阵地。一排手榴弹,接着是冲锋鎗的扫射,战士们猛打猛冲,将美军阵地搅得一片混乱。一个志愿军的战斗小组动作过猛,连手榴弹都来不及投,就冲到了美军的机枪掩体前,两人一合力,干脆把美军的机枪连带射手一起掀下了山崖。战至22时,两颗绿色情号弹从美军阵地上腾空而起。美军残部向云山城内狼狈逃窜。
激战过后,志愿军士兵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对手不是南韩兵,而是黄头发、大鼻子的美国兵。这是他们战前所不知道的。经过审讯战俘,他们方明白自己遇到了美国的王牌军——第l骑兵师。
情况被逐级报告到了第39军军部。军长吴信泉沉吟片刻,对政委徐斌州说:“本想吃肉,却先啃上了骨头。怪不得火力这么强,原来是美军的王牌军。我的意见,继续进攻,吃掉这股敌人!”徐斌州说;“同意。出国第一仗就与美军交手,这是对我们的考验。应该告诉各师,发扬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首先从气势上压倒敌人!”“就这么办!”吴情泉说,“命令各师,多动脑筋,先打乱敌人,然后各个歼灭。”
志愿军总部接到报告后,彭德怀司令员的答覆只有一句话:“坚决消灭美军王牌师。”
彭德怀的命令迅速传达到部队。听说与美国王牌师交手,第39军官兵斗志更旺,一股英雄豪气陡然而生。一位班长说:“它是王牌,老子就是王中王,专克***王牌军!”志愿军的进攻更加猛烈。到23时,志愿军已经攻克云山外围的全部高地。师长汪洋立即命令预备队第346团投入战斗,向云山城内发动进攻。第346团团长吴宝光亲自到尖刀连——第4连布置任务,要求他们不顾一切,决不恋战,直插云山城内,来个中心开花,为团主力打开通路!
第4连跑步前进,很快便通过了美军的炮火封锁区,进至云山城边的三滩川大桥附近。这里是进入云山的必经之路,美军严密布防。第4连隐蔽前进,直到距大桥150米时才突然开火,发起冲锋。尖刀排冲上桥头,迂回分队则迅速解决了美军迫击炮阵地。趁敌混乱,全连突入了云山城。
副班长赵子林带领三名战士,两人一组,交替掩护,沖在全连的最前面。在城中心的十字路口,迎面碰上了一辆美军的重型坦克,坦克后面跟着车队。他们一阵射击,卡车上的步兵纷纷跳下车。坦克也掉转炮塔,对准赵子林等人猛烈扫射。其它几个战斗小组这时也已先后赶到,与美军形成对峙。赵于林见状,找来两根爆破筒,喊道:“掩护我!",就向坦克扑去。
美军坦克发现有人接近,马上封锁街面。赵于林躲进街旁的屋子,穿墙破门,一直冲到了坦克近前。不料,爆破筒插不进行驶中的坦克履带。赵子林情急之下,干脆横刀立马,冲上街头,等美军坦克驶到眼前,方拉响爆破筒,纵身跳入了路旁的一间空屋子里。
“轰隆”一声巨响,房屋被震得泥土直落。赵子林抖掉尘土,跑到大街上一看,不由得哈哈大笑,只见美军坦克的履带被炸成了几段,车体在巨大的惯性驱动下,冲出好几米,压扁了一辆吉普车,车上的几名美军也变成了肉酱。
拔掉“拦路虎”,4连直捣美军指挥所,战士们高喊着“缴枪不杀”沖人院中。活着的美军听不懂中文,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志愿军战士对准天上就是一梭子,叫道:“不服气吗?咱们再打”,美军听不懂中文,却听懂了枪声,急忙举起了双手。
紧随着第4连,志愿军其它部队从四面八方突人了云山城,与美军展开了巷战。在志愿军的猛烈进攻之下,美军已经斗志全无。为避免全军覆没,团长帕尔莫只好下令向南撤退。由云山向南有两条公路,一条通向龙山洞,一条经上九洞、立石通向宁边,两条公路在西迂洞附近分叉。午夜过后,美军部队开始后撤。由于通往龙山洞的公路已被切断,帕尔莫命令部队向立石方向撤退。
然而,想跑,已经来不及了。美军先头部队刚刚通过西迂洞路口,主力即被志愿军挡住了去路。担负穿插任务的志愿军第348团如神兵天降,一举攻占西迂洞路口,封锁了美军南撤的通路,将其拦腰截成数段,并趁势以一部攻占云山机场,全歼守敌1个连,美军的4架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变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
在西迂洞路口,南撤的美军部队与志愿军部队展开了混战。志愿军首先击毁l辆榴弹炮牵引车,接着又击毁l辆清障坦克,把公路堵得水泄不通。美军几次反击,都无法打开通路。第8团副团长埃德森只好下令部队抛弃重装备,分散突围。这样,向立石撤退的美军主力第8骑兵团第l、2营,坦克第70营,野战炮兵第99营的坦克、卡车、榴弹炮都被抛弃了,活着的官兵们趁着夜幕,有的逃向了诸仁桥地区,有的逃人深山,直到几天后才回到部队。战至l1月2日凌晨,云山地区的美军第8骑兵团级战斗队主力连同南韩第15团、第12团1个营大部被歼。只有驻守“骆驼鼻子”的美军第3营的命运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38页
美军主力在西迂洞路口受阻并遭受重刨的消息传到第3营后,营长奥蒙德少校急忙命令占领诺仁桥旁高地的k连和l连撤回营地,同时命令全营所有车辆在桥边空地集结,成行军纵队排列,准备以坦克开路,在第5团级战斗队的接应下,突破志愿军的阻截,前往龙山洞。
这时,时间约为l1月2日凌晨两时。诸仁桥头月光狡洁,虽人声鼎沸,却无枪炮之扰,是云山地区唯一一块安静的地方。在部队集结的过程中,一些美军士兵忙里偷闲,进入了梦乡。就在这时,在明堂洞通往诸仁桥的山路上,出现了一支队伍,他们背着枪,一声不吭,向桥头急速走来。美军哨兵拦路发问,来者用朝语回答了数句,并没有停止脚步。哨兵听不懂朝语,以为来者是被打散的南韩部队,遂放松警惕,让其通过了诸仁桥。
队伍过桥后,一直向美军营地中央走去。当行进到美军第3营营部附近时,队伍中突然响起了几声短促的小喇叭声,全体人员随着喇叭声在瞬间展开,向美军的帐篷和车队扑去。睡梦中的美军士兵稀里糊涂地做了刀下鬼,公路上的车辆也在连续的爆炸声中起火燃烧。美军营长奥蒙德听到枪声,走出帐篷,刚要开口发问,就被迎面扫来的子弹打倒在地。副营长莫里亚蒂好容易集中起20多人,突出火网,自己逃命去了。美军第3营指挥所顷刻间被消灭。剩下的美军失去指挥,一片混乱,只得各自为战。
进攻诸仁桥的部队,是志愿军第l15师第345团。那支勇闯诸仁桥的分队,是第115师警卫连。这是吴信泉设下的一支奇兵,负责截断云山之敌的退路。他们的进攻既不能过早,让敌人发现志愿军的意图,也不能太晚,让敌人跑掉,必须准确把握进攻时机,而且要出手即胜。
团长要清川接受任务后,与部属反覆研究了作战计划,最后确定了奇袭加强攻的方案,以师警卫连化装成南韩散兵,混过诸仁桥,先打掉美军指挥所,然后再发起全面进攻。师警卫连奇袭得手,第345团全线出击,里应外合,与美军展开了近战。顿时,诸仁桥头火光四起,枪声大作,杀声一片。从高地下撤的美军两个连还没到达桥头即被志愿军基本歼灭。美国陆军战史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第3营陷入了一场‘西部牛仔与印第安人式的战斗’。”
战至天明,剩余的美军被压缩在诸仁桥畔的一块稻田地中。美机此时赶来助战,在诸仁桥四周狂轰滥炸。被围美军在飞机的掩护下,以坦克为核心,构成了一个方圆180来米的环形阵地,固守待援。志愿军见美军已集中,且火力猛烈,遂暂停进攻。
枪炮声逐渐沉寂,被围美军开始清点人数,除第3营人员之外,还有陆续逃来的其它营散兵,共740多人,其中半数以上是伤员。一架在头上盘旋的飞机给他们投下了师长盖伊的手令:“坚持下去,接应你们的部队已经上路。”
盖伊所说的接应部队,就是在“龟头鼻子”受阻的第5团级战斗队。得知第3营被围的消息,团长詹森心急如焚,因为他原是第3营营长,一个月前才晋升第5团团长。
从“龟头鼻子”到“骆驼鼻子”,直线距离只有3千米左右,地面距离也不过9千米。詹森不相信凭藉飞机、大炮和坦克的优势火力,竟无法冲破志愿军的防线。盖伊也是孤注一掷,给詹森又调来两个营和几个坦克排、炮兵连,要求他在天黑前务必接出第3营。
2日上午,美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对志愿军阵地实施密集轰击,并投掷了凝固汽油弹。守卫阵地的志愿军第343团第l营只构筑了野战工事,且缺乏对付凝固汽油弹的经验,伤亡增大。飞溅的汽油到处肆虐,越扑打火越旺,加上阵地上林木、杂草丛生,阵地上烈焰熊熊,难以容身,志愿军暂时撤离阵地。
美军占领了志愿军的第一道阵地,非常得意。詹森马上下令向志愿军第二道阵地进攻,并调集两个步兵连和四个坦克排组成特遣队,准备一旦进攻得手,就快速沖向“骆驼鼻子”。战斗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美第l军军长米尔本和盖伊也亲自到前沿观察所督战。
但是,尽管有飞机、大炮和坦克开路,美军的进攻却再也没能有任何进展。从下午两时到黄昏时分,美军对志愿军阵地连番攻击,兵力由一个连增至两个连,最后增至两个营、甚至三个营一起进攻,但都无法踏上志愿军阵地一步,只是在阵地前丢下了上百具尸体。詹森有两位上司在背后督战,不敢怠慢,亲自披挂上阵,指挥冲锋,仍一无所获,自己倒挨了志愿军一颗炮弹,被炸成重伤。
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志愿军第343团不失时机地投入了第二梯队,数路并发,对美军实施反击,不仅将美军赶下了山坡,而且收复了丢失的阵地。美军官兵被志愿军反击时的军号声和喇叭声搅得心惊胆战,给志愿军阵地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喇叭山”。
现在,美军中谁都明白这场战斗败局已定,但谁都不敢下令停止进攻,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丢弃被围的第3营,这与美国陆军的传统是相悖的。在前沿观察所,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军长米尔本。米尔本铁青着脸,独自走出指挥所,在一块岩石上坐下,久久凝视着几千米外的志愿军阵地。
回到观察所后,米尔本下达命令:“任何救援第3营的努力都将是徒劳无益的。我命令部队放弃进攻,立即向南撤退。”
第39页
盖伊闻言,大惊失色,刚要争辩。米尔本把手一挥,接着说:“我明白你要说什么。我和你们一样痛恨这个决定,但我对此承担责任,这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让我心碎的决定。”
米尔本说完,扬长而去。盖伊呆站了许久,才掏出手帕,擦擦眼睛,说:“执行命令,让第5团撤出战斗。至于第3营,愿上帝保佑他们吧。”米尔本的命令传到了“骆驼鼻子”的美军第3营,绝望的情绪笼罩着每个人。志愿军追击炮弹不断地落人包围圈,美军的伤亡持续增加,此时只剩下450多人,其中尚能走动者有2o0多人。靠吗啡维持生命的第3营营长奥蒙德决定:伤员全部留下,由军医安德逊上尉率领向中国人投降,其他人天黑后分散突围。这是奥蒙德少校做出的最后一个决定。两个多小时后,奥蒙德因伤重身亡。
难熬的白天过去了。夜幕降临,美军的突围行动开始。但是,志愿军行动更快。突围的美军没爬出几步,志愿军第345团向被围美军的总攻也已开始,将美军迎头堵了回去,并趁势突人美军阵地。
激战一夜,美军第8骑兵团第3营全部被歼,营长、营参谋军官和四个连长或死或被俘。作为一个建制单位,第3营已经不复存在。
l1月6日,美国陆军被迫撤销第3营番号。
云山之战至此全部结束。中美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较量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在两天零三夜的战斗中,志愿军第39军重创美国陆军第l骑兵师,毙、伤、俘美军和南韩部队共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击落飞机3架,缴获飞机4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l19门。这是美军第l骑兵师历史上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彭德怀总司令高兴地说:“从没吃过败仗的美国‘常胜师’——骑l师这回吃了败仗,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
美军王牌军在朝鲜战场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击败的消息震惊了世界,在西方军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乔·柯林斯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作为乔治·巴顿将军的部属,霍巴特·盖伊怀着沉痛的心情,咽下了一杯苦酒。”这杯苦酒使得美军上下如梦方醒,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军队这个“勇猛而危险”的对手。几十年后,一位参加过云山之战的美军军官在接受记者採访时,仍心有余悸;他说:“云山?我的上帝,那是一次中国式的葬礼!”
第一卷历史专区 玫瑰战争——英国封建贵族的葬礼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2759
1337年至1453年间,英国和法国断续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在这百年战争中,英国的各封建贵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武装。这种武装力量体制同外敌作战也许还管用,但对于维护内部政权来说不啻是一种祸根。在这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内部各封建贵族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武装蠢蠢欲动,企图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经过一番分化组合,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金雀花王朝后裔的两个王室家族内部的斗争。其中,以兰开斯特家族为一方,以红蔷薇为标志;以约克家族为另一方,以白蔷薇为标志。这两个封建集团之间为争夺王位继承权
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自相残杀。由于这次战争以蔷薇为标志,所以称为“蔷薇战争”。蔷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红白玫瑰战争”。
1327—1377年是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在位时期。1376年长子爱德华死后,王位几经更替,传位于亨利六世。
在百年战争中,英国遭到惨败,这不仅引起农民而且也引起富裕市民和新兴中小贵族的不满,因而爆发了农民起义。
起义军处死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吓坏了新兴中小贵族和富裕市民,他们寄希望于改朝换代,因而支持约克家族夺取政权。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约克家族的理查公爵被宣布为摄政王。兰开斯特家族对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废除摄政,双方的长期混战从此开始。
1455年5月,亨利六世下令在莱斯特召开咨议会。约克公爵以自己赴会安全无保证为理由,率领他的内佷、骁勇善战的沃里克伯爵及数千名军队随同前往。亨利六世在王后玛格利特和执掌朝廷大权的萨姆塞特公爵的支持下,也率领一小股武装赴会。5月22日,双方在圣阿尔朋斯镇附近相遇。约克公爵于上午10时下令向抢先占据小镇的亨利六世军队发起进攻。经数次冲锋,亨利六世的军队招架不住,吃了败仗,死亡约100人,亨利六世中箭负伤,藏在一个皮匠家中,战斗结束后被搜出抓获。
1460年7月10日,双方在北安普顿发生第二次战斗。战斗中又是沃里克伯爵率军打败了兰开斯特军队,随军的亨利六世再次被抓住。这两次胜利沖昏了约克公爵的头脑,他未与亲信贵族磋商就提出了王位要求,迫使亨利六世宣布他为摄政和王位继承人,这就意味着亨利六世的幼子失去了王位继承权。王后玛格利特闻讯大怒,她从苏格兰借到一支人马,集合了追随兰开斯特家族的军队,在约克公爵的领地骚乱。约克公爵匆忙凑合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前去征剿,由于轻敌冒进,被包围在威克菲尔德城。12月30日,在内外夹攻下的约克军四散逃跑,约克公爵及其次子爱德蒙被杀死,约克公爵的首级还被悬挂在约克城上示众,并扣上纸糊的王冠,用以讥讽。 但约克公爵19岁的长子爱德华于1461年2月26日进入伦敦。3月4日,他在沃里克伯爵和伦敦上层市民的支持下自立为王,称爱德华四世。他知道玛格利特决不肯罢休,遂在一些大城市召集到一支部队,向北进发,去打玛格利特。
第40页
1461年3月29日,双方在约克城附近展开决战。兰开斯特军队有2.2万余人,远远超过了约克军。当时兰开斯特军队处于逆风之中,扑面的风雪打得他们睁不开眼楮,射出的箭也发挥不出威力。而约克军队则借强劲的风力增加了发射弓箭的射程,并蜂拥冲上山坡,使兰开斯特军队损失惨重。
兰开斯特军队为扭转被动的防守局面,决定向山下的敌人发动反攻,双方一直激战到傍晚,仍然难分胜负。这时,约克军队的后续部队赶到,这支生力军向兰开斯特军队未设屏障的一侧发动进攻。兰开斯特军队抵挡不住,被迫退溃。约克军队一直追杀到深夜。玛格利特带着亨利六世和少数随从仓皇逃亡苏格兰。这次战役的胜利使爱德华四世的王位暂时得以巩固。
1465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被囚禁在伦敦塔中,玛格利特只好携幼子逃往法国。玫瑰战争中这几次大战役,都使用当时特有的战法,即双方骑士乘马或徒步进行单个分散的搏斗。通过交战,双方共损失5.5万人以上,半数贵族和几乎全部封建诸侯都死掉了。
在以后的战争过程中,约克派内部矛盾激化起来,最高统治权几度易手,集中表现在爱德华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的斗争上。爱德华四世趁沃里克不在伦敦之际,召集一支部队离开伦敦北行,他一面镇压北方叛乱,一面迅速扩军。沃里克在爱德华的大军面前不得不逃亡,投靠法王路易十一。不久,沃里克在路易十一支持下,捲土重来,打回英国。这回轮到爱德华四世逃亡,他逃到尼德兰,依附于他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1471年3月12日,爱德华四世利用英国人对沃里克普遍反感的情绪,亲率军队与沃里克在伦敦以北的巴恩特决战。爱德华四世共有9000人的军队,而沃里克却有2万人的军队,由于力量悬殊,爱德华四世决定先发制人,清晨4时许,他率军在浓雾中发起攻击。沃里克本人被杀,其部下战死者达1000人。接着在5月4日,爱德华四世又俘获了从南部港口威第斯偷偷登陆的玛格利特王后,将她和她的独生幼子及许多兰开斯特贵族杀死。之后又秘密处死了囚禁的亨利六世。至此,兰开斯特家族被诛杀殆尽,只有远亲里奇蒙伯爵亨利·都铎流亡法国,他声称自己是兰开斯特家族事业的继承人。
1471—1483年,英国国内恢复了和平,爱德华四世残暴地惩治了不顺从的大贵族。
1483年4月爱德华四世死后,其弟理查登上了王位,他也同样使用残酷和恐怖的手段处决不驯服的大贵族,没收其领地。他的所作所为,反而促使兰开斯特和约克家族都联合在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周围来反对他。1485年8月,理查同亨利·都铎的5000人的军队激战于英格兰中部的博斯沃尔特。战争的紧要关头,理查军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部3000人公开倒戈,约克军遂告瓦解,理查三世战死,从而结束了约克家族的统治。出身于族徽为红玫瑰的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结束了玫瑰战争,登上了英国王位,称亨利七世。为缓和政治紧张局势,他同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莉莎白(约克家族的继承人)结婚后,将原两大家族合为一个家族。
在这次战争中,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同归于尽,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在战争中迅速增长,并成了都铎王朝新建立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玫瑰战争是英国专制政体确立之前封建无政府状态的最后一次战争。恩格斯说:“英国由于玫瑰战争消灭了上层贵族而统一起来了。”这对于英国历史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随着政治的统一,各地区的经济联繫得到进一步加强,封建农业开始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导致英国农村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农场,出现了一批与资本主义密切联繫的新贵族,他们把积累起来的资本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工业,使得英国工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第一卷历史专区 胡格诺战争——圣巴托罗缪之夜与三亨利之战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3713
法国天主教势力同新教胡格诺派(即加尔文派)在1562—1598年(另一说则为1559—1594年)之间进行了一场长期战争。它虽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就其性质和内容而言,则是法国的一场内战。这场战争使正在上升的王权面临崩溃,贵族分裂势力有所抬头。这场战争是法国历史上的一段无政府状态时期,战争的结果是天主教、胡格诺教派各有所得,有助于王权的重新振兴和加强。
胡格诺战争的原因是王权同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宗教派别矛盾的激化。16世纪前期的法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口中的90%从事农业。王权从11世纪开始逐渐加强,对法国的统一和国家的形成是一种积极进步力量。但是,在中世纪的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王权的强化和确立是在同贵族权威和割据势力进行斗争的曲折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不断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他们通过购买破落贵族及与爵位相连的产业、纳捐官职等方式跻身贵族之列,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经济、政治利益和国王的权威密不可分,支持王权对内抑制贵族势力、对外进行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封建贵族不甘心自己权势的衰落,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对国王的控制权,伺机向王权挑战。随着国王逐步成为贵族和教会的首脑,反对王权专制制度的封建贵族分裂成两大集团,他们相互角逐,觊觎国家政权。一个集团是天主教派势力,他们聚集在王室近亲吉斯家族周围,以吉斯公爵和洛林红衣主教查理为首形成了强大的天主教营垒,对国王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个集团是新教胡格诺派势力,以波旁王朝家族的成员l·孔代亲王、纳瓦尔国王(亨利)和g·代·科利尼海军上将为代表。
第41页
15、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和加尔文教在法国迅速传播。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埃普塔尔宣扬“信仰得救”和“回到《圣经》上去”的理论,以莫城为中心积极宣传新思想。加尔文教强调信仰得救,否认罗马教廷权威和封建等级观念,主张废除繁琐的宗教礼仪,取消偶像崇拜、朝圣和斋戒,教徒选举产生神职人员,建立简化、纯洁和廉价的教会。大批手工业者尤其是印刷工人、小商人、农民以及下层教士接受上述教义,成为加尔文派新教教徒,被称为胡格诺派。据估计,16世纪下半叶,法国人口约1800万,新教法庭27万多个,新教徒100多万人。祈教派在南部、西南部力量较强。一些对王权专制不满的贵族为牵制王权,支持胡格诺派,觊觎王位的显贵也趁机宣布改信新教,这些人的突出代表就是纳瓦尔为首的波旁王朝家族。
胡格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宗教迫害。16世纪40年代,亨利二世指定特别法庭惩办异端,大批胡格诺派人士被处以火刑。1559年,年仅15岁的太子弗朗索瓦二世继位,实权落在军功显赫的吉斯家族手中,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骤然加剧。
1562年3月1日,吉斯公爵率军队在瓦西镇屠杀举行宗教仪式的胡格诺教徒,死伤近200人。“瓦西镇屠杀”成为持续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的直接导火线。双方的兵力不多,在战争中都依靠外国列强,天主教派依靠西班牙;加尔文派依靠英国、德意志公爵和荷兰教友。这场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62—1570年。这一时期共发生三次战争,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1562—1563年为第一次战争。1562年12月德勒一战天主教派的将领蒙莫朗西被俘,圣安德烈元帅战死。1563年2月,吉斯公爵在围攻奥尔良时被暗杀。孔代也在德勒被俘,纳瓦尔国王安托万死于鲁昂之围。1563年3月,太后卡特琳发布安布瓦斯敕令,给予新教徒信仰自由和在指定地区举行宗教仪式的自由。1567—1568年是第二次战争。1567年9月,孔代和科利尼率新教军队劫持太后和查理九世未遂,包围巴黎。11月10日,在巴黎北郊圣德尼一战,双方不分胜负。德意志新教选侯派兵驰援胡格诺派,天主教徒和宫廷屈服。1568年,双方签订《隆朱莫条约》,重申安布瓦斯敕令。1568年9月,查理九世在天主教派的压力下撤销先前发布的宗教宽容敕令,禁止胡格诺教徒举行任何宗教仪式,一切官吏和法官都必须宣誓效忠天主教会,新教牧师必须在两个星期之内离开法国,双方的第三次战争由此爆发。
1569年3月,天主教军队在雅尔纳克大败新教军队,孔代阵亡。10月,科利尼又被击败。1570年8月,太后卡特琳签署圣日耳曼敕令,使新教徒获得礼拜自由和在几个设防安全区自派总督的权力。第一阶段的战争以新教派的有限胜利而暂告结束。
第二阶段︰1572—1585年。这一阶段以着名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开始。1572年8月23—24日夜间,胡格诺派的重要人物正聚集巴黎,庆祝其领袖波旁家族的亨利的婚礼。亨利·吉斯(吉斯公爵之子)以巴黎各教堂钟声为号,率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杀死胡格诺教徒2000多人。由于24日正值圣巴托罗缪节,因此这一血腥的夜晚在历史上被称为“圣巴托罗缪之夜”。
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再次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胡格诺派首先在南部和西部组成联邦共和国,对抗中央政权。1573年6月,查理九世签署《拉罗竭尔和约》,准许新教徒在拉罗竭尔、尼姆和蒙托邦举行教仪,给予这些城市信仰自由。1574年5月,新教派再度起事。朗格多克在原总督丹维尔伯爵领导下正式分裂出去。1575年,新教派发动全面起义,胡格诺教徒全部动员起来,为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屠杀报仇雪恨。1576年5月,亨利三世签署了博利厄敕令,谴责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大屠杀,同意为死难者昭雪,除巴黎和王室住地外,一切法国城市都有权举行新教仪式。敕令还给予胡格诺教徒担任公职的权利,准许他们占有在政治上、军事上居于优势的8个城市,在城市里建立混合司法机构,高等法院也设立特别法庭,以保证进行公正的辩论。博利厄敕令实际上承认了胡格诺教徒占领的地区为“国中之国”。博利厄敕令引起天主教派的强烈不满。1576年,吉斯在北方组织“天主教神圣同盟”,自行徵税、招募军队,要求恢复王国的宗教统一,拒绝执行敕令,两派战争又起。战争中,胡格诺派遭受重大挫折,中部的拉夏里戴和西部的布鲁日落入天主教同盟手中。1577年9月,两派缔结《贝日拉克和约》,规定解散天主教同盟,限制博利厄敕令给予新教徒的自由和权利。新教徒只能在每个区的一个城市和自己的安全区内举行宗教仪式,他们对安全区只有6年的支配权。
第三阶段︰1585—1598年。从1585年开始,法国国内开始了“三亨利之战”。各方首领分别是国王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波旁家族的亨利。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取得西班牙的支持,在南特重组天主教同盟,巴黎、里昂、波尔多、马赛、第戎等城市纷纷归附。同时,法王亨利三世又撤销了两次和解的敕令。胡格诺教徒只得在波旁家族的纳瓦尔国王亨利的旗帜下应战,并得到英国和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支持。1587年10月20日,新教军队在库特拉击败天主教同盟军。吉斯兄弟不久也重创胡格诺派军队。1588年5月,天主教同盟控制下的巴黎迎接吉斯公爵入城,包围王室住地罗浮宫,国王亨利逃出巴黎,并在鲁昂签署联盟敕令,满足了天主教派的一切要求。同年12月,国王的近卫军暗杀了吉斯公爵和天主教同盟所有首领。巴黎闻讯后发生暴乱,并成立以吉斯家族为首的新政权。受到新旧教派夹攻的亨利三世同纳瓦尔国王结盟。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被刺身亡,纳瓦尔国王亨利成为法王亨利四世。但天主教派拒不承认,内战战火继续燃烧。亨利四世连续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无法攻入巴黎。鑑于法国90%以上的人口都信仰天主教,亨利四世于1593年7月25日在圣德尼大教堂改信天主教。6天之后,新旧教两派势力达成为期3个月的休战协议。1594年3月22日,亨利四世凯旋进入巴黎,受到隆重欢迎。此后的四年中,各地纷纷归附,亨利四世还赶走了混战之中攻入法国的西班牙军队。
第42页
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永久性”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5月,西班牙同法国议和。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
胡格诺战争的结束,使法国王权得到振兴。战争期间,巴黎和外省的高等法院经常抵制王命,各地贵族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自由”特权,如徵税和募兵。内战的结束和亨利四世的胜利,有助于重振王权,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亨利四世在首相苏利的协助下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使工商业和农业迅速繁荣起来,国库由空虚变为充盈。亨利死后,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黎塞雷彻底剷除了贵族的独立势力,建立了以王权为核心的地方管理体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较为严格的控制。
“南特敕令”虽然保留了胡格诺教派的一些特权,但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基督教欧洲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的第一个范例。教皇克莱芒八世曾谴责“南特敕令极为可憎,它给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而这是世间最有害的事情”。这从反面表明了“南特敕令”对于解放人的思想、打破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具有“开天闢地”的影响。
第一卷历史专区 罗马内战——罗马共和国的解体和帝制的建立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4303
罗马内战是公元前1世纪40—前30年代罗马奴隶制国家内部为争夺政权和建立军事独裁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发动者是罗马晚期共和国时期着名的“前三头”和“后三头”。罗马内战的结果是屋大维最终获胜并开创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罗马内战的结束是罗马共和国解体和罗马帝制全面建立的标志。
公元前146年,罗马进入晚期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罗马出现全面危
机,奴隶起义风起云涌,平民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和复杂。这种危机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政体危机,也就是说,由于奴隶制发展达到高峰,共和制统治形式已经过时,帝制的建立是适应奴隶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罗马共和国已为元老贵族盘据垄断,改制之争阻力极大,延续甚久,流血甚多。公元前133—前121年格拉古兄弟的民主改革遭到元老贵族的猛烈攻击,并在失败后遭到反动贵族的疯狂屠杀。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但却揭开了罗马内战时代的序幕。元老贵族既已首先使用暴力屠杀群众,以后当会变本加厉大开杀戒,而反元老势力也会以兵戎相见,由内争转入内战。此后反元老势力仍继续改革派的传统,发出了平民运动的号召。但反元老斗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却不是平民要求的平分土地、维护小农之类,而是打击元老贵族、改变共和体制、建立军事独裁和皇帝统治的罗马帝国。正是在晚期罗马共和国危机重重、内部斗争不断激烈的形势下,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人物。
公元前138—前132年和公元前104—前101年的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和公元前73—前71年的伟大的斯巴达克起义极大地震撼了罗马统治阶级,沉重摧毁了元老贵族不可一世的军政势力,为骑士和平民等反元老势力的抬头创造了条件。当元老们无人敢出头担任执政官时,正是其它势力乘虚而入的机会。就在此时,克拉苏斯取得执政大权,恺撒等人也从此东山再起,客观上推动了帝制取代共和制的历史转变。
公元前60年,步入政坛的三位新生实力派人物恺撒、克拉苏斯和庞培组成“前三头同盟”。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并在长期的高卢战争中积蓄了实力。公元前53年,克拉苏斯在与安息作战中阵亡,于是三头先去其一,恺撒与庞培对抗之势日趋明显。高卢战争结束后,恺撒写成《高卢战记》一书在罗马广为散发,向公民宣传他的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他已掌握了空前强大的实力,有久经征战的10个军团在他麾下,更有在高卢战争中掠夺的巨额财富供他在罗马网罗党羽、收买群众。这样的形势使庞培同元老院的联合更为紧密,他们把打击目标集中在恺撒及其党羽身上。公元前50年,元老院和庞培作出决定,恺撒应在第二任高卢总督期满时(前49年3月)交出兵权,解职回国。这等于公开宣布了“三头同盟”的决裂。恺撒回信要求庞培也放弃兵权,否则决不服从,并不惜兵戎相见。元老院视此信为战书,立即在前49年元旦决定恺撒应立即卸任。恺撒派的保民官安东尼等对此行使否决权不成反遭迫害,被迫逃往恺撒在山南高卢(北义大利)的军营,罗马内战一触即发。元老院马上宣布恺撒为公敌,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授命庞培召集军队保卫罗马,不久内战正式开始。
恺撒听安东尼等汇报情况后,不顾只有1个军团留在身边的险境,毅然出击,于公元前49年1月率军越过义大利和高卢诸省的交界线卢比孔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罗马。这是历史上一次着名的把握关键、当机立断、迅猛出击的军事行动,“越过卢比孔”遂成形容当机立断、义无返顾行动的典故。
庞培估计,一经宣战,双方集结部队尚需时日,因此对恺撒跨越卢比孔的闪电行动毫无戒备。恺撒进军势如破竹,庞培和元老贵族措手不及、无力抵抗,仓皇逃往希腊。攻占罗马后,恺撒决定歼灭庞培留在西班牙的主力(7个军团),以保障后方安全和掌握战略主动权。他率领6个军团进军西班牙,失去首领的庞培军团未作认真抵抗即缴械投降,恺撒占领了整个西班牙。
第43页
为准备决战,凯撒推行各省居民和罗马人权利平等的政策,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基础。他的军队猛增至18个军团,而庞培在希腊总共只有9个军团。但是拥有东方广大地盘的庞培在兵员数量和军需储备上仍居优势,并且掌握着制海权。公元前49年11月,恺撒率领7个军团出其不意地在希腊登陆,开始东征。但他的另一支远征军(4个军团和1个骑兵队)由于敌人控制海面未能按时登陆,直到公元前48年春才同恺撒会合。遗憾的是,庞培贻误战机,未能各个歼灭恺撒军队。部队会合后,恺撒把庞培的几个军团围困在第拉希(今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的筑垒兵营里。但历时3个月的围困并未成功,只好撤到色萨利。庞培见敌退去,立即率军追击,双方于公元前48年8月在法塞拉斯进行了一场决战。恺撒以伏兵3000突然猛击庞培的精锐骑兵,导致敌左翼溃散,而庞培督师不力,未能及时巩固中军组织反击,终于一败涂地。庞培兵败逃往埃及,不久被人杀死。庞培死后3天,恺撒追击庞培军团在埃及登陆。他捲入了埃及内讧,打败了托勒密国王的部队,立克列奥帕特拉王后为国王。小亚的米特拉达蒂之子叛乱,恺撒驰援其地立奏凯歌。历史上留下了他那句“我来到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的名言。公元前46年,恺撒再次在非洲登陆,并在塔普苏斯城附近击溃贵族派军队。接着他又挥师西班牙,在公元前45年的孟达一战中击败庞培两个儿子的部队,从而胜利地结束了内战。
罗马内战的第一阶段以恺撒击败庞培和元老贵族军队而告结束。战争的结果是恺撒建立了个人的军事独裁政权。他不仅被选为终身独裁官,而且还拥有统帅、大教长和祖国之父等尊号,集一切大权尊荣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裁者,或者说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日后西方历史上即以恺撒作为帝王的同义词,俄国沙皇之“沙”字即源于此。然而他的独裁未能完全消除共和传统的习惯势力,他未料到元老院的旧元老已利用这种传统势力把他的一些亲信转变为共和派,并在反对独裁、恢复共和的旗帜下密谋将其杀害,也未料到他和埃及女王克列奥帕特拉的婚姻和生下的儿子恺撒里昂成为敌人大肆利用的丑闻。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的一位亲信布鲁图斯与同伙卡西乌斯在元老院会议厅向恺撒连刺23剑,一代天骄就这样死于亲信的剑下。
恺撒死后,安东尼成为恺撒派主要头目,他出兵镇压了因恺撒葬礼而引发的平民和奴隶暴动。由于安东尼领导下的恺撒派缺乏对夺权斗争的统一筹划,以“罗马散文泰斗”西塞罗为首的元老院的地位有所增强。加之这时恺撒的养子屋大维、一位年仅18岁的青年突然步入罗马政坛,也给元老院以可乘之机。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其姊之孙),在恺撒遗嘱中被定为继承人,得其遗产四分之三。安东尼和恺撒派的将领对这个从外地闻讯赶来奔丧的青年人相当轻视,然而屋大维却非同凡响,胆略兼备。他知道恺撒的声望和财产已成为自己的有力武器,遂大加利用,收揽人才,扩充实力,拉拢民众,居然顶住安东尼的排挤打击而自立门户,西塞罗和元老院也从此对他另眼相看,并利用他对抗安东尼。
公元前43年春,安东尼在出任高卢总督的要求遭元老院拒绝后,马上诉诸武力。他派兵抢印夺权,将原高卢总督围于穆提那城。元老院即和屋大维一起出兵解围,安东尼败退出北高卢,和恺撒派另一重要将领雷必达联合。屋大维得胜后受到元老院排挤,多次要求担任执政官皆遭拒绝,只好兵临罗马强行当上执政官。在这种情况下,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终于在公元前43年秋结成“后三头同盟”。三方协议分治天下5年︰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和撒丁尼亚,雷必达得西班牙,义大利和罗马由3人共治,东方处于杀害恺撒后逃亡的共和派布鲁图斯手中,归安东尼和屋大维处置。这一分治协议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批准,并获得“建设国家的三头”之饺,在5年内有处理国务的全权,可见共和制已名存实亡。后三头当权后立即对共和派展开大屠杀和清洗,以西塞罗为首的元老贵族几乎被斩尽杀绝。公元前42年,安东尼和屋大维进军希腊,与布鲁图斯在腓力庇展开决战,布鲁图斯不敌自杀身亡,共和派从此永远退出了罗马政坛。公元前40年,后三头再次划分势力范围︰安东尼统治东部,屋大维统治义大利和高卢,雷必达统治北非。屋大维坐镇罗马,有近水楼台之利,逐渐和元老、骑士等上层统治分子取得妥协,又以公民领袖自居,渐渐积累了雄厚的实力。 公元前36年,屋大维肃清了庞培之子小庞培在西西里和撒丁尼亚的势力,又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只为他保留大教长的虚饺,二头鼎立遂变成两雄对峙。安东尼继承了恺撒的弱点,在东方步恺撒后尘,正式与克列奥帕特拉结婚,迷恋姿色,宣称要把他治下的领土赐予克列奥帕特拉之子,这些丑闻为屋大维反对安东尼提供了最好的炮弹。公元前32年三头分治协议5年期满之时,遂变成屋大维和安东尼公开决裂的起点。屋大维以武力迫使亲安东尼的两位执政官和300名元老东逃,并让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向埃及女王宣战。罗马内战的第二阶段正式开始。
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大战于希腊的阿克兴海角。此役双方旗鼓相当,交战初期胜负难分,但督战的克列奥帕特拉却在战斗最激烈时率埃及舰队撤退回国,安东尼跟踪而去,全军遂告瓦解。阿克兴的胜利奠定了屋大维主宰帝国全境的权势,成为恺撒事业的真正继承人。公元前30年夏,屋大维进军埃及,包围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伏剑自刎,克列奥帕特拉被俘后仍想施展故技迷惑屋大维,但屋大维作为恺撒的继承人并未继承恺撒迷恋美色的弱点,克列奥帕特拉悲嘆自己“无用武之地”,只好自杀。托勒密王朝灭亡,埃及被併入罗马。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元老院赠予的“奥古斯都”尊号,从此以罗马帝国的诞生结束了晚期罗马共和国的内战。
第44页
罗马内战揭开了罗马历史新的一页,使罗马奴隶制从共和发展到帝制的新阶段。这次内战对于推动军事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尤利乌斯·恺撒将罗马军事艺术推向巅蜂。恺撒是罗马最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他善于根据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不同形势来指导战争,在解决重大的战略问题时具有远见卓识。他和他的继承者屋大维在战略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能从政治的全局高度把握军事问题,实现了政治目标同军事手段的完美结合。
在战略战术方面,恺撒善于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巧妙地分割敌军,将其各个击破。他在迅猛、大胆、机动地迎击敌军时,通常集中兵力狠狠打击敌人某一侧翼;在战斗队形中通常留有强大的预备队。预备队作为战斗队形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加强部队在主要方向上的突击力量、实施决战和扩张战果,这是军事学术史上的创举。
第一卷历史专区 胡斯战争——用剑来保卫“上帝的正义”
更新时间:2006-8-8 21:05:00 本章字数:2264
胡斯战争又称捷克农民战争,它是欧洲历史上时间较长、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这次战争以捷克民族英雄胡斯的宗教改革为旗帜,以胡斯党人为领导,所以称胡斯战争。捷克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较晚(约9世纪末),但工业发展很快,11—12世纪,捷克出现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布拉格逐渐成为国内的经济中心,对外贸易也发展起来。从捷克向多瑙河上游、匈牙利、威尼斯等地输出的有马、牛、皮革、粮食、银、麻布等。到13世纪,捷克国王被列为罗马帝国七大选侯之一。
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引来了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纪,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首先移入的是教士和僧侣。这些教士和僧侣很快把持了捷克教会和寺院的主要职位,广占土地,几乎达捷克耕地的一半。与此同时,教会为巩固和扩大势力,从德国招引大批骑士,让他们分享土地,役使捷克农民和来自德国的移民。捷克国王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也让大批德国商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并许可建立各种自治城市,享有各种特权。德国人大量移民的结果,在捷克国内形成了一个德国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
当时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教士的上层几乎全是德国人,因此人们的仇恨首先指向教会。教会徵收沉重的什一税。教皇通过教会大肆搜刮,把捷克当作教廷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从14世纪后期起,捷克人民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反教会斗争。在反教会运动中,出现了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他们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的罪恶。到15世纪初,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领导这一运动的是捷克伟大的爱国志士、神学家、布拉格大学教授兼伯利恒教堂的传教士约翰·胡斯(1369—1415年)。胡斯出身于一个穷苦的家庭,他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没收教会财产,收归国有。他指责德国的高级教士说︰在上帝的眼里,一个有道德的穷苦农民和老妇人,比一个富有而有罪的主教高得多。
他还揭露城市的德国贵族的罪恶。1412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胡斯公开抨击,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胡斯的言行,引起了德国教士以及罗马教廷的仇恨。胡斯被迫转入农村进行反教会宣传。1414年,胡斯被召参加在康斯坦次举行的宗教会议,并把他逮捕,于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次广场上以异端罪名把他焚死。皇帝西吉斯孟德在胡斯赴会时,曾答应保证安全,但这时却坐视不救。胡斯的殉道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1415年9月,布拉格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教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并不顾康斯坦次会议的集会,实行俗人用酒杯领圣餐的宗教仪式。1417年起,出现了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到1419年7月,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了。
胡斯战争拥有一支以塔博尔派为核心的常备军,其军队主力是步兵,也有骑兵和炮兵。基本战术单位是战车,数十个车组编为一个“战车队”。步兵、骑兵与之协同作战,炮兵拥有野炮和攻城炮,野战部队总人数为4000—8000人。战斗序列包括前卫部队、主力和后卫部队。火炮布置在战车中间,步兵和骑兵隐蔽在工事内,战车保护士兵不受那些在有利情况下下马作战的重骑兵的袭击。胡斯党人军队的战术多半是进攻行动。主要战役发生在以下几个地方︰在苏多麦尔日(1420年),400名胡斯党人击退了2000名国王骑兵部队。
1420年,在维特科夫山,由杰士卡率领的部队,给西吉斯孟德一世皇帝率领的捷克第一次十字军远征部队以迎头痛击。1422年,在库特纳—戈拉和涅梅茨卡—布罗德附近,第二次十字军远征部队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1426年,在乌斯提附近,塔博尔派2.5万人击败了十字军骑士部队7万人(第三次十字军远征部队的主力);在塔霍夫(1427年)和多马什里茨(1431年)附近,第四次和第五次十字军远征被击退。胡斯战争的影响波及德国,对整个欧洲都产生了震动。
第45页
30年代初,捷克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胡斯党人分裂为圣杯派(温和派)和塔博尔派(激进派)。经济和政治上较稳固的圣杯派开始与封建天主教阵营勾结。贫民革命军成了圣杯派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市民阶级和贵族公开背叛人民,其力量已占3倍优势,遂于1434年的利帕内会战中打败塔博尔派。至此,胡斯战争结束。
恩格斯指出︰胡斯革命运动“即捷克民族为反对德国贵族和德意志皇帝的最高权力而进行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农民战争”。胡斯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它比英、法等国的农民起义具有更大的规模。它给德国在捷克的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保证了捷克在一定时期内脱离神圣罗马帝国而获得独立的政治地位,如皇帝承认胡斯教会的独立,外人不得干涉捷克的宗教事务。同时,这次战争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捷克一国的范围,胡斯和塔博尔派的思想传播到捷克邻近各国以及整个欧洲,促进了这些国家15、16世纪反封建斗争的高涨,推进了许多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如16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16世纪初瑞士、法国、英国等宗教改革。
胡斯军在军队建设和军事学术方面有一定创新,比如︰首创车载兵和战车工事对付敌重装骑士骑兵;情况需要时,战车相互联结成各种战车工事,保护士兵不受重装骑士骑兵的袭击;在野战中大胆机动,勇猛进攻,并大量使用轻炮兵;集中使用兵力,重视各种协同动作等。这些在世界军事史上都留下了重要一笔。
第一卷历史专区 扎克雷起义——对贵族的惩罚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639
扎克雷起义,是1358年法国的一次反封建农民起义,是中古时代西欧各国较大的农民起义之一。扎克雷,源自jacgues bonhomme——“呆扎克”,意即“乡下佬”,是贵族对农民的蔑称,起义由此得名。
法国农村的阶级矛盾在14世纪已经达到极端尖锐的地步。货币地租盛行,封建主的贪慾日益扩大,无休止地提高租额。很多农民虽已赎免一些人身依附义务,但又落入高利贷者
的魔爪。1337年11月,英法两国为争夺王位爆发了“百年战争”。英国封建主企图从法国掠夺战利品,从战俘身上勒索赎金,因而积极参加战争。战争的第一阶段,法国连遭败绩,受到战争灾害的首先是农民。英国军队驻在法国如同在本国一样,作威作福,破坏了农民的经济,法国军队也同样为所欲为。在战争间歇,那些没有事做的僱佣兵四出掠夺农民。封建主的剥削由于军费而日益加重,封建压榨成了一种压在农民身上的沉重不堪的负担,农民生活急剧恶化。1356年在法国西部普瓦提埃进行的战役中,英军由爱德华三世长子“黑太子”率领,大败法军,俘法王约韩和封建主多人。国王被俘后,太子查理监国。查理为筹集国王赎金和战争经费,实行了新的徭役制度,规定了附加税收。农民群众对现状日益不满。
百年战争还破坏了法国的手工业和商业,首都巴黎各阶层居民对政府十分不满,商人领袖艾顿·马塞领导市民起义,要求国王实行一系列改革。太子查理逃出巴黎,招募军队镇压巴黎起义者。
当太子查理命令切断通往巴黎的一切道路时,封建主便在城市周围的城堡中进行战争准备。修筑城堡防御工事的各种工作全落在农民身上。1358年5月25日,农民自发地消灭了一队掠夺当地农民的查理的士兵,事后农民决定拿起武器反抗封建主。起义在巴黎以北的博韦省圣勒代瑟朗镇开始,很快波及到巴黎附近、毕伽第和香槟等地,进而席捲了法国北部绝大部分地区,起义人数多达10万人。参加起义的除农民外,还有手工业者、小商人、贫苦教士以及个别小领地的贵族骑士。尽管起义事先未经考虑成熟和订出计划就开展起来,但人数众多的起义军仍然捣毁了城堡,杀死了被俘的贵族,焚烧了记载徭役的契约。起义者没有成文的纲领,他们的口号和信念是︰“消灭一切贵族,一个不留!”
博韦地区的起义规模最大,拥有人数约6000人,起义领袖是富有军事经验的吉约姆·卡勒,他是博韦区麦洛村人。他的一位副手曾是宗教骑士团谙熟军事的骑士。他们将起义军每10个人编成一个小队,10个小队合编为一个中队。各中队长直接由吉约姆·卡勒指挥。富有智能、远见,为起义农民尽忠到底的吉约姆·卡勒十分清楚地懂得,分散和装备不良的农民非常需要市民作为强有力的同盟者,所以极力设法与领导巴黎市民起义的艾顿·马塞取得联繫。他派遣代表团到巴黎去请求援助,并且马上向康边进发。但是,富裕的市民没有让起义的农民通过,在桑利斯和亚眠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十分明显,掌握了城市管理权的富裕市民为了击破邻近的封建主城堡和对太子查理施加压力等,是不反对利用农民运动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但是这些市民们不敢与起义农民结成同盟,他们担心自己的地位和财产受到损失,害怕革命运动发展,因而极力阻碍运动。他们宁肯在统治阶级让步以后,与其结成同盟,而不愿意和革命的人民结成联盟。只有市民中的贫穷阶层同情农民,在博韦和其它小城市支持起义者。但是由于贫穷的市民在城市中处于依附的地位,城市的政策不由他们来决定,没有能力向起义军提供太大的帮助。
第46页
艾顿·马塞完全採取了城市富裕市民阶层对起义农民的态度。一方面,他和农民起义队伍取得了联繫,请求他们破坏封建主在塞纳河和瓦斯河之间修筑的阻碍粮食进入巴黎的工事,并派遣了一支约300名的巴黎人队伍去援助农民。另一方面,他却在吉约姆·卡勒急需兵力的时候,调回自己的队伍,而使农民暴露在装备精良的敌人面前。
由于贵族在起义初期突然被吓得不知所措,只顾四散奔逃,所以农民起义能够那样迅速地获得巨大的成功。后来所有反动势力都联合起来。原想利用法王约翰被俘之机攫取法兰西王位的纳瓦拉国王“恶人”查理,与法国处于交战状态的英国封建主,都来帮助法国统治阶级镇压农民起义。太子查理的骑士军和纳瓦拉国王“恶人”查理的军队奉命出动。6月8日,吉约姆·卡勒农民起义军主力在麦洛村附近与“恶人”查理的骑士军精兵约1000人遭遇。吉约姆·卡勒正确地判断,在空旷的地方进行战斗,农民是无法得胜的,于是动员农民向巴黎进发。但是,农民没有听从他们领袖的劝告,声称他们决不后退一步。因此,吉约姆·卡勒将农民起义军部署在能控制周围地区的山地上,用马车筑起一道围障,将弓弩手配置在第一线,并将一支600人的骑兵队留作预备队。在起义军高昂的斗志及强大的阵容面前,骑士军几天内不敢向农民起义军发动进攻,转而施用诡计。“恶人”查理假意邀请吉约姆·卡勒进行谈判,订立停战协议。吉约姆·卡勒没有以人质保证自己的安全,轻信赴会,被背信弃义的“恶人”查理扣留。封建主的军队乘农民起义军中无主,发动猛攻。失去领袖的农民起义军抵挡不住铁甲骑士的突然打击而溃败。
统治者到处对农民进行血腥镇压,到6月24日为止,残杀农民达2万多人。两个月后,直到贵族们唯恐没有人给他们收割庄稼,对农民所进行的血腥镇压才算停止。吉约姆·卡勒遭受酷刑后壮烈牺牲。扎克雷起义终于失败了,此后,巴黎市民的起义也以失败而告终。
扎克雷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坚强的组织和明确的斗争纲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得到可靠的同盟者。城市上层市民在利用农民起义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立即背叛和出卖农民。城市贫民虽然支持起义,但力量薄弱,没有形成一个觉醒的社会阶层,不可能领导农民革命。起义者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他们轻信敌人,不认识国王是封建统治的最高代表,甚至在自己的旗帜上还绘王徽百合花。作战上兵力分散,武器也不足。
尽管扎克雷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起义在法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起义促使农民更迅速摆脱人身依附地位,唤醒了广大农民,提高了农民对封建主进行反剥削斗争的社会觉悟。起义削弱和动摇了封建主在法国北部广大地区的统治,丰富了法国人民同封建主进行武装斗争的经验。在此以后,这些经验又为欧洲其它反封建运动所吸取。
第一卷历史专区 斯巴达克起义——奴隶觉醒的悲壮诗篇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752
在人类战争史中,反阶级压迫的战争占有相当的比重。在这种战争中涌现出的军事历史人物的事迹无不英勇悲壮,可歌可泣。在古罗马奴隶制时代,奴隶领袖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起义,曾经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其不畏强暴、前仆后继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奴隶,谱写了奴隶解放的光辉诗篇。
在古罗马,到处都有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奴隶被称之为“
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为了取乐,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角斗士手握利剑、匕首,相互拼杀。一场角斗戏下来,场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隶尸体。奴隶主的残暴统治,迫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公元前73年,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爆发了。
斯巴达克是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色雷斯人。罗马进兵北希腊时,在一次战争中斯巴达克被罗马人俘虏,被卖为角斗士奴隶,送到卡普亚城一所角斗士学校,受非人待遇。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斯巴达克向他的伙伴们说︰“宁为自由战死在沙场,不为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角斗士们在斯巴达克的鼓动下,拿了厨房里的刀和铁叉,冲出了牢笼。在路上,他们正好遇上几辆装运武器的车子,就夺取了这些武器武装了自己,并跑到几十里以外的维苏威火山上聚义。斯巴达克率领起义者在这里安营扎寨,建立起一个巩固的阵地。
许多逃亡奴隶和农民都纷纷前来投奔,斯巴达克的妻子和他是同一个部落的,也参加了起义。起义队伍由70余名角斗士很快发展为约1万人,并多次战胜罗马军队的一些小部队,斯巴达克便按照罗马军队的形式将自己的部队进行了改编,除有数个军团组成的步兵外,还建立了骑兵,此外还有侦察兵、通信兵和小型辎重队。除夺取敌人武器外,起义军兵营里还组织制造武器。对士兵进行训练,并制定了严格的兵营和行军生活规章,不久就控制了整个坎佩尼亚平原。
公元前72年初,斯巴达克军队已增到6万人。他将部队开向阿普利亚和路卡尼亚,在那里人数达到12万(据有些史料记载为9—10万)。被起义的巨大规模震惊的罗马元老院,于公元前72年年中派遣以执政官楞图鲁斯和盖里乌斯为首的两支军队讨伐斯巴达克。这时,起义军内部产生了分歧。大部分奴隶,其中包括斯巴达克,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认为在义大利本土建立政权比较困难,主张离开义大利,冲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势力尚未到达的高卢地区,摆脱罗马统治,获得自由,或者返回家乡。而参加奴隶起义运动的当地的牧人和贫农则不愿离开义大利,希望继续与罗马军作战,以夺取失去的土地。由于这种意见分歧,3万人的队伍脱离了主力部队,在伽尔伽努斯山下(阿普利亚北部)被罗马军队击溃(死2万人)。斯巴达克闻讯赶来救援,已经来不及了。斯巴达克杀死了300名罗马俘虏,祭奠了阵亡战友的“亡灵”,继续率军北上。公元前72年,斯巴达克的军队沿亚得利亚海岸穿过整个义大利。在齐扎尔平斯高卢省(北义大利)的摩提那会战中,斯巴达克的军队击溃了卡西乌斯总督的军队。起义者受到胜利的鼓舞又因越过阿尔卑斯山有不少困难,斯巴达克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挥师南下,返回义大利,从一边绕过罗马,向南方进军。
第47页
面对这支驰骋于义大利的起义队伍,罗马统治集团惊慌失措,没有人敢竞选执政官。元老院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最后选任大奴隶主克拉苏斯统率大军,镇压起义军。公元前72年秋,斯巴达克的军队在义大利布鲁提亚半岛(今卡拉布里亚)集结,预计乘基利基海盗船渡过墨西拿海峡。但海盗不守信用,没有提供船只,斯巴达克自造木筏渡过海峡的计划也未能实现。这时,克拉苏斯在起义军兵营后方构筑了一道工事,切断了起义军撤回义大利的后路。挖的是一条两端通海的壕沟(长约55公里,宽和深均为4.5米),并筑起土围。但是,起义军用土和树木填平了壕沟,突破了工事。在突击中,斯巴达克的军队损失了约三分之二。不久,斯巴达克在军队很快得到补充后(达7万人),于公元前71年春试图以突袭的方式占领义大利南部的主要港口——布尔的西,乘船渡海驶向希腊,进而到色雷斯(今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罗马元老院竭力想尽快地将起义镇压下去,分别从西班牙和色雷斯将庞培的大军和路库鲁斯的部队调来增援克拉苏斯。为了不让罗马军队会合,斯巴达克决定对克拉苏斯的军队发起总决战。他用急行军快速将部队开向北方,迎击克拉苏斯。在阿普里亚省南部的激战中,斯巴达克军队虽在数量上比罗马军队少得多,但他们仍然英勇战斗。斯巴达克身先士卒,骑在马上左冲右突,杀伤两名罗马军官。他决心杀死克拉苏斯,但由于大腿受了重伤,只好在地上屈着一条腿继续战斗。在罗马军队的疯狂围攻下,6万名起义者战死,斯巴达克也壮烈牺牲。约5000名斯巴达克起义军逃往北义大利,不幸在那里被庞培消灭;6000名俘虏被罗马人钉在从罗马城到加普亚一路的十字架上。但是,一些分散而没有统一领导的起义队伍在义大利许多地区仍然坚持战斗10年之久。
轰轰烈烈的斯巴达克起义失败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没有一个能够联合广大受剥削群众的总纲领;参加起义的罗马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成分和民族成分复杂,对之缺少必要的教育工作;作战指挥上由于缺少经验也有许多错误等。然而,这次起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起义的本身,它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加剧了罗马奴隶制的经济危机,促使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帝制的过渡。斯巴达克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也说︰“斯巴达克是大约2000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
斯巴达克起义对奴隶解放与自由运动是一次巨大推动,在人民群众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蹟。列宁在评价斯巴达克起义时指出︰“在许多年间,完全建立在奴隶制上的仿佛万能的罗马帝国,经常受到在斯巴达克领导下武装起来、集合起来并组成一支大军的奴隶的大规模起义的震撼和打击。”就当时来说,极大地动摇了罗马奴隶制基础。奴隶主被迫对剥削奴隶和经营田产的方式作出某些改变,并开始改变控制奴隶的方法和对奴隶的态度。他们尽量收买不同种族的奴隶,避免把同族的奴隶集中使用,提防他们联合在一起。奴隶主开始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可以分享一部分收成,奴隶就在这样的方式下开始演化为“隶农”,而释放奴隶的数目也渐渐增多。上述情况到公元1世纪后就更为普遍。
斯巴达克起义能够建立较强大的军事组织,多次打退罗马精锐部队,在军事上有许多成功之处,如在战斗行动中力求夺取和掌握主动权;组织好步兵和骑兵的协同,力主进攻;在战区内巧妙地机动部队;行军隐蔽迅速,设置埋伏,实施突袭;善于各个歼灭敌人。这些对后来的奴隶起义战争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第一卷历史专区 美塞尼亚战争——古代希洛人的反奴役斗争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827
美塞尼亚战争指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地区的美塞尼亚人反抗斯巴达侵略扩张和奴役的三次解放战争。前两次战争的结果是美塞尼亚人失败,斯巴达彻底征服美塞尼亚地区,确立了对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权。最后一次战争则以美塞尼亚人移居西西里岛而结束。据传说,当多利亚人侵入伯罗奔尼撒时,指挥他们的赫拉克利斯后裔三兄弟夺得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并三分其地称王立国︰长兄占领亚尔果斯,二弟的孪生子占领斯巴达,幼弟占领美塞尼亚。经过有名的“来喀古立法”,斯巴达确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奴隶制度,势力不断壮大。斯巴
达城邦制度以户籍原则为基础,组成新部落和选区,由民众通过欢呼法组成氏族贵族会议议事会;根据议事会提名由民众选出5名监察官,保证斯巴达制度的执行,特别要组织落实青年人的体育锻鍊制度(在举行城邦运动会时,监察官分别担任5个区的代表队领队)。正是体育锻鍊制度成为斯巴达城邦制度的最大特色,它要求公民,特别是男性青年公民过军营般的集体生活。为保证所有公民皆以脱离生产的军事生活为首要任务,斯巴达确立了公民占有土地由国家奴隶“希洛人”耕种的特殊的奴隶制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可保证公民之间不产生分化,有利于社会内部的稳定和贵族的控制,保证致全力于军事训练。斯巴达的男性公民由于有世袭份地和希洛人供其剥削,完全脱离生产劳动而按国家要求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其全民皆武、重武轻文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每个斯巴达男性从小就接受严格的体育和军事训练,甚至婴儿出生时体质过弱即被抛弃,少年时要接受缺衣少食、日夜操练等艰苦生活的考验,成年后始终生活在军营,除了行军作战就是反覆操练,精神上也要培养成绝对服从、不畏死难的军人气质,直到60岁才能解甲归田过平民生活。由于这种制度执行得非常彻底,斯巴达的公民社会确实有如军营,历史上流传着无数少年军训执法如山、斯巴达人视死如归的佳话。这种制度的本质和目的是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内镇压希洛人、对外进行扩张战争,从而巩固寡头贵族的统治。
第48页
美塞尼亚位于斯巴达西面,土地肥沃,堪称富庶之乡。它几乎和斯巴达同时建立了国家,但并未形成斯巴达那样严格彻底的军事制度。到公元前8世纪中叶,斯巴达国内急需要大量土地和奴隶以满足贵族统治的需要。于是,迅速崛起的斯巴达把目光盯上了兄弟之邦美塞尼亚。
美塞尼亚战争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740—前720年间(一说前743—前724年间)。斯巴达藉口发生边境冲突而突然兴兵入侵,美塞尼亚奋起应战。斯巴达军队攻城不下,转而侵掠农村,他们赶走牲畜、掠取谷物,但并不毁坏树木和房屋。美塞尼亚人3年后发起反攻,双方多次激战,各有胜负。到战争的第13年,美塞尼亚人选出一位英勇的国王,予斯巴达以重创。但是,斯军英勇顽强,善于坚韧苦战,美塞尼亚终因国力耗尽,饥荒流行,国王自杀殉职而战败。少数美塞尼亚人远走他乡,大片国土沦落斯巴达之手。但美塞尼亚人不甘屈服,60年后又举行反抗斯巴达奴役的武装起义,遂演变成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
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660——前645年间(一说前685—前668年间)。当时,美塞尼亚人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青年领袖,名叫阿里斯托梅尼斯,他领导美塞尼亚人举行了反抗斯巴达人的大起义。群众推他为王,但他不就王位而只接受大将军之职。他与阿卡迪亚一些城镇结盟,领导义军多次重创斯巴达人。斯巴达伤亡惨重,士气沮丧。几乎无心恋战。为镇压起义,斯巴达向希腊其它城邦求援。到第三年,由于盟军背叛,美塞尼亚人被迫退守山区,并坚持斗争11年。当斯巴达最终镇压了起义并结束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所有美塞尼亚国土都被当作斯巴达土地而由其“平等人”公民占有,所有美塞尼亚人则被作为希洛人遭受奴役。
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后,斯巴达进一步强大起来。由于拥有当时号称无敌的陆军,他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已成霸主。 原来可以和他分庭抗礼的大邦只有亚尔果斯,但亚尔果斯已降为二流城邦,虽和斯巴达有仇却无力挑战,科林斯和西夕温等城邦也先后落入斯巴达的控制之中。到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个城邦,除亚尔果斯和西北部的阿卡西地区外,都被斯巴达纳入了由他组成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中。
与此同时,为了巩固对美塞尼亚的占领和对希洛人的镇压,斯巴达的寡头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斯巴达人同希洛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他们迫使希洛人身穿标志卑贱的衣服,不许他们有任何独立人格的表现。不论有错无错,希洛人每年都要按时挨打,为的是让他们牢记自己的奴隶身分。斯巴达政府还常把青年公民组成小队,到希洛人村庄侦察,白天探查寻找希洛人中壮实勇敢或有反叛之心的人,夜晚就以突然袭击方式把这些无辜者处死。每年新当选的监察官上任,首先要举行对希洛人的“宣战”仪式,既经宣战,希洛人便是敌人,可以任意屠杀,也不必担心任何宗教忌讳。斯巴达对希洛人的残酷镇压和迫害,终于迫使遭受奴役的美塞尼亚人揭竿而起,从而爆发了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
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64—前453年间(一说前464—前455年间),它是古希腊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当时斯巴达发生强烈地震,希洛人即利用震后混乱时机揭竿而起,声势浩大,迅速席捲斯巴达全境。斯巴达奴隶主和那些自称为平等人的武装到牙齿的斯巴达公民,面对如此规模的起义束手无策,急忙向伯罗奔尼撒同盟各邦甚至向宿敌雅典求援。迅速集结的起义大军把矛头直指斯巴达城、斯巴达人付出惨重代价才保住了自己的首府。起义军在希腊各邦奴隶主的联合镇压下退守伊托木山,在那里构筑要塞,建立根据地,并坚守10年,终于迫使顽固的斯巴达奴隶主求和,让起义军(斯巴达人称之为美塞尼亚人)离开伯罗奔尼撤半岛。他们渡海西进,在义大利的西西里北端落脚,建起自己的城邦贊克洛伊,此城后改称墨萨拿,即今日的墨西拿。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以起义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美塞尼亚战争是古希腊时期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压迫、求得自身解放的一次伟大的斗争。它持续了3个世纪之久,表现出美塞尼亚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在每次战争中,他们都能同斯巴达奴隶主及其同盟军对抗多年,给敌人以重创,充分显示了奴隶们伟大的军事才干和斗争艺术。虽然第一次战争以美塞尼亚人失败、斯巴达扩张成功而告终,但第二、第三次大起义沉重打击了斯巴达的奴隶制度,使其受到多次军事上的失败,甚至险些打垮强大而不可一世的斯巴达。在奴隶们坚持武装割据十多年之后,斯巴达统治者被迫让步,同意美塞尼亚人移居他乡。美塞尼亚战争终以美塞尼亚人获得有限胜利而告终。
当然,美塞尼亚战争是对斯巴达城邦制度的一次严峻考验,它在打击、削弱奴隶主统治的同时,也使斯巴达统治阶级吸取了教训,使其独特的奴隶制度增强了“免疫能力”。渡过这史无前例的危机之后,斯巴达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第一卷历史专区 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上的帝国大战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236
第49页
日俄战争是一场日本和沙皇俄国为重新分割中国东北和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和俄国先后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日俄两国大力扩军备战,积极推行向外扩张的政策。当时,中国是各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瓜分的主要对象之一。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而沙俄为获得不冻港旅顺,控制我国东北地区,联合法、德对日施压,中国被迫向日本增加赔款白银3000万两以“赎回”辽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还辽”。逼日还辽不久,沙皇俄国便以“还辽有功”为藉口,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后来,又强行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1900年沙皇俄国借镇压义和团之机出兵侵占我东北全境,引起日、英、美等国的不满。而日本经过10年备战,实力大增,1902年又缔结了英日同盟,决心在东北地区捲土重来,建立霸权。1903年日俄进行瓜分东北和朝鲜的谈判破裂,1904年2月8日日军偷袭旅顺,日俄战争爆发。
双方兵力和作战企图
日本经过10年扩军备战,陆军总兵力从7万人增至近20万人,另有预备役23.5万人;海军拥有各种舰艇152艘(26万吨)。其中联合舰队主力由6艘现代化的战列舰及6艘装甲巡洋舰组成,(即“六·六舰队”)日军大本营的作战企图是:以海军主力在战争初期歼灭驻扎在旅顺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夺取制海权。在海军的掩护下以陆军一部在朝鲜登陆,向鸭绿江推进,主力在辽东半岛登陆,占领旅顺、大连后北上,歼灭俄陆军主力于辽阳、奉天(今渖阳)地区。
沙皇俄国陆军约有113.5万人,预备役300万人,主力部署在欧洲地区,远东地区驻有2个军9.8万人,另有警备部队2.4万人部署在中国东北和俄国滨海地区。与日军比较,沙俄军队士兵素质差,装备水平低,且军队内部高级军官与下级士兵之间矛盾严重。海军编有各种舰艇361艘(80多万吨),主力驻波罗的海和黑海,其太平洋分舰队驻旅顺口和海参崴(今弗拉迪沃斯托克),辖舰艇62艘(19万余吨),主要作战舰艇的装甲厚度、航速以及火炮射程均不如日舰。俄军统帅部的作战企图是:以太平洋分舰队主力阻止日军登陆,待波罗的海舰队援兵到达后实施海上决战;陆军以部分兵力沿鸭绿江和乌苏里江设防,并以部分兵力扼守旅顺口,迟滞日军进攻,主力集结于辽阳、海城地区,待驻欧俄军东调后转入反攻,歼灭日军主力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尔后在日本本土登陆。
战争爆发
日本于1904年2月6日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宣布断绝日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在司令官东乡平八郎海军中将的指挥下秘密出发,2月8日夜,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停泊在中国旅顺港内毫无准备的俄国太平洋舰队。9日,日巡洋舰队袭击朝鲜仁川,迫使停泊于此处的两艘俄舰自沉,10日,日俄两国政府分别相互宣战,日俄战争正式开始。
旅顺位于我国辽东半岛西南端,四周丘陵环绕,与南面的胶东半岛像两只手臂拱卫着渤海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俄国太平洋分舰队主力常驻该地。2月8日午夜,东乡平八郎指挥日本联合舰队突然发起袭击,发射多枚鱼雷,重创俄军三艘战舰。此时,俄军才反应过来,太平洋第一分舰队司令o·v·斯塔尔克海军中将命令各舰生火起航,海岸炮台也开始组织向日舰还击。由于旅顺港内水浅,较为狭窄,只有一个宽150米的出海口,日舰难以排开队形组织有效的火力,遂被迫退去。斯塔尔克海军中将担心误中埋伏,下令各舰不得追击,避港不战,固守旅顺要塞。战争一开始,俄军就将制海权拱手让给了日军。
日本联合舰队对旅顺的偷袭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成功,但是远没有达到重创俄太平洋舰队的目的。由于日本要在朝鲜和中国东北作战就必须通过海路运兵,对于俄太平洋舰队来说,几乎毫无战斗力的日本运兵船无疑是极好的靶子,为了维繫陆上作战的生命线,东乡平八郎决定通过自沉船只堵塞旅顺港的出海口。从2月9日到3月初,联合舰队先后组织了三次沉船作战,但由于俄军海岸炮台的封锁,船只没能自沉在指定海区,对旅顺的封锁作战失败。
3月上旬,俄国新任太平洋分舰队司令马卡罗夫到旅顺就职。马卡罗夫是俄国着名海军将领,他撰写的《论海军的战术问题》在西方海军界久负盛名,他还是一名水雷战专家,在俄土战争中他指挥的“康斯坦丁”号战舰击沉击伤多艘敌舰。马卡罗夫将军一上任立即採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同时要求舰队主动出击,重新夺取制海权。他在了解海区及舰船和要塞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在辽东半岛东部沿海水域布设水雷,防止日军从那里登陆并从侧后威胁旅顺基地;加紧抢修受伤舰船,派遣舰队出海活动,加强海陆协同作战训练;要求海参崴舰队出兵南下日本海,积极袭扰日军海上交通线,牵制日本联合舰队行动。马卡罗夫的这些措施,改善了俄军的被动处境,使官兵有了战胜日军的信心,但4月13日,马卡罗夫因所乘坐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出海返航时触雷爆炸,马卡洛夫和649名官兵葬身鱼腹。至于这枚水雷是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布下的还是日本联合舰队布下的,至今仍是一个谜。总之,水雷战出身的马卡罗夫将军最终还是战死在水雷战中。新任司令威特盖夫特认为太平洋分舰队不足以与日本联合舰队一战,而凭藉旅顺要塞可以保障舰队的安全,以等待波罗的海舰队的到来,遂不再採取出击行动,从此,海上作战主动权再度落入日军手中。
第50页
第一卷历史专区 英法百年战争——奥尔良女儿的颂歌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778
一场战争从一种性质转变到另一种性质,即一场战争中对交战双方来说都各有两种性质,这在战争史上并不多见。公元1337—1453年,英法两国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战争性质从封建王朝混战变化到侵略与反侵略,其结果可谓完全违背了英法王朝统治者的预料。
中世纪,英国诸王通过与法一系列联姻,均成了法国诸王大片领地上的主要封臣。
1346年,英王爱德华三世终于提出要求享有全部法兰西王国的继承权。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国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争夺卡佩王朝继承权。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战争遂起。
这场战争除王位继承原因外,还为了争夺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尔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繫。法国于1328年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这次战争分四个阶段︰
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尔和基恩。在斯吕斯海战(1340年)中,英海军重创法海军,夺得制海权。在1346年8月的克勒西会战中,英军又取得了陆上的优势,并经11个月的围攻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年)。将近10年的休战之后,在普瓦提埃战役(1356年)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无限度地徵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陷于完全破坏的状态,从而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义(1358年)。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勒丁尼签订和约,和约条款极为苛刻,其中规定把从罗亚尔河至庇里牛斯以南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年),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僱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久格克连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元帅),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採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和波尔多与巴荣讷间的部分地区,并鑑于国内形势恶化,英国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议。
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年),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根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启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成同盟的勃根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年)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的居民的身上。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年),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第)。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战争的性质变了︰就法国方面来说,是反抗英国侵略的正义战争,而英国方面则是进行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
贞德出生在法国北部香槟与洛林交界处的杜列米村,从小就开始了牧女的生活。艰苦的生活使她逐渐成为一个性格坚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少女。1428年,她3次求见王太子,陈述她的救国大计。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授予贞德以“战争总指挥”的头饺。她全身甲冑,腰悬宝剑,捧着一面大旗,上面绣着“耶稣马利亚”字样,跨上战马,率领3000—4000人,向奥尔良进发。奥尔良已被英军包围达半年之久。贞德先从英军围城的薄弱环节发动猛烈进攻,英军难以抵挡,四散逃窜。4月29日晚8时,贞德骑着一匹白马,在锦旗的前导下进入了奥尔良,全城军民燃着火炬来欢迎她。奥尔良解放之钟声敲响了!贞德率领士气高昂的法军,迅速攻克了圣罗普要塞、奥古斯丁要塞、托里斯要塞,敌人闻风丧胆,听到贞德的名字就吓得发抖。人们高唱赞美诗,歌颂贞德的战功,称她为“奥尔良姑娘”。5月8日,被英军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从此战争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贞德已经变成了“天使”,人们到处都在歌颂她,称她是“圣人”。国王赐给她大量财帛和“贵族”称号,她都拒绝接受,决心继续完成解放法国的事业。
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他们害怕人民比害怕英国人还厉害,便蓄意谋害贞德。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当贞德及其部队被英军所逼、撤退回城时,这些封建主把她关在城外,最后竟以4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国人。贞德宁死不屈,她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1431年5月29日上午,贞德备受酷刑之后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贞德还不满20岁。贞德之死激起了法国人民极大义愤和高度爱国热情,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下,法国当局对军队进行了整顿。1437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第,1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第51页
百年战争从1337—1453年,持续了116年,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王联姻不仅不能解决长治久安问题,反而容易引起王位继承权争夺和战争。民族女英雄贞德姑娘勇敢地捍卫民族利益,为了民族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了,国王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由此封建君主政体演变成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王权进一步加强了。战后的英国,在经历了一段内部的政治纷争后,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在这次战争中,英国的僱佣军优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民团,这促使法国第一次建立了常备僱佣军。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一同作战的弓箭手的作用得到了提高。火器在当时虽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作战中去。这些对英法军队乃至西欧国家军队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一卷历史专区 土耳其的扩张:一个地跨亚欧非大帝国的建立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4003
土耳其的扩张是14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国家为掠夺土地和财富对外进行的侵略战争。其结果是在亚洲、欧洲和北非洲辽阔的土地上建立起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霸权。
土耳其人的祖先是我国北方游牧的突厥人。5世纪时,突厥人居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6世纪中期,突厥成为横亘亚洲北部的大国。经过6—7世纪隋、唐
对突厥的战争,突厥国破灭,领土併入唐朝版图。1055年,在中亚游牧的一支塞尔柱突厥人以古代波斯为中心形成塞尔柱国家,塞尔柱国家曾繁荣一时。突厥人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和安纳托利亚。1299年,突厥部落的一支奥斯曼人成立独立的国家,即奥斯曼国。长期以游牧为生的奥斯曼人此时开始向农业定居生活过渡,并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分封采邑。1324—1360年奥尔汉统治时期,开始形成真正统一的奥斯曼国家。奥斯曼国家从建立之日起就不断对外扩张,直到16世纪建成庞大的帝国,达到奥斯曼帝国的极盛时期。
土耳其长达200多年的对外征服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360—1402年,经过两位皇帝的西征东讨,奥斯曼国土面积扩大了数倍。第二阶段是1451—1512年,奥斯曼由于帖木儿的侵略曾一度中衰。经过内战和对西方基督徒的战争又复强大起来。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灭了拜占庭,占领了巴尔干,完成了安纳托利亚的统一。第三阶段是1512—1571年,奥斯曼帝国处于极盛时期,建成地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但盛极而衰,帝国对外征战受挫,开始走下坡路。
1360年,穆拉德一世即位后立即着手组织对巴尔干的征战,因为此时的巴尔干形势对自己十分有利。拜占庭帝国日薄西山,治权不超过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一隅土地;巴尔干的重要国家塞尔维亚面临分裂;保加利亚自1330年被塞尔维亚战败后元气未复;在地中海东部和海峡地区有巨大经济政治利益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经常处于明争暗斗之中。1363年,穆拉德一世攻占埃迪尔内,接着又占领保加利亚的普洛夫迪夫。惊恐之下,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瓦拉几亚组织联军反击,但在1364年的马查河战役中被人数处于劣势的奥斯曼军队击溃。此后的东南欧各国更抵抗不住土耳其人的攻势,节节败退。1389年6月,6万奥斯曼军队同由塞尔维亚、波士尼亚、匈牙利、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波兰、捷克人组成的10万联军在科索沃原野(塞尔维亚东南部普里什蒂纳城附近)进行决战。战役开始,塞国的拉扎尔公爵率军紧逼土军,酣战之际,塞国封建主米洛奇·奥比利奇潜入敌营杀死穆拉德一世,其子巴耶塞特接替指挥。战斗异常激烈,最终以联军惨败而告终,许多将军被俘并遭杀害。
科索沃战役结束了多瑙河以南地区对土耳其的抵抗,塞尔维亚沦为奥斯曼附庸。穆拉德在位30余年,使其国土面积扩大了5倍。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组建了一支纪律严密、生气勃勃的军队,在向西扩张中几乎所向无敌。同时,他也是一位政治家,用联姻等手段扩大了在亚洲的领土。他为日后土耳其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他的儿子巴耶塞特一世即位后,把扩张的主要精力转向东方,数年之内疆土已达幼发拉底河上游。这时,西方国家的封建主和教会意识到东方“异教徒”的威胁,开始发出团结抗敌的呼声。1396年,他们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十字军,参加者除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领导的匈军、瓦拉几亚和波士尼亚军队外,还有来自英、法、意、德、捷等国的骑士,总数在6—10万之间。十字军分两路进攻奥斯曼国土,9月初在尼科波尔会合,准备攻占该城。24日,土军在此以南4—5公里处占领阵地,把步兵配置在高地上,并以木栅掩护,轻骑兵在步兵之前,重骑兵位于高地之后。十字军纪律败坏,傲慢轻敌。法国骑士不待整个军队做好战斗准备就向土耳其弓箭手展开猛攻。土弓箭手故意后撤,将法国骑兵引入步兵阵地,使其遭受重大损失。尔后,土重骑兵由两翼夹击法国骑士,将其击溃,接着又各个击破其余部队,大败十字军。被俘的近万基督徒除重金赎回24人外均被杀害。尼科波尔战役巩固了奥斯曼在多瑙河以南的统治。1393年起,奥斯曼人开始对君士坦丁堡持续围攻,迫使拜占庭帝国同意在城内修建穆斯林区、清真寺,任命伊斯兰法官,对奥斯曼的年贡增加到1万金币,奥斯曼在君士坦丁堡近郊有驻军权。此时正大力扩张的帖木儿与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相撞。1402年在原野会战,奥斯曼军队大败,国王巴耶塞特和一个儿子被俘。从此奥斯曼在亚洲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为争夺王位发生内战。
第52页
穆罕默德二世即位(1451年)后,奥斯曼中兴。他做了两年的准备后,于1453年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三面临海,一面有坚固城墙,易守难攻,城墙、“希腊火”和金角湾口大铁链是其护城三大法宝。54天的围攻由于金角湾方面未能合围而失败。4月21日夜,奥斯曼人买通热那亚人(守城部队一部分)并沿其控制的加拉塔区边界铺设一条15公里长的木板滑道,把70艘小船从陆路拖入金角湾,终于完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海陆合围。经过激烈的战斗,奥斯曼军队终于在5月29日攻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帝被杀。无数财宝被抢劫,古典文化惨遭破坏,6万居民被卖为奴,着名的圣索菲亚教堂被改为清真寺。这就是后来的伊斯坦堡。
占领君士坦丁堡不仅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千年统治的结束,而且意味着新的世界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它在东方穆斯林国家中的威望急剧上升,对内控制能力和对外侵略扩张能力随之倍增,对欧亚国际局势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在此后的20—30年,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迅速扩大,塞尔维亚、摩利亚、瓦拉几亚、波士尼亚、阿尔巴尼亚先后成为帝国的一部分。在亚洲,苏丹也兼併了许多地方,基本完成了安纳托利亚的统一,并使克里木汗国臣服。
1512年塞利姆一世即位,开始了帝国极盛时期的对外扩张。塞利姆的主要对手是企图插手安纳托利亚事务的伊朗萨菲王朝和埃及麦木鲁克王朝。萨菲王朝信奉什叶派,在安纳托利亚拥有数以万计的信徒,煽动叛乱反对逊尼派奥斯曼的统治。塞利姆逮捕7万什叶派信徒并处决其中5万人,使双方仇恨达到极点。1514年春,塞利姆率14万大军、300门大炮直奔波斯边界。8月23日,奥斯曼军队在查尔迪兰与8万波斯骑兵进行决战,大败波斯军,占领大不里士,次年又夺取库尔德斯坦地区。查尔迪兰战役的胜利使奥斯曼帝国巩固了东部边界,控制了由大不里士至阿勒颇和布尔萨的道路。
1516年6月,塞利姆进攻阿勒颇,同时命令舰队袭扰叙利亚沿海。8月24日,双方在阿勒颇附近的达比克草原进行决战,大败埃军并使年迈的麦木鲁克苏丹命丧黄泉。奥军乘胜追击,相继占领阿勒颇、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加沙等地,1517年1月底进入开罗,麦木鲁克王朝灭亡。叙利亚、巴勒斯坦、汉志和埃及直到南部努比亚地区全部併入奥斯曼版图,使之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征服埃及的结果大大加强了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作为哈利发和伊斯兰两大圣地的保护者,奥斯曼苏丹在穆斯林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威望,作为埃及和红海两岸的三人,奥斯曼控制了印度到地中海的红海商路。赛普勒斯每年向埃及交纳的8000金币转归奥斯曼。塞利姆极为重视地中海上霸权,命令在金角湾兴建新船厂,建造150艘兵船,为其海上扩张打下基础。
苏莱曼一世(1520—1566年)时期,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达到极点。他在位46年,亲征13次,除围攻维也纳(1529年)和科孚岛(1526年)失败外,都取得胜利。在欧洲,苏莱曼的侵略矛头指向匈牙利,主要对手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1521年,苏莱曼夺取匈牙利控制下的贝尔格勒,1526年在摩哈赤使匈军全军覆没,占领布达佩斯、扶植傀儡。
1529年他再征匈牙利,因遭到顽强抵抗,被迫于10月班师。
1540年,苏莱曼再征匈牙利,派总督直接管理,并将其一分为三。苏莱曼在亚洲征服的对象是高加索和伊拉克。经过多次战争,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巴斯拉—巴格达—阿勒颇这一印度至地中海的第二条商道,1555年同萨菲王朝签订的《阿马西亚和约》确认伊拉克和乔治亚、亚美尼亚的西部地区归奥斯曼帝国。
苏莱曼在陆上扩张节节胜利的同时,也大力抢夺海上霸权。他一面加紧扩建海军,一面加强与海盗的联繫,决心在海权方面也要超过西方异教徒国家。1522年,苏莱曼调10万大军渡海出征罗得岛,经9个月围攻终于从骑士团手中拿下该岛,保证了伊斯坦堡同埃及的海上联繫。1534年,被任命为总督的海盗哈伊勒丁(巴巴罗斯)率奥斯曼舰队占领突尼西亚。1538年,奥斯曼舰队同西班牙、教皇、威尼斯、葡萄牙的联合舰队在普雷佛扎附近海面发生海上决战,奥斯曼舰队(150艘)战胜了两倍于己的联合舰队,威尼斯被迫割地,并赔款30万金币。这次海战大大巩固了奥斯曼在东地中海的地位。1551年,奥斯曼舰队围攻马尔他岛,夺取的黎波里,并多次袭扰义大利、西班牙沿岸地区和西班牙控制的北非奥兰地区。但1571年的勒颁多海战,奥斯曼被联合舰队打败。与此同时,苏莱曼还致力于印度洋海权的争夺。1529年他曾考虑挖掘运河,沟通地中海与印度的直接联繫。他在苏伊士港建立红海舰队,并于1538年出征印度,虽然沿途获胜但这次远征却以失败告终。
奥斯曼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亚细亚北部小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欧亚非强大帝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拥有一支在分封土地制度上建立起的强大军队。这支军队由西帕希骑兵和耶尼切里兵团组成,纪律严明,待遇优厚,统一指挥,战斗力很强。几位国王都是杰出的统帅,雄才大略,善于分析战略形势并抓住时机,英勇善战和正确的战略战术相结合,辅之以外交手段和谋略计策,保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大军所向披靡,节节胜利。奥斯曼人的征服和统治的后果之一就是加速了许多地区的伊斯兰化,对以后的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第53页
第一卷历史专区 十字军东征:在宗教旗帜下跨世纪的掠夺性远征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899
奉“主的旨意”,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罗马天主教会在“上帝的引导下”,打着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的旗号,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
地中海及其沿岸,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先进的科学、经济与文化,因而它也是人类争夺最激烈,战争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7世纪,塞尔柱突厥人(他们
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就占领了耶路撒冷,他们干扰基督教商人,残酷地虐待在巴勒斯坦朝圣的基督教徒,因此就埋下了宗教战争的祸根。
11世纪末,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崛起,已有的财富已不能满足封建主贪婪的欲望,他们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财富,扩充政治、经济势力;许多不是长子的贵族骑士不能继承遗产,成为“光蛋骑士”,热衷于在掠夺性的战争中发财;许多受压迫的贫民也幻想到外部世界去寻找土地和自由,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欧洲教会最高统治者罗马天主教会,企图建立超自己的“世界教会”,确立教皇的无限权威。这些动因促使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地中海东岸国家。当中近东地区混乱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历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以拯救东方帝国和基督教的时候,不知此举正中了罗马教皇的下怀。早已垂涎东方富庶的西欧教俗两界,由天主教会发起,以驱逐塞尔柱突厥人、收复圣地为目标,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为口号,开始了十字军东侵。
十字军远征参加者的衣服上缝有用红布制成的十字,由此称为“十字军”。公元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宗教大会上说︰“在东方,穆斯林占领了我们基督教教徒的‘圣地’(耶路撒冷),现在我代表上帝向你们下令、恳求和号召你们,迅速行动起来,把那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干净!”教皇还盅惑人们︰“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导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十字军东侵前后进行了8次。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1099年),参加的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十字军横徵暴敛,促使人民不断起义,政权动荡不定。
第二次十字军远征(1147—1149年),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爱德沙,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十字军远征(1189—1192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鬍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一路上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红鬍子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腓力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赛普勒斯,并建立了赛普勒斯王国,以后,于1192年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第四次十字军远征(1202—1204年),是由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进行的。十字军开进拜占庭帝国,先后攻陷两座基督教城,并在其领土上建立起了几个国家。第五次十字军远征(1217—1221年),是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六世和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所率十字军联合部队对埃及进行的远征。十字军在埃及登陆后,攻占了杜姆亚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苏丹订立停战协议并撤离埃及。
第六次十字军远征(1228—1229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回。 第七次十字军远征(1248—1254年)和第八次十字军远征(1270年),是法国国王“圣者”路易九世先后对埃及和突尼西亚进行的两次远征,但两次远征均遭失败。
十字军远征总体上说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参加者的社会成分繁杂不一,武器装备上极不统一。身裹甲冑的骑士装备的是中等长度的剑和用于刺杀的重标枪。一些骑马或徒步的骑士除剑外,还装备有锤矛或斧子。大部分农民和市民装备的是刀、斧和长矛。十字军採用的是骑士军战术,战斗由骑士骑兵发起,一接战即单个对单个的决斗,协同动作有限。
与十字军作战的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主要兵种是轻骑兵。交战时,他们先用箭击溃十字军的部队,然后将其包围,实施勇猛果敢的攻击,把它们分隔成数个孤立的部分加以歼灭。
第54页
恩格斯写道︰“……在十字军远征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
十字军远征持续了将近200年,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不仅完全落空,而且由于其侵略暴行和本来的罪恶面目,使教会的威信大为下降,后世史家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失败还更坏些。”十字军所谓要夺回的圣地耶路撒冷,遭到空前的血洗。单在一所寺院里,就有约1万名避难者惨遭屠戮。十字军一个头目写给教皇的信里说,他骑马走过尸体狼藉的地方,血染马腿到膝。寺院、宫殿和民间的金银财物被抢劫一空,许许多多的古代艺术珍品被毁。这场屠杀以后,十字军到“圣墓”前去举行宗教仪式,随后又投入了新的烧杀虏掠。《耶路撒冷史》记载说,十字军占领该城后,对穆斯林不分男女老幼实行了惨绝人寰的3天大屠杀。“勇士们”为了掠取黄金,剖开死人的肚皮到肠胃里去找。后来,因死人太多,千脆把死人堆架起来烧成灰烬,再在尸灰里扒寻黄金。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时,对该城烧杀抢掠一星期,将金银财宝、丝绸衣物和艺术珍品抢劫一空,使这座繁荣富庶的文明古城变成了尸山火海的废墟。为了分赃方便,就把金属雕塑熔铸成块件。法国编年史家维拉杜安写道︰“自世界创始以来,攻陷城市所获的战利品从未有如此之多。”十字军这种强盗行径,充分暴露了其宗教的欺骗性和虚假性。
十字军东侵在客观上打开了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革命,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东侵还使东西方文化与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的文艺复兴,阿拉伯数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都是在十字军东侵时期内传到西欧的。
十字军东侵,促进了西方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如西方人开始学会制造燃烧剂、火药和火器;懂得使用指南针;海军也有新的发展,摇桨战船开始为帆船所取代;轻骑兵的地位与作用得到重视等。
第一卷历史专区 美塞尼亚战争:古代希洛人的反奴役斗争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827
美塞尼亚战争指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地区的美塞尼亚人反抗斯巴达侵略扩张和奴役的三次解放战争。前两次战争的结果是美塞尼亚人失败,斯巴达彻底征服美塞尼亚地区,确立了对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权。最后一次战争则以美塞尼亚人移居西西里岛而结束。据传说,当多利亚人侵入伯罗奔尼撒时,指挥他们的赫拉克利斯后裔三兄弟夺得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并三分其地称王立国︰长兄占领亚尔果斯,二弟的孪生子占领斯巴达,幼弟占领美塞尼亚。经过有名的“来喀古立法”,斯巴达确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奴隶制度,势力不断壮大。斯巴
达城邦制度以户籍原则为基础,组成新部落和选区,由民众通过欢呼法组成氏族贵族会议议事会;根据议事会提名由民众选出5名监察官,保证斯巴达制度的执行,特别要组织落实青年人的体育锻鍊制度(在举行城邦运动会时,监察官分别担任5个区的代表队领队)。正是体育锻鍊制度成为斯巴达城邦制度的最大特色,它要求公民,特别是男性青年公民过军营般的集体生活。为保证所有公民皆以脱离生产的军事生活为首要任务,斯巴达确立了公民占有土地由国家奴隶“希洛人”耕种的特殊的奴隶制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可保证公民之间不产生分化,有利于社会内部的稳定和贵族的控制,保证致全力于军事训练。斯巴达的男性公民由于有世袭份地和希洛人供其剥削,完全脱离生产劳动而按国家要求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其全民皆武、重武轻文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每个斯巴达男性从小就接受严格的体育和军事训练,甚至婴儿出生时体质过弱即被抛弃,少年时要接受缺衣少食、日夜操练等艰苦生活的考验,成年后始终生活在军营,除了行军作战就是反覆操练,精神上也要培养成绝对服从、不畏死难的军人气质,直到60岁才能解甲归田过平民生活。由于这种制度执行得非常彻底,斯巴达的公民社会确实有如军营,历史上流传着无数少年军训执法如山、斯巴达人视死如归的佳话。这种制度的本质和目的是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内镇压希洛人、对外进行扩张战争,从而巩固寡头贵族的统治。
美塞尼亚位于斯巴达西面,土地肥沃,堪称富庶之乡。它几乎和斯巴达同时建立了国家,但并未形成斯巴达那样严格彻底的军事制度。到公元前8世纪中叶,斯巴达国内急需要大量土地和奴隶以满足贵族统治的需要。于是,迅速崛起的斯巴达把目光盯上了兄弟之邦美塞尼亚。
美塞尼亚战争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740—前720年间(一说前743—前724年间)。斯巴达藉口发生边境冲突而突然兴兵入侵,美塞尼亚奋起应战。斯巴达军队攻城不下,转而侵掠农村,他们赶走牲畜、掠取谷物,但并不毁坏树木和房屋。美塞尼亚人3年后发起反攻,双方多次激战,各有胜负。到战争的第13年,美塞尼亚人选出一位英勇的国王,予斯巴达以重创。但是,斯军英勇顽强,善于坚韧苦战,美塞尼亚终因国力耗尽,饥荒流行,国王自杀殉职而战败。少数美塞尼亚人远走他乡,大片国土沦落斯巴达之手。但美塞尼亚人不甘屈服,60年后又举行反抗斯巴达奴役的武装起义,遂演变成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
第55页
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660——前645年间(一说前685—前668年间)。当时,美塞尼亚人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青年领袖,名叫阿里斯托梅尼斯,他领导美塞尼亚人举行了反抗斯巴达人的大起义。群众推他为王,但他不就王位而只接受大将军之职。他与阿卡迪亚一些城镇结盟,领导义军多次重创斯巴达人。斯巴达伤亡惨重,士气沮丧。几乎无心恋战。为镇压起义,斯巴达向希腊其它城邦求援。到第三年,由于盟军背叛,美塞尼亚人被迫退守山区,并坚持斗争11年。当斯巴达最终镇压了起义并结束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所有美塞尼亚国土都被当作斯巴达土地而由其“平等人”公民占有,所有美塞尼亚人则被作为希洛人遭受奴役。
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后,斯巴达进一步强大起来。由于拥有当时号称无敌的陆军,他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已成霸主。 原来可以和他分庭抗礼的大邦只有亚尔果斯,但亚尔果斯已降为二流城邦,虽和斯巴达有仇却无力挑战,科林斯和西夕温等城邦也先后落入斯巴达的控制之中。到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个城邦,除亚尔果斯和西北部的阿卡西地区外,都被斯巴达纳入了由他组成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中。
与此同时,为了巩固对美塞尼亚的占领和对希洛人的镇压,斯巴达的寡头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斯巴达人同希洛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他们迫使希洛人身穿标志卑贱的衣服,不许他们有任何独立人格的表现。不论有错无错,希洛人每年都要按时挨打,为的是让他们牢记自己的奴隶身分。斯巴达政府还常把青年公民组成小队,到希洛人村庄侦察,白天探查寻找希洛人中壮实勇敢或有反叛之心的人,夜晚就以突然袭击方式把这些无辜者处死。每年新当选的监察官上任,首先要举行对希洛人的“宣战”仪式,既经宣战,希洛人便是敌人,可以任意屠杀,也不必担心任何宗教忌讳。斯巴达对希洛人的残酷镇压和迫害,终于迫使遭受奴役的美塞尼亚人揭竿而起,从而爆发了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
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64—前453年间(一说前464—前455年间),它是古希腊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当时斯巴达发生强烈地震,希洛人即利用震后混乱时机揭竿而起,声势浩大,迅速席捲斯巴达全境。斯巴达奴隶主和那些自称为平等人的武装到牙齿的斯巴达公民,面对如此规模的起义束手无策,急忙向伯罗奔尼撒同盟各邦甚至向宿敌雅典求援。迅速集结的起义大军把矛头直指斯巴达城、斯巴达人付出惨重代价才保住了自己的首府。起义军在希腊各邦奴隶主的联合镇压下退守伊托木山,在那里构筑要塞,建立根据地,并坚守10年,终于迫使顽固的斯巴达奴隶主求和,让起义军(斯巴达人称之为美塞尼亚人)离开伯罗奔尼撤半岛。他们渡海西进,在义大利的西西里北端落脚,建起自己的城邦贊克洛伊,此城后改称墨萨拿,即今日的墨西拿。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以起义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美塞尼亚战争是古希腊时期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压迫、求得自身解放的一次伟大的斗争。它持续了3个世纪之久,表现出美塞尼亚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在每次战争中,他们都能同斯巴达奴隶主及其同盟军对抗多年,给敌人以重创,充分显示了奴隶们伟大的军事才干和斗争艺术。虽然第一次战争以美塞尼亚人失败、斯巴达扩张成功而告终,但第二、第三次大起义沉重打击了斯巴达的奴隶制度,使其受到多次军事上的失败,甚至险些打垮强大而不可一世的斯巴达。在奴隶们坚持武装割据十多年之后,斯巴达统治者被迫让步,同意美塞尼亚人移居他乡。美塞尼亚战争终以美塞尼亚人获得有限胜利而告终。
当然,美塞尼亚战争是对斯巴达城邦制度的一次严峻考验,它在打击、削弱奴隶主统治的同时,也使斯巴达统治阶级吸取了教训,使其独特的奴隶制度增强了“免疫能力”。渡过这史无前例的危机之后,斯巴达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第一卷历史专区 史前骑兵系列——罗马重骑兵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713
在内战结束后,罗马军队完成了重组,骑兵已经是正规军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世纪时,罗马的公民参加重装步兵,是25个军团的主力。骑兵主要由高卢人和西班牙人组成,也就是因为出身的缘故,骑兵总在会战中作为辅助军种。
每个军团的骑兵部队(e)大约有300人左右,以组建地的名字命名,比如 noricum, petriana, longiniana(天知道都是些什么地方)。每支部队都有独立的标志
,刻在节杖和盾牌上。这些标志多为动物的形象,旁边加上各种装饰。扛军团节杖的士兵叫做vexirius,扛大队节杖的士兵叫signifers,阅兵的时候他们走在整个步兵方队的前面。
骑兵大队是真正的作战单位,但罗马军团中也编有一些"骑马的步兵",叫cobortes equitatae,他们担任巡逻、护卫、侦察和其它辅助性任务,类似于后世的龙骑兵。
罗马重骑兵的装备多少已经制式化了,他们穿鳞甲(lorica squamata)或者链甲(lorica bamata),带着大型的护肩。他们的头盔分成好几种款式,比方说gallic,sassanian。本人不知怎么翻译,可能是高卢式样和萨克逊式样。图中的这款来自dnus墓碑上的雕刻(恕在下鄙陋,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哪个努斯对得上这个名字*_*)
第56页
骑兵武器是传统的罗马短剑(dius),或者凯尔特式的长剑(spatha),挂在身体右侧。他们还备有一支轻质长矛,可投掷,可捅搠。战马也比较低矮,150公分左右高,与同时代的坐骑一样,背上铺块毯子,绑上皮质的马鞍,但没有马镫。
第一卷历史专区 史前骑兵系列——佛里吉亚重骑兵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744
亚洲与欧洲通过一座大陆桥相连,小亚细亚。土耳其人称之为安纳托利亚,这块土地肥沃而动荡。大概在公元前八世纪的时候,一群北方来的少数民族进入了这块土地,建立了他们的王国,他们自称为佛里吉亚(phrygia)。
这个四处劫掠的民族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臺帝国的解体,他们又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吕底亚人。 这块土地是丰饶的,这里的居民充分利用上天的厚赐开发了各种矿藏。其中
最重要的是银金矿,一种金和银混合的矿物,当地人用这种"白色的金子"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钱币。货币的发明导致贸易的繁荣,吕底亚王国富强一时,尤其是前612年亚述灭亡之后。英语中说"像克罗索斯一样富有"(rich as croesus),这位国王在位时,是王国的全盛时期。征服了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所有城市。
公元前547年,克罗索斯率领的吕底亚军队与居鲁士二世(cyrus ii)率领的波斯帝国军在pteria进行了一次会战。战后,克罗索斯派使者去德而斐请求神谕。圆滑的女巫说一个帝国将会陷落,于是他便断定波斯帝国的末日到了,于是在边境上不断集结部队。结果居鲁士绕过防线,直指首都萨迪斯,吕底亚遂告覆灭。
波斯在小亚细亚设立了好几个行省,其中一个叫佛里吉亚。过去两个世纪,考古学家一直在这个地区挖掘,得到的成果极大的说明了吕底亚的昌盛。其中有好些前五六世纪的花瓶和陶器上刻有战士的雕刻。他们的头盔和盾牌经过很好的装饰,可能是贵族的用具。这种盔甲的式样就被称为佛里吉亚,克罗索斯的军队中有大量的希腊僱佣军,所以这些装备上可以见到很明显的希腊风格。
关于当时骑兵的数量、战术都已不可考据,可以肯定的是,骑兵由贵族组成,步兵多为希腊人。
第一卷历史专区 史前骑兵系列——同伴骑兵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585
马其顿最精锐的重骑兵被称为同伴,通常人数在1800左右,所有的成员来自于马其顿的王亲国戚。
整支部队分成八个分队(crme de crme),每队两百人,国王的卫队有四百人。分队编有四个小队(tetrarchia),各有49人。分队的指挥官叫ilearch,小队的指挥官叫tetrarch。 为什么会有49这么古怪的数字,很简单︰站队的时候小队长在最前面,后排三个
骑兵,再后排五个,以此类推,最后一排十三个,整个小队就是49人。
这样的三角队形是腓力二世发明的,使骑兵队可以方便的向左右两翼回旋,比波斯骑兵传统的直线形站队具有更高的机动性。每次转向时,只要将马头拨过四十五度,三角形的边就成为最前一线,第一排有七名骑兵,第二排有六名,以此类推。每两人中间空开一段距离,不影响后面的同伴冲击。四个小队排成一线,他们的站位就像尖利的锯齿;若干道这样的锯齿就是马其顿骑兵的突击队形。当然,这需要严明的纪律和高水平的训练。每个分队的同伴都来自同一个省份,他们用同一颜色的披风和旗帜,在战斗时可以高呼家乡的名字。
基本来说,马其顿骑兵的装备与希腊人的相差无几,但是带护沿的头盔是典型的马其顿风格。马上披挂着的狮子皮或豹皮是当地的特产,可见于希腊化时代遗留下的石雕。几个世纪后,罗马的统治者还要马其顿人和色雷斯人进贡兽皮。
第一卷历史专区 史前骑兵系列——亚述骑兵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671
三千年前,还没有马鞍和马镫,只用缰绳控制马是件很高深的技巧,那时的骑手坐在光屁股的马背上。他们的脚高高蜷起,这是个极不舒服的位置,所以当时的缰绳很短很硬,不仅用来控制马还当成把手,马嚼子很长很宽,即使骑手用力拉缰绳,也不会将之拖出来。长时间的使用这种缰绳毫无疑问的会损伤坐骑的牙口。
关于亚述骑兵的形象我们可以从那个时代的石雕上面找到,最多的是尼尼微出土的
狩猎场景。从公元前9世纪到7世纪,亚述骑兵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assurnasiraphli 二世(883-59bc)的浮雕描述了不着盔甲的轻装弓箭手,牵着两匹马。一般认为这些马缺乏持久力,于是骑手不得不频繁的更换坐骑。浮雕中的骑兵总是有个副手,在主人射箭时,他在后面牵着马匹。那时亚述骑兵的武器以弓箭与标枪为主。
tithpileser三世(745-27bc)的时代,亚述骑弓手终于穿上了盔甲,极大增强了近战能力,作用日加明显。
assurbarnapal (668-26bc)的时代,亚述军队中有三种骑兵︰轻骑兵,由亚述帝国统治下的游牧民族组成,装备弓箭和标枪;骑弓手,身穿硬皮甲;重骑兵,装备长矛和剑,负责近战接敌。
于是骑兵逐渐取代战车的地位,而后者变得越加笨重,四匹马拉的战车最后成了步兵的运载工具。
第57页
图中的亚述弓箭手出现于帝国晚期,马的高度用当时的标准说是14手长,大概就是150公分左右。马的颜色是典型的阿克汗-特克马,今天在土库曼一代还有这样的品种,也是伊朗马的近亲。
第一卷历史专区 史前骑兵系列——斯基泰骑弓手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626
斯基泰人出现于公元前八到二世纪的游牧民族,在顿河与多瑙河之间,黑海以北。此前一直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不断的迁徙中,他们与萨拉逊人、凯尔特人不断接触,吸取了多种文化包括希腊文化的特点,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元前七世纪,他们翻越高加索山脉,进入亚述北部。作为其盟军,他们参与了对埃及的战争。前612年,斯基泰人与巴比伦,倒戈毁灭了亚述帝国。
前512年左右,大流士一世开始了对斯基泰的战争。他征服了色雷斯,用浮桥渡过了多瑙河,根据西罗多德(herodotus)的描述,波斯军沿着伏尔加河北上。斯基泰人没有组织大规模的抵抗,他们一路缓慢撤退,毁坏农田,填塞水井,留给敌人的只有白地千里。在补给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大流士终于退回亚细亚,在撤退中产生了数倍的伤亡。
考古学家在斯基泰人的墓穴中找到了大量波斯战利品︰复合弓、长矛、标枪、斧、剑、匕首,以及许多铁片青铜片,可用来制成鳞甲。全身披挂的战马殉葬在主人身旁,即使是女性墓中也堆放着武器。 他们的鳞甲用皮革为底,上面覆盖的鳞片层层相叠,每块盖着下面一块的一半长度,这种緻密的防护措施主要用于胸甲、头盔、膑甲和马的围裙。
斯基泰人最拿手的武器是合成弓,长80厘米左右,用马鬃或者动物的肌腱做成弓弦。发射的箭通过弦的张力和弓身的弹力双重加速,以至斯基泰弓的射程远达400步。一个训练有素的射手每分钟可以射十箭,如此密集发射的箭雨加上淬毒的箭头极具杀伤力。
第一卷历史专区 名师劲旅——史前骑兵系列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308
骑士道盛行的那个年代,距离现代人如此遥远。那种矜持与高傲,对碌碌的我们来说,带着些许刺激,几分神奇。要把握骑士精神的本质很难,因为无法将自己溶入过去。即使在那样伟大的岁月里,它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社会意识的限制。正如希腊罗马时代的高度繁荣是以奴隶制度为基础,骑士文明提倡的忠诚、自律已经悄然褪色,因为现代文明的发展
要求着不断打破限制。实际上,最重要的精华即使在中世纪的全盛时期都未能达到顶峰;作为一种将宗教与生活结合的运动,骑士做的并不比清教徒更成功。但是那些高贵的品质,卑谦、宽容、诚实、公正,作为一种精神遗产,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平的锈蚀,经历了人类社会种种短暂无常的变化,还将一直生存下去。
第一卷历史专区 清朝地方行政体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1626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布政、按察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
同时,清 朝还“自畿辅达各省,东则奉、吉、黑,西回、藏,北包内外蒙古,分列将军、都统及大臣镇抚之”。对少数 民族地区的统治,除了西南各省相当一部分实行改土归 流以外,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大都採取了不同于内地府州县制的组织,主要有 5种形式:1在内、外蒙古及青海、 新疆、西藏等地派驻将军、都统、副都统或办事大臣等 军政大员,分别统管当地少数民族事务。如在内蒙古设有察哈尔都统、副都统,热河都统,绥远城将军,归化城 副都统等官。这些军政大员的职责是“掌镇守险要,绥 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2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分全国蒙古族为19盟、203旗,除察哈尔、归化 土默特、准噶尔和呼伦贝尔等蒙旗之外,各旗都设扎萨 克(旗长),旗以上是盟,设盟长。旗扎萨克和盟长,都由中央王朝委派蒙古王公贵族担任。3在新疆维吾尔族 地区,沿用当地的伯克制,各城设阿奇木伯克等官。阿奇 木伯克为伯克中最高的职位,“掌综回务”;其次为伊克罕伯克,“掌贊理回务”;再次为噶杂拉齐伯克,“掌地 亩粮赋”,以及商伯克、哈资伯克等。各城的伯克都听 命于驻防大臣。4在西藏,由驻藏大臣统辖全西藏的政教事宜。以达赖□嘛掌全藏政令,驻拉萨;班禅□嘛掌后 藏寺院与其教民,驻扎什伦布。达赖和班禅都“受成于 驻藏大臣”。“藏地分卫、藏、喀木、阿里四部,各置噶布伦治其地,职任綦重。仔□以降,为佐理国事官。戴 □以降,为各城典兵官。边营官以降,为各城治民官”。 西藏的僧官,“有国师、禅师、扎萨克大□嘛、扎萨克□嘛、大□嘛、副□嘛,并堪布监督之”。自国师至□ 嘛,专司教事。5在西南各省和甘肃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沿袭明制,设置文武土官,由当地少数民族头人、贵族自理其政。土官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土指挥使、 宣慰司宣慰使、安抚司安抚使、长官司长官等。土官有 文职、武职之分,文职由吏部验封司“堪土官世职”,武职由兵部武选司典“土司政令”。各地土官由各省督抚、 大臣分别管。
第58页
特点综观中国古代历代民族事务管理制度,有以 下几个特点:1管理机构的设置源远流长,虽然历代的 名称不同,但从未间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管理机构逐步健全,特别是元朝创立的因地制宜、分类设官,各 仍其俗,随时而治的管理体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2历代少数民族事务管理机构的职能,就上层而言,主要是朝觐、朝贡、宴劳、册封、迎送一类事务;就下 层而言,则是开互市、置译官通事、设馆学生、课徵赋 役、置兵周边等,这就赋予各该管理体制以加强各族人民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历史发展的功能。3由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发展层次上的差异,历代中央王朝基本上利用各少数民族头人、贵族等就地管理,在佛教盛行的西 藏地区,则实行政教合一,使其在中央王朝统摄下自理 其政,从而使古代少数民族管理体制多少带有民族地区自治的因素。4保证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在军事上 的监领和守护地位。
第一卷历史专区 清朝的兵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614
中国清朝(1644~1911)是以满族上层为主体建立起 来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经济高度 发展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并走向衰败的时期。 它经历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和以后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其军事制度既因袭历代 王朝的旧制和本民族的传统,也受到西方的影响。至清 末,许多近代军事制度已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
清朝前、中期,兵权主要控制在皇帝手中。雍正时 设军机处,以亲信充任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贊 机务”(《清史稿·职官》),凡用兵大事皆由其承皇帝 旨意办理。中央设兵部,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军事机关,实 则“不过稽核额籍考察弁员而已”(《历代职官表》卷 十二)。光绪三十二年(1906),兵部改为陆军部,始有 统率全国军队的权力,后又增设海军部,但军机处的权 力仍重。到宣统三年(1911),改责任内阁,另设军咨府, 以秉承诏命,襄贊军谋,军机处遂废。
清代军制是从八旗制度发展而来,并以旗作为军事编制的单位。满族崛起于东北初期,军制即政制,两者并无重大区别。随着后金国势力的迅猛发展,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开始定八旗年军官职名,按班章京相当于总兵,梅勒章京相当于副将,甲喇章京相当于参将,牛录章京相当于守备。九年,增编蒙古八旗,设官与满洲八旗同。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又增编汉军八旗,设官与满洲、蒙古八旗同。因此,在入关前夕,清朝在关外,已有满、蒙、汉军共24旗,兵额达10余万人。各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旗籍的,均有军籍。当时,各旗主即为一旗之长,身兼行政长官与军事指挥官双重责任,组织比较单纯,指挥也比较灵活有效率,令行禁止,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但应指出,这种严格地按照不同民族组成不同军队的原则,虽然各旗在编制形式上大体相同,但它们的兵源、待遇以及在政权内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不相同的。满洲八旗是清代军事力量的核心,蒙古和汉军八旗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在满洲八旗中,又以正黄、正白、镶黄为上三旗,名为天子亲军,可以入充侍卫,其地位更在其他五旗之上。清统治者是有意按民族分差别组建成等级地位不同的军队,藉以加强控制。
清自入关以后,正规军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的满、蒙、汉军八旗兵;另一种是绿营兵。在兵源上,八旗兵是世代军籍,绿营兵是由招募而来的。在理论上,在八旗内部仍然保持着“人尽为兵”的制度。但由于入关后八旗子弟繁衍甚多,而各旗的军额却有一定的数量限制,故此,只能按照兵种类别和规定的额数,在旗下各佐领所属人丁内挑选一部分入伍,称为“额兵”。“额兵”以外有“随甲”,是军官的随从。此外均称为“余丁”。“余丁”仅能领一份钱粮以维持生活,不能领全份军饷。“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可以被挑选为“养育兵”,亦即预备兵。在绿营方面,它的编制基本上是沿袭明代而来的,初时多是入关后改编的明军和新招的汉人部队,以后补充的兵员则是由应募而来的,是一种僱佣兵。
在编制上,八旗兵又分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禁旅”,是八旗兵中留驻京城的部分,是禁卫军性质的部队。在这支禁卫军中又可以分为郎卫和兵卫两种。郎卫又称亲军营,主要负责保卫宫廷和作为皇帝的随从武装,是皇帝身边的亲军。郎卫俱由领侍卫府统辖,全部官兵都是从正黄、正白、镶黄等所谓上三旗的人员中挑选的,由这三个旗各派二人为领侍卫大臣以率领之。兵卫主要负责卫戍京师的工作。在兵卫中又分护军、骁骑、前锋、步军各营。又在各营内(包括亲军各营)挑选更精锐者编为神机营、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等特种兵。这些特种兵都受过专门的训练,配备有当时最锐利的武器,清廷企图不断以新的军事技术和装备来加强自己的亲军,作为王朝的基本镇压力量,不但用以保证皇帝的绝对安全和畿辅地区的稳定秩序,亦用以镇慑其他各军。
第59页
驻防八旗是清廷分别派遣在全国各地的武装力量。驻防制度是与清朝的军事征服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满族在向外扩张的时候,每得一地,总要留一小部分军队来驻守,用以确保占领并监视当地的人民。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后,陆续派军队驻扎在保定、德州、江宁、济南、太原等地,遍及于全国务冲要大城。另外,在盛京、北京、江宁、杭州、成都、广州等地设驻防将军,负责统辖本区内的八旗部队,集中较多的军队作为控制各地的据点,遇有什么警报,便于就地迅速镇压。正因此,驻防各地的旗军就必然处在同当地人民对立的地位,对于人民的压迫和拢害比一般军队更甚。但另一方面,清王朝对于驻守在各地的八旗军也是不放心的,它最惧怕驻防八旗与汉族人民在长期共处当中会被自然融合。因为由一个人口较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对全国以汉族为首的人口众多、又富于反压迫传统的各族人民实行统治,本来是不容易的。于是清朝统治者便从维护统治及其狭隘利益出发,制定了许多限制驻防各地的八旗军和当地各民族之间交往的规定。一方面,一再鼓励他们保持“国语骑射”的习惯,定期演习考试,以保持武装镇压的力量,抵抗融合的自然趋势:另一方面还规定,旗人不许与当地各族人民通婚,旗人子弟不许在驻地应科举考试,甚至规定驻守各地的八旗军及其家属必须与当地人民分界而居,另立“旗城”。最初还规定,连驻防官兵身故之后,也必须把骸骨运回北京埋葬,家属必须回京居住,不许在当地入籍。这种人为地制造民族间隔阂和抗拒民族之间自然往来融合的做法,正如同此前各个封建朝代从大汉族主义出发对少数民族强迫同化一样,都是反动的。
绿营的编制和八旗兵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因袭了明军的建制。大体上是以营作为军队的基层单位,每营应有兵500人。除少数留驻北京的称为京营(又称巡捕营),隶属于步军统领外,绝大多数都分驻各省。按照地方的大小远近、险要程度等决定驻扎的营数。绿营由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将军等统辖。由总督统辖的叫“督标”,巡抚统辖的叫“抚标”,提督统辖的叫“提标”,总兵统辖的叫“镇标”,将军统辖的叫“军标”(只有四川、新疆设置)。除此之外在有些地区,还没有“河标”和“漕标”。标以下设协,副将统之,协以下设营,参将、游击、守备分别统之,营以下还有讯,千总、把总、外委等分别统之。就兵种说,有马兵、战兵、守兵之分,濒海濒江之地还有水师。清初绿营兵有90多万,康熙以后缩编为60余万。由于普遍吃“空额”,实际上远远不到此数。
第一卷历史专区 清朝九品十八级官阶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995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僕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僕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僕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第60页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贊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贊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僕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贊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贊、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僕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第61页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第一卷历史专区 鲜卑故事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3555
一、檀石槐军事联盟的兴衰
西汉初,东胡自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后,鲜卑和乌桓一样,成为匈奴奴隶主政权统治和奴役下的对象。如檀石槐之父投鹿侯就在匈奴中服兵役三年。
东汉初,鲜卑仍役属于匈奴,但逐渐与汉朝发生关系。建武初,鲜卑曾与匈奴、乌桓联合入扰汉之北边,“杀略吏人,无有宁岁”。此后“匈奴、鲜卑及赤山乌桓连合强盛,数入塞”。公元45年(建武二十一年),匈奴与鲜卑分兵侵犯北边,匈奴掠上谷、中山,鲜卑扰辽东。辽东太守祭彤以“三虏连和,卒为边害”,乃利用鲜卑的力量以对抗匈奴和乌桓。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内迁到边郡塞内,鲜卑势力南延至老哈河,与汉“始通驿使”。鲜卑大人偏何至辽东归附,祭彤嗾使其反击匈奴在伊育訾部。从此,匈奴与鲜卑岁岁相攻,势遂衰。公元54年(建武三十年),鲜卑大人于仇贲、满头率种人属汉,被封为王和侯。系鲜卑接受汉朝封号之始。同时,祭彤又赂使偏何出兵袭击徙居渔阳的赤山乌桓。公元58年(水平元年),偏何攻下赤山,斩乌桓大人歆志贲。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并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为常”。鲜卑在塞外渐占优势。
随着鲜卑势力的增长,反抗匈奴奴役的斗争也不断爆发。公元85年(元和二年),鲜卑、丁零、南匈奴以及西域诸族联合起来,对北匈奴进行全面攻击。至公元87年(章和元年),鲜卑又“入左地,击北匈奴,大破之,斩优留单于,取其[匈奴]皮而还”。公元89—91年(永元元年至三年),北单于从蒙古草原迁出,西走中亚,鲜卑乘机占据匈奴故地。遗留在草原上的匈奴10余万落,皆自称鲜卑,鲜卑由此大盛。公元1世纪末,塞外鲜卑逐渐向辽东、辽西、代郡、上谷四郡内移动,与原居其地的乌桓杂居,以便与汉朝进行互市。公元2世纪初,东汉统治者许在乌桓校尉治所宁城互市,并筑有南北部质馆,使互市顺利进行。此后,鲜卑和汉朝之间,以及与乌桓、匈奴之间,时有冲突发生。
当时,汉朝的政策是依恃乌桓,联合匈奴,共同攻击鲜卑。由于鲜卑内部不统一,经常出现此和彼战的现象。安帝永初中,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缓,令至宁城通互市,“因筑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120年(永宁元年),辽西鲜卑大人乌伦、其至鞬率众至度辽将军邓遵处归附,汉封乌伦为率众王,其至鞬为率义侯。未几,其至鞬复叛,不断扰边,双方又展开连续10余年的征战。
北匈奴西迁后,鲜卑日益强大。为适应统治蒙古草原的需要,解决各部落生计,协调诸部关系及与汉地互市、军事征伐、掠边抢夺等问题,鲜卑的政治组织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至公元2世纪中叶,以檀石槐为首的鲜卑军事联盟应运而生。
檀石槐(约157—181),因被父弃之野外,后为外祖母家收养。自幼勇键有智略。长大后,“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被推举为大人。东汉桓帝时(146—167年),建庭于高柳(今山西省阳高县)北300里之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歠仇水(今东洋河),兵强马壮,才智过人,东西部大人皆归附。曾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南扰汉边,尽有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建立起一个强盛的鲜卑部落大联盟。东汉桓帝永寿、延熹年间,屡扰汉云中、雁门及其它边郡,拒受封王号及和亲之议。他将统辖地分为东、中、西三部约60邑,各置大人为首领,归其统辖。
1.东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与夫余、貊接壤,共20余邑,其大人为弥加、阙机、素利、槐头(一说即宇文莫槐)。
2.中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10余邑,其大人为柯最、阙居、慕容等,均为大帅。
3.西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20余邑,其大人有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一说即燕荔阳)等,皆为大帅。
各大人“割地统御,各有分界”,皆统属于檀石愧,拥兵10万,较匈奴尤盛。正如蔡邕上疏所云:“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生,兵利马疾,过于匈奴。”檀石槐军事联盟之所以强盛,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与檀石槐等注意通过洽谈,联合周边诸族,攻击主要目标的策略分不开。如联合貊攻幽、并二州,联合南匈奴、乌桓分道入扰东汉缘边九郡,联合上郡沈氐与安定先零羌共攻武威、张掖等。又如166年(延熹九年),鲜卑招结南匈奴、乌桓、东羌、氏等分骑数万入缘边9郡杀掠居民。灵帝后,连年扰掠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杀略不可胜数”,177年(熹平六年),再扰三边。汉出兵3万,分三道出击,反为檀石槐所败,汉兵死者十之七八。
联盟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共同决定贸易事宜。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生活的鲜卑人,在生产和生活上往往仰赖于中原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支援,特别是良铁和缣帛的输入,并且需要输出其牲畜马匹牛羊及皮毛到汉地。而边郡人民也需要依靠周边诸民族畜牧产品作为生活的补充,中原王朝更需要游牧民族的大批战马。因而发展边塞贸易是符合各族人民利益的,双方统治者都以通市或禁市作为制约对方的手段。鲜卑与东汉的和与战,也往往受这种互相依存的经济关系所制约。 此外,在诸民族之间以及各邑落之间,可能与乌桓相似,有许多约法,如违大人言者,罪至死,若相贼杀者,令部落自相报,或出牛羊以赎死罪等等。
第62页
檀石槐统治时期,用汉人谋议,定法律,锻冶兵器、工具,俘倭人“令捕鱼以助粮食”,促进了鲜卑社会发展。但由于当时形势所限,鲜卑尚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檀石槐死后,联盟瓦解,鲜卑又分为许多互不相属的分支。
二、轲比能统一漠南及与曹魏之关系
曹魏文帝初“自高柳以东,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亦即漠南自云中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一是檀石槐后裔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落,据有云中、雁门一带;二是被称为小种鲜卑的轲比能集团,拥众10余万骑,据有高柳(今山西省阳高县)以东的代郡、上谷边塞内外各地;三是原属于东部大人弥加、素利等所领的若干小集团,分布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此外,在其西方和北方,还有鲜卑其它部分。
在上述三个集团中,轲比能集团最为强盛。史称其“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汉化较深,逐渐兼併其它两个集团。
鲜卑诸部与东汉及曹魏之间,既有朝贡、互市、册封等和平往来,又有矛盾冲突,时有掠边、兵戎相见。建安中,曹操定幽州,步度根、轲比能与素利、弥加、厥机等随乌丸校尉阎柔“上贡献,通市”。曹操对东部大人,“皆表宠以为王”。轲比能还曾率3000余骑随阎柔前往镇压河间郡民田银、苏伯起事。220年(曹魏黄初元年),文帝即位,轲比能、步度根遣使献马,封轲比能为附义王,步度根为王。东部大人素利、弥加等各遣使贡马,均被封为归义王。翌年,文帝并以牵招为护鲜卑校尉,田豫为护乌丸校尉,持节屯昌平,进行镇抚。当时,轲比能志在翦灭诸部大人,统一鲜卑,所以对曹魏表示恭顺。此后,轲比能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等部互相攻击。
224年(黄初五年),步度根为轲比能所逼,率众万余落退保太原、雁门塞,“诣阙贡献”,厚受赏赐。
228—233年(太和二年至青龙元年),轲比能先后兼併了“东部大人”所管辖的各小部和步度根部众,统一了漠南地区。从“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但其统治并未能维持多久。鲜卑的复兴对曹魏不利,因而曹魏尽力对柯比能加以离间和征伐。牵招在黄初末年为雁门太守,利用轲比能与步度根的矛盾,命步度根攻袭轲比能,杀其弟直罗侯;并针对轲比能已占领云中故郡,若逾句注山(今太和岭)南下,雁门、太原诸郡岌岌可危,又联络河西鲜卑附头(即蒲头)等10多万家缮治故上馆城,置屯戍以镇内外,主要是防轲比能。继之曹魏藉口轲比能“怀贰”,又“数扰幽、并”诸州,于235年(青龙三年),由幽州刺史王雄遣韩龙出塞刺杀之,更立其弟。自此之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漠南少事”。后曹魏邓艾又“招鲜卑数万”,使散居雍、梁二州,以防蜀汉。
轲比能死后,东部鲜卑宇文部、段部、慕容部先后兴起,并乘机南迁,占有乌桓故地。
241年(正始五年),因部分东部鲜卑内附,曹魏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居之。并置东夷校尉,驻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管理东北地区鲜卑及夫余、高句丽事务。拓跋部也逐渐迁居漠南,占有轲比能故地,与曹魏加强了联繫。
第一卷历史专区 女子社会地位的变化——两汉时期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1462
随着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宗后,两汉社会儒家礼法的约束力逐渐加重,伦常观念也日益巩固,汉儒积极提倡「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理论,强调长幼尊卑之别。
夫尊妻卑已成为社会伦常关系的根本,女子在理论上的「幼卑」地位经已形成。所以两汉社会对女子地位的界定,不仅成为后世类似理论的基础,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行为的其体要求。
西汉成帝时,着名儒家学者刘向编校《列女传》一书,力主女子不宜专擅,应以三从为尚,同时刘向亦认为女性须「明是非,懂礼仪」,他在书中列举汉代以前足资女性效法或鑑戒的女子,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节、辩通、孽娶等类,可见以刘向为代表的汉儒是要求女性修善去恶,培养多方面才德的看法。
东汉的女性学者班昭(又称曹大家,即《汉书》作者班固之妹)着《女诫》一书,认为女子应当以协助夫家为先,又拟出一套为人妇者应以「敬慎」、「曲从」的态度来事奉舅姑和丈夫的行为准则。《女诫》一书,对女性的要求及其在家庭、社曾中的身分工作更为明确。
全书共分七段,分别是:卑弱、夫妇、敬慎、专心、曲从和叔妹。班昭在书中明确捉出女性应:「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晚寝早作,勿惮风夜」、「姑云不尔而足,固宜从今,姑云尔为非,犹宜顺命」,自身要求女子在家庭中除了「习劳」、「持家」外,还须柔顺曲从,以得夫主之意,获取舅姑叔妹的认同,希望女性以柔顺来维繫家族中的和谐关系。
第63页
就一般而言,汉代女性在夫妻关系中已受到种种不平等的待遇,较为具体的是所谓「七出」之条。根据《大戴礼记.本命篇》所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后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菜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
自汉代以来,男女的婚姻关系,常与其家族的利益结合(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此是否出妻往往也取决于整体家族的因素。为人妇者只要硝违伦常礼法的行为,影响家族和谐,就足以成为被出的因由;更不用说是无子、以及淫乱等败坏门风之事。
除了所谓「三不去」,即「有所取无所归」、「与共三年之丧」和「前贫贱后富贵」不得出妻外,对和夫家共过患难的女子有点保障外,整个「七出」之条,是对女子的单方面限制和要求,多少反映着女子在家庭以至整体社会中卑幼的地位,以及夫妻关系中的双重道德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直至东汉初年,男女交往仍是相当自由的。民间因日常工作的需要,也不可能严行男女之防。虽然自东汉安帝开始,朝廷每每褒奖「贞妇」,安帝、顺帝和桓帝在改元赐民爵、粟、帛时,贞顺都是褒奖之列。
但较为特别的是,汉朝政府虽鼓励女子「贞节」,但是事实上女子再嫁之风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不仅民间有夫死再嫁之事,如西汉初年名臣陈乎之妻,嫁陈乎以前已五嫁;新寡的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若干硕儒之家,亦不避此嫌,如东汉末年,撷川苞爽之女苟采,先嫁南阳名族阴输为妻,年十九产一女而瑜卒,据《后汉书》的记载:「时宋尚丰少,常虑为家所逼,自防御甚固。后同郡郭奕丧妻,爽以采许之,因诈病笃召采归。」颖川苟氏乃当世硕儒,也有逼女再嫁之事,可以想像当时社会实不完全以再嫁为非。
所以甚至连帝王之家也不讳言此事,如汉景帝王皇后(即汉武帝生母)曾先嫁金氏,宣帝外祖母王氏、宣帝后李氏、傅昭仪母等亦曾改嫁。总的来说,经过汉廷的提倡和对社自礼法之重视,东汉以后,要求女性「守贞」的观念愈发普遍。
第一卷历史专区 唐朝科举与门荫制度及中国科举概述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4982
科举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
常科
常科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 秀才为最高科等,考试方略策,要求应举者熟悉经史,精通经世治 国的方略,这对于缺少经史知识,醉心词华的唐初士子来说,是很 难达到的,都不敢投考秀才科。永徽二年,遂被停废。明法、明书 、明算考试专门学问,及第后从事专门工作,一般不能担任高级官 吏,应举者也很少。士子所趋,主要是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主要考试两部儒家经典。唐制正经有九,《礼记》、 《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 》、《尚书》、《公羊》、《谷梁》为小经。通两经者一大一小, 或两中经。同时还要兼习《孝经》、《论语》。唐初,明经是按照 经的章疏试策。许多举子不读正经,只是把与对策有关的章疏义条 抄录下来进行背诵。为了促使举子去读正经,高宗调露二年(公元 六八○年)决定加试帖经。帖经即取经书中的一行,把其中的几个 字蒙住,让考试者填充。帖经通过后,然后试策。儒家经典的背诵 成为明经採取的先决条件。但这样一来,举明经者死记硬背,不求 义理的情况更为严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开元二十年(公元七三 七年)又规定,降低帖经及格的标准,改策问经义为口问大义十条 ,同时加试时务策三道。由于经业之人鲜能对策,亦不及文义,因 此时务策和口问大义的考试,不过是走个形式,採取时仍以帖经的 成续做为标准。明经继续沿着死记硬背的路,到了后来至天宝十二 载时,帖经也恢复原来的及格标准。
进士在唐初考试时务策五道。当时衡量策文的标准,是看 文章的词华。这样就造成了许多举子不读经史,只读四策,不辨章 句,也不练习作文,只在摹拟的策上下功夫。针对这种情况,高宗 调露二年(公元六八○年)决定,进士和明经一样,加试帖经。永 隆二年(四元六八一年)又规定,进士要加试杂文两首,合格者然 后试策。进士科开始实行帖经、试杂文和对策三场考试的制度。杂 文最初为士子所熟悉的箴、表、铭、赋之类,至天宝年间(公元七 四二~七五六年)始专用诗、赋。由于当时社会风气重文学,同时 ,开元、天宝之际,当政的李林车也有意识地把进士科作为选拔文 学之士的科目,因此,进士科继续沿着文学取士的道路前进,并且 发展到以诗赋的好坏作为进士及第的主要标准。进士科成为选拔人 才的主要来源后,进士录取的标准才重新以策文成续为,而且衡量 策文的标准,也变为主要是看策文的内容。 常科的应举者有生徒和乡贡。
生徒主要是指国子监所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 书学和算学的学生,以及在弘文馆、崇文馆学习的皇亲、亲贵子孙 。他们在学校学习两部儒家经典,学习期满考试合格后由馆监举送 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另外有自己在州、县报名,经县、州逐级 考试合格,由州府举送到尚书省参加常科考试的,谓之乡贡。 唐初以来,贡举的主持是由吏部考功司,由吏部考功员外 郎专掌。开元后、举子日益增多,许多高官子弟也参加科举考试。 考功员外郎仅为从六品上阶,对于高官的嘱託,不第举子的喧讼, 他都无力应付。考功贡院也已经应付不了日益烦杂的贡举事务。开 二十四年(公元七三六年),因为发生了举子顶撞考功员外郎李昂 的事件,玄宗君臣认为员外郎权轻,而吏部长官诠选的任务又太重 ,于是改归礼部掌管,专令礼部侍郎一人知贡举,并设立贡院,作 为办事机构;设置印信,作为权力凭据。上元(公元七六○~七六 一年)后,有时亦委派中书省舍人或其它诸司四品清资官掌贡举, 称为权知贡举。
第64页
制科
制科是由皇帝临时确定科目举行的,名目很多。仅《唐会 要》卷七十六〈制举〉所论从显庆三(公元六五八年)到大和二 (公元八二八年),共有七十八科次。在安史之乱前,有些科目尽 管类同,如高宗时先后有词赡文学科、词殚文律科、文学优赡科, 武则天时先后有超拔群类、绝伦科,玄宗时有文史兼优、博学通 以及武足安边、智谋将帅、军谋越众等科,但基本上没有重复。建 中元年后,有些科目,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博通数典达于理 人科等,就反覆出现了。科目的变化,反映了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 发展,统治者对人才的不同要求。 应制举者可以有出身、有官职,也可以是既无出身,也无 官职,并且可以连续应举。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应举者必须 经过有关官员推荐,才能参加制举考试。直到玄宗开元时,由应举 者自举才被正式提了出来,并在天宝末确定了下来,一般士子才能 自由地报考制举。
制举一般考试对策。永淳二年(公元六八三年)确定试 数为三道。试策时由皇帝任命考官或考策官,负责评阅试卷,定出 等第。高宗、武则天都曾亲临试场。但皇帝亲试直到开元九年(西 元七二一年)才最后确定下来。 制举及第,原来没有出身和官职的,一般授从九品上阶或 下阶的县尉,成续好的也有授给正九品下阶太子校书的。进士及第 一般均为从九品下阶,制科起家比进士高一至二阶。原有官职的, 可以升官,成续特优的,可以升三至四阶。连续参加,连续登科者 ,可以迅速升迁,很快就可以做到五品高官。制举另外加献文章, 上着述者,经有关部门考试,亦同制举。杜甫就是在天宝时献三大 礼赋,玄宗召试文章而授与官职的。
门荫
唐代入仕之途除了科举考试之外,还有门荫之制。门荫者 ,即以父祖官位,豪门世家的余荫而得官。唐荫任之制规定,三品 以上大官可以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 ,曾孙又降孙一等(《唐会要.用荫》)。从唐书所载可见,唐一 代因门荫得官而做出政续留于史册者极少。以门荫而至宰相的数十 人之中,有政绩者不过褚遂良、姚崇和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等数人 而已。
科举制度概述:
科举是中国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
赵铁信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o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中国的官制史上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也有人认为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採用过各种方式,建立过各种官吏制度选拔其所需要的人才。夏、商、周採用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均为血缘世袭关系,难以得其优秀人才,其结果是“龙生龙,凤生风”老百姓的儿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汉朝的“察举”和“徵辟”制替代了世袭制,由州、郡地方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经朝廷考察后授其官位,或由皇帝特诏选任官吏,这自然是一个进步。但仍是地方长官的意志和朝廷的意愿,人为因素很大。由于掌握选官大权的官僚们注重门第,官官相护,朋比为奸,徇私舞弊,出现的严重问题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出身底层的好人才还是不能被选拔上来。魏晋南北朝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由政府选派有声望的官员到州、郡任大小中正,品评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等第。各州大中正,各郡中正官将其所管辖的地区的人才品德和家世定位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以推荐给朝廷,任用官职。这在当时多少改变了州、郡地方长官随意左右,为所欲为,受贿营私的状况,到是选拔出了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进入仕途。但是,中正官到后来却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实际上已成为大地主、豪族势力控制选官的工具。家世、门第成为评定官品的唯一标准。从而出现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局面,中小地主只能做些小官,平民百姓均被拒之官场之外。
从隋朝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徵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和否定。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们—一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成为统治阶级的栋樑之才。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被其父将母子二人赶出家门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他则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政治国,成为宋初名相。范仲淹自幼家贫,进土及第后官至宰相,大有作为,享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的盛誉。南宋状元文天祥的先祖未曾做过一官.父亲只是一个普通读书人,一家人长期身居低层,他入仕后,丹心报国,壮烈就义,成为千古传颂的民族英雄。清代干隆年间的陕西状元王杰和清末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父母都是种田人。王杰在朝为官40余年,身为嘉庆帝师,官居高位,刚正廉洁,一尘不染,伸张正义,最恨邪恶。嘉庆皇帝惩办贪官和绅时,王杰是主审官。王杰是后世公认的干、嘉两代名臣。王杰晚年告老还乡,嘉庆皇帝对他的称赞是:“直道一身立庙廊,两袖清风返寒城”。倘若没有科举制度,这些布衣草民们是根本不可能登上龙门,身居高位的,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第65页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制度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都有过科举生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如唐代的孙伏伽、王维、张九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包拯、寇准、张九成、张孝祥,明代的杨慎、康海、汤显祖、张居正、海瑞、徐光启,清代的纪晓岚、刘墉、郑板桥、翁同和、洪钧、钱大听、林则徐、张謇、蔡元培等文化名人都是出自状元、进土和举人之中,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对于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作用。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中国的科举考试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仕”。它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吴敬梓才写出了《儒林外史》这部讽刺科场的不朽名着。到清朝末年,在封建社会制度行将灭亡之际,发生了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停止科举的上谕。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
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正确认识中国的科举制度,给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全集》第20卷401页)我们应当遵照列宁的教导,把科举制度放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和四千多年的官制史中,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我认为1300年的科举制度,主流是好的,积极进步作用占其主导地位,不能因其有巨大的进步作用而掩盖其晚期的严重弊端,也不能因为晚期的严重弊端而否定其巨大的进步作用。
第一卷历史专区 汉代“独尊儒术”的背后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008
汉代“独尊儒术”的背后
黄朴民
自从汉武帝採纳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日起,儒家学说至少在形式上已成为西汉王朝的统治思想,确立了自己在当时社会思潮中的核心地位。元帝、成帝在位时,情况尤其如此,经师韦贤、韦玄成父子和匡衡都位至丞相,儒者贡禹、薛广德等则官至御史大夫。可见,以经术晋升公卿之位者始终占有
很高的比例。东汉的状况亦类似,如桓荣习《欧阳尚书》,好事连连,一门三代都为帝王师傅;桓荣学生杨震青出于蓝,一门三代都为三公。儒家的身价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了。而这也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儒家学说在汉代社会思潮中的大致定位。
然而,形式与内容之间并不总是一致的。儒学在名义上虽然取得了至尊无侔的地位,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贯彻却往往要打很大的折扣。汉代统治者轰轰烈烈地尊孔崇儒之举,更多的是做表面文章,粉饰太平而已。汲黯批评汉武帝是“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正道出了帝王们的内心奥秘。武帝、昭帝、宣帝时期,这种内法外儒,儒法并用的特色甚为显着,用汉宣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元、成之后,情况虽有所改观,但从本质考察,在具体的政治操作层面上,“霸王道杂之”的做法依然是统治者的主动选择。元帝时,匡衡上疏中的内容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今俗吏之治,皆不本礼让而上克暴,或忮害好陷人于罪,贪财而慕势,故犯法者众,奸邪不止,虽严刑峻法,犹不为变。此非其天性,有由然也。”颜师古注末语称:“非其天性自恶,由上失于教化耳。”这表明当时真正掌握管治资源的是大批“俗吏”,他们对“儒学”根本不屑一顾,仅仅凭恃“刑法”治民,而其根源则在于最高统治者只是将“教化”挂在嘴上,并未能真正落实到政治操作之中。
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真正能以儒家基本原则处理日常政务的,也就只有召信臣、韩延寿、何敞等极少数号为“循吏”的官僚,而大部分官吏则通常汲汲于以法刑施政驭民。如薛宣就明白透底:“吏道以法令为师”。这与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做法一脉相承,如出一辙。
第66页
在这种背景下,那些硕士宿儒虽然动辄以“师道”自居,以为自己负有弘扬儒家理想的崇高职责,但实际上往往是他们自作多情、自鸣得意罢了。在拥有决策权或行政权的官僚眼里,他们不过是装潢门面的工具。成帝时代的琅邪太守朱博的态度称得上是典型。这位朱博特别讨厌读书人,“尤不爱诸生”,到地方上任所做的头一件事,便是砸儒生的饭碗,“所至郡辄罢去议曹”。儒生如有讲仁义、行德政之类的建议,他总是一副不耐烦的嘴脸,一再表示自己“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值得注意的是,朱博已是西汉末期的人物。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他在一个月内先后官拜御史大夫乃至丞相。这时儒学表面上定于一尊已超过了一个世纪,可是像朱博这么一位鄙薄儒学仁义教化,理直气壮地拒斥“圣人之道”的官僚竟然能平步青云,升至高位。这一事实本身足以说明,即便是在元、成之后,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也仍旧是朝廷实施专制统治的基本原则。
从两汉时期法令烦苛的程度,也可以看到当时推崇儒学,奢谈仁义的背后,充满着法家政治的血腥气息。汉律是直接继承秦律而来的,它最大的特色是严酷细密,见血封喉。“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法律条令的烦苛,意味着受法面的普遍和执法上的残酷。这从大臣路温舒的揭露可以窥见一斑:“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殴,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用刑愈重、执法愈暴,对官吏本身好处愈大,机会愈多;反之,则会被扣上立场不坚定、态度不鲜明的“帽子”,葬送大好前程。这样一来,各级官吏当然要争先恐后扮演凶神恶煞,与民为敌,“以刻为明”了!
法令的严酷还表现为汉武帝时不仅恢复了文帝时业已废除的“妖言诽谤罪”,而且新创了腹诽罪。大臣颜异之死就是这种恐怖刑法的鲜活案例:颜异在汉武帝时担任大农之官,一次他和别人私下聊天,那人谈起朝廷有些法令定得不尽恰当,有可改进的地方。颜异深知兹事体大,岂可说三道四,所以没有随声附和,只是下意识地稍稍动了动嘴唇,谁知还是让人给告发了。酷吏张汤藉此大做文章,声称颜异身为九卿高官,“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罪当论死。汉武帝二话没说,批准了张汤的奏章,颜异的脑袋便莫名其妙地搬了家。“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显而易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两汉社会思潮演变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其本质属性无疑当为“霸王道杂之”。换句话说,外儒内法,法主儒从;儒法并用,法本儒末乃是汉代政治文化的根本特徵。
第一卷历史专区 隋、唐、五代边疆政权的消长(转)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410
在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境内还有好几个与中原王朝并存的政权,主要有:
突厥
突厥起源于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后迁到今新疆天山北麓。公元5世纪被柔然征服,又被迁于阿尔泰山。但在6世纪中叶迅速强大起来,灭了柔然,建立起一个疆域广阔的汗国,其范围包括今内蒙古中西部、蒙古高原、贝加尔湖东西的西伯利亚南部、今新疆大部和中亚咸海、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阿姆河、锡尔河、楚河流域,牙帐(首领驻地)建于今蒙古国杭爱山脉东段。
582年(隋开皇二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大致以阿尔泰山为界。东突厥建牙帐于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鄂尔浑河西岸,西突厥建王庭(王的驻地)于三弥山(今新疆库车北天山南麓)。
东突厥于630年(唐贞观四年)灭于唐。682年(唐永淳元年)重新建国,史称后突厥,疆域与被灭前大致相同,但其内部部族众多,各有领地,如叶尼塞河间上游有黠戛斯,贝加尔湖一带有骨利干,色楞格河流域有回纥〔hé和〕等,统治不稳定。44年(唐天宝三年)灭于回纥。
西突厥于659年(唐显庆四年)为唐朝所灭。
回纥(回鹘)
回纥原为铁勒十五部之一,臣属于突厥。天宝初灭突厥后,基本上继承了它的疆域,牙帐仍建于今杭爱山和鄂尔浑河之间。因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与唐朝关系进一步密切。 788年(唐贞元四年)改称回鹘。以后又越过阿尔泰山向西扩展,驱逐吐蕃,取得了天山以北地区,并一度进入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但曾与回鹘〔hú胡〕结盟反对突厥的葛逻禄由今额尔齐斯河上游西迁,设首府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所以西部中亚地区为葛逻禄所有。回鹘的后期重蹈了突厥覆辙,在内乱和天灾中,于840年(唐开成五年)灭于黠戛斯。
回鹘人大部西迁,其中主要的两支以后又有了比较稳定的疆域。
西州回鹘,在天山东段今新疆乌鲁木齐至哈密一带,以西州高昌故城为都,又称高昌回鹘、高昌。到12世纪初,疆域扩展至塔里木河流域今库车一带。后成西辽属国,13世纪初归附蒙古,中叶后成为元朝直辖地。
第67页
河西回鹘,在河西走廊中段,而以甘州(治所在今甘肃张掖)为中心。11世纪前期灭于西夏。
另外有一支迁至葱岭以西的楚河流域,投奔葛逻禄,称为葱岭西回鹘,在10世纪初与葛逻禄等族共同建立黑汗(喀喇汗国)。
吐蕃
隋朝时青藏高原的各部族互不统一,中部有宝髻、孙波等,东部为党项、嘉良、附国,西部为女国、象雄,到7世纪初形成了三大势力——吐谷浑、苏毗(孙波、孙波如)和吐蕃。吐谷浑灭于隋朝,唐初复国,但635年(唐贞观九年)再次被灭,成为唐朝的一部分。而吐蕃在其贊普(首领)松贊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今西藏拉萨市),兼併了苏毗、羊同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不仅统一了青藏、康藏高原,而且占有今四川西部、滇西北等地。安史之乱后,吐蕃向东、向南扩展,取得了唐朝大片土地。8世纪后期至9世纪初,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东至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居延海,南至喜马拉雅山南麓。9世纪中叶,吐蕃发生内乱,国势衰落,以后内部分裂。10世纪时,河陇地区只剩下一小部分,祁连山南麓的阿柴是原臣属于吐蕃的吐谷浑部落,在今青海地区的吐蕃族称为脱思麻,在原吐蕃中心地区的称为乌思,其东为波窝、敢,其西为藏,今阿里地区、克什米尔地区分为纳里、古格、布让、日托、麻域等部。
南诏
云贵高原上部族众多,唐初曾在今四川宜宾和云南姚安分别设置戎州、姚州加以控制。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乌蛮六诏之一的蒙舍诏在今云南巍山县建立大蒙政权。因其在六诏中地位最南,故称为南诏。8世纪初,吐蕃侵入云贵高原。为了对抗吐蕃,唐朝支持蒙舍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封为云南王,南诏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太和村)。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南诏併吞了东诏、西诏,并向东扩张,占领爨族地区。750年(唐天宝九年),皮罗阁反唐,攻陷姚州,次年起又依附吐蕃,连兵大败前往征讨的唐军,将唐军逐出云南,从此脱离唐朝。安史之乱后又向北扩张,并夺取周围地区,并在今昆明市境筑拓东城以控制东南部。794年(唐贞元十年),又转而联合唐朝反吐蕃,夺取了神川都督地(今云南剑川、鹤庆、丽江、中甸一带)和昆明城(今四川盐源县),又南征茫蛮、黑齿等部族。
南诏于779年(唐大历十四年)迁都羊苴咩〔miē 乜〕城(今云南大理市),其极盛疆域包括今云南全部、四川大渡河以南大部、贵州西部,以及缅甸北部那加山脉和萨尔温江以东地,寮国北部等地。
902年(唐天复二年),贵族郑买嗣夺取政权,次年建大长和国。928年(后唐天成三年)赵氏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天兴。929年杨氏夺权,改国号为义宁。937年(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又取代杨氏,建大理国,定都大理(故羊苴咩城),以鄯阐(故拓东城)为东京。在此期间,该国疆域除东北略有缩小外,变化不大。
渤海
唐初灭高句丽后,高句丽故将大祚荣被安置在辽西的营州。后契丹叛乱占了营州,大祚荣率部进入靺鞨地区,成为靺鞨人的首领,在698年(唐圣历元年)建振(一作震)国,以显州(今吉林敦化市)为都。713年(唐先天二年)受唐朝封为渤海郡王,改称渤海。8世纪中叶,迁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极盛时境内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疆域西到今吉林农安、梨树,辽宁昌图、宽甸,东至于海,北至黑龙江鹤岗、同江、抚远及以东,南至辽宁丹东市,东北至朝鲜龙兴江一线。
926年(契丹天显元年)为契丹所灭,改为东丹国,成为契丹附庸。928年,迁至辽东,982年併入辽朝。
第一卷历史专区 唐朝均田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581
唐政府规定:民始生为黄,4岁至15岁为小,男子16岁至20岁为中,21岁至59岁为丁,60岁以上为老。至唐玄宗时,改18岁至22岁为中,23岁为丁。国家每年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户口簿籍是国家推行均田和租调制度的依据。
唐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对百姓授田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果为户主,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其二,对贵族官僚受田的规定。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散官五品以上受永业田同职事官。勛官从上柱国到云骑、武骑尉,受永业田三十顷递降至六十亩。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还分别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廨田,职分田的地租作为官僚俸禄的补充,公廨田的地租作官署的费用。这两种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
其三,对土地买卖的规定。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的,并准许卖口分田。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占的法定数额。
第68页
第一卷历史专区 唐朝租庸调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424
租庸调制的内容是: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官僚贵族享有蠲免租庸调的特权。租庸调剥削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徵收租庸调就只问丁身,不问财产。
与前代相比,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这是因为自南北朝后期,杂户、官户以及工商业者的身份都在逐渐上升,唐代统治者不得不多少改变过去对他们的歧视政策。南北朝以后,寺观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唐政府对僧道进行授田,是为了肯定寺观对土地的所有权。唐代取消对妇女的授田,反映了妇女地位的进一步低落,也说明那时大量土地日益集中于各类地主手中。国家掌握的均田土地越来越少,因而取消了对妇女的授田,至于取消对奴婢、部曲的授田,这是与他们的大量解放以及士族地主的没落相适应的。
第一卷历史专区 消失在中国的罗马军团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3606
他们从西方的历史中消失了,又在东方的文明中获得了再生。2000多年来无数人苦苦追寻那支在公元前53年安息大战中唯一突围却神秘失踪的罗马第一军团下落,但始终没有音讯。
不过在近日,来自多名历史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最后的罗马军团远征万里历经艰辛后,竟然在中国甘肃省永昌县找到了最后的归宿!而且他们的后裔依然健在,并在外貌上遗传了其祖先的不少特徵。日前,晨报记者跟随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家们,走近了这个特殊的“骊靬人群”。此次学者们直接採用科学直观的dna技术和体质人类学测量方法,期待解开史学界这一绵长不休的争论。
记者目击者来寨
甘肃永昌的罗马军团后裔疑似者
神秘失踪2000年的古罗马军团在中国被发现,缘于一个叫骊靬的地方。根据《后汉书》记载:“汉初设骊靬县,取国名为县。”而“骊靬”是一个带有军事色彩的词语,指的就是“罗马军团”的意思,也正是当时中国人对罗马的称谓。于是众多历史学家纷纷推测,骊靬城正是西汉安置古罗马战俘之城。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专家们竟然在骊靬城旧址周围,找到了许多具有明显欧洲人体貌特徵的居民。
6月20日,记者随同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调查组前往骊靬古城所在地——甘肃省永昌县者来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谢博士告诉记者,他们已从者来寨的志愿者身上採集了全血样本,准备通过dna技术和体质人类学测量,对骊靬人群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将有助于解开史学界长期的争论。
者来寨村坐落在河西走廊东端,是个宜耕宜牧的好地方。在村头巷尾,随处可见有别于普通中国人外貌特徵者,他们个子高大,眼窝深陷,头发呈棕色,汗毛较长,皮肤为深红色。这让历史学家甚至村民自己都感到大惑不解。
与我们随行的宋国荣就是村民之一。他身高185厘米,鼻子高挺,红色的捲发和轮廓鲜明的容貌,看上去不像是传统的中国人。“我相信罗马人曾在数世纪前到过中国,我们应该就是这些古代访客的后裔。”宋国荣告诉记者,者来寨共有300多人,其中有欧洲相貌特徵的100多人。多年来,宋国荣一直在收集剪报,寻找证据。
64岁的孙树银俨然就是一个“老外”。老人说,他一直定居在此处,全家祖孙七口,唯有儿子孙小云与他有些相似,小孙子头发则呈乌黑。全家人对此一直无法解释。
当天下午,我们在与骊城相距3公里处的杏树庄、河滩村、焦家庄等村寨,也见到十几名具有欧洲民族特徵的居民。
村民至今保留古罗马人斗牛遗风
根据历史学者的研究,公元前53年的卡莱尔战争中神秘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在东移的过程中曾被匈奴收留,在后来的汉匈郅支城之战时又被汉军俘虏,最后由西汉政府安置在骊靬城定居了下来。
如今,他们的后裔在这里还保留着不少古罗马的习俗。记者发现,当地葬俗与众不同,他们在安葬死者时,不论地形如何,一律头朝西方。并且,当地人对牛十分崇尚,且十分喜好斗牛。村民们在春节时都爱用发酵的面粉,做成牛头形馍馍,俗称“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放牧时,村民们特别喜欢把公牛赶到一起,想方设法让它们角斗,而这正是古罗马人斗牛的遗风。
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些被别人称为“黄毛”的村民很少出外做事,只因为怕被别人议论。即使他们中有人出外,也一定会把头发染成黑色。
骊靬遗址属古罗马“重木城”
在村中央,记者还见到了已是断壁残垣的骊靬古城遗址,只剩下一段近10米长、1米来高呈s形的土墙城。南墙正中的一阙口,应为城门。这段土墙,被许多专家认为就是当年骊靬古城的城墙遗蹟,成为历史学家向世人证明“古罗马失踪军团最终定居中国”最有力的实证之一。
第69页
致力于骊靬研究的原永昌县委员书记贾笑天告诉记者,从地理上看,古城峙守祁连入口,背依大山,进可攻,退可守。西汉政府择此作为罗马军队战俘的生活和驻防之地,确经过一定的考察。
在已所剩无几的古城墙遗址上尚残留着模糊的椽木印痕,这让历史学家兴奋不已,它说明骊靬古城是“重木城”,而土城外加固重木的防御方式,正是当年罗马军队所独有的作战手段。
贾笑天还告诉记者,在与者来寨邻近的杏树村,村民曾挖出一根丈余长的粗大圆木,周体嵌有几根一尺多长的木桿,专家们认为,这可能就是古罗马军队构筑“重木城”的器物。邻近的河滩村则出土了写有“招安”二字的椭圆形器物,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罗马降兵军帽上的顶盖。
不过,据记者了解,考古学家们迄今未对这个古城遗址进行过任何科学发掘,因为他们估计,要完成这项发掘至少要花20年的时间。
学者发现 千古之谜
罗马军队在中国史据轰动欧洲
贾笑天告诉记者,最早发现罗马军团在中国的是牛津大学教授德效骞。1955年,德效骞第一个披露罗马古城存在于大约公元前36年的中国汉朝。
但直到近些年,他的研究才逐渐被引起重视。贾笑天说,提到骊靬的研究不能不提及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关意权,关教授几年前已过世,但他的研究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奠定了基础。
关意权在阅读中国史籍《汉书·陈汤传》时发现:公元前36年,西汉王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4万将士西征匈奴于郅支城(前苏联的江布尔城)…… 征战途中,西汉将士注意到单于手下有一支很奇特的僱佣军,他们以步兵百余人组成“夹门鱼鳞阵”,土城外设置“重木城”。而这种用圆形盾牌组成鱼鳞阵的进攻阵式,和在土城外修重木城的防御手段,正是当年罗马军队所独有的作战手段。
当年陈汤等人看到的这支奇特的队伍是不是就是17年前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的残部? 之后,关教授从史书上查到郅支城之战:汉军大获全胜,斩首1518人,活捉145人,受降1000余人。甘延寿、陈汤等将这些战俘带回中国。而与此同时,西汉河西地区的版图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名为“骊靬”的县,同时还修建了骊靬城堡。这两大事件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关联。
通过研究史籍,关教授还注意到《后汉书》的一条记载:“汉初设骊靬县,取国名为县。”“骊靬”正是当时中国人对罗马的称谓。既然是“取国名为县”,那么,这个新出现的县肯定是为了安置罗马人而设置的。
一系列中国历史学家的发现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欧洲时报》连载贾笑天所着的《一支罗马军团在中国》,更引得无数罗马人后裔自发来中国寻找祖先的足迹。
质疑的谜团 期待的鑑定
多名学者认为目前史实依据不足
当诸多学者为销声匿迹的罗马第一军团在中国被找到而兴奋之时,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疑问。兰州大学教授刘光华称,“骊靬”来源于埃及的城市名——亚历山大(alexandria)的第二和第三个音节,“骊靬”曾被中国人用来称呼罗马帝国。而亚历山大直到公元前30年才被罗马占领,在此之后,骊靬才会被用来指代罗马帝国。因此,骊靬的建立远早于假定的罗马人落户于此的时间。
另外,对于永昌县发现的欧洲特徵的居民这一奇怪现象,刘光华指出,永昌位于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人群迁移及混杂的过程相当复杂。在他目前正在进行的“两汉与罗马间的丝路研究”中,已证明罗马人在两汉时期就已到达过中国洛阳。
与此同时,包括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共乐在内的多名学者也认为,古罗马军团在中国的史实依据不足。
期待dna鑑定解开童话般的迷雾
但贊成者坚信他们的研究已无限逼近历史真相。贾笑天告诉记者,几年前已有一个叫罗英的“骊靬”人到北京中科院遗传所做了dna鑑定,结果证明他有欧洲血统。
对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此次所做的大规模dna鑑定,贾笑天更是充满了期待,因为人体中的dna核苷酸序列具有稳定的世代遗传,随着dna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y染色体非重组区域确定的遗传标记,届时,最后的罗马军团落脚中国是历史事实还是童话般的推测,或许会有最后的定论。
相关背景
古罗马第一军团6000余人神秘失踪谜案
公元前53年,古罗马“三巨头”之一克拉苏率领大军东征安息(今伊朗东北),在卡尔莱(今叙利亚的帕提亚)遭到安息军队围歼,统帅克拉苏被俘斩首,一度所向无敌的罗马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所率的第一军团约6000余人拼死突围。33年后,罗马帝国与安息在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之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签订了和约,双方开始相互遣返战争俘虏。当罗马帝国要求遣返在卡尔莱战争中被俘的官兵时,却遭到安息国当局否认。罗马人惊奇地发现,当年突围的古罗马第一军团6000余人神秘地失踪了,由此,第一军团的消失成了罗马史上的一桩悬案,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中西方史学界。
第70页
第一卷历史专区 马其顿方阵简介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994
1马其顿士兵的分工
正规常备兵:数量较多,携带马其顿长矛(长13-14英尺,单手操作,后期的超过18英尺),直径2英尺的圆盾。
轻装步兵:矛的长度短一些,盾的直径大一些(可以遮住跪着的士兵的全身),盔甲稍轻一些。机动性更好。
骑兵:年轻贵族组成的重骑兵。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等待作战时,往往将长矛搁在肩上,矛头稍向下。冲锋时,长矛向下方刺出。刺中第一个敌人后,往往让长矛留在他的身体里不再拔出,然后,再用刀剑继续进行战斗。等到战斗胜利结束后,再去找回那些长矛。
辅助兵:装甲很轻甚至无甲,以标枪,弓箭和投石器为主要兵器。
2 马其顿军队编制。
马其顿方阵这种军事编制跟现代军队的编制极其相似。通常64名甲兵组成一个排,128人组成一个连,256人组成一个营,1024人组成一个团,4096人组成一个师(即初级方阵)。初级方阵跟现代的一个师相同,是自成体系的多兵种作战部队,它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在满编的情况下)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每个联合方阵由四个初级方阵组成,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型的军或野战军,约32,000人。这就是亚历山大典型的远征部队的编成情况。
3 方阵的布置
作战时排成很长的横队,纵深16人,士兵与士兵之间有着较大的间隔,马其顿长矛通常握在离柄端3至6英尺的位置,方阵头上4至6排士兵的矛头对准前方,后面各排士兵握矛的姿势有的倾斜,有的垂直于地面,各不相同。每个纵列的排头三人和末尾一人属于关键位置,因而选用骁勇而技术高强的士兵。作战时,整个方阵常常以坚固的密集队形跑步向前推进,就象一把攻城锤猛烈冲击敌人的队伍。
为了保护侧翼和后方,战斗开始前轻装长矛兵在方阵的后面排成纵深约8人的横队,而辅助兵(大部分是重步兵的勤务兵和粮秣徵收员)则在方阵前面排成散兵横队,两翼配置骑兵和一定数量的轻装长矛兵。
4 优点:自身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以完整的横队勇猛地沖向敌人,给尚未从骑兵袭击中恢复过来的敌人以更沉重的打击,正面的攻击力极其凶狠,难以阻挡。
5 缺点:一旦对方突破侧翼,矛阵中的长矛兵很难 抵抗剑兵的进攻。对付密集箭阵的能力弱,无论是轻骑射兵,还是步射集团,只要能驱散轻步兵,列阵的长矛手几乎是任凭射杀。
第一卷历史专区 地名资料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0988
东汉时期的行政区划设置
.xiazaitxt.co m发布
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经济衰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过于分散,最后导致公元9年王莽篡朝,改国号为“新”,建立王莽掌权的“新”王朝。王莽篡政后,大量网罗汉宗室功臣后裔、封建官僚,改郡封国,乱设行政区划,改变原来的区划名称,地名大乱,形成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极大的混乱时期。直至公元23年(地皇四年),各地起义军奋起,王莽被杀,新朝垮台,新莽政权被推翻,由绿林为首的地主阶级代表、西汉远支皇族刘玄取而代之,年号更始,新朝灭亡。后因政权内部角逐激烈。刘玄于更始三年投降赤眉军后被杀。实际上东汉王朝是从公元25年即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开始的。
.xiazaitxt.co m发布
因“新”朝时间为时较短,仅存在15年,加之行政区划改动较大,又在管理体制上不成定局,故对其不作详细介绍。
.xiazaitxt.co m发布
公元25年,汉宗室代表刘秀权势较大,挫败各地割据势力,建立东汉朝(公元25~220年)。定都濉(去目加各)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始称东汉。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的疆域基本上同西汉时疆域,只是把西汉时各部州的辖区范围变小,东汉在公元140年仍保持十二州刺史部(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其职能基本同西汉)和司隶校尉部,计有十三个中央派出监察区。另在甘肃以西仍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当地的最高权力机构。东汉的一级行政区划为郡、国(王国)、属国都尉;二级区划为县、邑、道、公国,侯国。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接受西汉衰亡的教训,加强郡县的权利,削弱封国的范围和力量,採取“封列侯,奉朝请”措施,不让封国掌实权,只食租税,封域减小,兵马数量压缩到最低限度。东汉的封国,—等为王(相当郡),二等为公国,三等为列侯(列侯食县为侯国、小侯食乡、亭,关内侯无土,寄食于县),相当于县级。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中央官制
.xiazaitxt.co m发布
大体同于西汉,在朝廷中设太傅为上公,但不常置。以太尉(光武初称大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亦即“三司”,而太尉职权较西汉广泛,列名于“三公”之首。“三公”之下所属分别设有长史、掾属、令史、御属等,而太尉之属官尤多,有多达二十四人,令吏及御属二十三人;令史又分合下令史、记室令史、门令史等。建安末,曹操为丞相,郗虑为御史大夫,罢去“三公”之官,只设置丞相、御史大夫。东汉也有“九卿”,大体如西汉,其不同者:(1)光禄勛(西投初为郎中令)设五官中郎将。(2)少府设尚书令,(献帝时分置左右僕射),设尚书六人,光武帝刘秀扩大组织,分为六曹。六曹尚书与尚书令、仆,合称为“八座”,大事“八座”连名上奏。尚书(台)设左右丞各一人,侍郎(即尚书郎)三十六人(每曹六人);令史二十一人(每曹三人)。可见尚书(台)之机构已渐庞大,事权渐重,“三公”徒有虚位,形成了“政归台阁”局面。尚书(台)的设置,是开创性的,为后世各朝代中央政府的雏型,也表明皇权更为加重,这是东汉朝的特点。
第71页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基本沿行西汉,分封王、侯与州、郡、县双轨并设之制。皇子封王,其封地为国,每国设傅一人,相一人,相职掌如太守。列侯所食县者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乡侯、亭侯之封为东汉所特设,用以安置贵族、勛戚、功臣,扩大了统治集团,增长豪门世族的权势,但王侯之权力却已远远弱于西汉。东汉以司隶校尉管京都附郭一州,称为司隶,设校尉。司隶校尉之官“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尉犯法者”。光武帝时“并领一州”包括七个郡。其地位在“九卿”上,设十二从事史,司隶职权远较西汉为广泛,其辖包括两汉之西(京兆)、东(河南)二京。司隶之外,置十二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灵帝、献帝时,有的州改设牧),权力增大,州之下为郡,郡之下为县。在边地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设道。事实上已形成州、郡、县三级制。东汉前期,加大尚书(台)之权,削弱“三公”及地方郡国之权,以增强皇权。至末年为镇压人民起义,则改变了一贯政策,给各州之豪门大族以重权,遂形成了割据局面。
.xiazaitxt.co m发布
军事官制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仍设将军、大将军、骡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之品秩如三公。将军下又有前、后、左、右将军,位比上卿。将军之下设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及掾属、令史、御属等。大将军管辖五部,每部有校尉一人,军司马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侯一人,曲下有屯,设屯长。东汉设北军五营: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北军中侯监五营。其警卫宫殿的属于光禄勛,如西叔南军。灵帝中平五年因农民起义声势洁大,增设西园八校尉以防守京都洛阳。东汉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设有军事性专官多种,既臣服于朝廷,又维护当地治安。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官制的特点:(1)中央权力更为集中,集权于皇帝直接掌握之尚书(台)。(2)地方行政体制形成事实上的三级制(州、郡、县),强化对地方的控制。东汉末年,州牧拥兵割据,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3)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设立各种专官,其主旨虽在控制人民,但对开发边区,促进中原与周边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有一定的作用。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建立后,在行政区划工作上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恢复西汉时的郡县名,清除王莽新朝时乱改的地名,重新规划全国的郡县,撤併了西汉时的县、道、邑、侯国400多个,王莽时增置的郡县基本上全部撤销,郡国数量相应减少。二是在州的建制上做了较大的变动,刘秀全部废除王莽所建的十二州牧,改交陟(去步加止,趾)为交州,恢复西汉的部州,并固定其州治驻所。升大州级的权力。至东汉末期,体制基本上实行州、郡、县三级。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区划为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长史府,各王国、属国按郡制;邑、道、侯国、公国等按县制。具体区划如下:
.xiazaitxt.co m发布
司隶校尉部
.xiazaitxt.co m发布
京兆尹 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0县:长安、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
.xiazaitxt.co m发布
右扶风 治槐里(今陕西兴平)。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沠县、漆县、栒邑、安陵。
.xiazaitxt.co m发布
左冯翎 治高陵(今陕西高陵)。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没(去三点水加示部旁)栩、云阳。
.xiazaitxt.co m发布
河东郡 治安邑(今山西夏县禹王)。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9县:安邑、闻喜、猗氏、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蠖(去虫加三点水)泽、东垣。
.xiazaitxt.co m发布
弘农郡 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黄河南岸)。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弘农、陕县、湖县、华阴、卢氏、黾池、新安、宜阳、陆浑。
.xiazaitxt.co m发布
河南尹 治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第72页
.xiazaitxt.co m发布
领21县:雒阳、平县、平阴、谷城、河南、新城、梁县、偃师、缑氏、巩县、成皋、荥阳、卷县、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苑陵、新郑、密县、京县。
.xiazaitxt.co m发布
河内郡 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桥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8县:怀县、武德、平皋、州县、温县、河阳、野王、波县、轵县、沁水、山阳、修武、获嘉、汲县、共县、朝歌、荡阴、林虑。
.xiazaitxt.co m发布
豫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颍川郡 治阳翟(今河南禹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7县:阳翟、阳城、轮氏、郏县、父城、颍阳、襄城、昆阳、舞阳、定陵、郾县、临颍、颍阴、许县、新汲、鄢陵、长社。
.xiazaitxt.co m发布
汝南郡 治平舆(今河南汝南射桥)。
.xiazaitxt.co m发布
领37县:平舆、上蔡、灈阳、吴房、西平、定颍、召陵、洇(去因加隐)强、西华、征羌、汝阳、南顿、阳安、郎陵、北宜春、安城、慎阳、安阳、新息、弋阳、期思、原鹿、富波、褒信、新蔡、鲖阳、固始、项县、宜禄、新阳、宋国、思善、城父、山桑、细阳、汝阴、慎县。
.xiazaitxt.co m发布
陈 国 治陈县(今河南淮阳)。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陈县、新平、宁平、武平、苦县、柘县、阳夏、扶乐、长平。
.xiazaitxt.co m发布
梁 国 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城)。
.xiazaitxt.co m发布
领8县,睢阳、蒙县、宁陵、鄢县、谷熟、虞县、下邑、砀县。
.xiazaitxt.co m发布
沛 国 治相县(今安徽濉溪张集)。
.xiazaitxt.co m发布
领21县:相县、肖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鄼县、谯县、郸县、鑕(去质加至)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
.xiazaitxt.co m发布
鲁 国 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xiazaitxt.co m发布
领6县:鲁县、汶阳、卞县、驺县、蕃县、薛县。
.xiazaitxt.co m发布
兖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陈留郡 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7县:陈留、雍丘、尉氏、扶沟、圉县、襄邑、己吾、考城、外黄、济阴、东昏、小黄、浚仪、封丘、平丘、长垣、酸枣。
.xiazaitxt.co m发布
东 郡 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庆祖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5县:濮阳、白马、燕县、顿丘、卫国、东武阳、阳平、东阿、范县、谷城、临邑、乐平、发平、聊城、博平。
.xiazaitxt.co m发布
济阴郡 治定陶(今山东定陶城西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1县;定陶、冤句、乘氏、句阳、成阳、鄄城、廪丘、离狐、成武、单父、己氏。
.xiazaitxt.co m发布
山阳郡 治昌邑(今山东巨野昌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0县:昌邑、巨野、金乡、东缗、防东、方与、高平、湖陆、南平阳、瑕丘。
.xiazaitxt.co m发布
任城国 治任城(今山东微山鲁桥)。
.xiazaitxt.co m发布
领3县:任城、亢父、樊县。
.xiazaitxt.co m发布
东平国 治无盐(今山东东平宿城)。
.xiazaitxt.co m发布
领5县:无盐、寿张、须昌、富城、章县、东于陆、宁阳。
.xiazaitxt.co m发布
济北国 治卢县(今山东长清马上附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5县:卢县、茌平、蛇丘、刚县、成县。
.xiazaitxt.co m发布
泰山郡 治奉高(今山东泰安范镇)。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2县:奉高、博县、梁甫、巨平、茌县、嬴县、牟县、莱芜、盖县、南武阳、费国、南城。
第73页
.xiazaitxt.co m发布
青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平原郡 治平原(今山东平原饮马店附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0县:平原、高唐、祝阿、漯阴、安德、鬲国、西平昌、般县、乐陵、厌次。
.xiazaitxt.co m发布
济南国 治东平陵(今山东章丘枣园西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县;东平陵、土鼓、历城、台县,着县、菅县、东朝、邹平、梁邹、于陵。
.xiazaitxt.co m发布
乐安国 治临济(今山东高青高城镇)。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临济、高苑、千乘、乐安、博昌、利县、寥城、寿光、益县。
.xiazaitxt.co m发布
齐 国 治临菑(今山东淄博临淄区齐都)。
.xiazaitxt.co m发布
领6县:临菑、西安、昌国、般阳、广县、临朐。
.xiazaitxt.co m发布
北海国 治剧县(今山东昌乐尧沟镇)。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8县:剧县、东安平、平寿、营陵、朱虚、安丘、昌安、平安、高密、夷安、淳于、都昌、下密、胶东、即墨、壮武、挺县、观阳。
.xiazaitxt.co m发布
东莱郡 治黄县(今山东龙口黄城集)。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2县:黄县、嵫(去山加巾)国、曲城、掖国、当利、卢乡、牟平、东牟、昌阳、长广、不其、黔陬。
.xiazaitxt.co m发布
徐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琅邪国 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戴城子)。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3县,莒县、东安、东莞、姑幕、诸县、东武、琅邪、沟曲、阳都、临沂、开阳、即丘、缯国。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海郡 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城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3县:郯县、襄贲、兰陵、丞县、阴平、戚县、昌虑、合乡、祝其、利城、赣榆、朐县、厚丘。
.xiazaitxt.co m发布
彭城国 治彭城(今江苏徐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8县:彭城、留县、广戚、傅阳、武原、吕县、梧县、甾丘。
.xiazaitxt.co m发布
下邳国 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古邳)。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6县: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虑、僮国、夏丘、徐县、睢陵、盱眙、高山、淮陵、东城、曲阳、淮浦、淮阴。
.xiazaitxt.co m发布
广陵郡 治广陵(今江苏扬州城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2县:广陵、江都、舆国、堂邑、海陵、高邮、平安、东阳、渞县、射阳、诲西、盐渎。
.xiazaitxt.co m发布
冀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魏 郡 治邺县(今河北临漳邺镇)。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5县:邺县、内黄、黎阳、繁阳、阴安、魏县、元城、馆陶、清渊、平思、斥丘、曲梁、梁期、武安、涉国。
.xiazaitxt.co m发布
清河国 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7县:甘陵、贝丘、灵县、郁(去有加俞)县、绎幕、广川、东武城。
.xiazaitxt.co m发布
安平国 治信都(今河北冀县)。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3县:信都、扶柳、堂阳、南宫、陉县、武邑、观津、下博、武遂、饶阳、安平、南深泽、阜城。
.xiazaitxt.co m发布
巨鹿郡 治庄(去土加婴)陶(今河北宁晋东陈附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5县:庄(去土加婴)陶、杨氏、郧(去员加枭)县、下曲阳、南辔(去口去车加言)、任县、平乡、南和、巨鹿、广干、曲周、广宗、广年、斥章、列人。
.xiazaitxt.co m发布
赵 国 治邯郸(今河北邯郸)。
第74页
.xiazaitxt.co m发布
领5县:邯郸、易阳、襄国、中丘、柏人。
.xiazaitxt.co m发布
常山国 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2县:元氏、栾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门、蒲吾、井陉、灵寿、南行唐。
.xiazaitxt.co m发布
中山国 治卢奴(今河北定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3县:卢奴、安熹、汉昌、蠡吾、安国、毋极、新市、上曲阳、望都、唐县、蒲阴、北平、广昌。
.xiazaitxt.co m发布
河间国 治乐成(今河北泊头千户屯附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1县;乐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东平舒、高阳、鄚县、文安、易县。
.xiazaitxt.co m发布
渤海郡 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常庄)。
.xiazaitxt.co m发布
领8县:南皮、东光、重合、高城、阳信、修县、浮阳、章武。
.xiazaitxt.co m发布
荆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南阳郡 治苑县(今河南南阳)。
.xiazaitxt.co m发布
领36县:苑县、西鄂、博望、堵阳、雉县、叶县、犨县、鲁阳、郦国、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冠军、鄼县、阴县、筑阳、山都、邓县、蔡阳、章陵、襄乡、湖阳、朝阳、新野、安众、穰县、涅阳、棘阳、育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随县。
.xiazaitxt.co m发布
江夏郡 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4县:西陵、邾县、鄂县、蕲春、下雉、沙羡,安陆、南新市、云杜、竟陵、西阳、软(去欠加大)国、郡(去君加黾)县、平春。
.xiazaitxt.co m发布
南 郡 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鄀国、编县、宜城、却(去去加己)国、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佷山。
.xiazaitxt.co m发布
长沙郡 治临湘(今湖南长沙)。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2县:临湘、湘南、益阳,罗县、下隽、连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县、容陵。
.xiazaitxt.co m发布
武陵郡 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2县:临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零阳、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镡成。
.xiazaitxt.co m发布
零陵郡 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3县:泉陵、营浦、营道、泠道、重安、湘乡、昭阳、燕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
.xiazaitxt.co m发布
桂阳郡 治郴县(今湖南郴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1县: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临武、南平、桂阳、曲江、浈阳、含洭。
.xiazaitxt.co m发布
扬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九江郡 治阴陵(今安徽凤阳周圩西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4县:阴陵、西曲阳,寿春,当徐、下蔡、平阿、义成、钟离、成德、合肥、浚遒、全椒、阜陵、历阳。
.xiazaitxt.co m发布
庐山郡 治舒县(今安徽庐江桂元西)。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4县:舒县、临湖、襄安、居巢、皖县、寻阳、龙舒、六安、安丰、潜(去日加鬲)县、雩娄、阳泉、寥县。
.xiazaitxt.co m发布
丹阳郡 治宛陵(今安徽宣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6县:宛陵、芜湖、春谷、溧阳、丹阳、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于潜、泾县、陵阳、黟县、歙县。
.xiazaitxt.co m发布
吴 郡 治吴县(今江苏苏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3县:吴县、娄县、无锡、毗陵、曲阿、丹徒、阳羡、乌程、由拳、海盐、余杭、钱唐、富春。
第75页
.xiazaitxt.co m发布
会稽郡 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4县:山阴、余暨、上虞、余姚、句章、鄮县、鄞县、诸暨、剡县、乌伤、大末、章安、永宁、东冶。
.xiazaitxt.co m发布
豫章郡 治南昌(今江西南昌)。
.xiazaitxt.co m发布
领21县:南昌、余汗、鄱阳、郧(去员加枭)阳、海昏、历陵、柴桑、彭泽、艾县、建昌、建城、新淦、宜春、平都、石阳、庐陵、临汝、南城、雩都、赣县、南野。
.xiazaitxt.co m发布
今台湾岛当时称为夷洲。
.xiazaitxt.co m发布
扬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汉中郡 治南郑(今陕西汉中)。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南郑、沔阳、褒中、成固、安阳、西城、锡县、上庸、房陵。
.xiazaitxt.co m发布
巴 郡 治江州(今四川重庆)。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4县:江州、垫江、安汉、宕渠、宣汉、汉昌、充国、阆中、涪陵、枳县、平都、临江、朐忍、鱼复。
.xiazaitxt.co m发布
广汉郡 治雒县(今四川广汉)。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1县:雒县、新都、什邡、绵竹、涪县、梓潼、葭萌、臼水、鄓县、广汉、德阳。
.xiazaitxt.co m发布
广汉属国 治今甘肃文县。
.xiazaitxt.co m发布
领3道:阴平道、甸氏道、刚氏道。
.xiazaitxt.co m发布
蜀 郡 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xiazaitxt.co m发布
领8县3道:成都、广都、江原、临邛、郫县、繁县、广柔、蚕陵;绵厩(去既加虎)道、汶江道、湔氐道。
.xiazaitxt.co m发布
蜀郡属国 治汉嘉(今四川芦山东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4县:汉嘉、徒县、严道、旄牛。
.xiazaitxt.co m发布
键为郡 治武阳(今四川彭山城江东)。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武阳、南安、牛脾(去月加革)、资中、汉安、江阳、符节、南广、僰道。
.xiazaitxt.co m发布
键为属国 治朱提(今云南昭通)。
.xiazaitxt.co m发布
领3县:朱提、汉阳、堂狼。
.xiazaitxt.co m发布
牂牁郡 治且兰(今贵州贵定县东)。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6县:且兰、毋敛、鄨县、平夷、夜郎、淡稿、谈指、漏卧、漏江、同并、毋单、甸町、宛温、镡封、进乘、西随。
.xiazaitxt.co m发布
益州郡 治滇池(今云南橙江晋城)。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6县:滇池、俞元、胜休、建伶、连然、谷昌,昆泽、同劳、同濑、味县、牧靡、秦臧、挵栋、毋畷(去田加木)、律高、贲古。
.xiazaitxt.co m发布
永昌郡 治不韦(今云南保山板桥)。
.xiazaitxt.co m发布
领8县:不韦、博南、巂唐、比苏、柴榆、邪龙、云南、哀牢。在其西部有濮部部族居住、南部由闽濮部、鸠僚部等部族居住,西南由傈越部部族居住等。
.xiazaitxt.co m发布
凉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武都郡 治下辨(今甘肃徽县江洛镇西)。
.xiazaitxt.co m发布
领7县:下辨、河池、故道、沮县、上禄、武都道、羌道。
.xiazaitxt.co m发布
陇西郡 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1县: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关、首阳、鄣县、襄武、临洮(驻南部都尉)、氐道。
.xiazaitxt.co m发布
汉阳郡 治冀县(今日肃甘谷)。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2县:冀县、西县、望垣、上郭、陇县、略阳、显亲、獂道、成纪、阿阳、平襄、勇士。
第76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安定郡 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7县:临泾、阴盘、鹑觚、乌氏、高平、朝那、彭阳。
.xiazaitxt.co m发布
北地郡 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6县:富平、廉县、灵州、参辔(去口、车加言)、泥阳、弋居。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威郡 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3县:姑臧、休屠、显美、宣威、武威、搕次,鸾鸟、苍松、张掖、朴劓、媪围、颤(去页加鸟)阴、祖厉。
.xiazaitxt.co m发布
金城郡 治允吾(今甘肃水清县平沟)。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0县:允吾、枝阳、金城、允街、榆中、浩亹、令居、破羌、安夷、临羌。
.xiazaitxt.co m发布
张掖郡 治触(去虫加乐)得(今甘肃张掖临泽县)。
.xiazaitxt.co m发布
领8县:触(去虫加乐)得、昭武、屋兰、删丹、氐池、日勒、番和、骊肝(去月加革)、
.xiazaitxt.co m发布
另有张掖、居延属国,治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xiazaitxt.co m发布
酒泉郡 治禄福(今甘肃酒泉)。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禄福、安弥、会水、乐涫、表氏、玉门、延寿、干齐、沙头。
.xiazaitxt.co m发布
敦煌郡 治敦煌(今甘肃敦煌城河西)。
.xiazaitxt.co m发布
领6县: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冥安、渊泉。
.xiazaitxt.co m发布
并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上党部 治长子(令山西长子)。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3县:长子、泫氏、高都、阳阿、际(去示加奇)氏、潞县、壶关、屯留、谷远、铜韑、襄垣、涅县、沾县。
.xiazaitxt.co m发布
太原郡 治晋阳(今山西大原晋源)。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5县:晋阳、榆次、阳邑、祁县、中都、邬县、界休、平陶、大陵、兹氏、狼孟、盂县、阳曲、虑厩(去既加虎)、京陵。
.xiazaitxt.co m发布
西河郡 治离石(今山西离石)。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离石、中阳、平周、蔺县、圜阳、圜阴、平定、广衍、美稷。
.xiazaitxt.co m发布
上 郡 治肤施(今陕西榆林鱼河镇)。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肤施、龟兹、白土、桢林、奢延、高奴、定阳、雕阴、漆垣。
.xiazaitxt.co m发布
雁门郡 治阴馆(今山西朔州汴子疃附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4县:阴馆、马邑、埒县、楼烦、广武、原平、卤城、汪陶、繁畤、剧阳、崞县、武州、平城、强阳。
.xiazaitxt.co m发布
云中郡 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古城乡)。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1县:云中、沙陵、沙南、箕陵、成乐、武进、原阳、定襄、咸阳、武泉、北舆。
.xiazaitxt.co m发布
定襄郡 治善无(今山西右玉)。
.xiazaitxt.co m发布
领5县:善无、中陵、武成、骆县、桐过。
.xiazaitxt.co m发布
五原郡 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哈业附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九原、河阴、临沃、五原、宜梁、成宜、西安阳、武都、曼柏。
.xiazaitxt.co m发布
朔方郡 治临戎(今内蒙古磴口县坝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6县:临戎、沃野、广牧、朔方、大城、三封。
.xiazaitxt.co m发布
幽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第77页
代 郡 治高柳(今山西阳高)。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1县:高柳、马城、道人、北平邑、班氏、猘(去尔加示)氏、平舒、东安阳、桑干、当城、代县。
.xiazaitxt.co m发布
上谷郡 治沮阳(今河北怀来小南辛堡附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8县,沮阳、居肃、涿鹿,潘县、碓(去石加句)瞀、下洛、广宁、宁县。
.xiazaitxt.co m发布
涿 郡 治涿县(今河北涿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7县:涿县、良乡、方城、范阳、遒国、故安、北新城。
.xiazaitxt.co m发布
广阳郡 治蓟县(今北京西南城区)。
.xiazaitxt.co m发布
领5县:蓟县、广阳、昌平、军都、安次。
.xiazaitxt.co m发布
渔阳郡 治渔阳(今北京密云十里堡附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渔阳、犷平、厩(去既加虎)奚、安乐、狐奴、平谷、潞县、雍奴、泉州。
.xiazaitxt.co m发布
右北平郡 治土垠(今河北唐山北新区)。
.xiazaitxt.co m发布
领4县:土垠、徐无、无终、俊靡。
.xiazaitxt.co m发布
辽西郡 治阳乐(辽宁北票南巴图营子附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5县:阳乐、临渝、肥如、海阳、令支。
.xiazaitxt.co m发布
辽东郡 治襄平(辽宁辽阳)。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1县:襄平、辽队、新昌、安市、汶县、平郭、沓氏、西安平、番汗、望平、无虑。
.xiazaitxt.co m发布
另领辽东属国,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xiazaitxt.co m发布
领5县:昌黎、扶黎、宾徒、徒河、房县、险渎。
.xiazaitxt.co m发布
玄菟郡 治高句丽(今辽宁渖阳东陵附近)。
.xiazaitxt.co m发布
领5县:高句丽、候城、西盖马、辽阳、高显。
.xiazaitxt.co m发布
乐浪郡 治朝鲜(今朝鲜平壤南市区)。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8县:朝鲜、占蝉、遂城、让(去上加冉)邯、浑弥、增地、骊望、镂方、乐都、灞(去霸加贝)水、屯有、含资、提奚、带方、海冥、昭明、列口、长岑。
.xiazaitxt.co m发布
交州刺史部
.xiazaitxt.co m发布
南海郡 治番禺(今广东广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7县:番禺、增城、博罗、龙川、揭阳、四会、中宿。
.xiazaitxt.co m发布
苍梧郡 治广信(今广西梧州)。
.xiazaitxt.co m发布
领9县:广信、端溪、高要、猛陵、封阳、临贺、冯乘、谢沐、荔浦。
.xiazaitxt.co m发布
合浦郡 治合浦(今广西浦北石埇西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4县:合浦、高凉、临允、徐闻。
.xiazaitxt.co m发布
郁林郡 治布山(今广西桂平城西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0县:布山、中熘、桂林、潭中、定周、领方、安广、增食、临尘、广郁。
.xiazaitxt.co m发布
交趾郡 治龙编(今越南河内北宁)。
.xiazaitxt.co m发布
领12县:龙编、北带、曲阳、稽徐、安定、朱戟(去早加乌)、望海、西于、封溪、娄(去女加尼)泠、苟漏、嬴队(去人加娄)。
.xiazaitxt.co m发布
九真郡 治胥浦(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城西北)
.xiazaitxt.co m发布
领5县:胥浦、居风、无功、无编、咸欢。
.xiazaitxt.co m发布
日南郡 治西卷(今越南平治省广治市)。
.xiazaitxt.co m发布
领4县:西卷、卢容、朱吾、比景。
第78页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时称今海南岛为朱崖洲。
.xiazaitxt.co m发布
西域都护府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时西域都护府为少数民族居住区。都护府为郡级单位,下领县及相当县级少数民族居住区,在东汉和帝永元六年至安帝永初元年(公元94~107年)时的行政区划如下:
.xiazaitxt.co m发布
西域都护府,治它干城(今新疆沙雅县境内)。
.xiazaitxt.co m发布
领县和县级单位有:
.xiazaitxt.co m发布
延城、尉黎、危须、交河城、务涂谷、欢泥、且末、精绝、宁弥、西城、子合、莎车、疏勒、温宿、赤谷城、贵山城、戊部侯城、戊己校尉城、宜禾都尉城等。
.xiazaitxt.co m发布
东汉时,在中国北部,即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西,由鲜卑、大幕、匈奴、坚昆、呼揭等少数民族居住。
.xiazaitxt.co m发布
在今辽宁东北部、吉林、黑龙江和俄罗斯地区由夫余、挹娄、沃沮、高句丽等少数民族居住。
.xiazaitxt.co m发布
今青海、四川西部和西藏广大地区由唐旄、发羌、烧羌、白马羌、蝥(去虫加尼)牛羌、大牂等羌民族居住。马羌,麓牛羌、大烊等羌民族居住。
.xiazaitxt.co m发布
今新疆西北部由乌孙族居住。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一卷历史专区 宋代的科举以及军队软弱无力的根本原因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1643
宋代的科举以及军队软弱无力的根本原因
“宋代的选官制度”,当时并没有八股选士的说法,其官吏的选任,沿用唐代的科举制度,但宋代由于经济上的发展和门阀制度的衰落,科举考试向庶族地主及中小地主知识分子广泛开放。对于士大夫,正如陈傅良在《答林宗简》所说的“家不尚族谱,身不重乡贯”,只要文章、诗赋合格,就可录取。这是扩大统治阶级基础的重要措施。
有常科、制科和武举。考试的科目:《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考取的人,称为进士,考试内容着重诗赋。除进士科外,诸科则重帖经、墨义。
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废除考诗赋、帖经、墨义。每个考生在《易》、《诗》、《书》、《周礼》、《礼记》中任选一经,兼治《论语》、《孟子》,每试四场,考试方式是试策、试论、及经文大义。王安石着手整顿太学。将太学生分为三等:外舍、内舍和上舍。以考试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作为升舍、应试和授官的根据。这种制度称为“三舍法”。
而后,司马光执政,将王安石的三舍法废除,将进士分为经义和诗赋两科,罢试律义。这样一来,进士便分为两种,一曰经义进士,一曰诗赋进士。
直至南宋未年,选举制度又反覆过几次,终于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恢复司马光时的诗赋和经义两科进士,至宋末不革。
军队无力的原因---初探
1、宋代的武科。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先试骑射,然后试策,“以策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可是不久就停止了。后来,虽然也曾设立武学和恢复武举,以马射、步射、武艺、策略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内容,但是并不为人重视。直至孝宗干道五年(公元1169年),武举殿试之后,才和文举一样赐给黄牒。这科共选33人,第一名赐武举及第,其余并赐武举出身。但是,此后的武举并没有选拔出什么人才,只是为一些人提供进身之阶,于军队毫无意义。
2、程朱理学和反道学之争。朱熹提出的道学主张,曾引据周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之道”,说是“其本不在乎威强而在乎德业,其备不在乎边境而在乎朝廷,其具不在乎兵食而在乎纪纲”。
以为整顿边防、充实仓库、训练士卒,不值得考虑。应该考虑的就是修德业,正朝廷,立纪纲。”
他说,这样,就会使金朝害怕,而宋朝的形势也就会自然强起来。
而当时的皇帝孝宗,便多次对大臣们说:“近时儒者多高谈,无实用”,“儒者不肯留意金谷(理财)”,儒生“不达时变”不能为用。
朱熹得不到孝宗的赏识,不能侪于高官的行列,但在社会上影响渐大,形成道学集团。不但如此,在不孝子光宗(孝守的儿子。孝宗死后,光宗不去尸前服丧,使老子的葬礼都无法进行)、宁宗以后成了中国的正统学说,从此结束了天下的思想争论,并让朱熹的主和言论成为朝野主流,使不抵抗有了实施基础,对军事准备给予沉重打击。
3、宋王朝在政治上更加腐朽,分为战、和两派,整个统治阶层不但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的统一意见,反而内斗不止,相互攻讦。抗金名将张浚建万弩营,修造海船,修筑水陆防御工事,布防海州、泗州。一年后,妥协派汤思退得到孝宗信任,立即命令解散万弩营,拆除张浚修筑的水陆防御工事,解散海州、泗州守军,作割地求和的准备。
第79页
自北宋主战派岳飞被赐死,改革派王安石下野,南宋主战派韩侂胄被害死(元代修《宋史》,将韩侂胄与秦桧并列,辱骂他是“奸恶”,完全颠倒了历史的是非。在当时,韩侂胄是反道学反妥协的先锋,为抗金作出很大贡献),反道学派陈亮遭受严刑毒打。至此,反战主和的妥协、保守势力,终于大获全胜,同时也为他们赖以得道的统治阶级掘下坟墓。
军队为政治服务,便因为政治斗争,使军心涣散无以为继。
4、国内各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外有强敌,内有自斗,宋朝元气大伤。
5、经连年征战,南宋经济上日益崩溃,再加之以上种种内耗,终不免于被元朝所消灭。
~~~~
第一卷历史专区 日本二战陆军的作战编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4194
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
.xiazaitxt.co m发布
士兵:6.5毫米38年式友板步枪,30年式刺刀,11年式轻机枪(仿丹麦制,中国习惯就它歪把子)28式重机枪,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30年式钢盔等。至于防毒面具等就不列举了!
.xiazaitxt.co m发布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xiazaitxt.co m发布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xiazaitxt.co m发布
日本陆军的作战编制
.xiazaitxt.co m发布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xiazaitxt.co m发布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xiazaitxt.co m发布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xiazaitxt.co m发布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1.5-1.7万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6000-7000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第80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xiazaitxt.co m发布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时、日军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制。独立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无特种兵(在此处、特种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种),总人数为4900人。
.xiazaitxt.co m发布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达8000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xiazaitxt.co m发布
以上就是抗战时期日军编制的全部情况了。
.xiazaitxt.co m发布
三、装甲部队
.xiazaitxt.co m发布
日军由于当时上层思维模式的束缚,对于军队的机械化认识不够,看不到坦克战术对战争的影响,所以机械化进程远不如欧洲各国。日军装备的坦克是轻型坦克,只是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时刻才研制真正的中型坦克-4型坦克。最初日军的坦克型号是89式,用于我国喜峰口战役,以后被很快的淘汰了,89式是日军第一种坦克。95,97轻型坦克(号称中型坦克而已)只是悬挂不同。94轻型侦察坦克、95式、97式是日军在二战的主要坦克装备,就是现在的影片中经常露面的那些坦克,横扫东南亚的日军坦克也是它们。日军最好的97式,还是停留在铆接车体,小口径47mm短炮的基础上,大概与苏军的t26,德军的ii式,iii式坦克一个级别。
.xiazaitxt.co m发布
日军要称机械化还差得远,光是有战车不算,还要看其它车辆的配属。日本部队连一般卡车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轮型或履带载具。初期的日本战车炮连近至100公尺数台齐发都不能击穿美国m3轻战车的正面装甲,火力之差由此可见。末期的炮虽然可以击穿,不过老美也有m4了。日军当时有四个战车师团的建制,其中两个隶属侵略东南亚的南方军,一个配置给满州的关东军,最后一个驻守本土,侵华派遣军一个都没有。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侵占菲律宾的战役中,日军在马尼拉郊区使用坦克师团与美军m4战车交火,200辆97式被击毁达到180辆,完全失去战斗力。
.xiazaitxt.co m发布
日本不研制重型坦克的原因,也和不装备冲锋鎗的理由相似:国力贫弱。对比美国的2000万吨和德国1800万吨的钢产量,日本每年只能出产区区400万吨劣质钢,并且大多数钢铁和军费用来建设海军,以至日本的所谓装甲部队,在装备落后的中国步兵面前耀武扬威,但在诺门坎和密支那,在装备精良的苏军和中国驻印军装甲部队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xiazaitxt.co m发布
日军的师团主要是以步兵为主,坦克是按需要临时配置。在二战中,日军没有集中使用坦克的例子,在同苏联的两次作战时也是这样的,所以会被朱可夫大败于偌门坎。在崑崙关一役,日军是距险而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坦克战役。日军在二战时还沉湎于日俄战争时期的肉弹战术,所以不难想像为什么日军会在太平洋战争时期会有各种自杀攻击形式了。在这个前提下,部队的机械化就是天方夜谈了。所以,日军在二战期间实际上还是停留在一战的地步,尽管他们的装备比1914年要好得多。日军由于没有专门的舟桥部队,所以对于一些重装备的及时投入战斗是有影响的。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一卷历史专区 机械化步兵师编制1机械化营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617
1.机械化步兵营的人员和火力配置
{1}机械化步兵班:(12人)
班长(士官),1支m1自动步枪、1支手枪;副班长(军士长),1支m1自动步枪、1支手枪,1部对讲机
第81页
[1]机枪小组2个:(2人)
2挺g2型班用机枪
每小组:
射手1人,1支手枪,备弹700发3个100发弹鼓,另有400发散弹在作训包中,及标准单兵装备
[2]步枪小组:(8人)
装备m15.8mm自动步枪,备弹500发(10个30发弹匣,按枪1/装具弹匣袋7/作训包2携行,另在作训包中携带100发机枪散弹,120发步枪散弹);82-2式手榴弹6枚;及标准单兵装备
其中4人加挂35mm榴弹发射器,备弹15发
{2}机械化步兵排:(52人)
排长(少尉),1支m1自动步枪、1支手枪;副排长(士官长),1支m1自动步枪、1支手枪,2名狙击手,装备2支m2狙击枪,卫生员2人2部对讲机,
[1]3个机械化步兵班(36人)
[2]火力支援班:(10人)
(1)装备2具h1型75mm火箭筒
射手2人,2支手枪,每人备弹20发
供弹手2人,2支m1自动步枪,每人备火箭弹30发,步枪子弹120发(4个弹匣)
(2)装备2门p1型60mm迫击炮,备弹90发
射手2人,2支手枪
供弹手2人,2支m1自动步枪
观测手2人,2支m1自动步枪
{3}机械化步兵连:(230人)
连部:(19人)
连长(上尉)、副连长(中尉)、指导员(中尉)、司务长(士官长)、通讯员2、卫生员2、狙击手2(1挺g1重机枪,2挺g2班用机枪,4支m1自动步枪),共10人,2辆m1越野车
炊事班:班长1、战士8,2辆炊事车,(1挺g2班用机枪,10支m1自动步枪)
[1]3个机械化步兵排(156人)
[2]重机枪排:(17人)
排长(少尉)1人
4个机枪班,每班:装备1挺g1型重机枪
射手1人,1支手枪
供弹手1人,1支m1自动步枪
观测手1人,1支m1自动步枪
军械士1人,1支m1自动步枪
[3]迫击炮排:(38人)
排长(少尉)1人
4个迫击炮班,每班:装备2门p1型60mm迫击炮,备弹90发,8人
支援班:2挺g2班用机枪,4支m1自动步枪,6人
{4}机械化步兵营:(1460人)
营部:(192人)
营长(中校)、2个副营长(少校)、2辆m1越野车
(1)营部辖:(19人)
〈1〉情报组(军官2,士兵3,1辆l1—d装甲通讯车,1挺g2班用机枪,3支m1自动步枪)
〈2〉后勤组(军官1,士兵5,1辆m1越野车,1辆l1—d装甲通讯车,1挺g2班用机枪,3支m1自动步枪)。
〈3〉炊事班:班长1、战士7,2辆炊事车,(1挺g2班用机枪,7支m1自动步枪)
(2)营部连:(173人)
〈1〉连部(军官2,士兵7,1挺g2班用机枪,7支m1自动步枪,4辆卡车,1辆水罐车)
〈2〉指挥通讯排(军官1,士兵11,2辆l1—d装甲通讯车,1辆l1—c装甲指挥车)
〈3〉侦察排(军官1,士兵28,1辆越野车,3个班,每班4辆两轮摩托,2辆三轮摩托,8人,2挺g2班用机枪,6支m1自动步枪)
〈4〉勤务排(军官1,士兵40,20辆汽车,41人,30支m1自动步枪,10挺g2型班用机枪)
〈5〉医疗排[排部(军官1,士兵1,1辆m1越野车)、医疗班(军官2,士兵6,2辆l1—h装甲救护车,2辆卡车)、4个救护车班(士兵4,2辆l1—h装甲救护车)和战斗医疗组(士兵13)]
(3)警卫排:同机械化步兵排(52人)
[1]4个机械化步兵连(920人)
[2]榴弹炮连:(118人)
(1)连部:(14人)
连长(上尉)、副连长(中尉)、指导员(中尉)、司务长(士官长)、通讯员2、卫生员4、技术人员4,(1挺g1重机枪,2挺g2班用机枪,8支m1自动步枪)3辆m1越野车
(2)4个榴弹炮排:(96人)
每个榴弹炮排:
〈1〉2门105mm轻型榴弹炮,16人,16支m1自动步枪,排指挥2人,
〈2〉2挺g2班用机枪,4支m1自动步枪,6人
(3)炊事班:班长1、战士7,2辆炊事车,(1挺g2班用机枪,6支m1自动步枪)
[3]反坦克炮连:(64人)
(1)连部:(14人)
连长(上尉)、副连长(中尉)、指导员(中尉)、司务长(士官长)、通讯员2、卫生员2,(1挺g1重机枪,2挺g2班用机枪,8支m1自动步枪)2辆m1越野车
(2)4个反坦克炮排:
每个反坦克炮排:
2门pak1型75mm反坦克炮,12人,12支m1自动步枪,排指挥2人
[4]高射机枪排:(44人)
排指挥员2人,卫生员2人,1辆m1越野车
4个高射机枪排:(40人)
每个高射机枪排:2部m1四联装自行高射机枪,10人
[5]汽车连:(122人)
(1)连部:(10人)
连长(上尉)、副连长(中尉)、指导员(中尉)、司务长(士官长)、通讯员2、卫生员4,(1挺g1重机枪,2挺g2班用机枪,4支m1自动步枪)2辆m1越野车
(2)1排:32辆汽车,32人,40支m1自动步枪,负责步兵1、2连的人员武器运输及弹药携带
(3)2排:32辆汽车,32人,40支m1自动步枪,负责步兵3、4连的人员武器运输及弹药携带
(3)3排:20辆汽车,40人,40支m1自动步枪,负责营的运输牵引及弹药携带
第82页
(3)炊事班:班长1、战士7,2辆炊事车,(1挺g2班用机枪,6支m1自动步枪)
这是我在接下来的剧情当中要用的我方军队的前期主力,机械化师的编制(没有这么快就造出坦克来,所以暂时没有装甲师的出场,哈哈),希望大家提下意见,我打算用这样一个营来和日本人的两个联队较量
第一卷历史专区 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137
西北人民国防军陆军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修改版)
1928年大整编始
摩托化步兵营标准编制:
1、摩托化步兵班:(16人)
班长1人(上士),1支m1自动步枪、1支手枪
副班长1人(中士),1支m1自动步枪、1支手枪
2个战斗小组:
每组,1个机枪射手装备:1挺mg——2通用机枪(班用型);5个步枪射手装备:5支m1自动步枪;1个榴弹手装备:1支m1自动步枪加装40mm榴弹发射器。
2、摩托化步兵排:(66人)
排长(少尉)1人,通讯员2人,卫生员2人,狙击手1人(m1自动步枪加光学瞄准镜),1挺mg——2通用机枪,2支m1自动步枪。
{1}3个摩托化步兵班(48人)
{2}火力支援班:(13人)
班长1人(上士),1支m1自动步枪、1支手枪
2名军械士,2支m1自动步枪
2挺榴弹发射器(6人)2支m1自动步枪
2个85mm火箭筒(4人)2支m1自动步枪
3、摩托化步兵连:(278人)
连部:(6人)
连长(上尉)1人,通讯员3人,1个勤务员,1个司务长,狙击手2人(装备12、7毫米狙击枪)。装备1挺mg——2通用机枪,5支m1自动步枪,2支大口径狙击枪,2辆m1越野车。
{1}3个摩托化步兵排(198人)
{2}机枪排:(30人)
排长(中尉)1人1支m1自动步枪、1支手枪
1个通讯员,1支m1自动步枪
4名军械士,4支m1自动步枪
4个机枪班,8挺mg——1重机枪,24人,8支m1自动步枪
{3}迫击炮排:(30人)
排长(中尉)1人1支m1自动步枪、1支手枪
1个通讯员,1支m1自动步枪
4名军械士,4支m1自动步枪
4个迫击炮班,8门60mm迫击炮,24人,16支m1自动步枪
{4}炊事班:(7人)1挺mg——2通用机枪(班用型),6支m1自动步枪,2辆炊事车
{5}卫生班(5人)1辆m1越野车
4、摩托化步兵营:(1260人)
营部:(120人)
营长(少校)1人,主任参谋(上尉)1人,勤务兵4人,装备1挺mg——2通用机枪,5支m1自动步枪,2辆m1越野车。
[1]参谋处:12人,装备1挺mg——1重机枪,2挺mg——2通用机枪,7支m1自动步枪,3辆m1越野车。
[2]勤务处:(军官2,士官10人,士兵40,30辆汽车,42人,42支m1自动步枪,10挺g2型班用机枪)
[3]侦察班:14人,2挺mg——2通用机枪,2支大口径狙击枪,6支m1自动步枪,2支m1自动步枪加装40mm榴弹发射器,1具火箭筒,3辆m1越野车。
[4]警卫班(16人)同摩托化步兵班
[5]医疗组(14人)4辆汽车
[6]炊事班(6人)2辆炊事车,1挺mg——2通用机枪,5支m1自动步枪。
{1}3个摩托化步兵连(834人)
{2}榴炮连:(80人)
连部:(6人)
连长(上尉)1人,通讯员3人,1个勤务员,1个司务长,装备1挺mg——2通用机枪,5支m1自动步枪,1辆m1越野车。
3个榴炮排,6门105mm榴弹炮(54人)54支m1自动步枪。
1个摩托化步兵班(16人)
炊事班4人,1辆炊事车,4支m1自动步枪。
{3}加农炮连:(52人)
连部:(6人)
连长(上尉)1人,通讯员3人,1个勤务员,1个司务长,装备1挺mg——2通用机枪,5支m1自动步枪,1辆m1越野车。
3个加农炮排,6门75mm加农炮(42人)42支m1自动步枪。
炊事班4人,1辆炊事车,4支m1自动步枪。
{4}防空排:(34人)
排长(中尉)1人,通讯员2人,卫生员1人,装备1挺mg——2通用机枪,2支m1自动步枪,1辆m1越野车。
4部“火神”防空车(6管20mm机炮1部),24人,24支m1自动步枪。
2部弹药车,6人,6支m1自动步枪。
{5}汽车连:(140人)
连部:(6人)
连长(上尉)1人,通讯员3人,1个勤务员,1个司务长,装备1挺mg——2通用机枪,5支m1自动步枪,1辆m1越野车。
4个汽车排,64辆汽车,128人,128支m1自动步枪。
1个炊事班(8人),2辆炊事车,1挺mg——2通用机枪,7支m1自动步枪。
西北人民国防军军衔标准
士兵:
列兵
下等兵
上等兵
士官:
下士
中士
上士
尉官:
少尉
中尉
上尉
校官:
少校
中校
上校
将官:
少将
中将
二级上将
一级上将
第83页
元帅:
军种元帅
帝国元帅
第一卷历史专区 [转帖]:汉族的发展和演变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42343
一、地球生物发展史
宇宙形成之初,通过“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硫、磷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生物单分子包括胺基酸、脂肪酸、糖、嘌呤、嘧啶、单核苷酸、卟啉、atp等高能化合物。生物高分子是指蛋白质、核酸、高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是由生物单分子经过聚合而成的多分子体系。(蛋白质是由α-l-胺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核酸是由嘌呤和嘧啶硷基,与糖d-核糖或2-脱氧-d-核糖、磷酸脱水缩合而成;多糖是由单糖脱水缩合而成。)通过遗传密码的演化和前生物系统的过渡,地球上最终产生了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从原核生物过渡到真核生物,完成了细胞演化中最重要的一步。原始的真核生物是微小的单细胞,它们进行有丝分裂,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原始真核生物逐渐演化为多细胞的后生动植物。
地质史上最早为45--38亿年前的冥古代,然后为伊苏瓦、斯瓦齐、兰德、休伦、安尼米克共5代。距今8--5。7亿年前为震旦代,距今5。7--2。45亿年前为古生代,古生代细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纪。
25--4。38亿年前,为震旦代、寒武纪、奥陶纪时期。藻类是元古代海洋中的主要生物,大量藻类如蓝藻、绿藻、红藻在浅海底一代复一代的生活,逐渐形成巨大的海藻礁(又称迭层石)。寒武纪时各门类无嵴椎动物大量涌现,但以三叶虫为最多,占当时动物界的60%。奥陶纪时各门类无嵴椎动物已发展齐全,海洋呈现一派生机逢勃的景象。
距今4。38--3。55亿年间,为志留纪、泥盆纪时期。生物发展史上有两大变革,其一是生物开始离开海洋,向陆地发展。首先登陆大地的是绿藻,进化为裸蕨植物,它们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在变化多端的陆地环境生长,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其二是无嵴椎动物进化为嵴椎动物,志留纪时出现的无甲胃鱼类,是原始嵴椎动物的最早成员,但却不是真正的鱼类;到泥盆纪时出现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才是真正的鱼类,并成为水域中的霸主。
距今3。55--2。5亿年的石炭纪、二迭纪时期,陆生生物飞跃发展。石炭纪时裸蕨植物已绝灭了,代之而起的是石松类、楔叶类、真蕨类、种子蕨类等植物,它们生长茂盛,形成壮观的森林。与森林有密切关系的昆虫亦发展迅速,种属激增,到二迭纪末期已有几万种昆虫。此外,嵴椎动物亦在石炭纪时向陆上发展,但因为不能完全脱离水域生活,只能成为两栖类动物,到二迭纪末期,两栖类逐渐进化为真正的陆生嵴椎动物—原始爬行动物。古生代末期,地球上全部生物界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衰退和淘汰,但各门类生物仍有不少科属得以延续。
距今2。5--0。65亿年前为中生代,分为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的特点是继续向适应陆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进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动物界中爬行动物也迅速发展,演化出种类繁多的恐龙,成为动物界霸主,占据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中生代末期,生物界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极度繁荣的恐龙突然绝灭;海域里很多无嵴椎动物如海蕾、海林檎、菊石、箭石等遭淘汰。
从0。65亿年前到今天为新生代,分为老第三纪、新第三纪、第四纪。老第三纪细分为古新世(0。66-0。55亿年前)、始新世(0。55-0。37亿年前)、渐新世(0。37-0。24亿年前);新第三纪细分为中新世(0。24-0。06亿年前)、上新世(0。06-0。034亿年前);第四纪细分为更新世(0。034-0。0001亿年前)、全新世(1万年前到现在)。进入新生代,被子植物因种子在子房内发育,并进行双受精作用,完全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取代了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的新霸主。哺乳动物在二亿年前的中生代初期由爬行动物中的下孔类中的兽孔类进化而来,进入新生代,哺乳动物爆炸性大发展,成了陆上霸主。人类起源于新第三纪的森林古猿中的一支,经过腊玛古猿、南方古猿两个过渡阶段的演化,终于在第四纪初出现了真正的人类。
在生物学上,现在世界上的人种只是一个种,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hominida-e)-人属(homo)-智人种(homosapiens)。智人种根据共同遗传特徵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智人种亚种。1。蒙古利亚人种(mongoloid):又称黄种人、亚美人种;该人种起源于中亚和东亚的干旱草原和半荒漠地区,其中包括居住于中亚-东亚-北亚的大陆人种、太平洋人种、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种-美洲的印第安人种;该人种在三大人种中人数最多,现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西伯利亚、中南半岛、南北美洲;该人种的特徵是皮肤黄色、头发黑而直、头型近似方形,面部宽平,鼻低、颧骨突出,眼狭细。2。尼格罗人种(negroid):又称黑色人种、赤道人种;起源于非洲,其中包括西非的森林尼格罗人种、中非班图人种、南非布须曼人种、澳大利亚人种等;该人种现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西印度群岛、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其特徵是皮肤黑棕色、毛发细短、捲曲、体毛特少、眼睛为棕色、头型长、鼻低而大、唇厚。3。欧罗巴人种(europeoid):又名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cavcasoid);它起源于欧、亚、非相连接地区,包括北欧的波罗的海人种、东北欧的北海-波罗的海人种、南欧的印度-地中海人种、西亚的巴尔干-高加索人种、中欧人种;该人种现分布于全部欧洲、亚洲的西伯利亚、西南亚、北非、印度、澳大利亚、南北美洲。
第84页
从语言来说,白种人分印欧、高加索、闪米特含米特、乌拉尔共4个语系。其中,斯拉夫、日尔曼、拉丁、凯尔特、希腊-阿尔巴尼亚、波罗的、吐火罗、雅利安、安纳托利亚、巴斯克属于印欧语系。(爱尔兰-威尔斯-苏格兰-高卢属于凯尔特,立陶宛-拉脱维亚-亚美尼亚属于波罗的,波斯-普什图-库尔德语-俾路支-塔吉克-奥塞梯属于西雅利安,巴基斯坦-印度斯坦-孟加拉-吉普赛-南尼泊尔-僧伽罗-马尔地夫属于东雅利安,西臺-吕底亚-吕齐亚属于安纳托利亚)卡巴尔达、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乔治亚属于高加索语系。犹太-阿拉伯-柏柏尔-衣索比亚索马利亚的库施特-古埃及后裔科普特-查德的毫萨属于闪米特含米特语系。
从人种来说,白种人内部同样差异很大,主要分北欧人种和地中海人种。北欧人种又分为波罗的海亚人种和巴尔干亚人种;波罗的海亚人种包括大西洋人(凯尔特人)、北欧人(日尔曼人)、东欧人(斯拉夫人);巴尔干亚人种包括南部斯拉夫人和罗马尼亚拉丁人。地中海人种分为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和高加索亚人种。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包括阿尔卑斯人(南部日尔曼人和凯尔特-日尔曼-拉丁混血的法兰西民族)、地中海人(拉丁人、希腊-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闪米特含米特人、帕米尔人(南亚雅利安人);高加索亚人种包括高加索人和西亚雅利安人。
黑白混血人种包括衣索比亚和索马利亚的库西特人。黄白混血人种包括突厥人种。
地质学中的地台是指构成大陆的地壳内相对稳定的地区。原先此处的地壳活动性也是强的,产生明显褶皱后,隆起成为古陆,此后便再没有产生过显着的褶皱,而是表现为整体性的升降,即变得比较稳定了。华北地台的经历正是如此,它隆起于17亿年以前,随后持续抬升,形成中国范围内最大最早的一块古陆。经过12亿年,到寒武纪早期华北地台才转而下沉,海水漫上地台,古陆面积逐渐缩小;至寒武纪中期,大部分已为海水所淹没。奥陶纪中期华北地台再次上升,到奥陶纪晚期已大部分重新露出水面;持续上升到志留、泥盆纪时期,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到石炭纪早期已因受到长期剥蚀而演变成一片准平原。随后又转入间有沉降、海水入侵、形成面积广大的浅海。至二叠纪时,再转为以抬升为主,浅海演变成陆上的湖泊,而且湖面逐渐缩小。华北地台上升的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天,不过这是就整体的总趋势而言,其间或升或降,不同地区之间还有很大差异。
在整个华北地台以抬升为主的形势下,华北平原在中生代早期与西边的山西高原本为一体,也是高地。随后发生了被称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华北平原所在地区于此时转而沉降,与此同时,西边的山西高原抬升,太行山在白垩纪末期已具雏形,巨大的断层沿大行山麓延伸,在此两边东降西升,界限分明。
原先印度大陆本紧靠着南极大陆和非洲,由于板块的运动,它在中生代时脱离出来向北漂移;进入新生代时才接近亚洲大陆,中间还隔有一道喜马拉雅海槽;到第三纪末期两个大陆碰合在一起了,雅鲁藏布江河谷就是它们的结合之处。正是它们的碰撞使喜马拉雅山升起,青藏高原急剧抬升,成为影响中国全境的喜马拉雅运动。山西高原在此影响下,产生了两条近于平行的大断裂带,南端与关中平原所在处的沉降带相接,它们曾蓄水相通,称为古汾渭湖;今天虽已被泥沙淤塞成为平川,沉降仍未停止。持续沉降意味着地势始终保持低下,不用挖很深就能遇到地下水,这固便于先民凿井而饮,但也易导致土壤盐硷化。像山西太原最早曾称为“大卤”,意为广大平坦的盐渍之地;关中平原也久受盐硷化的威胁。从汾河到渭河,它们所经过的狭长谷地,均是这种地质构造在地形上的反映:中间是下降的断块,两侧则为相对上升的断块所限制。
在山西高原西边,吕梁山、秦岭、六盘山、贺兰山等山脉环绕的范围以内,是华北地台中最稳定的一个地区。它在中生代时曾微微向下弯曲,形成碟状盆地,随后又逐渐升起,长期遭受剥蚀的地面变得相当平坦,海拔却不低,达1000~1400米;其南部为黄土覆盖,形成黄土高原,其北部则表现为草原或沙漠。
到了第四纪初期,在黄河发源地处,由于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喇山对峙南北,也由于今日若尔盖草原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此时处于下沉状态的地区,自河流而来的滔滔河水,遂亦以此古若尔盖湖为归宿。当时今天的共和县一带也是一个蓄水的盆地,来自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间的一条河流注入其中,它日后也成为黄河上游的一段。此时共和盆地与东边的河流还不相通,那一段黄河流入贺兰山旁因断层陷落而形成的古银川湖即今之宁夏平原。在鄂尔多斯东缘,一条河流经由一串较小的湖海流入古汾渭湖。古汾渭湖此时也是封闭在内陆的,东边的中条山还阻挡着它与大海相通;山脉东侧的流水经由不止一股河道,在山东丘陵南北入海。
流水的沖刷在源头地区作用很强,原来浅浅的河底逐渐变深,源头的位置也向河流流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日积月累,这种溯源侵蚀作用终于将分水岭打开,两边的河流贯通汇合,海拔高处的河流改变原来的流向,汇入海拔较低的河道中。于是黄河诞生了。
第85页
山东丘陵是最早升出水面的古陆的一部分,其后虽也有过为海水淹没的时候(如在寒武纪、奥陶纪),但从长期来看,大部分时间是陆地,而且近期还在上升。山东丘陵上升的时候,旁边的平原却在下沉,使海水曾淹没到太行山麓,黄河和其他众多入海的洪流带来大量泥沙淤积,于是有了今天的华北大平原。
三、旧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人类,以打制石器为生产工具,过着採集和狩猎生活。距今一万年时,中国的旧石器时代结束。
这个时代是地球上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全部地区、低纬度地区的一些高山出现了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冰川的前进和退缩,形成了寒冷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的多次交替,并导致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气候带的转移、动植物的迁徙绝灭。中国华北更新世可以分为4个时间单位,依次称为“泥河湾期”、“公王岭期”、“周口店期”、“马兰黄土期”。泥河湾期相当于早更新世,公王岭期和周口店期分别相当于中更新世的早期和晚期,马兰黄土期则相当于晚更新世。
泥河湾期的地层以由砾石、砂、泥灰岩、粘土构成的河湖相堆积为代表。“泥河湾动物群”由长鼻三趾马、板齿犀、后裂爪兽等第三纪末期的残余种属和象、马、骆驼、野牛、羊等近代哺乳动物的属组成。其中有许多是北方型的动物,反映一种比较凉爽的疏林草原环境。泥河湾期地层除分布在横亘于山西、河北两省北部的泥河湾盆地外,在黄河中游的汾渭地堑区等地也有出露。现已从这个时期的地层中发现了3个旧石器地点:山西南部的西侯度、位于泥河湾盆地里的小长梁、东谷坨。埋藏环境表明当时人们是沿着湖滨、河岸活动的。
公王岭期地层以夹有古土壤的厚层原生黄土为代表,标准地点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从这里除发现蓝田人头骨化石和石器外,还发现了一个由38种动物组成的“公王岭动物群”,包括一些第三纪的种属(如巨剑齿虎、奈王爪兽等)和较多的更新世种属,现生种属仅占整个动物群的13%。公王岭动物群中有一批过去未曾在秦岭以北发现过的南方种类,如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巨貘、中国貘、中国爪兽、毛冠鹿和苏门羚等,这表明当时华北的气侯比较温暖湿润。公王岭期的人类活动遗蹟除蓝田外,还见于山西南部的□河等地。从埋藏环境看,当时人们似乎更多地活动于河谷地带。
周口店期的标准地点是北京人遗址,属洞穴堆积。这时黄土堆积在华北广泛形成。周口店动物群由近100种哺乳动物组成,可分成3类:首先是泥河湾期残留的种属(如剑齿虎、居氏大河狸、三门马等);其次是真正的更新世种属(如纳玛象、披毛犀、肿骨大角鹿、中国缟鬣狗、洞熊、杨氏虎等);最后是一些最早出现的现代哺乳动物种(如狼、棕熊、小型嚙齿类动物)。从生态上看,这个动物群所反映的气侯和地理环境非常复杂,但大部分是温带古北界的种类。这表明当时周口店一带的气侯总的来说具有温带特点,和今日华北接近。不过,其间曾发生过多次冷暖、干湿的明显波动,而且气侯的大陆性程度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马兰黄土期地层以分布极广的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和河流的或河湖相的堆积为代表,标准动物群是产自鄂尔多斯高原东南角的河湖相堆积层中的“萨拉乌苏动物群”。它的重要成员有纳玛象、野驴、普氏野马、披毛犀、诺氏驼、马鹿、河套大角鹿、王氏水牛、原始牛和最后斑鬣狗等,多半是适应草原生活的动物,但也有一些喜欢在水边、林边生活。从动物群总的特点来看,华北在马兰黄土期的气侯要比前一时期寒冷和干燥。
更新世期间,东北的气侯和华北的差别不大。辽宁也有早期人类的活动。从晚更新世起,东北与华北在气侯上的差别越来越明显。这一时期生活在东北的是“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它在成分上与西伯利亚动物群基本相同。像狼、洞熊、猛犸象、普通马、披毛犀、马鹿、大角鹿、野牛、原始牛等,从中国东北到西伯利亚以至欧洲,都有它们的踪迹。这一动物群拥有萨拉乌苏动物群所缺少的猛犸象和东北野牛等种属;森林动物所占比重也大于华北的动物群。这些差异,表明晚更新世东北的气候总的说来是比较寒冷和潮湿的。
由于纬度较低的缘故,长江以南地区在更新世期间气侯的变化不如北方显着。从分布很广的石灰岩洞穴或裂隙堆积中发现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从早更新世一直延续到晚更新世。只是根据一些特殊或稀有的种类,才能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作进一步的早、中、晚划分。华南也存在河湖相堆积中的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如早更新世的云南元谋动物群和晚更新世的四川资阳动物群。元谋动物群反映一种比较凉爽的疏林草原环境,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则反映温暖湿润的山林环境。资阳动物群除含有犀牛、水鹿和剑齿象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成分外,还包括一般只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猛犸象,其性质比较复杂。
在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气侯影响下,植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华北位于寒温带、温带区域与亚热带区域之间,属过渡地带,所以受冰期、间冰期气侯交替变化的影响尤其强烈。孢粉分析的结果表明:从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这里至少可以划分出5个冷期和4个暖期。冷期的年平均气温比现今的要低4~7。5c,而暖期的年平均气温比现今的要高。在冷期里,暗针叶林(云杉、冷杉林,或云杉、冷杉、松林,或含云杉、冷杉、松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发育,从高山向河谷和平原、从北向南蔓延。但在冷期的极盛阶段则代之以适应干冷气侯的草原性植被。在暖期里,盛行针叶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据研究,公王岭的蓝田人生活在暖期里,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人生活在冷期里。北京人的时代延续达50万年,其间曾发生多次冷暖期的交替变化。
第86页
在冰川作用引起的海平面升降以及新构造运动等因素影响下,中国东部在第四纪以来发生过多次海侵和海退。在晚更新世低海面时期,海面要比今日低130多米,以致黄海北部大陆架出露,使哺乳动物和人类可以从陆地迁移到沿海的岛屿上去。进入全新世,随着气侯逐渐变暖,海平面回升,一些陆地又重新被海水淹没。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在中国十分丰富。早期直立人的化石,已发现的有元谋人、蓝田人、湖北郧县的材料;晚期直立人的化石特别丰富,有北京人、和县人、金牛山人以及在安徽巢县、山东沂源、河南淅川和南召、湖北郧西、贵州桐梓、辽宁庙后山等地发现的材料;早期智人的化石有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马坝人、长阳人以及辽宁喀左等地的材料;晚期智人的化石有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资阳人以及辽宁的建平、海城、丹东,甘肃泾川,云南丽江,台湾省左镇等地的材料。
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早的直立人。元谋人的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距今170万年。金牛山文化发现于辽宁省营口县田屯村的金牛山,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马坝人发现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山石灰岩溶洞中,属早期智人,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之末。北京人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的明德-里斯间冰期,距今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具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徵。和县人发现于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汪家山北坡石灰岩洞穴中,属直立人,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距今19000年。山顶洞人代表原始蒙古人种,但个体之间尚有一些差别,表明当时蒙古人种正在形成之中,一些形态细节尚未充分形成。四川省资阳县城西黄鳝溪资阳人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
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发现了一颗猿人臼齿化石,与北京猿人时代相当。在三门峡水磨沟、陕县张家湾、灵宝孟村、渑池县任村、安阳市郊的小南海等地,都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遗址。
作者: 陌生人 发布日期: 2005-12-10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是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个阶段,以农耕和畜牧的出现为划时代的标志,表明已由依赖自然的採集渔猎经济跃进到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磨制石器、制陶和纺织的出现,也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徵。中国的新石器文化起始于公元前6000多年,实际开始年代还当更早,延续到前2000年。中国新石器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源泉,特别是以中原为核心的一脉相承的新石器文化,与后来青铜时代的商周文化紧密相连,并同周围地区有着密切的交互影响,是中国历史连续发展的具体例证。
以原始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国诸多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北方等4个地区。黄河流域地处黄土地带,属半干旱的气候环境,自然植被以耐干旱的蒿属等草本植物为主。气候比今日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c。而黄土含有矿物肥料物质,土质松疏,易于垦植,从前6000年起,已形成较发达的粟作农业文化。其后,在黄河中游、下游、上游,分别演变发展为几支新石器文化。
黄河流域的早期新石器文化,以河南新郑裴李岗(前5500~前4900年)、河北武安磁山(前5400~前5100年)、甘肃秦安大地湾(前5200~前4800年)3个遗址为代表,陕西西乡李家村遗址比大地湾文化稍晚。他们农业经济的色彩比较浓厚,採集渔猎仍占相当的比例。裴李岗、磁山、大地湾文化,都与后来的仰韶文化有因袭发展的关系。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的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它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内蒙古南部、湖北西北部。年代为前5000~前3000,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时的农业经济发达,除粟、黍一类耐旱作物外,还种植蔬菜。家畜仍限于猪、狗两种,也发现有鸡。定居生活相当稳固。
仰韶文化在黄土高原的遗存,可分为北首岭、半坡、庙底沟、西王村4个类型,史家可归入半坡类型;黄土高原的东南边缘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即洛阳以东的豫中地区,划分为庙底沟和大河村两个类型;沿太行山东麓的华北平原,即豫北、冀南一带,可划分为后冈、大司空村两个类型。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揭露了仰韶文化的聚落布局。汝州洪山庙遗址出土的记事性图案(包括人、龟、鸟、蜥蜴、鹿以及它们的塑像)是研究中国远古神话起源的珍贵资料。此外郑州西山遗址还发现了夯土城址。仰韶文化已经进入发达的氏族社会阶段。
继仰韶文化而兴起的是黄河中游地区的龙山文化,它包括了早期的河南陕县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晚期的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时间为前2900~前2800年。河南龙山文化是庙底沟二期文化的继续,以河南为中心,也包括晋南和冀南的部分地区,年代为前2600~前2000年,后来的偃师县二里头文化便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陕西龙山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与庙底沟二期文化有继承关系,分布在关中,陕北和陕南也都有其遗存,年代为前2300~前2000年。
第87页
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宁夏先后存在的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早期的遗存,有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又称为甘肃仰韶文化,为仰韶文化的一种地方性的变体,年代为前3300~前2050年。齐家文化起源于陕西龙山文化,随着不断向西发展,又承袭了马家窑文化的若干因素,地域性也就显得更加突出,实质上当属龙山文化的变体。齐家文化早期年代为前2000年,已普遍出现铜器,晚期年限可到商代。至于甘肃西部的火烧沟文化,则已进入比较发达的青铜时代,年代为前1900~前1700。
黄河下游地区较早的文化是山东滕县发现的青莲岗文化,它分布于淮北、鲁南之间,年代为前5400~前4400。北辛下层的石磨盘和青莲岗、大墩子下层的陶支架、彩陶等,先后与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有某些联繫;而青莲岗的宽檐釜和角形把手,又与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文化密切相关。青莲岗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先驱。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和江苏的淮河北岸,在皖北、豫东和辽东半岛一带也有零星发现。年代为前4300~前2500年。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到了晚期,它还深入豫中地区,如在平顶山寺冈、偃师滑城等地都有发现。辽东半岛旅顺郭家村下层,是大汶口文化向北波及的证据。
山东龙山文化(典型龙山文化),它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它的分布以山东为主,也包括江苏、河北和辽东半岛等部分地区。以两城镇、城子崖、岳石为代表。年代为前2500~前1600年。它曾与河南龙山文化并存,下限则较晚,当中原地区已进入商代之后,山东龙山文化还延续了一个时期。山东龙山文化与中原的青铜文明有某些联繫。
长江中下游为连续的沖积平原,地势坦荡,湖泽较多。属于中亚热带温热潮湿的气候,大致与今两广和云南地区的气候接近。这里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都以稻作农业为主。在几个区域内,各自形成了不同序列的几支新石器文化。
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和三峡地区,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湖北龙山文化3种新石器时代遗存。此外在鄂西北和豫西南的汉水流域,存在着具有较浓厚地域性因素的仰韶文化遗址。大溪文化主要分布在川、鄂的三峡地区,鄂西南和湘北一带。它与仰韶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年代为前4400~前3300年。屈家岭文化分布在湖北境内和豫南一带,与庙底沟二期文化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繫。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年代为前3000~前2600年。湖北龙山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与中原的龙山文化有较大的区别,年代为前2400年。这3种文化有继承发展的关系。
长江下游江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还包括北阴阳营的文化遗存。南京北阴阳营遗址与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有相似之处,但这里彩陶和角形把手较多,为马家浜文化所罕见。如果将宁镇山脉和秦淮河连接成的丘陵地带,以及相邻的安徽境内的长江南北等地作为一个文化区,或可命名为北阴阳营文化。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第三期文化,与北阴阳营在文化因素和地域上都比较接近,是否属于同一文化体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薛家岗三期文化的年代为前3200~前3000年。
河姆渡文化的分布范围限于杭州湾和舟山群岛,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发现的成堆稻壳,为亚洲最古老的稻作遗存。河姆渡遗址3、4层的年代为前5000~前4000年。
马家浜文化分为马家浜和崧泽两期(不包括罗家角4层),分布在太湖流域,时间为前4300~前3300年。继马家浜文化发展起来的是良渚文化,年代为前3300~前2200年,在文化特徵上与山东龙山文化有更密切的联繫。
五、黄种人各民族
9万年前,非洲东部的一个妇女生下四个孩子,分别叫黄、白、棕、黑。小黄与小白一道首先迁移到今天两河流域,进而到达中亚,过着游牧生活,在1。8万年前,黄白开始分离,白人向西进入欧洲,征服当地土着,形成闪含语系、印欧语系。一部分黄人向西迁移,征服当地土着,建立苏美尔文明、波罗地海-突厥国、古赫特王国的爱琴文明(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鑑于广大的东亚原始人已经在先前的冰期(距今7万年,第四纪晚更新世冰期)中全部死光,一部分黄人奔向印度恒河流域、又移向东南亚、接着占据中国南部、进而渡过长江黄河、一直到达渤海,沿途次第形成南亚-南岛、百越(壮侗或泰老)部落,为南亚人种。另一部分黄人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形成阿尔泰部落,其中游牧在河套和黄土高原的为突厥群,游牧在河北平原为蒙古群,游牧在环渤海和朝鲜半岛的为通古斯群,均为北亚人种。
(1)。阿尔泰民族与南方民族的分布
后来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东迁突厥游牧区,在长期的战争和交往中,吐火罗人被突厥群同化,所以后来的苏美尔、匈奴、坚昆、丁零、金山突厥等突厥部落,都是黄白混血人种。随着突厥族群的西迁中亚,他们与当地的晚于吐火罗人到来的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也发生融合。
前2900年,从突厥族群分化出一支部落,他们西迁乌拉尔山,部分继续西迁到北欧,他们与当地的白人融合形成乌拉尔民族,成为芬兰、爱沙尼亚、摩尔多瓦、乌德穆尔特、拉普、马扎尔、涅涅茨人的祖先。公元400年匈奴西迁、公元600年蒙古族群的柔然人厌达人西迁,一部分与中亚北部的突厥人融合后形成保加尔人、鞑靼人、楚瓦什人、巴什基尔人,另外一部分同化于马扎尔人之中。突厥族群沿勒拿河、叶尼塞河向北极地区移民,形成雅库特人、楚科奇人,接着又经过白令海峡进入了美洲,成为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印地安人,这些人都没有与白人发生融合,属于纯粹的黄种人。
第88页
一部分百越渡淮河北进,其中的三苗部落占领河南平原,其余部落与通古斯融合为新的民族(东夷),韩民族就是东夷的一支;一部分通古斯部落不甘与百越并处,逃往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演变为鄂温克、肃慎民族。通古斯民族和东夷还进一步迁到日本徵服当地的南岛群成为统治阶级。
最后一部分黄种人在与印欧语系相处多年后,也决意离开中亚,向东进入崑崙山,形成汉藏部落,汉藏部落进而向东迁移散布河西走廊、湟水流域、渭河上游。汉藏部落的藏缅族群居住在湟水流域、崑崙山、河西走廊,而原始汉语部族居住在甘肃天水、陕西宝鸡一带,原始汉藏部落属于远东人种。藏缅族群逐渐南迁,其中羌人藏人分布在甘肃、青藏、新疆,蜀人、氐人、巴人分布在四川。
百越族群分布在中国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三苗分布在江淮和长江中游江南、扬越分布在长江中游、吴越分布在长江下游、闽越分布在闽江流域、南越分布在珠江流域,部分则漂流到日本。百越族群属于黄种人南亚人种。
南岛族群受百越南迁影响,散布到越南占城、日本、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部分继续南迁到马达加斯加、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关岛、诺鲁、吉里巴斯、吐瓦鲁)、美拉尼西亚(索罗门群岛、万那杜、斐济)、玻里尼西亚(夏威夷、萨摩亚、汤加、库克群岛、土阿莫图、毛利)等地,他们同化了当地的棕色人种原始澳大利亚人。南岛族群属于黄种人南亚人种。
南亚族群分布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受百越族群南渐和雅利安南下印度的影响,南亚族群居住区被分割成几块:中国的百濮(佤-德昂-布朗)、缅甸的孟族、柬埔寨的高棉族、马六甲族、印度的蒙达族、斯里兰卡的维达人。其中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南亚族群受到黄种人影响,不再是纯种的棕色人种了。
(2)。华夏族的形成
原始汉语部族后来继续向东迁移,逐渐散布整个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在这里他们创造了发达的前仰韶文化。由于此时禽兽多而人少,于是原始汉人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这时的首领被称为有巢氏。之后原始汉人发明钻燧取火,这时的首领称为燧人氏。这个时期,突厥群和蒙古群(被称为戎狄)都臣服于原汉族,自动向北撤离,突厥退缩到黄土高原北部并开始迁移到蒙古高原,蒙古退缩到北京并开始迁移到大兴安岭森林,没有退缩的突厥和蒙古,与原始汉人融合,操带阿尔泰特徵的汉语。
这个时候,由通古斯和百越混合而成的原始东夷强大起来,挡住了原始汉人继续东进的道路,东夷的首领华胥氏居住在今天的曲阜。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文化交融,华胥氏的后裔在中原地区逐渐与原始汉人混同。华胥氏后裔一支后来移居汉人故里甘肃天水成纪(今秦安县),与当地汉人某男交婚,生下太昊,后来,由于母系氏族社会不知父亲在何处,太昊率领族人奔向母系故里,到达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时,发现该地适合居住,于是定都于此。在宛丘太昊创建了八卦、结网捕鱼,由于他特殊的出身,被华北平原西部的原始汉族和华北平原东部的东夷尊为共同的首领。太昊娶西华县的氏族首领女娲为妻,开创了一夫一妻近亲不通婚的先河,摈弃了原始的群婚制。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与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认同的人文始祖。太昊时代由于发展了人工饲养家禽、家畜,取代了以往的渔猎生产,所以首领太昊又被称为伏牺氏(伏羲氏)。
伏牺氏之后,公元前30世纪,原始汉人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生产的阶段,首领称神农氏。神农氏定都宛丘,并遍尝百草,发明了中医。神农氏为开拓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东北发展,与生活在今山东西南部的东夷部落斧燧氏发生冲突。神农氏将其击败、兼併。随后,神农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阳地区迁移至今山东曲阜一带。附近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此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神农氏文化也是原始汉人与东夷文化的融合。
神农氏末期,今河南新郑出现一个强大汉语部族少典氏(有熊氏),后来该部族由于黄河洪水西迁到今甘肃天水。同时,在今洛阳至华山一带则居住着原始汉语部落有蟜氏。今岐山南部的渭水支流姜水居住着原始汉语部落有牛氏,他们与有蟜氏婚姻繁衍成炎帝部落。
有熊氏娶有蟜氏,生黄帝于姬水(天水)。黄帝长大后与他的前辈伏羲一样,受肥沃的中原吸引,离开故地,向东发展,到达今黄陵县。后沿洛水南下,在今大荔县朝邑一带渡过黄河,又沿着中条山和太行山西麓向北,最后沿着桑干河走出山岭,在今河北北部涿鹿、怀来境内的平原上定居。炎帝八世孙榆罔氏率共工、四岳沿渭水向东迁徙,沿着黄河南岸到达今山东境内,又从山东渡河北迁,与黄帝部落相遇。两个亲缘部落为争夺霸主,在汾河下游的坂泉地区发生激战。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以两个部落为基础,华北平原西部、汾河平原南部、渭河平原东部的诸多远古汉语部落逐渐融合成华夏族。
这时原居山东的东夷首领蚩尤西进,原居淮南的三苗(苗瑶先祖)首领夸父也北进中原。东夷与三苗结成联盟,蚩尤任盟主,共同对付华夏族。公元前2700年,华夏族领袖黄帝在河北省涿鹿县大败蚩尤夸父联军并杀之,蚩尤部下抢得蚩尤尸体,秘密归葬濮阳西水坡,称“帝丘”。联军残众向冀州撤退,黄帝穷追不捨,东夷、三苗(九黎氏)仓皇渡黄河南逃。三苗南退长江中游,东夷东退泰山,华夏族占领河南大部,定都新郑。经过与东夷文化之交流,适合汉语特点的文字---汉字正式出现。
第89页
黄帝之子计25人,因母不同而有12姓:姬、西、祁、纪(己)、滕、任(妊)、苟、僖、姞、儇、衣,但仅有姬、祁、任、己、姞的后裔有封国。今晋南及晋豫陕接壤地区,春秋初仍颇多姬姓小国,其中,虞、虢、霍、韩为周所封,焦、滑、杨、魏、芮、荀、贾、狐、耿是夏商旧国入周仍列诸侯。祁姓祖帝尧,有唐、杜、房等国;己姓有苏、温、顾、昆吾等国;姞姓有南燕、巢、密须诸国;任姓祖奚仲,有薛、铸、挚、畴等国。这些姬姓以外的小国,除极少数在今山东与河南南部,大多都在陕豫晋接壤区及太行山东麓。黄帝的苗裔,春秋时仍有姬姓之戎(王室原本华夏人,因当上了阿尔泰人的首领而被之同化)活动于晋陕之间,太行山东麓今河北中部有祁姓的白狄鼓国,姬姓的白狄鲜虞,鲜虞之后建中山国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
黄帝大儿子玄嚣,二儿子昌意。昌意后裔高阳(帝颛顼);玄嚣后裔高辛(帝喾)。前2500年,颛顼在位,颛顼是一位出身于黄帝集团而抚育成长于东夷的古帝,是东西两大集团交融的象徵。颛顼的后裔舜在东夷亲戚家长大,成了有虞氏首领;颛顼的儿子娶四岳为妻,生下祝融氏,被封在河南新郑;颛顼的外孙皋陶住泰山一带,皋陶与儿子伯益都先后成为东夷族的领导者。前2400年,帝喾在位,他的四个老婆生了四个儿子:常仪生挚,庆都生尧,姜女原生弃,简狄生契。挚被派往曲阜,与夷族杂居,接受了太昊族(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淮阳发展为华夏族,东迁一支在曲阜发展为东夷)的文化,因此称为少昊。契被派往滦河以东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东夷部落—有娀氏部落。弃被派往陕西武功县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炎帝部落—有邰氏部落。
榆罔氏之后,炎帝部落演化为共工、四岳、氏羌三大支。共工为九州姜戎的共主,发展于今豫东北及冀南地,曾与颛顼争帝。共工女嫁与颛顼儿子骆明(黄帝系),生鲧(姓姒),鲧被封汶山石纽(今四川省北川县),娶有莘氏之女修己为妻,生下禹。禹幼年便随鲧东迁,来到中原。鲧被帝尧封于崇(嵩山),后因治水失败被杀。四岳为姜姓的祖神,其后裔在西周的有申、吕、齐、许等国。姜子牙以前,已有逢伯陵(姜姓)在齐;吕原在陕西,后迁今南阳市境与申共居;许即今许昌市境。四岳一支继承了炎帝称号,都陈(河南淮阳县),由于神农氏先前也在此建都,所以后人常常把炎帝和神农混淆。四岳另一支与黄帝系颛顼婚姻,发展出祝融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最初在今河南新郑一带,以后向南发展,至于河汉之间。祝融八姓的长支为昆吾,己姓,为黄帝集团十二姓中的旧姓;楚出自芈姓。氐羌入藏缅族群成为其首领,控制黄土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藏缅族群后来逐渐东进南进,沿长江东进到云梦大泽(洞庭湖),同化或驱逐当地的扬越与苗瑶,三者融合为楚人的先祖;藏缅族群南下,驱逐同化当地百越,融合为彝族、白族、缅甸族的祖先。
综合以上所述,原始汉语最初分布于黄土高原(含渭河流域-洛阳地区-汾河流域南部)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其中炎黄融合而成的华夏语是汉语的一支,分布于渭河流域-洛阳地区-汾河流域南部和华北平原西部。陕北、晋中北的高原汉语与突厥语组融合,成为目前秦晋方言的源头。河北平原的华夏语与蒙古语组融合,成为燕赵方言的源头;炎帝部落统治了大半个河南省,百越通古斯融合的东夷语也被华夏语所函化,成为中原官话的源头。
由于蒙古语组曾在河北平原与远东人种的汉族混合的厉害,以至于退回大兴安岭的蒙古部落亦由北亚人种变为了远东人种。受东夷混化影响的黑龙江通古斯也由北亚人种变为了远东人种。藏缅族群由于与百越混化的厉害,血统和语言上与百越亦有很多近似之处。北方官话区、秦晋方言区的汉族有更多的阿尔泰血统,语言上亦有其痕迹,不过话说回来,阿尔泰民族受汉族文化和血统上的影响远较汉族受其影响为甚。
华夏族的演变
帝喾后裔尧号陶唐氏,都河北唐县(尧后裔后来迁到晋西南夏墟,国号仍为唐)。颛顼后裔舜号有虞氏,生于诸冯(山东诸城县),卒于鸣条(开封附近),东夷化华夏人也。禹被舜选为继承人,居阳城(今登封县),后徙阳翟(今禹州市)。昆吾氏受封为帝伯,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启在帝丘铸九鼎,被视为国宝。禹生前曾举东夷族的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前2070年,儿子启发兵攻杀伯益自立,同姓有扈氏(陕西户县)不服,被杀,从此禅让制为世袭制所代。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汾、浍流域),建都安邑(山西夏县西)。后来由于与东夷的斗争,又迁回到其祖居的嵩山和伊洛平原。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和下游海岱文化(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交汇融合所形成的河南-晋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的前驱;夏人是从黄河中下游炎帝集团中分化出来,又融合了黄帝、东夷许多氏族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夏国所直属的领土只包括中原和晋南,黄土高原此时分布着诸多未开化的原始汉藏部落和吐火罗人,未接受开化的汉藏民族夏人统治。
帝喾娶东夷部落简狄生契(子姓),契子昭明。昭明子相土发明了马车,并越燕山南下,环渤海湾发展。相土子昌若、昌若子粮圉。粮圉子王亥发明牛车,并发展至易水流域,在和当地的部落发生斗争时被杀。王亥弟弟王恒进而南下漳水流域,被有易部落所杀,上甲微得到河伯的帮助,败有易。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今天津市入渤海,上甲微已在太行山以东古黄河下游立足。到成汤时期,有娀氏移居今濮阳一带,并更名为商部落。前1550年,商部落灭掉夏中央,成了中原的主人,领土比夏朝多了华夏化东夷居住区(鲁西南,豫东北)。经过500年统治,商部落完全华夏化。
第90页
帝喾娶炎帝部落有邰氏女姜原生弃(姬姓),弃后来成了有邰氏部落的酋长。夏朝建立后,有邰氏世代事夏为掌管农业的官。商灭商后,有邰氏与夏人一起向西北逃窜,到达了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朱开沟。然后由于商人的继续追击,有邰氏和夏人继续向西迁徙,到达了敦煌地区。在这儿有邰氏和夏人分开,在不窋的带领下往东南返迁,抵达了甘肃省的庆阳一带。不窋、鞠时代,有邰氏处戎狄之间,从其俗。有邰氏除了受戎狄之俗影响外,还有自己发达的青铜业、农业、家畜养殖业,这是其区别于戎狄的明证。到公刘时期,有邰氏开始强盛起来。前1450年,迁都于豳(陕西省彬县西北)。前1150年,古公亶父受到了戎狄熏育的攻击,被迫迁都周原岐邑(岐山县),结束了和戎狄共处的生活;古公革除戎狄习俗,发展农业,设立五官,将有邰氏部落更名为周国。古公死后被追谥为太王,最小的儿子季历继位。季历臣服于商朝,商王武乙以任姓女子嫁季历,这就是文王的母亲太任。季历成功征伐今山西一带的诸戎,一部分原因,由于先周时代与戎狄杂居,知道如何应付戎事;另一部分原因,山西汾域原是先周时代姬姓的旧地,打进山西,只能算是光复故物。季历被商王文丁所杀后,其长子昌继位,即周文王。文王征伐犬戎、密须(今甘肃省灵台县)、崇(长安县)等国家,然后迁都丰邑(西安南部沣河中游西岸)。文王逝后,武王继立,再次迁都于镐邑(沣河中游东岸)。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强大的周朝,周的领土比商朝多了非夏族的华夏人居住区(炎帝故地关中和黄帝征服之北京-太行东麓)。
颛顼后裔女修嫁给东夷嬴姓为妻,生下皋陶(大业)。大业娶黄帝部落的女华为妻,生子名伯益(大费)。伯益辅佐禹治水成功,娶舜的亲属姚玉女为妻,并佐舜调驯鸟兽,称为柏翳。伯益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叫大廉,称为鸟俗氏,另一支叫若木,称为费氏。大廉的玄孙中衍为商王太戊驾车,太戊许以婚姻。中衍的玄孙是中潏,在今山西陕西接壤地区,与羌戎杂处,为商朝保卫边疆。中潏的儿子为蜚廉,蜚廉有二子,老大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老二季胜,其后为赵。季胜曾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有功,封于赵城(今山西赵城县),恶来曾孙大几也以造父之宠,居住在赵城,姓赵氏。大几的儿子大骆率族人迁居犬丘(甘肃礼县),因大骆庶子非子给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封邑在秦(今甘肃清水县),大骆嫡子成继承大骆的酋长地位仍居犬丘。前842年,西戎反王室,灭犬丘的大骆嫡系一族。周宣王命非子后裔秦仲攻伐西戎,秦仲战死,长子庄公破西戎,收复犬丘,将秦族首都从秦迁到犬丘。前778年庄公死,襄公立,襄公将妹妹嫁给姬姓的丰王为妻,又迁都于汧(今陕西陇县)。前771年,西戎攻占镐京杀周幽王,秦襄公将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于是周平王封襄公为诸候。秦国逐渐收复了被西戎霸占的关中领土。尽管如此,中原诸侯仍因秦人起源于东夷,西迁后又多杂戎俗,而秦穆公伐晋新丧,远袭郑国,更被认为非礼。在整个春秋时期秦都被视为戎狄。
前750年秦文公统一关中,秦人与周人遗众开始共处,才完全脱离游牧转向定居农业,并在周文化影响下向华夏化发展。到秦宪公(前715—704)时迁都陕西宝鸡县平阳村,并灭掉商遗民在西周灭亡后建立的戎化国家。秦德公(前677----前676)迁都于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秦穆公最初准备继续向东往中原发展,远袭郑国,结果被晋国联合姜戎邀击,败于崤山。于是西向,打败西戎诸部落,秦国版图已达今甘肃东部与中部。以后数百年中又向西灭西戎义渠(六盘山)等国,向南越秦岭灭蜀、巴,开五尺道准备往滇中发展,向东南与楚争汉中及黔中,成为最雄强的诸侯。
民族融合的过程,在秦国进展迅速。秦人的来源大致有如下几大部分:占统治地位的秦公族,起源于东夷,西迁而戎化,进至关中而华化;秦人的第二大来源是“周余民”,其数量当不少于占统治地位的公族,是秦人中文化最高的一部分;在秦人中,被征服的西戎(藏缅族群的氐羌、吐火罗),也占相当数量。由于秦国大力发展农业,对中原的先进文化、经济及各种人才都採取大力吸收的政策,所以秦人来源虽然包括原属不同民族的几大部分,但到战国中晚叶,已经融为一体,成为秦陇地区的华夏族。
长狄(又名长翟),属于蒙古群,分布于齐、鲁、宋、卫之间;公元前607年为齐、卫所灭。赤狄,属于突厥群,分布于今山西长治地区,是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狄族部落,由6个氏族组成,即潞氏、皋落氏、留吁氏、甲氏、铎辰氏、咎如氏。公元前660年,赤狄因受晋国压迫,东下太行“伐邢、灭卫”;齐桓公率领郑、宋等华夏国“救邢安卫”。此后,赤狄还攻打过郑、东周、齐等国。前594年晋灭潞氏,接着又灭其余诸部。白狄,属于突厥群,春秋前期主要分布于古雍州北部(今陕北一带)。前550年,因受秦国的压迫和晋国和戎政策的诱惑,东迁至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东迁后的白狄主要由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4个氏族组成。后肥氏、鼓氏、仇由氏为晋所灭。前507年鲜虞建立中山国,是为早期鲜虞中山国,前406年为魏文侯所灭。前381年左右,“中山复国”,是为后期鲜虞中山国,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前296年为赵国所灭。战国时期,狄族完全融合于华夏族。
第91页
祝融的后裔有一个叫陆终的人,他娶了羌人鬼方氏的女子,产六子,第六个儿子叫季连,是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到了鬻熊的时候,居于河南淅川县,投顺于周文王为其火师,周封鬻熊为楚祖。至周成王时,鬻熊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熊绎受封较鬻熊地位有所提高,但未能与诸侯同列。熊绎五传至熊渠,趁周室已衰微,南向伐湖北省竹山县,又征服江汉平原东至湖北鄂州市。熊渠立其三子,长子康为句亶王(湖北省江陵县)、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湖北省秭归县),楚国的势力已发展到古三苗的中心地带。
前740年,楚武王熊通杀侄自立,一方面向濮人地区扩张,一方面伐蔡、灭邓。前614年楚穆王时期“汉阳诸姬”都被楚吞灭,南方较强大的随国亦为楚之属国。前689年楚国迁于郢(湖北省宜城县)。前659年始与中原诸侯会盟,与齐桓公等有召陵之盟,但仍被中原当作蛮夷。战国时期,楚国南向占领湘中、黔中,併入滇;东灭越,并有吴、越旧地;北向扩地至泰山地区灭亡鲁国,占领中原南部。楚国几乎统一了整个南部中国。
楚国统治阶级是华夏族祝融氏后代,讲一种汉语方言;湖北百姓操藏缅、苗瑶混合语,湖南百姓操苗瑶语。随着楚国与中原诸夏交往的加强和对中原诸多华夏族小国的兼併战争,到战国时期,湖北百姓开始操汉藏语系汉语族楚语支,楚语支对西南官话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而没有华夏化的湖北百姓则成为土家族的祖先。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前,不仅国家林立,而且民族林立,可以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民族:夏朝后裔建立的国家生活着夏族,商朝后裔建立的国家生活着商族,周朝分封的国家主体民族是周族但也生活着商族,一些古老部落建立的国家也讲各自的语言。这些民族都讲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汉语方言,被称为诸夏。
原始东夷属于通古斯民族、百越民族的混血,属于黄种人远东人种,分布在华北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北部的东夷有更多的通古斯血统,南部的东夷有更多的百越血统。自从东夷首领华胥氏与西邻原始华夏族通婚融合以来,东夷混入了越来越多的原始华夏的因子,特别是华北平原的东夷已经大幅度华夏化(指语言)。
东夷以凤为祖图腾,繁衍为以各种鸟为子图腾的诸多部落。原始东夷创造了先进的海岱文化:发明了带羽毛弓箭、创造了东夷文字(对汉字的诞生有启蒙作用)、制作青铜器与冶铁、制造舟-车、发展农业与治水。为紧邻民族华夏之文化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作用,中原华夏文明就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华夏族吸收先进的东部东夷族文化后进入文明社会进而在周朝超越东夷文化的。从伏羲、神农、炎黄直到夏商二代,在华夏-东夷文化(主要指科技,不包括语言)互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也是东夷文化,但在政治上语言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华夏族(商是华夏化的东夷,算华夏族)。
太昊(即伏羲氏)姓风,是原始华夏与东夷融合的人物。春秋时的任(济宁市)、宿-须句(东平县)、颛臾(平邑县东,费县西北)都是太昊后裔回到伏羲母系故里后建立的方国。神农氏部落与太昊部落一样,也分为淮阳和山东两大系统,淮阳以华夏语言为主、山东以东夷语言为主,但神农氏各部落后来全部为东迁的炎帝部落(四岳之一支)所并。四岳之一支东迁到今鲁西豫东接壤地区,以淮阳为都,完全取代了原神农氏的地盘,与太昊集团交错分布;居住在山东的四岳本为华夏,后来全部东夷化(语言上)。太昊集团有华夏族龙崇拜,但同时也和东夷一样以鸟为图腾崇拜。蚩尤和后羿都是太昊的子孙;少昊是华夏族派驻东夷的殖民代表,后来东夷化变成东夷的代表了。
嬴姓祖少昊,其后裔春秋时仍有徐、江、葛、黄、淮夷、费、郯、谭、钟离等国。徐,今安徽泗县和江苏泗洪;江,今河南正阳县西南;黄,今河南潢川县西北;葛,今河南宁陵县;费,今山东费县;郯,今山东郯城县;谭,今山东章丘县境;钟离,今安徽风阳县。少昊嬴姓的一部分西迁在晋陕立国,成为秦国、赵国的祖先。偃姓祖皋陶,与少昊同姓,嬴、偃同字异写,由于部落的分化所致。偃姓在西周春秋时尚有奄(曲阜县),为少昊所都;英,今安徽金寨县;六,今安徽六县;舒鸠,今安徽舒城县;东夷群舒,均为偃姓。莒国(今山东莒县)先为嬴姓,后改己姓,是少昊集团加入黄帝集团的部落。
夏初,启与伯益争夺共主地位的斗争,中经后羿、寒浞代夏政,直到后杼灭有穷氏,前后经历半个世纪的斗争,是少昊集团中那些与炎黄集团结成部落联盟的各部落在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过程中的斗争。这些部落已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雏形形成的行列,成为华夏起源时期东系的重要来源。他们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即今鲁、豫、冀三省接壤的地区。在夏代,还有一支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雏形形成行列的,就是商族。他们从燕山地区南下,兴起于河济之间,终于造成了代夏而建立中国第二个王朝的基础。在泰山与古济水流域,形成了以奄(今曲阜)与薄姑(今山东博兴县)为中心的各方国。西周初奄与薄姑仍是东夷中的大国,他们是东夷中社会发展水平最接近夏、商的方国,而泰山以东至海,以南至淮的各部落与方国,即夏商时期的九夷或夷方。
第92页
西周初既灭奄及薄姑,封鲁与齐于其故地。以齐鲁为中心,今山东省境内到春秋的只有莱夷没有完全华夏化。淮水地区诸夷,为西周东方的劲敌,是西周中后叶东夷的主体。
齐与鲁对周围东夷部落的政策有明显的区别:齐太公治齐“因其俗,简其礼”,鲁公伯禽治鲁“变其俗,革其礼”。齐所採取的政策,促进了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融合,不仅在春秋时首先称霸,齐国的文化对整个华夏文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齐国周围的东夷部落较快地与之融为一体,前567年齐国灭莱,于是山东半岛各东夷小国已被齐兼併。鲁国伯禽强调变革当地土着居民的礼俗,虽然鲁以推行周礼着称,但当地土着东夷的习俗仍顽强地保留着。鲁在东夷文化起源发展的中心地区,以华夏族之周文化为主导,发展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孔孟儒家学说。孔夫子,其先为宋人,是商族苗裔。
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分布着少昊集团的后裔嬴姓与偃姓诸国,如徐、江、葛、黄、淮夷、钟离、英、六、舒鸠等,他们是蚩尤战败后由山东迁移过来的东夷部落,但南迁后含有更多的百越血统。春秋时期他们与诸夏通婚,参与会盟,在战国大兼併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先后被楚、鲁、吴-越所兼併,他们的文化对齐、鲁、楚及吴越都有影响,在政治上逐步统一过程中,文化与民族得到交汇融合,夷夏间的差别逐渐消失,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应该说一直到汉朝,东夷的华夏化才彻底完成,东夷在向华夏族完全贡献了自己的科技智慧后,在血缘上、语言上被华夏族函化,最终成为汉族的一分子。所以目前山东、苏北、皖北之汉族,血缘上都含有通古斯和百越血统,非纯粹的华夏血统,但人种上与华夏无异,属于北方远东人种。
巴与蜀都是从青藏东进的藏缅族群,属于北方远东人种。巫山人、元谋人等百万年以上的人类化石至晚期智人资阳人,都发现于长江中上游。黄帝之子昌意,昌意降处若水(今雅砻江),娶蜀山氏女(蜀族)生颛顼,封其支庶于蜀;禹生西川石纽(今北川县),娶于涂山,在蜀导江治水;蚕丛氏、柏濩氏、鱼凫氏三代蜀王相继王蜀,各数百岁。
蚕丛,属氐人的一支,创造了三星堆文化。公元前21-前11世纪,鱼凫氏(受帝颛顼教化,与夏同源)建立古蜀王国,建都今广汉三星堆,繁荣了三星堆文化。前1300年,廪君在今湖北省恩施县建立巴国。
公元前11世纪巴、蜀从周武王伐纣。西周王朝封其宗姬于巴,为巴子国。西周亦封蜀为诸侯国,杜宇(望帝)取代鱼凫氏,在蜀建立杜宇王朝,建都今郫县。
公元前7世纪荆人(江北楚蛮)开明氏鳖灵入蜀为相,开凿玉垒山,治水有功,逐走杜宇,立为蜀王(丛帝),建立开明王朝,建都今双流县境。公元前6世纪蜀王开明五世迁都成都,建立五丁制度。
前611年巴、秦、楚国联合灭庸,楚占有庸国中心今竹山县,秦得到安康,巴分得今巫山、奉节。前361年巴国入川,据有川东之地,形成了与蜀在四川地区东西相对峙的局面。战国时期,巴国在清江流域的故地被楚国吞食,在鄂西北及陕南的势力也被楚、秦所逐。
前316年秦惠王遣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率师从石牛道伐蜀,蜀亡。同年,秦移师攻巴,巴亡。前314年秦置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秦封蜀王子通为蜀侯。前285年秦昭王改蜀国为蜀郡。
前256-前251年秦昭王时,李冰为蜀守,主持修筑都江堰,倡导凿井吸滷煮盐。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设巴、蜀二郡,郡下设县。为开通西南夷,下令修筑五尺道(由今宜宾通往云南曲靖)。
巴蜀被秦国併吞后,秦国置官施政、遣兵驻防,并迁移关中华夏族百姓1万户充实四川。四川地区初步华夏化,所操藏缅语族语言逐渐杂有汉语族蜀语支的语言。
吴国王族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仲雍,讲汉语周族方言;国民吴则属百越族群,操吴越语。
从吴太伯至寿梦19代,有5个多世纪。前584年寿梦使淮河中下游的东夷各部落及越人各部落,从属楚改而属吴。寿梦死后,王位成为争夺目标,前515年,公子光刺杀王僚自立为吴王阖闾。阖闾重用楚国的伍子胥和齐国的孙武,在前506年联合蔡、唐与楚决战,一度攻下楚国郢都,后退兵回吴。阖闾伐于越国受伤身亡,其子夫差立。夫差打败于越,此后屡北上伐齐。于越王勾践乘机袭吴,吴亡,疆域和民众大部分为于越国所有。
于越王始祖无余,是夏朝国王少康的后裔,而于越国民则属百越族群。于越国即今浙江省。自无余以后20余世,至允常,于越兴起,与吴王阖闾争雄。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勾践卧薪尝胆,任用范蠡、文种,灭吴,与齐、晋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勾践既称霸,于是迁都于琅琊(今山东省诸城县),前379年都城又迁至苏州。前334年楚威王兴兵伐越,杀越王无疆,灭越国。
吴、于越,虽然在春秋晚叶争霸于中原,但无论中原还是吴越都仍然认为吴越是蛮夷。吴越保持着与百越其它各支共同的文化特徵,经济生活属水田农耕民族,目前所知最早的经过种植的水稻是在河姆渡文化中发现的,越所住干栏式住房也已在河姆渡文化中出现。青铜文化发现与中原同步而发达晚于中原,可是到春秋时期,吴、越的铸剑技术闻名天下,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欧冶子铸剑的技术举世嘆为观止。吴越的断发文身、拔牙凿齿,也都具有百越文化的共同特徵。
第93页
随着与中原交往的频繁,特别被楚国併吞后,吴越半华夏化程度越来越深,开始操汉语族楚语支与百越语族的混合语言,逐渐融合成汉语族吴语支。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今天汉语族只有一个语支----汉语支,汉语支只有一个语言---汉语。为什么别的语族会有上百种语言,而汉语族只有汉语一种语言,这与操汉语族语言的诸多部落空前剧烈的统一战争和扩张战争有关。秦始皇统一所有汉语部落,并扩张到非汉语部落的岭南和福建,为汉民族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
藏缅语族没有过成功的内部统一战争。当年吐蕃併吞南诏、南下缅甸、北出中亚,甚至进攻长安,眼看要实现藏缅族的统一,却被回鹘进攻和内讧给打断了,自从信仰喇嘛教以来,彻底取消统一藏缅族的念头。
苗瑶语族从来没有进行统一战争,甚至连想过都没有。
百越语族也进行过尝试,可惜缺乏领袖,当年越南进攻两广、控制寮国,吞併柬埔寨,合围泰国,这是“蚍蜉撼大树”!
通古斯语族的满族、朝鲜族、大和族之间的统一战争倏而即逝。日本侵朝失败了,日本扶植满洲国失败了。满洲成功了统一了东北的通古斯,却在没有统一朝鲜、日本等全部通古斯民族之前就贸然发动侵华战争,最后被汉化,家园也被汉族占据。
突厥语族历史上曾经统一过,遗憾的是他们碰上了李世民,现在泛突厥主义兴起,不知道能否成功?
相对而言,成吉思汗是成功者,他就是先统一了蒙古语族诸部落,形成蒙古民族后才发动侵略战争的。到现在,蒙古族虽然分裂过多次,但这个语支却只有一个,如果不是清朝和中国的分而治之政策,统一的大蒙古国还会继续存在。
南亚民族自古就被其他民族分割成几个孤岛,自身难保,还谈何统一。
南岛民族被大海和太平洋分割成几千块,并且相距万里,不被淹死就万幸了。
经过汉朝400年的统一相处,各个汉语民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逐渐由多个民族融合为一个崭新的民族----汉族。汉族有统一的政治中心关中,统一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中原,汉族有统一的书面文字和统一的口语----雅言。
尽管汉族在华夏族的基础之上同化吸收了部分羌族、楚蛮、东夷,但汉族仍然是完全意义上的北方远东人种。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各自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是,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于两千年前就趋于黯淡了;印度的哈拉巴文化被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扫灭;创建过太阳金字塔的玛雅文化,也衰败于中美洲丛林;光焰万丈的古希腊文化,则被罗马所取代;罗马文化又因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而毁灭殆尽。唯有崛起于东亚大陆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在坎坷跌宕中延绵发展数千年,经历改朝换代,分分合合,却始终未曾中绝,成为世界史上“连续性文化”的典范,与那些时有中断的“突破性文化”(如苏美尔文化通过巴比伦、古希腊、罗马跳跃式地演化为现代西方文化)迥然有别。华夏文化在几千年沧海桑田的变化中,不断发展、丰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独特文化体系,被世人称为“神秘的东方文化”。
从地理环境看,汉人处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之中:一面临海,三面是险阻丛生的陆路交通,由此造成了汉人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是在这个条件下形成的。人们不求对外的开拓发展,而只追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和谐生活方式,以及讲究个人的自我完善的道德生活。从社会性质看,古代汉人社会是宗法制的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逐步向外辐射,形成家族、宗族为纽带的社会网络。这个网络是以亲情编织起来的,道德伦理就成为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首先必须遵守的,也是自觉遵守的,高于一切的标准,从而形成汉人注重血缘关系的社会心理。正是由于这种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和制约,构成了汉族社会独特的、稳定的生存系统,与此相适应,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显示了鲜明的伦理型特色。华夏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的重德求善的伦理价值取向的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伦理型类型的文化。
(7)。鲜卑族
鲜卑族属于阿尔泰民族蒙古族群,东部鲜卑源于今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哈勒古河附近的大罕山,时称山戎、白夷(东夷北支);北部鲜卑源于今大兴安岭北段。前119年,乌桓南迁五郡塞外,东部鲜卑随之迁至乌桓故地今西拉木伦河流域,北部鲜卑迁至呼伦贝尔草原。东汉初乌桓由五郡塞外南迁,鲜卑则南迁至五郡塞外。公元89—105年,北匈奴为汉朝击败,被迫西迁,于是鲜卑大规模成扇形南迁西徙,进至匈奴故地。
东部鲜卑在南迁西进的过程中,复与匈奴、丁零(敕勒)、乌桓融合而形成为许多新族别:东部鲜卑和匈奴余种在草原地带南部错居杂处、相互婚媾,形成了胡父鲜卑母的铁弗匈奴;东部鲜卑与敕勒在阴山以北融合为乞伏鲜卑;南匈奴之后宇文氏从阴山迁到西拉木伦河,统治了当地东部鲜卑,称为宇文鲜卑;东部鲜卑慕容氏的一支吐谷浑西迁,与当地羌人等融合成为吐谷浑鲜卑。北部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匈奴余众融合,成为鲜卑父匈奴母的拓跋氏;拓拔氏一部从漠北迁至河西,称秃发氏。当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统一中原后,便把鲜卑名称据为己有,称慕容氏段氏为东部、白部或徒河,称宇文氏为匈奴。
第94页
东部鲜卑经过檀石槐、轲比能等部落联盟时期,后来发展成为慕容氏、段氏、宇文氏;北部鲜卑主要是指拓跋氏;西部鲜卑由东部北部鲜卑演化而来,由河西秃发氏、陇右乞伏氏、青海甘肃吐谷浑组成。三部鲜卑,总人口数达二百数十万人。
1160年,檀石槐建庭于高柳今内蒙古商都县,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尽有匈奴故地,建立起一个强盛的鲜卑部落大联盟。181年檀石槐死,漠南自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一是檀石槐后裔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落,据有云中、雁门;二是小种鲜卑轲比能集团,拥众10余万骑,据有今山西省阳高县以东的代郡、上谷边塞内外各地;三是原属于东部大人弥加、素利等所领的若干小集团,分布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此外,在云中郡西方和北方,还有鲜卑其它部分。轲比能集团汉化较深,逐渐兼併其它两个集团。
轲比能死后,东部鲜卑宇文部、段部、慕容部先后兴起,并乘机南迁,占有乌桓故地。241年,因部分东部鲜卑内附,曹魏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居之,并置东夷校尉管理之。拓跋部也逐渐迁居漠南,占有轲比能故地。
檀石槐时慕容部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上游。曹魏初年,慕容廆曾祖莫护跋向东南移动,到达沿海之滨的辽西郡。238年,从司马懿讨辽东公孙渊有功,始居于今辽宁省义县。285年,慕容廆继位,被晋朝封为鲜卑都督。慕容廆娶段部单于段阶之女为妻,生皝、仁、昭。319年慕容部占有今锦州市、义县、锦西县、阜新市、朝阳市。慕容廆立侨郡县安置汉人,山东、河北部分汉族世家率领宗族、乡里、部曲、佃客一起投奔慕容氏,有的率众达数千家。辽东一带原来地广人稀,只有一万多户,至公元4世纪初,人口增加10倍。慕容廆起用汉族士人,实行汉化,为其子孙进据中原打下了基础。
333年慕容皝称燕王,迁都龙城(今朝阳市)。皝与石虎订盟击败段部,燕军东伐高句丽,大败宇文部,成为东北强国。350年皩子儁攻陷后赵幽州,迁都于幽州。后擒冉闵,迁都邺城,称帝,与东晋脱离了名义上的臣属关系。360年慕容暐继位,慕容恪摄政,屡与东晋交战。370年,前秦符坚灭燕,慕容暐以下所属诸州郡及各族部首领皆降于秦,得郡157,户246万,口999万。符坚遂徙慕容暐及其王公以下并鲜卑部民共4万多户于长安。后来有的远徙河西走廊一带。384年,暐乘弟泓及冲起兵之机,在城内密结鲜卑族党,欲在符坚参加暐子婚礼时杀之。事泄,慕容暐父子宗族以及城内外的鲜卑人不分男女老幼皆被杀。前秦灭亡后,原前燕旧境内,有鲜卑慕容氏先后建立的后燕、西燕、南燕。
段就六眷(疾陆眷)的伯祖日陆眷被卖为渔阳乌桓大人家奴,后渔阳大飢,日陆眷率人至辽西逐食,招纳亡叛在辽西各地的鲜卑人,形成为段氏鲜卑集团。日陆眷卒,弟乞珍立。乞珍卒,子务勿尘立。务勿尘以义县、迁安县为中心,统胡汉之众3万余家,控弦可4-5万骑。303年,帮助司马越,随王浚攻司马颖。310年,进为大单于,子段匹碑为左贤王。次年务勿尘卒,子就六眷继位。313年就六眷因拒王浚之召,遭浚攻袭,大败浚所遣鲜卑拓跋猗卢军。其时,匹碑领幽州刺史,与并州刺史刘琨共击石勒。318年,就六眷卒,其叔涉复辰自立,不久被段末波所杀,拥从叔羽麟,而匹碑据幽州,分庭抗礼,段部分裂为二。匹碑废羽鳞而自立为单于,卒后传段牙、段辽,屡与宇文部、慕容部、后赵征战。
338年慕容皝与后赵石虎订盟,东西夹攻段部,段辽被皝所杀,段氏鲜卑余众遂为燕所并。段辽弟段兰投奔石虎,兰卒,子龛继领鲜卑余众。350年龛乘石氏内乱,率部落南徙,先至开封,后南迁广固(今山东省益都县),自称齐王。次年,降东晋。356年慕容恪进围广固,龛出降,恪徙居其地的鲜卑、胡羯3000多户于幽州。至此,段部作为古代民族、政治之实体不复存在。
宇文氏始祖葛乌菟为匈奴苗裔,原居阴山。一世纪,匈奴或西迁,或南下,余众10多万落归附于辽东太守,散处于辽东、辽西塞外,与鲜卑部落杂居。徒居辽河东西以后,宇文氏始以匈奴酋长的身份统治鲜卑人,加入鲜卑部落联盟,逐渐鲜卑化,遂称鲜卑宇文氏。293年,宇文莫槐被部下所杀,弟普拨立。普拨死,子丘不勤立,娶拓跋绰之女为妻。丘不勤死,子莫珪立。莫珪占有今赤峰市、开鲁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巴林左右旗。莫珪死,子逊昵延立,取拓跋禄官长女为妻。逊昵延死,字文乞得归立。333年宇文逸豆归杀乞得归自立。344年燕灭逸豆归。从此,宇文部众大都归慕容氏统辖,后属北魏拓跋鲜卑,北魏末,宇文泰势盛,专政西魏。
2鲜卑族拓跋氏源于大兴安岭北端,前100年,拓跋毛是首领。毛下传五世而至拓跋推寅,正值东汉初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拓跋鲜卑乘隙第一次南迁,至呼伦湖。推寅后又经六世,至拓跋邻时,分为七个部落: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由七个兄弟分别统辖,七个部落连同拓跋氏形成“鲜卑八国”。后拓跋邻又命叔父拓跋之胤为乙旃氏、拓跋疏属为车焜氏,形成帝室十姓。同时拓跋邻传位于儿子拓跋诘汾,诘汾率众继续南迁,到达匈奴故地,今固阳阴山一带。拓跋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留居故地的匈奴融合。拓跋力微时,在75个异姓部落中,属于匈奴的就有贺赖氏、须卜氏、丘林氏、破六韩氏、宿六斤氏等。匈奴部落加入拓跋鲜卑联盟后,与之杂居共处,相互通婚,逐渐被鲜卑化。“拓跋”的含义,就是鲜卑父、匈奴母所生后代之意。
第95页
220年,诘汾卒,次子拓跋力微因母为“匈奴天女”,故被立为首领。而秃发(“秃发”即“拓跋”之异译)匹孤虽为长子不得继位,于是率自己所属部众从塞北继续迁居河西。248年,力微控弦之士达20余万。258年,力微定都于定襄郡之盛乐(和林格尔县)。261年,力微还遣其子沙漠汗至魏都洛阳,接受汉人文化。从力微开始,蒙古草原各部落纷纷成为拓跋联盟的新成员。当时除了帝室十姓外,其它异姓诸部加入拓跋联盟的有75个。内入诸姓到北魏时,按照原来是否为部落大人和内入后的功绩,分化出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称为“勛臣八姓”。除本部外,四方诸部还有35姓与拓跋部落经常发生朝贡关系。
295年,力微少子禄官统部时,仿匈奴旧制,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禄官自为大酋,居上谷之北,东接宇文部,为东部;以力微长子沙漠汗之子猗统领一部,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县)北,为中部;以猗弟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为西部。298年乘宇文莫廆子逊昵延朝贡之机,将长女嫁之。304年应晋州刺史司马腾之请,与猗率部破匈奴汉王刘渊于山西省离石县、山西省黎城县。307年病卒,侄猗卢继位。310年,猗卢遣侄郁律助刘琨大败白部鲜卑及铁弗匈奴。猗卢因功受封为代公,并求晋割让山西省代县以北五县,乃徒10万户以充其地。312年,遣长子六修等为前锋,亲统20万众作为后继,击败刘聪子粲于晋阳。313年,以平城为南都,统领以晋人为多的南部。
316年,猗卢以少子延明为嗣,因与六修有隙,猗卢为六修所弒。拓跋郁律时(317—321年),击败入侵之铁弗匈奴刘虎,以女嫁来附之虎从弟路孤。进而向北部草原发展,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又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历10年之久,汉化较深,学会了不少中原的典章制度。338年,什翼犍在今山西省浑源县建立代国,分国之半与弟孤。次年,用代郡汉人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其余官职及名号,多仿晋制。376年前秦苻坚应刘卫辰之请,发幽、冀、并三州兵30万,分数路会攻什翼犍,代国灭。
383年前秦政权倾覆,慕容垂复燕国。386年什翼犍嫡孙、慕容垂外甥拓跋珪乘机复代国,398年定国号为魏,迁都平城。395年,拓跋珪与慕容宝会战于参合陂,大破后燕军,俘获士卒4--5万,皆坑杀之。397年,乘慕容垂新死,亲勒六军40余万,攻取晋阳、中山、邺等名城重镇,拥有黄河以北之地,隔河与东晋相峙。
至423年,拓跋珪孙、拓跋嗣子拓跋焘继位。俘夏主赫连氏,杀之,夏国灭;攻占龙城,北燕冯氏灭;取凉州,俘北凉沮渠牧犍,收姑臧(武威市)城内户口20余万;收服西凉李嵩之孙李宝。屡次出兵击败柔然、高车,获部众数10万落;又遣将袭吐谷浑,使慕利延败走;採取镇抚兼施的策略,使西域诸族及东北契丹等族遣使朝贡。遂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结束了十六国割据局面。继而450年率军10万南下进攻刘宋,经略江淮,围汝南县,直抵今江苏省六合县。后遭宋军顽强抵抗,掠淮南5万余户而返。
汉族政权北燕国王冯跋死后,弟冯弘继位,在北魏的进攻之下,冯弘逃到高丽被杀,冯弘的一子一女被北魏俘虏。子冯朗在北魏官至刺史,女入宫成为北魏太武帝的贵妃。冯朗因事被杀,其女儿入宫受姑母的抚养,成为北魏文成帝的皇后。465年,文成帝死,12岁的献文帝即位,冯太后杀丞相乙浑,掌实权。孝文帝4岁即位,冯太后继续临朝称制。冯太后吸收汉族制度:建立“班禄”制度给官员俸禄,实施均田制,建立户籍制度。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495年孝文帝死,之后三十几年,魏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先后执政,他们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
3秃发匹孤于219—256年间,由塞北阴山,沿黄河两岸,顺贺兰山脉东麓南下,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至宁夏北部游牧。256—263年间,曹魏镇西将军邓艾又迁秃发鲜卑数万人至河西陇右雍州(今陕西省中部)、凉州之间,最后秃发鲜卑聚居于河西走廊东部及青海湖以东,与汉、羌等族杂居共处。但鲜卑等往往被西晋徵发为兵,或被掠沦为奴婢或佃客,同时还要缴纳赋税。
秃发匹孤数传至寿阗。寿阗卒后,孙子秃发树机能统其部众,279年攻破凉州(武威),阻断西晋与河西之交通。西晋遣马隆攻之,杀树机能,秃发部复降于西晋。但秃发鲜卑部落并没有因此而溃散,数传至秃发乌孤,势力渐盛。
396年,吕光在凉州建后凉国。乌孤决意摆脱吕光控制,建立南凉国,定都乐都,经营河湟地区,族人分镇各地,又用汉、夷各族贤士。399年,乌孤弟利鹿孤即位。402年,利鹿孤弟傉檀即位,称臣于后秦。414年西秦灭南凉。
南凉亡后,秃发鲜卑部落为西秦统治,西秦为夏所灭,夏又亡于吐谷浑,陇西、河湟后又为北魏所占有。秃发鲜卑最终与北魏拓跋鲜卑同被汉化,至今在西宁市还留存着秃发氏的后代。秃发鲜卑的另一部分贵族和部民则投归了河西的北凉,傉檀子保周、破羌(源贺)等都投奔北凉。后北凉亡于北魏,河西秃发氏皆归北魏统治,北魏封保周为张掖王,破羌为西平公等。源氏一族在北魏地位显赫,后裔贺干曜曾相唐玄宗。
第96页
乞伏部原为鲜卑人,乞伏鲜卑是原居于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高车)南下与鲜卑融合而成。265年,乞伏国仁五世祖祐邻率5000户,由阴山迁至宁夏清水河流域,势力渐盛。祐邻曾孙述延在位时,前赵雄据中原、张轨初有河西,述延又迁至甘肃省兰州市东榆中县,乞伏联盟增至10万余落、50余万人。330年述延死,傉大寒立。傉大寒卒,子司繁立。司繁归降于前秦苻坚,司繁卒,子国仁立。
383年苻坚遣吕光征西域。385年乞伏国仁脱离前秦统治,388年,国仁卒,国仁弟干归继位,定都兰州市西北,建立西秦国。400年后秦姚兴与姚硕德灭西秦。409年干归自收众3万迁往甘肃靖远县,旋乘后秦衰弱之机,复国。412年干归及其子为国仁子乞伏公府所杀。炽磐击败公府,夺位,承父遗策,笼络陇右汉、羌等,重用汉族人士。414年炽磐出兵灭南凉,又逐北凉沮渠氏势力出湟水流域,势力伸入今四川省西部羌族之地。428年炽磐卒,太子慕末即位。431年夏主赫连定杀乞伏慕末及其宗族500人,西秦亡。乞伏轲弹、乞伏千年投归北凉,跋跋、延祚投归夏国,而昙达为羌人执送于夏。赫连定在渡黄河夺北凉河西之地时,为吐谷浑慕璝所灭,所率乞伏鲜卑等西秦降户及赫连部人皆为吐谷浑虏去。因而,乞伏鲜卑有一部分与吐谷浑融合。后北魏灭北凉,并逐吐谷浑出陇右,散处于河陇地区的乞伏鲜卑为北魏所统治。乞伏氏及出连氏、叱卢氏等,均成为北魏的“内入诸姓”和“四方诸姓”。不论是在北朝作官为吏的上层,还是一般乞伏鲜卑人,后来大多被同化于汉族。
吐谷浑原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先祖游牧于今辽宁省义县东北。285年,鲜卑单于涉归庶长子吐谷浑,因与以母贵继单于位的嫡弟慕容廆不和,率所部1700户从辽东慕容鲜卑中分离出来,西迁到阴山。313年又从阴山南下,至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317年吐谷浑卒,长子吐延嗣位。329年,吐延为四川省阿坝境的羌酋姜聪所刺,长子叶延建吐谷浑汗国。政治中心在今青海湖西15里共和县。
吐谷浑碎奚臣服于苻坚,碎奚子视连在位时称臣于西秦。视连子视署、视署弟乌纥提先后继位,405年视署子树洛干继位,被乞伏炽磐打败。树洛干弟阿豺继位,于421年降于西秦。426年阿豺弟慕璝立,与北凉卢水胡沮渠蒙逊、夏国铁弗匈奴赫连定及刘宋联合,共同以抗西秦。吐谷浑统治的地区,氏、羌为主要部众,吐谷浑统治者联合羌族上层稳定境内统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吐谷浑逐渐与羌、氏、汉等民族融合成为新的民族共同体。
431年,赫连定灭西秦,旋为慕璝击溃被擒。乞伏氏、赫连氏后成为吐谷浑统治集团的组成部分。中经慕利延、拾寅、度易侯,至伏连筹时(490—529年),成为吐谷浑鼎盛时期。吐谷浑自伏连筹卒后,汗位更迭频繁。591年,夸吕死,子世伏立。596年,娶隋宗室女光化公主。次年,吐谷浑国内大乱,国人杀世伏,立其弟伏允为可汗,仍尚光化公主。隋炀帝继位后,曾两次征讨吐谷浑,伏允逃往党项,吐谷浑政权暂亡。后伏允乘隋内乱尽复故土,并对突厥表示名义上的臣属关系。635年伏允被唐将李靖击败,西奔至且末县,为左右所杀。从此,吐谷浑分成东西两部:西部以鄯善为中心,由伏允次子达延芒波结率领,后降附吐蕃;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继位,旋为部下所杀,子诺曷钵继位,成为唐属国,640年唐大宗以宗室女弘化公主妻诺曷钵。633年,吐蕃举兵灭吐谷浑,诺曷钵率领残部投唐凉州。但仍有一部分吐谷浑人留居故地,为吐蕃所灭,成为吐蕃属国。666年,唐徙其众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唐肃宗(756—762年)时,吐蕃占据安乐等州,吐谷浑再迁往朔方(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和河东(山西省蒲县),部众分散,被称作吐浑、退浑。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吐谷浑人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险屯聚自保。五代时,吐谷浑族主要集中在青海、甘肃河西、黄河河套南北、山西等地。契丹得燕云十六州后,吐谷浑人附属于契丹。12世纪后,部分河东吐谷浑人返回甘、青故地,与湟水流域之吐谷浑人会聚。后多融合于汉族或土族之中。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8)。匈奴的汉化
北匈奴亡,地为鲜卑所据,余众10余万落皆自号为鲜卑。南匈奴由于接纳了北匈奴部分降众。93年,南匈奴单于屯屠何死,安国立。安国被杀,师子立。北匈奴降众15部20余万人谋渡漠北,为汉朝击败,部众分解为左、右两部。左部降汉;右部飢饿困迫,多为鲜卑所并,只有少部分归附于东汉。
98年,师子死后,檀、拔、休利先后嗣位。因东汉政局动荡,140年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攻汉,被马续打败。因休利不能制部众,被汉朝促令自杀。吾斯立车纽为单于,引乌桓、羌胡等数万侵掠并、凉、幽、冀四州。张耽将兵败之,车纽降,吾斯继续斗争。东汉虑战火日炽,扶立久居于洛阳的南匈奴贵族兜楼储为单于,将其护送南单于庭,又令马寔继续围攻吾斯,杀之,乌桓70余万人相继降。147年,兜楼储死,居车儿继位。居车儿死后,其子孙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呼徵单于、羌渠单于相继立。187年,羌渠被部众所杀,子于扶罗、呼厨泉相继即位。于扶罗子刘豹被封为左贤王,刘豹即刘渊之父。
第97页
呼厨泉多次受到鲜卑的袭击,216年投靠曹操。曹操为了削弱势力,分其众为五部,每部选尊贵者为帅,别令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令左部居今汾阳、右部居祁县、南部居隰县、北部居忻县、中部居文水县。南匈奴国家政权亡。
迁居塞内的匈奴人发生很大变化。除南匈奴外,又先后分解出屠各胡、临松卢水胡、铁弗匈奴三个重要分支集团。屠各胡与南匈奴散居于今甘肃、陕西、山西三省和内蒙古一带,其中以居住于山西省的部分为最多、最强;“临松卢水胡”居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与青海省之间;“铁弗匈奴”是鲜卑人与匈奴人融合后产生的一个分支群体,原居于今内蒙古河套一带。
304年司马颖遣匈奴贵族刘渊回并州去召集匈奴五部骑兵入援。但刘渊回并州后,未出兵赴援,而是建立匈奴“汉国”。308年,刘渊迁都平阳(今临汾),称帝。310年刘渊病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自立为帝,命呼延宴进攻洛阳,俘晋怀帝司马炽;令刘曜围攻长安,司马邺出降,西晋亡。刘聪死,子刘粲继位,靳准杀害刘粲,称藩于东晋。
刘曜即帝位,以石勒为司马、进爵赵公。石勒围靳准于平阳,收降巴氏、羌、羯10余万落。准欲谋降,为弟弟靳康所杀,靳明继位,奉传国玺降刘曜。曜以靳准灭刘氏宗族,将靳氏男女老少尽行处死。319年刘曜返长安,立羊氏为皇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不久,石勒建立“赵国”,史称“后赵”。328年刘曜在洛阳兵败被杀,子刘熙弃长安奔天水,为刘虎所杀,前赵亡。部众或死或徙,留居并州及秦、雍一带的,大都散居于北魏时兴起的稽胡中。
在前赵灭亡半个世纪以后,临松卢水胡又崛起于张掖一带。“北凉”的创建者沮渠蒙逊的先世为匈奴左沮渠。祖父祁复延曾为“伏地王”,父法弘为前秦中田护军。父死,沮渠蒙逊代领部曲。吕光建立后凉时,蒙逊伯父罗仇、麴粥分别为尚书和三河太守;从兄男成为将军。397年,吕光杀罗仇及麴粥,蒙逊聚众起兵,进屯甘肃省山丹县。男成闻讯,也聚屯于甘肃省高台县,说服太守段业背吕光。399年,段业建立北凉国,授蒙逊为尚书左丞。401年,蒙逊杀段业,夺取北凉政权。410年,南凉王秃发候檀出兵攻蒙逊,蒙逊败其众,乘胜克武威。412年,蒙逊自张掖迁都武威。414年,西秦河南王乞伏炽磐灭南凉。421年,蒙逊灭西凉。由于与西域诸国交通,在境内大兴佛教。433年蒙逊子沮渠牧健继位。439年,拓跋焘攻破武威,牧健出降,牧健弟沮渠无讳、沮渠宜得奔敦煌。422年无讳以乏食率众万余户西走,命弟沮渠安周击鄯善,又出兵夺高昌,并遣使向南朝宋献方物。444年,无讳卒,弟安周立。460年,高昌为柔然所破,安周被杀,北凉亡。
“铁弗”,意为匈奴父、鲜卑母之裔。赫连勃勃先世,与刘渊为近支。汉主刘聪在位时,赫连勃勃曾祖铁弗刘虎曾受册封为楼烦公。后刘虎死,祖务桓继立,务桓相继依附于代王什翼健、后赵石虎。356年务桓死,叔祖阏陋头代立,部落多叛归悉勿祁。359年,悉勿祁死,父卫辰嗣立。365年卫辰联合陕西省黄陵县匈奴右贤王曹毅,进攻符坚,失败,曹毅降,卫辰被擒。什翼犍不满卫辰投奔苻坚,集兵往击。卫辰请援于苻坚,坚发幽、冀、并三州分道击代。什翼键令匈奴部帅刘库仁领兵迎战。库仁败,翼犍率众逃奔阴山以北。苻坚以其地分为东、西二部分,黄河以东一带归隶刘库仁,黄河以西一带归隶卫辰。卫辰因列于库仁下,不久便杀秦五原太守叛,被库仁击败。383年,苻坚政权分裂,西燕慕容永遂拜卫辰为大将军,后秦姚苌也拜之为大将军。391年,卫辰因在与北魏战斗中失败为部下所杀,子勃勃奔后秦姚兴,统辖榆林县五部鲜卑等部众。406年勃勃自视匈奴为夏后氏苗裔,建立大夏国。413年,勃勃发岭北夷夏10万人建统万城(榆林县西南白城子),因耻祖先从母氏姓刘,乃改刘为“赫连氏”,以妻梁氏为王后。417年东晋刘裕灭后秦后,急返健康谋篡晋。勃勃乘虚破长安,积人头以为京观,号称“髑髅台”。
425年次子赫连昌继立。427年,拓跋焘进攻统万,赫连昌逃往天水,被击杀。赫连昌弟赫连定收其余众逃往天水,后闻西秦困顿难以自存,遂于431年杀西秦王乞伏暮末。赫连定复欲击北凉沮渠蒙逊,不意中道为吐谷浑王慕容璝所截击,夏亡。
“匈奴”这一民族共同体从此便从政治舞台上消失(北周宇文氏、北魏独孤氏因鲜卑化过深不再被视为匈奴人),余众有的继续沦为汉族官僚地主的田客,有的依附于各地的割据政权,有的则流徙于边国与汉、鲜卑、氏、羌、高车等各族共同生活、并逐步融合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个别上层人物则直至隋唐时期仍活跃于政治舞台上。
据王钟翰《中国民族史》,汉朝时期,全国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以公元2年为例,当时诸州总户数为1235。6470万户,总人数有5767。1401万口。这些都是赋税户口数字,基本上是汉人,极少数是编入户籍的边郡少数民族。其中黄河中下游及淮河以北六州合计占总户数的52。82%,占总人数的62。5%。长江中下游荆、扬二州及上游益州,合计占总户数的19。45%,总人数的20。1%。其它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西部、南部)、并州(今山西北部)、凉州(甘肃省及青海东部)、朔方郡(河套及陕北)北部沿边四州郡合计占总户数的15。9%,总人数的14。86%。而今两广地区三郡合计有5。6408万户,人数31。1596万口,大致相当黄河中游的一个大郡。东汉时期,长江中下游人口有所增加,然而基本格局仍然是黄河中下游及淮河以北的汉人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而长江中下游增长至总数的30%以上。
第98页
据http://。cpirc。org/popnum。htm,公元157年全国有7200万人口,后因战乱人口锐减至原来的1/3,即2400万,公元265年人口为2500万;曹魏、吴、汉休战后都在恢复生产建设,到公元300年人口增长到3379万;西晋八王之乱人口死亡过半,到317年西晋灭亡时汉族人口甚至不到1500万。以农为生的汉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只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象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还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西晋的北方汉族人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北方故土。
魏晋时期,汉族为了加强对胡族的控制,利用他们充当兵丁及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经常招引和强制他们入居内地。如曹操安置并州匈奴五部于太行山西至汾水流域。晋武帝时,迁“杂胡”二十余万口于今晋、陕、甘三省境内;鲜卑族中的一部分迁到雍、凉二州及陇西一带;氐、羌族则被迁到关中的泾渭流域。这些入迁的民族多以其游牧经济代替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十六国时期,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至于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也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而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汉武帝在甘肃西部设置河西四郡,移入28万汉族人,永嘉乱后又有大量中原人逃难来此,而来到这里的匈奴、鲜卑则显得微不足道;鲜卑慕容氏採取安辑流民,设置侨郡,发展农业生产及接受东晋封号等政策,使黄河中下游相当数量的汉人往往合族迁到辽宁。
并州匈奴五部,共有三万户,入塞匈奴人口当有数十万,刘渊据离石起事时,二十天就聚众五万,足见匈奴人数并不少。刘氏建立汉国和前赵国,匈奴成为统治族,五部以外的匈奴人和杂夷自然前来归附。刘渊都平阳,掳掠民户充实国都,例如刘曜在长安战败,驱男女8万余口归平阳,又刘曜攻破晋军,掳获晋司徒傅祇家属及2万余户归平阳。刘聪强盛时,平阳及附近地区,有汉民43万户,匈奴族为主体的六夷20万落(户)。刘曜都长安,前后迁上邽氐羌20余万口及陇西民户万余户到长安,又迁秦州大姓杨姜等族0。2万余户到长安。刘氏政权崩溃后,匈奴人失势,他们和大量汉人杂居,也就逐渐合併在汉族里。
羯人(匈奴中的吐火罗部落)石勒立后赵国,都襄国(今邢台县)。计石勒前后掳获民户在3万户以上,氐羌约20万落,不用户或落计数的人口约有4万人。石虎都邺,前后掳获各族人有数十万户,人口多至数百万。石勒石虎号羯人为国人。冉闵灭后赵,杀邺附近国人20余万人。羯本是小族,亡国后未被杀死的6万羯人,在中原很快地併入汉族。
鲜卑慕容廆建立前燕都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收容汉士族和流民数万家,人数比慕容部人多若干倍,因之,慕容部人汉化较深。慕容廆破扶余国,掳获万余户,攻鲜卑宇文部,掳获数万户。这些被掳户都迁居棘城。慕容廆迁都龙城(今朝阳市),攻高句丽,掳掠男女5万余口,攻宇文部,掳获5万余落,又袭击后赵幽、冀二州,掳获3万余家。这些被掳人户分置龙城、昌黎郡等地。慕容隽入都蓟,徒鲜卑胡羯0。3万余户到蓟。慕容隽杀冉闵,迁都邺,棘城、龙城、昌黎等地的旧部众,自然要大量迁入中原。前秦苻坚灭前燕,迁鲜卑4万余户到长安。经过17年,西燕慕容恒率鲜卑男女40余万口离长安。这个数十万人的鲜卑慕容部,最后还是在河北併入汉族。
氐人(羌族的一支)苻坚建前秦国,都长安。苻坚攻取并州,掳获三千余户,击败左右贤王,掳获酋豪六千余户,攻晋荆州,掳获一万余户,灭前燕,掳获关东豪强及诸杂夷十万户(其中鲜卑四万余户),伐凉州,掳获豪强七千余户。这些被掳户都被迁徙到长安和关中各地,多至十余万户。40万氐族人随前秦从关中前往各地驻防,氐族由于分布太过于分散,不过50年就被淹没在汉族的汪洋中。苻坚失败后,迁居关东的氐人逐渐併入汉族。
羌族属于藏缅族群,与华夏族乃同一祖先。羌人姚苌建后秦国,都长安。姚苌掳获安定居民五千户。姚兴杀苻登,掳获阴密居民三万户,攻洛阳,掳获流民二万余户,又掳获河西居民万余户,汉中流民三千余户。这些被掳户迁徙到长安和关中各地,与羌人杂居。姚氏政权崩溃后,羌人逐渐併入汉族。
451年,魏太武帝攻宋盱眙城,给宋守将臧质信里说,“攻城东北面的是丁零与匈奴,攻南面的是氐、羌。你杀死丁零,可减少我常山、赵郡的叛乱;杀死匈奴,可减少并州的叛乱;杀死氐羌,可减少关中的叛乱,你杀他们,对我没有坏处。”足见在魏太武帝时,这些族还保存着,并且遭受鲜卑人的歧视和虐待。他们的境遇,可能比汉族人更恶劣,特别是魏孝文帝迁洛华化以后,汉人地位比以前高了些,这些族势孤力弱,被迫加速他们的融化过程,是可以想见的。到魏末年,十六国时那些旧族名,在黄河流域已经很少见了,只留下汉族与鲜卑拓跋部的对立。532年,高欢与尔朱兆大战,高敖曹率乡人部曲王桃汤、东方老、呼衍族等三千人作高欢军左翼。高欢说,高敖曹所率全是汉儿,怕不管用,该配鲜卑兵千余人。呼衍族是匈奴人,高欢高敖曹都把他看作汉人,大抵十六国时旧族,到魏末年才融化完毕。到东西魏并立北方时,中国北方只剩下两个大的民族----汉族与鲜卑族拓拔部。(拓跋部鲜卑族4世纪初全部人口不逾百万,甚且远低于此数)
第99页
永嘉乱后,中原汉族士族採取自保措施。
第一,抟聚宗族乡党、部曲、门客及流民等,择形势险要之地建筑坞堡以自卫。世族豪门的依附民不交租税不服徭役,不是国家编户民;其时还有很多既不归国家编户、也不在世族豪门家籍的流民。很多不堪胡人官府统治的汉族人依附民、流民都依附于世族豪强。
第二,依附胡族政权以求庇护。(1)胡人政权有不少慕华的君主,如刘渊、刘曜、石勒、苻坚等,积极延揽中原士族以安定政治1继续採用九品中正制度,同时也给予士族相当的优遇2承认士族的权益,如石勒清定九品、慕容宝定士族旧籍、苻坚复魏晋士族3从永嘉末年以来,留在中原的范阳卢氏、清河崔氏、河东裴氏等家族声望提高,无论出仕与否,都成为胡族政权必须依赖或拉拢的对象。(2)中原士族不因战乱而没落,反而对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一定的功效,如:张宾-石勒、王猛-苻坚。(3)并非人人都乐于为胡族政权效命,如范阳卢谌虽深受石勒宠信,但死后的墓碑上只保留晋朝官衔。
中原汉族士族与南方士族的差异:1处异族统治下,必须广纳、吸收各种力量以壮大实力,故透过婚姻、仕宦的途径,互相合作;2对同族常抱怜恤救济的温情,家族组织易趋于团结,倾向“大家族制”,较重视家族伦理;3重视经术,希望透过政治参与,改变胡族政权,延续中原文化于不坠,并有勉力功业,提高自身政治地位,扩大政治势力的目的;4在日常生活方面,因处境较为艰困,故风气较南朝士族为俭朴。
永嘉乱后,北方陷于混乱,大小世族豪强都筑坞堡自卫、拥兵自守。他们对于胡人的统治,或依附或对抗,胡族中央对他们的存在予以承认。
永嘉之后,北方流民(侨人)为躲避北方战祸而大量南迁,这次南迁对中国人口版图的划分是具有重大意义。当时侨人的数目,据说占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那么以侨人数目90万计算东晋的人口为540万。实际数目则应该大于此,因为部分侨姓士族对户口的隐瞒掩盖由于士族权力的进一步上升而变本加厉。
在前秦短暂统一北方之前,繁华的中原地区山头林立,立国时短的军阀们根本无暇好好的整理一下户籍。前凉前燕、前秦稳定时期北方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相当可观的。符坚着手统计户口,得出北方人口约1600万。但是此时的户籍工作没有把“编户”以外的少数民族(主要是五胡民族)约400万人口计算在内。由于胡人之间打仗不全部征汉兵,民间汉人恢复增长,中国人口恢复到3128万,其中东晋人口665万、北方汉族人1970万、北方胡族493万。
淝水之战后北方再次陷入混乱,战争愈发残酷。而南方东晋在刘宋建立前的二十年内,也是大小战事不断,此时全国人口总数再次下降。
南朝人口之最盛,有说为刘宋,有说为萧梁。刘宋在元嘉之治三十年内拥有南朝最大的版图,经济也达到小康水平。史载刘宋大明八年治下人口670万,加上各种缺漏少报,实数在750万。萧衍时梁朝版图不如刘宋,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犹有过之,尤其建康城,有户28万,以每户5口计,人口竟达140万。一涨一消,我估计梁朝人口当和刘宋相仿。北方在北魏统一以后,人民得以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从事生产,魏孝文帝又实行均田制等改革措施,黄河流域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洛阳、邺、长安又恢复了繁荣,北方人口当然也是在持续增长。今学者多以《魏书》为根据,判定北魏最盛时人口约3200万。520年中国人口增长到5240万,其中南朝800万,北朝汉族3200万,混血儿640万,鲜卑杂胡600万。
鲜卑拓跋部建魏国,都平城。魏国武力强大,掳掠人口也最贪暴。十六国迁徙民户,是想充实国都和附近地区。魏国掳获人口,充实平城和畿内以外,还强迫很多人作奴隶,比十六国要野蛮得多。但是,也因为魏掳获的人口特别多,到后来,出现一个比十六国规模更大的融化。
389年,魏道武帝攻破解如部,获男女杂畜10数万。390年,袭破高车袁纥部,获生口马牛羊20余万,纥奚部、纥突邻部来降附。399年破高车杂夷三十余部,掳获9万余口。400年,高车所属小部九百三十余落来降附。429年,大破柔然国,高车诸部前后归降30余万人,又袭击高车,得降人数十万,迁徙到漠南游牧。398年,徒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鲜卑)等杂夷36万,百工伎巧10万余口到平城及畿内。399年,徙山东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吏民二千家到平城。418年,徙冀定幽三州徒何于平城。451年掳获宋民5万余家,分居平城附近。481年,魏孝文帝以南齐俘万余口班赐群臣。402年,掳获匈奴残部,徙居平城。403年,越勤部万余家,尉迟部万余家来降附。413年,魏明元帝攻破越勤部,掳获2万余家。414年,河西胡(匈奴)酋刘遮等率万余家来降附。415年,河西胡刘云等率数万户来降附。426年,魏太武帝攻夏,掳获万余家归平城。427年,攻破夏都城统万,掳获赫连氏家属和宫女万余人及秦雍人士数千人归平城。439年,灭北凉,徙沮渠氏宗族及吏民3万余家到平城。
396魏道武帝攻后燕时,除去一部分留守兵,出徵兵多至40余万,足见魏是部落众多的大国。灭燕以后,掳获人口和降附的大小部落愈益增加。魏太武帝武功更盛,平城、畿内以及漠南容纳人口尤多。自魏文成帝时起,魏渐趋衰弱,无力再迁徙民户到平城一带,相反,还要迁徒一部分鲜卑贫户到山东诸州郡就食。平城和畿内聚居着大量各族被掳人,在鲜卑人势力强大的环境里,他们的语言和习俗,自然要受鲜卑的影响。高欢的曾祖高湖降魏,祖高谧得罪,被迁徙到怀朔镇,到高欢时,一家完全鲜卑化,可见居住在平城一带的各族被掳人,相处既久,逐渐融化成鲜卑人。
第100页
为了充分地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获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同时也可以摆脱柔然威胁,494年魏孝文帝拓拔宏率领贵族、文武百官及鲜卑兵20万,自平城迁都洛阳。这些人连同家属和奴隶,总数当不下100万人。此后,鲜卑分成迁洛阳和留住(留住在平城一带和六镇)两部分。迁洛部分到六镇内迁时,大体上已汉化完毕。一个统治族前后不过三十年,就融化在被统治族里,这是魏孝文帝坚持融化政策的结果。他希望永久保持拓跋氏政权,也就不得不坚持这种政策。
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改说中原汉语;禁穿胡服,制定了官员的汉族式冠服,同时模仿南朝的样式,规定了妇女的服饰;令鲜卑人都自称河南洛阳人,死后葬在邙山,不得还葬北土;重用南朝士族王肃厘定官制,在模仿南朝官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清除了官制中鲜卑成分;在律令方面,孝文帝两次改变北魏的律法,废除了自十六国以来的一些残酷的刑罚。
禁用鲜卑姓氏,全改为汉姓,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最贵。魏孝文帝又定汉士族的门第高下,承认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四姓为最高门,与鲜卑八姓地位相等,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博陵崔氏门第也很高。汉族士族中有汉魏以来拥有清望的名门旧姓,也有十六国以来声势盛大的坞主豪强。魏孝文帝实行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自已取卢崔郑王及陇西李氏女入宫,又指定六个兄弟元禧聘陇西李辅女、元干聘代郡穆明安女、元羽聘荥阳郑平城女、元雍聘范阳卢神宝女、元勰聘陇西李沖女、元详聘荥阳郑懿女,原来的正妃降为侧室。魏家公主也嫁给汉族名门,如卢道裕娶献文帝女乐浪长公主,卢道虔娶孝文帝女济南长公主,卢元聿娶孝文帝女义阳长公主。皇族和士族开通婚的例,一般鲜卑人和汉人也自然要通婚,少数的鲜卑人很快被融化了。
魏孝文帝修建洛阳街坊,501年,魏宣武帝调发民夫5。5万人,筑洛阳323坊。529年,梁将陈庆之入洛阳,战败逃回,对人说:“我从前认为大江以北,无非是些戎狄居住的地方,这次到了洛阳,才知道衣冠人物全在中原,江东及不了它。”这说明迁洛的鲜卑人,已经完全汉化,洛阳城的繁华景象超过了建康城。洛阳富贵人的腐朽生活,吸引着留住平城一带的鲜卑人。他们陆续内迁,504年,魏宣武帝拨苑地牧地公田分给内迁户。513年,又分苑地牧地给无田的内迁户。517年,魏明帝下诏停止内迁。孝文帝的改革招致了一些鲜卑贵族的敌意,加深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洛阳的鲜卑人与留在北方边境的鲜卑人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加大,也导致了矛盾的激化,结果发生了北方六镇的变乱。
北魏在北边设置了沃野(五原)、怀朔(今包头北固阳县)、武川(今呼和浩特西北武川县)、抚冥(四子王旗)、柔玄(兴和)、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六个军事重镇,以取代州郡。六镇官员为拓跋部人和中原强宗子弟,镇兵也多为鲜卑人。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六镇将士地位下降,北魏又把死刑犯恕死充边,镇兵与罪犯谪配者同列,使镇兵地位更加低贱。魏道武帝魏太武帝掳获大量漠南北的游牧部落人(主要是高车人)和山东诸州人,聚居在平城一带。他们虽然鲜卑化了,可是,仍被拓跋部贵族看作贱人,予以歧视,并且生活很困苦。这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加剧,终于爆发了镇兵杀死官员的起义。沃野镇民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反魏,杀镇将,另遣部下鲜卑人卫可孤率军围攻武川、怀朔二镇。怀朔镇将杨钧以鲜卑贵族贺拔度拔为统军,以其三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为军主,率兵抵御起义军。贺拔父子与宇文泰父宇文肱一起袭杀了卫可孤,接着退居大同。大同被义军攻破后,贺拔岳与宇文肱投奔尔朱荣。在柔然部阿那环的帮助下,北魏最终镇压了六镇起义。
北魏将被俘义军和六镇居民20万人分徙于河北冀、定、瀛(河间)三州就食。而河北频遭水旱,无法就食,终于又爆发了河北大起义。流浪在上谷(今河北怀来)的柔玄镇兵杜洛周起义称王,把这一带的汉族和其它各族反魏武装集中起来,占领幽州。流浪在定州的五原降户敕勒人鲜于脩礼,也领着流民起义。不久以后,这支起义军被北魏分化,鲜于脩礼被叛将元洪业杀死。脩礼部将汉族人葛荣又杀元洪业,于526年称天子,建国曰齐,继续战斗。杜洛周的队伍向南发展,在528年被葛荣併吞。葛荣拥有数十万众和河北数州之地,力量强大。他率军继续南进,前锋指向洛阳。
524年,关陇起义爆发。高平镇(治今宁夏固原)兵民起义,推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城民起义,推羌人莫折大提为秦王。关陇起义军各部逐渐统一于鲜卑人万俟丑奴(原来是役属于匈奴的牧民)之下。
契胡族尔朱荣(羯人的一个畜牧部落)的祖先世居尔朱川(今山西西北部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的朱家川),到孝文帝时代尔朱新兴被任命为秀容(今忻州西北)酋长。魏孝明帝时,传位于儿子尔朱荣。尔朱荣派兵镇压了河北大起义,把六镇义军据为己有,并在降兵中提拔了若干将领,如高欢、宇文泰、侯景等人。
魏孝明帝元诩七岁,母胡太后临朝专政。528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尔朱荣带兵直奔洛阳,杀死胡太后,并把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族消灭殆尽,立元子攸为魏孝庄帝,史称河阴之变。然后尔朱荣返回晋阳,遥控北魏朝政;同时派尔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镇压关陇起义军。贺拔岳因镇压关陇起义有功,被授泾州刺史、雍州刺史、歧州刺史。
第101页
河阴之变之际,部分北魏宗室和官员南逃降梁。梁武帝遣陈庆之率兵送元颢回北方,攻克商丘,元颢在睢阳城即皇帝位。接着攻克荥阳,占领洛阳。尔朱荣率军渡黄河作战,陈庆之所率军队大败,元颢逃亡被杀。530年,孝庄帝诱杀宰相尔朱荣,侄尔朱兆立太原太守元晔为帝,兴兵攻入洛阳,杀孝庄帝。
时任临汾刺史的高欢乘尔朱氏混乱之机,说动被尔朱荣兼併的六镇义军20万军民归顺自己,并把他们带往河北,摆脱尔朱荣之子尔朱兆的控制。531年,高欢率众进据河北冀县,笼络当地汉族世族,利用民族隔阂,煽动反尔朱氏情绪,势力陡增。高欢于是脱离尔朱氏,立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尔朱氏进攻邺城,贺拔胜和徐州刺史杜德投降高欢,尔朱仲远南逃降梁。斛斯椿败回洛阳后叛离尔朱氏,杀尔朱世隆和尔朱彦伯,擒尔朱天光、尔朱度律送于高欢。尔朱兆领残兵遁还太原,逃往秀容,后被击败自缢。至此尔朱势力被斩尽杀绝。高欢进据洛阳,连废节闵帝元恭、废帝元朗,另立元修为孝武帝。
当贺拔岳闻知尔朱家族一败涂地时,便约秦州刺史侯莫陈悦会师长安,擒获尔朱是寿,响应高欢。532年,孝武帝任命贺拔岳为关中大行台。533年,孝武帝担心高欢成为尔朱荣第二,使就密令贺拔岳拥兵关陇对抗高欢,任用贺拔胜为河南邓县刺史。534年,在讨伐灵州刺史曹泥前夕,高欢授意侯莫陈悦杀害了贺拔岳。贺拔岳部下宇文泰击杀侯莫陈悦,并据有关陇。
534年,元修由于和高欢的矛盾尖锐化,逃奔关中依宇文泰。高欢又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史称东魏。元修逃到关中后,不久被杀。535年,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此后,东魏与西魏展开了20余年的争夺战。537年在潼关之战和沙苑之战后,西魏乘胜东进,攻下山西永济和金墉,与东魏争夺洛阳。543年东西魏又先后在河南孟县、洛阳北邙山交战,东魏先胜后败,高欢逃离洛阳。西魏因无力巩固洛阳而撤兵,以黄河为界设防。546年高欢大举进攻山西稷山,苦战50余日,损失7万人,退兵,次年病卒。
鲜卑化汉人高欢凭藉六镇鲜卑人(包括鲜卑化的汉人)建立起政权,老婆又是鲜卑贵族,所以他和继位诸子在政治上都倚重鲜卑族,北齐皇帝也都有意保持鲜卑习俗,提倡说鲜卑语及武事。但同时高欢也争取汉族门阀世族参政,作为第二种支持力量。为此,他公开自己祖先的汉族身份,把女儿嫁给华阴门阀世族杨愔,任用汉族门阀世族高敖曹、高干担任政府要职。高欢企图调和当时相当尖锐、紧张的鲜卑与汉人的关系,但不可能有实际作用。550年,高欢次子高洋代东魏建齐。高洋重用汉人,立汉世族赵郡李氏之女为后,生高殷。560年高殷继位使鲜卑人大为震动,于是联合高氏皇族发动宫廷政变,杀杨愔废高殷,高欢第六子高演当了皇帝。561年高演死,高欢第九子高湛即位,汉族在朝中地位更加低下。北齐汉族与鲜卑族的矛盾一直无法融合,使北齐政治上蒙上了阴影,不能像北周那样融合汉族鲜卑族为统一的关陇集团。
564年,北周大将达奚成兴侵齐平阳(临汾),北齐斛律光大败之。于是宇文护亲自挂帅率兵10万攻打洛阳,斛律光杀周将王雄,大败周军。568年北周又围攻洛阳,斛律光再败之。斛律光在玉壁营筑了华谷、龙门二城,宇文宪不敢妄动。斛律光又营筑南汾城,胡、汉民众万余户前来归附。568年高湛死,儿子高纬即位。571年,斛律光筑平陇,周柱国普屯威、柱国韦孝宽进攻平陇,战于汾水,周军大败。接着北周柱国纥干广略图攻宜阳,又被斛律光打败。北周韦孝宽制造了斛律光篡位的谣言,572年,高纬杀斛律光。576年高纬禅位给儿子高恒,高恒在位25天北齐灭亡。
550年,宇文泰设立了八个柱国大将军,正式开创了府兵制,府兵制在形式上採用鲜卑八部之制。在八柱国之中,宇文泰是最高统帅,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挂个虚名,实际领兵的只有六个柱国大将军李虎、李弼(李陵后裔)、于谨、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分统六军,合周礼六军之制。六个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556年,宇文泰儿子宇文觉篡位建周,他和哥哥宇文毓先后被宇文护弄死;宇文护以增设柱国、增设大将军、提高24个开府将军地位直接归中央控制的办法使八柱国有名无权。宇文毓弟弟宇文邕继位后杀掉了宇文护,改称兵士为侍官使具有皇帝卫队性质,作战时临时命将配兵,24个开府将军的权力又有所削弱。宇文邕死后,其子宇文赟在位仅两年即死去,大权落入皇后之父杨坚手中。府兵不入民籍,另立军籍。
西魏的府兵,最初可能以鲜卑人为主,但西魏鲜卑人不多,六镇起义后的鲜卑人大多留在东魏。宇文泰起家靠的是武川镇兵,最初只有数千人,镇压关陇起义后逐渐有所发展。543年西魏军已有10万人,但邙山一战,西魏军伤亡近6万人。由于关陇地区鲜卑人兵源有限,宇文泰不得不开始用汉人充兵。至此,汉、鲜卑共同组成军事力量。府兵制的这一演变,使鲜卑骑兵和汉人乡兵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府兵主要是鲜卑兵的成分。实际上西魏北周统治集团,是由贺拔岳领导的武川鲜卑军人集团和关陇汉族地主组成的。
第102页
宇文泰深知成就大业必须培植起自己的支持力量,而且这个力量必须包括汉族。但汉族与鲜卑贵族之间存在一定的民族界限,宇文泰不愿像孝文帝那样,全盘汉化,以至于引起鲜卑人六镇起义,政权倾覆。554年,宇文泰宣布改姓元的鲜卑人一律改姓拓跋,然后又将汉人改姓鲜卑姓。如赵贵赐姓乙弗氏、苏绰弟苏桩赐姓贺兰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府兵制中的汉族士兵,也一併跟其汉将改姓。宇文泰想用这种表面上的鲜卑化来平衡西魏政权日益汉化的现实。宇文泰确信汉人政治制度有值得仿效之处,令汉人苏绰、卢辩依周礼改定官制,使政权带有古老华夏文化的色彩,以抚慰汉人。
从六镇南下的诸鲜卑首领及兵将,在占据北方后,因受中原之物吸引,生活渐流于怠逸,勇武的风气消失。自北魏末年,鲜卑人多因日渐汉化,体质日见文弱,不任兵事,只得藉助汉人主理。北齐文宣帝时,曾简举汉人之勇武者戍守边境。又由于胡人以打仗为职业,胡人在200年的北方混战中大都战死,由于尔朱荣之乱和534年开始的东西魏的互相攻伐,鲜卑族人口已经枯竭。而同时北方民间汉族悄然增长、外地汉族重新回归,汉族在关中已经占压倒优势,以至于宇文泰不得不从汉族民间补充兵源,用当地汉族豪强带兵。周武帝时,北周境内已有一半汉人当兵。及末年,周的军事将领以汉人占大多数,故兵权渐转于汉人手中。从此,汉族人不仅在民间而且在军方也占压倒性优势,周齐隋唐的汉族将士及先祖大都崛起与东西魏并立时期。
南北朝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分别因为候景之乱和六镇起义而被粉碎。江南一时称千里绝烟,繁华如三吴也户口凋零。北魏则终于分裂,战乱又起。到公元581年,中国人口剩下4430万,其中南朝314万,北朝汉族3500万,汉胡混血儿500万,鲜卑杂胡116万。所以隋唐北方汉族血统大概为(3500+250)/4116=91%。隋唐汉族虽然融入了部分北亚人种,但主流上仍然是北方远东人种。
第一卷历史专区 当年蒙古大军西征为什么能所向无敌?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5456
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藉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穆斯林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未计算在内),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
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20里”的情形。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西方各国军队採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了。
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採用正面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採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
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即使在进入铁器时代,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装甲,骑兵即能用马刀、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主要目的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但是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
东西方的军队由于地理障碍,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未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打过照面。唯一可能的机会,在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因病逝而告终。
第103页
蒙古人的战术——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新的发明的火药和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徵。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象蒙古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事实上,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像的战争场面。
蒙古人西征时,在发生大部队与敌正面遭遇的时候,蒙古骑兵也会迅速排成战术队伍发起正面的攻击。其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这样形成了远远大与对手的宽大正面(从现代战术来讲,这种极易为对方冲击的宽大正面是极为不利的)。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相对东方军队),其余为轻骑兵(相对与西方的轻骑兵可算无任何装甲的骑兵)。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
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覆的攻击蒙古兵可以不论白天黑夜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蒙古军队在骑兵快速大纵深地前进时,遇敌坚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数部队监视以待后续的攻坚工兵,大部队仍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的敌人根本无法作出战争准备。
另外,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战例: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
四月,双方最终则在绍约河畔对峙。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
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採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
第104页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二、蒙古人特殊的装备蒙古马。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
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之间的距离有三百多公里,且多是无路的山地。中原的新式武器。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蒙古骑兵的各种装备——因为蒙古骑兵从未象欧洲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加之不象欧洲军队使用的武器那样笨重,所以蒙古骑兵随身携带各种武器,使得其可以随时完成不同的任务。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们的弓箭较长大,需大约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马可·波罗》中有他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
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胜防的。另外,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三、蒙古军人的训练、忍耐力和其军事化的特殊社会组织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
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早可以算成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
对财富的渴望对杀人带来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几乎没有停止对外发动战争时候。蒙古人放手让士兵可以任意屠杀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让杀人的血勇刺激军人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得蒙古军人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蒙古军队后勤供应问题。另外,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降居次席,蒙古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
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作到。这也是欧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各部落的领导即是生活生产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综上分析,蒙古国军队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而蒙古在日本和越南战场上的失败,恰好是因为这两个战场是蒙古军队最无法发挥优势的地方。他们必须下马乘船,靠老天保佑才能平安到达目的地,抵岸后,在丛林山地面前,他们无法大规模地穿插机动,甚至还不能骑马作战。更糟糕的是潮湿的空气让他们适应大陆气候的鼻子无法呼吸,他们成了病夫或被瘟疫夺去生命,就象欧洲军队不能适应他们一样,他们也不能适应这里老是从丛林冒出的军队。何况,他们的战友是心怀狐疑的汉人。
第105页
第一卷历史专区 古代西方铁兵器的技术指标及与同时期中国的比较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5317
古代西方铁兵器的技术指标及与同时期中国的比较(罗马铁兵器.vs.秦青铜剑)
欢迎大家转载,不过请别忘了附上图片。
在我的一个帖子《秦剑和西方青铜剑到底哪个脆》中比较了青铜时代中西方青铜剑的优劣,
当时有人问我当时西方的铁兵器性能如何,与中国比怎么样,
因为我当时没有具体的资料,这个问题只能从侧面去回答,
现在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西方铁兵器的技术资料(这要感谢一位舰船的朋友),这个问题终于可以正面回答了。
先回顾一下秦剑,秦剑含铅甚微,这和走高铅邪路的西方青铜完全不同,合理的铜锡使秦剑韧性和强度结合的恰倒好处,鄂洲博物馆的董亚巍先生复制过秦剑,发现按当时的技术制造的秦剑内韧外坚,内部的硬度低不少,可惜没有给出内部的伸长率,不过可以根据更早时期使用相似技术制作的戈类比,在云南出土的这种戈,“分析表明,外镀层的锡铅含量较高,铜的含量相对于戈体内部来说比较少,戈体内铜的含量相对均匀,锡的含量在8%到18%之间,由外到内锡的含量逐渐减少,”( 《云南楚雄出土春秋时期青铜戈的理化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03期) 转自铁血 http://.tiexue/
可见由于铸造时内外冷却速度不同,使内外金相组织不同进而影响了锡的分布,内部的锡含量低到8%, 根据青铜锡含量和性能关系曲线(《纯铜及其铜合金》《冶金丛刊》 1998年06期),这个锡含量的青铜塑性刚好达到峰顶,约33%左右,可见韧性是非常好的。
可见秦剑确实是内韧外坚。外部的硬度,兵马俑中出土的秦剑检测数据是106hrb,约296hv。(《秦俑坑出土的兵器》《丝绸之路》 1999年01期)。
鄂州博物馆的董亚巍研究员复制的战国青铜剑,用18%锡含量,5%铅含量(这个铅含量用高了,秦剑含铅量平均在1%以下,因此硬度和韧性更高一些)
实验结果证实,这种青铜剑内韧外坚,外部硬度约290hv,可以印证兵马俑秦剑的检测结果。
(《战国青铜剑的铸制技术及“削杀矢之齐”研究 》《全国第六届科技考古论文集》2003年8月)
那么来看看同时期或者更晚时期西方的铁剑:
由于西方锡比较缺乏,要从非洲腹地运来,因此他们比较早就使用铁器了,尽管这时的铁性能并不比青铜有优势。
古代西方一直没有开发出铸铁柔化技术和炒钢技术,兵器一直使用块炼铁,块炼铁是铁矿石在较低温度下还原而成,形成比较纯的铁颗粒和矿渣,呈海绵状,虽然铁颗粒的纯度比较高,但杂质聚合成大量的矿渣分布期间,需要大量锻打将矿渣排出,但锻打也有极限,不能超过二三十次,这里还有金属疲劳问题,所以块炼铁制品整体来说还是含有比较多的杂质,如古希腊块炼铁制作的钢里面的矿渣比较多,有的矿渣达上百微米。矿渣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铁器性能,对韧性和强度都大大不利。
当时西欧最好的铁出在西班牙,因为那里有很好的铁矿,下面的图片是书的扫描,从西班牙almedvi墓出土的铁剑含碳极少,属于熟铁,硬度仅有95~135hv。还不到秦剑的一半。另外的一把剑含碳稍高,约0.2%~0.3%,但它的硬度也只有70~117hv。可这已经是公元前二世纪了,已经到中国西汉时期,环首铁刀已经开始取代剑,各种渗碳技术、热处理技术已经大量使用了。
两把basel博物馆里的凯尔特长剑,“not very much better",
一个含碳量0.04~0.1%,也是熟铁,不过硬度达到160~191hv,
另一个相对“well piled",含碳量0.15~0.5%,最高硬度达到286hv,确实和秦剑相差无几。不过这把剑已经是顶尖的精品了,“this is very much better than any of the other weapons......"
它们也是没有经过热处理的“no attempt had been made at heat-treatment"
对湖南长沙杨家山出土的春秋晚期钢剑的分析表明,其含碳量为0.5%左右,属块炼铁渗碳钢制品,其年代为公元前6世纪左右。
看来西方的铁兵器出现的是比较早,可是碳含量太少,根本不是钢,所以中国使用钢兵器甚至还早于多数西方地区。
再看罗马的:
着名的罗马短剑dius和公元2世纪后出现的长剑spatha都是没有经过热处理的,
德国地区出土的dius虽然内外含碳量不同,但硬度都没有超过200hv的。居然还没有到秦剑的水平。
看来有些人又是撒谎的,罗马的金属热处理技术其实很差。居然铁剑都不经过淬火,
战国时期燕下都出土的普通士兵用的铁剑都经过淬火,
而且上面提到的湖南长沙杨家山出土的春秋晚期钢剑已经出现回火组织了,这是在淬火技术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热处理技术。
这些都是比罗马时代早,
“对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4件凿刀的金相分析表明,该4件凿刀都经过对刀头的局部淬火处理,以获得刀头硬、刀体韧的效果。对在山东苍山汉墓出土的环首钢刀、陕西扶风汉墓钢剑和汉代刘胜错金书刀的分析也表明,这些刀剑仅在刃部观察到马氏体,剑的嵴部未见淬火组织,可见我国先民至迟在公元前二世纪已掌握了局部淬火技术。”
第106页
“……例如通过对易县燕下都发掘的战国晚期的矛和镞铤的分析发现,这两件铁器为块炼铁渗碳钢产品,其含碳量分别为0 20%和0 25%,内部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珠光体具有很宽的片间距,金相分析结果表明,这与今天的奥氏体在空冷即正火处理所获得的组织相似……”在古代,淬火器物太硬,退火器物又太软,採用冷却速度适中的空冷,既省钱又省力。我国汉代的工匠对铸铁脱碳得到的低碳钢和中碳钢制造的器具很多不用淬火,而採用这种工艺。(唐电. 邱玉朗《中国古代金属热处理——试论退火、淬火、正火与回火》 《 材料热处理学报 》 2001年02期 )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已经有局部淬火技术了,刃部经过淬火有很高的硬度,而嵴部仍然保持很好的塑性和韧性。
到了东汉末年还出现了土包埋淬火,也就是将剑嵴部分用黏土封住,这样淬火时就仅有刃部分被淬火提高硬度,这种技术在明代之前使用比较普遍。这种技术后来传到了日本,日本刀至今还在使用这种技术。
在某人的一个帖子中极力推崇日本的这种土包埋淬火技术,并且以此嘲笑中国的局部淬火技术,殊不知日本人的这一套恰恰是跟我们老祖宗学的。
这是罗马铁兵器性能列表:
注意到了公元4世纪,罗马的大多数铁刃硬度还是没有达到秦剑的水平,
有两把小刀的硬度达到369hv和720hv,后者接近hrc50,
小刀小凿这些都是生产或生活使用的,根本不是兵器,平时切切削削足够了,用不着多大的韧性。而兵器和小刀工具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罗马的兵器到4世纪还是没有经过热处理,对这点书上写的也很清楚,为什么兵器不热处理:“presumably in order not to make it brittle"
可见,是因为罗马人无法解决兵器淬火后变脆的问题,他们没有中国人早就有的局部淬火和回火等技术,虽然硬度不够,但他们可以忍受。
但这是什么时候了?秦剑已经是600年前的技术了,要比也要和这时的中国比了。
中国已经到了东晋时期,百鍊钢已经成熟了数百年,顺便说一句,百鍊钢技术并非失传,知道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北方很多地区制作的折花钢剑就是百鍊钢的传世技术。
〖文章来源 http://bbs.cqzg 春秋中文网 ja7jjc〗
炒钢技术的好处是没有象块炼铁那样的矿渣,质地均匀,杂质很少,
如《扶风汉代钢剑的科技分析》《考古与文物》1999年03期上的这把公元前的钢剑,
即使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这种高灵敏度的仪器进行分析,发现该剑心部硅、锰、磷、硫都含量甚微甚至未有显示。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知道在冶炼的时候加入石灰等硷性物质,不仅能够脱硅,也能脱硫磷.而古代西方一直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中世纪欧洲即使是钢也含有大量的硫,这对钢的韧性和强度都大大不利,这个问题西方直到近代才解决.
西汉铁生沟遗址出土的炒钢料含碳1.288%、硅0.231%、锰0.017%、磷0.024%、硫0.022%,硫磷的含量降低到现代高级优质钢的标准(含磷量≤0.035%、含硫量≤0.030%)。同时出土的另一块熟铁料含碳0.048%、硅2.35%、锰微量、磷0.154%、硫0.012%,也达到了现代熟铁的标准,这个熟铁是作为铁器的锻打原坯,在锻打过程中铁料在红热状态下暴露在空气里,使硫、磷杂质进一步氧化脱除,而且锻打能使碳、硫、磷迁移富集,“造渣”形式脱除。所以中国的钢剑成品的有害物质硫磷的含量降低到检测不出来。
对于99.76%都是高硫磷矿的中国本土矿石来说,中国人以自己的智慧弥补了自然造化的不足,而不是像印度欧洲一样拜天所赐有直接获得高质量铁矿石的便利,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公元前4世纪战国燕下都遗址的普通士兵用的钢剑,由含碳量0.5~0.6%的高碳层和0.15~0.2%的低碳层多层相间组成,其制作方法是不同含碳量的块炼铁薄片对摺叠合在一起锻打成型,经900度淬火,得到刚柔相济的效果。剑芯部索氏体较多,刃部马氏体较多,内韧外坚。刃部硬度达到530hv,远比六百年后的罗马剑高的多。
公元前2世纪西汉刘胜墓的错金书刀,也是低碳钢渗碳叠打而成,经过表面渗碳,最后局部淬火,刃部硬度570hv,刀背表面硬度260hv,芯部硬度hv140。也是内韧外坚。
刘胜的佩剑刃长达86.5厘米,宽3.4厘米,也是叠合锻打渗碳和局部淬火,每层钢层厚度仅为0.05~0.1cm,已经是花纹钢了,刃部硬度达900~1170hv,比日本刀还硬,芯部硬度220~300hv,韧性是相当好的。
(《中国古代块炼铁技术》《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9年01期)
这些都是公元前2世纪之前的中国铁兵器,不仅同时期的着名的西班牙和凯尔特铁剑没得比,就连五六百年后的罗马剑也远不能望其项背。
公元4世纪,中国的钢铁发展到什么程度,我就不必多说了,大家随便搜搜就是一大堆资料,拿来比较比较吧。
秦剑的韧性,我帖子一开头就讲了,根据春秋时期戈的理化分析,青铜内部的含锡量低到8%,对应的塑性达到33%,比西方铅青铜剑高了10倍多,所以韧性对于秦剑来说是根本没有问题的。
第107页
至于抗压,抗拉,这是强度指标,秦剑外部含锡量17~20%,根据那个曲线,也正是处于强度顶峰位置。
而到公元前2世纪,着名的凯尔特长剑还是用熟铁来做,因性能好而着称的西班牙铁剑更是如此,硬度低的可怜,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看来西方人对铁器处理的各种技术并没有熟练掌握,不仅锻打不充分,而且热处理技术跟本就没有应用,看来这点有些人的说法是太抬举他们了,抬举的有点撒谎了。
而且这种熟铁剑由于是块炼铁制作,看来是没有经过充分的锻打的,不然含碳量不会如此低,因而内部肯定存在大量的矿渣,是不能指望它有多好的强度和塑性的。如上面那个含碳量0.2~0.3%的西班牙剑,硬度仅为秦剑的1/3,比另一把0.04~0.1%含碳量的剑还低不少,看来就是内部的矿渣使然。从前说西方士兵用熟铁做的铁剑打仗,一刺就弯,要用脚踩直再刺,根据上面的数据,看来这个说法完全可信。这样的武器来对付比这还早的秦军,结果可想而知。
而罗马剑到了4世纪居然还不经过热处理,真让人感到奇怪。
罗马的少数工具用铁确实是经过淬火的,如上面提到的那两把4世纪的工具用小刀。
有人也以罗马的小刀小凿用过淬火为证据来猜测罗马剑也是一定经过热处理的,结果忽悠出罗马短剑刃的硬度达到55hrc。
现在看来这确实是胡说了,
罗马人为什么“偏爱”短剑也是这个原因,有人说他们一手执盾所以剑不能长,但根本不是这个原因,30多厘米长的刃,即使拿盾也确实不顺手,而且要刺杀只能贴身肉搏,这是很危险的,刃长60厘米以上才符合人体工学,刺杀用着才顺手。
他们的铁太软,剑又是主要用于刺,所以不能做长,如此软如果稍微长一点就更容易刺弯。所以罗马人只能如此将就,他们的短剑一直都不能砍,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刺杀恺撒的是多个人围住一起刺,身中多剑才死,布鲁图拿的是短匕首,当然越短越不容易弯。
凯尔特长剑全长也不过60多厘米,前面的数据表明他们的铁也是比较软,不过比西班牙剑和罗马剑还是要硬一些,故能做的稍长,不过这个长度比起秦剑以及一米多长的楚国燕国的铁剑,可是差太多了。
第一卷历史专区 转载:当匈奴军队遇上蒙古军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06:00 本章字数:2470
当匈奴军队遇上蒙古军队
匈奴军队在远走欧洲后,使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覆灭;而蒙古帝国军的三次西征,几乎征服了整个当时的欧洲。2支军队都是游牧民族组建的铁骑,都完美演绎了 游牧民族的“闪电战”。2支军队在吸起了《孙子兵法》的精华和中原领先的兵器煅造技术,灵活的战术和先进的武器是欧洲各国所不能战胜的关键所在。
面对两支优秀的军队,我们来假设下,当他们同时出现在欧亚大陆上会发生什么样情况,将要演绎一场两强对话吗???
首先我们来对两支军队的武器装备做一个比较:两支军队都以骑兵着称,我们首先来看下他们选择的战马,战马是骑兵的根本,没有了战马的骑兵也就不是骑兵了。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我们先来看匈奴的战马:从匈奴贵族坟墓的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到 ;匈奴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应属于蒙古马。蒙古马虽不十分高大,但体能充沛,耐力持久,行动迅速,非常适应高原环境,因此,蒙古马作为草原战马更较其他马种占有优势。这些优良的战马再配上先进的御马工具——马笼头和便于乘骑的马鞍,大大增强了匈奴军队的战斗能力。《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兵种“尽为甲骑”, 表明战马是匈奴军事的重要组成元素。“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充分显示了匈奴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再看蒙古军队的战马:他们的战马也起源于蒙古马。其特点是,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有人曾说“蒙古马是最接近骆驼的马”。转自铁血 http://.tiexue/
虽然两种马有同样的名字,这也是历史学家考证,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同一种类的。但在战马上是乎谁也没站到便宜,所以战马在这场对决中,对两支军队都是平等的。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篇》) 说到军队,就必须谈到装备兵器,对于处在冷兵器时代的两支军队来说,铁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刀、剑、矛、斧的制造材料上来说,他们没多大差距。而远程进攻武器可以说拉大了两支铁骑之间的差距。
根据考古学家对匈奴墓地发掘情况显示,兵器一般出土于男性墓葬中,以铜、铁、骨、木质地为主,主要有弓、箭镞、弩机、刀、剑、戈、矛、斧、流星锤等。
匈奴刀剑多以铁制成,还有少量的铜刀。刀大多安装有木柄,分直背弧刃、弧背直刃、直背直刃等几种形制,刀鞘带有装饰物。匈奴短剑多发现于鄂尔多斯地区,具有较明显的鄂尔多斯式短剑的风格,双刃,柄末端常装饰有动物纹饰,有的为铃首或环首。长剑一般长1米左右,双刃,有的有柄,有的无柄,多锈蚀严重,难见其原来面目。匈奴墓葬中出土的斧、矛和戈应是对中原兵器的引进和借鑑。这些匈奴短兵器在辽阔的帝国疆域内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匈奴族特点,与其他民族的兵器有较明显的区别。匈奴的弓多木质,其长可达1.3米。 匈奴箭镞形制多样,有铜、铁和骨三种质地,其中包括着名的发信号用的匈奴鸣镝。
第108页
综观匈奴的兵器,可以看出具有鲜明匈奴特色的为弓矢和长剑,刀子和短剑多是在继承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遗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另外,对中原优良兵器的吸收和引进无疑大大提高了匈奴兵器的杀伤能力。
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短斧;此外游牧民族还有着特有的武器装备,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
这里我们必须说下的是他们的弓箭,蒙古骑兵之所以无敌天下并不是靠刀枪,而是靠弓箭。在当时,正式因为蒙古人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这种武器通常由后背上的一条动物筋,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和中间的一个木架组成。这种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间,而很短小便于骑兵运用自如。这种弓射出的箭杀伤范围可达300米,如果在箭上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配合蒙古骑兵的机动力,才使得蒙古人得以纵横欧亚,无人能阻。
值得一提的还有蒙古军队当时已经拥有某些远程的攻城火器。通过与中原的征战,蒙古军队不但掌握了这些火器(火药和火箭)的防御功用,而且还把此类装备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就兵器而言,刀剑可能分不出高下,但用远程攻击武器来比较,蒙古军队比匈奴军队要占优势。在需要近身搏斗的冷兵器时代,士兵装备的坚实与否会极大地影响着军队整体的战斗力。最后我们在来看下两支军队士兵的护甲,护甲作为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保命装备,是不可缺少的。
匈奴人深谙此道,非常重视士兵的保护,他们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劲、更坚固的盔甲来装备自身,形成“尽为甲骑”、机动灵活而又庞大的匈奴骑兵。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利用匈奴青铜甲片复原了一件匈奴铠甲,尺寸约为65×50㎝,分前后两片,由众多的圆形青铜甲片组合而成。甲片之间原应用皮条连繫,但皮条已腐朽,因此只剩下甲片。
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当然赢得战争最终胜利的因素还有许多,但单从这方面来看,蒙古军队要占点优势。但说什么都是枉然,因为我们首先得造就一个他们同时存在的大陆,然后又把他们的军队从黄土中召唤来,有点象魔界三部曲中的人类国王可以办到,他叫什么名字呢,我去查下!呵呵 就侃到这里了!
第一卷历史专区 秦皇兵马俑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061
这棵泥脑袋比一群活脑袋都有价值,罗马军团在他面前将尸横遍野。
伟大的秦军军团已经消失了近2500年,但他的雄风灵魂依在。看看这棵绿色的兵马俑脑袋以及他的坚定目光,是不是可以发现当年的杀气?
决不是开玩笑,一个人胆敢偷就杀一个,一群人敢偷就杀一群,毫不客气。
罗马军团在他面前算什么?一群慢速蠕动的牛羊而已。任秦军宰割。不留活口。
最近很多人都在做各种比较,议论两军相对谁更厉害,不免惹的我这个好事之徒也表示下最接近真理的事实根据,以正视听。
这是秦始皇陵墓陪葬二号坑出土的绿脸俑,二号坑是合成兵种军阵,包括六个兵种:
1:步兵弩兵。(远距离攻击兵种)
2:骑兵弩兵。(快速远距离游击攻击兵种)
3:长枪兵。(9米多长的枪!防止敌人近前的兵种)
4:战车兵。(突袭格斗兵种)
5:戟兵。(近距离格斗兵种)
6:弓兵。(中距离攻击兵种,包括在战车上攻击周围的敌人)转自铁血 http://.tiexue/
以上兵种在军阵中有大量的混合编队,互相依託。下边会尽我所知的加以介绍。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只挖掘出百分之10都不到的面积。
先讲了一个兵俑的头,然后扯出了二号坑,次序跳跃了。
你们就跟着我的思维一起跳跃吧,呵呵。。。。。
头来了!
罗马军团?开什么玩笑!谁以后再说罗马军团厉害就打谁pp。
这是6000人组成的秦军方阵,到目前只出土了不到1000具兵马俑。。。。
他的侧后方是二号坑混合兵种军阵(这里看不到,在大馆外头有专门的二号馆)和三号指挥军阵。(也在这个大馆外边)
正前方三排面对我们的是:
弩兵,(由于不近距离格斗,所以不穿盔甲)轮流放弩箭。攻击杀伤有效距离:150米。
如果敌人是骑兵部队,那么在150米有效距离内每人只能有时间射出3只弩箭,三排三人共九只弩箭。射完后剩余的敌人骑兵将会冲锋到眼前。
这时候,请大家注意各个纵列队型中的空间,这个空着的地方是给弩兵后撤用的地方。当敌人冲到近前,弩兵撤回到这个地方,等候战机。
第109页
弩兵的后方是:
长枪兵,9米多长的长枪(9.1米)全部顶向正前方,假如对方是没脑子的骑兵将会直接扑到这些枪尖上自寻死路。如果他们有脑子就只好:紧勒马缰,此时,会有很多战马会被勒的抬起前蹄,目标一下就变的非常高。撤回的弩兵们可以继续攻击了。。。(简直就是屠杀啊。。。)
罗马军团的步兵比骑兵面对的后果将会更加残酷。(好象他们没有骑兵。。。)
因为他们跑的太慢(重装甲),等冲上来时,秦军弩兵每人至少已经发出去10只弩箭都不止。
要命的是秦军弩上有瞄准点,箭头受风的影响最小,(超前的制造工艺)准头非常高。。。
根据美国人测试,100米距离内,秦(汉)弩箭可以击穿5毫米厚度的铁板。
以上是秦军军阵的防守方式。如果是前进进攻方式,双方接近时弩兵撤回,军阵中的战车兵将会向前冲出一条直线,跟进的戟兵将会把敌人分割开。
2000多年以前没有任何军队可以和秦军抗衡,在伟大的秦军面前,罗马军团将不堪一击。就别说二击,三击了。
谁遇上谁死菜。
如果加上第二坑的联合兵种军团,呵呵,哭爹喊娘都来不及啊~~
现在我们再跳到二号坑看下,下面是二号坑的平面图,(考古速度太慢,要全部挖掘出来整理完毕估计要到2100年了。)
图中黄色部分为弩兵阵
红色部分为骑兵与车兵混合编阵
蓝色部分为步兵与车兵混合编阵
绿色部分为车兵阵
这个明显是一只机动混合军阵,有快速机动的布局和基本概念。
黄色的弩兵在这里形成了方阵,很显然,他们作为远程打击力量给高度集中到一起。主要的目的是冲锋杀敌前掩护编队,防止敌方远距离攻击,破坏作战队列。
这是一只进攻的部队,保持着进攻的队型:
红色的部分是快速打击力量,全部由骑兵和车兵组成。用以快速游击方式远距离杀伤敌方战阵人员,(注意,秦军的骑兵和车兵是配备弓弩的。)
绿色的车兵兵阵就纯粹是一只全快速攻击力量,而蓝色的步兵与车兵混合编队则用以即车兵之后分割包围敌人。
他们一般的作战序列是:
当听到统帅战阵的进攻鼓声时,由红色方阵的骑兵车兵(装备弓弩)首先远距离发起攻击,随后绿色的车兵将会象现代坦克集群一样发起快速冲锋。近随其后的是兰色的近战步兵和车兵,冲进敌阵后立即分割敌人。
由于没有遭到远方敌人的威胁和攻击,黄色的弩兵这次没有上手。全体向前移动接近敌人。
这种势如疯虎的多次攻击有什么兵团方阵可以抵挡?
光一只红色的混合编队就可令罗马军团全阵混乱,不要指望重装步兵追击,他在稍远点的地方停下来又是一通弩箭。。。。
现在介绍下一号坑的编队前锋:
最前边的三列横队,是军阵的前锋。每列68件武士俑,三列共204件。这些武士俑,都身穿长衣,腰束革带,腿扎行滕,足登浅履,头绾圆形发髻,是轻装步兵。除少数几件俑手持戈、矛等兵器外,其余都背负矢箙,手持弓弩等远射程兵器,体现了“长兵在前,短兵在后”的武器配备原则。前锋部队的左右两端,各有1件装束与众不同、头戴长冠的武士俑,是前锋部队的统帅。古代军阵的编列都要有前锋,如果没有前锋,就像一把宝剑没有尖一样,没有杀伤力。只有配备精锐的前锋,才能无坚不摧。所以罗马军团必败!
而且是死无全尸!(秦军割头请功,进爵)
现在介绍下三号指挥坑.
图为三号俑坑南区武士俑队列局部。三号坑曾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大多数陶俑已无头,身躯被砸成碎片,虽经修复仍残缺不全。
这里是进入指挥部的通道之一,守卫队型尚有疑问(损害严重)一般的情况应该是面向一侧,但恢复后却成了这个样子...
这个强大的指挥机构(大概指挥一万人)好象是罗马军团所没有的,这也是罗马军团必败的原因.
三号兵马俑坑中部,出土木质战车一乘,车已朽,仅存残迹。车前驾有四匹陶马,车后有陶俑4件。前排的一件为军吏俑,后排的中间一件为御手俑,御手两侧的俑为车士。古代一乘车上有乘员三人,此为四人,颇为罕见。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他是整体秦军军阵的最高指挥官了.
由于对秦20级爵位了解不够,无法判断他是哪一级爵位.
不过,我们可以认定的是,这个人应该是"万夫长"的老祖宗了.
在本帖的最后,是兄弟两个秦军将士在前线写给家里的书信(原件照片找不到..<复活的军团>记录片里有)
他们最关心的是老母亲的健康和新婚妻子的情况,并告之家里,钱花光了让寄点钱来.另外,夏天到了,给捎带上夏天的衣服.....
这两封写在木板上的信静静的和他们的哥哥躺在墓穴的水中保存了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姓名,我忘了..),他们的哥哥把这两封信当成了他两的贴心遗物和自己随葬了...........而他的两个弟弟就再没有了消息.
直到2500多年以后,这段悽惨的故事才得以发现和流传,我们才知道强大的背后那两个小人物兄弟的从军悲剧.
第110页
→ [原创]http://bbs.tiexue/8610374/showthread.html
第一卷历史专区 转贴:卫生系统改制问题的有关看法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5203
卫生系统改制问题的有关看法
一. 卫生系统将进行改制及其引起的原因
目前,医疗问题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问题。在旧有的社会经济模式在改革中被彻底摧毁之后,作为社会保障系统中重要一环的医疗体系遭到了巨大的冲击。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非议,政府部门也对此高度关注。
这种情况下,目前我国原有卫生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政府部门开始着手对现有医疗体制进行改革,其中对此争论的焦点是医院的改制。
二. 卫生系统改制的利弊分析
医院的改制前几年已经开始进行,由于非典的原因,暂缓了一阵,而后又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所以对医院的改制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引起争论。其一,至今所已实施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因改制而得到预期的效果;其二,对医院改制的理论根据也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并在某些地方出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前途不明的情况下继续强行改制,就值得商榷了。这不是所谓的阵痛问题,而是我国的医疗制度向何方去的问题。我国的医疗制度的建立,并非是朝夕之间形成的,而是通过几十年的过程,逐步形成的。散之易,聚之难。一旦感到改制并不理想,再想恢复,则难之。
在没有成功先例的情况下,医疗体系的改制必须非常的慎重。毕竟这是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如果处理不好,所引发的问题将影响巨大,甚至造成国家动荡。所以在做任何的动作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即使是一个局部的试点失败,都将导致这个局部医疗保障体系失效。所以要充分的估计医疗体系改制的负面因素之后再来研究改制的具体问题。
焦点之一——药品价格问题
引起目前医疗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药费虚高。但客观地讲,这是由于维护医务人员的待遇,採用以药养医这种恶劣方式所造成的结果。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中,通常漠视医务人员,特别是高技能医务人员的服务价值。结果为了补偿医务人员的付出,不约而同的採用了“以药养医”这种做法——因为普通的患者(消费者)根本无法实际的去评价和选择药品这种特殊的商品。所以,“以药养医”实际上是一种新时代的“脑体倒挂”。
药品就象商品一样,扣除成本外就将获得一定的利润,除生产商外,每经一道流通环节,就将多一层费用,直至消费者手用。整个过程使价格起到了一个放大作用。这样的放大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好像是有益无害。因为多一层流通环节,国家就多一层税收,对国家来说是有益的,多一层流通环节,就多一层利润,这层利润可增加市场的流通消费,对市场流通也是有益的。
但药品不是一般的商品,其使用对象是病人,当一个人生病时,某些药品成了病人的必须商品,也是无奈商品。他们只能掏钱购取。对于经过医院起到充分放大的药品价格,对普通病人来说,虽然心中不满意,但大多数对整个医疗费用中的一个部分即药品的虚高部分只能忍了。所以尽管如此,政府对以药养医的状况在相当一个阶段採取了默认。
对于另一个对象:医保系统,情况就不一样了,不只是像单个病人所承受的几种药品价格经放大作用后的虚高部分,或者是几元,或者是几十元。而是全体医保对象所用药品费用的虚高部分的叠加。这些被认为多余的支付,对于目前经费尚不充足的医保系统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据此可见,药品价格虚高、以药养医问题非但在许多个案上让老百姓承受痛苦,而且还在整体上慢慢的摧毁着我们的医保系统。因此,这个问题政府不能再加以沉默了,不能不再进行着手处理了。
药品价格要处理,但对现行以药养医的整个医疗体系来说,缺了这个环节,如何能够保证整个医务界的利益,在这两难之时,大概就考虑到医院转制这条路子,目前办事,凡事总要师出有名,这样,就在医院转制的前面,冠以医疗改革。
三. 我国的卫生系统
我国卫生系统的整个体系,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着手建立并经过多阶段跳跃式的发展,至今成为我国比较完善的医疗系统。无论在建国初期的建设阶段、还是在经历数年的经济困难阶段,无论在文革动荡阶段,还是在改革开放阶段,我们的医务工作者都是兢兢业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在为我国的疾病防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医患关系一直是有目共睹,医务人员一直得到人们的尊重。
最近几年来的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医患关系出现了问题,医疗系统得到了责难。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仍兢兢业业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仍然在为我国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做出应有的贡献。
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我国的医疗系统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渡过了困难时期,渡过了动荡时期。现在仍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仍然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国家富裕了,而我们的主管部门却对自己的系统不会管理了,感到有些头胀了。
第111页
对于药的问题,要降价,要减少流通环节。只要政府建立一个机构,对列入医保的药品种类,由国家统一收购专利统一採购原材料,根据需要,委託有一定资质的药厂定点生产。这些药品的价格,由国家统一定价,不进入市场竞争。并规定每年将有一定的新品种进入医保。——核心问题在于,对于药品这种特殊的商品,不能完全的由市场流通环节以及供需关系来决定价格。并不是什么问题,一旦市场化了,就会迎刃而解,市场确实是一剂良药,但并不能包治百病。
对于医务人员的利益,可由国家拨款和医院收入共同解决。医院的作用一是社会效益,一是经济效益,但对我国目前状况,还是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主。让绝大多数人能够看得起病,这是我国卫生体系义不容辞的职责。
四. 我国医疗的需求情况
我国是一个大国,即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我国是一个医疗资源消耗大国,但不是一个医疗资源生产大国,更不是一个医疗资源生产强国。
我国的医疗保险覆盖面还很小,基础也较薄弱,在医疗保险覆盖面外的人群,基本是弱势人群,低收入人群甚至是无收入人群。正是这个群体,才是真正的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群体。正是这个群体,是最需要获得政府和社会共同关爱。
结论. 保护我国现有医疗体系
我国的医疗体系基本是公益性的,虽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加以政府的投入不足,才会出现目前的种种怪现象。如果加以适当调整,仍会步入正规状态。
还有一个情况,有一个规定,凡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不能申请专利的。但在实际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对某些治疗方法,几乎是互筑壁垒,互不交流。这样将这些治疗方法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使许多有可能获得治疗的病者失去治疗的机会。另外,对于某些治疗方法,为了经济的目的,可能夸大其词,在缺少交流的情况下,难以确证其治疗效果。在一个良好的公益性的环境中,可能会减少这类弊端。
民营医院投资者不乏关心公益事业之人,但大多数民营投资者主要要考虑的是投入资本的回报而不是公益。虽然政府可能通过政策的调控,可使民营医院公益化,而投资者仍然是主要考虑政策给其带来的好处及可能产生的实际回报。所以目前医院的转制,或者民营资本的投入,不仅不能对目前看病难或看不起病的现象有所改善,反而会使得原有的医疗市场更加复杂化和不确定性。一句话,我们不能把人民的健康安全依靠在终极目标是追随利润最大化的资本身上。
关于保护我国现有医疗体系的好处一:对建立全民医疗保健体系所的作用。
国家逐步富强,对于国民的健康也要开始有所关心和侧重。对于目前的状态,可以着手和构思建立全民医疗保健体系,使我国公民都能享受到一定的医疗保健。要达到这个基本目标,我国的医疗体系要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因此,我们的医院体制不要也不需要改制,而是应当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关于保护我国现有医疗体系的好处二:开拓医疗设备市场。
前面已提到,我国是一个医疗资源消耗大国,而不是一个医疗资源生产大国,更不是一个医疗资源生产强国。这个现象在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方面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我国医院所使用的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大多为外国所生产,而且这些医疗设备大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医院。对于中西部地区及贫困地区的中小医院,则仍然使用着一些简陋的医疗设备。虽然国家早已对此重视,并在许多地方给以政策倾斜,但至今许多国产的医疗设备仍然无法与进口的设备相竞争。
究其原因,一是医疗设备的复杂程度较高,研发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造成生产量小,二是国内的某些材料跟不上,造成某些设备的整体性能的差异。
另外一些国产设备,性能很稳定,价格也具有竞争力,但由于对国产设备的偏见及对国产设备使用中的收费标准等,大多医院宁择进口,不择国产,造成国产设备的竞争劣势。
所以,不仅是现在,按照目前的游戏规则,就算再过若干年,我国的医疗设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能还将处于劣势。
如果通过另一种模式,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三个条件:
一是我国是一个医疗资源消耗大国,据报导我国有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有1.3万家县级以上医院。
二是我国有一个完整的、稳定的卫生医疗体系。
三是医疗设备具有一定的使用期,一般的是5-8年。
特别是前两个条件,是很少有国家能拥有的。
如何利用这些条件。
生产一种设备,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研发阶段。
二是生产阶段。
三是市场销售阶段。
生产的方式:
由国家组织医疗设备开发小组。
确定开发项目,设备的要求、目的和性能。
开发过程可能採取集中、分散、反覆论证的圈子进行,开始可以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设计可通过网络使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可由专业人士、教授、学生、以及社会有志参加的闲散人员。可由国内也可由国外人士参加。参加者设计过程不一定要整机设计,可以参加设计某个部件,或提出某个构件的方案。优秀的设计成果给以一定的奖励,採纳的方案给以一定报酬。成型后再可经专家、应用者等进行充分论证,提出合理意见。直至完善。设计开发过程不要急,但要精。记住,如果在开发一种设备用掉了一个亿,我国有十多万家医疗机构,如果生产这种仪器十万台,开发成本就是每台一千元。
第112页
然后是生产。生产的过程是一个分散及集中的过程。原材料的选择,原材料的材质对整个设备的性能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开发的同时,就对相关材料提出详细要求,并提请相关单位进行研制。各个部件分别交由各个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加工。然后各部件进行集中组装调试。
最后交其各个医疗机构进行运行。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我国卫生部领导下具有一个极为庞大的医疗机构群。国家是用装备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的一种方式。通过统一的医疗设备,可以制定出一套统一的医疗数据。可以建立一支医疗设备装配、保养和维修的工程师队伍。通过这种模式,还可建立一套我国的医疗设备标准。
5-10年后,我国的医疗设备在国际市场上一定可以一争高低。
关于保护我国现有医疗体系的好处三:建立干细胞治疗白血病的应用体系。
目前对于胎盘血中干细胞治疗白血病,由于配型、保存等技术上的原因,虽然前途远大,还是不能有效的进行实施。但是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环境,还是有希望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实施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如果以年出生率为1%的话,每年我国就有1300万人口出生,意味着每年有1300万个胎盘。如何在这些众多的资源中选出有用的资源?可以通过国家来实施一项计划,设计一种检测白细胞血型的生物晶片和相关仪器。将这种仪器和晶片分发到各个医疗机构。当每生产一个婴儿,就将测定其血型。建立一个相关白血病的需求网站,其资料库中存放白血病患者的血型。每当医疗机构的婴儿胎盘血血型检定后,将其数据输入网站,经计算机自行进行比较后,将其信息直接通知给医疗机构,如果发现有用,直接通知给相关机构,进行採取、保存和运送。这样可以对白血病患者带来较大的治疗希望。另一方面,对我国人口的血型能够建立一个祥细而完整的档案库。
鑑于上述各种原因,及医院转制可能产生的利弊关系,我认为对原有的医疗体制应当进行保护、而不是进行改制。
医院的院长们,在党的领导下,在卫生部及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半个多世纪来,对我国医院的建设、发展和巩固,作出了具大的贡献。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们,在院长的带领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对我国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对现有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在政策方面加以调整,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不必大动其干戈。希望对广大的医院,要保护、要爱护、要巩固、要完善。要运作好这个系统。不仅有益于我国的民众,同样,对我国能够成为一个医疗资源大国,一个医疗资源强国具有不不可估量的。
第一卷历史专区 骑兵……争论……无聊……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1502
近日苦于无书可看故而重翻一些冷兵器战争题材之书(个人偏好),不少之中关于骑兵之描述实在令在下汗颜,又回忆起点曾有的关于这个的数次争论,无聊之中也写了点东西……
骑兵……可以是战场的主宰,也可以毫无用处,关键在于战术运用。综观各国骑兵之运用,其关键不外呼2.5个词语……
其一:冲击。这个作用从古典时期之欧洲就有,同时代中国其实也有,不过执行者多是战车。欧洲中世纪的重骑兵(就是众多yy小说中天下无敌,而在众多评论者口中一文不值的那玩意)可以说是这一作用的终极产物。
这里首先要指出很多人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冲击就是正面冲锋。其实无论从敌人的正面,侧面乃至背面都可以进行冲击。而正面的效果往往是最差的。古典时期冲击骑兵的典型成功代表,马其吨伴随骑兵就是侧面冲击的典范。
冲击的作用有二,一:打乱敌方步兵阵形。事实证明,以严密阵形互相协同作战的步兵其战斗力远高于散兵分布,各自为战的步兵。即使在欧洲中世纪,也决不会出现重装骑兵打赢战争的事情,失败一方失败的过程往往是自己被对方重骑兵沖地乱七八糟的步兵无法抵挡随后而来的敌人的步兵而已。
二:威吓。由于人口,军队训练等因素的限制,冷兵器时代许多国家的军队中很大比例的是临时招募的士兵。职业士兵或许会有为国捐躯的高尚,尚武的骑士或许会有为国王战死的觉悟,但是这些临时兵是不会有的,面对重骑兵冲击的骇人气势,这些缺乏训练和勇气的傢伙是很容易崩溃的。
说到着哩,不得不指出另一个误区:许多人认为在欧洲中世纪对付冲击骑兵的有效兵种是枪兵,实际上那个时代的战斗中很少有枪兵完全抵挡住骑兵的情况,原因如上,那个时代的枪兵多数是临时招募的民兵,相对职业军人,他们缺乏死战的勇气和保持阵形作战的自觉,而枪兵没有严密的阵形和不退缩的勇气是难以抵挡冲锋的。(别和提《勇敢的心》,自己去查查历史先,那白痴的电影太会乱改了-_-)
至于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英国长弓兵,如果那场战役中没有其他部队和层层的组碍物为他们阻挡法国骑兵的话,这些傢伙在近距离根本就是被骑兵屠杀用的。
其二:迂回。骑兵之比较步兵,起最大的优势在于速度和机动性,这是他们主宰战场的条件。历史上诸多战役证明,以骑兵与会攻击骚扰一直是有效的战术。
第113页
至于那个0.5,是距离,之所以说0.5,因为这个通常是对于弓骑兵而言,综合了骑兵的速度与机动性和弓箭的射程与威力的这个兵种在运动战中的作用和威力是惊人的,他所融合的两个兵种的优点使得弓骑兵在战场上相比较移动缓慢的步兵,同样移动缓慢的弓箭手,和无法远距离杀伤的常规骑兵都有相当的优势。
总而言之,骑兵的精髓,骑兵的生命,骑兵的一切就在于一个词——移动,失去这个骑兵就是废物。因此每次看到某些书里骑兵冲进步兵之中大肆砍杀无人可挡的时候,我总想抽那些作者。一个不动的骑兵他在混战中的战斗力恐怕无法比敌步兵,毕竟,跨下的马永远比不上自己的双腿灵活。做个不恰当的实验吧。你试试坐在一个一米五左右高的椅子上(模拟骑马),双脚固定在椅子上(模拟马镫),手拿晾衣服用的叉子(模拟长枪)或者擀面杖(模拟马刀)(我本来想说菜刀的-_-)和一个站在地面上拿比你长一点的叉子或者锅盖和擀面杖的人对打,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感觉……
最后……以上……不同意的人就当胡言乱语吧……我没力气争论……
本贴连结:
http://bbsx.feiku/bbsx/forum_main_list_read插pter.asp?flid=1785418&fbid=32
第一卷历史专区 亚历山大--他用文化征服了世界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2873
读史随笔:亚历山大--他用文化征服了世界
--------------------------------------------------------------------------------
http://cul.sina 2005/04/05 23:20 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化成
在希腊传说中,小亚细亚的北部城市戈尔迪乌姆的卫城上,矗立着宙斯神庙。神庙之中,供奉着一辆战车。这可不是一辆普通的战车,在它的车轭和车辕之间,用山茱萸绳结成了一个绳扣,绳扣上看不出绳头和绳尾,要想解开它,简直比登天还难。神谕说,如果谁能解开这个结,那么他就会成为亚洲的霸主。这便是有名的戈尔迪乌姆之结。几百年来,戈
尔迪乌姆之结难住了世界上所有的智者和巧手工匠,直到公元前334年,一个人带领军队远征的统帅来到了这里。他凝视绳结,猛然之间拔出宝剑,手起剑落,绳结崩碎。在场的人惊呆了,继而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齐声赞誉他是超凡的神人。这位统帅,便是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
正像他以宝剑解开了戈尔迪乌姆之结一样,亚历山大以武力征伐解决了他所到之处的层层矛盾。亚历山大是战无不胜的传奇帝王。除了公元前326年在希法西斯河畔由于士兵的抗命而放弃继续进军外,亚历山大几乎没有他打不赢的仗,没有他征服不了的地区。在短短十几年的军事生涯中,亚历山大如风捲残云般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 今中亚锡尔河 。连后来让欧洲为之震撼的一代雄狮拿破崙都赞嘆不已,由衷的称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
亚历山大用武力开闢了一个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武力的界限。他的帝国在他死后很快四分五裂,不复存在。但是,亚历山大建立的另一个帝国却留存下来,这就是他的文化帝国。亚历山大的文化帝国,是以希腊文化为主体,兼采其他地区文化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的力量要更强大!武器可以夺取人的生命,让人在战慄中顺从;而文化却能占据人的内心,让人在无意中接受。呼啸的马其顿骑兵,可以在荒漠中追杀敌人,把军事帝国的疆域延伸到印度河畔,但是,马匹总有疲惫的那一刻,战士总有老去的那一天;文化的力量,却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把文化帝国的力量拓展到无限广大,无限久远。
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亚历山大把光彩夺目的希腊文明之火播撒在了中亚北非的沃土之中,又将两河流域及尼罗河上长久积淀的文明遗产载向欧洲,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交融,甚至在他死后的几百年里,这种局面仍在继续发展,这段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作“希腊化时代”。以伯里克利为代表的希腊人创造了一个光荣的希腊城邦时代,但这些城邦却因彼此争斗而逐渐没落了;以亚历山大为代表的希腊人却冲出了蕞尔小邦的界限,用武力建立了帝国,以文明徵服了世界。正如马克思所赞誉的那样,“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亚历山大开闢的时代影响深远,他个人的生命却如此的短暂。公元前323年6月12日,不到33岁的亚历山大便与世长辞。想必是上天也嫉妒他的雄才大略吧。不过,正如滑过天际的一颗流星,他的一生虽然短促,却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人们不仅要问,他是人还是神?
其实,这种疑问其实亚历山大自己也可能产生过,但是他依旧用那无与伦比的野心和勇敢来解答。据说,亚历山大曾幻想把阿戈斯山雕刻成一个他自己的巨大石像,在他的右手上有一个一万人的城镇。他要让这个世界中的臣民匍匐在他的脚下,在他活着时敬畏他、仰慕他、崇拜他,在他死后想念他、缅怀他、祭祀他。那是一个让希腊众神都会嫉妒的荣耀。是的,这就是亚历山大的梦想,或许在他征服了整个人的世界之后,就要去征服整个神的世界;他不仅要作人中之人,还要做神中之神。
第114页
在亚历山大自己看来,他是人,但梦想成为神。作为人,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继承人身份受到质疑时,他勃然大怒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当成为国王时候他清除异端来巩固统治,当他要远征时他散财于将士来收穫忠诚,当面对强敌时他身先士卒来鼓舞士气。这一切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但随着力量的越来越大和版图的越来越广,亚历山大却希望在这种光芒的外面,披上一件神性的外衣。所以他求神、护神、敬神,并终于在公元前324年公开自封为神,要求臣民公认他是宙斯的儿子,要像神一样崇拜他。但让人疑惑的是,在亚历山大自己的神话中,我们分不清明确的谱系。他声称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他的祖先,但他本人却称自己是众神之神宙斯显灵所生,而他到达埃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谒阿蒙神,从而让神谕承认他是阿蒙神的后裔。不用疑惑!在亚历山大的野心世界里,神谱并不重要,那或许顶多只是他从人到神的阶梯。在他的神性世界里,他才是谱系的起点和顶点。
我们没有看到那一天,因为亚历山大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后人也因此而迷惑,不断迷惑,更加迷惑,仍然迷惑。
在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神与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因此让希腊民众认同亚历山大神的身份并不困难。在崇尚英雄的罗马人眼中,亚历山大更多的是以一个超人般的“大帝”面貌出现,奥古斯都就曾经是亚历山大的狂热崇拜者。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神性空间中,亚历山大曾经成为耶稣的儿子;而当人类通过地理大发现迈进了近代的大门后,亚历山大又成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殖民者!当俾斯麦以铁血政策统一了德国、军国主义势力蠢蠢欲动的时候,作为一个“天才”的亚历山大,成为德国人心中领袖的模型。但在自由主义传统浓厚的英国人看来,亚历山大顶多是一个幸运的良将而已,在他的统治时期,希腊历史几乎是白纸一张。野心勃勃的希特勒登上权力宝座后,亚历山大又成为希特勒所鼓吹的北方民族的代表,他超人的形象中分明又有了一丝神性。但在二战之后,历史学家们又把亚历山大从神坛上一把拉了下来,甚至认为他不过是个头脑清醒、精于算计的野心家而已。我们不仅要问,如果亚历山大真的在享用着人类的祭祀,那么他岂非要饱一顿飢一顿了?
很可惜,亚历山大是人还是神,已经与他本人无关。在历史的鞦韆上,他在人与神之间摇摆,但他已经无法喊停了。亚历山大,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件皮大衣,任何人都可以拿来披上显示威风,也可以脱下来扔掉体现真诚。如果上帝的归了上帝,恺撒的归了恺撒,那么,亚历山大的也应该属于亚历山大了。
亚历山大是人,同样有七情六慾,也同样争名夺利。但是,他又实在不是一个平凡的人,非凡的时代、非凡的出身和非凡的才能,註定让他成为一个作为伟大领袖的亚历山大。在人神共舞的希腊世界,作为神的冲动必然随着人对他的顺从而猛增,于是他就成为了神,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和所有崇拜他的人心中的神。对于我们而言,这个神意味着才华、机会和梦想的实现,意味着人自身有限性中的最高点。如果你想拥有这种感觉,就用双手来实现吧。
(编辑:燕于)
第一卷历史专区 让英国海军发疯的古代骑士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20719
让英国海军发疯的古代骑士冯.卢克纳尔伯爵【转载】
作者:飞铛
“陛下,给我一条纵帆船出海一战吧,让我把英国佬打得灵魂出窍。”
假如这是在中世纪,这样敢于挑战大不列颠的军官固然有些鲁莽,至少会获得勇敢刚毅的美名。然而,当德国皇家海军菲力克斯.冯.卢克纳尔少校当面向威廉二世皇帝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时光已经到了1916年,且不说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刚被英国人打得缩回基尔港口不敢出门,这位少校提出要用来和英国人交战的居然是要一艘帆船!这个时候,对于大多数水手来说,帆船早已成为一种古董了阿。
因此,从上述要求判断,冯.卢克纳尔少校需要的大概不是一条帆船,而是一个比较好的精神病医生吧。
然而,威廉二世却认真的听取着这位少校的“疯话”。
不是每一个帝国的少校都有机会和皇帝陛下来一番这样的恳谈,但是卢克纳尔不是一个平常的少校,他是德国着名贵族卢克纳尔家族的长子,普鲁士伯爵,他的家族世代盛产骁勇善战的骑兵将领。更让威廉二世相信他没有疯的原因是这位皇帝对此人的经历了如指掌。卢克纳尔伯爵相貌堂堂,是德国贵族中的另类,他从小富于反叛精神,胆大心细,善于独出心裁。此人13岁就混上远洋轮船,用假名当过货船的侍者,灯塔看守员,救世军团员……甚至还混到墨西哥的军队里当过兵,他还当过铁道工人甚至农民,纯粹是为了锻鍊自己。这傢伙没有在墨西哥的内战中把性命送掉,相反发了一笔小财,说明卢克纳尔天生就是那种冒险家。
此后,伯爵进入航海学校,当了八年海军士官,从海军出来,先后五次见义勇为,抢救落水儿童——错了,不仅是儿童,还有妇女和寻短见的。(邪了,老萨活了这么大,一回也没有碰上,怎么他老碰上往水里掉的人啊?)因为这些事迹目击证人们要求给他授奖,他却学雷锋拒绝领奖。当然最后这些事迹还是被宣传了出去,以至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战争爆发的时候,卢克纳尔伯爵正以少校身份在公海舰队服役,亲身参加了惊心动魄的日德兰大海战。
第115页
威廉二世因此认定卢克纳尔少校的独出心裁併非发疯,而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卢克纳尔的确有自己的主意,他向威廉二世再次解释——“我们海军的头儿们认为我是在发疯,既然我们自己人都认为这样的计划是天方夜谭,那么,英国人一定想不到我们会这样干的吧,那么,我认为我可以成功的用古老的帆船给他们一个教训。”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卢克纳尔独特的思维,他的想像力浪漫而实用。
一位被他俘虏的义大利船长写过自己被俘的经过,也能够反映卢克纳尔的狡诈——“那艘帆船的船长很客气的请我到他的船上做客,我们走进他的船长室,在桌子前坐下。就在这时,整个桌子忽然落下——原来这桌子下面是一个电动的升降台!等我明白过来,周围已经有二十只枪指着我的脑袋,而那位风度潇洒的船长则脱去制服,露出了德国海军的军装,宣布我和我的船成了他的俘虏……”
这自然是伯爵的手笔了,把饭桌变成可以升降的笼子,既体现了卢克纳尔的想像力,也体现了德国人热衷机械的特点。
威廉二世被说动了,他同意了卢克纳尔的计划,用一条帆船去袭击英国人的海上航线,指挥官当然就是卢克纳尔本人。——他赌对了,卢克纳尔没有疯,倒是几乎让大英帝国的海军部差点儿疯掉。
得到皇帝的支持,卢克纳尔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了——用一条古老的风帆战舰充当水面袭击舰,在英国佬的后腰上狠狠捅上一刀。这个离奇而富有古老浪漫主义的计划让卢克纳尔干劲儿倍增,不过,事情还是有很多麻烦的。
完成这个计划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船。不幸的是德国这个工业化进程迅速的国家没有保留多少古老的风帆战舰,风帆游艇倒是不少,无奈吨位太小,不适合出海作战。勉强找到的几艘大型帆船造型上又都有着鲜明的德国风格。卢克纳尔开始羡慕英国人了。英国因为是老牌殖民帝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保留着不少老式的帆船,要是能借来一艘……
无巧不成书,卢克纳尔伯爵正在伤脑筋的时候,前几天还把他当疯子的海军部来帮忙了 ——他们想起来1915年的时候德国潜艇曾经抓来过一条英国大帆船,给卢克纳尔用正合适。这艘英国船就是格拉斯哥建造的“巴马哈通行证”号(英国人这条船的名字怎么这么别扭呢?)三桅纵帆船,排水量1,571吨,它在1915年悬挂美国旗从纽约开往阿尔汉格尔斯克途中,被英国海军徵用,不料没走几里就碰上了德国潜艇。因为挂着英国旗,德国海军不由分说连人带船就一锅端了,还缴获了一船美国棉花。
用商船改造成伪装巡洋舰再出海打猎是德国海军的拿手好戏,不过没人动过这艘船的主意,这玩艺儿是1888年的老古董,而且下水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了,那时候中国建造的平远号装甲巡洋舰已经蒸汽铁甲,威风凛凛啦!
中国1888年建造的平远号巡洋舰,比卢克纳尔的爱舰先进多了。
现在卢克纳尔提出了古怪的要求,人家就想起来了,对了,这儿还有一条废物,你要,就拿去吧。
卢克纳尔可不嫌弃,相反如获至宝,这种纯血统的英国帆船,可是最理想的伪装,他不但立刻收下了这条船,而且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海鹰号”。
于是,在卢克纳尔爵士的亲自设计监督下,这艘老舰就被送进了船坞,开始古怪的改造工程。
改造中的海鹰号,附近还有几条备用帆船,不过都因为德国味太浓,不能为伯爵所中意。卢克纳尔的要求处处和普通的船只不同,他设计了一个精美的船长室——包括那个古怪的饭桌升降机,而船舶的武器库和两门107毫米炮藏的十分隐蔽,就是登舰检查,如果不知道暗门在那里,也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同时,他下令建成特别巨大的能存储燃料和饮料水的舱室,船员住舱之外还准备了多达400张床铺的特殊住舱——您说伯爵你要开旅馆阿?没错,卢克纳尔船长考虑的十分周到,他想的是碰上了海上的英国船,自然不会客气,可是俘虏的船员总得让人家吃好睡好吧。
要不怎么说卢克纳尔伯爵被称作“古代骑士”呢?他还是很崇尚骑士精神的,英国人对这一点也很钦佩,不过“古代骑士”的称呼只是私下里说说,官面儿上还是把这个神出鬼没的傢伙叫做“海上幽灵”。
不过准备四百张床,伯爵的胃口未免大了点儿——
这条改装的袭击舰还装上了两台蒸汽发动机——打起来总不能真的靠帆追敌人的汽船吧。最后,卢克纳尔让小伙子们在船舱面上覆盖满杂乱的原木,外人眼里,“海鹰号”就成了地地道道老式木材运输船,说不定人家还要想——都是因为战争啊,连这种老掉牙的傢伙也要出来拉货了。他们不知道这老傢伙实际上有小伙子都不如的好牙口。
看着伪装巧妙的海鹰号,伯爵志得意满,就等着出海打猎了。
当时,德国的海口已经都被英国海军封锁,要出港除了硬闯,就要装扮成中立国的船只了。卢克纳尔把海鹰号装扮成了一条挪威船。
伪造航海日志未免危险,卢克纳尔伯爵这回当了一次间谍,他在德国特工帮助下,在哥本哈根冒港务监督埃克曼之名,单身熘上了一条很象海鹰号的挪威帆船马尔他号,从船长室偷出了一套完整的航海日志。在他的心里,这种冒险游戏显然很对胃口,而马尔他号粗心大意的船长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这样一条老式帆船的航海日志丢失,和正在进行的战争有何关系。
第116页
海鹰号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卢克纳尔伯爵的准备可算天衣无缝,但是上帝却想和他开个玩笑,在他等待出港的时候,德国间谍报告,那条真正的马尔他号已经出海,行踪不明。这下子热闹了,如果英国海军同时在两个地方,比如大西洋和纽西兰,碰上两条马尔他号,卢克纳尔的把戏马上就要穿帮。
不过这难不住德国人,卢克纳尔找来专家对那本航海日志进行了修改,海鹰号就摇身一变,成了“挪威帆船伊尔马号”。12月16日,海鹰号满载补给品,开始了远征,目标是协约国在大西洋上的运输线。
选择这个时间出海是有原因的,这时正是北大西洋狂风骇浪的季节,有利于海鹰号避开英国海军在北海封锁线上执勤的舰艇,同时,卢克纳尔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马上就到圣诞节了,英国人不回家过节么?他这是盯着人家回家过年呢,这想法和黄世仁一模一样,您看,欧洲的老财和亚洲的思维上没多大区别。
说起来我要是英国人,真的可能回家过年了,因为英国为了封锁德国海岸,不但派遣了大批舰艇昼夜监控各条水道,而且布设了数万颗水雷。英国人的水雷的确战功卓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被英国水雷炸沉了44艘,据各种兵器击沉数量之首。后来,受到战果鼓励,美国参战后,英美在设德兰群岛和挪威西南角之间海域所布设的“北海大雷障”,成为历史上最长的雷阵。有这样一条水雷长城顶着,英国人应该高枕无忧才对。
实际上,英国水雷的战果在北海的并不多,虽然这里的水雷最多,最密。北海的雷阵对德国人威胁不大,因为它布设的方位和数量,都被德国间谍准确的报告回去了,所以海鹰号穿越英国人的水雷长城不费吹灰之力——这也多亏了它的水兵技术精湛,操纵灵活。那时候有经验的帆船水手已经和现在能用编译语言编程的软体工程师一样凤毛麟角,卢克纳尔哪儿找来这么多好水手呢?原来幸好德国海军为了保持水兵的坚毅精神,对水兵依然保留有古老的帆船远航训练项目,所以,海鹰号能够从军中找到足够的熟练水兵来操纵它的帆缆。今天,帆船远航训练依然是一些国家海军的标准训练项目。
12月24日圣诞夜,海鹰号顺利突破英国海上封锁线,抵达冰岛水域,大西洋航线已经在望,卢克纳尔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的运气还不坏。
然而,25日,圣诞节的晨光刚刚笼罩海面,海鹰号就发现在自己的前方驶来一艘大型战舰,那桅杆上赫然飘扬着大不列颠的米字旗!
来者,是英国皇家海军辅助巡洋舰复仇号。原来,英国人也不傻,该过年过年,但是估摸着德国人会乘这机会玩点儿花样,所以,巡逻上不但没有放松,而且特别加强了对于北海航道的监视。
海鹰号和复仇号狭路相逢。
海鹰号的火力只有两门107毫米炮,硬拼显然不是对手。然而,卢克纳尔并不紧张,他镇定自若的按照英国人的要求停船,迎接英国的检查员登船检查。
英国的检查人员乘坐小艇登上了“挪威帆船伊尔马号”,德国人紧张,英国人可不紧张,他们情绪不高,只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如果认为这样一条古老的纵帆船是德国人的袭击舰实在滑稽,这种想法大概和中国足球队会夺取世界盃一样荒唐。英国人是理智民族,没有这种失去理性的想法。
果然,卢克纳尔的这个古为今用的招数,除了他自己,十个有九个会认为是发疯。
挪威船长卢克纳尔热情而自然的回答英国人的各种问题,航海日志有点儿模糊?可不是,都是这鬼天气搞的,上次我的船长室进水,所有文件都被泡汤啦。想看看船员舱室?没问题,跟我来。
卢克纳尔的船员都结结巴巴的能讲一口英语,可是带着浓厚的挪威口音,和英国人交流起来很困难——苦功夫的训练派上了用场。英国人在船舱里看到墙壁上贴着挪威的风景,桌子上是给奥斯陆大学女朋友写的家信……哎,圣诞节还要出海,苦命阿。同病相怜的英国检查人员和卢克纳尔船长握握手,双方互致旅途愉快的信号后,英国水兵又忙着去找“真正的”德国袭击舰去了。
看着复仇号远去的舰影,卢克纳尔点上一袋烟。
远望大西洋上的船影,伯爵刀刻一样的面孔上露出了一个狰狞的笑容,洁白的牙齿显露出食肉动物的本相。
1月9日,英国大型运输船皇家加蒂斯号在阿德雷斯群岛水面看到一条孤零零的老式帆船,这时,皇家加蒂斯号正照例从英国开往阿根廷,船上装载着5,000吨煤炭。那条帆船发现皇家加蒂斯号以后,打出了一个信号——“请告知正确的时间了”
皇家加蒂斯号的波特老船长看到对方的桅杆上飘扬着中立国挪威的旗帜,感到颇为同情,也就是他这个岁数,还能够记得年轻的时候驾驶帆船是怎样的不容易——因为长期出海,如果时钟出了什么问题,无法搞清时间可是个大麻烦。波特船长不疑有他,渐渐驶近对方。
无庸多说,这条“时钟出了问题的挪威帆船”,正是卢克纳尔的“海鹰号”,皇家加蒂斯号正是他遇到的第一个猎物。
卢克纳尔已经观察了皇家加蒂斯号很久,尽管它没有悬挂国旗,还是判断出了它是一条英国船。不过,鑑于猎物太大,且看来马力强劲,卢克纳尔爵士可不想和它来一次赛跑,于是,就拿出了这个请君入瓮的招数。
第117页
正当皇家加蒂斯号忙碌的用旗语向对方通报正确时间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发生了。那艘挪威帆船的国旗忽然落下,取而代之的是德国的海军旗!与此同时,帆船侧面的护板落下,亮出了闪光的炮口。
卢克纳尔下令——向来船前方炮击警告停船!
轰!海鹰号第一发炮弹出膛了。
奇怪的是,面对炮击,皇家加蒂斯号却摆出一副毫无反应的姿态,既没有尊令停船,也没有加速逃跑,依然大大咧咧的开了过来。
这个反常的架势,倒把卢克纳尔吓了一跳。
炮弹出膛以后,卢克纳尔等了好几分钟,但是皇家加蒂斯号毫无动静,船上的水手各忙各的接着发信号通知海鹰号现在是格林威治时间几点几分,仿佛德国人放得不是大炮而是炮仗!
卢克纳尔下令第二次发炮警告,这次的炮弹直接打在了皇家加蒂斯号的船头前方。
英国人终于有了反应,但不是停船投降,而是船头左右摇摆,象跳小步舞一样走起之字型的反潜航线来。
莫名其妙的的德国人连发两炮,一发打在皇家加蒂斯号船尾后方,一发超越桅顶。按照国际公法,拦截敌国商船,四发警告射击之后如果对方还要逃逸,就可以击沉了。
还好,英国人好像突然醒悟过来,乖乖的挂起了白旗,停船投降了。
皇家加蒂斯号是海鹰号的第一个牺牲品。
卢克纳尔很有绅士风度的请英国人的所有船员转到海鹰号来,然后派一个小分队登上比海鹰号大三四倍的皇家加蒂斯号,炸开通海门,把它送进了海底。
眼看着这条大船渐渐翻沉,卢克纳尔才饶有兴味的把还在伤心的波特船长请来了,坐下,倒上咖啡问——我开炮你怎么不停船阿?多危险吶。
波特船长苦笑一声,他到现在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呢,居然糊里糊涂让一条博物馆里出来的老古董给俘虏了。
原来,海鹰号的伪装太逼真了,以至于它亮出德国海军水面袭击舰的身份,波特船长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海鹰号第一次开炮,他的理解是对方在放礼炮,还觉得这位挪威船长很古典;海鹰号第二次开炮,因为炮弹在他前面爆炸,波特船长总算明白过来这不是礼节,但是他还是没意识到“海鹰号”是敌人,而认为是挪威人发现了德国潜艇,提醒他注意呢,所以他马上改走之字航线,躲避潜艇。然而海鹰号接着又是两炮,他这才如梦方醒,发现对方的桅杆上换成了德国海军旗,大炮正对着自己的驾驶室呢!
从皇家加蒂斯号开始,协约国的船只在大西洋上就开始接二连三的落入卢克纳尔手中。
10日,海鹰号的瞭望哨发现了一条没有国旗和船名的轮船迎面驶来,但是从船体特徵看,这显然是一条英国船。
卢克纳尔变了一个新的花样,他掉转航向,做出要横穿那条船前方航线的姿态。一般来说,对方船长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减速让道,因为帆船毕竟比不了汽船那样机动灵活,这是对弱者的照顾。就像马路上,如果您看见一辆汽车后窗户上贴着“磨合老女白本”,总会让三分一样,是一种文明礼貌。如果对方减速,卢克纳尔就会顺势派人跳帮夺船。不幸的是这条船的船长显然没有绅士精神,它大大咧咧的开过来,毫无减速的迹象,幸好德国水兵技术精湛,否则就要被这莽撞的傢伙擦上了。
怎么净碰上这样的轴人呢?卢克纳尔未必不会这样琢磨。
伯爵毕竟是海上老手,他索性操舵一个左转,和来船形成了平行的航向,同时,升旗,放警告炮,喊话——我是德意志皇家海军,来船停航!
四发炮弹飞过,那条船猛然一顿,立即掉转航向,提升马力没命的逃跑。这还了得,面对人家的大炮,这么近还敢跑?我的船是追不上你,我的炮还能追不上你么?卢克纳尔下令开火。
第一弹就击中对方烟囱,第二弹给船身开了个大窟窿,对方——满载法国陆军用砂糖的英国轮船伦蒂岛号终于停了下来。
一队德国兵气势汹汹,如临大敌的就沖了上去,心想这船长真够横——逆会冒烟就以为饿们卖布的好欺负阿,不把饿们当菜阿!
等冲进伦蒂岛号的船长室,才发现船长哆嗦的跟树叶子似的,哪有半点儿横劲儿啊。德国人不解了——你害怕还不赶紧停船,跑什么阿?
船长光哆嗦不说话……伦蒂岛号动作莽撞的逃跑行动使卢克纳尔以为会碰上一个胆大包天的英国船长,谁知道对方不但胆子不大而且很紧张。他详细的查问之后,才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位船长实在是一个倒霉蛋,就在几个月前,他的船刚刚碰上了德国伪装袭击舰梅沃号,当然是人被抓,船被沉,而且还被迫签署了一份声明,表示不再参与英德战事。这当然是权宜之计。过后,船长换了份工作,又登上了伦蒂岛号,哪知道屁股还没坐热又碰上了卢克纳尔这个海上幽灵,他想着自己那份声明还在德国人手里,这要是再被抓去还能有好么?之所以拼命逃跑,他不是胆量大,是吓过头了。
卢克纳尔耸耸肩,对这位船长抚慰了一番,让他和伦蒂岛号的船员转到海鹰号上来——他心里明白这种强人所难的声明一文不值,所以也不深究。伦蒂岛号呢?那就不要客气了,海鹰号的厨房里装满计划给法国兵吃的砂糖以后,一阵炮击,这条运气不好的轮船就找海龙王开party去了。
第118页
1月21日,海鹰号渡过了赤道,进入南半球。就在这一天,他们又望见了下一个牺牲者,法国的查勒斯伯爵号。卢克纳尔准备故伎重施,再来一次“现在几点了”的表演。但是不等他表演,法国人却主动的靠了上来,这运气好的卢克纳尔都不敢相信,当然二话不说,放炮升旗抓俘虏。原来,法国船的无线电发生了故障,已经有几天不知道新闻了,非常想从这些“挪威人”那里知道现在仗打到了什么地步……法国人如愿以偿了,他们得到了最新的作战新闻——“德国海军海鹰号袭击舰在南大西洋击沉法国船查勒斯伯爵号。”
1月24日,击沉运载布匹的加拿大船佩西号。佩西号船长的新婚妻子是挪威人,小两口新婚燕尔,蜜里调油,所以干脆和丈夫一块儿出海看看风景。和海鹰号相逢的时候,看到丈夫三次升降挪威国旗致敬而对方毫无反应,不禁火冒三丈,准备乘小艇去向同胞找面子。结果,却成了海鹰号上第一个被俘的女客。卢克纳尔命令给船长和夫人开一个单间。
2月4日,在狂风中追上了法国船安特南号。有趣的是安特南号也是一条优美的三桅帆船,它的船长运动员出身,非常浪漫,在船舷画上了两排漂亮的炮窗,俨然古代战舰。航行中,这位船长惊异的发现一条同样古老的三桅帆船张上了满帆紧追过来——哈,和我赛船阿。法国佬不走脑子就升帆和卢克纳尔玩奥林匹克帆船大赛了。结果一追就是几十浬,两条帆船你追我赶,要是此时有别的船上来,肯定以为自己发生了时空错位。
一赛好几个钟头,看看跑不过人家,法国船长佩服阿——都说我们法国人轴,这有比我还轴的!这船长下令减速,“当”,给紧追不捨的海鹰号照了张相,准备和人家交个朋友,问问挪威人玩帆怎么玩的那么好。这时候,他才发现人家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德国海军的黑鹰旗……
后来有人和卢克纳尔说,伯爵你真是浪漫,人家用帆你也用帆,费厄波赖精神。伯爵一声苦笑——哪儿啊,那是我的轮机出故障了……
2月9日,捕获义大利船布宜诺斯艾利斯号。
2月26日,捕获加拿大船英约曼号,这位船长也是带夫人的,受到了佩西号船长夫人的热烈欢迎。
2月27日,捕获法国船拉.罗奇法库德号。
3月5日,捕获法国船杜普勒号。
海鹰号手风极顺,但是,也有让卢克纳尔伤心动情的时候。
2月19日,海鹰号追上了陈旧的英国船平摩尔号,轻而易举的将其俘获。
但是,当炮手准备摧毁这条老船的时候,卢克纳尔却拦住了他。平时诙谐幽默的伯爵眼圈红了,他放下小艇登上平摩尔号,让部下离去,说是要一个人在船上呆一会儿。
伯爵的伤情自有他的道理。原来,这艘平摩尔号和伯爵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缘分,早年闯世界的时候,伯爵就在这条船上当过酒吧侍者和下等海员,航行过一年多的时间。如今,已经十几年过去了,想不到平摩尔号成了自己的俘虏。伯爵后来回忆,在平摩尔号上,自己当年的住舱还是老样子,他走到船尾,甚至发现自己少年值更时为了打发时光刻在舱板上的化名——菲力克斯.洛克纳还依稀可辨。
伯爵在平摩尔号上徘徊良久,最终还是想起了自己的职责,他返回海鹰号,命令部下执行沉船命令。
一声巨响,随着放在舱底的炸药爆炸,平摩尔号缓缓倾斜,平静的沉入水下。伯爵把自己关在舱里,直到平摩尔号完全消失,不忍走上甲板来看它的最后命运。
一连串神秘的船只失踪,引发了英国海军的极大注意,尤其是拉.罗奇法库德号和杜普勒号共计携载了一万吨智利产的优质硝石,是制造弹药的重要原料,它们的失踪严重影响了兵工厂的正常工作。
英国海军不是吃干饭的,他们把失踪船只的位置连起来,很快就出现了一条清晰的纵贯大西洋的航迹,据此判断,在大西洋上,显然出现了一条新的德国袭击舰。
海军部向北海上的封锁舰队询问是否有德国军舰突破了封锁?
舰队司令的回答非常干脆——no。
那么,会不会是有德国军舰避开了你们的封锁,熘进大西洋?
这实在是一个没脑子的问题,连圣诞节都不能回家的舰队司令觉得这个问题伤害了自己的荣誉,不高兴了,发回一封相当长的回信,内容堪称经典——“……我的封锁线是北海上的铜墙铁壁,就是一条鱼想从北海游进大西洋,它也跑不了向我报告,说明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为什么要去……”
古代迦太基将领曾经自豪的说过:“没有我们的允许,罗马人休想用地中海的水洗手。”两个回答同样的骄傲,同样的精彩。
海军部没敢再问,但是心里未必相信这个豪迈的回答,过去的一年里,德国人的袭击舰已经有好几艘熘进了大西洋,比如梅沃号,狼号……甚至顺利返航,潜水艇就更别说啦,“北海上的铜墙铁壁”只怕未必那么天衣无缝。
但是,这条暗藏的袭击舰透着古怪。失踪船只的航迹遍布赤道南北,这样长的续航力,显然不是当时的潜艇能为,那么,是德国人的水面袭击舰?
第119页
这几乎是确定的结论,然而,英国人无法解释三个问题——
第一, 这条航线附近英法军舰经常活动,但是从来没有和这条袭击舰相遇过。英国海军部下令所属舰只对航线附近的所有远洋轮过篦子一样来回筛了几遍,除了闹得人人自危,收穫一堆中立国的抗议以外一无所获。这么大的敌舰又不能飞,难道她会隐身?
第二, 德国海军袭击舰有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它没有固定的燃料补给,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活动能力。包括着名的科尼斯堡号巡洋舰都吃了这个亏。那时候的船只燃料都是笨重的优质煤炭,这东西可不是哪儿都有,这条新冒出来的水面袭击舰居然没有任何补给的在漫长的几个月内,几千浬的航线上不断造成船只损失,它的煤从哪儿来的呢?有人说象埃姆登号也能活动好几个月,靠的是缴获敌船的煤炭么。但是这次的情况肯定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搬运煤炭这种笨重东西需要相当的时间,——您家过冬的蜂窝煤还得拉好几板车呢。皇家加蒂斯号上的几千吨煤,要都搬到德国人的船上得几天的功夫,但这次失踪的船只往往是很短时间就失去了踪影,显然是德国人一截住它就很快击沉了,对船上的煤不屑一顾。难道德国人是靠太阳能航行的么?这也太超前了。
第三,一般德国水面袭击舰常常遇到两种麻烦,要么是拦截了中立国的船只,发现弄错后放行,此后它的行踪自然暴露;要么在救生艇上漂泊的遇难船员获救,自然也就知道了德国人的行迹。
然而,这次的事情也很邪门,这一时期,中立国的商船从未遭到过可疑船只的拦截,而且,失踪船上的人员也象蒸发了一样完全没有了踪影。所以英国人只是推测有这样一条船,但是敌舰究竟是何方神圣,长什么样,有多大的战斗力,完全没有概念。
英国人觉得奇怪,德国船如果不靠近,怎能区分出对方是不是中立国的船只呢?失踪船只的船员怎么会一个都没有获救的呢?
越想越想不明白,气得发疯的英国海军部一面通知沿线舰只加强戒备,一面把这条德国袭击舰命名为“海上幽灵”了。
后来卢克纳尔知道了这个外号,还很满意。事实上,这三个问题都并不难解答。
对于第一个问题,海鹰号当然不会隐身,英国的军舰其实多次和它碰过头,但它那一副老古董的样子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把它和德国袭击舰联繫起来。这就象今天,你如果想袭击布希,一个壮小伙子实枪核弹大概还没接近就让保安给毙了,要是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太太,手提包里装块板砖可能不费劲就把他开了。出其不意,海鹰号就是那个手提袋里装板砖的老太太。英国人的脑子比卢克纳尔慢半拍,做梦也想不到现代社会还有用如此过时兵器的古代武士。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更简单了,海鹰号不是帆船么?它要煤干什么?它不是超前,而是太落后阿。
第三个问题比较复杂,一般的德国水面袭击舰,要识别对方是否是中立国船只,需冒险靠近对方,很容易被看出狐狸尾巴。但海鹰号这样一条老帆船,就在人家眼皮底下成天逛游,又有谁会注意它?所以它真正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自然不会拦错人了。
至于船员们哪儿去了?那就该想到卢克纳尔爵士的先见之明——在海鹰号上有四百个多余的铺位呢。
伯爵的船上,很快就多了几百名乘客——还有大约一百只猫。
因为所有的失踪船只上无一船员获救,英国海军部开始怀疑德国人是不是伤天害理的把船上的水手统统干掉了。沉重的阴云压在每一个失踪水手家庭的头上。
然而,就在这同时,红日西沉的时候,一个德国水兵恭敬的走进舱室,对原皇家加蒂斯号的波特船长敬了个礼,说:船长先生,晚餐已经准备好了。
波特船长点点头,拿上帽子走出房间,看到其他几位被俘的船长也悠然的走出了自己的舱室,和两位船长夫人一起说笑着走向海鹰号的船长餐厅,在那里,他们照例和卢克纳尔伯爵一起共进晚餐。
虽然不可思议,但这在海鹰号上是一个每天习以为常的场面。卢克纳尔被称为一个古代的骑士,并不仅仅因为他的海鹰号应该属于上一个世纪。实际上伯爵极富有古典的绅士气度。卢克纳尔给了他的俘虏最大限度的自由,如果没有战斗和被发现的危险,大多数人像船客一样可以在甲板上散步,因为总是能从新猎获船只的厨房里弄来好酒和花样翻新的好吃的,这些被俘的船员可以喝到法国的葡萄酒,还可以品尝到美国来的培根火腿,很多船员后来回忆,被俘期间的伙食和床铺比被俘前还好。
被俘虏的船长们组成了一个“船长俱乐部”,他们享有每天和卢克纳尔船长共进晚餐的乐趣。随着航程的增长,这种晚餐会的成员不断的增加……
晚餐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各位船长可以分享彼此在世界各地的有趣经历。不过,谁也没有卢克纳尔的故事精彩,伯爵讲到他小的时候怎样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膝上玩耍,也讲到自己在宴会上怎样给威廉二世变魔术——在神出鬼没的把一个苹果变得失踪以后,伯爵走向皇帝说道:陛下,请您摸一下口袋…… 还有在智利因为偷了一头猪被送上法庭,当然也有悽惨的,伯爵在牙买加因为没钱曾经被人扔出旅馆险些饿死,幸好当地的一些水手帮了他的忙。
第120页
尽管伯爵的正规学校教育只到十岁,但是家庭的影响,丰富的生活经验带给了他真正的魅力和幽默的口才,听伯爵讲自己的传奇经历渐渐成了饭桌上的节目。当时的听众们敬佩之余也不免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是后来证明,伯爵讲的都不是吹牛。
卢克纳尔在日德兰海战中是战列舰主炮的炮长,他在硝烟瀰漫的战场上坚定自若。然而,“海上的幽灵”在战场之外,是一个宽厚的长者。
“我有足够的勇敢去击沉敌船,”伯爵后来写道,“但是我无法承受把一个孩子杀死给他母亲带来的悲伤……我的战争不是为夺去生命。我常常想起自己的母亲,如果我杀害了另一个儿子,他的母亲会怎样的悲伤阿。”
伯爵并不是伪善,这种骑士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也正因此这个耿直的老军人无法接受纳粹的理念,希特勒曾经因为伯爵的倾向冻结了他的帐户。
在每次作战中,他都尽全力避免杀伤对方的人员,也避免自己部下的伤亡。在要求对方弃船的时候,他总是要求确认船上的船员全部安全的转移到了自己的船上,甚至,要求对方一定要把用来捕鼠的船猫也一同带来。那时的船舶为了对付老鼠总是带着猫的,这些猫甚至在海鹰号上生小猫,结果,海鹰号上的猫儿很快超过了三位数,当然,海鹰号是不用担心长老鼠了……唯一的例外是1917年3月11日,海鹰号碰上了英国运输舰霍华茨号,霍华茨号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它的主炮口径127毫米,比海鹰号的还要大。对比了实力以后,卢克纳尔决定智取。
再玩“现在几点了”的游戏,未免有些老套,这次伯爵演出的是一出灾难片——船上火警。霍华茨号只见这艘挪威帆船上面浓烟滚滚,水手们纷纷上小艇逃亡,还有一个“船长夫人”在船上大声呼救(德国水兵扮装的,不过衣服可能是借用俘虏里面两位夫人的正牌货)。
英雄救美,霍华茨号立即赶上去救援,结果,海鹰号升旗放炮一气呵成,不等它的水兵跑上炮位霍华茨号就已经当了俘虏。混乱中霍华茨号的电报员准备发报告警,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海鹰号炮击了霍华茨号的无线电室。无线电发报员,16岁的道格拉斯.佩奇不幸负伤,因伤重死亡。
卢克纳尔给佩奇家写了慰问信,这封信情真意切,而且详细地描述了给佩奇实行海葬的过程。这是海鹰号漫长的征战过程中,唯一一次造成的人命损失——给敌人的,和给自己的。
也许有朋友会问,为什么对别的船海鹰号不去炮轰它的无线电室呢?兄弟对这个问题在史料中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但确实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普遍的看法是海鹰号作战皆为奇袭,当时远洋船只的无线电室都在舰桥,目标明显,海鹰号每次都是近距离下手,炮口直指对方的舰桥,如果对方敢发电报,马上发炮。
这时候的协约国海员大概缺少亡命之徒——亡命之徒都到各国海军服役去了,所以看这个架势多半乖乖举手投降,跟今天遇上劫机的一样——活捉匪徒是次要的,安全降落才是第一位的。当然这个逻辑如果碰上拉登肯定不对劲,但卢克纳尔那个时代,对拉登还没概念呢。
我在研究海鹰号的火炮布置后感觉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海鹰号装备两门107毫米炮(这个口径有点儿古怪),一左一右,都藏在前甲板的首楼里面,有点儿象北洋水师的超勇号和扬威号巡洋舰的主炮,也有点儿象黄花鱼的两只眼睛。
北洋水师超勇号巡洋舰,主炮在前后亭子状的固定炮塔内,向两舷开炮的时候从侧面的窗口伸出去打。
海鹰号这样布置主炮是为了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它有武装,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象超勇号一样从首楼的窗口往外打,也可以把首楼两侧的舷板放下,亮出火炮来打。这两门火炮可以转动,但是射界比较窄,前面说了,它这两门炮布置的象黄花鱼的眼睛,您能想像黄花鱼两只眼睛都跑到一面来么?那就不是黄花鱼了,变比目鱼了。无论怎样,海鹰号朝一侧只能有一门炮开火。
所以,正常情况下它一抓到猎物,火炮马上指向对方的舰桥,这样一吓唬,事半功倍。 然而,霍华茨号比较特别,它的上面装有一门127毫米火炮,加上吨位大,马力强,如果硬碰硬打起来,只怕海鹰号还不是它的对手。
好在海鹰号是偷袭,前面说了,那一次海鹰号是伪装海难的,霍华茨号的船员已经在海上好久了,看到遇难船上还有漂亮的船长夫人在呼救(德国水兵中的小白脸打扮的),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上小艇来救美,挤不上去的也趴在船边看热闹,等明白过味来对方是敌人,已经来不及抵抗了。
但是海鹰号的火炮,这次也不会指向敌人的舰桥,而是指向威胁最大的霍华茨号尾部的127毫米炮炮位,意思是谁敢上炮位我就不客气。佩奇这个愣头青看看没人盯着就跑去发报了,估计要是大炮指着,小伙子也未必会去逞能把小命丢了……击沉霍华茨号不久,伯爵就碰上了麻烦。
这个麻烦并不是英国海军,英国人的外号是“约翰牛”,犟阿,好面子,海鹰号一通折腾把牛脾气逗上来了,弄得航线上满是英国军舰,还不时向海鹰号发信号——你们碰上过德国的海上袭击舰么?……见多了,伯爵对这些大牛倒也司空见惯,只是英国海军的大牛们几个月一无所获,快气成疯牛了。麻烦的是400个铺位渐渐被俘虏占满了,(还有一百多只猫),以后还怎么打仗呢?再抓了敌船,船员往哪儿放呢?于是,卢克纳尔就和俘虏的几个船长商量——要不,放你们回家?腾出铺位来放新的俘虏?
第121页
那几个船长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一样——尊敬的伯爵,这可不行,按照法律,如果释放我们,只要到达港口,我们就有义务向本国海军汇报贵舰的行踪和情报,贵舰航速太慢,那样您肯定被英国牛牛抓去啦。
双方都够绅士的。
伯爵毕竟脑子快,他看好目标,一个突袭,活擒了法国船康布伦号。这是一艘帆船,正在横渡南大西洋途中。卢克纳尔上船看看,发现这条船一没有蒸汽机,二没有发报机,伯爵很满意。
倒霉的法国船长壮着胆子问伯爵——您准备击沉我的船么?
伯爵微笑道:不,我只准备阉了它。
这位法国船长听到卢克纳尔伯爵的话,感受恐怕只有天晓得。一条船怎么能阉?会不会伯爵大人的法语水平有限,把对象说错了?如果要阉的不是船,难道是……这种事,想问,还不敢问,真是欲说还休。
其实卢克纳尔的法语很好,后来伯爵夫妇到法国旅行的时候在当地人中很少被发现是外国人,所以船长这种担心纯属多余。
题外话,法国大革命为什么折腾了那样多年?我的感觉是法国人虽然浪漫,却缺少跳跃性思维,以至于只发明了断头机——热衷革命的法国人是不怕砍头的。其实法国人浪漫得很,阉了他只怕比杀了他更可怕。攻打巴士底狱以后,如果把维护社会秩序的工作交给魏公公的东厂来办,只怕拿破崙时代都不会存在了。
晚餐会上,卢克纳尔把这位十五个吊桶打水的法国船长介绍给captain club的其他成员们,然后,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准备和各位说再见了,希望各位很快就可以顺利回家。——我准备释放船上的“客人”们,但是有一个条件。
听到这个宣布,船长们都很高兴,不过大家都是绅士,于是其中一位就对伯爵说话了——很感谢伯爵的深情厚意,但是,您的条件如果和我们的义务和法律相牴触,我们将无法接受。
伯爵说没问题,我的条件就是——你们将乘康布伦号离开,开往最近的巴西海岸,请你们在到港之前,不要主动向协约国方面通知我舰的行踪。
船长们发现伯爵这个条件很有意思 –当时的国际公法对于遭到敌人袭击俘虏之船员有如下的要求——返回本方或中立国控制港口,或者获救的同时,有尽快报告袭击者情况的义务。然而,这个要求有个漏洞正好被伯爵利用——在大洋中放大家乘康布伦号走,到岸之前尚未进入港口,当然没有报告的义务,同时康布伦号是一艘排水量1,830吨,航行稳定安全,满不错的船,由船员们自己驾驶,路上也没有需要救援的地方,“获救”无从说起。
每一位船长都宣誓不在路上主动“和陌生人说话”,同时保证获释后康布伦号将直驶里约热内卢。事实上,他们的确遵守了自己的诺言。
得到这样的承诺以后,伯爵还有两件事情要做。
第一, 他要求captain club选出一位船长指挥康布伦号,这是因为他要释放的船长有十几位,哪国的都有,这要是放到一条船上大家都指挥起来,肯定和桃谷六仙给令狐沖治病一样各有各的高招,不打起来才怪呢,所以先要明确指挥权。船长们认为伯爵说的有理,他们选出资格最老的平摩尔号船长穆兰为总指挥。
第二, 他下令搬运足够数量的食物和饮水上康布伦号——船长们对此有些疑惑,因为康布伦号开往最近的里约热内卢,按照他们的估算,两天足够了,德国人搬上船的东西显然有些过多。直到第二天,伯爵送263名获释男女乘客登上康布伦号的时候,船长们才恍然大悟——这康布伦号怎么看怎么别扭——昨天夜里,卢克纳尔的部下把这条帆船三根桅杆的第二节以上部分全都砍掉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康布伦号虽然依然可以航行,但是靠仅剩下的帆会慢得像头牛,到里约热内卢恐怕要十几天。——原来船是这个阉法阿!——法国船长可以安心了。
双方依依惜别以后,毕竟有十几位船长盯着,被阉了的康布伦号还是顺利到达了巴西,而且,一上岸就按照惯例立即通知英国海军关于海鹰号的情况。
如梦方醒的英国海军不能不佩服卢克纳尔的狡猾和周到。佩服归佩服,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立即扑向了南大西洋,这次,该轮到所有的帆船船长倒霉了,英国人不分青红皂白,对每艘没有烟囱的船严加盘查。
英军搜索海鹰号的阵容包括——装甲巡洋舰兰开斯特号,奥贝塔号,辅助巡洋舰奥兰多号,斯特本孙号,亚马孙号等,在南大西洋上撒开了一张严密的罗网。
然而,这一切都是白忙活,气势汹汹的英国舰队折腾的晕头转向却一无所获,海鹰号又失踪了。
就在英国皇家海军调兵遣将的时候,冯.卢克纳尔伯爵却在祭奠他的一位老朋友。被“阉掉”的康布伦号毕竟手术后动作不够灵活,晃荡了半个月才到达里约,海鹰号已经利用这段争取到的时间,全速南下,经过福克兰群岛直奔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福克兰群岛,又名马尔维纳斯群岛,主要由东西两大岛组成,是一片泥炭和山峦满布的荒僻土地,因为气候寒冷,交通不便而人烟稀少。但是,在二十世纪里,围绕着这片荒凉的海岛,先后爆发了两次激烈的海战。
第122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东方舰队,主力是两艘装甲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1914年12月,刚刚在科罗内尔海战中击沉了英国装甲巡洋舰好望角号和蒙默斯号的德国东方舰队,在这里自投罗网。它们试图突袭福克兰群岛首府斯坦利港,却正撞入来截击的英国海军舰队阵中,一场恶战,拥有两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和不屈号的英国舰队无论吨位火力还是速度都占有绝对优势,干净利落的为好望角号上的克拉多克将军报了仇。德军除轻巡洋舰德勒斯登号冒死突围外全军覆没。由于福克兰群岛海域气候严寒,风浪猛烈,德国海军名将,舰队司令斯佩中将以下的两千余德军官兵落水后绝大多数未能获救,葬身鱼腹,一度辉煌的德国东方舰队灰飞烟灭。
1982年,另一场战斗再次映红了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这一次,是一直和英国争夺该群岛主权的阿根廷,在得知英国最后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退役的消息以后,和老牌的英帝国摊牌了。阿根廷突击队一夜之间攻占马尔维纳斯。消息传来,大不列颠震怒了,争论不休的议会多少年来第一次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战争!“铁女人”柴契尔夫人调动大英帝国几乎所有的战舰,远征万里,收复福克兰。她赌赢了,英国人指着斯坦利港的米字旗宣布:狮子虽然老迈,依然能够咆哮……
但是,狮子毕竟老了,六十年前,大英帝国的舰队只要伸出一个指头,就可以压垮一个海军强国,而英国和阿根廷的战争中,可怜的英国海军航空兵甚至无力覆盖自己舰队顶上的天空。假如长眠大海的斯佩伯爵看到安德鲁王子开着直升机沖向阿根廷人的飞弹,来引诱它偏离目标,不知道老将军的心情又是如何。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阿,英国,德国,这些大陆的老牌帝国都衰落了,星条旗的光芒正在大洋上闪耀。
斯佩伯爵正是卢克纳尔的良师益友,当海鹰号经过这片曾经被双方炮火染红的海面时,卢克纳尔下令减速,举行了一个庄重的悼念仪式,来纪念在海战中阵亡的德国海军官兵。
海军中将冯.格拉夫.斯佩伯爵,德国东方舰队司令官,福克兰海战中,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他突袭斯坦利港的时候,英国舰队尚未生火,假如他果断杀入港中,英国人的重型战舰将如同死鸭子一样任其屠宰。然而,这位沙场老将一发现对方有两艘远胜于己的战列巡洋舰,便惊惶失措,率队撤逃,终于在无遮无掩的大洋上被速度更快的英国军舰追及,而遭到灭顶之灾。实际上,德舰发现英舰是在7‘30,而无敌号能够驶出港口,还要到9‘45呢!这一战,斯佩伯爵在格奈森诺号上的长子,在莱比锡号上的次子同时战死。而英国舰队指挥官斯特迪将军则以他的勇气和镇定获得了好评。当部下报告德舰已经逼近的消息,他立即下令各舰加煤生火——然而,那时的烧煤锅炉要一个多小时才能真正有足够蒸汽开动军舰,这期间英舰无异靶标——千钧一发之际,看看自己已经没有其他事可做,将军下达了第二条命令:各舰按时开早饭……
祭奠仪式的高潮,是海鹰号的船员把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沉入大海,这个十字架,是用海鹰号猎获的敌船材料制造的。
仪式之后,卢克纳尔长出一口气,下令海鹰号继续南进,绕过合恩角,前面,就是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这里的人们,大多对此时在欧洲发生的激战还仿佛另一个星球一样遥远。
让英国人在大西洋继续折腾吧。伯爵的目光,投向了太平洋辽阔的海面。
4月18日,进入太平洋以后的冯.卢克纳尔转而率舰向北航行,开往太平洋中部的贸易航线。
让我们从海鹰号上暂时移开目光,升上云端看一下当时世界的全景吧。
1917年的欧洲正打得如火如荼,西线,德军退守兴登堡防线,英法联军发动狂攻,伤亡惨重却毫无进展——值的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法国单独与德国议和,每当西线稍有平静,英国人总是主动挑起疯狂的混战,因为英国人原来有个外号叫作“约翰牛”,于是,这一段在西线大家就给异常好斗的英国人起了个更响亮的绰号——“疯牛”。不过当时的英国兵想不到这独特的词彙将在八十年后大放光彩。
1917年,欧洲激战正酣。
东线,俄国袭击德奥西南战线,斗到酣处,双方把重炮装在装甲列车上,如同古代骑士一样对开狂轰……最终俄军失利,伤亡三十三万人。
中东,沙乌地阿拉伯(汉志)对德宣战。
东方,中国等国捲入战争,北洋军阀政府下令对德参战。
世界在流血和呻吟。
然而,海鹰号的水兵们在这个时候却过着悠闲的日子,吃吃热带水果,钓钓鱼,弟兄们的体重普遍增加了。此时的太平洋依然是一片和平景象,英国人的舰队还在南大西洋如没头苍蝇般的到处搜捕一条“三根桅杆的格拉斯哥造纵帆船”,没人打搅水兵们平静的生活。
但是,这里也绝少英法商船的踪影,-- 英法船只这时都在大西洋上奔忙,往欧洲跑运输呢。卢克纳尔觉得有些落寂。瞭望哨伸长了脖子,好容易在天边发现一片挂着英国旗的帆影,卯足了劲儿追上去,对方却毫无惧色迎上前来,细看之下原来是当地土人的一条大独木舟,挂面英国旗纯属喜欢它花花绿绿的颜色,还需要发炮,升旗么?人家举着椰子来换烟抽呢。
第123页
作完交易卢克纳尔颇为懊丧,一个多月里面有两次看到汽船的影子,又发现是属于美国的定期班轮,只好放过——不能打中立的美国船,这一点海军高层曾经反覆强调,因为假如美国参战,德国人将更加被动,而在中立国的船只前面,伯爵也不愿意抛头露面,毕竟海鹰号是出来捕猎的狐狸,万一把尾巴露出来不是玩的。
喜欢凑热闹的却不请自来,6月14日,航行在圣诞岛附近的海鹰号发现一条挂着星条旗的船大大咧咧迎面开来,船上发出的信号是:“有什么新闻么?”
卢克纳尔不想多事,不改变航向的回答:“没有。”
那条船却改变航向,亲热的凑了过来,没办法德国人只好装模作样的表示友好了。来的是美国船詹森号,上面的老美站在船舷上大声喊着问:“嘿,老哥,有啥小道消息没有?自从参战以来我们还没有看过报纸吶!”
参战?美国参战啦?!卢克纳尔吃了一惊,不动声色的应付着美国佬,一边旁敲侧击着,几下子就弄明白了真情——美国已经在4月藉口抗议无限制潜水艇战对德宣战。
真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如此,德国打赢战争的可能更加微乎其微了。
然而,对卢克纳尔来说,这消息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詹森号马上成了德国海军在太平洋抓到的第一个美国战利品。
把无限抓狂,眼睛瞪的跟铜铃似的美国水手们送进俘虏的住舱,卢克纳尔马上开始追杀新的目标。第二天,截获美国商船斯拉德号。7月8日,再次捕获美国商船马尼拉号。
有了新的战果,伯爵顿时振奋起来。这个地方英国人鞭长莫及,简直是袭击舰的理想战场,卢克纳尔准备大干一场。
航行到社会群岛附近,水兵报告伯爵舰上的淡水储备需要补充了,伯爵看看海图,决定选择风平浪静又没有敌人驻防的莫皮拉环礁靠岸补给。
太平洋上的珊瑚环礁,是美丽的观光圣地。
8月1日,海鹰号驶进莫皮拉环礁的礁湖入口,深浅不一的礁盘把海水变幻出碧绿,浅蓝,鹅黄等种种奇妙的颜色,小鱼在船边嬉戏,一连串的小岛环绕礁湖,如同翡翠和珍珠,在和平时期,这里大概会是亿万富翁理想的度假胜地。海鹰号的水手们心旷神怡,伯爵一面老练的操纵海鹰号,轻灵的避开水下的礁石,一面愉快的对俘虏们宣布——莫皮拉据说是一个无人岛,但是盛产椰子和海龟,明天,我们将一起在岛上来一次bbq,享受美好时光。
水手和俘虏们一同欢呼起来。
但是伯爵并不知道,也许就是这阵欢呼,惊醒了一个睡在海底的恶魔,它在两千米深的海底,已经等待海鹰号好久了。这个恶魔,远比伯爵小心躲避的英国皇家海军可怕得多。
8月2日清晨,卢克纳尔指挥着海鹰号,巧妙的避开礁石,抛锚在莫皮拉环礁的礁湖中,实枪荷弹的德国水兵在大副克宁上尉的率领下登上莫皮拉岛——上尉发现岛上除了几个土着的卡纳克人在抓海龟以外,一无人迹。满意的卢克纳尔开始让船上的摩托艇运送人员上岸,准备bbq……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料不到的突变发生了。
上午9点30分,太平洋平静的海面忽然发出一阵疯狂的喧嚣,剧烈的震荡起来,一道二十英尺高的巨浪腾空而起,直奔毫无戒备的海鹰号。正在驾驶摩托艇运送物资的德国水兵只觉得一道水墙直追上来,不等反应,已经连人带艇被甩上了珊瑚礁的岸边。
卢克纳尔的机智可以对付强大的英国海军,但是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却变得毫无用处——他碰上了一次剧烈的海底地震!
2004年12月27日,所有电视台,电台都在紧急播放着一则恐怖的新闻——印度洋苏门答腊海区发生一次海底地震,由此引发的剧烈海啸在瞬间席捲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肯亚,马尔地夫等国,仅在印尼一国,就造成二十二万人的死亡……卢克纳尔碰上的,就是这个魔鬼。
当2004年年底印度洋大海啸发生的时候,我的一位信奉通灵的朋友说,这是因为上帝在年底结算的时候,这一年“收人”的指标没有达到,所以……如果这样说,那么,卢克纳尔遇到的这次海啸,无疑也该归于天意了。因为海鹰号太传奇,太出色了,当它走到好运的尽头,上帝实在捨不得把它送到任何一艘英国人的战舰炮口下面,所以——所以他只好自己来摧毁它了。
这样说来,用海啸中止海鹰号的故事,还是上帝对海鹰号的溺爱吧。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几年前看到过一则新闻,某人在家中坐,却被一颗陨石击中,不幸毙命。这位,大概也属于上帝爱他太过了吧。
好在卢克纳尔遇到的这次水下地震比苏门答腊地震还是要小一些,所以,只是把海鹰号高高抬起,然后重重的抛上了礁盘,但是,幸运的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倒霉的德国人惊魂稍定,连忙检查损失,发现海鹰号已经高高的搁上了礁盘,等到伯爵下到底舱,他马上就认识到自己的船已经不可救药——海鹰号的龙骨已经在这一击之下断成了两截。船的龙骨折断,就如同人的嵴梁骨断掉了,属于致命伤。
第124页
据说,战后卢克纳尔伯爵回到柏林汇报海鹰号的损失时,当局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他的解释,一条纵横万里的袭击舰,居然会被地震给摧毁了,天下哪里有这样巧的事?!这不是跟奥运会射击冠军打错靶一样天方夜谭的事情吗?为此,伯爵受到了不少非难。
但是,1976年,一位研究欧洲战史的法国人达尔蒙特博士通过研究资料证实,1917年8月2日早晨,社会群岛附近,的确发生了一次水下地震,它造成的海啸到达500公里以外的斐济时,依然造成了两米多高的大浪。
看来,卢克纳尔并没有说谎,海鹰号的确是被上帝中了彩。
没办法,海上幽灵只好暂时当救灾队员了,好在这场灾难中人员无一伤亡,摩托艇虽然损坏,还有两条十米长的小艇可以使用。在将大部分食物,弹药等物资移上岸后,卢克纳尔下令焚毁了座礁的海鹰号。
于是,所有的人员——德国水兵和战俘,都转移到了莫比尔环礁,这里虽然无人,但是物产丰富,饿,是饿不死的。
卢克纳尔审视情况,下达了命令——自己率领一队人马,乘坐小艇划往500公里以外的斐济,希望在那里截一条船回来搭救其他的弟兄们,大副克宁上尉负责岛上剩余的人员。
伯爵一行于8月20日离开,他们历经风雨,坚韧的划过了茫茫大海,在经过一些岛屿的时候,德国人声称自己是正和人打赌划桨横渡太平洋的丹麦海员,从而获得了热烈的帮助,遗憾的是当他们接近目的地时,却被斐济警察局一位大胆的希尔警官看出了破绽,率领海上警察包围小艇,迫使伯爵做出了投降的决定——有趣的是当伯爵缴枪投降以后,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希尔警官把他们当作了德国潜艇上的遇难艇员,没想到他们有这样好的装备,而卢克纳尔感到万分沮丧的是他发现希尔警官手里居然除了警棍手铐并无其他武器。
伯爵的战争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留在岛上的克宁上尉一行,这位克宁上尉也是个富有想像力的傢伙,伯爵走后,这位大副日夜举火求救,引来一条法国船鹿特斯号,结果鹿特斯号的船员稀里糊涂的成了克宁上尉的俘虏。上尉把人员转移到鹿特斯号上,继续他的旅程,不幸,因为没有伯爵掌舵,这条船在美洲海岸触了礁。这一次他不再有活捉鹿特斯号的好运,全体人员成了俘虏……
战后的冯·卢克纳尔,成了一名周游世界的旅行家。当希特勒掌权,德国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位老船长却悄然远离了军队,伯爵高尚的人格使他无法接受纳粹的理念。因为营救被纳粹迫害的人士,希特勒冻结了伯爵的帐户。但这不能让精力充沛的伯爵“安分守己”,当盟军的轰炸机开始轰炸德国本土的时候,他却利用在盟军中的老朋友——他当年的俘虏有的已经身居高位——使盟军承诺不轰炸他的故乡哈勒尔!这种“里通外国”的行为被纳粹觉察以后,伯爵只好选择了流亡。
当二战结束以后,伯爵返回他的故乡,这时,他发现盟军也以那种早已被人忘却的骑士精神恪守了对伯爵的诺言——他看到的是一座完整无损的哈勒尔城。哈勒尔的居民在街道两旁排成队伍,欢迎他们的英雄和恩人回家。
1966年,耄耋之年的冯.卢克纳尔在故乡哈勒尔悠然辞世,这位对“海上幽灵”的外号自鸣得意的老船长,在暮年最为欣慰的就是自己在战功赫赫的征途中,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双方人命的伤亡——冯.卢克纳尔率领海鹰号在8个月的征战中击沉了十四条敌船,俘虏了462名敌人,却只有1人在他的作战中死亡,而他的部下,无一伤亡,在战争日益残酷的世界,这样的战绩既空前,恐怕也将绝后。
斯人已逝,留下的,只有一段老船长的传奇,和后人记忆里最后一艘神出鬼没的古老风帆战舰——海鹰号。
第一卷历史专区 刘邦不爱钱--成功霸主的性格侧面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1265
读史明世:刘邦不爱钱--成功霸主的性格侧面
作者:一床书
刘邦是亭长出身,出身下层阶级,不免沾染了很多流氓习气。《史记》作者对此并不讳言,说他对轻视下人,好酒好色,没有钱,常向别人赊酒喝,酒喝多了,就高卧不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成就了一方霸业。
纵观历史,凡是成事之人,总是带有那么一些草莽野气和不同寻常的行为。比如宋代大将赵匡胤自以为是的黄袍加身;比如玄武门不顾伦理亲情、射杀亲兄弟的大唐李世民;还有满清入关,孤儿寡女,以一股关外的峥嵘野气,踏碎了大明江山。而正与此相反证,凡是败国之君,性格中总是多了那么几分文气、懦气、酸气和循规蹈矩。比如唱着“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南唐后主,不仅亡国,而且以一杯鸩酒了终;比如,那个写一手瘦金体的徽宗赵佶,生性孱弱,终被虏掳北国,落了一个生不如死的下场;还有那个半生谨慎的思宗皇帝,最后吊死在北京的煤山上。当然,我们承认成与败,自有其历史的强大逻辑在;但是性格的强与弱,与运命的盛与衰,仿佛总有一种宿命的印证。而刘邦之不爱钱,就是成功霸主型性格的一个重要侧面。
第125页
有两件事可以证明刘邦不爱钱。一次是他当亭长的时候,为了参加一次上流社会的宴会,竟然空口许诺贺礼一万,为此他堂而皇之地坐到了贵宾席上。有趣的是,举办这个酒席的,正是后来成为他妻子,那个在历史上留下盛名的吕后的父亲。正是这个历经世事,有眼光、经验老道的吕公,看出了刘邦的不寻常之处,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是他没钱的时候做出的事情。还有一次是他有钱的时候做的事情。当时楚汉两强争战正酣,为了分化敌手,刘邦拿出黄金四万斤,交给手下人去自由处置运作。四万斤黄金绝不是个小数目,但这笔钱刘邦敢拿,而且不查帐,不审计,不搞全程跟踪、全程监控,这的确看出了作为无赖之人所特有的气魄和过人之处。前者是没有钱而许诺有钱,为只为一个尊贵的座席,说明刘邦对地位的渴望远远高于金钱;后者是有了钱而放手放胆去花,不加丝毫吝惜,说明了他最早知道权钱转换这间和资本运作的重要性。人们说,如何对待金钱,常常拷问和彰显一个人的性格。石崇的轻财,是富家子弟夸饰做秀般的败家之举;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则挥洒着文人般的情义、豪气和洒脱;而刘邦的不爱钱,却在不经意的性格中,流露出一种政治博弈中的功利算计,流露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与渴望。明朝后期军晌亏空,是军队缺乏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等到明朝灭亡时候,却在国库中发现了大量的财政储备。一个用别人的钱赌天下,一个用自己的钱守天下,势不同,表现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也不同,除了为政者个人性格的原因,恐怕还有台下台下的区别吧!
因此,回放一下刘邦平定天下后的一个场景,意味深长。当时,未央宫建成后,高祖刘邦大朝诸侯群臣。刘邦说,早先,大人常说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二哥刘仲殷勤用功。今天我成就的产业,和二哥刘仲比一比,究竟是谁的多呢?
殿上的大臣们听了,高呼万岁,大笑欢乐!
(编辑: 独孤)
第一卷历史专区 搜罗近代中国名人惊人语录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1714
哪有猫儿不叫春?--搜罗近代中国名人惊人语录
http://cul.sina 2005/09/30 11:39 新华网
近代中国,遭遇3000年未遇之大变化,在此非常时期——
1935年,何香凝把自己的一条裙子寄给蒋介石,附上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宴阳初说:“富有的人民和富有的国家必须认识到,只有当贫穷的人民和贫穷的国家满足了,你们才是安全的。你们把这叫作明智的自身利益也可以。”
1986年,晚年的王瑶如此认识鲁迅:“鲁迅先生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什么是知识分子?他首先要有知识;其次,他是‘分子’,有独立性。否则,‘分子’不独立,知识也会变质。”
聂绀弩有诗:“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锥心坦白难。”
殷海光说:“自古至今,容忍的总是老百姓,被容忍的总是统治者。”
民国时,王亚南说:“专制制度下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哑子,一种是骗子。我看今天的中国就是少数骗子在统治多数哑子。”
顾颉刚说:“让我盲目崇拜一个人,就像让我训斥一个僕人一样困难。”
雷海宗说:“中国知识分子一言不发的本领在全世界的历史上,可以考第一名。”
阳翰笙曾请茅盾为他的小说《地泉》写序,茅盾直言不讳“你的书是用革命公式写的,要我写序,我只有毫不留情地批评它。”阳翰笙倒也大度:“批评也是好事。”茅盾推辞不得,只好动笔作序。直言这是一部不成功的小说,太过符号化。没想到阳翰笙竟然把如此尖刻的批评原文出版。茅盾连嘆:“雅量,真是雅量!”
张伯苓先生曾言:“我不给孩子留财产,我给他们留德。”有人说,举目四望,当世已无教育家。
成舍我说:“你要享有自由,你就得用行动来证明自己配的上自由这两个字;你要享有自由,你就得与那些不让你自由的力量周旋到底。”
陈布雷劝徐铸成做官,加入国民党。徐说:“参加一政治组织,等于女人决定选择对象,此为终身大事。我对政治素不感兴趣,愿抱独身主义。”
王芸生等人办《大公报》的社训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王以为新闻记者要敢于说真话,不怕杀头。他曾对后生小子们说:“抓到刑场,揪住小辫儿,钢刀一举,咔嚓一声的时候,小子,你要一声不吭,咬紧牙关顶得住,才算一条好汉,一个好记者。”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后,蒋介石和汪精卫联名邀请全国各界名流学者到江西庐山开谈话会。7月11日谈话会上,蒋、汪发言后,胡适慷慨激昂,发表了一通抗日救国演讲。在座的胡健中听后,即席赋诗一首:“溽暑匡庐盛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陈辞又一回。”言语中颇含戏嚯之意。胡适也随手写了一首白话打油诗回赠:“哪有猫儿不叫春?哪有蝉儿不鸣夏?哪有蛤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
第126页
金岳霖说:“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在阶级立场上跟罗素完全一样。解放后,他们曾质问艾思奇:‘毛主席到莫斯科,史达林为什么不去迎接?’艾说他不知道,他可以打听打听。第二天上课时,艾回答说:‘史达林去了,可是没接上’。”
1960年,中南海怀仁堂上演郭沫若新编历史剧《蔡文姬》,这是一部为曹操翻案的戏。罗点点回忆说:散戏之后,大家正在退场,一位将军对他旁边的夫人半开玩笑地大声说:“曹操如果象郭老写的这样好,我就介绍他入党。”康生等在场的人都笑了。
在反右结束时,孙静轩走到“大跃进”游行的文艺界队伍的最前头。他当右派,是“自己跳出来的最后一个”。因为他说过:“***!这个也是右派,那个也是右派,谁有本事把我也打成右派试试!!”有人向上汇报了,他因此成了右派!
20世纪50年代,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沈从文对人说:“啊呀!真了不起啊!那么大的一个东西都能搞上天......嗯,嗯,说老实话,为这喜事,我都想入个党做个纪念。”
(以上名人语录源自《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余世存辑录)
第一卷历史专区 历史相关 关于宋朝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5673
汉、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最为发达、最为繁荣的时代。对比而言,汉例如一位弱冠少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兴起,对待外来势力也採用了“硬碰硬”的方法,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陈汤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等等;而唐代则进入壮年,以睿智和博大的胸怀包容整个世界,李世民的“天可汉”称号其实并不是指他的武功;等到了宋代,仿佛就变成了一个有点唧唧歪歪的老者,社会经济发展得很好,但是却频频受到恶邻们的欺负。
这样一来,宋就倍受指责,再加上宋代理学的兴起……仿佛就是宋代阉割了中华民族的血性。但是在小白看来,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并不是宋,而是后面的明、清。
下面引用网上的一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下宋代。
(註:这篇文章转了很多次,最后小白也不知道作者是谁了。到手里的时候许多文字也变成了乱码,所以小白稍稍作了修理。如果作者有看到敬请原谅,小白我在此表示敬意!!)
===========================================================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来看待宋朝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么?要宇宙可汗才爽——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断的送钱,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徵收,即着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第127页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么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极少。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了。熙宁10年(1077)北 嗡 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明朝着名的 泼曰实 明神宗(万历)以“矿税”的名目,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工商业者,8年间总共搜刮到了200万两白银,不足宋朝的一个零头),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 那 迈进了。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徵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採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併”。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併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一循环。一方面不抑兼併,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採),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英国早几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难比英国少得多。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阀。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僱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蹟。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假如我是一个专门搜寻“中国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话,我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第一个採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当然,我不是)这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人的却决不只我一个,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沖买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读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当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时,竟然感到眼花缭乱,宛如身处人间天堂。(对马可波罗的存在以及他是否来过中国还有争议,但是世人所公认的是“马可波罗游记”描写的确实是当时欧洲商人接触到中国文明之后的见闻感受)
第128页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事实: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徵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2000-3000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僱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前面我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再看几个数字。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户87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得户937万,也陡减26%,这还没有包括此后元军与南宋残余势力作战3年的杀戮。这减少的上千万户,几千万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还是死在蒙古骑兵的屠刀之下。坚决不肯同化,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后,虽然汉族起义者又夺回了国家政权,但朱元璋却错误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开历史的倒车,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人的战舰开进珠江口。
当然,如果宋元战争是另一个结局的话,中国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到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断言。就像没有人知道萨拉米海战如果波斯人胜利会怎么样,勒潘多海战如果土耳其人胜利会怎么样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崖山海战宋人胜利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宋朝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最繁荣,发达,最有希望的一段,我们想要摆脱“寄託”的困扰,让传说中的中文托福成为现实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里。然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这希望早就随着那轮血红的残阳一起陨落到崖山背后去了。所以在这里空发感慨也没有什么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点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的话,还是让我们奋发努力,争取让百年之后的后人不要再发这样的感慨。
===========================================================
第一卷历史专区 历史相关 闲话匈奴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2767
自古以来在蒙古高原,大漠南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北方各游牧民族的大舞台。据考古发现,远在旧新石器时代,那里就有居民活动的痕迹。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黄帝北逐荤粥”的记载,“荤粥”又名“山戎”、“俨狁”等,春秋末期,分布在蒙古高原的各个游牧部落开始以“俨狁”位中心,逐渐聚集,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自战国起始称匈奴。关于匈奴的起源也有古人们认为他们也是炎黄子孙,是自唐舜至殷商就被驱赶的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后裔。此外匈奴的起源还有突厥说,蒙古等说法。
公元前300年左右,匈奴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匈奴氏族和部落的游牧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出于保卫自身财产和掠夺他人财产的原因,战争成了匈奴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从小开始接受军事训练,在大大小小的部落间战斗中积累着日后丰富的战争经验。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00至300年间,匈奴部落出于战争的考虑已经结成了部落联盟,其首领头曼成为匈奴历史上第一个单于。之后头曼之子冒顿射杀其父,并“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自立为单于。冒顿是一个杰出的有才能的首领,匈奴在他的领导下,不但更加扩张了领土及财富,他还在匈奴中建立一套从什长到左右贤王的完整的统治体系。
第129页
匈奴与中原的大规模战争接触发生在秦朝,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于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次年,又夺取了匈奴控制的高厥、阴山、北假等地。当时的匈奴单于还是头曼,头曼迫于秦朝大军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河套及头曼城,北退700余里。
楚汉亡秦时,中原大乱,匈奴趁机又越过长城,占据阴山地区,当时的汉王朝无力反击,刘邦不得不採取“和亲”政策,就是用又嫁女儿又岁贡的方式换取了汉匈关系的短暂缓和。但在汉文帝手里,匈奴14万骑兵还是打到了长安附近,引起朝野一片震惊。
汉帝国经过文景之治后,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备战,终于在汉武帝的手里开始征讨匈奴。从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朝在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的统领下开始反击匈奴,在数次的汉匈大战中,双方均有较大程度的伤亡,在这些战争之后,匈奴丢失了阴山等地,退居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
汉朝在这些战争中损失也很大,加之财政吃紧,汉朝在此之后的匈奴问题上採取的多是防御措施,如屯兵驻防,修筑长城等。公元前103年,汉匈再次爆发大规模冲突,这次匈奴歼灭汉将赵破虏军2万人,公元前100年,匈奴扣押汉朝使者苏武,汉匈关系再度恶化。
之后汉武帝曾派大将李广(1)征讨匈奴,双方互有胜负,损失都很惨重。随后匈奴单于致书汉朝求和,汉武帝也诏示天下休兵养民,从而结束了数十年的汉匈战争。其时与后世的文人们曾对这一时期的战争以及苏武牧羊的事迹做过很多文学上的描写,给中华文化留下了灿烂的一篇。
公元前57年,匈奴部落发生了五单于争立的分裂,内部大乱,匈奴部落中的呼韩邪单于稽候珊获得了胜利。但随后其兄又发生叛乱,并将其逐出单于庭。稽候珊为了重新夺回统治权决定归附汉朝,武帝接受了他的归顺,并帮助其重新坐上了匈奴单于的位置。其后,稽候珊迎娶汉朝女子王昭君,汉匈关系似乎已见破冰之势。
东汉初期,匈奴势力再度强盛,他们一面和新近崛起的鲜卑族进犯中原,一面支持中原地方割据势力以分裂东汉王朝。但公元46年,匈奴内部因为争夺单于继承权发生内,稽候珊之孙日逐王比向汉朝求援,以期得到支持,在得到汉朝的支持后,日逐王比于公元48年称呼韩邪单于,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两部。南匈奴归附于汉,移居塞内,北匈
奴则继续留在漠北。
公元89年,东汉军队与南匈奴联手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西北部),单于遁逃,降众20余万。91年,东汉军队再次大破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损失惨重,北单于率余众逃往乌孙,开始了其漫长的民族迁徙。
由于匈奴的分裂,南北两支分道扬镳,各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历史道路。我们先说南匈奴,公元50年,汉王朝帮助日逐王比在五原(今包头市)设立单于庭,之后迁至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县),再迁至美稷县(今准格尔旗一带)。因为南匈奴的不断搬迁,又经常与汉人杂居和交往密切,所以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后三国时期,曹操对南匈奴採取分散内迁的政策,将其分为五部,居于现山西各地。后世又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融合,南匈奴最终彻底被汉族同化了。
北匈奴的历史无疑要戏剧化与浓重的多了,它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北匈奴为东汉所破后,留在漠北的10余万人加入了鲜卑族,最后也在民族同化的潮流中被汉族同化掉了。但北单于的余部却开始了历时200余年的漫长西迁,这200多年里,他们途径西域诸国以及中亚地区,但一直没有找到落脚的家园。
公元3世纪中叶,匈奴人开始出现在西方世界的视野中。而伴随着他们一起出场的便是一场征服与掠夺的战争。公元350年左右,匈奴灭突厥强国阿兰,阿兰国余众全部臣服于匈奴。
公元374年,匈奴侵犯东哥特,并大败东哥特人于其国土,东哥特国王赫曼瑞克自杀,民众部分投降匈奴,余众逃往西哥特。
在灭掉东哥特之后,匈奴大军继续西进,与西哥特军队在德涅斯特河展开大战,大败西哥特军队。将西哥特数十万大军逼往罗马帝国境内。非常戏剧化的是,匈奴人的这一战果,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终结。正是这些战败的西哥特军队,在公元378年大败罗马帝国,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根基。随后又在公元410年攻陷罗马城,将罗马洗劫一空。
公元435年,匈奴首领阿提拉杀死共同掌权的兄弟而独揽大权。在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一系列的袭击后,匈奴人开始入侵东西罗马。公元441年,匈奴向拜占庭宣战;447年,匈奴大军大破罗马守,血洗色雷斯城,并于次年杀至君士坦丁堡城下。东罗马皇帝被迫缴纳大量战争赔款和割让多瑙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之后才让匈奴人得意的离去。
公元450年,匈奴人又转战西罗马帝国,并洗劫了现法国北部的大片村庄,在与西罗马军队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不可一世的匈奴人终于被打败,阿提拉带领战败的军队转而入侵义大利,在义大利的战斗中,尽管罗马人遭受了极大损失,同时匈奴人也显得疲惫不堪。在不断增加的战争减员以及疲劳和疾病的情况下,阿提拉与罗马教皇圣里奥一世议和,撤出义大利。
第130页
公元453年,阿提拉病逝。匈奴内乱开始,同时异族奴隶纷纷起义,不同派系的贵族之间也为了争权夺利而激战不休,匈奴帝国终于因为汪达尔部落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里永远的消失了。
==========================================================
(1) 此处应为李广利,作者笔误。
第一卷历史专区 晚清中国七十年:媚夷艷夷鄙夷仇夷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10551
历史相关 晚清中国七十年:媚夷艷夷鄙夷仇夷
自满清以来,中国被西方远远的抛在了身后。自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中国奋力追赶西方,途中屡有挫折,直到今天,生机勃发的中国经济才展示了中国正在和西方诸强的差距在渐渐缩小而不是扩大。
但是,远在十八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的战火已经向闭关锁国,狂妄自大的中国人显示了西方的强大和中国的虚弱。那么,为什么在足足七十年中,中国人居然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富国强兵的道路呢?为什么同时代的日本却能够维新崛起,成为不亚于西方列强的强国,进而成为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噩梦呢?这个问题非常沉重,也困扰了中国人很久。网上一些比较成功的架空历史小说中,都试图为当时的中国找到一条强国之路,但是这些道路都真正可行吗?
以作者目前的笔力和历史素养,是不可能系统的回答这样一个庞大的问题的。在此处摘录一篇文章,从中或许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p.s. 强烈推荐正在撰写架空历史小说或者正准备撰写此类小说的作者看一下这篇文字。
晚清中国七十年:媚夷艷夷鄙夷仇夷
作者:周宁
原文转自新浪文化频道
晚清七十年,神州内乱外患,国人心目中的西方形象,人鬼难辨,或强盗行径犬羊心性,或政教修明人伦美善,乍明还暗。办洋务、通夷情,无诚意而有敌意;拒洋药、排洋教,分不清轻重缓急;朝野媚夷艷夷鄙夷仇夷,各走极端。晚清中国的西方形象,飘忽不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某种知识上的进步,如西学渐渐普及;但更多是充满猜疑的想像,异想天开的套话。观念是有惰性的,人们认识世界,往往不是出于所谓的客观实情,而是出于某些深植于社会文化无意识中的原型,例如那些关于远国绝域夷狄番鬼的传说,即使在洋货充斥市场、洋人杂处城乡、洋船洋炮打开国门后,在坊间朝廷,这些观念依旧流行……
一
1876年12月1日傍晚,郭嵩焘在上海虹口码头登上英国p&o公司的邮船travancore号,于当晚12点准时启航。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的使西历程,从此开始了。
郭嵩焘一行原计划乘法国轮船一个月以前启程,然推迟行期,是使团翻译马格里的主意。他坚持中国公使要搭乘英国轮船,别有一番用意。他在自己的旅行日记中解释道:搭乘英国轮船,从上海到南安普敦,沿途停靠的港口,如香港、新加坡、锡兰、亚丁、马尔他、直布罗陀,全是英国的殖民地。这样,中国使团每见到一块陆地,必见到英国国旗,得出的印象一定是,全世界都是大英帝国的,大英帝国就是全世界。
全世界都是大英帝国的,大英帝国就是全世界,让一位出洋的天朝官员形成这种印象,马格里爵士可谓用心良苦。当年利玛窦到中国,发现中国人想像的中国非常大,几乎容不下世界,想像的世界又那么小,几乎容不下西方。如今马格里想让中国人发现,世界如此广大,七万里波涛,却不出英国,天下就是大英帝国,大英帝国就是天下。将祖国当作世界,是一种独特的帝国幻觉,不独中华帝国有,大英帝国也曾有,在当今的美国新帝国主义想像中同样有。问题是,不在于是否有这种心态或幻觉,而在于这种幻觉离现实有多远。
大英帝国日不落,郭嵩焘的印象还真是这样。五十多天的航程中,郭嵩焘感慨良多,见过到过的英国殖民地,已经跨越了半个地球。世界广大、新奇不穷且不说,从上海到伦敦,凡西方人所在,政教修明,足够让人震惊。郭嵩焘将自己的旅行日记寄回国内,作《使西纪程》刻印,夸饰英国“政教修明”、“环海归心”,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在国人的心目中,西方蛮夷之地,西方人犬羊之性,原本无可同情,更不必说羡慕了。郭嵩焘受命出使英国,朝野便一片譁然。办夷务已是迫不得已,士人不屑;使夷邦更是奇耻大辱!朝中士林冷嘲热讽,竟传出这样的赠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家乡父老群情愤慨,几乎烧了长沙城里郭嵩焘家的房子。而郭嵩焘顶着压力出使,《使西纪程》又引起了更大麻烦。翰林院编修何金寿上书弹劾,朝廷下令毁版,不久郭嵩焘也被撤回,罪名是有伤国体,诸如天寒外出,披了洋人的外衣,冻死事小,失节事大;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致敬,有损天朝尊严;听音乐会,索取节目单看,仿效洋人。当然,还有一些小节,诸如让洋人画像,与洋人握手,带夫人出席洋人的宴会之类。
郭嵩焘真正开罪国人的,不是小节行为,而是大胆议论。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伦敦与巴黎日记》等着述中,盛赞西方的民主制度、现代教育与科学,所谓“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在当时的中国,如果赞嘆西方富甲天下,船坚炮利,尚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反感,因为夷人奇技淫巧,不足以动摇国人的文化自信,所谓“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而盛赞西方政教人心修明美善,就大逆不道了。华夏天下,礼教国家,是朝野人士惟一可以自恃自傲自卫自慰的,动摇了这一点,就动摇了国人的信念基础。但是,郭嵩焘的观点言论,恰好动摇了这一点,即中国处处不如人,从器物制度到学问人心。多年以后梁啓超回忆起这段事时说:“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文明。嗳呦!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人人唾骂……”
第131页
有伤国体的真正含义,是有伤国人的观念。在国朝人眼里,西方人即使富强,也不过是些诡服异行的野蛮人,所谓“夷”、“外夷”、“逆夷”、“洋夷”、“夷人”。中国人即使屡遭战败,屡受屈辱,也不失天朝上国的尊严与体面。将西方夷狄化,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国人世界观念秩序的安全,也关系到国朝政治秩序的安全,因为夷夏传统已成为天朝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动摇了中国四夷的观念秩序,同时也就动摇了满清皇朝的合法性,尤其在大敌当前、灾祸连绵、战则丧师、和则辱国的艰难时刻,就更不容动摇。郭嵩焘不见容于天下,可想而知。
郭嵩焘出使英国的时候,鸦片战争发生已经三十多年了。后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年鸦片战争失败,朝野人士竟无动于衷,用林则徐的话说,是“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实际上,这并不是纯粹因为愚昧麻木,而是因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优胜心态所致。从林则徐感慨到郭嵩焘出洋,三十五年过去,国人已经知道,世界广大,天朝并不际天极地;西方强盛,商贸器物,无不胜出中华。但是,即使明白这番事理,人们心目中的西方形象,依旧是鬼夷模样。流行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洋看世界,认识了西方,开始走上了艰难的现代化历程。实际上,就认识西方而言,不论在观念形式还是历史时间上,这种判断都存在着偏差。
观念是有惰性的,中国人的西方形象的改变,没有那么早也没有那么容易。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魏源的《海国图志》(1841)、徐继畲的《瀛环考略》(1844)就出版了。这两本介绍西方地理人文的书,在当时社会朝野间究竟有多大影响,尚值得怀疑。康有为“渐收西学之书”,其中包括《海国图志》与《瀛环考略》,为讲授西学做准备,时间已经到了1885年。1890年,梁啓超入京会试,返程途经上海,“从坊间购得《瀛环考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此时距《海国图志》与《瀛环考略》出版,已近半个世纪。如果这类书与这类书所介绍的知识多少已普及,像康有为、梁啓超这样博学敏感的读书人,不可能在蒙学过程中一点都不知道。
晚清社会真正开洋看世界的时间,从朝廷到士林到民间,至少应该比一般理解的推迟半个世纪。这是时间问题。另外,一两本书出现,可能只代表着一种奇谈怪论,不会改变一般的流行观念。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不是通过一种新知识认识世界,而是通过一种固有的、带有坚固的文化价值的“世界观”认识世界。这种世界观是意识形态化的,由一些似是而非的“常识”与“传说”构成,它排斥新知识,也“消化”新知识,新知识只是作为一种“想像兴奋剂或调味品”被纳入旧有的世界观框架中。晚清中国社会,一边是关于西方或世界的新知识出现,一边是中华四夷的旧观念依旧流行。在那时,如果有人想了解西方,很容易找到适合的西学读物,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的头脑中,世界还是中国中心至大,四夷偏远渺小,与利玛窦见识的中国人的世界观差不多。
二
流俗以西方为夷狄之邦,犬羊之性,郭嵩焘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仅说“夷狄之民,与吾民同”,而且更有甚者,说在西方眼里,中国才是夷狄,这样自然就触犯了众怒。林语堂曾经分析过中国人文化优胜的自豪感:“在中国人的眼里,中国的文明不是一种文明,而是惟一的文明,而中国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惟一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心力所及的惟一的文明和生活方式。”5郭嵩焘却将这种文化优胜观颠倒过来。中国有华夏、夷狄、禽兽的世界观,西方则有文明、半文明、野蛮三分天下国家的世界观。在西方人看来,欧洲诸国,属于文明之邦,中国、波斯、土耳其这类国家,属于半文明国家,非洲则只有野蛮人。但让人伤心悲愤的是,中国还没人知道西方人的这种看法,没人觉悟到自己的半文明或半野蛮的处境。中国强盛时,视其他国家为夷狄,如今西方强盛了,也同样把中国看作夷狄,可惜中国人不明白这番事理。
且不可高估郭嵩焘同时代中国人的西方知识多丰富,尽管此时洋人洋货已深入中国内陆,斌椿、志刚、张德彝等已经出洋,坊间可见《初使泰西记》(志刚)、《航海述奇》(张德彝)等着作,但流行的西方形象,仍是中国四夷传统内的夷狄形象。在此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与观念的不平衡和物质生活与文化观念的不平衡。
所谓知识与观念的不平衡,指的是在特定时代社会中,新知识已经出现,但并没有广泛传播并改变人们的流行观念,新知识成为奇谈怪论,旧观念我行我素。因为这种旧观念是作为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或“常识”存在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与包容性。所谓物质与观念的不平衡,是指受同一种文化类型的影响冲击,特定时代可能在物质上崇洋而在精神上鄙洋甚至仇洋,文化结构与价值的改变不仅大大落后于物质的改变。我们发现,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层次上的崇洋风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而文化价值上的鄙洋风直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依旧存在。
郭嵩焘时代中国流行的西方形象,还是夷狄其邦、禽兽其人,妖魔化的怪模样。我们从时人时文中很容易摘出这样的“套话”:诸如夷人犬羊之性,贪得无厌,反覆无常,见利则趋,见害则避;惟利是图,惟威是惧……遇事专论强弱,不论是非,强而无耻,狡而无刚;恃坚船利炮,恫吓要挟,用意殊险,为计弥毒……
第132页
“套话”(stereotype)是一种文化用来描述异域文化时反覆使用的一系列词组与意象,它意味着一套固定的、似乎理所当然的看法,是该文化“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基本的“先入之见”或“先在的形象”,往往具有多语境性与延续性,可以普遍使用,诸如“夷狄之人、犬羊之性”之类。套话是一种原型,经久不衰,它可以消解或包容新知识,却不改变其基本结构。中国将之夷狄化的西方形象,具有某种原型意义,其中包含着对异域的幻想与价值,也包含着对中西关系的焦虑与期望,当然更多的还是对天朝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性表达。易鼐在批判中国人的这种文化偏见的包容性时指出:“中土之谈风俗者,于同洲各国,率鄙之曰四夷。或曰四裔,或曰异域,侈然以华夏自居。小者以藩属待之,大者以夷狄视之;夷狄而合乎中国,则进而中国之。斯义既昧,于己国之风俗,美者益夸大而张皇,劣者乃弥缝而掩盖。虽极陋甚弊者,亦举国习以为然。沉锢噗缚于其内,莫能冲破其藩篱。一语及他国之风俗较胜于己者,嫉之忌之,而不宣诸口。恶者则援之以为谭柄,且过当其实。近者海禁宏开,万方辐辏,无识者仍欲以其夷狄同洲各国之故技夷狄他洲也。”
“夷人”诡服异行、犬羊兽性,这些咬牙切齿的诅咒,在当时人们觉得自然而然,如今摘录出来的,却让人困惑吃惊。两次鸦片战争并没有在观念上将中国人打醒。这一阶段最让国人担忧或振奋的,不是海疆不靖,而是“发捻之乱”,即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所谓“发捻之乱”平定之后,“洋夷”已从海疆之忧酿成心腹之患。朝廷士林感觉,如今“洋务”或“夷务”成了要务,非办不可了。鸦片战争以来,天朝一败再败,一辱再辱。本来西方人来,只是要贸易,而一场鸦片战争打下来,西方人不仅可以贸易,还额外获得一块“割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签署了南京条约,本来西方人只想履行条约,不料清朝当局阳奉阴违,而且战事再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西方人不仅可以自由出入贸易,还可以自由贩卖“洋药”,自由传播“洋教”,并且把“夷使”派到紫禁城下长住。过去中国人不肯平等对待西方,如今西方不肯平等对待中国;过去中国人蔑视西方人夷狄禽兽,如今西方人蔑视中国人野蛮或半野蛮。
办洋务必先知“夷情”。我朝海禁大开,怀柔远人,不能只图购船买炮之类细枝末节,还应当“知各国山川险要、风俗民情、君臣贤否……知某国何以兴,某国何以衰,知己知彼,洞见本原”。这是当时最识时务明事理的看法。几十年来,洋人于中国,已经无不周知;而中国于洋人却不甚了了。郭嵩焘出洋那年,朝廷里还闹过这样的笑话。军机处大员王文韶(曾做过湖南巡抚)将西班牙混同日本,因为文件中西班牙国名由西班牙语espania音译为“日斯巴尼亚”,王文韶一看就以为是日本,破口大骂倭寇,身边人提醒他,他还自以为是强词夺理,一个国家怎能有两个名字,谁又能保证不是日本人假冒讹诈?中国最有知识的官僚尚且如此孤陋寡闻,更不必说一般百姓了。
同治中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办“洋务”。朝廷相继派官员出洋,出洋者也在写游历见闻,但这些活动这些文字,究竟有多大影响,未必可知。同治年间朝野对洋人洋务的看法分为两派,一派为洋务派,主张办洋务通夷情,练兵制器,借法自强;另一派为保守派或清流派,主张断洋货、拒洋人、明夷夏之防,自强在人心不在器技。这两派对洋人洋务的态度虽迥然不同、水火不容,但内心深处的西方形象却差别不大。洋人不过夷狄,夷情狡狯,兵法诡秘,和约洋务不过是迫不得已。所谓“庚申必应和约,现在必应羁縻,将来必应决裂”,决裂才是最终目的。
办洋务是与敌周旋,通夷情是知悉敌情,有如此多的敌意,又如何认识西方?中国起先无意了解西方,后来有意了解西方却无诚意,而且更有甚者,无诚意而有敌意。了解西方,无诚意而有敌意,不仅妨碍了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与对自己的认识,而且始终妨碍着西方形象的“人化”。朝野间始终将西方当作敌人强盗,这一点与日本面对西方的诚意完全相反,于是,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效果也完全相反。
西方人在中国,摆不脱那番夷狄番鬼模样,天朝也始终迈不开真正变法自强的步子。郭嵩焘当年“极意夸饰”西方“法度严明、仁爱兼至、富强未艾,环海归心”,朝野清流恼羞成怒。中法战争已经发生,甲午战争即将到来,眼见洋务运动购船买炮的富国强兵计划失败了,去世前不久,郭嵩焘悲痛地说:“吾在伦敦,所见东西两洋交涉利害情形,辄先事言之……而一不见纳。距今十余年,使命重叠,西洋情事,士大夫亦稍能谙知,不似从前之全无知晓。而已先之机会不复可追,未来之事变且将日伏日积而不知其所穷竟,鄙人之引为疚心者多矣!”
三
朝野对西方无诚意有敌意,不仅使中国的西方知识固陋,也使中国的西方形象丑陋。知识与观念的不平衡是一回事,物质生活与文化观念的不平衡是另一回事。洋枪洋船曾使林则徐等大为震惊羡慕,徐继畲也曾盛赞英国“强而富”、法国“文采精丽”。洋务运动大量购买洋货,一时间洋纱、洋糖、洋靛、洋钉、洋药日渐深入普及中国,甚至在国内某些地方出现一种物质生活上的崇洋时尚。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国人对“洋夷”固有的轻蔑与丑化,还是难以改变。郭嵩焘到英国那年,《申报》(1877年12月12日)还发表文章《论华人痛诋西方》,指出“士夫之家,不但不欲学西人之学,而且不欲与西人相交”。
第133页
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发现,广州姑娘的穿戴衣着欧化入时:“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艷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摺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的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张焘的《津门杂记》也提到广东人将这种崇洋风气带到天津:“紫竹林通商埠头,粤人处此者颇多。原广东通商最早,得洋气在先,类多效泰西所为。尝以纸捲菸叶,衔于口吸食之。又如衣襟下每用布兜装置零物,取其便也。近则津人习染,衣襟无不作兜,凡成衣店、估衣铺所制新衣,亦莫不然。更有洋人之侍僮马夫辈,率多短衫窄绔,头戴小草帽,口衔菸捲,时辰表链,特挂胸前,顾影自怜,惟恐不肖。”郭嵩焘出使前,国内就出现捲发、隆乳等追逐西洋时髦的现象。1874年11月3日的《申报》载文讽刺说:“外饰者可假,而生成者难改也。美发截之短而不能使之拳,须髯本黑而不能使之黄,顾盼流媚而不能使之碧翳,山根平坦而不能使之隆准,就令工于学步,亦不过大西洋葡萄牙人耳,岂能入欧罗巴哉?”
真正奇怪的是,物质生活的流俗可以赶西方时髦,政治文化却容不得郭嵩焘《使西纪程》这类中肯切实之论。国人心思褊狭、议论虚骄,令人痛心疾首。同治元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论及国人媚夷仇夷、各走极端时说:“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艷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可憾可恶。”这种媚夷艷夷的心理,与我们前面提到的鄙夷仇夷的心理完全相反,却同时存在于晚清中国社会。
沿海与西洋人物接触较多,染上西洋风气,本不稀奇。平民与民间更多关注社会物质生活,较少文化偏见,文化价值观往往也不甚明确。他们可能同时追慕洋货洋习,却不自觉地在社会无意识层次上依旧将西方人当作夷狄番鬼,其中可能没有什么恶意或敌意,甚至意识不到其中包含的贬义。朝廷士大夫自觉的文化使命,使他们坚持华夷大防、道统国学,鄙夷仇夷是一种文化心态,也是一种文化姿态。因此,在那个时代,最偏执也最愚昧的往往是最有知识的人,或者说饱读诗书的人。例如,与郭嵩焘同为潇湘名士的同时代人王闿运,在《陈夷务疏》中竟有这样的荒唐分析。他说西方人的火轮船是“至拙之船”,大炮是“至蠢之器”。船尚轻捷,可夷船没有煤火,就不能动;枪炮尚灵活,可夷炮笨重,不便搬运。世人皆以为洋船洋炮可慕可惧,王老先生却独不以为然!
晚清中国媚夷艷夷,多在平民阶层或民间,像郭嵩焘那类特立独行、奇谈怪论,在上流社会是不能容忍的,所以王闿运提到他这位自毁名节的同乡时就说“湖南人至耻于为伍”。而且朝廷士林也多鄙夷仇夷。1865年,英国人赫德爵士向总理衙门提交了一份《局外旁观论》,一年以后,威妥玛也提交了一份《新义略论》,两份文件都建议清朝办洋务、变新法、经济世道、奋发图强,否则将有灭国之灾。恭亲王将这两份文件上奏,上谕大臣们就这两份文件所言悉心妥议,各抒己见。结果大臣们的相关奏摺密陈,大多认为“夷酋”居心叵测,用语狂妄,不要因狡夷险语,一变至道之谋。
精英阶层鄙夷仇夷,多少也会影响到社会下层。而鄙夷仇夷的文化偏见以正统形式在社会流传,构成一种主流意识,甚至会压制民间沿海自发的媚夷艷夷倾向。曾国藩就曾对内地民人媚夷艷夷、鄙华压华的倾向表示愤慨,但他也理性地意识到,媚夷艷夷不可制,鄙夷仇夷也不可用,关键在于冷静客观地对待西方。洋人入京,没有毁坏大清的宗庙社稷,而且协助镇压太平天国,这算是有德有助于大清。而且,洋人到中国,也只求贸易之利,不图侵占土地、灭亡国家,算是多少还有点公道。
“形象并不代表形象之外的任何东西。”在中国天下四方夷狄的世界观念的秩序中被妖魔化的西方形象一旦形成,就以某种似是而非的权威性左右着中国关于西方的“看法”与“说法”,为不同场合发生的文本提供用以表述西方的词彙、意象和各种修辞技巧,体现出观念、文化和历史中的某种权力结构,并开始向政治、经济、道德权力渗透。所谓中国的西方形象,不再是关于远国绝域的某个或某几个国家的知识,而变成一种象徵,一个可以表现未知与恐惧、傲慢与自满的意象或词彙体系,诸如夷狄之邦、犬羊之性。
总之,中国的西方形象是中国创造的西方,它与其说明西方,不如说明中国自身。它是想像关联的,相对独立于现实并试图对现实发挥影响。
在晚清社会,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媚夷艷夷倾向,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鄙夷仇夷倾向同时存在,一方面是媚洋时尚,像《伦敦竹枝词》(1888年)所讽刺的:“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另一方面是咬牙切齿的诅咒与不共戴天的誓言。同治光绪年间,逐洋人、断洋货、灭洋教的说辞不断。尊和约办洋务,原本都是迫不得已。购置洋器、西法练兵、富国强国,最终的目的不是与西方交通,而是驱逐外夷,重建天下一统。
第134页
维新无诚意,开放多敌意,这种顽固而奇特的心态,真可悲可笑。
四
这里究竟出了什么毛病?郭嵩焘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总是是非混淆,本末颠倒?近代以来,国难频仍,外侮欺凌日甚,中华智力俱穷,追其祸根,不过是鸦片。郭嵩焘生逢乱世末世,经历很清楚:“……嵩焘少时尚未闻此(指鸦片烟),于时物利丰阜,家给人足,百姓守法惟谨。迨后鸦片烟之害兴,而世风日变,水旱盗贼首,相承以起,即今日洋祸之烈,实始自禁鸦片烟,而金田贼首,亦因洋务散勇,啸聚山谷,驯至大乱。是此鸦片烟不独伐贼民生,耗竭财力,实为导乱之源……”
鸦片乃洋祸之源,当年国人也曾痛心疾首。禁菸引起鸦片战争。可是,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更加泛滥,朝野却对禁菸无动于衷了。初到伦敦时,正赶上英国卫理公会、伦敦传教会向英国众议院请愿,要求禁止鸦片贸易,提出鸦片贸易不仅有害道德、传教,对合法贸易也不利,对此,郭嵩焘深有感触。回国之后,他发现国人日日沉浸于鸦片,恬不知耻,实在不可思议。该禁的不禁,不该禁的要禁。西方的钟表玩具、呢绒洋布,都成了家中宝贝,却惟独容不下铁路电报之类现代设施。西方人修好的吴淞铁路,因为激起民愤,被大清的官员买下拆毁了。“……中国人心有万不可解者。西洋为害之烈,莫过于鸦片烟,英国士绅亦自耻其以害人者,力谋以禁绝之。中国士大夫甘心陷溺,恬不为悔,数十年国家之耻,耗劫财力,毒害生民,无一人引为疚心。钟錶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荒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蒙不知其何心者。”
晚清世事维艰,都起于“洋祸”。而洋祸,又先是洋药(鸦片),后是洋教(基督教)。洋药盛行,摧残国家财政、人民身心,所谓损我养民之权;洋教泛滥,天朝礼教废弛,人民二心,所谓夺我教民之权。而民无所养所教,国也将不国。洋药洋教,是双重洋祸。鸦片战争前,洋药是主要祸害,鸦片战争结束,鸦片贸易合法化了,国人似乎也习以为常或无可奈何了。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贩卖鸦片与基督教传教合法化,于是,洋药之外又加了一个洋教问题。国人似乎对洋教比洋药更敏感、更愤怒。这也是让郭嵩焘捉摸不透世道人心的一点,为什么举国汹汹,要禁洋教,却对禁洋药无动于衷?
在朝廷士大夫看来,夷人传教,流毒最宽,贻祸最久。首先是对礼教秩序的冲击,因为基督教只顺上帝,不孝父母,数典忘宗、弃伦灭理;其次是对政治秩序的冲击,因为基督教扶植愚民、蔑视朝廷、犯上作乱,人还是中国之人,心却已是夷人之心了。在民间百姓看来,传教士行踪诡秘,言谈怪诞,他们强占土地,干涉词讼,支持教民为非作歹。总之,洋药害人,洋教害人更甚;通商之弊小,传教之弊大。鸦片战争之后,之所以教案不断,其中有民间冲动,也有官方诱引姑息。
英人既以鸦片毒中国,复以耶教诱良民,朝廷百姓,一时都有排教仇教情绪。晚清流行的有关西方的负面形象,也多跟基督教相关。朝廷士大夫的观点态度,我们很容易从当时的各类文本中看到,所谓洋教败坏民风、有碍吏治、污染渐深、流毒日广、居然异类、隐然敌国之类的言论,比比皆是。民间的想法看法,虽然没有直接的文字记录,却从接连不断的教案中也不难猜得出。天津教案爆发,朝廷委派曾国藩全权处理,曾国藩仔细调查教案起因后发现,原来尽出于一些民间谣言,诸如教堂用障眼法、迷魂药,洋人诱拐人口、姦淫妇女、杀害儿童、挖眼剖心……分析这些谣言的起因,原来都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愚民多疑,看到教堂终日大门紧闭,就开始猜测传言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洋人的房子均有地窖,隔潮储物,国人没有这个习惯,就猜想其中一定有阴谋罪恶;看到教民进入教堂,不知在教堂内干什么,又久久不出来,就怀疑被教士谋害了;看到教堂施入教洗礼,更觉得不可思议,怎能把活人按入水底?教堂也为人看病,外科手术让小民联想起挖眼剖心……谣言越传越玄,疑虑越想越深,最后是某个不法教民拐卖人口,事发后逃入教堂,就这样,流传已久的谣言似乎被证实了,激起了民变。
鸦片战争前,国人仇洋,主要在仇洋药;鸦片战争之后,国人仇洋,主要在仇洋教。耶教邪教,惑人害命,败伦乱纪……民间有关基督教的邪恶想像,在晚清社会非常普遍,不独天津教案一例。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在《海国图志》也如此描绘基督教:“受教者先令吞丸一枚,归则毁祖先神主,一心奉教,致死不疑。有泄其术者,服下药,见厕中有物蠕动,洗视之,则女形寸许,眉目如生,诘之本师,曰:‘此乃天主圣母也。’凡入教人病将死,必报其师。师至,则妻子皆跽室外,不许入,良久气绝,则教师以白布囊死人之首,不许解视,盖目睛已被取去矣。”同治元年的《天主邪教集说》描绘西俗 “无异于禽兽”时也说:“父死子可娶母,子死父可娶媳,亦可娶己女为妇。每七日一礼拜……群党喃喃诵经。事毕,互相姦淫以尽欢。”士林言论,与民间谣传相差不远。有关洋教的邪恶形象,不独在民间流行,上至朝廷,下至百姓,谣言毁谤、猜疑仇恨,大致相同。最终酿成义和团,要杀洋人、灭洋教,绝非偶然。
第135页
第一卷历史专区 恐怕并不比蒙古人文明的白人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4960
血债!——“文明人”的罪恶
歌舞昇平很久了,殖民地都独立了。我们今天似乎只看到日本人是魔鬼,是嗜血如命的野蛮人,却似乎觉得欧洲和美洲的白人们不是。他们是自由民主的先驱,是文明人,他们把文明带到了全世界。他们或许也对自己广大的殖民地进行过掠夺,但是那都是靠商品和资本的输入,靠的是欺诈性贸易……总之,他们不像某些民族那么嗜血。他们爱的只是钱。
是啊,年代太久远了,连他们自己都忘了,何况我们呢。因为我们并不是遭受他们的屠戮最多的人。可是,历史不会忘记。这些过去自称现在也被误以为是文明人的傢伙们,他们的所作所为将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先哲说过:资本是每一个毛孔都透着鲜血和骯脏的东西。这句话一丝一毫也不夸张。有的人会忘记,但是历史,你们看着吧,历史是绝不会忘记的。
西班牙是白人殖民者的先驱。他们的罪恶从哥伦布的时代就开始了。哥伦布本人就屠杀过对他毫无敌意的印第安人,强姦过尚未成年的印第安少女。从此,叫做西班牙人的那些衣冠禽兽开始了他们在美洲血腥到极点的肆虐。有过一本书,名字叫做《西印度毁灭述略》。这本书是一个良知尚未泯灭的教士写的。记载了西班牙人在美洲令人发指的暴行。白人们的暴行也能写成这么长一部书,真令人惊讶。西班牙人把杀人完全不当一回事,只要他们高兴(或者不高兴)就可以杀掉他们看到的任何一个(或者一村子的)印第安人。他们甚至把友好接待他们的印第安人骗进神庙全部烧死。他们绑架印加王向印第安人勒索黄金,得到黄金后又背信弃义将印加王绞死。印加王对这绞架悲愤地指责他们:“我像兄弟一样对待你们,你们为什么如此无情!”而回答他的只有白人的狞笑。
何止西班牙?那些自以为种族优越的白种人,那些各个以彬彬有礼的绅士自居的欧洲殖民者,一下了船统统兽性大发了。全世界都留下了他们带血的指纹和脚印。非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从西班牙、葡萄、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义大利甚至至今仍以自由解放者自居的美国,哪一个不是双手沾满鲜血的混世魔王?
杀人!杀人!杀人!
白人殖民者最擅长的就是杀人,特别是杀无辜的人。
早在印度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大帝时期,就有荷兰人和葡萄牙人杀掠东海岸的纪录。每次都让印度损失一千以上的人口。
法国人是最浪漫的民族。浪漫到在入侵埃及的时候动辄将整个村子的男人全部杀光;浪漫到为了镇慑海地的起义军,船一靠岸,下船不说话,先杀光附近一个村子里面的所有人。这也是所有白人殖民者共同的爱好。
俄罗斯的哥萨克士兵在东北用斧头和鞭子驱赶中国居民跳进冰冷的黑龙江再开枪打死。在海兰泡、六十四屯,俄罗斯人用刀噼、枪打、水淹、火烧等多种方式杀害中国居民数千人……
英国殖民者做的很谨慎,他们并不刻意杀人,他们只是把土人尽可能地杀掉一些,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为”度。在澳大利亚,为了“自己的安全”,白人庄园主宴请几百名并没有敌意的附近的黑人居民,用有毒的布丁把他们全部毒死;为了“自己的安全”,他们还把天花病人用过的东西卖给黑人,从而在黑人土人当中散播天花……我想起了12世纪的金国为了防止草原民族人数过多而威胁到他们的安全,于是定期到草原上“减丁”。一队人马在草原上转一圈,看到牧民就杀掉,以次控制草原民族的人口数量。这是不是和英国人的做法很相似?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唯一的不同就是英国殖民者的减丁方式比金国统治者不知高效多少倍。为了自己的安全,英国殖民者首创一个世界纪录:完全依靠屠杀毁灭了一个民族。那就是塔斯马尼亚岛的土着居民。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土着女性是在19世纪死的。可怜的老太婆请求不要解剖她的尸体,可是就连这个愿望都无法实现。这可是令杀人如麻的成吉思汗都望尘莫及的丰功伟绩呵!可是文明的英国人做到了。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美国,非常遗憾,你也逃不掉。曾经有外网上看到某人和美国人谈起美国“从来没有侵略过别国”。是啊,韩战是北方进攻南方,越南战争是南方游击队威胁到了西贡政权。这些话说得那个人哑口无言。美国人啊,你们自我感觉不错嘛。让我提醒提醒你:美西战争结束后你们在菲律宾干了了什么?嗯?我还记得你们的史密斯将军那句註定要流芳百世的名言:“我希望你们去烧!去杀!你们杀得越多,我就越满意!”杀谁?杀曾经和你们并肩作战的菲律宾解放军,杀真诚地相信你们是来把他们从西班牙手里拯救出来的菲律宾人民。在萨马岛,打下了菲律宾你们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血洗。你们聪明的士兵还发明了活剥人皮的高效方式:按住一个土人,在他的脚踝处割一个圈,然后把皮向上翻捲起来,直到剥下一整张人皮……你们的士兵按住土人,一加仑一加仑地给他灌水,灌到肚子鼓的老高,再开始放水“我们站在他的肚子上,好让他放得快些”——这是那些仁慈的士兵笑嘻嘻告诉我们的原话。你们可以为越战韩战辩护,但是镇压菲律宾第一共和国呢?你们毁掉了一场比你们自己引以为傲的独立战争还要伟大的革命,这还不够,还要变着法子虐杀帮助你们打败了西班牙并一直视你们为盟友的菲律宾人。你们怎么解释呀?你们解释得了吗?
第136页
为了殖民掠夺,白人们干尽了见不得人的事,又何止是杀人?为了掠夺,白人什么干不出来?为了修建苏伊士运河,英国殖民公司活活累死了12万埃及劳工。比利时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一个小国。好像他没干什么坏事吧?刚果河流域是比利时的殖民地。这片原始森林盛产橡胶。于是伟大慈爱的比利时人就用皮鞭和枪强迫当地黑人给他们采胶,为此他们顾不得黑人自己也有家,也有种的庄稼。因为家里的孩子没有东西吃,一个黑人老人没有按时去给殖民者采胶而是去捕鱼了。公正无私,执法如山的比利时警察二话没说一枪打死了他。为了保证采胶的效率,比利时人,这些正宗的、文明的、有绅士风度的比利时人,将那些他们视为干活不力的黑人的双手用斧头噼下,然后把这些砍下来的手用钉子钉在小木屋和树上来鞭策其余的采胶人。
举世闻名的黑奴贸易,让非洲损失了约一亿两千万人口。黑人在运奴船中无法坐、无法站,只能躺着无论吃喝拉撒。1784年“戎号”贩奴船一次就把132个得病的(还没有死)黑人扔进大海。有条船装奴隶500人,一夜就死亡120人。贩奴船的后面总是尾随着大群的鲨鱼……我们已经说不下去了,可是他们就是干得出来。运到美洲的奴隶在高强度劳动下平均只能活7年。多米尼加在1764年有65万黑人,但是在这之前的50年里面总共输入的黑人是多少?是280万人!——两百多万死掉了!
黑奴贸易我们应该很熟悉了。可是何止非洲?何止黑奴?在印度尼西亚,荷兰人在不同的岛屿之间掠夺人口进行奴隶贸易,生意非常红火。他们干得很过瘾,到处都有荷兰奴隶贩子的足迹。中国的福建等沿海地区也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把华工卖到澳大利亚,获取暴利。看过电影《海囚》的就知道。
当年,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进行过破坏性极大的西征。草原帝国的逻辑很简单,弱者就是要服从强者,不然就灭亡。这和当年攻破罗马的高卢首领把剑扔进天平时说出的同样的话。他们是野蛮人,因为他们光明磊落。
可是文明人就不一样。有的无知的人以为白人是有原则的,是讲道理的云云。不妨看看上面他们对待印加王,那是多么高尚?杜桑·卢维杜尔率领海地人民反抗法国殖民统治,法国人镇压不了,就使出了非常光明正大的招数一:扣押杜桑在法国读书的两个儿子作为人质。但是杜桑一句话“我绝不牺牲我的人民救我的孩子,你们狠狠地打!”使得法国人不得不使出了更加光明正大的招数二:假意邀请杜桑谈判,然后逮捕他,送到法国的监狱折磨致死。
法国当年因为财政困难而不得不向阿尔及利亚借债。后来诚实信用的法国人觉得还债是在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为了简化程序,他们的外交官公然在阿尔及利亚的国王面前宣布要解除全部的债务。阿尔及利亚国王愤怒地用扇子的扇坠向法国外交官。就为了这个扇坠,法国人宣称他们受到了侮辱,这种侮辱必须由战争解决。于是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兵将阿尔及利亚变成了法国殖民地。法国人,当苏俄在十月革命中宣布取消一切对法债务时你们暴跳如雷之余,有没有想过你们自己干的事情呢?
美国曾经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总统,名字叫做杰克逊,他宣布他爱印第安兄弟。1829年,他向他们保证:“你们的白人兄弟将不会打扰你们,他们不会侵占你们的土地。只要草木还在生长,河水还在奔流,你们就可以幸福和平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永远属于你们。”然而,就在他在任期间,美国人疯狂地西进,一个又一个地灭绝整个的印第安部落。很显然,这就是白人的信用。这位伟大的总统临终前竟然还会说出这种经典的话:“无论黑人还是白人,希望我们大家都在天堂里重逢。”……我呕!
文明的白人文明在哪里?文明就文明在懂得掩饰。说明白些,就是他们懂得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草原帝国的征服行为是毫不掩饰的,所以他们是野蛮人。而白人懂得在世人的头脑中强化这些观念(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他们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们的使命就是把文明带给全世界。所以他们只看到,也尽量让别人只看到黑种人、黄种人野蛮、愚昧、需要改造的一面,而把自己同样丑恶的一面掩藏起来。我读过美国人描写的印度反英大起义。他们特别描写了印度起义者屠杀英国居民的情况。他们哀悼被杀死的几百英国男女,谴责印度起义者的暴行。但是,印度为什么要起义?通篇他们只字不提;英国人将拒绝使用涂有牛油猪油子弹的印度士兵捆在烈日下暴晒致死,通篇他们只字不提;英国人将被俘的印度起义者绑在大炮的炮口上开炮轰死,通篇他们只字不提;英国人俘虏了莫卧儿帝国的末代皇帝,在他面前砍掉王子的脑袋喝王子的血,还说“不喝他们的血我们的灵魂不得安宁”,通篇他们只字不提……从而造成了马克·吐温发现的一个现象:“这世界上有许多幽默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白人觉得他们不像土着人那么野蛮。”为此,白人国家们自称为“文明国家”(在国际法中他们还真腆着面子就敢这样写),这是对文明这个词最大的亵渎!
第137页
从亚历山大的时代起,欧洲白人就把东方和西方的概念分得非常清楚。在他们眼里,“东方”意味着野蛮愚昧加奢侈堕落,比如波斯帝国、埃及、奥斯曼土耳其、阿拉伯、古代中国。而“西方”则刚好相反。他们还说希腊的灭亡源于感染了波斯、埃及那些腐臭,奢靡的东方气息。殖民扩张开始以后,他们更加以文明人自居。而非常滑稽的是我们当中有些人竟然相信了他们的这种说法。他们不想想,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对待沿岸土着的,而白人殖民者又是怎么干的。到底tm谁是野蛮人?东方还是西方?白人的这些劣迹太少被人提到了。大家更多地说成吉思汗是魔鬼,日本皇军是夜叉,却不知不觉忘记了仍然厚着脸皮标榜正义的欧洲白人。有些事情是不应该被忘记掉的。白人的血腥罪恶和蒙古人、日本人的罪恶同样在历史上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污秽的一笔。套用《雷雨》中的话,白人殖民者“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这句话过分吗?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
当然啦,现在时代不同了。殖民地独立了,奴隶贸易废除了,欧洲人似乎还在假摸三刀地考虑赔偿非洲人因为黑奴贸易而遭受的损失。于是有些蠢货以为白人是讲正义的,国际社会是有道义可言的。有一句法学名言这样说: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那些蠢货不懂,于是为美国打伊拉克辩护的,为美国不来打中国着急的都有。历史是多么相似啊!当年白人们以文明国家自居,对外宣称自己的使命就是将文明推向全世界。为此他们不惜动用武力践踏那些他们认为属于野蛮国家的主权。而现在呢?把文明改叫“民主”,把“野蛮”改叫专制。文明人在野蛮国家推行的文明就是上面那些令人作呕的东西。民主国家呢?谁知道?我不知道。前些年我看到在阿富汗村庄举行婚礼,人们朝天鸣枪庆贺,路过的美国飞机以为是向它射击,于是一番轰炸,炸死了40多个参加婚礼的村民。我不能不想起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时候,看到一对青年在举行婚礼,因为他们穿得中国传统红色婚礼服装,就认定他们是义和团和红灯照,竟然开枪将他们双双打死。我说了,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改了吗?我不知道。他们改得了吗?我不知道。草原帝国只知道也只愿意相信一个是真理:异种人,原无恻隐。
第一卷历史专区 欧洲的历史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14332
不看欧洲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卖国
作者:brightchl2005 提交日期:2005-10-31 18:41:00
很多年前,大概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本书和一部电视剧在当时比较流行,书的名字叫,作者是台湾的柏杨,电视剧叫做,剧本是苏小康写的。所宣扬的思想大同小异,总的来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比做污秽的"酱缸",把中国一百余年落后的原因归咎于祖先创造的文化---,特别是儒教。
书中列举了一些中国文化的糟粕,比如:八股文,小脚,廷杖,太监。盲目膜拜偶像,愚忠愚孝,对思想的禁锢,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也提到了一些中国人的愚昧和残暴的行为:比如在饥荒年见易子而食,焚烧阿房宫,焚书坑儒,耍弄权术,相互倾轧,内斗不止等等。于是得出结论,中国的落后在于传统文化的低劣,应该放弃传统文化,接受西方文明(实际上是全盘西化)。看了这两部作品,有一种深刻的感觉,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近乎一文不值,西方的文明确是灿烂辉煌,而且这两部作品举出的一些例证,让人看来,他们仿佛说的都是铁的现实---中国文化代表野蛮,而西方文化代表进步!看的久了,竟然产生了一种西方殖民者在当年求之不得的思想:就是中国人和现今落后的民族是天生的劣等人种,而欧罗巴人-特别是日尔曼人,是绝对优秀的民族。中国要想进步,就必须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文字结构和各个方面向西方人靠拢,或许还可以有点生机。
那时候看了这些作品,我很贊同。说心里话,我同意!
因为那时候还有很多事我不懂…我才上高中,对中国的历史一知半解,在我模糊的印象中,仿佛柏杨的话都是对的,中国确实存在着很多黑暗的东西。而且中国历史中的保守,腐败和专制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是西方有爱因斯坦,伽利略,爱迪生那么多的科学家,有雨果,普希金,莎士比亚那么多的文学家,有着名的艺术大师达文西和梵谷,更重要的是西方有民主,自由和科学。
那时候我曾经说:我们自诩为有 50000年的文明,可是放眼看看,现在我们使用的东西,几乎无一不是西方人发明的。我曾经贊同里的一句话"不要自己再骗自己!"是的,我们不要总用文明古国地大物博来麻醉自己,要承认自己的不足,勇而知耻。要抛弃传统文化,抛弃民族的劣根性,中国才有希望。柏杨曾希望外国朋友,特别美国朋友帮助中国人去掉劣根,我贊同。因为那时候在我眼里,美国是自由发达的象徵,是文明的标志。
我当时确相信这样的观点,不过那个时候,还有很多事我不懂……
我忘记了一件事,在我从内心崇尚西方文明的时候,我居然连世界历史都没有好好看过一眼。高中以后,我看了圣经,论语,庄子,粗略的读了一些佛经的故事。后来,我开始仔细的翻看。工作以后,我读了世界历史。
第138页
在看中国历史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同意柏杨等人的观点的,只是产生了一些疑问,比如:里曾经说过:万里长城是中国锁闭国门的象徵,这样说符合事历史实么?说中国人歧视,压迫妇女,可圣经里也明明指出:女人是男人的依附品,要听从男人的摆布,柏杨说中国在儒教建立统治地位以后,就没有出现过有新思想的哲学家,可范缜,顾炎武,戴震明明都是有独立见解的思想家啊…但是,我对他们的思想还是基本贊同的。只是觉得,有的所谓"劣根性"他们不是说的很准确而已。
在看世界历史的时候,起初,说真的没什么深刻的感受,只是觉得西方人国家多,民族多,人的名字也很难记清楚。
另外还有一种感觉,就是隐约觉得欧洲的战争特别多,宗教纠纷也比较频繁…但在这个时候,仍对西方文化没有产生什么太坏的印象。不过我的疑问却增多了:柏杨反覆嘲讽中国人有太监制度,可是罗马,土耳其传统上也存在太监,并且欧洲国家还存在阉割艺人的现象。莫非太监制不是中国的专利?再有,柏杨反覆嘲笑中国的廷杖是"脱了裤子打屁股",可是罗马帝国也有用棍棒打死大臣的传统啊,而且还割下脑袋…(即闻名世界的法西斯酷刑)再仔细的看下去,我不禁茫然…文明民族,优秀民族。这些本在我脑海里对欧洲人做出的定论不禁一个个的动摇了!
看到上古文明的时候,我在憎恨欧洲人破坏文化,焚烧城市的同时,还对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有所欣赏,而在看中世纪历史,一直延续到英国议会战争以前那段历史的时候,说真的,我不忍再看,因为我觉得难过:人类历史上居然有这样卑劣的尔虞我诈,居然有这样丧心病狂的对文明的摧毁,居然有这样在东方连最野蛮混乱的暴君所做不出的兽行和丑闻!!
我曾经说"中国人破坏文化,例如项羽焚毁阿房宫,董卓破坏长安和洛阳,外国没有这种行为!"但是我错了。
在古代,西罗马灭亡的时候,哥特人,即日尔曼人的一支,在罗马大肆焚烧建筑,民房被毁坏了45000座,而宫殿居然有1800座被焚烧净尽,珍宝被抢走,所有的金银财宝和战俘都成了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的陪葬品,书籍和文物则被砸烂销毁。就算100座宫殿抵的上一个阿房宫,哥特人的破坏量,也是18座阿房宫,这是一个令人嗔目的天文数字!
而欧洲人因破坏而形成的天文数字远远不止这些…
1618年,仍然是德国人,这个血管里流着蒙古人的血,却被一些人称为天生优秀的,纯种的民族(其实是希特勒自诩为纯种),竟然无耻的向自己的文化和人民举起了屠刀。为了宗教纠纷,30年间,德国人把丹麦人请来,把瑞典人请来,后来还喊来了西班牙人和俄国人,叫来了几乎所有的临近国家,打开自己的国门,做什么呢?通商吗?传播文化吗?不!是破坏!是屠杀!30年内,德国人口死亡三分之一,建筑竟然毁坏了六分之五,德意志近2000年的的古文明几乎成为绝学---正是这些优秀的德国人,在 300多年后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在延续,并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恶劣,丧失人性!
不仅仅是德国人,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对文化破坏的兴趣也是很浓,并且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令人嘆服!荷兰人痛恨西班牙统治者,于是拿文化出气,教会是昏暗的,但是教堂作为一种建筑,一种文化,似乎罪责不大。就算破坏一些教堂是对的,是冲击反动统治者巢穴的革命行为,可总该有个节制吧。伟大的荷兰人拿出他们以后破坏印尼文明的手段,一口气烧毁,砸烂了5500多座教堂,其中300多座是在罗马初期那个时代建立的,有近千年的历史。而西班牙的阿尔法公爵也不示弱,拿出他们老祖宗以前灭绝印加文化的手段,把西欧文明的集中地,荷兰最大的城市安特卫普夷为平地。安特卫普当时属于西班牙殖民地的一部分,其财政收入站整个西班牙国库的一半。欧洲人这样毁坏自己的经济命脉,说好听点是歇斯底里,说难听点则是精神分裂----原来我以为,欧洲人只是殖民者破坏其他地区的文化,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连自己的文化也不肯放过:1687年,威尼斯人用大炮猛轰被喻为“希腊之宝”的巴特农神殿,18世纪以后,来自西欧的列强也纷纷来抢劫,如同焚烧抢夺圆明园一样!好一个破坏文明的文明民族,真是一个文明民族里挑选出来的野蛮民族!令人费解的是,当罗马人吞併伽太基以后,明明把伽太基划归为他的一个行省,使之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还要在那里纵火六天六夜。把伽太基的文化破坏怠尽,实在是难以理喻…更可怕的是,原先知道中国人在饥荒的年代易子而食,感觉很是野蛮,后来才知道,俄国人在东征的时候,统帅波雅可夫[此人是个文官]藉口军粮不足而率领部下大吃人肉,活人也吃,尸体也吃,从莫斯科一直吃到黑龙江边,吃的昏天黑地白骨成山…说到这里,我觉得很累。因为欧洲人破坏文化,摧残人类的事例仍然只谈了一小部分。
欧洲历史上,很少看到他们破坏一座宫殿---这倒不是夸他们。因为欧洲人毁坏文化,小规模的一般是彻底破坏一座城市,大规模的则是消灭一个民族的文明!好好的一座罗马城,高卢人来了,焚烧,迦太基人来了,焚烧,哥特人来了,焚烧,罗马人自己治理,仍然是焚烧!印加,玛雅文明的毁灭,十字军东征带来的灾难,胡格诺战争的内乱和破坏,胡斯战争的血腥杀戮,法国西班牙在义大利的暴行……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柏杨等人所称颂的西方文明人的文化业绩,那么你自己慢慢看吧,有可能看三天三夜,也看不完。
第139页
我以前认为中国人汉奸多,秦桧,汪精卫,袁世凯,哪个不卖国,而且还唆使昏君杀害岳飞,袁崇焕这些民族英雄,所以中国人素质太差,传统文化有问题,难怪被人欺负,被人统治。
但是我错了。
不看欧洲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卖国。
倘若我刚才提到的所谓优秀的德国人打开国门,让外国人入侵自己,还属于为了宗教纠纷的原因,姑且情由可原的话,那么英国国王叫来义大利和德国的僱佣兵到英伦三岛镇压凯特的农民起义,那简直是禽兽不如式的奇思怪想。慈禧太后联合驻扎在中国的英法士兵,镇压太平军起义,虽是卖国,但还不至于千里迢迢的去"请",相对之下,慈禧和英王这对卖国的活宝"兄妹"中,似乎英王更加没有廉耻和人格。
阿拉里克侵略罗马,罗马的民族英雄斯底里哥英勇抵抗,被罗马昏君(兼智残人士)霍诺留杀害。贞德在保卫法国的时候,竟被自己所保卫的国王和贵族们用4万法郎卖给了英国人---这是流氓下三烂的手段。而且令人作呕!法国人把自己的民族英雄当婊子卖吗?!捷克将军华伦斯坦为德皇抗击丹麦人的入侵,结局是被骗到皇宫用毒箭射杀---同样是流氓手法。岳飞被害,还有莫须有的罪名,华伦斯坦之死,真是死的相当的窝囊!汉尼拔在被他保卫的国王处死的时候感嘆:"一个多么让罗马人害怕的人就要死去了!" 布匿战争延续百年,伽太基人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毒杀自己的民族卫士,他们的文明真是可见一斑。
至于更可笑的,是罗马和波斯的战争,起先3次,无论胜负,骄傲的罗马人都“大方”的向波斯帝国支付大量的黄金,拜占庭帝国看来是太富足了以至无聊,于是先后将21000磅黄金拱手让出,连查士丁尼也不例外。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战争时战败,向打败他的士国王大献殷勤,令人肉麻,而他的子孙也延续了他留下的传统--二战前夜,法国代表在慕尼黑出卖了捷克,以为获得和平的法国人竟然在使馆面前跳起了欢快的集体舞。二战初期,在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盟友波兰士兵用长毛冲击纳粹坦克,最后纷纷坠马身亡的时候,法国人却躲在防空洞里,看电影般的欣赏。兵临巴黎城下,又是这些自我感觉很优秀的法兰西人,推选了贝当和赖伐尔两个卖国贼,彻底出卖了自己。而后,法国获得和平了吗?不!他们的国人被法西斯武装起来,充当二鬼子,侵略苏联,化做炮灰…以上这些就是欧洲历代卖国贼的丑恶嘴脸!但仅仅是一部分而已。
以前我认为中国人善使酷刑,杀人的刑罚五花八门。但是我错了。
中国最可怕的刑法莫过于"凌迟",就是用小刀在人的身体上一点点的削割皮肉,然后在人的心脏上补上一刀。而在"文明"的欧洲罗马教廷对人施以剐刑不是用刀,而是用钝器---牡蛎壳。在行刑以前先砍去手脚,而在行刑以后他们是不会在心脏上补一刀的,人会自己慢慢的挣扎死去。(一个希腊女几何学家曾受此刑)而在法国,是用融化的铅水一点一滴的淋在人的身体上,然后用钳子一块一块的把皮肉夹下来。当然,在施刑之前,人的身体还要撒上一层生石灰。至于挖眼睛,割耳朵,五马分尸,点天灯等酷刑,在欧洲历史上,特别是在德国土瓦本农民起义被镇压的的时候,更是屡见不鲜。
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三十年战争期间,欧洲人发明了一种"痒刑",即在罪犯的脚心上涂抹蜂蜜和食盐,让羊来舔食,以致于罪犯活活笑死,真是"聪明"绝顶的创造!许云峰曾在渣滓洞被亲美的国民党军官威胁:"你能抗的过美国人发明的上百种刑罚吗?"看来欧洲人都酷刑的研究,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仍是孜孜不倦。
以前,我以为中国人禁锢思想,摧残文化,比如八股文的盛行,文字狱的出现。现在我知道,中国在禁锢思想方面和欧洲人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公元五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天主教为国教。此后至十七世纪前后,1200年间,欧洲不允许印刷(这等于掐断了文化的根源),不允许进行"异端"的科学研究,不许进行宗教上的辩论,更不允许在文化,艺术上有"异端"的创作。在西班牙,争论圣经的人,男的活埋,女的活活烧死。在德国加上一条:异端被处决后,财产归告密者所有。而在法国,所谓文明的法国,17世纪初期,如果你胆敢手持一张有印刷字体的纸张,就会被判处死刑。德意志的反异端法和宗教裁判所闻名欧洲,列国也纷纷效法。好容易到了马丁。路德实施宗教改革,而日内瓦新教皇加尔文仍不允许唱歌,跳舞,做游戏,穿漂亮的衣服,仍旧禁止音乐,并且残酷的镇压再洗礼派。祖祖辈辈信奉天主教的欧洲人民却不能看圣经,这是一个极端奇怪的现象,因为圣经只能用希伯莱和古希腊两种文字抄写成书,即使看也看不懂,直到宗教改革,欧洲的老百姓才第一次看到用自己民族文字书写的圣经,这样禁锢思想破坏文化的的民族,难怪面对黑死病的流行而束手无策,难怪文盲遍地,以至于创立医学仅有2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有焚书坑儒,欧洲可谓无书可焚,无儒可坑。中国,我想法家和儒家是不会发生械斗的,而陆王与程朱两派理学的斗争,也仅限于辩论的范围而已,最多纠集点儒生狠狠吵一架。虽然中国多宗教,多信仰,但是宗教战争是没有的,中国什么样的宗教,也不至于动辄以教义为依据,对人民横加死刑。
第140页
死刑!死刑!死刑!欧洲莫名其妙的设立了很多死刑的名目。
胡斯和哲罗姆因反对教会的盘剥被处以死刑,布鲁诺因贊成哥白尼的学说被处以死刑,托马斯。莫尔因拒绝承认英王为宗教领袖被处以死刑(内脏被掏出烤熟后餵给畜生),而塞尔维特因为在血液循环上有一点新的发现,居然被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活活烤死。康帕内拉因为撰写一部被监禁了27年,有功于国,在战争中献出一条手臂的的塞万提斯因得罪教会,被剥夺教籍,失去工作的权利,最后悲惨的死在贫民窟!至于拉伯雷,他是侥幸从暴徒手中逃脱的,协助他发行的好友却死于乱棍之下!连米开朗哲罗都因为在中有了"异端"的创造倾向,而险些被教会起诉…上古的时候,欧洲人就杀害了柏拉图,苏格拉底和伊索,中世纪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的残害文明精英。欧洲文明,你有为你撒播种子的农夫,但是你有土壤吗?若说是生长壮大,也是在几百年以后。而在这之前,你要经受过多少次的焚烧,毁坏和灭绝啊!
中国的八股文,设立的时间最多只有 600年,而欧洲的宗教极端统治是1200年,若说和他们比较摧残文明,禁锢思想的能耐,这一点我们东方人只好服输。因为倘若李时珍,徐光启,曹雪芹,祖沖之,李白,杜甫,马均,孙思邈这样的人在欧洲,恐怕已经死了几百次了,更不要说的作者施耐庵!
中国曾经出现了一些百年不遇的混蛋统治者。隋炀帝,明武宗,秦二世,桀,纣,桓灵二帝……但是,请你相信我,这样的暴徒和禽兽型的统治者,在中国若是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那么在欧洲,他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同类,而且荒淫之极,凶暴之深,都远远超过中国的这些恶棍!
罗马皇帝尼禄,这个舅舅与外甥女结婚生下的怪物,幼年时看到他母亲杀死他的父亲,大受启发,成年后嗜血成性,为了夺取权利,先将他母亲的坐船凿沉,因其未死,更派遣武士追杀。对怀孕的妻子干脆一剑刺死。除了挥霍和滥杀以外,竟突发奇想的忽然焚烧了整个罗马,大火连日不绝,百姓死亡无数,他却站在阳台上哈哈大笑,至于纵火的原因,至今没有准确的说法。大概只能归结为"精神不太正常"了事。东方也有过因战争引起的大破坏,但是这样莫名其妙的破坏行为,恐怕连世界历史里也难找到地二个。
格拉克拉,这个罗马尼亚的大公,做出的事情更是荒谬绝伦。因见中亚商人不行脱帽礼,便残忍的将中亚商人的帽子钉在脑袋上。为了显示威严,在宫殿门口插上几十个高大的铁签子,将活人象穿烤肉一样穿起来,并且日日更换新人,名为伸张正义。实际上只能显示他是个心理不正常的人,,而女王玛格里特三世居然拥有一个用12岁以下少女的鲜血灌成的游泳池,最后吓的凡家里有少女的文武大臣都纷纷逃亡。我不知道他们的残暴是否能比的上中国的纣王,但是我知道,纣王拥有的是酒池肉林,这是他奢侈的表现,依仗镇压反抗的是炮烙和虿盆,这是他残暴的象徵。格拉克拉的人肉林和玛格里特的人血池,只让我感到残暴和奢侈都远远超过纣---尤其是他们丧失人性的"想像力 "!以前看中国历史,当我看到唐中宗的女儿将他毒死后,我觉得实在是没有人性,但当我看到罗马皇帝塞维被他女儿女婿活活打死,马上将尸体扔到大街上示众,并且悍然用马车倾轧以后,我不禁惊嘆:好一个文明的民族!中国即使有杀父弒君的恶行,也没有这样疯狂,无耻,没有天良和明目张胆的事例啊!伊凡雷帝虽然伟大,但是他也难以改掉欧洲人传统的野性,最终将他的皇太子亲手用权杖砸死,而恺撒,他是被自己的私生子白鲁德刺了致命的一刀…当我看到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弱智皇帝司马衷的时候,我觉得可笑且可耻。但了解了不到一半欧洲历史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群弱智皇帝或国王,除了前面提到的格拉克拉以外,法国的查理六世是精神病,俄国的费多尔沙皇是胎里带的傻子,罗马君主克劳狄小儿麻痹兼白痴,另一个罗马皇帝霍诺留虽然智残,但相对稍微清醒一点,
因为他还没有忘记杀害保卫罗马的民族英雄斯底里哥,并且大肆株连!
以前听说隋炀帝强姦自己亲妹妹的时候,觉得令人发指。回过头在看欧洲人的作为,不禁哑然失笑。希腊人有亲姐弟通婚的伟大传统(埃及艳后的丈夫就是他的亲弟弟),而在罗马,舅舅可以娶亲外甥女,同父异母的兄妹可以结婚。至于希腊传说里所讲的,一个王子杀自己的父亲,娶自己的母亲,并且和自己母亲生了四个孩子的文明事迹,更能揭示欧洲乱伦文化的根深蒂固…。这样的乱伦习惯似乎已成悠久传统,希特勒的第一个情人吉莉就是他的外甥女,我不知道是否是罗马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一种延续?!以前看到过一个对皇帝的评论,说:明武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混蛋皇帝,理由是他和大臣的妻子通姦。而在欧洲,由于皇帝不允许纳妾,于是在各个国家的宫殿里,普遍的出现了国王和大臣的妻子有染的性丑剧,说欧洲的宫廷是换妻俱乐部也许并不很过分。乃至于上行下效,终于在公元10世纪,形成了一种上蒸下淫,男女混居的民间"文化"。若真以混蛋的标准来衡量明武宗,那么欧洲的君主则纷纷成为混蛋,其传统当然也因该叫做:混蛋传统。伊莉莎白一世就是这种传统的产物。伟大的拿破崙绿帽缤纷,优秀的彼德雪王的皇后在后宫大量饲养男宠,强悍的伊凡雷帝强暴儿媳。痴情的马利女王为情夫报仇谋害亲夫…如此鸡飞狗跳的高贵宫廷,想必也是因这种悠远的文化影响而至。如果恺撒在出使小亚细亚的时候,不和国王尼科美斯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他还是值得我佩服的。因为恺撒有很多头衔,终身独裁官,国家元首等等…但是从小亚细亚回来以后,他又多了个称谓:王后的情敌。请看看这首讽刺恺撒同性恋的歌词:恺撒征服了高卢啊,尼科美斯征服了他。恺撒英勇凯旋了啊,因为他征服了罗马。尼科美斯没有凯旋,可是征服了恺撒!
第141页
有的人说:欧洲人光明磊落,原因是产生矛盾以后,不勾心斗角,而是採用决斗的方式。我不知道中国的流氓相互抽死签(形式和决斗很相似)是否也属于光明磊落的一种,我想让这样的人看看,欧洲人是怎样的"光明磊落"。亚历山大,希腊和马其顿的统治者,对触犯他的人毫不留情,先杀自己恩师亚里士多德的侄子,后奋起一枪,亲手刺死自己的救命恩人(欧洲人总是喜欢自己动手),杀功臣的本领绝不在朱元璋之下。尤其可耻的是,他杀害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时,竟装疯卖傻,伪装喝下“神水”后神智不清,杀害自己父亲的老部下时,手段居然是派刺客暗害---这是朱元璋所做不到的一种诡计。亚历山大号称宇宙四方之王和埃及的法老,但是倘或说他是“光明磊落”,那我实在不敢苟同。
教皇,在欧洲是被列国尊重的角色,欧洲的君主和国王都用亲切的口语称之为"爸爸"。就是这些欧洲人的好爸爸们,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伪造了一份的圣旨,欺骗欧洲各国定期或不定期的向他出让土地,诈骗延续了700多年,才被那不勒斯的历史学家瓦拉揭穿。堂堂教皇,做劳改犯的勾当,而且诈骗时间之长,诈骗财富之多,真是空前绝后。劳改队里有句俗话,叫:宁交十个王八蛋,不交一个诈骗犯,教皇啊,欧洲各个国王的父亲,让我怎么评价你呢?!
更可耻的诈骗还不只是这件事!
欧洲在16,17世纪的时候,教会大量向民间出售"免罪符",即购买免罪符的人,灵魂可以直升天堂。欺骗民众也罢了,还把他们尊崇的圣人不当人看:随便拿一块破毯子,胡说是基督用过的,随便找一块破头巾,说是圣母玛利亚戴过的,最无耻的是用猪,羊等畜生的骨头冒充圣彼德的遗骨,5个金币出售一块。倘若这个第一教皇在天有灵的话,怕是要在天堂里失声痛哭了。至于用一堆鸡毛冒充天使的羽毛出售,他们就更不难做出。
在德国,40余年以内,出现过4次农民起义,鞋会起义(鞋是代表贫苦农民的标志),领主和爵士们欺骗农民,假装签定和约,然后瓦解农民军,最后进行血腥镇压。土瓦本和法兰克尼亚农民先后两次爆发起义,德国统治者都不厌其烦的反覆使用这样的手段:签定和约--解散义军--屠杀农民,中国人尚且知道君无戏言,欧洲的君主们无耻已经到了极点。
同样,在英国和法国,也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不过方式变了变,是诱骗农民军的领袖去谈判,然后马上拘捕,杀害,他们对待扎克雷起义领袖卡勒如此,对待英国农民领袖泰勒亦如此。海地独立领袖杜桑。卢维杜尔,也是被拿破崙用诱骗的方式抓捕的---欧洲人的光明磊落?体现在哪里?难道是体现在丹特士先光明磊落的偷普希金的老婆,再在决斗中杀害普希金吗?
最让人吃惊的是,俄国出现过假沙皇。在俄罗斯,皇叔叔伊斯基为了谋取权利,居然从立陶宛找来一个英俊高大,潇洒倜傥的流氓来冒充去世多年的皇子季米特里,而且假沙皇在俄国先后出现了两次,真是世界宫廷史上的一幕超级滑稽剧,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蹟"!这样的例子在文明的欧洲不胜枚举……
伊凡雷帝上杀国舅,皇叔,下诛太子,其母为家族权臣谋害,其子被波里斯暗杀,而波里斯也死的糊里糊涂,一个时代的宫廷,就杀的如此昏天黑地。
1000年来,有20个教皇死于非命,10个教皇死因至今不明,这就是欧洲的光明磊落。
空前绝后的,难以想像的诈骗,丑闻,残酷,荒谬和滑稽剧,在欧洲不知出现过多少次。想看比中国历史黑暗,恐怖,噁心,愚昧数倍的历史吗?那么我向你推荐欧洲。
其实欧洲人并不笨拙。腓尼基人所称道的世界7大奇蹟中,除了埃及的金字塔和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以外,其余5个都出现在欧洲。但是,金字塔屹立了几千年,空中花园也在本世纪后期被考古学家发现了,而欧洲的5大奇蹟呢?我们看看他们的结局。
宙斯神像:这个高15米的大型雕像由于是用宝石,象牙和黄金装饰的,在树立了200年左右,就被希腊老百姓和一些走私犯推倒瓜分,连制成身体部分的乌木都被贪婪的分割--希腊人对待他们崇奉的神灵的态度,和罗马教皇区别不大,前者是生拆了卖钱,后者是用牲口的骨头冒充圣骨骗钱。阿泰密斯神庙,公元前356年由于战争毁灭于大火,重建后,于公元262年再次被焚烧。
罗德港太阳神巨像:由于建立的位置接近地震带,在竣工半个世纪以后即崩塌。
摩索拉斯陵墓:光建造的时间就耗费了40多年,但仍然由于当时对地理情况的无知,导致在15世纪的大地震中毁灭,陪葬的财宝去向不明。
亚历山大灯塔:这个高达120多米的建筑幸运的存在了一千多年,仍因为年久失修和地震而毁灭了。
欧洲文明怎么了?!
倘若君王陵墓和太阳神像的毁灭是因为天灾,亚历山大灯塔倒塌的缘故,一半可归咎于天灾,一半应归咎于人们对古典文化保护的忽略,那么神庙和宙斯像则纯粹是毁在欧洲人自己的手里!非洲的金字塔,亚洲居鲁士陵墓,秦始皇陵,万里长城,空中花园,吴哥窟,泰姬陵,故宫,孔林,甚至已经消失的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都保存了下来,欧洲人怎么了?是头脑有问题,是运气不好,还是其他希奇古怪的原因,导致了5大奇蹟的毁灭?!
第142页
有人说:"德国人维修,保护旧建筑所消耗的钱,几乎可以盖高楼大厦了,因为德国人有一种传统的爱心!"言语之间充满崇拜之情。我想告诉这种人:德国要是再不保护点旧的建筑,怕是什么古蹟也找不到了!前面提到过的焚毁罗马和二次大战(德国传统爱心的激烈表现)姑且不论,30年战争中德国的建筑毁灭了六分之五,德国人不仅自己烧,还邀请别的国家的军队来协助破坏---30年战争爆发于1618年。倘若能在德国看到一幢五,六百年前的大型文化建筑,我想那真是很难得了。
说到这里,我不想在多谈西方的历史。我只希望那些信奉柏杨,或者里宣扬的思想的人们,动点脑子,好好看点书,看些世界历史,或者东西方关于宗教,哲学的着作。倘若觉得难读,那么看陈必祥先生编写的少儿读物也可以。看关于欧洲古典文化的幼儿读物也可以。总之。希望不要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混混噩噩,自充渊博,乱做评论,乱发牢骚,还把自己当做是思想进步且很有个性的明白人。以至于说出:”朝鲜人是劣等民族,韩国人是优秀民族。“的荒唐话来。
另外,有的中国人有这样的言论,比如:中国人就是生孩子的能耐大,什么也不行。还有:中国人人种本来就不好。甚至于:法国人管中国人叫婊子(说话时语气平稳安详,充满肯定的态度)。我想和这样的人说:"你母亲也是中国人,是不是…"
至于还有人说说:“蒙古人能统治中国,所以说中国的文化有问题。”则是逻辑昏乱的傻话。中国被蒙古统治了89年而俄罗斯被统治了两个半世纪,东罗马帝国就是被曾受蒙古统治过的土耳其人灭掉的,依照这样的说法,岂不是西方文化的问题更加严重?!
偏激的歧视自己是没有必要的。
希腊曾受过异族的千年统治,不知道自卑者们是否有兴趣藉此贬低西方文化?
五胡乱华的时代,也正是西罗马灭亡的时期,匈奴人不仅攻破了长安,同样也打进了拉文那。对于自卑狂们来讲,他们只会强调中国蒙受的耻辱,然后再发表文化劣根性的言论,至于西方,似乎罗马城的焚烧都能代表西方的一片光明。——他们绝不会说只言片语的不好,因为他们多数根本不了解西方,也懒得了解。[註:伦巴第,阿拉伯亦侵略过东罗马]东西方历史都有过黑暗和屈辱,文化上都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中国和罗马都多次经历过外邦的入侵,都尝受过割地,赔款的滋味。我们的一些同胞,何必苦苦自辱,煞费苦心的证实自己是劣等民族呢…在海外,中国人素质底,被人看不起,是因为缺乏教育,说句直白的话:我们的教育经费都被八国联军抢光了——他们有抢来的钱兴办教育,然后在辱骂我们是劣等民族,我们的文化是劣等文化。洋狗自然摇尾响应,。正常人则应该痛恨他们的祖辈,而不会憎恨自己的种族!如果我在欧洲或者美国,我看到华人随地吐痰,大声喧譁,超速行车,夹个买东西,打架…我不会歧视我的同胞,我会憎恨那些夺走我们财富的欧洲人---是们造成我们今天的贫穷。造成我们今天的落后,造成国民素质的低下。我宁可迁怒于他们的这一代,也绝不会怯懦的迁怒于我的祖辈。
欧洲人从非洲学来制造面包和火腿,啤酒和咖啡,学会使用太阳历,然后痛骂非洲人劣等。
欧洲人从非洲掠夺黄金和象牙,掠夺各种原材料,用这些财富振兴自己国家的经济,然后斥责非洲人为黑鬼。
欧洲人手捧亚洲传来的圣经,跪拜着基督。耶稣,然后歧视有色人种!他们把黑人赶进贫民窟,不让他们接受应有的教育,然后再辱骂他们人种低劣。
这就是所谓优秀民族的道理,也是洋狗们的道理。
素质的提高靠教育推动。通过挖掘劣根性来提高中国人的素质吗?如果把《丑陋的中国人》印刷成13亿册,发给每一个中国人,甚至发给那些偏远地区的文盲,有助于国人素质的提高吗?有此看来,柏杨的智商,还不如一个帮助农民脱盲的乡村教师。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靠什么发觉劣根性来完成的。
信奉基督教的英国人,信仰天主教的德国人,崇奉神道的日本人和信东正教的俄国人,他们的文化传统,民性,风俗和种族截然不同!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向强盛,并没有组织一个挖掘劣根性的"骂祖宗团 "去日本神庙或者圣彼德大教堂前骂不绝口,更不是靠改变基因注射药物,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优秀人种。而是依靠改变落后的政治体制,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他们靠产业革命,靠统一祖国,靠明治维新。华盛顿,加福尔,丹东是这样做的,孙中山先生也是走同样的道路!资本主义革命,使欧洲摆脱了愚昧和落后,使教会逐步废弃了反异端法和宗教裁判所。使欧洲的人民能够创造财富,发挥出聪明智慧。资本主义革命,让那里原本无知无学的人懂得尊重科学,创造崭新的文明。使原本昏昏噩噩的人恢复理智,并发扬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凝聚力。
国王推翻了,极端宗教统治结束了,封建制度垮台了。欧洲依然是信仰天主教的欧洲,但是让我们看看--革命前后欧洲的命运,是大不一样了!这如同在整个欧洲历史上划出一道闪亮耀眼的鸿沟。完善国家体制,发展生产力才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克伦威尔等革命家都是在为建立新的国家制度而奋斗,而没有一个人成天抱头苦思: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在哪呢…?当年破坏孔林的红卫兵领袖潭厚英都知道反省,企图通过挖掘“劣根性”来救国的中国人,就不可以反思一下吗。
第143页
砸烂文化以求救国,那是匪夷所想。
伏尔泰告诉法国人:我们不必为中国取得的成就而感到吃惊,以至于认为其体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伏尔泰强调的是:体制。
卢梭,他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也是谈及体制,而非高喊:彻底砸烂天主教!可是曾经有人高喊:彻底砸烂孔家店,这样做,真的能救中国吗,让我们回头看看…能吗。
邓小平同志让中国走向强盛,不是搞批林批孔批宋江,他所做的的是改革体制,发展生产力——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们应该有所体会。
拯救中国,靠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靠顺应时代的改革者,不靠柏杨,更不可能依靠聂元梓,蒯大富之流。辛亥革命被认可,而文化大革命则被否认。一切用偏激的手段破坏文化以求进步的运动,只能在历史中暴露出自身的劣根性,甚至残忍和愚蠢。纳粹党和塔利班,以及一些激进分子妄图用彻底焚毁一类文化的手段,来换取。
所谓的成就,即使没有战争,这种人也必然失败。
不要迁怒于古人,那不叫本事。
宋朝官制腐败,兵制存在严重的缺点,因此导致被人欺凌,后代的人只会鄙薄他们,而不会沖强盛的汉朝,唐朝时期的人发牢骚。中国在世界领先了2000年,传到我们手里,落后了。返躬自省,勇而知耻是必要的,是对的,但是勇而知耻不代表迁怒于强盛的祖先,而是应该在落后的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就好比接力赛跑,跑在前面的人本来是领先的,然后接力棒传到后来者的手中却落后了,如果后来者挖空心思的去埋怨领先的人,而不去找自己落后的原因,那么我觉得这不仅是怯懦,甚至是无耻。
我绝对不相信自卑狂和以侮辱自己民族为乐的人能振兴任何国家,但我知道欠缺基本历史知识{他们多数居然连戴里克先和罗穆路斯都不知道),却又大言不惭的发表谬论。肆意诋毁东方文明,证实自己是劣等民族的人已经在中国有了市场。在他们的眼里,自尊是愚蠢而保守的,自强是无望的,自己是事实求是的,而自渎是最快乐的!他们的理论依据,不过是片面和无知两大法宝,我深信这些人多数拥有一颗卖国无门的热切之心。
取长补短,应该是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爱德华·吉本认为,拜占廷生存100o年的历史,"始终是一个衰弱、悲惨的故事"。可是我们民族的一些败类,无知者和糊涂虫,却如此盲目的崇拜西方的所有“文明”。对西方的一切东西统统吞噬在灵魂里,不分好坏,不知好歹,不识香臭,不区别精粹和腐朽。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谁都会说,但是有谁真的去做了呢。难道我们的妇女废弃缠足,就是为了去隆胸吗?难道我们协助外国人挖苦自己随地吐痰,就是为了学习他们的同性恋和传播爱滋病的本事吗?
譬如我们羡慕一个发达的国家,对于我们来说,要学习的是他先进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人民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以及人权和法律意识。至于他的缺点:散漫,荒唐,怯懦,颓废则不必学,更不应该去效仿他们的“劣根性”,以至于导致了大城市爆发同性恋大游行。还有的人,高喊:不养狗就是没有爱心的表现。抱着疼着爱着哈巴狗,却把自己的父母抛在养老院,几个月不看望一次。这种人属于取其糟粕,弃其菁华。崇拜西方到了颠三倒四的境界,终于养狗也不养父母。
一个人除了生命,还有民族。
欧洲人及其他们的后裔有天主教,基督教,阿拉伯人,印尼人和伊朗人有伊斯兰教,印度人有印度教…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就偏偏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地位?!倘或传统文化中因包含一些缺陷和过时的东西,而就一定要被定性为"封建社会"的象徵,那么,把欧洲带入黑暗的罗马天主教会又该当何罪?!如果传统文化註定要压迫妇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天主教註定要禁止离婚和永远反对异端?!马丁路德能改革"神"设立的天主教,我们就不能改进先人设立的思想和文明吗…
任何民族都没有权利丧失自信,或妄自菲薄。没有自信和自尊的人本没有出路,何况是民族!1609年,荷兰的资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国,比法国领先了将近200年,但是法国人还是从很多方面超过了他们!
中国在明朝中期的发明是当时世界的百分之70[我们这一代人恐怕连百分之7都没有),当时向来落后于中国的欧洲人既然能超过我们,我们决不可以失去超过他们的信心和希望。
去年秋天,我来到北京。站在十三陵面前,我肃然起敬,又不禁深感惭愧…
那几代人,统治着整个东亚和东南亚,让遥远的俄罗斯和波斯,强大的印度俯首屈膝,那几代人,驱赶了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并让他们付出土地的代价,占领了吐蕃和新疆,打败了自命不凡的日本人和强悍的荷兰人,把持着几乎所有周遍国家的命运,并且让航线一直通向非洲,给他们带来友谊,文明和文化的交流,而绝不是西方式的杀戮和破坏。数百年来无敌于天下。而我们,我在想:相比之下,我辈真是卑劣的罪人!…是的,黄河再渊远流长也要汇入大海,但是蔚蓝色的大海不是由一条多瑙河的水汇集而成的。
第144页
勇而知耻!!不错的。
清醒的中国人从自我做起吧。
第一卷历史专区 中国历史之十大经典反间毒计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5286
主题:中国历史之十大经典反间毒计
事先声明,本文只是就<厚黑学>的补充,基本上不作任何道德上的评价:)
之一,陈平间范曾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曲逆侯陈平,留侯张良都是汉高祖刘邦智囊团中顶儿尖儿的人物。很多人都熟知汉初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未免忽视了这位奇计百出的陈平。
范曾是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兵的老臣。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士似乎只有范曾一人。当年鸿门宴上范曾几度发难,几乎致刘邦于死地,想必刘邦恨他入骨吧。范曾此人心黑手辣得可以,只是当不住项羽其时尚不够厚的脸皮。
离间这位被项羽尊称亚父的能人,的确相当有难度,但难不到陈平。一次项羽的使者来访,陈平找人故意十分热诚地接待。大鱼大肉之下,又加上美女歌舞助兴,使者也被感动得一塌胡涂,当然礼节性地说出代楚霸王项羽向诸位感谢的话来。谁知招待人员就此突然翻脸,撤下珍馐美女,换上粗茶淡饭,当着使者的面说,我们还以为你是是亚父范曾派来的那,你倒是早说你是项羽派来的阿。
使者回去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向项羽作了禀报,头脑简单的项羽当然怒火中烧,就此丧失了对范曾的信任。后来范曾几次直言相谏,更是惹得霸王不高兴,终于被扫地出门。范曾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受了闷气,加上背上毒创发作,不久就负气归西。而他一死,项羽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陈平年青的时候姿仪甚美,却仍是一个类似韩信年轻时的小混混,而且他的问题更严重,传说和他嫂子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后来他投军的时候有一次渡河时不小心上了一艘黑船,就是水浒中衰人宋江上了无数次的那种。当然他不会像宋江那样束手待毙,但也不极端地武力反抗。他先是趁船主不注意把身上的钱财丢入水中,然后主动提出帮船主划船,划了一会藉口浑身大汗脱下自己的衣裳,赤条条地坐在船上,当然顺便把自己的破剑放在手边。船主见他衣衫虽然不俗,但着实没有任何钱财可抢,何况他还带有武器,这种生意扎手得紧而且没有任何油水,不作也罢,老老实实地把他渡了过去。嘿嘿,刁滑如陈平又岂会死在此等宵小手中?
陈平生奇计无数,但他明白自己的计策阴险刻毒,也很少宣之于口。着名的白登之围,刘邦被数十万匈奴大军所困,全赖陈平的一则秘计解围。史书对这则秘计多有猜测,但谁也不知道真正是什么。
之二,越级上访
记得每次坐火车北上南下的时候,就在铁路沿线的村庄墙壁上看到触目惊心的标语,“严禁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就是犯罪!”
如今的干部真是难当,手下的百姓不服管束倒也罢了,竟然闹得要到北京上访这么严重,不过是调整具体政策多收了你们一点钱吗,还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整天吵着要整治贪官,真正的贪官有多少,唉,老百姓如今谁和你讲辩证法?
这些干部,平心而论厚黑的确是做的不错了,脸皮厚到标语写到全国人民都可以欣赏的地方,至于黑吗,对付那些昏了头想上访的愚民棍棒,手铐,打手,狼狗之类的少不了的吧。但是从技术上论,我看他们的效果未必很佳。
明朝末年的太监们也有与相同的苦恼。当时东林党人的政潮汹涌彭湃,其中不少人被西厂东厂的人锁进了大狱。即使身陷大牢,这些人仍是不老实,整天价地喊冤,想“越级上访”,直达天听。当然也难怪,太监们栽在他们身上的罪名大多是谋逆造反(可能即使卑污如他们也不好意思说这些清官贪赃吧),这更不能被以终君爱国为己任的东林党人接受。自己死了倒也罢了,名节污了可是千古大事。
当然只要皇帝不是太昏庸,也基本懂得一些平衡派系的帝王心术,东林党和阉党斗的好阿,只要闹得不是太过分,尽管去闹好了,什么时候他们不闹了倒是真正让人忧心的事情。太监们也深通此理,当然更不敢让这些牢里的东林党人越级上访了,皇帝知道了很有可能派相对公正地第三方来调查,那麻烦就真的大了。
太监也有他们的狠辣手段,具体就是每当牢里的东林党人喊冤叫屈的时候,太监就派人假扮皇帝的钦差来听他们“平反”。这些东林党人见到钦差当然感动得涕泪俱下,大诉冤情,假钦差听完以后,照例是一顿暴打。如此几次反覆,弄得这些铁骨铮铮的东林党人也对皇帝的钦差彻底丧失信心。以后即使皇帝的钦差真的来查,他们也不敢再诉冤情了。
如今的干部们看古书的大概少了,也幸好如此,人间又少了很多有苦也说不出的冤情。
之三 温峤计间钱凤
夜读<晋书.温峤郗鉴列传>,深为东晋名臣温峤才智折服。在那个风雨飘摇,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连王导,陶侃这些中兴能臣对暗弱的朝廷也不谈不上百分百地尊敬,相比之下,从北方流亡回来的温峤对司马氏的忠心实在难得了。
当时权臣王敦骄横跋扈,向来没把朝廷放在眼里,当然温峤成了他的眼中钉。温峤几次婉言相谏,王敦全然不理,于是温峤知王敦日后必反,干脆一反常态,对王敦极尽恭维之能事,又加入他的阵营为其出谋划策,共同对付朝廷。王敦本人志大才疏,又全无识人之能,当然毫不设防地视他为知己。但是,王敦手下有个温峤深深忌惮的心腹人物,钱凤,偏偏王敦对钱凤向来言听计从。温峤投钱凤所好,着意与之结交,可是钱凤非等闲之辈,表面上和他亲热无间,内心却着实戒备。温峤深知自己瞒不过钱凤,但也无可奈何。
第145页
王敦谋反的工作准备完毕,温峤心急如焚,但找不到合适的藉口脱身向朝廷密报。正好丹阳太守出缺,这个关键的职位,非得要心腹人士担任不可。王敦向温峤请教谁适合任此要职。王敦以退为进,向他推荐钱凤,王敦又把钱凤找来,当面询问他的意见,钱凤碍不住面子,反而推荐温峤。这时温峤故意推之再三,王敦却当场拍板,指定温峤担当此职。
温峤当然是喜不自胜,但还是对钱凤把握不准,他估计走后钱凤八成会向王敦密告,再加上钱凤此人甚有韬略,于是下定决心非把钱凤离间了不可。在他出行前夜的送别宴会上,温峤离开自己的坐席走到每位客人的身边端酒以敬。当他走到钱凤身边的时候,还没等他喝,温峤就突然把他的酒杯打翻,醉态十足地骂道,“你钱凤何等人,我温峤敬的酒你都敢不喝?”钱凤以为他喝醉,并不在意,但宴会终于是不欢而散。
温峤脱身以后,钱凤果然向王敦告密,说温峤历来是朝廷的人,他投靠我们必有贰心。但是温峤已经棋先一招了,当初宴会的情况王敦是看在眼里的。王敦一直以为钱凤和温峤是知交好友,甚至还相互极力推荐过,怎么就因为温峤临走之前喝醉了酒不小心得罪了你,你就挟私抱负?气度也太小了一点吧。于是他不仅不听从钱凤的建言,还怀疑起他的人品了。王敦麾下钱凤算是个人才,然而即使是他也终于不被善用,王敦起兵的后果那是可想而知了。
之四,金刀计
如果在中国离间史上非要排出个第一名,那么论计策之流畅,心肠之恶毒,mission之impossible,非得是王猛的金刀计不可,何况他要间的人都决非等闲之辈,一个是大秦天王苻坚,一位是后来后燕的皇帝慕容垂。
王猛在关中前秦当丞相的时候,当时天下又是类似三国时候的三分,潼关以东是慕容氏的燕国,长江流域(包括荆州,益州,扬州等等)是东晋的地盘。这三方都有名冠一时的豪杰,前秦一方有被苻坚视作诸葛再世的王猛。王猛的施政方略与诸葛亮治蜀时相仿,也无愧他的名字,走得是刚猛严苛的法家之路,而他的功业相比六出岐山而徒劳的诸葛亮,那是高得太多。正是在他的统领下,前秦攻灭了慕容燕国,统一了整个北方。东晋其时则有留下千古名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的超级枭雄桓温和魏晋风度的集大成者,一代名士谢安。燕国方面有慕容家族的国之干臣慕容垂,天龙八部中的复辟狂慕容博父子拿出来的族谱中固然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但慕容垂应该是他们最为敬仰的一位先祖。枋头一战,纵横不可一世的桓温被年青的慕容垂的骑兵打得大败亏输,桓温赖以起家的精兵几乎损失殆尽,弄得后来想篡位时都未免底气不足。这一段历史,将星闪烁,能人辈出,各方的角力在着名的淝水之战中达到高潮,并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落幕,精彩程度实在不下三国演义,只是没有罗贯中这样的大师为其写述,未免可惜。
当时慕容垂英雄了得,不免为太傅慕容评和太后可足浑氏所忌。二人联合起来整慕容垂,手法狠毒,如用巫蛊案处死了他深爱的王妃段氏等等,慕容垂忍无可忍,终于率领全家投奔关中苻坚。其实以慕容垂的英名加才智,发动叛乱作掉这两个政敌易如反掌,只是他不忍心同族相残宁可自己出走。其实他这一走,几乎和灭了燕国没什么分别。
前秦的皇帝苻坚在中国历史上的若多皇帝中,以心胸宽广而论,算的上是第一。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慕容垂举家来投,高兴得几乎是倒履相迎。苻坚的这般盛情,慕容垂虽然是感动得一塌糊涂,王猛看在眼里心中难免不是滋味,万般忌妒之下,遂生了除掉慕容垂的念头。但是苻坚用人不疑,慕容垂精明干练,离间他们谈何容易?
平心而论,王猛一生为政为人,除了这件事以外,都抗得起光明磊落四个大字,只是这种人物一旦施起计来,也是恶毒无比,比起燕国慕容垂的政敌们则是高明得太多。
王猛唯一可利用的资源就是慕容垂新附,他的家族人心尚不稳。于是在他率军征伐燕国的时候,向苻坚请求以慕容垂最喜欢的长子慕容令出任参军。出发的前一夜,慕容垂设宴饯行,当然有心让王猛在军中多照顾他的儿子。王猛和他一起喝酒谈心,席间喝到高处便激动起来,拉着慕容垂地手要和他结拜兄弟。慕容垂到底是鲜卑胡人,论心机深沉哪里及得上汉人王猛,眼花耳热后也是指天划地,约为兄弟。王猛顺势说,“我此次远走,兄弟却无什么东西可以睹物思人,未免遗憾”,并送给慕容垂自己生平最爱的一方镇纸以兹纪念,慕容垂大是感动,想也不想就解下自己的家传宝刀送给王猛。
得了这柄金刀,王猛开始了第二步行动。在大军开拔到洛阳的时候,王猛招来了帐下一个叫金熙的小卒,重金收买,让他跑到慕容令的帐中出示金刀,并假传他父亲的话说,“你我父子之所以投奔秦国,无非是避祸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狭隘,数次想排挤我们,而苻坚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心实在难测。估计我们父子仍然难免一死,古人尚云,狐死首丘,况且最近听说燕国皇帝于我们走后颇有悔意。我现在已经在逃亡的路上了,你不走更待何时?事起仓促,来不及写信,特派人传口信,以金刀为证。”慕容令听后,又惊又疑,慕容垂赠王猛金刀的事情他并没有听说,而父亲企图二次叛逃却丝毫没有徵兆,但这位来传话的金熙曾经在慕容垂府中打过下手,又有金刀为证,言之凿凿,不由得不信。当时慕容令急得六神无主,又根本无法与千里之外的老爹取得联繫,(呵呵,建议摩托罗拉手机不妨以此题材作gg。)思前想后,还是连夜投奔燕国。
第146页
王猛等他一逃,马上急表上告朝廷,慕容垂闻讯,当真是祸从天降,连辩解也不敢辩解,仓促出逃,结果在蓝田被追兵赶上,押回长安。慕容垂自忖必死,谁知苻坚宽容千古第一的帽子真的不是白带的,他立刻赦免了慕容垂,安慰道,你儿子心存故国,本身就无可厚非,我只是为他遗憾而已,更不会牵连到你们这些人阿。老天照应,慕容垂躲过了这一劫,而他的儿子慕容令就惨了,跑到燕国境内,却发现老爸根本没来,顿时天旋地转,昏倒在地,燕国对他这个莫名其妙的二次叛徒当然心存芥蒂,干脆流放到遥远的沙城。慕容令仍不甘心,在沙城组织旧部企图第三次反叛,却被当地官员抓住就地正法。
王猛此计虽然最终没有要得了慕容垂的命,但还是葬送了慕容垂的身后希望所在,他最优秀的儿子慕容令。慕容令在沙城组织一帮乌合之众和燕国官军作最后徒劳抵抗的时候,一定还没想明白到底是谁把他害得这么惨,慕容垂后来终于再造燕国(史称后燕)坐上龙椅的时候,一定一边因后继无人而痛惜“太子”慕容令的无谓身亡,一边只怕仍为王猛的毒计而感到不寒而慄。
慕容垂死后他的儿子中少了慕容令这样的领军人物,各不相服以至内讧,后燕终于二世而亡。
之五,贾后与骊姬
古语有云,"黄蜂尾后针,最毒mm心。“如今的时代谁还敢说这种话,不被众多激进的feminist当街格毙才怪。但是纵观史书,巾帼们如果狠下心来,那是一点也不下鬚眉的。
史上着名的暴悍皇后贾南风就是如此。她的老公晋惠帝是个出了名的低能儿,大荒之年大臣向他奏报天下百姓嗷嗷待哺,几乎以食树叶维生,他却很不解地反问道,百姓问什么不去吃肉糊那?当年武帝司马炎也很担心自己儿子的智商,一次命他写一篇文章看看。贾南风其时尚为太子妃,闻说此事马上找来一名枪手做了一篇美轮美奂的文章,她正准备厚着脸皮让人把文章送走的时候,身边的一个太监点醒道,当今皇帝早知道太子不甚聪明,这篇美文若说是太子写得岂不让人生疑?贾南风立时恍然,让这位太监捉笔写了一篇很烂的文章,武帝看后觉得自己的儿子虽然的确不是很高明,但当皇帝只怕也足够了,就此断了废太子的念头。
这位贾皇后厚黑了得,但智商比起他老公实在高不到哪里去,尤其在加害当朝太子这件事上,浅见无知得令人可笑。太子非自己亲生是每个试图独霸宫廷的女人的大忌,贾南风也不例外。但她栽赃太子的手段太过拙劣,具体就是趁太子醉酒让他亲笔拷贝了一份造反文书,然后逼着皇帝杀掉太子,这条计策烂得连弱智皇帝也骗不过。贾后心有不甘,不顾舆情汹涌,矫诏废掉太子,囚禁在宫中。朝廷百官实在看不过去,就找了赵王梁王几个王出面试图营救太子。这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孙秀出来了,他和太子算是有点交情,又极善谄媚,贾后对他很是言听计从,赵王伦更是视他为知己,这种面面俱到的人物不经意间往往决定着历史的走向。赵王派他到宫中打探消息,他和太子见面后走出宫殿的时候,突然间想,我费尽心机营救太子究竟有何好处?太子为人贤达,他继位后我又将身处何地?孙秀回到赵王伦处就给赵王出了条毒计。第二天孙秀跑到贾后面前说现在外面很多人想营救太子,贾后也约略知道事态严重,问孙秀该怎么办,孙秀建议,做大事就要果决,不如杀了太子以绝众望,贾后拍着手叫好,连夜处死了太子。赵王伦,孙秀他们等的就是这个口实,马上矫诏派兵冲进皇宫,抓住贾后鸩死。这样皇后,太子接连被除,弱智皇帝又落入了赵王伦的掌握,孙秀本人自然也得居高位。这个孙秀,小人得志,因以前的一点过节处死了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也不怕走在街上被潘安的追星族们用粉拳锤死?
贾后秘计图谋一场空,只知一味心黑,到头来自己反而成了别人的杀人工具,可见其智商大有问题。同样是除掉太子,春秋时晋国的骊姬手段就高明得太多。
当时晋献公的太子申生人品端方,素有人望,献公本人也不是那么胡涂,要除掉他可谓难于上青天。骊姬就从生活作风问题入手,一天在献公面前楚楚可怜地道,"太子向来急色,连妾身我也不放过,今天中午我留太子吃饭,谁知道吃到一半太子动手动脚,并威胁我说,自古惯例女人是父死子受,我老爸死了以后,你还能跟谁?"献公并不相信,只是敷衍安慰了几句。骊姬随即垂泪道,"君王若是不信,明天我和太子一起游园,你站在高台上看看就清楚了。"第二天,骊姬在自己的头上擦满了蜂蜜,和太子并行出游的时候,一路上好不招蜂惹蝶。骊姬让太子帮着赶一下蜂蝶,申生掀起衣袖在其脑后挥舞。晋献公在高台上目睹这一切,以为太子果然调戏爱姬,气得几乎倒仰,想就此废了申生,反而被骊姬劝住。
后来太子祭祀的时候,好心送了一大块烧肉给父亲。骊姬知道机会来了,派人在酒肉中拌上毒药。献公刚欲品尝,骊姬就跪在地上相谏,酒肉从外面来,一定要试过之后才能食用。献公把酒泼在地上,地上竟然升起一团烟雾(难道是硫酸?),把肉餵狗吃,狗立时死亡。骊姬假装还不信,顺手抓了个小太监,逼着他吃下,小太监刚入口就七窍流血。献公气得说不出话来,骊姬又开始发挥她的表演天赋了,扯散头发,呼天抢地:”太子设此毒计无非是因为我吗!君王你不如把酒肉赐给我,我代你一死!“献公愈发怒不可遏,召集群臣当面处死了太子申生。
第147页
至此骊姬尚不肯罢手,矛头直指二公子,对献公进谗言,“申生被杀,二公子恨我恨得入骨,整天练兵,一定想杀入京城!”献公还未置可否,二公子已经是怕极了这个妇人的手段,连夜和一帮家臣出走。
这个二公子从此在外流浪数十年,历经人事艰辛,所谓艰难苦困,玉汝于成,他终于从一个浮华的公子哥磨练成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等终于回国继位,短短几年就使晋国重振雄风.其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着名的晋文公重耳。
之六,严世蕃的最后一搏
严嵩是明朝嘉靖一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内阁首辅,在明史上是被归入奸臣一列的。民间一直流传着着名的海瑞海青天如何扳倒严嵩的故事。其实海瑞一生为官级别最高不过巡抚,他和严嵩作对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御史,整倒当朝宰相远够不上资格。历史上严嵩这种大贪官大奸臣的垮台与皇帝的英明神武或者某位青天的冒死为民请命并无逻辑上的联繫,更多其实是官场上的倾轧。严嵩真正的对手是老辣的内阁辅臣徐阶等人。
明世宗嘉靖论治理天下的才能不过是中人之资,何况他最大的兴趣并不在此,而是修道升仙。他一生不知道会过多少仙道,吃了多少丹药,甚至为此惹出奇祸一场——想拿几位宫女炼丹结果被她们反戈一击几乎用纱巾勒毙。进士出身且文才了得的严嵩正是在这一点上投其所好,以一篇篇精彩的“青词”赢得嘉靖的欢心。所谓青词,就是嘉靖向玉皇大帝祈祷时的祷词,他固执的认为玉皇大帝眷顾与否和青词的精彩程度大有关联的,(原来天上的神仙竟然也是文学爱好者?)。当然,严嵩的手段不仅于此,他深知每个皇帝都乐于看到
群臣陷于党争,但对真正参与党争的人又从来不信任。于是他喊的口号是君子群而不党,竭力展示自己的孤忠,这一点更深为嘉靖欣赏,所以长期委他以大权。
严嵩当政其间,他儿子严世蕃辅力甚大。严世蕃生得肥且丑陋,还瞎了一只眼睛,却天性聪颖,文才比其父犹有过之,揣摩圣意更是天下一绝。嘉靖的诏书向来语焉不祥,而严世蕃则能从只言片语判断出他的喜好,严嵩每次按他儿子的意思上折,无不中的。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严世蕃后来耽于酒色,于研究如何拍皇帝的马匹也不怎么热心了。当时的严嵩早就江郎才尽,原本一直靠儿子给圣上献青词,如今儿子不干了,只好自己腆着脸写,当然他那些干巴巴的文章惹得嘉靖十分不满,再加上严嵩自己胡乱揣摩上意,经常拍错马屁,嘉靖慢慢对其疏远了。
同为内阁辅臣的徐阶观察到嘉靖态度的变化,知道整垮严嵩的时机已到。具体仍是从其家属的经济问题入手,招数虽然很旧,但管用就行。明朝中后期礼崩乐坏,几乎无官不腐,即使徐阶本人在家乡也有千亩良田,后来终于被他亲手提拔的超级大清官海瑞悉数充公,气得其时已经退了休的徐阶几乎吐血身亡。当然从经济问题上打击政敌既大快民心,又易于抓到把柄,真是再方便不过。严世蕃虽然老奸巨猾,终于还是因为贪污被人揪住了辫子下到狱中。严嵩急得五内俱焚,当即以退为进,上表替儿子请罪,但此时的嘉靖对他们父子恩宠已失,不再刻意偏袒。
纵使老爸和皇帝都罩不住,严世蕃到底聪明过人,还是设了一条奇计为自己脱难。当严氏父子权倾朝野的时候,朝廷官员们走马灯似的往他们府上跑,如今虽然落难,还是有不少人来看望他。面对着这些看上去义气深重不忘旧恩的官员们,严世蕃诚恳地说道,“我严世蕃一生经过多少大风大浪,这点贪污的小案我原本不放在心上。不过我唯一担心的是当年和我父亲联手整垮锦衣卫经历沈练和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并把他们冤杀的旧案,这在当时激起了全天下读书人的愤慨。如果刑部的人把这个案子翻出来,我就只好等死了。拜託你们千万帮忙把这个旧案盖下去。“
即使在严家全盛的时候,他们提拔的官员也难保百分百的忠诚,何况如今树倒猢狲散?严世蕃的话刚落地,就有人通报给了刑部负责此案的官员。法司黄光升一直发愁栽在严世蕃身上的贪污罪太轻,闻此讯立刻找来了旧档,一番研读后给严世蕃补上冤死沈,杨的重罪。当他写完奏章,得意洋洋地准备向皇上回禀的时候,恰巧徐阶经过。徐阶到底是宦海沉浮多年的人物,草草看了奏章,就微笑地跟黄光升说,此奏章一上,只怕严世蕃立时脱罪。望着迷惑不解的黄光升,徐阶不得不给这位政治上远不成熟的小弟补上一课,当年沈杨被杀,那是皇上亲自下过旨的,把这个案翻起来那就等于直接说嘉靖的不是,试问皇帝何尝犯过错误?嘉靖顾忌自己的面子会就此放严世蕃一马。接着徐阶指点道,贪污罪固然分量不足,但严世蕃手下有个
官儿和大海盗汪直是儿女亲家,汪直又向来和日本人勾结,要说严世蕃勾结倭寇,意图谋反那就再合适不过了。黄光升恍然大悟,立刻修改了奏章。
严世蕃本来在狱中眼巴巴地等着嘉靖的特赦,不料却传来做梦也没想到的自己竟和倭寇勾结的消息,登时颓然坐倒在地上,知道终于不免一死。而严世蕃被斩弃市以后,严嵩也无法在朝廷立足,嘉靖尚念他多年进献青词有功,只是将他官职一抹到底,不久严嵩在困顿中死去。
第148页
细想严世蕃这条计策,原本是摸准了嘉靖的脾性去的。平心而论,嘉靖一朝,虽然任用奸佞,朝廷乌烟瘴气,百姓也苦不堪言,但多年的修道到底把他的暴戾之气沖淡了不少。即使是愣头青海瑞抬着棺材上京,奏章上几乎指着他鼻子大骂,”嘉靖,家家净也!“,嘉靖恼火得几乎不敢相信古来奏章居然还有如此写法,但终究也只是把海瑞关进大牢了事。倒是嘉靖仙游以后,海瑞在牢里得知消息,伤心得暴吐鲜血。嘉靖的这种”好脾气“,在明朝的诸多皇帝中的确是罕见的。
换做在万历朝,严世蕃这条计算是白搭,神宗皇帝几十年神龙见首不见尾,所有人上的奏摺从来都是肉包子打狗,不见回复的。他自己八成会被政敌胡乱加个罪名杀掉。如果落在阴骘忌刻的崇祯手里,严世蕃八成还是会使出此计,心态却是完全不同了,他知道崇祯不管出于惩贪还是灭口自己都难免一死,但兔子搏鹰,把那些背后搞材料整自己的人除掉也好。估计崇祯对那些斗胆上表揭自己疮疤的糊涂蛋如黄光升之流先是隐忍不发,以后会找别的藉口一个个杀掉。
联想到不幸因经济问题阴沟翻船而落入我人民民主专政铁掌中的大小贪官们,处于绝境之余也不妨学学前辈严世蕃的逆向思维,只是如今像嘉靖皇帝这样的靠山实在太难找了。
之七,贾氏乱政
前文愚妇贾氏乱政一节,想想还有些话没有说完。
贾氏是靠残酷清洗了外戚杨骏一族而上位的,自己也终于被赵王伦,孙秀等人鸩死。赵王伦,孙秀等固然是得意一时,但他们也没有想到所有一切只是刚刚开了个头,着名的八王之乱已经像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再也没人关的住了。即使有人政治谋略高超无比,极尽见风使舵之能事,侥幸逃过了内乱,但终究躲不过匈奴人刘渊和羯人石勒的种族清洗。永嘉大祸,两京(长安,洛阳)接连被异族攻占,死在匈奴人弯刀之下的官员,当真数也数不清,这些匈奴士兵可不管你忠贞刚直或者阿谀谄媚,统统是一刀完事。
生活在那样的一个乱世,每个人都是不幸的,无论是暴悍而低智的贾后,战战兢兢的太子,野心勃勃的赵王伦,始终心繫社稷安危的丞相张华,豪奢得一塌糊涂的石崇,极尚清谈,视钱财为阿堵物的王衍,还是超级美男子潘岳,文才冠绝天下的陆机陆云兄弟,知错能改的周处,挽狂澜于既倒的刘琨,甚至是小人得志的孙秀,与世无争的弱智皇帝,最后都鲜得善终,不是被自己人整死,就是死在异族的屠刀之下。
潘岳(安)被人装入囚车押赴刑场的路上,长安街上大大小小的mm还会不会像他以往坐在马车上风光出巡的时候一样向他投掷水果花篮之类的东西那?在他被斩首的一瞬间,心中一定是充满了悲愤不平之气。其实若是他有可能看看自己身死几年后发生的事情,无论他最知心的朋友还是最仇恨的小人到时都难逃劫数,也许会如释重负地对刽子手说,要动手就请快一点吧!
在看了这些所谓历史上名人的悲情遭遇后,我倒是格外关注起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来。早年特别喜欢李商隐的诗,在他着名的无题系列中读到"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一句颇感惊讶,韩掾什么人物,居然胆敢与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并列,后来在奇书<<世说新语>>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
”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说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跷捷绝人,逾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着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而垣墙重密,门□(门合)急峻,何由得尔?乃託言有盗,令人修墙。使反,曰:「其余无异,唯东北角如有人迹,而墙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
好一段风流佳话!原来美男子韩寿倒是个天生的痴情种子,与情深意重的陈王靠齐倒也使得。韩寿的所为,比当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还要出采的多。在为这对佳偶深深祝福的同时,我未免有些隐约感到不妙,韩寿夫妇那是铁干贾后一党的人物,赵王伦,孙秀只怕不会有妇人之仁吧。<世说>似乎不忍提这对夫妻后来的遭遇,翻遍<晋书>终于找到了这样简单的一句:
”....及乱平....,韩寿等举族伏诛......"
之八,杨一清反间除刘瑾
看过京剧《法门寺》的大概都会对明朝正德年间那个气焰涨天的大太监刘瑾留有深刻的印象。正德这个年号,几乎可以算是所有帝王年号中最讽刺的一个,因为明武宗朱厚照的德行,无论从那个方面看只怕都摊不上一个正字。刘瑾正是藉助他才得以一飞沖天,其权势极盛的时候,大江南北都传着民谣,“京城两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结果却仍然不免中了反间计被皇帝下令活剐。死的那天,他身上的碎肉被京城百姓爆炒到一两银子一片,这个记录好像只有后来的督师袁崇焕一举打破,当然,汉奸的肉嚼起来更加爽口也未可知。
第149页
武宗当太子的时候,就终日和一干太监如刘瑾,谷大用,张永等人鬼混,等到当了皇帝,他们自然鸡犬升天,飞扬跋扈,无恶不作,号称八虎,当真是朝臣嫌恶,路人侧目。当时内阁辅臣是大学士李东阳,刘建,谢迁三位,都是机敏厉害久历宦海的人物,时人评述,“李公善谋,刘公善断,谢公善侃”。他们早就看刘瑾那些宦官不爽,联手策划将八虎扳倒。不过这种对内臣的攻击单独由朝臣出面当然是下策,堡垒从敌人内部攻破是最好。他们找到了尚算正直的太监王岳,范亭,暗示他们先向武宗告发刘瑾等人的奸行,即使失败也可以理解为宦官之间的内讧,随后再纠集朝臣上奏章内外夹击。
王范二人都是久沐皇恩,深感刘瑾他们这般胡闹终究是国家的祸患,于是趁服侍皇帝的时候跪地泣血揭发,武宗一时也被感动,答应他们第二天把刘瑾等下狱。当时的吏部尚书焦芳,原是刘瑾一党,得知消息后马上通报刘瑾王岳等人秘密上奏的事情。刘瑾顿时吓得面无人色,和他的朋友连夜赶到皇帝身边哭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谓动之以情,他们自小都是武宗的玩伴,提及旧事,武宗也是唏嘘不已;晓之以理,他们一齐哭诉,王岳说我们进献狗马鹰犬来迷惑圣心,那些物事又不是单我们献的,王岳本人也有分,再说,您这么英名神武,这些狗马鹰犬只是您轻松休闲时的玩物,丝毫不影响您日里万机啊。王岳不过是妒忌您和我们的亲密无间所以才诬告罢了。武宗先被牵动了旧情,又被舒服地恭维一番,仔细想一下,王岳当真是其心可诛。刘瑾早就知道王岳背后一定有人煽风点火,此时见武宗心动,顺势把矛头指向内阁,流泪道,我们司礼监原本就是替皇上您办差,都是按照您的吩咐做的,内阁大臣对我们不满是假,借王岳朝您发飙是真啊。武宗终于大怒。
李东阳等人眼见大火烧身,商量在武宗面前以退为进,一齐以内阁总辞来逼武宗杀刘瑾。这等内阁总辞轰动天下的事情,太祖开国以来未曾有过,武宗纵使凶横十倍,也未必敢犯众怒。没料到刘瑾还是棋高一招,在他们跪地请辞的时候,察言观色,发现李东阳攻击自己的时候似乎还有所保留,马上向武宗建议,李东阳忠心体国,他虽然说了我们的不是,却实在是大大的忠臣,应该表彰。武宗也为刘瑾宽广的心胸所嘆服,批准了刘建,谢迁的辞职,独独升了李东阳的官,当然同时也擢拔那个刘瑾的死党焦芳入内阁。原本应该沸沸扬扬的总辞如今成了三缺一,几乎沦为天下人的笑柄。刘建和谢迁黯然离开京城的时候,李东阳把酒相送,刘建气得把酒杯推倒在地上,指着李的鼻子痛斥,你当时如果言辞激烈一些,哪怕多说一句话,我们也不至于搞成这样。嘿嘿,李东阳之深沉城府,阴柔善变,即便精明如刘建,谢迁到底还是及不上的。
主帅被罢免回乡,刘瑾畏于舆论不敢拿他们怎么样,王岳范亭这些小兵却哪里跑的了,立时被诛杀。朝中大臣倒也有不怕刘瑾的权势手段的,勇于上表为刘建,谢迁鸣不平,这其中有左督御史(都察院最高长官)张敷华,户部尚书韩文,吏部尚书许进等等。刘瑾毫不手软,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官场上一片血雨腥风。最令刘瑾气愤的是,这些一品二品的大官倒也罢了,一些不入流的小官居然也和自己过不去,也怪不得刘某人心狠手毒了。一次,一个小小的兵部主事(主事,明代各部司中最低一级的官僚)居然直接给武宗上奏章痛骂刘瑾奸宦误国,文辞华丽,理直气壮,朝臣中一片轰然叫好。刘瑾气得跳脚,当即下令把这个不知好歹的傢伙流放到贵州。理论上此人应当在路途中或因急病,或因交通事故,匪徒抢劫等等原因意外死去,可是这个兵部主事也实在不是一般角色,他的名字叫王守仁。如果对这个名字还不熟的话,他的大号王阳明应该是如雷贯耳。他后来创立的阳明学派可谓流芳百世,后世日俄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一直挂着个腰牌,上书“一生低首王阳明”;蒋介石退守台湾,也将别墅所在的小山改名阳明山,想必也是对这位大学者钦服的紧。
王守仁走到杭州,就意识到小命只怕不保,假装夜间投江自尽,帽子和鞋袜都飘在江面,做戏当然要全套,他甚至还留下了“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这等悲怆的绝命诗,此后躲在家里一闷十数年不露头。南京的官员感怀这位不下屈原的忠臣,纷纷在江边含泪祭奠。
刘瑾和内阁大学士焦芳等人内外勾连,一手遮天。他通常在武宗玩得最高兴的时候,把朝臣的摺子拿给皇帝看,武宗哪有此等闲心,当然是委託他全权处理,这招天启朝的另一个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也学了个十足十。朝臣都怕极了这个掌握生杀大权的人物,纷纷阿谀献媚,李东阳也是丝毫不逊别人,刘瑾做寿,他的礼物每每比别人重上数倍,说刘瑾坏话的奏章,但凡过他手的时候就被他截留,并亲自送到刘府,当然他在内阁也是稳若泰山。
日中而移,月盈则亏,时间长了树敌满天下的刘瑾也感到不妥,何况八虎中张永在武宗面前和他争风吃醋,似乎有不甘他下的意思。一次他找心腹张采议事,留着泪哀嘆道,“张永这些人混帐之极,他们开始怕朝臣对我们宦官不利,把我推出来当挡箭牌,如今全天下的仇恨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只怕不能善终,张永,谷大用这些人美滋滋的享清福,我什么时候能脱身就好了。”张采建议,“当今天子没有子嗣,不如您早日留心,立一个年纪幼小的宗室之子当皇储,要是以后年长有心计的人当了皇帝,只怕您难得善终啊。”刘瑾默然不语。老狐狸焦芳也敏感地嗅到了火药味,不顾刘瑾的再三挽留,毅然辞官回到乡里。
第150页
刘瑾尚未准备好议立太子,一场大祸却扑面而来,安化王朱寘鐇在西北起兵造反。古往今来但凡造反总需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先,师出有名的最好藉口自然是“清君侧”,就是说我不是冲着皇帝本人来的,我只是帮皇帝除掉身边的奸臣而已,这个招牌从汉景帝的八王之乱,一直到本朝永乐皇帝的靖难之役被擦的越来越亮。平心而论,景帝的晁错,建文帝的黄子诚,齐泰都是铁干忠臣,清君侧喊的再响也未免底气不足,朱寘鐇诛除天下共贼刘瑾的号召则明显是击中了要害。刘瑾几乎气得抓狂,安化王志大才疏,又偏居西北一隅,要兵没兵,要粮没粮,想造反根本是在搞笑。他发神经搞笑倒也罢了,自己又没惹他,却活活被他害惨了。他只能但尽人事,死命按住安化王那篇义正严词的檄文,不让武宗见到。
刘瑾的料想果然不错,他到底在此栽了跟头,因为他碰到了这辈子的第一大对头杨一清。杨一清,字应宁,成化八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卿,都察院右都御史,吏部尚书,极有才干。正德三年,他在担任总制三边都御史巡查西北边防的时候,提出加强守备,军垦粮田数百里,从而为国家节约开支,不必从内地转运粮草。而刘瑾等人从每年接受负责转运粮草的官员得的孝敬极多,杨一清这么做固然有利国家,却无疑断了他的财路。刘瑾诬告他修筑边塞城墙造成浪费,下他到狱中,准备处死,老滑头李东阳却出面调停,保下了杨一清的老命。刘瑾碍于面子,一时心软,得罪人到底没有得罪到底,终于铸成大错。杨一清出狱,恨刘瑾恨得咬牙切齿,也深知以刘瑾的狠毒,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于公于私,都非得除掉他不可。
刘瑾的另一个失误是终于按捺不住,和八虎中的张永起了内讧,在武宗面前进谗言,贬他到南京。张永还没走,他就在内廷贴布告,不准张永再进皇宫。张永在武宗面前恸哭分辩,才得以幸免,自此和刘瑾誓不两立。
这次安化王叛乱,武宗指派杨一清总督西北军务,宦官张永为监军一同前往。这两个人走在一起,刘瑾想活命只怕也难。朱寘鐇的造反毕竟是胡闹,不足一月就被平定,在回京师的路上,杨一清嘆了一口气,对张永道,这些藩王杂碎的叛乱原本是小事,朝中的奸臣才真正是国之大患,一定要设法除去才好。张永心有灵犀,连连称是。二人忌惮刘瑾耳目众多,相约把奸臣的名字写在手心,一齐伸掌,果然是瑾字,相对拊掌大笑。笑完张永却皱起了眉头道,此人心计深沉,势大难当,又和皇上亲近无隙,只怕难除。杨一清微笑道,倒也不难,你这次平定叛乱,立功非小,会受皇上重赏那是不必多说。关键是要找机会单独向皇上汇报军情,当面把安化王的檄文给他看,指证刘瑾之恶实在是罄竹难书,最关键要点明刘瑾居心不良,意图造反。(这个安化王把刘瑾的罪状列成二五八条,好像他越烂自己就反的越有理似的。说他陷害忠良,贪污受贿,扰乱朝纲倒也罢了,居然拔高到意图谋反,言下之意似乎是我不反,刘某人也要反,好歹我也是正宗王爷啊。他倒也不想想刘瑾一个阉人,哪有造反当皇帝的心?)张永仍然忧心忡忡地说,皇上未必会信啊。杨一清鼓励道,平定战乱这么重要的事情,皇上交给你来做,说明是青眼有加啊,当今世上,能除掉刘瑾这个奸贼的只有您一个人。皇上如果不信,你就要以死相谏,刘瑾铁定小命难保。刘瑾既死,您立了军功,又剷除奸臣,无论皇上,百官还是全天下的百姓都会对您感激不尽,前途不可限量啊。千古以来,只怕也只有东汉灵帝的吕强,后唐的张承业两位公公才能和您媲美,您的大名要流传后世的。张永听了他的厉害分析,又被爽爽地拍了马屁,也是精神倍长,终于下定决心。
张永回京后,比刘瑾安排好觐见皇帝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时辰面圣,递上弹劾刘瑾的奏章和安化王的檄文,说朱寘鐇好端端一个王爷,纯粹是因为刘瑾为非作歹,危害天下,忍无可忍才被他激反的,所以一定要杀刘瑾以谢天下。武宗看完后微微迟疑,说刘瑾怎么可能造反?张永磕头几乎磕出血来,泣道刘瑾即使先前不想反,如今他见到这篇檄文,已是骑虎难下,总之狗急跳墙,非反不可。武宗说,明天我找刘瑾来对质好了,你先退下。张永大哭着不走,说我一退就再也见不到您了,刘瑾非要杀我不可。武宗终于被说动,连夜派人捉拿刘瑾。
刘瑾睡得迷迷糊糊就被人锁拿。此时武宗还追念往昔的情义,不想要刘瑾的命,只是流放他到凤阳,刘瑾还苦笑着自我安慰,这其实也算善终啊,好歹我是个富太监,这辈子的钱也花不完。张永,李东阳,杨一清都知道一定不能放过他,联手组织御史拼命弹劾,墙到众人推,武宗终于下令查抄刘瑾的家产。抄家的结果除了几十万金元宝,无数玉器玛瑙之外,居然搜到了成百的盔甲,刀剑,武宗得知大怒,确信刘瑾谋反无疑,再不顾念旧情,下令将刘瑾活剐。
刘瑾在自己家里不知藏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他手里又没有兵权,再说那几百件武器在装备精良的御林军面前哪堪一击,何况即使能武装的也只怕都是一群乌合之众。鹿鼎记里韦小宝查抄鰲拜的府邸时只是一味猎奇探宝,其实搜出来多少黄金珍宝本不希奇,如果他恶狠狠地栽上鰲拜一把,也从他的府邸搜出几千副盔甲弓箭,让皇上轻松坐实鰲拜谋反的罪名,只怕康熙要乐得开花,比他腆脸歌颂一万声甚么鸟生鱼汤要管用的多。皇上一旦高了兴,想发财还不容易?
第151页
刘瑾既倒,他的党羽各个难逃善终。当年劝他早留后路的那个张采,也被下到狱中,连呼皇天厚土,冤枉冤枉,上书揭发刘瑾的确说过想当皇帝的话,其时自己苦谏不听,还差点被他害死。本来这般开脱虽然希望渺茫,也不失为死中求活的办法。偏偏他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居然一併揭发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一直欺瞒圣上,对奸臣刘瑾阿谀奉承。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刘瑾还没上西天,自己就先莫名其妙地“病”死在牢里。
案子越来越大,一向不喜欢理事的武宗也对刘瑾的案卷兴趣倍增,亲自到刑部翻查刘瑾的书信,居然看到永寿王写的一篇肉麻之极的吹捧他的书信,当真是斯文扫地,皇家的颜面何存,武宗气得大骂不止。李东阳等人心惊胆战,他们的信要说无耻只怕不在永寿王之下,于是李东阳急中生智,上奏摺说,昔年汉光武帝刘秀在讨平王朗的时候,曾经也得到了几千封自己的官员百姓写给王朗的书信,他当众一口气把信全部烧光,表示以往的事情既往不咎,给那些诚心悔过的人一个机会,那些人又惭愧,又感激,自然是死力效命。圣上的胸怀远胜刘秀,而永寿王到底也是王爷之尊,不如您当众把所有的书信全部烧了,以安其心,不然把他激反了也是麻烦之极的事情,武宗想一想觉得他说得有理,就当着百官的面把刘瑾的书信全部烧光。老狐狸到底是老狐狸,李东阳在内阁一直混到光荣退休。
张永连立两大奇功,一时成了宇内第一名人,兄弟都封了侯伯,赐诰卷,子孙世袭,当然,这是李东阳在武宗面前竭力争取的结果。
杨一清业终于一步登天,出任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担当内阁首辅。
至于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即使没有了刘瑾这样的大奸臣,德到底也没正起来。他后来照样宠信奸佞丝毫不下刘瑾的江彬,钱宁等人,朝野继续乌烟瘴气。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他立刻封自己为天下大将军,企图南下征讨(游玩)一番,谁知道叛乱迅速被文武全才的王守仁制服,武宗伤心无聊之余,也懒得搭理本该受重赏的王守仁。王到此算是彻底看穿,辞官归隐,着书立说去了。不久,荒淫一生的武宗在豹房驾崩,死后他的新宠臣江彬钱宁及其党羽皆被诛除,无一漏网。
之九,死后发飙
世人眼中智者的最高境界,大抵不仅在生前威风八面,算无遗策,而是有能力在自己身死之后稳控局势.翻开三国演义, 无论是蜀国的最高智慧象徵诸葛亮,还是魏方谋臣之冠,死后曹操流涕长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三哉”郭嘉郭奉孝都是精通此术。诸葛孔明仙游五丈原之前,对后事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不仅留下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千古佳话狠狠调戏了一把老对手司马懿,还借马岱之手诛除了野心甚大的魏延,一举奠定了蜀汉几十年安定的政治局面。郭奉孝的死前遗计定辽东,借公孙渊之手杀了袁绍两个千里相投的儿子袁尚,袁谭也堪称反间史上的经典之作。
另一个死后逞威的经典案例应该算是战国着名的说客,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大人。苏秦不仅嘴皮功夫了得,其权术之精,识见之远,心计之深也是一般人远所不及的。他在赵国当相国的时候,经常在赵王面前吹嘘,只要有他在,秦国即使再强大十倍也占不到赵国的便宜。话音未落,就传来了秦王试图对赵国用兵的消息,苏秦臊的老脸通红,但这也难不倒他。他找来了昔年的同学,才能不下于他的张仪,说是和他共享富贵,却故意百般冷落蔑视,像僕人一般使唤。张仪也是心高气傲之人,一怒之下铁心和苏秦作对,负气跑到了秦国,穷困潦倒之余却意外得到一个人的大笔接济,并经他引见得见秦惠王,一番策论说得秦王心服口服,拜为上卿。那个接济他的人此时表明身份,说自己是苏秦的门客,苏先生他这么对你无非是为了激发你的上进心,您今后在秦国手握大权,千万不要忘了他的大恩哪。张仪感激的涕泪俱下,奋尽生平之力鼓动秦王不要去攻赵,转而拿魏国撒气,终于一举取得魏国的西河之地,秦赵两家皆大欢喜,和平长达十五年之久。
此后齐魏两国合兵攻赵,苏秦的六国合纵抗秦的归划彻底泡汤,实在不好意思继续在赵国混下去,跑到北方的燕国。燕易王对这个偶像级的明星崇拜的不得了,立时委以大权。苏秦在燕国玩得的确过火,居然和燕王的寡妇老妈私通。此等奇耻大辱的消息传到了燕王的耳朵里,他却浑然不当回事,反而对苏秦更加礼敬。旁人对苏秦的惊天艷福和通天权势羡慕得口水直流,纷纷跑到他府上祝贺。苏秦何等神台清明,摇头苦笑,燕王不过是忌惮他老妈和自己联手的强大势力而不敢妄动而已,他老妈在世还勉强罩的住自己,只要一朝归西燕王只怕第一个放自己不过。于是他亲自去见燕王,说自己有办法反间毁掉燕国最痛恨的仇敌齐国。燕王连连称善。苏秦紧跟着建议,您不妨找合适的理由把我赶出燕国,我去投奔齐国,作为内奸,我自然有办法把他们国家整垮。第二天,燕王就当众斥骂苏秦色胆包天,兼怀贰心,将他逐出宫去。
苏秦委屈地举家南下出走齐国,齐宣王像中了大奖一般高兴地把他奉为上宾。宣王死后,他鼓动齐珉王厚葬他老父,葬礼花费之巨,空前绝后,又教会他狂搞面子工程,大兴土木,整个齐国果然被收拾地得焕然一新。齐王在心旷神怡,接受万国朝贺爽到极点之余,只怕也没注意到好端端的东方大国就此被搞得国败人穷,民生凋敝,他对苏秦的封赏同时也厚得无以复加。先前齐王身边几个靠谄媚拍马混饭吃的佞臣眼见进口了一个更狠的,竟然后来居上,嫉妒的双眼冒血,重金聘请刺客趁苏秦不备将其刺成重伤,混战中凶手逃之夭夭。
第152页
苏秦躺倒在床,情知自己伤重不治, 一面嘆惋平生纵横天下,无所不能,今日居然在阴沟翻船,世事忒也难料,一面开始苦心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宜。等到齐王风风火火地跑来探病的时候,他拼尽最后一口气道,我反正是活不了拉,不如废物利用,您宣告天下,说我是燕国的奸细,此行的目的就是颠覆齐国,选个热闹的日子在大街上把我五马分尸,并把我的家人统统赶回燕国,想必刺客也好,主谋也好,参与者也好,包括那些稍微知情的人都会迫不及待跳出来讨赏,到时您把他们统统诛除为我报仇便是。
齐王含泪应允,依着苏秦的最后一计完美利落地替他抱了仇。燕王闻说苏秦惨死于齐,也是唏嘘不已,以前的芥蒂固然是一笔勾销,又念及他反间的奇计伟业,于燕国的大恩,对他的家人极尽优渥抚恤自不必多说。没过多久,苏秦确系燕国间谍的消息终于坐实,齐王羞恼万分,命人再把苏秦从地下掘起来当众鞭尸,意犹未尽,想宰他全家发泄的时候才猛然记起自己早就把他们礼送入燕,只能徒呼负负。苏秦虽死相难看,齐国也被他玩得根基动摇,后来终于被名将乐毅率燕国军队攻打得险些亡国。
苏秦一生行事诡异,机诈难测,视天下为无物,玩弄战国七雄于股掌之中,最后却堂而皇之地进了燕国的忠烈祠,诚如西汉邹忌的那篇传世美文《狱中上樑王书》中总结的那样,“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实在让各位看官各个跌破眼镜。邹忌先生固执地认为那是燕王知人至深,待人至诚,从而感动了这位九世滑头的缘故。实则不然,燕王本身就不是省油的灯,他的那套收买几个轻生重义的愣头青如专诸,聂政这些刺客是绰绰有余,却怎么可能感动得了奸狡如狐的苏秦?苏秦这么安排,一方面是引那些胆大无脑的凶手自动献身,那些敢买凶杀自己的人势力绝对不小,毕竟自己又只是个客卿,而且民怨甚大,天知道负责调查此案的齐国法司会不会卖力,抑或干脆找些替罪羊胡乱一杀了事,同时此举也是为家人铺好后路,自己也稍微洗刷一下谋国不忠的恶名,另一方面,他竭力显示对燕国的忠心也无非是讨燕王的老母,自己的sweetheart最后一个欢心罢了。他狡狯一世,今次只怕是动了真情,情之累人,当真一至如斯。
先秦人物,大多个性张扬,率性敢为,虎虎生风,却甚少有后世主辱臣死,忠君爱国的道德理念。苏秦张仪这些无耻黑心的纵横家如是,豢养着万千门客野心勃勃的战国四公子如是,仅感怀知遇之恩就扑杀本国元首的刺客专诸,聂政如是,一边哀嘆着“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一边为报家仇而荒唐到亲率敌国大军攻灭自己祖国的超级大汉奸伍子胥亦如是,史上第一衰神,和汉代着名的衰将飞将军李广齐名的大能人吴起也如是。
要说反间史上身中暗箭次数之最,吴起只怕可排第一。后世史书上但凡评说名将,经常要要形容他才比孙吴,孙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吴就是超级天才吴起是也。吴起与孙子齐名,他的武功战略那是不肖多说的,更难得的是他是罕见的军政全才 。他无论流落到哪个国家,只要被委以重任,那个国家就不可思议地强盛起来,政通人和,国富民强之余,对外作战也是攻必取,战必克。
如此才智卓绝的吴起,一生却受尽小人陷害。他原本是卫国人,其时卫国式微,国君暗懦无能,于是毫不犹豫地抛弃祖国求学于鲁国名人曾参门下。曾参问他生平志向,他爽快地回答是权位金钱美女,一心崇尚礼仪教化,修身治国齐天下的大儒曾参伤心得差点吐血。吴起虽然没有丝毫的道德意识,但的确才华出众,远越齐辈。曾子的学生们嫉妒死了这个留学生,一齐在曾子面前告状,说吴起当初离家求学的时候,他母亲苦留,涕泪俱下,他却走得义无返顾,还许下宏愿,生平不混到卿相,就决不踏入家门半步。最近他母亲去世,他行止如常,谈笑风生,连一丝回家看看的意思都没有。这个反间算是击中了要害,曾参可是一位因事母至孝而名动天下的大孝子,变态到有一次路过一个名叫“胜母”的巷子,因为厌恶这个名字,宁可绕路多走。曾子当即气得脸色发青,二话不说,将吴起赶走。这算是吴起第一次中箭。
离开老师,吴起就近投靠了鲁王,牛刀小试,立讨欢欣。其时齐国起大兵伐鲁,举国上下无不惊惶失措,因为鲁国相比强齐国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吴起雄心万丈,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自己将兵,绝对可保万全。鲁王被他鼓动得热血沸腾之时,旁边一群早就瞧吴起不爽自己却无能抵御齐兵的将军一起向鲁王进谗言,吴起的夫人是齐国人,他本人又是卫国人,怎么可能专心帮着鲁国对付齐国?消息传到吴起的耳朵里,他的第一反应是一刀砍死心爱的夫人,提着血淋淋的人头到鲁王面前表忠心。鲁王哪里受得来这个,惊得几乎晕厥。吴起领了将印,一仗就把骄横不可一世的齐军打得人仰马翻。
得胜还朝之后,那些将军们看看洋洋意满的吴起气得几乎抓狂,又一次在鲁王面前构陷说,吴起向来寡恩刻薄,无情无义,老母亲死了不回家弔孝,恩师受不了他撵他出门,现在更是闹到了杀妻求将,很难讲他以后会对您有多忠心。再说,这仗我国虽然大胜,但我们鲁国到底是小国,只怕以后会成为众矢之的;吴起是卫国人,我们重用吴起,明摆着冒犯卫国,为一个人得罪一个国家,实在犯不着。这番言辞公私兼顾,掷地有声,除了对吴起的人品进行抨击以外,连带着将他的赫赫战功轻松拂去,更要命地是将他的起用升华到国际政治矛盾的高度,鲁王即使十倍欣赏吴起的干才,又焉能不动心?吴起二此被离间,仓惶出逃到魏国。
第153页
当时的魏文候甚是贤明,一心想有一番作为,可是魏国其时被西邻虎狼之国秦国欺侮地抬不起头,听说吴起千里来投,火速擢拔他为大将。吴起很快为魏国攻城略地,虎口拔牙,一连攻占秦国五座城池,兵悍将勇甲于天下的秦军对他无可奈何。吴起虽然贪财好色,热恋权势,却能深得军心,他在西河之地(魏国黄河以西的领土,与强秦接壤)驻守的时候,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吃睡都在一起,一次一个小兵背上长疮,他竟然亲自俯身下去帮他口吸脓血,旁边的士兵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唯独那个小兵的母亲伤心得号啕大哭道,当年他父亲也是被吴将军吸浓,从此打仗豁出命不要,很快战死,现今我的儿子只怕也活不长了。
魏文候去世,武侯继位,此时的吴起以镇守西河数十年压得强秦不敢丝毫动弹而名震天下。和鲁国的那些将军一样,魏国的大臣也恨透了这个名声极臭,才能却又极高的傢伙。宰相公叔一直想离间吴起,可是武侯却对吴起青眼有加,居然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吴起。公叔也是驸马爷,但是他的才能比起吴起天差地远,吴起要是也当了驸马,自己的相位只怕不稳。可是魏武侯既然早就听说了吴起杀妻求将的传奇故事还有心嫁女,只怕他也不在乎别人挑吴起人品的刺。
不过公叔另有妙策,设计了一个更为精巧的圈套让吴起自行跳入。一次他在魏王面前说,吴起此人反覆无常,不知他到底对魏国的忠心如何,不妨试他一试。魏王也一直有些隐忧,忙问如何试。公叔进言,您不是打算把女儿嫁给他吗,明天召他进宫,直接问他愿不愿意做我们魏国的驸马。吴起此人向来趋炎附势,您也清楚。如果他对魏国真心的话,肯定满口答应,如果他藉口推辞,那就明摆着是有贰心。魏王连连点头。
当晚公叔请吴起到自己府上做客。吴起兴高采烈地坐在席间,却愕然发现堂堂一国之尊的相国居然恭敬地站在一旁,不住手地端酒上菜,亲自服侍公主夫人,其媚颜卑下甚至还不如僕人,不由得大吃一惊。散席后公叔拉着吴起入内室,向他大吐苦水,极言驸马生涯的辛酸苦辣,吴起感慨良久,好言相慰。自然,这是公叔和公主联手演的好戏。第二日,魏武侯问他是否有意迎娶公主,吴起立时大惊神色,转念一想,做驸马虽然一步登天,但不料竟是如此辱人,我吴起就不信凭自己的才干混不出头,驸马不作也罢。于是婉言谢绝。魏武侯登时神色不善,知道相国所说不假。
吴起察言观色,明了自己已经得罪了魏王,只得再次出逃。顺着黄河南下之际,望着河西千亩良田,高高的城垛,烈烈飘扬的军旗,一向心肠刚硬的吴起第一次淌下热泪,到底这是块为之热血奋斗数十年的土地阿,自己一走,只怕很快要易手。这就是着名的“吴子之泣西河”的典故。吴起并没有料错,数年后秦国轻松攻取了这块心腹要害之地。
最后吴起到了楚国,他的生命的终点也在那里。楚悼王闻说吴起才绝当世,立时拜他为相,一生苦求富贵的吴起到此算是功德圆满。吴起深感楚王的知遇之恩,在他的锐意改革之下,整个楚国蒸蒸日上,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国库收入翻了数倍,南平百越之地,北并陈蔡两国,向西再次和老冤家秦军交手,又再次把秦军打的溃不成军,从此秦军上下一听到吴起的名字人人头大如斗。要扩张就不可避免地北上和魏国作战,面对昔日自己花极大心血一手调教出来的精锐魏军,吴起毫不手软,屡屡重击,攻占了无数城池。楚国藉此终于积下了其后跻身战国七雄的本钱。但凡改革,都难免要得罪人,秦国的商鞅因变法最后不免被秦人五马分尸,吴起素来贪鄙傲气,行事酷辣,得罪的人远较商鞅为多。楚悼王活着的时候对他恩宠有加,等到一死,吴起也知道自己难逃善终。其实以吴起的精明,本可以在楚王病重的时候再次走人,但他实在太累了,一辈子都在不停地被人陷害,跑路,这次真的不想再逃了。
楚国的一群旧贵族趁楚悼王停尸宫中,就迫不及待地掩杀进去,吴起大窘,慌乱中退到楚王的棺木旁顽抗,最后干脆跃入棺中,抱着楚王尸体不动,那些乱军杀红了眼,一阵箭雨,将吴起和楚王的尸体一併射成了刺猬。
吴起此举,大有深意,这是中了一辈子反间计的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反间计。新楚王登基后,名正言顺地把那些朝楚悼王尸体上射箭的人抓起来全部族诛。虽说这些人都有拥戴他登基的大功,但俗语有云,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们今朝既然敢犯上妄为,他日难保不再犯。只是又要杀得利落,又要安稳众心,不致遭人非议,甚至激起叛乱,就难得很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勾践那种狠戾的心肠和手段。吴起的确送给新楚王诛杀功臣的绝好藉口,促他下定决心,当然最主要的,是替自己抱了仇。
吴起一生,从道德上说恶劣得一塌糊涂,从功业上说虽然也极显赫,却几沉几浮,最后仍未善终,可以说失败得很,但他和苏秦恰恰相反,一生光明正大,从来不耍阴谋诡计。从他生平唯一一次反间计看,他倒不是智商低下,或是性格单纯,耍不来权术手腕,而实在是不屑搞这一套。他一直深信单凭自己的旷代才智就足以立世,这才是他真正可悲的地方。
第154页
圣人孔子有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说得是其弟子澹臺灭明品行高洁,可是其人形容丑恶,不衬其德。其实论起以德取人,也不免失之吴起阿。
之十,口蜜腹剑李林甫
如果在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反间史上选出个十项全能的冠军,个人以为非大唐开元,天宝年间名相李林甫莫可。
李林甫此人可以算是不学有术的典型,他虽学识鄙陋,无甚文才,但论起权术手腕,心机城府,风流天子唐玄宗的麾下名臣能吏无数,却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但凡他要决心扳倒的政敌,不管是清高孤傲的饱学才士,老成持重的敦厚长者,骄横跋扈的边塞节度史,还是金贵如太子亲王,玄宗身边炙手可热的近侍,或是六亲不认的酷吏,惟利是图的小人,极尽奸险的佞臣,几乎没有一个逃得出他的算计。最要命的是,这些人即使被他弄得焦头烂额,身家性命有时候都送掉了,却不知道是他在暗地使劲,因为他越是想整倒某人,就越是结交示好,极尽恭维阿顺之能事,所谓“口有蜜,腹有剑”,决非虚言。宋代大学士欧阳修等人编订古籍的时候看到以前版本的唐书既冗长混乱,又忠奸不显,于是重编《新唐书》。他们这些道德文人大概狠李林甫狠得入骨,在祸害大唐的奸臣榜上,毫不留情地将他钉在榜首。
唐玄宗李隆基称得上是倜傥多才的一代英主,早在少年之时就深得武则天的欣赏,及其年长,快刀斩乱麻一举扫平太平公主的叛乱,端的精明强干。他在位先些年,任用姚崇,宋景等一代名相,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在历史上留下开元盛世的美名,连大诗人杜甫饱受离乱之苦的时候,回忆起当年的盛世,也是感慨不已,“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存万家室。”可惜玄宗和那些才智过剩的风流才子型皇帝如李后主,宋徽宗有同样一个毛病,都是逐渐发现处理繁琐的政事远不如谈玄论道,着诗作文,一边温软在抱,一边欣赏轻歌曼舞来得爽。这原本也不是甚么大事,只要用人得当,历朝历代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中兴局面屡见不鲜。可是玄宗误就误在过于自负,认为以自己的精明洞察奸人们岂能讨了好去。他识人用人的手段对付一般的奸佞宵小是绰绰有余,可是对付李林甫这等大滑似忠的极品就施展不开,反而成了他藉以打击政敌的利器。
说起来李林甫要讨玄宗的欢心也是颇费一番周折。玄宗文採风流,爱才如命,李林甫却自小只知道和一班贵族子弟厮混胡闹,斗鸡走狗,诗词歌赋等根本一窍不通,甚至当了宰相之后,有一次一位同僚老来得子,他亲笔撰写的贺辞中居然将弄璋之喜误作“弄獐”之喜。(难道抱着个毛茸茸的獐子就真的那么开心吗?) 他当礼部尚书的时候,就瞄准了宰相的宝位。只是当时的宰相是大才子张九龄。张博学多识,文才绝代,深受玄宗的赏识,且他为人鲠直,素来鄙视李林甫这等无德小人,屡屡当面痛斥。李林甫狠忌交加,却并不急于出手,一面与张九龄等宰相曲意迎奉,一面猎豹一般静静地瞄视着猎物。
机会终于到了。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前妻被他修弃以后,另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后来王因被告贪污收入狱中,严挺之详察此案,发现证据不足,将他保释出来。李林甫马上意识道此案大有文章可作,严挺之和丞相张九龄,裴耀卿都是清流一党,平日互相仰慕,引为知己,那是朝野共知,他们向来一齐和自己为难,这次实在是一箭数雕的大好机会。他托内侍在玄宗面前密告严挺之私放贪污重犯,有徇私舞弊的嫌疑,并请玄宗徵询宰相的意见后再作决定。玄宗找来张九龄,问他对此案的看法,张据实直言,严挺之历来公私分明,王元琰的夫人诚然是他离异的前妻,但是并无私情牵扯在其中。玄宗冷笑,并无私情?只怕是故剑情深吧,当即下令把王元琰重新拘禁严查。再细细思量,张九龄平日看似公正严明,关键时候竟然还是偏帮私党,实在让人寒心,于是罢去了张,裴的相位,并将严挺之贬官千里。当张九龄,裴耀卿两位叩头谢恩,黯然神伤蹒跚着走出正殿的时候,李林甫望着他们的背影嘿嘿冷笑,“看你们今日还敢自称左右丞相?“百官无不簌簌自危。
李林甫得以升任丞相,除了设计扳倒张九龄以外,也是他平日紧密勾结内宫的回报。当时玄宗甚是宠爱武惠妃,李林甫就全力巴结这位权倾内宫的人物,但太子李瑛并非她所出, 武惠妃一直深以为恨。李林甫探知她的心意,也觉察到玄宗其实并不喜欢 太子,只是碍于舆论不敢妄动,这种有赚无陪的好买卖岂有不作之理?他鼓动其他人诬告太子谋反,玄宗正愁没藉口,让群臣讨论废太子之事,张九龄等人搬出隋文帝杨坚误废太子最终丢了大好江山的案例,竭力替太子洗明冤情,唯独李林甫在一旁默默不语。玄宗眼见阻力甚大,一时下不了决心,散朝后单独召见李林甫,李只说了一句话,这些都是天子的家事,外臣根本没资格插嘴的。玄宗立时转忧为喜,也为李林甫的忠心所感动,狠心废掉了太子。李林甫为了杜绝后患,纠集一帮官员将太子和另外两个王的勾连谋逆案坐实,并将他们一併处斩。
太子虽然被杀,可是玄宗属意的新太子并不是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而是忠王李亨。任那李林甫奸狡胜狐,这次也不幸押错了注。但事已至此,既然明摆着自己是武惠妃,寿王一党,已然得罪了新太子,那干脆就得罪到底,不然他日新太子登基,自己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第155页
他攻击李亨的方法还是先旁敲侧击,最后一网打尽。当时和他一起为相的是韦坚,李适之二人。韦坚手握大权,又是太子李亨的正妃韦氏的亲兄长,实在是太子的得力外援,这颗钉子非得拔除不可。说起来韦坚的妻子是李林甫的表妹,他得以当上丞相全赖李林甫在玄宗面前说尽好话,但是如今既然翻脸,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韦坚交游广阔,朝野内外声望甚隆,又与另一丞相李适之交好,相形之下李林甫反而被孤立了。
不过这也难不倒李林甫,要剪去太子的旁支韦坚,先要剪去旁支的旁支李适之,逻辑上倒是相当清晰。李适之为人狂放疏阔,除掉他并不费事。有一次李林甫跟李适之商量说,“地方官员曾经上报华山发现金矿,如果开採出来国库会立时充盈,只是皇上尚不得知。”李适之喜滋滋地跟玄宗汇报,玄宗问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马上正色道,“此事我早就知道,只是华山是大唐的龙脉所在,事关国家气数,不应该随便开採,所以我一直不敢说。”玄宗深怪李适之轻佻浮躁,觉得他实在不是当宰相的材料。
当然这还远不足彻底扳倒李适之。李执掌兵部多年,要清洗掉他,一定要从他老巢寻找突破口。(这些兵部的官员应该算是太子旁支的旁支的旁支,李林甫除了做事果决之外,耐心也实在了得。)这个时候着名的酷吏吉温粉墨登场。汉唐两代有很多共通之处,除了都是天朝大国,国势强盛,兵威赫赫,远近咸服之外,连宦官乱政,酷吏丛生也如出一辙。酷吏原先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汉朝的着名酷吏郅都,张汤等都是专门整治豪门,杀人如麻的大清官。郅都简直如同包青天的前世,整日铁黑着一张脸,时号“苍鹰”,但凡他经手的案子,上至王公太子,下到走卒役夫统统没命,汉文帝嫌他杀戮过重,派他镇守边关。当时的匈奴正是最不可一世的时候,碰上这个煞星也是星点脾气也没有,匈奴单于为了鼓励士气,在平日大练兵的时候将郅都的画像当成箭靶,那些弓马娴熟的神箭手即使远远望到仍不免气沮,怎么射都射不中。这些汉朝的酷吏,酷则酷矣,但他们血性极足,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一旦犯案,都是毫不犹豫地自杀。唐朝的酷吏比起他们的祖先,阴狠十倍之,而血气几乎全无了。
既然清洗兵部成了当前首要任务,作为李林甫麾下第一打手,吉温当然是责无旁贷。他大摇大摆地坐在堂上,先把兵部的官员隔在一个房间,并不急着严刑逼供,而是先把其他的一些案犯带到堂上立时施以酷刑,惨厉的哀嚎声响彻四野,隔壁的那些官员人人色变,有的当场就吓得尿了裤子。吉温随后把他们领到堂上,此时当真是要什么口供有什么口供。兵部官员人人反水,攻击前主官李适之的供词积了厚厚的一摞。玄宗开始还有些狐疑,他也曾听说过吉温的名声不太好,遂另派人复查,结果发现那些人并没有受刑的迹象。玄宗龙心甚慰,大大褒奖了吉温。
李适之既倒,韦坚也急得浑身汗出。正好立了大功的边将皇甫惟明回朝受赏,他忧心国事,深恶李林甫的奸邪,于是和韦坚,太子李亨商议除掉李林甫的办法。李林甫的心腹御史中臣杨慎矜,为了及时搬除韦坚自己好登上相位,自告奋勇充当内鬼,打入太子一党,侦测到他们聚会的时间,向玄宗告发。自古天子没人不怕太子和守边重臣内外勾连的,玄宗得知后大为震怒,罢黜韦坚,将皇甫惟明下狱。李林甫宜将剩勇追余寇,极力将太子扯下水。可是太子李亨实在是个人物,沉静勇毅,不慌不忙地来个烈士断腕,主动废了爱妃韦氏,至于韦氏兄妹的死活就实在顾不上了。李林甫一不做,二不休,又瞄上了太子的另外一个爱妃杜氏的父亲,以贪污罪为名将他下狱,李亨的韬晦功夫实在一绝,二次断腕,又主动废掉了杜妃,撇清干系。李林甫这次总算遇到了比他更耐心能忍的硬敌,只好长嘆一声后生可畏后暂时罢手。
失去靠山的韦坚和李适之就惨了,三堂会审的官员都是李林甫的心腹爪牙,升任丞相的杨慎矜,御史中臣王珙,法曹吉温一齐施力把他们往死里办。总算玄宗存有一丝仁念,将他们举家发配边疆了事。
李林甫岂肯善罢甘休,他深知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酷的至理,起用另一位和吉温齐名的大酷吏罗希奭来善后。罗希奭和吉温双剑联手,合称罗钳吉网,凡是撞到他们手里的人,不死也要脱层皮。(唐朝酷吏贡献给汉语的四字成语中,除了这个罗钳吉网,更有名的似乎是武则天时代那个的请君入瓮。)他刚刚以朝廷御史的身份追踪到韦坚和皇甫惟明的流放地,还未来得及出手,他们就连同数百亲眷久闻罗钳的鼎鼎恶名,一齐骇得绝望自杀,尸体顺江漂流的到处都是。
此时李林甫的政敌除了顽强的太子之外清除得干干净净,当然宰相的位置也不可能只他一人独控,于是那个甘冒奇险的杨慎矜得偿所愿,升为宰相。为了消除玄宗的疑虑,他除了提拔朝野皆知的私党杨慎矜到相位之外,又主动推荐另一个出了名的老混混陈希烈和他一同执政。陈希烈是个公认的糊涂蛋,整日只知道谈玄论道,动不动就老庄齐物,信口雌黄,这点正合迷恋道学的玄宗的心意。从此李林甫的权势达到了极点,干脆就在自己家里办公,前来巴结的朝廷官员经常把他家门口几里之外的路都堵得水泄不通。陈希烈虽然同为宰相,却几乎门可罗雀,他也不在意,终日左拥右抱,饮酒作乐,对李林甫极尽恭顺之能事。
第156页
虽然位及人臣,李林甫却丝毫不放松警惕,笑里藏刀的功夫更是修炼得出神入化。一次,玄宗想起来当年随着张九龄一起被贬走的严挺之人才堪用,和李林甫商量把他召入京师。李林甫下朝后找到了严挺之的弟弟和他说,“圣上其实相当挂念你的兄长,你不妨请你哥哥上书说自己年老体衰,希望回京师疗养,这样就有机会面圣,恢复官职。”严挺之的弟弟感谢不已,依了李林甫的计策,结果玄宗看到严的奏摺,感嘆道可惜可惜,原来他已经病重,不堪其用了,于是罢了重新起用他的念头。
大唐的惯例一向是出将入相,在边关立了战功的将军都有可能 被皇上选中担任宰相。为了断绝他人和自己争竞的可能,李林甫向玄宗进言,胡人大多勇悍善战,又坦直忠心,易于控制,所以边防节度史不妨都让胡人出任。玄宗当然应允,于是一大批胡人将星脱颖而出,各个能征惯战,威风了得,的确大大震慑了周围的所谓蛮夷之帮,其中有“哥舒夜带刀,单于夜遁逃”的哥舒翰,安边名将阿史那社尔,着名的亚洲山地战之王高仙芝,当然也有差点玩完整个大唐天下的安禄山,史思明。李林甫此举不管是增强了边防力量也好,或是养虎遗患也好,其本意在于这些胡人都不识字,而不识字的人想当大唐的宰相那是难于登天。
不过那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杨慎矜却渐渐讨得玄宗的欢心,日益骄横,有与自己分庭抗礼之势。和盟友亲信翻脸李林甫也不是第一次,马上召集另外两个心腹王珙和吉温一齐合谋整垮他。杨慎矜原以为他和吉温以前情同莫逆,多少会手下留情,谁知道吉温更是狠得出乎他意料,居然翻查他的家谱,查实他是隋朝皇帝的嫡系子孙,虽说已经隔了四五代,但既然是前朝余孽,吉温从他家里查出造反的谶书也是理所当然的。杨慎矜得知自己做梦也梦到长什么样子的谶书居然被搜了出来,当即连辩解也懒得辩解,伏剑自刎。
杨慎矜的空位总要有人填的,这是李林甫的一贯战术,为了打击政敌就要团结另一个,等他的任务完毕再提拔新的人物打击并取代他。后世与此类似的名言是“打鬼借钟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等等。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当权者喜欢斗,而是他不斗自身的权位就岌岌可危,传说中的其乐无穷说到底不过是苦中作乐而已,当然也不排除斗人真的斗上了瘾从而产生了类似吸毒的那种心理依赖的可能。李林甫经过一番精心分析,选择了既能讨好玄宗,又因为不学无术,事事而必须仰仗自己的外戚小流氓杨国忠。这次打了一辈子雁的老猎人李林甫终于被雁啄了眼,他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就是小看了枕头风的厉害。杨国忠的妹妹就是那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着名艷妃杨贵妃。他虽然智商不高,政治手腕又低劣,但是仗着后台硬,李林甫终于抵挡不住。
更要命的是原先的心腹嗅到暴风雨到来前的气息,纷纷另谋出路,一片众叛亲离的惨景。尤其是合作多年的第一鹰犬吉温居然也投到杨国忠那边,反戈一击,汹汹逼人,对李林甫打击着实不轻。平心而论这也不能怪吉温不念旧情,他只怕也是被李林甫的所作所为彻底寒了心。吉温算是识时务的聪明人,明了自己说到底不过是棋子的地位,及时安排好了自己的后路。同样是爪牙的王珙就胡涂得多了,继续对李林甫忠心不二。一生翻云覆雨的李林甫只怕也被他的执着所感动,可是政治斗争中动了真情最要不得,这样一来他自己的末日也不远了。
李林甫虽然玩笑里藏刀非常成功,可是时间长了,人人都知道了他的险恶。他怕死了仇家来找他算帐,出入都是前呼后拥,由数百精锐铁甲军荷戟环卫。自古以来宰相出巡豪华的场面是不少,可是这样如临大敌的排场也确实少见。饶是如此,他依然不放心,经常随机地改变出巡路线,晚上睡觉的房间也是临时决定。有一次,他的儿子在后花园里看到愁眉不展得父亲,指着在墙外辛勤耕作的农夫长嘆道,父亲,你在这样下去只怕我们家以后想放弃荣华富贵,过那些村夫的生活也难阿,李林甫也是长长嘆了口气,摇头无奈道,你什么时候见过骑在老虎身上还能轻易下来的人那?
风水轮流转,如今是杨国忠派系开始进攻了,最令李林甫想不到的还不是吉温的六亲不认,而是那个公认的糊涂蛋陈希烈率先扛起倒李的大旗,惊得他差点眼镜跌落。陈希烈等人以其人之道还制其身,还是先打击李林甫旁支的旁支,王珙的儿子王蚶,把他以谋反罪下到牢里,王珙舐犊情深,拼上老命替儿子免罪,结果自己也身陷泥潭,李林甫此时不顾风险替他唯一的死党辩解,玄宗早就被贵妃娘娘地枕头风吹酥了骨头,又对李这般明显的偏私有所不满,狠狠训斥了他一顿,并下令将王氏父子枭首示众。
李林甫一直是在强力支撑,如此一番惊吓,更是把他催到了生命的终点。这时大获全胜的杨国忠假惺惺地跑到李府去探病,李林甫老泪纵横,哀求道,我死后我们李府的家眷就要拜託你照顾了,杨国忠慨然应允。李林甫接着又道,大唐的万钧重担今后要压到你身上了,你要好自为之阿。杨国忠冷汗顿时出了一身。说了一辈子假话的李林甫到死终于真情流露。
李林甫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他当宰相的数十年,大唐的天下被他弄成了一棵掏空了根基的老树,已经经不起任何风雨了。他在位尚且凭着绝代的权术手腕镇住天下枭雄,他一死就没人震得住了,更何况顶替他的是不入流的杨国忠。那个视天下如无物的安禄山,生平唯一怕的人就是李林甫。每次他到长安,第一个就到李府拜访,如果李林甫不想见他,他就害怕得在地上直打滚,大呼我今天要死了,要死了,直到从人告知李相答应见他为止。当安禄山听说李林甫一死,杨国忠居然当了宰相,狠狠朝地上呸了一声道,我原先以为大唐的宰相何等天人,不料杨国忠这样的无赖居然也能当担任?自此下定了造反的决心。知道杨国忠无能的人还有那个聪明人吉温,他早就估计到大唐江山可能不保,毅然抛弃烂人杨国忠,转和他的对头安禄山勾通,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被人告发通敌身首异处,他一辈子精于算计,最后一把不料还是压错了庄。杨国忠在叛乱开始不久就被乱兵杀死,他的妹妹杨玉环随后香消玉陨。倒是那个扮猪吃老虎的陈希烈一直安稳得混到安史之乱平定后的若干年,相比其他走马灯似的大人物,他应该算是下场最好的一个了。
第157页
李林甫总算是死得及时,玄宗念及他几十年的奉献,下令将他厚葬。杨国忠很快把答应李林甫的话忘在脑后,逼着他的家人招供李林甫造反,很快他的女婿杨齐宣因惧祸主动顺着杨国忠的意思诬告他岳丈和大反贼安禄山勾结,玄宗发觉自己竟然被瞒了几十年,勃然大怒,一面下令把李林甫从地下挖出,一面把李家几百口全部流放到岭南,天远路迢,一路上死伤惨重。
李林甫在世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最心爱的女儿挑一个可靠的夫婿,以他阅人无数的慧眼千挑万选才找到了人品端方的杨齐宣,并把他一手提拔为谏议大夫。虽说杨后来的告发确实是无奈之举,李林甫在九泉之下得知后只怕也会伤心得涕泪俱下。即使这次他是为自己家族,也是为大唐唯一一次真诚的落泪,一切终归于事无补,渔阳鼙鼓动起来,安禄山的数十万塞北铁骑开始扫荡整个中原大地,大唐的盛世已然画上了休止符。
附,晚清政潮
清光绪三十二年,天津道员段芝贵在给庆亲王奕劻的儿子载振贝勒办的寿宴上,献出花十万大洋买下的天津名伶大美女杨翠喜,并将其秘密送入载府中当小妾。载振被他的这份重礼弄得心花怒放,作为回报,段芝贵在数月内就由小小的道员升任黑龙江巡抚。这等献美邀宠的案例,古往今来多得去了,玩得好甚至还可以搞出数段名垂千史的风流佳话,然而段芝贵本人也没料到,这次普普通通的献媚居然引发了晚清的一场巨大的政潮,当朝一等一的显赫人物,权势熏天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领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内阁学士,军机大臣瞿鸿秙,邮传部尚书,慈禧太后的宠臣岑春煊等等都先后捲入其中,甚至事关国运的一场政治改革也因此而胎死腹中。
段芝贵生平别无他长,只是论起拍马献媚,投机钻营的确称得上是专业人士。他在津门仅仅当一个小小的讲武堂教习的时候,就通过买通袁世凯的师爷得知袁对一名青楼艷妓一直念念不忘。当他把那位美人买来送入袁府的时候,很自然的就升为四品道员,可是人心苦不足,这次载振路过天津,他又故伎重施,终于一跃而成黑龙江巡抚,地道的二品大员。这等火箭般的升速在大清的历史上实在罕见,再加上段芝贵此人一向官声不好,满朝文武都在背后指指点点,以敢于直言弹劾不法权贵,整贪倡廉而名动天下的御史赵启霖上书慈禧太后,狠狠参了段芝贵一本。他虽然顾忌到朝廷脸面,奏摺中没有明示幕后的庆亲王父子,慈禧已是勃然大怒,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彻查此事,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中国几千年历史虽然没有发展出类似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却也摸索出一套内部制衡的监察手段,御史制度就是对高高在上的皇权和显赫的权贵的有力制约,以致孙中山先生在草创民国的时候,专门成立了监察院,实际上继承的就是这套行而有效的御史制度。御史官员的品秩都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能量相当大,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舆论,甚至直接影响皇帝的裁决。
当然御史也不是好当的,这些人第一要不好财,第二要不怕死。不好财是因为打铁要身板硬,要惩治贪官当然先不能让别人抓住把柄,所以充任御史的官员都相当清廉,即使是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晚清,那些京城的御史仍是苦守每年数百两银子的微薄俸禄。不怕死是因为他们经常要冒险触怒皇帝的,得罪高官并不可怕,如果是皇帝在背后支持甚至还是荣升的好机会,可是直接开罪皇帝本人就需要莫大的勇气了。但他们的口号一向是“武死战,文死谏”,动不动就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有的甚至自虐到巴不得皇上把自己杀了好青史流芳。除了那些个别凶悍的大暴君以外,一般的皇帝对他们也是相当头疼,即使经常被他们弄得灰头土脸,也还轻易杀不得,多数时候还要违心地装出笑脸。明武宗正德皇帝有一次发飙,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想带着军队出关和蒙古人作战,三位内阁大员流泪苦劝都没能劝住,倒是在居庸关被出巡的御史卡死。巡关御史明明知道他是皇帝,照样不买帐,任凭他在关下怎么威胁恐吓就是不开城门,武宗只好怏怏地打马回京,事后也不敢拿他怎样。一般来说,能当好御史的人大概都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岳飞曾感嘆过,武将不怕死,文官不贪财,天下方有太平之日,这些人当真是既不怕死,也不贪财,实在是难找得很。幸好几千年的儒家薰陶,培养出了无数轻生重义的忠直之士,尽管被今人讥为愚忠,书呆子,愣头青等等,也确实勇敢担负起了艰巨无比的监察工作。
赵启霖的参劾奏章不仅吓坏了段芝贵和贝勒载振,更是让真正的大后台庆亲王奕劻坐立不安。段芝贵当不当的成巡抚是小事一桩,即便儿子因徇私罢官问题也不是很大,但是他在朝中的政敌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的。当初慈禧太后召四川总督岑春煊入京的时候,岑就在太后面前痛斥奕劻父子贪赃误国,要不是慈禧有意偏袒,奕劻那次就被罢了官。岑春煊原本是个粗鲁的武官,之所以飞黄腾达全拜庚子国难所赐。八国联军入京,慈禧仓惶西狩,一路上岑春煊领兵护卫,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晚上亲自扶着腰刀在寝宫前站岗。慈禧深受感动,此后岑成了她座下第一红人。但是即使是他,那次也没能扳倒奕劻。慈禧精明了得,深知奕劻手脚不怎么干净那是不假,但胜在没有野心,比起忠心不二,易于操控,贪污受贿什么的都是小节了。不过此次情况不同,太后动了真怒,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在密切关注此案,如果真的铁证如山慈禧也未必罩得住。
第158页
更糟糕的是另一位军机重臣,清流的领袖人物瞿鸿秙也发现这个契机,动员一切力量向奕劻发难。平心而论瞿鸿秙和奕劻本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是他和北洋大臣袁世凯一直是死对头,这个梁子还是当年戊戌变法袁世凯狠狠摆了光绪皇帝一道时结下的。瞿鸿秙深恨袁世凯两面三刀的小人嘴脸,一直想报复,只是袁世凯甚得慈禧的宠幸,只能暗伏爪牙,等待时机。
当年的那场流血变法,袁世凯当然是负有责任。但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赌徒,不可能幼稚到把宝押在胜率并不大的光绪身上的。身为一代枭雄,他平生行事向来不择手段,能用忠君爱国的理念感召的就用爱国的大旗感召那些热血青年,能用私人情谊笼络的就温情脉脉地笼络那些士为知己者死的壮士,能花钱行贿送美女摆平的更是不吝血本,尤其是为了餵饱这位当朝的首席军机庆亲王,甚至不惜挪用军饷。当然奕劻也是袁世凯在朝中最有力的后援。
瞿鸿秙牢牢咬住此案不松口,正是为了来个一箭双鵰,载振是庆亲王的亲儿子,段芝贵是袁世凯的大红人,再加上此案闹得满城风雨,已经上达天听,实在是为国除去两位巨奸的天赐良机。钦差大臣载沣,孙家鼐接手此案,很快就将段芝贵一抹到底,但是对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奕劻,他们也不敢妄动。当然奕劻也没闲着,一边撒出大把银钱,到处收买证人,一边悄悄的把那位名妓送回天津,嘱咐她如何应对盘查。果然再次复查的时候,段芝贵翻供,拒不承认有献美行贿的事情,而杨翠喜也只承认在天津自己侍奉过载振,但并没有到他府上当姨太太。段芝贵当初买杨翠喜的时候就留了个心眼,并不是亲自出面去买,而是让另一个大商人经手的,经手人如今也不认帐,说买过杨翠喜当丫鬟是不假,但并没有将她转手第三方。
所有的证词彙总到两位钦差手中,虽然漏洞百出,他们也只好装糊涂,再加上有人马上送了三万两银票到那些办案人手中,大家都乐得闷声发大财,也就马马虎虎把复奏递了上去。瞿鸿秙一看复奏,气的青筋暴跳,但事已至此,也是无可奈何。这时有位工于心计的幕僚提醒他,太后看到这样的复奏只怕要被赵启霖气死,不妨您干脆火上浇油,只要激起公愤事情就好办了。瞿鸿秙何等机敏,立时恍然,第二日就在太后盛怒之下召开的军机会议上力主严惩御史赵启霖,甚至警告道赵启霖捕风捉影,诬告亲贵,如不严惩,势必让百官寒心,要是让人效尤,局面就更难收拾了。慈禧本来就有重惩赵启霖的意思,见一向清正的瞿鸿秙居然也不替他说话,就重重地点了点头。其他人眼见形式逆转,和赵启霖同为清流一党的瞿鸿秙都翻脸了,于是各个指摘赵启霖的不是,主张严惩。谁知道老奸巨猾的奕劻反而跳出来替赵启霖说话,力主从轻处罚,他恳切地哀求道,赵御史虽然举奏不实,却对百官仍不失是个警告,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应当从轻发落。慈禧毕竟不是傻子,见此情形顿时也是心明如镜,只是将赵启霖御史一职罢去了事。
瞿鸿秙早就联络好一干人等,只待赵启霖一倒霉就一齐鼓譟喊冤大造舆论,甚至在眼巴巴的盼他被慈禧下令砍了脑袋,谁知道奕劻固然是恨他恨得牙根痒,却也知道分寸,警醒地跳出了圈套。赵启霖敢于上书弹劾,虽说是出于除贪惩腐的公心,并不一定是受了瞿鸿秙的唆使,但至少也是被他默许的,谁知道他们这些清流战友居然指望用他的血来换奕劻的垮台,光想想只怕也是心寒。扳倒大贪官是重要,也不必玩的这么绝吧,差点玩掉了吃饭的傢伙,至于自己得以侥幸脱逃全赖一心要扳倒的大奸臣奕劻在慈禧面前说尽好话,事后仔细思量会不会神经错乱?
当然御史中也有聪明人,御史蒋式惺就是看到了奕劻的尴尬处境,狠狠地赚了个名利双收。他逆势而动,上书弹劾庆亲王奕劻收受贿赂,言词激愤,朝野震惊。以赵启霖之刚愎,尚且不敢将矛头直接对准这位亲王,这位蒋御史莫不是发了疯?慈禧太后迫于百官压力,派钦差清查奕劻的家当。奕劻急得汗珠滚滚,正好道员吴某来他家拜访,献上一条秘计,让他把家产折合一下以别人的名义存放在滙丰银行,这样就可以躲过大劫。奕劻欣然从之,清查的结果当然是他一不小心成了大清立国三百年来罕见的清官,蒋式惺所奏不实,被罢去了官职,当然这又是奕劻在慈禧面前求情的结果。蒋御史含恨离职,众人自发把酒相送,一时成了清官的楷模,御史的偶像。奕劻得胜还家,却愕然发现六十万白花花的银子已经被人取走了,知道中计,却也不敢声张,只是暗地伤心呕血。蒋式惺和吴道员一齐设计,骗得巨款,他虽然官职没了,但清名既留,又发了大财,也算是不枉在京城一番苦熬了。
赵启霖劾段芝贵一案虽然收尾,却同时拉开了晚清最后一场大政潮的序幕。奕劻差点被瞿鸿秙设计参倒,痛定思痛,此后当然是和袁世凯结党倾力报复,瞿鸿秙则拉拢了大红人岑春煊和他们抗衡,各出奇计,在慈禧老太后面前极力离间。
首先倒霉的是岑春煊。袁世凯和他都在太后面前得宠,又都是行伍出身,有军方背景,互相争竞得最激烈。袁世凯几次在慈禧面前告发岑春煊和流亡海外的保皇党康有为,梁啓超等勾结,意图不轨,可太后对岑恩眷正隆,根本听不进去。当时的照相术发明已久,而且重复曝光的相片合成技术也已经出世,袁世凯找高手伪造了一张康有为和岑春煊的合影给慈禧看,慈禧太后以前见过照相机,知道此物是洋人的奇技淫巧,所摄的东西最真实不过,登时怒发冲冠,把岑春煊赶出京城。
第159页
其时大清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慈禧太后有意启动政改,虽没有明示,可袁世凯最善于揣摩上意,于是跳出来主动要求完成十年前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梁啓超他们未竞的事业,于是朝野大哗。慈禧问计瞿鸿秙,瞿鸿秙痛栽袁世凯此举根本就是看到太后年事已高在替他自己找后路,企图通过政改架空太后的权利,并和康梁等流亡海外的戊戌余孽勾结,拥立光绪皇帝复位。慈禧又一次气得几乎发狂,撤去了袁世凯的职务,一场真正自上而下的政改成了权利争斗的牺牲品。
无论是袁世凯,还是瞿鸿秙,都是看透了年迈的慈禧的弱点,一直对当年的那场政变耿耿于怀,最受不得这方面的挑拨。纵使慈禧精明过人,也被他们当工具一样地反覆玩弄。年迈老人当政,大多不是愚顽颟顸就是偏执多疑,即便英明如汉武帝,年青的时候何等睿智神武,到老了照样失心疯逼死了太子,慈禧当然也不例外。
至于瞿鸿秙,鑑于以上两位的沉痛教训,真正地做到敏行讷言,不给对方以任何可趁之机。可惜他虽然深沉不露,他的夫人却是位出了名的大嘴巴。有一次慈禧召瞿鸿秙觐见,又一次讨论奕劻的贪墨问题,并说可能加以惩处。瞿鸿秙回家一高兴忍不住和夫人吐露了太后的意图,她夫人和闺中密友私聊时将这个消息传播了出去,居然一直传到香港,不久英国泰晤士报刊载了这一传闻。英国驻华大使看到后大吃一惊,大清帝国的首席大臣垮台可不是小事,于是请他夫人在宴会上转告了慈禧。慈禧闻听才是真正的大吃一惊,仔细想想依稀记得只和瞿鸿秙密谈过此事。奕劻得知后哈哈大笑,连夜弹劾瞿鸿秙勾结洋人报馆,扰乱国政,第二天瞿鸿秙就被罢免还乡。
瞿鸿秙为官极其清廉,对大清的忠心也是日月可鑑。大清灭亡后,他和一帮遗老遗少整日把酒浇愁,以泪洒面,死前已然清贫如洗,相比躲在租界里拿着贪墨的大笔钱财舒舒服服作寓公的奕劻,他在道德上的确是高的不可同日而语。他是百分之百的清官,奕劻是不折不扣的贪官,但是说起权谋倾轧,他们的手法就没有什么道德上的高下之分了。
历史是如此的复杂,以致清官和贪官,能吏和庸才,有心为恶与无心为恶,事实作恶与事实上行善经常组合纠缠在一起让人看不清楚。我们历朝历代的万千百姓是善良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是清官,哪怕是无心作恶而确实做了伤害自己的事情都是可以原谅的,甚至是有心作恶而确实也做了恶那至少也是值得同情的。他们也是单纯的,只要贪官得到了惩处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即便贪官们是被不名誉的手法如反间毒计整下去也不打紧。至于正义伸张的手段根本就不重要,或者说从来也没人关注过。
后记,人性的弱点
这个帖子说是写反间毒计,实际上是试图在写人性,不过倒不是人性的阴暗面,而是人性的弱点。
有千年不变的月亮,就有千年不变的人性,当然就有千年不变的人性的弱点。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伟人智者也不例外,问题只在于是否能掩饰得巧妙。酒色财气对于一般人就已经很难抵御,当然光这是远远不够的:
陈平得以离间项羽范增,是因为找到了项羽的弱点,轻易就嫉妒猜疑。
明末的太监们则不过找到了人性的一个共同弱点,即使钢筋铁骨的人物也经不起反覆失望,尤其是精神上和肉体上同时进行的。
王敦中计无非是因为他把人品看得太重。重视道德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仅仅因为人品上的不完美就将这个人全盘否定实在不是成事之道,这点汉高祖刘邦就相当高明,从他放手任用声名狼藉的陈平就可以看出。
相比之下慕容垂就冤枉得很了,他的弱点仅仅在于他和儿子作为刚刚归附的叛臣难免的狐疑心理。尽管这个弱点很难被抓住,但王猛还是充分利用并达到了他的目的。
贾后的弱点在于心太黑。心黑手毒,行事果决本身并不是弱点,但是这种人大多多断少谋,容易被人利用。晋献公的弱点就普通了,对美色的完全占有欲会让大部分男人疯狂的。
严世蕃是个厉害角色,他的最后保命一计一举抓住了所有人的弱点,以前的私党卖主求荣的天性,办案官员欲置己于死地而后快的操切,嘉靖必定要掩饰的自尊,一气呵成,堪称经典。
刘瑾成功地挡住了无数的进攻,但付出的代价是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当然他最直接的弱点是一个不相干的人的造反檄文。
苏秦是抓住了凶手的贪功心切,吴起一次次中计的根源在于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名利狂。
李林甫则是抓人性弱点的全才,几乎是见招拆招,利用了才子的清高耿介,名利之徒的好大喜功等等,当然他抓住的最大弱点毫无疑问是玄宗的盲目自信。
慈禧太后生平最大的弱点在于戊戌变法时架空了光绪帝却没能废得彻底,反而成了一块心病。无数人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利用,除了袁世凯,瞿鸿秙,当年在庚子事变中正是有人利用这一点鼓动她代表大清帝国向全世界宣战,鼓动的方法就是骗她洋人策划要把光绪帝重新扶上皇位。一个人的弱点终于放大成一个民族的悲剧。
一套二十四史几乎就是完整的政治斗争史,无数的权谋机变,匪夷所思的奇谋秘计充斥其间,如果换一个角度再看,所有这些表象的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形形色色的人性的弱点。
第160页
世界上只怕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热衷五花八门的计策了,即使是小孩子也都能对各种诡计的普及教材《三国演义》说上几句,当然这远远不够,我们的祖先还总结出复杂的三十六计,以致我们民族的最高智慧象徵诸葛亮之所以千古留名,就是因为传说中的他能用各种计策成功地控制住所有他想算计的人。
这一点西方人是不认同的。他们眼中的最高智慧象徵是牛顿,爱因斯坦这些破解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亚历山大,恺撒,拿破崙,邱吉尔等等伟人固然是伟人,但是只怕没有西方人认为他们是最有智慧的人。
即使在国人最引以自豪的计策谋略方面,我们似乎也应该有一点点汗颜的必要。当我们在为几千年前的孙子兵法和简单的田忌赛马的博弈模型而欢呼叫好的时候,西方人发展出了真正的博弈论:
1944年,大数学家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作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问世标志着博弈论的诞生。
1950年,天才数学家纳什的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非合作博弈》给出了着名的纳什均衡的概念,解决了非零和博弈的难题,博弈论获得重大突破。时至今日,博弈论对经济学,社会学,包括政治学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不过我们可以聊以自慰的是这些理论上的科学巨人,也就是常说的书呆子,哪怕是混在我国最底层的官场中也会被大字都不识的人轻松击败。其实失败的原因他们本人只怕也很清楚,这就是游戏的真正规则,他们永远也弄不明白。
本书起点首发
上一页 回书目 下一页
『 棋牌游戏 全文阅读 加入书架书籤 推荐本书 打开书架 返回书目 返回书页 』
类型 普通用户升级用户 用户名 密码 密宝
阅读底色.. 默认设置 淡蓝海洋 明黄清俊 绿意淡雅 红粉世家 白雪天地 灰色世界 字体大小.. 默认设置 小 中 中大 大
copyright (c) 2002-2005 .xiazaitxt.co m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章节错误、排版不齐或版权疑问、作品内容有违相关法律等请至起点客服中心或举报论坛举报,可获加分奖励
本书已获作者授权在起点中文网(.xiazaitxt.co m)及起点中文网合作伙伴处进行网络连载,未经作者或起点中文网许可者请勿转载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起点中文网立场无关。阅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确有与法律牴触之处,可向起点中文网举报。
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起点中文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第一卷历史专区 21世纪依然是中国人做苦力的世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155
主题:不发展教育 21世纪依然是中国人做苦力的世纪(转贴)
作者:特种兵1106发表日期:2005-09-20 11:38:12
读中国的报纸,对于中国的未来总有那么多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国人畅想“中国人的世纪”时,我却要先泼桶冷水??别想得那么美,先看看中国的教育!根据木桶效应,愚以为,教育就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它决定了中国的前途和未来的生活水平。
制约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大两个因素是教育和政治体制。教育是立国之本,没有好的体制,培养的人才无法人尽其才;而即使有好的体制,没有人才也无法体制其优越性。在1月21日在达沃斯论坛上,柯林顿就把宝押在印度身上,这位伟大的美国前总统讲话中说,印度的潜力将比中国大。他强调说,印度很快将有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中产阶级,这个中产阶级将会推动国内消费。印度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象徵,同时又是一个权力下放的国家。柯林顿是位智者能人,他的话是有预见性的,很值得我们反思。
我知道中国人向来是看不起印度的,但我要说:不要小看印度,人家许多方面比咱强得多!就说教育,中国成人中文盲率不到15%,而印度则仍高于40%,但是印度有7%的青年能上大学,而中国只有5%,而且印度的高等教育比大陆好的多。一个文盲率高于40%的国家有7%的青年能上大学,是印度比中国有钱,还是印度人比中国人品种优良?不是,而是印度的民选政府必须拿出钱来办教育,否则,甭指望人民选你做领导人(这便制度上的优势)!有人在报纸上取笑印度人贫穷,因为印度政府的办公室里是没安装空调的(印度的天气是很热的),甚至印度的国防部长办公室都没安装空调。读罢,我骂作者白痴!印度是比咱中国穷,但难道国防部长办公室都安装不起空调?当然不是,而是这是一个没有官员奢侈消费却挤出了教育经费的国度,而中国呢?我敢说,如果中国再不进行有效的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资,建立独立的司法制度、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柯林顿的预言就会实现,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必会被印度击败!
春节期间,于报上读到一则震撼人心的消息,台塑大王王永庆老先生要大陆要在大陆盖一万所小学!计划每所平均200个学生,让200万贫困儿童有书读。“我要盖一万间小学!先盖1500间!大陆31省,平均下去找”,他在接受《商业周刊》时如是说。说实话,让冷漠现实寒了心的我都感动许久,感动之余不禁想“让200万贫困儿童有书读”,也就是说中国最少有200万贫困儿童没书读,王老是搞企业的,不可能说有20万贫困儿童没书读他盖可以供200万孩子读书的小学。其次,我想,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呢?纳税人的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了?!
第161页
捐款、救助,靠富豪的善心能解决国家教育问题吗?不能,关键还是政府应担起应担的责任。我对人说希望工程其实是个耻辱工程,不是因为希望工程出了贪污挪用现象,而是因为教育本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教育投入是政府的法定义务,而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做到。中国的教育开支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仅是联合国规定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列在全世界倒数的几位,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当局虽在1996年制订“教育法”,规定全国教育开支不得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但七年过去了,仍然在2%左右徘徊。相反,学费却一直暴涨。我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失败便是教育。众人皆知一个国家要走出贫困,要确立的一个长期反贫困的策略,一定要搞义务教育。要改变数以千万计的孩子的命运,主要靠的是政府的投入,这些孩子的命运便决定了他们家庭的命运。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施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每天还管一顿午饭,一年免费一套校服,这样的子弟能不为国尽忠吗?但是那时的日本是国弱人穷的,起码比中国穷很多,清政府赔得起亿两银子,却不会去实行义务教育。清华大学,还有已成文物的老北京图书馆都是美国人用清政府的赔款建的。即使不用培款,清政府也不会建图书馆的,他们宁愿用来挥霍,当年德国给清政府用于海军的贷款不就被慈禧用来修颐和园了吗?看看政府办公楼之豪华,公僕坐骑之豪华,再看看那无数失学孩子及为孩子上大学而疲于奔命的家庭——切尽在不言中。引一组数据以证吾言非虚——仅中国大陆干部公费出国(境)考察经费,每年高达三百亿美元(约2550亿人d民币),而义务教育总支出仅有1500亿元左右。
反观历史,从中日两国对教育的态度便知中日两国如今之必然,而且从教育仍可观出两国的未来之路。中国之贫首因是教育,而日本之富强首因也是教育。自胜者强,内因永远是一个国家强弱的主因,只有那些愚昧之人才会将中国之贫归咎于列强之侵略。当年国弱民贫,饱受列强欺凌的日本最后不但脱贫,而且走上了富强,不过,由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战败后又贫困了。但日本二战后又在教育中振兴了起来,且相对国力比二战前还强。中国人的思想是穷了就办不起教育,其实越穷越要勒紧裤带办教育,唯有教育才能脱贫,唯教育才能富强!
由于醉心于短期的经济表现,如今政府并不愿意将钱投入教育,但教育才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教育的投入不会在短期有明显的经济表现,但在未来必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就像日本。涸泽而渔地发展经济,只能暂时改进物质上的生活,之后,我们将为之付出惨重代价。中国大陆如今制度上的缺陷就是为官者只注重短期的经济表现,因为这才是他们升官发财的资本,而教育上的回报他们等不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他们是绝不为之的——这是制度的必然。
如今的青年已不知道如何爱国了。西大的学生走上街头反日,而反教育产业化只有一位老人敢于独自举牌。我要对那些反日反美的愤青们说,别反了,如果你们真的爱国就干些像样的正事儿,像那位老人学习——向政府要教育经费去!如今中国人的首要不是反日反美而是争取受教育的权力!我国是一个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国家,且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人口仍在不断增加,再不加大教育投入,中国是没有前途的!看看美国,1999年,教育总投资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7%(当年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10%),达到6350亿美元,像中国这样一个处在发展阶段的国家,拿出10%的gdp来办教育是不为过的,台湾在经济起飞之际,gdp的12%到22%都用来办教育了。如果政府将铁血政策用于教育上,拿出15%的gdp办教育不是不可能的。
我之所以一次次撰文为教育吶喊,是因为教育不仅关系着国家前途,还关系着民族尊严。我受过高等教育,我若只想着个人,追求物质生活对我而言并不难,但是民族尊严是物质生活满足的了的吗?不!我希望国人提高素质,不是只想着改进生活,而是想我们民族有尊严的活着。只能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国度不仅没有前途,且是没有尊严的。即使中国的gdp达到世界第一,中国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赢得尊重,因为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比美国人还差得远。
中国总喜欢畅想“中国人的世纪”,其实,没有高素质的国人,21世纪依然是“中国人的世纪”,只不过是中国人做苦力的世纪。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受制于人,这是必然。你以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场”是什么好事?工场污染的是中国,不是那些发达国家。若真的成为“世界工场”,那么21世纪中国的环境必然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如今国人的环保意识并不高,政府宣传很不够的情况下,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将会变得更加恶劣。
在报纸电视大谈经济成就时,我要提醒国民非常重要一点——对于一届政府的成就,不要仅关注经济增长,还要看教育、医疗、环保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如果经济的成长只表现在数字上,而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进步,那么数字必然是虚的,毕竟,生活才是真实的。以愚之见,即使经济不增长,如果胡温在任时能做到没有孩子因为家穷而上不起学,那已是一届很伟大的政府了。
第162页
第一卷历史专区 中国教育举国之痛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4462
主题:中国教育举国之痛:16年播下龙种收穫跳蚤
作者:好好说句话发表日期:2005-10-08 15:07:43 [表状]
一,16年光阴,播下的是龙种,收穫的是跳蚤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对于许许多多和我一样从小在中国教育体制的阴影笼罩下长大的人,想必大家都在漫长的青春岁月里,为了所谓的应试教育而撒下斑斑泪痕,最后却在进入社会后,发觉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是如此微薄可怜甚至可笑。我们如农民---农民尚且可以春种秋收,我们所受的教育却相当于16年一季收穫,要用一生去赌。当我们付出了人生近20年最美好的时光去耕种这一块人生必种的良田,期望在这片地里能够收穫传说中的龙种,结果在20年后发现自己收穫的只是几只瘦弱的跳蚤时,人生中这一段最宝贵的光阴已经荡然无存。站在空荡而贫瘠的土地里两手空空欲哭无泪,这是何等窘迫的尴尬人生!环顾中国大地,该有何等庞大的尴尬群落!
人之一生,有几个十六年?
在一生中,又有几个十六年,有那样健康的身体和鲜活的灵魂可以付出?
在这个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老人去世,又有婴儿诞生,世界如此延续,而在中国,还可以继续推理:在这些婴儿长大后,必将有许多人被投入中国教育体制这个轮盘赌里。这个轮盘赌16年一局,而结果早已为千万人的结局揭晓:就是和千千万万的婴儿的人生一样被打造成千篇一律的庸人、俗人。
让人痛极而笑的是,这些可以用16年赌一局人生的孩子们,还必须要有幸投生在中国比较富裕的家庭,他们被公认为中国最幸福的孩子,因为他们可以上学。为这一局赌,孩子们要押上16年的光阴,许多家庭则要耗尽半生的积蓄!
任何事情都有付出和回报,不如来算一算在中国教育体制里我们的付出和回报吧:
我们的付出:
1,16年人生最美好的光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16年,如果算上读研或者自学进修的时间则是近20年。
2,16年来自家庭的资金支出:难以计算的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最主要支出的一笔庞大积蓄,如果把这笔庞大的积蓄换算成他们父母为此而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恐怕又是一笔令人瞠目结舌的支出---在许多家庭里,支援孩子读书,甚至成了父母活着的主要目的。
3,生活的乐趣和健康的身体:到底有多少青春岁月开心的笑容为枯燥的学习任务而让步,到底我们为了这枯燥的学习损失了多少健康,绝对是难以计量的巨大损失。
4,16年后为了弥补自己千疮百孔的知识结构而继续付出的终生自学的金钱和精力。
我们的收穫:
1,一个亚健康状况的身体:为了这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而枯燥的学习生涯,我们所损失的健康难以计算。去任何一个大学看看,那些梓梓学子们有几个还有强健的身板和清澈的眼神?越是刻苦优秀的学生,越是豆芽菜般羸弱,手无缚鸡之力。
2,一个扭曲变形的人格:从中国教育体制这个异怪?炉里出来的学生们,有几个懂得正义、良知和公理?有几个怀有拯济万民、造福人类的宏图大志?有几个人仍然可以象小学作文里说的那样,说自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说,这么多年来,笔者没有真正见到过一个!大家孜孜以求的是如何出人头地,如何挣大钱。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兴趣所在不外是考试,出国,留学,找工作,恋爱,同居,吃喝玩乐。有几个关心世界局势和中国前途?中国的大学生群体,除去他们脑袋里这些年死记硬背灌输进去的所谓“知识”,他们的人格和良知水平和那些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们没有多大区别----这么说倒可能是对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们的污辱,许多没有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们的人格和良知,真要比许多大学生们还好。许多大学生只所以没有犯罪能力,只是因为他们对良知和对丑恶一样无知罢了。
3,一张冠冕堂皇的大学文凭:这一纸文凭就是中国教育体制对我们16年付出这样如此巨大代价的终极回报,天下能有哪种生意象中国教育这样划算!----12年的辛苦(小学到高中),一场高考解决!16年的辛苦(小学到大学),一张文凭解决!当我们看到招聘会上汹涌的求职大潮,看到递上各式应聘材料的学生们脸上谦卑的笑容,当我们已经工作的人看到人事处把成堆的应聘材料随手扫入垃圾桶,有多少人会问一问:难道这些有幸可以读书的中国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吗?这些学生们象没头苍蝇般在各个城市的招聘会上蹿来蹿去,只为求得一个职位。即使那些清华北大等等名校的学生,可以轻易找到一个收入不错的职位,而一个职位也不过意味着另一个教育轮盘赌的开始:工作,攒钱,结婚,生孩子,然后把孩子再投入中国教育体制这个轮盘赌里,并且继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付出之后,再为孩子付出自己下半生的精力和积蓄。我们的雄心壮志到哪里去了?我们的远大抱负就是挣钱养家吗?我们再也不敢提“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梦想,只恐别人以为自己头脑有问题。
主题:二,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玩人体制
第163页
作者:好好说句话发表日期:2005-10-08 15:12:10 [表状]
如果说鲁迅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看出来“吃人”二字的话,那么我看中国从古到今的历史仍未改变的便是一部“玩人”的历史。王小波书里对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说法是“不过是做了回sha逼而已”,说白了就是当年广大知识青年被玩了一回。吴敬琏说自己早于2000年就放弃了对中国股市的研究,因为中国股市不过是个赌场,而且是很不规范赌场---赌场里面还有规矩,比如不能看人底牌,但在中国股市,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底牌,可以作弊、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吴敬琏的话说白了就是,中国股市不过是个玩人的股市。
那个杀害张志新的毛远新被审判后在交代材料中下结论说:“文化大革命错了,完全错了,彻底错了。”-----我们倒底还需要在事后总结多少个“完全错了,彻底错了”的历史错误?到底还要一次又一次地为这些“完全错了,彻底错了”的政策付出多少代价?!
比起上山下乡和股市,中国教育体制玩人的规模要庞大得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可以说中国所有稍有潜质的孩子都被玩弄其中----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啊,我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我们用着微软的作业系统时,有没有想过,我们已经将多少个比尔?盖茨扼杀在启蒙之中?到底有多少伟大的艺术家、经济学家、科学家...被扼杀在启蒙之中?
三,教育是中国最大的危机
且看小小的瑞士吧,人口仅700万,面积才4.1万平方公里---也就两个北京大小,却有16位诺贝尔奖得主,孕育了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旅游、酒店、工具机、钟錶、电子和仪器行业。
我们呢?234个瑞士那么大、18个瑞士人口那么多,却连一个土生土长的诺贝尔奖都没有。在许多年的苦苦盼望还是没有实现后,我们的经济学家终于又为我们创新了阿q理论:诺贝尔奖歧视中国,得不得没啥意思。其实鲁讯先生为我们发明的伟大理论可以套用在任何我们不如别人的地方,那样所有的问题就一了百了地解决了吧?当年慈熙太后不就是这样解决的吗?
回顾我们的政府报告,出现过多少次激动人心的(激动人大代表之心的)重视教育的语句啊:教育是百年大计!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财政再困难,也必须捨得投资把义务教育办好,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而实际情况如何呢?且看:
政府承诺在上世纪末要达到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至今尚未实现;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的教育经费仅占世界教育经费总和的百分之一;
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5.2%,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6%,高收入国家平均为5.5%。我国的年人均gdp现已超过1000美元,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我国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近年仍徘徊在3%左右,不仅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至今连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都不及;
目前全世界宣布实行法定义务教育的国家有170多个,在这170多个国家中,免交一切学杂费的国家达160多个,只有不足10个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书本费、杂费等费用,这其中就有中国;
目前我国有2亿左右中小学生,以一个学生一年平均收取各项费用500元计算,一年下来收取的总费用为1000亿元。而据最新公布的一条消息显示,2004年我国仅在官员用车、公款吃喝(相关报导上的用语是“招待费”)、公款出国旅游(相关报导上的用语是“出国考察)三项的花费就达7000亿元;
占中国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教育投资的23%;在有些地方,7个农民不吃不喝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
今年年初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显示,连续多年,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都排在第一位,超过了养老和住房。同时,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研究员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花费竟高达48万元;
据《财经时报》报导:2003年9月9日至21日,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托马舍夫斯基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随后,她在向新闻媒体公布材料时,称“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gdp的2%,远低于联合国所规定的6%”。而据中国官方的数据,“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已达到了3.41%”;
中国在联合国里,好歹占有常任理事国一席,但是其gdp投入,甚至不如非洲穷国乌干达,也不如邻国缅甸,更不用说还低于印度;
《青年时讯》2004年调查报告:2003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上,中小学教育收费荣列第二,仅次于第一名-泡沫产业房地产!
据有关统计:目前中国的大学生30%来自九亿人口的农村,70%来自四亿人口的城市。我国文盲8507万,90%分布在农村;
难道我们就只有将所有学子都拖入应试教育这个无底黑洞的“高考独木桥”这唯一的办法“最公平”吗?难道老祖宗的科举制度要管千秋万代吗?难道举国之智,居然想不出一个比“高考独木桥”更适合的办法来吗?在这“最公平”的高考制度之下,京沪的自行命题、特惠分数线又算什么?
第164页
----教育问题应该比长江堤岸的豆腐渣工程严重多了吧,对这种严重投入不足的教育豆腐渣工程,有哪位朱总理再出来怒骂一通?
----中国教育,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四,警告教育部官员:勿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
此段标题已经可以表达其意思,勿需多言。本人不过一介草民,如果言语有过激之处,请勿见怪。但是我可以坦诚地说,此文没有任何私心和阴谋,为的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期望:愿中国繁荣富强,前途光明。我拥护党的领导,认为持续的改良才是中国前行的康庄大道。看到此文的所有人,如果您有孩子或者将来会有孩子,请扪心自问,本文也是为了您的福利,请勿以有色眼镜看待此文。
第一卷历史专区 中国古代勇士征战必备工具————古代战车素描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166
中国古代勇士征战必备工具————古代战车素描
点击察看图片连结:
第一卷历史专区 小议古代西方三大步兵阵——古希腊、马其顿和古罗马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2884
小议古代西方三大步兵阵——古希腊、马其顿和古罗马
经常看到网上有议论古代西方的古希腊、马其顿和古罗马的步兵方阵如何厉害,我也稍微写几句。
从出现的时间上来看无疑古希腊步兵方阵战术最早,也是西方军事文明对世界军事的第一个贡献。希腊步兵阵是与希腊的青铜文化和城邦制度相适应的军事组织形式,士兵的组成主要是城市自由民,按照古希腊各个城邦的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在城邦(即国家)召唤时自带武器参加战争。希腊民间崇尚对身体的锻鍊与精神锻鍊并重;就像我们周朝的“君子六艺”一样有利于锻鍊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汗!通过古希腊遗留下的艺术品可以发现,注重写实的希腊艺术品如实反映了希腊人强健的体魄!无论口若悬河的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有扎实的肌肉、宽大的骨架。古希腊的很多锻鍊也和军事训练有关,例如标枪、摔跤等,这都使他们可以成为出色的战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腊步兵阵中的每一个士兵都装备有铜质的斯特林式头盔(鸡冠型的那种,皮特在特罗依里带的那个),胸甲,胫甲(小腿正面),圆盾,一到两只长枪(2.5-3米)和一只短剑(40-60厘米),整身装备超过25公斤!要身穿如此沉重的盔甲作战并不是没有经过训练身体不够强壮的人所胜任的,如此全套盔甲的昂贵盔甲也不是所有人能够装备得起的。所以比较富裕,身体强壮又受到过一定训练的希腊公民就因此走上了战争的舞台。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步兵方阵是唯一适用于希腊的军事组织、战斗形式。当时的希腊半岛奴隶制城邦林立,城市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有的城邦还将奴隶发放给他们用于劳动,因此公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因为大量繁重劳动由奴隶完成使市民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必须的训练,并有钱装备盔甲兵器,自愿为了城邦统治者利益而战。希腊各个城邦间的距离并不遥远,盔甲的沉重对作战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激烈的攻坚战和出于对自身安全的重视使他们倾向于使用防护力出色的重型盔甲。当时的希腊属于农商结合型经济,缺少马匹(而且没有马鞍和强弓,如果强行冲到重步兵中就是自寻死路)和骑马作战的经验与技术,这妨碍了希腊将步兵阵完善并最终导致了他的灭亡。
为了适应身穿如此沉重的盔甲作战对灵活性的损失,在作战时士兵们排成纵横数排的密集阵势用盾牌遮身,以长枪迎敌。在接近敌人后有时会使用长枪投刺敌人,当自己的长枪折断或过于接近敌人无法使用时抽出短剑进行格斗。在这一密集阵的周围有奴隶和僱佣兵组成的轻装步兵投石、投枪、射箭在主力重装步兵接敌前打击敌人,并有效掩护这一笨重阵型的侧翼和背后,保证是他们无坚不摧的正面而不是脆弱的侧后对敌。因为战争大多集中于希腊的各个城邦之间,过分沉重的盔甲因为行军和战争时间短并不算是过分的缺点攻城拔寨时的短兵相接、无坚不摧就发挥的淋漓尽致。
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派其甥阿尔塔弗涅斯率大军乘坐600艘舰只渡海西侵,直指雅典和曾出兵援助米利都的厄律特里亚。波斯军先攻厄律特里亚,遭到顽强抵抗,但这个位于优卑亚岛上的城邦终因叛徒出卖而陷落,城市被焚毁,居民被降为奴隶。此后波斯军便乘船来到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登陆扎营,要象攻掠厄律特里亚那样夷平雅典。但波斯骄横之师却在马拉松平原上遭到雅典公民军队空前勇猛的打击。
据估计,当时波斯海陆兵员总数在5万以上,还有号称无敌的骑兵。雅典倾全力徵集的部队只能达到1万人,斯巴达援军又因故不能赶来,雅典明显处于劣势。但是雅典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优越条件:首先,雅典全体公民战士有以死卫国的昂扬斗志,而波斯军多属各族强征入伍者,斗志不坚;其次,希腊有重装陆军的配备,当时雅典步兵全身皆着铜铁盔甲,以密集队形冲刺,波斯步兵则仅有藤盾护身,轻装而无甲冑;再加上雅典指挥官米太亚德曾在色雷斯居留,对波斯军队的虚实比较了解,又选择了恰当时机在清晨向波斯军营发动猛攻。在希腊登陆的波斯军队是主由弓箭手组成的轻步兵(真正的波斯人),另有其他民族的骑兵和步兵,机动性和中远距离打击能力超过希腊重步兵;希腊重步兵盔甲完备士气高昂正面攻坚能力超群。波斯军的登陆作战样式决定了这次会战的样式就是背海攻坚,以长击短的希腊军队运用两翼突破三面包围的作战方式击溃了波斯军,这次大战就是希腊步兵正面突击作战的典型战例。因此当战斗开始后,以前在波斯大军面前常遭败北的希腊人这次却取得极为光辉的胜利,波斯士兵被打死的达6400人,希腊方面则仅牺牲192人。波斯军被打得狼狈不堪,只有窜上舰船,离岸远遁。这次马拉松大捷使希腊人破除了波斯不可战胜的迷信,增强了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见波希战争)
第165页
当希腊打败波斯以后,就陷入了内战的泥潭(见波罗奔尼撒战争),在战争中削弱了自身实力的希腊就被来自北方的马其顿征服了。马其顿是一支希腊化的民族,他们有效的继承了希腊的文化与军事艺术,并在希腊方阵的基础上用自身的优势完善了希腊方阵。
马其顿步兵阵是在希腊步兵阵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步兵每人手持一只6-7米长的长枪,排成纵横十六排的步兵阵一致持枪对敌。马其顿步兵阵相对于希腊步兵阵有以下几个优点:
1编制相对固定,256名士兵形成纵横十六排,训练方便补充道其中的新兵和数个缺编步兵方阵合併后也能迅速恢复战斗力。数个乃至数十个方阵组成了横列数百人致数千人的大阵也能有效的运作。
2盔甲相对轻便,马其顿步兵大多装备轻装的盔甲,以防御对方的弓箭。他们主要依靠密集的队形和畅与对手的兵器保护自身的安全,因为很少有敌人能够冲过层层枪林杀伤他们。轻便的盔甲提供给马其顿士兵比较出色的机动能力,亚力山大的远征之所以能够实现也有部分功劳要归功于此。
3对骑兵的运用,马其顿的贵族大多有自己的农场,相对于希腊有很多的战马,而且很多马其顿贵族都保留了骑马作战的能力与传统,亚历山大大帝用他们组成了自己的禁卫军重骑兵--“同伴骑兵”。
马其顿方阵强于希腊方阵的主要战术优势是:
1根据编制组合既可以适应数千人的小战斗也能够组成数万人的巨型方阵进行大会战!作战组织模式化、严整而灵活适用范围广。
2全身装备的重量和盔甲对身体活动的限制远小于希腊重装甲,因此马其顿士兵进行长期行军的速度与战场上的机动性远强于希腊重步兵。
3骑兵的集中应用让马其顿军队拥有了在战场上除重步兵外另一支打击敌人的铁拳,是马其顿军队在战场上的战术更加多变。
经亚历山大改良的马其顿方阵形成了其固有的作战形式,在战线的宽大正面布置纵深16排的长矛重步兵组成方阵面向敌人。在他们前方是由僱佣兵投矛兵、投石兵和弓箭手组成的前卫,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步兵阵能够顺利布阵,并在两军正式交锋前有效杀伤敌人。在其中一翼(通常是左翼)布置轻步兵与轻骑兵,他们是由僱佣兵和下级平民组成,任务是牵制对方右翼兵力对中央步兵阵脆弱侧翼的迂回打击。右翼则由亚历山大亲率的重骑兵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击溃敌军左翼并对敌人的侧后进行深远的迂回与正面的重步兵对敌人进行两面夹击。一点两面?!
第一卷历史专区 19世纪后期列强海军概况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5056
资料卷 19世纪后期列强海军概况
英国
英国自近代以来,它的海军建设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成为大英帝国的坚强基石。英国政府有鑑于此,极为重视对海军的建设,始终把它放在比陆军更为重要的位置,重视之。19世纪后期,英国政府的海军建设目标是“欲使其国海军有对抗二大强国海军之强力”,就是英国海军要比第二、第三位的两个国家的海军加起来还要强大。为此,它在海军经费投入、舰队规模扩大、舰船技术改良等几个方面採取了较为得力的措施,收到了实际的效果。
英国国会每年都要就下一年度的海军经费预算案进行辩论,但都能顺利通过。“议会于预算案苟为扩张海军,无不立决。其当局者画策时或迟缓,则攻击立至。”据有关资料记载:1857—1858年度海军经费为8440100磅;1870-1871年度为9013000磅;1880—1881年度为l0321435磅;188l一1882年度为10497000磅;1884—1885年度为11599711磅;1890—1891年度为69000000美元,约合12700000磅;1900-1901年度为38791900磅。从这些统计数字我们可以看出,19世纪后30年中,英国的海军经费呈大幅度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1880一1881年度比1870—1871年度增加了1308435磅,使第1个10年间的增长率达14.5%,1890—1891年度又比1880—1881年增加了2203000磅,使第2个10年间的增长率达20.9%;1900—1901年度更比1890一1891年度增加了26091900磅,使第3个10年间的增长率达到创纪录的205.5%。最后10年的海军经费增加幅度如此之大,是与当时德国提出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一国际形势直接联繫在一起的。英国政府力图保持其海军对其他列强海军的绝对优势,所以不借耗费巨资与德国进行军备竞赛。
由于英国政府不断增加海军经费投入,它的海军所拥有的舰船数量和吨位也在迅速增加,海军的规模愈来愈大。1870年时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为633000吨;1882年有装甲舰74艘(含在建者5艘)合523080吨、非装甲舰85艘合189046吨,共计159艘712126吨;1890年时合装甲舰和非装甲舰共254艘计892361吨;1899年时为472艘合1265969吨(含鱼雷艇在内)。30年间,其舰船的总吨位刚好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增长3.3%。又,在1899年的472艘舰船中,1879年以前建造的有战舰8艘,海防舰11艘,巡洋舰6艘,炮舰和鱼雷艇31艘;1880一1889年间建造的有战舰15艘,巡洋舰47艘,通报舰2艘,炮艇和鱼雷艇123艘;1890一1899年建造的有战舰22艘,巡洋舰80艘,炮艇28艘,驱逐舰88艘,鱼雷艇lo艘。考虑到19世纪末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考虑到1870年英国海军舰船吨位的庞大基数,这个发展速度应该说是相当快的。如果拿同时期其他欧洲国家的海军舰船吨位水平来与英国进行比较,则更显示出其海军的雄厚实力。在这30年中,它的吨位数始终大于或相当于同时期西欧任何两国乃至三国海军吨位之和。
第166页
“英弗来息白”舰
在重视海军实力增强的同时,英国还非常注意海军舰船技术的更新。1873年义大利拟造两艘万吨级的新型铁甲舰,用旋转炮台法,装备22时口径之阿姆斯特朗大炮,英国得知此情,立即决定进行仿造,并加以技术改造。1876年下水之“英弗来息白”号即是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的。在这一时期,世界海军的许多新技术如铁甲防护、鱼雷、驱逐舰等虽然都不是英国的首创,但英国海军却能积极加以吸收,并很快使之达到实用化的水平,形成新的战斗力。因此,英国海军不仅其吨位居当时世界第一,而且其舰队的航速、续航力、装甲防护、舰载武器的攻击力等几个方面都首屈一指。以航速为例,到1891年,英国海军的装甲舰大半航速达16节以上,有7艘达18节以上。这个航速水平比同时期的法、德、俄、意、奥、美等都要先
进。再以速射炮为例,到1891年时其装甲舰上已装备了824门,比其他所有各国海军舰船上装备的速射炮总和还要多出几倍。
英国海军以海军部为中央行政机关,凡制造舰船、指挥人员和规划战事等一切皆为其职责范围。海军大臣为国会议员,对君王和国会负责。海军大臣之下设立海军委员,分管海军各专门事宜。海军实行志愿兵役制度,16岁以上之男性可应募入伍。其军官则必须经过专门院校的学习才具备任职资格。
英国海军的舰船绝大部分编入常备舰队,另有少数列为预备舰只。常备舰队在19世纪末根据英国的需要又分为:海峡舰队(驻英吉利海峡)、地中海舰队、支那海舰队(驻中国)、太平洋舰队(驻澳大利亚和美洲西海岸)、大西洋舰队(驻南非和美洲东海岸)。另在本土和爱尔兰设有三大军港和三大造船所。
法国
法国地处西欧,西滨大西洋,与英国隔海相望;南滨地中海,与义大利、西班牙为邻;东与德国接壤。在国防上,它既要防御陆上的强敌德国,又要应付海上强劲对手英国,客观形势迫使它要同时具有强大的陆海军。
普法战争使得法国陆军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而法国海军在普法战争中受影响较小,但其海军原有之舰船从1872年后因舰龄太长或式样过旧纷纷退役。为此,法国政府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仍不借筹拨大量经费以从事海军建设。1872年海军部提出建造217艘舰船、耗费93735loo美元的海军发展计划。1876年,又根据海军技术发展的要求,对此计划提出修正案,以期建造吨位更大、载炮更为先进的铁甲舰,将经
费提高到12130000美元。该计划立即获得法国议会的批准。1879年法国海军大臣表示:“法之战船,较欧洲各国战船,定列二等。乃各国尚且造头等大船,尽心船政,法若不加整顿,恐更居人后。”“凡
国家能备战船多而且佳者,后必能掌大权,威行海外。”但是,在法国国内还有一种主张,认为法国海军主要用于其沿海防御,适宜多造中小舰船,而不一定要造头等铁甲大舰船。两种意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之故,“海军方针,常无一定”。虽然如此,法国海军在19世纪末始终占居着世界海军第二的位置。
1870年时法国海军有舰船45.7万吨;1887年时为48.06万吨,其中装甲舰58艘33.68万吨,非装甲舰95艘14.38万吨;1890年时为53.5万吨,其中装甲舰61艘35.53万吨,非装甲舰102艘16.9万吨,另有鱼雷艇194艘1.07万吨。1890—1899年法国海军出现一个新的造舰高潮,10年间累计造战列舰16艘,装甲巡洋舰7艘,海防艘2艘,巡洋舰23艘,炮舰(艇)14艘、驱逐舰2艘、鱼雷艇u1艘,另有3艘潜艇。1899年时,法国海军共有各类舰船480艘,总排水量达65.25万吨。以1899年法国海军与西方列强之海军比较,它约为英国海军总吨位的一半,但却是德、俄、美等国海军的两倍。
法国海军之常备舰队在19世纪末分为:地中海舰队,以土伦港为其根据地;北海舰队,以布勒斯特等为其根据地。该两舰队装甲较好,实力较强,是法国海军的主力。此外还有太平洋舰队、印度洋舰队和远东舰队等,或派遣数舰,或仅有一舰,遇有战事时还可临时增派。
德国
“萨克森”舰
普鲁士经过200余年的努力,至普法战争时终于实现了统一德国的理想。德国近代海军创建于1867年,在普法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872年德国海军部向国会提出十年海军扩充计划,拟在1882年前建成铁甲舰14艘和巡洋舰20艘,加上其他舰船共计100艘。然此计划末全部实现,直到19世纪90年代初,德国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于陆军建设,而且在海军建设中防御主义占居上风,因此,无论是海军经费还是海军舰船的实力都比较有限。这一时期的德国海军只称得上是二流海军。
1890年时德国的海军经费为2300万美元,还不到当年它的陆军经费的1/5,只占当年英国海军拨款的1/3,相当于当年法国海军拨款的1/2。到1887年时,德国海军舰船总数为65艘,总排水量为17.6万吨。到1890年时,德国海军有72艘舰船约19万吨。这时德国还没有万吨以上的战舰,而多为两三千吨级的二等巡洋舰。其作战能力也多限于防御本国的海岸和河口。
俄国
在19世纪末期,俄国海军同其他西方国家的海军一样,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85—1881年),还是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三世(1881一1893年)和尼古拉二世(1893一1917年),都很重视海军建设。1870—1900年间,俄国政府对海军的拨款逐年增加,1870年时为1200万美元,1880年为1755万美元,1890年为2200万美元,1900年达4660万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11.6万美元。在同一时期,俄国海军的舰船数量和总排水量也在不断增加,1880年时为22.3万吨,到1900年达19l艘合39.7万吨。
第167页
在海军建设指导方针上,俄国从俄土战争结束到1895年这一时期,基本上奉行着一种防御性海军政策。它受美国内战的影响,仍旧建造和购买了许多海防铁甲舰,被俗称为“水上铁炮台”,还有一些巡洋舰和鱼雷艇。它给海军所规定的基本任务是当强敌封锁俄国海岸时,俄国海军如何突破封锁、击沉敌舰。波罗的海和黑海被认为是最主要的防御海区,很少有军舰长期驻守在外国据点上。1881年海军大臣所拟制的海军造舰计划也体现了这种精神。差不多在19世纪80年代的整整10年内,俄国所拥有鱼雷快艇数量之多,在所有的海军国家中部居于前列。事实上,俄国海军的这种防御性政策是与它的海军实力相对弱小
直接联繫在一起的。
到了19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海军受当时席捲全球的马汉海权论的影响,其海军政策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从前的重视防御转而强调进攻。俄国国内的造船厂开始转向建设一支有远洋战列舰的舰队这一主要目标。战列舰开始按类型建造而不再是个别的建造。这一时期下水或在建的一些舰船的吨位水平明显提高,11000吨级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波尔塔瓦”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虽不能称为世界一流战列舰,但也能和当时大部分的外国战列舰相媲美。俄国还设计并在英国定制了世界上第一艘8000吨级的破冰船“叶尔马克”号。与此同时,俄国海军开始更多地出现在远离俄国海岸的世界其他海域。他们在地中海建立了一支分舰队;向远东陆续派遣了一些一级战列舰,直至把太平洋舰队建设得像波罗的海舰队一样强大。
美国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开始执行一种缩减军备的政策。受门罗主义的影响,美国政府中许多人认为,美国并不需要强大的陆海军。因为,既然美国无意与欧洲列强竞争,国家就不必有一支强大的陆海军来向他们挑战。
受这种影响,美国的海军被大幅度削减。在5年的时间内,由原来的700艘战舰减少到仅剩下52艘舰船。而且所保留的这52艘舰船也都是些还在舰首安装前膛炮的老式木制帆船。拉丁美洲和亚洲,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后,美国开始从孤立主义走向帝国主义,它已经从俄国人手中买下了阿拉斯加,又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和萨摩亚群岛的帕果帕果获得了建立海军基地的权力。跃跃欲试要当世界大国的美国很自然地关注起海军的现代化来。切斯特·阿瑟总统对国会表示:“国家的安全、经济和荣誉都需要我们全面振兴海
军。”
“亚特兰大”舰
1883年,美国国会投票通过拨款建造3艘轻巡洋舰(“亚特兰大”号、“波士顿”号和“芝加哥”号)以及1艘通信快艇(“多尔芬”号),这些舰只组成了“白色舰队”,并成为美国近代新海军的开端。1884—1889年期间,国会又增批了再造8艘装甲巡洋舰、3艘非装甲巡洋舰、6艘钢制炮艇、3艘重装甲巡洋舰和几艘低舷铁甲舰。这样,到1890年,美国的新海军的总排水量已经达到12.2万吨。进入90年代后,美国海军又有10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13艘炮艇、12艘驱逐舰、15艘鱼雷艇和2艘潜水鱼雷艇下水。合计到1899年时,美国新海军已有舰船98艘32.4万吨。这样,美国凭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短短的时间已使其现代海军颇具规模,实现了在19世纪末赶超德、日,仅仅落后于英、法、俄三国海军的建设目标。
第一卷历史专区 抗战将士的六十条决死宣言!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14109
抗战将士的六十条决死宣言!
01.蔡廷锴(1892~1968,广东罗定人,时任第19路军副总指挥)
“卑军守土有则,尺地寸草,不得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决
不退缩。”
背景:淞沪抗战爆发之后,蒋光鼐、蔡廷锴等向全国发出如上通电,十九路军全军三
万官兵奋起反抗日军七八万人的猛攻,从1月28日至3月1日坚守上海,与敌血战33天,死伤
约万人。使日本侵略军受到重创,死伤万余名,四度更换指挥官。
02.陈诚(1898~1965,浙江青田人,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我生国亡,我死国存!”
背景:武汉会战前夕,陈诚视察户口要塞炮台,发表了战前宣言,称“湖口要塞,是
武汉门户,官兵必须树立与炮台共存亡的决心” ,全体官兵高呼“誓与倭寇决一死战,誓
死守卫湖口要塞。”后炮台阵地均被敌机和敌大炮摧毁,将士绝大部分壮烈殉国。
03.陈怀民(1916~1938,江苏镇江人,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
“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
背景:在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陈怀民的战机在击落一架敌机后受到5架敌机
围攻,他的飞机油箱着火。当时他本可跳伞求生,但他猛拉操纵杆,战机拖着浓浓的黑烟
,向上翻转了180度,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与日本吹嘘的所谓“红武士”高桥宪一同归
于尽。
第168页
04.陈文杞(1904~1941,福建莆田人,时任24师少将高参)
“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背景:中条山之战,陈文杞率部在闻喜,夏县等地与敌激战。日军向守军阵地施放毒
气,我军死亡惨重。后该师余部转移至台寨村附近,遭日机狂轰滥炸时,陈文杞身先士卒
,不顾生命危险,穿梭于枪林弹雨,指挥官兵坚守阵地。在最危急的时刻,陈振臂大呼上
述口号。后不幸壮烈殉国,终年仅37岁。
05.寸性奇(1895~1941,云南腾冲人,时任第3军12师师长)
“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
背景:中条山之战,鬼子集中重兵攻击12师,寸性奇师长在接受军长的命令率部突围
后,发现军部未能突围,寸又率部沖入重围营救军部,后身中八弹,拔刀自杀,这是临终
前的遗言。其父寸大进老先生恨自己已经88岁高龄,已经无力报国,遂绝食而亡,死后双
目不瞑。
06.戴安澜(1904~1942,安徽无为人,时任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
“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背景: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200师万余人赴缅参战。在东瓜保卫战前,他留给妻
子上述遗书。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号令全军:“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
。”戴安澜部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后在孟
关激战中以身殉国,终年38岁。
07.邓锡侯(1889~1964,四川营山人,时任川军第一纵队司令,第45军军长)
“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背景:1937年9月5日,四川举行约万人参加的“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
邓锡侯在会上发表了如上讲话。邓锡侯还说:“我们是踏着先烈们的血迹前进的,后方的
人民,要勇敢地踏着我们的血迹而来。前赴后继,一定能战胜敌人!”后邓参加了徐州会
战、太原会战,战功卓着。
08.佟麟阁(1892~1937,河北高阳人,时任29军副军长)
“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繫于一人者轻,而繫于国家
者重。”
背景:南苑之战爆发前夕,宋哲元已经下令,南苑军部撤到北平城内,佟麟阁应首先
撤离,此时夫人恰好送来书信,称父亲病重,佟执意不撤,回信道“大敌当前,此移孝作
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并诏所部曰:“此杀敌报国时也!
”后终于以身殉国。
09.杜聿明(1904~1981,陕西米脂人,时任第5军军长)
“督促本部官兵奋勇向前,不惜一切代价,全歼小日本钢军,夺回崑崙关,打出第5
军的威风来!”
背景:1939年11月,日军攻陷桂南战略要地崑崙关,为了夺回崑崙关。杜聿明向所属各
师下达如此作战命令。他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成功地包围了崑崙关之敌。日军被击毙
4000人,被俘1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被打死。取得了着名的崑崙关大捷。
10.范筑先(1882~1938,山东馆陶人,时任山东第六区专员、保安司令兼
聊城县县长)
“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肝脑涂地,亦所不惜”
背景: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两次要范筑先率部南撤,范向
全国发出如此通电。他的次子范树民在与日寇作战中牺牲,他强忍悲痛说:“民儿为国家
民族战死疆场,是死得其所。”后聊城失守,范筑先身受重伤,不愿被俘,举枪自戕,壮
烈殉国,终年56岁。
11.冯治安(1896~1954,河北故城人,时任河北省主席、29军代军长)
“寸土都不许退,可採取武力自卫。国家存亡在此一举,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
的坟墓!”
背景:1937年7月7日夜,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我驻军第2
19团第三营拒绝,日方即调动驻丰臺日军第三大队包围了宛平城。当地驻军向冯治安请示
,冯当即做出以上指示。之后日军突然炮轰宛平城,我军当即自卫还击。当天击退日军三
次进攻,用鲜血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
12.傅作义(1895~1974,山西荣河人,时任绥远省主席、晋绥军第35军军长)
“岳武穆38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
背景:1936年10月,蒙古分裂分子德王在日军指挥下,分三路大举进犯绥远。傅作义
召集所部进行军事部署。傅作义通告全军:“爱国军人守土有责,我们一定要打!”并表
示了上述抗日决心。后指挥百灵庙大捷,击毙日军千余人,俘敌200余人,绥远抗战胜利结
束。
13.高志航(1907~1937,吉林通化人,时任空军第四大队中校大队长)
“家仇国恨,等待何时!日机炸我同胞,向其讨还血债!”
第169页
背景:凇沪抗战爆发,日木更津航空队百架轰炸机开始轰炸江、浙,8月14日,敌机
八架进入杭州市区上空轰炸。航委会当时命令不抵抗,而高志航主张“将在外,君命有所
不受”,于是他下令起飞,并首开第一炮,击落日领队机。此战击落敌机六架,两架负伤
逃跑。后高被日空军炸死。
14.郝梦龄(1898~1937,河北藁城人,时任第9军军长)
“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背景:1937年忻口会战爆发之前,郝梦龄如此鼓励官兵。战争打到白热化阶段,他亲
自到前线督战,告诫官兵,“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
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郝梦龄
是抗日战争中我军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15.黄樵松(1901~1948,河南尉氏人,时任第68军第143师)
背景:“南阳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各位好友来生再见!”
1945年3月18日,日军三路大军进攻南阳。黄樵松受命死守,横下一条心,誓与南阳
共存亡。与好友握别时他发出如此悲壮言辞。黄还派人赶做一口棺材,搁置在师部门口,
亲笔写上:“黄樵松之灵柩。” 后日军猛攻,黄亲临前线指挥,随身卫士全被打死,他只
身到前沿阵地督战,阵地最终力保不失。
16.黄启东(1891~1938,湖南平江人,时任第23师少将参谋长)
“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背景:徐州会战爆发后,23师奉命从鲁西南移驻郓城、菏泽,日军土肥原率精锐师团
猛攻菏泽,该师官兵奋起抵抗,与敌激战数昼夜,伤亡惨重。师长李必蕃殉职后,黄启东
亲率余部冲锋10余次,头部中弹,仍唤卫士背着他指挥战斗。野战医院院长李少甫劝他上
担架,他坚决拒绝,颤抖着说出上述话,最后壮烈牺牲。
17.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时任国民党总裁、委员长)
“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
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
背景: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前夕,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指挥,并通过中央广
播电台发表这极其悲壮的讲话。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造成日军10多万人伤亡,中国军民
付出40万人伤亡的代价,但粉碎了日军一战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换来了战略相持阶
段。
18.蒋光鼐(1887~1967,广东东莞人,时任第19路军总指挥)
“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背景:淞沪抗战爆发之后,当时驻守上海的为第19路军,蒋光鼐担任最高指挥官。全
体将士决心抗击日寇,保卫上海。日军兵分5路进攻闸北,19路军奋勇抵抗,当即予以迎头
痛击。日军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四易主帅,死伤累万。在战争最惨烈的时候,
蒋光鼐这样表达他的抗战决心。
19.姜玉贞(1893~1937,山东菏泽人,时任66军65师196旅旅长)
“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
背景:1937年,日军7万人直扑太原,姜玉贞奉命死守原平等待援兵。他和5000官兵
下定决心,血战到底。与日军在此血战十日,反覆进行拉锯战,姜玉贞亲自率领敢死队沖
锋。后阵地上只剩下二三百人,姜玉贞奉命突围,但在突围途中中弹牺牲。原平死守为忻
口会战歼敌2万赢得了时间。
20.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时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背景:1932年4月,吉鸿昌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1933年5月,与冯玉
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
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后被国民党亲日
派杀害。
21.阚维雍(1900~1944,广西柳州人,时任31军131师师长)
“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
背景: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八个师团十余万人猛攻桂林,阚维雍指挥部
队沉着应战,打退了日军多次疯狂进攻,双方损失惨重。日军使用了毒气,6000抗日将士
被残害于岩洞中。在中正桥主阵地被日军突破后阚维雍将军亲自指挥敢死队,奋勇逆袭夺
回阵地。后桂林陷落,阚维雍自杀殉国。
22.李宗仁(1890~1969,广西临桂人,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汤兵团正在南进,很快就会进庄,你们不能后退半步,组织敢死队,发动反攻!”
背景:台儿庄战役最惨烈时,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3个师基本打光,孙来电哽咽着请
第170页
求“撤到运河南岸去吧,给我们留点种子吧!感谢长官大恩大德”,李宗仁做出如上答覆
。孙连仲悲壮地说:“绝对服从命令,直到整个兵团打完为止!”
23.李必蕃(1892~1938,湖南嘉禾人,时任第23师师长)
“误国之罪,一死犹轻,愿我同胞,努力杀敌。”
背景:1938年5月9日,日军十六师团进攻郓城,李必蕃令69旅死守。该旅守城不力,郓
城失陷。后日军重兵临菏泽城下,他率部迎战,获胜后兵分两翼作钳形追击。日援军赶到,进
行疯狂反击,他率师直属部队与敌军肉搏,后菏泽沦陷。他在城郊腹部中弹,临终前用军用
地图反盖于胸,上有如上字样。
24.李家钰(1890~1944,四川蒲江人,时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背景: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来灵宝县李部驻地劳军,李家钰亲笔
书写如此字幅。1944年5月21日,李率集团军总部官兵左右冲突,卒在秦家坡陷入日军伏击
圈。在敌寇密集火力射击下,总部官兵200余人全部殉难,李家钰头额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
弹破片击中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25.刘湘(1889~1938,四川大邑县人,时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第23集团军总司令
)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背景:“七七事变”爆发次日,四川省主席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呼吁“
一致抗日”。刘湘准备带病出征,部下多劝他不必出川亲征,他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
,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刘湘最终在前线吐血病发,
死前留下如上遗嘱。
26.刘茂恩(1898~1983,河南巩义人,时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
“我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死亦光荣,岂能求一时苟安,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
笑!”
背景:中条山战役,刘茂恩率部被日军包围,数次突围皆告失败,情况万分险恶,左
右僚属苦劝其更换便衣逃出,刘茂恩却凛然作色如此答覆。说罢拔出手枪要自杀,被侍从
死死拉住。刘茂恩和残余官兵已弹尽粮绝,已做好以身许国的悲壮准备。所幸风雨狂作,
山洪滚滚,刘终于趁机脱险。
27.罗芳珪(1907~1938,湖南衡东人,时任第89师529团团长)
“今日之战有进无退,有我无敌,后顾者必杀之!”
背景:台儿庄血战打响后,双方反覆拉锯战,汤恩伯军团快速驰援,89师罗芳珪团沖
杀在前,以上述话号召官兵。全团上下土气大振,连克敌阵地三处,杀进台儿庄。在敌从
台儿庄溃退的时候,罗芳珪头部和胸部中弹,临死前还以微弱的声音说: “我死不足惜,
你们要杀敌前进……”年仅3l岁。
28.马占山(1885~1950,河北丰润人,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我马占山心意已决,就是要和日本拼命!要是我打错了,给国家惹下乱子来了,你
们把我的头割下来,送到中央领罪。”
背景:“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採取消极抵抗政策,致使日军轻易攻陷辽、吉,
后又进犯黑龙江。日军在嫩江江桥制造事端,并向马占山下达武力通谍。马召集军政绅商
人士开会商讨对策,面对部分下属的软弱,他拍案说出上述话,并表示“一息尚存,决不
敢使尺寸之地沦为异族。”
29.马本斋(1901~1944,河北献县人,时任回民支队司令)
“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
背景:为了招降马本斋,消灭回民支队。日本人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日军对马母威
逼利诱,让她写劝降信说服儿子“归顺皇军”,享受“荣华富贵”,但马母坚贞不屈,并
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光荣牺牲。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上面
的话。
30.马玉仁(1875~1940,江苏建湖人,时任苏鲁战区第一路游击司令)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将自己未亡之躯,奔赴疆场,马革裹尸,何所惧哉。”
背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玉仁拉部队抗日,他的幕僚劝他保存实力,抗日不如降
日。他大为震怒,下令溺死他,称“谁当汉奸,我就打死谁!”1940年1月,他的部队与日
军血战,被其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马玉仁见状,热血上涌,手持冲锋鎗,从战壕中一跃
而起,带头冲上敌军阵地。他边沖边喊:“子弹不打有福的孩子!”战斗中,马玉仁腹部中
弹,壮烈牺牲,终年65岁。31.彭士量(1904~1943,湖南浏阳人,时任73军暂五师师长)
“余献身革命……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国家。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憾
。”
背景:1943年底常德血战,73军被四面包围,军长汪之斌命暂编第五师留下坚守石门
第171页
阵地,军主力向西突围。彭士量率部从14日夜晚到15日黄昏激战一天一夜,后敌机飞来,
投下重磅炸弹,并用机枪扫射,年仅38岁的彭士量身中数弹,永远地倒下了。部下在装殓
他的遗体时发现上述遗言。
32.齐学启(1900~1945,湖南宁乡人,时任中国远征军新38师副师长)
“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
背景:在缅甸卡萨之战前,齐学启向部下叮嘱。后他身负重伤被俘 ,他决心以一死
报国,拒绝换药和进食,敌旅团长询问有关情况,他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并猛
力向前夺刀自刺。两年以后,汪伪政权派陆军部长叶蓬等前去劝降,他怒斥叶蓬等“认贼
作父,不知人间羞耻事”。后伤重去世。
33.饶国华(1894~1937,四川资阳人,时任川军145师师长)
“现在正是军人报国的时候,我们要为国争光,流尽最后一滴血!”
背景:1937年11月,145师师长饶国华受命固守安徽广德以拱卫南京,他亲率435旅刘
儒斋团据守广德前五里阵地,在阵前振臂高呼此宣言。但孤军奋战,几被全歼,广德失守
。遂挥泪写下绝命书,称“驱敌出境,复我国魂!今自决于城,虽死无恨。”然后开枪自
戕,慷慨成仁。
34.萨师俊(1895~1938,福建闽侯人,时任中山舰舰长)
“诸人尽可离舰就医,惟我身任舰长,职资所在,应与舰共存亡,万难离此一步。”
背景:1938年10月,中山舰奉命开赴武汉上游26公里的金口迎敌,遭到日机狂轰滥炸
。中山舰重损不可救矣,萨师俊左臂、左腿皆重创,右腿不知所踪,化为一血人。然其继
续指挥,不离岗位,部下劝其离舰,萨师俊作此答覆,最终与一代名舰共沉江底。
35.宋哲元(1885~1940,山东乐陵人,时任29军军长)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背景:1933年初,日寇出兵侵占山海关,宋哲元率领军队奋勇投入长城战役。29军将
士在喜峰口歼敌3000有余,“喜峰口大捷”轰动了全国。芦沟桥抗战枪声打响之后,宋哲
元便命令师长以上的将领亲临前线指挥、督战,战斗之激烈,士气之高涨,实属空前。
36.孙连仲(1893~1990,河北雄县人,时任第五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河,杀无
赦!”
背景:在台儿庄进行最惨烈的拉锯战时,死守北门的第31师伤亡惨重,眼看抵挡不住
,且援军迟迟不至。师长池峰城来电请示孙连仲准予撤退,孙做出了如此答覆。池师长知
军令不可违,乃以必死决心,逐屋抵抗,任凭敌人如何冲杀,也死守不退……后迎来台儿
庄大捷。
37.孙立人(1900~1990,安徽庐江人,时任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
“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
背景: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38师连续占领新平洋、于邦
。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面前时,他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向参谋下达上述命令
。之后他与美军联手,把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打得死伤过半,狼狈逃出
胡康河谷。孙被誉为“东方的隆美尔” 。
38.孙明瑾(1905~1943,江苏宿迁人,时任第十军预第10师师长)
“中华儿女要壮烈,不畏死,不贪生,牺牲生命,救国救民,努力杀敌!努力杀敌!”
背景:1943年常德血战,预备第十师伤亡惨重。孙师长亲自操起一挺轻机枪向日寇沖
锋。后又用手枪、步枪猛射,最后以刺刀与日军搏斗,刺刀折断!后被日寇机枪击中多弹。
卫士抬孙突围,他目瞪卫士,忍痛高呼上述那句话,临终前仍向部署命令“贯彻命令,达
成任务!”
39.孙蔚如(1896~1979,陕西西安人,时任陕西省主席)
“倘有闻警先逃,不事抵抗者,定以军法从事。”
背景:1938年6月,当日军逼近黄河时,陕甘地区人心惶惶。孙蔚如在西安各界的集
会上讲话,力主坚守黄河,阻敌西犯,并坚决表示,自己身为陕省主席,绝不生离西安。
他主持的省政府也发出了“守土抗战”的通令。从而使主张撤退逃走者惭沮缄默,社会各
界也渐趋安定。
40.唐淮源(1886~1941,云南江川人,时任第三军军长)
“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背景:1941年3月,第三军被日军合围中条山,唐召集所部三位师长训话:“现情况
险恶,吾辈对职责及个人之出路,均应下最大决心,应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以存天地之
正气。”言罢令各师分路突围。唐淮源则被困悬山,三次突围受挫,伤亡惨重,弹尽粮绝
,即于大雨滂沱之中,遣去左右,饮弹自尽于悬山之岭。
第172页
41.王铭章(1893~1938,四川新都人,时任第122师师长)
“17日晚,我援军尚未到,敌大部队沖入城,即督所留部队,与敌作最后血战。”
背景:1838年春,日军猛攻鲁南藤县,王铭章决心死守滕城,命令把南北城门封死,
只留东西城门暂作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师部也由西关移进城内。后日军重炮轰城
,该师5000余人阵亡。王铭章向22集团军司令孙震发出上述最后电文,后不久拔枪自杀殉
国。藤县死战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时间。
42.王禹九(1902~1939,浙江黄岩市宁溪人,时任第79军少将参谋长)
“值此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
背景:淞沪会战爆发后,王禹九赴嘉定前线,路过南京,在遗嘱中写给妻子的话。1
939年3月20日,79军参加南昌会战,激战3天,79军伤亡过半,军部在虬岭陷入重围。3月
27日晨,王禹九率仅存特务连掩护军部突围,浴血苦战至中午,未能成功,王禹九多处中
弹牺牲,年38岁。
43.武士敏(1892~1941,河北怀安人,时任第98军军长)
“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
在1941年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候,驻守在中条山一带的国民党20万军队面对日军的威胁
,纷纷撤退到黄河以南,武士敏则率领98军将士浴血奋战。在中条山战役中,他亲临马头
山前线指挥,与敌人拼搏冲杀,阵地几易其手,伤亡极为惨重。武士敏将军宁死不屈,最
终英勇为国捐躯。
44.吴奇伟(1891~1953,广东大埔,时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
“小鬼子,你干不死我,我就干死你!”
武汉会战之万家岭战役,身为战役总指挥的吴奇伟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有次他
正与第四军军长欧震通电话,敌机俯冲扫射,他毫不理会,敌机机枪扫射竟电话机打碎,
惹得吴将军破口大骂。另一次,他和参谋长策划作战事宜,猛遭敌机轰炸,指挥部房子被
炸飞半头,另半头塌下来,将他和参谋人员埋在下面。
45.仵德厚(1910~ ,陕西三原人,时任台儿庄大捷敢死队队长)
“兄弟们!上刺刀!跟我上!”
背景:仵德厚当时任30师88旅176团3营营长,于1938年3月下旬奉命增援台儿庄。当
时日寇已从西北城角窜进城内,团长命令他率领全营从西门冲进去援助友军。这位中校军
官组成40人敢死队,手抡大片刀,腰束手榴弹,一马当先冲进台儿庄西门与日军血战一夜
,后40人只幸存3人。
46.谢晋元(1905~1941,广东蕉岭人,时任第524团团长)
“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
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日寇周旋到底。”
背景: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企图切断闸北、江湾中国军队的后路。谢晋元受
命率第524团官兵411人(谢对外诈称800人)留守闸北,掩护大部队撤退。他坚守苏州河北
的四行仓库三天三夜,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四行仓库巍然屹立,为国内外瞩目,百姓赞誉
他们为“八百壮士”。
47.解固基(1897~1937,四川崇宁人,时任川军43军26师152团团长)
“后退半步,格杀勿论!”
背景:淞沪会战战事正激烈之时,152团四连连长正向团长解固基汇报本连情况,忽
听友邻团团长大叫:“解团长,你的四连退下来了!”解气愤之极,拔枪便向四连长开了
一枪,四连长中弹后,仍举手敬礼向后转身,走了两三步后才倒地,解挥枪大喝如上口号。
之后解固基和两个营长阵亡。
48.肖山令(1892~1937,湖南益阳人,时任南京市市长、宪兵司令)
“誓死捍卫南京,与中山陵同在!”
背景:上海沦陷之后,日军重兵逼近南京。肖山令牢记革命军人守土卫民之责,临
危不惧,组织南京军民与日寇血战了26个昼夜。后数千日军水陆夹击,肖山令带领将士与
日军展开肉搏血战,激战5小时,终因众寡悬殊,背水无援,数千将士壮烈牺牲。肖山令也
大义凛然,举枪殉国,时年仅45岁。
49.薛岳(1896~1998,广东乐昌人,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岳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
背景:日军前两次攻占长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23日,以第40师团主力第三次进攻长
沙,薛岳在战前向所部下达了这个手令。并严令“各集团军总司令、军、师长,务必亲往前
线指挥,适时捕捉战机,歼灭敌军”。结果取得长沙大捷,歼灭日军5万余人,薛岳被日本人
誉为“长沙之虎”。
50.许国璋(1898~1943,四川成都人,时任第150师师长)
“军人应战死在沙场,你们要送我过江,是在害我呀!”
背景:1943年常德会战,许国璋的150师受命固守常德的门户陬市,上司命令不许退
第173页
过沅江。但150师根本抵不住日军第116师团的猛攻,全师几乎全军覆没,许师长重伤昏迷
,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被警卫抬过沅江,他大为震憾,担架上痛斥左右误己,之后夺过身边
卫士佩枪自尽。
51.杨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人,时任东北抗联司令)
“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指抗日到底)不会动摇。”
背景:1938年下半年,日军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重金悬赏杨靖宇
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
飢,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杨靖宇做出了上述表态,不
久后壮烈牺牲。
52.杨虎城(1892~1949,陕西蒲城人,时任17路军总指挥)
“拿出铁和血的牺牲精神,领导我们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背景:西安事变爆发之后,杨虎城在西安广播电台发表讲话,称就是剩了一兵一卒,
必用在抗日的疆场上,虎城就是这个决心,只要民族能够争得生存,为功为罪,虎城是不
计较的。希望全国同胞们以后不时指导,使虎城在抗日的战线上,不致有什么错误,虎城
是十二分的感谢。
53.余程万(1902~1955,广东台山人,第57师师长)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
胜利。”
背景:1943年常德会战最惨烈的时候,常德城区已成一片焦土,日机不分日夜狂投烧
夷弹,城内大火蔽天,余程万师长仍率残部死据城西南一角,拉锯搏斗。余师长此时已知
援军不可能如期抵达,决意全师战死常德。这是他给司令长官孙连仲的电文,孙当即泪如
雨下。
54.张自忠(1891~1940,山东临清人,时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吾一日不死,必尽我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
背景:这是他写给弟弟张自明的信。在枣宜会战牺牲的前夕,他从宜城东渡襄河督战
,仅率手枪营和七十四师的两个团,临行前留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的绝笔信中说,“本着我
们最终之目标(为国牺牲)向北迈进。以后公私,均请我弟负责。从现在起,以后或暂别
或永离,不得而知。”
55.张学良(1901~2001,辽宁海城人,曾任东北军总司令)
“能使我之血,得染敌襟,死得其愿矣。如蒙钧座之允诺,良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背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并同共
产党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但张不久后即被蒋介石***,不能亲自带兵参
加抗战。张学良多次通过探望他的宋子文、张治中向蒋介石表达抗日的决心。
56.张灵甫(1903~1947,陕西长安人,时任74军5l师305团团长)
“兄弟们,不怕死的给我沖,小鬼子也没有两条命!”
背景:淞沪会战恶战嘉定,日军自持装备先进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
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打
死打伤日寇800多人。之后的武汉会战,张灵甫率敢死队血战五天五夜,夺取张古山,为万
家岭大捷奠定基础。
57.张发奎(1896~1980,广东始兴人,时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
“尽最后一分力,流最后一滴血!”
背景:“七.七”事变后,张发奎表示“如果这次再不能对日作战,我决定入山为僧
,今后永不问世事”。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张任第八集团军兼右翼军总司令,指挥所
部在浦东击败日军数十次进攻并亲自指挥炮兵轰击日军司令部。撤出上海后,张发奎向部
署作此宣誓。
58.赵登禹(1898~1937,山东菏泽人,时任29军132师师长)
“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
。”
背景:“七七”事变后,赵登禹率部北上。7月28日晨,日军在飞机数十架的支援下
向南苑发起猛攻,赵右臂中弹负伤,部属劝其退出战斗,执意不肯。后奉命率部向城南大
红门集结,不幸被日军伏兵开枪击中胸部,壮烈殉国。这是临死前让部署转告给副军长佟 转自铁血
麟阁的话。
59.郑洞国(1903~1990,湖南石门人,时任中国远征军新1军军长)
“集中炮火,给我狠狠地轰,把密支那炸成碎片……要死的不要活的。”
背景:1943年春,新一军猛攻日军缅北作战的大本营密支那,日军藉此坚固工事拼死
抵抗。郑洞国亲临前线,採取掘壕推进、分割包围、逐个歼灭的办法,并指挥部下对敌进
行地毯式轰炸。最终导致日军全线崩溃,密支那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切腹自杀,日军缅北
第174页
防御体系从此土崩瓦解。
60.周同(?~1938,河南省开封人,时任藤县县长)
“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吾愿开此先例。”
背景:周同就任藤县县长近3个月后,日军就开始猛攻藤县,他不分昼夜地发动民众
组织抵抗,协助王铭章师守卫城池。王铭章战死后,他抚尸大哭,对身边的人说:“中国
不会亡!中华民族不会亡!中国人民是不会向敌人屈服的!”说完突然纵身一跳从城上坠
下,以身殉国。
37.孙立人(1900~1990,安徽庐江人,时任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
“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
背景: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38师连续占领新平洋、于邦。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面前时,他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向参谋下达上述命令。之后他与美军联手,把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打得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孙被誉为“东方的隆美尔” 。
第二卷轻武器 m134型速射机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1379
枪
世界上射速最快的m134型速射机枪
美国陆军型号称为m134型速射机枪格林(gatling)7.62毫米弹药速射机枪(minigun)用途广泛,美国空军型号称为gau-2 b/a型,美国海军型号称为gau-17/a型。目前,这种速射机枪最高射速高达6,000发/每分钟,被称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该机枪于60年代初,原通用电气公司(现为洛克希德·马丁军械繫统公司)在机载m61al“火神”6管速射机炮上发展而成,系列口径从5.56毫米 (0.223英寸)一直到25毫米(1.0英寸)。最初美国空军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发展出7.62毫米口径6管gau-2型航空机枪,採用电力驱动,由一名乘员操作,用于美国空军的轻型飞机和直升飞机上,极高的射速威力惊人,并曾在越南战争期间广泛使用。
美国空军的gau-2b/a型速射机枪,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改装后也大量採用。在最近几年中,美国海军已经开始使用gau-17/a型来替换服役时间较长的各型25毫米(1.0英寸)链式弹药机枪和0.50英寸口径重机枪。美国陆军的m134型能非常容易的改进用来射击其它的较小口径弹药,像是xm214型5.56毫米“袖珍型-速射机枪”。
具体结构方面以美国陆军m134型速射机枪为例,採用回转联动装置,组件包括一台驱动电机,六个枪机部件,六个可移动的枪机轨道,枪管套管部件,后部枪枝架,六根枪管,枪管夹持部件,保险部分,套管盖和二个快速释放销。因为转动部分在固定套管盖内,枪机部件和套管盖主凸轮轨道随动,引起枪机部件随着移动轨道往复移动,击发弹药。每个枪管被固定安装在枪管夹具部件中和枪机部件成一直线,在一台电机驱动下转动。基本尺寸:长度29.5英寸,重量35磅,有效射程1,500米。该机枪若以6,000发/分钟射速在l秒钟内水平面±45度扫射,则在200米距离上每间隔3.14米,便命中一发子弹。採用北约组织的7.62毫米口径标准弹药,包括m59、m80实心弹(bali)、m60高能试验弹(hp)、m6l穿甲弹(ap)、m62曳光弹、m63训练弹。m134型可靠性(mrbf)为250,000发,寿命600,000发,每根枪管寿命l0,000发,散布为6.5密位(80%的命中数)。
美国海军gau-17/a型在uh-1 n、h-3和h-60型直升飞机上使用,现在提供给机组人员使用的是2000/4000发/每分钟两种可选择射击速率。在uh-1 n配置中,速射机枪能在直升飞机前部固定并且被飞行员遥控射击。gau-17/a型速射机枪系统组成的部件由电缆、机枪驱动电机、一个mau-201/a或一个mau-56进弹机,可弯曲的弹药馈给滑槽和一个弹药存储系统。弹药存储系统有4,000发链装7.62毫米待发弹药的备弹能力。
美国陆军m134型“速射机枪”系列的m21、m27、xm50和emerson mini-tat被用于uh-1、oh-6a和oh-58a型直升飞机上使用;xm18e1、m28和xm64在ah-1g和mod ah-1s直升飞机上使用;xm53在ah-56a直升飞机上使用。m134还在美国陆军和美国空军的广泛范围多种轻型固定翼飞机和一定数目的美国陆军特种部队飞机上使用。
第二卷轻武器 7.62mm56式冲锋鎗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32
56式冲锋鎗是我国50年代初根据前苏联ak-47突击步枪设计和制造的一种冲锋鎗,国外称其为56式突击步枪,1956年完成设计定型,随后装备我军。
此枪在各种环境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都很高,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鎗,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该枪採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可单、连发射击。瞄具是柱形准星,方形缺口双照门,“l”形翻转式表尺,表尺射程0~800米。
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52千克,空枪重4.03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发射中国56式7.62毫米普通弹、曳光弹、曳光燃烧弹和穿甲燃烧弹(简称7.62毫米枪弹),弹头初速710米/秒,理论射速600发/分。
第二卷轻武器 7.62mm64式微声冲锋鎗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244
64式微声冲锋鎗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一种新型冲锋鎗,1964年完成设计定型,随后装备我军,主要用于侦察兵、伞兵和其他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
第175页
该枪採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可单、连发射击。瞄具是柱形准星、方形缺口双照门,“l”形翻转式表尺,表尺射程100米、200米。
此枪全长843毫米/635毫米(托伸/托折),枪管长244毫米,全枪重3.4千克,30发弧形弹匣从弹,发射中国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鎗弹,弹头初速513米/秒,理论射速1315发/分。
第二卷轻武器 7.62mm81式自动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81
81式自动步枪是70年代初设计的,1981年设计定型。它和81-1自动步枪、81式轻机枪合成为81式枪族。
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该枪族的出现,使中国的武器基本适应了当今世界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部队的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
它射击精度较好,机构齐全,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深受部队的欢迎。该枪自动方式採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可实施单、连发射击,用30发弹匣供弹,弹头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具能用空包弹发射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全枪重3.4千克,全枪长955毫米,枪管长440毫米,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500米,战斗射速45~115发/分。
第二卷轻武器 7.62mm85式微声冲锋鎗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23
85式微声冲锋鎗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一种新型冲锋鎗,1985年完成设计定型,主要用于侦察兵、伞兵和其他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
它是64式微声冲锋鎗的简化型,其外形和消声机构与64式冲锋鎗一样,有些机构则与85式轻型冲锋鎗相同。
此枪的主要优点是可发射51式和64式手枪弹,发射64式手枪弹消声果最好,噪声可减少到80db,发射51式手枪弹时,消声效果稍差。
该枪採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可单、连发射击。瞄具是片状准星,觇孔照门,翻转式表尺。此枪全长869毫米/631毫米(托伸/托折),空枪重2.5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发射中国64式7.62毫米手枪弹时,弹头初速300米/秒,理论射速800发/分。
第二卷轻武器 7.62mm56式半自动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438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按照前苏联7.62毫米ckc半自动卡宾枪仿制而成的,1956年定型生产,装备部队使用达30年之久。
1956年前后我国引进了前苏联的全套技术资料,对我国枪械生产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我军具备了7.62毫米班用武器枪族:56式冲锋鎗、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机枪。班、排装备有了很大加强,实现了班用武器弹药通用化。
该枪族虽威力大,但系仿制品,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如,枪刺短且刚性差,木托强度也不够好,材料利用率低,採用含贵重金属镍、铬材料较多等,枪械寿命6000发。现在它已退役,“告老还乡”了。
56式半自动步枪自动方式採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用10发固定弹仓供弹,发射7.62毫米56式枪弹。全枪重3.75千克,全枪长1025毫米,枪管长520毫米,4条右旋膛线,弹头初速735米/秒,战斗射速35~40发/分,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第二卷轻武器 7.62mm53式步骑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78
中国7.62毫米53式步骑枪系仿前苏联7.62毫米1944式步骑枪的产品,于1953年定型生产,曾在部分部队投入使用。
该枪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外引进的第一批全套的枪械产品技术资料,为我国枪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实战的验证,它具有射击精度好、故障少、枪刺刚度强等优点,但由于它属于非自动武器,本身存在着战斗射速低、操作使用不便、全枪重量大、弹匣容量小和耐腐蚀性能差等缺点,不能适应紧急和突发战争的使用要求,因此,在部队使用时间不长即被撤换。
它採用非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单发射击,5发固定式弹仓供弹,发射7.62毫米53式枪弹,弹头初速820米/秒,全枪重3.9千克,全枪长1020毫米,枪管长520毫米,4条右旋膛线,战斗射速10发/分,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3000米,枪械寿命5000发。
第二卷轻武器 手枪中的王者——沙漠之鹰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294
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的“沙漠之鹰”手枪于20年前问世,有9毫米、12.7毫米等多种口径。 9毫米口径的“沙漠之鹰”手枪的独到之处是採用导气式自动工作原理,枪管固定在套筒上,套筒在后部,内装枪机。该枪全枪长260毫米,枪管长152毫米,容弹量9发,配用马格努姆手枪弹。 12.7毫米口径的“沙漠之鹰”手枪于1991年首次亮相,当时的名称为“沙漠风暴”,1992年更名为“沙漠之鹰”。该枪也和9毫米手枪的结构基本相同,採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它具有可调式扳机机构。塑料握把为整体式结构,其造型犹如一个 u字,由一个弹簧销固定在受弹口后面,多边形枪管经精铸而成。该枪可配备8倍的瞄具
第二卷轻武器 ah94突击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525
第176页
ah94突击步枪:让“世界枪王”ak74走到尽头
名扬世界的ak74枪族遭遇挑战。挑战它的是“同胞”ah94突击步枪。还在1996年,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开始装备ah94突击步枪。然而由于经费限制,至今只有少数部队装备了它。
在1999年8月车臣战争中,首次使用ah94的俄海军陆战队士兵都说它“棒极了”。士兵像爱护小提琴一样爱护它。美国情报人员设法搞到了ah94步枪。但ah94的总设计师尼科诺夫说:“美国轻武器专家完全可以拆卸和仿制ah94式5.45毫米自动步枪,不过,这种枪的混合后坐力动作机理是他们永远无法掌握的。”
ah94是根据混合后坐力动作机理设计的,採用单发、两发和连发射击方式,射击密集度超过ak74数倍。它射出的5.45毫米×39毫米枪弹侵入有生目标体内会马上翻滚,乃至发生变形和破碎,由此大大增加能量转移。
ah94部件採用由玻璃纤维增强的高强度聚合物制造。它还保存了用枪托肉搏的特性。它可挂枪榴弹,也能安装拆卸式多用途枪刺,而且装卸快速方便。它的多项技术性能确比ak74有明显的进步,这预示着“世界枪王”卡拉什尼科夫的ak步枪时代快走到尽头。
第二卷轻武器 伊朗的kh-2002突击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518
kh-2002伊朗出品:可以上刺刀的突击步枪
伊朗的kh-2002突击步枪。看它的外貌你或许会感到奇怪,这个传统伊斯兰国家的国产轻武器精品怎么会与欧美国家的名枪相似?它的大提把、两脚架、枪口装置有点像法国的famas步枪,直通握把底部的扳机护圈又非常类似于奥地利的aug步枪,发射的还是北约制式的5.56毫米步枪弹。
kh-2002式突击步枪採用了较为先进的模块化结构设计思想,枪托后部是用模制聚合物材料制造的,採用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以便于左右手射击。闭锁机构位于提把下方,可受到提把的保护。提把包含表尺瞄准具,也可以安装光学或夜视瞄准具。位于弹匣插入槽后面的枪托左后侧设置有射击选择钮,有单发、自动射击、3发点射和保险4个选择位置。
kh-2002突击步枪是一种低后坐力、高精度的轻型武器,可以换用780毫米、730毫米和680毫米3种不同长度的枪管,使用780毫米长的枪管时,有效射程为450米,最大射程2.5公里,初速900~950米8秒,射速为800~850发8分,配用长枪管、带容弹量为30发的空弹匣时重3.7公斤。它与其他突击步枪有个很大不同。它不仅可以安装两脚架,还可以上刺刀。
第二卷轻武器 反器材狙击步枪rt-20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674
克罗埃西亚反器材狙击步枪rt-20:威力大后坐力小
口径20x110mm hispano
传动方式手动拉拴上弹
携带长度920毫米
重量19.2公斤 带前支架
战斗长度1330毫米
弹药基数单发
有效射程1800米
它是一种威力很大的大口径狙击步枪,既能打装甲车,也能打直升机。它于1990年出世,全名为rt-20型大口径狙击步枪,由克罗埃西亚rh-n公司制造。
rt-20採用了工艺先进的枪管、优异的瞄准镜和完善的制退系统,具有很高的射击精度。它发射的高爆炸药和反装甲子弹都适用于防空。反装甲子弹不单可击毁敌仪器设备(反器材),还能有效地对付加强了装甲防护的步兵战车。14.5毫米反装甲子弹重130克,射击初速850米/秒。
rt-20狙击步枪全长1.33米,枪管长920毫米,连同瞄准镜和双脚架重19.2公斤,单发手动装弹,最大有效射程1.8公里。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枪管上面设计了一种长反作用管。反作用管的后面部分为反作用喷嘴。当射击时,一些热火药气体从枪管到反作用管形成一个反向爆炸,具有反作用力(与枪枝的后坐力方向相反),这样可抵消和减弱枪的后坐力,加上rt-20装置的较大的枪口制退器也会减少后坐力,因而rt-20是一种火力威力大却后坐力小的反器材步枪。
rt-20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对射手技能要求高,要求射手掌握一些特殊的射击技巧以避免来自废气冲击的损伤。它显得体长身重,不便在狭小空间内使用,也不便隐蔽。
第二卷轻武器 匈牙利杰帕德狙击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265
匈牙利制造的“杰帕德”狙击步枪。它在欧洲有比较好的口碑:小国出好枪。这是因为它远射精度高,结构简单实用。“杰帕德”已发展成狙击步枪族。从口径上分,有12.7毫米“杰帕德”和14.5毫米“杰帕德”。从装填方式看,有单发装填式“杰帕德”和半自动式“杰帕德”。半自动式结构特徵与单发装填式类似,但在长度上增加了加长型号。从枪托上说,它又分有托型和无托型两种。基本型“杰帕德”枪长1.5米,枪管长1.1米,枪重18公斤。它的望远瞄准镜安装在弹膛位置的加强了的枪管套上。两脚架不像常规那么靠前。前握把下端有可调的保持步枪稳定的驻锄。
第二卷轻武器 德国amp公司的dsr-no.1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89
“三条腿”狙击步枪:德国amp公司的dsr-no.1
看它的样子就与众不同,设计理念非常独特。它的枪管“悬垂”于两脚架之上,而不是与其连为一体,这使它的两脚架可以大幅度地作3轴运动。它的枪托长度可调节,其尾部有手柄。手柄的支撑架可触地,成为第“三条腿”。它有两个弹匣,扳机后面的是射击用的,扳机前面的是备用的。它能使用4种口径枪管,变换口径只需调换与之相配的枪管、枪机、枪机卡笋及弹匣即可。它就是dsr-no.1狙击步枪,由德国着名的amp技术服务公司研制。
第177页
dsr-no.1狙击步枪零部件採用新材料制造,主要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以及增强玻璃纤维材料。枪长990毫米。它可同时安装昼夜瞄准设备。它的扳机设计科学,能防止在装枪时不慎触动扳机造成走火。dsr-no.1狙击步枪还具有射击精度高的特点。美中不足的是枪太重了,约5.9公斤。
第二卷轻武器 ak47突击步枪的起源以及发展史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2394
7.62mm突击步枪ak—47式7.62mm突击步枪是前苏联着名枪械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俗称冲锋鎗,从研制到装备部队时间很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在与德国战争中深感托卡列夫 cbt-----38 半自动步枪火力不足,且有底缘的7.62mm枪弹无法保证可靠的全自动射击。因此,研制新型弹药和与之匹配的突击步枪成为当时苏联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次大战结束前,n·m·耶里萨罗夫和b·v·瑟明研制成一种名为m43式7.62mm中间型枪弹。为发射此弹,有许多枪械设计师设计了样枪,其中有西蒙诺夫、苏达耶夫、斯帕金、布尔金、捷格加廖夫等。西蒙诺夫的样枪叫ckc 45式,是第一支发射m43式7.62mm新枪弹的步枪。苏达耶夫于1944年也研制出了他的样枪。卡拉什尼科夫于1946年才研制出样枪。经过多次评审试验,卡氏样枪击败了所有对手而被採纳,并于1947年定型,1949年装备部队。前苏军摩托化步兵部队、空军和海军的警卫、勤务人员使用木制或塑料制固定枪托型,伞兵、坦克乘员和特种分队使用摺叠金属枪托型。
现在,ak47式突击步枪是世界上最着名,装备范围最为广泛的步枪,除前苏外,也装备前华约各国以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中都在使用,有的还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以色列的加利尔7.62步枪、芬兰的瓦尔梅特m 60式、m 62式、m 82式的7.62mm步枪,就是参照ak--47式设计的;波兰的 pmk----dgm----60式和前南斯拉夫的m 64式7.62mm步枪也是它的仿制品。中国也于1956年仿制ak47制造出名为56式7.62毫米冲锋鎗,在当时全军范围内装备,这支仿制步枪是我军装备时间最长的武器,直到80年代初,才停止生产。
椐不完全统计,ak47突击步枪以及由它发展或仿制的系列步枪在全世界的用量近9000千万支,后来该枪于50年代末期由其改进型akm7。62mm突击步枪取代。
ak47突击步枪的结构原理极其性能特点
1、ak--47的枪械结构和发射原理
该枪枪管与机匣螺接在一起,其膛线部分长369mm枪管镀铬。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都很好。机匣为锻件机加工而成。弹匣用钢或轻金属制成,不管在什么气候条件下都可以互换。
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
快慢机位于枪的右侧。当快慢机装定于自动位置时,单发阻铁的后突出部被快慢机下突出部压住,不能转动,故扣不住击锤。此时,击发阻铁扣住击锤而成待击状态。扣压扳机后,阻铁解脱击锤,击锤回转击发。此后,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击发阻铁和单发阻铁都扣不住击锤,只有不到位保险阻铁卡笋能抵住击锤卡槽。当机框复进到位压下不到位保险阻铁传动杆时,卡笋即脱离击锤卡槽,击锤回转击发。以后则重复上述动作,实现连发射击。
当快慢机装定于半自动位置时,首发弹击发前,阻铁扣住击锤而成待击状态。扣压扳机后,阻铁解脱击锤,单发阻铁也一同向前回转。若扣住扳机不放,则击发后击锤被机框压倒的同时即被单发阻铁扣住。此时,由于机框未复进到位,不到位保险阻铁传动杆向上抬起,卡笋和击锤卡槽之间有少许间隙。当机框复进到位,再次解脱不到位保险阻铁时,击锤被单发阻铁扣住,若再次发射,必须先松开扳机,使单发阻铁解脱击锤,击锤随之被击发阻铁扣住再次成待击状态。
如果机框复进不到位,枪机闭锁就不确实。此时,机框的解脱突笋没有压下不到位保险,故保险阻铁卡笋不能脱离击锤卡槽。因此,即使扣压扳机,击锤仍不能向前回转,于是形成不到位保险。
快慢机柄在最上方位置时,其下突出部顶住单发阻铁后突出部和扳机后端突出部的右侧,故扣不动扳机,实现保险。若此时击锤在待击位置,弹膛内有枪弹,因扣不动扳机,击锤不能解脱,所以形成后方保险。若此时击锤在击发位置,因扣不动扳机,阻铁不能向前回转,击锤后倒时即被阻铁挡住,机框只能后坐一很短的距离,不能将弹匣内的枪弹推进弹膛,故形成前方保险
2、ak--47的特点和主要的性能参数
ak47式突击步枪动作可靠,勤务性好;坚实耐用,故障率低,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但是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与小口径步枪相比,系统质量较大,携行不便。该枪採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机构,其突出特点是动作可靠,故障小,能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使用,而且武器操作简便,连发时火力猛。在这里我举一个小小的例子,美国越战期间,有许多美国士兵仍掉m16步枪改用缴获的ak47突击步枪来对付敌人,由此可见,ak47在实战中的威力以及好用之处。
下面我在列出ak47突击步枪的一些主要参数以供参考
第178页
口 径----7.62mm
初 速----710m/s
有效射程----300m
枪口动能----1980j
理论射速----60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 弹 量----30发
全 枪 长----699mm
固定式枪托----870mm
摺叠式枪托----860mm
枪托打开----870mm
枪托摺叠----645mm
枪 管 长----415mm
膛 线----4条,右旋,缠距240mm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4.3kg
准 星----柱形
照 门----u形缺口式
第二卷轻武器 俄罗斯aps水下突击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6327
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美国各自建立了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团,使世界陷入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冷战。为了扩大各自在全球的影响和势力范围,美苏双力都非常重视进行以情报战和制造敌方内部混乱为主的秘密战争,频繁派遣各种人员秘密潜入对方国家及其盟国。
由于任务的特殊性,秘密作战人员的兵器装备需求与常规部队有很大不同。自20世纪60年代起,双方开发研制了大量形形色色的特种作战武器。但直到1990年苏联解体以前,这些武器和它们所参加的秘密作战本身一样,一直被神秘的面纱所遮盖。像本文的主角——前苏联开发的aps水下突击步枪就是一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水下战斗兵器,目前仍然装备俄罗斯水下特种作战部队,登陆后亦可用于陆战。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最近几年各国陆续解密了一批历史文献,为广大军事爱好者了解这些特殊武器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aps水下突击步枪
1989年12月,风光旖旎的地中海马尔他岛。离岸不远的地方停泊着一艘豪华客轮,前苏联总统米哈依尔·戈巴契夫正在和美目总统乔治·布希举行历史性的会谈。世界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期待着冷战的结束。
游轮之外的水域里,24小时都部署着前苏联克格勃特种作战部队的16名蛙人战士,负责防卫水下安全,他们手中的武器便是当时还不为西方所知的aps水下突击步枪。根据命令,任何企图从水下接近游轮200米之内的活动目标都将遭到射杀。
美国人正是在这次会谈中意外发现苏联不仅已经研制成功了水下突击步枪,而且已经投入了实战使用。aps水下突击步枪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制,一直不为人所知,到此时方由前苏联主动公开,其保密工作效率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传统的捕鱼和潜水防鲨用的水下射击武器由来已久,它们大多使用橡胶,弹簧和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动力来发射箭矢。而aps水下突击步枪则属于纯军用水下射击武器,採用了完全不同的独特设计,其弹药装填了特种火药作射击动力,既可进行点射,又可进行连射。连发方式与普通步兵自动武器一样可以切换,包括全自动(长点射10发)和半自动(短点射3—5发)。水下射击极限水深40米,登陆后无须更换弹药,有效射程100米。aps水下突击步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种既可以在水下也可以在陆地进行射击的特种武器。
消息传开以后,各国都争先恐后地希望搞到样枪,甚至不择手段。不久,一次围绕aps水下突击步枪的间谍事件便成为世界各国新闻头条。俄罗斯反间谍机构在海参崴远东舰队基地拍摄了此案的侦破过程,并将录像带提供给了各国媒体。
数年前,在海参崴军港,一名西方情报人员设法认识了一名在俄罗斯远东舰队服役的士官。几次接触后,用金钱做诱饵要求该士官设法搞到aps水下突击步枪和水下夜视装备。这位士官马上报告了俄反间谍机构,俄方决定将计就计,命令该士官继续保持与间谍的接触。就在西方情报人员满心欢喜、带着约定的酬金前往交换aps水下突击步枪时,俄反间谍机构早已埋伏四周,暗中拍摄了所有过程,并当场逮捕了这名倒霉的西方情报人员。随后,俄罗斯便公布了事件的全程录像。
直到现在也没有搞清苏联在冷战结束之前是否向其他华约成员国提供过aps水下突击步枪,即使提供过,肯定也是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否则不可能瞒过西方近三十年。1992年俄罗斯携带aps实枪参加了希腊雅典举行的防务展,此后又陆续参加了几次西欧防务展。但俄罗斯人显然还有所保留,他们对该枪的结构和性能一直避而不谈。
aps水下突击步枪数据
口径 5.66毫米
全长 823毫米(枪托打开)
枪身长 303毫米
重量 2.725千克
弹容量 26发
射速 约350发/分
塑料射击手柄。后方略窄,便于收回摺叠枪托。
回旋式扳机,加装空间宽阔的护手。
射击转换开关。按90度间隔,左为长连发,上位短连发,右为保险。开关较小,不易操作。
asp水下步枪。杆式伸缩枪托,标志性塑料弹夹。枪身龙骨明显有卡拉什尼科夫ak/akm系列步枪特徵。枪托收起。零件均为金属冲压成形,外观简洁。
龙骨右侧枪闩,与枪机基座连动。
第179页
枪机射击手柄。表面极光滑,但因成直角,握持稳定。
龙骨前部。为了在枪机前进时尽快排水,採取开放设计,但无护手。
完整的枪机和基座。直线激发方式。
枪机基座。枪机回旋角度比卡拉什尼科夫ak47/akm系列步枪要小。
枪机和基座因兼做撞针,被加长。
aps水下突击步枪的开发
历史的指针走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与前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隔海相望的土耳其和伊朗,一个是北约成员国,一个是亲美政权。北约组织的海军特种部队经常从他们的港口出发,对前苏联黑海舰队进行拍摄、监听等侦察活动,有时甚至还会组织蛙人分队潜入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内部。
为了粉碎北约的侦察行动,前苏联在黑海舰队成立了特种水下作战部队(pdss)。其编成是军官7名,士官30名,士60名,共约100人的连级编制。同时着手进行专用水下作战武器的研发工作。aps水下突击步枪开始于1969年。
远在千里之外的莫斯科近郊,有家名叫“特西尼特奇马西”的普通公司,在这个怪异名字掩护之下的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研究所。其正式名称是“中央精密机器制造研究所”。在前苏联时代,该所专门承担为克格勃的特工人员研制开并生产特种装备的任务。水下武器的研发就在此开始。
中央精密机器制造研究所指派设计师拉西米尔·v·西莫诺夫担任开发工作。西莫诺夫是开发sks半自动步枪的着名设计师谢尔盖。西莫诺夫的堂兄弟,1935年出生在机枪制造之都——克布罗夫市,长大后进入德尔斯克工业技术大学学习,1955年毕业后从事了两年军事爆炸物的研究工用,1957年进入中央精密机器制造研究所。拉西米尔·v·西莫诺夫具备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由于成功开发了aps水下突击步枪这种独一无二的特种武器,西莫诺尔受到苏联政府的嘉奖,1983年被授予苏联卓越发明家称号和政府勋章。
军方最初要求开发蛙人部队执行水下警戒任务时使用的手枪,后来又要求研制威力更强的、用于水下突击的步枪。手枪构造相对简单,于1971年完成,型号为spp-1;而构造复杂的aps水下突击步枪则又多花了一年时间。
aps水下突击步枪的基本设计以米哈依尔。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akm突击步枪为蓝本,属于导气式工作原理,可以进行长短点射。
弹药的开发同时进行,aps与普通步枪一样使用装填火药的子弹,但经过特殊改进使之适于水下射击。在此期间,设计师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水下射击时,弹丸出膛后受到水的压力,动能集聚减少,迅速翻滚而失去威力。为此特别採取了长弹身、大弹重的设计。
aps水下突击步枪的原理
aps水下突击步枪的基本设计仿效ak47枪族,其外形与卡拉什尼科夫ak47/akm系列近似,同样採用导气式原理,射击时产生的气体导入设于枪机上方的气体吸收装置,推动活塞使枪机后退,解除闭锁。闭锁採用枪机旋转方式,枪机左右设有闭锁环。
由于水下压力远远大于空气压力,因此水下射击时枪枝各部分运动阻力很大,尤其是击发装置,为此採用了与ak47枪族完全不同的设计。卡拉什尼夫系列使用的内藏式旋转撞针在水下环境使用会由于阻力极大而造成击发力量不足。随着水深的增加,甚至会产生无法击发的问题。如果单纯加大撞针弹簧弹力和质量,不但为设计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且在陆地射击时又会由于击发力过大而损坏子弹底火。后来设计师引进了枪机击发原理,用质量大的枪机基座代替了撞针。
由于枪机基座本身质量大,因此无论水下还是陆上均可保证足够的击发冲击力。射击开始时,拉动枪闩将枪机置于后退位置,完成准备。扣动扳机后,枪机和枪机基座继续向前,带动枪机旋转完成闭锁。此时枪机基座仍继续前进,为枪机撞针提供击发力,撞针穿过枪机从前方冲出,击发子弹底火。为了适应这样的设计,aps水下突击步枪採用了机枪上常见的开放式枪机和全闭锁结构。
开放式枪机优点是击了装置质量大、击发稳定,缺点是射击时枪机的剧烈运动会影响射击精度。由于aps水下突击步枪本身有效射程短;空气中100米;水下状态时,水深5米处射程30米、20米处20米、40米处11米,所以採用开放式枪机对射击精度的影响不会很明显。
aps使用mps水下专用弹药(一种不锈钢箭弹),由于该弹药轴向尺寸很长,一旦卡进枪管的来复线,将导致膛压迅速升高而带来危险,因此aps枪管最终採用了滑膛设计。为防止腐蚀并增强强度,枪管内壁进行了镀铬加工。
瞄准装置由固定后准星和立式前准星组成,射程固定。由于面临水下特殊环境,在陆地上射程也有限,该枪不装备瞄准镜等精确射击装置。另外,水中目标的移动也较缓慢(除非是条鲨鱼),而水下射击本身也难以完成精确瞄准,因此概略瞄准就足够了。
保险/射击转换开关在枪身左后方,由于尺寸较小,在水下和带手套操作时不太方便。弹夹为宽大的扇面形状,以适应特殊弹丸的尺寸,为防止箭弹交叉造成供弹故障,塑料制弹夹内部有中央隔板。
第180页
mps弹药数据
口径 5.66毫米
全长 150毫米
药筒长 39毫米
弹丸长 115毫米
弹丸重量18.5克
初速 365米/秒
枪口动能 581焦耳
mps弹药。普通弹药,钢制弹头长115毫米,可减少动能损失并能有效防止翻转;曳光弹,用于确认弹着点。
mps水下弹药
mps水下专用弹药与aps步枪同时开发并完成。领导设计小组的皮奥托·萨佐诺夫和奥雷格·拉夫琴科由于成功研制此弹药于1983年获得政府授勋。
mps弹丸口径5.66毫米。药筒与普通枪弹完全相同:金属弹壳,内装发射药,弹壳底部中央有可击发的底火。特别之处在于其弹头部分非常长,外形呈一支短箭状,用不锈钢制成,其长度是口径的20倍,达到115毫米,可以有效防止弹丸在水下翻转。
为使mps弹头在水中运行平稳,设计师还特意在其头部设置了一个直径1.5毫米的平台。人们通常认为尖锐的物体有利于减少水流阻力,能够获得更好的水下运动特性。但实际上,水中与空气中完全不同,只有顶端平坦的物体才有稳定地前进。这一点已为流体力学理论和实验所证实,所以目前各国现役的先进鱼雷都採用平头设计。又如,为了提高捕鲸枪精度而开发的顶端为平头的矛箭,在实践中显示了优越的水下运动性能。mps弹头从顶端到弹头的过渡没有採用弧线,而是使用直线连接,这种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弹头的水下性能。
普通弹头在水下射击时会由于水的阻力而迅速失去动能,所以一般捕鱼枪都使用橡胶和弹簧动力发射金属制长矛。在水中运动的矛状物体质量越大,损失的动能越少。基于同样原理,mps箭形弹丸的重量达到18.5克,初速只有365米/秒,所以在空气中射程也较短。
mps水下专用弹药分为普通弹和底部加装发光材料的mpst曳光弹。水下与陆地不同,能见度很有限,尤其是军港等地,海水的透明度更低,因而难以判断子弹的去向。使用曳光弹可以迅速确定弹着点,在连发时尤其有效。
aps整枪和弹药研制成功后,于1975年前后正式列装。但它的使用和配发仅限于少数部队:首先配备了黑海舰队pdss水下特种作战部队以及担负特殊使命的克格勃内务部队,后来其他舰队陆续成立的水下特战单位也装备了该枪。在俄罗斯高科技武器大量出口的今天,aps仍旧只由俄海军特种人员使用,因而始终保持着秘密武器的特殊地位。
弹夹插口。枪机必须后退较长距离才能装弹。
弹夹俯视图。为防止子弹交叉,设有中夹隔板。
弹夹。下端狭窄部分是储存弹簧的地方。
塑料弹夹。因使用箭形弹药,呈较大的扇型。
分解过程:
1、确认无子弹后,按下扳手推弹夹。
2、将弹夹底部突起按下,使底部闭锁打开。
3、拉出隔板。
4、取出弹簧。
5、龙骨右侧面后端扳手上转90度呈垂直状。
6、拔出固定针。
7、抬起龙骨上部,成倾斜角沿龙骨向后拉出。
8、从枪机基座取出复进簧。
9、旋转气阀导轨的固定螺母。
10、向后取出导轨。
11、握住枪机向后拉。
12、龙骨缺口和枪机上的部分对齐后,取下左基座。
13、取下整个基座。
14、将枪机向后旋转使枪机上的卡点旋出基座后,取下枪机。
15、取下气阀导轨的固定螺母。
分解过程:
1、确认无子弹后,按下扳手推弹夹。
2、将弹夹底部突起按下,使底部闭锁打开。
3、拉出隔板。
4、取出弹簧。
5、龙骨右侧面后端扳手上转90度呈垂直状。
6、拔出固定针。
7、抬起龙骨上部,成倾斜角沿龙骨向后拉出。
8、从枪机基座取出复进簧。
9、旋转气阀导轨的固定螺母。
10、向后取出导轨。
11、握住枪机向后拉。
12、龙骨缺口和枪机上的部分对齐后,取下左基座。
13、取下整个基座。
14、将枪机向后旋转使枪机上的卡点旋出基座后,取下枪机。
15、取下气阀导轨的固定螺母。
分解过程:
1、确认无子弹后,按下扳手推弹夹。
2、将弹夹底部突起按下,使底部闭锁打开。
3、拉出隔板。
4、取出弹簧。
5、龙骨右侧面后端扳手上转90度呈垂直状。
6、拔出固定针。
7、抬起龙骨上部,成倾斜角沿龙骨向后拉出。
8、从枪机基座取出复进簧。
9、旋转气阀导轨的固定螺母。
10、向后取出导轨。
11、握住枪机向后拉。
12、龙骨缺口和枪机上的部分对齐后,取下左基座。
13、取下整个基座。
14、将枪机向后旋转使枪机上的卡点旋出基座后,取下枪机。
15、取下气阀导轨的固定螺母。
分解过程:
第181页
1、确认无子弹后,按下扳手推弹夹。
2、将弹夹底部突起按下,使底部闭锁打开。
3、拉出隔板。
4、取出弹簧。
5、龙骨右侧面后端扳手上转90度呈垂直状。
6、拔出固定针。
7、抬起龙骨上部,成倾斜角沿龙骨向后拉出。
8、从枪机基座取出复进簧。
9、旋转气阀导轨的固定螺母。
10、向后取出导轨。
11、握住枪机向后拉。
12、龙骨缺口和枪机上的部分对齐后,取下左基座。
13、取下整个基座。
14、将枪机向后旋转使枪机上的卡点旋出基座后,取下枪机。
15、取下气阀导轨的固定螺母。
第二卷轻武器 中国97式5.56毫米狙击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728
在轻武器小口径化成为趋势的今天,狙击步枪也开始向小口径化发展。出现了一批活跃在警用领域的小口径狙击步枪,如瑞士的5.56毫米sg550狙击步枪等。由于是发射ss109步枪弹,所以射程比较近,在600米以内。
有人认为,由于现代战场的变化,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的狙击步枪射程有600米也足够了,小口径狙击步枪逐渐形成市场。
我国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装备部队后,得到部队狙击手的一致好评。为此,针对国际市场行情,我国研制成功了97式5.56毫米狙击步枪。该枪与88式在外观上基本一样,在结构上继承了88式“无托、无提把、无腮垫”的结构形式,保持了其精度高、可靠性好、人机工效好等特点。
97式与88式相比,主要的变化是在自动机方面。自动机是自动枪械发射时完成自动循环的各机构和装置的总称,包括闭锁机构、供弹机构、击发机构、退壳机构、复进装置、发射机构、保险机构等等。97式和88式的自动机形状基本一样,但尺寸有所不同,毕竟5.8重弹与5.56毫米弹的差别是很大的。比如研制过程中,97式在抛壳时曾将5.56毫米弹的底缘切掉了,原因就是弹壳的材料不同。5.56弹为铜弹壳,5.8弹为钢弹壳,铜比钢软,採用原来的抛壳系统力量太大,需要调整。后来试验中又出现惯性击发、底火被击穿等等问题,相应地调整了击针的重量、击针头部的直径、击针突出量等等。
精心设计和调整后的97式步枪成为了一支高精度的狙击步枪。由于它发射的是5.56×45毫米ss109弹,因而主要作战任务是杀伤600米以内的单个重要有生目标,破坏敌重要仪器等。与88式相比,它的有效射程有所下降。也配白光瞄准镜,可起辅助战场观察和测距的作用。
第二卷轻武器 中国95式自动步枪步枪优缺点分析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348
95式步枪设计分析
随着95式突击步枪分发部队与逐渐开放供给外界射击,其遭受的批评也越来越多;不外乎枪本身设计优劣与使用者是接受新观念等问题。
新式的95式突击步枪引入部队后,新观念并未一起引进,中国部队里竟还有採用旧
式错误的训练作法,在射击预习中在95式突击步枪前段枪管下,依然挂块砖头来训练士兵站立姿势持枪臂力与重量稳定度。95式突击步枪有一超大的扳机护弓设计,有前握把的作用。不过,这种与握把距离过近的设计,没有真正考虑持枪人体工学,反倒延续以往中国士兵在手握弹匣持枪的习惯,造成士兵各自发挥创意,有不同的握持方式甚至捧起护弓底部作为支撑。
瞄准装置/提把/枪机拉柄
为了控制成本,95式突击步枪并未如aug将光学瞄准镜列为标准配备,而採用传统机械式瞄准装置,因无托枪的短枪身和后置的准星座设计,也造成了95式突击步枪瞄准基线过短的问题,在射击精度与有效射程上也有所影响。
95式突击步枪最大的设计败笔在于固定式提把,且枪机拉柄置于提把内,且早期採取错误的高拉柄设计,这使得95式突击步枪瞄准装置位置再向上提高,使得士兵自掩体后方需冒生命危险暴露面积进行瞄准射击,且高耸的柱体式准星座在携带上也容易碰撞勾外物。
m16式的提把只适合在休闲状况下提枪慢行,战场上激烈行动中,若用提把无法单手把稳住枪枝,摇晃的枪体会阻碍行动。而今战术枪背带的搭配,也使得突击步枪提把显得多余。m4a1卡宾枪的可拆式提把和滑轨座设计,则是彻底解决这方而固定提把所带来的不便问题。
95式突击步枪之枪机拉柄位于提把内,不论左右乎皆可方便操作,如同法国famas设计,早期为简易外露的钢制枪机拉柄,在使用上应会有射击热传导和结构强度问题,之后的改进是降低拉柄高度与加宽改进设计,不过在操作上却较为不便。
抛壳方向设计
95式突击步枪射击后的抱怨,是在退壳过程中硝烟的刺鼻、熏眼和持续射击后护手握持的温度等问题,其实都是预期中的无托式步枪缺失。在大陆的军事杂志,不时可见对95式突击步枪有诸多建议,更改退壳口向下的设计是其中之一。提出者应是不了解枪械设计的原理,因为此议会涉及更大的变动,枪械退壳口方向的设计。除了人机工学中左右操作方向考虑外,有一重点在于与自动供给弹的弹匣相对应配合,等于是完全推翻的重新设计。
第182页
向下方抛壳的构想,亦曾有枪械设计师在此方面提出解决方法,p90和calico冲锋鎗就是其中较为人所熟知设计;但这两款枪械的弹匣设计较为复杂,射击过程的供给弹可靠性和故障排除耗时不便,最让人无法完全放心。且向下抛出的高热弹壳,难免触及碰到贴腮瞄准的射手,以致这两款冲锋鎗最后用“集弹袋”来解决这方面的困扰。
无托步枪有效缩短枪身后,另一最大的隐忧是弹膛过于接近射手脸部,即使碰不到机率非常低的弹膛意外爆炸危险,但每次射击所产生的燥音,导致听觉受损、接近退壳口火药燃烧废气吸入、贴腮瞄准退壳门热气传至右脸颊,长期下来都是不能忽略的射击伤害;fn枪厂新设计的f2000枪机内採用套管推抛式的退壳设计来解决无托枪枪械抛壳方向问题,封闭枪机的也改善了废气与噪音问题,不过复杂机构的可靠性和枪机内散热,又成为新的问题。
保险/射击选择钮
95式步枪的击发系统是以传统步枪架构而发展出,所以保险/射击选择钮还是在枪机下后方,操作时必须大动作的分手拨动;要改成瞄准时右手握持提把仍然可操作保险/选择钮并非不可行,但这考验了设计单位的机械巧思能力,而今的95式步枪设计其实是牺牲了士兵的操作便利性和临时紧急应变速度,来屈就该步枪机械设计不足之处。
5.8毫米弹药
5.56毫米的97式突击步枪推出,其实也说明的5.8毫米口径并未获得第三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同採购,加上95式突击步枪1997年出厂价就近4000元人民币,过去大陆外销步枪的低价优势已不复在;若要採用军事援外免费赠送,除了要考虑枪枝的造价问题外,还需一併帮援助国替换现有步枪口径的问题,这时大陆版的ak47突击步枪反而比较95式或97式更加具有援助效益。
一些国家军事单位和枪械专家,倒是对使用5.8毫米子弹的95式突击步枪感到兴趣,想窥视该枪弹的奥秘,不过并非是要从95式突击步枪中学习到设计,而是分析探讨其5.8毫米子弹设计与表现。发展在后的5.8毫米子弹,有着超越ss109的必要使命,在发展阶段考虑到中国缺少铜的困境,所以使用钢质弹壳,为了退壳的顺畅,所以5.8毫米子弹在弹壳锥度上较北约5.56毫米子弹大,加上子弹底部边缘较宽(10.43毫米)、子弹全长较高(61毫米)、使用较厚的塑料弹匣以增加结构强度,并且为达30发的基本装弹量等综合因素,造成了95式突击步枪弹匣过长过宽和弧度过大,在卧姿时射击也间接提高士兵的危险暴露面积。
无托枪的迷思
无托枪设计的步枪有着缩短步枪整体长度、便于携带等优点,但不可否认的确存有许多设计和使用上的缺点,有些可以靠设计来克服,有些是难以解决;若设计者在发展阶段未能于一开始认清问题,在设计阶段就尽量克服改进,即使定案批量生产,日后都会成为无可避免的必然缺点,当然一些修正是可以改善小缺点,但一些重要的改进将涉及更多牵动,除非捨弃另起炉灶重新设计,否则只有让士兵去以人就枪地接受缺点。
95式突击步枪在发展的过程中,曾有过一款採用传统设计有摺叠枪托的版本,但从未曝光过。以现今突击步枪的发展与设计而论,其实已经到了成熟阶段,新设计的突击步枪如何在众多国家和现有步枪中抢得注日焦点呢?採取无托枪设计往往都能获得突出的效果,但若要回归军用步枪设计的实用性评估时,大多数时候无托枪设计反而成为扬弃的方案。传闻95式突击步枪现已暂缓生产与重新评估全面换装计划,并以95式突击步枪内部机件为发展基础,进行另一型传统的摺叠枪托的设计工程。
榴弹发射器
35毫米枪挂榴弹发射器最大射程是360米,其框架式瞄准具为片状准星与翻转式表尺,刻度为75—350米,在一份报导中称95式突击步枪的qlg91b-35榴弹发射器在100米的表现不错。其实可分析其背后的意义,由于95式突击步枪是采无托枪设计,造成瞄准基线不足和榴弹发射器发射管的截短设计,都使得最大射程有所受限。
5.8毫米枪弹展望
整体分析5.8枪族,现今发展了一系列三种不同任务子弹:步枪弹(qbz-95突击步枪)、机枪弹(qbb-95 lmg班用机枪、qjy-88通用机枪、kbu-88狙击枪)、手枪弹(92式5.8毫米半自动手枪),不排除将来会有真正狙击弹和冲锋鎗弹出现。虽然步枪弹与机枪弹必要时可以通用在步枪、狙击枪与机枪上,依任务用弹分类过多,使得5.8毫米步枪弹/机枪弹却无ss109单一制式弹种类的后勤优点。
从5.8毫米子弹自1971年论证试验,到跨21时代这一系列发展,反倒多次显示出最基本的方向与目标未能明确,后续有为充实5.8枪族全系列而发展的意味,但忽略了不同枪械的不同弹头口径与弹头设计目的,而自我陷入5.8的数字迷思中。5.8毫米口径为满足通用机枪、轻机枪、突击步枪、狙击枪、冲锋鎗、半自动手枪等六种不同功能的枪械,经过长期间的论证和不断的修正来达到需求,最后是达到5.8毫米数宁上的统一,但却待研制达10款以上不同类型的枪械。
如今5.8毫米弹药的发展规模已难以叫停,不似当年87式步枪和轻机枪可小批量试验评估的具有弹性,从中可以发掘新缺点作为日后改进的地方。早期设计单位刻意忽略的问题和设计不足之处不予面对,除了设计部门和制造工厂所面对的是现实的考验;就突击步枪设计角度来看95式,如还坚持无托枪设计,则需有高达10项改进需要进行。平心而论,95式突击步枪所暴露出问题并非没有解决的对策,但个人在此不作任何建议;而5.8毫米子弹在发展初期却是错失了前瞻突破的规格制定,造成现今向国际推展不动的窘境。
第183页
中国5.8毫米枪弹系列未来的展望,最终还是如同今日般,成为全世界单一国家的特定枪弹口径,很难成为国际标准。
第二卷轻武器 qbz95小口径班用枪族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5145
小口径枪弹重量小、初速高,在一般的步兵战斗距离内(小于400m)有足够的杀伤力,并且在负荷下可提高携弹数量,在经过论证和试验后,在1978年正式决定我国小口迳自动步枪採用5.8mm口径。1987年,我国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完成设计定型,命名为qbz87式5.8mm自动步枪(简称87式自动步枪),并开始少量试制,配发部队试用和徵求意见。根据部队试用所提的意见,87式自动步枪不能完全满足军方使用要求,因此在1989年军方使用部门又提出研制第一代5.8mm小口径班用枪族,并提出更高的战技指标要求。
此次研制新枪汇集了工厂、院校、研究所和使用部门的科技人员所组成的联合队伍,经过6年时间的研制,新型枪族中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于1995年设计定型,分别命名为qbz95式5.8mm自动步枪(简称95式自动步枪)和qbb95式5.8mm班用机枪(简称95式班用机枪)。该枪族于1997年作为解放军驻港部队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后来又增加了短枪管的qbz95b短突击步枪,这三种武器一般被简称为95式枪族。目前95式枪族及其他5.8mm口径班用枪族已经装备许多作战部队,不过还没有全面替换81式枪族。
95式枪族为无托结构,导气式自动方式,机头回转式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具为觇孔式照门。枪族内自动机构件完全通用,步枪与机枪之间通用件占很大比例。通用组件有机头、机框、枪机、复进簧、击发机、发射机、弹匣和弹鼓,以及带槓桿缓冲装置的枪托。通用件的比例高,这对生产和维修十分有利,枪族内不同型号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枪管长度。下表为枪族中三种枪型的对比表:
qbz95自动步枪 qbz95b短突击步枪 qbb95班用机枪
全长 746mm 609mm 840mm
枪管长 463mm 326mm 557mm
全重 3.25kg 2.9kg 3.95kg
初速 930m/s 790m/s 970m/s
理论射速 650rpm
战斗射速 单发 40rpm
连发 100rpm
直射距离 370m ? 680m
有效射程 400m 300m 600m
弹匣容量 30rds 30rds 75rds
95式枪族採用导气式活塞短行程使自动机获取后坐能量,回转式机头有3个闭锁突笋,机头与枪机框的连接以圆柱体进行,在此圆柱体上有一个连体的开闭锁及前后运动的带动凸起。开闭锁作用面设计在凸起的顶部,后坐带动面设计在凸起的根部。该设计不同于卡拉斯尼柯夫在机头闭锁支撑面的外圆上设立带动凸起的思路,也不同于西方类似结构(如fnc)。
95式枪族机框上的开闭锁螺旋槽的设计藉助于m16的设计思路,在开锁螺旋面同直面之间设计一个平滑过渡的空间曲面,採用数控技术逐点编程铣削而成。为便于编程加工,在机体内圆柱体的展开图上给出一个圆弧。这种过渡的结构使开锁撞击大为减少,提高了自动机动力特性。曲线槽前端设计了一个间隙,它可使机头开锁后藉助于火药燃气压力先期后坐,实现预抽壳,又可使机头同机体一样具有一个后坐速度,减少了机体带动机头的撞击能耗。
95式枪族的下机匣採用了铝合金槽式结构,优化设计时分析了枪机自动机运动平稳、附加惯性力矩,在射击中机匣所承受负荷也大幅度降低。一般槽式下机匣(以ak结构为典型)尾部有一堵固定“钢墙”,是自动机到位撞击体和上下机匣的连接体,也可作为缓冲装置的支撑体。自动机拆装时,必须在“钢墙”前垂直移动,再平行脱离或进入机匣导轨。但95式枪族採用尾部开通式,用一个活动销子与上机匣连接,上机匣尾部固定一个(轴固定)槓桿式自动缓冲器(连同缓冲器),自动机从导轨中直接平直抽出。
枪管内膛精锻成形,并进行镀铬。枪管节套为合金钢材料,但铝合金下机匣与钢制节套的连接方式没有採用m16的整个圆周的全包容的方式,而是用节套下面的两块平板同槽式机匣两个内侧面相配,以两个空心销子固定起来。这些下机匣的新结构带来的优点是结构紧凑,销孔至端面是8.9mm(而56式冲锋鎗“墙”厚为21.5mm),对全枪长、重量都会带来好处:缓冲器位于可拆件上机匣,把上机匣取下后自动机可以平直抽出装上使用方便,对槽式机匣是一个创造;缓冲器採用槓桿式,结构简单,可以利用作用力臂不同把缓冲簧设计得体积很小。
95式枪族大量採用高强度的轻型材料以减轻重量,如下机匣为高硬铝合金(热模锻造的毛坯),强度大,一个铝质机匣重约300g,如果用钢材生产则会重达860g,而经过电化学处理后的铝质机匣表面硬度则达到har70以上。另外科研部门又开发了两种新的工程塑料,分别用在上下护木、上机匣及弹匣上。
5.8mm普通弹同北约5.56mm ss1109弹相比,弹头重,枪口动能大,中远距离存速能力强,外弹道直射距离也比较远。自动步枪直射距离375m,班用机枪680m。下表为枪管长度相近的95式班用机枪和fn minimi轻机枪各自发射的弹头威力对比表:
口径 弹头重 枪口动能 400m 600m
动能 最大弹道高 动能 最大弹道高
第184页
dbp87 5.8×42 mm 4.156g 1952 j 695.6 j 0.36 mm 378.4 j 1.11 mm
ss109 5.56×45 mm 4.0g 1711 j 603.3 j 0.39 mm 339.6 j 1.18 mm
可靠性是步兵武器的重要性能,95式枪族在通过国家靶场的可靠性试验时,自动步枪故障率在0.4~0.6‰之间,班用机枪在0.1‰左右。又例如在工厂验收时,每挺班用机枪都需要用2发膛压为3100~3400kg/cm2的强装药弹进行闭锁机构的强度试验,接着每挺机枪用1号导气孔分别以单发、点射、连发的射击方式,用73发普通弹(膛压为2800kg/cm2)进行机构动作可行性射击试验。
耐用性也是关键的性能指标,95式枪族的钢件採用化学复合成膜黑磷化处理,铝合金零件用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再加上上、下护手及上机匣等件採用工程塑料,从海区使用试验的结果看防腐能力有显着的提高。
56式冲锋鎗全长874mmn,95式自动步枪长746mm,虽然在射击时95式自动步枪的枪口比较靠近射手的耳朵,而且56式7.62枪弹为单基药,而87式5.8mm枪弹为双基药,枪口压力相当于56式的2倍。但由于设计有消焰、降噪综合作用的膛口装置,因此95式自动步枪枪口处及射手耳朵处噪声值都低于56式冲锋鎗,而枪口焰也比56式冲锋鎗弱。
研制指标要求自动步枪全重小于3.5kg,机枪小于4.4kg,经过初设计,核算出产品全重,要保持高的零件通用,难以达到指标。从系统出发必须加大减重力度,选择设计基础枪步枪为优化核心体,控制在3.2kg,机枪相应控制在4kg,才能得到全系统及系统内每项产品达到指标并保持先进的水平。指标要求自动步枪全枪长不大于760mm(枪管长440mm)、机枪不大于840mm(枪管长520mm)。经过初设计,在保持零件通用率的情况下,机枪的指标又最为紧张,因此,在全枪长上选班用机枪为优化核心体,优化指标定为840mm。全枪长又同枪管长息息相关,又直接影响产品的威力水平,因此,在优化全枪长时,必须把选定的枪管长作为边界条件,在系统全枪长达标时,要使威力性能先进,是这项统筹的难点。下表为全枪重系统筹划表:
指标要求 策划指标 实际达到
自动步枪 ≤3.5 ≤3.2 3.25
班用机枪 ≤4.4 ≤4 3.95
95式枪族的瞄准装置有传统机械式、简易夜瞄、可装白光瞄准镜及二代微光管的微光瞄准镜,白光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3倍,用于远距离目标精确瞄准;微光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也为3倍,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的生动目标精确瞄准。两种瞄准镜通用于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并能在枪身上快速装卸。多用途刺刀综合了砍削、剪切、锉削、开启瓶口和磨刀等功能,既可用于自动步枪,也可用于班用机枪。95式枪族发射5.8mm普通弹系列,必要时还能发射5.8mm机枪弹系列。步、机枪还能实弹发射标准接口尺寸(Ф22x125mm)的枪口榴弹,也能安装快速拆卸的35mm口径下挂榴弹发射器,发射35mm榴弹(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只研制了防暴榴弹)。
56式 81式 87式 95式
冲锋鎗 自动步枪 轻机枪 自动步枪 轻机枪 自动步枪 轻机枪
口径(mm) 7.62×39 7.62×39 5.8×42 5.8×42
弹全重(g) 16.5 16.5 12.5 12.5
后坐冲量(kg·s) 0.864 0.876 0.888 0.605 0.628 0.614 0.640
全枪重(kg) 4.03 3.4 5.15 3.95 4.3 3.25 3.95
全枪长(mm) 874 955 1004 955/730 1040 746 840
直射距离(m) 275 280 540 355 660 370 680
有效射程(m) 400 400 600 400 600 400 600
有效射程上弹头落点动能(kg·m) 61 62 45 66 30 68 43
400米单发精度(r50/cm) 25 16.5 17.9 17.9
600米点射精度(高低×方向mm) 100×96 99.2×99.5 98.7×79.7 69×81
虽然95式枪族比起我军过去装备的枪族在战术性能上提到提高,但在部队使用中,也提出了一些95式枪族的缺点,例如:
受研制时认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其扩展功能方式採取的是最简单的连接座式,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无法形成模块式功能,难以满足部队对功能多样的需求。
简易夜瞄装置採用放射性同位素鉅147通过填涂方式装配,使用中存在亮度不足和容易脱落问题,而且鉅147的半衰期也不能满足军品长期贮存的要求,给部队使用带来许多不便;研制的二代微光瞄准镜由于价格问题不可能全面装备,而且200m的夜视距离也显不足,全天候作战能力有待提高。
光学瞄具瞄准不便是部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95式自动步枪受“应满足以机械瞄具为主要瞄准方式”要求的限制而造成的,安装光学瞄准镜后瞄准基线太高,无法舒适贴腮瞄准。
91b下挂式防暴震撼弹发射器击发方式也不方便,因为类似于m16的有托枪通常利用弹匣作为下挂榴弹发射器的握持部位,95式自动步枪由于採用无托结构,加装下挂防暴榴弹发射器后只能利用小握把作为握持部位,实际使用时不方便。
95式枪族採用无托结构使全枪布局十分紧凑,但也带来射击时射手贴腮靠烟源太近,没有燃烧完全的火药燃气从抛壳窗、拉机柄槽和上护盖散热槽溢出,直接刺激射手眼睛或瀰漫在瞄准基线上,以至影响射手持续瞄准射击,这种情况也给武器工常使用带来不便。
5.8mm普通弹採用的双基扁球药燃烧不完全,95式枪族在发射2,000发弹(全枪需要清洗的射弹数)后,通常都会出现气体调节器和活塞取出困难的问题,而且射弹多后,还会出现导气孔由于火药残渣堆积变小的问题。另外为了获得好的外弹道性能,5.8mm普通弹将部分难题转移到了内弹道,造成枪口压力过高,给解决枪口噪声和火焰问题带来许多困难。 5.8mm普通弹採用的是常规雷汞底火,存在长期贮存后底火锈蚀问题,给可靠使用留下隐患。
第185页
塑料件容易磨白,这主要是塑料材料本身的问题。要满足低温-45c的可靠使用要求,塑料中的玻璃纤维含量就不能太高,而磨白问题主要是塑料强度不足,这个矛盾比较难解决,塑料件磨白后影响了95式枪族的美观。
95式枪族进行分解结合时,有时会出现散件丢失和零件倒装、错装问题,这种情况给武器正常使用带来不便。
上述问题有许多均是在部队试用初期提出的,95式枪族一直在改进,有部分问题现在可能已经得到解决。目前没有公布改进过多少个型号。但从已经公开的图片分析,至少是经过了3个阶段。这3个阶段的区别特徵可从拉机柄的形状和上护木的散热孔数量识别出来。
第二卷轻武器 87式5.8mm小口径枪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5400
早在1970年,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研制一种初速大、重量轻、杀伤威力大的步枪。根据这个指示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装备部于1971年3月在北京召开轻武器科研工作会,简称“713会议”。会议决定研制我国小口径弹/枪系统,并初步提出战术技术论证指标。
口径:6mm左右;
初速:1000m/s左右;
膛压:≤3200kg/cm2;
有效射程:400m;
威力:在600m以内杀伤和穿甲性能优于56式7.62mm普通弹;600m处能穿透3mm厚的a3钢板;
精度:连发射击精度优于63式7.62mm自动步枪;
结构简单,工艺性、经济性好,使用方便,适于我军作战特点;
全枪质量:不大于3.2kg;
设计中要考虑配备特种弹(穿甲曳光弹、燃烧弹)问题;
400m弹道高不大于0.4m。
根据“713会议”提出的初步战术技术论证指标,确定7参加论证研制的单位,并在1971年开始进入军用小口径步枪论证阶段。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无论是科研还是生产都搞群众运动。于是在各大军区和省军区的领导下组成8个会战组:浙江会战组、安徽会战组、江苏会战组、广州兰州军区会战组、北京军区会战组、渖阳军区会战组、重庆地区会战组(一组和二组)、973厂和942厂会战组。实施两个“三结合”:研究所、工厂、部队三结合;工人、知识分子、领导干部三结合。因此,我国军用小口径步枪的论证工作是轻武器科研有史以来参加人数最多、涉及单位最多、覆盖地区最广的一次大规模行动。参加口径、火药、枪械论证的单位有27个工厂、3个研究所、2所院校、1个训练基地和有关部队,参加人数100多人,论证工作历时8年,于1978年结束。
选择口径的主要原则是保证步枪的战术技术性能,即在400m和600m距离内具有足够的杀伤威力,保证自动步枪的连发射击精度,减轻武器系统质量和提高携弹量,同时也要考虑制造的工艺性。开始论证的口径有5种,即5.6mm、5.8mm、5.81mm、5.98mm和6mm。每种口径有多个方案,每种口径的方案又配多个方案的枪,火药和底火也是如此,有多种配方方案。由此可见工作量之大。四川会战组开始论证的口径是5.6mm和5.81mm。经过多次计算与试验,从基本性能和工艺性考虑认为5.81mm比5.6mm要好。浙江、东北、北京、安徽、湖南、江苏等会战组论证的口径是5.8mm、5.98mm和6mm。
197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自动步枪科研工作会,简称“7210会议”。会议总结了一年多来的科研工作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不重视理论分析、工作不严谨等等。会议还明确指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提高产品性能,设立若干专题进行技术攻关。新枪口径的选择由四川地区会战组负责;减小新枪抽壳阻力的研究由东北地区会战组负责;新枪弹最佳弹形的选择由940厂和华东工程学院 (即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负责;新枪的膛线形状及导程的研究由930、376、9336厂和华东工程学院负责;新枪枪弹合理药室容积的选择由861、977厂负责;变化枪膛结构尺寸、降低膛压、提高初速的研究由972厂负责。
1974年4月,四川地区会战组提出“关于自动步枪口径的选择”案报告,初步认为5.81mm口径比较好(5.81口径中的81取自八一建军节之意)。1974年4月又召开科研工作会(简称“744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决定,放弃5.81mm口径的政治含义,继续进行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论证。经过4年的努力工作,1978年口径试验论证结果表明,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方案都能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是各有所长。最终由总后军械部和五机部正式下文决定採用5.8mm口径为我国军用步枪制式口径。至此,历时7年多的口径论证工作全面结束,随后转入5.8mm口径枪弹和枪的方案论证及研制阶段。
7个枪弹厂的弹和弹道枪主要性能诸元
厂名 321厂 791厂 861厂 930厂 940厂 941厂 942厂
口径(mm) 6 5.81 6 5.8 5.8 6 6
全弹重(g) 12.7 12.45 12.2 12.63 11.7 13.0 12.4
全弹长(mm) 56 56.5 56.8 58.0 59.5 55.0 58.0
装药量(g) 1.75 1.67 1.76 1.6 1.69 1.81 1.66
枪管长(mm) 520 520 520 520 520 540 520
枪管膛线(条) 4 6 4 6 6 6 3
导程(mm) 240 260 240 260 240 240 300
枪弹重(g) 4.2 4.2 4.42 3.9 3.9 4.3 4.1
在小口径枪弹论证的同时,十几个枪厂根据不同口径进行了多方案的小口迳自动步枪设计。起初,5.8mm口径的自动步枪有5个方案,自动方式分别为导气管式(配有小活塞顶杆)、导气式、火帽后坐式、弹底间隙式和导气式(闭塞膨胀式)。6mm口径的自动步枪有4个方案,其中,有3个方案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1个方案为气体活塞式。到1974车,在浙江省丽水军分区驻972厂军代室的主持下。8个会战组所研制的小口迳自动步枪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由于弹和枪技术均不成熟,根本就不能试验,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只能服从上级的安排,于是只做了少量试验就告结束。
第186页
到了1978年,正式决定我国小口迳自动步枪採用5.8mm口径,于是在1978年11月15日开始正式启动我国第一代5.8mm小口迳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此时,科研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不再採用群众运动的办法搞科研,只集中几个有技术实力的单位进行5.8mm自动步枪和弹的研制。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枪和弹紧密配合採用多方案、多途径的技术攻关,到1987年,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完成设计定型,命名为qbz87式5.8mm自动步枪。87式自动步枪少量试制并配发部队试用,但部队意见不如理想,于是在1989年开始研制第一代5.8mm小口径班用枪族,并提出更高的战技指标要求。此项研制工作的成果就是95式班用枪族、qjy88通用机枪和qbu88式狙击步枪。
dbp87普通弹是5.8mm小口径枪弹中的主要弹种,主要配用于87式5.8mm自动步枪、5.8mm班用机枪,95式5.8mm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和各种变型枪;必要时也可配用于88式5.8mm通用机枪和88式5.8mm狙击步枪等步兵轻武器。dbp87普通弹与56式7.62mm普通弹相比有如下优点:
提高弹药基数
提高弹药基数的关键问题是减轻枪弹重量。dbp87普通弹质量仅为7.62mm普通弹重量的3/4,因此在同等负荷条件下,dbp87弹的携弹量比56式普通弹可增加约25%。对于7.62mm普通弹,以步枪一个基数200发、轻机枪一个基数1000发计,则5.8mm自动步枪的弹药基数将提高到250发,5.8mm轻机枪的弹药基数将增加到1250发。因此,採用dbp87普通弹可增加单兵弹药携带量,提高单兵火力的持续能力。另外,由于dbp87普通弹体积小、质量轻,使用同样的运输工具时,后勤运输量可比7.62mm普通弹成倍提高,有利于后勤供应。
减小后坐冲量,提高点射命中率
小口径弹药的另一个优点是后坐冲量小。一般口径越小,弹头越轻,武器的后坐冲量就越小。dbp87弹的后坐冲量与56式普通弹的后坐冲量相比约降低了30%。另外,由表中可以看出,dbp87弹r50值比56式普通弹r50值小1/3。弹药后坐冲量减小,使武器操作和使用容易,有利于提高点射命中率。
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增大
众所周知,小口径枪弹具有独特的杀伤威力,其原因在于枪弹的侵彻力和杀伤威力,而这又主要取决于命中目标时弹头的飞行速度、弹头进人肌肉组织后的翻滚和(或)变形。弹头飞行速度越高,侵彻力越大。试验证明,dbp87弹在100m射击距离上对普通钢板的侵彻深度为8~10mm,而56式普通弹只能贯穿6~8mm厚的普通钢板;对30cm3的肥皂块进行模拟人体肌肉组织射击,56式普通弹出口比87式5.8mm枪弹小40%左有。所有这些都说明了dbp87弹比56式普通弹的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大,致伤效果显着。另外,dbp87普通弹初速高达960m/s,所以其弹道低伸性好。例如对人脑目标的直射距离,dbp87弹为400m,而56式普通弹为300m,这也提高了射击效果。
节省原材料
步/机枪弹在战时的需求量大,生产常以亿计,如果每发弹药节约1g金属,1亿发就可节约100吨;按每发节约1分钱计算,1亿发就可节约100万元。以dbp87弹与56式普通弹相比,1亿发可节约铜和铅各约500吨,节约发射药近150吨。同时,向战区输送以每台汽车载重量2.5吨计算,1亿发弹可少用车辆450台次。由此可见,以dbp87弹代替56式普通弹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dbp87弹综合性能优于其他小口径枪弹。下表为dbp87 5.8mm普通弹、1956年式7.62mm普通弹、北约ss109 5.56mm步枪弹和俄罗斯7n6 5.45mm步枪弹性能的对比。
弹种 dbp87 1956式 ss109 7n6
全弹长(mm) 57~58 55~56 57.3 56.5
全弹重(g) 12~13 15.9~16.9 12.7 10.2
弹头长(mm) 25 26.8 23 25.07
弹头重(g ) 4.15 7.75~8.05 4 3.44
初速(m/s) 940~960 710~725 946 900
枪口动能(j) 1952 - 1711 1558
膛压(mpa) 284.3 280 380 275
散布精度(cm,300m,r50) 6.6 9.6 6.4 10.8
首先,dbp87弹在初速上高于ss109弹和7n6弹。增加弹头初速,能增大弹头的飞行距离,使弹道更加低伸;减少外界条件对弹头飞行的影响;增大弹头的杀伤力和对目标的贯穿能力。
其次,dbp87普通弹在直射距离上优于ss109弹和7n6弹。由上表中可看出,dbp87弹弹头重,枪口动能大,中远距离存速能力强。故配用dbp87弹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增加外弹道的直射距离,使其直射距离分别达到375m和680m,比ss109弹远25m。直射距离大可使武器更能充分发挥其战斗性能,具体表现在:(1)对直射距离内的目标射击时,不变更表尺分划就可进行连续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2)可以弥补测量距离的误差对命中的影响,提高射击效果。
第三,dbp87弹在同等距离内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均优于ss109弹和7n6弹。侵彻力和杀伤威力与弹头的长径比(弹头的长度与口径之比)、断面比能(弹头的瞬时动能与其最大横截面面积之比)有关,长径比、断面比能大,对目标的侵彻力就相对高。dbp87弹、ss109弹和7n6弹的弹头长径比分别是4.3:1、4.1:1和4.6:1,通过对600m距离上2mm厚的冷轧钢板加松木板构成的复合目标射击试验对比,dbp87弹侵入木板的深度达到140mm,比7n6弹深24mm,比ss109弹深54mm;另外,长径比大的弹头在击中目标时,飞行稳定性更容易被破坏,翻滚力矩增大,极易造成弹头翻滚,扩大目标创伤面。
第187页
--------------------------------------------------------------------------------
机枪弹
机枪弹是87式5.8mm枪弹中的重弹头型号,主要配用于qjy88式通用机枪和qbu88式狙击步枪。由于弹头重,因此有效射程比较远,侵彻力也比较大。在85米处可穿透16mm厚中碳钢板,在1000米处可穿透3.5mm厚a3钢板。虽然发射普通弹的自动步枪在紧急时也可发射机枪弹,但会加速枪膛磨损,从而缩短寿命。
--------------------------------------------------------------------------------
空包弹
目前5.8mm枪弹中的空包弹有两种,一种为传统式的收口式空包弹,另一种为发射塑料易碎弹头的全形空包弹。全形空包弹的弹头由聚苯乙稀材料制成,在火药燃气的作用下进行降解(不是燃烧或熔化),比起传统的收口式空包弹具有密封性能好、储存期长的优点,枪口安全距离为7米,也比收口式空包弹的安全距离近。
--------------------------------------------------------------------------------
第二卷轻武器 枪历经800载风风雨雨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2676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枪”始终是“兵”手中最基本的战斗武器。沿着它们产生、发展、演化的足迹,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战争一幕幕悲壮的发展历史。
.xiazaitxt.co m发布
步枪的老祖宗是火门枪,从第一支火门枪诞生到现在,步枪变更了9大种类,即火门枪、火绳枪、转轮打火枪、燧发枪、击发枪、连珠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而未来则可能最终被理想单兵战斗武器所取代。
.xiazaitxt.co m发布
后装枪出世前的火器
.xiazaitxt.co m发布
公元1132年,中国南宋的军事家陈规发明了一种火枪,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称为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寿春府人创造了一种突火枪,该枪用巨竹做枪筒,发射子窠(内装黑火药、瓷片、碎铁、石子等)。燃放时,膛口喷火焰,子窠飞出散开杀伤对阵的敌人,这是现代霰弹枪的真正起源。
.xiazaitxt.co m发布
公元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金属管形火器传入欧洲,火枪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5世纪初,西班牙人研制出了火绳枪。后来,被明王朝仿制,称之为鸟铳,直到公元1525年,义大利人芬奇发明了燧发枪,将火绳点火改为燧石点火,才逐渐克服了气候的影响,且简化了射击程序,提高了射击精度,可随时发射。
.xiazaitxt.co m发布
后装枪的发明是19世纪枪械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步枪出世500年都是从膛口用探条把弹丸装进枪膛内的历史,被有些史书称之为“开闢了轻武器和步兵战术的新纪元”。
.xiazaitxt.co m发布
自动原理发明前的步枪
.xiazaitxt.co m发布
1860年,美国首先开创了连珠枪的先河。该枪也是一种单发步枪,但无需从外部一发发地装弹,而是依靠弹仓存贮弹药,用手扳动枪机即可重新推弹入膛,能接连射击若干次,射击速度比手动单发步枪快得多。在1877年的俄、土大战中,土耳其军队用3万支连珠枪快速射击,使俄军阵亡逾3万人。然而真正使连珠枪发扬光大,在枪械中独领风骚数十年的是德国人保罗·毛瑟。他发明了第一支枪机直动式步枪,成为现代步枪的基础。毛瑟枪被世界各国广泛採用,中国也是最早採用和仿制毛瑟步枪的国家之一。
.xiazaitxt.co m发布
马克沁被称为自动机枪鼻祖,在轻武器领域开闢了一个新时代。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军运用马克泌机枪的密集火力,一天内歼灭英军6万余人。马克沁自动原理的发明,为其它自动武器的研究扩展了思路。
.xiazaitxt.co m发布
不断更新的自动步枪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一支半自动步枪是蒙德拉贡(墨西哥的一位将军)设计的。而真正标志着枪机直动式步枪时代的结束和自动步枪时代到来的半自动步枪,是美国人约翰· 坎特厄斯·加兰德研制的 m1加兰德步枪。该枪经历了30个春秋才被美军方承认而列装,成为第一支被列装的步枪,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xiazaitxt.co m发布
卡宾枪,实际上也属于步枪系列。它的枪管较短,重量较轻,可以说是因骑兵的需要而诞生,所以有人又叫它骑枪或马枪。
.xiazaitxt.co m发布
俄国的 m1916费德洛夫自动步枪,据资料介绍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自动步枪之一。而美国白朗宁自动步枪的一大功劳,就是在半个世纪后,它启发了人们发明一种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单兵轻机枪或班用自动武器。
.xiazaitxt.co m发布
第188页
stg44,1944年命名为突击步枪,这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突击步枪。之后,苏联 ak47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也脱颖而出,而 ak47步枪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德国的 stg44。
.xiazaitxt.co m发布
形形色色的突击步枪
.xiazaitxt.co m发布
突击步枪以其火力猛、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备受世界各国青睐。目前世界上採用小口径突击步枪的国家已达到90多个,其中各具特色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突击步枪有:美国的柯尔特 m16a2型突击步枪、俄罗斯的 an-94突击步枪、以色列的 tar-21突击步枪、比利时的 f2000突击步枪和南非的 cr21无托突击步枪等。其中 m16a2型突击步枪以火力密度大、精确度高闻名遐迩,在确定北约标准弹的武器对比评审中大出风头,它除装备美国军队外,现已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俄式 an-94突击步枪外表採用了引人注目的含玻璃纤维的后托,使用双排可卸式30发盒式弹匣,能实现2发点射,有效地增强了弹药的利用率,且在立姿实施2 发点射时,其射击精度比 ak74突击步枪高13倍。以色列tar-21突击步枪採用无托的总体布局,而且可以灵活地更换各种不同长度的枪管,实现不同需求,从而自成枪族。 f2000突击步枪具有单独的火控系统,据称它甚至能与美国的理想单兵作战武器(oicw)一比高低。
.xiazaitxt.co m发布
总之,步枪的演变从来没有停止,突击步枪的接班武器是理想单兵战斗武器,但理想单兵战斗武器欲完全取代突击步枪还尚需时日,因有许多关键技术要突破。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二卷轻武器 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837
俄罗斯卡拉什尼科夫 ak-101 式和 ak-103 式突击步枪
概 述
卡拉什尼科夫ak-101式5.56mm和ak-103式7.62mm突击步枪,都是俄罗斯设计的改进型步兵突击武器
结构特点
1.枪
卡拉什尼科夫ak-101式5.56mm和ak-103式7.62mm突击步枪,除口径、使用的枪弹和弹膛大小有所不同外,其余结构基本相同。这两种枪都配有摺叠式塑料枪托、膛口制退器和用于安装光学瞄准镜与夜视瞄准具的连接座。
2.瞄准装置
这两种口径的突击步枪均配有缺口式表尺或光学瞄准镜,也可安装夜视瞄准具。
3.弹药
ak-101式突击步枪使用北约5.56mm枪弹,ak-103式突击步枪使用m1943式7.62mm枪弹。
性能数据
ak-101式 ak-103式
口径 5.56mm 7.62mm
初速 910m/s 715m/s
表尺射程 1000m 1000m
理论射速 600发/min 600发/min
战斗射速
单发 40发/min 40发/min
连发 100发/min 100发/min
供弹方式 弹匣 弹匣
容弹量 30发 30发
全枪长
枪托打开 943mm 943mm
枪托摺叠 700mm 700mm
枪管长 415mm 415mm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 3.4kg 3.4kg
弹匣质量 230g 250g
瞄准装置 机械瞄准具,光学瞄准镜 机械瞄准具,光学瞄准镜
配用弹种 北约5.56×45,mm枪弹 m1943式7.62×39,mm枪弹
普通弹
全弹质量 12.48g 16.2g
弹头质量 4g 7.9g
第二卷轻武器 世界轻武器手册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537
轻武器是陆军步兵的基本武器,亦是空军、海军和其他军、兵种的自卫和近战突击武器。轻武器通过军事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和特点,是当今军事武库中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武器装备。根据作战使用性能,轻武器分为手枪、冲锋鎗、步枪、机枪,此外,还包括榴弹发射器、火箭筒、喷火器、手榴弹、枪榴弹等。
现代战争中,飞弹、雷射武器、电子战等现代先进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和面貌,但轻武器仍以其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大量装备部队,在近战、夜战中杀伤有生目标、毁伤轻型装甲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作战需求的变化,轻武器不断进行着变革和改进。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轻武器在结构原理、设计思想、生产工艺、性能和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它不仅实现了高可靠性、自动化、小口径化、系列化以及点面杀伤一体化,而且大大加快了更新换代的速度。同时,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微电子、光电等高新技术向轻武器设计、制造领域的渗透,雷射枪、无壳弹枪、液体发射药枪和数位化单兵先进装备等重大技术的突破性进展,预示着轻武器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轻武器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战场上。
第二卷轻武器 德国mp7a1型冲锋鎗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1036
德国hk公司最新推出的mp7a1型冲锋鎗及其4.6×30毫米系列高性能弹药可提供接近突击步枪的穿透性和杀伤力,并能像手枪一样携带方便。继德国特种作战部队ksk即特种突击队于2002年首次採用之后,mp7a1型冲锋鎗现在又被列装美军部队和执法机构。
第189页
这种小巧、轻便的mp7a1(装弹后不到4磅)能够击穿现代防弹衣,包括前苏联集团特种部队的防弹衣以及现在的标准北约试验靶板,即由1.6毫米的钛板和20层凯夫拉组成的crisat靶板。
这类防弹衣现在已大量落入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之手,使常规的手枪口径武器不起作用。
mp7a1型冲锋鎗可单手或双手射击,也可通过结实的可伸缩枪托抵肩射击。该枪可同手枪一样操作,但攻击目标具有同步枪一样的威力。摺叠式垂直前握把使该武器射击时具有极好的可控性,提高了全射程命中率。hk公司的这种mp7a1型冲锋鎗从其7英寸长的枪管中半自动发射10发子弹,弹着群在45米时不到2英寸。
与其它竞争设计不同,hk公司的mp7a1型冲锋鎗採用常规的和完全双手通用的设计,确保所有用户可直接接受。
气动操纵的mp7a1型冲锋鎗採用闭膛待击和旋转枪机系统,类似于发射大威力5.56毫米枪弹的hk公司g36型突击步枪。
所有控制机构,包括m16式板机柄、保险/选择杆、弹匣扣、空仓挂枪和枪栓卡榫等均能完全左右手操作。
该武器主要由碳素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制成,在需要的地方嵌入金属部件,无需任何工具即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部分解,由于在设计中採用了独特的导气系统几乎不需要擦拭。
德国黑克勒-科赫有限公司mp7a1型冲锋鎗是一种技术先进的武器,操作简易,具有手枪的紧凑性和与选择射击突击步枪相近射程、穿透性和杀伤力的综合优势。
mp7a1型冲锋鎗现已进入最终生产模型阶段,将很快在美国销售。
小巧轻便的hk mp7a1型冲锋鎗非常适合安全警卫人员贴身携带。
mp7a1型冲锋鎗性能数据
口径 4.6×30
弹匣容量 20/40
全枪长 14.96/23.23
全枪宽 1.65
全枪高 6.77
瞄准基线长 随系统变化
枪管长 7.09
全枪质量 3.53
射速: 950发/分
mp7a1型冲锋鎗使用的各种4.6毫米枪弹
第二卷轻武器 mp7型单兵自卫武器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946
人民网北京2005年3月4日讯 英国国防部已为其警察部队购买了一种新武器,使其装备比以往更加精良,以便能够担当重任。
在一项340万英磅的合同中,英国国防部为警察部队购买了1500多支黑克勒-科赫(hk)公司的mp7型单兵自卫武器。该部队负责为全英国的军事设施,包括核威慑力量提供武装保卫。目前其配备的是9毫米伯朗宁手枪和军用sa80型步枪。经过战争检验的sa80型军用突击步枪并不是执行保卫工作的国防部警察部队的理想装备,而9毫米伯朗宁手枪1979年就开始服役,远距离射击时精度不高,并且对目前最新型的防弹服无效。因此,根据计划,全英国的国防部警官都将装备该武器,取代伯朗宁手枪和sa80型步枪。
英国副国防大臣艾弗·卡普林(ivor caplin)说:“这些警官负责维持各种场所,小到居住营地大到敏感的研发中心的治安,必须为他们配备最合适的武器。国防採办局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后,最终证实mp7是最佳的选择。此外,这次採办活动还採取了一些改进措施,由hk公司英国分公司负责提供支援和后勤服务,到2008年,每年估计能够节省25万英磅左右,这是‘灵巧’採办的又一范例。的确,这一项目十分成功,英国其它的警察部队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我们的最终成效,并且可能在今后的武器採办决策中加以借鑑。”试验表明新型武器能够穿透防弹服,但是不会“渗透过度”给围观者带来危险。其还十分轻巧,使用简便,易于保养。该装备计划在4月份进入使用期,比预计时间提前2个月。
mp7由德国hk公司制造,其专用的4.6毫米弹药将由英国厂商radway green皇家军械公司生产。这一项目的“灵巧”採办特点是,厂商保修10年,在小型武器採办中尚属首次。厂商会对每一支枪进行跟踪和监控。预计服役期为15年。最终交付将在2005年6月进行。
英国国防部警察部队是国防部的专职民事警察部队,有大约3800名警官,负责为国防部在全英国的各种设施和单位提供武装保卫、维持治安并调查严重的犯罪活动。由于工作性质,每位警察都接受过使用武器的训练,无论在任何时候,70%的警官值勤时都携带武器,佩戴着手枪或是步枪。他们部署在国防部大约100个需要提供武装保卫的场所。
第二卷轻武器 “司登”式冲锋鎗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1478
英军和志愿军共用的冲锋鎗——“司登”式冲锋鎗
二战初期,大英国协军队没有装备制式冲锋鎗,面对拥有大量自动化轻武器的德军部队,在单兵火力上明显占下风。1940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援助给英国大量“汤姆森”式冲锋鎗。尽管这种美国冲锋鎗精度高、性能优良,但其造价昂贵,有限的数量难以满足英国的需要,而且其使用的11.43毫米口径弹药必须从美国进口,这给后勤补给带来了很大压力。
为解燃眉之急,1941年初,英国在缴获的德国mp-40型冲锋鎗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式冲锋鎗。该枪由谢菲尔德(射pherd)和特尔宾(turpin)两位设计师合作设计,在英国着名的恩菲尔德(enfield)兵工厂生产。为了纪念,这种冲锋鎗取两位设计师姓氏开头字母,加上兵工厂开头两个字母,被命名为“司登”(sten)式冲锋鎗。
第190页
“司登”式冲锋鎗有多种分支型号。第一种mk-i型採用自由式开锁枪机结构和极为少见的左侧水平弹匣供弹方式,枪身由轧制钢制成。射击方式可以在全自动和半自动之间切换。枪口装有类似汤勺形状的消焰器,还可以安装刺刀。
皇家轻武器兵工厂生产的mk-ii型,与mk-i型相比,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是“司登”式冲锋鎗中产量最高的一种型号。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初,按照英国特别行动处的要求,皇家轻武器兵工厂又改装出专门装备英军特种部队的mk-ii(s)型无声冲锋鎗。该枪安装有消音器,能够去除枪声和枪口焰。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无声冲锋鎗。
1943年底,莱恩斯兄弟公司设计出了一种简化版的“司登”式冲锋鎗——mk-iii型,并大量生产用以装备在诺曼第登陆的大英国协部队。
最后一种型号mk-v型在设计之初竟然是为了改善“司登”式冲锋鎗一贯丑陋、粗糙的外观,但后来它逐渐成为英国伞兵的专用武器。
司登”式冲锋鎗设计简单、造价低廉,非常适合于在战时大量生产。它採用国际通用的9毫米“派拉贝鲁姆”弹药,弹匣可以与德军mp-40型冲锋鎗通用。因此,英军士兵可以直接为“司登”式冲锋鎗装上缴获的德军弹药。
“司登”式冲锋鎗最早在1942年8月的迪耶普奇袭战中用于实战。到1944年6月诺曼第登陆时,“司登”式冲锋鎗成为大英国协军队的标准制式冲锋鎗。虽然与传统步枪相比,“司登”式冲锋鎗无论在射程还是精度方面都相差甚远,但高达每分钟550发的超高射速使其成为短兵相接时不可多得的利器。
大英国协军队将“司登”式冲锋鎗配发给坦克兵、骑兵、炮兵以及其他不需要进行远距离枪战的兵种。步兵中使用“司登”式冲锋鎗的主要是指挥班、排作战的士官和尉官,但也有许多高级指挥官喜欢随身携带一把轻便的“司登”式冲锋鎗。在诺曼第作战期间,一小股德军渗透到一个英军团指挥所附近,本打算将其彻底捣毁,不想反而被指挥所内的英军指挥官用“司登”式冲锋鎗打得落花流水,仓惶而逃。另外,“司登”式冲锋鎗还被英军大量空投到法国、挪威等德占区,供当地游击队和地下抵抗组织使用。
从1941年中到1945年末,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总共生产了超过400万支的“司登”式冲锋鎗,被大英国协军队广泛地使用于二战中后期的历次作战。二战结束后,英国将大量多余的“司登”式冲锋鎗提供给蒋介石政府用于发动内战。其中相当一部分被解放军缴获使用,它们后来又被志愿军带上了朝鲜战场。由于联合国军中的英军也装备有“司登”式冲锋鎗,从而造成了交战双方都使用同一种轻武器的有趣现象。韩战结束后,mk-v型“司登”式冲锋鎗仍被英军列装到20世纪60年代末才最终退役。
第二卷轻武器 美国m14型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7216
7.62×51mmnato
註:本文中的“m14型步枪”并不单指“m14步枪”,而是涵盖了所有的m14类型的步枪,即包括了m21、m25、春田m1a等等多种型号。
※研制过程※
约翰•伽兰德(johnc.garand)从1919年10月开始在美国陆军的春田兵工厂(u.s.armyspringfieldarmory,“春田”在国内也音译为“斯普林菲尔德”)从事武器研究和设计工作,至1953年退职止的34年内,先后设计了54种步枪及生产这些步枪的加工设备,其中最着名的产品就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径m1半自动步枪,也称为伽兰德步枪。1936年1月9日,美军开始装备m1伽兰德,历经二战和韩战,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产了m1伽兰德近1000万支。
m1伽兰德发射.30-06(7.62×63mm)步枪弹,採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具有可靠性好,射击精度高的优点,但根据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的经验表明m1伽兰德步枪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首先是8发固定式弹仓容弹量太少,而且在不打光子弹的情况下必须把剩余枪弹全部退出才能给步枪重新装满弹;其次是步枪的长度和重量都太大;另外m1伽兰德所用的枪弹也太长和太重,使一名士兵携带的弹药量太少。
最先尝试改进m1伽兰德是在二战期间开始的,1944年伽兰德制造了一种名为t20的试验枪(“t”指“试验”),t20基本上是配用m1918bar的20发弹匣并装有快慢机的m1伽兰德步枪。在当时美国也有一些改进.30-06步枪弹的试验,最后研制出t65步枪弹(最后定型为7.62mm北约标准弹),t65的弹壳只是比.30-06弹缩短了1/2英寸(12mm),但保留原来的弹头。t65比较轻,生产成本也比.30-06稍低,而有效射程远,精度也很好,此两项正是美国陆军所需要的,在当时美国军方还不接受中间威力型弹的想法。伽兰德在对t20原型枪经过几次改进后,最后又改进出发射t65弹的t37步枪。
第191页
在1950年代初期,t37发展成为t44实验步枪,其特点是重新设计了外形,并改进了导气系统,在t44上再进一步的研究就是稍作改进的t44e4和t44e5(重型枪管班用自动武器),经过进一步的试验和改进后,在1957年5月1日,美国陆军军械部长宣布正式採用t44e4,并命名为“美国7.62mmm14步枪”,同时採用重型枪管的t44e5也被命名为m15。从1945年美国实施“轻型步枪研究计划”开始,m14步枪经历12年的研制,用于步枪设计、研制、试验和改进的总投资达635.2万美元。
与t44e4一同试验的还有另外3种步枪。一种是发射t65弹的t25,一种是t48步枪(由美国h&r公司特许生产的fnfal),还有一种是英国恩菲尔德轻武器厂研制的em2(参见sa80一文)。最后通过试验的是t44e4和t48,而且t48名列第一。但美国最终选定了t44,因为t44较轻,生产加工及操作又与m1伽兰德接近,而更重要的原因是:m14是“美国本地货”。m14步枪正式定型后又发展出m14e1和m14e2两种改型,m14e2于1968年被正式採用,命名为m14a1,并放弃m15的方案,以m14a1取而代之。
※生产及使用情况※
m14步枪的生产合同是由美国政府与一些美国厂商签订的,在1958年4月,先春田兵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m14步枪,到1959年开始美国政府与4个厂商签订採购合同,开始大量生产m14步枪,直到1963年1月23日美国国防部命令终止採购m14步枪为止,生产期间共花费1.3亿美元。从1958-1965年期间,4个生产厂商共为美国政府生产了1,380,358支m14步枪。其中:
•美国陆军春田兵工厂:173,093支(另一说法是167,000支)
•奥林•马西森公司的温彻斯特-韦斯顿武器分公司(winchester-westernarmsdivisionofolinmathieson,简称温彻斯特):350,501支
•哈林顿-理查森武器公司(harrington&richardsonarmsco.,简称h&r):537,582支
•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有限公司(thompson-ramo-wooldridge,简称trw):319,182支
美国陆军的春田兵工厂是m1和m14步枪的主要生产厂,它于1794年建厂,是美国第一家由国会法律认可的兵工厂,m14的停产波及了春田兵工厂,1964年6月30日,生产m14的专用工具机被入库或转为他用,从此春田兵工厂正式关闭,并于1968年闢为历史博物院。
m14停产的原因是在东南亚战斗经验的结果,特别是在越南。m14太长太重,在又热又湿的气候中使用很困难,7.62mmnato弹也太重,使巡逻部队的单兵弹药量有限。另外m14的快慢机通常都不使用,因为m14太轻而弹药威力太大,在点射时枪的跳动严重,使散布面太大。事实上,大部份配发到部队的m14的快慢机都被部队锁定在半自动模式上,避免在全自动射击时无意义地浪费弹药。另外m14的班用自动武器型m14e2也不太成功。美国军方在m14暴露出这些问题时就开始寻找新的替代品,最后选择了柯尔特/阿玛莱特的ar-155.56mm突击步枪,后来定型为m16。
m14a1与m16
m16系列取代m14是在1967年5月开始,1960年代后期m14全面退出现役的一线部队,但仍有少量m14在使用。例如在1968年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空中骑兵营仍在使用m14,直到1969年12月为止,美国陆军仍在向新征入伍的士兵配发m14,而美国海军陆战队是到1971年12月为止,其后m14仍用于训练和军营守卫。在1972年6月,海军陆战队的军官预备学校仍在用m14作为训练,直到1978年年底圣地牙哥的海军基地的海军陆战队员仍在使用m14步枪。另外,美国人也以m14为平台先后开发出m21和m25狙击步枪等型号,并在其积能上表现良好。
m14国家比赛级步枪(nationalmatch,一般简称为m14nm)在1959年开始生产,m14nm只能半自动射击,配有专门的瞄准具,而且枪管特别准确。春田兵工厂和trw制造的m14nm用于射击比赛,在1990年代初期,m14nm仍然在射击比赛中很流行。虽然ar-15正在慢慢蚕食m14在射击比赛中的位置,但是美国dcm(directorofcivilianmarksmanship)射击俱乐部仍然把m14nm列入比赛项目。
按照军事援助计划,从1970年代初开始直到1990年代,至少有450,000支m14型步枪移交给外国军队,例如在1995-1998年间按照excessdefensearticles计划又输出了124,815支m14步枪。装备过m14的国家包括南韩、土耳其、菲律宾、贝里斯、智利、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希腊、以色列、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等,例如美国政府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给了以色列35,000支m14步枪,以色列人用这批m14改装了10,000支狙击步枪,并一直使用到1997年。有一些m14是授权外国公司转售的,例如有一批m14是通过以色列出口到纽西兰和加拿大再售卖给私人的,也有一些m14步枪售卖到荷兰。当然,还有少部分m14步枪仍然呆在越南民主共和国。不过也有许多m14的命运悲惨,其中有750,000支m14在总统的行政命令下销毁。
第192页
今天,美国军方仍封存有至少170,000支m14作为战略储备。m14仍在美国海军的舰艇上使用,而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和美国空军的空降救援队等特种部队也有使用m14作为精确射击武器,美国陆军游骑兵学校在训练中也使用m14。在西点军校、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学院、维吉尼亚州的军事学院和全国各地的jrotc(国家少年后备役军官训练营)都使用m14训练,在美国的一些州或地方执法机构也有使用美国陆军援助的库存m14。m14也经常用作仪仗队和护旗队的礼仪步枪,例如阿灵顿国家公墓的礼仪枪。另外,m14也经常用于轻武器研制计划中的对比试验。在美国有m14的fans在2001年时还查到陆军的财产资料资料库中至少能列出120,021支m14型步枪,不过没有说明具体的型号。
※结论※
随着时代变化,各种新式步兵武器的出现使步枪的作战职能缩小、作战距离缩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战研究所的《战场伤亡调查研究报告》对一战、二战和朝战中的作战记录、值班日记、伤亡报告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和统计,得出步枪累计使用频率曲线图,认为在採用步枪的战斗中,1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30%,2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72%,3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88%,4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92%,从而说明步枪的最大有效射程拟定为300~400m已经足够。
m14是属于过时的设计,它强调过去军用步枪的设计思想——精度高和射程远,但却显得太长太重,导致m14步枪在东南亚丛林的徒步作战中极不方便,而机械化步兵也反映携带m14步枪不利于乘坐装甲车,影响战场机动性。另外,7.62mmnato弹的冲量大,射击时后坐猛烈,士兵在连发时难以控制住枪,因而连发射击精度很差。美国陆军设计的m14a1是打算克服这个问题,但是它是太轻而无法成功地代替m1918bar系列。而同时期前苏联研制的ak47突击步枪则具有火力猛、体积小和可靠性高的优点。国内在评论m16可靠性时经常会提到在越南战场上美国士兵仍掉手中的m16而捡起ak47使用,但据我国着名轻武器专家刘学昌先生分析和论证,美国士兵经常仍掉的其实是笨重的m14而不是m16,尽管早期的m16步枪也暴露过可靠性差的缺陷,但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然而,m14仍然是一件可靠性好和威力强大的武器,偏爱使用m14的人正是看中它的致命性、远射程和好的侵彻能力。因此m14作为突击步枪的补充,在一些部队里作为精确支援火力的角色应用在战场之上。例如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一直有使用m14,尤其是在一些山地、沙漠、海上或雪地任务中,在这些环境下的作战距离比从林和城市地形的较远,需要有远射程的精确火力来填补突击步枪的缺点。根据在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的经验,美国第101空降师也重新起用了一批m14,在伊拉克战场上与m16/m4搭配使用。
其他m14的试验项目:
•1961年,试验过安装x-140mm榴弹发射器,它是安装在导气筒和刺刀卡笋上,用标准的m15枪榴弹发射器瞄具瞄准。
•1962年春田兵工厂试验过200个mathewsontool公司生产的铝制m14弹匣,同年h&r制造和试验了翻起式的夜用瞄准具。
•1962年,春田兵工厂为m14e1研制出5种类型的枪托,包括有下翻式和侧折式的枪托。春田兵工厂在1960年代还试验过多种不同颜色的合成材料枪托。
•据传岩岛兵工厂(rockindarsenal)在1970年代初期研制过一些用完即弃的30发m14塑料弹匣。
m15(t44e5)步枪是在1955-1959年研制,是m14(t44e4)的重型枪管型。m15重13.5磅,射速750rpm,配有两脚架、支肩板和重型枪管。有一些试验型还採用了锻压机匣。支肩板和两脚架后来被借鑑到m14上使用。m15的计划是在1959年12月宣布放弃,此前始终没有投产。有民间有一些人利用锻压的m15机匣与春田武器公司的m1a零件装配起来以m15的名义出售。m15与m14的区别在于:消焰、枪管、导气筒和前护木形状。
※商业的m14型步枪※
另外,自1971年后,美国的轻武器生产商也生产了超过230,000支商业型的m14型步枪向民间出售。大多数商业m14型步枪与usgim14(u.s.governmentissue,指按照美国政府採购合同生产的军用型)很相似,只是没有快慢机——除了由史密斯企业(smithenterprise,位于亚利桑纳州的tempe)和春田武器公司在1986年5月19日前生产的1000到2000支有快慢机的全自动m14外。在nfa(美国国际步枪协会)在册登记的有48支usgim14在1968年年未的“枪枝控制特赦”期间转移到一些美国平民手中,美国由于1986年5月的禁令而停止了有快慢机的m14型步枪的生产,但只要附合所在州或地方的法律,平民仍然可以合法拥有“86禁令前”(即1986年5月19日禁令生效前的产品)生产的全自动商业型m14型步枪。
第193页
在1971年,位于德克萨斯州devine的lh枪公司(l.h.gunco.)的埃尔默•巴伦斯(elmerbance)开始生产命名为m1a的m14型步枪。由于春田兵工厂已经关闭,因此他成功地把公司名字改为春田武器公司(springfieldarmory,inc.),这个改变是一个成功的销售策略。巴伦斯的公司在1974年卖出前大约造了3000支m1a,然后春田武器公司新的拥有者罗伯特•李斯(robertreese)在1974年年底把公司从德克萨斯州搬到了伊利诺州的geneseo,继续生产m1a步枪。从1971年至2002年为止,春田武器公司起码生产和出售了159,500支以上的m1a。
其他生产m14型步枪的美国生产商还包括:史密斯企业,安特普莱斯武器公司(entreprisearms,加州的irwindale),联邦军火(federalordnance,加州的elmonte),安斯科珀(armscorp,马里兰的巴尔的摩),a.r.销售公司(a.r.salesco.,南加州的elmont)。另外还有许多小工厂少量生产了一些m14型步枪,其中有一些还是採用上述几家公司生产的机匣来组装成品枪的。例如富尔顿兵工厂(fultonarmory)、lrb武器公司(lrbarms)、毛恩茨制造公司(maunzmfg.)、莎克(sarco)、史密斯有限公司(smith,limited)等等。到了2002年,只有安斯科珀、安特普莱斯武器和春田武器公司仍在生产m14型步枪的机匣。另外有一些美国公司也用剩余usgim14零件装配各类m14型半自动步枪。
中国也有生产m14型步枪,包括大陆和台湾。美国政府在1968年把m14的生产机器卖给台湾,台湾在1969年开始生产他们命名为t57的m14型步枪。有关中国大陆生产的m14型步枪有一个传闻指是在越战时期开始的,目的打算让越南人能够直接使用缴获的美军弹药和枪械零件的,但当产品定型时美军就已经换装m16系列了。中国的半自动型m14出现在北美民用市场上是在1980年代,由于价格便宜而有一定的销路。
在中国大陆有两个企业生产m14型步枪,分别是北方工业和保利工业。一些保利的m14步枪在机匣上有标记,而另一些则没有,不管有没有标记,其机匣上都打有生产序号。北方m14步枪是在机匣左侧安装瞄准镜架的位置上打标记,这些标记一般是写着m14sporter和m305。保利m14的机匣有比较好的声誉,表面加工比北方m14的好。到1994年9月美国限制外国武器进口时,有三家美国公司从中国进口m14到美国,其中ide公司和keng公司进口保利m14,世纪武器国际(centuryarmsinternational)公司进口保利和北方的m14。现在保利m14在美国是归类为“94禁令前”。
在1989年3月限制外国进口枪枝后,中国的m14受到影响,在禁令后进入美国的中国m14用橡胶后座垫代替原来的枪托底板,并取消刺刀卡笋,取消消焰器并焊死消焰器螺纹接口,或安装没有开孔的仿消焰器形枪口装置。另外一些在1989年3月禁令(要求进口的外国武器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美国本土零件和生产工序)生效后输入的中国m14要进行重新改造,採用了在美国生产的零部件,包括usgi的消焰器,在1994年9月的禁令(对列出的5个突击步枪的特徵要求不同时多于2个以上)生效前的加装的消焰器是合法的。另外,在1989年3月限制进口的法令生效后,联邦军火公司和世纪武装国际公司用美国生产的机匣和中国生产的零件装配m14型步枪。
关于中国生产的m14,曾经看过一篇国内的文章说是个错误的商业决定,因为当中国m14拿到美国市场上时,发现人家库存的m14多得卖不完。其实这个是想当然的想法,事实上中国m14在美国也是有一定销路的。因为美国政府库存的m14主要是用作战略储备和军事援助计划中的赠品,极少流入到民间。就像电脑配件有分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一样,美国厂商生产的m14型步枪价格较高,而中国生产的m14则比较便宜,双方都有自己的客户群,因此中国m14在美加地区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但有关中国m14最大的争议是枪机太软,据说这是因为热处理不好不致,发射高压弹时容易出问题。另外中国枪机也太长,击针经常缩在里面不能有效撞击底火,其他问题还有表面处理不好,外形粗糙难看等。当然一般买便宜货的人都对外形难看有心理准备,但在安全和适用性方面中国的m14确实让一些钱不太多的m14爱好者发牢骚。
第二卷轻武器 刀刃的材料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430
440-c : 美国制之优质不恴钢材, 含铬量高达16-18%。 最初被应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及船舶业, 耐蚀性及耐恴能力极优; 韧性强。 现更广泛应用于手制刀及优质厂制刀具。 含碳量约1%(440系分a, b, c, 及f级; c级及f级含碳量最高, 而a级刖刖较少)。 经熟处理后可达hrc58之硬度。
第194页
154cm : 美国制之优质不恴钢材, 铬含量达15%, 钼含量达15%, 钼含量达4%; 故定名为154cm。 乃近代手制刀之一代宗师 r.w.loverless 率先所採用。 加工性极优, 耐蚀性, 刀锋耐损性及韧性皆强, 但售价较高, 故只见被应用于手制刀具。 含碳量约1.05%, 经热处理后可达hrc60~61之硬度。
ats-34 : 日本“日立金属工业”针对美制154cm 而开发之优质不 钢, 用料和 成份与154cm相近, 而各方面之性能皆达至154cm之标准, 且犹有过之, 但价格则较廉, 被业内认定为最佳刀具钢材之一, 现已成为手制及优质厂制刀具应用之主流。 经热处理后可达hrc60~61硬度。
aus8(8a) : 日本 “爱知制钢” 所开发之优质不 钢材, 耐蚀性, 刀锋耐损性及韧 性皆达优异水平, 多被应用于日本制之优质刀具。 aus 钢种分为10a (含碳量约1%), 8a (含量0.8%) 及6a (含碳量约0.6%) 三种。 8a 经热处理后hrc58~59之硬度。
d2 : 金属机械加工用之耐磨工具钢材d2, 属风硬钢 (air-hardening steel) ; 被广泛应用砍伐刀或猎刀次制作, 含碳量高达1.5%, 含铬量亦高达11.5%, 经热处理后可达hrc60之硬度, 但相对地廷展性(韧性)较弱, 耐 能力亦不甚佳, 钢材表面亦难作镜面磨光处理。
hi-speed tool steel (高速工具钢): 高度加工制成成之工具钢材, 含碳量高, 而含铬量则低(约4%), 故打磨钢材表面之光泽较暗, 经热处理后可达hrc62之高硬度, 但耐 性能不甚佳。
cowry x(rt-6): 日本大同特殊纲 (株) 于1993年开发之超级粉末系合金钢材, 为近代日本冶金技术的新突破, 现已被日本刀匠们应用于大型砍伐刀具, 钢材含碳量高达3%, 经热处理后可得hrc67之高硬度。
cowry y(cp-4): 日本大同特殊钢 (株) 于1993年开发之优质粉末系合金钢材, 含碳量达1.2%, 更罕有地混入金属元素 ‘钶‘ 达0.2%, 经热处理后可达hrc63之高硬度, 却仍保有极佳之延展性能。
a-2 : 金属加工用之高韧性耐磨工具钢材a-2, 属风硬钢, 含碳量颇高, 约1%,经热处理后可达hrc57之硬度, 铬含量约5%, 经打磨后钢材表面光泽较暗, 耐蚀性优, 延展性(极强), 刀锋之耐损性亦佳。
vg10 : 日本 “武生特制钢” 之「v金10号」不 钢材, 乃「v金」, 系钢材之最优级别, 含碳量约1%, 含钼1.2%及钴1.5%, 经热处理后可达hrc60-62之硬度。 vg-10加工性优, 韧性及耐蚀性皆强, 多被应用于日制之优质刀具。
bg-42 : 极优质之不 钢材, 含碳量1.15%, 含钒量则高达1.20%; 故钢材组织微粒细密, 经热处理后可达hrc60-61之硬度, 加工性优, 耐蚀力极强, 韧性亦佳。 bg-42最初被应用于航天工业, 作为制造滑轮及机轴等之材料, 因价格颇高, 于制刀业则多被应用于刀匠之手制刀具。
sandvik : sandvik 公司是北欧制钢及五金工业之翘楚, 120c不 钢材乃sandvik 之优良钢种之一, 含碳量约1%, 含铬量约14%, 经热处理后可达hrc56-58 之硬度, 加 工性优, 朡性 , 北欧出产之名厂刀具多以sandvik 之钢材制作。
1095 : 高碳钢中最优质者莫过于1095, 其含碳量达1.03%, 经热处理后可达hrc58-60之硬度, 韧性十分好, 但不耐 , 多被应用于传统之欧洲式猎刀, 大型砍伐刀及军用刀。 如二次大战时美国 “着明之 ka-bar 军刀便是以1095作为刀身材料。
w-2 : 高碳工具钢材被命为w型者为水硬钢(water-hardening steel), 为工具钢中最廉价者。 w-2钢材(经热处理) 容易达至高硬度(hrc65), 兼且容易局部硬化, 兼且容易局部硬化, 以使邻近各部位硬得可以耐磨, 而又可以软得容易制造, 加工性极优良, 故用途广泛。 但w-2耐 力很差, 故钢材之表面多以涂层保护, 以防 蚀。
o-1 : 油硬级(oil-hardening types)之工具钢材最广泛被使用, 而其中最佳者是o-1型, 其高锰伴同铬与钨可增加硬化能, 使钢材可不需剧烈之水淬 (代之以嵹鹀的油淬) 也能硬化至高硬度(hrc62)水平。 o-1钢之加工性佳, 但韧性及耐 力则较弱。 美国着名刀匠randall便多以o-1工具钢作其刀身之材料。
zdp-189 : 日本 ‘日立金属工业‘ 于1996年开发之粉末系新钢材, 其研发目标与 ‘大同特殊钢 (株) 之cowry x钢材一脉相承, 优良加工性之超硬合金钢, zdp-189含碳量达3%, 含铬量亦高达20%, 经热处理后可得hrc67之高硬度, 加工性极优, 金属组织微粒比ats-34及440-c更均一细密, 耐蚀性及朡性皆 , 故 ‘日立‘ 对外宣称zdp-189乃「跨向21世纪之次世代刃物钢」。
gin-1(g-2): 日本 ‘日立金属工业‘ 之「银纸一号」钢材, 为「银纸」系钢材之最优级别, 钢材特性与 ‘爱知制钢‘ 之8a相近, 但硬度则比8a稍软(hrc57-58), 价格较廉。
ats055 : 日本 ‘日立金属工业‘继ats-34后所开发之优质尸刃物钢材, 为ats-34之改良品种。 ats-34含钼量约4%, 故能耐极高温度, 适应范围较广(可适用于制作机械零件, 如机轴, 滑轮, 气舱阀等)。 ats-55则减低了钼含量至0.6%, 但亦加入了0.4%之钴。 此毕令钢材本身减低了耐热性却增加了朡度(更适用于制刀业)。 整整体而言, ats-55性能稍逊于ats-34, 但比同厂之g-2较优。
cpm440v : cpm (crucible particle metallurgy)粉末系钢材乃美国crucible原料公司开发之新一代刃物钢, 厂方曾声称cpm440v乃超级钢材(super custom knife steel of the 90‘s)。 虽然cpm440v之含碳量比传统的440-c多出近一倍, 经热处理后得出之硬度却只为hrc57-58, 皆因受其他所含原素之影响(5%之钒, 17%之铬)。 其真正杰出之处 在于保留刀锋之耐损性及延展性(朡度)这两方面, cpm440v之售价颇高, 故多应用于手制(刀匠手作)刀具。
第195页
cpm420v: 美国crucible原料公司于1996年再次研制出较cpm 440v更高一级之cpm钢材: cpm420v, 它比cpm440v多出近一倍之钒及钼含量, 故能保有更优越之刀锋耐损性及耐蚀性(比cpm440v优胜25-50%之多)。经热处理后可得之硬度则与cpm440v相等。 cpm420v之售价颇昂贵, 比ats-34高出一倍。
420j2: 420系钢材之碳含量低于0.35事无补, 经热处理后所得之硬度只得hrc52-55, 而耐损性等各方面之性能并不太出众。 因较容易切割及打磨, 故适宜于用作大量生产之厂制刀具, 420钢亦因碳含量低而耐 力极 , 故亦是生产潜水刀具之理想钢材。
425m: 420系钢材之改良(modified)品种, 定名为425m, 将含碳量提高至约0.55%, 并加进1%之钼, 经热处理后可违较理想之硬度(hrc58), 却保留了420系钢材之优良加工性, 故极宜应用于厂制刀具。 美国着明之buck及gerber两大刀厂已于90年代选用425m作为其刀身材料。
第二卷轻武器 枪械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042
枪机后坐式----枪机和枪管在发射时不扣合,依靠枪记得惯性关闭枪膛,枪机在膛内火药气体作用下后坐,而枪管则不动。这种自动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经济性好;缺点是不能调整火药气体能量的需用量,而且有枪管尾部排出的有害烟雾,对射手有害。
自由枪机式----枪机和枪管完全无扣合,只能靠枪机较大的质量和复进簧力阻止发射后弹壳过快的向后运动。这种自由方式仅适用于小威力自动武器,如手枪,冲锋鎗等。
半自由枪机式----半自由枪机实是枪机上有某些附加机构以大延迟开锁的目的。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膛内压力很高时这些附加机构能够提供相当大的阻力,使发射后的弹壳不致退出弹膛过多,以免炸壳。随着膛压降低,阻力亦下降。如德国的g3自动步枪就採用这种自动方式。半自由枪机与自由枪机相比的一大优点是闭锁机构大大减轻了。
枪管后坐式(退管式)----当弹头在膛内运动时,枪机和枪管牢固的扣在一起,共同后坐,制至弹头飞离枪膛,膛内火药与体压力降低后才完成开锁动作。这种自动方式的武器特别是用于配备装甲车辆内,因为它可以使膛压相当低时再开锁,这样车体内不致遭受更多的火药气体污染。枪管和枪机在发射后共同后坐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该枪所使用的枪弹长,称为枪管长后坐,如射击后;枪管和枪机共同后坐一段距离,然后开锁,枪机靠惯性继续后坐完成退壳,拱弹,闭锁,击发等动作称为枪管短后坐。
导气式----利用膛内导出的火药气体推动活塞,带动枪机框,枪机等后坐,完成自动动作。导气式武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藉助气体调整器调整导出的火药气体量,这样可以减少射击时的故障率。目前我国轻武器广泛採用这种自动方式。
导气管式----属于导气类型,但不使用活塞。火药气体由导气孔逸出后流经导气管,将其能量直接传给枪机框,然后带动枪机开锁后坐。美国的m16步枪,我国的改进型12.7mm大口径机枪,都是採用这种发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减轻活动机件的重量。弹道气管在射击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污垢,残渣,如不及时擦拭,可能发生故障。
口径----枪,炮管的内直径。线膛武器指两条相对阳膛线之间的距离。口径通常以毫米计算,20毫米以下的称枪,20毫米以上的称炮。
膛线----亦称来复线,枪膛内呈螺旋形凹凸的线。凹下的部分称为阴膛线,凸起的部分称为阳膛线。膛线的作用是使弹头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稳定,提高命中精度和增大侵彻力。我军现有武器的膛线都是有旋线。
滑膛----不刻制膛线的光滑身管内壁,滑膛武器可以射击霰弹,箭形弹和尾翼稳定弹等。
火身轴线----通过火身(如枪管)中心的设想的直线。
缠角----在膛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枪管轴线的平行线的夹角。我国1954年式手枪,1956年式突击步枪和1953年式重机枪等枪的缠角均为5度42分
缠度----膛线按缠角在枪管内缠绕一周前进的缠度称为导程。导程对口径的倍数称为缠度。我国步枪机枪的堂线的导程为240毫米,约为枪口的3.15倍,即缠度为3.15。
枪机机构----轻武器的枪机机构通常可用来完成送弹,闭锁,击发,开锁,退壳等动作。
加速机构----在某种类形的自动武器中,使其机构动作加速运动的一种机构,如在枪管短后坐式武器中,除手枪外,一般都採用加速机构将枪管的一部分能量传给枪机。
闭锁机构----闭锁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在武器发射时闭锁枪膛,顶住弹壳,防止火药气体向后逸出并保证准确可靠的发射。
扳机引力----武器成待发状态后,扣压扳机使之击发所需之力。扳机引力要适中,太大,易变更瞄准位置;过小,则易偶发。
扳机护圈----一般位于机匣下方,半圆形或半卵形,其作用时保护扳机,防止偶发。
闭锁间隙----又叫弹低间隙。武器闭锁后,当枪机与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紧贴,枪弹以斜肩或底沿与枪管紧贴时,枪弹底面与枪机弹底窝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为弹底间隙。若枪弹底平面与枪机弹底窝平面紧贴,则枪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称为闭锁间隙。
导气管----连接于导气式武器身管上的管筒,内有活塞,活塞杆的一端连于活动机件上,发射时,弹头在堂内通过导气孔,火药气体由此孔逸出,推动活塞完成自动循环动作。
第196页
导气孔----导气式武器枪管上开的小孔,火药气体经由此孔流入导气管,推动活塞完成各种动作。
机械瞄准具----泛指机械上用的金属瞄准具,如表尺,准星和规孔等。英语术语字面是“铁锚具”,是相对与光学瞄准具而言的。
砚孔瞄准具----一种金属制瞄准具,通常这种瞄准具的表尺上有一小圆砚孔,通过它和准星配合瞄向目标。
光学瞄准具----又称光学瞄准镜,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瞄准装置,又镜头,镜体和照明装置组成。
红外线瞄准镜----用近红外光源照射目标,目标反射红外光,使光电变换成像而进行夜间瞄准的仪器。由红外线探照灯,光电变压器,瞄准镜和电源等组成。
枪用高射瞄准具----一种环形缩形瞄准具,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射击,由机坐和前后照准器组成。
微光夜间瞄准器----以像增强器为核心器件的夜间外瞄准具,其工作时不用红外探照灯照明目标,而利用微弱光照下目标所反射的光线通过像增强器在萤光屏上增强为人眼可感受的可见图像来观察和瞄准目标。
照门式瞄准器----由照门和准星构成,射击时用于瞄准。照门有不同形状:半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准星也有矩形,三角形等不同结构形式。
瞄准盘----一个硬质圆片,中间是靶心,靶心上有一小孔,然后挂于木桩上,供训练瞄准时使用。
缺口----又名“照门“,瞄准装置的一部分,通常位于表尺上,有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圆孔形数种。与准星相互构成瞄准基线,用以瞄准。
准星----瞄准装置的一部分。通常位于枪口上端。有圆柱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数种。与表尺缺口相辅,构成瞄准基线。有的可以方向和高低移动,以便修正。
常用表尺----与表尺“3”相同的表尺分划。在表尺钣上通常用“ii”或“d”表示。在战斗中来不及测定距离和更换表尺分化时,可直接用常用表尺瞄准目标下部实施射击。
瞄准杆----一种作为辅助瞄准点的标杆,以此来确定火炮正确的方向角和高低角。这个术语用于炮兵射击中。
光电测距仪----亦称光速测距仪,用调制的光波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可达25公里左右,也能用于夜间作业。
红外测距仪----用调制的红外光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一般为1-5公里。
雷射测距仪----以雷射为光源的精密测距仪器。若雷射是连续发射的,测程可达40公里左右,并可昼夜进行作业。若雷射是脉冲发射的,一般绝对精度较低,但用于远距离测量,可以达到很好的相对精度。
微波测距仪----利用微波作载波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操作简便,测距精度较高,测程10公里以上。
击锤----用以打击针尾端使之前进击发枪弹底火的一个零件。击锤有回转式的和直动式的两种。
击锤轴----把击锤固定在武器得一定位置上的轴销,击锤可在其上转动。
击锤扳手----外露击锤上的扳手状实耳,为一小槓桿,便于用手搬动击锤待击。
击锤支座----击发机构的一个部件,用以支撑击锤。
第二卷轻武器 世界十大着名突击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7438
一:俄罗斯ak47式7.62毫米突击步枪 http://202.108.15.245/boardfile/mil/200545/20051101171424.jpg 人气指数:10 当竟世界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突击步枪要属苏俄ak系列(包括ak47.akm.ak74.等多种型号的突击步枪和变形枪)2001年5月世界着名轻武器杂志《枪的世界》曾公布:截止2001年月,ak系列突击步枪的总数在全世界已超过5000万支,排在第一;排第二位的是美国的m16突击步枪,总数为750万支;排第三位的是奥地利的aug步枪,总数为50万支。该杂志还把ak47评为二十世纪“世界六大名枪”之首,足见ak系列突击步枪在世界各国受欢迎的程度。 精确度指数:8 ak47与德国stg.英国的em2作为世界上第一代突击步枪的代表,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便闻名遐迩。由于该产品定型较早,且发身的是7.62毫米的中径弹,导致武器后坐力偏大,枪口上跳严重,尤其是实施连续连发射击时,精确度远不能与现代小口径步枪相比。 可靠性指数:10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士兵扔掉手中的m16转而使用ak47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m16在风沙.沼泽及泥泞等恶劣环境中,枪膛污秽严重,容易卡壳,故障率高。相比之下,ak47表现出动作可靠,结实耐用,故障率底等优点。这也是ak47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 侵彻力指数:9.5 [侵彻力是指弹头在嵌入或穿透物体的能力]。一般来说在近距离上中口径弹的侵彻力远不如小口径弹。但在中.远距离上,小口径弹的威力就不及中口径弹了。所以评价一种武器的威力指数,还要依据战场环境来确定。在越战中,美军扔掉手上的m16抓起ak47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与越军隔着植被对射时,美军m16的穿透力明显不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射中口径弹的ak47步枪,侵彻力指数只能得到9.5分。 人工机效指数:9.5 如果拿俄ak47.德国stg.英国的em2以及美m16等第一代有托步枪,与七十年代后第三代无托突击步枪相比,从人工机效上说,不论在战术效用上,还是在战场适应性上,有托步枪的人机配备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有托步枪的机动性则明显不足。 综合评级:9.5(综合评级并不是单纯对上述五项指数的平均,而是对枪整体的评价)
第197页
二:美国m16式5.56毫米突击步枪 http://202.108.15.245/boardfile/mil/200545/20051101171511.jpg 人气指数:9.5 一直想超越俄ak47的美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小口径步枪的探索工作。而1960年的越南战争,则加快并催生了伺候远销55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的m16系列(包括m16 m16a1式 m16a2式 m16a3式多种型号的突击步枪和变形枪)本文以位居“世界六大名枪”之一的m16为准。 作为世界上第一支军用小口径步枪,m16的出现对二十世界后期世界上掀起的小口径浪潮起到了示范和带动的作用。但实事求是的讲,早期的m16口碑远不及ak47,主要毛病是射击时经常卡壳,越南潮湿的作战环境和恶劣的战斗条件加大了故障率。时至今日,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坚持认识小口径武器远距离威力太小,步枪小口径化的道路并不可取。 精确度指数:9 小口径枪弹使武器的后坐力大幅度降低,射手便于控制武器,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射击精确度。作为第二代突击步枪的代表,m16的射击精确度,不论是单法还是连发都由于第一代的ak47。 可靠性指数:8.5 m16使用一条细长不锈钢管将燃气直接倒入后部枪机,钢管内极易进入污物,且污物不易排出枪外,钢管内径的缩小造成燃气压力下降,直接后果是枪机复进不到位,造成卡壳。庵窒忍觳蛔闶的崖鉓16在风沙.沼泽.泥泞等恶劣环境中可靠地使用。关于这个问题,m16很快换装就是很好的证明。m16是1964年正式装备部队的,到了1967年就换装成了m16a1,足见其问题的严重性。相反,ak47从列状到换代一直支持了五十多年。 侵彻力指数:9 m16使用的枪弹并非现今北约通用标准ss109式5.56毫米步枪弹,而是美制m193式5.56毫米步枪弹。m193用m16发射时的初速高达1000米/秒,发射后射弹存速能力底,速度锐减快,造成近距离威力太大,而远距离威力又太小。综合衡量,该弹侵彻指数得到9分更合适。 人机工效指数:10 与使用中口径枪弹的步枪相比,小口径武器更显得轻巧,紧凑和便于携带。尤其是在射击时,中口径步枪所产生的后坐力令人感到恐慌和难以承受。使用小口径枪弹的步枪,则不必担心难以操作,而且还利于携带更多的枪弹,独立执行作战任务。 综合评级:9
三:德国g36突击步枪 人气指数:9 德国的g36突击步枪于1995年才开始列装,属于第三代突击步枪,其名声远不及m16.ak47.aug等突击步枪,何况没有经过实战检验。但是绝妙的构思,看似常规却有处处透出的非常规之举,以及优良的战技术性能,使之公开亮相不久,便引起世界枪坛的广泛关注,并在短短数年间,排在了世界小口径名枪之列。 精确度指数:10 g36突击步枪採用了许多非常规设计,其瞄准具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该枪完全放弃了机械瞄准具,以准直和望远式两套光学瞄准具取而代之,使镜.枪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g36加装夜视仪后,形成了一个潜望式的系统,瞄准精确度又高,还有效的降低了基准基线高度,使其在瞄准方面具有了其他小口径步枪无与伦比的优势。 可靠性指数:8.5 g36步枪没有设置气体调节器,枪机由一个长约6毫米的超短型气压活塞推动,排除剩余火药燃气,虽然这种设计并不影响枪的功能,但在恶劣的环境中的排污能力毕竟不如有调节装置的武器。 侵彻力指数:9 g36发射北约标准ss109式口径枪弹,其枪管长度也与aug.famas.fnc等突击步枪相当,因而威力与上述武器相差无几。 人机工效指数:10 该枪採用摺叠枪托,枪托的设计也别出心裁,中间是透空的,不仅质量轻,而且摺叠后不影响射击。此外由于採用有托设计,g36射击时枪口的噪声和火药残烟对射手的影响也很小。 综合指数:9.5 http://202.108.15.245/boardfile/mil/200545/20051101171743.jpg 四:法国famas突击步枪 http://202.108.15.245/boardfile/mil/200545/20051101171801.jpg 人气指数:10 1971年法国设计成功了世界上第一种无托突击型小口径步枪famas.该枪曾经在查德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经受战火考验,以起优良的性能,赢得了参战士兵的喜爱。作为“世界六大名枪”之一,该枪在非洲许多国家和亚洲一些地区的军队中装备。 精确度指数:10 famas步枪的质心匹配合理,且提把将照门和准星包含在内,对准星.照门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另外,该枪还加装有两脚架——-实验表明:步枪装与不装脚架,点射时的面积会相差50%左右。可见,步枪加装脚架后,虽然牺牲了武器的机动性,但会使射击稳定,精确度提高。famas步枪在现代无托步枪中射击精确度当数最好。 可靠性指数:8 famas步枪的结构略显复杂,擦拭保养也非常不便,在泥水.沙尘等恶劣环境下的故障率偏高。 侵彻力指数:9.2 有枪弹专家曾使用法国famas,奥地利的aug以后国产95式步枪分别对700米距离上3.5毫米后的a3钢板射击,其结果是:famas射弹穿透率为75%,aug步枪的射弹穿透率为72.7%,国产95式步枪的射弹穿透率为100%。虽然famas和aug均使用北约5.56毫米ss109步枪弹,但famas步枪的穿透力略高与aug步枪 人机工效指数:10 famas是世界上人工机效最好的步枪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该枪背带环设计成沿枪管前后轴线对应形式,因而在行军中战斗背挂显得简单快捷;二是该枪有一个包含准星.照门的提把,并且加装有两脚架,因而在持枪快速跃进及架枪射击时更显方便;三是改枪的质心配备合理,不论但手快速出枪,还是双手射击都有很好的稳定行。 综合评级:9.5
第198页
五:中国95式5.8毫米突击步枪 http://202.108.15.245/boardfile/mil/200545/20051101171851.jpg 人气指数:8 以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为基础枪的95式5.8毫米枪族武器的研制成功,机器所表现出的优良战术技术性能,标志着中国小口径班用轻武器的发展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95式步枪质量轻.体积小.威力大.动作可靠是许多世界名枪无法比拟的。但是由于95式步枪在人工机效方面尚有不合理之处,何况还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因而,对95式步枪的性能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少。 精确度指数9.5 95式步枪全枪的质心及自动机的质心与枪膛的轴心几乎重合,这种优化设计非常成功的把自动机复进到位和后退到位的撞击点选择在自动机质心的水平线上,可有效的增强射击时全枪的稳定性和机构动作的平稳性,从而对提高射击精确度大有益处,这一点与法国的famas步枪很相似。如果仅从单发射击的角度考虑,95式步枪与法国famas相差无几。但是,famas步枪因加装有两脚架,连射时精确度稳定。95式步枪在本文列举的十大名枪中射击精确度应居中下游。 可靠性指数:10 与famas和aug等无托步枪相比,95式步枪则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据有关资料介绍,95式步枪在定型之前所经过的实验环境,其恶劣程度让包括以对恶劣环境适应性强而着称的以色列tar-21步枪在内的世界诸多名枪望而生畏。 侵彻力指数:10 实验表明,国产95式步枪不仅对700米距离上3.5毫米厚的a3钢板穿透率为100%,就是对300米距离上10毫米厚的a3钢板射击,穿透率同样能达到100%,而法国的famas和奥地利的aug同样条件下射弹穿透率则为0。 人机工效指数:8.5 国产95式步枪虽然也做到了质心与枪膛的轴心基本重合,但该枪无法做到不倒手就可打开保险.装卸弹匣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枪的人工机效。 综合评级:9
六:奥地利aug突击步枪 http://202.108.15.245/boardfile/mil/200545/20051101171944.jpg 人气指数:10 “世界六大名枪”之一,总数量居第三位的aug突击步枪,除装备奥地利军队外,还装备阿根廷.澳大利亚.纽西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沙乌地阿拉伯和阿曼的参战部队就使用该枪,赢得了士兵好评。 精确度指数:9 aug突击步枪与整个枪族内的武器,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枪管来变换短步枪.机枪和卡宾枪等型号的。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与简化后勤保障,但同时也容易在枪管与机匣的连接处形成空隙,射击时造成枪管微小的径向摆动,影响到射击精确度。 可靠性指数:9 由于该枪的枪托弹板两侧与弹匣内壁之间没有容砂空隙,复进簧导筒与导竿间的空隙又太小,因而,这种在滑动的接触面上没有设置容砂垢沟槽的步枪,其抗风沙能力会有所降低。 侵彻力指数:9 对比famas及国产95式步枪的穿透力,很容易评出aug的侵彻力指数。 人机工效指数:8.5 奥地利aug突击步枪质心未能靠近小握把,显得前轻后重,不利于快速出枪。此外,该枪带环的位置选择得也不够合理,背带时不舒服。 综合评级:9
七:比利时fnc式5.56毫米突击步枪 人气指数:9.5 比利时fnc侥幸抢占了“世界六大名枪”的一席之地。该枪最早是为了参加1977年北约小口径步枪选型而研制的,但在评比中因出来了枪机突笋裂缝等故障,最终竞争失利。蒙羞的赫斯塔尔公司针对参选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至少十处改进,fnc终于在1979年以新面目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此后的二十多年中,该枪以其良好的战术技术性能,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同,不仅一跃成为公认的世界名枪,而且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世界枪械史上劣变优的佳话。 精确度指数:9.5 该枪的导气箍装在枪管上方,使武器重心与枪管轴线有效重合,从而消除了射击时枪管上跳现象,使射击精确度大幅度提高。此外,採用的是摺叠枪托,并社顶有3发点射功能,有利与提高连发射击时的精确度。 可靠性指数:8 赫斯塔尔公司虽然为了降低fnc步枪的故障率进行了多方改进,但其综合故障率仍然达到了0.45%,主要表现是:当武器连续发射6800发弹时偶有击锤断裂的情况,有时甚至出现3发点射机构与击锤的连接轴多处减断现象。 侵彻力指数:9 fnc步枪发射ss109式枪弹或美m193式枪弹,其威力与m16相当。 人机工效指数:10 该枪採用摺叠枪托,枪托的材料为管状铝合金,外表现附有塑料保护层,中间有一塑料块支撑,利与射手操作,战术灵活性好。此外,该枪无需专门工具就可快速分解组合,并且该枪使用的弹药.弹匣均可与美m16武器通用,拓展了战术适用性。 综合评级:9 八:以色列伽利尔5.56(7.62)毫米突击步枪 http://202.108.15.245/boardfile/mil/200545/20051101172100.jpg 人气指数:9.5 许多枪械爱好者为伽利尔突击步枪没有排入“六大名枪”之列而鸣不平。名不平自有鸣不平的理由:一是多年的战火成就了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雄厚的国防工业,经过战争考验的武器更易被人们所认可;二是中东地区恶劣的地理环境,客观上要求武器必须防风沙.抗寒冷.耐炎热。伽利尔突击步枪恰恰是以色列众多武器的典型代表,甚至可以说是犹太人智慧的结晶。伽利尔突击步枪集众家之所长,凝聚了当今世界众多名枪的设计特殊,在服役20多年的时间里,饱经战火洗礼,实应列为“世界六大名枪之列。目前,南非的r4步枪,瑞典的ffv890c步枪均是以伽利尔为蓝本设计生产的。 精确度指数:9 伽利尔突击步枪装有昼夜两种瞄准具。白天用的瞄准具结构简单,准星为柱形,可作高底调整,表尺为l形,翻转形照门;夜间瞄准具固定与枪上,不用时可摺叠起来,瞄准时通过照门上的两个亮点的中央与发光准星.目标构成瞄准。 可靠性指数:10 伽利尔突击步枪吸收ak47/akm步枪抗风沙性好,结实耐用的同时,还有许多独特之处;零件小.结构简单.机构动作可靠.使用性好,互换性高等,尤为突出的是该枪的平稳性好,不论是但发射击还是连发射击,都非常容易控制。 侵彻力指数:9 伽利尔通过换枪管可组成发射美m193式5.56毫米枪弹以及北约7.62毫米枪弹两种步枪。发射美m193的威力基本与美m16a1相同,发射北约7.62毫米枪弹时威力稍大一些。 人机工效指数:10 在该枪机匣左侧,握把上方增设一个快慢机,便与左撇子射手使用;拉机柄自右侧伸出,向上弯曲,左右手均可拉动。此外,该枪採用的是以钢管制成的摺叠枪托,即便在摺叠情况下也可以发射,人机工效合理。 综合评级:9.5
第199页
九:瑞士sg550式5.56毫米突击步枪 http://202.108.15.245/boardfile/mil/200545/20051101172134.jpg 人气指数:8 sg550突击步枪实际上有两种型号:sg550是标准型,供步兵使用;sg551式步枪是短枪管型,供坦克和车辆乘员使用。瑞士sg550/sg551的确是一型设计比较成功的小口径步枪,但如果与俄.美.英.法.德等老牌国家相比,认可度还有一定差距,出口量自然不及m16系列,ak系列等武器。 精确度指数:9 该枪使用北约标准口径枪弹,单发射击精确度与大多数型号世界名枪相差不多,但由于sg550突击步枪上加装了两脚架,故提高了武器连发射击的稳定性,缩小了射击散步。 可靠性指数:8.5 该枪坚固耐用,耐高温,抗严寒。这主要是因为该枪的导气系统的设计与其他的导气式步枪不同,气体不是直接进入导管,而是通过导气箍上的小孔,进入活塞头上面弯成90度的管道内,然后继续向前,抵靠在导气关塞子上,藉助反作用力使活塞和枪机后退而开锁,从而有效地避免活动部件剧烈运动。 侵彻力指数:9.2 该枪的枪管长达528毫米,且使用壁很厚的内膛为6条左旋膛线的枪管,因此,侵彻力要比同口径无托枪强。 人机工效指数:8.5 该枪採用的是摺叠式枪托,装填拉柄,弹匣卡笋和快慢机柄在枪的左侧,左右手都很容易操作;握持小窝把的手也不需要移动即可操作快慢机柄与手动保险,人机结合非常成功。此外,该枪的供弹方式也很有特点,它可使士兵在冲锋时将3个或更多的弹匣安装在枪上,有效的提高了火力地持续力。 综合评级:8.5
十:英国l85a1式5.56毫米突击步枪 http://202.108.15.245/boardfile/mil/200545/20051101172232.jpg 人气指数:7.5 l85a1突击步枪又称恩菲尔德sa80步枪。该枪是一支设计独特.加工精细.便携平稳的武器。不幸的是制造该枪的恩菲尔德轻武器厂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初就关闭了,该枪从此由其他厂家生产。l85a1远不及“世界六大名枪”的名声那样响亮,目前也仅销售到莫三比克一个国家。 精确度指数:8.5 该枪的枪管长达518毫米,并且配有机械瞄准具和光学瞄准镜两种瞄准装置,具有射击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可靠性指数:8 该枪在设计时从战斗使用角度考虑的有所欠缺,相比其他名枪故障率明显偏高。比如,在海湾战争中,英军在使用该枪过程时,多次出现弹匣卡笋卡不住弹匣,击针破裂,全枪腐蚀严重等问题,故障率比同时参战的美m16a2高出许多。 侵彻力指数:9 与使用北约标准ss109式5.56毫米口径枪弹的其他步枪基本相同。 人机工效指数:8.5 该枪採用了多功能背带,可供使用将枪横挂胸前.斜挎或扛在肩上,并可立即转入战斗状态而不必解开背带,甚至可以想背帆布包那样把全枪侧挂在后背上。 综合评级:8
第二卷轻武器 枪械技术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4612
资料卷 枪械技术
枪械技术
从16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将近250年时间中,欧洲各国军队装备的都是前装滑膛枪。自19世纪初叶开始,在新冶金学、弹道学和金属加工技术的基础上,枪械技术有了重大发展,击针后装线膛枪逐步取代了前装滑膛枪,世界进入了近代枪械时期。
这一时期枪械的进步,首先表现在来复枪的改进上。1776年,英国的弗格森在后膛枪的基础上发明了来复枪。由于重新设计了枪栓,在枪膛内刻上螺旋形的纹路即来复线,并装上了标尺,因而使子弹飞行的稳定性“、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这种枪造价比较高,发射时每颗子弹都必须用木棍敲到枪管里去,使得装弹很费时间;发射速度慢,结果直到19世纪,在欧洲国家的部队中还只是有选择地配备给少数人。19世纪初,英国步兵最先对来复枪进行了改进,採用次口径子弹,子弹不嵌进膛线,使原来发射速率慢的缺点得到克服,于是来复枪被更多地用采装备部队。到1823年,英国军队来复枪的订货量已达到1万枝。l835年,普鲁士人道赖泽发明了击针后装枪。同前装枪相比,这种枪增设了闭锁机(亦称枪机或枪门)。闭锁机的机头与枪筒尾部密接,在射击时使火药气体不能向后面泄漏,这样就可以增大弹丸的活力和初速,提高命中精度和侵彻力。
19世纪在枪械技术方面带有革命性的改进,是火帽和圆锥形子弹的发明与应用。1807年,苏格兰牧师亚历山大·福赛思在研究雷酸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明了雷汞。这种雷汞用锤一击即可爆炸,爆炸时火星通过火门引燃枪管中的发射药。1814年出现了用这种雷汞制造的火帽,起初是以扶、锡为材料,后来改用铜。1840至1842年,这种火帽被装于枪、炮中,从此便成为点燃发射药的基本装置。火帽的发明,使步枪成为在任何气候下都可以便用的武器,而且大大减少了不发火的情况。在此之前,隧发枪大约每射击7发子弹便瞎火一发;火帽应用后,则降低为约200发才出现一发。
火帽的发明,推动了子弹的革新。开始,火帽是与子弹分开的,使用时将火帽安装在武器击锤下面的火门上。1823年,英国的诺顿上尉设计了一种圆锥形子弹。这种子弹有一个中空的弹底,发射时它可以自动膨胀,封住枪膛,但英国政府没有採用。1849年,法国人米尼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米尼式子弹,随即,法国、美国也几乎同时造出了第一批完整的子弹。这种子弹将火帽与弹壳、弹头合为一体,弹壳为特制铜等软硬适度的金属制成,且有爆炸复合装置加以保护,通过枪门上的撞针撞击发火。圆锥形子弹发明前,来复枪由于装药困难,射击速度比滑膛枪慢。新发明的子弹形体较小,不仅便于射手用各种姿势迅速装填,每分钟可发射6至7发;而且由于射击后弹头体积膨胀,紧嵌入枪管的来复线中,获得很大的旋转速度,加上空气阻力小,从而大大提高了来复枪的射击精度,增大了射程。有人曾经对当时的滑膛枪与来复枪的射击效果做过试验,结果表明:在200步距离处射击,前者所费子弹相当于后者的2倍,300步处为5
第200页
倍,400步处至少lo倍。超过400步射击距离,滑膛枪已完全失效,而来复枪在800码处还可射击较大的目标;在1000码处,弹丸还有足够的末端能量,可穿透4英寸厚的软质松木板。因此,有人说,与当时的其它轻武器或冷兵器相比,每个握有来复枪的士兵等于拥有一门可达同样有效射程和最大威力的火炮。正因
为如此,精度高、射程远的来复枪也就最终替代了精度差、射程近的滑膛枪,成为步兵的基本武器。有的军事评堆家认为,在1850年至1860年间发明的来复枪和圆锥形子弹,与这前后出现的任何新武器技术相比,都具有最深刻的直接革命性影响。
19世纪在枪械技术方面的另一项重大发明,就是连发炮也即机枪的间世。击针后装线膛单发枪虽然较之前装滑膛枪优越,但发射时仍需将子弹逐发装入枪膛依次射击,于是一些人便尝试创造连发枪。1862年,美国的加特林发明了一种6管手摇机枪,用6支口径为14.7毫米的枪管安放在枪架上,射手转动曲柄,枪管依次发射。由于这种机枪射速快、火力强,所以一经发明便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1884年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在前人研制活动枪机的基础上,首创了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完成枪械各机构的自动动作,试制出一挺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的机枪,并获得专利。由于成功地利用枪管的后坐力自动退出弹壳,又自动重新装弹入膛,使其射速大为提高,达到600发/分钟以上。马克沁机枪口径11.25毫米,使用水冷却方式,用保弹带供弹,射程为2400码,全重约52公斤。马克沁重机枪的研制成功,开创了自动武器的新纪元,马克沁因此被后人称为“自动武器之父”。
机枪的出现,标志着枪械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世纪后期世界着名步枪主要参数
装备年代 名 称 口径 枪重 弹丸重 初 速 有效 最大射程
1871 英国亨利-马梯尼 11.43 4.1 31.1 411 300 1200
1871 德国老毛瑟 11.15 4.68 25 435 600
法国哈乞开斯 11.6 35 358 100 800
美国黎意 11.09 4.09 27 358 300 1000
1877 奥地利韦恩德尔 11.15 24 438
比利时培来 10.16 3.77 38 345 200 900
1881 塞尔维亚步枪 10.15 4.5 22.1 525
1888 德国老毛瑟 7.92 3.8 14.64 638 400 1600
奥地利曼利夏 8.0 15.81 619
1891 俄国三线步枪 7.62 3.99 13.7 620
1891 奥地利曼利夏-
卡尔卡诺 6.5 10.5 730
1892 西班牙毛瑟 7.0 3.95 11.2 700
中国快利枪 8.0 4.3 489
斯达尔式左轮手枪(the starr revolver)为0.44口径,六发子弹一次装填,全重达到了3磅。相较于柯尔特,斯达尔性能相差无几,但是採购价只为12美元。到北站结束的时候,北方军队一共採购了2万8千只。
拉-马特(the le mat revolver)也许是内战最威力的手枪之一。一名纽奥良的法裔机械博士jean alexander francois le mat发明在1857年。每一个左轮可以容纳9发子弹,口径为0.40和0.63两个版本,火力强大远远胜于同时期的大部分手枪。到了1861年战争爆发的时候,jean alexander francois le mat只亲自制造了300支。其可靠的性能和猛烈的火力很快得到了南方军事当局的注意,jean alexander francois le mat于是回到了法国在那里的高质量军工厂中大批量了为邦联军队制造这种拉-马特左轮抢。到了战争结束大约1万支此类手枪被输入进了南方。据说是斯图亚特最为喜爱的枪枝。
1861斯尔费德型步枪(the model 1861 springfield musket)可能是内战中北方使用最为广泛的步枪,你可以所有的主要战斗中看见它的身影。在北方其採购价为15美元至20美元。单发前装式,枪膛内设有来复线,口径为0.58,使用圆锥子弹,子弹出速为每秒950英尺。枪全长58.5英寸,全重9.25磅。;另配有一个长21英寸的刺刀。随后其1863年改进型有面世。
艾菲尔德型步枪(enfield)最初是在英格兰的艾菲尔德镇的皇家轻武器工厂制造,因此而得名。为单次前装来复枪,口径0.577,全重9磅3盎司连同刺刀。发射圆锥子弹,有效射程为800码,最远为1100码。内战期间,南北双方都大量进口,战争结束的时候达到了约40万支。
韦斯尔斯来复步枪(the whitworth rifle)很成功地展示了英国当时杰出的工业制造水平。此种枪枝为当日南军的首先。韦斯尔斯为单次前装来复枪,全长49英寸,口径为0.451。他几乎是射程最长的枪枝,最远可以达到1800英尺,甚至比部分火炮的射程还远。这种步枪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枪口为六角形而非圆形,子弹也为六角形。其杀伤力极大,这种子弹被北军诅咒般地被叫做“螺钉”更有不少北军的将领都是他的牺牲品。
1854年奥地利来福步枪(the austrian model 1854),在内战期间大量地被输往南方,总数约为10万支。口径为0.54,全长54英寸。为单发前装,使用圆锥子弹,有效射程为750英尺。主要在内战的西部战场被大规模使用。
步用型
骑用型
斯宾塞来复步枪(spencer rifles),可以说是北方在内战期间的最杰出的武器发明。此抢由全金属制造,并正式使用了雷管引射装置。最大的进步是为採用了后装式弹药填充,可以让士兵在快速地移动中进行速射。它可以让北军士兵在一分钟内进行高达14次射击,而前装式步枪最多只能是每分钟三次。口径0.49, 有效射程为800码。其有步兵型和骑用卡宾枪型。南方当时唯一获得这种高性能步枪的手段只有通过战利品的缴获,数量极为有限。内战期间,北军一共採购了20万支斯宾塞步兵来复枪和卡宾枪。
第201页
柯尔特轮发式来复步枪(the colt repeating rifle),最早为1855年出产,不过总产量并不大。口径分为0. 40和0. 64两个型号,使用圆锥子弹和纸包装弹药。一次装填可以连续射击6发弹药。不过可靠性不是太好,时常出现轮盘弹药卡壳的情况。多为南方骑兵部队使用,内战期间产量不大大约为6千左右。
斯达尔骑用卡宾枪(the starr carbine rifle)为骑兵专用型来福枪。全长只有21英寸,显得十分短小,口径为0.54。同也是很受北军欢迎的一种枪枝。全枪为弹药后装式,有效射程700码左右。性能极为可靠安全,其不发火率极近为零,射击精度也比任何当时代的步枪要高。
威廉斯后装式速射枪(the williams breech-loading rapid-fire gun)是内战中最早的实用型机枪类武器。南方为这种枪枝的发明者,里奇蒙的军工厂在1861年9月成功制造。威廉斯后装式速射枪最早在七松战役中被投入实战,效果极佳出乎南军当局的预想,之后又命令制造了至少42门此类的武器。其孔径为1.57,可以将1磅重的弹药发射到2千码以外。需要3名士兵来操作这个大傢伙,射击频率为每分钟65次,使用纸包装弹药。威廉斯后装式速射枪最大的问题是极容易造成枪膛过热,以至于每射击15分钟就需要进行冷却操作。
里奎式后装速射枪(breech-loading billinghurst-requa batteries)为北军当局所制造。同样也为速射性武器。不过其构造和南方的威廉斯有着极大的不同。实际上它是把25支来复枪组合在了一起,射击时一一连续释放。而在重装弹药的时候,需要把来复枪一一地从枪架拆下来各自装弹。其口径为0.50和0.52两类,每分钟可以释放40次。不过从机械结构来说,还是南军的威廉斯更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机枪。
第二卷轻武器 火药技术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2986
资料卷 火药技术
火药是9世纪初或更早时间,由中国练丹师们发明的。10世纪,中国古代首先将火药用于军事。后来火药由蒙古人和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直至19世纪,黑色炸药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爆炸材料。18世纪以后,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有了迅速的发展。为炸药原料的来源和合成及制备提供了条件,许多化学家致力于研制性能更好,威力更大的爆炸材料,使各种新型炸药接涌现。
苦味酸──1771年由英国的p·沃尔夫首先合成。它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1885年法国用它填炮弹之后,才在军事上得到应用。黄色炸药的名称便由此而来。苦味酸是一种猛炸药,在19世纪末使用非常广泛。
雷汞──1779年由英国化学家e·霍 华德发明。雷汞是一种起爆药,它用于配制火帽击发药和针刺药,也可用于装填爆破用的雷管。
硝化纤维(硝化棉)──1838年t·j·佩卢兹首先发现棉花浸于硝酸后可爆炸。1845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因将棉花浸于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洗掉多余的酸液,发明出硝化纤维。1860年,普鲁士军队的少校e·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炮弹的发射药。
硝化甘油──1846年义大利化学家a·索布雷把半份甘油滴入一份硝酸和两份浓硫酸混合液中而首次制得。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液体炸药,轻微震动即会称列爆炸,危险性大,不宜生产。1859年之后,瑞典的a·b·诺贝尔和他的父亲及弟弟共同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方法,终于在1862年用 “温热法”降服了硝化甘油,使之能够比较安全地成批生产。(图)(诺贝尔像)
梯恩梯(tnt)──1863年由j·威尔勃兰德发明。梯恩梯的化学成份为三硝基甲苯,这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它在20世纪初开始广泛用于装填各种弹药和进行爆炸,逐渐取代了苦味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梯恩梯一直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炸药,被称为 “炸药之王”。
达纳炸药──1866年由a·b·诺贝尔发明。19世纪60年代,诺贝尔在法国继续进行炸药的研究。在一次事故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受重伤。法国政府在陆地上进行试验。他只子租了一条驳船,在马拉伦湖上寻起了新的实验室。一次试验中,一只装有硝化甘油瓶破碎,流出的硝化甘油被瓶底下用来减少震动的惰性粉末硅土吸收。诺贝尔意外地发现,硝化甘油与硅土混合物不仅使炸药威力不减,而且生产、使用和搬运更加安全。后来,他用木桨代替了奎土,制成了新的烈性炸药──达纳炸药, “达纳”一词源于希腊文 “威力”。
1872年,诺贝尔又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硝化纤维,制得一种树胶样的胶质炸药──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
无烟火药──1884年由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最先发明。1845年由舍恩拜因发明的硝化纤维很不安定,曾多次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维埃利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加入适量安定剂,使之成为胶质,再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便制成了第一种无烟火药。这一发明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或只发少量烟雾,却可使发射弹丸的射程,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均有诞生提供了弹药方面的条件。马克沁发明的重机枪,正是由于使用了无烟火药,才得以具备实用价值。
第202页
1887年,诺贝尔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他还将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代替部分硝化甘油,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 “特种达纳炸药”,又称 “特强黄色火药”。诺贝尔的众多发明,使他无愧于 “现代炸药之父”的赞誉。
黑索今──1899年由德国人亨宁发明的。在原子弹出现以前,它是威力最大的炸药,又被称为 “旋风炸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取代了梯恩梯的 “炸药之王”的宝座。
从1871年到1899年的30年问,西方的枪炮技术之所以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是与这一时期化学领域在研制火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直接联繫在一起的。这一时期各国对火药的研制都非常重视,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火药发明家和火药制造公司,推出了10多项比较重要的新成果。
1873年德国化学家斯普伦格尔发现,由英国人沃尔夫在1771年研制的苦味酸可用雷管起爆。到1885年法国科学家特平开始用它作为炸药装填炮弹,这就是着名的黄色炸药。它的威力要比黑火药大得多,而且爆炸不产生浓烈的烟雾,人类正式进入了无烟火药时代。到19世纪90年代,各国採用无烟火药的火炮,其射程提高近一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苦味酸依然是主要的军用炸药之一。
1875年,瑞典的着名化学家和工程师诺贝尔在他自己于1867年所发明代那买特炸药中加入胶棉,成功地研制出爆胶。它比一般代那买特具有抗水性和更高的爆炸威力,成为取代黑色火药的又一种重要的新型炸药。以后诺贝尔又研制出一系列活性代那买特。
1877年,化学家约色林发明硝基胍,可以制成一种新的耐热高能单体炸药。1900年开始用作火药组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开始将其用于弹体装药。
1877年化学家默顿斯还首次制得特屈儿。他先将n-二甲基苯胺与硫酸化合生成盐,然后硝化而得到达种新型高能炸药。该药的爆热达4600千焦/千克,1906年开始被正式作为炸药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于装填雷管和传爆药柱。
1884年法国人维埃耶首先使用醇、醚混合溶剂塑化硝化棉,制得单基火药,称硝化棉火药,法国人又称它为b火药。其火药力达900—1000千焦/干克,后被广泛用作枪弹和炮弹的发射药。
1888年,诺贝尔又推出了他的双基火药。他用60%硝化甘油加入40%低氮量的硝化棉研制而成,当时称之为巴利斯太火药。因含有纤维素硝酸酪和多元醇硝酸酪两种主要能量组分,故又称之为双基火药。两年之后,英国人艾贝尔和迪尤尔另闢路径,用丙酮和硝化甘油一起塑化高氮量的硝化棉,成功地研制出柯达型双基火药。双基火药克服了单基火药的许多弱点,它的能量高、吸湿性小、物理安定性和弹道稳定性好,常用作大口径火炮炮弹和火箭弹的装药。
1888年,杰克逊还研制出最早的耐热炸药三氨基三硝基苯。它并且具有润滑性,易于压装成型,可制成高聚物粘结炸药。当时因制造成本高未被採用,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重新受到重视。
1891年,德国化学家豪泽曼对威尔布兰德在1863年所发明的梯恩梯炸药的生产方法进行了革新,採用三段硝化法。新的方法使得这种单体炸药的工业化生产成为现实。1902年德国首次使用梯恩梯装填弹药,成为苦味酸的代替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梯恩梯是最主要的军用炸药。
1894年,托伦斯用季戊四醇与浓硝酸硝化而制得太安。这是一种单体高能炸药,多用于制造导爆索、传爆药柱以及雷管中的次发装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比较广泛。
正是由于这一项紧接一顶的新发明、新产品,迅速地改变了19世纪末世界火药技术的基本面貌,并且从根本上为自动火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武器装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卷轻武器 比利时fn minimi 5.56mm 轻机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028
比利时米尼米(minimi)5。56mm轻机枪是着名的现代枪械制造商比利时国营赫斯塔尔公司(fn公司)的杰出作品。该枪于70年代初研制成功,主要供步兵、伞兵和海军陆战队作直接火力支援使用。现已装备美国(美军编号m249)、比利时、加拿大、义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米尼米轻机枪承继了fn枪械的一贯作风,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勤务简单等特点。由于它的杰出表现,使极力推崇枪族通用化的美国也将其作为m60的替代品大量装备部队。
该枪採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和枪机回转闭锁结构。导气装置中的旋转式气体调节器设有3个位置:正常/应急(恶劣条件下射击)/枪榴弹发射位置。自动机开闭锁动作由枪机框定型导槽通过枪机导柱带动枪机回转而完成,枪机闭锁在枪管节套内,因此对机匣的作用力很小。发射机构可控制3发/6发点射。
该枪的独特之处是其供弹机构,既可使用弹链,也可使用弹匣供弹。塑料弹箱有100/200发弹链两种型号。需要时也可将弹匣座的弹簧折叶盖板打开,插入m16的弹匣直接使用,此时折叶盖板上的凸起做弹匣卡笋用。
米尼米(minimi)轻机枪的另一大特点是枪管更换非常方便,只需用一只手捏住提把即可装卸。标准型米尼米机枪配固定枪托,伞兵型配有摺叠托,另外还有一种无托型装在装甲运兵车上使用。两脚架为该枪的制式配件,如果需要,还可装轻质三脚架上。
第203页
该枪採用机械瞄准具,前部为可调高低和方向的准星,后部为可调风偏和高低的照门,。
米尼米(minimi)5。56mm轻机枪发射北约ss109式或美国m193式5。56mm枪弹。
性能数据口径:5。56mm初速:965m/s(m193弹)
915m/s(ss109弹)
枪口动能:1760j(m193弹)
1710j(ss109弹)
理论射速:750~1000发/分钟自动方式:导气式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发射方式:连发供弹方式:弹链/弹匣弹容量:100/200发(弹链)
30发(弹匣)
全枪长:1040mm(固定枪托)
开910mm/合755mm伸缩式枪托枪管长::465mm(标准型)
347mm(伞兵型)
全枪质量(空枪):6。85kg(标准型)
7kg(伞兵型)
瞄准装置:机械式配用弹种:ss109式/m193式5。56×45mm
第二卷轻武器 独具特色的中国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682
步枪是步兵最早使用的射击武器,是步兵的基本装备。它以火力、枪刺和枪托来杀伤有生目标,有效射程一般为300~400米,集中火力可杀伤500米以内的空降目标。步枪作为轻武器的骨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步枪的发展,始终密切配合部队需要,基本上实现了定型一代,装备一代,研制一代,更新一代。其发展历程包括仿制、自行设计、独立自主研究3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仿制苏联7。62毫米步马枪,将其定名为53式7。62毫米步骑枪;1956年仿制苏联ckc7。62毫米半自动步枪和ak47突击步枪,定名为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鎗,至此我军步枪全面更新换装。20世纪70年代末的自卫反击战,促使我国加快了研制以突击步枪为主体的班用枪族的进程。1981年我军设计定型了81式7。62毫米班用枪族。它包括81式7。62毫米步枪、81-1式7。62毫米步枪、81式7。62毫米轻机枪。81式枪族具有射击精度高、结构简单紧凑、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重量轻等优点,能一枪多用,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可以在枪族各枪间互相通用。
我国研制的新一代5。8毫米枪族以自动步枪和班用轻机枪为主。与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我军新一代轻武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威力大等特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经试验,我国5。8毫米枪弹在射程与威力方面,既优于北约组织通用的ss109式5。56毫米枪弹,也优于俄罗斯5。45毫米枪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我国未来步枪将向多功能、人机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威力也将更加强大。
第二卷轻武器 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4161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形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兵器行业也不甘寂寞,开始设计全新的自动步枪。当时,工业基础已经建立,人员队伍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平,国家建立了考核武器的试验基地,部队对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鎗的装备、使用、训练也有了相当体会和经验,从战术需要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设计一支符合我军需要的步枪。
主管部门虽然没有提出完善的战术技术要求和指标,但总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明确的:以步枪性能为主导兼有冲锋鎗性能。也就是把半自动步枪和冲锋鎗合併成“步沖合一”的自动步枪。同时,明确提出保持步枪主导性能,增强火力,克服冲锋鎗单、连发射击精度差的问题。理想上是由这一支新的自动步枪来取代半自动步枪和冲锋鎗。
由于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自动步枪,各有关方面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设计组,由高等院校、部队军械部门和专业工厂的技术人员组成。武器研制历时3年,于1963年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体现了下达的战术技术指导思想,从性能、结构、战术用途上实现了“步沖合一”。
全枪结构体现了以步枪为主的要求,採用全长木质枪托,不要小握把,枪管前上方为上护木,带可折伸式棱形枪刺。外形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对于单、连发射击要求,则借鑑了56式冲锋鎗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活塞单独成件,行程27毫米,闭锁方式与56式冲锋鎗相同。击发机为挂钩击锤式,与机匣部件的联接则採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结构方式。弹匣基本上是冲锋鎗弹匣,装弹改为20发,并考虑设有空仓挂机,弹匣作了相关变化。
63式自动步枪把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鎗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实现了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鎗性能的要求,达到了提高射击精度,保证可靠性,增强火力、减轻质量的目标。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训练,适合我军已经非常熟悉的勤务要领。大部分构件相似或相同于56式武器,易于生产。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武器的影响,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我国步枪发展的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特点为:
(1)提高射击精度
借用56式半自动步枪枪管,保持其长度和制造精度,相应瞄准基线也较长。
自动机对射击精度影响极大,为此作了重点设计。要保证枪机运动的平稳性,需加长机框导轨长度并限制与机匣导轨的配合间隙,使机框复进到位有良好的导入性,确保每次闭锁状态一致。同时要尽量使自动机质心与全枪质心接近,以减小运动件前后撞击产生的动力偶。
第204页
另外採用准直枪托,并改善其颈部和前部下面的形状,便于射击时握枪。
以上主要措施提高了单、点精度,100米单发弹着点散布约4.5厘米,点射70%密集界:方向×高低为20×20厘米,比56式冲锋鎗有明显提高。
(2)保证机构动作可靠性
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可靠性、寿命、质量等指标要求都非常严格,为之採取的技术措施往往互相制约,有时甚至发生矛盾。而在63式自动步枪设计中得到了统一、协调。其主要措施就是在国内步枪上首创的採用导气孔调节塞(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鎗均未设置)。调节塞上设大(φ3.8毫米)、小(φ2.5毫米)两个气孔。在正常条件下射击时用小气孔;在特殊条件下,如严寒、泥沙、泅渡江河等情况射击时则用大气孔。气孔调节也很方便,可在作战现场根据环境条件自行调节变换。
自动机行程135毫米,较长的行程可使抛壳、压倒击锤、复进、供弹等动作更加协调。
(3)首创了三棱刮刀式枪刺,提高了枪刺的强度、刚度和刺入深度。
(4)可用专用弹夹(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弹夹)向装在自动步枪上的空弹匣压装20发枪弹,方便了空弹匣补充装。
20世纪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撤换了m14、ckc、fn等半自动步枪,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小口径化、枪族化成为步枪发展的新潮流。
63式自动步枪起步设计时,当时战术思想特别钟情于传统步枪,一再强调要突出步枪性能,着重在中、远距离上命中率高,接近距离上要敢于刺刀见红,再适当加强火力就够了。所以下达的战术要求是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鎗性能。因而设计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除了可以连发射击,配装20发枪弹的弹匣以外,几乎与半自动步枪完全一样。经过20多年后到70年代末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阵地攻防战的机会不多了,而战争的突然性、近战性、猛烈性、隐蔽性增强了。所以对步兵单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动作可靠。这时,强烈呼唤的是突击步枪。
爱别离:63式的撤装
当年63式步枪有可能成为继56式半自动步枪之后全面装备我军的一种新型武器,而且当时在与某大国接壤的边境驻军已经开始换装63式自动步枪,并且获得了好评。但是就在准备大批量生产换装的时候,文革开始了。文革对军工领域的冲击也影响了63式步枪的生产质量,主要是当时要求的产量是实际生产能力的数倍,而工厂为了达到生产数量,则“萝蔔快了不洗泥”,简化、改进工艺近百项,使生产出的63式自动步枪在部队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出,甚至发生了向后喷火、机匣盖崩飞伤人致残事件,更谈不上精度和火力持续性。当时部队中“还我半自动”的呼声日渐高涨。
63式自动步枪在使用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工厂和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工厂成立了攻关小组,在部门领导和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下,于1971年4月展开了技术攻关大会战。针对当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做了一些修改。很快,工厂拿出了改进后的样枪,上级领导表示非常满意,当即下令按该样枪规格生产。可是又由于环境所致,产品图又是被多次任意更改,生产秩序混乱,人心涣散,按原枪进行批量生产谈何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1978年,63式不得不暂时停产并从部队撤装70年代末,在我国的自卫反击战中,参战部队普遍反映,当时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火力持续性不强,56式冲锋鎗数量不够,急需应急装备部分高精度自动武器。这时,一些库存的63式和完整的63式生产线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军工科技、生产人员重新启动生产线,在标准型63式的基础之上对弹匣接口、复进簧材料、枪机进行了改进,具体方法为:
(1) 改进弹匣接口尺寸、卡笋,使63式能使用“五星”20发弹匣及56/56-1冲锋鎗的弹匣。
(2) 复进簧选用优质线材缠制,增加强度。
(3) 减小枪机公差,强化击针处理。
紧急换装参战部队后,部队反映这种改进后的63式精度可以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火力持续性与56式冲锋鎗没有差异,在搜索扫荡敌人的战斗中,曾经有两支改进后的 63式步枪(使用56式冲锋鎗弹匣)在300m距离上採用短点射交替射击,20分钟内击毙击伤敌6个机枪手,封锁住敌军隐蔽洞口火力点,迫敌无法开火,掩护其他战友冲锋并俘获洞内残敌的战例。美中不足的是,枪身显得过长,在丛林地带作战时,容易勾挂树枝等物,而且在使用56冲锋鎗弹匣时,弹匣有松动脱落的现象发生。
缘灭:退出现役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短暂恢复生产并没有改变63式自动步枪的命运,很快它又再度停产。这个时候, 81式枪族正在进行最后的靶场实验。1981年,81式枪族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63式步枪与我军的缘份已尽,终于正式退出现役。但是曾经生产出的上百万支63式自动步枪,除了一部分外销和援助别国,还有相当数量储存在各地的民兵武器库中,在一些边防部队和民兵训练中,还能看到它的身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63式自动步枪也出口到了国际市场,并被一些武装组织作为制式武器使用。其中阿富汗地区武装人员有不少是63式改型步枪的忠实追随者。因为63式步枪的木制枪托在寒冷的冬季贴腮瞄准时舒适可靠,不冻脸,不影响瞄准精度。使用ak47弹匣使其在拥有sks般精度的前提下,保证了良好的火力持续性,短、长点射结合,中距离(300m左右)对多个同时出现的目标打击十分有效。阿富汗使用者认为,在精度和火力持续性的结合上,只有ak74能与其相比。在2001年针对阿富汗地区的新闻报导中,我们仍可见到身背63式改进型自动步枪的反塔联盟士兵巡逻、站岗的镜头。
第205页
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次军事活动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63式自动步枪标准型。当时採用的是100m卧姿有依託射击方式,我先打了一弹匣(10发)单发射击,居然是97 环。而且集中在8环中间,9、10环区12cm长、5cm宽左右的区域内。第二弹匣20发,我採用短点射,总环数为159 环,散布没有出7环区,可见其精度高,散布小。并尝试了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弧形弹夹向弹匣内压弹的方法。感觉不如56式半自动那般舒适畅快,需要一定的角度和力量技巧,可见此枪对使用者的熟练程度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在这之后,我又试射过81式自动步枪和95式自动步枪,感觉63式自动步枪比以前两种枪在后坐、精度方面差异不大,特别是与81式自动步枪无明显不同,但是扳机力稍大。不过贴腮抵肩很舒服,这可能与其使用木制枪托有关。
个人认为,63式步枪若是能配用15发短弹匣并在其枪身左侧安装瞄准具导轨,取消刺刀,作为民用狩猎步枪出口,还是很有前途的
该枪有单、连发发射机构,採用气体式调节机构,以保证各种环境下的使用可靠性;它属于导气式活塞短行程自动武器;採用枪机回转的闭锁方式;设有空仓挂机机构;装有防止早发火的不到位保险和防止偶发的手动保险。
口径:7.62毫米
全长:1342毫米(枪刺打开)
1033毫米(枪刺摺叠)
全重:3.8千克
初速:735米/秒
射速:40发/分(单发)
60发/分(点射)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20发
枪弹:56式步枪弹
第二卷轻武器 56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366
56式7.62毫米自动步枪是仿制前苏联ak-47型7.62毫米自动步枪的产品,1956年生产定型,1963年改型56-1式,1980年改型56-2式,1991年改型qbz56c式。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自动步枪,至今仍在装备部队。
该枪採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通过变换快慢机位置可分别实现单发、连发和保险状态。
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摺叠枪托冲锋鎗,枪托向下摺叠。56-1式冲锋鎗是56式冲锋鎗的改进型,1963年完成设计定型,随后装备我军。外国报刊杂志称其为56-1式突击步枪(type 56-1 assault rifle),按我国习惯称为冲锋鎗(56式冲锋鎗、56-2式冲锋鎗也一样)。此枪在56式冲锋鎗上的主要改进是採用摺叠式枪托,使枪更加紧凑,便于携带,它和56式冲锋鎗一样,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鎗,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不能上刺刀,其他结构性能与56式冲锋鎗相同。
该枪全长874毫米/645毫米(托伸/托折),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3千克,空枪重3.85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枪弹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鎗相同。
1980年,56-2式冲锋鎗定型, 56-2式冲锋鎗是56-1式冲锋鎗的改进型.主要改进是枪托卡榫採用了楔铁式卡榫,可自动补偿使用时的磨损间隙,能保证枪托始终是牢固配合的,有利于确保射弹的散布密集度;枪托的形状也不同;还可安装一把刺刀。
它和56-1式冲锋鎗一样,在各种环境下的机构动作可靠性都很高,也是深受我军指战员喜爱的一种冲锋鎗,现仍为我军的制式装备。
此枪上刺刀全长1100毫米,不上刺刀长874毫米,托折长654毫米,枪管长415毫米,全枪重4.4千克,空枪重3.9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的与中国7.62毫米56式冲锋鎗相同枪弹。
qbz56c式短自动步枪是在56-2式冲锋鎗的基础上改进而成,通常称为56式短步枪,或称为56式短沖,用于杀伤300米以内的集群或单个有生目标。qbz56c是为满足部队对短小轻便武器的需要,在1988年开始研制,在1991年正式批准设计定型,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的特点。由于枪管短,枪管内的火药燃气燃烧不充分,因此在枪口部增加了一个兼有消焰和制退功能的枪口装置;照门表尺有100米、200米、300米三个分划;随枪配有一个20发弹匣(用于平时站岗值勤)和3个30发弹匣。
qbz56c机动能力强,适合高原、山地、丛林部队和炮兵、装甲兵、空降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以及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等各种武装人员的需要,不过由于射程较近,不是主战武器,因此装备数量不大。
口径:7.62毫米
全长:1100毫米(枪刺打开)
874毫米(枪刺摺叠)
全重:4.03千克
初速:710-730米/秒
射速:40发/分(单发)
90-100发/分(连发)
直射距离:275米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30发
枪弹:56式步枪弹
第二卷轻武器 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696
81式自动步枪是70年代初设计的,1981设计定型,它包括81式7.62毫米步枪(木托)、81-1式7.62毫米步枪(摺叠枪托)、81式7.62毫米轻机枪。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该枪族的出现,使中国的武器基本适应了当今世界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部队的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81式枪族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该枪自动方式採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可实施单、连发射击,用30发弹匣供弹,弹头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具能用空包弹发射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
第206页
81枪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界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鎗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口径:7.62mm
初速:750m/s
枪重:3.4kg/3.5kg
枪长: 955mm(81) / 730mm(81-1)
弹量:30
有效射程:400m
第二卷轻武器 点射之王-雷明登700系列步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098
本文网址:http://bbs.news.163/board/rep.jsp?b=mil&i=445197 复制
雷明登700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自1962年推出,就以其精确性和威力受到称赞。浮置枪管、极敏感的扳机及严格制造公差下生产的优质枪管,使雷明登700如其gg词所称的那样:“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
雷明登公司藉助雷明登700的优异性能开发出一系列专门的狙击步枪,而美国军方也看上了雷明登700的精确性,在雷明登700的基础上开发军用狙击步枪,如海军陆战队的m40a1和陆军的m24sws。此外还有多家枪械生产厂在开发比赛步枪或狙击步枪时也採用了雷明登700的枪机系统。
具有多种口径的型号是雷明登700民用步枪的特点。雷明登700推出时只有adl(a deluxe grade)和bdl(b deluxe grade)两种型号,后来又增加了dm和40x两种。
adl为经济型,价格比较便宜,採用密封式的弹仓,表面处理和枪托材料也比较差。可以发射.270温彻斯特、7mm雷明登马格南、.30-06和.308温彻斯特等四种口径的子弹。
bdl是比较昂贵的型号,弹仓底盖可以向下打开,以卸出未射击的子弹,而不必拉机枪退弹。枪托的材料和表面处理也比adl好。bdl有多达15种口径。
dm型即可分离弹匣型,採用插入式弹匣,其他方面与bdl相近。
40x型则是客户订造式的高精确型,由客户向雷明登公司下订单,提出他的个人要求而专门制造。40x的枪管、枪机都是经过强化处理,而且是手工装配,精度极高。许多比赛射手都是订造40x的。
雷明登700 pss警用枪
700pss(police sharp shooter)警用枪是雷明登公司为执法机构设计的,长年来在无数执法部门服役,并经过多次改进,现在生产的700pss枪托为凯夫拉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大。700pss有更高的精确度,而合理的价格使一般的警察部门都能买得起,是一种价廉物美的狙击步枪。最近,雷明登公司推出700pss的改进型700p,并有一个可卸弹匣的版本——700 dm
雷明登sr8是应义大利军队的要求,以雷明登700为基础设计的狙击步枪,扳机和枪托均取自m24 sws,虽然枪管改为.338口径,但精度和原来的.308口径的5r枪管一样好。弹匣为可拆卸的5发弹匣,但从图片看来弹匣比较长,不知道是不是採用单排弹匣。sr8目前只有原型枪,还没有计划投入生产。
第二卷轻武器 美国陆军m-60系列机枪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3386
m60系列概述
在二战中,美国人对于纳粹德国的通用机枪概念很欣赏,因此在1944年,美国春田兵工厂的工程师就对缴获回来的mg42通用机枪进行仔细研究,并依照mg42设计了美国的第一挺通用机枪的原型-t44,随后t44改进为t52。然后,春田兵工厂又把改进后的mg42的弹链式供弹机构结合上改进的德国fg42伞兵步枪的导气系统,组成了一支新的通用机枪,命名为t161,在t161上已经显现出后来的m60通用机枪的显着特徵了。
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后,美军在1957年决定以t161e3替换m1917/m1919系列白朗宁机枪,与同口径的t44e4(m14)一起装备部队。t161e3在1958年开始小规模装备美军,在1959年正式定型为m60,并全面投产。虽然m60是由春田兵工厂设计的,但美军装备的m60只有一个生产商,是缅因州的萨科防务公司(sacodefenceinc,),另外美国政府还指定岩岛兵工厂为m60的零配件供应商。除美国军队外,澳大利亚是第二个装备m60的国家,另外还有30多个国家军队也採用了一定数量的m60,至今m60约生产了有25万挺以上。
m60系列有多个型号,主要有m60、m60d、m60e3等等(按下表),时移世易,现在m60在许多方面都已经显得落后了,尽管有新的改进型出来,但由于一些固定的缺点难以改进,因此美军装备的m60系列正逐步被m240系列(fnmag58)所取代。但在美军特种部队和直升机上,m60系列仍作为轻机枪或航空机枪而使用。
目前在美国约有550-600挺m60系列机枪在民间由私人合法拥有,其中由萨科公司转售到民间个人手中就约150挺。另外在美国还有几家二级武器生产商少量地生产半自动型的m60,只在民间市场上销售。如:岩岛兵工厂、charlieerb、凤凰城兵工厂(phoenixarmory)、美国军火公司(u.s.ordnance)等等。这几种半自动m60都是闭锁待击,但不同生产商的型号採用的击发机构各有不同,有些是使用很重的改进型板机组件,有些是使用一个简单的击锤,但这些半自动m60在外观上与usgi标准的全自动m60没有明显差别。
第207页
m60系列型号
m60:通用机枪基本型
m60e1:通用机枪改进型
m60e2:车载机枪型
m60c:航空机枪型
m60d:航空机枪型
m60e3:通用机枪型
m60e4:通用机枪型
mk43mod0:特种部队突击型
m60的机匣、供弹机盖等大多数部件採用冲压件,重量轻且成本低,整体重量比起0.30口径的白朗宁m1919a4/a6大大降低,而且结构紧凑。在m60枪内还大量採用减少摩擦的滚轮机构,因而射击振动较小。
m60的导气装置改进自fg42,当活塞向后移动时,会关闭侧壁上的导气孔,自动截断火药气体的流入,这种自动调节导气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不需气体调节器,但缺点是不能调节射速。弹链式供弹装置改进自mg42,藉助枪机滚轮带动拨弹杆左右运动,再通过槓桿使拨弹滑板上的拨弹齿拨弹,单程输弹。枪机头有两个闭锁卡笋。
m60採用固定式的片状准星,u形缺口照门安装在立框式表尺上,照门可以调整高低和风偏。供弹机盖上方可安装一个瞄准镜座,瞄准具座上有美国陆军标准的燕尾接口和偏心锁紧机构,以便安装白光/夜视瞄准具、雷射指示器等附件。
由于m60的枪机自由行程较长,而缓冲器也吸收了大部分后坐能量,因此射速较低,大约每分钟550发左右,射击时容易控制枪身,经过训练的射手能够控制出单发或短点射。
m60主要发射7.62×51mm北约标准弹,美军装备的m60主要使用m61穿甲弹、m62曳光弹、m80普通弹、m63教练弹、m82空包弹等类型的弹药。m60配用的弹链在美国政府命名为m13弹链,但是许多人只称其为m60弹链。
资料来源:
m60的fans站-m60中心
federationofamericanscientists(
美国军火公司
美国陆军技术手册tm9-1005-224-10《machinegun,7.62-mm,m60w/eandmachinegun,7.62-mm,m60dw/e》
m60通用机枪
m60通用机枪是採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弹链式供弹、枪机回转式闭锁的自动武器,发射7.62mm北约标准弹,枪管可以快速更换,主要作为通用的支援武器使用。作轻机枪用途时使用自带的摺叠两脚架,作重机枪用途时则安装在可摺叠的m122三脚架上,或使用m4、m6等车载射架安装在车辆上。由于m60射速低,加上採用直枪托,因此射击精度很好,使用两脚架时的有效射程为1,000m,使用三脚架是是1,800m。
在m60枪身的上下方都有塑料隔热板,两脚架也有隔热板以便摺叠脚架时射手不需要碰触任何的金属部位,这样对于立姿或跪姿射击时是很有用的。m60也有一些缺点,主要问题是枪管升温快、更换枪管困难、活动部件不耐用等等,而且m60作为班用支援武器来说显得太重,一般安装在三脚架或车辆上使用,但作为重机枪而言m60的射速又太低。
其中枪管升温过快和更换枪管困难是m60最主要的麻烦。由于枪管升温快,射手在速射200发弹后就需要更换枪管(关于m60的射速和枪管更换频率的关于请参考《美军轻步兵火力支援阵地》一文中的列表)。当持续射击时,枪管表面温度可达到华氏500度。由于m60的两脚架和活塞筒是固定在枪管上,而提把安装在机匣上,因此更换枪管时,通常是由1号射手一手抱枪托一手握提把,把武器指向安全方向,而2号射手则戴上隔热的石绵手套,扳开枪管定位杆然后拉出整个枪管组杆,接着再装上新的枪管。然后由于m60的准星也是固定在枪管上的,而且准星不能进行调整,因此1号射手不得不在重新射击时再次进行归零校正以配合新枪管。两脚架、活塞筒固定在枪管上不光给更换枪管带来麻烦,对于2号射手来说也是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m60的导气系统没有调节功能,虽然优点是结构简单,但缺点除了不能调整射速外,主要的问题是积累的污垢会延缓活塞的运动,导致出现停射或“失控”(runaway),后者是指即使手指松开扳机后武器仍在继续射击。虽然可以通过经常维护导气装置来解决问题,但在激烈的持续战斗中发射了大量弹药后,往往没有空隙进行维护,结果在m60失控后射手往往只能让整条弹链打完才能停止射击。此外,m60的许多零部件也存在脆弱易损、寿命短的问题,尤其是活动部件。据说击针就很容易断裂,另外提把也容易损坏。
全枪长1105mm7
枪管长(不含消焰器)560mm
膛线4条,右旋,缠距292mm
瞄准基线长540mmp
初速860m/s
理论射速500~650rpm
战斗射速200rpm
全枪重量(不含弹链)10.51kg
枪管重量(含两脚架和活塞筒)3.75kg
第208页
三脚架重量6.8kg
三脚架方向射界用限位杆50dangercode;
自由转动360dangercode;
三脚架高低射界用限位杆12dangercode;35′~+14dangercode;
自由转动28dangercode;45′~+28dangercode;30′
澳大利亚的m60与美国的稍有不同,根据丛林战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当巡逻队在接敌时机枪手立即进行火力压制,掩护其他士兵进入最近的掩护物建立射击阵地。因此最初澳大利亚的射手在部队行进时是使用只有约15或20发的短弹链,这样的短弹链对于第一次开火射击是足够的,因为当部队在穿越丛林时拖着一条完整的100发弹链会很麻烦。后来澳大利亚人又设计了一种可装28-40发的“预备反应弹匣”(readyreactionmagazine),实际上是一个铝制的小弹链盒,弹盒可以方便地挂在机枪的左侧,其容量足够最初接敌的交互火力,在进入掩体后,再装上一条完整的弹链射击。
第二卷轻武器 越战中56式、81式与ak47的较量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771
在长达十年的对越作战中,我军步兵与越军步兵较量并不占优势。
其主要原因是,越南从50年代开始先后与法国、美国、南越、柬埔寨、泰国、中国血战数十年,越军官兵的作战经验比我军官兵丰富得多,其在长期战争中所磨练出来的心理素质也比中国官兵坚韧。
因此,在与越南步兵的交战中,我军官兵发现,越军步兵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先发现我方步兵,并先于我方开火。
而且,在枪战交火中,越军步兵的“枪法”也要胜于我军步兵,这些都是他们在长期实战中磨练出来的。
越军步兵战力一度优于我军的原因还有,其步兵装备也普遍比我军先进:
越军普遍装备了苏制的ak47突击步枪,而我军步兵还普遍装备着比其落后一代的56式半自动步枪,双方火力相差很远。当然,我军也装备了不少仿ak47的56式冲锋鎗,但即便是56式冲锋鎗也与ak47有很大差距——我军缴获的越南苏制“原装”ak47突击步枪,外表与我军的“五六式冲锋鎗”一模一样(识别两种枪械的办法很简单——我国出口到越南的56式大部分带有不可拆卸的摺叠式三棱刺刀——即着名的“俄罗斯钢刺”;而苏联出口到越南的ak47大多是可拆卸的刺刀),子弹还可通用(我军缴获ak47的子弹大部分是中国造的),但是,ak47拿在手中明显要比56式轻得多,连续射击枪管也不易发红,而且,很多天不擦拭也不会生锈。
国产的56式冲锋鎗是ak47的仿制品,但是,其重量要大于ak47,连续射击时枪管易发红,在热带潮湿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擦拭,则会很快锈蚀。
ak47比56式质量好的原因是原苏联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各种金属矿产很丰富,它们能用比别人低得多的价格生产出优质的枪用合金钢。而我国在引进生产时,曾经尝试按照苏联配方制造枪用合金钢,但用这种配方制造出来的合金钢成本之高,使我国难以承受,因此,56式冲锋鎗是使用的我们自己开发的合金钢,这种合金钢完全使用了国产原料,成本较低,但是性能比苏联产品有一定差距。
ak47的制造工艺也要优于56式,公差小,射击精度更高。
以上种种原因再加上越军大量使用大口径高射机枪平射等等,使我国步兵在与对方步兵对战时,时常处于不利态势。
81式自动步枪装备部队后,我军的情况大有好转,81式能有效的压制住越军的ak47——曾有一次战例:在1980年代边境对峙期间的某次战斗中,我军用两只81式交替封锁越军的一个地堡枪眼,使越军这个枪眼始终无法开火。
这是因为:81式的单、连发射击精度和射弹散布要比ak47好很多。
为了超越ak47和56式,81式有以下改进:
1、81式的枪管更长,子弹初速更高;
2、81式的导气管採用了“可调式”设计,利用子弹壳即可方便的将导气管调节成在恶劣环境下射击的大孔,在正常环境下射击用的小孔,和发射枪榴弹时的闭气3个位置。
在恶劣环境下,自动武器可能会发生机构动作迟钝,甚至卡滞无法连发等故障,这时,81式可以调节进入导气管的火药气体,使更多的火药气体进入导气管,从而有更多的火药能量用于完成枪械的自动循环,避免、减少故障的发生;在正常环境下,可减少进入导气管的火药气体,使枪械的内部机械运动更加平稳,振动减小,提高射击精度;在发射枪榴弹时,可以关闭导气管,使全部火药气体都用来推动枪榴弹,而不用推动内部自动机——这使得同样一种枪榴弹在使用81式发射时要比使用56式发射射程更远。
而ak47/56式的导气管不可调,只有一个大导气孔可用(这是ak47可靠性好的原因之一),使枪械在射击时内部自动机始终猛烈后座,振动剧烈,在单发射击时精度尚可,但连发射击时几乎难以控制。
3、81式的机械瞄准机构比ak47/56式有所改进:ak47/56式使用的是传统的表尺缺口、准星式的瞄准系统,这种瞄准系统视野开阔,但是精度一般,快速反应能力较差,而且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金属表尺表面发蓝等很容易被磨掉,成为“磨白”,瞄准时发亮,产生眩光,影响瞄准。
第209页
81式对表尺、准星两方面进行了改进,表尺两侧加上了护翼,避免了“磨白”,准星加上了护圈,危急时刻表尺护翼、准星护圈可构成快速瞄准系统,概略瞄准即可射击,从而避免了贻误战机。
第二卷轻武器 单兵自卫武器:新弹药、新武器、新标准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6311
随身自卫武器通常指装备排以上军官、装甲车辆驾驶员、炮兵、武器操作员以及战斗勤务人员的轻武器,主要用于个人自卫以及近距离作战,武器类型主要以手枪和冲锋鎗为主,它们使用的弹药主要是东西方各自标准的9毫米和7.62毫米口径手枪弹,随着防弹技术的发展和防弹装备的广泛使用,传统标准的随身自卫武器和弹药在射程和威力上已经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欧美主要军事强国开始发展新型自卫武器。新武器的最大特点是,採用了全新的弹药标准,从而使其在保持原来自卫武器形体小巧、重量轻、便于携行等特点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射程、杀伤力。目前国外对此类武器的称谓不尽相同,如比利时和德国的pdw,美国的idw等,但这些名词所代表的内涵基本相同,为了便于阐述,本文将这些採用新型弹药的新型轻武器统称为单兵自卫武器(pdw)。
pdw的产生背景
在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轻武器都是为了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而研制的,这样的作战需求使得轻武器的地位大大降低,而自卫武器的地位则更为边缘化。不过,20世纪70、80年代的多场军事冲突均显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即冲突双方的交战模式通常表现为在炮兵和装甲兵支援下的连、营级行动,小分队的作用相当突出,此时,敌对双方70%以上的人员伤亡都是由轻武器造成的。由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轻武器在战斗中的作用,也正因如此,手枪、冲锋鎗也重新被考虑作为战斗武器使用。
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的军队开始採用9 x 19毫米的“巴拉贝鲁姆”北约标准手枪弹和少量的0.45英寸口径的acp“柯尔特”手枪弹,而华约成员国军队自先採用的是7.62×25毫米标准手枪弹,而后演变为9×18毫米标准手枪弹。这一时期最着名的军用手枪包括“柯尔特”、m1911a1、“白朗宁”1935、“瓦尔特”1938、“托卡列夫”tt-33及“马卡洛夫pm”等。到20世纪70-80年代,手枪击锤、扳机组件和保险机构的新设计方案逐步出台,手枪的使用更为安全、快捷。枪械本身人机工效设计的提高使武器的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例如,枪械适合左、右手射击;设计有供双手握枪的扳机限制器;研制了可调式前后瞄具等。许多新材料、新工艺,如高强度塑料、合成材料、薄金属冲压技术等开始被应用于武器制造中,减轻武器重量,提高了武器可靠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大容量的弹匣(12发或更多)的使用使武器在适应40—50发,分战斗射速需要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火力持续性。这一时期的优秀手枪型号包括“伯菜塔”m92、“瓦尔特”p99、“格洛克”及“史密斯&韦森”等。同一时期的先进冲锋鎗则包括紧凑型“乌齐”、微型“乌齐”、“英格拉姆”“幽灵”m4、“伯莱塔”m12等,这些型号的冲锋鎗重量均为2~3千克,连带摺叠枪托长400-500毫米,不仅被各国执法部门广泛使用,也被各国军队中的部分人员用作自卫武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使得手枪、冲锋鎗这类随身自卫武器的性能有了一定幅度提高。然而很快这些使用传统弹药的自卫武器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高性能防弹材料的出现,士兵开始越来越广泛地配备较为轻巧而且能够提供多级防护能力的防弹衣。这些防弹衣能够为人体25~30%的部分提供保护,使士兵的要害部位能够抵御炮弹破片以及手枪弹的攻击。防弹衣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作战人员在战斗中的生存率,同时也使发射9×18毫米、9×19毫米标准弹药的自卫武器的杀伤力大大降低,传统自卫武器再次面自被边缘化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的军队将5.45×39毫米和5.56×45毫米小口径卡宾枪(短突击步枪)代替冲锋鎗用于单兵自卫。与标准突击步枪相比,卡宾枪缩短了枪管长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弹丸的枪口初速和动能,但其弹头仍足以在200~300米距离上杀伤敌方人员。这种武器主要用于装备各国的伞兵,突击队员和侦察兵,以及一些军用车辆乘员和重武器系统操作员。相对于传统冲锋鎗等自卫武器,短突击步枪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使用威力强大的突击步枪弹,但也因为这种原因,这种武器外形、重量、后坐力仍然过大,对于车组乘员以及其他支援,勤务人员来说,携行、使用仍然不方便。在这种情况,研制新型自卫武器的计划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上世纪80年代,在剥“二线”陆军部队轻武器的使用进行重新评估后,北约制定了单兵自卫武器(pdw)计划。紧随其后,美国也制定了“联合轻武器发展计划”,旨在研制2l世纪头几十年使用的未来轻武器系统,该计划除了单兵战斗武器和班组武器外,还包括一种个人自卫武器,这也被认为是pdw计划的直接后续计划。fdw将替代目的使用的手枪、冲锋鎗,装备“二线”作战人员,用于距敌50米内的自卫战斗,距敌150米距离上的近距离作战。北约国家对pdw的战术要求包括:武器必须小而轻,不影响佩戴者执行主要任务;要便于拔出射击,能够在紧急时刻迅速开火;其威力要足以杀伤200米距离上身穿防破片防弹衣的人员目标……其他目标还包括,价格低廉,能大批量生产等。
第210页
北约国家pdw的发展
按照上述pdw概念,几个西欧国家分别研制了设计独特、战斗性能各异的武器系统,尽管备自设计的武器形态各异,但他们都无一例外选择了全新标准的枪/弹系统。不过,选些武器中至少没有一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用户对选种未来武器的要求显得苛刻,甚至有些矛盾:一方面要求威力尽可能地大,另一方面又要求尽可能地轻巧。
比利时fn公司是最早介入pdw的研制的。该公司设计了一种全新的ss90弹,为5.7×28毫米,弹头重l.5克,设计枪口初速为850米/秒。后来为了进一步增强侵彻力,弹头重量增加到2.02克,枪口初速略有下降,改进后的子弹被命名为ssl90。为发射ssl90弹,fn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了p90单兵自卫武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pdw。它的设计与传统的手枪,冲锋鎗有很大的区别,但由于其外形相当紧凑、小巧,很多人还是称呼它为冲锋鎗。p90长500毫米,带满弹匣重3千克。发射ssl90弹时,p90的枪口初速约715米/秒,能够在100~150米的距离上,有效杀伤身穿防破片防弹衣的人员目标。后来fn公司又开发了第二种发射5.7 x 28毫米枪弹的近战武器——被其设计者戏称为five—seven(五七)的自动手枪。该枪发射ssl90弹时,枪口初速为615米/秒。
继fn公司研制p90之后,法国也开发了一种类似的武器,计划使用法国设计的5.7×22毫米标准枪弹。新弹、新枪的研制工作曾相继展开,但随着giat公司和fn公司业务的合併,该计划被终止。
与比、法类似,英国的大英民防供应公司也曾介入pdw的研制上作,他们发展了一种5.56×23毫米子弹,弹药的弹丸是从北约5.56毫米标准弹药发展而来的,其弹壳则是在10毫米自动手枪弹的弹壳基础上改进而成。新弹弹头重4克,枪口初速约530米/秒。英国公司并没有专为这种弹药研制新枪,但这种弹药可以使用德国hk公司的mp5冲锋鎗和奥地利的“格洛克20”手枪发射。
德国hk公司也不甘落后,研制了自己的单兵自卫武器系统。德国人使用的是4.6×30毫米枪弹。该弹装用覆铜加硬钢芯弹头,弹头重l.7克,枪口初速725米/秒。发射该弹的原型枪被称为mp7,该枪枪托摺叠时长348毫米,装满弹时重l.6千克。试验报告称,在100米射程上,该枪发射的4.6毫米枪弹可穿透1.6毫米钛金属板及20层“凯芙拉”纤维。捷克共和国与西方国家同步,发展了自己的4.38毫米口径“利布拉”(libra)个人自卫武器。该枪重2.7千克,枪托摺叠时长445毫米,发射其自行研制的4.38×30毫米枪弹,枪口初速达到850米/秒,弹头飞行弹道异常平直和侵彻力相当出色。
尽管率先提出了pdw概念,但美国并没有开发出自己的武器系统,其原因可能是美国不想把精力放在这种小型武器上,希望欧洲国家先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自己享受现成果实。
目前西方国家在研的pdw系统有一个共同特点——均使用小口径弹药,其特点是:弹头重量很轻、枪口初速很高。高初速可以保证弹头飞行弹道低伸,使其在100-150米的距离上具有很好的命中率,能够击穿轻型单兵防弹衣;而轻质量的弹头速度和动能衰减很快,在射穿防弹衣后的停止作用较小;由于其侵彻力不足,难以杀伤无装甲车辆内的或掩体后的人员目标。尽管目前部分pdw已经装备了一些警察和军队的突击队,但还没有哪支陆军部队正式採购。目前西方国家正在激烈讨论有关采来pdw弹药的标准化问题,目前呼声最高的是比利时5.7×28毫米弹药和德国4.6×30毫米弹药。俄罗斯的pdw
俄罗斯一直很关心个人自卫武器的发展,尽管从未正式制定类似pdw的新型自卫武器计划,但他们也已经认识到传统自卫武器存在的问题,其新型自卫武器及弹药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发展思路也与上述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20世纪80年代末,由中央精密机械研究所牵头,俄罗斯开始未来近战武器方案的研究与试验,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改进9×l 8毫米手枪弹。90年代早期,俄罗斯确定了未来弹药的需求,这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实现未来手枪和冲锋鎗弹药通用。在进行一系列研究工作后,俄国防部形成了对先进军用手枪/弹药的具体要求,发射的弹头在穿透西方2级防护标准(俄罗斯的gostr50744—95标准)的防弹衣后仍然要保持足够的剩余杀伤力,同时其停止作用要与目前使用的9 x 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和4.5柯尔特手枪弹相当;而使用这种枪弹的新手枪的重量不超过1千克,其弹匣容量要大大超过“马卡洛夫pm”手枪。
在经过科学严谨的弹道计算后,俄罗斯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了枪弹的主要技术指标,枪口初速为400~450米/秒、弹头重6-7克。基于这个结果,俄方推出了大威力的9 x 2l毫米通用手枪弹设计方案。针对穿着二级防护防弹衣的人员目标,该弹由冲锋鎗发射时的有效杀伤距离为200米,用手枪发射时,有技杀伤距离为100米。1991年秋天,型号为rg052的9×2l毫米大威力手枪弹样弹问世,其船尾形弹头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它的出现为研制使用这种枪弹的新型手枪及冲锋鎗铺平了道路。经过一系列研制工作,中央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出了设计代号为rg055的新型手枪,谈枪外形小巧,重量轻,其套筒等一些零件都经过了重新设计。1993年,俄罗斯国家安全部对rg055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新型手枪和弹药在有效射程、侵彻力和停止作用等方面大大优于现役手枪,这使俄罗斯国家安全部相当满意。此后该部给予中央精密机械研究所一份合同,要求其在rg055基础上研制名为sr.1“维克托”新手枪和sr.2“维拉斯接”小型冲锋鎗(编号中的sr是俄罗斯“特别设计”的缩写)。中央精密机械研究所在研制两枪的同时,对弹药进行了改进。由于作战评估显示,弹头的枪口初速需要略微降低,因此弹头的弹芯改用不同的钢制成,改进型的内部代号为rg054。该弹于1996年正式列装,其代号为spl0(sp是俄罗斯“特种弹”的缩写)。与早期rg052原型弹相比,经过改进的spl0弹的射击散布降低了一半,火力效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为提高单兵自卫武器系统战术性能,中央精密机械研究所以spl0为基础,发展了多型子弹,这些子弹配用不同弹头,具有不同的战术特性,但其弹道特徵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弹药包括:sp1l,使用低跳弹的复合被甲铅心弹头;sp1 2,使用开花弹头;sp13,使用穿甲曳光弹头。sr.l手枪和spl0系列枪弹组成的新武器系统在1996年通过全部试验后装备了俄罗斯联邦安全部队,该抢被西方称为“蝰蛇”。应俄军要求,该枪在1997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设计了新的握把、按钮式弹匣卡笋,改进了后瞄具。2003年,新枪经过国防部批准装备部队,命名为9毫米“谢尔久科夫”自动手枪(俄文缩写为ciic,英文为sps)。sps弹药编号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动,sp1l复合被甲铅心弹头改名为7n28;spl0钢芯弹改名为7n29;而sp13穿甲曳光弹头则被命名为7bt3。与手枪研制计划同时展开的还有使用新型枪弹的冲锋鎗研制计划,原型枪在完成全部试验后,于2000年装备俄军部队,谈枪被命名为9毫米sr.2冲锋鎗。
第211页
“谢尔久科夫”(sps)自动手枪
sps是当前世界上威力最火的手枪之一。就杀伤力而言,9×21毫米穿甲弹的威力是9 x 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2.5-5倍。7n29钢芯弹可在100米距离上有效杀伤身穿防破片防弹衣、头戴钢盔的人员目标。
sps手枪採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即枪管沿其轴线短距离移动。闭锁时,由枪管固定栓与楔形枪管尾部共同完成闭锁动作;当套筒后退时,沿垂直面旋转而脱离枪管,完成开锁动作。该枪採用双动击锤待击。设置有2个自动保险装置,不会发生走火现象:一个位于握把后部,关闭弹膛,另一个则是扳机保险。击锤、扳机组件及保险机构的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手枪的安全性。当枪放在枪套中时,击锤处于自动保险状态,以免走火。开火时,持枪者只需握紧握把,扣动扳机。弹匣卡笋是按钮式的,可以左右互换。该枪外表的所有零部件都很光滑,易于顺利拔枪。双手可握的握把形状与扳机护圈也易于射手用任意一只手握持和射击。sr.2冲锋鎗
该枪在设计时重点考虑了降低重量、减小尺寸。其长度在枪托摺叠时为350毫米,枪托打开时全枪长600多毫米,带一个20发空弹匣时重l65千克。握把与扳机护圈连为一体,两者都採用抗冲击的压模塑料制成。握把位于枪的重心处,全枪平衡性较好,在全自动射击和单手射击时容易握持。
sr.2是导气式武器,膨胀的火药气体被导向气室,转换成动能。枪管围绕纵轴旋转实现开、闭锁。为防止射击时烫手及便于握持,在枪管及气室下方设计有塑料护木。最新型号sr.2m带有一个前握把,握把可以摺叠到的护木里。可摺叠的金属枪托利用弹簧打开,在战斗状态下,枪托与枪管呈直线,使射手可抵肩射击,大大提高射击精度。
sr.2的击锤与扳机组件中有击针,可以实施单发或连发射击。保险按钮在枪身右侧,处于保险状态时锁住扳机。它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防止污垢进入枪内。当枪机未闭锁时,有一自动解锁分离装置防止意外走火。快慢机在枪身左侧。不管是射击选择杆还是保险按钮都能保证仅用拇指即可操作,食指不必离开扳机。为方便携行和使用,拉机柄可以摺叠。双排盒式弹匣容弹量为20或30发,直接插入主握把内。双侧弹匣卡笋位于主握把前上方。枪用瞄具由准星和两分划旋转式表尺组成,确保在100米和200米距离上可靠射击(sr.2m的表
尺是固定的)。枪身上部有瞄具座,可安装俄制kp-sr.2反射式瞄准镜。一系列测试和试验表明,俄罗斯发展的9 x 21弹药以及使用该弹药的新型手枪、冲锋鎗系统战斗性能极好,能胜任近战任务。在西方各国仍然在为pdw标准弹药争执不下的时候,俄罗斯事实上已经装备了符合执法部门的特种部队和军队个人自卫武器要求的“手枪弹-手枪-冲锋鎗”系统。如果按照西方对pdw武器系统的要求,俄制sr.2冲锋鎗电可以算是名副其实,性能出色的pdw武器。
第二卷轻武器 小口径步枪发展历程-87式!!!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5593
一、有枪先有弹:中国小口径枪弹选型之争
虽然小口径步枪已经成为先进世界各国步兵武器的主流,但我国陆军目前大量装备使用的仍是使用7.62毫米m1943弹的56/81系列自动步枪。这里面有着许多历史和经济上的原因,但实际上,我国的小口径步枪研发开始的并不晚,几乎是在美军开始大量装备m—16步枪的同时,中国兵工部门便把小口径步枪的研发提上了日程。
早在1970年,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研制一种初速大、重量轻、杀伤威力大的步枪。根据这个指示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装备部于1971年3月在北京召开轻武器科研工作会,简称“713会议”。会议决定研制我国小口径弹/枪系统,并初步提出战术技术论证指标。
口径:6mm左右;
初速:1000m/s左右;
膛压:≤3200kg/cm2;
有效射程:400m;
威力:在600m以内杀伤和穿甲性能优于56式7.62mm普通弹;600m处能穿透3mm厚的a3钢板;
精度:连发射击精度优于63式7.62mm自动步枪;
结构简单,工艺性、经济性好,使用方便,适于我军作战特点;
全枪质量:不大于3.2kg;
设计申要考虑配备特种弹(穿甲曳光弹、燃烧弹)问题;
400m弹道高不大于0.4m。
根据“713会议”提出的初步战术技术论证指标,确定7家参加论证研制的单位,并在1971年开始进入军用小口径步枪论证阶段。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无论是科研还是生产都搞群众运动。于是在各大军区和省军区的领导下组成8个会战组:浙江会战组、安徽会战组、江苏会战组、广州兰州军区会战组、北京军区会战组、渖阳军区会战组、重庆地区会战组(一组和二组)、973厂和942厂会战组。实施两个“三结合”:研究所、工厂、部队三结合;工人、知识分子、领导干部三结合。因此,我国军用小口径步枪的论证工作是轻武器科研有史以来参加人数最多、涉及单位最多、覆盖地区最广的一次大规模行动。参加口径、火药、枪械论证的单位有27个工厂、3个研究所、2所院校、1个训练基地和有关部队,参加人数100多人,论证工作历时8年,于1978年结束。
第212页
选择口径的主要原则是保证步枪的战术技术性能,即在400m和600m距离内具有足够的杀伤威力,保证自动步枪的连发射击精度,减轻武器系统质量和提高携弹量,同时也要考虑制造的工艺性。开始论证的口径有5种,即5.6mm、5.8mm、5.81mm、5.98mm和6mm。每种口径有多个方案,每种口径的方案又配多个方案的枪,火药和底火也是如此,有多种配方方案。由此可见工作量之大。四川会战组开始论证的口径是5.6mm和5.81mm。经过多次计算与试验,从基本性能和工艺性考虑认为5.81mm比5.6mm要好。浙江、东北、北京、安徽、湖南、江苏等会战组论证的口径是5.8mm、5.98mm和6mm。
197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自动步枪科研工作会,简称“7210会议”。会议总结了一年多来的科研工作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不重视理论分析、工作不严谨等等。会议还明确指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提高产品性能,设立若干专题进行技术攻关。新枪口径的选择由四川地区会战组负责;减小新枪抽壳阻力的研究由东北地区会战组负责;新枪弹最佳弹形的选择由940厂和华东工程学院 (即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负责;新枪的膛线形状及导程的研究由930、376、9336厂和华东工程学院负责;新枪枪弹合理药室容积的选择由861、977厂负责;变化枪膛结构尺寸、降低膛压、提高初速的研究由972厂负责。
1974年4月,四川地区会战组提出“关于自动步枪口径的选择”案报告,初步认为5.81mm口径比较好(5.81口径中的81取自八一建军节之意)。1974年4月又召开科研工作会(简称“744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决定,放弃5.81mm口径的政治含义,继续进行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论证。经过4年的努力工作,1978年口径试验论证结果表明,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方案都能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是各有所长。最终由总后军械部和五机部正式下文决定採用5.8mm口径为我国军用步枪制式口径。至此,历时7年多的口径论证工作全面结束,随后转入5.8mm口径枪弹和枪的方案论证及研制阶段。
在小口径枪弹论证的同时,十几个枪厂根据不同口径进行了多方案的小口迳自动步枪设计。起初,5.8mm口径的自动步枪有5个方案,自动方式分别为导气管式(配有小活塞顶杆)、导气式、火帽后坐式、弹底间隙式和导气式(闭塞膨胀式)。6mm口径的自动步枪有4个方案,其中,有3个方案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1个方案为气体活塞式。到1974车,在浙江省丽水军分区驻972厂军代室的主持下。8个会战组所研制的小口迳自动步枪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由于弹和枪技术均不成熟,根本就不能试验,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只能服从上级的安排,于是只做了少量试验就告结束。
到了1978年,正式决定我国小口迳自动步枪採用5.8mm口径,于是在1978年11月15日开始正式启动我国第一代5.8mm小口迳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
二、87问世
此时,新型小口径步枪的科研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不再採用群众运动的办法搞科研,只集中几个有技术实力的单位进行5.8mm自动步枪和弹的研制。为了尽快拿出新枪,设计部门借鑑苏联在akm步枪基础上改7.62mm口径为5.45mm口径推出ak—74步枪的成功经验,决定以现有的81式步枪为基础,改7.62mm口径为5.8mm口径,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枪和弹紧密配合採用多方案、多途径的技术攻关,到1987年,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完成设计定型,命名为qbz87式5.8mm自动步枪。
该枪可以说是qbz-81式7.62毫米步枪的小口径改进型,其原理、结构和外形都与81式步枪十分相似。qbz-87式步枪在设计定型后为了某种需要专门集中进行了一次外观改型设计,其主要变化是枪托为“l”型,撑杆用铝合金管,外面包塑料,形状特别,也很好用。上、下护盖,握把,握把座都採用塑料件,弹匣为整体塑料结构,全枪为黑灰色,整枪外观变化很大,独具特色、美观大方。配有白微光瞄准镜及多用途刺刀,可加挂35毫米榴弹发射器。全枪重量轻,直射距离远,射击密度好。故障率低于国外同类武器中可靠性最好的俄罗斯ak系列(故障率<0.35%)。
87式自动步枪少量试制并配发部队试用,但部队意见不如理想,具体意见集中在:枪上使用的工程塑料质量不过硬、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枪身过热等几个方面。于是,有关部门在1989年开始研制第一代5.8mm小口径班用枪族,并提出更高的战技指标要求。此项研制工作的成果就是95式班用枪族、qjy88通用机枪和qbu88式狙击步枪。
附录:87式步枪性能诸元
口径:5.8mm
初速:920m/s
枪重:3.95kg
枪长:955/730mm
弹量:30
有效射程:400m
三、dbpdbp87普通弹简介
使用81发弹鼓的87式步枪,该枪在外形上与上图又有一定的区别,应是我国空降兵使用的型号
dbpdbp87普通弹是5.8mm小口径枪弹中的主要弹种,主要配用于87式5.8mm自动步枪、5.8mm班用机枪,95式5.8mm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和各种变型枪;必要时也可配用于88式5.8mm通用机枪和88式5.8mm狙击步枪等步兵轻武器。dbp87普通弹与56式7.62mm普通弹相比有如下优点:
提高弹药基数
提高弹药基数的关键问题是减轻枪弹重量。dbp87普通弹质量仅为7.62mm普通弹重量的3/4,因此在同等负荷条件下,dbp87弹的携弹量比56式普通弹可增加约25%。对于7.62mm普通弹,以步枪一个基数200发、轻机枪一个基数1000发计,则5.8mm自动步枪的弹药基数将提高到250发,5.8mm轻机枪的弹药基数将增加到1250发。因此,採用dbp87普通弹可增加单兵弹药携带量,提高单兵火力的持续能力。另外,由于dbp87普通弹体积小、质量轻,使用同样的运输工具时,后勤运输量可比7.62mm普通弹成倍提高,有利于后勤供应。
第213页
减小后坐冲量,提高点射命中率
小口径弹药的另一个优点是后坐冲量小。一般口径越小,弹头越轻,武器的后坐冲量就越小。dbp87弹的后坐冲量与56式普通弹的后坐冲量相比约降低了30%。另外,由表中可以看出,dbp87弹r50值比56式普通弹r50值小1/3。弹药后坐冲量减小,使武器操作和使用容易,有利于提高点射命中率。
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增大
众所周知,小口径枪弹具有独特的杀伤威力,其原因在于枪弹的侵彻力和杀伤威力,而这又主要取决于命中目标时弹头的飞行速度、弹头进人肌肉组织后的翻滚和(或)变形。弹头飞行速度越高,侵彻力越大。试验证明,dbp87弹在100m射击距离上对普通钢板的侵彻深度为8~10mm,而56式普通弹只能贯穿6~8mm厚的普通钢板;对30cm3的肥皂块进行模拟人体肌肉组织射击,56式普通弹出口比87式5.8mm枪弹小40%左有。所有这些都说明了dbp87弹比56式普通弹的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大,致伤效果显着。另外,dbp87普通弹初速高达960m/s,所以其弹道低仲性好。例如对人脑目标的直射距离,dbp87弹为400m,而56式普通弹为300m,这也提高了射击效果。
节省原材料
步/机枪弹在战时的需求量大,生产常以亿计,如果每发弹药节约1g金属,1亿发就可节约100吨;按每发节约1分钱计算,1亿发就可节约100万元。以dbp87弹与56式普通弹相比,1亿发可节约铜和铅各约500吨,节约发射药近150吨。同时,向战区输送以每台汽车载重量2.5吨计算,1亿发弹可少用车辆450台次。由此可见,以dbp87弹代替56式普通弹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dbp87弹综合性能优于其他小口径枪弹。下表为dbp87 5.8mm普通弹、1956年式7.62mm普通弹、北约ss109 5.56mm步枪弹和俄罗斯7n6 5.45mm步枪弹性能的对比。
弹种 dbp87 1956式 ss109 7n6
全弹长(mm) 57~58 55~56 57.3 56.5
全弹重(g) 12~13 15.9~16.9 12.7 10.2
弹头长(mm) 25 26.8 23 25.07
弹头重(g ) 4.15 7.75~8.05 4 3.44
初速(m/s) 940~960 710~725 946 900
枪口动能(j) 1952 - 1711 1558
膛压(mpa) 284.3 280 380 275
散布精度(cm,300m,r50) 6.6 9.6 6.4 10.8
首先,dbp87弹在初速上高于ss109弹和7n6弹。增加弹头初速,能增大弹头的飞行距离;使弹道更加低伸;减少外界条件对弹头飞行的影响;增大弹头的杀伤力和对目标的贯穿能力。
其次,dbp87普通弹在直射距离上优于ss109弹和7n6弹。由上表中可看出,dbp87弹弹头重,枪口动能大,中远距离存速能力强。故配用dbp87弹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增加外弹道的百射距离,使其直射距离分别达到375m和680m,比ss109弹远25m。直射距离大可使武器更能充分发挥其战斗性能,具体表现在:(1)对直射距离内的目标射击时,不变更表尺分划就可进行连续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2)可以弥补测量距离的误差对命中的影响,提高射击效果。
第三,dbp87弹在同等距离内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均优于ss109弹和7n6弹。侵彻力和杀伤威力与弹头的长径比(弹头的长度与口径之比)、断面比能(弹头的瞬时动能与其最大横截面面积之比)有关,长径比、断面比能大,对目标的侵彻力就相对高。dbp87弹、ss109弹和7n6弹的弹头长径比分别是4.3:1、4.1:1和4.6:1,通过对600m距离上2mm厚的冷轧钢板加松木板构成的复合目标射击试验对比,dbp87弹侵入木板的深度达到140mm,比7n6弹深24mm,比ss109弹深54mm;另外,长径比大的弹头在击中目标时,飞行稳定性更容易被破坏,翻滚力矩增大,极易造成弹头翻滚,扩大目标创伤面。
机枪弹是87式5.8mm枪弹中的重弹头型号,主要配用于qjy88式通用机枪和qbu88式狙击步枪。由于弹头重,因此有效射程比较远,侵彻力也比较大。在85米处可穿透16mm厚中碳钢板,在1000米处可穿透3.5mm厚a3钢板。虽然发射普通弹的自动步枪在紧急时也可发射机枪弹,但会加速枪膛磨损,从而缩短寿命。
目前5.8mm枪弹中的空包弹有两种,一种为传统式的收口式空包弹,另一种为发射塑料易碎弹头的全形空包弹。全形空包弹的弹头由聚苯乙稀材料制成,在火药燃气的作用下进行降解(不是燃烧或熔化),比起传统的收口式空包弹具有密封性能好、储存期长的优点,枪口安全距离为7米,也比收口式空包弹的安全距离近。
第二卷轻武器 武器奇观:每分钟百万发的“金属风暴”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353
武器奇观:每分钟百万发的“金属风暴”
澳大利亚人奥德威尔发明了一种创记录的电子速射武器,可以每分钟百万发的速率射击。尽管10年内没有找到买主,但仍藉此创建了一家公司,并利用最新军事技术,研制出许多有趣的“超级射击武器”变型。
这种超速射武器系统一次性解决了两个问题:增加发射管数量和提高单个发射管的
[射击速率。另外,为达到较高的射击速度,这种喷气式排射系统最大限度地使用固定组件。枪(炮)管内一次性装填几种弹药(包括投掷弹药),按照一定的次序,通过电子控制,使用电子脉冲点火,依次发射。发射管可增加到20、30甚至60具,威力非常强大。
奥德威尔称这种新技术为“金属风暴”,而称为“弹雨”则会更形象些。这种武器系统的首个原型样品vle手枪很快就会问世。它的射击速度可达到每分钟5万发。事实上,这种手枪枪管里只有7发子弹,但是,子弹梭能在瞬间更换,不需要弹药快速重装装置,可在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全部发射7发子弹,也可一次发射1发、2发或3发。这种手枪,只装配有限的几个枪管,可以替换警察现在使用的常规手枪。试验中,这种手枪基本上同时射出的子弹沿几乎相同的轨迹飞行,分散距离较小,可极大地提高首次3发子弹击中目标的机率。尽管在极短的时间内连发射击,枪身几乎纹丝不动,而且,这种手枪还装配有主人电子识别系统,敌人得到后也无法使用。
第214页
尽管世界媒体广泛报导这种超快速武器系统,特别是几近实用的速射手枪,但至今还没有一名警察会使用这种vle手枪。不过,澳大利亚人并不气馁,他在华盛顿开办了一家子公司,继续发展其“金属风暴”的创意,研制出一种供作战连使用的重型密集火力排射系统。这种多管小口径火炮系统有24具30或40毫米的发射管,分别可以在百分之一秒内发射8-10枚弹药,可以成功压制地面敌人一组士兵或装备,也可把来袭空中目标击成碎片。其原型样品组件中没有一个移动部件,在试验中,在极短时间内,以每分钟百万发的速率,一次发射了数百枚弹药,效果极佳。
公司还在研究在飞机外挂上装配类似武器系统的可能性问题,如果成功,空中排射火力制造的“金属风暴”非常适合攻击地面重要目标。另外,还在根据“金属风暴”原理研制一种可携式冲锋武器,配置几种不同口径的枪管,採用计算机化火力转换机制。这种武器系统疯狂的射击速度和作用原理与可在一秒种内向纸上喷洒数千滴墨汁的喷墨印表机非常相似。
奥德威尔为了给自己设计的武器系统寻找买主,还在向民用方面发展,并且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做gg。公司新推出的一种根据奇异的“金属风暴”火炮改装的高效灭火设备,可配备在消防车和直升机上,通过迅速大量喷射灭火物质来扑灭火源,可在第一时间高效压制难以接近的地方的火势,为主力消防部队全面扑救赢得时间。这种设备已经得到许多客商的青睐。
奥德威尔在增强科研实力,完善“风暴”技术,扩大生产能力,发展公司业务的同时,还在同美国军方讨论技术转让问题,虽然没有达成具体的採购意向,但其旗下专门负责为五角大楼提供武器系统及弹药所用的精密机械配件的procam分公司,于2004年2月5日,与通用动力公司签署了一份27.2万美元的订货合同,为推动公司的发展赢得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战场杀手a100火箭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355
射程100公里:战场杀手a100火箭炮
a100多用途远程火箭炮系统是一种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简单制导火箭系统,它具有射程远、杀伤力大的特点,主要用于打击敌方地面区域型目标,例如军事基地、装甲集群、飞弹阵地、机场等重要目标。
系统构成:指挥车、运输/装填车(22吨,每车载5枚火箭及发射筒)、火箭发射车(22吨,自装填、发射)
火箭弹主要技术指标
弹径:300毫米弹长:7276毫米 全重:840千克 最大射程:85至120公里
最小射程:40至50公里 最大射程的命中精度:小于等于1/300 战斗部重量:235千克
火箭弹容量:10枚 发射准备时间:7分钟 重填之间:20分钟
最大速度:80公里/小时 弹架寿命:10年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世界最先进的军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812
世界最先进的军车-以色列“沙漠袭击者”
以色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automotive industries ltd)生产的“沙漠袭击者”(desert raider),是世界上第一种同时也是仅有的6x6 空运,全地形(all-terrain)侦察,监视和快速攻击车辆(rsv/fav)。
对于特种部队和快速部署部队(rapid deployment forces rdf)来说,非常高的攻击机动性和监视传达手段能帮助自己在敌人战线后方进行军事行动。沙漠袭击者(desert raider)提供更新层次的行驶能力:6个车轮递送强劲的机动性,而且提高了在所有类型地形上的越野灵活性。
沙漠袭击者(desert raider)的设计概念中心是一个独特4后轮悬挂装置,具有独立悬挂用于各自的每一对后轮。一个旋转轴转向一体化装置,车辆(车身)能升起或下降,而且沙漠袭击者(desert raider)能够以1个或6个车轮接触地面行驶。
自动变速机构,强劲引擎并且灵活粗犷,在极端的野外条件和崎岖不平的地面环境更进一步提供给沙漠袭击者(desert raider)机动性和可操作性。
以色列“沙漠袭击者”(desert raider)基本性能:
基本性能数据
最高速度:向上一直到 110 kph
限制重量: 1450 kg
有效负载:向上一直到 1200 kg
爬坡能力:70%
侧倾斜:70%
过水路面(没有准备)(或涉水深度):700 mm
垂直台阶(或可通过垂直高度):600 mm
行程:600 km
可装入ch-53 直升机上运输
低噪音水准
低热量特徵 rfi/emc
缓慢梯度蠕动(slow gradient crawling)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梅卡瓦”iv型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2508
梅卡瓦iv坦克上的“防护第一”新貌
“梅卡瓦”iv坦克是“梅卡瓦”系列坦克的最新发展型。它坚持了“梅卡瓦”坦克“防护第一”的设计制造原则,保持了多方面的长处,并把其中最突出的防护优点发扬到很高的层次。
过去,人们总认为“梅卡瓦”强调防护,是“以色列国小人口少,经不起士兵战死沙场损耗”的忧思所形成的理念。其实这仅是设计指导思想起源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是对数千辆参战坦克进行科学调查和分析后的选择。塔尔将军主持并指导了“梅卡瓦”坦克的研制和发展,因而有“梅卡瓦之父”的尊称。他像与参战坦克交了朋友似的了解那些坦克。他从穿越战火的坦克身上升华了一种独特的认识,那就是:坦克的机动性和火力只有在防护性能的支持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可靠的防护作保障,坦克就不敢最大限度地接近敌人,就会影响坦克炮的首发命中率和穿甲威力。于是,“梅卡瓦”坦克在研制过程中举起了“防护第一”的大旗。“梅卡瓦”系列坦克一直坚持“防护为基础和保护乘员为中心”的原则,大胆地突破了坦克火力、机动和防护三大性能平衡的观念。不过,比起突破平衡色彩浓厚的“梅卡瓦”i、ii型来,“梅卡瓦”iv型却正在走向平衡突破后的平衡。“梅卡瓦”iv型採取新的装甲防护措施,使它的模样和体态都比前几个型号有了明显的变化。整个炮塔外形如飞碟。炮塔正面装甲呈楔形。炮塔两侧倾斜感强烈,大幅度增加炮塔侧后装甲,导致炮塔显得有点肥胖过甚,但这样做,大大增强了“梅卡瓦”iv抗御攻顶反装甲武器的能力。令人感兴趣的还有那整体式火炮防盾设计。防盾盖板可随着火炮的俯仰而滑动。无论俯仰到什么角度,它都能对炮塔内电子系统和火炮俯仰装置进行滑动保护。
第215页
像“梅卡瓦”iii型一样,iv型也採用模块式复合装甲。这是它装甲防护的最大特色。模块式复合装甲的突出特点是利于随着科技发展换用更新的高科技含量的复合装甲,避免装甲防护性能陈旧、防护力老化衰减,也便于战时快速拆卸组装,提高可维修性。“梅卡瓦”iv型的模块式复合装甲比iii型先进,主要是它的复合装甲组件用了新材料,装甲结构样式也有新变化。“梅卡瓦”防护部分的重量约占整车重量的75%(其中绝大部分是用于防护的装甲重量),比其他坦克的5 0%要高许多。“梅卡瓦”iv最大重量达65吨,可见它用于装甲防护的重量是何等惊人。
“梅卡瓦”iv型保持了“梅卡瓦”坦克动力舱前置的特点。前置发动机有主装甲防护。那是全车防护性能最好的部位。坦克触到磁性地雷多数在前部,如乘员在前就会遭到炸雷杀伤,而发动机在前就能避免乘员伤亡。更重要的是,乘员战斗舱后移至中部,上有顶装甲和炮塔防护,前面增加了发动机这道防护屏障,人员和弹药的防护措施强化了。它没有实行弹药隔舱化。整装炮弹都用特制的防火容器包装。这像是保了弹药爆炸险,既保护了弹药和乘员,也为乘员多留一点空间。“梅卡瓦”iv装置了包括雷射告警系统在内的全方位主动防御系统,具有很强的预警能力和主动防御能力。它的超压式集体“三防”系统在关闭门窗的车内。乘员即使不穿防护服、不戴防毒面具,也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在多年反游击作战中,“梅卡瓦”坦克并非“刀枪不入”。它遭受到反坦克地雷、单兵反坦克武器和t-72坦克125滑膛炮的毁伤。针对毁伤情况,“梅卡瓦”iv型加强了裙板装甲,在后面裙板上又加设了防护栅网。它还增加了底部装甲厚度,增强了车底装甲的防护力。车内设备布置也有改进,这样,即使底甲板被击穿,也不会引起车内火灾。
“梅卡瓦”iv坦克火力、机动力的新招
“梅卡瓦”iv既追求“防护第一”,也处心积虑地让火力、机动力有更大提高。它没有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换装140毫米滑膛炮,仍装置一门120毫米滑膛炮,这样才有空间携带48发炮弹。在以色列坦克专家看来,确保大携弹量比换装大口径火炮重要。“梅卡瓦”iv型坦克炮採用了能承受更高膛压的身管材料,因而能获得更高的炮弹初速和更强的穿甲威力。炮管上有导热性更为均匀的热护套,使因炮管温度变化所导致的形变更小,从而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
选用60毫米迫击炮作为辅助武器是“梅卡瓦”坦克的一大特色。“梅卡瓦”iv型继续保持。车载60炮可从后膛装弹。它弹道弯曲,在城市居民地作战中可杀伤隐藏于建筑物后面的武装人员。当敌方反装甲武器袭来时,它能快速发射烟幕弹等干扰弹药,在坦克前方制造大面积烟雾类干扰带,让来袭弹丸找不准方向、徒劳无功。“梅卡瓦”iv火控技术升级的最大特点是採用数位化炮塔及el-op火控系统。它装置了以色列自制的第二代热成像仪、改进型目标跟踪系统和更先进的数字火控计算机。改进的自动跟踪系统可以对移动地面目标和直升机进行跟踪。只要炮长瞄准目标,自动目标跟踪系统就能自动保持对目标的瞄准。不管坦克本身和目标如何运动,瞄准线总是锁定目标。“梅卡瓦”iv具有完全的猎歼能力,即使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仍能提高有效射程和命中率。它有快速和准确的稳定炮塔电子驱动系统,由炮长和车长控制。这种全电式炮塔驱动装置比原来的液压式炮塔驱动装置安全可靠,并且使火炮的方向旋转和高低俯仰运动迅速而精确,提高了火力转移速度。
它的推进系统巧妙引用“他山之石”。早期的“梅卡瓦”i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只有660千瓦,最大速度60公里/小时。“梅卡瓦”iii型发动机改进了,最大输出功率增加到880千瓦,可因车重增加了,机动力并没有提高。只有“梅卡瓦”iv才对动力系统来个大的革新。它採用了德国mtu公司gd883柴油机,最大功率达1.1兆瓦。它採用德国伦克公司的rk325自动变速箱。这种自动变速箱体积虽很小,传动效率却很高。它有5个前进挡、2个倒挡,而不像以前变速箱仅有2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借鑑德国迪尔公司的双销履带技术,以色列研制了适合“梅卡瓦”iv型使用的双销履带。因此它的机动性能大幅增强,公路最大速度达70公里/小时,就是到了戈兰高地的恶劣路面上,也能有较高的越野速度,而且还能保证乘员乘坐的良好舒适性。但比起世界其他先进坦克,“梅卡瓦”iv仍显得太重而单位功率偏小。
第三卷 地面武器 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2078
宁
国产新型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于1999年12月20日出现在驻澳部队轻武器装备中,并于今年8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驻港部队武器展示会上闪亮登场,令观者驻足,引起各方人士的极大关注。该武器系统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步兵反坦克武器,主要装备我军步兵作战分队,用于攻击敌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歼灭和压制敌暴露的有生力量及火器,摧毁敌野战坚硬工事及火力点等。
第216页
武器概述
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分为营用和连用两种。营用反坦克火箭主要由发射筒、火箭弹、击发机、简易火控系统、营用微光瞄准镜和营用三脚架组成。连用反坦克火箭由发射筒、火箭弹、击发机、连用瞄准镜、连用微光瞄准镜和连用三脚架组成。最大单件重(发射筒)不大于10千克。最大射程(多用途弹)1 800米,营用型有效射程为800米,连用型400米,发射速度4~6发/分。方向射界360°,高低射界-6°~+30°,反应时间不大于10秒。
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包括破甲火箭弹和多用途火箭弹两种,弹径120毫米。破甲火箭弹具有破坏反应装甲、主装甲及杀伤有生力量的能力,主要用于对付敌坦克等装甲目标,也可用于对付火力点。多用途火箭弹具有破甲、杀伤、燃烧作用,主要用于摧毁敌步兵战车、轻型装甲车辆、火器、装备,杀伤暴露的有生力量,也可用于破坏轻型野战工事和坑道。
破甲火箭弹重6.28±0.05千克,採用串联式破甲战斗部结构、等壁厚锥角60°的紫铜药型罩,装聚黑-2精密压制药柱。当战斗部碰击披挂有反应装甲的目标时,处于战斗部前端的前级战斗部探杆部件内、外罩闭合,接通引信电源,并使前级引信引爆前级的装药,击爆反应装甲;经过引信精确延时,在保证反应装甲被击爆后、对主装药形成射流的干扰基本排除的情况下,再引爆主装药,形成主射流对装甲进行侵彻,达到最佳破甲效果。破甲弹的初速为246米/秒,最大破甲厚度800毫米,在68°着角时的破甲厚度为230毫米。
多用途弹重7.6±0.05千克, 战斗部採用自锻破片破甲技术,内装聚黑-2炸药,採用等壁厚锥角140°的药型罩。多用途弹的初速为205米/秒,在55°着角时的破甲厚度为400毫米,而且随进120个以上的直径为5.5毫米的钢珠和可燃金属锆,具有燃烧作用,其密集杀伤半径为25米。可对目标实现穿甲、杀伤、燃烧等多种毁伤效果。
营用反坦克火箭简易火控系统主要由光学瞄准系统、雷射测距系统、弹道解算系统、led(发光二极体)光点系统、插轴连接机构等组成,用于雷射测距、自动解算射击诸元、自动装定射击诸元和自动显示瞄准点。实战中,瞄准手将镜内光点对准目标即可,当目标出现后,可在10秒钟内确定出射击开始诸元并进行射击,大大提高了火力反应速度和射击效果。
营用微光瞄准镜主要用于在夜间藉助微弱的星光和月光进行侦察、跟踪、测距、瞄准。
连用瞄准镜由可变闪光电路盒、光学瞄准镜管和俯仰镜体三大部分组成,用于在白天观察、跟踪、瞄准目标。
性能特点
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在性能结构上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设计和创新。
——与以往我国装备的同类武器相比,进一步提高了破甲威力,在一定距离上能有效击毁带反应装甲的坦克及装甲目标,最大破甲厚度可达800毫米。
——火控系统完备,能适应多种天候作战。在营用和连用反坦克火箭上分别配有简易火控系统和光学瞄准镜,并均可安装微光瞄准镜,供昼夜使用。
——多种弹药配置,使用范围广泛。营用和连用反坦克火箭均可根据不同战术用途发射破甲弹和多用途弹。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重量轻,机动性强。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人机功效,在战斗状态时,三脚架部位刚好位于武器重心,使筒身发射前射击平稳,减小了人为据筒造成的晃动。在武器的重心部位设计了便于转移阵地的提手。在发射筒的内侧上方安装有象限仪座,方便射手检查筒身是否水平。筒身为玻璃钢缠绕的空心圆筒,不仅重量轻,而且隔热耐温,可重复使用。
——性能先进,使用安全。与国外同类武器相比,无论是有效射程还是破甲厚度,都是相当可观的。如法国的“达特120”、德国的“铁拳3”在不装火控系统的情况下,有效射程分别是350米和300米,而pf98可达400米;在破甲能力方面,也只有瑞典的“卡尔m3”等少数产品超过800毫米,但它们的战斗部直径都大于120毫米。另外,pf98式在筒身前后安装有前后护帽,可保护射手免于烧伤;在闭锁装置上安装了闭锁插销,可在大射角射击时,防止火箭弹滑出。
由此可以看出,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不仅具有破甲、杀伤、燃烧等多种功能,而且具有结构简单合理、重量轻、机动性好、威力大、射程远、反应时间短、火控系统完备、可靠性高等特点,它的研制和装备,将大大增强我军步兵的反坦克、反装甲的能力。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台军火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3481
t73式60毫米迫击炮
发展过程:
该炮是台湾1984年仿照美军m19式60毫米迫击炮生产的,主要装备步兵连迫击炮排和陆战连火力排,用于为分队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
性能特点:
1.重量轻,便于携带。
2.发射速度较快。
3.配用弹种多。
4.适于山地、丛林地等复杂地形使用。
基本数据:
口径 60毫米
最大射程 1830米
最小射程 45米
初速 157米/秒
第217页
最大射速 30发/分
持续射速 18发/分
高低射界 45°~85°
方向射界 14°(不移动脚架)
杀伤面积 9米×18米
全炮重 21.03公斤
炮身重 7.25公斤
炮身长 0.762米
炮架重 7.42公斤
座钣重 2.03公斤
配备弹种 m49a2榴弹、m83a2e照明弹、烟幕弹
弹重 1.36~1.83公斤
运动方式 人携
炮班人数 3人
识别特徵:
1.使用方形边缘凸起的座钣。
2.使用可折收的两脚支架。支架与炮身相连处横杆为螺纹状,外露。
m29式81毫米迫击炮
发展过程:
美国40年代开始研制的81毫米迫击炮,研制定型后称m29式81毫米迫击炮。该炮于1951年开始装备,m29a1式迫击炮于1970年定型并装备部队。其主要装备美军步兵连和空中突击连,用于杀伤有生力量、施放烟幕和照明。台湾军队引进装备该炮,主要用于杀伤有生力量、施放烟幕和作战中对目标进行照明。其改进型为m29a1式。
性能特点:
1.射程远,射速快,威力大。
2.重量轻,便于机动,对复杂地形适应能力较强。
3.有较好的配套改进性能。
基本数据:
口径 81毫米
初速
m374式榴弹 264米/秒
m374a3式榴弹 268米/秒
最大射程
m36a1式榴弹 3987米
m374a2式榴弹 4595米
m374a3式榴弹 4800米
最小射程
m374a2式榴弹 72米
m374a1式榴弹 46米
最大射速
m29a1式,持续1分钟 30发/分钟
m29a1式,持续2分钟 25发/分钟
持续射速
m29a1式发射
m362式榴弹 5发/分钟
m29a1式发射
m374式榴弹 8发/分钟
m29a1式发射
m374式榴弹 13发/分钟
炮身长 1295毫米
高低射界 45°~84.4°
方向射界(不移动脚架) 10°
全炮重
铝制座钣 44.55公斤
钢制座钣 54.98公斤
识别特徵:
1.身管外部为通体螺纹状散热片。
2.採用两脚架,呈三角形。瞄具位于炮身左侧,炮架固定环为两道,上宽下窄。
t86式120毫米迫击炮
发展过程:
t86式120毫米迫击炮,是台湾联勤205厂于8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大口径迫击炮。其主要用于取代过于笨重的t62式107毫米迫击炮,使步兵直接支援火炮实现威力与机动力的有机结合,并使迫击炮口径与世界流行口径接轨。
性能特点:
1.射程远,威力大。该炮最大射程达9300米,能够满足步兵对直接支援火力的需要。射速较快,每分钟可发射15发炮弹,火力密度和火力持续能力较强。
2.配备小型炮车,能够以人力或者车辆牵引实施快速机动。
主要改型:
台湾军队在t86迫击炮的基础上,研制了双管车载型,配装于“悍马”吉普车后部。主要改进是身管加长到2334毫米,射速达到16?20发/分,能够与射击指挥仪和gpg系统配合使用,火力密度、精度有所提高。
基本数据:
口径 120毫米
身管长 2148毫米
最大射速 15发/分
最大射程 9300米
初速 450米/秒
战斗全重 240公斤
炮车重量 200公斤
高低射界 45°~80°
配用弹种 tc63、tc86式120毫米高爆弹、tc86高爆弹
弹重 14.8公斤
弹长 758毫米
装药 2.8公斤tnt或者b炸药
引信 碰炸引信
配用瞄准具 m53、ts86式
炮班人数 3人
识别特徵:
1.配备两脚式炮架,底脚呈尖锥形,并附有小型脚架固定圆盘。
2.座钣呈盆状,两端有一对双耳提手,后端有一对并排单耳提手。
3.运动状态时,倒放于小型双轮炮车上,可由车辆牵引。
t75m式20毫米机关炮
发展过程:
t75式20毫米机关炮,是台湾联勤205厂研制的多用途速射炮。目前s型已经大量装备作战舰艇。车载为m型,上前装备海军陆战队,是其实施直接火力支援的重要武器。在1997年台湾军队进行的“汉光十三”号演习中首次公开。
性能特点:
1.射速快。该炮每分钟最大射速达1200发,可形成较大火力密度,压制效果较好。
2.威力较大。初速达到1030米/秒,200米距离上可击穿45毫米钢板,对轻装甲目标威胁大。
3.机动能力强。採用m988底盘,对地形适应能力较强,可在复杂地区使用。
基本数据:
口径 20毫米
全炮重 85公斤
射速 单发、3发、400/800/1200发/分
初速 1030米/秒
有效射程 2000米
精度 100米/10发/直径0.1~0.2米
威力 200米距离/90°/45毫米钢甲
供弹方式 左右弹链
弹箱容量 200发
击发方式 电击发
识别特徵:
採用m988悍马底盘,火炮装载于车体后部,无炮塔,以支架形式固定,弹箱位于炮身右侧,炮口装置较简单,四周开有非连续式消焰孔。
第218页
t82式双20mm机关炮
发展过程:
t82式双20毫米机关炮是台湾军队在t75式20毫米机关炮基础上研制的一种高、平两用炮。目前,主要布置于外岛,用于防空和封锁滩头。
性能特点:
1.射速快。每分钟最大射速达2000发,火力密度大,能够有效毁伤低空和近距离目标。
2.配用弹种多。炮配备了5个弹种,可根据不同目标进行选择。
3.重量轻,配置方式灵活。
4.射击精度高,散布偏差为3密位。
主要改型:
t82t型。牵引型,可由车辆牵引进行部署或者转换阵地,有一定的机动能力。
t82f型。固定型,配置于相对固定的阵地上,执行特定区域内的火力打击任务。
基本数据:
口径 20毫米
身管数量 2个
初速 1030米/秒
射速 单发、50发点、2000发/分持续
射程 2000米(最大5000米)
方向射界 360°,火炮旋转速度120°/秒
高低射界 -10°~+80°火炮俯仰速度60°/秒
供弹方式 弹链
配用弹种 高爆燃烧(0.275公斤);高爆燃曳(0.260公斤);高爆燃自毁(0.241公斤);脱壳穿甲(0.257公斤);穿曳(0.257公斤)
战斗全重 t82t 2380公斤;t82f 1980公斤
瞄准具 ts76 陆军型;ts85 空军型
识别特徵:
1.该炮外形风格与gdf-005类似。
2.採用小型炮塔,炮管分置于两侧,身管与炮塔之间留有间隙,身管位于炮塔两侧外伸的炮架上,两侧弹箱清晰可见,炮塔前方形状较特殊,呈斗状,下部内收。
第三卷 地面武器 m109型自行榴弹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635
美军地面进攻的"开路战神"——m109系列榴弹炮
m109型自行榴弹炮是世界上装备数量和国家最多、服役期最长的自行榴弹炮之一。第一辆样车于1959年制成,最初打算使用156毫米口径。该车克服了原来m44(155毫米)和m55(105毫米)自行榴弹炮敞开式炮塔和高大笨重的缺点。经过设计鑑定,1963年7月m109正式开始装备美军的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和海军陆战队。作为美军和北约的主力自行榴弹炮,m109可以用飞机空运。在其服役的60-90年代,m109一直进行着改进,使其始终保持着先进的水平。尤其是其最新的 m109a6“游侠”(pdin),由于对火控系统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是美军电子化作战的标准火炮配备,是重型机械化部队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此次地面进攻,美军地面部队就是在m109a6的齐射中沖向了伊军阵地。
总体布局:铝合金装甲车体和旋转炮塔、炮塔位置靠后、动力装置前置、主动轮在前。车后两侧各有一个可摺叠助锄
(m109原型主要数据)
车长(炮向前):9.12米
车宽:3.15米
车高:2.8米
战斗全重:24-25吨
成员:6人/车长、驾驶员、炮长、3名装填手
火炮:m126型155毫米榴弹炮,23倍身管,寿命2500发;半自动输弹机,射速1发/分,短时间可达到3发/分。高低射界 -3~+75 度。
弹药:炮弹基数28发,分装式。包括榴弹、子母弹、化学弹、布雷弹、照明弹、烟幕弹、核弹和“铜斑蛇”雷射制导炮弹。
射程:(榴弹)14.6千米
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基数500发
动力装置:二冲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298千瓦
最大时速:56.3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354千米
装甲厚度:20毫米
供弹车:m548或m992(可以装93发弹丸、99套发射药、104枚引信)
各种改型
m109a1 1970年定型。换装了39倍口径的m185榴弹炮,榴弹射程提高到18。1千米
m109a2 1977年定型。改进了输弹机、反后坐装置和炮塔尾舱。携弹量因此增加到36发
m109a3 按照a2的标准改进的a1型被称为a3型
m109a4 改进三防装置和整车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m109a5 发射火箭增程弹,射程可以达到30千米
m109a6pdin“游侠” 1992年4月装备。战斗全重增加到28.7吨;採用半自动装弹系统,成员人数减少到了4人;换装m248火炮,身管和发射药进行了改进,榴弹射程增加到23.5千米;新型带“凯夫拉”装甲的焊接炮塔;全宽炮塔尾舱,可以储藏更多发射药;基于电子计算机的新型自动火控系统,和其他战斗车辆实现了战场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在60秒之内完成从接受射击命令到开火的一系列动作;新的隔舱化系统;新型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特种附加装甲等。在发射之后能够迅速转移阵地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乘员 6名
重量 23786吨
单位功率 17.02匹/吨
炮全长 6612毫米
炮全宽 3295毫米
炮全高 3289毫米
最大速度 56公里/时
最大行程 390公里
最大爬坡 60%
引擎功率 405匹
燃料储备 511升
武器 1门155毫米炮,1挺12.7毫米机枪
身管长 39倍
最大射程 18000-24000米
第219页
最大射速 1-4发/分
弹重 43.1-46.3公斤
弹药储备 炮弹28发,枪弹500发
方向射界 360度
高低射界 -3 ̄+72度
装甲 有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以色列火箭炮能射飞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755
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日前宣布,一种名为lora的远程火炮系统于3月1日试验成功。根据该公司公布的消息,lora是一种用固体火箭推进的短程弹道飞弹。lora远程火炮系统其实“很简单”:拆掉m270多管火箭炮发射车一侧的6根发射管,换上另一套装置,即可发射lora飞弹。
不少专家认为,lora远程火炮系统是两种武器装备的“完美结合”。lora飞弹射程超过300公里,主要用于打击敌方飞弹发射阵地、通信及交通枢纽、指挥机关等“高价值目标”。印度军方的研究还显示,lora飞弹威力惊人,一枚就能炸平近两个足球场大的区域。m270火箭炮发射车作为lora飞弹的运输和发射底盘,装备有先进的战场通信系统,能接收整个战场的通讯信息和上级命令,并直观地显示在车载电子地图上,而且这套系统抗干扰能力非常强,从而使lora远程火炮系统具备及时捕捉和打击快速移动目标的能力。
对以色列而言,lora远程火炮系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一,它的射程覆盖邻国叙利亚的一半国土和黎巴嫩全境,可以随时打击“这些国家境内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营地”。其二,在针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领导人的“定点清除”行动中,以军靠出动武装直升机执行任务,飞行时间长,容易惊动地面人员,而一旦使用lora远程火炮系统,情况将大不一样。以色列炮兵将具备远程快速反应能力,接到命令后调整射向就能发射,飞弹命中目标前几乎没有任何徵兆,对打击对象威胁极大。其三,目前对lora这类超音速战术飞弹,叙利亚、黎巴嫩以及巴勒斯坦的激进组织都难以防范。
此外,这种远程火炮系统试验成功,对以色列还有不小的战略意义。在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战争中,由于没有远程战术武器,以色列不得不大动干戈,出动空军和无人机打击叙利亚防空系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 m110 自行榴弹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603
m110系列是美国在50年代开始研制,60年代定型并装备部队的一种大口径榴弹炮,也是美军目前口径最大的榴弹炮。该炮装备在美国陆军师、军级的炮兵部队,承担全般火力支援任务。美国海军陆战队也装备了m110。另外m110还出口到韩国、日本和很多北约国家,是当时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火炮。m110a1和m110a2是原型的改进型,其加长了身管,安装了炮口制退器,美军目前装备的都是m110a2。
m110没有战斗室,火炮和炮手都暴露在外,造成火炮和炮手在遭到火力反击时易受损和伤亡。为了使用飞机空运,m110不得不选择了一种轻小的底盘,从而限制了该炮的射程,当发射火箭增程弹时只能达到29.1km的射程。而且这种底盘只能携带2发待发弹和运送4名炮手,其余弹药和炮手都需要m584弹药车来运送,使m110对弹药输送车的依赖特别强。
m110的火力是西方国家火炮中最强大的。其重达100kg的弹头和装药由输弹填装机帮助入膛。据说这种炮弹在目标附近爆炸可以掀翻整辆装甲车。但是该炮的射速较慢,持续射速仅为2分钟1发。m110还能够发射m422型核弹、m753型火箭增程核弹等特殊弹药。
随着西方国家逐渐把155mm作为制式口径,155mm的新炮弹威力也与老式的203mm火炮炮弹威力差不多。所以m110在21世纪初开始逐步淘汰,其地位由新型火箭炮和155mm自行榴弹炮取代。
第三卷 地面武器 155毫米m198式牵引榴弹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531
美国石岛兵工厂1968年研制定型的155毫米牵引火炮,1979年起装备部队,用以取代m-114式155毫米及多种105毫米榴弹炮。装备步兵师、陆战师和集团军炮兵部队。每师3营炮共54门。本炮射程远,威力大,机动性好,重量轻,可空运。使用国还有泰国、沙特等。它是一种适于直升机调运且具有较好战略机动性的新型火炮,用于全般火力支援和直接火力支援。该跑採用传统结构,由m199式炮身、m45式后坐装置、瞄准装置和m39式炮架组成。由于大量採用轻金属,使全炮重量比同口径轻1吨多。身管长39倍口径,初速826米/秒,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30千米,持续射速2发/分。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口径 155毫米
初速 563.9米/秒
最大射程 22000-30000米
方向射界 45度
高低射界 -5.5 ̄+72度
最大射速 4-6发/分
炮身长 39倍
炮全长 12396毫米(行军状态)
炮全重 7076公斤(战斗)
编制炮手 10人
弹重 42.2-46.7公斤
运动方式 卡车牵引
配用弹药 常规弹药多种、核弹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m60系列主战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3168
第220页
国别 美国
名称 m60系列主战坦克
m60 series mbt
研制单位 克莱斯勒公司
chrysler corporation
生产单位 克莱斯勒公司的德拉瓦防务工厂
dware defense nt,us
底特律坦克工厂
detroit tank nt,us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埃及(共有789辆m60a3,其中有36辆m60tts)、衣索比亚(22辆)、阿拉伯叶门共和国(北)(64辆m60a1)、阿曼(6辆 m60a1)、奥地利(170辆 m60a1和50辆a60a3)、巴林(54辆m60a3)、美国(9000辆m60、m60a1和m60a3以及m728和m60avlb)、南韩(极少量)、西班牙(装甲架桥车)、新加坡(仅有m728和m60装甲架桥车)、苏丹(20辆m60a3)、突尼西亚(54辆m60a3)、沙乌地阿拉伯(158辆m60a1)、义大利(特许生产200辆m60a1,又订货100辆)、伊朗(335辆m60a1)、以色列(m60、m60a1、m60a3共1000辆以上)、约旦(118辆m60a1,100辆m60a3)、中国台湾省(m60a3车体)
概述
该系列主战坦克是美国陆军60年代以来的主要制式装备,它包括m60、m60a1、m60a2和m60a3 4种车型,目前美军装备的车型是m60a3。
m60坦克是在m48a2坦克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主战坦克,1956年开始研制,研制代号为xm60。1957年夏天用m48坦克试验了准备作为xm60坦克动力的avds-1790-p型柴油机。3辆新型动力装置试验车称为m48a2e1。1958年10月到11月间在阿伯丁试验场(aberdeen proving ground)进行了坦克武器选型试验,尔后,决定新坦克主要武器採用英国的105mm l7a1式火炮炮管和美国t254e1炮尾,其定型产品称为105mm m68式加农炮。
1959年3月m60坦克定型,1959年6月首批生产合同(180辆)签订,由克莱斯勒公司的德拉瓦防务工厂制造。从1960年开始m60坦克改在该公司的底特律坦克工厂生产。该坦克于1960年列入美军装备,与m48a2坦克相比,主要是採用了新的105mm火炮、改进型火控系统和柴油机等,火力加强,最大行程大为提高。
m60a1是该坦克的第一种改进车型,研制代号为m60e1,底盘与m60基本相同,主要改进是採用了尖鼻状新炮塔,后来又安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1972年)和潜渡设备(1977年)等,于1962年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生产率一直很低,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由于陆军坦克库存量很少和向以色列提供所需坦克,陆军开始努力增加m60a1坦克生产,月产量逐年增加,1978年10月月产量高达129辆。1980年5月完成最后m60a1坦克生产,从此开始生产m60a3坦克,到1985年5月m60系列坦克生产达15000多辆。1982年3月克莱斯勒将它的坦克厂以3.485亿美元卖给了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公司,从此以后,底特律坦克厂被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gdls)分部接管。1985年通用动力公司又为出口埃及和沙乌地阿拉伯共制造了167辆m60a3坦克。
m60坦克的两次故障平均间隔时间超过30h(960km),比英国的奇伏坦大1倍多。按目前的标准,m60系列坦克功率不足,且加速性差,另一缺点是车身高大。
在m60a1的生产过程中,该坦克经历了不断的产品改进,此外还利用大修机会对m60进行了相应的部件改装,但仍称m60a1。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系列坦克是传统的炮塔型主战坦克,分为车体和炮塔两部分。
m60a1车体用铸造部件和锻造车底板焊接而成,分为前部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和后部动力舱3个舱,动力舱和战斗舱用防火隔板分开。
驾驶员位于车前中央,驾驶舱有单扇舱盖。驾驶员前面装有3具m27前视潜望镜,舱盖中央支架上可装1具m24主动红外潜望镜用于夜间驾驶,目前m24潜望镜已改换成an/vvs-2微光潜望镜。在驾驶舱底板上开有安全门。
整体式铸造炮塔位于车体中央,m60a1/a2/a3型车炮塔前部较尖,採用了细长的防盾,外部后方有储物筐篮。装填手位于炮塔内火炮左侧,车长和炮长居右侧,装填手配有1具可360°旋转的m37潜望镜,m19车长指挥塔可手动旋转360°,指挥塔四周装有8具周视观察镜。
此外,坦克乘员舱内还装有加温器。潜渡时,要在车长指挥塔上架设2.4m高的潜渡通气筒。在坦克车体前部可以安装m9推土铲,用于准备发射阵地或清理障碍。
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
m60、m60a1和m60a3 3种车型坦克的主要武器均是1门105mm m68式线膛炮,该炮带有炮管抽气装置,无炮口制退器,採用同心液压-弹簧式反后坐装置和立楔式炮闩,火炮俯仰靠液压操纵,炮管可在野战条件下更换和拆卸。训练有素的乘员能在1min内发射6~8发炮弹。火炮可发射m728和m392a2脱壳穿甲弹,m735、m774和m83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494杀伤榴弹,m456系列破甲弹,m393碎甲弹,多种教练弹和m416黄磷发烟弹等。
2.弹药
m60坦克配备了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和黄磷发烟弹4种炮弹,它们全部是曳光弹。
m392a2脱壳穿甲弹全重18.6kg,初速1478m/s,最大射程35702m,採用旋转稳定。
m456空心装药友甲弹全重21.8kg,初速1170m/s,最大射程8200m,採用固定尾翼稳定。
取代榴弹的m393碎甲弹具有榴弹杀伤和反坦克性能。
m416黄磷发烟弹用于施放烟幕和指示弹着点,并具有燃烧作用。
车载炮弹63发,其中26发装在车体前部驾驶员两侧,13发装在炮塔内待用,21发装在炮塔尾舱内,另外3发放在火炮下方。
第221页
3.火控系统
m60a1坦克火控系统比m60坦克火控系统有很大改进,主要是用m16机电模拟式计算机代替了原来的m13a1d机械式计算机。此外,m60a1坦克在1972年增加了火炮电液双向稳定系统,1974年又增加了乘员被动式夜视装置,从而具有夜间作战能力,并称为被动式m60a1坦克。
(1)m16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
该弹道计算机採用具有10个抽头的线性电位计来模拟不同弹种的弹道,可计算多个弹道参数产生的瞄准线高低修正和方位修正,其组成包括计算装置、输入装置、倾斜装置、归零控制装置、车长控制装置及等效全装药开关装置等。
(2)m17a1或m17c车长合像式光学测距仪
该光学测距仪与车长瞄准镜的分划机械连接,供车长测量目标距离用,测量距离为500~4400m,放大倍率为10×,视场为4°。测距仪与弹道计算机机械相连,向计算机输入距离信息,并同时与炮长潜望式瞄准镜同步,因此车长在测距仪内看到的景象同炮长在瞄准镜内看到的景象相一致。此测距仪操纵容易,只要让目标的双像重合就可测出目标距离。
(3)炮长瞄准镜
m32昼/夜主瞄准镜m60坦克早期装备m31潜望式双目昼用主瞄准镜,后用m32瞄准镜。后者是主动红外潜望式瞄准镜,视场8°,其单倍系统用于广角近景观察,8倍系统用于瞄准远方目标,有昼用光通道和主动红外夜视光通道,夜视距离是1000m,红外光源氙灯固定在火炮防盾上,红外/白光两用。
m105d辅助瞄准镜m60坦克安装m105c辅助瞄准镜。m60a1安装的m105d瞄准镜是铰链式单目望远镜,分划板适用105mm火炮,放大倍率为8×,视场7.5°,与火炮并列安装,与火炮联动。
m44c瞄准镜该瞄准镜用于7.62mm并列机枪瞄准,与炮长主瞄准镜联用。m60坦克安装m44型,m60a1安装m44c型。
m35e1微光潜望式瞄准镜它是m32瞄准镜改进型,夜视通道使用了1个被动式肘形夜视仪,安装了25mm第二代像增强器;微光夜视放大倍率为7.1×,视场为7.2°。该瞄准镜用以取代m32瞄准镜,于1972年装备m60a1坦克。
(4)车长用观察瞄准镜
m36车长昼/夜瞄准镜m60坦克早期车型安装xm34和xm36两具双目潜望式瞄准镜,分别用于白天和夜间的高射机枪瞄准,后来均改装昼夜合一的m36车长瞄准镜。该瞄准镜为单目潜望式,夜视系统採用主动红外装置,夜视通道放大倍率为8×,视场为8°,两个昼用光通道放大倍率分别为1×和7×。此外,车长也曾装备m28c潜望式瞄准镜。
m36e1微光潜望式瞄准镜糨用于取代m36瞄准镜,于1972年装备m60a1坦克,与m36瞄准镜不同之处是将主动红外系统改进为微光夜视系统,採用了25mm的第二代像增加器。
4.辅助武器
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12.7mm m85式高射机枪,机枪随指挥塔一起旋转,俯仰范围为-15°~+60°,车长在指挥塔内瞄准和射击。机枪有两种射速,1050发/min和400发/min,分别用于对付低空飞机和地面软目标,配备m2型普通弹。
主炮左侧安装1挺7.62mm m73式并列机枪,1978年已改装m240式机枪(巴西称为mag-58式),用m13型100发的金属弹链供弹,并随车备有陆地用的m132型三角枪架。
1977年m60a1坦克加装了m239型烟幕弹-榴弹发射器,炮塔两侧各6个。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
m60、m60a1坦克採用avds-1790-2柴油机,高度较低,有废气涡轮增压器,可使用多种燃料,1971年安装了顶部进气的空气滤清器,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寿命。
2.传动装置
该系列坦克採用cd-850-6型带液力变矩器的十字驱动传动装置,主要由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机构和差速式转向机构等组成,可实现原位转向、动力换档并带有停车制动器。
3.操纵装置
该系列坦克操纵装置包手变速杆、方向盘和制动踏板等,坦克起趟、换档、转向及停车等都靠液压操纵。
4.行动装置
该系列坦克採用传统的扭杆悬挂,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在第一、二、六负重轮外装有液压减振器。
m60和m60a1(早期)坦克配用t97型双销挂胶履带。m60a1坦克在1974年改装了新的t142型钢制履带,其橡胶衬垫可以更换,履带使用寿命提高1倍。
四、防护系统
m60坦克安装了个人三防装置,配备了e37r1型主毒气过滤装置,每个乘员均有e56r3型防毒面具,两者用金属软管接通,如果需要,可安装radiac三防探测器。后来改装了新型毒气过滤装置。
坦克动力舱内装有co2灭火系统。
火炮防盾装甲厚度为178mm,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厚度均为110mm。
型号演变
1.m60a2坦克
为了进一步加强主战坦克的远距离火力,于1964年开始在m60a1的基础上研制m60a2,代号为m60a1e1/e2,主要变化是改装了新的炮塔和152mm口径两用炮。样车于1965年底完成,1966年底开始生产,总共制造了526辆,但由于两用炮及其火控系统相当复杂,技术问题未能解决,因而大都被库存。直到1971年底,m60a1e2才定型为m60a2,并于1972年开始生产,1975年全部完成。首批m60a2坦克于1972年装备用于训练,1973年4月装备陆军第二装甲师59辆,1975年装备驻欧美6个营,每营59辆。
目前该坦克已从美国陆军退役,它原来的任务部分由m901型火力支援代替。现在大多数m60a2已运回安尼斯顿(anniston)陆军基地准备改造成其他车辆,如架桥车、m728战斗工程车或障碍清除车等。
第222页
该坦克的主要改进有:
(1)新的炮塔
该坦克採用新的铸造流线形炮塔,前部防弹角更好,防护能力提高,装填手位于炮塔内左侧,车长居中,炮长在右侧,装填手和炮长的单扇舱盖上均装有潜望镜。
指挥塔四周装有10具周视观察镜,塔上有1挺12.7mm m85式高射机枪,由于车长指挥塔能电动旋转360°,且独立于炮塔单独稳定,因此该机枪可有效地对付飞机。
在炮塔两侧各装有4具烟幕弹-榴弹发射器,每个发射器内装1发榴弹,还备有1发m34型黄磷烟幕弹和1发an-m8-hc型烟幕弹。
(2)主要武器和弹药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52mm m162式火炮/飞弹两用炮,可发射红外制导的橡树棍(shillgh)反坦克飞弹和多种152mm普通炮弹,并配备了不同的火控系统。
m162式两用炮基本结构与m551轻型坦克的m81式两用炮相同,均属短身管线膛炮,但m162炮的身管较长,且反后坐装置不同。
m162式两用炮可发射的普通炮弹均採用可燃药筒,除m410式发烟弹外,主要弹种有:
m409a1式多用途破甲弹全重22.52kg,初速687m/s,有效射程1500m。由于弹丸射出炮口后靠旋转稳定,因此初始扰动比尾翼稳定破甲弹要小,在直射距离内的射击精度较高,但因弹刃初速和旋转速度低于一般榴弹,故精度又不如一般榴弹。
m657式榴弹(曳光)全重22kg。
m625a1式霰弹全重26.19kg,初速689m/s,有效射程400m。
m411式教练弹全重22.15kg,初速683m/s,最大射程9000m。
该炮发射的橡树棍反坦克飞弹主要用于对付远距离装甲目标,永久性工事和其他坚固目标,飞弹型号为mgm-51a,由美国陆军飞弹局和菲尔科·福特(philco ford)公司设计,于1964年开始生产。飞弹全重26.7kg,全长1.155m,最大速度689m/s,採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空心装药战斗部,对付运动目标的最大有效射程为2500m,对付静目标则为3000m。
车载弹药基数46发,包括飞弹13枚,其中7枚放在炮塔内,6枚放在车体内;炮弹33发,其中15发放在炮塔内,18发装在车体内。
(3)火力控制系统
该火控系统用于发射普通炮弹,採用了分划扰动式控制方式,弹道计算机可以解算运动目标提前量的修正,因此m60a2坦克具有从静止位置射 击运动目标的能力,但精度较低。
m19弹道计算机该计算机是机电模拟式全求解电子计算机,主要组成有计算装置、炮长控制装置、车长控制装置和倾斜装置等,可根据自动或人工输入的有关信息计算弹道修正量,这些信息包括目标距离、弹种、炮耳轴倾斜、横风、炮管下垂、炮膛磨损、偏流、视差、归零及运动目标方位角速度等。
an/vvs-1红宝石雷射测光测距仪该测距仪于1969年首次装备在m60a2坦克上,车长和炮长均可使用,能将目标距离自动输入弹道计算机,并以数字形式显示在车长和炮长显示板上,测距范围为200~4000m,测距精度为±10m,精度为距离无关。
m50炮长潜望式昼/夜瞄准镜它是发射152mm普通炮弹的单目式主瞄准镜,微光夜视系统採用第一代三级像增强器,放大倍率为10×;昼用系统放大倍率为8×。该镜与火炮联动,瞄准分划与弹道计算机相连,并投影在瞄准镜视场中,投影分划在视场中的位置和分划的移动均由计算机控制。
m51车长潜望式瞄准镜与m50型基本相同,装在车长指挥塔上。
m126望远镜它是发射普通炮弹的辅助瞄准镜和发射飞弹的主瞄准镜。
火炮、炮塔/指挥塔稳定和驱动系统该系统是一种新的电液稳定和驱动系统,在水平向稳定炮塔,在高低向稳定火炮和并列机枪,并首次在水平向独立稳定指挥塔,通过稳定火炮和炮塔来稳定炮长和车长瞄准镜,但稳定精度差。当坦克进行进时,炮长和车长可使用各自的瞄准镜在稳定状态下独立瞄准和射击。
(4)飞弹制导系统
该系统主要有红外跟踪器、角速度传感器、信号数据转换器、调制器、红外发射机和电源等。发射飞弹时用m126望远镜瞄准目标,当飞弹离开发射管后用红外制导和控制系统导引飞弹去击毁目标。飞弹制导系统由炮长操纵,训练有素的炮长每分钟能发射2枚飞弹。
此外在炮塔内还安装了闭合式炮尾抽气装置等其他装置。
2.m60m3坦克
该坦克是m60a1的改进型,1971年开始研制,其研制代号为m60a1e3。它安装了可靠性得到提高的发动机和被动观瞄仪,1978年又做了安装新的测距仪、弹道计算机、m240高射机枪和m239烟幕弹发射器等4项改进。
首批m60a3坦克于1978年2月在底特律坦克厂制成,1979年5月首批m60a3坦克交付驻欧陆军第一装甲师装备。1980年m60a3坦克安装了热成像瞄准镜,此坦克最终型号被命名为m60a3tts。1985财政年度美国陆军拔款2.151亿美元用于把现装备的m60a1坦克改造成m60a3。该坦克于1987年中全部完成生产。
目前美国陆军装备有5400辆m60a3tts坦克,其中1686辆是新生产的m60a3,114辆是用带被动式观瞄装置的m60a1坦克在部队改装成m60a3tts的,3600辆是在联邦德国的美因茨(mainz)陆军基地和美国的安尼斯顿陆军基地改装的。
1983年美国向沙乌地阿拉伯提供100辆m60a3,1977年还曾提供150套改装用的零部件。
目前美国陆军主要装备m60a3和m1坦克,m60a1和m48a5将全部退役。
第223页
该坦克的主要改进除后期m60a1已採用的外,还有:
(1)火炮
在105mmm68式火炮炮管上安装了热护套以防止炮管受热变形,影响命中精度;使用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和黄磷发烟弹等4种炮弹。
(2)火控系统
该坦克安装的美国休斯(hughes)航空公司研制的雷射测距坦克火控系统(ltfcs)是典型的分划扰动式坦克火控系统,它用an/vvg-2红宝石雷射测距仪代替了m60a1坦克的m17c合像式光学测距仪,用m21全求解的电子模拟全固态弹道计算机取代了m60a1的m16电子模拟式计算机,雷射测距精度高,计算机计算精度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体积减少,并可自动计算运动目标的提前量。这些改进使得m60a3能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从静止状态射击固定和运动目标。
an/vvg-2车长雷射测距瞄准镜 该镜组合了车长瞄准和测距两个功能,测距也可由炮长完成,可以同时存储3个目标距离并用数字显示,车长可选择其中之一自动输入弹道计算机。雷射瞄准镜的望远式光学系统採用可变倍率物镜,搜索目标时用低倍率(6×)和大视场(10°);瞄准和测距时用高倍率(12×)和小视场(5°)。该镜採用红宝石雷射器,体积大、重量重、耗能多,发射波长为0.69μm的可见红光,不易于隐蔽,属于第一代雷射测距仪。
m21弹道计算机 m21计算机是一种模拟和数字式混合的全固态电子计算机,以模拟方式处理信息,基本上是模拟机,但可以预编存贮6种弹道的程序(实际仅使用4种弹道),计算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2000h。
该计算机可根据自动或人工输入的信息,自动计算目标距离、目标运动角速度、炮耳轴倾斜、横风速度、气温、气压、药温、炮膛磨损、瞄准视差、弹种及归零等对弹道的修正量,高低向修正结果传送到瞄准镜调节器和m10a3弹道驱动器及火炮稳定系统;水平向修正结果传送到炮长潜望式瞄准镜的分划投影装置和车长雷射测距瞄准镜的分划投影装置。计算机内装有自检电路。
an/vsg-2炮长热成像瞄准镜 1979年以前,m60a3使用m35e1微光潜望式昼/夜瞄准镜,尔后改装了an/vsg-2热成像瞄准镜。该镜可在更大距离上识别和瞄准目标,能在昼夜和坏气候条件下使用,且能穿透烟幕和地面伪装,最大使用距离可达2000m。
自动弹道传感器 目前该坦克配备目标角速度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和横风传感器3种自动弹道传感器,测量数据自动输入到m21弹道计算机内。此外,还将安装炮口校正传感器与坦克瞄准镜配合使用,以修正炮口下垂。
(3)防护能力
目前所有新制造的m60a3坦克均装备了泰莱达因(teledyne)公司研制的发动机热烟幕施放系统,改装车型亦然。该系统是把燃料喷射到排气管中生成热烟幕的。
m60a3tts坦克从1988年开始改装哈隆(halon)自动灭火系统,该系统能迅速扑灭乘员舱和动力舱内的火灾。两舱内共配置了7个自动报警传感器,可以探测舱内温度和火光,能自动启动灭火系统。
1985年7月美国陆军实弹试验了由3辆m60a1改装的装有反应式装甲的m60a3坦克。虽试验成功,但由于经费拮据,1988年决定放弃在该坦克上加装反应式装甲的计划。
(4)其他
该坦克安装了650a的油冷交流发电机,取代了原来的300a交流发电机。
1984年底美国陆军开始改装改进型发动机空气滤清器。
美国陆军曾在3辆m60a1坦克上改装了液气悬挂部件,虽然试验取得成功,坦克性能大有提高,但由于成本太高,仍决定保留原扭杆悬挂。
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已研制出一种扫雷滚轮,用于装备m60a1和m60a3,这种扫雷滚轮现已装备驻欧陆军。
在陆军基地改装车辆过程中,m60系列坦克均安装了一种m9推土铲,该铲与m728战斗工程车使用的相同。
3.m60a4坦克
该坦克是m60a1和m60a3的进一步改进型,用于装备国民警卫队、目前仅提出了改进方案,没有装备。
4.以色列m60系列坦克
以色列陆军约装备1000辆m60a1和m60a3坦克及小量m60装甲架桥车和m728战斗工程车。它对该系统坦克所做的主要改进包括:
(1)安装zer反应式装甲
大部分主战坦克安装了以色列拉斐尔军械发展公司(rafael armament development authority)研制的布拉泽(zer)反应式装甲,该装甲由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制造。安装这种装甲后,坦克将增重1000kg,防护面积达10m2(包括炮塔顶部)。
反应式装甲块用螺栓固定在车体炮塔上,在受到小口径弹、炮弹破片等攻击时不会引爆,只对空心装药破甲弹起反作用,而一旦爆炸就不再有防护力,必须更换。
(2)低矮的车长指挥塔
大多数m60a1坦克车长指挥塔均改换成以色列制造的新的乌尔旦(urdan)低矮车长指挥塔,塔上外装7.62mm机枪。
此外,在105mm火炮炮管上方安装了m2式12.7mm重机枪,用于训练或紧急战斗。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还为m60系列坦克研制了新的m111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一种特种弹。部分m60系列坦克还在炮塔两侧安装了烟幕弹发射器,也能装备与履带宽度相同的扫雷犁和rkm推土铲及rkm扫雷滚轮。
5.超m60主战坦克
参见“美国超m60主战坦克”条目。
6.奥地利陆军的增强型m60a1坦克
第224页
986年底,施泰尔·戴姆勒·普赫(steyr-daimler-puch)公司按合同为奥地利陆军改进10辆m60a1坦克,改装新的发动机和火控系统。如果成功,预期会将剩下的110辆m60a1也加以改进,标准与该国现装备的50辆m60a3相当。
变型车
1.robat遥控扫雷车
该扫雷车于1981年底开始研制、试验,1986年初完成两辆样车。详见“军用机器人车辆”部分。
2.m60装甲架桥车
在m60坦克底盘上安装了液压架设机构和铝合金剪式桥,桥重14470kg,桥展开后全长19.2m,可跨越18.288m宽的壕沟,架桥时间需2min。架桥车全重55746kg,净重(无桥)41685kg,到1983年初共制造了400辆车。1985年开始在安尼斯顿陆军基地把部分m60a2坦克改造成m60a1架桥车。
3.m728战斗工程车
该工程车的研制代号为t118e1,1963年定型,1965年开始生产,1968年装备美国陆军,到1983年约装备300辆。
该车有短管m135式165mm工事破坏炮,专门用于破坏路障、障碍物及桥樑、铁路设施和敌人的坚固支撑点,不适用于对付活动目标,可发射m123a1碎甲弹。与该炮并列安装1挺7.62mm机枪,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12.7mm机枪,用于对付地面和空中目标。
在车体前部装有液压推土铲,炮塔前部装有a形框架,炮塔后部装有双速绞盘,战斗全重为52163kg,乘员4员。详见“装甲工程车”部分。
性能数据
型号m60m60a1m60a2m60a3
乘员4人4人4人4人
战斗全重49714kg52617kg51982kg52617kg
净重45631kg48684kg41459kg48684kg
单位功率11.1kw/t10.5kw/t10.6kw/t10.5kw/t
单位压力78.5kpa85.3kpa84.4kpa85.3kpa
车全长(炮向前)9.309m9.436m7.283m9.436m
车体长6.946m6.946m6.946m6.946m
车宽3.631m3.631m3.631m3.631m
车高(至指挥塔)3.213m3.270m3.310m3.270m
火线高2.095m2.095m2.095m
车底距地高0.463m0.463m0.463m0.450m
履带中心距2.921m2.921m2.921m2.921m
履带宽711mm711mm711mm711mm
履带着地长4.235m4.235m4.235m4.235m
公路最大速度48.28km/h48.28km/h48.28km/h48.28km/h
燃料储备1457l1420l1420l1420l
公路最大行程500km500km500km480km
涉水深
无准备1.219m1.219m1.219m1.220mm
有准备2.438m2.438m2.438m2.400m
爬坡度60%60%60%60%
侧倾坡度30%30%30%30%
攀垂直墙高0.914m0.914m0.914m0.914mm
越壕宽2.59m2.59m2.59m2.59m
最小转向半径原位
发动机
生产公司大陆(continental)公司
型号avds-1790-2avds-1790-2aavds-1790-2aavds-1790-2c(rise)
类型12缸风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551kw/24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
型号cd-850-6
类型带液力变矩器的行星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2/1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
履带调整器机械式机械式机械式液压式
履带型号t97/t142t97/t142t97/t142t142可更换衬垫式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105mm/m68/线膛105mm/m68/线膛152mm/m162/两用105mm/m68/线膛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数量7.62mm/m73/1挺7.62mm/m73或m240/1挺7.62mm/m73/1挺7.62mm/m240/1挺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数量12.7mm/m85/1挺12.7mm/m85/1挺12.7mm/m85/1挺12.7mm/—/1挺
弹药基数
主炮60发63发炮弹33发,飞弹13枚63发
7.62mm5950发5950发5500发5950发
12.7mm900发900发1080发900发
炮塔驱动方式电液驱动/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360°360°360°360°
每周旋转时间15s15s15s
火炮俯仰范围-9°~+20°-10°~+20°-10°~+20°
车长超越控制有有有
火炮稳定器
水平无有有(炮塔)有
垂直无有有(火炮)有
测距仪型号/类型m17a1或m17c/光学合像式vv/vvs-1/红宝石雷射an/vvg-2/红宝石雷射
弹道计算机型号/类型m13a1d/机械式m16/机电模拟式m19/电子模拟式,全求解m21/电子模拟与数字混合式
炮长主瞄准镜型号/类型m31/潜望式,昼用m32/潜望式,主动m50/潜望式,被动(炮弹) m35e1/被动
或m32/潜望式,主动或m35e1/潜望式,被动m126/望远镜(飞弹)或an/vsg-2/热成像
车长瞄准镜型号/类型xm34和xm36/双目,潜望式m36/主动,单目,潜望式m50/潜望式,被动an/vvg-2/组合
或m36/主动,单目,潜望式或m36e1/潜望,微光
驾驶员驾驶仪型号/类型m24/主动红外,后改为an/vvs-2/微光潜望镜an/vvs-2/微光潜望镜
三防装置有有有有
烟幕弹发射器型号/总数量无m239/2×6具-/2×4具m239/2×6具
热烟幕无无无有
灭火抑爆装置有(co2)有(co2)有(co2)有(哈隆)
装甲厚度/水平倾角
车体前上110mm/25°110mm/25°
车体前下110mm/35°110mm/35°
车体侧部80mm/90°80mm/90°
炮塔正面110mm110mm
炮塔侧部64mm64mm
火炮防盾178mm178mm
电气系统电压24v24v24v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6个/12v/100ah6个/12v/100ah6个/12v/100ah6个/12v/100ah
m60系列坦克车族
第225页
m60------------超m60坦克
--m60架桥车
m60a1----------m60a2坦克----m60a1架桥车
--m728战斗工程车
--以色列m60坦克
--m60a4坦克
--robat扫雷车
m60a3
60a3tts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主战坦克的技术发展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8863
虎啸东方
坦克作为陆军突击兵器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成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由此确立了其在陆军中的主导地位。相比于世界坦克强国而言,中国的坦克发展起步晚了30多年。到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坦克工业仍然为零。但是,充满自信与活力的新中国领导人并没有因
此妄自菲薄,而是以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决定建立自己的坦克工业,从而拉开了中国坦克发展的序幕。
☆ 仿制生产的59式中型坦克
1949年9月,人民装甲兵创建初期,装备的坦克是从国民党军手里缴获的美制和日制坦克,数量只有375辆。由于这些坦克型号繁多、性能落伍,而且零备件缺乏,难以满足装甲兵作战和训练的需要。但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根本不具备研制和生产坦克的能力。所以从现实情况出发,中国决定首先从苏联购买坦克以应部队急需。特别是韩战的爆发,更加快了中国引进苏制坦克的步伐。1950年11月,中国从苏联首批购进10个坦克团的装备,主要为t-34/85中型坦克,其次是少量的is-2史达林式重型坦克和su-122自行火炮。1951-1955年期间,又相继从苏联购进47个坦克及自行火炮团的装备。
t-34中型坦克和is-2史达林式重型坦克虽然是二战期间研制和生产的,但由于性能优异,所以在50年代初仍然属于世界先进坦克之列。这些苏制坦克在韩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让人民装甲兵告别了“万国牌”坦克的历史,部队装备首次实现制式化。
1955年11月,中国从苏联获得了新型的t-54中型坦克及其改进型号t-54a的样车。t-54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型坦克之一。它的成功引进,使人民装甲兵的坦克装备技术水平首次与世界同步。
t-54是在苏联1944年设计的t-44中型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而t-44又是在着名的t-34/85坦克基础上改进的(主要改进之处是採用扭杆悬挂、横置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以及形状良好的车体),该坦克有4名乘员,取消了原t-34/85坦克的机电员,航向机枪固定在车体上,由驾驶员控制发射。炮塔是t-34/85坦克炮塔的改进型,但是炮塔底部没有突出的颈环。t-44在1945~1949年期间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但使用证明其可靠性较差,所以苏联决定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发展,这就是后来的t-54。
t-54第一辆样车于1946年制成,1947年在哈尔科夫坦克厂投产。该型坦克及姊妹型号t-55是二战后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坦克。前苏联、原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共生产t-54/ 55坦克约5万辆,占二战后世界坦克总产量的1/3左右。直到1981年,前苏联鄂木斯克坦克厂仍在生产t-55坦克。
t-54a中型坦克是t-54的一种重要改进型,于50年代中期首次出现,它装有d-10tg式100毫米线膛坦克炮,该炮配有高低向稳定器和高低向动力驱动装置,首次安装抽气装置,其他改进包括电动机油泵、舱底排水泵、改进型空气滤清器和自动灭火装置。最初制造的t-54a坦克未安装红外夜视设备,但后来生产的基本上都加装了这种设备,并称为t-54a(m)坦克。
中国对t-54和t-54a的性能是感到比较满意的,但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单纯依赖外购来满足部队装备要求是不可想像的,而且也不符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为了发展自己的坦克工业和培养技术人才,中国决定以t-54a为基础进行仿制生产。为此,中国要求苏联提供t-54a中型坦克的全套图纸和生产工艺,并于1956年4月动工建设国内第一家坦克制造厂(617厂)。
1957-1958年,617厂主要进行设计研究、翻译图纸、工艺技术文件;1958年底,第一辆用苏联零件组装的国产t-54a 开下了流水线。到 1959年,617厂已经可以完全独立生产t-54a中型坦克。1959年10月1日,首批国产的32 辆t-54a参加了建国十周年大阅兵,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也是国产坦克首次向公众亮相。1959年底,国产t-54a被正式命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坦克,生产厂家命名为wz120)。59式坦克的问世,宣告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彻底终结。中国的坦克工业发展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59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59式坦克的车体为轧制装甲钢焊接结构,具有一定的倾角,车体前倾斜装甲板厚约100毫米,车体侧装甲厚80毫米。驾驶舱在车体左前侧,战斗舱位于驾驶员座椅后方的坦克中部位置,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在车体尾部,发动机横置,用隔板与战斗舱隔开。驾驶员有1个向上抬起并向左旋转开启的舱盖,舱前有2个潜望镜,其中的1个可换成红外潜望镜。
59式坦克车首装有与前上装甲垂直的防浪板,当坦克涉水行驶时可防止水浪溅至驾驶员潜望镜。驾驶员右边的车体前部空间为弹药架、电瓶及燃料箱。驾驶员后面的车体底甲板上开有向车内开启的安全门。炮塔为铸造结构,其外形为半蛋壳形,前装甲厚约220毫米,具有良好的防弹能力。顶装甲是用2块d形钢板对焊在一起再焊到炮塔顶部的,炮塔位于车体中部。车长在炮塔内左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炮塔内右侧。车长有1个可以360度回转的指挥塔,其上有1个向前开启的单扇舱盖,tpk-1瞄准镜安装在车长指挥塔顶的前部,指挥塔上有4个潜望镜。装填手有1个向后开启的单扇舱盖和1个mk-4型潜望镜。
第226页
但59式坦克的外观与t-54a还是有所区别的,如59式坦克取消了t-54a的红外夜视装置,这是由于当时中国受自身工业技术水平所限而不得已採取的决定。
59式坦克的主炮为1门100毫米线膛坦克炮,在身管前端装有抽菸装置。该炮可发射钨芯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34发。作战时,该炮发射穿甲弹的直射距离为1070米(钨芯穿甲弹初速为1435米/秒,最大射程14800米),发射破甲弹的直射距离为1000米,火炮俯仰角为-5-+18度,最大射速为每分钟7发。火炮装有液压式单向(高低向)稳定器,藉助瞄准镜分划测距,炮长通过瞄准镜和火炮控制系统的操纵台完成对目标的瞄准和射击。辅助武器为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备弹500发;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由驾驶员操纵的7.62毫米航向机枪,备弹3000发。
59式坦克的发动机为12缸v型69度夹角4冲程强制水冷直喷式12150l柴油机,额定功率520马力,额定转速2000转/分。该发动机有空气起动和电起动两种起动方式,并备有冬季起动的加温系统。传动装置和操纵装置为机械式,採用直齿轮式传动箱、摩擦式离合器和固定轴式变速箱,变速箱两侧各有一个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带式制动器和单对直齿轮式侧减速器。
59式坦克的履带为单销式金属履带;行动部分採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在车体每侧各有5个双轮缘大直径负重轮、1个诱导轮和1个主动轮;在第1、5负重轮处装有叶片式液力减振器等。
59式坦克的通信设备为a-220型或a-220a型调频电台,前者的频率范围为20-22.375兆赫,后者为20-27.175兆赫,最大通信距离16公里。59式坦克还配有半自动灭火系统和手提式灭火瓶,在坦克的尾部还有两具烟幕筒,但一般只在临战状态才安装。
59式坦克主要战技术性能指标:全重36吨,乘员4人,车全长9米(炮向前),车宽3.27米,车高2.4米(至炮塔顶),车底距地高0.42米,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时,平均公路速度30-33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40公里,最大爬坡度为30度,最大侧倾坡度为30度,越壕宽2.7米,越垂直墙高0.8米,涉水深1.4米,潜水深5.5米,主用武器为1门100毫米线膛炮。
1960-1961年,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对已生产出的59式坦克性能进行全面考核,先后在北方寒冷地区和南方炎热地区试车,累计行驶9000多公里,主要考核其产品质量检验、战术技术性能、使用寿命、适应性及可靠性。设计人员对59式坦克进行部件、零件的设计及计算,以掌握原设计意图,积累数据。同时,为全面测试坦克性能,筹建了中国第一批坦克试验台架。通过试验和部队实际使用情况表明,59式中型坦克战技术性能良好,机件工作可靠,适应性强,维修保养简便,完全符合性能要求。
59-iia坦克,在59-i和59-iia基础上改进而成。安装了带轻型热护套的105毫米火炮和双向自动装填简易火控系统,车身挂装复合装甲。其火力、机动力、防护力及使用性能较59式坦克都有明显提高。
与同时代的战后第一代坦克如美国m48、日本61式、英国百人队长等坦克比较,59式坦克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比如英国百人队长式坦克体大身沉,战斗全重达50吨左右,但这却导致机动性能大为降低,最大公路速度只有34.6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仅102公里,远远落后于59式;在装甲防护上,百人队长式也弱于59式,其车体首上甲板厚度为76毫米(但百人队长mk13型坦克增大为118毫米);在火力上,百人队长mk5/mk7等都装备1门83.4毫米线膛炮,打击能力明显弱于59式的100毫米炮。直到百人队长mk5/2和mk7/2换装了l7型105毫米线膛炮后,百人队长的火力才超过了59式。
美国的m48在三大指标上比59式也不占优。比如其最大公路速度为41.8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仅113公里;主炮为1门90毫米坦克炮;装甲最厚处为120毫米等。日本61式坦克是美国m47/m48坦克的仿制品,性能与美制m48相近,所以三大性能也弱于59式。但是,西方国家的火控系统要比59式先进些,而且火炮大都採用双向(高低向和水平向),射击精度要比59式高些。再加上59式最初没有夜视装置,夜间作战能力也要弱于m48、百人队长等坦克。
59式中型坦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人民装甲兵的骨干装备。据外刊报导,从1963年3月到80年代初,中国总共生产了59式坦克及其改进型1万多辆,其中约有6000辆装备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迄今为止,这些坦克的绝大部分仍在解放军装甲兵装备序列里。
☆ 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主战坦克——69式
在59式成功生产并装备部队后,为保持这种先进水平并逐步实现由产品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转变,1960年后,军委装甲兵和第五机械工业部决定自行研制中国第一代主战坦克。为此,五机部专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新型坦克的技术预研工作,如雷射测距仪和双向稳定器等。1963年装甲兵研究院开始进行新型坦克的方案论证,并于次年正式提出了新型坦克的战技术指标论证方案。1965年,五机部正式确定了新型坦克战技性能及总体设计方案,并向有关科研单位(60研究所、617厂设计所、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下达了研制任务,同时将产品代号命名为“wz-121”。1966年,617厂试制出了第一台样车。1968年,试制出第二辆样车。同年,617厂还改装出1辆“68g”试验车。科研人员用这两辆样车与试验车一起做了部分项目试验。
第227页
但是新型坦克的研制过程充满了艰辛。首先是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使中国刚刚起步的坦克工业失去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对于重工业尚未成熟的中国来说造成了很大影响,也是制约中国主战坦克在长达20年时间内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其次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军工企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导致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第三是研制单位的科研技术人员长期只偏重于整车和车型的研究,对基础设计、试验台的设计和建设,以及设计基本参数的研究抓得不紧,结果也影响了新型坦克的研制进度。
1969年,617厂对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一辆苏制t-62中型坦克进行了测绘,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和相关技术。结合1966年试制出的第一台样车,对新车进行了11个项目的改进,1970年又试制出了3辆新样车。经过试验,整车战技术指标基本达到要求。同年,根据领导机关的行政命令,在“121坦克”尚未设计定型时,急于投产100台。但由于当时的设计、工艺、装配中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协作件也未过关,结果无一台总装成功。1971年,五机部决定,新坦克不成熟的部件暂时下马,基本成熟而质量不稳定的部件抓紧攻关。于是,工厂科研人员又继续进行攻关研制,对新车战技术指标作了重新调整。经上级对方案和战技术指标重新审查和批准后,617厂试制出定型样车,并由装甲兵组织进行了定型试验。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充分吸收和借鑑59式坦克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坦克科技人员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坦克,于1974年3月26日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1969式中型坦克”,简称69式坦克。
与59式中型坦克相比,69式中型坦克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战斗全重增大为36.5吨;
2、增大了发动机功率,改进了冷却和供油燃烧系统。69式坦克採用了12150l-7型12缸v型水冷柴油机,该发动机干重930公斤,长1.583米、宽0.896米、高0.91米,额定功率580马力,额定转速为2000转/分,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38克/千瓦/小时。这种性能较好的发动机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69式坦克的机动性能。
69式坦克的传动和操纵装置结构与59式中型坦克的不同之处是传动箱主、被动连接齿轮颈部增加了一道密封环槽,改善了密封,减少了漏油;中间齿轮的齿数由33个齿改为32个齿,这样使齿根增厚,轮齿抗弯曲的强度增大,提高了齿轮的寿命;行星转向机改进了密封装置,加了1个毡垫和1个挡油盘及相应的回油孔道。此外,还有少数部件做了改进。69式坦克的行走机构与59式坦克基本相同,只是对某些部件稍加改进,如主动轮的安装採用一对锥形套定心;主动轮花键採取高频淬火,以提高轮毂花键齿的寿命等。
3、装了新设计的100毫米滑膛炮,火炮全质量为1970公斤。炮身全长5.705米,身管长5.45米,身管中段偏前处装有抽气装置,驻退机和复进机并列布置在火炮上方。69式坦克採用滑膛炮的目的是为了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因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已正确认识到长杆式脱壳穿甲弹是今后最有发展前途的弹种。而在英国人发明滑动弹带以前,着名的l-7线膛炮不能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这是由于线膛炮发射的炮弹旋转速度太大,降低了长杆弹的穿甲能力。69式坦克100毫米滑膛炮使用穿甲弹时直射距离为1736米,最大射程11847米。除配有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外,69式坦克主炮还配有破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为44发(其中包括13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13发破甲弹和18发榴弹)。炮弹布置为两个弹架油箱内装弹19发,发动机隔板前中组弹架装弹12发,战斗室左侧装甲板上固定2发,右侧装甲板上固定4发,炮塔右壁上固定2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但要说明的一点是,69式的100毫米滑膛炮并不很成功,这是因为当时使用的发射药的火药残渣留膛,使火炮经常需要擦拭,因此部队并不喜欢这种坦克炮。到80年代,由于线膛炮发射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研制成功,69式又改回100毫米线膛炮。
4、69式坦克火控系统和观瞄装置比59式坦克先进,安装了雷射测距仪和双向稳定器。其中安装在火炮防盾上的雷射测距仪大大提高了测距精度,使测距误差从59式坦克的50米减小到10米以内;火炮的双向稳定器中,高低向採用液压式控制和驱动,水平向採用电力机械式控制和驱动。69式坦克的观瞄装置为69式100毫米滑膛坦克炮瞄准镜、70式炮长夜间主动红外瞄准镜和69式车长主动红外昼夜观察镜。由于炮长和车长的夜视装置为主动红外式,因此,炮塔上装有炮长红外大灯和车长红外灯。这些火控设备和夜视夜瞄装置,提高了69式坦克的首发命中率和夜战能力。
5、69式坦克的车体底板碗形底两侧和侧装甲板对接处由59式坦克的缓慢弯曲改为7度角外倾斜弯折,使平衡肘支架由7种减少为4种,简化了制造工艺;在驾驶员的右侧增加了柴油分配开关、手摇柴油泵、排气开关和透明的柴油油量显示器(59式坦克的这些装置都放在车长座位下方);为方便装填手装填炮弹,69式坦克的战斗舱底改为旋转底板;为了配合双向稳定器和方向机的安装,将炮塔座圈尺寸进行了调整,齿宽增加了2毫米,相应地将8块座圈护板的宽度尺寸也增加了2毫米。
第228页
69式坦克的战技术性能指标:全重36.5吨,乘员4人,车全长9.125米(炮向前),车宽3.27米(不带裙板),车高2.4米(至炮塔顶),发动机功率580马力,主用武器为1门100毫米滑膛坦克炮,辅助武器为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航向机枪,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时,平均公路速度32-35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40公里,最大爬坡度为32度,最大侧倾坡度为30度,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涉水深1.4米。
作为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代坦克,69式在火力、防护、机动性能上比59式坦克都有较大提高,各项技术指标与前苏联的t-55式相当,明显优于日本的61式。但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造成研制时间过长,使本来比较先进的性能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显得逊色了。因此,69式中型坦克定型后没有大量生产。但69式的研制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坦克设计人才,这对中国坦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吸引西方先进技术研制的79型主战坦克。该型坦克安装了带热护套的105毫米坦克炮和简易火控系统,在性能上达到了国外战后第二代坦克的水准。虽然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但79型主战坦克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过渡车型仍? onkeypress=
☆ 令人惋惜的122中型坦克
60年代后,世界军事强国纷纷推出了战后第二代坦克,它集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优越性
能于一身,称为主战坦克。各国开始在其身上大量应用新型大口径火炮、被动微光夜视装置、新型火控系统、大功率发动机、新型装甲、焊接技术炮塔、新型灭火系统以及集体三防系统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战后坦克技术发生了一次飞跃。相比之下,中国的59式和69式中型坦克在综合性能上还处于战后第一代水平,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逐步拉大。
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坦克的技术水平,有关部门在“121坦克”还没有定型的情况下,又于l970年3月提出“122坦克”研制计划,由于受当时极“左”思想影响,没有按科学规律办事,在技术水平不具备的条件下,对“122坦克”提出了过高的战技术性能要求。如要求122坦克要装新型120毫米大口径滑膛炮和4枚反坦克飞弹,能对付已有的和近期可能出现的任何中、重型坦克;能发射带可燃药筒的多种弹药;採用先进的夜视、夜瞄装置和先进的火控系统;坦克的战斗全重要轻;动力装置功率要大、尺寸要小、油耗要低,并能使用多种燃料;改进装甲材料、提高抗弹性能;解决对原子、化学武器的集体防护、具有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良好作战能力;提高零部件的工作可靠性,减少保养工作量,延长保养周期等。特别是对122坦克提出了液力传动、液压操纵和液压空气悬挂的技术要求(简称“三液”,该坦克的产品代号为wz-122a)。
从中国当时所具有的坦克研制能力看,这些技术要求是很难达到的。因此,虽经广大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连续奋战,但一直未能成功,只好退到机械传动、机械操纵和机械悬挂(简称“三机”,该坦克的产品代号为wz-122b),即使用机械代替液压。但是这样试装出的“122坦克”也未实现预期要求,整车性能和部件结构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于是只好在1974年取消该研制项目,改作部件研制。
122坦克的下马虽然令人惋惜,但是该型坦克的研制为中国后续坦克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三液”样车、“三机”样车后,有关单位在部件研制的基础上又研制了中型坦克试验车,为以后中国第三代坦克的研制和老式坦克的改进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工作。
☆ 争奇斗艳的59式和69式改进型坦克
5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
70年代中期,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出台,中国军队在1975年左右提出:要以主战坦克的现代化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的陆军。而当时作为中国坦克骨干的59式在长达近20年的生产中,其火力、防护、机动性能方面几乎没有提高,综合作战性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据西方专家称,中国的坦克技术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约为30年左右;与苏联的差距也在20-25年以上。为了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对59式坦克进行升级改造,推出了一系列改进型号,以此来提高装备部队坦克的水平。
59-i型坦克:根据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部队对59式坦克提出的改进意见,以及当时国内先进技术水平,617厂科研人员在59式坦克上增加了11个新项目,改进了6个方面的设计。改进后的坦克被命名为59-i坦克,1984年设计定型。
59-i相比于59式中型坦克的最大变化是加装了雷射测距仪和自动装表火控系统。其中雷射测距仪安装在主炮防盾上部,型号为c-83ii和82式。后者的测距范围为300-3000米,精度为正负10米。其他方面的改进是装有液压助力转向操纵系统、热电偶传感器的自动灭火装置、车体屏蔽裙板、伪装天线、机油失压报警装置、炮塔左右两侧各设置了四联装烟幕弹发射装置、挂胶履带和便于开启的安全门等。
根据不同的装甲厚度和火控设备,59-i也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如59-ia就是将从苏联引进的或控系统换装为国产第一代火控系统而得名。
第229页
从80年代开始,617厂按照59-i的标准对大量初期型59坦克进行了改装,同时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成功了新型的ap-100-2100型10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药筒採用半可燃式药筒。该弹初速1480米/秒,在24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150毫米/65厚的均质钢板。
经过改装,59-i坦克在首发命中率、防护力、机动性等方面比59式坦克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后来改进老产品闯出了一条路子。
59-ii型坦克:它是在59-i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该型坦克是採用国内先进科研成果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进而成的一种车型,共引进3项国外先进成果,改进12个项目,1984年定型。59-ii坦克(厂方命名wz-120b)的最大亮点是换装了1门自紧身管的81式105毫米线膛炮。该炮是中国按照奥地利提供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仿制而成的,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59-ii的其它改进还包括换装了新型的电台和火控系统、安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动力装置换为一台580马力柴油发动机、车体上有双向火炮稳定装置和具有弹着点测定功能的射击控制装置。
59-ii在外形上与59式和59-i式的最大区别是火炮抽菸装置从身管的前端移到了中部。改进后的59-ii坦克,在火力系统、灭火系统、灭火抑爆系统、通讯系统等方面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经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使用,证明该型坦克是一次成功的改进,它使落后的59式坦克重新焕发了青春。
在改进59-ii坦克的基础上,617厂还设计成功了59-ii式指挥坦克,1986年完成改装项目,命名为b59g-1坦克。1987年4月,进行鑑定试验。同年6月赴国外进行投标表演。参加投标表演的还有美国、英国和法国。在全部8个表演项目中,b59g-1坦克荣获第一名。
59-iia型坦克 该型坦克是在59-i和59-ii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于1985年开始研制,1985年10月制造出第一辆样车,1987年7月正式通过国家设计定型。该车安装了带轻型热护套的105毫米火炮和双向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车身挂装复合装甲,车内装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同时採用热烟幕及烟幕弹发射器、液压助力操纵装置以及工程作业装置等。其火力、机动力、防护力及使用性能较59式坦克都有明显提高。
59c型坦克 主要是换装一门加长身管的83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此外,该型坦克还可加挂反应装甲,以进一步提高防护能力。
59d型坦克 该型坦克是59式坦克的最新改进型,战斗全重37吨,主炮为一门长身管的83a型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该炮在2000米距离上发射86式尾稳弹时,穿甲能力为480毫米;发射93式加长尾稳弹时,穿甲能力接近540毫米。但就火力而言,已经达到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此外,该炮还能发射105毫米炮射飞弹,该飞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弹药基数40发。59d採用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和双向稳定炮瞄系统,并装有简易热像仪,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20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静止/短停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车内装有高效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10毫秒内熄灭火灾)和集体三防装置。驾驶员配有微光夜视仪或红外夜视仪进行夜间驾驶。
59d的外形也与59式坦克有明显区别,在炮塔前部和车体前上部挂有大量反应装甲;炮塔两侧各布置有4具烟幕弹发射器;炮塔后部有屏护栅栏;车体两侧有侧裙板。出于改造成本方面的原因, 59d坦克没有改动原来59式的动力装置,因此,机动性能稍有下降。
59-120型坦克 这是一种装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59式改进型坦克,是专供外销设计的。1997年,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展示了装有120毫米炮的59改式坦克样车。59-120所用的120毫米滑膛坦克炮有48倍径的bw-120k和50倍径的bk-1990两种。两型改进型的主要区别是火炮、弹药基数与乘员人数。採用48倍径bw120k型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59-120,弹药基数20多发,成员3人;採用50倍径bk1990型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59-120,弹药基数30发,成员4人。59-120所用的两种120毫米坦克炮在静对静作战时,2000米距离上对固定的2.3米×2.3米坦克靶的首发命中率大于50%;静对动作战时,在2000米距离上对横向运动目标(速度为20-30公里/小时,2.3米×4.6米坦克侧面靶)的首发命中率大于55%。辅助武器和机动性等方面与59式坦克相同。
59-120已经通过了技术鑑定。该车主要改装内容除将100毫米坦克炮换装为120毫米坦克炮外,其他方面还有用简易火控系统代替了简易瞄准系统,也可根据需要採用稳像式火控系统;将单向炮控系统改为双向炮控系统;将车长白光观察镜改为昼夜观察镜;更换了电台;增加了发电机的功率;对全车弹药进行了重新布置;增加了转动地板。改进后的59式坦克样车保持了原59式坦克的外形,机动性也与原59式坦克相当。但由于将100毫米火炮更换为120毫米火炮,并用双向机械简易火控系统和双向炮控系统代替了简易瞄准系统和单向炮控系统,因此59-120坦克的火炮威力大为提高,可在2000米距离击穿世界上现役大部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前装甲。59-120样车没有安装更好的火控系统和夜视器材等设备,但该样车上具备安装这些设备的条件,可根据需求进行改装。
59-125型坦克 这也是一种专供外销的改进型号。主要改进内容是换装了1门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加装有简易火控系统、简易热像仪和双向稳定装置;将原来59式的铸造炮塔改为焊接炮塔;换装1台730马力的发动机,大幅提高了机动性能。
第230页
59-iia扫雷坦克 它是59式坦克的变型车,在车前部安装有挖掘式扫雷器,可扫除两车辙间的触发式反坦克地雷,战时可在雷区为其它坦克开闢通路。59-iia扫雷坦克适用于在一、二、三级较平坦的可耕地或生荒地上进行扫雷作业。
73式中型坦克抢救车 它也是59式坦克的一种变型车,不过它取消了59式坦克的炮塔,只採用了59式坦克的底盘,在其上安装了绞盘、吊车、驻锄等抢救装置。该车可用于对战场上战伤或淤陷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拖救,此外还可完成其它有关的训练和技术保障任务。
6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
69式中型坦克定型后,开始投入正式生产。但部队在对装备的100辆69式使用后发现问题一大堆,所以又全部退回,69式的发展陷入停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部队又呼吁对69式坦克进行改进。于是,617厂科技人员从提高其战技指标着眼,不断进行改进型和变型车研制。先后推出了69-i、69-ii、69-iii型中型坦克、69-iib、69-iic、69-iic1型指挥坦克、wz653坦克抢救车、pgz88式双管37毫米自行高炮、84式坦克架桥车等一系列改型和变型车。现将主要改进型号介绍如下:
69-i型坦克 该型坦克主要是针对装备部队的69式坦克进行换炮为主的改装。1984年12月20日,解放军总部机关下达了改装的主要战技术要求。1985年底改装出两辆样车;1988年8月,两辆样车送交军方进行定型试验;同年12月28日,军方基本完成定型试验。69-i的主要改进之处是用59式坦克的100毫米线膛炮代替了69式坦克的100毫米滑膛炮,并在身管上增装了热护套;加装了tsfcs型光电注入式简易火控系统,它由tlr1a型坦克雷射测距仪、tgs-a型坦克炮瞄准镜以及bc型弹道计算机等组成,可大幅提高坦克炮的射击精度;加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热烟幕系统、屏护栅栏、侧裙板;车体涂有三色迷彩;用cwt-167型坦克电台和cyy-168车内通话器取代原来的a-220a坦克电台和a-221a车内通话器。但是69-i最终并没有装备装甲兵部队,其中的原因现在虽然还不清楚,但估计主要是因为性能与世界先进坦克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100毫米线膛炮威力不足,难以对付世界先进主战坦克;而且改进时间过长,中间战技术指标又数次修改,等完成改装时,更好的79式坦克和88式坦克都已经定型,69-i的改进反而没有了多大意义。
69-ii型坦克 这是中国专为外贸而改进的69式坦克型号(中国坦克型号中,一般带ii的都是外贸型号)。在80年代初,五机部应邀组团出访时,就军品贸易和有关外商进行了谈判,并签订了69-ii的出口订单。根据合同,617厂在1981年接到任务后,应用国内已取得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对69式进行了高效率的多项重大改进。据统计,69-ii在69式中型坦克的基础上,共改进12个项目526项零部件。1981年完成设计并当年投入生产,1982年通过设计鑑定。
与69式坦克比较,69-ii式的改进重点是提高火力系统和防护系统的性能,其主要改进项目是:1、把100毫米滑膛炮改为有40条膛线数的100毫米线膛炮,火炮全重1970公斤,身管长5.35米,前端装有抽气装置,最大后坐力312千牛,有效射程700-1200米。配用的弹种除钨头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外,还增加了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炮弹布置为两个弹架油箱内20发,发动机隔板前中组弹架11发,战斗室左侧装甲板上固定2发,右侧装甲板上固定4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炮塔右侧壁处2发;2、安装了坦克自动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tl掺钕钇铝石榴石雷射测距仪(作用距离300-3000米)、b弹道计算机、tgsa坦克炮瞄准镜和双向稳定器四个部分组成。自动装表时,弹道计算机根据雷射测距仪所测距离和选定弹种,自动解算出火炮射角,控制步进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自动装定表尺,同时火炮通过稳定器实现自动俯仰。除自动方式外,还保留了手动方式以应不时之需;3、发动机改为12150l7bw型柴油机,额定功率仍为580马力。该发动机配五速机械式变箱,同时发动机还改进了喷油泵驱动联接盘,能在冬、夏季调整供油量提前角。採用空气式电起动,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4、主离合器操纵与转向操纵设有液压助力装置,有效地减轻了乘员的工作强度;5、採用新型cwt-167型坦克电台和cyy-168型车内通话器,最大通信距离为25公里;6、车上增设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7、车体行动部分增设了侧裙板,侧裙板的上面採用铰接,便于保养时接触履带和悬挂;8、车上增装了热烟幕装置,必要时可往坦克的排气系统内喷入燃料施放热烟幕;9、坦克上涂有防红外涂层;10、加装了发动机机油压力失压报警装置、摩托小时计和可快速开启的安全门;11、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了改进;12、为主离合器和转向机增加了摩擦片。
69-ii的战技术性能指标 战斗全重36.7吨,乘员4人,车长6.24米,车宽3.3米,车 高2.4米,武器为1门100毫米线膛炮(备弹44发)、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备弹500发)、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航向机枪(共备弹3000发)、发动机功率为580马力,最大公
路速度50公里/小时,平均公路速度32-35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40公里,装甲厚度为车体前装甲97毫米、车体顶部及舱盖20毫米、炮塔前装甲203毫米,最大爬坡度为32度,最大侧倾坡度为30度,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涉水深1.4米。
第231页
69-iia型坦克 该型坦克的产品代号是bw121a,它是617厂根据外商合同于1982年在69-ii主战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主要是增设了全套三防系统;增加了带方位指示器的炮塔方向机;在炮塔两侧和后部加装了屏护栅栏;同时对压气机、烟幕、夜瞄等系统也作了改进。
69-iib/c/c1指挥坦克 与69-iia配套使用的指挥坦克。主要改进是加装了1部cwt-167电台。但这几种指挥坦克也有一些区别,其中69-iib在车尾装有1台发电机组,用于在静止时给电台供电;69-iic1的两台坦克电台共用1根8099型宽带天线。
69-iiap 出口巴基斯坦的69-ii外贸型坦克。
69-iim型坦克 该坦克的产品代号为wz-121h,是在69-ii主战坦克的基础上对火力、火控系统进行改装而成的坦克,最大的变化是换装了带有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从而大幅提高了火力。此外,69-iim在车体首上甲板、炮塔正面和两侧裙板前部装上了附加装甲,提高了防护性。该型坦克于1988年8月开始设计,1989年8月生产出整车并通过鑑定,证明其设计合理,工艺稳定,性能良好。1989年到1990年3月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69-iimp型坦克 该坦克的产品代号为wz-121j,是在69-iim坦克基础上又进行9项改进而成的外贸型坦克。该车于1989年7月开始设计,年底生产出5台整车,1990年初通过鑑定,1990年底投入批量生产。该坦克结构紧凑,配置合理,符合改装要求。其最大改进是将红外夜视器材换为被动微光夜视器材,极大的提高了夜战能力。
69-iima型坦克 该坦克的产品代号为wz-121k,是在69-iia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外贸型坦克,主要是用双向装表火控系统取代了69-iia上的自动装表火控系统,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对固定目标不大于7秒,对运动目标不大于10秒。该坦克从1992年4月开始研制,同年11月通过技术鑑定。
69-iimb型坦克 该坦克的产品代号为wz-121kz,是与69-iima配套使用的指挥坦克。与69-iima的主要区别是该型坦克加装了1部cwt-176电台。
69-120型坦克 该坦克最早是中国在2003年的阿布达比防务展上提出的外贸型坦克改装方案,主要是为69式坦克换装120毫米滑膛炮,但是该坦克的具体战技术指标目前还不清楚。
653抢救牵引车 以69-ii式坦克底盘为基础改装设计而成的一种变型车,主要用于对战斗损伤、淤陷以及失去自行能力的主战坦克实施抢救、牵引后送以及战地现场换件修理。也用于平时训练中完成类似的技术保障任务。另外,还可以为主战坦克或其它战斗车辆构筑掩体和开闢通路。车上装有静液驱动的纹盘、起吊装置,推、铲土装置,牵引装置,防护装置和防护武器。该车于1970年开始设计,1972年大部分图纸设计完毕,中间曾因“文革”干扰,一度中断研究。1975年重新组织设计,1978年完成2台样车,1980年通过设计审查报告。1981年,又对遗留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和补充定型试验,1983年设计定型。该车机动性能好,抢救与拖曳作业效能高,适于野战条件下使用和夜间作业。1985年获国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4式坦克抢救车 产品代号为wz-653a,主要用途与653抢救牵引车相同。该车1985年通过鑑定。主要改进之处是增加了定向爆破装置,以解决冻土作业问题;提高液压系统压力,解决绞盘在坡上制动问题;另外增加操纵挂档机构和防弹镜、备份柴油箱等,性能有一定提高。
84式坦克架桥车 该车由617厂与装甲兵技术研究所一起研制,产品代号为wz621,1981年定型生产。该车由桥樑、架设机构、作业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及坦克底盘车组成。架桥时採用两个半桥箱式结构,通过连桥机,将两个半桥连成一个整桥。主要供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反坦克壕沟、弹坑、岸壁、沟渠和较窄的河流上架桥,以保障坦克和车辆通过。此外,该车也可以用于加强公路桥或加固被破坏的桥。84式坦克架桥车的总体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引进西方技术的79式主战坦克
7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69-iim式中型坦克基础上,同时吸收了59-ii部分改进项目发展而来的新型坦克,也被称为69-iii式主战坦克。该型坦克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改进国产坦克的首次尝试。79式坦克上共引进国外3项新技术,同时增加国内42项新技术。
69-iii式(79式)坦克于1981年改装成功初样车,1983年生产2台正式样车,随后进行了各种性能试验,如道路行驶试验、雷射测距仪性能试验、实弹射击试验、电磁干扰试验和夜视视距摸底试验等。此外,按照装甲兵的要求,69-iii式坦克还进行了行程1000公里的冬、夏季环境试验。整个试验证明该坦克达到了战技术指标要求,1984年进行首批生产。同年10月1日,69-iii式参加了国庆35周年大阅兵。1986年1月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79式中型坦克”。与69式相比,79式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统、特种防护、通信、防二次杀伤效应等方面均有重大提高,使用方便性和零件耐久性也有显着改善,其中某些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79式坦克的总体布置与59-ii式、69-ii式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进项目有:
火炮改为带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配用弹种有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其中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在常规距离上击穿较大厚度的均质或复合装甲。身管上装有由薄铝板、硅橡胶带及卡箍组成的热护套,可减小阳光照射引起的身管弯曲,提高火炮命中率。此外,火炮还备有炮口校炮镜。
第232页
79式坦克的火控系统为带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的tsfcs型简易火控系统,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这种火控系统可用于昼间或夜间短停对运动目标精确瞄准射击,在1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达80%以上。79式坦克的夜视器材性能有了很大改进,它用二代被动微光夜视器材取代了69式坦克的红外夜视器材,如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从而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在防护方面,79式坦克仍以装甲防护为主,但加装了带滤毒罐和增压风扇的集体三防系统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集体三防系统的探测警报器探测到伽玛射线或化学毒剂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关闭坦克上的所有门窗,增压风扇开始工作,使车内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能够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发生。
79式的发动机为更加先进的12150l-7bw型柴油机,额定功率580马力,额定转速2000转/分。此外,79式坦克还装有热烟幕系统、侧裙板等。
79式坦克的主要战技术性能指标:战斗全重37~37.5吨,乘员4人,车全长9.22米(炮向前),车宽3.27米(不带裙板),车高2.40米(至炮塔顶),武器系统为1门105毫米线膛炮(备弹44发)、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备弹500发)、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航向机枪(共备弹2250发),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时,平均公路速度32-35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360-400公里,最大爬坡度为32度,最大侧倾坡度为30度,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涉水深1.4米,潜渡深5米。
79式坦克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坦克技术前进了一大步,为后续更先进的主战坦克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除基本型外,79式坦克还有一种发展型,称为79-ii式坦克。该坦克是在69-ii主战坦克的基础上进行了4个项目的改进而成的。主要是增加了热像仪,进一步提高了夜战能力;增加了炮控系统电液复合式双向稳定器;在炮塔前部两侧焊装了烟幕弹发射器支架,炮塔周围加装了栅栏式屏蔽。79-ii式坦克于1983年开始研制,1984年试制成1台样车。但该坦克最终并没有装备人民装甲兵,而是供研究之用。
☆ 国产二代主战坦克的开山之作——80/88式
69式坦克的性能虽然比59式坦克有了很大进步,但依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较多。当时,中国迫切需要有比69式中型坦克更先进的坦克。1978年,617厂按照兵器工业部的要求,提出了研制中国第二代坦克的意见。然而国内坦克研究技术储备较少,二代坦克起步要求又高,工厂提出在69式中型坦克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地将国内外先进技术用到主战坦克上,尽快研制出一种“性能较先进、部件较成熟、结构简单、继承性好、造价低廉、利于生产”的坦克,即用“小步快跑”的战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目标明确后,工厂加快坦克研制速度,确定研制方案和战技术指标。1979年研制出121a第一辆样车,即二代坦克的第一辆样车。
在研制出121a一台样车后,617厂提出以此车为基础,加快研制二代主战坦克的意见。1980年被列入国家研制计划,1981年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被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点武器装备计划,命名为“80式主战坦克”。在研制过程中,先后共试制出12台样车,累计试验行驶里程10万公里。1986年1月,兵器工业部下达了对80式主战坦克整车定型、整车载荷测定等6项科研计划。同年3月生产出定型样车,9月完成单车9000公里行驶考核试验,仅用五个半月时间就试制成功,创历史最好水平。1987年装甲兵定型委员会通过定型审查,1988年2月,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覆命名为ztz-88式坦克,从而完成国产第二代坦克的设计研制工作。
80/88式主战坦克虽然仍继承了59式、69式的整体布局方式和铸造炮塔的基本结构,但是採用了许多新技术、新部件,如首次使用复合装甲提高防护力、採用功率为730马力的发动机、首次应用6个小直径负重轮(这是80式坦克与59式、69式、79式坦克最明显的区别之处)等,其主要战技术性能已接近或赶上世界7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该型坦克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坦克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结语
中国坦克从59式发展到80/88式,走过了一条从艰辛到成熟的发展之路。经过3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坦克工业的科技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研制和改装经验,逐步摆脱了单纯仿制的发展模式,拥有了自行设计研制先进主战坦克的能力。对中国军事工业而言,这是最可宝贵的财富。从80/88式主战坦克后,中国的坦克工业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坦途,坦克的技术水平开始变得和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85系列主战坦克
80/88式主战坦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随着新技术发展而发展新车型的可能性,因此在80/88式设计定型后,617厂又在其基础上发展了85系列外贸型坦克。
85系列主战坦克与80/88式主战坦克的最明显区别是炮塔由传统的半球形铸造炮塔改为焊接炮塔,这标志着中国的坦克设计开始完全摆脱前苏联的影响,逐步具有了自己的明显特色。85系列坦克主要包括以下型号:
第233页
85-ii 它在80式主战坦克底盘的基础上,採用现代坦克最新技术改进的一种车型。该车在炮塔、火炮、弹药、发动机功率、传动装置、防护、观瞄仪、稳象火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或改装,在火力、火控、传动技术上均有突破,在使用和维修方面更适合作战要求。其最主要的改进是战斗全重增加到39吨;加装了一门125毫米滑膛炮;火控系统换为先进的稳像式火控系统;採用了自动装弹机,使乘员由原来的4人减少为3人;採用了730马力发动机等。85-ii主战坦克由617厂进行总体设计、研制生产与总装,1989年5月边设计边生产,12月完成样车制造。
85-iia 在85-ii坦克基础上改进的车型,具有首发命中率高、夜战能力强、整车重量轻、机动性好、挂有复合装甲、防护性能好、生存能力强等特点。该坦克于1989年5月开始设计,当年年底试制出样车。
85-iiap 在85-iia坦克基础上为出口巴基斯坦而改进的外贸型坦克,国内称为85-iim。该坦克于1990年6月开始设计,共改动六大部分,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车型。
85-iii 从1993年开始研制的一种外贸型坦克,战斗全重44吨。与85-ii相比,主要改进是传动部分採用液压控制和行星齿轮箱,驾驶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自动、半自动和人工控制三种操作方式;动力舱是整体吊装的,战场上可在40分钟内拆装完毕;炮塔前部和车体前部挂装复合装甲块;装备稳像式火控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命中目标需6秒钟,具备在行进间对活动目标的攻击能力;加装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变速箱採用t-72的双侧变速箱;发动机由85-ii的730马力提升到1000马力。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世界坦克装甲车辆手册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838
自1916年坦克问世至今,坦克的战术与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诞生时期的坦克,是用来在战场上协同步兵作战术纵深行动,尤其是用来突破敌人纵深配置的堑壕防御工事,使战争打破了阵地战的局限而具有机动作战的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大量生产和装备坦克,组建了庞大的坦克兵团,装甲兵逐渐成为陆军的主要兵种,坦克也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兵器,对战役和战斗的进程起了决定性作用。
目前,坦克装甲车辆是合成军陆地作战的中坚突击力量,是陆军机械化和装甲化程度的标志。
坦克集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为一体,既能担负进攻任务,也能担负防御任务,既适用于核战、大战、全面战争,也适用于中、低强度的局部战争,它在未来的空地一体化、大纵深、高机动、立体作战的战场上仍然是陆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就坦克技术的发展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主要坦克研制国完成了战后第三代坦克的研制,有的国家正在进行第四代坦克预研,同时还正在研制新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装甲侦察车以及各种工程、技术和后勤保障车辆,此外,一些国家还正在研制高技术的机器人式无人战车。
当然,各种新式地空反坦克武器,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的不断出现,对坦克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从来是在对立的动态平衡中发展的。由于陶瓷装甲、贫铀装甲、间隙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等新型庄甲材料和结构的出现,使以往在坦克与反坦克武器对抗中曾在费效比方面有利于反坦克武器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由于战场上各种武器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坦克的长处将增强整个战场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而其短处则可得到系统中其它武器的充分弥补;由于陆战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敌人和占领土地,这个任务主要由装备坦克和各种装甲车辆的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来完成,因此坦克装甲车辆在未来战争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的武器、防护、推进和电气--电子技术必将有新的发展。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氢燃料电池的电池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662
美陆军研制出首辆採用氢燃料电池的电池车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5年1月26日报导] 美陆军已经研制出首辆採用氢燃料电池的“侵略者”机动车,这是美陆军向车辆动力多元化迈进的重要一步。“侵略者”机动车採用混合动力--10千瓦燃料电池和电动机,车辆行驶噪声小,最高速度达到130千米/小时,0~65千米/小时的加速时间仅为4秒。该车由美陆军坦克机动车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tardec)所属的国家机动车辆中心(nac)与昆腾燃料系统技术公司联合研制。
目前尚不清楚燃料电池技术何时能够真正应用在军用车辆上,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燃料。因为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而氢燃料没有在战场上广泛使用,后勤补给存在问题。因此,未来的燃料电池必须能够使用普通的军用燃料,如jp-8航空燃料,或者仅使用少量氢燃料即可工作。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费用。目前使用燃料电池的成本为2500美元/千瓦,且电池本身必须手工制造,成本相当高。但是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价格将不再成为制约其推广的瓶颈。此外,目前燃料电池的寿命为数百小时,最多不超过1000小时,而普通汽车的发动机约为4000小时。因此只有提高燃料电池的寿命才能实现其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第234页
短期来看,燃料电池的潜在用途是作为辅助电源,使士兵能够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仍能使用电台、观瞄设备或空调等车载设备。在未来3年中,tardec还计划研制一种使用jp-8燃油的燃料电池并将其安装到某型装甲车辆上进行试验。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自行火炮家族简介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4608
自行高炮——自行炮中的贵族
自行高炮,堪称是自行火炮中的贵族。1辆自行高炮的价格,往往相当于2辆主战坦克的价格。20世纪80年代中期,1辆“猎豹”的价格为870万马克。20世纪90年代中期,1辆日本87式自行高炮的价格高达1 460万美元!令号称“世界上最贵的主战坦克”——日本90式主战坦克也望尘莫及。自行火炮之贵是事出有因的。一方面,是由于自行高炮上採用了先进雷达等昂贵的电子设备和仪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行高炮的採购数量较少,像日本的87式1年只採购一两辆,这样的生产规模,不贵才怪呢。不过,贵归贵,各国军方还是照买不误。这说明自行高炮还是蛮重要的一种兵器。
在当代自行高炮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德国的“猎豹”自行高炮。不仅它的生产数量和装备数量最大,而且也开创了“三位一体”自行高炮的新时代。二战后期及战后的一段时间内,防空系统的主流还是高炮、指挥车、电源车三大块的防空作战系统。打起仗来,呼呼啦啦一大堆,增加了指挥作战的复杂性。而到了“猎豹”时代,才将高炮的火力、火力指挥控制、电源供给这三大块综合到一起,这就是“三位一体”的高炮。如果再加上自行化,那简直是“四位一体”了。
“猎豹”自行高炮于1973年设计定型,首批产品于1976年底正式装备联邦德国陆军。到20世纪80年代初,德军共装备420辆。此外,出口到荷兰95辆,比利时55辆。“猎豹”自行高炮採用“豹”1坦克底盘,便于实现底盘零部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其战斗全重由“豹”1的41.5吨提高到46.3吨,说明1辆先进的自行高炮装的系统和部件要比主战坦克还要多和复杂。“猎豹”的乘员人数为3人:车长、炮长和驾驶员。这说明它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
“猎豹”自行高炮採用2门瑞士厄利孔公司的kda型35毫米机关炮。这种机关炮射速高、威力大、可靠性高,是一种成熟的产品。其火控系统包括: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火控计算机、光学瞄准具、红外跟踪装置、雷射测距仪等。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这两种脉冲都卜勒雷达,堪称是“猎豹”上的两个“亮点”。(编者註:对“猎豹”自行高炮有兴趣的读者,详细内容请参阅本刊2004年《永远的豹》增刊)。
世界上现装备的自行高炮不下一二十种,其中比较着名的有:日本的87式(又一个“猎豹”!);德国的“野猫”(价廉物美的轮式自行高炮);瑞典的“变色龙”(装2门40毫米机关炮);南非的za-35(轮式,百叶窗式的雷达天线很特殊)等。
自行火箭炮——倾泻钢雨新战神
着名的苏军“卡秋莎”火箭炮,在二战中打出了威风,令纳粹军“闻声丧胆”;着名的美军m270自行火箭炮,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共出动了230辆,发射17 000多发火箭弹,像倾泻的“钢雨”,因此,有伊拉克士兵“不怕战斧怕钢雨”之说。
由于多管自行火箭炮的强大的面杀伤威力,各国对自行火箭炮的发展相当重视。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各国装备的自行火箭炮以轮式卡车搭载的为主,履带式的比较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行火箭炮一般配置在纵深的后方作为“全职支援武器”,对装甲化的要求不高。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认识到,在常规战争中,自行火箭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才有了新型m270自行火箭炮的“诞生”。
1983年,第一辆m270装备美军。美军称它为“多管自行火箭炮系统”,简称为mlrs。m270自行火箭炮系统由履带式发射车、发射箱及火控系统组成,战斗全重25.2吨,乘员3人。它採用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底盘,但作了若干改进。后部的发射箱装12枚待发火箭弹,弹径227毫米,所用的弹种主要有m26双用途火箭弹和at2反坦克雷火箭弹。火箭炮的名堂几乎全在“弹”上。1辆m270发射m26弹时,1次齐射可以打出7 726枚子弹,像“天女散花”一样撒布到6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上,顿时一片火海。据美国海湾战争的战后报告称,1个m270自行火箭炮排(3辆m270)一次齐射的威力,相当于12个m109自行榴弹炮营(共288门炮)的威力,可见一斑。
到上个世纪90年代,美军装备的m270超过800辆。此外,还有北约及日本、以色列等共10多个国家装备了m270。mlrs的生产总数超过1 000辆。
m270的改进型中,最重要的是m270-6型。它既可以发射火箭弹,又能发射陆军战术飞弹系统(atacms),威力大增。陆军战术飞弹系统是一种近程地对地飞弹,直径610毫米,发射重量1 672千克,射程约150千米。和m270原来的弹药相比,它简直成了“巨无霸”级的弹药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m270共发射35发atacms弹,初露锋芒。
第235页
在履带式自行火箭炮中,比较有名的还有:以色列r160毫米自行火箭炮、日本的75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和中国的70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等。其中,日本的75式自行火箭炮有地面风测量车配合作战,也算一绝。
自行火箭炮的缺点是,防护力较差,发射时容易暴露自身。所以,只有在战场上取得制空权、制电子权之后,才能发挥它的强大威力。
自行迫击炮——静悄悄的革命
迫击炮,本来是步兵支援武器。近几十年来,由于中口径、大口径迫击炮的发展,它已经可以起到部分榴弹炮的功能。加上迫击炮结构简单,携行方便,中小口径的迫击炮发展极为迅速。不过,中口径迫击炮的机动已不能靠肩背人扛,需要牵引或车载。于是,一批车载式的中口迳自行迫击炮应运而生。也许是自行迫击炮的结构相对较简单,造价较低廉,这些年来,各国研制的自行迫击炮不下10余种,掀起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里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自行迫击炮,以口径120毫米的为主流。从结构类型上看,有履带式的、轮式的,有炮塔式的、后开式的,有单管的、双管的等,呈现出蓬蓬勃勃的发展势头。这里仅介绍几种近年来新研制的自行迫击炮。
瑞典amos 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 amos是“先进迫击炮系统”的英文字母缩写。它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履带式的,一个是轮式的。两种amos都是由瑞典赫格隆公司和芬兰帕特里亚·万马斯公司合作研制的。履带式的,採用瑞典cv90步兵战车的底盘;轮式的,採用芬兰xa-203 6×6轮式装甲车的底盘。虽然底盘不同,但上半部分相同,包括炮塔、双管120毫米迫击炮和后装式车内装弹。这两种自行迫击炮的最大特点是,採用了双管120毫米迫击炮,能在15秒内发射6发弹,最大射程可达10千米,火力相当强大。
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日本军方比较重视自行迫击炮的发展,早在1960年就定型了60式81/107毫米自行迫击炮。20世纪70年代,又研制出75式107毫米自行迫击炮。1996年定型的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採用的是着名的法国mo120rt61式120毫米迫击炮。这是一种线膛式迫击炮,採用尾部装弹方式,弹丸靠旋转稳定。而一般的中小口径迫击炮多为滑膛式,有翼稳定弹,炮弹从炮口装填。发射迫击炮弹时的最大射程为8.1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的最大射程达13千米,最大射速为15~20发/分。装甲防护性较好。
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战斗全重为23.5吨,乘员5人,迫击炮装在车体后部,向后射击。行军状态下,似乎不能将迫击炮平放到车内。也就是说,行军状态下,车体后部是敞开的,这是一大缺点。此外,底盘太重,採购价格较高,也是它的缺点。
俄罗斯2s31 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俄罗斯军方相当重视自行迫击炮的发展,几十年来,先后研制出2s4、2s9、2s23和2s31等多种型号、不同口径的自行迫击炮,令人瞩目。
2s31“维纳”120毫米自行迫榴炮于1997年问世。它採用bmp-3战车的底盘,全封闭式炮塔。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炮管很长,被称为迫榴炮,从而可以完成迫击炮和榴弹炮的双重功用。迫击炮和榴弹炮的融合,可能代表着身管武器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向。
土耳其120毫米全自动迫击炮 将mke120毫米迫击炮装到m113装甲输送车上,便制成了这种新型120毫米全自动迫击炮。它的“亮点”是火控系统较先进。当弹道计算机在接收到各传感器输入的数据后,迅速计算出射击诸元,自动驱动迫击炮以100密位/秒的速度转动,迅速瞄准目标并射击。计算机可以存储999个目标数据的信息,并可用笔记本电脑随时更新数据。
自行反坦克炮——退居一隅
在二战期间,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是自行火炮的主流。二战后至今,自行反坦克炮已经风光不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反坦克武器及主战坦克发展迅速,而对支援火力的需求,又使自行榴弹炮迅猛发展。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使自行反坦克炮已经退居一隅。但是,一些国家仍然在发展一些以反坦克作战为主的自行反坦克炮,如:奥地利的sk105、德国的“美洲豹”、瑞典的ikv91、义大利的“半人马座”、南非的“大山猫”以及中国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等。
从总体上看,自行反坦克炮穿甲威力强大,战斗全重较轻,机动性较好,装甲防护力一般,採购价格较低。综合这些优缺点,使得自行反坦克炮在装甲战车家族中,也有它一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各国现装备的自行反坦克炮中,有的只是以反坦克作战为主,但兼有武装侦察、追击等作战任务,如“半人马座”、“大山猫”轮式装甲战车等,连名称也不叫自行反坦克炮;更有的甚至叫轻型坦克,如sk105、ikv91等。真正叫自行反坦克炮的,只有巴西的ee-118、德国的“美洲豹”和中国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自行反坦克炮的弹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等;兼有其他作战任务的,还配有榴弹。
20世纪70年代以后,除了自行榴弹炮外,其他各类自行火炮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呈现出“满园春色”之势。对于当代的各类自行火炮,许多读者已耳熟能详,故这里只汇总加以介绍,算是“自行火炮史话”系列文章的收盘之作。
第236页
“猎豹”自行高炮总体布置图
1.炮口测速装置 2.35毫米机关炮 3.跟踪雷达天线 4.潜望镜 5.武器控制站 6.光学目标指示器 7.计算机 8.搜索雷达 9.搜索雷达天线 10.炮座 11.反坦克弹药 12.系统电子装置 13.炮塔座圈 14.继电器盒 15.变换器 16.电机放大器(14~16为电源供给系统) 17.炮塔吊篮 18.对空射击弹药 19.配电盒(电源供给系统) 20.驾驶员舱门 21.驾驶员防护格栅
1120毫米迫击炮炮管 2数字式弹道计算机 3指挥控制台 4水平和垂直方向控制电机 5手动操纵手轮 6指北陀螺仪 7座钣
m1和m107榴弹的性能比较
m1 m107
弹径(毫米) 105 155
全弹重(千克) 19.1 43.5
全弹长(毫米) 787 698
最大射程(米) 1 1500 1 8100
配用自行炮 m108 m109
第三卷 地面武器 cv9035 mk iii第三代步兵战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803
在刚刚落幕的巴黎“萨托利-2004”国际武器展上,由瑞典阿尔维斯·赫格隆公司研制的最新型cv9035 mk iii第三代步兵战车首次公开亮相,吸引了不少兵器迷及军备专家的眼球。
装备atk火炮系统公司的“大毒蛇”iii35/50加农炮并匹配计算机化火控系统的cv9035mkiii步兵战车
阿尔维斯·赫格隆公司是一家久负盛名的军工企业,其研制生产的cv90系列步兵战车性能优良,广受好评。目前,有104辆cv9030 mk i步兵战车在挪威服役,芬兰和瑞士则分别定购了57辆和186辆正在量产的cv9030 mk ii步兵战车。现在闪亮登场的cv9035 mk iii步兵战车可以说是赫格隆公司的又一推陈出新之作。
cv9035 mk iii步兵战车主要是应荷兰皇家陆军的要求研制的,第一辆初样车于2002年下线,紧随其后,首辆正样车也于2003年顺利出厂。在经过大量的试验以后,只等订单一到,cv9035 mk iii步兵战车便可投入量产。应用了大量先进技术的cv9035 mk iii在火力、防护水平以及机动性能上均较其前辈cv9030 mkii步兵战车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是cv90系列步兵战车的集大成者。
cv9035 mk iii的主要武器是1门atk火炮系统公司的“大毒蛇”iii 35/50毫米变口径机关炮,这种炮在一般情况下使用30毫米口径炮管,必要时可更换为50毫米口径炮管,相关的50毫米口径弹药正在研制当中。有意思的是,cv9030 mk i装备的是“大毒蛇”i 30毫米机关炮,cv9030 mk ii装备的是“大毒蛇”ii 30毫米机关炮,现在又到了第三代步兵战车和火炮的“联姻”,赫格隆与atk公司真可谓是黄金搭档,携手并进。
cv9035 mk iii 採用了先进的数位化火控系统,在安装了赫格隆公司专门开发的火控程序后,其“大毒蛇”iii 35毫米机关炮可发射具有极大战场杀伤力的云爆弹,在最近的实弹试验中已有出色的表现。另外,火炮的主要反装甲弹药是次口径碎甲弹,炮弹发射后的空弹壳被自动抛出炮塔。cv9035 mk iii的辅助武器是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相比前两种步兵战车,cv9035 mk iii的主炮和机枪的俯仰角有所增加,射击的范围更广。
为了增强防护,赫格隆公司为cv9035 mk iii安装了最新研制的装甲套件,这种新型装甲除对水平方向的直接火力有极好的防护效果外,还能有效抵御攻顶式武器和地雷的攻击。此外,cv9035 mk iii还配置了雷射报警装置和电脑控制的烟幕弹发射器,能够自动预警和释放烟幕弹,使战车免遭攻击。
车长和炮长都装备了稳像式昼/夜观瞄仪和第三代热像仪,其中车长的观瞄仪是独立式的,以利于猎歼目标。另外,cv9035 mk iii的一大亮点就是安装了第三代车辆控制与信息系统。它是集指令、控制、通信于一体的计算机智能化系统,在装载升级了的战斗识别和数据分析软体后,可以迅速搜集战场态势信息,在自行计算评估后给予车长和炮长最优化的应对方案。
cv9035 mk iii战斗全重32吨(有增到35吨的可能),比起战斗全重26吨的cv9030 mk ii来说自然笨重了不少,但它的机动性却反而提高了,原因就在于cv9035 mk iii的动力装置是功率更强大的“斯堪尼亚”750马力柴油机(cv9030mk ii是“斯堪尼亚”680马力柴油机),传动机构则採用了最新式的“珀金斯”x-300系列微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另外,冷却系统和悬架都得到了改进。因此,战车机动性及越野性的提高就不足为怪了。
据阿尔维斯·赫格隆公司介绍,cv9035 mk iii的部分升级技术也可应用在早期的cv9030系列和瑞典军队装备的cv9040步兵战车上,其中cv9040步兵战车安装了博福斯防务公司的40毫米70倍口径的机关炮。由此可见,cv9035 mk iii步兵战车是赫格隆公司的又一利润增长点,前途不可小觑。
cv9035 mk iii 步兵战车安装的改进型装甲可很好地提供对直接火力和攻顶武器以及地雷的防护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m109l52型155自行榴弹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825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5年2月23日报导] 尽管美军研制的m109型155毫米/39倍口迳自行榴弹炮已经全球广泛使用,但由于这种火炮射程近,射速低,精度差,且只能发射老型的弹药,不能发射新型高效的155毫米弹药,因此德国莱茵金属武器弹药公司(rwm)在m109的基础上,推出了改型的m109l52型155毫米/52倍口迳自行榴弹炮。该型火炮将于今年年底进行发射试验。自2004年以来,该型火炮通过遥控的方式已经发射过300多枚炮弹,而在第四季度进行的试验将由人来操纵。
第237页
m109l52的乘员为6人,重28吨,长、宽、高分别为11米×3.2米×3.2米。莱茵金属武器弹药公司为m109l52型榴弹炮提供三种不同级别的升级配置:第一级为基型配置,採用与德国、希腊、义大利和荷兰装备的pzh 2000自行榴弹炮一样的155毫米/52倍口径炮管,新型炮尾致动器系统,改进型(炮)托架以及改进型炮塔等。155毫米/52倍口径炮管可发射发烟弹、对顶攻击的炮弹以及智能155毫米弹药,持续射速为3发/分钟,发射最新型rh49式弹丸时的最大射程可达40千米。
第二级配置增加bae系统公司研制的"雷射惯性自动定位系统"(linaps),可缩短投入作战的准备时间,避免敌方的反炮兵火力。此外第二级配置还包括测量炮弹初速的雷达、车载火控和计算系统、辅助动力装置以及遥控行车锁等。
第三级称为顶级,除包括第一级和第二级的配置外,还增加了数字通信系统以及自主火炮瞄准系统等,具备车载弹道计算能力,具备"打了就跑"的射击能力,包括在3分钟内完成停车、弹道计算、6发弹急促射击,然后撤离阵地。
此外,如用户需求,m109l52还安装用于直射的雷射测距仪、集成炮管温度传感器、作战管理系统、数字乘员联络装置、空调、三防系统、雷射告警系统以及烟幕发射器等。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新型120毫米坦克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716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3年9月24日报导]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新型120毫米低后座力滑膛炮,并预计在今年年底开始发射试验。
该公司正在研制的这种低后座力滑膛炮准备安装在轻型履带式或轮式装甲车上,由于现有坦克炮后坐力太大,不能在这些车辆上使用。
如果资金允许,德国陆军希望这种新型坦克炮将来能够装备一支需要直瞄武器的中型部队,美陆军的未来作战系统(fcs)和英国的未来快速有效系统(fres)也需要这种直瞄武器。
莱茵金属公司已研制成功了105毫米滑膛坦克炮,而这种新型的120毫米坦克炮将使该公司形成一个完整的直瞄武器系列,并将其安装在轻型车辆底盘上。新型坦克炮被命名为rh 120 llr l/47。其中120是指火炮口径,llr表示低后坐力,47是指身管长度与口径的比值。这种新型坦克炮能够发射现在或未来所有的120毫米弹药,这些弹药也能用德国陆军现役主战坦克安装的l/44和l/55的120毫米滑膛炮发射。
除了能够发射最新型的120毫米动能弹药外,这种新型坦克炮还能够发射一种新型的高爆弹药。这种弹药正在研制,装有触发引信和时间引信,并只能由最新型的"豹"2坦克发射。l/44火炮发射时最大初速度为950米/秒,l/55火炮发射时的最大初速度可达1100米/秒。这种新型的高爆坦克弹药将替代现有的高爆反坦克弹药,因为现在的高爆坦克弹药不能有效地打击现有的许多目标。
使用先进材料制造身管和炮闩将减少火炮的重量。由于这种新型坦克炮的反后座装置重量小,后座行程增大,并使用了新的炮口制退器,因此这种火炮的后座坐力将比现有火炮降低40%。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陆军计划研制小口径非致命电震晕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331
[英国《简氏飞弹与火箭》2003年3月9日报导] 2005年1月24日,美陆军发布了可使小规模组织的人员暂时失能的小口径非致命反人员弹药的徵求建议书。小口径非致命弹药是一种可从霰弹枪或榴弹发射器等可携式武器发射的弹药,最大射程为100米。触发起爆后,无需直接接触到人员或使用带导线的镖箭,弹药可对7米之内的任何人员产生区域电晕眩效应。徵求建议书并没有详细指出弹药是否必须达到所要求的性能。然而,由于需要控制在有效作用区域(半径为7米)外的负面效应,弹药设计应有尽可能小的弹道误差。
美陆军研究发展与工程司令部计划于2005年上半年签订2项为期6个月的第一阶段概念验证合同,随后从中选定一种设计并进行为期24个月的系统设计与研制工作。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芬兰西苏(sisu)na-140全地形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265
国别 芬兰
名称 西苏(sisu)na-140全地形车
sisu na-140 all-terrain vehicle
生产单位 西苏汽车公司
sisu-auto,fi
现状 生产
概述
该车是一种军用输送车,第一辆样车于1985年试验,1986年秋预生产,1987年全面投产。
结构特点
该车是双车厢铰接式结构,由4条宽而有弹性的橡胶履带驱动。两节车厢之间有柔性连接装置。其中还有转向部件和将动力传递到后车厢的传动装置,转向装置用液压驱动。功率由1台带电子喷油器的8缸汽油机供给。前车厢内有发动机并可容纳1名驾驶员和5名士兵或700kg货物。在驾驶舱的前上方开设顶舱口。后车厢是全封闭式结构,车尾有1扇出入门,侧壁上备有小观察镜,其中可容纳11名士兵或1300kg货物。车厢上有1个用于牵引轻型武器的牵引钩。前后车厢的顶部都备有货架。整车可搭载17名士兵或2000kg货物。在承载状态下可水陆两用。
两节车厢都有各自的车架,以支承悬挂装置,履带和行动装置。两侧履带和负重轮组都可以互换。车架用轻合金制造,而车身用轻型增强塑性板制造,能防轻兵器和碎弹片。任选设备包括1个绞盘、30m长的钢丝绳和哈龙(halon)灭火系统。
第238页
性能数据
驾驶舱座位前节车厢1+5个(后节车厢能载员11个)
车重
净重4500kg
载荷总重6500kg
最大载荷2000kg
牵引负荷2500kg
车长
总长7.530m
前节车厢3.235m
后节车厢3.450m
车宽1.910m
车高2.300m
车底距地高0.400m
履带宽620mm
最大速度
公路65km/h
水上6km/h
燃料储备200l
侧倾坡度35°
浮渡能力载荷时有两栖能力
发动机
类型带电子喷油器的3.5l8v汽油机
功率/转速135kw(184马力)/475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带闭锁变矩器的自动传动装置
前进档/倒档数4/1
转向装置类型铰接式液压
转向半径6m
悬挂装置类型橡胶弹簧
制动器类型片式
电气系统电压12v或24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加拿v(8×8)2.47t装甲后勤运输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745
国别 加拿大
名称v(8×8)2.47t装甲后勤运输车
lav(8×8) 2.47t armoured logistics carrier
生产单位 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
diesel division,general motors of canada limited,ca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美国海军陆战队
概述
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该车又v-l,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的5种车型之一。第一v-l于1985年8月交付给美国海军陆战队。成批的94辆于1985年11月开始交货,1986年8月交付完毕。
结构特点
该车的任务是在战场上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机动后勤支援,採用了包括悬挂装置、传动装置和车体等基型v的许多部件。驾驶员在发动机左前方装甲舱口下面,在闭窗情况下,使用3个宽视野潜望镜进行观察。驾驶员后面是升高的车长座位,在闭窗驾驶时使用周视观察装置。在车长位置可以安装m60式7.62mm机枪的枢轴,还有两组由车长控制的4管m257烟幕弹发射器。第三名乘员在车长后面。
载货舱内有宽阔平坦的地板,面积为2.59m×1.65m。乘员可以通过两扇向外开启的后门或两个车顶窗口(每个窗口面积为1.07m×1.28m)出入载货舱。在顶窗口的左后方装有起吊重量为500kg的伸缩式吊车,可在左后轮上方摺叠的平台上进行操作。后门打开后可用叉车向货舱中装货。货舱中还有内部网格状贮藏处和捆绑处。
具有两栖能力且可用重型直型直升机空运。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驱动型式8×8
战斗全重1273kg
最大载荷2470kg
车长5.448m
车高2.194m
车宽2.500m
最大速度
公路100km/h
水上10km/h
行程660k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5m
越壕宽2.057m
浮渡能力有
发动机
生产公司gm底特律柴油机(detroit diesel)公司
型号6v-53t
类型6缸柴油机
功率/转速202kw/28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阿里逊(allison)
型号mt-653dr
类型自动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5/1
转向装置类型前两轴动力助力
转向半径7.75m
悬挂装置类型独立式螺旋弹簧和减振器(前4个轮),独立式扭杆和减振器(后4个轮)
轮胎规格11.00×16带霍青森(hutchinson)泄气保用嵌入件
制动器类型
主制动器8轮双管路空气制动器传动装置制动器和分动箱闭锁
停车制动器传动制动器和分动箱闭锁
武器口径/型号/类型7.62mm/m60/机枪
烟幕弹发射器2×4具
弹药基数
机枪弹1000发
烟幕弹8枚,备用8枚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4个/12v
发电机电流/类型200a/交流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加拿大蓬巴蒂莫斯凯履带运输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262
国别 加拿大
名称 蓬巴蒂莫斯凯履带运输车
bombardier muskey tracked carrier
第239页
生产单位 蓬巴蒂公司工业设备分部
bombardier inc.industrial equipment division,ca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英国南军和英国皇家空军
概述
该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多用途履带式输送车,能完成搭载乘员或运送货物的多种功能。现已制成单人驾驶舱的牵引车型和10人驾驶舱的人员输送车型。
结构特点
该车底盘很象一个平底雪橇,密封防水,每侧有2排,每排各4个气动负重轮,履带是带有横向钢制连接装置的橡胶带。发动机安装在车体前中部。驾驶舱后面是货槽底板,载荷面积为2.34×2.08(m),最大载荷重量是3639kg。后部可选用1.88m3的倾斜装置或放置如反向铲、挖掘机械、摇臂起笪机等各种设备。根据用户需要,任选设备有带机械式密封件的车轮、动力转向装置、发动机缸体加温器、前置或后置的挂钩、前置或后置绞盘(拉力66.64kn)、冷起动装置、附加油箱、散热器百叶窗、实心轮胎车轮和转速表。
性能数据
驾驶舱座位1+1个(也有1,1+5,1+9个的型式)
车重3600kg
最大载荷3639kg
车长3.620m
车宽2.240m
车高2.320m
车底距地高0.360m
履带宽711mm
最大速度16km/h
燃料储备104.5l
爬坡度50%
侧倾坡度40%
涉水深0.76m
发动机
生产公司珀金斯(perkins)
型号4.236型4缸3.87l
类型柴油机
功率/转速57.4kw(78马力)/2500r/min
传动装置
型号542-l1
类型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5/1
离合器单片、干式
悬挂装置类型串联安装车轮
转向装置类型用转向杆操纵差速器转向制动鼓上的制动带
转向半径3.66m
制动器鼓式制动器(在动力传动系统上)
电气系统电压12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1个/12v/135ah
发电机电流/类型61a/交流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m548履带式运货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3136
国别 美国
名称 m548履带式运货车
m548 tracked cargo carrier
生产单位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
fmc corporation ordnance division,us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联邦德国、希腊、以色列、义大利、纽西兰、挪威、西班牙、突尼西亚、英国和美国
概述
xm548运货车是利用m113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机动部件在1960年为美国陆军通信兵研制的,当时作为安装an/mpq-32对敌炮兵雷达系统的高机动性运载车,但未进入生产阶段。后来又设计成了一种用柴油机的、代号为xm548e1的改进型车,动力装置和机动部件与m113a1装甲人员输送车通用。1964年底,用3辆样车作了工程试验和作战适用性试验,次年定型。第一批生产型车由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在1966年初完成,用来对装备m109和m110自行火炮的部队进行补充弹药。1976~1984年,美军共採购了3683辆m548型车,另有1295辆出口;採购m548a1型车254辆,另有6辆出口。
结构特点
该车的发动机和乘员舱位于车辆前部,空运时驾驶舱顶、两侧、前后部都可以卸下。载货舱上有后开口,固定着两扇防水密封门。在较上或较下位置用螺栓铆接6块突出的空心铝板,构成货槽底板。下部的位置可以放置较多货物或留出载员的放脚处。两块货槽底板位置都有繫紧装置。载货舱可用一个标准的、涂乙烯基的尼龙罩盖着,尼龙罩用弓形件支撑。
悬挂装置是扭杆式的,有5对负重轮,前置主动轮和后置诱导轮,无托带轮。在第一和最后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在m548a1的第一、二、五负重轮上装有液压减振器)。在履带上侧部复盖了橡胶裙板。负重轮、主动轮、主动轮架、履带调节器、诱导轮、减振器和履带都与m113a1相同,但扭杆的直径较大,侧传动有不同的速比。
该车有两栖能力,在水中靠履带划水,而美军装备的,则取消了两栖能力。车前安装具有88.9kn(9072kgf)拉力的绞盘。
在驾驶舱顶部有可装防空机枪的环形支架,装7.62mm机枪,携弹600发;装12.7mm机枪,携弹300发。
主要变型车
1.m1015运货车
1982年首次出现的xm1015车型是m548的改进型,用于运载设备的货柜或装电子系统用的百叶货柜。目前已用来运输埃默森电气(emerson electric)公司的an/msq-103a team-pack雷达监视系统的第一批产品。am1015制式化后定型为m1015。陆军已採购了125辆。该车还携带an/tsq-114a通信截收和测向系统以及an/mlq-34战术干扰系统。该车还有篷布,在车辆右前方装有伸缩式天线。美国陆军1986年8月宣布,用2100万美元订购127辆改进型m1015,该车有固态电路发动机控制器和改进的百叶货柜轨道,还有1台用于驱动电子系统的发电机。
第240页
2.m548a1e1车
1977年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完成了加长型的样车,它比基型车约长0.66m。加了1对负重轮。制式的154kw(210马力)发动机被221kw(300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机所取代。其他改进项目有传动装置、液压转向和冷却系统。
3.m667飞弹发射车
这是兰斯战术飞弹系统的基型车。装弹输送车称为m688;发射车为m752。该车净重为6455kg,悬挂装置可以闭锁,以便提供更稳定的发射平台。
4.m730地-空飞弹发射车
该车在驾驶舱后部的发射架上有4枚小槲树地-空飞弹。
5.长剑地-空飞弹系统发射车
由英国航天(british aerospace)公司为伊朗研制,但为英国陆军採用,包括採用了m548改进的底盘和全装甲驾驶舱。车后有8枚待发的长剑飞弹。
6.m548/s
该车已发展到样车阶段,实质上是m548a1e1的加长型运输车,带有装甲驾驶舱。车后有装甲载货舱。装5443kg负荷时战斗重量为15.1t。通过两扇后门进行装载。
7r160轻型炮兵火箭系统
aai公司作为系统的总装部门在m548车上安装了以色列imi公司r轻型炮兵火箭系统,以便为快速部署部队提供一种远程炮兵火箭系统r160的火箭弹体直径为160mm,长3.311m,发射时重110kg。在m548车上r160将从装18枚火箭弹的弹匣(lpc)中射出。一辆车可装两个弹匣。该弹匣只是在运输时起作用,一旦火箭弹发射后,就被抛弃。每个弹匣重2522kg。装有两匣(若每匣含13枚火箭弹)160火箭弹的m548车重12.8t。
m548履带式运输车车族
m1015运货车
加长型m548a1e1
m667飞弹发射车
m730地-空飞弹发射车
长剑地-空飞弹发射车
m548/3
r160轻型炮兵火箭系统
性能数据
驾驶舱座位1+3个
车重
空车7439kg
载荷12882kg
最大载荷5443kg
牵引载荷6350kg
载荷面积3.32×2.45(m)
车长5.892m
车宽2.690m
车宽(至履带外缘)2.540m
车高
不含机枪2.710m
减低的车高1.940m
载荷平面1.210m
车底距地高0.43m
履带中心距2.159m
履带宽381mm
履带着地长2.820m
单位压力58.9kpa(0.6kgf/cm2)
接近角/离去角57°/35°
最大速度
公路64km/h
10%坡度18.2km/h
加速度(0-48km/h)34.5s
行程483km
燃料储备397l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涉水深1.0m
攀垂直墙高0.609m
越壕宽1.68m
发动机
生产公司通用汽车(gmc)公司
型号6v-53
类型6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158kw(215马力)/2800r/min
变速箱
生产公司阿里逊(allison)
型号tx-100-1
液力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6/2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式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型号2个/12v/100ah/6t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m993 多管火箭系统输送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3575
国别 美国
名称 m993 多管火箭系统输送车
m993 mlrs carrier
生产单位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
fmc corporation ordnance division,us
现状 作为多管火箭系统(mlrs)的输送车,美军正在生产
装备情况 英国(71辆)、法国(56辆)、联邦德国(202辆)、义大利(20辆)作为多管火箭炮系统使用
概述
该车是包括m2步兵战车和m3装甲侦察车在内的战斗车辆系统车族中的成员之一,由食品机械化学公司根据美国陆军签订合同研制的。
该车系满足多种要求的高机坳性装甲输送车,主要特徵是部件与m2步兵战车、m3装甲侦察车通用,有超压通风系统,抗核爆炸的电报导系统和内装式诊断测试设备,可用洛克希德(lockheed)c-141运输机空运,为便于保养和适应10886kg最大载荷的要求,装有前倾式驾驶舱。
样车最初由食品机械化学公司专为全般支援火箭炮系统(gsrs,现称为mlrs)使用面制造的。第一批样车的代号为xm993,于1978年底交付给两个竞争合同商。试验后,选中了沃特(vought)公司。1980年6月,该公司被授予2690万美元以便提供装在发射箱内的1374枚火箭弹和16个自行发射机,由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制造。目前,此车定名为m993,预计1987年11月开始为陆军生产342辆。
结构特点
基型车上有一个驾驶舱,动力装置在其下面,载货舱在车后。在铝装甲板的驾驶舱上附加消除噪声的材料,有大的防弹舱可保护向前、侧观察。当作为多管火箭系统输送车使用时,前窗装有外部百叶窗,以便在发射火箭时起保护作用并防核。百叶窗可用驾驶舱内的操纵杆打开或关闭。全部三块百叶窗都能独立操作,在战术状态下,百叶窗能旋转到驾驶舱顶部的贮藏位置。驾驶舱内容纳3名乘员,有超压通风系统,有安放无线电台和设备的空间以及控制车辆的仪錶板。为控制武器系统,增加了第二块仪錶板。
第241页
在右侧座位上方的舱口可以全部打开,以便流通空气或部分地打开进行补充通风。根据情况,驾驶舱顶部可以安装m240式7.62mm机枪的枪架。
含有康明斯(cummins)柴油机和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制造的十字传动装置的动力装置位于车辆中部,主动轴和u形接头连接侧传动,可与步兵战车和侦察车的动力装置互换,无须损坏冷却或液压管路就可拆装。这种布置方法也可将动力装置放在车外的地面上工作,利用快速接头,可在30min内装、卸。为迅速查出动力装置内的故障,用导线接通内装式测试设备。动力装置有负压系统,冷却空气通过散热器吸入,然后通过右侧突出部上方的排气百叶窗排出。在车后底板下面有两个整体式油箱。悬挂装置比较长,每侧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2个双轮缘托带轮、2个单轮缘托带轮、前置主动轮、翘起的后诱导轮和高的环行履带。
履带是单销结构,锻钢履带板体,销耳挂胶,可卸式橡胶衬垫。通过装在车体和诱导轮之间的注满润滑油的油缸来调节履带张紧度。由高强度钢扭杆控制负重轮的垂直行程。扭杆由花键连接平衡肘构成独立的悬挂装置。在第一、二、六负重轮上的液压减振器能使车辆在起伏地上平稳行驶。
作为多管火箭系统运载车使用时,该车可配备悬挂闭锁系统,用液压促动。多片式制动器与扭杆同心安装。根据所需不同的悬挂刚度,可在某些或全部扭杆位置上安装闭锁装置,以保证在发射和装弹过程中保持平台的稳定性。
在驾驶舱左后角有超压通风系统,由1个5μ尘土滤清器、3μ颗粒滤清器、活性炭滤清器、旁通阀和1个轴流式风扇组成。旁通阀的双位置可根据需要,使空气通过上述3个滤清器或只通过尘土滤清器。如果需要,该系统可转换为混合系统。在目前的结构中,驾驶舱内有m13a1 cbr装置。如果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驾驶舱内的空气万一受污染,则可採用该辅助系统来保证乘员安全。
变型车
1.多管火箭系统输送车
这是该战斗车辆系统的基本用途,此用途的底盘代号为m993。
2.运货车
代号为xm987,尚未生产。
3.前沿地区装弹车(afarv)
该车可为前沿阵地的装甲和炮兵部队重新装弹,美国陆军试验了一辆样车,车上装有1.5t液压吊车,能将卡车上的弹药托盘吊到车内储藏位置,还可用吊车卸下托盘。该车可用于装载105mm和120mm坦克炮弹、陶式和龙式反坦克飞弹、轻型反坦克武器和轻武器弹药。
建议的变型车有:
1.slumine车
目前,样车利用m548的底盘。
2.mlrs多管火箭系统的装弹车
此车装4匣火箭弹并有自动装弹和卸弹的吊车。
3.装甲保养车
已制成带10t吊车的装甲保养车样车,1985年已由美国陆军鑑定。
4.电子战车辆
这是一种综合性车辆,含有装甲乘员舱模块、三防超压装置、60kw辅助动力装置和一根15.24m长伸缩式天线。此车还可作为指挥车,1986年完成样车。
5.装甲供应和维护系统(arms)
该车能够完成战场补弹、加油或医疗后送等任务。
6.加油车
该车使用了m987装甲运输车的底盘和加油装置,油容量为7570l,最大流量可达1135l/min,可供6辆m60a1或5辆m1主战坦克用油。操作时可1人在车内使用自动加油装置控制加油量,也可手工作业。
7.火力探测车
为试验目的,战斗车辆系统安装了休斯(hughes)公司的an/tpq-37火力探测炮兵定位雷达。此试验车辆的结构正在改装。
战斗车辆系统输送车车族
m993多管火箭炮系统输送车
xm987运货车(尚未投产)
afarv前沿地区装弹车
slumine车
mlrs多管火箭炮系统装弹车
装甲保养车
电子战车辆
arms装甲供应和维护系统
加油车
火力探测车
性能数据
驾驶舱座位1+2个
车重
空车14514kg
载荷25400kg
最大载荷10896kg
载荷面积在侧面突击部之间的载荷平台为3.96×1.78(m),
在侧面突出部上部为3.96×2.97(m)
车长6.970m
车宽2.970m
车高
至驾驶舱2.590m
至底盘1.206m
至载荷面积顶部1.090m
车底距地高0.430m
履带宽533mm
履带着地长4.330m
最大速度
公路61km/h
10%爬坡度26km/h
加速度(0-48km/h)21s
行程(车速为40/km/h)483km
燃料储备617l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40%
涉水深1.02m
攀垂直墙高0.91m
越壕宽2.29m
第242页
发动机
生产公司康明斯(cummins)
型号vta-903t
类型8缸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368kw(500马力)/24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公司
型号hmpt-500
类型液压机械
转向装置类型液压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
电气系统电压28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型号4个/12v/100ah/6t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南非ac200(8×8)防地雷轮式后勤支援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564
国别 南非
名称 ac200(8×8)防地雷轮式后勤支援车
ac200 (8×8) mine protected logistic support vehicle
生产单位 桑达克-奥斯特瑞尔·比派克有限公司
sandock-austral beperk limited,za
现状 研制
概述
该车是由装甲人员输送车、救护车、指挥车和轻武器运输车组成的ac200防地雷装甲支援车族中的一员。在战场上,每装备有4辆ac200型车辆的部队将配备该车1辆,该车的行程在1000km以上。发动机与车族中其他车辆相同,系8v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在2300r/min时输出功率为266kw(362马力),匹配1台自动传动装置,公路速度为80km/h。
该车有1个带装甲并防地雷的驾驶舱(内有1名驾驶员和1名乘员),有1个车长指挥塔,在驾驶舱上方还有1个小型机枪塔。车后部的载荷舱用于装载弹药箱、食物箱、水箱或其他供应品箱,均可用带伸缩臂的液压吊车装卸。载荷舱底板下面空间用于存放附加油箱或水箱,车上设有相应的搬运设备,还携带备用车轮、轮胎和备件,将来还要安装整体式驱动桥、渐进式螺旋弹簧和液压减振器。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日本73式履带式火炮牵引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740
国别 日本
名称 73式履带式火炮牵引车
type 73 tracked artillery tractor
生产单位 日立制造公司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jp
现状 完成生产
装备情况 日本陆上自卫队
概述
该车用以代替陆上自卫队使用的m4和m8高速牵引车,牵引m59式155mm长身管加农炮和m115式203mm火炮,1969年开始研制,1972年圆满地完成样车试验,次年,命名为73式火炮牵引车,1974年开始投产,由于国防财政限制,生产了少量车辆。
结构特点
该车前部有全封闭式的4开门驾驶舱,发动机位于中央,弹药舱在后部。悬挂装置为扭杆式,每侧有6个负重轮,而第六个负重轮又作为诱导轮,主动轮前置。1挺白朗宁m2hb12.7mm高射机枪安装在车顶。有的车的车体前部还有液压驱动的推土铲,用于清理障碍和构筑发射阵地。
性能数据
驾驶舱座位1+11个
车重19800kg
最大牵引负荷16000kg
车长6.130m
车宽2.950m
车高2.300m
公路最大速度45km/h
行程300km
爬坡度60%
发动机
生产公司三菱(mitsubishi)公司
型号zf6
类型6缸风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294kw(400马力)2200r/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瑞典bv206全地形运输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2834
国别 瑞典
名称 bv206全地形运输车
bandvagn bv206 all-terrain carrier
生产单位 赫格隆和桑纳公司车辆分部
ab haegglund and soener vehicle division,se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芬兰、联邦德国(1985年交付12辆)、挪威(200辆)、美国(1983~1984年交付318辆)、英国、义大利、加拿大
概述
该车系bandvagn 206的简称,是一种多用途的全地形运输车,能在包括雪地、沼泽等所有地形上行驶,主要用于输送战斗人员和物资。
1973年瑞典陆军开始探索bv202的后继车,要求新车在服役15年后退役。1974年陆军选择赫格隆和桑纳公司来完成必要的研究和发展工作,以便设计一种载重2t物资或17名全副武装士兵的车辆,要求越野机动性不低于bv202、保养费用低和培训乘员容易。1976~1981年陆军试验和鑑定了52辆不同的样车。1981年4月首批bv206正式交付陆军,之后赫格隆和桑纳公司生产了5000多辆bv206销售给13个国家。
结构特点
1.活动铰节式双车厢结构
该车由两节车厢组成,车身之间用转向装置连接。每1节车厢由底盘和车身组成。底盘部分由中央梁、侧传动和行动装置总成组成。4个独立的行动装置总成可互相替换。前车厢内可戴货600kg或容纳5名士兵和1名驾驶员;后车厢可载货1400kg或有可载11名全副武装士兵的足够空间。他们的座位在车厢两旁及前面,背囊等物可放在车顶,最重可达200kg。该车满载时可拖1辆总重为2.5t的拖车在任何道路环境下行驶,后车厢可轻易地更换以作特殊用途。
第243页
2.发动机和传动装置
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安装在前车厢内,通过1根轴把变速箱与两级减速齿轮箱连接起来,盘式制动器也安装在该轴上。动力通过万向轴传送给底盘前端的侧传动。转向是藉助两个液压缸改变前后车厢之间的方向实现的,通过1个普通的方向盘进行伺服控制。该液压系统的设计允许在两节车厢之间有很大自由度。
3.行动装置总成
每1总成内有4对负重轮,前端装有主动轮,后端装有诱导轮。负重轮安装在由橡胶张紧弹簧支承、与钢樑连接的拖臂上。后端的诱导论带张紧装置,也由橡胶弹簧支承。履带是用橡胶配以纵向纤维帘布和整体式钢质成型加固件制成,经瑞典陆军常年在不同情况下使用,寿命超过10000km。...............................
4.车身
用耐火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rp)制成,採用双层结构,不但坚固耐用,比钢车厢轻,而且还起防翻车作用。该车设计可以保证环境温度低于-40c时仍能启动,前后车厢内均装有通风装置及热交换器,能保持车内温度比外界高30c,并可起除雾器的作用。此车具备两栖能力,在水上靠履带划水推进。
变型车
该车的主要变型车有:
1.pvbv 206 2a反坦克炮车
车上装有回转式无后坐力炮,炮架可由液压调升至所需高度。底盘与标准型相同,用钢条制造的前车门可以迅速放下,准备出击。
2.pabv 2061 amt指挥通信车
由基型车的前后车厢改进而成。后车厢内设有1台vhf和3台uhf收发报机,可由前车厢进行操纵。前车厢内除有驾驶员外,还可搭乘1名指挥员、1名指挥员助手和1名无线电操作员;后车厢内可搭乘6名操作人员。
3.反坦克飞弹发射车
该车基本上系自行反坦克炮,只是还装备了1套重型反坦克飞弹系统,如陶式飞弹系统。大部分弹药都存放在密封的后车厢内。
4.雷达车
该车系在bv206上安装全套雷达侦察设备以及供电设备而成。
bv206全地形运输车车族
pvbv 206 2a反坦克炮车
pabv 2061 amt指挥通信车
反坦克飞弹发射车
雷达车
性能数据
前车厢后车厢总计
车重2670kg1670kg4340kg
载重量600kg1400kg2000kg
总重3270kg3070kg6340kg
载员数5(6)人11人16(17)人
载货容积2.5m35.5m38m3
车长6.860m
车宽1.850m
车高2.400m
车底距地高0.35m
履带宽620mm
最大速度
公路55km/h
水上3km/h
最大爬坡度
硬路面60%
厚雪地30%
最大侧倾坡度(静态;空载)90%
涉度能力有
最大行程330km
发动机
生产公司福特(ford)公司
型号2658e v-6
类型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100kw(136马力)/5200r/min
也能安装梅塞德斯(mercedes)5缸直列
涡式增压柴油机,91.9kw(125马力)/45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
型号w4a-018
类型带变矩器的自动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4/1
转向装置类型铰接式液压装置
转向半径8m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58ah
发电机电流/类型55a/交流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at л和at лm轻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194
国别 苏联
名称 АtЛ和АtЛm轻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
АtЛnАtЛmЛeгkneАptnллepnn
生产单位 苏联
su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华约成员国、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国家
概述
АtЛ火炮牵引车于1953年问世,是m-2轻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的后继车。该车曾广泛地用于牵引160mm、240mm迫击炮;122mm、152mm榴弹炮和57mm高炮等火炮。目前已被6×6卡车取代。而有些炮兵分队仍用作牵引车,主要执行其他特种任务。其变型车有雷达车,如装苏式插p-2和a-2雷达;推土车,在车前装推土铲,以4km/h速度在软地上行驶时,推土量为80~90m3/h。at-Лm则是1956年问世的改进型。
第244页
结构特点
АtЛ的3人驾驶舱位于车体中央,发动机在前部,载货舱在后部,备有可卸弓形件,篷布罩和可放倒的后档板。全封闭全钢驾驶舱内有3块挡风玻璃,外面两块在顶部铰接。顶部右侧有圆形观察窗。舱内的座位最多可供12人乘坐。悬挂装置是扭杆式的,有6对负重轮,诱导轮后置,主动轮前置,还有3对托带轮。АtЛm有5对大负重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无托带轮。
性能数据
驾驶舱座位1+2个
车重
空车6300kg
载荷8300kg
最大载荷2000kg
牵引负荷6000kg
车长5.313m
车宽2.214m
车高(至驾驶舱顶)2.180m
车底距地高0.350m
履带中心距1.900m
履带宽300mm
履带着地长3.005m
单位压力44.1kpa(0.45kgf/cm2)
公路最大速度42km/h
行程300km
燃料储备300l
攀垂直墙高0.6m
越壕宽1m
涉水深0.6m(有些车能涉水1m)
发动机
生产公司rm3
型号rm3-204Вk
类型4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95.6kw(130马力)或9.3kw(135马力)/2000r/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atc-59中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074
国别 苏联
名称 atc-59中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
Аtc59cpeдhnnАptnллepnncknnГyceh
生产单位 重型机械厂
kpyпhomaшnhoctponteльhыn3aвoд,su
现状 在苏联,由正在生产的atc-59Г代替atc-59;在波兰当自行设计的ma3ypД-350中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完
装备情况 华约成员国、罗马尼亚、中东和北非国家
概述
该车于50年代末问世,採用t-54坦克的许多中件,用以代替at-c牵引车。
结构特点
该车发动机位于驾驶舱后面,当发动机舱伸入载货舱时,保证了可能应用的载货舱全长。钢制驾驶舱的两侧开设侧门,车顶右侧有圆窗口。后载货舱有后挡板、可拆卸的车顶弓形件和篷罩。行动部分有5对大负重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无托带轮。
该车用于牵引m46式130mm野战炮。变型车有atc-59牵引车,用于牵引载有地-空飞弹的半拖车;还有atc-59推土车,在其车体前部装有液压操纵的推土铲。
性能数据
驾驶舱从位1+1个
车重
空车13000kg
载荷1600kg
最大载荷14000kg
车长6.280m
车宽2.780m
车高
至驾驶舱顶2.300m
至篷顶2.500m
车底距地高0.425m
履带中心距2.250m
履带宽525mm
单位压力51kpa(0.52kgf/cm2)
最大速度39km/h
行程350km(带大油箱的行程为500km)
攀垂直墙高1.1m
越壕宽2.5m
爬坡度50%
侧倾坡度20%
涉水深1.5m
发动机
型号a-650
类型12v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21kw(300马力)/1700r/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at-t重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193
国别 苏联
名称 at-t重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
at-t trжeлыnАptnллepnncknnГycehnчhыn
生产单位 哈尔科夫运输机械厂
Фapьkoвcknntpachopthomaшnhoctponteль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华约成员国以及南斯拉夫、中东和北非诸国
概述
该车于1950年问世,是迄今为止华约国中使用的最重车型,用于牵引180mm c-23火炮/榴弹炮、130mm kc-30高炮和130mm cm-4-1机动海岸炮等重型火炮。
结构特点
该车驾驶舱为全钢结构,每侧有1扇门。载货舱在后部,配备了可放倒的后挡板,可拆卸的车顶弓形件和篷罩。发动机安装在4人驾驶舱的底板下面,油箱放置在发动机的后下部。绞盘装在最后面。悬挂装置为扭杆式,有5对大负重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无托带轮。变型车有БАt、БАt-m推土车、Бtm、mДk-2挖掘机等。
性能数据
驾驶舱座位1+3个
车重
空车20000kg
载荷25000kg
最大载荷5000kg
牵引负荷25000kg
第245页
车长6.990m
车宽3.170m
车高
至驾驶舱2.580m
车底距地高0.425m
履带中心距2.640m
履带宽508mm
履带着地长3.836m
单位压力
空车51kpa(0.52kgf/cm2)
载荷66.7kpa(0.68kgf/cm2)
最大速度35km/h
行程700km
燃料储备1415l
燃料消耗量
不牵引时140l/100km
牵引时190l/100km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1.0m
越壕宽2.1m
涉水深0.75m(某些车能达1m)
发动机
型号b-401
类型12v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305kw(415马力)/1500r/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mt-t重型履带式输送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625
国别 苏联
名称 mt-t重型履带式输送车
mt-t trжeлыnГycehnчhыntpahcпoptep
生产单位 苏联
su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苏联和某些华约成员国
概述
该车于80年代初首次露面,採用t-64坦克的悬挂部件,发动机是由t-72坦克柴油机改进的,为b46-4柴油机。驾驶舱设在主传动装置的前面,后部的载货舱可以盖上帆布篷。
结构特点
该车底盘可以作为Пtc-2两栖履带式车辆、mДk-3挖壕机和安装推土铲的БАt-2牵引车的基型底盘。自行挖掘设备由犁壁(见下图)、2个油缸、拉臂、两个支承、液压系统、电气仪表和紧固件构成。根据土壤的级别,确定挖掘宽度,一级土壤必须为7~9m,二级和三级土壤,必须为5~7m。沿全长作3~6次回旋,接着使车辆绕纵向轴左右移动,逐渐扩大壕沟,把土壤推到一个方向,直到沟的深度接近70cm,推成的土堆成1.5~1.7m高的小丘为止。车辆退出壕沟,接着机械手/驾驶员使车辆回转,再从反向挖沟。犁壁入土的动作必须平稳,当达到一定深度时,切断“向下”按钮。压按钮时间不许超过10s,否则液压系统中的油温会升高。履带也不许持久打滑,否则会使侧传动发生故障。
在清理地表面和平地时,如果土壤干燥,车辆不宜倒车转向,否则会使履带脱落或甩出。禁止在冻地上使用这种挖掘设备。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atc 59г中型履带式火炮牵引力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421
国别 苏联
名称 Аtc59Г中型履带式火炮牵引力
Аtc59ГcpeдhnnАptnллepnncknn
生产单位 苏联
su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埃及、南斯拉夫和包括苏联在内的华约成员国
概述
该车于1972年11月在莫斯科阅兵式上问世,在未确定型号前西方一直认作为m1972,实际是重新设计驾驶舱的atc-59型牵引车。它有较大的前驾驶舱,载荷舱位于车后部。行动部分有5对大负重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无托带轮。
性能数据
车重
空车13750kg
载荷16750kg
最大载荷3000kg
最大牵引负荷14000kg
燃料储备500l
单位压力54kpa
涉水深1.5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匈牙k-800轻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980
国别 匈牙利
名称 k-800轻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
k-800 light tracked artillery tractor
生产单位 匈牙利\hu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概述
该车是苏式m-2轻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的改进车,50年代装备匈牙利陆军,现不再大规模使用,留作储备。
结构特点
该车比m-2轻,但採用较大功率的发动机。发动机位于车体前部,双座位驾驶舱设在车体中央,顶部新开了1个圆窗口。载货舱/载员舱位于车后。悬挂系统与cy-76自行火炮的相同。每侧有5个负重轮,诱导轮前置,主动轮后置,还有3个托带轮。南斯拉夫也制造型号为gj-800的相同牵引车,但与k-800的区别是动力装置为6缸水冷柴油机,输出功率为88.2kw(120马力),採用fap卡车的驾驶舱。
性能数据
驾驶舱座位1+1个
车重
空车6400kg
载荷8200kg
最大载荷1800kg
牵引载荷8000kg
车长5.000m
车宽2.400m
车高(至驾驶舱)2.200m
车底距地高0.300m
履带中心距2.100m
履带宽300mm
履带着地长2.75m
单位压力44.1kpa(0.45kgf/cm2)
公路最大速度35km/h
第246页
行程300km
燃料储备280l
爬坡度
空车60%
牵引(载荷)36%
攀垂直墙高0.5m
越壕宽1.5m
涉水深0.6m
发动机
型号d613
类型6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100kw(136马力)
传动装置
类型手操纵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5/1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义大利oto c13履带式运货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320
国别 义大利
名称 oto c13履带式运货车
oto c13 tracked cargo carrier
生产单位 奥托·梅拉拉公司
oto mra,it
现状 样车
概述
该车是奥托·梅拉拉公司制造的,由装甲人员输送车、步兵战车、自行高炮、救护车、反坦克飞弹发射车组成的c13装甲战车族中的一员。由于採用加强的悬挂装置,从而能承载6500kg的货物。除驾驶员和车长外,还可搭载两名载员。驾驶员坐在车长左边,载员坐在条凳上。驾驶舱用铝合金作装甲防护,在该舱上方的底座上安装了1挺12.7mm机枪。
结构特点
该车的传动箱、传动装置平行于发动机轴安装,从而使动力传动装置更为紧凑,并为驾驶舱后面的载货舱留有更多空间。传动箱有两根功率输出轴。
载货舱内有可放倒的车厢侧栏板和顶篷。卸去顶篷,可安装百叶窗、货柜或弹药架。车后可安装液压吊车。载货舱内也可安装豪猪布雷系统。
驾驶舱前部安装98kn(10000kgf)拉力的绞盘,有直径为20mm的钢丝绳100m。最大放绳速度为5m/min。驾驶舱前还存放各种工具。
性能数据
乘员2+2人
车重
空车12500kg
载荷19000kg
车长6.670m
车宽2.710m
车高(至驾驶舱顶)2.550m
载荷舱面积3.900×2.45(m)
车底距地高0.400m
履带着地长3.482m
单位压力66.7kpa(0.68kgf/cm2)
公路最大速度70km/h
行程500km
燃料储备400l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7m
越壕宽1.8m
发动机
生产公司艾索达·芙拉西尼(isotta fraschini)
型号id 38 ss
类型6v 90°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265kw(360马力)/28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带液力变矩器的自动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5/1
转向装置类型液压
武器口径/类型/数量12.7mm/机枪/1挺
装甲结构类型/材料均质/铝合金
电气系统电压24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英国闪电式高机动运货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622
国别 英国
名称 闪电式高机动运货车
streaker high mobility load carrier
生产单位 阿尔维斯有限公司
alvis limited,gb
现状 准备生产
概述
该车于1982年研制,系为提高运货车的越野机动性,作为蝎式(scorpion)/勇士(spartan)车族的补充成员而设计的,也是根据福克兰群岛战役的经验以及为满足英国陆军对牵引棒状地雷布雷车的需求而研制的。样车于1990年制成。
结构特点
该车採用与勇士装甲人员输送车和大力士(samson)装甲抢救车相同的底盘。它们的总体布置相同,发动机位于驾驶员的右边,传动装置在驾驶员的前面。採用1台美洲虎(jaguar)公司的4.2l汽油机或1台珀金斯(perkins)公司的t6·3544涡轮增压柴油机。传动装置为7档变速装置,与转向装置组成整体。悬挂装置包括横向扭杆和平衡肘式减振器。履带是单销式,销耳挂胶,带整体式橡胶衬垫,中间有诱导齿,车辆载荷底板前部都为装甲。驾驶员有带装甲的潜望镜和可供选择的夜间驾驶仪。舱口打开,驾驶椅可升到能将头部伸出的驾驶位置。驾驶舱的背后有1扇门,可供紧急出入载货舱。
主载荷舱是一个完整的平台,长2.75m,宽2.1m,每1块端面板可以用铰链松开。在底板和两侧板上有綑扎货物用的固定点,侧栏板可以放倒。最大载荷(包括燃料和装卸工人)为3600kg。用1电动绞盘帮助装载,而侧栏板可作为装卸跳板。
和普通的载货车一样,该车在安装托板装置后能迅速改作各种特种用途。在数分钟内可改装成反坦克布雷车(棒状地雷车)或杀伤地雷撒布车,或给其他车辆加油的2271l的油罐车。
性能数据
座位有装甲防护的1名驾驶员,和最多3名搬运工人的座位,共4个
第247页
车重
空车5354kg
最大载荷3630kg
载荷面积(平台)2.75×2.1(m)
车长4.878m
车宽2.210m
车高
总高1.920m
至载荷平面1.000m
车底距地高0.400m
履带着地长2.740m
最大速度80.5km/h
公路行程550km
燃料储备300l
燃料消耗量2.3km/l(在48.3km/h时)
爬坡度45%
攀垂直墙高0.5m
涉水深(无准备)0.75m
接近角/离去角45°/45°
发动机
型号美洲虎j60 n01 mark100b
类型4.2l6缸直列汽油机
功率/转速140kw(190马力)/4750r/min或珀金斯(perkins) t6·3544型6缸
直列涡轮增压柴油机,输出功率为147kw(200马力)/2600r/min
传动装置
型号tn15
类型机械行星传动,手操纵
前进档/倒档数7/7
转向装置类型梅利特(merrit)系统,组合在变速箱内
悬挂装置型式扭杆、每侧5根,前后位置有减振器
电气系统电压28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are型soc犁式布雷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934
国别 法国
名称 are型soc犁式布雷车
are type soc plough type minyer
生产单位 罗昂制造厂
atelier de construction roanne(are),fr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法国
概述
该车专用于布设法军的hpd型反坦克地雷,于1976年在法国萨托里(satory)军械展览会上展出,现已装备法国陆军。
结构特点
该车由1轴4t卡车或履带式车辆牵引,车辆上除乘员外还装载地雷。操纵布雷系统需要车长、2名供雷手和1名驾驶员共4名作业人员。遇不好天气时车顶可盖上帆布篷。布雷车本身是1辆单轴拖车,布雷系统由布雷槽、输出装置、犁刀和覆土装置等组成。输出装置控制雷距,覆土装置的两块覆土板成v形配置。布雷作业时卡车或履带车牵引着布雷车以时速4.5km沿布雷路线前进,由两名作业手供雷。地雷经输出装置落入由犁刀开闢的沟槽中,然后由v形覆土装置覆土,并由后面的滚轮将浮土压平进行伪装。hpd地雷的最大埋设深度为250mm,雷距可调到2.5、3.3或5m。每小时可布设900~1500枚地雷。
性能数据
作业人数4人
车重2500kg
车长
行军状态4.860m
操作状态5.685m
车宽2.335m
车高
行军状态2.245m
工作状态(帆布篷升起)2.070m
工作状态(帆布篷放下)2.000m
最大牵引速度
公路80km/h
作业4.5~10km/h
牵引力40kn
布雷器类型犁式
布设地雷型号pd反坦克地雷
埋设深度0~250mm
布雷速度900~1500枚/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我国新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4998
装甲救护所-我国新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
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在血与火的厮杀之中,尽管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披坚执锐、所向披靡,但敌人的反坦克飞弹、智能地雷、反装甲子母弹、末敏弹等形形色色的反坦克武器和弹药,仍然无情地击中了冲锋陷阵的铁甲战车,造成人员伤亡。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印有醒目的“红十字”的装甲车,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迅速接近战伤坦克和装甲车辆,医护人员敏捷地救出车内受伤乘员,火速将伤员送往后方救治。这种流动在战场上的“红十字”装甲车,就是装甲机械化部队重要的配套装备--装甲救护车。
时间就是生命――战场救护的理念就是第一时间到达
要了解装甲救护车,就得先说一说装甲机械化部队战场救护的有关知识。战场救护是装甲机械化部队后勤保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称作“卫生勤务保障”,简称“卫勤保障”。先说卫勤保障体系。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时卫勤保障体系通常由营(连)、旅(团)、师、集团军四级构成,战时对伤员实施分级救护,即首先由坦克和步兵战车内的乘员利用车上携带的急救箱(本刊第8期介绍的79式中型坦克的急救箱就位于驾驶员附近)实施自救、互救;尔后由营(连)救护所(编军医和卫生员若干人,乘坐装甲救护车随分队机动)对本营、连的伤员实施火线抢救并迅速后送至旅(团)救护所;旅(团)救护所对送来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将重伤员后送至师(集团军)野战医院进行早期救治。由此可见,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卫勤保障是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在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营、连救护所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到达战伤坦克和装甲车辆处,将伤员从火线上救下来。这就要求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一线救护装备,必须具备与坦克和步兵战车相同的越野机动能力、较好的防护能力、伤员的卧姿或坐姿输送能力等。而这些要求一般装甲输送车是难以满足的(难以卧姿输送重伤员,车内不便进行小手术等医疗作业),一般轮式汽车底盘的救护车越野机动和防护力严重不足,难以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接近战伤坦克。所以,研制能在战场快速机动的装甲救护车,就成为装甲兵发展配套的卫勤装备的迫切要求。
第248页
重要的是先解决有无问题
1979年以前,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序列中没有装甲救护车。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参战装甲机械化部队伤员不易发现,发现后难以及时从火线救下来的问题,深深地刺痛了装甲兵高级将领们的心。于是,一场填补我军没有装甲救护车历史的科研会战拉开了序幕。
1980年4月16日,解放军总部机关(以下简称总部机关)正式决定,利用81式装甲指挥车底盘研制我军第一代装甲救护车。1980年4月,承担研制任务的兵工厂深入研究了装甲救护车的作战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装甲救护车的总体方案。1980年7月9日,总部机关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总体方案进行了评审,并将产品代号确定为wz750。至1980年9月,工厂顺利完成了初样车的图纸设计,并于1980年12月试制出了初样车。1980年12月至1981年1月,工厂完成了对初样车的第一阶段试验。
1981年8月16日至9月25日,新研制的装甲救护车首次参加了我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作战演习,成为演习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看到标有醒目“红十字”的装甲救护车在演习场上飞驰而至、敏捷后送伤员的场面时,许多装甲兵的老将领们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装甲兵部队靠抬担架救护伤员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啦!1981年11月,wz750装甲救护车参加了装甲兵组织的科技成果展览,受到了部队和业界人士的广泛好评。至此,我国第一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的研制工作暂告一段落。1983年12月3日,wz750装甲救护车正式交付装甲兵,并作为装甲兵的技术成果保存(现陈列于北京装甲兵博物馆)。在wz750装甲救护车研制过程中,被参观工厂的外商一举相中。为此,工厂根据外商的要求研制了加装空调的外贸型yw750装甲救护车,并分别于1982年和1983年出口。
wz750履带式装甲救护车是在81式履带式装甲指挥车(wz701)的基础上发展的变型车,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重要配套装备。wz750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与81式装甲指挥车的主要区别是将指挥室改装为救护室。全车有2名乘员,即驾驶员和车长(兼机枪射手),2名医务人员(医生和医助),可输送卧姿重伤员4人或输送坐姿的轻伤员8人。车内配有4副制式担架和两个制式急救箱,担架在车下可用于运送伤员,抬重伤员的担架可直接固定为卧铺。救护室装有急救饮水壶、清洗消毒水箱、供氧器、药品箱和器械箱等,医护人员可在车内进行包扎止血、输氧、输液、骨折固定等各种急救和小手术。该车配备l挺7.62毫米班用轻机枪,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卫。
wz750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作为我军研制的第一种装甲救护车,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填补了装甲装备体系中的空白,解决了野战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战场救护无制式装备的问题。同时,它标志着装甲机械化部队一线战场救护将由传统的抬担架向流动的装甲“红十字”救护的转变,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然,不尽如人意处也在所难免:一是由于其底盘是在63式装甲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底盘性能相对落后,行驶的平稳性和机动性能不理想;二是救护仓低矮,照明条件较差。从图1-1可以看出,救护仓全高是2.184米,减去车底距地高0.433米,再减去上下装甲板的厚度(各约0.20米左右),救护仓实际净高只有1.711米,如果再考虑仓内车底板的高度,净高更低,稍高一点的医护人员就有点直不起腰,不便于站立作业。
朝着更加舒适的方向迈出新的步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越边界方向战事犹酣。为满足老山和者阴山方向参战装甲机械化部队战场救护的急需,总参装甲兵部和总后卫生部于1985年8月联合决定开始研制新型装甲救护车--wz751履带式装甲救护车。
1985年8月9日,总参装甲兵部和总后卫生部等领导机关,在工厂召开了应急生产履带式装甲救护车的会议。会上初步商讨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的战术技术指标,并决定在85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yw531h)样车底盘基础上,参照yw750装甲救护车的总体布置和结构,研制新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1985年8月12日,总参装甲兵部、总后卫生部联合下文,决定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正式列入装甲兵部队装备序列。1985年8月20日,总参装备部正式批覆了装甲救护车的研制和採购计划,同意订购3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供前线装甲机械化部队试用。
1985年8月,工厂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研制工作,至11月先后完成了样车的设计、制造和工厂试验,并对部队人员进行了短期培训。同月,工厂将试制出的3辆装甲救护车样车交付部队使用;1987年,工厂又生产了一批装甲救护车交付部队。装甲救护车投入使用后,使参战部队的战场救护能力大大提高,试用部队好评如潮,他们将wz751装甲救护车誉为“战场救护神”。
wz751装甲救护车是在85式装甲输送车(yw531h)样车基础上,将原载员室改为救护室研制而成的变型车。该车的乘员、医务人员和伤员的输送能力与wz750装甲救护车基本相同。它与wz750装甲救护车的显着区别有以下几点:一是从外形上看,wz751装甲救护车的车首成锋利的锐角状,车体更长、更宽,车内空间有所增加,且流线型更好,行动部分是5个负重轮(wz750装甲救护车是4个负重轮,这是一个显着的区别);二是採取了多种隔音、隔热措施,乘坐条件大为改善;三是救护室内安装了空调和加温设备,可以在严寒或酷暑条件下,对救护仓进行制冷降温和加温,大大改善了乘坐人员的环境;四是救护室内用乳黄色氨基泡沫塑料敷板装饰,使救护室内更加整齐美观,给人以安静、祥和感,并减少了室内的噪音和振动;五是救护室内採用了分散照明,照明条件大大改善;六是加装59式12.7毫米坦克高射机枪,提高了战场自卫能力;七是採用85式装甲输送车底盘后,其机动性能、行驶的平稳性等有较大幅度提高。
第249页
在wz751履带式装甲救护车的基础上,我国又推出了以89式装甲输送车底盘为基础研制的wz752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与wz751装甲救护车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取消了外置高射机枪。笔者认为,“红十字”救护车等应当得到国际法的保护,而装有高射机枪等重武器可能影响其中立地位);为两栖装甲机械化部队研制和装备了两栖装甲救护车。这些装备列装后,使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卫勤保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未来数位化战场对 “装甲红十字”还有更多的期待
前面说到,装甲机械化部队卫勤保障中降低伤员阵亡率的关键是火线救护,这对医护人员的救护水平、装甲机械化部队卫勤保障的组织与指挥都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对装甲救护车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尽管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出了wz750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填补了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装甲卫勤保障装备的空白,而且随后推出的几款装甲救护车的性能也不断提高,但未来作战对我军装甲救护车的发展也许还有更多的期待。
一是急需提高及时发现伤员的能力。与一般步兵和炮兵部队相比,位于坦克、步兵战车内的伤员不易被及时发现,导致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护。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装甲机械化部队一线救护人员应当具备过硬的观察能力。一般情况下,战伤坦克、步兵战车内的乘员大多也会受伤甚至牺牲。一线救护人员应当及时观察战场,并通过坦克等被敌击中后产生的各种徵候(如坦克非正常停车、起火、冒出浓烟等)判断受伤战友的位置;也可通过收听电台的呼救信号、受伤坦克乘员发出的信号弹、烟幕弹等目视求救信号,判断伤员位置。其次是要提高装甲救护车的观察性能。目前的装甲救护车,战场的搜救设备主要是普通光学观察潜望镜,缺乏远程昼、夜间光学观察设备,如望远镜、微光夜视仪、热像仪等,制约了一线救护人员在各种不良天气条件下及时发现伤员的能力。为此,应当大大提升装甲救护车的全天候观察和搜救能力。同时,为适应未来数位化战场上作战保障的需要,装甲救护车应当考虑实现数位化,以便能够藉助战术网际网路提供的卫勤保障信息,及时发现和救护伤员。
二是装甲救护车应当向更加平稳、舒适的方向发展。伤员受伤后,虽然被医护人员及时从火线上救下来,但如果在后送过程中由于车辆的震动、颠簸太大,很可能导致老伤未治,又添新伤。这就要求装甲救护车辆必须有很好的减震性能,很好的行驶平顺性。而目前的装甲救护车大多是在现有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虽然85式和89式装甲车的行驶平顺性能不错,但是笔者认为仍难以满足平稳运送伤员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研制专用的装甲救护车底盘。从目前情况分析,笔者的观点恐难会被业界人士“口诛笔伐”。也难怪,目前装甲装备的发展方向是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单独搞一个装甲救护车底盘可能不太现实,但是与其他需要提供大运载量的装甲运输车辆(如装甲油料车、装甲弹药补给车等)统筹考虑,也许是可行的。
三是集火线救护和紧急治疗于一体。装甲机械化部队一线装甲救护车数量总是有限的,在车少伤员多的情况下,总不能救一个送一个吧(上级救护所通常位于后方十余千米的位置)。因此,装甲救护车实际上应当成为一所流动的小医院,要能边救护边治疗,边治疗边后送。这就要求装甲救护车车内空间更加宽大、有更良好的照明条件、行驶更加平稳,医疗设备要更加齐全,可在行进间进行小手术等。可喜的是,wz751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已经在救护与治疗一体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该车只要经过适当的改装即可作为战地包扎所、活动手术室等。
四是应当强化“三防”能力。目前,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越来越多的主战装备具备了超压集体“三防”能力。相比之下,目前的装甲救护车这种能力明显不足。在核生化条件下,总不能让伤员在装甲救护车内老戴防毒面具接受救治吧。所以,与主战坦克相比,装甲救护车的“三防”能力应当要求更高,因为装甲救护车车内空间更加宽大、开门时机多,建立超压难度更大。这个问题也许解决起来并不难。wz751、wz752型装甲救护车,在车内已经安装了空调和加温装置,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滤毒装置、增压风机和“三防”报警系统就可以了。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马太宁自动布雷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8:00 本章字数:1402
国别 法国
名称 马太宁布雷车
matenin mine burier
生产单位 法国马太宁公司
establissement matenin,fr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法国
概述
该车用于布设或埋设法国的hpd反坦克地雷,于1971年开始研制,后投产并装备法国陆军。
结构特点
该车採用马太宁挖掘机(4×4)轮式车底盘,它的功能广泛,既能越野作业,又能在装甲战车通过的任一种地面上布雷或埋雷,还可在水深不超过1.2m的小河或河床内布雷。4个框架构成的储雷架,每个储雷架可装112枚hpd反坦克地雷。车内备有1套液压机械推进作业机构,用于埋设地雷,埋雷后由后面的滚轮把植被重新压回,使地表植被显得无破坏迹象。另外还有1套能自动控制埋雷时停车、减速和加速的液压联动机构。布雷作业时该车可以沿直线、曲线(曲率半径10m)和“z”字形路线行驶。平均每小时可布设hpd雷400枚,对于3m雷距,每小时可布设500枚,埋设深度可在15~30cm之间调节,雷距可在2.5~10m间任选。
第250页
性能数据
作业人数1+2人
驱动型式4×4
车重
空车12700kg
载荷16000kg
车长7.300m
车宽2.500m
车高2.800m
车底距地高0.5m
轮距3m
公路最大速度70km/h
公路平均速度50km/h
液压联动机构工作时的速度3.6km/h
公路行程600km
最大爬坡度50%
最大侧倾坡度25%
攀垂直墙高0.45m
越壕宽0.65m
涉水深1.2m
发动机
生产公司man
型号d2156hm
类型6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165kw/24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带变矩器、液力机械、动力换档
前进档/倒档数6/3
转向装置类型动力助力
转向半径11m
制动器气动
轮胎规格16.00×25(低压轮胎)
电气系统电压24v
载雷箱448枚hpd反坦克地雷
布雷持续时间11h
布设地雷型号法国hpd反坦克地雷系列
布雷间隔(雷距)2.5~10m任选
埋设深度15~30cm
平均每小时布雷数400枚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捷克斯洛伐克的扫雷滚轮和扫雷犁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347
捷克斯洛伐克的扫雷滚轮和扫雷犁
国别 捷克斯洛伐克
名称 安装在坦克上的扫雷滚轮和扫雷犁
tank-mounted mine-clearing roller,tank-mounted mine-clearing plough
生产单位 捷克斯洛伐克
cs
装备情况 捷克斯洛伐克
正文 概述
捷克陆军採用自行设计的扫雷滚轮和扫雷犁安装在坦克上以代替苏联的这类设备。扫雷滚轮组有3~5个厚度不等的滚轮,安装在每条履带前面的臂上。该扫雷犁与苏联的扫雷犁在原理上相似,但滚轮比苏联的稍大,有不同的锯齿刃;与苏联的一样,在两组滚轮前面中间也有1个框架,用于在坦克压过地雷时引爆地雷的斜杆状引信。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联邦德国蝎式抛撒布雷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511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蝎式抛撒布雷车
skorpion mineunching system
生产单位 克劳斯·玛菲股份有限公司
krauss maffei ag,de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联邦德国
概述
1984年以来,联邦德国一直在积极研究抛撒布雷系统,称为火箭抛撒布雷系统,包括msm-fz车辆抛撒布雷系统(目前称为蝎式抛撒布雷车)和目前正在进行飞行试验的msm-hs直升机抛撒布雷系统。1986年首批抛撒布雷车交付联邦国防军。根据签定的合同,需要提供300辆m548ga1履带式装载车;1802套撒布地雷部件;300套定时、测试和抛撒装置(epag);10000个装雷箱。蝎式抛撒布雷车,属于旅、师两级战斗支援部队的战场武器,用于执行阻止敌方实施工兵机动任务。它一次可装载600个反坦克地雷,在5min内可设置1个宽150m、纵深60m的反坦克地雷场。截止1988年,联邦军获得该车300辆,大大加强了陆军的前沿防御能力。
结构特点
该车由m548ga1履带式装甲车改进而成。车上旋转平台上装有6个可调整的发射雷箱,每个雷箱中有5排雷匣,每排雷匣内装20枚at2地雷。雷匣有金属壳体,填充泡沫塑料。每个雷匣中有4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抛射管,每根管中有5枚at2反坦克雷,用火药一次发射抛出。
车辆驾驶舱内安装的epag定时、测试和发射装置是系统的主要控制装置,可用于预先选择综合的地雷障碍数据,或转入自动工况。作业前输入装置的数据包括地雷的6种自毁时间;在0.1~0.6枚雷/m之间的6种不同布雷密度;自动抛射或单枚抛射,向左右两侧交替抛射,或向一侧抛射。epag装置还可用组件故障显示器自行检测,监视作业条件,显示准备抛撒的地雷。
布雷车以规定速度前进时以5枚at2反坦克地雷为1组向车辆后斜方向抛撒。
在贝尔(bell)uh-1d基础上研制了直升机载系统并在接受飞行试验。机上的两个雷箱、epag控制系统与抛撒布雷车上的相同,用减振装置和悬挂装置支撑两个雷箱,而epag固定在货舱的座椅连接件上。系统的装配时间约15min。布雷时直升机飞行高度为5~15m;战斗装载量为2×5个雷匣(200 at2反坦克雷),在20s内,可布设一个每米0.5枚地雷、500m长的地雷障碍。
性能数据
作业人数2人
战斗重量12000kg
第251页
车宽
载荷和运输状态2.692m
载荷布雷状态2.870m
车高
至机枪顶3.195m
最大速度40km/h
最大行程500km
布雷器总成
重量
战斗载荷约4000kg
空重约1900kg
长度3.32m
宽度(平台)2.285m
高度
装载位置1.725m
布雷位置1.97m
带支架0.48m
雷匣
重量70kg
长度728mm
宽度130mm
高度520mm
容量20枚地雷
布雷间距0.5枚/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联邦德国装甲扫雷车(alcv)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583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装甲扫雷车(alcv)
armouredndmine clearing vehicle(alcv)
生产单位 克虏伯·马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krupp mak maschinenbau gmbh,de
现状 研制2辆样车
概述
1973年,联邦德国防务部和採购局为一种快速扫雷系统扫标。有许多公司提交了该系统的投标书,北约诸国也需要类似的系统。
1982年,联邦德国曾与法国合资生产了以m48底盘为基础的扫雷坦克样车。该车无炮塔,在杵梁和吊架系统的前面载有宽度大于坦克底盘的扫雷滚轮。在同一根轴上装有两个扫雷鼓,由中央臂支承。每根扫雷链的悬重末端形似驻锄,用于推土并将土破碎,以20°角推至左边,地雷便露出地面。上述扫雷坦克仅用10min便能开闢1条宽4.7m、深300mm和120m的通道。
目前,克虏伯·马克与凯贝尔(kaeble)和蒂森-亨舍尔(thyssen-henschel)一起从联邦军接受一项合同以研制一种称为alcv的新型扫雷车。该车能开闢1条大于正常坦克宽的通道,採用改进的和无炮塔m48底盘,车前安装了液压驱动轴,轴上有旋转扫雷装置,能提升地雷离开地面并把地雷抛向一侧。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m128拖式抛撒布雷系统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147
国别 美国
名称 m128拖式抛撒布雷系统
m128 vehicle-towed mine dispenser
研制单位 匹克汀尼兵工厂和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
picatinny arsenal and ordnance division of fmc corporatio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美国陆军
概述
该系统(gemss)是一种近距离抛撒布雷系统,用于布撒m74反步兵地雷和m75反坦克地雷,已由匹克汀尼兵工厂和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研制成功,1980年定型,同年列装部队。1982财政年度和1983财政年度美国陆军分别採购了59套和52套,1985年以3010万美元採购了81套,1986财政年度第一季度,美军首次装备了这种布雷系统。每一工兵连各分配一套。
结构特点
该系统安装在改进的m794双轴平板拖车上,用1辆卡车或履带式车辆牵引,可在公路上或越野行驶。布雷装置由驱动装置、雷仓和抛雷机构3部分组成。驱动装置包括1台29kw(40马力)柴油机、1个液压泵和4个液压马达。雷仓包括两个鼓状雷箱,平行配置在拖车上。尺寸规格相同的m74反步兵地雷和m75反坦克地雷盛装在此鼓形雷仓中,可以同时或单独地撒布到预定撒布面和雷场。该系统空重4.773t,装雷后重6.364t。抛雷器由1个转轮和1个圆形外壳构成,两侧各有1个装入地雷的雷槽,地雷进入抛雷器以后,布雷仓中最多可储雷800枚,每秒撒布2枚,构成1个正面1000m,纵深60m的雷带。m74和m75地雷都有预定的自毁时间(一昼夜多)和抗干扰性能。
运送m74和m75地雷採用专用雷箱,每箱装地雷40枚,装m74雷后,箱总重88.45kg;装m75雷后,箱总重97.5kg。雷箱中的地雷馐在套管中,每根套管内装5枚。装满m128撒布器需要3~5人,花费20min。两种地雷正常混合使用的比例为5枚反坦克地雷对1枚反步兵地雷。因此以5:1的比例混装。
性能数据
基础车m794双轴平板拖车
布雷器类型m128地面地雷撒布系统
撒布地雷型号m74 反步兵地雷
m75 反坦克地雷
布雷器重量
满载6364kg
空载4773kg
每个雷箱装填地雷量400枚
撒布面积1000×60(m)
撒布距离最大约30m
撒布速度每边2枚/s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机器人式遥控扫雷突击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993
国别 美国
名称 机器人式遥控扫雷突击坦克
robotic obstacle breaching assault tank(robat)
研制单位 贝尔沃研究、发展和工程设计中心
belvoir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us\美国陆军坦
现状 研制
装备情况 美国陆军预定装备142辆
概述
该坦克(robat)主要用于开闢反坦克地雷通路,支援合成军作战。第一辆以m60a2坦克为基础的样车由美国陆军机动性和装备研究发展局,即现在的贝尔沃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研制,1981年底,在诺克斯堡(fort knox)进行了试验。以后两辆以m60a3坦克为基础的样车,由美国陆军机动车辆局研制而成,1986年3月至9月在阿伯丁试验场(aberdeen proving grounds)先后进行了硬体检验和调整、行驶试验、电磁干扰试验、惰性装药导爆索的安全性试验。陆军计划生产142辆。
第252页
结构特点
第一辆样车是一种无炮塔坦克,炮塔由原装甲底座代替。有两个内装m58a1爆炸索的装甲箱安装在底座的最高处。在两个装甲箱之间有两个前后座位,供驾驶员和车长乘坐,乘员舱下面的多途空间用作储藏室。这种底座的设计能使爆炸飞弹索即使在车内爆炸,顶部和侧门都能打开,使爆炸冲击波向外排泄。所需设备可用叉车从侧门或用吊车从顶部吊装。车前还装有扫雷滚轮,宽为1.83m,能压爆通路上未受爆炸索破坏的任一种地雷。在车辆后部有安全通路标示装置,系一个轻装甲盒,在扫雷车后部撒下发光物质作为记号,为随后友军坦克指明已经扫雷的路线。样车可从1000m以外的地方进行操纵。
另外两辆样车具有较小的炮塔,车前安装了两组较小的扫雷滚轮。
当扫雷车接近雷场前沿时,乘员选择隐蔽性好而又便于观察的地点下车,继续观察战场,并改用遥控方法操纵该车使其接近雷区。车上有与乘员携带的监视器连接的电视摄像机,乘员通过屏幕可仔细观察车辆周围景物。一旦友军坦克进攻路线确定下来,就开始用火箭发射爆炸索引地雷,并用扫雷滚轮压爆没有引爆的地雷。
该车的详细情况请参见本手册的“军用机器人车辆”部分中的“美国robat遥控扫雷车”。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m58a3直列装药扫雷器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109
国别 美国
名称 m58a3直列装药扫雷器
mine-clearing line 插rge m58a3
生产单位 莫顿聚硫橡胶公司
morton thiokol inc.,us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
概述
该扫雷器(miclic)是由1985年8月定型的m58a1miclic改进而成,与m58a4一起成为生产型装备。这种扫雷器安装在拖车上,可由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m2/m3布雷德利战车、m9装甲战斗推土机等牵引,利用装药爆破,开闢1条长107m,宽3.7~4.6m的通道,为坦克、车辆和步兵通过雷场扫清障碍。
结构特点
每根直列装药长约107m,含有793.8kgc4炸药,炸药沿尼龙绳和导爆索四周均匀分布。直列装药、拦索和m113a1e1电引信均装在1个钢制容器内储存或输送。容器装在m353型拖车的平板架上,架上有m155发射系统。从地面发射时,发射系统固定在平板架上,mk22 mod4 127mm火箭发动机装在发射架上,发射架与牵引车成一整体部件。直列装药装上引信后,将装药导线与火箭发动机连结,用m34发射装置遥控发射或从安全阵地上发射。在目标区上空,火箭将直列装药推出平板架,而装药向前飞行距离受火箭发动机的燃烧时间和62.48m长的着陆缆索的限制。装药展开后,发射装置产生的电脉冲引爆炸药,落地爆炸,排除地雷。
一种称为m68a1的惰性直列爆破装药是该扫雷器的一种变型,现用于教练和军训,它採用模压合成橡胶和m1147惰性引信。
性能数据
载荷全重1406kg
平板架
长度2.362m
宽度1.346m
高度0.711m
装药重量926.25kg
直列装药长度约107m
药块数1400块
药块重0.567kg
炸药类型c4炸药
炸药重量793.8kg
着陆缆索长62.48m
火箭发动机
重量
准备发射状态52.16kg
发动机推进剂20.865kg
包装状态84.37kg
长度1.93m
直径127mm
导线长36.57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aavp7a1扫雷设备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362
国别 美国
名称 aavp7a1扫雷设备(mcsk)
mine clearance kit aavp7a1
生产单位 美国
us
现状 在研制中
概述
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正在接受一批用于各种不同车辆的扫雷设备,它们可安装在aavp7a1两栖装甲工程车上,也可作为遥控扫雷车的扫雷器。
结构特点
在aavp7a1两栖装甲工程车上,3枚火箭由两个支臂支承的框架架在车体上方。每枚火箭拖曳一根107m长的直列装药,向车辆前进方向发射。直列装药安装在车体内部,一旦发射出去并且落地,便通过电线起爆。该装药可用于清理铁丝网,其他障碍物以及地雷。该直列装药也是机器人式遥控扫雷突击坦克(robat)使用的扫雷设备之一。
第三卷 地面武器 mlg-60拖式机械布雷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553
国别 民主德国
名称 mlg-60拖式机械布雷车
mlg-60 me插nical minyer
生产单位 民主德国
dd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民主德国
概述
该车适于在地面或地下布设各种反坦克地雷。
结构特点
该车外观相似于苏式Пmp-3布雷车,也是一种由雷槽、犁刀和覆土装置等组成的单轴拖式布雷车,主要区别是,装在两轮拖车后部高位的两块刮板较大;取消了操作手的座椅,因操作手坐在前面的牵引车内。牵引车是Бtp-152装甲人员输送车或(6×6)卡车。后来又研制了略有改进的mlg-60m型布雷车。
第253页
性能数据
作业人数2人
车重8000kg
车长
行军状态4.9m
作业状态5.9m
车宽1.87m
车高
行军状态1.95m
作业状态2.1m
作业速度3~5km/h
轮胎规格10-20(特大型)
布设地雷类型各种反坦克地雷
布雷间距4~6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日本83式拖式布雷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433
国别 日本
名称 83式拖式布雷车
type 83 minyer
生产单位 建筑机械厂
construction machinery nt,jp
装备情况 日本自卫队的步兵和工兵部队
概述
该车于1983年定型,现已装备部队,用于布设反坦克地雷。
结构特点
该车是一种单轴拖车,可由1辆装甲输送车或卡车牵引,由布雷槽、输出装置、犁刀和覆土装置等组成。由输出装置控制雷距。布雷时两名作业手使地雷由布雷槽滑入由犁刀开好的犁沟里,然后由覆土装置的刮板把土盖在地雷上。
性能数据
作业人数2人
布雷车车重2400kg
车长(行驶状态)3.9m
车宽2.4m
车高2.4m
布设地雷类型反坦克地雷
布雷速度300枚/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日本扫雷设备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373
国别 日本
名称 扫雷设备
japanese mine-clearing equipment
生产单位 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航空与航天分部
aeronautical and space division,nissan motorpany limited,jp
装备情况 日本陆上自卫队
概述
日本已研制了至少两种扫雷设备,一种是安装在坦克上的扫雷滚轮系统;另一种是称为70式挠性爆炸索的扫雷炸药,用以扫除反步兵地雷。后者由火箭发射架和火箭弹组成,火箭弹末端拖1根固定在挠性爆炸索的8个线圈上的金属绳,该绳末端又与一根锚地尼龙绳连接。发射时火箭弹穿过雷场,直到锚地尼龙绳牵制住为止。火箭弹落地,爆炸索点燃,在反步兵雷场中开闢1条约130m长的通道。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瑞典ffv拖式机械布雷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697
国别 瑞典
名称 ffv拖式机械布雷车
ffv minyer
生产单位 瑞典ffv军械公司
ffv ordnance division,se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瑞典、联邦德国、荷兰
概述
由瑞典ffv军械公司研制的拖式机械布雷车用于布设ffv028反坦克地雷。该车于1976年开始研制,1982年投入批量生产,同年装备部队。1985年联邦德国以4300万马克订购了300辆,同年荷兰也订购了该车。
结构特点
该车是一种单轴拖车,由布雷槽、传送输出机构、犁刀和覆土装置等组成。通常用一辆瑞典沃尔沃(volvo)公司 bm 860tc(6×6)卡车牵引。该车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在坚硬土质区,犁刀仍能有效工作。作业时,作业人员拔出地雷的运输保险销,地雷进入雷槽,通过传送输出机构使地雷进入由犁刀开出的犁沟内,由覆土装置进行覆土伪装。该车以时速7km行驶,每分钟布雷20枚,既可在地表上,也可在0.25m深的土中布雷,布雷间距可在3.5m~13m之间调节。
性能数据
作业人数2~4人
布雷器类型拖式机械布雷车
布设地雷型号ffv-028反坦克地雷
布雷间距3.5~13m
埋设深度0.25m
布雷速度20枚/min
载雷数1000枚
车重1.7t
车长4.3m
车宽2.4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гm3履带式装甲布雷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176
国别 苏联
名称 Гm3履带式装甲布雷车
Гm3 Гycehnчhыn Бpohe mnhhыn3aгpaдnteль
生产单位 苏联
su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苏联
概述
苏军在60年代研制并装备了该车,用于布设tm57反坦克地雷。该车以sa-4地对空飞弹发射车的底盘作为基础车,车体装甲厚,提高了乘员、地雷以及各种机械的防护能力;越野性好,公路最大速度为50km/h,可以在战斗过程直接进行快速布雷。摩托化步兵团或坦克团的每1工兵连配备3辆,以代替Пmp-3布雷车。
结构特点
基础车的左前是驾驶座位,发动机在其右侧,车内后部空间用于布置储雷架、开启机构、传送输出机构。储雷架内存放208枚tm57反坦克地雷;开启机构用于控制地雷从储雷架到传送带;输出机构保证布雷的雷距;转换机构使地雷进入战斗状态。此外还有犁刀和覆土装置,液压升降系统及以将动力传递给上述各机构的传动装置。该车的犁刀和覆土装置与Пmp-3拖式布雷车和民主德国的mlg-60拖式布雷车相同,也能在地面上布雷或埋雷入土。车上还配备红外观察仪,以便在夜间进行布雷操作。地雷从储雷架传到地面或埋入土中(或雪中)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无需作业人员辅助操作。
第254页
性能数据
作业人数4人
车重25000kg
车长
车体本身7.500m
犁刀落下时10.300m
犁刀在行军状态时9.100m
车宽3.100m
车高
行军状态,至犁刀顶部2.500m
至探照灯顶部2.700m
履带中心距2.660m
履带宽540mm
履带着地长5m
公路最大速度50km/h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1m
越壕宽3.2m
发动机
类型水冷柴油机
功率441kw
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14.5mm/kПВt/机枪/1挺
布设的地雷数量约208枚
布雷间距4~5.5m
布雷速度
布在地面上8枚/min
埋入土中4枚/min
装填地雷时间12~15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пmp-2、пmp-3和пm3-4拖式布雷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030
国别 苏联
名称 Пmp-2、Пmp-3和Пm3-4拖式布雷车
Пmp-2、Пmp-3nПm3-4 Пpnцeпhыe mnhhы
生产单位 苏联
su
装备情况 华约成员国和接受苏联援助的国家
概述
Пmp-2、Пmp-3拖式布雷车是苏联的早期产品,而Пm3-4拖式布雷车是70年代发展的较新车型,适用于布设苏联各种反坦克地雷。目前仍在华约诸国和接受苏联援助的国家中服役。
结构特点
Пmp-2拖式布雷车由6×6卡车或Бtp-152(6×6)装甲人员输送车牵引(车内乘员7人),由两轮挂车上装两个布雷槽构成的。布雷槽上设有1个开阔的反坦克地雷装填口,地雷沿着有双滚轮的传送带滑下,进入分配机构,间隔为2m或4m。地雷布设在地表面,必要时可埋入土中。链传动分配机构由安装在控制盒内的3工位拉杆进行控制。Пmp-2的布雷速度是10~12枚/min,载雷数为120枚。
Пmp-2布雷车有1个布雷槽、1个操作手坐在两轮挂车上,可选择表面布雷或300,400mm的埋雷深度,同时还控制地雷间隔。该车通常由专用改进的Бtp-152(6×6)装甲人员输送车牵引,车上储雷架中存放120枚tm-46或类似反坦克地雷,按4m雷距布雷,5min内可以布设1个500m长的雷场,上述两种布雷系统如果换用其他牵引车,载雷量可以改变,如3nЛ-157卡车可载200枚;Бtp载100~130枚;ypАЛ-375可载350枚。
Пm3-4拖式布雷车与Пmp-3相似,但载雷数为200枚。
性能数据
乘员(作业手)4或5人
车长3m
车宽2m
车高2.5m
轮胎规格7.50×20
布设地雷型号tm-46反坦克地雷
布雷间距(雷距)4~5.5m
埋设深度(软地)300~400mm
工作速度
地表面布设4~10km/h
埋入土中2~3km/h
布雷速度10~12枚/min
储雷数120枚
装雷时间10~12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装甲爆破扫雷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301
国别 苏联
名称 装甲爆破扫雷车
Бpoheвon Пepe6nвaющnn tpaлъщnk
生产单位 苏联
su
现状 1979/80年进行试验
装备情况 1981/82年服役
概述
该车採用水陆两用m1974式122mm2c-1自行榴弹炮的底盘,车上装有炮塔式上部结构,在发射架上有3枚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与上部结构的顶部一起由液压升高,火箭通过1根牵引索与170m长的爆炸扫雷索连接,飞行时通过牵引索带动扫雷索,射程约为200~400m。平时扫雷索摺叠好后,存放在车顶无防护的炮塔底部。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坦克上安装的пt-54、пt-54m和пt-55碾压式扫雷器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973
国别 苏联
名称 坦克上安装的Пt-54、Пt-54m和Пt-55碾压式扫雷器
Пt-54、Пt-54mnПt-55 katkoвыe
生产单位 苏联
su
现状 完成生产
装备情况 苏联及华约成员国、南斯拉夫、埃及和叙利亚等中东诸国
概述
苏联在1943年已研制成Пt-3型碾压式扫雷器,安装在主战坦克前面的框架上。这种系统一直使用到50年代,后被Пt-54,Пt-54m和Пt-55型扫雷器取代。Пt-54有两套独立的滚轮装置安装在每条履带前面的悬臂上。每套滚轮组有6个滚轮,清除带倾斜杆引信的地雷。为使拉踵而来的坦克得知哪些地面已经清理,扫雷器在地面上留出了80mm深和100mm宽的沟槽。当坦克向前行驶时,滚轮就会压爆在沟槽通路内的任何一枚地雷。履带之间的面积是未被清雷的。要加宽通道,还要使用带扫雷滚轮的其他坦克。通常为扫清一个雷场,需要3辆成楔形排列的坦克。
第255页
Пt-54m是Пt-54的改进型,不同点是Пt-54m以及Пt-55每组都是4个滚轮,清理一条较窄的通道,但提高了扫雷速度和机动性。Пt-54/55系列的拆卸时间只有3~5min。这种扫雷滚轮能经受住10次反坦克地雷的爆炸冲击。
性能数据
扫雷器型号Пt-54Пt-54mПt-55
扫雷器重量8808kg7000kg6700kg
每组重量3752kg2700kg
每个滚轮重500kg500kg500kg
总成长2.64m
总成宽3.9m3.8m
清扫过的每条通道宽1.3m0.89m0.83m
通道间未扫过的宽度1.2m1.7m
行驶速度6~10km/h8~12km/h
安全转向半径40m85m
越壕能力3m
安装时间10~15min10~25min10~15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kmt-4\kmt-5型犁刀-滚轮两用扫雷器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208
国别 苏联
名称 kmt-4型犁式扫雷器和kmt-5型犁刀-滚轮两用扫雷器
kmt-4 Плyжhыn tpaл,kmt-5 П
生产单位 苏联
su
装备情况 苏联和华约成员国
概述
60年代末,苏军用kmt-4型犁式扫雷器代替Пt-55等碾压式扫雷器,之后又被kmt-型扫雷器,这个团属坦克连至少装备1套扫雷器。
结构特点
kmt-4犁式扫雷器有两把宽600mm、重420kg的犁刀,前端有5个刀形松土齿。犁刀的支架可固定在车前甲板下方的接头上的诱导轮的轴端头部。作业时由松土齿将地雷翻出地面,推到车的一侧或另一侧。松土齿的升降由液压缸通过液压臂控制,由1个限制器限制插入深度。行军状态时利用1个提升机构使犁刀提起,用带闭锁装置的连杆机构固定。犁式扫雷器与滚轮式扫雷器相比的优点是:扫雷设备重量轻;不降低坦克的越野机动性;利用松土设备使地雷翻出地面,不象滚轮那样,压爆地雷时滚轮本身要遭受爆炸冲击波,容易损坏。由于具备以上特点,该扫雷器已成为苏军坦克连的制式设备。扫雷速度与土质有关,一般为6km/h,为了扩大扫雷器的作业功能,后来苏联又研制了kmt-5型扫雷器。
kmt-5型扫雷器採用了犁刀和滚轮的两用作业装置,犁刀沿用kmt-4的同种设备,而滚轮则是新设计的较轻设备。两套滚轮组,每套有3个滚轮,与老式的碾压式扫雷器一样,也备有扫除倾斜杆引信地雷和标定扫清通道的装置。两个滚轮的扫雷轨迹宽约800mm,每两个滚轮臂之间通常悬置有1根链条,用以扫除带斜杆引信的反坦克地雷。滚轮装在车辆的最前方,当扫雷车向前运动时,滚轮将压爆通道上的所有地雷。而紧接滚轮之后,固定着有600mm宽带齿的松土装置的犁刀,以一定角度安装在每条履带的前方。这两种装置不能同时使用,选用哪一种进行作业,则要根据土质、地形、雷场的类型确定。两用扫雷装置可由驾驶员完成快速装卸。该系统能经受住8~10次5~6kg重反坦克地雷的爆炸冲击,但重量比kmt-4扫雷器大,总重达7.5t。
性能数据
kmt-4
扫雷器型号 kmt-4
扫雷器类型 犁式
扫雷犁重 420kg(每把犁重)
犁齿总数 5
每组犁宽 600mm
扫雷速度 约6km/h
kmt-5
扫雷器型号 kmt-5
扫雷器类型 犁刀和滚轮两用
总重量 7500kg
单组重量 2265kg
犁重 420kg
总成长度 3.18m
总成宽度 4m
清扫通道宽(每条) 0.73~0.81m
通道间未扫宽度 2.1m
安全转向半径 65m
越壕能力 2.5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义大利豪猪抛撒布雷系统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503
国别 义大利
名称 凡尔塞拉豪猪抛撒布雷系统
valse istrice mine scattering system
生产单位 凡尔塞拉公司
valse spa,it
现状 准备生产
概述
该系统是一种近距离抛撒布系统,用于快速布撒x-mk2、x-mk9反步兵地雷和x-vs12反坦克地雷。正在研制中,曾作过野外表演。
结构特点
该系统的主要部分有vsmtlu-1发射架、地雷和雷匣。发射架安装在相应的卡车或履带车的后部。在2900kg载重量的卡车上最少可装4个发射架;4300kg卡车上可装6个发射架;5700kg卡车上可装8个发射架。无论用哪一种卡车,车宽至少应为2.2m。每个发射架有两个雷匣。发射架安装在1个可以作水平或垂直调整的正方形平台上,平台上备有轨道和导轨,使发射架的两个雷匣镶卡定位。採用相同的电气和机械连接的雷匣有3个类型:
1.18管雷匣用于发射x-vs 12反坦克地雷,每管装5枚地雷;
2.18管雷匣用于发射x-mk9反步兵地雷;
3.32管雷匣用于发射x-mk2 反步兵地雷,每管装14枚地雷。
每个雷匣可载90枚x-vs 12反坦克地雷或648枚x-mk9反步兵地雷或448枚x-mk2反步兵地雷。对于安装4个发射架的布雷系统,载雷数为720枚x-vs12反坦克地雷,或5184枚x-mk9反步兵地雷或3584枚x-mk2反步兵地雷。
第256页
布雷车到达布雷区后,由操作者在驾驶舱内操作,点燃发射管底部的气体发生器将地雷发射出去。发射距离为50~70m,最大发射速度为每分钟500枚(反坦克地雷)或4200枚(反步兵地雷)。根据需要,发射架中的地雷可混合装填,利用驾驶舱内的发射控制装置进行发射。
目前正在为该系统研制一种sapfm破片反步兵地雷。着地时sapfm自动伸出3根电线,并使用电子自失效引信。
性能数据
每个雷匣载雷数
v-vs 1290枚反坦克地雷
x-mk 9648枚反步兵地雷
x-mk 2448枚反步兵地雷
每个雷匣重量
x-vs 12261kg(满载)
x-mk 9223kg(满载)
x-mk 2214kg(满载)
雷匣空重54kg
两个发射架
空重376kg
装满反步兵地雷1420kg
规格尺寸一个发射架(负载)两个发射架(负载)
长1.15m2.12m
宽0.86m1.2m
高1.36m1.36m
系统性能
抛撒速度(可选择)
8.3~2.3枚反坦克地雷/s
70~20枚反步兵地雷/s
发射距离50~70m
水平运动范围±90°
垂直运动范围
发射时+60°
装填时0°
电气系统24v直流电,峰值电流4a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英国棒状地雷拖式布雷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948
国别 英国
名称 棒状地雷拖式布雷车
bar minyer
生产单位 英国皇家兵工厂
royal ordnance factory,gb
装备情况 英国、丹麦和埃及等国
概述
该车于70年代初由英国皇家军械研究与发展中心研制成功,现已装备英国、丹麦和埃及等国军队,用于布设英军棒状反坦克地雷。棒状地雷对坦克或装甲车辆具有全宽度攻击能力,可构成反坦克地雷障碍。
结构特点
棒状地雷的形状为长条形,增大了坦克触雷的机率;地雷基本是用增强塑料制成的,用现有的电磁探雷器难以发现。用这种地雷布设雷场所需雷数只有普通地雷数的一半,不但大大减轻了后勤负担,而且布设雷场所需的人力和时间也大为减少,由专用布雷车配备3名乘员便可完成布雷任务。由于有牵引车车体的保护,地雷不受雨、水、雾、雪等的影响,它可选装压发、机械和电子3种引信,该地雷长120mm、宽108mm、高81mm,重11kg、炸药重8.4kg。
该车由fv432装甲人员输送车或卡车牵引。两侧的普通车轮外侧装有笼式辅助轮(见图),以使该车被快速牵引和在起伏地面行驶时提高稳定性。运输时笼式辅助轮可以拆下。遂行布雷任务时牵引车上的作业人员把装好引信的棒状地雷放在布雷槽的传送带上,由传送带送入由犁刀预选挖好的犁沟中,再用车后的两个圆盘和1根链条把土层覆盖上并将地面拖平。该车每小时能布设600~700枚地雷。1辆布雷车共配4个雷箱,每个雷箱内装72枚棒状地雷,除在装甲人员输送车上装两个箱外,另外两个雷箱装在另一辆运输车或卡车上运送。当布雷车上的地雷用完后,可再挂到运输车或卡车上继续布雷。fv432装甲人员输送车还能载运兰杰(ranger)反步兵地雷,布雷车可同时布设反坦克地雷和反步兵地雷。
性能数据
乘员(作业)人数3人
布雷车重1240kg
车长4.19m
车宽(含笼式辅助轮)1.6m
车高1.27m
布设地雷类型棒状反坦克地雷
布雷速度600~700枚/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英国突击队员反步兵地雷抛撒布雷系统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867
国别 英国
名称 突击队员反步兵地雷抛撒布雷系统
ranger anti-personnel mine-scattering system
生产单位 索恩·埃米电子有限公司
thorn emi electronics limited,gb
装备情况 英国
概述
该系统是一种近距离布雷系统,用于快速布撒突击队员反步兵地雷,抛撒距离为100~120m。此系统由英国皇家军械研究发展中心和英国索恩·埃米电子有限公司于70年代初研制成功,现已生产并装备英军。
该系统採用fv432装甲人员输送车或轮式牵引车为基础车,布雷装置装在车上部,由发射架、雷匣、发射控制装置和地雷等主要部分组成。发射架的垂直和方位角可以调整,装有72个由纸-聚乙烯-纸层压材料制成的发射管,每管内装有18枚突击队员反步兵地雷,用1个密封盖加以密封,以防止地雷偶然弹出。每4个发射管为1组,装在有药筒的铝质连接底座上,组成1个弹匣。当弹匣装入发射架时,药筒便与电点火电路相连接。发射控制装置用于产生点火脉冲,点燃药筒,产生的火药推力将地雷发射出去,约经过5s,地雷便进入战斗状态。该系统可在布设反坦克地雷的同时布设反步兵地雷或者对已设置的反坦克雷场发射反步兵地雷以构成混合雷场;可在森林地区、路旁、小道以及江、河彼岸快速布雷,以阻止敌人行动。
第257页
性能数据
布雷系统类型突击队员反步兵布雷系统
布雷装置全重630kg
布雷装置全高1.3m
布雷装置全宽2.2m
布雷装置全长1.5m
方位角调整界限180°
高低角调整界限+5°~+35°
抛撒距离100~120m
速度1枚/s
配用地雷突击队员反步兵地雷
装填地雷时间6min(2人完成)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英国阿德瓦克锤击式扫雷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769
国别 英国
名称 维克斯-阿德瓦克锤击式扫雷坦克
vickers -aardvark tank il
生产单位 维克斯公司防务系统分部
vickers defence systems,gb
现状 待生产
概述
该坦克的扫雷器固定在装甲战斗车辆上,由维克斯公司防务系统分部制造和销售。由于阿德瓦克锤击式扫雷器解决了老式锤击式扫雷器所遇到的许多难题,所以人们正在探讨这种扫雷器的发展潜力和重返快速扫雷领域的前景。
结构特点
该扫雷器可以安装在许多类型的装甲车辆上,最小车重可为4000kg,通过螺栓连接,用1个转接架固定在载车的现有牵引钩和吊钩上。主要部件有动力装置、液压和电连接件、转筒和扫雷部件以及控制装置,总重约为4000kg,其中动力装置重2000kg,单独安装在车辆后部,其重量刚好与车前的转筒和扫雷部件的重量平衡。在动力装置、转筒和扫雷部件以及控制板之间的液压和电连接件,经由装甲管道接至载车的车体内。
转筒直径为165mm,转速为250r/min,输入功率为88.2kw(120马力),转筒上有6排72根链枷,每根的有效长度为1.22m,相邻两排链的中心距为50mm。当转筒转动时,其上的链枷尖端打击地面。无论地面形状和表层如何,一种自动控制系统能保证链枷尖端穿入地面的深度保持不变。该扫雷器能清理1条宽3.66~4.66m,最大扫雷深度可达915mm的通道;当链枷尖端以2km/h速度和2.66节拍/cm2的锤击方式工作时,能够使所有埋入深度达75mm的地雷失效。该系统能经受住当于10kgtnt的地雷爆炸,链枷尖端寿命为30~50h,而链枷本身寿命约300h,驱动皮带和轴承的寿命约200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英国皮尔逊扫雷犁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501
国别 英国
名称 皮尔逊扫雷犁
pearson mine ploughs
生产单位 t.b.皮尔逊父子有限公司(现称皮尔逊工程公司)
t.b.pearson and sons limited (now pearson engineering)
现状 按需要生产
装备情况 英国和秘鲁
概述
英国t.b.皮尔逊父子有限公司在英国陆军军用车辆工程局(mvee,后改名为rarde)的贊助下开展扫雷犁的研制工作已有10年的历史。最安研制安装在奇伏坦主战坦克上的扫雷犁,之后根据英军总参谋部的要求又研制了一种与装甲工程车配套使用的类似装备。命名为工程扫雷犁(emp)。
80年代初,英国驻莱茵河装甲部队曾对一批6套扫雷犁样品进行了野外试验,1982年签订了一项购买60套emp的合同,用以装备第32皇家装甲工兵团列装的105和165系列逊邱伦坦克抢救工程车。1984年夏季交付完毕。该扫雷犁还安装在加拿大的豹c1主战坦克上进行了试验。秘鲁已购买6套,用以安装在维克斯mk3主战坦克上;美国也购买安装在m60或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上进行试验。
结构特点
两种皮尔逊扫雷犁emp(工程扫雷犁)和twmp(履带宽扫雷犁)的主要区别为:前者有7个犁齿;后者只有5个犁齿。因此emp扫雷的车辙宽度要大一些,开闢的两条车辙道之间的未扫雷部分要窄些,而且还可以与大蝮蛇扫雷装置一起使用。皮尔逊扫雷犁是一种附加扫雷装置,用于奇伏坦坦克时安装在车辆前部的牵引环与抢救环上;用于逊邱伦抢救车时,用螺栓固定在车体牵引板的连接装置上。皮尔逊犁分成两组,每侧履带前各装1组。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抛掉扫雷犁,各扫雷犁均装有炸药爆炸杆式应急快速分离系统。
两组扫雷犁独立安装,铰接在1块普通的安装板上。两组犁由安装在每侧悬臂上的电液驱动装置控制,同步升降。行军时电动液压泵使扫雷犁升起,直到与悬臂上的电-机械闭锁装置嚙合为止,从而使扫雷犁保持在行军状态。作业时闭锁装置解脱,扫雷犁在重力作用下自行下落,下落速度由液压系统中的节流阀控制,同时使扫雷犁始终与地表面接触。每1组扫雷犁的内侧都装有1块滑板,外侧也装有滑板,当它与大蝮蛇扫雷系统配合使用时,该滑板便起作用。
每组扫雷犁的顶部与环形固定器上都装有1个过载保护装置,在遇到石块或土质不良难以通过的障碍时,该装置可防止扫雷犁结构损坏。在超负荷时,车辆倒驶,该扫雷犁便能自动地恢复原位并减轻过载压力,重新开始扫雷作业。两组犁刀之间装有一个带滚轮的链条,用以引爆倾斜杆引信地雷。
扫雷犁的结构和主要部件均用优质钢制成,能承受在车辆附近爆炸的地雷的冲击。驱动装置为全密闭式,可以防止水和泥土进入。安装、拆卸不需专用工具,两人只需30min便可完成。
第258页
性能数据
型式emptwmp
扫雷总宽3.77m3.787m
未扫中央宽1m1.647m
犁齿总数1410
重量2300kg1850kg
犁齿深230mm230mm
犁齿距228mm261mm
电源24v/250a24v/250a
超荷极限176.5kn176.5kn
平均牵引力68.6~98kn49~68.6k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英国大蝮蛇爆破扫雷系统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139
国别 英国
名称 大蝮蛇爆破扫雷系统
giant viper anti-tank mine clearing equipment
生产单位 皇家兵工厂
royal ordnance factory,gb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英国
概述
该系统能排除一次性压发地雷,破坏或干扰其他种类的地表面布设或埋设在地深处的地雷,使它们爆炸并至少将它们抛到通道之外。已服役10多年,是一种机械、爆破联合扫雷机组。
结构特点
该系统由1根长230m、直径67mm的塑性炸药软管(直列装药)和火箭发射器组成。直列炸药软管绕卷后存放在木箱中(见图),木箱和一个8管火箭发射器共同装在两轮或四轮拖车上,拖车可由奇伏坦、逊邱伦坦克或其他装甲工程车、人员输送车等牵引,在牵引车前面装车辙式扫雷犁。
该系统的作业过程为,首先将装大蝮蛇的拖车牵引到雷场边沿以外45m的方圆内,这时拖车仍与牵引车联接着;然后从牵引车上通过电传动用8管火箭发射器将直列装药射向雷区;装药软管的尾端装有形似3把伞那样的着陆阻缓装置,飞行时直列装药平伸向前,并驱动撞击机构,待着陆后撞击机构便引爆炸药,为车辆开闢1条长183m、宽7.3m的通路。试验证明,只要不是耐爆或装多脉冲引信的地雷,至少可排除90%的反坦克地雷。安装在车辆前面的车辙宽扫雷犁可排除未引爆的埋入地下最大深度为23cm的反坦克地雷,也能扫除布设在地面上的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每侧扫雷犁上有7个犁齿,在车前将地雷翻出并推到两旁,能清出1条3~8m宽的无雷通道,中间留有1m宽的未排雷带。
目前正在大蝮蛇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研制一种称为串联式发射系统的扫雷系统,可用主战坦克或其他工程车牵引着前、后两辆大蝮蛇车,先由后面的一辆拖车在雷场外围发射直列装药,后辆拖车脱钩;接着牵引车和前辆拖车开入雷场,到达第二个发射阵地,重复发射过程,这样就可使被扫雷场纵深达400m。
性能数据
软管箱
重2136kg
长3.15m
宽1.74m
高1.18m
软管
长230m
直径67mm
装药含铝塑性炸药pe6/a1
先遣射程(平均)300~350m
尾随射程(平均)110~120m
精度目标两侧10°
排雷区183(最小)×7.3(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以色列rkm扫雷滚轮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698
国别 以色列
名称 rkm扫雷滚轮
rkm mine-clearing rollers
生产单位 乌尔旦工业有限公司
urdan industries limited,us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已装备以色列武装部队并向一些国家出口
概述
该扫雷滚轮是以色列在苏联kmt-5扫雷滚轮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主要部件基本相同,可安装在m47、m48、m60、m60a1、逊邱伦、奇伏坦、amx-30和豹1坦克上,将装备营级装甲和装甲骑兵部队。该扫雷滚轮安装到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上用的连接装置已于1988年上半年准备就绪。
结构特点
该扫雷滚轮为履带宽扫雷滚,用来引爆所通过地带的所有地雷。扫雷滚轮成两排安装在坦克车体前部的两个支架上,通过两根推臂推进和支撑。两排扫雷滚轮之间装有悬挂铁链,用于引爆可能会在坦克底部爆炸的任何倾斜杆引信地雷。当扫雷滚轮引爆地雷时,爆炸波作用力能向上提升悬挂臂,从而减少分布在扫雷滚轮和悬挂臂以及载车固定部位的爆炸冲击力。两排扫雷滚轮可根据地表面的不规则程序,每侧单独向上移动152mm和向下移动254mm。当运载坦克转向时两侧扫雷滚轮可向每侧倾斜30°。每个推臂上各有1个人工操纵绞盘,用于将扫雷滚轮与坦克连接或脱开。在坦克备有连接装置,而且在该装置已与车体斜甲板上的起吊和牵引吊钩连接的情况下,则用两个绞盘、两名作业人员在15min内便能装配好扫雷滚轮系统。紧急情况下乘员无需离开车辆,只在30s时间内便能使扫雷滚轮系统脱离开坦克。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以色列拉姆塔履带宽扫雷犁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988
国别 以色列
名称 拉姆塔履带宽扫雷犁
ramta track width mine plough
生产单位 以色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拉姆塔结构与系统分公司ramta structures and systems israel aircraft industri
现状 生产
第259页
装备情况 以色列
概述
履带宽扫雷犁已在以色列陆军中服役了若干年,藉助一个专门设计的装置可以安装在一系列现代主战坦克上。这种快速扫雷装置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试用。
结构特点
扫雷犁的重要部件包括安装架、两组犁刀和两个深度控制器。两组犁之间悬挂着一条链条,链条上有1滚筒,滚可以引爆两组犁之间的倾斜杆引信地雷。拉姆塔公司的履带宽扫雷犁由驾驶员在车内操纵。行军时扫雷犁升起,由1闭锁器进行锁定。作业时驾驶员松开闭锁装置,扫雷犁自由落下,犁齿插入土中,翻出埋在土中的地雷,同时在犁的作用下将地雷推向车辆两侧。每组犁可独立操纵,如安装在m60坦克上可开避1条宽1.154m、深300mm的无雷通道。作业结束后,扫雷犁由1个与履带张紧轮相连的机械装置或由24v的直流电机提升到行军状态。该扫协犁的换装也很容易,1辆坦克的4名乘员利用坦克上的随车工具和与扫雷犁配套的3个千斤顶在1h内能把扫雷犁从一辆坦克移装到另一辆同类坦克上。
若该扫雷犁固定在1辆装备火炮的坦克上,犁不会影响火炮以正常的俯角进行瞄准,也不影响驾驶的视界,车辆仍能保持良好的机动能力。试验表明,扫雷成功率约为98%。一些单位还对此扫雷犁用4.8~16km/h的不同扫雷速度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最大有效扫雷速度可达12.8km/h。
性能数据
(装在m60坦克上)
扫雷器类型两组、犁式
犁最大提升高度1.6m
犁地深度300mm
每组犁地宽度1.154m
车辙间未扫雷宽度1.612m
每侧防滑履带宽0.45m
中间链条长0.712m
扫雷速度
黄土6.5km/h
沙地和粘土9.5km/h
铺石路6.5km/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m48和m60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902
国别 美国
名称 m48和m60装甲架桥车
m48 and m60 armoured vehicleunched bridge
研制单位 m48的剪式桥贝尔沃研究发展和工程设计中心
belvoir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us
生产单位 m60底盘 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
general dynamicsnd systems division,us
桥体 西南机动系统公
现状 改造工作仍在进行
装备情况 联邦德国、以色列、巴基斯坦(m48)、新加坡(m60架桥车12辆)、西班牙、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
概述
50年代,美国陆军的制式装甲架桥车是m48a2架桥车,系在m48主战坦克底盘基础上安装了剪刀式桥研制而成。从1963年开始採用m60主战坦克的底盘,该底盘採用的发动机类型与m48坦克底盘不同。1978年美国陆军申请改造136辆m48a1和m48a2坦克,使之成为m48a5架桥车,还计划将50辆m48a5坦克和400辆m60坦克改造成架桥车装备工兵部队。m48a5和m60架桥车都利用相同的桥樑,在装上适合的架设机构后可以承载和架设70吨级的重型突击桥。
结构特点
1.桥体
m60架桥车的桥樑用铝合金制造,採用液压装置摺叠后放在车辆上方,主要部件是8块车辙节板,2条车辙由4块中央节板和4块斜面节板组成,它们之间用销钉连接。中央节板的下翼装有加强的铰链连接器,桥樑在架设和撤收时通过它进行旋转摺叠或展开。
2.架设机构
架设机构採用液压操纵,动力来自桥车发动机驱动油泵提供的液压。架设过程与一般的剪刀式桥相同,架桥时间为3min,可从任一端撤收。根据地面条件不同,收桥时间为10~60min。桥总长19.202m,可跨过沟渠18.288m,最大载重量约为54t。
3.桥车
桥车由m60主战坦克去掉炮塔和全部武器装置后改装而成,该车前端有一套架设机构,后部装有繫紧装置的支承架,用以运输时支持摺叠桥体。
性能数据
(m60装甲架桥车)
乘员2人
车重
载桥55205kg
无桥41730kg
车长
载桥11.28m
底盘8.648m
车宽
载桥4.002m
底盘3.64m
车高
载桥3.9m
无桥3.04
车底距地高0.36m
履带中心距2.921m
履带宽711mm
履带着地长4.235m
单位压力90.3kpa
公路最大速度48.28km/h
行程500km
燃料储备1420l
涉水深1.219m
爬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914m
越壕宽2.59m
发动机
生产公司大陆(continental)公司
型号avds-1790-2a或avds-1790-2d
类型12缸柴油机
功率/转速551kw/2400r/min
第260页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阿里逊(allison)
型号cd-850-6
前进档/倒档数2/1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6个/12v/100ah
桥樑结构型式剪刀式
最大载重量约54t
桥重13500kg
桥全长19.202m
桥宽4.01m
架桥方式剪式展开
架桥时间3min
收桥时间10~60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巴西xlp-10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853
国别 巴西
名称 xlp-10装甲架桥车
xlp-10 armoured vehicleunched birdge
生产单位 伯纳迪尼工业贸易有限公司
bernardini s/a industria eercio,br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巴西
概述
该车主要用于保障20吨级以内的各种车辆通过宽度为10m以内的沟渠或河流,主要由1个装有架设机构的x1a坦克底盘和1节单跨桥组成。样车于1978年完成试验,巴西陆军订购了大约10辆以x1a1坦克为底盘的车辆,该坦克由x1a坦克发展而来,只是增加了辅助悬挂装置,并在车辆两侧安装了新的履带张紧轮。
结构特点
该车桥体用铝合金和钢制成,架设机构为平推式结构。架桥时先将桥车驶近河流或沟渠边,安装在车前的驻锄落下撑地,然后将桥体平推出去,跨过障碍,使对岸的桥端先着地后再放下近岸的一端。桥樑架好后收回悬臂,抬起驻锄,车辆驶离架设场地,桥樑即可通车。
性能数据
(以xiai坦克为底盘的样车)
乘员 2人 爬坡度 70%
车长 攀垂直墙高 0.7m
含底盘 5.85m 发动机
含底盘和桥体 11.2m 生产公司 萨伯-斯堪尼亚
车宽 (saab-scania)
含底盘 2.4m 类型 柴油机
含底盘和桥体 2.745m 功率 206kw
车高 电气系统电压 24v
含底盘 1.63m 桥樑结构类型 单节平推式
含底盘和桥体 2.5m 载重量 20t
车底距地高 0.5m 桥长 11.2m
公路最大速度 65km/h 桥宽 2.745m
行程 跨距 10m
公路 750km 架桥方式 平推式
越野 450km 架桥时间 3min
燃料储备 750l 收桥时间 3min
涉水深 1.3m 作业人员 2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波兰smt-1卡车承载车辙式桥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065
国别 波兰
名称 smt-1卡车承载车辙式桥
smt-1 truck-mounted treadway bridge
研制单位 波兰
pl
生产单位 波兰
pl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波兰
概述
该车由4个跨度为11m的桥组构成,每个桥组安装在1辆(6×6)星(star)式卡车的后部进行运输。桥的架设是在卡车前端进行的。因桥是固定式,架桥前不必展开。每1条车辙道由用支柱、横樑和对角加强筋焊在一起的钢管束组成,在钢管束上部装有带网钢板筋。该车可与psmt-1急用支架连用,支架由平板和4个高低可调的桥架构成,桥架长5m,行军时摺叠存放。支架採用泡沫塑料结构,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只需单轴拖车运送。
性能数据
驾驶室座位 1+2人
驱动型式 6×6
车重 9600kg
车长 11.97m
(预架设位置) 11.67m
车宽 3.3m
车高 3.15m
车底距地高 0.27m
轮距 1.804m
轴距 2.858+1.2(m)
公路最大速度 50km/h
行程 500km
燃料储备 300l
涉水深 0.9m
发动机
型号 s-47
类型 6缸水冷汽油机
功率/转速 77.2kw/30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 手动
前进档/倒档数 5/1
轮胎规格 11.00×20
桥樑结构类型 机械化车辙桥,翻转式
载重量 40t
自重量 2300kg
桥长 11m(每一桥跨)
桥宽 3m
架桥时间 3~5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amx-30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2268
国别 法国
名称 amx-30装甲架桥车
amx-30 armoured bridgyer
研制单位 桥体 法国蒂唐开发公司
compagnie d‘exploitation francaise cef titan,fr
桥车 罗昂制造厂
atelier
生产单位 桥体 法国蒂唐开发公司
compagnie d‘exploitation francaise cef titan,fr
桥车 罗昂制造厂
atelier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沙乌地阿拉伯、法国
概述
在法国amx-30主战坦克列装部队以后,1965年法国地面兵器工业集团(giat)便在此坦克基础上研制了amx-30架桥车。但由于技术问题和承包商科德尔(coder)公司的破产,以致至1976~1977年间还未能装备法军,尔后转由法国蒂唐开发公司承担桥体生产,到1977年底才为法国陆军生产了12辆amx-30架桥车。
第261页
结构特点
该车为剪刀式双车辙结构,用于克服20m宽的障碍,相对坡度不大于±30%,侧倾不超过15%的地面都可用。
1.桥体
桥体用铝合金材料制造,两个半桥体是对称结构,用铰链连接。从桥车尾部架设,但可从任一端撤收。桥体上可加装可卸式加宽板和缘板,以便在运输时减小宽度。
2.架设机构
架设机构安装在桥车尾部,主要由桥的翻转託架、梯形架和若干个液压油缸组成。通过操纵液压系统完成桥的架设和撤收。桥车暗炮塔的前部装有两个桥体支架,当桥体收放在桥车上时起支承作用。
架桥作业过程为:桥车驶近现场后,倒车驶设支架,然后操纵油缸使桥呈剪刀式展开;桥身安放到对岸后,桥车驶离架桥点,桥樑即可通行。收桥作业可在桥樑任意一端进行,但其作业程序与架桥时相反。
3.桥车
桥车利用amx-30坦克底盘改装而成,结构和性能与amx-30坦克基本相同,车内也配有三防装置,车体装甲可防轻武器和碎弹片。
性能数据
乘员 3人
车重
载桥 42500kg
无桥 34000kg
车长
载桥 11.4m
仅车体 6.7m
车宽
载桥 3.95m
无桥 3.15m
车高
载桥 4.29m
车底距地高 0.4m
履带中心距 2.53m
履带宽 570mm
履带着地长 4.12m
单位压力(含桥体) 91.2kpa
公路最大速度
载桥 50km/h
无桥 60km/h
燃料储备 1100l
涉水深 1.0m
爬坡度 50%
侧倾坡度 25%
攀垂直墙高 0.93m
越壕宽 2.9m
发动机
生产公司 伊斯帕诺-絮扎(hispano-suiza)
型号 hs110
类型 12缸水冷多种燃料发动机
功率/转速 515kw/24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 机械式
前进档/倒档数 5/1
电气系统电压 28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 8个/12v/100ah
桥樑结构类型 双车辙剪刀式
载重量 50t
自重量 8500kg
桥长
展开时 22m
摺叠时 11.4m
桥宽
不带加宽板 3.15m
带加宽板 3.92m
车道 3.80m
跨距 20m
架设方式 剪式展开
架桥时间 5~10min
收桥时间 5~10min
作业人员 3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amx-13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811
国别 法国
名称 amx-13装甲架桥车
amx-13 armoured bridgyer
研制单位 科德尔公司
coder,fr
生产单位 科德尔公司
coder,fr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阿根廷、法国和印度尼西亚
概述
该车是法军60年代装备的架桥器材,由amx-13轻型坦克底盘改装而成,桥体用铝合金制造,液压操纵架设和撤收,现已逐渐被paa自行伴随桥所代替。
结构特点
amx-13架桥车为剪刀式单车辙结构,每条车辙由两座对称的半部桥组成,中间用铰连接。在桥体的两侧可安装缘板和加宽板,两条车辙板之间还可安装填隙板,使桥成为整体式,便于通过小型车辆。架设作业与amx-30架桥车相同,但该车还可用两座桥并排架设,这时架设的桥樑车道宽5.95m,可通过50吨级车辆。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车重
载桥19200kg
无桥15100kg
车长
载桥8.02m
无桥6.44m
车体长4.88m
车宽
载桥3.16m
无桥2.51m
车高
载桥4.05m
无桥2.72m
车底距地高
载桥(前)0.43m
载桥(后)0.36m
无桥0.48m
履带中心距2.16m
履带宽350mm
履带着地长2.8m
单位压力
载桥88.8kpa
无桥74.1kpa
公路最大速度
载桥40km/h
无桥60km/h
公路行程350km
燃料储备480l
涉水深1.0m
爬坡度
载桥30%
无桥50%
侧倾坡度
载桥20%
无桥50%
攀垂直墙高
向前0.65m
朝后0.45m
越壕宽
载桥1.3m
无桥1.6m
发动机
生产公司雷诺(renaut)
型号sofam 8gxb
第262页
类型8缸水冷汽油机
功率/转速184kw/32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手动
前进档/倒档数5/1(2,3,4和5档带同步器)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4个/12v/95ah
装甲厚度
乘员舱前部30mm
乘员舱侧部和后部20mm
乘员舱顶部10mm
车体后部15mm
车体前上甲板15mm
底甲板前部20mm
底甲板后部10mm
桥樑结构类型单车辙剪式桥
载重量25吨级
自重量4630kg
桥长7.15m
桥展开全长14.3m
桥宽3.16m
展开时全高1.12m
摺叠时全高1.8m
架桥方式剪刀式展开
架桥时间7~10min
收桥时间10min
作业人员3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荷兰逊邱伦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09:00 本章字数:175
国别 荷兰
名称 荷兰逊邱伦装甲架桥车
nethend centurion bridgyer,nl
装备情况 荷兰
概述
荷兰陆军有不少辆逊邱伦架桥车,该车载桥时全长为11.2m、宽4.02m和高3.99m。桥展开长度为19.202m,最大跨距为18.288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捷克斯洛伐克mt-55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385
国别 捷克斯洛伐克
名称 mt-55装甲架桥车
mt-55 armoured bridgyer
生产单位 捷克斯洛伐克(底盘改装和桥体制造)
cs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南斯拉夫以及中东一些国家
概述
该车是坦克部队第一梯队的一支保障车队,在行动中用于克服较窄的河流、壕沟等障碍,採用t-55a坦克底盘,桥体前剪刀式结构,用于代替50年代研制的mt-34架桥车,系当时华约国主要的架桥器材之一。
结构特点
1.桥体
该车为剪刀式车辙桥,两座半桥体是对称的,中间用铰链连接。它有两种结构,一种与mt-34架桥车相似,桥两侧腹板上有圆孔;另一咱是实心整体板结构。
2.架设机构
桥在车体前架设,架设机构由一个电液操纵系统按程序自动控制以进行桥樑的架设和撤收。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3根机械操纵杆驱动液压系统,若发动机发生故障,车内蓄电池提供的电力足以保证完成架桥作业。
架桥过程为:桥车驶近障碍前停车,进入架桥状态;桥体从水平行军位置略微升起,悬架梁降落着地,桥体升起并翻转成垂直状态;然后展开并下降;先将桥的一端跨过沟,搭到对岸,再架设近岸一端,然后桥车驶离架好的桥樑。运输时,桥体摺叠收放在车上。也可用轮式车辆输送。
3.桥车
该车採用苏联t-55a坦克的底盘,乘员2人,潜渡时用进气筒,具有与坦克相同的三防装置,还配有液压-气动连接辅助装置,坡度仪和测定障碍宽的仪器。
性能数据
乘员2人
车重(载桥)36000kg
车长(载桥)9.8m
车宽(载桥)3.34m
车高(载桥)3.72m
车底距地高0.525m
履带中心距2.64m
履带宽580mm
履带着地长3.84m
单位压力79.5kpa
公路最大速度48km/h
行程500km
燃料储备960l
涉水深1.4m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0.8m
越壕宽2.7m
发动机
型号b-55
类型v型12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426kw/20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手操纵机械式
前进档/倒档数5/1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容量4个/280ah
桥樑结构类型单摺叠剪刀式桥
载重量50吨级
自重量6500kg
桥宽3.34m
展开高度0.9m
最大净跨距16m
架桥方式剪式展开
架桥时间2~3min
收桥时间5~6min
作业人员2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联邦德国海狸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172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海狸装甲架桥车
brueckenlegepanzer biber
研制单位 克罗克纳-霍姆伯特-道依茨公司
klockner-humboldt-deutz ag,de\波尔舍公司
porsche,de
生产单位 马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mak maschinenbau gmbh,de
第263页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如有订货,可恢复生产
装备情况 澳大利亚(5辆)、加拿大(6辆)、联邦德国(105辆)、荷兰(25辆)、义大利(奥托·梅拉拉公司已为陆军生产了64辆)
概述
1965年,当豹式主战坦克投入批量生产并陆续装备部队时联邦德国就提出了利用该坦克改装架桥车问题。根据国内障碍的情况,提出了设计至少能克服20m宽障碍的架桥车。1969年参加竞争的各公司都投入研究试制,试制了以豹式坦克为底盘、桥体桢的a和b两种平推式架桥车。a型桥车的架设机构主要由可伸缩的前悬架和安装在两个支座上的托架组成,但在1970年开始的技术考核中被淘汰。b型桥车的架设机构主要由前悬架和尾部支架等组成,前悬架是活动的,在桥节位于悬架的前端时车体可对前伸的桥节形成一个平衡力矩。
1971年7~9月,对b型架桥车进行了部队试验,同年10月又进行了道路试验,12月获准进行批量生产。1973年11月,马克公司将研制的架桥车交付联邦国防军使用,正式命名为海狸,至1975年已成批装备于配备豹式坦克的部队以替换m48架桥车。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基本与豹1主战坦克相同,具有相当的机动性、防护力和大部分相同的部件。桥体用铝合金制成,桥长22m,能保障50吨级的装甲战斗车辆和其他技术装备通过20m的壕沟或河川,在紧急情况下也可通过60吨级的车辆。桥分两节,双层固定在车上。该桥的优点是架桥时桥体水平伸出,可伸缩式悬架从桥内伸出,使桥始终水平地向前伸展,为在不利地形条件架桥创造良好的隐蔽性,这种桥可架在有10%坡度的地面上,对岸可比架设端(近岸)高或低2m。
该车架设过程为:架桥车接近壕沟或流时先使车体前面的推土铲落地以支撑车辆,下半节桥向前滑动直至其端部与上半节桥端部对齐为止,之后两节桥连锁在一起,展在壕沟上方。桥降低到位,这时悬架臂缩回,然后提升支撑铲到位。收桥可在任意一端进行。
架设过程採取半自动操纵,全部动作都可以通过机械操纵的控制阀由液压系统完成,电控限制开关能准确地终止每一个架桥动作,从而达到整个架设过程的半自动化。必要时还可使用手操纵。
性能数据
乘员2人
车重
载桥3.55m
无桥2.56m
车长
载桥11.82m
无桥10.56m
车宽
载桥4.00m
无桥3.25m
车高
载桥45300kg
无桥35100kg
车底距地高0.42m
履带中心距2.7m
履带宽550mm
履带着地长4.236m
单位压力95.2kpa
公路最大速度62km/h
行程
公路约450km
越野300km
燃料储备995l
涉水深
无准备1.2m
有准备1.65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7m
越壕宽2.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mtu
型号mb838cam-500
类型10缸多种燃料发动机
功率/转速610kw/23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zf
型号4hp-250
前进档/倒档数4/2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量8具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容量6个/300ah
桥樑结构类型双节、双车辙、平推式
载重量50t
自重量9800kg
桥展开全长22m
有效桥长20m
桥宽4m
单车辙板宽1.55m
展开时高度0.9m
叠置时高度1.25m
架桥时间3~5min
收桥时间5~10min
作业人员2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联邦德国鬣蜥轮式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101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鬣蜥轮式架桥车
leguan wheeled bridgyer
生产单位 man公司
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urnberg ag,de
克虏伯有限公司
krupp industrietechnik gmbh,de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挪威
概述
该车由联邦德国的克虏伯有限公司,man公司和洛尔公司等3家公司用将近两年时间联合研制的,在研制过程中借鑑了其他国家桥樑发展的经验,并尽量採用现成的零部件。它外形紧凑,动作敏捷,可在联邦德国境内任何地形上通行。该车桥体轮廓低矮,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全自动架桥,而且在障碍的任一边能收桥。该车优点是跨度大,可达26m,自重不大,但载重量达60t,可以承载最重的战斗车辆。
第264页
1987年初,man公司与挪威国防部签订了一项合同要求提供14辆这种架桥车和另加14座桥体或者12辆架桥车和另加12座桥体,合同总额为1亿马克,该车现已装备挪威部队。
结构特点
该车由运载车,架设机构和桥体3部分组面。
1.运载车
这是由man公司和奥地利汽车制造厂(oaf)生产的vfa型8×8轮式越野车。鑑于渡河架桥地点一般都靠近公路,只是在架桥点才要求车辆的越野性能,故样车无装甲防护,制造厂家计划以后在驾驶室部位安装装甲以使车辆在前沿地域具有一定的防护,尤其是能对付地雷的威胁。在加强的底盘上支承着1个运动架,能沿底盘长度运动,承载全部架桥机构。
2.架桥机构
由架设臂、支承臂和辅助支臂构成。架设臂位于运动架的后端,藉助1个导向滚子和齿轮驱动装置使桥体作纵向运动;支承臂位于前端,用于支承桥体上半部;辅助支臂支承后端的桥体上半部。只有两名乘员监视,便可自动进行架桥。架桥过程为:车辆倒驶向河岸,直至运动架端部离河岸边缘约7.5m远时为止。桥体上半部升起后,悬在旋转支承臂前部,桥体下半部向前移动,然后降低10%坡度。在前部,桥体由旋臂托住,在后部,桥体由辅助臂架住。之后辅助臂降落,使两半部桥体合扰。然后桥体向后移动,直至其重心位于运载车的两根后轴上方。这时运动架从桥体下面伸出,液压支承臂降落。桥身完全前移,越过沟渠,直到跳板端部搭到对岸。架设臂从桥体上缩回,端部搭在近岸上。整个架桥过程大约需要8min。
3.桥体
用标准民用铝合金a1zn4.5mg1制造,可允许60吨级车辆通过,它由4根13m长、2m宽专用的轮辙桁梁制成,每根重2.5t。桁梁构件呈楔形,行军时叠放在车辆顶部,每根桁梁宽1.555m,倾角3.6°。
性能数据
乘员 2人
驱动方式 8×8
车重
车自重 25000kg
桥体 约10000kg
总计 约36000kg
车长
载桥总长 13.4m
车宽
载桥总宽 4.01m
无桥 3.1m
车高
载桥总高 3.922m
无桥 2.73m
至驾驶室顶 2.1m
车底距地高 0.4m
轴距 1.5+3.225+1.45(m)
接近角/离去角 20°/25°
公路最大速度 73km/h
行程 600~700km
燃料储备 400l
最大爬坡度 100%
发动机
生产公司 man
型号 d2840
类型 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 257kw/2300r/min
传动装置
型号 400+4s型
类型 手动,变矩器+离合器
分动箱型号 g0801型,2速
转向装置型号/型式 zf8046型/循环球和螺母
转向半径 16.5m
悬挂装置类型
前 半椭圆形板弹簧和递增式加载空心橡胶弹簧及稳定器
后 半椭圆形弹簧和稳定器
制动器
主制动器 双回路空气制动
停车制动 后轮机械制动
?发动机排气制动 通过空气操纵发动机排气
轮胎规格 16.00×20
轮胎数量 8+1(备用)
电气系统电压 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 2个/12v/173ah(每个)
桥樑结构类型 双车辙、平推式
载重量 60/70吨级
桥长 26m
桥宽
桥全宽 4.02m
每根桁梁 1.55m
桥高
桥中央 1.1m
跳板尖端 0.075m
架桥时间 8min
作业人员 2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重型突击桥(hab)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070
国别 美国
名称 重型突击桥(hab)
heavy assault bridge hab
研制单位 重型突击桥的桥车哈斯科公司的鲍恩-麦克劳林-约克分部
bmy division of harsco,us
桥体以色列军事
生产单位 重型突击桥的桥车 哈斯科公司的鲍恩-麦克劳林-约克分部
bmy division of harsco,us
桥体 以色列军事
现状 在研制中
装备情况 计划配备重型师工兵营和重型旅工兵连
概述
1983年鲍恩-麦克劳林-约克分部接受了420万美元合同以设计和制造1辆重型突击桥(hab),1984年批准了设计,1987年11月完成了以m1艾布拉姆斯和m60坦克为基础的两辆样车,1988年3月完成了以m1为基础的第三辆样车。1988年6月,美国政府和陆军开始为时12个月的试验,计划于1994财政年度第二季度服役。该车主要装备拥有m1和m1a1坦克的部队,计划重型师每个工兵营配备24辆;重型旅的每个工兵连配备6辆。该车也能用c-5a运输机空运。
结构特点
该车是一种双摺叠剪刀式桥,连结在去掉炮塔的m1或m60坦克的炮塔座圈上,对m1所作的改进只需要装1套液压系统。车内有驾驶员和车长2名乘员,不必离开车辆即可完成架桥作业。
桥的承载桁梁用轻质铝、钢和碳复合材料制作,桥重约10181kg,最大戴重量为70吨级,最大跨距为30m,桥长32m,宽4m,高3.9m架桥时间为5min。
性能数据
乘员2人
车重55939kg
第265页
车长(全长)13.665m
车高
全高3.886m
车体高2.057m
车宽4.010m
拉近角/离去角31°/31°
桥樑结构类型双摺叠、剪刀式
载重量70吨级
桥重10181kg
桥长32m
桥宽4m
桥高3.9m
架桥方式剪式展开
架桥时间5min
收桥时间10min
作业人员2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轻型突击桥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813
国别 美国
名称 轻型突击桥
light assault bridgeb)
生产单位 西南机动系统公司
southwest mobile sytstems corporation,us
现状 正在接受美国陆军使用和技术鑑定
装备情况 将装备步兵师和步兵旅的工兵连
概述
1983年初,美国陆军的贝尔沃研究发展和工程设计中心(belvoir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接受了一项为轻型步兵师设计一种新型突击桥的合同。西南机动系统公司已经制造了3辆样车,并拟于1988财政年度完成陆军试验,1990财政年度首次向陆军交付产品,计划生产125套桥樑系统。预期步兵师和步兵旅的每1工兵连配备4辆。
结构特点
该车系3节剪刀式独立桥,具有飞机制造技术的重量轻而强度高的设计特点,可由桥车承载或牵引车牵引的挂车承载。例如可以用m9装甲战斗工程车、m2/m3布雷德利战车、m985高机动战术卡车和aav7a1水陆两用车牵引,也可用c-141或较大的运输机空运。
该桥最大跨距为23m,载重量为30吨级,利用自身的柴油机和液压动力装置提升或降低桥樑。架设时间5min,撤收时间15min,架设和撤收的控制可在拖车上人工进行或自动控制,并可在桥的任一端进行。拖车备有低压防弹轮胎。
性能数据
桥樑结构类型3节剪刀式桥
载重量30吨级
桥重8165kg
桥宽3.3m
最大跨距23m
架桥方式剪式展开
架桥时间5min
收桥时间15min
作业人员2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拖车式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295
国别 美国
名称 拖车式架桥车
trailerunched bridge(tlb)
生产单位 拖车和架设机构 哈斯科公司的鲍恩-麦克劳林-约克分部
bmy division of harsco,us
桥体 以色列军事工
现状 样车正在接受美国海军陆战队试验
概述
该车是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对轻型突击桥b)的需要而研制的。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海法(haifa)分公司和美国哈斯科公司的鲍恩-麦克劳林-约克分部接受了这项任务。前者为主承包商,负责设计和制造拖车式架桥车的桥樑,后者负责设计和制造架设机构和拖车。1984年5月着手研制,1987年9月和1988年1月分别交付了两辆样车,由美国陆军试验和鑑定局和海军陆战队进行试验,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将该车命名为tlb24。
结构特点
该车是3节剪刀式桥,装在一辆车架可倾翻的挂车上并从那里展开架设。桥体长24m,有效跨距22m,载重等级为70吨级。桥樑和拖车採用高强度铝合金(a17005和a17075)制造,展开机构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制造。挂车上装有两台用以驱动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的柴油机。该挂车也可用来架设重型突击桥和其它剪式桥。桥体可向下摺叠成2.92m宽,以便可用c-130运输机空运,使用时挂车安装在4轮悬挂系统上。
拖车式架桥车可由1辆m1艾布拉姆斯坦克、m60坦克、m88系列抢救车或奥斯考施(oshkosh)mk48/4(8×8)卡车拖挂到架设位置。
架桥过程为:将桥车倒驶至架设地点,接着在挂车的牵引车或挂车内控制柴油机-电气系统。使展开机构开始工作,提升桥体直至挂车底板接触地面为止,这时近端桥节部分地展开,接着远端桥节升起,中段桥节和远端桥节降低并伸出。远端桥节展开,整个桥伸长至24m,安置就位。全部展桥过程需要5min;收桥可从任一端进行,需要10min,当桥樑架设好之后,挂车便可拖走。
性能数据
重量
全重14000kg
桥重6000kg
挂车重7900kg
长度
总长(含桥和挂车)11.91m
挂车11.43m
摺叠式桥10.54m
宽度
挂车总宽1.371m
桥宽3.81m
架设架2.67m
宽车辙2.2m
窄车辙1.61m
摺叠式桥2.92m
高度
桥和拖车3.48m
摺叠式桥2.03m
桥的桁梁1.02m
挂车1.5m
第266页
桥长24m
桥载重等级70吨级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民主德国blg-60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107
国别 民主德国
名称 blg-60装甲架桥车
blg-60 armoured bridgyer
生产单位 底盘 波兰
pl
桥体和整车改造工作 民主德国
dd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民主德国和波兰
概述
该车是民主德国和波兰联合研制的一种产品,正在接受现代化改造,改造后的型号为blg-60m2。改造目标是提高克服障碍的安全性和载重量;对于正在制造的和已服役的桥都要加宽车辙。
结构特点
该车与被取代的、服役于波兰和民主德国部队的mt-55架桥车有以下区别:桥面铺有塑料板,而mt-55的桥面有金属栅状花纹;桥体摺叠铰接处是封闭的,而mt-55是开口的;桥体比mt-55长3.6m,跨距比mt-55长4m;剪刀桥促动装置的皮带轮是实心的。
该车与mt-55相同之处是都装有三防装置,并配备供架桥车潜渡用的通气筒。
性能数据
乘员2~3人
重量
载桥37000kg
无桥31000kg
车长
载桥10.57m
车宽
载桥3.48m
车高
载桥3.4m
车底距地高0.425m
履带中心距2.64m
履带宽580mm
履带着地长3.84m
单位压力81.4kpa
公路最大速度50km
行程500km
燃料储备960l
涉水深1.4m
爬坡度58%
攀垂直墙高0.8m
越壕宽2.7m
发动机
型号b-55
类型12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426kw/20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手动
前进档/倒档数5/1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容量4个/280ah
桥樑结构类型单摺叠、双车辙剪刀式桥
载重量50吨级
桥全长21.6m
桥宽3.2m
桥高0.8m
跨距20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南韩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90
国别 南韩
名称 装甲架桥车
概述
南韩云达精密工业公司(hyundai precision and industry co.)从英国维克斯公司防务系统分部(vickers defense systems division)为南韩祟军订购了1辆装甲架桥车。该车採用的剪刀式桥体与奇伏坦坦克上承载的8号桥相同,桥总长24.383m,而根据河岸坚固程序不同,跨距可有所变化。
南韩购买该装甲架桥车的目的是要以此为样机在南韩制造自己的装甲架桥车。架桥车底盘採用南韩88式主战坦克的机动部件并由云达公司负责装配。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南斯拉夫卡车承载剪刀式车辙桥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993
国别 南斯拉夫
名称 卡车承载剪刀式车辙桥
truck-mounted scissors treadway bridge
生产单位 南斯拉夫
yu
装备情况 南斯拉夫
概述
该桥由3节(每节长13m)桥跨构成,3节桥跨装在1辆fap 2220 bds(6×4)卡车上,从卡车尾部进行架设。
此桥樑系统的架桥方法和工作特性与苏式tmm车辙架桥车相同,但该车桥柱最大能伸展到4m,而tmm的桥柱只能伸展到3m,因此可适用于较深的河川障碍。
车辙桥的架设过程为:先将桥柱调整到准确的高度,使桥体处在位置上时车道是水平的;接着卡车倒驶向河流,车辙道升高到垂直位置,尔后桥跨展平并下降到位,同时桥柱也到位。上述动作完成后卡车便驶离现场。
架设1个单独桥跨需5~6min,收桥可从任一端进行,收桥时间也是5~6min。全部3个桥跨能跨过36m宽的水障。
性能数据
驾驶室座位1+1个
驱动型式6×6
车重20000kg
车长8.2m
车宽2.5m
车高2.56m
轮距
前面1.97m
后面1.745m
轴距3.12+1.2(m)
公路最大速度60km/h
行程约300km
燃料储备200l
发动机
生产公司法毛斯(famous)
型号2f/002a
类型6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147kw
轮胎规格11.00×20
桥樑结构类型剪刀式车辙桥
桥长13m
桥宽2.5m
桥柱长4m
第267页
架桥方式剪式展开
架桥时间5~6min
收桥时间5~6min
最大跨距36m(3个桥跨)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日本81式轮式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857
国别 日本
名称 81式轮式架桥车
type 81 wheeled bridgyer
装备情况 日本陆上自卫队
概述
该车採用74式(6×6)卡车的底盘,上面装载1座压架设的桥樑,从驾驶室后进行架设。该桥能通过42吨级的各种车辆。架设需用两辆卡车,每辆卡车上装载分成两半部的1座跨桥,其中1辆还安装两根可伸缩的桥柱。架桥时装载桥柱的卡车先倒驶接近障碍地段,桥住与下半节桥末端固定,后者在动力油缸液压作用下向障碍伸去,与此同时两根桥柱随着落下。当下半节桥伸到全长时上半节桥也随之与其固定。随后动力油缸又将两节桥一起向前推出,直到全部展开。当上半节桥伸展到全长后两个半桥节下落,桥柱支靠在地面上。随着桥体下落,两个连在一起的半桥节的全部重量压在卡车尾部地面上,而桥樑中部的重量则落在各为1m正方的两个桥柱基座上。接着将1块跳板固定在桥车尾部,为第二辆卡车倒驶到桥上架设桥跨的第二部分做准备。第二辆架桥卡车的架桥过程与第一辆完全相同。一旦第二跨桥架好后,另外1块跳板便安装在桥的另一端。至此,桥完全架好。在重型车辆通过桥之前,必须对桥进行水平调整。如要架设更长的桥,可再增加桥节和桥柱。最长桥为60m。
性能数据
乘员2人
驱动型式6×6
车重21800kg
车长9.6m
车宽2.85m
车高3.4m
公路最大速度85km/h
攀垂直墙高0.8m
桥樑结构类型双节、双车辙、平推式
载重量42吨级
桥长10m(单车)
桥宽3.75m
最大架设高度4m
架设高度变化范围±2m
最大架设长度60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瑞典brobv 941 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591
国别 瑞典
名称 brobv 941 装甲架桥车
brobandvagn 941 armoured bridgyer
生产单位 赫格隆和桑纳公司车辆分部
ab haegglund and soener vehicle division,se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瑞典
概述
该车每一辆样车于1968年制成,1972年底投产,次年赫格隆和桑纳公司交付了17辆,装备瑞典陆军。
结构特点
该车採用铝合金制成的平推式车辙桥可在水中漂浮,而桥车以瑞典bgbv-82装甲救援车作基础车,具有两栖能力,靠履带划水推进,并能将漂浮的桥体拖在车后。车体前部有液压操纵的推土铲,用于平整场地,架桥时作驻锄,使车保持稳定。车上还设有机枪、烟幕弹发射器和浮游装置等设备。
架设装置为液压操纵的伸缩式导梁,用于架设和撤收桥体。当桥车驶抵河流或壕沟时,首先将推土铲落地,伸缩式导梁展开,直到搭到对岸。接着桥沿导梁滑向对岸,然后收回导梁。这时近岸的桥体也落下,搭在岸上。架设机构撤回成行军状态,推土铲升起,车辆驶过桥樑。全部作业时间少于5min,所有乘员都在装甲保护下操作。必要时可留1名乘员在车外,通过与车内的通话装置指挥桥的架设。
该车入水前,将车有的防浪板竖起,车底电动排水泵接通,漂浮的桥体被拖在车后带走。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车重
载桥28400kg
无桥21400kg
车长
载桥17m
无桥6.7m
车宽
载桥4m
无桥3.25m
车高
载桥3.24m
无桥2.9m
车底距地高0.41m
履带宽450mm
履带着地长3.6m
单位压力82.4kpa
最大速度
公路56km/h
水上8km/h
行程400km
燃料储备550l
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6m
越壕宽2.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沃尔沃-潘塔(volvo-penta)
型号thd100c
类型直列6缸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228kw/22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沃尔沃-潘塔(volvo-penta)
型号r61
前进档/倒档数8/2
第268页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12具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152ah
桥樑结构类型平推式车辙桥
载重量50t
自重量7000kg
桥长15m
桥宽4m
架设方式平推式
架桥和收桥时间3~5min
作业人员4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瑞士pz68 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761
国别 瑞士
名称 pz68 装甲架桥车
brueckenlegepanzer 68
生产单位 瑞士艾德格建筑结构厂
eidg konstruktions werkstatte schweiz,ch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瑞士
概述
1965年初,瑞士有关部门提出以pz61式坦克为基础进行架桥车的设计,由艾德格建筑结构厂为主承包商并负责桥体设计。1967年制成样桥,但在进行部队试验时未被验收。1969年主承包商以pz68aa2坦克为基础车,採用了铝合金材料的桥体结构,试制了新的架桥车样车,1971年经技术和部队试验,证明性能良好。1972年生产了第一辆pz68架桥车,1974年军方与主承包商签定了订购合同,1977年投入批量生产,装备瑞士部队。
结构特点
该车的铝合金桥体系板桁结构,由两条车辙道和横向联结件组成,主要作单跨桥使用,但也可作双跨或多跨桥用(这时还需要专用的桥樑运输车)。桥车是以pz68aa2坦克为基础车改装的,零部件的通用程度高,因此既便于保养,又降低了造价。架设系统由架设机构、动力源和传动系构成。架设机构位于两条车辙之间,主要包括托架、导梁、滑轮、桥体紧固装置和液压系统。由1个辅助的4缸柴油机提供动力,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架设机构。该机构上有照明灯,便于夜间作业。架设过程为:桥车驶到障碍附近,然后作业人员起动辅助柴油机,松开运输时用的紧固装置,将导梁推向对岸,待导梁搭到对岸后,桥体从上面滑过去,待滑到对岸后,收回导梁,使桥体近端着地。这时桥与架设机构分离,导梁恢复到水平位置。架桥时间为2~3min,收桥时间为5min。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车重
载桥44000kg
无桥37200kg
车长
载桥20.1m
车宽
载桥3.9m
车高
载桥3.3m
车底距地高0.4m
履带中心距2.59m
履带宽520mm
履带着地长4.22m
单位压力96.1kpa
公路最大速度55km/h
行程
公路300km
越野160km
燃料储备855l
涉水深1.1m
爬坡度70%
攀垂直墙高0.7m
越壕宽2m
发动机
生产公司mtu
型号mb837
类型8缸柴油机
功率/转速485kw/22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半自动
前进档/倒档数6/6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量8具
装甲厚度20~60mm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4个/6v/360ah
桥樑结构类型双车辙、平推式桥
载重量
一般限制重量50t
最大重量60t
自重量6800kg
桥全长18.23m
桥宽3.79m
最大车道宽3.55m
克服障碍宽
单跨16~18m
双跨约30m
三跨约40m
架设方式平推式
单跨架桥时间约2~3min
单跨收桥时间5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mty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614
国别 苏联
名称 mty装甲架桥车
mtytahkmoctoykлaдчnk
生产单位 苏联
su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阿富汗、埃及、芬兰、民主德国、以色列、叙利亚、苏联等30多个国家
概述
50年代,苏联以t-54坦克底盘为基础研制了该车,并于50年代末取代了t-34架桥车,两者都採用平推跳板式结构。60年代末为mty-20所取代。
结构特点
1.桥体
该车桥体系平推、跳板式结构,採用钢质材料,由4条箱形桁架板组成,主桁架构成的主车道称为外车道,供履带式车辆或宽大轮式车辆通行,在其内桁的一侧焊有悬臂副桁架构成内车道,以增大车辙宽度,供小型车辆通过。为防止车辆打滑,在车辙桥面上每隔一定距离镶嵌1块方木。两车辙之间弹性连接。在内车道的两端有小跳板,运输时摺叠在主车道的顶部,架桥时可以翻转下来。两条车辙道之间的车体中央安装1挺12.7mmДШk高射机枪,在架桥之前将其拆除。
第269页
2.架设机构
架设机构主要由悬臂架设梁和链传动装置组成,前者主要用于放下和提升桥体,后者用于推动桥体沿悬臂架设梁前送和后送。架设程序如图所示。当桥车驶近障碍时,操纵链式传动装置使悬臂架设梁连同桥体一起向前推出,前者到达极限位置时停止,而桥体沿着它继续推进,当桥体前端到达对岸后,操纵悬臂架设梁,使桥前端下降并座落在对岸支点上,然后将桥体近岸端放下,这时悬臂架设梁脱离桥樑,桥车收起架设梁驶离架桥点。收桥作业可从桥的任意端进行,而作业程序则相反。
3.桥车
桥车以t-54坦克底盘为基础,部件与t-54的基本相同。
性能数据
乘员2人
车重(载桥)34000kg
车长(载桥)12.3m
车宽(载桥)3.27m
车高(载桥)2.87m
车底距地高0.425m
履带中心距2.64m
履带宽580mm
履带着地长3.84m
单位压力74.6kpa
公路最大速度48km/h
行程400km
燃料储备812l
涉水深1.4m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0.8m
越壕宽2.7m
发动机
型号b-54
类型v型12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382kw/20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手操纵
前进档/倒档数5/1
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12.7mm/ДШk/机枪/1挺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容量4个/280ah
桥樑结构类型平推跳板车辙桥
最大载重量50t
自重量5000kg
桥长12.3m
桥宽3.27m
桥高1.0m
跨距11m
单车辙板宽1.235m
两车辙道净间距0.8m
架桥时间3~5min
收桥时间5~25min
作业人员2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mty-20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236
国别 苏联
名称 mty-20装甲架桥车
mty20tahkmoctoykлaдчnk
生产单位 苏联
su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阿富汗、民主德国、埃及、芬兰、印度、以色列、叙利亚和苏联等
概述
该车以t-55坦克底盘为基础改装而成,用于取代旧式的mty架桥车,但仍保留了旧车的平推式架桥方式,所以隐蔽性好,系60年代苏军装备的装甲架桥车,是比较先进的架桥器材。驻锄在架桥时下降以起支撑车辆的作用。
结构特点
该车桥樑是车辙式铝合金箱形结构。每条车辙道分为3段,每段之间用铰链连结。中间一段为主桥体,两端各有1节向中间摺叠的楔形小跳板。运输时两节小跳板翻转置于主桥体的上方并固定在桥面上。
架设方法基本与mty架桥车相同,不同的是在架桥前先展开主桥体两端的小跳板,然后放下车前的稳定驻锄。架设程序参阅mty架桥车相同,不同的是在架桥前先展开主桥体两端的小跳板,然后放下车前的稳定驻锄。架设程序参阅mty架桥车的程序。
该车具有三防设备,其余各部件均与mty基本相同。
性能数据
乘员2人
车重(载桥)37000kg
车长(载桥)11.64m
车宽(载桥)3.3m
车高(载桥)3.4m
车底距地高0.425m
履带中心距2.64m
履带宽580mm
履带着地长3.84m
单位压力81.4kpa
公路最大速度50km/h
行程500km
燃料储备960l
涉水深1.4m
爬坡度40%
攀垂直墙高0.8m
越壕宽2.7m
发动机
型号b-55
类型v型12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426kw/20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手操纵
前进档/倒档数5/1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容量4个/280ah
桥樑结构类型双车辙、摺叠跳板平推式桥
载重量60t
自重量7000kg
最大桥长20m
桥宽3.3m
桥高1m
跨距18m
第270页
架桥时间5min
收桥时间5~7min
作业人员2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履带式水陆架桥系统a6c(t)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65
国别 苏联
名称 履带式水陆架桥系统
АБc(t)moctoykлaдчnkАmфn6nr
生产单位 苏联
su
装备情况 苏联
概述
苏联驻民主德国的集团军已配备了新的履带式水陆架桥系统,西方称它为АБc(t),它类似于联邦德国国的m2水陆架桥和门桥系统,因其是履带式的,所以越野机动性较好。该系统在行军状态约长12m,宽3m和高3.3m,水上浮游时两个全车宽的浮桥并排放置,行军时一个叠放在另一个上面。全封闭式驾驶室位于车前。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履tmm机械化车辙桥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484
国别 苏联
名称 tmm机械化车辙桥架桥车
tmmkoлenhыnmoct,cmohtnpoвahhыn
ha
生产单位 苏联
su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装备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匈牙利、中国和南斯拉夫
概述
该车由跨距为10.5m的4座桥樑组成,每座桥组装在1辆改进了的kpА3-214型7t(6×6)卡车或kpА3-2553 7.5t(6×6)卡车上输送,并从车辆后部架设。后一种卡车的架设机构有所改进,并且它的备用车轮存放在驾驶室顶部。其上装载的桥樑称为tmm-3型桥。在全部4组桥中前3组装有整体式可谓桥柱,第四组未装桥柱,因为它是在第三跨桥和对岸之间架设。
结构特点
桥体和桥柱整体安装,在运输期间桥柱呈摺叠状位于剪式桥下面。架桥之前必须先将桥柱调到准确高度以便桥架好后桥面呈水平状态。车辙道完全展开时桥面宽3.8m。桥柱调好后卡车倒驶向河岸,这时液压架桥桁梁将摺叠桥提升至垂直状态,并由绞盘系统和钢绳将桥矫正,使桥体慢慢下降。当桥体下降到指定位置后与桥连在一起的桥柱摆动到位。桥架好后钢索与桥分离,架设桁梁回到行军位置,卡车驶离。上述过程一直重复进行,直到所有的桥组全部架设完毕为止。必要时可以使用4组以上桥樑。撤收作业可从桥的任一端进行。收架和架桥所需时间相同。
用4组桥跨架设的1座tmm重型机械化桥全长达40m,白天架设所需时间约需45~60min;夜间架设时间约需60~80min。为了减少暴露的可能性,该桥还可架设在水面以下,但比正常的架设方法所需时间约长50%。当水障深度超过5m或斜坡太大时可以採用圆木和金属板支架,以便支承桥柱。
性能数据
驾驶室座位 1+2人
驱动型式 6×6
车总重 19500kg
车长 9.3m
车宽 3.2m
车高 3.15m
车底距地高 0.36m
轮距 2.03m
轴距 4.6+1.4(m)
公路最大速度 55km/h
行程 530km
燃料储备 450l
涉水深 1m
发动机
型号 rm3m206Б
类型 6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 151kw/20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 手动
前进档/倒档数 5/1
分动箱 2速
轮胎规格 15.00×20
桥樑结构类型 机械化剪刀式车辙桥
载重量 60t
桥重 7000kg
桥长(每一桥跨) 10.5m
桥宽 3.8m
桥柱长 可在1.7~3.2m范围内调节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义大利a26阿斯特拉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743
国别 义大利
名称 a26阿斯特拉装甲架桥车
astra armoured brdgyer a26
生产单位 阿斯特拉车辆工业有限公司
astra veicoli industriali spa,it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少量装备义大利和以色列
概述
60年代末期,位于皮亚琴察的阿斯特拉公司研制一种可装在如m47、m48、m60或逊邱伦坦克底盘上的剪式桥,曾分别以m47底盘和以逊邱伦底盘为义大利和以色列进行小批量生产。
结构特点
该车的剪式桥樑用铝-钢制造,全长21.4m,可以越过净跨距为20m的障碍,全宽4m,最大载重量为54t。桥的每个端部可绕轴翻转,因此可作桥住用。2座连成1座,跨距可达到36m或38。可在下列条件下架设和撤收:
1.在架桥和收桥期间,桥端部下和桥车下的地面最大水平面差距为0.1m~0.5m;
2.桥两端的最大水平面差距为-2m~+6m;\ 3.在架桥和收桥期间履带下和桥下的地面间的最大纵向倾角约为11°;
4.桥车下和桥下的地面之间最大横向倾角约为3°26′;
5.在架桥和收桥期间车辆的最大倾角约为6°;
6.桥负载时的最大扭转角约为6°;
7.端部跳板的倾斜度在25°以内任意调节,并可在85°固定。
性能数据
桥樑结构类型双摺叠、双车辙剪刀式桥
载重量54000kg
桥长21.4m
桥宽4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西班牙m-47e2 vlp装甲架桥车
第271页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279
国别 西班牙
名称 m-47e2 vlp装甲架桥车
m-47e2 vlp armoured bridgyer
生产单位 塔尔博特公司
talbot,es
现状 样车
概述
该车是由m47坦克改造而成,目前只制造了1辆样车,在底盘上装了1座很像义大利阿斯特拉集团(astra group)设计生产的突击桥。
结构特点
该车桥体吸收了义大利阿斯特拉桥的许多特点,系剪式桥,属于60吨级。桥的三处用铰链连接,一处在中央,为展开桥使用;另外两处在两端的跳板处。两条车道各宽1.52m,中间间隔为0.96m能供各种车辆通行,甚至吉普车也能通过。
桥车内载乘员2人,乘员舱为单独封闭结构,可用来承受阿特拉斯架桥机构用的液压动力系统的部分重量。悬挂装置、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改用m60坦克的型式。
性能数据
乘员2人
车重
载桥54000kg
无桥44700kg
车长
载桥10.8m
无桥10.4m
车宽
载桥4m
车高
载桥3.8m
无桥3.08m
车底距地高0.47m
履带宽580mm
履带着地长3.91m
单位压力
载桥115kpa
无桥95.2kpa
最大速度(载桥)43km/h
行程600km
燃料储备1500l
涉水深1.2m
爬坡度(载桥)45%
攀垂直墙高0.48m
越壕宽2.4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泰莱达因·大陆(teledyne continental)公司
型号avds-1790-2d
类型12v风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559kw/24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阿里逊分部(gmc allison)
型号cd-850-6a
类型液力机械传动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电容6个/12v/300ah
桥樑结构类型双车辙剪刀式桥
载重量60吨级
自重量9300kg
桥长21.4m
桥宽4m
架桥方式剪式展开
架桥时间约4~5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印度新型装甲架桥车--卡梯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01
别 印度
名称 卡梯克装甲架桥车
kartik armoured bridgyer
研制单位 印度
in
现状 研制
概述
该车在1989年印度新德里举行的阅兵式上首次露面,名叫卡梯克(kartik),採用胜利/维克斯mk1坦克的底盘,上面架有一座液压操纵的剪式桥,跨距21.6m,不久即将装备部队。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英国奇伏坦克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3342
国别 英国
名称 奇伏坦克装甲架桥车
chieftain armoured bridgeuncher
研制单位 军用车辆工程设计院
military vehicles and engineering establishment,gb
精密液压件和管路液压控制件
生产单位 桥车底盘 皇家兵工厂,1986年该厂转让给维克斯公司防务系统分部
royal ordnance factory,vickers defence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英陆军的一个团,第32装甲工兵团,皇家工程兵
概述
该车从1962年起由军用车辆工程设计院和精密液压件和管路液压控制件分公司联合研制,以后又对某些部件重新设计。1971年由皇家兵工厂生产了第一辆样车,1974年开始批量生产,并于同年装备部队,用于取代从1962年起服役的逊邱伦装甲架桥车。为了增加这咱车的数量,于80年代初,维克斯防务系统公司又将11辆奇伏坦克主战坦克(mk1和mk4)改造成架桥车,称为mk6装甲架桥车。比现有的装甲架桥车约重3000kg。这种车上装有效率更高的液压泵和液压系统,设置了1块端面尖斜板用于安装皮尔逊(pearson)履带宽扫雷犁系统,在桥悬臂内装有通话系统。第一辆mk6车已于1985年完成,同年底交付首批产品,1986年底11辆全部交付给英国陆军。
结构特点
该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1辆桥车配有两种桥,一种是剪刀式双车辙8号桥;另一咱是单节跳板式9号车辙桥。8号桥长24.4m,在世界上同类架桥车中居首位;9号桥长约13.4m。上述两种桥,除了桥长和结构有所区别外,基本作业情况相同。为简便起见,这里以8号桥为例,对桥体、架设机构、架设程序和桥车进行详述。
1.桥体
8号桥为剪刀式、双车辙结构,桁梁和架设机构用高强度热处理镍合金钢制造,由国际镍金属公司研制。桥面节板和缘板用铝合金焊接而成。桥上的两条车辙道每条宽为1.62m,两条之间的中心间隙之0.76m,总宽度约4m。每条车辙道由4节桥板组成,中间两节桥板,每节长7.6m,端部两节斜面板,每节长4.55m,每节之间由铰链连接。桥总长约24.4m,最大载重等级为60t。象漫游者(rover)那样的轻便越野车可1条车辙道上行驶通过。同样规格的两辆车可在桥上并肩而过。在端部斜面板上装有堤岸传感器,目前还在研究安装沟宽测定器。
第272页
为跨过比制式8号桥更宽的沟,将伸长的桥柱装在制式8号桥的、可搭拉在对岸的端部斜面板上,当桥体完全伸直时,允许桥柱展开并下降到位。之后桥柱便能支承8号桥并可使另一辆架桥车通过装桥柱的桥樑去架设另一座桥。
8号桥安装在桥车上,9号桥座落在牵引1辆半拖车的斯卡梅尔·克鲁萨德(scammell crusader)的牵引车上。
目前正在研制由该架桥车承载的70吨级的3种桥,一是摺叠式10号剪式桥,长26m;二是非摺叠式11号桥,长16m;三是12号桥,长13.5m。对于12号桥,则可承载2座,一座坐落在另一座上。
经过改装,某些奇伏坦克架桥车可装上与逊邱伦avre 105皇家装甲工程车相同的扫雷犁装置。
架设机构主要包括泵、油缸和阀门的液压系统以及连杆、推桿、支撑架和底座等机件。
(1)泵 这是一种轴向柱塞泵,功率较大,因而可获得较高压力。泵的流量可调。当油缸以最大速度工作时可以保证足够压力,并使油缸在整个行程中保持恒压。这种变量泵的流量为102l/min,由车辆的主发动机经专用驱动装置带动。除主泵外,还有1个小型备用的轴向柱塞泵,在标定压力下,流量为4.5l/min。
(2)油缸 在液压系统中还有5个油缸,通过油缸、连杆、推桿和支架等动作完成对桥体的撑起(或收回)、翻转、展开(或摺叠)和降落的全部架桥过程。架桥过程分为3个程序,2个油缸在第一程序时工作;另2个油缸在第二程序时工作,第五个油缸在第三程序时工作。
架桥过程的3个程序的动作为:
(1)第一程序 当卡夹解脱,便开始架设。两个油缸开始工作,在其作用下桥体在架设机构的底架上转动,直到架设机构的底座支撑在地面上,这时桥体开始升高。当第一程序终了时整个桥体仍呈摺叠状态,但与地面呈30°左右的倾角。
(2)第二程序 另2个油缸开始工作,继续推动桥体直至呈垂直状态。此时架设机构的底座完全支撑在地面上,且接近水平状态。由于推桿和四连杆机构的作用,桥体呈剪状张开。
(3)第三程序 第五个油缸工作,桥体继续展开,同时围绕着桥体的架设端作旋转运动,当桥体的自由端接触到对岸后,推桿逐渐松脱。在油缸的连续作用下,桥体的中间铰接点形成刚性结构。
最后架桥车倒驶,离开已架好的桥,同时所有的油缸收回,车辆驶向后方,支接受新的任务。
2.桥车
该车採用了奇伏坦主战坦克的底盘,车内的布置基本相同,驾驶员在车体前部,配有单扇舱盖和1个潜望镜,车长和报务员在驾驶员后面,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採用霍斯特曼(horstman)悬挂,这是一种平衡式螺旋弹盖悬挂系统。车体每侧有6个负重轮,每2个为1组,每1组与1个平衡肘支架连接。在第一和第六负重轮位置装液压减振器。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车体每侧有3个托带轮。在履带外部有裙板。车内还有三防装置。在行军状态时8号桥(或9号桥)呈摺叠状态搁置在此桥车上。
性能数据
(动载8号桥时)
车重53300kg
车长13.741m
车宽4.165m
车高3.923m
车底距地高0.5m
履带宽610m
履带着地长4.8m
单位压力88.3kpa
公路最大速度48km/h
燃料储备950l
最大行程400km
涉水深1.066m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0.9m
越壕宽3m
发动机
生产公司里兰德(lend)
型号l60
类型2冲程直列6缸对置活塞水冷多种燃料发动机
功率/转速537kw/21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self-插nging gears limited)
型号tn12
类型机械式传动装置
前进档/倒档数6/2
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通用机枪/2挺
电气系统电压28.5v(标定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4个/12v/200ah
桥樑型号8号9号
桥樑结构类型剪刀式跳板式
载重量60吨级60吨级
自重量12200kg9144kg
展开长度24.384m13.411m
桥宽4.165m4.165m
车道宽4.012m4.012m
单条车辙宽1.62m1.62m
最大跨距
坚硬河岸22.86m
松软河岸22.25m
架桥时间3~5min3~5min
收桥时间10min10min
作业人员3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英国维克斯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455
国别 英国
名称 维克斯装甲架桥车
第273页
vickers armoured bridgyer
生产单位 维克斯公司防务系统分部
vickers defence systems,gb
装备情况 奈及利亚(12辆)
概述
70年代末,维克斯公司防务系统分部开始了该车的初步设计,以满足订购数量日益增多的维克斯主战坦克对保障车辆的要求。1981年奈及利亚首批订购6辆,1985年又订购6辆。
结构特点
1.桥体及其架设机构
该公司提供给奈及利亚的两批装甲架桥车,桥体都是传统式结构。桥长13.41m,军用载重级为60~70吨级。架设机构由液压操纵,动力由主发动机功率输出装置驱动的泵提供。架桥作业分为4个步骤:
松开桥樑的固定和夹紧装置;
液压操纵架桥;
桥体脱离架设机构;
桥车后退,离桥。
收桥时架桥车与桥体对准,架设支臂与升桥支架相结合,然后液压升桥机构将整座桥收回到车顶,以备后用。
2.桥车
该车内有驾驶员、无线电操作员和车长共3名乘员。採用了维克斯主战坦克的车体、动力装置和行动部分。车体结构分为前、中、后3个舱。前舱被驾驶员右侧的仪錶板分割成两部分,驾驶员位于前舱中心线位置,桥车和桥樑的控制装置安装在驾驶舱内。中间舱和前舱之间有1个很大的开口,驾驶椅靠背放倒后,驾驶员可从中间舱邮入驾驶舱,这样,不打开车辆舱门,乘员就可在车内调换位置。中间舱设有车长和无线电操作员座椅,车长座椅位于旋转指挥塔的正下方,车长右后方为电台和无线电报务员;左后方为液压泵、滤清器、油箱、阀门和操作架设机构的其他部件。动力和传动装置安装在后舱。两侧履带翼子板上方装有袋状油箱。车体前后分别焊有吊耳和牵引钩。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车重(载桥)43910kg
车长(载桥)13.7m
车宽(载桥)4.16m
车高(载桥)3.25m
车底距地高0.432m
最大行程600km
燃料储备1000l
涉水深1.1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914m
发动机
生产公司罗尔斯-罗伊斯 (rol ls-royce)
型号cv12-800e
类型12v柴油机
功率/转速588kw/2300r/min或通用汽车公司12v-71t柴油机,功率为529kw/2500r/min
传动装置
型号tn12
类型自动传动
离合器类型离心式
转向装置类型梅利特(merritt)再生产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电气系统电压24v
桥樑结构类型单节翻转式
载重量60~70吨级
桥全长13.4m
桥宽4.16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中国84式坦克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015
国别 中国
名称 84式坦克架桥车
type 84 armoured bridgyer
研制单位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生产单位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现状 按需要生产
装备情况 装备中国部队,并用于外贸
概述
该车是在79式坦克底盘上发展的,主要供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反坦克壕沟、弹坑、崖壁、沟渠和较窄的河流上架桥,保障坦克和车辆通过,亦可用于加强公路桥或加固被破坏的桥。
结构特点
该车包括桥樑、架设机构、作业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及坦克底盘。
桥樑由两个各9m长的半桥组成,採用箱式结构。平时两个半桥上下叠放在底盘上,作业时通过连桥机构将两个半桥连成一个整桥。
架设机构是为了把安放在底盘上的桥樑架设在选定的地点上或撤收架设好的桥樑而专门设置的,含有前悬樑、后摆梁、桥固定器和前支撑器,后者具有推土功能。桥的架设方式为对接平推式。
桥的架、收採用全液压驱动方式。架桥作业动作由电气控制分阶段进行,并有信号显示。叠、连桥由程序控制,电液操纵,可在45s内自动完成。可从任一端架桥和收桥,操作简便,使用可靠。
该车採用79式坦克底盘,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伴随主战坦克行军作战。动力传动部分布置以及行动部分均无变化。按全车高度不超过3m的要求,对悬挂进行重调,使车底距地高保持413mm。车体甲板适当减薄,前甲板厚度为80mm,两侧甲板厚度为45mm,因此车体长减少37mm,车体外宽减少70mm。驱动液压系统液压泵的动力由发动机经传动箱向前引出,车体中部除液压系统外,还设置2个乘员座位,从顶门出入。
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38500kg
空车重量(不带桥)30500kg
乘员2~3人
第274页
单位功率11.1kw/t
单位压力83.7kpa
基型底盘79式坦克底盘
车长
带桥9.879m
不带桥9.784m
车体长5.965m
车宽3.270m
车高
带桥2.978m
不带桥2.700m
履带着地长3.845m
履带中心距2.640m
履带宽580mm
车底距地高0.413m
发动机
生产公司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型号12150l-7bw
类型12v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426kw/2000r/min
最大速度50km/h
平均速度20~25km/h
燃料储备930l
最大行程365km
最大爬坡度49%
最大侧倾行驶坡度27%
7.62mm班用机枪1挺
枪弹基数1500发
有效射程800m
无线电台型号/数量89型/1台
车内通话器型号/数量803型/1套
发电机型号/电压/功率gft6000式硅整流/28v/6kw
蓄电池数量/型号/电压/容量4个/65式/24v/280ah
桥重8000kg
桥长
全桥18m
半桥9m
桥宽3.2m
车辙宽
主桥0.6m
副桥0.55m
桥体载重量
主桥40000kg
副桥8000kg
水平架设跨度16m
高差架设允许高差4m
上下坡架设允许坡度10°
侧倾坡架设允许坡度8~10°
水中架设作业许可水深1.1m
架桥时间3~4min
收桥时间3~4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以色列eyal装甲架桥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688
国别 以色列
名称 eyal装甲架桥车
eyal armoured vehicleunched bridge
生产单位 eyal 工程和工业有限公司
eya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pany limited,il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以色列
概述
该车是一种50吨级的剪式桥,可以採用m47、m48、m60或逊邱伦坦克的基型底盘。整套架桥车系统由基型桥车、桥体、液压系统和架设机构组成。桥长21.4m,中央用铰链连接,约在3min内架好,两名乘员不必离开车辆。
架设动作由液压操纵,先从桥车上提升起承受桥体的主梁,定位支架撑地,然后液压缸继续提升承受桥体的主梁,直到桥完全展开并架设到位。该桥可在夜间或-30°~+70c的条件下架设。可从任一端架设或撤收。液压系统和桥车上的提升梁还可以承载由拖车或其他车辆装、卸的桥樑。
性能数据
(用m47坦克底盘)
乘员2人
总重约53000kg
车全长10.8m
车全宽4m
车全高3.83m
最大速度43km/h
桥樑结构类型双车辙剪刀式桥
载重量50吨级
自重约10000kg
桥展开全长21.4m
桥宽4m
桥高1.25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奥地利4kh7fa-sb20神鹰装甲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784
国别 奥地利
名称 4kh7fa-sb20神鹰装甲抢救车
4kh7fa-sb20 greif 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生产单位 施泰尔-戴姆勒-普赫公司
steyr-daimler-puch ag,at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阿根廷(10辆)、奥地利(50辆)、玻利维亚(25辆)、摩洛哥(11辆)、奈及利亚(15辆)
概述
该车採用了sk105轻型坦克底盘,第一辆样车于1974年完成,1976年至1977年完成了第一批生产型车。
结构特点
该车的车体是全焊接结构,绞盘和乘员舱设在车前,乘员通过位于车体左侧的两扇门出入乘员舱;在车顶部有舱口;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发动机的顶甲板上面是贮物平台,用于装载备用部件。该车採用扭杆悬挂,行动部分有5对负重轮,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有3对托带轮;在第一和第五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
液压吊车安装在上部结构的右前方,在行军状态时转向车后部。吊车可旋转234°,吊臂可从0°升高到60°,还能从正常的3m长延伸到3.9m,最大起吊重量为6000kg。吊车上备有42m钢绳,能够吊起sk105轻型坦克的整个炮塔。
主绞盘位于车体内较低的位置,通过车前部引出钢绳,在涉渡时这个开口须进行密封。绞盘上缠有长95m、直径为24mm的钢绳,绞盘最大拉力为196kn(20000kg),能拖救出sk105轻型坦克和施泰尔(steyr)装甲人员输送车。倾斜驻锄安装在车体前部,与主绞盘结合使用。
第275页
车内携带包括切割和焊接设备等多种工具。在乘员舱内有三防装置、通风和加温装置。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车重19800kg
车长6.705m
车宽2.500m
车高
全高2.740m
至车体顶2.300m
车底距地高0.40m
履带中心距2.12m
履带宽380mm
履带着地长3.040m
单位压力73.6kpa
公路最大速度67.5km/h
公路最大行程625km
燃料储备500l
涉水深1m
爬坡度70%
侧倾坡度40%
攀垂直墙高0.8m
越壕宽2.1m
转向半径7.2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施泰尔(steyr)
型号7fa
类型6缸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235kw/23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zf
类型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6/1
防空机枪口径/型号/数量12.7mm/m2hb/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4具
弹药基数(机枪弹)1500发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180ah
主绞盘
最大拉力196kn
钢绳长度95m
钢绳直径24mm
吊车
最大起吊重量6000kg
吊臂可调长度3.0~3.9m
吊臂俯仰角0~+60°
驱动方式液压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巴西伯纳迪尼轻型装甲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627
国别 巴西
名称 伯纳迪尼轻型装甲抢救车
bernardini light 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伯纳迪尼工业贸易公司
bernardini s/a industria eercio,br
生产单位 伯纳迪尼工业贸易公司
bernardini s/a industria eercio,br
现状 样车
概述
巴西伯纳迪尼工业贸易公司和陆军技术中心联合研制了一种轻型装甲抢救车。该车採用x1a2轻型坦克的底盘,车内前置1台134kw的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发动机,仍採用螺旋弹簧式悬挂。车上有两台绞盘,一台位于车内,另一台安装在车左侧。该车目前正在接受巴西陆军鑑定。
性能数据
车重10000kg(大约)
单位压力66.7kpa
车长5.220m
车宽2.480m
车高2.520m
履带宽420mm
车底距地高0.45m
最大速度55km/h
爬坡度60%
发动机
生产公司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enz)
功率132kw\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比利时西布玛斯(6×6)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902
国别 比利时
名称 西布玛斯(6×6)抢救车
sibmas(6×6)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比利时机械制造公司
belgian me插nical fabrication,be
生产单位 比利时机械制造公司
belgian me插nical fabrication,be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马来西亚24辆
概述
该车是西布玛斯(6×6)基型系列车辆中的一种变型车,使用了与后者相同的基型车体和驱动部件。该车未经样车生产便正式投产,1983年生产的车辆保留了西布玛斯(6×6)车族的许多通用部件。
结构特点
车体为全焊接结构,具有防水性能和防护7.62mm穿甲弹的能力。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正中央,前面装有3块联弹玻璃窗,其后是车长的圆形舱口,在其座圈上装有1挺7.62mm机枪,仰角为65°,俯角为-10°。在车长舱盖和吊车支架之间有1个大顶舱,车体尾部右侧有1扇出入门。在车体内车长位置和靠近侧门的地方有3个面向后的座位供抢救人员使用。
发动机的布置、型号、悬挂和驱动装置均与其他西布玛斯(6×6)车辆一样。
车辆外安装的专用抢救设备包括两个液压推土铲,1部液压吊车和两个绞盘。
两个可摺叠的推土铲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前部和后部。液压吊车安装在车体顶部中央,吊臂可伸缩,在1m长的起重臂时起吊重量为10.5t,在3.5m时起吊重量达3t,当吊臂伸长,起吊较重的物体时,需使用起重臂支架,此时可起吊8t。
第276页
两个绞盘中,一个为多用途液压主绞盘,安装在车辆中央,以便使钢绳导轮既能向前,也能向后伸展,拉力为196kn(20000kgf);另一个是辅助绞盘,安装在主绞盘之后,拉力为14.7kn(1500kgf),用于引出主绞盘的钢绳。
安装在车辆外的设备有前后2个牵引环;1台安装在车体后部、可360°旋转的应急用旋转警报灯;1根牵引索;1根起吊杆;成套随车工具以及斧子、铁锹、十字镐、沙管和贮物箱;8t液压千斤顶;手提油桶和水桶;急救箱;轮胎充气用的空气压缩机和两组6管式76mm烟幕弹发射装置。
车内可存放多种专用设备,如1个手提气焊机和1个10t液压千斤顶。车内装有1部甚高频电台和车内通话扬声器。驾驶员和车长备有工作帽。驾驶员使用1个被动式夜视仪。此外,车上还装有空调设备,供全车乘员使用。
性能数据
乘员2+3人
驱动型式6×6
全长(行军状态)7.630m
车宽2.540m
车高(至吊车顶)3.200m
车底距地高0.4m
轮距2.066m
轴距2.8+1.4(m)
接近角/离去角35°/35°
公路最大速度80km/h
燃料储备410l
公路最大行程800km
涉水深1.07m
最大爬坡度5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6m
越壕宽1.8m
发动机生产公司man
型号d2566mk
类型6缸直列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235kw/19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zf型号6hp-500
类型带液力变矩器全自动变速箱
转向装置类型动力助力
轮胎规格14.00×20
电气系统电压24v
主绞盘最大拉力196kn
辅助绞盘最大拉力14.7kn
吊车
最大起吊重量800kg
驱动方式液压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巴西恩格萨ee-11乌鲁图(6×6)修理和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592
国别 巴西
名称 恩格萨ee-11乌鲁图(6×6)修理和抢救车
engesa ee-11 urutu(6×6)repair and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恩格萨公司
engesa,br
生产单位 恩格萨公司
engesa,br
现状 生产
概述
该车採用了与ee-11乌鲁图装甲人员输送车相同的底盘,但只是为了修理和抢救的需要增加了一些设备。
结构特点
前置式液压绞盘安装在车体前下底板上,拉力为49kn(5000kgf),如採用滑轮,拉力可增加到98kn(10000kgf)。绞盘上有直径为11.1mm的钢绳45m。液压吊车起吊重量为3000kg,水平工作半径为4m,行军时吊臂向下摺叠,朝着车尾放置,工作时车体下面的稳定支腿撑地。在车内还可携带其他的修理和抢救设备,以便在前线进行修理和保养。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驱动型式6×6
车重15300kg
全长6.260m
车体长6.100m
车宽2.590m
全高约3m
车体高2.125m
车底距地高340mm
轮距2.10m
轴距3.05m
接近角60°
离去角58°
公路最大速度80km/h
燃料储备380l
最大行程750km
涉水深1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发动机
生产公司奔驰(benz)
型号om 352-as
类型6缸直列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139kw/2800r/min 或底特律柴油机(detroit diesel)公司6v-53n柴油机,156kw/2800r/min或底特律柴油机公司6v-53t涡轮增压柴油机\191kw/28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阿里逊(allison)
型号mt-643
类型自动传动
第277页
前进档/倒档数4/1
分动箱2速,带功率分出轴
转向装置类型液压转向
悬挂装置类型螺旋弹簧和双作用筒式减振器的独立悬挂(前)带平衡杆的恩格萨飞镖(boomerang)悬挂(后)
轮胎规格12×20 18pr
制动器类型液气、盘式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12.7mm/白朗宁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12具
枪弹基数600发
电气系统电压24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wpt-topas装甲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582
国别 捷克斯洛伐克
名称 捷克wpt-topas装甲抢救车
wpt-topas 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波兰改造;捷克制造
cs;pl
生产单位 波兰改造;捷克制造
cs;pl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民主德国、波兰陆军和海军陆战队
概述
该车是由捷克制造的ot-62装甲人员输送车(波兰称它为topas)改装而成,主要供装备Пt-76水陆坦克和topas装甲人员输送车的部队使用,波兰陆军称它为技术保障车,民主德国称它为抢救、保养和修理车。
结构特点
该车的车体为全焊接钢结构,乘员舱位于车体前部,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在车体后部。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正中央,有1个向外开启的单盖式加强舱口,舱盖上装有1个整体式观察镜,舱盖下方装有3个观察镜。车体前部左右两侧各有1个半圆形舱口,每个舱口上均装有3个观察镜,车长通常位于左侧舱口,其上装有单扇式舱盖;在右侧舱口上方的装甲支架上装有1挺7.62mm机枪,可360°旋转,俯仰范围为-15°~+18°。此外,在该车上还装有pПГ-7反里枪榴弹发射器,数枚Ф-1型手榴弹,1支信号枪。绝大多数车至少有两个顶舱,车体两侧各开1扇侧门。
该车具有两栖能力,水上行驶时靠两侧的水上推进器推进。入水之前需先竖起车体前部的防浪板和开启舱底排水泵。
车上装有与制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相同的三防装置,并有红外夜视仪。
该车的主要抢救设备包括1台拉力为24.5kn(2500kgf)的绞盘,钢绳长为600m,1台起吊重量为1000kg的人工操作吊车,可在不同部位上安装,此外还有备件,焊接设备、各种工具和1顶4人用帐篷。
性能数据
乘员5人
车重15000kg
车长7.000m
车宽3.140m
车高2.720m
车底距地高0.41m
履带中心距2.740m
履带宽360mm
履带着地长4.080m
单位压力52kpa
最大速度
公路60km/h
水上10.8km/h
公路最大行程500km
燃料储备417l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55%
攀垂直墙高1.1m
越壕宽2.3m
发动机
型号pv-6
类型6缸直列柴油机
功率/转速221kw/18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5/1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数量7.62mm/Пk/1挺
电气系统电压24v
绞盘
最大拉力24.5kn
钢绳长度600m
吊车
最大起吊重量1000kg
驱动方式人工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捷克斯洛伐克vpv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558
国别 捷克斯洛伐克
名称 vpv抢救车
vyprost‘ovaci pasove vozidle tracked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捷克
cs
生产单位 捷克
cs
现状 样车
概述
该车採用БmП-1步兵战车底盘,去掉炮塔,加装吊架、绞盘和驻锄等专用设备,发动机和行动装置与БmП-1车相同,但燃料箱的储油量增至480l。旋转式吊架安装在车后部,用液压操纵,最大起吊重量为6500kg,吊臂可调长度为2.9m。绞盘的牵引力为125kn,若使钢绳围绕1个或2个动滑轮缠绕,可分别提高到240kn或345kn。钢绳长120m,直径19min。对绞盘起平衡作用的驻锄在行军状态时可以摺叠,由两个液压缸操纵下动作。
该车有车长、驾驶员、抢救员共3名乘员,具有两栖能力,可涉过浪高不超过0.1m和流速不超过1.2m/s的水障碍,装备捷克摩托化步兵部队。
第278页
性能数据
主绞盘
钢绳长度120m
钢绳直径19mm
吊车
最大起吊重量6500kg
吊臂可调长度2.9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amx-30d装甲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980
国别 法国
名称 amx-30d装甲抢救车
amx-30d 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罗昂制造厂
atelier de construction de roanne,fr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法国陆军以及拥有amx-30主战坦克的其他国家,如智利、希腊、伊拉克、西班牙等
概述
该车主要用于抢救受伤或损坏的装甲战车,修理主要部件(如更换发动机)和进行工程作业。
结构特点
该车採用基型车amx-30坦克的底盘,有车长、驾驶员和两名机械师共4名乘员。驾驶员在车前偏左,有3个观察潜望镜,其单扇舱盖可向左转动。车长位于驾驶员后面的top7型指挥塔内,指挥塔上有10个潜望观察镜和1个放大倍率为10×的机枪瞄准镜,指挥塔后有机械师的出入口。
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车后,用防火隔板与乘员舱隔开,悬挂是扭杆式。
车体前部有由2个液压缸操纵、驾驶员控制的推土铲,可进行推土作业和在吊车工作时用于稳定车辆。
格利费(griffet)吊车安装在车辆右前侧,起吊重量为12000kg,吊臂能240°旋转。当吊车处于向前位置、推土铲呈支承位置时,起吊重量为15000kg。该吊车通常用于更换装甲战车的主要部件,如发动机和炮塔,为此在车后通常携带1台备份发动机。
主绞盘安装在车体中央,由3个子部件、构架、分动齿轮箱、带减速齿轮的绞盘鼓轮组成,直径34mm、长100m的钢绳由车体前部引出。绞盘设有保险装置,它含有两个由压力开关控制的超载灵敏油缸,当最大负荷达到343kn(35000kgf)时便自动地制动绞盘。绞盘外层钢绳的最大卷绕速度为23m/min,内层的最大速度为18.8m/min。retel tra251型辅助绞盘安装在车体前部,备有直径为11.2mm的钢绳120m,最大拉力为34.3kn(3500kgf)。
该车备有三防装置和加温器,在机械师舱口上方装有潜渡进气筒,坦克潜水深可达4m。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车重(载荷)38000kg
车长(推土铲升起,起重悬臂呈行军位置)7.530m
车宽3.150m
车高2.650m
悬臂呈最大展状态6.150m
车底距地高0.45m
履带中心距2.530m
履带宽570mm履带着地长4.120m
单位压力78.5kpa
公路最大速度60km
行程650km燃料储备1100l
涉水深2m
作5min准备后4m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0.93m
越壕宽2.9m
发动机
生产公司伊斯帕诺-絮札(hispano-suiza)
型号hs110
类型12缸水冷多种燃料发动机
功率/转速515kw/2400r/m
传动装置
类型机械式
前进档/倒档数5/5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3具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8个(2组,每组4个)/12v/100ah
主绞盘
最大拉力343kn
钢绳长度100m
钢绳直径34mm
辅助绞盘
最大拉力34.3kn
钢绳长度120m
钢绳直径11.2mm
吊车
最大起吊重量15000kg
吊臂回转角度240°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amx-13装甲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268
国别 法国
名称 amx-13装甲抢救车
amx-13 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克勒索-罗亚尔工业公司
creusot-loire industriel,fr
生产单位 克勒索-罗亚尔工业公司
creusot-loire industriel,fr
现状 完成生产,如果需要,可再生产
装备情况 大多数装备amx-13轻型坦克的国家,如阿根廷、智利、法国、印尼、秘鲁、突尼西亚、委内瑞拉等
概述
该车是法陆军制式履带式装甲抢救车,採用amx-13轻型坦克的底盘,最初由法国罗昂制造厂(are)生产,后由克勒索-罗亚尔公司生产。
第279页
结构特点
该车的车体前部是铸造结构,其余部分是焊接结构。驾驶员在车前左侧,有单扇式舱盖和3个观察潜望镜,发动机在驾驶员的右侧,乘员舱在车体中央。在上部结构前面有向内打开的舱盖。在车体每侧有1个观察孔,不用时用旋转式盖遮盖。在车尾有两扇向外打开的车门。车长位置在左侧,有单扇舱盖和8个潜望镜,车长右面为绞盘操作手,有1扇向后开的盖和1个潜望镜。悬挂装置为扭杆式,有5对负重轮,前置主动轮和后置诱导轮,4对托带轮。在第一和第五负重轮处有液压减振器。当使用悬臂吊车时,前悬挂装置闭锁。改进了主动轮,以便通过缠绕1根锚定的绳索而帮助车辆进行自救。
车体后部有4个驻锄,由手工操作下落。主绞盘有直径为25mm的钢绳50m,最大拉力为167kn(17000kgf)。当负荷达到137kn(14000kgf)时,警报灯发亮,而达到167kn(17000kgf)时,绞盘即自动停止工作。辅助绞盘的最大拉力为108kn(11000kgf),有直径为6mm,长120m的钢绳。a形吊架在车体前部,最大起吊重量为5000kg,起吊高度为3.4m,能吊起amx-13坦克的炮塔那样重的部件,行军时,吊架固定在车体后部。
车上携带两根引杆、250w夜间作业探照灯和1台1.8kw动力装置等器具和其他设备,没有三防装置和红外夜视仪器。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车重15300kg
车长(吊架在车后位置)5.600m
车宽
全宽2.590m
至履带外缘2.510m车高
悬臂呈存放位置2.615m
使用悬臂时4.650m
车体2.080m车底距地高0.430m
履带中心距2.160m
履带着地长2.800m
单位压力74.6kpa
公路最大速度
汽油机驱动60km/h
柴油机驱动65km/h
公路行程
汽油机驱动400km
柴油机驱动500km
燃料储备480l
涉水深1m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
向前 0.65m
向右0.45m
越壕宽1.6m
发动机
生产公司雷诺(renault)
型号sofam 8gxb
类型8缸水冷汽油机
功率/转速184kw/3200r/min\(或gm底特律柴油机,功率206kw)
传动装置
类型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5/1(2,3,4和5档有同步器)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5或7.62mm机枪/1挺
弹药基数2000发
装甲
乘员舱前部30mm
乘员舱两侧20mm
乘员舱顶部10mm
车体后部15mm
车体侧甲板15mm
前底甲板20mm
后底甲板10mm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4个/12v/95ah
主绞盘
最大拉力167kn
钢绳长度50m
钢绳直径25mm
辅助绞盘
最大拉力108kn
钢绳长度120m
钢绳直径6mm
吊车
最大起吊重量5000kg
最大起吊高度3.4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潘哈德vcr-at(6×6)装甲修理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709
国别 法国
名称 潘哈德vcr-at(6×6)装甲修理车
panhard vcr-at(6×6)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潘哈德和勒瓦索尔机械制造公司
societe de constructions mecaniques panhard & levassor,fr
生产单位 潘哈德和勒瓦索尔机械制造公司
societe de constructions mecaniques panhard & levassor,fr
现状 为出口生产
概述
该车是潘哈德vcr-at(6×6)装甲人员输送车系列的变型车,可以携带修理工具和备用的零部件,在第二、三线战场上对所有erc和vcr系列装甲车辆进行修理。
结构特点
该车的基本性能与vcr装甲人员输送车相同,但内部布置有很大区别,车内配置了1个工作间和可容纳驾驶员、车长和两名修理工共4名乘员的乘员舱。车外,在后门上方安装了外伸钢吊臂,起吊重量为500kg。
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正中央,驾驶舱正前方的倾斜甲板上装有小绞盘。主要工作间位于车长之后,内有2名修理工的座椅、1个虎钳工作檯,并可存放工具箱和备件。供选用的设备有三防装置、地面导航系统和前置式自救绞盘,其他辅助设备还有吊钩、牵引杆、烟幕弹发射器和辅助抢救用钢绳等。
第280页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驱动型式6×6
车重
战斗重量8200kg
空车重7200kg
车长
全长6.275m
车体4.875m
车宽2.478m
车高
全高2.710m
至车体顶2.130m
车底距地高0.315m
轮距2.16m
轴距1.66+1.425(m)
接近角53°
离去角45°
最大速度
公路100km/h
水上3.6km/h
公路行程800km
燃料储备242l
耗油量(公路)30l/100k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8m
越壕宽1.1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标緻(peugeot)公司
型号prv
类型6v水冷汽油机
功率/转速107kw/525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潘哈德(panhard)类型机械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6/1
悬挂装置类型螺旋弹簧和液压减振器(外轮);带液压千斤顶的中轮升起,用于公路行驶;6轮驱动用于越野
转向装置类型液压驱动2个前轮
轮胎规格11×16,泄气保用
制动器类型圆盘式,液压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或12.7mm/机枪/1挺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加拿v(8×8)装甲修理和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182
国别 加拿大
名称v(8×8)装甲修理和抢救车
lav(8×8)armoured repair and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
diesel division,general motors of canada limited
生产单位 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柴油机分部
diesel division,general motors of canada limited
装备情况 美国海军陆战队
概述
通用汽车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在莫瓦格(mowag)(8×8)皮兰哈(piranha)的基础上研制和生产了修理和抢救变型车。该车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採用,首批定货46辆,1986年交付。
结构特点
该车採用了莫瓦格皮兰哈的车体结构,但安装了美国的吊架和绞盘。hiab吊架的起吊重量为4125kg(伸出量最大时为1040kg),可360°旋转,吊臂的工作半径为1.37~4.7m。在正常情况下吊车放在车后的支腿上,必要时可用车辆外部的遥控盒操纵吊车,当吊臂伸展时支腿撑地,车后有绞盘,拉力为133kn(13608kgf)。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驱动型式8×8
战斗全量12860kg
车长
正常型7.376m
缩短型6.39m
车宽2.500m
车高
正常型2.845m
缩短型2.692m
最大速度
公路100km/h
水上10km/h
行程660km
发动机
生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底特律柴 油机(gm detroitdiesel)分部
型号6v-53t
类型6缸柴油机
功率/转速202kw/28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阿里逊(allison)
型号mt-653dr
类型自动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5/1
转向半径7.75m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7.62mm/m60/机枪/1挺
枪弹基数1000发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联邦德国bpz2型装甲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211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bpz2型装甲抢救车
bergpanzer 2
研制单位 克虏伯·马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krupp mak maschinenbau gmbh,de
生产单位 克虏伯·马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krupp mak maschinenbau gmbh,de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澳大利亚(6辆)、比利时(36辆)、加拿大(8辆)、联邦德国(444辆和100辆改进型)、希腊(4辆)、义大利(69辆)、荷兰(52辆)、挪威(6辆)、土耳其(4辆)
第281页
概述
该车利用豹1式坦克底盘发展而成,称为bpz2型装甲抢救车,有70%的部件可与豹1坦克互换。1961年军方提出战术技术要求,1962年开始研制,1964年由容格·容根塔尔(jung jungenthal)公司制造样车,1966年由马克公司投入批量生产,1968年正式装备部队。该车能完成下列任务:
1.抢救因战斗行动和机械故障而丧失工作能力或淤陷的车辆;
2.牵引丧失工作能力的车辆;
3.更换发动机和炮塔之类的大部件;
4.用推土铲开路、排除障碍、挖掘壕沟和掩体;
5.向其他车辆加油或从其他车辆放油。
结构特点
该车的主要设备包括主绞盘、吊车、起重绞盘和推土铲,均由液压操纵。为了适应工程部队在困难条件下工作,该车还配备电焊切割机、加放油装置、导向滑轮、地钻等辅助设备。
1.绞盘
主绞盘位于车辆中央底甲板的下方,结构紧凑,最大拉力为343kn(35000kgf),加滑轮后拉力可提高1倍。绞盘的鼓轮由两个叶片式液压马达通过正齿轮和伞轮和伞齿轮机构驱动,依靠两级机械和调节马达变速,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绳速。放绳时由装在车体前部的液压调节机构使钢绳保持必要的张力;收绳时靠液压制动器保持所需张力。车首出绳孔的活门能防弹、防水,开关方便。
辅助绞盘位于车首右侧,立式安装,由叶片式液压马达通过蜗轮机构驱动。蜗轮机构的自锁作用可以使吊起的重物停在任意位置而不需採用专门的制动器。
2.吊车
单位臂吊车位于车体右前方,在行军状态时可向后折回。吊臂的俯仰角通过两个防弹液压作动筒来实现,能从水平位置升起72°。藉助液压传动和中间机构传动机构,吊车能旋转360°,回转速度靠调节发动机转速来控制。吊臂水平前伸时可以吊起4300kg的重物。
3.推土铲
推土铲用来进行推土作业和在绞盘牵引时作驻锄,靠液压作动筒升降。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车重(带备用动力装置)
空车重39200〔39980〕kg
载荷39800〔40580〕kg
车长(驻锄升起)7.570〔7.680〕m
车宽3.250m
车高(含机枪)2.700m
车底距地高0.440m
履带中心距2.700m
履带宽550mm
履带着地长4.236m
单位压力81.4kpa
公路最大速度62km/h
行程
公路约850km
越野500km
燃料储备1410l
涉水深2.1m
用进气筒3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1.15〔0.88〕m
越壕宽3m
发动机
生产公司mtu
型号mb838cam-500
类型10缸多种燃料发动机
功率/转速610kw/22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zf
型号hp250
前进档/倒档数4/2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7.62mm/mg3/车首机枪/1挺7.62mm/mg3/指挥塔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6具
弹药基数
机枪弹4250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容量6个/300ah
主绞盘最大拉力343kn
註:方括号内为改进型豹1式装甲抢救车数据。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联邦德国bpz3型装甲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156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bpz3型装甲抢救车
bergpanzer 3
研制单位 克虏伯·马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krupp mak maschinenbau gmbh,de
生产单位 克虏伯·马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krupp mak maschinenbau gmbh,de
现状 完成研制,即将投产
概述
当1979年联邦德国陆军装备新的55t豹2坦克之后,原来的採用豹1坦克底盘的bpz2型装甲抢救车作为保障车辆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联邦德国陆军决定装备一种新的装甲抢救车,以便能在各种条件下抢救60吨级的坦克。该车方案研究始于1977年,採用豹2底盘,在5年内完成了主要研制工作,并制造出1辆试验车。
在最后技术研制阶段结束后,1986年陆军订购两辆样车。1988年经公司试验后,又在位于蒙斯特(munster)的德国装甲学校进行了部队技术试验和战术试验。1990年将开始批量生产,其中包括联邦德国陆军订购的150辆,荷兰25辆以及瑞士订购的车辆。该车称为bpz3型抢救车,公司名称为水牛(buffalo)。
第282页
该车牵引能力好,根据地面条件的不同,能在40%或更大的坡上牵引豹2坦克。最大牵引力为686.7kn(70000kgf)。车上安装的新吊车最大起吊重量为30t,吊臂最大径向长度为4.7m(前)~5.9m(右),最大起吊高度为7.9m。
该车装有较大的推土铲/驻锄,车上还备有电气切割和焊接设备、各种联接器和牵引杆、快速连接和解脱的牵引装置以及主绞盘用的导向滑轮等。液压系统最大压力为34mpa,机油容量为200l。车上还装有维克斯(vickers)公司的应急液压泵,其最大压力为32.5mpa。乘员舱和动力舱内均装有多依格拉(deugra)公司的灭火抑爆系统。车上还有集体三防装置。1挺7.62mmmg3式高射机枪可在车内操纵射击,携弹数量为2500发。车上还装有16具烟幕弹发射器,前左和前右各4具,后部8具。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车长9.060m
车宽3.540m
车高2.725m
车底距地高0.510m
履带宽635mm
车重54400kg
公路最大速度68km/h
最大倒车速度30km/h
公路最大行程650k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92m
越壕宽3.00m
涉水深
无准备1.20m
有准备2.35m
潜渡深4.00m
发动机
型号mb837ka-501
功率/转速1103kw/26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伦克(renk)
前进档/倒档数4/2
侧传动装置型号zfp2500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
履带生产公司/型号迪尔(diehl)/570ft
发电机电压/功率28v/20kw
蓄电池容量400ah
主绞盘
生产公司罗茨勒(rotzler)
型号treibmatic tr650/3
钢绳长180m
钢绳直径33mm
液压压力30mpa
拉力343kn(一档)47kn(二档)
辅助绞盘
生产公司罗茨勒
型号hz010/1-8
钢绳长245m
钢绳直径7mm
液压压力18mpa
最大绳速50m/min
推土铲宽度3.42m
吊车
起吊重量30t
最大起吊高度7.9m
吊臂旋转范围270°
钢绳长78m
钢绳直径16mm
液压泵型号a7v080dfr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艾布拉姆斯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555
国别 美国
名称 艾布拉姆斯抢救车
abrams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
general dynamicsnd systems division(gdls),us
生产单位 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
general dynamicsnd systems division(gdls),us
现状 样车
概述
早在80年代初美国陆军就提出了一咱比m88a1性能更好的装甲抢救车的需求,因为随着m1a1坦克的出现,相应的破障车和重型突击桥的问世,新坦克的重量已超过了m88a1抢救车的抢救能力,下山牵引不安全,越野牵引不适应,需要使用两辆m88a1来牵引1辆损伤的m1a1坦克。显然这种装况必须改变,于是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出艾布拉姆斯坦克抢救车与鲍恩-麦克劳林-约克(bmy)公司的m88a1抢救车相竞争。
该公司于1988年2月12日在底特律坦克兵工厂(detroit arsenal tank nt)展现了第一辆艾布拉姆斯坦克抢救车。该公司与美国陆军坦克机动车辆局签订了一项价值100万美元的合同并于1988年5月将1辆试验装甲抢救车交付美军进行广泛的试验和评定。陆军计划需要该车800多辆,价值10亿多美元。
结构特点
该车的优点在于与m1系列坦克有极大的通用性,採用了经过考验的部件,技术风险小,而且工艺设备也无需重新研制。该车採用了m1a1坦克的底盘和动力传动系统,1部起吊重量为35t的旋转吊车,1个拉力为687kn(70000kgf)绞盘和1个推土铲,绞盘拉力可提高到1373kn(140000kgf)。装甲厚度为30mm,有三防超压装置、自动挂钩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
性能数据
(推测)
乘员3+1人
第283页
车重67000kg
车长
全长9.219m
车体7.795m
车宽
最大3.657m
全宽3.480m
车高(至机枪顶)2.988m
车底距地高0.48m
履带中心距2.845m
履带宽635mm
公路最大速度60.8km/h
行程439~482km
涉水深1.22m
爬坡度(带牵引负荷)60%
攀垂直墙高1.07m
越壕宽2.74m
发动机
生产公司阿芙柯-莱卡明(avco-ling)
型号agt-1500
类型燃气轮机
功率/转速1103kw/30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底特律柴油机(detroit diesel)公司
型号x-1100-3b
类型自动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4/2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12.7mm/机枪/1挺
电气系统电压24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以m113为底盘的装甲抢救和修理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120
国别 美国
名称 以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为底盘的装甲抢救和修理车
arvs and repair vehicles based on m113 apc 插ssis
研制单位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
fmc corporation ordnance division,us
生产单位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
fmc corporation ordnance division,us
现状 根据需要生产
装备情况 澳大利亚、埃及、以色列、黎巴嫩等国
概述
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gmc)投资发展了一种抢救车辆(採用汽油机),称之为xm806,以后又研制了该车的变型车(改装柴油机),称之为xm806e1,由于美陆军不订购xm806型抢救车,所以该公司又研制了m113a1/a2型抢救车。现该车已在几个国家服役。
结构特点
m113a1/a2的车体全部由铝甲板焊接而成。驾驶员位于车体的左前部,其舱口上装有向后开的单扇舱盖,驾驶员向外观察时可使用装在舱口顶部的4个m17潜望镜和1个m19潜望镜,夜间驾驶时后者可以换成红外潜望镜。发动机安装在驾驶员的右边。指挥塔上安装5个潜望镜和1个向后开启的单扇舱盖,还装3挺m2式12.7mm的白朗宁机枪,机枪的俯仰范围为-21°~+53°。车长后面有向后开的长方形舱口。在通常情况下,乘员通过车体后部的液压操纵跳板进出车辆。
该车装有1个改进的p30型液压绞盘,绞盘的钢绳长度为91.4m,直径为16mm,外层绳(满鼓轮)上的拉力为50kn(5103kgf),内层钢绳(空鼓轮)上的拉力为88.9kn(9070kgf)。车辆后部有用于导引钢绳的旋转导绳器,能使车辆以一定角度拖曳被抢救的车辆。装在导绳器内的钢绳张紧器能调节钢绳的松紧度。有1个卷绳校准器能使钢绳均匀地卷绕在绞盘鼓轮上。绞盘由1个大罩保护,并在后门跳板打开位置安装了可摆动的护板,以便在绞盘工作时保护操作者。
在车体后部两侧各装1个独立式驻锄,为了在松软地面上进行抢救作业,在2个驻锄之间安装1个辅助驻锄。
1台由星星工具机公司(star machine and toolpany)制造的300-h型手动液压吊车安装在车辆的左侧,可伸缩式吊臂有两个工作位置,从而提高了作业灵活性。吊车的最大起吊重量为1361kg,起吊高度为1.52m。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车重
空车10355kg
载荷11567kg
车长5.400m
车宽2.690m
车高(带机枪)2.500m
车底距地高0.406m
履带中心距2.159m
履带宽381mm
履带着地长2.667m
单位压力55.9kpa
最大速度
公路67.57km/h
水上5.3km/h
行程483km
燃料储备360l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0.62m
越壕宽1.68m
发动机
生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底特律柴油机(gm detroit diesel)分部
型号6v-53
类型6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约158kw/28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阿里逊(allison)
型号tx-100-1
前进档/倒档数3/1
第284页
差速器
生产公司食品机械化学公司
型号ds200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12.7mm/m2hb/白朗宁机枪/1挺
枪弹基数2000发
装甲厚度12~38mm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2个/12v
主绞盘
外层拉力50kn
内层拉力88.9kn
钢绳长度91.4m
钢绳直径16mm
吊车
最大起吊重量1361kg
起吊高度1.52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aavr7a1突击两栖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983
国别 美国
名称 aavr7a1突击两栖抢救车
assault amphibian vehicle,recovery,model aavr 7a1
研制单位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
fmc corporation ordnance division,us
生产单位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
fmc corporation ordnance division,us
现状 完成生产
装备情况 aavr7和aavr7a1装备阿根廷(1辆)、南韩(3辆)、西班牙(1辆)、泰国(1辆)、美国(54辆)和委内瑞拉(1辆)
概述
该车是由7型履带式登陆抢救车(lvtr7)发展而成。最初的lvtr7由食品机械化学公司根据与美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签定的合同研制的,用于抢救lvt7车族中的其他成员(现将lvt7称作突击两栖车或aav)。1968年完成第一辆lvtrx2样车,经试验后定型为lvtr7。
后来食品机械化学公司进一步发展产生了lvtr7a1,目前称为aavr7a1。该车在车体、悬挂和动力装置方面有所改进,并改变了燃料、液压和电气系统,车上的抢救设备也作了重大改进。海军陆战队在1981年试验后与公司签定合同,把aavr7车改进成aavr7a1。
结构特点
该车的车体与aav的基本相同。驾驶员在车体前左侧,车长在驾驶员背后,绞盘/吊车操作手在车右侧。该车有两栖能力,靠车后两侧的喷水推进器作水上行驶。在车体右侧有液压吊车,起吊范围是0°~65°,悬臂可伸缩,在6.553m工作半径时起吊重量为2722kg。绞盘有两种工作速度,低速时在空鼓轮(收绳)上的最大拉力为133kn(13608kgf),高速时在满鼓轮上的最大拉力为18.4kn(1878kgf)。携带的设备有压气机、交流电机、工作檯、焊接设备和全套工具,必要时在车后竖起帐篷,以便能在恶劣天气或灯火管制情况下修理车辆。
性能数据
乘员5人
车重
空车22796kg
载荷23834kg
车长8.138m
车宽3.270
车高3.280m
车底距地高0.406m
履带中心距2.609m
履带宽533mm
履带着地长3.940m
单位压力54kpa
最大速度
公路72.4km/h
水上13.2km/h
行程
陆上,40km/h时482km
水上,2600r/min时7h
燃料储备647l
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914m
越壕宽2.438m
发动机
生产公司底特律柴油机(detroit diesel)公司(lvtr7)和康明斯(cummins)(aavr7a1)
型号6v-53(lvtr7)
类型8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294kw/28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食品机械化学公司
型号hs400-2a1
类型手操纵动力助力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4/2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7.62mm/m60/机枪/1挺
枪弹基数880发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材料
跳板式后门外部均质/25.4mm/铝装甲
跳板式后门内部均质/12.7mm/铝装甲
车体侧部均质/31~44.5mm/铝装甲
底部和顶部均质/30.1mm/铝装甲
车体后部均质/35.4mm/铝装甲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型号 4个/12v/6t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v-150康曼多(4×4)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1436
国别 美国
名称 v-150康曼多(4×4)抢救车
v-150mando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卡迪拉克·盖奇公司
cadic ggaepany,us
生产单位 卡迪拉克·盖奇公司
cadic ggaepany,us
第285页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拥有康曼多v-150轮式装甲车的国家均有装备,如玻利维亚、波札那、喀麦隆、衣索比亚、加彭等国家
概述
该车由卡迪拉克·盖奇公司投资生产,1964年生产了第一批原型车,取名为v-100,之后又生产了较大的v-200。目前生产的是在v-100基础上作了很多改进的v-150。迄今,各种型式的康曼多车辆产量约为4000辆以上。
结构特点
该车的结构与基型车相似,主要抢救设备有吊车、驻锄和绞盘。
在工作时用两根连接到车辆后部的钢绳使a形框架得到支撑。悬臂由两个千顶支撑,最大起吊重量为4536kg,不用时靠在车体后部。在车体前部有液压驱动的驻锄,用与绞盘和悬臂相同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绞盘装在车体中央,钢绳从车长顶舱前端引出,钢绳长60.9m,直径19mm,最大拉力为111kn(11340kgf)。
车内携带的设备还有1根15.24m长的压缩机软管、燃料输送泵、千斤顶、工作檯、手提式聚光灯、辅助钢绳、工具和牵引杆。
目前该公司已生产了以v-300康曼多为基础的(6×6)装甲抢救车样车。这种车无炮塔,在车后部有突起的固定式上部结构,车体顶的前部安装了a形框架式悬臂吊车,车体前下方有一个摺叠式驻锄。
性能数据
乘员5人
驱动型式4×4
车重(载荷)9820kg
车长5.689m
车宽2.260m
车高2.311m
车底距地高0.647m
轮距(前)1.914m
(后)1.943m
轴距2.667m
单位压力147kpa
最大速度
公路88km/h
水上4.8km/h
行程643km
燃料储备303l
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60%
倾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609m
发动机
类型8v柴油机
功率/转速约149kw/33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自动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3/1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或12.7mm/白朗宁机枪/1挺
枪弹基数2200发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型号2个/12v/100a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装甲保养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684
国别 美国
名称 装甲保养车
armoured maintenance vehicle
研制单位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
fmc corporation,us
生产单位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
fmc corporation,us
现状 研制
概述
该车是根据美国陆军空地战斗的作战原则而提出的,必须完成作战原则6项任务中的3项,其中包括(1)输送机械修理工及其工具和修配零件到需要进行抢救和修理的地点;(2)修理损坏的战斗系统;(3)对抗威胁,以保护机械修理工及其设备。为此,陆军军机中心和学校(oc&s)、坦克机动车辆局(t)、训练和条令司令部(tradoc)开展了前线保养车的概念研究。1981年12月训练和条令司令部的作战和建制计划中纳入了该车计划,1985年5月制订了概念评价计划。之后fmc公司在m113a3的基础上制造了两辆样车(每侧增加了1个负重轮,因而延长了车体),另外1辆样车以xm987战斗车辆系统运输车为基础制成。
结构特点
该车有伸缩式吊臂,起吊重量为5~6t,可在车内控制或遥控作业。上述两种样车都採用后置式吊车,吊车工作时利用液压定位支腿。
amv样车的牵引性能如下:
爬坡度铺路面泥泞地
0%平地27.5km/h
10%以下4.82km/h
19%以下 3.21km/h
20%以下3.21km/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南非象式装甲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94
国别 南非
名称 象式装甲抢救车
olifant 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概述
南非将大量逊邱伦坦克改造成装甲抢救车。改造项目包括用装在象式坦克上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更换现有部件;用固定式上部结构(与英国逊邱伦mk2装甲抢救车所使用的相似)代替炮塔。上部结构中有主绞盘,在车体后部有较大的抢救驻锄。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南非獾式装甲修理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143
国别 南非
名称 獾式装甲修理车
ratel armoured repair vehicle
研制单位 桑达克·奥斯特瑞尔·比派克公司
sandock austral bepeak limited,za
生产单位 桑达克·奥斯特瑞尔·比派克公司
sandock austral bepeak limited,za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南非
概述
第286页
该车的基型车为獾式步兵战车,由装有1门20mm机关炮的车型改装而成。它保留了步兵战车的主要武器和外形,而在车体后部安装了由4根钢管组成的吊车。吊车上有滑车和滑轮装置,用于起吊损坏的獾式车辆。在车内和车体前部编织的铁丝网状吊篮内可存放各种修理工具,车后部的舱内装有1台压气机,车顶上有备用轮胎。改装后仍保留了基型车的战斗力。
性能数据
乘员(基型车)4人
驱动型式6×6
战斗重量约18000kg
车长7.210m
车宽2.700m
车高(全高)3.110m
轮距2.080m
轴距4.230m
最大速度105km/h
公路行程1200km
燃料储备480l
涉水深1.5m
爬坡度7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35m
越壕宽1.2m
转向半径8.5mm
发动机
类型4冲程6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69kw/235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自动传动
前进档/倒档数6/1
转向装置类型液压助力,机械循环球式转向机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数量20mm/机关炮/1挺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枪弹基数
20mm弹药500发
机枪弹900发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南非tfm吉姆斯博克(4×4)装甲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654
国别 南非
名称 tfm吉姆斯博克(4×4)装甲抢救车
tfm gemsbok(4×4) 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研制单位 tfm有限公司
tfm limited,za
生产单位 tfm有限公司
tfm limited,za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南非警察部队和西南非警察准军事部队
概述
该车是以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卡斯皮(casspir)mk2为基础的卡斯皮车族中的1个成员。此类车辆主要作为国内安全和平息暴动车辆使用,也可在南非境内大片的丛林和沙漠地带使用。
结构特点
该车採用以商用15t卡车为基础的卡斯皮的底盘。位于车前的装甲驾驶室用装甲板和高合金钢制造,有v形硬壳式车体,能经受3枚tm-57反坦克地雷同时爆炸的冲击(相当于18~20kg tnt的冲击力)而不被击穿(虽然内部机械件可能损坏)。装甲能防北约国7.62mm和5.56mm枪弹的攻击,所有窗户均配备防弹玻璃。在驾驶员座位旁的顶部安装了单人7.62mm机枪塔。作为抢救车使用时驾驶室内有3名抢救人员的座位和驾驶员、车长的两个座位。室内有供通风的叶轮式风扇。
该车的抢救设备包括装在驾驶室后面敞露底盘上的15t起重机,起重机工作时用的矩形截面的稳定支柱(底盘两侧)和车辆前部的1个摺叠式支架,不使用时可重叠起来作为散热器的护架使用。车后有工具箱和其他储藏物。
性能数据
驾驶室座位2+3个
驱动型式4×4
车重
空车9600kg
载荷14800kg
最大载荷5200kg
牵引重量15000kg
车长6.764m
车宽2.500m
车高3.125m
车底距地高0.355m
轴距4.200m
最大速度98km/h
行程
公路850km
越野350km
燃料储备185l
最大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5m
涉水深1m
发动机
型号ade352t
类型6缸直列5.675l直喷式柴油机
功率/转速119kw/28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奔驰(benz)
型号dbg3/60-5/7.5
类型带同步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5/1
离合器型式单片干式
分动箱2速
转向装置类型循环球和螺母式转向机构,动力助力
转向半径8.5m
悬挂装置类型装在滚针轴承上的半椭圆形板簧,前后有可伸缩的筒式减振器
轮胎尺寸14.00×20
第287页
轮胎数量4个+1个备用
制动器
主制动器双管路空气液压助力、发动机排气制动器
停车制动器机械式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电气系统电压12v
蓄电池数量/电压1个/12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中国85式轻型装甲抢修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503
国别 中国
名称 85式轻型装甲抢修车
type 85 light armoured recovery and repair vehicle
研制单位 北京特种车辆研究所
beijing special vehicles research institute
生产单位 北京特种车辆研究所
beijing special vehicles research institute
现状 研制,样车
概述
该车用于在野战条件下对损坏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现场抢修以恢复其战斗能力。
该车以yw531h(85式)装甲输送车为底盘,1986年研制出样车,能够跟随坦克装甲部队进行野战抢修,是531履带式装甲车族中的成员。
结构特点
该车战斗全重15t。乘载人员1+5人。
底盘部分同yw531h(85式)装甲输送车。
从传动箱取力驱动发电机和液压泵。
在车的左后方安装1台液压起吊装置,起吊重量为1t,用于起吊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车上安装有发电机和电焊机,用于抢修、电焊作业;装有各种专用拆装工具,用于一般换件修理作业。车上备有三相交流380v/50hz插座,可以应用市电。
车上还装有简易钳工工作檯,可进行一些钳工作业。
车上保留12.7mm高射机枪用于自卫。
性能数据
型号85式
乘员1+5人
战斗全重15000kg
单位功率15.7kw/t
单位压力59.1kpa
车长6.125m
车宽3.060m
车高2.750m
车底距地高0.460m
履带着地长3.275m
履带中心距2.526m
履带宽380mm
公路最大速度65km/h
燃料储备450l
公路最大行程500km
爬坡度62.5%
侧倾坡度46.5%
攀垂直墙高0.6m
越壕宽2.2m
发动机
型号bf8l413f
类型8v风冷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235kw/25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机械式
前进档/倒档数5/1
转向装置类型转向离合器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12.7mm/59式/高射机枪/1挺
弹药基数560发
装甲结构类型钢装甲
直流发电机电压/功率28v/3.36kw
交流发电机电压/功率380v/5kw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140ah
起吊装置
类型液压式
起吊重量1t
电焊机数量1台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军部署能有效侦测任何弹道飞弹的新雷达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861
美军部署能有效侦测任何弹道飞弹的新雷达
人民网6月10日讯 美国《空军时报》日前报导,五角大楼正在加紧新型飞弹警戒雷达的后期生产工作。据说,当这个美国家飞弹防御系统“核心部件”的装备投入使用后,美军将能有效发现和拦截任何型号来袭弹道飞弹。现在,一座大约85米高的海基x波段雷达系统正在进行最后的组装工作,预计将于今年夏天后被运往阿拉斯加的阿达克基地进行安装调试。该项目负责人希望,上述系统能在年底前开始正常运转工作。据悉,这个造价8.15亿美元的雷达系统的将被用来侦察敌方发射的飞弹,并可通过有效区分“真假弹头”来正确拦截来袭敌
方飞弹。资料显示,美军在国家飞弹防御系统上的年度花费已突破了100亿美元,因此招来不少非议。
美国内反对建立国家飞弹防御系统的人士宣称,整个反导工程耗资巨大,加上未曾经过实战检验,其未来战场上的表现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美军方承认,尽管海基x波段雷达系统属于在可靠技术基础上研制的产品,但尚未经过测试。据悉,当这个庞然大物被运往阿拉斯加“就位”过程中,可能在途经夏威夷附近时首次对它进行全方面的测试。有关方面透露,海基x波段雷达系统将被固定在俄罗斯制造的移动石油平台上。这个新开发的平台由海底石油钻探平台改进而成,属于“第五代半潜水半推进平台”。美军宣称,这个部署在太平洋北部的雷达系统将主要用来监视朝鲜对美国构成的“飞弹威胁”,但该系统可凭自身动力慢慢游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作战。
第288页
五角大楼透露,海基x波段雷达系统承载平台的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1公里左右,能经受风速达每小时200公里的狂风和“百年一遇”的海上雷暴袭击。整个雷达系统总重量为5万吨,从龙骨到雷达圆顶高达86米,主甲板宽70米,长119米,共有65名工作人员。如此巨型的反导雷达因无法穿越巴拿马运河,将来从美国东部下水后,只能沿着美洲大陆海岸线迂回驶往阿拉斯加。这种雷达系统功能强大,可对4000多公里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扫描,能捕获数千公里外棒球大小物体的运动情况。这一雷达系统所侦察到的信息将被实时传输到位于美本土科罗拉多州的国家飞弹防御系统指挥中心处理,并由后者决定是否下令部署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的地空飞弹升空拦截。
相关资料显示,全新的巨型海基x波段反导雷达是一种弹道飞弹目标跟踪和识别系统,它採用高频和最先进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可有效向指挥部提供详细的弹道飞弹跟踪和识别信息。上述雷达全重2000吨,由最现代化的相控阵天线构成,设有69632个多频收发模块,雷达圆顶可旋转。除反导功能外,这个新型雷达站还装配有一体化战斗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现代化的数字通信终端、辅助通信系统、发电站和其他雷达系统基础设施。除了在本土积极部署远程警戒雷达外,美军还大力与日本进行飞弹防御系统的联合研究工作(主要是未来型海基“标准-3”拦截飞弹项目),从而加快美日战略一体化的进程,并让日本充当美国飞弹防御系统的“亚太地区排头兵”。
日本方面强调,上述研究工作成功后,将使日本具备拦截弹道飞弹,以及有效识别敌方飞弹释放反拦截诱饵弹的能力。现在,日本拥有美国生产的“爱国者先进能力-3”陆基防空系统和“标准-3”舰载战区飞弹防御系统。前者从低空至高空的反导防御能力,后者则是近程和中程海上反导主力。 据悉,“标准-3”飞弹将于明年3月在夏威夷海域进行首次拦截试验。美日两国从1999年开始着手研究可从“宙斯盾”级战舰上发射的海基反飞弹系统。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开发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四大技术关键:识别并跟踪目标的红外线探测器;保护弹头避免因为空气摩擦而发热的“保护膜”;拦截飞弹第二级火箭的推进装置;拦截并摧毁敌方弹道飞弹弹头的动能弹头。
根据日本防卫厅提供的弹道飞弹防御系统构想,在预警雷达捕捉到敌方弹道飞弹发射数据后,将马上计算出其发射角度、速度和可能的落地点。 此后,日方将首先发射海基“标准-3”飞弹腾空拦截,以期能在大气层外击落敌人的弹道飞弹;如果此举未能奏效,那么日本的陆基的“爱国者先进能力-3”飞弹将升空迎击重新进入大气层的弹道飞弹。在帮助日本开发飞弹的同时,美国还对日本新型“未来警戒管制雷达”表现出浓厚兴趣。美军方认为,尽管美国的预警卫星能发现并确认东亚任何国家发射的飞弹,但由于美军在远东地区缺乏固定雷达装置,五角大楼难以确定上述飞弹的飞行轨道,而日本研究的新型雷达在这方面优势明显,因此美军强烈要求与日本分享该型雷达所搜集到的全部有价值情报。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俄罗斯生产出世界首款履带式超级越野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649
俄罗斯生产出世界首款履带式超级越野车
说起越野汽车,人们大脑里可能会立即闪现出“四轮驱动”、“马力强劲”等越野车的标准概念。而正是这些优良的性能使越野汽车成为了越来越爱郊游的都市人手中的抢手货。近日,来自俄罗斯的汽车制造商们为越野车迷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选择——“履带式”超级越野车,而它的路上通过能力堪称汽车家族中的“王中之王”。
据俄罗斯新闻网6月10日报导,俄罗斯外伏尔加履带牵引车制造厂突破了越野汽车的
传统制造理念,用类似于坦克的独特履带代替了汽车的轮子,车身则仿造了俄罗斯国内路上跑得最多的“羚羊”牌小公共汽车的车身形状。坦克式的履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这款越野车的路上通过能力,如今它可以在包括厚厚的雪地、无人开垦的处女地、沼泽泥潭、松软的沙坑等一般越野汽车不能通过的地方高速行驶。
外伏尔加履带牵引车制造厂的专家向媒体透露,他们将这款汽车家族中的“王中之王”起名为“海狸”,越野车的尾部可以加挂重量最大为1.3吨的拖车;“海狸”自身的重量为3.6吨;车厢内标准座位为6个;对地面的单位压力为16.8千帕/平方厘米;动力系统方面则採用了ГА3–5601型125马力的4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在流沙中的最高行驶速度为6公里/小时。
外伏尔加履带牵引车制造厂总经理亚历山大·努因向媒体介绍称,今年内,专家们将对“海狸”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预期销售情况开展调研活动;完成调研后,工厂将在几个月内开始这种超级越野车的批量生产。
第三卷 地面武器 重拳出击—义大利新型“重拳”30轻型炮塔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587
重拳出击—义大利新型“重拳”30轻型炮塔
第289页
义大利的奥托•梅莱拉公司向来以做炮塔见长,这次研制的新型“重拳”(hitfist)30轻型炮塔,真是有如其名,无论是防护、数位化还是火力都可谓“重拳出击”,在世界同类炮塔中居于领先地位。
义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于2004年6月30日向波兰交付了第一套专为波兰8×8“模块化装甲车”(amv)的步兵战车变型车制造的新型“重拳”30轻型炮塔。据称,波兰总共定购了690辆amv,并命名为“狼獾”,其中有313辆为步兵战车。这些步兵战车将按照与义大利防务公司签订的价值3.82亿美元的合同装备新型“重拳”30炮塔。
在交付之前,即5月初,炮塔样品被安装在波兰预生产型amv 8×8车上并进行了验收试验,试验在波兰方面的参与下于6月在义大利陆军位于罗马附近的内图诺试验场内进行。结果新型“重拳”30炮塔完全符合战技要求。
与早期“重拳”30炮塔(其中200套被安装在义大利陆军的“标枪”(dardo)步兵战车上)相比,新型炮塔降低了战斗全重(从原来的3 100千克降低到2 850千克),能够满足在轮式平台上使用的全部需求。炮塔“净重”甚至达到了2300千克。炮塔採用防弹铝合金材料加附加钢装甲和复合材料的“三明治”结构。炮塔採用分级式防护,完全可达到用户所需的防护等级。经证实,炮塔装甲完全能够抵御155毫米炮弹碎片的攻击。
炮塔的高度也从82.4厘米降低到59.5厘米。在炮塔顶部安装了9具德国提供的白光反射投影器(daylight episcope),在非战斗状态时,该设备可收起。因此,装备新型炮塔的amv完全能够使用c-130运输机进行空运。
此外,该炮塔还装备了由伽利略航空电子公司生产的配有dnrs-288昼/夜瞄准镜的火控系统,以及该公司生产的tilde fc前视第二代热像仪。而已经被马来西亚pt-91m主战坦克计划选定的pco公司的最新型ssp-1 obra-3通用自卫/雷射告警系统也安装在了为波兰生产的炮塔上。这套系统将与炮塔上安装的6具烟幕弹发射器协同工作。其中波兰车型上装备的是波兰自己的81毫米发射器。
“重拳”30轻型炮塔是双人炮塔,在炮塔内部,每个成员的面前是一个25厘米彩色液晶平板显示器,分别与火控系统和带有wb电子dd-9620车载终端的未来战斗管理系统相连结。dd-9620车载终端安装在车长座椅旁边,适用于任何一种履带式或轮式车辆,可作为通信系统控制器和导航计算机使用。另外,wb电子装置还配备了f数字内部通信系统,该系统自2001年以来就成为波兰陆军车辆的标准装备,最近瑞典防务装备管理局(fmv)也为其电子情报车(elint)装备了这种系统。
在火力方面,炮塔装备了1门单管30毫米atk mk44链式炮,安装在炮塔重心上。火炮採用2个弹匣供弹,弹药基数分别为140发和100发(30毫米弹药)。波兰型炮塔上还安装了塔尔诺机械厂研制的可发射新型7.62×51毫米弹药的ukm-2000c并列机枪。另据介绍,新型“重拳”30炮塔还能够安装2具反坦克飞弹发射器。波兰方面希望安装以色列拉法尔公司的“长钉”-l反坦克飞弹系统。这无疑将大大增强“重拳”30炮塔的攻击力。
安装新型“重拳”30型轻型炮塔的是首辆生产型8x8 amv步兵战车
新型“重拳”30轻型炮塔安装了联合技术系统公司研制的mk44式30毫米火炮和pco公司的ssp-1 obra-3传感器。
带车长座席装置的新型"重拳"30炮塔的内部布置,可见火控系统监视器和dd-9620数据终端。
伸缩式反射投影器安装在炮塔顶部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德国kmw公司“野狗”2全防护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2352
第一代“野狗”全防护车是由克劳斯-玛菲·威格曼(kmw)公司自筹资金(德国防务技术和採办部的联邦办公室提供了部分研制经费)研制的。随后该车被德国陆军採用,命名为atf。共签订了3份合同,总计购买147辆“野狗”1(三批数量为56辆、57辆和34辆),全部车辆于2003年中期交付完毕。其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军方的青睐。目前,这些车辆被广泛地部署到巴尔干地区和阿富汗,用于执行各种任务。
“野狗1”採用梅塞德斯-奔驰u-1550l 4×4 unimog底盘,轴距3.25米,能够搭载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车辆底盘由梅塞德斯-奔驰公司提供,然后在上面安装由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研制的装甲车身。几年前,梅塞德斯-奔驰公司决定将其unimog4×4和6×6高机动性越野车族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形成三种新型底盘,即u-3000、u-4000、u-5000,三种底盘驱动方式均为4×4。同时,陆军希望装备一种具有优异防护性以及动力性,载荷和内部空间更大,且能够达到最新的欧洲环保规定的新型车辆。德国陆军这一需求促使以unimog u-5000系列底盘为基础的增强型“野狗”2装甲车在2002年开始研制。“野狗”全防护车也得以用全新的面貌捲土重来。
“野狗”2的人员输送车、救护车、货车、指挥控制车、防空车和前线观察车6种车型
首辆“野狗”2演示车于2003年完成,随后是3辆试生产型:其中2辆为3.85米长轴距(lwb);1辆为3.25米短轴距(swb)。从2003年11月至今年5月,由公司和军方组成的联合评估组对2辆基本轴距(bwb)车进行了为期6个月试验。“野狗”2採用了重新设计的全封闭式成员舱,车长和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6名载员座椅位于后部(3个座椅向后,另外3个向前)。成员通过车体两侧的车门上下车辆。当车辆在斜坡上时,则需要使用专门设备帮助开关车门。防弹/防崩溅玻璃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视野(车前、侧方向),驾驶员还配备了后视摄像机,有利于驾驶员在城市环境下驾驶车辆。
第290页
“野狗”2名为全防护车,顾名思义,它的防护能力非常了得。车辆座椅採用增强型设计并全部採用吊装方式安装在车内(即非直接安装在地板上),专用脚凳避免了成员双脚直接与地板接触。这些改进提高了车辆遇到地雷时乘员的生存能力。“野狗”1在成员舱安装了附加装甲护盾,从而提高了车辆防反坦克地雷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车辆的离地间隙,但缺点是增加了车重,减少了有效载荷。“野狗”2在地板下安装了新型一体式防护系统,既为车辆提供高水平的防雷能力,同时又保持了车辆原有的装载能力。发动机舱位于车辆前部,载货舱在后部,但基本型“野狗”2没有对这两部分採取装甲防护措施。车辆基本的装甲防护能够抵御炮弹破片和可携式反坦克武器在360度全方向上的攻击。另据kmw公司介绍,与“野狗”1相比,“野狗”2降低了红外信号特徵,具有一定的隐身性能。
“野狗”1全防护车安装7.62毫米mg3机枪
“野狗”2的动力传动装置採用梅塞德斯-奔驰柴油机,当扭矩为810牛·米时功率可达最大160千瓦,该发动机满足欧洲3号排放标准;配有手动分离手柄的自动变速器,其手动分离手柄主要用以在低速行驶或精确操作的情况下使用,如在崎岖地形行驶或上下飞机等。
“野狗”2的武器系统可根据任务需要进行选装,其基本武器系统为kmw研制的单人武器站,装备1挺7.62毫米或12.7毫米机枪,或者hk公司的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炮长可在车内进行武器的瞄准与射击。c-130运输机能够同时运送2辆基本型“野狗”2装甲车。 “野狗”2还配有转向助力、停车加热器、abs防滑制动系统、泄气保用轮胎、中央轮胎压力调节系统、三防系统和空调系统。此外,全防护车还具有较高的数位化水平,预计将有50%的车辆安装指挥-控制系统,其中包括显示车辆和部队位置的平板显示器。
另外,因为“野狗”2具有较大的载荷和内部空间,使得该车能够执行多种任务。该车可作为轻型侦察车、运输车、指挥控制车、武器运载车、货车、救护车、轻型防空车和前线观察车等。当作为前线观察车时,将需要安装可伸缩桅杆,桅杆上安装有传感器组、白天/热成像观察设备和护眼型雷射测距仪等设备。
“野狗”2全防护车的多用性及其在防护方面的出色表现,使它一经问世就就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去年kmw就已经与美国的达信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签署许可证生产协议,这两家公司将为美国市场及一些海外用户生产“野狗”全防护车。毫无疑问,“野狗”2全防护车不久就会盖过它的前辈“野狗”1的风采。
表 “野狗”2全防护车性能参数
车型
短轴距
长轴距
成员数(人)
2+3
2+6
驱动形式
4×4
4×4
战斗全重(千克)
11 900
11 900
最大载荷(千克)
3 100
2 600
乘员舱容积(立方米)
6.5
8.2
长(米)
5.45
6.08
宽(米)
2.3
2.3
高(米)
2.45
2.45
车底距地高(毫米)
480
480
轴距(米)
3.25
3.85
最大速度(千米/小时)
90
90
最大行程(千米)
1 000
1 000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桶车传记—二战德军vw82“桶车”军用车辆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3123
有史以来哪种轿车的产量最大?熟悉汽车的人都知道,就是德国大众公司的甲壳虫,总计生产了近2 000万辆。这种轿车和二战中德军装备的一种着名的vw 82“桶车”(kubelwagen)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繫。说起这段历史,必须让时光回到1933年。
这一年,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他对德国人民许下了两个承诺:一是让每个德国家庭的餐桌上都有牛排;二是让每个德国家庭都能拥有自己的小汽车。作为希特勒关注的项目,汽车的设计由极有天赋的设计师费迪南·保时捷博士承担。希特勒认为这种汽车应该是四座,採用排量1升的风冷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不超过7升,最大时速100千米,价格不超过1 000帝国马克。而此时福特和欧宝轿车的价格一般在2 000到3 000帝国马克之间。保时捷知道,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简化设计,降低成本。1936年完成第一辆60型轿车的设计;1939年专门在沃尔夫斯堡建造了一座kdf-stadt工厂,即后来的大众公司;1940年进行批量生产,计划年产100万辆。这种车被命名为kdf-wagen,即后来甲壳虫的雏形。然而,希特勒并没有实现他对德国人民的承诺,为了1938和1939年德国对奥地利和捷克的战争,陆军武器局于1938年1月向保时捷提出了生产军用大众汽车的要求。于是保时捷在60型基础上开始设计军用车辆,并于当年11月制造出样车。新设计出的车辆被命名为62型大众军用车。该车发动机后置,具有圆滑的车体和挡泥板,备胎安装在前舱盖的凹陷处。遗憾的是,62型军用车的越野能力明显不足,于是保时捷将其底盘升高50毫米,改进了传动比,并且根据军方提出的要求作了相应改进,改进后的车辆被命名为82型,1940年投入生产。
第291页
82型大众军用车辆底盘下部较平,全重只有685千克,只要1个人就能够从前方抬起来。看过82型车的人,都对它的板条箱型车身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结构简洁,风格硬朗,由带有加强筋的薄钢板冲压制成,配有摺叠式风挡和帆布顶棚。车体上有4个车门。底盘由一根半管状的主梁和冲压钢板构成,四轮独立悬挂,採用扭杆弹簧。动力为1台后置0.985升4缸水平对置风冷汽油机,在3 000转/分时功率为23.5马力,最大速度80千米/小时。到1943年3月,82型桶车又换装了1.131升发动机,功率提高到25.5马力,动力更加充足。桶车的内部设置极为简单,前方是单人座椅,后方为一条长椅,座椅下方可以存放少量物品。发动机进气口就在后座之后,当门窗关闭后,噪音让人难以忍受。
82型“桶车”也有多种变型车,如皮卡型运输车、半履带式155型雪地运输车和专门用在铁轨上行驶的“桶车”,德国人甚至还制造过6辆4轮驱动型的样车。
82型“桶车”在纳粹德军入侵波兰的作战行动中表现特别突出,引起了军方极大的兴趣和重视。1940年夏,军方第一笔订单400辆,这些车辆陆续装备到国防军的各个单位,逐渐开始取代侦察部队、通信部队以及中下级军官使用的摩托车。到1940年12月20日,第1 000辆82型桶车驶下生产线,整个战争期间共生产了52 000辆。
在北非战场上,82型“桶车”凭藉其在恶劣沙漠环境中的卓越表现赢得了隆美尔非洲军团官兵的喜爱。非洲版的82型“桶车”是大众公司在普通82型“桶车”的基础上于1942年专为非洲战场生产的,该车装备有特别的气球状轮胎,这种轮胎分为带胎纹的和不带胎纹的两种,其宽度大于普通轮胎,为此还特意加高了前舱门上的备胎支架。这种特殊的气球状轮胎在沙漠行驶时能够有效地减少压强,防止车辆下陷,开起来机动灵活,犹如在沙漠中飞奔的“田鼠”,它们是重要的通信、侦察和中下级军官的“坐骑”。“桶车”上两排座位之间设有步枪托架,可以携带4名乘员用的步枪,如果需要,桶车上还可以搭载1挺mg34轻机枪,有时甚至是1具反坦克火箭筒,这时候,这辆轻便灵活的小车就变成了颇具威力的进攻武器。为了提高桶车自身的防弹能力,野战部队常常在战地为它加装装甲板,以防轻武器对乘员的伤害。
其实,盟军也对这种小车颇感兴趣,北非战役开始不久的1941年,1辆被盟军缴获的82型“桶车”“桶车”被运往美国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试验场进行试验评估。试验表明,尽管在恶劣环境中82型“桶车”表现不如美国的通用吉普车,但它的越野性能出色,比美军吉普轻数百磅,油耗仅为吉普车的一半,操纵灵活,维护方便,而且可靠耐用。装有闭锁差速器的两轮驱动82型“桶车”在机动性上却和四轮驱动的美军吉普不相上下。因此,盟军士兵也特别希望能拥有1辆地道的德国造82型“桶车”,他们甚至会用2辆吉普车去换取1辆友军缴获的桶车。盟军士兵这样称赞82型“桶车”,“这种车真棒,官兵们都愿意开它,它让你信得过,因为你只要开着桶车出去就能开着回来。”
到战争后期,随着美军手里缴获的德军车辆的不断增多,军械部门专门印发了“桶车”的技术说明书,以帮助士兵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这些车辆。
早在82型“桶车”投产之初,德军就要求大众公司开发一种适合在水网交错地区使用的两栖型车辆。根据德军要求,大众公司在82型“桶车”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变型的两栖型166型桶车。166型在1942年末投入生产,该车轴距更短,重量更轻,多数装备纳粹的党卫军。
166型“桶车”採用了由82型桶车底盘改进而成的四轮驱动平台和具有全长挡泥板的船型车身,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前后轴均装有和82型桶车一样的差速器闭锁装置,爬坡能力相当出色。为了防水,166型“桶车”的车体上没有车门,和陆地型“桶车”一样,它也有摺叠式帆布顶棚、管制灯和前舱备胎。除了外部附加的船桨和行军锹,该车的最大特点是安装在尾部的一具三叶螺旋桨推进器。推进器可以利用一个附设在车尾的推桿手动控制抬起或放下,推桿的下方是排气消声器,排气消声器高于水面,位于后排乘员后方。为了放置推进器,发动机百叶窗上设计成凹陷形状,推进器放下时,就会和车体后部的一个三齿花键相嚙合,花键由曲轴驱动,带动螺旋桨旋转,推动车辆前进。发动机进气口也高于水面,刚好低于消声器,
166型“桶车”受到德军官兵的广泛欢迎,到1944年末,沃尔夫斯堡工厂和保时捷位于斯图加特的工厂总计生产了14 238辆。战后英国官方在沃尔夫斯堡进行过多次试验,证实该车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在平地上,166型能以55英里的时速行驶,在水中时速则超过6英里。
除了82型和166型“桶车”之外,战争期间,保时捷和他的设计组还设计一种特别的92型军官用车。这种车由甲壳虫车的车身和82型桶车的底盘构成,总产量只有1 000多辆,极为罕见,留存至今的绝对可称得上是珍品。
82型桶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人对“桶车”的情结一直延续到战后很久,20世纪60年代,大众以着名的82型桶车为原型开发了一款民用越野车,称为181型“桶车”,该车于1973年后期进入美国市场,当时的名称为the thing。181型“桶车”装备了改进的保险槓,发动机功率增大到40马力,配备带同步器的传动系统,不同的是把备胎从前舱盖上移到了前舱内部,挡泥板改为方形,车门经过重新设计,车门改为前部铰接(刚好和原来的桶车相反),为了降低成本,还取消了差速器的闭锁机构。181型“桶车”曾大量出口到美国,深受人们喜爱。可以说,至此,桶车的故事才进行到尾声,如今,拥有这样1辆当年德国原产的“桶车”是无数兵器爱好者的梦想,因为它们是浓缩的历史,尽管曾经作为侵略者的工具,然而历史始终是历史,优秀的桶车,永远不会被人们忘怀。
第292页
第三卷 地面武器 m113——美国大兵的“战场taxi”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6143
从1956年开始研制时算起,m113系列装甲车已经走过了48个年头。在这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日新月异。m113在众多的装甲战车 “明星”中并不起眼,它既没有像主战坦克那样以其厚重的装甲、凶猛的火力见长,又没有漂亮或奇特的外形来引人注目。然而这就是m113,朴实无华的“战场taxi”(战场计程车),没有哪一种装甲车辆像它这样使用如此广泛,产量如此之多,历经沧桑仍然容光焕发,以其钢铁之躯活跃在世界战车舞台上。
通向“战场taxi”之路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军装备的是m59和m75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m75是二战后不久研制生产的,造价高昂而且不具备水上行驶能力,美国fmc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研制生产的m59弥补了m75的不足,虽降低了成本,并具备了两栖能力,但是由于单位功率不足,其机动性仍不能令人满意。为此,美国军方决定在m59和m75型装甲车基础上研制一种新型的装甲输送车。fmc公司于1956年1月开始研制,研制之初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种名为t117,採用钢制装甲;另一种名为t113,採用铝合金装甲。两种装甲的防弹性能是一样的。然而,美军最终选择了t113,因为採用铝制装甲使车辆全重比t117型轻6%,而且便于制造。2年后,原型车t113制造出来,1958年被批准投入批量生产。1960年,该型车被命名为m113装甲输送车,一代名车从此诞生。时间证明了m113绝对是个成功的设计,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m113的性能并不出色,但它简单实用、价格低廉的特点,依旧使它在许多国家的军队中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m113是一种轻型两栖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设计要求是运送士兵和货物,具有两栖能力,速度较快,在高低不平的地形上具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它的主要武器是12.7毫米m2hb“白朗宁”机枪和7.62毫米机枪。装甲由航空用铝合金制成,在保持一定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这使得m113在发动机功率有限的情况下具备了更好的机动性和更大的载重能力,提高了水上行驶性能。全重只有10吨多,可以空运和空投,这无疑增强了部队快速部署的能力。
总体布置和结构特点
m113基型车战斗全重为10.26吨,车长4.86米,车宽2.68米,车高2.50米。驾驶室设在车体左前部,顶部有供驾驶员出入的向后开启的舱门,发动机室在驾驶室右侧,车长的座位设在车体前部,上方是车长专用指挥塔,其上装有1挺12.7毫米机枪。车长使用武器时需要打开舱门探出半个身子操作,车体后部的载员舱可以容纳11名全副武装的士兵。m113的车体后门可以向下打开,作为一个大跳板,使士兵可以迅速上下车。
m113使用克莱斯勒75m型水冷、8缸汽油机,最大速度64千米/小时,利用履带划水,水上行驶速度可达到5.6千米/小时。使用扭杆式悬挂装置和液压减震器,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行驶时震动小。
1959年,m113首次进行了大的改进,改进后的m113定名为m113a1,1964年投入批量生产。主要改进是用柴油机替换了原来的汽油机。这种底特率公司的新型二冲程6缸柴油机,可靠性高,功率为212马力,比m113汽油机的208马力有所提高,不过m113a1重量也增加了一些,单位功率由17.8马力/吨下降到17.2马力/吨。尽管如此,由于m113a1採用新的tx-100-1型自动变速箱,机动性仍然得到提高。
1979年,m113a2定型。m113a2中的一小部分车辆是新生产的,而大部分车辆是由m113和m113a1型车辆改进而来的。m113a2安装了新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效率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寿命;悬挂装置採用了高强度的钢制扭杆,第1、2、5负重轮处加装了液压减震器,提高了车底距地高,从而提高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和乘坐舒适性。m113a2还有一种加长型,重14吨,增加了一对负重轮,车内空间增加,载员数增加到14人。加长型车辆虽然车重增加了,但由于换装了新型柴油机(和m113a3的一样),因此,机动能力并没有降低,与m113a2相当。
1984年,美军决定把现有的m113a2装甲车升级为m113a3型,主要改进处是安装了新的动力系统、驾驶系统、外部油箱、200a型交流发电机和4个蓄电池,另外还加装了防破片衬层等。1987年,m113a3正式生产。今天,m113a3共有4 000辆左右。
m113a3的最主要改进之处是发动机和传动系统。m113a3的发动机为通用动力公司的6v53t型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275马力,比a2型的215马力有较大的提升。变速箱也换为新的阿里逊x-200-4型,传动效率高,可实现静液无级转向,操纵平稳省力。驾驶员操纵装置为叉型方向盘和制动踏板,简化了驾驶员的训练,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这些改进使得战斗全重达到12吨的m113a3操纵性、加速性、爬坡能力、制动等方面的性能大为提高,最大速度达到66千米/小时,从静止加速到56千米/小时只需27秒,而m113a2则要69秒。m113a3主要以外侧履带加速实现转向,比m113a2以内侧履带减速转向具有更高的转向速度。发动机功率增加使得a3型可以加装更多的附加设施,如车载武器、附加装甲等等。m113a3的机动能力达到了可以和m1主战坦克、m2/m3步兵战车协同作战的水平。
第293页
在乘员的生存性方面,m113a3使用了凯芙拉防崩落衬层,减少了车辆被击中后车内壁产生的碎片对乘员的伤害。燃油箱移到了车外,这样一方面车内的空间增加了16立方英尺,另一方面避免油箱在车内燃烧、爆炸,危及乘员的安全。这两个燃料箱位于车体的后部,相互独立,当一个损坏时另一个仍可继续使用。m113a3可以加装附加装甲,附加装甲用螺栓固定在车体表面,可以抵御14.5毫米机枪子弹的攻击。
从1987年生产的和1989年开始改进的都为a3型。美军新的m113a3型车辆1992年结束生产,而改进工作则在美国红河基地、德国梅因茨基地和韩国大宇公司继续进行,到2002年已经全部完成。
m113有2名乘员,驾驶员和车长,驾驶员坐在车体前部,车长坐在载员舱前部,动力系统在驾驶员右面的隔舱内,载员舱内有两排长椅,可载士兵11人(10名士兵分别坐在两侧长椅上,1名坐在车长身后的座椅上)。这些座椅都可以方便地拆除,使载员舱空出来做其他用途。
争奇斗艳的m113变型车
m113装甲车变型车之多是出了名的,初步统计不下30种。这里,扼要介绍几种主要变型车的特点。
m577装甲指挥车 m577堪称是“美军的流动战术指挥所”,外观和m113的最大区别是车体后部加高,指挥员可站立操作。m577a3使用升级的动力系统和新的驾驶系统,具备水陆两栖行驶能力,可由c-130运输机空运,但不能空投;m577a3用5千瓦的柴油发电机替代了a2型的4.2千瓦的汽油发电机,作为通信设备的电源。其他改进包括:增强了装甲防护;採用了防崩落衬层、驾驶员夜视系统、m17潜望镜和可快速收放的天线等。美军中装备的主要是m577a1/a2型。
m1068a3标准综合指挥车(sicps)可看作是m577a3的改进型,它也使用了升级的动力系统,乘员4名(车长、驾驶员和2名指挥员)。它安装有先进的陆军战术指挥与控制系统(as)、动力/数据分配系统、长10米的天线杆和5千瓦的电源等。
m106和m125自行迫击炮 由m113改装的自行迫击炮有两种:一种是装107毫米迫击炮的m106自行迫击炮,另一种是装81毫米迫击炮的m125自行迫击炮。m106系列自行迫击炮有m106、m106a1、m106a2三种型号。m106是在m113载员舱的位置装1门普通的m30式107毫米迫击炮制成,战斗全重11.7吨,乘员6人,迫击炮向后射击,方向射界为右旋43度,左旋46度,弹药基数a1型为88发,a2型为93发。车外左侧装有配套的迫击炮座钣和支架,可供迫击炮移到车外发射。m30型迫击炮是美军在二战后研制的,射程550~5 500米,最大射速20发/分。
m125系列自行迫击炮有m125、m125a1和m125a3三种型号,装的是m29式81毫米迫击炮,可旋转360度,射击时需打开车体顶部的三瓣式舱盖。m29炮为美军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射程72~3 600米,射速30发/分,弹药基数114发。另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此外,新研制的m1064自行迫击炮,装上了1门120毫米迫击炮。120毫米迫击炮系统是炮口装填的新型滑膛迫击炮,射程7 240米,射速为第一分钟16发,持续射击每分钟4发。与107毫米迫击炮相比,在提高杀伤力的同时,增大了射程和可靠性。m1064自行迫击炮乘员3人,新的型号为m1064a3型。120毫米迫击炮在杀伤力、可靠性、电子对抗、数字火控系统等方面有进一步改进。美军的需求量为1 081辆,但目前美军装备的数量很有限。
m901反坦克飞弹发射车 m901系列飞弹发射车採用的是m113a2的底盘,装“陶”式反坦克飞弹系统,包括m27型回转塔、可升降的发射架、制导设备和辅助蓄电池组,有m901、m901a1和m901a2三种型号。可360度回转的发射架包括2个飞弹发射管(内有2枚飞弹)、“陶”式飞弹昼夜瞄准镜以及目标搜索镜。车上另有10枚飞弹。m901的新型号有自动装填系统,减少了在恶劣战场条件下乘员暴露的机率。
m548运货车 该车无装甲防护,1960年开始设计,1966年定型,採用了许多m113的部件。它能运载5 443千克的货物。m548a1型採用m113a2的底盘,1982年首批生产,该车的加长型两侧各多了一个负重轮,可运载7 258千克的货物,全重超过14吨。m548系列运货车的生产总数超过6 000辆,在各国军队中广泛应用。在m548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变型车,如“小檞树”防空飞弹发射车、“霍克”防空飞弹发射车、“短剑”防空飞弹发射车等。
烟幕发射车 有m1059和m58两种型号。m1059烟幕发射车于1986年装备美军,乘员3人:车长、驾驶员和1名烟幕装置操作员。装有m157a2型烟幕发射系统,该系统由空气压缩机、燃料箱、泵、控制系统和2个m54a2型烟幕发生装置组成。可提供90分钟的烟幕遮蔽,一个排6辆烟幕发射车可以掩护1×5千米的地域,能在海拔8 000米以下,-32~+49摄氏度的温度范围使用,可使用柴油、汽油等多种标准军用燃料作为燃料。显然,这是一种类似于热烟幕的装置。
m58是基于m113a3的烟雾发射车,能产生大面积的可见光和红外屏障,车上装有m56烟雾发生器、an/vas-5驾驶员图像增强器(使得驾驶员能够在自己形成的烟雾中驾驶)、m8a3空气过滤器、m249烟幕弹发射器和一个单信道地空无线电系统(sincgars)。可以在行进间提供90分钟的可见光波段和30分钟的红外波段的烟幕遮蔽,未来改进计划包括毫米波屏蔽功能等。预计美国陆军共需要350辆。
第294页
此外,m113家族还有火力支援战车、装甲步兵战车(m765)、自行高炮、装甲救护车、装甲抢救车等几十种变型车。
作战使用
m113系列装甲车辆共生产74 296辆,使用十分广泛,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装备,我国台湾省的军队也装备几百辆各种型号的m113装甲车,有装甲输送车、自行迫击炮、“陶”式飞弹发射车等等。
自m113装甲车诞生以来,在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中,新研制的m113大量使用。这种既轻便又结实的装甲车随处可见,穿梭于战火之中,被美美国大兵亲切地称为“战场计程车”。然而,m113的防护不足却饱受批评,据称,有的m113被越南军队的12.7毫米机枪子弹从侧面贯穿,而m113的底部防护也难以抵抗各种地雷,以至于大多数时候搭载的士兵都坐在车顶上而不愿坐在舱内,只有在遭遇敌军时才不得不钻进舱内。
由于中东地区很多国家都装备了大量m113,中东战争、两伊战争、黎巴嫩内战等,m113都有不俗表现。
海湾战争中,大量m113及其变型车参战,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伊拉克地区的恶劣沙漠环境,曾迫使海湾战争中英国的m109榴弹炮营放弃他们的弹药补给卡车,而改为使用美军的m548式履带式运输车。
由于它具有重量轻、机动性好、低成本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尤其是巨大的升级和改进潜力,m113得以昂首阔步走入21世纪。去年的伊拉克战争中,m113再度披挂出征,表现不俗。直到目前仍有不少m113驻守伊拉克,执行巡逻等任务。
m113的未来
未来的装甲战斗车辆需要具有更好的机动性、更大的运载能力和更强的防护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满足未来高科技作战的需要。进入21世纪,美军大量的m113仍将继续服役。美国政府和军方目前正致力于m113的现代化改进。m113现代化改进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存能力、低可察性(隐身性能)和车载电子设备方面的改进。m113a3+/m113a4轻型战术车辆(mtvl)把m113的车身加长了866毫米,增加了一对负重轮(每侧6个负重轮),预计183辆加拿大的m113也将升级为mtvl。车体的增长使内部空间加大,这样加装机枪塔后仍能搭载较多的士兵。m113a4改进了动力系统和悬挂系统,因为车重增加了4吨,假如加装附加装甲,车重将会进一步增加。m113a4採用凯迪拉克单人电动炮塔,炮塔上可安装1挺12.7毫米机枪或1挺7.62毫米机枪。乘员遥控操纵机枪射击时,不必暴露在车外。车上还装有2组榴弹发射器,可发射烟幕弹、白磷弹和破片弹等。不装凯迪拉克炮塔的mtvl则装有1挺7.62毫米遥控机枪,必要时乘员也可手动操作机枪射击。m113a4乘员仍为2名(车长和驾驶员),可搭载8名以上全副武装的士兵。驾驶员夜视仪和车长像增强器,提高了夜间和恶劣天气下的作战能力。基于mtvl的步兵战车ifvl装有1个高度自动化的单人炮塔,武器是1门25毫米机关炮和1挺7.62毫米机枪。发动机为6v53tia型,输出功率400马力,传动系统为x-200-4b自动变速箱。可以根据任务选择不同的附加装甲,可由c-130空运。
在美国陆军 “过渡型装甲车”的竞争中,mtvl也参与了竞争。mtvlviii针锋相对,代表了先进轮式和履带式装甲车之争。经过反覆的试验和论证,美国陆军最终选择viii轻型轮式装甲车作为过渡型旅级战斗部队的装备,即“斯特赖克”装甲车。mtvl虽然竞争落败,但它的优点和先进性仍然有目共睹,直到现在,美国仍在就m113a4和“斯特赖克”孰优孰劣争论不休。因此,m113a4(mtvl)还是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他日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专家会诊俄罗斯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4382
苏联解体后,这个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元气大伤,江河日下,作战理论的创新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都已是今非昔比。然而,俄罗斯毕竟还是一个超级军事强国,仍然有着雄厚的科研和生产实力,一旦有了新的作战理论和新的武器装备发展目标,可以肯定地说,它们一定还会再创辉煌。下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俄罗斯专家对俄罗斯坦克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所作的综合评述,说不定对我们还有一点启示呢!
俄罗斯坦克世界一流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陆军总共拥有63 900辆坦克,总数远远超过世界上非华约国家坦克数量之和。苏联当时的国家军事战略是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核战争,需要大量装备具有三防能力的坦克来通过核放射性沾染区作战,因此,特别重视坦克的发展。冷战期间,苏联大量生产和装备坦克,以数量优势压倒西方的质量优势。当时,苏联有5家坦克厂,即下塔吉尔的乌拉尔车辆厂、鄂木斯克运输机械制造厂、列宁格勒的基洛夫斯克厂、车里亚宾斯克拖拉机厂和哈尔科夫重型机械制造厂,坦克年总产量达3 000辆,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苏联陆军中不仅装备有老式坦克,如t-54、t-55和t-62,而且装备有大量先进的t-64b/t-72b/t-80b坦克,这些坦克的数量超过了装备总量的50%。虽然每种坦克的履带、托带轮和其他部件不能通用,但这些部件在战术技术性能上都优于北约同类的标准部件。苏联坦克外形低矮,重量较轻,乘员3人,装备有炮射飞弹和自动装弹机,这些都领先于同时代的西方坦克。安装有1 000马力燃气轮机、配备了橡胶金属履带、最大速度达70千米/小时的t-80坦克绝对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坦克。燃气轮机可以燃烧多种燃料,在高速公路上,t-80一天的行程可超过数百千米。
第295页
俄罗斯官方资料披露,根据欧洲常规部队裁军协定,从1996年1月1日起,俄罗斯陆军坦克的装备数量应保持在27 000辆,其中,现代的t-72b/t-80/t-80u/t-90坦克占总量的40%以上。根据伦敦战略研究所《2002~2003军事平衡》一书中介绍,俄罗斯陆军的现役坦克数量为21 871辆,其中1辆t-34、1200辆t-55、2020辆t-62、4 300辆t-64、9 700辆t-72、4 500辆t-80和150辆t-90坦克。先进的t-80u和t-90坦克占现役坦克总量的百分比还不足10%。2004年,俄军方计划採购14辆t-90坦克,由下塔吉尔坦克厂负责生产。
俄罗斯常规装备局局长亚历山大诺兹德拉乔夫透露,陆军现阶段将不再採购老式坦克,主要对现役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进。按照2002~2010年装备计划要求,至少在2006年后,才会出现一种新型战斗坦克。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这项计划又推迟到2007~2015年,现在正在对将来应该发展哪类坦克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看来t-90坦克是在新型坦克未出现之前的一种过渡坦克。
先进的北约坦克,如m1a1/m1a2、“挑战者”1/ 2、“勒克莱尔”和“豹”2,占了北约坦克总量(25 825辆)的43%。尽管有些专家认为t-80u和t-90s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但也应清楚地看到北约坦克在某些方面还是优于俄制坦克的。
俄罗斯坦克现在落后于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的一个原因是,在过去10~15年间,政府没有拨款研制新型坦克,大量的研制项目都是工厂自筹资金进行的;另外,主要设计局和工厂一直在争论: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陆军到底需要何种坦克?
令人遗憾的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场争论的根本问题最后竟归结为,新一代坦克到底应该採用何种发动机──是柴油发动机还是燃气轮机!
柴油机?燃气轮机?
现代主战坦克是採用柴油机还是燃气轮机的争论早已有之,但最终没有一个结论。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和俄罗斯的t-80u主战坦克採用燃气轮机外,其他的绝大多数主战坦克仍然採用的是柴油发动机。不过,燃气轮机的发展依然强劲。俄罗斯不但装备了安装燃气轮机的t-80u主战坦克,而且还研制出了一个系列的燃气轮机,如gtd-1000、gtd-1250和gdt-1500。俄罗斯燃气轮机专家瓦莱里·莫罗佐夫认为,燃气轮机在许多方面都优于柴油发动机:首先,发动燃气轮机只需要1分钟,而发动柴油机首先得预热,然后根据惯例还需要30分钟才能起动;第二,车辆在泥泞中行驶时,或在通过垂直障碍时燃气轮机不会熄火,而柴油机无法做到这一点;第三,採用燃气轮机的t-80u坦克的速度比t-90坦克超出10千米/小时,这在战场上对坦克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第四,燃气轮机既不需要散热器,也不需要使用水、防冻液或者其他冷却剂,因此,也就省去了笨重而复杂的冷却剂供给装置。
燃气轮机的使用寿命比柴油机长,耐磨性更是柴油机的两倍甚至三倍。综上所述,燃气轮机操作更简单,维修方便,检修1台燃气轮机只需要4小时,而检修1台柴油机却需要24小时。
虽然燃气轮机的耗油量比柴油机高出约20%~30%,但在车辆停止时,燃气轮机熄火,由辅助动力装置向车辆供电,以此节约燃料。燃气轮机在工作时并不消耗润滑剂,并且燃气燃烧充分,因此,排出的废气是清洁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俄罗斯,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也比柴油发动机的高,最多可高出250马力。
坦克地位不会动摇
专家们对发展未来坦克仍是信心十足,他们认为未来安装了先进电子设备的中型坦克就像战斗机一样,是一种精确武器,所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地面车辆。科索沃战争中坦克没有参战,海湾战争中坦克最后阶段才参战,所有这些都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在这些战斗中坦克参战与否是根据战争的进程和战场的需要所决定的。在阿富汗战争中,尽管北方联军的t-54 和t-55坦克已经老旧,但仍然为美军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的坦克常常开到巴勒斯坦地区,打击所谓的恐怖分子,随时提醒他们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这说明坦克在大规模战争和地区冲突中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坦克的强势在于它具有强大的杀伤力、精确的火力、良好的快速机动能力和越野机动性,可为乘员提供全方位防护,最重要的是,它是联合部队作战中,整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的坦克
不管坦克的防护多么先进,多么有效,都无法防御隐蔽在丛林中反坦克射手射来的反坦克火箭弹、埋设在地下的反坦克遥控地雷和多管火箭炮齐射的红外制导火箭弹。若没有先进的通信系统和情报信息系统向其不间断地提供战场信息,坦克就像个“瞎子”、“聋子”,无所事事;如果没有步兵的协同,没有电子对抗装置干扰敌人,那么坦克根本就不具备任何防御能力。
俄罗斯陆军至今对1995年1月1日夜袭格罗兹尼的那场战斗记忆犹新。在通往火车站的狭窄街道上,俄罗斯的装甲部队遭受车臣武装分子的抵近射击,大约有50辆坦克和战斗车辆被击毁并燃烧,100多官兵在这次袭击中丧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作战行动前俄军没有仔细地侦察地形,也没有得到空中和两翼的支援,血的教训非常深刻。
第296页
俄罗斯的现役坦克都没有安装“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而且也没有安装车载信息和控制系统(obics),这对俄罗斯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车载信息和控制系统不仅可为车辆的各系统提供故障诊断,还能实时收集来自直升机、无人飞行器、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awags)和其他传感器採集的信息。2年前,在俄罗斯举办的展览会上,车载信息和控制系统首次亮相就吸引了“艾布拉姆斯”坦克设计师菲利普·莱特的眼球。然而,这样的系统并没有得到俄罗斯坦克制造商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军方和常规武器局的认可和支持。
21世纪的坦克,虽然没有人知道它是么样子,但它的发展肯定会步履维艰。现阶段仅仅依靠研制车载信息和控制系统、“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和其他新型的装备是无法在成功道路上迈出一大步的,因此,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开发综合的侦察、导航、目标跟踪和战场控制系统。但是,你可以想像,对这些项目政府会支持多少,而且先进的装备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去操作,俄国军队中服役2年的士兵玩不转那些复杂的高科技装备,因为他们中的40%只有高中学历。只有一些经过特殊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才懂得如何操作这些复杂的电子装备,但目前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在陆军中少得可怜。
发展未来坦克,不仅可以缩短俄罗斯同世界的差距,还能转变俄罗斯对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的认识。
俄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在他的“俄罗斯当前最紧急的任务是发展俄联邦军事力量”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未来战争的模式。为了完成报告中提出的作战任务,俄罗斯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坦克,而是可以搭载火炮和飞弹、可以执行各种不同任务的多用途作战平台。未来主战坦克最关键的部分是计算机,它能在车际间、上下级间、空地间和其他武器装备间进行信息交换和融合。车辆综合电子系统代表着未来坦克的发展方向和作战效能。目前,不管是t-80u、t-90s、m1a2,还是俄罗斯现仍在保密中“黑鹰”主战坦克,都不能代表未来,它们都属于昨天的坦克。
俄罗斯前任装甲总局局长谢尔盖·马耶夫将军认为未来坦克并不很遥远。未来坦克是一种完全自动化的自持型车辆,乘员限定1人。目前,我们的任务是提高坦克内部的人机控制水平,例如,t-90坦克的内部空间至少有11立方米,但绝大部分被一些机械设备所占据,因此,乘员空间仅剩下4立方米。军方认为,乘员应该在车内感到舒适,并能保证24小时工作。这就意味着,车内的空间要足够宽敞,以满足乘员站立、睡觉以及其他要求。
现在的制式火炮将被在全新物理原理基础上研制的新型温压和电(雷射)炮所替代。採用新型火炮还将引发一场推进剂的革命,液体发射药将替代固体发射药。
俄罗斯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特殊电磁装甲。这种新型装甲就像科幻电影里演的那样,可能是一种在坦克车体四周有一个所谓的能防御火箭弹和飞弹袭击的能量场,还可能是一种充电装甲。现在1米厚的钢装甲板将被轻型的高强度复合材料装甲替代,t-90坦克上就已经安装了这种装甲。柴油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将让位于电驱动系统。所有这些变化综合起来将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并有助于将车辆重量减轻20~30吨。
在不久的将来,上述的发展计划都将落到实处。不管怎样,目前已经开始了基础研究。俄罗斯陆军从传统徵兵制向专业化军队的转变过程中,t-90坦克正好作为一种过渡车型用于战斗训练。俄罗斯军队正期待着将不同的装甲平台和能在昼夜间与各种气候条件下作战的武器系统综合在一起,在战场上作战的将是一个战斗体系,而不是一辆孤零零的车。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双用途火炮——迫榴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3864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陆军正在组建轻型快速反应部队,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既可间瞄又可直瞄射击的火炮武器,以适应各种条件下的多种作战任务,来满足陆军营以下火力支援战斗分队的需求。迫榴炮是一种介于轻重武器之间的火力支援武器,被称为“轻武器火力的延伸、重武器火力的补充”,近些年来名噪一时,受到各国军队的高度赞许。作为一种双用途火炮,迫榴炮既能进行间接瞄准射击,叉可以进行直接瞄准射击,而具有直接瞄准射击能力是迫榴炮的一个重大变革。
众所周知,迫击炮是一种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射角大、弹道弯曲,主要进行高射界射击的曲射火炮。一般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结构简单,适于伴随步兵行动,主要用于歼灭遮蔽物后和位于反斜面上的目标,属于近程面杀伤武器。榴弹炮是一种比加农炮身管短,初速小、弹道较弯曲、具有较大射程的火炮。而迫榴炮则是兼有迫击炮和榴弹炮弹道性能的双用途火炮,按机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类型。迫榴炮具有多用选性和灵括性,特别是自行迫榴炮的机动性和战场生存能力,非常适合现代化战场作战的需要,在未来的城市作战和山地作战中,追榴炮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迫榴炮的发展历史
迫榴炮是在传统迫击炮和榴弹炮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20世纪60-70年代,在机械化浪潮的冲击下,迫击炮的发展曾进人了自20世纪初问世以来前所未有的低谷,虚认为是陈旧落后的炮兵武器装备而倍受冷遇。然而到了80年代,两伊战争、英阿马岛之战相继爆发,随后又发生丁一系列的局部战争,迫击炮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充分发挥其优长,屡建战功,使人们对它刮目相看。传统的迫击炮膛内无膛线,大多採用炮口装填,弹道弯曲,配备弹种少,射程较近,用干对遮蔽物后目标间瞄射击;而榴弹炮则採用线膛炮身管,炮尾装填,弹道较弯曲,配备弹种较多,射程较远,既可直瞄射击又可间瞒射击。如果把这两种火炮技术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将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迫击榴弹炮,使火炮的战斗性大大提高。
第297页
经过不懈的努力,这种设想终于被前苏联付诸实践,他们从火炮的战术使用和技术性能人手,巧妙地把迫击炮与榴弹炮的技术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研制出了技术性能先进的迫击/榴弹炮(简称迫榴炮),迫榴炮从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80年代初,前苏联首先为其陆军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装备了“诺那”(nona)l20毫米迫榴炮,作为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压制武器。此后,前苏联/俄罗斯一直高度重视迫榴炮的研制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迫榴炮系列,先后推出2s9式、2b16式、2s23式和2s31式四种牵引和自行式120毫米迫榴炮。不仅开创了迫榴炮发展的先河,而且推动了迫榴炮的蓬勃发展。
前苏联/俄罗斯研制和发展的120毫米系列迫榴炮,均採用炮尾端填方式,以间瞄射击发射榴弹、制导炮弹和火箭增程弹,以直瞄射击发射破甲弹等弹种,使迫榴炮同时具有了直瞄射击和闻瞄射击的能力。自行迫榴炮配有全封闭炮塔,防护能力大大提高。迫榴炮可採用两栖、空降、空运和伞降等方法机动,具有较高的机动性。
前苏联/俄罗斯120系列迫榴炮
前苏联/俄罗斯的120毫米系列牵引式和自行式迫榴炮是一种综合了迫击炮和榴弹炮性能的多用途火炮系统,用于战场上的直接火力支援。先进的迫榴炮可作为最先到达战斗地域的间瞄火力支援手段,在战斗初始阶段代替122毫米榴弹炮提供间瞄压制火力和直接反装甲火力。目前装备俄罗斯军队的共有4种型号的120毫米迫榴炮:
2b16式牵引式迫榴炮。 全炮重l2吨,炮班人数5人,火炮由一辆轻型轮式车辆牵引,具有非常好的操作灵活性。火炮为两用后装式线膛炮,进行直接瞄准射击和间接瞄准射击。装有炮口制退器,可配用普通榴弹和迫击炮弹,发射普通榴弹最大射程为8.8千米,发射杀伤爆破迫击炮弹最大射程为7.l千米,发射火箭增程迫击炮弹最大射程为12.8千米。火炮高低射界为-10度~+80度,方向射界左右各30度,火炮发射速度8发/分钟,弹药基数80发。大架架脚藉助绞车自动打开和併拢。
2s9式自行迫榴炮。 该炮是一种单管线膛炮迫榴炮系统,前苏联最早于1981年开始装备空降部队,它首先成功地将配备炮尾装填迫击炮的炮塔安装在轻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上。该迫榴炮採用2a60式120毫米线膛迫击炮身管,身管长约2.9米(24.2倍口径),既可以像迫击炮那样大仰角射击(火炮高低射界为-4度~+80度),又能像榴弹炮那样实施间接瞄准射击,还可以像反坦克火炮那样对装甲目标进行直瞄射击,而且转换射击方式十分灵活方便。採用人工装填,弹药储存架为非机械化。
2s23式自行迫榴炮。 前苏联经过对2s9式120毫米迫榴炮的改进,生产出了新型2s23式120毫米迫榴炮,火炮整体性能有了较大提高。该炮于1990年正式列装,是一种多用途两栖自行迫榴炮系统,为前苏联/俄罗斯陆军轻型装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提供快速机动火力。採用btr-80型8×8轮式装甲输送车底盘,乘员4人。火炮射击採用人工装填方式,炮塔方向回转范围为左右各70度,火炮的高低俯仲范围为-40度~+80度,炮身安装有热报警装置。战斗全重14.5吨,最大速度8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600千米,水上最大航速l0千米/小时。可发射的弹药有:破甲杀伤迫击炮弹,最大射程8.85千米;火箭助推迫击炮弹,最大射程12.85千米。
2s31“维纳”自动化自行迫榴炮。 该炮1997年列装,系统採用全封闭炮塔、bmp-3履带式步兵战车改进型底盘,外形低矮的新型炮塔可进行360度回转。车内空间大,可容纳更多的弹药和安装各种先进设备,武器系统战斗全重19.5吨,最大公路行驶速度7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600千米,水上最大航速15千米/小时。火炮还装配有先进的车载计算机火控系统、车载自动测量与定位定嚮导航系统、雷射测距机、昼/夜光学瞄准监视和目标指示系统等。该火炮配用新设计的2a80式120毫米低膛压薄壁线膛单管炮,身管长度比2s23迫榴炮明显增长,杀伤爆破榴弹射程可达l3千米,新的自动化装填系统可使火炮射速达到8~10发/分钟,弹药基数为70发(包括10发“捕鲸者”制导炮弹),携弹量30发,可发射包括子母弹在内的多种弹药。发射新型120毫米榴弹的最大射程为18千米,发射破甲弹的有效射程为40-800米,破甲弹的破甲厚度达到600毫米。
中国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我国研制的出口型120毫米自行迫榴炮可装备快速反应部队、空降部队和轻型装甲部队,以提高部队在复杂地形(如山地、城市)条件下的作战能力。该炮外观类似于俄罗斯2s23型自行迫榴炮系统,但所用线膛炮的身管比后者要长,与2s31自行迫榴炮系统的120毫米2a80迫榴炮极为相似。
该系统以wz551 6×6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为底盘,作战全重16.5吨,乘员4人,分别为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动力装置为235千瓦的德国道依茨气冷柴油发动机和具备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的6hp500全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功率320马力。车辆的两栖能力好,水上行驶靠安装在车尾两侧的2个螺旋桨推进,水上最大航速8千米/小时。公路最大行驶速度8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00千米。其他标准配置包括:前4轮辅助动力转向装置、核生化防护系统和中央胎压调节系统,炮塔两侧分别安装有三联装电控烟幕弹发射筒。
第298页
该炮为全封闭炮塔,採用焊接结构,可360度旋转;炮塔主要武器为1门120毫米线膛炮和l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火炮身管不带炮口制退器和抽菸装置,高低俯仰范围为-4度~+80度,可发射追击炮弹、榴弹和反坦克榴弹,既可直接瞄准射击也可间接瞄准射击,车载弹药36发。自行迫榴炮还配备了新型弹药,包括制式高爆追击炮弹,装药重l.8千克,射程8.5千米;尾翼稳定破甲高爆反坦克榴弹,能够在l5千米的距离上有效攻击轻型装甲目标,最大破甲厚度600毫米(传统的钢装甲);火箭助推弹药,初速265米/秒,装药重3.2千克;子母弹,弹体适于线膛炮发射,初速为425米/秒,射程9.3千米。可携带30枚反坦克/反人员子弹药,可穿透90毫米的传统钢装甲。
该炮的瞄准与作战模式可根据需要选择自动、半自动和手动方式。火炮安装有半自动装填系统,装备有直接瞄准射击和间接瞄准射击2种瞄准装置。榴弹最大发射速度6-8发/分钟,迫榴弹为10发/分钟,压坦克榴弹为4-6发/分钟。
迫榴炮未来发展展望
迫榴炮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履带式或轮式全封闭炮塔自行追榴炮,以120毫米口径为主。俄罗斯、美国、英国、瑞典和法国等都全力推出炮塔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因为射手的装填、瞄准和发射操作全都在封闭的炮塔内进行,具有良好的防护能力,适应来来战场核生化条件下的作战。
未来自行迫榴炮将广泛採用更先进完善的火控系统,其功能可与先进榴弹炮媲美。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计算机、雷射测距机、gps卫星定位接收机、陆地导航系统、座钣姿态传感器、自动瞄准装置等,反应速度快、射击精度高,将具备多发同时弹着射击、行进间射击和自主射击的能力。未来将为自行迫榴炮研制井配备新型弹药,除可以发射破片榴弹、高爆弹以及燃烧追击炮弹外,还能够发射制导炮弹、子母弹、火箭增程弹、发烟弹、照明弹、化学弹以及用于战场侦察、电子干扰、航向修正的特种功能弹药和新概念非致命失能弹药。
第三卷 地面武器 v2c2可变药室火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025
它是一种採用新技术的火炮,但你从外表上可能看不出它与别种火炮有什么不同。重大的技术进步在它的药室部位,那里发生的“精彩跳跃”拓展了火炮发展的一条新路。它就是美国陆军“斯特赖克”轻型旅即将装备一种新奇的105毫米火炮,名叫v2c2式 105毫米可变药室火炮。生产商为美国联合防御公司。
v2c2的奥妙在可变药室。传统火炮药室的容积固定不变,火炮的射程也不变。可变药室就不一样了。它的常规螺纹和炮尾密闭技术都进行了新的改进。它使用一个塞子和一个改进型炮尾密封垫,通过炮尾密封垫向里和向外移动到不同位置,从而使药室容积可变换大小,也就是形成容积可调节药室。于是,火炮可以根据发射药量的多少自动增减药室的空间,选用不同的发射药模块,以使炮弹达到不同的射程要求。
v2c2可变药室火炮可用各种装药号或重叠装药号进行发射,达到最大射程最多只使用3个装药模块。而传统远程105毫米火炮却需要5~6个发射药模块。如使用m231和m232macs装药,105毫米和155毫米火炮可使用同一系列发射药,因而能大大减少携行发射药的数量和重量。105毫米炮只需3个m232发射药模块即可达到最大射程,用药量是155毫米炮的40%,所以可减少战场发射药携带量。macs装药成型,用量精确,无须再调整。比比才知妙处,药室可变技术大大减轻了火炮的重量,可增大射程,增强杀伤力,又提高了后勤效能。
v2c2可变药室105毫米火炮有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平台选择灵活,体现了鲜明的轻型、高效和高度自动化特点。牵引式v2c2採用“悍马”高机动多用途车牵引;炮重2.497吨;採用美国常规弹药、南非预制破片炮弹和m231和 m232macs发射药;配置数字式先进火控系统,发射普通炮弹射程24公里,发射火箭增程弹最大射程30公里,最大射速6发/分。它可用大多数中型战术车辆牵引,可用大多数运输机远程投送,到战区按数位化操作,发射准备时不超过两分钟。
自行式v2c2已成为一种高机动性、高杀伤力、全自动自行火炮。它选用中型轮式车底盘,也可用履式底盘。车重不超过20吨。它採用数字式全自动控制系统,与全自动装弹系统相结合,只要两名炮手操纵。弹仓中装46发弹,75%配全装药。发射准备时间40秒。它使用数位化自动作业系统,只需触动计算机屏幕按键,便可完成单炮多发射击任务。发射火箭增程弹最大射程30公里,最大射速10 发/分。
第三卷 地面武器 uos-155 扫雷器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194
[概述]:uos-155扫雷器取代了坦克的炮塔,并在其伸缩作业臂的顶端装配有扫雷链枷或推土机械。虽然其它相类似的坦克也可作为uos-155扫雷机械的底盘,但该设备採用了(前苏联)t-55型坦克底盘和带有可伸缩作业臂的uds-214装甲挖掘机的顶部结构,工作人员可在uos-155的装甲驾驶室中对作业臂进行提升,下降,翻转等操作。
斯洛伐克军方已开始评估uos-155系统。捷克军方、义大利商业扫雷组织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军已经生产出了七套uos-155装备。一套设备已租借给了斯洛维尼亚东部的untaes。
第299页
据悉,uos-155系统的样机耗资420,000美元。这其中包括一个t-55型坦克的底盘、两条2米宽的扫雷链枷及一个扫雷铲刀。
[装备状况]:装备捷克斯洛伐克、义大利和英国部队
[构造与技术特点]:该扫雷器通过链锤击打地面完成扫雷作业,链锤由uos-155系统的内置的zeteor z8701,102 83.06千瓦的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扫雷链枷旋转直径1.854米,转速每分钟600转,覆盖宽度为2米或3米。
uos-155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使车辆保持静止,依靠伸缩臂来改变链枷的位置,直到伸缩臂不能再伸出为止;另一种使用方法是将系统装在车辆的前部,车辆向前运动执行扫雷作业。
使用第一种方法时,车辆向前运动的最大可能速度为250米/小时,如使用3米宽的链枷装置,最大清扫效率为300平方米/小时,如使用2米宽的链枷装置,最大扫雷效率为200平方米/小时。使用这种方法,扫雷链枷的间距为7毫米。
使用第二种方法执行扫雷作业时,扫雷速度可达8~10千米/小时,但扫雷的效果要比静态的方法差一些,链锤间的间距也增加到280毫米。
除扫雷之外,该系统还可在灌木丛或矮树丛中开闢通路。该扫雷系统还可与多种工程装备互换,执行其他工程任务。
战术技术性能:
乘员:2名
总重:38吨
最大速度:
(路面)30千米/小时
(野外)10千米/小时
爬坡度:纵坡28度
横坡15度
徒涉深度:0.7米
发动机:(主)v-55 12缸柴油发动机,426.3千瓦
(uos-155)zeteor 8604 6缸柴油发动机,113.2千瓦
[其它]:英文名称:uos-155 demining machine
现状:可获得
研制机构:technopol international jsc,kutlikova 17,852 50 brativa ,slovak republic
tel: (+421 7)68 28 6160
fax: (+421 7)68 28 62 12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陆军中型坦克m4“谢尔曼”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677
【发展简史】
美国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着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4923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0年8月19日,美国开始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根据m3“格兰特”的不足,军方要求将75mm火炮装在旋转炮塔上,研制代号是t6中型坦克,1941年9月,t6坦克定型并被命名为m4“谢尔曼”中型坦克。m4是在m3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区别,又有联繫。它们的底盘总体布置和行动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为整体铸造炮塔,圆弧过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
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3式75mm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在m4系列的各种改进型车上,共装有4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变速箱为机械式,行动部分採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105mm。
m4的火力虽略显不足,但它的坚固,可靠和耐久性却享誉军界。在整个大战期间,m4成为美军坦克力量的骨干。由于美军不象德军和苏军那样装备了重型坦克,m4有时也得权充重型坦克使用,尽管它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个角色。
从42年开始,m4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尽快替换身有残疾的m3。它第一个大显威风的地方是北非战场。当英军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无可退的境地时,大约四百辆谢尔曼被火速补充至英第八军。在“十字军”和“瓦伦丁”型坦克的配合下,经过五小时的炮火准备,谢尔曼率先向油料、备件严重不足,已成强弩之末的德军发动冲击。经过十二天激战,英军大败德军非洲军团。是役,曾在沙漠中令对手望风披靡的德军pzkwiii、4型坦克被击毁二百余辆。沙漠之狐隆美尔从此一厥不振。
此后,不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随处可见谢尔曼的身影。d-day最先登陆诺曼第的坦克就是数百辆谢尔曼,成为盟军迈向胜利的先锋。
谢尔曼的长处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用途广泛。有的在炮塔上加装60管4.5英寸火箭发射器;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还有的将其主炮改为105毫米榴弹炮,加强软杀伤能力。大战后期则以生产装备76毫米长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为主。而其主要缺点是火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着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它的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
m4谢尔曼并不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顿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巴顿将军指挥下的美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就是m4坦克,它们在诺曼第登陆以后的历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945年春,美军有16个装备有m4中型坦克的装甲师参加了对柏林的总攻。
第300页
【性能诸元】
m4a3(76)w hvss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33650kg
车长 7.54m
车宽 3.0m
车高 2.97m
引擎 ford gaa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2/n.a.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61/n.a. km
乘员 5人
火力装备 76mm gun m1a1,m1a1c or m1a2 ; 2x.30 caliber mg m1919a4
弹药 76mm:71发 ; 7.62mm:6250发
装甲 13-178mm
爬 坡 度 31度
过直墙高 0.61m
越 壕 宽 2.3m
涉 水 深 0.91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炮兵小常识,你知道多少???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534
炮兵被称为战争之神,在部队的编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军队的大部分编制都是效仿前苏联,所以也就理所当然的继承了其“大炮兵”理论。在各级部队中配有大量的火炮。为了大家能更了解炮兵在下斗胆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简单知识介绍给大家。
一、炮兵的一般编制
通常来说,炮兵建制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炮兵侦察分队,另一部分为射击分队。以连一级为例,通常一个连下辖一个指挥排,两个火炮排。其中指挥排的作用就是负责侦察测地,为火炮排的射击提供并传递初始射击诸元,并在射击中根弹着点,时实提供修正量。火炮排负责火炮的日常保养和操作。
二、指挥分队的编制
指挥分队也是分为两大部分:侦察、测地和通讯。
炮兵侦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步兵侦察,它主要是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目标进行诸如:距离、高程等元素的测量。通过计算为火炮分队提供射击诸元。主要装备有炮用“方向盘”、“炮队镜”、“雷射测距仪”、“炮兵计算器”也有少部分装备有“gps”和“经纬仪”。侦察分队中按作业方式不同,又有计算和仪器侦察之分。其中仪器侦察又分两部分:主观、和侧观。主观就是计算射击诸元。侧观则是通过“炮队镜”捕捉炸点,判着点为近失弹还是远失弹,并根据目镜中的分划象主观报告偏差量。如果说侦察兵是眼睛,那么计算兵就是大脑。通过器材测的各种数据都要汇总到计算兵手里。最后由他们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精密的计算而求得火炮的射击诸元。
通讯相对要简单的多了,就是为炮阵地和观察所之间建立通讯联络,并保证其畅通。
三、炮班的编制。
以在下所在部队装备的122mm榴弹炮为例。由于属于甲等作战部队所以火炮性能较为先进,人员配置也相对较少。每个炮班满编为8人。其中一炮手为瞄准手,负责火炮的分划改装,赋予火炮发射方向。二炮手,负责升降火炮走行部,就是轱辘,三炮手和四炮手,是整个炮班里最累的炮手了,负责火炮千斤顶的升降,同时也负责火炮弹丸和药筒的装填工作。五、六炮手负责火炮战斗行军转换时,两侧大架的开合。七炮手负责火炮战斗行军转换时火炮身管固定装置的锁闭和解脱。同时负责为弹丸装定引信。最后是炮班长,负责计算火炮的单炮修正量。其中,炮班长和瞄准手是一个炮班的大脑和神经。在战时,只要这两个人没有出现战斗减员,那么他们所属的火炮依然具有战斗力,反之就是有在多的人也是白搭。所以,炮兵在选择这两个专业的时候要求非常严格,他们的训练也很枯燥。
(註:现在中国所装备的大部分大口径火炮,都有千斤顶其目的是便于状态转换。像现在我军装备的各型152mm、130mm火炮就装有千斤顶。)
四、射击时的一般做法
炮兵部队(炮群或的炮连)在进行实但弹射击时都会选一门火炮做为基准炮,首先试射一发炮弹。然后其他各炮再根据观察所传回来的诸元,由炮班长修正单炮修正量,之后进行射击。(基准炮的选择比较严格,首先要求火炮的保养和技术性能要好,其次,操炮炮班的人员编制也是最好的。)
在基准炮射击时,一般採用拉火绳进行操炮。主要是防止火炮炸膛。(炮弹问题)人员掩蔽部通常设在火炮防危板一侧的斜后方。为了保证操作顺利,不会偏离很大。不过这个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的。有的时候第一炮也不一定要用拉火绳。还有就是二塞的问题,炮兵部队装备耳塞确实能起到保护耳朵的作用,但是在实弹射击和作战中,耳塞的作用不大。而且对火炮的操作有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指挥员要不断的下达命令。如果带耳塞,第一遍很可能听不到,需要两遍,或是三遍才能有所反应。对于这个在下有过比较深刻的体会。为了保护耳朵,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射击的时候张大嘴巴,时内外的压力一制。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火炮技术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2346
资料卷 火炮技术
火炮技术
19世纪后期的火炮技术在炮身及材料、制退复进器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制退复进器的发明和使用,使火炮的性能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射速大为提高,因此可以说19世纪是火炮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
北洋水师“镇”字蚊船装备的阿姆斯特朗11吋前膛炮
19世纪中叶以前,各国使用的火炮均为前装滑膛炮。这种火炮虽然在近代战争中发挥了空前强大的威力,成为杀伤敌人的主要兵器,但在射速、射程和精度等方面也有不少明显的缺陷。1846年,义大利少校卡韦利造出了一种在炮膛内刻有两条旋转来复线,使用圆柱形炮弹后膛装填的后膛来复线式火炮,使火炮技术有了变革性的飞跃。不久,英国制炮商惠特沃斯也生产了一门后膛装填的线膛炮,不过,他是用盘旋的6角炮膛来代替旋转的来复线的。同前装炮相比,后装炮由炮口装弹改由炮尾装弹,提高了射速;有完善的闭锁炮门和紧塞具,解决了前装炮因炮弹弹径小于火包口径所带来的火药燃气外泄的问题;炮膛内
第301页
刻制了螺旋膛线,同时发射尖头柱体定装炮弹,使炮弹射出后具有稳定的弹道,提高了命中精度,增大了射程;可以在炮台包括陆战掩体和军舰服仓内装填炮弹,既方便又安全。由于后装炮具有较多的优越性,所以各国便竞相研制。
中国生产的格鲁森后膛行营炮
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各国的冶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先是德国克虏伯钢厂发明以坩锅铸造大钢块,能制造大口径之钢炮。克虏伯钢炮在普法战争中大显神威,声名大振。战后各国纷纷採用克虏伯钢材制造火炮,使炮身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法国在1865年发明平炉炼钢法后,也开始使用高质量的钢
材制造炮身。英国在1878年由托马斯改进了贝色马1856年所创造的转炉炼钢法,降低了钢的含磷量,制成的炮身不易碎裂。奥国则由马卡梯斯少将于1874年发明了硬青铜炮。
克虏伯工厂内的巨型汽锤
在炮身的形制方面,克虏伯公司于1873年开始给德国军队所使用的火炮加装被套(即筒紧炮身),或者加钢箍(即丝紧炮身),使炮身的强度得到提高,抗压能力增强。克虏伯火炮由此身价日高。
在闭锁机方面,1873年克虏伯公司开始採用锁栓式闭锁机,1877年法国杜斑鸠少校发明断隔螺式闭锁机,并使用了压缩紧塞具。这些新的炮门技术能更好地密封炮尾,承受火药燃气对膛底的巨大压力,对提高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意义重大。
旧式后装炮(架退炮)
这一时期火炮技术的最大进步在于制退复进器的发明,从而使管退炮取代了架退炮。19世纪中叶以前,一般火炮的炮身系通过耳轴与炮架相连接,即所谓刚性炮架。刚性炮架火炮发射时炮架受力大,炮管连同炮架整体后坐。因此,不得不把火炮设计得很笨重,造成在战场上的机动困难。又因发射时整个火炮产生较大位移,重新复位和瞄准都很浪费时间,使发射速度受到很大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火炮设计者尝试着在炮管与底座之间安装一个缓冲器,以减少火炮射击时对炮架的作用力。经过长期摸索,到了19世纪90年代,火炮的制退复进机终于被创制出来。当时的制退复进机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水压弹簧式,二是水压气体式,二者的制退原理相同,但复进原理不相同。从后来实际使用的效果和影响看,水压气体式是更重要的。
速射炮(管退炮)
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最早是由法国人莫阿于1897年首创的,先装在75毫米野炮上。制退复进机分制退和复进两部分。制退机由制退管、活塞及液体组成,制退管与炮身后端之连臂相连,火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一端之液体因受压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时液体即发生一种抵抗力,以徐徐制止炮身后坐。复进机系利用气体吸收后坐力之一部分,待后坐结束时,被压缩之气体,因其伸张将后坐体推至原位。这样,通过制退复进机这个中介,炮管和炮架实现了弹性连接,既有利于减轻火炮的重量,又为提高发射速度创造了条件。这是火炮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突破,它标志着火炮从架退时代进入了管退时代。
第一门具有现代反后坐装置的火炮,是由德维尔将军、德波尔上样和里马伊奥上尉3人组成的法国炮兵研制小组1897年发明的75毫米野战炮。这门火炮所採用的长后坐原理本是德国人豪森内研究发明的专利,但德国军队拒绝採用这一专利。法国于1894年从豪森内手里购买了这项专利,并根据它研制了具有液压气功式驻退复进装置的炮架,称之为弹性炮架。炮身安装在弹性炮架上,可大大缓冲发射时的后坐力,使火炮不致移位,使发射速度和精度得到提高,并使火炮的重量得以减轻。弹性炮架的採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并使火炮的基本结构趋于完善。75毫米野战炮已初步具备了现代火炮的基本结构,这是火炮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突破。
在75毫米野战炮的研制过程中,法国人成功地躲过了德国情报机关的侦察和窃取活动,他们表面上进行弹簧式复进机构的多次试验,将敌方引入歧途。结果,德国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仿制的法国野战炮,却是一种技术落后的假炮,使德国的炮兵装备落后了许多年。
1914年9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马恩河战役中,法军炮兵用75毫米野战炮猛轰德军,使其伤亡惨重,为法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法国买来德国人的先进发明专利,又对德国人进行保密和欺骗,还反过来打击德国人。这对德国来说,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惨痛教训。
19世纪末,各国炮兵相继採用缠丝炮管、筒紧炮管、强度较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提高了火炮性能。採用猛炸药的复合引信,增大弹丸重量,提高了榴弹的破片杀伤力。20世纪初,火炮还广泛採用了瞄准镜、测角器和引信装定机等仪器装置,由此进入了现代火炮的时代。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国产pp87式82毫米迫击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659
pp87式82毫米迫击炮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该炮及弹药、引信和发射药装药均採用了先进材料和工艺制造,其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炮的发射速度达20~30发/分,远程装药时的最大射程为5700米,这两个指标与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奥地利m82/224式82毫米迫击炮相当。其最大射程已远远超过了我国过去的1967年式82毫米迫击炮(3040米)和1983年式i、2型82毫米迫击炮(2700米)。
第302页
该武器系统主要用于装备步兵营,是伴随步兵作战的重要炮兵武器。在地形复杂的山地、丛林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该炮可以有效地歼灭和压制敌有生力量与火力,能够破坏敌方的障碍物和轻型土木工事,对遮蔽物和山坡后的目标也能进行有效的杀伤。
pp87式82毫米迫击炮由炮身、座钣、炮架及瞄准镜等组成,全重(不含瞄准镜)为39。7千克。炮身重15。5千克、由炮管、炮尾及缓冲机组成。炮管长1。4米,採用性能优良的合金钢,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炮尾通过螺纹与炮管连接,在结构上保证了射击时不漏气。炮尾内有固定的击针,当炮弹从炮口装入下滑到底时,弹尾上的底火撞击击外而发火,引燃尾管药、发射药,产生气体急剧膨胀,将弹丸发射出去。炮尾下都是驻臼,与座钣相连。该炮的缓冲机採用了我国首创的套筒式缓冲机,套筒与炮架相连。射击时,套筒沿炮管上、下滑动,同时压缩弹簧而起到缓冲作用,缓冲阻力作用在炮身轴线,从而减小了射击时身管转动现象,有助于提高迫击炮的射击精度。
三角形座钣重15。5千克,射击时不仅能承受炮管的绝大部分后坐力,而且与地面有很好的结合,能防止跳动,保证射击的稳定、安全。座钣用合金钢冲压而成,与钛合金座钣相比,重量稍重一些,但工艺简单、成本低廉。“a”形炮架,用铝合金管焊接加工而成,全重8。7于克。上端有卡箍与炮管相连。两支架落地,中间有高低机,通过调节螺杆的长短来改变火炮的射角,炮架的上部有螺杆式方向机,在火炮位置固定时可赋予火炮左右各3。5°的射向,如移动炮架则可实现360°射击。炮架上还有调平机构(保证瞄准镜横向水平),它是通过调节脚架的倾斜角度来实现的。
pp87式82毫米迫击炮採用了53式82毫米迫击炮的瞄准镜,全重0。9于克,瞄准镜通过插销装在炮架上,镜座上有纵、横水准气泡,供火炮调平用。此外,瞄准镜上还装有夜间照明具。
pp87式82毫米迫击炮配用的弹种有杀伤榴弹、杀伤燃烧弹、钢珠榴弹、钢珠杀爆燃弹、发烟弹和照明弹等。杀伤榴弹重4。2千克,最大射程4600米,远程装药时,最大射程5700米,密集杀伤半径22米,配用机械着发引信。杀伤燃烧弹、发烟弹与杀伤榴弹的性能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杀伤燃烧弹的内装药增加了纵火剂,纵火半径大于14米;发烟弹的内装药为黄磷发烟剂,单发烟幕效应高度大于4米,宽度大于25米,持续时间30秒。钢珠榴弹重约4。5于克,最大射程4300米,弹体内装有钢珠。“增加爆炸威力,密集杀伤半径26米,配用时间引信。钢珠杀爆燃弹主要性能与钢珠榴弹相似,只是其弹丸内装药中加装了纵火剂,纵火半径大于15米,配用时间引信和无线电近炸引信。照明弹重4。75千克,最大射程4000米,照明炬燃烧时间大于35秒,平均下降速度5米/秒,配用钟錶时间引信。
pp87式82毫米迫击炮的榴弹有着很鲜明的特点:其弹丸外形设计特殊,飞行阻力较小;在定心部位装有特制闭气环,在发射时起到闭气作用,有利于提高初速和射击精度;尾杆和尾翅由高强度的铝合金制成,重量轻;发射药燃烧性能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除0号尾管药外,还有6个附加药包,使用十分方便;引信有运输保险机构和40米炮口保险机构(在距炮口40米内炮弹不爆炸,以保证射手及阵地安全)装置,在地形复杂地区或树林中使用时安全可靠,引信的瞬发和延期作用性能较好。该迫击炮于1987年设计定型,1988年投产,主要用于取代国产1967年式82毫米迫击炮。
第三卷 地面武器 透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3953
一九一六年,第一批坦克投入战场之后在各国军队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它们纷纷研究自己的坦克和各种反坦克武器。在此后不久,法国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炮,起名为“乐天号”。“乐天号”反坦克炮可视为加农炮的同族兄弟,它的特点是炮管较长,炮膛压力较大,因而其实心的穿甲弹出炮口之后,动量很大,具有足够穿透坦克装甲的能力。但是当时主要都是穿甲弹,小口径,也不能发射榴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坦克的普遍使用,各国专用反坦克炮相继问世。最早的坦克装甲厚度仅有6~18毫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某些中型和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已达70~100毫米。同时,反坦克炮的口径也从20毫米加大至57~100毫米,而次口径钨芯超速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等甲、破甲策力更强的弹种的诞生,也使反坦克炮的性能得到提高。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粉碎德国的集群坦克曾装备使用了上万门反坦克炮。同时,由于在战争中后期苏联的新式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等方面超过了德国坦克,而德国一时难以研制和生产出在性能与数量上策与苏军相抗衡的坦克,于是将一些大口径反坦克炮安装在坦克底盘上,变牵引式反坦克炮为自行反坦克炮,并加以较厚的防护装甲,它当时被称为“强击炮”,可以打击坦克等装甲目标,也可以象坦克一样以直射火力打击步兵、掩蔽部等地面目标。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用反坦克飞弹取代了反坦克炮,还有一些国家则用自行反坦克炮机动性和防护性较差的牵引式反坦克炮。后者是坦克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由于安装在轮工装甲车辆底盘上的自行反坦克炮的成本只有坦克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机动性又远胜过其他反坦克兵器,所以它又有东山再起之势。自行反坦克炮外形与坦克很相似,但不象坦克那样注重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持的能力,而强调反坦克能力,因而在某些国家里它又被称作“歼击坦克”。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强击炮又有区别:“歼击坦克”火炮口径与坦克相近,装甲厚度和总重量一般比坦克大,炮塔多为固定式,比较笨重。战时研制的自行反坦克炮几乎百分之百比坦克轻,装甲薄,火力最多与同期坦克持平,往往强调机动和价廉,便于大量生产。
第303页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火炮(滑膛炮)是我国自行设计的填补国内空白的武器平台,这种火炮的出现表明了中国军队的防御作战特徵,带有浓厚的对抗当时苏联的装甲威胁的背景。在多年的整合和实验后才定型生产,当五十周年阅兵隆隆的自行火炮编队威武的通过广场的时候,吸引里无数国内外军事爱好者的眼光。现在杂志上和网络上不乏评论该种武器的文章,本人也一时手痒,于是也写了一篇。
在六九年中苏珍宝岛战役后,军方通过缴获苏联t-62坦克的装甲分析,惊讶的发现当时国内的穿甲武器基本不能穿透t-62的正面装甲,一时间反装甲武器的性能提升和新品研制提上了。当时有篇文章当时说过某研究部门在穿甲弹头瞬间接触装甲的时候温度的计算公式上出现问题,而这是一个关键技术问题,于是到处调研,找了很多学校和军工企业,但都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有人推荐军队干部去找一个当时下放农场的老头,说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当找到这个老头后,居然发现这老头是当年二战德国克鲁伯兵工厂的火炮专家,二战结束后回到中国的。老头刷刷几笔将计算公式写完,于是一年后在国家兵器实验场上,新型号的穿甲弹将模拟t-62的装甲厚度的钢板打的到处是窟窿。当然这是野史,不过证明了一点,当时是一九七○年,我国的穿甲技术已经和世界平行,比国外水平不差很多,到现在也是如此。所以说许多军友别开口闭口美国m1a1如何如何,他再厉害来中国实验一下看看,到时候也就多堆费铁而已。
回到正题,120自行反坦克炮于八十年代初开始研制,是一种具有强大火力、较高机动性和一定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主要用于摧毁敌坦克、自行火炮和其它装甲车辆,还可用来破坏敌野战工事和永久防御工事,压制或歼灭敌有生力量和火器。当时的兵器工业部长邹家华极为重视,难能可贵的是,研制人员没有全盘引进l-47火炮(当时从英国进口了几门l-47线膛炮来测试,效果不错。但为了民族的军事工业,还是自行研制了120滑膛炮)。
89反坦克自行炮的作战对象主要是当时苏联的t-72、t-80美国的m1系列坦克。本来89式的120毫米炮是用来作为中国新型坦克上的主炮,但由于当时国内由于多年的改革开放,许多中国的科技人员接触和了解到了西方先进的坦克技术(其实,中国已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相当的步伐,如引进105毫米线膛炮和155毫米榴弹炮,研制120毫米滑膛坦克炮,装备在向西方标准靠拢)。由于火力系统包括火炮和炮塔两部分,火炮是一门口径为120毫米的滑膛炮。其炮身安装有抽气装置和均温护套。抽气装置可抽出炮膛后部的火药残渣和气体,以防有害气体进入战斗室影响乘员操作。均温护套可防止身管因受热不均而变形,以致影响射击精度。曾经有我国专家编制出全世界第一本炮管变形角度和温度的列表,创造世界超一流精度测试,这方面国内技术与世界技术比较是高水平的,曾经发生过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让台湾偷窃此列表的反间谍事件,可见先进程度。然而已经这么多年了,可否想像是否更进一不了呢?
120毫米炮的技术并非向很多人说的是引进以色列的技术,而是研制当中吸收奥地利的技术(69坦克的105炮就是奥地利技术)国产化后再加上本国的技术生产的。120炮取消作为当时新型号坦克的主炮后,少许增加了炮的长度作为反坦克炮继续存在(50倍口径)。一九八四年春天,我国通过秘密渠道从阿富汗搞来三辆t-72整车,连同买来的l-47和自己的120炮进行了靶场实验,我120炮穿甲能力远远超过t-72,也比l-47好些。因此口径的选择就这样定下来(实际上一九八二年贝卡谷地的叙以战争已表明,装在梅卡瓦1型坦克上的105毫米l-7线膛炮也能击穿t-72的正面装甲,但由于战争规模较小,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已。但我们国家军工专家发现了这个问题,很重视。我是看过叙利亚装甲兵给中国军方的内部资料而得知的)。
89式120毫米炮的炮弹是八五年的技术状况是採用分段式钨芯穿甲弹(弹身前部是两个短的穿甲块,中后部是一个长的钨芯穿甲棒——最近韩国推出所谓世界上第一中钨芯穿甲弹。可笑,我们数年前就投产的东西,他也敢叫第一?)。连80式坦克的105炮发射的长杆式尾翼稳定高密度合金穿甲弹都能击穿1000米距离上北迹笕阒匦桶谢颍保担昂撩祝叮刀染拾校环5涞目招难b葯破甲弹可穿透178毫米/60度均质靶;碎甲弹可使50~60毫米厚的均质眩饧变缺砻娌倒镏氐谋缆渌槠涣竦纳鄙税刖洞笥冢玻懊住o胂耄停焙停裕罚玻勖堑模保玻盎故强梢缘陌伞?
我前面说的150毫米标准装甲靶,极限穿透距离1000多米是採用还是老式穿甲弹,现在可有好几个新产品了。八五年研制人员就提出将穿甲弹改为整体钨穿甲棒可以近一步提高穿甲威力;採用贫化铀穿甲弹后性能如何自然不用我说。
不过120炮弹在前些年演习的时候出过问题,当时是连续射击问题,当到了第六发炮弹的射击开炮栓的时候,从炮尾飞溅出残留燃烧物,引燃输弹机左侧储弹仓内的可燃烧药筒产生火灾,导致成员烧伤,整炮损毁严重。那时候评估报告说到曾多次发现不同实弹发射时候产生炮尾焰和炮尾喷火,造成火炮损伤和人员伤害和炮塔内的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运转,灭火性能不错,炮弹的可燃烧药筒还是质量不行,不过最近听说已经改好了。
第304页
总之120炮超过了德国的120和苏联的125炮是有大量证据的。
火力控制系统:tsfcs型光点注入简易火控、微光夜视仪、雷射测距机由雷射测距瞄准镜、主控箱(主要是一台弹道计算机)、方向角速度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弹种显示器和操纵台等部分组成。由炮长和瞄准手两人负责操作。火控系统的功能是: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跟踪;测量距离、角速度和有关修正量;自动解算修正量和射击诸元;自动装定射击谱元;自动拾炮;与炮控系统相配合,完成对固定或活动目标的直瞄射击。这种火控系统是在80式坦克的光点投射式火控系统的基础上改进的。而且价格听说只有80的採购价格一半多一点,物廉价美。具备在250~5000米距离内对目标测距,250~3000米距离内自动瞄准的功能。能在静止时对运动目标进行快速射击,反应时间为10~7秒。而且具有夜视夜战能力。
机动性:採用的是改进型的自行火炮中型通用履带式底盘。主要的改进项目包括履带发动机由刚性支承改为弹性支承固定;发动机与传动箱之间,以及各传动部件之间的连接,由刚性连接齿套改为膜片式弹性联轴器;增加了变速箱换挡操纵液压助力机构;托带轮改为托边轮;筒式减振器改为旋转叶片式减振器;驾驶室内壁的单层隔板改为多层隔音隔热板。
该底盘由车体、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行走系统组成。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383千瓦(530马力)。传动系统为机械式,变速箱和行星转向器都装有液压助力机构,能大大减轻驾驶员操作时的劳动强度。行走系统採用小负重轮结构,每侧有6个负重轮和3个托边轮。挂胶履带板对公路路面无破坏作用,并能减轻履带板在行驶中的噪声。
综合来说,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想像未来我国的坦克火力是如何强大了。在他身上充满了中国特色(有色冶金总院和钢铁研究总院都突破了脱壳穿甲弹的高性能钨合金技术,穿甲能力达到或接近德国120滑的水平。有趣的是,120滑的命运和红箭-8反坦克飞弹的命运有些类似,都是由装甲兵首先提出,然后被炮兵接收过去。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海豹突击队的名片:滚雷沙漠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840
美国海豹突击队的名片:滚雷沙漠侦察车
最近,一种结构简单别致的机动车在科威特和伊拉克西部的沙漠频繁出现,它是美国“海豹”突击队的名片———“滚雷”沙漠侦察车。
美国“海豹”突击队使用沙漠侦察车,始自1991年海湾战争。战后生产商对这种快速突击车进行改进,取名为“蝎”式快速攻击车。“海豹”突击队根据使用经验对“蝎”式车提出许多改进意见。1999年,洛·马公司在“蝎”式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型“滚雷”沙漠侦察车。
“滚雷”沙漠侦察车是种轻型高速机动车。它使“海豹”突击队长了“翅膀”,极大增强了地面机动力。它的轮胎採用自动调压系统和抗爆特殊材料,能通过敌方设置的反坦克雷区而不轻易引爆地雷,因此能执行多种任务,包括快速隐蔽进入敌纵深后方搜索、救援己方或友军跳伞飞行员、捕捉敌方指挥员或其他有作战价值的目标、侦察敌方重要目标变动情况、劫夺敌方重要武器零件或破坏敌方通信网络、袭击敌重要目标等。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滚雷”具有优良的机动性能。“滚雷”车体用高强度钢管制成,车长4.08米,车宽2.1米,车高2.01米,战斗全重1.7吨。它公路最大速度达13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500公里,在海湾地区沙漠行驶,最大越野速度达110公里/小时。车辆装置了带扭杆和减震器的悬挂装置,提高了车辆在越野时的乘坐舒适性。“滚雷”显示了良好的可运输性,可用c-130“大力神”运输机和ch-53运输直升机空运,也可用c-130在低空借降落伞空投。
“滚雷”沙漠侦察车还具有多用途的特点:装上侦察监视系统就是巡逻侦察车,装上武器系统就是高速攻击车。它能携载多种武器,连同弹药只要总重不超过700公斤,什么步兵武器都能带。它通常携载40毫米榴弹发射器、12.7毫米或7.62毫米车载机枪、“毒刺”防空飞弹,也可携载一门30毫米口径加农炮或“陶”式飞弹及发射装置。如果配备不同武器,3辆“滚雷”就可组成一个火力组合丰富的作战小组,去完成敌后袭击任务。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巴西恩格萨ee-t4奥古姆轻型履带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597
巴西恩格萨ee-t4奥古姆轻型履带式侦察车
国别 巴西
名称 恩格萨ee-t4奥古姆轻型履带式侦察车
engesa ee-t4 ogum light tracked vehicle
研制单位 恩格萨特种工程公司
engesa engenheiros especializados sa,br
生产单位 恩格萨特种工程公司
engesa engenheiros especializados sa,br
现状 完成研制
概述
该车是恩格萨公司为出口投资设计的。1985年末,某中东国家宣称需要4t左右高机动性装甲车,据此恩格萨公司于1985年11月开始研制该车,并取名ee-t4奥古姆(ogum)。第一辆样车于1986年5月完成,并空运至中东地区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在第二辆样车上作了许多改进,并于1986年11月完成样车制造,1987年初又送中东进行试验。
第305页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是恩格萨的滚轧结合併经热处理的内柔外硬双硬度钢装甲结构,可防7.62mm穿甲弹。如需要,可安装重型装甲。该车外形低矮,短小,从而增强了生存力。
该车的前部为斜甲板。驾驶员位于左前方,有3个前视潜望镜。第二辆样车的单扇舱盖向左开,且与车顶齐平,通过1个广角潜望镜可扩大视野,该镜可由被动夜视潜望镜取代。
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和冷却系统的整个动力装置布置在驾驶员右侧,可整体更换。冷却空气由斜甲板的进气百叶窗进入,经车顶上驾驶员右侧的排气百叶窗排出。发动机排气管出口在车体右侧。
样车採用珀金斯(perkins)qt20b4涡轮增压4缸柴油机,阿里逊(allison)at545全自动变速装置。生产型则採用bmw公司的m21d 4wa型4缸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zf 4hp22全自动变速装置。
採用扭杆悬挂,第一、第二、第三负重轮位置带有双向作用式液压减振器。使用迪尔(diell)双销履带,并可选用可更换橡胶衬垫以降低噪声,减轻对道路的损坏,还可安装履带齿以增加对松软地面的附着力。
变型车
恩格萨建议的变型车有奥比塔(orbita)公司负责最终研制的mss1·1反坦克飞弹车;救护车;120mm迫击炮车;载4名全副武装步兵的装甲人员输送车;指挥车和弹药补给车。
性能数据*
乘员2~3人
战斗全重4400kg
单位功率21.7kw/t
单位压力28.4kpa
车长3.750m
车宽2.145m
车高(至车体顶)1.555m
车底距地高0.34m
履带中心距1.770m
履带宽379mm
履带着地长2.020m
负重轮垂直行程
动行程150mm
静行程90mm
公路最大速度75km/h
燃料储备120l
最大行程450km
涉水深0.8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4m
越壕宽1.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巴伐利亚汽车(bmw)公司
型号m21d4wa
类型4冲程4缸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95kw/48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zf 4hp22 自动变速器
前进档/倒档数4/1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105ah
*此系装备engesa双管7.62mm机枪炮塔的生产型车的数据。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巴西恩格萨ee-9卡斯卡维尔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3073
国别 巴西
名称 恩格萨ee-9卡斯卡维尔轮式侦察车
engesa ee-9 cascavel wheeled armoured car
研制单位 恩格萨特种工程公司
engesa engenheiros especializados sa,br
生产单位 萨奥·约瑟公司
sao jose dos campos,br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赛普勒斯、厄瓜多、加彭、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多哥、突尼西亚、乌拉圭、辛巴威、布吉纳法索(burkina faso)等
概述
该车是由恩格萨特种工程公司按巴西陆军的要求于1970年7月开始研制的。1970年11月完成第一辆样车,经一系列试验后,巴西陆军订购了10辆,并命名为crr (carro de reconhecimento sobre rodas)侦察车。
该车于1974年投产,同年第一批生产型车出厂。生产型车比样车宽些,长些,且轴距也不同。交付巴西陆军的第一批ee-9侦察车装备的是37mm火炮炮塔,用于出口的则装备法国伊斯帕诺-絮扎(hispano-suiza)公司h90炮塔。现在生产的ee-9装备的是巴西自行设计的配备恩格萨ec-90型火炮的恩格萨et-90型炮塔。
该车由许多零部件与ee-11乌鲁图(urutu)装甲人员输送车通用,两车的许多机动性部件採用民用标准件。
该车被伊拉克用于两伊战争,不仅起到了常规侦察车的作用,而且直接、间接地对坦克起到了火力支援和侧翼护卫的作用。在1983年利比亚支持的游击队与查德的战争中,查德俘获了许多装备h90炮塔的ee-9侦察车。
截止1984年1月,该车已生产2550辆。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车体,车体为内柔外硬的双硬度装甲钢板结构。车体前部为弧状结构。特别考虑了对陷阱、榴弹和莫洛托夫燃烧瓶的防御。
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斜甲板顶部的3个潜望镜使其视野为120°。驾驶座和方向盘可调。车长位于炮塔左侧,炮长在右侧,他们共用1个后开舱盖和4个潜望镜,炮长使用1个倍率为6×的主炮瞄准望远镜。炮塔旋转及炮的俯仰可电动。向突尼西亚出口的ee-9侦察车装备了改进的火控系统——lrs-5型。
动力舱在车后部,发动机可由顶部的2个舱盖接近。车上安装有前后差速器,由分动箱分开驱动,前差速器用螺栓固定在车体上将动力由主轴传至前轴。后差速器为恩格萨飞镖(boomerang)摆杆悬挂的一部分,摆杆可绕中心轮毂自由旋转,通过摆杆中的齿轮将动力传到后4轮上。后悬挂允许后轮的垂直最大行程为0.9m,保证了后轮总是附着地面。泄气保用轮胎可保证车辆在轮胎无气后能行驶100km以上,装备有中央充放气系统。
et-90炮塔上装备ec-90-3式线膛炮,可发射榴弹、破甲弹、碎甲弹和烟幕弹等。最近已研制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恩格萨还为该车研制了车长指挥塔。指挥塔可360°旋转,并有360°观察镜,向后开启的舱盖的前支架上安装1挺12.7mm机枪。炮塔两侧各装备3具烟幕弹发射器,由车内电控发射。
第306页
最近为伊拉克生产的该车安装了旋转指示仪、倾斜仪、与瞄准系统合一的雷射测距仪。主炮发射时由一档板掩护瞄准系统。改进了乘员座位。还在防空架上安装了1挺12.7mmfnm2 hb机枪。
该车可选择的装置有空调系统、加温器、雷射测距仪、自动灭火装置和被动或主动夜视设备。
型号演变
1.ee-9卡斯卡维尔mk1
第一代产品装备37mm火炮,採用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柴油机和手动传动装置。无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仅装备巴西陆军,现已改装恩格萨et-90炮塔。
2.ee-9卡斯卡维尔mk2
用于出口,採用梅塞德斯-奔驰柴油机,自动传动装置,装备法国h90炮塔,无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已停产。
3.ee-9卡斯卡维尔 mk3
装备恩格萨et-90炮塔,採用梅塞德斯-奔驰柴油机,自动变速箱,无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
4.ee-9卡斯卡维尔 mk4
採用底特律柴油机(detroit diesel)公司的6v-53n柴油机,自动传动装置,装备恩格萨et-90炮塔,有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
5.ee-9卡斯卡维尔mk5
除採用了梅塞德斯-奔驰om-352a型柴油机(140.8kw(190马力)/2800r/min)外,其余与mk4相同。
性能数据
型号ee-9卡斯卡维尔mk4
乘员3人
驱动型式6×6
战斗全重13400kg
净重10900kg
单位功率11.6kw/t
车长
炮向前6.200m
车体5.200m
车宽2.640m
车高
至指挥塔2.680m
至炮塔顶2.280m
车体1.750m
车底距地高
前轴0.34m
车体中央0.5m
轮距2.1m
轴距2.343+1.41(m)
接近角/离去角72°/80°
公路最大速度100km/h
燃料储备390l
最大行程880km
涉水深1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6m
发动机
生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底特律柴油机
(general motors detroit diesel)
型号6v-53n
类型6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156kw/28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底特律柴油机阿里逊
(detroit diesel allison)
型号mt643
类型4档自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4/1
分动箱类型恩格萨,2速
转向系统类型zf整体液压式
悬挂装置类型
前轴螺旋弹簧和双向作用减振器独立悬挂
后轴恩格萨飞镖(boomerang)摆杆悬架,
带叶片弹簧、双向作用减振器、
差速器闭锁器
轮胎规格12×20(具有泄气保用性能)
制动器
主制动器气液、双管路片式制动器
停车制动器机械式,作用在分动箱输出轴上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90mm/火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或12.7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2×3具
火控装置
炮塔电动/手动
最大回转速度360°/15s(动力旋转)
火炮俯仰范围-8°~+15°
装甲厚度8.5~16mm
电气系统电压24v(4个蓄电池)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巴西恩格萨ee-3加拉拉卡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811
国别 巴西
名称 恩格萨ee-3加拉拉卡侦察车
engesa ee-3 jararaca wheeled scout car
研制单位 恩格萨特种工程公司
engesa engenheiros especializados sa,br.
生产单位 恩格萨特种工程公司
engesa engenheiros especializados sa,br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赛普勒斯、加彭、突尼西亚、乌拉圭
概述
该车是专为出口设计,并用来扩充恩格萨战车系列。恩格萨的战车均採用标准机动性零部件。截止1984年初,已生产了360辆。
结构特点
该车採用经热处理的内柔外硬轧制钢的全焊接结构。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
驾驶员位于前部稍偏左侧。其前面有3个潜望镜,风档和刮水器不用时可折放在斜甲板上。机枪手在驾驶员后边靠右侧,1个360°旋转的环形架上安装1挺m2hb12.7mm机枪,车内无瞄准设备,车体两侧各有1个观察镜。
3名乘员由右侧的车门上下,紧靠车门有1个观察镜,下方有1个射孔。车长位于后部左侧,其舱盖向后开。近来生产的ee-3,车长的舱盖向左开,顶置整体前视潜望镜,车体左侧有1个观察镜。
发动机在后部,通过两个舱盖接近。前后悬挂为半椭圆弹簧,液压减振器,轴上带有偏轴伞齿轮。车轮伸出装甲外,其上盖有薄钢板,如遇地雷便会被炸掉。
该车採用泄气保用轮胎,可保证车辆在轮胎无气时仍能运行。装有中央充放气系统,可根据路面情况调节轮胎压力。
该车所能装备的武器除了12.7mm m2 hb机枪外,还有7.62mm机枪或20mm机关炮、60mm尾部装弹迫击炮、欧洲飞弹公司的米兰(mn)飞弹发射器和可内操纵7.62mm机枪的指挥塔。最近恩格萨公司又研制了装备该车的2种炮塔:恩格萨et-md单人炮塔,配备7.62mm机枪的指挥塔。最近恩格萨公司又研制了装备该车的2种炮塔:恩格萨et-md单人炮塔,配备7.62mm北约国通用机枪和12.7mm m2 hb机枪;恩格萨et-20单人炮塔,配备20mm机关炮和7.62mm北约国通用机枪。
第307页
该车可选择的设备有被动夜视设备和各种无线电通信设备。该车可以安装三防装置。
除了选择不同的武器装备和三防装置外,无其他变型车。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5800kg
单位功率15.2kw/t
车长4.163m
车宽2.235m
车高
不装备武器1.560m
12.7mm机枪架顶2.300m
车底距地高0.335m
轮距1.710m
轴距2.600m
接近角/离去角58°/54°
公路最大速度100km/h
燃料储备140l
公路最大行程700km
涉水深0.8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转向半径7.73m
攀垂直墙高0.4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
型号梅塞德斯-奔驰
(mercedes-benz)om314a
类型4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88kw/2800r/min
传动装置型号克拉克(rk)240v
类型5档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5/1
分动箱类型恩格萨,2速
转向装置类型zf整体液压式
离合器液压单片干式
悬挂装置类型半椭圆弹簧,液压减振器,带有
偏轴伞齿轮和锥齿轮,
及减速差速器
轮胎规格11×20
制动器
主制动器鼓形、气动助力
停车制动器鼓形,作用于分动箱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12.7mm/机枪
电气系统电压2套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4个/12v/95a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比利时眼镜蛇履带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682
国别 比利时
名称 眼镜蛇履带式侦察车
cobra tracked armoured fighting vehicle
研制单位 acec 公司
acec sa,be
生产单位 acec 公司
acec sa,be
现状 完成研制,准备生产
概述
该车由acec公司投资研制,1987年10月首次展出,机动性零部件与眼镜蛇装甲人员输送车的通用。
结构特点
该车是全焊接装甲钢车体,前面为弧状结构,可防12.7mm枪弹在200m内的水平攻击。还可安装附加装甲。驾驶舱在前,炮塔居中,发动机后置。
驾驶员位于前部车体中央,有1个铰接在顶上的单扇舱盖,舱盖可在水平位置锁定,以便驾驶员探出头来驾驶。当舱盖封闭后,用1个广角潜望镜进行观察。
样车安装的是acec公司研制的ak90e双人炮塔,装备梅卡(mecar)90mm科拿戈(kenerga)火炮,左边有1挺7.62mm并列机枪。也可装备柯克里尔(cockerill)mk7型90mm火炮。两种火炮均可发射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内的各种炮弹。
车长位于炮塔内的左侧,炮长居右,各有1单扇后开舱盖、观察潜望镜和机置的昼夜合一的瞄准镜。
炮塔为电动操纵,应急时用手操作。炮塔可360°旋转。炮塔的旋转和主炮的俯仰系统由邓洛普航空公司(dunlop aviation division)设计。
该车採用电传动。发动机带动1台发电机发电,再由电动机驱动主动轮。
该车有5个橡胶负笪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有4个托带轮。採用螺旋弹簧悬挂装置,第一和最后负重轮上还有液压减振器。低噪声橡胶履带採用金属销和橡胶衬垫。
车上安装有浮渡围帐,水上行驶靠履带划水推进。可选择三防装置和夜视设备。
变型车
该车可安装柯克里尔c25炮塔,装有25mm厄利空-比尔勒(oerlikon-buehrle)kbb火炮和7.62mm并列机枪。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战斗全重9500kg
净重8700kg
单位功率14.7kw/t
单位压力38.26kpa
车长
炮向前6.860m
车体长4.810m
车宽
车全宽2.750m
履带外侧2.690m
车高
车全高2.200m
至车顶1.500m
车底距地高0.400m
履带宽420mm
履带着地长2.880m
公路最大速度75km/h
0—32km/h加速时间6s
燃料储备309l
公路最大行程600km
涉水深1.1m
爬坡主工60%
侧倾坡度45%
越壕宽1.7m
攀垂直墙高0.6m
发动机
生产公司康明斯发动机公司
(cummins engine corp)
型号vt190
类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140kw/33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acec电传动
悬挂装置类型螺旋弹簧,第一和最后
负重轮带液压减振器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90mm/火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2×4具
弹药基数
主炮弹29发
机枪弹750发
烟幕弹8+16发
炮塔驱动方式电动/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360°
火炮俯仰范围-10°~+25°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2个/12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比利时fn 4rm/62fab轮式侦察车
第308页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620
国别 比利时
名称 fn 4rm/62fab轮式侦察车
fn 4rm/62fab linght wheeled armoured car
研制单位 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
fabrique nationale of herstal sa,be
生产单位 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
fabrique nationale of herstal sa,be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比利时
概述
该车是由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根据比利时宪兵的要求研制的。它以fn4rm/62阿登尼斯(ardennes)(4×4)1500kg卡车底盘为基础,1962年完成第一辆样车,1965年完成第二辆。1971年至1972年共生产了62辆。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为全焊接钢制结构。驾驶员舱盖上有3个潜望镜。全焊接炮塔安装在中央,车长有8个潜望镜,炮长有3个潜望镜和1个瞄准镜。动力舱在车后部,内有自动灭火系统。车上装有三防装置。
变型车
1.90mm火炮侦察车
装备90mmcati火炮,7.62mm防空机枪,炮塔两侧各6具电控烟幕弹发射器。
2.机枪和迫击炮侦察车
装备7.62mm机枪和60mm尾部装弹迫击炮。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8800[8000]kg
前轴负重(有负载)3800[3350]kg
后轴负重(有负载)5000[4650]kg
单位功率10.9kw[12.0kw]/t
车长
炮向前无炮[5.420m]
车体长4.500m
车宽2.260m
车全高2.370[2.520]m
车底距地高0.324m
轮距1.620m
轴距2.450m
接近角/离去角50°/37°
公路最大速度110km/h
0—8km/h加速时间65s
燃料储备180l
公路最大行程(80km/h)600km
涉水安全检查度1.1m
爬坡度60%
转向半径6m
发动机型号fn652 ohv
类型直列6缸汽油机
功率/转速96kw/35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手动4速变速箱
分动箱类型2速
转向装置蜗杆双销
离合器类型干式单片
悬挂装置类型带双向作用式液压
减振器的纵向板弹簧
轮胎规格9×20
制动器
主制动器双管路,伺服助力,鼓形
停车制动器驱动轴上手制动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60mm/迫击炮[90mm/火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2挺
[7.62mm/机枪/1挺]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无[7.62或12.7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2×6具
弹药基数
主炮弹46[40]发
机枪弹4830[3680]发
烟幕弹36发
炮塔驱动型式电动/手动
武器俯仰范围
主炮-10°~+75°[-12°~+27°]
机枪-10°~+55°
装甲厚度6.5~13mm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4个/12v/50ah
註:[]内数据为90mm炮型。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洛尔vpx5000轻型履带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500
国别 法国
名称 洛尔vpx5000轻型履带式侦察车
lohr vpx5000 light armoured tracked vehicle
研制单位 洛尔公司
lohr,fr
生产单位 洛尔公司
lohr,fr
现状 完成研制,待生产
概述
该车由vpx110系列履带车辆发展而成,1981年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sstory exhibition of military equipment)上首次展出。该车有多种用途。1985年初完成了10辆样车的生产。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钢制车体。发动机置于右前方,驾驶员在左边,乘员舱在后部。车顶有2个舱口,其上可安装各种武器,车后部左侧有1个车门。行动部分有6个负重轮,2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履带具有内部加台的环形橡胶带。
变型车
1.vpx40m120mm迫击炮车
该车为全焊接装甲钢车体,敞顶式,发动机后置。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主动轮前置,液压张紧的诱导轮后置,托带轮2个。履逞有内部驾驶的环形像胶带。车后部装备1门向后发射的汤姆逊-布朗特军械(thomson-brandt armements)公司的mo-120-rt-61型迫击炮,俯仰范围为+45°~+85°,可发射pr14榴弹,最大射程达8135m。也可发射prpa火箭增程弹,最大射程为13000m。还可发射烟幕弹,照明弹和破甲弹等。车载10~20发120mm炮弹。为提高发射稳定性,该车可降低至车底与地面接触。
该车发动机为92kw(125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公路最大速度达80km/h。
该车于1987年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上首次展出。
2.安装各种炮塔及武器装备的变型车
安装欧洲飞弹(euromissle)公司的米兰(mn)小型炮塔,两侧各1枚米兰反坦克飞弹;欧洲飞弹公司的霍特(hot)小型炮塔;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的麦斯考特(mascot)7.62mm遥控机枪和米兰步兵轻型反坦克飞弹;samm公司的btm208型炮塔以及直径不超过1.18m的其他各种类型的炮塔,以构成变型车。
3.其他变型车
公司还提供救护车、后勤支援车、无线电/指挥车和修理车等变型等变型。1983年萨托里军械展览会上展出了1辆液压臂上安装rasit战地监视雷达的变型车样车。还有安装esd公司rodeo 3型空中监视雷达的变型车。康曼多mando)vpx5000pvufb 2rtfp7.62mm机枪、1挺12.7mm机枪和1门汤姆逊-布朗特军械公司的81mm迫击炮。
第309页
性能数据
型号vpx5000
乘员2至4人
重量4600~5800kg
车长4.200m
车宽2.000m
车高(无武器)1.600m
车底距地高0.350m
公路最大速度 80km/h
公路最大行程350k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5m
涉水深0.9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联邦德国)巴伐利亚汽车(bmw)公司
类型6缸汽油机
功率/转速133kw/55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全自动变速箱
分动箱类型2速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潘哈德ebr轮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608
国别 法国
名称 潘哈德ebr轮侦察车
panhard ebr wheeled reconnaissance vehicle
研制单位 潘哈德和勒瓦索尔机械制造公司
societe de constructions mecanjques panhard et levassor,fr
生产单位 潘哈德和勒瓦索尔机械制造公司
societe de constructions mecanjques panhard et levassor,fr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茅利塔尼亚、摩洛哥(正由amx-10rc所取代)、葡萄牙、突尼西亚
概述
该车是潘哈德公司根据法国陆军的要求于1946年初完成的设计,1050年初投产。除了4辆样车外共生产了1174辆ebr侦察车和28辆ebr-ett装甲人员输送车。
从1979年开始,该车在法国由amx-10rc(6×6)装甲侦察车取代,现已从法国陆军中退役。
结构特点
该车为焊接钢结构,驾驶员居前,战斗舱居中,副驾驶员兼无线电操作员位于后部,发动机安排在战斗舱下面。
前后驾驶员都有全套驾驶操纵机构,车辆向前、向后行驶速度相同。顶部左舱盖上有1个、右舱盖上有2个潜望镜。
车中央安装fl-11型活动炮塔,车长在左侧,有1个潜望镜,炮长在右侧,有1个望远镜和3个潜望镜。
该车採用8×8驱动方式,中间两轴可根据路面情况着地或离地。前后轮採用防弹轮胎。
变型车有ebr-ett装甲人员输送车,但仅生产了28辆供给葡萄牙。
性能数据
乘员 4人
驱动型式8×8
战斗全重13500kg
单位功率10.9kw/t
车长
炮向前6.150m
车体长5.560m
车宽2.420m
车高(至炮塔顶)
4轮着地2.240m
8轮着地2.320m
车底距地高
4轮着地0.330m
8轮着地0.410m
轮距1.740m
公路最大速度105km/h
燃料储备380l
公路最大行程650km
涉水深1.2m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0.4m
越壕宽2m
转向半径
前轮转向7.974m
前后轮转向3.962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潘哈德(panhard)
型号12h6000
类型12缸风冷汽油机
功率/转速147kw/37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2个4档变速箱
转向装置类型液压助力
离合器4片干式
悬挂装置类型
前后轴同心螺旋弹簧、筒式减振器
中间轴液-气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90mm/火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5mm/机枪/1挺
驾驶员处安装武器7.5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4具
炮塔驱动方式液压/手动
最大回转速度360°/12s
最大俯仰速度5°/1s
火炮俯仰范围-10°~+15°
弹药基数
主炮弹43发
机枪弹2000发
装甲厚度
车体前后、炮塔前40mm
炮塔两侧30mm
车体顶、炮塔后20mm
车体两侧和车底16mm
炮塔顶10m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潘哈德aml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4854
国别 法国
名称 潘哈德aml轮式侦察车
panhard aml light armoured car
研制单位 潘哈德公司
panhard,fr
生产单位 潘哈德公司
panhard,fr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阿尔及利亚、安哥拉、阿根廷、巴林、贝宁、蒲隆地、查德、厄瓜多、萨尔瓦多、法国、加彭、伊拉克、爱尔兰、象牙海岸、吉布地、肯尼兰、马来西亚、茅利塔尼亚、茅利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奈及利亚、葡萄牙、卢安达、沙乌地阿拉伯、索马利亚、南非、西班牙、多哥、突尼西亚、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委内瑞拉、阿拉伯叶门共和国、辛巴威、布吉纳法索(burkina faso)、塞内刚比亚(senegambia)
概述
法国陆军在北非成功地应用英国费列特(ferret)侦察车后,1956年提供要求装备火力要强的类似车辆。样车的研制和生产由潘哈德公司承担,该公司于1959年完成了样车,并取名为潘哈德245型。萨维姆(saviem)和兵器研究与制造局的伊西莱穆利诺制造厂(defa-amx)也同时研制了样车。但经试验后法国陆军採用了潘哈德245型,命名为aml。1961年交付法国陆军第一批定货。
从此时起,aml便开始了大批量生产,而且其系列产品也在不断增加,不过目前仅用于出口。迄今为止,已生产aml车辆4800多辆。桑达克-奥斯特瑞尔有限公司(sandock-austral limited)获许可证在南非生产aml车辆,但命名为大羚羊(nd)。
第310页
结构特点
装备90炮塔的aml侦察车为全焊接钢车体。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居中,动力舱在后。
驾驶员居前部,有1个右开单扇舱盖,3个整体式潜望镜,夜间行驶时,中间1个可换为红外或微光潜望镜。
炮塔为伊斯帕诺-絮扎(hispano-suiza)公司的全焊接炮塔。车长居炮塔内左侧,炮长在右,各有1个向后开的单扇舱画和4个l794b潜望镜,炮长还有1个m262或倍率为6×的m37瞄准镜。车长舱盖上有1探照灯。炮塔座圈下、车体两侧各有1车门,左门向后开,其上带有备用轮和轮胎,右门向前开。
动力舱上方有2个接近舱盖,横置变速箱有2个齿轮箱(高速和低速),依靠两侧的伞齿轮接合。低速齿轮箱用于越野,有3个前进档(一、二、三档)和1个倒档。高速齿轮箱用于公路行驶,(此时,低速齿轮箱处于额定驱动情况),有第三、四、五、六档。变速箱和分动箱中带有潘哈德球形差速器,以防齿轮打滑。
变速箱之后是2个分动箱,动力经过分动箱后的齿轮传至后轮,再经驱动轴传到前轮。各轴均为独立悬挂,轮胎具有泄气保用性能。与空调装置和浮渡装置一样,三防装置、夜战观瞄系统可任选。浮渡装置充有膨胀的聚氨酯,可防空心装药弹,即使燃烧弹击中也不会起火。水上行驶靠车尾的推进器推进,速度达6~7km/h。转向与陆上一样,都是依靠前轮。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1.装备h90炮塔的aml装甲车
该车安装的是h90型炮塔,装备1门d921f1式90mm火炮、1挺7.62mm并列机枪和1挺7.62mm或12.7mm高射机枪。每侧还有2具烟幕弹发射器和2枚ss-11或entac反坦克飞弹。该型车已不再生产。
2.装备山猫(lynx)90 炮塔的aml装甲车
该车取代装备h90炮塔的aml装甲车,但武器系统与其一致,不过可配备被动夜视设备、雷射测距仪和炮塔动力驱动装置。
3.装备he60-7炮塔的aml装甲车
安装h60-7型炮塔,左侧装备双联7.62mm机枪,右侧装备汤姆逊-布朗特(thomson-brandt)军械公司的hb60式60mm迫击炮。机枪的俯仰范围为-15°~+60°,迫击炮的俯仰范围为-15°~+80°,直接射击最大射程300m,间接射击最大射程2600m。弹药基数为53发炮弹,3800发枪弹。如安装无线电设备则为32发炮弹,3200发枪弹。迫击炮可发射榴弹、霰弹、烟幕弹和照明弹。
炮塔上的2扇舱盖分别向前和向后开启,有7个l794b潜望镜和1个倍率为5×的m112/m113瞄准镜。炮塔由伊斯帕诺-絮扎公司制造。
4.装备he60-12炮塔的aml装甲车
该车基本上与装备he60-7炮塔的aml相同,只是将双联7.62mm机枪换为12.7mm机枪,俯仰范围为-15°~+60°。可选择安装无线电设备。战斗全重为4800kg。
5.装备he60-20炮塔的aml装甲车
基本上与装备he60-7炮塔的aml车相同,所不同的是装备了20mm机关炮和陆军兵器技术局(dtat)的cs型或汤姆逊-布朗特的hb60式迫击炮。前者的俯仰范围为-8°~+50°,迫击炮为-15°~+80°。可选择无线电设备和7.62mm高射机枪。弹药基数为53发cs式迫击炮弹或43发hb60式迫击炮弹。20mm机关炮弹的弹药基数均为500发。如选择无线电设备则弹药基数减少。
6.装备he60-20薮猫(serval)炮塔的aml装甲车
安装伊斯帕诺-絮扎公司的he60-20薮猫(serval)炮塔,装备60mm尾部装弹迫击炮,俯仰范围-8°~+80°。可以是汤姆逊-布朗特的hb60迫击炮(最大射程2600m),或是汤姆逊-布朗特的hb60lp远程迫击炮(最大射程5000m)。炮塔右侧装备1门20mm机关炮,俯仰范围为-8°~+50°,可能是法国m693双向供弹炮,或是hs-820厄利空(oerlikon)kad-b16单向供弹炮。20mm机关炮还可根据需要并列安装1挺7.62mm机枪。观瞄设备有1个瞄准潜望镜,9个观察潜望镜,可任选夜视设备。
7.装备s530炮塔的aml装甲车
是专为出口研制的。安装samm炮塔,装备双联m621机关炮,俯仰范围-10°~+75°,炮塔可360°旋转。炮塔回转及火炮俯仰均为动力驱动,最大回转速度80°/s,最大俯仰速度40°/s。炮塔正面厚15mm,其他3面厚7mm。车体长3.79m,炮口向前3.95m,至炮塔顶高2.24m。20mm炮可选择单发、连发和全自动的发射方式。连发射速为740发/min。唯一用户是委内瑞拉,有12辆在服役。
8.装备tg120炮塔的aml装甲车
安装了samm的tg120炮塔,装备20mm机关炮,左侧有1挺7.62mm并列机枪。炮塔后部有4具烟幕弹发射器。可靠选配各种火控系统。tg120炮塔于1983年更名为ttb120。
9.epr巡逻车
epr(4×4)巡逻车是标准的aml车体,不带炮塔。3名乘员。有以下车型:
era突击车 装备1挺12.7mm机枪和2挺7.62mm机枪;或装备1门20机关炮和2挺7.62mm机枪;或装备米兰(mn)飞弹发射器和2挺7.62mm机枪。
epf边境辽逻车 1挺12.7mm机枪和1个探照灯;或2挺7.62mm机枪和1个探照灯及50枚手榴弹。
epa防空车 3挺7.62mm机枪、1个探照灯和50枚手榴弹。
10.aml20巡逻车
该车有指挥车和士兵车两种,均安装tl20so炮塔,装备20mmm693f2机关炮,俯仰范围为-80°~+50°。左前方1挺驾驶员操纵的7.62mm电动机枪。指挥车的塔顶上有1挺7.62mm机枪,俯仰范围为-15°~+95°,有2套无线电设备,而士兵车有1套。
贸档墓勖樯璞赴m菔辉钡?3个l794潜望镜(另有1个备用),1个4×蔡斯(zeiss)公司的昼视望远镜,1个蔡斯公司的110型4×夜视望远镜,1个夜间行驶用1×ob41双目望远镜和1个4×ob42夜间观察双目望远镜。该车已向摩洛哥出售。
第311页
11.aml丛林侦察车
1983年6月公布,又称为btm型aml巡逻车,安装samm单人手动炮塔。未投产。
12.aml20侦察车
1983年6月公布,装备潘哈德新设计的双人炮塔。未投产。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5500kg
单位功率12.0kw/t
车长
炮向前5.110m
车体长3.790m
车宽1.970m
车高
全高2.070m
至车体顶1.385m
车底距地高0.330m
轮距1.620m
轴距2.500m
公路最大速度
一档4.5km/h
二档9.3km/h
三档18.8km/h
四档35km/h
五档61km/h
六档90km/h
倒档5.5km/h
燃料储备156l
公路最大行程600km
涉水安全检查1.1m(可选择水陆两用)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3m
越壕宽0.8m
转向半径6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潘哈德(panhard)*
型号4hd
类型4缸风冷汽油机
功率/转速66kw/47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潘哈德6档手动变速器
离合器电磁自动控制离心式
悬挂装置类型螺旋弹簧、液气减振器独立悬挂
轮胎规格11×16
制动器
主制动器双管路液压式
停车制动器作用于变速箱输出轴的手制动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90mm/火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4具
弹药基数
主炮弹20发
并列机枪弹2000发
烟幕弹12枚
炮塔驱动方式手动
最大回转速度360°/20s
主炮俯仰范围-8°~+15°
装甲厚度8~12mm
电气系统电压24v
畜电池数量/电压2个/12v
*aml侦察车的现行产品均装备了标緻(peugeot)公司的
xd3t涡轮增压柴油机,标定功率为72kw(98马力)/2500r/min。
潘哈德aml轮式车族
----装备h90炮塔
潘哈德ml轮式侦察车----- -----装备山猫90炮塔
----装备he60-7炮塔
----装备he60-12炮塔
----装备he60-20炮塔
----装备he60-20薮猫炮塔
----装备s530炮塔
----装备tg120炮塔
----era突击车
----epr巡逻车------ept边境巡逻车
---------epa防空车
----aml 20巡逻车
----aml丛林侦察车
----aml 20侦察车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amx-10rc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3715
国别 法国
名称 amx-10rc轮式侦察车
amx-10rc wheeled reconnaissance vehicle
研制单位 伊西莱穆利诺制造厂
atelier de construction d‘lssy-les-moulineaux,fr
生产单位 罗昂制造厂
atelier de construction roanne,fr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法国、摩洛哥
概述
为了满足法国陆军取代潘哈德(panhard)ebr重型装甲车的要求,伊西莱穆利诺制造厂从1970年9月开始设计该车。1971年6月第一次制成3个底盘,1977年末完成了这3辆样车各种环境下的60000km和3000h试验。
法国陆军于1976年第一批订货20辆;1977年10辆;1978年40辆;1979年60辆;1980年60辆;1981年50辆;1982年47辆,但由于资金原因而取消;1983年又有44辆。总计284辆,1987年交付完毕。
法国陆军从1979年末开始用amx-10rc侦察车装备侦察团和步兵师的骑兵团。第一集团军的3个军中各有1团装备36辆。还有2个步兵师各有1团装备36辆。
摩洛哥于1978年订购了适应当地环境改进的amx-10rc侦察车。1981年交付第一批用于训练,至1986年初由于资金问题,定货仍未交付完毕。
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曾将amx-10rc推荐给美国陆军装备轻型师。
结构特点
车体和炮塔为全焊接的铝制结构,可使乘员免受轻武器、光辐射和弹片的伤害。驾驶舱在前部,炮塔居中,动力舱在后部。
驾驶员在车内前部左侧,座位可调节,向右开的窗盖上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为被动式ob-31-a夜视潜望镜。
车长和炮长位于炮塔内右侧,装弹手兼无线电操作员在左侧。装弹手有向前、左、后3个潜望镜。车长有1组由6个潜望镜组成的周视潜望镜组;1个独立的潜望镜;1个带自动投影分划的周视m389望远镜(2×用于机枪,8×用于105mm火炮),并可超越控制。炮长有2个潜望镜和10×的m504望远镜。火控系统的主要部件有m504望远镜及射击校正值自动输入电子控制光学补偿器、m550雷射测距仪和m553炮膛瞄准镜。
柯达克(cotac)火控系统有各种传感器向计算机提供雷射测距仪测得的目标距离(其精度在400~10000m之间达±7密位),目标的水平、垂直速度,车辆倾角的数据。人工输入的数据有风速、海拔高和车外温度。在典型的射击过程中,炮长调整瞄准镜搜寻目标,按下测试按钮2~3s,目标信息便输入计算机,只需1.5s的射击校正时间便可射击。
该车安装有用于夜间瞄准的汤姆逊无线电(thomson-csf)公司divt13微光电视(llltv)系统。该系统包括主炮左侧防盾内的摄像机,电子系统,控制系统和车长、炮长使用的2个电视屏幕。瞄准分划自动叠加到监视屏幕上。自动火控系统的计算机计算出射击校正值,并转换成瞄准分划。
第312页
整体检验系统可迅速查出模块式火控系统中故障所在并迅速更换模块,还可检查出故障模块中出故障的集成块并迅速更换。
该车原装备伊斯帕诺-絮扎hs115柴油机,1983年为法国陆军生产的最后2批amx-10rc侦察车可能更换为博杜安(baudouin)6f11srx柴油机,标定功率为221kw(300马力)/3300r/min,而且具有更高燃油经济性,使车辆最大行程增大至1000km。
动力经过1个带可闭锁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传到变速箱。通过就速箱可在两个方向上预选4个排档,并实现对喷水推进器的驱动,还可由输出行星排和液压助力圆盘制动器实现转向。
该车採用默西埃汽车工业(messier auto-industrie)公司的液气悬挂系统,包括平衡臂和悬架总成(连结杆、平衡装置和液压缸等)。液压缸起弹簧和减振器的作用,并可调节车底距地高度,最小值为0.21m,公路上为0.35m,越野时为0.47m,两栖操作时为0.6m。带有中央润滑系,轮胎压力可调。
该车系水陆两用,有水上靠车后部两侧的2个喷水推进器推进。入水前车前的防浪板竖起。车前左侧的透明玻璃窗口便于浮渡时驾驶员观察。
炮塔装备了samm公司的ch49电液控制系统,包括伺服控制缸、液流分配装置、伺服马达、液压动力源、电子线路盒、炮长的2个控制手柄和车长的1个控制手柄。
该车装备105mm口径半自动火炮,炮闩为立楔式,炮管带热护套和双室炮口制退器。不包括制退器的炮管长为48倍口径,后坐距离为600mm,后坐力为127.5kn,炮的左侧有驻退机,右侧有复进机,无火炮稳定器。可发射破甲弹、榴弹及练习弹。原订1987年生产一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採用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的90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总重13.1kg,弹丸重3.8kg,初速1400m/s,可在2000m内穿透北约国三层重型标准靶板。使用新弹时火炮唯一改动的是炮口制退器。
三防装置安装在炮塔的后部,战斗舱内稍有超压。在寒冷气候下还安装加温器。
该车可选择的设备有空调、加温器、三防装置、夜间发射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和浮渡设备。
变型车
1.amx-10rac装甲侦察车
该车基本与amx-10rc相同,但採用了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的ts90炮塔;3名乘员。炮塔为手动回转,也可根据要求安装动力回转机构。动力为博杜安6f11srx柴油机。样车曾在中东许多国家(埃及和伊拉克等)进行过表演。
与amx-10rc不同的性能数据:
乘员3人
战斗全重14800kg
车长
炮向前8.570m
车体长6.350m
车宽2.950m
车高2.480m
弹药基数
90mm主炮20发(炮塔内),10发(车体内)
7.62mm机枪3200发
2.amx-10raa轮式防空车
该车样车曾于1984年展出,基本与amx-10rc相同,只是改用汤姆逊无线电/samm(thomson-csf/samm)公司的sabre炮塔,装备了双联30mm机关炮。
3.amx-10rtt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1983年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声称已完成了amx-10rc的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型的设计,度命名为amx-10rtt。该车的悬挂系统与amx-10rc相同,而动力舱布置在驾驶员的右侧,战斗舱居后部并有向两侧观察的潜望镜,战斗舱顶部安装了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的cibi12.7mm武器平台,装备有12.7mm m2 hb机枪。乘员3人,可运载10名全副武装的步兵。
性能数据
车型amx-10rc
乘员4人
驱动型式6×6
战斗全重15880kg
净重14900kg
单位功率12.1kw/t
车长
炮向前9.150m
车体长6.357m
车宽2.950m
车高
全高2.680m
至炮塔顶2.215m
至车体顶1.565m
车底距地高0.200~0.600m(一般0.350m)
车距2.425m
轴距1.55+1.55(m)
最大速度
公路85km/h
水上7.2km/h
公路最大行程1000k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40%
攀垂直墙高0.7m
越壕宽1.1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伊斯帕诺-絮扎(hispano-suiza)
型号hs115
类型8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191kw/30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4档预选排挡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4/4
悬挂装置类型液气
轮胎规格14×20xl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105mm/火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4具
弹药基数
主炮弹38发
机枪弹4000发
烟幕榴弹16发
炮塔驱动型式电液/手动
火炮俯仰范围-8°~+20°
(利用悬挂装置可达+40°)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6个/12v/100a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潘哈德erc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5109
国别 法国
名称 潘哈德erc轮式侦察车
panhard erc wheeled armoured car
研制单位 潘哈德和勒瓦索尔机械制造公司
societe de constructions mecaniques panhard et levassor,fr
生产单位 潘哈德和勒瓦索尔机械制造公司
第313页
societe de constructions mecaniques panhard et levassor,fr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阿根廷(山猫90炮塔型12辆)、查德(山猫90炮塔型4辆)、法国(erc90f4标枪侦察车176辆)、加彭(装备ttb190炮塔的erc90f4标枪2型防空侦察车)、象牙海岸(ts90炮塔型7辆)、默西哥(山猫90炮塔型40辆)
概述
erc系列装甲车是潘哈德(panhard)公司投资专为出口而研制的,研制工作始于1975年,1977年第一次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satory exhibition of military equipment)上展出,翌年投产。1979年提供第一批生产型车。
1978年至1980年间法国陆军对erc90f4标枪(sagaie)侦察车进行了评定,1980年12月决定採用。1984年交付法国陆军第一批订货,截止1985年初已交付了40辆。1989年全部完成176辆erc90f4标枪侦察车的订货。
结构特点
该系列装甲车为全焊接钢制车体,车底成v型,增加了车辆的防地雷和越障能力。驾驶舱在车的前部,炮塔居中,动力舱在后部。
驾驶员位于车前部稍偏左,其舱盖的一部分带1个前视潜望镜,可叠放在前上甲板上,另一部分向上折起。夜间行驶时前视潜望镜可换为红外或微光潜望镜,舱盖两侧各有1个潜望镜。
该系列可装备标緻(peugeot)公司的6v军用汽油机,採用横置潘哈德变速箱,后接凸轮滑动闭锁差速器。各轮上均有伞齿轮。后轮伞齿轮的动力直接来自变速箱,中间轮伞齿轮的动力经半轴来自差速器,再传至前轮伞齿轮。前后轴有单个螺旋弹簧、同轴筒式减振器悬挂,中间轴有液气悬挂。公路上行驶时中间轮升起脱离地面,但仍被驱动而旋转。
前轮转向,低压轮胎具泄气保用性能
该系列水陆两用车有靠车轮推进和靠后部2个道蒂-默西埃(dowty-messier)公司喷水推进器推进的2种型号,两者都有1个供驾驶员用的前视透明窗,车轮上覆以空腔金属浮板。入水瓣车前面的防浪板竖起,动力舱两侧的通气管也由水平位置转至垂直位置。在水上散热器便成为水-水换热器。
该系列装甲车的炮塔均有通气孔和内部照明设备。可选择的设备有三防装置,地面导航系统,空调设备和60m长的钢索、3500kg吊载能力的前置绞盘。
变型车
1.erc90f4标枪1型侦察车
该车为erc系列的第一批生产型车。安装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的ts90炮塔,装备90mm滑膛炮,左侧1挺7.62mm并列机枪。炮塔后部两侧各1个烟幕弹发射器。车长位于炮塔内左侧,炮长居右,两人的舱盖向后开。车长有7个潜望镜,炮长有5个,外加1个5.9×的m563瞄准镜。炮塔上可选择防空机枪、昼夜合一瞄准镜和雷射测距仪。
潘哈德公司还将对该车作进一步的改进,将7.62mm并列机枪换为12.7mm机枪,可独立俯仰,更换为可攻击活动目标的火控系统,还将在炮塔装以新的火炮防盾,使火炮仰角增至+35°。
该车的任选设备有水中车轮推进器具,水中喷水驱动器推进器具,三防装置,空调系统/加温器,增载10发90mm炮弹、1000发7.62mm机枪弹和地面导航系统。
2.装备ttb190炮塔的erc90f4标枪1型侦察车
该车1983年第一次出现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上。安装samm公司的新式ttb190双人炮塔,装备了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的f4型90mm火炮。火炮的俯仰范围为-8°~+15°,炮塔可360°旋转,可电力、液压或电液操纵。主炮左侧为7.62mm或12.7mm并列机枪,车长指挥塔外安装1挺7.62mm高射机枪。
车长位于炮塔内左侧,炮长居右,他们各有1个昼夜合一瞄准潜望镜。
炮塔上的装备可进行多项选择,包括稳定系统和雷射测距仪在内的各种火控系统。
3.erc90f4标枪2型侦察车
该车于1985年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上出现。车体加长、加宽,中间轴安排得更靠后。选用标緻公司的2台xd3t型4缸涡轮增压柴油机,也可选用该公司的2台pvr型6缸水冷汽油机。使用zf 4hp22型5档自动变速箱和潘哈德2速分动箱。
截止1985年该车已有两辆样车,一辆安装2台汽油机,一辆安装2台柴油机,可水陆两用。样车装备的是由加彭选定的samm ttb190型炮塔。如用于沙漠地区,不安装喷水驱动器,浮体箱内还可装载更多的弹药、燃料和水。
4.erc90f1 山猫(lynx)侦察车
该车安装伊斯帕诺-絮扎(hispano-suiza)公司的山猫90型炮塔。炮长有tjn2.90昼夜合一被动式潜望镜、tcv107雷射测距仪和12个潜望镜(9个l794b型,3个l794d型)。该车也有6个任选设备。
5.erc tg120猎豹(guepard)侦察车
已不再生产。
6.装备60-20薮猫(serval)炮塔的erc侦察车
该车安装了伊斯帕诺-絮扎公司的60-20薮猫炮塔,装备60mm尾部装弹迫击炮,俯仰范围为-8°~+80°,炮塔后部右侧安装1门20mm机关炮,俯仰范围为-8°~+50°。
观瞄设备包括1个瞄准潜望镜、9个潜望镜和1个可选用的夜视潜望镜。
该车有7个可选择装备,除增载100发20mm炮弹、1000发7.62mm机枪弹和/或20发迫击炮弹外,其余6项与erc90f4标枪车的相同。
7.erc60/12曼高斯特(mangouste)
该车于1983年第一次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上展出,安装了伊斯帕诺-絮扎公司的60/12曼高斯特炮塔,装备汤姆逊-布朗特公司的hblp迫击炮、12.7mm m2 hb机枪和7.62mm高射机枪。该车仍处试制阶段。
第314页
8.emc81mm迫击炮车
已不生产。
9.装备samm公司ttb125炮塔的erc侦察车
该车系试验车型,安装samm ttb125双人炮塔,装备25mm链炮和7.62mm并列机枪。命名为兰扎nza).
10.装备samm s530a 20mm炮塔的erc车
该车1981年第一次出现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上。
11.装备塞吉·达索(esd)公司ta-20炮塔的erc车
该车1981年第一次出现在巴黎航空展览会上。
12.装备samm tab220双人炮塔的erc车
1983年展于萨托里军械展览会,命名为erc20克瑞斯(kriss)。
13.装备satcp地空飞弹的erc车
1985年初装备,估计法国陆军将需要40~100辆。
14.阿根廷型战车
与雷诺(renault)公司进行设计竞争,为满足阿根廷的要求而设计。
性能数据
型号标枪1型山猫炮塔型薮猫炮塔型标枪2型
乘员3人3人3人3人
驱动型式6×66×66×66×6
战斗全重8100kg7600kg7000kg10000kg
单位功率13.2kw/t14.0kw/t16.3kw/t14.4kw/t
车长
炮向前7.693m6.115m5.260m7.970m
车体长5.098m5.235m5.260m5.570m
车宽2.495m2.495m2.495m2.760m
车高
全高2.254m2.134m2.333m2.337m
至车体顶1.502m1.502m1.502m1.545m
车底距地高
公路0.294m0.294m0.294m0.380m
土路0.344m0.344m0.344m
轮距2.135m2.135m2.135m2.346m
距轴1.63+1.22(m)1.63+1.22(m)1.63+1.22(m)2.2+1.22(m)
接近角/离去角48°/45°48°/45°45°/45°48°/45°
最大速度
公路95km/h95km/h100km/h110km/h
车上(车轮推进)4.5km/h4.5km/h4.5km/h
公路最大行程700km700km800km600km
燃料储备242l242l242l350l
涉水深1.2m1.2m1.2m1.2m
爬坡度60%60%60%50%
侧倾坡度30%30%30%30%
攀垂直墙高0.8m0.8m0.8m0.8m
越壕宽1.1m1.1m1.1m0.8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标緻(peugeot)公司标緻
型号v-6xd3t(2台)
类型6v汽油机4缸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107kw/5250r/min107kw/5250r/min114kw/5250r/min2×72kw/2250r/min
传动装置类型潘哈德(panhard)6速变速箱2×zf 4hp22自动变速箱
转向装置类型液压助力液压
离合器液压盘式液压盘式
轮胎规格11×1613×16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90mm/火炮90mm/火炮60mm/迫击炮90mm/火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7.62mm/机枪/1挺20mm/机关炮/1门7.62mm/机枪/1挺
(独立俯仰)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 7.62mm/机枪/1挺7.62mm/机枪/1挺7.62mm/机枪/1挺7.62mm/机枪/1挺
弹药基数
主炮弹20发30发50发33发
并列武器2000发2000发250发2100~2500发
防空武器含于上含于上1000发含于上
炮塔驱动方式手动手动手动电动/手动
火炮俯仰范围-8°~+15°-8°~+35°-8°~+80°-8°~+15°
(迫击炮)
-8°~+50°
(机关炮)
电气系统电压24v24v24v24v
erc轮式侦察车族
----erc 90f4标枪1型--------ttb90炮塔型侦察车
----ts90炮塔型侦察车
----erc 90f4标枪2型侦察车
----erc 90f1山猫侦察车
----erc tg120猎豹侦察车
----60-20薮猫炮塔erc侦察车
----60/12曼高斯特炮塔erc侦察车
erc轮式装甲车-------emc 81mm迫击炮车
----ttb 125炮塔erc侦察车
----s530a炮塔erc侦察车
----ta-20炮塔erc侦察车
----tab-220双人炮塔erc侦察车(erc20克瑞斯)
----satcp 地空飞弹erc侦察车
----阿根廷型战车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雷诺vbc90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2849
国别 法国
名称 雷诺vbc90轮式侦察车
renault vbc90 armoured car
研制单位 雷诺车辆工业公司renault vehicules industriels,fr
生产单位 雷诺车辆工业公司
renault vehicules industriels,fr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法国、阿曼、阿拉伯联合大公国
概述
该车是雷诺车辆工业公司专门研制的出口装甲车。1979年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satory exhibition of military equipment)上首次展出。第一辆生产型vbc90侦察车1981年9月完成。该车许多机动性零部件与vab(6×6)和vab(4×4)装甲人员输送车通用。1983年交付法国宪后的28辆装备了有雷射测距仪的sdptac11火控系统。阿曼共订购了6辆,也装备soptac11火控系统,已于1985年交付使用。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钢车体。驾驶舱在前部,战斗舱居中,动力舱在后部。
驾驶员位于车前部左侧,顶部舱盖向右开启,其前面和左右两侧各有1个防弹窗。
炮塔为全焊接的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的ts90炮塔。车长居左,炮长在右,座位可调节,各自舱盖向后开。塔顶前部安装有抽气风扇。採用90mm长管炮,带35°楔形炮闩、液气后坐系统、热护套及炮口制退器。可发射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的霰弹、榴弹、破甲弹、烟幕弹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第315页
主炮左侧有1挺7.62mm并列机枪,炮塔两侧各有向后电动发射的烟幕弹发射器。
为炮左侧并列安装1具ph9a探照灯,炮塔前部还有1具探照灯由车长控制。车长有7个潜望镜(3个m556型,4个m554型),炮长有5个潜望镜(3个m556型,2个m554型)和一个5.9×的m563望远瞄准镜。
该车还可採用索佩朗(sopelem)的下列设备:
soptac21,带有雷射工业公司(cs)的tcv107雷射测距仪;soptac6,带有雷射工业公司的tcv107雷射测距仪,可将目标距离自动显示在瞄准镜上;soptac13,带有雷射工业公司的tcv107雷射测距仪,可将目标距离自动显示在瞄准镜上,并给出目标速度;索佩朗的tjn2瞄准镜用于夜间瞄准,它有两档:白天6×,8°视野;夜间5.5×,8°视野,可与下列索佩朗的控制系统配合使用;soptac22,带有雷射工业公司的tcv107雷射测距仪;soptac10,带有雷射工业公司的tcv107雷射测距仪,目标距离能自动显示在瞄准镜上;soptac11,带有tcv107雷射测距仪,目标距离能自动显示在瞄准镜上,并给出目标速度。
汤姆逊无线电(thomson-csf)公司的卡纳斯达(canasta)被动式夜视系统使炮长在夜间能搜寻到2000km内的目标并瞄准射击。
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的m586昼夜射击系统採用了柯达克(cotac)火控系统的元件,带有1个tcv107雷射测距仪和1个计算机,计算机综合了射击动静目标的各种函数。
发动机、传动箱和燃料箱在车的后部。轮胎为可调压式。可选择三防装置。制式设备有加温器和绞盘。
变型车
1.安装下列炮塔的vbc90侦察车
伊斯帕诺-絮扎(hispano-suiza)的山猫90炮塔(lynx90);
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的炮塔,装备81mm滑膛炮/迫击炮;
塞吉·达索电子股份公司(esd)的ta-20防空炮塔,装备双联20mm机关炮;
samm公司的ttb190炮塔,装备90mm火炮。
2.装备90mm科拿戈(kenerga)火炮的vbc侦察车
3.装备比利时90mm梅卡(mecar)90/46的vbc侦察车
该车安装了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轻重量模块瞄准具(lwms)。还安装有弗兰蒂(ferranti)520雷射测距仪,可观察9990m内的目标,并将目标距离显示给车长和炮长。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驱动形式6×6
战斗全重13500kg
单位功率11.8kw/t
车长
炮向前8.085m
车体长5.630m
车宽2.500m
车高
至炮塔顶2.552m
至车体顶1.737m
轮距2.035m
轴距1.500+1.500(m)
接近角/离去角45°/45°
公路最大速度
一档12km/h
二档20km/h
三档34km/h
四档58km/h
五档92km/h
倒档13km/h
公路最大行程(60km/h)1000km
涉水深度1.2m
爬坡度5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5m
越壕宽1m
发动机
生产公司雷诺(renault)车辆工业公司
型号mids06.20.45
类型直列6缸水冷涡累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162kw(220马力)/22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雷诺车辆工业公司
型号transfluid 376
类型5档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5/1
转向装置类型循环球式液压助力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筒式减振器独立悬挂
轮胎规格14×20(泄气保用)
制动器盘式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90mm/火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可选用)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4具
弹药基数
主炮弹45发
机枪弹4000发
炮塔驱动方式电动/手动
动力驱动最大回转速度360°/20s
手动最大俯仰速度23°/15s
火炮俯仰范围-8°~+15°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型号4个/12v/6tn
*1983年前的产品採用man公司的d2356hm72型直列6缸水冷柴油机,标定功率为162kw(220马力)/2200r/min。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洛尔rpx6000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118
国别 法国
名称 洛尔rpx6000轮式侦察车
lohr rpx6000 scout car
研制单位 洛尔公司
lohr,fr
生产单位 洛尔公司
lohr,fr
现状 完成研制,待生产
概述
该车是由洛尔公司(lohr)投资研制的,1981年第一次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上(satory exhibition of military equipment)展出。1988年初完成5辆样车。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钢板车体。乘员舱在前部,动力舱在后部。驾驶员位于车前部,其前面和两侧有带档板的防弹玻璃窗。两侧各有1个两扇车门,上扇向后开,下扇向下开作车蹬,顶部有1个舱盖。
可选择的装备有欧洲飞弹(euromissle)公司的米兰(mn)小型炮塔;欧洲飞弹公司的霍特(hot)小型炮塔,带1挺7.62mm机枪;samm公司的btm208单人炮塔,装备12.7mm和7.62mm机枪各1挺;赫利奥(helio)炮塔及直径不超过1.28m的其他轻型炮塔。还可选择装备三防,夜视和水陆两用设备。
第316页
该车有指挥车、人员输送车、雷达车、指挥/无线电车和修理车等变型车。
性能数据
型号rpx6000
乘员3(或2~4)人
驱动形式4×4
车重
空载5200kg
负载6300kg
车长4.585m
车宽2.164m
车高(不带武器)1.650m
车底距地高0.400m
轮距1.828m
轴距2.700m
公路最大速度110km/h
最大行程600km(或10h)
涉水深0.95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4m
发动机
生产公司(联邦德国)巴伐利亚汽车公司(bmw)
类型6缸汽油机
功率132kw(180马力)
传动装置类型自动变速箱
分动箱类型带差速闭锁、手动、双速
悬挂装置类型
前轮带螺旋弹簧、液压减振器
和平衡杆的横向平行四边形
后轮带螺旋弹簧、液压减振器和
平衡装甲的后弯式臂
转向装置类型液压助力式
轮胎规格12.5×20×s泄气保用
制动器液压鼓形制动器;作用于全部车轮上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潘哈德vbl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2626
国别 法国
名称 潘哈德vbl轮式侦察车
panhard vbl
研制单位 潘哈德和勒瓦索尔机械制造公司
societe de constructions mecaniques panhard et levassor,fr
生产单位 潘哈德和勒瓦索尔机械制造公司
societe de constructions mecaniques panhard et levassor,fr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贝宁(6辆)、法国、加彭和墨西哥(40辆)等
概述
1978年法国陆军提出要研制3500kg以下的车辆,一是装备米兰(mn)反坦克飞弹;一是装备机枪供谍报或侦察用。在对5家公司的方案论证后,分别与潘哈德(panhard)公司,雷诺(renault)公司签订了关于制造3辆样车并于1983年交付法国陆军进行试验的合同。车名为vehicule blinde leger (vbl)。
1985年2月法国陆军採用了潘哈德公司的vbl车。最初决定购置1000辆反坦克车,2000辆谍报/侦察车。1984年至1988年间第一批订货600辆,但1985年法国国防预算没有该车的拔款,1985年购买了3辆vbl服役于黎巴嫩的法国驻军。
1984年墨西哥订购40辆,1985年初第一批交货。其中8辆装备米兰反坦克飞弹。
该车还在印度尼西亚、爱尔兰、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水特阿拉伯和美国进行了表演。出口的潘哈德vbl为ultravm11,加彭有少量订货。
该车的设计採用了许多标准的和经过验证的民用零部件。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是由克勒索-罗亚尔工业(creusot-loire industriel)公司制造的全焊接thd钢结构,发动机在车前部,乘员舱位于后部。
驾驶员位于乘员舱的左侧,车长居右。有上部装防弹玻璃窗的侧门,每1乘员前面有带电动刮水器的防弹玻璃窗。驾驶员有1具应急潜望镜。驾驶员和车长顶上各有1舱盖。
乘员舱的后半部侧面均为斜面,后面有1大车门,后面顶上有单扇圆舱盖。
车辆经2min准备便可入水,在水上由后部的单个推进器驱动。
装备米希林(michelin)军用轮胎,可使车辆在无气情况下以30km/h行驶50km,安装标准的轮胎压力调节系统。
出口的该车可选用水陆两用、三防、空调、被动夜视潜望镜、加温器和动力辅助转向等装置。
变型车
1.vbl反坦克车
法国陆军要求的基本类型。3名乘员。装备米兰飞弹发射器、1挺7.62mm机枪、1套无线电设备、3挺5.56mmfamas步枪和9枚手榴弹。
2.vbl谍报车
法国陆军要求的基本类型。2名乘员。车顶装备1挺7.62mm或12.7mm机枪,俯仰范围为-10°~+50°,可左右旋转180°;2套无线电设备;2挺5.6mmfamas步枪;6枚手榴弹;1个lrac反坦克发射器和12枚火箭弹。
3.ultravm11丛林巡逻车
它是潘哈德公司投资专为出口而研制的。1985年第一次出现于萨托里军械展览会上。
该车是在vbl基础上改进的,安装了samm公司的btm208单人手动炮塔,装备7.62mm和12.7mm机枪各1挺,有周视观察镜和m371机枪瞄准镜,1个单扇舱盖和1个白光探照灯。无后门,战斗全重4t,长3.85m,宽2.02m,至炮塔高2.1m。
4.vbl雷达监视车
3名乘员,装备有雷达系统,对飞机的监视范围为16~20km,直升机为8~10km。
5.用于美国的ultravm11
专为美国陆军设计制造的vbl车辆。装备顶置12.7mm机枪,榴弹发射器。制式设备有duk-dur剂量仪、detc三防报警控制系统、sofiltra三防装置、navyx定位系统、trtob31夜视潜望镜、trtob41夜视双筒望远镜、trtob42双筒望远镜、通信设备、绞盘及一些辅助设备等。战斗全重3.930t,车长3.82m,带机枪高2.25m,车底距地高度0.35m,轴距2.66m。
6.rltrav m11装甲人员输送车
在vbl基础上加长车体,车长3.91m,乘员载员共2+4名,战斗全重3.9t。如装备三防装置,载员仅为3名。
还有指挥车、国内安全车、防空车、通信车、雷达车、弹药输送车,反坦克车等20多种型号的车型。
第317页
性能数据
型号vbl
乘员2或3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
无三防3550kg
有三防3590kg
净重
有三防2890kg
无三防2850kg
单位功率19.7kw/t
车长
带外油箱3.870m
不带外油箱3.700m
车宽2.020m
车高
至车顶1.700m
装备7.62mm机枪2.140m
车底距地高0.370m
轮距1.690m
轴距2.450m
最大速度
公路95km/h
水上4km/h
公路最大行程600km
带辅助油箱800km
涉水深0.9m
爬坡度50%
侧倾坡度30%
转向半径5.77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标緻(pugeot)公司
型号xd3t
类型4缸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70kw/4150r/min
传动装置类型zf全自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3/1
分动箱类型双速
悬挂装置类型
前轴带双向作用式减振器
双三角形螺旋弹簧
后轴双向作用式减振器材扭杆弹簧
轮胎规格9×16
制动器(主)盘式(作用于所有车轮)
装甲厚度5~11.5m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洛尔rpx90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115
国别 法国
名称 洛尔rpx90轮式侦察车
lohr rpx90 wheeled armoured car
研制单位 洛尔公司
lohr,fr
生产单位 洛尔公司
lohr,fr
现状 研制
概述
该车是洛尔公司投资为出口而研制的。首次出现于1983年萨托里军械展览会上,到1988年4月仅生产了1辆样车。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为全焊接钢结构。驾驶员在前部,炮塔居中,动力舱在后部。驾驶员顶上有1单扇舱盖,其前和两侧有防弹玻璃窗,战时由装甲护板掩蔽。该车的较大单位功率和大型低压轮胎,使其具有良好的越野能力。
该车可安装各种炮塔,样车上安装的是伊斯帕诺-絮扎(hispano-suiza)公司的mars90双人炮塔。此外还能安装伊斯帕诺-絮扎的薮猫(serval)炮塔,装备60mm尾部装弹迫击炮、20mm机关炮和7.62mm机枪;也装备过带6个matra satcp地对空飞弹的炮塔;最近又安装了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的ts90型90mm炮塔。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11000kg
自重(无炮塔)8000kg
单位功率20.6kw/t
车长
无武器装备5.200m
炮向前7.408m
车宽2.650m
车高
至车体顶1.725m
至炮塔顶2.540m
车底距地高0.500m
轮距2.130m
轴距2.950m
接近角/离去角45°/45°
公路最大速度110km/h
越野最大速度53km/h
公路最大行程1000km
涉水深1.4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40%
攀垂直墙高0.6m
转向半径7.5m
发动机类型6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228kw(310马力)
传动装置类型6档自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6/1
转向装置类型液压助力
轮胎规格20.5×20.5具有泄气保用性能
制动器盘式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90mm/火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弹药基数
主炮弹50发
机枪弹2000发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雷诺vbl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1804
国别 法国
名称 雷诺vbl轮式侦察车
renault vbl
研制单位 雷诺车辆工业公司设备分部
renault vehicules industriels equipment division,fr
生产单位 雷诺车辆工业公司设备分部
renault vehicules industriels equipment division,fr
现状 完成研制,未装备本国,但国外可得到许可证生产
概述
该车是按法国陆军的要求而设计的,但1985年2月在与潘哈德(panhard)公司的竞争中落选。现在向国外提供该车的生产许可证。
该车在设计上尽可能地採用标准的和经验证的民用零部件,如发动机、转向装置,传动装置和前后制动器。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钢制车体结构。车前部安装三防装置、7.62mm机枪弹、转向装置、前轴及制动器。乘员舱居中,动力舱置于后部。
驾驶员位于乘员舱的左侧,车长在其后,炮长在车长之后,驾驶员前面有1个带刮水器的防弹玻璃窗,还有1个侧门,其他人共用车长右侧的大车门,车门上均有防弹玻璃窗。3人顶上各有1舱盖,驾驶员有1个夜视潜望镜。
1挺12.7mm或7.62mm机枪安装在车长舱盖的环形架上,米兰(mn)反坦克制导武器安装在炮长的舱盖上。
动力舱内布置了发动机、带有雷诺(renault)液力变矩器的传动装置和冷却系统及燃油、机油箱。
该车为水陆两用,水上行驶靠装于轮上的链驱动,车速为4.32km/h。也可选择功率分出装置驱动的推进器,使水上车速达5.4km/h。可选择的设备还有前置绞盘、挡风玻璃、加温器/去雾器和牵引设备。
第318页
变型车
法国陆军要求战斗车和侦察车两个基本型。战斗车乘员3员,装备trvp13无线电设备,1挺7.62mm机枪、2400发弹药,1个米兰飞弹发射器等;侦察车乘员2名,trvp13和trvp213无线电设备,1挺7.62mm机枪等
除上述车辆外还有反坦克车、防空车、国内安全车、侦察车、指挥车、护卫车、机场防卫车、货运车和联络车。其中,反坦克车装备陶式(tow)反坦克制志武器系统,3名乘员,战斗全重3.1t。柴油机为动力,公路最大速度100km/h,用汽油机则为120km/h。
性能数据
型号vbl
乘员2或3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
战车3105kg
侦察车2970kg
净重
战车2560kg
侦察车2550kg
单位功率21.3kw/t
车长3.715m
车宽1.800m
车高
全高2.063m
车体高1.695m
车底距地高0.35m
轮距1.567m
轴距2.300m
离去角45°
接近角45°
公路最大速度
柴油机时103km/h
汽油机时137km/h
公路最大行程600km
燃料储备90l
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50%
侧倾坡度30%
发动机
生产公司雷诺(renault)车辆工业公司
型号j8s338
类型直列4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63kw(86马力)/4400r/min
(或雷诺j6t332汽油机,75kw
(102马力)/5300r/min)
传动装置型号雷诺mj改进型
类型3档全自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3/1
分动箱类型双速
悬挂装置类型默西埃(messier)液气悬挂
转向装置类型机械式
轮胎规格7.5×16
制动器
前轴盘式
后轴鼓式
装甲厚度4mm~6mm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100a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法国洛尔rpx3000轻型装甲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834
国别 法国
名称 洛尔rpx3000轻型装甲侦察车
lohr rpx3000 light armoured vehicle
研制单位 洛尔股份有限公司
lohr,fr
生产单位 洛尔股份有限公司
lohr,fr
现状 研制
概述
该车是由洛尔公司(lohr)投资研制的,于1985年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为全焊接钢制结构。车长与驾驶员居前,动力舱位于中央,发动机横置,载员舱居后。可装备7.62mm或12.7mm机枪或米兰反坦克飞弹系统。可选择水陆两用和三防装置。
性能数据
乘员2+2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3500kg
净重2800kg
单位功率26.3kw/t
车长3.750m
车宽2.180m
车高
至车顶1.650m
安装机枪2.000m
车底距地高0.35m
轮距1.850m
轴距2.250m
公路最大速度110km/h
最大行程600k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发动机
生产公司(联邦德国)巴伐利亚汽车公司(bmw)
类型直列6缸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92kw/48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zf3档全自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3/1
分动箱类型带差速闭锁手动双速
悬挂装置类型
前轮带螺旋弹簧、液压减振器和
平衡杆的平行四边形悬挂
后轮带螺旋弹簧和液压减振器的
后弯式臂
轮胎规格19×16×s有泄气保用性能
制动器盘式
转向装置类型液压助力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联邦德国鼬鼠履带式空降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2453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鼬鼠履带式空降侦察车
wiesel tracked airportable reconnaissance vehicle
研制单位 波尔舍分司
porsche,de
生产单位 波尔舍公司
porsche,de
现状 研制
概述
该车是波尔舍(porsche)公司为满足联邦德国空降兵部队的要求研制的。1982年4~5月间在亚基马(yakima)发射中心/试验基地对4辆鼬鼠样车进行了试验。
1984年联邦德国决定购买312辆鼬鼠车装备空降兵部队。1985年末该车的总需求量上升到343辆。1986年联邦德国陆军在特里尔试验基地(trier testing ground)对改进的4辆样车进行了试验。
联邦德国蒂森·亨舍尔(thyssen henschel)、克虏伯·马克(krupp mak)和克劳斯·玛菲(krauss maffei)公司3个主要装甲车生产厂家在竞争生产合同,至1988年初仍未确定。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车体,驾驶员位于车的右前部,发动机在驾驶员的左侧,斜甲板上有1个接近舱盖。整个动力装置可在10min内更换完毕。转向半径可调,通过接合某侧的停车制动器实现绕该侧的原地转向。车后安装1个带防爆聚氨酯衬里的可塑自密封像胶储油箱。
该车每侧3个双轮缘负重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1个托带轮。拜勒韦尔(balleville)弹簧总成悬挂装置在车辆行驶时自动张紧履带。履带为钢丝加强的环形像胶带。
第319页
变型车
1.20mm机关炮的鼬鼠车(mk20a1)
装备库卡(kuka)公司的e6-11-a1型单人炮塔。安装莱茵金属(rheinmetall)公司的20mm双向供弹火炮,俯仰范围-10°~+16°,左右旋转50°。装备有蔡斯(zeiss)periz-16潜望瞄准镜,被动夜视仪。
2.鼬鼠陶2飞弹发射车(towa1)
装备休斯(hughes)陶式(tow)反坦克飞弹发射器,可水平旋转45°,俯仰角度范围为10°
3.鼬鼠指挥控制车
全封闭车体,3名乘员,装备远距离通信设备和1挺7.62mm mg3机枪,为设想车型。
4.鼬鼠战场雷达监视车
2名乘员,rasit战场监视雷达安装在液压杆端,装备1挺7.62mm
mg3机枪,为设想车型。
5.鼬鼠·针剌式指挥车
2名乘员,装备有4枚针剌飞弹和7.62mm机枪的单人炮塔,为设想车型。
6.鼬鼠·霍特飞弹发射车
2名乘员,安装霍特(hot)炮塔,装备2枚霍特飞弹和1挺7.62mm机枪。炮塔为电液操纵,带被动夜视仪。
7.btm208侦察车
装备法国btm208炮塔,有7.62mm和12.7mm机枪各1挺。
8.鼬鼠支援车
作为向鼬鼠陶式飞弹发射车补充弹药的补给车,装有14枚飞弹。
9.鼬鼠抢救车
2名乘员,安装回转式起重机和电焊设备,牵引钢索、液压千斤顶等各种抢救用具,为设想车型。
10.鼬鼠地空飞弹发射车
加长车体,每侧增加1个双轮缘负重轮,装备博福斯(bofors)的rbs-70地空飞弹系统,为设想车型。
11.侦察车
加长车体,每侧增加1个双轮缘负重轮,装备莱茵金属公司的tf20.15型炮塔,为设想车型。
12.救护车
加长车体,每侧增加1个双轮缘负重轮。2名乘员,可载2副担架和1名坐姿伤员,或4名坐姿伤员,为设想车型。
13.装甲人员输送车
加长车体,每侧增加1个双轮缘负重轮。2名乘员,6名载员。全封闭车顶上安装1指挥塔。为设想车型。
性能数据
型号tow a1mk20a1
乘员3人2人
战斗全重2750kg2750kg
净重2030kg2030kg
单位功率22.6kw/t22.6kw/t
单位压力34.3kpa34.3kpa
车长
炮向前3.469m
车体长3.265m3.265m
车宽1.820m1.820m
车高
全高1.875m1.990m
车体高1.352m1.352m
火线高1.680m1.615m
车底距地高0.302m0.302m
履带宽200mm200mm
履带中心距1.620m1.620m
履带着地长1.820m1.820m
公路最大速度80km/h80km/h
燃料储备80l80l
最大行程200km200km
爬坡度60%60%
侧倾坡度30%30%
攀垂直墙高0.4m0.4m
越壕宽1.2m1.2m
转向半径
克莱特拉克(cletrac)
差速转向机械8.9m8.9m
原地转向5.25m5.2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大众汽车公司(vw)
类型5缸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63kw/45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zf3hp22全自动变速箱
武器类型/数量陶式飞弹发射器/1个20mm机关炮/1门
弹药基数7枚飞弹400发炮弹
电气系统电压24v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45ah2个/12v/45a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联邦德国山猫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1:00 本章字数:2731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山猫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
spaehpanzer luchs armoured amphibious wheeled reconnaissance
vehicle
研制单位 戴姆勒-奔驰公司
daimler-benz,de
生产单位 蒂森-亨舍尔公司thyssen-henschel,de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联邦德国
概述
联邦德国国防部于1964年确定了70年代军用车辆的要求,其中包括8×8的水陆两用侦察车。1965年成立了联合开发局(joint project office,jpo)从事70年代军用车辆的研制工作。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公司未参加联合开发局,但已先行开始了同样车辆的研制工作。
联合开发局和戴姆勒-奔驰公司各研制了9辆8×8水陆两用侦察车,并分别于1968年4月和12月交付特里尔实验基地(trier testing ground)进行试验。经过两年的全面试验,于1971年联邦德国国防部决定採用奔驰公司的产品,并与蒂森-亨舍尔(thyssen-henschel)公司签订了生产408辆车价值3亿马克的合同。第一批产品于1975年5月完成,1975年9月交付联邦德国陆军。1978年初停产。
联邦德国陆军称该车为山猫侦察车(spaehpanzer luchs),用于取代美制m41轻型坦克和霍奇基斯(hotchkiss)spz11-2型侦察车。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钢结构。驾驶舱在前部,炮塔居中央,动力舱后置。车体和炮塔的正前面可防20mm弹丸侵彻。
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其舱盖前边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为被动夜视潜望镜。
炮塔为莱茵金属(rheinmetall)公司的ts-7型,採用间隙装甲。车长位于左侧,炮长位于右侧,两者各有1个向后开启的舱盖,并各有1个用于20mm火炮瞄准的periz-11a-1瞄准镜,他们共有12个观察镜。与主炮随动的探照灯可以红外方式使用。火控系统有1个方位指示器。
第320页
无线电操作员兼后驾驶员面向后,坐在炮塔后部,其单扇舱盖上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为被动式夜视潜望镜。
发动机靠右侧布置,可通过1个长方形舱盖与之接近。动力舱内安装有自动灭火器,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机油冷却器、空气滤清器和停车制动器的动力装置可整体装拆。动力舱、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由气密的焊接板与战斗舱隔开。
该车採用4根带差速闭锁的载姆勒-奔驰刚性轴,由纵向杆支撑,各轮都带有垂直螺旋弹簧和液压减振器。分动器带差速闭锁装置。该车为8轮转向,但公路行驶时仅用前4轮转向。
该车为水陆两用,在水上靠车后部两侧的肖太尔(schottel)可调螺旋桨推进,该螺旋桨由分动箱的功率分出装置所传递的动力驱动。入水前,液压操纵的车前防浪板竖起,战斗舱的2台排水泵和动力舱的1台排水泵同时打开。
1982年公司声称要为该车购置423套热成像夜视设备,其中1984年63套,1985年、1986年、1987年各120套。
该车的制式设备包括用于加热冷却液、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润滑油及蓄电池的预热器。当车上的所有舱盖都关闭后,三防装置可用来通风。
该车装备了莱茵金属公司的mk20 rh202式20mm火炮,系双向供弹,弹壳和弹链从炮塔右侧抛出。车长舱盖的滑动架上安装了1挺7.62mm高射机枪,炮塔两侧各有4具烟幕弹射器。
变型车
山猫罗兰德2型地空飞弹发射车
已建议重新设计山猫侦察车的车架,用于安装欧洲飞弹(euromissile)公司的罗兰德(rnd)2型地空飞弹系统。车架上将安装2枚待发射飞弹,其余飞弹载于车体内。为了降低车的高度,2部雷达扫瞄器分别折放在炮塔前后。该车要比黄鼠狼(marder)罗兰德2型飞弹发射车具有更高的战略机动性。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驱动形式8×8
战斗全重19500kg
单位功率14.7kw/t
车长7.743m
车宽2.980m
车高
至机枪滑轨顶2.905m
至车体顶2.125m
火线高度2.342m
车底距地高
至车体0.440m
至轴0.580m
轮距2.540m
轴距1.400+2.365+1.400(m)
接近角66°
离去角53°
最大速度
公路前进90km/h
公路后退90km/h
水上9km/h
0—80km/h加速时间65s
燃料储备500l
最大行程800km
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6m
越壕宽1.9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戴姆勒-奔驰
(daimler-benz)
型号om403a
类型4冲程10v90°有2个废气涡轮
增压器的多种燃料发动机
功率/转速
柴油287kw/2500r/min
汽油235kw/25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4档zf4pw95h1变速箱,带变矩器
悬挂装置类型螺旋弹簧、液压减振器
转向装置类型循环球式动力助力
转向半径
8轮11.5m
前4轮19.4m
轮胎规格14.00×20
制动器
主制动器双管路,液压式
停车制动器机械式,作用于传动装置上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6个/12v/100ah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数量20mm/火炮/1门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8具
弹药基数
主炮弹375发(榴弹300发,破甲弹75发)
机枪弹100发/箱
炮塔驱动方式电液/手动
火炮俯仰范围-15°~+69°
电气系统电压24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联邦德国th400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188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th400轮式侦察车
th400 wheeled reconnaissance vehicle
研制单位 蒂森-亨舍尔公司
hyssen-henschel,de
现状 研制
概述
1984年初,蒂森·亨舍尔投资研制了th400轮式(6×6)装甲车,最初是作为对新悬挂装置的各种性能进行研究的试验车。
该车为全焊接钢结构,驾驶员位于车前部,战斗舱居中,动力舱后置。驾驶员有3个潜望镜,驾驶座和仪錶板可调高。
新的悬挂装置为双前置定位臂的独立悬挂,採用负螺旋角螺旋弹簧,车体内部装有扭杆弹簧,可有380mm的偏移变形。宽弹簧轴距减小了转向时的倾斜。防前沖补偿装置可降低车辆紧急剎车时的前沖。第一轴、第二轴有动力辅助转向装置。带有中央充放气系统。
该车车体可安装各种炮塔,包括法国菲维-嘎依·巴布高克(fives-cail babcock)公司的新型fl-20炮塔,装备105mm火炮和20mm并列机关炮;汤姆逊无线电(thomson-csf)公司装备30mm火炮的sabre高炮炮塔。
截止1985年末,该车已完成了2000km各种恶劣条件下的公路和土路试验,採用的新型悬挂装置显示了优良性能。
性能数据
乘员3~4人
驱动形式6×6
战斗全重23000kg
净重16400kg
单位功率12.0kw/t
车长6.203m
车宽2.980m
第321页
车高2.083m
车底距地高0.465m
轮距2.584m
轴距2.000+1.890(m)
接近角50°
离去角50°
公路最大速度95km/h
燃料储备800l
公路最大行程1000km
涉水深1.2m
电气系统电压24v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6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戴姆勒-奔驰
(daimler-benz)
型号om42
类型8v90°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276kw
传动装置型号zf6hp600
类型6速带变矩器全自动变速箱
悬挂装置类型双前置后弯臂、螺旋弹簧加车体
内扭杆弹簧,双向作用液压减振
器、液压限制器
轮胎规格14.00r20
转向装置类型循环球式、动力助力
制动器双管路气液鼓形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m3履带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560
国别 美国
名称 m3履带式侦察车
m3 tracked armoured reconnaissance vehicle
研制单位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军械分部
fmc ordnance division,us
生产单位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地面系统分部
fmc ground systems division,us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美国
概述
该车是与美国m2步兵战车同期研制、同期生产、同时装备的系列战车,二者统称布雷德利(bradley)战车。该车为5名乘员,车内布置不同于m2步兵战车;车体无射孔;载弹量比m2要大。从外观上看两者无差别,除下面所列外其余性能与m2步兵战车相同。
该车有m3、m3a1、m3a2等车型。详见“步兵战车”部分的美国m2履带式步兵战车”条目。
性能数据
乘员3+2人
战斗全重22443kg
净重18824kg
单位功率15.1kw/t
弹药基数
主炮弹300发待发,1200发备份
机枪弹800发待发,3740发备份
飞弹型号/枚数陶式/10枚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m8型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006
国别 美国
名称 m8型轮式侦察车
m8 light wheeled armoured car
生产单位 福特汽车公司
ford motorpany,us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贝宁、巴西、布吉纳法索(burkina faso)、喀麦隆、哥伦比亚、希腊、瓜地马拉、马达加斯加、墨西哥、摩洛哥、尼日、巴拉圭、秘鲁、塞内刚比亚(senegambia)、中国台湾省、多哥、土耳其、委内瑞拉和南斯拉夫
概述
该车是由福特公司的圣保罗(st paul)工厂生产的,首批于1943年3月完成,截止到1945年4月停产,共生产了8523辆,曾被美国及其盟国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为全焊接结构。驾驶员在车内左前方,副驾驶员在其右侧,他们前边有1个向前开启的舱盖,顶上有1个向外开的舱盖,在他们关面有1个防护潜望镜,左右两侧有滑动装甲板防护的观察缝。
顶开式炮塔安装在车体中央,车长在左侧,炮长在右侧。炮长有1个随主炮动力的m70d望远镜,车长观察设备。
发动机后置,车顶上有2个舱盖以接近发动机。无三防装置和夜视设备,非水陆两用。
m6式37mm火炮装于m23a1炮架上,左侧1挺7.62mmm1919a4并列机枪。早期该车的炮塔后转轴架上还有1挺12.7mmm2 hb机枪,后来的产品更换为安装在m49环形架上的相同类型机枪。最初的车型还载有6枚m1a1 he反坦克地雷和4个m1或m2烟幕罐。
变型车
1.mapco m8陶式飞弹发射车
纳帕科(napco)公司已为m8研制1套使用休斯公司(hughes)的陶式(tow)反坦克飞弹的系统。哥伦比亚经装车试验后决定由该公司为其其余的m8车辆安装该系统,现已交付。这个项目包括陶式反坦克飞弹和安装系统及后勤支援系统。
陶式反坦克飞弹安装在炮塔外,但也能迅速拆下在地面使用。车载5枚飞弹。观瞄设备、备用弹药和飞弹制志设备均有装甲防护。原来的37mm火炮由12.7mm机枪取代,仍使用原来的俯仰设备和瞄准设备。
2.m20 通用装甲车(armoured utiltity car)
该车是在m8的基础上去掉炮塔,换为低矮的上部结构,在车顶的m49环形支架上安装12.7mm m2 hb机枪,但以后的生产型换为m66环形支架。车内有长凳和摺叠地图板,载有3枚m1a1 he反坦克地雷和4个m1和m2烟幕罐。1943年7月到1945年4月共生产了3791辆。
性能数据
型号m8m20
乘员4人2+4人
驱动型式6×66×6
战斗全重7892kg6576~7937kg
净重5700kg6805kg
单位功率10.2kw/t10.2kw/t
车长5.003m5.003m
车宽2.540m2.540m
车高2.247m2.311m
车底距地高0.290m0.290m
轮距1.930m1.930m
轴距2.032+1.219(m)2.032+1.219(m)
公路最吕速度90km/h90km/h
燃料储备212l212l
公路最大行程560km560km
涉水深0.609m0.609m
爬坡度60%60%
转向半径8.534m8.534m
攀垂直墙高0.304m0.304m
发动机型号大力神(hercules)jxd大力神(hercules)jxd
第322页
类型直列6缸汽油机直列6缸汽油机
功率/转速81kw(110马力)/3000r/min81kw(110马力)/30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4档手动变速箱4档手动变速箱
分动箱2速2速
转向装置类型蜗杆滚轮式蜗杆滚轮式
离合器单片干式单片干式
悬挂装置类型半椭圆弹簧半椭圆弹簧
轮胎规格9×209×20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37mm/火炮12.7mm/机枪/1挺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防空武器口径/类型/数量12.7mm/机枪/1挺
弹药基数
主炮弹最多80发
并列枪弹1500发
防空枪弹400发1000发
炮塔驱动方式2速手动
火炮俯仰范围-10°~+20°
电气系统电压12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康曼多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107
国别 美国
名称 卡迪拉克·盖奇康曼多轮式侦察车
cadic gagemando wheeled scout vehicle
研制单位 卡迪拉克·盖奇公司
cadic gagepany,us
生产单位 卡迪拉克·盖奇公司
cadic gagepany,us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印度尼西亚、埃及
概述
该车是由卡迪拉克·盖克公司研制,于1977年10月在美国陆军协会(association of united states army)会议上第一次公开。该车基本上用于侦察和保安,但也可用作指挥车和反坦克车。1983年印度尼西亚订购了28辆;埃及採购112辆。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是高硬度卡德洛伊(cadloy)装甲钢焊接结构,车体四面装甲均为倾斜以提高防护性。前部较长,从驾驶员舱盖顶部到车前部的前上装甲水平倾角为14°。这种结构除了保证防弹性外,还使车辆易于通过矮树丛。
驾驶员位于车体左侧,有1个可向前滑动的单扇舱盖,驾驶座可调高。有3个潜望镜在舱盖前部。
发动机在驾驶员左侧,车体右侧有检查窗盖,通过该检查窗可以检查发动机及冷却液、润滑油和制动液等液面。包括发动机、分动箱、传动装置和冷却系统的整个动力装置,可在2h内更换。燃料箱在车体前面。
指挥塔位于车体后部。车长通过车后面1个双扇车门出入,车门的上扇向右开,下扇向下折放。
前桥採用带前置后弯臂的螺旋弹簧悬挂,后桥採用重型螺旋弹簧独立悬挂,两桥均带刚性闭锁差速器,这可以改善驱动性能。
转向为液压助力式,液压泵是由发动机通过齿轮驱动的。前后均带有独立的液压制动装置,由主油缸供给压力,当发动机熄火时,另一套由电动机驱动的备用系统开始工作。
制式设备包括2个手动灭火器、工兵工具、急救箱、维修工具箱和空压机等。
任选设备包括广播设备、无线电设备、水箱、汽油箱和伪装网及烟幕弹等。该车无三防装置和液视设备,非水陆两用。
变型车
1.装备双联机枪手动/电动炮塔的侦察车
该车安装手动或电动炮塔,经过动力助力旋转系统(pat)进行回转。可装备7.62mm双联机枪或12.7mm双联机枪或7.62mm与12.7mm给合机枪,机枪俯仰范围为-10°~+55°。还可安装7.62mm机枪和40mm的mk19榴弹发射器。炮塔上有8个观察镜和1个与武器并列的50万烛光的聚光灯。并有1个1.5×m28c瞄准镜。
2.装备双联机枪手动炮塔的侦察车
装备7.62mm双联机枪。炮塔手动回转和俯仰,其上有8个观察镜和1个1.5×的m28c瞄准镜,并有1个与武器并列的50万烛光聚光灯。
3.安装指挥舱的指挥车
该车在车顶上安装指挥舱,舱的两侧各有1射孔和观察镜。有1个圆形舱盖,其上有1挺7.62mm的机枪。该车有3名乘员。
4.陶式(tow)反坦克飞弹发射车
该车装备休斯(hughes)公司陶式反坦克飞弹发射管,可120°旋转,俯仰范围-10°~+30°。车内载2枚、车外载4枚飞弹,车上还载有陶式飞弹的地面发射架,并有两个安装7.62mm机枪的位置。该车有2名乘员。
性能数据
乘员1+1人或1+2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7240kg
单位功率15.13kw/t
车长5.003m
车宽2.057m
车高2.159m
轮距1.660m
轴距2.743m
公路最大速度96km/h
公路最大行程1287km
燃料储备378l
涉水深1.168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609m
转向半径7.92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康明斯(cummins)
类型6v柴油机
功率/转数110kw/33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阿里逊(allison)4档全自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4/1
分动箱2速,前轴驱动时使用花键离合器
转向装置类型整体液压式
悬挂装置类型
前轴带后弯臂的实心桥上有螺旋弹簧
后轴螺旋弹簧独立悬挂
轮胎规格15.5×21(泄气保用)
制动器
主制动器双功率4轮液压制动,有后备的应急电动机
停车制动器手动鼓式和蹄式
电气系统电压24v
第323页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100a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v--600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503
国别 美国
产品名称 卡迪拉克·盖奇v--600轮式侦察车
cadic gage v--600 wheeled reconnaissance car
研制单位 卡迪拉克·盖奇公司
cadic gagepany,us
现状 研制
概述
该车由卡迪拉克·盖奇公司研制,于1985年对外公布。迄今完成了1辆样车,装备了该公司的低后坐力105mm火炮炮塔。
至1985年后期,完成了5000km道路试验和火炮的发射试验。该车许多机动性部件与v--300装甲车通用。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和炮塔均由卡德洛伊(cadloy)装甲钢焊接而成。驾驶员在车的前部,第一轮位置之后,他有3个前视望远镜和1单扇舱盖。前两轮之间车侧有1上下两部分构成的门,上部带有观察镜,向后开,下部带有射击孔,向下放以形成车蹬。样车在靠近驾驶员后面还有1向下开的车门。
每轴上都有带闭锁差速器的低噪声减速齿轮装置。发动机安装在驾驶员的右侧。
车体后面有2个向外开的车门,上面带有射孔和观察镜,还有一个用于补充供弹、带整体观察镜的车门。
生产型的制式设备包括无线电设备、车内通话设备、手操作火焰探测及灭火装置和安装于车内前部用于自救和救护其他车辆的电操作绞盘。
任选设备包括带有供全部乘员用的m13a1面具的三防装置、防化学涂料、夜间驾驶灯、自动哈隆(halon)火焰探测及灭火设备,2个手提式哈隆灭火器。可根据需要,用12.7mm m2hb机枪来取代顶置的7.62mm机枪,并带100发待发射子弹。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转向装置类型 液压助力
驱动型式6×6 悬挂装置类型
战斗全重18200kg 前轴 螺旋弹簧
单位功率10.88kw/t 后轴 扭杆
车长6.300m 轮胎规格 14.5×21泄气保用
车宽2.680m 制动器 双管路液压式
车高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 105mm/火炮
至炮塔2.740m 并列武器
至车体顶 1.800m 口径/类型/数量 7.62mm/机枪/1挺
车底距地高 0.533m 防空武器
轮距(前、后轴)2.240m 口径/类型/数量 7.62mm/机枪/1挺
轴距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 8具(任选)
第一和第二轴 2.209m 弹药基数
第一和第三轴 3.733m 主炮弹 8+26发
最大速度 90km/h 并列机枪弹 400+2000发
最大行程 600km 防空机枪弹 200+1000发
爬坡度60% 烟幕弹 8+8发
侧倾坡度30% 炮塔驱动方式 电液/手动
攀垂直墙高0.61m 最大动力回转速度 40°/s
发动机型号 vt-504 主炮俯仰范围 -7.5°~+20°
类型8v涡轮增压柴油机 火炮稳定器
功率/转数 199kw/3000r/min 垂直向 任选
传动装置类型阿里逊(allison)4档全自动变速 水平向 任选
箱 电气系统电压 12v
前进档/倒档数 5/1 蓄电池数量/型号 4个/6tn
分动箱单速,前轴带有花键离合器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山猫(m113)履带式指挥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140
国别 美国
名称 山猫(m113)履带式指挥侦察车
lynx(m113mand and reconnaissance vehicle
研制单位 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地面系统分部
fmc corporation ground systems division,us
生产单位 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地面系统分部
fmc corporation ground systems division,us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加拿大、荷兰
概述
该车是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在m113a1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基础上研制的,第一辆样车完成于1963年。由于美国当时採用了m114侦察车,故未採用此车。至今该车已由加拿大和荷兰陆军採用。
加拿大称此车为山猫,第一批174辆订货于1968年5月交付。荷兰陆军称此车为m113c/r,订购了250辆,第一批订货于1966年9月完成。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为铝合金全焊接结构,乘员舱在前,动力舱居后。
驾驶员位于车内前部左侧,有1后开单扇舱盖,其上有1个m19整体式红外潜望镜,还有5个m17潜望镜。
车长位于驾驶员的后边右侧,操纵主要武器,有1个可360°手动旋转的指挥塔,指挥塔上有8个周视观察镜。m26炮塔装备1挺12.7mm m2 hb机枪。
无线电操作员(观察员)在车长后边左侧,有1向后开的单扇舱盖,舱盖四周安装了3个m17和1个m17c潜望镜。还有1挺7.62mm机枪。
动力舱后置,车顶上有1向右开启用于检查维护发动机的接近舱盖,车体后面还有1个向左开启的同样作用的门。传动装置带有该公司的ds200可控差速器,通过打开的斜甲板可以进行检修。车体两侧各有4个双负重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履带上有橡胶盖板,但为减小车宽可以去掉。水上行驶靠履带划水,进水前须将防浪板、进气管和排气百叶窗四周的盖板竖起。
制式设备包括红外驾驶灯和动力舱内的灭火器。
任选设备包括三防探测用户报警设备、加温器、自救绞盘和挡风玻璃。
第324页
在车体前部两侧各装有3具烟幕弹发射器。
变型车
1.荷兰用车
该车与加拿大用的山猫车稍有不同。驾驶员有1个m19整体式红外潜望镜和4个m17潜望镜。无线电操作员(机枪手)位于驾驶员后边右侧,其单扇舱盖前部周围有4个m17潜望镜。车体右侧无线电操作员之后有1车门。
1974年5月后,荷兰陆军订购了266个装备25mm厄利空(oerlikon)kba-b火炮的厄利空gbd-aoa炮塔,用于装备荷兰用车。
2.生产改进型车辆
食品机械化学公司採用新式扭管扭杆悬挂装置和涡轮增压柴油机进行了试验。这些改进提高了车辆的越野性能和公路行驶速度。
除上述变型车外,还可在该车上安装下列武器装备;装备7.62mm m73机枪的100-e指挥塔;装备双联7.62mm m73枪枪(或双联7.62mm m37机枪)的74式指挥塔;装备20mm厄利空火炮的xm27型指挥塔;装备反坦克飞弹和106mm口径m40无后坐力炮等。
性能数据
型号山猫
乘员3人
战斗全重8775kg
净重7725kg
单位功率18.0kw/t
单位压力47.1kpa
车长4.597m
车宽2.431m
至履带外缘2.266m
车高
至车体顶1.651m
全高2.180m
车底距地高0.410m
履带中心距1.885m
履带宽381mm
履带着地长2.390m
最大速度
公路70.8km/h
水上5.6km/h
0—48km/h加速时间18.5s
燃料储备303l
最大行程523km
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609m
越壕宽1.524m
发动机
生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底特律柴油机分部
(gmc detroit diesel)
型号6v-53
类型2冲程6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158kw/2800r/min
传动装置型号阿里逊(allison)tx100
类型带变矩器的3档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3/1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12.7mm/机枪
辅助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6具
弹药基数
主要武器1155发
辅助武器2000发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2个/12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南非大羚羊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672
国别 南非
名称 大羚羊轮式侦察车
nd wheeled armoured scout car
研制单位 桑达克-奥斯特瑞尔·比派克有限公司
sandock-austral beperk limited,za
生产单位 桑达克-奥斯特瑞尔·比派克有限公司
sandock-austral beperk limited,za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南非、辛巴威
概述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南非购买了法国潘哈德(panhard)aml装甲车的生产许可证。该车有装备60mm和90mm火炮的两种车型。60年代中期按照法国供应的一批车辆开始生产,第一种型号叫做大羚羊mk1,装备60mm迫击炮和双联7.62mm机枪。
1967年mk2型投产,作了包括发动机在内的许多改进。mk3和mk4未大量生产。mk5和mk6是改进型的雏形。
桑达克-奥斯特瑞尔·比派克公司积多年的战地使用经验,对大羚羊侦察车作了大量的改进,形成了最后的车型mk7。这些改进包括採用可在40min内更换的新型汽油机、新的传动和悬挂装置以及新型炮塔和改进的装甲防护。
该车生产型装备90mm火炮(配装7.62mm并列机枪和7.62mm高射机枪)和60mm迫击炮(配装双联7.62mm机枪)两种火炮。
该公司可根据需要,每月生产35辆,共生产了1300辆。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日本82式指挥通信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524
国别 日本
名称 82式指挥通信车
type 82mand andmunications vehicle
研制单位 三菱重工业公司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jp
生产单位 三菱重工业公司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jp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日本陆上自卫队
概述
1974年,为了满足日本陆上自卫队对侦察车的要求,小松制作所(komatsu manufacturingpany)和三菱重工分别研制了(4×4)和(6×6)轮式装甲车。试验后,日本决定集中研制(6×6)装甲车。
82式是在1978~1981年间进行研制的。1978年拔款4.56亿日元,生产了4辆样车,第一辆于1980年完成。1982年定型投产,每辆造价5800万日元,至1988年底已有137辆服役。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车体。驾驶舱在车体前部,驾驶员位于右前方,其顶上有1单扇舱盖,带有1个左右旋转的整体式潜望镜。他的左侧是副驾驶员,其顶部也有1单扇舱盖,带有1个回转潜望镜和1挺7.62mm机枪。战斗时,驾驶窗玻璃由装甲板防护。
动力舱在副驾驶员之后的车体左侧,右侧为连接前乘员舱员舱和载员舱的通道。
车体后部为载员舱,车顶高于驾驶舱,顶部有2个圆形舱盖,左舱盖上有6个周视潜望镜,右舱盖外安装1挺12.7mm机枪,并带有防护板。
第325页
车后门向右开,其上有1个向上开启的射击观察孔。后两轴之间的车体左侧有1带射孔的车门,门后车体上还有1射击观察孔。前两轴之间的车体右侧有1带射击观察孔的向前开启的车门,门后车体上还有2个射击观察孔。射击观察孔上都有装甲盖。
该车装有先进的通信设备。调频电台装有f6、f7型收发报机;调幅电台装有n1型收发报机和n4型接收机。f7是可拆卸的,f6是jvrc-f6型车载无线电台,n1是地面无线电台。车上安装有3种报警接收机和抗干扰的滤波器。车体后部左右两侧分别是竖着调频和调幅电台天线。
该车车身呈流线形,车内装有可拆卸的三防装置,不能水陆两用。
变型车
1.87式侦察警戒车
该车是由小松制作所与82式指挥通信车同时开始研制,并于1987年定型和投产。1978年拔款3.42亿日元生产2辆样车。日本陆上自卫队在1986~1990年间装备63辆,其中1987年16辆、1988年15辆和1989年16辆。
该车的机动性部件与82式指挥通信车通用,但车体是重新设计的全钢结构。车顶除后部因安装发动机而稍高出些外,几乎是平的。
驾驶同位于车内右前方,顶部的单扇舱盖上安装有1个整体式潜望镜和3个固定向前的潜望镜。他的左侧是无线电通信员兼副驾驶员,其顶上也有1单扇舱盖和1个向前的潜望镜。
动力操纵的双人炮塔在中间轴稍前处。车长居右侧,顶部有1单扇舱盖,带有6个潜望镜。炮长居左侧,有1单扇舱盖,带有2个潜望镜。炮塔上装备1门瑞士厄利空-比尔勒公司(oerlikon-buehrle)的25mmkba火炮,其右侧有1挺7.62mm的74式并列机枪,炮塔两侧各有3个60mm的74式烟幕弹发射器。炮塔之后车顶上有1个供观察员用的后视潜望镜。
前两轴之间的车体两侧各开有1观察窗,后两轴之间车体左侧有1车门,其上有1带挡板的整体窗。
车上装有数台高频/甚高频(hf/vhf)无线电台,炮塔之后装有天线。
该车无三防装置,不具水陆两用能力。
其他性能与82式基本相同。
2.防化车
该车以82式车体为基础,车内装备有三防装置、放射线检测器和毒气探测器,可在车内迅速而准确地检测车外的污染状况和用取样器取样分析。车体内壁全部贴有铅板,防辐射波和电磁波,乘员在车内可不穿防护服;若穿上新型防护服可连续作战24h。车体后部安装有环境传感器。该车1988年定型。
性能数据
型号82式指挥通信车87式侦察警戒车防化车
乘员8人5人4人
驱动型式6×66×66×6
战斗全重13600kg14000kg14100kg
单位功率16.5kw/t16.0kw/t15.9kw/t
车长5.720m6.000m6.100m
车宽2.380m2.480m2.500m
车高2.386m2.500m
车底距地高0.450m0.450m0.45m
轴距1.500+1.500(m)1.500+1.500(m)1.500+1.500(m)
公路最大速度100km/h100km/h100km/h
爬坡度60%60%60%
攀垂直墙高0.6m0.6m0.6m
越壕宽1.5m1.5m1.5m
涉水深1m1m1m
发动机
生产公司五十铃(isuzu)汽车公司
型号10pbi
类型10v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224kw/26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6档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6/1
悬挂装置类型带螺旋弹簧减振器的独立悬挂
转向半径8.4m8.4m8.4m
轮胎规格1.4×201.4×201.4×20
调频电台型号jvrc-f6
工作频率20~60mhzhf/vhf
通信距离35km
调幅电台型号jan/grc-n1
工作频率2~12mhz
通信距离(运动)30km
(静止)80km
输出功率10w
*为估计值。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瑞士莫瓦格间谍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332
国别 瑞士
名称 莫瓦格间谍轮式侦察车
mowag spy wheeled reconnaissance vehicle
研制单位 莫瓦格汽车制造公司
mowag motorwagenfabrik ag,ch
生产单位 莫瓦格汽车制造公司
mowag motorwagenfabrik ag,ch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未披露的国家
概述
该车是莫瓦格公司专为出口而自行研制的。第一辆样车完成于1980年。1982年远东某国订购了20~50辆。
该车为全焊接钢车体。驾驶员位于车内前部左侧,车长位于其后,动力舱安排在驾驶员的右侧。驾驶员有1个舱盖和3个前视潜望镜,在夜间,其中间1个可换为红外或微光潜望镜。车长有1指挥塔,带1个潜望镜并有1舱盖。
车体后部可安装各种武器装备,包括莫瓦格v041型和v042型炮塔。
4轮均为独立悬挂,公路行驶时,前桥可脱离驱动。带有自动闭锁差速器,採用泄气保用胎。
任选设备有各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空调系统。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7500kg
净重5900kg
单位功率19.9kw/t
车长4.520m
车宽2.500m
车体高1.660m
车底距地高
车体底0.500m
车轴0.390m
轮距
前轮2.180m
后轮2.205m
第326页
轴距2.500m
接近角50°
离去角70°
公路最大速度110km/h
燃料储备200l
公路最大行程700员
涉水深1.3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5%
攀垂直墙高0.5m
转向半径6.3m
发动机
生产公司底特律柴油机(detroit
diesel)分部
类型8v柴油机
功率/转速151kw/3000r/min
传动装置型号阿里逊(allison)at-540
类型4档全自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4/1
分动箱2速
悬挂装置类型
前轴叉形杆、螺旋弹簧
后轴扭杆
各轮均带液压减振器
轮胎规格11×16
制动器空气助力液压双管路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12.7mm/机枪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6具
弹药基数
12.7mm枪弹3000发
7.62mm枪弹2000发
烟幕弹20发
炮塔旋转手动360°
火炮俯仰范围-10°~+50°
电气系统电压24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瑞士莫瓦格鲨鱼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695
国别 瑞士
名称 莫瓦格鲨鱼侦察车
mowag shark reconnaissance vehicle
研制单位 莫瓦格汽车制造公司
mowag motorwagenfabrik ag,ch
生产单位 莫瓦格汽车制造公司
mowag motorwagenfabrik ag,ch
现状 完成研制,准备生产
概述
该车是莫瓦格公司专为出口而自行研制的。第一辆样车展于1981年巴黎航空展览会(paris air show)。该车安装了装备35mm火炮和7.62mm机枪的厄利空-比尔勒公司(oerlikon-buehrle)的gdd-boe双人炮塔。第二和第三辆样车分别于1983年和1984年完成。
1982年安装法国菲维·嘎依·巴布高克(fives cail babcock)公司fl-12炮塔的鲨鱼车在瑞士成功地进行了试验,该车装备105mm火炮和soptac火控系统。还在联邦德国进行了安装莱茵金属(rheinmetall)公司试验型炮塔的试验,装备的是rh105-11式105mm超低后坐力火炮。
在设计上为了减轻后勤和缩短训练过程,尽可能地採用已经验证的部件。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为全焊接钢结构,可防苏联的14.5mm kПВ穿甲弹。
驾驶员位于车内前部左侧,有1左开的舱盖,盖的前边有3个潜望镜,在夜间其中间的1个可换为微光潜望镜。他的右侧可安排1乘员也可布置三防装置或增加弹药。
战斗舱居中,可安装象fl-20型这样的各咱炮塔及武器装备。
动力舱和燃料箱在车的后部,顶部有1个接近舱盖,两侧各有1进气管。出气管安排在车体尾部。
前后桥的转向装置为动力助力型。悬挂装置允许的垂直行程是420mm。
任选设备包括各种三防装置、被动夜视设备和灭火设备。
变型车
该车可安装各种不同的武器装备。其中有安装了装备野猫(widcat)双联30mm高炮的单人炮塔样车;装备法国响尾蛇(crotale)地空飞弹的侦察车;装备40mm博福斯三位一体防空系统(bofors trinity air defence system)的试验样车等。
性能数据
乘员3(或4)人
驱动型式8×8
战斗全重22000kg
净重16000kg
单位功率17.0kw/t
车长7.520m
车宽3.000m
车体高1.900m
火线高(105mm)2.160m
车底距地高0.460m
轮距2.620m
轴距1.510+1.400+1.490(m)
拉近角40°
离去角45°
公路最大速度100km/h
燃料储备400l
公路行程500km
涉水深1.3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5%
攀垂直墙高0.46m
越壕宽2.3m
转向半径12.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底特律柴油机(detroit
diesel)分部
型号8v-71t
类型涡轮增太柴油机
功率/转速390kw/2500r/min
传动装置型号阿里逊(alison)ht7500rd
类型5档自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5/1
轮胎规格13×20(泄气保用)
悬挂装置类型
第一、第四轴带叉形杆的螺旋弹簧
第二、第三轴扭杆
各轮均带液压减振器
制动器
主制动器双管路液压、空气助力
停车制动器弹簧加荷的、制动液压缸
电气系统电压24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6pдm-1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388
国别 苏联
名称 БpДm-1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
БpДm1Бpohnpoвahharpa3вeдывareл
研制和生产单位 高尔基城莫洛托夫汽车厂
ГopьoвcknnАвtomo6nльhыn3aвoдnmehn moлotoвa,su
mo
生产单位 高尔基城莫洛托夫汽车厂
ГopьoвcknnАвtomo6nлыn3aвoдnmehnmo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保加利亚、刚果、古巴、捷克斯洛伐克、衣索比亚、民主德国、几内亚、莫三比克、罗马尼亚、苏丹、苏联、尚比亚
第327页
概述
苏联于1956年2月完成了该车的第一辆样车,并在黑海地区进行试验,翌年决定採用,1957年末投产。该车最早出现于1959年春季,以后提供给华沙条约国。现在苏联前线部队的БpДm-1侦察车已全部由БpДm-2侦察车所取代。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钢车体,发动机前置,乘员舱在后。驾驶员和车长分别位于乘员舱前部左右两侧,两人前面带刮水器的玻璃观察窗都有可开启的装甲护盖,当盖关闭时,可通过其上观察镜进行观察。车顶上有1个双扇舱盖,乘员舱后面有向两侧开启的双扇车门。
在车体两侧的前后轮之间各有2个腹轮,可由驾驶员放下以增强越野和越壕能力。该车为水陆两用,车前部安装有防浪板,水上行驶靠尾部的喷水推进器。车上装有轮胎充放气系统,无三防装置。
变型车
1.БpДmy指挥车
该车与基型车的的订区别是车体两侧各有1根天线,车后部有2根天线。
2.БpДmpx化学辐射侦察车
车体后部两侧有2个矩形框架,框架上载有带信号旗的标杆,用来标志通过污染区的通道。框架通常由帆布覆盖,使用时旋转90°立于车后。
3.БpДm-1斯拿波(snapper)反坦克飞弹发射车
该车以БpДm-1车为基础,上部向后延长,安装了3管斯拿波at-1飞弹发射器。飞弹安装在发射臂之下,可在车内发射,也可藉助于分离瞄准系统远离车辆发射。车内备有飞弹必须从外部装填。迄今苏联前线部队已不再使用此车。
4.БpДm-1斯瓦特(swatter)反坦克飞弹发射车
该变型车与БpДm-1斯拿波反坦克飞弹发射车基本相同,只是安装了4管发射器,飞弹装在长管发射器导轨上。除了车顶上的双扇舱盖外,还有1舱盖向发射器后部开启。该车只用于苏联。
5.БpДm-1赛格(sagger)反坦克飞弹发射车
该车于1965年5月最早出现于莫斯科军事展览会。6管发射器与其罩盖一起上各项到发射位置。飞弹可在车内发射,也可藉助分离瞄准系统在远离80m处发射。
性能数据
型号 БpДm-1БpДm-1斯拿波БpДm-1斯瓦特БpДm-1赛格
乘员5人2—3人2—3人2—3人
驱动型式4×44×44×44×4
净重5600kg5600kg5600kg5600kg
车长5.700m5.700m5.700m5.700
车宽2.250m2.250m2.250m2.250
车高1.900m1.900m2.000m2.000m
车底距地高0.3150.3150.3150.315
轮距1.600m1.600m1.600m1.600m
轴距2.800m2.800m2.800m2.800m
最大速度
公路80km/h80km/h80km/h80km/h
水上9km/h9km/h9km/h9km/h
燃料储备150l150l150l150l
公路最大行程500km500km500km500km
燃料消耗率0.3l/km0.3l/km0.3l/km0.3l/km
浮渡能力有有有有
爬坡度60%60%60%60%
攀垂直墙高0.4m0.4m0.4m0.4m
越壕宽1.22m1.22m1.22m1.22m
发动机型号ГА340П
类型直列6缸水冷汽油机
功率/转速66kw/34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4档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4/1
分动箱2速
离合器单片干式
悬挂装置类型带液压减振器半椭圆螺旋簧
轮胎规格12×1812×1812×1812×18
主要武器7.62mm机枪斯拿波反坦克飞弹斯瓦特反坦克飞弹赛格反坦克飞弹
飞弹重24.00kg29.40kg11.30kg
飞弹长1.140m1.160m0.860m
飞弹直径132mm132mm125mm
最小射程500m500m500m
最大射程2500m3000m3000m
制导方式有线无线电有线
在最大射程时的飞行时间19s23s27s
平均速度90m/s150m/s120m/s
弹头类型破甲弹破甲弹破甲弹
侵彻装甲厚度
(0°法线入射角时)350mm510mm410mm
弹药基数1250发
待发射飞弹3枚4枚6枚
装甲最大厚度10mm10mm10mm10mm
电气系统电压24v24v24v24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苏联6pдm-2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3050
国别 苏联
名称 БpДm-2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
БpДm-2Бpohnpoвahhar
pa3вeдывateль
研制单位 高尔基城莫洛托夫汽车厂
ГopьkoвcknnАвtomo6nльhыn3aвoдnme
生产单位 高尔基城莫洛托夫汽车厂
ГopьkoвcknnАвtomo6nльhыn3aвoдnmeh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波札那、保加利亚、维德角群岛、中莫共和国、查德、刚果、古巴、埃及、赤道几内亚、衣索比亚、民主德国、几内亚、几内亚比索、匈牙利、印度、伊拉克、以色列、吉布地、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威、马里、茅利塔尼亚、蒙古、摩洛哥、莫三比克、尼加拉瓜、秘鲁、波兰、罗马尼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席尔、索马利亚、苏丹、叙利亚、坦尚尼亚、苏联、越南、叶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斯拉夫、尚比亚、辛巴威
正文 概述
苏联于60年代初设计БpДm-2侦察车。该车在БpДm-1侦察车的基础上作了大量改进,其中包括全封闭的武器装备、后置的大功率发动机,从而使车辆的水陆性能均获得很大改善。
第328页
苏联陆军的每1摩托化步兵师装备该车28辆,其中侦察营12辆,坦克团和3个不同装备的摩托化步兵团各4辆;坦克师也装备28辆,其中侦察营12辆,摩托化步兵团和3个坦克团各4辆。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钢车体。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部,车长在其右侧,车的前面是防弹玻璃窗,带防护装甲板。当玻璃窗被掩护后,驾驶员和车长利用其前面和两侧的潜望镜进行观察。车机上有2个圆形舱盖,能开至垂直位置,是唯一的进出口。
单人炮塔安置在车体中央,车体两侧各有1个射孔,在其后两侧各有3个突出车外的观察窗,可向前后观察。炮塔为手动回转,机枪手的座位可调高,望远瞄准镜在主机枪的左侧。
动力舱在车体后部,顶上有2个进气百叶窗,后部有4个较小的进气百叶窗,排气管布置在车体两侧。
两侧前后轮之间各有2个链驱动的腹轮,可由驾驶员操纵放下,改善越野和越壕性能,配有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
该车为水陆两用,水上靠尾部的喷水推进器推进,喷水推进器的喷水管不用时由盖板盖住,车前安装有防浪板。
该车为水陆两用,水上靠尾部的喷水推进器推进,喷水推进器的喷水管不用时由盖板盖住,车前安装有防浪板。
该车安装有三防装置。制式设备包括红外驾驶灯、可车内操纵的红外探照灯、前置绞盘、无线电设备有地面导航系统。
变型车
1.БpДm-2-px化学辐射侦察车
该车安装了带道路标杆的2个矩形框架,框架由帆布覆盖,使用时旋转90°垂直立于车后面。带信号旗的标杆用于标识经过污染区的通道。该型号的有些车辆也装备14.5mmkПВ机枪。苏联每1个摩托化步兵师和坦克师各装备了20辆。
2.БpДm-2y指挥车
该车由БpДm-2去掉炮塔而制成,安装1个向前开启的舱盖,舱盖之后安装1台发电机向车内的通信设备供电。车体两侧各有1条无线电天线。
3.БpДm-2赛格(sagger)反坦克飞弹发射车
该车首次由埃及和叙利亚用于1973年的中东战争,它将БpДm-2侦察车的炮塔去掉,换为安装有6枚赛格at-3反坦克飞弹的支臂。行驶时飞弹放于车内,发射时支臂升到车顶之上,车顶由装甲防护。飞弹可在车内发射,也可藉助分离的瞄准系统在远离80m远的地方发射,车内发射时由车长导引。1977年更换为半自动红外有线制导系统。车上载8枚备用飞弹。
4.БpДm-2斯瓦特(swatter)反坦克飞弹发射车
该车最早出现于1973年,除了装备4管的斯瓦特反坦克飞弹发射器和採用半自动红外制导系统外,基本上与БpДm-2赛格反坦克飞弹发射车相同。飞弹重29.40kg,有效射程为3000m,车上共载8枚飞弹,其中3枚待发射。
5.БpДm-2拱肩(spandrel)反坦克飞弹发射车
该车有时称为БpДm-3,于1977年第一次在莫斯科军事展览会上展出。炮塔机上安装了5枚发射拱肩at-5飞弹,炮塔之后车顶上有1个装弹用舱盖。该飞弹系第二代产品,为半自动指令瞄准线制导型,操作员所作的唯一工作是将瞄准镜的十字线跟踪目标。瞄准镜在车顶右侧,可180°旋转。
飞弹战斗部为7kg重的破甲弹,在0°法线入射角时能侵彻500~600mm的装甲。
民主德国在该车上还装备了塞子(spigot)at-4反坦克飞弹。
性能数据
型号БpДm-2БpДm-2赛格
乘员4人2~3人
驱动形式4×44×4
战斗全重7000kg7000kg
单位功率14.7kw/t14.7kw/t
车长5.750m5.750m
车宽2.350m2.350m
车全高2.310m2.010m
车底距地高0.430m0.430m
轮距1.840m1.840m
轴距3.100m3.100m
最大速度
公路100km/h100km/h
水上10km/h10km/h
燃料储备290l290l
公路最大行程750km750km
燃料消耗量0.35~0.45l/km0.35~0.45l/km
浮渡能力有有
爬坡度60%60%
攀垂直墙高0.4m0.4m
越壕宽1.25m1.25m
发动机型号ГА3-41
类型8v水冷汽油机
功率/转速103kw/34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4/1
悬挂装置类型带液压减振器的半椭圆弹簧
轮胎规格13×1813×18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数量14.5mm/机枪/1挺赛格反坦克飞弹发射器/6个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弹药基数
主要武器500发14枚飞弹
并列武器2000发
炮塔驱动方式手动
机枪俯仰范围-5°~+30°
装甲厚度/水平倾角
车体前上5mm/10°5mm/10°
车体前下7mm/45°7mm/45°
车体首部14mm/76°14mm/76°
车体侧上7mm/72°7mm/72°
车体侧下7mm/90°7mm/90
车体后部(上、下)7mm/90°7mm/90°
车体顶部7mm7mm
炮塔前面7mm/47°
炮塔侧面7mm/54°
炮塔后面7mm/54°
炮塔顶部7mm
电气系统电压24v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西班牙vec轮式骑兵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839
第329页
国别 西班牙
名称 vec骑兵侦察车
vec caralry scout vehicle
研制单位 恩普雷萨国家汽车公司军用分部
enasa military division,es
生产单位 恩普雷萨国家汽车公司军用分部
nasa military
division,es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西班牙
概述
该车是恩普雷萨国家汽车公司根据西班牙陆军的要求研制的,大量零部件与bmr-600步兵战车通用。第一辆样车于1977~1978年间完成,西班牙陆军总共需要235辆。该车又称毕卡索(pegaso)vec3562。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的铝合金车体,前部弧状结构可防7.62mm×51的穿甲弹,其他部位可防7.62mm枪弹,有些部位还採用了间隙装甲。
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部,有1个右开的舱盖,盖的前边有3个前视潜望镜,中间1个在夜间可换为红外或微光潜望镜。
该车可选用如厄利空-比尔勒(oerlikon-buehrle)公司gbd-coa或gad-boa型的各种炮塔,可装备7.62~12.7mm的各种机枪和20~90mm的各种火炮。炮塔安装在前两桥之间,居车体中央。在西班牙陆军服役的该车安装的是奥托·梅拉拉(oto·mra)公司t25双人炮塔,装备了kba 25mm火炮和7.62mm并列机枪。
动力舱在车体后部左侧,进、出气百叶窗在车顶,车体左侧安装消音器,动力舱有1个舱口。
车内右侧在炮塔之后有1乘员位置,顶上有1右开单扇舱盖和1个潜望镜。再往后又有1名乘员位置,相应配置1后开的单扇舱盖和3个潜望镜。车体右侧有1车门。
该车的3个桥均由毕卡索公司设计制造,系带自锁差速器的双减速型。各轮都有弹性可调的独立悬挂,允许最大行程为275mm。
制式设备有工具箱、绞盘、动力舱的半自动灭火系统和2个5kg便携带灭火器。
任选设备有三防装置、2个喷水推进器和防浪板、绞盘、通信系统、导航系统、14.00×20轮胎、泄气保用轮胎和空调系统。
变型车
该车可作为防空车和反坦克飞弹发射车,曾装备法国伊斯帕诺-絮扎(hispano-suza)90mm双人炮塔进行试验。
性能数据
乘员5人
驱动型式6×6
战斗全重1375kg
载荷重
前轴5000kg
中轴4450kg
后轴4300kg
单位功率16.4kw/t
车长6.250m
车宽2.500m
车高(至车体顶)2.000
车底距地高0.400m
轮距2.080m
轴距1.650+1.650(m)
接近角50°
离去角45°
最大速度
公路106km/h
水上(车轮推进)3km/h
水上(推进器推进)9km/h
燃料储备400l
公路最大行程800k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6m
越壕宽1.5m
转向半径7.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毕卡索(pegaso)
型号9175/8
类型直列6缸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228kw/2200r/min
传动装置型号zf6hp500
类型全自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6/1
变矩器和液力辅助制动器
生产公司zf公司
转向装置类型第一、第三轴液压动力助力
轮胎规格13×20(或14×20)
悬挂装置类型麦弗逊(maephearson)
液气独立悬挂
制动器
主制动器空气助力双管路液压盘式
停车制动器盘式,作用于传动轴
应急制动器液压空气操纵
电气系统电村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140ah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匈牙利rug(或ot-65)水陆两用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409
国别 匈牙利
名称 rug(或ot-65)水陆两用侦察车
fug(or ot-65)amphibious scout car
研制单位 匈牙利
hu
生产单位 匈牙利
hu
现状 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限制使用)
概述
该车的作用与苏联的БpДm-1水陆两用侦察车相似,1964年开始装备匈牙利陆军,1966年服役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将该车称为ot-65。
结构特点
该车为全焊接装甲钢结构。驾驶员在车前部左侧,车长位于右侧,乘员舱在驾驶舱之后,动力舱后置。车体两侧前后轮之间各有两腹轮,通过功率分出装置驱动,可驾驶员操纵升降,从而提高其越野能力。
驾驶员和车长前面有2个刮水器的窗口,安装1个整体式观察镜。乘员舱顶部有通风装置,周围有6个射孔,乘员由顶部向两侧开启的舱口出入,舱盖可垂直锁定,对机枪手予以保护。
水上靠尾部的2个螺旋浆推进,车前部有防浪板,车内有排水泵。
该车制式设备有红外驾驶灯、红外探照灯(某些车型)和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无三防装置。
主要武器为1挺枢轴安装的7.62mmsgmb机枪。
变型车
1.救护车
2.化学辐射侦察车
该车与苏制БpДm-1px车相同,用于标志通过污染区的通道。
3.捷克斯洛伐克ot-65a变型车
第330页
该车为捷克斯洛伐克改进的,车顶安装了ot-62b装甲人员输送车使用的炮塔,装备7.62mmm59t机枪,俯仰范围-10°~+20°。炮塔外右侧安装82mmt-21 tarasnice 无后坐力炮,可在炮塔内瞄准射击。
4.pszh-4装甲人员输送车
该车最初称作fug-66,后改称为fug-70,不能水陆两用。
性能数据
型号fug
乘员2+4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7000kg
单位功率11.7kw/t
车长5.790m
车宽2.500m
车高
至车体顶1.910m
至炮塔顶(ot-65a)2.250m
车底距地高0.34m
轮距1.900m
轴距3.300m
最大速度
公路87km/h
水上9km/h
燃料储备200l
公路最大行程600km
燃料消耗量0.28l/km
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4m
越壕宽1.2m
发动机型号d.414.44
类型直列4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74kw/23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5档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5/1
轮胎规格12×8
悬挂装置类型
前轮螺旋弹簧
后轮半椭圆钢板弹簧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7.62mm/机枪
弹药基数1250发
装甲厚度13mm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义大利菲亚特-奥托·梅拉拉6616型侦察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272
国别 义大利
名称 菲亚特-奥托·梅拉拉6616型侦察车
fiat-oto mra type 6616 armoured car
研制单位 菲亚特公司和奥托·梅拉拉公司
fiat corp;oto mra corp,it
生产单位 伊维科公司防务车辆分部
iveco defence vehicle division,it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义大利、秘鲁、索马利亚等。
概述
该车是菲亚特(fiat)和奥托·梅拉拉(oto mra)两家公司联合研制,由菲亚特的伯尔扎努(bolzano)工厂进行总装和试验,样车于1972年完成。试验后,义大利政府为轻骑兵团订购了50辆。义大利空军为了将该车用于机场保安而进行了鑑定。
结构特点
全焊接的车体两侧各有1个安全门。驾驶员位于车内前方,有1个右开单扇舱盖,顶上有1个被动夜视潜镜,他前面200°弧形范围内布置有5个观察窗,中间3个带刮水器。
全焊接的炮塔安装在车体中央,车长居左,炮长在右,可调高的座位装在炮塔的吊篮上。车长有9个环视潜望镜和1个向后开启的舱盖。炮长也有1个向后开启的舱盖,盖的内部前端有1个两种倍率的艾里塔利亚(aeritalia)p204瞄准镜(1×用于观察,8×9°视野用于昼间瞄准),夜间可由8×7.9°视野的p194微光瞄准镜取代。瞄准镜的俯仰范围为-10°~+60°。无线电台安装在炮塔尾舱。
动力舱在车体后部,与战斗舱以防火板相隔,发动机布置在最后部。前后轴有机械闭锁差速器,它们的终传动由轮毂内的行星齿轮系组成。
前后桥为独立悬挂,带有螺旋弹簧和同轴橡胶缓冲器。各轮都有液压减振器和侧倾稳定杆。
装备莱茵金属(rheinmetall)公司的20mm mk20 rh202式机关炮,载有250发待用弹和150发备用弹,空弹壳自动弹出车外。有1挺7.62mm并列机枪,300发待用弹,700发备用弹,炮塔两侧各有3个可在车内电动发射的烟幕弹发射器。该车还可根据需要装备106mmm40式无后坐力线膛炮。
该车为水陆两用,水上行驶靠车轮推进,安装有4个180l/min流量的排水泵。
任选设备有三防装置、空调系统、灭火系统和前置绞盘(绞盘拉力为44.15kn)。
变型车
该车曾安装奥托·梅拉拉公司的oto t90 ckl型炮塔〔装有90mm柯克里尔(cockerill) mk111火炮〕进行试验。
可根据需要安装各种炮塔和指挥塔。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驱动型式4×4
战斗全重8000kg〔8200kg〕
单位功率14.9kw/t〔14.3kw/t〕
车长5.370m
车宽2.500m
车高(至炮塔顶)2.035m〔2.060m〕
火线高1.760m〔1.785m〕
车底距地高
至车体前部0.485m
至车体中央0.440m
至车体后部0.506m
至轴0.370m
轮距1.960m
轴距2.750m
接近角45°
离去角45°
最大速度
公路100km/h
水上5km/h
燃料储备150l
最大行程
公路速度70km/h时700km
水上速度5km/h时20km
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45m
转向半径
陆上7m
水上7.5m
发动机型号8062.24
类型直列水冷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118kw/32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5档手动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5/1
分动箱2速
转向装置类型助力型
离合器液压操纵干式单片
悬挂装置类型独立悬挂
轮胎规格14.5×20
制动器
第331页
主制动器双管路液气鼓式
停车制动器作用在前驱动轴上的手动鼓式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20mm/火炮〔90mm/火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6具
弹药基数
主炮弹400发〔16+20发〕
机枪弹1000发〔1000+1250发〕
烟幕弹39发〔6+10发〕
炮塔驱动方式电/手动
最大俯仰速度10°/s
炮塔最大旋转速度10°/s〔30°/s〕
火炮俯仰范围-5°~+35°〔-9°~+27°〕
装甲厚度6~8mm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4个/12v/100ah
註:方括号内为90mm火炮车型数据。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中国外销型自动推进牵引榴弹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552
源起于1986年,中国公开了wa021 155毫米/45倍径牵引式榴弹炮,该炮带有1具apu辅助动力单元,不过该型apu火炮似乎只停留在试验阶段,也未闻解放军配备过。2001年北方工业公司再度推出的155毫米自动推进牵引榴弹炮系统(apgh。auto—propulsion gun howitzer),就成熟多了。该系统拥有整合及反炮战斗能力,虽然机动性及防护不及plz-45,但价格与维护成本亦较低,是理想的替代选择。
apgh基本上仍属wa021 155毫米火炮系统(pll一01),拥有45倍径电渣重融自紧炮管,使用寿限达1000发,射击erfb—bb/he时(m11装药)射程可达39公里,射击erfb—bb/ra火箭助推增程弹时更可达50公里;另有erfb/he榴弹、erfb/wp白磷弹、erfb/illuminating照明、erfb/smoke烟幕弹与erfb—bb/cargo子母弹共7种弹药,搭配7种抛射药夹和3种引信组合,使杀伤力及射程分布均极具弹性。
apgh採用的辅助动力系统为4冲程气冷式柴油发动机,最大出力110马力,较原有77马力辅助动力系统优异;驾驶位置由右侧改至左侧,最高路速20公里/,6时,最大行程100公里亦大为强化。该apu同时提供液压与气压系统动力,辅助炮身俯仰回转装置(包括机动时炮身向后回转180度)、开收大架、升降千斤顶及助锄,炮尾环下方的自动进弹机为气动式,提供apgh每分钟3发的射速。apgh全重13吨(wa021为9.5吨),适合以7一10吨之载重车牵引,最高路速90公里/小时,越野速度50公里/小时,最小转弯半径10米。 apgh基本编制为炮兵营,其设备包括([]内为营编制数量):
apgh自动推进榴弹炮13个连.每连6门.计18 门]。
bcpv营指挥所/火力指挥车1辆基本性能与zcy45相同,但是以轮型车辆搭载货厢方式组成。
bcp连指挥所车3个连.每连1辆计3辆与bcpv同。
brv前沿观测/搜索车13个连.每连1辆。计3辆。
702一d气象侧候雷达车1辆。
704—1弹道定位雷达车l辆。
其中brv前进观测/搜索车是由wmz一551a6 x 6轮型装甲车改良而来,其举升d(置于车体加大战斗室中央),较gcl一45拥有更宽的视界,镜座向下收起时并有变片舱盖闭合防护,车上亦配有雷射测距机、影像仪以及gps定位接收器。wmz-551a6 x 6拥有良好越野机动性及浮渡能力,最大路速85公里/小时,车前部驾驶座上方设有12.7毫米防空机枪1挺。除brv外,北方工业公司也提供一款吉普车载式前沿观测设备,让买主有替代性选择,d由三脚架架设,以讯号线相连至车上网络/无线电发送,性能比brv稍差,但较便宜,操作也容易。
而在火力支援需求较低的场合,apgh亦可以独立炮兵连的编制作战,其设备包括:
apgh自动推进榴弹炮(6门)bcp达指挥所车(1辆)
brv前沿观测/搜索车(1辆)
702-d气象测候雷达车(1辆)
704—1弹道定位雷达车(1辆)
1986年,中国公开了wa021 155毫米/45倍径牵引式榴弹炮,该炮带有1具apu辅助动力单元,不过该型apu火炮似乎只停留在试验阶段,也未闻解放军配备过。2001年北方工业公司再度推出的155毫米自动推进牵引榴弹炮系统(apgh。auto—propulsion gun howitzer),就成熟多了。该系统拥有整合及反炮战斗能力,虽然机动性及防护不及plz-45,但价格与维护成本亦较低,是理想的替代选择。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美国陆军m1卡宾枪发展历程经典回顾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4303
m1卡宾枪的研制原本是美国陆军要为二线部队提供一种用于替代制式手枪的自卫武器,这个要求最初是在1938年提出的,其设想是研制一种类似于卡宾枪的肩射武器,发射中等威力的弹药,比标准的0.45英寸(11.43mm)半自动手枪或转轮手枪有更远的有效射程,但要比m1伽兰德步枪更容易操作,携带更方便。这些要求实际上与现在流行的单兵自卫武器(pdw)的概念差不多。
美国陆军的这个要求被搁置了一段时间,然后在1940年重新提出。美国陆军军械部提出的具体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是:质量小于2.5kg,能实施单发或连发发射,能取代手枪和冲锋鎗作为军士、基层军官或机枪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线人员使用的基本武器。1940年6月15日,美国国防部部长正式批准了轻型自卫武器的研制工作,11月中旬,美国陆军委託温彻斯特公司研制威力介于步枪弹和手枪弹之间的新型枪弹。新枪的研制则在温彻斯特公司、柯尔特公司、史密斯-韦森公司等在内共有11家公司中产生。
第332页
负责弹药开发工作的温彻斯特公司当时正忙于调整m1伽兰德步枪的生产线,因此在1941年5月进行的第一次对比试验中未能及时提交自己的产品。经过5月份的初步射击试验后,美国陆军放弃了连发发射的要求。到9月份第二次对比试验前,温彻斯特公司提交了他们的半自动轻型步枪。1941年9月30日,选型委员会的报告书认为温彻斯特公司的样枪最适合。该设计方案于1941年10月正式定型,并命名为“m1 0.30英寸(7.62mm)卡宾枪”。
m1卡宾枪的开发小组由温彻斯特研究所所长爱德温·巴格丝雷领导,他从公司外请来了北卡罗来纳州的大卫·马绍尔·威廉士(david marshall williams),此人曾一度被认为是13天内设计了卡宾枪的天才设计师,更被人称为 “卡宾威廉士”。
威廉士在1921年因为私自酿酒(当时美国正在禁酒)而被捕,逮捕过程中一名县警中枪身亡,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把威廉士关进监狱。当时典狱官并不相信威廉士有罪,而且还认为他有轻武器设计方面的才能,因此允许威廉士在监狱的工作室里利用废弃钢材设计步枪,而且还在监狱内试射成功。典狱官与天才犯人之间的友谊经过媒体报导而轰动了北卡罗来纳州,法庭重新审理了威廉士的案件,终于查清是另一名县警开枪时误击同伴。威廉士在服完非法酿酒的刑期后于1929年出狱,并继续进行枪械设计的工作。传奇性的故事总是令人津津乐道,所以经过新闻媒体渲染后许多人都以为m1卡宾枪是威廉士设计的,但事实上m1卡宾枪的原型是温彻斯特研究所以前设计过的一种猎用卡宾枪的方案,该方案原本已经被弃用,现在由于时间紧迫而重新拿了出来,并採用了威廉士在狱中所设计的短行程活塞导气系统。
m1卡宾枪定型后,接下来就是要尽快把大量的卡宾枪交到部队手上,因此美国政府指定了9个生产承包商,包括温彻斯特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内陆制造分公司(ind man u fac tur ing division, g.m.c.)、安德伍德-艾略特-费舍尔公司(underwood-elliot-fi射r co.)、通用汽车萨其诺舵机分公司(saginaw steer ing gear div., g.m.c.)、国家邮政仪表公司(national postal meter co.)、柯立蒂五金机械公司(quality hard ware & machine co.)、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标准件公司(standard prod ucts co.)和洛克-奥拉公司(rock- co.)。第一批m1卡宾枪于1942年6月交货,由于交付数量已经满足要求,因此除了通用汽车公司内陆制造分公司和温彻斯特公司外,其他承包商的生产合同在1944年中期被取消,而这两家公司也在1945年8月停止了卡宾枪的生产。在这38个月内,一共生产了 600多万支卡宾枪,包括原型m1卡宾枪和m1a1、m2、m3等变型枪。内陆制造公司的产量最大,占总数的43%,而温彻斯特公司的产量只占13.5%,其他公司都不超过10%。
1942年初,美国陆军的空降部队要求开发一种能摺叠枪托以缩短全枪长度,且在摺叠状态下也能射击的m1卡宾枪。1942年3月通用汽车公司试制了侧向摺叠的金属骨架形枪托样枪,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则试制了伸缩式金属枪托样枪。经过试验,通用汽车公司的样枪在1942年5月被选定为制式武器,正式命名在研究卡宾枪的最初要求中,原本是要有连发发射功能的,但是这个要求在通过初步试验后被放弃。但后来基于士兵的反馈,又提出要求有连发发射功能,于是在1944年5月开始研制增加了快慢机的m1卡宾枪,研制工作由通用汽车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分别进行,最后通用汽车公司研制的样枪被採用,在1944年9 月正式命名为m2卡宾枪。由于连发发射时弹药消耗特别快,因此将弹匣容量增加到30发,但可与原来的15发弹匣通用。m2卡宾枪仅生产了57万支,主要装备给参谋士官或军官使用。
m3卡宾枪在研制时被称为t3式卡宾枪,是在1944年初应美国陆军的要求而开发的一种夜间近战用武器。t3卡宾枪基本上就是在m2卡宾枪的机匣上安装了主动红外夜视瞄准装置,前护木下安装了一个带控制开关的握把。由于主要是在夜间使用,又在枪口上加装了喇叭形高效消焰器,以减少射击时被敌人发现的机会。另外取消了连发发射功能。t3卡宾枪在1945年8月才正式被命名为m3卡宾枪,只生产了约2100支,而且只用在朝鲜战场上。
与几种变型枪相比,原型m1卡宾枪产量最大,共生产了551万支。
与m1伽兰德步枪相比,m1卡宾枪有便于更换的弹匣和较大的容弹量,实际射速高而且后坐力低,其射击精度和侵彻作用比使用手枪弹的冲锋鎗强。增加快慢机和大容量弹匣的m2火力“几乎”相当于突击步枪(之所以用“几乎”是因为其有效射程还是太近了)。因此在二战期间m1卡宾枪及其变型枪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步兵近战武器。
韩战和越南战争的初期阶段,m1卡宾枪和它的变型枪仍是被用于一线战斗的武器,但在韩战期间,m1卡宾枪由于在低温条件下的可靠性差而名誉扫地,而且据说甚至不能有效射穿厚棉衣。不过在越南战争初期,又轻又短的m1卡宾枪又成了一种非常有用的丛林战步枪而受到欢迎,直到m16a1的出现。m1卡宾枪也被美国政府大量输出到其他友好地区(大部分在东南亚,例如南越政府军)。m1卡宾枪在战后的西德和法国也有少量使用,而作为治安部队的武器,巴伐利亚的乡村警察使用得最多,以色列警察直到现在仍在大量地使用m1卡宾枪。在战后一段时期内,有大量的m1卡宾枪及其变形枪作为军用剩余物资在民间市场上销售。
第333页
结构特点
m1卡宾枪所使用的0.30英寸m1卡宾枪普通弹是由温彻斯特公司在0.32英寸(7.65mm)步枪弹的基础上,将其外部尺寸略加修改而成的。m1卡宾枪弹採用直筒形无突缘弹壳,圆弧形弹头,弹头质量7.1g,枪口初速为570m/s。枪口动能大约相当于0.45acp手枪弹的2倍,但只有0.30-06步枪弹的1/3。按现在的叫法,m1卡宾枪弹可算得上是“中间威力”步枪弹,但枪口动能太小且弹头形状欠佳,因此其有效射程只有大约200m左右。但无论如何,它的射程还是比手枪弹远得多,而且后坐力适中。除了m1普通弹外,还可使用m16和m27两种曳光弹及m6空包弹。
m1卡宾枪採用短行程活塞的导气自动原理,由大卫·威廉士设计。导气孔位于枪管中部,距弹膛前端面115mm,活塞在枪管下方,后坐距离仅3.5mm。发射时,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导气室并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撞击枪机框,使之后坐。枪机框后坐约8mm后,膛压下降至安全值,这段时间为开锁前的机械保险。然后,枪机框导槽的曲线段与枪机导向凸起相扣合,枪机开始旋转(同时起预抽壳的作用)开锁。在枪机后坐过程中,其上的抽壳钩拉着弹壳向后运动,弹壳被拉出弹膛后,由枪机上的弹性抛壳挺向右前方抛出。
当枪机框惯性体后端撞击机匣时,枪机框停止后坐,而枪机则要到它碰及机匣中枪机通孔的后端才停止运动。此时枪机后坐行程大于全弹长,于是弹匣中最上面的一发弹又被托弹板送至进弹位置。然后被压缩的复进簧伸张,推枪机复进,同时推弹入膛。由于枪机上的导向凸起和枪机框导槽的相互作用,枪机回转,实现闭锁。然后枪机框继续复进,直至惯性体的前端将活塞顶入活塞筒才完全停止。此时,枪再次呈待击状态。事实上,m1卡宾枪的枪机和m1伽兰德步枪的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是尺寸按比例缩小了而已。
当击针向前运动时,其尾端的凸起必须进入机匣横樑上的槽中,否则,击针就无法向前。而这一点只有在枪机旋转到位并确实闭锁后才能实现。如果在枪机未确实闭锁的情况下扣压扳机,击锤也会向前转动,不过其能量却消耗在使枪机旋转进入闭锁位置,故无足够的能量打击击针击发枪弹,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扳机护圈前面的手动保险是直推式的。把它推向左边时,保险机销轴上的平面对准扳机前端,因此允许扳机前端下落,从而可使扳机后端的凸肩上抬。当把保险推向右边时,保险机销轴的圆柱面移至扳机前端的下方,阻止扳机向下运动,形成保险。
早期m1卡宾枪上的保险是横推式的开关,但后来改成回转式的槓桿开关,这是因为在持续射击时保险按钮很快会变得过热,弹匣扣紧邻着保险按钮,而发烫的保险按钮会影响更换弹匣。
m2卡宾枪还可以实施连发发射。当枪机框复进到位时,撞击连发杆,连发杆抬起阻铁,解脱击锤,枪即连续发射。m2 卡宾枪的快慢机选择杆装在机匣左侧。
早期m1卡宾枪採用翻转式l形表尺,照门的大觇孔射程设定在150码(137m),小觇孔为300码(274m)。后来的m1和m2卡宾枪都把表尺改为滑动式,距离从 100m至300m内可调,而且也可以调整风偏。
早期的m1卡宾枪上并不能配刺刀,后来根据部队提出的要求,在1943年10 月开始试验m1卡宾枪的刺刀,最后在1944年5月选定了t8试制型刺刀,并正式命名为m4刺刀,同时在枪管下方增加了方形的刺刀座。
m1卡宾枪配有草绿色的帆布枪带,在枪托上可以附加两个弹匣袋,以便在枪身上携带两个备用弹匣。m1和m2卡宾枪均可安装m8型枪榴弹发射插座发射枪榴弹。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中国最新外销型plz-45火炮系统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3929
科威特分别于1997年以及2001年购买了总数54辆的外销型plz-45,以及相关辅助车辆,配备3个炮兵营。
plz-45自行火炮首见于1988年,由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研发制造,因构型与尺码和美制的m-109自行火炮十分类似,故其底盘设计有获得美国相关技术支援的传闻。
全钢质焊接车体的plz-45重29吨,战斗全重33吨,对轻武器(100米外7.62毫米ap穿甲弹)、榴弹破片有较佳防护效果;车长6.1米(不含炮管),宽3.2米,高2.6米(不含防空机枪),属中等体态。车体右前侧发动机舱内配有道依茨bfl2 l413fc气冷式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525马力,搭配前进6档、后退l档的双功率输出手排变速箱,最高路速56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50公里,转向系统方向盘并有液压动力辅助;plz-45的悬挂採用扭力杆,共有6对负重轮,其中第1-2、2—3、4-5对之间的间隔均不同,第l及第6对并附有加强液压减震器,主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每侧并有3具托带轮,使履带张力适合高速与越野行驶。
plz-45驾驶席位于车体左前方,拥有一向后开启的舱盖,前方有3具潜望镜;车体后部战斗室搭载炮塔,炮塔环直径达2.6米,使plz-45拥有不错的携载容量;车长出入口位于炮塔上部右侧,配有1面向后开启的舱盖、5具周视镜和l座开放式枪架,能加装1挺12.7毫米防空机枪;炮塔两侧各有l扇大型出入门,门上配有1具瞭望窗,炮塔后部并有1扇门供弹药进出之用;所有出入口均有封闭设计,中央增压鼓风机形成车内“三防”(nbc)防护环境,另有防爆抑制系统及手动灭火系统。
第334页
plz-45所用45倍径155毫米榴弹炮亦为北方工业公司的自豪产品,其炮管实际长为7046毫米,射击erfb全口径增程弹时射程为30公里,射击erfb-bb/he底排增程弹时射程可达39公里,仅略少于52倍径155毫米炮;plz-45亦可使用m-107北约标准型155毫米炮弹。其配有炮膛排烟器及3段栅式炮171制退器,炮车机动行进时能以行军锁固定炮身,只是该锁启闭是以人力操作,未使用时则固定于车前斜面装甲上方。
plz一45拥有直接射击与间接射击瞄准器,前者位于炮身左侧,为一具5.5倍率、11度视野之直管镜;后者为肘型镜,倍率4、视野9.5度,设于炮塔顶部左前方,有装甲护罩防护。炮尾环滑楔式炮栓的尾部连接半自动进弹机,附有液压助动的进弹扒杆,火炮在任何俯仰角均可配合操作,装弹时不必变更火炮指向;装弹程序自弹舱将要射击的炮弹自动输送至出弹位置开始,1具抓弹机将炮弹送至进弹机旁,再拨至进弹机导槽内,装填手按下拉杆,进弹机便升起迎合火炮轴线,将炮弹顶进炮膛,装填手以人力装入发射药夹后,即可开锁炮栓准备射击。半自动进弹机使plz-45拥有每分钟4-5发的最高射速(持续射速为2发/分),而且仅需配备2名装填手,全车连同车长、射手与驾驶手,亦仅5人。
炮塔后方的弹舱共可储放24发155毫米炮弹,另6发存于装填手席右方地板,总数为30发;抛射药夹也分两处储放,8发置于装填手左侧壁面,22发置于炮鞍后左右方地板弹架上。由于plz-45特别将火炮的液压平衡机倒附着于炮塔顶,故增加了不少内部空间,炮塔虽然能360度旋转,但通常射击时仍保持朝向正前方左右各30度的射界,并降下车尾1对驻锄以利稳定车体。
为求提升性能,北方工业公司于1995年后做了多处改良,包括新的射控系统(自动列放功能、光学瞄准器、炮身自动指向功能、导航定位功能以及gps接收器),战斗准备仅需1分钟,射击反应时间大幅缩短;炮座基部加装炮口初速测定器,以增加射击精度;使用新的射控电脑软体;取消炮塔右侧大型出入门(仍保有岸望窗);加装烟幕发射器,增加履带前部侧裙,加大发动机空气滤清器,以及增加炮塔顶部的空调系统等。
为增强plz-45运作效率,北方工业公司还规划设计了全套炮兵营系统供买主选择,其设备包括([]内为营编制数量;这个编制也是解放军plz一45自行火炮营的标准编装):
plz45自行火炮车3个连、每连6辆,计18辆。
zcy45连指挥所/火力指挥车1辆。
zcl45连指挥所车3个连、每连1辆,计3辆。
gcl45前沿观测/搜索车3个连、每连3辆。计9辆。
w653a工程抢救车2辆。
702一d弹道定位雷达车1辆。
pcz45弹药补给车3个连、每连6辆,计18。
cxj45—1机械维修车l辆:载有维修工具及器材.附有小型吊杆。
cxj45—2机械维修车1辆:载有维修工具以及全套烧焊器材。
cxd45机电维修车1辆:负责流修、保养、测试营内各类电子设备。
cxb45备料车1辆:负责载运相关备份零件。
其中,zcy-45营指挥所/火力指控车是以85式(wz-751装甲救护车)履带装甲指挥车底盘,搭载火力控制与协调系统,作为高处射击参数与协管各炮兵连火力的指挥中枢;必要时zcy-45也可超越连指挥所,直接指挥各炮交战。zcy-45的电脑能储存120组目标资料、10组校正资料、5组安全控制区设限资料、2组大气资料及2组射击地貌障碍资料,在静止状态反应时间仅需20秒,炮兵连协助指挥最大量为4个连,炮射击参数计算最大量为4个连,炮射击参数计算最大量为8门炮,计算精度俯仰度为l密位,方位角为0.5密位,持续作业可长达8小时。zcy一45最大的作用在于分析目标与各炮位置,分配予最适当之炮兵连,使营火力效能作最大发挥。自卫武器为12.7毫米防空机枪1挺。
而zcl-45连指挥所车的基本车型与配备则同于zcy-45,其在获得目标指令后,计算射击参数并传达予各炮车,缩短射击反应时间,使各炮拥有类似打带跑的战斗能力,迅速捕捉目标,并提升本身存活力。
gcl-45前进观测/搜索车则以yw-534/wz-75l底盘,搭d轴整合功能的感测器单元,包括全视场光学瞄准具(最大侦视距离8公里、辨认目标距离4公里)、雷射测距机(有效距离10公里、误差±5米)和热成像仪(最大侦视距离5公里、辨认目标距离2.5公里)、以及gps定位接收器;其标定目标的座标资料能以数据链传输至zcy-45或zcl-45以供运用。自卫武器为12.7毫米防空机枪1挺。
w-653a]2程抢救车是由84式装甲抢修车改装,沿用59式主战车底盘,配有20吨旋转吊杆、绞盘及推土铲板,用于施工、拖救故障车辆、吊修炮塔、发动机及扫除路障。
702-d气象测量雷达车以测量跟踪雷达测定大气信息,输入zcy-45与zcl-45修正弹道参数,增加首发炮击精准度;主要方式为追踪携载无线电仪器的高空汽球,获取25公里以下高度空域之风速、风向、大气压力、温度及湿度,或借追踪金属仪器测得风速与风向,后者属被动仪器,较不易为敌军发现。702-d雷达有效距离200公里(被动仪器为50公里),俯仰角一3度-90度,无线电信频率1780±8mhz,功率0.4瓦。全系统为2具货厢,由2辆轮型车搭载,操作人员4人,实际测候作业(包括释放气球)可于20分钟内备便或撤离,车上载有10具气球、10具无线电仪器及5个充气用氢气钢瓶,持续操作时间可达8小时。
第335页
704-1弹道定位雷达车为高度自动化的炮兵侦测设备,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定位雷达及发电机3部分,分由2辆轮型车搭载,操作人员4人,借侦测炮弹弹道标定敌军火炮或火箭阵地位置或已方射出炮弹的落点,704-1对82毫米迫炮标定距离为12公里、122毫米榴弹炮为16公里、155毫米榴弹炮为20公里,圆周概率误差在10公里范围内为10米,10公里以上为距离的0.35%,十分精准,最多可同时侦测与标定计算8个目标,储存记忆300个座标。定位雷达重1.8吨,天线水平转动涵盖面达±110度,电子扫描达±45度,俯仰转动涵盖面一5度一12度,电子扫描6度,反应时间仅约8秒。系统同时拥有极佳的m反电子干扰能力。提供定位雷达电力的柴油发电机单元重1.1吨,能产生15千瓦电力,并以220伏特(10千瓦)及380伏特(5千瓦)两种三相电流输出,雷达车作业时靠4具液压千斤顶稳固车体,以讯号导线接控制中心,完全自动操作,布放与撤收时间为10分钟及5分钟。
pcz-45弹药补给车则是利用plz-45底盘,加大战斗室取消炮塔而成,全重33吨,乘员4人,车内可载90枚155毫米炮弹(由9具集束炮弹箱堆叠组成,每具弹箱存储10枚炮弹)、引信及抛射药夹(储于战斗室后部两侧),战斗时还能以车尾对车尾方式,利用输送轨将弹药直接送入plz45内,速率为每分钟8枚,凭藉机械式抓弹机,pcz-45只需1名供弹员即可操控所有送弹程序,包括取弹、放上输送轨及操作输送轨,其位置及控制面板位于战斗室右侧,抓弹机不使用时则竖于战斗室左侧,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操作时舱内噪音值小于110分贝,战斗状态与行军状态的转换能于1分半钟内完成,弹舱内部并有完善的通风换气空调系统、温度测定器与抑爆系统。pcz-45在车前尚有一具360度旋转吊杆,最小负重600公斤,便于将集束炮弹箱自车顶舱口吊入舱内存放,吊出的空弹箱可重复装填使用,由于plz-45弹药装载量仅有30发,搭配pcz-45后可大幅改善弹药不足的缺点。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中国军用车辆发展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9001
中国tiema xc2200重载卡车
tiema xc2200重载卡车在1980年后期进入服役,主要用于搬运重型工程设备和武器系统。
中国tiema xc2200重载卡车由西南汽车厂(现在北方- 奔驰卡车公司分部)制造,位于重庆(chongqing)市。卡车以德国梅赛德斯-奔驰2060型卡车为基础。目前卡车在服役中,被当做重型工程设备卡车和武器系统车底盘。
计划
在1970年后期订购了少量的德国梅赛德斯-奔驰2026型重载卡车(8吨的容量,6x6)补充它的不足的重载卡车。这些卡车主要地用于重型火炮拖车任务。对车辆的性能印象深刻,并且接近梅赛德斯- 奔驰公司期望得到许可在中国联合生产卡车。
tiema xc2200(最初即是tm-sc2030)的发展,梅赛德斯- 奔驰2060型的一个中国仿造型,从1980年早期开始。 西南汽车厂,一个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norinco)位于重庆(chongqing)市的下属公司,被选择当做主承包商。1982年看到了原型的介绍。稍后在1985年中国从西德引进了zf机械变速箱和khd413风冷柴油发动机技术,两者在tiema xc2200卡车上被採用。
xc2200批量生产在1986年开始,每年从生产线上生产2,000辆。大多数的这些车辆被接收用于重货物/设备运输、火炮拖车和武器系统车底盘。车辆包括在西藏高地、戈壁沙漠和中国最恶劣的道路和天气状况区域展示了优良性能和可靠性。除了被部署,车辆也被输出到巴基斯坦、泰国、印尼和斯里兰卡。
设计
xc2200採用双车门正向控制驾驶室,位于发动机舱上面。驾驶室有四个座位和在顶板有一个天窗。后面的货物车身的后挡板和侧挡板可放下,可拆卸蓬架和帆布蓬。单预备轮被垂直地安装在乘员室后面,靠近载货车箱在驾驶室和后货物车体之间。这一个空间能用来容纳一个修理工具箱和其它的装载/卸货设备。
与第一代中国自行生产的重型台车相比较,xc2200有好很多的通用性能,连同85公里/小时的最大道路速度和一个8吨的越野装载能力。zf5s-110/111 gpa变速箱有九个前进档和一个倒车档。三个车轴和六个车轮全部运行使用速度差速器锁定装置,即使当车辆的一侧上一个或更多的车轮没有与地面接触中,或已经失去牵引,确保车辆持续驱动。
除了基本的货物卡车改型之外,xc2200也可得到许多其它的改型, 包括4x4、8x8、长轴距货车、起重机、掩护所、架桥车、运船车、道路铺设车和多种武器系统车底盘。中国也已经发展基于xc2200设计的wz551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apc)。
tiema xc2200用于运船车。
规格
座位: 1+2
配置: 6x6
重量:(满载,道路) 20,000 kg
重量:(满载,越野) 19,000 kg
重量:(非满载) 11,000 kg
最大负载:(道路) 9,000 kg
最大负载:(越野) 8,000 kg
最大牵引负载: n/a
长度: 9.422 m
宽度: 2.500 m
高度: 3.200 m
轴距: 4.100 m+1.450 m
轮距:(前/后) n/a
离地间隙: n/a
燃料箱容量: n/a
最大速度: 85 km/h
最大坡度: n/a
第336页
回转半径: n/a
涉水: n/a
发动机: 188 kw,1200
中国bj2020sj轻型多用途车辆
bj2020s系列是在中国军队和安全部门服役中最流行的轻型多用途车辆。
北京吉普车公司(bjc)bj2020s是一种4x4轻型多用途车辆,被使用当做一种轻型战术运输车辆用于指挥官或联络官员,小型运兵车或被当做一个用于轻型武器的平台。bj2020s起源于着名的bj212,苏联uaz469b的一个中国仿造型,在1960年引进中国。今天,bj2020s保持在服役中最流行的轻型多用途车辆。
规格
bj2020sj bj2020saj
座位(seating) 1+4 1+7
配置(configuration) 4x4 4x4
重量(weight (empty)) 2,005kg 2,150kg
最大负载(maximum load) 425kg 600kg
牵引负载(towed load) 800kg 800kg
长度(length) 3.86m 4.00m
宽度(width) 1.76m 1.76m
高度(height) 1.81m 1.97m
轴距(wheel base) 2.300m 2.300m
轮距(track (front/rear)) 1.440m/1.440m 1.440m/1.440m
离地间隙(ground clearance) 0.21m 0.21m
最大速度(max speed) 100km/h 100km/h
坡度(gradient)
22.5 度-degree (使用拖车,with trailer); 30 degree (减去拖车,less trailer)
22.5 度-degree (使用拖车,with trailer); 30 degree (减去拖车,less trailer)
涉水(fording) 0.50m 0.55m
基本型bj2020s是0.5吨级的一种4轮驱动车辆。设计与俄国吉普车uaz-469 b非常相似。车辆使用被当做一种轻型战术运输车辆用于指挥官或联络官员、小型运兵车或当做用于轻型武器的平台。
计划
北京汽车厂开始在1960年早期,为军方使用发展一种本国生产的轻型多用途车辆。以苏联uaz469b指挥官吉普车的设计为基础,产生了bj212,在1965年被推出。很快这种所谓的“北京吉普车”变成军用和民用两者最流行的轻型车辆之一。多种改型被发展,包括指挥和管理车辆、运兵车、通信车、火炮观察车、防核、生、化车、电子战车辆和安装使用105毫米无后座力反坦克炮的反坦克炮车。bj212的生产在1983年最后停止之前,已经生产总数为200,000辆。
75式105毫米反坦克炮在特别修改的bj2020sj上安装。车辆以一个用于炮管的开口风挡玻璃和一个比较短后车体为特色。
基于bj2020saj的hj-8反坦克飞弹车。后车身已经被特别地修改,去容纳飞弹发射装置和人员。当车辆在运行状态时,飞弹发射人员能退到车辆之内。
为特种部队专门修改的bj2020sa。
特种部队的一种快速攻击车辆。车辆来自特别增强性能的bj2020s。
在1983年5月宣布美国汽车公司(amc)和北京汽车厂之间的生产合作协议已经签署。协议确定北京吉普车公司(bjc)在中国生产吉普车xj切诺基(cherokee)。bj212的生产也被转移到新成立的bjc,而且车辆升级使用一台切诺基85 hp发动机。升级后的北京吉普被重新命名为bj2020s,代替bj212去成为服役中的标准轻型多用途车辆 。
bj2020s,像它的前辈bj212,可得到二种基本的型号:标准5-座位型bj2020s和较长车体7-座位型bj2020sa。他们的军用型即是bj2020sj和bj2020saj。现在和bjc正在发展一种新一代轻型多用途车辆代替过时的bj2020s。
bj2020saj被用于安全突击。bj2020s系列是的骨干。
一辆基于bj2020sa的飞机牵引车。
设计
bj2020系列是一种0.5吨级4轮驱动车辆。基本型bj2020sj有4个乘客位子(不包括驾驶员座位);bj2020saj採用较长的车体,能容纳7位乘客。车辆採用一个柔软帆布顶蓬。
比拟bj212,在bj2020s系列上的进步包括新仪錶盘,85 hp水冷汽油发动机,改进4速齿轮箱和新的轮胎。baw和bjc正在制造bj2020系列,在被二家公司制造的样式之间存在一些较小的差别。
bj212动力採用一台2.445公升水冷、4缸、4冲程发动机,在3,800 rmp是提供75 hp动力。车辆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採用手动变速。
bj2020s有一台85 hp发动机。一个手动变速箱(4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在第二和第三传动机构上同步嚙合,单一干式圆盘离合器和2个速度传动箱。
车辆装有纵向半椭圆形片弹簧和液压双动式伸缩筒式减震器。
中国军用nj2045/2046越野卡车
民用小型公共汽车由南京iveco生产,已经从1990年开始在中服役。专用增强军用型nj2045在2001/02年开始服役。
nj2045/2046是由南京“依维可”(iveco)汽车公司公司制造的1.5吨越野运输车,一个由南京“跃进”(yuejin)汽车公司和义大利汽车制造商iveco公司组成的共同投资公司,iveco公司是更大的iveco fiat-otobreda联合企业一部份。车辆的设计以iveco乘客/货物货车为基础。nj2045是军队/货物货车主要地用于道路旅行,nj2046 是高机动性轻型卡车具有越野旅行的特点。
越野型nj2046(前景)和nj2045旅行测试。车辆都已经被在中国的一些最恶劣条件下经过道路和越野测试。
计划
南京nj2045/2046提供一个轻型战术4x4卡车用于军队、货物、掩蔽所和武器系统。从iveco的民用小型公共汽车上发展,nj2046具有有限的越野能力。除了服役被当做一种标准的乘客车,车辆也能被修改被当做指挥&控制车辆、救护车、轻型卡车和掩蔽所。车辆可採用标准轴距和长轴距。
第337页
长轴距救护车配置的nj2045。nj2045/2046系列以义大利iveco的民用小型公共汽车技术为基础。车辆的车底盘已经被修改去提供有限的越野旅行能力。
nj-2046共用nj2045的车底盘,但是由于专用功能,像是比较高的离地间隙和增强的车体用于越野旅行。车辆在服役中被当做公用载重汽车、医疗撤退、边境巡逻车、伞兵车和反坦克飞弹车。车辆可空运和能使用复式降落伞从空中投放。车辆的第一次空投测试在 2002年4月8日进行。车辆在800米高度被一架运输机空投,吊挂在五个降落伞下安全地着地。
0.75 吨型-“勇士”轻型车辆的车箱最多容纳七人。它也是拥有外观好看的后车箱能用于货物或武器平台。
计划
常规武器部门在2002年9月已经选择北京吉普车公司(bjc)发展它的下一代多任务轻型(0.5~0.75吨)越野车辆。据说是中国第一个经过公开投标的军事设备发展计划。在1999年宣布计划之后,十个中国车辆制造厂为合同提交他们的竞标。在2002年bjc最后在四回合竞争之后获胜。新的车辆要代替服役中也被bjc制造的bj2020sj系列轻型越野车辆。
bjc展示它的新一代轻型越野车辆,即“勇士”,在2005年5月北京举办的一个国际科学和科技博览会期间。开始批量生产“勇士”预定从2006年开始。车辆将会代替现在服役中的bj2020sj/bj212用于指挥和联络、运送、侦察和突击武器平台。第一批车辆期望2007~2008年进入服役。
“勇士”二种基本改型:0.5 吨採用2,600 毫米轴距和0.75 吨型採用2,800 毫米轴距。0.5 吨型有一个驾驶员座位和四个乘客座位。
设计
车辆部份以1997年被取消bjc的被称为“挑战者”四轮传动越野车技术为基础。车辆4x4结构,而且车底盘可採用二种不同的轴距尺寸,2,600毫米和2,800毫米。 车体在一个支承构架上方配备有帆布顶。车辆也有一对用于恶劣道路状态上旅行配备的螺旋弹簧h-臂型非独立悬挂。
0.75 吨型-“勇士”使用帆布车顶和支承构架可以移除。
车辆构架为在直升飞机下面吊载有六个吊环。车辆也有选择项,配备有一个前或后电动绞车用于自回收。
电子系统
车辆有一个双重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glonass)和集团无线电通信系统。它有二个安装无线电天线位置。不同的电子或通信系统被经由一个数据总线连接。车载电源是12/24v。
车辆安装水冷3.152 公升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在3600转/分钟时功率101.5 千瓦,2000转/分钟313 nm扭矩。手动变速箱有五个前进档和一个倒车档。
发动机
车辆由水冷3.152公升涡轮增压发动机提供3600转/分钟时101.5千瓦和2000转/分钟时313nm扭矩。手动变速箱有五个前进档和一个倒车档。发动机能在-30°c时10~20 秒内启动和-40°c时在30~45秒内启动。车辆有一个85公升燃料箱和一个18公升附加油箱,最大的行程是1,000公里。
规格
座位: 1+4(0.5 吨级),或1+7(0.75 吨级)
配置: 4x4
重量:(空重) n/a
最大负载: 500 公斤或 750 公斤
牵引负载: 500 公斤或 750 公斤
尺寸: n/a
轴距: 2,600 毫米或 2,800 毫米
轮距:(前/后) n/a
最大的道路速度: n/a
坡度: 40%
涉渡: 0.60
中国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hmmwv)
二个中国汽车制造厂现在发展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悍马”的仿造品,也即是美国陆军m998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hmmwv)。一种是eq2050,被东风(dongfeng)汽车公司(dfm)发展;一种是sfq2040,被渖阳飞机制造公司(sac)的汽车分公司发展。eq2050已经通过解放军()道路测试和评估,现在小批量生产中。
计划
在1988年北京防卫展,美国通用公司展示了一辆样车,它的m998 4x4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hmmwv)。在展览结束后据说为进一步的测试和评估留在中国。没有显示多少兴趣起初因归于高单价和维护成本,但是这种态度不知什么原因改变,美军hmmwv战车在1991年“沙漠风暴”军事行动期间的出色表现在新闻摄影机前获得高度宣传。
自从1990年早期以后,中国石油工业已经购买少量的“悍马”车,hmmwv的民用型,经过商业来源。这提供一个机会给中国汽车制造厂接近检查车辆。在2002年,sac展示了它的hmwwv仿造品,即是sfq2040。稍后在2003年,另外的一种hmwwv仿造品eq2050“东风铁甲”(dongfeng armour)被dfm制造,在一次汽车展上首次登场。两家公司正在积极地促进他们产品到,希望赢得潜在的巨大替代市场,现在使用的bj2020s系列轻型车辆。
dfm eq2050“东风铁甲”:是中国仿造美国的“悍马”h1车。车辆以美国制造的车底盘为基础,除了使用本国制造的发动机之外。少量的车辆为操作试验和评估已经被递送到。
两者美国hmmvee仿造品都依靠大量美国制造的零配件,包括车底盘、齿轮箱和发动机。看来至少dfm完全同意和通用汽车公司合作。两个制造业者宣称他们未来将会在车辆上能够逐渐地增加本国制造含量的百分率,因为不太可能乐意接受完全地依赖国外制造零配件的任何设备。
第338页
最近的报导确认dfm公司eq2050“东风铁甲”已经完成一个持续好几个月的全面道路和越野测试。一些eq2050行进到西藏的高地、戈壁沙漠和东北黑龙江省的雪地等区域测试,经受恶劣的天气和道路状况。这被一个小批量生产后继,运送几十辆eq2050给广州军区特种部队。
dfm eq2050“东风铁甲”:是中国仿造美国的“悍马”h1车。车辆以美国制造的车底盘为基础,除了使用本国制造的发动机之外。少量的车辆为操作试验和评估已经被递送到。
两者美国hmmvee仿造品都依靠大量美国制造的零配件,包括车底盘、齿轮箱和发动机。看来至少dfm完全同意和通用汽车公司合作。两个制造业者宣称他们未来将会在车辆上能够逐渐地增加本国制造含量的百分率,因为不太可能乐意接受完全地依赖国外制造零配件的任何设备。
最近的报导确认dfm公司eq2050“东风铁甲”已经完成一个持续好几个月的全面道路和越野测试。一些eq2050行进到西藏的高地、戈壁沙漠和东北黑龙江省的雪地等区域测试,经受恶劣的天气和道路状况。这被一个小批量生产后继,运送几十辆eq2050给广州军区特种部队。
eq2050的一个军用运输型正在接受沙漠越野测试。一些数量的eq2050据传闻被进行一系列测试,在他们接受用于下一个阶段操作服役前试验和评估之前。
在2004/05年dfm已经小批量运送它的eq2050给。现在正在寻求一种轻型高机动车辆代替它的bj2020s系列吉普车。hmmwv的多种变化可能吸引进行进一步的购买,但是这将会依赖是否eq2050能与hmmwv的优良性能相符。
同时sac试着共同与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norinco)一起发展的一种车载移动防空飞弹系统提供给,北方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武器制造业厂。安装在sac公司sfq2040车辆上的飞弹系统,与美国陆军hmmvee加装的am-120 mraam“复仇者”防空系统类似。sac也强调它的sfq2040的低成本,只有美国制造的hmwwv价格的三分之一。
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norinco最近展示它的“倚天”(yitian)机动防空飞弹系统,在sac sfq2040 hmmwv上安装。系统类似美国陆军的hmmvee车载aim-120 mraam“复仇者”防空系统。
设计
两种车辆以进口的美国通用公司“悍马”h1型车底盘为基础。dfm eq2050的动力採用东风公司得到许可制造的康明斯eqb150-20 110千瓦/2,700转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是它也能配备美国制造的v8发动机,本来设计用于hmmwv车辆。车辆有一个5档速度的齿轮箱和一个2档速度的传动箱。车辆有独立悬挂和中央充气系统的四轮驱动。eq2050已经再设计照明和散热器,不同于最初的hmmwv车辆。
eq2050已经再设计照明和散热器,不同于最初的hmmwv车。dfm希望车辆会帮助它进入中国军用和民用巨大潜力的高机动车辆市场。
不像钢车身的eq2050,sac sfq2040有一个铝合金车身,使它更加轻超过前者。两者车辆已经具有可有限的对抗小口径武器的装甲保护。车辆可能配备有附加的设备,像是空调、全球定位系统、夜视设备、车载无线、电动绞车和多用途武器站。
渖阳飞机制造厂正在积极地销售它的sfq2040 hmwwv。车辆以美国制造的车底盘为基础,但是使用本国制造的发动机和齿轮箱。车辆大体上不如美国制造的hmmwv性能,考虑它的价格仅仅是后者的三分之一。
虽然和它竞争的dfm eq2050已经进入服役,但是sac仍然努力销售它的hmmwv仿造品到。
类似hmmwv,两种车辆可採用包括软顶、硬顶、运输车、掩护型等多种配置中。东风公司最近介绍了eq2050的二种四轮驱动车型:eq2028和它的装甲部队/警察型eq2058。
规格
座位: 1+4(基本型)
配置: 4x4
重量:(空的) 2,950 公斤
最大负载: 1,750 公斤
牵引负载: 2,000 公斤
尺寸: 长度 5,040 毫米;高度 1,956 毫米;宽度 2,180 毫米
轴距: 3,300 毫米
轮距:(前面/后面) 1,820 毫米
最大道路速度: 120 公里/小时(使用本国制造柴油eq2050发动机),140 公里(使用hmmwv车v8发动机的eq2050)
坡度: 60%(使用本国制造的发动机eq2050发动机),100%(使用hmmwv车v8发动机的eq2050)
涉渡: 0.75 米
燃料容量: n/a
最大行程: n/a
发动机: 康明斯110 千瓦涡轮增压发动机,或进口的v8发动机
2005年1月17日:中国已经发展一辆水陆两栖吉普车,by5020tsl。这种交通工具是基于四十年之久的bj2020s(它本身基于时间较长的俄国 gaz69),能以每小时12公里的最高速度进入水面和之内浮渡行驶。这种总重1.2吨的交通工具能携带900磅的载荷,有五个座位。水陆两栖版被侦察单位预定,使它更容易为侦察部队过河或其它的水障碍。
在地面上,这些4x4交通工具有最高一小时105公里的速度。民用型价格为$15,000,来自北京吉普车公司。中国的基本型bj2020s设计已经在数年以来被不断地改良。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我军特战超小自行火箭炮演习中闪亮登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968
我军特战超小自行火箭炮演习中闪亮登场
第339页
文章提交者:232760848 加贴在 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
我军特战超小自行火箭炮演习中闪亮登场[原创]
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特种部队,纷纷列装了4轮全地型高机动牲越野摩托车,我军各大战区的特战大队,也紧跟世界军事潮流,充分利用中国是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的优势,纷纷列装国产的4轮全地型高机动越野摩托车,提高特战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各军区特战部队,还发挥中国军人的聪明才智,将各型武器,如75式82mm无坐力炮和98式120mm火箭筒,搬上了国产的4轮全地型高机动越野摩托车,构成新的高机动火力打击单元,成都军区猎豹特战大队,更是敢想敢干,它们充分利用属地兵工企业多的优势, 把我军常见的107mm火箭炮,与重庆生产的全地型高机动牲越野摩托车相结合,将经过改进的107毫米火箭炮,改装到国产6轮高机动全地型摩托上,搞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自行火箭炮车,为特种部队的队属火力,又增加了一个新炮种,看来地处内地的成都军区特战部队就是新点子多,过一段总能闹出点新动静.
从电视画面上看,成都军区研制的这种自行式107毫米4管火箭炮,採用国产改进型6轮全地型越野摩托车做底盘,在车体的后部装有一门经过改进的107毫米8管火箭炮,该炮的管式定向器由上下2排每排4根,共计8根定向管组成,高低机为齿轮齿弧式,方向机为螺杆式结构;这种超小型火箭炮,行军时炮管朝前,发射时,车上的炮架向左转90度,在车身右后侧,火箭炮发射时为防侧翻,还有二根支架撑在地上,6轮高机动全地型摩托车上的107毫米火箭炮,发射初速约31.4米/秒,最大飞行速度372米/秒,最大射程8500米,使用炮弹有杀爆弹,磷铝燃烧弹等,火箭弹战斗部重8.33千克,杀伤半径12.5米,一发炮弹重18.8千克,这种新型火箭炮具有高机动性和突击性好,发射速度快, 重新装弹时间短,火力猛烈等特点,瞬间火力不亚于一个105毫米榴炮连,是一种精良的攻击近距离面目标武器. 最适合于歼灭敌人集群部队,摧毁敌装甲车及野战工事,压制敌炮兵,必耍时它还可以用来在雷区中炸出一条路,这种改进的小型自行火箭炮,经过总装论证后,可以用来装备我军山地部队,空降部队,和特种部队
第三卷 地面武器 “征服者”,英国最后的重型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3234
“征服者”,英国最后的重型坦克
is-3冲击
1945年5月9日,这一天是战胜法西斯的胜利纪念日。正是在这一天,苏联红军在柏林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这次阅兵式的“明星”,便是苏军装备不久的is-3(“史达林”3号)重型坦克。你看!队列整齐的is-3重型坦克,隆隆驶过柏林广场,低矮的外形,厚厚的装甲,硕长的炮管,乌龟壳样的炮塔,给观众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色朋友们扬眉吐气,西方军事家感到恐慌。这就是有名的“is-3冲击”。
为了对抗“is-3冲击”,美国研制了m103重型坦克,英国研制了“征服者”重型坦克。“征服者”的英文名字为conqueror,所以,国内也有人音译为“康阔勒”重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走的是“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老路。显然,这种思想已经落后。1944年,英国在a41坦克(即后来的“百人队长”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一种“万能”坦克,英军编号为fv201坦克。is-3冲击出现之后,英国决定利用“万能”坦克的车体,配上强大的火炮和厚厚的装甲,制成能与is-3相抗衡的重型坦克,并加快了研制进度。1952年,完成了名为“凯纳文”的重型试验型坦克,其制成10辆。经过试验和改造后,1956年正式定型为“征服者”重型坦克,英军的编号为fv214。
“征服者”坦克有i型和ii型两种型号,外观上的差别不大,主要不同点为:i型在炮管的中部有圆状的配重,而ii型在其外面又加装了炮膛抽菸装置;i型在驾驶员面前有3具潜望镜,而ii型则为1具广角的潜望镜;ii型在炮塔后部加装了储物筐。“征服者”坦克的生产总数为180辆(一说才59辆),主要是ii型的。
“征服者”重型坦克仅装备英国驻伊朗派遣军,未能参加实战。随着性能较先进的“百人队长”坦克大量装备,英军“征服者”重型坦克最终于1966年全部退出现役。尽管如此,“征服者”坦克的设计和运用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在“首长”坦克上得到很好的体现。退役后的“征服者”坦克多数用来充当靶车,继续发挥“余热”。
英国最后的重型坦克
“征服者”重型坦克,是英国最后的重型坦克,採购价格昂贵,体态庞大,机动性差,说它是英国战车的“最后贵族”还是满恰当的。
“征服者”坦克的战斗全重这66吨,乘员4人(车长、炮
长、驾驶员、装填手),车全长11.58米,车体长7.72米,车宽3.99米,车高3.35米,即使是相当今的主战坦克相比,也是一个庞然大物。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右侧,他的左侧为弹药舱。战斗室有3名乘员,车长在最后,但置略高,炮长在右侧,装填手在左侧。有意思的是,炮塔内的3名乘员都有1个顶部舱门,这在其他坦克上很少见。其中,车长有一个能360度旋转的指挥塔。
第340页
主要武器为1门l1a1或l1a2型120毫米线膛加农炮,身管长为55倍口径,它是英国人以美国制造的高射炮为原型改造研制的,採用横闩式炮闩,电剖开闩。由于才採用两个强力液压式驻退机,使后座距离控制在460毫米之内。弹药为分装式,弹种包括:脱壳穿甲弹、碎甲弹两种。炮弹的弹药基数为35发。很显然,反坦克作战是它的主要任务。但是,碎甲弹具有多功能性,可以当榴弹使用。火炮的俯仰角为-7~+15度,火炮的俯仰和炮塔转动採用电动操纵,必要时也可用手动操纵液压马达来实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征服者”的炮塔和火炮很重,单靠手动操纵很费力。有趣的是,“征服者”坦克上有一套火炮俯仰闭锁装置,当车速超过2.5千米/小时时能自动闭锁。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行驶状态下,火炮都是闭锁的。究其原因,是由于火炮的炮身太重,行驶的颠簸会使火炮高低机的小齿轮承受极大的附加负荷,甚至造成损坏。而实现液压闭锁或电动闭锁,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此外,炮塔内还有自动抛壳机,位于炮塔右侧,射击后自动将炮弹壳抛出车外。但是,听说这个自动抛壳机的故障较多。
辅助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一挺是并列机枪,位于火炮的右侧;一挺是高射机枪,位于车长指挥塔左侧,可在车内操纵射击。2挺机枪的弹药基数为7500发。
火控系统,可以说是“征服者”坦克的一个“亮点”火控系统的核心是称为“射击控制塔”的车长指挥塔。车长指挥塔为电动式,相对于炮塔独立旋转,由车长操控。车长主瞄准镜为潜望式,放大倍率为6倍,目镜为双眼式,左侧目镜内的距离标尺同炮长瞄准镜内的距离标尺全相同,两种标尺分划板通过伺服机构联动。车长瞄准镜的左侧为单目合像式光学测距仪的目镜,墓线长为1245毫米,两个物镜在炮塔的两侧,有防弹玻璃保护。炮长瞄准镜为望远镜式,与“百人队长”坦克上的相同。车长发现目标后,先测定距离,合像后,便可读取距离数据,将距离数据在车长主瞄准镜上装定,然后,车长按动控制开关,炮塔便开始旋转自动转向目标,与此同时,车长指挥塔反向旋转,当旋转终了时,火炮轴线和车长指挥塔轴线重台。再经过高低瞄准后,便可以由炮长或车长进行射击。这是一套射击伺服系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是满先进的。
动力装置为英国罗尔罗伊斯公司制造的v型、12缸、水冷、燃料喷射式汽油机。发动机转速在每分钟2800转时的最大功率为810马力。看起来发动机的功率不低,但是,由于车辆太重,高达65吨,因此,最大速度仅为34千米/小时。机动性太差是“征服者”重型坦克的重大缺点。“征服者”重型坦克车载燃料容量为1000升,最大行程153千米,最大爬坡度达35度,越壕宽3.353米。看来它的通过性还算不错。
在主发动机的右后部,还有一套辅助发动机-发电机组,最大功率29马力。它是较早採用辅助动力装置的坦克之一。
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安装在飞轮上的多片式离合器,传送给变速箱的主动齿轮。变速箱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有5个前进挡,2个倒档。採用三差速器式双流转向机构,可实现中心转向。另外,各档都有一个规定转向半径,1档为5米,5档为43米。
悬挂装置採用平衡式悬娃,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通过螺旋弹簧与车体相连。每侧有8个小直径负重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其行动装置沿袭了二战时期英国“邱吉尔”坦克的特点,这种坦克当然跑不快。
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各部位的装甲厚度:车体正面127毫米,车体侧面51毫米,车体后部25毫米,车体底部19毫米。炮塔为整体铸造结构,最大装甲厚度这178毫米,防弹外形良好。这样的装甲厚度,敢与苏联的“史达林”3号相匹敌。
货比三家
和“征服者”同期研制的重型坦克还有:美国的m103坦克、苏联的t-10坦克和法国的amx-50坦克。其中,amx-50仅制成样车,未能批量生产。在这里,仅将“征服者”和m103和t-10重型坦克加以对比,来它个“货比三家”。
从总体性能上讲,不难看出三种最后的重型坦克基本上是处在同一档次。但是,细加比较,还是可以分出高下的。
从火炮的威力上看,三种坦克难分伯仲。但是,m103、“征服者”坦克的火控系统的性能要优于1-10m;在有效射程上,也是前二者占优。综合比较,“征服者”和m103的火力性能要梢优于t-10m坦克。
从防护性能上看,三种坦克各有千秋。“征服者”最重,但它的形体巨大,使得它的重量优势分散,三种坦克的装甲厚度相差无几,而t-10系列坦克又以外形低矮着称。综合比较的结果,似乎t-10m的车综合防护性更好些。
从机动性上看,t-10m具有明显优势,m103次之,“征服者”在机动性上明显落后。
从装备数量上看,“征服者”坦克不足200辆,m103坦克也仅生产了220辆,而t-10系列坦克生产量在8000辆上下。如果三种重型坦克倾巢出动来个“大决斗”,那么,最后胜出的当是“钢铁北极熊”。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架在“小车”上的重炮(下)
第341页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3150
一对“双胞胎”
美国陆军的m107自行加农炮和上一期介绍的m110自行榴弹炮,算得上是一对“双胞胎”。这两种自行火炮的上部结构有很大不同,但它们採用相同的底盘,同年同月同日开始研制,又在同一年(1963年)装备美军。尽管在美军中m107已经退出现役,但在其他一些国家中,m107仍然活跃在第一线。
和m110一样,m107的研制初衷,也是考虑到“重型自行火炮能空运”的战术要求。这一点在上一期中已经加以说明。
m107式175毫米自行加农炮开始由美国太平洋汽车与铸造公司研制,研制代号为t235式;后来,fmc公司和鲍恩·麦克劳林·约克公司也参加进来;最后由鲍恩·麦克洛林·约克公司负责生产。第一辆样车于1958年制成;1959年决定将汽油机改为柴油机;随后,进行了一系列试验。1962年开始批量生产,1963年3月,正式定名为m107式175毫米自行加农炮,同年开始正式装备美军;到1980年停止生产时为止,鲍恩·麦克劳林·约克公司共生产出527辆m107自行加农炮。除装备美军外,m107还装备了英国、联邦德国、义大利、希腊、土耳其、西班牙、伊朗、韩国和以色列等近10个国家。到2000年,装备m107自行加农炮的国家尚有:以色列140辆、韩国100辆、土耳其36辆、伊朗30辆、希腊12辆。
在美国陆军中,m107装备在军属炮兵营,每营12辆,到1981年底已被m110a2所取代。
长炮管,谁与争雄?
m107的战斗全重为28.2吨,乘员5人(车长、驾驶员和3名炮手),另有8名炮班人员乘坐在伴随作战的m548供弹车上。
m107在总布置上的最大特点是採用了无炮塔的炮架式总体结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减轻整车的重量,同时,也是总体布置和实战运用的需要。从总体布置上讲,像175毫米这样大口径的火炮,硬要布置在炮塔内用装甲保护起来,是十分困难的;从实战运用上讲,这种175毫米火炮的后座距离长达1778毫米,如果将火炮放到炮塔内,那么炮塔尾部要预留出近2米长的空间,在“寸土寸金”的炮塔内部,实在是难以实现。当然,无炮塔的代价,是牺牲了战斗部分的防护性能。不过,m107是在远距离作火力支援,而且是在停止间放下驻锄进行原地射击,炮班人员在地面上操炮射击。是所以,这种炮架式结构,既是“不得已而为之”,又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典型的、合理的总体布置形式。
m107自行加农炮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採用了长而又长的大炮管。m107上装的是m113式175毫米加农炮,装在m 158型炮架上。这种加农炮的身管长达到10.718米,身管的长径比高达61.2倍!据悉,在当代自行火炮中,身管长度超过10米的,只有m107和俄罗斯的2s7式203毫米自行加农炮这两种。不过,2s7的身管长度虽然超过11米,但它的身管长径比也只有58~60,说m107的加农炮炮管长度在世界自行火炮中数一数二,是当之无愧的。火炮採用隔断螺式炮闩、撞击式发射装置、拉绳式击发和液气式助退机。火炮的最小后座距离0.711米,最大后座距离1.778米,最大膛压324兆帕,射击偏差20~25(射程为22.4千米);高低机和方向机均用液压驱动;火炮的最大俯仰和旋转速度为100毫弧度/秒(约5.7度/秒),必要时也可手动操纵;火炮的高低射界-2~+65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30度。最初试制的火炮身管寿命很短,后来採用了自紧工艺,使炮身的寿命提高到约400发。
发射的弹种只有榴弹一种,但有三种型号:m437a1型、m437a2型和m458型(空包弹)。弹药基数只有2发,弹丸的重量近67千克。随着装药的不同,炮弹的射程也各不相同。
m107的最大射程达到32.7千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西方射程最远的自行火炮之一。以色列陆军的m107发射自制增程弹时的最大射程达到40千米。
m107带有简单的装弹机构,可液压操纵或手动曲柄机构操纵,正常射速为每分钟一发,短时间可达每分钟2发。
m107主要採用间接射击方式,其火控系统较简单,包括:m115型周视瞄准镜,放大倍率4×,视场为10度;m116c型望远式瞄准镜,放大倍率4×,视场为10度;m15型高低象限仪;m1a1型炮长象限仪。火炮射击时,必须将驻锄放下,将悬挂装置闭锁,以吸收、传递巨大的后坐能量,避免车辆发生自激振荡。悬挂装置的闭锁器,由驾驶员操纵。悬挂装置闭锁,也是m107/m110炮车的“绝活”。火炮发射后,巨大的后坐能量使驻锄深深地陷入土壤中。
“袖珍式”的底盘
和m107的长炮管相比,其底盘简直可以称为是“袖珍型”的了。採用“小型”底盘的目的,主要是考虑空运的要求。车全长11.256米,而车体长仅有5.72米,车宽3.15米,车高3.68米。m107和m110採用相同的底盘,满足了系列化和通用化的要求。
m107的动力装置为底特律公司柴油机分部的8v71型v型8缸涡轮增压二冲程柴油机,最大功率为405马力。传动装置为阿里逊公司的xtg-411-2a型综合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2个倒档。行动装置採用扭杆弹簧式悬挂装置,每侧有5个大直径负重轮,每个负重轮处有1个液压减震器,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最后的第5负重轮兼作诱导轮,这也是自行火炮常用的做法。履带为单销式,有橡胶垫块。炮车的最大速度为56千米/小时,最大行程725千米,最大爬坡度为31度,最大涉水深为1.1米。整个看来,m107的机动性还是很不错的。在越南战场上,美军的m107炮车可以较好地通过越南的温热地带和乡间小路、小溪等,受到美国大兵的好评。驾驶员处有3具潜望镜,中间的一具可换为红外夜视镜,这使m107具有夜间驾驶的能力。
第342页
m107自行加农炮要由巨型的c-5a“银河”运输机来空运。不过,过分的轻量化和简约化,也使m107综合性能的提高受到一定影响。
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钢,装甲较薄,只能防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攻击。车上无三防装置。
m107/m548:“红花配绿叶”
由于m107自行加农炮为炮架式结构,车内容积有限,弹药基数只有2发,实在是少得可怜。好在美国军方研制了配套的m548履带式弹药运输车,确保m107不至于“无米下锅”。
m548是炮兵通用的履带式物资输送车,但主要是用于战场上的弹药输送。该车由fmc公司研制,1966年起装备美军的自行榴弹炮(加农炮)营,每辆自行榴弹炮(加农炮)配属1辆m548弹药车。
m548的空车重量为7.4吨,载重量5.5吨,满载重量为12.9吨,乘员2人,炮班的8名人员也乘坐m548机动。
m548的驾驶室顶部装1挺7.62毫米机枪或l挺12.7毫米机枪,用于自卫。动力装置为215马力柴油机,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扭杆弹簧悬挂,每侧有5个负重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最大速度为64千米/小时,水上行驶时靠履带划水可达到5.6千米/小时的最大航速。车体前部装有绞盘,最大拉力89千牛,用于自救和拉运炮弹箱等。
行军时,m548伴随在m107的后面。进入射击阵地后,m548布置在m107的后面,由炮手一发一发地运送炮弹。这种手工作业方式,使炮手十分辛劳,再加上m548无装甲防护,使得从20世纪80年代起,m548逐步被全装甲的m992供弹车和afsv炮兵支援车(指挥、控制、弹药补充车)所替代。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新一代超级大炮:百公里精确到米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426
新一代超级大炮能将炮弹打中数百公里外一张办公桌那么大的目标,它们也许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打武器之一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当美军第一次向世界展示其飞弹精确击中行驶中的民用火车窗口的录像时,全世界的民众都被这种高技术战场明星的表演惊呆了。
如果几年后美军还将发动下一场战争,战场“明星”或许已经更新换代——新一代超级大炮和智能炮弹也许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打武器之一。
火炮的历史十分久远,难免给人留下粗重落后的印象。但新一代超级大炮和智能炮弹却是最新技术的产物。近年,各国的这类武器研制陆续获得突破,并悄悄进入各国军队。很快美军可能将具备这样的能力:一炮打中数百公里外一张办公桌那么大的目标。
一战中的传奇
对于军事专家而言,射程超过100千米的超级大炮已经不是新闻。
1918年3月23日,上午7时15分,巴黎市民被一阵爆炸震惊了。爆炸非常剧烈,以至整个巴黎都能听到,但没有发现德军飞机。人们普遍很惊讶:德国陆军远在120千米外,尚未发明飞弹的德国人,陆军火炮只能打到10千米之外,海军火炮也只能打到25千米远。
然而,在离巴黎120千米的地方,德国皇帝、军人、专家正站在一门巨大的克虏伯火炮旁边庆祝。该炮炮筒长度超过30米,直径为1米,炮尾部的壁厚为400毫米,口径为210毫米,质量为200吨——是它史无前例地打出了射程120千米的炮弹,这种火炮后来被称为“巴黎炮”。
当时德军对这种超级大炮的威力估计不足,只允许把3门富余的舰炮改装为“巴黎炮”。发射到巴黎的炮弹总数只有351发,一共导致256人死亡,620人受伤。最厉害的一发炮弹击中了正在做礼拜的圣乔路埃斯教堂,使教堂拱状屋顶倒塌,导致88人死亡,68人受伤。
假如当年德军生产和部署较多的“巴黎炮”,发射更多的炮弹,也许整个法国将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法军可能像1940年那样因军心崩溃而投降,或者像2003年的伊拉克军队那样逃散。
炮弹可以到达卫星高度
“巴黎炮”也许很多人没听说过,这是因为一战战败投降的德国当局,在英法盟军到达之前,便将这些大炮拆卸、切割并重新熔铸成钢坯,而且几乎把所有的计划、报告、照片及有关资料销毁。这导致“巴黎炮”长期在军事史上保持着神秘色彩,甚至有许多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过。
二战后期,随着英美空军占据空中优势,德国空军飞机轰炸英国越来越困难。德军在发展v-1、v-2飞弹的同时,还发展了外形像蜈蚣一样的v-3多节式火炮,他们的目标都是打击英国首都伦敦。
加拿大人布尔博士是二战后世界上享有盛名的超级火炮专家。1960~1970年的10年时间,他与美国陆军共同研究超级大炮,成功地把包含仪器的“炮弹”射到卫星轨道的高度,“把天打了一个窟窿”。布尔博士在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在于他射击计划的实施,证明了炮射系统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远程制导将成战争主角
布尔博士之后,美国开始发展mk45mod4式127毫米舰炮,採用一系列新技术,使48千克制导炮弹的射程达到116千米,精度达到10~20米,极大地提高了美国海军对岸攻击力。在127毫米炮基础上,美国正在进一步发展155毫米先进火炮,它能将制导炮弹发射到185千米外,精度足以击中一个办公桌大小目标,美国准备在2010年开始装备。
第343页
拥有空中优势的美国,原来主要用巡航飞弹和各种战机等空中力量,攻击对方腹地的各种目标。最初美军的“武库舰”,就是以携带大量巡航飞弹为特徵的。后来为降低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成本,美国将重点之一转向了超远程火炮,目前已经接近成形的美军新的“武库舰”,已经发展成为以超级炮为主要打击手段之一的新型舰只。
为了同美国竞争超远程炮市场,英国、法国、义大利等传统火炮系统制造国也在发展超远程炮系统,英国的155毫米超远程制导炮弹长1620毫米,重45千克,射程100千米以上,精度30米,预计2005年服役。法国的155毫米超远程脱壳炮弹长1350毫米,重54千克,射程85千米以上,精度15米。同时德国和南非也在发展自己的155毫米超远程制导炮弹。
超级大炮的优势
巡航飞弹和隐身飞机刚刚投入使用时,就像前面叙述的“巴黎炮”一样,一度被视为不可战胜的决胜武器。但经过美军的数次使用,其弱点也暴露无遗。巡航飞弹和隐身飞机都是亚声速飞行,一旦被发现,前景不妙。其中“战斧”巡航飞弹的速度只有大约0.6马赫,同时飞行高度只有150米上下,一旦被发现,用二战时的机枪也可轻易拦截。
而超级炮发射的高科技炮射飞弹速度快,体积小,白天使用也不易被拦截;即使拦截技术领先全世界的美军,在未来的几年内也难以全部拦截超级炮发射的超远程炮弹。
同时,巡航飞弹单价一般均超过百万美元,而炮射飞弹使用火炮发射,能量利用效率高,成本低廉。2004年美国海军要求单价降至3.5万美元以下;大规模生产时单价可能只有一两万美元,所以效费比很高。
超级大炮优点还有很多,它反应迅速,同时又适于持续作战。但超级大炮射程一般不超过300千米,还不可能取代巡航飞弹等其他攻击手段。
今天的高科技炮射飞弹制导方式多种多样,它们基本都具备“发射后不用管 ”的能力——炮射飞弹自己会按事先的安排搜索、发现目标,并引导实施精确攻击。
炮射飞弹的战斗部分也是多种多样,除传统精确打击以及穿地弹药外,还有向后方发送战场信息的“电视侦察弹”;以及电磁脉冲弹;雷射致盲弹等特种弹。
为适应未来战场,近年来普通火炮发射的炮弹,外貌也发生变化,这可是近一百多年来第一遭。为了大幅度提高炮弹的射程和精度,人们又开始用新一代超级炮的技术,改造广泛装备的普通火炮,比如给炮弹引信两边安上“小翅膀”,使其远距离命中精度达到“米”级。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追寻喀秋莎的身世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4446
1941年7月14日,侵略苏联的德军中央集团军先头部队刚刚攻占了苏联战略重镇——奥尔沙。奥尔沙火车站一片繁忙景象,德军利用缴获的为数不多苏联宽轨列车,抓紧将后方的补给物资运往这个靠近前线的供应站。莫斯科时间下午2点30分,一阵突如其来的咆哮吓住了正在忙碌的德军,紧接着的一顿迅猛的密集炮火把车站附近的德国鬼子和他们的物资列车全部炸上了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10秒的时间内,一切又陷于死寂。幸存的德国鬼子迷惑不解,是什么火炮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倾泻如此多的弹药?关于苏军使用新式火炮的报告被迅速上报,不过德军上层同样的迷惑不解。直到莫斯科会战期间,德军首次缴获了一种架在卡车上的火箭发射器后,德国人才了解到苏联的这种秘密武器。她就是我们的主角:喀秋莎火箭炮。
艰难起步
不言而喻,火箭炮的名堂全在弹上。苏联火箭武器的研制里程可以追溯到沙俄时代。一战爆发后,苦于飞机装备的武器威力不足,俄国人便想在飞机上安装大威力的航空武器。大口径机枪和机炮的重量和后坐力太大,难以在简陋的战斗机上安装。聪明的俄国工程师想到了航空火箭。但是由于不信任自己的技术,俄国高层未能允许工厂开发航空火箭弹。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很早就在在航天火箭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1921年,专门研制火箭的第2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不过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研制合格的固体火箭燃料和发动机。原来苏联工程师试图在炮弹发射药的基础上研制火箭发动机。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是一条死胡同,随即开始研制专门的固体燃料。经过不懈努力,苏联设计师先后研制出了可以稳定飞行400米的固体火箭,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以及pc-8282毫米和pc-132132毫米航空火箭弹。苏联飞行员曾使用pc-82火箭弹在哈拉哈河狠狠地教训了骄横的日本人。而炮兵用的火箭弹时间上就是根据以上这两种火箭弹发展而来的。1938年10月,火箭炮车载实验正式开始,以3nc(吉斯)-6 6x6载重卡车为平台。实验车的定向器非常有特色,为了尽可能的多搭载火箭弹,火箭炮共有24条工字型发射轨,上下两排交错排列,每排12条,看上去活像两排篱笆。更有意思的是,发射轨的指向竟与车头方向垂直,且只能做高低调整。也就是说,开火的时候,必须将车身与目标保持90度角,方向调整只能通过车辆转向来实现。不言而喻,这种调整方式所赋予的方向射角的精度是极差的,调整速度也是不可接受的。但是这次试验也证明了採用道轨式发射装置完全可靠,火箭弹的飞行也让人满意。关键性技术的解决是苏联在发展火箭炮的路途上以后一帆风顺。
第344页
走向成熟
1939年3月,沃罗涅日的“共产国际”工厂8导轨的Бm-13-16试制成功,它的发射架也是工字型的,在上下可分别挂1枚火箭弹。这样Бm-13总共可以携带16枚m-13(pc-132的改进型)132毫米火箭弹,发射架拥有左90度-右90度的方向射界。苏联军方随即对其进行了各项严格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Бm-13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由于Бm-13是自行的,因此也适合打击突然出现的敌军以及与对方进行炮战。不过由于火箭炮发射时,烟尘火光特别明显,且完全没有防护,因此它不适合在敌炮火威胁比较大的地域里作战。
1940年,Бm-13已经试生产了6门,1941年军方又订购了40门,到了6月份,又增加了17门的定货。1941年6月17日,Бm-13向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以及军械人民委员乌斯季诺夫进行了成功地发射表演。6月21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前夜,在Бm-13的定性测试尚未全部完成时,苏联政府作出决定,全力生产Бm-13火箭炮及m-13火箭弹。6月28日,苏军决定组建一个Бm-13特别独立火箭炮连。30日夜,头2门火箭炮开到了驻地。第2天,炮兵连正式成立。
当时只有7辆试生产型的Бm-13,3000发火箭弹,连长是36岁的伊万·安德烈耶维奇·费列洛夫大尉。经过1个多星期的应急训练后,全连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火箭炮的操作方法。由于极端保密,连炮兵连的人员都不知道火箭炮的正式名称。但是炮架上有一个k字(共产国际工厂的第一个字母),便爱称其为喀秋莎(katюшa)。这个名字后来不径而走,几乎成为红军战士对火箭炮的标准称呼。7月上旬,独立炮兵连被编入西方方面军,来到了危如累卵的斯摩棱斯克前线。7月14日,7门喀秋莎隔着奥尔沙河,发射了112枚火箭弹,打击了对岸德军占领的火车站。为了避免遭到德军炮火袭击,费列洛夫连没有再次装填,匆匆撤出了阵地,而对于德国人来说,这还只是个开始。在此之后,费列洛夫连躲过了德军的空中侦察和炮兵观测队,在斯摩棱斯克,在叶尔尼亚,用自己愤怒的齐射,毫不留情地教训了法西斯侵略者。德军上层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找到苏联火箭炮的发射阵地,最好俘虏他们,不行就全歼他们。但是德国佬的每次行动都是白费工夫。
1941年10月初,德军发起了进攻莫斯科的“颱风”战役。10月7日夜,正在行军的费列洛夫连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布嘎特伊村不幸与德军渗透的先头部队遭遇。炮兵连沉着应战,炮手们迅速架起火箭炮,其他人员则拼死挡住德军的冲锋,为火箭炮的发射争取时间。在打光了全部火箭弹后,为了不让秘密落到敌人手里,苏联炮手彻底销毁了7门火箭炮。由于发射火箭弹和销毁火箭炮耽误了时间,炮兵连被包围。在突围过程中,包括连长费列洛夫大尉在内的绝大部分苏军官兵壮烈牺牲。苏军的第一个火箭炮单位就这样悲壮的结束了战斗历程。后来费列洛夫被追授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家乡里配斯特和奥尔沙的几条大街被命名为费列洛夫街。1995年6月21日,根据俄罗斯总统叶尔钦签署的第619号总统令,费列洛夫被追授俄罗斯联邦英雄称号。
步入辉煌
1941年6月30日,沃罗涅日的“共产国际”工厂开始批量生产Бm-13火箭炮。7月23日,首批批量生产的火箭炮顺利地通过了测试。从此,喀秋莎开始大规模生产并迅速装备部队。“喀秋莎”底盘的后部,有2个手动的千斤顶。发射时,炮手要把它放下,以保证发射平台的稳定性。发射装置位于驾驶室中,由炮长操作,也可以通过电线连接,由连统一发射。初期的Бm-13一般编为独立迫击炮营或连(为了保密,不用火箭炮的名称),主要用于堵口子。堵住了就用火力支援步兵反击;堵不住则可以利用良好的机动性能撤退。后来,苏联人在实战中发现,Бm-13在泥泞路况下的越野机动性不够,便想开发一种履带式的火箭炮。但是,能够搭载132毫米火箭发射架的履带底盘只有t-34和kВ。显而易见,在当时急需坦克的战况下,炮兵是不可能获得这些底盘的。无奈,他们只好选择了过时的t-40水陆坦克底盘,安装了Бm-8-2424联火箭炮发射器。Бm-8火箭弹则是由pc-82 82毫米航空火箭弹改进得来。不过t-40在1941年秋已经停产,车况和数量都远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定型生产的Бm-8-24是以新的t-60轻型坦克为底盘的。Бm-8-16的威力比Бm-13小,射程也近些,不过它的机动性更好,火力密集度更高,适合打击近距离的敌有生力量和轻型野战工事。此外还有一些安装在史达林ct3-5拖拉机上的Бm-13和Бm-8-24火箭炮。不过,拖拉机的行驶速度实在太慢,这些笨傢伙在机动作战中根本无法跟上部队,因此它们同样没有定型批量生产。这些乱糟糟的火箭炮反映出了苏联当时面临的近乎山穷水尽的境地,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可以用的底盘。41年-42年间,苏联人还搞了一种的Бm-24火箭炮。但是m-24 240毫米火箭弹是新开发的,不象m-8和m-13是经过长期测试才研制成功的。因此m-24存在相当多短时间内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没有定型生产。m-13的威力足够,因此苏联就没有接着m-24发展大口径火箭弹,而是把全部精力用在提高现有火箭炮的产量上。到了1942年,美国正式参战,大批美援物资源源不断运抵苏联。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各种运输车辆了。美国的通用gmc 6x6卡车的性能比苏联自己的3nc-6卡车好的多。因此,1943年以后生产的火箭炮几乎都是以通用gmc 卡车为底盘,这种型号的火箭炮改称Бm-13h。不过由于绝大部分的Бm-13都是以通用gmc为底盘,所以后来Бm-13h就统称为Бm-13。苏军还在美国卡车底盘上生产了Бm-8-36 36联装Бm-8-48 48联装和Бm-8-72 72联装火箭炮。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史达林格勒会战的伟大胜利。1531门喀秋莎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对付德军的坚固火力点,苏军投入了刚刚研制成功的m-31-4火箭炮。这是一种架在地上发射的火箭炮。发射m-30 300毫米火箭弹。为了减少研制难度,m-30是一种超口径火箭弹,战斗部的口径是300毫米,后部发动机的直径只有152毫米。这样就相当于减少了火箭弹发射药的药量,导致m-30的射程只有2800米。不过m-30火箭弹战斗部装药达28.9千克,比203毫米榴弹的威力还大,可以摧毁战争后期德军的坚固火力点。1944年,出现了採用m-31-4发射架的Бm-30-12 12联装自行火箭炮。Бm-30火箭炮在布达配斯、布拉格、科尼斯堡和柏林等城市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苏联总共生产了2400门Бm-8系列,6800门Бm-13系列和1800门Бm-30系列火箭炮。其中有3374门是装在卡车上的。到战争结束时,苏军已拥有7个火箭炮师,11个火箭炮旅以及38个独立火箭炮营,一大半的火箭炮都是Бm-13。苏联红军的火箭炮部队已经成为整个炮兵中最具威力的部分。
第345页
另类喀秋莎
1941年底,苏联曾经研制了线导的m-13ch火箭弹,具体技术数据不详。估计由于难度太大放弃了研制。
由于前线对装备火箭炮的呼声越来越高,苏联还在3轮摩托车和摩托雪橇上搞了一种奇特的Бm-8-12 12联火箭炮。不过在摩托车上的火箭炮发射稳定性实在太差,所以它并没有定型批量生产。开始组装的少量Бm-8-12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还有一种装在重机枪枪架上的m-8-6 6联火箭炮也曾经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
1942年秋,苏军和德军在高加索地区展开激战。由于高加索地域是山地,苏军的火箭炮开不上去。而前线部队又需要火力支援。苏联人又紧急开发了一种山地型喀秋莎——Бm-8-8 8联火箭炮。Бm-8-8由3个模块组成,总重68千克(不含弹),每个模块重22-23千克。因此,只要3个人就可以携带1门,非常适合山地作战。不过等到火箭炮正式装备部队时,已是1943年初。此时的德军为了避免被包围,正积极从高加索撤退。苏联的山地喀秋莎只装备了2个独立营,没有能够发挥大的作用。由于后来的战斗主要实在平原上进行的,山地型喀秋莎很快停产了。 作者:铁血精品指南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俄罗斯武器:简单的“迫击炮哲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345
俄罗斯武器:简单的“迫击炮哲学”
装备设计简便实用 售后服务水平提高
俄罗斯最近正就百亿美元的军火订单对印度展开“游说工作”,另外,近年来东南亚国家、中东地区国家也购买了大量俄制武器。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等知名研究机构的统计显示,俄罗斯近些年一直在全球军火贸易市场扮演着十分活跃的角色,数次超过美国执掌国际军火市场的牛耳。按照《华盛顿邮报》的说法,经过十几年潜心经营,俄军火企业已摆脱了后冷战时代初期所表现的羸弱无力的状态,走上了强势发展的道路,俄制武器重新成为许多国家军队的“宠儿”。那么俄罗斯武器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呢?俄罗斯武器出口具有哪些优势呢?
只要有钱,什么武器都能搞出来
迫击炮最早就是俄国人的发明,简单、结实却不失威力。一种真正可怕的武器。武器“迫击炮哲学”同样如此。
俄军工业是从残酷的卫国战争和冷战中成长起来的,自己拥有极具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和开发哲学,正是这种“软实力”使屡经沉浮的俄式武器依然在现代军事中深受欢迎。俄军工业十分推崇所谓的“迫击炮哲学”:迫击炮是很简单的武器,没有什么部件容易被损坏,虽然射击精度稍差,但其火力强度能补偿精度不足的缺憾。士兵只要花很短时间就能熟悉使用它,也不需要太多维护。按照“迫击炮哲学”研制的俄式武器,以使用简便和威力大为首要因素,再加上制造工艺不像西方那样刻意追求精密,价格也很便宜,所以它们在第三世界国家畅销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俄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kh-31系列空对地飞弹,看起来很笨重,而且只能由苏-30mkk之类的重型战斗机携带,但它对压制美国“爱国者”飞弹和“宙斯盾”防空系统却相当有效,即使对方雷达紧急关机也能准确命中。虽然该飞弹的打击目标范围较窄,但功能专一、特点突出,对于许多有急迫需求的国家,这种武器颇具吸引力。
另外,俄国防科研人才实力雄厚。苏联解体后,俄尽管经济一度低迷,但还是能保证每年培养出20余万名大学理科优秀毕业生。这些学生分别在计算机、物理学、数学和工程技术等与军工业息息相关的学科领域受到良好的教育,英特尔俄罗斯公司总裁史蒂夫·蔡斯说:“俄罗斯人才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天才”,这些都是俄国防工业力量的源泉。近年来,一些国家常常主动花钱委託俄罗斯企业为自己研制武器,此举能让俄保留并发展自己的科研队伍和技术。以俄罗斯kbp设计局为例,作为当年苏联最有名的反坦克武器研究单位,因为有印度和阿拉伯国家的资金贊助,他们设计的多款出口型飞弹从规划到样品生产,只用14个月,这一速度即使在苏联计划经济时代也是难以想像的,他们新近推出的“菊花”-s型远程反坦克/防空两用飞弹,能让用户“以1/10的代价击毁m1a2或者豹2主战坦克”。俄“战术飞弹联合体”市场经理曾对媒体表示,只要有钱,任何先进武器都能搞出来。
执行两大营销策略
苏联解体十多年后,俄罗斯新生产的武器仍在国际市场上极为抢手。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专家们表示,尽管美俄在军事技术领域是“老对头”,但他们认为“老对头”在营销思路上找对了头。
首先,俄制武器的技术水平高、价格低,容易吸引买主。俄罗斯庞大的军工联合体依然维持着原有的原料来源和技术来源等渠道,并在对外贸易中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此外,俄罗斯工人的工资低。这两个条件促使俄制武器成本大大低于许多西方国家,从而使武器售价也大大低于竞争对手。以美俄之间的主力战机为例,俄罗斯的苏-30战机每架约3500万美元,而美国f-15“鹰”式战斗机的单机价格在1987年就已经高达3910万美元,而且去年进行的印度空军与美国空军的空中大比武中,苏-30在远程作战方面要强于f-15战斗机。
第346页
苏-30mk,廉价不代表技不如人。俄国武器的“迫击炮哲学”使其武器“物美价廉”,受到发展中国家欢迎。
其次,俄制武器的售后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俄不仅愿意出售较先进的新武器,而且能为买主培训人员和供应武器的零配件,甚至准许购买国在本国建立武器生产线,使买主无后顾之忧。这也是俄在世界武器市场上争夺买主的一大优势。目前,俄罗斯与印度正就总价值达百亿美元的军火合同进行磋商,从透露出的消息看,未来俄印军事合作将不再单纯以武器销售为主,双方的技术合作将逐渐走向主流。
出口六成所得用于新技术开发
分析指出,俄罗斯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保持很大优势,与其正确的国防工业战略和出口战略是分不开的。在普京担任总统之后,俄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对俄国防科技工业研制及生产能力进行强化。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俄武器出口从原来的9—12级管理体制变成了现今的3级管理体制,即由总统、政府、专门武器出口机构进行管理。实行这一体制后,俄罗斯武器装备销售效率成倍增长。
第二、建立大型军工集团应对国际激烈竞争。俄罗斯对从苏联继承的1500多家国防工业企业和组织进行重组,建立了一批世界级的强大军工集团。例如,苏霍伊航空军工综合体联合了位于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和共青城的多个大型企业,它也是一个把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结合起来的大集团。
第三、增加武器科研经费。俄政府把出口武器所得资金的60%用于开发新型武器和发展军工综合体,以研制出更先进、更有战斗力的各种武器。
此外,俄罗斯还採取了诸多措施来积极开拓海外武器市场,如重视他国武器市场调研,研究其他国家的经济潜力及其军事装备更新的周期;积极参加国际武器展销会,每年世界各地都举办许多国际武器展销会、博览会、订货会,像20日开幕的第九届阿联杜拜航空展上,也出现了俄罗斯武器商的身影。
第三卷 地面武器 铁甲双雄:中国96/99式主战坦克全接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031
军迷们都很关心我国的主战坦克,我在不涉密的前提下简略讲讲。
1、产品名称:ztz-99产品代号:wz-123
这是军迷们最为关心的型号。最先进的东西自然是引人注目的。该型号于80年代初开始进行技术准备,90年代初进行初始样车制造、试验(包括动态模拟车),90年代中期进行了工厂鑑定和定型样车制造,最终在参加完国庆阅兵后试验定型。
2、产品名称:ztz-96(88c) 产品代号:wz-122h
这也是军迷们很关心的型号,但是明显不如上面一型。但是说实在的,现在在装甲部队中,88c才是最为重要的型号。96是88系列中的大改型号,产品代号仍然属于在我国装甲兵装备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122系列。其最主要改进是在88式的基础上换了新炮塔和火炮。研制过程因此不如99那么久,因为底盘是现成的。
3、细节分析:
关于这两种主战坦克的主要性能,各个媒体多有报导,虽然多有出入,但是大体水平已经可以据此明了。我来针对技术背景和某些细节谈谈。
我国三代坦克的技术背景主要为苏俄系,时也有相当比率是来自西方。
80年代初,我国自罗马尼亚引进t-72整车后,立刻开始进行许多部件的测绘仿制,如火炮和自动装弹机。同时,整个系统的设计思想也来源于这些来自苏俄系的引进。同时,由于当时跟西方更近,对西方技术也多有接触与引进。自“三期”工程后(结果就是88系列,以及59、69的多种改进升级型号),又自西方引进了相当数量的有关于火控系统和发动机的技术,炮塔构型和附加装甲也是西方的模式。
我国坦克现在的技术特色,就是同时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技术特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第一、火力上:我国的(同时也是苏俄的)技术性能取向为火力至上,对此方面自然是不遗余力。测绘了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后后,立刻加以实物仿制。同时使用来自西方的多种生产设备,利用较为先进的工艺进行制造。在基本吃透2a46后,又开始了对其性能改进,如加大药室,改进炮钢冶炼加工工艺,同时对弹药技术也进行了相应改进。最终,在88c上的使用的主炮性能已经较多地超过了原引进型号。在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当时型号)时,可以获得2000m/90度/600mm匀质高碳钢靶板〉=90%穿透率的威力(也就是现在出口的弹药威力)。当然,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当时出口给巴基斯坦(用于85iiap)炮、弹结合2000m/90度/450mm威力的系统。至于99,自然只高不低,具体的自然不好说。
火控系统上,99和96其实还是有一定区别的。99现在火控系统不成熟,故障率较高。
第二、防护性能。炮塔和首上装甲板的防弹性能(折合成确定材质匀质钢板的数据)似乎各个媒体多有报导,但是这一性能参数在任何国家都是保密部分,能够公开的即使所差不多也是没有註明全条件的,非常大概的数据。
第347页
至少,现在各个媒体所公开的88c这一方面相应数据全是错的,而且差距极大。这东西自然不好真的说出来是多少,但是有一点可以告知各位仁兄,96作为大量装备的型号,必须适应各种作战环境和地理条件,应该限制重量,技术取向是较薄的主装甲,视具体情况配属较好的附加装甲。(西方模式,炮塔正面为一体式被动防护装甲,可以但是也是必须在有抢修工程车的使用时快速更换。首上和侧面为块状反应装甲。)99由于未来成了规模也没有96多,大部分部署于三北地区,对重量要求较低,装甲可以厚些。给出一个标准数据:ztz-99基本型号总重50.6吨,96基本型号总重41吨。
不管是99还是96,都有着远小于西方各型号(除90和勒克莱尔amx)的被弹面积。都有全自动灭火抑爆系统,集体超压三防系统,乘员舱防中子内衬层,顶部伞形加强式结构(用于防攻顶),防红外迷彩漆。99还有jt-1型雷射/光电一体式观瞄压制系统,可以相当程度上压制对方昼夜观瞄具。另两车型都有4发抛射式榴散弹,8发抛射式烟雾弹。
第三、机动能力上。两者都使用涡轮废气增压柴油机(水冷循环式12缸4冲程),有人说什么是仿制乌克兰的t-84。t-84基本型所用的是对式二冲程风冷循环燃气轮机,改进型採用柴油机但是是90年代中后期才定型,基本上跟99同步了。99的为1200马力,23.7马力/吨,但是不太成熟,故障较多,寿命较短。96为730马力/2000转,18.0马力/吨,是使用的多年的型号,可靠性上基本没问题。两者动力舱都可以实现一体吊装。(齿轮箱吊不出来)传动、减震、悬挂系统就不具体说了,专业程度较高,没多少人关心。
结语:
就现在而言,99某些子系统根本不算很成熟,现在装备数量很少,装备的地域有限。96系统成熟,性能尚可,已经形成一定的装备规模,有多个军区已经配备。相对而言,96现在更为重要,应该尽快尽量发掘此平台的潜力。
第三卷 地面武器 探索自行迫击炮未来发展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6299
历次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实战经验证明,迫击炮在战场上常常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军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迫击炮的研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种昔日廉价、简陋的步兵火炮。许多国家在发展普通迫击炮的同时日益重视自行迫击炮,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开发——不仅要研制线膛或滑膛迫击炮,还要研制完整的弹药体系(炮弹弹体、装药及引信)、发射平台及火控系统。
自行迫击炮的结构发展
其实,自行迫击炮系统已经出现许多年了。当时通常的作法是将迫击炮安装在履带式装甲车或体积较小的轮式装甲车后部,必要时可以将迫击炮拆出单独使用,所以老式的自行迫击炮往往还备有炮盘和炮架。例如许多国家都使用瑞典阿尔维斯·赫格隆公司的bv206无装甲全地形车来搭载81毫米迫击炮。为了消除射击所产生的后坐力,该炮被安装在了一个特殊的弹性平台上;而芬兰国防军则在帕提亚履带式全地形车上安装了一门半固定式120毫米迫击炮。
普通迫击炮在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被炮盘及地面吸收,而自行迫击炮射击时的后坐力被载车的底盘吸收了。一般来说,履带式车辆对后坐力的吸收比轮式车辆要好。老式自行迫击炮需将载车后部上方的大舱盖打开才可射击,这个舱盖可保护车内乘员免受炮弹弹片和轻型火力的伤害,但不能保证乘员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
口径较小的自行迫击炮(如81毫米炮)通常安装在一个转盘上,以便炮管能快速转动,并在不移动车辆的情况下对战场目标实施360°环射,但是重型迫击炮跑身的旋转却受到很大的限制。现在世界各国研发了多带炮塔的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系统。这种炮塔可以安装在各种履带或轮式装甲底盘上,而且都装备了反后坐力装置,便于更好地吸收火炮射击时所产生的震动。
带炮塔的120毫米迫击炮比普通的可分拆式自行迫击炮有了重大的进步,其装甲防护可使乘员免受炮弹弹片、轻火力及核生化的伤害,还可缩短战斗和撤退的时间,快速转进至新的发射阵地,从而免遭反击火力的报复。
传统迫击炮的作用只是提供曲射火力支援。然而随着地面战斗形式的转变,炮塔型自行迫击炮今后将更多地执行直射火力任务来压制战场目标。带有触发引信的120毫米高爆迫击炮弹虽不可能击毁一辆坦克,但却可以毁掉一般车辆。在城市作战中,带炮塔的迫击炮是非常灵活有效的武器系统。它能够为部队提供直射和曲射火力。目前除了瑞典和芬兰研制的120毫米amos系统为双管外,近期各国开发的多为单管炮塔型迫击炮。双管炮虽然能够提供多一倍的火力,但整个系统的重量和复杂程度大为增加。
尽管现在研制和装备有炮塔的自行迫击炮是一个大趋势,但普通的自行迫击炮仍有一定的市场。此种迫击炮不仅便宣而且一体化程度也比炮塔型迫击炮高,火炮可以快速收回并置于装甲的保护之下,而且敌人很难在一群车辆中分辨出哪一辆是自行迫击炮。
第348页
未来需求促进新炮研制
近年来,由于新的作战形式层出不穷,促使美、英、德等国开始重视装备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美国陆军过去装备了安装在m113装甲运兵车底盘上的81毫米和107毫米迫击炮。1988年以色列的“索尔坦”迫击炮系统在招标竞争中胜出,开始取代美国陆军中原有的老式自行迫击炮。不过“索尔坦”仍安装在m113装甲运兵车上。该型火炮系统被命名为m1064a3,携弹量69发。
美国陆军的“未来战斗系统”(fcs)将装备一种名为“非视距瞄准火力”(nlos-m)的自行迫击炮。fcs依靠由多个传感器所组成的网络来判别威胁的方位,并且在这种威胁带来麻烦之前对其进行快速打击。现在nlos-m有两个候选者——瑞典“先进迫击炮系统”(amos)以及由英国bae系统公司和ro防务公司联合研制的“装甲迫击炮系统”(ams)。但是这两种武器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满足美国陆军的全部要求。针对美国市场,帕提亚/赫格隆公司已经签署了技术转让许可证,将amos转让给美国的aai公司,而ro防务公司已经将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分部作为ams在美国的代理。
英国陆军装备的自行迫击炮是ro防弩司生产的安装在m32装甲车上动的81毫米迫击炮。该炮为“武士”步兵战车营提供曲火力支援。从长远来看,81毫米迫击炮将会被新型的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所代替。它们可能是ams的改进型(amsii)、amos或一种更先进的型号。英国陆军目前最优先发展的项目是“未来效能系统”。该系统要求其所有的装备必须可以由c-130型运输机空运,这意味着轻重量是至关重要的。
德国陆军希望用新型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来取代现在装在m113装甲车底盘上的120毫米迫击炮。根据德军的要求,有两种带炮塔的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符合其要求。它们是amos和ams ii 。火炮底盘则有众多的候选者,包括cv90、新型“美洲豹”轮式步兵战车、由m113底盘发展而来的“巨蜥”装甲车以及“拳击手”(8×8)装甲车。
此外,澳大利亚需要20门120毫米滑膛迫击炮。英国的ams已经在澳洲作过了测试。芬兰和瑞典已选择amos来满足它们未来对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的需求。
种类繁多的新式自行迫击炮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最近推出一种以wz551轮式装甲车为底盘的120毫米自行迫榴炮。wz551装甲车已在人民解放军中服役,而且已出口到阿曼和斯里兰卡两国。
这种迫榴炮具有全封闭炮塔和加长的120毫米炮营,可提供直射和曲射火力,装有1台半自动装弹机,并携有36发炮弹。炮塔的旋转和火炮的仰俯为电动,但也可以手工操作。该炮配有自动/半自动火控系统,安装有普通的直射/曲射瞄准具。
这种120毫米迫榴炮备有多种弹药:两种高爆弹,一种最大射程为9.5千米,一种为8.5千米;直射高爆反坦克弹,最大射程1.2千米。不过这种迫榴炮并未进入现役,军队目前仍然在使用履带式装甲运兵车搭载的82毫米或120毫米迫击炮。
法国tda武器公司以生产迫击炮而闻名。该公司生产的迫击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包括60毫米、81毫米和120毫米各种口径,其中120毫米mo-120-rt线膛迫击炮已在24个国家的军队中服役。tda最新研制的是120毫米2r2m线膛迫击炮。该炮是为了满足未来法军作战需要、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新型高机动迫击炮系统。该炮装在一个旋转炮盘上,其转动和仰俯靠1根操纵杆来控制。2r2m所使用的弹道技术与mo-120-rt一样。当使用火箭助推弹药时,它的最大射程为13千米。标准高爆弹的最大射程为8.135千米。2r2m装备有液压反后坐力系统。目前这种火炮正安装在“锯脂鲤”8×8底盘、土耳其fnss公司的轮式装甲步兵战车底盘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将该炮安装在各种履带和轮式车辆上进行测试(“龙火”无人操纵迫击炮项目)。法国陆军已订购了vab战车为底盘的2r2m样炮,于2003年底交付使用。
德国陆军多年来一直使用莱金属公司的“鼬鼠”装甲车搭载“陶”式反坦克飞弹和20毫米加农炮。最近莱茵金属公司又开发了“鼬鼠”2型装甲车。它有较长的底盘并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和承载力。德国陆军第一次採购了67辆“鼬鼠”2型战车。最近,德军想利用该车来作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的底盘,装备空降部队。目前莱茵金属公司研制了2辆120毫米自行迫击炮试验平台,将于2004年交付部队。最终德国陆军大约需要94门。
“鼬鼠”2 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在车后部装有1门前装填滑膛迫击炮,乘员3人。该炮装有火控计算机及混合式导航系统,以确保火炮的射击精度及车辆的精确定位。“鼬鼠”2还装有反后坐力装置和2个减震器,以降低火炮射击所产生的震动,为火炮提供稳定的射击平台。该炮装有全装甲并具有防核生化作战能力。“翩鼠”2迫击炮备弹20发,发射3发炮弹所需时间为20秒。此外,德军还开发了“鼬鼠”2型弹药补给车。
为了满足北欧国家特别是瑞典和芬兰军队的未来需求,20世纪90年代瑞典赫格隆公司和芬兰帕提亚武器系统公司签定了一项共同研制双管120毫米自行迫击炮(amos)的协议。起初他们设计了一种双管前膛装填式迫击炮,但不久就改为后膛装填了。尽管amos的双管炮塔比较重,但它却拥有更强大的火力。该炮装有旋转式装弹机,射速高达26发/分,而且可使16发炮弹落在同一个目标上,最大射程为10千米。amos还可灵活地选择火控系统。
第349页
该项目中赫格隆负责研制炮塔,帕提亚负责研制迫击炮。芬兰国防军签定了购买24辆amos的合同,总价值为1.1亿美元。这些迫击炮将安装在帕提亚公司新研制的轮式装甲模块车辆(amv)上,计划于2006~2009年交付芬兰陆军。瑞典陆军打算将amos安装在cv90步兵战车底盘上,一共订购了40辆amos/cv90。
俄罗所为了提高其空降师的整体火力支援能力,研制了2s9“诺娜”120毫米自行迫榴炮。该炮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服役。2s9以bmd步兵战军为底盘,战斗全重8.7吨,乘员4名,可以使用降落伞进行空投作战。2s9在全封闭的炮塔上装有1门2a51线膛后装填迫榴炮,火炮方向射界为左右各35°,高低射界-4°~+80°,备弹25发,还可以通过炮塔后部下方的舱口给火炮装填弹药。2s9迫榴炮所使用的弹药包括高爆弹、发烟弹、白磷弹及高爆反坦克弹,其中高爆反坦克弹可击穿650毫米厚的钢制装甲。
俄罗斯2s23型120毫米迫榴炮以btr-80(8×8)轮式步兵战车为底盘,具有很高的机动能力。该炮备有全新的炮塔及1门方向射界各35°的120毫米线膛迫榴炮,带弹30发。目前只有少量2s23在俄陆军服役,已向国外出口。
俄最新的自行迫击炮系统是2s31“维娜”该炮以库尔甘机器制造厂生产的bmp-3步兵战车为底盘。2s31装备1门长管120毫米线膛炮,在它的自动装弹机上装有22发炮弹,其余48发炮弹则装在车内。该炮装有计算机化的昼/夜火控系统及雷射测距/指示器。与2s9和2s23相比,2s31具有更快的反应力和更高的命中精度。
由捷克zts公司研制的pram-s120毫米自行迫击炮以俄制bmp-2步兵战车为底盘。不过zts 作了一些改动:加长了车身,并增加了1对负重轮。该炮车身后部突起,在车体前部有1门120毫米迫击炮装在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5°的转盘上。该炮最大射程为8.036千米,备弹80发,其中有21发装在自动装弹机中。该炮可以20发/分钟的速度进行连射。当时共制造了12门,后来捷克斯洛伐克解体时,捷克和斯洛伐克各分得6门。
最近由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分部加利福尼亚技术中心、bae公司及ro防务公司3家出资研制的ams ii问世了。ams ii以ams为原型,用了10年时间开发研制而成。它的第一个用户是沙特国民卫队。该国共订购了73门装v(8×8)轮式战车底盘上的ams ii 120毫米迫击炮。比利时的mecar公司也与沙特签订了一份合同为其提供弹药。
ams ii拥有一个重新设计的全电动炮塔,可以有效地抵御7.62毫米枪弹的打击。另外它还装有附加装甲,能够提供更有效的防护。该炮装有数位化全天候火控系统和非常先进的危机警告系统。此外,它的开放式系统结构允许曰后安装“未来网络战斗管理系统”界面。ams ii可以在15秒钟之内进入战斗状态。火炮在曲射时的最大射程为10千米,直射时为1.2千米。它可以使用所有标准型号的120毫米滑膛弹药。ams ii已经成功地试射了“斯特里克斯”(strix)顶部攻击反装甲弹药。第一辆使用“锯脂鲤”iii(8×8)轮式战车底盘的ams ii最近已经完成,并于2003年底开始射击测试。
威力倍增的新型弹药
长期以来自行迫击炮一直使用3种最基本的传统型迫击炮弹——高爆弹、发烟弹和照明弹。高爆弹通常在防御和进攻时提供压制火力;发烟弹可以掩护己方部队的行动;照明弹通常被用于战场照明,使友军可以及时发现敌人。
不过随着红外热成像仪等全天候观瞄设备的普遍使用,照明弹的作用远不如过去重要。高爆弹虽然仍是打击开阔地带敌军和非装甲类车辆最有效的弹药,但它对装甲车辆没有什么效果。近年来120毫米迫击炮弹开始使用集束子母弹,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攻击步兵战车脆弱的顶部,还可以大量杀伤开阔地带的敌军。当这种炮弹的子弹药使用聚能装药时,可以击穿70毫米厚的普通钢质装甲。第一代集束炮弹没有自毁装置,使得一些子弹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爆炸,从而造成战后伤害平民和难于清理的问题。不过新一代集束弹已经具备了适合的自毁装置。
瑞士ruag公司研制的迫击炮子母弹是一种非常先进的120毫米迫击炮弹药。它可同时抛撒32牧多用途反步兵/反装甲集束子弹药,于2002投产并已在瑞士陆军中使用。芬兰也订购了这种子母弹,瑞典也开始测评。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研制的m971型120毫米迫击炮子母弹可装24发m87改进型多用途集束弹药,而这种子弹药可击穿105毫米厚的钢质装甲。
近年来,一些精确制导的120毫米迫击炮弹纷纷走向市场。其中第一种在欧洲技入使用的是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研制的120毫米“斯特里克斯”型末制导迫击炮弹。它的研制成功对反装甲作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炮弹採用聚能装药,使用火箭增程发动机的最大射程7.5千米,可以击毁主战坦克的顶装甲。另外,俄罗斯kpb仪表设计局研制的“格兰”雷射制导武器系统的核心是一门120毫米迫击炮。它的炮弹採用半自动雷射制导器和集束杀伤弹头。武器系统配备有雷射与热像搜索系统。炮弹最大射程为7.5~9千米,对固定目标的杀伤概率为0.8~0.9,对活动目标的攻伤概率为0.75。与此同时,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新研制的xm395型120毫米制导迫击炮弹对重要战场目标的压制范围为12~15千米,对目标的杀伤概率为o 9。
第350页
火控系统尚有发展空间
在一般概念中,迫击炮属于方便、廉价的火力支援手段,因而用不上特别精密复杂的火控系统。目前绝大多数自行迫击炮的确仍在使用传统的间接瞄准装置。但是随着现代作战方式对支援火力的全新要求和新型精确弹药的使用,新型自行迫击炮也开始配备完善的电子火控系统,以提高其火力的精度和效率。
美国陆军目前正在试验名为“迫击炮射击控制”(mfc)的火控系统。这种包含有昼/夜观察装置、雷射测距仪、数字通信装置及精密定位设备l的系统具有很完善的功能,使对目标测距和定位的精准程度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大幅度地缩短了进入战斗的时间。mfc配合精确制飞弹药能使迫击炮的毁伤效率提高数十倍,以前需要好几分钟时间、发射几十发炮弹才能摧毁的目标现在只要十几秒、2~3发精确制飞弹药就能消灭。
类似mfc这样的迫击炮火控系统还可以和为重型火炮配备的前进观察员或空中的无人机联网,从而获得更广泛的战场信息,更快速完成不同火力打击任务。可以预见,最新一代自行迫击炮将装备先进的、计算机化的昼/夜射击控制系统及车载导航系统,从而使其快速、灵活的支援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火炮新的发展方向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426
新一代超级大炮能将炮弹打中数百公里外一张办公桌那么大的目标,它们也许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打武器之一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当美军第一次向世界展示其飞弹精确击中行驶中的民用火车窗口的录像时,全世界的民众都被这种高技术战场明星的表演惊呆了。
如果几年后美军还将发动下一场战争,战场“明星”或许已经更新换代——新一代超级大炮和智能炮弹也许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打武器之一。
火炮的历史十分久远,难免给人留下粗重落后的印象。但新一代超级大炮和智能炮弹却是最新技术的产物。近年,各国的这类武器研制陆续获得突破,并悄悄进入各国军队。很快美军可能将具备这样的能力:一炮打中数百公里外一张办公桌那么大的目标。
一战中的传奇
对于军事专家而言,射程超过100千米的超级大炮已经不是新闻。
1918年3月23日,上午7时15分,巴黎市民被一阵爆炸震惊了。爆炸非常剧烈,以至整个巴黎都能听到,但没有发现德军飞机。人们普遍很惊讶:德国陆军远在120千米外,尚未发明飞弹的德国人,陆军火炮只能打到10千米之外,海军火炮也只能打到25千米远。
然而,在离巴黎120千米的地方,德国皇帝、军人、专家正站在一门巨大的克虏伯火炮旁边庆祝。该炮炮筒长度超过30米,直径为1米,炮尾部的壁厚为400毫米,口径为210毫米,质量为200吨——是它史无前例地打出了射程120千米的炮弹,这种火炮后来被称为“巴黎炮”。
当时德军对这种超级大炮的威力估计不足,只允许把3门富余的舰炮改装为“巴黎炮”。发射到巴黎的炮弹总数只有351发,一共导致256人死亡,620人受伤。最厉害的一发炮弹击中了正在做礼拜的圣乔路埃斯教堂,使教堂拱状屋顶倒塌,导致88人死亡,68人受伤。
假如当年德军生产和部署较多的“巴黎炮”,发射更多的炮弹,也许整个法国将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法军可能像1940年那样因军心崩溃而投降,或者像2003年的伊拉克军队那样逃散。
炮弹可以到达卫星高度
“巴黎炮”也许很多人没听说过,这是因为一战战败投降的德国当局,在英法盟军到达之前,便将这些大炮拆卸、切割并重新熔铸成钢坯,而且几乎把所有的计划、报告、照片及有关资料销毁。这导致“巴黎炮”长期在军事史上保持着神秘色彩,甚至有许多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过。
二战后期,随着英美空军占据空中优势,德国空军飞机轰炸英国越来越困难。德军在发展v-1、v-2飞弹的同时,还发展了外形像蜈蚣一样的v-3多节式火炮,他们的目标都是打击英国首都伦敦。
加拿大人布尔博士是二战后世界上享有盛名的超级火炮专家。1960~1970年的10年时间,他与美国陆军共同研究超级大炮,成功地把包含仪器的“炮弹”射到卫星轨道的高度,“把天打了一个窟窿”。布尔博士在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在于他射击计划的实施,证明了炮射系统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远程制导将成战争主角
布尔博士之后,美国开始发展mk45mod4式127毫米舰炮,採用一系列新技术,使48千克制导炮弹的射程达到116千米,精度达到10~20米,极大地提高了美国海军对岸攻击力。在127毫米炮基础上,美国正在进一步发展155毫米先进火炮,它能将制导炮弹发射到185千米外,精度足以击中一个办公桌大小目标,美国准备在2010年开始装备。
拥有空中优势的美国,原来主要用巡航飞弹和各种战机等空中力量,攻击对方腹地的各种目标。最初美军的“武库舰”,就是以携带大量巡航飞弹为特徵的。后来为降低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成本,美国将重点之一转向了超远程火炮,目前已经接近成形的美军新的“武库舰”,已经发展成为以超级炮为主要打击手段之一的新型舰只。
第351页
为了同美国竞争超远程炮市场,英国、法国、义大利等传统火炮系统制造国也在发展超远程炮系统,英国的155毫米超远程制导炮弹长1620毫米,重45千克,射程100千米以上,精度30米,预计2005年服役。法国的155毫米超远程脱壳炮弹长1350毫米,重54千克,射程85千米以上,精度15米。同时德国和南非也在发展自己的155毫米超远程制导炮弹。
超级大炮的优势
巡航飞弹和隐身飞机刚刚投入使用时,就像前面叙述的“巴黎炮”一样,一度被视为不可战胜的决胜武器。但经过美军的数次使用,其弱点也暴露无遗。巡航飞弹和隐身飞机都是亚声速飞行,一旦被发现,前景不妙。其中“战斧”巡航飞弹的速度只有大约0.6马赫,同时飞行高度只有150米上下,一旦被发现,用二战时的机枪也可轻易拦截。
而超级炮发射的高科技炮射飞弹速度快,体积小,白天使用也不易被拦截;即使拦截技术领先全世界的美军,在未来的几年内也难以全部拦截超级炮发射的超远程炮弹。
同时,巡航飞弹单价一般均超过百万美元,而炮射飞弹使用火炮发射,能量利用效率高,成本低廉。2004年美国海军要求单价降至3.5万美元以下;大规模生产时单价可能只有一两万美元,所以效费比很高。
超级大炮优点还有很多,它反应迅速,同时又适于持续作战。但超级大炮射程一般不超过300千米,还不可能取代巡航飞弹等其他攻击手段。
今天的高科技炮射飞弹制导方式多种多样,它们基本都具备“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 炮射飞弹自己会按事先的安排搜索、发现目标,并引导实施精确攻击。
炮射飞弹的战斗部分也是多种多样,除传统精确打击以及穿地弹药外,还有向后方发送战场信息的“电视侦察弹”;以及电磁脉冲弹;雷射致盲弹等特种弹。
为适应未来战场,近年来普通火炮发射的炮弹,外貌也发生变化,这可是近一百多年来第一遭。为了大幅度提高炮弹的射程和精度,人们又开始用新一代超级炮的技术,改造广泛装备的普通火炮,比如给炮弹引信两边安上“小翅膀”,使其远距离命中精度达到“米”级。 ★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谈坦克火炮:线膛炮vs滑膛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824
谈坦克火炮:线膛炮vs滑膛炮
自坦克问世以来,坦克便成了陆地战场的主宰,其在陆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被人们誉为“陆战之王”。二战以来,反坦克便成了坦克的首要任务。坦克火炮是坦克的最主要武器,谈及坦克火力,人们首先要说的便是坦克的火炮威力如何。现代主战坦克的火炮主要有两种类型:线膛炮和滑膛炮。
早期的坦克火炮是线膛炮一统天下,各国的主战坦克清一色的装备线膛炮,我国的59、69、80系列坦克都曾採用过线膛炮。到了60年代,苏联首次在其t-62坦克上採用滑膛炮,之后西方国家纷纷效仿、不甘落后,目前世界上的陆军大国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基本上都採用了滑膛炮,只有英国的“挑战者”系列和中东的一些小国(进口挑战者)还在使用线膛炮。
l44/l55滑膛炮也伴随着豹2的成功走进个各国的军队
滑膛炮之所以受各国青睐,主要是因为其相对于线膛炮有很多的优势:
1、首先是滑膛炮没有膛线,其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同时由于没有了膛线磨损,使其炮管寿命要长于线膛炮(当然滑膛炮的高膛压抵消了部分寿命方面的优势)
2、滑膛炮由于没有了线膛炮因膛线根部应力集中而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压,这样对提高弹丸初速和射程有很大的帮助,而线膛炮要想获得高炮口初速必须付出更高的膛压、更长的身管长度、更大的膛线磨损,而这些对于坦克炮来说都是有极限的。
3、现代坦克的主要弹种只有两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apfsds弹和破甲弹/heat。随着现代坦克的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技术的不断进步,heat对坦克的威胁已经迅速降低了,这样apfsds便成了现代主战坦克的最主要弹种。现代的apfsds的长径比已经超过了20:1以上,这样的长杆形弹芯根本不适合旋转,否则在炮管中高速旋转会使其结构强度降低,飞行中也会发生“抖动”使其精度降低,并且在弹头接触装甲时由于旋转产生切向的力更容易跳弹,所以现代的脱壳穿甲弹在弹芯的尾部加上了尾翼,来保持飞行的稳定性。由于箭形的apfsds的弹芯气动性能好、飞行速度快,因此受气流影响同样很小,在2000米左右的直射距离内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精度。
现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的长径比能达到20以上,初速1800米/秒
4、为了使线膛炮也能发射apfsds,有的国家装备了滑动弹带,使apfsds可以不旋转。但是这种结构密封性不好,加上膛压上的差距,很难获得象滑膛炮那样的高炮口初速。我国的125滑膛炮的炮扣初速已经接近了1800米/秒,而英国挑战者2上的l30的炮口初速只有1530米/秒。而更高的炮口初速对于现代的apfsds(动能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线膛炮虽然缺点明显,但是也有它自己的优势:
首先便是线膛炮几乎可以发射现有的所有弹种,而滑膛炮的主要弹种还只有apfsds和heat两种。而线膛炮发射的的榴弹对战场上各种硬性的军事目标有较大的破坏威力,而apfsds和heat的效果却不理想。因此线膛炮在面对战场上多种作战任务时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第352页
其次便是线膛炮发射的炮弹在飞行中是高速旋转的,而旋转可以保持轴向的稳定性,而且受气流/风的影响较小,因此弹丸更容易保持方向稳定性,远程攻击时精度更高 -- 这对于破甲弹和榴弹来说尤其有利。而滑膛炮由于是通过尾翼保持稳定性的,因此在远程攻击时精度要比线膛炮差一些。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线膛炮和滑膛炮各有优、缺点,但是随着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快速发展,现代主战坦克抗金属射流(破甲弹、反坦克飞弹)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成了现代西方主战坦克的最主要弹种,而在发射apfsds方面滑膛炮要有很多优势。同时坦克火炮属于直射武器、弹道低伸,反坦克作战是其首要任务,而远距离火力压制应该是炮兵的任务,此外现代滑膛炮也可以发射尾翼稳定榴弹,所以线膛炮原有相对于滑膛炮的优势已经不是十分明显了。在各国新一代主战坦克中只有英国、中东国家的挑战者系列坦克和印度的阿琼採用了120mm的线膛炮,其他国家无一例外的採用了滑膛炮,有报导说英国也有计划未来用本国的滑膛炮或德国的l55来替换挑战者2上的l30线膛炮。因此可以说未来用滑膛炮取代线膛炮是大势所趋,滑膛炮毫无疑问代表着坦克火炮的发展方向。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空降战车--俄罗斯bmd4多功能空降战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478
空降战车--俄罗斯bmd4多功能空降战车
2004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的2004年陆军国际防务展览会上,一辆外形奇特的俄罗斯装甲战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就是bmd-4(也叫“瓜园”-y)空降战车。该车是俄罗斯kbp仪表设计局在bmd-3型履带式空降战车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进而成的,其技术性能有了较大的提升,堪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型多功能空降战车。
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bmd空降战车先后发展了bmd-1、bmd-1m、bmd-2、bmd-2
m、bmd-3等多种型号。但是现在在空降部队服役的bmd战车出现了日益老化的问题。在俄罗斯军队现役的bmd空降战车中,大约有80%已至少服役了15年。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的bmd-1型装甲车中有大约95%的已至少进行了一次大修。但从1990年开始服役的bmd-3型装甲车中,只有不到7%进行过大修。
近年,kbp仪表设计局对bmd-3型空降战车进行了多方面的现代化改进,起初的改进型被称为bmd-3m,后被更名为bmd-4。bmd-4採用了新型通用战斗模块,是该车设计上的最大亮点。俄武器专家认为採用了新型通用战斗模块后,bmd-4的威力提高了1.5倍,能够解决空降部队的火力支持问题。这种新型战斗模块是根据bmp-3步兵战车改进方案研制而成的轻型装甲设备,以bmp-3步兵战车战斗部为基础,改变了钢质隔离罩的形状,加强了炮塔铝装甲,并在两侧各安装了1套3管烟幕弹发射器。车辆炮塔採用标准化设计,重量为3.2~3.8吨,具体重量视任务类型而定。这种炮塔还装到其他多种履带式和轮式底盘上进行了试验,其中包括btr-90型8×8装甲人员输送车。炮塔採用新型双稳式火控系统,由高精瞄准具、电视和热成像目标自动跟踪仪、数字式武器装备稳定仪、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组成,炮手使用的高精度瞄准具採用双向稳定,有电视和测距两种波道,车长和炮长能在静止或行进状态中高效地攻击地面和空中目标。车上配备的新型自动装弹机既能装短小的爆破杀伤弹,又能装较长的制导飞弹,再装填时间4~6秒。
bmd-4型空降战车的主要武器为一门100毫米2a70型滑膛炮,可发射制式100毫米炮弹(爆破燃烧弹和破片杀伤弹)和9m117m1型“套索”雷射制导炮射飞弹。前者弹药基数52发,其中战斗模块中34发,备弹18发。后者弹药基数8枚,战斗模块中4枚,备弹4枚,射程最远可达5500米;辅助武器为一门30毫米2a42型火炮,弹药基数500发。此外,该车上还设有akc-74型突击步枪射击孔,可扫射近距离目标。
该车的最大公路速度可达70公里/时,最大越野速度为45公里/时。战车上装有两个喷水式水上推进器,具有两栖行驶能力。
2004年3月,bmd-4型空降战车在俄罗斯空降兵学院进行实战演习,取得了成功。该车整体性能优越,作战地域较广,战斗能力较强,既能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地区作战,又能在3级海况的水面航渡,也能随同登陆舰发起进攻,抢占滩头阵地,还能从军事运输机上伞降至敌人后方。
新型的bmd-4空降战车目前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年内将开始装备空降兵部队。俄罗斯国防部已在2004年为首批5辆bmd-4型空降战车提供了资金,首批车计划于今年交付俄罗斯空降部队。俄罗斯国防部採购bmd-4的举动,能够鼓励国外用户来採购俄轻型装甲车。bmd-4上装备的通用战斗模块、昼夜火控系统和装弹器都能用于改进型bmp-3或步兵机动火力支援车上。
第三卷 地面武器 瑞典ikv-91轻型坦克歼击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018
噬虎恶犬---瑞典ikv-91轻型坦克歼击车
.xiazaitxt.co m发布
kv-91全称为infanterikanonvagn91,也就是步兵加农炮车的意思。实际上它是一种履带式反坦克歼击车。
.xiazaitxt.co m发布
第353页
对于地形多为高原和丘陵,湖泊,河流众多的瑞典来说,轻型装甲车对于陆军作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960年代中期,陆军部制定出了新坦克的发展计划,1968年4月,赫格龙和索纳公司赢得了竞争的最后胜利,拿到了军方的ikv-91合同,并在1969年12月完成了样车的建造,1970年又制造了第二辆样车。在经过一系列试验后,在1972年3月获得了ikv-91生产合同,1975年开始正式投产。到1978年底,总共生产出200辆ikv-91。
.xiazaitxt.co m发布
传统布局的ikv-91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上方的舱门向左打开,舱门前有3个潜望镜。车体和炮塔採用均质钢装甲全焊接结构,正面可以防止20毫米炮弹直接攻击,两侧的双层装甲结构有利于增强防护力。动力传动装置位于后身。发动机是沃尔沃-潘塔公司的td120a型4冲程6缸增压柴油机,转速2200转时功率242,6千瓦,坦克单位功率14,9千瓦每吨。产生的废气可以驱动涡轮增压器。传动装置为美国阿里森公司ht740d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由主离合器,液力变距器,变速箱,转向机构和侧面减速器组成。变速箱有4个前进挡,1个倒挡。转向机构是代液压伺服装置的转向离合器-制动器机构,离合器为双片式结构,制动器为盘式结构。行动装置为扭杆独立悬挂,第一和第六负重轮处装备液压减震器,m70单销销耳挂胶履带,接地长3,68米,单位压强0,49千克每平方厘米。车内有集体三防装置,增压风扇从进气管吸入空气,通过滤清器进入驾驶室和战斗室,形成超压。
.xiazaitxt.co m发布
炮塔位于车体中央靠前位置,内有3名乘员,车长和炮手位于右侧,车长在后,炮手在前。装填手在左侧。炮塔顶部有专门为车长和装填手开设的舱门。车长门上有瞄准镜和潜望镜各一副。装填手舱门上也有潜望镜一副。火炮为博福斯公司kv90s73型90毫米54倍口径火炮。装有热护套和抽菸装置,半自动横楔炮栓。可以360°射击,高低为-8°-+15°。射速8发每分。火炮主要发射装有压电引信的尾翼稳定空心装药破甲弹,还能发射机械引信的杀爆弹,破甲弹10,7千克,初速825米每秒,有效射程1100米,榴弹全重12,3千克,弹药基数59发,16发待发在炮塔内,18发位于驾驶员右侧,其余25发位于炮塔后方左侧车体内。火炮左侧为一挺7,62毫米高射机枪,另外还有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4250发。炮塔两侧各有6副烟幕弹发射器和1组照明弹发射器。
.xiazaitxt.co m发布
火控系统为aga综合火控系统,包括代雷射测距仪的单目潜望炮长瞄准镜,和tp1050l雷射测距仪联合在一起。该瞄准镜放大倍率10倍,视场角6°。距离范围9990米,精度为10米。车长瞄准镜为双目潜望镜,放大倍率10倍,视场角6°,弹道计算机可以自动接受目标距离,耳轴倾斜度,炮塔角速度和俯仰角速度等修正量的输入,还有当它出现故障,炮长可以利用瞄准镜内的弹道分划进行目视射击。还有火炮控制系统。整个设计过程仅仅需要9秒钟。
.xiazaitxt.co m发布
车体高度只有2,32(到指挥塔顶),长8,84米(包括火炮)车体6,41米。宽度3米。净地高370毫米。战斗全重16,3吨。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每小时,最大水上速度6,5千米每小时,过垂直墙高,越壕宽2,5米。爬坡度31°,倾斜坡度31°。
.xiazaitxt.co m发布
公司后来还在ikv-91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制成了ikv-91-105,用低压105毫米线膛炮代替了90毫米滑膛炮,51倍口径,能发射所有北约制式弹药,弹药基数最大为50发,水上行驶40发,火控系统中增加了火炮稳定装置和热成像夜视仪。发动机用264,6的柴油机换装了老发动机,后部装有液压驱动螺旋桨推进器,水上速度提高到12千米每小时,加长了车首,两侧加挂了裙板。尺寸相应加大了。车长达9,72米,宽度3,25米,战斗全重18吨。
第三卷 地面武器 中国陆军新型100毫米轮式突击炮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4847
在2005年8月份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中国和俄罗斯可谓精锐尽出,连左支右绌的俄军太平洋舰队都派出了三艘军舰参加,而中国更出动了多种新型兵器参演,其中包括外型不甚突出的ptl02轮型突击炮。 ptl02平时宣传不多,突然在电视画面中出现有点出人意料,连节目主持人都把它误认为坦克。
.xiazaitxt.co m发布
突击炮,一个久违了的兵器名词,那是上世纪30年代德军发明的一种自行火炮。由于当时德国国力有限,坦克部队只能集中到装甲师,而成本较低的突击炮则以营为单位专门配备给步兵师,归炮兵管辖,作为步兵师最主要的装甲突击力量及反坦克火力。二战结束后,由于步兵火力不断增强、步兵战车的出现、对反坦克飞弹的迷信等原因,突击炮逐渐变成历史名词,在战场上消失。
.xiazaitxt.co m发布
20世纪末,冷战结束,大国之间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减,而各地区中、小型武装冲突问题凸显出来,在讲究快速部署的新战略环境当中,五六十吨的主战坦克成了笨重的冷战遗物,取而代之的是车体轻、速度快、后勤简便的轮型装甲车。在这方面法国人可谓先知先觉,其轮装部队早在七八十年代已经形成,直到近年美军数个“斯瑞克旅”相继成军后,又把轮装车的潮流推到一个高峰,各国争相研发。
第354页
.xiazaitxt.co m发布
中国在轮装车的研发方面并不落后,其中以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wz-551系列的轮装车最为成功,先后推出92式步兵战车、红箭9飞弹发射车、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等多个车型,深受部队欢迎。与此同时,由于轻装部队缺乏直接支援火力,陆军开始小量试装以wz-551为基础,加装100毫米滑膛炮的87式轮装突击炮,不过由于一些技术问题,加上当时资源有限,一直没有大量装备陆军。
.xiazaitxt.co m发布
底盘之争
.xiazaitxt.co m发布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轮装车的热潮席捲全球,陆军对轮型突击炮又重新产生兴趣,2000年之后,多种新型的轮装车底盘先后被公开,包括两种8轮底盘和一种6轮底盘,加上原有的wz-551 6轮底盘一共四种车体。当时这些底盘的宣传照片有一个共通点:装上了大口径火炮,显然,陆军要为轮装突击炮进行选型。
.xiazaitxt.co m发布
据笔者观察,这四种底盘可以分为两个大系列:一为把发动机置于车体中部的“中动”方案, wz-551系列即为此种布局,而军工单位再在其6×6底盘上发展出一种8×8的放大型,官方并没有公开它的型号,但官方资料称这两种车之间有百分之六十的通用化率,似乎已经间接证实了这种推测;另一个系列则是把发动机后置的“后动”方案,6×6底盘称为bk1970,8×8底盘称为bk1990,这个bk系列无论型号还是外型都相当有新意,明显是全新研发的系列,与wz-551相似,bk系列的6×6与8×8车体是有相当共通性的。
.xiazaitxt.co m发布
由于zsl92式步兵战车的广泛使用,就后勤与成本而言,直接使用wz-551底盘改装成突击炮比较方便,但6×6的车体太小,要装上高膛压炮必须把后座力降低,而6×6也没有足够空间装置重型火炮,故发展8×8轮装车已经是世界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中动”方案作为突击炮会产生一个战术问题,由于发动机在炮塔前方,发动机的高度往往会限制火炮的俯角,“后动”方案炮塔靠前,比较有利于吸收开炮时产生的后座力,车体稳定性较好。
.xiazaitxt.co m发布
主炮之争
.xiazaitxt.co m发布
突击炮的主炮口径问题,一直受外界关注,中国现役的坦克炮有125、120、105、100毫米四个口径,由于125毫米炮装填系统相当庞大复杂,似乎陆军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把它放上轮装车;而国产的89式120毫米滑膛炮性能堪与德国莱茵rh-120匹敌,足以对抗现役任何国家的坦克,但其体积与后座力之大,只有8×8轮装车能够匹配;105毫米线膛炮与100毫米滑膛炮的装置弹性则较大,其中能与大量的现役59a、88a/b坦克共通弹药是105毫米炮的一大优势,而100毫米滑膛炮性能虽与105毫米炮相当,但只能与86式牵引反坦克炮共通弹药。
.xiazaitxt.co m发布
丑小鸭中选
.xiazaitxt.co m发布
经过近年的沉寂,一种型号为ptl02的轮型突击炮以现役装备的身份曝光,令广大军迷非常惊讶,既不前卫的8×8车体,也没有装备通用性较强的105毫米炮,这辆ptl02直接使用wz551的底盘,主炮为100毫米滑膛炮,外型与87式突击炮相差无几,可以说就是87式突击炮的量产型。根据各种报导分析,02式突击炮已经进驻中国南北至少四个军区,似乎并非改装旧的87式突击炮,更非试验性装备,02式已经大量服役。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ptl02式突击炮採用了86式反坦克炮作为主炮,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是73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的改良型,是目前解放军主要的牵引式反坦克炮。该炮在制造时採用了电渣重熔、身管自紧等技术,射击膛压可高达450兆帕,炮口初速为1610米/秒,直射距离为1800米,若使用最大仰角38度进行间接射击,射程可达13705米,射速可达8~10发/分钟,可使用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对1000米处立靶射击时,其射弹散布为0.3米×0.3米,其性能足以对抗第二代主战坦克。
.xiazaitxt.co m发布
ptl02採用了37b电同步微扰动火控,其火控系统水平略高于88式坦克,但由于ptl02的车重较轻,射击时车身震动甚大,故射击精度不如88式坦克,另外,车身轻也使ptl02实施行进间射击时,其射击方向角受到一定限制,以防止因射击时地型不平整使车身倾覆。ptl02设有炮射飞弹导引装置,可带6枚炮射反坦克飞弹,使ptl02成为有效打击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武器。
.xiazaitxt.co m发布
副武器方面,炮塔右侧还配备了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炮塔顶设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两侧配备有84式76.2毫米烟幕/榴弹发射器8个。
.xiazaitxt.co m发布
第355页
推进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ptl02与旧有的ptl87不同,ptl02採用了wz-551a底盘的技术,其发动机是德国bf8l413f型、四冲程,v型8缸、增压中冷、风冷柴油机。功率为343匹马力,转速为2500r/min,时速可达80km/h以上,比ptl87发动机的253匹马力,整整提升了百分之四十。另外,ptl02配备有14.00~20低压子午线轮胎,并採用中央调压系统,可根据路况调整压力。防弹轮胎被击穿后,车辆仍可以30km/h的速度行走100公里。ptl02取消了wz-551的水中推进器,而在同一位置加装了两个浮箱,主要是考虑到轻型底盘上加设了反坦克炮重量大增,加上车辆重心后移了不少,为了保证ptl02在水中的稳定性、安全性,故有此一举,与此同时,ptl02的水中机动能力就比wz-551系的车辆下降不少。
.xiazaitxt.co m发布
至于防护系统,由于ptl02的底盘本为步兵战车而设,而且突击炮毕竟不是坦克,在得到优异的机动性与火力之外,防护方面必须有所牺牲,除了必要的三防系统,防护性能只达到防御轻武器的水平。
.xiazaitxt.co m发布
两大兵种之争
.xiazaitxt.co m发布
ptl02採用的100毫米滑膛炮是相当有争议性的,不少军迷都大感惊讶,为什么不用通用性更强的105毫米炮呢?原来炮兵一直都使用100毫米炮,而105毫米炮是装甲兵使用的,要炮兵改变自己的战术和习惯去迁就装甲兵,似乎并不容易,正如装、炮两大兵种分别採用125及120毫米两种口径的高压炮,就明白他们虽然并肩作战,但军、兵种本位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都很难消除,中国亦不例外。而把ptl02这类车称为自行反坦克炮也好,称为突击炮也好,就是不会把它称为驱逐战车(坦克歼击车),因为驱逐战车是属于装甲兵管辖的,而突击炮隶属炮兵是名正言顺的。
.xiazaitxt.co m发布
量产ptl02似乎是一个以成本、后勤为优先考量的决定,让wz-551系列在野战部队的轮装车中一统天下。笔者留意到最近ptl02的公开影片中出现了ztz96坦克及 zsl92式步兵战车的身影,ptl02已被编排到较轻型的机械化步兵师中服役。ptl02的设计思想是以牺牲战术性能,换取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把中国步兵师的火力、机动性提升,这种作法正好说明陆军步兵师(旅)长期存在直接支援火力不足的问题,而解放军正在急速强化机步师的实力。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与战术
.xiazaitxt.co m发布
最近这次中俄两军联合演习中,用上了ptl02,而参演部队又包括长期驻扎在该区的127机步师,127师是最早配备zsl92式步兵战车的,而该师的“叶挺独立团”更参加过1999年大阅兵,如此精锐部队被优先配发新装备是很正常的,故参演的ptl02极可能就是该师的突击炮营。ptl02的服役相信并不会扩大部队编制,师级单位将会换发1~2个营的ptl02,以替换早已不合时宜的86式牵引反坦克炮,原本一营18门牵引反坦克炮换作18辆突击炮,成本虽然有所增加,机动性和防护力却大大提升,同时可以减少操作人员,操作一门反坦克炮需要8人,但ptl02只需要5名乘员。
.xiazaitxt.co m发布
ptl02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确实解决了陆军的急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轮装部队日趋成熟,更大、更新的8×8轮型装甲车将会进入陆军,使陆军的轻装部队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第四卷 空中战机 美俄两国评出震惊世界10种飞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461
航空百年:美俄两国评出震惊世界10种飞机
在庆祝人类飞行百年之际,美国msnbc电视台观众和俄罗斯飞行员各自评出了自己心目中改变了人类航空设想的10种飞机。其中一些飞机只是毁灭了一些新的或伟大的东西,一些只是安全地、日复一日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些则是彻底改变了人类航空设想。
1 道格拉斯dc-3
道格拉斯dc-3商业飞机
功绩:确定了商业航空发展道路。道格拉斯dc-3飞机在1991年年底前在全世界经典航线上不间断飞行了55年,安全可靠,非常受欢迎,确立了现代商业航空标准。dc-3的运行向怀疑者证实,航空运输是可以赢利的。
2 波音-707
波音-707,第一种真正成功的喷气式飞机功绩:第一种真正成功的喷气式飞机,商业航空班机的典范。原型机1954年7月首飞,波音707-121成为第一代最成功的喷气式客机,共生产了917架,1958年开始商业使用至今。波音707作为运输工具,其改进型可用作加油机和侦察机。e-3远程雷达预警机正是在其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3 贝尔x-1
贝尔x-1,第一种超音速飞机功绩:第一种有人驾驶超音速飞机。这种飞机是为荣誉而诞生的,它没让人失望,1947年10月14日试验飞行员亚格尔驾驶该机首次突破了音速(1马赫),为军事航空和航天事业开闢了道路。
4 波音b-17
确立行业标准的b-17轰炸机功绩:确立了轰炸机的标准。与所有之前的轰炸机不同,b-17能够高空(10公里)、快速(956公里/小时)飞行,机身上下安装有双座旋转炮塔,机尾也有射击点,除了机首之外,所有位置都装有12.7毫米机枪,成为在敌方歼击机前完全不用防护的飞机。能够运送2.5吨重的炸弹飞行1700公里,二战时参加了轰炸柏林、罗马的战役。
第356页
5 北美p-51“野马”
二战时最好的歼击机:p-51北美“野马”
功绩:二战时最好的歼击机。二战时最好的歼击机之一,北美p-51“野马”是为英国制造的近距歼击机,后来发展了多种分型:护航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近距支援歼击机、侦察机,与b-17一同成为美国航空的象徵。
6 柯蒂斯jn-4“詹妮”
美国第一种邮政飞机:柯蒂斯jn-4功绩:第一种批量生产的飞机,美国第一种邮政飞机。柯蒂斯jn-4双座飞机问世后很快得到了“詹妮”的亲切称呼,两次大战期间非常出名,为战时服务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战时,几乎所有美国和加拿大的飞行员都是在柯蒂斯jn-4上学习飞行的。1918年5月正式成为第一种邮政飞机。
7 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me-262
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梅塞施米特me-262功绩:第一种喷气式飞机,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二战期间德国空军使用的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是德国在战争后期唯一能改变战争进程的飞机,但它存在严重的技术缺陷,不能在快速飞行时准确瞄准,耗油量大,防护能力弱。
8 单马达飞机cessna
第一种多乘员飞机:cessna-172“空中之鹰”
功绩:第一种多乘员飞机。cessna-172“空中之鹰”飞机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飞机之一,已经使用了50年,成百上千名现代飞行员首次学习领航时就是使用这种飞机。如果你认识一名飞行员,那么他一生中至少有一次驾驶这种飞机的经历。
9 波音b-314“大剪刀”
历史上最豪华的飞机:波音b-314“大剪刀”
功绩:第一种横跨大西洋的客机,历史上最豪华的客机。b-314机舱上有豪华的内部装饰,僕人、床、餐厅,也是邱吉尔最喜欢乘坐的飞机。
10 洛克希德sr-71“黑鸟”
历史上最快的飞机:sr-71“黑鸟”
功绩:历史上最快的飞机。洛克希德公司的sr-71有人驾驶战略侦察机是替代u-2服役的,1959年开始设计,1963年开始制造,1966年首架飞机在美国空军战略侦察局服役。速度可达3219公里/小时,可在24公里的高度上飞行,可以不用进入苏联领空而监视其全境,1974年创造了不足2小时从伦敦飞抵纽约的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
俄罗斯飞行员对美国的名单感到疑惑和不满,也列出了自己的名单。
1 “伊利亚·穆拉梅茨”轰炸机
一战时的“穆拉梅茨”轰炸机一战时使用的伊戈尔·西科尔斯基设计的“伊利亚·穆拉梅茨”重型轰炸机,具有现代轰炸机的所有基本特徵,如机舱内部装载弹药、炸弹瞄准器、投弹器、快发防御武器、乘员职责分开等。
2 容克87“斯图卡”轰炸机
容克87“斯图卡”轰炸机
德国容克-87“斯图卡”飞机是世界上最受争议的飞机。
3 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262А-1
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梅塞施米特me-262首批使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德国歼击截击机。
4 伊尔-2
伊尔-2“飞行坦克”装甲强击机谢尔盖·伊柳申设计的苏联装甲强击机,号称“飞行坦克”。
5 米格-21
战术歼击机的典范:米格-21阿尔焦姆·米高扬设计的装备飞弹武器和三角翼喷气式歼击机,多年来被称为战术歼击机的典范,在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
6 道格拉斯dc-3
道格拉斯dc-3商业飞机
美国运输机,世界航空运输的经典飞机。
7 洛克希德sr-71“黑鸟”(战略高空侦察机)
洛克希德sr-71“黑鸟”
8 米格-25
米格-25高空歼击截击机
米高扬设计的高空歼击截击机,在30年的服役期间内没有飞机能对它发起挑战。
9 协和客机(法英联合研制的唯一的超音速客机)
唯一的超音速客机“协和”
10 波音-747远程客机(世界航运史上最成功的商业飞机)
波音-747远程客机
第四卷 空中战机 美军侦察机逼近亚洲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3883
监视亚太的“铆钉”
无论是当年的冷战前线,还是如今的热点地区,一个担负着重大使命的神秘身影始终活跃在天空,它就是rc-135“铆钉”战略电子侦察机。
rc-135是美国空军上世纪60年代为全面监视苏联弹道飞弹基地及试验情况而研制的,其机体由波音707客机改装,全长46.6米,翼展44.4米,机高12.95米。装四台涡扇发动机,最大航程可达1.2万千米,飞行高度通常在15千米以上,巡航速度86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可超过12小时,藉助空中加油巡航时间可超过20小时。rc-135已经历过多次改进,以适应不同的任务需要,一直都是美国空军最先进的电子侦察机之一。目前,rc-135共有17架在美军服役,全部配备给一线现役部队。
rc-135s是侦察弹道飞弹的主要机型,装备有高精度的光学探测装置,可以在公海上跟踪飞弹弹头的飞行状态,并推测弹道飞弹的性能及相关数据,判断发射点和弹着点的位置。其机载电子侦察设备可以收集、处理和分析飞弹的电波频率及相关信息。因此,rc-135s是美国战区飞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都是rc-135s的重点监视对象。rc-135v和rc-135w是电子侦察型,通过头部和机侧巨大整流罩内的大量电子天线,以及机内众多的电子侦察设备,可实时侦测雷达、无线电通讯信号等空中各种电磁波信息,对辐射源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并能直接传给地面站指挥官。机上还有红外探测器和前视雷达,探测距离达370千米,可在360千米内分辨出3.7米长的物体。
第357页
最新型的rc-135x装备有最先进的可视红外侦察传感器、雷射距离测量系统、任务检验软体和高速数据链,能够把实时情报传给陆空天各级指挥中心,实现网络一体战。
rc-135一直就是亚太地区的常客,不仅经常飞赴朝鲜半岛侦察、搜集有关朝鲜飞弹研制的情报,还频频光顾我国沿海地区。1996年3月,我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期间,一架rc-135s侦察机自美国本土奥福特基地起飞到达我国东海上空,专门执行搜集我飞弹发射演习情况的任务。
“名门”之后“斜眼狼”
提到美国空军的tr-1a“斜眼狼”高空战术侦察机,了解的人可能不多,可如果说起它的前身u-2战略侦察机来,恐怕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1960年5月1日,随着“萨姆-2”防空飞弹的一声轰鸣,由美国飞行员鲍里斯驾驶的u-2侦察机一头栽倒在苏联大地上。紧接着,u-2又变成中国的“老主顾”,先后竟有5架u-2被中国军队击落,而u-2在全世界才被打下来7架。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空军为了加强战场监视能力,推出了u-2的改进型———u-2r侦察机。为了摆脱u-2的恶名,美军将其改名为tr-1a高空战术侦察机。从外形上看,tr-1a继承了u-2的细长机身和宽大机翼,保持了良好的高空飞行性能。其全长19.20米,机高4.88米,翼展31.39米,空重7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8144千克,装有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920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高度21650米)69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27430米,最大续航时间12小时,最大航程4830千米。载止1989年,美国一共生产出tr-l系列飞机37架。
作为侦察机,tr-1a的主要任务是全天候连续对战斗地域、可能战斗地域以及纵深目标遂行多种电子信号情报搜集和战场侦察。因此,tr-1a装备有先进的t—35跟踪照相机和众多电子侦察设备,机上的高分辨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具有沿飞行航线两侧进行侦察的能力,可拍摄到160千米远的战场图像,故而得名“斜眼狼”。侧视雷达获取的数据情报既可在机舱内实时处理和显示目标信息,也可通过卫星或直接将信息传输到地面站进行处理;还能及时转换成带状或局部放大的地图,在几分钟内将情报提供给战区内的陆军指挥官使用。
另外,tr-1a还可以採用精密定位打击系统方式工作,3架tr-1a沿三角形位置飞行,侦察敌方雷达等辐射目标,收集到的信息实时传给地面站,即可迅速计算数百千米处目标的精确位置。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部署在沙乌地阿拉伯的6架tr-1a侦察机无须飞越伊拉克领空,便可探测识别伊军防空与监视系统,并将所得的情报立即提供给美军地面部队指挥官使用,较好地完成了各种侦察任务,并且无一战斗损失。
一撞成名的“白羊座”
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使ep—3侦察机成为媒体报导的焦点。其实,ep-3是最喜欢在亚洲活动的了。
ep-3侦察机属于美国海军陆基侦察机,有多种型号,最先进的是ep-3e“白羊座”侦察机,该机全长33米左右,高11米,翼展30米,配有4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飞行高度9000米左右,配有工作人员24名。一旦进行空中偷猎,ep-3e可以连续飞行12个小时,航程达5400千米。
“白羊座”侦察机配备有顶尖的电子侦察设备,主要搜集对方防空系统的电子信号,尤其是对方战舰雷达信号和对方国土纵深防空阵地的无线电通信秘密,从而确定对方防空系统的具体位置等内容,弥补美军间谍卫星和空军侦察机的不足。
ep-3侦察机曾被五角大楼视为最绝密、最敏感的一种机型。原因就是其安装了美国最先进的声音识别系统。只要美军截获到对方的通话,这套声音识别系统就能立即识别出通话者的身份,从而判断出情报价值到底有多大。美军正是靠着这套功能异常强大的系统,掌握了其他国家大量的绝密情报。比如,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就是美国情报机构重点识别的对象,现在,只要卡扎菲利用利比亚的通信网络通话,声音识别系统就会立即提醒工作人员:卡扎菲正在通话,请注意。
另外,当ep-3侦察机碰到不友好的飞行员时,按通常程序会立即录下他们的声音,将录下的声音输入电脑,以后就可以利用语音识别软体在资料库中查找飞行员的个人资料和他所在飞行单位。这是一个在战争和危机状态下非常有效的情报工具。利用这种手段,美国得以确认1983年击落韩国747客机的苏联飞行员。
目前,美国有12架ep-3e型飞机,分别服役于美国海军驻关岛基地的第一特种航空侦察中队(vq-1)和驻西班牙洛塔基地的第二特种航空侦察中队(vq-2)。该型机虽然是美国海军重要的侦察机,但也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例如,无法进行空中加油,因此,不得不依靠他国的基地才能进行空中偷猎。一旦他国拒绝向美国海军提供基地,空中侦察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高空黑影
1967年6月17日,我西北某核基地上空一声巨响,蘑菇云冉冉升起,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当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欢呼声中时,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詹森和他的智囊团正愁眉苦脸,放在办公桌上的照片清楚地表明中国已成功研制了氢弹。这些绝密资料的获得“归功”于当时服役不久的sr-71“黑鸟”侦察机。
第358页
sr-71“黑鸟”是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远程战略侦察机,于1964年12月22日首飞,1966年1月开始服役。该机全长32.74米,机高5.64米,翼展16.95米,机翼面积166.76平方米。机上有空中加油装置,可以长时间不着陆飞行。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最快的侦察机,曾创下了多项飞行纪录。它也是第一种成功突破“热障”的实用型喷气式飞机。由于其高空高速特性,所以驾驶“黑鸟”的飞行员不仅技术要好,还要经过类似太空人的训练,并且飞行时要穿太空衣而不是一般的飞行服。sr-71家族有a、b、c三种型号:sr-71a主要用于侦察,一共生产了29架;sr-71b是双座教练机,只生产了两架,其中一架于1968年1月1日因飞行事故坠毁;sr-71c是sr-71b失事后,由原型机改装而成的教练机。
在“黑鸟”服役的几十年里,它的魔影几乎飞遍了地球。一些国家的飞弹发射井、雷达阵地、核潜艇基地……它都牢牢地记在“心”里。同时,它遭遇过上百枚地空飞弹和空空飞弹的攻击,但它安然无恙,没有一架被击落。这主要是得益于其优异的性能,一是飞行高度高。“黑鸟”巡航高度25900米,最高可飞到30000米的高空,一般防空武器根本够不着。1969年10月,侵越美军的一架“黑鸟”以巡航高度飞抵越南北方上空进行侦察,越南防空雷达发现目标后,3枚“萨姆-2”地空飞弹一起发射,但“萨姆-2”只能攻击高度20000米左右的目标,对“黑鸟”只能是“望机兴嘆”。二是飞行速度快。“黑鸟”最大时速为3.2马赫,这是一般战斗机和空空飞弹无法达到的。1975年5月,“黑鸟”在苏联侦察其核设施时,一架米格-23飞机迎头拦截,并向其发射一枚空空飞弹,“黑鸟”得到告警信号后,掉头加大油门就跑,空空飞弹越追距离“黑鸟”越远,最后引爆“自尽”。三是有一定的隐形能力和电子对抗能力。“黑鸟”飞机在布局上採用翼身融合技术和内倾式双垂尾,减少了雷达波的反射,机体表面还涂有可吸收99%雷达波的“超黑色”涂料,这使得偌大的飞机,雷达反射截面积仅约1平方米,再加上机上的电子干扰装置,使其很少被探测到。在冷战时期,sr-71平均两天出动一次,对许多国家实施过侦察活动。
1991年1月26日,美国空军宣布sr-71a全部退役,除少数被封存外,其余永久退役。主要原因是其高昂的使用费用,一架sr-71每个月需要花费3900万美元,实在是有点高。目前,风光了二十余年的“黑鸟”家族只剩下一架a型和一架b型在继续使用。
第四卷 空中战机 最新型米格战机:米格-29m2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6381
根据新闻报导,俄罗斯将派出最新型的mig-29m2型战斗机参加2004年珠海航展,那么这种战斗机究竟有何特色呢?千龙网组织了这篇文章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这种代表了俄罗斯航空科技进步的战斗机。
在2002年冬季俄国人努力挤进奥地利战斗机採购计划的过程中,
笔者有幸被米格设计局邀请,参观这家航空领域的传统业者的现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参观其位于luchovitsy的生产设施——并且能有机会在拉蒙斯科伊空军基地试飞米格29家族最新的打击者——米格29m2,上述所有的这一切,在2003年2月份顺利成为现实。
朱可夫斯基——拉蒙斯科伊空军基地是个不折不扣的名闻遐迩之处,充满了许多能让你勾起对往事回忆的东西——这种念头在当载着笔者的大巴从苏霍依设计局,图波列夫,伊柳申设计局各自的停机坪前依次通过,驶向米格29m2所在停机坪的路途中在笔者的脑海里闪现。我也在短时间内思索了千百次:“这地方的每一处,这上面所有东西都被外层空间的间谍卫星拍摄过……”。不过,这样的思索很快被打断了,我爬进了米格29m2的座舱。当前座位飞行员帕维尔.弗拉索夫关闭座舱盖以后,刺骨的寒风被彻底阻隔在座舱之外,这样我就能开始专心地逐一打点我的装备了——飞行装具,照相机,电池……
与我以前有机会在匈牙利驾驶做过特级飞行的的米格29ub教练机相比,我立即体会到了米格29m2后舱视野的显着改善。不知何故我有一种如同坐在了缩小版的f15e打击鹰战斗机后舱里的感觉,我的双手可以相当自由舒展,并且很自如的弯曲倚靠在座舱盖的内缘上。此次飞行任务的目的有二,1.它是一次航拍任务(为此笔者携带了两部相机)2.俄国人希望籍此充分展示米格29m2战斗机本身以及其做了升级工程的座舱功能,在此前的飞行简介会上,我与俄国人达成了一致,此次飞行过程中将不会进行特级飞行。所以,我们在从朱可夫斯基——拉蒙斯科伊空军基地那极富传奇色彩的长达5公里(5000米/15000英尺)的跑道起飞了以后,将折向东,在基地中心以及其周边的积雪乡村地带上空做低空通场,然后在我的直接操纵下做8转弯的动作。
坐在紧随我们这架米格29m2后面飞行的米格29ub教练机后座的马丁.罗森克兰兹没过多久就马上大呼小叫起来“你那架米格机居然不拉烟!!!”实际上,其后的照片也清楚显示了米格29m2採用的这种新式引擎的确没有类似于作为其原型引擎的rd33s的拉烟现象。
第359页
当在这种天候进行长时低空飞行时,能见度和对比度都呈下降趋势,密集编队就显得比较危险了,为此我们决定做些向上为时30秒种的急速跃升,直至我们冲破云雾进入一碧如洗的蓝天为止。我们在新的高度重复以前的编队队型,同时也做相关的拍摄工作。我们驾御着米格29m2在蓝天里风驰电掣,坐在座舱里,在飞行过程中一直哼着轻歌剧旋律的帕维尔则利用我仪錶板左下侧的那个mfd演示着模拟的目标。我按了一个功能键将mfd转成英语操作界面,然后我们对这些虚拟的目标进行威胁程度分析管理以及锁定的工作。接着,帕维尔抬起他的手示意让我接手进行单独的测试。在对米格29m2进行hotas操作时,我发现它不像我曾经驾驶过的在同样在中空空域飞行的f-16d block42一样过于的反应灵敏。我就此问询帕维尔,他随即向我展示了这种电传飞机的线控灵敏度的可调节性。在“完全”一挡位,我就算是搬动操纵杆机体也不会做出任何反应!在我们转向飞回朱可夫斯基基地之前,当帕维尔向我展示了一个完美无缺的筒滚攻击机动后,我将灵敏度挡位调整至“30%”后,然后尝试了一些我想做的动作,像是利用极佳的加速进行一个跃升转向动作,最后再进入sloppy 滚转。
是的,米格设计局制造了一架性能得到极大提升的飞机,米格29m2无疑是一件精心打造的机械工艺品。在我们回返机场的途中,一个闪现在我脑海里的念头居然是:“我们(奥地利)的官员没有让空军接收这种他们完全可以负担得起的飞机是不明智的”。
不过,这次飞行对任何一家严肃的航空杂志而言,都是一次珍贵的机会和一次极佳的经历。要知道能到这里来并且“预订”试飞他们仅有的原型机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稍事休息以后,飞行后的总结简介会又开始了……
根据米格设计局副局长v.梅勒西科夫以及飞行业务主管帕维尔.n.弗拉索夫的介绍,米格29未来的改进有两个方向:
1.在米格29k的基础之上,将发展规格高度统一的单座和双座多用途的,舰基和岸基两用的战斗机(米格-29k/kub "9.41/9.47"工程)以及(米格29m1/m2“9.25-1/9.25-2” 工程);
2.在基本型的米格29系列战斗机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工作,像是从米格29sd(“9.12sd”工程)到目前最为先进的米格29smt(“9.17”工程),以及米格29mt2(“9.17-2”工程)。
帕维尔.n.弗拉索夫,俄罗斯联邦英雄,米格设计局在朱可夫斯基基地的直接主管(佐尔格.马德尔拍摄)
米格29m2(工厂工程编号:9.25,伊兹德利耶 5)
我在朱可夫斯基/拉蒙斯科伊空军基地试飞的编号为154的那架米格29m2飞机是在以前的米格29m(“9.17”工程)基础上发展的第四种型号的原型机,拥有全新设计的前机身,大直径尺寸的气泡式舱盖,新式的数位化线传飞控系统,拥有祖克-m雷达的新式火控系统以及经过升级的武备选装系统。它是舰栽的米格29k/kub战斗机的岸基改进版,被设计用以执行在高电磁干扰环境中,在低空攻击高价值目标的任务。该项修改设计曾被提供给马来西亚,将其现役使用的米格29战机改造成为一种多用途战斗机。在瞄准到目前为止被苏霍依设计局占据的攻击战斗机的市场之外,米格设计局希望能为其新式的单座mig29 smt战斗机在可能的投标行动中提供一种包含其全部战斗功能的双座战斗教练机支持---现有的常见的米格29ub双座教练机是没有装备雷达的,这被认为是不符合要求的(奥地利就是这样认为)。
在参加由马来西亚于2001年10月9日到14日间在朗卡维举办的lima 2001防御展览会前,这种先进战机于2001年9月26日在临近莫斯科的朱可夫斯基测试中心进行了首飞。虽然这种新式战机有着与基本型号米格29战机相近似的外形轮廓,米格29m2却是一种全新的战斗机,它有更远的作战半径,它拥有现代化的机载设备,它有4余度的线传飞控系统,它增加了有效的战斗负荷,武器的使用范围也有所增长。
米格29m2拥有延伸的打击功能,包括在敌人复杂的电子对抗环境里在低空进行集团化的对地攻击,并同时保持高效的空战能力。它装备有祖克m雷达,并且能够承载4500公斤的武器负荷,包括有kh-31a(as-17“氪”)飞弹,kh-35u(as-20“凯亚克”)反舰飞弹,kh-31p反辐射飞弹,kh-29t/te (as-14 “小锚”)空对面飞弹以及kab-500kr制导炸弹。
因为这种双座战斗机的两名飞行员有明确的分工以及机载设备性能显着提高的原因,米格29m2战机与它的单座竞争者相比,在复杂的战斗环境下有着更高的战斗效能。
米格29m2的基本数据
米格29m2是一种先进的,
真正的多用途战术战斗机。它可用以遂行制空,对地攻击,海军高空精确制导武器投放控制的任务。它拥有更大的武器载荷以及作战半径,它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增长,是老式的基本型号米格29的当然换代产品。
工程代号为9.14的原型机(07682“407”)在1985年2月13日进行了首飞,其后却变成了9.13工程(米格29s)。它的主要特点在于重新设计了机身,由两具加力推力为86.3千牛(19400磅)的克里莫夫rd-33k涡轮风扇发动机(米格29k发动机的“岸基”版本)提供动力,它有一套三余度的模拟线传飞控系统用以控制横向操纵,在局部区域该系统为四余度的。而副翼和方向舵则由后备的机械液压系统控制(俯仰的线传飞控系统直至1996年末才被研制出来)。它有一个准“玻璃化”的座舱系统,有两个单色(绿色)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四周没有按钮,但却有双杆作业系统)。最后,它的机身做了修改,即将后部的重心位置延伸以保持其静稳态性。
第360页
最初的6架原型机和一架静力实验用的机身在1986年4月25日使用rd33发动机进行了飞行,第一次使用rd-33k发动机(以前是在921工程进行测试的)的飞行则是在1987年9月26日;第一次公开展出是于1992年2月在马诸利希可飞机场进行的;1995年11月16日则开始了对米格29原型机的空中加油演练,该演练在次年2月完成;加大发动机进气道尺寸并配之以活动的遮板可在飞机起飞时加大进气量;早期的在进气道内的fod门被更轻型化的可收放式的格栅所取代,这样还可取消机翼上方的进气窗,进气道内部导管的中心部分由轻型化的铝锂合金制成,可以显着提高内部燃油载荷;新的进气道在921进行了测试;内部的总燃油载荷达到了5700升(大约等于1506美标加仑;1254英标加仑)。机翼部分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机翼前缘进行了锐化,增加了副翼翼展;加厚的翼尖有前后向的雷达警告接受机;翼尖具有更加圆滑的后缘;更大的,锐化了的并且纤细了翼根前缘边条;拥有锯齿前缘的放大了尺寸的水平尾翼。前机身採用了铝锂合金,后机身则採用焊接钢结构。机头长度增加接近20厘米(近7英寸);舱盖罩升高达40厘米之巨;在机身背鳍处有以海狸尾部扁平结构形式的敌我识别天线(iff)以及gardeniya干扰器天线;制动伞的整流罩则在两具尾喷管中间的上部;有一具收放式的蜂窝复合材料质地减速板。用kt-209主轮加强起落架;广泛採用雷达吸波涂敷材料喷涂机身用以降低机体前方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
法佐特龙的祖克-m雷达及其它航电设备
祖克m也被赋予了no10m的编号,未经证实的东欧消息来源称祖克m雷达採用了平板缝隙阵天线,并且用代号为巴吉耶特的计算机处理器替代了原来的基线雷达c.90处理单元。该雷达採用巴吉耶处理器极大地拓展了其空地模式的范围:包括有波束扫描地面成像,地面固定目标探测,地面活动目标指示(mti,亦即moving target indicator),地形规避以及都卜勒波束锐化。来自俄罗斯的消息来源指祖克m雷达将用于米格29改型计划。
祖克m雷达的综合数据
频率范围:8-12.5g赫兹
探测距离:120公里(前半球rcs为5平方米的目标)
目标跟踪能力:探测10个目标的同时最多可同时跟踪其中4个
扫描角度范围:-40度/+55度(俯仰方向);±85度(左右水平方向)
自重:180公斤
米格29m还採用了新型的ols-m远距离前视红外搜索跟踪探测器(irst),
并且有加装了与irst使用同一玻窗系统的的电视观测系统和雷射侦测指示仪。ts101处理器採用了新的软体。a-331 shoran式 金属干扰箔条/红外诱饵投放装置被重新安装在背鳍位置。
米格29m2拥有放宽了的攻角限制(最初测试的可控攻角为30度,这个数据在其后的测试得到了增加),这使得操纵它飞行更加地得心应手。米格29m2还拥有更加好的飞行机动性能,经过提高的巡航能力。它的翼下有8个固定挂点,提供4500公斤的载弹量能力。它可以挂载4枚雷射制导的kh-25ml(as-10“克伦”)飞弹或kh-29l(as-1“小锚”)飞弹;反辐射的kh-25mp(as-12“克格勒”)或是kh-31a/p(as-17“氪”)飞弹;或者挂载8枚rvv-ae(r-77,aa-12“蝰蛇”)中程空空飞弹,r-73e(aa-11“射手”)近距空空飞弹或是kab-500kr 500公斤级的电视制导炸弹。根据笔者在拉蒙斯科伊空军基地的观察,为了能够向国外的购买者证明武器的可靠性,米格设计局最近购买了大约15吨的俄罗斯最新式的制飞弹药供其演示消耗。
米格29m2机炮的备弹降至100发。
新型米格机採用的焊接铝锂合金机体结构造价昂贵,并且远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显着的减重效果。1993年因为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的鑑定验收测试工作还曾一度被搁置。米格29ubm教练机(工程代号“9.61”)计划完全被放弃,并且米格设计局在那段时间没有从俄罗斯空军获得哪怕是一架飞机的定单,直至1999年末,米格29m2的研制工作才又重新展开。米格29m2(2001年在莫斯科航展上被首度披露,随即它参加了不久以后举办的马来西亚航展)是一种双座的由基本的“支点”战斗机衍生的打击战斗机。它被用以遂行以低操作成本打击高价值,高危险环境目标的任务。它在2001年9月26日在朱可夫斯基空军基地完成了它的首飞。这种飞机是舰载米格29ukb的“岸基”版本,它拥有可摺叠的机翼(原文如此,译者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机翼的摺叠接缝处在哪里)和法恩佐龙-niir公司的祖克m多模雷达。米格29m2只採用机内油料的航程大约是1079海里(2000公里,1242英里),如果加挂3个副油箱航程将会显着增大到1726海里(3200公里,1988英里)。
祖克m雷达的性能和表现
法恩佐龙-niir公司的祖克m雷达属于x波段(8 到 12.5 g赫兹)机载多模雷达家族的成员。它也同时被赋予no10的编号,该雷达最初被设计用于安装在米格29(工程代号“9.16”)原型机上并于90年代早期在米格29m战斗机原型机上进行了机载飞行实验。在2001年底和2002年初,这种雷达的一种衍生产品被研制出来以作为米格23飞机的潜在的性能提升设备。来自俄罗斯的消息来源称该雷达採用了直径为680毫米的平板槽式阵列天线(亦即平面缝隙阵列天线),它拥有一个信号接收机,一个先进的数字控制器,一个数据和信号处理器,一个同步器,一个雷达电源供应装置,一个雷达辐射器,一个发射机和电视成形单元。
第361页
祖克系列雷达的工作模式
这种雷达的特色就是採用了嵌入式检测能力,并且按照空-空模式以及空-地模式标准细化的如下15种可靠的操作模式:
空——空:
上视/下视搜索能力,边扫描搜索边跟踪能力(tws)—可以跟踪10个目标并同时打击其中的4个(多目标打击能力)。
空战模式:
垂直搜索;平视显示仪搜索,大角度搜索,在低空空域战斗飞行状态下的精确瞄准以及自动的地形规避能力。
空——地:
实时波束扫描地面成像;都卜勒波束锐化;合成孔径测绘;同时打击4个目标的多目标打击能力(原文如此,译者要问:这是雷达空地模式的内容吗?);地面活动目标跟踪指示功能;升级空地测距和导航能力;
使用状况:
在2001年底和2002年早期,祖克机载多模雷达家族又增加了祖克-8-2,祖克-27,祖克-f和祖克-m这一系列新的衍生成员。根据简氏防卫年鑑的消息报导,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1年6月订购了100台祖克-8-2雷达样机用以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j-8-2截击机的机载雷达进行翻新改造。而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苏-30mkk也装备了祖克-m-s雷达。但是,消息也显示最早交付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20架苏30mkk战斗机装备的是法恩佐龙-niip公司的机械扫描雷达的一种衍生型号:n001ve。作为祖克家族的一员,祖克-mf已被选定作为俄罗斯联邦第5代先进战机的机载雷达候选者之一。
第四卷 空中战机 世界上第一种前掠翼重型轰炸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7137
ju-287,世界上第一种前掠翼重型轰炸机
容克公司的秘密战鹰——junkers ju-287篇
ju-287,世界上第一种前掠翼重型轰炸机,不仅在容克的飞机设计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研制成功,在世界航空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潮流:前掠翼战机。而它的许多设计理念更是独一无二。如今当我们关注s-37的发展的时候,希望我们还记得这个名字:ju-287。
一、 研制阶段
设计理念
容克 ju-287的产生完全是由于被动的原因。1943年一月开始,美英开始联合对德国本土进行轰炸。当时只有很少的轰炸机连队有远程战斗机护航。到了1943年中期p-51及加装副油箱的p-47大规模为轰炸机护航,德国空军为拦截轰炸机疲于奔命,战斗机损失率骤然大增。当时有将近80%的德国战斗机在西线和本土,却抵挡不住美英的“千机大轰炸”。德军制空权顿时丧失大半。
东线的情况也是如此。1943年下半年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德国空军丧失了在东线的战略制空权,且只有20%的德战机留在东线,bf110、ju88以及do217等重要的轰炸机撤离东线,加上苏联空军大量装-5和yak-9,使得对苏联境内的轰炸变得极为困难。战争进行到这时,再也看不到德国空军he111机群的威风了。
希特勒狂想的脑袋开始琢磨着对英国及盟军据点的打击新方法。在诺曼第登陆后的第六天,v1和v2相继发射成功对英国及安特卫普实施飞弹攻击。但由于当时的制导技术落后,偏航现象严重。希特勒要求研制一种“能超越盟军任何一种战斗机”的轰炸机,ju-287由此诞生。
a 前掠翼设计
前掠翼设计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都是一个大胆且风险性极大的设计,所以只在少数的高空高速战斗机上使用。大家熟悉的俄罗斯s-37以及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的x-29验证机就是採用前掠翼设计的为数极少的成功例子。而f-16在研制时也提出了一个前掠翼方案,甚至在ju-287研制的同时,亨克尔公司也为国民战斗机计划(volksjaeger)设计了一种前掠翼he-162,即he-162d型,但这两个计划后来都不见下文。
ju-287在最初设计时採用的是后掠翼设计,但由于后掠翼设计使得飞机在低速时稳定性较差,这样必然影响轰炸机的投弹精度。不仅如此,后掠翼的种种问题都使得汉斯•沃克小组放弃了这个决定这个问题就是速度。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当垂直于机翼前缘的气流速度接近音速时,机翼上表面局部气流将超过音速,而出现激波。有激波就会有波阻,同时会引起激波后面的气流分离,使飞机的阻力急剧增加,且变得难以驾驭,就象出现了一道无形的障碍,即所谓“音障”。对于平直翼飞机来说,垂直于机翼前线的气流速度等于来流速度(或飞行速度),飞机 的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肯定产生微波, 使飞机阻力剧增,而无法突破这一障碍。后来出现了后掠翼,加上喷气发动机的问世和成功应用,才使飞机突破“音障”实现超音速飞行。这是因为影响机翼产生升力和导致出现局部激波的,主要是垂直于机翼前缘的气流速度。按照速度向量的分解法则,对于后掠翼来说,来流速度(或飞行速度)可分解为垂直机于翼前绿的速度分设(vcosx,简称垂直速度)和平行于机翼前线的速度分量(vsinx,简称平行速度)。垂直速度明显小于来流速度,所以后掠翼可以推迟激波的产生,只有在飞行速度更大时才会出现微波。此外,即使出现激波.后掠翼还有减弱微波强度和降低波阻的作用。因此,现代战斗机、攻击机和高亚音速旅客机都广泛採用后掠翼。后掠翼的最大缺点是由于平行速度的影响,使流经机翼的气流往外倾斜,产生从里往外的展向流,使得机另外侧特别是翼尖后缘附近的附面层加厚,容易出现气流分离。而这里正好是飞机的重要操纵面副翼的所在位置,因而它将影响副翼的操纵效率,严重时还会使飞机自动滚转和上仰,及至危及飞行安全。为了克服后掠翼的这一缺点,常採用翼刀、机翼前线锯齿和缺口等措施采进行补救。
第362页
对于前掠翼来说,流速度也可以分解为垂直和平行两个速度分量,其垂直速度分量必然小于来流速度,因此前掠翼与后掠翼一样也有延缓激波产生.减弱微波强度和降低波阻的作用6)但是,前掠翼酌平行速度分量,不是从里往外,而是从翼尖流向翼根方向,因此前掠另飞机在大迎角时气流在翼尖甚至是大部分外翼段都不容易分离失速.这对于改善飞机的升力特性,提高副翼的操纵效率都是大有好处的。当然,由于从外往里的展向流的作用,使前掠翼的翼根处容易分离失速,对此只要在前面安装一对鸭式前翼就很容易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因为,在较大迎角飞行时鸭式前舅会向后拖出两个翼尖涡,正好流经两侧的翼根处,它可以将即将分离或已经分离的翼根表面的气流带走,使翼根的流动状态得到改善。前掠翼的问题不在于此,主要在结构上因要求过高而难以解决。由于机翼前掠后,结构形式上,本身就使机翼的抗弯扭能力减弱,加上在气动力的作用下,使外翼向前上方弯扭,迎角增大;迎角增大后,升力增大,又使外翼向上扭转得更厉害;如此恶性循环,直到使机翼扭转折断。这种现象就称为气动弹性发散。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增加机翼的抗弯扭刚度,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机翼结构重量的增加,以致完全抵消了採用前掠翼所带来的好处。而汉斯·沃克小组通过对机翼的结构和弹性变形方面作了成功的改进,使得飞机的静稳定性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上述的问题。
b 4-6台发动机分布
ju-287v1型採用4台jumo 004m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平行安装,两台布置于前机身两侧,另两台置于翼下,到后期v2及v3型则又增加了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v2型前气原本计划使用4台heinkel-hirth 011a型发动机,后改用6台bmw 003a-1型全部置于两侧翼下,而v3型又改为前机身下挂两台,两侧翼下各挂两台。
ju-287的发动机布局非常的少见而又给飞行带来了极大的好处。4-6台发动机分布保证了飞行速度,前机身的两台发动机工作减轻了机翼挂载喷气发动机时的压力,而前掠翼设计减轻了发动机喷口处高速气流对其他发动机的影响,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每台发动机的效率,更重要的使得飞机稳定性有了提高。而实际上效果也极佳,ju-287在5000米高度的最大速度达到864千米/小时,跟me-262a-1a型不相上下,比p51-d高出了161千米/小时;爬升率也达到6000米/10分钟。
二、原型机阶段
在ju-287v1定型之前,设计小组提出了诸多的设计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有前掠翼机后掠翼设计,甚至在发动机的布局方面也是五花八门,包括以下各种设计方案:
ef55:前掠翼设计,无发动机,为前掠翼研究机;
ef56:传统的后掠翼设计,未设计发动机,后掠翼研究机;
ef57:v型翼,未设计发动机;
ef58:前掠翼设计,翼尖为椭圆形,发动机挂在翼下;
ef59:机身略同于ef58,前机身加挂两台发动机;
ef66:前掠翼角增大,翼下挂两台发动机;
ef67:前机身挂两台发动机;
ef68:发动机挂载研究机;
ef116:后掠翼研究机;
ef122:最后期型;
ef125:近似于ju287v3设计。
最后期型的ef122拥有和ju-287v1型相同的动力学配置,但最后发展为ju-287的却是ef125。
ef125已经相当接近于ju-287系列,但翼下仅挂两台容克jumo012或bmw018发动机,翼展为19.40米。
原型机v1
v1原型机可以说完全是拼凑出来的。在ef122方案定型后,设计小组迫不及待的要测试ef122的机翼设计,于是v1型应运而生。
v1原型机性能诸元:
机身 亨克尔he-177a-3
机尾 容克ju-188g-2
前起落架 b-24
主起落架 容克ju-352
乘员 3人
发动机 4台容克jumo 004b-1(后加装4台瓦尔特walter hwk109-502发动机)
全重 17820千克
全长 18.30米
高 4.70米
翼展 20.11米
最大速度 7000米高度 560千米/小时
ju-287v1採用的容克jumo 004涡轮喷气发动机性能:
rlm标准型号 推力: 重量: 转速:
109-004b 900 kg (1984 磅) 745 kg (1588磅) 8700 转/分
109-004c 1015 kg (2238磅) 720 kg (1588磅) 8700转/分
109-004d 1050 kg (2315磅) 745 kg (1588磅) 10000转/分
109-004h 1800 kg (3970磅) 1200 kg (2646磅) 6600转/分
109-012 2780 kg (6130磅) 2000 kg (4410磅) 5300转/分
109-022 4600 ehp 2600 kg (5733磅) 5000转/分
设计之初,ju-287v1同ef122一样都只安装两台jumo004在翼下,但试验机庞大的身躯使得发动机提供的起飞能量相形见绌,于是设计小组在原先基础上在前机身驾驶室下加挂两台jumo 004,但提供的动力仍然太小,无法正常起飞,于是便在每台发动机下方加挂一只“豆荚”(pod)——瓦尔特 walter hwk109-502火箭发动机。这四台火箭发动机提供了足够的起飞动力,而在起飞后便将其丢弃。
ju-287的驾驶舱採用当时很流行的全花房式,使得驾驶员及领航员的视野非常清晰,不过也降低了此处的防御力。在“花房”的上方可以看到两个为乘员准备的通风窗。
第363页
原型机v2及v3
由于在试飞中发现前机身下悬挂之两台发动机之后产生的启动发散问题会造成飞机在飞行中前机身不稳定,使得机体在飞行中不自主地向下微微俯冲,专家小组将前机身地两台发动机移至翼下,解决了该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原型机v2。
起初,设计小组有用heinkel-hirth 011a发动机代替jumo 004的想法,主要是jumo 004的推力太小,甚至无法达到起飞的要求。
由于盟军对heinkel的厂房进行的轰炸,heinkel-hirth 011a的供应源头被切断,设计小组无奈换用bmw 109-003型发动机,并将原定的4台发动机增加为6台,呈三角形挂于机翼下。
ju-287 v2 性能诸元:
机翼面积: 58.4 平方米
全长: 18.06 米
高: 5.40 米
空重: 11 990 千克
起飞质量: 31 230 千克
发动机: 4 heinkel hes 011-a (后装bmw109-003a)
推力: 4 x 1300 kgp
速度(7000米高度): 885 千米/时
巡航速度: 800 千米/时(8000米)r
巡航高度: 14 000 米
最大速度持续时间: 5. 42 分钟
武器装备: 4000 公斤炸弹
原型机v3:
由于汉斯•沃克设计小组以及他本人还有在流水线尚未装配完成的v2原型机于1945年初在佩纳明德被苏军俘虏,所以v3也并没有完成,而是一起被缴获。虽然v3仍然在流水线上,但已经被定为ju-287的量产型,即ju-287a-0型。
v3型的组装是在苏联完成的,但设计小组早在设计出台时已经将其定型。预生产的a-0型设计沿用v2的设计,但将每个翼下的一个发动机又移至前机身的驾驶室下方,且设计小组对机翼的结构也进行了一些改进,这样发动机的移前不会导致v1型的气动发散的问题了。
v3即a-0型三视图
三、被俘前的试飞阶段
1944年下半年完成装配任务的ju-287v1原型机在8月份运离原容克斯公司的试飞基地所在地,运往波罗的海的佩纳明德试验场,这个可以说是德国秘密武器的摇篮的地方,曾经测试了v1、v2飞弹以及me163和he177等秘密机种。之所以改变试飞基地,一是由于dessau的试飞机场跑道太短,无法供应喷气式飞机的起降工作,更何况是ju-287这12吨重的大怪物。另外由于在1944年4月,一架英国皇家空军蚊式战斗机在侦查中拍摄到了ju-287在容克斯公司试验场里的照片,招来了英国人的浓厚兴趣,为了避免原型机遭损坏或者被俘,只好将原型机运往莱比锡,之后的v2和v3的装配和测试工作也在那里进行。
1944年8月16日,空军上尉齐格菲•霍茨鲍尔在莱比锡的布兰迪斯机场驾驶ju-287的v1原型机开始了第一次的测试飞行。第一次的试飞并没有出现什么严重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成功。襟翼的操作很灵便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在转弯时副翼变得不太好控制,幸好降落很舒服也很稳定。
之后到了测试前掠翼的空气动力设置的试验。高空飞行相当的稳定,可以说坐在上面就如同坐在“空中巴士”中,但是到了低空问题就出现了。在时速为404英里的低空,出现的气动发散问题,机身开始震动,拐弯时舵效降低,飞机保持俯冲状态且较难改变姿势。经过多次尝试都无法解决问题的奇格菲无奈只好着陆,着陆也採用了一种新式的减速方法——减速伞减速。
经过多次的试飞测试,证实将机身前部的两台发动机移至机翼前端可以有效的改善启动发散造成的静稳定性差的问题,并且可以保持飞机在高速低空的平衡性,于是一种高速型ju-287原型机出现。
装备全套设备的ju-287v2型在最后调试阶段夭折了,1945年,v2还有在研制中的v3-v6型图纸以及汉斯•沃克小组统统被苏联军队俘虏,而v1型也在1945年的苏军进攻中被毁。
1944年8月后在莱比锡设计的原型机:
v2 原型机完成,未进行试飞
v3 原型机未完成
v4 v3衍生型
v5 v3衍生型,机尾装备一门双联装mg131自动炮塔
v6 v3衍生型
四、被俘后的设计阶段
在占领佩纳明德和dessau以后,苏联人并没有因为v1型的损毁而悔恨并停止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在dessau,苏军完成了v2的装配工作,并且制造了v3型(当然是在汉斯•沃克小组的配合之下)。并且于1945年夏进行了试飞。
汉斯•沃克设计小组虽然成了苏联人的阶下囚,然而仍然在为苏联设计一系列ju-287型的衍生机种。之后,在苏联人的监督之下,德国工程师巴德将ef131计划推进了日程。
1946年8月ef131原型机的第一次试飞准备完毕。但是就在试飞开始之前,苏联人却将全部设备移至苏联境内的podberesje继续进行,此举也是出于对西方保密的目的。之后,在1947年5月23日在苏联stakhanovo机场,德国飞行员保罗•朱格勒进行了ef131的第一次试飞。然而仅仅过了1年,1948年6月苏联方面突然停止了ef131的发展,由于文献记载甚少,终止原因已无从考证。
之后又相继推出了两种机型:ef140和ef132。
ef132的模型在dessau完成。与ju-287的设计相反,ef132採用了传统的后掠翼设计,6台发动机排列成一排安装在机翼根部的后部,而机舱採用了ju-288的设计。ef132的设计日后成为了苏联大型飞机的典型设计,如mya-4 bison 野牛。但是在第一架原型机开始制造之前,ef132计划也无故夭折了。这成为了ju-287系列在dessau设计的最后机型。
第364页
ef140是基于ef131的设计。ef140採用了ef131的机身,并且装备了两台苏制发动机:mikuline am01。之后在1948年9月30日进行了第一次的试飞。
其中的一种机型后来发展成ef140r,但是由于气动发散问题造成的剧烈震动无法避免,最终数量方面停止了ef140型的研究。
之后在podberesje进行的各型的开发工作由于当时的军事机密已经变得非常难以考证,但可以知晓的一点是,1951年5月,苏联方面出台了ju-287系列的最后一个正式期型:ef150。
在这架原型机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到ju-287的身影。机翼採用传统的后掠翼,并且採用了许多新型设计:t形尾翼,机翼尖端安装平衡轮,并且安装两台苏制lyulka al-5引擎。从ef150的整体设计已经可以看到日后苏联50年代到70年代战斗机及轻型轰炸机的影子。
ef150的两架原型机于1951年到1952年相继开始制造并进行了测试。但不幸的是,图波列夫 you-16的生产取代了ef150,1952年ef150进行了最后的测试后推出了历史舞台。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种前掠翼喷气式轰炸机成为了航空史的一页,但它为后来航空事业发展期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为喷气式和前掠翼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
第四卷 空中战机 捷克“维拉”宣告隐形并非无敌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2247
“雷达怪杰”捷克“维拉”宣告隐形并非无敌
世上没有万能的矛,也没有万能的盾。隐形武器不可一世之时也是其神话破灭之日。请看——
近年来,捷克的“维拉”系列被动雷达一直为媒体所关注。在防空雷达中,如果说传统的主动(有源)雷达是明哨的话,那么新型的被动(无源)雷达就是暗哨。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捷克泰斯拉军工厂研制的“维拉”-e就是被动雷达中杰出的代表。
“雷达怪杰”受领绝密任务,反其道而行之创造“了不起的发明”
“塔马拉”和“维拉”-e被动雷达是捷克人弗·佩赫发明的。20世纪60年代初,弗·佩赫在泰斯拉军工厂任雷达设计师。他思维与众不同,在技术上迭出奇招,人称“雷达怪杰”。他的表现引起苏联方面注意。泰斯拉军工厂曾接受一项绝密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能够发现美国雷达制导飞弹的雷达系统。起初人们认为这项艰难的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雷达系统,但是弗·佩赫却迎难而上。传统的主动(有源)雷达是靠发出电磁波来探测目标的,而弗·佩赫反其道而行之。他要搞被动雷达,即探测雷达本身不发射任何电磁波,只靠接收目标发出的电磁波来锁定和跟踪目标。经过3年半不懈的努力,弗·佩赫终于在1963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被动(无源)探测雷达,取捷克语“对照探测”一词的缩写,命名为“科帕奇”。这种雷达能迅速地探测到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活动的两台机动雷达,还能准确地显示这两台雷达的活动情况,使来测试的苏联专家大喜过望,称赞弗·佩赫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此后,弗·佩赫一发不可收,相继于1979~1998年研制成功“拉莫那”雷达、“塔马拉”雷达和“维拉”雷达。专家们习惯称它们为“维拉”系列被动雷达。
f-117a隐形神话破灭,“雷达怪杰”进入美国怀中
当初弗·佩赫研制被动(无源)雷达的目的是探测雷达制导飞弹,但让其大放异彩、声名远播的却是它竟能成功地探测到隐形飞机,成为隐形飞机的克星。在1999年3月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中,一架美国f-117a战斗机倚仗先进的隐形性能有恃无恐单机飞进。当它快飞到贝尔格勒上空时就被南军“塔马拉”雷达探测到和锁定住。南军地空飞弹部队果断发射两枚老式萨姆-3型飞弹,一举将它击落在贝尔格勒以西40公里的布贾诺伏契村附近。“塔马拉”雷达打破了隐形飞机不可发现的神话。欢庆的南军民在f-117a残骸上举起嘲讽的标语:“对不起,我们不知道你是隐形的!”
f-117a折戟令美国大为震惊。起初美国不相信f-117a会被“塔马拉”雷达截获,于是派专家专程赴捷克探询弗·佩赫。弗·佩赫十分自信地告诉他们:“塔马拉”完全具备捕捉隐形飞机的本领。美国人突然意识到眼前的这位其貌不扬的“雷达怪杰”是无价之宝,便请他移居美国。当年华约的“英雄”如今成了当年对手的“家里人”,真让人感嘆世事变迁的无情。
“维拉”-e堪称被动雷达中最杰出的代表,但也有自己的“阿喀硫斯之踵”
“维拉”-e是“维拉”系列被动雷达中最新和最先进的。它是一种战略及战术电子情报和被动监视系统,用于对空中、地面和海上(舰艇)目标的探测、定位、识别和跟踪。它自身不辐射电磁信号,而是藉助外部非协同式的辐射源来进行探测和定位。主动雷达难以对付空中隐形目标,而“维拉”-e雷达系统则眼尖耳灵,能够探测到目标发出的哪怕是微弱、短暂的电磁信号,即刻让目标在雷达屏幕上原形毕露。
第365页
“维拉”-e整套系统由4个分站组成:电子战中心即分析处理中心位于中央地带。另外3个信号接收站则分布在周边地区,呈圆弧线形布局,系统展开部署后站与站之间距离在50公里以上。
信号接收站使用重型汽车运载,具有灵活部署的优点,其下一步发展是能够在飞机和舰船等平台上使用。接收天线的支架竖起时高17米,占用空间9米×12米,最快时3个人在一小时内即可将天线竖起,并进入监视状态。天线的外形为圆柱体结构,能耗低,可靠性极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2000小时,运行时可抵御30米/秒的风力。电子战中心部署在箱式汽车内,拥有完整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以及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
“维拉”-e雷达系统可同时探测和跟踪200~300个空中、地面或海上目标,对空探测时最大作用距离450公里,并生成可识别的空中图像。“维拉”-e系统利用电磁信号抵达时间差定位技术(tdoa)对目标位置实施精确测定和跟踪。由于这种定位技术不要求目标信号源和接收站之间的同步,因此在误差环境下性能优越。“维拉”-e系统进入监视状态,分布在前沿的接收站捕捉到目标电磁信号后立即把信号传送到电子战中心。中心利用多站定向交叉等方法测出目标的位置。目标的高度则由捕获信号的接收站来确定,从而对目标进行3坐标定位。
“维拉”-e雷达不仅具有优越的反隐形性能,而且由于其自身不辐射任何电磁波,因此可免遭敌方电子干扰和摧毁,生存能力较强。无源雷达系统省去了昂贵的高功率发射机、收发开关及其相关电子设备,使系统制造和维护成本大大减少,全寿期费用较低,并可全天候和全时域有效工作。然而,如果来袭目标保持电子发射“静默”,不提供发射信号,无源雷达也就失去探测功能,这就是它的“阿喀硫斯之踵”。所以世上没有万能的矛,也没有万能的盾。
第四卷 空中战机 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966
俄军装备首架苏-34“鸭嘴兽”第四代战斗轰炸机
目前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飞机制造者们正在执行一项新的国家订货--为俄空军生产苏-34“鸭嘴兽”第四代战斗轰炸机。俄研制人员表示,该战机同时具备了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性能,其他国家还没有与其相当的产品。预计首架苏-34将于今年年底装备俄空军部队。不过专家们指出,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家能否长期採购苏-34。
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副总经理尤里·古托夫表示,现在工人们正在抓紧为空军生产首架苏-34。据悉,试验型的苏-34在一年前交付军方试飞,在数百个小时的飞行试验中,所有人都对其优异性能表示了肯定。
尤里·古托夫指出,研制人员和军方都称赞新机的性能优异,并且这一点已在国家试验中得到了证实。
由于苏-34的许多参数仍处于保密状态,因此古托夫并未透露太多的信息,只是称该机为一种多用途战机,既能够使用飞弹等武器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也可开展有效的空中格斗。
装配员维克托·伊佐托夫表示:“苏-34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战机,集中了大量先进的技术成果。”
目前共有约40名专家在从事首架苏-34的组装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据介绍,苏-34的机载设备中集成了卫星导航系统、经过改良的通讯系统和强大的机载雷达。
考虑到有大约6000人在从事与苏-34相关的工作,因此国家长期订购这种新型战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但可以维持工厂平稳地生产,又可为部队提供一种新型的作战系统。
按照俄罗斯空军的计划,苏-34将用于替换老式的苏-24强击机。预计首架苏-34将于今年年底装备俄空军。
作为世界上最早採用前翼构型的对地攻击机之一,苏-34採用了al-37fu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加力推力达142.2千牛,推重比为8.7,其最大起飞重量达44.5吨、载弹量12吨。苏-34外挂点有12个,可挂带中、远距离对地、对空飞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经改装还可携带最先进的空射巡航飞弹,可对数千公里之外的敌目标实施精准打击。为满足长途奔袭的需要,苏-34座舱左前方设有空中加油头,经一次加油航程可达7000公里,再加上巡航飞弹的射程,苏-34一跃成为一种令人生畏的战略飞弹攻击平台。
第四卷 空中战机 个性化机载头盔瞄准显示器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425
澳大利亚公司推出个性化机载头盔瞄准显示器
[法国《宇航防务》2005年3月17日报导] 日前,adi公司宣布将为澳大利亚陆军“虎”式武装侦察直升机提供最先进的“个性化”头盔瞄准显示器(hmsd)。根据合同,adi公司将为22架“虎”式武装侦察直升机的飞行员提供类似于面罩的“个性化”头盔显示器,以及包括多功能显示器在内的全部航空电子设备。这种头盔显示器的特点是能够通过客户定制的方式完成,其制作流程为:首先对飞行员的头部进行扫描,然后再制作头盔衬垫。这样制作出的头盔不仅使得飞行员更加舒适,而且使得系统具有更高的精度。
“个性化”hmsd能够显示直升机驾驶员需要的所有导航、飞行和武器信息,为其特工很大的帮助。这种新的技术来自法国泰勒斯公司(adi公司的股东之一)。adi公司负责hmsd部分零件的生产,同时还负责整个系统的集成和测试工作。adi公司对这种“个性化”产品在亚太地区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来源:国防在线
第366页
第四卷 空中战机 飞行课堂:舰载飞机的着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3050
飞行课堂:舰载飞机的着舰
舰载机有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机,这里要谈到的舰载机着舰是指固定翼飞机。大家知道,舰载飞机的起降主要以航空母舰为基地,那么它就需要适应航母这个海上“移动的陆地”。在此,拟通过对舰载飞机着舰过程与陆基飞机着陆过程的分析比较,一窥舰载机着舰的突出特点,以及整个着舰过程对各种主要相关结构、装置、设施的特殊要求。
“移动的陆地”
说到舰载机,我们不妨先简单谈谈航空母舰。航空母舰出勤时,是一个海上六自由度运动的平台,它不仅在海平面上作平面运动,而且在海浪的作用下还会产生纵向和横向的摇动以及升沉运动。航母上的大气紊流情况也比较复杂,除了陆地机场通常存在的大气紊流以外,由于航母庞大的舰体以及自身的运动还会在舰首产生上洗气流,并在舰尾处形成较强的公鸡尾状的尾流。另外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航母虽然庞大,但是可供舰载机起飞、着舰的跑道长度是很有限的。目前世界上大型的航母甲板总长度也不过 300多米,而能够提供舰载机起飞、着舰使用的只有其中的100米左右。如: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首舰尼米兹号航母,该舰长:332.1米,宽40.8米;飞行甲板长338.8米,宽76.8米。
危险性和复杂性
飞机的起飞着陆通常是事故多发状况,而舰载机的着舰比陆基飞机着陆还具危险性和复杂性。首先,舰载机着舰进场速度小,受舰上扰流因素影响相对较大,客观上使得舰载机轨迹稳定性变差。然而舰载机着舰条件要求反而相对苛刻 (如前所述:着舰可用甲板长度有限,作为着舰平台的航母自身是六自由度运动体,以及出舰海上作战的技战术要求等),恰恰又要求飞机进舰下滑时的轨迹稳定性比陆基飞机还要高,这个矛盾对舰载机初期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制约。60年代以前,舰载机着舰的事故率是很高的,以后随着着舰下滑引导技术及其它辅助着舰技术的发展,事故率才有所下降,但相比陆基飞机着陆事故率仍然较高。舰载机在下滑着舰时,对垂直平面内下滑航迹控制要求很高,而气流、海面状况等一些客观不确定因素;航母着舰引导、飞行员驾驶等也存在主观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导致航迹控制不当而未能在预定着舰点着舰,这将可能直接导致着舰失败,甚至引发严重事故。而陆基飞机的着陆,由于跑道是静止的且跑道长度余量通常较大,因此对着陆点的控制 要求不像舰载机着舰那么严格。
起落架以及机体结构
由于航母着舰区长度的限制和舰载机着舰下滑过程中对下滑跟踪角和下滑航迹的严格控制,它採用的是无平飘且固定下滑角的着舰方式。在这种着舰方式下,飞机着舰的下沉速度要比陆基飞机大得多,引发撞击式着舰(也称硬着舰)。接着,为了强制飞机在50米~70米距离内迅速减速制动,需要通过安装在机体尾部下方经过特殊设计的拦阻挂钩,拉住横置于航母跑道甲板上的拦阻索,利用拦阻力来强行制动。着舰瞬间的撞击载荷、拦阻索强制制动载荷特点与陆基飞机着陆受载有差异较大,使得舰载机的起落架以及机体结构,特别是与起落架安装密切相关的结构都需要根据这些客观条件进行重新设计。通过以上介绍,不难看出舰载机下滑着舰和舰上制动,与陆基飞机平飘下滑着陆以及靠阻力伞和剎车制动有很大区别。
进舰过程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现将舰载机一般的进舰过程描述如下:飞机从舰尾方向进入,在距离舰尾3700m(2海里)左右,450m高度上,以550~650km/h 的速度由航母右舷通过;在速度为220~280km/h时,放下起落架和襟翼, 180°转弯后,由航母左舷通过;在距离舰尾1850m(1海里)左右时,180°转弯后对准跑道,最后45°时距离舰尾 900m左右(约0.5海里),然后在助降系统导引下沿着标定的下滑通道着舰。舰载机进舰下滑是不像陆基飞机那样有固定参考点,而是只能以活动平台上的助降标志作为调节油门-迎角的参考。下图所示为着舰下滑过程中,飞机相对航母预定触舰点空间方位变化过程。当飞机匀速直线下滑和航母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二者的连线是铅垂面内的一系列彼此平行的直线,跟踪角φ为常数。
助降系统
这里提到的助降系统是指“目视光学助降系统”,通常称作“菲涅耳 (fresnel)透镜系统”。该系统的突出特徵就是能发出直线性极好的拄形光束,只有在空间的某一特定角度才能看见该光束,因此它能为舰载飞机指示正确的下滑航迹。“菲涅耳(fresnel)透镜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考有关资料介绍,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实际上,从助降系统的发展历史来看,“菲涅耳(fresnel)透镜系统”已经是第二代的助降系统装置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反射式光学助降镜”是第一代的助降系统,有趣的是它竟然是在生活中的一个偶然机会中激发灵感而发明的。20世纪60年代,舰载机的速度逐渐加快,反射式助降镜越来越难以适应飞机着舰的需要,迫使人们研制新的助降装置,于是有了“菲涅耳(fresnel)透镜系统”的问世。随着科技进步和助降理论的成熟,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三代的助降系统已经面世,并率先在美国海军投入装备使用,这就是“全天候电子助降系统”。这种助降系统通过装设在航空母舰上的精确跟踪雷达,测得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的实际位置和运动情况,将这些测得的参数输入舰载计算机中心,得出舰载机正确的着舰位置,并将舰载机的实际位置和正确位置在计算机中心进行比较,然后发射到舰载飞机的终端设备内,指令舰载飞机的自动驾驶仪自动修正误差从而准确着舰。这样,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雾天,舰载飞机都能以几十秒的间隔不断地降落到狭窄的航空母舰甲板上。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实际进舰着舰过程中,目视着舰仍然不能完全被替代,舰载机飞行员同样需要具有目视着舰的技术能力,以适应各种未知情况。所以,有一些细节还是值得一提,比如说舰载机的对中。
第367页
对中
所谓对中,就是舰载飞机在进舰下滑直至着舰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对准甲板跑道的正中轴线,否则就可能在降落后撞上甲板上的其他建筑或停放在跑道旁的其他飞机。还由于通常航母的飞行甲板均设计成从舰尾到舰首靠航母左舷一侧,与航母轴线形成一个向外的夹角,在舰载机下滑接近舰尾的过程中,由于航母不断的向前行进,造成待降的甲板跑道随着航母运动而不断向右前方平移。所以,飞行员在初次对中成功后,还要在降落前的下滑过程中根据跑道的平移情况,将飞机航向不断向右修正,保证航向始终尽量对准跑道中线,直到舰载机安全降落在甲板上。
“逃逸复飞”
即使有了如此这般的各种措施和设备来辅助着舰,相比而言,舰载机着舰仍然较陆基飞机的着陆风险系数要大。
而且即使正确着舰,还需要在飞行甲板上通过拦阻索在50~70m内有效制动,整个着舰过程才算成功。于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着舰安全性,舰载机着舰程序中还设计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舰载机的“逃逸复飞”。比较陆基飞机的着陆复飞机动,“逃逸复飞”是指制动挂钩挂拦阻索失败后,飞机的复飞机动。从运动学角度来看,逃逸复飞机动是一种初速度(该初始速度应取着舰下滑过 程末端,舰载机与航母的嚙合速度)不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如要舰载机安全复飞,要求舰载机能在规定的甲板长度内加速到安全离舰速度,重新起飞后再谋求下一次的安全着舰。综上所述,舰载机的着舰是一个建立在机舰适配性上的综合过程,与陆基飞机的着舰有着显着区别,是一个始终贯穿舰载机设计、使用甚至改进的重要一环。
第四卷 空中战机 波兰m28海上巡逻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197
今年3月初,越南空军向波兰pzl公司增购了第二批10架m28“空中卡车”。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海军和警察部队也购买15架这种飞机。m28“空中卡车”是种什么样的飞机呢?
m28“空中卡车”是安-28的改装型。安-28本是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多用途飞机,主要用于遂行运输、森林巡逻和空中救援等任务。1975年4月预生产型首飞。1978年2月,苏、波两国政府商定由波兰负责安-28飞机的批量生产。
m28“空中卡车”机长13.1米,高4.9米,机翼面积39.72平方米。动力系统为两台波兰制造的格鲁申科夫设计局研制的tvd-10b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706千瓦,巡航速度(高度3000米)337公里/小时,最大航程 1400公里。最初出厂的m28是运输机,随后在运输机型的基础上,对机体略作改造,加装海上监视、指挥及控制系统等,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功开发出 m28海上巡逻机(mpa),除装备波兰海军外,还出口国外。越南和印尼购买的便是这种海上巡逻机。
m28海上巡逻机用于海上侦察和监视,相当于一架小型海上预警机。其机载核心设备是波兰电信研究所(pit)研制的msc-400机载海上监视、指挥和控制系统。msc-400系统由ars-400机载雷达系统s-400指挥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ars-400为脉冲压缩雷达有效探测距离5~160公里,可跟踪多达100个目标,还具有反电子干扰能力。尽管无法与美国p-3c “猎户座”那样的大型海上巡逻机相比,但m28仍具有较强的海上监视能力,一次出动可连续执勤5小时。据波兰技术人员介绍,m28除可监视和跟踪水面舰艇外,还可探测到水下的潜艇并对其进行定位。m28海上巡逻机的机组人员共有6人,其中2名飞行员、1名随机机械师和3名系统操作员。
2003年10月,越南与波兰“普罗福斯”装备出口管理公司签署合同,订购12架 m28运输/巡逻机,其中10架为海上巡逻机。越方随即派出11名飞行员及6名地勤人员赴波兰pzl公司接受为期4周的训练。今年1月,越南空军正式接收了首批两架m28海上巡逻机。按照合同,首批12架将在2007年初交付完毕,第二批10架从2007年中开始交付,波兰方面将向越南提供m28飞机的数据链和一定数量的岸基控制站。波兰政府在2004年2月向印尼提供1.3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从波兰公司购买飞机等军事装备。同年5月,印尼国防部长宣布,印尼海军计划採购11架m28,其配置与越南空军购买的相同。引进m28将大大提升越南空军及印尼海军的海上侦察和监视能力,组构两国的海上侦察监视体系。
m28单价在400万~500万美元间,价格低廉,又具有良好的作战性能,市场吸引力优势明显。看来,波兰乘m28“空中卡车”进入东南亚武备市场已有了一个顺利的开端。
第四卷 空中战机 “斯纳布”68航空火箭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1148
基本情况
该弹是法国原汤姆逊-布朗特军械公司(tba)、现tda公司研制的空空/空地两用标准机载火箭弹,5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1955年投入批生产,1977年开始研制其第二代型号——“多标枪”(multi-dart)68,广泛装备法国各型作战飞机,并向国外出口。到1990年总共生产了300多万枚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68mm和100mm口径“斯纳布”(sneb)系列各型火箭弹。
结构和性能特点
单页
该弹由引信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6翼片摺叠式稳定尾翼装置组成。其结构和性能与美国70mm口径“巨鼠”火箭弹相当,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第一代航空火箭弹。该弹採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型号为25f1b和25h,长度620mm。该弹採用多种类型的战斗部,与之配用的引信为压电引信,并有加速度计起动的钟表定时引信,保证发射时的安全。1986年重新编号的“斯纳布”(sneb)68系列现役型号的主要性能如下:
第368页
253型採用23型高爆反坦克战斗部和25f1b固体火箭发动机,全弹长/重分别为910mm/5kg,战斗部破甲厚度400mm。该型适用于固定翼作战飞机。
256eap型採用26p型爆破杀伤战斗部和25f1b或25h固体火箭发动机,全弹长/重分别为910mm/6.2kg,战斗部生成破片数目400。该型适用于固定翼作战飞机和武装直升机。
259l型採用电子干扰箔片和多频段诱饵战斗部和25f1b或25h固体火箭发动机,全弹长/重分别为1170mm/6.2kg。该型适用于固定翼作战飞机和武装直升机。
253.3xf2型採用隋性训练战斗部和25f1b或25h固体火箭发动机,全弹长/重分别为910mm/5kg。该型适用于固定翼作战飞机和武装直升机。
252.5xf3型採用标志训练战斗部和25f1b或25h固体火箭发动机,全弹长/重分别为910mm/5kg。该型适用于固定翼作战飞机和武装直升机。
该系列火箭弹的射程随攻击包线不同而变化,通常为1~4km。若载机以927km/h速度对飞弹发射阵地在2km距离处发射4发带高爆战斗部的火箭弹,则在发射后2.5s即可命中目标,战斗部爆炸生成的破片散布宽度达500m。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68mm
最大射程1~4km
最大速度m2.5
全 弹 长910~1170mm
全 弹 重4.3~6.2kg
战 斗 部0.8~3kg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翼装置8翼片摺叠式
翼展240mm
引信装置触发引信
发 射 器matra/tda各型发射器
第四卷 空中战机 “斯纳布”37航空火箭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387
基本情况
该弹是法国原汤姆逊-布朗特军械公司(tba)、现tda公司于50年代初期,为法国轻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攻击地面目标研制的小型空地火箭弹。因其杀伤威力有限,已由较大口径的sneb68/100所取代。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由引信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6片摺叠式稳定尾翼装置组成。其结构和性能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第一代航空火箭弹,其设计目的是用于杀伤地面有生力量,但其口径小、威力有限,攻击地面目标的效能不高。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37mm
最大射程0.6km
最大速度m1.47
全 弹 长525mm
全 弹 重1.02kg
战 斗 部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翼装置6翼片摺叠式
引信装置触发引信
发 射 器matra361
第四卷 空中战机 c-25-oфm航空火箭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599
基本情况
c-25-oФm是前苏联/俄罗斯的新一代大口径空地航空火箭弹,装备对地攻击飞机,用于摧毁各种地面目标和杀伤有生力量。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的结构特点,一是战斗部比弹体要粗,分别为340mm和266mm,以增大破坏威力;二是出厂交付时火箭弹与一次使用式发射器合为一体,便于火箭弹的贮存和运输。该弹的尖头厚壳杀伤爆破穿甲型战斗部,利用高速侵彻作用,可穿透混凝土和钢板的厚度分别为800mm和6mm,并可穿入土层厚度为2m的飞机掩体。该系列火箭弹採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动力飞行时间为1.95~2.86s。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340/266mm(c-25-oФm,战斗部/弹体)
420/266mm(c-25-o,战斗部/弹体)
射程2~3km
最大速度550m/s(c-25-oФm)
540m/s(c-25-o)
全 弹 长3560mm(c-25-oФm)
3760mm(c-25-o)
全 弹 重380kg(c-25-oФm)
385kg(c-25-o)
战 斗 部150kg(c-25-oФm)
151kg(c-25-o)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翼装置4翼片摺叠式
引信装置机械触发引信
发 射 器Пy-o-25
第四卷 空中战机 c-246航空火箭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2:00 本章字数:366
基本情况
c-24Б(s-24b)是前苏联/俄罗斯的大口径空地航空火箭弹,装备对地攻击飞机和直升机,用于摧毁各种地面目标。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在结构上与早期空地飞弹相似,弹体呈圆柱形,头部呈圆锥形,尾部装有4片固定式稳定尾翼,其结构特点是採用悬挂弹耳,像普通炸弹一样由挂弹架投放,而不是由发射筒或发射滑轨发射。由于悬挂阻力较大,仅适用于低速固定翼作战飞机和武装直升机。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240mm
射程2~3km
最大速度410m/s
全 弹 长2220mm
全 弹 重232kg
战 斗 部125kg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翼装置4翼片固定式
引信装置机械触发引信
发 射 器АПy-68
第四卷 空中战机 c-13t航空火箭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782
基本情况
c-13t(s-13t)是前苏联/锇罗斯的新一代空地航空火箭弹,装备对地攻击飞机,用于摧毁机场跑道、地下掩体、机库、舰船等坚固目标。该弹是c-13(s-13)航空火箭弹系列中的一种,即穿甲型,为其基本型c-13的改进型。按战斗部类型不同,还有c-13Д(s-13d)爆破型和c-13-oФ(s-13-of)杀伤爆破型。
第369页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採用尖头穿甲战斗部,位于头部,利用高速飞行获得的动能撞击目标,穿入目标内部,经一定延时再爆炸,可穿透混凝土跑道厚度1m,穿透一般土层厚度6m。在穿甲战斗部之后为电磁引信,其电磁铁在撞击目标时的惯性力作用下切割磁力线圈,产生电脉冲引爆战斗部。採用4喷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电点火器位于弹体中部。带套筒的稳定尾翼装置位于尾部。该系列火箭弹动力飞行时间均为1.8~2.4s。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122mm
射程1.1~4.0km
最大速度587m/s(c-13)
500m/s(c-13t)
620m/s(c-13Д)
540m/s(c-13-oФ)
全 弹 长2634mm(c-13)
2990mm(c-13t)
3100mm(c-13Д)
2975mm(c-13-oФ)
全 弹 重60kg(c-13)
75kg(c-13t)
54kg(c-13Д)
69kg(c-13-oФ)
战 斗 部23.6kg(c-13)
38kg(c-13t)
19kg(c-13Д)
32.7kg(c-13-oФ)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翼装置4翼片摺叠式
引信装置电磁引信
发 射 器Б-13Л,5管
第四卷 空中战机 c-8ko/kom航空火箭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841
基本情况
c-8ko/kom(s-8ko/kom)是前苏联/俄罗斯的新一代空地航空火箭弹,装备对地攻击飞机,用于摧毁坦克、装甲车、雷达站、飞弹发射架、停机坪上的飞机以及杀伤有生力量。该弹是c-8(s-8)航空火箭弹系列中的一种破甲杀伤型。
按战斗部类型不同,该系列火箭弹还有:c-8Аc/Аcm(s-8as/asm)带子母式标枪战斗部的穿甲型,c-8Б/Бm(s-8b/bm)穿甲爆破杀伤型,c-8-oФ(s-8-of)爆破杀伤型,c-8Д/Дm(s-8d/dm)带燃料空气炸药战斗部的燃烧爆破型,c-8t(s-8t)带串式战斗部的破甲杀伤型,c-8П/Пm(s-8p/pm)带金属化玻璃纤维箔片战斗部的反雷达型,带发烟剂战斗部的标志型c-8Ц/Цm(s-8ts/tsm),带照明剂战斗部的照明型c-8-o/om(s-8-o/om)等。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战斗部为空心装药,位于头部,爆炸时空心装药金属头罩形成金属喷流,可摧毁装甲目标,同时壳体炸裂形成大量破片,可毁伤非装甲目标和有生力量。採用压电引信,装在弹头尖端处,命中目标时压电晶体产生电脉冲,引炸战斗部。採用6喷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电点火器,位于弹体中部。稳定尾翼装置位于尾部,由6片摺叠式翼片组成,採用与弹体同一直径的套筒罩住,套筒内表面有接通发动机点火器、使其获得点火电脉冲的弹簧触点。该套筒既用于摺叠并保护翼片,又用于堵住并保护火箭发动机尾喷口。该系列各型火箭弹及其改进型的动力飞行时间分别为:0.96~1.96s以及0.5~1.2s。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80mm
射程1.2~4.0km(c-8ko/kom)
1.2~4.0km(c-8Аc/Аcm)
1.2~3.5km(c-8Б/Бm)
1.2~4.0km(c-8-oФ)
1.5~3.5km(c-8Д/Дm)
1.3~4.0km(c-8t-c)
0.8~2.5km(c-8t-В)
1.2~6.0km(c-8П/Пm)
1.8~2.2km(c-8Ц/Цm)
1.2~4.0km(c-8-o/om)
最大速度675/650m/s(c-8ko/kom)
600/570m/s(c-8Аc/Аcm)
475/455m/s(c-8Б/Бm)
670m/s(c-8-oФ)
650/605m/s(c-8Д/Дm)
600m/s(c-8t)
610/565m/s(c-8П/Пm)
650/605m/s(c-8Ц/Цm)
590/545m/s(c-8-o/om)
全 弹 长1550mm(c-8ko/kom)
1494mm(c-8Аc/Аcm)
1500/1509mm(c-8Б/Бm)
1600mm(c-8-oФ)
1660/1664mm(c-8Д/Дm)
1700mm(c-8t)
1650/1624mm(c-8П/Пm)
1570/1600mm(c-8Ц/Цm)
1660/1632mm(c-8-o/om)
全 弹 重11.6/11.3kg(c-8ko/kom)
12/11.7kg(c-8Аc/Аcm)
15.2/15.2kg(c-8Б/Бm)
11.6kg(c-8-oФ)
11.9/11.6kg(c-8Д/Дm)
13kg(c-8t)
12.3/12.1kg(c-8П/Пm)
11.3/11.1kg(c-8Ц/Цm)
12.5/11.9kg(c-8-o/om)
战 斗部 3.6/3.7kg(c-8ko/kom)
4.2/4.1kg(c-8Аc/Аcm)
7.5/7.6kg(c-8Б/Бm)
3.6kg(c-8-oФ)
3.8/4.0kg(c-8Д/Дm)
6kg(c-8t)
4.5kg(c-8П/Пm)
3.3/3.5kg(c-8Ц/Цm)
4.3kg(c-8-o/om)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翼装置6翼片摺叠式
引信装置压电晶体引信
发 射 器Б-8m1,20管
第四卷 空中战机 c-5(apc-57)航空火箭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411
基本情况
c-5(s-5)/Аpc-57(ars-57)是苏联航空火箭弹系列中口径最小、使用最广泛的标准空空/空地两用火箭弹,装有多种类型的战斗部,配用多种型号(其编号中间数字表示发射管数目)的发射器。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由引信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6片摺叠式翼片稳定尾翼装置组成。其结构和性能与美国早期的70mm口径“巨鼠”火箭弹相当,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第一代航空火箭弹。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57mm
最大射程5~7km
第370页
最大速度m1.5~1.8
全 弹 长910mm
全 弹 重3.7kg
战 斗 部重1.1kg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翼装置6翼片摺叠式
引信装置
发 射 器yБ-8-57
yБ-16-57
yБ-19-57
yБ-32-57
第四卷 空中战机 “说客”70mm航空火箭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678
基本情况
该弹是在“海蛇怪”70航空火箭弹基础上发展的更先进的航空火箭弹。1988年开始研制,1990~1992年进行飞行试验,1992年12月首次成功发射内装900支标枪战斗部的火箭弹,1995年在巴黎航展上公开展出。目前,该弹仍在研制之中。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在结构和性能上将有下列特点:
1)与“海蛇怪”70航空火箭弹完全兼容,可互换使用。
2)採用整体式复合材料弹体结构。
3)採用新型标枪战斗部。
4)採用超高速固体火箭发动机。
5)满足美国陆军低感度弹药和环境要求。
新型标枪战斗部系列可带20~90支小标枪,并装有延时引信。超高速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利用了80年代次口径spike超高速火箭弹计划中的技术,最大速度达到1220m/s, 最大射程达到16km,精度5密位(mil)。
由于该弹性能比“海蛇怪”70航空火箭弹更高,为实现与其mk60以及mk4/40发动机完全兼容、互换,研制了採用降级发动机的火箭弹型号;同时,由于发动机採用少烟推进剂,使其对发射器的发射管的污染减少,并使其飞行时的目视信号特徵减弱。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70mm
最大射程16km
最大速度1220m/s
全 弹 长
全 弹 重10.9kg
战 斗 部4.5kg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翼装置尾裙摺叠
引信装置触发引信/近炸引信
发 射 器与“巨鼠”火箭弹发射器相同
第四卷 空中战机 “赫夫尔”航空火箭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831
基本情况
该弹是在“海蛇怪”70航空火箭弹基础上发展的更先进的航空火箭弹。其名称“赫夫尔”,系“高速火箭弹”(hyper velocity rocket,hvr)英文缩写的音译。与之配套发展的“先进火箭弹系统”(advanced rocket system,ars)项目,均由美国海军负责管理,目的是取代现役的口径70mm“巨鼠”和口径127mm“诅尼”火箭弹。1992年,bei防务系统公司和洛克希德飞弹空间公司开始联合研制。1993年,美国陆军加入该项目,研制带钨制标枪战斗部的火箭弹,拟装备ah-64和oh-58d攻击直升机。目前,该弹仍在研制之中。
结构和性能特点
据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要求,该弹在结构和性能上将有下列特点:增大射程,提高速度,改善精度,降低装药感度,採用多功能战斗部,发展遥控装定引信,改善发射器气动性能,与先进武器管理系统配合工作。
此外,根据美国陆军的要求,还将发展採用带钨制标枪战斗部的火箭弹型号,其基础是美国陆军1977~1990年研制的、口径系列48mm~70mm的分离式高能侵彻弹丸(separating prator kic energy,spke),要求该战斗部在火箭发动机燃烧完毕时的速度达到1200m/s,飞行距离400m,飞行时间0.60s,然后弹射数百支小标枪,在距离敌直升机3km时仍能对其有效攻击。火箭弹的高速度,使得所要求的前置角和抬高角均减小,弹道平直,精度更高,其散布由“海蛇怪”70火箭弹的10~15毫弧(mrad)减至5毫弧(mrad)。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70mm
最大射程
最大速度1200m/s
全 弹 长
全 弹 重
战 斗 部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翼装置
引信装置触发引信/近炸引信
发 射 器与“巨鼠”火箭弹发射器相同
第四卷 空中战机 “妖怪”air-2a/b航空火箭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742
基本情况
该弹是美国空军研制的唯一带核弹头的大口径航空火箭弹,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带核弹头的空空火箭弹,1954年研制,1957年服役,1962年停产,现已退役。该火箭弹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的核威慑战略的产物。50年代初,空空飞弹正处于研制之中,美国截击机的标准空战武器是70mm口径的“巨鼠”火箭弹,如f-89d截击机携带104枚“巨鼠”火箭弹,发射后在空中形成足球场大小的一片弹幕,对付轰炸机有一定的杀伤威力。
但是,这种空空火箭弹的最大射程仅6.4km,拦射攻击时敌我双方飞机接近速度很高,发射距离太近将危及载机安全。为防止相撞,必须採用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武器,因此,研制了射程11km、口径430mm、tnt当量1500吨的“妖怪”air-2a核航空火箭弹,装备当时的国土防空截击机f-89j(与机载火控系统mg-12配合使用)、f-101b(与机载火控系统mg-13配合使用)和f-106a(与机载火控系统ma-1配合使用)。该弹除採用tnt当量1500吨的核装药外,还可採用常规装药,前者当时单价为24.3万美元,后者当时单价为0.7万美元。
第371页
结构和性能特点
单页
该弹採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其推力为16470dn。战斗部除採用tnt当量1500吨的核装药外,还可採用常规装药。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430mm
最大射程11km
最大速度m3
全 弹 长2390mm
全 弹 重370kg
战 斗 部核装药,tnt当量1500t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翼装置4翼片固定式
翼展610mm
引信装置近炸引信
发 射 器
第四卷 空中战机 前南斯拉夫投石器防空飞弹系统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2170
1999年春,北约空袭南斯拉夫,迫使南斯拉夫工程师紧急研制了一种秘密防空武器:使用俄制红外制导空空飞弹和国产加速臂的防空飞弹系统,并在实战中应用,攻击来袭的北约飞机,取得了一定战果,对北约飞机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斯拉夫首次把空空飞弹用作防空飞弹。当时波赫塞族军队即兴改制了一种防空飞弹系统,採用tam-150卡车底盘,使用r-13(aa-2)红外制导空空飞弹,带两
个导轨。这种简单改型系统是在缺少正式科研试验设计工作条件下进行的,从未有过正式名称。
不过,另外一种简单改制的防空飞弹系统却非常出名:普拉斯卡(又名“投石器”)。它使用俄制r-60(aa-8)空空飞弹,装配临时发射装置,固定在m55型20毫米牵引式高炮炮架上,主要缺点是实战效果较低、发射距离非常有限。
据英国《简氏飞弹和火箭》杂志透露,1999年北约空袭开始后,南斯拉夫军事技术学院(vti)和空军试验中心(vto)紧急研制了两种新型“普拉斯卡”防空飞弹系统,代号分别为rl-2、rl-4。两种系统原型都採用南斯拉夫当时装备的捷克产m53/59型30毫米双管自行高炮底盘,共100多套。
rl-2系统使用r-60mk改型空空飞弹,加速臂上装配十字形尾部稳定仪,长约2.25米,口径120-130毫米。从m53/59高炮上拆卸的火炮、弹匣及相关设备都装配在两个新型飞弹发射导轨上,主要是apu-60-1db1型航空发射装置。
rl-4系统发射r-73(aa-11)改型空空飞弹,同样配备加速臂,採用m53/59底盘,但只有一个发射导轨,使用apu-73航空发射装置。rl-4系统加速臂长1.25-1.3米,口径195-230毫米。
r-60空空飞弹最小发射距离150米,最大发射距离10公里,如果只能用目测方法估算与目标间的距离,无法得到战机搜索设备提供的数据补充,指挥人员建议米格-29歼击机向追逐目标开火时的发射距离为0.3-1.5公里,迎面攻击非机动目标时的发射距离为1.5-12公里,迎面攻击机动目标时的发射距离为5公里以内,通常由战机火控系统控制,实施空空状态下的发射。rl-4/r-73m1(aa-11)飞弹最小发射距离300米,最大发射距离20公里。据南斯拉夫军事技术学院透露的数据,rl-2最大射程7.5公里,rl-4为8.6公里,射速、目标运动方向数据不详。
所有加速臂中间都印有较小的蓝色连合铅字,可能是巴泰尼察空军基地内的南斯拉夫航空修理厂名称的字母缩写,该企业主要负责维修空军现役空空飞弹、米格-21歼击机、米-8、米-2、sa341/sa342、云雀、乌特瓦75直升机,同时还生产部分航空装备配件。
南斯拉夫战争后,直到1999年底,媒体才首次报导南斯拉夫在m53/59自行高炮基础上临时改制了一种秘密防空飞弹系统。据当时的媒体报导,这种防空系统有两枚r-73飞弹,装配在导轨上,没有加速臂。这有可能是南斯拉夫即兴设计的第3种防空飞弹系统(可能代号r-1、r-3),也有可能是把使用一个发射导轨的rl-4系统与使用两个导轨的rl-2系统混淆了。
据南斯拉夫内部消息人士透露,这种防空飞弹系统是相当成功的,唯一的遗憾的未能改制更多的飞弹。在自飞弹头敏感度、射程、射高方面,r-73飞弹都明显优于r-60,对北约飞机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为使r-60、r-73空空飞弹用作防空飞弹,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动。首先要求飞弹发动机基本发动方法,主要根据飞弹制导系统模块的发射指令调节。在rl-2系统上,加速臂由一个带孔筒舱与r-60飞弹隔开。在rl-4上,r-73飞弹的偏转喷管由网状结构包围,并与加速臂相连。
飞弹保险装置不需做任何改变,最初两道为电子和机械保险装置,在飞弹与导轨分离时解脱保险,第三道,也是最后一道,在飞弹加速或达到一定高度、足以防止摇控引信提前引爆时解脱。飞弹自动飞行控制装置也未做任何变动,或许,它足以对抗发射时产生的干扰。至于发射装置,则沿用了自行高炮的一个部件:左侧瞄准手座椅。这个座椅的右边、后边和侧面都有装甲防护。
这些系统上是否使用了判断距离、指示目标的设备,飞弹控制盘外形是否改变,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飞弹截获目标后的声音提示装置进行了改进,音调可随着自飞弹头接近倾斜角、目标追踪速度极限而变化,发出不同提示声音。另外,rl-2系统上可能装配有开关装置,控制飞弹发射数量,随机确定是单发还是齐射。
不过,rl-2、rl-4未必能有较大机会对突然出现的目标成功实施攻击,这些防空飞弹系统的发射依赖于防空指挥所或前沿观察所及时提供的目标数据,哪怕是某些目标的大致方向、出现时间。
第372页
rl-2、rl-4两种系统原型都由vto、vti技术人员制造,不知共进行了多少次发射试验,可能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试验,在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期间,一直在服役,反击北约飞机。西方武器专家认为,rl-4系统获得了战斗应用,对北约飞机构成了一定威胁,但没有证据表明rl-2系统也得到过战斗使用。南斯拉夫战争结束后,两种系统都立即退役,全部由南斯拉夫军事技术学院回收、改进。
第四卷 空中战机 ffv“阿顿”机炮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645
基本情况
该吊舱系由瑞典ffv航空技术公司为为战斗机、攻击机研制的通用机炮吊舱,既可用于空战、也可用于对地攻击。为利于外销出口,该吊舱按北约组织通用的mil-a-8591e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既採用符合北约组织355.6和762mm标准间距的双吊耳,也採用道格拉斯t形吊耳,适用于带北约组织标准挂架的各型战术攻击飞机。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吊舱由前、后整流罩与圆柱体组成,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前、后整流罩呈锥形,可以快速拆卸,且前整流罩后部呈阶梯形,其后部构成吊舱圆柱体的上半部壳体,折下前、后整流罩,便于机炮维修、装弹操作和取下射击后的弹链和弹壳。前整流罩头锥顶端有1个机炮安装口,使安装的1门30mm口径“阿顿”(aden)mk4机炮的炮口及其消焰器,能够伸出吊舱之外的空气之中。机炮採用备弹量为150或200发的不同弹箱,可供选用。电源装置和继电器盒装在吊舱后部。机炮採用气压装弹,起飞前在地面进行装弹,还装有1个安全装置,保证机炮在飞机升空后才能射击,在射击后的弹壳和弹链均留在吊舱内。该吊舱对电源要求为直流28v和3相交流400v/400hz/0.5a。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3850mm
直径500mm
总重364kg
空重290kg
电源直流28v和3相交流
400v/400hz/0.5a
配用武器1门30mmaden mk4机炮
配用弹药备弹量120/200发
第四卷 空中战机 uni-pod0127通用机枪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767
基本情况
该吊舱系由瑞典ffv航空技术公司为喷气式教练机、轻型飞机和直升机研制的通用机枪吊舱。为利于外销出口,该吊舱按北约组织通用的mil-a-8591e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採用了符合北约组织355.6mm标准间距的双吊耳,适用于带北约组织标准挂架的各型直升机和轻型固定翼作战飞机。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吊舱由前、后整流罩与圆柱体组成,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阻力系数达到0.13。前整流罩呈锥形,头锥左侧有1个供12.7mm口径m3m“布朗宁”机枪射击时枪弹的出口,机枪本身并未伸到头锥开口的外面空气之中。后整流罩呈截头锥形,尾端呈平底形。前、后整流罩通过快卸销与中部的圆柱体结构相连。卸下前整流罩,可进行弹箱装弹操作,维修电动液压保险/装弹器和枪管;卸下平底后整流罩,可进行电气装置和装弹用的压缩气瓶的操作和维修;打开中部壳体两侧的各1个很大的铰接的检查窗盖,可进行机枪及其进弹装置的操作和维修,并取下射击后的弹壳与弹链。
中部圆柱体外部装有轻合金加强板,其上固定有符合北约组织标准间距355.6mm的双吊耳,其下部装有带减振器的专用支架,减少机枪射击时的后座力,壳体内装1挺12.7mm口径m3m“布朗宁”机枪,弹箱内装各种类型的枪弹,备弹量220发。射击时的弹壳和弹链,分别从吊舱下部和侧部的开口抛出吊舱之外,也可收集在吊舱内。后期生产的吊舱,装有遥控装弹器,自动进行装弹,并在空中停射时自动重新装弹,同时还装有射击弹药的计数器。电源要求为直流28v。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1916mm
直径360mm
总重118kg
空重90kg
电源直流28v
配用武器1挺12.7mmm3m“布朗宁”机枪
配用弹药备弹量220发
第四卷 空中战机 hmp/mrl70组合式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155
基本情况
该吊舱系由比利时的fn赫斯特尔公司为使通用飞机、教练机以及直升机获得对地攻击能力而研制的重型通用机枪/火箭吊舱,具有能快速改装、且改装费用低的特点。为利于外销出口,该吊舱按北约组织通用的mil-a-8591e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採用了符合北约组织355.6mm标准间距的双吊耳,适用于带北约组织标准挂架的各型直升机和轻型固定翼作战飞机。
该吊舱的hmp吊舱部分,于70年代开始研制,1982年首次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展出,1984年投产,随后服役,并大量出口。
为增强攻击火力,于80年代初发展了能够装到hmp机枪吊舱底部外表面上的、4管70mm口径火箭弹发射器mrl70,并对hmp吊舱的前、后整流罩进行了修改,以便加装电路连接导线,从而形成hmp/mrl70组合式武器吊舱。到1985年,所有早期的hmp吊舱完成改装,能与mrl70综合成为新的武器吊舱。1985年以后生产的hmp吊舱,均带有能与mrl70综合的电路连接导线。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吊舱由hmp机枪吊舱与mrl70火箭弹发射器组成。早期型号的hmp机枪吊舱,需要更换前、后整流罩并增加新的连接电缆。后期型号的hmp机枪吊舱,则已按mrl70的规范布线,不需修改,可直接与mlr70火箭发射器综合。火箭发射器装在hmp机枪吊舱平底部的下表面,通过2个固定接头,直接同hmp机枪吊舱底部相连,几分钟即可安装完毕,不需要再调整。mrl70的火箭发射器,分为a、b两对发射管,可装两种不同型号的火箭弹。随所用火箭弹类型不同,mrl70的总重为50~66kg。
第373页
该组合式武器吊舱现有下列3种型号:1)hmp/mrl70mod2。该型号组合吊舱未装有射击定时器,由机载武器管理系统控制发射,适用于装有机载武器管理系统的武装直升机。2)hmp/mrl70mod3。该型号组合吊舱装有射击定时器,延时间隔60ms,特别适用于固定翼飞机。3)hmp/mrl70mod4,该型号组合吊舱亦装有射击定时器,延时间隔150ms,特别适用于那些未装先进武器管理系统的直升机。后两型吊舱在发射火箭弹时,可单发、 也可连发。
jalw-issue 19 上图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1720mm(mrl70)
直径154mm(mrl70高度)
398mm(mrl70宽度)
总重166~182kg
空重135~151kg
电源26v±4v,4a(装弹时)和5.5a(射击时)
配用武器1挺12.7mmm3p机枪
4枚70mm火箭弹
配用弹药250发12.7mm枪弹
4枚70mm火箭弹
第四卷 空中战机 hmp(enta hmp)机枪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595
基本情况
该吊舱系由比利时的fn赫斯特尔公司为使通用飞机、教练机以及直升机获得对地攻击能力而研制的重型通用机枪吊舱,具有能快速改装、且改装费用低的特点。为利于外销出口,该吊舱按北约组织通用的mil-a-8591e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採用了符合北约组织355.6mm标准间距的双吊耳,适用于带北约组织标准挂架的各型直升机和轻型固定翼作战飞机。该吊舱于70年代开始研制,1982年首次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展出,1984年投产,随后服役,并大量出口。
为增强攻击火力,于80年代初发展了能够装到hmp机枪吊舱底部外表面上的、4管70mm口径火箭弹发射器,称之为70型“复式火箭弹发射器”(multiple rocketuncher,mrl70),并对hmp吊舱的前、后整流罩进行了修改,以便加装电路连接导线,从而形成综合武器吊舱。到1985年,所有早期的hmp吊舱完成改装,能与mrl70综合成为新的武器吊舱。1985年以后生产的hmp吊舱,均带有能与mrl70综合的电路连接导线。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吊舱採用流线型气动外形,採用轻合金制成,在结构上,由前、后整流罩与圆柱体组成。前、后整流罩均呈圆锥形,採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前整流罩头锥上有1个机枪安装口,使安装的1挺12.7mm口径fn m3p“布朗宁”机枪的枪口及其消焰器,能够伸出吊舱之外的空气之中。m3p“布朗宁”机枪及其进弹机构位于吊舱圆柱体内部上方,机枪装在减振支架上,以减少后座力,同时通过调整该支架,可对机枪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校靶。圆柱体右侧舱盖里面装有弹链收集箱。吊舱平底部下方装有弹壳收集器。弹箱装在机枪下方,备弹量为250发。前、后整流罩通过快卸销与中部结构相连。中部壳体两侧各有1个很大的检查窗盖,打开后可进行吊舱的维修以及进行装填弹药和取下射击后的弹壳与弹链。为保证安全,机枪装弹和重新装弹通常在飞机升空后由飞行员通过射击控制装置实施。在地面则只能由维护人员实施。
机枪的射击採用电动控制,通过pc16射击控制器进行控制,机枪的装弹和再次装弹採用电动液压保险/装弹器。射击控制器pc16,装在载机驾驶舱内,飞行员在飞行中控制吊舱内机枪的装弹和重新装弹。该控制器可控制射击的弹药数量、总弹药量和余弹指示、机枪状态指示、吊舱类型识别、自动装弹、自检测、自动控制射击、以及自动重新装弹。在电动液压保险/装弹器附近,有1个转接器,称之为转接控制盒(aba),内装能使吊舱与各种挂架相适应的电路导线,不需对吊舱内部的布线进行更改。
该吊舱採用的m3p“布朗宁”机枪,是m3m的改进型。为满足在飞机上的安装使用要求,对m3m型“布朗宁”机枪的128个零件中的82个重新设计,在机枪内增加了用于弹药计数、哑弹探测和自动装弹的传感器,并与pc16射击控制器连接,使飞行员可对机枪状态进行监视,并通过电动马达来控制机心在需要射击时自动开膛、装弹,完成射击准备。射击后的所有弹壳和弹链,均留在吊舱中部的弹链和弹壳收集器内。该吊舱射击时要求载机的飞行速度最大为m0.7,电源要求为直流26v±4v,4a(装弹时)和5.5a(射击时)。
hmp吊舱结构图
1—消焰器2—后部组件3—转接控制盒4—电发火机5—校靶调节器6—进弹机构7—弹箱8—悬挂吊耳9—弹链收集器10—弹性减振支架11—弹壳收集器12—电动液压保险/装弹器jalw-issue 5 下图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1810mm
直径420mm
总重116kg
空重83kg
电源26v±4v,4a(装弹时)和5.5a(射击时)
配用武器1挺12.7mmfn m3p“布朗宁”机枪
配用弹药备弹量250发
第四卷 空中战机 tmp(enta tmp-5)双机枪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023
基本情况
该吊舱系由比利时的fn赫斯特尔公司于70年代开始为使通用飞机、教练机以及直升机获得对地攻击能力而研制的轻型通用机枪吊舱,具有能快速改装、且改装费用低的特点。为利于外销出口,该吊舱按北约组织通用的mil-a-8591e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採用了符合北约组织355.6mm标准间距的双吊耳,适用于带北约组织标准挂架的各型直升机和轻型固定翼作战飞机。
第374页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吊舱採用流线型气动外形,採用轻合金制成,在结构上,由前、后整流罩与圆柱体组成。前、后整流罩均呈尖锥形,採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前整流罩头锥上有2个机枪安装口,使并排安装的2挺7.62mm口径fn mag58m机枪的枪口及其消焰器,能够伸出吊舱之外的空气之中。每挺机枪均採用弹性减振支架,以减少后座力,同时通过调整双轴前支架,可对机枪进行校靶。圆柱体壳体上部有硬背构件,其上固定有符合北约组织标准间距355.6mm的双吊耳,壳体内装2挺7.62mm口径fn mag58机枪,每挺机枪各带1个弹箱,备弹量500发,还有各自的进弹机构和电动液压保险/装弹器。2个弹箱位于2挺机枪和吊舱壳体两侧之间的空间,从中部延伸到吊舱尾端。
机枪採用有链供弹,弹链型号为m3。在机枪下部和2个弹箱之间,有弹链和弹壳收集器。前、后整流罩通过快卸销与中部结构相连。卸下前整流罩,可维修电动液压保险/装弹器和枪管;卸下后整流罩,可从吊舱后面给弹箱装填弹药。中部壳体两侧各有1个很大的检查窗盖,打开后可进行吊舱的维修以及进行装填弹药和取下射击后的弹壳与弹链。
为保证安全,机枪装弹和重新装弹通常在飞机升空后由飞行员通过射击控制装置实施。在地面则只能由维护人员实施。飞机若带2个吊舱, 飞行员可控制任何1个吊舱射击,也可使2个吊舱齐射,射速可达1900rds/min。射击后的所有弹壳和弹链,均留在吊舱中部的弹链和弹壳收集器内。该吊舱射击时要求载机的飞行速度最大为m0.7,电源要求为直流24v/10a。
jalw-issue 19 下图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1920mm
直径425mm(高度)
422mm(宽度)
总重110kg
空重86kg
电源直流24v/10a
配用武器2挺7.62mmfn mag58m机枪
配用弹药备弹量2×500发
第四卷 空中战机 “阿里亚”brd组合式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151
基本情况
该吊舱系由义大利阿里亚公司为轻型教练/攻击机研制的通用教练/攻击吊舱,分为教练型和攻击型两类,内装航空炸弹和航空火箭弹两类武器,其英文名称bomb and rocket dispenser(brd)表明是这2种武器。为利于外销出口,採用了符合北约组织355.6mm标准间距的双吊耳,适用于带北约组织标准挂架的各型直升机和轻型固定翼作战飞机。
brd教练吊舱现有6种型号:brd-4-250、brd-4-268、brd-4-270、brd-4-450、brd-4-468、brd-4-470,代号后的数字4表示内装4颗炸弹,后3个数字中的前1位2或4表示内装2或4枚火箭弹、后2位表示所装火箭弹的口径。brd攻击吊舱现有1种型号:brd-2ba(dash),内装2或4颗bap100反跑道炸弹或bat120反坦克炸弹,1992年首次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展出。
结构和性能特点
jalw-issue 19 下图
该吊舱採用流线型气动外形,在结构上由前、后整流罩与圆柱体组成。前、后整流罩均採用增强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前整流罩呈圆锥形,其上部左右两侧各有1个或2个火箭弹发射器安装口。中部圆柱体很长,外壳上表面装有轻合金加强板,其上固定有符合北约组织标准间距355.6mm的双吊耳,壳体下部沿纵向截为敞开的平底形,安装炸弹架和投弹机构。火箭弹的发射和炸弹的投放,採用电动控制装置进行控制。
该吊舱射击时要求载机的飞行速度最大为834km/h,最大飞行高度为12500m,机动过载为±2g(纵向)、+6.5~-11.5g(垂直方向)、+7.5~-1.5g(侧向),炸弹弹射速度为4.5m/s(mk76炸弹)、7.92m/s(mk106炸弹),电源要求为直流28v,环境工作温度为-57°c~+71°c。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2400mm
直径315mm(高度)
431mm(宽度)
总重137/104kg(4颗mk76/mk106)(brd-4-250)
140/107kg(4颗mk76/mk106)(brd-4-268)
148/115kg(4颗mk76/mk106)(brd-4-270)
188.5/122.5kg(4颗mk76/mk106)(brd-4-450)
194.5/128.5kg(4颗mk76/mk106)(brd-4-468)
210/144.5kg(4颗mk76/mk106)(brd-4-470)
空重85.5kg
电源直流28v
配用武器4颗炸弹和2或4枚火箭弹
第四卷 空中战机 “阿里亚”mtp多功能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168
基本情况
该吊舱系由义大利阿里亚公司为使非武装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获得对地近距攻击能力而研制的轻型多功能吊舱,具有能快速改装、且改装费用低的特点。为利于外销出口,採用了符合北约组织355.6mm标准间距的双吊耳,适用于带北约组织标准挂架的各型直升机和轻型固定翼作战飞机。
结构和性能特点
jalw-issue 19 下图
该吊舱採用流线型气动外形,在结构上由前、后整流罩与圆柱体组成。前整流罩呈锥形,后整流罩尾端呈截头锥形,可以快速拆卸,便于维修和装弹操作。前整流罩头锥上部正中位置有1个机枪安装口,使安装的1挺12.7mm口径机枪如fn m3p机枪的枪口及其消焰器,能够伸出吊舱之外的空气之中;此外,在前整流罩头锥下部左右两侧分布有6个火箭弹发射管安装口,使安装的6枚70mm口径火箭弹如ffar火箭弹的发射管向前发射。通过在单一吊舱内,选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枪弹药和火箭弹战斗部,实现该吊舱在作战使用上的多功能特性。
第375页
中部圆柱体外部装有轻合金加强板,其上固定有符合北约组织标准间距355.6mm的双吊耳。中部壳体两侧各有1个很大的检查窗盖,打开后可进行吊舱的维修以及进行装填弹药和取下射击后的弹壳与弹链。为保证安全,机枪装弹和重新装弹通常在飞机升空后由飞行员通过射击控制装置实施。在地面则只能由维护人员实施。射击后的所有弹壳和弹链,均留在吊舱中部的弹链和弹壳收集器内。
该吊舱内装1挺12.7mm口径机枪及其各自的全套有链供弹系统,备弹量250发,机枪的射击採用电动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机枪的装弹和再次装弹採用电动液压保险/装弹器,使飞行员可在起飞后,以及飞行中进行机枪装弹,并在射击出现故障时再次装弹。该吊舱内装的6枚70mm口径火箭弹及其发射器,装有射击定时器,可综合到机载武器管理系统之中,火箭弹的发射亦採用电动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并採用机枪的电动液压保险/装弹器进行保险。为保证安全着陆,可使机枪和火箭弹在着陆前处于保险状态。在地面维修吊舱时,可由地勤人员使用该装弹系统进行装弹操作。但在起飞之前,不允许使机枪装弹。
该吊舱的早期型号,其机枪在射击后,所有弹壳和弹链均由底部抛壳口抛出吊舱,但改进型吊舱,可将射击时的弹壳和弹链留在吊舱内。该吊舱射击时要求载机的飞行速度最大为m0.7,电源要求为直流28v,环境工作温度为-20°c~+50°c。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1800mm
直径410mm
总重175kg
空重79kg
电源直流28v
配用武器1挺12.7mm机枪
6枚70mm火箭弹
配用弹药250发12.7mm枪弹
6枚70mm火箭弹
第四卷 空中战机 “阿里亚”tgp双机枪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926
基本情况
该吊舱系由义大利阿里亚公司为使通用飞机、教练机以及直升机获得对地攻击能力而研制的轻型通用机枪吊舱,具有能快速改装、且改装费用低的特点。为利于外销出口,採用了符合北约组织355.6mm标准间距的双吊耳,适用于带北约组织标准挂架的各型直升机和轻型固定翼作战飞机。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吊舱採用流线型气动外形,与比利时的fn赫斯特尔公司研制的tmp双机枪吊舱相似。在结构上,由前、后整流罩与圆柱体组成。前整流罩呈锥形,后整流罩尾端呈截头锥形,可以快速拆卸,且前整流罩后部呈阶梯形,便于维修和装弹操作。前整流罩头锥上有2个机枪安装口,使并排安装的2挺7.62mm口径fn mag58m机枪的枪口及其消焰器,能够伸出吊舱之外的空气之中。每挺机枪均採用减振支架,以减少后座力,同时通过调整双轴前支架,可对机枪进行校靶。
中部圆柱体外部装有轻合金加强板,其上固定有符合北约组织标准间距355.6mm的双吊耳。壳体内装2挺7.62mm口径fn mag58机枪及其各自的全套有链供弹系统,各自备弹量500发。机枪的射击採用电动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机枪的装弹和再次装弹採用电动液压保险/装弹器,使飞行员可在起飞后,以及飞行中进行机枪装弹,并在射击出现故障时再次装弹。在飞行中应急情况下,可通过炸弹的应急投放系统将吊舱抛掉。
为保证安全着陆,可使机枪在着陆前处于保险状态。在地面维修吊舱时,可由地勤人员使用该装弹系统进行装弹操作。但在起飞之前,不允许使机枪装弹。该吊舱的早期型号,其机枪在射击后,所有弹壳和弹链均由底部抛壳口抛出吊舱,但改进型吊舱,可将射击时的弹壳和弹链留在吊舱内。该吊舱射击时要求载机的飞行速度最大为m0.7,电源要求为直流26v±4v,环境工作温度为-20°c~+50°c。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1750mm
直径290mm(高度)
395mm(宽度)
总重84kg
空重55kg
电源直流26v±4v
配用武器2挺7.62mmfn mag58机枪
配用弹药备弹量2×500发
第四卷 空中战机 “马基”30mm机炮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596
基本情况
该吊舱由义大利马基航空公司于70年代,专门为义大利空军轻型教练/攻击机mb-339a研制,用于对地攻击。随后加以改进,装备新型教练/攻击机mb-339c。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吊舱为铝制单壳结构,头部呈尖锥形,其长度约为吊舱全长的一半,尾部收敛为矩形,圆柱形壳体内部装1门30mm口径defa552a或defa553机炮,採用电动控制射击,同时採用火药燃气自动装弹系统,可在飞行中再次装弹,弹箱备弹量120发。射击后的所有弹壳由抛壳口抛出吊舱,但弹链仍然留在吊舱内。为驱散机枪射击时的火药气体,吊舱通风口引入空气。
该吊舱属于专用吊舱,没有安装吊耳,採用螺栓直接固定到飞机机翼挂点上,因而不需要加装任何转接装置或挂架。由于该机枪吊舱未加装悬挂吊耳,且其外形和结构只与为之专门设计的载机兼容,不具有通用性,难以迅速改装用于其他载机,不利于外销出口,只能随载机外销出口到少数国家,这是该吊舱的主要缺点。
jalw-issue 3 图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第376页
全长3450mm
直径680mm(高度)
430mm(宽度)
总重250kg
空重190kg
电源直流26v±4v
配用武器1门30mmdefa552a或defa553机炮
配用弹药备弹量120发
第四卷 空中战机 “马基”12.7mm机枪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632
基本情况
该吊舱由义大利马基航空公司于70年代,专门为义大利空军轻型教练/攻击机mb-326研制,用于对地攻击。随后加以改进,装备新型教练/攻击机mb-339a和mb-339c。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吊舱为铝制单壳结构,头部呈半球形,尾部收敛为半尖锥形,圆柱形壳体内部装1挺12.7mm口径“布朗宁”m3机枪,位于内部上方的减振枪架上,以减少机枪射击时的后座力。弹箱及供/排弹系统位于机枪下方,弹箱备弹量350发,由右侧柔性输弹道供弹,机枪的射击採用电动控制,射击后的所有弹壳和弹链,均由底部抛壳口抛出吊舱。为驱散机枪射击时的火药气体,吊舱通风口引入空气。该吊舱射击时要求载机的飞行速度最大为834km/h,机动过载为+7.5g~-2.5g。
该吊舱属于专用吊舱,没有安装吊耳,採用螺栓直接固定到飞机机翼挂点上,因而不需要加装任何转接装置或挂架。由于该机枪吊舱未加装悬挂吊耳,且其外形和结构只与为之专门设计的载机兼容,不具有通用性,难以迅速改装用于其他载机,不利于外销出口,只能随载机外销出口到少数国家,这是该吊舱的主要缺点。
jalw-issue 3 图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2220mm
直径590mm(高度)
360mm(宽度)
总重121kg
空重75kg
电源直流28v
配用武器1挺12.7mm机枪
配用弹药备弹量350发
第四卷 空中战机 “休斯”34型机炮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557
基本情况
该机炮吊舱系由美国原休斯直升机公司、现麦道直升机公司(mdhc),为配用瑞典的30mm口径kca单管转膛炮而在mk.4mod0机炮吊舱的基础上研制的,曾在美国海军的a-7e攻击机上试飞,适用于所有能挂suu-16/23或mk.4mod0吊舱的所有战斗机和攻击机。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吊舱具有与mk.4mod0相同的低阻外形,壳体由带钢制头罩的前整流罩、圆柱体和后整流罩组成。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内部结构和安装布局不同。该吊舱内装1门30mm口径kca单管转膛炮,有4个弹膛,採用冷气装弹、电发火、燃气操纵,同时採用有链供弹系统,炮弹重890g(钢质壳体)和670g(合金壳体),射击时的弹壳抛出吊舱之外,弹链仍保留在吊舱内。吊舱圆柱体上部有符合北约组织355.6或762mm标准间距的双吊耳,适用于符合北约组织的标准挂架,如aero 7a、aero 27、mau-9a/a等。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5460mm
直径560mm
总重475kg
空重
电源直流24v±6v
配用武器1门1管30mmkca机炮
配用弹药炮弹重890/670g
备弹量750发
精度2密位(80%命中数)
第四卷 空中战机 mk.4mod0机炮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705
基本情况
该机炮吊舱系由美国原休斯直升机公司、现麦道直升机公司(mdhc),于60年代初为越南战争中的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作战飞机f-4b、a-4、ov-10a等研制,既用于对空作战、又用于对地攻击。1965年8月首批生产型吊舱交付使用,1967年10月交付最后1批生产型吊舱后停产,共生产830套吊舱。随后向以色列空军出口,装备其f-4战斗机。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吊舱具有良好的低阻外形,壳体由带钢制头罩的前整流罩、圆柱体和后整流罩组成。前、后整流罩可以拆卸,便于维修和装弹操作。吊舱内装20mm口径mk.11mod5机炮。该炮为双管炮、8个弹膛、空气冷却、弹带供弹、燃气后座组合操纵、电动打火的转膛炮,是作为mk.4mod0机炮吊舱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研制的,採用有链供弹系统,由mk.6弹链连接而成的2个弹带,在进弹机上的单个链轮带动下,进入两侧的进弹机构。
该链轮由鼓形弹膛的轴传动,从而带动进弹机构同时完成2发炮弹在各自炮膛内的锁膛、击发、抽壳、返回弹链全过程,并以30m/s的速度将带弹链的弹壳从吊舱底部的抛壳口抛出。为利于出口,该吊舱装有符合北约组织355.6或762mm标准间距的双吊耳,适用于符合北约组织的标准挂架,如aero 7a、aero 27、mau-9a/a等。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
直径
总重639kg
空重357kg
电源直流28v/7a
交流3相/120v/400hz/6.4a
配用武器1门2管20mmmk.11mod5机炮
配用弹药备弹量750发
第四卷 空中战机 gpu-5/a“火神”机炮吊舱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150
基本情况
该机炮吊舱由美国原通用电气公司、现洛克希德-马丁军械繫统公司(lockheed martin armament systems),为战斗机和攻击机对地攻击提供与a-10攻击机相当的反坦克能力。1979年公布于众,称之为gepod30吊舱,内装30mm口径4管ge430机炮,系a-10攻击机安装的30mm口径7管gau-8/a的改型。
第377页
到1980年年中,该吊舱先后在f-4、f-5、a-7上试飞成功,同年7月美国空军同该公司签定生产60套吊舱的合同,价值32.9百万美元,空军总共购买520套吊舱。该吊舱正式被命名为gpu-5/a,与之配套的机炮命名为gau-13/a。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机炮吊舱由前、后整流罩和圆柱体组成。圆柱体壳体为铝制蜂窝结构,并有整块铝制加强板硬背,其上安装符合北约组织762mm标准吊耳间距的双吊耳,底部装有同机炮相连的转接支架,使得机炮射击时产生的后座力不像普通吊舱那样施加于吊舱结构,而是经由此转接器传递给飞机结构,从而提高了吊舱在机炮射击时的稳定性。
与之配用的gau-13/a机炮装在吊舱圆柱体内,为满足吊舱的体积和重量要求,不仅在7管gau-8/a机炮上拆掉3根炮管、而且进行了重新设计,其无链供弹系统的两个同轴螺旋弹箱,採用增强纤维材料制成,围绕机炮四周配置,处于吊舱蜂窝式铝制壳体与机炮之间,以充分利用吊舱内的空间、减小体积和重量。
其自主式气压传动装置,位于机炮后面,採用转速9000rds/min、功率26kw的双向涡轮,产生的气体存储在高压气瓶内。该气瓶由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气体压力为20700kpa,足够连射2个备弹量的弹药。射击时的弹壳不抛出吊舱,而经输壳道返回弹箱内,占据实弹进入炮膛后留下的空间。
每次射击之后,机炮自动退弹,使所有未击发的炮弹退出炮膛、返回炮箱,以保证机炮安全。这项採用微处理器控制的自动退弹技术,曾成功地应用在a-10攻击机固定安装的7管gau-8/a机炮上。
吊舱前整流罩开有通孔,机炮射击时弹丸穿过该孔射出,射击时的火药气体则经由炮口制退器/燃气偏转器向下散出,以减小射击时的后座力和俯仰力矩。吊舱后整流罩内装有供维修和装弹用的器具。
jalw-issue 19 下图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全长4300mm
直径610mm(不含吊耳时的高度)
总重862kg
空重621kg
电源直流28v/7.5a/210w
交流3相/115v/400hz/300w
配用武器1门4管30mmgau-13/a机炮
配用弹药炮弹重/备弹量948g/350发
第四卷 空中战机 中国用于核战的轰炸机完整亮相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328
千龙网讯 用于第一次空投原子弹的一架空军tu-16轰炸机日前已经在中国北京大汤山航空博物馆组装完成。这架机号50671的tu-16轰炸机是我国早期从苏联进口的中程轰炸机,40年前正是这架飞机成功地执行了我国第一次空投原子弹试验任务,这项试验的成功也意味着中国核武器具备了实战能力。目前这架飞机已经退役,并将有航空博物馆永久保存。(图:威猛)
tu-16轰炸机简介
图-16是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tupolev design bureau)设计的高亚音速双发中程轰炸机,
北约集团给予的绰号是“獾”(badger)。该机于1950年开始研制,1952年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1955年正式交付使用。图-16除装备前苏联空军外,还外售埃及、伊拉克、印尼等国空军。我国的轰-6中程战略轰炸机也是在图-16轰炸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图-16採用细长流线型机身,后掠机翼,平尾和垂尾都有较大后掠角。图-16各型生产总数达2000架以上,1966年开始退役,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图-16仍在服役,另有一些改作加油机、电子干扰机和侦察机用。
图-16有许多改型,但各型外形基本相同,仅仅设备不同或局部外形有些修改。其主要型别有:图-16a,战略轰炸基本型,带核弹和常规炸弹,乘员7名,机头下有小型雷达罩。在机头、机身上下炮塔及尾部炮塔内装7门23毫米机炮;图-16b,海军型,翼下可挂两枚as-1“狗窝”(kennel)空对面飞弹;图-16c,海军型,机头装有大型制导雷达,机身下可挂一枚as-2“鳟鱼”(kipper)空对舰飞弹;图-16d,海上电子侦察型,机头同c型,机身中部下面有3个泡形整流罩;图-16e,为a型改进型,弹舱中增装照相机;图-16f,基本上同e型;图-16g,为a型的改进型,翼下可挂两枚as-5“鲑鱼”(ke1t)空对面飞弹,主要装备海军航空兵反潜部队;图-16h,护航电子干扰型,弹舱内放电子干扰物,施放口在弹舱后;图-16j,专用电子干扰型;图-16k,电子侦察型。
动力装置
早期型的动力装置为两台mikulin am-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8750千克力,后改装两台pД-3m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9500千克力。
武器
机上共装7门23毫米机炮,机身中段有6.5米长的弹舱,载弹量3000~9000千克,可装核弹和各种炸弹,海上作战可装鱼雷或水雷。一些改型可装每枚重2000千克的遥控炸弹,翼下可挂as-1至as-5等各种空对面飞弹。
尺寸数据
翼展:33.00米机长:34.80米机高:10.80米机翼面积:165.65平方米后掠角:35度展弦比:6.6主轮距:9.78米前后轮距:10.90米
重量
空重:3704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72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允许着陆重量:48000千克最大载油量:3436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99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800米续航时间:7小时20分作战半径:2300千米最大航程:6000千米
第378页
第四卷 空中战机 图-154md电子战飞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5331
解放军的空中电子战力量一直是一个迷团,目前确信存在的大型电子战飞机包括轰电-5、轰电-6,以及部分运输机的改型,但具体情况均不详。据信最精锐的型号为图-154md电子战飞机。据外电报导,95年初解放军空军将两架图-154m客机改进为电子战空中平台。这两架电子战型号从外观上看加装了多个雷达罩、天线和电子战设备。传闻两机开始均以北京南苑机场为基地,之后图-154md的数量增加至6架,部署在南京军区。苏联/俄罗斯的图-154也有电子战型号,与解放军图-154md是否有关联则不得而知。
图-154(tu-154)客机是俄罗斯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三发中程客机,用以替代图-104、伊尔-18等早期喷气客机,兼作运输用途。1966年春开始设计,1968年初在莫斯科附近的儒科夫基工厂进行地面滑行试验,1968年10月14日首次试飞。共有6架原型机和预生产型机用于试飞,从第7架开始交付苏联民航局使用。1971年处苏联民航局所接受的第一架图-154进行初步验证飞行和机务人员训练飞行,同年5月开始邮件和货物运输。
至1992年9月,已生产各型图-154约1000架,现在还在继续生产。大部分由苏联民航使用。国外用户有: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古巴、波兰、叙利亚和中国等。目前中国的图-154客机主要集中在联航公司手中,由于改进为电子侦察机,其地位非常重要。
图-154客机主要型别:图-154基本型,载客167人;图-154a,提高了发动机功率,增加最大起飞重量,改进了设备和系统,提高了飞行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维护要求。1973年下半年第一次试飞,1975年正式投入航班飞行。
图-154b,新增加了可供ii级自动着陆的汤姆逊/csf/sfg公司自动飞行控制和导航设备。在作业系统中採用了低速横向操作扰流器,扰流器沿展向增大,外段低速副翼变短,改善了飞行横向操作性。增加了最大起飞重量。机身后气密隔框后移,增加客舱长度,载客达180人。在a型上用来压重的燃油在b型上可作为正常燃油使用。1977年开始批量生产。
图-154c货运型,在b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机身左侧机翼前方增开一宽2.8米、高1.87米的货舱门,主货舱容积73立方米,可运载9个2.24米×2.74米的集装货盘。地板下的行李舱还有38立方米的空间装运散装货物。图-154c正常载重量20000千克,航程2900千米。
图-154m改进型,在图-154b生产开始后,于1980年提出,对尾翼重新设计,机翼的缝翼减小,扰流片加大,尾部中央发动机进气口扩大,原位于中央发动机下的辅助动力装置移至机身尾锥内。换装索洛维耶夫d-30ku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0604千克。1984年12月27日首次交付苏联民航局使用。至1992年已生产75架,中国民航订购7架。
图-154和波音、空客等客机相比,并不能算一种好的客机。由于苏联的航空设计思想、发动机技术等原因,该机经济性不好,舒适性差,更要命的是可靠性也不太行。先是发动机频频出现严重故障,国内的图-154曾出现涡轮叶片断裂打坏发动机短舱的事故,幸好飞行员技术过硬,加上运气,未出现大的事故。但其他事故不断,机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图-154称为了民用航空界中较不受欢迎的机种。这是国内的图-154逐步转入联航中的原因,也是选择该机作为电子战平台的一个次要原因。
关于我国图-154md上的合成孔径雷达(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的资料是保密的,但可以通过一些公开信息进行推测。合成孔径雷达在我国高新科技863工程中竟然占了两个席位,可见其作用之大和用途之广。这两个项目分别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和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实际上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平台部分作为星载平台的试验品,当然也有独立发展的重大意义。1994年8月,机载实时数字成像处理器通过鑑定,标志着我国合成孔径雷达研制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于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后一项目的具体内容为:利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和实时成象器全天候获取地表信息;利用数据压缩,卫星通信技术,实现“机星地”遥感图象的实时传输;利用遥感图象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测绘图象与已有信息复合,进行快速的灾情评估。该项目早在94年已进行了设备验收,明眼人马上可以看出这一项目的军事含义。航空合成孔径雷达在98年抗洪中安装在我国引进的赛斯纳“奖状”ii(citation ii)型小型喷气客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可以做为佐证。当时科研人员我国第一台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装上中科院的测绘飞机,对洞庭湖、鄱阳湖5万平方千米的灾区进行了成像测绘。该雷达的图像解析度可达3米,于1997年研制成功。解析度的数据,恰好于外电所描述的数据吻合。
赛斯纳“奖状”ii採用的机载合成孔径侧视雷达虽然肯定不如图-154md的雷达,但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该雷达对外称cassar-44,合成孔径体制,脉冲压缩,四图象通道,四线极化。波段三厘米。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在1984~1987年期间研制。雷达样机由11个分机组成:天线、平台、馈线双工器、发射机、接收机、记录器、光学处理器、运动补偿系统、定时器、整机控制与故障检测系统、电源。其中,天线、平台和馈线双工器安装在飞机机身外部的天线罩内。其他部分均安装在飞机密封客舱内。工作状态包括空地测绘和实时数据传输。其4401型的两种工作方式:a方式-最大45km,测绘带宽30km,b方式-最大55km,测绘带宽30km。4402型的四种工作方式:a方式-最大50km,测绘带宽35km,b方式-最大60km,测绘带宽35km,c方式-最大95km,测绘带宽35km,d方式-最大105km,测绘带宽35km。在不同高度以不同方式工作,可得不同俯角的图象。
第379页
根据公开资料,用于抢险救灾的“机载sar图像实时传输系统”由机载平台、卫星转发站、地面数据接收站、高速图形处理工作站和其他终端组成。图像在机、星、地之间传送是经过数位化压缩的,准确及时。在地面站和图形工作站间,可通过专用设备、inte手段或非实时传输实现图像发送。专用软体是visual c++在windows95/98下开发的,具有多线程处理的特点,同时配套开发了保密手段。上述特点在军用sar图像系统中必然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上述成果集中在“九五”期间,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九五”重点预研项目“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处理及应用”起了很大作用。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完成基于cs算法、兼有正侧前斜成像能力、全数字、运动补偿、 3米解析度sar实时处理机的研制;在大前视角、聚束、干涉等多种sar模式的各种成像算法和运动补偿技术等方面、先进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及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相控阵雷达仿真软体。上述成果反映在863计划的先进机载对地观测系统上。该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硬体研制分系统、数据处理分系统及应用示范分系统组成,构成配套的系统技术。系统中,模块化多功能成像光谱仪于系统其标志性参数为128个波段,可见一近红外波段光谱解析度达5nm,具有可见一近红外、短波红外及热红外3个波段范围模块化作业能力。该光谱仪可在对地观测时,在连续光谱段上对同一地物同时成像,因此能从空中直接识别地球表面的物质。同时开发了三维信息获取与实时/准实时处理系统,增加扫描仪成像波段,提高定位精度,形成实用化技术系统。
“九五”期间将确定高级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系统,该系统将採用双波段多极化、高解析度及干涉sar等三个方案中的一个,或综合其中两个,研制出实用化sar系统。届时我国将拥有完全能与e-8 jstars相比的实用型合成孔径雷达侦察机。但鑑于保密原因,迄今未见公布成果,估计已装备我军服役。
与之相对应的是,图-154成像侦察型恰恰就装备了类似匹配的侦察系统。图-154侦察系统分别是ron sar合成孔径雷达、raduga红外成像系统和电视摄影系统。电视系统解析度达到0.3米。合成孔径成像作业高度在12000~500米,解析度3×3米。红外成像作业高度3000~1500米,解析度0.5米。其中电视成像系统还包括侧视电视摄影机。这充分应证了以机载平台作为星载平台的试验品的做法。为配合这一侦察系统,高空间解析d数字相机也在紧张研制中。数字扫描图像得到的大比例尺成图,将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按公开信息来推断,机载合成孔径侦察系统主要由信息获取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和应用子系统三部分组成。信息获取子系统类似于国际流行配置,主要是由红外、可见光、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组成。具体到国产系统上,则分别为128通道的成像光谱仪、244通道d成像光谱仪、高空间解析度d航空相机、具有三维信息获取能力的三维成像仪以及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一共5个侦察系统和手段。实用的、可运行的对地观测系统按规划在2000年的下半年完成,与图-154侦察机服役时间相符。按传媒报导,2000年12月,该系统已通过对北京中关村地区的遥感成像试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立即投入实用的能力。那么我们基本可以确认,图-154侦察机在2001年初已经可以实用。
这里还应该提一下“防洪遥感实时传输系统”,该系统在抗洪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我们主要是想提及该系统的综合技术,基本上可用于军用实时战场监测侦察。该系统是综合应用遥感技术、gps、gis、航空卫星通信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等建立的一个综合系统,同时也是典型的3s(遥感、gps和gis)一体化系统。如上所述,该系统同样由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三部分组成。但信息获取部分则由更大意义的平台构成,即遥感飞机、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实时成像器、gps等。信息传输採用“机-星-地”(即飞机-卫星-地面)传输方式,由机载站、转发站和用户站等构成。而早在1990年,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数据传输系统已获得成功。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图像处理、gis及其外围设备构成。经过通信卫星中继,设置在远方(抗洪时是指北京)的防汛指挥部的接收站就可直接看到灾区的现场图像。同理,拥有地面数据接收装置的各级指挥官也可由此系统的军用型获得战场实时侦察信息。
除发展机载、星载合成孔径测绘侦察雷达外,国内还在研究将其引入到飞弹制导领域。实际上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侦察区域远大于机载系统,精度则仅仅略低(5米对3米),效率更高。但机载系统的优点则在于可机动灵活、随时的监控特定区域。
关于解放军空军的图-154md的目前所知的两幅图片中,两架的雷达罩、天线大不相同。其中一架装有类似e-8 jstars的长条形雷达罩,几乎可以肯定装有类似的合成孔径地面测绘雷达。其详细情况至今不为外界所知,但据信图-154md可执行收集电子信号、监听、干扰、电子战支援、地形测绘等任务。
从官方对空军科研的一些报导推测,我军的图-154电子战机是以实物测绘方法来获得原始数据,从而完成气动外形改动的设计的。报导称,空军飞机研究室挑起我军信息战飞机的高精尖工程,涉及飞机结构、气动、材料、电子等诸多专业,协作单位数十个,需要加装数百套设备。主要负责人刘宏印,首先必须测绘飞机原外形。由于没有现成的外型资料,必须测绘实物飞机。最终用“近景摄影法”,在飞机上设置了上百个典型切面、几千个标志点,测绘出上万个数据,综合误差小于1.5毫米。此成果缩短了近3个月的试验时间,投入的人力仅为传统方法的1/3。站长个人认为这就是指图-154,望网友指正。但可以肯定的是,要往图-154上加雷达罩,必然要进行详细周全的气动外形改动设计。
第380页
2003年7月,由第38所改装的一架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的解放军米-8直升机,对安徽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水灾实况进行探测,採集到了大量的数据。
据外电信息估计,该型电子战飞机时速每小时900千米,工作状态飞行时速350千米,巡航高度500~12000米,起飞重量86~102吨,载重14 吨,巡航距离6500米,机组5人,操作人员约25人。目前相信中国的图-154电子战飞机包括三种型号,分别是电子情报侦察机、电子干扰对抗和成像侦察三种机型,而最早的两架测试型号均为电子情报侦察型。
图-154m客机基本技术数据
前客舱门/离地高度:1.73*0.80/3.10平方米/米
后货舱最大舱门:1.20*1.35平方米
最大滑行重量:100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00000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80000千克
最大巡航速度:930千米/小时
最大巡航高度:12000米
最大巡航航程:6900千米
最大商务载重:18吨
第四卷 空中战机 伊尔-76中程中型运输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8257
解放军在90年代以前可使用的大中型运输机包括运-7、运-8和少量的安-24等。运-7源自安-24,载重约5500千克,运-8源自安-12,载重约20吨。按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两种机型的载重量、航程都不堪应付快速空投和部队机动的需要。因此90年代起,我国引进了多达数十架的俄罗斯伊尔-76大型喷气运输机。伊尔-76的详细资料请见其具体页面。目前陕飞正在考虑运-8的后继机型,包括研制全重提高至75吨的运-8改型,或伊尔-76,为之正向外争取合作伙伴。
伊尔-76交付解放军后,大部分按传统交由中国联合航空公司控制,但实际上主要执行军事任务,如机降运输和伞兵训练等。上图即伞兵部队准备登机进行伞降训练。
目前,伊尔-76是我军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运输机,而运-8等只能算中小型运输机。由于尚无法立即仿制伊尔-76,只可以依赖进口。但经费的短缺又使得採购量较小,还要减去日常维护、训练、故障的数量,我军可用的大型运输机可以说是严重不足。因此仿制或研制大型运输机,迫在眉睫。
2004年初,俄伊留申航空综合体宣布中国在研究大量购买伊尔-76md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可能性。据非正式消息来源报导,中国方面希望得到30架伊尔-76md和6架伊尔-78。目前俄空军共有220~270架伊尔-76飞机,其中大部分是伊尔-76md型,俄各民航航空公司共使用约200架伊尔-76飞机。伊尔-76md装备4台Д-30kП航空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90吨,最大载重48吨,巡航速度每小时800千米,空降时速度每小时260千米,最远航程7500千米(最大载重时4400千米),翼展50.5米,机长46.59米,高14.76米,乘员7人,配有导航雷达、气象雷达及机载计算机等先进电子设备。
1974年,苏联伊留申设计局设计了伊尔-76中程中型运输机,北约代号“耿直”。目前伊留申设计局已改制为莫斯科的伊留申航空股份公司联合体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的塔什干飞机生产企业。目前伊尔-76在俄军中被用作作战支援运输飞机,用于运送步兵和轻装甲部队,能在简单的前线机场起降。伊尔-76还可执行伞降任务,可空投货物或经妥善包装的军用车辆。
2005年8月,俄罗斯伏尔加-第涅伯(volga-dnepr)集团8月10日宣布,为满足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操)噪声和排放标准而设计、重新制造的‘再生‘伊尔-76货运飞机已完成首次试验飞行。伏尔加-第聂伯集团是位于莫斯科的航空货运公司,担负该首架伊尔-76td-90vd飞机的总装费用。该公司说,这架50吨级货机在700米(2297英尺)高度完成了60分钟试验飞行。伊尔-76现代化工作是该公司与伊留申航空联合体、tapo(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契卡洛夫‘航空生产联合体)和俄罗斯perm发动机厂合作的结果。伏尔加-第聂伯说,新的perm制ps-90a-76发动机和其它改进使老旧的伊尔-76得以继续留在货机业。伏尔加-第聂伯租赁公司总经理andrei pakhomov在一次讲话中说:‘这款飞机之所以能够再生要感谢新型发动机和新型航空电子设备,这将使其能为我们的客户继续服务20年之久。特别要指出的是,经现代化改进后的这型飞机将是世界上可抵达任何机场、30~50吨级特大运输货机市场中唯一的民用飞机。‘
60年代末,由于苏联军事空运主力机型——安-12已经显得载重小和航程不足,苏联为了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决定研制一种近似于类似于美国c-141重型运输机的运输机。第一架伊尔-76原型机于1971年3月25日在莫斯科中央机场首次试飞,同年5月27日在第29届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公开展出。1974年由苏联空军航空运输司令部进行验收鑑定,认为飞机达到要求。试飞持续到1975年结束,尔后投入批生产并交付部队和民航。到1992年初,共生产700多架,年产量在50架以上。伊尔-76运输机1975年结束试飞,尔后投入成批生产,并交付部队和民航使用。截止到1997年,共生产了950多架,年生产量近50架。除俄罗斯空军和民航使用数百架伊尔-76运输机外,还有100多架出口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如阿尔及利亚、伊朗、英国、叙利亚、印度、捷克、波兰、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古巴和中国等。
第381页
伊尔-76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截面与安-124不同,基本呈圆形。机头呈尖锥形。机舱后部装有两扇蚌式大型舱门,货舱内有内置的大型伸缩装卸跳板。机头最前部为安装有大量观察窗的领航舱,其下为圆形雷达天线罩。採用全金属多梁破损安全结构悬臂式上单翼。上单翼不阻碍机舱空间,后掠角不变,1/4弦线后掠角25°。机翼包括一段中央翼板,两段内翼壁板,两段外翼壁板。副翼为静态质量平衡式,并有两段三缝后缘襟翼,共有16个扰流片。整个机翼前缘共有10段前缘缝翼。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的截面基本呈圆形,前机身有两扇舱门,后机身底部有两扇蚌壳式舱门,向下开的中间壁板可作为货桥。军用型机尾装有炮塔,后期部分改用民用型的机尾。悬臂式全金属t型尾翼的平尾安装角可调,方向舵和每侧升降舵上都有调整片。动力装置为4台索洛维耶夫设计局生产的d-301m涡扇发动机,分别吊装在两侧内翼之下,单台推力117.6千牛。每台发动机都装有蚌壳式反推力装置。内翼和外翼前后梁之间为整体油箱,总燃油量81830升。军用型机翼下有4个外挂点,每个可挂500千克炸弹、照明弹、标志弹。
伊尔-76共有7名机组人员,驾驶舱内正、副驾驶员并排坐在前面,领航员在机头下面的玻璃机头罩内,两名货物装卸员坐在驾驶舱后部。货舱尺寸20米×3.46米×3.40米,可运载150名全副武装士兵,或120名伞兵;还可装运各种军用车辆或设备。货舱后部有蚌壳式舱门和货桥,带有装卸导轨,导轨宽度可调。机舱顶部有2台电动起重机,每台起重5000千克。有2台绞车,每台牵引拉力为3000千克。这些随机装卸系统缩短了机场装卸货物时间,增加了飞机的周转率。货舱为气密式,在10668米高空可保持3000米高度的气压。必要时可给驾驶舱增压。
为适应粗糙的前线机场跑道,伊尔-76採用了低压起落架系统,以及能在起降阶段低速飞行时提供更大升力的前后襟翼。机内装有绞车、舱顶吊车、导轨等必备的装卸设备,方便装卸工作。伊尔-76还具有改装成飞行医院的能力。採用液压可收放前三点式多轮低压轮胎起落架,共20个机轮。前起落架为两对机轮,有油气减震器,轮胎尺寸1100毫米×330毫米,向前收入机身内。两个主起落架各有4个机轮,收入机身两侧的整流罩内,收入时机轮轴绕支柱转动,使机轮轴与机身轴线平行,收入后机轮仍保持垂直且与飞行方向成90°。轮胎装有胎压调节系统,飞行中可在2.6~5.2×105帕(2.65~5.3千克/厘米2)之间调节所需要的胎压。主轮胎尺寸1300毫米×480毫米。
机上装有全天候昼夜起飞着陆设备,包括自动飞行操纵系统计算机和自动着陆系统计算机。机头雷达罩内装有大型气象和地面图形雷达。伊尔-76安装有电子对抗设备,包括雷达告警接收机、箔条红外诱饵发射装置、外挂电子对抗吊舱。多种伊尔-76的改进型上装有雷达瞄准的2门23mm自卫火炮。在许多民用的伊尔-76上也有这一火炮系统,这是因为苏联/俄罗斯希望民用的伊尔-76在战时也能迅速为军方所用。
伊尔-76的改进型号包括:伊尔-76t,增加了机翼中段内油箱容量,航程加大。伊尔-76tii为伊尔-76t的发展型,增加了10吨燃油,增加航程1200千米,使用改进的d-30kii-1型发动机,主要用于军事运输。伊尔-76m是t型的改进型,为苏联军队专门设计,载重量达47吨,比基型伊尔-76的28吨增加了几乎两倍。另外m型机尾增设了2门23毫米自卫机炮。伊尔-76md型在m型的基础上改动了机身结构,以便装载更多的货物,并扩展航程。
伊尔-76系列最新的改进型为伊尔-76mt。mt型在伊尔-76mii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由伊柳申航空联合体负责改型设计,契卡洛夫航空制造联合企业制造生产。该机採用由彼尔姆发动机股份公司生产的ps-90a-76型发动机,机身加长,可运载更多人员和大型货物(如坦克、装甲车和标准货柜等),可满足更广泛的军、民用空运需要。1995年8月2日,第一架新型伊尔-76mt由塔什干契卡洛夫飞机厂制造完成,并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飞工作从1996年1月份开始,到1996年第二季度结束,随后便获得适航许可证,并开始试生产。据悉,近期该机将交付俄空军进行全面试验。
俄、乌双方均对新型伊尔-76mt运输机的投产充满信心,已向塔什干联合企业提出了购买此种运输机的意向。俄、乌两国之所以对伊尔-76运输机进行较大改进并发展其最新型别,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原型机伊尔-76虽然载重不小,但货舱尺寸有限,不能满足运载大型货物的需要。例如伊尔-76本来可以装载重达40吨的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但由于货舱限制,如果运输别的物资设备,载重量就达不到这个数。为此,经改进设计的新型伊尔-76mt,全机长53.39米(加长6.6米),货舱容积从321立方米增加到400立方米,可运载人员217人(单层方式,增加72人)、305人(双层方式,增加100人),可装运bmii-3型装甲车3辆(增加1辆)及其它装备和货物,最大载重量52吨(增加13吨)。
另一个改进是换装了四台推力更大ps-90a型发动机,单台推力156.9千牛(增加39.3千牛)。伊尔-76mt飞机机体加长,载荷增加,起飞重量也增大,要求发动机推力增大这是很自然的。除此以外还有一原因是原伊尔-76飞机用的d-30kii型发动机,噪音和工作时向大气中排放有害物质均已超过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标准,以致于一些国家的机场禁止此种运输机的起降,从而严重影响了飞机的使用和发展。这种情况下必须对伊尔-76进行改进。相比之下,ps-90a-76型发动机不仅推力大,而且噪音较小,且有害物质排放量减少,自然被新型飞机所採用。此外,由彼尔姆发动机制造企业生产的发动机还有一优点,那就是经济性好。如果d-30kii型发动机每小时耗油8吨,ps-90a发动机则只有9吨,燃油效率可增加12.15%。经过换算,在相同条件下其航程可增大15-20%。因此其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与国外同类发动机相比,该型发动机在价格上也占有优势的,如美国pw2037发动机单价为1080万美元,而ps-90a发动机则只有316万美元。
第382页
此外还对货舱的设备和尾部结构进行了改进。伊尔-76mt运输机完全可依靠机上装备的绞车和小型电动起重机进行装货和卸货。可运载4个yyk-20型国际标准货柜或4个yak-10型航空货柜,9个yak-5型航空货柜或9个iio-5/6型航空拖架,甚至可以装进去2辆大型公共汽车。由于自身备有装卸运输设备,可摆脱对地面专用设备依赖,提高了飞机独立执行任务的灵活性和野战能力。舱尾结构经改进后,更加方便了物资、设备的装机和投放。货舱和驾驶舱都是密封的,可保证舱内有正常的气压环境,无论机组成员,还是乘坐飞机的空降兵都会感到很舒适。从飞行性能上讲,由于伊尔-76mt的起飞重量增大,其起落性能不如以前的型别,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分别为1600米和1000米,大约比伊尔-76增加了一倍左右。伊尔-76mt的机翼採用了三开缝襟翼,其目的就在于改善起降和低速性能。据说,伊尔-76mt运输机上装有库波-3型导航设备和卫星导航系统,可以飞行到世界上的任何地点去执行任务,这一点对于大型军用运输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该机还对座舱的内部布置进行了改进,也配备了更加先进的机载设备,如指针式的发动机仪表改成了两个数字式显示器。
2003年1月,俄罗斯沃罗涅日飞机制造厂将开始成批生产伊尔-76mf/tf最新改型。因军方缺乏所需一亿美元资金,伊柳申公司将独自承担技术准备所需财政拨款的重担。原定新改型在塔什干制造,伊柳申公司被迫决定在俄罗斯境内批生产该型号。俄空军总司令部已经决定于2003年第一季度做出伊尔-76mf是否符合订货要求,以及沃罗涅日厂批生产情况的初步评估。伊尔-76mf型有新型的ps-90a型涡扇发动机,机身延长6.6米,这可使货舱的容积增加一半,货运量增加30%~50%,燃油效率提高15%,标准货运量时航程增加15%~20%,噪音和有害物质排放量大为减少。据称俄罗斯空军对伊尔-76mf型机的需求量为100架。
在伊尔-76原型机的基础上还改装成多种专用机,如a-50空中预警机、伊尔-76iii消防型,用于太空人失重训练的伊尔-76miik,用于搜寻救护的伊尔-76miiic,以及从md型发展来的伊尔-78m空中加油机等。伊尔-78三个货舱可以携带35吨航空油料,在空中加油的速度为每分钟2000升。
1979年底入侵阿富汉的行动中,伊尔-76在三天入侵中就出动了77架次,将部队和装备空运到阿富汉,但有一架撞山失事。1984年,阿富汉人首次用sa-7单兵地空飞弹击落伊尔-76,此后一年半内伊尔-76没有进入阿富汉。为此伊尔-76加装了app-50干扰弹发射器,由尾炮射手操纵。同时加装了油压系统氮气抑爆装置。同时改变了起降的程序,由米-24武装直升机护航,到达机场上空后急速盘旋降落。1990年6月,在喀布尔附近又有一架伊尔-76被“毒刺”飞弹命中,飞行员迫降成功,但飞机报废。不久后一架伊尔-76则因为在危险的急速盘旋中操作不当而坠毁。在1992年阿富汉解放战士包围喀布尔时,俄罗斯政府紧急派出三架伊尔-76抢运外交人员撤出。结果一架伊尔-76在跑道上被远方袭来的炮弹击毁。另一架伊尔-76的机组放弃起飞,掉头返回停机坪救走同僚,虽然随后这架飞机的几个轮胎也被炮弹碎片击毁,但仍成功起飞逃离了喀布尔。此外,伊尔-76在安哥拉、伊拉克都有损失。
由于俄罗斯经济低迷,该国的伊尔-76命运堪忧。伊尔-76给俄罗斯的航空货运带来了大量收入,但目前其老式发动机继续用新型发动机替代,且需要新型航空设备来满足新的货运需求。对俄罗斯现有伊尔-76型飞机实施改进计划需要2.5到3亿美元。但俄罗斯各方面都难以支付这一费用。如果对伊尔-76型飞机进行改进,它们还可飞行10到15年,从而保持航空货运市场。如不进行改进,由于发动机老旧,伊尔-76很可能被迫退役,进而导致俄罗斯丧失世界航空货运市场。“伏尔加-第聂伯河”公司拥有彼尔姆发动机厂制造的新型ps-90型发动机,但需要解决1200万美元的改装费用。根据预测,在今后20年内,航空货运市场容量将扩大2倍。俄罗斯虽拥有大量的伊尔-76等货运飞机,但其占领市场的份额却越来越小,目前有被挤出世界航空货运市场的危险。
2004年,印度向乌克兰正式定购6架伊尔-78mk加油机,总价值达到了1.52亿美元。12月,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奇卡洛夫飞机制造联合体”完成了向印度空军提供6架伊尔-78mk的合同。塔什干飞机制造联合体的总经理瓦吉姆·库切罗夫介绍称,得益于印空军的订货,该企业不但全面恢复了生产能力,还改善了财务状况。印度国防部与塔什干飞机制造联合体于2001年年底签署了购买6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合同。按照合同要求,首架加油机已在2003年3月交付印空军。印度空军此前採购的苏-30mki战斗机已加装了与伊尔-78mk相匹配的空中加油接头。据专家分析,苏-30mki在接受空中加油后,航程将增大到9000公里,是原有航程的3倍。此外,印度以前採购的幻影-2000和美洲虎战斗机也将进行改造,以便与伊尔-78的加油系统相兼容。在装备这些空中加油机后,印空军将有能力攻击7000公里范围内的任何目标,其作战能力无疑会成倍增加。
2005年4月,据俄媒体报导,土星电子仪器科研生产企业昨天首次向俄罗斯空军代表演示了Д-30kП “縴夫”改进型发动机样机。设计者建议给伊尔-76型系列军用运输机改装Д-30kП “縴夫”发动机,以代替Д-30kП-2型发动机。这样能够使经过改装的伊尔-76型系列军用运输机的噪音等级符合欧盟噪音新标准。欧盟要求向俄罗斯飞机索赔,其主要原因就是俄罗斯飞机的噪音太大。在2002年欧盟通过有关发动机辐射及噪音指标的新标准。按照此项新标准,俄罗斯将有大批运输机将不能再飞往欧洲,否则就将会被罚款。直至现在为止,计划对伊尔-76型系列军用运输机和民用运输机所进行的改造主要是给其安装彼尔姆斯基发动机厂生产的Пc-90型发动机。但其竞争者,土星电子仪器科研生产企业则希望能说服订购者(主要是空军)选择他们生产的相对较便宜的Д-30kП “縴夫”发动机。据土星电子仪器科研生产企业总经理尤里?拉斯托奇金称,新研制的“縴夫”型发动机的价格将为3600万卢布(合130万美元)。如果在以前使用的Д-30kП-2型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装的话,对于订购者来说,发动机的价格还会更便宜――2400万卢布(合86万美元)。大部分的伊尔-76型运输机,都在俄罗斯空军。仅军用机场就停有约300架这种飞机,约占伊尔-60型运输机总量的二分之一,其余分布在俄罗斯国家及商业机构等处。虽然土星电子仪器科研生产企业已经向17个商业航空运输公司展示了自己新研制的发动机,但它更希望俄罗斯空军能成为他们主要的订购者。土星电子仪器科研生产企业期望能收到来自空军及民用企业约150架飞机改装的订单(也就是说,约为600台发动机的订单,因为每架伊尔-76型运输机需安装四台发动机)。在2002年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开始计划将伊尔-76型运输机改装Пc-90А2型发动机。预计,每架飞机的改造将花费1400万美元。按照俄罗斯空军武器装备採购部门负责人的话说,计划远远地推迟了。需要指出的是,在2004年4月,欧盟国家曾迁就俄罗斯航空运输企业,允许俄罗斯不符合新噪音标准的飞机飞往欧洲。但这种迁就又会持续多久呢?欧盟噪音新标准将会影响到俄罗斯所有航空公司的利益,除那些已经符合欧洲新噪音标准的航空公司外。
第383页
2005年8月,俄罗斯伏尔加-第涅伯(volga-dnepr)集团8月10日宣布,为满足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操)噪声和排放标准而设计、重新制造的‘再生‘伊尔-76货运飞机已完成首次试验飞行。伏尔加-第聂伯集团是位于莫斯科的航空货运公司,担负该首架伊尔-76td-90vd飞机的总装费用。该公司说,这架50吨级货机在700米(2297英尺)高度完成了60分钟试验飞行。伊尔-76现代化工作是该公司与伊留申航空联合体、tapo(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契卡洛夫‘航空生产联合体)和俄罗斯perm发动机厂合作的结果。伏尔加-第聂伯说,新的perm制ps-90a-76发动机和其它改进使老旧的伊尔-76得以继续留在货机业。伏尔加-第聂伯租赁公司总经理andrei pakhomov在一次讲话中说:‘这款飞机之所以能够再生要感谢新型发动机和新型航空电子设备,这将使其能为我们的客户继续服务20年之久。特别要指出的是,经现代化改进后的这型飞机将是世界上可抵达任何机场、30~50吨级特大运输货机市场中唯一的民用飞机。‘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 46.59米
机高 14.76米
翼展 50.5米
机翼面积 300平方米
空重 70吨
最大起飞重量 170吨
最大燃油重量 70吨
最大平飞速度 85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760~780千米/小时(9000米~12000米高度)
巡航高度 9000~12000米
升限 20695米
起飞滑跑距离 16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780~1000米
最大载重航程 5000千米
货舱长 (含货桥)24.5米 (不含货桥)20米
宽3.4米
高3.46米
机尾货舱门 宽3.4米,高3.45米
第四卷 空中战机 安-12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2068
安-12(北约代号“幼狐”,cub)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军用运输机,是从安-10旅客机发展来的,但重新设计了后机身和机尾。该机1956年首次试飞,1958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使用,1973年停产,总共生产约850架,其中民用型约200架。
安-12曾是苏联运输航空兵的主力,从1974年起逐渐被伊尔-76取代。安-12除供苏联本国军用和民用外,还向波兰、印度、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十多个国家出口100多架,其中大部分供军用,少量民用。我国的运-8的仿制原型即安-12。
安-12БП是标准军用型,也是出口的主要型别。安-12客货混合型:主要用于民航运输,除载货外,还可载14名乘客;安-12电子情报搜集机:机身下两侧增加4个泡形雷达整流罩;安-12电子对抗型,机头和垂尾内增加了电子设备舱,外面有整流罩;安-12北极运输型,主要适用于北极雪地和高寒地带,机身下装有雪上滑橇,载重性能与标准型一样。
尽管安-12有一些特别的改型,但在前苏联时期,特种用途飞机的研制主要由其他航空设计局负责。各种安-12改型是最基本的军事运输机,在其基础上,只生产了一种特种用途飞机,即无线电电子系统干扰机,这个改型不需要对运输机进行实质性的改动。
与此同时,苏军庞大的特种飞机家族是在中型干线客机伊尔-18d基础上制造的,主要是俄联邦武装力量各军种(除陆军外)、战役军团、战略战役军团作为空中指挥所而装备的伊尔-22(伊尔-22m)、海上反潜机伊尔-38、侦察机伊尔-20(配备各种系统设备,能执行各种类型的空中侦察任务)。伊尔-18d最初设计时并没有计划用作特种飞机通用平台,因此,花费的研制改装费用非常可观,如果在安-12基础上制造,将会减少大量费用。
安-12的动力装置为四台伊夫钦科ah-20k涡桨发动机,起飞功率4×4000当量马力。
估计在2010-2012年之前,俄军装备的所有安-12都将退役。原本安-70是极好的继任者,但是由于安东诺夫设计局位于乌克兰,两国对该机的研制工作争吵不断,安-70很可能无缘于俄罗斯。
安-12目前急需更新换代。俄罗斯对在1世纪上半叶需要的前景中型军事运输机的具体要求是:国产、宽机身、多用途、统一通用、造价相对廉价(2700-3000万美元)、使用经济。这种军事运输机应能解决所有系列运输、空降和特种任务,能在白天和夜间全天候使用,能在各种物理、几何条件和气象条件下使用。同时,以其为基础可以为其他强力部门研制特种飞机,其中包括特种部队保障飞机。这种运输机应能一次运送300名人员和全部编制武器、装备和货物(重型和大口径武器除外),标准货运量20吨,最大货运量30吨,超载货运量35吨,30吨载荷下最大航程至少3000千米,20吨载荷下航程不低于5000千米。当然,这种飞机不要求必须具备短距起降能力,因为俄罗斯和独立国协境内95%的地区机场都建有1800米长的跑道。
俄军前景中型军事运输机研制的主要竞争者是图波列夫公司的图-330bt和伊柳申公司的伊尔-214。图-330bt军事运输机是在国家民航发展计划框架内研制的前景战役战术军事运输机,空军需求量为150-200架。图-330bt军事运输机装备两台Пc-90А发动机(2x16140),密封货舱容积330立方米(19.5x4x4米),翼展43.50米,机长42米,高14米,最大起飞重量103.5吨,巡航速度830千米/小时,巡航高度12000米。伊尔-214是从9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前景运输机,机长34.5米,机身长31米,高8.75米,翼展30.1米,货舱长13.5米,高3米,可容纳4个标准货运货柜,起飞重量55吨,最大商业负荷15吨,最大航程5000千米,实用航程3500千米,速度850千米/小时,动力系统由两台Пc-9发动机或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br710发动机组成,造价1500-1700万美元。
第384页
尺寸数据
翼展 38.00米
机长 33.10米
机高 10.53米
机翼面积 121.7平方米
后货舱门 长×宽 7.70米×2.95米
货舱长度 13.50米
最大宽度 3.5米
最大高度 2.60米
货舱容积 97.20立方米
重量数据
空重 28,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61,000千克
最大载重 20000千克
乘员 5-6人
可运载100名武装人员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 777千米/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 670千米/小时
海平而最大爬升率 10米/秒
实用升限 10,200米
起飞滑跑距离 7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600米
最大载重航程 3600千米
最大油量航程 5700千米
第四卷 空中战机 c-130“大力神”中型涡桨战术运输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20917
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的c-130“大力神”(hercules)中型涡桨战术运输机是美国最成功、最长寿和生产最多的现役运输机,在美国战术空运力量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同时也是美战略空运中重要的辅助力量。hercules是希腊神话中大力神的名字。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诞生在“柏林封锁事件”发生后。“柏林事件”起因是二战刚刚结束后,由于苏联和盟国间矛盾逐渐激化,苏联为向西方盟国加压,封锁了所有通往西柏林的陆上道路。而西柏林在停战协议中是盟国的占领区,当时居民还需要靠盟国救援生存下去。苏联认为只要封锁西柏林一段时间,盟国必将向苏联让步。但盟国立即展开了从空中向西柏林运送救援物资的行动,在长达近一年的封锁期内向西柏林昼夜不断的空运物资。这一史无前例的大空运彻底打乱了苏联的计划,最后苏联不得不重开封锁线,倒落得个坏名声。
.xiazaitxt.co m发布
“柏林事件”使各国充分认识到空运的重要性,而性能出色的运输机是空运力量的核心。因此当时刚由美国陆军独立出来的美国空军,于1951年向美国各大飞机制造公司发出关于新型运输机的技术招标,为期两个月,其技术要求细节如下:
.xiazaitxt.co m发布
·运送92名步兵或64名全副武装的伞兵时,航程必须达到1980千米;最大载重需达到13608千克,能够运载当时美军大多数的装甲车辆、火炮和卡车等大型货物;
.xiazaitxt.co m发布
·货舱主舱门设计应能使车辆直接进入,必须有空投伞兵用的侧舱门;
.xiazaitxt.co m发布
·可在土质或钢板平铺的简易跑道上进行短距起降;
.xiazaitxt.co m发布
·为了能进行低空低速空投,必须能在225千米/小时的低速条件下做稳定的掠地飞行;
.xiazaitxt.co m发布
·能在一台发动机失灵的情况下正常飞行。
.xiazaitxt.co m发布
此后洛克希德公司的先进技术设计部门——即着名的“臭鼬工厂”(skun work)很快地完成代号l-206的原型机。l-206方案于1952年11月战胜了其他厂家的设计方案,获得了空军的原型机制造试验合约。原型机yc-130于54年8月在加州伯班克完成首次飞行。空军对两架原型机的试验表示满意,随后在53和54年订购了27架c-130,首架量产型c-130a在55年4月首飞,56年12月开始交付美国空军的战术空运联队。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採用高单翼、四发动机、尾部大型货舱门的机身布局。这一布局奠定了战后的中型运输机的设计“标准”,此后绝大多数中型运输机都没有跳出这个框框。众多的重型运输机也採用了相似的设计。因此说c-130是当代运输机的“鼻祖”,也并不太过分。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其设计彻底的力求满足战术空运的实际要求,因此它非常适合执行各种空运任务。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机身大型的尾部货舱门就是一个好例子。这一设计起源于二战中的军用滑翔机,运输机中c-123是第一种採用这种设计的型号。但是把这一设计完善并推而广之的是c-130。c-130的货舱门採用了上下两片开启的设计,能在空中开闭;在空中舱门放下时是一个很好的货物空投平台,尤其是掠地平拉空投的时候,在地面又是一个很好的装卸坡道。而且该舱门也是整机气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的主起落架舱也设计得很巧妙,起落架收起时处在机身左右两侧旁突起的流线型舱室内,从上图能清晰的看到起落架舱。这个设计使得起落架舱不会占用宝贵的主机身空间,大大方便了货舱的设计,且使得主机身的结构能够连续而完整,强度大。另外一个好处是这种设计左右主轮距较宽,在不平坦的简易跑道上稳定性好。当然缺点也很明显:突起的起落架舱增大了飞行阻力,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因此这一设计也为之后的各种运输机沿袭。c-130起落架舱内还装有用于启动四台主发动机的辅助动力装置,在战地条件下不需要地面设备的帮助就可以起飞或移动。
第385页
.xiazaitxt.co m发布
高单翼也是c-130的一大特点,当然此布局第一次被採用不是在c-130上。二战时高单翼的设计并不流行,因为中低翼布局能令起落架的高度缩短,且制造上较为简易。但随着运输机吨位体积的不断飙升,中低翼设计的缺点越来越突出:增大的螺旋桨使得机翼离地的距离必须增大,但这样的话沉重的机身离地距离也增大了,对机身强度、起落架的要求更高了,装卸货物也很麻烦。因此高单翼在这个时候就很可贵了:即可留出足够离地距离给螺旋桨(也包括翼吊式喷气式发动机),又使得机身能贴近地面。战后大量运输机採用了高单翼布局。c-130机翼的详细资料为:翼根翼型为naca 64a318,翼尖翼型naca 64a412,上反角2°30′,安装角翼根3°,翼尖0°,1/4弦线后掠角0°。全金属双梁受力蒙皮结构,机械加工的整体加强变厚度蒙皮壁板,长度14.63米。副翼由普通铝合金制成。串联式液压助力器,由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供压。副翼上有调整片。富勒式铝合金后缘襟翼,机翼前缘用发动机引气防冰。
.xiazaitxt.co m发布
总而言之c-130在设计上是相当完美的,这也使得其发展改进的余地很大。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第一种批量生产型号是c-130a,採用艾里逊公司的t56-a-1a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推力2790千瓦,使用3叶螺旋桨。最大起飞重量56337千克,有效载重15876千克,航程是3520千米。最初的27架使用an/an-42雷达,后期採用an/apn-59,机首因此增大,结果获得了“小木偶鼻”的外号。c-130a于1956年12月开始交付使用,1959年2月停产,共生产231架,其中出口澳大利亚空军11架。之后的数十年里c-130家族里增添了众多成员: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一种改进型b型1958年11月首飞,发动机改为t56-a-7,推力3020千瓦,使用4叶螺旋桨,最大起飞重量增加61236千克。由于中央翼段增设了内部油箱,航程也加大了。为适应更大的起飞重量,机身结构进行了加固,液压和电子设备也进行了改进。内侧发动机以内的机翼里增设了油箱,总燃油量增加到20000千克。加强了起落架,起飞总重增加到61200千克。1958年11月20日首次试飞,1959年6月12日交付使用。共生产了230架,其中出口印度空军10架、加拿大空军4架、巴基斯坦空军6架、南非空军7架;有4架改型为lc-130f,12架改型为hc-130g,46架改成kc-130f、7架改成c-130f。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c是美国空军的附面层控制试验机,第一架编号nc-130b。外侧发动机改用yt56-a-6涡轮螺桨发动机,起飞时发动机的尾流吹过副翼、襟翼、方向舵和升降舵,可使飞机失速速度减小到97千米/小时。起飞总重45360千克时,起飞滑跑距离可缩短到170米,着陆滑跑距离缩短到190米。原型机于1960年2月首次试飞。后计划取消。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d是基于a型的改进型。d型主要用于极地运输,共有12架。改用机轮滑橇式起落架,并可由助推火箭辅助起飞。为适应长途飞行,增挂两个容量各为1705升的副油箱,机舱内增设两个各1890升的油箱。
.xiazaitxt.co m发布
1961年c-130e首飞,是b型的发展型,62年4月起开始服役。e型最大有效载重提高至20412千克,航程增加。装4台t56-a-7a涡轮螺桨发动机,翼下增挂两个容量各为5145升的副油箱,加强了起落架。最大起飞重量79380千克,载货量20000千克。共生产510架,装备美国战术空军、海军、海岸警卫队及加拿大、伊朗、哥伦比亚、土耳其、巴西、瑞典和阿根廷等。1961年8月25日首次试飞,1962年4月开始交付,1975年2月停产。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f的原编号为gv-1u,是美国海军空运的专用型飞机,起飞总重61200千克。与kc-130f类似,但无副油箱和舱内加装油箱。仅生产了7架。
.xiazaitxt.co m发布
64年11月h型首飞。c-130h使用与e型相同的发动机(t56-a-15,推力3660千瓦),但改进了高海拔高温性能,并且降低了燃油消耗率。h型从1974年起换装新型辅助动力装置,并改善了机内空调系统。c-130h是美军目前主要的战术空运运输机,同时也是主要的出口型号。截止1988年12月31日,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共订购366架,国外用户有50个国家和地区,共订购478架。1986年底开始交付台湾12架,日本8架。
.xiazaitxt.co m发布
h型衍生出了c-130h-mp军事巡逻和搜索救援型。基本结构和c-130h相近,最大起飞总重70310千克,最大载重18630千克。装有搜索雷达、照相设备、计算机控制的惯性导航和奥米加导航系统,以及救援空投设备。搜索半径370千米时,可续航16小时50分钟;高度1525米,搜索半径3333千米时,搜索时间为2小时30分钟。h-mp型已交付给马来西亚空军3架、印尼空军和美国海岸警卫队各1架。
.xiazaitxt.co m发布
英国皇家空军也採用了c-130运输机。为英军设计的c-130k(英国改名为“大力神”c1型)于66年10月首飞,该型与c-130h基本相同,但装卸系统和电子系统改用英军标准设备。k型共生产了66架,其中后30架机身延长了4.57米,并被重命名为“大力神”c3型。机体的延长使得货舱内可多装载两只货盘或28名士兵,不过代价是起飞重量增大、航程减小。该型号在洛克希德公司内部的编号为c-130h-30。印尼军方也是c-130h-30的用户,为其生产的c-130h-30在1980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
第386页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h-30保持有2个世界航空航天协会的该级别的世界飞行记录和1个美国记录,分别为:一次通过可以连续投下24个货柜,总重19624千克;一次通过可以空投一个完整的榴弹炮班组(包含三只货盘上的装备及8名伞兵);一次空运可以空投92名全副武装的伞兵。共交付35架,其中阿尔及利亚空军7架,喀麦隆空军1架,杜拜空中之翼1架,法国空军7架,印度尼西亚空军7架,奈及利亚空军3架,沙乌地阿拉伯1架,西班牙空军1架,泰国皇家空军3架,韩国4架。两架奈及利亚飞机可改装成载客90人的运输机,改装时间不到1小时。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g型是“北极星”潜射战略弹道飞弹潜艇支援运输型,用于向战略弹道飞弹核潜艇提供通信、运输服务,与e型基本相同。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m军援出口型近似c-130e,但没有前货舱门,驾驶舱内的设备和电子仪表与c-130b相同。
.xiazaitxt.co m发布
其他改型包括:
.xiazaitxt.co m发布
dc-130靶机控制型。可在敌占区之外远距离遥控无人驾驶飞机,到达轰炸目标上空时,dc-130可发出投弹信号指挥无人机投弹。
.xiazaitxt.co m发布
ec-130战术机载指挥和通信型。美空军用其来代替ec-121电子监视机,背鳍上方和每个外翼下方增加了大型刀形天线,机身两侧有小型刀形天线。机翼下面刀形天线外侧和尾翼弹丸形舱中装有拖曳天线,该天线可长达几百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由于在阿富汗所进行的“持久自由”行动中,ec-130h型表现很好,美军计划对其改进升级。ec-130h有力的为地面部队提供了敌情信息。改进将集中在其电子系统,使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ec-130h绰号“罗盘呼叫”,改进工作将从2002年夏天开始,最终改进所有的13架该型飞机。改进将为ec-130h安装公共的硬体结构,以便在未来的改进中进行软体更新。计划加装特别发射阵电子干扰吊舱,该吊舱在对阿富汗的战争中经过了考验。现在美国空军正在对特殊发射阵系统进行频率扩展,以扩大它的频率覆盖范围。另一个改造项目就是安装信号连结装置link-16。link-16能够使该飞机与美国空军的其它飞机进行合作,通过它的连结,ec-130h能够接收rc-135“联合铆钉”发出的信号,直接与其它间谍飞机取得联繫。“联合铆钉”能为ec-130h提供电子干扰的效果评估。
.xiazaitxt.co m发布
2004年4月,bae系统公司已从美空军获得价值6000万美元的后续合同,为ec-130h提供武器系统升级。bae系统信息和电子战(iews)部3月24日接到1900万美元合同,将完成第35批次综合升级工作。bae系统公司将领导承包商小组,开展更多综合试验、试飞原型飞机并加入新的操作人员控制软体。所有工作将在2005年完成。bae系统公司还在2月16日接到一份2400万美元合同,为第35批次第4部分的飞机提供升级。此项升级将能提升飞机抵御多种威胁的能力。该工作将于2006年完成。同时,bae系统公司还于2月17日获得了价值1600万美元的主任务工程支援服务合同,将提供武器系统任务设备支援服务,包括后勤和技术支持。此项工作将在2005年完成。iews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为ec-130h制造电子硬体及软体。该机主要用于支持战术空中机动和为地面和海上部队提供信息战能力。飞机使用干扰技术,可以防止或降低敌方指挥和控制信息的通信和传递。美军有两个由14架ec-130h组成的中队驻扎在亚利桑那州davis-monthan空军基地。
.xiazaitxt.co m发布
ec-130g为美国海军使用的ec-130的编号。机上有甚低频无线电,可向航行在世界任何地方的飞弹潜艇转达紧急指令。ec-130q与ec-130g相似,但更为先进。美国海军用于指挥通信(tacamo)任务。逐步被e-6潜艇通信机取代。
.xiazaitxt.co m发布
gc-130a是c-130a的改型,专供美国空军研究发展部试验发射和引导无人驾驶机用。共改装了两架。
.xiazaitxt.co m发布
hc-130b是搜索救援和回收型。原编号为jc-130b,用于回收“发现者”号人造地球卫星。
.xiazaitxt.co m发布
hc-130e为海上救援型。共生产3架。hc-130g原编号sc-130b,用于美国海军搜索救援海上遇难人员。共改装12架。hc-130h是增大航程的空中搜索救援回收型,从c-130a改进而来。正常载油量同c-130e,又在机舱内增加两个容量各为6800升油箱。机头上装有新型可摺叠的回收装置,可反覆从地面回收227千克重的人或物。机上共10名乘员。64年12月8日首次飞行,共生产70架。该型标准救援设备有:4只救生艇,两副担架,16套人员回收装置,一台绞车,10个照明弹发射器。投给被救人员的回收装置包括一个救生衣,一个充氦气球,一条152米的尼龙绳。绳固定在气球上,另一端与救生衣相连。救援时,飞机在低于152米的高度上以220~2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迎风接近气球,机头回收装置的触角箝住尼龙绳,同时气球脱开,飞机将被救人员拖离地面或水面,通过回收绞车将其救入机舱,可同时援救两人。越战期间曾广泛使用。hc-130n机上採用了先进的方位仪,美国空军用来救援遇难人员和回收返回地球的宇宙飞行员密封舱。共生产15架。
第387页
.xiazaitxt.co m发布
hc-130p为专门为直升机进行空中加油的改型,由hc-130h改装,共生产20架。
.xiazaitxt.co m发布
kc-130f的原编号gv-1,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空中加油机,基本结构同c-130b,机务人员5~7人。共交付46架,1962年11月交付完毕。
.xiazaitxt.co m发布
kc-130r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空中加油机,由c-130h改装。装有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增大了最大起飞重量,还增加10200升的外挂油箱,货舱中增加一个13600升可拆卸油箱。共改装20架。
.xiazaitxt.co m发布
lc-130为美国海军南极考察探险专用型。起落架改为机轮滑橇式。lc-130r基本结构同c-130h,装有t56-a-16发动机,并装有助推火箭。2002年2月,美国美科学基金会(nsf)修复了一架坠毁在南极,在冰雪中埋藏17年的lc-130。该机在1959年制造,服役于南极洲mcmurdo基地,为南极考察项目服务。1971年12月该机起飞时螺旋桨脱落,击中发动机和机身。飞机迫降,10名机组人员神奇的在冰雪中等待了三天,坚持到救援人员来临。由于维修成本高,美国将这架lc-130遗弃在南极洲的冰雪之中。1989年,nsf需要一架新的lc-130,根据成本分析,制造一架新的飞机需要3000万美元,而将那架南极洲的飞机重新修复好的成本只有1000万美元。不久之后,一个特别小组挖开冰雪,将飞机修复,两个月以后飞机飞回美国。在美国,该机在亚利桑那州荒漠中搁置3年,目前该机将很快重新投入使用。(
.xiazaitxt.co m发布
mc-130e美国空军战场运输机。该型可将特种部队秘密运输出入敌人后方。装有夜视设备、地形跟踪雷达、空中受油设备和各种电子干扰设备。机上还装有人员回收装置。共生产14架,分别交付美国空军、埃及、德国和日本等国特种作战部队使用。mc-130h是c-130h的改型,mc-130e的后继,除救援任务,可进行心理战任务、空中侦察以及空降和地面-空中救生。1983-1988财年生产18架,美国空军还可能在1999年前再购买24架。首架mc-130h于1988年开始飞行试验(携带e-系统)。19个月的正式飞行实验于1988年9月20日开始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
.xiazaitxt.co m发布
rc-130是空中探测和侦察型。rc-130a是c-130a的改型。用于测绘军事地图。机头雷达罩下有一探测天线罩,机身底部增开照相窗口。机务人员增加摄影领航员一名,摄影员一名,高精度短程领航员两名和航迹记录员一名。共生产16架,1959年全部交付完毕。
.xiazaitxt.co m发布
wc-130气象探测型。共生产17架。
.xiazaitxt.co m发布
pc-130h海上巡逻型。巡航航程4600千米,最大载重21000千克。1980年1月开始改装。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wbs和c-130vls两种c-130h的改型,主要用于满足90年代的战术运输要求。c-130wbs是短距起落型,机身加宽48厘米、加高71厘米。可载一般c-130货舱容纳不下的大型新式陆军装备。c-130vls为大高度载重型,货舱容积增加23%,採用t型尾翼和新起落架舱。
.xiazaitxt.co m发布
尽管c-130是非常成功的战术运输机,但由于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推力不如涡扇喷气发动机,美军曾计划研究喷气式动力的替换机种。因此着名的“先进中型短距起降运输机(amst)”计划浮出水面,波音公司的yc-14方案和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yc-15方案进行了激烈争夺。最后的结果是这两个方案的预算费用都很高昂,但原型机性能却不比c-130好多少,因此amst计划被搁置了。
.xiazaitxt.co m发布
amst计划的中止使得c-130必须进行更多的改进,来适应往后十几年空运任务的新要求。随着航空及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洛克西德·马丁公司认为採用新时代的技术,将可以较低廉的价格生产更高性能的c-130改进型。近年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c-130j型诞生了。2004年4月16日,在小石城空军基地,美军正式接收第一架c-130j,使这个一度受阻的採购项目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架c-130j将归属第48空运中队,将用于训练。在研制过程中,选用的ae2100发动机曾出现扭矩轴振动问题,该问题现已解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认为这属于制造工艺问题。
.xiazaitxt.co m发布
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在j型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总结和论证。对照过去实际经验,该公司集中研究了75项有关c-130的运行参数,结论是要想使新型号的性能和运载能力比h型上一个台阶,主要的途径是降低人员在整个空运过程中的劳动强度,以及降低寿命周期成本。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来的c-130j採用了以下改进措施:
.xiazaitxt.co m发布
·配备全新的效率更好的动力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第388页
·配备双人制的高度自动化的驾驶舱;
.xiazaitxt.co m发布
·採用mil-std-1553b军用数据标准;
.xiazaitxt.co m发布
·新增2部空运任务计算机;
.xiazaitxt.co m发布
·新增综合式故障自动诊断系统(ids);
.xiazaitxt.co m发布
·换装更容易操作的通讯/导航/识别管理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增加双全球定位与惯性导航系统(gps/ins);
.xiazaitxt.co m发布
·换装数字式防滑剎车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换装全新的航空电子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气象/地貌扫描雷达採用彩色显示器;
.xiazaitxt.co m发布
·简化燃油系统,提高可靠性;
.xiazaitxt.co m发布
·改进了空调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从上述改进中可以感性的体会到:藉助众多的计算机和改善的人机界面,j型运作将更加自动化,可靠程度更高,效率相应提高。由于j型的改进主要在设备方面,外观上与h型没多大差别,只是发动机和螺旋桨略有不同。c-130j主要尺寸为翼展40.4米、全长19.8米、全高11.8米。c-130j-30是j型中的最新批量,长度增至34.4米,全长与c-130h-30相同。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j採用新型的艾里逊ae2100d3涡桨发动机,螺旋桨则使用道提公司r391型6片式复合材料桨叶,该型桨叶零件比传统型号少近一半,重量因而减轻了15%。仔细看上图转动的桨叶,你就会发现这种新式螺旋桨是使用六片桨叶的。ae2100d3最大持续推力达3424千瓦,比以往c-130採用的发动机大29%,燃烧效率也增加了23%。发动机採用fadec全权式数字电子控制,可以完全自动的调节适应飞行中不同的动力需求。油门控制阀自动化,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并提高安全性。另外也具有自动推力控制系统,旋桨无推力时能自转,因此即使某个发动机发生故障导致推力不对称时,飞机也可以自动调节推力,继续飞行。
.xiazaitxt.co m发布
j型的驾驶舱採用多个彩色液晶多功能显示器,构成了目前先进而流行的“玻璃驾驶舱”。机组改为两人制。由于驾驶舱内空间宽广,仍保留了第3个座位。两名正副飞行员前上方装有大型的平视显示器(hud)。除c-130j之外,只有波音公司的c-17“全球霸王3”式运输机拥有平视显示器。该平视显示器具有很宽的视角,能提供如高度、角度、滚转率、飞行路线、空速、垂直速度和方向等信息提示。平显可以减少空投、空中加油、起降时飞行员低头看仪表读数的时间。驾驶舱仪錶板上装有4具彩色液晶多功能显示器,均为高清晰度主动矩阵液晶显示器(lcd)。每个显示器都可显示任意12种不同内容,包控飞行、导航和机内系统等信息,整体平均故障时间为8900小时。飞行员佩戴夜视仪时能正常观看。而以往的c-130驾驶舱有90个传统电机式仪表,飞行员难免“花多眼乱”。
.xiazaitxt.co m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j型内外採用了大量能使夜视仪观看的灯光照明设备。以往空勤人员佩戴夜视镜时,普通的白光照明装置的灯光会被夜视镜大大的增强,导致佩戴者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有了专用的夜视照明装置后,j型的空勤人员不再需要打开光猛的白光灯就能正常运作,隐蔽性大大改善。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j货舱的尺寸为长12.19米,高2.74米,宽最大3.12米、最小3.04米;c-130j-30长16.76米,其余尺寸相同。上述尺寸与以往的c-130型号接近,可运载军用标准的463l货盘(2.24米×2.67米)。c-130j能运送5个上述货盘,c-130j-30能运送7个。目前的c-130e/h只有约50架拥有全天候空投系统。而c-130j/j-30因为採用大量数位技术,加上apn-24低功率雷达的高清晰地貌对照能力、彩色液晶显示器和双gps/ins系统,可以轻松地执行单机或编队全天候空投任务。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j/j-30携带相同数量的燃料,机内油箱25549公升,机外副油箱则为10479公升,合计36028公升,并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xiazaitxt.co m发布
在降低寿命周期成本方面,j型的可维修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按美军维修规则的计算,维护j型的人力可由维护e/h型的4875人减至2994,减少了38%。每个飞行小时的维护时间可由c-130e的21小时、c-130h的13.5小时降至10.3小时。假如以98架的c-130机队做标准,寿命周期成本可以减少35%。除了可维护性的改善,数字式控制的涡桨发动机、数字式电子设备、任务计算机和mil-std-1553b军用数据标准等在降低寿命周期成本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
第389页
.xiazaitxt.co m发布
1995年10月18日c-130j-30出厂,c-130j两天后出厂。96年4月9日,c-130j-30的第一架批量生产型在乔治亚洲多宾斯空军基地完成首飞。飞行时间是2小时11分钟,最高高度达3200米。随后5架j及j-30型正在进行飞行评估。c-130j的价格约在5000至6000万美元之间,视装备而定。机身加长的c-130j-30要再贵240万美元。洛·马公司将为有需要的客户提供j型的气象机改型(wc)、电子战型(ec)与加油机型(kc),进而替代原有的几个类似型号。第一架c-130j-30运输机已经于2001年底交付美空军,几年后将全面取代c-130e运输机。承袭c-130外销火热的传统,目前仅c-130j和j-30已取得41架生产订单,63架选择订单,包括英皇家空军定购j-30型25架,澳洲空军定购j-30型12架,美国空军定购4架c-130j。选择订单中有40架将取决于政府年度预算,客户包括美国空军、空军预备队司令部、义大利和挪威等。用户还包括义大利空军和丹麦皇家空军。由于c-130改装的加油机是美军尤其是海军陆战队重要的战术保障部队组成部分,美海军陆战队非常留意其发展情况。
.xiazaitxt.co m发布
此外,美海岸警卫队计划在2006年夏天将6架c-130j海上巡逻机投入使用。在2001财年的军队建设拨款法案中,海岸警卫队得到了4.68亿美元订购c-130j,准备用于海上搜救、侦察以及加强治安。计划c-130j将取代警卫队老化的26架c-130h飞机。2004年3月3日,c-130j成功通过美国空中机动司令部(amc)在阿肯色州小石城空军基地进行的系列飞行试验后,朝着进入美国空军和具备完全作战能力又迈出了一步。这些试验称为过程研制与评价(pd&e),2月23日试验达到高潮,当晚飞行员使用夜视镜完成了7架飞机低空编队飞行。amc参与试验的官员对pd&e试验结果非常满意。amc从空中国民警卫队和空军预备司令部获得了共7架c-130j,完成了3周的试验,试验内容包括编队飞行、低高度空投和使用夜视镜操纵飞机。4月16日,空军将在其最大的c-130基地小石城空军基地正式接收首架c-130j。
.xiazaitxt.co m发布
近期澳大利亚空军则抱怨j-30改型有不少问题。澳空军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购买了12架c-130j-30,总价值8亿美元。澳空军已经对c-130j-30进行了一般性的评估,认为其软体不成熟,缺少自动规划任务能力。嵌入式检测系统虚警率高,高频通信系统也不可靠。此外一些技术文件的错误对飞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造成了影响。
.xiazaitxt.co m发布
kc-130j,有可能用kc-130j取代原有的kc-130f。j型加油机可为固定翼或直升机进行空中加油,加油时飞行速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节,约每小时185至500千米,比以往的机型更有弹性。机翼下挂载的加油吊舱可以每分钟输送1135公升燃油,输油速度也有提高。如果仅使用机翼和外部油箱,kc-130j具有57500磅的加油能力,同时飞行半径为500海里。目前的kc-130f则只有38000磅的加油能力。使用适当的加油管,kc-130j既能对直升机加油,也能对空军喷气飞机进行硬式加油。kc-130j装备有mark32b-901e空中加油系统,该系统允许在软管末端调整加油速度,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受油机系统。两个吊舱内的冲压涡轮驱动的加油推进泵改善了燃油的排放能力,特别是不再需要目前kc-130飞机所需的货舱油箱,货舱可以用于运载有效负荷,增加了多用性。如使用货舱油箱,加油能力可以再增加24392磅。2001年12月止,洛·马公司已经向美国海军陆战队交付了8架kc-130j飞机,尚有三架待交付,总需要约为79架。kc-130也曾有过灰暗的一页,就是在美国突袭德黑兰美国大使馆的路程中,一架kc-130和一架mh-53相撞,数十人丧生,直接导致了任务的失败。
.xiazaitxt.co m发布
2004年12月,美海军陆战队表示即将部署kc-130j加油机。到2005年2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交付12架kc-130j给北卡罗来纳州切里波因特海军陆战队航空站的第252空中加油/运输机中队(vmgr-252)使用,从而达到初始作战能力(ioc)。海军陆战队原计划将达到ioc的时间提前到2004年9月,但因考虑到提早部署将导致飞行员训练时间不够,所以延后几个月部署。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言人称,海军陆战队总共需要52架kc-130j,到目前为止已订购33架。
.xiazaitxt.co m发布
2005年2月,kc-130j空中加油机成功通过了它的第二次使用评估。该机的第二次使用评估集中在机载电子对抗设备。使用试验与评估部队的司令官发现,该设备在允许和非允许环境下均有高使用效能。在加州中国湖和北卡罗莱纳州切里岬针对现实的威胁情景进行了32次评估试验飞行,总共飞行时数超过60小时。在称之“沙漠魔爪”的部署前演习期间,在切里岬和亚利桑那州的尤马又进行了33次试验飞行,总共飞行时数超过70小时。海军陆战队将军john albers说:“在试验评估阶段,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但这些均已得到修正,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改进。”kc-130j飞机的首次成功使用评估于2004年4月完成,发现该机在允许的威胁环境中有效和适用。由于这次即第二次使用评估的成功,海军陆战队的下一代空中加油机确定在未来几天内着手它的首次作战部署。kc-130j将替换老化中的kc-130加油机。目前在海军陆战队机队中,有些kc-130加油机的役龄已达46年。kc-130j採用了增强的机组人员和通用系统如具有夜视能力的改进型航空电子设备以及改进了飞行性能。该机的能力已得到增强,可靠性和维护性改进,并提高了任务可用性以及改进了燃油输送性能。
第390页
.xiazaitxt.co m发布
2005年8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c-130h飞机于2005年6月15日完成加油机改型后,日前在瑞典军用物资管理局(fmv)的指导下进行了首飞。持续2小时10分钟的首飞任务是由fmv及瑞典空军人员完成的。首飞位于vanern湖上方高度近1万英尺(3048米)的空域,飞行过程中的功能试验採用了英国制造的空中加油伸缩套管吊舱,是由洛克希德·马丁航空公司提供。fmv发言人称,c-130还将进行燃油箱改进,整个系统完成后的试飞估计在今年第三季度。位于乔治亚州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分部正在进行设备综合,并将参与飞行试验项目。fmv发言人称,fmv和瑞典空军打算将一架c-130改型为加油机,目的是获得这方面的经验。瑞典空军计划在它的jas-39c/d战斗机的最新型飞机上增加空中加油能力,目的是更多地参与未来国际军事行动,以及保障国内空中行动。
.xiazaitxt.co m发布
同样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hc-130运输机,该机主要用于为特种部队提供运输、支援和空中加油。该机背部有一大型天线罩。此外mc-130p“战影”等型号(mc-130p即hc-130p目前的编号)也具有空中加油能力,这主要得益于美军拥有改装简易的空中加油吊舱等设备。2002年8月美国前视红外系统公司开始为hc-130提供该公司的8套star safire ii型机载热成像系统,增强其特种作战能力。到2006年选购数量可能激增到37套。如果全部选购都实现,合同总值可能达到160万美元。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有多种特殊用途的改型,除了已经提到的kc-130加油机,主要的改型还包括专用重型攻击机ac-130、专用突击运输型mc-130(增加了大量导航、搜索电子设备)、电子战型ec-130、气象型wc-130和政府军队要员专机,以及一些为试验而特别改装的型号。
.xiazaitxt.co m发布
一架特殊改装过的c-130要员专机,起落架舱后增加了多枚起飞助推火箭,使得该机在紧急时起飞距离大大缩短。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还衍生了多种民用型号。包括:
.xiazaitxt.co m发布
l-100c-130e的改型,拆除军用设备,基本上与c-130e相同。
.xiazaitxt.co m发布
l-100-10l-100的改进型,局部进行改进。
.xiazaitxt.co m发布
l-100-20l-100加长型,机身加长了2.54米。68年11月开始交付使用,生产了19架。
.xiazaitxt.co m发布
l-100-30结构和外形尺寸与l-100-20基本相同,但机身在此加长了2.03米。该型可载客100人,机身两侧各增加6个应急出口舱门,增加了厕所和厨房以及新的供氧设备。
.xiazaitxt.co m发布
l-100-50新型大容量货机,在l-100的机身结构上共加长10.67米,总货舱长度26.03米,总容积229.4立方米。最大起飞总重增加,机翼和起落架结构加强。最大载重量27200千克。
.xiazaitxt.co m发布
l-400短程运输型。动力改为两台涡桨发动机,基本结构和外形尺寸变化不大。起飞总重减小,机翼缩短6.7米,主起落架由双轮改为单轮,机组人员改为2人。其特点主要是简便、便宜,价格比c-130便宜25%。
.xiazaitxt.co m发布
中国军方在八十年代通过民航渠道从美国购买了2架c-130运输机,涂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标记的就是其中一架。台湾军方购买了约20余架c-130,其中包括秘密的ec-130电子侦察机,用于监听大陆方面的各种电子通信。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出口到多个国家,其升级改进业务为洛·马公司创造了极大的利润。如2001年瑞典空军签订合同,将一架c-130e“大力士”运输机改造成空中加油机。皇家马来西亚空军的两架c-130h飞机开始了类似计划。另外两架马来西亚的c-130h标准机型,也将被改造成c-130h-30机身加长型,之后还将增加空中加油能力。
.xiazaitxt.co m发布
2004年8月,美陆军已完成使用c-130进行“斯瑞克”机动火炮系统(mgs)伞降试验。“斯瑞克”mgs将成为美陆军历史上最重的空投车辆。如果空投试验成功,将意味着第82空降师向接收用于夺取机场和其它行动的轻型装甲火炮系统又迈进了一步。此次空投验证将使用一个mgs的模拟车来进行,真车的空投还要等一段时间。美陆军希望通过此次试验确定mgs是否适合空投。据陆军运输工程局介绍,mgs的高度过高,以往无法使用c-130进行空投,因此陆军不得不使用c-17“全球霸王”iii运输机。另外,mgs的重量已超过空军目前使用的空投货盘系统42000磅(19000千克)的重量极限,为满足即将到来的空投试验需要,陆军将使用一种已经研制完成但尚未装备部队的60000磅空投系统进行试验。虽然陆军已经对60000磅空投系统加载与mgs相同重量物体进行了空投试验,但根据合同,美陆军需要证明mgs或者其模拟车能够安全着陆,并保证车辆功能完好。目前,陆军空投和直升机吊运等方面的专家正在设计空投索具作业程序;如何确保装载车辆的货盘能够安全地从机尾滑落;以及解决其它空投方面的要求。除了重量限制外,空投还要受到高度的限制。如果发生空投故障,即牵引伞没有将货物拖离机舱,空投载荷可能撞击机体上部。因此,当空投物体进入运输机时,空投设计者必须要降低其最大高度。即便对于c-17运输机来说,mgs也是很高的一种车辆。陆军最初要求的mgs最大高度为3米,而要想用运输机空投还需要进一步降低高度。未来空投,将不得不调整“斯瑞克”的悬挂及缓冲限制器。另外空投设计者还研制了一种被称为“蜂巢装备”的能量消散材料,用以填充在空投车辆与空投货盘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目前陆军的一些工程人员正在准备将此材料应用到“斯瑞克”空投试验中。到目前为止,mgs空投的可行性看上去是成立的,但是还必须要解决高度这个难题。一旦可行性研究完成,“斯瑞克”计划管理办公室将向其领导机构汇报,该领导机构将针对第82空降师是否装备mgs做出风险评估。执行此次空投试验的科研人员正在为美陆军创造历史,如果试验以及一系列研究能够取得成功,他们将填补第82空降师火力支援装备方面的一个空白。自从“谢里登”轻型坦克退役后,第82空降师还没有一种适合的火力支援装备来填补空缺。
第391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军正在吉尔吉斯斯坦进行c-130的货物装卸工作。
.xiazaitxt.co m发布
2004年8月,美海军陆战队的两具智能gps修正空投系统进行了首次战场着陆试验。两套系统从两英里的高空自主控制着陆在目标周围200英尺(61米)的范围内。这种名为“夏尔巴人”(射rpa)的装置将降落区的坐标编进程序并由gps制导,通过马达牵引线来操纵飞行。射rpa採用一个便于进行方向操纵的长方型翼伞,伞的面积为900平方英尺,而不是传统的圆型降落伞。飞行过程中不断地用gps接收机检查其位置,需要时可进行飞行调整,拉两根操纵线以使降落伞改变方向。在执行任务前,飞行的高度、速度、空投物资的重量、空投区域的位置以及各种高度的风速都必须编程进射rpa的控制装置中以计算飞行计划,甚至可以对其进行编程使其绕过障碍物或敌方区域。射rpa计算出空中精确的一点,物资必须在那一点投放。目前,空军都是採用普通降落伞来投放物资,其投放精度取决于飞机高度和空投时风的情况。低于2000英尺(610米)的低空投放相当精确,但飞机和机组人员在敌人火力的打击范围内。不久前,一架kc-130在800英尺(244米)的高度空投一批给养,着陆点距目标300英尺(91米)。而在更加依赖空投进行补给的阿富汗,空投物资的着陆点距部队距离曾超过1英里(1609米)。这种採用gps制导的降落伞空投与常规空投相比有很多优点,飞行员称这种gps制导降落伞使空投有很强的灵活性,飞行员只需飞近空投区并投下即可,其余的由降落伞完成。
.xiazaitxt.co m发布
2004年9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针对美空军发布的“2015年能使用、2025年能部署的远程打击技术”徵询书,提供了4种方案。除了f/a-22‘猛禽‘多任务隐身战斗机的轰炸机改型fb-22之外,该公司5月底还提出了一种基于c-130的“军火载机”(arsenal ship),该方案直至今天才公开谈论。另外两种方案是:小型一次性使用‘空间运载火箭‘(slv)发射携带弹药的通用航空飞行器(cav)和下一代多任务mack(m-x、a-x运输机、c-x、加油机的字母缩写)飞机的轰炸机改型bmack。洛·马公司官员称,“军火载机”是风险最低的方案,可能不需要研发成本,因为公司已为澳大利亚和英国研究了带防区外飞弹的方案。改装后的c-130将能携带8枚超大型巡航飞弹或更多数量的、与agm-158联合空对面防区外飞弹大小相当的飞弹。这一c-130改型将用于防区外交战。
.xiazaitxt.co m发布
2005年3月,波音公司的c-130航电现代化项目(amp)3月15日达到另一项重要里程碑,一架预试制型研制试验和鑑定(dt&e)mc-130e“作战禽爪”i在加州爱德华兹军基地实现首飞。据波音amp项目经理dave koopersmith称,此次首飞标志着一项有关降低研制c-130 amp地形跟踪系统风险的飞行试验正式开始。开发的新型地形跟踪系统可使c-130能够随地形的变化进行低空飞行。这架预试制型飞机主要用于验证用于c-130 amp的新的武器系统技术以降低风险。该架飞机上装备有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apn-241雷达,史密斯工业公司的原型任务处理器,以及诺·格公司、波音公司和沃纳罗宾斯综合后勤保障中心提供的飞行软体。koopersmith说,空军的c-130 amp项目是一项正在实施的计划,波音公司于今年1月份接受空军首架c-130飞机,并在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大型飞机维修和改装中心对该架飞机进行改装。预计首架c-130amp将于2006年年初首飞。
.xiazaitxt.co m发布
2005年10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共同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收到一份1.175亿美元的合同以改装6架hc-130j远程搜索飞机。该公司是美国海岸警卫队‘深水‘计划的系统综合商,美国海岸警卫队有27架hc-130h和6架hc-130j 飞机服役。美国海岸警卫队和工业部门称,对hc-130j飞机改进后,在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以及侦察系统方面与美国海岸警卫队的casa235-300m海上巡逻机有大约90%的通用性。两种飞机都採用的传感器包括star safire iii电光/红外前视系统、df-430 uhf/vhf定向系统以及ab r4a机载自动识别系统。hc-130j的雷达系统将採用多模edo el/m 2022a(v)3 海面搜索雷达和一部机头安装的apn- 241气象雷达。按计划首架hc-130j将在2007年1月开始修改,最后一架飞机在2008年7月进行修改。海岸警卫队‘大力士‘飞机的主要用途是在中程casa监视飞机不能覆盖的太平洋海域进行远程海上巡逻。
.xiazaitxt.co m发布
c-130的装备数量很大,截止1993年美国空军共购买1050架c-130。另外出口的c-130h/l-100-20/30等型共计有514架。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四卷 空中战机 c-141“星”重型战略运输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504
c-141“星”(starlifter)重型战略运输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为货运设计的喷气式飞机,由洛克西德·马丁公司乔治亚州分部研制。c-141早在1965年就开始在美军服役,能够运送美军大多数重型装备,设置还运送过巨大的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的“哈勃”天文望远镜。
第392页
c-141的货舱虽然不如后来出现的c-5和c-17的大,但是也能轻松的装载长达31米的大型货物。其货舱也可一次运载208名全副武装的地面部队士兵,或168名携带全套装备的伞兵。左图即c-141在进行步兵伞降。机尾开有巨大的蚌式尾门,方便装卸大型货物(但与c-17、安-225的大型头部“鲸鱼”型相比,还是稍有不方便)。在海湾战争期间,c-141飞行了37000架次,在90%的架次中能准时抵达目的地。
c-141有两种型号,一种是最初的a型,另一种是b型。c-141b型在a型基础上加装了空中加油设备,航程因此大大提高。由于是空中加油设备是加装的,因此突出于机体之外,增加了一部分阻力,这也是不得已的结果,这在最上面的两幅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c-141b的空中加油装置配合美军加油机的硬式加油管,能够在26分钟里为飞机加89649公升油料。b型1979年开始服役,到1986年,所有的c-141a型都改进成了b型。
b型机体长度增加了7.11米,这使得b型的货舱空间增加了1/3,加大了62.03立方米。这意味着每架c-141的运载能力增大了,相应的美军空运司令部略微减少了c-141的装备数量,在总的运输能力不下降的前提下淘汰了部分服役较久的a型。
c-141的货舱设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相当方便。在运送车辆、小型飞机等带有轮子的货物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平坦的货舱地板;但也可以快速的更换成带有滚轴的地板,方便装卸箱装货物等。在运送人员的时候,c-141可以在舱壁上加装临时座椅,也可以在地板上加装座椅。c-141固定机组乘员为5人,正副驾驶员各一名、飞行工程师两名、装卸员一名。
c-141还有一些别的记录。例如它是美军第一种能进行大规模伞降的喷气飞机;美军第一种降落在南极的大型喷气飞机。
c-141使用四台普惠公司(pw,pratt & whitney)的tf33-p-7涡轮风扇发动机,每台推力9193千克。c-141作为运输机没有装备固定武器。下图是c-141在发射红外诱饵弹,场面壮观。
2005年,美国制造的c-141运输机完成了向南极这个冰雪世界40年的飞行,最后一架飞机6日离开纽西兰南岛的克赖斯特彻奇市,飞回美国,从此载入史册。在过去40年里,这种c-141运输机曾向南极一共飞行了4.5万个小时,向美国的科学考察基地麦克默多站和纽西兰的斯科特基地运送人员和供应。南极纽西兰执行主任卢·桑森说,c-141向南极飞行了很多的路程,运送了许多的物资,它们是南极的重负荷运载工具。他说,南极人中有许多的怀旧情绪,在c-141运输机进行最后一次飞行时,在麦克默多站,人们为它祈祷祝福。南极战略空运指挥官格温·哈里森说,就像人和他们的汽车之间的关系那样,你总是惦记着用过的东西。但是哈里森说,虽然c-141运输机是南极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乘坐这种飞机并不是很舒服的。克赖斯特彻奇是飞往南极最近的一个点。c-141运输机机舱里的座位很挤,在长达5小时30分的飞行中,人们面对面、膝坐膝地坐着,连腿都伸不开。
nasa使用的一架c-141空中试验平台,打开的侧面舱门内装有一台大型望远镜。
第四卷 空中战机 c-5“银河”亚音速远程军用运输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7139
c-5“银河”(gxy)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亚音速远程军用运输机。1963年开始研制,1968年6月原型机首飞,1970年开始装备。c-5是美军载重量最大的军用运输机,能够将美陆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各种重型武器装备运送到全球各地,例如m1a2主战坦克和mh-53直升机等。在海湾战争等多次局部战争中,c-5在战略兵力投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c-5的研制背景为美国“全球战略”确立,加强“灵活性反应能力”和“战略空中机动”的需求非常紧迫。1960年初,美国空军提出“特种作战要求”(sor-214),按照这种作战要求,各大飞机制造公司开始设计,参加投标的公司有洛克希德、波音和道格拉斯等。1965年9月,空军选中洛克希德gl-500-13-7设计方案,即c-5a。
c-5的基本设计採用了悬臂式上单翼,由破损安全盒形结构由多梁和机加挤压蒙皮壁板组成。后来c-5a机翼大梁出现裂纹,所以c-5b採用新的7175-t73511高强度耐腐蚀铝合金。20%翼展处翼型为naca0012(修形),43.7%和70%处则为naca0011(修形)。1/4弦线后掠角25°,下反角5°30′,翼根安装角3°30′。静平衡铝合金副翼。经过改进的富勒式铝合金后缘襟翼。襟翼前面有简单铰接的铝合金扰流片。无配平调整片。机翼前缘内段为密封式襟翼,外段为有缝襟翼。副翼和后缘襟翼由液压伺服作动器驱动。富勒后缘襟翼和前缘缝翼由球式螺旋制动器和扭矩管驱动。悬臂式全金属结构的t型尾翼,由整块金属蒙皮壁板组成单室盒形构件。平尾稍有下反角,水平安定面的安装角由液压螺旋作动器驱动。方向舵和升降舵由液压伺服作动器驱动。升降舵共分4段,方向舵分为两段。无调整片。
机身是由蒙皮、长桁和隔框组成的半硬壳式破损安全结构,截面呈“8”字形。货舱为头尾直通式,其地板高度与运货卡车斗高度相适应。既可空投货物,也可空降伞兵。地面静态机尾上翘角10°,採用的高强度铝合金包括7049-t73,7050-t736,7050-t73,7475等。採用液压收放五支柱式起落架。前起落架靠液压传动的滚珠丝槓向后收起,主起落架由液压操纵转动90°后向内侧收起。前、主起落架支柱都有双腔油-气减震器。起落架共有28个机轮:前起落架有4个机轮,4个主起落架每一侧两个并列在机身底部,每个主起落架有6个机轮,两两排列呈三角形。全部轮胎尺寸均为49×17-20,前轮胎压9.45×105帕(9.64千克/厘米2),主轮胎压7.65×105帕(7.80千克/厘米2)。有防滑装置。飞机地面转弯是靠主起落架后面脚轮转动进行协助。
第393页
通过下面两幅示意图,我们可以了解c-5运送大型装备时的布局方案。例如左图是运送ah-64的方案,经过摺叠ah-64的旋翼,c-5可以运载6架此型号直升机;右图是运送m-2步兵战车或m-3骑兵战车的方案,可运载6架。再下面两幅是装卸ah-64和海军特种作战潜艇的照片。典型装运布置包括:2辆m1型坦克;16辆3/4吨载重卡车:一辆m1型坦克和两辆m-2步兵战车;6架ah-64武装直升机;10枚“潘兴”飞弹及其发射车辆;36个463l标准集装货盘。货舱通常被划分为两条并列的货物区使用,恰好能并排摆放两个标准空运货架。
驾驶舱下面的机头罩可向上打开,能从前后货舱门同时装卸货物。尾部货桥两侧机身壁板可向外打开,以加大地面装卸货物时尾舱口尺寸。机上有货物空投和伞兵空降设备。机身前左侧下部有一机务人员舱门,机身尾部左右两侧下部各有一客舱门。驾驶舱和全部货舱、客舱均为空调和增压。地板装有可拆卸的滚轮导轨及货物固定部件。由于美军最近10年战略战术上的改变,越来越注重高机动的火力投送,c-5的快速战略运输能力也越发显得重要了。其中一次运送两辆m1坦克的能力在美军中是绝无仅有的。
c-5a在使用中曾发现机翼后梁出现裂纹,1978年美国空军决定为所有在服役的77架c-5a更换新机翼,新机翼使用寿命增加到30000飞行小时,相当于服役20年,此项工作于1987年中全部完成。1982年夏天,美国国会批准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新型c-5b的计划,c-5b的气动外形和内部布局与c-5a相同,採用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载荷能力增加,1985年9月10日首飞,1986年1月8日开始交付。此外,目前还有一种c-5d,它应美国空军的要求,换装了新动力装置和数字式电子设备。
c-5装有美军标准通信和导航设备,本迪克斯公司的彩色显示气象雷达,3台德尔科公司的惯性导航设备,以及特种设备包括最新多功能电子探测及其分析和记录子系统,它可同时扫描和分析800多个测试点,以及飞行中故障分析、检修和记录系统。
c-5的动力採用4台通用动力公司(ge)的tf39-ge-1c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191.2千牛。驾驶舱内有正、副驾驶员、随机工程师和2名货物装卸员共5名机组人员。上层舱前部有可供15个工作人员休息的舱间,从中央翼之后到机尾的上层舱可载运75名士兵,下层主货舱可载运270名士兵,美国现役陆军师所配备各类武器中97%都可运输。
此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同年5月29日发布c-5运输机首套block 1.1版本的综合操作型飞行软体(ofp)的工程试验版本。该软体是c-5航空电子现代化计划(amp)的一部分,是形成c-5 amp的全软体系统综合和试验的基础。block 1.1只是整套软体系统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其它一部分由霍尼韦尔公司的航空电子防御分部研制,用于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飞行管理系统。另一部分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系统综合分部完成,用于通信、导航和监视。作为美国空军c-5现代化改进的第一步,价值4.54亿美元的amp合同将综合先进的飞行控制、通信/导航系统,以及新的仪表显示系统。c-5现代化改进的第二步,将对发动机、电子设备、液压装置和起落装置进行改造,增加机队作战性能,降低使用成本。2001年12月美国空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c-5进行升级的合同,预计2008年6月完成合同。升级计划完成以后c-5的可靠性预计将从目前的60%提高到80%,服役年限将扩展到2040年。
c-5b运输机在2002年将升级电子设备,美空军称之为一个相对低风险、低成本的现代化项目。项目始于1999财年,将保持c-5b与全球航空运输管理要求的一致性。c-5b将装备新的数字式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新的液晶平板显示器以及新的导航/通信系统,还将安装交通告警与防撞系统以及地形感知与预警系统。目前计划中将有124架c-5进行升级,估计耗资3.7亿美元。预计该项目将于2005年完成。
2002年11月,洛克希德·马丁航空公司完成了为所有美国空军机队的c-5安装了交通防撞和告警系统(tcas)的工作。安装tcas是c-5航空电子现代化改进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tcas能识别邻近的飞机,并向驾驶员显示避免碰撞的方案,从而大大降低了发生空中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最近,一架装有tcas的c-5在多佛空军基地上空时,当地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突然失灵。这时tcas警告机组人员有一架轻型机接近c-5的飞行路线,于是c-5改变方向,保证了飞机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c-5空中加油,对比大型的kc-135加油机,可见c-5是如何巨大。c-5在较短的跑道以大载重量状态起飞时,往往少装燃油,因此起飞后不久就需要进行空中加油,有时需要花十几分钟才能完成对接,输油时间长达15分钟,飞行员必须具备极高的驾驶技巧。
c-5的动力採用4台通用动力公司(ge)的tf39-ge-1c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191.2千牛。驾驶舱内有正、副驾驶员、随机工程师和2名货物装卸员共5名机组人员。上层舱前部有可供15个工作人员休息的舱间,从中央翼之后到机尾的上层舱可载运75名士兵,下层主货舱可载运270名士兵,美国现役陆军师所配备各类武器中97%都可运输。
此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同年5月29日发布c-5运输机首套block 1.1版本的综合操作型飞行软体(ofp)的工程试验版本。该软体是c-5航空电子现代化计划(amp)的一部分,是形成c-5 amp的全软体系统综合和试验的基础。block 1.1只是整套软体系统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其它一部分由霍尼韦尔公司的航空电子防御分部研制,用于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飞行管理系统。另一部分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系统综合分部完成,用于通信、导航和监视。作为美国空军c-5现代化改进的第一步,价值4.54亿美元的amp合同将综合先进的飞行控制、通信/导航系统,以及新的仪表显示系统。c-5现代化改进的第二步,将对发动机、电子设备、液压装置和起落装置进行改造,增加机队作战性能,降低使用成本。2001年12月美国空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c-5进行升级的合同,预计2008年6月完成合同。升级计划完成以后c-5的可靠性预计将从目前的60%提高到80%,服役年限将扩展到2040年。
第394页
c-5b运输机在2002年将升级电子设备,美空军称之为一个相对低风险、低成本的现代化项目。项目始于1999财年,将保持c-5b与全球航空运输管理要求的一致性。c-5b将装备新的数字式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新的液晶平板显示器以及新的导航/通信系统,还将安装交通告警与防撞系统以及地形感知与预警系统。目前计划中将有124架c-5进行升级,估计耗资3.7亿美元。预计该项目将于2005年完成。
2002年11月,洛克希德·马丁航空公司完成了为所有美国空军机队的c-5安装了交通防撞和告警系统(tcas)的工作。安装tcas是c-5航空电子现代化改进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tcas能识别邻近的飞机,并向驾驶员显示避免碰撞的方案,从而大大降低了发生空中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最近,一架装有tcas的c-5在多佛空军基地上空时,当地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突然失灵。这时tcas警告机组人员有一架轻型机接近c-5的飞行路线,于是c-5改变方向,保证了飞机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c-5空中加油,对比大型的kc-135加油机,可见c-5是如何巨大。c-5在较短的跑道以大载重量状态起飞时,往往少装燃油,因此起飞后不久就需要进行空中加油,有时需要花十几分钟才能完成对接,输油时间长达15分钟,飞行员必须具备极高的驾驶技巧。
2003年11月,从美国空军退役的第一架c-5移交给位于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的航宇维护与再生中心。这架飞机进行处理后,将转为长期贮存。c-5开始退役,标志着美军空中机动的未来的发展动向,即由少量的现代化改进的c-5和崭新的c-17替代服役多年的c-5运输机。
c-5执行过的最刺激的任务,莫过于空中发射“民兵”战略弹道飞弹了。这是冷战时期美空军的试验计划,由c-5空投“民兵”弹道飞弹,待降落伞使飞弹竖直稳定后,“民兵”点火发射。后计划因过于复杂,缺乏实用性,而被取消。
2004年1月,一架美国空军c-5运输机在巴格达国际机场起飞后,被伊拉克武装分子发射的可携式地空飞弹击中右机翼外侧发动机,该机随即紧急返回巴格达机场着陆。机上63人安然无恙。可见可携式地空飞弹较小的战斗部,对运输机的毁伤能力确实不足。
2004年2月,美国媒体披露了c-5运输机航空电子现代化遇到的问题。媒体指出,美国空军c-5运输机的现代化被证明是一个复杂课题,是一个需要重新使用各种商用计划的技术和很多公司的综合应用软体的复杂课题。但是,该机装备全球空中交通管理(gatm)航空电子设备,将可在不断变化的空中交通管制环境中游刃有余。这些关键的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航空电子设备包括:
· 未来空中导航系统(fans)数据链;
· 航空使用通信(aoc)数据链;
· 甚高频通信,8.33-khz间隔;
· 多工作状态接收机(mmr),有受保护的仪表着陆系统、伏尔导航系统、微波着陆系统和指点信标;
· 双嵌入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 敌我识别/s模式应答机;
· 交通告警防撞系统2(tcas2)7型(加更早的);
· 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
· 备用空中交通管制数据链印表机;
· 通用综合航空电子(via)系统,具有6种主要“分区”或应用,例如飞行管理、通信/导航/监视/识别si)、通信管理、显示服务和全天候飞行控制。
2004年10月,美国空军c-5飞机换发项目的主合同商已经交付了首架飞机。10月3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玛丽埃塔工厂接收了该c-5b运输机。2001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授命负责该机可靠性增强及换发项目(rerp)的系统发展和验证阶段(sdd)工作。实施rerp项目的目的是使c-5飞机的使用寿命延长到2040年。预计,该rerp飞机的首飞将在2005年10月进行,rerp的试验将持续到2007年结束。ge公司的cf6-80c2发动机将用于该项目。9月16日,ge公司宣布,该发动机已经获得faa合格证。该rerp项目还包括改进c-5飞机的电子、燃油、液压、飞行控制和环境控制系统,以及改进飞机的结构和起落架。目前,美国空军没有透露其112架c-5飞机中有多少架将实施rerp项目。一个空军调查小组最近得出结论,如果改进得当,c-5系列飞机中最老的c-5a飞机可再安全飞行25年。但是,空军也表示,空军能否承受这些改进费用还是一个问题。c-5a飞机实施rerp项目加上c-5航空电子现代化项目(amp)的总费用估计将达到30亿美元。该c-5b飞机交付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玛丽埃塔工厂在dover空军基地进行amp。amp项目的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用数字显示设备取代模拟座舱设备,并改进通信和导航电子设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预测,所有112架c-5飞机都将实施amp项目。而空军说,进行amp的c-5飞机数量还没有确定。
2005年9月,首台cf6-80c2发动机安装在可靠性增强和换发计划(rerp)的试验飞机上,标志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c-5‘银河‘飞机现代化项目达到一个关键里程碑。该rerp是两阶段c-5飞机现代化计划的第二阶段,对飞机的改进超过70%,包括採用新的发动机。c-5a和c-5b试验飞机都是该现代化试验工作的一部分,c-5飞机现代化计划将改进该飞机的可靠性,并以最高的成本效益增加其长期的任务能力。目前,美国空军採办计划要求对使用中的112架c-5飞机实施现代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c-5现代化项目副总裁乔治·舒尔茨说:‘c-5确实是不可替代的国家资产。美国现在还没有另一种飞机能完成c-5飞机的任务,c-5飞机的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採用新电子设备和发动机的新型c-5m飞机将在全球军力部署和供给方面为美国带来无以伦比的能力。c-5经现代化后将可服役到2040年。‘c-5飞机安装了由古德里奇公司设计和生产的新发动机吊架,今年年底将安装新的发动机。c-5 rerp安装了经实践验证的、目前在民用飞机上(包括着名的空军1号飞机)得到广泛应用的cf6-80c2发动机。cf6-80c2发动机的推力超过22250dan,可使c-5飞机携带122.58吨的负载,起飞距离1520米。新c-5飞机的发动机推力提高了22%,起飞距离进一步缩短30%,爬升速度提高58%,可使目前採用tf39发动机的飞机的可靠性和维护性提高10倍。cf6发动机的离港可靠性为99.98%。c-5现代化的第一阶段是航空电子现代化计划(amp)。amp採用电子全天候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导航和安全特性更好的设备取代了模拟座舱设备和系统。全面改进的c-5飞机将在2006年春季首飞,届时将更名为c-5m。
第395页
机长75.54米
机高19.85米
翼展67.88米
机翼面积576.0平方米
后掠角25度(1/4弦线处)
前上舱长度11.99米
后上舱长度18.20米
下舱36.91米×5.79米×4.09米(长×宽×高)
容积985.29立方米
空重169643千克
最大商载118387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15081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779657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288415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919千米/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908千米/小时
经济巡航速度833千米/小时
海平面最大爬升率8.75米/秒
实用升限10895米
起飞滑跑距离2530米
着陆滑跑距离725米
最大载重航程5526千米(5%余油)
第四卷 空中战机 安-70宽体短距起落中型军用运输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3967
在各个前苏联共和国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其中国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俄罗斯与乌克兰都力图通过军工外贸换取急需的外汇资金。因此,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两国还是研制出了许多先进的军用飞机。其中令人瞩目的一颗明星,就是安-70(安-70)宽体短距起落中型军用运输机。
安-70运输机由乌克兰的安东诺夫科学技术综合体(前身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与俄罗斯联邦共同开发。两国计划用这种飞机取代陈旧的an-12涡轮螺旋桨军用运输机(中国运-8原型)。
目前安-70正在进行飞行试验,为批量生产作准备。其稳定性和可操纵性、新型发动机节油高能的特性均表现优越。安-70总重达47吨,在3800千米~7400千米的高度上能运载25~35吨货物。载重能力与美国c-141喷气式运输机相近。巡航速度750千米/小时(接近螺旋桨驱动的飞机的速度极限),可执行各种高度的空投任务,能空投重达20吨的单件物品,也可以运载3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206名伤病员。安-70能够在铺设层不厚的180米长的水泥跑道上起降,还可以在未经铺设的600~900米的跑道上起降。在上述起降条件下,能运载20~25吨重的货物飞行1450~3000千米。
安-70最独特而先进之处是它的4台Д-27发动机和cv-27对转桨扇。桨扇是界乎于螺旋桨和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之间的一种新颖的高亚音速空气动力推进方式,其特点是通过喷气发动机驱动大翼面的多片桨叶,获得比传统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更好的推进性能,尤其在提高效率、节省燃油方面效果显着,是各国目前大力研究的一种新技术。
单台Д-27发动机功率为10440千瓦。cv-27桨扇直径4.49米,一台发动机上的桨扇共14叶,布局独特,分前后两组,前面一组8叶,后面6叶;两组桨叶工作时反转。桨叶气动外形独特,呈弯月状,类似于潜艇的大倾角桨叶,具有极高的推进效率。凭藉上述先进发动机和桨扇,安-70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时,其油耗比现役运输机上使用的涡喷发动机要少20%~30%。这使得安-70有着非常好的经济性,而这正是苏联、俄罗斯飞机一样薄弱的地方。因此,安-70一面世就受到国际航空界极大关注,因为它代表着世界运输机发展的潮流。
安-70装有先进的数字式机载设备,允许飞机在各种高度上昼夜飞行,并有先进的电子对抗自卫设备。机上可以选装多通道信息传输系统,也可以使用西方机载电子设备。机组工作环境舒适,驾驶舱使用了多功能彩色显示器。安-70的电子导航和飞行控制设备能自动的在未经铺设的机场起降,且不需地面的帮助。在空投和装卸各种物品时,该机能通过电气系统自行操作。机上装卸设备是4台电动缆车,总牵引能力12吨。按客户要求可以快捷的加装滚轴传送带,以方便装卸箱状货物。
安-70发动机功率大,起落架、机体结构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机场,例如临时平整的土机场。具体一点,安-70可以在跑道长1300~2500米、压强限制为5千克力/平方厘米的机场上起降。加上飞机飞行和装卸自动化程度高,对机场维护设施要求少,都使得安-70具备优秀民用运输机的条件。当然,安-70的强项始终是军事运输。
遗憾的是安-70的发展必将非常坎坷。首先乌克兰和俄罗斯经济低迷,直接影响了安-70的开发和生产,研制经费必然紧缺;其次两国军费匮乏,无力装备这种先进的运输机,因此安-70无法在本国空军中进行实际检验,外销时缺乏说服力;第三,桨扇发动机固然有其先进性,但新事物的可靠性终究要差些,这也是一个不利因素。虽然乌俄两国大力推销,不断参加包括珠海航展在内的各种航空展览,但至今安-70仍无销售记录,这样一种先进的运输机如果因非自身的原因夭折,将会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2002年7月,捷克成为第一个购买安-70型机的国家,将购买3架飞机,交货时间为2005年底到2006年。2002年8月,俄罗斯总理卡西扬诺夫与乌克兰总理基纳赫联合致信印度政府,建议印度参加安-70型军用运输机的制造计划。现在俄乌合营的“中型运输机”财团正与18个潜在用户进行积极谈判,包括印度、中国、伊朗、阿尔及利亚、加拿大、南非和一系列东南亚国家。为完成安-70的设计工作,财团估计现在还需要花费8600万美元,其中包括完成飞行试验、适航认证、获得发动机和主要配套设备试验的相应证书,但不包括生产的技术准备费用。预计该机的价格约为6500到7600万美元,主要竞争对手是欧洲空中巴士公司的a400m型运输机。
第396页
2003年4月,俄罗斯国防部已经做出原则性决定,放弃装备安-70。国防部认为俄罗斯应该停止与乌克兰一起参加安-70的设计计划。俄国防部领导人则认为,安-70型机在设计过程中已经陈旧老化,飞机的技术性能无法满足现在对中型军用运输机的要求。为满足俄空军对中型军用运输机的需求,应选择一种纯俄罗斯制造的飞机。俄乌双方到了2002年都未能开始制造该型机,而且合作双方开始在许多问题上出现分歧。2003年1月底,俄空军总司令米哈伊洛夫上将表示,安-70过重,已经超过中型运输机的界限,而重型运输机俄罗斯拥有伊尔-76md,还将配备新型的伊尔-76mf型机。此外,安-70型机无法投入成批生产,首架飞机已经坠毁。该型机虽然已经飞行了386小时,但发现了382项重大缺陷,飞行中发动机停车52起。该机的发动机还不符合欧洲的噪音标准,无法飞赴欧洲。因此,俄空军计划将正在设计的、技术较为成熟的图-330型机作为自己的中型运输机。
2003年7月,俄罗斯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表示,2004年安-70将完成全部研制设计工作。这否定了4月国防部宣称放弃该型号的决定。卡西亚诺夫称,目前俄乌共同研制安-70型机联合计划中没有任何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不存在严重的分歧。他说:“该联合计划中只有几个订购者和设计者表面的小问题,不会影响计划的整个进程。”在研制过程中,由军方提出的安-70型机的几点战术技术要求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订购者与设计者的观点已基本一致。卡西亚诺夫表示相信,近两个月所有问题将得到解决,并将于下一年完成所有设计工作。俄罗斯和乌克兰于近期召开了会议,制定了有关解决安-70型机飞行试验计划未来问题的具体措施,为该项目的重新发展提供了保障。站长认为,这说明4月俄国防部的对外宣传显然是一种与乌克兰方面讨价还价的谈判伎俩。
据俄罗斯航空新闻网2003年9月17日报导:乌克兰安东诺夫公司称,中国正在研究参加安-70型飞机的制造计划。据乌方称,如果安-70型机能够装备中国空军,则可大为提高其机动能力和作战能力。航空公司使用安-70型机也可增强其运输能力,降低费用。现在,安东诺夫公司与中国同行正在实施一系列的航空制造业合作计划,包括为中国第一航空集团为arj21型喷气式支线飞机设计机翼。同时,公司也与中国西安航空工业公司进行合作,在运-8f400型机的基础上研制中型运输机运-8f600。2002年11月,乌克兰工业政策部与中国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委员会签署了航空工业领域合作备忘录。
2003年11月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继续进行安-70型军用运输机的第二阶段联合国家试验。已经进行了除冰试验、伞兵、装备和货物空降与空投试验,以及600~800米土质跑道起降试验,均符合技术任务要求。根据试验计划,该机已经于11月份完成了最大货载35吨的飞行试验和起载(47吨)飞行试验,试验中所获数据,包括千米油耗、爬升率、飞行高度等都符合设计要求。在这些飞行过程中,安-70型机还创造了起飞重量为100~150吨的涡轮螺旋桨运输机级别的6项世界纪录。其中,飞机携带55063千克的货物飞行到7355米的高度,从而证明了飞机的高度性能。未来安-70型机还将进行低温条件下的飞行试验和结冰试验。
2004年9月,乌克兰方面表示安-70试飞工作将在10月重新启动。这次试飞将包括採用一台不包含俄罗斯部件的d-27桨扇发动机。第一架生产型安-70计划于2005年交付,目前部分机身分段已完成。
2005年3月,乌克兰财政部长宣布,政府已决定重新调整在2005财政年度对安-70型军用运输机项目的拨款方案。乌总理尤里·季莫申科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对安-70项目的拨款将会被减少一半。她解释说:“裁减项目拨款的原因仅仅是由于以前的方案中存在着腐败因素的影响。”乌政府认为原来对安-70项目的拨款被人为地抬高了,多出的资金最终都落入了某些官员的腰包。按照乌克兰前政府早前制定的预算方案,乌今年将为安-70项目拨款约2500万美元,以便为国防部生产和购买首架新型运输机。除此之外,俄罗斯也计划拨款1亿卢布用于新机的试验工作。安-70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试验计划应在2006年年初结束。乌克兰空军计划在今年接装首架量产型安-70。其实乌基辅飞机制造厂从2001年12月份便已开始安-70的量产工作,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首架飞机的生产工作在2002年被迫中断。在2004年获得4580万美元的预算拨款后,目前安-70的生产工作已得到恢复。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40.55米
翼展:44.06米
机高:16.20米
最大速度:mach 0.73
巡航速度:750~800千米/小时
低空巡航速度:550km/h
最大航程:3600千米(载重35吨);5000千米(载重30吨);7400千米(载重20吨)
最大实用升限:12000米
最大起飞重量:130000千克
空重:66000千克
第四卷 空中战机 安-124战略重型运输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3794
安-124由苏联安东诺夫设计集团设计,在80年代是世界最大的战略重型运输机。安-124替代了1974年停产的安-22重型运输机,在性能上优于目前美国最大的c-5运输机。安-124绰号“鲁斯兰”,是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一个英雄的名字。由于苏联瓦解,目前安东诺夫设计集团已经变成了乌克兰共和国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目前安-124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几家空运租赁公司所使用,由于其载重性能超越其他任何投入商业运作的货运飞机,租赁生意十分红火。2001年美国就曾经租赁一架安-124,将撞毁我军歼-8ii战斗机后迫降在陵水机场的ep-3运回美国本土。
第397页
82年12月安-124首飞,86年第五架原型机参加了英国范登堡国际航展,引起国际轰动。86年1月安-124交付使用,87年全面投产,至95年1月已生产了51架,年均生产5架。
1985年,安-124创下了载重171,219千克物资,飞行高度10750米的记录,打破了由c-5创造的载重高度原世界记录。此外安-124还拥有过20多项国际航空联合会fia承认的世界飞行记录。
安-124粗大的机身呈梨形截面,主翼为后掠下反式上单翼,翼展达73.30米。翼下4个短舱内,装有推力为23400千克的d-18t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由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研制,带有反推力装置。机头机尾均设有全尺寸货舱门,分别向上和向左右打开,货物能从贯穿货舱中自由出入。安-124机腹贴近地面,方便装卸工作。起落架为前三点式,採用24个机轮。
其货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舱室较狭小,6名机组人员和1名货物装卸员组成的机组的座位均在此,另外上层舱室还可载88名乘客。下层主货舱尺寸为36×6.4(宽)×4.4(高)米,容积1013.76立方米,载重可达150吨,起飞重量达405吨。这一指标约为美国c-17的2倍,c-5的1.25倍,安-22的1.875倍。
货舱前后舱门採用液压装置开闭,分别可在7分钟和3分钟内打开。货舱顶部装有2个起重能力为10吨的吊车,地板上还另外有2部牵引力为3吨的绞盘车。由于货舱空间很大,安-124能够运载普通飞机机身、化工厂塔件等大型货物。
安-124上安排有厕所、洗澡间、厨房和2个休息间,远程飞行时飞行员可以得到较好的休息。
机载设备包括气象雷达、导航/地图雷达、卫星导航仪、4套惯性导航装置、大型移动地图显示器及大型雷达屏。机组人数为7人。
安-124有多种改进型号,包括:安-124-100商用型,92年12月获独立国协型号合格证,最大起飞重量392000千克,最大商载120吨;安-124-100m,与100型相似,换装西方电子设备,样机于1995年底完成;安-124-102,换装电子式飞行仪表系统,机组人员减至3人;安-124fr,灭火型,可装200吨水,也可改装成货机。
近期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进步”设计局、乌克兰航空运输部和俄“伏尔加-第聂伯河”航空公司,联合研究了安-124-100型的英国航空委员会标准认证问题。2002年6月,上述公司联合启动这一计划。计划将于2003年底之前,完成安-124及其发动机的英国适航认证。届时安-124-100将符合西方货运飞机的标准要求,极大加强市场竞争力。
2003年中,安东诺夫设计局大力游说北约选择约20-25架安-124型运输机作为其大型空中运输平台。北约目前急需大型运输机,用于保障其需要快速部署能力支持的反恐、维和和人道主义行动行动。而原本北约各国给予厚望的空中巴士公司a400m型运输机至今尚在字面上,首批a400m型机要在2008-2010年前才能装备北约司令部,各国对购买数量也有所保留。相比之下,安-124已量产多年,可以立即组建成建制的部队。实际上这几年间,北约与俄罗斯的‘伏尔加-第聂伯河‘航空公司,即安-124-100型运输机的持有者,进行了多次合作,仅去年就在阿富汗为北约部队飞行了260架次,利润超过1亿美元。
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针对2003年开始大作宣传的载重150吨、续航能力为15000公里的欧洲空中巴士a380型运输机,推出了相应的安-124-300型运输机研制计划,载重和续航里程和a380一样。整个计划经费预算至少为5至6亿美元。这个项目将是相当费时费事的。2005年后才能完成项目计划的制定工作,同时还要寻找投资者和市场。归根到底是要先确定项目的研制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然后再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不断调整目标,甚至包括缩短续航里程等。乌方乐观的认为,a380将不是安-124-300的对手,因为a380造价比它高,又只能装运货柜,而安-124-300还能装运非标准大件货物。据悉,乌方打算依靠进口解决该项目的核心问题,在安-124-300上使用加拿大普惠公司或美国通用电气飞机发动机公司的发动机。因为乌方自己研制新发动机的代价非常昂贵,而这些西方公司有现成可用的发动机,并且它们都愿意出售给乌克兰。
2004年4月,乌里扬诺夫斯克“航星”工厂生产的安-124-100型开始进行飞行试验。该机由俄罗斯“飞行”航空运输公司于2001年4月10日签订合同订购这种飞机,但是主要的制造工作从2002年第二季度开始。该型号的研制费用由生产厂和订货方共同承担。根据航空运输公司的要求,飞机的载重量从120吨提高到150吨。目前该机已开始飞行试验,然后将投入使用。
安-124座舱,与西方先进运输机相比有差距
2004年6月,除美、英两国之外的15个北约成员国的国防部长在伊斯坦堡峰会上,签订了”战略空运过渡方案“(salis)谅解备忘录,授权各签字国使用安-124-100来支援盟国或欧盟部队。签订空运谅解备忘录的动议是北约组织国防部长在2002年布拉格峰会上提出来的,还提出了签订类似的海运谅解备忘录的动议。现在这个空运谅解备忘录有效期到2012年12月31日截止,但是在2006年1月1日之前必须签订有效合同,否则该谅解备忘录将失效。
北约组织的维护供应局(namsa)将负责salis採办事宜。按照该谅解备忘录规定,各签字国若需要使用安-124-100战略运输机,必须先提供授权签订该合同的批准书。主承包商可能是商业运输公司,在获得通知之后的6天内,提交多达6架安-124-100战略运输机,可连续使用20天,飞行时间最少800小时。使用安-124-100作为欧盟的过渡性战略运输机,旨在填补10年前就已存在的战略空运的空白,直到空中巴士军机公司正在研制的a400m战略运输机投入服役时为止。
第398页
目前,全球共有三家企业在生产“鲁斯兰”,分别为俄罗斯的“伏尔加-第聂伯”和“飞行”公司,乌克兰的“安东诺夫航空公司”。尽管招标结果还未宣布,但专家们均认为拥有10架安-124的俄“伏尔加-第聂伯”公司将会在招标中胜出。一位专家表示:“对频繁参加维和行动的北约来说,保持运输机在如何时候都能迅速投入使用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只有那些拥有足够飞机储备的公司才能办得到。”另外一家俄罗斯企业“飞行”公司也拥有8架安-124。尽管开始时北约认为乌克兰的安东诺夫公司更符合有关条件的要求,但该公司目前的机会已经非常小了。安东诺夫共拥有7架安-124,但其中的两架已被加拿大和比利时的法院扣押。
2002年12月,广州地铁为在二号线通车时能够使用德国新型列车首发,特别租用安-124运送该型列车前来广州。
2005年8月,‘乌里扬诺夫斯克航星‘股份公司执行总经理瓦列里-萨瓦特契科向记者宣布:航星股份公司正在恢复安-124的批生产。在过去20年里,乌里杨诺夫斯克航星工厂共制造了36架‘鲁斯兰‘飞机。恢复安-124飞机批生产计划在2005年莫斯科航展上开始,在航展上签订了‘乌里杨诺夫斯克‘股份公司、‘伏尔加-第涅伯‘航空公司和‘飞行‘航空公司之间的三方协议。2012年前,乌里杨诺夫工厂需要向每家航空公司提供5架飞机。萨瓦特契科解释说,‘乌里杨诺夫航星‘公司对生产‘鲁斯兰‘飞机有全面的准备。在财政充足的条件下,企业很快可以向订货人提供2架安-124飞机。对这种飞机的所有需求,包括国外需求,预计有50架。
尺寸数据
翼展 73.30米
机长 69.10米,
机高 21.08米,
机翼面积 628.00平方米
货舱长×宽×高 36.0米×6.4米×4.4米
使用空重 175,000千克
最大商载 150,0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230,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405,000千克。
最大巡航速度 865千米/小时
正常巡航速度 800~850千米/小时(高度10000~12000米)
进场速度230~260千米/时
起飞滑跑距离2520米
着陆滑跑距离(最大着陆重量)900米
最大有载航程4500千米
最大燃油航程16500千米
第四卷 空中战机 安-225“梦幻”运输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593
安-225“梦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它不仅占据体积最大的运输机的世界记录,载重量也是最大的。该机由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1985年中期开始设计,1988年12月21日原型机首次飞行,1989年5月13日首次作了背带“暴风雪”号太空梭的飞行。至今该机只生产了1架。
安-225与“暴风雪”号太空梭关系密切,实际上其研制的初衷之一就是作为“暴风雪”太空梭的运输转移平台。安-225在原载重量世界记录保持者——安-124的基础发展而来,因此很多地方和安-124相似。安-225的总重和载重能力都比124增加了50%,机身加长,客舱的基本横截面和机头舱门未变。机体较大的变化为垂直尾翼由单垂尾改成双垂尾,两个垂直尾翼安装在带上反角的水平尾翼两端,所有翼面都后掠,方向舵分为上下两段,升降舵则分为三段。另外安-225取消了后部装货斜板/舱门,一来机头舱门已足够巨大,二来运送“暴风雪”号时并不需要尾舱门。
安-225的货舱内可装16货柜,大型航空太空飞行器部件和其他成套设备,或天然气、石油、採矿、能源等行业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部件。机背能负载超长尺寸的货物,如前苏联的“暴风雪”号太空梭及其配套的“能源”号运载火箭。由于苏联解体,安-225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在近年的航展上,安-225作为俄罗斯的maks空天飞机系统的第一级载机参加了展览。该系统由亚音速的载机和驮载在它上面的、带有外部燃料箱的轨道级组成。根据原来的设想,作为maks第一级载机将是安-225“梦幻”飞机。轨道级由安-225“梦幻”飞机发射后,将藉助自身的发动机进入轨道,完成任务后独自返回地球。
这样将大型器件从生产装配厂出发,可以完整的、不需拆卸的运至使用场所,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缩短了运输周期。
安-225採用6台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的d-18t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229.5千牛,装有反推力装置。 其机组包括6名空勤人员,为正副飞行员、2名飞行工程师、领航员和通讯员。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座椅高度可调节,且可转动,以便出入驾驶舱。2名飞行工程师面朝驾驶舱左壁而坐。领航员和通讯员在驾驶员背后面朝后壁而坐。
机翼中央段后底层货舱上方为运载60-70人员的客舱。主要机载设备和安-124大致相似,带自动飞行操纵系统和活动地图显示器机头内装有前视气象雷达和下视地图/导航雷达,有惯性、罗兰和欧米加导航设备。
目前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已经恢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第二架样机的生产工作,至报导之日,已完成了机身的制造。据安东诺夫公司的副总设计师安东诺夫-奥列格透露,在巴黎航展上展出了‘安-225‘以后,引起了各方极大的兴趣。目前,该机已经接到预定运输大型和超重货物的订单数百个。 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国家会有兴趣购买安-225,安东诺夫设计局因此大力推销安-124和安-225的租赁业务。如安-124运送ep-3、广州地铁车厢等等。而安-225推出的业务除了运输大型货物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业务。
第399页
2004年8月,安-225首次完成前往亚洲的商业空运任务。这次任务是将德国制造的台湾友达光电第一批彩色滤光片机台运送到台北国际机场。
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 88.40米
机长 84.00米
机高 18.20米
机翼面积 905.0平方米
货舱 43.0米×6.4米×4.4米(长×宽×高)
巡航速度 800-850千米/小时
起飞场长 3500米
航程 4500千米(带200000千克内部商载) 9600千克(带100000千克内部商载) 15400千米(最大油量)
第四卷 空中战机 e-8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9886
jstars,代号e-8,美军军事新概念的产物,jstars即“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oint surveince target attack radar system),由波音公司707/300客机改装。主承包商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1982年这一概念开始进入实际计划阶段,并很快被定为优先发展项目。e-8机组成员4名,一般还搭载15至25名任务专家。e-8造价大约2700万美元,相比起f-22等还算便宜,当然这与e-8是由客机改装的有关。让我们来详细研究一下jstars。
e-8能够进行实时的广阔区域监视和远程目标攻击指挥能力,以便提供战况进展和目标变化的迹象和警报。机身下装有一个12米长的雷达舱,即前机身下白色长形物体。利用舱内强劲的an/apy-3多模式侧视相控阵i波段电子扫描合成孔径雷达,jstars可以发现机身任意一侧50000平方千米地面上种种目标,然后引导和指挥作战飞机和地面部队发起攻击。
海湾战争jstars试验机匆匆赶到战场,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多次指挥美军摧毁伊拉克地面部队。期间飞行出击49次,总计500飞行小时。95年后e-8参与了欧洲南部的多次作战和维和行动,出击130余次、约1500飞行小时。目前e-8已经由试验性的a型发展到了c型。实际上a是原型机,c才是真正的第一种批量生产型号。
1998年8月18日,美国空军在乔治亚州的罗宾斯空军基地举行新机接收仪式,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生产的又一架e-8c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美国空军第93空中控制联队装备的第四架e-8新型飞机,且比预定购交货时间提前了13天。e-8cjstars的研制背景,是美国空军的“移动目标显示计划”(mtt)和陆军的“远距离目标捕捉系统”(sotas)谈起。美国空军在提出mtt计划之前,就开始研究一个叫做“移动铺路者”的系统,它可提供目标监视,同时可使用武器引导模式指挥己方飞机或飞弹对目标进行攻击。
就在“移动铺路者”系统即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时候,美国国防部提出要空军的移动目标显示计划予陆军合併。而陆军在同空军的计划合併之前,也已完成了一项称之为“远距离目标捕捉系统” 研究,该系统的空中平台为直升机。但该系统初步研制完成后,在大规模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技术问题,且耗资巨大,因而陆军感到有些力所不及。
1982年负责国防研究予工程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提出,将陆军的“远距离目标捕捉系统”和空军的“铺路移动者”系统合併,这就是后来的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并由空军的电子系统部牵头负责该项目。
从1982年至1984年,美国空军和陆军有关各部门、国防部办公室,共同对“联合星 系统”的研制方案,以及予雷达探测设备相匹配的飞行平台(载机)等进行了论证。当时比较倾向于将该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先将主要系统部署到10架常规飞机上,第二阶再将成套设备装到专门的载机上。
1984年5月,美国陆军和空军参谋长最后决定:将jstars雷达及其它设备,及具有制导功能的武器等,都安装到波音707上。这就意味着jstars的载机或飞行平台确定为老式的波音707飞机。1985年9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取得了对证系统购大部分开发合同,诺顿系统公司作为转承包商获得了该项目雷达系统的部分开发任务。该合同包括改装两架jstars载机,用波音707旧飞机改装,有关改进的试验,以及在欧洲地区试验演示。
1986年至1987年,美国陆空军有关部门曾多次对jstars设计进行过审查,研制计划进一步明朗。另外,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为进行jstars的研制开发,还在佛罗里达州专门建立了一个新工厂。1988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制造出了第一架e-8ajstars原型机,并很快完成了飞行试验,但是该机上末安装雷达探测设备。同年12月,诺顿公司制造的雷达探测设备安装到该型飞机上,同时进行了首次全面的飞行试验。另外,在1988年4月,国防採购委员会对该计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将e-8飞机的採购数量由原计划的10架增加到22架,同时批准了使用新制造的波音707飞机为e-8jstars的载机,代替原来的已经用过的二手飞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首批两架e-8a飞机是已飞行了20年的商用波音707飞机,在改装时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同时考虑到旧飞机使用寿命问题,国防採购委员会才决定要用新制造的波音707飞机。不过,到1989年后半年这一决定也没有实现,原因是由于波音707的生产已经停顿多年,要重新制造费用非常高,因此到1989年11月,经白宫批准,其空中平台仍使用二手波音707飞机。该计划办公室官员虽然曾经考虑过使用波音757、767和麦道md11飞机为其空中平台的设想,但仍然是因费用及其它问题而搁浅。
第400页
到目前为止,美国空军已经装备的4架e-8cjstars均由已使用过的波音707改装而成。1997年12月,空军就宣布:它们装备的e-8c飞机已具备初步的作战能力。载机及空中和地面装备整个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主要由载机、机载设备和地面站系统组成。e-8c飞机的前机身下部有一个12米长的独木舟形的雷达天线罩,里面装有一付apy3型相控阵雷达天线。apy3雷达设备重1900公斤,其多个发射机通过一个组合的大功率放大器将能量馈送到天线,这样做可增大雷达的探测距离,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该雷达天线可从飞机的任一侧对战场进行监视,在平面方位採用电子扫描,扫描范围可达到正负60度;而在俯仰方向则採用机械扫描,可提供目标数据和战斗控制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操作人员可向飞机、飞弹或火炮发出指令,进行火力支援。
e-8c飞机飞得远,飞得高,续航时间又长,且雷达探测距离大,可达250公里,因此它可以在敌火力范围之外活动。单架飞机飞行8小时,其覆盖面积可达到10万平方公里左右。其apy3相控阵雷达系统有多种工作模式,其中广域活动目标监视指示模式(was/mti)是该雷达的基本工作模式。用这种模式,可对地面机动目标和直升机等慢速移动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通过信号分析处理,可区分出轮式和履带式车辆的运动。通过对地面小范围的监视可使雷达探测到的目标成像显示更加清晰。对于地面固定目标的监视,使用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固定目标指示模式(sar/fti),这种模式可获得高解析度的敌方阵地和地面固定目标的图像和照片。如桥樑、港囗、机场和静止车辆,以及诸如“飞毛腿”等飞弹的发射架等,都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以很高的概率探测到,并获得高清晰度图像。
e-8c jstars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面站系统。jstars的地面站为移动式的,是一个可进行多种信息处理的中心。其信息和数据来自于“联合星系统”载机指挥官战术终端(ctt)、联合战术终端(jtt)和无人驾驶飞行器(uav)传输的数据,同时通过区域网、有线网和无线网,向陆军指挥、控制、通信予情报部门的节点分发情报,以通报战场情况和目标数据。第二代地面站,也称之为普通地面站(cgs),属于第二代情报予电子战(iew)系统。它可以将二次图像及其它传感器数据分发绘各战术指挥官,使他们对战场管理、情报和目标作战,具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陆军的普通地面站将对从e-8c飞机接收到的雷达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再将分析结果分发、通报到所有旅以上单位。
虽然名为地面站,实际上它可移动,不仅是地面和水面,而且包括空间。如普通地面站的设备,可装在c-130、c-141、c-17、c-5和ch-47d、ch-53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或直升机上,也可以装在水上航行cv-30和其它船只上,以及诸如lcu两栖舰或陆地上的平板运输车上,总之地面站的移动方式非常灵活。普通地面站有6名an/tsq-179 jstars 普通地面站mon ground station) 操作人员,e-8cjstars飞机上共有17个系统操作员和1个领航/自卫操作员,此外还有驾驶飞机的4名机组人员。每个工作檯都配备有先进的数字显示处理矾和高解析度彩色图形监视器、键盘和通信终端。处理机可迅速显示予更新地图、雷达数据及各种指示符号等。它是该系统的神经中枢,可对航空部队和远程飞弹部队进行有效指挥。jstars採用保密的数据链和话音通信来分配和交换信息,其最重要的数据链是既保密又抗干扰的监视予控制数据链,用于将机上的数据传绘机动的陆军地面站。同时,地面站对战场情报的要求也过这一数据链传输到e-8c飞机上。
e-8c飞机是战场指挥官及时了解战场战术态势的最有效的手段,因为它予侦察卫星和无人机相比更具有优势。侦察卫星距离太远,而无人机的探测范围和探测时间又很有限,并且它们的实时性比e-8c飞机差。e-8c飞机上的雷达数据,可通过数据链及时传到美国陆军的地面站上进行处理和显示,而且雷达的各种工作方式也可交错进行,可在不同的显示器上监视到不同的画面。根据e-8c飞机所提供的数据,空军和陆军的作战部门就可协调行动,对敌方的目标进行攻击,同时在犬牙交错的战场情况下避免误伤自己,也可对战斗破坏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攻击效果,以便採取进一步的行动。
e-8c飞机还装有利顿公司惯性导航系统、“塔康”导航及tadil/link16数据通信设备,可与e-3预警机进行联繫,获得其它装备所探测到的信息,包括卫星数据。其他设备包括利顿公司惯性导航系统、柯林斯公司飞行管理系统、雷锡恩公司的920/866超小型计算机和axp-3000/500工作站、洲际电子公司的图形显示器、立体防御系统公司的侦察和控制数据链路、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卫星通信链路、以及加密的高频、甚高频和超高频无线电通信设备等。飞机上还安装有电子对抗设备,如派往波赫地区的该型飞机上就装有飞弹告警系统和曳光弹投放器等。
jstars也在不断改进其硬体予软体,这不仅可降低其成本,也可提高其信 息的处理速度和数据的存储能力,特别是採用新型的微处理器,使其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执行1.5亿个指令,使单架e-8c飞机的计算能力甚至强于美空军整个e-3机的计算能力。jstars还将进一步改进,其中包括提高雷达的解析度,加强自动识别处理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
第401页
e-8电子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观察雷达获得的各种信息,并指挥地面及空中部队採取相应对策。操纵台简洁明了,似乎还是图形界面呢!通常e-8机组为4人,电子设备人员15人,视任务需要还会加以增减。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当时刚刚问世,但仍处于试验阶段的两架e-8a型飞机就被派往海湾前线,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接受实战检验。在这次作战行动中,e-8a jstars主要用于监视跟踪伊拉克的地面坦克、飞毛腿飞弹以及其机动部队的行动,为多国部队的空中和地面指挥员提供丁前所未有过的关于战场的实时画面,及其它战略和战术方面的情报,受到了军方的高度评价。海湾战争期间两架e-8a jstars飞机,共飞行749架次,作战飞行时间共计500多小时。在它们所执行的多次任务中,有两次任务最使人难忘:一次是多国部队在对伊拉克的哈夫迪城进攻期间,为战场提供的监视予支援。当时e-8a飞机探测到伊拉克增援部队的80辆机动车辆正向哈夫迪城前进,多国部队依据这一情报,迅速调集战术空中力量,及时阻截了伊拉克的增援部队,使战事更加主动地向有利方向发展。另一次是在伊拉克部队大规模从科威特市撤出期间,e-8a jstars探测到有数千辆正逃跑的车辆,并实时地将伊军的撤军信息及时地传输给了多国部队的空军作战中心,指挥官们依靠这些情报採取行动,在撤出科威特市外的必经之路上,利用战术空中力量,阻断并全部消灭了这支机械化部队。
通过实战的初步检验证明了jstars的作用,于是战争结束后美参议院要求加速发展jstars的进程,同时也针对e-8a在实战中发现的 一些问题加以改进,其中包括改进操作员的操纵台,简化通信设备,提高雷达的解析度,以及加强对飞行任务中所获数据的充分利用等。经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sasc)批准,到1994年底生产6架该型飞机(原来美空军的计划是3架)。1990年11月,美空军曾提出了一项较大规模的试验计划,即美空军第三架试验型飞机完全按照其生产型制造,然后进行多军种的适用性试验。e-8cjstars是美空军首次装备的生产型飞机。1993年美空军批准生产5架该型飞机和12个移动地面站(mgs)。在此之前,公司曾对地面站进行过有限装备的使用试验。移动地面站已开始被美应急部队所装备,并进行训练。目前,美陆军不再计划购买新的地面站设备。
根据美国空军的计划,自l995年起开始对jstars的生产型飞机进行多军种的适用性试验予评估,但由于此时正值美国及其盟国开始对波赫执行“联合行动”,所以jstars又一次在没有进行作战适用性试验予评估条件下,被派住欧洲战区,试验又一次被推迟。直到7至9月份,美空军和陆军才开始对其进行作战适用性试验,1996年1至3月结合波赫“联合行动”又进行了适用性评估。e-8c jstars在波赫“联合行动”中不管在恶劣的天气,还是复杂的地形情况下,都能很好地执行任务。其机组人员共飞行了95个作战架次1000多飞行小时,完成任务的有效率达到98%。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满足适应性评估要求。
据美作战试验予评估处主任介绍:该机的4台普拉特·惠特尼集团公司的jt3d-3b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80.1千牛,推力较为有限,很难达到正常的11000米的作战高度,对于达到126o0米的最大高度相差甚远。在执行“联合行动”中,该机在加满燃料起飞时,所需跑道长度大约为3350米,而北约的标准跑道长度约2500米,这些都会使它的使用受到限制。1996年10月,两架jstars的生产型飞机又被派往该地区支援,其中第一架飞机来自于美空军第93空中控制联队,另一架则直接来自于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还未来得交付部队),这两架飞机均被部署在德国。在北约部队驻扎在波赫地区期间(即11至12月)共飞行了36个作战架次,飞行时间470多小时。到1996年12月后者才正式交付美空军部队。1997年,e-8c jstars首次参加了在韩国进行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在演习中,e-8c飞机为韩国和美军指挥官们提供支援,对部队的调动进行跟踪,提供指令与预警,成为了地面部队的通信中继平台。
关于e-8cjstars的採购装备计划,1997年5月,美国防审查委员会决定,只购买13架jstars的生产型飞机。第一架e-8c型飞机是1994年3月开始飞行的,1996年6月11日便交付美空军第93空中控制联队使用,现驻扎在美国罗宾斯空军基地。同年12月13日第二架e-8c型机也飞抵该联队服役。到今年8月份为止,美国空军已装备e-8c jstars四架。如果没有新的变化,估计到2004年美空军装备总数可达到13架。该机目前可一天24小时运转,不过每天约需要有1.5小时的系统预防性维修。
由于採购加速,2002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获得空军授予该公司384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第17架e-8的先期採购。根据这项合同,本周初开始整修和改装一架空军原有的ec-18先进遥测飞机的工作,该机将作为新的jstars平台。第17架e-8将综合进block 20配置,该批次特点是採用商业现用数据处理能力,故其在设计上能以较低的单机成本为空军提供较好的可靠性、先进技术和处理能力。空军的预算申请还包括用于改进波音公司的767-400er飞机的4.48亿美元,以便以此为基础建成多任务指挥与控制飞机(mc2a)试验台。2002年7月普惠公司为美国空军的e-8提供了新型的jt8d-219涡扇发动机,替代目前的tf-33-pw-102发动机。jt8d系列为民航飞机所广泛採用,功率更大,有利于提高e-8的飞行性能。
第402页
北约于2002年中已确定在2007年之前部署jstars的北约专用型号。北约国家军事装备部长会议ad)开始了一个机载地面监视(ags)系统计划的定义阶段,计划为北约装备ags飞机。该计划要求在2007年初步部署6架ags飞机,目前已确定购入美空军的e-8c,以及英国计划中的5架装有机载防区外雷达(astor)的庞巴迪公司“全球快车”喷气式飞机。诺斯罗普·格鲁门向北约推荐採用加长的a321客机作为ags平台。a321的有利条件之一是前机身较长,由此可令机腹的天线得到最大的雷达方位扫描角度,排除了来自发动机和机翼的干扰。
在后继研究方面,美国空军为保持e-8的信息优势,正在发展下一代系统,即多传感器的指挥和控制飞机(mc2a)。空军希望将把预警机和e-8的空中和地面监视、战场管理、指挥和控制、目标瞄准能力综合到一架波音767mc2a客机上,从而得到一个更先进的综合信息平台。空军在位于兰利空军基地的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监视中心,在分析了多个制造商生产的多种飞机之后,认为波音767-400增程型飞机能满足动力、空间、航程和载荷量要求,可作为mc2a的载机。mc2a将採用螺旋式渐近发展方式,因为按以前的方法,交付具备全性能飞机需要的时间太长。螺旋式发展的第一步,集中于发展同j-stars相似的地面监视、瞄准、指挥控制和战场管理能力上。系统结构以光纤为主干,以满足将来性能增长及综合新系统的需要。螺旋式发展的第二步,是发展与awacs相似的空中活动目标指示能力,进一步加强战场管理、监视、目标瞄准、指挥控制能力。空军已获得45亿美元开展第一阶段的发展工作。到2008年生产出第一架试验机,到2012年生产出4架生产型飞机。这4架mc2a将扩充j-stars机队,进行每天24小时、每星期7天的连续地面活动目标指示,加强巡航飞弹的探测能力。
2004年3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提前一个月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16架e-8c。这架飞机命名为p-16,将交给乔治亚空中国民警卫队第116空中控制中队,该中队设在罗宾斯空军基地,综合了空军和空中国民警卫队两方的人员。目前每架e-8c的平台——波音707均在路易斯安娜ke 插rles的诺·格生产厂完成4000万美元的改装工作。内容包括飞机完整性的全面检查、腐蚀部分的处理和去除、结构件和面板的更换。飞机要重新连线,油箱拆除后重新密封,以消除燃油泄漏、增加飞机可用性。飞机还必须通过所有适航性指示/服务说明书及补充结构检查文件的要求。同时,j-stars的机翼结构完整性项目(wsip)还要解决707机身上存在的疲劳损坏问题,更换机翼下部加强板和桁条。美军分析“伊拉克自由”行动得出的关键需求之一是要增加更多的卫星通信(sa)单元。为此,p-16将採用一种升级型sa无线电接收机,帮助满足该需求。该sa改装将使j-stars飞机超地平传递和接收甚高频(uhf)sa声音和数字数据。p-16是所谓第20批次构型中生产的第6架飞机。该构型採用了一种综合式、带商用货架产品的计算和信号处理结构,新技术出现后系统升级更简便。诺斯罗普·格鲁门正在进行头10架已交付空军的joint stars 飞机向第20批构型的升级,有4架第10批飞机已升级到第20批构型,3架飞机的升级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预计明年,洛·格公司将完成17架joint stars飞机最后一架的交付,届时所有第10批飞机的升级工作也告完毕。
2004年12月,美空军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成功演示验证了在机上安全保密的环境中,通过网际网路进行实时协同的演示。这种被称为“过渡性机载网络能力”(ican)的新方法使e-8c机组人员能与地面上的部队以及指挥中心实时对话。ican使机组人员可以参与在空战中心决策聊天室进行的交谈,使机组人员在问题出现时能够直接做出反应,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等待无线电台的通知。类似ican的系统将使情报、监视和侦察飞机上的机组人员与地面盟友共同参与网络中心行动,从而极大缩短打击决策时间。在配备ican的系统中能够共享信息对安全、高效的指挥和控制决策,以及各军种协同作战是非常有价值的。ican演示验证是根据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和e-8c系统项目办公室授予的合同进行的。这次演示採用了信息集成分部研制的硬体和软体,与飞机上的高频(hf)、超高频(uhf)、甚高频(vhf)以及卫星通信电台联接在一起,向地面指挥中心实时转发信息。诺·格公司jstars项目副总裁戴维·那吉称,ican系统在现有机载无线电台上的工作情况比预期的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ican是诺·格公司发展为低风险、高潜能的机载网络节点,也是接入‘保密网际网路协议路由器网络‘的重要部分。此外,ican的演示验证还证明了jstars能够替代e-10a作为一种风险降低工具,为国防部迈向‘网络中心战‘演示验证新兴技术的价值。
2005年2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表示,将按原计划于3月向美空军交付第17架,也是最后一架e-8c。改装的波音707飞机将于3月22日从诺斯罗普·格鲁曼位于佛罗里达的工厂运输到美空军位于乔治亚的罗宾斯空军基地。该基地是e-8c飞机的主基地,于1996年接收首架e-8c,2004年2月接收第16架e-8c。由于第1到第10架e-8c属于block 10配置。因此,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还将负责将block 10型e-8c升级到block 20配置。block 20配置的主要改进在于计算能力的极大提高,改进包括安装20台功能强大的‘康柏 alphaserver‘ec40cv机载计算机,18部操作员工作檯,1台中央计算机以及一套备份中央计算机系统。
第403页
2005年12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布,它获得美空军一份价值5.32亿美元的5年期合同,对e-8c‘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oint stars)进行改进,使之能适应未来作战环境。按此合同,诺·格公司将提高e-8c上an/apy-7相控阵雷达的性能,使之能对目标进行更精确的跟踪,并具有更高的图像解析度。这个改进将同时涉及该雷达的软、硬体。诺·格还将提高该机的战场管理能力,并为整个e-8c机队装备与美陆军的‘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fbcb2)的接口及‘机载网络过渡能力‘(ican)。利用fbcb2接口,e-8c将能跟踪地面友军部队的行动;利用ican,e-8c将能通过类似网际网路通信的形式与地面部队建立联繫。这份合同可能还要求为e-8c集成‘经济型地面移动目标交战‘(amste)系统,该系统融合来自多个机载传感器的目标数据,通过数据链为飞行中的精确制导武器提供目标信息修正,使之即使没有末段导引头也能攻击移动目标。在美军于2004年11月在太平洋举行的‘复仇女神‘(resultant fury)作战演习期间,一架经过改装的波音707-300飞机安装amste系统进行了试验。诺·格还在按以前获得的一些合同改进e-8c,包括为其装备玻璃化座舱和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升级。诺·格希望以后还能获得该机的改进合同,包括为其换发。目前美空军有17架作战型e-8c,1架试验台飞机和1架训练机。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 46.6米
机高 12.9米
翼展 44.4米
机翼面积 268.6平方米
动力装置 4台jt-3d型涡扇发动机
单台推力 84.48千牛
最大燃油重量 70吨
最大起飞重量 152.4吨
实用升限 12600米
最大飞行速度 m0.84
续航时间 11小时
第四卷 空中战机 kc-135系列大型飞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6281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kc-135为配合英军的“狂风”等战斗机的空中加油需要,又增加了两个软式加油吊舱。上图为kc-135、美军战斗机及英军“狂风”gr4战斗机。注意kc-135上图和下图的细节区别。下图的kc-135中已改用直径较大的涡扇发动机,耗油减少,航程增加。
kc-135机舱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为货舱,可运送各种货物。下半部各舱室除起落架舱外,几乎全部是储油舱。储油舱分10个机身油箱和一个中央翼盒油箱,两翼内部各有一个主油箱和一个备用油箱。硬式加油管的最长伸展距离为5.8米,可在上下54度、横向30度的范围内调节。kc-135e型可装载约10.32吨的jp-4燃油,货舱内最多能装载3764千克货物,装载量相当大。
机组4人,包括正、副飞行员、领航员及加油操纵员。美国空军现役的kc-135已经全部经过现代化改装。目前主要的型号为kc-135r(配备f108-cf-100发动机)和kc-135e(配备tf-33-pe-102发动机)。现役部队中约有该型加油机450架左右、州国民警卫队158架、空军后备役部队30架。其中现役部队配备kc-135r,州国民警卫队同时装备kc-135r与kc-135e,空军后备役部队只有kc-135e。kc-135系列计划服役至2040-2050年,目前计划将所有kc-135e逐年改进至kc-135r的水平。
美国空军计划在2002年9月启动kc-135“灵巧加油机”计划。这项计划将把现役的40架kc-135加油机改装成为“灵巧加油机”。空军希望改进后的kc-135有更强的收集、传递和发送信息能力,能使用不同的数据链在战区内相互通讯联繫,从而极大提高战区加油的效率。此外,kc-135还将增添通信能力,安装滚装式超地平增强(robe)通信设备。这将使得kc-135在执行空中加油任务时,加速机上信息流动。robe系统为2英尺×4英尺,可像其他货盘一样固定在地板上。该系统是即将应用到加油机上的一系列可升级、模块化、机载中继终端的第一种形式。空军指挥、控制、情报、监视和侦察中心官员称,该类smart(灵巧)系统还可能用于其它平台,如无人机或海上舰船。开始时,robe在网络用户间建立数据中转,其最终目标是建立空中和空间作战中心的战场指挥官与战场上和途中人员间的联繫。
2005年1月,波音公司宣称,该公司在两个飞机项目包括预备为空军提供的波音767空中加油机和波音717商用飞机项目上的花费总额达6.15亿美元。其中花费在空中加油机项目上的经费达2.75亿美元。这表明直至现在,波音公司为获得空军加油机项目已自投资金2.75亿美元。本来空军已决定租赁和购买100架波音767飞机用作替代其老龄kc-135加油机,但目前该计划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估计不得不再与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eads)进行一场决战,以期最终赢得空军的这一项目。
2003年11月,美国防部已就空军租赁新型加油机提案协商出结果,允许空军租赁20架和购买80架波音kc-767a加油机。国防部将在2008财年至2010财年期间为空军提供24亿美元和在2012财年至2013财年期间再提供14亿美元,确保空军实施这项租赁20/採购80方案,以替代空军原来的全租赁100架方案。空军将于2006年开始获得租赁的20架kc-767a,2008-2014年期间获得购买的80架kc-767a。空军认为先租赁20架比正常购买能提前三年获得新加油机,但总费用会比原计划多一些。据称,租赁20/採购80方案将纳入预计11月6日完成的2004财年国防授权会议报告。
第404页
rc-135採用波音707机体,主承包商为美国着名电子设备厂商雷声公司。巨大的头部和机身整流罩内装有大量的电子天线,配合机内众多的电子侦察设备,rc-135能够进行对广泛频段无线电信号的识别和监听。rc-135常常在敌国的国界之外不远处飞行,不侵犯敌方领空却又能够接受到敌国从预警雷达到行动电话的各种电磁信号。
rc-135由波音707机体改装而成,长46.6米,翼展44.4米,机高12.95米。装四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tf33-p-9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7280千克,最大航程可达1.2万千米。飞行高度通常在15千米以上,巡航速度86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可超过12小时。藉助空中加油巡航时间最长可达20小时。
rc-135有多种改进型,包括a、s、u、v、w、x等型,最新型号为rc-135x,作用各不相同。rc-135s用于侦察弹道飞弹,可使用高精度光学探测装置探测到再入弹头。其机载电子侦察设备可以收集、处理和分析飞弹制导的电波频率及相关信息,因此s型是美国战区飞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形上看,s型的主要特点是后机身有几个水滴型天线罩。s型主要在太平洋西侧抵近俄罗斯、中国布置。
rc-135u型是早期的rc-135c电子侦察机的改型。侧面的侧视雷达加大,维持侧面的雷达罩也加大。另外该雷达罩上方架设了偶极天线,易于辨认。
rc-135v和rc-135w型可实时侦测空中各种电磁波信息,对辐射源目标进行定位、分析、记录和信息处理。机载雷达技术侦察系统可以收集预警、制导和引导雷达的频率等技术参数,并对其进行定位。其测量范围涵盖目前世界上的各种雷达,测量精度高,脉冲宽度可精确到正负0.1微米,方位可精确到正负1度。机上通信信号侦察系统可侦察到音频、话频、电传、电报等信号。在1万米高度巡航时可侦测到600至800千米外的电台。侦测到的电子信号自动录音,并通过压缩通信实时传给地面站或返回基地进行处理。对特别重要的信息情报,可直接转给地面站指挥官。机上还有红外探测器和前视雷达,探测距离达238至370千米,可在360千米内分辨出3.7米长的物体。v型是由c型和u型改进而来,机身下增加了多个情报收集片状天线;右翼设置了新的通信天线;机身上设置特高频/甚高频天线。w型由老式的m型改进而来,近似v型,加装了俗称“猪鼻”的大型机头雷达罩,机头设有更多的天线,机腹的天线比v型多。
最新的rc-135x型装备电子光学探测系统,包括可视红外侦察传感器、雷射距离测量系统和任务检验软体。这套系统可与美国空军作战飞机、地面指挥中心,甚至卫星直接联繫,能够把实时情报传给上述平台的指挥人员。
各型的rc-135均装有高频、甚高频和极高频无线电通讯,以及由雷达和gps/ins组成的先进导航系统。rc-135在侦察时,最大的优势在于无须进入敌国领空,大大增强了其任务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由于在国际空域飞行,无需考虑自卫,rc-135没有配备武器系统。目前,美国空军共有17架rc-135战略侦察机,全部配备给一线现役部队。
rc-135的身影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战场上、热点地区和例行性侦察行动中:在入侵巴拿马的“正义事业中,rc-135首次参加实战;在海湾战争“沙漠盾牌/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共派出4架rc-135侦察机对伊拉克进行不间断的侦察监视,平均每天有2架在空中飞行,每架飞机一次侦察时间为12小时;在科索沃战争中,rc-135成了美国空军所有投入实战的最有效的侦察工具。参战的rc-135每次都是从希腊的松达湾起飞,然后在距科索沃有相当距离的亚得里亚海上空巡弋,以对南联盟进行不间断的信号侦察。据美国空军事后透露,这架rc-135飞机装备了一套特别的传感器集阵,可以监视南联盟军方任何的雷达信号活动,或者截获南联盟军方的无线电通讯,一旦获得南联盟军队活动的情况,rc-135就立即把情报传递给北约的战机,由其对目标实施连续的空中打击。热点地区同样随时可见rc-135的鬼影:在撤离伊拉克库德人的“提供安慰”行动中,在执行所谓伊拉克南部禁飞区飞行南部观察和“禁飞行动”里,在“敏捷勇士”、“提供许诺”、“坚持民主”等军事行动中,rc-135总要插上一腿。它们在热点地区搜集的情报分别被送给战区司令官、美国国防部、美国国家指挥当局,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则交由美国空中作战司令部、美国空中情报局和美国国家安全局处理、分析和储存。在平时的侦察行动中,以亚太地区为例,美国空军的rc-135通常是部署在日本沖绳岛的美军基地,从该基地起飞后开始沿侦察目标国的沿海进行侦察,按惯例是从沖绳起飞后可先向北飞行,快到目标国领海领空时开始转弯向南飞行,沿着目标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空边界平行飞行,一直到最南边,然后再调头往北飞行,一次起飞大约可以循环侦察飞行4次,最后返回沖绳基地。
另外,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也是rc-135的重点监视对象。亚太区的rc-135通常是部署在日本沖绳岛美军基地,起飞后沿侦察目标国的沿海进行侦察。惯例是从沖绳起飞后可先向北飞行,快到目标国领海领空时开始转弯向南飞行,沿着目标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空边界平行飞行,一直到最南边。然后再调头往北飞行,一次任务中大约如此循环飞行4次,最后返回沖绳基地。
第405页
下图为rc-135v/w电子监听侦察型。机组五人,三名飞行员,两名领航员。其他人员21到27人,视任务而定。通常至少有三名电子战军官,14名操作手,4名随机维护人员。
鑑于rc-135在新世纪美军作战行动中的重要性,rc-135侦察机部队正在全空军范围内招兵买马。rc-135属美空中战斗司令部下属的第55联队,该联队驻扎在美国本土的奥福特空军基地,因此,rc-135飞机机尾都有off字样。rc-135的标徽除有表示rc-135侦察机的图案外,还写有这样的口号:“侦察是我的生活,危险是我的业务。每架rc-135上包括4名飞行技术人员在内的机组人员分别来自于第55联队不同的中队,人员的具体配置情况是:飞行员、导航员和维护人员属于第38侦察中队;电子战军官,也就是美军中俗称“渡鸦的军官和随机技术军官属于第343侦察中队,剩下的机组成员来自于第97中队。如果任务紧张,人手不足时,驻英国米尔德霍尔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第95侦察中队可以派出飞行员和导航员驾驶飞机,驻同一个基地的第488情报中队可以提供在该机型后部工作的情报官。如果rc-135被调到亚太地区执行侦察任务,通常由驻日本沖绳加手纳空军基地的第82侦察中队负责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由于rc-135部队执行任务繁重,加上新购飞机又即将加入机队,所以美军正在全空军范围内招兵买马。只要打开美国空军人事司令部的网页,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rc-135部队急招人的电子gg。根据这则招人电子gg,美国rc-135部队现阶段最缺少的就是电子战军官,负责招人的弗罗林少校声称,有电子战经历的军官只要想加盟rc-135部队的话,那么只需跟本部指挥官打一个招呼,与空军人事司令部职位调配官沟通一下,就能调入奥福特空军基地。除此之外,有飞过rc-135飞机的飞行员和导航员也严重缺额,希望有自愿人员加盟rc-135部队。凡有此意愿者,可以打电话给美国空军人事司令部,让人员调配官与要求调部队的人面对面交谈。为了增加奥福特空军基地的吸引力,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各种福利设施,并且许诺无需调到海外基地,就在奥福特基地接受训练。
2003年3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被美国空军选定向rc-135家族提供新的导航系统和升级软体,并增加综合全球定位系统。合同的生产阶段将用2006年开始交付的ln-120g,改装现用的ln-20外场可更换组件。ln-20惯性导航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增强型惯性导航系统,採用机械陀螺和加速度计。在这次升级中将用零锁定(zero-lock)陀螺技术和先进技术加速度计,代替老式惯性导航装置。
2003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sperry marine业务部被美国空军选中,负责为rc-135飞机提供雷达系统和备件。这一合同价值420万美元,要求更多新一代的an/apn-242彩色气象与导航雷达的备件和系统,以替代rc-135机队原装的an/apn-59型号。产品的交付计划在11月开始,将持续到2004年5月。an/apn-242系统是用于替代c-130、c-135飞机上使用的an/apn-59雷达系统的产品。比起后者,an/apn-242的外场可更换元件减少了近一半,而平均失效间隔时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该系统可由飞行中队级(unit-level)人员使用现有雷达敷设电缆、连接器等在外场安装,飞机不用作任何改装。an/apn-242雷达系统能实现气象探测和规避、地形绘制和导航、飞机侦察和信标/敌我识别(iff)询问等功能。
2005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已被美国空军选中为其rc-135侦察机系列提供30套ln-120g高精度天体导航系统。诺·格公司的ln-120g是可昼夜跟踪星体的gps增强型天体惯性导航系统。一旦ln-120g确定了星体位置,其将修正惯性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信息。重复这一过程能使ln-120g提供精度达20弧秒--世上能达到的最高精度--的航向信息。ln-120g的高定位精度使rc-135能精确地探测和侦察敌方目标,将目标数据发送给jstars(联合监视和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监视飞机,并最终传给攻击机。‘升级后的导航系统将改善rc-135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提供一条经济的备件供给途径,‘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导航系统部天体惯性导航系统项目经理mike borck说,‘ln-120g还能满足其它需要极精确导航的飞机要求。‘ln-120g採用了现代化的硬体和软体,增加了1套综合全球定位系统。它还採用了零锁陀螺仪技术、先进技术的加速度计和新型天体望远镜电子技术,将替代诺·格公司的ln-20天体导航系统。ln-20使用的是机械陀螺和加速度计,已服役约30年。该项目研制阶段,诺·格公司创建了新软体、测试设备和空军2005年后期将进行飞行试验的原型机。合同生产阶段将从2006年起用30套ln-120g设备替换现有的ln-20外场可更换设备。rc-135侦察机提供实时的现场情报搜集、分析和分发功能。rc-135机队最初由战略空中指挥部用来满足国家任务性情报搜集需要,在其服役期间还参加了每次与美国财产有关的规模不一的武装冲突。
2005年10月,美国空军已接收由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为410架kc-135飞机加装全球空中交通管理(gatm)驾驶舱中的首批100架飞机。据称,此项升级不仅弥补了kc-135执行空中交通管制操作时所需的驾驶舱设备不足,而且还为kc-135满足未来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制要求做好了准备。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计划每年升级55架飞机,直到所有410架飞机改装工作完成。改装工作需要36天进行设备安装,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每4~5天交付1架飞机。有了新的航电系统,kc-135将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支持针对恐怖主义的作战。
第406页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41.1米
机高:12.8米
最大起飞重量:133,633千克
翼展:39.9米
最大速度:mach 0.66
第四卷 空中战机 e4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120
e4由波音-747客机改装而成。当核大战发生的时候,地面的美国统治机关和美军指挥部门可能会被核弹摧毁,因此需要一个能够避开地面核爆区、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的空中指挥所,e-4就起这一作用。
e-4是美国波音公司根据美国空军要求用波音747-200型客机改装的空中指挥机,用于美国本土受到核/常规攻击时最高指挥当局在机上与战略核力量指挥部的通信。e-4是一种四引擎,后掠翼,远程高空高性能的空中指挥飞机。该机可空中加油,器机舱面积几乎是先前的ec-135空中指挥机的3倍。
e-4于1973年开始改装,1974年12月开始交付。共生产a型3架,b型1架。b型改进通信系统,于1980年1月交付美国空军。到1985年1月,三架a型均改装为b型。该机共有3层甲板6个工作区,上层为驾驶舱、休息室、通信控制中心、技术控制中心,下层为通信设备舱与维护工作间。机上有13套通信设备,其中包括卫星通信和超低频通信装置。机上共有46组通信天线,卫星通信天线装在背部的整流罩内,超低频通信天线可用绞盘收放,长8公里,能与在水下的潜艇通信。该机机组最多可达114人。
冷战时期,美军为了在核战中进行反击,准备在地面核战指挥所被摧毁后,迅速启用e-4指挥美军进行核反击作战。美军高度重视e-4的作用,目前共部署的4架e-4b,每架造价达2.58亿美元。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e-4指挥机也不像冷战时期那么繁忙了。1999年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就乘坐e-4b访问义大利。兼任三军总司令的柯林顿总统有时不坐“空军一号”,而是选用e-4b外出访问。从1994年8月起,e-4b还可以担任民用救灾的任务。一旦国家出现重大灾情,e-4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指挥能力,根据灾情处理的需要做到快速反应。
为了给予美国国家指挥当局(nationalmand authorities)直接的支持,每天至少有1架e-4b在美军驻全球各大军事驻地中的一个的上空盘旋警戒。
动力装置
a型装4台jt9d涡扇发动机,b型装4台f103-ge-100(cf6-50e2)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23625公斤。
尺寸数据
翼展:59.64米
机长:70.51米
机高:19.33米
机翼面积:511平方米
展弦比:7
重量
最大起飞总重:36287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60吨
机内燃油:150395千克
性能数据
执勤续航时间:>12小时(不空中加油)
最大续航时间:72小时
第四卷 空中战机 运-7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3895
运-7是我国在前苏联安-24型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的双发锅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运-7是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发涡浆支线运输机,于1970年12月25日首飞上天。
1966年4月,西飞公司正式启动逆向仿制70年代引进研制安-24的任务。第一架原型机首飞后,于1977年和1979年两次组织了飞机设计定型鑑定。由于当时尚有部分机载成品没有定型,几个试飞科目尚未试飞等原因,国家没有批准设计定型。同时民航使用部门明确提出原型机的发动机功率不足,在我国部分地区的高温高原条件下,飞机的起飞重量受到限制,商载大幅度减少。因此必须解决发动机功率问题,并必须完成单发起降的鑑定试飞、机体结构的补充静力试验。
1980年,运-7完成换装大功率的涡桨5a-1型发动机的论证、设计、生产及鑑定试飞。新的发动机的功率由2550马力提高到2900马力,此外新的机体结构和性能显着提高。1982年7月24日,运-7飞机经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投入小批生产。在此之前成功的进行了单发起降试验。7月30日,国家正式批准运-7飞机设计定型。1984年1月23日,中国民航局正式颁发运-7飞机适航证。
1986年4月,运-7首航仪式在合肥举行,5月1日正式向中国民航局交付,正式编入航班投入运营,打破了外国飞机垄断中国民航客运的一统天下。85年12月1日,李鹏、姚依林以及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负责人在首都机场乘坐运-7-100型飞机,并就国产民用飞机的发展、零部件国产化和保护政策发表了讲话。万里曾指示“今后同类飞机不要再进口了”。但实际上,由于运-7直至80年代中才真正形成批量规模,早已落后于国际水平,噪音和舒适性很成问题,民航和乘客都不喜欢运-7。截至1992年年底,各型运-7已交付85架。
运-7-100型是第一种运-7的重大改型,合作方包括香港haeco公司。主要改进包括改装电子设备、空调系统、内部装饰,加装了翼梢小翼,增加失速警告系统。驾驶舱改为三人体制,载客增加到52人。100型可以满足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起飞、航行和进场着陆的要求。87年4月23日,运-7-100型首飞渖阳-平壤国际航线。
运-7-200a飞机在继承原运-7飞机安全性的同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全新设计,广泛吸收当代世界先进航空技术,大量採用国外技术成熟的先进成品。该型号从设计技术、结构布局、主要机载设备都作了重新设计,在发动机、导航通讯设备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驾驶体制、座舱布局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进。93年该型号首飞。1998年5月5日,作为新一代支线客机的运-7-200a飞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是国产民用客机首次严格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民用航空规ar-25的规定验证合格的飞机。
第407页
运-7-200a飞机机头部分进行了重新设计,机身长度较运-7-100型加长1米,使客座增至56~60个,提高了飞机的运输量和乘坐的舒适性。动力装置採用加拿大普惠公司生产的pw127c高效率、低油耗三轴自由涡轮式发动机和美国哈密尔顿公司的247f-3高效率、低噪音四叶复合材料螺旋桨,达到和国外先进支线飞机相同。比运-7-100型飞机降低油耗百分之三十,噪音水平也显着降低,大大地提高了飞机的经济性和舒适性。飞机安装的国外先进的辅助动力装置——apu,使飞机具备地面空调和地面自行起动发动机的能力,提高了舒适性和机场适应能力。重新设计驾驶舱,使空勤人员由运-7-100的5人驾驶体制改为2人驾驶体制,大幅度地降低了营运成本。运-7200a飞机上採用了许多一流的电子机载设备,操纵性和国际先进飞机并轨,可以作为大型飞机的教练机。先进的机载设备能够胜任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执行飞行任务,提高了出勤率和经济性。运-7-200a飞机还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减阻、减重和优化设计,採用先进技术和原材料使结构减重达1000公斤,有效地增加了商载,提高了经济型。下图为pw100系列结构图,pw127c与之相近。
关于降低运-7的噪音,陕西省航空学会曾组织降噪专家与西飞公司合作,採用了主动噪音控制技术,使运-7舱内最高声压级噪音降低了3~5分贝,从而缓解了客户强烈反映的噪音问题。
运-7-200a飞机除了飞支线以外,对航线距离、地面设备和机场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公务机、多用途飞机或作为旅游包机等,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此外,运-7-200a飞机还可以成为现代民航飞行员优良的训练机。
运-7-200a型机长24.708米,机高8.853米,翼展29.2米,空重13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1800千克,最大商载5500千克,巡航时速456千米/小时,满载航程1200千米,满座航程1600千米,实用升限8148米,起飞距离1119米,着陆距离1368米,发动机为2台pw-127c,驾驶员2人,载客56人。
运-7-200b是200a的改进型,90年11月28日首飞。该机加长机身,增大货舱容量;机翼修型;换装了机载电子设备。机长24.448米,机高8.548米,翼展29.2米,空重14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1800千克,最大商载5000千克,巡航时速470千米/小时满载航程700千米,(5吨)满油航程1800千米,(3吨)起飞距离1190米,着陆距离1290米,发动机2台涡桨-5e。驾驶员3人,载客52人。涡桨-5e由渖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及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合作研制。
运-7-h500以运-7-100客机作为基础,后机身以苏制安-26飞机为样本发展的中程运输机,89年底首飞。由于安-26是军用型号,可以判断h-500型实际上是中国的军用型运-7。三人机组,货舱为全气密型,装有新型通讯导航电子设备和自动驾驶仪,跑道适应能力强,有全天候能力,并具有在高温、高原满载起飞的能力。飞机稳定性好、操纵性好,充分满足航空支线运输的要求。
主要改进:气动布局与基本型相同,发动机採用单台最大功率3050马力的涡桨-5e发动机。
在左发动机上增加一台900千克推力的涡喷发动机py19a-300作为辅助动力装置。
后机身有可自动收放的货舱门(分关闭、平置装卸和完全放下三个位置)、电动绞车系统和液压传输装置,可用于运载设备、货物、救护和进行空投。
运-7军用型的主要性能与运-7h-500货运机基本相同。
近年出现的由运-7进行空投的我军空降兵高机动车辆,但据说该车经受伞降冲击的能力不足。
新舟60型客机是运-7民用机中的最新型号,以运-7 200为基础。部分採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技术和成品。动力装置为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w-127j自由涡轮式低油耗涡桨发动机,寿命40000小时,首次大修时间7000小时。油耗的降低使得新舟60的每座耗油成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採用美国哈密尔顿247f-3全复合材料高效低噪四叶螺旋桨。採用採用二人驾驶体制,装有美国柯林斯公司aps-85自动驾驶系统,有飞行指引和自动驾驶能力,能够满足2类盲降。安装了美国盖瑞特公司的apu辅助动力装置,为飞机提供地面空调以及地面起动发动机的能力。有气囊式除冰系统,电气系统有50%以上的供电裕度,蓄电瓶可以满足六次发动机起动的要求。燃油系统採用可靠性高、重量轻的引射泵输油系统。
起落架採用电子防滑剎车系统,无内胎机轮,缩短了滑跑距离,比国产运-7飞机重量减轻170kg。另外还具有地面倒车能力。座位数为50到60座,商载5.5吨。降低了机组成本,提高了运载能力。外表採用小气密埋头铆钉,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採用先进的隐蔽式天线,彻底改变了国产飞机外表粗糙的形象。机身客舱段加长,飞机载客量增加至56-60人。垂尾加高,平尾沿翼展方向加长,提高了飞机,纵向和航向稳定性,改善了驾驶品质。ar-25部的要求,客舱应急出口按3型要求加大。机头修型,扩大了驾驶舱的视野。
近期西飞公司又推出了运-7g型,已通过了技术鑑定,即将推向市场。但详情尚未有报导。此外运-7未来将使用复合材料垂直尾翼。
2001年3月1日,运-7长航程改型完成了验证试飞项目。运-7长航程型飞机1998年7月开始研制,1999年12月25日首飞。该改型採用了“飞豹”、运-7货运型机、水轰-5、“新舟”60等飞机的成熟技术。在气动外形上,加装了剪切翼梢,以减小诱阻,提高升阻比,使起飞限重、单发升限、航程有较大的提高。在机翼下可加挂两个800升或1400升副油箱,载油量由4.7吨增加到7.5吨。採用了降油耗、长寿命的涡桨-5e发动机,和提高效率及降低噪声的j16ag10a螺旋桨。飞机最大续航时间由5小时增到10小时,满油航程达到4000千米。运-7长航程型飞机可以成为能执行专用公务机、海岸警戒、预警、边界巡逻、海上搜索救援、污染监控、反走私及偷渡、海上运输护航、巡逻反潜等任务的多用途飞机。
第408页
机长 24.31米
机高 8.891米
翼展 29.2米
最大起飞重量24000千克
最大商载 5500千克
巡航时速 420千米/小时
满载航程 614千米 (5吨)满油航程1976千米,(3吨)
实用升限8500米
发动机 2台wj-5a-1
驾驶员3人
第四卷 空中战机 运-8运输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7141
运-8运输机由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研制,为中型四发涡轮螺桨多用途运输机,原型为苏联安-12。该机可用于空投、空降、运输、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用途。
1970年大规模开始的陕西三线建设,其重大工程集中在汉中地区江汉河谷地带的中型运输机运-8飞机生产基地。运-8飞机装有4台涡桨6型发动机。能空运武装士兵96名或散装货物20吨,起飞重量61吨,航程5600公里以上。它原属航空工业“三五”计划的重要目标。1968年航空工业部下达研制运-8飞机任务。1969年初,西安飞机厂以苏制安-12飞机为原型进行设计,历时二年多完成了设计。又用了二年完成了零部件制造和装配,1974年底,试飞成功。1960年起,运-8由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负责设计,74年12月25日,该机01号原型机首次试飞。后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将02、03号两架原型机散装件、技术资料和专用部分工艺装备等,转交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继续进行试制。02、03号原型机分别在75年12月、77年1月试飞成功。80年1月运-8设计定型转入小批量生产,8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从军民空运需要讲,运-8不失为一种好机型,本来可以由西安飞机厂批量生产,即便与轰6生产有冲突,只需在附近建几个车间即可。(后来运7飞机的批生产就採用了这种办法)但时间已到1972年,原来航空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的领导人大部分被“打倒”,航空工业各系统也由“造反派”夺权,接着军管(即由使用飞机的人管理生产飞机)后来由周洪波任革委会主任,林彪一伙曾插手空军和航空工业很深,瞎指挥造成了大量浪费。林彪事件后,李际秦任航空工业部部长。从上层到基层走马灯似的换了许多领导,谁也没能制定并实施一个合理的连续的长期规划。1972年,航空部决定运-8飞机转到陕南的陕西飞机厂生产。1975年12月29日,在西安飞机厂的协助下,由汉中基地(陕西飞机厂)生产的运-8试飞上天。根据航空界“上天不易,定型更难”的俗话,直到1980年2月,运-8飞机才正式设计定型投入批生产。
运-8基型的机体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採用平直梯形悬臂式上单翼,双梁箱式结构,低阻层流翼型。机翼由中央翼、中外翼和外翼三部分组成。机翼安装角4°。相对于中央翼,中外翼有1°上反角;相对于中外翼,外翼则有3°下反角,呈“海鸥”式,使飞机在颠簸气流中仍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增升装置採用双缝后退式襟翼。襟翼外侧为差动式副翼。中外翼前、后梁之间共安置26个软油箱,中、外翼内部为结构整体油箱。採用普通梯形尾翼,舵面均为手操纵,有较大的轴式补偿和调整片及随动补偿片。
机身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分前、中、后、尾四段。前段前半部是驾驶舱,配有正、副驾驶员、领航员、通信员和空中机械师座席,机组乘员包括尾炮射击员共6人。1969年122厂开始在轰-6的px-1炮塔系统的基础上,为运-8研制px-3尾炮塔系统,1986年上级决定取消运-8尾炮塔,因此运-8也就不再装备尾炮塔。
后半部为可乘坐14名随机人员的押运舱。有机玻璃机头罩便于领航员观察。机身整个前段为密封舱。中段为货舱,地板下有前、后副油箱舱。货舱总容积为123.3立方米。货舱为非气密舱,有加温和低空通风设备,可容纳96名全副武装士兵或82名伞兵,或60副担架重任员和23名轻伤员,加3名医护人员。货运时候可装载2辆卡车或20吨货物。后段的前部是货舱大门,后部与尾翼相连。尾段也为密封舱,设有射击员座席。
货舱装有多种装卸工具。用于运送物资时,机上装有两台电动绞车,单台拉力15吨,可将大型货物拖入货舱。中小型货物可用机上2.3吨的梁式吊车随意搬动。解放牌卡车可由随机货桥直驶货舱,可装两辆。货舱地板上设有系留装置。运-8可空投1、2、4及6米规格的空投平台,空投单件最大重量7.4吨。机上设有滚棒装置、侧导轨,保证投货平台出机时间不大于6秒钟。运送人员时可迅速装上伞兵座椅,可乘坐全副武装士兵96名。机上还设有跳伞钢索等空降设备,一次可空降伞兵82名。货舱内可安装60副担架床,一次可转运重伤员60名、轻伤员23名,还可随乘3名医护人员。
前三点起落架,有两个机轮,可左右旋转35°,起飞后向后收入前起落架舱内。主起落架为四轮小车式,分左、右两组,各有4轮,每轮各有一液压剎车装置。均採用低压轮胎,装有新颖的盘式剎车机构,可适应草地、雪地、砂砾地等简易机场起降的要求。动力装置四台株州南方动力机械公司的wj-6(涡桨-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4250马力。螺旋桨为j17g13型恒速可顺反桨型号。运-8电子设备包括短波和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航行雷达、都卜勒雷达和自动驾驶仪。这些设备确保了运-8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昼夜安全飞行。原本为运-10飞机配套而研制的201都卜勒导航雷达和627a导航计算机,后来也被运-8採用;该雷达是参照国外样机自行设计,计算机则全部自行设计,以两项产品为主组成300半自动领航系统,于1979年后装在空军安-12、运-8和海军的别-6飞机上使用,201雷达还单独装在轰-5上使用。
第409页
动力採用4台涡桨-6型涡轮螺桨发动机,配用自动顺桨、自动变距的j17-g13型螺旋桨。单台最大功率3120千瓦,即4250当量马力。
机上液压系统由装有左右两套独立的系统和电动泵、手摇泵组成。两套系统单独工作,又可由连通开关接通,互为备用。左系统工作压力152×105帕(155公斤/厘米2),右系统147×105帕(150公斤/厘米2)。当飞机在空中因故障使液压油漏光时,机上燃油亦可代作液压油使用。供电系统有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及备用蓄电池。气密舱内的高空设备,可自动保持舱内压力、温度和良好的通风,自动控制舱温在16~26c范围内。飞机货舱为非气密舱,但有热空气加温和低空通风设备,冬季外场温度0c时货舱可保持在10c以上。氧气系统分气密舱和非气密舱两套。气态氧源储于玻璃钢气瓶中,总容积810升,压力均为147×105帕(150公斤/厘米2)。可供102人使用3小时10分。燃油系统由供油、压力加油和通气三部分组成。防冰系统分热空气防冰和电加温防冰两种,热空气防冰用于机翼前缘及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等部位,电加温防冰用于尾翼前缘、螺旋桨前缘及风挡玻璃等部位。
通信设备包括ds-3、df-2短波收发机、jdt-1短波单边带电台、ct-3超短波电台、jt-6a机内通话器等。导航系统为都卜勒导航体制,由hzx-1航向姿态系统、bxw-2转弯仪、zdp-1地平仪和kj-6c自动驾驶仪等组成。还有wl-7无线电罗盘、wg-3无线电高度表、xs-6信标接收机等供远程导航用。装有hl-3自动领航仪,可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沿预定的航线飞行。dpl-1都卜勒雷达、hal-2航行雷达与hl-3、hzx-1、wl-7等配套使用,可保证飞机昼夜安全飞行。还有wj-2a护尾器、wd3敌我识别器等自卫装置。
运-8有以下改进型号:运-8基本型是军用战术运输机;运-8a是我国购买的美制“黑鹰”直升机的载机;运-8b是民用型号;运-8c气密舱型;运-8d民用出口型;运-8e靶机载机;运-8f是货机改进型,最多可运500只羊;运-8h航空测量型;运-8x海上巡逻机。
运-8c型将非气密货舱改为全气密舱,因此货舱内可运载鲜活货物。当然,更大的可能是要令货舱具有容纳指挥、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原本的内开式货舱大门改称了下开式货桥形式,装卸更加方便快捷。空调系统进行了改进。c型对运-8系列改进成客机、专业机种平台提供了基本条件。
运-8d是出口型号,货舱内增加了简易座椅,主要用于空运乘客和货物。运-8di型则是d型的改型。运-8d2型进一步对货运导航、通讯和雷达等设备进行了改进,电子设备达到了国际80年代末期水平。因此符合全球各地机场和空中管制通用标准,能在全球各地安全使用。主要採用的先进设备有:
·collins公司飞行指引系统(fds)、大气数据系统(ads)、近距导航和着陆系统(vor/ils)、比较告警系统(cwc)、空中交通管制应答机(tdr-90)、超高频电台(vhf22b)
·honeywell公司磁航向基准系统(mhrs)、垂直陀螺(vg)、彩色气象雷达(p-400)
·litton公司奥米加/甚低频全球导航系统(ltn-311)
·bendix/king公司高频通讯系统(khf950)
·sundsstrand公司飞行记录仪(ufdr)、座舱音频记录仪(cvr)
运-8f型是运-8的重大改进型。93年12月,该机获得中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94年12月取得生产许可证(pc)。
运-8f100是f系列又一力作,95年7月取得中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1995年11月取得生产许可证(pc)。机上换装了部分电子设备,重新设计货运系统,并首次ar25部适航要求进行全面改装。该机採用彩色气象雷达、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飞行仪表系统、伏尔仪表着陆系统、测距器、全球定位导航系统、飞行数据记录仪、高频和甚高频电台等先进设备。因此该机在复杂、恶劣条件下的全天候安全飞行能力有质的飞跃。
该机货舱宽敞,宽3-3.5米,高2.2-2.6米,长15.7米,可运送19米超长货物。运载标准货柜时,可以採用三种布局:4块88×108英寸或8块88×54英寸,或3块96×125英寸,或3块88×125英寸、1块88×125英寸及1块88×54英寸。货桥大门在装卸货物时,与地面夹角不大于16.5度,可保证机动车辆和牵引设备直接上下。也可将货桥大门与地面装卸车对接,利用机上滚棒系统快速装卸货物或集装板。车辆能够从辅助货桥直接驶入货舱。货舱配有货运系留设备和货物拦阻网。
运-8f200于1997年7月取得中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可装运4块96×125英寸或88×125英寸标准集装板。
运-8f400型(右图及下图)是运-8系列最新交付使用的民用机型。在f型的基础上,f400採用了更先进的三人驾驶体制。飞机设计以中国民航总ar25部ar121部适航条例为标准。f400型主要用于货运,可空运散装、集中活集装货物,最大商载15吨。货舱可运载a型或m型国际标准集装板4块,可装运长达19米的超长货物。货舱为气密舱,可远距离长时间运输各种鲜货货物。进行装卸时候,机组人员可利用一台机内手动梁式吊车进行散装货物的装卸或搬动,吊车最大起吊重量为1000千克。在2000年珠海航展时,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签署了两架运-8f400新型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的框架协议,广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购买两架运-8f400进行通用航空作业,f400在国内市场初战告捷。f400型採用了现有运-8工艺设备,2001年8月进行了首飞,试飞的f400运输机现已被中国邮政购买。
第410页
运-8系列计划中的最新型号是运-8f600型。2000年11月8日,陕飞集团与乌克兰、法国两家公司签署了运-8飞机技术合作协议与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公司8日签署的协议有:新型f600型飞机设计合作项目协议、飞机机体疲劳定寿及结构改进技术咨询协议、合资组建安-12飞机修理中心协议。与法国aerzur公司签署了进行运-8飞机前翼防冰系统改进、机翼软油箱改进、机身软油箱压力调节系统的合作备忘录。
运-8还有一些特种型号。运-8e靶机载机是长虹-1无人机载机。
运-8x海上巡逻改型,很少露面,机头下加装了aps-504(v)搜索雷达、单边带电台、“赖顿”惯导系统、“奥米加”导航系统,以及国产自卫告警系统、红外搜潜系统、声纳浮标、电视红外摄影机、救生艇等。该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监视、反潜等。
运-8雷达电子试验机,用于空中电子设备试验。该机是一种为满足国内机载雷达及航空电子系统飞行试验需要而研制的专用飞行平台,其总体构想是在尽可能接近原型机真实飞行环境下,满足雷达及航电系统空中试验、调整及验证、鑑定的人机环境试验要求。运-8雷达电子试验机由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与其他有关单位合作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1999年完成飞机总装,1999年8月首飞成功。
运-8雷达电子试验机作为雷达飞行试验平台,有以下技术特点:1.良好的雷达试验环境:试验机平台内部空间大,不仅可满足各种不同雷达的改装要求,同时也可加装大量的试验支持设施以满足不同雷达的使用要求,具有较好的通用性。2.完善的测试条件:机载雷达通常需经过调整试飞,待性能稳定后方可开始定型试飞。由于现代雷达技术的复杂性,使得调整试飞的难度和周期大大增加。而试验机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加装大量的专用测试设备,同时试飞工程师可直接上机参与调试工作,这些都为雷达调整提供了优越条件。3.更长的留空时间:运-8雷达电子试验机採用的成熟技术可以使其保持较高的出勤率,同时试验机留空时间长,在一个飞行场次中可完成更多的试飞科目,极大地缩短雷达试飞周期。雷达电子试验机自正式交付使用以来,先后承担了多项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的调整和定型试飞任务。从2000年8月至2002年末,共完成科研试飞216架次586飞行小时,为我国今后的雷达和航电系统试飞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首次实现了雷达低空下视功能和多模式抗干扰科目试飞,这是过去在原型机上从未进行过的高、难、复杂试飞科目。美、英、俄、法等国外专业试飞机构,均配置有相当规模的各类专业试验机,甚至像美国西屋公司这样的电子厂商,都拥有自己的数种、数架专业试验机,也正是这些试验机成就了他们在飞行试验领域的声誉和辉煌。
自2004年下半年,关于运-8预警机的传闻甚嚣尘上。据称新的预警机以运-8最新改型为载机平台,机身顶部安装一具约为机身1/3长度的“平衡木”式相控阵预警雷达。为配合预警机的需要,新运-8改型採取了换装发动机、机翼改整体油箱、新型环控系统、新型液压系统等改进措施。新改型被称为“运-8飞机改进改型史上改动量最大、难度最大的一项研制任务”。从种种信息看,新改型似乎并非大幅改动了运-8的主要结构,与原来的运-8还是基本一致的。
总结运-8型号如下:运-8a(s-70“黑鹰”直升机载机)、运-8b(民用型)、运-8c(全气密型)、运-8d(出口型)、运-8e(无人机载机)、运-8h(民航机)、运-8f(载羊货运型)和运-8x(海上巡逻机)。
总的来看,运-8共有16个型号:包括基本型、“黑鹰”直升机载机的a型、民用的b型、气密的c型、出口的d型、无人机母机e型、运羊货运f型、邮政f100型、气密货运f200型、三人制f400/f600型、航测h型、海军警戒机j型,海上巡逻x型、雷达实验机079号、空军侦察型、电子干扰型。目前陕飞正在考虑运-8的后继机型,包括研制全重提高至75吨的运-8改型,或伊尔-76,为之正向外争取合作伙伴。下面是运-8系列简要大事表:
1975年12月29日 运-8飞机在城固机场首飞;
1986年10月 6日 运-8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12月 9日 两架运-8飞机正式出口斯里兰卡(下图);
1990年12月17日 运-8气密型飞机在城固机场首飞,试飞圆满成功;
1992年 6月18日 运-8航测机通过部级鑑定,填补了我国自行研制该专业机型的空白;
1994年 1月25日 运-8f型号合格证(tc证)颁证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该型号成为我国第一个取得型号合格证的货运飞机;
1994年 7月14日 出口缅甸的两架运-8飞机交付;
1996年 5月11日 三架运-8邮航机正式交付邮政航空公司;
1997年11月17日 运-8f200型飞机型号合格证颁证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1998年 3月14日 出口伊朗的两架运-8飞机飞出国门。
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38.0米
机长34.02米
机高11.16米
展弦比11.85
机翼面积121.86平方米
主轮距4.92米
前主轮距9.58米
螺旋桨直径4.5米
货舱(长×宽×高)13.5米×3.5米×2.6米
空机重量35488千克,
第411页
最大起飞重量61000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58000千克
最大载油量22909千克
最大有效载量20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662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550千米/小时
起飞离地速度238千米/小时
着陆速度240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1270米
着陆滑跑距离1050米
海平面爬升率10米/秒
升限10400米
最大续航时间10小时30分
航程5620千米
第四卷 空中战机 强-5单座双发超音速攻击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9462
强-5单座双发超音速攻击机,国内称“强击机”,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其主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对地攻击,也可进行对空自卫作战。强-5的研制过程动荡曲折,堪称我国自研军用飞机中颇有曲折性和戏剧性的一幕。
五十年代初解放军在攻占一江山岛等两栖作战中,对苏制伊尔-10强击机的近距对地支援能力深有感触,为此正式向科研部门下达了超音速近距支援强击机的任务。于是58年8月强-5飞机正式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上马,陆孝彭任总设计师。
60年5月所有理论、图纸设计完毕,试制工作展开。随着国内局势动荡、经济条件恶化,为确保两弹一星等重点计划,强-5的研制工作被搁置,科研人员被抽调岛重点计划中。此时陆孝彭提出个人及未被抽调的科研人员愿以最少的力量坚持研制工作,经上级批准后,陆总师带领剩下的14名下属继续进行研制,首先完成了一架静力试验机体。期间身为总设计师的陆孝彭还兼任试制车间主任,经常亲自扛着零件,候在工具机旁插空加工。
至64年1月,强-5试制工作全面恢复,决定先生产两架原型机。第一架原型机在静力试验中,加载至98%负载时彻底毁坏,事后查明工作人员自以为是的用两条8mm钢缆代替一条16mm钢缆。1964年6月30日,空军领导联名给中央写报告,要求继续研制强-5型飞机以增强空军对地攻击能力,强-5型飞机研制才得以“复活”。
因为研制需要立足于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进行了方案论证,对于国内一时研制不出来的高性能专用机载设备和原材料,就採用暂时替换的方法绕过障碍。这样加快了研制的进度。65年6月原型机首次试飞,同年12月通过初步设计定型审查。66年强-5在北京向中央领导做了终审性质的表演,当时解放军实际工作的最高领导叶剑英元帅拍板装备强-5。68年11月强-5正式投产。中苏交恶也是强-5历经磨难仍能成才的一大原因。当时苏联大量陈兵于中苏边境,我军更加迫切需要对付强大的苏联坦克集群的手段,强-5自然成了不可少的棋子。
强-5由当时大量装备的歼-6战斗机为基础,重新进行机体设计。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歼-6(米格-19)仍然是较为先进的一种战斗机,低空性能尤为出色,由它改进一种超音速强击机,应该说起点还是比较高的。在改造设计中,为了提供良好的对地观察条件,原来的机头进气设计被改成了两侧进气,这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同时加装了座舱装甲。因此强-5实际上是全新的机身加上米格-19的机翼、尾段组成的。陆孝彭还採用了新颖的面积率设计,即“蜂腰”外形,另外在气动、操纵等系统上也採用了不少改进举措。飞行员向下视角达到13.5度,有利于对地攻击,但向后视野较差。总的来说,在60年代强-5既便和苏联、美国当时最先进的超音速攻击机相比也不逊色多少。陆总在新世纪来临前夕因操劳过度去世,去世几天前仍在研究新机型具体改进计划。
当然,实际中的修改不可避免地使强-5的多项性能比歼-6下降。强-5的空重增加了约1360千克,无外接重量增加了约2130千克,加上气动外形阻力增加,使其最大平飞速度比米格-19降低了m0.23。由于增设了内部武器脆以及机载设备重新安置,内部油箱容量减少,所以作战半径随之减小。尽管外部大型副油箱可弥补机内载油量的减少,但其基本载油量还是减少了,最多只有2275升。在机翼的4个外接点当中,外侧的一对可接容量为760升的副油箱。另外,强-5的起飞和着陆速度与距离有所增大,而爬升速度和升限有所减小。
强-5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后机身装两台与歼-6相同的涡喷-6涡轮喷气发动机,带有加力,单台静推力最大状态25.5千牛(2600千克),加力推力31.87千牛(3250千克)。机翼是后掠式中单翼,前缘后掠角55°,上翼面有较大的翼刀。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后掠角分别为55°和57°,平尾为斜轴全动式。机体结构以铝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钢为主要材料。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前轮和主轮都装有盘式剎车和剎车压力自动调节装置。上述部分基本照搬米格-19。
强-5主要机载设备有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射击轰炸瞄准具等。弹射座椅与米格-19相同,属于低速型,可在250、850千米/小时的速度范围内保证实全弹射。应急时飞行员可操纵座椅左右扶手下装的应急弹射手柄。机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为205.9×105帕(210千克/厘米2)。冷气系统分为主系统和应急系统,工作压力为107.87~127.49×105帕(110~130千克/厘米2)。空调系统由发动机压气机引气,对密封座舱增压调温。座舱风挡玻璃採用酒精防冰液防冰。灭火系统包括二氧化碳灭火瓶和火警信号装置。
第412页
刚研制成功的强-5原型採用了两门30mm机炮,安装在机头两侧,空速管在右主翼外端,下两图正好是强-5原型。由于这种机炮布局在发炮时,炮口硝烟容易被进气口吸入导致发动机停车,后改为在两翼根处安装两门23mm机炮。因此最终定型时候,强-5左右翼各一门23毫米机炮,有6个外挂点,每个机翼下2个,机腹下2个,可挂飞弹、火箭、炸弹等。机腹位于内部武器舱舱门两侧的两个外接点可各携带一枚重250千克炸弹。位于主起落架舱外侧的两个外接点通常携带57毫米或90毫米火箭弹吊舱。新近生产的强-5每侧机翼下增设了一个pl-2(苏联k-13a“环礁”飞弹的改型)红外近距空空飞弹挂点,用于自卫。
强-5有多种改型:强-5基本型,即原型;强-5甲是战术核武器投掷专用机型,实际上是我国氢弹试验的投掷机型,机身下部弹舱去掉舱门,形成一个大的凹陷,用以半埋式外挂体积较大的氢弹——也说明我国当时的核武器体积还是比较大的。甲型机身内增加燃油2155升,机外增加1560升,增大了航程;加装124厂的以燃气螺栓为核心的弹射式弹架;採用5714厂的上仰甩投瞄准具;加装核弹检测与控制系统、电动锁死弹钩装置。氢弹採用了高精度的弹伞延时器。甲型也为我军提供了一种战术核攻击的手段,在对抗坦克集群时有较大实际意义。1971年12月30日,该型26号机首次试验甩投氢弹。不料周总理之前询问的“如果投不下去”的问题应验了,该甲型机被迫带弹着陆。之后证明是一个关键螺丝旋多了一些。1972年1月7日,甲型机成功完成氢弹试验。
强-5基本型经试飞后,正式装备部队,表现良好。强-5机内携带1000千克武器载荷而不带外挂时,能勉强作超音速飞行。为了获得所需要的作战半径,该机必须携带副油箱,但这样又使在抛掉副油箱前只能作亚音速飞行。此外强-5在执行任务时,其飞行剖面通常是低-低-低或高-低-低-高,低空飞行的速度极限值规定为m0.98。
但强-5航程较短等问题较为突出。1977年4月加大航程的改型机的方案开始实施。方案包括7项重大改进项目,如将炸弹舱改为油箱舱,加大主油箱,并增设一个软油箱;改用加力推力为36.8千牛的涡喷-6甲3型发动机等,命名为强-5i。83年12月3日,强-51设计定型。
强-5i的研制要求动力更大,加速性要好,攻击时又要有最小的稳定推力,以利于飞机减速瞄准和射击。而涡喷-6甲3原来是为歼-63配套研制的,1977年歼-63停止研制后,该发动机一度失去匹配对象。涡喷-6甲3型发动机提高了推力,并增设了零级防喘系统,可以满足上述要求。航空发动机设计人员将沙丘驻涡稳定性理论和火焰稳定器设计原理,应用于涡喷-6甲3型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火焰稳定器,使该发动机在可能达到的贫、高油范围内,具有加力接通可靠、燃烧稳定的特点,排除了对飞行有致命危害的震荡燃烧。改进后发动机加力增加2%,耗油率降低了1.5%,性能有所提高。
强-5i型飞机在研制过程中,成功地进行了风洞、静力、抛坐舱盖、电网络、电磁兼容性和前起落架摆震等试验。试飞结果表明,该机航程和作战半径增大,着陆滑跑距离缩短130米,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上升率、实用升限均有所提高。强-5i后来还採用了全复合材料双梁式薄壁结构垂直安定面。该翼面的蒙皮、长桁条、梁、肋皆由碳纤维/646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这使强5i型的垂直安定面直接减重19.5公斤,零件数量减少29.5%,紧固件数量减少45%,取得显着的减重效果,提高了维护效率。此项设计、工艺技术已推广应用于歼-7m型。
强-52是在强-5i的基础上又做了4项重大改进而成的。4项改进是:採用压力加油系统;安装护尾告警器;换装射击轰炸瞄准具;增加外挂武器和安装电动投弹器等,作战性能又有提高。七十年代后期,强-5的生产转变为生产强-52型,产量逐步减少。但得到了北韩数量较大的定货。西方称强-52为a-5b。2型同样去掉了内部武器舱,代之以一个固定油箱。
附加的固定油箱容量使强-52的总内部载油量增加到3720升,这一附加油箱分布在三个前机身油箱和两个后机身油箱之间。机身上附加了一对外接点,其载重量与原有的两个外接点相同。这对外接点加上在强-5前型上已增设的用于接自卫用飞弹的机翼外侧外接点,使强-52的总外接点达到10个。只要将机体重心移动保持在平均空气动力弦的31.5%到38%的许用范围内,便可增加多种外接装载方案。尽管标准的外载武器仍然是4枚250千克炸弹,但最大外部载量可达2000千克。在这种情况下,最大机翼载荷从无外接时的341千克/平方米增加到429千克/平方米,而功率载荷从14950千克/千牛增加到18830千克/千牛。
强-5的主要武器为我国自行研制的250/500/1000-3系列低阻爆破炸弹。该系列还可由歼-6、歼-7、歼-8等携带。该系列炸弹弹体细长,弹道性能好,气动布局阻力小,适合装备在高速作战飞机上。简要性能参数如下:
250-3型: 全长2.1米,弹体直径0.28米,弹重217千克,装91千克tnt
500-3型: 全长2.87米,弹体直径0.371米,弹重469千克,装220千克tnt
1000-3型: 全长3.5米,弹体直径0.5米,弹重980千克,装431千克tnt
此外在250/500/1000-3系列的基础上,发展了250/500/1000-4系列减速炸弹,超低空水平轰炸性能提高,已装备强-5使用。
第413页
强-53型飞机是针对巴基斯坦的出口型飞机,也称a-5c。1983年1月,强-53型飞机通过技术鑑定。同年3月,第一批3型出口巴空军。1983年2月,巴空军接受了其首批订货42架强-53的第一架。首批12架强-5出口,成为中国外销的第一种自行设计的战斗飞机。这些飞机组编了巴空军第16中队,取代了第7中队的b-57战术轰炸机,并重新装备第26中队,之后有更多的强-5交给巴方。3型在i型的基础上,根据巴基斯坦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改进。改装的内容主要有:加大航程;增加外桂架,以挂载巴国的飞弹、炸弹和集束炸弹;将组合挂梁改为整体铸造;换装较先进的超高频电台、敌我识别器等32项设备,座舱布置有所修改。但其改进还是很有限的,其出厂单价低于500万美元。主要设计者为石屏、丁宝贵、童承祖等。1982年试制出3架样机,9月7日首飞,到12月共飞行130架次,共101小时,性能达标。后其弹射座椅被马丁·贝克公司的pkd10型零高度零速度弹射座椅所取代,增加了一些西方仪表设备.并且为在机器外侧外挂点採用了aim-9“响尾蛇”空空飞弹挂架,以取代中国造的pl-2、pl-2b或pl-7飞弹。1985年初,按巴基斯坦首4比订货合同生产的最后13架飞机交付。这时巴空军又订购了98架强-53,以装备三个中队,并作为补充消耗的储备。
强-5乙是为海军研制的鱼雷攻击机,以鱼雷为主要武器,70年试飞,带副油箱时最大航程是2120千米。机头改为下倾5度的钝头圆锥,座椅升高,这样飞行员向下的视野很好。机头改进的另一目的是加装火控雷达,採用的317雷达具有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乙型并未装备我军,主要原因是当时水面舰艇防空火力已大大加强,在这种前提下鱼雷攻击机的生存力不足以满足作战需求。且因为机载设备配套问题未能跟进解决,使得乙型的发展潜力不足。乙型曾经试验过挂yj-8k(鹰击-8k)空舰飞弹,78年8月此方案通过审定。78年到80年,yj-8的模型弹、自控弹均已试射成功。但强-5乙还没有定型,于是yj-8的试射改为以24型快艇为平台进行,最后yj-8发展成了舰舰飞弹。后来“飞豹”要携带yj-8,603所就将一架轰-5改装成“鹰式武器试验机”,试验了“飞豹”的飞弹火控系统和yj-8k飞弹的结合操作,yj-8这时才真正实现了空对舰功能。强-5乙型直到最近才解密,目前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公开展出,但由于这架飞机与资料图片内的强-5鱼雷机不太相似,也有可能是后来改造的型号。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型号是强-5m。该型是国内与义大利合作的改型,以2型为基础换装了西方导航攻击电子设备。据西方媒体报导,缅甸曾经订购24架强-5m,但因强-5m计划被迫取消而改为购买强-5c。
1986年7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与义大利飞机公司签订协议,义大利飞机公司航空电子系统和设备部将承担一项为期30个月的研制计划,任务是为强-5m(a-5m)加装西方的新型电子设备。
强-5m装备的新型电子系统,基本上是义大利与巴西合作研制的amx攻击机的电子系统,这将显着提高该机的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遮断作战能力。
强-5m后因空军飞机编号方法改变,改称强-5d,据称在1990年代后期首飞。解放军曾计划用强-5m来更新现用的强-5,但主要用于出口。电子设备的改进以两台中央数字计算机和一条双余度数据总线为核心,加装现代化导航、攻击系统。新的感测装置和设备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平视显示器、大气数据计算机、三自由度陀螺仪组、测距雷达、rw-30雷达警戒接收机、姿态指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静变流器和模态接制器,还有把新硬体与保留下来的8项原有设备连接起来的接口装置。并对冷却、电源、燃油、电子战、照明等系统做了改进。为了容纳新型设备和增设外接点,除了对飞机头部作不大的设计修改外,对外翼也作了适当的结构修改。中方的雍正球任总设计师,设计工作于1987年6月完成,总更改量为28.8%。
强-5m计划使用功率加大的涡喷-6a3发动机,单台静推力29.42千牛,加力36.78千牛。该型发动机与以前各型强-5所装备的发动机不同之处是,它採用了可调进口叶片定子、重新设计了第一级压气机和利用改进的材料彻底修改了热段。该发动机还採用了颁的加力燃烧室稳定器,能保证加力燃烧室稳定燃烧的工作范围更大、并佼能量损失减少。该型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提高剎2450千克,而最大加力推力提高到3750千克,不过耗油率相对有所增加。
强-5m于1986年8月开始改装工作,1988年8月飞机总装完成,8月30日第一架样机首飞成功。强-5m型飞机保持了强-5型飞机优良的低空性能,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飞机的导航精度和攻击突防能力。其导航精度可达0.80海里/小时,瞄准误差不大于3毫弧度。988年9月,强-5m型飞机模型在英国范堡罗航空博览会上展出,当时国外报刊称强-5m型飞机为90年代世界重要的强击机机种之一。
强-5m外挂点增加至12个,据称其武器外接方案多于22种。机身的4个外接点可备携带一枚250千克的炸弹,如中国的250-3,美国的mk82或“蛇眼”,法国的“迪朗达尔”或类似型号的炸弹;最内侧的机翼外接点(7、8号位置),可携带内装8枚57毫米或68毫米、或者9枚90毫米的火箭弹吊舱;紧靠主机轮胎外侧的外接点(5、6号),可携带500千克或250千克炸弹,或272千克的bl-755集束炸弹l机翼中段外侧外接点(3、4号),可携带火箭吊舱、250千克炸弹或760升副油箱;最外侧的机翼外接点(1、2号),适于携带250千克炸弹、pl-5或pl-7红外自导引飞弹,或400升副油箱。
第414页
虽然强-5m的空重要增加140千克而达到6634千克,而且无外接起飞重量也会相应地增加,但最大起飞重量将仍为12000千克。预计该机在无外挂状态,在高度11000米时,最大平飞速度将从m1.12增大到m1.2,即从1190千米/小时增大到1210千米/小时;在海平面高度将从m0.987增大到m1.0,即从1210千米/小时增大到1225千米/小时。其他方面,强-5m的性能实际上与强-53相同。在携带2000千克外接载荷、保留10%余油、飞低-低-低任务剖面时,其典型作战半径为300千米;飞高-低-低。高任务剖面时为400千米。据中、意联合研制组说,新航空电于系统购灵活性和模块性,以及涡喷-6与涡喷-6a发动机的互换性,已为将早期的强-5改装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新型飞机创造了条件。由于89年政治风波的影响,强-5m计划被迫取消,部分成果用于继续改进强-5。
强-5k是对外合作的强-52改进型。k型在强-52基础上加装了法国汤姆逊公司和萨吉姆公司的uliss91惯性导航系统,ve110平视显示器及tmv630雷射测距机。该机1991年试飞成功。
强-5c是我国自行改进的型号,和歼教-7、歼-7mg参加了87年巴黎航展,当时是中国军用飞机首次较正式、较大规格的参加外国航展,引起了西方传媒不少注意。
强-5投产后生产了上千架,除装备中国的空/海军外,还曾出口到朝鲜、巴基斯坦,也算国家军工的光荣。但在国外军用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强-5很快落伍了。而几次与英国、义大利等国合作改进的计划先后受挫,使强-5“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因此在当前看来,强-5存在着众多缺点:最致命的缺点是导航及火力控制电子设备过于落后,使得对地攻击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夜间及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几乎可以用“不值一提”来形容。举个例子来说,国内航空刊物在公开报导强-5m时曾引用飞行员原话,强-5原型使用普通炸弹低空水平轰炸一座普通桥樑时,需要四个架次进行攻击,而且还只能令桥樑受部分损伤;装西方导航攻击电子装置后的m型,用同样的炸弹和攻击方式,只需一架次就足以摧毁桥樑的一至两个桥孔,也就是说桥已经根本不能通过了。这说明了国内型号的强-5攻击精确度很有限,很大程度上依赖飞行员的观感和经验。
由于我军对地支援的新贵歼轰-7、苏-30造价都较高,生产速度也不太快,一时也不可能全部淘汰装备数量很大的强-5。且我国周边潜在敌对势力的防空能力也参差不齐,强-5仍有发挥空间。对强-5仍应予以适当改进,办法之一就是改装新型电子设备,换装少量精确制导武器,这样代价小见效快,是较妥善的处理手段。
目前负责强-5工作的洪都飞机制造公司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力气。目前尚未得到证实的改型包括强-5e、强-5f。1999年《洪都科技》杂志披露过被认为是强-5e的相关信息。该机外挂点减少到7个。但重要的是靠近翼尖的2个挂架上,可挂2枚国产ls-500j雷射制导炸弹。由于强-5本身载弹量小,所以ls-500j较轻,有效射程仅12千米。对于该弹的其他性能尤其是cep,目前尚不得而知。据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内部人士称,强-5e已携带ls-500j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较理想。强-5f则是携带雷射目标指示吊舱的载机。按网上未确定的信息,长约2米的雷射目标指示吊舱由成都研制,半埋入于机腹。该吊舱可为携带雷射制导武器的空中平台提供攻击目标时所需的指示和目标照射。1个该吊舱可同时指挥4个平台。在试验中,4架强-5e在1架强-5f的指挥下,1分钟内投下8枚ls-500j雷射制导炸弹,8个目标被同时摧毁。但ls-500j的研制进度很成问题,搞了十几年,不可不谓困难重重。
为使用雷射制导武器而研制同一机型两种不同的改型,似乎较为难以理解。站长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强-5载重量偏小、机体挂点分布和载重不理想导致的。由于吊舱需要半埋于机腹下方,必须专门改造出f型。深究下去,一则强-5狭窄的机腹挂点位置一则无法携带体积较大的炸弹,二则本机投弹后如果提供照射的话,空气的散射会导致于本机处于同一飞行方向上的雷射制导炸弹接受到过多的散射雷射,从而受到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须由另外的平台从不同的方向上提供照射。同时e型也只能在外部翼段的挂点下携带制导炸弹,这只要是因为内侧挂架后方是主起落架,无法携带尺寸较大的武器。
外电报导称ls-500j近似于俄罗斯的kАБ-500Л(kab-500l)雷射制导炸弹。该弹由位于莫斯科的国家研究生产协会(ГhПП)于 1972年开始研制,1975年投产,广泛装备对地攻击飞机。该弹为半主动雷射制导炸弹,其结构与性能类似于美国第一代“宝石路”雷射制导炸弹。採用500千克低阻爆破炸弹作为战斗部。头部加装由小圆柱体和稳定环组成的风标式导引头,其后为四片十字形配置的活动舵面,用以控制风标式导引头,对准受机载雷射照射器照射的目标。尾部加装四片十字形配置的固定弹翼,起飞行稳定作用。全弹重534kg,全弹长3050mm,弹体直径400mm。装填195kg高爆炸药,翼展850mm。
2004年10月,在深圳高交会上,洪都首次展出了强-5j型双座教练攻击机的模型。厂方称其为jq—5j型,可以用作武器训练的平台,也可携带精密制导武器,同时它还可以执行机组的目标转交任务等。由于强-5的教练任务一直由歼教-6负责,多年以来并不需要专门为强-5再设计一种双座教练机。但是随着歼教-6大面积退出现役,强-5却仍然是主力机型,需要训练大量合格的飞行员,强-5j很可能成为空军未来在这方面唯一的选择。
第415页
目前,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迫切希望继续改进强-5系列,这也是陆孝彭的遗愿。强-5d项目花的钱很少,e/f两型号也不会耗资太多,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尽管如此,强-5机体本身毕竟是老旧设计,已不能满足现代空地作战的需要,在e/f型装备之后老强-5预计将逐步退役,让位给成飞的fc-1、歼-7e等低档战斗机和歼-10多用途战斗机。
技术数据
翼展 9.68米
机长 15.65米
机高 4.33米
机翼面积 27.95平方米
主轮距 4.4米 前轮距 4.10米 最大起飞重量 113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9130千克
最大载弹量 1500千克
推重比(起飞) 0.71
翼载荷(起飞) 3.26千牛/米2(332千克/平方米)
最大平飞速度 (高度5000米)1240千米/小时,(高度11000)m1.12
巡航速度 (高度11000米)807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6500米
最大航程 1630千米(机内燃油)
最大续航时间 1小时55分
起飞离地速度 330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700-750米
着陆滑跑距离 1060米
限制过载 +8.0g
第四卷 空中战机 运-11/运-12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5923
运-11是我国哈尔滨飞机厂研制的一种轻型双发多用途运输机。哈飞于1974年4月提出设想,1975年1月开始设计,1975年12月30日y-11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运-11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试制,当年上天的目标。1977年4月3日设计定型投入生产。
运-11原型使用两台美国大陆公司tsio-550-b活塞发动机,后改用两台活塞-6甲发动机,单台功率285马力,载客人数8人。装双桨叶j9-g1金属螺旋桨。发动机类型是区分运-11和其发展型号运-12的最大特徵。b型上换装涡桨发动机,与运-12在外挂上的区别很小,主要是机头形状有所不同。
运-11定型后交付了41架,中国飞龙航空服务公司接受14架,新疆“军垦农航”10架,后停产。曾先后用于飞播小麦、水稻、农业施肥、除草、灭虫、绿化草原、地质勘探、空中照相以及支援短途运输、旅游、考察丹顶鹤和东北虎等野生动物等各项作业。该机低速性能良好,座舱宽,视野好,起降要求低,使用维护方便。1980年5月23日,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下,哈尔滨飞机厂组建了运-11飞机农业航空服务队。
採用涡桨发动机的运-11b。运-11b实际上就是运-12的原型。1988年底,运-11b改型开始设计,共制造两架原型机,一架用于静力试验,另一架用于试飞。原型机1990年12月底在哈尔滨首飞。1991年进行调整适航试验,1992年取得国家型号合格证,由于未获得订货,未能投产。运-11b单价380万元(1993年)。后哈飞提出运11-b1方案,计划重新设计机翼,採用机翼整体油箱,并使用运-12的平尾,採用美国金氏公司的导航系统和美国大陆公司的tsio-550-b发动机。发动机安装位置稍向外移。1979年地矿部对当时哈飞已经研制成功的运-11不满意,表示载重量太小,希望能再设计一种5吨的商载重量,乘客17到19名,为地质勘探飞行服务的涡桨支线飞机。但出于中国特色的体制限制和互相制肘,航空部门拒绝为地质部的航空项目立项拨款。于是地质部被迫自行拿出100万元的启动资金,这在当时还相当客观。由于航空部门对新项目立项有审核批准的权力,哈飞无法立项,于是运-11t名义搞起了运-12。
在具体设计上,运-11採用双发、上单翼带撑杆、单垂尾、固定式起落架布局。矩形机翼为双梁斜撑杆式结构,翼形naca 4412。前缘装有可自动打开的前缘缝翼和同后缘襟翼连动的襟副翼。採用圆角矩形截面机身,舱内布置了4个双人摺叠板椅。板椅收起后,可以装货。大小两扇的货舱门在货舱左侧左侧,舱内有8个有机玻璃窗口。採用梯形单垂直尾翼和矩形反弯度翼型水平尾翼。舵面同时採用轴式补偿和角式补偿,便于驾驶。升降舵和方向舵採用布质蒙皮。前、主起落架不可收放,均为支柱式,有油气减震器,适于在简易土跑道或草地上起落。主起落架採用低压轮胎双轮。机翼内共装有四个金属油箱,重力供油,在左右发动机舱内各安装1个金属消耗油箱。
飞行员採用y柱形结构的盘式双操纵,脚操纵採用前后位置可调整的四联杆机构脚踏板。电动机械混合传动襟翼和副襟翼,舵面由软硬混合式机械传动控制和,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调整片採用电动机构传动。冷气系统供发动机起动和主起落架剎车用。电源系统为2台zf-15直流发电机和1个12hk-30蓄电池,交流电通过gbl-250单相变流机和sbl-40、sbl-125三相变流机供电。机载设备包括各种仪表、gt-1超短波电台和wl-7无线电罗盘等通讯领航设备。可加装装有1个粉剂和液剂共用的玻璃钢药箱,容量1000千克。1个容量为1.4米3的尼龙种子料袋,1个可卸式风动药泵,最大流量为16千克/秒。机上装有常量型和超低量型两套喷洒设备。
机上设备包括ct-1甚高频无线电、jdt-2高频无线电、jt-5a机内通话器、wl-7无线电罗盘、wg-4无线电高度表及xs-6信标接收机等。还可以选装柯林斯公司的vhf-251甚高频电台、hf-220高频电台、alt-55b无线电高度表、vir-351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dme-451测距器、tdr-950空中交通管制应答机以及mcs-65陀螺磁罗盘。藉助上述设备,运-12可以在目视飞行规则(vfr)和仪表飞行规则(ifr)下,在非结冰条件下飞行。选装尾翼除冰装置后,可满足在结冰条件下飞行的要求。机上设有通风加温系统,由发动机排气给驾驶舱的风挡和驾驶员脚部加温。机头的冲压空气入口可吸气送到驾驶舱,进行通风。货舱顶部开有2个自然通风口和2个出气口,可选装客舱加温和客舱强迫通风装置。
第416页
运-11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 12米
机高: 4.64米
翼展: 17米
空重: 214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3500千克
最大载重: 940千克
最大时速: 220千米/时
最大航程: 965千米
实用升限: 3950米
起飞距离: 510米
着陆距离: 450米
运-12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原哈尔滨飞机厂)在运-11基础上进行深入改进的发展型号,很快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界一个在商业上较为成功的机型。该机于80年初开始研制。经过两年时间、1100多飞行小时试飞定型。期间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的试飞专家和试飞员曾参与过试飞。
1985年,运-12飞机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第一个民用飞机型号合格证,翌年又取得该局颁发的第一个生产许可证。1986年11月14日6架运-12飞机成功外销斯里兰卡,开创我国民用飞机出口的先例。1987年,运-12飞机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优秀项目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运-12飞机开始申请英国caa(英国民用航空总局)适航证。英国民用航空总局对运-12飞机进行了两年的审查和试飞试验,于1990年6月20日向运-12颁发了caa型号合格证。这是我国民用飞机第一次得到国际权威适航机构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说明了运-12飞机的适航已达到了当前的国际标准。1995年3月26日“运-12”4型飞机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型号合格证。这使得运-12成为目前中国唯一获得英、美适航认可的机种,为运-12的外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运-12还取得了纽西兰、印尼的适航证书。在其巅峰时期(2000年6月前),共有102架运-12飞机外销非洲、澳洲、南美洲、亚洲、北美洲的18个国家。据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称,只要达到150架的外销量,即可在运-12的研制生产中实现全面盈利。
但国内的事情往往不随市场规律发展。1984年,运-12已经成熟的投入了使用。但当时有人认为运-12採用加拿大发动机,不够国产化,不能用;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国产的不如外国的好——虽然这是事实,而国家缺乏推进运-12进入国内市场的远见和措施。因此运-12在国内销售寥寥。哈飞被迫考虑到世界市场里寻找商机。结果哈飞用了用了11年的艰苦奋斗,获得了美国faa适航证。这是巨大的成绩,但代价和教训同样巨大。更可悲的是,截止目前为止运-12仍然是唯一中国自有智慧财产权,而获得faa认证的国产飞机。同时获得中国空域适航的外国飞机,却已达几十种。
2003年10月,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国家海洋局海监总队日前向这家公司旗下的哈飞航空股份公司採购一架直9直升机和一架运12海监型飞机,两架飞机将于年底交付使用。海监飞机是海监总队代表国家进行海洋综合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装备,其主要任务是对我国管辖海域实施巡航监视,与海监船舶实现海空配合、船机互动,达到有效监控我国管辖海域。国家海洋局曾于1987年购置两架运12型中国海监飞机,并进行了相应系统集成,使我国海洋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十多年来,两架海监飞机充分发挥了机动灵活、快速反应、覆盖面广等优势,在海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构成我国海洋执法监察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购机是国家海洋局海监总队第二次採购哈飞生产的运12飞机,第一次採购直9直升机。
运-12飞机的型别有:运-12i型、运-122型、运-123型、运-124型和运-12e型。1984年12月17日,1型(即地质物探型)通过技术鑑定。该机首次採用美国适航条例作为设计规范。2型机84年5月首飞成功,动力装置为2台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生产的pt6a-27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功率462千瓦17座客机,并有其它专用型号,如vip飞机,通勤飞机,小型货运飞机,森林防护,空中测量,海上巡逻,地质勘探,救护和跳伞等。1990年获取英国caa 适航型号合格证。
3型是军用型,用于伞兵训练,换装了涡桨-9发动机,为降低成本,採用了国产电子设备。但未能大量装备我军,目前伞兵训练主要用机为运-5b。
运-124(上图)实际上是哈飞公司针对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23(包括修证案23-1至23-42)进行专门改进的19座轻型多用途飞机,专攻外销,售价约248万元。除国内用户以外,目前有上百架运-12飞机销往世界各地18个国家,不愧是国产民用飞机中商业价值最高的机型。其中包括了2000年出口肯亚12架运十二飞机,其他客户包括秘鲁、斐济等18个国家和地区。
运-12e型机增加了供氧系统、豪华内部装饰,适合于空中游览和公务飞行。据介绍,运12-iv型将用于航空遥感、人工增雨、森林巡护和播种等项目。运-12e型机用于定点公务飞行、空中游览、九寨沟景点支线运输等领域。
但是运-12的外销也不象宣传上那样的风光,相反哈飞的工程和市场人员对此充满了心酸。
由于国家政策限制,哈飞出口运-12,只能通过中国航空进出口公司实施。重要零部件(如发动机)的进口和飞机的整机出口必须由中航进代理,售后服务也必须通过中航进操作。这种不正常的市场营销关系,使得开始时较为顺利的运-12项目遇到不少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外国客户对售后服务严重不满。埃及一家航空公司计划派一架运-12飞机前往邻国救灾,为此提出要求,希望中方派员检修该机已有的故障。由于层层关系,哈飞的维修人员的护照两个月都没办下来,办好的时候救灾已经结束了。零配件供应也很成问题,一些下属或供应零部件的企业已处于半停产状态,质量难以保障。但是由于体制和中航技的限制,哈飞不能找其他厂家顶替。最终哈飞横下一条心,走了一条或许被人称为“卖国”的路子,将运-12外嫁加拿大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熊猫公司。
第417页
加拿大航空公司从运-12研制之初,就开始就与哈飞合作,他们坚信运-12能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当时加方向中方提供发动机和部分机载设备。但加方对中国的体制问题深感不可理解,由于哈飞不希望运-12就此庸碌医生,双方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熊猫公司向哈飞公司购买200架“绿飞机”(即没有加装机载设备的空壳运-12),在加拿大组装完工,以熊猫公司的名义出售。实际上这等于把运-12给卖了出去,比自己销售要亏了一笔。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哈飞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运-12绕过重重阻隔,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
具体操作其实也很复杂。先由熊猫公司从加拿大把一个旧发动机运到哈尔滨,装到崭新的运-12上。然后这样的运-12飞到加拿大,在加拿大改装新的发动机和机载电子设备,重新喷漆,喷上熊猫品牌,由熊猫公司负责销售维修。熊猫公司由此拥有了份额最大的利润,同时避免了10年研制、市场认证的周期。没有了研制费用,卖一架,赚足一架的钱。在加拿大增装新发动机和机载设备,使得他们能以国产化率超过50%,从而享受加拿大政府的优惠贷款和税收政策。而哈飞方面,卖绿飞机,符合中国“绿飞机可以开展国外合作”的管理政策,绕过了国内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壁垒,从而使得运-12得到了最大的成功,当然也分享了一份利润。下图为斯里兰卡的运-12。
运-12e型採用了新型的普惠公司pt6a-135a发动机,载客19人。2000年12月7日,该型号完成了由成都往国内着名景点四川九寨沟航线的首飞。九寨沟的简易机场为土石质地,由专业人员指导当地居民修建而成。加上九寨沟的高原环境和特殊气候,充分证明了运-12e的高原飞行能力。该型号当一个发动机发生故障时,依靠另一个发动机也可安全飞行。如果两个发动机都发生了意外,仍然可以安全的在机场滑翔着陆。该型还解决了以往型号噪音大的问题,并提高了安全性,简化了操作。机载设备增加了微型导航系统,飞行记录仪(黑匣子)和近地告警设备等。由加装黑匣子一事,也可见过去民航小型飞机的安全性很值得置疑。
为最大限度的满足现有y-12的要求,同时替换进口的pt6a-27发动机,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1983年4月开始,以涡轴-8a为原准机改型设计涡桨-9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该发动机为自由涡轮式单转子,功率范围462~507千瓦。1984年2月完成施工图纸设计,85年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加工制造了第一台验证机。86年开始部件试验和整机性能调试,并取得成功。87年7月立项转入型号研制,88年2月开始原型机设计,89年9月制造出第一批原型机,92年12月10日首次试飞。94年完成全部适航考核的发动机地面及飞行试验,95年初取得民航型号合格证并开始交付使用。截至1994年已累积整机试验超过1500小时,其中包括200小时的飞行试验,以及150小时持久试验及2000次循环的初始维修寿命试车。发动机採用滑油光谱分析、孔探仪检查、磁堵及振动检查等措施实现了视情维护。成熟期发动机翻修寿命为2000小时。
运-122型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 17.24米
机长 14.86米
机高 5.58米
展弦比 8.67
机翼面积 34.27平方米
主轮距 3.60米
纵向轮距 4.70米
客货舱容积 12.9立方米
空重 3000千克
起飞重量 5000千克
着陆重量 5000千克
最大载油量 1230千克
最大商务载重 17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328千米/时
巡航速度 292千米/时
实用升限 7000米
起飞滑跑距离 425米
着陆滑跑距离 480米~620米
航程1340千米
第四卷 空中战机 f-104“星”式战斗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6198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开始大量装备部队,其主要技术特徵是超音速,最大飞行马赫数为2.0~2.5,採用小展弦比机翼和变后掠翼。武器配备开始装备第二代空空飞弹,具有拦射能力的火控系统和第二代雷达。第二代战斗机的代表型有美国的f-4、f-104、f-111,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和法国的幻影-iii、幻影f-1等。美国的f-104“星”式(starfighter)战斗机1958年装备部队,共约300架,出口总数达2700多架。f-104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为截击和空战研制的制空战斗机,由着名设计师凯利·詹森领导设计。原型机于1954年2月首次试飞。预生产型飞机于1956年2月首飞,1958年1月开始交付。前后有 12 种型别,其中 6 种战斗型a、c、g、j、s、c,共生产了 2,252 架,6 种双座教练型b、d、dj、f、cf-104d、tf-104g 共生产了 316 架,12 个型别总共生产了 2,568 架。
xf-104是根据1953年3月11日签定的合同研制的原型机,共有 2 架。由于原来计划採用的j79 发动机的研制进度赶不上飞机试飞的需要,所以 xf-104装备的是 xj65-w-6 发动机,军用推力为 3,540 千克,加力推力为 4,630 千克。第1架(首飞时发动机还没有加力装置)和第 2 架原型机分别于1954年2月28日和 10月5日首飞。装备1门固定式的 20 毫米 m61“火神”6 管炮,有 2 个外挂架。第 2 架原型机于1955年4月在试飞中坠毁,第1架原型机于1955年10月交付给空军,1957年7月也在试飞中坠毁。
第418页
yf-104a 是装备j79 发动机的研制发展用的试验机,开始装备的是j79-ge-3,后来换装成改进了加力燃烧室的j79-ge-3a,军用推力为 4,220 千克,加力推力为 6,710 千克。在换装发动机的同时加长了机身,增加了机内的燃油量。加装了腹鳍,垂尾后移,装备1门固定式的 20 毫米 m61“火神”6 管炮。美国空军于1954年10月17日订购了 17 架,第1架飞机于1956年2月17日首飞。60年代部分 yf-104a 被改装成 qf-104a 无人靶机。
f-104a 是单座截击型,装备加力推力为 6,710 千克的j79-ge-3a 发动机。装备1门固定式的 20 毫米 m61“火神”6 管炮,有 5 个武器挂架。f-104a-1 和f-104a-5 两批飞机装备 ma-10(an/asg-14t1)火力控制系统。f-104a-10 以后的飞机装备 an/asg-14t2 火力控制系统,其基本组成与 ma-10 系统相同。1955年10月开始订购,总共生产了 153 架,1958年1月开始交付,同年 12月交付完毕。先后装备了第 83、第 56 和第 337 截击机中队。后来有部分f-104a 战斗机换装成加力推力 8,120 千克的j79-ge-19 发动机。由于这种飞机航程短和火力弱,特别是不能装备与地面“赛其”防空系统交联的数据传输设备,于 60年代初全部退出现役转入国民警卫队的第 151(田纳西州)、第 157(北卡罗来纳州)和第197(亚利桑纳州)3 个飞行中队。在“柏林危机”期间,上述 3 个中队于1961年11月~1962年8月先后被动员重新进入现役,并在欧州展开,第 151 和第197 中队部署在前西德,第 153 中队部署在西班牙。紧张局势缓和后,3 个中队的飞机再次配署给防空空军(adc),分别划归第 319 和第 331 两个截击机中队。在1962年10月“古巴危机”时再次担负了战斗警戒任务。f-104a 截击机的最后退役时间是1969年12月(第319中队解散),前后总共服役 12年。退役后的f-104a 飞机中,1 架改成 cf-104的原型机,3 架被改成超高空飞行训练用的 nf-104a,24 架(含部分 yf-104a)被改成无人靶机,10 架买给了巴基斯坦空军,25 架买给了我国台湾省,16 架买给了约旦。
f-104b 是 a 型的双座教练型,发动机与 a 型相同。增加了尾翼面积,去掉了机炮,保留了 4 个外挂架,可挂 2 枚“响尾蛇”空对空飞弹。火力控制系统是 an/asg-14t1。1957年1月26日首飞,共生产了 26 架。
f-104c 是战斗轰炸型,装备加力推力为 7,165 千克的j79-ge-7 发动机(军用推力 4,540 千克),具有有限全天候性能力。1958 的 9月开始交付,1959年6月交付完毕,共生产 77 架。装备了第 479 战术战斗机联队的 4 个中队。这型飞机装备1门固定式的 20 毫米 m61“火神”6 管炮,有 5 个外挂架。装备有 an/asg-14t2 火力控制系统。no.56-938 以前的f-104飞机装备扰协光环计算瞄准具。部分f-104c(no.57-910 以后)飞机的光学瞄准具去掉了光学测距装置,因而光环大小不再改变,其直径为 50 mil。在火控计算中使用雷达测量的目标距离。1965~1967年期间,一部分f-104c 被派往越南参战。1967年第 497 联队换装成f-4 战斗机,f-104c 退出现役后配署给国民警卫队的第198 战术战斗机中队,1975年从国民警卫队退役。
f-104c装备的武器分为固定安装的机炮和外挂的飞弹、各种炸弹和火箭弹等两部分。在前机身座舱下左侧机内安装有1门 20 毫米 m61“火神”(vulcon)6 管炮,备弹量为 480 发。机炮系统总重约 300 千克(包括供弹装置和弹药等)。
f-104c 战斗机共有 5 个外部武器挂架:两个翼尖挂架(n0.1 和 n0.5)、两个翼下挂架(n0.2 和 n0.4)、1 个机身下挂架(n0.3)。翼尖挂架是专用挂架,每个最大挂载能力为 454 千克,可挂1枚“响尾蛇”aim-9 空对空飞弹或1个664升副油箱;每个翼下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 454 千克 ,可挂1枚实际重量小于 454 千克的炸弹、或1个火箭弹发射器、或1个739升的副油箱;机身下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 907 千克。在 5 个挂架中只有 n0.2~n0.4 三个挂架可挂载各种空对地武器。几种典型火力配置方案如下:
1、f-104c 空对空截击
(1)每个翼尖挂架挂1枚“响尾蛇”aim-9 飞弹,每个翼下挂架挂1个ma-2 火箭弹发射器;
(2)每个翼尖挂架挂1枚“响尾蛇”aim-9 飞弹,每个翼下挂架挂1个739升的副油箱;
(3)翼尖挂架挂两个664升的副油箱,翼下挂架挂两个ma-2 火箭弹发射器;
2、f-104c 空对地攻击
(1)每个翼尖挂架挂1枚“响尾蛇”aim-9 飞弹,每个翼下挂架挂1个ma-2 火箭弹发射器,机身下挂架挂实际重量小于 907 千克的炸弹;
(2)每个翼尖挂架挂1枚“响尾蛇”aim-9 飞弹,每个翼下挂架挂1颗 454 千克炸弹,机身下挂1颗 454 千克炸弹;
(3)每个翼尖挂架挂1个664升副油箱,每个翼下挂架挂1个ma-2 火箭弹发射器;
(4)每个翼尖挂架挂 1个664升副油箱,每个翼下挂架挂1颗 454 千克炸弹,机身下挂1颗 454 千克炸弹。
(5)每个翼尖挂架挂1个664升副油箱,每个翼下挂架挂1个739升副油箱,机身下挂1颗 b28e x型核炸弹或 b43、b57、b61 核炸弹。
f-104d 是 c 型的双座教练型,发动机与 c 型飞机相同,去掉了机炮,保留了 5 个外挂架(有的资料说机翼下没有外挂架,只在翼尖挂“响尾蛇”飞弹)。1958年11月开始交付,1959年9月交付完毕,共生产了 21 架。
第419页
1958年洛克希希德公司对f-104c 进行了重新设计后,出口给义大利等一些欧洲国家和加拿大、日本等国使用。f-104g 是在f-104c 型飞机基础上重新设计的单座全天候战斗轰炸机。装备j79-ge-11a 发动机(军用推力 4,540 千克,加力推力 7,080 千克),加强了结构强度,增大了机翼面积,增加了机动襟翼,增加了 3 个挂架(每个机翼下增加1个,机身下增加1个)。必要时可以卸去机炮而在炮舱内装 462升的油箱。洛克希德制造的第1架飞机于1960年6月7日首飞。1960年10月5日首飞,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军援计划”生产了 139 架。
在欧州,前西德、荷兰、比利时和义大利 4 国进行了联合生产:南部集团制造了 210 架,最后在前西德的施米塞米特公司组装成整机;西部集团制造了 188 架,最后在比利时的 sabca 公司组装成整机,第1架飞机于1961年8月3日首飞;北部集团制造了 231 架,最后在荷兰的福克公司组装成整机,第1架飞机于1961年11月11日首飞;义大利集团制造了 169 架,最后由费亚特公司组装成整机,第1架飞机于1962年6月9日首飞;后来,前西德的 mbb 公司于1971年~1973年又生产了 50 架,欧州总计生产了 848 架。
加拿大制造了 140 架,第1架飞机于1963年7月30日首飞。g 型飞机是f-104中生产最多的型别,总数达到了1,127 架。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飞机在义大利、希腊、土耳其等和我国台湾省服役。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它可以携带不同数量的武器和副油箱,採用各种作战剖面时的作战半径为 370~1200 公里。
tf-104g 是 g 型的教练机,装备有 nasarrf-15a 火力控制雷达,有实战力。洛克希德公司总共生产了 220 架,其中 48 架是在欧州制造的部件由洛克希德公司组装的。
在多国参加的f-104g 制造计划中,义大利要求专门发展一种具有对空能力的先进f-104,称为f-104s(s 为麻雀飞弹之意)。f-104s 基本上与f-104g 后期型相同,针对空战作了增强,主要武器是安装在翼梢的“响尾蛇”和翼下的“麻雀”飞弹,并拆除了“火神”机炮。f-104s 于1968年12月30日首飞成功。
1980年代初,义大利空军虽已加入了欧洲战斗机计划,但是新机服役遥遥无期。义大利空军决定对f-104s 进行中期寿命改进,这项计划称为f-104s asa(武器系统更新)。asa 计划仅对机载设备进行升级,不涉及机体结构,旨在提升f-104s 的截击/打击能力。f-104s asa 採用了具有下视下射能力的 r21g/m1 火控雷达,并可以挂载义大利自制的“阿斯派德”ia 中程空空飞弹,比“麻雀”更先进,“响尾蛇”飞弹也升级为 aim-9l,另外还可以选装f-104s 上拆除的“火神”炮。f-104s asa 还装有新型电子对抗装置、敌我识别天线、飞控计算机、武器系统,作战能力大大增强。这次意方赠送的即为f-104s asa 型。
f-104j 是日本在第 2 次防卫计划中为其航空自卫队选定的防空截击机,是在 g 型基础上研制的f-104的防空截击型,由日本三菱公司仿制生产。最初同美国提供 3 架整机,前 29 架美国提供零部件,由三菱公司组装,总共生产了 210 架,于1967年全部交付完毕。其武器系统按截击要求配置,去掉了轰炸设备,雷达改装成 nasarr 的截击型f-15j。整个火控系统总重大约只有 160 千克。原型机于1961年6月30日在洛克希德公司首飞后分解运到日本,重新组装后于1962年3月8日在小牧基地开始试飞。3月22日驻在千岁基地的第 2 航空团临时成立了f-104j 培训队,从1963年起,先后组建了 7 个飞行中队。1963年3月5日正式组建成最初的训练部队第 201 中队,该部队在第 5 航空团的第 204 中队组建前一直担负训练任务。1964年6月25日组建的第1支作战部队是第 203 中队。同年还组建成第 5 航空团(驻新田原基地)的第 202 和 204 中队,1965年组建成第 6 航空团(驻小松基地)的第 205 中队和第 7 航空团(驻百里基地)的第 206 中队,1966年3月31日组建成第 7 航空团的第 207 中队。1974年、1978年和1981年第 201 中队、第 206 中队和 205 中队的f-104j 战斗机退出现役,部队解散。
1982年以后第 202 中队、第 203 和第 204 中队先后换装成f-15j 战斗机,1985年以后第 207 中队散,到此日本的f-104j 战斗机全部退役。
f-104dj 是 j 型战斗机的双座教练型,总共生产了 20 架,全部由洛克希德公司制造,没有装备火力控制设备。于1961年8月26日首飞,1962年1月运到日本。随同f-104j 一起退役。
f-104j 是防空截击机,主要装备的是空对空武器。保留了机头固定安装的 20 毫米 m61“火神”6 管炮(备弹量最多为 750 发),每个翼尖挂架可挂1枚“响尾蛇”或日本研制的 aam-1 空对空飞弹,每个翼下挂架可挂1~2 枚上述空对空飞弹或1个火箭弹发射器。炮舱内不装机炮时可装1个462升的油箱。
1960年5月26日,台湾接收了第一批f-104a/b ,从而开始了台湾飞行员的噩梦。f-104各型军机在台湾的 35年时间,总架数在 200 架以上。下图为巴基斯坦的f-104。
被称为“飞行棺材”的f-104有致命性缺点,例如,它的机身长、机翼短小,升力自然受限制,遇到发动机熄火故障,不能像大飞机飘滑降落,有人形容,这时的f-104机会像一块废铁一样从空中掉下来。
“飞行棺材”的称号即是德国人喊出来的,原因是西德山区气流不稳,曾遇过f-104在一天内四架撞毁,西德国会群起反对军方再使用f-104战机﹔然而台湾却从西德买来一批f-104g 型机,结果这批飞机却是德国人封存的仓储机,修护人员还从封箱内抓出一堆死青蛙、死老鼠。
第420页
在台湾,f-104失事频传,早年军方封锁消息,外界还不得而知,根据统计,f-104战机已造成八十四位飞行员殉职,1978年底至1979年底,即六次失事,损失八架飞机,六位飞行员丧生。
而美国洛克希德公司早已于1972年停产该机,f-104成为各国航空博物馆的古董陈列品﹔但在台湾却仍是空军第一线的主力战机。空军透过各种管道向巴基斯坦等国购买退役的f-104,来更换零件,空军内部将这种做法比喻为“死刑犯的捐赠器官”﹔一位基地队长形容说,“台湾的f-104除了编号没换,其他部份都换过了”。
f-104在台湾服役 35年,可谓垂垂老矣,经过各种的延长寿命做法,国外订为飞行安全时数 4,000 小时的f-104,台湾却订在 6,000 小时,甚至还更高。
第四卷 空中战机 水轰-5型水上反潜轰炸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2737
水轰-5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用于中近海域海上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务,也可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50年代初我国曾引进6架苏联别-6水上飞机,但不足以满足海军的各种需要。1968年水轰-5的研制正式得到批准,70年完成总体设计,次年总装出第一架原型01号。1971年就以110%的设计载荷达到并超过全机静强度破坏试验的技术要求,并总装成功。
02号原型机于1973年12月实施首次地面滑行,并于1975年5月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下水,开始水上试验。1976年4月3日首次进行水上起降试飞。1986年服役,从而开始接替陈旧的别-6和“青-6”型水上飞机。
水轰-5飞机的外形很美,修长的机身兼船身保证了水面漂浮时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机头有一个雷达罩机鼻,稍下方是领航员的向下观察透明舱。机头上方是驾驶舱,内容纳多人机组。通常为双人驾驶机组,两人均有全套操纵系统。大长宽比的机身有较大容积的货舱,内可搭载电子器材或其他有效载荷。机舱为非气密,有高空飞行和应急供氧系统。机腹是相当长的单断阶船底,尾端带有水舵,机尾是向后延伸数米的磁探仪。辅助机轮可收进机身。
船型底按两舱破损不沉设计,共10个水密舱。大展弦比梯形平直机翼装在机身背部,上面设有开裂式襟翼及扰流片。上反平尾两端装有2片椭圆形垂尾。水轰-5的机身按二舱破损进水不沉的原则设计,共分成十个水密舱段,机头下有抑波槽和挡水板,减少了浪花的飞溅。座舱非气密,但有高空供氧设备。
机体考虑到我国海岸线长和沿海各岛屿的使用要求,多处採用防潮湿、防盐雾、防霉菌措施。主要措施为机上钢零件涂有环氧锌黄底漆,再涂环氧硝基磁漆。铝合金进行阳极化处理,再涂环氧锌黄底漆。为防止双金属腐蚀,金属间涂有xm-10胶。
上述布局均可避免重要部件受起降时激起的波浪沖刷。机身为大长宽比全金属半硬壳式设计,底部设有防浪肋条,减低肋起降时的波浪。经上述精心设计,水轰-5可以在海上、江河湖泊以及水库中起降,并具有超低空、大航程、全天候、大载弹量短距起降和抗波浪性好等特性。水轰-5在水面起飞距离约500米,水上着陆距离大于800米,可在水深2.5米、长1500米、宽200米的水面起降。另外水轰-5也可在岸上机场着陆,但由于起落架较短小,安全系数不高,因此一般都採用水上起降,然后再通过岸边坡道滑行上岸。飞机可连续飞行11小时55分钟或4906千米。
水轰-5的动力设置採用4台涡桨-5甲涡桨发动机,额定功率为2059.4千瓦,最大功率2316.8千瓦,驱动四个j19-g10型金属4叶螺旋桨。考虑到南方湿热的天气,涡桨-5a发动机经特殊措施,在30度气温时,仍能提供315o马力的推力。j19-g10型金属螺旋桨不仅有电防冰装置,还具有顺桨和反桨功能。操纵系统配备有自动驾驶仪和三轴复合液压舵机助力器及气液人感装置,并随时可由操纵转换为人工操纵。为保证飞机在水面随时能自行起动发动机,备有动力电源系统。
机上电子设备包括xs-5a信标机、bwl-7自动无线电罗盘、263无线电高度表、773都卜勒导航雷达、搜索轰炸雷达、航向系统、惯性都卜勒组合导航仪、高度速度中心仪、地形回避设备、火控计算机、光学和雷射轰炸瞄准具及反潜专门设备。反潜设备包括多种声纳浮标和尾部的长杆状磁力探测器。部分设备为后期改进加装的。机尾装有一个水舵。武器可以携带自导鱼雷、“鹰击”-8型空对舰飞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此外机身背部还装有自卫的px-5型炮塔系统,配装两门23-2机炮。武器分别挂在机身与内侧发动机之间以及内外侧发动机间的机翼挂架下面。另据未证实的消息,水轰-5装备了c-101超音速反舰飞弹。c-101示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冲压式低空,超音速反舰飞弹,69年5月开始研制,1985年飞弹飞行实验成功,经多次改良后定型。制导採用末端主动雷达自动寻的方式,因此载机或舰艇在发射后即可关闭自身的雷达,进行脱离。飞弹重达1847千克,射程45千米,使用液体冲压发动机加火箭助推器。
c-101飞弹常见诸报端,以舰载型为例,接战过程为:飞弹发射后呈一定仰角爬升,助推器在数秒内将飞弹加速至1.8马赫。这之后助推器脱离,点燃液态冲压发动机,飞弹下滑至50米高度后改平飞,速度也增加到马赫2.0;这时飞弹依据舰上指挥仪在发射前所预定的飞行时间,自动打开主动雷达搜索,锁定目标,当飞行至距目标3000米时,开始俯冲到离浪尖仅5米的高度,并在水线附近命中敌舰。c-101的大型战斗部加上剩余的燃料,再加上其高速动能,对敌舰杀伤力大。但目前公开的资料中,c-101仅有岸舰型号和飞弹快艇携带的型号出现,尚未有水轰-5携带c-101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第421页
兴安岭火灾后,水轰-5灭火机改型开始研制。1987年6月,水轰-5的森林灭火改型在哈尔滨附近进行了首次灭火试验。水轰-5飞机先在水库水面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滑行,仅几秒钟即将容量达8吨的飞机水箱吸满。随后飞机加速滑行500米后离水面升空。到达投水地点后,飞机放下襟翼,下降减速,然后打开水箱门,8吨多水一泄如注,完成了此次投水试验。机上增加了相应的吸水、放水装置,如轰炸瞄准设备处增设放水按钮。水箱有手动操作应急系统。灭火型拥有以往型号的作战能力。
水轰-5配备于解放军北航某水上飞机部队。北航某水上飞行团曾经创下水轰-5连续飞行8.5小时的纪录,与以往巡航4小时相比,作战半径成倍增长,远程机动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为实现创纪录飞行,重点解决了机载雷达、通信、充氧等问题,并对放油系统、通气系统、电路系统等进行了改进,进行了改装到地面、空中放油试验。
2004年,一架别-200型喷气式水上飞机在青岛进行了飞行演示。俄罗斯方面希望能向中国推销这一机型。站长认为,由于陆基飞机在航程、航速、机舱配置等方面上有着较大的优势,水上飞机的优点已经局限于救援时能在事发水面起降这一点上,前途堪忧。
尺寸数据
机长 38.9米
机高 9.80米
翼展 36米
机翼面积 144平方米
起飞重量 45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重 36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556千米/时
实用升限 10250米
爬升率 11.3米/秒
最大航程 4900千米
最大续航时间 11小时53分
最大机内载油 13417千克
起飞滑水距离 482米
着水滑跑距离 853米
第四卷 空中战机 f-14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5333
f-14 tomcat双座双发变后掠翼舰载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中文名“雄猫”,用于海军护航防空、遮断和空中支援。《top gun》里tom cruise驾驶的战机。f-14是第三代战斗机里第一个装备部队的,也是战后第三代战斗机(相当于苏联的第四代)中最早服役的战斗机,比苏联相应的战斗机提前十年出现,令美国海军获得了极大的领先优势。
f-14承包商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67年底开始研制,首飞时间是70年12月21日,用于取代海军的f4战斗机。72年5月交付使用。
点击查看f-14剖视图
右图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拍摄的,f-14涂着鲜艷的彩色图案,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由于苏联的威胁加大和迷彩色研究的进展,开始改用灰暗的浅灰色迷彩。当时的飞行员非常喜欢使用骷髅头等暴力或半裸美女之类的图案作徽志,够“自由化”(想起了《超时空要塞》)。后面的大型螺旋桨飞机是e-2c预警机,是海军各种战斗活动的空中指挥所。
其气动布局採用了nasa在60年代后期提出的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方案。广泛使用钛合金,部分採用硼复合材料,以便获得较高的强度重量比。机体的设计疲劳寿命为6000飞行小时。材料中铝合金占39.4%,钛合金占24.4%,钢占17.4%,有一定比例的复合材料。钛合金锻件机械加工材料利用率为25%。为了减少研制的风险,第一种生产型採用了原来为f-111b战斗轰炸机研制的tfe-30涡扇发动机和机载武器系统。
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设计要求是:减少翼载来保证机动能力;用前、后缘空战机动襟翼来改善跨音速机动性;尽量减少停放占用的面积。变后掠机翼外翼段较短,这样就可减轻转轴结构的重量,但增大了罩在中央翼盒上的“翼套”,转轴距机身对称面2.72米。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秒。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停放时后掠角最大可达75°以减少占用面积。可动段具有全翼展两段式前缘缝翼和三段式后缘单缝襟翼,在起降和机动飞行时使用。每侧上翼面各有3块扰流板,当后掠角小于57°时自动接通,用于辅助横侧操纵和着舰时减速用。为控制机翼后掠角变化时压力中心移动提供俯仰配平升力和降低翼载荷,在机翼固定段前缘设计了可动前置扇翼,最大转动角为15°。
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採用机械加工框架,钛合金主梁及轻合金应力蒙皮。前机身由机头和座舱组成,停机时机头罩可向上折起。中机身是简单的盒形结构可贮油。后机身从前至后变薄,尾部装外伸的排油管。后机身上下还有减速板,上一下二,在剧烈俯冲和发射飞弹时打开,着陆时下减速板锁死。
尾翼由双垂尾和可差动的全动平尾组成。平尾的偏转角为+15°~-3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垂直安定面与后机身的钢质加强框连接。方向舵也採用蜂窝增强的化学铣切合金蒙皮。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和a-6攻击机相同。主起落架向前收起时机轮转90°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下部,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舱内。机轮为无内胎轮胎,内充氮气,压力为16.9~24.1×105帕(17.2~24.6公斤/厘米2)。双轮式前起落架的撑杆用作弹射起飞时的挂钩。着舰钩装在后机身下面的整流罩内。从1981年春开始用古德伊尔公司的碳剎车装置取代了原先採用钢剎车装置,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第422页
採用直通道的二元外压式进气道,置于机身两侧固定翼段下方,距机身有25厘米的间隙,以消除附面层的影响。进气道内有多激波可调斜板系统,可以由机载设备在所有飞行条件下自动调节,保证发动机得到合适的气流。进气道结构大部分用铝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27米。后短舱採用胶接钛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88米。早期生产的飞机装两台普拉特· 惠特尼公司的tf30-p-412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9490公斤)。其安装管道可以开启,能在180°范围内进行保养。从1983财政年度开始生产的飞机改用tf30-p-414a发动机,其额定功率值不变。从1986年起採用f110-ge-4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4.5千牛(12700公斤)。採用加雷特公司ats200-50空气涡轮起动器。整体外翼油箱,每个油箱可载油1117升;后机身发动机之间载油2453升;机翼传载结构的前方载油2616升;另外有两个供油油箱,总共可载油1726升。机内油箱载油量9029升。在每个进气道下方可以携带一个副油箱,每个载油1011升。可收放式空中受油箱置于前座舱前方附近机身的右侧。採用气动引射式收敛·扩散喷管。
f-14a型是第一种生产型,装两台tf30-p-412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9490公斤)。83到85年交付的飞机换装了tf30-p-414a发动机。下面三图由上至下分别为vf101、vf102、vf111三个中队的f-14a。f-14+是a型的改型,改动不大,採用f110-ge-400发动机,推力增加,油耗降低。
rf-14a是a型外挂侦察设备吊舱而成的侦察机,不挂吊舱时战斗力仍与a型相同。该吊舱重748千克,置于机身腹部两个发动机舱中间,距机身0.38米。舱内有四种主要设备:头部装一台caiks-87b分幅照相机,向前或向下拍摄;费尔柴尔德公司的ka-99低中空三镜头全景照相机;霍尼韦尔公司的an/aam-5侦察装置;地面检查维护和控制数据显示装置。在1980~1981年共有49架f-14a改装成可载侦察吊舱的rf-14a。
f-14b型的机体、电子设备和武器与a型相同,改装f401-pw-1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5千牛。
f-14c是b的改进型。採用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全天候空地武器投放能力。
f-14d更新了发动机和简化了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动力装置是两台普惠公司tf30p412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后来使用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ge400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4.5千牛。f-14d上大约有60%的模拟电子设备更新为数字式设备,改装新的武器管理、导航、显示和控制系统,利顿公司an/alr-67威胁告警系统和目标识别系统由mil-std-1553b数据总线联结,机载威斯汀豪斯itt an/alq-165电子干扰机(aspj),联合战术信息发布系统,前视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电视摄像机。以上系统与f-18和最新的a-6上的系统有很好的兼容性。休斯公司新研制的an/apg-71雷达取代了f-14标志性的an/awg-9雷达,其电子对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袭效果评价能力。该雷达所採用的新型高速数位讯号处理器是an/apg-70雷达上数字处理器的改进型,an/apg-70雷达用于美国空军的f-15多阶段改进计划。现役的f-14于1991年5月全部配备了tape 115b计算机软体,具有用常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能力。在新的f-14d上採用alr67威胁警告及辨认系统的自卫干扰机、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和电-光侦察装置。f-14d採用先进中距空空飞弹(amraam)。下面三图为vf9中队黑色涂装的f-14d和vf11中队的f-14d。
f-14的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秒。应急或必要情况下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平尾偏转角为+15°到-1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
f-14使用了休斯公司的an/awg9脉冲都卜勒雷达。 取决于目标的大小,可截获120到315千米内的空中目标,可以同时跟踪从超低空到30000米高空及不同距离之内的24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还装备有an/awg15火控系统,及an/asw27b数据传输系统,cp1050/a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电子设备。后在改进中,大约60%的模拟式设备换成了数字式设备,并安装新型的an/apg-71雷达,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战效果评价能力。
f-14武器包括1门m61a1“火神”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675发。截击时外部挂架可以挂6枚“麻雀3b”aim-7e/f飞弹加4枚aim-9g/h“响尾蛇”空空飞弹,或者挂6枚aim-54a“不死鸟”远距空空飞弹加2枚“响尾蛇”飞弹,除此之外还可以携带aim-120先进中距空空飞弹、agm-88高速反辐射飞弹、mk82炸弹以及其他武器。
2004年,经过30年的服役,美海军第一种远程空空飞弹aim-54“不死鸟”空空飞弹于9月30日退役。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飞弹于1960年开始概念开发,休飞机公司于1962年被选中研制该型飞弹,随后雷声公司于1988年加入研制队伍。经过5年的研发,aim-54于1965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当年完成全控制系统的首次机载发射试验。1973年11月,f-14发射并制导6枚“不死鸟”飞弹摧毁6个不同的目标。aim-54a于1973年开始装备美海军,1974年具备作战能力。经过几次改进之后,“不死鸟”具有初始半主动制导、末段主动制导的能力;c型安装有新的主动雷达引信和高推力发动机。aim-54c于1981年服役,1984年进入全速生产阶段。
第423页
f-14a曾出口到伊朗,共计80架。后因为伊朗伊斯兰革命,美国制裁伊朗,这些f-14a处境艰难。
2002年6月,美海军暂停了全部156架f-14战斗机在航母上的飞行任务。此次停飞主要是为了深入调查该型飞机前起落架的腐蚀问题。2002年3月2日,在地中海发生了f-14前起落架外气缸腐蚀、导致弹射事故飞行员丧生的事件。2002年6月17日美海军f-14经过两周检查后,全部重新投入现役使用。海军最初估计需要2周时间对整个f-14机队进行检查,但只花了5天时间即告完成。海军发现有3架f-14存在相同的隐患,进行了相关维护。
2003年3月,美海军的f-14d进行了两周的紧急改装,随后在对伊拉克空袭中首次成功的使用jdam制导炸弹。一架f-14d在开战前曾向伊拉克禁飞区的一个目标投放了一颗908千克mk-84 jdam。之前f-14d并没有使用jdam的软体。改进完成后,部署在海湾地区海域的3艘航空母舰上的总共30架f-14d都可以携带jdam,从而获得了全天候精确攻击能力。还有17架f-14d仍按原订计划,在5月份完成jdam的装机任务。
f-14a曾出口到伊朗,共计80架。后因为伊朗伊斯兰革命,美国制裁伊朗,这些f-14a处境艰难。
尽管在伊拉克战争中展现了较佳的多用途能力,f-14仍步步逼近其退役机龄,大量的现役f-14已到达服役寿命。f-14与现在的新型战斗机相比,需要太多的维修,尤其是老式的液压和电气系统,使维修更为困难。20世纪90年代,海军决定让f-14开始退役,代之以新型的f/a-18e/f。机型转换的过渡工作可能从2004年秋季开始。2004年6月,美海军大西洋舰队空军主管、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兵主管,海军少将左特曼表示,由于一项加速计划的实施,美海军目前剩余的“雄猫“战斗机将于2006年秋退役,这同时意味着f/a-18e/f战斗轰炸机能提前部署。
关于f-14与f/a-18e/f哪个更优秀的话题,美军及军工行业内部展开了连番争论。尽管f-14在部分性能上明显优于f/a-18e/f,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f-14完全退出现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基本技术数据
机高4.88米
机长18.89米(19.10米)
翼展11.45-19.55米 停放在甲板上完全后掠时:10.15米
机翼面积52.50米(52.46米)
展弦比7.28
空重18191(18176)千克
无外挂起飞重量26632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4948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724(31101)千克
机内燃油重量7348千克
副油箱燃油重量1638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6577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m2.34(高度12190米,无外挂)m1.2(海平面)
巡航速度741-1019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8290米
转场航程4600公里以上
作战半径725公里(载内部燃油,4枚‘麻雀‘3,允许在3050米高度作战2分钟)
最大爬升率152米/秒以上
最小起飞距离427米
最小着舰距离884米
第四卷 空中战机 f-15“鹰”式战斗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8921
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公司的f-15“鹰”式战斗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战斗机之一,是战后第三代喷气战斗机的代表。
f-15是一种全天候高机动性战术战斗机,用于空中优势作战任务。目前麦道公司已经为波音公司兼併。
f-15被公认为一种优秀的空中优势战斗机。它的优势是以比以往任何一种战斗机都要优越的机动性、操纵性、航程、火力和电子设备为基础的。f-15的电子和武器系统无论在有支援的本方空域,还是敌占区域,都能有效的发挥作用。而其他的一些战斗机往往过于依赖地面基地的支援。
f-15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加速性能,其推重比极高,超过1,而单位翼载荷则很低。单位翼载荷(飞机重量与翼面积的比值)是决定机动性的关键因素,加上f-15的发动机推重比很高,使得f-15既便是在高速转弯的时候也并不会丧失速度。下图中f-15在表演起飞后快速爬升。
f-15採用固定式切角三角形上单翼,不带前缘和后缘机动襟翼。固定弯度的普通锥形扭转机翼提高了机动性。前缘后掠角45°,展弦比为3,根梢比为4,相对厚度翼根处为6.6%,翼尖处为3%。上反角1°,安装角0°。机翼採用多梁抗扭盒型破损安全结构。前梁为铝合金,后三根梁是钛合金的。少量钛合金壁板,多为铝合金机械加工整体壁板。机翼装有均为铝合金蒙皮全铝蜂窝夹层结构的前、后缘,副翼和襟翼。在c、d型上,内侧机翼的前部和后部都扩大成整体油箱。机翼无除冰系统。
f-15机身底部外形略带弯曲。进气道外侧凸出,安装有机炮,此外还起到翼根整流和安装平尾及垂尾的作用。此处突起在大迎角时产生涡流,可推迟机翼失速和提高尾翼效率,类似于边条。背部座舱后边装一块最大开度为35°的减速板。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由前、中、后三段组成。铝合金结构前段包括机头雷达罩、座舱和电子设备舱。中段是机翼连接部分,部分採用钛合金件承受大载荷,约占此段重量的20.4%。前三个框是铝合金的,后三个框是钛合金的。后段为钛合金结构发动机舱。锯齿形前缘的平尾为全动式,面积大,可满足高速飞行和机动需要。平尾和垂直安定面均为硼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抗扭盒和全厚度铝夹芯和硼-环氧复合材料面板构成的蜂窝壁板蒙皮。採用全铝蜂窝结构前后缘。方向舵採用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梁肋和硼-环氧面板和铝夹芯蒙皮。
第424页
採用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f100-pw-100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72.5千牛(7400千克),加力推力111.1千牛(11340千克)。二元多波系可调进气道装有一组调节板和一个放气门,可自动保证最佳激波位置和进气量控制。89年起新生产的f-15可换装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ge-129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9千牛)。机身内有4个燃油箱,左右机翼内各有一个燃油箱。机内载油量a型为5185千克。c型为6103千克。此外在机身和机翼下最多还可带3个2309升副油箱。
能执行多种任务的电子系统也是f-15和其他战斗机的一个重要区别。f-15的电子系统由平视显示仪、apg-63火控雷达、惯性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高频无线电通信设备、战术导航系统、自动着陆系统组成。另外还装有一个中央电子战系统、敌我识别系统、电子对抗装置和中央数字式计算机。
f-15的平视显示仪能将机上综合电子系统收集到的各种基本飞行信息显示在飞行员面前的宽幅屏幕上。该显示仪能在任何光线条件下正常工作,它使得飞行员不需要低头查看驾驶舱内的各种仪表,就能够完成跟踪并击落敌机的过程。
f-15採用apg-63或apg-70都卜勒通用火控雷达系统,具有上视上射能力,也具有在地面杂波干扰的条件下发现低空目标的能力。该雷达能在超视距到近距离、高空到贴地高度的范围内搜索和跟踪普通敌机或高速的小型目标,例如空空飞弹。该雷达将探测到的信息送到中央计算机,以更有效的运用武器。在近距格斗中,该雷达自动跟踪敌机,并将信息显示在平视显示仪上。f-15的电子战系统能自动提供告警,并对选定的目标实施自动电子对抗。
作为一种优秀的战斗机,f-15能携带一系列的空对空武器。机上的自动武器管理系统能使得飞行员安全而有效的进行空中作战。在作战中,f-15的飞行员只需盯住平视显示仪,双手分别控制操纵杆和油门杆上的各个武器及电子设备按钮即可。当飞行员改变当前选定的武器时,平视显示仪上会立即显示该武器所对应的虚拟导引线。
f-15可使用四种不同的空对空武器:其机腹可携带四枚aim-7f/m“麻雀”飞弹或aim-120 aaraam先进中距空空飞弹,机翼下的两个挂架共可携带四枚aim-9l/m“响尾蛇”近距空空飞弹或aim-120飞弹,右翼根下固定安装有一门m61a1 20mm加特林机炮。
第一架f-15a于72年7月出厂。双座教练改进型f-15b于73年7月首飞,74年11月交付使用。76年1月,第一架正式为作战部队生产的f-15a服役。a型一共生产了385架,其中装备美空军366架(含转给以色列的24架),出口以色列43架。f-15b也可用于执行制空作战任务。b型除第二个座椅和座舱盖加大以外,与a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b型比a型约重363千克,没有an/alq-135电子对抗设备,其他与a型相同。f-15b共生产了60架,7架出口以色列。
a、b型的改进型f-15c、d于79年开始进入美军序列。这两种新型号是pep2000改进计划的产物,于1979年2月首次飞行。改进包括利用机内剩余空间多装内部燃油907千克,可挂容积900公升的外挂副油箱。可增挂两个保形外挂油箱,此油箱可装2211千克的jp-4燃油,也可装侦察传感器、雷达探测和干扰设备、雷射标识器、微光电视设备、侦察照相机等设备。保形外挂油箱挂在发动机进气道两侧,阻力很小,不降低飞机的载荷因数和速度极限,不影响其他外挂点的使用。aim-7f“麻雀”飞弹可挂在保形油箱的转角处。最大起飞重量增至30600千克。c型採用了两台普惠公司的f100-pw-200或229型涡扇发动机,每台推力10646千克。1983年,美国空军与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签订了f-15“多阶段改进计划”(msip)的合同,换装an/apg-70火控雷达,该雷达存储量达1000k,处理速度提高两倍。採用新型中央计算机,容量增加3倍,处理速度提高两倍。原有武器控制板换为与计算机相联的霍尼韦尔彩色显示屏,火控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也有改进。改进后的f-15具有发射新型aim-7、aim-9和aim-120空空飞弹的能力。共生产488架,出口以色列24架,沙特75架。近期沙乌地阿拉伯的f-15将进行升级。
f-15c型和d型装有专门设计的低阻保形副油箱。两个保形油箱分别安装在两个翼根下,进气道两侧,对飞行速度的影响非常小。每个保形油箱携带约4222公升燃油,能减少f-15c/d空中加油的次数,增长在作战空域的留空时间。使用保形油箱时,并不影响原有的各种武器的挂装和发射。aim-7f/m“麻雀”飞弹甚至还能外挂在保形油箱的边角挂架上。
f-15e型是f-15的双座双重任务重大改型,用于执行全天候空对空及远距离对地遮断任务,偏重对地攻击。它的后驾驶舱经过升级,安装了四个多用途阴极射像管显示器。机上的环形雷射陀螺惯性导航系统和三余度线传操纵系统能确保飞机做自动地形跟踪飞行。
为执行夜间及恶劣气象下的低空高速战术对地攻击任务,f-15e装备了apg-70雷达ntirn低空导航及红外目标指示吊舱
1983年2月,f-15的多级别改进计划启动,第一种改进型msip f-15c于85年出厂。改进计划包括升级中央计算机;换装具有重编程能力的火力控制装置,这使得f-15能够使用aim-7、aim-9、aim-120a的改进型号;换装新的战术电子战系统,包括alr-56c雷达告警接收装置和alq-135对抗装置。msip的最后四十三架战斗机换装了休斯apg-70雷达。
第425页
f-15的c、d、e型在91年的海湾战争中取得了26比0的空战佳绩,充分证明了这一系列战斗机的超人作战能力。整个海湾战争中,f-15在盟军取得的36次空战胜利中占了其中36次。f-15e主要在夜间出动,藉ntirn吊舱,f-15e执行了大量攻击伊拉克弹道飞弹发射车和炮兵阵地的任务。
f-15还参与了伊拉克南北禁飞区的巡逻任务和北约在前南地区的军事行动。
到1992年底停产时,麦道公司共生产各型f-15 1224架(f-15e 209架)。日本还专利生产了172架f-15j/dj。至1992年底以色列共接收了81架f-15a/b和c/d。沙特共接收了98架f-15c/d,其中有22架是美国1990年8月的紧急援助。
随着时间推移,f-15虽然战斗力仍优于大多数现役战斗机,但机体结构略显老态。2002年3月军方已建议更换f-15的所有垂直翼面,以补救慢性水浸入、裂纹和孔洞扩展等老化问题。空军正设法为f-15的垂直翼面改装新型部件,改进修理工艺,以减少两次计划基地维护之间的现场维修工作。
2002年4月雷神公司获得价值1.16亿美元的合同,为f-15机队提供23套新型apg-63(v)1雷达。交付时间定于2004年12月。
2004年3月,洛克韦尔·科林斯公司已获得美空军一项合同,升级f-15的通信系统,以支持国土防御任务。这项升级工程将使该飞机能更敏捷地从事国土安全活动。按照这项新合同,罗克韦尔·科林斯公司将採用多频无线电替代该机现有的军用单频无线电。该多频带无线电能提供甚高频(vhf)通信,可直接同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当局和民用飞机通信联繫。该合同将向空军交付最多810部无线电,其中大部分工作正在罗克韦尔-科林斯公司的工厂完成。罗克韦尔-科林斯公司政府系统部通信系统副总裁兼总经理brune king说:“增加这种新型无线电,对于美空军和空中国民警卫队的f-15飞行员是一项重要的改进,因为它将使飞行员在执行国土安全任务时,直接同民航团体协调。另外,该无线电还保持了它所替换的原无线电的所有军用频带能力,因此它也保持了同美国其他军事部队和联军的互用性。”由于世界上已部署了14000多部无线电,所以在所有美国和国际军事部队范围内,an/arc-210产品系列已成为多频带、多模无线电的公认标准。该无线电已装备世界上130多个型号飞机。
2004年3月,美空军部长罗奇表示空军也考虑使f-15c/d具备对地攻击能力。主要原因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用于制空的f-15c没有用武之地,而美海军却在f-14上安装了传感器吊舱及相关武器用于对地攻击。美空军计划用“金鹰”来命名改进后的f-15c。f-15c的对地攻击能力改进研究正由美空军的空战司令部()、f-15系统项目办公室(spo)及空军参谋部进行。其中,spo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技术分析,则研究潜在价值。根据去年完成的一份初步报告,这项改进工作将採取螺旋式发展方式,分四个阶段进行。报告中採取了一系列假定:改进179架f-15c、1760数据总线、926千米作战半径及1297千米作战半径。f-15c/d的潜在对地攻击武器包括jdam、“宝石路ii/iii”系列雷射制导炸弹。雷达改进及传感器吊舱都在考虑之中。美空军已有18架f-15c装备了雷声公司apg-63(v)2有源相控阵雷达,目前正在考虑为整个f-15c机群装aesa雷达的事宜。美空军在2005财年预算申请中,要求拨款5730万美元进行f-15c/d的精确空对地装备的研发。
2004年10月,美国空军表示第三师第12和第19中队的f-15c战斗机飞行员现在已经在用apg-63(v)2有源相控阵雷达进行值班飞行。虽然这种雷达的大部分性能数据还是保密的,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在战斗机上执勤的aesa雷达,即雷声公司制造的apg-63(v)2雷达可以探测到90km以外的小型巡航飞弹和隐身飞机,而在这个距离上原来的f-15c雷达只能发现常规尺寸的有人驾驶战斗机。五角大楼的雷达专家用另外一种说法,即f-15c的原装雷达在90km处发现的目标,对于x波段的aesa新雷达v2而言,在180km处即可发现同样的目标。apg-63(v)2雷达的优点还不止是增加了作用距离和解析度,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的能力。因为要打击的目标,即巡航飞弹大多数情况下是採用多发齐射方式。f-15c原雷达一般情况下只能对一个,最多两个巡航飞弹进行跟踪;而apg-63(v)2雷达可以同时以更高的精度跟踪多个目标,并制导多枚先进中距空空飞弹(amraam)实施攻击。
自从空军第三师的两个f-15c中队在2000年改装apg-63(v)2雷达以来,部队已经开发了若干新的战术,并增加了所能对付的目标类型和数目。飞行员提高了作战取胜的信心。因为,今年早些时候在印度该师的6架f-15在模拟空战中被击败曾经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后来我们才知道,参加模拟空战的f-15c战斗机并未装备aesa雷达,而且飞弹的射程被限制在36km,同时是在1架对3架不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现在每个中队18架f-15c中有半数飞机装备apg-63(v)2雷达,它的天线口径还是由数百个第一代aesa“砖块”结构的收/发模块组成,而第二代收/发模块的尺寸小于1平方英寸。该雷达约有3600个接收和发射单元,排列在一个接近正方形的天线框架上。aesa雷达波束快速运动能力,使之可以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发射和制导飞弹进行拦截。雷达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小型或具有隐身能力的巡航飞弹和飞机,使得f-15c战斗机有足够的时间在对方还没有来得及发现自己时,将其击毁。它可以向挂载aim-120c增程先进中距空空飞弹的f-15战斗机提供先验目标信息。在飞弹飞行过程中,雷达还可提供修正信息,以便提高命中精度。过去对远距离小型目标的探测任务是由米波雷达来完成的,但是它的精度较低;目前e-10a的aesa雷达可以实现既能远距离,又有高精度的探测。新型的aesa雷达还为它的载机f-15c本身的雷达截面积的减小做出贡献。因为对于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当它的天线探测到目标时,正好是它的天线平面对准目标,因此,也就形成了很强的反射;如果说在前一时刻敌方还没有发现你,这时他将发现了你。而aesa雷达天线阵面是固定安装的,并同飞机纵轴有几度的夹角,如同f/a-22的雷达一样,其天线阵面的反射是很小的。
第426页
尽管apg-63(v)2雷达有上述种种优点,但将被更为先进的apg-63(v)3所代替。因为前者需要太多的冷却和供电。飞机要为装载这样的雷达进行大量的改装工作。另外,由于雷达太重,还要在飞机尾部加装600磅(272千克)的配重,以便平衡飞机的重心。这时改装后的飞机将比原来飞机增重1000磅(454千克)。这对飞机的航程和油耗没有太大的冲击,但对飞机的机动性却有一定的影响。这将通过配备高机动的aim-9x近距空空飞弹(射程为22~30km)和头盔瞄准系统加以弥补。雷声公司研发的新型apg-63(v)3雷达同f-15c原型的机械扫描雷达v1相比重量基本相同,因此不需在飞机尾部加装配重;同时,原型飞机的供电也可以满足apg-63(v)3雷达雷达的要求。apg-63(v)3雷达的后勤保障需求大为降低,极大地增加了部队的机动能力。apg-63(v)2雷达的aesa天线採用‘砖块‘结构;apg-63(v)3雷达则採用‘瓦片‘结构(即为f/a-18e/f改装apg-79aesa雷达所採用的一种更小型的aesa结构形式)。v3型的aesa阵面将可减重240磅(109千克)。同时,v3型雷达的故障诊断能力也有大幅度的改善。
尽管apg-63(v)2雷达採用的是第一代aesa技术,飞行员们还是对其褒奖有加,并希望把它配载在更多的飞机上。空军官员关切的是如何在战术使用上更有效的发挥aesa雷达的作用,是否能够形成对多个来袭巡航飞弹的攻击几何图形,是否有足够的空空飞弹实施攻击。因为你已经有了不会漏掉任何一个目标的探测手段。空军官员还表示,准备增加f-15的外挂载荷,把现在还没有利用的翼尖挂点挂载amraam飞弹或是把内侧的aim-9x近距飞弹移至翼尖挂架,而把腾出来的内侧挂架挂载amraam飞弹。战斗机雷达的另外一个不足是其有限的视场。虽然v2已经比原来装载的雷达视场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能达到全方向。飞行员希望用数字雷达告警接收机,如alr-69a(v)来填补那些雷达还不能覆盖的空域。
2004年12月,根据美国空军授予的一份总额600万美元的任务合同,mtc技术有限公司领导的项目组将努力改善f-15战斗机数据链(fdl)间的系统接口以及战术空中导航(tacan)传输信号。项目组成员还包括arinc公司和传感器系统有限公司。升级工作将包括装配改进的战斗机数据链和战术空中导航传输信号的原型天线、相关系统测试以及为f-15机队改进位造更新系统。
点击参看以色列f-15i降落视频资料
2005年10月,第64‘侵略者‘中队(aggressor squadron,as)是目前美空军唯一的空战假想敌中队,美空军将在明年某个时候为它装备大约8架f-15战斗机,补充其现有的12架f-16战斗机,使之达到满编状态。这些飞机都将採用独特的褐色或蓝色涂装,使之在美空军的‘红旗‘(red g)和其他演习中易于识别。在20世纪70~80年代美空军曾有4支满编的as,其中1支部署在英国,1支部署在菲律宾,剩下的2支部署在本土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它们在空战中模拟前苏联战斗机的特点及战术,与美空军及其盟国空中力量的飞行员进行对抗演练,训练了数千名飞行员。但是,防务预算的减少使其规模在1990年曾缩小到只剩7架f-16,而这些飞机及其机组人员都被吸收到‘红旗‘中队中,组成了名为‘对手战术分队‘(adversary tactics div)的建制。2003年该分队又被重编为第64中队,并补充了5架f-16。目前,第64中队的活动包括支持f/a-22战斗机的作战测试、在每次‘红旗‘演习中扮演‘红军‘、参加每年在加拿大举行一次的‘枫叶旗‘(maple g)多国空战演习等等。第64中队指挥官保罗·哈夫曼(paul huffman)中校表示,美空军在许多方面都需要as的支持,因此它的恢复是有意义的。美空军所有战斗机部队的指挥官们都希望能通过as了解对手,使自己能赶上威胁增长的速度。为此,第64中队在美空军许多基地向新飞行员传授空战理论,而不仅仅是在‘红旗‘演习中。该中队还将发起‘引路‘(road shows)活动,把自己在训练方面的专长传授给美空军其他作战部队,近几年该中队增编新机和对手教官飞行员为其提供人力物力基础。由于美空军作战部队平时的训练已相当繁忙,故採用上门授课方式可减轻其负担。
不过,至少在最近两年内,‘引路‘活动可能因第64中队在内利斯基地执行的任务太多而无法实现。2004年,仅为支持f/a-22的作战试验和战术开发,该中队就在内利斯基地飞行了大约300个架次,共700小时。该中队全部12架f-16的年飞行时数通常高达2500。第64中队面临的一个挑战是由于美空军面对的主要威胁已发生变化,它也必须与时俱进,而不能再通过模拟苏联战斗机来提高美空军的作战能力。为此,美空军已在内利斯基地建立了一个新的‘对手战术群‘(adversary tactics group,atg),它包括‘红旗‘演习的有关建制、第64中队和1个情报中队。据称atg最终还将吸收空间战和信息战领域的专家,从而实现全面的威胁模拟。迄今为止,第64中队仍採用前苏联依靠集中式地面指挥控制体系的空战模式,编有经验丰富的地面控制截击指挥官。然而,美空军潜在的对手,即使装备着前苏联/俄罗斯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其作战模式也都在逐步向西方靠近,即更加重视飞行员的自主性并正在形成空中作战体系。尽管哈夫曼认为,这些潜在对手在行政系统上仍然是高度集中和受控的,但有迹象表明某些国家正在给予飞行员更大的空战自主权。例如,在2004年2月16日至27日的美-印‘对抗-印度‘2004(cope india 2004)演习中,美空军参演的f-15c飞行员对印度米格-29和苏-30的飞行员所表现出的灵活性和能力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哈夫曼表示通过这次演习,美空军看到了一个很有能力的国家,许多很有能力的非美制装备。而作为这次演习的结果,第64中队正在持续改进和升级其战术。
第427页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19.45米
机高 5.65米
翼展13.05米
空重12973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0845千克 (制空战斗机20244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6103千克(机内) 9818千克(外挂,2个保形油箱和3个副油箱)
最大外挂武器载荷10705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m2.5
进场速度232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8300米
起飞滑跑距离274米(截击)
着陆滑跑距离1067米(截击,不用减速伞)
最大续航时间5小时15分(无空中加油) 15小时(空中加油)
转场航程5745千米(带保形油箱) 4631千米(不带保形油箱)
限制过载9+/-3g
第四卷 空中战机 f-15e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1760
f-15e,是着名的f-15战斗机家族中的双座战斗轰炸机改型。f-15e外观上最大的特点是墨绿色迷彩涂装,以及两侧进气口下的两个夜间及恶劣气象下进行导航和攻击制导ntirn系统吊舱,内装红外线夜视及低空雷达导航装置。此外该机机身两侧的保形油箱也是很好的识别特徵。
lantirn首先装在f16上。该吊舱和进气道之间,紧贴着机身加挂有保形油箱(不影响飞机外形、增加阻力不多的外挂油箱),能有效增加航程。就是印着小军徽,有些鼓起,和进气道之间有缝隙的东东。绿色迷彩涂装是f-15e区别于涂灰色的f-15a、b、c、d四型战斗机的主要特徵,用绿色作为秘彩色是因为f-15e主要飞行作战的环境是在外界颜色接近绿色的低空。在海湾战争中,f-15e常执行搜索伊拉克的“飞毛腿”飞弹发射架的任务。由于使用ntirn吊舱和具有高解析度探测能力的agp-70雷达,所以,该机每夜出动可多60架次。
美空军计划ntirn吊舱升级ntirn ii吊舱,目前已进行了部分飞行试验。从照片上看ii型的镜头与原型又较大区别。
作为一种双重任务战斗机,f-15e保留了前几个型号优秀的空战能力。
再说回f-15战斗机,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在1965年开始研制的一种双发重型超音速制空战斗机。设计时的目的是用于夺取战区制空权。当时是越战期间,许多当时设计时认为能兼顾空战与对地攻击的飞机都不太成功。因此美国航空界得出的结论是:新研制的军用飞机,要么只用于空战,要么只用于对地攻击。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喊出的口号是“没有一磅重量是为了对地攻击”,这是航空史上的一句“名言”。但是经过实践验证,优秀的空战能力与良好对地攻击能力之间有相通之处;加上航空技术的进步,以往对地攻击时飞机机动性锐减的问题也有所缓解。因此,f-15改进中也出现了战斗轰炸型f-15e。
f-15原型机首飞时间是1972年7月,生产型74年9月试飞,74年11月交付使用,很快取代了f-4“鬼怪”式战机,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该机的空气动力布局採用正常双垂尾式布局,切尖三欠上单翼,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翼根下部机身两侧为二元多波系可调进气道,双余度的高权限的电传增稳控制系统,外加机械备份。f-15原型主要是突出空战格斗能力,具有推重比大、翼载小、机动性好等特点,是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出现时立即成为了航空界的超级红星,打破了多数该级别的航空记录。该机装备有良好的机载电子设备,特别适用于近距格斗和超视距飞弹攻击。
f-15a型是单座战斗机,b型是由a型改进的双座教练机;c型是增加了载油量的a型改进型,d型则是c型的双座教练机。mtd型是一种短距起落先进技术验证机,加装了前翼和二元矢量推力发动机。e型即上述战斗轰炸机。美国、日本、以色列和沙乌地阿拉伯等国家都装备了f-15。早期装备两台普·惠公司p&w f100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65.2千牛,加力推力105.9千牛。1991年后换装推力129千牛的f110-ge-129或f100-pw-229涡扇发动机。
f-15主要机载设备包括:休斯公司的an/apg-70(c/d型)或an/apg-63(a/b型)火控雷达,an/asn-108姿态/方向参考系统,an/alq-119电子干扰吊舱,an/arn-118塔康系统,an/asn-109惯性导航系统,an/awg-20火控系统,an/ask-6大气数据计算机,cp-1075/ayk中央数据计算机等。
f-15的空战武器系统包括m61a1“火神”六管加特林机关炮,射速在4500发至6000发之间,採用无弹链式传送带供弹。
飞弹武器包括aim-9“响尾蛇”近距空空飞弹、aim-7“麻雀”中距空空飞弹、aim-120先进中距空空飞弹等。
f-15这只美利坚之“鹰”确实称得上是当代歼击机的精品。它问世不久出口到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大显神威。在“沙漠风暴”行动中,联合国部队共击落39架伊拉克飞机,其中90%的战果是f-15c完成,共计各型飞机33架,而自已无一受损。实际上美国和以色列的f-15截至1996年共击落各种飞机96架,而自己无一被击落。近年以色列向美国定购了专门为其改进的f-15i型,并装备了以色列高机动性的“怪蛇iv”近距空空飞弹。f-15的缺点是实在太贵,1987年单机价高达3910万美元,既便是美国也被迫使用“高低搭配”的方法来应付这一问题。
为对付苏联的威胁,日本也很早就获得了美国向其提供的f-15j型战斗机,随后还取得了在日本生产f-15j战斗机的技术。目前美国也正在软硬兼施的向韩国推销f-15k战斗机,该机是以f-15e双重任务战斗机为基础专为韩国设计的型号,其竞争对手包括俄罗斯苏-35、法国“阵风”、欧洲ef2000等。
第428页
f-15系列还有一种着名的高机动性及矢量推力试验机f-15stvol型,装备了前翼和二元矢量推力发动机。
f-15系列的改进一直在进行当中,当前由于电子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进工作也集中在电子设备方面。近期,波音公司向空军交付了最后一批装有雷神公司apg-63(v)2有源电子扫描阵列天线(aesa)雷达的f-15改进型战斗机。波音公司领导aesa安装项目工作组,由英国bae系统公司负责升级霍尼韦尔公司的环境控制系统,并安装先进敌友识别系统。aesa雷达实际上就是一种相控阵雷达,採用由数百个小型发射机-接收机模块组成的阵列,同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抛物面天线相比,能提供更强的组合功率和多目标处理能力。因此,该雷达能同时在多个方向上完成不同目标的探测、跟踪、通信及干扰,跟踪并攻击多个不同目标的能力也较传统雷达强大。雷神公司还在为海军的波音f/a-18e/f“超大黄蜂”,以及波音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投标的jsf飞机开发aesa雷达。2003年6月,美国防部批准投入1050万美元,为现有的f-15c战斗机改装apg-63(v)2雷达,未来将为e型也改装这一雷达。下图为apg-63(v)2展示。
2001年4月13日,波音公司又宣布已与美空军签署了最终合同,为空军生产10架新的f-15e战斗机。这10架战斗机的生产将持续至2004年完成。这样空军届时将一共拥有f-15e 236架。在得到美空军从2000年财政拨款中划出的首期经费后,这10架战斗机的生产工作已于去年开始了。合同总价值5.71亿美元,包括机身和其他部分的生产。其他设备如发动机等,空军将单独购买。交付工作将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到2004年结束。波音公司正在改进飞机的武器控制装置和软体,使新生产的f-15e能够充分利用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和风修正弹药布撒器jsow等。此外,飞机还将安装增强型夜视装置和三个新型主动矩阵液晶显示器。
f-15系列还将改装正在试验中的jhmcs联合先进头盔系统,它将为f-15飞行员提供头盔显示和目视跟踪发射的能力。
2002年4月韩国战斗机竞标结束,波音公司以f-15e为基础研制的f-15k战斗机击败达索公司的“阵风”战斗机,赢得了40架战斗机生产合同,总价值为45亿美元。同时通用电气公司(ge)的f110-ge-129发动机被选为f-15k动力装置。在这场角逐中,波音公司始终是领跑者。韩国之所以选择波音公司的战斗机并不只是技术的原因,还有政治上的考虑。竞标活动充满了戏剧色彩,先是欧洲的“颱风”和俄罗斯的苏-35出局,接着结果公布日期一推再推,达索公司宣称竞争不公平。甚至还有几百名韩国民众上街游行以抗议政府的亲美姿态。这场胜利对于波音有着重要的意义。自jsf竞标败阵以后,这场胜利将使波音战斗机部重拾信心。波音公司表示为美空军生产f-15e预计要持续到2004年,而生产f-15k可延续到2008年,这将保证波音的f-15生产线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从而为f-15赢得更多的用户。波音公司还透露新加坡有可能购买f-15e型战斗机。
按照竞标时的承诺,美国将向韩国提供40套apg-63火控雷达、60套联合头盔提示系统、157枚aim-120c中程空空飞弹、105枚aim-9x高机动近距空空飞弹、48枚jassm防区外发射弹药、118枚jdam精确制导炸弹、45枚jsow防区外制导炸弹、42枚agm-142精确攻击弹、42枚agm-130精确制导炸弹、18枚“捕鲸叉”反舰飞弹、20枚agm-88“哈姆”高速反辐射飞弹。随着雷声公司aim-9x空空飞弹已经开货,韩国也将在f-15k合同中购置aim-9x。2003年1月波音公司与通用动力公司签订189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购买40门20mm m61a2加特林炮,装备韩国f-15k战斗机。
波音公司将于2004年f-15k的设计工作。f-15k战斗机将是世界上首个具有15个精确制导武器挂弹点的f-15战斗机,它比美军目前部署的f-15e还多出6个,这将使飞机的武器载荷达到15500磅。波音将于2005年3月进行f-15k战斗机的首次飞行,在当年11月就将首次向韩国交付2架战机。f-15k还将首次装备通用电气公司的f100-129发动机。韩国空军目前装备的f-16战机使用的是普·惠公司的发动机。如果f-15k也使用普·惠发动机,韩国担心发动机出现的系统问题可能导致所有战斗机停飞,因此计划人员改为採用其它的发动机。f-15k还将使用一个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其它机载装备还包括:1个包括询问器、应答器和密码功能的敌友识别系统、arc-232合成超高频/甚高频电线电系统、双嵌入全球定位系统/国际导航系统(gps/ins)的导航系统、先进显示核心处理器和6英寸液晶显示器、1个新的“塔康”战术导航系统、link16战机数据链(用于网络中心战)。
在竞标期间,在经过紧张的飞行模拟器培训之后,韩国空军飞行员就开始在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租借的三架f-15e“攻击鹰”上做体验飞行。其中空对空和空对地战术是在美国空军飞行教员的指导下完成的,美军教官坐在后座,而韩国飞行员则坐在前座。在一次飞行中,一位韩国空军上校首次投放2枚雷射制导炸弹,就直接命中了预设的目标――一架报废的a-6攻击机。为了验证该型机能否符合在120秒内爬升9 100米的要求,至少有一架f-15e被暂时卸去了保形油箱。结果该机只花了80秒钟就爬升到了预定高度。韩国空军要求飞机从0.6马赫加速至0.95马赫的时间必须少于20秒,而f-15e完成这一过程仅花了短短8秒钟。接着,f-15e还展现了其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超低空进入及撤离目标区的超凡能力。最后,f-15e上安装的aaq-13导航吊舱还被用于验证飞机在自动和手动模式下的地形跟踪能力。在f-x竞争中,f-15e是唯一一种经过验证的完全综合化系统。在所有参与竞争的机型中,f-15e在作战航程和有效载荷这两项上占有明显优势。它可以在挂载12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的情况下,依靠其自带的燃油在距离为560千米的目标区上空巡逻3个小时以上,然后还有足够的航油供其返航。而“阵风”、“颱风”和苏-35战斗机的技战术性能指标虽然也很高,但它们的能力很多都停留在纸面上。达索公司为赢得这项计划,开出了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技术转让条件,而且“阵风”战斗机的战技性能也很不错,但缺乏验证这一条使它败下阵来。当然,也有一些评论认为是美韩的特殊关系以及美国施加的压力迫使韩国最终选择了f-15k。
第429页
波音公司也提出了优厚的技术转让方案,开了一个除向英国之外最高层次技术转让的先河。在波音公司的计划中,韩国方面要求的工业补偿也得到了满足,他们计划在已经能够基地化维修波音商用飞机的大韩航空公司安排进行f-15k的维修工作。估计整个补偿项目的总金额为29亿美元,占整个f-x计划合同总金额的65%。韩国政府希望这40架f-15k能够在2005~2008年间交付其空军。美方还保证至少在2030年之前,供应足够的飞机备件。通用电气公司也在这一战斗机採购计划中取得了巨大成功,f110-ge-129发动机被选为f-15k的动力装置。相当一部分专家都认为ge-129的性能要优于以色列空军的f-15i、沙特空军的f-15s和大多数美国空军f-15e上安装的普·惠公司f100-pw-229型发动机。经过改进过后的ge-129发动机最大推力131千牛,它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的测试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可靠性要优于其对手pw-229。
未来的f-15k与美国空军现役的f-15e有很多不同点。f-15k上将装有雷西昂公司生产的an/apg-63(v)1雷达。该型雷达是绝大多数美国空军f-15e上装备的an/apg-70雷达的衍生型号(最后几个批次的f-15e上也装有该型雷达)。与an/apg-70相比,an/apg-63(v)1雷达的目标处理能力及抗电子干扰能力更强。apg-70上的相控阵雷达模式也在新雷达上得到了应用。同时,高解析度地图绘制模式也是新型雷达的必备功能之一。为了满足韩国空军提出的对反舰能力的特殊要求,雷西昂公司正与波音公司合作,计划在雷达中增加水面舰艇搜索和跟踪模式。另外,为了增强探测地面活动目标的能力,雷达上还增加了地面活动目标跟踪模式。总之,apg-63(v)1是f-15系列战斗机上安装的性能最为优异的雷达。apg-63(v)1雷达很有可能只被装在最初的几架f-15k上,因为汉城方面还有意购入apg-63(v)2型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该雷达的探测距离比(v)1型更远,探测速度也更快,具备同时与8个目标交战的能力。雷达上还包含有由bae系统公司提供的先进敌我识别设备。(v)2型雷达现被安装在部署于阿拉斯加的第3飞行联队f-15c/d战斗机上。据报导,其性能甚至比预期的还要好。为满足韩国空军对先进目标识别能力的需求,波音公司已经证实会提供部分非协作式目标识别模式。
an/apx-113型敌我识别应答机能够方便地识别敌我,同时还将提供一个“模式4”――美国空军在战时使用的一种经加密的安全敌我识别系统。f-15k上还将装有洛·马公司生产的an/aaq-14型目标吊舱。它能够提供自动目标跟踪功能,同时还能作雷射制导炸弹目标指示和雷射测距之用。至于吊舱确切的名称目前还未得到证实,一般称其为“虎眼”,内装第三代前视红外传感器,可能还装有一个飞弹瞄准线相关器,能够自动地向光学或红外制导武器分发目标信息。虽然还没有公开,但aaq-14肯定已经具备了好几种空对空模式,足以与那些竞争机型上现有的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相抗衡。为了使f-15k能够更好地执行低空飞行任务。an/aaq-13将提供手动地形跟踪能力,将红外图像传送至座舱宽视野平显上,使飞机可以安全地在30米高度飞行。是否提供自动地形跟踪模式目前还不得而知,该模式在美国先前对外军售的f-15e中,曾经至少有一次被拒绝提供。
座舱内所有的7个多功能显示器(mpd)及宽视野平显都已经升级,延长了寿命。整个座舱环境与夜视镜(nvg)完全兼容,这在所有的f-15e上还是第一次。为了与其它作战飞机相兼容,韩国方面选装了能够提供超高频和甚高频通讯的arc-232无线电通讯装置。波音公司已经将f-15e上的中央计算机和mpd处理器用一个先进核心数据处理器来代替。该处理器是一种现成的商用计算机组件,它的处理速度是以前的10倍。该处理器为以后的航电系统升级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先进核心数据处理器不仅对于雷达、飞行控制系统和整个座舱工作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对战术电子战系统(tews)、飞行数据链(fdl)及联合头盔跟踪系统(jhmcs)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f-15k上安装的数据链与美国空军相同,都是link16。即使目标远在apg-63雷达和aag-14吊舱的探测距离之外,该数据链仍可以保证将空中和地面目标信息传送到“攻击鹰”上。由于原先安装的中央计算机运行速度慢,所以美国空军f-15e飞行员都曾经历过飞行数据链显示滞后的情况。採用了先进核心数据处理器后,f-15k上将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联合头盔跟踪系统(jhmcs)已经被完全综合入f-15k,使其可以实现目视目标识别,并可由机组内任一名成员来离轴发射aim-9x红外制导格斗飞弹。f-15e上的战术电子战系统也已经过全面升级,在飞机的尾樑上加装了箔条和曳光弹撒布器。另外,机上还增加了alq-135m型内部电子干扰设备。为了提高干扰效能和维修性能,该干扰设备上採用了最新型的微波动力模块,用两个独立的发射机来覆盖更宽的无线电频率。alr-56m雷达告警接收机也被列入了f-15k的选配件清单,这使韩国空军成为第一个使用该设备的f-15战斗机用户。m型克服了前面几型alr-56接收机上普遍存在的威胁显示和方位角更新等方面的问题。
f-15k还将保持原来的1553b数据总线。为了使飞机能够投放新型gps制导武器,机上的炸弹投放组件与1760数据总线相联。1760布线将构建一个全新的可编程式武器控制系统,可通过多功能显示器实现操控,实现对机上所有武器的控制。在对软体和布线稍加改进之后,f-15k已经具备了发射aim-9x以及经改进的aim-120c空空飞弹的能力。韩国空军还选择了“鱼叉”和“斯拉姆”飞弹,这些飞弹都是在现役的f-15e从未挂载过的。agm-88b“哈姆”反辐射飞弹也被列入了採购清单。由于目前还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从f-15k上分发目标信息给agm-88b,所以现在挂载的还是agm-88a。波音公司已经开始在f-15e试验平台上测试雷达定位系统,但目前还尚处于原型试验阶段,离投入实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f-15k还将挂载agm-130、agm-142c/d、agm-154等精确制导武器;gbu-12、gbu-24型炸弹和jdam。
第430页
2005年3月5日,波音为韩国制造的f-15k完成首飞,将于3月16日在圣路易斯工厂举行首次公开展出仪式。根据总额为36亿美元的合同,波音公司将交付给韩国空军(rokaf)配有武器的40架f-15k,交付日期从今年开始至2008年8月结束。首飞过程中f-15k的速度超过马赫数2,该机进行了发动机关闭和重启的检测,并检测了飞机的主要备用系统的性能。
2003年4月6日,一架f-15e在伊拉克上空被击落,两名飞行员失踪,这是f-15e首次战斗损失。
2003年8月,波音公司“幻影”工作组设计了从f-15e上操纵无人机的计算机工具。波音公司可能在两年内演示f-15e作为“母机”操纵高速、隐身无人机的能力。目前正在验证指挥和控制飞机与f-15e之间的双向互联连结。波音公司“幻影”工作组网络中心战主管温特说:“仅仅把图像推进飞机座舱是一个老新闻。这已在若干平台上作到了。它更像是一场网络会战,我们认为合作能力是重要进步”。“幻影”工作组的下一步计划将扩大网络,验证f-15e飞机能够与波音公司x-45之类高速无人战斗机在动态、快速移动战场上空联合作战。f-15e有后座武器系统操作员的优点,他能够集中注意力与无人机合作执行监视目标并且在获得批准时攻击它们。f-15e并非隐身飞机,可能待在防空火力杀伤范围之外操纵攻击敌人防御心脏,扩大其飞行作战的有效性。
2004年8月,美国空军在墨西哥湾测试靶场成功举行了一次新型小直径炸弹(sdb)的试射验证,隶属埃格林空军基地第46测试联队的一架f-15e战斗机在测试中成功投放了一枚小直径炸弹。该型小直径炸弹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生产,这种炸弹属于250磅级别武器弹药,性能接近于精确制飞弹药。通过提高精度,这种小炸弹能够达到以往500磅炸弹的同等效果,且易于装入隐身战斗机的内部弹舱。根据测试计划,战斗机将在规定的一系列飞行机动情况下,从3万英尺空中投掷小直径炸弹。代号为gbu-39的小直径炸弹在空中运动超过25英里距离后直接击中目标。此次美国空军进行小直径炸弹测试活动,是空军在4个月的时间里进行的第三次制导试射验证,目的是检验小直径炸弹整体系统的作战性能,一套小直径炸弹整体系统包括小直径炸弹、装备4枚炸弹的运载箱、精确打击支持设备、综合后勤设备和任务计划装置。
2004年9月,美国空军准备对f-15c进行改进,使其继续服役至2025年。随着f/a-22进入服役的日子到来,如何安置f-15c成为空军官员的首要考虑。空军官员称,空军期望f/a-22于2005年年底进入服役,届时空军将保留200架f-15c/d老龄战斗机,剩余的全部退役。空军将对保留下的f-15c/d进行改进,并将这些飞机作为f/a-22的支援飞机使用。由于迎接f/a-22的到来,空军不仅对f-15c/d的数量和任务进行了调整,还对其224架改进型f-15e“攻击鹰”进行性能升级,包括具有投放gbu-39小口径制导炸弹(sdb)的能力,安装新型瞄准吊舱,还准备加装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空军官员表示,在f-35联合攻击机投入服役之前,不会退役f-15e。不过,该官员称,除这224架外,空军目前并不打算採购更多的f-15e,但国会可能另有想法,国会在其2005财年国防预算法案中计划拨给空军1.1亿美元用于採购更多的f-15e。空军官员表示,国会一些人希望空军多採购f-15e而减购f/a-22的想法是不理智的,f-15e与f/a-22根本是不可比的,f-15e充其量是一个炸弹投放器,而f/a-22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空中优势战斗机,同时也可以对极具挑战性的目标进行有力打击。
2005年8月,新加坡接近在波音公司的f-15和达索航空公司的‘阵风‘战斗机之间选择一种装备部队。8月22日,美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通知国会称,如果新加坡选择了f-15,新加坡可能还会申请购买f-15战斗机的武器、后勤和训练维护设备,购买总额将达7.41亿美元。dsca表示,如果新加坡选择f-15,那么新加坡将购买飞机、发动机以及f-15的武器和后勤维护设备。新加坡可能购买200枚aim-120c先进中距空空飞弹(amraam);6枚amraam系留式空中训练飞弹;50枚mk-82 gbu-38联合直接攻击弹药;30枚agm-154a-1联合防区外武器;200枚aim-9x‘响尾蛇‘飞弹和24枚训练与模拟‘响尾蛇‘飞弹;相关设备还包括夜视护目镜和link-16系统。购得这些武器后,新加坡的防御能力将更为现代化,具有与美军的互动、保护其重要港口和航道的能力。如果新加坡决定购买,主承包商将是雷声飞弹系统公司和波音综合防御系统公司。dsca还表示,科威特正在为其f/a-18战斗机寻找技术和后勤维护承包商;预计,相关协议额可达2.95亿美元。科威特政府计划购买后勤维护、维修、零部件和航电软体等方面的服务。如果国会批准,2011年以前,将会有50家承包商向科威特提供服务。科威特方面要求‘飞机在离开美国本土之前就进行相关维护,确保飞机正常工作‘;同时,‘交易应尊重买方国家的政策,美国方面有义务帮助买方确保国家安全;美国应该维护中东地区的稳定,并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 。 dsca称,此项目的主承包商包括dyncorp公司、texas公司、波音综合防务系统公司和anteon公司。
2005年10月,韩国计划引进的40架美制新型f-15k战斗机的首批两架7日抵达汉城机场,标志着韩国空军开始大规模更换战斗机群。本月2日,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两架f-15k战斗机自美国本土起飞,经过美国空军kc-135加油机6次空中加油,飞行1.5万多公里,最后抵达韩国。途中,两架战斗机先后在夏威夷和关岛作短暂停留。韩国空军计划以此次引进两架f-15k战斗机为契机,在2008年底前将40架f-15k战斗机配备完毕。自2007年1月起,韩国引进的f-15k战斗机将陆续投入现役,取代现有的老式美制f-4战斗机。
第431页
2005年12月,新加坡国防部同美国波音公司签约购买12架性能最先进的f-15sg鹰型战斗机。当新加坡空军部队从2008年至2009年之间相继接收这批战机之后,战斗实力将进一步加强。新加坡空军将以这批新一代战机,取代目前已经退役的a-4su超级天鹰型战斗轰炸机。据国防部文告透露,按照双方所签订的合约,新加坡还可在日后决定添购另外8架同类型战机。波音公司原本打算出售给新加坡的f-15战机型号为f-15t。据知,“t”是代表temasek,即淡马锡。不过,它已决定以代表新加坡(singapore)的“sg”型号来取代代表淡马锡的t型号。根据惯例,当波音公司出售f-15鹰型战斗机时,向来是冠以购买国国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来区分机型,如沙乌地阿拉伯及韩国所购买的f-15鹰型战机就分别定为f-15s及f-15k型。国防部文告说,f-15sg鹰型战机作为新加坡空军部队的新一代多功能战机,将拥有新加坡独有的专属装备,而sg型号的f-15战机,也将是这个战机家庭之中最先进的型号。文告指出,f-15sg鹰型战机所装置的精密航空电子和武器系统,将使新加坡空军部队拥有更为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因此,它形容购买f-15sg鹰型战机是新加坡空军变革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显着增强了新加坡武装部队的作战实力。国防部和波音公司在受询时,都拒绝透露这项战机供应合约的总价值,但据宇航业之前估计,如果新加坡空军决定购买一个中队共20架战机,价格将高达10亿美元(约16亿8000万新元)。
自新加坡空军部队几年前表明将物色新一代战机之后,国际战机制造商就积极争夺这个供应合约。国防部在前年10月宣布从竞逐新一代战机供应合约的六种战斗机之中,选出狂风型(rafale)、f-15t鹰型和欧洲颱风型战斗机(eurofighter typhoon)进行最后一轮的测试评估。当时遭淘汰的三种战机是美国的f-16战鹰型和f-18大黄蜂型,以及俄罗斯的苏凯su-30型。今年4月,由英国、义大利、德国和西班牙四国联合开发的欧洲颱风型战斗机,已在这场合约争夺战中败下阵来,剩下狂风型和f-15t鹰型一决胜负。法国狂风型战斗机的制造商达索宇航公司过后在今年9月初公开承认已在激烈的竞逐中落败,国防部随即宣布开始同波音公司进行最后的磋商及谈判供应合约。由于国防部和负责管理这项採购合约的国防科技局人员所组成的评估小组的遴选程序十分严格,加上採购过程强调透明,使新加坡的战机採购合约备受世界战机制造商重视,而新加坡也在国际战机市场上被视为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顾客”。美国国防部之前已通知国会,一旦波音公司取得相关的战机供应合约,美国将向新加坡出售一批总值达7亿4100万美元(约12亿4700万新元)的先进武器系统及后勤与培训配套。这批武器系统包括空对空超音速飞弹及卫星导航飞弹,如200枚aim-120c型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amraam)、50枚精确制导飞弹(joint direct attackmuni-tions——jdams)以及200枚aim-9型响尾蛇(sidewinder)地对空飞弹等。目前,在新加坡空军部队编制中的战机,还包括f-16战鹰型战斗机以及f-5猛虎型战斗机。
2005年12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飞弹和火控部don bolling称,尽管美空军订购‘狙击手‘瞄准吊舱的总数量可能从大约500套减少到400套,但该公司仍对其生产的‘狙击手‘吊舱增加c波段下行数据链功能。洛·马公司已交付100多套先进瞄准吊舱。在伊拉克,该系统除用于搜索简易爆炸装置外,自1月以来还用于支持地面部队搜捕和保护伊拉克石油基础设施。减少‘狙击手‘订购数量的原因是‘受预算限制‘,空军已签订合同到2011年採购300多套‘狙击手‘吊舱,价值约8.2亿美元。该系统除装备f-15外,还将用于a-10、b-1和f-16。空军官员称赞安装在f-15e上的‘狙击手‘与他们过去使用的低空导航和瞄准红外夜视吊ntirn相比,看地面物体更清晰、距离更远。1年前洛·马公司准备在‘狙击手‘上添加l波段数据链,但空军担心数据链应用范围而没有支持,之后五角大楼进行频谱分析,决定增加c波段数据链功能。鑑于2006年年中之前要在新‘狙击手‘上增加视频数据链,该公司应在1个月内就增加的功能签订合同,而增加的成本却‘非常微不足道(每套4~5万美元)‘。
第四卷 空中战机 f16“战隼”轻型战斗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2901
f16“战隼”轻型战斗机,美军主力轻型战斗机。1972年1月,美国空军正式提出“轻型战斗机”研制计划,目的是验证在战斗机上採用新技术,并没打算真的搞一个投产型号。四个月后,就从五家参加投标的公司中选定通用动力公司的401和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两个方案,并签订合同要求两家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的401方案军用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军用编号为yf17,原型机制成后,经过一年时间的竞争试飞。
74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从中选择一种继续发展,使之成为实用的轻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f15搭配使用,以弥补由于后者复杂昂贵而造成的购置数量不足,后来人们称此为“高低配置”。这一决定是美国空军原本没有预料到的,因此f16的出现可以说是有些偶然因素。75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通用动力公司的yf16中选,这就是f16战斗机的由来。而yf17虽然败阵,但是在后来的海军“高低配置”选择中,却又击败了f16,成为了后来的f/a18战斗机(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海军认为单发动机的f16安全性不够,不足以应付严格的航母起降要求)。
第432页
第一架yf16原型机于73年12月出厂,74年2月首次试飞。f16生产型于1976年12月首飞,1978年底开始交付部队使用。现已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国外用户包括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以色列、埃及、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南韩、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而中国台湾省也有订购。难怪f16有“国际战斗机”之誉。
f16的外型据说是从50多种方案中挑选出来的,採用悬臂式的中单翼,平面几何形状为切角三角形。前缘有随迎角和飞行速度的变化而自动下偏以改变机翼弯度的襟翼,採用这种设计可使飞机在大迎角是仍保持有效的升力系数,从而提高飞机的机动能力。后缘有全展长的襟副翼,既可象普通襟翼那样起增加升力的作用,又可以左右差动进行横向操纵。翼根前缘是大后掠角边条,可改善大迎角时的气动性能,同时可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f16的外形相当漂亮,很有明星风范,也成为了美军“雷鸟”表演队的专用机。
机身为半硬壳结构,採用翼身融合体的设计,使机身与机翼平滑连接,不但可减小飞行阻力,提高升阻比,而且对结构强度有好处,可减重258千克,也对减小雷达反射面积很有好处。尾部有全动式平尾,平面形状与机翼相似,翼根整流罩后部是开裂式减速板。垂尾较高,安定面大,后缘是全翼展的方向舵。腹部有两块面积较大的安定翼面。起落架为可收放的前三点式。座舱盖为气泡形的,飞行员视野很好,内装零-零弹射座椅。控制系统採用四余度电传操纵技术,主要由信号转换装置、飞行控制计算机、电缆和动作装置组成。
早期的f16装一台普·惠公司的f100-pw-100型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72.5千牛,加力推力111.1千牛;1984年后生产的f16改装通用动力公司的f110-ge-100发动机。
到目前为止,f16有十多种改型,包括:
a型单座战斗机、b型双座战斗教练机,两型产量达到1744架;
由a型改进而来的c型,和b型的改进型d型,c、d型加起来超过2200架;
f16mlu型,是f16的“中期寿命改进型”(mlu);台湾的f16使用了部分mlu型的技术,装备apg66(v)3a型火控雷达,能使用aim7e“麻雀”中距空空飞弹;
还有最先进的f16es型,1998年为阿联制造,在翼根上安装了两个外挂保形油箱,载油量大增;座舱盖前加装了一个光学搜索系统,外形于俄罗斯设计的产品有相似之处;能使用aim120aamamr先进中距空空飞弹。
还有侦察机、先进技术实验机等特殊类别。
参加海湾战争的f16战斗机还进行了“准隐身改造”,座舱盖、风挡镀了薄金属膜,翼面前缘、进气口等部位涂有反雷达涂层,使得f16雷达反射面积减到了1平方米。f16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为低档配置,它的空战能力与专门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无法相比,不断的改进又着重于对地攻击方面;尤其在对地攻击非常强调的航程方面,有了不少改进,但是採用的方法如加装保形油箱却增加了自重,进一步减弱了空战能力。因此要用好f16,必须依靠强大空中优势战斗机部队去夺取制空权,然后能放手大干,这也是台湾空军所面对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2005年3月,美军正式接受最后一架全新生产的f-16战斗机。此后洛·马新生产的f-16将全部用于外销。
2005年12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航空分部预计f-16将有100至200架的国际订货,如果获得印度订货将可能更多,这将使f-16的生产延续到2010年后。洛·马公司制造f-16的5种型别,正在改装土耳其等机队的飞机,同时公司还积极争取希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订单。洛·马公司航空部f-16项目副总裁june shrewsbury称,f-16仍是一个非常健康而有生命力的项目。她说,希腊预计将购买至少30架、最多可能达40架f-16。巴基斯坦希望购买55架第50或52批次f-16,另外有20架的意向,但是受到该国强烈地震的影响计划被迫推迟,预计该计划不久后将会恢复。shrewsbury称,巴基斯坦还可能购买其他旧f-16。印度已发布了126架或更多战斗机的信息徵询书,美国做出回应提供f-16和f/a-18e/f。洛·马公司已在新德里开设了办事处,召集了重量级说客并与国有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industan aeronautics ltd.)进行了补偿贸易谈判,公司希望在印度获得合作机会。
f16a技术数据
翼展:9.45m
全长:15.09m
高度:5.09m
空重:7,070kg
最大起飞重量:16,057kg
内载燃油量:3,160kg(4,060l)
最大挂载能力:6,800kg
发动机:p&wf100-pw-200型涡轮风扇发动机一具,
发动机推力:11,350kg
最大平飞速度:mach2.0
最大爬升率:15,240m/min
升限:15,240m(46,250ft)
最大航程:3,890km
电子系统:
火控雷达:westinghousean/apg-66(v)2a
最大搜索距离:185km(100nm)
导航系统:littonln-93型雷射陀螺仪
电子战系统:
雷达预警系统(rws):littonan/alr-56m型雷达预警系统
电子对抗系统(ecm):an/ale-47红外诱饵、干扰丝撒布器、raytheonan/alq-184(v)2型电子对抗吊舱
武器系统:
固定武装:gem61a120mm机关炮
武器挂点:左右翼端各一、翼下各三;机腹挂点一;计九个挂点
第433页
第四卷 空中战机 f-16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26745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f-16的发展历程:
下图为yf-16原型机。挂载4枚麻雀空空飞弹,未装雷达,机鼻部后来经过扩大。
yf-16
1972年,美军新研制成功的f-15“鹰”重型战斗机正处于国际目光的焦点,因为它划时代的性能令人为之一振,美空军也为此沾沾自喜。但是f-15带给了美国军方一个很大的难题:它太贵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买不起太多的f-15;如果为了节省军费,减少装备战斗机的数量,又会影响美军空战能力。为此,美军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研制一种性能与f-15相比要求较低、价格便宜得多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与f-15组成高低搭配,解决费用与性能之间的矛盾。
很快美军推出了adf计划,即“先进昼间战斗机”计划。经过一番竞争,72年通用动力公司的原型机yf-16战胜了麦道公司的yf-17,成为了美军的“低档配置”。随后yf-16被正式命名f-16“战隼”(fightingfalcon)。而yf-17则在后来的海军招标中,则反败为胜,击败f-16海军型,后命名为f/a-18“大黄蜂”。
f-16在世界战斗机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在气动外形上採用了三角翼加普通平尾、单垂尾、单发、翼身融合体的布局,其中翼身融合体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设计,并被多种三代半、四代战斗机採用;在飞行控制方面,首次採用了革命性的静不稳定设计和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驾驶杆採用了侧杆布局,安排在飞行员座位右侧;座椅后仰30度,提高了飞行员抗过载的能力,保证了进行9g的机动时飞行员不会经受不住;座舱玻璃盖为前半球无框设计,提供了无遮挡的360度视野(这种设计沿用到了f-22“猛禽”上)。虽然adf计划出于价格考虑,对机载电子设备要求不高,yf-16仍能装载大体积的航空电子设备,为改进留下了余地。f-16原型的主要武器装备为m61“火神”20mm加特林炮、aim-9“响尾蛇”近距空空飞弹以及aim-7“麻雀”中距空空飞弹。
f-16的首次飞行非常有戏剧性。74年1月8日,红、蓝、白三色涂装的yf-16被运到了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在主设计师harryhiker为首的技术小组的指挥下,yf-16开始试飞。1月20日,由试飞员philoestricher进行高速滑行测试。突然yf-16发生滚转偏移震动,飞机滑出跑道中线,试飞员在紧急中灵活应对,操纵飞机飞离地面,稳定后再落回跑道,于是f-16的“首飞”完成了。2月2日yf-16单座机进行了正式的90分钟首飞,3天后突破了音速,6天之后达到了两倍音速。5月9日,试飞员nenderson驾驶双座的b型试飞成功。
f-16在美国军事装备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f-16是与经过与yf-17的竞争,战胜对手而赢得美军轻型战斗机计划(lightweightfighter,lwf)的合同。在计划中,yf-16与yf-17各一架原型机进行了各种对比验证,确定优胜方后才进入正式型号的研制生产。而在以往,美军方在合约签订之后,就会批出款项,支付研究生产费用。但在随后的实际研制过程中,预算很可能超支、交货日期可能推迟、原型机达不到军方要求或者不符合不断变化的作战需求。这时候军方就不得不追加款项或者忍痛放弃项目。例如yb-70、f-111等的研制,都有这种情况。而lwf计划中,参与的各个厂商或各个厂商组成的集团将先获得了一份金额相对较小、仅制造极少量原型机的合同。这一合同被称为概念实验(what-ifconcept)与批次管理。这一合同将产生互相竞争的数架原型机,进行大量充分的对比试验,例如基本飞行性能、发动机性能等试验。最后决出优胜的一种,美军方就会将大额的正式型号研制合同批给优胜方。这时候上述原型机均具有相当的水平,且已经经过充分验证,美军就可以放心给钱了。而所谓批次管理,就是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各种先进技术、装备是在大量的研制试验过程中,逐步添加到原型机上的,且常常生产多架原型机供不同试验使用。例如f-16代表性的电传操纵系统、武器系统、火控雷达系统等都是这样逐步加上去的,f-16的各种不同改型也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逐渐出现的。美军随后出现的各种战斗机均採用了上述方式,如yf-22和yf-23的竞争、jsf等。
对比起苏联、中国的军用飞机研制体系和机制,美国这一方式可以确保最终研制成功的正式型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且可以避免因为某家公司的不足或者失误影响整个计划。且多家公司相互竞争,可以迫使各个公司发挥最大的潜力、运用最好的技术。但弊端是一个公司在原型机研制阶段必须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如果竞争失败,这家公司就会失去未来一二十年军方的大额合同,这样这家公司很可能要倒闭。当然美军方能够这样做也是因为美国商业经济发达,各大飞机公司均有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为此美军方往往在批合同给优胜方时,会将部分份额分给失败的一方,以确保失败方都能得到生存的机会。尽管如此,战后美国进行军用飞机研制开发的公司还是越来越少,二战及五六十年代许多赫赫有名的公司(或公司的军用飞机研制部门)先后消亡被更大的公司兼併,例如仙童(fairchild,代表机型a-10)、北美(a-5攻击机)、格鲁曼(f-4u)等。
f-16也见证了美国近几十年战斗机研制生产的历程。1955年全美有22条生产线生产海空军各种战斗机,目前已减少为3条:沃斯堡(f-16)、圣路易斯(f-15,f/a-18)、马瑞塔(f-22);最初生产一架f-16,需要276天工时,目前只需要215天。f-16外销业绩非常成功,出口到18个国家地区。f-16战绩也相当好,在100多天的海湾战争期间执行了13500次飞行任务,妥善率高达95.2%。
第434页
f-16a/b
f-16在战后美国军用飞机中是改型较多的一种,简单的可以区分为a(基型)、b(a型的双座型)、c(重大改进型)、d(c型双座型),细分则更加繁多。如f-16a/b的改型(包括批量生产中不同批次的改进型号)包括:block1、5、10、15(ocu、adf)、20、mlu等型号;另外还有使用了不同发动机,或为各个实验计划改装的改型:f-16/79/101、f-1v、f-16aftl/cas/gcas、f-16vista/matv、未服役的海军型f-16/ltvl600、f-16sfw前掠翼验证机与stovle7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机等。
f-16a/b是第一种正式生产型。f-16a是单座,f-16b是双座,两型基本上相同。早期的f-16装备了全面的电子设备,包括威斯汀豪斯an/apg66脉冲都卜勒雷达、uhf/vhf通讯设备、塔康导套航系统、an/alr-69雷达告警接收机、gec马可尼公司的平视显示仪、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发动机是普惠公司的f100-pw-200,最大推力12500磅,最大推力13500磅,加力推力23,830磅。f-16a/b装备有标准acesii弹射座椅。
f-16a/bblock1在外形上比较特别,使用了黑色的雷达罩与机首预警天线整流罩(上图)。block5及其后各型的雷达罩就改为灰色了。第一架block1在79年1月6日交付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388联队,第一架外销的f-16则在同年2月交付比利时空军。此后部分欧洲盟国陆续获得了f-16,并进行了改进。
f-16block5
f-16ablock1的黑色雷达罩十分显眼,在近距格斗中是致命缺点。block5更换为灰色雷达罩,这成为以后型号的标准配备。block5生产了197架,以后管升级到block10的标准。block5也有进气道下方的uhf天线和较小的水平尾翼。与block1的细小差别是增强了可靠性。
比利时空军f-16ablock5,注意机腹下的uhf天线,平尾尺寸也比较小:
f-16block10
1982年,block5的改进型block10面世,共生产了312架。block10在进气口下安装有片状的uhf天线,平尾呈较小的矩形。24架纽约国警队的block10曾经换装gpu-5/a30mm机炮。但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发现该机炮维护困难,最后又改回了m6120mm加特林炮。94年美国曾推动“盟军提高”(coalitionforceenhancement,cfe)计划,想把这批f-16卖给以色列、土耳其等国。当时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为购买f-16c/dblock50/52筹集经费。但是除了以色列之外,其他国家都没有购买的意向。目前大批相对落后的block10退役,部分改装为地面教学机,或者库存起来做战备用途。部分美空军的block10在1987~1993年改进为block15ocu。
f-16block15
1981年11月,美军启动了“多国阶段改进计划”(msip),这一计划产生了block15。block15换装了f100-pw-220/e发动机,在进气口下沿增加两个加固点;为了平衡,平尾也增大了30%,使得飞行稳定性有所增加,降低了失速速度,提高了高攻角飞行的稳定性。block15的an/apg-66雷达在空战模式中拥有边跟踪边扫描的能力,另外还装备了加大的平视显示仪,採用了陀螺惯性导航仪、an/alr-69雷达告警器、havequicki加密uhf电台。可发射aim-7“麻雀”空空飞弹和aim-9p4先进近距空空飞弹。结构加强以多挂454千克外挂。座舱空调的改进使飞行更为舒适。从1982到1996年,block15型开设了三条生产线,生产了983架,最后一架交付block15的第11个买主:泰国。美国空军的block15在1987~1993年间均改进为block15ocu。
出口到巴基斯坦的block15曾击落了8架苏联或阿富汗的飞机。但后来因为美国制裁巴发展核武器,扣留了多架巴方已付款购买的f-16/ocu型。直到最近美国才同意逐步归还已付的款项。在台湾求购f-16的过程里,还曾传闻美国欲将库存在亚利桑那州基地的block15卖给台湾。block15共有49种小改良构型,比较重要的是“多国多阶段性能改进计划”(multinationalstagedimprovementprogram,msip),该计划对f-16a/b进行机体结构与内部装配线的更改。
f-16adf
f-16adf型是在冷战背景下产生的。80年代f-106与f-4陆续退役,美国计划用一种新的战斗机顶替上述机型的防空截击任务,于是推出了“空防战斗机”(adf)计划,计划以f-16为原型。f-16adf机加装了更先进的an/apx-109mk7敌我识别器,风挡前有四片刀状天线;机头左侧雷达告警天线整流罩下方有一高亮度探照灯;垂尾根部为了安装新的方向舵伺服器和高频通讯设备,形成了一个突起;火控雷达採用了an/apg-66(v1),能制导aim-7“麻雀”(下图)和aim-120中距空空飞弹,而之前的f-16型号中距作战能力都很弱;为了能担当远程拦截任务,加装了an/aec-2000单频远程通讯系统。
美军共装备了241架f-16adf。但随着战术需要的改变和武器改进,其中一半以上已经拆除上述设备,恢复成block10/15型,或退役转入战备储存。
f-16block15ocu
1987年末,214架block15开始被改进成block15ocu(操作可靠性升级),换装了更可靠的f100-pw-220发动机。机体结构进行加固,改装了f-16c/d上的更大的平视显示仪,可发射挪威研制的“企鹅”空舰飞弹(右图,美军编号agm-119)和aim-120amraam先进中距空空飞弹。电子设备方面增加了雷达高度计、大视角平视显示仪、an/apx-101敌我识别器、an/ale-40箔条/曳光弹发射装置、an/alq-131电子战吊舱,增强了机载计算机速度和储存容量。上述改进使得最大空重增大到17,010kg。88年1月首架block15ocu交付使用,目前所有block15都已经改成block15ocu规格。
第435页
2004年3月,源自第10和15批次的f-16 m3改型成功进行了首次投放908千克gbu-31 jdam制导炸弹的试验。在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和葡萄牙等“欧洲伙伴空军”(epaf)中,大约350架经过中期更新的第10和15批的f-16am/bm战斗机,将经过最新的硬、软体更新而成为f-16m3战斗机。这次硬、软体更新的特点是加装link 16战术数据链、联合头盔指示系统(jhmcs)以及装备惯性辅助制飞弹药,主要是jdam、wcmd和jsow。这次投放jdam採用的是“载飞截获”(owa)投放模式,即武器仍挂在机翼下时其制导组件截获gps信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是在投放之后截获gps信号。採取这种改装是必需的,由于美国政府还没有批准向上述epaf国家出口这种最先进的gps密码,所以必须通过软体更新才能使武器在飞机载飞时的几秒钟内截获gps信号。f-16m3使用试验和鑑定(ot&e)的第1阶段,已于2月25日~3月26日在挪威的主航空站(mas)进行。ot&e的第2阶段试验将在8月11日开始的、美国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举行的‘红旗‘演习时的实际飞行中进行。
f-16block20
直至目前,美国向台湾出售了150架block15ocu,这些飞机都经过了mlu(中寿命改进)标准改进,因此被赋予新的编号block20。目前只有台湾在使用block20。下图为台湾空军的f-16及机库。详情请点击查看台湾f-16战斗机页面。
f-16a/bmlu
91年开始的f-16a/bmlu计划的全称是“f-16中期性能改进计划”,由美国、挪威、比利时、丹麦、荷兰五国共同执行,台湾也曾出资研制相关软体。下面两幅图即mlu照片,尾翼上涂有参与研制的各国的国旗(当然“中华民国”不在其内)。这一计划目的是改进上述五国的f-16a/bblock10/15/ocu,以适应21世纪的作战要求。美国在92年退出了该计划,但购买了223套mlu计划中研制的新型机载计算机,改装到美国本身的f-16c/dblock50/52上。欧洲四国空军则从93年1月以后,陆续订购了共360套mlu改进组件。
因为被改进为mlu的f-16均服役了10年左右,出于安全考虑,首先进行了机身结构探伤,确定隔框是否有裂纹。探伤合格的飞机被重新组装,更换内部管线。最重要的改进是电子设备,改装了apn/apg-66(v2)雷达、使用新的模块化计算机、apg-111(v1)敌我识别系统、大视角平视显示仪、两个10cm×10cm彩色液晶显示器、侧杆操控系统、数字地图、gps卫星定位系统等。f-16mlu的性能勉强达到了f-16c/d早期批次的水平。台湾购买的f-16则是按mlu标准进行生产的全新飞机,因此也可以称为f-16mlu。
mlu换装了an/apg-66(v2a)火控雷达,具有发射aim-120b的能力。该型座舱使用2台四色彩色显示器取代原来的单色阴极射线显示器(crt)。为适应北欧多山崎岖的地形,加装了微波自动降落系统。在荷兰空军的一架f-16bmlu上还试验了汉尼威尔公司的“lookandshoot”头盔显示系统。f-16mlu达到了f-16c/dblock40/50的水平,部分电子设备要更先进些。
1998年,mlu计划进入实机改装阶段。之前四国与美国空军各自改装了一架原型机。1997年9月,丹麦与美国空军的原型机在爱德华空军基地进行试飞。丹麦的原型机在同年12月成功地试射了一枚aim-120先进中距空空飞弹。当时mlu计划中的任务计算机使用m1版本的软体,而m2版本的软体预计2000年能更换完毕。m2版本的装备又分m2.1/2.2/2.3三个阶段:m2.1版本已在98年7月升级完毕,新功能包括能使ntirn吊舱(示意图见下图)和自动目标管理系统;m2.2版本的新功能包括发射和制导aim-120b、改进的机炮瞄准显示、idm数据链;m2.3版本将在2003年完成,可能包括增大an/apg-66(v2)的空地探测距离、linkl6数据链、联合头盔显示系统,以及使用jdam、jsow、wcmd等火力圈外精准制导武器的能力。m3版本的软体系统正在研究中,分为m3与m3+两种,总预算约1亿美元。其中m3是给欧洲四国使用、m3+则由美国空军使用,后者预计2003年9月在爱德华空军基地开始试验。m4/m4+软体升级计划正交由美国国防部进行预算评估。
2003年9月,波兰国防部(mnd)宣布将从2008年起,为其f-16选用美国古德里奇公司的db-110机载侦察系统。该购买合同包括7套配有数据记录器和任务控制系统的db-110系统、实时数据链和两个地面站,其中一个地面站将是可移动的。地面站将可以从波兰计划于2006~2007年购买的无人机等其他侦察系统获得相关信息。波兰空军和防空部队安装该系统是db-110传感器首次用于f-16。此前,该系统已经被集成到英国皇家空军“狂风”的机载侦察吊舱中,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海上巡逻机上。古德里奇光学和空间系统部官员透露了有关美国新型吊舱的细节,据说db-110系统将安装在与战区机载侦察系统类似的吊舱里,以降低成本和风险。古德里奇公司获得的合同是与波兰花费35亿美元购买的48架f-16c/d多任务战机相关的7项合同之一。波兰空军和防空部队在8月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了购买增程型精确攻击导航和瞄准吊舱的合同,该合同同时消除了对购买拉法尔武器开发局与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联合开发的litening吊舱的猜测。空军同时还决定从数据链方案公司购买5套多任务信息分发系统轻型终端以及相关软体。波兰f-16项目的首套终端将于2004年年中交付到洛·马公司。波兰还希望购买两套link-16地面站。波兰国防部要求国产的指挥控制系统与link-16进行综合。
第436页
f-16c/d
在f-16系列中,f-16c/d是经过整体规划、改进设计的全新型号,性能大大提高。c/d型是第二阶段msip(多国阶段改进计划)计划的产物,其原型为block25。
c/d使用了诺斯洛普·格鲁曼an/apg-68(v)雷达,增加了探测距离,工作模式增多,抗干扰能力更强。该雷达的空中作战模式包括自由搜索、上视扫描、单/多目标跟踪等,最多可跟踪10个目标;在高脉冲频率模式中可为aim-7麻雀飞弹提供持续照射,真正的拥有了超视距空战的能力。对地作战模式可提供对海、对地面移动/固定目标成像模式。
c/d使用了“玻璃”座舱,包括两个座舱大型显示器、gec马可尼大视角平视显示器ntirn前视红外电视和雷射制导吊舱、“仙童”公司的任务传输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和电源供电容量也有改进。在武器控制软体方面,c/d使用了milstd-1760总线,具有了使用agm-65d“小牛”空地飞弹(下图为d型发射“小牛”空地飞弹)和aim-120先进中距空空飞弹的能力。火控计算机的速度也大有提高。其他电子设备包括美国空军标准的惯性导航系统、雷达高度计、抗干扰的uhf无线电台。
c/d的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19,640kg,夜间和恶劣气候下对地攻击的能力大大加强。f-16c与a型外表上最明显的区别是c型的垂尾根部加宽了,其前端的延长段上有一个小天线。这一加宽的空间原本是为安装新型的电子干扰装置而准备的。
f-16c/dblock25
block25是f-16c最初的生产批次。1984年,首架block25交付,试飞后其飞行控制软体进行了改进。美军共装备了244架block25。block25垂尾根部原计划加装威斯汀豪斯公司的an/alq-165aspj电子干扰装置,但aspj计划备受争议,90年1月空军放弃了该计划,所以这一装置也没装上f-16。bolck25使用f100-pw-200发动机,后来改为f100-pw-220e。佛罗里达麦克迪尔空军基地的第56战术战斗机联队第61中队是美本土第一个装备f-16c的单位,88年10月形成作战能力。
f-16cblock30/32
1990年11月26日,美军希望用一种先进的战斗攻击机取代速度慢、机动性差、火控设备落后的a-10攻击机。为此美军计划改装400架f-16c/dblock30/32,换装相应设备以适应近距空中支援(cas)和战场空中遮断(bai)任务。这一计划即a-16计划。计划换装的设备包括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数字地形系统(dts),系统加固,模块任务计算机,和自动目标管制系统
随后一架block30原型机在肖空军基地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这架f-16被命名为f/a-16。1992年1月,由于美军转用更先进的加装ntirn吊舱的f-16c/dblock40/42作为下面将会提到的f/a-16的原型机。
f/a-16a和f/a-16c
88年11月,纽约国民警卫队第174战术战斗机联队採用f-16a/bblock10换装了原有的a-10a“雷电ii”被替换,成为第一个使用f-16进行近距空中支援的部队。在海湾战争中,该联队的24架f-16a/b飞机在机腹挂架挂载通用电气公司的gpu-5/a“铺路爪”机炮吊舱,作为对地攻击用途。该吊舱内装有一门gau-13/a30mm4管加特林炮,该炮是a-10a使用的gau-8/a30mm7管炮的派生型,吊舱内携带353发弹药。左图为一架涂有适合近距空中支援用途的绿色迷彩的该型飞机高速掠过。高速美军计划如上述f/a-16效果理想,则开始组建大规模的f/a-16c攻击机部队。
但是,这批飞机在沙漠风暴行动表现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先天的设计是针对中低空空战任务,且机体轻,f-16的低空低速性能不象a-10那样稳定,无法进行精确的瞄准;f-16飞行速度快,有时候对于对地攻击任务来说太快了,飞行员瞄准和攻击目标的时间太短;威力远远超过f-16原有的20mm炮的30mm机炮开火时,其后坐力会使得飞机难以控制;飞行和火力控制软体不适应对地攻击任务。
在实战中,f/a-16的飞行员因为无法精确瞄准,只能进行概率瞄准,利用炮弹的散布来“覆盖”目标区域,但这种方法在对单个地面目标进行攻击时效果很差。最后这些f/a-16被迫卸下gau-5/a机炮吊舱,改装集束炸弹,这样攻击效果还好一些。海湾战争后这些战斗机被改回了原始的设计。
2005年12月,mtc技术公司获得一项后续fast任务订单,为美国空中国民警卫队和空军预备队司令部的f-16 25/30/32批次飞机更新彩色多功能显示系统(cmfds)。订单为期一年,附带两年意向。一年期的经费为240万美元,合同潜在总价值约为500万美元。cmfds是对f-16 25/30/32批次的最近升级项目。mtc公司的原始合同只提供软体升级,不包括任何新需求。后续任务订单将对硬体/软体进行更新以满足数字活动地图的要求。作为3年任务订单的主承包商,mtc公司将提供全面的项目管理。分包商efw公司为项目提供硬体更新。mtc公司执行长david gutridge说:‘此次升级将为f-16飞行员提供宝贵的飞行地形信息。我们很高兴能为这种高级战斗机提供又一次功能提升,进一步增加我们指战员的技术资源。任务订单为第一年提供的经费为240万美元,我们完全期待两年意向的经费将超过此数目。‘
f-16c/dblock40/42
block40/42又被称为“夜隼”,着重改进了夜间和恶劣气候下的作战能力。1988年12月首架block40/42交付美军,生产持续到95年。99年埃及定购了21架新机,为此生产线曾重开。截止99年底,共生产了765架block40/42。block40/42装备了全新ntirn导航/目标指示吊舱,该吊舱有红外成像、雷射制导等功能。还改装了联合全息平视显示器、gps导航仪、apg-68v(5)雷达(其故障间隔大于100小时)、ale-47诱饵弹、全新的四余度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地形跟踪系统。其座舱盖镀有很薄的金属膜,目的是减少坐舱雷达反射回波,因此坐舱盖略呈金色。对比一下下图大家就可以清楚的发现这一点。飞行员开始穿用新型抗荷服。
第437页
与block30/32一样,block40使用通用电气公司(ge)的f110-ge-100发动机,42使用普惠公司(pw)的f100-pw-220发动机。两种发动机虽然可以互换,但是部队为维护简便起见,不会在一个单位内同时使用两种发动机,通常驻外部队使用ge发动机,本土部队使用pw发动机。为了提高机动能力,机身结构得到了加强,因此可以在大推力的状态下进行9g的机动。40/42的最大起飞重量位19,187kg。40/42的起落架支柱加长,以便保ntirn吊舱不要太接近地面。轮胎相应增大,因此起落架舱门鼓出,着陆灯移到了前起落架舱门上。
虽然block40相对以往的f-16来说非常先进,但也服役近十年了。为保持近700架block40/50在作战中保持技术优势,1998年初美国国会通过了“通用机体试验计划”ip)。计划着重强调了令block40/42机拥有与block50/52机相似的机体与内部系统,预算10亿美元,2005年前完成ip计划承继了许多在f-16a/bmlu计划的成果,包括link16数据链、jhmcs、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大视角平视显示器、alr-50m雷达告警系统、ale-47诱饵撒布器、机体结构改进等。
美军还有一个“通用部队飞行试验计划”(ofp),包括为f-16系列战斗机加装固定的红外、雷射观瞄系统(类似俄罗斯战斗机上的相应系统),增加使用aim-9x先进近距空空飞弹、下一代火力圈外精确制导武器(如agm-158、jassm、jdam、jsow以及wcmd等)的能力。目前可携带的武器包括agm-88“哈姆”反雷达飞弹、gbu-10、gbu-12、gbu-24雷射制导炸弹和gbu-15雷射制导滑翔炸弹。
block40本身也在不断改进,突出表现为新的飞行和火力控制软体的更新。最新的版本为tape40t5及t6(代表block40批次第5与第6次软体版本更新)。40t5增强了block40的近距对地攻击能力,因此又称为t40t5/cas计划。具体措施为加装idm、dts、hsdntirn,增加发射aim-120c、gbu-97和gbu-24等先进武器的能力。另外block40经过此改进后,能担任近距对地攻击任务中的前进空中管制(fac)任务。在波士尼亚执行维和任务的f-16率先进行了40t5计划的改进。
f-16c/dblock50/52
f-16现役最新的改进型号是block50/52(下图)。1991年9月,美国空军开始接收block50/52。使用ge公司f110-ge-129ipe发动机的机种被称为block50,而使用普惠f100-pw-229ipe发动机的称为block52(ipe指“发动机性能提升计划”)。两种发动机的推力都达到了129千牛。
50/52的改进包括以下内容:採用了霍尼维尔公司的h-423雷射陀螺导航系统;加装了gps接收机;计算机内存加到128mb;换装了数据传输速度更快的新型数据机;採用了an/alr-56m先进雷达告警接收机;採用了an/ale-47自适应干扰系统;加装数字地形系统数据传输链路;改进座舱设计,使得飞行员佩戴夜视镜时也能看清座舱内各种显示装置;採用了先进敌我识别系统;採用了可编程升级的显示装置;换装新一代mil-std-1760总线;改进平视显示仪以适应多种的战术任务。
block50/52不能挂ntirn吊舱,但是可以使用an/asq-213反雷达飞弹指示制导系统(hts),能独立的发射和制导agm-88“哈姆”反雷达飞弹。50/52从而拥有了美空军f-4g反雷达攻击机40~80%的攻击能力,因此将用于替代服役时间已经很长的f-4g,执行“野鼬”(wildweasel)任务,即反雷达任务;加装了hts的block50/52被称为50d与52d,还有一种非正式的叫法称之为f-16j和dj,1993年5月正式服役。
block50/52採用an/apg-68v(5)火控雷达,vhf/fm天线集中布置在垂尾前缘。座舱有两个单色显示器(后期生产的50/52上使用彩色显示器)。block50/52可以使用的武器有:aim-120中距空空飞弹、agm-65g、pgu-28/b20mm炮、jdam、agm-145a/bjsow、agm-84“鱼叉”反舰飞弹。50/52是第一种能使用“鱼叉”的f-16,这令f-16能胜任的任务大大增多。
目前正出于研制阶段的block50plus被称为“玻璃隼”,主要改进是具有在恶劣天气中投放jdam的能力,恶劣天气下的对地攻击能力有很大提高。plus型号的机尾部将安装一对地合成孔径雷达,改善发现和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还将加装被动飞弹告警装置、地形参考导航装置和600加仑副油箱。武器方面可使用454千克的mk83、908千克的mk84、908千克的blu-109等普通炸弹,以及前面提及的jdam。机体结构变化很小,重头戏放在了重新设计的座舱上。座舱全面採用了数字式电子设备,两个彩色显示器的面积扩大为以往的两倍,因此叫做“玻璃隼”,雷达告警功能也不再使用单独的显示装置,而是结合在新的大型显示器上。发动机将採用f100-pw-229a,推力15572千牛。
2002年5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第一架block 50单座改进型交付美空军。这样洛马至今已生产4000多架f-16,交付给美国空军2000多架,这架block 50属于交付空军的第2217架f-16飞机。目前估计f-16战斗机的生产能持续到2010年。
f-16block60/62
f-16下一个批次是block60/62,但是尚未进行生产。block60的武器系统将得到全面、大幅改进,其性能接近三代半的欧洲“颱风”和法国“阵风”战斗机,价格则明显低于后两者。该批次的翼身结合处将安装两个容积各为1900升的保形油箱,作战半径较现役f-16增加三分之一。改装新一代apg-78相控阵火控雷达,全面优于第三代战斗机装备的火控雷达。其对空模式具备边搜索、边跟踪能力。对地模式包括搜索和跟踪地面各类目标,并具有地形跟踪和防撞功能。还将装备新型电子对抗系统。在60/62上,一套功能类ntirn的红外雷射导航制导系统将被固定的安装在机身内,传感器镜头安置在风挡前,减小了雷达反射面积。座舱採用3台大型彩色多功能显示器。新的ge或普惠ipe等先进发动机的推力将提高15%。为改善机动性能,将使用面积增大25%的主翼和平尾。该批次空重约9160千克,机内油3155千克,最大重量22680千克,发动机最大推力为142千牛。
第438页
60/62将会是外表变动最大的f-16改型,目前已经得到阿联的订单(下图有蓝白色徽章者)。但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更加希望优先销售block50/52。鑑于阿方的坚持,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1998年5月与阿联军方签定协议,向其出售90架block60,2002到2004年交付。
以上是f-16发展至今出现过的各种正式改进型号。之前我们也提到过,f-16有众多小规模改进的特殊型号。下面来看看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机型。
f-16/79
f-16/79是f-16a/b机体加通用动力公司j79-ge-119发动机而成的低性能出口型,美国希望将这一型号外销到出口到以色列、韩国、伊朗等国家。美国之所以要降低出口型的性能,是出于保护美军装备技术上的优势的考虑。1977年计划启动。
f-16/79的验证机是用一架yf-16b改装的。换装基本是成功的,但是j79始终是诸如f-104和f-4这样的上一代战斗机的发动机,推力小,f-16/79的性能自然大大下降;雪上加霜的是为了改装j79,f-16的后机身安装了隔热板,机体重量增加,进一步减低了机动性能。虽然研制j79的通用电气公司(ge)计划在f-17/79的生产型上安装改进了的j79-ge-17x,其推力相当于f100的推力80%的,但各个盟国还是不愿意接受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战斗机。最后当时的里根政府只好批准出口f-16a/b。f-16/79计划在1980年结束,一架也没有卖出去。
以上是f-16发展至今出现过的各种正式改进型号。之前我们也提到过,f-16有众多小规模改进的特殊型号。下面来看看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机型。
f-16/79
f-16/79是f-16a/b机体加通用动力公司j79-ge-119发动机而成的低性能出口型,美国希望将这一型号外销到出口到以色列、韩国、伊朗等国家。美国之所以要降低出口型的性能,是出于保护美军装备技术上的优势的考虑。1977年计划启动。
f-16/79的验证机是用一架yf-16b改装的(下图)。换装基本是成功的,但是j79始终是诸如f-104和f-4这样的上一代战斗机的发动机,推力小,f-16/79的性能自然大大下降;雪上加霜的是为了改装j79,f-16的后机身安装了隔热板,机体重量增加,进一步减低了机动性能。虽然研制j79的通用电气公司(ge)计划在f-17/79的生产型上安装改进了的j79-ge-17x,其推力相当于f100的推力80%的,但各个盟国还是不愿意接受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战斗机。最后当时的里根政府只好批准出口f-16a/b。f-16/79计划在1980年结束,一架也没有卖出去。
f-16/101
f-16/101是採用f101发动机的试验型号。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f101发动机原本是为b-1a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研制的。但1977年卡特政府认为高空高速突防的b-1a已经无法突破以米格-25、sa系列防空飞弹为代表的苏联防空网,因此取消了b-1a的研制计划。如果f101也随之搁置,ge公司将蒙受巨大损失。因此ge公司联合空军和海军,研究是否可能将这种发动机用于f-16和f-14,作为f100和tf30的备选方案。ge随即重新设计了发动机,新发动机命名为f101x。1980年12月19日,首架装有f101x的f-16首飞成功。f101x在f-16上的性能表现比f100要好,但是由于是半路出家,进气道与之并不匹配,因此产生了高频谐振,另外还有燃料泄漏的问题。最终性能不错的f101x未被採用,几年后ge的f110顺利的成为f-16的备选动力。f101x的部分新技术后来被用于f/a-18的f404发动机,例如加大的叶片、改进过的喷口和加力燃烧室。里根政府重新恢复了b-1计划,装备了低空高速突防为主的b-1b,但是f101这时候又不争气,导致b-1b曾长期停飞。
yf-16v
为了进行高机动性的飞行试验,1975年12月,yf-16的第一架原型机(72-1567)在空军飞行实验室改装成v验证机v计划的目标是令飞机拥有更完善的高机动飞行性能。yf-1v在进气口下方加装了两个倒v型垂直翼面,为飞机提供直接机动的控制力;飞行控制系统也做了改进,所有的操纵翼面均由中央计算机统一控制。内部油箱的燃油可以在各个油箱间自动转移,以控制飞机重心位置。
1976年3月16日yf-1v首飞,但在6月24日发生了严重事故,在离机场约一公里时发动机失灵,飞机迫降导致起落架折断。修复工作进行了6个月,1977年春恢复了试验。截至1977年6月31日最后一次飞行结束,共飞行了87架次、125小时。几年后v的技术和经验被用在f-16/afti计划上。日本的fsx(f-2)战斗机的早期设计也曾使用类v的布局。
f-16/afti
afti是advancedfightertechnologyintegration的缩写,即“先进战斗机技术综合应用计划”。afti试验机在进气口下方加装了倒v型鸭翼控制面,机背上安装了额外的电子设备,略显隆起。由于採用了日新月异的数字电子技术,afti的大迎角机动特性得到了极大改善。
afti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首架飞机于1982年7月10日首飞。第一阶段试验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第二阶段试验自动驾驶和攻击系统;第三阶段试验近距空中支援系统,其中包括飞行员语音控制装置;第四阶段称为afti/cas(cas:closeairsupport近距空中支援),去掉了鸭翼,并在机头安装了四个对地攻击的光学和红外观瞄装置。另外afti计划还试验了使用harm飞弹的双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f-16n
f-16n装备于美国海军打击与空中战术中心(其中包括着名的topgun学校),用于模拟苏联和其他敌对国家的战斗机,与美军各战斗机部队进行模拟作战,从而提高战斗机部队实战水平。n型的原型是f-16c/dblock30,使用推力较大的gef110-ge-100发动机,但保留了f-16a/b的apg-66雷达。f-16n使用结构经过增强的主翼,部分机体结构使用钛合金。
第439页
由于用于模拟空战,f-16n没有装备机炮和自卫电子干扰机(aspj),也不挂载飞弹,相关电子设备和线路也都拆除了。f-16n的电子战设备包括alr-69雷达告警接收机(rwr)和ale-40箔条/曳光弹发射器。右侧翼尖可以挂装空战演习测试设备吊舱(acmi),该吊舱可以记录下空战中各种的详细资料,并传送到地面接收站供教学研究。
装备海军战斗武器学校(topgun)的f-16n两侧有海军陆战队的“marines”标记,採用绿/灰两色的迷彩。各个中队还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因为模仿的主要对象是苏联空军,有的f-16n涂有与苏联空军相同的迷彩和黄边红色五角星,部分飞行员头盔上也有红星之类的标志。
上述改进使得f-16n推力增大、机体重量下降、机体增强,因此f-16n也成为了空战(尤其是格斗)性能最优秀的一种f-16改型。加上驾驶这些飞机模拟苏联空军的都是美海军中最精锐的一些飞行员,f-16n在模拟对抗中占有较大优势。这些模拟对抗使得各战斗机部队飞行员能真实而强大的“敌人”对抗,并可以在对抗结束后研究总结,实战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可惜的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这批f-16n长时间进行过度高过载的模拟空战飞行,机体结构较频繁的出现问题。另外n型仅有26架服役,维护费用相对较高,加上海湾战争后模拟空战部队规模减小,上述n型机已经在95年全部退役。
雷鸟飞行队的f-16
鼎鼎有名的美国空军雷鸟特技表演飞行队原本使用f-16a/b,后来换装了11架block32。这些飞机採用了“雷鸟”飞行队的传统涂装,加装了彩烟喷射装置。值得注意的是,这11架表演飞机在72小时之内,可以改装成具有实战能力的战斗机。
f-16xl
xl型是96年由f-16改装而成的一种试验机,由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主持试验工作,主要用于试验先进的无尾折线大三角翼形在超音速飞行下的特性。xl的左翼下表面还曾经加装过垂直小翼改善超音速飞行性能。
f-16matv
f-16matv是multi-axisthrust-vectoring多轴矢量动力试验的试验机,用于验证通过改进的飞行控制设备和新的气动、推进技术改善飞机的高机动性能。
f-16式战斗机至今已经演变出众多的改进型号,在全世界18个国家军队、美国的90个空军基地服役。台湾也购买了f-16。除了美国本土的工厂外,其他国家特许生产f-16的地点及产量有:荷兰福克厂300架、比利时萨布卡厂222架、土耳其tal厂256架、韩国三星厂63架。加上美国生产的,f-16的累积生产数量已经达到了4012架,其中超过3000架正在服役,飞行时数累积超过800万飞行小时(其中美国空军占570万小时)。这些数据都是第三代战斗机中的最高记录,在战后的三代喷气式战斗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上成为f-16刀下鬼的敌机有69架。其中以色列的f-16(下图为以军f-16d)战绩最辉煌。9月10日,以色列与美国政府达成了购买50架新型f-16i战斗机的协议,这个协议是根据以色列在今年7月份选择f-16i作为新一代战斗机的基础上签定的。整个项目,包括飞机、备件和维护费用,价值25亿美元,协议规定,根据训练、使用的情况,以色列还将可能购买另外的60架飞机。以色列购买的飞机是f-16系列中的最先进型号f-16i,并且都是双座型号,以普惠公司的f100-pw-229发动机为动力。飞机装备了最新的航空电子设备、头盔显示系统和先进武器,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参与了这批f-16战机的机身及电子设备的制造工作。这批飞机将从2003年开始交付,并将用3年时间交付完成。
f-2和kfx
日本和韩国近年在武器装备领域屡有佳作,两国相继在f-16的基础上研制了f-2战斗机和kfx战斗机。其中日本f-2战斗机与f-16相比向大型化做了一定努力,电子设备相当先进,且已经具备战斗力。而韩国kfx研制计划则在紧张进行中。这也算是f-16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凡事总有两面,尽管不断的改进,f-16也有其不可改变的弱点:f-16始终是一种被作为“低档配置”的轻型战斗机,其机体结构限制了其性能的提高。f-16採用机体较小巧的单发布局,比起双发战斗机自然大大减少了採购和维护的费用,但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随之降低,而双发战斗机一台发动机出故障或被击伤还能勉强返航。这也是美海军和多个盟国採用双发的f/a-18的重要原因。而且单发布局限制了f-16增大航程、载重、机动性能的改进潜力。如f-15和f-18分别有攻击型的f-15e和重大改进的f/a-18e/f,而f-16的改进集中于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方面,略显“小打小闹”。但话说回来f-16就是为了节省经费而诞生的,不能要求它面面俱到,而且相比起其他国家的一些主力战斗机,f-16也并不逊色多少。
不管如何,f-16仍是目前全世界战斗机中最有名气、最有台形的一种。鑑于其先进性能、多样化的作战能力、充分的改进余地,美国空军计划在21世纪的头25年内继续使用和改进f-16战斗机。
一架f-16c上携带着最先进的几样装备。翼尖上是aim-120先进中程空空飞弹,向内数是aim-9“响尾蛇”近距空空飞弹,绿色的是雷射制导炸弹,再靠内是副油箱。座舱与进气道间有一个开口,是m61“火神”机关炮的射击口。
2002年1月起,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美国空军完成了f-16“共同配置实施计划”ip)的首机的改装工作ip计划总值超过10亿美元,将改进空军约650架blcok 40/50批次的f-16战斗机的座舱和航空电子设备。改进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得这批f-16具有硬体和软体上的通用性,以简化未来改进升级、后勤保障的工作,减少维护费用。另外该计划还可能用于欧洲北约5国f-16a/b改进升级计划,以及出口型f-16 block 50/52。第一阶段将为部分block 50/52换装新的核心计算机和彩色座舱显示器。到2002年9月,该批次f-16将开始加装先进询问机/应答机,并能够使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狙击手”xr先进前视红外瞄准吊舱。下一阶段从2003年7月开始,加装北约标准link16数据链、联合头盔提示系统(jhmcs)。届时部分blcok 50/52的改进工作将在空军基地本地进行。从2005年开始,f-16 block40/42战斗机将全部接受上述改进。
第440页
至2002年中,美国先后向智利、巴西出售了f-16 block 50/52。巴西军售合同费用预计将达到9.09亿美元,包括12架f-16c/d block 50+,装备f100-pw-229或者f110-ge-129发动机和apg-68(v)9 fms雷达;两部备用的f100-pw-229或者f110-ge-129发动机;14ntirn瞄准器;14部装备了地形跟踪雷达ntirn导航吊舱;48枚aim-120c先进中程空空飞弹(amraam)和4枚先进中程空空飞弹训练弹;12门m61机炮;48u-129电子吊舱;8部an/alq-131电子对抗系统;保障设备、软体开发与集成、备件、飞行测试仪器、技术资料、人员训练和训练器材、美国政府以及承包商技术与后勤人员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确保项目充分可保障性的需求。这样f-16取得了南美最大国家——巴西空军的合同,进一步增添了f-16的光彩。
9月,泰国皇家空军正式接收了5架从美国空军退役的f-16。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上述f-16的一些零件进行了更新,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泰国皇家空军总共将接收16架二手f-16,将在明年全部交付完毕。在1988年到1996年的8年间,泰国总共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购买了16架全新的f-16战斗机。
2002年6月,美空军开始对f-16c/d的新型apg-68(v)9雷达进行飞行测试。这种新式雷达在检测范围、清晰度、发展潜力和可保障性方面都得到了重大提高,而且应用先进处理技术加强了雷达在密集电磁环境和抗干扰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相对于目前的v7/8型雷达,v9型雷达空空能力的改进包括:检测范围增加30%;误警率和相互干扰大大减弱;在态势感知模式下可以在搜索四个目标的同时跟踪两个目标;在跟踪扫描模式下搜索半径加大,跟踪能力增强;改进了在单目标跟踪模式下跟踪性能。空地性能改进包括:在新式合成孔径雷达模式下解析度达到两英尺;在海上侦察模式下检测范围增大;在地面移动目标识别模式下改进了目标检测与地图质量。新雷达的採用先进处理技术,还大大提高了雷达在强电磁环境及干扰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新雷达的软体和硬体还採用了先进的商用货架产品,使处理速度提高了5倍,存储能力提高了10倍。第一批v9雷达已经于2002年4月交付,并将安装到德国f-16 block 52+战斗机上,预计安装工作将于2002年10月完成。2003年4月,美空军联合试验部队已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空军飞行试验中心开始试验apg-68(v)9的高解析度地图测绘能力。
2002年12月,经过竞标波兰决定採购48架f-16战斗机,这将成为美国与东欧国家最大的一笔军火交易。正式合同预计会在2003年第一季度签订。这份合同的总价值估计至少要35亿美元,美国政府将会提供一些融资服务。因为根据波兰的招标要求,投标人必须通过向波兰提供相当于合同价款的投资,帮助波兰完成採购付款任务,并且其中一半的投资必须进入国防工业领域。
2003年4月28日,随着一项总额1.255亿美元新合同的授予,f-16国际化软体升级项目在延期9个月后终于启动。美国空军将这项合同授给洛克希德·马丁航空系统部,合同涵盖了比利时、丹麦、挪威、葡萄牙和荷兰这些欧洲国家空军拥有的f-16飞机。此次升级命名为m4/m4+,是雷声公司研制的f-16模块任务计算机的4次重要升级的最后一项。升级工作基于m3/m3+改进升级,内容包括先进武器馈电系统、数据链通信、精确导航系统和先进瞄准吊舱等航电系统升级。去年未解决的技术问题使此次f-16软体升级启动延迟了9个月。该项目进度的拖延对其他项目也造成了影响,如去年联合空地防区外飞弹(jassm)的试飞工作被迫推迟到f-16软体升级完成后进行。m4/m4+升级还包括支持link-16数据链系统、联合头盔提示系统和瞄准吊舱的通用件升级,同时还为欧洲空军f-16 a/b和美国空军第40/42/50/52批次f-16的精确制导武器提供支持。欧洲空军f-16升级后将可使用先进中程空空飞弹和iris-t大离轴角飞弹。美国空军f-16经升级可使用联合空地防区外飞弹、egbu-27、高速反辐射飞弹(harm)精确导航元件和瞄准系统升级以及先进的瞄准吊舱。洛·马公司估计,同时为所有6个国家飞机安装升级系统将节省费用35%。
2003年5月1日报导,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飞弹和火控分公司交付f-16使用的第一个“狙击手”xr扩大作用距离先进瞄准吊舱。“狙击手”xr吊舱将于今年底进入服役,开始先装备美国空军的f-16 cj block50和空军国民警卫队的f-16 block30战斗机。以后陆续装备f-16 block40和f-15e战斗机。该项合同包含522个瞄准吊舱。另外,美国空军器材司令部的航空系统中心已经与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签订了3260万美元的合同,供应24个litening ii瞄准吊舱,用于在过度时期装备f-15e。
2003年5月,在美国犹他州的希尔空军基地,召开了交付义大利空军的首架f-16飞机出厂仪式。该架飞机是“peace caesar”项目下美国提供给义大利的34架f-16的首架。义大利将租赁这些f-16,代替服役多年的狂风和f-104战斗机,意方认为这种方案成本效益最佳。租期定为五年,另四架不能飞行的f-16作为配件供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称:首架f-16飞机今天的出厂是在希尔空军基地经过两年多努力的结果,新生产的f-16机体的服务寿命增加了,发动机有所改进,还在其它方面进行了更新。有近100名义大利空军维修官、教员和技术人员在德克萨斯州的沃思堡的洛克希德·马丁工厂接受f-16维修培训,义大利的教员将对另外的181名义大利维修技术人员培训。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空军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提供其它的后勤保障,包括供应链管理的所有工程技术服务。
第441页
2003年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功完成了f-16 blcok60採用更大推力的新型发动机的初始阶段飞行试验。该发动机是ge公司的f110-ge-132涡扇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约为14456.7dan(32500lb),是f110-ge-129发动机的改进型。飞行试验是在美国空军飞行试验中心一架改进的f-16c上进行的。从4月25日到6月19日共进行了13次飞行。最初的计划要求进行25次为期3个月的飞行,但由于空中加油试验顺利,并且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极好,因此飞行次数减少了近一半。通过广泛的地面和飞行试验,该发动机满足或超过了所有预期的指标。发动机性能非常好,即使在f-16飞行包线的边界,发动机的推力也有所增加。操纵品质和空中加油特性非常好。新发动机的特点是三级风扇採用整体叶盘技术,提高了性能和维修性。该发动机还採用一种增强耐久性的径向火焰稳定器加力燃烧室和排气喷管,并对控制软体进行了修改以使发动机的性能在各种飞行条件下都达到最佳。第60批飞机和发动机还具有自动油门的能力。
首架blcok60批次于2003年12月6日在美国沃斯堡完成了首飞,这次飞行使用的是双座型。单座型的block60将在2004年第2季度首飞,又称为f-16e。
2003年12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成功进行了“廉价地面活动目标攻击”(amste)系统的最终试验。该项目由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联合出资,为期3年,旨在验证机载武器系统用来探测、跟踪和摧毁地面活动目标的快速、价廉的技术途径。诺·格公司的综合系统部是该项目的主承包商。在今年10月初进行的最后一次试验中,从两台“地面动目标指示器”(gmti)雷达获取信息,由f-16载机携带实战用的jdam gps制导炸弹,在强烈的干扰环境下成功地探测、跟踪和命中了一辆遥控的m60坦克的炮塔,该坦克被彻底摧毁,而在此之前,该m60坦克正好与停在交会点的好几辆车相遇,asmte的跟踪系统始终保持对该坦克的跟踪,并未攻击这些固定目标。asmte系统的试验表明,採用实时信息共享的、由传感器联网的平台系统,能显着减少“传感器-射击器”的时间并增加精确攻击的精度和效能,为指挥员提供对活动目标实施全天候防区外跟踪打击的多种途径。跟踪m60坦克的两台机载雷达,一是装在联合监视目标攻击系统(jstars)试验飞机上的apy-7雷达,该试验飞机在距离m60坦克为100千米处飞行,另一台是装在bac1-11试验飞机上的、作为联合攻击战斗机(jsf)样机的主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该试验飞机在距离m60坦克为35千米处飞行。投弹飞机f-16战斗机则在6096千米高度、距离m60坦克11千米处投jdam炸弹,在该炸弹下落过程中接收来自联合监视目标攻击系统的目标信息,直接命中该坦克目标。
2004年8月,韩国空军从韩国航空工业公司接收140架kf-16战斗机,标志着韩国历史上最大的项目——韩国战斗机计划(kfp)全部完成。该项目是为增强空军作战潜力而进行的,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1991~2000年,生产120架kf-16战斗机,第二阶段是从2003年开始,需要再生产20架该型战斗机。kf-16战斗机能全天时执行空对空和空对地任务。为实施kfp项目,韩国没有直接从国外购买现成的战斗机,而是从美国引进技术按许可证在本国生产,这样有助于增强空军的作战潜力,并有利于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韩国空军与kai公司首次按许可证成功生产了f-16战斗机,加强了空军的作战能力,促进了国家经济,为独立发展飞机积累了核心技术,并获得了发展t-50超声速先进教练机的技术。也提高了飞机制造商的竞争力。该项目还创造了4000个就业机会,并创造了对设施和设备进行投资的机会,产生了约100个子合同商。建立了航空工业的基础设施,并把78%的零部件生产地方化,从而使地方生产商承担将来维修所需的费用。
2004年9月,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f-16“高速反辐射飞弹”(harm)瞄准系统试验小组最近完成了一种新型吊舱的早期承包商试验与评估,这种新装置将提升f-16的作战能力。harm瞄准系统(hts)是一种帮助驾驶员瞄准发射agm-88飞弹的吊舱,能有效提高目前空军对敌防空体系的压制能力。目前的hts只能携带于f-16右侧,新式hts吊舱则可以悬挂于机身任意一侧,增强了飞行员精确瞄准能力。8月10日和11日,试验人员使用爱德华兹基地和南卡罗莱纳州空中国民警卫队的第50批次f-16完成了两次试验任务,这些f-16飞机都进行过发动机、雷达和多功能座舱显示器的升级。随着hts项目进入研制试验与评估(dt&e)阶段,爱德华兹基地的测试人员将继续对新能力进行评价,直到其可以用于作战。
2004年9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完成了f-16战斗机上的战区机载侦察系统(tars)吊舱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测试。该计划重点是用于航空国民警卫队f-16c block30。航空国民警卫队第107飞行中队在最近支援伊拉克地面的战斗中曾使用了tars系统。它的成功使美国空军考虑用光电技术或是sar来提升tars的能力。bae系统公司是tars的主承包商。若把sar安装到tars吊舱内,只需要少量的工程安装,而且在必要时可以拆除。吊舱从飞机上拆除或安装仅仅需要几分钟。同时,整个tars中还具有数传能力和对信号和数据的处理能力。公司表示,tars的合成孔径雷达能使系统具有在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侦察能力,包括在浓云覆盖情况下的战区侦察。洛·马公司还表示,如果能够得到一份低速初始生产订单,公司可能用10套具有sar雷达的系统装备5个飞行中队。若获得一份全速生产合同将会有更大数目的系统装备部队。
第442页
2004年10月,美空军开始为其f-16战斗机装备联合头盔显示系统(jhmcs)。从此f-16飞行员就可以在眨眼之间观察、锁定和攻击敌方目标,而对于战斗中的飞行员来说0.5秒也许就意味着生死的差别。jhmcs不仅可以显示战术信息,而且还可以在距飞行员右眼不到76毫米处的面罩上显示飞机的高度、空速、重力加速度和攻击角,从而提高了飞行员对飞机状态和作战条件的认知。人类视网膜神经脉冲和眼睛移动的时间不到1/25秒,飞行员只需要将眼睛看着目标,就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和高度上快速定位、跟踪、识别和锁定空中和地面目标。由于减少了飞行员和飞机暴露在潜在敌人火力区的时间,所以不仅提高了飞行员和飞机的杀伤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飞行员可以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座舱外面,因此可以避免在半空中发生碰撞。飞行员对其非常满意,但是这还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性能。jhmcs在空地作战时也非常有用,并且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採用jhmcs系统的平台包括美国空军和空中国民警卫队的f-15、f-16以及美国海军的f/a-18等飞机,同时该系统还提供给澳大利亚、芬兰、波兰、希腊、瑞士等国家。
2004年10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表示已从约旦空军得到一份总额8700万美元的合同,将为该国改进17架美军转让的f-16a/b战斗机。洛·马公司说,这将是一个低风险、成本效益好的改进计划,不需要任何开发工作;约旦的f-16将改进到与5个“欧洲参与空军(epae)”伙伴正在进行的f-16中期寿命改进计划同等的性能水平。约旦f-16的改进计划包括:增强驾驶舱、航电系统、传感器和武器系统;这些改进同时改善了系统的可靠性和保障性。约旦f-16战斗机未来的软体改进也将採用美空军和epaf的软体改进项目。结构改进的目标是使约旦f-16的服役寿命延长至8000飞行小时。目前约旦空军共有两个中队的f-16,第一个中队的飞机在1997年接收,第二个中队的飞机在2003年接收。
2004年11月,巴基斯坦军方表示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从美国採购18到25架f-16战斗机。美国国防部本月15日通知国会将採取对外军售(fms)方式向巴基斯坦出口总值12亿多美元的武器装备。这笔fms交易包括巴海军购买的8架装t-56发动机的p-3c海上巡逻机,以及6套“密集阵”舰载近防武器系统和2000枚tow-2a直升机载飞弹。巴基斯坦军官说,由于巴方是美国主要的非北约盟国,因此预计上述fms交易会成交。这些军官表示,巴方还寻求与美方达成购买f-16的协议。巴方一位高级人士说,我们预计f-16谈判在明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希望谈判能成功。巴基斯坦此前从美方订购的一批f-16曾被禁运,原因是1990年美国针对巴方的核武器计划而对其实施了武器禁运。
2004年12月,美国空军官员称保持其f-16多用途战斗机机队的效力到2020年,甚至更长时间。虽然工业界和民众的关注点都放在了空军f/a-22和f-35的发展上,但空军仍在其已有f-15和f-16战斗机队上投入巨资。目前开展的工作有保持f-16的结构使用能力、现代化飞机航电系统以及安装更新的传感器和武器。据空军官员称,空军为保持f-16机队现代化的投入平均是每年6~7亿美元。空军共有1348架f-16,其机队是空军最大的同时也是最多样化的。空军拥有84架老式f-16a/b主要用于训练和国内防御,剩下的全部是较新的f-16c/d,有3种构型:607架为第30批次,404架为带夜间攻击能力的第40批次,253架为採用更强大发动机的第50批次飞机。另外还有20个国家使用这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飞机,4个国家(智利、阿曼、波兰和阿联)订购了f-16。
近期f-16的一项升级是为第30批次飞机安装雷声公司aim-9x‘响尾蛇‘先进短距空空飞弹,预计在2005年6月实施。而第40和50批次飞机将等到2007年4月安装aim-9x,并同时安装联合头盔显示系统(jhmcs)。另外第30批次飞机也是首批使用227千克gbu-38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的f-16,该机8月份已获得该能力并在伊拉克执行所谓反‘叛乱‘任务。第40批次飞机11月份也部署了jdam,第50批次飞机将到2005年1月底获得该能力。f-16最大的现代化项目之一是通用构型实施项目ip),旨在使第40和50批次飞机成为一种构型、具有相同的能力ip的升级内容包括採用一套新型模块化任务计算机核心航电设备、彩色多功能显示器、link 16数据链、jhmcs、先进机载‘敌我识别‘系统等。f-16系统项目办公室主管scott jansson上校称,目前已完成第50批次机队近一半飞机ip改装工作,第40批飞机的升级将在2006年开始,2010年结束。除ip,空军7月份还授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一份合同,开发an/apg-68(v)9多模火控雷达的新增强型。预计新雷达将在2009年9月开始装备。第30批次飞机没有ip中涉及,但通过今年初完成的能力升级项目执行细节(cupid)计划进行了升级,增加了状态了解数据链(sadl)、增强定位报告系统(eplrs)无线电、嵌入式gps/ins系统、座舱照明系统及alq-213电子战防御干扰成套设备。从2005年6月起第30批次飞机还将安装彩色显示器,进行计算机升级。空军仍在开展‘全部吊舱、所有批次(all pods, all blocks)‘计划,第30、40和50批次飞机都将能使ntirn、litening 或‘狙击手(sniper)‘吊舱。按照现有订单,空军将在2005年3月接收最后一批f-16飞机。目前没有迹象表明空军希望购买更多f-16飞机。但如果f/a-22或f-35发展出现变数,也不排除空军会考虑购买更多f-16或f-15飞机。
第443页
2005年3月,近期退休的印度空军司令krishnaswami昨天在美国华盛顿“遗产基金会”上表示,印度购买美制f-16战斗机的决定,将取决于飞机的构型,以及随机会出售什么样的武器。他说,f-16固然好,但印度有许多飞机可以选择,比如印度已经装备的俄制战斗机。他说,这取决于飞机如何好用。美国国务卿赖斯本周正在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预计访问期间她将与两国政府商谈出售f-16的可能性。印度以前从未买过美制军用飞机,但它在与美国合作研制自己的“轻型战斗机(lca)”。巴基斯坦在上世纪80年代买过一批f-16,近几年一直想购买新的f-16。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对两国实施了武器禁运,但在9·11事件后取消了禁运。印度政府正在关注可以随f-16出售什么样的武器,比如aim-120amraam飞弹;另外它还关注美国是否允许它将自己的武器装备在f-16上,此举可以明显省钱。krishnaswami还认为,美国的出口控制也是一个交易障碍,比如是否需要一步一步地申请批准。
2005年10月,据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称,希腊已申请购买40架52+批次f-16c/d 飞机及相关装备,包括瞄准吊舱、带提示系统头盔、航空夜视镜、终端、地面站和联合弹药。如果所有选择项目实施,其销售总额可达31亿美元。该合同的潜在销售包括190个u-129/a发射器、48套link-16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低容量终端(mids-lvt)、10ntirn瞄准吊舱、40套apx-113先进敌我识别(iff)系统、43个an/alq-187先进自保护集成组件、4枚agm-154c联合防区外武器、5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3枚blu-10和3枚mk-84炸弹弹体)。该合同的承包商包括bae系统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3通信公司、波音公司、雷声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2005年12月,希腊与美国政府签署购买洛克希德·马丁生产的30架f-16 block 52+战斗机的协定。新的飞机将补充现有希腊空军联队,并使希腊空军现代化。30架飞机的总价值大约是20亿美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可获得12亿美元。希腊国防部长声称新的採购将满足希腊的国防能力需求,以及希腊空军近期作战需求。它强调政府对政府的协定将确保透明。新的採购基于希腊和美国的国防採购合法程序。f-16在其生产史中一直在升级。block 52+是其最现代化、能力最强的一种机型,比以前的机型能力提高了一大步。其能力增强包括扩大核心计算能力,提高通信和精密武器的选择。希腊空军将于2009年接收新的飞机。
第四卷 空中战机 不老的传说:图-16/轰-6轰炸机全解析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4882
不老的传说:图-16/轰-6轰炸机全解析
★图-16侦察机系列
在当时苏联空军和海军装备的各种作战飞机中,图-16以航程远、任务载荷多样化而备受青睐,因此在空军和海军眼里,它也是一款非常合适的侦察平台,为它加装各种侦察设备和吊舱,它就是一种不错的战略侦察机。所以图-16轰炸机服役不久,军方正式提出了侦察型的研制任务。1953年7月3日,苏联航空工业部和国防部共同通过了一条法令,即研制图-16轰炸机的侦察型图-16r。
图-16r/rm
就在关于研制图-16r的法令颁布的同时,国内的一些设计局也开始着手研制该机的机载侦察设备。第一架图-16r原型机是在一架编号为1880302的图-16常规轰炸机上改进来的,主要的改进之处就是为其加装了9台侦察用照相机,这些相机主要用来进行对地面进行条状分割侦察和绘图,另外还在飞机上安装了一台sps-1型干扰器。在此后的由制造厂、军方先后主持的大规模测试中,该机的表现都非常优秀,因此苏联政府便颁布了将图-16侦察机投入量产并装备部队的决定。在接到政府的命令后,仅在1957年,位于古比雪夫的第1号军工厂就生产了44架图-16r侦察机,第二年又生产了26架,但是这批侦察机较之1957年生产的图-16r已有较大改动,主要是机载设备方面。在1958年生产的这批侦察机上,图-16的弹舱被分割成了3个独立的小舱,里面安装了自动干扰箔条布撒器,可以布撒aso-16型和aso-2b型干扰箔条。
其实在图-16r型侦察机量产的过程中,其机载设备一直都在进行更新和改进。该机机舱最初装备的是srs-1和srs-3型电子情报收集处理站,并结合rbp-4(rbp-6)型机载雷达联合一起使用。而srs-1系统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它可以探测和识别正在工作的波长在10~500厘米范围内的雷达的各项基本参数。而不尽人意的一点就是它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手工完称,所以该机机组必须增加第七个成员。这个成员通常被戏称作“特种工作者”,他坐在一个悬吊的密封舱中,密封舱里射击有弹射座椅,而其他的电子系统操作员都坐在机身的后备舱中。
而该机装备的srs-3系统则能够自动记录工作波长为3~30厘米的雷达频率和工作特徵,并将其储存在胶捲上,任务结束后回到地面再进行解密。该系统还可以安装在一个雪茄形的吊舱中,可以挂在机翼下,而北约却一位这是苏联的又一种新型侦察机,并将其称作“獾-f”。后来,军方为图-16r侦察机换装了srs-4系统取代了原有的srs-1,前者还配备有更大的水滴形天线罩。该机上安装的侦察照相机都配备有20~100厘米的长焦镜头。而执行夜间侦察任务时,该机通常会装备nafa-mk-75型夜用长焦照相机。
第444页
而在70年代中后期,苏联空军和海军开始对其装备的图-16r侦察机进行升级改进,改进后称作图-16rm,除了换装拍摄成像解析度更高的侦察照相机外,还为所有侦察机装备了与srs-4配套的rubin-1k雷达,并换掉了所有的srs-1和srs-3系统。另外,飞机的性能也有所改进,在起飞重量达到75800千克的情况下,飞机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2500千米。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后,飞机作战半径可以达到3800~4000千米。
图-16rm-2
1962年,图-16ksr-2型飞弹载机及配套的飞弹进入苏联海军航空兵服役,因此,海军在1965年提出了为其研制配套的图-16rm-2型(之所以称作图-16rm-2,是为了显示它是与图-16ksr-2配套的)侦察机。新型侦察机以图-16r为基础,其中原有的机鼻机炮、悬吊式密封舱都被取消,同时在后备货舱里增加一个7000升的变形油箱,这样飞机的总载油量将达到51000升。初此之外,还用rubin-1k型雷达取代了rbp-4/6型雷达,使得对大型船只的探测距离增加到了200~240千米。
而其他的改进之处还包括将srs-4系统的接受天线安装在了机鼻密封舱入口的舱门下,同时将该系统的全方位传感器天线挪到了后备货舱的舱门附近。另外,海军还对该机的导航系统进行了改进,并将飞机上的照相机减至两台,导航员负责飞行时srs-4系统的操作任务。在飞机性能方面,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在起飞重量为79000千克的情况下,图-16rm-2的作战半径增加了700千米达到了3200千米。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后,飞机的作战半径将达到4200千米,苏联海军共装备了12架改进的图-16rm-2侦察机。
图-16rm-1型侦察机
经过上述的改进后,图-16rm-2侦察机在执行空中侦察的同时,还可以为图-16ks、图-16ksr-2和图-16k-11-16型轰炸机提供空中导航,目标确认指示等额外任务。然而,就在该侦察机装备不久,海军中部署的上述飞弹载机的数目和型号都开始大量减少,因为同时有多种型号的同类飞机服役,对后勤保障的压力非常大。因此,许多航空团开始接受改装训练,准备换装图-16k-10飞弹载机,该机挂载的飞弹射程达到220千米,后来增加到325千米。而此时海军的图-16型飞弹载机也开始换装更先进的yen雷达,该雷达对水面大型船只的探测距离达到450千米。
因此,由于新型飞弹载机雷达和图-16rm-2侦察机的雷达对大型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存在着差距,两者联合为新型空射飞弹提供目标跟踪和目标指示的效果就大大折扣。所以,苏联海军要求国内的设计局和制造厂研制一种新的侦察机,可以为图-16k-10sd载机和图-16k-26载机飞弹系统跟踪和指示水面目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制造厂开始在新的飞弹载机基础上研制海军迫切需要的新型侦察机。
新型侦察机被海军命名为图-16rm-1,第一架原型机是由海军自己在一架图-16k-10飞弹载机的基础改进来的。在改进过程中,所有和飞弹有关的装备统统被拆除,并在在后备机舱中加装了一个变形油箱,这一点和图-16rm-2是一样的,也使该机总的燃油携带量达到了48000升。
而该机最重要的改进之处就是在前机鼻导航员位置安装了新型的yen-r型搜索雷达,雷达功率达到180千瓦,该雷达能在在480千米的距离上发现大型水面目标。更先进的是,该雷达不但能够发现大型水面目标,还能对其进行识别。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该机的作战半径为3200千米,飞机巡航时间为7小时45分。不同于其他图-16r侦察机的是,该机的机组成员为6人,由导航员兼任yen-r搜索雷达操作员。在1966~1967年间,海军共将24架图-16k-10型飞弹载机改装为图-16rm-1型侦察机,该机先后进入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航空兵部队服役。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侦察机型外,苏联国防部还于1967年11月22日发布的一条命令要求研制图-16rr型侦察机,即雷达侦察机,主要用来收集机载雷达特徵。1969年,军方对一架编号为1883305的图-16r侦察机进行改进,在机翼挂架上安装了两个吊舱,一个是滤波器吊舱,一个是雷达波辐射强度测量器吊舱,这就是图-16rr侦察机。在70年代初,军方共将8架图-16r侦察机改进为图-16rr。
图-16侦察机家族的另一名成员就是图-16rc侦察机,该机装备了mrsc-1型海上目标综合探测和定位系统,其主要任务是为舰载和潜射飞弹发现和指示目标。苏联海军共装备了3架图-16rc型侦察机。
图-16侦察机的服役情况
图-16轰炸机的服役使得苏联海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大大增强,而图-16k系列飞弹载机的服役则则使海军的防区外精确打击能力更上一层楼。然而,海军的图-16k系列飞弹载机能否发挥其强大的攻击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图-16r系列侦察机,所以在当时的苏联海军航空兵红,其他人都习惯将图-16r侦察机成员称作专家。
随着苏联海军航空兵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团(odrap)的成立,图-16r侦察机也正式服役。按照当时的部署情况,每个航空兵师都要配备一个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团。1957年底,第一架图-16r侦察机正式交付北方舰队航空兵部队下辖的967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团,1958年10月,太平洋舰队航空兵部队下辖的50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团也开始接收该型侦察机。1960年初,黑海舰队航空兵部队的30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团下属的一个中队开始接受换装新型侦察机的训练,苏联海军开始了换装图-16r侦察机的高峰。
第445页
在图-16r侦察机服役之前,海军航空兵部队装备的远程侦察机主要是il-28r型,这种侦察机的操作等各方面都要相对简单些。其实,苏联在装备了图-16r侦察机后,经常用该机执行对邻国空中力量的监视任务,执行该任务时,通常採用双击编队,一个负责对地侦察,一个负责空域监视。1961年夏季,967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团指挥官a·v·乌兹罗夫带领一个机组驾驶图-16r侦察机经过两次空中加油,成功飞跃北极点,续航时间达到11小时48分。此后不久,317独立混合航空团的一个机组驾驶图-16r侦察机,从苏联东北部的堪察加半岛上的伊里佐夫空军基地出发,经过一次空中加油之后,成功飞跃日本列岛,在太平洋上执行侦察任务。1962年,317独立混合航空团指挥官皮罗兹尼克带领一个机组驾驶图-16r侦察机成功飞抵太平洋上的中途岛上空,经过两次空中加油后原路返回。此举大大震惊了美国,也标志苏联空军具有了全球侦察能力。
在1966年的一次侦察行动中,当一架图-16r侦察机刚进入挪威海不久,北约的军舰就发现了它,但是却将其误认作是图-95侦察机。这架侦察机马上向苏联海军发出信息,一架隶属967独立远程侦察航空团的图-16rm-1侦察机马上升空对其进行支援。这架图-16rm-1通过机载传感器马上探测到了北约军舰的雷达及其各项参数,并迅速将该军舰的位置传给了另一架增援的图-16r侦察机。同时,图-16rm-1侦察机通过yen-r雷达同460千米外的苏联舰队进行联繫,并确定了最佳攻击时机和攻击距离。在接到信息后,苏联军舰指挥两个编队共计6架图-16k飞弹载机对北约军舰进行了模拟攻击,而图-16rm-1则指挥3架图-16r为这些飞弹载机提供信息支援。根据后来参与这次任务的人回忆,当时双方都非常克制,苏联海军也只是进行了瞄准、锁定和模拟攻击,然后就撤走了,北约军舰之后也返回了基地。但是,此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
图-16r在国外
1967年中东地区阿以之间的“六日战争”结束后,阿拉伯国家对苏联装备的兴趣开始大增。而就在双方交战之时,苏联就派出了自己的海军第5舰队侦察船只到达地中海地区,执行情报收集任务。当时参与情报收集的还有zbdanov号巡洋舰,苏联海军将收集到的信息送给了阿拉伯国家。
1968年3月,苏联和当时的联合阿拉伯共和国(埃及)达成了一项协议,准备在埃及部署一个装备6架图-16r侦察机的航空中队,帮助该国提高防空能力,同时取得自己所要的信息。该中队部署到埃及后被命名为90特种任务远程侦察机中队(90 odrae),整个中队共有170名成员。该中队装备的图-16侦察机都是从967独立远程侦察机航空团抽调的,并涂有联合阿拉伯共和国标志。在部署到埃及后,该中队被当地人称作“目标015中队”,该中队从苏联起飞,飞跃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多个国家,之后到达埃及。
在到达埃及之后,西开罗军用机场成了该中队的基地。该中队部署到埃及之后,所有的飞行和技术教官都受到了高规格待遇,每个人都分配一套高级别墅,里面的所有配备都是仿照苏联风格设计的。所以,苏联人在这里工作得非常卖力,他们主要教会这些埃及人如何在地中海上空进行侦察,搜索以色列三军的活动信息。之后,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部队也抽调了几架图-16sps电子战飞机来到埃及,协同90中队执行任务。
第四卷 空中战机 e-10:多传感器指挥与控制飞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3586
2004年11月14日,美国国防部联合需求审查委员会批准丁空军提交的e-l0a“多传感器指挥与控制飞机”(mc2a)需求文件,为2005年决策e-10a是否进入系统研制与演示验证阶段铺平了道路。b-10a是美军下一代机载对地监视、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飞机,美空军计划在2020年前投入580亿美元开发它,以全面提升未来战场上的一体化c4isr作战能力。
计划出台背景
目前,美空军的空中侦察、预警和指挥由rc-135电子侦察飞机、 e-3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和e-8“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分别担任。
其中,rc-l35装备13架,执行情报战任务;e-3装备32架,执行空对空任务;e-8装备l8架,执行空对地任务。这些飞机在未来10年内将逐渐老化,所需维修费用巨大;而且原厂家将不再生产这些飞机,一些零部件在市场上已很难要到,从而严重影响了美空军的作战训练和战备任务。美空军认识到有必要加快研发一种新型多功能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于是设立了专门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研,论证和技术实验。提出设想
2002年10月,美空军参谋长江珀正式提出了研发通用和多功能“作战平台”——“多传感器指挥控制飞机”的设想,想用它取代日益老化的现役情报、侦察、监视(isr)机群。之后不久,美空军决定在来来l0年内研发和部署这种新型飞机,并于2003年3月将其命名为e-10a。为确保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美国会从2003财年开始为该项目拨款,启动了研发准备工作。伊拉克战争后,美空军将e-10作为重点投资的三大领域(飞机升级、精确打击、mc2a研发)之一,加快了研发进程。
前期规划
美空军初步计划在2020年前装备60架e-10飞机;并且在e-10a的基础上,开发装有空中移动目标指示仪的e-10b型机,将rc-135与e-10b能力合成到一起的e-10c型机,以及其他e-10系列飞机。目标是用e-10系列飞机替代现役的空军e-3、e-8、rc-l35及海军e-6等型飞机,打造一支面向未来、技术先进、能力强大的新型c3isr(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监视)机群。
第446页
为尽快提升部队的情报、侦察、监视能力,美空军决定提前e-l0飞机的开发部署进程。根据最新计划,将分a、b、c三个批次,阶段性部署e-10飞机。首先部署的是e-10a,用以提供巡航飞弹防御能力和先进的地面移动目标指示能力,并最终承担起目前由e-8对地监视飞机担负的任务;然后部署e-10b,提供重要的战场管理能力,以弥补e-3预警机这方面的不足并最终取代它;最后部署e-10c,它将具备新型信号情报侦察能力,并最终取代rc-l35侦察机。
机载设备先进
e-10将以波音767机体为基础,採用b-2a战略轰炸机的隐身设计,装备最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e-10飞机翼展6l米,机载设备重4.4吨,核心是机载雷达系统和作战管理指挥控制系统,还包括link -16数据链、宽带通信网、空中移动目标指示器,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器雷射成像及自我防护等系统。
mp-rtip雷达
e-10飞机将採用一部“多平台技术嵌入项目雷达”(mp-rtip)。它是当今最先进的x波段主动式电子扫描阵列雷达,配有一个分嵴式多任务有源电子扫描阵列天线(6.1米长、安装在机身与机翼上),可实现对目标区360度的覆盖侦察。mp-rtip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体积缩放,便于加装到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飞机上。诚雷达系统同时具有合成孔径雷达和地面移动目标指示雷达的能力。目前e-8装备的合成孔径雷达,必须通过模式转换来获取有关数据,而mp-rtip可提供一个地形和目标的合成图像,易于判读。mp-rtip具有空对空和空对地两种作战模式,除了可以对坦克、战车等地面目标实施打击外,还可以发现低空飞行的巡航飞弹。战时,美空军只要在几百千米的范围内部署3~4架e-l0飞机,就可探测到从多个方向同时来袭的巡航飞弹,并将它们及时摧毁。
bmc2系统
作战管理指撑控制系统(bmc2)可为mp-rtip雷达提供信包处理能力;综合多平台数据链、link-16数据链以及全部的高频、超高频、甚高频通信波段,对各种情报数据进行比较,并显示在地图显示器上;可为e-10飞机提供关键的指挥与控制功能,根据目标特性自动分配最合适的机载武器,具备接收、融合来自其他信息源的传感器数据的能力;能对作战效果和战争损害等进行评估。每架e-3和e-8飞机上可供管理人员使用的工作站不到20个,而且功能单一,空中作战管理人员在执行不同任务时还需要从一个工作站转移到另一个工作站。而e-10可在必要时容纳60名操作人员,每个独立的工作站县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作战需求来改变工作模式,实现“零反应时间”,确保瞬间打击能力。
具备多种能力
e-10作为e-3、e-8和rc-l35飞机的替代机型,集多种能力于一身,是真正意义上的“侦察-预警-指挥-控制-打击”一体化飞机,将成为美军部队的“力量倍增器”。其能力包括:
空中侦察与预警
e-10可以在2万米高空滞留50~60小时、“持续存在”于战场或附近的上空,对目标的解析度优于30厘米,因此将在防空、战区飞弹防御以及监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根据设计要求,e-10可以跟踪地面和空中的机动目标,提供弹道飞弹和飞机的早期预警信息,尤其是具备对低空飞行巡航飞弹等隐身目标的探测、监视和跟踪能力。机载系统对目标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判读、处理,井及时,准确地把情报传递给有关部门。
战场指挥与控制
e-10将把美军现役6种情报、侦察监视飞机合成到一个网络中,在战区内指挥控制各种有人作战飞机和“全球鹰”、“捕食者”等无人机,实施联合作战指挥与控制。每架e-10飞机可同时指挥和控制5-6架无人机。它可“在一天内飞抵世界任何地方,快速飞陆那些没有空军作战中心、无法设立地面指挥中心的战区,提供目标区的空中机动指挥能力。
组成指挥控制网
e-10飞机将成为美空军未来由地、空,天传感器组成的“指挥控制网”的关键一环。它与以太空飞行器为平台的情报、监视、侦察设备连为一体,把从战斗机、无人机和卫星上得到的情报综合起来,在最短时间内构建出一幅连贯的综合性战区作战结构圈。并实时传送给地面作战指挥部。使部队指挥官得以有效掌握战场空情、做出快速准确的决断,以减少攻击目标所需的时间。
分三阶段开发
为加快e-10飞机的开发,美空军制定了三阶段开发计划:第一阶段(2002~2012年),投入45亿美元,对“波音-767 400er”客机进行升级改造,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硬体设备,重点开发e-10a型机的地面监视,瞄准、指挥控制和战场管理能力,并将其用于实战部署。第二阶段(2013~2015年),重点开发e-10b型机对空中移动目标的识别能力,完成各种功能的是终整合,使其具备与e-3飞机同样的功能,从2015年开始代替e-3飞机。第三阶段(2016~2020年),大量使用网络技术,为e-10c加装信号和情报搜集设备,2018年后代替rc-135飞机,成为空中信号情报平台。如果一切顺利,将把该型机同太空飞行器和无人机连接起来进行试验。
目前,e-10飞机的开发正在按照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003年4月18日,代号为“保罗里维尔”的b-10概念机进行了处女航,并参加了同年8月在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举行的“02联合远征变动试验”,对mc2a概念进行了评估。9月,美空军与诺斯罗普.格鲁曼、波音和雷声三家公司的mc2a研发小组签署了一份价值3.4亿美元的合同,由其负责武器系统整合阶段前期研发和展示。11月,美空军选择“波音767 400”型机作为最优先考虑的mc2a样机。12月,研究人员在佛罗里达州的墨尔本试验基地,用“波音767 400r”改装成的e-10a飞机进行了首次多样性仿真应用飞行,并对e-10a的战场管理指挥控制子系统进行了测试。这次测试成功,被称为“e-10a型机研发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第447页
美空军已投入l.26亿美元订购了5架“波音767”飞机作为e-10a的机体。2004年8月,美空军与开发商签订了价值4亿美元的正式开发合同,9月,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工作。根据计划,第一架试验平台飞机将干2008年前建成,2009年制成第一架样机井进行试飞,首架生产型e-10a型机将在2011年出厂,2012年生产出首批4架部署型飞机,并于2013年投入实战部署,正式担负战备任务。
第四卷 空中战机 tu-160“海盗旗”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3979
在俄美武器库中,有两种非常相似的轰炸机:tu-160“海盗旗”和b-1b“枪骑兵”,无论从外形:可变后掠翼和四具外置涡扇发动机,使命:超音速中低空突防,来看都非常相似。最近俄罗斯从乌克兰手中购得8架tu-169并新造了一架,从而使俄战略航空兵实力大增,使人不由的对tu-160感起了兴趣。
1988年8月初,美国国防部卡卢奇访苏时,苏联异乎寻常地安排卡卢奇前住莫斯科以西64公里处的库宾卡空军基地,观看了苏联多年守口如瓶的“海盗旗”(b1ackjack)战略轰炸机,并让他及其高级军事助手空军少将福内尔参观了飞机的座舱,同时还安排两架“海盗旗”作了一次低空通场飞行。苏联这一行动正式向方证实“海盗旗”战略轰炸机的存在。
实际上,tu-160的研制是採用招标的方式进行的,参与招标的有tu波列夫设计局、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tu波列夫设计局提出的方案是在tu-144超音速旅客机的基础上发展的;米亚西舍夫设计局提出的设计称为m-18方案;苏雷伊设计局提出的方案是在t-4飞机基础上的改进设计。当时空军认为m-18设计方案是比较好的,但是考虑到tu被列夫设计局具有大型轰炸机的设计经验和生产能力,所以最后决定还让tu波列夫设计局在m-18方案的基础上研制tu-160战略轰炸机,批量生产厂家为喀山飞机制造厂。
“海盗旗”战略轰炸机是苏联tu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大约于1976-977年开始全面设计。1979年2月19日出版的美国《航空周刊》报导,苏联正在研制一种新型变后掠翼轰炸机,装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不进行空中加油的航程为13500公里,冲刺速度可达m2。3,该机具有超音速低空突防能力。美国国防部认为,这种变后掠翼轰炸机具有类似b-1b的性能。
1979年10月,日本《航空杂志》报导了来自美国国防部的消息,苏联正在研制三种新型轰炸机,其中一种与b-1轰炸机很相似,苏联称这种轰炸机为tu-160。美国的消息是苏联在第二轮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前的技术谈判中透露的。美国方面认为,三种新型轰炸机不可能全部服役,可能将从中选择一种作为tu-20(设计局编号为95,故亦称tu-95‘熊‘)a型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后继机。
1981年12月14日,美国《航空周刊》首家刊载了11月25日始摄的苏联拉明斯科耶试飞中心停机坪上的新型轰炸机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其外形类似b-1轰炸机。它旁边还停放着两架tu-144超音速运输机。这为推算该机的尺寸提供了依据。西方因而暂定这种新型轰炸机为“拉明-p”。其后北约称其为“海盗旗”。1982年,美国国防部再版《苏联军事力量》时,前国防部长温伯格撰写的序言中指出,苏联“开始试飞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第一种飞机‘海盗旗’,它比罗克韦尔公司的b-1b大。”
“海盗旗”轰炸机大约从1982年开始试飞,到1987年至少有8架原型机和预生产型参加了飞行试验。到现在为止,前苏联和俄罗斯至少生产近60架,其中有3架坠毁。而前苏联首次但将“海盗旗”公诸于世的时间为1988年。
分析
“海盗旗”轰炸机最显着的特点是採用冀身融合体设计,机翼为变后掠翼;装4台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成对地装在机翼下靠近飞机重心的两个发动机短舱内;十字形尾翼;武器舱位于机身中部。“海盗旗”的总体气动布局与b-1b极为相似。
相似的总体布局表明,两国设计者均想通过採用同样的办法来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将轰炸机航程远、续航时间长和武器载荷大的特点与低空高亚音速和高空高超音速突防能力结合起来。从fb-111、“逆火”到b-1b和“海盗旗”,变后掠翼布局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
然而,“海盗旗”与b-1b却又有很大的区别。“海盗旗”大约比b-1b大20%。它的翼展(平直状态)55。75米、(全后掠)33。53米,机长53。95米,机高13。72米,冀面积370米2;而b-1b的翼展(平直状态)41。67米、(全后掠)23。84米,机长44。81米,机高10。36米,翼面积181。2平方米。“海盗旗”的机冀平面形状(后掠角,展弦比,枢轴点间距与翼展的关系)与b-1b的差别较大,而类似“逆火”轰炸机。
“海盗旗”的发动机的推力也大大超过b-1b。四台hk-32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分别并列安装在靠近机身的两翼下,单台(加力)推力245千牛(25000公斤力)。b-1b装备的是通用电气公司的f101-ge-102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8000公斤,加力推力13608公斤。“海盗旗”4台发动机所产生的最大推力,相当于b-1b开加力时的推力;开加力时的推力比b-1b大65%。“海盗旗”的推重比为0。32,而b-1b的为0。3。“海盗旗”的正常起飞重量285000公斤。这大大超过b-1b最大起飞重量(加满油,挂满弹)216370公斤。“海盗旗”的翼裁荷为770公斤/平方米,b-1b为810公斤/平方米。
第448页
机身下部有两个武器舱,可携带巡航飞弹、短距攻击飞弹、核弹、常规炸弹和鱼雷等多种武器。最大起飞重量275吨,最大着陆重量155吨,最大有效载荷40吨。主要机载设备有齐备的火控、导航系统,有能够在远距离预先发现地面和海上目标的预警雷达,光电瞄准具,地形跟踪系统,主动和被动的电子对抗系统和空中加油系统等。飞行操纵採用中央驾驶杆式,驾驶舱内的仪表设备有传统的,也有机械电子式的。在机舱内还有休息室、厕所和食品加热柜等。
中央翼翼盒前面是一个长12米的超长武器舱(b-1b的武器舱长度为9。35米),后面是一个长7。6米的武器舱。两舱均可容纳一个能发射6枚as-15“撑竿”亚音速空射巡航飞弹的旋转发射架。as-15飞弹1984年开始装备部队。这种飞弹在设计上酷似美国的“战斧”巡航飞弹。它既能装核弹头攻击坚固目标,又可装常规弹头攻击战术目标。它使“海盗旗”能够在防空火力圈外安全地发射武器。前舱除装载as-15飞弹外,还可以装裁几枚百万吨级核炸弹。据说,“海盗旗”还可以装载as-x-19超音速空射巡航飞弹。as-15和as-x-19的射程均为3000公里。“海盗旗”还装有攻击和防御用的电子设备,其体积和重量超过b-1b。
如前所述,“海盗旗”的机翼平面形状是从“逆火”演变来的。但是,由于“海盗旗”的发动机不象“逆火”装于机身之内而是装在机冀之下,因此,它的机身也比“逆火”细长。这样,固定翼的边条几乎延伸到机头。这样必然加大冀根的厚度,从而加大固定翼内的燃油容量。“海盗旗”的最大机内容油量为150000公斤。
另外,翼根部位厚度的增加为6轮主起落架的收起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机轮向后再向上收入机内。
从‘海盗旗‘的翼根可看到,翼根前缘边条附近的结构对接接头。这表明“海盗旗”的机冀是通过整流边条与机体融合的,而不是象b-1b那样把翼身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来设计。分析家对此疑惑不解。不知这是原来的设计方案,还是在研制过程中为了提高翼身融合度或减少雷达截面积而后来选用的。据分析,整流边条以及机翼前缘很可能是由复合村料制成的。从结构上看,前缘与主机翼是分开的,大约被分为15个小段。外翼增升装置包括前缘缝翼和类似“逆火”的简单后缘增升装置。
“海盗旗”的襟翼外侧有一个象“逆火”一样的传统副翼,用以实现横向操纵。另外,“海盗旗”的全动式水平尾翼也可用于高速横向操纵。“海盗旗”的飞行操纵面唯一的独特之处是垂直安定面。其下半部分,即水平安定面以下,是固定的,不带方向舵,尽管它的侧面内好象装有一对减速板;上半部分是一个全动式垂直安定面。这是自罗克韦尔公司的a-5、洛克希德公司的sr-71和tsr-2之后又採用这种结构的一种飞机,这在苏联还是首次採用。另外,由于发动机位于机冀下,靠近飞机重心,为了避免发动机排气流的损害和噪音引起的疲劳,水平安定面只好上移,移到背鳍与主垂直安定面交汇处。
“海盗旗”除了外形比较平滑外,低可见性(lowobservation)方面没有多大进展。尽管它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比tu-95小得多,但是它的不带雷达屏蔽的巨大的方形进气口,无疑将产生很强的雷达回波。
性能
动力装置
四台nk-321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37。3千牛,加力推力226。5千牛。
主要机载设备
导航/攻击雷达(据称有地形跟随能力)、机尾装有预警雷达、天文和惯性导航系统、航行坐标方位仪、机前机身下部整流罩内装有摄像机以辅助武器瞄准以及主动、被动电子对抗设备等。
武器
无机炮。弹舱内可载自由落体武器、短距攻击飞弹或巡航飞弹等,两个12。80米长的武器舱,前舱的旋转发射架可带6枚kh-55ms巡航飞弹,后舱的两个旋转发射架可带24枚kh-15p短距攻击飞弹。
尺寸数据
机长54。10米,机高13。10米,翼展(全后掠)35。60米,(全展开)55。70米,机翼面积(全展开)360。00米2。
重量及载荷
空重118000千克,最大燃油量160000千克,最大武器载荷40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2676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7500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1550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12200米)m2。05,巡航速度(13700)m0。9,海平面最大爬升率4000米/分,实用升限15000米,起飞滑跑距离2200米,着陆滑跑距离(最大着陆重量)1600米,最大无空中加油航程12300千米,作战半径(m1。5)2000千米,限制过载2。0g。
第四卷 空中战机 苏联mig-21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2183
苏联mig-21
米格-21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歼击机。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米格-21是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力飞机。主要型别有:米格-21f,白天型截击机,装推力5750公斤(指加力,下同)的r11f-300发动机;米格-21pf,有限全天候型,装推力5950公斤推力的r11f2-300发动机,去掉机炮,装rp-21雷达,2~4枚空对空飞弹;米格-21pfs,pf的改进型;米格-21fl,pf的出口型;米格-21pfm,pfs的改进型;米格-21pfma,pfm改进的多用途型;米格-21m,印度仿制的pfma型;米格-21r,pfma改装的侦察型;米格-21mf,多用途型,1970年开始交付使用,生产数量较多;米格-21smt,mf的改进型;米格-21bis,较新的多用途型,装推力7500公斤的r25发动机,改进机体结构和电子设备,增加塔康导航系统,雷达探测距离可达30公里。
第449页
以下是三种代表型别技术资料:米格-21pf米格-21mf米格-21bis
米格-21pf
1953年开始装备部队。米格-21f型为昼间歼击机,机身右侧装1门3o毫米航炮,可挂2枚aa-2空对空飞弹;米格-21pf型是全天候歼击机,早期型拆除了航炮,后期型又装1门gsh-23航炮。该机乘员1人。动力装置r11f2-300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推力1x3900公斤(加力6175公斤)。最大时速:2185公里(高度12000米),马赫2。05,1100公里(海平面)。巡航时速925公里。实用升限18700米,爬升率135米/秒(高度5000米),最大航程:1300公里(不带副油箱)、1600公里(带一个副油箱,作战半径350公里(高度5000米)、360公里(高度10000米)、380公里(高度15000米)。续航时间1小时43分(不带副油箱)、2小时(带副油箱)。载油量2226公斤(机内)+1x407公斤副油箱。载弹量1000公斤,空重570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782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9100公斤。武器装备2枚aa-2空对空飞弹。特种设备rp-9-21截击雷达,发现目标距离约20公里。翼展7。15米,机长14。5米(包括空速管),机高4。125米,翼面积23平方米,起飞滑跑距离800-850米,着陆滑跑距离5000米(用减速伞)。
米格-21mf
动力装置为1台rf13-300(p25)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5100(5400)公斤,加力推力6600(7500)公斤。
主要设备有rp-ma雷达,搜索距离20(3o)公里,rsiu-5超短波电台,ark-10无线电罗盘,sod-57m应答机,rv-um无线电高度表,mrp-56p信标接受机,sr30-2识别系统,sro-10护尾器等。武器:l门gsh-23双管炮,备弹200发。4枚aa-2红外制导空对空飞弹,或4枚“先进环礁”雷达制导空对空飞弹,火箭弹,250公斤或500公斤炸弹,载弹量1000公斤。特种设备rp-21截击雷达,“天空一号”自动引导系统,光学瞄准具,全向警告系统等。
该机翼展7。15米,机长15。4米,机高4。13米,机翼面积23。0平方米、前缘后掠角57度、展弦比2。2、相对厚度5%,主轮距2。97米,前主轮距4。71米。使用空重5900公斤(605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8250公斤(83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9600公斤(9680公斤),载油量2290公斤,作战翼载309公斤/平方米,作战推重比0。9(1。04)。最大速度(高空)m2。10/2230公里/小时(m2。20/2330公里/小时),实用开限18000米,最大爬升率150(170)米/秒,航程(不挂副油箱)1300(1500)公里,作战半径270公里,续航时间1小时40分,水平加速度(高度5000米)6米/秒平方,最小盘旋半径(高度5000米)1400(1320)米,最大转弯角速度(高度5o00米)8。2(9。0)度/秒,着陆速度270公里/小时,起飞滑跑距离800米(无助推),着陆滑跑距离950米(吹气,不用伞)。
米格-21bis
乘员1人。动力装置为r-25-300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推力1x5400公斤(加力7500公斤)。最大速度马赫2。2(高空)。巡航时速720-800公里。实用升限17800米。最大爬高率170米/秒,最大航程980公里(机内燃油)、1900公里(带3个副油箱,2枚飞弹)。作战半径270公里,续航时间1小时40分,载油量2366公斤(机内)+1x664公斤十2x407公斤副油箱。载弹量1300公斤,空重6050公斤。正常起飞重量83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9680公斤。武器装备1门双管23毫米gsh-23航炮(备弹200发),4枚空对空飞弹(aa-2和aa-8型),或2枚250公斤(或500公斤)炸弹。特种设备截击雷达,探测距离30公里,“天空一号”自动引导系统,全向警告系统。翼展7。15米,机高4。125米,冀面积23平方米。起飞滑跑距离800米,着陆滑跑距离950米。
第五卷海军军舰 cvn77航母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523
排水量:100,000+吨 (满载)
主尺度: 约 317 x 40.8 x 11.8 米
最大尺度: 约 335.3 x 76.2 x 11.8 米
动力:蒸汽轮机,2台 a4w反应堆,4轴,280,000马力,30+节
编制:约 3000-4000人
武器:ciws近程防御系统和点防空飞弹
飞机:约80架
项目:cvn77 将是介于标准的“尼米兹级”航母和新一代cvnx航母方案之间的设计。以尼米兹级为基础。採用了适用于cvnx上许多新的技术和概念。
设计: 设计的考虑是试图降低维护保养费用,减少舰员编制,增加隐身性能,融合了核动力航母诞生以来的许多改进技术。通过提高全舰的自动化程度来减少舰员编制,通过採用长效材料和装备来减少维护费用,减少管理/文书人员等等来降低费用。设计将可能允许对重要零件进行快速更换以减少维修的时间和费用。
设计将採用大量减少舷部的天线,对飞行甲板进行的边缘进行平滑处理,对上建进行简化设计等方法来提高隐身性能。可能会採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如垂直发射的防空飞弹等。另外cvn 77 可能会採用全新的电子设备了电子系统。
第五卷海军军舰 美海军t-ake级干货弹药船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760
通用动力公司为提供t-ake级干货弹药船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国《每日防务》2005年1月12日报导] 通用动力公司在1月11日获得美国防部授予的固定价格加激励合同,总价值为5.863亿美元,用于建造第7艘和第8艘t-ake级辅助干货弹药船。
第450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刘易斯与克拉克‘t-ake级辅助干货弹药船长210米、排水量为41000吨,将在2006年替代老旧的t-ae和t-afs级舰艇,为部署的美海军舰艇提供保障。t-ake级辅助干货弹药船服
.xiazaitxt.co m发布
役后,将加入美军事海运司令部的海军舰队辅助部队,为高速舰队行动提供后勤补给。
.xiazaitxt.co m发布
合同内容包括设计和建造第7艘和第8艘t-ake级辅助干货弹药船,对舰艇进行系统集成、测试后交付及初期的后勤保障。建造工作将由圣地亚哥的国家钢铁和造船公司负责进行。第7艘t-ake级辅助干货弹药船的建造工作将在2008年5月完成,第8艘则将在2008年7月完成。
.xiazaitxt.co m发布
通用动力公司于2001年10月获得总共12艘t-ake级干货弹药船的详细设计合同。按计划,该级第一艘‘刘易斯与克拉克‘号将在2005年5月服役。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3:00 本章字数:1770
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
是继基辅级航空母舰之后出现的前苏联第三代航空母舰,是一级全新的现代航空母舰,由以前搭载直升机,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过渡到搭载常规起降的固定翼飞机。它不仅是飞机运载平台,而且也是一个装备齐全的作战平台。它的主要使命是在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外的海域执行反潜、反舰及防空作战,扩大海上防御范围,确保前苏联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安全和战斗效能的发挥,消灭敌方海上和基地的海军兵力,实施海上破交、支援登陆作战等。首制舰曾传闻名为“苏联”号、“克里姆林宫”号、“勃列日涅夫”号,后改名为前苏联乔治亚共和国首都名“提比里西”、前苏联解体后改名为“库兹涅佐夫”号;正在建造中的2号舰“里加”号改为“瓦良格”号。
舰 名 编号 开工 下水
库兹涅佐夫
瓦良格 1983.2.22
1985.12.8 1985.12.5
1988.11.28
标准排水量: 45900吨 满载排水量: 58500吨
主尺度: 总长304.5米,水线长280米;舰宽70米,水线宽37米;吃水10.5米 航速: 31节
飞行甲板: 长304.5米,宽70米 服役: 1991.1.21
动力: 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200000马力,4轴
续航力: 2700海里/28节
舰员: 1700名,其中军官200名
飞弹:12单元ss-n-19“毁灭”(shipwreck)垂直发射远程对舰飞弹,惯导加指令修正,主动雷达寻的,1.6马赫速度时,射程10.8-243海里,战斗部500千吨当量核装药或750公斤高能炸药
4组sa-n-9“长手套”(gauntlet)对空飞弹垂直发射装置,每组6座,共装弹192枚,指令制导加主动雷达寻的,2马赫速度时,射程45公里(24.4海里),战斗部15公斤
8座cads-n-1“卡什坦”(kashtan)飞弹/火炮合一发射装置,每座装8枚sa-n-11对空飞弹和双管30毫米“格林”(gatling)炮,及“热闪”(hot sport)火控雷达/光电指挥仪,飞弹由雷射束制导,射程8公里(4.4海里);火炮发射率4500发/分,射程2公里
火炮:6座ak630 6管30毫米炮,仰角85o,发射率3000发/分,射程2公里,可能由cads-n-1的“热闪”/“热点”控制
反潜火箭:2座rbu12000发射装置,射程12000米,战斗部重80公斤
对抗措施:假目标:10座pk10和2座pk2箔条发射器
电子支援/对抗:8部“足球”(foot ball),4部“酒瓶”(wine sk)截获,4部“跟踪板”(t track),10部“球套”(ball shield)a、b
武器控制:3部“锡人”(tin man)光学跟踪仪;2部“穿碗”(punch bowl)卫星通信系统数据链;2部“低球”(low ball)卫星导航台;2部“冠钟”(bell crown)数据链
雷达:对空搜索:“天空哨兵”(sky watch)相控阵,4个阵面,3座标(用于“库兹涅佐夫”号)
对空/对海搜索:1部或2部(用于“瓦良格”号)“顶板b”(top te b),d/e波段
对海搜索:2部“双支柱”(strut pair),f波段
导航:3部“棕榈叶”(palm frond),i波段
火控:4部“十字剑”(cross sword),k波段,用于对空飞弹;8部“热闪”,j波段
飞机控制:“飞行警察b”(fly trap b),g/h波段
战术空中导航:“蛋糕台”(cake stand)
敌我识别:4部“观察哨”(watch guard)
声纳:“公牛角”(bull horn)、“马颚”(horse jaw)舰体声纳,主动搜索和攻击,中/低频
载机:20架苏-27k(苏-33)“侧卫d”(nker),4架苏-25utg“蛙足”(frogfoot),15架卡-27“蜗牛”(helix),2架卡-31rld“蜗牛”预警直升机
第五卷海军军舰 改进型基辅级航空母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938
第451页
改进型基辅级航空母舰
基辅级是继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之后发展的前苏联第二代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第一型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航空母舰。舰上除搭载多架垂直起降飞机和直升机外,舰上的武器装备甚至超过巡洋舰的水平。因此,对护航舰艇的依赖性较小,同时也体现了前苏联航空母舰的独特风格。它的主要使命是执行编队反潜和制空、防空任务,担任编队指挥舰,实施空中侦察和警戒,攻击敌航母编队和水面舰艇,并为其它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反舰飞弹超视攻击中继制导或目标指示,支援两栖作战,实施垂直登陆等。基辅级共建成3艘,分别为“基辅”号、“明斯克”号和“新罗西斯克”号,于1975-1982年间服役。此后,又建1艘改进型,加强对舰、对空飞弹,加大火炮口径,安装相控阵雷达等。原称“巴库”号,后改名为“戈尔什科夫”号。前苏联解体后,基辅级3艘相继退役,只有1艘改进型在役。
舰 名 编号 开工 下水
戈尔什科夫 admiral gorshkov 1978.12. 1982.4.17
标准排水量: 32000吨 满载排水量: 40400吨
主尺度: 总长274米,水线长249.5米;舰宽51米,水线宽32.7米;吃水10米(包括螺旋桨) 航速: 32节
飞行甲板: 长195米,宽20.7米 服役: 1987.1
动力: 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200000马力,4轴,双舵
续航力: 19600海里/14节,4500海里/31节
舰员: 1200名,航空人员500名
飞弹:6座双联ss-n-12“沙箱”(sandbox)对舰飞弹发射装置,惯导加指令制导,主动雷达寻的,速度1.7马赫,射程300海里,战斗部350千吨当量核装药或1000公斤高能炸药,备弹24枚
4组sa-n-9“长手套”(gauntlet)对空飞弹垂直发射装置,每组6座,共装192枚,指令制导加主动雷达寻的,2马赫速度时,射程45公里(24.4海里),战斗部重15公斤,飞行高度3.4-12192米
火炮:2座100毫米炮,仰角85o,发射率60发/分,射程15公里(8.2海里),弹重16公斤8座6管30毫米炮,仰角85o,发射率3000发/分,射程2公里
反潜火箭:2座10管rbu12000发射装置,射程12000米,战斗部重80公斤
对抗措施:假目标:2座双管pk2干扰发射器;拖曳鱼雷诱饵
电子支援/对抗:4部“酒瓶”(wine sk)截获,8部“足球”(foot ball),4部“钟夹”(bell nip),4部“捶钟”(bell thump),2部“罐笼”(coge pot)
武器控制:3部“锡人”(tin man)光电跟踪仪;2部“穿碗”(punch bowl),用于对舰飞弹数据链的卫星通信系统;2部“低球”(low ball)卫星导航台;2部“冠钟”(bell crown):2部“推钟”(bell push):2部“击钟”(bell strike)
雷达:对空搜索:“天空哨兵”(sky watch)相控阵,4个阵面,3座标
对空/对海搜索:“板舵”(te steer),e波段
对海搜索:2部“双支柱”(strut pair),f波段
导航:3部“棕榈叶”(palm frond),i波段
火控:“前门”(front door),用于ss-n-12飞弹制导;“鸢声”(kite screech),h/j/k波段,用于100毫米炮;4部“低音帐篷”(bass tilt),h/i波段,用于30毫米炮;4部“十字剑”(cross sword),k波段,用于sa-n-9飞弹制导
飞机控制:“飞行警察”(fly trap),g/h波段;“蛋糕台”(cake stand)
敌我识别:2部“盐罐”(salt pot)a和b,1部“长头”(long head)
声纳:“马颚”(horse jaw)舰体声纳,主动搜索和攻击,中/低频;“马尾”(horse tail)变深声纳,主动搜索,中频
载机:12架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12架卡-27“蜗牛a”(helix),2架卡-31rld“蜗牛”预警直升机
:“戈尔什科夫”号,原名“巴库”号,与基辅级有多处不同。从舰首依次可以看到:2座10管rbu12000反潜火箭发射装置,2组sa-n-9对空飞弹装置,6座双联ss-n-12对舰飞弹装置,2座100毫米炮,以及上层建筑前部的4座6管30毫米近防炮。
第五卷海军军舰 硫黄岛级两栖攻击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471
硫黄岛级两栖攻击舰
该级舰是世界上最早为搭载直升机而专门设计建造的两栖攻击舰,首制舰“硫黄岛”号于1961年服役,在以后的10年间共有7艘建成服役。该级舰的主要使命是用直升机运输登陆部队上岸,实施立体登陆;后来也作为战斗支援舰只和直升机扫雷的平台等。“特里波利”号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被水雷损伤,经修复几周后又投入作战。“关岛”号曾改装作为舰使用,“仁川”号1995年3月也进行改装,改作不雷战指挥(mcs)。海湾战争后,“硫黄岛”号、“沖绳”号、“爪达尔卡纳尔”号和“特里波利”号相继退役,由新一级的黄蜂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替代。
舰 名 编号 开工 下水
关岛
纽奥良
仁川 lph9
lph11
mcs12 1962.11.15
1966.3.1
1968.4.8 1964.8.22
第452页
1968.2.3
1969.5.24
轻载排水量: 11250吨 满载排水量: 18798吨
主尺度: 总长183.7米,舰宽31.7米,吃水9.7米 航速: 23节
飞行甲板: 长183.7米,宽31.7米 服役: 1965.1.16
1968.11.16
1970.6.20
动力: 2台巴布柯克-威尔科斯/燃烧工程(babcock & wilcoxbustion engineering)锅炉,压力42.3公斤/厘米2 ,温度482o c ;1台德拉瓦尔/通用电气/威斯汀豪斯(deval/ge/westinghouse)蒸汽轮机,230000马力;单轴
续航力: 10000海里/20节
舰员: 902名,其中军官52名;反水雷支援舰1420名,其中军官113名
运载能力:可载运部队1562人,其中军官158人;1500吨航空燃油;2艘大型人员登陆艇
火炮:2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ge/gd)mk15 6tp 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 phnx)炮,发射率3000发/分(改进型4500发/分),射程1500米(改进型1829米)
8挺12.7毫米机枪
4座25毫米炮(反水雷支援舰)
对抗措施:假目标:4座洛拉尔·海柯尔(loral hycor)mk36 srboc 6管红外曳光弹和干扰箔条弹发射器,射程2.2海里
电子支援/对抗:slq32(v)3,雷达告警,干扰和欺骗系统
作战数据系统:卫星通信系统(sas)srr-1,wsc-3(uhf)
雷达:对空搜索: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sps65,3座标,d波段(mcs未装);洛克希德(lockheed)sps40e,e/f波段,320公里(175海里)
水面搜索:诺登(norden)sps67(v)1,g波段
飞机进场控制:spn35a,spn43b
导航:雷声(raytheon)sps64(v)9,i波段
战术空中导航:urn25
敌我识别:mk xii upx-29
载机:20架ch –46d/e“海上骑士”(sea knight),或11架ch-53d“海上种马”(sea stallion)直升机,需要时可在减少部分直升机后载4架av-8b鹞式(harrier)垂直/短降起降战斗机
第五卷海军军舰 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964
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
继硫黄岛级之后,美国又建造了奥斯汀级两栖运输舰,安克雷奇级船坞登陆舰等,为了将两栖舰只的功能综合在一艘舰上,美国从70年代开始建造多用途两栖攻击舰。该级舰的排水量接近40000吨,成为当时最大的两栖攻击舰。它兼有直升机攻击舰,两栖船坞运输舰,登陆物资运输舰和两栖指挥舰等功能,可在任何战区快速运送登陆部队登陆,或作为攻击舰实施攻击,或作为两栖指挥舰指挥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该级舰原计划建造9艘,后实际建成5艘。
舰 名 编号 开工 下水
塔拉瓦
塞班
贝劳·伍德
拿骚
佩莱利乌 lha1
lha2
lha3
lha4
lha5 1971.11.15
1972.7.21
1973.3.5
1973.8.13
1976.11.12 1973.12.1
1974.7.18
1977.4.11
1978.1.21
1978.11.25
满载排水量: 39967吨
主尺度: 总长254.2米,舰宽40.2米,吃水7.9米 航速: 24节
飞行甲板: 长250米,宽36米 服役: 1976.5.29
1977.10.15
1978.9.23
1979.7.28
1980.5.3
动力: 2台燃烧工程bustion engineering)锅炉,压力42.3公斤/厘米2 ,温度摄氏度482;2台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蒸汽轮机,70000马力,双轴;首侧推器,900马力
续航力: 10000海里/20节
舰员: 930名,其中军官56名
(图)“塔拉瓦”号上空的av-8b
运载能力:可载运部队1730人,4艘通用登陆艇(lcu1610),或2艘通用登陆艇(lcu)t和2艘机械化登陆艇(lcm8),或17艘机械化登陆艇(lcm6),或45辆两栖登陆车(lvt);1200吨航空燃油;也可载1艘气垫登陆艇(lcac);4艘大型人员登陆艇
飞弹:2座通用动力(gdc)21管“拉姆”(ram)对空飞弹发射装置,被动红外/反雷达寻的,2马赫速度时,射程9.6公里,战斗部9.1公斤
火炮:2座fmc mk45 1型127毫米炮,仰角65o ,发射率20发/分,对海射程12.6海里,对空15里,弹重32公斤
6座mk242 25ypoy“加农”(cannon)自动炮 2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ge/gd)mk15 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 phnx)炮,发射率3000发/分,(改进型4500发/分),射程1500米(改进型1829米)
对抗措施:假目标:4座洛拉尔·海柯尔(loral hycor)mk36 srboc 6管红外曳光弹和干扰箔条弹发射器,射程2.2海里;slq-25“水精”(nixie);声导鱼雷诱饵;“北约海蚊”(nato sea gnat);slq-49干扰浮标;aeb ssq-95
电子支援/对抗:slq32(v)3,雷达告警,干扰和欺骗系统
作战数据系统:两栖战综合战术数据系统(itawds),为飞机,舰载武器,传感器,导航,登陆艇控制和电子战系统(mts);4a,11,14,16号数据链;卫星通信系统(sas)srr-1,wsc-3(uhf),usc-38(ehf),smq-11
武器控制:mk86 4型炮击控制系统(gfcs),2部光学指挥仪
雷达:对空搜索:休斯(hughes)sps52d或itt sps48e,e/f波段,洛克希德(lockheed)sps0e,240海里,e/f波段,320海里(175海里);休斯mk23tas,d波段
第453页
水面搜索:雷声(raytheon)sps67(v)3,g波段;
导航:雷声sps64(v)9,i波段
飞机进场控制:spn35a,spn43b
火控:洛克希德spg60,i/j波段;洛克希德spq9a,i/j波段,20海里
战术空中导航:urn25
敌我识别:cis mk xv
载机:19架ch –53d“海上种马”(sea stallion)或26架ch-46d/e“海上骑士”(sea knight)直升机,需要时可载av-8b鹞式(harrier)垂直/短矩起降战斗机
平均单艘造价:2.29亿美元(70年代)
第五卷海军军舰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061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
为进一步提高两栖作战能力,并考虑到硫黄岛级将在90年代达到使用期限,美国决定再建一级新的多用途两栖攻击舰。鑑于塔拉瓦级造价偏高,原打算将黄蜂级建成比塔拉瓦级吨位小,造价低的两栖攻击舰,但建造中改变计划,建成时吨位,作战能力均超过塔拉瓦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栖攻击舰。它的主要使命是载运改型鹞式飞机,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用于装载,运输,展开和支援登陆部队。作为制海舰使用时,至少可载20架鹞式飞机和4–6架反潜直升机。该级舰现有4艘在役,2艘在建,1艘列入计划。
舰 名 编号 开工 下水
黄蜂
埃塞克斯
奇尔沙治
拳师
巴丹
好人理察
— lhd1
lhd2
lhd3
lhd4
lhd5
lhd6
lhd7 1985.5.30
1989.3.20
1990.2.6
1991.4.8
1994.6.22
1995.4.18
1997.2 1987.8.4
1991.1.4
1992.3.26
1993.8.13
1996.3.15
1997.3
1999.1
轻载排水量: 28233吨 满载排水量: 40532吨
主尺度: 总长257.3米,水线长240.2米;舰宽42.7米,水线宽32.3米;吃水8.1米 航速: 22节
飞行甲板: 长249.6米,宽32.3米 服役: 1989.7.29
1992.10.17
1993.10.16
1995.2.11
1997.7
1998.7
2000.5
动力: 2台燃烧工程bustion engineering)锅炉,压力42.3公斤/厘米2 ,温度摄氏度482;2台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蒸汽轮机,70000马力,双轴
续航力: 9500海里/18节
舰员: 1077名,其中军官98名
运载能力:可载运部队1870人,12艘机械化登陆艇(lcm6)或3艘气垫登陆艇(lcac),1232吨航空燃油,4艘大型人员登陆艇(lcpl)
飞弹:2座雷声(raytheon)mk29 8联装发射装置;16枚“海麻雀”(sea sparrow)对空飞弹,半主动雷达寻的,2.5马赫速度时,射程14.6公里;战斗部39公斤
火炮:3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ge/gd)mk15 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 phnx)炮,发射率3000发/分(改进型4500发/分),射程1500米(改进型1829米);8挺12.7毫米机枪
对抗措施:假目标:4座洛拉尔·海柯尔(loral hycor)mk36 srboc 6管红外曳光弹和干扰箔条弹发射器,射程2.2海里;slq-25“水精”(nixie);声导鱼雷诱饵;“北约海蚊”(nato sea gnat);slq-49干扰浮标;aeb ssq-95
电子支援/对抗:slq32(v)3,雷达告警、干扰和欺骗系统
作战数据系统:两栖战综合战术数据系统(itawds)和海军陆战队两栖战战术c2系统(mts);4a,11,14,16号数据链;卫星通信系统(sas)srr-1,wsc-3(uhf),usc-38(ehf),smq-11
武器控制:2部mk91飞弹发射控制系统(mfcs)指挥仪,sys-2(v)3综合自动指挥系统(iadt)
雷达:对空搜索:休斯(hughes)sps52c(lhd1),3座标,e/f波段,240海里,itt sps48e(其余舰),3座标,e/f波段,220海里;雷声sps49(v)9,c/d波段,250海里;休斯mk23tas,d波段
水面搜索:诺登(norden)sps67,g波段
导航:sps64(v)9,i波段
飞机进场控制:spn35a,spn43b,将安装spn46
火控:2部mk95,i/j波段
战术空中导航:urn25
敌我识别:cis mk xv upx-29
载机:6-8架av –8b鹞式(harriers),垂直/短距起降飞机,执行制海任务时可载20架;42架ch-46e“海上骑士”(sea knight),或ah-1w“超眼镜蛇”(super cobra),ch-53e“超种马”(super stallion),ch-53d“海上种马”(sea stallion),uh –1n“双休伊”(twin huey),ah-1t“海眼镜蛇”(sea cobra),sh-60b“海鹰”(sea hawk)等
第五卷海军军舰 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849
“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为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问世,使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万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它的设计和建造对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有着重要影响。1970年,它在航行了30万海里后,第二次更换核燃料。1979 –1982年,“企业”号在进行为期38个月的现代化改装期间,第三次更换核燃料。进入90年代,“企业”号又进行现代化改装工程,第四次更换核燃料。经过长达3年多的工程,1995年年中重新投入使用。“企业”号1958年财年的预算造价为4.5亿美元,首次装填该燃料和更换核燃料分别耗资64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最近的一次改装工程按1990年财年拨款为14亿美元。“企业”号服役期间一直部署在太平洋舰队。
第454页
舰 名 编号 开工 下水
企业enterprise
cvn65 1958.2.4 1960.9.24
轻载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 73502吨
75700吨 满载排水量: 93970吨
主尺度: 总长342.3米,舰体宽40.5米,吃水11.9米 航速: 33节
飞行甲板: 长331.6米,宽76.8米 服役: 1961.11.25
动力: 8座威斯汀豪斯(westing –house)a2w压水堆;4台威斯汀豪斯蒸汽轮机,280000马力;4台应急柴油机,10720马力,4轴
弹射器: c13–1型4座
舰员: 3215名,其中军官171名;航空人员2480名,其中军官358名;旗舰人员70名,其中军官25名
飞弹:3座雷声(raytheon)mk29 8联装发射装置;“北约海麻雀”(nato sea sparrow)对空飞弹,半主动雷达寻的,2.5马赫时,射程14.6公里;战斗部39公斤
火炮:3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ge、gd)mk15 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 phnx)炮,发射率3000发/分(改进型4500发/分),射程1500米(改进型1829米)
对抗措施:假目标:4座洛拉尔·海柯尔(loral hycor)mk36 srboc 6管红外曳光弹和干扰箔条弹发射器,射程2.2海里;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sstds);slq36“水精”(nixie)电声干扰器
电子支援/对抗:slq32(v)4告警,干扰和欺骗系统
作战数据系统:海军战术和先进战斗指挥系统(acds 0 型);4a,11,14,16号数据链;将安装jmcis;另有jots,post,cvic,tess umm –1(v)1,ssq –82,卫星通信系统(sas)srr—1,wsc –3(uhf),wsc –6(shf),usc –38(ehf)
武器控制:3部mk91 1型飞弹发射控制系统(mfcs)指挥仪,作为“北约海麻雀”飞弹系统(nssms)mk57对空飞弹(sam)系统的一部分
雷达:对空搜索:itt sps48e,3座标,e/f波段,220海里:;雷声sps49(v)5,c/d波段,250海里;休斯(hughes)mk23tas, d波段
水面搜索;诺登(norden)sps67,g波段
飞机进场控制:spn41(v)9,富鲁诺(fu –runo)900,j/k/e/f波段
导航:雷声sps64(v)9,富鲁诺(fu –runo)900,i/j波段
火控:6部mk95,i/j波段(用于对空飞弹)
战术空中导航:urn25
载机:一般配备20架f –14“雄猫”(tomcat),36架f/a –18“大黄峰”(hor &ndash),4架ea –6b“徘徊者”(prowler),4架e –2c“鹰眼”(hawkeye),8架s –3a/b“北欧海盗”(viking),4架sh –60f和2架hh –60h“海鹰”(seahawk)
单艘造价:4.5亿美元(1958年)
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于1961年11月25日服役
1982年,“企业”号完成了现代化改装,电子设备更新,防御能力进一步加强
第五卷海军军舰 小鹰级航空母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511
小鹰级航空母舰
共4艘,均于60年代服役,是继福莱斯特级之后,美国建造的最后一级,同时也是最大的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作为当时比福莱斯特级完善的航空母舰,它虽不及后来的核动力航空母航那样引人注目,但也不失为美国航空母舰兵力中的骨干力量。在舰体结构上,它比福莱斯特级的上层建筑小,位置更靠近尾部,这样动力装置后移,轴系缩短,使全舰整体结构更为合理,机库面积增大。降机的位置重新进行布局,使原来在上层建筑前1台后2台,改为前2台后1台,左舷前部1台改为后部1台,大大改善了舰面飞行作业状况,而且这种布局作为标准设计为以后所有航空母舰採用。“甘迺迪”号因建造时间最晚,较前3艘有些改动。
舰 名 编号 开工 下水 服役
小鹰 kitty hawk cv63 1956.12.27 1960.5.21 1961.4.29
星座 constetion cv64 1957.9.14 1960.10.8 1961.10.27
美国 america cv66 1961.1.9 1964.2.1 1965.1.23
约翰·f·甘迺迪
john f kennedy cv67 1964.10.22 1967.5.27 1968.9.7
标准排水量: 60100吨(cv63 –cv64),60300吨(cv66),61000吨(cv67) 满载排水量: 81123吨(cv63),81773吨(cv64),79724吨(cv66),80941吨(cv67)
主尺度: 总长323.6米(cv63),326.9米(cv64),319.3米(cv66),320.6米(cv67),舰体宽39.6米,吃水11.4米 航速: 32节
飞行甲板: 长318.8米,宽76.8米 弹射器: c13 –1型4座
动力: 8台福斯特–韦勒(foster –wheeler)锅炉,压力83.4公斤/厘米2,温度摄氏度510;4台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蒸汽轮机,280000马力;4轴
续航力: 40000海里/30节,12000海里/20节
舰员: 2930名,其中军官155名;航空人员2480名,其中军官320名;旗舰人员70名,其中军官25名
飞弹:3座雷声(raytheon)mk29 8联装发射装置;“北约海麻雀”(nato sea sparrow)对空飞弹,半主动雷达寻的,2.5马赫时,射程14.6公里;战斗部39公斤
火炮:3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ge/gd)mk15 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 phnx)炮,发射率3000发/分(改进型4500发/分),射程1500米(改进型1829米)
对抗措施:假目标;4座洛拉尔·海柯尔(loral hycor)mk36 srboc 6管红外曳光弹和干扰弹发射器,射程2.2海里;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sstds);slq36“水精”(nixie)电声干扰器
第455页
电子支援/对抗:slq32(v)4雷达告警,干扰和欺骗系统
作战数据系统:海军战术和先进战斗指挥系统(acds 1 型);4a,11,14,16号数据链;将安装jmcis;另有jots,post,cvic,tess umm –1(v)1,ssq –82,卫星通信系统(sas)srr –1,wsc –3(uhf),wsc –6(shf),usc –38(ehf)
第五卷海军军舰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416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机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级航空母舰,也是继“企业”号核航母之后,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空舰,首制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该级舰的舰体和甲板採用高强度钢,可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弹药库和机舱装有63.5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舰内设有23道水密横舱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损管和抗冲击等防护措施完备。能够承受3倍于二战时美国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受到的打击,是目前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军舰,它能够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制空和制海权,攻击敌海上或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反潜等。该级舰现有7艘在役,1艘在建,1艘列入计划,是美国海军跨世纪航空母舰的中坚。
舰 名
编 号 开 工 下 水 服 役
尼米兹 nimitz
cvn68
1968.6.22 1972.5.13 1975.5.3
德怀特·d·艾森豪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
1970.8.15 1975.10.11 1977.10.18
卡尔·文森 cal vinson cvn70
1975.10.11 1980.3.15 1982.3.13
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
1981.10.13 1984.10.27 1986.10.25
亚伯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cvn72
1984.11.3 1988.2.13 1989.11.11
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cvn73
1986.8.25 1990.7.21 1992.7.4
约翰·c·斯坦尼斯 john c stennis cvn74
1991.3.13 1993.11.13 1995.12.9
哈里·s·杜鲁门 harry s truman cvn75
1993.11.29 1996.9. 1998.7
罗纳德 ·里根 ronald reagan cvn76
1998.2 2000.3 2002.12
轻载排水量: 72916吨(cvn68-70),73973吨(cvn71) 满载排水量: 91487吨(cvn68-70),96386吨(cvn71),102000吨(cvn72-74)
主尺度: 总长332.9米,垂线间长317米,舰体宽40.8米,吃水11.3-11.9米 航速: 30节以上
飞行甲板: 长332.9米(斜角甲板长237.7米)宽76.8米 弹射器: c13-1型4座
动力: 2座通用电气(ge)a4w/a1g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260000马力;4台应急柴油机,10720马力,4轴
舰员: 3184名,其中军官203名;航空人员2800名,其中军官366名;旗舰人员70名,其中军官25名
(图)各种电子设备林立的岛式上层建筑
飞弹:3座雷声(raytheon)mk29 8联装发射装置;“北约海麻雀”(nato sea sparrow)对空飞弹,半主动雷达寻的,2.5马赫时,射程14.6公里;战斗部39公斤
火炮:3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ge/gd)mk15 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 phnx)炮(cvn68 ----69),后继舰4座;发射率3000发/分(改进型4500发/分),射程1500米(改进型1829米)
鱼雷:2座mk32 3联装324毫米发射管,mk46 7型尾流自导鱼雷
对抗措施:假目标:4座洛拉尔·海柯尔(loral hycor)mk36 srboc 6管红外曳光弹和干扰箔条弹发射器,射程2.2海里;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sstds):slq36“水精”(nixie)电声干扰器
电子支援/对抗:slq32(v)4告警、干扰和欺骗系统
作战数据系统:海军战术和先进战斗指挥系统(acds 0型或1型);4a、11、14、16号数据链;将安装jmcis;另有jots,post,cvic,tess umm -1(v)1,ssq-82,卫星通信系统(sas)srr -1,wsc -3(uhf),wsc -6(shf),usc -38(ehf)
武器控制:3部mk91 1型飞弹发射控制系统(mfcs)指挥仪
雷达:对空搜索:itt sps48e,3座标,e/f波段,220海里;雷声sps49(v)5,c/d波段,250海里;休斯(hughes)mk23tas,d波段
水面搜索:诺登(norden)sps67v,g波段
飞机进场控制:spn41,spn43b,spn44,spn46,j/k/e/f波段
导航:雷声sps64(v)9,富鲁诺(fu –runo)900,i/j波段
火控:6部mk95,i/j波段(对飞弹)
战术空中导航:urn25
载机:一般配备20架f –14“雄猫”(tomcat),36架f/a –18“大黄峰”(hor ),4架ea –68“徘徊者”(prowler),4架e-2c“鹰眼”(hawkeye),8架s -3a/b“北欧海盗”(viking),4架sh -60f和2架hh -60h“海鹰”(seahawk)
单艘造价:18.8亿美元(1968年),34亿美元(1990年)
第五卷海军军舰 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973
"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
排水量:20600吨
规格:全长689英尺(210米),全宽118.1英尺(36米),吃水21.3英尺(6.5米)
舰载机:9架英国航太(bae)海猎鹰frs.i式战斗机、3架威斯特兰海王式mk 2a空中预警直
升
机、9架威斯特兰海王式has mk 6反潜直
升
机。
装备:海镖gws.30 mod 2防空飞弹系统一具、20毫米 gam-b01防空机炮2门(共同);无敌号:30毫米近迫武器系统3具;光辉号:20毫米mk 15方阵近迫武器系统2具;皇家方舟:20毫米 方阵近迫武器系统3具、海狼轻量gws.26mod 2防空飞弹系统4具(改装后)。
第456页
主机:4具罗斯莱斯奥林柏斯tm.3b燃气涡轮机(112000轴马力),双轴,航速28节。
无敌级航舰採用开放式前甲板设计,且在该处装备了一具海镖飞弹双臂发射器,并根据福克兰岛战争的经验以近迫武器系统来增强防空能力:无敌号装设了荷兰制的门将系统,光辉号和皇家舟号则装设了mk 15方阵系统,且三艘航舰上皆配有两门20毫米gam-b01防空机炮,在近不久的改装中更将增设4具轻量型海狼飞弹发射器。 飞行甲板包括海鹰式v/stol战机及海王式直
升
机,和平时期通常搭载5架海猎鹰式战机,而依据经验显示,若在战争时最多可搭载至9架。
在直
升
机方面, 最初计划仅搭载反潜直
升
机,但我们可由福岛战争的经验得知,航舰战斗群若没有空中早期预警机的掩护是很危险的,因而目前舰载机群中增加了三架海王式aew直
升
机,其余的直
升
机---通常是9架,则全为反潜型。
无敌级舰上最重要的装备为指挥、管制、通迅设施,这些设施皆为最尖端科技的产物,且为旗舰的必备设施。 这三艘航舰目前在英国海军中轮流服役,其中两艘为完全服役状态,这三艘则作为码头训练舰(紧急时可立即服役)或进行改建整修。
无敌号于1989年3月至5月进行整修,当时光辉号则执行训练任务,直到须进行整修为止,整修工事将自91年持续至93年,之后则轮皇家方舟号进行训练任务及整修工程。
第五卷海军军舰 戴高乐级航空母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444
戴高乐级航空母舰
戴高乐级航空母舰是法国最新设计制造的核动力航母,1999年进入现役,将取代老旧的克莱蒙梭级,阵风战斗机将成为其主要舰载机。
排水量: 38000吨(满载)。
长:261.5米
宽:64.4米
吃水:8.5米。
主机:2座pwr type k15反应堆,齿轮传动涡轮机,84000马力。
舰员+飞行员+司令部:1150+550+50人
航速:27节。
武备: 32垂直发射aster舰空飞弹, 2座6联装 sandral point舰空飞弹, 8座20mm机炮。
雷达: drbv 26d 早期预警, drbv 15 3-d对空搜索, drbj 11b对空搜索,drbv 15c对海搜索
飞行导航:nrbp 20a;
电子战: arbr 17截取, arbb 33干扰发射, 4 sagaie假目标。
舰载机:35-40架(阵风,鹰眼,黑豹直升机等)
第五卷海军军舰 克里蒙梭级 航空母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224
克里蒙梭级 航空母舰(clemenceau ss)
国籍:法国
排水量:满载32700吨。
规格:全长869英尺(265米),全宽(包含飞行甲板)168英尺(51.2米),吃水28.2英尺(8.6米)
舰载机:16架超级军旗式攻击机、10架f-8e(fn)十字军式战斗机、3架军旗式ivp攻击机、7架信风式反潜机、2架以上云雀式或皇太子式直升机
装备:海向尾蛇edir防空飞弹系统2组、3.9英寸(100毫米)model 1953g两用炮4门
主机:2组帕森睛齿轮传动涡轮机(126000轴马力),双轴,航速32节
法国海军在二次大战后初期曾拥有5艘航空母舰,最旧的是法国在大战前所建造的贝亚恩号,但其中使用价值很有限。2艘是1946年向美国租借的波亚.贝洛乌号及拉法叶号,分别于1960年与1963年归还。另一艘德格斯密德号则是一艘向英国租借来的货轮改造航舰,多数时间被当作飞机运输舰使用,状况最好的是向英国租借的亚罗曼切号,其前身为英国皇家海军轻型舰队航舰巨人号,该舰于1946年租借予法国,1951年售让,最后于1970年解体。
法国海军为了淘汰这些旧航母,因而设计了克里蒙梭号和福熙号2艘航舰,并于50年代起造。法国在二大战后初期的航舰实际操作上获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克里蒙梭级即融合了这些经验和技术而建造。此级航舰为法国海军执行了相当多任务。此外亦参与了不少距法国本土较近的任务,如在波斯湾战争中的黎巴嫩沿岸警戒。
克里蒙梭级航舰属于传统式设计,拥有倾斜度8度的斜形飞行甲板、单层装甲机库,以及法国自行设计的镜面辅助降落装置,两具升降机,两具弹射器,一具在飞行甲板前端,一具在斜形甲板上。烟囱则如同美国航舰一般,结构于上部构造物之中而与舰岛合二为一。
法国发展了一系列飞机以供克里蒙梭级航舰搭载所需,包括达梭公司的军旗和超级军旗攻击机,以及布来盖公司的信风式反潜机。而战斗机则採用美国海军f-8e十字军式战斗机,美国在60年代总共出售了42架f-8e(fn)给法国。
两艘航舰在服役中都接受了数次改装,最重要的改装是使之能操作超级军旗攻击机,克里蒙梭号于1977年至1978年间进行这项改装,而福熙号则于1980年至1981年间进行。克里蒙梭号于1988年除役,福熙号则将于2002年除役。
两艘新核子动力航舰已造好,第一艘命名为戴高乐号,92年下水,以替换克里蒙梭号;将取代福熙号的第二艘新航舰尚末命名。这两艘新航舰的排水量约为36000吨,斜形甲板倾斜度为8.3度,主机将採用压水式核子反应炉,提供其远距离的航程。搭载机数为35至40架,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达梭.布来盖公司的疾风m战斗机,疾风战机海军型目前已在测试中。空中预警机可能採用格鲁曼公司的e-2c鹰眼式预警机,反潜任务则由法国自制的直升机来执行。
第457页
第五卷海军军舰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739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
共建4艘,于50年代服役。是美国战后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为装备新式喷气式专门设计。该级舰首次採用蒸汽弹射器,飞行甲板吸取英国航空母舰的设计经验,将传统的直通式飞行甲板必为斜角,直通混合布置的飞行甲板,使整个飞行甲板形成起飞,待机和降落3个区,可同时进行起飞和着舰作业,从而形成了美国当今空母舰的基本模式。该级舰的舰首,飞行甲板和机库,均採用封闭式,舰体人底部至飞行甲板形成整体式箱形结构,增强了整体强度,同时增大舰内容积,使载机量增多,飞机保障条件和舰员居住性有圈套改善。1992年,“福莱斯特”号(cv59)用作训练航空母舰,“突击者”号(cv61)于1993年退役,“萨拉托加”号(cv60)于1994年8月退役,该级航目前只剩下唯一的一艘“独立”号,它于1988年完成为期34个月,耗资8亿美元的延长服役期改装计划后,驻泊日本横须贺基地。
舰 名 编号 开工 下水
独立 cv62 1955.7.1 1958.6.6
标准排水量: 满载排水量: 80643吨
主尺度: 总长326.4米,舰体宽39.6米,吃水11.3米 航速: 33节
飞行甲板: 长319.1米,宽82.3米 服役: 1959.1.10
动力: 8台巴布柯克 –威尔科斯(babcock & wilcox)锅炉,压力83.4公斤/厘米2 温度摄氏度510;4台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蒸汽轮机,280000马力;4轴
续航力: 8000海里/20节,4000海里/30节
舰员: 2900名,其中军官154名;航空人员2279名,其中军官329名;旗舰人员70名,其中军官25名
飞弹:3座雷声(raytheon)mk29 8联装发射装置;“北约海麻雀””(nato sea sparrow)对空飞弹,半主动雷达寻的,2.5马赫时,射程14.6公里;战斗部39公斤
火炮:3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ge/gd)mk15 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 phnx)炮,发射率3000发/分(改进型4500发/分),射程1500米(改进型1829米)
对抗措施:假目标:4座洛拉尔·海柯尔(loral hycor)mk36 srboc6管红外曳光弹和干扰箔条弹发射器,射程2.2海里;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sstds);slq36“水精”(nixie)电声干扰器
电子支援/对抗;slq32(v)3,雷达告警、干扰和欺骗系统
作战数据系统:海军战术作战指挥系统(ntds);4a,11,14,16号数据链;另有jots,post,cvic,tess umm –1(v)1,ssq –82,卫星通信系统(sat &ndashs)srr –1,wsc –3(uhf),wsc –6(shf),usc –38(ehf)
武器控制:3部mk91 3型飞弹发射控制系统(mfcs)指挥仪,作为“北约海麻雀”飞弹系统(nssms)mk57对空飞弹(sam)系统的一部分
雷达:对空搜索:itt sps48c,3座标,e/f波段,220海里,雷声sps49(v)5,c/d波段,250海里;休斯(hughes)mk23tas,d波段
水面搜索:诺登(norden)sps67,g波段
飞机进场控制:spn41,2部spn42,spn43a,spn44,j/k/e/f波段
导航:雷声spn64(v)9,i波段
火控:6部mk95,i/j波段(用于对空飞弹)
战术空中导航:urn25
载机:一般配备20架f –14“雄猫”(tomcat),36架f/a –18“大黄峰”(hor &ndash),4架ea –6b“徘徊者”(prowler),4架e –2c“鹰眼”(hawkeye),8架s –3a/b“北欧海盗”(viking),4架sh –60f和2架hh –60h“海鹰”(seahawk)
平均造价:4.5亿美元(50年代)
第五卷海军军舰 法国“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339
与美俄相比,法国的核潜艇发展较晚,而且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它首先发展的是战略核潜艇,这与其坚持独立的国防政策、急需核威慑力量有关。迟至1976年,法国才开始建造自己的第一级攻击型核潜艇,也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级核潜艇:“红宝石”级。该级艇共建6艘,其中后2艘为改进型。
s601“红宝石”号 1983年2月23日服役,于1991年至1993年2月进行现代化改装;
s602“蓝宝石”号 1984年7月6日服役,于1989年至1991年7月进行现代化改装;
s603“黄宝石”号 1987年4月21日服役,于1992年至1994年6月进行现代化改装;
s604“绿宝石”号 1988年9月16日服役,于1994年至1996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s605“紫水晶”号 1992年3月20日服役;
s606“珍珠”号 1993年7月7日服役。
★总体性能
“红宝石”级全长72米,宽7.6米,水上航行时吃水6.4米,水上排水量2385吨,水下排水量2670吨,仅相当于一艘常规潜艇,真不负“袖珍核潜艇”的称号。动力装置为cas48型一体化反应堆,功率为48mw,堆芯寿命25年。该级艇最大下潜深度300米,改进型增加到350米,水下最高航速25节,自持力45天,改进型为70天,编制人数70人。
该级艇虽然小,但有艇小的优势。大型核潜艇的不足是在浅水区会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排水量不到3000吨的小型核潜艇却正好大显身手。法国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它的海军主要活动在地中海,而这一海域的许多海区都非常适合“红宝石”一显身手。
第458页
该级艇的小尺寸反应堆也很有特点,正是这种小字号反应堆的出现才催生出“红宝石”。它採用了“积木式”的一体化设计原理,即反应堆的压力壳、蒸汽发生器和主泵联结成一个整体,反应堆的所有部件都是一个完整的结合体,这就使反应堆具有结构紧凑、系统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调试、可提高轴功率等一系列优点,并有助于採用自然循环冷却方式,以降低潜艇的辐射噪声。另外,法国一贯坚持的电力推进方式也是为了达到降低辐射噪声的目的。
★武器装备
“红宝石”级在艇首装有4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鱼雷和飞弹。鱼雷主要为f-172型和l-53型。f-172为线导,主/被动寻的,40节时射程20公里,战斗部重250公斤,航深600米。l-53为两用鱼雷,主/被动寻的,35节时射程9.5公里,战斗部重150公斤,航深550米。
该级艇所携飞弹是大名鼎鼎的“飞鱼”,即sm-39“飞鱼”潜射反舰飞弹,0.9马赫时射程50公里,战斗部重165公斤。艇上共可携带鱼雷和飞弹共18枚,在执行布雷任务时则可携带各型水雷。
★电子装备
·电子设备:sat和2b或3武器控制系统;汤姆逊-csf/drua33搜索雷达;电子支援为arur和arud系统。
·声吶:dmux20,多功能基阵,被动搜索,低频;duua2b,主动,中频;duux-5,被动测距与侦听;dsuv62c,被动拖曳基阵,甚低频。
第五卷海军军舰 瑞典“哥特兰”级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586
瑞典是一个潜艇建造大国,以专造柴-电潜艇着称,自1904年开始建造潜艇,至今已有百年。瑞典非常注重柴-电潜艇技术发展的连续性,贯彻短周期、小跨度、高水平的方针,循序渐进地推动潜艇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当一级潜艇建造完工后,下一级潜艇设计通常已取得进展,每型潜艇都有所突破。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瑞典相继建造的“斯鸠曼”(a12)级、“水怪”(a14)级和“西哥特兰”(a 17)级潜艇在当时都属世界一流水平。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赢得了为澳大利亚海军设计与建造6艘471型潜艇的合同,充分显示了瑞典的潜艇科技实力。20世纪 90年代中期后,瑞典又造出了3艘“哥特兰”(a19)级潜艇,即“哥特兰”号、 “乌普兰”号及“霍尔兰”号,由此拉开了世界常规动力潜艇发展新时代的序幕。目前,世界各国海军都在认真注视着“哥特兰”的技术发展动向。
新技术突破在採用斯特林aip系统
“哥特兰”级潜艇优于一般常规潜艇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哥特兰”级潜艇的技术突破,就是它在柴-电动力装置的基础上,加装了一套斯特林aip系统即辅助推进装置,由此构成了该级艇独特的闭式循环混合动力系统,闯出了常规潜艇动力发展的新路。正因为加装了斯特林aip系统,才使潜艇的潜航时间增加为2 ~3周,航程数千海里。
柴-电动力装置部分主要包括两套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一台主推进电机和两组重量为160吨的蓄电池组及其控制设备。柴油机为德国mtu公司制造的涡轮增压柴油机。两台柴油机的功率各为800千瓦左右。如果潜艇单独採用柴-电动力推进,水下航速最高可达20节。柴油机废气可从布置在指挥台围壳顶部的排气口排出。在通气管航态下,排气口可快速开启和关闭,从而可减少暴露率。两组重达16 0吨的铅酸蓄电池组由德国瓦尔塔公司供货。这种蓄电池能量很高,备有电解液循环与冷却系统。蓄电池组由带整流器的交流发电机充电,然后向单电枢水冷直流主推进电机、交流发电机、逆变器及辅助电机提供285~420伏直流电。
斯特林aip辅助动力装置主要由两台v4-275r型斯特林发动机、若干个低温液氧柜及其控制设备组成。斯特林发动机为v型4缸外燃机,主要组件为加热器、加压燃烧室、环型回热器、冷器及气缸体等。工作时,来自液氧舱的氧气和燃油舱的燃油分别喷入加压燃烧室,经热线点火塞点火燃烧,起动电机驱动曲轴旋转做功,从而建立起工作循环,为潜艇提供持续动力,总功率为150千瓦。斯特林aip 系统运转平稳、振动小、安全可靠,热效率较高,排气污染低,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整机无故障运行时间超过5000小时。
斯特林aip系统既可加装到现役常规潜艇上,又可用在新建造的柴-电潜艇上。改装时,无须改变原有潜艇的内部设备和装置的位置,因此对现有潜艇的现代化改装十分有利,短期效果显着。德国u31借鑑斯特林aip辅助动力经验开发出燃料电池,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
总体性能优良的“哥特兰”
“哥特兰”级潜艇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它的总体性能优良。它在a17型的基础上更上层楼。艇体的线形为长水滴形。它採用单壳体结构,耐压艇体由hy-80和hy- 100高强度合金钢制造。整个艇体由双层耐压隔壁分成两个水密舱,这样布置可使舱室空间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有利于改善艇员的居住条件。前后密封舱段都分上下两层布置。后舱段中还装有斯特林aip系统及其辅助设备。双层隔壁中间设置有逃生筒。一旦潜艇发生遇难事故,两个水密舱的艇员可迅速撤到双层隔壁内,通过逃生筒实施水下脱脸。
第459页
流线型指挥台围壳内设有组合式搜索和攻击潜望镜、通信天线、雷达天线及进气管等装置。艉部装有x形操纵面。指挥台围壳上装有两个艏操纵面。4个艉操纵面由备有计算机的控制台实施监控。整个动力推进系统的操纵高度计算机化。大多数监控功能是自动的,另备有手动备份与应急方式。由于操纵面之间不存在任何机械或电气连接,从而使该级艇具有极好的操纵性与安全性。这种构造可使潜艇在极浅的波罗的海海域坐底而不受损。
隐蔽性好是“哥特兰”级潜艇的主要特点之一。艇上所有重要设备均安装有减振装置,重要舱室也採取了隔振措施。舱室均通过橡胶隔振器与艇体相连接,这样既可使重要设备和舱室尽量避免艇外巨大冲击力的破坏与干扰,又能降低艇内辐射噪声的传递。该潜艇使用低转速7叶螺旋桨,可有效减少紊流和空泡。该潜艇还装有3维自动控制消磁系统,能将磁信号特徵降到最低程度。此外,它的热气机与柴油机相比,工作噪声降低40分贝,空气噪声降低20分贝。“哥特兰”级潜艇长60.4米,直径6.2米,吃水5.6米;水上排水量1240吨,水下排水量1494吨;水上最大航速10节,水下最大航速20节;极限下潜深度300米;艇员编制25名(其中军官5名)。
“哥特兰”的先进作战系统
“哥特兰”级潜艇的主要使命是保卫瑞典1700公里海岸线,用来执行反潜和反舰作战任务,又可用来执行布雷、运送蛙人及近岸侦察等一般任务,平时用作训练平台。
“哥特兰”级眼尖耳灵。它装备有高性能探测系统和电子设备,包括德国生产的圆形基阵、侦听基阵与舷阵声吶,美国制造的电子侦察设备。探测系统由于採用了高灵敏度新型微音器而使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因而探测距离成倍增长,能同时监控来自各个方向的数十个目标。艇内鱼雷发射系统能及时接受这些目标的运动参数,同时向多个目标发起攻击。艇上配备了大功率火控计算机,引导鱼雷精确发射,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率。
它携带的武器不仅种类多,而且性能好。仅鱼雷就有3种。tp2000型鱼雷推进系统採用了高浓度过氧化氢后,其航速与航程比一般鱼雷更快更远,航速约为50 节,航程大于25公里,并且作战潜深更大,攻击时不留航迹,可用于攻击高性能快速潜艇。tp613/tp62型鱼雷航速高达45节,航程约为20公里,其攻击距离是一般电动鱼雷的4倍,主要用来攻击水面舰艇。tp432/tp451小型鱼雷採用电动方式,使用触发或非触发引信,是一种备有主动/被动寻的装置的线导鱼雷,主要用于自卫。舷外装有一种特制的水雷携带装置,能批量装载48枚水雷。它的发射管不仅能发射鱼雷,而且能施放一种先进的47型自航式远程水雷。
第五卷海军军舰 俄罗斯海军“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638
“阿库拉”级潜艇,是由苏联着名的“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在viii型攻击核潜艇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属于前苏联第四代攻击核潜艇,其主要用途是消灭敌方各型潜艇,特别是弹道飞弹核潜艇,摧毁敌方水面舰艇、陆上重要目标和布放水雷以及保交等众多任务。该级于1972年被批准建造,1981年首艇在共青城船厂正式开工建造,1984年12月30日进入苏联海军服役。由于性能优良,后续艇在共青城船厂和北德文斯克船厂同时开工建造,至今共建成服役了16艘。
总体性能和特点:“阿库拉”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艇长115米,艇宽14米,吃水10.4米,其水上排水量7500吨,水下排水量9100吨,最大潜深超过650米,自持力100昼夜,人员编制84人。
“阿库拉”级採用了良好的水滴状外型,在艇体结构上为双壳体。里面一层为耐压壳体,用钛合金制造。钛合金的耐压壳能保证“阿库拉”级在深达650米左右的海底安然无恙。当年美国海军首次发现“阿库拉”级潜艇能够下潜到650米的水下时,竟然不知所措。因为即使在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反潜武器的打击深度和核潜艇的下潜深度均不超过500米。
“阿库拉”级潜艇从艇腊至艇艉共分有7个耐压舱:武器舱、指挥舱、前辅机舱、反应堆、后辅机舱、主电机舱和尾舱。它们严格按照不沉性标准设计,加强了全艇的抗沉性。通常一个舱进水,其照样能执行战斗任务,两至三个舱进水,潜艇还能在海上漂浮数小时,以供艇员逃生。“阿库拉”级潜艇水上排水量7500吨,水下排水量达9100吨,不但是俄罗斯排水量最大的攻击核潜艇,就是在当今世界现役核攻击潜艇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西方核浴艇的排水量,除了美国最新型的攻击核潜艇“海狼”9137吨的水下排水量和其不相上下外,其余都不及“阿库拉”级。它之所以要有这样大的排水量,是因为大的排水量可使舱室的容积得以扩大,艇上便可以装载更多的武器,更多的电子设备,採用功率更大的核动力装置,拥有更大的自给力等好处。
“阿库拉”级潜艇能够携带多达几十种型号的武器,均由艇脂的8具液压式多用途发射管发射。在这8具发射管中有4具口径为533毫米,它能够发射各种常规鱼雷,还能发射诸如ss—n—15型反潜飞弹和ss—n—21型潜对地巡航飞弹之类的武器。还有4具多用途发射管的口径是650毫米,它除了可以发射重型常规鱼雷外,也能发射先进的ss—n—16型远程反潜飞弹等武器。另外,“阿库拉”级艇上的8具发射管也可以布放水雷,在执行布雷任务时,一次可携带多达60枚的各型水雷,水雷种类有:pmk—1型火箭上浮式反潜水雷、mshm大陆架水雷和smdm自航式沉底水雷等。从650毫米多用途发射管发射的ss—n—16型远程反潜飞弹,是火箭与40型鱼雷相结合的一型武器,其全长6.5米,弹径0.65米,飞行速度3马赫,最大射程120千米,其战斗部为40型鱼雷,弹头重60公斤,最大射程17千米,航速46节,制导方式採用主/被动声自导。现今能与ss—n—16型远程反潜飞弹相抗衡的同类武器,只有美国在研的“海长矛”反潜飞弹,而时至今日“海长矛”反潜飞弹还没列装。ss—n—21型潜对地巡航飞弹,它可以从533毫米多用途发射管发射,主要用于攻击敌方境内的各种重要目标。当然也可攻击大型水面目标。该型飞弹全长8.1米,最大直径o*5米,射程3000千米,命中精度45米,核装药时当量为20万吨,常规装药则为500公斤,动力装置为涡轮风扇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巡航速度0.6—o.7马赫,制导方式为惯性+地形匹配。其总体性能不次于美国的“战斧”式巡航飞弹。在反潜鱼雷方面,“阿库拉”级潜艇携带的65型远程反潜反舰鱼雷,也是让西方海军“头痛”的众多俄式武器之一。该型鱼雷全长10米,直径0.65米,射程100千米,航速50节,作战深度950米。战斗部很可能是核装药,在水下,即使核弹头没有直接命中目标,甚至距离所攻击的目标数公里,都会将目标摧毁。另外,该鱼雷採用了先进的尾流自导+主动/被动声导的制导方式。目前具有以上先进性能的远程反潜反舰鱼雷只有俄罗斯一家。在水雷武器方面,以pmk—1型火箭上浮式反潜水雷为例,它是主动型水雷。当它探测到敌潜艇时,能自行推断出对方的航速、航向、潜深,并计算出最佳拦截弹道,接着其不待敌潜艇驶入其破坏范围,便自行以60米/秒的速度向目标发动攻击,pmk—1型火箭上浮式反潜主动水雷的战斗部装有400公斤的高性能炸药,其破坏力可想而知。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同类产品。
第460页
在建造4艘之后,苏联有关方面对其进行了名为“971现代化改装计划”,改进的重点依然是降低噪声,并适当增强了武器系统。改进后的“阿库拉”级ii型艇比原型艇加长了5米,其噪声降低到了105分贝左右,攻击力比原型提高了约20%。ii型艇的总体性能已略高于美国海军现役主力、“洛杉肌”级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最新改进型,部分性能甚至达到了被美海军誉为“21世纪攻击潜艇”的海狼”级。“阿库拉”级ii型艇共建造了11艘。苏联解体后,俄海军潜艇部队大量裁减装备,潜艇制造工业也处于一个极为艰难困苦的时代。尽管情况如此困窘,但鑑于“阿库拉”级的确是一型性能先进、用途广泛、可靠度高及有着重大改进潜力的多用途攻击核潜艇,所以俄海军不仅保留了“阿库拉”级全部15艘潜艇,目前还在继续建造性能更先进的“阿库拉”级iii型艇。皿型艇的首艇“北德文斯克”已于1998年底完工,目前已加入俄海军潜艇部队。该型艇的总体性能可与美国“海狼”级相媲美,俄计划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建造7艘。
主尺寸:艇长:111.7米、艇宽:13.5米、吃水:9.6米排水量:7900吨(水面)、12700(水下)动力:1座vm-5 190 mwt压水堆1台gt3a蒸汽轮机4300马力航速:20节(水面)、35节(水下)潜深:600米艇员:62名(以上数据为“阿库拉”2)
武器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ss-n-21远程巡航飞弹(3000千米)、ss-n-15中程反潜飞弹(50千米)和53型鱼雷;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ss-n-16远程反潜飞弹(120千米)和65型鱼雷
电子设备:“鲨鱼鳃”主/被动搜索与攻击型低频艇壳声纳,“鼠叫”低/中频型主/被动搜索跟踪声纳,拖曳线列阵甚低频声纳;“魔伴”搜索雷达,“停车灯”侦察雷达等
第五卷海军军舰 前苏联“光荣”级巡洋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365
1983年初,美国新型飞弹巡洋舰"提康德罗加"号服役。同年9月,前苏联一艘面目全新的飞弹巡洋舰也出现在海面上,这就是迄今为止俄罗斯发展的最后一级巡洋舰-"光荣"级。它的装备特点和在俄海军舰队中的使命类似于"基洛夫"级。也许是由于"基洛夫"的造价过于昂贵,前苏联才发展了这样一级使用常规动力的缩小型"基洛夫"。
从该舰的性能、武备特点看,它的对舰飞弹数量多、威力大;防空装备除"基洛夫"号外比前苏联任何一级巡洋舰都强,是一级具有较强防空能力的反舰型飞弹巡洋舰。该级舰适于配合核动力水面舰只活动,为舰队担任警戒、护航。此外还可作为舰队的组成部分,用来攻击敌航空母舰和两栖力量,破坏敌海上交通线,并在两栖登陆作战行动中提供对岸火力支援。该级舰共有四艘。分别为"光荣"号、"乌斯季诺夫元帅"号、"瓦良格"号和"罗波夫海军上将"号。
★ 基本性能与总体布置
该舰长186米,宽21.5米,吃水7.6米。标准排水量9800吨,满载排水量11200吨。编制员额454人,其中军官38名。该级舰为燃气轮机推进方式,最大航速32节,续航力7500海里/15节。
该级的舰体,大抵是从"卡拉"级飞弹巡洋舰衍变而来。为容纳远程对舰、对空飞弹等,其舰体比"卡拉"级长约14米,型宽和吃水也略有增加。首尾部比"卡拉"级显得外倾。它的前部上层建筑高5层,其后端与封闭的金字塔形主桅连成一体,由水面至主桅顶高达30多米。舰中略靠后的烟囱呈长方形,两侧有许多散热孔,前面是大进气口。两座烟囱间有空隙,用来放置旋转吊的吊杆。露天甲板的轨道,用来运送弹药、物品等。在烟囱后的旋转吊和后部上层建筑之间有一段开阔处,甲处下设有vls系统。
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圆形远程反舰飞弹发射装置。它们沿前部上层建筑两侧成阶梯形倾斜排列,占据甲板较大位置。该装置的形式较为简单,有固定仰角,每对发射口位于前一对发射管后端之上。这样,占据甲板面积较少,同时也克服了发射筒相互之间的发射气浪影响。但是,为了减小气浪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上层建筑造得较高。
★ 武器装备:
·反舰:主要为8座双联ss-n-12"沙箱"远程超音速反舰飞弹发射装置。该装置布设在前部上层建筑两侧,其直径约2米,长约12米,共16个,2个一对,左右舷各4对,均呈16度仰角。该飞弹长10.9米,直径0.9米,指令修正惯性制导,主动雷达寻的。1.7马赫时射程550千米。战斗部为350千吨当量的核弹头,或1000千克高能装药。本级舰配备的1架卡-27直升机,主要用于该型飞弹的中继制导。另外,该级舰还有一座双管130mm炮,最大射程29千米。
·防空:主要为sa-n-6vls远程舰空飞弹。它的发射装置在舰中后部的甲板下面,沿纵线两侧对称排列,每边4个,共8个。发射井内沿圆周布置8个飞弹发射筒,总共备弹64枚。sa-n-6为s-300的舰用型,指令制导,半主动雷达寻的,战斗部重90千克,射程100千米,射高27千米。在该级舰尾部直升机机库两侧,各设有一座俄海军自1970年以来就装备的sa-n-4近程防空飞弹。它的飞弹舱呈圆筒形,直径约3.25米,高6米,可容纳一对能垂直升降的飞弹发射 架,备有sa-n-4"壁虎"飞弹20枚。该弹长3.2米,直径0.21米,2.5马赫时射程约15公里,备弹40枚。另外,该级舰还装有6座ak-650型6管30mm炮用于末端防御。一对设在舰桥前方甲板室上部,纵向排列:另外二对设在舰中部两侧专用平台上。该炮射程2千米,射速3000发/分。
第461页
·反潜:这并不是该级舰的主要任务。它只备有2具五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和2座射程为6千米的rbu600012管反潜深弹发射器,起辅助作用。
★ 电子装备:
· 雷达:对空搜索为三座标"顶对",c/d波段,对大型飞机的搜索距离为366千米,对2平方米的目标为183千米。对空对海搜索为三座标"顶舵"或"顶板",d/f波段。火控则有"前门"(用于ss-n-12)、"顶罩"(用于sa-n-6)、"汽枪群"(用于sa-n-4)、"鸢鸣"(用于130mm炮)、"椴木树"(用于30mm炮)等。
· 电子设备:2部"t柱形"或3部"倾壶"光电指挥仪、2部"穿碗"卫星数据系统、2部"冠钟"和"推钟"数据链;8部"边球"用于电子对抗,4部"洒桶"用于电子侦听;2座pk-2或12座pk-10箔条发射器。
· 声纳:"公牛角"或"小公牛皮"舰壳声纳,低/中频,主动搜索和攻击。
虽然"光荣"级为常规动力,在设计上也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它所拥有的强大火力还是使它完全可以担负起"海上攻击手"的重任,在其它舰艇的配合下,与美国海军在远洋海战的战场上一决雌雄。
第五卷海军军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610
“俄亥俄”级是美国第四代战略飞弹核潜艇,也是迄今各国海军中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是与前苏联争夺核优势的“杀手锏”。因为它优异的综合性能和所携载的威力巨大的弹道飞弹,所以被称为“当代潜艇之王”。该级首艇“俄亥俄”号于1974年开工建造,1981年11月正式服役,总共建造18艘。
ssbn726“俄亥俄”号 1981年11月11日服役
ssbn727“密西根”号 1982年9月11日服役
ssbn728“佛罗里达”号1983年6月18日服役
ssbn729“乔治亚”号 1984年2月11日服役
ssbn730“亨利·m·杰克逊”号 1984年10月6日服役
ssbn731“阿拉巴马”号 1985年5月25日服役
ssbn732“阿拉斯加”号 1986年1月25日服役
ssbn733“内华达”号 1986年8月16日服役
ssbn734“田纳西”号 1988年12月17日服役
ssbn735“宾夕法尼亚”号 1989年9月9日服役
ssbn736“西维吉尼亚”号 1990年10月20日服役
ssbn737“肯塔基”号 1991年7月13日服役
ssbn738“马里兰”号 1992年6月13日服役
ssbn739“内布拉斯加”号 1993年7月10日服役
ssbn740“罗德岛”号 1994年7月9日服役
ssbn741“缅因”号 1995年7月29日服役
ssbn742“怀俄明”号 1996年7月13日服役
ssbn743“路易斯安那”号1997年9月6日服役
★总体性能: “俄亥俄”级全长170.7米,宽12.8米,水面航行时吃水11.1米,水上排水量16600吨,水下排水量18750吨,水下航速20,全艇编制155人,其中军官14或15人。动力装置为1台通用电气公司的s8g压水反应堆,2台蒸汽轮机,功率44.8mw,约60000马力,单轴,1台辅助推进电机,325马力。
★武器装备
·战略武器:
“俄亥俄”级从首艇ssbn726“俄亥俄”号到ssbn733“内华达”号装载的是24枚“三叉戟1”c4型潜射弹道飞弹,该飞弹为星体惯性制导,射程7400公里,8个10万吨当量的热核弹头,或6个10万当量的机动分弹头,圆公算偏差450公里。从ssbn734“田纳西”号开始装载“三叉戟2”d5型,该飞弹为星体惯性制导,射程12000公里,12个当量15万吨的分弹头,或7个当量30-47.5万吨的机动分弹头,圆公算偏差90米。
·战术武器:
4具mk68型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鱼雷,线导加主/被动声自导,40节时射程50公里,55节时射程38公里,战斗部重267公斤,潜深900米。
★电子装备
·电子设备:作战数据链为an/mk2型,核心为uyk43/44型计算机。火控系统有mk118鱼雷发射控制装置和mk-98飞弹控制装置。水面搜索/导航雷达为an/bps15a,i/j波段。电子支援为wlr-8(5)型,用于拦截。电子对抗为8座mk2型鱼雷诱饵发射装置。
·声吶:an/bqq6,被动搜索;an/bqs15,主/被动近距搜索,高频;an/bqr15,被动拖曳阵;an/bqr19,主动,导航,高频。
装备c4飞弹的“俄亥俄”级配属太平洋舰队,以华盛顿州的班戈为基地,装备d5飞弹的“俄亥俄”级配属大西洋舰队,以乔治亚州的国玉湾为基地。“俄亥俄”级在海上巡逻70天后便要返回基地进行必要的补给和检修,25天之后再回到海上。这种安排,使潜艇的出海时间占全服役期的66%
第五卷海军军舰 转载(独岛:从两栖攻击舰走向航母)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4754
出于地缘政治因素的考虑,韩国效仿了日本的做法,在发展航母的问题上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承认在建造所谓的“大型运输船”。今年4月13日,韩国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向韩国《东亚日报》透露,韩国正在建造的lp-x舰虽名为“大型运输船”,但它不仅能投送兵力和装备,而且还可搭载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战时可作为轻型航母使用。不过就在当天,韩国国防部发言人就否认了该官员的说法,并称韩国“大型运输船”的作战能力和规格均属军事机密。就连韩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内部都口径不一,这更增加了韩国航母的神秘色彩。
第462页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半部,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2400多公里,拥有大小数千个岛屿。其大中型城市和工业基地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带,尤其是所需的原油、铁矿等重要战略物资均依赖海上运输,因而海洋航道已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另一方面,韩国地处东北亚这一大国利益较量最激烈的地区,所处的战略环境十分复杂:不仅周围大国环峙,又与朝鲜沿“三八线”军事对峙几十年;韩国虽与美国、日本结为军事盟国,国内驻有大量美军,但韩日两国历史宿怨极深,在海域划界以及“独岛”主权问题上存在严重争端,彼此都对对方抱有强烈的戒心,而且,韩国自身战略纵深有限,因此,海洋对其国家安全保障具有更为特殊的重要意义。
韩国海军认为,被誉为“海上巨无霸”的现代航母及其舰载机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强,能遂行各种战役战术任务,极具威慑力,是一个国家军事、工业、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象徵,同时,更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海洋强国目标所不可或缺的利器。因此,自独立以来,航母就成了韩国海军孜孜追求的远大目标。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韩国国力一直比较薄弱,海军力量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与陆军、空军相比,韩国海军起步较晚,且长期依赖驻韩美军协助实施海上防卫,海上总体作战能力有限,欲发展航母,真可谓是有心无力。直到20世纪70~80年代,韩国经济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政府又确立了“自主防御”的军事战略,从而为加速海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保障,航母建造也开始正式提上了韩国海军的议事日程。
1995年,韩国海军觅得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由于经费紧张,决定将该舰队无力维护的、吨位最大的两艘战舰——“基辅”级“明斯克”号和“诺沃罗西斯克”号航母当作“废铁”卖给韩国大宇重工集团,要价仅为1300万美元,但俄方同时要求韩国必须将这两艘航母拆成废铁。在接收了这两艘航母后,韩国国防部门如获至宝,立即会同美国情报机构对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获得了宝贵的技术思路。在俄方的一再督促下,韩国大宇重工集团将“诺沃罗西斯克”号航母拆成无数块两平方米大小的铁块。同时,韩国曾试图让“明斯克”号航母起死回生,提前实现自己的“航母梦”。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了韩国经济,“明斯克”号航母顿时成为韩国的累赘。最后,韩国海军在“明斯克”号航母上进行了包括火灾试验(曾有媒体误传为是失火)等一系列的研究后,才忍痛割爱将其以530万美元的低价转售给中国。“明斯克”号航母也被中国方面改建成为一个大型军事主题公园。至此,韩国海军的引进航母计划“无疾而终”。
在成功地渡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重新起飞,综合国力迅速恢复,海军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航母再次被纳入韩国国防部的发展规划,这一次韩国决定自行建造两艘轻型航母lr-x。由于lr-x将把韩国海军的作战范围扩大到整个东亚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韩国国防部考虑到由此可能引起的政治外交问题,因此一直将其称为“大型运输船”,也有媒体将它称为lph,即载有直升机的两栖突击舰。
据报导,韩国国防部用于lr-x项目的总预算约8.26亿美元,计划建造两艘。2002年年底,韩国国防部同韩国造船企业韩进重工集团签订建造lp-x的合同,2003年韩进重工集团开始设计和建造,预计首舰将于2007年3月下水,同年7月开始服役,第二艘将在2010年前后开始服役。
不折不扣的轻型航母
截至目前,世界上只有8个国家建造过航母,即英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义大利、西班牙和俄罗斯(前苏联),加上正在建造的印度和韩国,总计将达10个。通常情况下,现有的航母可分为五类:第一类为大型航母,如美国现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及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第二类是中型航母,如法国的“戴高乐”号和“福煦”号航母;第三类是老式航母,如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第四类是垂直/短距起降式航母,如英国的“无敌”号、义大利的“加里波第”号、印度的“维拉特”号航母;第五类就是所谓的“直升机航母”,如美国的各型两栖攻击登陆舰、英国的“海洋”号和日本的“大隅”号两栖登陆运输舰。而韩国韩进重工集团正在建造的lr-x将介于直升机航母和垂直降落/短距起飞航母之间。
据韩进重工集团透露,lr-x全长190米,宽31米,标准排水量1.3万吨,满载排水量达1.8万吨。军事分析家指出,虽然韩国国防部将lp-x称为“大型运输船”,但它却是事实上的轻型航母。而且,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制造的轻型航母相比,韩国lp-x的吨位和体积都更为庞大。如西班牙为泰国皇家海军建造的“差克里dangercode;纳吕贝特”号航母长182.6米,宽27.5米,标准排水量仅7000吨,满载排水量也只有1.145万吨;义大利建造的“加里波第”级轻型航母长180.2米,宽30.40米,标准排水量1.01万吨,满载排水量1.337万吨;日本的“大隅”号直升机航母全长也只有178米,宽25.8米,标准排水量8900吨,满载排水量1.3万吨,均比lp-x小一号。
第463页
相对于大、中型航母而言,lp-x不仅体态轻盈,而且功能齐全,在战时可作为多功能登陆舰或组建航母编队。据透露,lr-x可搭载700名海军陆战队员、10架直升机、2艘高速气垫登陆艇和10多辆战车。同时,lp-x还计划装备世界上最先进的c4isr系统、高精度雷达和近距防空飞弹等装备,以提高其战力和防护能力。据分析,lp-x可能装备从美国引进的全套或部分“宙斯盾”防御系统。近期,韩国已同美国达成协议,将斥资4.03亿美元从美国雷声公司引进159枚“标准”-2block iiia舰空飞弹,130枚“拉姆”超音速近程防空飞弹,以及相关的发射装置、配件及维护设备等。预警机也是航母的必有装备,但lp-x飞行甲板长度有限,类似e-2c“鹰眼”的预警机无法起降,估计将很可能搭载与英国“无敌”级航母上配备的“海王”预警/反潜直升机类似的机型。另外,韩国海军要求lp-x必须能够搭载先进的舰载战斗机。据悉,韩国海军已就lr-x未来应装备何种舰载战斗机进行了论证。对此,军方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可以向英国购买曾在马岛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另一种则认为“海鹞”战斗机的技术已过于陈旧,lp-x应装备美英联合研制的135垂直/短距起降联合攻击机。至于选择何种方案,将由韩国国防部最后拍板。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韩国还算不上是海军大国,但韩国建造大型船只和舰艇的能力堪称世界顶尖水准。韩国国内除了韩进重工集团外,还有现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等大型企业均具有建造万吨级船舶的能力。目前,韩国舰船建造量已占世界舰船市场份额的32%,2010年将可能提高到40%。除了强大的造舰能力外,韩国还拥有世界上一流的电子通信技术。在强大的技术实力支撑下,韩国海军正在实施一项总投资达150亿美元的庞大发展计划,大力发展大型远洋作战舰艇,以提高远洋作战能力。目前,韩国已拥有3艘kdx-i和3艘kdx-ii型驱逐舰,并已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装备有“宙斯盾”系统的kdx-3型驱逐舰,该级舰排水量7000吨,每艘造价约7.7亿美元。2010年前后,韩国将建成一支以2艘lp-x和3艘kdx-3型驱逐舰为核心的海上力量,从而成为亚洲地区最强大的海军舰队之一。据认为,lp-x只不过是韩国将来发展大、中型航母的“试金石”,预计在2012年后,韩国海军还要自行建造5万吨级可起降固定翼战机的航母。
极富战略意义的使命
不言而喻,lp-x一旦服役,将对韩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综合分析lp-x及其未来编队的作战能力可以看出,lp-x战时可能担负以下重要任务:
对东亚特定作战海域实施海空控制许多军事专家称东亚海域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而对于韩国而言,“北方警戒线”又址于韩国最危险的海域。近年来,朝韩两国在有争议的海上分界线附近海域已发生多次交火。因此,加强对这一海域的控制成为韩国海军战略目标中的重中之重。建造中的lp-x可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作战范围将不受内陆机场的限制,可发起全天候的空中打击,从而可以吸引朝鲜至少两个师进行海岸防备。另外,韩国北部大部分濒临东海,东海也是韩国进入太平洋的主要出海口,对于韩国的国防、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战争中,韩国海军可利用lr-x对空对海控制能力强、机动性好、持续作战时间长的特点,与其他兵力一起夺取东海海域的海空优势,实施海空控制,以击退来犯之敌,进而打通东海通向太平洋的通道。
攻击和消灭敌海上兵力韩国海军认为,要保卫本土不受来自海上的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敌人进入领海前消灭其海上有生力量。在战时,韩国海军的lp-x可与其他舰艇(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补给船等)组成强大的混合编队,前出至东海以外,使用舰载机和伴航舰艇上装备的各种先进的防空、反舰武器,攻击和消灭企图闯入东海防御海域内的敌方飞机、潜艇和水面作战舰艇等。lr-x搭载f-35联合攻击机后,其有效攻击范围可从韩国的济州岛以南一直延伸至东南亚地区。
加强薄弱海域的防御能力韩国西海岸与日本海相接。据勘测,在靠近韩国东西海岸上百海里的范围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其他海洋资源。然而在这一海域韩国海军力量历来十分薄弱,而邻国日本的海上力量却相当强大,这使韩国感到了巨大的军事压力。为此,近年来韩国一直注重增强这一海域的兵力。有消息说,lp-x可能被定期派驻东海海岸的海军基地,以加强薄弱海域的防御能力。这样,lp-x与部署在沿海的韩国空军f-15战斗机相互配合,就能在东海海域组成强大的攻防兼备力量,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东海海岸港口、基地、海上石油平台和海上航运的安全,而且在突发危机时,还可做出快速反应。
为船队保驾护航lp-x及其编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战时在关键海区和交通航道上为本国的船队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可靠的防空、反潜、警戒和支援。 转自铁血 http://.tiexue/
支援两栖作战两栖作战是韩国远洋海军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与敌对国发生战事时,韩国海军的lp-x及其编队将使用舰载直升机、舰载武器护送和掩护韩国海军陆战队航渡和登陆,还可使用垂直/短距起降战机攻击岸滩敌防御工事、岸基战略和战术目标(如机场、交通枢纽、基地等)以及支援地面作战等。必要时,lp-x也可临时改为两栖舰艇,此时,只要将舰载机停放在上甲板上,机库改为临时居住舱,就可搭载约700名陆战队员和装甲车、两栖车辆以及登陆艇等装备航渡至登陆滩点,实行抢滩登陆作战。
第464页
总之,lp-x的战力究竟如何?虽然尚未定论,但可以肯定,将来lp-x加入韩国海军战斗序列后,必将大大加快韩国迈向“建立蓝水远洋海军”的步伐,也将有可能进一步带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海军的现代化进程。
第五卷海军军舰 末世枭雄: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5800
310年前,当俄罗斯还是一个内陆国家时,彼得大帝率先创建了海军,取得了出海口进而走向大海,“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没有强大的俄罗斯”,至今依然是俄罗斯人的至理名言。以他名字命名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则是目前俄海军唯一在役的、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艘核动力巡洋舰,其“武艺高超”,不仅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以下简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守护神”,更承载着振兴海军的历史使命。
迟来的“明星”
“彼得大帝”号是第4 艘也是最后一艘建成服役的1144型“乌沙科夫海军上将”(以下简称“乌沙科夫”)级核动力飞弹巡洋舰,原称“基洛夫”级,是冷战高潮时期美苏海上争霸的产物,是苏联海军第一级核动力水面舰艇。该级巡洋舰的吨位之大、火力之强是同时期美国海军核动力巡洋舰所无法比拟的。作为前苏联北方设计局的杰作,“乌沙科夫”级飞弹巡洋舰的设计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4年后完成初步设计,1974年初拿出最终设计方案,首制舰“基洛夫”号1974年3月在位于今天圣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工建造,1977年12月下水,1980年7月加入北方舰队服役。2号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原“伏龙芝”号)和3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原“加里宁"号)分别在1984年10月和1988年12月服役,前者部署在北方舰队,后者加入太平洋舰队。4号舰“尤里dangercode; 安德罗波夫”号于1986年4月25日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工,但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在完成了80%的工程量之后被中止建造。1992年初,叶尔钦总统在视察北方舰队时拍板继续建造该舰,同时下令“基洛夫”级全数易名:前3艘改用俄罗斯籍海军名将命名,4号舰则以俄海军的缔造者之名命名。
为确保“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能够顺利建成入役,俄罗斯政府和海军在国防预算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勒紧裤带”继续为该舰拨款,使其得到特殊的照顾。1996年8月,“彼得大帝”号在俄罗斯海军300周年庆典前挂上安德烈旗,编入北方舰队,但其真正服役却是在1998年4月19日。从1986年4月开工建造,到1998年4月建成服役,期间历经整整12年。虽然那时候冷战早已经结束,俄海军不再在大洋上与美国海军对抗,但姗姗来迟的“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动力飞弹巡洋舰仍然是俄罗斯海军的“明星”战舰。
不幸的是,当“彼得大帝”号披挂上阵时,其姊妹舰却走向没落:5号舰“库兹涅佐夫”号在仅完成了约35%的工程量后被肢解;首舰“乌沙科夫”号和2号舰“拉扎列夫”号由于故障原因在1997年先后转入预备役;其后3号舰“纳希莫夫”号也出现故障而无法出海执勤。1999年夏末,“乌沙科夫”号和“拉扎列夫”号先后被拖至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紧接着“纳希莫夫”号也驶入海参崴准备进行改装,但由于缺少资金,改装计划一直没能实施。2004年5月俄罗斯海军决定不再对“乌沙科夫”号进行维修和改进,并将其退出战斗序列,而其他2舰重新服役的可能性也基本上没有了,并已经在讨论其销毁问题。这就使“彼得大帝”号成了俄海军独具特色的飞弹巡洋舰家族中的最后宠儿。美国海军建造的“长滩”级、“班布里奇”级、“加利福尼亚”级和“维吉尼亚”级4级8艘核动力巡洋舰均已退出历史舞台,且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尚无建造新型核动力巡洋舰的计划,“彼得大帝”号也因此成了世界上最后一艘核动力巡洋舰。
海上“武库舰”
由于建造过程时间跨度长达20多年,因此建成服役的4 艘“乌沙科夫”级飞弹巡洋舰无论是外形还是武器及电子系统的配置型号、数量等都有所不同。在建造之初,该级舰以反潜作战为主要使命,后随着战略环境的改变,从2号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开始其作战用途由侧重反潜作战向重视防空作战转变。最后建成服役的“彼得大帝”号採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改进的设备,而且武器装备种类全、数量多,整体作战性能高出前3艘同级舰。
“彼得大帝”号飞弹巡洋舰的艏部细长,顶端上翘。艉部呈方形,设有飞行甲板,下方为机库,从舰体最宽处到艉部末端的宽度几乎不变。全长252米,宽28.5米(比美国海军“长滩”号核动力飞弹巡洋舰约长32米、宽6.2米),标准排水量190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24300吨(比“长滩”号大6775吨),堪称巡洋舰之最。编制727人,另搭载航空人员18名和旗舰参谋人员15人。动力系统独具特色,为混合式动力(conas) ,採用2座kn-3型压水反应堆(功率为3oomw)、2台燃油锅炉和2台gt3a-688型蒸汽轮机(单台功率7万马力),核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平行运作,4轴推进,最大航速30节。由于採用了核动力装置,理论上“彼得大帝”号具有几乎无限的续航力,可在无海外基地补给的情况下,执行远洋巡逻和作战任务。
第465页
在“乌沙科夫”级之前,苏联海军的舰载电子系统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海军。“乌沙科夫”级诞生后,上述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更是代表了俄罗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技术水平。其电子设备不但种类齐全,数量众多,而且技术相当先进,有些电子设备已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完全可承担战术指挥和控制任务。对空对海警戒雷达为一部mr-800“顶对”远程三坐标雷达,c/d波段,对飞机的作用距离366公里,对2平方米大小目标的作用距离183公里;一部mr-710“顶板”-b三坐标雷达,d/e波段。导航雷达为2部“棕桐叶”雷达,i波段。火控雷达包括一部mr-184雷达,用于ak-130主炮;6部3p37 “热闪光”雷达,i/j波段,用于9m311/sa-n-11“什坦”防空飞弹;一部“顶罩”雷达,用于sa-n-6“雷声”防空飞弹;2部mr-360“十字剑”雷达,k波段,用于9m330/sa-n-9 “剑”防空飞弹。飞行控制雷达选用一部“飞屏”-b型雷达,i波段。
“彼得大帝”号不仅拥有完整和先进的电子系统,其武器装备更是应有尽有,并配有完善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弹药库”。舰上防空武器从点防御到区域防空组成了多层火力重叠的拦击火力网,射程从8公里至100公里,射高从10米至27400米。包括12座8联装(共96枚)v-601“堡垒”/ sa-n-6“雷声”区域防空飞弹;2座8单元rz-130( 9m330) “克里诺克”/ sa-n-9“剑”飞弹垂直发射装置,备弹128枚;6座3m-87“板栗”/ “卡什坦”/cads-n-i弹炮合一系统。在任务分工上,远程区域防空拦截由sa-n-6飞弹负责,该型飞弹装在甲板下面的垂直发射装置中,射程100公里,飞行速度6马赫,可同时发射12枚飞弹对付12个不同的来袭目标;中程点防御任务由sa-n-9飞弹完成,射程45公里,飞行速度2马赫。担负对空末端防御的是6座“卡什坦”近程武器系统(2座在前甲板,4座在后甲板),该系统由8枚sa-n-11舰空飞弹、一座双联装30毫米舰炮、一部中心火控雷达和光学测距仪组成,飞弹射程为8公里,火炮射程2公里,射速4500发/分,弹炮同时开火,可在全舰的四周形成密集的弹幕,有效地抗击那些突破了前几道防空火力的来袭目标。
对舰攻击武器包括ak-13o高平两用主炮和20 枚垂直发射的p-700“花岗岩”/ ss-n-19“海难”远程超音速反舰飞弹,飞弹的最大射程5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採用惯性加雷达主动寻的制导,可进行超视距对舰攻击(由该舰所载卡-27直升机或陆基图-22m“逆火”轰炸机进行中继制导), 20个飞弹发射单元可多枚齐射,对敌舰实施“饱和”攻击。舰上还装备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既可发射鱼雷(备弹20枚),也可发射ss-n-16反潜飞弹,后者射程45公里,可携带核弹头;1座udav-1反潜深弹发射装置,备弹40枚。声吶系统包括“马颚”主动搜索攻击声吶和“马尾”可变深声吶。舰上最多可搭载3架卡-27pl“蜗牛”a直升机。
捲入政治斗争
自1998年正式服役以来,“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一直是俄海军北方舰队的旗舰,是俄罗斯军政领导的骄傲,该舰参加过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其它军事行动,8年间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还参加过2000年营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工作,并在2000训练年度中被评为俄海军最优秀的战舰,包括普京总统在内的高级官员莅临视察,舰长弗拉基米尔dangercode; 卡萨托诺夫因此被提升为海军少将。2004年2月17日,在俄武装部队“安全”2004战略演习期间,“彼得大帝”号成功发射sa-n-6防空飞弹拦截了一枚从北方舰队一艘潜艇上发射的飞弹靶标和一枚由战略轰炸机发射的巡航飞弹靶标。相对于战略核潜艇的频频失误,“彼得大帝”号的表现无可挑剔。然而,就是这样一艘让俄海军为之骄傲的“明星”战舰,却突然间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差一点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安全”2004演习中,“卡累利阿”号战略核潜艇水下发射弹道飞弹失败,俄海军定在2004年3月举行补救性的演习。3月17日,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登上“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出海,现场观摩“新莫斯科夫斯克”号核潜艇发射pcm-54潜射弹道飞弹。在舰上停留了15个小时,没有任何反常举动的库罗耶多夫返航后,在北方舰队司令部召开的会议上却突然命令“彼得大帝”号巡洋舰退出战斗值班两个星期。6天后,库氏宣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由于未能较好地完成出航考核任务,战舰存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舰载武器装备和核动力设施维护不力,舰队秩序紊乱,不符合战备标准,全舰处于危险事故状态之中,对国家军政领导及战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俄海军中,“退出一线战斗值勤”的处罚通常用于没能通过出航考核的舰船,这意味着全体官兵在受到道德处罚的同时,还将无法再领取占工资收入40%的出海补助。
身为海军总司令的这一耸人听闻的言论,立即在俄海军内部及至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但在3个小时后,库氏就发表声明,否认曾说过战舰随时会爆炸之类的话,称媒体误解了他的本意,表示“彼得大帝”号飞弹巡洋舰的核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称“目前该舰还谈不上有任何核危险。……舰上的核安全工作已经完成,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库罗耶多夫引发“核爆炸事件”后,军事分析人士以及媒体几乎一致认为,“彼得大帝”号飞弹巡洋舰立刻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隐藏在这一事件背后的是俄海军内部高层的权力斗争。首先,是库氏旨在打击“彼得大帝”号的舰长卡萨托诺夫,因为其叔叔伊格尔dangercode;卡萨托诺夫海军上将于2002年被库氏解职,卡萨托诺夫曾在2004 年3月16日北方舰队军事法庭关于k-159号潜艇事故刑事案件的秘密听证会上,猛烈批评库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库氏是想打击北方舰队前司令根纳季dangercode;苏奇科夫海军上将。库罗耶多夫任内,俄海军发生多次重大事故,库氏威望受损,在争夺国防部长职位上处于下风。为转嫁责任,库氏把矛头指向“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因为该舰是苏奇科夫树立的典型,库氏希望用这一事件把k-159号核潜艇事故完全推卸到苏奇科夫身上。最后,在当时的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出面调停下,“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在当年4月重返大海。
第466页
“最后的贵族”
在设计建造之初,苏/俄海军为“乌沙科夫”级飞弹巡洋舰赋予了2项重要使命:担负核动力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护卫任务;担负独立作战编队的旗舰,与其他巡洋舰、驱逐舰等组成飞弹巡洋舰编队,实施反潜、反舰和对空作战。为完成上述使命,“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从头武装到脚,所携带的各种飞弹总数接近300枚,有“武库舰”之名,规模仅次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排在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兵器榜”上的第2位,是俄海军水面舰艇的“嵴樑”,战时该舰要么充当“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守护神”和“左臂右膀”, 要么以己为核心组建多功能飞弹巡洋舰编队,遂行远洋作战任务。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政府在资金非常拮据的情况下,藉助发行公债来筹措资金,使“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得以建成服役,给低谷中的俄海军以新的生机,也显示了俄政府重整海军的决心。可目前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是“鸡肋”?还是“鱼肉”?关于“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何去何从的争议早已存在。俄海军想留住最后的一艘核动力巡洋舰,但俄国内许多分析家则认为,“彼得大帝”号飞弹巡洋舰实际上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庞然大物,俄罗斯负担不起,也不需要这样一艘巨型战舰。他们指出,现在人们看重的是要建造船体较小而且有多种用途的战舰。“彼得大帝”号设计于上个世纪70年代,其本意是要用来对付美国海军的航母,然而时至今日,俄罗斯军队由于缺乏资金正在迅速萎缩,採取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军事行动则根本不可能。
事实上,俄罗斯海军的军事战略早已经从远洋进攻转为近海防御,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一再强调,俄海军目前的装备发展重点是驱逐舰、护卫舰等中小型作战舰艇,而非巡洋舰这样的重型战舰,不仅如此,要继续保留“彼得大帝”号是十分困难的事。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还是“彼得大帝”号核动力飞弹巡洋舰,都是俄罗斯作为大国的最后象徵。近几年来,俄罗斯不断遭到美国等西方势力的强力“遏制”, 战略空间空前缩小。为保住最低限度的尊严和话语权,俄罗斯不仅需要弹道飞弹、战略轰炸机及弹道飞弹核潜艇等战略打击力量,还需要“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来抗衡美国海军的航母。如果去掉这2 艘重型战舰,那么俄海军的其他水面舰艇对于美国海军的庞大舰队来说,无异于“虾兵蟹将”。2004年10月,俄海军北方舰队司令米哈伊尔dangercode;阿布拉莫夫海军中将亲自指挥了有“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参加的海上突击战斗群联合演习。演习结束后,阿布拉莫夫宣称,俄海军以航母为作战主力的远洋攻击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显示出强大的海上战斗力。2005年初,俄海军又宣布,“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的陪伴下将于今年夏天再度出航执行跨洋训练任务。其意既在于重振海军,也在告诫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海军雄风犹在,俄罗斯依然是世界大国!
第五卷海军军舰 舰船技术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4050
舰船技术
19世纪末是舰船技术空前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舰载火炮与装甲
19世纪中叶以后,海军的舰载火炮技术与陆军火炮技术一样,开始酝酿着一场革命。首先,由于后装线膛炮及其新型炮门和反后坐装置技术的发明,且採用了无烟火药和高能炸药,舰炮的射程明显增大,射击的准确性和攻击威力也大大增强。就射程而言,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克虏伯舰炮最大已达到5000多
米,到90年代末阿姆斯特朗重炮在强装药的情况下可超过10000米,其末端速度仍有360米/秒。在攻击威力方面,19世纪末的海军大炮的炮弹在有效射距内大约可以穿透与大炮口径同样厚的最坚固的装甲。以30.5生的(炮长40倍口径)后装阿姆斯特朗炮为例,在强装药的情况下,炮弹在炮口可穿透锻铁板深达97.6厘米,在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87厘米,在2000米距离上可穿透77.6厘米,3000米时可穿透69.5厘米,4000米时可穿透63厘米。再以1899年30.5生的(炮长40倍口径)克虏伯舰炮为例,炮弹在炮口可穿透锻铁板117.3厘米,可穿透钢铁复合甲板91.2厘米。此外,美国内战爆发后,才华横溢的设计家埃里克森于1861年由于发明了旋转炮塔,将其应用于新建的“班长号”军舰,从而使舰炮可以灵活自如地向不同方向射击,大大提高了军舰的攻击力。
针对舰炮威力越来越大这一情况,为了有效地提高舰船的生存能力,各国对舰船的装甲防护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859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装甲蒸汽巡航舰“光荣”号。到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各国海军对装甲舰船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在舰船装甲日益广泛使用的同时,装甲技术也有不断革新。开始时的装甲多为舰船的水线带装甲和隔障装甲,所使用的材料为铁或钢,虽然装甲厚而沉重,但仍不能有效地抵御威力越来越大的火炮。于是,各国海军转而重点防护炮塔和其他要害部位,并转而使用复合装甲材料,或经过特殊处理的钢材。1874年英国在建造“坚定”号军舰时,开始在炮塔上安装铁板上覆盖钢板的
第467页
复合装甲。1879年英国人又设计建造了全部使用复合装甲的“巨人”号,使其水线装甲带的厚度减少到18英寸,而过去一般都厚达20多英寸。此后,採用镍钢装甲更进一步减少了装甲厚度。1895年前后又出现了以热和水处理钢表面使其硬度加大的哈维法,以及比此更好的克虏伯处理法,进一步减少了装甲厚度。
与装甲技术同步发展的是舰船船体的材料技术。19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建造新舰仅用钢铁舰体的政策。1872年法国在“可畏”号舰体结构上开始使用钢与铁相结合。到1886年,英国开始有一批全钢船体的军舰下水。
在大炮与装甲的较量中,舰炮技术和装甲技术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这场较量到后来还是舰炮占了上风。到19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的舰船设计师们承认,他们再也不能为军舰任何部位提供绝对可靠的防护。在有效射距内,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防护的部位只有炮塔、火药库、水线和机器舱,对其他部位的人员只能提供很有限的防护,以防御速射炮的杀伤。
(2)舰船吨位和航速的竞赛
19世纪末,由于锅炉和发动机的发展,使舰船的动力装置有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锅炉实际上是用铁撑杆在内部加固的铁箱子。在新的冶金技术出现后,开始有可能制造更为坚固的比19世纪中叶的锅炉容纳多一倍蒸汽的箱或锅炉。这一时期,还研制成功一种水管锅炉,依靠流过钢管的水通过燃烧加热而产生蒸汽,其热效率要比普通锅炉高得多。到19世纪末,用这种锅炉以高达250磅的压力推动能产生14000马力的三级膨胀式蒸汽机。尤为重要的是,19世纪末研制成功了蒸汽轮机以作为舰船的动力装置。蒸汽轮机利用蒸汽通过喷嘴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动能,再利用高速蒸汽推动汽轮机的转子转动而输出机械能。它克服了往复蒸汽机功率小、重量大、燃料消耗率高等缺陷,很快便成为舰船上的新型动力装置。此外,德国还于1897年研制成功柴油机,其热效率高,重量轻,消耗燃料大为减少,也较快地在舰船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舰船动力装置的迅速更新和进步,19世纪末海军舰船获得了空前的动力,使各国有可能建造排水量很大、航速很快的舰船,出现了一个在舰船吨位和航速两方面都你追我赶的局面。1889年英国建成的“胜利者”号战列舰,其主机马力就达到14000匹。德国在90年代初下水的一艘新舰,其主机马力更达
到15000匹。在舰船吨位方面,英国在90年代初的装甲舰平均吨位为7685吨,法国为5825吨,德国为4066吨。到90年代末英国最大的战列舰的排水量达14900吨,法国达12200吨,德国达11130吨,俄国达12674吨,美国达11560吨。
当时各国海军竞争得最为厉害,其影响也最大的还是舰船的航速。以装甲舰为例,1860年代英国有19艘下水,平均航速为12.72节;法国有18艘,平均航速为11.57节;俄国有25艘,平均航速为7.98节。到1879年,英国有25艘下水,平均航速为12.86节;法国有20艘,平均航速12.45节;俄国有6艘,平均航速为10.33节;德国有16艘,平均航速为11.44节。到1880年,英国又有25艘下水,平均航速达17.59节;法国有20艘,平均航速为13.95节;俄国有9艘,平均航速为16.07节;德国有6艘,平均航速为12.08节。到1886年时,义大利海军已有两艘军舰航速达到20节,英、德各有一舰达19节,其他达到18节的已有十余舰。1890年代末,西方海军的战列舰的先进航速为18节;巡洋舰的先进航速达24节;鱼雷艇最快者达28节;驱逐舰由于使用了蒸汽轮机,航速最快者竞达35节。也就是说,在大约30年的时间内,世界海军舰船的航速提高了近2倍。这是很重要的进步,它对后来20世纪的海上战争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3)鱼雷与鱼雷艇、驱逐舰和潜艇
鱼雷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186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制成第一条自航鱼雷,称为“白头鱼雷”。雷体直径356毫米,长3.53米,重136公斤,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航速6节,射程640米。到19世纪70年代,一种专门使用鱼雷的新型海军舰船开始出现,这就是鱼雷艇。英国于1877年最先研制成“闪电”号鱼雷艇。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海军首次将鱼雷用于实战,他们先是将鱼雷安装在旧式的小艇上,多次成功地袭击土耳其舰船。特别是1878年1月26日,俄国的“切什梅”和“锡诺普”两艘鱼雷艇成功地将土耳其的军舰“因蒂巴凯赫”号击沉,在西方各国海军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许多人认识到,鱼雷是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因为制造鱼雷和鱼雷艇的成本比起建造装甲舰和巡洋舰来,要低廉得多,但它却可以给予装甲舰或巡洋舰以致命的一击。尤其是海军力量弱小的国家似乎有可能以较小的代价向最大的海军强国挑战。
的确,在19世纪末,西方各国海军无不重视对鱼雷和鱼雷艇的研制和生产。在较短的时间内,鱼雷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1892年,开始出现由发射舰艇利用导线输电作动力源的拖线鱼雷。紧接着,发明了基于水压原理的鱼雷定深器,从而可以根据鱼雷攻击目标的具体情况而在发射之前预先调节其在水中的航行深度。1897年,奥地利人奥里布又成功地使用陀螺仪来控制鱼雷的定向直航,使鱼雷在航行过程中不致于因水流等因素的作用而偏离航向。这两项发明都有助于提高鱼雷的可控性,提高其命中精度和攻击威力。
第468页
在鱼雷艇的建造方面,19世纪80年代后各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新艇下水服役。据1891年的统计,英国海军有一等鱼雷艇86艘,二等鱼雷艇61艘,木制鱼雷艇12艘,合计157艘。其中一等鱼雷艇排水量28一137吨,马力为350一1300匹,航速达18—22.5节,每艇安装速射炮l门、机关炮1门、鱼雷发射管3具。此时法国有鱼雷艇194艘,其中最快的航速达23.5节;俄国有鱼雷艇135艘;义大利有130艘;德国有107艘;奥地利有62艘,美国有8艘。除鱼雷艇外,各国海军还纷纷在铁甲舰和巡洋舰上安装鱼雷发射管,少者1—2具,多者6—7具,鱼雷开始成为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面对鱼雷和鱼雷艇给海军主力舰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以英国为首的海军强国开始研制一种以攻击鱼雷艇为主要任务的新型军舰。于是,一批排水量为240一1200吨,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航速相当于甚至超过鱼雷艇,既携带有鱼雷又安装有舰炮的鱼雷炮船得以问世。这种鱼雷炮船又称鱼雷快船,是驱逐舰的前身。1893年,英国建成了世界海军史上第一批驱逐舰,当时称之为鱼雷艇驱逐舰。
19世纪末鱼雷技术的发展还促进了潜艇的研制和技术进步。潜艇研制的历史非常久远,1863年法国人建造的“潜水员”号潜艇使用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可以称为第一艘近代潜艇。到19世纪70年代末后,由于鱼雷技术的发展,许多舰船设计师很自然地将鱼雷与潜艇联繫起来,认为这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海军兵器,这就大大刺激了他们研制潜艇的兴趣。移居美国的爱尔兰人霍兰建造了“芬尼亚撞角”号潜艇,使用15匹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并依靠水平舵下潜和保持深度,可在水下发射一枚6英尺长的鱼雷。1886年英国人也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推动,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大约与此同时,法国人
也制造了一艘名叫“吉姆诺特”号的潜艇。1897年,霍兰为美国海军建造了“霍兰”号潜艇,该艇在水面使用45马力的汽油机动力,航速7节,续航力达1000海里;水下使用电动机为动力,航速5节,续航力50海里。这是潜艇双推进系统的开端。90年代西蒙·莱克在美国还建造了“亚尔古i”号潜艇,该艇除有双推进系统外,最大的特点是在艇的底部装有轮子,能在海底滚动。
第五卷海军军舰 战列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155
资料卷 战列舰
战列舰又称主力舰,战斗舰,它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突击威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
(目前世界世界上仅存的战列舰-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它的主要武器是3座3联装的406毫米口径主泡,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舰炮)
战列舰名称是随着1655—1667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当时火力最强的战船不进行接舷格斗,而是排成一线纵队的战列,与敌舰队平行行驶,利用本舰队一侧的舷炮对敌集中火力齐射,因而得名“战列舰”。1638年建成的英舰“海上群王”号便是这种战舰的第一艘,它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这时的战列舰都是木制的帆船。
184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崙”号。它装有舷炮100蒸汽战列舰时代。但它仍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1861年,英国第一艘铁壳装甲战列舰“勇士”号,也挂有辅助的风帆。战舰上的风帆到达20年后才逐渐消失。
1862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装有旋转炮塔的战列舰“阿尔贝王子”号,由于炮塔式舰炮可向任何方向过时了,所以在一段时期里装舰的名称取代了战列舰。
1906年,英国建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火力最强的装甲舰“无畏”号下水了,并恢复了战列舰的名称。“无畏”号是由义大利着名工程师库尼贝迪上校设计并监造,排水量17 900吨,航速40公里/小时,装备有安装在家座炮塔内的10门305毫米主炮,24门76毫米副炮,水下鱼雷发射器材座,这比当时其它最大的装甲舰的火力还要强1倍以上,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此后,各海军强国纷纷仿效“无畏”号建造造自己的战列舰。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无畏”舰就是战列舰的同义词,战列舰的多少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强弱的标准。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下水的。这期间,战列舰的排水量,航速,主炮口径,装甲厚度及其它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便在先后建造的上百艘战列舰中,无一不承袭了“无畏”号所奠定的基本形式。
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是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水的“大和”和“武藏”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为72 800吨,最高航速为50公里/小时,舰上装有3联457毫米主炮9门,炮弹重达1460公斤,还有12门3联装155毫米副炮和12门双联装128毫米平高两用炮。“武藏”号在1944年10月24日,“大和”号在1945年月月初日,先后被美军飞机击沉,这标志着战列舰的没落,它在海战中的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哪个国家建造战列舰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和”号战列舰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
第469页
第五卷海军军舰 巡洋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004
资料卷 巡洋舰
巡洋舰是在排水量,火炮,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多用途大中型水面战舰,它具有较高的航速和远洋机动作战能力。
中世纪帆船时代的巡航舰是现代巡洋舰的起源,它最早可追溯到英国于1514年下水,1593年改建的“亨利”号战船。巡航舰火炮较少(约50门),但航速较快。它通常不参加舰队的战列线炮战,主要用于侦察,巡逻,护航或对敌商船的作战。
19世纪初船用蒸汽机诞生之后,也引起了巡航舰的革命。但初期的明轮式推进器效率低,难以经受大风浪和炮火,还不能赋予巡洋舰快捷和远洋机动作战的特性。
1884年前后,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用螺旋桨推进的轻型巡洋舰“响尾蛇”号。1845年,英国海军曾组织了一场有趣的比赛:“响尾蛇”号与另一艘动力相当,但用明轮推进的蒸汽轮船“爱里克托”号船尾系上钢缆,船头朝相反方向,同时抽前开,看谁拉得支谁 ,以鑑别哪种推进器效率高,产生的推力大。比赛结果是“响尾蛇”号巡洋舰把“爱里克托”号轮船拉了过来,证明的螺旋桨推进器在推进优越性。而且螺旋桨安装在水线以下,抗毁性好。
螺旋桨的採用不仅使巡洋舰的特点得以实现,而且使军舰可以安装苯重的装甲而不致太多地影响其机动性。185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装甲巡洋舰“光荣”号它的船身为木制,船舷包有铁皮装甲,以蒸汽机为动力,採用螺旋桨推进,辅以风帆,它在外形上和以往的风帆式战船基本相同,仍使用固定舰炮。
在南北战争期间(1816-1865年),美国建造了最早的装有旋转炮塔式舰炮的装甲巡洋舰“班长”号,在作战中显示了它的特点。这以后,巡洋舰作为一种既可随舰队列阵作战,又可远洋独立作战的机动性战舰,得到了各国海军的肯定,由于军舰动力装置的进步,不仅使巡洋舰获得了更快捷的机动性,而且终于在19世纪80年代彻底摆脱了风帆,具备了与现代巡洋舰相类似的外形。1904年,世界上第一艘装有汽轮机的巡洋舰-英国建造的“紫石英”号下水了,标志着现代巡洋舰的诞生。
现代巡洋舰问世后,在随后发生的日俄战争(1904-190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巡洋舰在多次海战里有出色的成绩。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5000-20,000吨,主炮口径在150-280毫米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出现排水量在万吨以上的重型巡洋舰。但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大型炮舰的地位日渐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部分国家已很少建造巡洋舰。50年代后,由于飞弹技术,电子技术与核技术的迅速发展,才使巡洋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获得了新生,并改变了厚甲重炮的面貌,突出了防空,反潜的作用,其打击水面目标的作用反而退后其次了。
飞弹巡洋舰-美国在1953年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巡洋舰“巴尔的摩”号上加装了“天狮星-1”型飞弹发射装置。1955年为两艘“波士顿”级巡洋舰装备防空飞弹。但它们还不是真正的飞弹巡洋舰,因为它们的主要武器仍是原有的大口径火炮。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飞弹巡洋舰是苏联于1959年开工,1961年初下水的“格罗兹尼”号。它的满载排水量为5500吨,最大航速约为67公里/小时,续航能力为12 500公里,它装备有2座4联装的反舰飞弹身发射装置和3座双联装防空飞弹发射装置,反潜武器为2座12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和2座3联鱼雷发射管,火炮驻为2座76毫米双联装全自动平高两用炮和4座30毫米管全自动远射炮。由此可见,飞弹巡洋舰火炮的重要作用是防空,而不是进行舰艇间的炮战,所以它的火炮口径比以前大为减小。
几乎与“格罗兹尼”同时,美国也建造了自己最早的飞弹巡洋舰“莱希”号,它比“格罗兹尼”稍大,飞弹也装备得更多一些,满载排水量为8200吨,装备有2座4联装反舰飞弹,2座双联装防空飞弹,1座3联装反潜飞弹,火炮为2座162毫米舰炮。
这之后,英,法,也建造了自己的飞弹巡洋舰,美,苏又发展了多种型号不同用途的飞弹巡洋舰。目前,世界上现有的约80艘巡洋舰中,除少数为第三世界国家购买的英,美等国退役的二手货之外,其余均已实现了飞弹化。
核动力巡洋舰-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是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于1957年12月开工,1960年下水的“长滩”号核动力飞弹巡洋舰。核动力巡洋舰的最大特点就是续航能力强,它可连续航行几年,绕地球数周而无需补充燃料。“长滩”号满载排水量为1.8万吨,装备有巡航飞弹,反舰飞弹,防空飞弹和反潜飞弹。此后,美国又建造了4种型号8艘核动力巡洋舰。
前苏联的“基洛夫”号和“伏龙芝”号核动力飞弹巡洋舰是除美国外其它国家仅有的两艘核动力巡洋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它们的满载排水量达2.8万吨,舰上各种飞弹发射装置达250管之多,最多可携带296枚飞弹。它们分别于1977年和1981年下水。
第五卷海军军舰 驱逐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197
第470页
资料卷 驱逐舰
驱逐舰是以飞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能在水中航行攻击敌舰的鱼雷和以鱼雷为武器的快速小艇-鱼雷艇。一般只有几十吨的鱼雷艇可以击沉上千吨,火力强大的装甲舰,这对作为各国海军主力的装甲舰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人们便建造了比鱼雷艇稍大,装有舰炮的舰艇。用它来阻击和追歼鱼雷艇,掩护己方的大舰,并给它也上鱼雷,具有攻击敌方大舰的能力。这种具有“双重性格”舰艇便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鱼雷炮舰,它是驱逐舰的前身,也叫“雷击舰”。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鱼雷炮舰的航速只有约37公里/小时,而当时鱼雷艇的艇速已达40公里/小时以上。这就使鱼雷炮舰难以追歼鱼雷艇。
19世纪90年代,蒸汽动力装置有了新的进步,英国海军根据造船持同盟a·亚罗的建议,建造一种战斗力强,航速快,能有效对付鱼雷艇的军舰。1893年,“哈沃克”和“霍内特”号鱼吉艇驱逐舰下水了,它们排水量240吨,艇速50公里/小时,装有4门舰炮和3座鱼雷发射管,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驱逐舰,也是当时最快的军舰。此后,各国海军纷纷建造驱逐舰,并加大吨位,增强火力,提高续航能力,使其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
20世纪初,装甲舰(即战列舰)的排水量持续增大,而比巡洋舰轻快的驱逐舰承担了原来由巡洋舰所担负的侦察,巡逻,护航的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潜艇的大量使用,而鱼雷艇的作用下降,于是驱逐舰更多地用来为舰队,船队进行护航和反潜。这期间驱逐舰的火力,航速,续航能力等性能不断提高,排水量也达到1000吨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继续得到加强的驱逐舰,除了执行反潜护航任务之外,还由于海军航空兵的崛起,较多地担负了舰队防空的任务。并且在支援岛岸作战,输送人员及物资,担任基地巡逻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多次参加舰队间的海战,有过杰出表现,因而被称为“海上多面手”。
50年代后,驱逐舰没有象战列舰,巡洋舰那样出现衰落,反而因其具有灵活性和多功能性,而备受各国海军的重视,迅速向飞弹化,电子化,指挥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并出现了反潜驱逐舰和防空驱逐舰的分工,驱逐舰的吨位也明显加大,大型驱逐舰排水量达到6000吨以上,相当于轻型巡洋舰。在一些驱逐舰上还配备了反潜直升机。
飞弹驱逐舰-世界上第一艘飞弹驱逐舰是美国于1953年建造的“米切尔”号驱逐舰,它的排水量为5200吨,装备“鞑靼人”防空飞弹。最早装备反舰和反潜飞弹的驱逐舰是美国于1958年下水的“孔茨”号飞弹驱逐舰。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驱逐舰之一枣装备了“宙斯盾”系统的美国“伯克”级飞弹驱逐舰)
第五卷海军军舰 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333
资料卷 潜艇
潜艇是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又称潜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潜艇按战斗使命区分,有普通鱼雷攻击潜艇和战略飞弹潜艇;按动力区分,有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之一-澳大利亚的“科林斯潜艇)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探索能在水下行驶的船只。有确切记载,并得到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船只由荷兰人c·德雷贝尔于1620年发明的。德雷贝尔是名物理学家,他在英国制作了一艘木制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峰外涂油,艇内有羊皮囊。向囊内注水,艇就下潜,可潜3-5米的深度把囊内水排出艇外,艇就能浮上水面。艇身有桨孔,由12名水手划桨行进。这是世界上第一艘人力潜艇,也是现代潜艇的雏形,它曾在泰晤士河成功地潜航了2个小时。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人d·布希内尔建造了一艘单人驾驶,以手摇螺旋桨为动力的木壳潜艇“海龟”号,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1776年,“海龟”号潜抵英国战舰“鹰”号舰体下,全力固定炸药炸毁它,但未能成功。这是使用潜艇袭击敌舰的首次尝试。
1863年,法国建造了“潜水员”号潜力艇,它以压缩空气瓶内的压缩空气推动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机械动力潜艇。1881年,爱尔兰籍美国人约翰·霍兰建造了一艘安装有一台15马力汽油内燃机的“霍兰-ii”型潜艇,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内燃机动力潜艇。这种潜艇还装备了鱼雷,曾在哈德逊河上成功地进行了试航。1884年,俄国工程师c·k·维捷斯基发明了使用蓄电池电动机的潜艇,艇上还装有潜望镜和空气再生系统。现代的常规动力潜艇在水面航行时使用内燃机,在水下航行时使用电动机,正是霍兰和维捷斯基等人的发明,为现代潜艇的诞生提供了动力装置方面的物质条件。
一般认为现代潜艇诞生是瑞典人诺德费尔特与英国人加莱德使用设计建造的“诺德费尔特-1”号开始的。这艘潜艇于1881年开始建造,1885年下水。它以蒸汽机为动力,当潜入水下时,锅炉熄火以剩余蒸汽作为动力。该艇还装有鱼雷发射装置。“诺德费尔特-1”号是当时比较大,也是比较成功的潜艇。
第471页
霍兰在“霍兰-ii“型取得了成功后,又制造了更为先进的“霍兰-iii”型,这种潜艇採用水面以汽油内燃机,水下以蓄电池为动力的双推进系统。该艇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并装有多枚鱼雷,攻击力强,后来的潜艇,除了改用些油之外,基本上都沿用霍兰的设计。1898年,美国海军订购了6艘“霍兰-iii”型潜艇,并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潜艇部队。1897年,美国人s·莱克建成了第一艘双层壳体潜艇,在两层壳体间布置有可使潜艇下潜上浮的水柜。
20世纪初,潜艇已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主要海军国家共拥有260艘潜艇。这些潜艇大多採用柴油内燃机一电动机双推进系统和双层或部分双层壳体,航速和续航力有了明显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潜艇就投入海战。战争期间,潜艇共击沉舰艇192艘。潜艇在攻击海上运输船方面取得了更为显着的战果,仅被德国击沉的运输船就有1300余万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潜艇的战术技术性能又有很大提高。活动范围几乎遍及各大洋,战争后期,潜艇装备了雷达和自导鱼雷,这使潜艇的攻击能力大为增强。德国潜艇还首先採用了荷兰人发明的通气管,大大增加了潜艇在水下的续航力和航速。
核动力潜艇-简称核潜艇。核潜艇与常规动力潜艇相比,发动机功率和水下航速都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核潜艇水下续航时间和距离几乎不受限制,而普通潜艇在水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就必须浮上水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核潜艇才是真正的潜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国海军和政府建议制造核动力潜艇。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制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议。“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1855年1月开始试般。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有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边疆航行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像的壮举。这之后,美国宣布以后不同志制造常规动力潜艇。此后,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制造了本国的核潜艇。
战备飞弹潜艇-是用艇载核飞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飞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战备飞弹潜艇与陆基战备飞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目前核军事在国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潜对地战备飞弹分弹道式和巡航式两类。美国从1947年开始研制“天狮星-i”型巡航潜地飞弹,1951年在潜艇上发射成功,1955年正式装备潜艇部队,第一批战略飞弹潜艇由此诞生。苏联于1955年9月首次用潜艇在水面发射一枚由陆基战术飞弹改装的弹道飞弹,1958年首先在常规动力的z-v型弹道战备飞弹,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弹潜艇。1960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潜艇首次水下发射“北极星”a1潜地弹道飞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战备飞弹核潜艇。1982年10月,中国用潜艇在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这说明中国拥有自己独立开发研制的潜地弹道式战备飞弹和战备飞弹潜艇。
第五卷海军军舰 航空母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159
资料卷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以舰载飞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舰载飞机编队的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军舰,它是现代海军水面战斗舰艇中最大,也是作战能力最强的舰种。
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驾“冠蒂斯”双翼机首次从前甲板铺有25米木制跑道的“伯明罕”号巡洋舰上起飞。翌年1月8日,伊利又驾同一飞机在后甲板铺有36米跑道和22根阻拦索的“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首次降落成功。1912年和1917年,英国的萨姆逊中尉和邓宁中校又分别驾机从行驶的军舰上完成了起飞和降落。这些勇敢者的试验,孕育了航空母舰的诞生。
1917年6月,英国将一艘巡洋舰改装为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舰“暴怒”号,它载机20架,但是原巡洋舰中部的建筑未拆除,甲板分别前后两块,飞机起落既不方便又很危险。1918年英国又将建造中的“卡吉士”号邮船改建为航空母舰,更名为“百眼巨人”。它是第一艘有直通甲板的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可载机20架。
英国于1918年月日月开始建造“赫姆斯”(又译作“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的桂冠却未能属于它。日本1919年参照“赫姆斯”的方案设计了“凤翔”号航空母舰。并于1922年11月首先建成服役,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舰空母舰。而“赫姆斯”于8个月后才建成服役。“凤翔”和“赫姆斯”均载机20余架,都建有直通甲板,舰桥。桅杆,烟囱等突出建筑物都移至飞行甲板右侧,这一布局特点为后来的航母所仿效。此后,美,法,等国也相继建造了航空母舰。
第472页
但是,当时各国海军中有许多大人墨守旧观念,把重炮巨舰视为海战制胜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舰队的辅助力量,主要任务是侦察,航空母舰初建功勋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的20架老式“旗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从“光荣”号航母上起飞,击沉毁了塔兰托港内的3艘义大利战列舰。在后来的1941年5月追歼击沉德国最大的战列舰“俾斯麦”号的海战中,英军的航母与舰载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这些战争例充分说明了以战列舰为代表的重炮巨舰在海军中航空兵面前显得多么脆弱,但传统观念很强的英国海军仍未充分认识航空母舰载机的作用,致使英国在此后的太平洋海战中吃了大亏。相反,以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日本海军对此却极为重视,专门派人收集研究塔兰托之战的情报。后来的珍珠港事件,实际就是塔兰托之战的重演。
1941年12月7日清晨,从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354架日本飞机袭击了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队。炸沉和重创美国战列舰各4艘,巡洋舰和驱逐舰16艘,炸毁飞机188架,官兵死伤约4500人美国太平洋舰队除航空母舰外几乎全军覆没,而日军仅损失飞机29架。
1942年5月4日-8日发生的珊瑚海大海战则完全是一场航母对航母,由舰载机决胜负的全新型远距离海战。此战中,美国有2艘航母和122架飞机参加参战,日本有3艘航母和121架飞机参战。结果是美国1艘航母被击沉,另1艘爱伤,损失飞机架;日本1艘航母沉没,2艘受重创,损失飞机85架。而双方的舰队始终未互相见面,也未互射一炮。这一战改变了传统海战的面貌。在此后一系列太平洋海战中,美国在大部分海战中取得了胜利。可以说,美国正是借航母最终取得了太平洋海战的胜利。航空母舰已成为新时代海战的主宰力量。
50年代,英国研制和採用了斜角飞行甲板和蒸汽弹射器,对航母的发展各国海军中现役航母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性能和攻击能力大幅度提高,排水量越来越大,舰载机数量越来越多,飞机性能越来越好。在80年代后发生的英-阿马岛战争、美军空袭利比亚和海湾战争中,航空母舰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动力航空母舰-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美国于1958年2月刊日开工建造,1961年11月25日建成服役的“企业”号。航母採用核动力的最大好处是提高续航能力。目前常规动力航母的续航能力一般为1.5-2.7毫米万公里,而核动力航母可50倍于此,这极大地增强了远洋作战和连续值勤的能力。继“企业”号之后,美国于70年代后又建造了7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企业”和“尼米兹”的满载排水量均为9万余吨,可载机90架,后者外形稍大,续航能力为前者的2倍。“尼米兹”级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也是当今最大的军舰。
航空母舰其实是飞机的载体,离开了飞机航母就像一个平板船,毫无用处,如果飞机的航程足够大的话,我想航母离淘汰也不远了,谁愿意多此一举在中间弄个中继点,浪费财力物力人力,现在也没有多少国家再继续建造新的航母,只是在拼命的研制飞机,太空武器,中国建造航母虽说有点用处(谁让咱们研制的飞机航程这么小呢?没办法。),可以发挥它作为飞机载体的作用,也可以满足一下国人对于航母的渴望之情。虽说航母从二战到现在是出尽风头,但是美国也没有在继续建造了,反而飞机是一代一代的更新。况且每次航母的成功那次没有飞机的存在,各位大大门要注意到主次的分别,不要弄方了搞错了主次。这里只是无名我看了网上到处在叫嚷着要造航母,自己有些感触发表一点看法。各位不同一的也可以尽情的砸。
第五卷海军军舰 外军鱼雷及水下防御技术发展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6979
在海战环境下,利用鱼雷向敌方舰艇发起攻击是一种常见的、威胁巨大的作战样式。各国海军重视对浅海反潜战的研究,积极发展鱼雷武器及鱼雷防御系统。鱼雷:重点对付安静型柴电潜艇环
二战后各国相继研制了声自导鱼雷。随着水下战的重点从深海转移到浅海,设计用来在深海对付核潜艇的重型声自导鱼雷,在浅海打击柴电潜艇目标时遇到了很多新问题。一方面,柴电潜艇的噪声信号很低,不易探测;另一方面,浅海是一个噪声非常复杂的作战环境(如中立国船只、人类活动、沿海河流、洋流和陡峭的近海海底地形等),使传统重型鱼雷声自导系统所利用的水声信号同海洋环境噪声、鱼雷自噪声、人工干扰噪声、混响等混杂在一起,给目标信号的提取和识别带来困难,在鱼雷航速很高时更是如此。传统的重型鱼雷几乎无法在浅海对付现代化的柴电潜艇。为此,各国开始重视有更强信号处理能力、配备数字式导引系统的鱼雷。这种鱼雷能对回波信号的特性进行分析,区分潜艇与其他物体。此外,一种新型的宽波段技术也正在研究之中,它能够将噪音信号扩展到全频域,从而排除特定频率上的高强度噪声干扰。集成了所有这些技术的鱼雷将能够有效对付小型的、静止或缓慢移动的安静型柴电潜艇。
美国mk系列鱼雷
多年来,美国海军一直没有研制全新的鱼雷,而是通过在免拆卸情况下定期升级软体来提升鱼雷性能。现役的轻型鱼雷有mk46系列和mk50等。最近服役的mk54轻型鱼雷和mk48—7型“通用宽波段先进声吶系统”(cbass)重型鱼雷,都是由旧鱼雷配更新控制软体而成。美国海军认为,宽波段声吶是鱼雷技术的一大进步,由于配备了强大的数字处理系统,鱼雷在恶劣环境尤其是浅海中的对抗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具备了更强的水底探测能力、更高的频率敏感度以及最优频率选择能力。
第473页
mk46鱼雷直径324毫米(美国轻型鱼雷的标准口径),通常由mk32水面舰船发射装置或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发射,也可装载于“阿斯洛克”垂直发射反潜火箭上。mk46内置“奥托2”燃料推进系统,弹头携带大约100磅(约45.4千克)的pbxn炸药(相当于108千克tnt炸药)。mk46-7轻型鱼雷专为攻击高性能潜艇而设计,1966年开始服役,是美国和北约海军的标准装备。mk46-5鱼雷是美国海军轻型反潜鱼雷群中的主战装备,预计服役至2012年。目前,美国已不再生产mk46鱼雷,准备用mk54鱼雷取而代之。后者在浅水及深水区都有良好的作战性能,可从p-3、h-60反潜机和水面舰艇上发射,还可作为垂直发射反潜飞弹的战斗部,于2004年底实现初始作战能力,可能首先在直升机中队等空中平台上服役。
mk50是先进的轻型鱼雷,可以从反潜飞机和水面作战舰艇上发射,用来对付速度快、下潜深的先进潜艇,尤其是双层壳体的潜艇。与mk46和mk48不同,mk50使用闭循环化学反应推进系统(亦称“储备化学能推进系统”),其内置式锂加热器将锂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与六氟硫化物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大量储备化学能。反应过程释放的热量将加热器或环绕加热器旋管流过的水变为蒸汽,蒸汽推动涡轮旋转并发电。该推进系统不仅产生的能量巨大,而且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在加热器中进行、不会引起海水运动,从而避免了对鱼雷声学元件的干扰。
mk48系列于1972年服役,是美国海军现役的主要重型鱼雷。它是反潜、反舰通用型鱼雷,改进了线导系统,採用双向信号传输,既能遥控又能遥测。mk48-5先进能力(adcap)鱼雷增加了全数字制导和控制处理器。mk48-6鱼雷可以通过下载新的鱼雷作战软体来实现更新:只需将鱼雷置于鱼雷管中,并钩在一个简易的测试装置上,这个装置便能快速下载更新数据。按照以往的做法,mk48型鱼雷的服役期为6~8年,然后被送到维修厂进行升级,返回舰队后的8年内将不再进行更新;而上述改良能力使鱼雷可以在船上进行软体升级。目前,美国海军中仍然有一些mk48-4鱼雷,在役的mk48-5正在被改进为mk48-6,最终美海军所有的mk48鱼雷都将被升级为mk48-7型(cbass)一一美、澳合作开发的带有通用宽波段先进声吶系统的重型鱼雷,该鱼雷计划于2006年投入使用。
英国“黄貂鱼”和“虎鱼”鱼雷
英国海军的“黄貂鱼”鱼雷是目前最先进的轻型鱼雷。该雷由马可尼水下系统公司研制生产,可由水面舰艇和飞机携载,用于反潜作战。该雷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80年代装备部队。90年代末由“黄貂鱼”0型改进为“黄貂鱼”1型,2004年装备部队。该雷採用镁一氧化银一次性海水电池为能源,採用了体积小、噪声低、推进效率高的泵喷射推进器。自导系统由三部分组成:雷顶段发射机、声发射/接收换能器基阵以及声波束形成网络;处理主、被动信号的处理机;带有捷联式惯性测量装置的新型自动驾驶仪。该雷是最早使用聚能装药战斗部的鱼雷,爆破威力大;鱼雷不受海水背压影响,可用于深水作战;先进的探测、识别、抗混响和抗其他干扰的能力,又使其具备了良好的浅水作战能力。
mk-24型“虎鱼”重型鱼雷是英国马可尼公司研制的系列电动鱼雷,由潜艇发射,用于反潜和反舰。mk-24有0型、1型和2型三种型号:0型用于潜对潜作战,1型是潜射的反潜/反舰两用雷,2型是在1型基础上改进的安静型鱼雷。“虎鱼”0型于1959年开始研制,1974年装备部队,但其宽波束自导装置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很快便退役。改型后的“虎鱼”1型于1981年服役。经过进一步改进的“虎鱼2”型于1986年服役,成为目前英国潜艇的主要装备。该雷由操雷头、动力系统、线导系统、自导系统、控制系统和引信系统组成。电源为氢氧化钾电解液的银锌电池,战雷用一次电池、操雷用二次电池。电机由弹性支架支承,通过内外推进轴直接带动正反转螺旋桨,因此噪声较低。mk24型“虎鱼”鱼雷是世界上第一种採用远距离通信技术的线导鱼雷,线导系统由以往的单向传输改为双向传输。射艇可向鱼雷发送各种指令,也可接返回的数据,从而提高了导引性能和变能力。但该雷螺旋桨在水深不足30米时易出现空化现象,故浅水性能较差德国dm2a4型鱼雷。
德国dm2a4型鱼雷
德国海军dm2a4型鱼雷由德国aeg公司和艾尔萨哥公司联合开发,是dm2a3型“海鳕”线导长鱼雷的升级改进型,研制始于1996年,用于装备德海军212型潜艇。该雷的自导头採用现代化的保角基阵,使探测距离增加、视角加宽,目标识别和抗干扰能力增强,特别适于在水声条件很差的浅水水域。dm2a4鱼雷採用模块化设计的电子控制式高速永磁电动机和锌氧化银电池组,航速和航程都得以提高。电子装置进行了升级,特别是把声自导头内的模拟信号处理系统改成了数位讯号处理系统。模块化的结构使之既可以派生出其他型号的鱼雷,又可以衍生出水下无人潜航器。模块化的电池使其可以根据实战或训练的不同需求,配置1~4块相同的电池。此外,该雷引入了“混合装载”概念,不仅装备对抗高级别或危险目标的现代化高性能鱼雷,同时还装备简单、廉价、对抗低级别目标的鱼雷。
第474页
义大利“黑鲨”鱼雷台海战争会爆发吗?什么时间爆发?美军会参与吗?
在与法、德联合研制新型鱼雷以及自行研制a290鱼雷的计划一再推迟的情况下,义大利在a184—3型鱼雷的基础上改进出a184“黑鲨”鱼雷。“黑鲨”是义大利所有重型鱼雷中技术最先进的,它採用了先进的动力及推进系统,具有高速、大航程、低噪声、无航迹的特点;应用了目前只有俄罗斯採用的线导+尾流自导+主/被动声自导的制导方式,这种制导方式使“黑鲨”既可用于攻潜,又可遂行反舰任务,简化了潜艇鱼雷的配置,提高了战术灵活性。
瑞典tp62型鱼雷★环球热讯社区!
瑞典海军tp62型鱼雷是面向21世纪的新型线导长鱼雷,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1994~1996年进行全面试验,1997年正式投产,现已装备部队。该雷的出口型被命名为tp2000。tp62鱼雷动力系统採用高效过氧化氢作氧化剂、烷烃燃料和7缸星形发动机,喷水推进。採用主动、被动及主/被动三种制导方式。鱼雷配有先进声自导头,装有计算机控制的触发或近炸引信。雷长5.99米、直径533毫米、重1400千克,最大航速45节、最大航程50千米。该型雷具有高航速、大航程、大潜深、低噪声的特点,将取代瑞典海军现役的tp613型鱼雷。
俄罗斯“风雪”鱼雷
俄罗斯海军的“风雪”(shkval)是一种火箭助推式潜射鱼雷。该雷长8.23米,重2697千克,速度达到200节(360千米,小时)。头部装有战斗部,尾部中心为大孔径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周围有8个小型启动火箭喷嘴,它们将“凤雪”加速至超空泡速度,然后主发动机开始工作。在尾部还有一个制导导线线轴,当鱼雷在水中航行时释放出导线,用来控制鱼雷的运动及弹头的引爆。鱼雷的头部是极重要的空泡发生器,它呈圆形或椭圆形平板状,向前倾斜形成一个“攻角”,以产生支持雷体前部的升力。紧靠空泡发生器后面是几个环状通气管,航行时首先由平板式空泡发生器产生局部空穴,然后由通气管向局部空穴注入气体,使之膨胀成为超空泡。小型启动火箭使鱼雷航行至形成空穴,随后中央大型火箭工作。空泡发生器的边缘往往是尖锐的,以产生清晰、透明的气/水界面,即气穴面。离头部213处有4个弹出式滑杆,朝后形成一定的角度,紧贴气穴内壁,支持雷体后部在气穴内摆动。这种鱼雷的特点是速度快、动能高,在目标周围爆炸时产生的毁伤力量巨大。
反鱼雷:软杀伤与硬杀伤能力兼具
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新型鱼雷的涌现,各国海军对鱼雷防御系统和反鱼雷措施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要迷惑鱼雷或阻止鱼雷的攻击,首先必须及时发现,为此要发展高解析度声吶系统、提高声吶信号处理能力,应对浅海地区的复杂声况。当代鱼雷已经能够避开宽带噪声源,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正在发展先进灵活的鱼雷对抗措施,在不同的波段应对鱼雷的攻击。如an/slq-25a nixie鱼雷对抗系统是一种主,被动式电子/声学引诱系统,它能向声学鱼雷和尾流自导鱼雷发送误导信号、实施欺骗。但是,仅仅依靠软杀伤和规避技术还不能有效对付某些直航式鱼雷和反舰鱼雷,还必须引进硬杀伤机制。
美国海军系统司令部水下防御战计划办公室正与海军研究办公室、海军实验室等部门密切协作,通力发展an/wsq-11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该系统包括拖曳式主动和被动传感器、鱼雷探测/分类,定位处理系统以及反鱼雷鱼雷(att),可对来袭鱼雷实施硬杀伤。这套系统将安装在美国海军所有主要的汞面舰艇上。有效应对现有各型鱼雷的攻击。
反鱼雷鱼雷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研究实验室研制,直径171毫米,封装在一个作为发射筒的密封罐中,直接安装到舰艇上。它具有很高的航速和良好的续航力,能追踪来袭鱼雷并在舰艇安全距离之外实施拦截。为了能够在复杂的舰艇尾流环境下实施高速攻击,反鱼雷鱼雷设计了可缩回的控制鳍和先进的准进系统。鱼雷配备主动和被动声吶,用于发现、锁定来袭鱼雷;也可以齐射几枚反鱼雷鱼雷,协同地与来袭的多枚鱼雷交战。
鱼雷探测/分类/定位处理分系统,绰号“导火线”,是an/wsq-11防御系统的神经。它由拖曳在舰艇后方的主动、被动传感器阵列组成,使用方式类似于前面谈到的an/slq.25a nixie软杀伤鱼雷对抗系统。“导火线”的被动传感器阵列能快速确定来袭鱼雷的方位,对威胁进行初步的分类。主动探测系统向水中发出大功率声信号,对来袭鱼雷进行主动搜索,并为反鱼雷鱼雷提供目标信息。an/wsq-1l系统有全自动、半自动和手控三种运行模式。系统主体将安装在目前nixie软杀伤鱼雷对抗系统的位置,相应的显示系统则安装在舰艇的作战信息中心。指挥员可根据战术情况超越系统的自动运行模式控制系统作战。
7g!k}6p"~;[娱乐军事八卦游戏音乐历史an/wsq-ll系统具备齐射交战和尾流交战能力。前者使潜艇能够连续发射多枚反鱼雷鱼雷,与来袭的多枚鱼雷交战;而后者使反鱼雷鱼雷能够沿自己舰艇的尾流航行,拦截来袭的尾流自导鱼雷。根据美国海军制定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计划,完全具备这两种能力的反鱼雷鱼雷将在2011年部署美国海军舰艇。
第475页
“拉斐尔”先进鱼雷防御系统(atds)也是类似的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用于探测和攻击具有反对抗能力的尖端鱼雷。系统包括对付鱼雷声吶探测的拖曳式对抗系统、atc-2拖曳式线形阵列诱饵和“疾飞”(scutter)一次性诱饵。该系统可同时释放5个诱饵,对来袭鱼雷进行引诱和迷惑。
最近,英国自主开发的“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已经开始在海军服役。该系统是一种创新的反鱼雷系统,应用了高灵敏度声学传感器,由水面舰艇拖曳作业,可有效识别和鑑定来袭鱼雷的方位。该系统能发出鱼雷来袭的预警信息,并用声学诱饵使鱼雷偏离攻击目标。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将取代现役的声吶2070系统,装备英国海军和海军后勤补给舰队的65艘舰艇。英国海军目前共採购了16套“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第一套系统将装备在23型护卫舰“威斯敏斯特”号上。
mk50是先进的轻型鱼雷,可以从反潜飞机和水面作战舰艇上发射,用来对付速度快、下潜深的先进潜艇,尤其是双层壳体的潜艇。与mk46和mk48不同,mk50使用闭循环化学反应推进系统(亦称“储备化学能推进系统”),其内置式锂加热器将锂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与六氟硫化物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大量储备化学能。反应过程释放的热量将加热器或环绕加热器旋管流过的水变为蒸汽,蒸汽推动涡轮旋转并发电。该推进系统不仅产生的能量巨大,而且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在加热器中进行、不会引起海水运动,从而避免了对鱼雷声学元件的
英国海军的“黄貂鱼”鱼雷可由多种空中平台投送
英国海军的“黄貂鱼”鱼雷是目前最先进的轻型鱼雷。该雷由马可尼水下系统公司研制生产,可由水面舰艇和飞机携载,用于反潜作战。该雷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80年代装备部队。90年代末由“黄貂鱼”0型改进为“黄貂鱼”1型,2004年装备部队。该雷採用镁一氧化银一次性海水电池为能源,採用了体积小、噪声低、推进效率高的泵喷射推进器。自导系统由三部分组成:雷顶段发射机、声发射/接收换能器基阵以及声波束形成网络;处理主、被动信号的处理机;带有捷联式惯性测量装置的新型自动驾驶仪。该雷是最早使用聚能装
药战斗部的鱼雷,爆破威力大;鱼雷不受海水背压影响,可用于深水作战;先进的探测、识别、抗混响和抗其他干扰的能力,又使其具备了良好的浅水作战能力。
德国海军dm2a4型鱼雷由德国aeg公司和艾尔萨哥公司联合开发,是dm2a3型“海鳕”线导长鱼雷的升级改进型,研制始于1996年,用于装备德海军212型潜艇。该雷的自导头採用现代化的保角基阵,使探测距离增加、视角加宽,目标识别和抗干扰能力增强,特别适于在水声条件很差的浅水水域。dm2a4鱼雷採用模块化设计的电子控制式高速永磁电动机和锌氧化银电池组,航速和航程都得以提高。电子装置进行了升级,特别是把声自导头内的模拟信号处理系统改成了数位讯号处理系统。模块化的结构使之既可以派生出其他型号的鱼雷,又可以衍生出水下无人潜航器。模块化的电池使其可以根据实战或训练的不同需求,配置1~4块相同的电池。此外,该雷引入了“混合装载”概念,不仅装备对抗高级别或危险目标的现代化高性能鱼雷,同时还装备简单、廉价、对抗低级别目标的鱼雷。
德国海军dm2a4型鱼雷由德国aeg公司和艾尔萨哥公司联合开发,是dm2a3型“海鳕”线导长鱼雷的升级改进型,研制始于1996年,用于装备德海军212型潜艇。该雷的自导头採用现代化的保角基阵,使探测距离增加、视角加宽,目标识别和抗干扰能力增强,特别适于在水声条件很差的浅水水域。
义大利先进的a184“黑鲨”重型鱼雷
在与法、德联合研制新型鱼雷以及自行研制a290鱼雷的计划一再推迟的情况下,义大利在a184—3型鱼雷的基础上改进出a184“黑鲨”鱼雷。“黑鲨”是义大利所有重型鱼雷中技术最先进的,它採用了先进的动力及推进系统,具有高速、大航程、低噪声、无航迹的特点;应用了目前只有俄罗斯採用的线导+尾流自导+主/被动声自导的制导方式,这种制导方式使“黑鲨”既可用于攻潜,又可遂行反舰任务,简化了潜艇鱼雷的配置,提高了战术灵活性。
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新型鱼雷的涌现,各国海军对鱼雷防御系统和反鱼雷措施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要迷惑鱼雷或阻止鱼雷的攻击,首先必须及时发现,为此要发展高解析度声吶系统、提高声吶信号处理能力,应对浅海地区的复杂声况。当代鱼雷已经能够避开宽带噪声源,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正在发展先进灵活的鱼雷对抗措施,在不同的波段应对鱼雷的攻击。如an/slq-25a nixie鱼雷对抗系统是一种主,被动式电子/声学引诱系统,它能向声学鱼雷和尾流自导鱼雷发送误导信号、实施欺骗。
第五卷海军军舰 世界十大顶尖驱逐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773
本文网址:http://bbs.news.163/board/rep.jsp?b=mil&i=451691 复制
第一位“阿克.伯利”级
美国在90年代以后建造的唯一一级水面主战舰艇,它也是美国继“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后第二种具有抗“饱和攻击”能力的水面舰艇,堪称为当今驱逐舰之“翘楚”。舰上的“宙斯盾”系统、mk-41垂直发射系统(vls),使其具有无与伦比的综合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它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十二大航母战斗群的“贴身护卫”。另外,随着美国“***计划”的实施,“伯克”级将成为海基***的载体。凡此种种,让它做世界驱逐舰头把交椅当毫不为过。
第476页
第二位“金刚”级
日本版的“伯克”级驱逐舰,但它比原版的“伯克”级要稍大一些,排水量近万吨。军事专家认为,该级舰的综合作战性能与“伯克”级的基本型相差无几。“金刚”级凭藉着其强大的防空实力和先进c4isr系统成为了日本4个“九•十”舰体的旗舰。
第三位“地平线”级
“西方七强”中法国、义大利联合研制的新一代防空舰,法国称之为“福尔班”,义大利称之为“贝米加尔尼”。“地平线”将装备英、法、意联合研制的“主防空飞弹系统(paams)”,该系统吸收了欧洲军事科学技术的精华,其水平自然也是世界顶尖的。它包括多功能三坐标雷达,“席尔瓦”垂直发射系统,“紫菀” (aster)—15/30防空飞弹。该级舰毕竟是法、意两国的科技结晶,因此笔者认为其整体水平应当比与其同根的英国“果敢”级防空舰高出一筹。预计将于2006年服役。 **092** http://**091**/
第四位“果敢”级
英阿“马岛战争”后,英国海军的“舰队防空”一曝十寒,英国随后决定于法意联合研制新一代防空舰,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出。“果敢级”也因此诞生,该级舰同“地平线”一样,也将装备“主防空飞弹系统(paams)”,只是雷达不同而已。另外,考虑到未来作战需要“果敢”级还为海军陆战队员留下较大的空间。
第五位“052c”级
中国制造的第一款世界级水面作战舰艇,它装备了类似于美国“宙斯盾”系统中的spy-1型雷达,但阵面似乎还要大一些,该舰因此被外媒称为“中华神盾”。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称该级舰具有卓越的防空能力和国际上同类舰中最强的反舰能力。
第六位“无畏ii”级
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的出现,使前苏联意识到了本国舰艇与美国的巨大差距,于是前苏联便在“无畏级”大型反潜舰的基础上综合“现代”级的长处,建成了“无畏ii”级驱逐舰。但由于苏联的解体,仅建了“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一艘。俄海军总司令库罗耶托夫海军元帅称该舰与“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巡洋舰并称为二十一世纪俄的主战舰艇,其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092** http://**091**/
第七位“斯普鲁恩斯”级
“冷战”时期,美国为应对前苏联核潜艇设计的一级反潜驱逐舰,已经服役了将近25年,从服役时间来看,该舰已近垂暮之年,但美国凭藉其先进的技术,使该舰的防空、反潜能力不断提高,仍是一级作战能力相当强大的驱逐舰。
第八位“kdxii”级
韩国在本世纪建造的一级相当时尚的驱逐舰,它具有较好的隐身性能,装备了西方国家流行的“鱼叉”反舰飞弹,mk-41垂直发射系统。具备较强的防空,反舰能力,但反潜能力稍有欠缺,它的出现预示着“大韩海军”开始走向大洋,对韩国海军意义深远。
第九位“高波”级
日本海军为替代“朝雾级”、“初雪级”等老式的驱逐舰而设计的一级通用驱逐舰。但实际上它只是“村雨级”通用驱逐舰的武器强化型,舰体几乎没有变化,显得十分保守。但它均衡的防空、反舰、反潜能力,使它具备了成为未来“九•十”舰队.中坚的实力。
第十位“现代”级
苏联为应对美国航母而建造的一级驱逐舰,它以反舰为主要使命,该级舰装备了令美国海军闻风丧胆的ss-n-22“日炙”反舰飞弹,具有相当出色的反航母能力,我国海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了4艘该级舰的改型,一度令美国海军震惊不已。
第五卷海军军舰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897
1980年5月,前苏联“基洛夫”级大型核飞弹巡洋舰的首舰-“基洛夫”号出现在波罗的海,它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飞弹巡洋舰,舰长248米,宽28.5米,满载排水量约28000吨,舰员编制900人。它是除航空母舰之外,世界上最大的水面战斗舰艇。“基洛夫”级舰体舰型丰满,首部明显外飘。宽敞的尾部呈方形,设有飞行甲板,下方是可容纳3架直升机的机库。舰体结构为纵骨架式,核动力装置和核燃料舱部位都有装甲。舰上安装2座压水堆和2台燃油过热锅炉,採用蒸气轮机,双轴输出,2部4叶螺旋桨,总功率150000马力。
“基洛夫”级舰的武器系统集中了前苏联海军现代化装备的精华。具有对海、对空、对潜、对岸的全面作战能力。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重型武器集中在首部,装备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系统。安装顺序是:12管rbu-6000火箭式深弹发射装置1座;ss-n-14反潜飞弹发射装置1座;sa-n-6舰空飞弹垂直发射装置12座,备弹96枚,这是世界上第一例舰空飞弹垂直发射装置,比美国领先5年左右;ss-n-19反舰飞弹垂直发射装置20座,备弹20枚;4座6管30毫米炮;2座双联装sa-n-4防空飞弹发射装置;2座rbu-1000六管深弹发射装置;4座6管30毫米炮以及2座100毫米单管全自动炮。中部上层建筑安装有电子设备,担负着舰队的指挥与控制任务。辅助性的武器设备设在中部和尾部。 俄罗斯海军共有“基洛夫”级核动力飞弹巡洋舰4艘,分别为:“基洛夫”号,“伏龙芝”号,“加里宁”号和“安德罗波夫”号。由于前苏联的解体,俄海军现有的舰艇也相应改名,“基洛夫”级的4艘舰分别改名为“乌沙科海军上将”号,“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钠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彼得大帝”号。 俄罗斯基洛夫级重型飞弹巡洋舰虽然战斗力惊人,对舰、对空、对潜均有远、中、近三层火力,作战覆盖面广,但体积过于庞大和造价昂贵,因此以后前苏联开始发展较小的常规动力光荣级飞弹巡洋舰。“基洛夫”级的武器系统集中体现前苏联海军当时最现代化的技术,一些已被世界各国海军广泛借鑑,被视为世界海军舰艇发展史上的精典之作。
第477页
第五卷海军军舰 沃尔特涡轮机——现代aip的鼻祖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493
沃尔特涡轮机(walter-turbine)可以使潜艇在水下不依赖空气高速航行并可作为潜艇唯一动力使用,由德国海尔马特·沃尔特教授发明和研发。基本原理是以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为助燃剂,燃烧生成蒸汽、燃气混合气体驱动涡轮机。
沃尔特机的开端
沃尔特是盖尔马尼亚船厂的工程师,30年代初期,他开始构思以过氧化氢作为氧气源的潜艇动力装置,并向德国海军当局提交了在柴油机送气中混入氧气的水下高速潜艇方案。
当时,化学工业已经能够制造浓度达8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保密匿称为阿弗罗尔),同时使其分解为水蒸气和氧气的触媒的开发也已成功。1千克的阿弗罗尔分解生成0.1千克的氧气,产生552千卡/千克的热量,燃烧后产生2倍于分解热的热量。
之后沃尔特考虑了使用分解热的简单构造的涡轮机草案,1934年制成样机,并向海军当局申请进行实艇试验,以不间断地进行基础研究。
沃尔特机的组成和特点
主船体下方设置过氧化氢舱,过氧化氢在分解器中通过触媒分解为氧气和450c的水蒸气,送入燃烧室,氧气和燃料(柴油)燃烧后温度约为2100c,喷水降温后形成550c,36个大气压的蒸汽、燃气混合气体,驱动涡轮带动减速齿轮箱,进而驱动推进轴。燃气在水喷射式复水器中分解为清水和二氧化碳,清水冷却循环到燃烧室用于喷射降温,二氧化碳则排出舷外溶解于海水。
直接推进方式的主机具有构造简单,容积小而功率大的优点。但通过喷射清水降温使得热效率降低,低速时的效率恶化,几乎不存在经济航速,严重影响了水下航速和续航力以及下潜深度(受排气压力影响)。而且为了防止主机舱内高温一氧化碳泄漏造成伤害,在艇尾要设置无人气密结构。
沃尔特潜艇的建造
1936年初,盖尔马尼亚船厂成功进行了4000马力的直接推进方式涡轮机的台架试验,这年夏天,沃尔特从船厂辞职开办了沃尔特研究所,继续推进水下高速潜艇的开发。当时对于沃尔特向海军当局提交的方案持怀疑态度者居多,但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给予了支持。
1939年初决定建造73吨(水上排水量,下同)的试验艇v80,翌年在盖尔马尼亚船厂建成。该艇安装了一台2000马力涡轮机,是使用燃烧室产生蒸汽、氧气混合气体驱动的,试验中水下航速达到28.1节,证明了沃尔特机作为水下高速潜艇动力的可能性。1942年在盖尔马尼亚船厂开始了610吨的试验艇v300(u-791)的建造,动力方式不变,为2台2180马力的涡轮机,单轴,预测水下航速可以达到21节,但在决定建造后述x7a型的过程中中止了v300的建造。
由于海军对开发的消极态度和认为v300的速度不够,沃尔特于1942年初向邓尼茨申诉。邓尼茨一直坚持水下高速潜艇的必要性,因此向海军总司令提出推进沃尔特潜艇实用化的申请,其结果是由布隆福斯造船厂建造2艘27吨(疑为270吨——译者注)的实用试验艇wa201型(u-792,u-793),由盖尔马尼亚船厂建造2艘236吨的wk202型(u-794,u-795)。u-792和u-794都採用2台2500马力涡轮机驱动单轴,水下航速达24-25节,另外两艘则改为1台,水下航速为22节。这四艘艇性能优异,尤其是wa201型。
1942年秋,应邓尼茨的要求,决定建造用于北海和英伦周边海域作战的x7b型和g型各12艘,这型艇改进自wa201和wk202型。安装了2500马力涡轮机1台,水下航速达到21.5节。b型中1943年开工的u-1405~1407等3艘艇建成,而u-1048~1410则直到二战结束还未建成。
沃尔特还开发了7500马力的大型潜艇高速化用的涡轮机,装备1台这种涡轮机的远洋作战中型潜艇xxvi型于1944年量产,水面排水量842吨,但u-4501~4504最终未建成,改型xxvia/b型也只停留在计划阶段。另外还有3型艇的计划也没有实现,分别是:邓尼茨寄予厚望的用于大西洋作战的大型潜艇x8和xx4型,都安装2台涡轮机和2轴推进;沿岸作战用的小型艇xⅫ型,採用1850马力涡轮机1台。由于过氧化氢的产量不足,採用1台7500马力涡轮机的xxxv和xxxvi型在计划的初期阶段就夭折了。
沃尔特研究所继续进行提高低速时续航力的研究,1943年开始开发间接推进方式。这种方式中,利用燃烧室生成的高温蒸汽、燃气混合气体,加热管道中的水,形成400c,25个大气压的蒸汽,驱动涡轮。间接推进方式机械构造复杂,但热效率高,低速时的效率优势显着,也有利于增加下潜深度。原本计划开发装有1台250马力间接方式涡轮机的xx8型艇,但由于时间等原因而终止。
直接推进方式的过氧化氢消耗量极大,xx6型艇装载了97吨过氧化氢,以22节航速只能航行7小时,以15节航速可以航行13小时,为了使各型艇的续航力达到实用指标,不得不安装了柴油机、蓄电池、电动机和微速用电动机,结果使沃尔特机作为潜艇唯一动力的初衷化为泡影。
战后的沃尔特涡轮机
战后,英、苏、美等国都取得了德国技术,开发制造了沃尔特涡轮机。
英国得到了xx6型的主机和x7b型的u-1407(更名为meteorite)并进行了试验,1946~49年阿姆斯特朗公司进行了沃尔特机研发的努力,并于1956~58年完成2艘装备改进型直接推动方式沃尔特机的试验艇兼反潜训练目标艇explorer级。当核动力潜艇开发成功后,沃尔特机的研发就中止了。
第478页
美国一直致力于核动力潜艇的研发,在得到英国提供的沃尔特机的资料后,建造了一艘微型潜艇x1型,用于试验同型沃尔特机。
苏联不仅得到了资料也获得了德国的工程人员,试制了s99等6艘沃尔特潜艇,以失败告终。
西德则继续进行间接推进方式的改进,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小型潜艇适用研究后中止。
核动力的问世使沃尔特机失去大国海军的青睐,研发随之中止。1980年12月16日,沃尔特教授去世,享年80岁。
第五卷海军军舰 浅议水面舰船排水量定义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658
美国海军水面舰船排水量定义,引自nstm096章:
装载条件a(空载)——舰船具备进入服役的完整状态,计入永久性压载(固体和液体的)、维修备件、航空移动支持设备、使机械达到操作状态的必须的液体,但不计入任何可变载荷(供应品、贮备、弹药、舰员和行李、货物、飞机和航空用品、乘员、海水压载、燃油和其他储备舱柜内的液体)。
装载条件a-1(空载)——装载条件a,但不计入永久性压载。
装载条件b(最小可操作状态)——在正常操作状态下的具备最小稳性的状态(根据船的液体装载指示书)。对军船,近似于舰船在海上长期航行后投入作战时的最终状态。此时液体的重量和位置都能保证最佳的稳性、纵倾。
装载条件c(最佳战斗状态)——对应于完成最小作战任务的状态,计入最大弹药基数和三分之二的供应品、燃油、滑油等。燃油分布和海水压载符合液体装载指示书规定,但服务舱柜假设为半满、每项机械设备对应的一半储藏柜假设为空。该条件多用于装备有反潜作战系统的舰船。
装载条件d(满载),有两种:
满载(合同)——舰船具备进入服役的完整状态,装载条件a加上规定的人员、行李、最大允许量的弹药、最大允许量的飞机和车辆及其备件和库存品、按照设计规格书规定的任务期间的供应品和贮备品、满足续航力要求的足够的燃油、防摇舱液体、按照液体装载指示书规定的必须容量的舱内液体、正常装载的货物或者最大容量的部分。用于重量估算。
满载(出港)——满载(合同)状态中燃油、滑油的95%、给水的100%。用于倾斜试验。
装载状态e(最大容量装载)——舰船具备进入服役的完整状态,装载条件a加上可安置的最大数量的人员和行李、最大储存量的弹药、最大允许量的飞机和车辆及其备件和库存品、舱柜以最大容量装载液体(燃油舱为95%,淡水舱为100%),最大数量的货物和供应品,但不应使吃水超过最大限制。
另外,1923年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标准排水量定义为:齐装满员、动力、设备安装齐全,计入所有武备和弹药、设备、舾装、供应品、饮用淡水、各种贮备品和其他所有作战用装载,但不计入燃油、给水。为简氏舰船年鑑所引用,用于进行舰船性能比较。
对比中美两国排水量定义可知:
1.空载排水量定义基本相同。但即使同型船,如果船体结构、动力、装备等发生变化,则必然导致空载排水量不同。
2.美国定义中没有对标准排水量的直接定义,而间接援引华盛顿条约,和中国定义基本相同。应该说简氏舰船採用标准排水量定义作为舰船比较的指标之一有可取之处,毕竟标准排水量是东西方排水量定义中可能最为接近的一个。
3.正常排水量不为西方所採用,从国内实践看,正排约略和设计吃水时的排水量相当,则大于标排;而按美国ffg-7的设计,设计吃水排水量相当于标准排水量,因此正常排水量很难从西方找到直接对应的定义。
4.和正常排水量可比较的是美国定义中的装载状态c,两者的差异大致在供应品中国定义为100%,美国定义为2/3;燃、滑油美国定义为2/3,中国定义为1/2,但其中服务舱柜燃油量中美国定义为1/2,总的差异为中国-美国=1/3的供应品-1/6的油舱内燃滑油。
5.满载排水量同样为简氏舰船所採用,且中国定义的满载排水量和美国定义的满载(合同)排水量基本相当,都不计及超载。
6.美国定义的装载状态e的条件很清楚,只要装得下就尽管装,但不能超过吃水限制(实际上就是稳性要求)。换句话说,超载得连状态e的条件都满足不了,那船要是翻了不要怨别人。所以满载的定义本身具有其衡量的意义,但实际使用中并不妨碍按状态e使用。这或许就是规范和变通的两全。
7.关于cg-47和光荣级的标准排水量和满载排水量问题,根据美国海军文件s0300-a8-hbk-010中cg-47、cg-55和ffg-7加长型的数据,满载排水量分别为9962、9636、4017长吨,转化为吨分别为9934、9609、4006吨,空载排水量分别为7337长吨(7317吨)、6920长吨(6900吨)、3088长吨(3079吨),其间差距为2597吨、2709吨、927吨。据同一文件数据,ffg-7加长型的设计吃水时排水量为3345长吨(3336吨),此排水量在美国标准中相当于标准排水量,和满载的差距为670吨,按同比推算,cg-47和cg-55的标准排水量约为8057和7651吨,和90年代初《nej》、《世界舰船》等给出的7197(标排)和9614(满排)数据有一定出入;1990年6月出版的《海军舰艇手册》给出的光荣级巡洋舰数据为7375(标排)和10200(满排),后两者的数据比例相当,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标准排水量和满载排水量的定义为东西方所共同认可。光荣级燃油总量约2400吨,加上重量分配图上其他属于满排而不属于标排的部分约700吨,总量约3100吨,在10200吨的满排下,大约是7100吨的标排,尚属合理。但上述引用的例子都是全燃动力的,包括cogag,光容级2400吨燃油可以保证10000海里/16节的续航力,但如果换作codog动力,大部分时间採用柴油机巡航,则燃油重量比例会有较大下降,进而影响标排和满排间的差距。
第479页
8.关于储备排水量,中国和美国都包含在定义中。如中国某舰在正常排水量中有约6%的储备排水量,其中1/3用于现代化改装,2/3用于重量设计修改和储备。美国cg-47的储备排水量可参见附图。俄罗斯军舰储备排水量较小,光荣级的储备排水量在重量分配图上无法标示。因此,中美军舰的现代化改装并不影响其排水量定义;此外,如果对照美国装载状态e定义,和中国满载排水量定义之间的差异在于中国的满载排水量并不包括把液体舱柜加满(燃油95%,淡水100%)时和满足续航力要求时的液体负荷的差异,即计算装载量和规定消耗量之间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只能说是续航力和自持力的裕度,和储备排水量无关。至于同船型舰的排水量差异,应该是由装载不同引起的,可能包含在正排中,也可能属于满排范围;而两者储备排水量的差异,还是要看舱容和稳性的裕度,但都应包含在正排中。
9.关于舱容,在对裕度和储备量进行定义时,必然包括重量、舱容、动力等方面的裕度,从实际设计看,除了液体舱舱容的裕度外,其余舱容裕度可视作按储备排水量考虑,可不单列计算。美俄巡洋舰舰内容积分配的比较参见附图。
第五卷海军军舰 法国新一代水下主力:梭子鱼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4438
法国新一代水下主力:梭子鱼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梭子鱼级攻击核潜艇--法国新一代水下作战主力情报
.xiazaitxt.co m发布
⊙ 梭子鱼级:法国海军21世纪初最经济的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在新世纪,西欧国家海军把战略的重点放在参与对海外的危机干预,并配合陆、空军进行联合作战。各国海军在制定新世纪舰艇发展规划时,都强调建造具有远程投送能力和能遂行沿海支援作战的大型舰艇。法国为确保今后25年舰艇继续在西欧处于领先水平,已作出三项决定,建造三种级别的护卫舰。一是与义大利合作建造防空护卫舰,二是建造可遂行反潜作战和支援陆地作战的护卫舰,三是继续建造拉斐特级隐身护卫舰。同时为了强化其潜对地打击能力,法国海军将新建6艘梭子鱼级攻击核潜艇,以取代目前在役的6艘红宝石/紫水晶级潜艇,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水上排水量2410吨,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核潜艇,于1983年到1993年10年间完工,目前已经接近设计使用寿限。
.xiazaitxt.co m发布
1998年11月,时任法国国防部长阿兰·里夏尔正式对外界公布一项价值46亿美元的6艘核动力攻击潜艇(ssn)建造计划。里夏尔说,这项名为“梭子鱼”(barracuda)的计划将立即开始,“梭子鱼”项目组包括法国武器装备部、造船局、technicatome和原子能委员会,造船局负责平台设计和建造,technicatome公司负责核动力设备。法国武器装备部装备委员会主席认为,“梭子鱼”是法国自1990年以来提出的费用最为昂贵的武器装备计划。法国将在这种核潜艇上採用许多为已服役的凯旋级战略飞弹核潜艇设计的新技术,要求建造这6艘潜艇的周期要比过去的计划缩短20%,费用要比现在的基准减少30%。为了减少费用和重复工作,要求该计划涉及的所有部门,包括海军、武器装备部、造船局以及其他舰艇制造商在该计划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参与进来。
.xiazaitxt.co m发布
2004年5月在英国召开的未来海军需求研讨会上,法国造船局的代表透露,梭子鱼级水面排水量约4100吨,设计水下最高潜航速度约25节,最大下潜深度超过350米。新核潜艇主要设计思想是保护航母战斗群,同时又完全有能力独立进行作战。法国海军原计划梭子鱼级潜艇的首艇在2003年开工建造,2008年进行海试。一旦建造开始,将以每两年一艘的速度从2012年开始交付。但事实上,目前的梭子鱼级核潜艇项目进展已经晚于计划两年,并且还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难。首艇的建造工作至少要到2005年才能开始。在经费上由于受到法国要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舰的与日俱增的压力,梭子鱼级核潜艇的最终建造数量很可能被削减,或者推迟进度。根据规划,新型的梭子鱼级攻击核潜艇将持续服役到2050年到2060年,这将是法国海军21世纪初最经济的核潜艇发展项目。
.xiazaitxt.co m发布
⊙ 动力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按照计划,梭子鱼级核潜艇採用泵动喷射推进方式,而不是常见核潜艇上设置的大侧斜螺旋桨,这样可减少潜艇航行产生的空泡噪音,其水下噪音仅110分贝,接近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法国武器装备部称推进系统将是“新设计”,主动力装置包括核反应堆、体积补偿器、蒸汽发生器、防护装置、两台蒸汽涡轮机、主凝汽柜、两台给螺旋桨推进电机供电的发电机和两台给舰载系统供电的发电机、循环泵、螺旋桨电动机、驱动螺旋桨的单轴推进装置、指挥和控制设备,巡航时使用电力推进,而高速航行时使用涡轮机推进。梭子鱼级艇体採用与凯旋级战略飞弹核潜艇相同的nles-100特种钢,最大潜深达500米,抗强压能力与美国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hy-130钢相当。
第480页
.xiazaitxt.co m发布
人们普遍认为,用于梭子鱼级核潜艇的核动力装置将在k15压水式核反应堆的基础上实施改进,凯旋级核潜艇和“夏尔·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均採用k15核反应堆。k15压水式核反应堆总功率24500马力,k-15压水型核反应堆与美国和英国核潜艇上的反应堆则有很大不同:它以低浓度的铀作为燃料用在反应堆中,铀浓度只有7-20%,而美英核潜艇使用的反应堆中的铀浓度高达95%,法国核反应堆的活性区换料周期比美国“俄亥俄”号飞弹核潜艇上的反应堆短一半。但据法国专家称,反应堆活性区换料周期较短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可与电子设备和武器(大概每五年一次)改进周期同步,而且核燃料更换的费用在某种程度上讲并不太高。k-15压水堆是把核反应堆与蒸汽发生器组合成一个综合装置,法国工程师运用了内置冷热剂-压水的核反应堆的构想,把主能源输出(换热)机组或者蒸汽发生器直接引入核反应堆体,其内部没有主动力装置一次回路,即只有管路和主循环泵,这样能使反应堆结构紧凑:k-15反应堆的高度和直径只有10米和4米。必须指出,组合式反应堆装置的外表面镀有生物防护层。据法国专家说,在反应堆正常工作状态下,就是达到最大功率,反应堆周围的辐射与自然辐射也相差无几。k-15反应堆不仅噪音小,能够自动控制,而且性能可靠。法国专家声称,该反应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民用反应堆还要高。
.xiazaitxt.co m发布
为了使其噪音不超过海上的自然声音(在0级海况下),梭子鱼级核潜艇在研制时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在流体力学方面,梭子鱼级艇体将融合鲸体和水滴构造,使流线型达到最佳,在梭子鱼级上大量使用滑动轴承取代滚动轴承,舰上所有会产生噪音的机械装置都通过吸音和减震软垫固定到艇体上,发动机和循环泵、所有管路和电缆都用由弹性元件制成的减震衬套包住。在降低噪音方面,梭子鱼级核潜艇将成为欧洲一个技术上的里程碑。
.xiazaitxt.co m发布
⊙ 武器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梭子鱼级装备了4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及18枚鱼雷,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常规重型鱼雷、反舰飞弹及对陆攻击巡航飞弹。在装备水压型武器发射系统后,梭子鱼级还可布设水雷、运输和部署特种部队。据海军造船局和武器装备部透露,梭子鱼级採用的许多技术是为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及新型蝎子级常规柴电潜艇开发的。梭子鱼级的作战系统由法国造船局和泰利斯水下系统公司紧密合作研制,尽管该艇在法国建造,但法国武器装备部称将在国际上寻找合作者,而梭子鱼级选用多少非国产装备未定。
.xiazaitxt.co m发布
1991年,法、德、义大利三国签署联合发展新型重型鱼雷的备忘录,以该鱼雷替换各自的f-17、dm2a3和a184重型鱼雷,后来三国分道扬镳,德国独自进行dm2a4鱼雷的研制工作,义大利和法国联合进行a184“先进型”鱼雷的研制,法国中途由于经济困难而暂时退出研制工作,后重新对该项目产生兴趣,与义大利白头公司最终完成鱼雷的研制,目前这种鱼雷的市场销售名称为“黑鲨”,梭子鱼级核潜艇将无疑是这种“水下杀手”的主要目标用户。黑鲨採用最新式的astra自导头,为光纤制导,使用铝氧化银电池,螺旋桨为11+9叶对转桨,鱼雷航速更高,噪声更低,该雷长6300毫米,直径533毫米,雷头装药250公斤,採用声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具有很高的杀伤概率。黑鲨鱼雷为反潜/反舰两用鱼雷,可使用多种发射方式,如自航式或使用推力发射,优化了深、浅水工作性能。鱼雷实现了完全数位讯号和数据处理。可探测低信号特徵目标,具有水声对抗能力,声自导头形状设计得可降低流体噪声。由于该雷动力採用高能量电池的电力推进,其辐射噪声非常低。该鱼雷航速高,具有连续的传输控制能力,可同时处理几个目标。该鱼雷採用北约stanag 4405标准,可使用所有现代化的鱼雷火控系统,可按实际战术态势,进行危胁评估和最危目标选择。
.xiazaitxt.co m发布
欧洲mbda集团提供的sm39飞鱼潜射反舰飞弹仍将在梭子鱼级核潜艇上得以保留,西方军事家认为,该飞弹是潜艇非常有效的反舰武器。安装于潜航箱里的飞鱼潜射飞弹,通过潜艇鱼雷发射管从水下发射,潜航箱长5.8米、直径533毫米、重675公斤。箱体为水密型,能经受住较大海水压力。飞弹在飞行初段採用惯性导航系统,在飞行末段採用主动制导系统,飞弹射程4-50公里,速度0.93马赫,战斗部装药165公斤。飞弹头部装有控制系统和制导头,控制系统包括re-576型惯性控制装置和ahv-7无线电测高仪,无线电测高仪有2根副天线,负责测量飞弹是否已降到设定高度。制导头为水密型,在低温下性能很稳定。制导头主要由在8-10千兆赫兹波段工作的雷达组成。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电子干扰,雷达可改变发射频率。飞弹战斗部具有2个延时触发引信和1个非触发引信。飞弹採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比mm38飞鱼水上反舰飞弹的油量大,并改善了耗油量,剩余燃油可增加飞弹战斗部的破坏作用。飞弹尾部还安装电池组和弹翼展开装置。
第481页
.xiazaitxt.co m发布
装备射程超过500公里的巡航飞弹的多用途护卫舰和攻击核潜艇是法国海军既定的优先发展项目。目前,法国海军在加紧设计建造新一代fmm级护卫舰和梭子鱼级核潜艇的同时,决定在空射型风暴之影/scalp eg巡航飞弹的基础上研发海军型舰射和潜射风暴之影/scal巡航飞弹。1995年,法国马特拉公司与英国bae系统公司在法国阿帕奇远程撒布器的基础上开发出更为先进的风暴之影巡航飞弹,1997年,马特拉-bae联合体与法英两国国防部达成研制生产风暴之影/scalp eg巡航飞弹的合同,此后义大利于1999年也加入该项目,后来因mbda集团成立,该业务全部被该集团接手。风暴之影/scalp eg项目已进入高级发展阶段,目前已开发出成品的只有空射机载型。风暴之影/scalp eg整体呈现锥形布局,头部逐渐锐化,通体光滑,气动布局本身就考虑到隐身的需求,内部为模块化舱段设计,分为制导舱、战斗部和动力舱。飞弹採用tri-60-30涡喷发动机,最大射程350公里左右,中段制导为惯性导航加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修正,未来将可接收欧洲伽利略卫星信号,末段制导为红外热成像制导,具有自动目标识别和低空地形匹配功能。据目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风暴之影/scalp eg巡航飞弹重约1300公斤,弹长5.10米,翼展3米(弹翼打开状态),採用钻地或高爆战斗部。mbda集团研制小组正在研发的潜射风暴之影/scal巡航飞弹将可能採用艇身垂直发射装置,构造与美国改装的俄亥俄级巡航飞弹核潜艇(ssgn)类似。
.xiazaitxt.co m发布
⊙ 指挥支援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与大部分现代海军项目一致,梭子鱼级自动化水平与法国海军现有的红宝石/紫水晶级核潜艇比较有了显着提高,人员编制减少为60人,而早期的相同级别艇需要75人。据法国造船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梭子鱼级核潜艇上装备的指挥支援系统是为法国海军开发的全球性指挥与信息系统,它已安装在50艘舰船和15个岸基指挥设施上部署。能为法国海军提供国内和国际间的交互操作能力,包括内部网通信和收发电子邮件的能力。
.xiazaitxt.co m发布
以最新的4.0版本为例,该版本採用最新的商用软体技术。它包括五种取决于海上和岸基指挥机构与作战使用的主要配置:s供海军司令部、岸基指挥官和海军作战中心使用;opsmer供海上指挥官使用;trelo供没有指挥系统的小型舰船使用(trelo包含一个只读11个号链子系统);centac供法国海军大西洋-2型海上反潜机使用。它们通过法国海军现有的通信系统连结在一起,通过海军数据网实现岸对岸通信,通过军用或民用的卫星通信系统(小型舰船通过标准高频系统)实现舰对岸通令。在核潜艇上,与作战系统相连,通过11号或14号北约数据链与友邻海军部队交换战术信息,并与来自rmp战术数据网的情报信息相对照,以提高对总体态势的理解。硬体使用的是商业型工作站,以unlx为作业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系统通过所提供的一张“广域网”,补充由艇上传感器或战术数据链生成的实时态势,从而支持对指令的理解以及对整个海上态势的评估。在较高一级的指挥中,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在合併和确认后被合成。这些信息源包括岸基警戒雷达、人工情报和电子情报、来自盟国的情报、来自海上海军部队的情报、来自在海上作业的反潜机的情报,以及来自空军或陆军的情报。把合成的海上图像绘制出来,定期发布给在海上作战的各方。
.xiazaitxt.co m发布
系统包含计划和辅助决策功能,可以支援计划和指令的预加工,并为快速反应提供建议。当可以利用卫星通信时,该系统支持所有岸基指挥中心与核潜艇之间从资料库到资料库的自动信息交换,通过对数据和事件的及时记录、允许即时报告和修正指令等措施,来提供作战过程中的控制。它也能提供模似和重放设备、提供海军舰只后勤计划工具,其有关参数包括维修和补给情况、可用性、燃料和弹药的库存量以及训练级别等。
.xiazaitxt.co m发布
採用oracle8.0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艇上及所有的岸基s和centac系统上均使用该资料库。资料库包含两类信息:一类是诸如舰艇性能参数和照片等主要与情报有关的永久信息;另一类是诸如机场和港口概貌、专属经济区及领海范围等有关人文地理的永久信息。资料库包含有岸基军事地点的描述,诸如交战规则等战术信息、等级标准、舰船使命任务构成方式、航海历和天文表等信息。资料库中还有许多格式化的信息量,航迹、图形、诸如屏幕等操作区以及註解有关的易失性信息。系统的作业性能是:每分钟接收3条消息,平均每条消息长度为6000个字符;在线存储3个月的情报信息,包括10000个航迹,200000个点迹,10000个操作区,3000条消息,1个月的本地战术态势;离线存储容量无限。永久资料库由一家国内技术中心管理,同时由国家基准资料库定期更新。
第482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当然,这样一个系统不可能孤立存在于法国海军中。从开发工作一开始,法国海军就指示工业部门向北约组织的标准靠拢。这就是为什么在系统中贯彻了所有北约组织标准,以及与北约同等系统具有完全的互操作能力的原因。除了上述互操作能力之外,在1998-1999年与北约其他国家海军的联合演习中验证了与“inte互联世界”的互操作性,诸如网上可视电话、网上聊天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等。
.xiazaitxt.co m发布
⊙ 梭子鱼级:法国海军21世纪初最经济的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在新世纪,西欧国家海军把战略的重点放在参与对海外的危机干预,并配合陆、空军进行联合作战。各国海军在制定新世纪舰艇发展规划时,都强调建造具有远程投送能力和能遂行沿海支援作战的大型舰艇。法国为确保今后25年舰艇继续在西欧处于领先水平,已作出三项决定,建造三种级别的护卫舰。一是与义大利合作建造防空护卫舰,二是建造可遂行反潜作战和支援陆地作战的护卫舰,三是继续建造拉斐特级隐身护卫舰。同时为了强化其潜对地打击能力,法国海军将新建6艘梭子鱼级攻击核潜艇,以取代目前在役的6艘红宝石/紫水晶级潜艇,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水上排水量2410吨,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核潜艇,于1983年到1993年10年间完工,目前已经接近设计使用寿限。
.xiazaitxt.co m发布
1998年11月,时任法国国防部长阿兰·里夏尔正式对外界公布一项价值46亿美元的6艘核动力攻击潜艇(ssn)建造计划。里夏尔说,这项名为“梭子鱼”(barracuda)的计划将立即开始,“梭子鱼”项目组包括法国武器装备部、造船局、technicatome和原子能委员会,造船局负责平台设计和建造,technicatome公司负责核动力设备。法国武器装备部装备委员会主席认为,“梭子鱼”是法国自1990年以来提出的费用最为昂贵的武器装备计划。法国将在这种核潜艇上採用许多为已服役的凯旋级战略飞弹核潜艇设计的新技术,要求建造这6艘潜艇的周期要比过去的计划缩短20%,费用要比现在的基准减少30%。为了减少费用和重复工作,要求该计划涉及的所有部门,包括海军、武器装备部、造船局以及其他舰艇制造商在该计划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参与进来。
.xiazaitxt.co m发布
2004年5月在英国召开的未来海军需求研讨会上,法国造船局的代表透露,梭子鱼级水面排水量约4100吨,设计水下最高潜航速度约25节,最大下潜深度超过350米。新核潜艇主要设计思想是保护航母战斗群,同时又完全有能力独立进行作战。法国海军原计划梭子鱼级潜艇的首艇在2003年开工建造,2008年进行海试。一旦建造开始,将以每两年一艘的速度从2012年开始交付。但事实上,目前的梭子鱼级核潜艇项目进展已经晚于计划两年,并且还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难。首艇的建造工作至少要到2005年才能开始。在经费上由于受到法国要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舰的与日俱增的压力,梭子鱼级核潜艇的最终建造数量很可能被削减,或者推迟进度。根据规划,新型的梭子鱼级攻击核潜艇将持续服役到2050年到2060年,这将是法国海军21世纪初最经济的核潜艇发展项目。
.xiazaitxt.co m发布
⊙ 动力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按照计划,梭子鱼级核潜艇採用泵动喷射推进方式,而不是常见核潜艇上设置的大侧
.xiazaitxt.co m发布
斜螺旋桨,这样可减少潜艇航行产生的空泡噪音,其水下噪音仅110分贝,接近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法国武器装备部称推进系统将是“新设计”,主动力装置包括核反应堆、体积补偿器、蒸汽发生器、防护装置、两台蒸汽涡轮机、主凝汽柜、两台给螺旋桨推进电机供电的发电机和两台给舰载系统供电的发电机、循环泵、螺旋桨电动机、驱动螺旋桨的单轴推进装置、指挥和控制设备,巡航时使用电力推进,而高速航行时使用涡轮机推进。梭子鱼级艇体採用与凯旋级战略飞弹核潜艇相同的nles-100特种钢,最大潜深达500米,抗强压能力与美国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hy-130钢相当。
.xiazaitxt.co m发布
人们普遍认为,用于梭子鱼级核潜艇的核动力装置将在k15压水式核反应堆的基础上实施改进,凯旋级核潜艇和“夏尔·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均採用k15核反应堆。k15压水式核反应堆总功率24500马力,k-15压水型核反应堆与美国和英国核潜艇上的反应堆则有很大不同:它以低浓度的铀作为燃料用在反应堆中,铀浓度只有7-20%,而美英核潜艇使用的反应堆中的铀浓度高达95%,法国核反应堆的活性区换料周期比美国“俄亥俄”号飞弹核潜艇上的反应堆短一半。但据法国专家称,反应堆活性区换料周期较短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可与电子设备和武器(大概每五年一次)改进周期同步,而且核燃料更换的费用在某种程度上讲并不太高。k-15压水堆是把核反应堆与蒸汽发生器组合成一个综合装置,法国工程师运用了内置冷热剂-压水的核反应堆的构想,把主能源输出(换热)机组或者蒸汽发生器直接引入核反应堆体,其内部没有主动力装置一次回路,即只有管路和主循环泵,这样能使反应堆结构紧凑:k-15反应堆的高度和直径只有10米和4米。必须指出,组合式反应堆装置的外表面镀有生物防护层。据法国专家说,在反应堆正常工作状态下,就是达到最大功率,反应堆周围的辐射与自然辐射也相差无几。k-15反应堆不仅噪音小,能够自动控制,而且性能可靠。法国专家声称,该反应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民用反应堆还要高。
第483页
.xiazaitxt.co m发布
为了使其噪音不超过海上的自然声音(在0级海况下),梭子鱼级核潜艇在研制时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在流体力学方面,梭子鱼级艇体将融合鲸体和水滴构造,使流线型达到最佳,在梭子鱼级上大量使用滑动轴承取代滚动轴承,舰上所有会产生噪音的机械装置都通过吸音和减震软垫固定到艇体上,发动机和循环泵、所有管路和电缆都用由弹性元件制成的减震衬套包住。在降低噪音方面,梭子鱼级核潜艇将成为欧洲一个技术上的里程碑。
.xiazaitxt.co m发布
⊙ 武器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梭子鱼级装备了4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及18枚鱼雷,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常规重型鱼雷、反舰飞弹及对陆攻击巡航飞弹。在装备水压型武器发射系统后,梭子鱼级还可布设水雷、运输和部署特种部队。据海军造船局和武器装备部透露,梭子鱼级採用的许多技术是为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及新型蝎子级常规柴电潜艇开发的。梭子鱼级的作战系统由法国造船局和泰利斯水下系统公司紧密合作研制,尽管该艇在法国建造,但法国武器装备部称将在国际上寻找合作者,而梭子鱼级选用多少非国产装备未定。
.xiazaitxt.co m发布
1991年,法、德、义大利三国签署联合发展新型重型鱼雷的备忘录,以该鱼雷替换各自的f-17、dm2a3和a184重型鱼雷,后来三国分道扬镳,德国独自进行dm2a4鱼雷的研制工作,义大利和法国联合进行a184“先进型”鱼雷的研制,法国中途由于经济困难而暂时退出研制工作,后重新对该项目产生兴趣,与义大利白头公司最终完成鱼雷的研制,目前这种鱼雷的市场销售名称为“黑鲨”,梭子鱼级核潜艇将无疑是这种“水下杀手”的主要目标用户。黑鲨採用最新式的astra自导头,为光纤制导,使用铝氧化银电池,螺旋桨为11+9叶对转桨,鱼雷航速更高,噪声更低,该雷长6300毫米,直径533毫米,雷头装药250公斤,採用声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具有很高的杀伤概率。黑鲨鱼雷为反潜/反舰两用鱼雷,可使用多种发射方式,如自航式或使用推力发射,优化了深、浅水工作性能。鱼雷实现了完全数位讯号和数据处理。可探测低信号特徵目标,具有水声对抗能力,声自导头形状设计得可降低流体噪声。由于该雷动力採用高能量电池的电力推进,其辐射噪声非常低。该鱼雷航速高,具有连续的传输控制能力,可同时处理几个目标。该鱼雷採用北约stanag 4405标准,可使用所有现代化的鱼雷火控系统,可按实际战术态势,进行危胁评估和最危目标选择。
.xiazaitxt.co m发布
欧洲mbda集团提供的sm39飞鱼潜射反舰飞弹仍将在梭子鱼级核潜艇上得以保留,西方军事家认为,该飞弹是潜艇非常有效的反舰武器。安装于潜航箱里的飞鱼潜射飞弹,通过潜艇鱼雷发射管从水下发射,潜航箱长5.8米、直径533毫米、重675公斤。箱体为水密型,能经受住较大海水压力。飞弹在飞行初段採用惯性导航系统,在飞行末段採用主动制导系统,飞弹射程4-50公里,速度0.93马赫,战斗部装药165公斤。飞弹头部装有控制系统和制导头,控制系统包括re-576型惯性控制装置和ahv-7无线电测高仪,无线电测高仪有2根副天线,负责测量飞弹是否已降到设定高度。制导头为水密型,在低温下性能很稳定。制导头主要由在8-10千兆赫兹波段工作的雷达组成。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电子干扰,雷达可改变发射频率。飞弹战斗部具有2个延时触发引信和1个非触发引信。飞弹採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比mm38飞鱼水上反舰飞弹的油量大,并改善了耗油量,剩余燃油可增加飞弹战斗部的破坏作用。飞弹尾部还安装电池组和弹翼展开装置。
.xiazaitxt.co m发布
装备射程超过500公里的巡航飞弹的多用途护卫舰和攻击核潜艇是法国海军既定的优先发展项目。目前,法国海军在加紧设计建造新一代fmm级护卫舰和梭子鱼级核潜艇的同时,决定在空射型风暴之影/scalp eg巡航飞弹的基础上研发海军型舰射和潜射风暴之影/scal巡航飞弹。1995年,法国马特拉公司与英国bae系统公司在法国阿帕奇远程撒布器的基础上开发出更为先进的风暴之影巡航飞弹,1997年,马特拉-bae联合体与法英两国国防部达成研制生产风暴之影/scalp eg巡航飞弹的合同,此后义大利于1999年也加入该项目,后来因mbda集团成立,该业务全部被该集团接手。风暴之影/scalp eg项目已进入高级发展阶段,目前已开发出成品的只有空射机载型。风暴之影/scalp eg整体呈现锥形布局,头部逐渐锐化,通体光滑,气动布局本身就考虑到隐身的需求,内部为模块化舱段设计,分为制导舱、战斗部和动力舱。飞弹採用tri-60-30涡喷发动机,最大射程350公里左右,中段制导为惯性导航加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修正,未来将可接收欧洲伽利略卫星信号,末段制导为红外热成像制导,具有自动目标识别和低空地形匹配功能。据目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风暴之影/scalp eg巡航飞弹重约1300公斤,弹长5.10米,翼展3米(弹翼打开状态),採用钻地或高爆战斗部。mbda集团研制小组正在研发的潜射风暴之影/scal巡航飞弹将可能採用艇身垂直发射装置,构造与美国改装的俄亥俄级巡航飞弹核潜艇(ssgn)类似。
第484页
.xiazaitxt.co m发布
⊙ 指挥支援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与大部分现代海军项目一致,梭子鱼级自动化水平与法国海军现有的红宝石/紫水晶级核潜艇比较有了显着提高,人员编制减少为60人,而早期的相同级别艇需要75人。据法国造船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梭子鱼级核潜艇上装备的指挥支援系统是为法国海军开发的全球性指挥与信息系统,它已安装在50艘舰船和15个岸基指挥设施上部署。能为法国海军提供国内和国际间的交互操作能力,包括内部网通信和收发电子邮件的能力。
.xiazaitxt.co m发布
以最新的4.0版本为例,该版本採用最新的商用软体技术。它包括五种取决于海上和岸基指挥机构与作战使用的主要配置:s供海军司令部、岸基指挥官和海军作战中心使用;opsmer供海上指挥官使用;trelo供没有指挥系统的小型舰船使用(trelo包含一个只读11个号链子系统);centac供法国海军大西洋-2型海上反潜机使用。它们通过法国海军现有的通信系统连结在一起,通过海军数据网实现岸对岸通信,通过军用或民用的卫星通信系统(小型舰船通过标准高频系统)实现舰对岸通令。在核潜艇上,与作战系统相连,通过11号或14号北约数据链与友邻海军部队交换战术信息,并与来自rmp战术数据网的情报信息相对照,以提高对总体态势的理解。硬体使用的是商业型工作站,以unlx为作业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系统通过所提供的一张“广域网”,补充由艇上传感器或战术数据链生成的实时态势,从而支持对指令的理解以及对整个海上态势的评估。在较高一级的指挥中,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在合併和确认后被合成。这些信息源包括岸基警戒雷达、人工情报和电子情报、来自盟国的情报、来自海上海军部队的情报、来自在海上作业的反潜机的情报,以及来自空军或陆军的情报。把合成的海上图像绘制出来,定期发布给在海上作战的各方。
.xiazaitxt.co m发布
系统包含计划和辅助决策功能,可以支援计划和指令的预加工,并为快速反应提供建议。当可以利用卫星通信时,该系统支持所有岸基指挥中心与核潜艇之间从资料库到资料库的自动信息交换,通过对数据和事件的及时记录、允许即时报告和修正指令等措施,来提供作战过程中的控制。它也能提供模似和重放设备、提供海军舰只后勤计划工具,其有关参数包括维修和补给情况、可用性、燃料和弹药的库存量以及训练级别等。
.xiazaitxt.co m发布
採用oracle8.0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艇上及所有的岸基s和centac系统上均使用该资料库。资料库包含两类信息:一类是诸如舰艇性能参数和照片等主要与情报有关的永久信息;另一类是诸如机场和港口概貌、专属经济区及领海范围等有关人文地理的永久信息。资料库包含有岸基军事地点的描述,诸如交战规则等战术信息、等级标准、舰船使命任务构成方式、航海历和天文表等信息。资料库中还有许多格式化的信息量,航迹、图形、诸如屏幕等操作区以及註解有关的易失性信息。系统的作业性能是:每分钟接收3条消息,平均每条消息长度为6000个字符;在线存储3个月的情报信息,包括10000个航迹,200000个点迹,10000个操作区,3000条消息,1个月的本地战术态势;离线存储容量无限。永久资料库由一家国内技术中心管理,同时由国家基准资料库定期更新。
.xiazaitxt.co m发布
当然,这样一个系统不可能孤立存在于法国海军中。从开发工作一开始,法国海军就指示工业部门向北约组织的标准靠拢。这就是为什么在系统中贯彻了所有北约组织标准,以及与北约同等系统具有完全的互操作能力的原因。除了上述互操作能力之外,在1998-1999年与北约其他国家海军的联合演习中验证了与“inte互联世界”的互操作性,诸如网上可视电话、网上聊天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等。
.xiazaitxt.co m发布
法国2015海军规划
.xiazaitxt.co m发布
1998年,法国披露2015海军规划,详细说明了法国海军执行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威摄、支援战略潜艇部队和保护法海军兵力的部署和投送。据目前的计划,到2015年法国将部署如下海军力量:
.xiazaitxt.co m发布
◆ 4艘核动力战略飞弹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 1艘(可能2艘)航母及其舰载阵风多用途战斗机联队和鹰眼预潜机:
.xiazaitxt.co m发布
◆ 由4艘船坞登陆舰组成的两栖部队;
.xiazaitxt.co m发布
◆ 由26艘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的水面舰队;
.xiazaitxt.co m发布
第485页
◆ 6艘新型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 由6艘警戒护卫舰、11艘巡逻舰和5艘小型运输舰组成的海外警戒兵力;
.xiazaitxt.co m发布
◆ 由15艘反水雷作战舰艇和1艘指挥舰组成的水雷作战部队;
.xiazaitxt.co m发布
◆ 由22架大西洋飞机和10架近海侦察飞机组成的巡逻机队;
.xiazaitxt.co m发布
◆ 近50架舰载直升飞机。
.xiazaitxt.co m发布
这说明法国海军共需要80艘舰艇、130架飞机和5个指挥分区。虽然法国海军目前已接近此规模,但正积极进行改造,如近期服役的核动力航母“夏尔·戴高乐”号及新的近期订购的第一批两艘防空型护卫舰“福尔班”和“谢瓦利埃·保罗”号、第四艘新一代战略核潜艇“恐惧”号、船坞登陆舰的第3艘和第4艘“托奈尔”和“西北风”号以及新海洋调查船,并提出对三伙伴级扫雷艇队的现代化改造计划。下一步主要採购的新型攻击核潜艇是未来法国舰队的核心力量,将建造6艘新潜艇以替代红宝石/紫水晶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美新一代核潜艇“唐格•;布拉沃”2009年下潜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921
美国新一代核潜艇“唐格•;布拉沃”2009年下潜
.xiazaitxt.co m发布
唐格·布拉沃(tango-bravo),这不是一个美国人的名字吗?或许是。但我们现在知道它,却因为它是美国海军制定的一个发展新一代核潜艇计划的名称。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今年上半年几次披露,美国海军计划于2009年推出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即“唐格·布拉沃”。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国海军现今虽然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核潜艇编队,但却没有停止核潜艇技术的发展步伐,发展“唐格·布拉沃”就是一例。其实,“唐格·布拉沃”开发计划在2004年11月就已经制定出来了。它计划耗时4年,由美国海军和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共同实施。
.xiazaitxt.co m发布
还在批量建造“维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同时,美国海军就在探索未来攻击型核潜艇概念。1998年8月,darpa与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对新攻击型核潜艇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唐格·布拉沃”计划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唐格·布拉沃”计划是发展新攻击型核潜艇所需的关键技术的开发计划。美国海军期望“唐格·布拉沃”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尺寸和建造费用都仅是“维吉尼亚”级的一半,但作战能力却与之相当。
.xiazaitxt.co m发布
“唐格·布拉沃”计划涉及新型攻击型核潜艇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无轴推进,艇外武器储存和发射,艇体共形声吶阵,艇体、机械和电气(hm&e)基础结构的简化,指挥控制中心高度自动化。美国核潜艇专家说,这5项关键技术如果都能实现,对潜艇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一项关键技术是无轴推进。目前潜艇的鱼雷舱和发射管连同艇艉部的推进系统占据了整个艇长的50%~70%,支配了整个设计,如果这些设计约束被解除,将为动力装置和艇内其他设备的布置带来极大的方便,潜艇的设计和建造将比现在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为了解除这些设计约束,美国海军打算在“唐格·布拉沃”上不採用现在的核动力-齿轮传动方式,而是採用核动力-电力推进方式,这样就可去掉减速齿轮装置和推进轴系统,使艇体尺寸大大减小,并保证新一代核潜艇的最高航速达到“维吉尼亚”级的水平。
.xiazaitxt.co m发布
另一项关键技术是耐压壳外储存和发射武器。“唐格·布拉沃”艇将取消传统发射管和垂直发射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将武器装在耐压壳外部。这种方式类似于轰炸机弹舱装备航空炸弹,发射武器时,将武器舱门打开即可。这种新武器装载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自由选择武器的尺寸,无须占据艇内的空间,也非常有利于无人潜航器的使用。这项技术的难度在海水长时间浸入武器舱,会影响武器的可靠性和保存性,也会带来检修保养方面的困难。
.xiazaitxt.co m发布
“唐格·布拉沃”将採用艇体共形声吶阵,即在艇身全长范围内安装共形声吶阵,实施全方位监视。这种声吶将适应各种艇形,有比较宽的频率范围,探测和跟踪性能将比目前“维吉尼亚”级的声吶阵更胜一筹,但费用却减少50%左右。在近岸浅水地区,这种声吶能够感知5海里内多达250个目标信息。
第486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唐格·布拉沃”还将把液压和机械控制系统换成自动化程度高的电控系统,如消防与安全设备以及操纵系统。专业名词叫简化hm&e基础结构。这种新系统需要较少的维护和操作人员,利于减少艇员编制。此外,它的指挥控制中心高度自动化。新开发的声吶、火控和战术数据显示系统能力与“维吉尼亚”级相当,但所需操控人员从“维吉尼亚”级的17名减少到不超过8名。整个中心占据面积只是“维吉尼亚”级的50%,对艇体尺寸的减小也有一定的贡献。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巴西蒂库纳级常规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933
巴西蒂库纳级常规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巴西完全依靠本国力量制造的第4艘柴油动力潜艇“蒂库纳”号(s 34)于9日上午10时30分在里约热内卢阿森纳造船厂下水。
.xiazaitxt.co m发布
“蒂库纳”号是巴西海军蒂库纳级常规潜艇的首艇,该级艇共两艘,另外在建的一艘名为“塔普亚”号(tapuia,s 35)。蒂库纳级是巴西海军现役图皮级潜艇和未来巴西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之间的过渡型艇,採用瓦塔/萨特尼亚公司研制的grp铅酸高容量电池和优于图皮
.xiazaitxt.co m发布
级的动力装置、非穿透光电天线和改进型火控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1995年10月巴西与德国霍瓦兹造船厂签订合同在里约热内卢阿森纳造船厂建造蒂库纳级。1998年6月11日,“蒂库纳”号潜艇开工建造,由于种种原因该艇建造交货时间被推迟了7年。
.xiazaitxt.co m发布
“蒂库纳”号潜艇技术数据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1850吨(水面),2425吨(水下)
.xiazaitxt.co m发布
艇长:67米
.xiazaitxt.co m发布
艇宽: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吃水:5.5米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11节(水面/通气管状态);22节(水下)
.xiazaitxt.co m发布
下潜深度:3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续航力:11 000海里/8节(水面);400海里/4节(水下)。
.xiazaitxt.co m发布
人员编制:39人(其中军官8名)。
.xiazaitxt.co m发布
自持力:60天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柴-电推进。4台mtu 12v396型柴油机,功率2.76mw(3 760马力);4台发电机;台电机,单轴。
.xiazaitxt.co m发布
飞弹:採用鱼雷管发射的反舰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鱼雷: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2具),马可尼公司的mk24型“虎鱼”mod 1或27型线导鱼雷。主动寻的,航速35节,射程13公里;被动寻的,航速24节,射程29公里。战雷头重134公斤。此外,艇上可能还载有ipqm反潜鱼雷,航速45节,射程18公里。自航式发射。装备16枚飞弹和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水雷:可携带32枚巴西康萨伯公司mcf-01/100型水雷。对抗措施: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的dr-4000型雷达侦听电子对抗装置。
.xiazaitxt.co m发布
火控系统:isus 83-13型火控系统,2部美国科尔摩根公司的mod 76型潜望镜。雷达: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的“卡里普索”3导航雷达,i波段。
.xiazaitxt.co m发布
声吶:阿特拉斯电子技术公司的csu-83/1型艇壳声吶,主/被动搜索与攻击声吶,中频。★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俄罗斯1650型“阿穆尔”级常规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584
俄罗斯1650型“阿穆尔”级常规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阿穆尔-1650柴电动力潜艇由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设计局研制而成,舰长66.8米,宽7.1米,水面排水量1675吨,水下排水量2800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00米,水下最大速度21节,续航力6000海里,水下巡航忍耐力650海里,海上自持力45天,艇员编制35人。
.xiazaitxt.co m发布
伊戈尔·别洛乌索夫透露说,10月28日,该级别首艘潜艇将开始列装俄罗斯海军。他指出,目前潜艇的小型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基于“效费比”的考量;二是舰艇越小,隐身性能越好,生存能力就越强。
第487页
.xiazaitxt.co m发布
与其“前辈”们相比,阿穆尔-1650潜艇的排水量减少了近700吨,不过其装备的飞弹和鱼雷武器的个头却没有因此而缩小。它装备有6具533毫米标准鱼雷发射管,备弹18枚,可发射俱乐部-n潜射反舰飞弹,改进型set-80反潜反舰两用鱼雷、ss-n-15反潜飞弹和ss-n-16反舰飞弹。除此之外,阿穆尔级潜艇的一大特点是可同时对不同目标进行飞弹攻击。
第五卷海军军舰 俄罗斯677拉达级新型柴电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2303
俄罗斯677拉达级新型柴电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俄罗斯“鲁宾”海军装备中央设计局总设计师斯帕斯基日前宣布,由该设计局研制、海军造船厂建造、将要在俄罗斯海军服役的667“拉达”级新型柴电潜艇首艇“圣彼得堡”号,将于近日在圣彼得堡海军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
.xiazaitxt.co m发布
“圣彼得堡”号潜艇是在其前身877级潜艇基础上研制的,于1997年12月26日开始在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艇号01570)。它的下水不仅标志着新型柴电潜艇的建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同时也将开创俄海军第4代柴电潜艇研制、建造的历史,标志着俄海军造船业在技术经济性和工艺方面的突破。
.xiazaitxt.co m发布
677“拉达”级“圣彼得堡”号柴电潜艇装配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备弹18枚)、“俱乐部-s”新型反舰飞弹、“针-1m”可携式防空飞弹系统(6套)等武器装备,作战能力较前身877级潜艇提高1倍多。标准排水量1765吨,最大排水量2600吨,长66.8米,宽(艇体直径)7.1米,最大潜航速度21节,水面速度10节,下潜深度250米,极限下潜深度300米,3节经济速度潜航航程6500海里,柴油机工作时7节速度潜航航程6000海里,自持力45天,单体设计,乘员35人。
.xiazaitxt.co m发布
677“拉达”级柴油潜艇是为俄海军建造的在自持力、航程、作战能力、声吶隐形等方面性能优越的新一代潜艇,是一种“独特的海洋猎手”,可发动鱼雷、飞弹攻击,能够摧毁包括水面战舰、运输船只、潜艇在内的任何目标,也可在蛙人协助下布置雷障。新型柴电潜艇使用最先进的声吶防护设备和隐形技术方案,较难被发现,其噪声水平降低至90分贝以下,与北约称为“大洋深处的黑洞”的前身877“基洛”级潜艇相比,下降了数十分贝。加上隐形方面的其他设计,事实上,新型潜艇完全做到了静声隐形,其自噪声水平接近于海洋背景声音,在隐形性能方面超过了世界范围内所有现役和在建潜艇。同时,新型潜艇搜索敌方目标的能力超强,其声吶系统装配在潜艇头部,由高灵敏度声定向计天线和拖曳牵引天线组成,採用新元件,并由最新型软体程序保障,另外还装配了原则新型的通用多功能潜望镜、可在潜航状态下接收从岸边基地传来的指令和数据的新型无线电信息接收系统,主动方式下探测水面舰艇距离超过60公里,被动方式下探测水面舰艇距离为20公里,可同时跟踪4个以上目标,能在发现目标后的15秒内同时攻击其中的2个目标。
.xiazaitxt.co m发布
677“拉达”级潜艇在艇载武器装备和技术设备指挥方面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体现了上百项最新科技和设计成果,装配的无线电电子武器装备和潜艇设备,使用的材料等都是最新科技成果的体现。“鲁宾”中央设计局的潜艇研制者认为,这种潜艇代表着新世纪所有在建柴电潜艇的研制设计和建造方向,起着“领航员”的作用。
.xiazaitxt.co m发布
新型潜艇主能源装置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使用所谓的封闭型“氢电池组”,性能较传统蓄电池优越,能保障潜艇自持力提高数倍。其实,俄罗斯设计师早在30年前就提出了使用带电化学发动机的主能源装置方案,燃料主要使用氢和氧。613型c-273号潜艇已经根据613Э“角鲨”级潜艇能源装置方案进行了改装,如果说普通潜艇在蓄电池不充电的情况下,能保障潜艇以2节速度潜航不超过4天,那么,使用电化学发动机后,这一时间可增加到一个月。第二个主要特点是装配採用闭循环工作模式的新型柴油机,上世纪中期建成的615“魁北克”级潜艇就只使用一台发动机,至今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但其安全使用性能不理想,由于经常发生火灾,这种潜艇被潜水员们戏称为“打火机”。
.xiazaitxt.co m发布
但是,“圣彼得堡”号潜艇上设计安装的主能源装置,其使用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採用电化学发动机的推进系统由俄罗斯锅炉制造特种设计局研制,吸取了乌拉尔电化学联合企业和“能源”科学生产联合体为太空飞行器制造电化学发动机方面的丰富经验。此前,锅炉制造特种设计局已经为“水晶-20”号潜艇研制了使用氢、氧燃料的新型发动机。
第488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圣彼得堡”号潜艇设计者确认,新型潜艇战术技术性能优越,作战能力是第3代潜艇的2倍,甚至是3倍。新型潜艇具有较高程度的自动化集中指挥水平,所有潜艇系统和武器装备都由设在主指挥室的操纵台统一指挥,飞弹鱼雷系统威力增强,“俱乐部-s”新型反舰飞弹系统装配有新型自动化武器控制信息系统和新型惯性导航系统。根据俄海军装备计划,677“拉达”级新型柴电潜艇将用于替代其前身877级“基洛”级潜艇,计划在首艇“圣彼得堡”号下水试验成功后,分别在圣彼得堡、北德文斯克、高尔基、阿穆尔共青城等海军造船企业开始批量建造,装备海军使用。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德国u212 / u214级攻击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5581
德国u212 / u214级攻击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德国最新的u212级常规潜艇能够实现远距离水下航行,水下耐久力可以达到14天以上。性能上的突破,主要由于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採用燃料电池“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提供动力。与核潜艇相比,全新动力方式使u212级在水下耐久性跃升同时更安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xiazaitxt.co m发布
在1913年德国率先研制出了潜艇专用柴油机,建造出柴油机-电动机潜艇,成为常规潜艇的典范沿用至今。德国由此一直保持常规潜艇建造技术上的优势,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水下力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果显赫。
.xiazaitxt.co m发布
二战后,前西德在1955年加入北约后,开始重建潜艇工业。德国海军规模不大,其潜艇以出口为主。最新的u212级常规潜艇,是德国潜艇先进技术的集中体现。
.xiazaitxt.co m发布
德国海军已经订购四艘u212级潜水艇。由位于基尔的hdw造船厂和位于艾登的tnsw造船厂共同建造,hdw负责潜艇前部而tnsw负责潜艇后部。hdw总装第一和第三艘潜艇,tnsw总装第二和第四艘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德国海军u212级的第一艘u31号,2003年4月7日在德国北部基尔港下水,开始首次试航。由于在世界上首次採用燃料电池“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和配备了极其先进的“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cwcs),当时被誉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非核动力潜艇”。预定在2004年底之前正式服役。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二艘u32号,2004年1月在tnsw船厂下水。最近,2004年9月中旬,第三艘u33号,德国海军的最新骄傲,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潜艇,在基尔的hdw正式举行了命名仪式,将正式下水试航大西洋。
.xiazaitxt.co m发布
义大利的芬坎蒂尼造船公司(fincantieri)参与了u212级建造,义大利海军订购了两艘。第一艘,s526 salvatore todaro号,2003年11月6日在muggiano船厂下水,并且将在2005年正式服役。第二艘预计在2006年将会正式服役。
.xiazaitxt.co m发布
在外销方面,hdw公司在u212级基础上设计了u214级专门用于出口。希腊海军是u214级的第一个客户,合同于2000年2月签订,订购三艘。2004年4月22日,hdw公司为希腊海军建造的第一艘papanikolis(s120)号u212级潜艇下水,工程号为361。第二艘pipinos(s121)号和第三艘matrozos(s122)号等后续艇将在hdw的子公司希腊造船厂(hdw在2002年5月併购)进行建造。2002年6月,希腊海军定购第四艘u212级潜艇。希腊海军四艘u212级预计在2005~2009年交付使用。希腊海军是德国潜艇制造业的传统客户,拥有九艘德国u209型常规动力潜艇。由于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德国做出了重大让步,首次在国外许可装配生产该级潜艇,并同时无偿提供2艘s148型快速攻击艇供希腊海军使用。
.xiazaitxt.co m发布
韩国海军也同样在拥有九艘u209级基础上订购了三艘u214级,将由韩国现代(hyundai)重工业公司建造。按照计划,韩国海军将会于2007~2009年部署这3艘u214级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基本情况
.xiazaitxt.co m发布
u212级潜艇总长:53.2米,耐压艇壳直径:6.8米,水下排水量:1800吨,水下最大航速:20节,编制:23人。它主要採用单壳体结构,部分分段採用双壳体结构,有一个无压密闭防水壁。所有的产生噪音的机器都被安装在潜艇双船体的部分。前面的耐压船体的直径比后面的要大些,船体採用奥氏体钢,无磁,高强度,高弹力性能。在最大下潜深度和潜艇计算崩塌深度之间,潜艇的压力船体设计了安全因数。后部水平舵为x形,并首次在德国潜艇上装备了指挥台水平升降舵。艇上安装有潜艇集中操纵控制系统可将船、机、舵的操纵控制融为一体,1人在中央控制台,即可完成对艇的深度、航向、航速和纵倾、补重等的控制,实现了操纵控制的全部自动化。
第489页
.xiazaitxt.co m发布
控制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u212级装备一套高度综合msi-90 u型“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cwcs),採用传感器、武器和导航系统的界面,以一个高性能数据总线和一个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由挪威konsberg防卫&航空宇宙公司提供。
.xiazaitxt.co m发布
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u212级採用二组三管鱼雷发射装置,装备来自stn as elektronik公司的dm2a4重型鱼雷武器系统,是在dm2a3型线导主动寻的鱼雷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共携带24枚dm2a4型鱼雷。u212级装备一个“水冲压排出系统”(water ram expulsion system)用于鱼雷发射,加强潜艇作战时的隐蔽性和有利于在浅水区发射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对策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eads)系统&防卫电子公司和泰利斯防卫公司共同为u212级发展fl1800u电子战系统。是在性能先进的不莱登伯格级(f124)护卫舰和不莱梅级护卫舰上装备的fl1800 s-2基础上的最新改进型。
.xiazaitxt.co m发布
tau 2000鱼雷对抗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stn as elektronik公司和allied signal c公司共同发展tau 2000鱼雷对策系统。tau 2000有四个永久固定的铰链结构发射管,每个装备数量达到十个可收回的放出管用来配备使用“受动器”。“受动器”是一种小型水下运载体,长约120厘米,直径12.7厘米,外表和一枚鱼雷相似。“受动器”使用水中听音器和声学发射器起到干扰和诱骗作用。在干扰模式时,它发射比潜艇的发射信号强的多的声学信号以迷惑敌方鱼雷的声纳;在诱骗模式时,受动器发射与潜艇的声纳回声相近的声学信号,起到诱骗敌方鱼雷的目的。
.xiazaitxt.co m发布
鱼雷对抗系统装备成熟诡辩的目标模拟软体来对抗智能型鱼雷。通过对抗系统释放错误的潜艇外型角信号和错误的攻击距离信号等方式迷惑敌方的鱼雷。多重“受动器”被展开用来防御再攻击模式的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传感器
.xiazaitxt.co m发布
潜艇被装备一个整合的dbqs声纳系统,主要有:被动中频探测柱面阵声纳;一个tas-3 低频拖曳阵列声纳;用于低/中频探测的fas-3侧面阵列声纳;被动广泛搜索声纳和敌对声纳拦截系统;moa 3070有源高频水雷探测声纳由stn as elektronik公司提供,可以提供水雷探测的数据,识别,并能近距离范围导航;zeiss optronik sero 14搜寻潜望镜装有光学测距仪、热像仪和全球定位系统;zeiss sero 15型攻击潜望镜装备雷射测距仪和光学测距仪。
.xiazaitxt.co m发布
推进
.xiazaitxt.co m发布
推进系统由一个传统动力系统和一个“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联合组成。传统动力系统由一个柴油发电机和一个铅酸续电池组成,用于高速航行;“不依赖空气推进”(api)系统,为静默慢速巡航使用;两种系统共同操作时,潜艇达到最高20节航速。
.xiazaitxt.co m发布
“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使用一个装备氧和氢仓储的燃料电池系统,也被集成于潜艇的作业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氢燃料不以气态或压缩形式,而以金属氢化物的形式储存,这种物质能够大量吸收、保存并分解氢气燃料,每个储存单元有几组金属氢化物组成,它所容纳的氢气燃料要比低温货柜内的液体氢多许多,在封闭的燃烧室内使用是具有方便、容量大、生态安全性较高和非常利于环保的优点。全部系统由九组pem(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所组成,每组提供功率在30-50千瓦之间。单独使用燃料电池可以使潜艇的巡航速度达到8节。燃料电池输出的总功率大约是300千瓦。
.xiazaitxt.co m发布
u212级传统动力系统装备piller gmbh公司mtu 16 v- 396柴油发动机,带动发电机用于给蓄电池组充电。柴油-发电机设备为隔噪音和隔振在一个摆动甲板平台上的双重柔性座上安装。这些噪音设备都被设计在潜艇的前部,有双层船体,可以降低噪音。推进电动机採用永磁电动机,通过直接耦合方式(而非齿轮)与七叶的螺旋推进器相连。
.xiazaitxt.co m发布
德国hdw公司也将pem(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技术用于改装在世界各地广泛服役的u209级常规潜艇。改装时,250千瓦的pem(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将全部装入潜艇,而氢储藏罐则安装在耐压壳外的龙骨处。
.xiazaitxt.co m发布
第490页
外销专用u214级
.xiazaitxt.co m发布
u214级潜水深度将会增加超过400米,这主要得益于压力船体材料的进步。潜艇的声、热和磁信号都达到最小化,因此有着其它潜艇无法比拟的隐身性。增加的下潜深度和整体效率也让潜艇在运行上存在许多新优势。该级艇的主要任务是侦察、侦听和监视,它也能够通过隐蔽作战和布放水雷攻击水面舰艇和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八个鱼雷筒中的四个将会能够发射飞弹。交付给希腊海军的u214级潜艇将同时配备“黑色鲨鱼”重型鱼雷。“黑色鲨鱼”是一种电推进双重用途线制导鱼雷,配备使用astra主动/被动声头和一个多目标制导和控制单元,一体化一个反干扰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u214级将採用强化模块化设计,完全集成由两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成的燃料电池系统,因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总长:65米,高:13米,耐压艇壳直径:6.30米,储备浮力:大于10%,水面排水量:1700吨,编制:27人。标准的u214级紧凑型设计分为20多个模块,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设备及性能特徵。u214级潜艇常规动力部分採用2台16v 396mtu型柴油机,功率为2000千瓦。aip系统的性能增强,使用二套西门子pem燃料电模块,每个模块产生120千瓦功率和将会给潜艇提供长达二个星期的水面下持久力。潜艇外型经过进一步的优选来确定最佳特性,在流体动力学、隐形特性和一个低的噪音方面结合减少潜艇的声学信号。isus 90集成传感器水下系统由stn as elektronik公司生产,整合所有的潜艇上的传感器和指挥控制功能。u214级潜艇传感器组件由声纳系统,一个攻击潜望镜和一个光电桅杆所组成。潜艇的电子支援措施(esm)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安装在光电桅杆上。英国宇航公司(bae)系统提供link 11战术数据链。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韩国“张保皋”级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965
韩国“张保皋”级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主尺寸:艇长:56米、艇宽:6.25米、吃水:5.5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1100吨(水面)、1285吨(水下)
.xiazaitxt.co m发布
动 力:5000马力 4台mtu柴油机
.xiazaitxt.co m发布
航 速:11节(水面)、21.5节(水下)
.xiazaitxt.co m发布
续 航:7500海里/8节(水上) 350海里(水下)
.xiazaitxt.co m发布
潜 深:25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艇 员:30名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4枚鱼雷或28颗水雷;部分潜艇还装了“鱼叉”潜射反舰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csu-83声纳;i-band导航雷达;isus 83 tfcs武器控制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张保皋”级潜艇是德国专门用于出口的209型常规动力潜艇,该级潜艇可靠性高,操控自动化水平高,配备的艇员少,噪声小。除第一艘“张保皋”由德国建造并引进,其它的均由大宇装配而成。有资料显示该级潜艇的排水量为1476吨,后几首可发射“鱼叉”潜射反舰飞弹。估计目前该级潜艇有10艘左右,已知的舷号有061~063、065~069。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印度“辛杜格霍斯”级(kilo)常规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436
印度“辛杜格霍斯”级(kilo)常规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主尺寸:舰长72.6米、舰宽9.9米、吃水6.6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2325吨(标准) 3076吨(满载)
.xiazaitxt.co m发布
动 力:2台柴油发电机 3650马力 1台主推进电机 5900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2台辅助电机 204马力 1台经济航行电机 130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航 速:10节(水面) 17节(水下)
.xiazaitxt.co m发布
潜 深:3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续航力:6000海里/7节
.xiazaitxt.co m发布
自持力:45天
.xiazaitxt.co m发布
舰 员:52名
第491页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
.xiazaitxt.co m发布
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8枚鱼雷或24颗dm-1水雷
.xiazaitxt.co m发布
6或8枚sa-n-8(9m36型)防空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部分装备klub(ss-n-27)潜射反舰飞弹(射程200~300千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
.xiazaitxt.co m发布
声纳:1部mg-519“鼠叫”高频主动搜索舰壳声纳,1部mgk-400“鲨鱼鳃”主/被动搜索/攻击声纳
.xiazaitxt.co m发布
雷达:mrp-25“窥探盘”i波段雷达;1部“墨鱼头”雷达
.xiazaitxt.co m发布
“辛杜格霍斯”级(sindhugosh)潜艇即俄罗斯的“基洛”级(kilo)潜艇。从1986年至2000年印度共购进10艘该级潜艇(可能都是877ekm型),是印潜艇部队的绝对主力。印度正在对其现役多艘“基洛”级潜艇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后该艇的装备和性能与新造艇基本相当。10艘艇的舷号为s55~s65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印度“西舒玛”级(209)常规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116
印度“西舒玛”级(209)常规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主尺寸:舰长64.4米、舰宽6.5米、吃水6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1450吨(标准) 1850吨(满载)
.xiazaitxt.co m发布
动 力:4台柴油发电机 2400马力 1台西门子主推进电机 4600马力 单轴
.xiazaitxt.co m发布
航 速:11节(水面) 22节(水下)
.xiazaitxt.co m发布
潜 深:26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续航力:8000海里/8节
.xiazaitxt.co m发布
舰 员:40名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
.xiazaitxt.co m发布
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4枚aeg-sut线导主/被动鱼雷或24枚水雷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
.xiazaitxt.co m发布
声纳:1部克虏伯csu 83型主/被动搜索与攻击中频声纳,1部汤姆森duux-5被动搜索和截击声纳
.xiazaitxt.co m发布
雷达:汤姆森 csf i波段水面搜索雷达
.xiazaitxt.co m发布
“西舒玛”级(shishumar)常规潜艇即德国209级1500型常规潜艇。目前在役4艘,前二艘购自前西德,后二艘由印度马扎冈造船厂建造,分别在1986~1994年服役,舷号s44~s47。据说尚有二艘在建或已建,新建潜艇具有发射ss-n-27飞弹的能力。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俄亥俄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859
俄亥俄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艇长170.7米,宽12.8米,吃水 10.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下1875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下25节
.xiazaitxt.co m发布
长宽比是 13.3:1,为拉长的水滴型艇型,非常有利于水中航行。加上採用了一座功率大、寿命长的s8g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总功率6万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 4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ssbn 726至ssnb 733;三叉戟1型(c-4)潜射弹道飞弹24枚,ssbn 734以后:三叉戟2型(d-5)潜射弹道飞弹,该飞弹射程远,最远可达11000多千米;弹头威力大,有 8个15万吨tnt当量的分飞弹头;精度高,圆概算偏差只有 90米。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顾耐德mk 48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一具通用电气s8g自然循环压水冷却式核子反应炉、涡轮导气驱动系统(60000轴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国军方在70年代初期展开了三叉戟1型潜射弹道飞弹的计划,同时开始发展一种新型的弹道飞弹潜艇以供三叉戟飞弹使用。最初的计划乃是建造一种拉法耶级的改良型潜艇,并使用相同的西屋(westinghouse)s5核子反应炉,而后为了减低新潜艇和噪音,因此决定採用自然循环核子反应炉。基于经济效益,飞弹数量由18枚增至24枚。由于这项计划的造价过于庞大,最初曾遭国会的反对,不过当前苏联在三角洲级潜艇上配置了射程长达6935公里的ss-n-8潜射弹道飞弹之后,国会终于批准了这项计划。
第492页
.xiazaitxt.co m发布
虽然已获得国会的批准,不过这项计划在发展之初仍遭到不少困难,因此仍较预定进度落后许多。当困难一一被克服以后,终于产生了一种极为优秀的潜艇与极具威力的飞弹。第一艘俄亥俄号(ssbn 736)1981年开始测试工作,1982年1月发射第一枚飞弹,并在82年10月作首次的战斗部署。前8艘俄亥俄级潜艇在帆罩后方配有24枚三叉戟1型(d-5)飞弹,田纳西号则改为三叉戟2型(d-5)飞弹,这种飞弹在90年3月在俄亥俄级上完成首次战斗巡航,将来前8艘亦将改配三叉戟2型飞弹。除弹道飞弹外,各舰另备有4具传统鱼雷发射管可供自卫。
.xiazaitxt.co m发布
三叉戟飞弹的射程较以往大幅度增加,这意味着它们只须部署在美国即对敌人目标具有相当的威协性。最初8艘俄亥俄级潜艇皆部署于缅因州的班哥外海,其余则部署于乔治亚州的京斯湾。这意味着俄亥俄级主要任务区域仅须在美国拥有控制权的海域即可,因而占了很大的优势。
.xiazaitxt.co m发布
俄亥俄级潜艇的任务行程表是先以一组乘员执行为期70天的巡逻任务,之后有25天进行整修保养,整修完毕再由另一批乘员登舰执行任务。每九年进行一次为期一年的大整修,同时进行核能燃料棒的更换。如此每艘船的保险率可达百分之六十六---可以说是一项特例。
.xiazaitxt.co m发布
虽然前苏联的颱风级潜艇较俄亥俄级大了许多,不过其飞弹携带量反较俄亥俄级少了4枚,就这点而言,俄亥俄级是较颱风级成功的。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继前苏联在91年解体,俄亥俄级的建造工作在目前计划的18艘完成后,似乎是不会再继续了。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俄1124型“信天翁”级小型反潜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4:00 本章字数:1551
潜艇小杀手:俄1124型“信天翁”级小型反潜舰
.xiazaitxt.co m发布
上世纪末,前苏联几家造船厂联合研制建造了尺寸不大但威力极强的1124型“信天翁”级(北约名为“格里莎”级)小型反潜舰,主要用于在近海地区搜索和消灭敌方潜艇,北约将其界定为轻型护卫舰。事实上,这种装备到苏联和俄罗斯海军和边防兵的小型反潜舰是作为多用途战舰使用的,曾经远离俄罗斯海岸,前往地中海、波斯湾执行战斗值勤任务,前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曾贊其为“舰队工作平台”。
.xiazaitxt.co m发布
由于作战能力强,造价低,排水量小,“信天翁”曾大量生产,25年间共建造87艘,现在俄海军和边防部队还装备约30艘1124mu/1124me/1124.4型小型反潜舰,其他改型还有1124.1、1124m型,在乌克兰和其他国家海军服役,许多已经退役。
.xiazaitxt.co m发布
俄海军装备的最新改型是1124m型,1982-1994年间建造,标准排水量876-930吨,满载排水量1030-1070吨,长71.8米,宽10.15米,吃水3.6米,装备2台m-507a柴油发动机(20000马力),1台m-8型燃气涡轮发动机(18000马力),最大速度32节,最大航程4000海里(10节),自持力9天。武器装备包括两门双管533毫米鱼雷发射器、一套rbu-6000深水炸弹抛射器、1套“黄蜂-m”防空飞弹系统(20枚9m33飞弹)、2套“箭-3”(sa-n-8)可携式防空飞弹系统、一门76毫米ak-176舰炮、一门30毫米ak-630m自动火炮。装备雷达、声吶设备和无线电电子战设备(2套pk-16型被动式干扰发射装置),乘员86人。该系列最新一艘反潜舰于2002年在乌克兰基辅“列宁熔炉”造船厂下水,命名为“捷尔诺波尔”号,现在乌克兰海军服役。
.xiazaitxt.co m发布
1124m型小型反潜舰
.xiazaitxt.co m发布
在俄罗斯境内,1124型小型反潜舰的主要研制和建造单位是泽列诺多利斯克市设计局。1124型小型反潜舰是该设计局的拳头产品,影响深远,曾对俄海军1159型“美洲豹”级(北约名为“科尼”级)、11661型“猎豹”级(北约名为“鞑靼斯坦”级)护卫舰、前民主德国133.1、133.1m型小型反潜舰(北约名为“帕契姆i”级、“帕契姆ii”级,现在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海军服役)、波兰620型轻型护卫舰、印度25型护卫舰的建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xiazaitxt.co m发布
目前,在世界武器市场上,水面舰艇、潜艇和其他海军装备仅次于航空装备,需求量相当大。由于1124型“信天翁”级小型反潜舰排水量相对不大,造价不高,出口前景非常好。泽列诺多利斯克市设计局计划重点推出1124出口改型反潜舰,装配最新武器装备系统和技术设备,採取能体现最新科技成果的结构方案,提高自持力,增加航程,发展成为一种多用途战舰,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具体武器装备构成还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变动,为提高火力威力,还可装备多管火箭炮系统,同时可由岸防系统或巡逻舰提供火力支持。
第493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拉菲特级弹道导道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567
拉菲特级弹道导道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拉斐特级是美国海军继乔治·华盛顿级和伊桑·艾伦级之后的第三代核动力弹道飞弹潜艇。与前两代相比,该级潜艇装备了射程更远的弹道飞弹,改进了飞弹发射指挥系统,使潜艇在海上能自己选择目标进行攻击,改善了艇员居住条件,改进了电子设备,使其小型化和自动化程度更高。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 129.5米,宽 10.1米,吃水 1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 水上7250吨,水下825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下18节, 水上25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 3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 140人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1座s5w2型压水堆及 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 2万轴马力,反应堆一次装料可连续使用6年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16枚弹道飞弹外,还携载 12枚鱼雷用于自卫,它们由位于艇首的 4具 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鱼雷可以是老式的 mk37或 mk45型线导反潜鱼雷,也可以是新式的 mk48型线导反潜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主要包括 bps-11a或bps-15对海搜索雷达和bqr-7被动搜索、bqr-4主动搜索、bqr-15拖曳、bqr-19主动及bqr-21被动声纳
.xiazaitxt.co m发布
拉斐特级核潜艇从 1961年首艇开工到 1965年,共建造 31艘。它们所装备的弹道飞弹以及飞弹发射指挥装置等都有所不同。该级艇前8艘装备的是 16枚射程 2700千米的北极星-a飞弹,后23艘装备的是射程为 4500千米的北极星-a飞弹。后来由于反弹道飞弹武器的出现,美国海军决定将拉斐特级潜艇全部改为装备海神-c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弹道飞弹。这种飞弹的综合破坏力约为北极星-a的2倍,射程增至 4600千米~5600千米,且有 14个4万吨 tnt当量的分飞弹头,增强了飞弹穿越敌力陆基飞弹防御区的能力,并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这次改装工程历时8年,耗资33亿美元。1978年~ 1982年,美国海军又将该级艇的12艘改装为三叉戟1型弹道飞弹。该飞弹射程进一步增至7400千米,且有8个 10万吨tnt当量的分飞弹头。
.xiazaitxt.co m发布
由于该级艇从富兰克林号以后都装有主机消音装置,故单独列为一级,称作富兰克林级。在1986年~ 1992年,除2艘艇改为执行非战略使命而继续留用外,美国海军将装有海神c-3飞弹的潜艇全部退役,其中包括首艇拉斐特号。由此拉斐待级潜艇便被改称为麦迪逊级,从而结束了其光荣而传奇的一生。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伊桑·艾伦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477
伊桑·艾伦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125米,宽 10.1米,吃水 9.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上6900吨,水下79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下为25—30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3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自持力:60天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s5w型压水堆,主机的功率均为17000轴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分为左右各2具布置,每舷的2具鱼雷发射管共用一个液压缸。飞弹舱内装有16枚“北极星”a2弹道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an/bqr-2b被动声吶和an/bqs-4主动声吶。从1963年起美对“伊桑·艾伦”级进行改装之后,每艘艇的首部又加装了一个声吶导流罩
.xiazaitxt.co m发布
在“华盛顿”级弹道飞弹核潜艇尚处于建造阶段,美国海军便已经发现了该级核潜艇存在的一些缺点。如:上层建筑十分庞大和明显;艇内空间过于拥挤;下潜深度较小;首部鱼雷发射管数量过多等。另外,就在“华盛顿”级核潜艇建造过程中,美国海军正在开展“北极星”a2弹道飞弹的研制。“北极星”a2弹道飞弹比“华盛顿”级装备的“北极星”a1飞弹的射程增加了600千米,并且具有更大的爆炸威力。按照美国海军的设想,“北极星”a2弹道飞弹应该装备在专门为它设计和建造的核潜艇上。因此,美国海军决定设计和建造从一开始就考虑装备“北极星”a2弹道飞弹的第二代弹道飞弹核潜艇,并且在设计中克服“华盛顿”级缺点。于是美国海军第二代的弹道飞弹核潜艇-“伊桑。·艾伦”级核潜艇便应运而生。
第494页
.xiazaitxt.co m发布
“伊桑·艾伦”级首制艇“伊桑·艾伦”号于1961年8月8日服役,该艇服役之后曾经在卡纳维拉尔角和圣诞岛海域先后进行过“北极星”a2弹道飞弹的水下发射试验和带有核弹头的实弹水下发射试验,这些试验均获得了成功。尔后,“伊桑·艾伦”号于1962年6月26日进入北大西洋开始了它的首次非战时巡逻行动。
.xiazaitxt.co m发布
“伊桑·艾伦”级弹道飞弹核潜艇在美国海军潜艇建造的发展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原因如下: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一,“伊桑·义伦”级5艘核潜艇的耐压艇体全部都採用了hy—80高强度钢,因此,该级核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可以达到300米。300米的下潜深度成为其后美国海军各种型号弹道飞弹核潜艇的标准下潜深度。自此之后,美国海军的所有弹道飞弹核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均定为3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二,“伊桑·艾伦”级弹道飞弹核潜艇虽然是美国海军第二代弹道飞弹核潜艇,但是,实际上,该级核潜艇是从初始设计阶段即作为标准型的弹道飞弹核潜艇设计的。因此,该级核潜艇为美国海军其后的各种型号的弹道飞弹核潜艇的设计提供了许多借鑑和参考的依据。对美国海军其后数十年间的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基本设计模式起到了定型和固化作用。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三,“伊桑·艾伦”级弹道飞弹核潜艇在美国海军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该级艇的设计和建造,使得美国海军的弹道飞弹核潜艇技术从“华盛顿”级平稳地过渡到“拉斐特”级,为完成美国海军“北极星”计划的全部过程发挥了关键的衔接作用。
.xiazaitxt.co m发布
“伊桑·艾伦”级的首制艇“伊桑·艾伦”号于1980年9月1日被改装成攻击型核潜艇,1986年4月30日退役。该级中的“萨姆·休斯顿”号和“约翰·马歇尔”号分别于1980年和1981年被改装成可输送“海豹”突击队员的运输核潜艇。该级中的另外2艘弹道飞弹核潜艇也曾被改装成攻击型核潜艇。到1991年时,“伊桑·艾伦”级中的5艘弹道飞弹核潜艇全部退役。
.xiazaitxt.co m发布
富兰克林级弹道导道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该级艇由拉菲特级演变而来,具体参数参考拉菲特级。
.xiazaitxt.co m发布
因拉菲特级“富兰克林”号以后都装有主机消音装置,故单独列为一级,称作“富兰克林”级。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乔治·华盛顿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653
乔治·华盛顿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116.3米,宽10.1米,吃水 8.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上5900吨,水下688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上15节,水下24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213米
.xiazaitxt.co m发布
自持力:60昼夜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132名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反应堆舱里布置有一座由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制造的s5w型压水反应堆。主机是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齿轮减速汽轮机,功率为15000轴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6具533毫米水压式鱼雷发射管,16个“北极星”弹道飞弹发射筒,分为两排垂直布置,每排8个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首部呈半球形,半球形的上部布置着an/bqs—4型主动声吶基阵,下部布置着an/bqr—2b型被动声吶基阵
.xiazaitxt.co m发布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以下称苏联)从它在里海北岸的火箭发射基地向太空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次成功的发射向全世界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都已笼罩在苏联带有核弹头的弹道飞弹的攻击范围之内。这使美国军政各方感到十分震惊卜10月4日晚上,白宫和五角大楼彻夜灯火通明。美国的政界和军界领导人在焦虑地讨论着美国的防御能力问题。艾森豪总统在紧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讲话时故意轻描淡写地说,苏联发射的这颗人造卫星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军事意义。然而,美国的大多数军事领导人却不同意艾森豪总统的这种说法,他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苏联已经拥有或即将拥有功率足够大的火箭发动机以及相当精确的飞弹飞行制导系统,从而使美国几乎所有城市和军事设施都将有可能遭到苏联热核武器的打击。面对苏联的这种压力,美国政府和军事部门开始加紧着手建立美国的战略打击力量。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重新审查了当时正在进行中的“北极星”计划,建议把原计划在1963年服役的第一艘携带“北极星”弹道飞弹的战略核潜艇的服役日期提前到1960年11月底。这就是说,美国海军应该在24个月的时间里建成可以携带“北极星”弹道飞弹的核潜艇。不过,“北极星”弹道飞弹的射程必须从原来预定的2800千米减少到2200千米。
第495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国海军期望着在24个月内能够拥有弹道飞弹核潜艇,但是,这种愿望能否实现,海军内外的许多专家都持怀疑态度。因为,当时美国海军最新式的“鳐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艇“鳐鱼”号,从铺设龙骨到建成总共花费了29个月的时间。建造一艘攻击核潜艇尚且需要如此多的时间,那么计划在24个月内建造美国海军从未拥有过的、在技术方面更为复杂的弹道飞弹核潜艇,存在着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为此,美国海军就尽快建成“北极星”弹道飞弹核潜艇的问题向电船分公司进行了咨询。在经过各方面论证之后,电船分公司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即利用“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设计、艇体和设备,把当时正在船台上建造的“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第二艘“铀鱼”号(也有称“蝎子”号)的艇体舯部,即在指挥舱与反应堆舱之间切开,嵌加上一段弹道飞弹舱。于是,一种新型的核潜艇诞生了,这就是美国海军的第一艘弹道飞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
.xiazaitxt.co m发布
在“乔治·华盛顿”级的建造过程中,美国海军也在不断地对“北极星”a1弹道飞弹进行改进,并使其日臻成熟。从1958年9月到1959年9月,美国海军总共进行了17枚“北极星”a1飞弹的飞行试验。1959年9月,美国海军开始“北极星”a1潜射弹道飞弹的首次试射。在此后的10个月中,在大西洋飞弹靶场共试射了30枚“北极星”a1潜射弹道飞弹的样弹。
.xiazaitxt.co m发布
“乔治·华盛顿”级弹道飞弹核潜艇总共建造了5艘,都编人到第14潜艇中队,以苏格兰的霍利湾为基地执行在北大西洋方面的非战日才巡逻任务。“乔治·华盛顿”级的首制艇“乔治·华盛顿”号于1959年12月30日服役。1960年7月20日,该艇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以水下潜航的状态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全功能的“北极星”a1弹道飞弹。三个小时之后,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二枚。从此,美国海军进入了拥有战略核武器系统的行列。在艇长j·b·奥滋本中校的指挥下,“乔治·华盛顿”号于1960年11月15日携带着16枚“北极星”a1飞弹开始在北大西洋执行它的第一次非战时巡逻任务。这次巡逻历时66天10小时,于1961年1月21日返回基地。“乔治·华盛顿”级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建成,标志着潜射弹道飞弹第一次构成了真正的全球性威慑力量。
.xiazaitxt.co m发布
“乔治·华盛顿”级的5艘弹道飞弹核潜艇目前已经全部退役,其中首制艇“乔治·华盛顿”号于1981年11月20日被改装成攻击型核潜艇,1985年4月30日退出现役。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154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随着美国海军实行“由海到陆,前沿部署”的战略,ssn-21在新形势下显得过于庞大、奢侈了。因此海军希望研制一型比“海狼”级潜艇排水量小,既经济,性能又好,用途广泛,可以在近海海区作战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以便在下个世纪替换将要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新型攻击型核潜艇”(ssn774)维吉尼亚级便应运而生。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114.9米,宽10.4米,高9.3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下77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下28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224米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一座压水核反应堆加两台同轴汽轮机驱动的泵喷射推进器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mk48-5型鱼雷、“鱼叉”反舰飞弹、“战斧”巡航飞弹、小型反潜鱼雷和水下运载器,水下发射的反直升机防空飞弹的可行性正在评估中。ssn774的雷弹携带量为38枚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an/bqq-2型高效率综合声纳
.xiazaitxt.co m发布
目前正在建造的“维吉尼亚”级多用途核潜艇的首制艇,是具有该级核潜艇基本性能的标准型潜艇。由于採用了由计算机技术支持的模块化设计技术,因此在21世纪中,美国海军可以根据环境的需要和未来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利用先进的模块化技术,在“维吉尼亚”级新艇建造的过程中或者利用“维吉尼亚”级在役艇大修的机会可以迅速、便捷地更换具有不同功能的舱段模块,使“维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在标准型的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种类的或者具有不同专项用途的核潜艇。
第496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在标准型“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鱼雷舱段中,鱼雷发射管的后面是备用鱼雷台架,如果对这一部分的舱段模块稍做改动,即可在备用鱼雷台架的位置上加设一个可容纳40名特种部队人员及其装备的居住舱。这时,“维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便轻易地被改为一艘输送特种部队人员的专用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指挥台围壳为装有非穿透型潜望镜、8根天线和桅杆接口的独立模块结构。如果将来需要使“维吉尼亚”级核潜艇以搜集情报或者侦察为主的话,可适当改变指挥台围壳内的天线和桅杆接口内容,使其更加灵活、机动和高效地执行侦察和情报搜集等方面的任务。
.xiazaitxt.co m发布
早在“维吉尼亚”级核潜艇处于方案论证阶段时,美国海军便已经在论证利用模块化技术把“维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迅速改为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可行性。从目前“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设计情况来看,利用功能性舱段模块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美国海军曾经打算在21世纪“俄亥俄”级弹道飞弹核潜艇逐渐退役的时候,利用模块化技术,以标准型的“维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为基础,将其改换成弹道飞弹核潜艇,以便对美国海军弹道飞弹核潜艇的数量加以补充。与重新设计和建造新型的弹道飞弹核潜艇相比,採用增加功能舱段模块使“维吉尼亚”级核潜艇成为弹道飞弹核潜艇的方法,不仅可以大量节约研制费用,而且还可缩短新型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建造周期。
.xiazaitxt.co m发布
从“维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内部设计来说,该级核潜艇首端的声纳系统、指挥控制舱中的作战指挥系统以及武器装备等艇上的重要装置和设备均採用了功能模块的设计原理。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这些艇上的重要设备全部可以利用换装模块的方式及时地装设最新的功能模块,使该级核潜艇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它所具有的潜能,并且永远保持与时代高新技术处于同步状态的先进性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维吉尼亚”级核潜艇在21世纪既是具有多用途的攻击型核潜艇,又是在战略威慑力量和多种专项用途方面具有很大潜力的水下作战平台。客观地说,21世纪美国海军水下战场的主力应该是非“维吉尼亚”莫属,这也正是该级核潜艇尚处于设计阶段便引起各国海军格外瞩目的原因。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388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 99.4米,宽 12.9米,吃水 10.9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下9150吨)。是美国历史上吨位最大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一座 s6w大功率高性能压水反应堆,轴输出功率达 6万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航速: (水下)35节以上
.xiazaitxt.co m发布
外形为长宽比 7.7:1的水滴型,接近最佳长宽比。
.xiazaitxt.co m发布
艇壳採用 hy-100高强度钢,使其最大下潜深度可达 61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艇体线型和结构较美国前几级潜艇有重大调整,艏部声纳罩为钢制,提高了防冰层破坏能力,围壳舵改为可伸缩艏水平舵 ;同时採用y型艉舵。配有能透过冰层的侦测装置,可在北极冰下海区执行作战任务。
.xiazaitxt.co m发布
大量应用隐身技术。海狼级首次採用液压泵喷射推进器,艇体表面敷贴消声瓦,各种升降装置敷有雷达波吸收涂层,对产生噪声的设备採用先进的隔振降噪措施等,使其隐身性能极为突出,噪音水平仅为洛杉矶级改进型的1/10,是第一代洛杉矶级的 1/70。
.xiazaitxt.co m发布
进攻能力强、作战效能好。海狼级安装了8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战斧巡航飞弹、海长矛远程反潜飞弹、mk-48阿德卡普鱼雷、鱼叉舰舰飞弹共 50枚。此外该级艇装备了比洛杉矶级更为先进的an/bqq-50型综合声纳系统和bsy-2型综合作战指挥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国海军为在 90年代后期和 21世纪保持其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优势,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替代洛杉矶级的ssn-21型海狼级新式攻击型潜艇,并于1989开始建造首艇,由于造价太高,前两艘平均造价 23亿美元,因此只被批准建3艘。首艇“海狼”号于1997年7月服役;第二艘艇“康乃狄克”号1998年12月服役;三号艇“吉米·卡特”号将採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改进,以更好的完成特种作战、战术侦察和水雷战等使命。服役时间从原定的2001年12月推迟到2004年6月。该级潜艇应用现代最新技术,在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和探测器材等设备方面,堪称世界一流。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它有许多令人瞩目的卓越性能:
第497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4104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艇长 110.3米,宽 10.1米,吃水9.9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下6927吨,水下航速32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潜深: 53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133人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1座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寿命 10年;主机为2台蒸汽轮机,功率 3.5万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水下最大航速:30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携带武器:“战斧”8枚,鱼叉4枚,鱼雷14枚。此外,该级艇还可布放mk67和 mk60水雷。
.xiazaitxt.co m发布
洛杉矶潜艇的舯部装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adcap线导重型鱼雷和鱼叉舰舰飞弹。1986年,从第三十二艘起在舶部耐压壳的外部加装了12具战斧飞弹垂直发射装置,并装备有反舰型和对地攻击型战斧巡航飞弹。海湾战争中,有 9艘洛杉矶级潜艇参加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其中两艘首次发射了战斧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经过 20多年的技术改进,该级艇陆续更新安装了先进的电子设备和 an/bqq-a(v)综合声纳站及拖曳声纳基阵。装备了 mk-17鱼雷火控系统smk1综合作战系统及bsy作战指挥系统,对全艇导航、声纳、火控实行计算机统一数据处理,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xiazaitxt.co m发布
洛杉矶级潜艇自1976年首艇服役至今已有 20余年的历史,是美国海军技术上最成功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也是目前在役数量最多的。该级艇共有62艘服役。该级艇外形细长,有较长的平行舯体,指挥台围壳高大并靠近艏部,艇尾是头瘦的纺锤形。为了降低噪音,该艇从艇体外形到机械设备均採取了相应降噪措施,并从 ssn751号艇开始加装消声瓦,目前仍在安静性方面进行改进。
.xiazaitxt.co m发布
洛杉矶级是一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可执行反潜、反舰、护航、布雷、侦察、救援等多种任务,装备战斧巡航飞弹后还可执行对地纵深打击的任务。
.xiazaitxt.co m发布
洛杉矶列表:
.xiazaitxt.co m发布
ssn688洛杉矶 ssn689巴吞鲁日 ssn690费城]
.xiazaitxt.co m发布
ssn691孟菲斯 ssn692奥马哈 ssn693辛辛那提
.xiazaitxt.co m发布
ssn694格罗顿 ssn695伯明罕 ssn696纽约
.xiazaitxt.co m发布
ssn697印第安那波利斯 ssn698布雷默顿
.xiazaitxt.co m发布
ssn699杰克逊镇uvf@b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00达拉斯 ssn701拉乔拉 ssn702凤凰城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03波斯顿 ssn704巴尔的摩 ssn705奎斯蒂城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06 奥尔布奎克 ssn707朴茨茅斯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08明尼那波利斯 ssn709里科弗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10阿格斯塔 ssn711旧金山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12亚特兰大 ssn713休斯顿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14诺福克 ssn715布法罗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16盐湖城 ssn717奥林匹亚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18火奴鲁鲁 ssn719 普罗维登斯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20匹兹堡 ssn721 芝加哥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22基韦斯特 ssn723 奥克拉荷马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24 路易斯韦尔 ssn725海伦娜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50纽波特 ssn751圣乔安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52帕萨迪纳 ssn753阿尔班尼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54托皮卡 ssn755迈阿密
.xiazaitxt.co m发布
第498页
ssn756斯科兰顿 ssn757亚历山大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58阿什维尔 ssn759杰斐逊城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60 安那波利斯 ssn761 斯必林费德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62 哥伦布 ssn763圣菲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64波伊斯 ssn765蒙特佩里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66夏洛特 ssn767汉普顿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68哈特福德 ssn769托利多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70图森 ssn771哥伦比亚
.xiazaitxt.co m发布
ssn772格林维尔 ssn773夏延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236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在美国海军目前的攻击型核潜艇部队中,除有声名显赫的洛杉矶级外,还有另一大主力33艘在 60年代一70中代建造的鲟鱼级。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92.1米,宽9.7米,吃水8.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 水下478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上15节,水下26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 400米(极限潜深可达5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 107人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艇舯的4具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型鱼雷、鱼叉潜射反舰飞弹以及战斧对陆攻击型和反舰型巡航飞弹,总数为23枚,除此之外,鱼雷管还可装mk67或mk60水雷,鲟鱼级原本装有沙布洛克反潜飞弹,后由于该飞弹的逐步被淘汰,而换装了战斧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1座s5w压水堆和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为1.5万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bqq-2型声纳(后有9艘改为bqq-5型,使艇长增加了3米),an/bqq2多用途综合声吶、an/bqs8水下导航声吶、mk117鱼雷射击指挥系统、惯性导航设备和“奥米加”导航设备等
.xiazaitxt.co m发布
该级潜艇採用先进的水滴形艇型,但艇体比以往的攻击型潜艇大,指挥台围壳较高,围壳舵的位置较低,这样可提高潜艇在潜望镜深度的操纵性能。鲟鱼级潜艇可在北极冰下活动,装有一部探冰声纳。为了有利于上浮时破冰,艇围壳结构进行了加强,围壳舵可转动90度。
.xiazaitxt.co m发布
该级潜艇服役后陆续进行了一些改装,有些艇正在装消声瓦;有些艇装载了深潜救生艇;还有些艇因装上了蛙人运输艇,而具有两栖攻击的辅助作战能力。虽然鲟鱼级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但随着美海军的战略调整,估计会有一些艇提前退役。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655
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建造“鳐鱼”级潜艇的同时,新设计的水声设备an/bqq-2和“沙布洛克”反潜火箭已经研制成功。为了装备先进的反潜火箭和高性能的探测设备,为了加大潜艇的下潜深度以及减小机舱噪音和螺旋桨空泡噪音,美国海军于1958年-1967年建成了第三代攻击核潜艇“长尾鲨”级。该级艇共建造13艘。该级潜艇又称“大鰺鱼”级。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84.9米,宽9.6米,吃水7.6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上3750吨,水下431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上20节,水下25节以上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300-4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反应堆为s5w压水堆,单轴,15000轴马力,採用2台蒸汽平透传动方式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舯部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装备了射程比鱼雷远的“沙布洛克”鱼雷火箭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an/bqq-2型高效率综合声纳
第499页
.xiazaitxt.co m发布
“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的首艇“长尾鲨”号于1961年服役。1963年4月10日开始大深度潜航试验。由于主机舱内海水系统强度不够,造成耐压壳破坏,导致该艇横卧海底,艇员随艇同沉,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核潜艇沉没事故。1963年4月10日,美国攻击型潜艇‘长尾鲨‘号在波士顿以东220海里处沉没。当时,该艇正在试航,下潜到130米处时进行了压载舱的注水试验。从水下200米开始,它越往下潜,水面上收到它发来的电话声音就越模糊。不久,潜艇从水下报告:‘出现故障,艇首上翘,目前正向压载舱充……‘话音显得十分惊慌,还没讲完便突然中断了,几分钟后,水下传来一声艇体破裂的声音,接着便鸦雀无声了。艇上129人无一生还。后来调查结论称,可能是一根海水管道破裂,导致海水大量涌入舱内,一些电线被海水浸泡和沖刷后又影响了电气系统,从而使潜艇丧失动力,坐沉海底。每类舰船事故都带有本身特有的原因,但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舰船结构和技术上的原因,一类是在航行条件和紧急情况下出现的原因。结构和技术上的原因是在舰船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产生的,如设计水平低就往往会使舰船的平稳性,机动性和结构强度不够,或抗爆和防火性能差。造舰中不合要求,材料、工艺等不过关,都会留下后患,导致严重事故。航行条件下发生事故,则多是舰员对舰船的性能、使用掌握得不够,或对航区的水文气象和水道测量的条件不甚了解等。紧急情况下发生事故,往往是由于舰员对具体救护措施不清楚,消防技术器材欠准备等。
.xiazaitxt.co m发布
“长尾鲨”号的沉没使美国海军发展核潜艇的锐气受到了挫折,推迟了“长尾鲨”同级艇的研制进度。但是,鑑于但是苏联核潜艇的力量的增强,美国海军为了保持它对于苏联潜艇部队的优势,并且针对“长尾鲨”号沉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建造了第四代攻击核潜艇“鲟鱼”级。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鲣鱼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611
鲣鱼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76.7米,宽9.6米,吃水8.9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上3075吨,水下3513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上16节,水下大于30节
.xiazaitxt.co m发布
自持力:最多达到了70天水下连续航行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128人(其中11名军官)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反应堆为1座威斯汀豪斯公司的s5w压水堆,由s3w型和s4w型发展而来,因效率更高,整体体积变小。“鲣鱼”号上安装有2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蒸汽轮机,其它艇为通用电气公司的2台蒸汽轮机,单轴推进,产生15000轴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攻击武器为mk48型鱼雷,由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这些发射管分2排横列布置在鱼雷舱前部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sqs-4型和bqr-2b型声吶,分别布置在鱼雷发射管的上方和下部;mkll2型鱼雷火控系统;2部潜望镜,并排位于指挥台围壳内,可升降;1部ss-2型雷达升降桅杆,位于潜望镜之后;1部电子对抗升降装置,位于雷达升降桅杆之后
.xiazaitxt.co m发布
现代潜艇由于常在水中行动,多採用水滴型艇型。您知道“水滴型”潜艇的鼻祖是谁吗?是美国“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在“鲣鱼”级诞生之前,美国建造了包括“鹦鹉螺”号在内的3级攻击型核潜艇,外形都採用传统的潜艇形状。由于核动力的使用给潜艇带来了近似无限的水下续航力,所以核潜艇在水下航行和机动的时间就更多了,而传统艇型的潜艇水下机动性较差。设计“鲣鱼”级时,设计人员第一次採用了水滴外形,并在实际应用中证明非常有效,以后各国设计建造的潜艇,都纷纷效仿。
.xiazaitxt.co m发布
“鲣鱼”级不但是第一级採用水滴型艇体的潜艇,还是世界是第一次採用标准压水堆、围壳舵、单轴推进的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6艘“鲣鱼”级艇全部建成后,除1艘部署在太平洋外,其余5艘都游弋于大西洋。因没有参加过战争,一生也就平平淡淡过去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蝎子”号。该艇在建造之初就不顺。1957年11月1日铺放龙骨后,改为建造ssbn 598号核潜艇,成为搭载“北极星”弹道飞弹的“乔治·华盛顿”号。之后再次铺放龙骨,“蝎子”号才得以建成。不过服役后的“蝎子”号身手不凡,1962年创下了水下连续航行70天的纪录。
第500页
.xiazaitxt.co m发布
“蝎子”号最终的命运更加悲惨。1968年5月22日,“蝎子”号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航行时,在没有任何徵兆的情况下,突然沉入3000米深的海底,99名艇员全部遇难,失事原因至今不明。
第五卷海军军舰 一角鲸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944
一角鲸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95.9米,宽 11.5米,吃水 8.2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下583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上20节,水下25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3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 s5g型压水反应堆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位于艇舯部的 4具 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原来主要发射鱼雷和“沙布洛克”反潜飞弹,“沙布洛克”淘汰后,可发射 4枚“鱼叉”潜舰飞弹,经改装后,潜艇可携载 8枚对地攻击型“战斧”巡航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在美国海军现役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中,有一名特殊成员,它就是在 1969年建成服役的、仅此一艘的“一角鲸”级。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艘降噪研究艇,主要用于研究自然循环核反应堆等的降噪效果。“一角鲸”级艇上装备了一座当时新研制的 s5g型压水反应堆,它採用对被加压加热的一回路冷却剂进行自然循环的方式。一回路冷却剂吸收了反应堆活性区内因核裂变所产生的原子间摩擦热后,就获得了高温,经过热交换器时加热了二回路冷却剂,本身就又失掉了热量,降低了温度,又回到反应堆活性区内。这种自然循环方式,克服了以前核潜艇中反应堆需要用循环泵来驱使一回路冷却剂在管系中流动的缺点,从而避免了由循环泵引起的噪声,达到了显着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反应堆方面有关设备和机械的可靠性,简化了反应堆的配套设备。该艇于1999年1月退役。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826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 81.4米,宽 7.6米,吃水6.7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下286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 水下21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22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採用了美国当时新研制的s3w压水反应堆,该反应堆採用蒸汽透平减速齿轮推进方式,噪声较小。但由于追求小型化,而降低了航速,后来这种反应堆再也没有安装到别的核潜艇上。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 鳐鱼级潜艇的鱼雷发射管的设置在美国来说也不多见,除艇首有6具 533毫米鱼雷管外,艇尾也有2具533毫米鱼雷管。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 一套bqs-4 声纳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鳐鱼”级是美国海军继“鹦鹉螺”号之后发展的第二种攻击型核潜艇,其首艇“鳐鱼”号进行了许多开创性尝试:1958年完成了潜艇历史上第一次水下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创造了在水下选续航行31天的纪录;1958中8月11日从冰下通过了北极点;1959年3月17日第一次在北极破冰上浮。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颱风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390
颱风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 浮航状态21500吨,潜航状态265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 全长562.7(171.5米),全宽75英尺(22.8米),吃水40英尺(12.2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 ss-n-20弹道飞弹20枚,每枚飞弹有6至9个多目标弹头独立重返大气载具(mirv),射程长达8300公里,弹头威力为100000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2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ss-n-15反潜飞弹(可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ss-n-16飞弹(可自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所有飞弹皆可携带核弹头。
.xiazaitxt.co m发布
主机: 2具压水冷式核反应堆、2具蒸气轮机(80000轴马力),双轴,航速潜航状态27节。
第501页
.xiazaitxt.co m发布
颱风级是世界上最大的潜艇,较美国的俄亥俄级大了一半左右,其设计较以往的核动力弹道飞弹潜艇有很大的不同,20具飞弹发射管置于巨大的帆罩前方,帆罩则位于舰身中段稍后。外艇上铺设了消音瓦,其中包覆着两个直径8.5米相互平行的内耐压壳,内外艇壳间有很大的间距,内耐压壳在艇首及帆罩下方的直径为6米。艇内隔间与武器系统配置得体,两个内艇壳各有一具核反应堆,置于帆罩后方的艇体中而与机械室相邻。浑圆的舰体及短胖的帆罩使颱风级有3米的破冰能力。
.xiazaitxt.co m发布
艇上主要武器为ss-n-20三级固体燃料潜射弹道飞弹,採用星光惯性导航,射程可达8300公里,可在潜航状态下发射,而使潜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颱风级可在15秒内连续发射两枚ss-n-20飞弹,相同时间其余的弹道飞弹潜艇多只能发射一枚飞弹,这也说明了颱风级将飞弹发射管集中于帆罩前方的原因,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大量重达20吨的飞弹势必产生很严重的平衡问题,若将飞弹发射管与机械室一同置于舰尾则平衡问题会更难解决,是以须将飞弹集中一帆罩前方。
.xiazaitxt.co m发布
颱风级庞大的舷宽外艇壳内的压舱槽可在遭受鱼雷攻击时产生“安全气囊”般的效应,以提供潜艇外的保护,除非是一枚相当重的鱼雷,能够使其爆炸力量继续向前损毁内艇壳,若是在一般的情况下,爆炸的威力多半被四周的水分分解了。 颱风级第一艘在1977年开始动工,1980年9月下水,而于1982年开始服役,第二舰则在次年服役。颱风级的计划已在1989年全部完成,不过这种即庞大又复杂的潜艇似乎已不再受到前苏联当局的青睐,因此至今不但没有任何后续的计划,而且据有关消息称,全部的“颱风”级已于20世纪末退役。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德尔塔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508
德尔塔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d级潜艇前后共发展了d-1、d—2、d-3、及d-4四种型号,是俄罗斯潜艇中型号最多的一级潜艇。其中 d—1型的首艇是在1972年服役的,至1977年共建有18艘。它的水上排水量为8700吨,水下排水量为10200吨;艇长140米,宽12米,吃水8.7米;水上航速19节,水下航速 25节;最大潜深300米。d—1型的主要攻击武器是12枚ss—n-8弹道飞弹,自卫武器则是用于发射18枚53型鱼雷的6具533毫米艏鱼雷管。
.xiazaitxt.co m发布
就在d—1型首艇服役的第二年,d—2型的首艇建成了,一共建了4艘。它主要增加了飞弹的携载量,共携有16枚ss—n—8弹道飞弹。这使d—2型潜艇的艇长增至155米,水下排水量增至113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d—3型则是在d—2型的基础上换装了16枚新研制的ss—n—18弹道飞弹。飞弹有 3种型号:1型有 3个分飞弹头,射程 6500千米,2型为单弹头,射程 8000千米;3型则有7个分飞弹头,射程6500千米。d—3型在1976年~1982年间共建有14艘,其间停止了d-1型、d-2型的建造。
.xiazaitxt.co m发布
1984年开始服役的d—4型潜艇则换装了更为先进的、射程8300千米、有10个分飞弹头的 ss—n—23弹道飞弹。同时还换装了2具650毫米的鱼雷管,用来发射 65型反舰鱼雷。经过这些改装后,d-4型的艇长进一步增至 166米,水下排水量增至 12150吨。 除武器系统的区别外,这四型潜艇的动力装置相同,为2座压水堆和 2台蒸汽轮机;艇上所装备的水声设备、电子设备、电子战及水声对抗设施均大同小异。
.xiazaitxt.co m发布
目前,d级潜艇仍在武器装备上加以改进,如 d-3型的部分艇已换装了 ss—n—23飞弹,而 d-4型则很有可能装载了新近研制成功的能从鱼雷管发射的 ss—n—21对地攻击巡航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d级潜艇,也称“德尔塔”级,是前苏联继“旅馆”级和“杨基”级之后发展的第三代弹道飞弹核潜艇,研制它的目的,就是让它能携载当时新研制的ss—n—8弹道飞弹。该飞弹是前苏联第一型既能覆盖美国本土大量战略目标,又可以在受保护的本国海域发射的潜地飞弹,共有3种型号,其中 1型为单弹头,射程 7800千米;2、3型射程为9100千米,有2个分飞弹头。而在此之前,“杨基”级弹道飞弹核潜艇携带的ss—n-6飞弹射程只有2400千米,无法覆盖美国本土。
.xiazaitxt.co m发布
d级潜艇是在“杨基”级(y级)基础上研制的,外形大体相似,採用双壳体结构,艇首圆钝,艉部上层建筑向下有斜度,有些类似水滴型艇型。但由于 ss—n-8飞弹比 ss-n—6飞弹更长,直径更大,致使位于指挥台围壳后的飞弹舱高高突起,非常醒目。
第502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扬基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558
扬基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130水,宽11 6水,吃水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上8000吨,水下945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主机: 核动力,2座压水堆,160兆瓦,2台蒸汽轮机,37400马力(27.7兆瓦), 双轴。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下26.5节,水上20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最大4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120人。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潜射弹道飞弹:16枚5s-n-6“塞尔布”(serb),单级液体燃料火箭,惯性制导,有2型。 i型,射程2400公里(1300海里),核弹头100万吨当量, 圆公算偏差1300米。3型,射程3000公(1620海里),核弹头为2个50万当量分弹头, 圆公算偏差1300米。6具533毫米发射管, 载18枚53型两用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电子支援:“砖材/群”雷达警戒;“园林灯”测向。雷达,水面搜索“魔盘”, i波段。声纳,“鲨鱼齿”、“鼠叫”艇壳声纳。
.xiazaitxt.co m发布
计划: 首艇在1963—1964年开工,1967年底交付使用。但在1970年前后这段时间,此项计划加快进
.xiazaitxt.co m发布
行,每年约完成6—8艘,最后一艘1974年完成。由北德文斯克409船厂和共青城船厂建造,402船厂建造的第一艘于1965年开工。该级艇最初的部署是针对美国的东诲岸,至少可到密西西比的范围。 随着允许在大平洋巡航潜艇数量的增加,1971年被确认可达到加利福尼亚,把范围从西晦岸扩大到诺克斯东部。该级艇总共建造了34艘,l0艘依然装备ss—n—6飞弹,1艘杨基ii级1971—1976年换装12妆ss—n—17飞弹。由于执行“战略武器限制会淡l号协议”,维持62艘战略核潜艇和950枚潜射弹道飞弹的数量,有22艘撤除飞弹发射简,第一艘在1978年。
.xiazaitxt.co m发布
结构: 设计类似美国伊桑.艾伦级採用2排共1g个垂直发射筒、指挥台围壳前水平舵,这是海军首次采应这种布置。外壳涂有吸声涂层。
.xiazaitxt.co m发布
使用情况: 使用浮动天线的极低频通信和甚低频天线,特高频和超高频天线。导航设备有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奥米加”系统和“鳕眼”。“欢春”卫星通信系统。“克里姆尼2”敌代识别器。1艘扬基级1986年l0月6日艇内爆炸起火后在大西洋百慕达群岛以北600海里处沉没。杨基ii级于1991年退役。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奥斯卡级巡航飞弹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056
奥斯卡级巡航飞弹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153米,宽18.2米,高9米,长宽比接近8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134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 水下33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5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主机:2座压水式核反应堆,双轴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24枚 ss-n—19远程巡航反舰飞弹。该飞弹的飞行速度约1.6马赫,最大射程约240海里,可装载高能炸药弹头或核弹头。另外,艇首还装有 4具533毫米、4具650毫米的发射管,可发射 ss—n—15、ss—n—16反潜飞弹,53型和65型鱼雷,总计56枚。
.xiazaitxt.co m发布
“奥斯卡 2”级潜艇的巡航飞弹发射筒位于 8.5米直径的耐压壳体外两侧,每侧12个一组,共 24个,发射筒以40度倾斜,每一筒盖覆盖一对发射筒。这些发射筒占据了外壳与耐压艇体之间约 3米的间隔。这是前苏联潜艇首次採用倾斜式飞弹发射装置,可以减小所占空间、增加发射率、简化发射程序,并提高飞弹战术使用的灵活性。
.xiazaitxt.co m发布
“奥斯卡”级巡航飞弹核潜艇的任务是攻击美国的航空母舰编队,保护苏联的弹道飞弹核潜艇。30年来,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从浮出水面发射到直接从水下发射,前苏联共发展了7型巡航飞弹潜艇。目前俄罗斯共有 30艘服役,构成俄海军的准战略打击力量。其中最先进的是第四代的“奥斯卡”级核动力巡航飞弹潜艇。该级首艇于 1982 年服役,现共有 12艘,前 2艘为 1型(俄军称为949型),后 10艘为改进型2型(949a型),目前仍保持每年建造 1艘 2型艇的速度。
第503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查理级巡航飞弹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244
查理级巡航飞弹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查理”级简称c级,它有两种型号,即1967年~1972年建造的c—i型和1973年~1980年建造的c—2型。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c—1型长94米,宽9.9米,吃水7.5米
.xiazaitxt.co m发布
c—2型由于换装了飞弹使艇体更大,排水量更大长为102米,宽仍为9.9米,吃水为 7.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c—1型水上4000吨,水下50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c—2型水上4500吨,水下555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上15节,水下25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3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一台压水堆和一台蒸汽轮机,总功率 2万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查理”级是前苏联继“回声”级之后发展的第二代巡航飞弹核潜艇;同时,它又是第一级具有水下发射飞弹能力的潜艇。飞弹从水下发射比从水面发射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攻击威力更大,同时也减少了发射艇的暴露机会。“查理”级潜艇服役后,对西方国家的水面舰艇构成了很大威胁。
.xiazaitxt.co m发布
“查理”级潜艇在艇舯部的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间安置了 8具飞弹发射筒。c—1型发射的是8枚射程为64千米的ss—n-7反舰飞弹,c—2型发射的则是更为先进的、射程为110千米的 ss—n—9“海妖”反舰巡航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c-1型和 c— 2型都在艇首装有 6具 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总数为 14枚的ss-n—15反潜飞弹和 53型鱼雷。1983年 6月,1艘 c— 1型潜艇在太平洋堪察加海区处下潜时,由于通风道忘了关闭,使水进入舱室内部,导致潜艇沉没,虽然艇员迅速从艏舱鱼雷管和逃生口逃出,但仍有17人不幸身亡,后来此艇被打捞上来,被拆毁报废。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回声级巡航飞弹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133
回声级巡航飞弹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前苏联在60年代初生产了世界上第一级核动力巡航飞弹潜艇----“回声1”级,简称e—1级。为了对付美围攻击型航空母舰,前苏联又在e—1级的基础上发展了e-2级。
.xiazaitxt.co m发布
e— 2级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 艇长119米,宽 9.2米,吃水6.9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上4800吨,水下58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 2座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双轴推进,总功率 3万马力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上 18节,水下24节。
.xiazaitxt.co m发布
i型艇共有5艘,艇上装有6枚射程为460千米,用于攻击岸上目标的ss—n—3c“柚子”巡航飞弹。70年代初,随着 y级弹道飞弹核潜艇的服役,前苏联将e-1级艇上的飞弹全部拆除,并将其改装为核动力攻击潜艇。ii型于1963年~1967年建成29艘,其中有14艘 e-2级一直服役到 90年代初。
.xiazaitxt.co m发布
一开始,e-2级艇上装有8发ss—n—3a反舰巡航飞弹,射程为400千米。后又改装成为先进的 ss—n-12“沙箱”反舰飞弹。该飞弹採用主动雷达寻的,速度为 1.7马赫时射程为550千米,弹头为 35万吨当量核弹头或1000千克烈性炸药。潜艇也因此在指挥台围壳中加装有桅杆式制导雷达天线,用于飞弹卫星瞄准。但由于当时技术所限,该级潜艇还不能在水下发射飞弹,必须在完全水面状态以大约20分钟的时间才能发射全部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除飞弹外,e—2级潜艇在艇首装有 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夜艇尾装有 4具 406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总量为20枚的 53型和40型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365
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
第504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115米,宽14米,吃水10.4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上7500吨,水下 91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下可达 32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4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85人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4具为533mm,用于发射53型鱼雷、ss-n-21巡航飞弹、ss-n-15反潜飞弹;另4具为650mm,用于发射65型鱼雷和ss-n-16反潜飞弹,各发射管均有水雷布放功能,武器总装载量为30枚(一说40枚)。艇内有快速装填装置,从而提高了武器的发射效率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2座压水堆和3台蒸汽轮机,单轴推进,两个 7叶螺旋桨
.xiazaitxt.co m发布
“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也被称为“鲨鱼”级,是俄罗斯继“v—3”级之后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艇。它在设计上充分吸收了前几级潜艇的成功经验,是性能上最令俄海军满意的一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其首艇1985年底服役,但不幸的是在 1989年的一次事故中沉没,目前该级艇共服役 7艘,并以每年 1艘的速度继续建造。
.xiazaitxt.co m发布
“阿库拉”级属于多用途核动力攻击型潜艇,除可执行反潜、反舰、侦察、护航等多种任务外,还可与水面舰艇协同作战。该级艇艇体宽大,呈水滴形,与此相比,修长的指挥台围壳特别引人注目,围壳的前缘和艇前壳体上布置了一些重要的水环境传感器。“阿库拉”级採用双壳体结构,其耐压壳体是用高强度的钛合金制造的,最大下潜深度可达1000米,只有使用爆炸冲击才能使主压载舱在大深度爆炸。
.xiazaitxt.co m发布
与俄罗斯前几级核潜艇相比,“阿库拉”级降低了噪声的传播标准,为此採用了艇外壳覆盖消声瓦等大量降噪措施,据称其安静性可与美国“浴杉矶”改进型相媲美。除隐蔽性好外,该级艇的武器火力也十分强大
.xiazaitxt.co m发布
迄今为止,这是前苏联以至俄罗斯综合性能最为出色的攻击核潜艇,给西方国家的海军造成很大威胁。现在,俄罗斯新一代攻击核潜艇“北德文斯克”级已经开工,但详情还没有完全披露。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塞拉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506
塞拉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俄罗斯有着庞大的核潜艇部队,其中的许多核潜艇都以其卓越的战术性能而声名显赫。在众多型号重,有一型核潜艇却鲜为人知,它便是俄罗斯的“塞拉”(sierra)级(也称s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可以说俄罗斯庞杂的核潜艇家族中最神秘的一位。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长111 米,宽14.2米,平均吃水8.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上7200吨,水下82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 水上18节,水下32节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自持力:100天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800米(钛合金壳体)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95人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ss-n-21型远程巡航飞弹、ss-n-16型反潜飞弹、ss-n-15型反潜飞弹、53型、65型鱼雷及各种水雷等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两座压水堆,单堆功率为200兆瓦,而回路採用2台涡轮发动机,输出功率高达95000轴马力。艇上还配备有2套柴油发电机组和2组蓄电池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装备:“鲨鱼鳃”主/被动搜索与攻击型低频艇壳声纳,“鼠叫”低/中频型主/被动搜索跟踪声纳,拖曳线列阵甚低频声纳,声速梯度仪,噪声监测仪,测冰、测水仪等水声设备;“魔伴”搜索雷达,“停车灯”侦察雷达;中波、短波、超短波与极低频通信设备,甚低频拖曳浮标天线与卫星通讯设备;“奥米加”、“罗兰”c、无线电定位仪、惯性导航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等。
.xiazaitxt.co m发布
“塞拉”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属于前苏联第四代攻击型核潜艇。首艇于1984年建成服役,最后一艘迟至1993年才交付部队。该级艇共有2型,均位于前苏联高尔基市的第112设计局(即现在的“天青石”中央设计局)设计、“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建造成的。该级艇虽然被定为多用途攻击潜艇,但其最主要的任务则是消灭敌方的弹道飞弹核潜艇。当然“塞拉”级也能胜任摧毁敌方水面舰艇、攻击陆上战略目标等多种任务。
第505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塞拉”级全艇共有7个耐压舱室,从前之后分别为武器藏、指挥舱、前辅机舱、反应堆舱、后辅机舱、主电机舱和尾舱,这些舱室都是按照保证不沉性标准设计的。在一舱进水时,根本不会影响作战;就是有三分之一的舱室被击破进水,该艇仍然可以在海面漂浮几个小时,以便让艇员从容逃生或等待救援。
.xiazaitxt.co m发布
“塞拉”1型艇最大武器装载量为30枚,除了发射管内正常装载外,舱内一般可装12枚65型鱼雷和20枚53型鱼雷。如果装载飞弹的话则必须相应减少鱼雷的数量。其执行布雷任务时,最多一次可携带各型水雷60枚。
.xiazaitxt.co m发布
“塞拉”2艇的武器装载量增加到40枚,除了能发射1型艇的所有武器外,据说还能发射“针”式防空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虽然“塞拉”级是一型性能非常优良的多用途攻击核潜艇,但可惜的是它“生不逢时”,仅仅建造6艘,当1983年第6艘即最后一艘“塞拉”级2型艇建成服役后,俄海军就再也没有订购后续艇了。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有以下几点:
.xiazaitxt.co m发布
首先,是“塞拉”级钛合金的双壳体。虽然保证了它具有着大深度、低磁性优点,但造价非常昂贵。其次是来自内部的激烈竞争。在设计建造“塞拉”级的同时,前苏联还安排了另外两家潜艇设计局设计攻击核潜艇,即着名的“红宝石”设计局和“孔雀石”设计局。最终“红宝石”设计局设计了“麦克”级,“孔雀石”设计局设计出了“阿库拉”级。相比之下,“孔雀石”的“阿库拉”级除最大下潜深度略逊于“塞拉”级外(“阿库拉”为600米),其它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塞拉”级,甚至“阿库拉”级的2型艇在某些性能上还略有超出。但在价格上,“阿库拉”级约低于“塞拉”级1/3以上。最后就是俄罗斯战略的大环境的改变,俄罗斯认为没有必要保留一支像前苏联时期那样规模庞大的攻击核潜艇部队。加上俄现役的核潜艇不但数量多,而且型号也相当杂,除去“塞拉”级的6艘艇外,还有“阿库拉”级1型艇、2型艇16艘,“奥斯卡”级1型艇、2型艇12艘,v-3即16艘。繁多的型号也给后勤保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xiazaitxt.co m发布
综合种种因素,“塞拉”级因其太过“贵族化”而使持续建造计划被停止,并可能再也没有发展建造的机会了。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麦克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427
麦克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 艇长117.5米,宽10.7米,吃水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 准排水量为5700—5880吨,水下满载排水量85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潜深:1000米,创世界之最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38节
.xiazaitxt.co m发布
艇员编制:64-6人。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 m级艇设有6座533毫米和650毫米鱼雷发射管,于发射飞弹、鱼雷和布放水雷。艇上搭载的武器包括ss-n-21巡航飞弹,ss--n-15、ss-n-16反潜飞弹,鱼雷和水雷
.xiazaitxt.co m发布
ss-n-21飞弹由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飞弹射程1630—3000千米,飞行速度0.7马赫,採用惯性制导+匹配+景像匹配制导,战斗部为2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
.xiazaitxt.co m发布
ss-n-15飞弹由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射程35千米,作战深度600米,採用惯性制导,战斗部为20万吨当量的深水炸弹或轻型常规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ss-n-16飞弹也由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射程37千米,採用惯性制导,战斗部为常规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艇上携带的鱼雷为60m型声自导鱼雷,射程15000米,航深5—14米,战雷头重205千克。
.xiazaitxt.co m发布
除以上武器外,m级艇上还可携带64枚水雷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m级核潜艇的反应堆为2座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却由a级潜艇上使用的反应堆发展而来,冷却剂採用铅—态金属,使反应堆功率更大,热功率为190兆瓦。反应生的蒸汽推动1台蒸汽轮机,产生60000马力的功率。另外,艇上还有2台独立式蒸汽涡轮发电机组,功率为2000,1台功率为500千瓦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和1组蓄电池组。
第506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方面,艇上装备有搜索雷达,导航雷达,综合导航系统,综合卫星通信系统,电子对抗设备。声吶有“奥里加”型主/被动声吶以及拖曳阵声吶。指挥舱内的战斗情报系统在集各类信息后,可对潜艇的操纵和作战进行控制。艇上还装备有各类无线通信装置和内部通信系统,便于在封闭环境下与外界和艇内各舱间的联络。
.xiazaitxt.co m发布
m级为西方给该级艇起的mike级(中文音译为“麦克”级)叫法的简称。其实该级艇在国内称为685型,“鱼翅”级。该级艇十分着名,在设计建造时採用了10多项新技术,建成服役后表现出色,其中一艘艇被前苏联政府授予“共青团员”的称号。其实m级艇真正的成名在于这艘“共青团员”号的沉没,知道这个名字的人比听过m级的人要多。
.xiazaitxt.co m发布
m级共有2艘,在北德文斯克市的北方机械制造企业代号为402造船厂建造,首艇于1978年4月22日正式开工,1983年5月下水,1984年8月至1988年7月间进行了海试,最终于1988年9月13刚艮役。从该级艇的建造数量看,说明这还是前苏联海军的一级试验艇,为后期以成熟的技术批量生产新型艇作铺垫。
.xiazaitxt.co m发布
总体布置与性能
.xiazaitxt.co m发布
从外形上看,m级应归于鲸鱼型水滴型艇体,艇首圆钝,中间一段很长的平行中体,尾部尖瘦。这种布局使艇内空间更大,艇首鱼雷发射管便于布置。首鱼雷发射管分2排横列布置,上排2具,下排4具。艇首下方为圆柱首声吶罩。首部还设有水平舵,比较靠前,使用时会影响首声吶工作。艇体中部外侧设有少量的流水孔,可减小流体噪音。艇尾设有“十”字型操纵面,其中水平舵两端还设有辅助推进装置。尾端为一具7叶)(mo斜螺旋桨。指挥台围壳较长,採用机翼状流线形,设在艇体中部偏前处。
.xiazaitxt.co m发布
艇体由钛合金建造,採用双壳体结构,并且在s级的基础上,加大了内壳与外壳间的间距,这样既减小了艇内机械振动噪音向外传播,增加了潜艇的安静性,又减小了受到攻击时对艇内的破坏。耐压壳内分为7个舱室,由首至尾为蓄电池舱和鱼雷舱,居住舱,指挥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推进电机舱。在指挥台围壳内设有漂浮救生舱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316
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度:艇长81.5米,水线长75米,宽9.5米,吃水7.5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上2700吨,水下36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动力装置:2座压水堆,170兆瓦;2台涡轮发电机;50000马力(37兆瓦),单轴,2个螺旋桨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下40节,水上20节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40人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管,载53型两用鱼雷20枚或数量相当的不同装载;对潜飞弹:ss-n-15,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水雷在不装载鱼雷的情况下可载40枚
.xiazaitxt.co m发布
电子设备:电子支援:“秃头”(bald head)和“砖群”(brick group),雷达警戒;“园林灯”d/f。 雷达:水面搜索:“魔头”(snoop head),天线和支援天线在同一升降装置上 ,1波段。声纳:“鲨鱼鳃”(shark gill),“鼠叫”艇壳声纳
.xiazaitxt.co m发布
该级首艇于1960年中期开工,1970年在列宁格勒的苏达米赫船厂完工。与正常计划相比,建造时间很长,很可能这是一条样艇。在1974年该艇被拆毁。此后,于1979-1983年间在苏达米赫船厂和北德文斯克建造了6艘。
.xiazaitxt.co m发布
与快速性相关的艇长的减少,表明在流体动力学设计和层流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艇体採用钛合金,使下潜深度达到700米。这也使得磁性大为减弱。但是,该级艇的声速分布较高,这是25年来的设计的现实反映。所有这些潜艇的噪声状况没有太大的变化,也可能现在在海上的西尔雷级作了未来的设计,具体将体现在后继级上。
.xiazaitxt.co m发布
艇员数的减少反映了较高水准的自动化。航海系统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罗兰”和“奥米加”。高水准的航速与噪声密切相关,低速时要安静得多。据报导,成批生产的首艇在1988年拆毁,第二艘在1989年末作为试验艇再次服役,进行了5年时间的重新装配。又据报导,该级艇的大多数可能由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作为后备队。
第507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维克托级攻击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260
维克托级攻击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维克托级,简称 v级,是前苏联海军发展的第二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也是目前俄罗斯海军核动力攻击型潜艇部队的主力,共有47艘在役,分属于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由于不断改进,v级潜艇共有v-1、v—2和v-3三种型号。
.xiazaitxt.co m发布
v-1型是维克托级的原型,是专为执行反潜反舰任务而设计的,是前苏联第一艘採用美国“大青花鱼”潜艇水滴形艇型和新型核反应堆的潜艇,并且是前苏联首次在外壳体敷设60毫米厚消声瓦的核潜艇。v—1型首艇1965年开工,到1974年共建16艘。但由于可靠性差,最后两艘已退役,并有一艘艇曾于1985年在为反应堆更换燃料时发生事故。v-1型潜艇长94米,宽 10.5米,吃水 7.3米;水上排水量4400吨,水下排水量5300吨;水上航速18节,水下航速32节。为增加航速,其动力装置採用了2座压水反应堆、2台蒸汽轮机,并有两个5叶螺旋桨。艇上的主要攻击武器是6具533毫米艏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总数为18枚的 ss—n—15反潜飞弹和53型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v—2型潜艇是v—1型的改进型,从1972年~1978年共建有7艘,两型艇最大的区别是,v-2型为增大鱼雷和飞弹的储存空间,艇长增加到103米,水下排水量也因此增加到5800吨。为使潜艇能发射威力更大的ss—n—l6反潜飞弹和65型鱼雷,v—2型将艇首鱼雷管中的4具改装为650毫米鱼雷管。v-2型潜艇还首次在原有惯性导航系统的基础大加装了“桑塔拿”卫星导航系统,并增加了潜艇的定位精度,同时也使艇上武器能更为准确地攻击目标。
.xiazaitxt.co m发布
v—3型潜艇则在v-2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进攻能力并降低了噪声水平。艇上加装了ss-n-21“桑普森”对地攻击潜射巡航飞弹,该飞弹从533毫米鱼雷管发射,射程可达3000千米。除在艇壳外敷设消声瓦外,v—3型还综合採取了其他降噪措施,使其噪声水平从v—1型的160分贝降为130分贝,达到美国“洛杉矶”级潜艇噪声水平的上限。1978年~1992年,v—3型共建有26艘,由于进行了多项改装,其长度和排水量分别进一步增至107米和6300吨。
.xiazaitxt.co m发布
“维克托”级这三型潜艇的主要不同点就在于所装备的武器,而在其他方面,如潜深(400米)、人员编制(70人)、动力装置,以及艇上水声设备、电子设备等则无太大区别。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卷海军军舰 凯旋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744
凯旋级弹道飞弹核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排水量:水上12700吨水下14335吨
.xiazaitxt.co m发布
尺寸:长138米、宽12.5米、吃水1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噪音量:110分贝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潜深:>300米(可能达500米)
.xiazaitxt.co m发布
编制:110人(军官15名)
.xiazaitxt.co m发布
主机:1座k-15型一体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1台推进电机功率41000马力,单轴
.xiazaitxt.co m发布
航速:水下25节
.xiazaitxt.co m发布
自持力:60天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备:潜射弹道飞弹:16枚m45弹道飞弹,每枚携6个弹头,弹头威力为15万吨,射程11000公里。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飞鱼潜舰飞弹和海鳝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飞弹射程:m45弹道飞弹>6000千米。
.xiazaitxt.co m发布
声纳系统:dmux80,duxx5,dsuv62拖曳基阵。
.xiazaitxt.co m发布
基于法国独立的国防政策,法国把有限地发展核武器作为其国防政策的支柱,而将发展弹道飞弹核潜艇作为这支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法国拥有吓阻性核子武力,戴高乐总统于60年初期为海军立下一个极具雄心的目标:在一无基础的状态下,不受外国援助发展法国自己的潜艇及弹道飞弹。于是法国在不同于英国接受美国援助的情形下,独自发展核动力弹道飞弹(其实美国曾暗中予以协助),也因此法国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发展反较核动力飞弹潜艇晚。这个计划耗费法国相当长的时间及庞大的金钱,而发展结果极为成功,终向世人证实法国人的努力没有白费。
第508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在发展战略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的先后顺序上,法国与其它国家做法不同,而首先发展战略核潜艇。攻击核潜艇服役比战略核潜艇整整迟了11年之久。1981年,法国海军开始研制第三代弹道飞弹核潜艇凯旋级,以取代即将退役的可畏级弹道飞弹核潜艇,该级艇原计划建造6艘,由于军费削减,凯旋级最终只建5艘。该级首艇“凯旋”号于1986年3月订货,1987年6月被批准建造,1989年6月9日正式动工,1990年5月下水,1996年服役,第2艘“鲁莽”号于1999年底入役。
.xiazaitxt.co m发布
凯旋级艇体设计成拉长的水滴型,外型呈光顺的流线型。中部有较长的平行中体,用于布置飞弹发射筒。指挥台围壳位置居中靠近首部,围壳舵布置于围壳前部稍高处的两侧。为了减小水下噪声,设计中採取了一系列安静化改进措施,其中包括将艇首改为流线形,减小飞弹管上部整流结构,採用流线形指挥台围壳。此外,在艇尾水平舵端部设置了明显的固定板,使其操纵面布置形式呈h状,不再採用常规和大侧斜螺旋桨,而是泵喷推进器。据称,凯旋级安静性比现在美国海军的同型艇好。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六卷 飞弹 新型高超音速巡航飞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25
新型高超音速巡航飞弹价格便宜还可远程攻击
据外刊报导,美国海军正在着手研制一种低成本、带冲压发动机、可实施远程攻击的高超音速战术巡航飞弹。据称,这种新型高超音速战术巡航飞弹的单价仅为20万美元,可以从飞机、水面舰船和潜艇上发射,射程可达到1100千米,飞行速度为3.5-7马赫。这种新型高超音速战术巡航飞弹主要用于侵彻5.5-11米厚的混凝土工事以及其他地面重要目标,预计到2010年即可初步形成作战能力,进而使海军具备快速攻击能力。
第六卷 飞弹 韩国lg“天马”飞弹能打巡航飞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162
说起韩国lg·伊诺特公司,许多朋友大概是从家用电器或者手机上认识它的,殊不知它也是韩国一家响噹噹的军火商。如今,它生产的精密制导武器担负着取代美式装备、实现“自主国防”的重任。“天马”飞弹是lg·伊诺特公司近年推出的新产品。
“天马”飞弹属于野战防空型低层中高空防御系统,也是韩国现役唯一的为机动部队提供全方位防御的系统。“天马”飞弹主要用于防御近程弹道飞弹、巡航飞弹、低空攻击机或直升机。整个系统由飞弹和发射装置、雷达和电子设备及火控系统等组成。各子系统均採用模块化设计,结构非常紧凑。“天马”的所有设备都集中在一辆履带式底盘上,集搜索、跟踪、发射和火控于一车,使一辆车就成为一个火力单元,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很强的生存能力,能够独立作战。专用于机场和指挥中心防空的掩护型(射lter)“天马”飞弹系统,飞弹与飞弹发射器、探测系统和c3i系统均安装在轮式拖车箱内。“天马”飞弹弹体採用常规布局,中后部有4个三角形弹翼,尾部有4片尾翼;採用破片战斗部和雷射近炸引信,最大马赫数2.6,射程 500米~11公里,射高15~5000米。
重约4.8吨的电动炮塔是“天马”飞弹系统的一个技术亮点。电动炮塔的布局和制导方式均类似德法合制的罗兰德防空系统。炮塔上装有相关的搜索雷达、目标追踪雷达、光学/红外线追踪装置、敌我识别系统和两个群组各4联装的飞弹发射器等。“天马”飞弹可选用多种探测系统,现配置的搜索雷达为trs-2630型e波段跳频脉冲都卜勒雷达。这套雷达具有40转/分的平面天线,具有很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和运动状态下的搜索能力。它探测飞机和盘旋中直升机的最大距离分别为20公里和8公里,有效探测高度5000米。它可同时跟踪8个空中目标,并进行威胁评估。“天马”飞弹还配备了跳频式脉冲都卜勒追踪雷达。这种雷达具备多种操作模式和改进后的抗电子干扰能力,採用l波段操作,最大探测距离可达 30公里。它能追踪以马赫数2高速飞行的空中目标,而对付贴地飞行的巡航飞弹则是它的强项。
“天马”飞弹採用的被动式光电探测系统技术先进:夜间用系统中的热成像电视摄像机,最大追踪距离可达19公里;昼间用单视角cdd电视摄像机,最大追踪距离15公里。“天马”飞弹系统反应快速,在5秒以内可对付射程8公里的目标。
日前,lg·伊诺特公司向韩国陆军和空军交付了56套“天马”自行防空飞弹系统。 lg·伊诺特公司还计划将“天马”飞弹系统升级到“冷发射”作战,即通过安装在飞弹发射筒里的气体发生器将飞弹弹射出去,接着飞弹推进器点火。这种技术与 “天马”飞弹现在採用的“热发射”方法相比,能减少发射筒和飞弹尾焰所带来的损失,还能很好地隐藏发射阵地。
第六卷 飞弹 “阿卡什”地空飞弹 :印度的“爱国者”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209
第509页
印度的“阿卡什”地空飞弹将在今年年底前装备部队。5月号的英国《简氏飞弹与火箭》披露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计划增加“阿卡什”射程,并提高其速度和最大拦截高度,以充当印度战区反导系统的第二层拦截飞弹。
正当印度加快节奏完成“阿卡什”服役前射击试验计划的时候,美国忽然表示要向印度出售“爱国者”2型飞弹。印度没有积极回应。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drdo)的官员们认为,这说明印度自行研制的“阿卡什”飞弹取得了成功。他们又想起印度总统卡拉姆在任职国防研究与发展局时的一句名言:美国人只会将那些你自己也会制造的武器卖给你。
“阿卡什”是印度的“爱国者”。主持“阿卡什”研制工作的普拉拉达博士说:对于穷国来讲,这种飞弹相当于“爱国者”1型飞弹。“阿卡什”(akash)在印度语中有“天空”的意思,故也译作“天空”飞弹。此名或许可反映印度国防科技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但“阿卡什”的开发计划有些推迟。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由初定型到改进型,历时17年。本来,印度的整个战区反导系统都可从俄罗斯或者以色列购买,但是在反导网的第二层拦截飞弹上,印度还是选择了自己研制的“阿卡什”防空飞弹。印度国防部认为,若要成为军事大国,必须减少对外国武器装备的依赖,实现武器装备的自给,避免关键时刻遭人“扼杀”封锁。
“阿卡什”是在sa-6飞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弹长7.5米、弹径400毫米,作战距离27公里,作战高度2.5万米;採用冲压-固体火箭组合发动机,最大马赫数3;採用破片杀伤式战斗部和近炸引信,半主动雷达引导+主动雷达寻的;火控系统使用印度自行研制的相控阵雷达,具有对付多目标能力。1996年“阿卡什”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新“阿卡什”飞弹最大射程将达到60公里,是原来的两倍多。据印度国防官员透露,改进后的“阿卡什”飞弹还提高了飞行速度与拦截高度,具有反战术弹道飞弹能力,继而成为印度弹道飞弹防御计划的重中之重。
一套“阿卡什”飞弹系统由飞弹发射车、指挥车和“拉金德拉(rajendra)” 相控阵雷达车组成,可採用多种模式部署。印度国产的“拉金德拉”高级雷达系统能够在40~60公里的范围内同时跟踪64个目标。在经过了40多次成功的试验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确信改进后的“阿卡什”有些技术性能优于“爱国者”1型。“阿卡什”飞弹既可以在固定平台上发射也可以在移动平台上发射。“阿卡什”飞弹在空中飞行的35秒全过程中一直有助推力,而“爱国者”飞弹只有12秒钟的助推力,因而导致“爱国者”1型飞弹系统的精确度不如“阿卡什”飞弹系统。普拉拉达博士指出,“阿卡什”性能有些不如“爱国者”2,但“爱国者”2的性能不及俄罗斯的s-300(sa-10)。“阿卡什”进一步改进可能超过“爱国者”2。何况“阿卡什”飞弹的造价肯定比“爱国者”飞弹便宜,在维护支援方面也不存在问题。
第六卷 飞弹 英国陆军的“吹管”飞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30
“吹管”飞弹于1973年开始装备英国陆军。它长1.35米,发射筒长1.4米,弹重11公斤,加上发射筒的重量近14公斤。“吹管”飞弹最大速度为声速的1.5倍,飞弹有效射程4.8公里,最大作战高度为1800米。其动力装置为一台固体助推器加一台固体主发动机。战斗部为重2.2~3.6公斤的破片杀伤战斗部,採用近炸引信。它既可肩扛发射,也可以从其他作战平台上发射。它主要用来对付低空慢速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它还可以用来对付小型舰艇和地面车辆,可谓“一专多能”。
第六卷 飞弹 日本81式防空飞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7967
提起相控阵雷达和防空飞弹,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美国的爱国者系统和苏联的s-300系统,但很少会有人知道,就在这两种声名显赫的防空飞弹系统研制的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隐藏在重重深帷中的型号,它也採用相控阵雷达,但豪华的配置却只使用红外制导近程飞弹。这就是日本的81式防空飞弹,一种独特、古怪的系统。
◎填补4000米高度的空白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了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力对盟友给予武器、经济与技术援助以强化其防务和经济实力的msa援助(基于《相互安全保障法》的援助)。在远东,美国人不顾日本身负的太平洋侵略战争重重血债,减轻了对其军国主义罪行的清算,将其重新武装。1953年5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日,声明准备给予日本msa援助。随后日本陆上自卫队从保安队基础上改建。很快,陆自便以美制武器为基础建立了装备体系并迅速完善。
虽然战后的日本受美军军事思想影响很深,但他们在陆基防空领域的思想却不尽相同,日本陆上自卫队认为必须建立严密的中、近程防空体系,才能够确保在纵深狭窄的日本本土作战时的活动自由。因此他们先后引进或圈定了奈基、霍克等美制防空飞弹和瑞士厄利孔双35高炮等。但是,1958年日本防卫厅要求陆自就陆上野战防空体系进行评估,陆上自卫队对当时的野战防空能力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奈基飞弹和霍克飞弹之间配合较好,但在近程防空方面,己部署的35毫米双管90式高炮(射程4公里)和霍克中程地对空飞弹(射程35公里)存在一段空白。从射程上考虑,当敌机突破霍克飞弹拦截线后,有20公里以上的空白无法发扬火力,而当敌机进入高炮射程后,往往又难以反应。再则,当时日本的假想敌苏联空军已经装备了射程在15公里以上的空对地飞弹,仅靠高炮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难以抵挡的。从射高上考虑,35毫米高炮的射高不足4000米,而霍克飞弹初期型的最佳杀伤区下限在3500-4000米,也就是说,苏联战斗机在4000米高度上下的空域内可以几乎不受威胁的突防。所以,必须有一种射程在7-12公里、最佳杀伤区在4000米上下的近程防空飞弹来填补这一空白。1960年,日本防卫厅以“机动式近程防空飞弹”(ml-sam)系统的名义展开了本文将要述说的81式系统的初期研制工作。
第510页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近程防空主力87式35毫米双联自行高炮
◎别连科叛飞事件
由于日本在二战中重工业受打击十分严重,许多以往技术实力雄厚的大集团也刚刚从被解除武装的状态甦醒过来。为了保证研制速度,日本战后第一代武器系统的发展并没有採用广泛的招投标制度,而是在计划指令基础上给与主承包方有限的商业自主权。考虑到东芝公司当时在电子工业领域展现出很强的实力,陆上自卫队直接将ml-sam项目交给了东芝公司。1960年,初期方案设计展开,东芝先后拿出了8种方案,从採用光学制导到红外制导、无线电指令制导等多种思路都进行过理论推导。由于受战败国地位制约,能够投入的经费不足,因此虽然陆自中间曾经多次检查东芝公司的研制进度,但苦于无米之炊而进展缓慢。不过由于有ml-sam项目牵引,东芝公司和早稻田大学密切配合继续进行理论深化,为日本的雷达技术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锻鍊了公司自己的科研力量,为项目研制的电子元件和生产工艺等都成功地提前运用到了东芝公司的民用大型设备中,从中获得使用经验再反过来推动研究。所以,从这一角度上说,在当时正处于重新起步阶段的日本能够做到这一切也实属不易了。
1967年至1968年间,东芝公司最终确定系统的最终设计框架,决定以相控阵雷达作为搜索-火控雷达,飞弹採用红外制导,并完成了基本样机。并和日本精工公司、日产汽车公司达成协议共同研制、生产。随后的1970年,日本防卫厅借提出新“防卫指针”之机,重新审核了一批因为资金原因进展缓慢的项目,ml-sam也因此受益。1971年8月正式改名为近程萨姆(tansam)系统,随后,东芝公司拿到了一笔相当于以往近10年内先期研发费用3倍的资金。不过这次东芝公司却将这笔资金的相当部分先用来改造厂房、更新设备,当时东芝公司正在研制数控工具机,便藉机搭了近程萨姆项目的车。
1971年,系统的原理样弹在富士试验场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同年8月陆自将其定名为短程萨姆系统。1972年,东芝公司开始进行发射系统的试验和指控系统的研制工作,一年后指控系统试验完成,1976年,第一台全样机系统的制造完成,而由于红外导引头的研制迟缓,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试验直到1977年才完成。从1978年开始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全系统作战模拟试验。
日本81式近程防空飞弹
就在近程萨姆缓慢发展的同时,1979年发生了苏联空军飞行员别连科叛飞事件,他驾驶低空性能并不好的米格-25侦察机成功避开了日本航空自卫队截击,而陆自的防空网也没有及时掌握,别连科最后在日本北部重要基地涵馆顺利着陆。此事给予日本防卫厅以巨大震动,立即要求陆自和空自对防空网络进行“彻底整肃”,并就近程防空系统研制情况做出汇报。此时,英国乘机鼓吹其正在投入装备的轻剑飞弹的低空补网作用,由于英国和美国在北约中的特殊关系,加上出于商业考虑,美国也建议日本放弃近程萨姆的研制,转而购买或引进生产长剑系统,或者购买有美国参与的罗兰特系统。向来受美国影响严重的防卫厅内部也出现了自研和引进两种声音。于是从1979年12月开始,防卫厅组织近程萨姆与其它飞弹进行选型竞争,到1980年1月,为期2个月的对抗性招标结束,近程萨姆击败罗兰德和轻剑中选。日本防卫厅在1980年3月最终做出决定,将近程萨姆作为发展对象,否定了从欧美引进同类飞弹的意见。至此,近程萨姆才真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2年,近程萨姆完成最后定型,被命名为81式近程防空飞弹。年中,81式初步具备作战能力,1983年开始大批量生产,第一批81式按照惯例首先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重点方向的师团:驻北海道直接和苏联对峙、号称“虎子”部队第7师团。1984年起,81式防空飞弹开始陆续装备本州的陆上自卫队师团一级单位和航空自卫队的各基地防空部队。
◎走红的背景
在野战防空体系中,研制种类、装备数量最大的武器系统是近程防空飞弹。它成为各国野战防空的中坚。它的主力地位奠定是有历史原因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传统的观念还是以火炮为主要防空力量。防空飞弹只是作为补充。但一般来说,高炮的火力范围为4公里左右,它只能对付实施临空投弹轰炸的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随着空袭兵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的问世,以火炮为主的野战防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对越南的攻击充分显示了空地飞弹和反辐射飞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在夺取战斗胜利中的强大力量。
在欧洲,随着苏联战术空军前线强击航空兵武器装备的不断进步,他们对地面机动作战部队(包括坦克、机械化部队和其它军事目标)的攻击已从使用普通铁炸弹临空轰炸、机炮射击向机载精密制导武器对地攻击发展。由于普通炸弹对装甲车辆无济于事,而且由于投弹距离近,载机易受地面火炮的射击。因此苏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战斗轰炸机、武装直升机为平台,广泛装备各类对地攻击飞弹以对付北约地面装甲部队。装备空地弹和高性能探测、观瞄仪器的新型作战飞机成为地面机动装甲部队的最大空中威胁。野战防空从以火炮为主转变到以防空飞弹为主成为20世纪70-80年代野战防空的大趋势。
第511页
虽然各国早就研制了多种中程防空飞弹,但随着作战飞机、直升机的低空性能进步,战场上的一些重要保护目标,如雷达站、空军基地和装甲编队等,越来越容易受到包括从中程飞弹防区外发射的空地弹到盘旋在地面杂波中的直升机等的威胁。虽然中程防空飞弹系统也可以提供保护,但这些系统採购维持费用太高,无法满足大规模配属机械化部队执行随行保护的要求,从作战方面考虑,这些系统组成庞杂,机动性相对较差。而超近程防空系统虽然机动性好,但射程却只有1-6公里;另外其虽然成本低,但仅限于使用肩射型发射装置时,一旦採用车载发射装置时,性价比会迅速下降。那么,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呢?那就是射程6-12公里的近程防空系统。
日本81式近程防空飞弹
射程为12-15公里左右、射高在6000米左右的空域是一个比较独特又十分重要的空域。负责这一空域的近程面对空飞弹,其火力覆盖区域的上界与中远程面空飞弹主要负责的空域相重叠,下界与超近程面空飞弹负责的空域相重叠。这一空域的另一个特点是正好处于热成像仪或前视红外装置、电视摄像机和雷射测距仪等光电传感器的有效作用范围之内,可以实现多传感器制导。该系列的飞弹武器系统既可自主承担野战或要地的主要防空任务,又可与中远程防空飞弹武器系统和超近程防空飞弹武器系统组网,以形成完整的防空体系。因此,各国陆军都以近程低空防空飞弹系统作为随机械化部队一同行动,掩护在战术地幅内前出的营级分队或上述点目标。
要担任此重任,首先要能够对付先进的空中威胁,这是81式採用相控阵雷达的主要原因。要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成本要适中,因此81式将射程选在7公里,这对于20世纪70年代的固体火箭技术来说不是难事,而且採用红外导引头肯定比任何形式的雷达导引头要便宜。另外要与坦克和机械化步兵一起作战,同时要用于保护固定的设施,系统应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因此81式选用高机动底盘,但出于日本国土狭窄,有限的系统需要经常机动考虑,没有发展固定型,这也是结合实际的演绎。从这几点上看,81式的射程选取和系统组成以及整体性能取捨是成功的。
◎管中窥豹
由于日本自卫队向来对81式的具体性能、参数和作战使用情况等严密封锁,外界甚至忘记了它是世界上第三种投入实用的相控阵防空飞弹系统。下面我们就根据零碎的日方资料一点点揭开这种隐藏不露的暗箭的真实面貌吧。
日本81式近程防空飞弹
81式系统组成为飞弹、发射车和火控车,以排为火力单元,每个飞弹排装备两辆飞弹发射车和一辆火控车,总人数为15人。作战时,发射车通常配置在离火控车周围300米半径范围内,火控车用100米长的电话线与发射架相连,互相传递信息和通话联络。
飞弹採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动力为一台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推力为8400公斤。战斗部装填烈性炸药质量9.7公斤,最初杀伤方式为连续杆式,后来改为破片杀伤式以提高对高速作战飞机的杀伤概率。出于保险考虑,战斗部在使用近炸引信的同时,还有备份的触发引信,近炸状态的有效杀伤半径为5-15米。虽然陆自和东芝公司嘴上都说飞弹是自行研制的,但从弹体结构上看,明显仿英国轻剑飞弹的布局,仅将头锥改为圆形,以便于装红外导引头。整个弹体为一细长的圆柱体,气动布局採用无前翼常规式,在弹体中后部装有4个后掠角很大的弹翼,控制翼在飞弹尾部。弹翼均按十字形配置,并处在同一平面上。飞弹平时放在充氮气的包装箱内密闭保存,只有装填飞弹时才打开。按照设计指标,飞弹应该在10年内不必开箱检查。但陆自为了保险,也为了提高训练强度,一般在飞弹保存期限超过2/3之前都打掉了。因此现有的81式飞弹都很“新鲜”。
81式飞弹的导引头为被动红外导引头,工作在4.1微米波长上,由于设计时美国红眼睛超近程飞弹已经问世,机载的响尾蛇正在进行“提高灵敏度改造”计划,因此东芝公司对这些已有型号多有借鑑。其导引头与美国毒刺飞弹的类似,採用了宽视场探测器和旋转调制盘,旋转频率为1-3khz。另外还装有噪声抑制器,以便消除探测器接收的噪声、调制盘自身产生的噪声和背景噪声对红外导引头的影响。飞弹发射前,红外导引头扫描宽度由地面火控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将扫描带宽缩的很窄,这样可以避免阳光干扰,81式飞弹受阳光干扰的平均死角约为1.5度,这比美国的aim-9k响尾蛇以前的型号都要高。
81式的雷达-飞弹控制回路採用了瞄准线指令制导体制,这种制导体制很适于近程低空防空飞弹,其优点是弹上的制导系统构成简单,弹道算法外推复杂程度比其他形式低,由此弹上设备量也可以下降,便于实现多传感器复合制导。当81式飞弹发射后由弹上自动驾驶仪按预定飞行程序控制先爬升飞行,同时相控阵雷达也为飞弹提供目标信息,当飞弹具备一定高度速度后,红外导引头启动开始捕捉目标,当跟踪上目标后,由导引头提供信息,另外相控阵雷达的信息也输入到自动驾驶仪中进行数据融合,最后得出目标的真实方位。
第512页
81式近程防空飞弹的飞弹储藏、运输及发射箱。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利于生产及作战
81式的发射装置採用四联装发射架。发射装置由两个可同轴俯仰的矩形架组成,每个矩形架的上、下各有条导轨,每条导轨上装一枚待发飞弹。矩形架的前端各有两个红外导引头护罩。发射架装在可旋转360度的平台上,位于飞弹发射车的车体后部。发射架藉助车体两侧的液压装弹机进行装弹,先由人工把飞弹放在装弹机上,然后起动液压装弹机将飞弹装填到位,总装弹时间共约3分钟。作战时,发射架与跟踪雷达同步。在採用光学瞄准具跟踪目标时,发射架与主瞄准具随动。
81式飞弹相控阵雷达火控车
81式的火控、制导系统的核心是装备相控阵雷达的火控车,它能同时跟踪和处理6批目标,并将所产生的各种数据通过两对野战电话线以数字形式传送给飞弹发射车。这一切在今天看来平白无奇,但倒退回去30年在研制时可绝对是世界一流水平。相控阵雷达阵面不大,因此没有採用美苏的爱国者、s-300上的具有独创性的空间馈电方式,而沿用了以往的辐射器馈电,波导和喇叭口等在阵面背后,也就是说,日本人实际上是将以往雷达的抛物面或卡塞格隆天线换成了铁氧体移相器阵面,这样实现相控阵技术难度不大、研制进度快,而且由于天线阵面小,波长选取在5厘米波段,铁氧体的数目也不多,这又降低了制造和调试难度,也减少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性。就是这样的精打细算,日本才能够成为第三个将相控阵雷达技术投入实际防空飞弹型号的国家,而且至今为止,81式是第一个也是唯一在近程防空飞弹系统上运用相控阵技术的。由此可见日本工业体系的巨大战争潜力。
81式飞弹相控阵雷达火控车
81式有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工作状态,不过由于日本工业自动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其一般在全自动状态下进行战斗,由此甚至导致过部分陆自官兵进行考核时,在半自动状态下显得行动缓慢、无所适从,陆自曾经专门为此事进行过“整肃”,这虽然反映的是训练情况,但从一个侧面也可见81式的技术水平。另外由于日本陆自常和美军联合进行靶试演习,当81式首次在美军防空炮兵的军官和技术人员面前亮相时,他们都无不对其高于爱国者的自动化程度表示佩服。
81式的火控计算机和作战系统是东芝公司在美国ibm公司指导下完成的,中央处理器运算速度达到了700万次/秒,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高速的计算机帮助下,系统实现了空域管制、空情判断、目标搜索、敌我识别、威胁评估、目标分配、跟踪和火控的全自动化。高性能的硬体加上良好的作战软体和人机界面配合使得系统反应时间只有5秒,只需一名操作员就可完成作战任务。火控计算机配有大容量软体包,能自动对所有空情信息进行处理,可同时处理来自搜索雷达的20个被监视目标的数据,并从中选择和跟踪8个威胁最大的目标,发射装置的转动、飞弹发射顺序控制以及採用多传感器制导的最佳制导方式选择都由计算机实施。当武器系统处于全自动作战状态时,从目标探测到杀伤效果评估的全过程都无需外部的介入而自动完成。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该系统自动完成目标的搜索、分析、评估和识别、攻击目标的选择、对目标的跟踪及参数计算、飞弹的选择、发射与制导及杀伤评估装置的启动。
◎改进与后续发展
81式飞弹系统从1966年到1978年的全部研制经费为3500万美元,1981财年提出的项目预算为640万美元。1982年底的飞弹售价为22万美元,两套发射装备和一部火控系统价格为760万美元。1994财年,每枚飞弹单价上升到28.9万美元。截止1993年底生产2332枚。
日本在1988财年共採购74套81式飞弹火力单元,其中27套装备航空自卫队,47套装备陆上自卫队,共订购飞弹1212枚。1991财年,日本海上自卫队採购2套,陆上自卫队又採购4套。
除美国的fim-92a毒刺飞弹系统之外,81式是日本三大自卫队装备的唯一一种防空飞弹。日本防卫厅对其的改进、发展十分重视,早在1995财年,日本就对81式飞弹进行了小的改进,该渐改型系统主要对飞弹的红外导引头进行了改进,增加在红外干扰条件下分辨目标的能力。原计划这种改进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完毕,末期开始部署,但由于冷战结束,生产部署速度放慢,根据日本陆自的计划,现役的81式飞弹系统(渐改型)将以每年两个火力单元的速度生产,直到后续改进型投产。
81式后续改进型(type81kai81改)的研制工作始于1999财年,项目拨款6.4亿日元。2000和2001财年每年的经费为7亿日元,2002年经费为9亿日元。根据研制进度看,81改有可能在几年内投入生产。81改的改进部分主要是具备模块化能力,可在多平台上使用,另外准备採用一种能使射程增加到14公里的改进型发动机,比现有飞弹增加1倍,速度提高到2.6m。还有一种改进型为81式海用型,但一直未见採用。
第513页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日本对外派兵势头不减,正在逐步放慢用于本土防御作战的武器系统研制、装备进程,而逐步增加在进攻性武器方面的投入,因此短期内不会研制新的近程防空飞弹,所以81式肯定会继续作为陆自的主力近程防空飞弹使用,这支东洋暗箭将依旧藏在暗处隐而不露!
◎补丁
世界第三种实战化相控阵雷达
近程萨姆的相控阵雷达是一部多功能、多目标的脉冲都卜勒三坐标雷达。天线阵面宽1米,高1.2米,转速为10转/分,既能电子扫描,又能机械扫描。电子扫描范围为110度×20度,机械扫描范围为360度×15度。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为20-30公里,採用全向搜索和扇形搜索两种工作状态,全向搜索时,天线以10转/分的速度旋转,俯仰15度;而扇形搜索时,天线则固定朝向所规定的某一扇形方向扫描,即方位110度,俯仰20度。该雷达可同时跟踪6个来袭目标和同时攻击2个目标。相控阵雷达安装在卡车后部的车厢内,车厢内还装有火控计算机和显示控制装置等。
多传感器制导与81式飞弹
多传感器制导就是武器系统的跟踪制导系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传感器(雷达、前视红外装置或热成像仪、电视摄像机、雷射测距仪)组成。这些传感器获得的数据都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机在极短的时间内滤除杂波、诱饵或干扰机的干扰,然后制定出制导控制指令,上行发给飞行中的飞弹,将其导向拦截点。多传感器制导体制突出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背景复杂、电子对抗严重的恶劣环境中全天时和全天候工作,雷达可以在低能见度、弱电子对抗的环境中工作,电视摄像机可以在能见度好、电子干扰严重的环境中工作,而前视红外装置或热成像仪则可以在能见度低、电子干扰严重的环境中工作。一般来说,跟踪制导系统使用的传感器越多,其抗干扰能力就越强,但同时系统也就越复杂,对于无源传感器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体和软体)、集成化技术等的要求也就越高。多传感器制导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对付多目标。
第六卷 飞弹 外军防空飞弹发展综述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5616
一、防空飞弹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二代防空飞弹发展
1. 第一代防空飞弹发展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1960年初,是第一代防空飞弹发展研制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防空目标重点是採用高空、高速突防的战略轰炸机和战略侦察机,研制的防空飞弹类型主要是中高空和中远程型,其代表型号是美国的“波马克”和“奈基”1、2型,前苏联sa-1和sa-2 。第一代防空飞弹一般射程可达50千米左右,个别达140千米,射高也能达30千米左右,但这一代防空飞弹尺寸较大,机动性较差,只能固定发射,目前大都已退役。
美国在研究了“瀑布”防空飞弹后,“通用电气” 公司在其基础上制造出一种“日尔曼人”(tepmec-a1)试验飞弹,其外与“瀑布”飞弹一样,但发动机推力稍小一些,与此同时,美国陆军自行研制“奈基1”防空飞弹。它是一种带固体助推器和液体火箭巡航发动机的两级防空飞弹,其飞行距离为48千米,拦截高度为20千米 。在50年代上半期开始其批量生产,总共生产了约16000枚飞弹,用于美国最重要城市和工业区的防空。50年代末代替“奈基1”研制出“奈基2”防空飞弹,能在140千米距离上拦截目标。美国空军于1952年9月装备了“波马克”防空飞弹。
20世纪40年代,在前苏联第88科研所有几个分部都在研究防空飞弹,积累经验。e.b.西里尼什科夫c.e.拉什科夫领导下的分部对“瀑布”和“3mettepЛnhr”防空飞弹进行了完善研制,并赋予“p-101”和“p-102”的代号。这些飞弹的发动机是在第88科研所h.Л.鲁曼斯基a.m.伊萨耶夫领导下的分部进行的,该分部对“颱风”无控火箭进行了完善研制,并赋予p-110“小水鸭”的代号。这些研制工作都没有进行到底,虽然生产出一些试验样机,并在卡波斯金-雅尔靶场通过了飞行试验。
1950年前,苏联政府决定第一设计局(kb-1)为莫斯科防空系统的主导研制单位,该防空系统被赋予的代号c-25或“贝尔库特”(bepkyt)系统(即sa-1)。该系统的防空飞弹代号为“205”,在“拉沃奇金”(Лabqknh)设计局研制。c-25系统和“205”飞弹的研制周期非常短暂。获得试验结果之前已经开始了其部件的批量生产。50多个工厂生产发动机、飞弹结构部件和组件、控制系统组合等。
1951年夏,进行了第一批防空飞弹发射,1953年春对第一批空中真实目标进行了拦截,这些真实目标是“米格-15”、“图-4”“伊尔-28”飞机,因为当时无人驾驶靶机还未研制出来。靶机上的飞行员将飞机飞行给定的航路,将控制转给自动驾驶仪,之后他们就跳伞离开飞机。“205”飞弹是按“鸭式”气动布局设计的,它从发射台上垂直起飞,这大大简化了发射装置。动力装置採用了捆绑式四台伊沙也夫结构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总推力约为88.3千牛,这保证飞弹起飞时的纵向过载为2.5g。从发射台起飞后,飞弹按制导控制系统的指令靠燃舵向目标方向转弯,在燃气舵抛开后飞弹按照从地面制导站接收到的指令空气舵进行飞行控制。“205”飞弹上採用了圆柱形预制钢破片杀伤战斗部,它保证在最大距离上50米半径内杀伤目标。
第514页
在c-25防空飞弹发展基础上,在50年代中期建立了莫斯科防空系统,它具有两个防御环,包括工作在分米波段的远程和近程搜索雷达系统,以及五十六个带发射“205”飞弹的固定发射装置的防空飞弹团。每个防空飞弹系统能对20个空中目标进行射击,射击目标的最大距离为30千米,高度为3-20千米,水平内拦截扇区角为50º-60º。c-25是装备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第一种防空飞弹型号,它经历了一系列改型,在部队服役了约30年。
在第一代防空飞弹发展中,c-75(即sa-2)机动式防空飞弹的出现是防空飞弹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在第一设计局a.a.拉斯普莱金领导下研制的,而在第二设计局(kb-2),即后来的“火炬”设计局,在2.Л.格鲁森领导下为该防空系统研制出b-750飞弹。
c-75防空飞弹系统在部队服役超过了30年,经历了一系列改型,是第一代防空飞弹中最先进的型号。b-750防空飞弹于1960年5月1日击落由马乌爱尔斯驾驶的美国u-2侦察飞机。c-75在越南战争中和其它局部地区冲突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b-750飞弹及其后续改型均是两级飞弹,带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助推器,它能使飞弹获得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二级气动布局“正常式”。飞弹为倾斜发射。
2. 第二代防空飞弹发展
第二代防空飞弹是在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发展的,此时期的防御重点转向了对付低空、超低空突防的目标,因此,所研制的第二代防空飞弹机动性能好、反应速度快,飞弹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高,远、中、近程,高、中、低空各型号的火力衔接,形成了全空域的火力覆盖,不少国家参与了防空飞弹的发展,同时一大批性能较好的可携式飞弹也得以迅速发展。
这一代防空飞弹的代表型号有:美国研制的“霍克”中高空、中远程,“小檞树”车载机动式近程低空型,“红眼睛”和“毒刺”单兵肩射式;前苏联研制的sa-3、sa-4、sa-5、sa-6、sa-7、sa-8、sa-9、sa-11,英国研制的“山猫”、“轻剑”、“吹管”和“警犬”2;法国研制的“响尾蛇”,法德联合研制的“罗兰特”及瑞典研究的rbs-70等。
这一代防空飞弹型号只有极少数退役,大多数目前仍在服役,并经历次改型。
(二)第三代防空飞弹发展
第三代防空飞弹是由“反飞机为主”向“反飞机反导并重”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经历两个明显的突变阶段,即从前“反飞机为主”向“综合反飞机与通用、专用反导并重”发展的重大转变。综合反飞机是指在反飞机中突出增加了前期型号没有或不足的反隐身飞机反预警指挥机、电子战飞机等超远程作战能力;在反导中,改进前期型号增加反巡航飞弹、反低层战术弹道飞弹能力,同时,新研制专门用于反中、高层战术弹道飞弹的防空飞弹型号。
第一阶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发展的多种型号,目前仍然各国防空飞弹中的主力型号,现在仍不断获得完善和改进。70年代末期以来,虽然作战飞机仍採用低空、超低空突防战术,但地面战术弹道飞弹却构成了新的威胁,使地面防空变得日趋复杂。由于飞机採用隐形技术,加之飞行速度已提高到两倍音速左右,所以目标机动低空突防能力较强。战术弹道飞弹飞行弹道较高,但目标小,飞行速度快,也较易突防。为了防空反导,第三代防空飞弹在重点发展防空飞弹的基础上,还十分注意发展具有初步反隐身、反导能力的其他类型防空飞弹,其代表型号有:前苏联sa-10(c-300ii系列前期三个改型)、美国“爱国者”(前期三个改型)、“霍克”改型、“罗兰特”改型,前苏联的sa-12、sa-13、sa-15、sa-16,sa-17,sa-18,sa-19,美国和瑞士联合研制的“阿达茨”,法国的“西北风”,英国的“罗兰特”,日本的81式和义大利的“防空卫士”等。这一代防空飞弹由于採用了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的微电子技术,使防空飞弹系统可以跟踪和攻击多批目标,在命中精度和作战效能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反隐身、特别是反导能力还很弱。
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是第三代防空飞弹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这个时期到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防空飞弹要是对付空天一体化打击的现实与潜在威胁。在此之前发展的防空飞弹都是以反飞机为主,而这一时期的防空飞弹不但要对付一般作战飞机,还要重点对付巡航飞弹、战术飞弹、隐形飞机、电子战飞机、预警机等。其发展直接主要表现在改研现役型号以适应反导需要,新研反导专用型和反辐射专用型防空飞弹。一是改进以反飞机为主的国土防空飞弹,使其适应超低空反巡航飞弹和反隐形飞机以及低层反战术弹道飞弹的防空飞弹武器系统具有三大通用性能,即反飞机、反巡航飞弹与低层反战术飞弹一体化,其代表型号是美国的“爱国者”pac-3、俄罗斯、“安泰”2500欧美联合在研的meads(扩大的中程防空系统),欧洲联合在研的“未来空族”中的陆基系列型号;二是研制“高层反战术弹道飞弹专用型防空飞弹系统”,例如已装备部队的以美联合研制的“箭2”和美国在研的thaad;三是研制“防空反辐射飞弹”系统,专门用于攻击400千米距离上的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目前一些国家正在加紧开展防空反辐射飞弹的预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是防空飞弹装备革命性发展形成的三大新品种。目前,这一代防空飞弹有的型号已经装备部队,并参加了实战或实战部署;有的还在研制或预研中。
第515页
(三)第四代防空飞弹发展
国内外普遍为,未来防空的主要样式是空天一体防御,其目的是对付现实与潜在敌人从空中和太空发起的空天一体化攻击。美国正在加紧发展空天一体化作战系统,实施空天进攻是美国实现其战争目的的主要作战形式,因此,空天防御范围越来越大,其任务越来越繁重。作为一个大国,不仅要防御航空空间攻击,同时也要防御太空空间攻击。所以,从20世纪80代以来,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就已经开始意识到发展空天防御型防空飞弹装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积极发展反导型防空飞弹。美国人首先抛出了所谓的国家飞弹防御战区飞弹防御计划,其中的地面反导拦截装备是核心,目前,二者已合併为飞弹防御计划。
第四代防空飞弹的发展趋势“地面防天反导”与“地面防空反导”型防空飞弹综合一体化发展运用,以实现空天一体化防御为目标。“地面防天反导防空飞弹”主要包括陆基反弹道飞弹系统、陆基反卫星飞弹系统,这是两种特殊的专用防空飞弹装备。“地面防天反导型防空飞弹”属于专用型,只拦截战略弹道飞弹或低轨卫星。“地面防空反导型防空飞弹”属于通用型,即把拦截飞机、巡航飞弹、中近程战术弹道飞弹等多种用途综合集成在一个武器系统中。地面防空反导和反卫飞弹系统也可以各自独立研制,如美国的“地基中程拦截飞弹”、“地基反卫星飞弹”,但是,在部署使用时与飞弹防御体系中的“地面防空反导防空飞弹”综合一体化使用,即融入国家的整个飞弹防御体系中,各自承担低不同层次的反导任务。
目前,俄罗斯的c-400代表着第四代防空弹装备的发展趋势,也代表着国土防空飞弹的发展趋。该装备体系包括四种基本型号的防空飞弹,即反导/反卫专用型以及远、中、近程全空域四大系列(十四种型别)的防空飞弹。c-400地面防天反导与防空反导两大类防空飞弹器,可以形成空天一体化的作战应用能力。其防空飞弹型号包括“防天反导专用型”、“400千米以内全空域型”、“200千米内全空域型”、“150千米内全空域型”四大系列,每个系列包括2个以上型别的防空飞弹型号,它综合集成远、中、近程,高、中、低空各种防空飞弹装备型号为一体,是一个集地面反卫、反战略弹道飞弹、反战术弹道飞弹、反巡航飞弹、反飞机、反辐射为一体的高度综合的防空飞弹武器装备复杂巨系统,是一个防空飞弹武器装备系统族,是21世纪新一代防空飞弹装备革命性发展最具创新性的第一个型号。俄罗斯计划于2004年在莫斯科周围部署第一个c-400营 .c-400也将融入俄罗斯的国家和战区非战略弹道飞弹防御体系中。
二、防空飞弹装备系统组成与分类
(一)防空飞弹构成与功能
防空飞弹武器系统种类和型号繁多,其设备构成差异很大,小至单兵可携式飞弹,大到由数辆或数十辆车载设备构成的高空远程防空飞弹武器系统。防空飞弹用于拦截空中目标,必需具有以下功能设备:搜索指挥、目标识别、目标跟踪、飞弹发射、飞弹制导和杀伤目标等。
1. 搜索指挥
拦截空中目标的前提是必须首先搜索发现空中目标,并对拦截作战进行指挥协调。不同的防空飞弹武器系统,能完成的任务各不相同,但是这一作战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霍克”中远程防空飞弹武器系统,由两部搜索雷达和信息协调控制中心来完成搜索指挥功能,而单兵可携式飞弹系统则是由使用该飞弹的操作人员来完成搜索指挥功能。
2. 目标识别
为了拦截空中目标,必须事先分清敌我,确保不误伤我机。另外为了进行有效的防空作战,还需要识别来袭目标类型。1945年1月1日轰炸法国和荷兰的德国轰炸机在返航途中,因德军高射炮兵无敌我识别系统,致使德军的184架轰炸机被高炮击落。在中东战争中,叙利亚一天内击落己方飞机10架。这些事件表现了在防空作战中敌我识别的重要性。
3. 目标跟踪
为把飞弹导向目标、必须对其进行跟踪,以获得目标的有关数据。根据飞弹制导体制的不同,对目标的跟踪可由地面设备或弹上导引头来完成,实现的手段通常是雷达或光电跟踪器。
4. 飞弹发射
这一功能是使处在战备状态下的飞弹转变为起动和飞行状态。当稳定地跟踪目标并获得为发射飞弹所必须的目标数据之后,满足发射条件(确保飞弹在杀伤区内与目标交会)时,即可发射飞弹。发射方式有倾斜发射和垂直发射两种。
5. 飞弹制导
根据所获得的目标信息,并按照预定的导引规律把飞弹向目标的过程称为飞弹制导。对飞弹实施制导控制是防空飞弹拦击目标的最关键功能。
6. 杀伤目标
杀伤目标防空飞弹武器系统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这一功能由弹上引信战斗部系统来实现。在飞弹按导引规律所确定的弹道接近目标时,引信开始工作,当其敏感至目标存在时即适时引爆战斗部来杀伤目标,完成防空飞弹武器对来袭目标的拦截。
防空飞弹武器系统除装备具有上述6项基本功能的设备之外,还必须装备具有供电、空调和行驶等辅助功能的设备,以及用于维修检测作战装备的支援装备。
第516页
(二)防空飞弹武器系统组成
防空飞弹武器系统一般由防空飞弹、发射设备、陆基制导设备(在我国又称为“制导站”)和技术保障设备等构成;
防空飞弹——由弹体、动力装置、弹上制导设备和战斗部组成;
发射设备——由发射和装填设备(如发射架、发射筒、装填机)以及发射控制设备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发射前支撑飞弹,并与其它设备一起协助完成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发射前赋予飞弹以规定的发射角度;发射后与输弹设备一起完成再装填。有的飞弹(如“爱国者”、c-300)的发射设备也是飞弹的贮存、运输装置。
陆基制导设备——由搜索、跟踪、通信和数据处理(指挥)设备组成。在复杂的防空飞弹武器系统中,陆基制导设备主要包括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光电跟踪设备(微光电视、红外跟踪仪、雷射测距仪等)和高速数字计算机与显示装置等。单兵可携式防空飞弹的这部分设备比较简单,几乎可由射手来担任制导站。
技术保障设备——即保障武器系统正常工作而配备的技术设备、器材,如备件、电子维修设备、机械维修设备等。
(三)防空飞弹武器系统分类
防空飞弹是“陆基防空飞弹”或“地面防空飞弹”的简称,“地”是指从位于陆地的发射平台上发射,其陆地发射平台可以是地下发射井、地面固定发射阵地、可机动的发射载车和发射架以及射手的肩膀;“空”表示拦截的目标来自航空与太空空间。
1. 按作战用途分
一般分为“国土防空飞弹”和“野战防空飞弹”。
国土防空飞弹系统配备于国土防空系统,又称要地防空飞弹系统,具有作战空域大,杀伤概率高的特点,用于防护具有战略价值的地面目标。野战防空飞弹系统具有很强的机动转移作战能力,主要用于陆军阵地防空和部队行进、集结地的防空作战。
2. 按作战空域分
按飞弹最大射程划分,可分为远程、中程、近程和短程防空飞弹武器系统。
按作战高度和射程或只按高度划分,可分为全空域、高空远程、中高空中远程、高空、中高空、中低空和低空、超低空防空飞弹武器系统。
3. 按飞弹制导方式分
按飞弹制导方式可分为指令制导、驾束制导、寻的制导和复合制导防空飞弹武器系统。
指令制导是由地面制导站测量飞弹与目标之间的偏差,并按此形成飞弹控制指令,经遥控线传送给飞弹,控制飞弹飞向目标的一种制导方式。驾束制导是由地面制导站形成对目标的照射波束,并控制飞弹沿波束中心飞向目标的一种制导方式。驾束制导又可分为单波束和双波束制导,而对目标的跟踪照射波束可用雷达波束或雷射束。寻的制导是利用来自目标(辐射或反射)的信息,飞弹自动地寻向目标的一种制导方式。复合制导分为串联复合制导和并联复合制导。串联复合制导是将不同的制导方式(包括捷联惯导)串接起来,从而可增大射程,确保制导精度,它也用于飞弹发的初制导向主要制导方式的过渡。并联复合制导主要用于近程防空飞弹武器系统,通常採用雷达制导和光电制导并行转换,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4. 按攻击的目标分
一般可分为反飞机防空飞弹、反飞机反导通用型防空飞弹、反导专用型防空飞弹、反卫星专用防空飞弹、反辐射专用型防空飞弹。反飞机防空飞弹不具备反导能力;反飞机反导通用型防空飞弹具备反飞机、反巡航飞弹、低层末端反战术弹道飞弹综合作战能力;反导专用型防空飞弹战略弹道飞弹专用型和反战术弹道飞弹专用型两大类。
三、防空飞弹的使用原则
从1959年防空飞弹击落飞机以后,经历了局部战争的检验,逐渐形成了防空飞弹的使用原则:集中使用、混合部署、适时机动、密切协同。
(一)集中使用
防空飞弹的集中使用是指在防空战役中集中主要兵力装备于重要地域、重要目标;在战术上集中数种防空飞弹和数种不同性能的地面防空武器于重点目标,形成有重点的整体防御优势,掌握对空作战的主动权,保持连续的抗击能力。这一原则已普遍用于近期局部战争。如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集中了全国80%的地面防空部队以158个sa-2、sa-3、sa-6防空飞弹营作为骨干力量,以可携式sa-7防空飞弹和自行式四管高炮及c-60高炮部队进行补充,部署在9805千米长、30~50千米宽的运河狭长地带,掩护地面部队渡河作战,先后击落以色列飞机114架,夺取了运河地带的制空权,保证了渡河战役的胜利。又如前苏联一个集团军在正面宽50千米、纵深长70千米的地域,共集中部署各类防空飞弹和小口径高炮等发射装置583具,平均6平方公里一具,构成的火力掩护空域达正面80千米、纵深长120千米。一个集团军集中如此之多防空武器,堪称世界之最。
(二)混合部署
面对高技术多种手段突防的空袭兵器,防空飞弹部队必须与其他防空部队,特别是高炮部队相结合,统一使用、混合部署各种防空武器。要将各种具有不同作战能力的防空飞弹和各种口径的高炮实施混合部署,构成有机的拦截系统,相互取长补短,协同作战,提高整体抗击效率、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混合部署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採用。如前苏联集团军就在其作战地域混合部署sa-4、sa-6、sa-7/sa-9、sa-8等五种防空飞弹和23毫米四管自行高炮。美陆军师在其作战地域混合部署两个小榭树防空飞弹连(24辆发射车)、24门火神自行高炮、36具尾刺可携式防空飞弹以及直接支援的改型霍克提供中空掩护,形成了师级对空防御的拦截系统。
第517页
(三)适时机动
为了使集中使用和混合部署在现代防空战场得到应用,防空飞弹部队必须根据战场环境的变化,适应防空重点和任务的改变,适时调整兵力和兵器的部署,将兵力集中到所需方向和重点地域,实施机动作战,从机动中寻找敌方的弱点,从机动中创造战机,从机动中创造优势,出其不意地抗击敌人。如我国空军防空飞弹部队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先后用防空飞弹击落美蒋5架u-2高空侦察机和3架无人驾驶飞机,就是机动作战取得的战绩。相反,叙利亚长期部署在黎巴嫩贝卡谷地的防空飞弹,1982年6月9日被以色列出动90多架飞机在6分钟内就摧毁了19个营的防空飞弹。随着侦察技术的发展,适时机动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密切协同
防空飞弹是现代防空作战中整体抗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论部署地域的大小,层次的多少,在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中都强调既要接受防区或集团军的统一指挥,又要自成体系,服从整体作战的需要,组织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在密切协同的基础上,组织不同层次的防空群体,使各种防空力量有机地综合在防空体系中,以整体的力量打击敌人,随时根据作战环境的变化,调整部署。在现代条件下,防空指挥、通信、控制与情报(c3i)系统是统一指挥与密切协同的物质基础,应使之逐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四、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防空飞弹系统
(一)俄罗斯的“灰熊”防空飞弹系统
山毛榉是sa-17改进型,北约称“灰熊”,俄罗斯叫“山毛榉”-m1/m2。sa-17“灰熊”防空飞弹是俄罗斯的一种新型防空飞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飞弹之一。它可同时拦截6个目标,制导12枚飞弹,最大马赫数4。它採用4联装车载发射,机动性强,可在5分钟之内展开全套系统。它自1995年进入俄陆军防空飞弹旅服役,用于替换早先的sa-11“牛虻”。“灰熊”的作战目标是各种航空器和战术弹道飞弹、巡航飞弹及战术空射型飞弹。
“灰熊”行动起来像一个车队,由指挥车、目标搜索雷达车、照射和飞弹制导雷达车、自行式火力单元车、自行式装填发射车和飞弹等几部分组成。车辆有轮式和履式两个系列。指挥车对空情进行分析,控制和监视各火力单元,为单个发射车指示和分配目标;依靠无线电拉杆天线和电线进行通信,最多可跟踪60个目标,指示36个目标,控制6个发射点,反应时间为2秒。目标搜索雷达车进行目标探测、识别、搜索和跟踪,为指挥车提供空图,最大探测距离160公里。照射和飞弹制导雷达车使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天线进行工作,照射目标并把弹道修正指令传输给飞行中的飞弹,搜索距离120公里。自行式火力单元车可作为sa-17系统的一部分进行作战,不过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目标照射、飞弹弹道制导修正并控制装填发射车。自行式装填发射车用于贮存、运输并在必要时发射sa-17飞弹。
“灰熊”飞弹长5.5米,弹径400毫米,发射重量720公斤,高爆破片战斗部重70公斤,採用雷达近炸和触发引信,最大有效射程50公里,最小有效射程3公里,最大作战高度2.4万米,最小作战高度10米。
(二) 美国“爱国者”飞弹系统
“爱国者”防空飞弹武器系统主要由雷锡恩公司研制,现分为原型和改型两种。原型主要用来拦截各种高性能飞机,代号是mim-104。
美陆军为加强自卫能力,从1985年3月开始执行增加“爱国者”反战术弹道飞弹能力的改进计划,该项计划简写为 pac(patri ot advanced capability),分三个阶段进行,将持续到2000年以后。改进后的产品型号分别为pac-l、pac-2、pac-3。
pac-1于1988年12月完成装备部队,其改进之处主要是地面制导设备的软体,但此改进也只能使战术弹道飞弹偏离原来弹道而失效,不甚理想。
pac-2系统是目前美国唯一经过实战检验的战区飞弹防御系统。该系统主要由pac-2型“爱国者”飞弹及其发射车、an/mpq-53多功能雷达、an/msq-104交战与火力控制站fcs和其它支援设备如发电车等组成。每个火力单元即一个连有1部雷达、1个交战与火力控制站、8辆飞弹发射车每辆发射车上带4枚飞弹。美国现在共有54个火力单元的pac-2型“爱国者”飞弹系统。
pac-2“爱国者”飞弹长5.2米,直径0.41米,尾部有4个活动的尾翼,起飞重量914千克,带1个90千克的高能炸药破片弹头每个破片的重量为45克,共有700个破片。弹头上有1个新型的 m818e2脉冲引信。该引信有双锥波束窄波束用于对付飞行速度较快的飞弹目标宽波束用于对付飞行速度较慢的飞机目标。pac-2“爱国者”飞弹在中段飞行中採用惯性加指令修正制导,末段制导系统用“通过飞弹跟踪”tvm的半主动雷达制导。pac-2“爱国者”飞弹装在四联装的飞弹发射箱内,发射箱装在1辆m-901拖车上,拖车由1辆牵引车牵引。发射时,发射箱仰角约30度。
第518页
“爱国者”pac-3系统
pac-3计划是美国当前列为重点发展的“核心”战区飞弹防御计划之一,将作为未来双层陆基战区飞弹防御系统的低层防御系统。该计划开始选用了两种飞弹:一种仍为pac-2系统所用的“爱国者”飞弹,通过继续改进提高性能;另一种则是由洛克希德?马丁?沃特公司研制的动能杀伤拦截弹。后者是一种全新的飞弹,开始称为“埃林特”(erint枣增程拦截弹),大概从1997年年中开始改称pac-3拦截弹。
1994年2月16日,美国陆军选择“增程拦截弹”作为新型的pac -3系统的拦截弹,并于1997年完成该拦截弹的工程研制和初始飞行试验。但这种飞弹到pac-3的第三阶段改进才使用。
pac-3计划的第一阶段改进结果称为pac-3/1型,得到了制导增强型飞弹(gem),已于1995年装备部队。pac-3计划的第二阶段改进结果称为pac-3/2型,目前首批产品已装备美军9个“爱国者”飞弹营的2个。为了演示新部署的pac-3/1型和2型系统的作战能力,美国专门从国外购买了“飞毛腿”弹道飞弹,并在1997年2月和3月进行了试验,成功地拦截了“飞毛腿”。
目前所谓的pac-3系统,实际上是指当前正在研制的pac-3计划的第三阶段产品,即採用了pac-3动能拦截弹的系统,被称为pac-3/3型,其首批产品计划在1999年下半年开始装备部队。
该系统将由新的拦截弹和改进的pac-2系统的控制站、雷达和通信系统等组成。
综上所述,“爱国者”防空飞弹系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族系,即:武器系统原型:mim-104(1982年列装);第一阶段改型:pac-1(1988年列装);第二阶段改型:pac-2(1989年列装);第三阶段改型:pac-3/1型(1995年列装),pac-3/2型(1998年列装), pac-3/3型(1999年列装)。
pac-3拦截弹 由一级固体助推火箭、制导设备、雷达寻的头、姿态控制与机动控制系统和杀伤增强器等组成。全弹长4.635米,弹体直径为0.255米,起飞重量304千克,助推火箭关机后的重量为140千克。弹头与助推火箭在飞行中不分离,始终保持一个整体。其作战距离30千米,作战高度15千米,最大飞行速度6马赫,在1997年和1998年进行的飞行试验种均获得了成功。这是美国陆军选用它的一个原因。
为了增大拦截目标的有效直径,以便靠动能摧毁目标,pac-3拦截弹上有一个名为“杀伤增强器”的装置。该装置放在助推火箭与制导设备段之间,长127毫米,重11.1千克。杀伤增强器上有24个214克重的破片,分两圈分布在弹体周围,形成以弹体为中心的两个破片圆环。
当杀伤增强器内的主装药爆炸时,这些破片以低径向速度向外投放出去,等于增大了拦截弹的有效直径,从而使目标或被整个拦截弹击中,或被破片击中。
由于pac-3飞弹的直径比pac-2缩小了0.155米,在一部只能装4枚“爱国者”飞弹的发射车上可带16枚pac-3拦截弹)。一个“爱国者”飞弹连共有8部发射车,只需对其中3部进行改进以用来发射pac-3飞弹。这样,一个“爱国者”飞弹连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类型,发射不同的“爱国者”飞弹:pac-2飞弹、gem飞弹、pac-3飞弹,三者可分别对付射程500、600、1000千米的来袭飞弹。
(三)俄罗斯s-300p和s-300v飞弹武器系统
俄罗斯的s-300实际上包括两大系列防空飞弹武器系统,即s-300p和s-300v。
俄军方规定,凡是射程超过150公里、射高在25到30公里之间的防空飞弹武器系统都包括在s-300系统中。在俄罗斯的防空飞弹武器中,属于s-300系列的有s-300p半机动与机动战略防空系统和s-300v机动式战区防空系统。在研制初期,前者以拦截低空喷气式进攻性空袭兵器为主,后者主要拦截战术弹道飞弹。但在目前,s-300这两大系列防空飞弹已发展成为反巡航飞弹、反战术弹道飞弹、反飞机并举的多用途防空与反导系统s-300p系列从1967年开始研制,共发展了如下六种系统:原型s-300p(sa-10a),1982年装备的s-300pm(sa-10b),1985年装备的s-300pmu(sa-10c),1993年装备的s-300pmu1(sa-10d),1998年公开的s-300pmu2(sa-10e),1999年公开的s-300pmu3(sa-10f)。s-300p各型之间除了一些分系统部分性能得到提高和改善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所配备的飞弹性能的差异,其飞弹的代号分别为:5v55k、5v55r、5v55rud、48n6e、48n6e2、9m96e和9m96e2。前5种飞弹的重量均在1800公斤左右,射程依次为47、75、90、150和200公里,战斗部均重150公斤左右,弹径在0.5米左右。前3种飞弹不具备拦截战术弹道飞弹的能力,经过重大改进的48n6e/48n6e2两种飞弹具有战术弹道飞弹拦截能力,48n6e2比48n6e飞弹的拦截距离和范围更远、更大,可将战术弹道飞弹在空中有效地摧毁。用于s-300pmu3系统的9m96e/9m96e2的发射重量、弹径、战斗部重量都比之前的型号大大减小,发射重量为333/420公斤,弹径约为0.125米,战斗部重仅为24公斤,射程为40/120公里。前者以反战术弹道飞弹为主,后者以反飞机目标为主。s-300pmu1/2的一个发射箱可装4枚9m96e/9m96e2飞弹,从而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火力密度。
第519页
与s-300p代号相近,但实际上完全是另外一种防空飞弹系统的s-300v系列包括两种系统,即s-300v(sa-12)以及在其基础上改进的安泰2500。这两种武器系统都使用1型(9m82,也就是sa-12a斗士)和2型(9m83,也就是sa-12b巨人)两种飞弹及其它的改型。s-300v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用于反战区弹道飞弹的1型飞弹于1987年开始装备,而以反飞机为主的2型飞弹则装备较晚。安泰2500的飞弹性能、雷达性能以及自动化、可靠性、维修保障、管理训练水平等较s-300v有了较大提高。安泰2500于1998年对外公开,其所用飞弹为9m82m和9m83m。s-300v通过採用两种型号的飞弹,将13~100/1~30公里的远程/高层系统、6~75/0.025~25公里的近程/低空系统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反战术弹道飞弹与防空的大系统,使反战术弹道飞弹、反巡航飞弹、反飞机作战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安泰2500与s-300v相比,具有更高的作战性能:(1)所拦截目标的射程、最大飞行速度、拦截战术弹道飞弹的最大高度、反应时间分别从1100公里、3000米/秒、25公里、15秒相应提高或缩短为2500公里、4500米/秒、30公里和7秒。(2)雷达信息处理能力更强,对小反射截面积高速弹道飞弹的拦截能力更强。1个安泰2500飞弹营,可在1000~2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拦截各种型号的弹道飞弹,在12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摧毁敌航空兵器,拦截飞弹的概率为96%。其指挥控制系统可在强烈电子干扰下跟踪300公里内的20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70多个目标实施打击。(3)作战操作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具有更高的使用可靠性和现代化的故障检测与排除手段,大大减少了战勤人员数量与培训时间。(4)更有效地用于国土防空,与国家、军队的武器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一体化,同时拦截16枚射程达2500公里、飞行速度达4500米/秒、有效反射面积0.02平方米的弹道飞弹和24个飞行目标(其中包括隐身目标)。
(四)俄罗斯的安泰2500防空飞弹系统
安泰2500是一种机动式多用途反飞弹和反飞机防空系统,属于俄罗斯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统。其任务是保卫国家的重要工业和军事目标、军队部署,使之免遭敌方弹道飞弹和气动飞弹的空中攻击。这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种反飞弹反飞机多用途飞弹系统。它能有效地杀伤2500公里距离以内起飞的弹道飞弹,也能对付各种类型的气动和气动弹道目标。安泰2500系统可以在世界任何地区的各种形式的军事冲突中自主作战,必要时也可以与国家的军队和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联合作战。安泰2500系统能够同时攻击24个气动目标,或者同时攻击16枚有效雷达反射面积为0.02平方米以下、飞行速度为4500米/秒以内的飞弹。安泰2500防空飞弹营的火力配备包括一部9c15m2型圆周扫描目标搜索雷达,一部9c19m扇面扫描目标搜索雷达,一部9c457型指挥车,4部9c32m型多通道飞弹制导站,24部9a83m型飞弹发射车,24部9a84m型飞弹发射装填车,48枚9m82m型飞弹,96枚9m83m型飞弹。
安泰2500防空系统使用了革新者设计局研制的新型9m82m和9m83m型飞弹。在重量和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保留了s-300v系统使用的9m82和9m83型飞弹的制导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战斗部作用原理。新型飞弹具有更大的射程和对各种类型战术和战役战术弹道飞弹和气动飞弹的更高的杀伤效果。飞弹的机动性能有很大提高,可以杀伤高机动目标。飞弹之所以能够对付反射面积小而飞行速度高的弹道目标,是因为提高了雷达性能和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的最佳化。
安泰2500、s-300v和爱国者pac-3的战术技术性能比较表
性能 s-300v 安泰2500 pac-3
杀伤目标距离(公里):气动目标100200 150
杀伤目标高度(公里):气动目标 0.025~30 0.025~30 25以下
弹道目标 25以下30以下20以下
杀伤弹道飞弹的最大速度(米/秒)3000 4500 3000
目标最小有效反射面积(米2)0.02 0.02 0.1
杀伤弹道飞弹的最大起飞距离(公里) 110025001000
武器系统展开和撤收时间(分)5/55/5 30/15
飞弹发射准备时间(秒)157-
9m82m型飞弹用于杀伤中程战术和战役战术弹道飞弹以及200公里以内的气动目标。这时,飞弹进行全程制导。9m83m型飞弹用于杀伤近程和中程战术和战役战术飞弹和气动目标。这两种飞弹可以在部队使用不少于10年而无需检验和维护。
安泰2500防空飞弹系统的作战方式是完全自动化的。飞弹作战使用的高可靠性和使用现代化手段寻找和排除故障,决定了飞弹系统操作人员最少且不要求较长时间的射前准备。
安泰2500系统与其它防空系统的区别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是针对着战术和战役战术弹道飞弹及其它高速小型目标和高机动目标而设计的。为此,安泰康采恩工业公司的研究所、设计局和工厂经过深入而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利用了雷达信息系统领域和飞弹制造领域的最新成就,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作和对各种类型的弹道和气动弹道目标的打靶试验。
(五)俄罗斯“道尔”地对空飞弹
俄罗斯“道尔”(tor)防空飞弹系统(9k330)即为北约所称的sam(萨姆)-15,于1984年设计定型,当时只能同时攻击一个目标。之后不断改进,1991年出现的“道尔m1”(9k331)能够同时攻击2个目标。最新的型号是“道尔m1a”。“道尔”集雷达、飞弹、制导站于一车,结构紧密、机动灵活。“道尔m1”系统反映时间短、可以行进中搜索,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採用垂直冷发射,可以对付饱和攻击,抗干扰能力也较强。“道尔”系统採用的8枚9m330/9m331飞弹(也就是俄罗斯海军装备的sa-n-9舰空飞弹所用飞弹)长2.9米,弹径232毫米,重165千克,分成2组垂直装在位于车体中部的储藏/发射筒内,可存放10年以上而不需要监测和检修。发射时飞弹从发射筒内弹出到18-20米的高度,主发动机点燃。8枚待发飞弹可以对付4个目标,发射间隔3秒。单室双推力发动机可以让发动机续航时间长达12秒,最大飞行速度850米/秒,机动过载30g可以对付速度为700米/秒,机动能力10g的空中目标。比其他近程防空飞弹系统要优越很多。
第520页
“道尔”系统可以配备2种不同的飞弹,一种是无线电指令制导,另一种主动雷达制导。前者供出口用,后者为俄罗斯军队使用。目前该系统已经出口到中国。
成员:3人(车长+驾驶员+操作手)
战斗全重:34吨
车体尺寸:长7.5米,宽3.3米,高5.1米(雷达天线竖起)
发动机:b-59型v12四冲程水冷增压柴油机,功率382千瓦
最大速度:60千米/小时
最大爬坡度:30度
过垂直墙高:0.7米
越壕宽:3米
展开时间:3-5分钟
反应时间:5-8秒
系统雷达:三坐标脉冲都卜勒搜索雷达探测距离为25千米,c波段,同时可以跟踪10个目标(9个目标和1个有源干扰)
光电跟踪系统:探测距离20千米
(六)英国的长剑2000防空飞弹
长剑2000武器系统的每个火力单元包括1辆飞弹发射车和2辆雷达车。飞弹採用新的发动机后,最大射程增大到10000米。新型战斗部引爆后产生大量高速破片,可攻击各种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或小型巡航飞弹。採用8联装式发射架后提高了连续作战能力,可快速发射8枚飞弹。搜索雷达採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相控阵天线和频率捷变等先进技术,能迅速发现和分辨各种不同目标的威胁倍号,能在杂波中准确地鑑别巡航飞弹等小型目标。遇到敌人发射反雷达飞弹时,能立刻自动关机以免被敌人摧毁。跟踪雷达採用毫米波技术和新的信号处理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全数位化火控系统通过光纤传输系统与发射车保持密切联繫,使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从90秒减少到 6秒。
(七)美国的毒刺防空飞弹
毒刺飞弹型号为 fim-92a, 是一种单兵可携式防空飞弹系统,是在“红眼睛”防空飞弹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1972 年开始研制 ,1978 年装备部队。目前,装备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师属防空营的为改进型,其型号为 fim-92b 。每个营装备90 套 , 每个连装备30 套,防空营装备的发射系统中车载式 60套,肩射式30 套。主要用于战区前沿和要地防空,打击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的各种飞机和直升机。
性能特点:
1採用被动光学双色寻的头,有较强的抗红外干扰能力。
2能全方位攻击高速、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
3可靠性高、操作使用简便。
4重量轻,机动能力强。
基本数据:
发射筒长 1830毫米
飞弹长 1524毫米
弹径 70毫米
翼展 90毫米
射程 300~5000 米
射高 10~3000 米
最大飞行速度 660米/秒
动力装置 2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战斗部 爆破杀伤式高爆炸药
单发毁歼概率 75%
弹重 10.13千克
战斗部重 1千克
发射筒重 3.5千克
战斗全重 15.65千克
制导方式 光学跟踪、被动红外寻的
发射组人数 2人
毒刺基本火力单位是发射组 , 每组由 2 人组成 ,1 名组长 ,1 名射手兼司机 , 装备 1 具发射筒和 6 枚飞弹,1个敌我识别器。在英阿马岛战争,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被广泛运用。
五、防空武器的发展趋势
(一)地空飞弹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空中威胁的不断升级和战场环境的变化,可以预测地空飞弹武器装备有以下发展趋势:
1.採用新技术,使地空飞弹具有反导反飞机并重、反隐形与反非隐形飞机、反巡航飞弹与反其它各种突袭兵器并重的能力
未来的空袭兵器,既有固定翼作战飞机和巡航飞弹,又有各种隐形与非隐形飞机同时编队的混合轰炸,还有各种突袭兵器,这一事实在几次地区局部冲突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採用新技术,使地空飞弹具有抗击各种侵袭兵器的能力是争夺制空权的有效途径。
2.为地空飞弹武器系统研制配套的、适应夜间作战的多传感器跟踪瞄准与制导装置
近期几次局部战争与冲突中可以看出,在夜间对付伴有强烈电子干扰的多批次多架次大量飞机的临空轰炸是今后可能面临的防空作战样式。因此,地空飞弹武器系统应迅速配备适应未来夜间抗空袭的预警跟踪、制导光电设备(夜视仪、红外成像跟踪仪等)和光电综合对抗设备,增加多传感器综合制导功能,将雷达、红外、可见光与微波和红外成像电视、雷射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综合集成,对飞弹的部分硬体和软体实施改进,使地空飞弹具有在夜间强烈光电磁干扰中实施光电磁对抗的作战能力。
3.配备“雷达组网”,提高武器系统发现、跟踪、摧毁目标的能力
依靠单部雷达来对付日益复杂的电子干扰环境和低空突防,对付高速、远射程、高精度的反辐射飞弹和隐身目标是不可能的。发展“雷达组网”技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它是将多种性能的雷达组成一个系统,取长补短。“雷达组网”有四种类型:多雷达系统、多基地系统、多传感器系统和空地一体化对空情报雷达网。它不仅能扩大雷达覆盖区域,提高角分辨力,还具有频率分集、空间分集和能量分集的特点,网内雷达可协调开机、关机并不断改变参数,进一步提高反隐身、反反辐射飞弹和抗干扰的能力。
第521页
4.採用“组合制导技术”制导,实现真正的发射后不管
自主制导、遥控制导和自导引制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将几种制导综合运用,取长补短,将大大提高制导性能,“组合制导”便具有这一特点。它将几种制导技术综合运用,在飞弹的不同飞行阶段採用不同的制导技术,各制导方式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提高了制导精度和质量。它能自动搜索、跟踪和识别目标,自动点燃发动机,发射飞弹,并能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自动制导飞弹飞向目标。地空飞弹所採用的组合制导方式有:遥控-寻的制导、自主制导-遥控、自主制导-寻的制导和自主制导-遥控-寻的制导。採用组合制导设备比较复杂,首先必须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简单和小型化,使各制导系统的设备性能很好地兼容;其次各制导方式在相互转换过程中必须协调,使飞弹的弹道能够平滑地衔接起来。
5.建立空、天、地预警、探测网,提高目标探测、识别能力和早期预警水平
成功拦截目标的前提是及早探测发现目标,而通过雷达发现目标的距离是有限的,尤其是在高速目标、隐形目标、低雷达反射截面目标出现以后。要建立空、天、地预警、探测网,通过c3i系统和监视系统相结合,提高系统的快速反应和攻击能力。
6.採用多种抗干扰技术,适应复杂的干扰环境。
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地空飞弹系统面临着多种干扰源和多种干扰方式组成的复杂干扰环境,电磁斗争将贯穿空袭与反空袭的始终。因此,发展地空飞弹武器要根据未来电磁斗争的需要,确保武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一方面是在地空飞弹系统中採用以最新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自适应和智能化抗干扰技术;另一方面是採用多种抗干扰措施的最佳组合,提高地空飞弹系统抗干扰的应变能力,使之能对付侦察、干扰、摧毁一体化的突袭兵器。
7.採用垂直发射技术,对付多目标、多批次和全方位的饱和攻击
目前大多数地空飞弹使用倾斜瞄准式发射设备,具有装填时间长、笨重、待发飞弹有限和作战装填飞弹后需重新瞄准等缺点,影响了发射速率,增加了系统的作战反应时间。而垂直发射技术只需将飞弹垂直竖立在密封箱内,飞弹随时处于待发状态,接到作战指令即可发射,具有反应时间短、全方位覆盖、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少和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机动等特点。发展垂直发射技术关键是需要解决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捷联惯导和大攻角气动耦合技术。推力矢量技术是解决垂直发射在短时间内以最小的转弯半径完成程序转弯,使飞弹转向目标平面的关键技术;捷联惯导技术是保证垂直发射飞弹转向目标平面后,使控制系统捕获目标的初制导技术;大攻角耦合技术是使垂直发射飞弹在程序转弯时,克服因大攻角转弯时而产生的因弹体姿态变化引起的有害诱导力矩和因对称面在相同偏转角条件下产生控制面耦合力矩。
8.弹、站、架一体,小型化、智能化是未来地空飞弹的发展必然趋势
新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高速集成电路和微米/毫米单片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地空飞弹及其地面设备,为地空飞弹武器系统制造结构的简单化和小型化、控制系统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的武器系统,把搜索、跟踪、发射和控制装置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火力单元,自动发现、搜索、跟踪、识别和打击目标,自动转移火力,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具有反应快、机动能力强并具有边行军边打仗的能力。
9.利用新技术改进现有地空飞弹,是未来地空发展的重要途径
地空飞弹是非常昂贵的常规武器系统,它的研制和採购需要巨额资金,因而对已研制成功的地空飞弹,在生产和使用中,利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充分挖掘其潜力、改善其性能,尽可能地提高技术性能和作战能力,发展改进型,是未来地空飞弹武器发展的一种方向,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军费开支减少的情况下,更备受关注。
10.适应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趋势,实现一弹多用,一架多弹,三军通用
为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科研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后勤保障,保证平时装备和战时的补给,以对付新的威胁和适应瞬息万变的作战环境,实行一弹多用、三军通用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未来的地空飞弹既能用做地对空,又能用做空对地、空对空、地对地使用;既能被空军使用,又能被海军和陆军使用;既能用来打击低空和超低空突袭兵器,又能用来摧毁太空中的制导卫星和侦察卫星;同一发射架上可以装多种型号的飞弹,射击不同目标,提高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11.强调地空飞弹系统与其它防空系统联合作战的能力
未来的防空要求武器系统具有联合作战能力,将多种性能各异的防空系统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防空火力配系,才能形成防空能力,才能产生防空效能。如美国的爱国者能纳入美国的国家飞弹防御系统和战区飞弹防御系统,俄罗斯的s-300能纳入俄罗斯最新推出的s-400综合防空系统。
(二)新一代低空近程防空飞弹系统具有的技术特点
第522页
根据现代低空超低空防空的需求,近年来国际上陆续研制了一些新一代近程防空飞弹武器系统,其中有的已装备部队或进入国际军贸市场(如俄罗斯的道尔m1、以色列的巴拉克、法国的响尾蛇ng、英国的长剑2000等),有的仍在研制之中(如西欧的未来面空飞弹族中的saam舰空点防御系统)。这些型号的技术水平和技术途径各异,但都在系统的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和主要技术的运用上体现了新一代低空近程防空飞弹的共同特点。
1.强调了武器的多目标能力
如前所述,大量空袭兵器的多方向、多批次饱和攻击,是现代空袭的基本特点之一。新一代低空近程防空飞弹武器系统普遍具有较强的多目标能力,如採用遥控制导体制的道尔系统,可同时拦截两个目标,搜索雷达可同时处理40个目标;採用寻的体制的saam系统可同时拦截10到12个目标、跟踪上百个目标。而实现这一多目标能力的关键技术是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应用。垂直发射技术和高速飞弹技术也为提高多目标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强调了对高机动目标的拦截能力
第一代低空近程防空系统设计的典型目标最大速度为400米/秒,机动过载为2g,而新一代型号的典型目标最大速度达600~700米/秒,机动过载达5~7g。这为拦截第三代喷气飞机和各种空地飞弹、超音速反舰飞弹提供了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依赖于高速飞弹气动设计技术、高能发动机技术、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和现代制导控制技术理论的应用。如响尾蛇ng系统使用的vt1飞弹,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000米/秒以上;saam系统使用的阿斯特15飞弹採用了气动和燃气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的空中机动技术;而法国海响尾蛇系统在飞弹速度特性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进位导控制算法使允许的目标机动能力由2g增加到5g。
3.新一代低空防空飞弹的超低空拦截能力获得极大的提高,系统杀伤区低界指标已近极限
第一代低空近程飞弹武器系统的最低拦截高度通常为100米以上。如法国的响尾蛇2000型的拦截低界对应于目标视线仰角20毫弧度左右,在其最优拦截距离4到5公里上对应目标高度为100米左右。这一拦截低界水平与当时以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为拦截对象的需求是相适应的。随着各种掠地、掠海飞弹技术的发展和武装直升机的广泛应用,空袭兵器的最低飞行高度已显着下降,如典型的巡航飞弹陆上飞行高度可达30米甚至15米,典型的掠海反舰飞弹飞行高度可达3到7米,因而防空作战对低空防空飞弹武器系统拦截低界的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俄罗斯的陆上型号道尔m1的拦截低界指标为10米,法国块式海响尾蛇系统的拦截低界为5米。
4.新一代低空近程防空飞弹明确将精确制导武器和武装直升机列为拦截对象
第一代系统的典型代表响尾蛇2000型规定的目标雷达截面为1平方米,搜索雷达允许的最低目标速度为40米/秒,允许的目标俯冲角为20到30度。新一代系统为有效对抗机载空地精确制导武器的攻击,普遍规定了拦截雷达截面为0.1平方米、俯冲角60度的高速目标。 同时相当部分的型号具备了对超低空悬停直升机的特殊探测跟踪能力。这就使得低空近程武器系统的目标适应性和自卫能力有了长足进展。
5.新一代系统的搜索雷达普遍採用三坐标体制
随着搜索雷达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各种电扫技术或机电扫描结合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小型化,低空近程防空系统用于目标指示的搜索雷达已由早期的两坐标方式(方位、距离)发展到以三坐标雷达为主,同时搜索空域的仰角范围也由20到30度扩大到60到70度,对超低空目标和悬停直升机的探测技术也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如法国的响尾蛇ng採用了机扫、相扫方案,俄罗斯的道尔採用机扫、频扫方案来实现搜索雷达的三坐标化。目标指示雷达的上述改进极大地提高了目标指示信息的质量,对提高系统反应速度、扩大系统拦截空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6.新一代低空近程防空系统较之上一代系统作战空域显着扩大,空域覆盖已接近中低空系列的水平
由于探测跟踪技术的限制,低空、超低空防空系统必是近程系统,但近程系统的最大拦截距离已有显着提高。早期此类系统的杀伤区远界通常为6到8公里(如罗兰特、响尾蛇2000型),在这一空域可有效对抗飞机採用非制导武器的空袭。为对抗空地制导武器(特别是光学制导武器)的攻击,新一代低空近程防空系统的最大拦截距离已达15到17公里,同时系统的拦截高界也相应增长到5到8公里。这一空域的扩展,使得低空超低空近程系统与中低空系统的空域差距大大缩小,两系列间出现融合趋势。
7.武器系统地面机动能力进一步加强
随着陆军对低空野战防空需求的提高,新一代低空近程防空系统在提高武器系统地面机动作战能力方面大幅度得到加强。型号已显示出明显的主战装备单车化趋势,许多型号还实现了行进间搜索目标甚至行进间射击作战。俄罗斯道尔系统和法国响尾蛇ng系统成为此趋势的典型代表。
第523页
8.武器系统在复杂电子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显着提高
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普遍运用,新一代低空防空飞弹系统需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如saam系统的搜索跟踪雷达具有强大的电子环境分析能力,其雷达发射机具有捷变频、可调脉宽、杂波干扰自适应等抗干扰手段;道尔系统在飞弹遥控通道上也採用了独特的高应答功率抗干扰措施。这些技术措施和对抗战术的综合运用使得新一代低空近程武器系统在典型的有源、无源干扰环境中仍能保证相当的作战能力。
上述新一代低空近程武器系统的战技性能特点,成为其区别于前一代同类武器系统的主要特徵。
(三)新一代低空近程防空飞弹需要的支撑性技术
随着新一代低空近程防空飞弹武器系统家族的形成,构成此类武器系统的一些关键性支撑技术日趋明朗,新一代系统的技术运用特点越来越显示出共同性。这些支撑性技术是:
1.适于低空近程防空武器系统使用的相控阵雷达技术
要提高系统的多目标拦截能力,使用相控阵雷达技术是当前主要的技术途径之一。以往因此项技术的复杂昂贵限制了它在低空防空领域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对低空系统多目标能力的需求日益紧迫和相控阵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小型化,低空近程防空武器系统一般都採用了相控阵雷达技术,但由于地面机动能力和经济性的特别要求,低空系统使用的相控阵雷达通常是简化的和有限功能的,如道尔系统的制导雷达电扫范围仅为15度,天线移相器仅500多个,体积孝重量轻且经济性好。
2.先进的雷达信号和数据处理技术
先进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是低空超低空防空飞弹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这一技术领域的进步使得系统的搜索、跟踪雷达和导引头能在强烈的地、海杂波背景下有效地检测目标并准确测量其坐标参数。近年来随着信号处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系统在检测、跟踪悬停直升机及通过数据处理克服多路径效应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
3.毫米波雷达和光电跟踪技术
新一代低空型号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开发传感器使用的新电磁波段,以克服地、海背景和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如制导雷达由ku或x波段向ka等毫米波段的变革,同时长波红外、电视等光电跟踪器技术也为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跟踪和飞弹制导提供了新的频率资源。新的频率资源的开发对低空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
4.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由于各波段传感器在技术性能上各有短长,因而使用多种传感器互补互助成为新一代低空型号的共同思路。由此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技术已成为发展新一代超低空武器系统的关键技术,在型号的研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小型化高机动飞弹设计制造技术
为了能在有效的低空雷达视距下获得对高性能目标的尽可能大的系统杀伤区,研制小型化的高速高机动飞弹成为开发新一代低空近程型号的另一技术关键。在此技术推动下新一代低空近程型号的飞行速度已达1000米/秒以上,法向机动过载达40到50g。
6.小型飞弹垂直发射技术
为保证系统备有较大数量的待发飞弹,提高系统对多方向、多批次目标流的适应力,採用垂直发射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途径。对于新一代舰载低空近程型号来说此技术已成为系统的标准配置,在提高系统多目标能力的同时,还具有扩大系统射界、便于舰体布局等优点。为实现陆上型号的高发射率,俄罗斯的道尔系统率先在陆用超低空型号中使用了垂直发射技术。
7.先进低空飞弹制导控制技术
新一代系统近于极限的拦截低界、对大机动小目标的拦截需求和採用光电跟踪器的作战模式,均对飞弹制导控制理论和技术提出新的课题。各种最优、次优控制技术在型号中的程应用研究已成为型号开发的重要技术领域。
8.先进的系统综合技术
新一代低空近程防空系统面对与中高空型号相近的作战环境,又必须有比中高空型号更好的经济性和地面机动性要求,两方面的性能要求给低空型号设计带来了相互矛盾的技术需求。先进的总体设计和综合技术将在关键技术的途径选择、取捨、集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以及如何採用不同档次技术构成高效费比的系统等关键问题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四)中程防空飞弹的发展趋势
1. 增加速度,打击高速目标、隐形目标、超低空隐形突防目标
增加速度并不单纯为打击高速目标,在战场局势千变万化的复杂状态下,需要及时捕获打击目标:雷达发现隐形战机的有效距离近,有些需要在其投弹、发射飞弹或使用机载易使其暴露的电子设备(如通信、雷达搜索、目标指示等等)的瞬间才能捕获;美国最新型f22隐形战斗机已经实现超音速巡航,而隐形武装直升机、隐形巡航飞弹、隐形b2战略轰炸机等低空突防时,防空系统有效预警时间更短;要实现中程防空飞弹反导能力,速度也是重要基础;迅速在尽可能远的距离击毁来袭飞弹,还可以防止或减少破片给已方地面人员、设施造成杀伤。
提高速度已经成为各种类型防空飞弹的共同指标之一,干净利落消灭空中目标有效瓦解对方攻势;为多次拦截和多层面拦截赢得时间和机会。如以色列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箭”式中远程防空拦截飞弹,飞行速度高达9马赫。
第524页
2. 研究新的战斗部,向小型化发展,提高攻击目标效能
在其它种类最先进飞弹中,广泛研究新式战斗部:英国“星暴”可携式防空飞弹战斗部装有三个飞镖式的动能子弹头,在作战中可利用子弹头的动能和炸药爆炸的综合效应摧毁目标;美国用于国家飞弹防御系统(nmd)的海基拦截使用的“标准”sm-3防空飞弹装有leap(轻型大气层外拦截弹)新型拦截弹头;陆基拦截弹装有“大气层外动能杀伤拦截器”(ekv);以美国“爱国者” pac-3/3型防空飞弹为代表的设计,不再採用碎片式拦截,而是採用直接碰撞杀伤(hit-to-kill)的新式拦截技术,携带有“杀伤力增强器”(一种小型破片弹头),飞弹作战部和整体重量和尺寸减轻很多(一套装填4枚pac-2飞弹的发射装置能够装填16枚pac-3飞弹)、精度提高、飞弹飞行速度提高,这些是实现反导的必要条件。
由此看来,作为防空中坚的中程防空飞弹要借鑑和发展研究新的战斗部,缩减整体重量和尺寸,提高攻击目标效能,实现整体性能跃升。
3. 增强制导和飞行控制系统,增加打击精度和灵活性能,提高准确率
防空飞弹作为制导武器与传统武器相比的重要区别就是拥有极高的准确率。据军事专家们研究统计:在拿破崙时代,每造成一名士兵伤亡需用1吨炸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射击距离增大和非直接射击,杀死一个敌人平均需7吨弹药,如以子弹计算,则需30万发。但自精确制导武器问世之后,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发射22枚美制“霍克”地对空飞弹打下来阿拉伯国家25架飞机,充分体现防空飞弹具 有高效率、极高准确率的优势。
随着空中目标速度增快、强化对各种防空飞弹的干扰、应用隐形化技术等等,相应防空飞弹也随之提升综合性能来对抗。
据相关资料:俄罗斯的远程s-300pmu、美国的中远程pac-3、欧洲的“紫菀”30中程地(舰)空飞弹在末段均採用小型固体轨控发动机的燃气动力控制。採用主动式末段寻的制导。对末段的制导误差进行修正,可将脱靶量从5米减到约2米,从而使战斗部质量可减少20kg。可见这些技术将广泛应用在所有种类一些新的防空飞弹型号上。
远程pac-3/2“爱国者”飞弹加装了1个ka波段的毫米波主动雷达头,使其成为採用半主动c波段雷达导引头与主动雷达导引头相结合的双模导引头,它可以在主动与半主动模式之间快速地进行转换,提高了飞弹对付巡航飞弹、先进飞机和识别弹头的能力。
“紫苑”30飞弹採用传统的气动力控制与燃气推力矢量控制(paf-pif)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系统,採用惯性导航与工作在ku波段脉冲都卜勒主动雷达寻的相结合的制导。
可以预见中程防空飞弹增强制导和飞行控制系统,增加打击精度和灵活性能,提高准确率。採用一系列新技术:垂直发射技术来全向攻击;採用末段燃气动力控制技术来提供飞弹未端控制和机动能力;採用新型脉冲都卜勒主动雷达寻的、雷射主动制导寻的、毫米波主动寻的等等高精度寻的技术来提高准确率。
4. 强化和综合防空体系的融合,发挥整合优势
s-400“凯旋”(triumf)防空飞弹总设计师弗拉基米尔•斯维特洛夫表示,s-400飞弹目前在全球还没有对手(全系统将可以实现齐射96枚飞弹拦截48个目标),它的性能优于美国的“爱国者-3型”飞弹一倍,由高级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与具有很强独立作战能力飞弹武器系统组成。s-400飞弹不再是一种单一型号承担防空任务,而是一种全新概念“飞弹防空系统”也就是面防空飞弹,与传统的“防空飞弹系统” 内涵有质的方面不同。
据有关资料分析:基于数据链信息传输来构筑开放式网络系统,“信息共享与综合”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多类型防空火力综合”将成为其最典型的技术特徵。各种防空飞弹武器系统、高炮系统、战术/战略定向能防空武器系统以及航空兵力量都将被纳入防空系统这一整体之中,实现防空体系配置的综合化和最优化。
新型中程防空飞弹,在控制、信息採集、目标定位、综合制导等等方面,强化和综合防空体系的融合,发挥整合优势。这样做到不同种类的防空武器优势叠加、弥补不足,构成缜密、高效的综合防空体系。
5、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强舰载反导防空飞弹和相关系统的研究,海基反导成为重要的目标
海基反导主要用于摧毁反舰飞弹、在舰队空域经过或打击舰队的巡航飞弹和弹道飞弹。如欧洲的新型防空舰主要防空任务包括:舰队的区域防空;近程反导;对战区内来袭的弹道飞弹的拦截。
英国海军45型驱逐舰计划採用美制的mk41系统,用来发射“紫苑15/30”防空飞弹,未来也可能发射“战斧”巡航飞弹和“标准2”增程型、“标准3a”战区飞弹防御型等美制飞弹;西班牙f-100护卫舰、荷兰的lcf和德国f124使用美制“标准2”/“海麻雀”舰空飞弹系统;法、意合作未来地平线护卫舰gf) 使用紫苑-15/30防空飞弹;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金刚”级驱逐舰使用美制“标准2”防空飞弹,而为了加入美国战区飞弹防御系统(***),美国将提供最先进的每枚价值1 700多万美元“标准3”型防空飞弹;俄罗斯“现代”级安装的sa-n-17防空飞弹,具有一定的反导能力;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伯克”级驱逐舰使用“标准2”/“标准3”型防空飞弹,已经开始进行飞弹防御系统实验。
第525页
第六卷 飞弹 瑞典rbs70防空飞弹系统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339
瑞典从70年代开始,独闢蹊径,研制出了可携式地空飞弹的新品种rbs70和rbs90两种型号,其主要特点是:
·採用雷射波束制导与雷射近炸引信,能够抗各种电子干扰,且具有较好的低空性能。·搜索、跟踪目标时有专用配套雷达。
·採用三通道稳定控制系统。
·採用无烟发动机,作战过程不辐射电磁波,使系统的整个作战特徵减至最小程度,系统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具有前视红外和电视跟踪设备,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主要性能:
全弹长1.32米
弹径0.106米
全弹质量21.5千克
最大有效射程约6500米
最大有效射高约4000米。
第六卷 飞弹 俄罗斯"针-s"可携式防空飞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363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导,俄罗斯科夫罗夫斯克“杰格佳列夫”制造厂日前开始批量生产新一代“针-s”可携式防空飞弹系统。
俄“杰格佳列夫”制造厂副总经理瓦西里·鲁苏表示,“针-s”防空飞弹系统刚刚获得国家级奖金,目前许多国外订购者对引进该型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针-s”防空飞弹系统由俄罗斯机械设计局(kbm)负责研制,属于俄罗斯新一代防空飞弹系统。“针-s”攻击离去目标的最大射程为6000米,攻击接近目标的最大目标速度为400米/秒,最大射高为3500米。
在组成上,新型“针-s”可携式防空飞弹系统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作战资源;发射管内装有一枚飞弹,发射管连接有地面电源,还有一瓶用于寻的制导头光电探测器的散热剂;为飞弹发射准备和开火提供的多次发射机械装置;让于对系统作战资源进行例行检查的维护设施;一个移动测试站;供基地和军械库使用的测试装备;系统专用教具,包括说明卡,专用部件和全尺寸模型;
与其上一代产品一样,“针-s”也是可携式肩射武器,但不同的是,其爆炸物填料和爆炸后产生的碎片大量增加。其战斗部还採用了近炸引信,其引爆算法能够保证飞弹作战部在接近目标的最佳时刻爆炸。此外,同“针”式防空飞弹系统相比,该系统的控制系统构造採用了全新的控制原理,能够显着增强飞弹的精度。
因此,同“针”和“毒刺”防空飞弹系统相比,其系统有效性已经达到了“西北风”(mistral)重型可携式防空飞弹系统的水平。同时,其目标作战范围上升了15%,达到了6000米。
然而,这并不是该系统的主要优势。在这样口径的飞弹上安装近炸引信还是第一次,与小型目标(如巡航飞弹和遥控飞机)交战的可能性因此大为增加,能够直接命中并摧毁这些目标。“针-s”防空飞弹系统的有效性通过试验和实战得到了确认,值得注目的是,该系统在摧毁目标时无一次失败记录,其成本也大大低于“针”式防空飞弹系统。因此,“针-s”可携式防空飞弹系统是真正的可大量使用而且成本比较低廉的防空资源,能够有效地防御巡航飞弹。
“针-s”可携式防空飞弹系统还装有可移动夜视仪,使炮手能够检测并识别目标,对目标进行瞄准和跟踪直至飞弹发射。在夜间发动空袭已成为家常便饭的今天,夜视仪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防空飞弹系统的能力,使其能够用于夜间作战。
通过军事能手对该系统的测试表明,该系统秉承了所有俄制武器系统的高度易用特性。“针-s”防空飞弹系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都显示了极强的可靠性(包括极度恶劣温度条件和高湿度条件、周边温度发生急剧变化、浸入水中和12000米高空的非承压机舱中、长时间的任何类型地面运输)。该系统的使用不受雨水、灰尘、沙子或太阳光线的影响。如果包装中的武器从2米高处落到水泥地面,系统仍能用于作战。飞弹可以从任何户外场地、堑壕、移动中的机动车辆、铁路无盖货车甚至水中由炮手肩扛发射。
此外,“针-s”防空飞弹系统能够满足地面、海上和空中运载平台的最新可携式系统飞弹需求。这些需求已经被纳入轻型移动飞弹系统的需求。一方面,对轻型小尺寸飞弹的需求可以增加载体的弹药负荷数量和火力,另一方面,可携式防空飞弹系统的性能表现使其成为能够胜任更大范围内任务的短距防空系统。
第六卷 飞弹 俄罗斯ss-25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91
“白杨-m”战略飞弹
ss-18,ss-19,ss-24,ss-25,ss-27(白杨m)共796枚
“白杨-m”尽管是单弹头,但是它在分导系统应用了更先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精度更高的制导系统和快速发射等技术,并起具有“m”形的末端弹道,使得要拦截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俄军方称该飞弹性能至少领先美国5-8年
弹头当量: 单弹头,75万吨
最大射程:10500千米
命中精度:260米
动力装置:3级,固体
发射方式:公路机动
第526页
反应时间:约60秒
装备时间与数量:1985年装备,370枚
第六卷 飞弹 俄罗斯ss-n-24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53
简介:
相对于西方而言,俄罗斯的空对地/舰飞弹种类繁多,採用的动力装置也更加丰富多彩。其中冲压发动机的使用让飞弹可以达到3马赫的高速,让敌人防不胜防。
北约编号和绰号:ss-n-24
俄罗斯本国编号:
类型:潜射
有效射程(千米):3000
制导方式:
速度(m):超音速
弹长(米):13
直径(米):1.5
翼展:
弹重(千克):
战斗部(千克):
动力:
装备状况:在研
第六卷 飞弹 kh-555型巡航飞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022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近日报导,俄军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透露,一种射程可达美国各地的新式巡航飞弹已经投入批量生产。这种新式巡航飞弹叫kh -555型远程巡航飞弹。它的战术技术性能全面超过久负盛名的美国“战斧”巡航飞弹。如果美国一旦攻俄,这种飞弹会发起“致命反击”。
.xiazaitxt.co m发布
kh-555型巡航飞弹属于俄罗斯“彩虹”设计局的新秀。kh-555巡航飞弹于20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99年试射第一枚kh-555样弹,2001年实弹射击获得成功,不过由于经费短缺的原因,始终无法投入批量生产。美国权威的《外交》杂志大概没有料到,由于其近期刊载挑衅性文章“美国目前已具备一次性摧毁俄罗斯所有远程核力量的能力”,强烈刺激了俄罗斯人。对此“一次摧毁论”,不仅俄罗斯媒体纷纷予以抨击,还促使kh-555投产了。俄军方底气十足地向世界宣布,俄美之间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互相确保摧毁”的核平衡。
.xiazaitxt.co m发布
kh-555飞弹的研发始于俄罗斯“回声”计划。1993年,俄军方委託航空武器研究所“回声”小组对未来战略空射武器发展进行广泛的系统研究。这个小组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俄罗斯乃至俄罗斯空射武器的发展方向。经过详细的科学论证, “回声”小组认为,摆在俄军方面前有发展超音速巡航飞弹和发展亚音速巡航飞弹两条路。超音速巡航飞弹固然是未来飞弹发展的趋势,但其体积大,质量重,价格昂贵,俄罗斯的财政能力很难负担,只能小批量地装备;亚音速巡航飞弹虽然易遭拦截,但只要具备优良的掠地飞行能力,反而更能有效地突破敌方的空中防线。而且亚音速巡航飞弹价格便宜,可以大量装备,形成饱和攻击的能力。所以,“回声”小组最后建议:俄罗斯应大力发展精确的亚音速巡航飞弹,辅之以少量超音速飞弹。这个结论直接催生出kh-555巡航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kh-555,北约称为“肯特”-c,是在kh-55(北约称之为as-15“肯特”)基础上发展成的低可探测性战略空射巡航飞弹。kh-555飞弹採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制作弹体,使用了雷达吸波涂层和吸波材料等新的隐形技术,雷达反射截面积只有0.01平方米。弹体前段有附加油箱,使弹长达到7.45米,弹径514毫米,最大发射重量2.2吨。其最大的特徵就在于两片长直矩形弹翼。当处于巡航状态时,两片展开的弹翼翼展达到3.1米。飞弹携带一个20万吨当量的热核弹头,巡航时高度为40~110米,最大射程为5500公里。飞弹在巡航中採用地形匹配导航系统,能够接收来自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数据,而在攻击目标的末端使用一个光学电子寻的头。根据俄罗斯自身的说法,kh -555的命中圆概率偏差为150米,但美军方一直认为只有45米。俄罗斯之所以极力掩饰这种飞弹的命中精度,目的是为了迷惑西方军界。
.xiazaitxt.co m发布
就威力、射程乃至打击精度而言,kh-555的性能都完全超越了美国“战斧”巡航飞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俄军目前能携带kh-555飞弹的飞机屈指可数。俄罗斯战略空军仅有少量专门用来携带kh-555飞弹的图-95ms“熊”-h 和图-160轰炸机。经过改进的图-95ms“熊”-h轰炸机能在内置的mku6-5u旋转发射装置上携带6枚kh-555,另外还以5枚一组的形式将飞弹挂载在机翼下。俄军即将从新西伯利亚制造厂获得的苏-32fn前线歼击轰炸机也要部署kh-555飞弹,但单机挂载量不会超过3枚,这与“战斧”巡航飞弹遍布美军各个军种的局面大相迳庭,限制了kh-555飞弹威力的发挥。
.xiazaitxt.co m发布
kh-555型巡航飞弹的大批量生产有效加强了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核反击体系。另据俄罗斯《莫斯科时报》报导,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近日举行的国防部会议上说,俄罗斯不会去追求核武器的数量,而是追求核武器的“质量、有效性和轨道不可预测性”。俄罗斯一点都不缺有效的核武器。最先进的“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攻击核潜艇已装备部队,它们都装备“圆锤”战略飞弹。今年,机动式“白杨”-m飞弹将装备部队,而更多kh-555型巡航飞弹服役加强了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核反击力量。在这样的强大打击系统面前,不知道美国发展飞弹防御系统还有什么用途?
第527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六卷 飞弹 美早期巡航飞弹中的异类:蛇鲨和纳瓦霍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4533
美早期巡航飞弹中的异类:蛇鲨和纳瓦霍
.xiazaitxt.co m发布
在美国早期研制的巡航飞弹中,诺思罗普sm-62蛇鲨和北美纳瓦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异类,前者发射重量空前巨大,后者则具有超音速飞行能力,在军事装备发展史上,这两型飞弹因为前所未有的尝试同样值得被铭记。
.xiazaitxt.co m发布
sm-62是美国诺思罗普公司早期研制的一种大型地对地洲际巡航飞弹,其主要作战使命是在大规模空袭中,先期摧毁敌军的以防空雷达为首的具有严重威胁效应的防空系统,确保后续轰炸机的有效渗透。蛇鲨的研制历经数十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在弹道飞弹研制成功后,蛇鲨即告退役,其在美国空军中服役的时间相当的短暂,很少有人知道该型飞弹的存在。
.xiazaitxt.co m发布
◎蛇鲨起源
.xiazaitxt.co m发布
1945年8月,美国陆军航空队(空军的前身)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研发一系列地对地巡航飞弹的计划,其中有个计划是研制一种巡航速度在1000公里/小时,航程超过8000公里,弹头重量800公斤左右的大型地对地巡航飞弹。1946年1月,诺思罗普公司推出了一种射程5000公里左右,由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推进的亚音速巡航飞弹。不久,诺思罗普就收到了发展这种军方代号为mx-775飞弹的合同,合同规定公司必须在一年内开发出这种飞弹的两种型号,诺思罗普公司负责人杰克.诺思罗普用19世纪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小说《猎蛇鲨记》中的怪物来命名这两种飞弹,其中亚音速飞弹编号为mx-755a被命名为蛇鲨。
.xiazaitxt.co m发布
1946年圣诞节的军费大裁减刷掉了亚音速的蛇鲨却保留了超音速型号,诺思罗普公司负责人杰克.诺思罗普凭个人关系和空军司令卡尔.斯贝特茨以及空军的其他重要官员进行了接触,诺思罗普向他们许诺在两年半内可以使飞弹的年产量达到5000枚,而且每枚单价将会控制在8万美元以下。对一种可以做洲际飞行的飞弹来说,这是个很诱人的条件,在杰克.诺思罗普的极力劝说下,美国空军终于同意继续发展n-25,不过要求诺思罗普公司修改原来的设计细节。1947年后期,蛇鲨的编号改为ssm-a-3,飞弹正式进入工程发展阶段。
.xiazaitxt.co m发布
蛇鲨原型弹空军编号xssm-a-3,公司内部的代号n-25。xssm-a-3是空前的巨大,飞弹全长达到了15.82米,弹体两侧有类似喷气式飞机的大型后掠翼,翼展12.95米,飞弹採用细长圆柱形弹体,截锥体尾部,飞弹弹翼为45度后掠角的上单翼,尾部有垂直尾翼,弹体内有三个主燃料箱和一个辅助燃料箱,从外形上来看完全是一架无人的战斗机。发射重量达到了12700公斤,装备一台艾利逊公司的j33-a-31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20.4千牛,用火箭助推器从滑轨上助推起飞,弹头内装有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巡航速度0.85马赫,射程在2500公里以上。为了能够有效制导蛇鲨,诺思罗普特地改装了一架db-45喷气式轰炸机用来中继制导。
.xiazaitxt.co m发布
空军装备司令部要求蛇鲨在1949年3月就能首发,并在年内能进行10次以上的发射试验,但技术上的一系列问题使飞弹无法按时上天。虽然当时的装备司令部司令琼斯上将称蛇鲨是美国在发展的地对地飞弹中最好的项目之一,但美国陆军和海军的官员却对蛇鲨的发展很不满,认为空军花这么多钱研制这种不切实际的飞弹武器纯粹是浪费,而空军由于经费紧张,就只提供研制飞弹最重要的制导部分的经费。
.xiazaitxt.co m发布
1950年开始在赫尔曼空军基地进行发射试验,不过12月份的首次发射以失败告终,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1951年4月,蛇鲨终于发射成功,飞弹在空中飞行了38分钟。在这期间,诺思罗普总共制造了16枚n-25,由于飞弹上装有回收装置,为此发射小组共用这16枚飞弹进行了21次发射试验,在最后一次发射试验中,蛇鲨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0.9马赫,飞弹在空中飞行了2小时45分钟,在实验结束后,有5枚被得以保留。
.xiazaitxt.co m发布
为了给作洲际飞行的蛇鲨提供制导,诺思罗普特地开发了一套天文导航系统,这套系统主要由航位测定仪、恒星跟踪器、飞弹重垂线测定仪、计算机等组成,在工作时首先用航向定位仪确定飞弹大致的地理位置坐标,然后用恒星传感器搜寻指定的恒星,并进行跟踪,用弹上的重垂线测定仪测定到达的重垂线和飞弹运动方向的变化,然后将取得的各种数据解算出飞弹的实时精度和航向,并将其与预定值进行比较,然后给出控制指令。但不幸的是,这种历时10年开发的导航系统虽然能够确保飞弹作洲际飞行,重量却达到了1吨,导航系统也成为了飞弹上最昂贵的部分,为了节省成本,xssm-a-3没有装备这套设备,而只是装备了基于陀螺仪的惯性导航系统,这种系统只能确保该弹的圆概率误差在2.5公里左右。
第528页
.xiazaitxt.co m发布
◎性能提升
.xiazaitxt.co m发布
1950年6月,美军突然要求提升蛇鲨性能,飞弹的射程提高到10000公里,而且在飞行末段飞弹能够进行超音速攻击,防止飞弹被敌方拦截,飞弹的弹头重量要求提高到3吨,圆概率误差也必须控制在500米以内。新的技术指标大大超过原来的n-25,诺思罗普万般无奈之下,推出了n-25的放大型号n-69,n-69不仅加长了飞弹的长度而且还将主翼面积由原来的26米2增加至30.28米2,外形上则主要是将发动机进气道移至飞弹的腹部。在风洞试验中发现,n-25在大攻角攻击时稳定性能不好,所以诺思罗普重新设计n-69的机翼,延长了副翼部分,为此也造成n-69的机翼呈怪异的锯齿状。发动机改为艾利逊的j71,而且在每侧机翼下加装了一个固体火箭助推器以使该弹能从发射车上直接发射。
.xiazaitxt.co m发布
1951年开始,美国空军改变原来武器的编号体系,开始用飞机的编号为飞弹武器编号,蛇鲨被赋予轰炸机编号b-62。1953年,诺思罗普改装了3枚n-25,每枚的主翼下加装了推力为21300公斤的助推火箭用于试验。1953年8月开始试射的原型弹xb-62包括n-69a和n-69b,主要用于验证飞弹的气动性能和飞行特性,採用的助推火箭能够使持续燃烧4秒钟,每枚助推火箭能提供47628公斤的推力,是飞弹在4秒钟内达到巡航速度。在试射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j71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和飞弹飞行过程中的径向稳定问题令技术专家头疼。
.xiazaitxt.co m发布
n-69採用了和n-25一样的回收装置,但n-25发射了21次,有10次回收成功,n-69却在发射31次后才成功的回收了一枚飞弹。而就在试射的关键阶段,诺思罗普的重头戏f-89全天候截击机陷入发展困境,公司把蛇鲨的工程师撤到f-89上,蛇鲨的发展一下子慢了好多,整个工程虽然只制造了13枚原型弹,但整个项目已经超支1830万美元,这使得原本就已陷入僵局的发展更加的缓慢。在前期进行的发射试验中,前5次均告失败,在1954年6月进行的一次试验中,飞弹在空中飞行了3个半小时,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地面试验人员正准备截获这些数据,结果就在飞弹回收时发生爆炸。
.xiazaitxt.co m发布
1954年开始进行从赫尔曼基地到大西洋靶场的全射程发射试验,同年9月进行飞行末段弹头俯冲特性测试,结果发现由于气动外形不过关,飞弹在末端机动时存在稳定性问题,所以无法实现超音速攻击。最终採取弹头和弹体分离的方式,弹头在飞行末段脱离弹体,然后作弹道无动力飞行。改进后的n-69c于1955年开始试验,由于重量增加所以採用推力为59000公斤的助推火箭。
.xiazaitxt.co m发布
蛇鲨的发展历经坎坷,原以为射程远是飞弹的一个卖点,但在1956年的一次试射中,蛇鲨在发射后由于飞行距离过远,和负责中继制导的db-45失去联繫,控制人员只知该弹朝巴西茂密的原始从林中飞去,美国军方一些消息灵通的记者在得知后,将该事捅了出去,迈阿密的一家报纸称:他们(指美国军方)朝天空发射了一枚蛇鲨,然后在地球的一个它们也不知道的地方发现了这枚飞弹。而1956年发射的这枚飞弹直至1982年才被一个巴西农民发现于一处树林中。这些丑事被捅出去后,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反对潮,人们只知道军方在研制一种坠毁率极高的飞弹武器,而且这种武器的研制费用相当的高,由于坠毁太多,许多反对人士甚至在赫尔曼试验场附近水域竖起“有蛇鲨不可下水”的牌子以嘲讽蛇鲨的坠毁率。而此时,蛇鲨的使用者战略空军司令部也开始怀疑这种武器的作战能力,因为在地面蛇鲨没有像战略飞弹那样的经过加强的固定发射井,蛇鲨在发射时需要一块开阔地,而且弹库也没有经过加固,发射点极易受到攻击,在空中蛇鲨虽然能够以0.9马赫的速度飞行,但连普通机动都成问题的蛇鲨将会很容易被敌方的防空武器所拦截。
.xiazaitxt.co m发布
就在蛇鲨发展陷入困境时,事情有了转机。战略飞弹评估委员会在得知战略空军司令部发展的3种飞弹(蛇鲨、纳瓦霍、宇宙神)后,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发现这3种飞弹的性能都不尽人意,而且还特别指出蛇鲨是一种极度复杂的飞弹系统,其服役将是遥遥无期的。在综合评估后,委员会提出了3点建议,首先要求战略空军司令部开始研制一系列的重型轰炸机,其次降低蛇鲨的圆概率误差至5000-9000米,即为蛇鲨配备大威力的核弹头,最后还要求诺思罗普降低飞弹的复杂程度,在1957年研制出工程样品,1958年开始量产装备部队。
.xiazaitxt.co m发布
第529页
◎蛇鲨服役
.xiazaitxt.co m发布
1955年开始,美军更换新的编号体系,xb-62也被赋予新的编号-xsm-62,诺思罗普将j71发动机换成普惠公司的j59,推出n-69d,即xsm-62a,弹上装备了全天候的天文-惯性导航装置,其中惯性导航装置的信息来自天体的相对位置的测量,并且在飞弹的翼下加挂了两具容量为2700升的副油箱,飞弹不加燃油空重从c型的7537公斤增加至9366公斤,并且发射重量增加至20吨,飞弹内部的燃油箱装载有11.8吨燃油。1955年11月开始试射,在试射中发现花费巨大财力研制的天文导航系统精度十分的差,飞行3400公里误差就达到了32公里,就算改进后圆概率误差也达到了7.5公里,如果要求对目标有较大的杀伤效果就要求弹头当量在百万吨级。这些都迫使诺思罗普推出新的飞弹型号。
.xiazaitxt.co m发布
1956年,诺思罗普推出了最后一种蛇鲨即n-69e,这也是生产型蛇鲨的原型弹,飞弹空重比d型轻了900公斤,而发射重量却增加了2000公斤,达到了空前的22吨。装备两台航空喷气-通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助推器在燃料耗尽后就脱离弹体,主发动机开始工作,飞弹和所有的地面设备能够用一架c-124运输机空运到作战地区。1957年开始试射,首发以失败告终。同年10月由空军的人员组成的发射小组开始试射n-69e,但空军的首次飞弹发射就充分体会到了蛇鲨的不可靠性,发射了7枚飞弹,结果只有两枚飞弹飞至目标区而且只有一枚成功的将弹头投掷在距目标中心区6.5公里远的地方。1958年开始进行全射程发射试验,在实验中只有一枚飞弹成功的飞行了8000公里,落在离目标区10公里的地方,后期的10次发射中,制导系统只有50%的有效率,为此诺思罗普的工程师在总结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型飞弹只有33%的机率能发射上天,而在上天的飞弹中,只有10%的机率能飞行设计的距离。
.xiazaitxt.co m发布
虽然飞弹在e型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战略空军司令部似乎失去了热情,首先,司令部官员认为蛇鲨无法在同温层飞行,飞行高度(4500米)不足,容易被敌方拦截;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即蛇鲨糟糕的试射纪录,1958年12月16日,战略空军总司令汤姆斯.s.保尔通知空军副总参谋部长柯蒂斯.e.李梅立即取消发展蛇鲨,认为该型飞弹对战略空军空军力量的加强几乎没什么作用。但此时空军高层已经决定装备该型飞弹了,因为这种超长距离的武器能够帮助美军训练飞弹发射人员,而且不管其可靠性多差,射程在10000公里的飞弹毕竟还是会有一定的威慑效应的。于是1956年12月,空军推出了一份成立蛇鲨作战单位的计划,从诺思罗普邀请了专家对飞弹发射所需的地点、附属装备、人员配置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原计划採用机动性较好的野战卡车牵引蛇鲨的发射车,飞弹分散部署,空军考虑到经费、安全性等问题,后来还是考虑选取专门的发射基地,战略空军司令部派出了专门的队伍开始选择蛇鲨的发射基地,1957年3月,专家组提交了报告,选定缅因州的普拉斯库岛空军基地为第一个飞弹发射阵地。
.xiazaitxt.co m发布
蛇鲨正式开始装备部队,军方编号sm-62,飞弹出厂价413.4万美元。两个月后,帕特立克空军基地被选为训练基地,并在同时成立了556战略飞弹中队,这支中队也是第一支装备战略地对地飞弹的作战中队,中队在成立后半年就发射了首枚sm-62。1959年初,战略空军司令部在普拉斯库岛空军基地成立了第702战略飞弹联队,原先成立的556中队归属于702联队,联队在成立后就配备了首枚刚刚出厂的生产型蛇鲨sm-62a,配备的弹头为爆炸当量超过400万吨的w-39核弹,556中队原计划5月进驻702联队所在地普拉斯库岛,但就在中队划归702联队后4个星期被战略空军司令部撤编,随后原计划归属于702作战中队的702飞弹维护中队也被取消,第702战略飞弹联队变成了没有下属部队的“光杆联队”。1959年后期,战略空军司令部再次激活了蛇鲨退役的报告,不过此时空军司令部却决定保留蛇鲨一段时间,直到在研制的弹道飞弹服役。
.xiazaitxt.co m发布
1961年1月,sac对外宣布702中队装备了30枚的蛇鲨开始担负起战备值班。但就在宣布蛇鲨拥有作战能力后不久,新上任的甘迺迪决定砍掉了蛇鲨,称其为“陈旧的并且是没有军事价值的”。半年后,第702联队被撤编。普拉斯库岛空军基地随后交付空军国民警卫队,随后又被改成地区机场以及工业园区。在基地内还有一个702中队的小型博物馆。大部分的蛇鲨飞弹则被送至戴维斯基地销毁。
.xiazaitxt.co m发布
第530页
蛇鲨虽然没有在冷战初期做出什么贡献,但战略空军司令部通过组建556中队和702联队取得了训练、管理战略飞弹部队的经验,也得到了维护保养大型洲际飞弹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对于维护后来的民兵,大力神等弹道飞弹来说是无价的。
.xiazaitxt.co m发布
◎纳瓦霍:西方最神秘的飞行器
.xiazaitxt.co m发布
在巡航飞弹研制的初期,美军也曾尝试过用目前技术仍然有着技术难题的超音速巡航飞弹,这便是纳瓦霍,西方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种飞行器。
.xiazaitxt.co m发布
纳瓦霍是美国空军研制的第一种具有超音速飞行能力的洲际巡航飞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洲际巡航飞弹,在弹道飞弹还未服役前,具有3500公里/小时飞行速度的纳瓦霍具有极大的威胁效应,美军先后共投入了7亿美元用于纳瓦霍的开发研制,虽然后来由于弹道飞弹的服役和纳瓦霍本身的技术缺陷,纳瓦霍并没有投入使用,但在美军第一代4种巡航飞弹中,纳瓦霍是最具有意义的一种,为纳瓦霍发展研制的大推力液体助推火箭除了成功地运用于后来的美军第一代弹道飞弹-雷神,宇宙神,红石以及丘比特外,还为美国的大型空间运载火箭的研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专门为纳瓦霍研制的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则直接应用于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的在北冰洋冰盖下的导航,美国海军后期发展的a3j-1也採用这种高精度的惯性导航系统。北美在研制纳瓦霍中积累了大量的关于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经验,随后成功地开发了agm-28大犬超音速空地飞弹,而且纳瓦霍的研制壮大了北美的火箭动力系统飞公司,为其研制终极轰炸机xb-70以及xf-108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美军的官方文件直接将纳瓦霍认定为美军空间领域的里程碑。
.xiazaitxt.co m发布
二战末期,美军攻入伯林,从德国运回了大量的v-2飞弹和飞弹专家,美军将这些飞弹运回本土后,除了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飞弹靶场进行了大量的v-2飞弹发射试验外,还召集几大航空巨头开始着手研制美军自己的巡航飞弹,1945年,北美航空公司技术研究工作实验室向陆军航空队递交了巡航飞弹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v-2加装大型的弹翼,以满足美军初期对装备航程在800-1000公里飞弹的要求,第二阶段用冲压式发动机取代原来v-2上採用的火箭发动机,使飞弹能够做超音速飞行,最后一步是最疯狂的一种设想,即将第二阶段研制成功的飞弹作为第二节,在其后面加装大型的助推火箭,通过这样的改进后,最终的飞弹射程可以满足洲际飞行的需要。
.xiazaitxt.co m发布
1946年4月,美军在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后,只拨给北美公司第一、二部分的发展经费,工程代号mx-770,飞弹射程在800公里左右。一年后,美军突然要求飞弹的射程增加至1600公里,同年晚些时候,新成立的美国空军和北美公司签订了发展协议,北美为美国空军开发的mx-770正式给予空军编号ssm-a-2,绰号纳瓦霍。飞弹原型xssm-a-2採用了压式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装置,公司内部代号na704,弹体前缘装有一对全动式鸭翼,弹体中段有一对三角翼,北美下属的火箭发动机分公司花大力气专门为其研制了新型的大推力液体助推火箭。1949年,北美开始制造xssm-a-2,但就在原型弹制造完毕即将进入试射阶段时,美军的一纸发展要求又推翻了原来的设计,使得北美的努力都白费。空军彻底抛弃了原来的设计思想,将纳瓦霍计划赋予战略飞弹的内涵,纳瓦霍不再是在德国v-2飞弹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改进,而是一种全新的飞弹系统。整个计划将分为三步实现,第一阶段开发一种射程在1500公里的试验型火箭系统rtv-a-10(后来的x-10),用以验证飞弹的气动性能,在rtv-a-10取得进展后,再研制一种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的实战评估型号ssm-a-4纳瓦霍2,这种作为正式生产型服役前的中间过渡型号将为美空军提前训练纳瓦霍作战部队,最后一种也是作战指标最高的一种-研制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超音速洲际巡航飞弹ssm-a-6纳瓦霍3。
.xiazaitxt.co m发布
◎x-10
.xiazaitxt.co m发布
1950年,按照美国空军的计划,北美开始研制rtv-a-5,在1950年的编号体系更改中,rtv-a-5被改称为x-10,纳瓦霍2ssm-a-4也改称为b-64,纳瓦霍3则改称b-64a。由于x-10的性能和原来的xssm-a-2类似,为此,北美的发展异乎寻常的顺利,但这种顺利却似乎并没有为后来的b-64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xiazaitxt.co m发布
1953年9月,首枚x-10离开北美的工厂,在前往发射场的途中,x-10前卫的外形立即引起了轰动。为此也引起了不小的猜测,有人认为是空军在开发的末代武器系统,有人则认为是空军的新的战斗机,因为x-10比当时的任何战斗机都大,飞弹全长达20.17米,翼展8.59米,高4.5米,空重19000公斤,开始时装备西屋公司的xj40涡轮喷气发动机,后期的则是j40发动机,单台提供48.4千牛的推力,最大射程1370公里。x-10外形绝对是50年代的最前卫设计,圆柱形弹体,尖锥形头部,全动式鸭翼,三角形下单翼,外倾式双垂尾,发动机进气道位于翼根前缘稍,整枚x-10外形犹如一枚火箭弹,而有人认为其式战斗机则主要是该机装备了类似于战斗机的前三点式起落架。
第531页
.xiazaitxt.co m发布
x-10只能在跑道上像常规战斗机那样的起降,早期为了验证其气动外形,只装备an/arw-56无线电信标接收机,用于接收地面控制站an/arw-55雷达发射机发射的控制信号,后期在充分验证了其气动外形后,加装了一套昂贵的n-6回转仪式惯性导航系统。这样,x-10就只需要控制员在起飞和降落时对其进行控制,飞行中段则完全实现了自主控制。
.xiazaitxt.co m发布
1953年10月,北美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了首发试验,x-10首次试验就非常的成功,随后北美继续制造了数架x-10用于飞行试验,1955年,试验迁往康纳维尔角发射场继续进行,在第19次飞行试验中,x-10的冲刺速度达到了2.05马赫,成功地创造了新的飞行世界纪录,x-10也成为当时飞行速度最快的飞行器。不过由于无线电控制设备不够完善,有多架x-10在降落时坠毁。1956年12月,x-10进行了最后的发射试验后结束了其使命,纳瓦霍的第二阶段试验xbm-64完成了原型机的制造,开始进入试射阶段。剩余的3架x-10作为高空靶机在50年代末期曾被使用,北美共制造了13架x-10,其中只有一架得以幸存。
.xiazaitxt.co m发布
◎xsm-64
.xiazaitxt.co m发布
在x-10结束试验后,第二阶段的试验立即开始了,xb-64开始了发射试验,而北美的窘迫也伴随着xb-64的试验来了。早在1952年,x-10还处于制造阶段,美军就要求xbm-64能够在1954年1月上天,但很不幸的是,北美拖延了整整27个月,这已经使得美空军高层官员十分的不满。不过就在飞弹进行发射试验期间,美军的军用番号又发生了改变,随即,b-64和b-64a重新分配军队编号sm-64和sm-64a,其试验型号则仍然按照老规则,即在编号前加x,美军高层由于弹道飞弹短期内无法服役,只得继续同意发展纳瓦霍。
.xiazaitxt.co m发布
xsm-64在x-10的基础上捆绑了一个大型的液体火箭助推器,这种由北美下属的火箭动力分公司制造的xlr71-na-1助推器长23.24米,直径1.78米,在圆锥形的助推器前段装有15000升的液氧,后段则有16000升的酒精,助推器和飞弹捆绑在一起的长度超过25米,发射重量61吨。助推器推力达到了1070千牛,能把飞弹加速到3马赫,垂直送入12000米的高空,助推火箭工作时间65秒,在燃料消耗完毕后自动和弹体分离,然后飞弹上的两台柯蒂斯-赖特公司研制的xrj47-w-5冲压式发动机开始工作,这种结构简单的发动机每台能够提供36千牛的持续推力,飞弹继续爬升至24000米的高空做2.75马赫的巡航,飞弹弹体内装有近20000升的jp-5燃油,可以使飞弹的最大航程超过5600公里。飞弹上装备有北美自行研制的n-6惯性导航系统作为导航系统,弹上的无线电接收、下传信标则主要用于在测试中接收各种指令,为了节省成本,弹上装有起落架,这样能够在测试完成后按指令降落,回收后可以反覆使用。原计划为xsm-64装备w-4或者xw-13核弹头(裂变式核弹),但在50年代初热核武器研制成功后,美军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xiazaitxt.co m发布
1956年12月6日进行了xsm-64的首次发射,原计划飞弹在飞行了800公里后做一个半径160公里的转完后就返回发射场,但xsm-64的发射却并没有x-10那么的顺利,飞弹在发射升空26秒钟后因发生径向严重振动而坠毁。虽然在武器试验中失败是常有的事,但纳瓦霍系统的失败似乎没有终结,第二枚又是同样的问题,北美分析了发射失败的原因,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后开始了第三次试射,但这次更惨,第三枚试验弹在发射台上直接爆炸。爆炸的声音引来了同样也在康纳维拉尔角的弹道飞弹发射台上的施工人员的注意,北美从工人们惆怅的眼神仿佛看到了纳瓦霍飞弹悲惨的未来。
.xiazaitxt.co m发布
1957年6月,第四枚试验弹(编号af53-8270)在康纳维拉尔发射场第9号发射台上升空,1分钟后,火箭发动机燃料耗尽并成功和弹体分离,人们正要欢呼发射成功,但期待的冲压式发动机的却并没有发出启动所特有的轰鸣声,3分钟后,飞弹即坠毁在离发射场不远的空地上。这次试验的失败让空军官员彻底的失望,在1955年的资金争夺中,空军的官员曾费尽周折地为xsm-64争得了发展的资金,并在发展中给予纳瓦霍仅次于宇宙神和大力神洲际弹道飞弹的优先发展地位,但纳瓦霍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同年7月初,在舆论的压力下,美国空军宣布取消xsm-64的继续发展,原因很简单,前景更光明的弹道飞弹即将服役,空军没必要在纳瓦霍这个无底洞似地的项目上继续投资。但纳瓦霍系统3马赫的巡航速实在太诱人,空军在暗地里同意继续试验已经制造完毕的16枚样弹,但只同意支付500万美元用以试射5次,这个被称为“飞行五”的计划成了北美最后的救命稻草。1957年8月,北美开始了最后的挽救试验,这次xsm-64似乎争气了,飞弹成功升空,冲压式发动机也工作正常,首枚飞弹在飞行42分钟后开始折返朝康纳维拉尔角发射场飞行时,发动机突然熄火,飞弹随即坠海,这枚飞弹是纳瓦霍项目中飞行时间最长的原型弹。接下去的几枚不是爆炸就是解体,在1958年年初进行了最后一次试射后,北美草草的收场了,而此时整个纳瓦霍计划已经耗费了美国纳税人7亿美元的资金,整个研制过程发射的飞弹飞行时间加起来却还不到1小时。
第532页
.xiazaitxt.co m发布
早期的xsm-64飞弹採用了红白相间的涂装,垂尾上涂有美国空军的编号,助推器则是白色,弹身涂有北美的编号,而且在其发射试验期间xsm-64还有类似现在发射空间火箭的发射塔,这种由福特机器集团制造的发射塔用以在发射前固定飞弹,并确保飞弹垂直发射。在xsm-64的发展计划中,北美也曾制造过一次性使用的型号,这种发射后无法回收的型号取消了起落架和液压设备,增加了燃油载量,射程4000公里。
.xiazaitxt.co m发布
由于空军取消了纳瓦霍的发展,剩余的几枚xsm-64只好用于其他试验,其中有一个是用于支持超音速环境调查项目(rise),用于为后续发展的xb-70和x-15超音速飞机的发展提供超音速飞行时的环境数据,总共发射了两次。
.xiazaitxt.co m发布
◎xsm-64a
.xiazaitxt.co m发布
虽然xsm-64的计划以失败告终,但sm-64a就在xsm-64失败之际设计完毕,数枚飞弹已经接近完工,第一枚助推火箭发动机也正进行结构试验。1957年2月,北美的工程师向美军递交了详细的工程图纸,sm-64a工程代号g-38,是sm-64的放大型号,预装爆炸当量在400万吨的w-39热核弹头,和sm-64最大的区别是採用了全动式单垂尾,并且採用了梯形接近椭圆形的中单翼,飞弹的弹体採用了高强度的钛合金和不锈钢制造,而且为了减少弹体内空间的浪费,採用了自行车式起落架。飞弹全长26.7米,助推器长28.7米,翼展达到了13米,飞弹总重54600公斤,助推火箭是xsm-64使用的xlr71地改进型xlr83-na-1,改用煤油和液氧作为推进剂,煤油和液氧的携带量为27000升和46000升,三管式尾喷管推力达到了1780千牛,工作时间110秒,助推火箭重达81500公斤。整枚飞弹的发射重量超过136吨。北美为其配备了两台rj47-w-7冲压式发动机,单台推力50千牛,北美的工程师声称在rj47-w-7地推动下,g-38的巡航速度能达到3.25马赫,採用了更高精度的n-6b惯性导航系统,飞弹採用和sm-64类似的垂直发射方式,飞弹被助推器推动至30公里高空时改变方向开始向下俯冲,在24公里的高度主发动机开始工作,飞弹由俯冲变为水平巡航,弹上的惯性导航系统开始工作,据称其射程可以达到10000公里,全程飞行时间170分钟,并且在飞行末段飞弹弹道可以按预定程序机动,可惜已经没有机会向空军展示了。
.xiazaitxt.co m发布
◎尾声
.xiazaitxt.co m发布
在苏联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后,美国才发现在空间力量上落后了,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研制人造卫星和空间火箭,美国希望“快速向空间进军”,北美曾建议用g-38上使用的大推力火箭助推器和新研制的x-15捆绑,将x-15发射至高空。虽然也曾作过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不过终究还是没有得以实现。最后,这些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研制出来的拥有当时最大推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在加利福尼亚的工厂内按照国防部的命令被拆毁,许多工程师在最后销毁g-38的火箭发动机时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因为这枚火箭的销毁也销毁了美国历史上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xiazaitxt.co m发布
虽然纳瓦霍计划最终没有成功,但美军从中却获益匪浅,例如钛合金在飞行器中使用,鸭式布局,冲压式发动机,远距离高精度制导,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等技术,而且纳瓦霍在高速飞行中和空气剧烈摩擦产生的热量足以融化普通蒙皮,在2马赫的速度下,弹体表面温度可以达到300度,而在3马赫时,温度可以达到660度,北美通过大量的试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导致霍瓦纳胎死腹中的主要并不是其技术原因,而是弹道飞弹的服役,而美军通过研制纳瓦霍飞弹系统,成功的掌握了多项先进技术,为美军后续飞弹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
.xiazaitxt.co m发布
成立于1946年3月21日,主要负责核武器的使用,管理美国庞大的轰炸机队伍和弹道飞弹,远程战略侦察,司令部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福特空军基地。受美国空军的管理,但听命于美国总统,只有总统才能命令其发射战略飞弹和使用核弹。二战结束后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急需整编,在战时投向世界各地的作战飞机大多数返回美国本土,总数在34000架以上,美国陆军航空队为了合理处置这些作战飞机和飞行员,成立了战术空军司令部、战略空军司令部以及北美防空司令部。首任司令长官乔治.c.肯尼,成立后10天就接收了负责美国本国安全的大陆空军下属的10个重型轰炸机团,后来8个被解散,1947年9月16日美国空军正式成立,战略空军司令部实力急剧膨胀。美国空军研制的先进轰炸机大多先装备战略空军司令部,在冷战时期,战略空军司令部的规模达到顶峰,下属有上千架的重型轰炸机和大量的弹道飞弹。进入90年代后由于冷战结束,战略空军司令部逐渐冷落,1992年被撤销。
第533页
.xiazaitxt.co m发布
◎零距离发射
.xiazaitxt.co m发布
在弹道飞弹投入使用前,运载大型核弹的只有战斗机或者轰炸机,但固定翼飞机有一个固有的缺点,必须有一个很大的机场和跑道,一旦跑道被炸毁,战斗机也就形同虚设,为此冷战初期,为了能在敌方第一轮攻击后进行有效的还击,美军开始了“零距离发射”试验,即在作战飞机机身加装大推力的助推火箭,使作战飞机能够无需跑道就能从卡车或者发射站内发射,最早的实验是1953年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的f-84g的发射,不过由于无法回收试验草草收场。1958年又进行了f-100的发射试验,加装的大型火箭助推器提供59吨的推力,能够在4秒钟内将重13吨的f-100以4g的加速度发射至120米的高度,能把飞机加速至450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在进行了14次的发射试验后开始进入实战状态,共改装了100架左右的f-100,德国空军也进行过类似的实验,採用f-104战斗机,不过并没有装备。前苏联也曾经用米格-19改装成sm-30进行零距离发射试验,不过也没有装备部队,因为除了美军不要求将发射后的飞机回收外,其他国家都要求发射后能将飞机回收,但发射后回收始终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六卷 飞弹 印度“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飞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746
印度“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在刚刚结束的“2005印度航空展”上,印度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飞弹以多达5种不同发射规格的样式出现在参观者面前,强烈地吸引着无数的眼球。而印度讲解员很有些自豪地向人们介绍,新展示的“布拉莫斯”採用了很多印度自己的设备和技术。这种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布拉莫斯”飞弹具有远程对地攻击和不易拦截的特性,尤其是它能够携带核弹头,对提高印度核威慑能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无比自信的印度参观者把展台上的“布拉莫斯”当镜子,从那里好像看到印度已经坐到新的世界飞弹大国和军事强国的位置上。
.xiazaitxt.co m发布
印俄联合研制“布拉莫斯”飞弹始于1995年12月。当时印度海军正大力推行“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洋”的海上强军政策,既耗费巨资引进航母和其他舰艇,又组织国内各种力量研制先进反舰飞弹。但印度由于技术储备不足,不得不寻求国际合作。在印俄双方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1998年2月,印度和俄罗斯签订一项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致力于一种新型反舰飞弹的开发,设计代号为pj-10。飞弹取名为“布拉莫斯”(brahmos),那是两国各自着名的河流——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和俄罗斯莫斯科河的河名缩写。用这一新造的单词来命名新飞弹,其寓意不言而明。经过俄罗斯方面的细心指导,印度drdo组织熟悉了超音速反舰飞弹的设计研制过程,并锻鍊了国内军工队伍,在“布拉莫斯”飞弹生产本地化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xiazaitxt.co m发布
在航展上露面的新“布拉莫斯”飞弹全长8.1米,飞弹发射/储存器全长9米,弹径 670毫米,发射重量3吨。它可携带重达200公斤的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加上其飞行产生的动能和剩余燃料,“布拉莫斯”对舰艇乃至地面目标都具有强大的破坏性。它採用梭镖式气动布局,飞弹表层涂抹有印度自行研制的雷达吸波涂料,可在最大程度上躲避警戒雷达的搜索探测,降低了被提前发现的可能性。新飞弹採用印度hal公司研制的新式小型整体式冲压发动机,飞行马赫数为2.5~2.8,最大弹道高度1.5万米,在飞行末段可下降为10~15米高度并且作蛇形机动以躲避敌方拦截。新“布拉莫斯”飞弹的射程从原来的50~29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但因违反俄罗斯制定的飞弹技术控制制度,所以不能在印度以外的国家销售。
.xiazaitxt.co m发布
新“布拉莫斯”不单是反舰飞弹,而且已变成各军种通用巡航飞弹,但均为垂直发射方式。它的舰载发射台有两个发射管,内装8枚飞弹。地面机动发射台只有一个发射管,内装3枚飞弹。它完全实现了从舰艇、潜艇、飞机乃至地面车辆上发射的“全方位作战”的设计意图。印度空军官员称,计划从苏-30mki战斗机上试射“布拉莫斯”飞弹,希望能在每架苏-30mki机上挂载3枚“布拉莫斯”飞弹进行多任务作战。它的制导系统已进行更新。复合式导引头可帮助飞弹在飞行中段採用惯性制导方式,在飞行末段则採用雷达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用管”能力。雷达导引头具有双重导引模式,一般多工作在被动制导方式,这样可以降低被发现的机率。印方参展人员称,印度制导引头的灵敏度比俄式产品要好得多。
第534页
.xiazaitxt.co m发布
3月1日的法国《航宇防务》引述了生产商布拉莫斯航宇公司印方执行长皮来的话:公司已进行了6次飞弹试射,其中2次为舰上发射,很快将进行“布拉莫斯”飞弹的潜射试验。皮来还透露,在今后的5~10年内,有望在国内外销售 2000枚“布拉莫斯”飞弹,布拉莫斯航宇公司也有望在2007年成为亚洲最大的飞弹生产厂家,预计今后每年的销售额将达10亿美元。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六卷 飞弹 “代立拉”gl:由“鹌鹑”变来的巡航飞弹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903
“代立拉”gl:由“鹌鹑”变来的巡航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还在今年夏天,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就披露说,以色列新研制的巡航飞弹“代立拉”gl(“del”gl)已经完成了试验。它是以色列军事技术的最新成果,有可能不久推向国际市场。于是,“代立拉”gl进入了国际传媒的视点。
.xiazaitxt.co m发布
“代立拉”gl巡航飞弹是“代立拉”的陆射型。gl是英文陆射的缩写。其实,严格地讲,“代立拉”巡航飞弹算不上以色列的原创。不过,它该是以色列巧借他山石进行再创造的又一个典型事例。
.xiazaitxt.co m发布
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从美国引进了几架“鹌鹑”无人诱饵靶机,用于战术欺骗。在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时,以军曾试放“鹌鹑”,让其诱使敌方防空火力点暴露,只是效果并不理想。以色列人不会白买“鹌鹑”。他们通过剖析“鹌鹑”掌握了无人机制造技术,1988年造出了以色列“鹌鹑”,另起名为“代立拉”无人机,接着开发出具有反辐射攻击能力的“代立拉”-ar无人机。“代立拉”-ar外观上与巡航飞弹相似,马赫数0.8,最远飞行距离达400公里。在1995年巴黎航展上,“代立拉”-ar成了抢眼的新产品。有意思的是次年,美国空军购买了“代立拉”-ar,让这种改头换面的“鹌鹑”重回故里。
.xiazaitxt.co m发布
以色列人没有在“代立拉”-ar上止步。他们又将它改造成空射对地巡航飞弹。以色列原来是想订购美国“战斧”巡航飞弹的,但当时美国政府担心恶化中东局势没有答应。以色列还是用自己的拿手招———改造,将空射“迦伯列”飞弹、潜射“鱼叉”飞弹和“代立拉”-ar无人机改造成巡航飞弹。“代立拉”系列巡航飞弹开发速度最快。
.xiazaitxt.co m发布
“代立拉”gl巡航飞弹是在“代立拉”空射巡航飞弹基础上开发的。它是以色列第一种地对地巡航飞弹,外观已经很难看到“鹌鹑”的影子。它採用模块化设计,缩短了开发周期。它使用可互换的前视红外、彩d和光电寻的器。根据作战任务,它可选择不同杀伤力的战斗部,战斗部重30公斤。它装置了助推发动机,增大了起飞动力。
.xiazaitxt.co m发布
由于血缘来自“鹌鹑”无人机,“代立拉”gl巡航飞弹本来就有一定的智能化基础,加上注入新的技术,它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它採用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导航,可以亚音速自适应飞行。不管是原固定目标,还是高速移动目标,抑或重新部署目标,它都能捕捉并精确攻击,最大射程达到300公里。
.xiazaitxt.co m发布
令人惊异的是,美国“战术战斧”巡航飞弹最新採用的一些先进技术在“代立拉”gl巡航飞弹上也能看到。它能像“战术战斧”一样,在发现目标前在战场上空徘徊待机。它通过自身数据链将目标情况报告指挥部,听从指挥官指挥。在飞弹飞向目标的末段实行
.xiazaitxt.co m发布
“人在回路”控制方式能确保攻击精度的实现。假若目标情况有变或传输中断,它会绕原目标飞行等待发现新目标,等待指挥官新的命令。如果没有人指挥,它也可由自身计算机决定攻击。它的寻的器具有自动跟踪目标能力,哪怕目标移动了也能追踪攻击。它能像“战术战斧”一样,在飞弹爆炸前由数据链将即时信息传给指挥部,提供飞弹攻击毁伤评估的有效手段。指挥官据此判断飞弹击中目标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第二次攻击。
.xiazaitxt.co m发布
“代立拉”gl已是先进的陆射巡航飞弹了,然而如有必要,它仍能再变作无人机。这是因它的高容量的数据链,可以把传感系统获取的大量信息传送给作战指挥中心。如果把战斗部换作侦察雷达或光学摄像机,它立马就变成无人侦察机了。当然,它肯定不会再变回“鹌鹑”。
第535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七卷 直升机 史前骑兵系列——努米底亚轻骑兵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846
今天的阿尔及利亚北部和突尼西亚西部,古代被称为努米底亚。这里曾经居住着一个游牧民族,被称为柏柏尔人(berber),他们以部落为单位分布在大漠各处。最强大的两股是东部的massyli族和西部的masaesyli族。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努米底亚为迦太基统治,每年向这个奴隶制国家提供轻骑兵作为僱佣军。
前218-201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努米底亚分成两派作战。最早属于迦太集阵营,
masaesyli的酋长锡法克斯(sypax)废除了国王马西尼沙(masinissa),于是后者投向罗马一方。 在202bc的撒玛会战中,汉尼拔的3000名努米底亚轻骑兵最早发动了冲击,但西庇阿拥有4000名骑兵和马西尼沙的6000名努米底亚僱佣军,靠着骑兵和运气,罗马赢得了地中海的支配权。
一个世纪过去了,罗马人踏上北非,努米底亚开始面临被征服的命运,最后一任国王jugurtha的组织了最后的抵抗。前110年的卡玛(ma)会战中,崎岖的地形让罗马的军团作战失去了用武之地,倒是土生土长的轻骑兵和北非矮种马如履平地。罗马人最后靠着人数和厚重的甲盾,将对手挤到一处,限制其机动性,最终取得胜利。努米底亚民族的概念从此消失。
努米底亚轻骑兵擅长于侦察、追击、埋伏和快攻,他们的装备很简陋︰两三支标枪,一支轻矛,防护也仅有一面皮盾。但每人有两三匹换乘的坐骑,根据李维(livius 罗马历史学家)的记载,努米底亚人可以在高速奔驰时,从一匹马跳上另一匹马。发出狂野的吼叫,能连续几次发动冲锋。当然,如果是正式会战的场合,他们后面要有步兵支持,以便在撤退的时候提供掩护。
根据李维的描述,努米底亚人是"黑皮肤人种,穿短裤和无袖的束腰外衣。骑壮实迅捷的北非矮马,不用笼头,只靠一根短缰绳,或者靠呼喝吼叫。" 没有足够的资料说明,他们作为僱佣军在欧洲作战时的装束。到了相对较冷的气候下,想必会像汉尼拔的士兵一样披上斗蓬或兽皮吧。
第七卷 直升机 v22鱼鹰倾斜旋翼飞机详细资料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7065
2005年10月,mv-22“鱼鹰”项目被批准进入全速生产阶段,从而结束了该机为期18年的试验。之前,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首批5架v-22“鱼鹰”(osprey)倾斜旋翼机于年前正式服役美国海军陆战队。随后其改进型将陆续装备美军。倾斜旋翼机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普通飞机之间的新颖机型。
.xiazaitxt.co m发布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公司竞相掀起了一股研制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优点于一身的倾斜旋翼机的热潮。最初,许多航空专家对于研制这种飞机寄予厚望。但是,由于这种飞机的设计结构复杂,尤其是在对机翼旋转结构和旋转式短舱结构的研制方面长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再加上试飞时机毁人亡的事故接连发生,因此,许多国家放弃了研制。也许,真是印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语——有志者,事竟成。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研制的x-22a、xc-124a、cl-84验证机尽管均遭不测,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77年5月将xv-15验证机(下图)送上了蓝天,为v-22“鱼鹰”的研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xiazaitxt.co m发布
1982年,贝尔直升机公司和波音直升机公司根据美国国防部提出的jvx计划(多用途垂直起降飞机研制计划),开始在xv-15的基础上联合研制倾斜旋翼机,当时由美国陆军负责。但是,没过一年陆军便决定放弃研制计划,而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却对该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成为该机的主要客户。
.xiazaitxt.co m发布
根据任务分工,贝尔公司主要负责研制机翼、发动机短舱、螺桨-旋翼装置和传动系统及发动机一体化。波音公司负责机体、尾翼、起落架、综合电子设备。v-22“鱼鹰”于1989年完成首次试飞。90年12月4~7日,在美海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进行了海上试飞,年底前完成了一系列试飞。尽管如此,但美国国会和国防部对这种独一无二的飞行器态度依然极为冷淡。1990财年和91财年,停止为该机研制计划拨款。一年后,虽然开始恢复拨款,但数额十分有限,仅局限于科研设计和试验。在以后的发展中,v-22更是历尽艰辛。按最初计划,美国防部应採购913架四种型号“鱼鹰”倾斜旋翼机,它们是海军陆战队使用的mv-22,海军使用的hv-22,空军的cv-22及sv-22a。但由于美国防部对研制计划消极牴触,结果研制sv-22a的计划全部被取消,整个的採购数量减少到657架。减少採购数量的原因一是研制经费过高,如果按照1997年的价格计算,每架的研制经费高达4200万美元。二是安全性差。1993年之前,5架验证机中就有2架在试飞时因机载电子设备故障和发动机故障坠地夭折。而即使到了2000年,v-22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的时候,也连摔了两架mv-22型,这是后话了。
第536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值得庆幸的是,v-22最终还是赢得了国防部的认同。根据计划,从1998年6月开始生产5架v-22“鱼鹰”,于1999年交付美海军陆战队使用。2000~2002年,分三批再向海军陆战队交付20架。预计,美国防部将共採购523架,其中海军陆战队採购425架mv-22,将作为运输和机降飞机,全部取代海军陆战队使用的ch-46和ch-53直升机。海军採购48架hv-22,作为航母和大型作战舰只使用的搜索救援机、电子干扰机。空军採购50架cv-22(下图),作为特种作战飞机,以取代ac-130h和mc-130e/h型特种飞机以及mh-53j直升机,于2003年和2005年分两批交付。
.xiazaitxt.co m发布
v-22的悬臂式上单翼飞机。在机翼两端翼尖各安装了一部旋转式短舱,两个短舱内各装有一台美国艾利逊公司研制的t406-ad-400涡轮轴发动机(6235轴马力)。两个短舱头部各装有一副由三片桨叶组成的逆时针旋转的旋翼,桨叶由石墨/玻璃纤维制成,平面形状为梯形,桨叶採用不同于一般直升机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前飞和悬停效率。当旋转短舱垂直向上时,便可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飞。当达到一定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后,旋转式短舱向前转动90°到水平位置,该机便像普通固定翼螺旋桨飞机一样向前飞行。在以直升机方式飞行时,操纵系统可改变旋翼上升力的大小和旋翼拉力倾斜的方向,以便使飞机保持或改变飞行状态。在以巡航方式飞行时,上单翼后缘的两对副翼可保证飞机的横向操纵。铰接在端板式垂尾上的方向舵和平尾上的升降舵可以依靠舵机改变飞行方向和飞行高度。
.xiazaitxt.co m发布
v-22及其改进型均备有空中加油系统,其机组由三人组成。为提高飞行可靠性,该机採用了三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机体结构59%为复合材料。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作战使用要求,v-22将主要以航母和其它大型舰只为基地。为减少飞机在甲板上的占地空间,採用了摺叠式桨叶,其机翼也採用了旋转式,必要时可与机身平行。机上安装了塔康导航系统。塔康系统工作频段为962~1213兆赫,共有252个波道。利用该导航系统可以保障飞机沿预定航线飞行、机群的空中集合和会合以及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引导飞机归航和进场着陆。塔康导航系统由美国于本世纪50年代率先装备使用,后成为北约标准军用导航系统。另外还安装了an/apq-174地形跟踪多功能雷达,还安装有五台多功能显示器,其中第五台显示器专门用于显示地形图。机载设备可以确保v-22之间及飞机与基地和e-3a空中预警指挥机之间的联络。为提高夜战能力,在海军陆战队使用的v-22上将安装飞行员夜视镜,在空军和海军使用的v-22改进型上将安装an/aaq-16前视红外搜索雷达。此外,还安装了甚高频和特高频话音保密通信装置、敌我识别器、an/aar-47飞弹告警系统。
.xiazaitxt.co m发布
v-22的机载武器可根据执行任务的性质进行选择。通常在货舱内安装了若干挺7.62毫米或12.7毫米机枪,在机身的头部下方安装了旋转式炮架,机身两侧安装了鱼雷和飞弹挂架。贝尔·波音公司选择通用公司全资子公司—通用动力武器系统公司为v-22“鱼鹰”飞机开发炮架系统。合同有效期2001~2005年,波音公司将为3套v-22炮塔系统的工程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支付4500万美元。而整个项目的潜在价值达2亿5000万美元。通用动力武器系统公司总裁哈德森表示:“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贝尔·波音公司合作,向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通用型飞机提供武器系统一体化专业知识。”通用动力武器系统公司提供的v-22炮塔火炮系统将包括1门gau-19 12.7毫米加特林机枪、1个轻型炮塔与1个线形复合弹舱和供弹系统。该炮塔能左右各旋转75度、上仰20度、下俯70度,位于机头正下方,供弹系统则位于驾驶舱下方。该系统将为v-22“鱼鹰”飞机提供压制火力,提供战机生存能力。但在2001年初,v-22计划办公室重新考虑了v-22是否需要装备枪塔。由于研制中发现该系统的费用比预期要高,促使海军陆战队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重新作考虑。到2002年12月,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招标徵求一种新型12.7mm机枪,用于v-22和其他海军飞机。对该武器的要求包括:安装有12.7mm机枪的枢轴,机枪採用开闩待击以防止枪弹自燃;射速超过1000发/分钟;枪管寿命为10000发;40000发子弹之内无须送往武器维修基地进行保养;配有容量分别为100、300和600发子弹的弹箱;可以发射北约所有的制式12.7mm枪弹,包括脱壳弹药。
.xiazaitxt.co m发布
该机旋翼直径11.58米,翼展15.52米,机长19.09米,机高6.90米,海平面巡航速度185千米/小时(採用直升机方式飞行)和509千米/小时(採用固定翼方式飞行),实用升限7925米,起飞滑跑距离152米,航程2225千米(满载,垂直起降)和3336千米(满载,短距起降),空重14463千克,正常起飞重量达到21545千克(垂直起降)和24947千克(短距起降),最大起飞重量为27442千克(短距起降)。
.xiazaitxt.co m发布
v-22的机身呈矩形,从而加大了机舱内的容积,可运载2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12副担架及医务人员,也可在机内装9072千克和外挂6 804千克货物。就其飞行速度和航程来说,远远超过了ch-46直升机。与某些军用运输机相比,v-22也占有优势。就拿义大利研制的载重量为9000千克的g222军用运输机来说,其最大飞行速度为633千米/小时,最大航程仅为1400千米。
第537页
.xiazaitxt.co m发布
无疑,v-22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结构设计复杂,二是易受地面防空武器的攻击,三是生产和使用费用昂贵。因此,贝尔和波音公司曾试图研制一种对地面防空武器实施攻击的v-22飞机,以取代ah-1“超眼睛蛇”武装直升机,但遭到了美国会和国防部的拒绝。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随着v-22及其改进型装备部队,美国军队的两栖作战能力以及全球范围内的作战保障能力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由于v-22本身性能的优越性,美三军和英国军方已着手研制多种改型,简单介绍如下:
.xiazaitxt.co m发布
mv-22
.xiazaitxt.co m发布
mv-22是v-22系列第一种变型,为海军陆战队使用,部署在海军两栖攻击舰上。计划取代ch-46和ch-53a/d直升机,计划产量425架。mv-22的主翼可以以主翼轴心为圆心做大范围的摺叠。该型载3名机组人员和24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或者等量的货物。mv-22有一种小改型:陆军救护型,未获得正式定单。
.xiazaitxt.co m发布
cv-22
.xiazaitxt.co m发布
美空军计划採用50架cv-22取代自身装备的所有mh-53j、mh-60g直升机和mc-130e“攻击爪”运输机。性能先进的cv-22比上述飞机飞得更快、更远,将使美空军和陆军的战术突击空运能力大大增强。而在以往,上述的多种直升机因为航程有限,必须由运输机先行运送到目标区域附近,然后再自行出动,cv-22就省却了这些麻烦,突然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强。举一个典型例子,cv-22能在接受任务后的一天时间内抵达亚非大陆的任何地点执行任务,而且不需要其他机种辅助。
.xiazaitxt.co m发布
为了更好的完成上述任务,cv-22特别装备了大型的副油箱,容量达7950升。电子设备方面将加装雷声公司的an/apq-174d地形回避/跟踪雷达、两台能实时接受卫星通信的rockwell collins公司的an/arc-210电台、改进的电子战系统、一个gps定位装置、数位化地图和motor公司的单兵通信装置。另外还加装了三个铰绳速降装置、三个快速收绳装置和一个救生吊篮。
.xiazaitxt.co m发布
ev-22
.xiazaitxt.co m发布
美陆军计划用v-22的电子战改型ev-22取代eh-1、eh-60、rv-1、rc-12和ov-10等几种机型。
.xiazaitxt.co m发布
hv-22
.xiazaitxt.co m发布
hv-22是计划中的美海军特种部队突击空运机型。用于海军战斗搜索与救援,可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和后勤支援任务。
.xiazaitxt.co m发布
sv-22
.xiazaitxt.co m发布
sv-22是美海军计划取代s-3“海盗”(viking)反潜机的舰载通用机型。其最大作战半径达1205千米。sv-22将装备悬挂声纳、磁异常探测器、声纳浮标和mk-50反潜鱼雷。
.xiazaitxt.co m发布
wv-22
.xiazaitxt.co m发布
wv-22是美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计划中的预警型。将用于取代e-2“鹰眼”(hawkeye)预警机。它将採用先进的嵌入机身和机翼的相控阵雷达,即所谓的“智能蒙皮”。
.xiazaitxt.co m发布
尽管v-22本身前景尚不明朗,但其划时代的设计、先进的性能使其在航空史上必占有重要一席。目前其民用型正由贝尔公司紧张开发中。而英国海军则计划将v-22作为“海王”预警直升机的取代品。2000年cv-22的试飞出现两次机毁人亡的事故,使得停止v-22计划的呼声高涨,前景变得非常暗淡。实际上两次事故并不是因为倾斜转翼造成的,而是电缆故障等原因造成的。但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军认识到非常急需特种作战飞机,v-22项目又有了起色。目前的计划是首架cv-22飞机要到2006财年才交付使用,初始作战能力也就相应到2008财年才能实现。飞行试验将在2002年恢复进行,然后低速生产8架用于进一步的试验。
.xiazaitxt.co m发布
2002年4月,因mv-22坠毁而丧生的海军陆战队员的妻子karen runnels正式提起法律诉讼,要求飞机制造商承担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并造成不合理危险”而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被起诉的被告包括波音公司、贝尔直升机公司、达信公司、bae公司以及其他几个参与飞机生产的公司。原告要求这些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karen runnels 25岁的丈夫于2000年12月11日晚,在卡罗来纳州北部训练时与另外三名队员一起因mv-22坠毁而丧生。预计此诉讼对v-22并无明显影响,可能以庭外和解而结束。
.xiazaitxt.co m发布
5月29日,v-22成功的进行了首次恢复试飞任务。当天v-22完成了20次起降,并且在空中连续多次进行了从直升机模式到倾转旋翼模式的转变。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一切顺利。更多的试验将根据此次试验的情况进行编排。7月,据未公开的美国会消息,国会在连串预算中,批准了增加2.78亿美元拨款,用于採购11架v-22倾转旋翼机。也许现在是v-22苦尽甘来的时候了。
第538页
.xiazaitxt.co m发布
2002年8月美国国防部负责採办、技术和后勤的副部长奥尔德里称,陆战队的v-22将再获得一年的时间进行测试,然后五角大楼再根据测试情况作出裁决。之前v-22项目办公室出台了一个为期两年的飞行测试计划,但奥尔德里奇说一年时间至少足以作出一项初步的决定。v-22项目办公室以及承包商贝尔公司则称,“鱼鹰”并不比任何其他直升机更易受到涡环状态的影响。目前争论双方焦点在于涡环状态是否会导致v-22实际性能大大下降。美国防部计划如果v-22项目失败,将採用改进ch-53、引进外国直升机的替代方案。9月初美国防部副部长奥尔德里奇亲临v-22试飞现场,充分标明了国防部对这一重大项目的重视。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v-22倾转旋翼机项目官员都表示,希望继续推进的飞行试验能够成功,加上降低生产费用的努力,争取吸引国际合作伙伴的加入以减低风险。
.xiazaitxt.co m发布
2002年12月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已为v-22提供了第100台ae1107c涡轴发动机。ae1107c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共同核心机”发动机系列中的一个成员,该发动机系列还包括ae2100涡桨发动机和ae3007涡扇发动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世界首家在一个相同的发动机核心机上发展三种截然不同的发动机的涡轮发动机制造商。ae1107c发动机是根据一项“按小时提供动力(tm)”的民用协议提供后勤保障的。2003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计划交付22台ae 1107c发动机,用于v-22飞机的低速初始生产。
.xiazaitxt.co m发布
2003年1月,贝尔直升机公司透露,为进一步满足陆军的需求,该公司与波音公司合作研究v-22的“停止-摺叠桨叶(stop-fold)”武装攻击改型,以及宽体倾转翼改型。所谓停止-摺叠桨叶技术,主要是指倾转旋翼机在飞行中,将倾转旋翼桨叶摺叠起来,停止使用旋翼而採用其他推进动力,这样速度可以提高到更快的水平。对此贝尔已做了一些验证试验。宽体倾转翼改型主要用于运送陆军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战车等大型装甲车辆,这种改型的螺旋桨桨盘尺寸更大,效率更高。同时,v-22开始在美海军两栖攻击舰上进行舰载飞行试验。在过去的试验中,发现当飞机在旋翼旋转进行甲板上着陆时有翻转的危险。海军希望飞行控制系统的修改能解决这一问题。试验还将验证v-22一个机翼在甲板上,而另一个机翼在水面上时的起飞着陆的能力。计划晚些时候测试v-22对涡环状态的敏感性。
.xiazaitxt.co m发布
2月26日v-22成功完成伞投试验。试验共进行了三周,飞行时间超过30小时,此次试验内容包括开伞袋轨迹试验,以验证开伞袋在飞机尾流影响下的运动状态;跳伞员悬挂试验,这项试验分别是在v-22按固定翼飞行模式下,和由直升机模式转到固定翼飞行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完成的,跳伞员是用重68~163千克的仿真模型替代;集装空投试验,货柜重227到454千克,进行了一次空投四捆货柜的试验。另外,还测试了气流对仿真跳伞者或投放物的影响。
.xiazaitxt.co m发布
2003年4月,v-22的多任务雷达低高度地形跟踪(tf)目标试验取得成功。参与试验的cv-22上的多任务雷达所产生信号经过任务计算机处理后,向驾驶员作出地形规避提示信息,这样飞行员可驾驶飞机在非常靠近地面的情况下安全飞行,包括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试验中cv-22下降到200英尺(61米)的离地高度,并克服了大风和紊流的影响。
.xiazaitxt.co m发布
2003年5月,美海军的v-22项目办公室宣称,他们已对v-22油箱进行了重新配置,并採取措施提高了飞机性能。具体是去除后部突出油箱,代之在机翼上增加油箱,从而克服了重心偏移问题。由于这种变化,mv-22飞机的航程将增加,超过4260千米。该项目开发了一种430加仑的辅助油箱,在2004年的作战评估期间将获得验证和使用。
.xiazaitxt.co m发布
2003年7月14日,cv-22第9号机经过改装和天线的重新布置,于当天进行了两年多以来的首次试飞。9号机飞行了一个多小时,完成了重返飞行的检查,包括基本飞行性能、空速校准、操纵品质等内容的评估。飞机是在转换状态即直升机和飞机间的状态完成了试验测试。此前,因为美国空军试飞中心benefield吸波室对该机电子战设备的测试显示,其天线安装存在缺陷,因此9号机花了两年时间进行了多处改装,包括升级电子和液压线路,安装电子战和抗热寻的飞弹装置。从10月开始到2004年3月,项目进入下一阶段,将测试航电系统、电子战和多模式雷达。在2004年夏季,该机将改装成最终生产型典型布局。
.xiazaitxt.co m发布
更怪异的是“v-44”四发倾斜旋翼机也被提上了桌面,或许10年后倾斜旋翼机会横行天空也说不定。同时贝尔已经向外发布了其民用型、无人型倾斜旋翼机。2002年12月,贝尔/阿古斯塔609(ba609)型商用倾转旋翼机已开始地面滑行试验,为试飞作准备。试飞地点是美国德克萨斯州阿林顿的贝尔飞行研究中心。ba609在首飞前将进行40到50小时的滑行试验。贝尔公司称:“目前已有来自18个国家的40家客户的70架订货,毫无疑问,ba609将使空运发生革命性变化。”贝尔/阿古斯塔公司将生产4架原型机进行飞行试验。生产型飞机总装将在贝尔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阿马里洛的工厂进行,另一条总装线将在义大利阿古斯塔工厂建立。但民用型在v-22进入军方服役前,恐怕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同,尤其对其安全性存在各种忧虑。2003年,民用型v-22开始在美国市场上进行静态演示。下面由上之下是这几种设想的草图。
第539页
.xiazaitxt.co m发布
2003年12月v-22已成功完成大部分海上试验,证明该倾转旋翼机的“甲板侧倾(roll-on-deck)”问题得到了解决。2000年进行舰载试验过程中,当飞机启动螺旋桨、停在甲板上时,附近有直升机着陆会引起“鱼鹰”出现侧倾。此后飞机的软体经过了多次修改,现在侧倾问题已经通过试验飞行验证,获得了完善的解决。美国海军航空兵(navair)称,自v-22项目2002年5月恢复试飞以来,该机已完成了1000多飞行小时的试验。12月2日,该机在加拿大nova scotia完成了结冰试验飞行,达到了一个重要里程碑。此次试验的目的是为开发一种除冰系统收集数据。v-22的另一重要项目和最后试验内容是使用评估(opeval),该试验将在1年后开始,持续约6个月。
.xiazaitxt.co m发布
贝尔公司的ba609民用倾斜旋翼飞机
.xiazaitxt.co m发布
2003年12月24日,美海军陆战队已经正式发起新的间接火力支援武器的招标。该项目称之为‘远征火力支援系统‘(efss),将为v-22和ch-53e直升机选装一种火力支援武器。该武器採用机内悬挂方式,射速至少为4发/分钟,最大为14发/分钟,可在距目标至少7千米,最大在14千米外,为地面部队提供间接火力支援。这样v-22和ch-53e实际上将成为新的美军“空中炮艇”。美海军陆战队对该火力支援武器的需求量为66~88套。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案有好几种技术成熟的火炮,如105mm榴弹炮和120mm迫击炮。海军陆战队在本月内发出了招标书初稿,将在明年1月底发出正式招标书,还没有决定何时选定竞标获胜者,但该武器系统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的时间已定在2006财年。
.xiazaitxt.co m发布
2004年8月12日报导,美国海军部长高度肯定了v-22,表示在未来预算考虑中v-22,特别是mv-22,不太可能遭遇资金削减的困境。他表示v-22已解决了2000年2次严重事故所暴露的问题。目前v-22升级了座舱显示器,发动机短舱也经过重新设计。部长说:“现在可以说该机是一种可靠的飞机,我认为现在的飞机是一种可靠的设计概念,飞机详细设计非常不错。”他相信该项目能按时降低飞机价格。“鱼鹰”项目目前的目标是到2010年将mv-22的成本从7300万美元降低到5800万美元。自从v-22恢复飞行以来,海军航空站司令mi插el hagee将军、参议员ted stevens和共和党人john murtha已试飞过“鱼鹰”飞机,空军高官也将陆续乘坐该机飞行。v-22计划2005年1月至5月进行作战评估,2007年秋实现初始部署。
.xiazaitxt.co m发布
2004年10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其试验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的vmx-22部队,从new river航空基地驻扎地调动至内利斯空军基地,以评估v-22倾转旋翼机在苛刻环境下的使用,并在该机明年开始的使用评估试验(opeval)前开发出战术、技术和程序。据vmx-22部队使用试验主管seymour中校说,此次行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开发战术、技术和程序,也是要作为一支部队来部署。美海军陆战队将採购mv-22型。来自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和帕特森河海军航空基地的机组人员也参与了这次试验。vmx-22部队将在10月中旬返回驻扎基地,以准备opeval。
.xiazaitxt.co m发布
2005年1月,v-22即将开始最后阶段的评估,其25年的研制期也即将宣告结束。v-22项目主管美国空军上校craig olson称,该机将在2月底、3月初开始最后的作战试验与评价(opeval),11月份将做出决定是否开始全速生产。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的首支mv-22中队将在2007财年建成,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cv-22中队预计2009财年建成。usmc航空武器系统需求部门领导keith birkholz称,如遇紧急情况这些进度安排将加速6个月完成。即将开始的作战试验将进行4至5个月,8架飞机将飞行超过400小时。olson认为,该机仍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近期在试验中飞机变速箱多次出现了问题,目前正在研究解决当中,还不知道该问题是否会拖延作战试验开始的时间。他还说,该项目其他可能的变化如推迟提高v-22的生产率不会影响试验或决定的时间安排。国防部高级官员在一份决定备忘录中已要求未来5年减少购买22架v-22,以节约12亿美元经费。但olson称仍有360架mv-22和50架cv-22的稳定需求。至于未来的改进计划,olson称仍在考虑在飞机后装卸跳板上安装自卫武器的方案。
.xiazaitxt.co m发布
2005年1月,美国的主要直升机制造商已经公布了各自的“联合重型直升机(jhl)”方案,而是否开展该项目的决定也即将做出。美国防部定于本月决定是否开展正式的jhl方案研究。jhl项目的两个领导方——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则需要决定它们在该项目上是否有足够的共同点以共同开展该项目。美陆军要求jhl能运输其可能重达20吨的“未来作战系统(fcs)”车辆,在一系列高度能飞行高达926千米,能在没有机场的地方起降。美海军陆战队则要求jhl能将其部队从海上基地运至陆地。作战要求将决定制造商的方案。jhl项目需要做出的一些重大决定包括:该机是否在现役的海军舰艇或未来的更大型海上基地上起降;该机是垂直起降还是极短距起降,美陆军倾向前者,海军陆战队倾向后者;该机是否需要高速度;fcs车辆的重量能否保持低于20吨;货物是否能吊装在机外,还是必须装在机内。由于存在如此多的变数,因此制造商们提出的是一系列的设计方案:波音公司提出了11种,西科斯基公司提出3种,贝尔公司1种。波音公司的方案包括常规旋翼机、更先进的倾转旋翼机以及更新颖的涵道风扇方案和鸭式旋翼/机翼方案。西科斯基公司的方案是:ch-53改进型、一种“飞行共轴起重机”和前行桨叶方案。贝尔公司的方案是四倾转旋翼机方案,有可能与波音公司共同提出。但两个军种是否能抛开分歧而共同开展同一项目仍是疑问。航宇分析家abofia就持怀疑态度,他说两个军种近期都在开展中期直升机能力提高计划:海军陆战队在搞新的ch-53x‘海种马‘项目,而陆军在搞新的ch-47f‘支奴干‘。
第540页
.xiazaitxt.co m发布
2004年4月,由于v-22倾转旋翼机液压管泄漏导致发动机起火,技术人员将对所有v-22上的低压液压管进行检查。但检查工作不会影响即将进行的作战试验计划。3月28日,一架vmx-22在美海军陆战队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新河航空站进行地面定点维护运转时发生发动机起火事故。贝尔直升机达信公司对此描述如下:第53号vmx-22“鱼鹰”飞机右侧的发动机空气微粒分离器(eaps)的外壳放油管发生了泄漏。该放油管位于发动机舱上部,额定工作压力只有80磅/平方英寸(约143千克/米),用于将润滑后得eaps内部部件的液压油带回主管路。初步调查显示泄漏发生在油口,它是软管与相邻钢制件的一个柔性联接。泄漏的液压油从短舱流下并被吸向其后方的红外抑制器入口,在此处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被引燃,轻度烧坏了抑制器入口的外表面。目前工程调查正在进行中。53号机目前正进行修理,此后将投入作战试验。由于这只是一起地面小事故,并且系统的安全评估显示这种事故不会再发生,因此整个v-22机队的飞行试验将继续进行而不会因此中断。
.xiazaitxt.co m发布
2005年10月,美海军陆战队位于北卡罗来纳州新河(new river)的航空基地正在进行作为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重要基地的准备工作。在9月28日举行的美国防部‘国防採购委员会‘会议上,mv-22“鱼鹰”项目被批准进入全速生产阶段,从而结束了该机为期18年的试验。这一决策做出后产生的最大工作将是组建第一个“鱼鹰”战术中队所需要的航空人员培训;“鱼鹰”生产厂也将开足马力生产。美海军陆战队计划订购360架新“鱼鹰”,至少今后5~6年内所有新“鱼鹰”都将在新河基地接收。第一个中队完成培训后,每隔6个月将完成另外一个中队的培训,亦即从现在算起的一年半时间将有三个中队进入飞行。与此同时,将新建机库并改建一些旧机库;将新建一所新的v-22培训楼、一栋供v-22学员用的新营房,并增加第四台“鱼鹰”模拟器。新河基地计划用于v-22相关改建工作的经费目前已有数千万美元,今后还会增加。现有的“鱼鹰”试验机也将花钱进行逐步改进。
.xiazaitxt.co m发布
2005年12月,贝尔-波音公司向海军陆战队交付了首架b批次v-22,然而距该飞机投入战斗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我们计划将在2007年9月宣布其‘初始作战能力‘(ioc),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这个计划。‘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navair)pma 275项目主管taylor 在介绍v-22时说,‘这仅仅是b批次直升机,不是最终要服役和投入战场的飞机。‘v-22将在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兵站和新河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站接受研究和作战测试(随后进行的测试和评估的一部分)。taylor说,在服役之前,所有的能力都在按照日程计划实现。2007年2月左右将交付12套火炮,2006年夏天先将提前交付2至3套使得海军分遣舰队能够开始训练。‘鱼鹰‘直升机将获得fabrique nationale 制造业公司的m240g式7.62毫米机枪,这是正在交付的初始能力。9月份,五角大楼批准了v-22全速生产决定。目前的计划包括向海军陆战队交付360架‘鱼鹰‘直升机、向空军交付50架和向海军交付48架。贝尔直升机特克斯特朗公司(txt)-波音公司每年能生产11到48架。taylor说,波音-贝尔公司生产的29架a批次‘鱼鹰‘直升机被用来作海军操作测试评估。那些飞机将继续用来测试,还可以用来培训未来v-22的飞行人员。
.xiazaitxt.co m发布
2005年12月,美海军‘奇尔沙治(kearsarge)‘号两栖攻击舰正在接受结构和设备改进,以成为第一艘可装载海军陆战队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的两栖艇。
.xiazaitxt.co m发布
2005年12月,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uss卡尔萨基(kearsarge)号正在接受结构改造和设备升级,准备成为第一艘搭载海军陆战队mv-22‘鱼鹰‘飞机的军舰。这项改造是bae系统公司为卡尔萨基进行的一些列改造和升级的一部分,全部工作将在明年2月结束。卡尔萨基号是第一艘被改造来接收mv-22的军舰,再次改造也是卡尔萨基这次入坞的主要工作。卡尔萨基正在进行结构空间改造并引入新的设备。
.xiazaitxt.co m发布
2006年1月,英国罗罗公司获得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的两项合同,将提供用于v-22‘鱼鹰‘倾转旋翼飞机的ae1107c‘自由‘发动机,并继续为该发动机提供支持。根据採购合同,罗罗公司将在2006~2007年间为mv-22和cv-22飞机提供28台ae1107c发动机。服务合同包括今年为该发动机提供‘按小时提供动力‘的维护保障,另外还有一个为期一年的新的服务意向。服务合同的大部分工作将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海军陆战队新河机场完成,其他工作在印地安纳州和德克萨斯州进行。v-22‘鱼鹰‘倾转旋翼飞机可像直升机一样起飞,像普通飞机一样飞行。该飞机採用罗罗公司的2台ae1107c‘自由‘发动机,与普通直升机相比,v-22飞机的速度是前者的2倍,载荷是前者的3倍,航程最多为前者的5倍。美国政府于2005年9月批准了该飞机的全速生产。罗罗公司北美防务总裁dennis jarvi说:‘我们的军事用户知道罗罗公司是高质量发动机和服务的可靠供应商。我们创造性的和个性化的基于性能的后勤概念,满足了用户的需求。‘ae1107c发动机是罗罗公司採用‘通用核心机‘的ae发动机系列的一员,功率超过6000shp。该可靠的并经过验证的ae发动机系列累计飞行时数已超过2100万小时。
第541页
.xiazaitxt.co m发布
2006年4月,一架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04倾转旋翼机训练中队的v-22倾转旋翼机在海军陆战队新河航空站经历了一次非指令加速,导致飞机从地面上升6~7英尺(1.8~2.1米),飞机上升后随即硬着陆,机身右倾,导致右机翼翼根处开裂。据v-22项目办公室发言人darcy说,这次事故已导致该军种修改飞机的操作手册,在v-22的飞行模拟器上设立新的训练程序来复制事故过程,以及让发动机制造商罗-罗公司改进软体,以期避免事故再次发生。darcy说,v-22设计有一种自动功能,能在突然加速的情况下保护旋翼系统不损坏发动机。事故发生时,这架v-22正在进行维修后功能检查飞行,维修中更换了一台发动机和一部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系统(fadec)。飞行前检查时,作为常规程序的一部分,v-22飞行员在主fadec和备份系统之间进行转换开关,就在这时,飞机发生了非指令加速并导致事故。事故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之中。v-22官员正在飞行模拟器上建立训练程序,使飞行员能在模拟器上体验这种机动。远期,罗-罗公司将提供软体改进,使从主fadec转换到备份系统的过程加速完成。
.xiazaitxt.co m发布
基本技术数据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载油量6,192千克(机内油箱)13,449千克(挂载副油箱)
.xiazaitxt.co m发布
空重14,463千克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载重4,536千克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吊挂载重
.xiazaitxt.co m发布
6,804千克(使用两吊钩吊挂一件货物)
.xiazaitxt.co m发布
4,536千克(使用单个吊钩)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起飞重量
.xiazaitxt.co m发布
21,546千克(垂直起降)
.xiazaitxt.co m发布
24,947千克(短距起降)
.xiazaitxt.co m发布
机身长17.33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机高5.2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旋翼直径11.58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旋翼尖线速度201.75米/秒
.xiazaitxt.co m发布
旋翼圆周面积210.7平方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机舱长7.37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机舱宽1.55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机舱高1.57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机舱体积24.3立方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速度584千米/小时
.xiazaitxt.co m发布
巡航速度510千米/小时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爬升率607米/分钟(海平面高度)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升限9144米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悬停高度914米(全重20403千克)
.xiazaitxt.co m发布
最大航程3889千米
.xiazaitxt.co m发布
作战半径
.xiazaitxt.co m发布
852千米(hv-22型,400千克有效载重)
.xiazaitxt.co m发布
797千米(mv-22型, 垂直起飞,自重20,403千克,765千克有效载重)
.xiazaitxt.co m发布
2011千米(mv-22型,短距起飞,自重24,948千克,444千克有效载重)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八卷 二战 击沉“俾斯麦”号战列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344
1941年5月22日,英军以“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为主舰的舰队直插进入大西洋必经的丹麦海峡,等候截击。23日,被希特勒视为秘密武器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刚刚要驶入大西洋海域时,一场厮杀便开始了。
首先与“俾斯麦”号过招的是“英王乔治五世”的随从“威尔斯亲王”号和“胡得”号。战斗刚刚打响,“俾斯麦”号就显露出“铁血宰相”的狰狞面目。重型炮弹接二连三地在英舰炸响,其中一发炮弹准确命中“胡得”号的舰桥。指挥台上的霍兰中将急令“胡得”号左转29度,以发扬火力。老辣的“俾斯麦”号没等其完成转向,一发巨弹又准确命中“胡得”号弹药库,并引发大爆炸。一座几十吨重的炮塔被抛上了天空。军舰舯部的钢板被撕开。有着25年舰龄并承载过显赫战功的英国最大的军舰“胡得”号转瞬间沉入了海底。该舰1400名官兵中仅有3人幸免于难。这就是“俾斯麦”号服役后的第一力作,干净利落而又冷酷无情。
第542页
面对“胡得”号的沉没,火控系统及一座4联装主炮塔被毁的“威尔斯亲王”号舰长利奇只得下令全速撤退。它们的损失换来的是击中了“俾斯麦”号的一个锅炉舱和一个燃油舱,使“俾斯麦”号航速受限并放走了其200吨燃油。“俾斯麦”号元气大伤。
24日凌晨,就在“俾斯麦”号得意地乘着夜暗急驶时,“英王乔治五世”的第二批随从“胜利”号航空母舰和“维尔”号巡洋舰又前来截击。这次,“俾斯麦”号遇到的是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的空中打击。面对来袭的空中敌人,“俾斯麦”号毫不示弱。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的打击之下,英军飞机纷纷坠入大海,天空中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就在德军放松警惕之时,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传来,原来,为了避免被逐一消灭的厄运,数架英机集体向“俾斯麦”号扑来。最终,有一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的舵柱,其左螺旋桨被炸坏,航速锐减至8节。
24日夜,“英王”的第三批随从乘虚而来,围着受伤的“俾斯麦”号猛攻。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俾斯麦”号依靠其强大的火力还是令围攻的5艘英国舰只无法接近。次日凌晨,英舰再次发起攻击,有两枚鱼雷击中“俾斯麦”号,使其甲板起火。此时的“俾斯麦”号已失去了控制,不由自主地在原地打转。
27日8时47分,“英王”亲自出手。致命的一击开始了。舰队司令约翰·托维亲自指挥作战。“英王乔治五世”号6门356毫米重炮齐射。“俾斯麦”号主炮射击指挥仪当即被毁,作战能力骤降。接着,“英王”的重磅穿甲弹雨点般落在了“俾斯麦”号上,撕开了战舰外壳,炸断了蒸汽管路,掀翻了烟囱桅杆,引起了熊熊大火。9时30分,遍体伤痕的“俾斯麦”号开始向左倾斜下沉。10时许,“英王”给了其最后的一击。一阵猛烈的炮火过后,“俾斯麦”号上的炮火沉默了。10时25分,英军巡洋舰“多塞特郡”号从容地向“俾斯麦”号右舷发射了两枚鱼雷,又轻松地绕向其左侧发射了一枚鱼雷。看着原本根本不是对手的小小巡洋舰的肆意打击,愤怒却又无力抗击的“俾斯麦”号只有无可奈何地沉没于波涛浩淼的大西洋里,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有另一种说法是,俾斯麦是自己炸沉自己的.俾斯麦挨了700多发炮弹都还没有击沉,其时发的鱼雷都没有穿甲,是船员自己炸沉的。俾斯麦的却是一艘强舰!从结构,火力,航速都是当时先进的.
第八卷 二战 二战日军常见轻武器之介绍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244
一,轻机枪:
11式轻机枪
口径:6点5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500发每分
弹斗容量:30发
备註:11式俗称歪把子机枪,于1922年研制.採用独特的弹斗供弹设计,尽管理论上只要有副手不断向弹斗中装填38式65弹夹即可像重机枪一样持续射击,但是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等问题.而且机枪手要不时给子弹上油,极为麻烦.此枪唯一的优点就是可以直接使用38式步枪的5发弹夹,勘称二战中最差的轻机枪,未完待续.
96式轻机枪
口径:6点5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550发每分
弹匣容量:30发
备註:96式轻机枪于1936年研制,虽然外观上与zb-26相似,但事实上此枪是11式的改进型号.与11式相比96式性能大幅度提升,并有夜战能力.弹匣供弹解决了歪把子机枪子弹容易卡壳的弊病,他刚在中国大陆使用时非常风光,令对手羡慕不已.山下奉文的南洋日军首先装备此枪,它也是二战日军枪械中的精品,未完待续.
99式轻机枪
口径:7点7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800发每分
弹匣容量:30发
备註:确切的说,99式轻机枪的外观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口径提升到7点7毫米,枪口上安装了喇叭形状的消焰器,其他方面与96式基本一样.这种1939年研制的轻机枪在太平洋战争与美军的作战中大量使用.由于日军基本没有冲锋鎗,更没有类似m-1半自动步枪这样的近战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轻机枪经常起着冲锋鎗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未完待续.
二,重机枪:
92式重机枪
口径:7点7毫米
射程:4500米
射速:450发每分
弹板容量:30发
备註:被称为法国女郎之吻的92式重机枪研制于1932年,弹板供弹系统与弹链供弹的机枪相比有很多缺陷,弹链只要展开就可以一个人持续射击,但对于92式而言一名射手根本无法独立射击.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种气冷式机枪的重量竟然高达63公斤,比水冷式的mg-1908还沉.92式重机枪也属于世界上最差的二战重机枪之一,与蒋军的24式水冷机枪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三,掷弹筒:
89式掷弹筒
口径:50毫米
射程:360米
弹药:91式手雷
备註:掷弹筒实际上是袖珍迫击炮,可以单兵操作.如果由训练有素的日军使用的话是可以有效压制对方的火力点的.因为这种武器没有瞄准器具,全凭士兵的经验射击,所以在战争后期它的作用在逐渐下降.无论如何,89式掷弹筒还是一个不错的设计,这种1929年研制的武器在解放战争中也被双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制手雷,那么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未完待续.
第543页
四,步枪:
38式步枪
口径:6点5毫米
射程:3600米
弹仓容量:5发
备註:65子弹的威力明显不足,但是驰骋中国大陆几十年的三八大盖在韩战中仍在使用,可见这种1905年研制的步枪还是有一定使用价值的.38式步枪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是后坐力非常小,对于新手来说这点很重要,修长的它在肉搏战中也很有利,另外它的射程很远.但总的来说此枪性能一般,所以又有了99式步枪,未完待续.
99式步枪
口径:7点7毫米
射程:3600米
弹仓容量:5发
备註:99式步枪于1939年研制,首先大量装备南洋日军,中国大陆的日军装备的不多.与38式相比,99式的杀伤力大有进步,毕竟口径增大了吗.照门加装两翼有利于对空射击,表尺也下降了一些.
五,手雷:
91式手雷
延时引信:7秒
发射方式:手掷或于掷弹筒发射
备註:手雷与手榴弹相比有不小的优势,比如利于进攻,爆炸死角小等.此雷俗称48瓣,1931年研制,自带发射药筒,说白了就是袖珍迫击炮弹.
89式特制手雷
引信方式:碰撞引信
发射方式:由89式掷弹筒发射
备註:无
六,手枪:
14式手枪
口径:8毫米
弹匣容量:8发
备註:1925年研制的王八盒子称的上是二战最差的手枪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几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以至于不少日军军官自杀不成.与驳壳枪相比,连游击队都看不上它.这种手枪也被人称为只能用于自杀的手枪,其实二战日军的轻武器都不怎么样,与中央军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国军队被这样一支一战水平的陆军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也令人汗颜.
七,步兵炮:
92式步兵炮
口径:70毫米
射程:2700米
备註:此炮和92式重机枪同年研制,主要作用是攻击对方的战壕和简易机枪掩体,92式可以发射榴弹,燃烧弹,毒气弹和研时引信炮弹等弹药.日军每个步兵野战大队配备2门步兵炮,对付垃圾中国军队绰绰有余.尽管它的射程十分有限,但是总比相同口径迫击炮远,而且移动灵活,是件不错的武器.
第八卷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10)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1854
外交失败,第三帝国兴起
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捲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斗目标:即要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获得军队和政权;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
随着权力的增加,希特勒废除了民主。他担任了国家元首,并将权力与总理结合,要求士兵对他本人表示忠诚。最重要的是,他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规定,重新武装了国民保卫队,并改为武装部队。到1936年,德国已拥有30万人的正规军,海军也开始建巡洋舰和潜艇。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重新组建了纳粹德国空军。1935年,克虏伯工厂开始大量生产重武器,同年3月,希特勒重新实行强制性兵役。主要大国和国联对希特勒的行为只有一个选择:通过对德国的军事干涉打败希特勒。但法国和英国被第三帝国的炫耀武力所吓倒,没有表态,美国由于策划了国际日内瓦公约,躲藏到其孤立主义政治背后。此外,1936年义大利—衣索比亚战争爆发时,法国和英国投票贊成对义大利进行制裁,而义大利是惟一可能通过军事手段挫败希特勒的国家。1934年,当纳粹暗杀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时,义大利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能力。不幸做出的制裁决定将义大利推向了希特勒的怀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希特勒发动战争时,拥有260万名士兵、3200辆坦克、4000架飞机(其中一半为轰炸机)、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57艘潜艇。
从合併政策到战争爆发
1938—1939
凡尔赛和平条约中有一条禁止将奥地利与德国合併的条款。1937年,希特勒公开对该条约提出挑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国提出挑衅,宣布德国要将欧洲所有讲德语的地区加以合併,首先将德国与奥地利合併。奥地利是元首的家乡,他于1889年4月29日出生在莱茵河畔布劳瑙。当希特勒发表这一消息时,时任奥地利总理的是反对合併的保守党人库尔特·冯·舒施尼格。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召集舒施尼格到位于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别墅贝格霍夫参加会议,他指责舒施尼格在奥—德边境设防。希特勒一拳打在舒施尼格的嘴上,粗暴地命令他熄灭冒烟的菸头,说道:“还从来没有人敢在我面前抽菸。”
第544页
舒施尼格感到很沮丧,但也下定决心进行抵抗。他回到维也纳,并于3月13日举行公民投票,他想知道奥地利人民是否真的想要合併。但希特勒不愿出任何偏差。他调动内政部长亚瑟·赛斯—因夸特领导的奥地利纳粹党,挑起了一系列叛乱。赛斯—因夸特迫使奥地利共和国总统威廉·米克拉斯取消了公决制度,并任命他为总理,取代舒施尼格。一经掌权,赛斯—因夸特便请德军进入奥地利领土“平息叛乱”。1938年10月21日黎明时分,德国人入侵奥地利。为安抚墨索里尼,希特勒宣布不会触动布伦纳关边境:讲德语的南蒂罗尔仍由义大利人掌管。入侵初期,德国党卫军逮捕了7.9万名反对希特勒和合併的反对者。两天后,3月14日,希特勒在200万狂热的人群前,胜利进入维也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墨索里尼发一封电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刻。”几天后,奥地利内阁颁布了一道命令,奥地利成为德国东部边境地区的一个省。4月10日,公决投票中,99%的奥地利人投了贊成合併票。4月18日在德国举行了类似的公民投票,取得了相似的结果。库尔特·冯·舒施尼格被捕,关在达豪集中营,直到1945年,他去了美国,成为纽约城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教授。300万讲德语的市民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937年,希特勒曾许诺该地区与德国合併。1938年4月,德国苏台德党首领科纳德·亨莱因否决了捷克政府的建议,承诺要保护少数德国人的权利。他要求苏台德地区完全自治,德国在此居住者可以有自己的政府。布拉格拒绝了这一请求。柏林的反应十分迅速:希特勒召集军队,并指示军队准备“摧毁捷克斯洛伐克”。9月26日,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给予苏台德自治权,将遭到军事占领。这一时刻应毁掉希特勒,并使其从政治和历史舞台消失,但没有一个国家有胆量作出行动。事实上,英国还秘密推动捷克政府接受苏台德独立的要求。法国因与捷克有协约关系,别无选择,只能下令于1938年9月28日进行全民总动员。此时,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致电墨索里尼,请求他为了和平而进行干预。这时,所有人都知道希特勒已经计划于10月1日发动进攻。墨索里尼毫不迟疑,几个小时后,他决定于第二天在慕尼黑举行最高级首脑会议。
1938年9月29日晨,4国主要领导人爱德华·达拉弟,内维尔·张伯伦,贝尼托·墨索里尼和阿道夫·希特勒到达慕尼黑。最高会议于中午举行,于9月30日下午1时结束。除希特勒急切要发动战争外,没有一个人同意发动战争。捷克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被劝说接受德国的要求。作为交换,希特勒承诺不会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并允许80万名捷克人在苏台德居住6个月,决定去留。
捷克要放弃沿德国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事,甚至签订了“英德友好宣言”。回国时,张伯伦和墨索里尼被当作“和平的拯救者”而受到欢迎。墨索里尼在义大利受到热烈欢迎,几百万人站在布伦纳关口至罗马的铁路沿线,当火车经过时高声欢呼。伦敦的表现则含蓄得多,温斯顿·邱吉尔和安东尼·艾登(英国外交部长,1939年2月20日辞职)与张伯伦保持距离。至于史达林,鑑于希特勒已向西方让步这一事实(西班牙战争期间已经开始),他明白英国和法国对于希特勒在东部的目标并不存有敌意,因此开始考虑签订一个德苏协议。
当瓜分捷克的危险出现时,世界为此次冲突感到十分紧张。1938年9月30日,世界新闻界宣布捷克是安全的,捷克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让步,但领土完整得到了保证。可是10月2日,波兰开始对特斯申地区採取军事行动,并瓜分了那里的23万名居住者。10月7日,斯洛伐克成立了由牧师约瑟夫·蒂索阁下领导的独立政府。10月11日,拉瑟尼亚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另一位牧师沃洛申阁下成为政府首领,二人均由德国“顾问”支持和指导。此时,共和国总统爱德华·贝内斯提出辞呈,由埃米尔·阿查接任总统。接下来,匈牙利提出领土要求。为了防止捷克斯洛伐克遭到军事进攻,阿查同意接受维也纳的裁定(11月2日)。在这一裁定中,义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和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划给匈牙利3861平方英里的边境领土、100万人口;剩下由布拉格管理的是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但不是长久管理。1939年3月14日,希特勒将阿查总统召到柏林。当阿查等待召见时,希特勒下令其冲锋队占领了这两个地区,速度之快如闪电,令整个捷克人民十分愤怒。当一切完成后,元首最后同意听取可怜的阿查的意见,并告诉他可以退休了,因为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已经成为德国的“受保护地区”,巴龙·康斯坦丁·冯·纽拉斯已经被任命为“保护者”。
对捷克斯洛伐克採取的这种国际土匪行径唤醒了西部国家的良知。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最后站稳了立场,宣布“绥靖政策”终止。法国受到更大的触动,因其是捷克的盟国,法国宣称波兰是不可侵犯的,是它在东欧的另一个伙伴国。比利时和荷兰加入法国的宣言,英国也承诺如果纳粹再进行入侵,将站在波兰一边进行干预。西欧新闻界一致指责希特勒想要用武力征服世界,把他称为世界头号公敌。
第545页
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那是秘密条款,没有向应该了解内容的伙伴国通告。里宾特洛甫本应徵求日本和义大利的意见再签署,因为,这两个国家为了反对共产主义而签订的反第三国际条约(反对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观念)与德国有关联。德国和日本于1936年11月签订这一条约,义大利于次年加入。这三个国家还因共同决定退出国联而联繫在一起(义大利于1937年12月11日最后一个离开日内瓦),由于这三个国家的背叛,国联遭到彻底的失败。但在义大利、德国和日本之间,他们的政治地位并不总是很明确的。1939年初,德国要求义大利和日本签订三方协议,可以将三个国家在“斯蒂尔协议”中联繫在一起,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联盟。日本拒绝了,义大利外交大臣加莱亚佐·齐亚诺坚决反对站在德国一边。但齐亚诺的岳父墨索里尼对他耍了个花招。当齐亚诺和里宾特洛甫于1939年5月6日在米兰会面时,墨索里尼在罗马向新闻界宣布将与德国签订“斯蒂尔协议”。虽然齐亚诺不贊成墨索里尼的做法,他还是被迫于5月22日前往柏林签订这一协议,因此无可改变地将义大利与德国联在了一起。德国没有通知义大利签署了苏德协议,并且违反了反第三国际协议。在反第三国际协议中,签约国(德国、义大利和日本)做出承诺,要反对苏联—他们当然不会与苏联达成一致意见的。日本人也十分气愤地抨击了德国违反反第三国际协议。1939年8月11日,在萨尔茨堡举行的义大利——德国最高会议上,德国撕去了伪装。齐亚诺问里宾特洛甫:“那么,你想要得到但泽走廊吗?”希特勒的外交部长回答道:“不再需要了。我们想要战争。”
日本政府因在远东扩张,不能指望得到远处德国过多的支持,但由于担心苏联可能会对其产生麻烦,使日本签订了反第三国际协议。在知道德苏之间的秘密协议后,日本也指责该协议。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间,日本政府重新大规模武装部队,发展强大的海军,取得了强有力的地位。1937年7月7日,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没有任何正式宣告。他们取得了节节胜利。入侵部队占领了北平、上海、南京,1938年1月10日占领广州。蒋介石领导的中国政府在与共产党暂时停止内战后,躲到重庆山中,共产党展开了抗日游击战。1938年至1939年间,占领中国北部的日本和苏联在边境不断发生冲突,结果东京不再相信苏联,因为苏联可以从后部打击日本人。
30年代,美国採取新政,解决失业问题。这是1929年股票市场垮台的结果。罗斯福总统的部分经济政策是重新武装这个国家。发展军事和军备产业将吸纳数千万无业人员,有助于重新启动经济。军工厂里装满了武器,从理论意义上讲没有什么用途,因为美国越来越採取政治孤立主义立场。事实上,没有任何事情对美国的完整构成威胁,但由于其“自由”的背景,罗斯福对纳粹德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一直是十分敌对的。对义大利,罗斯福头脑中牢记义大利的移民力量,完全了解许多美籍义大利人的亲法西斯主义倾向,但他从没有过分
估计它的威胁。由于发展军事和军备产业经济政策的实行,几年内,美国军用飞机的产量便翻了一番,海军是世界上力量最强大的。
在远东进行的中日战争,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随后法国、英国支持波兰这一欧洲战争,成为两个“地区”冲突,它们都同样残酷和痛苦。但这最初两个地区的战争发展成了一场註定“所有”的国家都要参与的世界战争。同盟国取得胜利前,实际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难以想像的种种暴行:600多万名犹太人被屠杀,原子弹轰炸了广岛和长崎。
有几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场世界战争扩大得多么令人可怕。英国、法国和荷兰殖民王国,已经不再像从前那么强大,他们都无法反对日本的军事扩张主义,只有美国才能做到。日本为了防止美国採取行动,决定对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阻止性进攻。但日本政府低估了美国人:这场进攻激起了美国要永远摧毁日本的决心。1941年6月21日,希特勒进攻苏联时,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一致命错误决定为德国带来了灾难,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样,在两条战线被摧毁。
德国和日本仅仅是名义上的同盟国,他们从未真正对一致有效的策略感兴趣。另一方面,美国、英国、苏联则在政治及军事最高会议上共同协调计划。美国和英国建立了联合最高指挥部,苏联得到了美国生产的大量武器、飞机、军需品和其他物品。战争变成了一场全面的世界大战:在欧洲、亚洲,在非洲和中东,在印度和南太平洋,在远东和北极海域,包括整个世界,从西部、北部的英国、加拿大,到东南部的澳大利亚。人类遭受的损失是骇人听闻的,仅就军队而言(不包括平民的伤亡和大屠杀),共计850万苏联人、300万德国人、120万日本人、34万法国人、32.5万英国人、30万义大利人和26万美国人死亡。至于平民,估计的数量已经能够说明了:德勒斯登轰炸中10万人死亡,广岛的原子弹轰炸使10.6万人死亡。
第546页
1939年3月23日,在给华沙的外交照会中,德国要求归还但泽走廊,这是一条连接波兰和波罗的海,划分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余部分的狭长地带。凡尔赛会议已将其作为通往海洋的必需出口划分给波兰。同时,希特勒还要求重新瓜分但泽,凡尔赛会议将其划分给波兰,它是一个得到国联保护的自由城市。整个世界很快了解但泽走廊会成为希特勒发动新的世界大战的藉口。在欧洲,法国主要报纸的编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保卫但泽而死?”——这一问题广泛传开。
从3月23日起,各种事件持续不断。26日,波兰拒绝了德国的要求。第二天,德国断绝与波兰的外交关系。3月31日,波兰得到法国和英国承诺,保证其领土完整。4月27日,英国採取了在其1000多年的历史中从未採用的做法:和平时期的强制兵役制。8月,压力变得无法忍受。随着波兰——德国边境和但泽(几乎所有在那里的居住者都想归属德国)的日益紧张和冲突发生,同前一年苏台德危机时一样,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义大利。8月21日,齐亚诺说服墨索里尼通知希特勒,如果德国进攻波兰,义大利将不支持德国。23日,罗斯福总统向义大利国王维托里奥·伊曼纽埃尔三世发出一封简讯,请求他进行干预,阻止战争的爆发。第二天,8月24日,教皇皮乌斯二世向所有国家发出呼吁,敦促他们运用理性的力量。
但这一切毫无用处。8月30日夜,纳粹党卫队对位于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发动虚伪进攻。希特勒的部队伪装成波兰士兵,袭击了电台,并无情地杀死了几名员工—他们实际上是政治犯,那天夜里被转到电台充当德国挑衅的牺牲品。第二天,希特勒在电台大肆渲染,要求波兰为此次行为付出严重代价。9月1日,冲锋队入侵波兰。义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参战”态度,要求搁置斯蒂尔协约。9月3日,法国和英国向德国宣战,澳大利亚和纽西兰紧随其后。大不列颠做出最坏的准备,立刻向法国派出15万人组成的特遣部队。9月5日,美国宣布保持中立。
正当由西科尔斯基将军率领的波兰军队同力量超过其千倍的敌人浴血奋战时,9月17日,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地区,俘虏了20万士兵和1万名军官,并在军官们投降后将他们杀害,将尸体埋在卡廷森林墓地。
东部战争几天后结束。德国空军轰炸了华沙,波兰军队只有几支英勇的古老的骑兵队向侵略者发动反击,同在布兹拉河向两个坦克团发动的反击一样,最终大量的马匹和骑兵遭屠杀。战争初期,德国空军就已将波兰空军摧毁在地面。停泊在波罗的海的几艘战舰遭到同样的命运。德国装甲师突破了南部和北部,9月7日已经到达了华沙。9月18日,政府组成人员和里茨·希米格维元帅以及一些幸存者躲到罗马尼亚。27日,华沙失陷。9月30日,西科尔斯基在巴黎成立了波兰流放政府。
法国和英国远远地看着他们的同盟者遭屠杀,还来不及组织进攻。4个星期内,波兰共有7万人死亡、13.3万人受伤、7万人被俘。德国1.3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这标志着“闪电战”的诞生:它的代表是容克“斯图卡”,这架飞机在俯冲和轰炸中,座舱底下安装的钢管发出令人恐怖的嗖嗖声,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苏联在波兰东部发动进攻时,德国立即在征服的波兰地区採取了疯狂的统治与摧毁政策
。绅士、牧师、政客、教师、记者和专家被扣押在特制的储藏室内,被除掉。劳动力被送往德国劳动,所得工资相当于德国工人的一半。工厂被没收,交给德国工厂主。在城市里,犹太人居住区被有刺的铁丝网隔离,居住房屋不够时可以增建,所有来自德国、奥地利以及被德国吞併地区的犹太人都被带到这里。新统治者、施虐狂汉斯·弗兰克被从德国派到这里实行“新秩序”。后来,他将企图从居住区逃跑的犹太儿童当做射击靶子。
法国和英国面对波兰闪电般的衰落看起来无能为力,他们的政府似乎没有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德国也没有对这两个国家採取任何行动。三支部队从远处彼此观望:英国在弗兰德;德国人在阿登高原山脚下准备袭击;法国在马其诺防线的防守阵地设置堡垒。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也是一场“虚假的战争”。但英国和德国在海上互相发动攻击。10月14日,在英国奥克尼群岛(苏格兰北部)的海军基地斯卡帕湾,一艘u式潜艇抵抗了英军的反击,用鱼雷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皇家橡树”号战舰。12月16日,在位于里奥·德·拉·普拉塔河口的蒙得维的亚,德国战舰“格拉夫·施佩上将”号不敌英国巡洋舰,匆匆逃走。这只战舰是以德国将军名字命名的,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南大西洋取得了成功。
1937年底,在作战部长安德烈·马其诺的监督指导下,法国东部建立了庞大的堡垒,该堡垒以他的名字命名,法国在建成此堡垒后感到很安全。这些坚不可摧的堡垒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成的,由装甲钢板加固,可抵御任何炮兵进攻或大炮轰击,设有通风系统,有特制的过滤器,可消除毒气的影响。这些堡垒位于法国与德国和卢森堡交界处,彼此间有地下通道,配有大量的仓库和制造炮弹的兵工厂。马其诺防线没有延长到比利时边境,因为法国不希望那一地区受到威胁,但这个地区是古德里安装甲师进入法国之路。
第547页
在7个月的时间里,全世界在期待着某些事件的发生。确实有事件发生,但不是在备受关注的东线。1940年4月初,希特勒预测到英国企图抢先登陆挪威,提出支持正在遭到苏联进攻的芬兰。
如果斯堪地那维亚被同盟国所控制,将对德国是个严重的威胁。冯·法尔肯霍斯特立刻制订了侵略计划。1940年4月7日,德国进攻了挪威的港口和机场,参战的有20万人组成的德国军队、100辆坦克、1000架飞机和全部舰队。挪威军队的抵抗遭到残酷镇压。到4月9日——进攻仅两天后——德国冲锋队控制了从奥斯陆到特隆赫姆、伯根和纳尔维克的全部地区。
德国的成功进攻对英国来说是正式的挑战。挪威海岸距斯卡帕湾仅310英里,英国方面经细緻侦察确定能够截获德国舰队,于是对此作出快速反应:对特隆赫姆和纳尔维克港发动海上进攻。10架德国战机被击落,而英国只有两架被击落。但此次大量步兵登陆海岸的进攻被击退。
1940年6月9日,挪威投降,国王哈康七世逃往伦敦。亲纳粹代表维德昆·吉斯林成立了政府,宣布挪威为德国盟国(这导致吉斯林在战争结束后被处死)。希特勒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不得不面对挪威军队的长期攻击和不断骚扰。挪威军队虽撤退到山区,但仍对国王保持忠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二次闪电战造成3692名德国人死亡,3734名英国人和挪威人死亡,而德国还有四分之一的舰只被击沉。因需要控制住挪威,希特勒不得不将大量部队驻扎在挪威的广大地区。
1940年4月9日,对挪威进攻后仅2天,第三次闪电战开始了:进攻丹麦—“魏泽行动”。这次行动更加迅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中午时分,德国人便进入了哥本哈根。广播电台播报了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宣布丹麦保持中立立场,并将丹麦“置于德国保护下”的消息。
德国对挪威和丹麦进攻的胜利无疑是辉煌的,但也带来富有挑战性的后果。在美国,罗斯福加速其重新武装的步伐,大量制造飞机;在伦敦,张伯伦政府垮台,温斯顿·邱吉尔于5月10日入主唐宁街10号。
对法国发动的闪电战
1940
第二次世界大战伊始,德军最高指挥官便以曼斯坦计划取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制订的已过时的施利芬计划。这一新计划规定,万一德国遭到法国进攻德国将迅速征服比利时和荷兰。然后德国可以通过阿登侵入法国。由于缺少道路,法国将阿登看作是阻挡坦克和其他机动车的天然屏障。根据曼斯坦计划,一旦进攻力量进入法国,德军便可以沿比利时边境,向北将佛兰德斯的英国特遣部队与法国其他地区的英军阻断。此时,应该到达荷兰和比利时的德国大部队将从后部——北部对英军发动猛攻。1940年5月10日,一切正是按这一计划发生的,德国对荷兰发动进攻。大量的伞兵潮水般从侧翼包围了遍布荷兰的运河及水路。不幸的是,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和平状态的荷兰全国军队,将这些水路看成防御工事。5月13日,王后威廉明娜逃往英格兰,5月14日,鹿特丹被德国空军夷为平地(1000多人死亡,2.5万座房屋被摧毁),5月15日,荷兰投降。
德国在同一天还发动了对比利时的进攻。85名德国工兵乘滑翔机从空中扫射,占领了埃本—埃尔马,1000名守卫者随时准备抵御坦克的进攻。此外,德国袭击者还装扮成比利时士兵,占领了主要桥樑。5月28日,国王利奥波德命令比利时军队向德军投降。
5月12日,对比利时发动进攻两天后,古德里安将军开始派出装甲工兵,为其坦克开路,试图越过“不可逾越的”阿登。德国装甲师以闪电般的速度到达英吉利海峡,以铁钳之
势控制住英国特遣部队,以及驻扎在沿比利时边境至安特卫普的佛兰德斯的法军。对这些同盟国来说,他们在南部和北部(从被德国占领的荷兰)遭到德国坦克的攻击,惟一的出路就是经由敦刻尔克从海上逃跑。1940年5月28日至6月5日,邱吉尔的新政府动用了2200只船,包括从巡洋舰到渔船的所有船只。如同《圣经》中的出埃及一样,当德国战斗机轰炸海滩时,这些船只将34万名法国和英国战士运过英吉利海峡,到达安全地带。德国缴获了2500门大炮,1.1万架机关枪,6.4万辆坦克、卡车和装甲车,俘虏了125万人,其中有50万名法国人,45万名比利时人,25万名荷兰人,5万名英国人。6月5日,德国占领敦刻尔克,尸体、卡车和摩托车的残骸遍布海滩。
对法国和英国而言,敦刻尔克一战是个沉重的打击。法国由马克西姆·韦甘德将军替代了总参谋长莫里斯·加默兰。韦甘德将军发誓要保卫索姆河和马恩河,法国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产生的奇蹟能够重演,巴黎能够被拯救。但法国前线已经被击溃,成了一盘散沙。1940年6月14日,德军从凯旋门进入巴黎。19日法国西北端的布雷斯特被攻占,位于市中心的莱昂斯于20日被占领。此时法国作为一个武装力量的概念已不复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雄菲利蒲·贝当将军于6月16日被任命为总理,取代了曾经宣称要抵抗至死的保罗·雷诺。贝当将政府迁至维希,并于6月22日在贡比涅签订了停战协定。1918年11月11日,正是在同一辆铁路客车上——该车现已经变成博物馆——德国被迫签字投降。希特勒手持骑手短鞭,以胜利者的姿态,小心翼翼走到客车前。德·戈勒将军从敦刻尔克逃到伦敦的安全地点后,起义反对政府的决定,宣布成立自由法国,继续与德国人战斗。
第548页
在贡比涅,德国没有提出过多企图。德国夺回了阿尔萨斯—洛林,吞併了卢森堡。法国被分成两部分:北部由德国军队占领;南部首都所在地维希正式宣布独立,但条件是必须成为德国的合作伙伴。英国对贝当投降的反应出人意料:7月3日,在命令法国船只集中在凯比尔港外的阿尔及利亚水域后,英国皇家海军向昨天还是他们的同盟军开炮,杀死1500人。人们认为,为了流血复仇,维希会向英国宣战,但维希没有做出反应。对法国来说,失败意味着苦难时刻的到来。
战争中的义大利
1940
1940年3月10日,希特勒派里宾特洛甫前往罗马,敦促义大利参战。但墨索里尼仍在犹豫:部队还没有做好准备。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于3月18日在布伦纳口会面。希特勒坚持认为:冯·曼斯坦计划将要执行,义大利从海上和阿尔卑斯关口进攻法国,将会分散法国抵御古德里安装甲部队的力量。在此期间,墨索里尼还接到罗斯福总统和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取代了反法西斯主义者爱德华·达拉弟)关于让让义大利置身事外的请求。
邱吉尔是与墨索里尼长期以来一直与其保持友好关系的惟一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早些时候,邱吉尔曾公开赞扬这位义大利独裁者,认为他是“欧洲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保卫者”,并成为他的报纸《义大利人民》日报的特约撰稿人。但邱吉尔5月10日搬入唐宁街10号后却玩起了奇怪的把戏,这与两国之间从未公开的神秘通信有关。实际上,1945年4月28日,纳粹首领在科莫湖被枪决后,这些联繫信函归还了邱吉尔,并消失了。历史学家们怀疑,邱吉尔在信中可能敦促墨索里尼参战,以减轻希特勒的压力,并劝说希特勒在法国不可逆转其失败命运时,不要继续与英国作对。基于这一点,墨索里尼会敦促德国对邱吉尔和墨索里尼的共同敌人苏联发动进攻。关于这些信件,还有一个不太确定的说法:在信中,邱吉尔承诺不会对义大利领土、科西嘉以及在法国的尼斯和莎沃伊省发动进攻,以此作为对义大利保持中立立场的交换条件。这种说法似乎不合乎情理,因为法国极力想使义大利不参战,并明确向齐亚诺表示,如果义大利不参战,法国愿意将科西嘉和突尼西亚割让给义大利,以此为奖赏。实际上,5月30日,墨索里尼向希特勒宣布了他将参战,并站在希特勒一方的决定。6月10日,正式通知法国和英国大使:义大利参战。
义大利在阿尔卑斯前线的战斗规模很小,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而且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阻止了义大利军队的前进。6月14日,法国和英国战舰轰击了热那亚。20日,义大利士兵进攻蓝色海岸并占领了芒通。但此时,法国已接近垮台,于6月24日同罗马签订了停战协议。墨索里尼要求不多:他要求并得到了通往东非吉布地港口的通道——这个要求似乎证明了人们对他和邱吉尔之间有秘密协议的说法,也说明了墨索里尼不愿对法国发动进攻的想法。这次短暂的战役使义大利1300人死亡或失踪,3000人受伤,2000人被困在阿尔卑斯山脉。正如齐亚诺在日记中所写,墨索里尼曾宣布他需要用“1000人的生命来祭祀和平”。
不列颠之战
1940
轻而易举征服法国后,希特勒将其注意力投向了所憎恨的英国,并计划立刻入侵该岛国。海狮行动中,德国採取了一系列的登陆行动,从西部的布里斯托登陆从德文—康沃尔群
岛登陆,沿英吉利海峡海岸和泰晤士河口东北部登陆。当德国a军团的六个师登陆英国时,伞兵团将要对主要机场发动进攻。
准备阶段包括1940年8月5日发动的空军总进攻,但由于天气恶劣,被推迟到8月15日。指挥空中战役的是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元帅,他曾向元首保证要给英国“致命一击”,为此他向空中投入了1300架轰炸机、900架战斗机。8月15日,当邱吉尔通过无线电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英国人民“要用鲜血、劳动、泪水和汗水保卫英国”时,“鹰之日”行动开始了。德国派出的轰炸机欲击毁英国飞机,炸毁英国城市,泯灭人们的士气,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阻碍。这个阻碍就是“超声波”。通过这种高级秘密解码机提供的信息,英国皇家空军指挥官、空军元帅休·道丁能够辨别德国轰炸机的路线。然后,英国战斗机发起进攻,成功地歼灭了德国轰炸机。其后,戈林增加了轰炸机护卫,派出了大量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和飓风式战斗机虽然没有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速度快,但更容易操纵,因而取得了大部分战斗的胜利。这一阶段产生了空战英雄,如英国的彼得·汤森和德国的阿道夫·加朗。但空战的胜利并不完全由飞行员的技术和勇敢所决定,还有科技因素。英国有“超声波”装置,还有雷达,可以辨别出远处的敌机目标,即使当云彩遮住地面哨所视线时,雷达也能将飞机探测出来。经常是德国飞行员还没有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便被防空高炮击中,十几架飞机被击落,飞行员被俘虏。英国被击落的飞行员常常乘降落伞着陆,然后返回战斗。这是英国取得不列颠之战胜利的主要因素。戈林曾在西班牙首先试验了轰炸对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但这次他们的估计是错误的:德国空军的轰炸只能增加人们坚决抵抗、战斗到底的决心。
第549页
9月6日,根据海狮行动计划,168架战斗机、419艘拖船、1910艘载满士兵和坦克的驳船集中到被德国控制的法国、比利时和荷兰港口,准备开往英国海岸。9月7日,德国空军对伦敦实施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轰炸。但希特勒却在犹豫,没有发出开船的命令。9月17日,他推迟了海狮行动计划的执行。据说,在不列颠之战开始时,德国损失195架飞机令希特勒对入侵结果感到悲观。但希特勒对这一决定的真正用意仍然是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也许德国间谍向元首作出的关于英国人民的勇敢和耐力的报导,是元首作出决定的主要原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德国的轰炸加强了英国誓死战斗的决心,地方军便说明了这一点。地方军是一支志愿部队,在几个星期内便招募了100万,年龄从17岁至65岁。由于缺少武器,许多人便使用步枪、猎枪、干草叉和棍棒训练。到处都有战斗团,他们在田地里训练如何在德军登陆时将他们擒获。汽车的残骸被留在地里,防止德国飞机迫降。国王乔治六世用手枪在伯明罕宫花园里练习射击的场面被拍成照片,制成新闻片。德国轰炸期间,王后和她的女儿们住在伦敦,这是和人民在一起的一种表现。商店挂上“正常营业”的标牌。但无论如何,炸弹炸死了数千人,伦敦开始布满了瓦砾。下议院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毁,上议院以非常爱国的姿态,请下议院成员使用自己的工作室。空袭将伦敦8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夷为平地。
邱吉尔在圣詹姆斯公园附近的白厅内阁办公室(内阁战斗指挥部)的地下室指挥作战。虽然面对指挥作战的压力,邱吉尔还是前往伦敦的每一个区和每一座被轰炸的城市,总是嘴里叼着烟,头戴圆顶高帽,镇定自若,他是英国人永不妥协的代表。德国已经放弃海狮行动,但继续轰炸英国。英国发起反击。1940年11月13日,在得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到达柏林对希特勒进行官方访问后,邱吉尔向柏林发动前所未有的空中进攻。几万座房屋被夷为平地,几千人死亡。莫洛托夫被迫逃到防空洞,当他出来时,见到周围一片荒凉、废墟和尸体。希特勒愤怒得失去了理性,第二天,下令进行“惩罚性报复”。考文垂被选中。该城是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历史名城,距伦敦北120英里,那里有很多金属加工厂。500架德国飞机扑向考文垂,投下了590吨炸药。城中心的大教堂、工厂和房屋全部被毁。11月19日,德国对主要工业中心伯明罕发动类似的进攻,800人死亡,2000人受伤。12月17日,英国皇家空军发起反击,摧毁了不莱梅、杜塞道夫和曼海姆。骇人听闻的灾难性战争开始了。轰炸炸毁了德国的许多城市。德国空军不停地进行报复,而且频率在不断增加。12月29日,向伦敦投下了17220吨炸弹,包括7万颗燃烧弹。但希特勒没有赢得不列颠之战。从行动开始以来,德国损失了1733架飞机,英国损失了915架。邱吉尔在他的一次着名演说中,赞扬了皇家空军“在人类战争中,从未有过如此少量的投入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
海上战争
1939—1944
二战爆发初期,英国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计划,立刻对德国实行了海上封锁,对此德国恢复了“海盗战”,使用了u式潜艇。因此,1939年末开始的海上战争似乎是19
14—1918年战争的继续。
1939年9月3日,海军上将邓尼茨的现代u式潜艇击沉了英国从利物浦开往纽约的“雅典娜”号客轮,船上载有1300名乘客,其中112人包括28名美国人被淹死——这是1914年德国击沉“卢西坦尼亚”号船悲剧的重演。9月17日,皇家海军“勇气”号航空母舰被击沉。10月14日,u47潜艇在传奇人物、海军上校普里恩的指挥下入侵英国斯卡帕湾海军基地,击沉“皇家橡树”号航空母舰。
德国在大西洋部署了100多艘u式潜艇,几个月内,便击沉123只船,总载重量相当于380万吨。在进攻中,u艇艇长们使用了所谓的“狼群”方案:如果一艘u式潜艇发现载有美国提供的物资、开往英国海岸的美国护卫舰后,便跟踪数日,同时传出消息,等待“狼群”的到来。当其他潜艇到来后,便发动进攻。这种进攻在夜间进行,潜水艇可以潜到水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地发射鱼雷。这种攻击最成功的例子是1943年3月中旬,23只u式潜艇进攻了美国护卫舰“hx229”。但是,在战争开始几年后,由于雷达和深海探测器(回声测深器、声吶、水下测音器)的广泛使用,使同盟国能够将许多u式潜艇击沉。邓尼茨越来越感到数千水兵在海底窒息而死,他是负有责任的,于是1943年5月24日,他向元首请求暂停对大西洋护卫舰的进攻。他的另一个提议是派一艘潜艇驶到哈得逊河,将义大利第十反潜潜水快艇突击队运送到那里登陆,对纽约发动进攻,但这一计划根本没有实现。
这里可以提一下义大利在大西洋的潜水艇。这些潜水艇从义大利占领的波尔多附近的贝坦森驶出。“巴尔巴里格”、“卡佩利尼”和“马拉斯皮纳”号潜水艇在格罗西、托达欧和莱奥尼的指挥下,因抢救了那些被他们击沉的幸存者,而获得称赞。如果可以用“好”和“坏”来评价潜水艇,那么毫无疑问,贝坦森的义大利人应当属于“好”的一类。从1943年5月至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日),德国仅在对英国和美国海岸的行动中便损失了151艘潜水艇。后来的总数十分巨大:战争结束时,德国共有630艘潜水艇被击沉,215艘失踪。在3.9万名潜水艇水兵中,只有6000人幸存下来。最后,三个轴心国共有1038艘潜水艇沉入海底,同盟国共有263艘。
第550页
在进行u式潜艇“海盗战”的同时,德国盟军在大西洋制造了另外一种“海盗”船。这些装满武器的船只伪装成无伤害的商船,悬挂着中立国的国旗,船员们穿着假军装欺骗敌方观察者。实际上,这些船只装满了大炮、水雷、鱼雷,甚至还有机动鱼雷藏在船舱中。例如“企鹅”号和“大西洋”号可以伪装成商船、客船或油轮。这些船共击沉50艘敌船。许多其他属于交战国的商船并不如此复杂,它们要冒着风险在交战海域航行。德国海军的另一个特点是“袖珍式战舰”,这些舰只速度快,极易操纵。其中最着名的是“德国”号和“格拉夫·施佩上将”号。施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1918年12月8日,他乘船逃往马尔纳维斯,而没有向英国人投降。“格拉夫·施佩上将”号只有短暂的战斗生涯。1939年12月17日,该舰被英国舰队包围后,因没有弹药,舰长将舰遗弃在蒙得维的亚湾。“谢尔号”同幸存下来的“德国”号,现重新命名为“吕乘欧”号舰一同下海。也是在大西洋,巡洋舰“沙恩赫斯特”和“格奈瑟瑙”号(以击败拿破崙取得胜利的将军命名)在一系列海战中击沉22艘同盟国船只。也许最具有戏剧性、最引人注目的插曲是对“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追击。“俾斯麦”号在重型巡洋舰“奥伊根王子”号的护卫下,一直对大西洋构成威胁。“俾斯麦”号自1939年8月24日起投入使用,长813英尺,有104门炮、240名水手。包括16岁至19岁的实习生。这艘舰载有6架侦察机,每小时可航行29海里。惟一能与“俾斯麦”号较量的舰只是英国战船皇家海军“乔治国王五世”号。该船长744英尺,载74门大炮、4架飞机,最快时速为27海里。1941年5月8日,“俾斯麦”号在恩斯特·林德曼上校率领下,再次由巡洋舰“奥伊根王子”号和其他小船护卫,离开波兰格迪尼亚。这支舰队驶向大西洋。一支强大的英国舰队(皇家海军战舰“乔治国王五世”和“威尔斯王子”号、航空母舰“胜利者”号,4艘巡洋舰,17只小船)离开斯卡帕湾,要追击并击沉“俾斯麦”号。双方首次于5月24日在格陵兰岛外相遇,结果英国一艘巡洋舰被击沉。“俾斯麦”号全速前进,企图甩掉追击,但“胜利”号上的鱼雷轰炸机一架接一架向它突击,不给它以喘息的机会。“俾斯麦”号严重受伤,速度减慢,很快,所有追击舰只蜂拥而上。1941年5月27日,在一片大海中,这艘着名的德国战舰沉入水中。
大西洋战结束时,共有1700艘船被击沉,包括各国商船和战舰。在地中海这个棋盘上,战争第一阶段主要由义大利与英国进行海战。德国对此不屑一顾,因为德国正在组织海狮行动。另一方面,义大利在地中海的海军首屈一指。义大利舰队在法西斯主义支持下不断壮大,有两个主要基地:在北部半岛的拉斯佩齐亚,在南部的塔兰托。英国在亚历山大(埃及)、直布罗陀和马尔他有海军基地。即使外行在观看地中海地图时也会发现,如果义大利要取胜,应首先根除位于地中海中部、距义大利海岸仅60英里的马尔他存在的隐患:因为它对义大利半岛是个永久性威胁。但无论如何,征服马尔他群岛在义大利作战计划中却没有经过同意——因为英国海军部已将马尔他建成装备齐全的堡垒,有雷达设施支持的对义大利发动空中进攻的中心,还有为在北非作战部队提供援救物资的仓库。义大利在北非的悲剧性命运很快便证明这一疏忽是错误的。
1940年7月9日,在卡拉布里亚海岸斯蒂洛角,两国舰队首次交锋,结果义大利失败:一艘巡洋舰和一只战船搁浅。但一次更糟糕的失败在等待着墨索里尼,11月11日,英国飞机从皇家海军“光辉”号航空母舰起飞,向停泊在塔兰托的6艘义大利战舰发动进攻,击沉“卡武尔”号,严重毁坏“利托里奥”和“杜伊利奥”战舰及两艘巡洋舰。11月27日,在特乌拉达角,义大利又一次遭到失败。最后,1941年3月27日,在马塔潘角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损失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应当注意的是,由于缺少航空母舰、
雷达,尤其是缺少燃料,义大利海军舰队受到严重限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义大利没有向地中海英国海军基地发动大规模进攻,而只派出舰队保护那些为北非义大利——德国军队运送物资、不断遭到英国皇家海军攻击的商船。
当然,义大利第十海军反潜潜水快艇突击队也给英国那些没有得到飞机保护的战船和巡洋舰以严重打击。战绩有:泰索·泰塞将军对瓦蒂塔(马尔他主要港口)的进攻,泰塞在进攻中死亡;路易吉·杜兰德·德·拉·佩尼将军对英国在埃及亚历山大海军基地的进攻,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英勇”号和“伊莉莎白王后”号被击沉;比里德利和弗拉奥将军分别对苏达和海法的进攻。由义大利王子朱尼奥·贝莱瑞奥·博尔杰塞指挥的“希里”号潜水艇一直在行动中,将陆战队运往攻击地,进攻后将他们接回,送到安全地带。战争结束后,伦敦海军博物馆专设了一个展厅展示第十舰队战绩,邱吉尔称他们为“惟一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大。
第551页
纳粹党统治下的欧洲
1940—1944
德国的“新秩序”控制了法国、挪威、丹麦、比利时和荷兰。为了创造一个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德国想灭绝犹太人,使人口“雅利安化”。国内支持纳粹的分子—通敌者—同侵略者合作,有时出于自身利益,但更多是缘于意识形态。其中很多人在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吉斯林在挪威,莱昂·德格雷勒在比利时,厄·特宁根在荷兰均有职位。在法国维希,已辞职的贝当、皮埃尔·拉瓦尔(战后被枪毙),以及后来的保罗·达朗上校(1942年,在阿尔及利亚被杀)都曾先后担任政府首领。由于地方警察服从于盖世太保,因此,由维希管理的法国各部门没有为反纳粹的政治难民提供庇护。这些难民只好逃到英国或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
在纳粹统治下的西欧的生活条件与柏林的傀儡们治理的东欧别无两样,他们是:霍尔蒂上校治理的匈牙利,蒙西纳·蒂索治理的斯洛伐克,安特·帕韦利奇和他的乌斯达莎(民族法西斯主义者)治理的克罗埃西亚。对犹太人的迫害在法国南部以外的各地展开,只有在那里,义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禁止对犹太人採取任何行动。
在荷兰,安东·米塞特的纳粹运动与帝国特使赛斯·因夸特联合,将全国14万名犹太人中的10.4万人驱逐到临时防御营地,其中包括安尼·弗兰克和他的农会。但荷兰爆发了激烈的抵抗运动。抵抗运动成员截击了德国和当地纳粹分子,并保护了在德国的30万名工人免于重体力劳动。比利时虽然也爆发了抵抗运动,但沃伦地区的很多人非常支持德国,组建了党卫军,赴苏联作战。
在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被迫同意柏林赏识的政客埃里克·斯卡韦纽斯任总理。但在这里,地下抵抗运动成员也在暗中进行破坏行动,并设法救出了将被驱逐出境的犹太人。国王在其外衣上钉上了大卫星章,以示对犹太人遭到迫害的抗议。在挪威,抵抗者採取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如捣毁留坎重水工厂。这一行动阻止了德国意欲制造原子弹的企图。
法国的表现与此是鲜明的对照,而且最富戏剧性的冲突。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发表广播讲话,号召民众组织起来进行抵抗,但人们对此没有反应,相反却出现了很多公开支持德国的人,包括纳粹的思想家皮埃尔·迪罗·拉·罗赫利(后来自杀),批评家罗伯特·布拉西拉赫(1945年被执行枪决),作家塞利娜(幸存下来)。那些不服从莫斯科的共产党人,于1941年6月21日后同抵抗者站在一起,并立刻寻求接管抵抗运动。法国地下运动组织者、自由法国力量领袖、沙特尔前首长让·穆兰曾创立了全国抵抗委员会。他忠实地执行戴高乐的指示,禁止恐怖行动,因为德国会因此对平民加以报复。
很快,维希连表面上的政权独立也失去了。1942年11月11日,德国剥夺了维希政府的权力,因为政府没有配合对摩洛哥海岸的军事入侵行动,从那时起,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不包括南端以及义大利管辖的海岸地区。义大利占领了科西嘉,义大利—德国海军占领了突尼西亚。
非洲战争
1940-1943
1936年,国联投票对罗马进行制裁和经济封锁,以阻止义大利进行殖民扩张。从那时起,义大利便找到了向英国开战的藉口。因此人们估计,一旦墨索里尼参加反对同盟国的战争,他便会将注意力转向英国殖民地。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义大利首先进攻的主要军事目标是英属索马利亚。1940年8月16日,由阿梅代奥·德·奥斯塔总督率领的义大利军队沿英属索马利亚边境发动进攻,并很快进入内地,但英国从附近的苏丹、埃及以及其他非洲殖民地召集了大量部队。
随后,英国扭转了失败的局面。到1941年2月,英国已经将义大利人赶出边境,占领了意属索马利亚和厄利垂亚,并进军意属衣索比亚王国的首府亚的斯亚贝巴。义大利经过连续两个月的抵抗,在克伦一战后,亚的斯亚贝巴于4月5日投降。5月18日,奥斯塔大公撤退,但抵抗仍在继续。最后在安巴—阿拉吉结束。奥斯塔向英国投降,其爵位和名誉都没有被剥夺。几个月后,他因突发疾病死亡。几支义大利分遣队仍在贡达尔抵抗到11月28日。5月5日,衣索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回到古老的首都。正是5年前的这一天,
塞拉西不得不放弃亚的斯亚贝巴,到英格兰寻求庇护。
如果说东非的冲突是血腥的,那么北非的战斗则是野蛮的:英国和义大利在这里进行了艰苦的战争。在这里,第三帝国着名指挥官埃尔文·隆美尔率领的德军有1000多人丧命。
在这场博弈中,义大利在北非走出了第一步。1940年9月,义大利从利比亚向埃及进军,目的是要占领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鲁道夫·格拉齐尼亚的第十集团军到达西迪—埃尔—巴拉尼,因遭遇到韦维尔将军率领的英国军队的阻击,被迫在那里停止。战斗于12月9日打响,这是一系列无休止战争的第一场。双方都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英雄行为,最终义大利失败,3.8万名士兵留在西迪—埃尔—巴拉尼被敌人俘获,另有2.5万人在布拉迪亚被俘。对格拉齐尼亚将军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冬天:1941年2月末,拜尔盖失陷。英军的前进至苏尔特停了下来,因为德国在希腊的胜利迫使韦维尔将兵力从沙漠转到比雷埃夫斯。12月18日,英军继续前进,由第八集团军发起新的进攻,这一次由克劳德·奥金莱克爵士率领。几场沙漠战后,英军占领了图卜鲁格和班加西。最终英国有1.77万人死亡,义大利有2万人死亡,德国有1.3万人死亡。轴心国于1942年1月21日发动反击,重新夺回班加西、埃戈扎拉和图卜鲁格,德国俘虏了2.5万人。轴心国向埃及的进攻似乎势不可当。6月28日,墨索里尼到达图卜鲁格,如法西斯政府为他最新画的像一样,他身骑白马,准备进入亚历山大港。但奥金莱克在离亚历山大不足63英里的埃尔—阿拉姆设立了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里,双方展开了非洲战役中最残酷的战斗,持续了8月份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英国第八集团军的顽强,隆美尔非洲兵团的好斗,法国“闪电师”的牺牲都值得纪念。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是学生志愿者,他们投身坦克车下,用磁化“吸血鬼”定时炸弹引爆坦克,献出他们的生命。
第552页
1942年10月23日,在伯纳德·蒙哥马利爵士的率领下,英国人在埃尔—阿拉姆发起最后进攻,其军事力量具有毁灭性:将空中完全控制,并以1100辆坦克对付敌人的500辆坦克。这支机械化步兵的前进得到图卜鲁格和马特鲁港已登陆部队的支持。11月20日,义大利再次失去拜尔盖,这一次是永远的失去了。
1942年11月7日,同盟国部队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向隆美尔率领的义大利—德国军队发动进攻。这就是由德怀特·艾森豪,未来的同盟部队最高指挥指挥的“火炬行动”。这一天,法国军队获得新生: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经胜利,但目前因内部的长期争斗而失败、分裂。戴高乐将军同艾森豪一起,率领法国士兵登陆,这些士兵在英国已经卧薪尝胆了两年,等待着重新唤回荣誉和尊严这一天的到来。这次登陆对法国来说应当是重新建立民族统一的机会,但忠实于维希政府的法国部队却进行抵抗:他们在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尔和奥兰向登陆部队开火。法国驻北非军官和政府部队与美国人没有矛盾,但他们憎恨英国人,不会忘记同胞们在凯比尔港遭到的命运。这次对法国舰队的进攻旨在防止舰只在1940年法国失败、法德两国在贡比涅签订停战协议后被高级军官出卖。自然,区区法国维希政府的部队无法阻止登陆。11月8日,法兰西斯·达朗上校代表贝当元帅签订了停战协议。经艾森豪同意,达朗成为法国维希政府在北非的首长。但12月24日,他却被神秘谋杀(被维希政府的忠实者杀害,或由于他在同英国打交道时难以对付而被英国特工人员杀害)。亨利·法诺雷·吉罗将军接替了他,被任命为法国驻非洲最高长官。
希特勒对法国在非洲的“背叛”很快採取了报复行动。12月10日,一支德国部队入侵法国南部,使维希政府彻底名声扫地,并迫使法国官员只能在第三帝国和抵抗组织中选择其一。多数人选择了第二条路,离开法国经西班牙,去北非加入新法国部队。与此同时,12月26日,停泊在土伦的法国舰队在德国的攻击下,将舰只沉没而绝不投降。
轴心国部队决定登陆突尼西亚,前去帮助非洲团队(现在利比亚面临失败),阻止英法美向拜尔盖前进,以及阻止英军从东南方向挺进,这将面临着同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同盟部队交战。因此轴心国部队(义大利两个师,德国三个师)将在两条战线战斗。这支部队由乔瓦尼·梅斯指挥,共25万人,与英国的第一、第八集团军(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率领)和美国第五集团军展开战斗。美国第五集团军,除了摩洛哥志愿兵外,还有法国将军勒克莱尔、克尔兹、马昂尼率领的法国战斗队,最重要的是,还有巴顿将军的“金刚石钻机”坦克部队,后来,这支部队在西西里、诺曼第和中欧作战中取得了巨大胜利。当蒙哥马利率英军从利比亚压上来时,法国和美国军队已准备好从西部发动进攻。同盟国的装备是坚不可摧的:第八集团军便有12万辆战车,有24吨位的拖车,还有吉普车。
3月16日,蒙哥马利沿马雷斯防线,以620辆谢尔曼坦克对义大利留在“中心”地区的94辆坦克发动进攻。义大利抵抗了15天。4月7日至10日,义大利—德国部队开始沿乔蒂斯—阿卡瑞特chotts akarit防线撤退,随后,沿昂菲达维尔enfidaville防线再次撤退。4月10日,蒙哥马利占领了斯法克斯和凯鲁万。亚历山大将军继续进攻,于5月6日凌晨3点以800辆坦克、500门大炮发动进攻。5月7日,轴心国全面失败:英国占领了突尼西亚,美国占领比塞大,冯·阿尼姆(隆美尔的替
代者)于圣马丽—杜—锡特被印度第四师俘虏,非洲军团向美国人投降,装甲师被消灭。5月3日,义大利第一集团军接到罗马命令,放下武器投降。
同盟国的“战利品”包括20万名战俘,16名德国将军,10名义大利将军。轴心国在北非死亡8.27万人。
巴尔干半岛战争
1939-1945
1934年,墨索里尼曾动员军队支持奥地利独立。1938年,第三帝国吞併奥地利,使墨索里尼受到损害。现在他认为要对长期约束他的元首以牙还牙。既然希特勒占领了奥地利,那么他,墨索里尼要占领阿尔巴尼亚,这与希特勒的做法完全一致。首先,他向佐格国王提出义大利将对其实施保护政策,后来,见到国王在犹豫,他便发出最后通牒:要么接受,要么离开。国王决定离开阿尔巴尼亚,和他的妻子杰拉尔迪纳逃往希腊。义大利军队没放一枪就进入发罗拉。维克多·埃马努埃尔三世将阿尔巴尼亚国王的头衔加给义大利国王。墨索里尼要求国王任命他为义大利军队的最高首领,同希特勒在第三帝国中的名称一致。国王只满足了他的部分要求,仅任命他为前线部队首领,至此,法西斯主义独裁政府已在墨索里尼和国王之间形成了两头政治。希特勒曾多次鼓动墨索里尼摆脱国王的专制,但墨索里尼始终未敢轻举妄动。他了解义大利人的感受:对他们来说,萨瓦尔人仍然并将永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之王”。王宫朝臣们对纳粹德国怀有敌意:义大利君主主义者将希特勒看成粗鲁的恶霸。希特勒对这一“赞美”加以回敬,在私下谈话中,称维克多·埃姆努埃尔为“蠢人”。这是轴心国内部的关系形态。当墨索里尼难以忍受希特勒不断向他展示战争成绩时,决定从义大利的阿尔巴尼亚基地对希腊发起进攻,时间定为1940年10月28日。这是1922年法西斯主义在义大利获得权利的纪念日。首先,义大利向希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得到希腊领土的几个基地,以便从那里阻击英国舰队进入地中海。希腊拒绝这一要求,义大利便发动了军事进攻。义大利空军轰炸了帕特拉索,驻阿尔卑斯部队开始进攻马其顿。那一天,希特勒正在对佛罗伦斯进行正式访问。墨索里尼的通报直接送达他本人,他对此表示认可,并予以祝贺,虽然内心对其行为有所不满,但还是预祝战斗胜利,义大利需要这些。实际上,由缺少经验、处世畏缩而缺乏信心的指挥官指挥的战斗,很快遭到失败。希腊人将10万名义大利入侵者赶出边境以外,并于11月和12月占领了义大利所属阿尔巴尼亚领土的科尔察和吉诺卡斯特。英国匆匆前去保卫希腊,在克里特岛建立海军基地和机场,向比雷埃夫斯输送部队,向格里科—阿尔巴尼亚前线运送飞机。11月11日至12日夜,英国发射鱼雷击沉义大利在塔兰托的3艘战船,这对墨索里尼是个沉重的打击。
第553页
希特勒决定进行干预,并派出军事专家策划马里他(marita)行动,经过保加利亚去征服希腊。1941年3月2日,德国第十二集团军(陆军元帅李斯特率领)进入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已于前一天成为三国同盟的一员。3月27日,贝尔格勒发生军事政变,罢免了摄政王(保罗王子),将政府託付给年轻的彼得二世。西莫维希将军因辅政担任政府首脑职责,并与伦敦进行了外交接触。这正是希特勒所需要的,他修改了马里他行动计划,向南斯拉夫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南斯拉夫拒绝德军通过其领土进入希腊,贝尔格勒将被夷为平地。这一通牒遭到冰冷的拒绝。1941年4月6日,400架轰炸机袭击贝尔格勒,几百人死亡。与此同时,德国装甲兵进入南斯拉夫。几天后,彼得国王的部队被摧毁:德国23个师占领了南斯拉夫,俘虏了34.4万人。国王及政府逃往伦敦。
现在轮到希腊。陆军元帅李斯特率领第十二集团军,从保加利亚突破迈塔克萨斯防线,于4月9日占领萨洛尼卡。义大利—德国部队从南斯拉夫潮水般涌向马其顿,目标直指雅典。他们的前进意外地遭到从埃及水路到达奥林匹斯山的英军的阻击。但轴心国部队突破了这个障碍。4月20日,希腊与德国签订停战协议,23日与义大利签订停战协议。英国远征部队(2个步兵师、一个装甲旅)在德国坦克4月27日开进雅典和比雷埃夫斯前已重新登陆。接下来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岛被德国占领。6月1日,克里特被莫德尔将军率领的伞兵部队占领,克里特是第一个靠伞兵被德国占领的大块领土。对德国人来说,这一行动艰苦而残酷。经过激烈战斗,1.5万名英国人重新登陆埃及,1.2万人被德国人俘虏。
第八卷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1-21)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4280
轴心国最终赢得了巴尔干半岛的胜利,但还要平息希腊,特别是南斯拉夫的顽强斗争。在这里,除了有游击队员(德拉扎·米哈伊洛维奇领导的君主主义军队),还有西班牙内战退伍兵乔西夫·布罗兹(“狄托”)领导的地下共产主义者运动。狄托并不与米哈伊洛维奇联合。除意识形态观点不同外,游击队员是塞尔维亚人,共产主义者多数为克罗埃西亚和波士尼亚人。克罗埃西亚已建立了临时王国,由义大利提供保护,并委託维克多·埃马努埃尔三世的表兄斯波莱托大公管理,但真正权力掌握在令人憎恶的法西斯独裁者安特·帕韦利奇和他
的乌斯达莎手中。
南斯拉夫、克罗埃西亚、塞尔维亚和波士尼亚之间首先爆发了野蛮的内战,其次爆发了对义大利和德国占领者的秘密抵抗运动,遭到占领者的残酷镇压。共产主义者和游击队员之间的敌视常常导致两支反抗队伍间的冲突。狄托逐渐占了上风,1945年,他可以召集到80万名支持者站在他的红旗下,其中许多是1943年9月8日以后将枪口转向德国人和义大利人的。希腊也有抵抗运动,由曾反抗过德国的共产党人马尔科率领的民族解放武装力量展开对敌斗争。但是当国王在英国支持下回国后,马尔科将枪口转向了合法政府。这时,邱吉尔进行了干预,命令英国部队无情地制止了抵抗运动。
苏联—芬兰战争
1940
1939年10月,苏联以列宁格勒距苏芬边界只有32公里,地位极不安全为由,要求同芬兰交换部分领土和租借汉科半岛为海军基地,遭芬兰政府拒绝。11月28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说,由于芬兰对苏联採取“极端敌视和挑衅”的态度,苏联认为“芬兰已经走上直接对苏联发动战争的道路”,因此宣布废止1932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苏联宣布中断同芬兰的外交关系。1939年11月30日,星期四,苏联以强大的兵力越过芬兰边境,总计50万人,1500辆坦克,1500架飞机。芬兰部队在人数和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仅有20万人,没有坦克,100架飞机。
由于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签订了德国—苏联互不侵犯协议,使德国无法向芬兰派出援兵;而德国占领挪威的行动又使法国和英国远征援救部队不能在欧洲北部边缘登陆。因此,芬兰不得不在北极圈内零下40度的天气中独自展开英勇的游击战。苏军在苏奥穆斯萨尔来和托尔瓦耶维战斗中失败。在这两次战斗中,芬兰人使用装满汽油的瓶子,瓶塞上装有导火索,投向苏联坦克。芬兰人把这种武器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燃烧弹),作为对莫洛托夫的讽刺。
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芬兰战败求和。1940年3月12日,双方签订了《莫斯科和约》,芬兰被迫将包括维堡在内的整个卡累利阿地峡,维堡湾西部沿海、拉多加湖西部和北部,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将汉科半岛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为期30年。在这场战争中,芬兰2.5万人死亡,5.5万人受伤。与此相比,苏联损失更为严重:20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1600辆坦克被毁,630架飞机被击落。这些数字,使希特勒相信,苏联是一位泥足巨人,无法抵御德国以现代化武器发动的战争。
1941年6月21日,德国对苏联进攻,芬兰复仇的日子到来了。芬军指挥官曼纳林接受了德国的大量援助,包括派往北芬兰的阿尔卑斯部队。随后,芬兰向苏联及其盟国英国宣战,收回了1940年失去的领土,参与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行动,阻止该城市从西部获得援救物资。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失败后,情况对芬兰转为不利。为了避免国家再次遭到入侵,新的芬兰政府废止了与德国签订的协约,并请德国部队离开芬兰,撤到挪威。这一要求得到德国的接受,因为希特勒至此已无力实现他的意愿了。
第554页
东部前线
1941—1944
1941年6月21日—22日夜,德国在既没有向苏联发出最后通牒,也没有宣战的情况下,向苏联发动了历史上最邪恶的军事行动。三支武装部队拥入苏联境内。南方集团军群越过喀尔巴阡山,目标为占领基辅;中央集团军群越过普里皮亚特沼泽,目标为占领斯摩棱斯克;北方集团军群越过东普鲁士,目标为包围波罗的海地区和列宁格勒。这次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闪电行动,德国152个师(33个师为机械化部队)突破了苏联红军的每一次抵抗行动。如果史达林没有将兵力部署在西伯利亚,德国将面临苏联170个师的阻拦。但史达林一直担心西伯利亚会遭到日本的进攻,着名间谍理察·佐尔格已向史达林发送了希特勒准备进攻的消息,可苏联领导人不相信这些消息,认为希特勒没有能力入侵。
入侵的前5天,史达林所犯的悲剧性错误导致1800架飞机被击毁,比亚韦斯托克被攻占。中央集团军群40个师的兵力占领了该城市,俘虏33万人。这支40个师的兵力是德国入侵的先锋部队,也是三支部队中最先实现目标的队伍:占领距莫斯科仅25英里的斯摩棱斯克,又俘虏了城中31万名苏联士兵。
从巴巴罗萨行动一开始,中央集团军群仅在20天内便行进了497英里,如同史达林不相信特工人员的情报而犯的错误一样,希特勒也犯了同样无法弥补的错误,当莫斯科近在咫尺时,下令中央集团军群停止前进,推迟占领莫斯科,向两个较远的目标开进:哈尔科夫和乌克兰。这一外行的战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占领顿涅茨工业煤田十分重要,可以切断苏军从高加索获取汽油援助。在执行希特勒命令时,南方集团军群包围了基辅。德军又俘虏了66万人,并将逃亡者赶到顿涅茨外,占领了工厂。9月末,顿涅茨煤田和苏联主要工厂都在德国人手中。到那天为止,德军损失共计55万人,包括死亡、受伤和被俘人员,不及苏联的五分之一。
北方集团军群在经过一系列战斗后,征服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共和国。于9月15日开始围困有300万人口的列宁格勒。大量士兵参加了这场长达900天的围困行动。苏联驻波罗的海的全部舰队也停泊在列宁格勒。希特勒下令要用飢饿而不用武力征服这座城市,每天夜里大炮和飞机都进行轰炸。这次围困反映了一种思想意识,而不是战略战术方面的价值:所有居住在这里的苏联人都要为他所憎恨的名字——列宁,付出沉重代价。德军在东南部,芬兰军队在北部对列宁格勒进行围困,行动由德国人指挥,直接从柏林接受指令。
进攻者的包围圈固若金汤。被围困者食物储存最多仅够一个月食用。有些物品可以通过拉多加湖运送,但到了冰冻季节,这些物品也无法运到。城中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飢饿,狗、猫和马都成了牺牲品,后来,人们开始吃大学科学院研制的替代食品,如用墙纸制成的面粉。但这些仅是权宜之计。在被围困的第一年中,到1941年圣诞时,便有3700人饿死在医院的走廊里,仅1942年2月,便有7.2万人死亡。德国的空中轰炸对城市造成严重毁坏。据“官方”统计,被围困者中,有63.2万人死亡,但实际人数肯定还更多,至少100万人。
苏联人曾两次(1942年冬和1943年1月)试图突破围困。在第二次突破中,苏联人打开了一条通往拉多加湖的通道,为这座处于飢饿中的城市提供的物品,拯救了受伤和濒临死亡的人:在17天内,他们建造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但直到1944年1月,苏联红军才真正突破了围困。在这次行动中,被德国俘虏的苏联将军安德烈·弗拉索夫因憎恨史达林而无视列宁格勒人民的痛苦。他组织了一支反苏部队,主要成员由被德国人俘虏的哥萨克人和乌克兰人组成。后来,弗拉索夫部队反击英美军向西线挺进,战争结束时被盟军逮捕的士兵被“送回”苏联,同他们的长官一起面临死亡。
占领基辅后,在北方集团军群围困列宁格勒的同时,希特勒下令进攻莫斯科。1941年10月12日,在维西兹马一战,德军俘虏了66万人。10月19日,史达林及其政府搬到距莫斯科东南部550英里的库比舍夫。史达林估计,列宁格勒还会被长期围困,因此号召莫斯科人发挥民族精神和共产主义斗志,勇敢地返回家园与侵略者做斗争。莫斯科人做出了反应。平民同“人民代表”合作,每天志愿军组织100列火车将未经过训练的西伯利亚志愿者队伍送往莫斯科。
12月5日和6日,一场寒流阻止了德军的前进。他们已经被“寒流将军”困住,这位老天註定的“俄国同盟者”在此之前曾击败了拿破崙·波拿巴和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寒流将军”现在正威胁并抹杀希特勒的军事战功:俘虏300万俄国人,2万辆坦克被缴获或报废,1.5万架飞机被炸毁。但希特勒对他进攻伊始所犯的战略错误十分懊恼,他撤换了陆军元帅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由自己任最高指挥官。他虽然没有拿破崙的经验,但要模仿拿破崙的行动。
罗马尼亚(1941年6月22日)、义大利(6月23日)、斯洛伐克(24日)和匈牙利(27日)已开始站在德国一边,向苏联宣战。来自4个国家的41个师在支持纳粹国防军。这些军队如同德国军队一样,遭到“寒流将军”的袭击。简言之,泥泞的土地阻滞了坦克、卡车和大炮,在一个月内,他们便损失了15万辆交通工具。只有履带式车辆才能前进,但他们没有。在摄氏零下40度的天气中,士兵们身体被冻僵,飞机不能起飞。史达林利用敌人遇到的这些困难发动了一连串的反击。苏联士兵穿着能够适应任何气温的鞋子和衣服,开始发起猛攻。在南部,陆军元帅冯·龙德施泰特要求进行战略撤退,结果被撤职,由冯·赖歇瑙取代,但赖歇瑙还是执行了龙德施泰特的计划。希特勒还替换了国防军两名最优秀的将军古德里安和冯·博克,以傀儡将军取代他们。现在巴巴罗萨行动失败的条件均已具备。
第555页
1942年2月,墨索里尼决定对与苏联的作战给予更多支持,他创建了义大利驻苏联部队,由阿尔卑斯人参加的3个师和一个步兵师组成。后来这4个师编入了从1941年7月起即在苏联战斗的3个义大利远征师。乔尼·梅斯将军指挥6万名义大利远征军,但他与德国同事相处不十分和谐。义大利总计有30万人在前线,由伊塔洛·加里波第指挥。1941—1942年可怕的冬天使军事行动几乎停止。1942年初春,在义大利人(还有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人)大力支持下,纳粹国防军又开始了大规模进攻。1942年7月2日,经过8个月的围困,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其中义大利人从黑海的进攻对胜利起了主要作用。德军又开始向高加索挺进,在罗斯托夫取得胜利,占领了乌克兰。
义大利驻苏联部队虽然指挥得当,士兵们非常英勇,但缺少必要的武器装备。即使这样,伊斯布森斯基的进攻(萨瓦骑兵团沖向苏联坦克,突破了包围圈)仍然成为传奇故事。阿尔卑斯人组成的3个师带来了骡子,期望在高加索山脉能派上用场。但okw战略计划只适用于平原作战,这些骡子没有用得上。义大利驻苏联部队被部署在顿河,位于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之间。德军在史达林格勒战败后,这3个师被曲折蜿蜒的顿河所困,只好步行撤退,在苏联人追击下,在冰冷刺骨的天气中撤退了几百英里。由于身着无用的靴子,四肢被冻僵,义大利有7万人死亡和失踪,另有10万人被苏军俘虏。
1942年6月恢复进攻后,轴心国部署在苏联的军队有233个师,总计400万人。对东部“重要生存空间”的进攻比希特勒想像的要麻烦得多。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还无法预见两个决定德国失败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武器、卡车、食品和技术被源源不断地通过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运送给红军;第二个因素是:史达林抛弃了以往的神秘,振作苏联人民的士气,并将最英勇的部队授予为“近卫军” 称号。接下来,将政治委员权力暂时削弱,当德国人失败己成定局后再予以强化。
在另一条战线,希特勒这位“战略家”继续犯错误,如向高加索南部油田派出大量部队。这些部队前去增援对史达林格勒的进攻,那里的苏联人没有投降意图。史达林格勒同列宁格勒一样,在战略上并不处于重要地位,进攻它的原因是希特勒憎恨这个名字。在1942年9月10日发动最后进攻前,整座城市受到空中轰炸,4万名平民受害。后来,弗雷德里克将军率领的第六集团军发动进攻。进攻持续到11月19日,进行了一场场巷战。英勇的工人们肩并肩保卫着红色十月工厂,他们被授予“近卫军”称号。300门卡秋莎火箭炮从伏尔加河东岸轰击德军阵地。苏联的广播喇叭里不断地重复着令人哀伤的话语:“每过一分钟,便又有一名德国士兵死亡。”德国人用可携式喇叭筒给以回应:“苏联人!你们将被伏尔加河淹死。”
11月19日,朱可夫将军率军从第六集团军侧翼发起进攻,要包围冯·保卢斯。25万名德国人被围困在史达林格勒的一片瓦砾中。希特勒从柏林发布命令:“战斗到死。”并提升冯·保卢斯为陆军元帅,“因为德国历史上从未有过陆军元帅向敌人投降”。但飢饿、寒冷、疾病和朱可夫率领的红军形成的城市包围圈发出的5万发炮弹连续不停的爆炸,使德国士兵大量死亡,士兵们开始乘临时搭建的浮舟和投到伏尔加河的树干开小差。一个星期内,350名德国士兵因叛逃被击毙。但此时,第六集团军大势已去。1942年2月1日,希特勒最忠实的臣子、陆军元帅冯·保卢斯投降。被苏联逮捕后,从那一刻起他成为希特勒的敌人(正如弗拉索夫在另一条战线成为史达林的敌人一样)。但战争结束后,他没有像弗拉索夫一样走向绞刑架,却得到民主德国付给他的养老金。朱可夫的战利品有:摧毁750架飞机,1500辆坦克,500辆装甲车,8000门大炮。约14万名德国士兵战死在史达林格勒,2万人失踪,9万人被俘。
摧毁德国第六集团军后,朱可夫突破了义大利和罗马尼亚部队在顿河的防线:1943年初的几个月,苏军一直从北海进军到高加索,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希特勒曾计划在7月突破苏联防线,但在最后一刻,他将计划延期,因为需要将德军派往义大利,英美部队已在那里登陆,并向半岛挺进。目前苏军的前进势不可当。12月6日,基辅解放。1944年1月至4月间,红军进入加利西亚和罗马尼亚。这时,苏联共有1250万士兵战斗在战场。1944年6月,中央集团军群接受惩罚的日子到了:德国40个师中,有28个师被包围,被迫放下武器。
红军侵占了被德军占领的波兰,及时到达维斯图拉河,目睹了华沙所遭受的痛苦。8月1日,博尔·科莫罗斯基估计苏军会迅速到达,掀起了抗击纳粹的起义。波兰游击队使用英美船只运送的武器开始了巷战。他们希望苏联给予军事援助,使他们免遭镇压,但苏联却开向捷克斯洛伐克,于9月1日占领了布拉格。华沙起义持续了63天。当德国人一旦知道苏军的去向后,便向这座备受折磨的城市释放了他们的怒火,毁掉了一座座房屋。10月2日,波兰残余部队投降。斯特鲁普将军在给希特勒的电报中说:“华沙又恢复了秩序。”屠杀中的幸存者被流放到德国。
第556页
地毯式轰炸
1940—1945
1942年初,轮到德国遭受“地毯式”轰炸了。虽然罗斯福十分犹豫,考虑到许多妇女和儿童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死亡,但还是在邱吉尔的说服下认识到轰炸的必要性。邱吉尔下令向德国和义大利城市发动夜间空袭,目的是想削弱人们的士气。邱吉尔提出的任务交由英国空军完成,美国空军只轰炸战略目标和工业目标,罗斯福对此表示同意。
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使科隆大部分变成瓦砾:英国将教堂留下,并投下传单,吹嘘他们轰炸的准确性。汉堡和柏林也遭到灾难性轰炸。仅1943年,英国皇家空军就向德国首都投下4.9万吨炸药,使几千人死亡、上百万人无家可归。7月27日,对汉堡轰炸引发的大火,使气温达到华氏1832度,其吸力将树木连根拔起,风速达每小时155英里。在防空洞中,人们窒息而死,然后被烧成灰烬。
最令人恐怖的轰炸是1945年2月13日对德勒斯登的轰炸。此次行动由阿瑟·哈里斯指挥,轰炸持续了14个小时,10万人丧生,多数为临时建成的医院里的伤兵、同盟国战俘、东部地区的避难者,这些避难者带着简陋的日常用品,逃到德勒斯登,在街道树下搭起帐篷。他们相信,像德勒斯登这样一座艺术之城永远也不会遭到轰炸;确实,德国人放过了佛罗伦斯、威尼斯和拉韦纳。但在德勒斯登,805架英国轰炸机投下了2558吨具有杀伤性和燃烧性的炸弹。街道上的沥青溶化了,防空洞中的人被活活烧死。美国派出450架b—17战斗机前来增援。
对市中心的轰炸导致“大规模撤离”,城市中家庭集体撤到农村,这种现象在义大利尤为严重,在罗马、米兰、都灵、热那亚和那不勒斯的人们都逃到他们农村祖先的旧房子中,造成这几个城市人口急剧下降。法国几乎没有大规模撤离,同盟国决定不对那里进行轰炸,因为轰炸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德国也没有明显的撤离现象,因为那里的城市化程度远不及义大利高。德国有足够的时间去为市民建造防空洞,虽然这些避难处没能使汉堡和德勒斯登人民免于战火。
究竟城市轰炸达到什么程度才是正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从飞艇上向英国轰炸;奥地利利用飞机对米兰等城市进行轰炸。后来,在30年代,义大利朱利奥·杜黑将军在所写理论着作中谈道,轰炸是削弱敌人抵抗意志的一种手段。希特勒的神鹰军团将这一理论在西班牙内战中运用到格尔尼卡战役。特别是戈林元帅,他认为杜黑言中要害:1940年,他命令轰炸鹿特丹(使荷兰投降),在接下来的不列颠之战中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伦敦连续76夜遭到空袭,但人们的意志从未动摇。20万名伦敦人夜里在地铁(伦敦的地下交通系统)中睡觉,同时,每天夜里都有上万名伦敦人乘火车前往基斯赫斯特的防空洞(伦敦东南部)躲避轰炸。杜黑的理论开始站不住脚。但不列颠之战结束后,另一位学者弗雷德里克·林德曼认为夜间空袭会削弱德国人民的士气,他们会奋起反抗希特勒。邱吉尔听取了他的意见,对德国城市开始了系统的轰炸,但并没有导致德国的垮台。
义大利前线及法西斯主义的结束
1943-1945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1943年1月14日—26日),同盟国决定登陆义大利,进攻欧洲要塞——这就是爱斯基摩husky行动,但其实施的条件是突尼西亚一战必须胜利,轴心国在非洲的抵抗必须得到控制。这些目标实现后,爱斯基摩计划得以执行。1943年7月10日和12日,经过两次大规模空袭后,潘秦莱里亚岛和兰佩杜萨岛被占领,1.1万名义大利人被俘虏。也是在7月10日,由美国第七集团军(乔治·巴顿将军率领)和英国第八集团军(由伯纳德·蒙哥马利爵士率领)组成了远征部队。在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的指挥下,这支新的队伍登上了阿格里真托和锡拉库萨的西西里海岸:共有2800只船,16万人,1.4万辆车,1800门大炮和600辆坦克。这个岛由10万名义大利人和德国人防守。他们共有500门大炮、255辆坦克,但没有飞机。在1943年7月10日至8月17日的38天内,整个西西里岛落入同盟国手中。
7月19日,美军进攻罗马:500架轰炸机向这个首都投下了1000吨炸弹,造成2000名平民死亡。从未去过梵蒂冈的皮乌斯十二世奔波在轰炸现场的死者和伤者间,他向空中举起双臂,向上帝祈祷。此时,墨索里尼走在与希特勒会晤后的返回途中,心中正为希特勒的指责所懊恼,他从飞机上看到了罗马冒起的浓烟。7月4日晚,西西里失守后,法西斯大议会在墨索里尼的要求下召开会议,这个义大利最高的团体自1939年以来从未召开过会议,因为独裁者墨索里尼不再想听任何人的建议。会议的投票没有给墨索里尼带来信心——将国家所有决定权退还给国王。由于墨索里尼对此没有作出反应(甚至他的女婿加莱亚左·齐亚诺也对他投了反对票),因此这对法西斯来说是一个丧钟。
第二天下午(7月25日)国王下令逮捕墨索里尼,将其送往蓬扎岛。彼得罗·巴多利奥取代他,被任命为政府首脑。巴多利奥立刻通过广播向义大利人民宣布“战争并没有结束”。简单地说,任何义大利人都不应相信法西斯的灭亡意味着和平;义大利将继续同其德国盟友共同战斗。但希特勒不信任巴多利奥,开始向义大利派兵:6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1个伞兵师、1个阿尔卑斯旅、1支党卫军分遣队以及一些飞机,这些兵力前去增援在南部战斗的4个师,设法阻止同盟国军队的前进。
第557页
当希特勒一方面在提防义大利可能会投降时,同盟国也在向国王施加压力,迫使其投降。8月,对罗马、都灵、热那亚和米兰的连续轰炸给这些城市带来了毁灭与死亡。巴多利奥政府通过里斯本的使者与同盟国进行谈判后,作出和平决定。9月3日,巴多利奥的全权代表卡西比利将军在西西里签订了所谓的“短期停战协定”。该协定只包括12项条款,下面还将有补充条款。其中主要条款要求义大利上缴其舰队及空军部队。谈判中,双方达成协议。该协定规定,5天后同盟国一支部队在罗马南部登陆,另一支在北部登陆,一个伞兵师在首都降落后再宣布协定。这个承诺只得到部分执行。没有伞兵队到达罗马,也没有部队在首都北部登陆。美国第五集团军(马克·克拉克将军率领)于9月9日黎明时分在萨莱诺登陆。雪崩行动(行动代号)无法与现实保持一致:克拉克的部队千辛万苦艰难地登陆,并因德军的开火而造成损失。
9月8日下午傍晚时分,艾森豪通过义大利广播单方面宣布义大利投降。罗马仍然被德军包围着,这迫使国王和政府逃往佩斯卡拉。在亚得里亚海,一只战船等候在那里,将他们运往义大利南部的阿普利亚区,这里是个自由地区:没有德军的侵占,也没有盟军的进入。实际上,这不算是逃跑,只是避免国王和政府被德国人囚禁的必要防备措施,其结果可能会迫使德国拒绝接受停战协议。如果国王被捕,政权将处于真空状态,义大利将落入两支占领军的手中,对平民将产生悲剧性后果。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人最终势不可当的进攻引发了同样的思考:必须拯救国家的领袖使其发挥作用。波兰、南斯拉夫、挪威、荷兰、保加利亚如此,甚至在英国也是如此。根据海狮行动,已做好了皇室家族和政府逃往加拿大的准备。只有某些义大利历史学家不顾同盟国对9月8日事件缺乏肯定语气的情况,自我毁损地传播“国王确实逃跑”的消息。“一笔骯脏的交易。”(艾森豪)“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我们投入全部家当却没有换来任何东西。”(代表英国政府的罗哈德·麦克米伦对同盟国斯塔夫将军的伤感做出反应。)
对义大利战役,邱吉尔快速做出了结,以便能向奥地利和德国南部前进,尽可能将更多东欧的人从红军手中夺过来。而罗斯福想从北欧开始占领德国,以避免直接与苏联对抗。美国的观点得到广泛接受,在魁北克会议上(1943年8月),邱吉尔极其不满地接受了这一观点。因此,义大利前线处于次要地位,这只会使德国的战线拉得更长。这一决定註定了罗马和维克多·埃姆努埃尔三世的命运。正如所担心的那样,德国对义大利投降採取的态度很野蛮,因为他们曾错误地发表联合公报,在公报中,巴多利奥政府突然命令其部队停止一
切对同盟国的交战行动,而去对付“来自其他方面的进攻”。如果这一命令真的去反击德国的滥用权力,那么义大利军队可能会採取不同的行动。由凯塞林和隆美尔率领的部队解除了义大利武装,俘虏40万人。此外,在希腊、巴尔干半岛和法国南部落入德国人手中的义大利人共计20万。
德国人到处都遭到抵抗。在罗马,由拉法埃莱·卡多尔纳将军率领的装甲师“公羊”击毁了德国十几辆坦克。在奥尔泰,当卡拉乔诺·迪·费罗里托将军面对一排命令其投降的德国士兵时,举起步枪,向德国军官开火。在斯培西亚,阿尔卑斯师一直战斗到9月11日。在萨勒诺,费兰特·贡扎加将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被德国人杀害。在巴里,贝洛蒙将军保卫港口直到最后。在皮翁比诺,9月10日发生了暴动,600名德国士兵和水手从科西嘉逃跑,当他们准备登陆时被打死。但是,在凯法利尼亚群岛的希腊岛,德国人对acqui师进行了无情的镇压。在南斯拉夫,两个义大利师分裂:一半人向德军投降,另一半人逃到山上,将生命献给一直同德国人战斗到战争结束的加里波第师。在佐泽卡尼斯,义大利士兵的反抗被镇压,4万名义大利士兵同几千名英国士兵落入德国人手中。
舰队从海上开往同盟国在马尔他和阿尔及利亚的港口。5只战船、8艘巡洋舰、38艘潜艇和几十只小船及250架飞机到达目的地。船队的旗舰“罗马”号战船没有安全抵达:在去往马尔他途中遭到德国布置的无线电遥控炸弹的袭击,“罗马”号被炸沉,1500名水手及舰队指挥官贝加米尼海军上将丧命。剩余舰只在德·库尔唐海军上将的率领下,很快再次与同盟国一起在大西洋、红海和印度洋并肩作战,只有曾偷袭过同盟国船只和地中海基地的第十反潜快艇突击队例外。指挥官博尔盖塞王子拒绝向同盟国投降,并布置部队保卫斯培西亚海军基地。他也拒绝接受德国命令其投降的最后通牒,并命令手下人随时准备抗击。这场“扳腕子”较量最终以博尔盖塞和德国斯培西亚指挥官签订“同盟协定”,承认各自的平等地位而结束。王子的行动使义大利年轻人十分振奋,几千人成为志愿者加入了反潜快艇突击队。
9月份对义大利来说是充满悲剧色彩的,许多事情的发展十分残酷。10日,曾指挥驻守罗马部队的将军、国王的女婿卡洛夫·迪·贝戈洛正式向德国弗拉斯卡蒂总部的凯塞林将军投降。9月12日,德国伞兵部队解救了墨索里尼,将他带往德国。为了使义大利免遭德国对波兰、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实行的焦土政策,墨索里尼同意在被德国占领的义大利建立新的共和省。在东普鲁士的拉斯腾堡“狼窝”wolf’sir与希特勒会面时,他被迫接受回国当首领的要求。良心使他必须接受这一要求,但他最强烈的愿望是想退出政治舞台。1943年7月25日,当他在罗马被警察逮捕时,他曾马上向巴多利奥元帅写信表达了这种愿望。义大利北部成立了一个国家,与在克林迪西的国王政府相对峙,该国被称为义大利社会共和国。实际上,在历史上被称为“萨洛共和国”,位于朗伯德市,这也是义大利社会共和国官方新闻机构所在地。该机构从萨洛通过电传打字电报向报纸发送标题新闻。这是义大利内战的开始。
第558页
第一次入伍号召得到响应,共有5.1万名年轻的义大利人应召参军(这些人出生于1924—1925年间,于1943年11月9日接到命令),其中有4.5万名新兵,6000名志愿者——这只是预期数量的40%。虽然1944年5月的号召规定,拒绝服兵役者将被判处死刑,但还是没有人响应。达到服兵役年龄的人逃往山上,加入了游击队(有办法的人,逃到了中立国瑞士)。政府派出代表劝说被德国集中营关押的义大利人加入义大利社会共和国部队,结果也失败了:在60万名犯人中,只有5万人参加。尽管这样,共和国外交部长鲁道夫·格拉齐亚尼仍然设法组织了4个师:义大利师、利托里奥师、圣麦克师和蒙特罗萨师,并将他们派往德国受训。另一方面,很多志愿者加入德国部队,与同盟国作战,有10万人加入了由雷纳托·里奇率领的国民共和自卫队,3万名志愿者加入第十快艇突击队,其中多数人在昂贊、内图诺与盟军战斗以及在费留利、威尼斯—朱利亚的奴隶海岸与游击队战斗中丧命。1944年7月,法西斯党被军事化,其30万名党员被装备武器,与布莱克旅共同战斗在遭受同盟国大炮不断炮击的城市,抗击抵抗分子的进攻。
第一批抵抗小组在皮德蒙特成立,由逃离德国搜捕的第四集团军军官和士兵组成。这些小组称自己为“自治团体”,不依靠任何党派,只忠实于国王和布林迪西政府,政府要求他们破坏德国在义大利领土的军事活动。在这些抵抗团体中,最令德国感到畏惧的是活动在奥索拉河谷的迪·戴奥兄弟、在蒙费拉托(皮翁比诺)的陆军少校恩里克·马西尼·毛雷,以及在费留利的反抗组织(osoppo)。最后一组遭到共产主义者从后部发动的进攻,因为它的成员在反抗德国的同时,也反抗试图控制费留利领土的狄托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埃德加多·索诺值得特别一提。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与皇族有联繫,是义大利抵抗运动最勇敢的英雄,是帮助遭遇危险者潜逃出境的人,是富有传奇行为的实施者。他是一位现代达塔格南(d’artagnan),曾化装成德国军官,进入一座德国党卫军兵营。他的个人威望如此之高,以至于说服了英国人没有中断对游击队提供帮助和援助。
社会主义者成立了马泰奥蒂旅,该旅是以1924年被法西斯暗杀的政治家命名的。自由党人成立了公平与自由旅,由费鲁奇奥·帕里指挥。共产主义者连同路易吉·隆哥领导的加里巴尔迪旅,无疑是最英勇善战的抵抗队伍,占总数的40%。
9月29日,巴多利奥元帅(政府首领)被迫在马尔他签订“长期停战协定”(共44项条款,而不是卡西比利签订的12条)。义大利被迫放弃主权,接受盟国政府的统治。这
一长期“停战协定”还禁止义大利参加任何军事行动,10月13日,巴多利奥政府向德国宣战后,这一禁止条款便废止。现在义大利人成为“联合交战国”。新的战斗队(由达皮诺将军率领的第一摩托队,梅斯元帅率领的义大利解放部队)同英美共同作战,收复义大利;同法国戴高乐将军一样,收复他们的祖国。但战争结束时,两国得到完全不同的对待:法国成为“四强国”之一,而义大利则属于战败国。
德国在义大利已经预感会有两条防线:古斯塔夫防线(从加里利亚诺河至佩斯卡拉),另一条在向北一些的戈锡克防线(从皮萨至里米尼)。对同盟国来说,向半岛的挺进十分艰难而残酷,英军和美军遍布全岛的战争墓地可以说明这一点。英军沿亚得里亚海岸前进,美军沿第勒尼安海前进。9月20日,德军撤出萨迪尼亚,于9月30日占领那不勒斯,10月5日离开科西嘉岛。古斯塔夫防线与卡西诺相连,阻止了同盟国继续向北前进。1944年1月22日,克拉克将军率其部队登陆古斯塔防线北部的安齐奥和内图诺,欲占领罗马,挫败德国的阻击。实施这一计划比预计的要艰难。德国第十四集团军(冯·麦肯森率领)同新的义大利社会共和国部队,以及独立的第十反潜快艇突击队,在两个新的登陆点附近形成的桥头堡阻止了15万名美国人的前进。美国人无法继续前进,轴心国部队也无法将他们击退到海上,双方血腥的战斗持续了4个月。
再向南,从1943年10月起美军便被拦截在卡西诺。这座城市对挺进罗马至关重要。但德国第十集团军的伞兵师成为拦路虎,是美军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冬季期间,同盟国的坦克得到增援。亚历山大率领的两个集团军,不仅有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战斗,法国人、摩洛哥人、安德斯将军武装部队中的波兰人、澳大利亚人、纽西兰人、巴西人,甚至逃脱德国对波兰犹太人居住区轰炸的犹太人组成的旅也在战斗。在对卡西诺围困期间,美国空军的表现很令自己丢面子:蒙蒂—卡西诺本笃会修道院被毁。这座世界着名的修道院可以追溯到6世纪,拥有的艺术品价值无法估量。1944年2月连续野蛮的袭击使修道院成为一片瓦砾。袭击者认为,德国的伞兵可能会躲藏在里面,因而进行袭击。这个消息是假的。但是,300名妇女和儿童躲在那里,他们同修道院院长及修道士全部死亡。
第559页
1944年5月18日卡西诺解放,现在通往罗马的路畅通了。同盟国军队在安齐奥堡会合,登陆4个月后,5月22日,从那里开始突破。德军为了不毁掉罗马这个世界历史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放弃了守卫罗马,甚至连台伯河上的桥都没有炸掉。6月4日,克拉克将军没开一枪,进入罗马。他们在戈锡克防线的军营和堡垒炮台后挖掩体准备死守。戈锡克防线穿过亚平宁山脉186英里,从皮萨至里米尼。1944年至1945年冬,在这里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最耗力、最血腥的战役。一连串的战斗说明:美国第五集团军(马克·克拉克将军率领)沿西部高地的挺进以及英国第五集团军(奥利弗·斯利将军率领,包括义大利情报联络官)想快速占领山头是很困难的。
英军和美军的前进及其冬季战斗十分勇猛,德国党卫队对自己在这些战斗中的表现感到耻辱。在镇压游击部队的进攻中,党卫军摧毁了所有村庄,屠杀了那里的居民,如马尔扎博托(1800人死亡),圣安娜—迪—斯塔泽马(600人死亡),还有亚平宁山脉的一些村庄。
这些大屠杀激起了人们对德国的仇恨情绪,以及对它的法西斯主义同盟的忿恨,虽然他们并没有参与残酷的镇压。4个义大利师(被称为“战斗队”,却耻于接受他们完全应得的光荣称号)与盟军并肩作战,另有8个师驻扎在后方作为后备力量。共有25万名义大利士兵反戈,穿上了灰绿色军装,在带有萨伏伊十字的三色旗下战斗。由于德国的镇压,这些游击部队在戈锡克防线上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也没有起到相反作用。但在北部,他们对法西斯主义部队进行的袭击和破坏行动,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诺曼第登陆
1944
德国为了防御英美进攻纳粹欧洲而建立的“大西洋墙”防御工事很难突破。1942年8月19日,英国尝试进攻迪耶普,最终以一场大屠杀而告终。但第三帝国在法国北部海岸遭到德怀特·迪·艾森豪率领的盟军远征部队的致命打击。邱吉尔本来打算从义大利或巴尔干半岛发动进攻,以便对东部发起更快的进攻,并扼制苏联向欧洲中心的挺进。但这一次美国人做出了主要战略决策。美国人这一进攻法国并在诺曼第海滩登陆的决策是在1943年末德黑兰会议上作出的。开始进攻的时间不晚于1944年春季,这个期限是为了缓解苏联的战争压力。很久以来苏联一直要求同盟国开闢第二战场,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苏联在承担着几乎全部战争的压力,已经感到疲惫不堪。德国将300个师的国防军中200个集中在苏联,只将50个师派往法国,其余师分布在义大利、巴尔干半岛以及斯堪地那维亚。史达林的目标是要迫使德国将武装力量从东线撤出派往法国,阻止盟军对法国的进攻。因此这次突破不仅仅是获得一个立脚点:它就是插入第三帝国心脏的一把尖刀。
事实上,1944年6月6日6时30分(开始进攻日)在诺曼第海岸登陆的是大批的人员和装备。仅前5天,便有5000只船(其中800只战船)在11.6万架飞机的护卫下,将62万人和22万吨物品运送到5个目标海滩。仅几个小时内,盟军便利用巨大的浮码头,建成了人工港口,供经常往来于诺曼第和英国海岸之间的船只进出。盟军很快穿过英吉利海峡建了一条输油管道,为离开浮码头的9.5万辆车辆提供燃料(其中有坦克、装甲汽车、卡车、吉普车和摩托车)。当然,登陆者在奥马哈海滩损失惊人:第一天,1万名
美国人送命,2万人受伤。进攻的海滩均有代号:奥马哈和犹他(美国登陆代号);剑、贵妇人、金子(为英国—加拿大登陆代号)。在奥马哈海滩,突击队员落入陷阱:这一地区后面环山,山上被大量的防御哨所控制,德国人可以通过它们向登陆者射击,阻止其前进。这种情形使人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登陆加利波利的英国士兵的命运。
同样有相当数量的盟军士兵死在其他海滩,至少在大西洋城墙防御哨所被攻克前几小时内。一队夜间降落在德军前线防御工事后边的伞兵,未能占领它的两个主要内陆目标:巴约和卡昂。部队从海岸桥头阵地的前进缓慢而艰难。经过几天激烈的战斗,瑟堡和科唐坦被攻陷,装甲部队在尝试进入比塔尼。但不幸的是,这次行动中,美国飞机意外地轰炸了自己的部队,几百人伤亡。8月27日(进攻日开始两个多月后)圣马洛被占领,9月19日,布雷斯特被占领,但洛里昂和圣纳泽尔一直坚守到战争结束。
事实上,德国对这次进攻行动反应缓慢、准备不够充分有两个原因。首先,德军高层领导人物,包括隆美尔等领导人发生骚动。很多高级军官被直接捲入策划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中。其次,元首相信,真正的进攻将会发生在加来。6月6日,当接到进攻消息时,他认为这只是个计谋,而没有动用驻扎在诺曼第的储备力量。如果他动用了这些部队,德国可能会把盟军进攻部队赶回海上。希特勒意识到他失算了,诺曼第登陆标志着对欧洲堡垒的进攻已经真正开始了。但为时已晚。此时,美国已进入了重要地区:巴顿将军的先头部队已经突破马其诺东南部,为通往巴黎打开了道路。
第560页
在南线,盟军于8月18日登陆普罗旺斯(骑兵团行动)。邱吉尔中断了他对义大利的参观,从战舰甲板上观看进攻场面。英美部队快速前进:几天内他们便到达并占领了里昂。反抗运动不断增加,8月19日巴黎爆发了起义。德国指挥官违背希特勒的命令,没有摧毁巴黎这座城市,而命令他的部队撤出。8月25日,戴高乐将军进入巴黎,受到欣喜若狂的人群的热烈欢迎。
元首一定要死
1944
恩斯特·奥托·雷默是大德意志步兵旅总部的柏林指挥官,1944年7月20日的德国军事指挥官策划刺杀希特勒、消灭纳粹计划正是因他而失败。是他逮捕了柏林的谋叛者并将所有人处以绞刑。从那一天起,这位年仅33岁被希特勒提升为将军的奥托·雷默,便要为7000名德国显贵和文化精英的死亡负间接责任——这些人远远超过普通的反纳粹者。即使在战后,雷默仍坚持说:“我只是在尽我的职责,”“我问心无愧。同所有德国士兵一样,我曾向元首宣誓要忠诚。如果元首被谋杀,我会毫不犹豫地执行上级指示,逮捕柏林所有的反纳粹者。但元首安然无恙,我也只能服从于元首。”
但另一位将军路德维希·贝克的观念却截然相反,如果刺杀希特勒成功,那他就会成为新的国家元首。他说过:“如果执行的命令有悖良心和责任,应保留对最高指挥的忠诚。”世界民主国家的部队虽然不了解贝克将军及其英勇壮烈的同伴们的目的和命运,但他们却都採用了这一信条。可是在德国,没有人了解关于1944年7月20日所发生一事,实际上,人们错误地认为,在德国没有抵抗纳粹主义行动。没有什么能够比这更虚假了。反纳粹抵抗运动早在1940年7月前就开始了。1938年5月,希特勒准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企图十分明显。路德维希·贝克将军(后来的部队总司令)知道,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会导致一场世界战争,因为捷克斯洛伐克与法国及英国形成了抵抗同盟。他首先宣布了前所未有的“将军罢工”。他想让希特勒知道,如果希特勒不放弃战争企图,指挥官们将不会参加他举行的军事会议,而只派他们的总参谋长来参加。元首逐字逐句地读懂其带有威胁含义的内容:“将军们不想干了吗?那好,我会用他们的部下来代替他们。”他果然这样做了,同时解除了十几位将军的职务。贝克辞职,一往无前地投身到政治变革的准备中,一旦法国和英国正式宣布要开始行动,而且消息准确时,便会发动政变。贝克又同其他一些抵抗运动的支持者协商举事事宜,其中有戈德勒将军(莱比锡市长),乌拉里希·冯·哈塞尔(德国前驻罗马大使),陆军元帅埃尔温·维茨莱本(装甲师指挥官),埃里克·赫普纳将军,以及天主教和新教的支持者。他们共同推选了新政府,制定了恢复民主国家的计划,起草了取消纳粹部队、逮捕希特勒及其内阁的军事计划。
但不幸的是,当一切已准备就绪时,却被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和法国首相爱德华·达拉第化为泡影。这两位政治家在希特勒面前胆小而懦弱,接受了墨索里尼的邀请,去参加在慕尼黑召开的“紧急会议”,“消除战争”。后来他们接受了希特勒提出的全部条件。捷克斯洛伐克只好听天由命,墨索里尼则戴上了“和平的拯救星”的光环。德国抵抗组织只好放弃他们的计划,因为没有人会拿起武器,与不开一枪便征服欧洲的希特勒作对。
从那时起,贝克和他的朋友们开始认真策划暗杀希特勒。贝克所说的“希特勒是全世界的头号敌人”,表达了无法接受对犹太人迫害的愤慨之情。而且希特勒的死将会使德国军队从对希特勒个人的忠诚而不是对国家的忠诚中解脱出来。事实上,1935年以来,希特勒恢复使用了人们效忠皇帝的古老誓言,只是将皇帝换成了他自己的名字。对德国士兵来说,这一誓言是绝对严肃的,正如恩斯特·奥托·雷默所做的那样。
十几次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均遭到失败,没有一位刺杀者能够设法接近希特勒。由忠实的党卫军组成的警卫力量时刻履行着他们的保卫职责,而且希特勒还採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安全保卫措施。他的军装内穿了一件特制背心,帽子有一圈钢板(重量达5.5磅),在其坐骑梅塞德斯牌装甲汽车的两侧及后部均安装了强大的反射镜,能导致狙击手无法瞄准他们的目标。
抵抗组织最主要的是缺少年轻、有朝气、有决策能力的领导人物。1943年,几乎是应运而生了这样一个人。他叫克劳斯·菲利浦·冯·施陶芬贝格,是尊贵的勋爵,出身于古老的斯瓦比亚贵族家庭,是一位忠实的天主教徒,从中学时代起就参加了反纳粹运动。他憎恨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主动战斗在斗争前沿,多次身处险境。在北非,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右手和左手两根手指。后来被召回柏林,任赫萨泽尔(hersatzheer)地区部队参谋长,这样他可以实施由他策划的“瓦尔基里行动”。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被召到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军事总部拉斯滕堡。离开柏林前,冯·施陶芬贝格向柏林大主教、天主教会红衣主教冯·普雷兴忏悔,希望得到宽恕。他的手提箱里装有一颗腐蚀酸性炸弹,打碎瓶子10分钟后便会爆炸。进入掩体前,他对接线员说:“我在等柏林的电话。”这只不过是他离开的一个藉口。但一位军官由于施陶芬贝格放在他脚下的手提箱遮挡了他观看希特勒面前展开的军事地图的视线,便不经意地挪走了这个箱子,这样大桌子底座便隔开了手提箱和希特勒。军官的行动造成了他和其他两位将军的死亡,但却挽救了希特勒。听到爆炸声后,施陶芬贝格通过电话向柏林传达了秘密消息,并匆忙赶往机场。两小时后,到达首都本德勒斯特拉斯(bendlerstrasse)地区部队总部所在地。但那里却传递着相反的消息,希特勒似乎没有死。“这不是真的!”冯·施陶芬贝格喊道,“他死了,是我亲手杀死他的!”他命令实施行动。命令在欧洲传开:元首死了,公共秩序必须得到维护,要解散党卫队,占领纳粹党总部,逮捕希特勒的部下和军官。
第561页
在大德意志总部,年轻的少校恩斯特·奥托·雷默接到命令,占领政府各部门。他匆忙召集了300名士兵,在几个小时内便执行了命令。然后,他向上司、柏林军事总督保罗·冯·哈泽请示,“还有命令吗?”“是的,去宣传部,逮捕戈培尔,并把他带到这里。”几分钟后,雷默手持手枪冲进办公室,“你被捕了!”“少校,你疯了吗?”戈培尔问,“你忘记了对元首的宣誓了吗?”“元首死了,我现在放弃我的誓言。”“不,元首没有死,我能向你证明。”戈培尔接通了拉斯滕堡的电话,几秒钟后,雷默通过话筒听到了希特勒刺耳的声音。“我是元首,你听不出的我声音吗,少校?一群叛徒想谋杀我。现在你只听从戈培尔的命令,知道吗?我会发给你配有剑和钻石的一等铁十字勋章。现在我任命你为将军。”从那一刻起,雷默转变成暴动的敌人。几小时内,他便解除了对政府各部门的封锁,占领了军事管制总部,逮捕了冯·哈泽,包围了本德勒斯特拉斯(bendlerstrasse),周围布满机关枪,他冲进去逮捕了冯·施陶芬贝格、贝克以及其他策划暴动的成员。当晚,贝克用手枪自杀,冯·施陶芬贝格和他最亲密的合作者们在该楼的庭院中被执行队枪决。这只是镇压的开始。镇压结束时,共有7000名受害者,其中有军队中的着名人物,特工人员、绅士、牧师、专业人士,从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显赫人物。希特勒以特殊的方式结束了这些英雄的生命:他们被用钢琴弦线吊在绞刑钩上。党卫队拍下了他们痛苦的表情,这些照片被放在希特勒的接待室里,满足这个大独裁者和他的忠实伙伴们变态狂般的享乐。其中有恩斯特·奥托·雷默,穿着新的将军服,他感到十分自豪,趾高气扬。
希特勒的最后反击及其秘密武器
1944
随着巴黎的解放,盟军飞速推进,很快,8月21日马赛解放,30日鲁昂解放。9月3日,英国军队解放了布鲁塞尔。9月11日,盟军到达德国边境,但受到强大阻力。铜墙铁壁般的工事和希特勒的顽固抵抗使盟军寸步难行。惟一的突破是在1944年10月21日占领了亚琛,但损失惨重。
盟军的进攻只好停止。okw战略家们曾完善了“格赖弗行动”计划,希望重复1940年德军在西北部的行动取得的成功。格赖弗行动回到了1940年的起点,当时,德国部队实施曼斯坦计划,突破敌人防线,进入阿登地区,以虎钳之势,包围了英国在比利时地区的特遣部队。但从那时起,局势发生了变化,随着美军的到来,盟军军事力量增长了一倍。德军的进攻遭到了一连串的挫折和失败,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格赖弗行动(“希特勒最后的反击”)准备工作非常详尽。精通英语的德国士兵混入敌人后方,在盟军中造成了混乱。这些“豺狼之徒”到处引起恐慌。12月16日,德国发动反击,在雪地中展开了一个月之久的残酷战斗,盟军被迫从前线撤退,德军向前逼进63英里。盟军高级指挥官开始害怕。据说在这几个星期中,邱吉尔曾秘密向墨索里尼寻求帮助,使希特勒放弃在西部的反击,而将注意力转向红军。从墨索里尼打给希特勒的电话录音中,最后没有结果证实了这种猜测。
阿登进攻战中,如果没有美国在巴斯托涅帮助盟军,在德国装甲师的包围下,盟军可能会得到灾难性的结局,但其结果是德国的反击失败了。这场战斗标志着格赖弗行动的结束。1945年1月20日开始,巴顿将军率领装甲师将德军从他们占领的地区赶了出去。
在德军突然发动反攻阿登前,已到达比利时的盟军还要面对另外一次意外的险情:10月和11月间,安特卫普遭到飞弹的猛烈袭击,4000名平民和700名盟军士兵死亡。具有如此巨大破坏力的武器是v2火箭,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1939年德国制造的火箭发动机,为空战开闢了一个新的时代。 德国最新採用了装有这种革命性推进器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但ar234、me262 和me163应用得太迟,无法改变战斗的结局。在德国北部的佩纳明也採用了具有同样杀伤力的设计。在那里一位年轻的科学家韦恩赫·冯·布劳恩,即1969年载人飞往月球的运载火箭之父,同多恩贝格尔共同研制、发明了v1和v2号火箭(v来自于单词vergeltungswaff,意为“复仇武器”)。v1实际上是小型无人驾驶飞机,在推进器处装有喷气发动机,在正常发动机处装有一颗炸弹。但战斗机或高射炮较容易将其击落。v2是真正的火箭,不会被截获——实际上,永远都不会被截获——因为这种火箭在距地面31英里以上高度飞行,时速为每小时3100英里,而且,当时还没有超音速飞机。
1944年6月12日,第一颗v1火箭被发射到伦敦,3个月后,更可怕的v2火箭也被发射到伦敦。但盟军对佩纳明的轰炸减缓了这种武器的生产速度,德军指望着靠它们来取得胜利。总共有9000颗v1火箭和1115颗v2火箭被发射到伦敦,其受害者人数分别为5000人和3000人。这是人类生活中富有悲剧色彩的“战利品”。由于雷达的使用,盟军取得了快速前进:雷达能在夜间发现敌人的潜艇,可以用深水炸弹将其击沉。雷达使u式潜艇在北海和大西洋遭受巨大损失。最终,盟军还得到大量的美国b—17和b——29轰炸机的帮助。战争结束时,德国共损失7.2万架飞机;英国向德国投下132.84万吨炸弹(德国向英国投下63.96万吨炸弹)。美国生产了29.3万架飞机,英国生产了14.5万架,德国生产了9.1万架。这些数字虽不是深奥的战争心理理论,但可以说明胜败的真正原因。
第562页
墨索里尼之死
1945
1945年4月9日,盟军沿戈锡克防线发动总攻。4月21日,防线被攻破,盟军及义大利部队遍布巴伦第平原,并越过波河。曾在伯恩与美国特使艾伦·杜勒斯秘密谈判的德国将军卡尔·沃尔夫代表冯·维廷霍夫将军指挥的80万人投降,维廷霍夫将军是在3月接替陆军元帅凯塞林的职位的。这些人中包括格拉其亚尼指挥的义大利社会共和国部队。贝尼托·墨索里尼及共和国政府成员在拒绝上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提出的投降命令后,于1945年4月25日晚逃往米兰。上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由维克多·埃姆努埃尔国王设在罗马的总部管辖,负责指挥并联合北部的反法西斯主义运动。但墨索里尼在去往阿尔卑斯河谷瓦尔泰利纳地区时被游击队俘虏,他曾计划在那里等候美国人的到来。上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的行动违反了国王和罗马政府在1943年9月8日与同盟国停战协议条款中所规定的义务。条款要求墨索里尼向同盟国投降。但上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决定立刻枪毙墨索里尼及其部下,并匆忙在关押他们的科莫湖边的一个小村庄执行。
1945年4月28日下午,“行刑者”到达那里时,他们发现有人已经替他们完成了任务。墨索里尼及其情妇已经被接到英国方面命令的游击队员于当日凌晨处死。这一情况是由进行尸体检验的专家透露的。对英国首相邱吉尔来说,阻止墨索里尼披露他们之间曾进行的秘密接触十分重要,因为其中包含对苏联不利,甚至会导致同盟国衰败的内容。义大利政府后来将墨索里尼的个人记录交给了邱吉尔,这些记录证明他们之间曾有过接触。
1945年4月29日,德国全权代表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卡斯特塔皇宫签字投降。停火时间确定为5月2日,格林威治时间12点整。5月2日之后,同盟国按投降条款规定,解除了游击队武装。但从这一天后,甚至在1946年6月2日全民公决投票推翻君主制后,共产主义者仍然继续处决法西斯主义者,或者说,处决共产主义者最顽固的敌人。
德国的末日及希特勒之死
1944-1945
在位于罗马尼亚边境的红军的压力下,麦可国王效仿了一年前维克多·埃姆努埃尔的做法。1944年8月23日,麦可国王通过政变废黜了法西斯主义首相安东内斯库元帅,并派人将其逮捕,这同埃姆努埃尔对墨索里尼的做法别无两样。然后,他命令停止对苏联的战争。德国对此作出反应,轰炸了布加勒斯特,因此,麦可国王对德宣战。8月30日,红军进入布加勒斯特,并从那里到达普洛耶什蒂油田,这对德国是个沉重打击,因为那里是德国惟一的能源供应地。
1944年11月2日,雅典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德军离开希腊。德国人在这里犯下了战争罪行,当他们撤离时,遭到了希腊抵抗运动的猛烈攻击。保加利亚曾对英国及美国宣战,但对苏联保持中立。1944年9月1日,当苏联红军到达保加利亚边境时,政府让红军占领了该国家。10月28日,成立了共产主义政府,由基蒙·格奥尔吉耶夫任领导,他的第一个措施便是向德国宣战。红军从保加利亚进入南斯拉夫,击败德军的抵抗,1944年10月20日,红军同狄托的游击队一同进入贝尔格勒。
1944年10月15日,匈牙利国家首领、希特勒的忠实同盟者霍尔蒂上将向苏联发出停战请求。在与苏军的交战中,匈牙利上万名士兵战死,目前霍尔蒂感到苏联红军卡住了他的脖子。德国知道后将其逮捕,并移送到德国。如果墨索里尼在1943年7月按那些君主制支持者的要求,向英美请求和平谈判的话,它的命运会同霍尔蒂一样。国家权力转到支持德国的前首相费伦茨·索洛斯手中。1944年12月29日,布达佩斯也落入红军手中。现在一切已经很明朗:被苏联红军解放的东欧将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天下。
1月,随着阿登进攻的失败,纳粹德国试图从东部和西部抵抗盟军进攻的希望已全部破灭了。第三帝国的许多城市已经被不停的空中轰炸毁灭,兵工厂已不能再生产军火、飞机或船只:1944年末计划投入生产的126艘带有充电电池的新式潜水艇(这样可以不需要汽油燃料),只建造成两艘。希特勒受帕金森氏病的折磨,在7月20日冯·施陶芬贝格爆炸其拉斯滕堡总部后,他的右臂变得僵硬。1945年1月,希特勒离开了阿尔卑斯山脉巴伐利亚地区贝希特斯加堡“鹰巢”建筑群,回到柏林,将自己关在地下65.5英尺深的元首掩体中。3月7日,科隆失陷,美国人占领了雷马根的莱茵桥,桥完好无损可以通行。这标志着战争的结束:在10天内,占领了莱茵河上31英里长的桥头堡。其他盟军沿着摩泽尔河谷前进,在奥彭海姆越过莱茵河。在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德国21个被困师于4月18日投降。3月29日,法兰克福失陷;4月22日,斯图加特失陷;4月30日,慕尼黑失陷;5月3日,萨尔茨堡失陷。
4月29日,义大利武装部队投降。美英军队的前进不会再遇到德军的阻碍,但英美军队指挥官要考虑到红军的前进。至4月19日,莱比锡已落入美国人手中,从那里可以很容易向东推进,尽可能阻止苏联的前进。实际上,几位盟军指挥官想共同行动,实现这一目标,其中包括胜利的真正策划者巴顿将军。但他们还要尊重雅尔达会议精神,因此,艾森豪命令部队在易北河停止前进。而4月25日,在托尔高,苏联和美国军队首次发生接触。在北部,英军于5月3日占领了汉堡。由于政治及外交原因,柏林就留给苏联人去占领。红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进攻方向指向北部的柏林和南部的维也纳。史达林想让其部队最先进入第三帝国这两个最重要城市,并曾在雅尔达会议上向盟国提出要求获得这一特权。4月13日,苏联红军占领维也纳,3天后柏林战争打响。4月23日,希特勒指挥失灵。戈林要求任最高指挥官,希姆莱与瑞典外交官伯纳多特伯爵联繫,请求他向艾森豪将军转达德国欲在西部投降的想法。这两位纳粹领袖都错误地认为,希特勒已承认他的失败,至少希望这样做能够抵挡红军的强大攻势。(在一些纳粹分子中,他们曾希望盟军会与德国共同抗击苏联进入欧洲,这种希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希特勒远远没有做好放弃权力的准备。他免去了戈林和希姆莱的职务,并杀死了费戈伦将军(他同伊娃·布劳恩的一个妹妹结婚),因为费戈伦没有对美军的进攻进行坚决的抵抗。4月29日,从收音机中听到墨索里尼被处死的消息后,希特勒与伊娃·布劳恩结婚,并写下遗嘱。他任命邓尼茨上将来接替他,任帝国元首及国防军最高指挥;任命戈培尔为帝国政府成员。任命鲍曼为国社党书记,赛斯—因夸特为外交部长。第二天下午早些时侯,他同妻子自杀。伊娃服下了一颗氰化药片,希特勒向自己的嘴里开了枪。在离他几尺远的房间内,约瑟夫·戈培尔杀死自己的妻子和6个孩子后自杀,他的所有孩子的名字都以“h”开头,以向希特勒表示敬意。
第563页
听到元首死去的消息后,指挥柏林7万抵抗部队的指挥官魏德林将军于5月1日向苏联茹科夫元帅投降。签字投降后,邓尼茨及其他部长们回到家中,但5月23日,美国军部将他们逮捕,投入监狱,等待审判。5月2日,苏联红军进入柏林,在布兰登堡大门上飘扬起锤子镰刀旗。
大屠杀
1942-1945
1944年在对布达佩斯盖世太保总部进行视察时,党卫军上校阿道夫·艾希曼说:“100个人死是灾难,500万个人死是数字。”1946年在纽伦堡,全世界首次了解到有600万犹太人在第三帝国集中营被毒气杀害。对德国犹太人的仇恨在纳粹主义出现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希特勒的反犹太主义立场是受了维也纳市长、基督社会主义者卡尔·卢格尔的影响。对卢格尔,同样对希特勒而言,种族混杂是最严重的罪恶,而将犹太人混杂进去更是最糟糕的。他相信,种族混杂导致了奥匈帝国的灭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如果10万名犹太血统的奥地利和德国士兵参战,有1.2万人死亡,又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呢?
卢格尔和希特勒认为,犹太人永远是寄生虫,依赖别人的聪明才智,永远不会创造,只会毁灭。而且,犹太人还假称自己有宗教,欺骗全世界。但犹太主义不是宗教,它只是一个民族,一个种族。如果认为德国犹太人如同德国新教或天主教一样存在,或者认为义大利犹太人如同义大利韦尔多派一样存在,则是错误的,犹太人就是犹太人。希特勒在他所写的《我的奋斗》一书中总结道,“民族社会主义运动必须履行它的职责,要不停地宣传,记住谁是我们今天真正的敌人。憎恨非犹太民族的白种人会使我们分裂,但相同的血缘和文明则将我们联繫在一起。因此,我们不要互相憎恨,而要将仇恨转向人类共同的敌人:犹太人,他们是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民族社会主义必须行动起来,这样,至少在我国,人们会认识到犹太人是我们的死敌,因而反对犹太人的斗争会为其他民族指明拯救非犹太白种人的道路。”
啤酒店叛乱失败后,希特勒及其同谋和秘书被囚禁在巴伐利亚的兰茨贝格城堡监狱。1925年希特勒写下了《我的奋斗》一书(或者说是口述给他的忠实追随者鲁道夫·黑斯)。该书夹杂了一些煽动反犹太人的言辞,如上文所引用的。从30年代起,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我的奋斗》,该书主题简单而明确:讲德语的民族必须重新团结在一个帝国中;德国人的生存空间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乌拉尔山脉,必须把犹太人赶走。在等待实施前两个目标时,希特勒开始提出第三个目标。1933年3月23日,他从德国国会获得了绝对权力。1933年4月1日,政府对犹太商店宣布“全面抵制”,以此作为对国外犹太人反政府运动的反应。
1933年4月17日,希特勒政府通过了“恢复集权政体”的法令,这是400多条反对犹太人法令的第一条,通过该法令逐渐禁止犹太人服兵役,剥夺他们的公民权,禁止从事医药、教育和新闻行业工作,剥夺他们接受失业津贴的权利等等。“恢复集权政体”意味着禁止犹太人从事任何一种公众工作。1933年3月20日,希特勒的内政部长按其命令在慕尼黑郊区的达豪建立了第一个第三帝国集中营(拉格)。他命令将关押在全国各个监狱的5000名被关押者转移到那里。达豪的犯人都是“政治犯”, 多数为共产主义者。他们被剃光了头,穿着带竖条的服装,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上午要求他们上“再教育课”,下午进行体力劳动。德国政府没有为达豪的建立感到内疚,反而大肆吹嘘,内政部官员还组织新闻记者前去参观。但很快,希特勒政府又开始玩起了另一把戏。1935年,集中营转交给盖世太保管理,盖世太保很快又在奥拉宁堡、萨克森豪森和布痕瓦尔德建立了新的集中营。1938年建立弗洛森比格集中营,1939年建立毛特豪森—居森、拉文斯布吕克和斯图霍夫集中营,1940年建立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1年建立格罗斯—罗森集中营。同时,拉格集中营的人员发生了变化:除了衣服上带有红色三角的政治犯外,又增加了普通犯人(绿色三角)、同性恋者(粉色三角)、耶和华见证会会员(紫色三角)和“反社会者”(黑色三角)。犯人中大部分为犹太人,他们穿有黄色三角的衣服,这种颜色是中世纪瘟疫遇难者衣服的颜色。1938年,随着奥地利被瓜分,又有18.5万名犹太人加入第三帝国。后来,苏台德、布拉格和波兰的犹太人相继加入,犹太人总数达200万人。
1938年,纳粹为达到杀害犹太人,重新开放犹太人居住区的目的,开始了集中大屠杀、追捕逃亡者的行动。11月9日发生了“打砸抢之夜”。几千名纳粹分子听到一个年轻犹太人杀害一名德国大使馆秘书的消息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捣毁犹太教堂,放火焚烧犹太人的商店和房屋,打伤杀死犹太人。官方统计数字为815家商店被捣毁,171处房屋被烧毁,195家教堂被毁坏或烧掉,36名犹太人被杀,36人严重受伤。实际上,“打砸抢之夜”更可怕:7500多家商店被毁,死亡人数无从知道。党卫军和冲锋队非法逮捕至少2万人。1万多名被捕的犹太人被送往布痕瓦尔德,在那里已经发生了更大的对付“帝国敌人”的行动。
第564页
第八卷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22-末)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6167
1939年9月1日,德军侵入波兰,接下来由海因希里·希姆莱派遣的党卫军进入波兰,希姆莱是党卫军首领,负责“关照”犹太人。党卫军立刻实施了在德国对付犹太人的方法。奥地利1938年实施了反犹太法案,捷克斯洛伐克从1938年慕尼黑会议后,就实施了反犹太法。
义大利法西斯政府效仿它的德国盟友,于1938年通过了种族法案,禁止犹太人从事
教育职业及公共事业,但没有像德国人那样狂热地实行这些法案。然而同盟国和义大利在1943年9月8日签订停战协议后,情况变得十分糟糕。德国以其残暴的手段对待罗马犹太人居住区:10月16日午夜过后,十几支纳粹分队袭击犹太人居住区,将妇女、儿童和老人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
直到1939年3月15日,人们失去了逃离的机会。那一天,纳粹宣布禁止犹太人移民。可怜的犹太人别无选择,只好留下(37.5万名犹太人仍然住在德国)。1939年10月6日,犹太人开始向东部转移。20条线路上,火车从柏林、维也纳、布拉格和科隆同时出发,驶向罗兹。每辆火车载有1000名犹太人。他们都是接受“邀请”,“自愿”去往罗兹犹太人居住区的德国家庭。他们被告知,那里的生活费用较低,容易找到房子和工作,很少受到各种限制。但这是一个陷阱。一到达目的地,他们被迫7个人住一个房间。到达后的前18个月,共有1.4万人死亡。并非所有犹太人相信“去东部工作”这个无稽之谈。1942年4月3日,去往柏林的523名犹太人中,57个人在出发时没有出现,他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每一个到达目的地的名单中,都有许多名字后用铅笔画着十字,标明这是在途中死去的人。同年10月3日,出现了一个可怕的纪录:在717名被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犹太人中(几乎是整个家庭),有208人宁愿结束自己的生命。
着名的华沙犹太人居住区是十几个世纪以来世界最大的犹太人居住区,对犹太人进行的最悲惨、最瞩目的迫害便发生在这里。1939年9月,当波兰首都落入德国人手中时,华沙总人口为44万人,其中有36万名犹太人,8万名天主教徒。他们中有生意人、手艺人,有银行、教堂人员。侵略者首先命令犹太居民委员会负责那些“要求”转到东部的德国犹太家庭寻找住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德国犹太人住满了居住区。1940年8月起,居住区修建了围栏,最初用木桩和铁丝网,后来用砖建起围墙。起初,犹太人可以在那里居住,而且只要穿着胸前缝有黄星的衣服就能进入围墙内。1940年10月16日,德国总督汉斯·弗兰克博士公布一条法令,宣布犹太人居住区为“传染区”,“非犹太白种人”必须在15天内离开。在华沙附近居住的犹太人(18万人)被限令搬入。可以私下出售或交换家具:这使在犹太区居住的“非犹太白种人”在几天之内获得的售房收入至少是市场价的一倍。但这次行动后,犹太人居住区人口的稠密度增加到了每个房间居住5.5人的程度。一个月后,1940年11月5日,弗里斯兰骑兵手持机关枪出现在通往居住区的14个入口,大约有10万名每天在这个城市工作的工人、雇员、手艺人和专业人员不能再离开居住区。让他们自己解决生存问题,或者让犹太居民委员会来解决这个问题。让犹太居民委员会为他们在居住区内提供工作,这样仇恨、妒嫉和怨恨便会在犹太人之间产生。让犹太警察负责管理“传染区”的秩序,让那里鲁莽的人冷静下来。让住房管理员负责管理那些可怜的人,他们从1941年10月起,变成了14个人挤在一个房间。从布吕尔宫(统治者居住地)制定这些无情法令的弗兰克博士本身就是一名虐待狂。华沙犹太人居住区过于拥挤的住房导致卫生条件极差,不断发生传染病。1941年夏,1.57万人死于伤寒。1942年7月22日起,居住区的犹太人开始“减少”——犹太人被送往奥斯威辛、特雷布林卡、马伊丹和海乌姆诺集中营。
这种运送行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残暴方式来进行。那些对党卫军有所反抗的人当场被枪杀。也许对纳粹的仇恨和暴力的增强,或者居住区不断地被清空,使剩下的犹太人能够有喘息的机会,去设法反抗。当他们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死亡,是种族灭绝的时候,叛乱就会发生。1943年4月,“犹太战斗组织”成立,开始了武装反抗运动。他们成功地从波兰抵抗组织那里购到武器,特别是手枪和手榴弹,都是从生活必需品中省出钱花高价购买的。他们用这些手枪杀死德国人和几名犹太随从。德国人开始害怕了。他们开始停止驱逐犹太人。犹太人在华沙居住区战斗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波兰。有些被驱逐的犹太人在途中打破围栏,从行驶的火车上跳下来。最后,犹太人形成了反抗势力。到6月末,“战斗小组”已增加到22个。德国士兵对犹太抵抗者赶尽杀绝,他们手持喷火器将抵抗者堵到其曾用手挖的地下通道中,活活烧死。到7月中旬,一切结束。斯特鲁普将军用炸药炸掉最后一座犹太人建筑后,致电希特勒:“华沙秩序恢复了。”但在1943年春夏两季间,犹太人得到复甦。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所做的残害,其残酷、野蛮程度及伤害的人数,都是无与伦比的。
第565页
1945年4月11日,当美国士兵进入布痕瓦尔德时,他们无法面对迎面袭来的一阵阵恐怖和以及由此产生的愤怒: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群备受折磨的人,他们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思想和心理上也遭受摧残、污辱和虐待。英国士兵于4月15日到达贝尔根—贝尔森见到的情况别无两样:共有3万名幸存者,他们骨瘦如柴,被高烧和伤寒折磨着;在他们被解救后,每天仍有300人死亡。尸体的数目更大,3.5万具尸体被无情地扔在那里。层层叠叠的尸体标志着贫穷和痛苦。这些残暴的事情很快被揭露出来,引起了那些不关心世事、
冷漠无情的人的同情。那些没有勇气反抗、俯首帖耳的人助长了希特勒的疯狂气焰。集中营的管理十分严格:犯人到达后,被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类,前者被强迫劳动,后者被处死。老、弱、妇女和儿童也遭到同样的命运,他们被送往毒气室杀死。而对那些活下来的人来说,则是噩梦的开始:除了要辛苦地劳动外,他们还要面对各种侮辱,忍受残酷的折磨,这些折磨方法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能想出来。遭受贫穷、疲惫和疾病的折磨后,没有几个人能够活过6个月。1942年,希姆莱提出“最后的解决方法”,以科学的准确性和果断性对犹太人进行有计划的屠杀。除几千名持不同政见者、吉卜赛人和同性恋者外,还有600万名犹太人被杀。这本应说明,像这种大规模屠杀绝不应再次发生,但遗憾的是,历史表明,人类确实是一名愚钝的学生。
远东战争
1941—1945
日本的扩张主义及珍珠港袭击。
20世纪30年代下半叶,日本人口的快速增长(在20年内,人口从5000万增长到9000万)导致了这片飢饿的土地开始向其邻国中国广大的土地寻找“生存空间”。虽然日本天皇裕仁(从1926年开始统治日本帝国)没有公开表明扩张态度,但他一直支持陆相东条英机。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来,一支日本分遣队一直驻扎在北京。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国内新闻界大肆宣扬“中国的挑衅事件”。政府立刻根据早已制订好的极其详细的计划发动了侵略战争。他们取得了成功:中国所有港口、主要城市和大片领土落入侵略者手中。苏联对蒋介石政府给予援助,国联也谴责日本发动的未经宣战但十分激烈而残酷的战争。这两个政治行动使东京放弃了日内瓦条约,并同义大利及德国共同签订了反共产国际条约,同时也是反布尔什维克条约。
中苏边境的形势非常紧张。苏联和日本士兵经常发生小冲突,很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战争。随着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法国的失败,日本将目光投向了法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日本占领了印度支那北部,同时还觊觎英国的殖民地。但日本的劲敌并不是英国而是美国,因为日本的军事行动妨碍了美国对中国这个巨大的经济市场的控制及进一步扩张。因此美国对日本採取了一系列经济制裁,包括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货款。日本将此看作严重的污辱,相当于发动了一场战争,尽管没有正式宣战。日本开始採取保护措施以避免在两条战线发生战争。1941年4月13日,日本背着希特勒(以回敬1939年8月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协议)几乎就在德国进攻苏联的前夜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关键时刻,德国本指望从日本那里得到支持,却没有得到。
1941年10月,东京政府发生危机。做事犹豫不决、好抱怨的日本首相近卫王子被强硬的军国主义者东条取代。他成立日本军政府——就这样,日本仅在几个星期内就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1月5日,东条命令海军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准备向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基地发动进攻。山本从1939年以来一直负责日本海军舰队,他执行了东条的命令,因为天皇同意这样做。
1941年11月7日,当地时间7时55分,日本航空母舰、潜艇及战舰联合向珍珠港发动进攻。美国共有19只舰船被击沉,其中有8艘战舰,几千名军官和士兵死亡。关于罗斯福总统是否事先从情报机关得到了日本欲进攻的消息,人们有许多猜测。罗斯福从二战开始就想干预战争,但美国广大公众中流行孤立主义,迫使他无法进行干预。珍珠港被袭在美国全国引起了极大愤慨。一夜之间,那些贊成保持中立立场的人均不见了。罗斯福在公众的强烈压力下对日本宣战。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的同时,英国也对日本宣战。不久,义大利和德国向美国宣战。
日本的进攻迅猛而残酷—完全是日本式的“闪电战”。12月11日(义大利和德国向美国宣战的那一天),日本在东部战场取得了一系列进攻的胜利,包括进攻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占领曼谷,围困香港,登陆许多太平洋岛屿,包括关岛。
英国的许多驻防地遭到日本人的突然袭击,部分原因是因为指挥官低估了日本人的威胁。大卫·博伊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提到了英国驻马来半岛指挥官罗伯特·布鲁克—波帕姆爵士,他认为日本人是“穿着骯脏的灰色军装的弱智者”,是一种“专横的种族主义”。
第566页
仔细研究日本取得巨大胜利的原因可以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进攻战术。12月8日(袭击珍珠港第二天),日本的两个海军陆战师登上了泰国南部海滩以及马来半岛边境南部的哥打巴鲁。英国驻该地区守卫的汤姆·菲力浦派出两艘战舰(皇家海军“威尔斯王子”号和“击退”号战船)前去阻截,而没有派空中力量作掩护,这是个严重的错误。日本配有远程机枪的轰炸机向两艘战舰发起攻击。两艘战舰连同几百名水兵沉入海底。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飞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有英国殖民地均遭到严重轰炸。12月,在马来半岛西北部木槟榔屿的轰炸中,1.26万名平民死亡。邱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日本完全处于支配地位,而我们到处都显得软弱无力,毫无防备。”
香港的抵抗完全超出了能力的范围。虽然香港总督马克·扬爵士只有两个步兵大队,却拒绝接受无条件投降。12月18日,日本以武力登陆,但直到圣诞节才取得胜利,俘虏了1.1万名平民,后来,其中的很多人都被刺刀挑死。这是等待成千上万名俘虏未来的可怕命运的第一个例子。
为了抗击日本在中国领土和海上的多次“闪电式”的进攻,同盟国成立了多国部队,成员国为美国、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由阿奇博尔德·韦弗尔将军任指挥官。他迅速组织了一支由巡洋舰、驱逐舰和潜水艇组成的舰队,将4.5万名战士运送到马来半岛。这些士兵,包括来自印度的英国和荷兰部队,以及直接来自本土的澳大利亚和美国部队。
日本在马来半岛的指挥官是山下将军。在1939—1940年间,他曾在德国学习过“闪电战”战术。他为部队准备了自行车,他们可以免去步行,在丛林中穿行。这样,他很快占领了整个马来半岛的西海岸,俘虏了4万名英国和印度士兵。1942年1月31日,英国指挥官阿瑟·珀西瓦尔将军撤退到新加坡岛,这个英国基地由此成为日本的下一个目标。
2月7日夜,山下发动了进攻。日本1.3万人的部队乘橡皮艇穿过将岛城与大陆分开的海峡,同时,飞机轰炸了新加坡中心部位。如同希特勒后来命令在史达林格勒作战的德军一样,邱吉尔命令道:“不能投降。”但经过几个星期的激烈战斗,包括经常发生拼刺刀的肉搏战后,珀西瓦尔手持白旗出现在山下的面前。
日本进行了疯狂的报复:5000名中国平民——多数来自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政府官员,企业家,公司经理及其他专业人员),因为他们为英国服务而不为东京服务而被杀害。还有大量的人被俘虏,包括1.6万名英国人,1.4万名澳大利亚人。其中一半人死在集中营。东京的街道上在庆祝占领新加坡,每座房子都飘着日本国旗。
1月10日,山下将军到达婆罗洲和西里伯斯岛。他彻底摧毁了荷兰人的防御,获得了荷兰东印度群岛的真正财富:油井。不到一个月后,2月4日,日本飞机袭击了美、英、荷、澳的海军舰队。袭击中,荷兰总司令卡雷尔·多尔门将军在“德鲁特(deruyter)”号上被打死,船被击沉。多国部队遭受无法挽救的损失,3月1日,该部队不复存在。多国部队被袭击5天后(2月9日),美军在爪哇海的海上战斗中遭受了同样的失败。帝汶、苏门答腊和爪哇立刻停止了抵抗。爪哇平民“起义”,反抗2.5万名荷兰殖民军士兵,欢迎日本“解放”军。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打算开始受益。到这些胜利行动结束时,日军俘虏了10万名荷兰人、英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
日本在继续进攻
1941—1942
在美国,珍珠港袭击引起人们对庞大的美籍日本人社区的敌对情绪。1942年3月,11万名美籍日本人被命令离开他们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他们聚集在一起,准备被送往拘留营。
美国人不再保持中立的态度,他们全心全意地跟随罗斯福总统与国会,准备复仇。一切经济活动都为战争服务。资源用来制造武器、舰只和飞机,其主要目的是重建美国舰队,与扩张的日本舰队抗衡,日本舰队最近添加了3艘超级战船,配有450mm大炮。
在这些强大舰只的支持下,山本会毫不费力地战胜英国舰队。目前英国舰队由詹姆斯·萨默维尔将军指挥,有5艘战船,3艘航空母舰。战斗结束时,杀伤力极强的日本飞机瓦尔阿依奇(val aichi)和 d3a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英国海军航空母舰“赫尔姆斯”号与“康沃尔”号、“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均被其击沉(“多塞特郡”号曾参与击沉“俾斯麦”号战列舰)。
1941年末,日本进攻缅甸。控制缅甸之路是非常必要的战略措施,它能封锁盟国通过缅甸向蒋介石和毛泽东领导的抵抗运动运送援助物资的路线。盟军最高指挥官哈罗德·亚历山大认为,应当首先保卫印度边境,防御日本人向那里发动进攻。因此,缅甸只能听天由命。3月8日,3.5万人的日军在地方“第五纵队”的帮助下进入仰光。
当日本人还没有完全控制缅甸道路时,蒋介石派出了两支部队进行阻挡,共10万人,由美国人史迪威指挥。经过激烈战斗,中国士兵减缓了日本进军印度的速度。但中英部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缓慢而疲倦不堪地撤退。向印度边境撤退时,这支16万人组成的庞大部队衣衫褴褛,跑掉了鞋子,没有供应品,在日本人和他们的目标之间形成了一道防护人墙。
第567页
美国在菲律宾遭遇失败
1942
如果说日军在缅甸战役中闪电般击败了英国军队,那么日军在菲律宾对美国军队的战役更是如此。1941年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被派往菲律宾(受美国保护的国家),
因为美国害怕日本会进攻该岛。12月8日,在袭击珍珠港24小时后,日本空军发动了连续的空袭,摧毁了美国在吕宋岛飞机场的飞机。12月10日,马萨哈鲁·霍玛将军的潜艇分队开始登陆吕宋岛,大约5.7万人到达这里,是麦克阿瑟分遣队人数的一半。日军对马尼拉进行饱和轰炸,致使麦克阿瑟无法防卫马尼拉,使之成为日本人容易进攻的一个目标。1942年2月2日,在袭击珍珠港4个星期后,马尼拉被日本人占领。美国人固守在通往马尼拉湾的入口处,科雷希多堡垒以南的巴丹群岛,菲律宾总统曼努埃尔·奎松早已在这里避难。巴丹因天气状况导致热带疾病流行,阻碍了军事行动,使成千上万名美国人和日本人死亡。日本舰队控制了航线,麦克阿瑟获得海上增援的希望破灭了。1942年3月11日,麦克阿瑟按罗斯福的命令从科雷希多撤出,前往澳大利亚。离开前,他发誓“我会回来的”。
接替麦克阿瑟在科雷希多任指挥官的乔纳森·温赖特将军决定抵抗到底。日本人用大炮轰击堡垒后,登上了科雷希多,在爆炸后的弹药库废墟上与美国人展开肉搏战。5月6日,美国人投降,没有放下武器的士兵以游击战形式在丛林中继续战斗了一个多月。菲律宾战争造成了极悲惨的人员损失:3万名美国人及11万名菲律宾人死亡或被俘虏,1.2万名日本人死亡。
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内,日本占领了富有农产品、石油和矿藏的大片领土,统治了4.5亿人口。日本对被征服民族採取的政策是鼓励反欧运动,支持日本政府。印度尼西亚成立了“印度尼西亚中心委员会”,建立印度尼西亚与日本的友谊。缅甸同泰国和菲律宾一样,宣布独立。同它的盟国德国一样,胜利的人看起来无法战胜。但这两个盟国不能共同採取作战行动。当时,这些胜利者,或者被认为是胜利者,都各自发动战争——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日本人在新占领的东南亚实施的行动同德国在乌克兰和乔治亚採取的行动相一致:即对人民实行压迫,对反对者实行消灭。德国在乔治亚和乌克兰是这样做的,日本在东南亚也这样做。他们成功地焕发了部分当地人的热情。一时间,这些人感到他们已从英国、荷兰和法国欺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而且,为了将自己国家的“解放”,有很多人参加日本天皇的部队。
但遗憾的是,日本并没有把握他们的机会,而对这些被征服的人持敌对态度。至于那些战争俘虏,有一半人死在集中营,他们的权利被剥夺,这明显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他们忍受飢饿(每天只有400克米饭),经常挨打,被用来进行医学实验,有时是致命的实验。卫兵常常往饮用水里撒尿,然后把水分给俘虏。在被迫行进中,那些因疲惫和痢疾而倒下的人被用刺刀杀死。最着名的是在科雷希多投降后,发生在菲律宾的巴丹死亡之旅——1万名美国和菲律宾俘虏死在残酷的长途跋涉中。
英国和澳大利亚俘虏在缅甸遭受同样残酷的折磨。他们被迫在非人的工作条件下修建连接泰国曼谷和缅甸仰光的铁路。俘虏中发生了霍乱,1.3万人死亡。那些染上霍乱的人被立即枪毙,以防止疾病传播。1943年10月25日,当铁路修通时,共有5万名盟军俘虏和25万名来自缅甸、爪哇、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劳工死亡。日本人为了掩盖其罪行,在盟军进攻时将生存者全部杀害,这样便不会留下任何证人。在吕宋岛,从空中降落的美国伞兵在最后一刻救下了500名将被“行刑”或被机枪扫射的俘虏。很多人都存有这样的疑问:日本为什么如此残酷地对待俘虏?通常的解释是:根据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那些投降的人丧失了尊严,没有权利得到尊重。
中途战役:反击开始
1942
美国和日本航空母舰于1942年5月4日至8日在珊瑚岛首次发生战斗。日本舰队损失惨重,但与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岛进行的空中和海上战斗的损失相比,这算不上什么。这场战斗使美国人对尼米兹上将充满敬佩。在夏威夷以北的太平洋中部,日本闪电般袭击珍珠港的地方,美国舰队在一天之内击沉4艘日本航空母舰。也许时运开始发生了变化。但还有必要了解一下在东南亚发生的事件所引起的这一变化。
日本以为,德国入侵苏联会打败史达林,迫使美国进行和平谈判,放弃在东南亚进行反击的想法。但美国人自从珍珠港事件后,便开始寻机报复。罗斯福政府利用全国资源为与日本及其同盟国的战争做准备。美国生产了6艘航空母舰,7.5万辆装甲坦克,以及100万吨位的商船。当男人们进入训练营准备应徵入伍时,女人们进入工厂代替他们工作,出现了“女子铆钉工”( rosie the riveter)。当美英荷澳多国部队解散时(1942年3月1日),军事行动职责按如下分配:尼米兹上将任海军行动最高指挥,麦克阿瑟将军任西南太平洋部队最高指挥,苏门答腊和印度洋由英国人负责。尼米兹准备在中途岛首先给日本人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打击。但他首先打出一张独特的牌:空袭东京。
第568页
1942年4月18 日,居住在东京的人看到一队轰炸机接近该城市,他们几乎不敢相信。16架b-25轰炸机从美国“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在“企业”号航空母舰的掩护下,接近日本海岸,“企业”号上载有保护轰炸机的战斗机。此次袭击由20世纪20至30年代着名飞行员詹姆斯·杜立德指挥。日本高射炮还没来得及进行反击,轰炸机已将致命的炸弹投到东京中部的建筑物上。被迫降落到日本领土的三架飞机机组人员被众人包围并被私自处死。这次袭击导致东条政府命令袭击并击沉敌人所有在海上的航空母舰。要达到
这一目的,就必须进攻中途岛。该岛位于夏威夷西北部,距日本及美国等距离,这两个小岛是一个战略地点,从此可以控制所有来自美国、支持东印度洋战争地区的船只。
正当山本谋划此次行动时,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战斗爆发。日本舰队在实施其占领澳大利亚的第一个步骤——进攻莫尔兹比(纽几内亚首都)港口,途中遭遇弗兰克·弗莱彻少将率领的两艘美国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及“列克星顿”号,这两艘航母由7艘巡洋舰护卫。美国击沉了日本航空母舰“祥凤”号,严重损伤“翔鹤”号,但失去了“列克星顿”号。珊瑚海战斗对于阻止日本入侵澳大利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也增强了山本徵服中途岛的决心,他欲在那里建立一个飞机场,作为打击所有来自美国船只的基地。山本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他的战略战术。首先,对远离阿拉斯加、由美国控制的阿留申群岛进行了牵制性进攻,希望以此分散美国整个舰队对中途岛的注意力。但美国设法截获了日本高级指挥官之间的通信信息,发现了山本的计划,因此,尼米兹决定对阿留申群岛不採取任何行动,而将3艘航空母舰及8艘巡洋舰派往中途岛。
但日本派出了7艘战列舰、6艘航空母舰、14艘巡洋舰以及大量的驱逐舰及潜水艇。战斗于1942年6月4日爆发:108架日本轰炸机轰炸了两个岛,摧毁了美国在空中和地面的飞机。此时,尼米兹命令“大黄蜂”号、“企业”号及“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的轰炸机加入战斗。50架无畏型轰炸机轰炸了日本舰队,“加贺”号、“苍龙”号、“赤城”号航空母舰被击沉。三艘舰上的军火库爆炸,猛烈的大火烧毁整个舰只,舰上许多人员死亡。美国旗舰“约克城”号被击中,弗莱彻不得不放弃该舰。
瓜达尔卡纳尔,纽几内亚,缅甸:盟军反攻
1942
美国在中途岛的胜利对尼米兹将军是个好兆头。他的计划是要夺回日本目前已占领的所有领土。美国于1942年8月7日开始反击,尼米兹的船只将一个师的海军士兵运送到瓜达尔卡纳尔岛(索罗门群岛的最南部)以占领该岛,恢复美国在东南亚的地位。这并非易事:美国人不得不与奉命殊死抵抗的日军进行了6个多月的战斗。
瓜达尔卡纳尔岛长约93.5英里。1942年中期,日本开始在岛上建立空军军事基地,8月7日,1.1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登陆该岛,迫使他们停工,另有6000名海军士兵到达附近的图拉基(tgi)。日本运用舰载飞机轰炸美国海军的桥头堡。由米卡瓦指挥的舰只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实行了海上封锁,阻止日本援军的到来。一支由罗伯特·戈姆雷率领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袭击了日本海军。美国击沉了“龙骧”号航空母舰,取得了胜利的第一步。接下来,美国和日本海军在“布拉迪山脉”展开陆地战。这是一场十分残酷而持久的战斗,双方均毫不退缩。与此同时,海上也展开激战。美国“胡蜂”号、“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被击沉,“企业”号、“萨拉加托”号严重受损。日本损失了200架飞机,两艘航空母舰报废。陆地与海上战斗持续了4个月。日本受伤士兵躺在山坡上和沙滩上装死,伺机向前进中的美国士兵投掷手榴弹。到1943年1月,日本仅存2.5万名弹尽粮绝的士兵,抵抗5万名武装精良的美国人。当日本人濒临全军覆没时,东京最高指挥决定撤退。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因美国的胜利而载入美国历史。共计2.5万名日本人死亡,其余躲入丛林中的日本士兵于1947 年10月投降,他们不知道战争已经结束了两年多。
美国进行反攻的第二场主要战役在纽几内亚展开。麦克阿瑟将军是主要人物。在澳大利亚人眼中,他早已经是最有才能的军事领袖,日本登陆纽几内亚时,他使惊恐的人们平静下来。麦克阿瑟鼓励雪梨人民不要放弃,而要向保卫纽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的英雄们学习,坚持到底。1942年间,日本曾不停地对莫尔兹比港发动进攻,企图占领莫尔兹比港,但均未成功。9月15日,美国增援部队到达莫尔兹比,他们将日本人驱逐到山后,那里的沼泽、鳄鱼及流行病使成千上万的战士死亡,其中1.2万名为日本人,残余部队被澳大利亚和美国联军赶到海上,他们宁可淹死也不投降。
第三场战役发生在缅甸,在这场战役中,大英国协国家的士兵阻止日本入侵印度。日本占领新加坡后,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能够占领印度大部分领土(东京的宣传称之为“将印度从英国的枷锁中解救出来”)。
第569页
邱吉尔任命海军上将劳德·路易斯·蒙巴顿为缅甸前线最高指挥官,目的是摧毁日本的计划。42岁的蒙巴顿是位非常有头脑的指挥官,在部队中深受欢迎。第二指挥官是富有活力的62岁美国人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在部队中同样很有名气。蒙巴顿和史迪威是绝妙的一对,他们都具有特殊的本领,能够将来自不同背景及民族的士兵联合起来,并激发他们的斗志。温盖特将军的3000名“同盟国军士兵”(游击战专家)同英勇的菲利浦·科克伦率领的支持他们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完美合作便是其中一例。1943年末,日本向印度发动
进攻,主要目标为被日本所围困的英柏尔市和科希马市边境,并组织了空运工具运送物资及解救受伤的士兵。此外,日本连续几个月遭到了同盟国的轰炸,这些轰炸机的威力远远胜过日本的空军力量。1944年7月,围困最终以日本人的彻底失败而告终,1.5万人死于灾难性的战斗中。这标志着重新恢复缅甸的胜利开始,缅甸最终在蒙巴顿率领的部队的帮助下获得了胜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法国和丹麦的士兵都十分英勇地参加了战斗。
朝日落下
1943—1945
1943年初,东部“闪电战”的策划者山本大将成为被谋杀的目标,这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人的士气。美国在战争中的作用直到战争即将结束时才显露出来。军事情报部门掌握了日本海军最高指挥官山本大将活动的详细时间表。他将视察索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为那里的部队鼓舞士气。美国因此准备进行空中袭击。1943年4月8日,美国战斗机截获了山本的飞机并将其击落。3月,进攻索罗门群岛后,尼米兹确立了第二个进攻的目标,占领阿留申群岛,这是通往北部的海路。阿留申群岛是阿拉斯加的一部分(因此属于美国领土),阿留申族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斗持续了3个月,1943年5月底,日本守备队被消灭。
1943年6月,美国在索罗门群岛的库拉、科隆邦阿拉及韦拉—拉韦拉岛展开了最大规模、最壮观的海战。美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先后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马歇尔群岛以及阿德默勒尔蒂群岛。这一战略在军事史上被称为“交互跃进战略”,是由尼米兹将军发明的,主要是不给敌手以喘息的机会:海军登陆一个岛屿后,当这场战斗尚未结束时,他们便在几天后很快开始登陆另一岛屿,打响另一场战斗,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
大规模行动从1944年夏收复马里亚纳岛开始达到最高潮。6月15日,美国的13万名士兵首先登陆塞班岛。6月19日,美国与日本舰队展开了空中和海上激战。美国由马克·米切尔率领舰队和1000架战斗机,日本由大泽率领舰队及300架飞机。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大屠杀,日本损失了218架飞机和两艘航空母舰,大泽的旗舰也被美军的潜艇击沉。美国损失了29架飞机。第二天,即6月20日,日军又遭致命打击,一艘航母和一艘战舰被击沉。7月6日,日本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斋藤将军自杀,以此鼓舞士兵奉献生命,誓死保卫塞班岛。这是可怕的大屠杀的开始。被追击到丛林的日军全体官兵切腹自杀。军官们在珊瑚崖上将士兵一个个砍头,然后剖腹自杀。2.2万名日本士兵家属在防空洞内自杀。因为他们不能忍受失败的耻辱。塞班的失陷引起了东京政府的极大反响。东条将军辞去了首相的职务,所有政府官员也随他一道辞职。几天后,其他几个岛,马里亚纳岛、提尼安岛和关岛也失陷。日本部队在提尼安岛大规模跳崖自杀。
接下来是菲律宾战况。当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经过英勇抵抗未成功后,转战到了澳大利亚,他说“我还要回来的”。1944年10月,他确实回来了,由第六集团军加4个师组成的进攻力量重新收复菲律宾。麦克阿瑟希望预定的进攻发起日同曾经震惊欧洲的那次行动一样惹人注目。他将莱特岛作为第一登陆点,因为那里宽阔的海湾能够使哈尔西上将率领的第三舰队为进攻部队(700个战斗运输队,20万士兵)提供掩护。行动于1944年10月20日凌晨开始。日本在栗田中将的率领下组织了一支海军力量,本应当消灭美国进攻者,向全世界表明日本是坚不可摧的,但美国两艘潜艇“海鲫号”和“鲦鱼号”发现了全速驶向雷伊泰湾的日本舰只,并以鱼雷向其开火,击沉了日本的旗舰。栗田只好转移到“山本”号航空母舰上。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登陆莱特岛,进入丛林,击杀日本人。在远离陆地的海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战。日本人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3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9艘巡洋舰被击沉。日本再也没有从这次失败中恢复过来。
此时,“神风”行动开始了。第一次“神风”行动于1944年10月末在菲律宾展开,4架零式战斗机载着155磅重的炸弹沖向3艘敌人航空母舰,造成了舰只毁损,人员死亡。后来,在沖绳岛战斗中,1800名“神风突击队”飞行员驾驶飞机沖向敌人,全部死亡。很快,“神风突击队”队员开始驾驶一种新式飞机,找到目标后便与之同归于尽。从“神风”行动开始到战争结束,共有2159人献出生命。1945年8月14日,当“神风突击队”的组织者大西海军中将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时,便切腹自杀。菲律宾战役直到1945年1月9日进攻吕宋岛时达到高潮。伊万布希上校决定誓死保卫首都马尼拉,而不惜以毁灭半个城市为代价,使10万名菲律宾平民葬身于一片废墟之中。医院里的病人被施以残酷的灭绝措施,他们被绑在病床上,放火烧死。最后,日军残部将5000名平民作为人质,希望藉此阻止美军的推进。1945年2月27日,当麦克阿瑟将军进入马尼拉时,他发现所有的人全部死亡:菲律宾人被屠杀而死,日本人自杀身亡。
第570页
1943
1945
截至1945年,日本只靠海上600英里的海岸线来阻挡美国的先头部队。美军对日本领土两个坚不可摧岛屿的进攻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神话:硫黄岛和沖绳岛。1945年2月
19日,在对硫黄岛经过两个月的海上和空中轰炸后,美军对硫黄岛发起进攻。共有3万名士兵登上了这个仅8平方英里、到处是弹坑和烧黑树桩的小岛。但就是这块布满伤痕的小岛仍然驻扎着2.1万日本人,每一个人都抱着誓死保卫祖国每一寸土地不被侵占的信念。4个星期的战斗结束时,日本2.1万人全部死亡,美国6800人死亡,1万人受伤。这块“停尸场”很快得到清理,挖了大量的壕沟掩埋尸体。硫黄岛距离日本很近,因此成为对日本城市进攻空袭的十分重要的基地。
对沖绳岛的进攻于1945年4月1 日开始。从部队人数以及武器装备上,这次进攻规模超过了1944年6月6日诺曼第登陆进攻开始的第一阶段。1300艘舰船在美国空军的掩护下,将美国第十军团的18.3万名士兵运送到该岛,他们的任务是要将10万日本守备队赶到海上或将其消灭。经过80天的激战,胜利的美国人也遭受严重的损失,1.26万人死亡,3.6万人受伤;日本共计13万人死亡,其中4.2万人为平民。也就是说,日本守备队几乎全部死亡。6月21日,一些生存者投降。沖绳岛指挥官及参谋长为了挽救剩余的士兵而投降。签字投降后,他们每人立刻要了一把短剑,走进帐篷,剖腹自杀。在沖绳岛目睹了敌人充分展示的武士道精神(以及1.2万名美国士兵献出生命)后,麦克阿瑟将军最终决定使用原子弹。他站在美国科学家一边,要求做“现场”试验。另一个影响麦克阿瑟做出决定的因素是,日本天皇仍然拥有大量士兵,他们仍然会对美军带来巨大损失。
原子弹带来的死亡与日本的失败
1945
为了粉碎日本的抵抗,美国最高指挥部从1943年起开始对日本城市中心部位採取轰炸行动:这是有史以来最恐怖的空中进攻,甚至超过纳粹德国受到的轰炸。但是,日本不仅仅遭受到原子弹对广岛和长崎的毁灭性轰炸,还受到b-29“超级飞行堡垒”对东京、大坂、横滨和神户的轰炸。这种飞机在3.28万英尺的高空以每小时4000英里的速度飞行,载有7.5吨炸弹。1944年11月24日,东京首先遭到大规模的空袭。1945年3月10日,第一次使用燃烧弹进行低空地毯式轰炸。东京12平方英里的土地被化为灰烬,10万人死亡。接下来,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均遭到一连串空袭。几百万名日本人为了逃脱城市每日的轰炸,纷纷跑到农村避难,但在那里,他们缺少足够的食品。正如1940年英国在经受德国轰炸时一样,日本民众坚持抵抗的信念毫不动摇。1945年3月25日,日本组织了一支由13—60岁的男人和妇女组成的“人民志愿者”队伍。一旦日本遭到进攻,他们会拿起手中的任何武器进行抵抗,包括棍棒和带尖的竹子。
听到这一消息后,杜鲁门决定使用花费20亿美元制造的原子弹。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去世,杜鲁门成为美国总统。他下令于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进行首次原子弹试验。原子弹杀伤范围达到半径1英里。在那些贊成使用这一新武器发动突然袭击者的人中,即不给敌人以任何警告,有原子弹的发明者、义大利人费米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逃往美国的德国人奥本海默。用于向广岛投掷原子弹的飞机是b-29,“埃诺拉·盖伊”,这是以该机飞行员蒂贝茨上校的母亲名字命名的。这种铀弹的杀伤力相当于2万吨普通炸弹。它摧毁了广岛80%的建筑物,烧死7.8万人,另有18万人受伤,遭受病痛的折磨,后来这些人死于白血病。爆炸使气温达到6000c,这是铁的熔点的4倍。广岛76万间房屋中,有7万间被彻底毁灭。
在西方,关于原子弹轰炸的报导多是根据美国官方发布的消息进行报导的,直到8月13日,《纽约人》杂志才打破了官方对这种可怕的新式武器给人类造成的损害闭口不谈的局面。该杂志就此出版了特辑,刊登了约翰·赫西的文章,上面有幸存者的证词。文章讲述了濒临死亡的父母,怀里抱着孩子,高唱着“我们为天皇而死”的故事。
3天以后,即1945年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被投到长崎,4万人被烧死,6万人受伤。在此后的几年中,有成千上万的不幸者因两次爆炸造成的后遗症,而死于癌症。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进攻中国东北和朝鲜境内的日军。
不出所料,日本天皇裕仁对广岛和长崎的屠杀感到十分震惊,同意无条件投降,“但不交出政权”,实际上他牺牲了所有忠实的支持者,但拯救了他的皇位和日本帝国的生存。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的代表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在麦克阿瑟将军面前签字投降。10天后,蒙巴顿上将在新加坡接受日本驻东南亚部队的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大战的综述
1945—1948
第57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总计死亡人数为5500万人,其中一半为贫民、战俘及集中营关押者。苏联死亡人数最多:2000—3000万人死亡,约占总人口的20%。德国位于第二位:700万人死亡(400万平民,300万士兵)。第三位是中国人和犹太人,均有600万名受害者(中国的死亡人数不确,译者注)。日本死亡人数为300万。其他参与战争的国家中,南斯拉夫死亡人数为130万人(多数为平民);法国60万人;义大利60万人(一半为平民);英国32万士兵,6.2万平民死亡;美国位居最末,共30 万士兵死亡。在总计5500万死亡人数中,其余1700万人属于参战的,支持或反对轴心国的国家。除了这个巨大的死亡数字,还有大量的受伤和残废者,那些精神失常的人,以及因战争而陷入贫穷的人。胜利也标志着最后清算日的到来。(1945年7月)在波茨坦会议上,邱吉尔、史达林和杜鲁门宣布对战败国进行惩罚。要建立一个国际军事法庭,判决标准在1945年8月8日伦敦举行的会议上制定。
纽伦堡被选为审判地,纳粹党曾多次在这里集会。对第三帝国领导人的审判从1945年11月20日持续到1946年10月10日,共有12人被判处死刑,7人被判处20年徒刑,3人被宣布无罪释放。对马丁·博尔曼做了缺席死刑判决。对赫尔曼·戈林实行绞刑时,戈林欺骗了行刑官,在行刑前就已吞下毒药。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德国外交部长)、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纳粹党理论家)、亚瑟·塞斯—因夸特(德国驻荷兰特派员)、威廉·弗里克(驻波西米亚赫摩拉维亚帝国保护者)、汉斯·弗兰克(波兰总督)、
厄恩斯特·卡尔藤布伦纳(德国安全部长)、弗里茨·绍克尔(德国劳工组织领袖)、尤利乌斯·施特赖歇尔(恶毒的反犹太宣传家)以及威廉·凯特尔将军(okw领袖)、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均被绞死,然后火化,他们的骨灰被撒到伊萨尔河,这条河流流过纳粹主义的发源地——慕尼黑。对于日本,国际军事法庭设在东京,主要被告为东条英机,他曾于1941年至1945年1月5日任日本首相。东条在被捕时开枪自杀,但经过输血后被抢救过来,并被关入监狱、审判,判定有罪。很多政治要员,包括近卫王子(东条之前任首相)都自杀成功。在1948年的审判中,东条同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均被处以绞刑。美国法律还将臭名昭着的美国出生的广播新闻记者户栗(“东京玫瑰”)判处入狱10年。还有一些政客(如前任外交部长重光葵)逃脱了死刑,后来重返政坛。
由同盟国制定的条约中的保护条款赦免了很多与轴心国合作、背叛自己国家的人。这些条款保护了许多义大利人、一部分德国人和极少数曾与同盟国合作的日本人。但同盟国对那些与轴心国站在一起的法国人、美国人和英国人则毫不留情。在法国,行刑队枪毙了几百名政客、战斗者,甚至还杀死了一些亲德国作家,其中最有名的是维希政府总理皮埃尔·拉瓦尔,及专栏讽刺作家罗伯特·布拉席哈克。作家皮埃尔·德里厄·拉·罗赫罗自杀身亡。就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雄、年老的贝当将军也被判处死刑,后来改为终身监禁,一年后死亡。着名的美国作者埃兹拉·庞德后来关在华盛顿特区的精神病院中,10年后被放出来,死在他曾支持的法西斯主义的摇篮义大利。曾经在特韦雷电台做过支持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报导的约翰·埃默里(英国前殖民大臣埃里里勋爵的儿子),以及在柏林电台做过报导的威廉·乔伊斯均被处以绞刑。
连载:世纪战争 作者:[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第八卷 二战 双方武器对比(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8372
同 盟 国
苏联t-34中型坦克
国别 苏联
名称 t-34中型坦克
t-34 cpeдhnntahk
研制单位 哈尔科夫坦克厂
xapьkoвcknntahkoвыn3aвoд,su
生产单位 苏联哈尔科夫坦克厂等xapьkoвcknntahkoвыn3aвoдnДpyгne,su
现状 停产
装备情况 苏联(3000辆)、阿富汗(50辆)、阿尔巴尼亚(60辆)、安哥拉(150辆)、保加利亚、中国、刚果(10辆)、古巴(150辆)、赛普勒斯(8辆)、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衣索比亚(50辆)、几内亚(45辆)、几内亚比索(15辆)、匈牙利、柬埔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寮国(15辆)、马里在(21辆)、蒙古、莫三比克、波兰、罗马尼亚(200辆)、索马利亚(30辆)、叙利亚(200辆)、多哥、越南、北叶门(125辆)、南叶门(100辆)、南斯拉夫和辛巴威
概述
t-34中型坦克是苏联30年代末在t-32坦克基础上改进发展的一代中型主战坦克,装有m1938/39(l-11式)76mm短管坦克炮,1944年9月开始在哈尔科夫坦克厂生产。1941年上半年史达林格勒拖拉机厂(ctaпnhгpaдcknntpaktophыn3aвoд)也开始生产该坦克。这期间的改进包括使用m1940(t-34式)长管76mm坦克炮。到1941年6月共生产装有76mm火炮的该坦克1110辆。
第57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初数月中,哈尔科夫坦克厂和史达林格勒拖拉机厂的t-34坦克产量猛增,加上克拉斯诺伊·索尔莫夫市112厂也生产t-34坦克,总产量很高。然而,由于德国的进攻,迫使哈尔科夫坦克厂廷至乌拉尔地区的下塔吉尔,到1942年初该厂才恢复全面生产。此外,174坦克厂也从列宁格勒迁到鄂木斯克,1942年3月才开始生产该坦克。1942年初秋,史达林格勒拖拉机厂遭破坏,为了弥补损失,车里亚宾斯克市的基洛夫厂(3aвoдnm.knpoв)于1942年8月从生产重型坦克改产该坦克,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乌拉尔马什(ypaпьmaщ)车体厂从1942年9月开始组装该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坦克又有许多改进,最重要的改进是用85mm坦克炮替换了76mm坦克炮,称为t-34/85坦克。该坦克于1943年在3个坦克厂开始生产。
t-34/85坦克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与波兰则从1951年开始生产并持续生产至1956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t-34坦克底盘被用作中型自行火炮底盘。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还使用t-34坦克底盘研制成cy-100自行火炮。在大战期间试验研制的t-34/100自行火炮。在大战期间试验研制的t-34/100坦克尚未生产时,但装有85mm坦克炮的t-44坦克已进入限量生产阶段。1940年9月至1945年6月,苏联总共生产了53000辆t-34坦克和5000辆以t-34坦克作为底盘的中型自行火炮。
波兰在1951~1956年间生产的m1型和m2型t-34/85坦克有如下改进:改进了发动机起动装置,乘员从5人减为4人,增加了弹药基数,装有较好的涉水设备,增大了行程,改进了电台和光学设备。
60年代苏联又对储备的t-34/85坦克做了改进,採用了t-54主战坦克的负重轮和发动机,还增设了潜渡通气管。
目前,t-34坦克不再是华约部队的一线装备,但仍用它训练部队。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t-34坦克车体是焊接制成的,共分3部分,驾驶员和机电员位于车体前部,战斗舱上车体中部,车体后部装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
炮塔为铸造结构,位于车体中部上方。炮塔里有3名乘员,车长在左边,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右边。炮塔顶部后边有两个带圆顶盖的通风口。
t-34/85坦克至少有3种指挥塔:一是环形固定式指挥塔,有向前和向后开启的双扇舱盖及5个观察镜;二是能够360°回转的,带有单扇舱盖及5个潜望镜的指挥塔;三是与第二种相似的指挥塔,它的旋转机构能使炮塔方向与目标保持一致。不管採用哪一种型式的指挥塔,在顶部都有1个观察潜望镜。
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及弹药
最早问世的t-34/85坦克装有1门m1943(д-5t式)火炮,但该炮很快就换成m1944(3nc-c-53式)火炮。该炮有1个垂直滑动的炮闩和由液压驻退器及液压复进机组成的反后坐装置,全长4.641m,重1148kg,发射的炮弹与85mm野战炮的炮弹相同,实际射速为3~4发/min,25°仰角发射时射程最大达13300m,可发射Пp365k曳光穿甲弹、o365k榴弹、Пp2m尾翼稳定破甲弹和Пp365k曳光高速穿甲弹等。
2.火控系统
车长有1具观察潜望镜,炮长有1具tmФД或tЩ-15瞄准镜,还有1具mk4潜望镜,装填手有1具mk4潜望镜。
3.辅助武器
在主炮的右侧并列安装1挺7.62mmдtm式机枪,还有1挺相同型号的航向机枪安装在坦克车首。дtm式机枪由容有63发机枪弹的卧式弹匣供弹。中国、埃及和叙利亚等国的t-34坦克的炮塔顶上还装有1挺7.62mmдщkm式高射机枪,用于对付空中目标。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
该坦克装有1台4冲程12v60°水冷柴油机,苏联型号为b2-34或b2-34m,在1800r/min时功率为368kw(500马力)。该发动机净重874kg,燃油消耗率≯252g/kw·h(185g/马力·h)。
2.传动装置
该坦克的传动装置由主离合器、变速箱、转向离合器及制动器和侧减速器等部件组成。
主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由主动部分、被动部分和分离机构组成,主被动部分都有11片摩擦片。
变速箱为机械固定轴式,由主动轴、中间轴、主轴以及齿轮系组成,可提供4个或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有两套结构完全相同的转向离合器及制动器分别安装在变速箱与两个侧减速器之间,用以结合、分离和制动两侧履带,为履带传递动力,实现坦克转向、减速和停车。
侧减速器为一级固定轴式减速齿轮对,位于车体尾部两侧的转向离合器与两侧主动轮之间。
主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变速箱排档的更换以及转向机构的分离与结合,均由驾驶员通过机械拉杆操纵。
3.行动装置
该坦克採用独立式垂直布置的螺旋弹簧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5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1个前置诱导轮和1个后置主动轮。诱导轮曲臂上装有蜗杆式履带张紧度调整器。
每条履带由36块逞有导向齿的履带板和36块无导向齿的履带板以及72根履带销组成,两种履带板交替安装,用履带销连结。不带导向齿的履带板上有孔,可安装防滑齿,使坦克能在冰雪地上行驶。
四、防护系统
铸造炮塔和焊接车体均有比较厚的装甲,合适的装甲板倾角使该坦克的实际防弹能力较强。
第573页
型号演变
1.t-32坦克
锰箍耸荰-34坦克的前身,车体比t-34坦克高,车体侧甲板带倾斜度,装57mm口径火炮,火炮装在球形支架上。
2.t-34样车
该车与t-34坦克相似,装有57mm火炮。
3.t-34/76i坦克
该坦克1939年制造。炮塔带有尾舱,炮塔侧装甲板带有倾斜度;装7.62mm 30.5倍口径长的火炮,火炮带球形防盾;机枪安装在炮塔后面;採用铆接的车体装甲板;第二和第三负重轮之间的间距较大,总共制造了115辆。早期生产型车辆装Бt7型汽油机,后期的装柴油机。该坦克的外形尺寸为长6020mm(炮向前6400mm),宽3048mm,高2489mm。
4.t-34/76п坦克
该坦克的炮塔为局部焊接件,有1个舱口;钢质轮缘负重轮圆周带有散热孔;採用铆接的车体前装甲板;安装长度为口径41.5倍的76mm火炮,火炮下面有新型反后坐装置;在左右翼子板上的箱子里装有烟幕罐。
5.t-34/76Щ坦克
该坦克的车体前装甲板为焊接结构;新型焊接的或铸造的炮塔带有突出的防盾,炮塔上有2个舱口和铁扶手;负重轮为钢质轮缘。坦克高度增至2.654m。
6.t-43坦克
该坦克的装甲比t-34/76Щ坦克厚,其他与t-34/76Щ相同。因76mm火炮不再使用,故该坦克未被採用。
7.t-34/764坦克
该坦克装有ky型铸造炮塔和76.2mm火炮,后来又增装了2个潜望镜。
8.t-34/765坦克
该坦克系指挥坦克,是在t-34/764坦克基础上制成,炮塔顶部左边有指挥塔。
9.t-34/766坦克
该坦克的炮塔系整体铸造,其上装有34.7倍口径的76mm火炮,车上装有新型5档变速箱。
10.t-34/85-1坦克
该坦克于1943年开始制造,採用t-34坦克底盘,带有尾舱的ky型铸造炮塔,炮塔顶部有1个带圆顶盖的通气口,装有39倍口径的85mm火炮。乘员比t-34坦克增加1名。外形尺寸为长6.096m(炮向前8.153m),宽2.969m,高2.769m。
11.t-34/85-2坦克
该坦克改进了t-34/85-1坦克的观察设备和火控设备,炮塔顶部有2个通气口,加装了指挥塔。
12.中国改进的t-34/85坦克
该坦克的主要改进项目包括装有雷射测距仪、自动灭火系统和液压助力式转向操纵装置等。
变型车
1.t-34-t a装甲抢救车
该车去掉了t-34坦克的炮塔,仅能抢救牵引作业。
2.t-34-t b装甲抢救车
该车去掉了t-34坦克的炮塔,装有载货平台、绞盘和吊车,吊车可吊起发动机。
3.ckп-5装甲抢救车
该车去掉了t-34坦克的炮塔,装有可吊起5000kg重物的吊车,未装绞盘和驻锄。
4.cy-85自行火炮
该车于1943年制造,是不带炮塔的t-34坦克,车体左前部的大型球形防盾上装有长度为49倍口径的85mm火炮,驾驶员在车前左边,小型指挥塔在炮塔顶部。该坦克重30t,外形尺寸为长5.918m(炮向前8.127m),宽2.997m,高2.146m。
5.85t (cy-85t)装甲抢救车
该车是去掉武器的cy-85自行火炮,火炮安装孔被堵住,作装甲抢救车使用。
6.cy-100自行火炮
该车与cy-85自行火炮相似,1944年制造。但该车前部中间位置装有长度为53倍口径的100mm火炮,外形尺寸为长5.918m(炮向前9.957m),宽2.997m,高2.146m。
7.cy-10t装甲抢救车
该车是去掉武器的cy-100自行火炮,前装甲上的火炮安装孔被堵住,作装甲抢救车使用。
8.cy-34架桥坦克
该车于1942年制造,在带炮塔的t-34坦克上装有简单架桥设备。
9.mt-34装甲架桥车
该车去掉了t-34坦克的炮塔,车体上装有架桥用滚轮。
10.mty-34装甲架桥车
该车系不带炮塔的t-34坦克底盘车,车上装有剪式桥。架桥与收桥由液压系统操作。外形尺寸为长10.010m,宽3.200m,高3.708m。
11.t-34 cty推土扫雷坦克
该车为工程作业及扫雷作业发展,由t-34坦克改制而成,车前装有滚筒扫雷器。该车后来被t-54推土扫雷坦克所代替。
12.ot-34喷火坦克
该坦克基本上是带ky型炮塔的标准t-34坦克,车首的航向机枪被喷火器所代替,燃料箱位于车体后部。该坦克后来被t-55喷火坦克所代替。
13.叙利亚122mm自行火炮
该自行火炮是叙利亚陆军为机械化部队发展的,系在t-34坦克底盘上安装122mmд-30式牵引火炮制成,1973年中东战争中使用过。
14.埃及100mm自行火炮
该自行火炮是埃及发展的,系在t-34坦克底盘上安装100mm(Бc-3式)野战火炮制成,炮塔修改过。
15.民主德国t-34-t b型装甲抢救车
该车与苏联t-34-t b型装甲抢救车相似,车体前面装有止推桿,驾驶员后装有绞盘缆绳盘。
16.捷克斯洛伐克t-34装甲抢救车
该车车前装有驻车上装有绞盘和吊车。
17.波兰wpt-34装甲抢救车
该车车前装有大型上部结构体、绞盘和载货平台,车后装有大型驻锄,车上装有潜渡设备。
性能数据
型号t-34/85
乘员5人
战斗全重32000kg
单位功率11.5kw/t
单位压力81.4kpa
车长
炮向前8.100m
第574页
炮向后7.520m
车体长6.100m
车宽3.000m
车高(至指挥塔顶)2.743m
火线高2.050m
车底距地高0.400m
履带宽500mm
履带中心距2.450m
履带着地长3.850m
公路最大速度55km/h
越野平均速度25km/h
燃料储备590l
公路最大行程300km
土路最大行程250km
涉水深(无准备)1.320m
爬坡度58%
侧倾坡度47%
攀垂直墙高0.730m
越壕宽2.500m
最小转向半径1.5m
发动机
型号b2-34或b2-34m
类型4冲程12v 60°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368kw/18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机械固定轴
前进档/倒档数5/1
转向装置类型离合制动
悬挂装置类型垂直螺旋弹簧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85mm/3nc-c-53/线膛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7.62mm/дtm/机枪/1挺
航向机枪口径/型号/类型/数量7.62mm/дtm/机枪/1挺
弹药基数
炮弹56发
7.62mm机枪弹2394发
射速3~4发/min
炮塔驱动方式电动/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360°
侧面均质/75mm/钢
车长超越控制无
火炮俯仰范围-5~+25°
火炮稳定器
水平向无
高低向无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水平倾角/材料
车体
前上均质/45mm/30°/钢
前下均质/45mm/钢
侧部均质/45mm/上40°、下90°/钢
后部均质/47mm/50°/钢
顶部均质/18~22mm/0°/钢
底部均质/18~22mm/0°/钢
炮塔
正面均质/90mm/钢
后部均质/60mm/钢
顶部均质/18~22mm/钢
发电机
型号Гt-4563a或zfc-1500
电压/功率28v/1.5kw
t-34坦克车族
t-32坦克--t-34-t 1装甲抢救车
--t-34-t 2装甲抢救车
t-34坦克----------------------ckп装甲抢救车
--cy-85自行火炮 85t(cy-85t)装甲抢救车
t-34/761坦克--cy-100自行火炮 cy-100t装甲抢救车
--ct-34架桥坦克
t-34/762坦克--mt-34装甲架桥车
--mty-34装甲架桥车
t-34/763坦克--t-34cty推土扫雷坦克
--ot-34喷火坦克
t-43坦克--叙利亚122mm自行火炮
--埃及100mm自行高炮
t-34/764坦克--民主德国t-34-t b型装甲抢救车
--捷克斯洛伐克t-34装甲抢救车
t-34/76v坦克--波兰wpt-34装甲抢救车
t-34/766坦克
t-34/85-1坦克
t-34/85-2坦克
中国改进的t-34/85坦克
轴 心 国
二战德军装甲部队虎式坦克历史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採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
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
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西亚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徵。
第575页
第八卷 二战 双方武器对比(飞机)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6880
同 盟 国
英国皇家空军主力战机喷火式战斗机
精心设计 不断发展
提起维克斯-休泼马林公司,人们一定会想起它在20-30年代研制的s系列水上竞速飞机。这些优秀的竞赛飞机曾使英国在施奈德国际飞行锦标赛上荣获三连冠,维克斯-休泼马林公司亦因此而蜚声四海。"喷火"正是该公司的设计师r.j.米歇尔以s系列竞速飞机为基础,按照英国空军的战术,技术要求,于二战前精心设计的活塞螺桨战斗机。其原型机在1936年
3月5日试飞时,速度达到554km/h,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立即引起英国皇家空军的注意。
这种装一台由罗耳斯·罗伊斯公司生产的梅林(即"灰背隼")水冷活塞式发动机的流线型飞机很快获得了一批订单。可惜的是它的设计师还未看到飞机投入大批生产就英年早逝,享年仅42岁。此后"喷火"飞机的改进发展,由其助手史密斯完成。
"喷火"飞机的设计成功之处在于採用了大功率的活塞式发动机(如梅林63型的功率为1710马力)和良好的气动外形设计。半纺锤形机头,有别于当时大多数飞机的平秃粗大机头,整流效果好,阻力小。发动机安装在支撑架后的防火承力壁上,背后便是半硬壳结构的中后部机身。机翼採用椭圆平面形状的悬臂式下单翼,虽制造工艺复杂,费工费时,但气动特性好,升阻比大。同时是英国第一种成功採用全金属承力蒙皮的作战飞机。"喷火"飞机的全部固定武器、主起落架和冷却器等都装在机翼内,单座座舱视野良好。
"喷火"战斗机的综合飞行性能,在战时始终居世界一流水平。与同期德国主力机种bfl09e战斗机相比,除航程和装甲等略有不及外,在最大飞行速度、火力,尤其是机动性方面均略胜一筹。由于"喷火"的翼载荷比较低,因此与常採用"高速接近,一击就跑"战术的德国战斗机格斗时,可通过机动性好的优势夺取攻击主动权。
根据战争的需要和在使用中的经验教训,维克斯-体泼马林公司对"喷火"飞机一方面大量生产,一方面不断进行改进改型。特别是从"喷火"mkl2型开始换装功率更大的格里丰(即"秃鹰")发动机后,其极限速度突破了700km/h大关,各项战术、技术指标均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此后继续对飞机进行改进,主要内容有增加燃油容量、加装20毫米口径机炮、採用先进的低阻翼型、重新设计尾翼等。先后发展了战斗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和舰载战斗机等诸多改型。"喷火"式飞机可算得上二战中作战飞机的大家族,归纳起来可分为陆基型"喷火"和舰载型"海喷火"两大系列,共40余种型别。"喷火"飞机还曾出口或转让生产,成为不少国家的主战机种,直到50年代中期才退出现役。
其中产量最大的有"喷火"mk5和mk9两种型别,均超过5000架。"喷火"mk5于1941年问世,细部改进颇多,装一台1140马力的梅林型发动机,火力加强。可装8挺7.7毫米口径机枪,或2门20毫米机炮和4挺机枪。mk5c还将水冷却器移到了机头下方,可带228千克(500磅)炸弹。"喷火"mk5共生产了6479架,是英国空军的主力。
"喷火"mk9是专为抗衡德军的fwl90战斗机而发展的另一种主要改型,改装梅林61型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为656km/h,高空性能良好,配备有2门机炮和4挺机枪,共生产了5665架。
战后,"喷火"仍在不断改进,如mk21型结构上有较大改动,装四门20毫米机炮,可挂炸弹。
海军使用的舰载型"喷火"一律称作"海喷火",也有近10种改型。开始的"海喷火"只是在"喷火"mk5的基础上加装着舰钩或加强起落架而成,直到"海喷火"mk3才採用可人工摺叠机翼,改装梅林55m型发动机(1585马力),后又改用功率更大的格里丰15型发动机,而成力二战后期主力舰载战斗机。
习惯上不分"喷火"和"海喷火"统称为"喷火"式飞机。该机不但在技术性能上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一流的,而且在数量上也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陆基型"喷火"飞机总产量力22907架(一说为22759架),舰载型"海喷火"总产量为2556架(一说为2408架)。"喷火"式飞机连续生产了12年后,在英国本土于1947年10月关闭生产线;在国外,1954年4月1日,马来西亚仿制的最后一架"喷火"mkl9型飞机出厂。一代名机从此便退出战争历史舞台,成力博物倌的陈列品。
广泛使用 战果纍纍
在整个第二次大战期间,"喷火"战斗机始终战斗在战争的最前线。它参加过无数次重要战役,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世人公认的欧洲最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和二战名机。
1938年8月欧洲战争爆发,英国皇家空军已有957架"喷火"式飞机在11个飞行大队中服
役,是当时盟军中唯一能与德军的bfl09战斗机对抗的机种。
1940年7月10日至10月30日,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不列颠之战。这对英国来说,是一场与德军争夺制空权的生死攸关的战役。英国举国上下投入了全部力量与法西斯作殊死搏斗,"喷火"和"飓风"等战斗机充当了空战的主角。凭藉着天时地利,英国防空体系发挥了最大效能,加上拥有性能先进的飞机,挫败了德国空军的进犯。在这场大空战中,8月15日,英军出动974架战斗机与2000架敌机交战,结果以少胜多,使德军损失飞机数百架,损失率高达20%。从8月24日起的12天内,德军连续发起所谓的千机大轰炸,还是没有占到便宜,又被皇家空军击落飞机380余架。进入9月之后,重点转入首都伦敦的防空作战,在近50个昼夜的艰苦战斗中,有一大批德军的he111和ju87飞机被击落在防区之外,这其中"喷火"式飞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9月15日,300架"喷火"和另一批"飓风"式飞机,仅在短短的20分钟内一举击溃敌轰炸机大编队,此次战斗直接导致希特勒"海狮计划"的破产。"喷火"飞机因此而获得"英国的救星"的美称。不列颠之战最后以英国胜利而告终,据统计英方损失飞机915架,德方损失飞机1733架。难怪当时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曾深有感慨地说:"在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如此大量的人(指人民),从如此少量的人(指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第576页
"喷火"飞机在地中海-马尔他战区,同样有出色的表现。1942年3月,自从该机逐步替代"飓风"战斗机之后,原来一度垄断天空的义大利mc20战斗机和br20轰炸机等终于遇到了克星。同年4月份,一部分"海喷火"由美国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运来增援,令局势发生明显逆转。1943年下半年,盟军着手解放欧洲大陆。15个飞行大队的"喷火"飞机以马尔他境内的机场为主要基地,与各战场上空的德国飞机展开了血战。到12月"喷火"索性挂上炸弹对修建在荷兰和法国境内的v-1飞弹发射阵地实施俯冲轰炸。
1944年,改装格里丰发动机的"喷火"mkl4与"暴风"和p-51等新型战斗机开始投入使用,使欧洲战场盟国空军的实力大为提高。到6月的诺曼第登陆时,仅"喷火"和"海喷火"就有15个飞行大队的兵力。
在北非,英国空军原先使用的"战斧"和"愤怒战士"等战斗机,其性能装备不如对方,已显得力不从心。直到1942年4月,大批"喷火"战斗机投入,才使局势发生变化。1943年9月,新改型的"喷火"mk9也飞抵北非,英国空军开始占有较大优势。四个月后,德军在该地区全面败北。
1943年10月,第一批共3个飞行大队的"喷火"飞机开始进驻远东地区的印度。第二年7月,驻印度的"喷火"式飞机已增加到10个大队。不久,"喷火"mk8和美国的p-47等先进飞机又相继进入印、缅、南太平洋和澳洲等地区,使日本侵略者遇到了强劲的对手。
"海喷火"于1942年6月开始在皇家海军舰队中服役。同年秋季,为配合北非登陆作战,第一次从甲板上起飞投入空战。年底,英国海军已拥有6个中队的"海喷火"飞机,其中大多数为"海喷火"mk2c。1943至1944年间,"海喷火"先后投入萨来鲁诺、诺曼第和法国南部三大登陆战役,为盟军开闢新的战场提供了有力的海空掩护。1945年,"海喷火"在远东地区曾多次掩护美制"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和"萤火虫"式攻击机,成功地对日军在斯麦特拉的炼油厂进行了攻击。在对日作战的后期,共有12个飞行中队的"海喷火"mk3和mk5战斗机活跃在南太平洋上空。
二次大战后,"喷火"式飞机还参加过马来西亚和朝鲜半岛战争。50年代中期全部退出现役。
主要技术性能数据
"喷火"式飞机先后发展了40多个型别,各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差别,在这里仅列举"喷火"mk5c的主要技木性能数据,供参考。
翼展 11.23米
机长 9.54米
机高 3.57米
机翼面积 22.5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 3629千克
可带燃油 564升
装一台梅林63型水冷活塞式发动机
功率 1710马力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为7620米)
657km/h
海平面爬升率 1310米/分
升限 13100米
转场航程 1060公里
固定武器8挺7.7毫米口径机枪
或2门20毫米机炮和4挺机枪
轴 心 国
德国空军最具传奇性的王牌战机bf-109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技术性能优良的战斗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后组建的德国防军空军部(rlm)要求四家德国飞机制造公司按他们的要求分别提出一种新型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四家之中,财势最弱的是佛拉辛维克公司,但它的设计指导人是大名鼎鼎的梅塞施密特教授(messerschmitt),单翼高速战斗机的热心倡导者。当时由于受1912年一份“单翼飞机不全”的研究报告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份德国空军领导人对单翼机持怀疑态度,因此梅氏与军方的关系并不融洽。1934年夏天梅氏组建了设计小组,由精通应力结
构学的华特·雷瑟担任设计主任,以轻巧的机体加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作为基本设计导向。由于其设计思想在当时是太先进了,以至空军技术室负责人乌迪特--一次大战中德国排名第二的王牌飞行员--看到bf-109的设计蓝图后也说:“这根本就不是一架战斗机。”1935年9月,在大批德国空军技术人员的注视下,首次升空试飞的bf-109飞向蓝天。在只临时装有一台英制克列斯特里尔发动机的情况下,其飞行时速竟达497公里。最终bf-109战胜其它竞争对手,被选中担任空军主力战斗机。
1937年7月,德国派bf-109参加在苏黎士举行的国际航空展,它的出色性能震惊了出席的各国航空专家。同年夏天,德国空军志愿人员组成的“兀鹰”(condor)军团投入了西班牙内战,其中的两个战斗机中队就是装备bf-109b/c两型战机。对方共和政府所辖空军配备的是苏制i-15双翼战斗机和i-16单翼战斗机,性能与bf-109相差甚远,很快被逐出了西班牙上空,大批德军飞行员也在实战中取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从中创立了较先进的编队队形和空战战法。梅氏根据战斗中反馈回来的意见,不断对bf-109加以改进。至1939年,已发展出e型,即着名的“emil”。该型以一台1100马力的db-601液冷发动机为动力,採用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主要武器为机首两挺7·92毫米机枪和机翼上两门20毫米机炮。机身下尚可吊挂250公斤炸弹,具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进攻波兰前夕,德军一线战斗机部队共装备1085架bf-109,全为e型机。继横扫波兰、挪威天空之后,bf-109再度扬威西欧战场,催枯拉朽般地击溃了法国空军主力--11个ms-406战斗机大队和少量的d520新式战斗机。英国进驻法国远征军的前进空中打击部队也被击毁了四百余架
第577页
尚属新装备的飓风式战斗机,被迫退出欧洲大陆,退守英伦三岛。
直到大不列颠之战,bf-109e才遇到真正的对手--英国刚研制出来的喷火式战斗机。两者性能在伯仲之间,喷火式水平机动性能较佳,bf-109则具有更高的爬升率、俯冲速度和升限。由于德军飞行员的经验较丰富,战法灵活,总体上而言占了上风。在空战搏斗中,bf-109的燃油喷射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使飞大过载的机动动作,发动机也不会因离心力导致燃油供应不上而熄火。但受制于续航力不足的缺陷,最终令bf-109抱恨而归:当从法国基地飞至伦敦上空时,bf-109仅有二十分钟的燃油可供与英军战斗机缠斗。时间一到,即使处于绝对优势也不得不脱离战场返航,留下本应受其保护的轰炸机任由在雷达辅助指引下,以逸待劳的英军战斗机宰割。
大不列颠空战后,吸收教训,德国继续对bf-109加以改进,主要改型有专为对付喷火式战斗机而研制的f型和在机体结构强化及适应高空作战方面作了重要改进的g型。其中g型的主要作战对象是英美对德国本土实施轰炸的战略轰炸机群。由于其攻击火力炽烈,取得了相当的战果,也因此成为英美护航战斗机的首要打击目标。仅在1944年,bf-109g型机的生产总数就达14,212架。
bf-109是唯一一种生产过程从从二次大战前持续至大战结束后的战斗机,至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bf-109共生产了约33,000架,超过了二次大战期间生产的其它任何一种战斗机的产量。战后,还由西班牙和捷克继续仿制多年,直到1958年最后一架bf-109k型机在西班牙出厂才宣告该机的生产结束。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刚成立的以色列空军,就驾驶着从捷克买进的bf-109,配合另一批英制喷火式战斗机,大败同样配备喷火式的埃及空军,成为bf-109的另一段佳话。
长达近十年在德国空军担任主力战斗机的历史,加上优良的技术性能,令bf-109成为传奇性的战斗机,同时也造就出大批传奇性的飞行英雄。二次大战中产生的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绝大部份都是以bf-109为座机。其中大战初期最负盛名的当属阿道夫·格兰德(adolf gand)。
格兰德曾驾着he51双翼战斗机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但未有战绩,直至在法国战役中才首开记录。40年8月,他在英国上空击落了第十七架敌机,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并被任命为第26战斗机大队指挥官。大不列颠之战后,格兰德继续带领第26大队以法国为基地与皇家空军作战。至41年十一月,他击落的敌机已超过90架,被提升为德国战斗机部队总监,佩少将衔。当时他只有三十岁,是德国空军中最年轻的将军。到大战结束时,格兰特的总战绩为击落敌机104架。
这个数字并不是德国空军的最高纪录。在41年争夺马尔他岛制空权的战役中,马塞尔(h·marseille)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驾驶着bf-109,奇蹟般地创造了击落151架的战绩。而任何人只要看见第52战斗机大队哈特曼少校(hartmann)的bf-109座机,无不惊嘆其机尾上密密麻麻的击落标志。击落352架这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使他把其他所有空中豪杰远远在后边,夺得了二次大战头号王牌的桂冠。
第八卷 二战 双方武器对比(战列舰)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2037
同 盟 国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是为遵守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而设计的,英国当时因为经济的原因,主张新建战列舰减低排水量和缩小主炮口径,并且美国、日本都声称新舰将遵守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採用14英寸主炮,所以英国海军取消了建造装备15英寸以上口径主炮战列舰的计划。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为了适应条约的限制设计排水量35000吨,最初设计採用12门14英寸口径主炮(3座四联装主炮塔),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乔治五世级很重视装甲防御,舷侧垂直布置的装甲带按照抵御15英寸口径穿甲弹的标准设计,尤其重视水平装甲,
开工后还要再加强弹药库防护,由于设计排水量偏小,所以前部b主炮塔撤去两门主炮以节省重量,但建成时舰体还是超重,这是乔治五世级航海性不好的主要原因。同级舰:乔治五世国王号(king george v)、威尔斯亲王号(prince of wales)、约克公爵号(duke of york)、安森号(anson)、豪号(howe)。
乔治五世国王号服役后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威尔斯亲王号刚服役就参加了围歼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后带着战伤运载首相邱吉尔出访美国,签署了着名的《大西洋宪章》。1941年12月10日威尔斯亲王号在马来亚海域被日军飞机击沉。1943年12月26日在护航作战中,约克公爵号击毁了德国海军战舰“沙恩霍斯特”号。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加入了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进攻日本的作战。
性能数据
设计排水量:35000吨,满载排水量:44650-45360吨
尺寸:全长227米,水线长225.5米;全宽31.4米;最大吃水10.8米
主机功率110000马力。最高航速:29节,续航力:15000海里/10节。
武备:10门14英寸/45倍口径主炮(两座四联装炮塔,一座双联装炮塔),16门133毫米/50倍口径高平两用炮,32-48门40毫米以及20毫米高射炮。
装甲:舷侧装甲带(最大)15.4英寸,甲板7英寸,炮塔(正面)16英寸,炮座16英寸,司令塔(最大)15英寸
第578页
舰员:1530-1900人
轴 心 国
德国海军俾斯麦级战列舰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建成的最大战列舰。它们的建成和服役,在海军界曾引起极大反响,就连当时的英国首相邱吉尔也称赞其为造舰史上的一大杰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为了重温大日耳曼帝国的美梦,一直想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早在1932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3.5万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1934年,德国海军建造局便准备建造2艘战列舰,以
用来替代已过时的“汉诺瓦”号和“什勒斯维希—霍尔斯坦”号前无畏舰型。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签订后,德国就捉住可以建造标准排水量为3.5万顿、主炮为406mm的战列舰的机会决定开始建造两艘战列舰的合同图纸和设计任务书。
在合同设计期间,德国海军决定增加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续航力、马力和装甲保护,使其排水量大大超过了3.5万顿的限制。不久,德国德国政府先后正式订购2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合同书。1936年,日本和义大利拒绝在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德国海军便趁此机会,“名正言顺”地建造起更大排水量和主炮的战列舰。
二战经历
1、俾斯麦号:
1940年8月24日,“俾斯麦”号正式服役,同年9月15日,驶离汉堡前往基尔湾进行首次试航,然后返回布隆—富斯造船厂完成最后装配。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的伴随下,驶出格丁尼亚港,前往大西洋,企图截杀盟军的商船。然而,它的企图被英国皇家海军发现,并遭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舰只的围追堵截。但它还取得了击沉“胡德”号(hood)战列巡洋舰,重创“威尔斯亲王”号(prince of wales)战列舰的战绩,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于5月27日被英国皇家海军击沉在距法国布勒斯特港大约400海里的水域。
2、提尔皮茨号:
“提尔皮茨”号在进行随后的装配时,其造船厂:威廉港海军造船厂屡遭英国飞机空袭,空袭达1042架次,投下大约670吨炸弹。尽管没有一颗炸弹命中“提尔皮茨”号,但反覆的轰炸却使它一直拖到1941年2月25日服役。“提尔皮茨”号服役后就一直躲躲藏藏,没有打过一场堂堂正正的海战。可是,作为一艘战舰,他也有着值得夸耀的战绩。“提尔皮茨”号牵制了大批英舰,使皇家海军不敢放手在其它作战方向用兵。皇家海军航空兵和皇家空军一道,曾先后出动600架次飞机,对它进行了13次大空袭,终于在1944年11月12日将他炸沉在挪威特罗姆塞港附近的林根峡湾。
第八卷 二战 德军十戒,战士的尊严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575
(一)德国士兵为争取胜利而战斗时,必须遵守英勇作战的规则。残酷与无意义的破坏都与他的身份不称。
(二)战斗员必须穿制服,或佩带特别指定的和清楚易辨的臂章。禁止穿便服或不带这种臂章作战。
(三)投降的敌人,包括游击队和间谍,一概不准杀害。他们应由法庭判以适当的惩罚。
(四)不准虐待或侮辱俘虏。武器、地图、文件从他们身上拿走以后,其他的个人财物不准侵犯。
(五)达姆弹禁止使用,任何子弹一律禁止改成达姆弹。
(六)红十字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受伤的敌人应给予人道的待遇。医务人员和随军牧师在执行其医务和宗教活动时不得阻碍。
(七)平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士兵不准掠夺和任意破坏。古蹟和用作宗教、艺术、科学或慈善事业的建筑物必须特别尊重。只有奉上级命令和给报酬时,才能徵收实物和使用民役。
(八)中立国的土地,飞机既不得进入,也不得越过,更不得射击;它不得成为任何军事行动的目标。
(九)德国士兵作为俘虏时,如果被询问,可以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军阶。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泄露其所属单位,也不得泄露德国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任何情报。任凭威逼利诱都不得泄露。
(十)违犯上述各条规者将予以惩罚。敌人违犯了第一至第八条应报告。只有得到高级指挥官的允许才能进行报复。
第八卷 二战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上规模的战役战果统计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12671
1945年8月15日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对拒绝投降之日军伪军所作的攻击。为避免无谓争论,本统计亦不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之反击,如皖南事变,黄桥战役等均不在内。
规模以上战斗指日伪军攻击兵力在万人以上,或八路军新四军毙伤俘敌军数目在千人以上之战役战斗。另如战役战斗确有特殊战略意义,则虽未达到上述标准 ,仍可能收录。
另:东北抗日联军由于所处环境极为恶劣,兵力均不充裕,故对抗联之战役战斗,标准适当降低。
本统计各项包括:战役战斗起止时间,命名,,战役战斗简短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参战部队,日寇部队(包括日军、伪军),战役战斗之后果(包括歼敌数目,我军损失,战役意义)。限于个人掌握资料有限,某些战役战斗部分资料缺失。
第579页
本统计以战役战斗发起时间为序,
本统计为个人独力完成,难免有疏漏或考据不精之处,敬请见谅,并请以确切之史实补充更正。
本统计资料均来源于公开资料。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9月,平型关战斗
中国八路军在山西省东北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斗。
参战部队: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第343旅、第344旅
日寇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
战果:歼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七亘村战斗
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山西省平定县七亘村二次对日军的伏击战斗。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
日寇部队:第20师团后方辎重部队
战果:连续两日在同一位置设伏,共歼敌500余人,八路军仅伤亡不足百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25日-11月7日,广阳战役
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15师和第129师各一部在山西省昔阳以西广阳地区伏击日军的战斗。
参战部队:第115师师长林彪率师部和第343旅,第129师主力第769、第771、第772团
日寇部队:日军第20师团先头第40旅团
战果:毙、伤日军1300余人.迟滞了日军对太原的行动,掩护了国民党军的撤退,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1月至12月,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离队粉碎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首次围攻的战役。
参战部队: 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部队和游击队,
日寇部队:第5、第14、第109师团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各一部及伪军共2万余人,另说:日军20,108,26师团,中国驻屯兵团
战果: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边区所辖发展到30余个县,部队发展到2万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22日至4月2日,晋西北反围攻战役
中国八路军第120师在山西省西北部地区反击日军围攻的战役。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0师
日寇部队:日军驻蒙军第26师团及伪蒙军一部,共1万余人,华北方面军第109师团一部
战果:八路军歼灭日军1500余人,收复了7座县城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14日-19日,午城井沟战斗
中国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山西省隰县、蒲县地区伏击日军的战斗。
参战部队:第115师第343旅、
日寇部队:第20师团、第108师团各一部
战果:歼灭日军1000余人,焚毁汽车70余辆,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巩固吕梁山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15日至4月11日,易涞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易县、涞源县间对日军的进攻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和第3军分区
战果:进行大小战斗40余次。八路军共毙伤日军1400余人,
1938年4。4——193838年4。27日,晋东南反“9路围攻”。
日寇部队:日军20,108,16,109师团大举围攻八路军晋东南根据地。
参战部队:晋东南军区129师,115师344旅689团,决死1,3纵队共2万7千多八路军迎战。
战果:日军战败,长乐村一战差点全歼108师团117联队,狼狈撤出晋东南根据地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至8月,宝清地区反讨伐作战
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5、第7军部队在吉林省宝清地区(今属黑龙江省)对日伪军进行的反讨伐作战。
参战部队: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5、第7军部队
战果:毙伤日伪军300余人,第5、第7军部队鑑于宝清局势空前恶化,主力向同江、富锦地区转移。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神头岭战斗
中国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山西省潞城县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斗。
参战部队:第129师第385旅
日寇部队:日军第108师团、第16师团各一部
战果:共毙伤日军1500余人,俘80多人,八路军仅伤亡240余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春,东边道北区春季反讨伐作战
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在吉林省蒙江(今靖宇)、金川、临江等地反击日伪军讨伐的战斗。
参战部队;抗联第1路军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600余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至9月,漳南战役
中国八路军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在河南省漳河(今属河北)以南地区对伪军和土匪进行的反击战役。
参战部队:第129师的青年抗日纵队、东进纵队各一部和骑兵团、新1团以及第115师第344旅第688团、第689团
战果:歼灭伪军和土匪7800余人,为建立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长岗战斗
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部队在辽宁省辑安县境内(今吉林省集安县)对伪军进行的战斗。
参战部队:抗日联军第1路军
战果:击毙俘虏伪军160余人,缴获轻机枪8挺、步枪、手枪160余支。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伪军少将旅长索景清几被击毙。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9月14日-19日,薛公岭战斗
中国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在山西省汾离公路上伏击日军的战斗。
第580页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
日寇部队:日军第108师团
战果:三次伏击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9月至11月,晋察冀1938年秋季反围攻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和第120师主力粉碎日伪军围攻山西省五台山区的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军区部队和第120师
日寇部队:第26、第109、第110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第4旅团等部共5万余人,
战果: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36次,歼灭日伪军5331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9月20日至11月17日,反二十五路围攻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和第120师主力粉碎日伪军围攻山西省五台山区的战役。
参战部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和第120师主力
日寇部队:第26、第109、第110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第4旅团等部共5万余人,
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36次,歼灭日伪军5331人,五台、灵丘、曲阳等几座县城失守
1938年11。12——39年4。1日,冀中反”5次围攻“。
日寇部队:日军110,27师团各一部+独立8混成旅,大举围攻八路军晋中根据地。
冀中军区2万多八路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冀中根据地。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月至3月,冀南1939年春季反扫荡作战
中国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河北省南部地区反击日军扫荡的作战。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9师主力第385旅、第386旅、青年纵队;东进纵队、先遣纵队
日寇部队:第10、第27。第110、第114师团各一部共3万余人,
战果:八路军作战100余次,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1939年1——39年3月。晋南反“11路围攻”。
日寇部队:日军110,27师团各一部+114,10师团+独立2,3混成旅,大举围攻八路军晋南根据地。
晋南军区3万多八路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晋南根据地。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4月,大蒲柴河战斗
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部队在吉林省桦甸县境内对日伪军进行的战斗。
参战部队: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副总司令魏拯民率警卫旅、少年铁血队和第4师
战果:击毙日军伪军220余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4月至11月,龙北地区作战
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简称龙北)对日伪军警进行的游击战斗。
参战部队: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
战果:较大的战斗达40余次,毙日伪军警400余人,俘伪军警600余人
1939年5月至12月,宝清地区反讨伐作战
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部队在吉林省宝清、桦川地区对日伪军进行的反讨伐战斗。
参战部队: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指挥第2路军部队
战果:击毙日伪军23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60余支.此后,日伪军更加紧了对宝清地区的讨伐和封锁,第2路军在日伪军的轮番进攻下,处境极为困难。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陆房战斗
中国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山东省泰安以西地区对日伪军的突围战斗。
参战部队:路军第115师师部率师特务营及第686团(团长兼政委杨勇),八路军津浦支队和山东纵队
日寇部队:第12军司令官尾高龟藏指挥日伪军8000余人,
战果:毙伤日伪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余人,胜利地突出重围,
1939年6。1——7。14日。鲁中夏反围攻。
日寇部队:日军5,21,32,114,师团+独立5混成旅,大举围攻八路鲁中根据地。
鲁中军区3万多八路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晋南根据地。
战果:7。16日,日军114师团师团长沼田德重中将率部撤向聊城途中,师团司令部突遭八路军鲁西军区伏击,被歼200多,沼田德重中将胸,腹中弹,8。2日,因医治无效,死于济南日军中心医院。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7月3日至8月,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作战
中国八路军第129师和晋冀豫军区酣队在河北、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区反击日军扫荡的作战。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9师第385、第386旅、第115师第344旅、晋豫支队、决死第1、第3纵队
日寇部队:第20、第109师团主力及第10、第35、第36、第108师团与独立混成第4、第9旅团各一部共5万余人,
战果:大小战斗?o余次,歼灭日军2000余人,收复了榆社、武乡、沁源、高平等城,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7月9日-27日,易满徐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易县、满城、徐水地区粉碎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
日寇部队:日军第110师团5000余人
战果:大小战斗19次,八路军共毙伤日军1000余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8月,大沙河战斗
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部队在辽宁省安图县境内对日伪军进行的战斗。
参战部队: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率第3方面军、第2方面军第9团和以陶净非为师长的第5军第2师
第581页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600余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陈庄战斗
中国八路军第120师在河北省平山县陈庄地区对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的战斗。
参战部队:贺龙师长、关向应政治委员率领八路军第120师主力
日寇部队:水原旅团长指挥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
战果:第120师伤亡557人,共毙伤日军1280余人,俘日军2人,俘伪军12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0月至12月,冀中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粉碎日伪军扫荡冀中平原的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
日寇部队:两个师团又3个旅团共2万余人,坦克30余辆,飞机28架
战果: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迫使其于12月底全部退出冀中根据地。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0月至12月,北岳区冬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部队粉碎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大规模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部队
日寇部队:阿部规秀中将的指挥下独立混成第2旅团,独立第3混成旅团、第26师团、独立第8混成旅团及第110师团各一部共1.8万余人
战果:历时40余天,八路军作战108次,共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击毙阿部规秀。八路军伤亡约2000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2月,邯长战役
中国八路军第129师、晋冀豫军区各一部和第115师第344旅,在邯长公路全线对日军发起的破击战役。
参战部队:第129师主力及晋冀豫军区一部、第115师第344旅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军700余人,收复黎城、涉县两城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2月至4月,晋西北1940年春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第120师等部队粉碎日伪军对山西省西北部地区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贺龙师长、关向应政治委员率领第120师,新军及第115师晋西支队
日寇部队: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军所部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日军独立混成第3旅团,日军第108师团,
战果:八路军共作战30余次,毙伤日军1100余人,俘日伪军200余人,收复日军占领的岚县、方山、临县3座县城及11个市镇。
1940年4。14——5。5日,鲁南春反围攻。
日寇部队:日军32,21师团+独立6,10混成旅,大举围攻八路军鲁南根据地。
鲁南军区八路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鲁南根据地。
1940年2月至3月,白彦战役
中国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山东省费县对日伪军进行的战斗。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指挥第686团、特务团和苏鲁支队
战果:八路军共歼日伪军800余人,缴获长短枪350余支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月,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平西区部队粉碎日伪军对平西区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冀热察挺进军
日寇部队;独立混成第2、第15旅团6000余人及伪军3000余人
战果:大小战斗30余次。八路军共毙伤俘日伪军1000余人,击落飞机1架。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4月至5月,冀中区1940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在河北省中部地区粉碎日伪军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
日寇部队:第27、第110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5旅团各1部共3万余人,及伪军6000余人,
战果:八路军共作战96次,毙日军1800余人、伪军200余人,伤日军1200余人、伪军170余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4月23日-5月3日,南繁战役
中国新四军第3支队在安徽省南陵、繁昌地区粉碎日伪军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新四军第3支队
日寇部队:第15、第17、第116师团各一部共1万余人
战果:10余次战斗,以劣势兵力取得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6月至7月,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第120师部队粉碎日伪军对山西省西北部地区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0师
日寇部队:第1军在筱冢义男司令官指挥下,集中独立混成第3、第9、第16旅团及驻蒙军第26师团
战果:对日军作战251次,毙伤日伪军4490人。收复兴县、临县、方山、保德、河曲五城。120师伤亡伤亡2039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夏,冀中区1940年青纱帐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在河北省中部向冀中地区日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参战部队: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第3军分区
战果:八路军作战146次,共毙伤日军2189人、毙伤俘伪军1000余人,
百团大战是一系列较大规模战役战斗的组合,分列数例如下: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至9月,正太铁路破击战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军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第129师部队破击河北、山西省之间正太铁路的作战。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第129师
日寇部队:第36、第37师团和独立混成第4、第9旅团各一部,共8000余人,
第582页
战果:共毙伤日军2200余入,俘日军10人,严重破坏了正太铁路。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20日至9月27日, 同蒲铁路北段破击战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20师部队破击日军同蒲铁路北段的作战。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1、2旅
战果:作战200余次,歼灭日伪军3500余人,破坏铁路40余公里,破坏公路300余公里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9月至10月,榆辽战役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29师等部,在山西省榆社,辽县地区对日军的进攻战役。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第385旅、决死队第1纵队、新编第11旅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军近1000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涞灵战役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涞源县、山西省灵丘县进攻日伪军的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挥第1、第2、第3、第20、第25团,第6、第26团和察绥游击支队,骑兵第1团1个营、第1军分区特务营,第1、第3游击支队
日寇部队:驻蒙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司令部驻张家口)和第26师团(司令部驻大同)
战果: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俘日军49人、伪军37人
1940年9。5——9。17日。皖东秋反围攻。
日军10,17师团,大举围攻新4军皖东根据地。皖东军区新4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皖东根据地。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0月6日-11月5日,太行区秋季反扫荡作战
中国八路军太行军区部队,在山西省榆社、辽县、武乡地区反击日军扫荡的作战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385、第386旅及决死第1纵队、新编第10旅
日寇部队:日军第36师团
战果:毙伤日军1050余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1月至1941年1月,北岳区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北岳区(辖区在北平、石家庄、太原、张家口4点连线之间)反击日军扫荡的作战。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以第2、第3、第4、第6团、第1、第20、第25团,教导团和从冀中军区调来的两个团,
战果:毙伤日军1000余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2日全部从根据地撤走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1月至12月, 太岳区冬季反扫荡作战
中国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在山西省沁源地区对日军进行的反扫荡作战。
参战部队:太岳军区、八路军第212旅
日寇部队:日军第37、第41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6旅团各一部共7000余人,
战果:毙伤日军1060余人.太岳根据地遭到巨大的破坏和摧残,仅沁源县被杀害群众达5000余人,10户人家以上的村庄,绝大部分被烧毁,被抢被杀牲畜近万头。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2月至1941年1月,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西北军区部队粉碎日伪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大规模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晋西北军区第8军分区、第3军分区、第4军分区、第358旅、独立第1旅、离石游击大队
日寇部队:独立混成第3、第9、第16旅团和第26师团一部及伪军共3万余人,另说:日军26,37,41师团+独立3,9,16混成旅
战果:八路军共作战217次,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破坏公路125公里
1941年1。11——2。10日。鲁西春反围攻。
日军32,21师团,大举围攻八路军鲁西根据地。鲁西军区八路军迎战。日军战败,狼狈撤出鲁西根据地。
1941年(民国三十年)2月至6月,冀中区1941年春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粉碎日伪军扫荡冀中平原的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第8军分区、第7军分区
战果: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歼、俘日伪军3000余人。
1941年(民国三十年)5月至7月,冀东区1941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东部反击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作战。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
日寇部队:关东军第101师团、华北方面军第27师团两万余人,伪治安军、伪满洲军和当地伪军两万余人,共4万余人,由第27师团长中将富永信政统一指挥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1500余人,但也付出较大的代价,冀东区受损严重
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至8月,冀中区1941年青纱帐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在冀中平原利用青纱帐掩护向日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9军分区、第6军分区
战果:八路军作战100余次,共歼日伪军2000余人,
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20日至8月,苏北苏中1941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新四军第3、第1师在江苏省阜宁、盐城和东台、兴化地区粉碎日伪军扫荡的作战。
参战部队:中国新四军第3、第1师
日寇部队:独立混成第12旅团和第12军第17师团一部及伪军共1.7万余人,
战果:作战130余次,歼灭日伪军3800余人,击沉日军汽艇30余艘。
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至1942年10月,苏南反清乡作战
第583页
中国新四军第6师一部在江苏省苏(州)常(州)太(仓)、澄(江阴)锡(无锡)虞(山)地区粉碎日伪军清乡的作战。
参战部队:中国新四军第6师第18旅、第16旅
日寇部队:一个旅团,伪军两个师共15000余人
战果:毙伤俘日伪军1000余人,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牺牲
1941年(民国三十年)8月至10月,晋察冀1941年秋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粉碎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大规模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军区所属部队4万余人
日寇部队: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日军第21、第26、第34、第36、第41、第110等6个师团和第2、第3、第4、第8、第9、第15等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及伪军共7万余人,
战果:八路军和民兵、游击队共作战814次,毙伤日伪军5500余人,八路军等抗日武装伤亡5900余人,群众伤亡6000余人。
1941年(民国三十年)夏,北岳区1941年夏季反分割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对分割、蚕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发动的破击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第1234军分区
战果: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平沟破路400余公里,北岳区、平西区的平原与山区以及山西与河北交界地区根据地被分割局面有一定扭转。
1941年(民国三十年)9月至10月,太岳区1941年秋季反扫荡作战
中国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与国民革命军第98军在山西省安泽、沁源地区反击日军扫荡的作战。
参战部队:中国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南进支队、国民革命军第98军
日寇部队:日军第36、第41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6旅团等部主力及独立混成第4、第9旅团各一部共2万余人,
战果:八路军作战1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500余人。
1941(民国三十年)年10月31日至11月20日,太行区冬季反扫荡作战
中国八路军第129师太行军区部队在山西省黎城、辽县和河北省涉县等地区反击日军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八路军总部及第129师机关、第386旅、第385旅3个团,新编第1旅
日寇部队:日军第36师团2个联队及独立第4混成旅团
战果:作战62次,共毙伤日军1384人,水腰兵工厂成功转移
1941年(民国三十年)11月,黄崖洞战斗
在太行区军民冬季反扫荡中,中国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第129师一部,在山西省黎城县以北黄崖洞、水腰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战斗。
参战部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
日寇部队:日军第36师团5000余人
战果:我军以不足—个团的兵力,与装备精良的5000多日军鏖战了8天8夜,毙伤日军700余人。开创了抗日战争史上敌我伤亡对比前所未有之记录。成功保卫黄崖洞兵工厂转移。
1941年(民国三十年)11月2日至12月28日,沂蒙山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在山东省沂蒙山区粉碎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第115师代师长陈光和政治委员罗荣桓指挥第115师、山东纵队、教导第2旅
日寇部队: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指挥第32师团、独立混成第10旅团、第21师团、独立混成第5、第6旅团、第17师团主力、第33师团一部共5万兵力
战果:歼灭日伪军6200余人,抗日军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部队伤亡1400余人,群众被杀害和抓走1.4万余人,粮食被抢走160余万斤。
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平汉路破袭战役
中国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北)平汉(口)路高邑、邯郸段对日军的破袭战役。
参战部队;129师第385旅及太行第1、第5、第6军分区部队,新编第8旅及冀南第3军分区部队,新编第4旅及冀南第2军分区部队,太行第5军分区
战果:大小战斗45次,毙俘日伪军960人,平毁封锁沟109公里,破坏公路69公里、铁路4公里
1941年(民国三十年)底至1942年初,侏儒山战役
中国新四军第5师在湖北省汉阳西南侏儒山地区对日伪军连续发动进攻的作战。
参战部队:中国新四军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
战果:共歼灭毙伤日军200余人,伪定国军第1师500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月至3月,晋西北1942年春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西北军区部队粉碎日伪军扫荡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战役。
参战部队:八路军晋西北军区部队第5军分区、暂1师、军区特务团、警卫营、第358旅第716团和第8团
日寇部队:日军独立混成第3,第16旅团共1万余人
战果;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3次,歼灭日伪军75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2月3日-25日,太岳区春季反扫荡作战
中国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在山西省沁源、安泽、沁水地区反击日军扫荡的作战。
参战部队:太岳军区、八路军第386旅
日寇部队:日军第41、第36师团一部及伪军共7000余人,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2月3日至3月3日,太行区春季反扫荡作战
中国八路军太行军区部队,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武乡、平顺,长治、潞城等地区反击日军扫荡的作战。
第584页
参战部队:太行军区第2、第3、第4军分区
日寇部队:第36师团、独立第4混成旅团主力及第110师团、独立第1混成旅团各一部,共1.2万余人,
战果:共毙伤日伪军200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5月1日至6月底,冀中区“五一”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反击日伪军对冀中平原大规模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
日寇部队:冈村宁次指挥第41师团主力及第26、第27第、第110师团、独立混成第7、第9旅团各一部和骑兵第13联队及伪军共5万余人,
战果;进行大小战斗272次,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冀中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冀中军区部队减员16800余人,群众被杀、被捕达5万余人,根据地绝大部分变为日占区和游击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5月15日至6月20日,太行太岳夏季反扫荡作战
中国八路军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山西省东南部反击日军扫荡的战役。
参战部队: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和八路军总部、第129师第385旅、八路军太岳军区、新编第1旅、太行军区
日寇部队:日军第1军第36师团主力和第69师团一部、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3、第4旅团主力及第1、第8旅团各一部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部队突围作战中,于十字岭阵亡。
1942年(国民三十一年)7月至8月,冀鲁豫区夏季攻势作战
中国八路军第129师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北部地区,向日军和顽军发起的夏季攻势作战。
参战部队:冀鲁豫军区教导第3旅、教导第4旅、教导第7旅、
战果;八路军共毙伤日军1000余人、国民党顽军6000余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7月至8月,平北区1942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北平(今北京)以北地区反击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作战。
参战部队:晋察冀军区第12(平北)军分区
日寇军队;独立混成第2旅团主力、独立混成第15旅团一部、伪满军第5旅、第8旅各一部,及平北、察南等地伪军共1万余人
战果;作战38次,毙伤俘日伪军592人,
第八卷 二战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 [转帖]
更新时间:2006-8-8 21:15:00 本章字数:874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
【原文出处】固原师专学报:社科版
【原刊期号】199802
【原刊页号】36~40
【分 类 号】f7
【分 类 名】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804
【 标 题】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
【 作 者】黄正林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在1937年至1940年主要依靠外部援助,外援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1%到85%。1941年至1945年外援中断,边区的财政来源主要靠各税收和公营企业的发展来提供。
【 正 文】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分两个时期,1937年至1940年主要依靠外部援助;1941年至1945年主要依靠边区政府的各种税收和公营企业的发展来提供。本文就这两个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及与其相关的问题进行考查。
一、1937年至1940年的财政来源及1941年发生财政困难的原因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政策是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医治创伤,积蓄力量,支持长期抗战。这个政策的基本点是争取外援。因此,在抗战时期的1937年至1940年,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主要是依靠外援。外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民政府给八路军的军饷,一部分是海外华侨和后方进步人士的捐款。外援占边区财政收入约50%到85%。1937年至1940年外援金额及占当年财政收入比率为(法币):1937年,4563.9万元,占年财政收入77.20%;1938年,46.8万余元,占年财政收入51.69%;1939年,566.4万余元,占年财政收入85.79%;1940 年,755 万余元,占年财政收入70%。(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
除外援外,其余的财政收入来源是少量的税收和行政性收费(包括没收款、罚款、土地登记手续费等)。这几项收入缺1937年、1938年的资料。1939年税收65.8万余元;没收款9.5万余元;罚款近1.9万元,土地登记手续费0.37万元,杂项2万余元,总计占年财政收入的9.17 %。(註:边区财政厅:《财政工作报告》,1941年10月26日,见《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41、45、41、45页。)1940年税收196.4 万余元,企业盈余42.7万余元;公产收入0.5 万元,寒衣代金42.7万余元,罚款28.5万余元;杂项29.2万余元,总计占年财政收入24.87%。(註:边区财政厅:《财政工作报告》,1941年10月26日,见《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41、45、41、45页。)
总之,从上面各项收入的统计资料比较可以看出,1937年至1940年,外援是陕甘宁边区财政来源的主要部分。
1937年至1940年,陕甘宁边区财政虽然困难,但精打细算,尚可维持,甚至有所结余,如1938年余10.3万元(註:边区财政厅:《财政工作报告》,1941年10月26日,见《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41、45、41、45页。),1939年余8.4 万元(註:边区财政厅:《财政工作报告》,1941年10月26日,见《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41、45、41、45页。)。但1941年,边区财政出现了严峻的形势,这年财政亏空567.2 万余元(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 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毛泽东回顾当时困难状况时曾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註: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毛泽东着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峻的形势?
第585页
第一,皖南事变后,边区政府的外援完全中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日本对华政策的改变,国民党的政策也由积极抗日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表现在经济上停发给八路军的军饷和对边区进行经济封锁。1940年9月,国民政府就一度停发每月60万元的军饷,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的军饷全部被停发。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进行经济封锁,禁止必需品如棉花、铁、布匹等入口,阻挠扣留边区商人;提高税率,不许边区土产向外推销。在顽固派的军事包围、蚕食政策和经济封锁下,边区的面积缩小,人口锐减。抗战初期,边区总面积为12. 9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被封锁和侵吞之后,边区面积减少到9. 89万平方公里,人口减少到约150万。(註:《陕甘宁边区幅员的说明》1944年, 见《史料摘编》第一编《概述》第10页。)国民党的封锁,使海外华侨及后方进步人士的捐款也中断了。
第二,非生产人口的增加是造成边区财政困难的客观原因。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边区脱离生产的党政军人员最多不超过3万人。1938年后,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到1939年边区非生产人员增至4 万人。1940年至1941年局势最为吃紧时,从前线调部队保卫边区,使非生产人员达7.2万余人。非生产人员的增加,加重了边区的财政困难。就粮食一项来说,除徵收救国公粮,缺额部分由财政拨款购粮。1938年购粮款6.8万元,占年财政收入8.3%,1939年购粮款52.4万余元,占年财政收入8%。1940年购粮款大幅度增长,款183.5万余元,占年财政收入18.86%。(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分别比1938年增长了26倍和10个百分点,比1939年增长了3倍多和10 个百分点。
第三,不合实际的财政政策是造成边区财政困难的主观原因。1937年至1940年边区“力争外援,休养民力”的财政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在执行过程中过于机械和教条,出现了不合实际之处。一是对外援认识不足。抗战初期,国民党积极抗战的确鼓舞人心,但当人民力量壮大时,它必然要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给予扼杀。尽管当时边区党和政府已经预见到外援不可靠,毛泽东在1939年就提出自己动手,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但“没有把1939年的热潮坚持下去,普遍推广到农村去,到1940年就又有些消沉了。”(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 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这说明党的一部分人包括高级领导人有依赖于外援的思想,没有做发展经济、增加财源的长远打算。二是狭隘的“仁政”观点。经过一段休养民力,边区经济比之抗战前已有所好转。尽管征粮数额成倍增加,但因农业经济发展而实际徵收比例下降了,农民负担相应也减轻了。在当时,政府总是考虑休养民力,总怕群众负担重了,而对战时特殊环境考虑则较少。正如南汉宸所说:“各级干部处理一些问题也没有将战争与革命的特点把握住,只是站在怎样减轻负担和改善人民生活这方面去看问题,而没有看到日寇和顽固分子有进攻边区的可能性,忽视了军事财政等方面的准备。”(註:财经办事处:《关于财政工作总结》,1944年2月, 见《史料摘编》第一编《概述》第74页。)这种狭隘的“仁政”思想造成了1941年的粮荒和财政困难。
第四,边区经济落后,工商业基础薄弱,政府财源睏乏。抗战前,边区农业尚不能自给,抗战开始后,政府採取多种措施,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粮食产量有了提高,但没有给政府增加多少财源。抗战前边区没有工业,抗战开始后发展起来的工业也很薄弱。据统计,1940年边区共有公营工厂9家,工人434人,资金52.3万余元。生产合作社29个,社员1132人,股金13.5万元,产品种类300个,产值仅有2万元。(註: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廿八一三十年)1941年4 月,见《史料摘编》第一编《概述》第123页。)薄弱的工商业经济无力给政府增加更多的财源。
二、边区经济的发展和1941年至1945年的财政收入
1941年,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也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形势。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中央和边区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些措施是:调整财政政策,大力发展边区经济,增加税收,发行公债等。
调整过去的财政政策是解决财政困难的一项主要内容。皖南事变后,边区政府为解决燃眉之急,确定了独立自主、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财政原则。具体做法是,给各机关部队一部分生产资金让其各自经营以解决经费困难;大量开发食盐,发动群众驮运食盐出口,计划出口60万驮,其中6万驮为公盐,分配各县,由群众义务驮运;统一产销盐价,其收入归军委,作为军费和军委生产保证;发行建设救国公债618 万元;徵收救国公粮20万石,公草2600万斤,解决人员和马匹粮草;禁止法币,发行边币1054万元。(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这些应急财政措施,对解决1941年的财政困难起了很大作用。但这只是应急之策,要彻底解决财政困难,还必须有一个长远的方针政策。1942年,在边区高干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在这一总方针指导下,每年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革。1943年的政策是“统一领导, 分区统筹”,1944年的政策是“节约储蓄,克服浪费,积蓄力量,备战备荒”,1945年的政策是“生产节约,长期打算,积蓄物资,准备反攻”。(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 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从1941年到1945年边区财政政策调整可以看出:(1)“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是符合战时环境的,它体现了边区政府在财政问题上实事求是的精神。(2)比1940年的政策有了较大的灵活性, 基本上是政府给政策,各地区、部门自己用政策解决自己的问题。(3 )边区政府财政工作经验日益丰富,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日益成熟。
第586页
发展经济是解决边区财政困难的最根本途径。1940年11月,边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开展边区经济建设的决定》,指出:“没有有效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边区的巩固与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从1941年开始,边区再次掀起了继1939年之后的经济建设高潮,政府加大了对经济建设的投入,使边区在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一)农业。农业是陕甘宁边区支柱经济部门。边区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耕地和植棉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和棉花产量的提高。1941年至1945年反映农业发展的几项主要指标统计见表1(註:根据《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第85—87页有关数据统计。)。
表1
年代耕地(亩)粮食产量(石)植棉(亩) 产量(斤)
1941 12 223 3441 470 00039 987 508 131
1942 12 486 9371 500 00094 405 1 403 646
1943 13 774 4731 600 000 150 473 2 096 995
1944 12 205 5531 750 000 295 178 3 044 865
1945 14 256 1441 600 00035 000 /
(二)工业。1941年至1945年边区工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1943年工业发展水平为例,公营工业发展最快,全边区有纺织厂23家,年产大布3.29万余匹;造纸厂11家,年产纸5671令;化学工业工厂10家,肥皂厂2家,陶瓷厂3家。石油厂1家,火柴厂1家,制药厂1家,皮革厂2家,印刷厂4家,被服厂12家,炼油厂2家,工具厂8家,木工厂2 家。(註:《解放日报》1944年5月1日。)公营工业是边区工业的骨干,给边区财政提供了大量的收入。手工业发展也很快。就民间纺织来说,全边区有纺妇13.3万余人,纺车12万余辆,1943年共纺纱83.5万余斤,(註:《解放日报》1944年5月1日。)给公营纺织厂提供了相当部分的纱线原料。其它工业如煤1943年产量达到每月7600吨;盐1943年产量达52.1万驮(只据几个重要盐池的统计)。(註:建设厅:《一九四三年工业统计表》1944年4月1日,见《史料摘编》第三编《工业交通》第115页。)同时,私营工业也得到发展,尽管产量不占主要地位,也可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三)商业。农业、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边区商业贸易的发展。1937年至1940年边区的商业贸易是採办性质的,主要是保证党政机关和军队的物资供应,只有很少部分具有营利性质。1941年后,边区政府加强对贸易的领导,制定了合理的商业政策,促进了边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如1941年6月,延安市的公营商店达46家,总资本273.8万元,1至6 月份贸易额为937.9万元,纯利润110.3万元。 (註:边区贸易局:《边区对外贸易概况》1942年,见《史料摘编》第四编《商业贸易》第44页。)再如1943年统计的几个比较典型地区的贸易情况:靖边公营商店总资本133万元,上年利润87.8万元;@1县公营商业总资本4539.9万余元,上年利润77.1万元;延安市公营商店、客栈等资本总额2470.5万元,上年纯利329万余。(註:根据《史料摘编》第四编《商业贸易》第273—276页有关数字统计。)同时,合作社商业和私营商业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总之,工、农、商业的大力发展,成为边区财政来源的基础。
税收是1941年后边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边区政府的税收种类有:(一)农业税。农业税是边区政府要求农民交纳的救国公粮。1942年前是以摊派形式来完成,1943年开始实行农业统一累进税,以每户人口平均收穫细粮之多寡为标准分级累进。1941年至1945年农业税收入如下:1941年,20.1万余石;1942年,16.5万余石;1943年,18.4万余石;1944年,16万石;1945年,12.4万石。(註:《陕甘宁边区历年公粮负担表》,见《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52页。)
(二)工商业税。随着边区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税成为边区财政收入的主要财源之一。1941年至1945年工商业税收统计见表2 (金额均以券币计算,单位:元)(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 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
表2
项目 货物税
入境税出境税过境税产销税
年度
1941200 65349 989 32 31626 612
1942 1 687 364199 705953 32353 885
1943 2 118 535 1 003 9021 018 24410 200 781
194465 663 489 3 330 1268 763 909 4 920 555
1945 181 501 04352 606 11712 242 884 44 155 870
项目营业税合
营业税临贸税计
194183 249/432 819
1942 435 702/3 329 979
19439 743 071 / 24 084 533
1944 18 762 816 9 890 768115 942 794
1945 29 110 84310 602 335337 146 979
(三)盐税。盐税徵收开始于1937年,随着边区盐务的发展,盐税成为边区一项重要的财源。1937年至1945年盐税收入统计如下(以券币为单位):1937年近0.2万元;1938年4.9万余元;1939年2.9万余元;1940年4.4万余元;1941年37.2万余元;1942年48.9 万余元; 1943 年447.1万余元;1944年2457.8万余元;1945年17818.7万余元。(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
第587页
(四)公盐代金。严格的说,公盐代金不是税,而是临时捐,是动员群众帮助政府运盐的劳役,其金额较大,在政府财政收入中有一定地位。公盐代金始征于1941年,各年统计见表3(1942年前为边币, 1943年后为券币,单位:元)(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
表3
年代1941 194219431944 1945
金额7 009 00035 557 0004 521 796 45 793 29184 637 878
占年财政
27.73%10% 2.82% 9.07%5.25%
收入比例
(五)牲畜买卖税和斗佣。牲畜税是牲畜买卖的一种手续费,徵收牲畜价格的5%。斗佣是代买卖粮食者过斗而徵收的手续费,一般徵收1%到2%。二者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年收入数额是:1941 年45万元;1942年190万元;1943年4728万元;1944年约8000万至1亿万元。(註:南汉宸:《边区财政工作》1944年8月, 见《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390页。)除以上五种税捐外,还有菸酒、羊税等。
特产贸易收入是边区一项重要的财源,可解决边区财政的26%至40%。特产贸易始于1942 年,历年统计见表4(註:《边区特产贸易收入统计》,见《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426—427页。)。
表4
年代收入备註
1942 139 623 000元(边币) 占岁入40%
194365 347 927元(券币) 占岁入40.82%
1944 135 388 778元(券币) 解决财政开支26.63%
1945 757 995 348元(券币) 解决财政开支40.07%
公营企业的发展,为边区政府提供了部分财源。据不完整统计,公营企业为政府提供的财政收入是(缺1941年、1943年资料):1940 年2.7万余元(法币);1942年422万元(边币);1944年18385.4万余元(券币);1945年23121.1万余元(券币)。(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 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公营企业的收入在边区政府财政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如1944年的收入占当年财政收入的36.2%。(註: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
综合上述,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来源分两个阶段两个不同来源。1937年至1940年期间,外援是边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军事封锁,使边区财政困难。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了经济发展的合理的财政政策,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为边区财政状况好转奠定了基础。税收、公债、特产贸易、公营企业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
【责任编辑】方建春
字库未存字注释:
@1原字为鹿右加耶的右半部
第八卷 二战 抗日战争的一些评论 1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7309
何以小芬兰能击退大苏联而大中国却打不过小日本-0
========================================================================
小白按——
不可否认,抗日战争中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涌现了大量的英雄人物,他们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片面的强调谁功劳更大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魂魄仍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仍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血性仍在。
但是,中国的抗战难道就应该这样吗?难道不能打的更好一些?在下面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单纯的从军事、工业实力来看好像中国不应该打的这么惨。不过,在此处要指出的是,当一个民族还没有真正觉醒的时候,是没有多少力量的。
下面的文字转贴自新浪文化。
========================================================================
抗战是我们民族历史上代价空前昂贵的一场战争,光死亡人数就达到了3500万人,战争持续了八年,人民流离失所、财产丧失殆尽的不在少数。我看过很多书籍,包括台湾拍的记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都把民族遭受到的这种惨痛损失归结为中日两国的实力悬殊,好像中国能打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我原来也深以为然,直到了解到苏芬战争的情况,了解到芬兰这个远比当时的中国要弱小的小国,面对比日本要强大得多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入侵,仍能够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独立的事实以后,才知道大谬不然。我现在为大家列出苏芬战争和中国抗战的比较,请大家也思考一下,对比芬兰这个远比当时的中国要弱小的小国,中国的抗战是不是应该打得更好一些:
--------------------------------------------------------------------------------------
精彩导读:
日军虽然可以在装备落后的中国步兵面前耀武扬威,但在张鼓峰和哈勒欣河战役(诺门坎战役)中,面对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打击就露了本来面目。在装备精良的苏军装甲部队面前,日军简直不堪一击,甚至出现了以人肉炸弹去对付苏军坦克的绝望举动。
第588页
--------------------------------------------------------------------------------------
1、从敌人(苏联和日本)方面比较:
(1)从军队的武器先进程度方面比较:苏联军队实力和国力远胜与日本,武器也要比日本先进得多,这从苏联和日本步兵师的编制就可以看出:苏军一个步兵师编有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营、5个侦察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按战时编制一个师有14500人、78门野炮、54门45毫米反坦克炮、12门高炮、66门82—120毫米迫击炮、16辆轻型坦克、13辆装甲车、3000多匹马。而日本一个师团虽有21945人,但支援的炮兵联队(相当于团)只有一个,只装备有野山炮64门、步兵炮44门,只有苏联一个步兵师火炮总数的70%(但苏联一个步兵师比日本一个师团人数要少,人均火力日本与苏联相差就更大了),连反坦克炮、高炮也没有装备,更不用说直属步兵师的装甲车和坦克了;而从单兵装备来讲,日本装备的是三八式步枪,这种步枪的火力之弱,连国军的“中正式”也比不上,而苏联很早就进行了冲锋鎗的开发研究,1936年西蒙诺夫冲锋鎗就开始量产装备部队,到二战时更成为步兵的普遍装备。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苏联军队的机械化程度和火力要远远高于日本,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穷,虽然和当时的中国比,小日本可能够强大了,可和其他欧美列强比,实在就差远了,对比苏联1830万吨的钢产量,日本每年只能出产区区400万吨劣质钢,并且大多数钢铁和军费要用来建设海军,这是造成日本陆军装备十分落后的根本原因。日军虽然可以在装备落后的中国步兵面前耀武扬威,但在张鼓峰和哈勒欣河战役(诺门坎战役)中,面对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打击就露了本来面目。在装备精良的苏军装甲部队面前,日军简直不堪一击,甚至出现了以人肉炸弹去对付苏军坦克的绝望举动。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轻而易举就歼灭了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一个军(第6军)五万余人,缴获12000余支步枪,200余门火炮,自己只伤亡了一万八千人,且伤员中76%是轻伤,不久就伤愈归队了,苏日两国陆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
精彩导读:
苏联第一次攻击芬兰动用兵力54万人,屡屡损兵折将,连芬兰的边境也突破不了,而日军仅仅40万人,就可以长驱直入,仅几个月时间,就占领我国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的大片领土,连中国的首都南京也被日军占领。
--------------------------------------------------------------------------------------
(2)从苏联日本两国用于侵略的人数比较:
苏联为了进攻芬兰作了部份性的动员,兵员总数达到约五十四万人,作战序列以列宁格勒军区为总指挥,下辖第七集团军、第八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十四集团军,其中第七集团军下属十个步兵师、六个战车旅,兵员二十四万人,坦克一千五百辆,大炮九百门,飞机三百架。第八集团军下属七个步兵师、一个战车旅,兵员十五万人,坦克五百四十五辆,大炮五百二十门,飞机两百架。第九集团公司下属五个步兵师,兵员九万五千人,坦克两百七十五辆,大炮三百六十门,飞机一百架。第十四集团军下属三个步兵师,兵员五万五千人,坦克一百六十五辆,大炮两百二十门,飞机七十架。合计苏联侵略芬兰的总兵力达到54万人,坦克两千四百辆,大炮一千九百八十门,飞机近七百架,摆开的是想把芬兰一口吞掉的驾势。1940年11月28日与芬兰绝交,11月30日就开始进攻,到后期更增加到六个集团军一百二十万人,火炮两千八百门,飞机2000架。而日本“七七事变”时在华北只有一个旅团,即中国驻屯旅团,兵力只有1万人;在华中的上海驻有海军陆战队7000余人,合计“七七事变”时日军在华北、华南总兵力不到两万人,以后逐步增加,到1938年初日军在中国用于对国军作战的总兵力也一共只有15个师团6个旅团40万人左右(其中华北方面9个师团,5个旅团,分别是14、20、108、109、5、10、16、114、中国驻屯师团,3、4、5混成旅和1、2野战重炮旅;华中方面6个师团,1个旅团,分别是3、6、9、13、18、101师团,第10步兵旅团),比苏联第一次攻击芬兰的兵力还要少,但苏联第一次攻击芬兰动用兵力54万人,屡屡损兵折将,连芬兰的边境也突破不了,而日军仅仅40万人,就可以长驱直入,仅几个月时间,就占领我国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的大片领土,连中国的首都南京也被日军占领。到八年抗战结束,日军针对中国作战的总人数也只有36个师团、41个独立旅团,总兵力108万人,坦克只有383辆,飞机堪用者只有291架,不仅人数还不如侵略芬兰的苏军最后的兵力,技术装备更是大大不如。
(3)从投入的突然性上比较
苏联攻打芬兰时,1939年11月28日与芬兰断交,11月30日立刻就发动54万大军从四个方向攻击,根本不给芬兰喘息的机会。而日本攻打中国由于军方和政府意见不一,是逐步增加力量,採用的是添油战术:“七七事变”时华北日军只有一个旅团,到7月28日才增援一个师团三个旅团到达平津,“八一三”时上海日本驻军只有海军陆战队7000余人,8月23日才增援2个师团在上海吴淞一带登陆,10月1日再增援3个师团到上海,11月又在金山投入三个师团、在吴淞投入一个师团,日军15个师团是逐步到位的,这种兵力投入实在是兵家大忌,不仅给了中国军队充分的准备时间,而且也极易给国军各个击破。
第589页
--------------------------------------------------------------------------------------
精彩导读:
抗战前夕,中国在生产和装备德,日,美,奥,英,俄等各国火炮,其口径为七十五轻型火炮居多,除了数量不如日本陆军装备得多以外,在性能上是毫不逊色的。
--------------------------------------------------------------------------------------
2、从已方的实力(芬兰和中国)比较:
(1)从国家的历史条件比较: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芬兰1060年时还处于原始社会,与中国文明不可同日而语。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社会,可是,国家的基本主权仍然存在,因此才会有后来的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但芬兰比中国还不如,在1809年就被最野蛮的帝国主义国家沙皇俄国占领,连主权也没有了,环境比中国恶劣得多,通过不断的斗争才在1917年沙皇俄国崩溃后获得独立,立国第一天就遭遇苏联干涉,内战打了3年,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条件比芬兰要好的多。
(2)从军队的数量和装备比较:中国抗战前有正规军就有182个师,总兵力超过200万人,再加上各地的保安大队、警察部队等准军事部队,立刻可用的兵力就有400万之多,而芬兰全国人口只有370万人,国防军总数只有33000人,只有中国军队的六十分之一。而从装备看,中国军队经过抗战前德国顾问不断的整训,武器装备已相当可观:在轻武器方面,1935年国军开始大量装备民二四步枪,即kar98毛瑟枪,这种枪即使在二战中也是德军主要装备,其性能比日军的三八枪好得多;日军的歪把子机枪也不如国军的民二六轻机枪好用,后来日军都改装与民二六相似的九六式轻机枪;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弹板供弹,必须两人才能射击,且易卡壳,而国军的各类马克辛除需水冷外,可靠性好得多,可见从步兵枪械看,国军是不亚于日军的;在火炮这方面,中国的现代后装火炮制造始于清末,当时仿德之克鲁柏型及奥匈百禄型居多,时称克式山炮或野战炮,这些型号是一战各列强的主要装备。到民国时期,改进不少,称为民式火炮,如沪厂出的民十四式七五野战炮等,那时,也开始仿制日式三八式七五野战炮和大正一五零榴弹炮等,总之,抗战前夕,中国在生产和装备德,日,美,奥,英,俄等各国火炮,其口径为七十五轻型火炮居多,除了数量不如日本陆军装备得多以外,在性能上是毫不逊色的。再加上1934年后大量的德国重装备开始运到中国,其中有15公分野战重炮(即德军fh-18型)24门、“克虏伯”战车16辆、75毫米仆福斯式高射炮28门、37公厘战防炮20门及瑞士奥利根公司的20公厘机关炮、15公分要塞大炮(用于长江江防)等各式武器,中国由此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和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充实了中国部队的实力。而反观芬兰陆军的装备,还停留在一次大战的水平上,大炮大部份是一九00年前后的轻炮,甚至有一八八七年没有现代驻退装置的加农炮;坦克只有二十八辆一次大战时法国雷诺战车,和十辆左右比较现代的轻战车,芬兰唯一比较先进的只有在步兵轻武器方面,配备的是mosin/nagantm1891/30型步枪,准确性较高;另外还有不少苏米冲锋鎗。可见,无论从军队的数量还是装备来看,中国都要胜过芬兰。
(3)从国家的军事潜力比较:中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当时人口45000万人,领土面积1140万平方公里,地理环境复杂,既有江南水网密布的地形,也有云贵一带的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地域广大,可以以空间换时间,为抗战留下了充分的周旋空间;人口众多,为动员提供了充分的人力来源,备战条件优越。而芬兰全国领土面积只有44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70万人,且国土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人口大量集中的南部沿海又是苏联重点打击的目标,国土狭小,根本没有战略空间;人口不多,无法提供足够的兵源,条件比中国恶劣得多。
(4)从准备时间看:中国抗日,从1931年“九一八”到1937年,有6年准备,抗战前利用德国援助完成了20个德械调整师的整编,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还有20天时间可以应变。而苏联攻打芬兰时,1939年11月28日与芬兰断交,11月30日即发动50万大军从四个方向攻击,根本不给芬兰喘息的机会,芬兰根本无从准备。
--------------------------------------------------------------------------------------
精彩导读:
中国几百万国军抗战八年,付出了3500万同胞牺牲的惨重代价,结果杀伤敌人的数字连芬军在苏芬战争中4个月时间内杀伤的敌军人数都不到,而芬军付出的代价只有不到七万军人伤亡,平民的损失就更小了,只有1800人死于轰炸。
--------------------------------------------------------------------------------------
3、结果比较:
从以上分析,芬兰起点比我国低,人口和军队比我国少得多,国土狭小,根本没有战略空间,而敌人苏联又远比日本强大,军队机械化程度高,人数也多,又是突然袭击,条件比我国抗战要恶劣得多。然而,芬兰抗击苏军,自1940年11月到次年3月和约签订,不过四个月,使苏军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莫洛托夫在1940年3月28日向苏军最高统帅部报告的红军伤亡数字为:死亡48745人,伤158863人,这还只是一个大大缩水的数字,根据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雪夫的回忆录透露,苏军实际在苏芬战争中损失上百万人(赫鲁雪夫回忆录142页),死亡20万人以上(柯林斯着“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第865页),苏军全建制被芬军歼灭的就有苏军第一六三师、第四十四师、第十八师,第一二二师和第八十八师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被俘55000人,而芬兰军队只有两万三千人阵亡,四万七千人受伤。更可贵的是,芬军通过战争,彻底打消了苏联企图吞併芬兰的企图,苏联一开始动用了54万大军进攻芬兰是志在必得,连傀儡政府也准备好了(即在苏芬战争开始那一天就成立的库西宁芬兰人民共和国政府),就想把芬兰象其它波罗的海国家一样吞掉,但苏芬战争的惨重代价使苏联不得不正视现实,解散了库西宁的芬兰人民共和国,重新与芬兰谈判和约。芬兰通过战争避免了与其它波罗的海国家一起被併入苏联的命运,最后虽对苏联作出一些妥协(主要是按苏联要求以1806年芬俄边境线为准调整了两国的边境,芬兰边境线从列宁格勒附近后退15公里,总计损失国土4万平方公里),但基本保证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战后,芬兰凭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福利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1999年以来,与美国一起名列世界最有竞争力国家的前两名;而日本原来对併吞中国心里没底,“七七事变”后日本政府一直在要求军方不要扩大战线,但日军的长驱直入刺激了日本政府的侵略野心,日军1937年7月开始陆续增加到15个师团,在4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竟然能连占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各省的大片领土,1937年12月甚至攻占了中国的首都南京,日本因此得寸进尺妄图灭亡中国,1938年1月,日本政府正式宣言不与蒋介石政府举行和平谈判,妄图通过扶植傀儡政权一举控制中国,抗战一直打了八年,中国军队节节败退,1944年甚至出现几十万日军大败国军几百万、狂追几千里,从河南一直追到贵州独山的豫湘桂大溃败,最后靠苏联进军东北和美国的原子弹打倒日本,中国才算是获得了抗战胜利。但抗战期间中国共死亡3500万人,财产的损失更是不可胜记,尤其抗战期间软弱涣散的军队,不仅刺激了日军的侵略胃口,连苏联也觉得可以来趁些便宜,结果苏联借进军东北的机会以索取援助中国抗战的代价为由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及苏联在东北的特权,中国的领土面积因此减少了150万平方公里公里,是芬兰丧失领土的30倍以上,旅顺、大连、南满铁路还被苏联强行租借。中国抗战一共付出了3500万人死亡(其中90%是平民)和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损失的巨大代价,国军在正面战场却才杀伤日军53万人,杀死日军的数目更是在20万以下,也就是说,中国几百万国军抗战八年,付出了3500万同胞牺牲的惨重代价,结果杀伤敌人的数字连芬军在苏芬战争中4个月时间内杀伤的敌军人数都不到,而芬军付出的代价只有不到七万军人伤亡,平民的损失就更小了,只有1800人死于轰炸。
第590页
4、我们的思考:
芬兰是以寡敌众,结果不仅及时制止了苏联的侵略,保卫了国家民族的独立,而且还杀伤了大量敌人,为国家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自己平民的损失也不大,一共只有1800人死于空袭;而中国以众击寡,总兵力是日本的几倍,却连战连败,不断刺激日本侵略的胃口,抗战打了八年,结果虽然靠苏联进军东北和美国的原子弹打倒日本获得了胜利,但却被自己的盟国苏联敲诈丧失了外蒙古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更重要的是付出了比芬兰多500倍的代价,牺牲了同胞3500万人,其中90%是平民,而换来杀伤日军的战果只有53万(指正面战场),我们扪心自问,抗战是不是如“一寸山河一寸血”里所说是“实力悬殊太大”、“我们已尽了全力”。如果说实力悬殊太大,我们和日本与芬兰和苏联比哪一个悬殊大,而我们已尽了全力云者,与芬兰的战果相比,我们作得真是太不够了。
第八卷 二战 抗日战争的一些评论 2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4326
--------------------------------------------------------------------------------------
精彩导读:
1942年6月美国与中国签订《租借协定》,向中国提供价值为35亿美元的军用物质,但这些援助物质,被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们视为“唐僧肉”,大家都试图从这里捞一把,装满战略物质的卡车从印缅公路开进中国后,有很大一部分便下落不明了,不久这些战略物质就出现在黑市上,不少军用物资还通过走私的方式卖给了日本人。美国驻中国战区最高参谋史迪威向罗斯福密报过很多美援物质流到了日本人手中,把国民党政府对军用物质的走私贪污称为“二战中最大的丑闻”。
--------------------------------------------------------------------------------------
芬兰能打的比中国好,主要是因为芬兰真正把国民当人看,真正爱护人民。芬兰在独立之初,与中国一样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在独立之初占66%,而这66%的农业人口中无地佃农占76%,贫富极其悬殊。芬兰国家独立以后,这76%的无地农民就成了政府重点关怀的对象,1918年,政府公布了土地改革法案,规定由政府先垫付资金向土地所有者买下土地交给耕种的佃农,再由佃农分年偿还,土地改革法案彻底改变了芬兰农村贫富悬殊的局面,到1930年,农村小土地占有者占总农业人口的94%,彻底解决了无地佃农的问题。而对一般居民,芬兰于1917年国家一独立就公布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不久,关于工伤事故、年老和残废者的保险、产妇补助、贫穷儿童的照管和失业救济等一系列的法律也制订了,有人担心政府没有钱来支付这一庞大的福利计划,问当时力主该计划的曼内海姆议员钱从那里来,曼内海姆议员回答说将军队从10万降低到1万,节约了军费自然就有钱了,那人大为担心,担心军队少了苏联会乘机打进来,曼内海姆议员回答:“苏联人来了,我们大家和他拼命就是了,总不能让他们伤害到人民。但如果现在不实行福利制度,那我们与苏联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国家等于是还没有建立,又谈何保卫呢”。在芬兰国家独立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国家关怀每一个公民,尽一切努力去帮助他,真正尽到国家的责任,芬兰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日益平等,到1939年,社会50%的财富掌握在工人、农民手里,芬兰被称为“工人和农民的社会”、“一般劳动者的共和国”(伍里宁着“芬兰史”第34页),西兰珀女士的经历可以说是芬兰社会的缩影,她1866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家庭,作过工人和女僕,1900年开始担任女僕工会的管理员,1905年担任“僕妇杂志”的主编,1907年担任“劳动妇女”的主编,1919年国家独立后被选为议员,1926年进入政府担任社会事务部部长,国家能作到真正由普通的劳动者来管理,人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所以到1939年苏联进攻时,芬兰人民就象保卫家一样保卫国家,因为芬兰真正是他们自己的国家。他们保卫芬兰,实际就是在保卫自己的八小时工作制、义务教育制度、国民生老病残全面保险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激发出来的强大力量,即使是强大如苏联强硬如史达林者也抵挡不住,史达林摊上这么一个生而自由的芬兰邻居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而当时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当时统治中国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腐败买办官僚集团,这个集团一方面要抗日,要维护民族的尊严,其实也就是他们自己的尊严;另一方面,这个集团平时却过惯了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的日子,该拿的地方他们是一点也不肯少拿的。1942年2月7日美国国会批准无条件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到1943年底,中国政府提取了约一半的2。4亿美元,但根据美国财政部的调查资料,中国政府提取的2。4亿美元中有8000万美元已经存入了孔祥熙等人的个人帐号上,美国人对中国官员“公私不分”使用国家资金的方式非常恼火,结果蒋介石要求的10亿美元贷款1分也没有得到,而且罗斯福还决定,美国用于中国战场的开支每月将限制在2500万美元以内。中国抗战并非真的没有钱。据美国方面调查,当时中国富人在美国银行的存款约有33亿美元,如把这些富人的存款拿出来充作军用,足够再抗战5年,但支持重庆国府的腐败买办阶层不肯自己出钱打仗,却利用战争向美国伸手要钱,这让美国人十分反感,美国国会自1942年2月批准向中国无条件贷款5亿美元后,再也没有批准向中国贷款一美元。1942年6月美国与中国签订《租借协定》,向中国提供价值为35亿美元的军用物质,但这些援助物质,被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们视为“唐僧肉”,大家都试图从这里捞一把,装满战略物质的卡车从印缅公路开进中国后,有很大一部分便下落不明了,不久这些战略物质就出现在黑市上,不少军用物资还通过走私的方式卖给了日本人。美国驻中国战区最高参谋史迪威向罗斯福密报过很多美援物质流到了日本人手中,把国民党政府对军用物质的走私贪污称为“二战中最大的丑闻”。另外,掌握国民党政府经济运营大权的宋氏家族,更是藉机大发国难财,50年后的1983年,美国公开了联邦调查局1943年的调查报告,其中这样写道:“宋氏家族对中国经济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对金钱的欲望更超过对政治的欲望,美国5亿美元贷款相当一部分已经装入了宋氏家族的腰包”,美国财政部甚至还有人把宋氏家族戏称为“宋氏贼团”。蒋介石统治集团这么腐败,其他官员上行下效,乘战争之机搜刮民财,甚至军队也不例外。管辖河南战区的汤恩伯将军,借战争之名向农民徵收“特别税”,把农民的最后一点存粮也强行夺走。汤恩伯的苛税加上天候不好,造成了1942年到1943年的河南大饥荒,饿死同胞400万人,是南京大屠杀人数的10倍以上,当时河南农民有这样的口头禅:河南两大害,黄河和汤恩伯,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到河南採访报导了那里饿殍遍地,人吃人的惨状,河南大饥荒的报导在《时代周刊》刊登后,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美国人很反感中国政府不顾民众的需求,强征老百姓口粮的作法,宋美龄看到《时代周刊》的报导后大怒,要求《时代周刊》解僱写该报导的记者,但被《时代周刊》拒绝,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向蒋介石问起河南大饥荒的情况,蒋介石却对此话题表现的十分冷漠,罗斯福在开罗会议后说:“对于中国民众的悲惨状况,中国政府明显缺乏应有的同情心”。一个不关心自己国民的国家,能得到其它国家的尊重吗,一个腐败贪婪的统治阶级,能领导全民族进行殊死的抗战吗,一个只知道搜刮掠夺国民却从不知道关心照顾国民的国家,国民会对他效忠吗。果然,1944年日军打通中国陆上通道的“一号作战”开始了,日本结集50多万军队向豫湘桂地区大举进攻,驻河南的汤恩伯守军40余万,面对5万多日军的进攻,竟然全线溃败,前后不过38天,河南全省就被日军占领。守军司令汤恩伯首先脱离战线逃走,而且还命令他部队中800辆卡车中的600辆,为他和他的妻妾亲戚们搬运家私,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无心抵抗,军官们则忙着把自己的亲属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内地,在战场上甚至出现几百人的日军败走上万人中国军队的状况,在历时八个月的“一号作战”中,中国军队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军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在已成为强弩之末的日军面前,中国军队居然连连溃败,很多情况下甚至是望风而逃,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一下子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第591页
--------------------------------------------------------------------------------------
精彩导读:
中国必须经过一位有德有才的总统,任满做了平民,而仍能自然的享受到人生幸福自由,给那些愚迷的野心者看看,观感所及,以后国家才有进步,中国人的人格才能普遍提高。
--------------------------------------------------------------------------------------
其实,从芬兰和中国对国民的不同态度上,已经可以得出这两场战争结果迥然不同的原因了。苏芬战争结束后,对国民在战争中的损失,包括人民在战争中自发坚壁清野的损失和从苏占区搬出的难民被迫放弃的资产,由芬兰政府包赔,其中损失在6500芬兰马克以下的政府全额赔偿,金额往上则赔偿比例逐级递减,100万芬兰马克以上赔偿10%,这才是真正为国民着想、视国民为主人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没办法不富裕、没办法不繁荣、没办法不强大。而蒋介石的中国则完全相反,1938年,为掩盖他军事上的失败,他在没有採取任何救护措施的情况下悍然下令决开黄河,一举淹死我国同胞近百万人,丧失全部财产流离失所的人更是不计其数。1942年,由于黄河决口,同时也由于蒋介石政府的苛捐杂税压榨太凶,河南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饿死同胞400万人,蒋介石对濒临绝境的饥民,不仅不採取任何救济措施,而且还不同意减少任何苛捐杂税,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国民藐视到了这个程度,他还能发展吗,还能抗战吗,甚至还能生存吗。果然,1949年,该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个刚刚吹嘘取得了蒋介石自称的“抗战的伟大胜利”、已经“跻身世界大国行列”的中华民国政府终于灭亡了。
孤儿出身徐永昌的上将(1887-1959,山西崞县人),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长,1945年9月2日代表中国到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与美、英、苏等9国代表签字接受日本投降书。上午签字后,经过深思,他说:”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今天每一个在这里有代表的国家,也可同样回想一下过去。假如他的良心告诉他有过错误,他就应当勇敢地承认过错而忏悔!”次日,永昌到东京市区游览,见警察守岗如常,民众肃穆有序,慨然嘆曰:“日本之兴,可计日而待也:不实在无纪律之国民,将来困苦必较日本为大!”
1950年9月9日看到美国所制中国抗日战争影片取材精审,对受华盛顿等薰陶的美国人士尽职尽责的品德深为嘆服,并进而感言:“中国必须经过一位有德有才的总统,任满做了平民,而仍能自然的享受到人生幸福自由,给那些愚迷的野心者看看,观感所及,以后国家才有进步,中国人的人格才能普遍提高。”(赵正楷着:《徐永昌传》台湾山西文献社1989年版第375页)
徐将军的反省是到位的。(完)
——转载至新浪文化,有文字上的润色以及错别字的修改。
第八卷 二战 关于抗日战争 日军在中国制造千里无人区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6335
关于抗日战争 日军在中国制造千里无人区
史海钩沉:1941年,日军在中国制造千里无人区
--------------------------------------------------------------------------------
http://cul.sina 2005/04/19 15:25 新浪文化
作者: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1941年秋季,八路军冀东部队隐蔽开进热南山区之后,给华北方面日伪军造成错觉,以为冀东的八路军已不足为患了,伪报上说:只有几个八路军在长城上哭呢!而伪满方面日伪则大为惊恐,称之为“对满洲国的第三次进犯”。面对着共产党八路军连续三次“进攻”,热南、热西抗日烽火已成燎原之势,经日本关东军从上到下紧锣密鼓的策划,从1941年5月
开始,在其所谓的“西南国境线”上,大规模制造“无人区”。
“特别肃正”
长城线上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使伪满洲国最高主宰--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如芒刺背。适值1941年5月开始,华北方面日军动员4万余兵力对冀东发起“扫荡”进攻,日本关东军遂趁火打劫,于5月17日,由关东军宪兵司令部发出第二六四号《西南地区特别肃正》作战命令。在其“要领”中指明“肃正”重点地区为丰宁县西南部,滦平县西部,兴隆及青龙县西南部。并强调要採取“治本措施”,即“建立集团部落,建立警备道路、警备通讯及部落防卫设施”。
如前所述,八路军冀东部队第十二、十三团在夏季反“扫荡”受挫折后,于8月间突然开进热南,而且迅速打开局面,粉碎了日本关东军的“西南地区特别肃正”计划。日本关东军防卫司令部遂于9月15日发布第二八号实施《时局应急西南特别肃正》作战命令,其“要领”中指明,实施地区扩大到热河全省,重点为丰宁、滦平、兴隆、承德、青龙5县。并再次强调进行集家并村,建设集团部落为“治本工作之重点”内容。
为了实施此项“时局应急特别肃正”命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曾在伪满中央机构中进行总体动员。据日本战犯、满洲国铁路警护军少将参谋长原弘志供称:
“1941年(我记的是10月),我以总监部警备科长的身份奉总监藤井贡一之命令出席了关东军防卫司令官山下奉文所主持的有关西南地区肃正工作指导会议。这个会议在长春关东军防卫司令部举行。出席者有伪满政府中央机关代表约20名。由最高参谋长片仓忠指导了这次会议。他报告说:‘热河的治安在伪满洲国来说是一个后患,所以一定要彻底肃正。但肃正工作是由现地机关负责实行,作为中央机关来说,必须鼓励及满足他们在人员、资财、经费等方面的要求’。”
第592页
根据日本关东军防卫司令部的命令,从1941年下半年,就从伪满各地向热河全境特别是“西南国境线”增派兵力。为了有力地推行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计划,将在东边道进攻东北抗日联军大搞集家并村的军政骨干全部调到热河,对热河省伪机构实行大换班。原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升任热河省次长;通化省伪警务厅长皆川富之亟调任热河省警务厅长;通化省伪协和会副本部长户仓胜人调任热河省协和会副本部长兼事务长;通化省伪第八军管区司令官吴元敏调任热河省第五军管区司令官。与此相适应,对所有伪军、政、会下属机构都得到充实,在制造“无人区”的重点地区如滦平、兴隆、承德、青龙等县的伪县长、警察署长、协和会长等要职,也大部换成由东边道等地调来的骨干人员。
在调整政权机构的同时,军事力量更得到加强,日本关东军第一0八师团第九独立守备队进驻热河各地,伪满洲国军除第五军管区下辖的3个旅外,又从其他军管区调来14个团,分驻各地,作为机动兵力。还将原在东边道专门进攻东北抗日联军的12个省辖警察讨伐大队全部调来热河省。这些讨伐大队实际上是伪满洲国的机动讨伐队,哪里战事吃紧就调到哪里去。这些讨伐队成员极为复杂,大都是叛徒、惯匪、流氓、菸鬼等没有人性的亡命之徒,其骨干都是受过特种训练的汉奸、叛徒。他们在东边道地区进攻抗日联军和制造“无人区”过程中,疯狂之极,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
在制造“无人区”的重点县又先后组建起许多县属警察讨伐队,计:青龙县8个、兴隆县13个、滦平县8个、承德县5个、平泉县2个。
省讨伐队相当营建制,县讨伐队相当连建制。省讨伐队为机动兵力,重点使用于制造“无人区”的重点地区,县讨伐队主要分片负责本县境内的集家并村。
[1][2][3][4]
史海:1941年,日军在中国制造千里“无人区” (2)
--------------------------------------------------------------------------------
http://cul.sina 2005/04/19 15:25 新浪文化
“无人区”化政策
遵照日本关东军防卫司令部和宪兵司令部的命令部署,于1941年9月间,日军西南防卫司令部制订出《时局应急西南特别肃正计划》,承德日本宪兵队本部拟定出《国境地带无人区化》实施方案。
从其《国境地带无人区化》方案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对制造“无人区”的措施,已从过去战术性的对策提高到战略的“治本”方针的高度认识了。文中分析说:
“中共现在所採取的对日战略,是扩大强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坚持抗战,获得最后胜利,积极地动员民众参加协力于抗战工作。在政治方面,使之拥护抗日政府,支持抗战政策;在经济方面,使之担负军需之供给,确保战争所必需的物力;而且在军事方面担负起兵力补充及支援军事行动,以获得武装斗争的胜利。”“所谓集家,即将可能成为敌人游击区的国境地区内的居民,集结于我方据点,或其近旁地区,使之与敌人的活动完全隔离,而由我方掌握控制,乃可彻底封锁扼杀敌人之所谓人力、物力的动员工作。”
在日军另一份文件中还有一段露骨的分析:
“鑑于冀热察国境地区当前的情势,其根本第一要谛,无论怎么说,也在于匪民分离,这也几乎是担负保安重责之吾人,在灭共对策上最应建立功绩之处。”
“民众的支持,乃是彼等的依靠,这样就能切断其与民众联繫的纽带,救命之纲绳,此实乃致命的打击。”1942年10月29日,承德日本宪兵队本部《灭共对策资料》。
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靠人民群众反抗日本侵略的政策、策略,是十分害怕的,对其说来是致命的。因此,日本侵略者妄图以制造“无人区”隔断共产党和抗日武装与人民的联繫,彻底消灭抗日力量。
根据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命令的部署,于1941年五六月份开始,热河省日伪机关即着手拟定计划和进行大规模集家并村的准备工作。从日本文件中看到,计划制造“无人区”的宽度,大体上从长城线计起,步一日之行程,大约为25或30公里。而东西起止点没有查到文件依据,据多年来多方调查表明,这次大规模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主要是在丰宁、滦平、兴隆、青龙几个县境内实施的,大致西迄丰宁县西南部千家店、红旗甸一带山区,沿长城线向东,经滦平、兴隆,至青龙县青龙河西岸,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总之,就是从1939年以后,所有在伪满热西、热南辖境的抗日游击区,全部划为“无人区”,并沿长城构成一条战略封锁线。
史海:1941年,日军在中国制造千里“无人区” (3)
--------------------------------------------------------------------------------
http://cul.sina 2005/04/19 15:25 新浪文化
所谓“实验区”
热河日军西南防卫司令部和承德日本宪兵队本部拟订出大规模制造“无人区”的规划后,于1941年冬和1942年春,在滦平、青龙、兴隆等县搞建设“集团部落”的“实验区”。
第593页
1941年冬和1942年春,滦平县日伪机关在于营子和吴栅子两村相继搞建设集团部落“
实验”。于营子搞得比较潦草,在吴栅子搞得很细緻,由伪县长亲自督办,一切建筑都按照伪满洲国民政部训令第九六九号《关于集团部落建设》通告的规格施工,号称“模范部落”,命名为“安乐村”。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造了许多假象,并请来伪满洲国一位大臣视察,还拍成电影纪录片,到处播放,作欺骗宣传。
1941年8月,伪青龙县政府宣布大地村(现属宽城县)为集团部落“实验区”。当即成立“集家工作指导部”,由日人副县长西岛宽任主任,下设武装班、巡视班、拆房队等。调集几百名日伪军警进行武力镇压,限令大地村所属22个自然村的群众10天内拆毁家园,搬进大地、熊虎斗、木匠屯3个集团部落。自己不拆的就纵火烧毁,拒绝进集团部落的就抓捕、屠杀。折腾了一个半月,22个村庄被夷为废墟,1800口人被迫离开家园热土,被驱赶进了部落。集家完成后,立即划定部落5公里以外为“无住禁作地带”,面积约40平方公里,占22个自然村总面积90%以上,荒废了大量耕地。
1941年冬季,兴隆县日伪机关又在横河川重点实行集家并村,并建设集团部落。
日伪鑑于1939年和1940年两次小集家的失败教训,对这次集家进行了周密安排,把集家点定在靠近半壁山中心据点的靳杖子,并修通汽车路,建设集团部落,派驻伪警察讨伐队驻守。
这次划定的集家区总面积约750平方公里,包括70多个自然村,1200多户,6万多口人。而靳杖子集家点位于集家区的最南端,所以绝大部分村落都距靳杖子在5公里以外,最远的相距约30多公里。可以想像,在一个集家点上集中这么大范围的众多群众,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日伪就划定距靳杖子以北约5公里的一条山岭为界,岭南为“无住地带”,强行集家并村;岭北为“无住禁作地带”,彻底摧毁。这片“无住禁作地带”,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包括60多个自然村,约占整个集家区的80%。
史海:1941年,日军在中国制造千里“无人区” (4)
--------------------------------------------------------------------------------
http://cul.sina 2005/04/19 15:25 新浪文化
大集家
1938年以来,八路军几次从平西根据地向冀东和热河地区的推进,都是以热河西部滦平、丰宁、密云地区为突破口和交通走廊的,而冀东地区与晋察冀和平西根据地的联繫,也是通过这一带的地下交通线的。伪满方面日伪军为了有效地封死八路军向伪满地区的推进和切断这一交通枢纽,在实施“特别肃正”计划之始,就确定以丰滦密地区为重点,首先从这
里开刀。
为了强化这一地区的制造“无人区”措施,在古北口设立了“西南防卫司令部分部”。从1941年10月4日开始,集中万余重兵,对滦平、丰宁长城沿线山区(包括与密云、怀柔、延庆、赤城交界地区)进行疯狂“扫荡”。从古北口至独石口长城内外,由东向西,从南向北,纵横捭阖,分进合击,梳篦清剿。在持续两个多月的“扫荡”中,首先是寻找八路军十团主力决战,而当八路军转至外线时,便拿人民来发泄其疯狂兽性。就是按照日本档案文件中所说的全力“攻伐民众”。在所有的深山区,特别是八路军游击队活动过的地方,反覆剔抉,实施彻底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一起又一起血腥惨案。在滦平县下营村两次集体屠杀78名群众,在孟思郎峪一次屠杀妇女儿童27名。日伪在对民众的“讨伐”中,以摧毁抗日基层组织为重点对象。在两个月的“扫荡”中,抓捕基层干部和骨干分子500多名,屠杀300多名。
日伪在“扫荡”后期,即开始大规模驱逐群众集家并村,然而,遭到群众的激烈反抗,许多地方群众硬是坚持不下山。1942年4月,又调来6000余日伪军,在长城各关口及深山区里增设了37个据点。然后以各据点为中心,把“无人区”划为若干片,每片进行反覆“扫荡”,驱赶群众集家并村。
对坚持领导群众反集家斗争的共产党及政府机关经常活动的地区,则派出大量特务侦探,一经发现目标,立即多路奔袭合围,前后有几股游击队受到严重损失。1942年4月8日,日伪军又奔袭丰滦密抗日联合县政府的基地臭水坑,县长沈爽等30多名干部牺牲,45名干部战士被捕。此时正值斗争激烈的关键时刻,领导机构遭到严重损失,反集家斗争受到影响。到1942年冬,日伪基本上完成了在热西长城线上集家并村的计划。
从1942年4月1日开始,华北方面日军推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与伪满方面日伪军形成合力,夹击丰滦密地区。沿长城南侧,东起古北口南的辛庄,西至昌平县桃峪口,挖起一条宽大的封锁沟。华北方面与伪满方面日伪军遂协同动作,将东起半城子,西至渤海所,南迄白道峪,北至于营子,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的地区划为“无住禁作地带”并且用尽一切残暴手段加以摧毁,房屋被烧光,群众被赶尽杀绝,牛盆峪、马营、高家岭等10多个山村的森林也都被纵火焚毁。
第594页
日伪大规模集家并村的形成,大片“无住禁作地带”的出现,使平北、热西地区的抗日斗争出现了严峻的局面。
在热南青龙县和兴隆县大规模集家并村的时间是交错进行的。青龙县日伪机关在1941年8月开始在大地村进行集团部落“实验”的同时,即召集会议,部署在青龙河以西地区集家并村。
在兴隆县,于1941年11月和12月间开始军事“扫荡”。在1939年和1940年的旧集家区长城沿线及黑河川、横河川等局部地区继续集家并村。到1942年4月,由日人副县长主持,组成“社会调查队”,对全县村落分布、居住状况等进行调查。然后召集各有关方面及19个大村村长举行秘密会议,划定集家范围,指定集家点,在全县范围形成全面制造“无人区”的规划,开始大范围的集家并村。
在热南青龙和兴隆的大集家过程中,都进行了血腥的大“检举”(即大搜捕)和大屠杀。在兴隆县,大集家开始前就进行了一次大“检举”。据热河省协和会别室部员(又称共产党研究员)郝席庵供称:第一次大“检举”是在1942年2月5日开始的,在全县逮捕2000多人,在各地就地屠杀400多人。这次大“检举”中,以大洼、宝地、大小水泉、北台子、东道峪、揪木林、靳杖子、龙井关等村最为残酷,被逮捕五六百人。被抓捕的人,都受到严刑审讯,处死一二百名,未被判刑的人都被送往东北各地充当劳工,鲜有生还者。全面“检举”后,又接连在茅山、大灰窑、南双洞等重点地区实行“检举”,制造了一起又一起血腥惨案。
在青龙县大地(现属宽城县)一带搞建设集团部落“实验区”的同时,在全县范围搞了一次大“检举”,抓捕800多人。1942年4月间开始大规模集家并村时,又搞了一次全面大“检举”,从榆木岭、艾峪口、熊虎斗、唐杖子等24个村,抓捕了422人,其中342人惨遭杀害,唐杖子一个村就被屠杀100多人。
日伪军疯狂的“扫荡”、“检举”、屠杀以及烧房抢掠,使热南山区受到严重摧残,但是由于党的坚强领导和八路军的反击,群众展开顽强的反集家斗争,基本上粉碎了日伪在热南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的计划。
本文节选自《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独孤)
第八卷 二战 抗日战场上的五支国民党英雄部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5002
关于抗日战争 抗日战场上的五支国民党英雄部队
抗日战场上的五支国民党英雄部队
潘泽庆
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重新命名组建的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简称新一军、新六军,下同)、第五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整编前为七十四军)、整编第十一师(整编前为第十八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也是抗日战场上国军的五支英雄部队。这五支部队,在同日寇作战中战功赫赫,屡创强敌,为中国人打出了威风,誉满中外。
抗战硝烟中诞生的第五军和第七十四军
一九三六年三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一九六七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一九三八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二○○师。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十一军。一九三九年一月,番号又改为第五军,杜聿明任军长,下辖第二○○师(师长戴安澜)、荣誉一师(师长郑洞国)和新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第五军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唯一的机械化军。在杜聿明统率下,该军注意训练,士气旺盛,号称新军,一时蜚声全国。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第五军在崑崙关战役中奋勇搏杀,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歼敌六千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此役后郑洞国调升,带走荣誉一师,第五军由广西移驻云南,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调归其建制。一九四二年三月,根据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英方请求,国民政府令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三月上旬,第二○○师到达同古,接着便在此与日军发生第一次恶战,歼敌五千余人,在中国远征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由于孤军深入,日军凶悍,第二○○师被迫撤退。新二十二师继而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四月中下旬,第九十六师又在平满纳抗击日军两个师团的猛烈攻击,虽伤亡甚重,但阵地始终未被敌人突破。因中美英三方在战略上的矛盾及指挥上的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并于4月底开始撤退。第五军的第二○○师、九十六师历尽磨难,撤回国内;而第五军军部、新二十二师及第六十六军的新三十八师则撤退至印度。这次撤退损失惨重,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指挥部队撤退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噩耗传来,举国悲恸,蒋介石亲自为其举行葬礼,中共领导人毛、周、朱、彭等均打电报表示哀悼。第五军在出国作战前共有四万两千人,战斗中死伤七千三百人,而在撤退中死伤竟达一万四千七百人,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穿越缅北野人山中丢掉性命的,当时的情景实在是惨不忍睹。许多将士后来回忆谈起那段遭遇时,仍不免为之动容。
第595页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在汉口组建第七十四军,俞济时任军长,下辖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师和俞济时自兼师长的第五十八师。该军成立后不久就奉命参加淞沪会战,一战便名震淞沪,真乃“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参加完南京保卫战后,第七十四军被调至湖北沙市休整,补充乒员。一九三八年,第七十四军又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十一月,该军开赴湘阴、长沙一带整训,并扩充为三个师,分别为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第五十八师(师长冯圣法)、第五十七师(师长施中诚)。一九三九年,俞济时又率部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一九四○年,俞济时升职,由王耀武任七十四军军长,李天霞接任五十一师师长一职。王耀武对蒋介石的提拔感激涕零,立誓要将第七十四军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服从指挥的军队。一九四一年三月,王耀武指挥七十四军参加上高会战,大败日军。军政部长何应钦曾在国民参政会上说,这次作战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第七十四军因作战有功,国民政府特颁军中最高奖旗——飞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七十四军也一时名声大噪,被誉为“抗日铁军”。上高会战后,第七十四军又参加了后两次长沙会战及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的常德会战中,该军表现极为英勇。当时第五十七师固守常德,与日军血战十六昼夜。日军先后使用飞机、大炮、毒气轮番进攻,第五十七师官兵伤亡殆尽,最后师里所有勤杂政工人员全部上阵,余程万师长亲率卫队参战。官兵弹尽肉搏,誓死拼杀,战场惨烈空前。此役仅五十七师就毙伤日军万人以上,再次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声威。蒋介石在给余程万的电文中说:“欣悉我五十七师全体官兵保卫常德,奋勇歼敌,已引起全世界各友邦最大之敬意”。一九四三年五月,周志道接替李天霞任五十一师师长,一九四一年余程万接替施中诚任五十七师师长,五十八师师长先后由陈式正、廖龄奇接任,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张灵甫又升任该师师长。常德会战后, 王耀武调升,施中诚接任第七十四军军长一职。后施中诚又率部参加了长衡会战,五十一师和五十八师也表现不俗,真可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建制多变的第十八军
第十八军是陈诚一手栽培起来的,陈诚也正是靠这支军队发迹的。一九三○年中原大战后,陈诚升为第十八军军长。但实际上该军当时只有一个十一师。一九三一年,第十八军才初具规模,下辖罗卓英的第十一师和周至柔的第十四师。后陈诚以种种藉口不断收编杂牌军,第十八军规模最大时曾辖有五个师的兵力。由于陈诚深得蒋介石的宠爱,第十八军也就备受青睐,其装备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是最先进的。这支军队训练有素,以能征善战着称。当时国民党军校毕业生很多人宁愿到第十八军当排长,也不愿到一般部队当连长,其名声可想而知。一九三五年九月,罗卓英升任军长一职。全面抗战爆发前,第十八军下辖三个师:彭善的十一师、陈沛的六十师、黄维的六十七师。一九三七年八月,罗卓英率第十八军由广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为不辱使命,陈诚惟有忍痛一时,严令部队:只要完成任务,十八军打光打尽也在所不惜。在作战初期十八军曾四战罗店,双方伤亡惨重,罗店也因此战而闻名天下。淞沪会战后,十八军入江西作战。一九三八年五月,六十七师师长黄维升任军长,莫与硕接任六十七师师长之职。一九三八年秋,十八军参加武汉会战,当时其下辖的三个师为彭善的十一师、何平的十六师、陈沛的六十师。此后该军又开进湖南。到湖南后,其地方保安处所属的几个保安团被编成一九八、一九九两个师,归十八军建制。一九三九年五月,彭善升任十八军军长,继而便率军入川整训。整训后其下辖的三个师分别为第十一师(师长方靖)、十八师(师长罗光文)、一九九师(师长罗树甲)。彭善在枣宜会战后因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被免职,方天继任军长,宋瑞柯升为一九九师师长,十八军再度撤回四川。一九四一年十月,陈诚令第十八军开至湖北宜昌、秭归地区,并于与一九四二年夏对日军发动攻势作战。一九四三年春,覃道善调升十八师师长,在此之前胡琏于一九四二年三月升任十一师师长,鄂西会战时十八军下辖覃道善的十八师、胡琏的十一师、彭巩英的暂编三十四师。这次会战中石牌要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被重庆统帅部比作中国的史达林格勒。当时守此要地的是胡琏的十一师。当战斗激烈时,陈诚司令长官打电话问他:“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斩钉载铁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十一师官兵英勇作战,死守要塞;十八师则连日苦战,仗打得极为激烈,双方死伤甚多。十八军的英勇奋战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马功老。一九四三年八月,罗光文就任军长。之后十八军又参加常德会战,原暂编三十四师由武泉远的五十五师取代。一九四四年八月,胡琏升任军长,率部守备常德、桃源等地区。同年冬,十八军全换美式装备,实施美式兵器教育和训练方法。
连体“婴儿”——新一军和新六军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一部分部队辗转撤至印度。一九四二年六月,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十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三十个师及反攻缅甸的计划。新三十八师和二十二师分别奉命于六月底和八月开赴兰姆伽军营,改该换美式装备,实施美式训练,于是兰姆伽军营便成了新一军的摇篮。一九四二年十月,蒋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一九四三年初,郑洞国到达兰姆伽,成立新一军并任军长之职,下辖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师。一九四三年三月,新三十八师开出兰姆伽军营,重返前线。是年秋,该师被调往中印缅边境的列多地区驻防,并于十二月打通了入缅的门户。驻印军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随即向缅北推进,以新三十八、新二十二师分别担任左右冀,进军胡康河谷(在当地被称为死亡地带)。一九四四年三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十八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此前,由国内于一九四四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三十师(师长胡素,归新一军建制)、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第三十八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 八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一九四四年八月,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成立两个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下辖李鸿新三十八师、唐守治新三十师;新六军(军长寥耀湘)下辖李涛新二十二师、龙天武第十四师、潘裕昆第五十师。至此国民党五大王牌军前身已全部诞生。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挡”。
第596页
“东方睡狮”傲笑沙场
一九四四年秋,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重大的胜利,三个法西斯强国只剩下一个日本了。日本侵略军已是孤注一掷,只能徒老地作垂死争扎。胜利的曙光已处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了,这对于多年以来浴血抗战的中国军队来说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东方睡狮”终于发出了惊人的努吼。第五军的第二○○师和九十六师撤回国后进行了大休整,并补充了大批兵源。一九四三年初,第五军扩编成第五集团军,邱清泉就任军长,下辖刘观龙四十九师、黄翔九十六师、高吉人二○○师,驻防昆明城郊。同年十月,该军开始接受美式装备。一九四四年五月,为打通滇缅公路,邱清泉奉命率第二○○师赴滇西作战,并于次年元月配合友军攻克畹町城,打通了滇缅公路。抗战胜利后,第五军奉蒋介石之命缴了龙云部队的械, 从而结束了龙云对云南的控制。这期间罗又伦、廖慷先后担任过第二○○事师长一职,罗又伦还担任过四十九师师长一职。密支那休整后,新一军、新六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关斩将,所向披靡。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蒋介石匆忙把新六军军部及新二十二师、第十四师空运至云南霑益,以保卫重庆(后新六军又由霑益运至湖南芷江)。剩下的第五十师仍与新一军配合作战。新一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驻印军和远征军会师后,在畹町城举行了中印公路通车典礼,由宋子文主持,当时已是九四五年一月二十八日。为配合英军攻占曼德勒,新一军又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五十师攻占了细胞。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一九四五年春,新一军在腊戌附近准备回国,第五十师正式奉命编入新一军建制。同年夏,新一军四万余人由缅甸空运霑益,随即又被运至南宁,继而向广州挺进。日军投降时,新一军已到达广州。这支在国外战场上诞生的“新生儿”,经过两年的辗转奋战,已变成一支能征善的生力军, 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驻印军为缅甸抗战和打通中印公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九四五年五月,日军集中六个师团约二十万人的兵力向湘西雪峰山地区发动进攻。第七十四军和第十八军(下辖杨伯涛十一师、覃道善十八师、高魁元一一八师)统归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指挥。两军再度联手,直捣雪峰山,将大部分日军分割包围,歼灭大量日军,从而再显神威。这次会战是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组织的最后一次会战,也是日军侵华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其伤亡约二十万人,几乎是全军覆没。
第八卷 二战 关于抗日战争 五大主力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4388
【网上谈兵】五大主力
=======================
胜败乃兵家常事。
故兵法云:“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又云:“兵凶战危。”
=======================
在辽渖战役中,廖耀湘率十余万精锐之师援锦(内有五大主力之新一军,新六军两大王牌), 却临阵怯敌,贻误战机在先;仓皇逃跑,束手就擒于后。终于使毛泽东行险得胜,使林彪建不世之功。具有辉煌战史的新一军,新六军也在辽西平原上全军覆没了。
国军之五大主力,皆蒋之嫡系王牌,依次为整编七十四师、新一军、新六军、整编十一师(即十八军)、第五军。国军之整编师相当于军。当年重庆谈判,老蒋压毛泽东将八路军、新四军缩编为若干个师。老毛针锋相对,说你缩编我就缩编。于是老蒋便着手将国军整编。军整编成师,兵力不减,唬唬老毛而已。内战爆发,老蒋刚刚把黄河以南军队编完。所以内战初期国军番号混乱,南边的师相当于北边的军。后来改回去时,整编七十四师已经不存在了。
整编七十四师列五大主力之首,但历史上并无显赫战绩,只是号称老蒋的御林军。但又不是象八三四一部队那种卫队,大概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师长张灵甫,也算不上什么名将。可气势汹汹,牛皮不小,自称从未吃过败仗。结果轻敌冒进,全军覆没。其余四大主力,在三年战争中都先后立过不少功劳,挺到最后(三大战役中)才被干掉。七十四师则是一上来就给报销了,不愧五大主力之“首”,连被歼灭都要抢头名。
新一军、新六军为远征军主力,驰骋印缅战场,扬威异域,所向无敌。廖耀湘时任新二十二师师长。后廖以战功升任新六军军长,率部出关,转战东北,攻必克、战必取,出尽了风头。第一次四平之战,林彪之三纵与新六军遭遇,一触即溃。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两年之后,就是这个三纵(四十军),担任攻锦主力。廖耀湘其时已升任兵团司令,率军援锦。可这位廖司令却是官做得越大,胆子越小,不敢碰当年的手下败将。等到别人打上门来,又不能从容退却,结果兵败如山倒。在东北战场上从未打过败仗的新一军、新六军两大王牌,头一回败,就一败涂地。
当年不堪新六军一击的三纵却在锦州战役中一举成名。四十军后来转战全国,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立下汗马功劳。海南岛一役,四十军乘四百艘帆船强渡琼州海峡,与国军舰队激战整夜,突破“立体”防线,击溃薛岳兵团十万大军,席捲全岛。抗美援朝,该军之一一八师首战两水洞,被定为中共“志愿军”入朝作战纪念日。当时的师长邓岳将军“文革”时任笔者家乡的驻军司令。慑于将军之赫赫威名,“造反派”红卫兵只反军区,不敢反邓司令。这都是题外的话了。
第597页
四十军回国后便一直驻守锦州,当年该军锦州战役战斗英雄之纪念碑仍矗立于城市中心。而新一军、新六军之赫赫战功早已烟消云散,当年印缅战场、辽西平原的阵亡将士而今尸骨何存?
五大主力的另外两支分别是第五军和整十一师。
第五军在杜聿明任内成为国军之劲旅。崑崙关一战,歼敌数千,击毙日寇少将旅团长一名,威震海内。继而远征缅甸,再扬国威。后来归路被截,师长戴安澜将军殉国,仍奋战不屈,弃车上山,辗转归国。
内战一起,杜聿明出任东北保安司令,率大军出关。邱清泉接长第五军,成为华东战场国军之干城。陈、粟部几次计划围歼之,甚至共军总司令朱德也亲临华东筹划,均未成功。淮海战役初,华东共军围攻黄百韬。邱清泉兵团以第五军为中坚,大举增援,突破共军数道阻击线,前锋炮火已与黄兵团呼应。但陈、粟一着棋先,致使邱清泉功败垂成。
其时国军前方尚有二十余万大军。或守徐州,或退蚌埠,均有可为。谁知徐州撤退,竟成溃逃。与廖兵团之辽西溃散,如出一辙。华东野战军乘胜追击,将其围困于陈官庄。可怜能攻善守之第五军,陷入饥寒交迫、弹尽援绝之境地。纵有前任军长杜聿明,现任军长邱清泉(以兵团司令兼)同舟共济,也无力回天。只好坐以待毙。
十一师乃陈诚起家之部队。陈诚骨子里其实是个“第三党”人物,曾称邓寅达为“老师”。蒋介石拘杀邓寅达一事,有人指责陈诚“出卖”。箇中情节,也算历史上一个疑案。不管怎么说,陈诚治军的方式,在国军中的确与众不同,倒有点象共产党。十一师在十年内战时,以“廉洁治军”,不吃“空额”,不欠兵饷,伙食公开,人事公开闻名。所以该师上下一心,作战勇敢,当者披靡。但在五大主力之中十一师却是唯一的曾两次被共军歼灭的部队。
除淮海战场上被围双堆集,全军覆没,十一师第一次被歼灭是在十年内战的(第四次围剿)中。陈诚在此次围剿中指挥中路二十万大军,以其嫡系十一师为中坚,杀奔江西而来。其时“临时中央”已到江西,撤销了毛泽东前委书记及红军总政委之职,以周恩来代之,另组“中革军委”。周恩来指挥红一方面军主力四万人,以一、五军团为左、右翼军,三军团为增援,首战黄陂、再战草台岗,全歼罗卓英纵队之十一、五十二、五十九、三个主力师,一举粉碎五十万国军之三路“围剿”。陈诚闻讯痛哭流涕。
共军战史称此战为“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歼敌的光辉范例”。
由此看来,十年内战中共军最辉煌之胜利,乃周恩来之功绩也。此公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先,指挥八一南昌起义于后,实乃中共建军之第一功臣。中共成立中央军委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书记,直到遵义会议上让位给毛泽东。三年内战时,周出任共军总参谋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共建国后,周恩来却解甲归“政”,不问“军”事。此乃周公之大聪明处。于中共政坛之惊涛骇浪中,几十年立于不败之地者,唯周恩来一人而已。
史书上没有记载为何前述各军名列国军之五大主力。其实国军序列中还有其它几支王牌。如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军”,前身乃赫赫有名的“黄埔学生军”,蒋介石赖以起家的部队。 更有“青年军”十个师,为抗战后期,准备反攻,大后方知识青年(主要是高中生)响应国民政府“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投笔从戎,组建而成。士兵多为三青团员,效忠“党国”,作战顽强勇敢,有国民党“党化部队”之称。此外还有“杂牌”中的劲旅,如傅作义的起家部队三十五军,“桂系”的起家部队第七军等等。个个都是能攻善守,战功卓着。三年内战之初,也都曾攻城略地,耀武扬威。谁知不到一年,就被共军风捲残云般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说胡宗南之“天下第一军”,关中失守之后,该军随胡兵团退往四川。当时成都附近尚有国军六个兵团,四五十万大军。共军仅以贺龙率十八兵团(胡耀邦当时任该兵团政治部主任,兼六十一军政委)越过秦岭天险,实行正面攻击。国军以数倍之优势兵力,却不战自溃。六个兵团中四个兵团起义,一个兵团投降,另一个兵团溃逃。数十万大军,土崩瓦解。真是“兵败如山倒”。
现代战争史上类似的大军溃败的例子实在是屈指可数。南越的崩溃可以算一个。当时北越军队跨过贤良江,进攻岘港,顺化,不过是试探一下南越军队的实力。广治陷落之后,南越尚有百万大军,且装备以最先进的美式武器。杨文明将军想收缩一下防线,集中兵力防守中部高原一线。谁知撤退令一下,却成全线崩溃之势。史书上讲淝水之战,符坚下令退出一箭之地让晋军渡河,前秦大军竟一退不可收。不想此般场面又在南越重演。所以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也。军队士气一垮,将领信心一失,必败无疑。前面讲的廖兵团溃散辽西,邱清泉放弃徐州,胡宗南败走成都,无不如此。论武器装备,论以往战绩,甚至论兵力众寡(如南越对北越、川军对十八兵团),上述各军无不占优势。但或因将领信心动摇(如廖、邱),或因军队士气大落(如南越崩溃与川军瓦解),竟至一败涂地。
第598页
所以兵力多寡,装备好坏固然重要,但作为三军统帅,使军队保持高昂的士气,将领保持必胜的决心,更是头等大事。
近日台海山雨欲来,但各种评论,或数飞弹,或谈航母,不得要领。不知网上哪位“总长”,能给大家侃一侃两岸虚实:三军士气,将领所长,统帅方略等等。在下离国多年,故土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很难说出个子无卯有了。
附录:【网上谈兵】号外◆五大主力(补充)◆七十四师◆
======================
拙作<五大主力>贴出之后,几位网友提出几点疑问。
关于邓华还是邓岳,在下已解答。现仍附于文后,以备参考。并加上邓华因彭案牵连,受林彪排挤,失去军籍的前后经过,以释麻兄之疑。关于七十四师的战史,蒙猫头鹰兄指点,将在下所知,尽录于此。还望网上诸位补足。
======================
七十四师
整七十四师系由七十四军编成。八一三淞沪抗战时,军长为俞济时,辖五十一(师长王耀武)及五十八(师长俞济时兼)两师。当时国军三大主力为胡宗南之第一军、罗卓英之十八军、及汤恩伯之十三军,全部为三个师编制。可见此时七十四军尚未“登堂入室”。新一军、新六军更是后来才组建。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确是蒋之亲信。一二八抗战张将军率部参战,与十九路军一起,浴血奋战,威名传遍全国。可惜文白为人古板,终不为何陈等人所容。淞沪会战时,张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卫戍上海,首倡大义,再抗日寇。陈诚却擅自将十八军调走,削其实力。三年内战时,更将其贬去新疆。排除异己,一至如此,焉能不败?
七十四军在淞沪会战时防守左翼。退兵时五十八师之张灵甫团为后卫,得以全师而返,可算是功劳一件。南京保卫战,桂永清之教导总队防守紫金山,孙元良之八十八师守雨花台,都曾与日军血战。独七十四军未战先萌退意。先是军长俞济时架浮桥准备后路,为三十六师宋希濂部阻止。后有王耀武不遵军令, 从三十六师防地夺路而逃,与该师二一二团火併。
武汉会战,七十四军归九战区指挥,沿南(南昌)浔(九江)线布防。围歼日寇一零六师团之战,号称“铁军”的第四军主攻,七十四军任北线阻击。五十八师的一个团在庐山地区曾有歼敌一个大队五百人之战绩。此役国军歼敌三万,铁军威风不减当年。七十四军虽为参战部队,战绩平平,不值一述。
后来鄂西,湘西会战,七十四军配合友军击溃日军进犯,确有战功。鄂西会战,日军攻取宜昌,直叩四川大门。鄂西不守,大后方危在旦夕。中日双方精锐尽出,拼死争夺。胡琏率十八军死守宜昌西岸,日军伤亡惨重,锐气全失,终难越雷池一步。七十四军及其他增援部队乘机于两翼夹击。十八军奋起反击,日军全线溃退。终于迫使日军放弃正面攻击四川的战略意图,改从湘黔迂回包抄。湘桂会战,国军一溃千里。日军前锋进至贵州独山,陪都震动。
由此看来,七十四军功劳,战力确在湘桂诸军之上。但远不如十八军,也不及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攻城略地,扬威异域。
小白註:此文转载自《网上谈兵》,略有修改。
第八卷 二战 关于抗日战争 关于汉奸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4418
关于汉奸
为什么有人要当汉奸
http://.sina 2005年08月24日10:23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程瑛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1940年的豫中乡村。
警备队小队长孙毛旦骑着借来的“东洋车”、挎着借来的盒子枪,回到村里催缴给日军的粮款。他家是村中大户,他本人曾经是副村长。
面对家人对“汉奸”的些微质疑,他很敏感也很愤怒,拍着盒子枪说:
“你们这个也说日本,那个也说日本,好像跟了日本就跟偷了汉子一样!日本是那么好打的?……早晚,中国是人家日本人的天下!跟了日本不光荣,将来都成了日本的臣民,看你们还说什么!”
——作家刘震云笔下的孙毛旦,是如假包换的汉奸,是抗战八年间几与日军等量的100多万伪军中的一员。
在谈到汉奸现象时,孟子的话时常被人援引:“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汉奸孳生的土壤
一位在国外讲学的中国学者曾有过这样一次令他心中五味杂陈的经历。
两名博士论文主题为“关于中国电影与国民性”的日本人,专程就《地道战》、《地雷战》中的一些情节向他请教。《地雷战》中的伪军官和中野队长一起搜捕“土八路”;《地道战》里民兵队长高传宝传达情报时说,来犯的有“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
两名日本人提出的问题让这位中国学者有些尴尬: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汉奸?这和中国的民族性有关吗?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学者付启元撰文说,抗战时期部分国人像一盘散沙,崇洋媚外,长于内斗而拙于团结对外,以致汉奸泛滥成灾,给抗战带来了严重危害。
第599页
近代中国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地方上各自为政。这种被孙中山称为“一盘散沙”的状况,却为外国侵略者对华推行“以华制华”和“分而治之”的政策提供了便利。面对日本的军事压力和利益诱惑,一些人可能就会选择投降的道路。
独裁统治,吏治腐败,人民生活水平极端低下,造成社会离心力的加剧,使政府缺乏亲和力和号召力,为汉奸思想的流行打开了通道。
部分民众思想意识里只有一家一姓,没有国家民族。一些人卖国求荣,卖身投敌。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落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极端贫困对汉奸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很多下层汉奸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为日军服务。
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屡次战败,使国人中媚外、崇外、恐外的思想和民族自卑感有所发展,抗战爆发后敌强我弱的现实,使部分人丧失了抵抗的信心。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迅速崛起也使中国人深为佩服,赴日留学生对日本有亲切感和崇拜感。这部分人容易被侵华日军所利用,成为汉奸。
有学者曾对汉奸伪政权高级官员情况作过简略统计:留日比例较高,在被统计的144人中,有留日经历者54人,占38%。
——伪军:强势竞逐下的卒子
1945年春,豫东最大的集团伪军头目张岚峰,同意中共派人进入他的军队,意在双方互通情报,以免彼此消耗实力。
而在此前半年,这个在1938年就被日军委任为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豫东招抚史的私家军队统帅,已作为“曲线救国的将领”被蒋介石秘密委任为新编第三路军总司令,负责安抚华北各伪军,并与汤恩伯部协同剿共。
张岚峰这种首鼠多端、倾向模糊的行止举措,正是当时伪军典型的生存方式。
身处国、共、日三方缓冲地带的张岚峰,为壮大个人实力,与各方都有来往。对于国民政府,他表示希望中央原谅他的“苦衷”;对中共则不挑衅,避免冲突,对于自己部队内的中共地下组织也不处理。
台湾研究伪军的学者刘熙明认为,伪军经常务实地依附其他强权。相对于国民党、中共、日本等强势力量,伪军各部队只能算是小卒,在各方势力的竞逐中游移,在夹缝中求生存,必然需要与各方都保持关系。
伪军的形成除了地方势力之外,主要来源为国民党军队降日。同时,伪军也成为一些下层百姓的谋生手段。
伪军建立后,同蒋介石军队之间从未真正作过战,蒋汪两军双方“互不侵犯”。抗击伪军的主要任务都是中共的军队完成。1943年8月24日的《解放日报》曾公布了“共产党抗击的全部伪军概况”:共产党在抗击了全部侵华敌军共36个师团60万人的58%的同时,又抗击了全部伪军62万人的90%以上,国民党仅仅牵制伪军不足10%。
——汉奸的当代悖论
不久前,广州番禺两座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建筑能否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
尽管专家认为东涌炮楼和“蝴蝶楼”无论建筑水准还是历史价值都可圈可点,但它们却因与大汉奸李辅群密切相关而令地方政府部门踌躇。汉奸别墅该不该被当作文物进行保护,引发舆论激烈争论。
事实上,在中日关系的语境下,“汉奸”这个指称对于中国人来说犹为沉重和危险。尽管抗战已经结束一个甲子,但是这个严厉得无出其右的指控,却仍然频繁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文化汉奸”、“经济汉奸”的帽子并不鲜见。
而史家却已在追索几十年前“汉奸”的真相。
1938年1月,爱国侨领陈嘉庚的提议“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由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通过,并被后人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据说,当时主和派的汪精卫在念到这个提案时脸色发白。
但有学者指出,拿这个说法往抗战的历史上套时,第一个被网住的就是因枣宜战役殉国而广为人知的抗日英烈张自忠。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北平落入日军的掌握之中。张自忠在那时当了第一任北平市长,兼冀察政务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冀察绥靖公署主任。
尽管他曾指出自己留在日据的北平不是要当汉奸,而是“希望能够打开一个局面,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使国家有更充实的准备”,并表示为此不计毁誉,但是“汉奸”帽子和四处涌来的鄙夷唾弃,令他耿耿于怀。
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国民党方面指挥作战的是时任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日军调集了两个师团集中攻击他。5月16日,他在南瓜店十里长山被包围,身中七弹,战死在杏仁山脚下,成为“抗战以来,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的第一人。时年49岁。
有学者认为,张自忠在战斗中的“求死”倾向是希望“以死明志”,与当年被扣上“汉奸”帽子的刺激直接有关。
学者们在检视这类有关“汉奸”的历史片段后称,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的言论就说他是“汉奸”,“汉奸”的帽子要慎用。所有的人只能用同一种方式爱国,是危险的。
第600页
一个汉奸翻译官的神气与死亡
http://.sina 2005年08月24日10:23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朱国栋 (根据嘉兴栖真当地老农吴珍宝、缪新官口述整理)
——在当时,只要是为日本人做事的,皆是汉奸,尽管老百姓表面上不敢这么说
1934年夏,江南水乡太湖平原遭遇百年不遇旱灾,百日无雨,赤地千里,稻麦枯焦,蝗虫泛滥。
嘉兴海盐人陈阿伯带着儿子和童养媳,和许多当地绝收农民一起,一边行乞,一边沿着塘河(即京杭大运河)向北迁徙。最后,他在沪杭铁路边的仲家湾定居下来。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11月,日本人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仲家湾,这个滨水小村的宁静,也被日本人的铁蹄踏破。
占领嘉兴之后,为了保护沪杭铁路与京杭大运河的安全与畅通,日本人决定在栖真建一个炮楼,派驻二三十个日本兵驻扎。
在铁路边种闲田的陈阿伯,就近被日本人拉去做了伙夫。但不久后,日本人惊奇地发现,这个白胖的中国农民,居然还能用日语和他们交流。
日本兵喜出望外,自此,陈阿伯为日本人担当起第二种职责:翻译。
在当时,只要是为日本人做事的,皆是汉奸,尽管老百姓表面上不敢这么说。
成为翻译之后,陈阿伯几乎掌控了一切。他说,大先生(日本人)是聋子,农民是哑子(哑巴),只有靠我大阿伯才能让他们不聋不哑。
久而久之,陈阿伯成为沟通两方的惟一渠道,日本人和农民,惟一必须听从的就是陈阿伯。
淞沪战事平息之后,日本人驻扎在栖真,任务就是保护京杭运河的畅通与沪杭铁路不被国民党游击队破坏。
事实上,当地根本没有武装力量能与数十名全副武装的日本职业军人相抗衡。日军驻扎的几年里,几乎没发生过什么战事。但长期的和平并不能阻止日本人的胡作非为。
日本人惟一不敢随便欺负的就是陈阿伯的乡邻们。乡邻们在田里插秧,日本兵只能站在岸边看看;乡邻们要出船经塘河运货,陈阿伯一点头,日本人就放行;乡邻们要到嘉兴去置货看病,经过日本人的铁路关卡,陈阿伯说放行,日本人就不搜;陈阿伯的乡邻中的女人,见到日本人来,也不需像别的女人那样换男装、擦菸灰。
陈阿伯的存在,保证了乡邻与亲友们的基本安全。
陈阿伯每次回家,他都身穿绸袍,拿着扇子,面带微笑,说话细声细气。乡邻自然也要巴结这位得势“红人”,时鲜的水果,当地的土产,鸡蛋,都成了孝敬陈阿伯的礼物。陈阿伯也不客气,来者不拒。
从此之后,陈阿伯已不再是灰头土脸、人见人欺的乞丐,而是被当地人尊称为“南头大阿伯”的头面人物。
陈阿伯的儿子陈道,和父亲一起行乞到仲家湾后,借着父亲的势也威风起来,他休掉了童养媳,另娶了媳妇。
即使是60多年后的今天,乡民们还是不明白,这个从海盐要饭来的大阿伯,做了“汉奸”翻译之后,可以呼风唤雨,但他为什么从来不杀人,甚至没打过人?他们还不明白,这个从海盐逃荒来的乞丐,为什么长得白白胖胖,说话细声细气,穿着绸缎,拿着扇子,一副书生相?他们更不明白的是,这个给日本人烧饭的乞丐,为什么会懂日语,甚至能把几十个杀人不眨眼的日本人,整治得服服帖帖?
乡民惟一知道的是,这个陈阿伯,在日本人投降、离开炮楼的第二天,全家男丁都被人杀死,惟独他儿子新娶的媳妇幸免。
大阿伯死在屋里的床头,脑袋则滚在庭院里,嘴里衔着草;他儿子陈道死在孔家桥下,身着白色绸衣,浮在水上;大阿伯的两个孙子,死在了门槛下。
——伪军的数量
1938年伪军数量是78000人,1940年后,伪军数量迅速增加到145000人,上升了85%,以后数量连年增加。尤其在1942-1943年期间,伪军有过猛烈的发展。这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大批投敌的结果。八年抗战,中国军民在敌后战场歼灭日军52万余人、伪军118万余人,正面战场歼灭日军约53万余人,连同投降的日伪军232万余人,中国战场歼俘的日军232万余人,伪军213万余人,两者数量几乎相当。
第八卷 二战 想到美援的事情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537
说到老蒋,突然想到美援的事情
========================================================================
转载至清华bbs,对这段话非常有感触:
——“绝大多数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尊重、面子这些虚的,援助、支持这些实的,归根到底不是靠人家施捨、而是自己老老实实挣来的。”
========================================================================
rm (小闹钟)
大家都知道,二战期间,中国拿到的美援是反法西斯几大同盟国中最少的,仅占约1.5%的份额;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确立了“先欧后亚”的战略,优先保证解决纳粹德国的需要。
但是,就中国自身来说,也和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的糟糕表现是分不开的。什么政治原因、贪污、分配不公平合理,这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咸不淡的都免谈了。单说铁板钉钉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601页
一是恶劣的运输条件。
全面抗战爆发后没两年,就把广州很不光彩地给丢了,到了美援开始到来的时候,国际交通线、特别是能够接受美援的国际交通线,只能走仰光->滇缅公路这条线了。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更惨,滇缅公路这条线丢了不说,连缅北滇西这个三角地带都没保住,让日本人一口气打到怒江边上,连通往印度的陆上交通线都给封得死死的,还逼着空运补给线要走驼峰航线这个鬼门关,成本巨高、损失巨大。这时候好了,本来就不多的一点美援,这下子在印度堆积如山,还怎么多要--本来这是狮子大张嘴要美援的绝好时机……光是为了运输每个月这可怜巴巴几千吨物资,就让美军空运部队狂摔飞机,运一桶汽油到昆明,得赔上十桶汽油的运费……幸亏还有个新38师新22师到了印度,英国人同意国民党军在那里就近接收装备,从国内补充兵源,组建中国驻印军,算是提高了这些物资的利用效率。
二是国民党军自己的表现让美国人重新评估美援问题。
打一开头,老蒋要美援的口气是很大的,1942年开口就是100个美械轻步兵师。虽然滇缅路被掐断了,美国人还是答应了60个师,分两期,打通滇缅路前后各一半。开罗会议的时候,老蒋又提出再增加一期30个师,罗斯福答应了。到了滇缅路打通,国民党军总共得到了36个师的装备(含驻印军六个师)。这个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蒋介石赶走史迪威,二是豫湘桂大溃败。前者让美国人彻底丧失了监督老蒋对美援的使用的可能和兴趣(老蒋和史迪威的矛盾让美国人自己也很头痛),进而造成了争取美援困难;后者导致美国政府对国民党政府在对日战争中所能起的作用产生极大的不信任,转而主要争取苏军解决德国后参战、收拾关东军。这么一来后面的两批装备就算是黄了,仅仅又给了三个师,补足39个师。到后来,爆发内战的时候,国民党政府倒是通过低价购买剩余物资和争取援助等方式,又淘了一批援助——不过这是另外性质的东东了。
可以对比一下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争取苏援的情况——不仅要得比蒋记国府干脆利落、不打折扣、硬气;而且因为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良好表现,苏联人表现出了超出协议的大方,无论在援助物资的质量和数量上,还是在苏联空军秘密参战的问题上……等等,都超出了最初的承诺。更别提停战后苏联对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援助力度了。对比一下,会觉得很有意思……
绝大多数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尊重、面子这些虚的,援助、支持这些实的,归根到底不是靠人家施捨、而是自己老老实实挣来的。
——转载至水木清华bbs,有文字上的润色以及错别字的修改。
第八卷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装甲部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9957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装甲部队】
豹式坦克救援车(救援豹)(sd.kfz. 179)
panzerbergewagen (bergepanther)
自从德军虎式豹式等一系列重型坦克投入战场以后,德军重型坦克救援车辆的短缺问题就显得日益严重了。首先从1943年开始,随着战场态势的改变,频繁的撤退行动使得对于救援车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德军原有的zgkw. 18 t (sd.kfz. 9)半履带救援车用于3号,4号坦克的拖拽救援是足够了。可是对于德军虎,豹式这类重型坦克而言是明显不能满足其要求的,一般情况下,需要2-3辆才能拖动一辆虎(或豹)坦克。
而最初由坦克部队自己改装的坦克救援车也不能令人满意。这类改装的坦克救援车往往是拆除了原有的火炮,在炮塔前部焊接一个用于安装轻型起重吊臂的支架,在炮塔后部则相应的安装了钢丝绞盘。
但是,由于虎式坦克当时相当紧缺,最终德军决定採用豹式坦克的底盘生产一种重型坦克救援车。德陆军部于1943年6月向man制造公司订购了10辆(不带钢丝绞盘)採用豹式坦克底盘的坦克救援车,即bergepanther (sd.kfz. 179) “救援豹“。亨舍尔公司则需要另外制造70个豹式坦克底盘。用于该坦克救援车的豹式坦克底盘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改装就被採用了。在原炮塔的中部位置安装一台钢丝绞车,它的牵引力可以达到40吨(最大拖拽长度150米)(註:这种形式的绞车在现役德国陆军的 bpz 3 坦克救援车上也可看到)。
sd.kfz.121
1934年,德军开始发展一种10吨重装备20mm炮的装甲车辆。在1935年初,许多德国厂商都提供了他们的原型车设计,如krupp、man(只有底盘)、henschel(只有底盘)、戴姆勒——奔驰(农用拖拉机改进而来)。krupp第一个拿出设计方案,是放大了的lka i版本,作了少量的改动,装备了新的武器,但该设计被否决。随后,决定利用man的底盘和奔驰的外壳。在1935年末,man生产了最初的10s 100坦克,后来改名为ausf a1。它比i 号坦克大,但仍是作为轻型训练坦克,由于iii号和iv号坦克生产的延误才投入了战斗。最初的型号ausf a1/a2/a3/b是早期生产的,主要用于测试,但仍服役到1941年中期。ausf a1/a2/a3装备了maybach hl 57 tr发动机,而ausf b是hl 62 tr发动机。从1935末年到1937年3月,它们共生产了超过110辆。它们的悬挂系统由i号坦克发展而来,由三对负重轮组成,外部有一钢架联结。这几型坦克只是在发动机和冷却系统上有差别。
第602页
1937年3月,新的ausf c出现了,带有新的悬挂系统,由五个独立的负重轮组成,这成为以后的ii号坦克的标准。ausf c生产了约2000辆,主要用于训练和作战,它是主要的生产型号。在1938年5月,生产了ausf d/e型,才用了famo/christie悬挂系统。1940年,由于d/e型缺乏越野能力,它们退出了服役,被改装为辅助车辆。从1940年到1943年,又发展了ausf c的新的改进型,即ausf f/g型。
ii号坦克由不同的厂商生产,ausf a1到b有man和奔驰生产,ausf c到c由man、奔驰、henschel、wegmann、alkett、miag和famo生产,ausf d/e由man生产,ausf f由famo生产,ausf g由man 生产。所有的ii号坦克都装备20mm的kwk 30 l/55或新的kwk 38 l/55(都是由原来的k 30/38 20mm火炮发展而来)。在北非的ii号坦克都对通风和过滤系统做了改进。一些标准的ausf a/b/c型还加装了烟幕发射器,并同mmpazer ii在1941/42年的苏联参战。
pzkpfw iii中型坦克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国各军工公司研制一种重15t,装备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装甲指挥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让这种坦克成为德国新组建的装甲师的主力装备。1936年,苯兹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们的样车。1937年5月,苯兹公司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ii.a战斗坦克。其后又有3种改进型:b,c,d型。不过pzkpfw iii.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1939年德国开始生产e型,这种型号是正式装备部队的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开始装备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这个型号是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这3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它们统一的编号为sd.kfz.141,这几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装备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间pzkpfw iii战斗坦克又增加了4种型号: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装一门长身管50mm火炮。j,l,m统一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是装备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编号为sd.kfz.141/2。在它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分两批一共生产了3ooo余辆。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大约生产了6000辆(有些资料上说有12000辆之多)
德国利用pzkpfwiii坦克的底盘生产多种变型车,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击炮,另外还有自行榴弹炮,喷火坦克,指挥坦克以及观察坦克等。
pzkpfw iii型战斗坦克从1939年装备德军开始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军活跃在各战线的主力装备。它作为德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参加了入侵波兰,法国战役,北非战役以及入侵苏联的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和中期,pzkpfw iii战斗坦克无疑是德军的重要装备之一。
pzkpfw-4型 中型坦克
perzf-4型坦克(pzkpfw4)即4号坦克,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希特勒于1934年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mm火炮的4号坦克,4号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a型坦克出厂,战前4号坦克的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大多用于测试和训练,但波兰战役中的部分参战坦克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10月d型投产,成为最初的生产型。1940年e型投产,1941年f型(f1)投产,4号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苏德战争开始时,4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
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3、4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但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所以能够避实击虚,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此外苏联各级军事指挥的无能也促成了这一结果。但4号等坦克的性能劣势是无法回避的,随着苏联红军战术指挥能力的逐步回复,结果就是德国在莫斯科战役的惨败。
而后,德国人除开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开始对3、4号坦克大加改进。首先4号坦克f1型改装长身管75mm火炮,成为f2型,然后42年g型投产,两种型号坦克的增强了装甲,火力也大为加强,勉强可对抗t-34/76。此外4-f2型也运至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该坦克火力强、结构好,是当时非洲战场德意军队最倚重的装备。
1943年h型和j型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产量均超过3000辆,在数量上逐步取代3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史达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第、阿登等战役中,4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国生产能力不足,因此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4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整个战争期间,4号坦克总产量达8000辆以上。
此外,4号从战争初期开始就推出变形车,包括旋风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等。最重要的当属以4号底盘发展的驱逐战车,安装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简称“4驱”。这些变形车数量达2859辆,在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兵团、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中都有广泛使用。
战后,一些4号坦克以及3突、4驱等被叙利亚等国家购买,参加了早期的中东战争,到1967年仍可在戈兰高地战场看到4号身影。
第603页
pzkpfw-5型“黑豹”中型坦克
5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1、2、3、4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3、4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採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採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堡垒作战”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积攒的250辆豹d(d1)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mm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pzkpfw 5号坦克定名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1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史达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
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虎” i 型坦克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採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西亚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第604页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徵。
“虎王”重型坦克
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虎王”重型坦克採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徵。,首先是它採用了两种新型炮塔,一种是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种是波尔舍公司(韦格曼公司制造)的。“虎王“坦克装备一门kwk 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所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不仅是“谢尔曼”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曾打算让所有的“虎王”坦克换装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径的kwk l/68火炮,不过最终没有实现。“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较大提高。成为盟军的一种很难对付的坦克,仅有一些火炮在较近的射击距离上可以对它构成威胁。不过“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国重型坦克一样,弱点在于它的机动性能。由于它的全重很重,单位功率较低,且行动装置也经常出问题,所以这成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环节。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参战,接着又在7月在波兰作战,第503坦克营的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也参加了诺曼第战役,由于技术原因,这两个连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到1944年8月结束之前,这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毁了。此后,“虎王”坦克参加了东西两线很多战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战役。尽管机动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经验的坦克手里,“虎王”是一种威力很强大的坦克,它火力强大,防护超群。不过由于“虎王”坦克生产数量少,参战时间短,并没有对二战的最终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
乘员人数- 5
重量 - 69.8 吨
体积 长: 10.29m (车身长: 7.3m), : 3.75m, 高: 3.09m, 离地高度: 0.49m
装甲 - 车身: 前装甲 100-150mm, 侧装甲和后装甲 80mm, 底部和顶部装甲 28mm; 炮塔:前装甲 180mm, 侧装甲和后装甲 80mm, 顶部装甲 42mm.
武器 - 1 x 88mm主炮-- 型号:8.8cm kwk 43 l/71 (72-84 rounds), 2 x mg 34 kal. 7.92mm机关枪 (5850 一轮)
最大时速: 41 公里/小时
巡视半径: 170 km , 越野半径: 120 km
燃料消耗 - 750加仑/100公里
跨越障碍物能力 - 30度的斜坡,0.85米的垂直障碍物, 1.9米深的水域, 2.5m宽的壕沟
对地压力 - 1.02 公斤/平方厘米
pzkpfw viii“鼠”式超重型坦克
1942年6月8日,德国着名的坦克设计师波尔舍博士在会见希特勒的时候提出发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当日即任命波尔舍为总设计师,研制一种安装有128mm或150mm火炮的超级重型坦克,这就是“鼠”式坦克的来历。1943年1月12日,德国陆军兵器局召集了各有关厂家下达研制任务,参加研制的厂家有:克虏伯公司,西门子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斯可达公司和阿尔凯特公司等,有阿尔凯特公司负责总装任务。1943年12月23日,在阿尔凯特公司的试验跑道上进行了“鼠”1坦克的行驶试验,获得成功,不过当时炮塔没有浇铸,用的是55t的混凝土炮塔作为替代品。1944年1月10日,该样车被运到斯图加特附近的博普林根试验场,进行了更广泛的试验,除了悬挂装置强度不够和出现一些其他的小故障外,都还令人满意。但是它的最大速度只有22km/h,持续速度只有13km/h。随后希特勒命令波尔舍博士在1944年6月之前制造出有炮塔的装有武器的完整“鼠”式坦克。1944年3月20日,第二辆样车“鼠”2式坦克的车体被运到了博普林根,不过其他的部件直到6月9日才全部运到,并开始新的试验。1944年10月,“鼠”1坦克和“鼠”2坦克都被运到柏林郊区的库麦斯道夫试验场作进一步的试验,试验开始不久,“鼠”2式样车由于发动机和发电机轴匹配不当,发生了柴油机曲轴损坏的严重故障,而新制造的发动机直到1945年3月才运到库麦斯道夫,组装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随后不久德国就战败了。
第605页
“鼠”式超重型坦克只生产了两辆样车,还有9辆正在生产过程中。原计划生产150辆,但是由于二战的进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鼠”1坦克装上了炮塔,炮塔上装有一门128mm的火炮和一门并列75mm火炮,动力装置是mb509汽油机,车体表面涂三色迷彩。“鼠”2坦克未装炮塔,动力装置为mb517柴油机,表面涂两色迷彩。这两辆样车在德国投降前并没有参加最后的战斗,在苏军最后攻克柏林前,德军把这两辆样车都炸毁了。苏军在战后将各处缴获的车体部件拼凑成一辆完整的“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火力强大,防护坚固,但是它极差的机动能力几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为固定的火力点,而且生产的比较晚,数量也很少,根本无法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
3号突击炮
sturmgeschütz iii ausf a-e / sd.kfz. 142
stugiii 3式突击炮a-e型 / 编号sd.kfz.142
sturmgeschütz iii ausf f-g / sd.kfz. 142/1
stugiii 3式突击炮f-g型 / 编号sd.kfz.142/1
sturmgeschütz iv / sd. kfz. 163 / 167
4式突击炮 / 编号sd.kfz.163/167
stug iii - 3式突击炮/坦克歼击炮是二战中德军主力装备之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没有炮塔,它可以节约大量的制造时间,所以德国各军工厂生产的数量非常高。
1936年6月15日,军方要求开发一种装有75毫米或以上口径主炮的步兵支援车辆。1936/37年,埃克特alkett公司制造了试验性的0系列。它一共制造了5辆,使用的是pzkpfw iii b型的底盘和低强度钢制的上部结构,装有24倍口径的75毫米炮(75mm stuk l/24)。1940年1月,经过广泛测试和改进,3式突击炮a型(1系列)正式投产。1940年晚些时候它出现在法国战场,其优异的表现得到了肯定。作为一种步兵支援武器,它在攻击时的主要目标是碉堡、机枪阵地、反坦克炮阵地以及其他障碍物。那以后,3式突击炮参加了北非、俄国、诺曼第等地的作战,直到战争结束时还有它的踪影。开始时,3式突击炮编成突击炮营,后来编成突击炮旅,一般作为独立部队配属给集团军一级。只有精锐的国防军部队(如大德意志师)和武装党卫队(近卫师、帝国师、骷髅师)才在师一级编有突击炮旅。突击炮是作为一种进攻武器开发的(突击炮assault gun也可译作冲锋炮),但后来常被用于防御任务。晚期型号——stug iii (40)也装备了不同的猎坦克营(坦克歼击营)。1944年的时候,它常被用来代替pzkpfw iii, pzkpfw iv, 甚至pzkpfw v(豹式)装备坦克营。实践表明这是一个错误,但绝望的形势和总体上坦克的短缺使得这种做法成为必要。
第八卷 二战 二战经典:德军mp40冲锋鎗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413
mp38式9mm冲锋鎗是德国埃尔马兵工厂为满足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的需要,于1938年生产的,同年部队列装,取名为mp38式。1939年对mp3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命名为mp38/40式。后来,为了简化加工工艺和降低成本,又对mp38/40式作了几次改进,其改进型分别称为mp40/1式、mp40/2式等系列冲锋鎗。在1940~1944年间,共生产了1037400支mp40式冲锋鎗,直到60年代仍有一些国家使用这种枪。
结构特点
mp38式冲锋鎗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地使用摺叠式枪托和採用钢材与塑料制成的冲锋鎗。mp40式大量採用沖、焊、铆工艺制造组件,具有良好的加工经济性和零件互换性。
1. 枪
mp38式採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复进簧装在三节不同直径套叠的导管内,导管前端为击针。射击时,枪机后坐带动击针运动,并压缩导管内的复进簧,使复进簧平稳运动。该枪的机匣用钢管制成,发射机框为阳极氧化处理的铝件,握把和前护木均为塑料件。枪口部有安装空包弹射击用的螺纹,螺纹上装有保护衬套。枪托用钢管制成,向前摺叠后正好位于机匣下方。该枪是通过将拉机柄推入机柄槽内的缺口实现简易保险的,这种保险机构可将枪机挂在后方位置,但动作不可靠,容易走火。
mp38/40式将mp38式的单体拉机柄改为双体拉机柄,并在机匣机柄槽的前端增设一个缺口,使枪机也能挂在前方位置,从而增强了保险作用。
mp/401式大量以沖、焊、铆工艺的零部件代替mp38/40式所用的机加工工艺的零部件,包括退壳挺、弹匣卡笋、发射机框和节套等。
mp40/2式是mp40/1式的进一步改进:将发射机框与机匣后盖连为一体;採用固定式击针;以多股复进簧代替套叠式复进簧;为了增加容弹量,用一个双联弹匣仓将两个标准的mp40式冲锋鎗的32发弹匣联为一体,并在枪管与机匣之间的护罩底端开槽,使双联弹匣仓可沿护罩的底槽滑动。两个方弹匣卡笋位于弹匣仓后方,弹匣仓前方设有两个指示定位器,当左边一个弹匣的枪弹用完时,推弹匣仓向左,此时,右边的弹匣在定位器作用下正好位于供弹口。
2. 瞄准装置
该枪採用机械瞄准具。准星为片状,表尺为u型缺口照门翻转式,射程装定为100m和200m。
第606页
3. 弹药
3种枪均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9mm
初速----381m/s
表尺射程----200m
理论射速----500发/min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32发
全枪长----
枪托打开----833mm
枪托摺叠----630mm
枪管长----251mm
膛线----6条,右旋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
mp38式----4.086kg
mp40式含实弹匣----4.027kg
mp38式----4.756kg
mp40式----4.697kg
实弹匣质量----670g
瞄准装置
准星----片状
照门----u型缺口式
配用弹种----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第八卷 二战 二战中的航空新武器和新技术(下)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976
开创喷气时代:喷气式发动机
活塞式发动机具有耗油低、成本低、工作可靠等特点,在喷气式发动机发明之前的近半个世纪内,是惟一可用的航空飞行器的动力。
在科学技术和军事需求的推动下,二战期间,活塞式飞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到了战争末期,其各方面的性能已几乎达到顶端:活塞式发动机的功率从9千瓦(12马力)增加到2237千瓦(3045马力),并使飞机最大速度达750公里/小时,飞行高度达13000米。
然而,人类对更快的飞行速度的追求遇到了困难。由于速度越接近音速,飞机的阻力增幅就越大,需要发动机功率大大增加,螺旋桨提供更大的拉力,从而使其重量和体积都随之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在接近音速时,螺旋桨的效率会急剧下降,也限制了飞行速度的提高。要进一步提高飞行速度,尤其要达到或超过音速,必须採用新的动力装置。
飞机发明成功后不久,便有人提出了喷气推进的设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德国、义大利、美国、苏联等国都在积极探索喷气式发动机的原理和设计。喷气式发动机和螺旋桨发动机不同,它是靠空气和煤油燃烧后所产生的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向后喷射而推动飞机前进的。所以一般在机身前面和侧面都开有专门的进气口,机身后部留有喷口。喷气式发动机可获得较高的推重比,使飞机获得较高的飞机速度、高度和机动性能。
1930年1月,英国皇家空军军官f·惠特尔获得了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专利。1937年4月12日,由他领导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开始进行台架试车,其推力为200多公斤(2千牛)。同年3月,德国人j·p·冯·奥亨等人设计的第一种涡喷发动机hes-3b已经在德国空转成功。hes-3b为轴流式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约500公斤。
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使人类的航空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喷气时代。
1939年6月15日,德国的亨克尔he.176型飞机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喷气动力飞行,它的动力装置为1台火箭发动机。同年8月27日,德国人试制的世界上第一架涡轮喷气式飞机亨克尔he.178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试飞,动力装置为hes-3b型发动机的改进型。1941年5月15日,英国的第一架涡轮喷气式飞机格洛斯特e28/39首飞成功,动力装置为1台w-1型发动机。1942年7月28日,德国人试制的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试飞成功,并连续创造了世界飞行速度纪录,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850公里/小时。同年10月2日,美国也试飞了一架p-59型喷气式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装备使用的惟一的喷气式战斗机是英国的“流星”式战斗机,它直到战争末期才正式服役,仅配备在英国本土和比利时两地。直到大战结束,“流星”式战斗机和me.262型战斗机也没能在空中相遇和交手。
由于当时的技术尚未成熟,喷气式战斗机的真正崛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不见刀光剑影:电子对抗飞机
带电子干扰设备对敌方的雷达和通信设备进行干扰的军用飞机称为电子干扰机或电子战飞机,其主要任务是使敌方的防空武器系统失效,掩护已方的攻击飞机完成任务。
电子对抗飞机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对抗技术最重要的发明是:利用金属丝反射电磁波原理的箔条无源干扰技术,採用发射射频噪声对雷达进行压制的有源干扰技术,对雷达的侦察和告警技术。
为了对付敌方新出现的警戒雷达和炮瞄雷达,大战中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均研制出了早期的电子干扰装置。1939年5月,英国首先开发成功机载型电波干扰器,经过改进后于20世纪初期装在轰炸机上进行试用。1944年在对德国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时,英国皇家空军已开始广泛地为其军用飞机配备机载型电子干扰器,用于与德军防空雷达进行电子战。
1943年7月24日夜,英国皇家空军在轰炸德国汉堡时,首次大量投放了铝箔条。德军雷达萤光屏上出现了成千上万架英军轰炸机。结果,由791架飞机组成的轰炸机群有728架飞抵汉堡上空,成功地进行了轰炸。
第607页
同一时期,美国陆军航空兵为了减轻德国防空部队炮瞄雷达的威胁,开始为轰炸机安装新研制成功的apt-2型无线电波干扰器,大大降低了飞机的损失率。
此外,英国和美国还将“惠灵顿”、“安森”、b-24型轰炸机改装成电子侦察机,对德军防空系统的雷达、无线电通信系统进行侦察、定位,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些电子干扰措施为战后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由于防空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突防轰炸机用抛洒金属丝之类“无源电子干扰”已经不能保障安全,于是出现了装电子干扰设备的专用电子干扰机。
第八卷 二战 二战中的航空新武器和新技术(上)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2941
武器装备作为军事变革成果的一大标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航空新武器和新技术的涌现对战争的进程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蓝天上的火眼金睛:机载雷达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装备,它发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其回波,由此来发现目标并测定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及其它特性。
很难说涉及究竟谁是第一部雷达发明人。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最早投入实用的军用雷达是由英国研制的。其中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沃森-瓦特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沃森-瓦特当时任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无线电研究室主任,20世纪30年代初曾领导利用无线电波探测电离层的研究,他使用阴极射线管接收和显示无线电回波,并计测电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从而确定电离层的高度。1935年1月,当他受英军委託研究利用电波探测空中飞机的装置时,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迅速研制出对空警戒雷达的试验装置。2月26日,沃森-瓦特为军事部门领导人进行雷达表演,雷达探测到了16公里外的飞机。后来经过改进,到1936年1月,沃森-瓦特雷达探测距离已达120公里。 鑑于雷达所具有的受天候的影响小、观测距离较远等优点,为了对付夜间上浮的德国潜艇,英国人决定将雷达搬上飞机。1937年7月,世界上第一部机载雷达由英国科学家爱德华·鲍恩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鲍恩等人从1935年开始研制机载雷达。在1937年年中研制出一部小型雷达,并把它安装在一架双发动机的安桑式飞机上――这架安桑式飞机便成为最早载有雷达的飞机。7月至9月,机载雷达进行了多次试验,证明它可探测到16公里以外的水面舰艇。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面对纳粹潜艇战和对巩固空袭的威胁临近,鲍恩博士主持研制的asv mk1/ mk2型机载对海搜索雷达和a1型机载夜间载击雷达正式装备英国,成为世界上首批实用机载雷达。它们採用的是米波波段。后来又对这两种雷达进行了多次改进,在打击德国潜艇和夜间轰炸机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能够对付德国空军夜袭的飞机,英国人发明成功截击雷达后不久,就开始研制一种专门的夜间战斗机。英国人对一种双发轰炸机进行改型设计,加装了当时英国最机密的夜间截击雷达,开发出世界上第一种夜间截击机――“英俊战士”夜间战斗机。该机于1939年7月首飞成功,1940年11月19日第一次在夜间击落了德国空军的轰炸机,首开用机载雷达拦截并击落敌机的先河。
随后,德国空军以牙还牙,1943年10月,德国人开始在飞机上试验“利喜顿斯泰恩”机载雷达。装有这种新型机载设备的德国战斗机开始给空袭德国的盟军飞机带来很大麻烦,不少飞机被击落。
1940年2月,英国人研制成功多腔磁控管,为机载雷达跨入微波波段创造了重要的条件。英、美的国际合作使雷达技术与生产迅速取得成效,并在1942年开始批生产。
尽管早期的机载雷达体积和重量均很大,探测距离较短,且可靠性也很差,但它们总算是使飞机具备了全天候能力,可以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因此,主要航空大国装备机载雷达的飞机越来越多,它们击落的敌机数量也节节攀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较着名的夜间战斗机型号有英国的哈维兰“蚊”式mk,德国的he.219a-2/r1、容克斯ju.88g-7、道尼尔do.217n-2,美国的p-61、p-70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向日本本土逐步推进时,遭受了日军“神风”特攻队自杀式的疯狂攻击,舰船损失很大。
为了改善舰队的对空警戒能力,扩大其对海上目标的监视范围,尽可能远地发现和拦截日军的自杀性飞机,1944年美国海军开始了用空中预警机取代雷达警戒舰的研究,一部an/aps-20型雷达被安装在一架tbm“复仇者”式舰载鱼雷攻击机上,将其改装成tbm-3w型预警机。试验获得成功后,1945年3月,tbm-3w型预警机正式配备到航母上。该型机也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空中预警机。
制导武器的萌芽:飞弹
飞弹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实战中使用了v-1和v-2型飞弹,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发射了v—1型飞弹10000余枚和v—2型飞弹4000余枚从欧洲西岸隔海轰炸英国。
1942年12月,德国研制的一种飞航式火箭获得成功。这种火箭被命名为v-1型飞弹。1944年6月12日,德国使用“第三帝国的秘密武器”——v1型飞航式地对地飞弹袭击了英国首都伦敦,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飞弹。 制导武器的出现是武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v-1型飞弹总质量2200公斤,弹长7.6米,最大直径0.82米,翼展5.3米,使用脉冲式空气发动机,战斗部装药700千克,以550~600公里/时的速度航行时航程可达370公里,飞行高度2000米。发射时用弹射器弹射升空,然后按预定弹道自动操纵飞弹飞行。
第608页
1942年10月13日,德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弹道飞弹 ——v-2,并于1944年9月6日首次投入作战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有约4300多枚v-2飞弹袭击了英国、荷兰安特卫普港和其他目标,破坏严重。v-2是单级液体火箭,全长14米,质量为13吨,箭体直径1.65米,最大射程320公里,发动机熄火高度96公里,飞行时间约320秒,命中精度圆公算偏差5公里,有效载荷约l吨。其动力系统选用液氧/酒精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为260千牛(合26.5吨力),最长工作时间68秒。其控制系统使用带程序装置和陀螺积分仪的自主式陀螺控制系统。v-2型飞弹对以后飞弹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德国还研制了“龙胆草”、“莱茵女儿”、“瀑布”地空飞弹,x-4型空空飞弹,hs293a1型空对面飞弹以及某些型号的反坦克飞弹,但大多没有投入使用。
x-4是世界上第一种空空飞弹,于1944年4月研制成功。它採用有线制导的方式,全长1.98米,弹翼翼展0.76米,在其尾部设有4个对称的x型安定面,动力装置为太液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900公里/小时,最大射程约2400米,使用高度6400米。
1940年,德国亨舍尔公司开始将sc-500型普通航空炸弹装上轻质合金的弹翼和尾翼,改装成了滑翔炸弹hs293v2型滑翔炸弹,于1940年5月制成,攻击距离有所提高。1940年7月hs293v3可控滑翔炸弹研制成功,即在弹上和载机上分别安装无线电指令接收和发射系统,使炸弹具有机动攻击能力。12月又将液体火箭发动机加挂在hs293v3腹下,克服了航程短的弱点,试制成hs293ao。1940年12月17日,hs293ao在佩内明德试飞成功。1943年7月,该弹在安装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后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实战化的空舰飞弹hs293a1。由he111,he117,do217,fw200携带。hs293a1一共生产2300余枚,击沉盟军舰船数十艘。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命中率约40%。飞弹武器的问世,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
第八卷 二战 八路军对付炮楼的三板斧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7557
一 强攻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依仗装备优势下的兵力绝对劣势,只能採取的是区域重点协防,无法有效地对整个占领区实施军事控制,加上残暴的本性,基本上不将无法有效控制的地区视作已占领地区,而是当成敌占区对待,要进行血腥清洗,以形成荒无人烟的军事缓冲地带。日军犯下的暴行罄竹难书。採取堡垒政策是不得已的选择,藉此扬长避短,以华北的62师团为例,该师团占领长治、阳泉地区,有正太和白晋两条铁路,约500公里铁路,有188个大小据点,其中县城就有近20个,师团是三等乙类师团,没有旅团的建制,有8个步兵大队,42个中队,128个步兵小队,其他如炮、辎、工不算,而控制的地域太大,128个步兵小队实在不够分,因为一个县城起码也得有一个步兵中队,而两个地区首府也得有驻军,师团还得有机动的直属部队,所以这些据点都必须依靠伪军来驻守。这样就能解脱大量日军部队用于野战目的,而日军确实达到了他要的这个目的,不过,伪军大多数时候真的没法子指望。伪军鑑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因为伪军补充的很快,来源有国军战俘能改造部分和当地出国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壮丁,以及地皮流氓的补充。很明白这点的日本人只好用少量日军控制伪军採取堡垒政策。
八路的人不少,可惜经常被分割,等知道别处被攻击扫荡,通常黄花菜都凉了,关键是八路的通信能力太差,电台到44年才普及到军分区,内部联络基本靠腿,一封锁就两眼漆黑,有心无力,至于友临增援,也是甩开大脚拼命跑,极个别部队有骑兵建制,还能玩把快速增援来时髦下。但日军的兵力不足,通常拆东墙补西墙,日军在占领区一个县通常2个中队到顶,真正机动的不过一个中队,大多数县是赋予伪军守卫据点而日本则全部出动赶八路,能把八路地方部队和游击队赶的满山跑。
抗战期间中日两军摆开堂堂之阵对垒时,日军大多能以少击多。八路军、新四军採取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才能扬长避短,以绝对劣势装备屡挫强敌。当时夸张的地方,迈步上公路,抬头见炮楼,在交通线附近,炮楼上的步枪火力可以相互支援,为了互相支援机动,更好打击敌人,需要打掉据点,这些炮楼一般说来单个都是守卫有余,攻击不足,因为日军的据点则一有攻击,拼命来增援并且主动增援,让八路伏击增援部队的把戏玩的炉火纯精并且乐此不倦。
可有的时候,八路确实需要拔据点,于是,故事就出来了。八路对付据点的三板斧。
一板斧,强攻。
首先说,能玩这手的,都是牛人,八路的一般部队都没这齣手,个别军分区的民兵和装备优良的游击队也能如法炮制。
在平原上的炮楼据点,一般採取的砖木结构,步机枪打不透砖墙,加之楼高墙厚,抗日部队的装备实在太差,普通部队的火力支柱掷弹筒和机枪居然对它毫无办法。尤其是八路主力装备最多的迫击炮,炮弹发射出去都是抛物状落地,不是打得太远,飞过了炮楼,就是打得太近,落到护城河里或者岗楼前的空地上。偶尔有一颗炮弹落到岗楼顶上,还得看这个炮楼是什么建筑的,假如倒霉点,楼顶是钢筋水泥结构,迫击炮弹在上面炸裂开来,只等于鬼子头上响个炸雷,对岗楼内的敌人毫发无损。运气好点就炸坏一层,得连续命中才有效果。
第609页
对付日本的炮楼,最有效的武器还是平射炮和山炮,可没有。八路和新四装备最多的是迫击炮。这傢伙分量轻,携带方便,另外抛物线高,打山地游击战很适合,可是拔据点、打炮楼就用不上。后来把迫击炮改装成平射炮才有所改善,
只有八路的三个师部的直属炮兵营的平射炮和山炮才有合适的装备,可这些大傢伙少不说,弹药极端缺乏,加上转移不方便,只有快打快撤,正规团队硬来就不说他了,他们有那家具。咱们就说说地方部队和游击队的出手。
首先,这硬攻大多数八路的军分区部队就没这装备,重机枪打不烂砖墙,各军分区部队比较主力的团也就两三挺,掷弹筒轰不开据点围墙,一般一个团也就6-7个,通常是机枪掩护,选出勇敢的士兵携带炸药包往上送,比较牛的县大队或区中队也是比照办理。
特等射手和机枪封锁炮楼,如果压不住,炸药包是送不上去的,因为炮楼一般还有护壕等辅助设施,于是,土战车就出来了,八仙桌蒙湿被子,往上硬送,一旦守军有掷弹筒,而且射手水平好的话,这就也不行。
这个都是军事和心理素质十分过硬的而且是富翁的部队才这样不计较伤亡和消耗的跟炮楼玩命,或者是必须的攻坚—决战,因为八路实在是太穷,弹药太少,这种买卖做起来亏本。
如果是装备和人员素质高的游击队,比如铁道游击队他们,毛瑟1932自动手枪一人一支,每人一长一短双披挂,弹药充足,那能把炮楼上的火力全部压的死死,那攻占炮楼就容易了。不过这种bt的游击队少的可怜,只能作为个别提提。
在敌后的抗日战争中,正规主力部队装备的大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野炮和山炮,而游击队打鬼子据点时用的炮,则大多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土炮,有时连土炮也没有。
起因一般是伪军像疯狗一样在岗楼上跳来跳去,嘲笑炮楼下的游击队,而无奈的游击队就发动老百姓,这个土炮攻击多发生在长城内外和山东,由于历史的土匪遗留问题,民间重火器多点,才能这样来,一般使用清朝时期的土炮,反正有总比没有强。地方兵工厂还相继造出了土炮用的炮弹,威力很大,和大炮弹差不多,携带方便。还是个别军分区,兵工厂还产出开花弹,土跑用的,尽管射程很近200-300公尺,但在手榴弹的范围以外,有的时候,连日军的掷弹筒都无法威胁,何况如掷弹筒等武器,大多数炮楼根本没有。
个别军区—如渤海军区, 还编写有土炮教材,使用一块三角尖木头作为瞄准,达到调整炮口的目的,点火发射滑膛弹丸,近距离射击,200米以内,打炮楼很准的。有这装备的,日伪军都吃亏大,炮楼已经没用的说。
另外一种硬来的方法就是来土飞机,这个大家看的多了,这个适合已经被长期围困的,但暂时归在强攻里简单说下。一般首先就召集有经验的煤窑或土木挖掘工人们,先藉助黑夜测量地形,计划要投工多少,挖多长,就能到了碉堡白明黑夜换班挖。随时都用罗盘定方向,大错不了。并且这个不能让鬼子发现,因为都有对策的,装上几百斤炸药,很多时候,炸药还很时髦,用棺材装,轰的一声。
二 智取
先说点题外话,当然,这些招数对付单一碉堡没问题,但对付由几个炮楼交叉掩护的堡垒群就困难了,不过,鬼子是以点带线而实施面的控制,有几个炮楼交叉掩护,鬼子做梦都想,可惜兵力火力严重不足,就拿八路从延安到华北,山东所必须经过的津蒲铁路来说,这可是日军最重要的生命线,铁路沿线也没有形成炮楼体系,也是三里一个守军一个小队的格局,无非有装甲列车和装甲车巡逻,机动兵力多点而已。关键是,一旦出现状况,日军的增援预备队来的太快太猛。
八路主力一旦发狠,动用两个团两头一顶,物资,人员、补给照运,不过代价太大,消耗得不偿失,这两个团的弹药人员消耗能让任何一个有理智的指挥员痛哭流涕,老底子都完了。这些炮楼都费工费料,关键是里面得有人把守,少了没用—低于一个班,很多炮楼里面实际兵力也就这个数字,难啊。多,兵从那里来。
围点打援这个老套的剧情就不用说了,八路最喜欢这样来上几次,不过后来都成了缩头乌龟,连鬼子也不愿意出来自讨苦吃,面对碉堡,你不来就我,好,我来就你。
首先,是装日本人,鑑于伪军天生的贱骨头,见了日本主子就摇头摆尾,乞求能扔下几块骨头,所以假扮日军是上档次的游击队或民兵的最爱。
为什么说上档次的游击队或民兵的最爱,因为道具的问题,干净的日军军服,钢盔,枪枝,有的时候还要马匹,机枪、掷弹筒装门面,不富有的游击队没这齣手,一般要有会简单日语的人随同, 有装日本军官,有装翻译官的,还有人装勤务兵,一般从大据点所处的公路上进村,先到伪联合村公所,让伪村长去叫伪军,就说:‘皇军要给警备队训话,全体带枪集合。’接着的藉口就是----你欺骗皇军,或者你八路的良心地坏了。等伪军下来以后,假军官就假装说日本话,翻译官说:‘太君说,让你们把枪都架起来。’等他们架好枪,一有信号,分工明确的八路就要打扫战果了,其他的人就赶快把枪栓都卸了;同时还有人准备几把砍刀、火油、柴草等点火东西,预先埋伏在碉堡附近,等解决伪军后,、就砍断铁丝网,进去、把碉堡点着,就接应假日本军;还有打援兵的,通常是半夜里,去把准备袭击的据点的电线割断,然后就埋伏在那里,预防真日本军队的出现,假如不碰巧,那只有硬着头皮截住打,让弟兄们好转移。另外,地下暗民兵还要把情报做好看附近据点是不是新去了日军,不然假日本碰上真日本就坏了!
第610页
还有的是干脆进据点,这种玩法得胆大心细,直接冲进去,然后让伪军或少量日本人离开炮楼后立即发难,如果有日本人在据点,这种干法必须由熟悉日语的八路才能来,而且装备必须经的起推敲。
档次差点的只能装伪军或特务,由于特务服装和装备的杂乱,几个精明强干的队员装特务混进据点,连窝端屡见不鲜,可这个只能对付小炮楼,就是小队以及小队以下,稍微大点,只有上大批人马,通常,某个夜晚,激烈战斗后,混杂着刚被威胁的投诚分子的游击队出现在炮楼下,假如让他们进来,那马上炮楼也就失守了。这种理由很容易的,比如送情报或者干脆有好处。
后来,由于八路实在玩的太熟练了,杯弓蛇影的伪军实在受不了,那有千日防贼的啊。军官们现在是对谁也不相信,连当地的维持会长都不让进炮楼;因为维持会很多都是白皮红心,就算不是,也是两面讨好的骑墙派,部队成天钻在炮楼里不出来,当兵的要出来就是一个中队,由中队长带着,生怕被八路捉走了。而且炮楼里边的工事都是当兵的自己修筑的。,炮楼里情况、地形就谁也不知道,要打这种炮楼就只硬攻。
可八路还是有法子的,古代的三十六计里面有太多的素材让中国人发挥,就不信你们人不离枪,枪不离人,疴屎的时候也带着枪?那是不可能的,都是人,要吃要喝,要拉要撒,我们有内应。很多炮楼里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才取消戒备状态,枪才和人离开。这时候一般只有站岗的人有战斗力,这样八路便可以少制多。化装下骗开据点大门,大批好汉就冲进去了,这个时候,由不得炮楼不失守。
最常用的就是约定内应的站岗时间,某个夜晚,内应点只烟什么的,给游击队个信号,门悄悄的打开,八路就进来短兵相接,手榴弹可筒子扔,离开乌龟壳,伪军和日军的装备优势无从发挥。 后来,日军干脆不相信伪军,假如有混合驻防,各放各的哨兵,日军单独守备。但八路还能找到机会,比如运动到据点墙下,门边,等早上开门的时候,一拥而入,噼头盖脸的手榴弹开路,据点还是被攻克了。 还有披老虎皮吓人,众所周知,老八路的战斗力很强悍,隔三差五的就有人去伪组织那里吓唬一声,老八路来了。
惹不起我躲的起,稍微实力差点的日本人都选择了闭嘴,那奉日本鬼子当东洋爸爸的伪军更老实,有的时候,是真八路下山了,更多的时候,假消息而已,可宁可信有不敢信无的敌人秉承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小心为上,保存自己。
那游击队或地方武装就充分利用这点—恐惧心理,把准备送给八路的新军装穿起来,把旧军帽戴上去,找点木头削巴削巴,弄点锅底灰,做几挺重机枪、迫击炮玩玩,然后找几个南方口音或陕西口音大声咋呼几句,拉响个把偷偷埋在炮楼外壕的地雷,这样声音有了,特效也有了,假如再用个机枪或掷弹筒再听个响,你们是要死还是要活,不少时候,伪军就自己乖乖的出来投降了。
第三板斧是围困
伪军有日军督战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守备依託工事勉强胜任,进攻白刃玩命就差的很多。败坏士气,首先溃逃的基本是它们,在历次需要的战斗里,伪军一般都是配属日军战斗,起凑数作用,而日军则当救火队,这个我在以前的帖子里有过阐述,一旦离开工事,没有东洋爸爸壮胆,伪军的战斗力甚至不如八路的区中队,伪军待遇和士气都很差,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所以伪军后期的补充主要当地出国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壮丁,那就更靠不住。日本担任守备的混成旅团的部队的人员素质相差很大,但基本上说,仍比大多数中国军队好,日军通常把战斗力强的分队派遣出来作战,而战斗力差的留下守据点,这也是无奈的办法,日本的兵员素质下降的很快,因为阵亡的一般都是最勇敢的,新补充的通常没有接受预备役训练,到42年以后,日本国内已经没有合格的陆军预备役人员,少年兵,鬍子兵都进了部队,相对精干点的去了野战主力,绝大多数只能用来防御,守工事。
围困是经常地,但是攻击却不是经常的,大多是为了战术需要而围困,暂时封锁就是了,你不下来我也没法子,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说井水不犯河水,关键是没有那本钱,一旦守军发狠,不计伤亡消耗的蛮干,负责封锁的部队吃不住的可能性很大,毕竟,要枪没枪,要弹没弹,就人多,主要是靠地雷的威吓和手榴弹,只要人家愿意用人命换地雷,那就只有看人家进出了,单说人多,可面对子弹,人多人多有个屁用,一般能暂时相安无事—短时间围困,伪军也不想出去自己找枪子,那就算了。可有的时候,当八路觉得有点底气,那故事就出现了。
这个在山区多见,或者是根据地腹地,也有游击区这样来的,围困也分长期和短期两种,这种围困游击队毕竟占据兵力和轻步兵火力的优势,可就是拿炮楼没法,重机枪打不烂砖墙,他们通常连轻机枪都没有,弹药,主力都穷的教育士兵—一颗子弹几斤小米,一个士兵一般只有5发子弹,战斗结束要检讨,消耗弹药要批评,难啊。对于一般游击队和民兵,土枪土炮手榴弹是他们的骨干,有几支好枪都牛的不知道腿怎么迈了,当然,县大队一般还有主力部队的少量骨干支持,基本能保证一半有正规武器的。顺便说下,现在所谓的革命教育影视纯粹是胡说八道,啥时民兵也没有好装备,毛瑟自动手枪,县大队的领导和侦察班能配齐那都是一等一的牛县,能配上被藐称为王八盖子的日本南部手枪或杂牌撸子都大小是个区领导,一般政权人员最多有几个手榴弹,八路的装备跟叫花子没什么区别,民兵还远不如八路,至于炮那就更不用想,通常是排枪掩护,选出勇敢的士兵携带炸药包往上送,、因为炮楼一般还有护壕等辅助设施,不过日本人在没有增援的话,冲出来只是为游击队增加战果,而伪军靠不住,所以大家就维持一个不战不和。
第611页
八路拿不下炮楼,而没有日军主力或后方的兵力支援,日军也轻易出不来,冷枪地雷大大的有。 这个时候,八路跟游击队就开始琢磨,怎么样弄搞掉炮楼。 所以,八路和游击队就用地雷把炮楼给封锁了,一般还留有特等步枪射手来加强效果,都是人,要吃要喝,要拉要撒,要粮食,要弹药。 让运不进来,不过日本一旦集中兵力并不计较伤亡的话,据点的物资还是能补充上来的,但、长期被围困的滋味实在难受, 断粮断水是最常用的招数,在山西和山东,做绝一点的游击队干脆把据点所在村镇的居民全部组织迁移,日伪军只有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什么也吃不到喝不来。 粮食,饿几天不要紧,水,不喝可不行。 山西和山东,日伪据点一般地势险要,但多半因为制高点的缘故,没有水井,通常由伪政权组织人力运送,八路就集中力量,封锁水源,日伪积存的水通常都不多,双方经常围绕水源展开殊死的争夺,后来,如山东,不少据点存水能达到一个月的起码使用量,这就从反面证明,游击队的围困战术的有效。[
于是,游击队和民兵就想法子,堵塞水源,在附近埋设地雷,再绝点用大粪把井弄报废,把河流改道,让敌人花费代价也弄不来水喝,逼的日伪自己滚蛋。还有一些非常规法子。
精神战。
首先,宣传,伪军奉日本鬼子当东洋爸爸,军官也不全是死心塌地的,八路诱致以利,动之以情,宣传弹,喊话,红黑点运动,给当地出身的伪军讲八路的好处,讲日本鬼子长不了,做好事记黑点,不过,能让围困的一般都很顽固,就算有心动的在铁桿汉奸军官的淫威下,也不敢公开,一般出几个逃兵,主动投降的也不少。。
这个的宣传主要是精神骚扰,据点的守卫跟正常作息一般是颠倒的,夜晚全部警戒,外天大多睡觉,八路就组织个锣鼓班子,又敲锣又打鼓,很是热闹,想睡,那得能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里睡才行,至于夜晚,汽油桶里放鞭炮,不时做出出击动作,把守军折磨的难以忍受,各个精神衰弱,而且弹药消耗的很大。
驻守的时间稍微长点,当地就熟悉了守军的军官,游击队就给守军的军官起外号,大骂其人,用激将法,非把人从乌龟壳里弄出来不可。
河北的老百姓则去捉青蛙,然后把胡椒放在青蛙舌头里,然后把青蛙扔到据点的外壕里,整夜被刺激的大叫的青蛙蛙声一片,睡吧怕八路偷袭,何况怎么能睡的着。
化学战
当然,游击队没有日本那种灭绝人性的使用化学以及生物武器,何况毫无生产装备使用能力以及经验的也没那本钱。
化学战首先是土毒气,选准风向,一般是能凝聚不散的天气,半湿不干的柴火稻草做底料,用干辣椒或者能发出刺鼻气味的东西当骨干,扔进去,选择时机天快明的时候完成准备,然后,慢慢熏吧。
在河北平原,水网据点无法挖地道让鬼子坐土飞机,那八路就搜集死狗死猫丢弃在被围困的据点的河沟里,至于被击毙的尸体,也如法炮制,哪个味道,让人一闻,三月不知肉味,让鬼子幸福到最高点,想出来掩埋,地点在那里,一出炮楼,特等射手的子弹就出去了,八路虽然缺乏弹药,但选一两个特等射手,把有限的弹药集中在一起还是绰绰有余的。 要不,往炮楼送的粮食里掺巴豆,水缸里投砒霜游击队都干过。 在这个时候,其他手段就用上了,双管齐下效果还是很明显地。
土飞机。
这个大家看的多了,电影里经常有这个桥段,这个适合已经被长期围困的,尽管在强攻里已经简单说过。这种玩法适用于接近村落的据点,挖掘的起点便于隐蔽,而且当地群众基础好,因为日伪军一旦发现就拼命破坏,在河北,很多据点地下都埋有水缸就是企图防范让他们坐免费飞机回家探亲的打算地。
一般首先就召集有经验的煤窑或土木挖掘工人们,先藉助黑夜测量地形,计划要投工多少,挖多长,就能到了碉堡,然后组织积极分子和党团员,白明黑夜换班挖,处于保密需要,后来只能用小工具一点一点掏,声音要小,用狗油灯照明,挖掘时候随时都用罗盘定方向,大错不了,一旦确定炮楼的地基,那装上几百斤土制炸药,很多时候,炸药还很时髦用棺材或者大箱子装,这个待遇还是很上档次地。其实,让他们坐免费飞机回家探亲这个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交通不便,路费高昂,我们还是很善良的嘛。
其实,法子还是蛮多的,手段是多样的,消灭敌人才是硬道理。
第八卷 二战 美国二战最强战斗机—共和 p-47 雷电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4121
美国二战最强战斗机——共和 p-47 雷电
相对“飓风”和“喷火”战斗机来说,美国共和飞机公司的p-47“雷电”显得五大三粗,开始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甚至被飞行员拒绝使用。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很多飞行员就喜欢上了它。虽说“雷电”形体较大,灵活性也确实不如me109等,但它的发动机劲大,火力猛,生存能力强,只要不是要害部位,即使挨上几十发子弹也不碍事。而且俯冲性能好,在空战中只要抢占到有利高度,对敌机的俯冲攻击是很容易得手的。因此,p-47一经使用证实其优势后,便受到了部队的欢迎,订单不断“飞”向共和飞机公司。各型“雷电”飞机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在欧洲和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少数几种曾大量生产并屡立战功的着名战斗机。
第612页
只要提起p-47“雷电”飞机,就不能不提到亚历山大。舍维尔斯基(alexanderseversky)与亚历山大。卡特维利(kartveli)两个俄国人,和他们所创建的共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原是沙皇俄国的一名飞行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击落过数架德国飞机而小有名气。1917年因航空技术事宜去美国工作,曾在美获得过多项专利,后加入美国籍。由于他是飞行员出身,酷爱航空,于是在1933年在新泽西州的法明代尔市搞了个以他自己名字“舍维尔斯基”(seversky)命名的飞机公司。正在这时,又从巴黎来了另一位俄国人——卡特维利。他是一个飞机设计师,共同的志趣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先是两人合作设计了sev-3水陆两用飞机和p-35战斗机。1939年秋,两人在舍维尔斯基飞机公司的基础上创建了后来很有名气的美国共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出任董事长,卡特维利为总工程师。
xp-47“雷电”原型机
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法西斯的气焰非常嚣张,盟军急需大量前线作战飞机。同年11月,刚刚成立不久的共和飞机公司临危受命,开始研制一种新的战斗机。开始的试验机称为xp-47,后出现多种方案,分别称为xp-47a、b等,定型后称为p-47。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新机提出的要求是,在吸取欧洲战场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大功率、强火力和重装甲,能为己方突防轰炸机群提供有效的空中保护。1940年初,xp-47a便已经设计完成。该机採用的动力装置是当时流行的爱立生v型液冷式发动机。不久,美国军方又要求改用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r-2800型气冷式发动机。理由是爱立生v型发动机虽被当时所广泛使用,但发展潜力不大;而新型的r-2800型发动机功率大,且装有由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再冷却装置。改装新的动力装置,并非简单的拆换问题,而是飞机结构甚至牵涉其它方面的重新设计,改装后的飞机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改装r-2800型发动机的飞机称为xp-47b,后称为p-47b,原来的xp-47a随即被淘汰。
1941年5月6日,p-47b首飞成功。试飞证明,该机在5,000米以上的高空可以400公里/小时的速度盘旋,高空机动性能良好;并在8,470米的高度创造了时速为690公里的最大平飞速度纪录。试飞后,p-47便有了“雷电”的绰号,并签订了第一批生产合同。1942年5月,p-47正式批生产,6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一代名机从此开始走向成熟,飞往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前线。p-47飞机持续生产到50年代初才关闭生产线。战后,共和飞机公司转入喷气式飞机的研制。他们曾试图把一台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装在p-47飞机上,使之成为美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但是没有成功。以后,共和公司成功地研制了“雷”系列战斗机,如着名的、f-84“雷暴”战斗机,共发展了12种型别,产量达7,889架,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早期喷气战斗机;1955年研制成功的f-105“雷公”战斗机,曾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1965年,共和飞机公司与费尔柴尔德飞机公司合併。从此,共和飞机公司和它所研制的飞机一起均成为了历史。
p-47的风彩
从外表上看,p-47b飞机机身圆胖,长度为10。7米。前机身装有一台星形18缸活塞式发动机,配有一副尺寸较大的四叶螺旋桨,直径为3。65米(从p-47j型起螺旋桨的直径更大,达到4。5米)。飞行员的驾驶舱位于机身中部上方,尾部为倒t形尾翼,起落架为后三点式。採用双梁结构的中下单翼,略带上反角,平面形状为椭圆形,展长12。4米。两侧机翼前各装有3挺口径为12。7毫米的白朗宁式机枪,每挺备弹200发以上。p-47d型飞机两翼又各增加一挺,使机枪总数达到8挺,此外机身和翼下还没有多个外挂架,可挂炸弹和火箭等,最大外挂量为1,135千克。由此可见,p-47战斗机的火力是很强的。但是,为了多装或多带武器,势必要影响飞机的其它载荷和性能,如一架飞机的有效载荷是一定的,装武器多就必然会装燃料少,燃料少又会影响到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等性能。p-47起初的型别,座舱前方有两个油箱,两翼内各有一个小型软油箱,总载油量只有1,190升,作战半径不足400公里,续航时间仅2小时。也就是说,用牺牲航程和续航性能的办法来加强飞机的火力。
p-47交付使用后,让飞行员感到惊喜的是驾驶舱非常宽敞,坐椅很高,前方视野很好。原来为了加强飞机的横侧稳定性而设计的背鳍,从p-47d型以后也被拆掉了,使其后方视野也得到了改善。“雷电”飞机的最大优势是採用了新型的r-2800型气冷式活塞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和发动机注水等技术。r-2800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000马力,瞬时应急功率可达2,300马力。专门配备的这种涡轮增压系统,不像一般的增压器那样与发动机直接传动,而是在机身座舱下方单设一个涡轮机,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来驱动,再由涡轮机带动增压叶片工作。空气经过增压后,可大大提高压缩比,为在气缸内燃烧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而工作过的废气则由专门的排气管排出机身外。在p-47d型飞机上,还採用了一种特殊的发动机注水技术,即向气缸内加注易汽化的液体(水或水和其它液体的混合物),用以加大燃气流量。从而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改善飞机的爬升和高空机动性能。p-47d-30飞机上还装了一种电操纵俯冲襟翼。它位于机翼下部起落架舱的前面。俯冲襟翼有两个作用:一是p-47俯冲时速度较快,飞机上会出现局部激波,使其出现抖动,拉起时较为困难,这时可利用襟翼帮助操纵;二是飞机俯冲时,放下襟翼可起到减速板的作用,以防止飞机出现一冲到地的危险。
第613页
此外,p-47e飞机採用了增压座舱,进一步改善了飞行员的座舱环境。p-47n在机翼根部加装了油箱,机翼尺寸也相应加大,增大了飞机的航程。p-47m是一种速度最快的型别,最大时速接近800公里,曾击落过德国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最重要的型别是p-47d,许多重大改进都是从d型开始的,如上述的加装机枪和俯冲襟翼等,它本身也形成了个小系列,有多种小改型。
总之,p-47跟大多数名机的发展道路差不多,在使用中不断改进改型,使之逐步完善。从表面上看起来p-47比较笨重,但由于它採用了新的气冷式发动机和专门的涡轮增压系统、发动机注水等技术,使它不但火力强,而且高空机动性和俯冲性能都比较突出,不足的是由于武器多,载油少,影响了飞机的航程和续航性能。但是从总体上看,p-47不愧为一种设计成功的优秀战斗机,在二战中的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洲战场的主力
1942年末,p-47“雷电”战斗机开始交付部队。1943年初就开始投入欧洲战场使用,在英国部署了三个p-47战斗机大队,每个大队下辖三个中队。一个中队配备25架飞机。其主要任务是为英、美两国的轰炸机群护航。起初,p-47战斗机大队的运气不好,在头两个月的战斗中,失败多于胜利。在为英因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护航时,由于“兰开斯特”航程大(2,785公里),而p-47的航程不足2,000公里,往往是到不了目标而中途返航,将“兰开斯特”扔下来孤军作战。
在为美国的b-17和b-24轰炸机护航时,也是因为航程问题,只好把轰炸目标限制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在飞行距离上p-47有弱点,但在高空机动性和俯冲性能上,p-47在当时是非常出色的。于是,p-47战斗机的飞行员们允分利用这些优势,採用合适的战术与德国战斗机周旋,使战局大为改观。如由吉姆中校带领的第56战斗机大队,在为b-17和b-24轰炸机护航时,总是高高地飞行在轰炸机群之上,当它们遭遇德国战斗机拦截时,p-47战斗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猛扑下来,将敌飢“吃掉”或驱散。p-47还採用隐蔽突袭和转弯攻击等战术,攻击敌机频频得手。从1943年7月下旬起,美军在欧洲的——些p-47开始加挂副油箱,使其航程加大,以便为b-17等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当p-47战斗机第一次随b-17轰炸机来到德国上空时,曾引起德国空军的极大震动。从此使盟军轰炸机不再是孤军深入,被动挨打了。据统计,自p-47及后来参战的p-38和p-51战斗机实施护航后。盟军轰炸机的战损率明显下降。
由了发挥了p-47的长处,战术对头,到1943年7月,盟军在欧洲的空中被动局面已完全被扭转。从1943年7月底到11月初,仅美军第5大队的p-47战斗机就击落敌机上百架,大大打击了德军的嚣张气焰。1944年3月4日和6日,各p-47和p-51战斗机部队连续掩护上千架规模的轰炸机对德国首都柏林进行轰炸,掀起了战略轰炸的新高潮。在这两天的战斗中,它们与前来拦截的me109、me110和fw190战斗机等展开激战,共击落敌机160架,己方仅损失30余架,战果中的大部分都是p-47取得的。轰炸柏林给德军以沉重的打击,难怪德空军元师戈林在战后说:“当护航战斗机出现任柏林上空时,我们就感到大势已去了”。而最先进入柏林上空的护航战斗机就是p-47。
p-47在欧洲战场上不但为轰炸机护航,而且也用于对地攻击。1944年盟军在欧洲的反击战中,共有19个战斗/轰炸机大队装备有“雷电”式战斗机。为了增强对地攻击能力,一部分p-47在原有机载武器基础上,还配备了火箭(每侧机翼下可装3至4个火箭发射管)、集束炸弹或燃烧弹。p-47的任务是掩护盟军的装甲部队进攻,袭击敌方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网,使德军大量运输工具和设施遭到破坏。到诺曼第登陆前后,德国军队已大伤元气。德军军战斗机不敢轻易出动,大部分时间关门避战,盟军已牢牢掌握了制空权。p-47和p-51战斗机部队趁势猛攻德军机场等军事设施,力图将敌机歼灭于地面。但凡在这类低空战斗中,德军的地面火力异常闪猛,给美机造成很大威胁。p-47机身坚固、生存力强的优点此时便充分显示出来,不少飞机被击中负伤,甚至挨上几十发子弹后,仍安然返航;与此相比,另一种主力战斗机p51的损失就大多了。
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战场上,p-47,作为p-40的替代战斗机,于1943年11月加入战斗,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太平洋上称雄
1943年夏天,p-47战斗机开始进入太平洋、亚洲战场。曾在南太平洋国家、印度、缅甸和中国大陆等作过战。据资料介绍,被派往缅甸支援英军作战的有16个大队,可以说这是p-47投入量最大的一个地区。另外还有少量“雷电”战斗机中队进驻墨西哥和巴西等。
1944年春天、两个p-47战斗机大队被派往中国成都地区,主要任务是为b-29轰炸机护航。p-47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对手是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这种飞机轻巧灵活、爬升性能好,曾在太平洋上空横行多年。与它相比,p-47在爬升速度、转弯半径和俯冲捡起等性能上稍逊一筹,但在速度和俯冲性能上却毫不逊色,尤其是火力和生存能力,在当时的战斗机中是最优秀的。美军飞行员根据两种飞机的优劣长短,摸索出一套扬长避短的有效战法,使p-47在与“零”式战斗机的频繁空战中连连获胜。
第614页
在太平洋战场,最早使用p-47作战的,是美军第348战斗机大队。尼尔。e。基尔比是这个大队的大队长。1943年6月,他率领第348大队抵达太平洋南部的澳大利亚。8月16日,该大队的一部分p-47飞机转场到纽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9月4日,基尔比率先出征,且首战告捷,取得了击落日军轰炸机和“零”式战斗机各一架的战果。
10月11日,基尔比又率队出航,飞往莫尔比港西北方向的韦瓦克执行侦察搜索任务。当基尔比和他的三个同伴一起在6,000米上空巡航时,基尔比首先发现一架敌机,并立刻下令攻击,当飞机俯冲到约450米时开火,接着这架敌机拖着一股浓烟坠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洋之中。之后,基尔比带领同伴重新爬升到8,000米上空,当时晴空万里,一望无际。他们又发现前方有一群日机,12架轰炸机在36架战斗机的护航下,正耀武扬威地前行。单按战斗机的数量来说,双方力量的对比是12比1,但基尔比没有犹豫,立即下令解散编队,实施单机攻击。经过激烈格斗,基尔比击落一架“零”式战斗机和两架轰炸机。与此同时,队友邓哈姆和摩尔也各击落一架敌机。其余敌机见势不妙,纷纷溃逃。当他们爬升到6,000米高度准备返航时,又发现两架逃散的日机,于是基尔比抓住有利战机,以740公里/小时的俯冲速度对其进行攻击,一举又将这两架敌机击落。。在以少对多的情况下,经过一场恶战,p-47取得了辉煌战果。当他们返航着陆时,飞机上只剩下了280升燃料。
仅在10月11日的这次战斗中,基尔比一人就击落6架日机。美国第5航空队司令乔治。凯里中将特此授予他荣誉勋章。到1944年1月初,基尔比参加太平洋空战不到半年,就创造了击落日机21架的记录。
在持续两年多的战斗中,p-47对日本战斗机的作战连连取胜,使日军遭受重大损失。1945年初,新的p-47n远航型投入使用(作战半径达1,600公里),正赶上参加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在火攻日本的行动中立功不小。
不朽的记录
p-47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先后发展了多种型别,各型生产总数达15,683架。其中在共和飞机公司法明代尔飞机厂生产了9,087架;后为了加快生产速度,在印第安那州的伊文塞尔又开闢了第二条生产线,生产飞机6,242架;在寇蒂斯飞机公司的制造厂生产了354架。它们先后投入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使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种飞机生产15,683架,这个数字在现代飞机中是没有的,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据统计,各型p-47“雷电”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飞行193。4万小时,战斗出动54。6万架次,消耗燃油2。04亿加仑,发射子弹1。35亿发、火箭6万枚,投掷炸弹13。2万吨、凝固汽油弹上千加仑。空战得失比为4。6比1,即击中敌机4。6架,自己损失1架。千架出动损失率是7架。这些记录在作战飞机史上都是名列前茅的,有的甚至是创先例的。
而且,p-47还造就了一大批着名的王牌飞行员和飞行队。据资料记载,在整个欧洲空战中,单说驾驶p-47战斗机,个人击落敌机20架以上的飞行员就有7人,如美军欧洲战场的头号王牌弗朗西斯。s。加布雷斯基和二号王牌罗伯特。s。詹森等都在其中。而获得ace(当时欧洲国家授予击落过5架以上飞机者的荣誉称号)资格的飞行员则为数更多。在太平洋战场,驾驶p-47屡立战功的有尼尔。e。基尔比等。上面已经提到,他在太平洋作战中,曾一次出动击落6架敌机,不到半年就击落21架敌机,这些在空战史上都是少见的。可惜的是这位英勇善战的飞行员不久便英年早逝,在1944年3月4日,基尔比又带领3名飞行员到韦瓦克上空游猎时,遇到了日军一个15机编队。在激烈的缠斗中,基尔比的座舱中弹,飞机坠入纽几内亚境内的丛林之中,他没有跳伞。基尔比的最后记录是击落敌机22架。
在着名的飞行队中,最早装备p-47并使用到大战结束的第56大队,空战中共击落敌机674架,得失比8比1,产生王牌飞行员38人,均为在欧洲战争中的美军第一。该大队被誉为“狼群大队”,曾使敌人闻风丧胆。另一支王牌飞行队是第4大队,其战绩与前者差不多,但损失几乎是它的两倍。据分析,造成这种原因的是该大队后期改用了p-51,而它的坚固性明显不如p-47战斗机。
雷电家族
xp-47a
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法西斯的气焰非常嚣张,盟军急需大量前线作战飞机。同年11月,刚刚成立不久的共和飞机公司临危受命,开始研制一种新的战斗机。开始的试验机称为xp-47,后出现多种方案,分别称为xp-47a、b等,定型后称为p-47。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新机提出的要求是,在吸取欧洲战场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大功率、强火力和重装甲,能为己方突防轰炸机群提供有效的空中保护。1940年初,xp-47a便已经设计完成。该机採用的动力装置是当时流行的爱立生v型液冷式发动机。不久,美国军方又要求改用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r-2800型气冷式发动机。理由是爱立生v型发动机虽被当时所广泛使用,但发展潜力不大;而新型的r-2800型发动机功率大,且装有由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再冷却装置。改装新的动力装置,并非简单的拆换问题,而是飞机结构甚至牵涉其它方面的重新设计,改装后的飞机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改装r-2800型发动机的飞机称为xp-47b,后称为p-47b,原来的xp-47a随即被淘汰。
第615页
xp-47b
xp-48b只建造了一架原型机,装备单台xr-2800-21星型活塞发动机,功率1,850马力(1380千瓦),稍后的生产型达到了2,000马力(1491千瓦)。1941年5月6日,布拉伯罕姆(lowryl。brabham)驾驶xp-47b首飞成功,此时距开始研制仅仅8个月。xp-47b立即成为当时最大的单发战斗机,正常起飞重量5,482千克,几乎是同时代战斗机的两倍。在首飞过程中,因为发动机排烟进入没密封严的座舱,飞行员被迫做了紧急迫降。其18气缸的xr-2800-21星型活塞风冷发动机在7,863米能提供1960马力(1,462千瓦)的功率,使xp-47b的最大时速达到663公里/小时,比设计时速提高了19。3公里/小时,并能在5分钟内能爬升到4,572米。xp-47b空重4,168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482千克。1942年8月8日,唯一的一架xp-47b失事坠毁。
参数
长:10。6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5,481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xr-2800-21
马力:2000
性能
最大速度:663km/h
p-47b
p-47b两侧机翼内各装有3挺口径为12。7毫米的白朗宁机枪,每挺备弹200发以上。为了解决xp-47b试飞中发现的副翼结冰和升降舵破裂的问题,在正式的p-47b上使用了全金属的控制面蒙皮。座舱盖也改成了向后滑动的式样,解决了座舱盖容易卡住的问题。座舱盖设计上的变化使机背上的无线电天线桅杆向后挪了一下。p-47bs/n41-5896之后的飞机都採用了上述改进。
由于是在生产中渐改,所以每一批次的p-47b都有所不同。p-47bs/n41-5951之后的飞机上又引入了挡风玻璃除霜器;从s/n41-5974开始,p-47b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使用了先进的控制面动作限制器,并採用水平尾翼安装角、和新式起落架轮胎。s/n41-6016之后的飞机又修改了机枪抛壳槽的设计。
生产型的p-47b安装了2,000马力(1,491千瓦)的生产型r-2800-21发动机。发动机驱动一具直径3。65米的柯蒂斯电气(curtisselectric)c542s-a6螺旋桨。由于内部装备数量的增加,所以空重,正常起飞重量、全备重量分别达到了4,239千克、5,554千克和6,057千克。所以现在p-47b爬升到4,572米需要6。7分种而不是5分钟。不过,生产型发动机增加的功率使最大平飞速度达到690公里/小时(8,229米高度)。p-47b一共制造了171架。
参数
长:10。6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6,057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21
马力:2000
性能
最大速度:690km/h
p-47c
p-47c是闪电的第二种生产型。一开始p-47c使用与p-47b一样的发动机,后来改为2,300马力的(1,715千瓦)的r-2800-59发动机,p-47c的特徵是前机身更长,机腹具有挂架,可以安装炸弹或可抛副油箱。
第一架p-47c于1942年9月下线。p-47c的垂尾经过修改,结构加强并使用金属蒙皮的方向舵面,解决了高速时尾部摆动问题,这个问题曾导致了数架p-47b在高速俯冲中坠毁,新的方向舵长了6。45厘米。氧气系统也改进过了,氧气罐从p-47b的一个增加到4个,其中一个按排在左翼前缘内。p-47c还安装了新的无线电(scr-274-n指挥电台和scr-515-a),并把p-47b向前倾斜的天线桅杆改成更短的垂直桅杆。p-47c-2-re批次被看作是第一种真正能作战的闪电,也许是因为这一批次的飞机上在机腹安装了挂架,从而增加航程和任务灵活度。当在p-47c机腹下挂载一具909升的副油箱时,在3,048米以372公里/小时速度巡航,航程可达2,015公里。p-47c-5-re批次引入了改进的无线电,仪表和天线,甚至还有座舱加热器。p-47c共生产602架。
参数
长:11。0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6,768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21
马力:2000
性能
最大速度:687km/h
p-47d
p-47d是雷电家族中最重要的型号,使用2,300马力(1715千瓦)的r-2800-21w或带注水加力的2,535马力(1890千瓦)的r-2800-59w发动机,飞机两翼各增加一挺12。7毫米的白朗宁机枪,使机枪总数达到8挺。在生产过程中,每一批次的飞机都有数量繁多的改进,使得前后期的p-47d看起来大相迳庭。p-47d共生产12,602架。
p-47d-15-re和p-47d-15-re批次以后的飞机都安装了翼下挂架,这样p-47d的机腹和机翼下都能挂载炸弹或副油箱。为了适应机翼副油箱,在机翼里舖设了新的燃油管道。机翼挂架可以装载两枚454千克炸弹,或连机腹挂架一共挂载三枚227千克炸弹,最大外挂1,113千克。在每侧机翼下挂载491升副油箱时,可以增加241公里航程。另外还特别为早期的p-47c和p-47d设计了可以在机场安装的机翼挂架,但改装工作需要花费维护人员大量的工时。由于机翼挂架的阻力,导致p-47d最大速度降低了72公里/小时,后来流线型的挂架把损失降到24公里/小时。
参数
长:11。0m
第616页
高:4。4m
翼展:12。9m
翼面积:29。9sqm
空重:4,988kg
全备重量:9,387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21
马力:2000
性能
航程:1,658km
巡航速度:563km/h
最大速度:53km/h
升限:12,801m
xp-47e
1942年9月将一架最后批次的p-47b(s/n41-6065)改装成xp-47e,xp-47e有带铰链的翻盖式座舱盖和适合高空飞行的增压座舱。不过当时在欧洲战场的p-47大多在低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所以这种带增压座舱的雷电被取消了。
参数
长:10。6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6,058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21
马力:2000
性能
最大速度:690km/h
xp-47f
xp-47f也是由一架p-47b改装来的(s/n41-5938),用于测试新式增大面积的机翼和层流螺旋桨。1942年9月17日首飞,与xp-47e一样并未量产。
xp-47f
参数
长:10。6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6,122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21
马力:2000
性能
最大速度:676km/h
p-47g
柯蒂斯-赖特公司(curtiss-wright)按许可证在它的“水牛”(bufffalo)工厂生产的p-47c/d。1942年12月,首架p-47g交付。柯蒂斯生产的首批20架p-47g(p-47g-cu)与同期的p-47c非常类似,剩余的p-47g则和共和造的p-47d相似,另外还生产了tp-47g双座教练型。柯蒂斯共生产354架。
参数
长:11。0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6,575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21
马力:2000
性能
最大速度:676km/h
xp-47h
1943年,两架p-47d-15-re批次的p-47d(s/n42-23297/23298)安装了新的2,300马力(1,715千瓦)的克莱斯勒xiv-2220-116气缸对置v型液冷发动机。型号也改为xp-47h。克莱斯勒液冷发动机底壳下有巨大的散热器,使xp-47h的外形变化很大,机身长度增加到11。9米。由于发动机马力的增加,加上机鼻部分改成了流线型,工程师期望最大速度能达到788公里/小时。
虽然xp-47h项目从1943年8月就开始了,但是两架p-47d-15-re直到1945还没有改装完毕。1945年7月26日才开始测试飞行。试飞结果表明在9,144米时极速只达到666公里/小时,比用注水加力的p-47d还慢!随着喷气时代的到来,军方对提高活塞式飞机的速度没有了兴趣,克莱斯勒的xiv-2220发动机没有量产,xp-47h无疾而终。
参数
长:11。9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6,235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chryslerxiv-2220-1
马力:2300
性能
最大速度:789km/h
xp-47j
在p-47d基础上进行机身结构的轻量化优化设计,并安装一具特殊的2,800马力(2,088千瓦)r-2800-57(c)发动机,发动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发动机上的涡轮增压器内藏在整流罩里并用风扇冷却,减小了阻力。机腹的ch-5涡轮增压器进气口受发动机整流罩的影响向后移。为4叶螺旋桨配备了更大的圆锥形整流罩,螺旋桨直径增加到4。5米。机翼结构更轻巧,机枪的弹药也相应减少。军方于1943年6月18日与共和签订购机合同。
1943年11月26日xp-47j首飞。在1944年8月4日的飞行中,xp-47j的俯冲速度达到了811公里/小时,成为第一种俯冲速度超过805公里/小时(500英里/小时)的螺旋桨飞机。p-47j就在将要投产时,受到更先进的xp-72项目的影响,整个生产计划被取消。
参数
长:10。1m
高:4。3m
翼展:12。5m
翼面积:27。8sqm
空重:4,382kg
全备重量:6,054kg
最大重量:7,609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57
马力:2100
性能
最大速度:805km/h
xp-47k
为了改善p-47的后方视野,美国陆军航空队设想能否在一架p-47d的机身上安装英国霍克。颱风的气泡座舱盖。为了安装气泡座舱盖,共和公司的设计队伍把p-47d的后机身降低。改装气泡座舱盖的p-47d称为xp-47k,1943年7月开始试验,事实证明这项修改很成功,立即成为法明度(farmingdale)和埃文斯威(evansville)工厂生产线上的标准装备。
美国陆军航空队没有把带气泡座舱盖p-47称为p-47k,仅仅列为p-47d一个新的批次。头一批带气泡座舱盖的p-47是法明度生产的p-47d-25-re和埃文斯威生产的p-47d-26-ra。
第617页
xp-47k
参数
长:11。0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6,575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21
马力:2000
性能
最大速度:676km/h
xp-47l
使用一架气泡座舱盖的p-47d(s/n42-76614)改装,油箱从305加仑增加到370加仑。
参数
长:11。0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6,712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59
马力:2100
性能
最大速度:684km/h
yp-47m
是指4架专门改造的p-47d高速型原型机,专用来对付fieselerfi103(着名的v-1飞弹)、德国空军喷气战斗机和火箭战斗机。
参数
长:11。0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6,666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57
马力:2100
性能
最大速度:724km/h
p-47m
p-47m配备普拉特惠特尼r-2800-57(c)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带有更大的ch-5涡轮增压器,在32,500英尺注水加力的最大军用功率是2,800马力(2,088千瓦)。在主翼下加装了俯冲减速板。1944年12月,驻欧第56航空团接收了第一架p-47m,但是发动机问题使p-47m在战争最后几个星期中没有好好表现。p-47m作为纯粹空战用机,并没有安装翼下挂架。p-47m生产了130架。
参数
长:11。0m
翼展:12。4m
全备重量:6,675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57
马力:2100
性能
最大速度:724km/h
xp-47n
基于yp-47m,增加翼展,加强结构以容纳机翼油箱,加强起落架,以及其他若干改进,这些改进都是为了使p-47更适合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增加航程。当xp-47n挂载最大容量的外挂油箱时,总的燃油量达到4,640升,使它的航程达到了3,783公里。
参数
长:11。0m
翼展:13。0m
全备重量:9,274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57
马力:2100
性能
最大速度:724km/h
p-47n
xp-47n的生产型,使用2,800马力(2,088千瓦)的普拉特惠特尼r-2800-77发动机,垂尾前加了延伸段,后期型号还安装了零长度火箭发射导轨。p-47n在太平洋战争最后几年表现极佳,它们能护送b-29超级空中堡垒从塞班直达日本本土。1944年12月到1945年12月间,法明度工厂生产了1,667架p-47n,另外埃文斯威工厂到日本投降为止生产了149架。
参数
长:11。0m
高:4。4m
翼展:12。9m
翼面积:29。9sqm
空重:4,988kg
全备重量:9,387kg
动力
发动机数量:1
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r-2800-77
马力:2100
性能
航程:1,288km
巡航速度:483km/h
最大速度:752km/h
升限:13,106m
第八卷 二战 前苏联 t-34 中型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4038
资料 前苏联 t-34 中型坦克(二战)
t-34坦克是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着名设计师科什金的呕血杰作。t-34最先是Бt坦克发展计划的产物,最先的设计方案a-20型中型坦克于1937年11月完成设计。a-20坦克装备一门45mm火炮,最大特点是大倾角的防护装甲,但仍保留了Бt坦克的轮履结构。而后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改装76。2mm火炮的a-30型。科什金针对轮履方式所带来的生产复杂、不合实用的情况,彻底抛弃轮履方式,于1939年在哈尔科夫首先试制出a-32履带坦克,后改称t-32坦克。
t-32坦克在1939年向总部展出的时候,引起了轰动。t-32不仅继承了Бt坦克优秀的机动性能,而且火力和防护能力有极大的飞跃。t-32的优异表现也压倒了同场展出的kv-1坦克。而后科什金依照领导要求,改进设计成功了t-34中型坦克。在t-34坦克尚未完成样车之前,苏联领导层就决定同意用t-34装备苏联红军。1940年1月底,首批坦克驶离哈尔科夫的工厂生产线,被命名为t-34/76model1940型(t-34/76a)。2月初,2辆t-34在进行哈尔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辅-哈尔科夫的长途行驶试验中,给在莫斯科红场观摩试验的史达林留下深刻印象。操劳过度的科什金因患肺炎一病不起,于当年9月26日病逝,最终没有看到绝笔之作t-34的精彩表现。他的助手莫罗佐夫接替了他的遗志,t-34坦克于6月完成生产图纸,随即投入大批量生产。t-34坦克具备出色的防弹外形,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拥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易于大批量生产,是二战期间总体设计最优秀的坦克。
第618页
t-34/76a坦克于1940年完成115辆,并将一部分派往芬兰实战试验,但未能来得及参加战斗。至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共完成t-34坦克1225辆,大大超过了同期4号坦克的数量。至莫斯科会战前夕,已有1853辆t-34交付部队使用。
t-34/76型坦克主要有a、b、c三种型号,是苏德战争期间产量最大的坦克类型。从1943年秋天开始,针对德国已经出现豹式和虎式坦克,t-34安装85mm火炮,定名t-34/85型坦克。同年12月15日获准投入大批量生产,当年生产283辆,次年即猛增至11000辆,取代t-34/76成为战争后期苏军机械化部队的主要装备。各型t-34在战时生产超过50000辆,远远超过所有德国坦克的总和,称为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保证。
t-34/76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这就是“t-34危机”。作为应对措施,德国3号改装长身管50mm火炮,4号坦克则改装长身管的75mm火炮,同时都大大加强装甲,勉强可以对抗t-34/76。同时又开始研制5号“黑豹”式和6号“虎”式,其中“黑豹”坦克明显效仿t-34的设计思想,以至于早期原型车简直同t-34/76一个模子。
不过包括t-34/76在内的各型苏联坦克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是没有全部配备车际无线电联络设备,一般是几辆t-34中只有一辆指挥坦克拥有无线电设备,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同德国主战的各型坦克(3、4、5、6)基本都配备无线电相比,协同作战能力相差不少,所以当编队行进作战时难以充分发挥坦克的优异性能,特别是遭遇突发情况时应变能力差。所以由一辆性能不怎么样的3号坦克,击毁多辆t-34的战例屡见不鲜。后期随着t-34/85坦克无线通讯设备的改善(同时增加一名无线电通讯员),这个弱点才逐步改观。
战后,苏军中t-34坦克直到50年代才被t-55取代。此外t-34也装备很多国家的军队,曾经在朝鲜、越南、中东等战场参战,甚至在波赫内战之中,仍出现了t-34的身影。
t-34/76a1940
t-34/76a型,是各型t-34坦克的原型,科什金的惊世之作,是苏德战争初期制造“t-34危机”的主要功臣。t-34/76a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现代坦克的设计思想打下了基础。
基本数据
生产数量不详
长度/宽度5。92m/3。00m
高度2。45m
重量26。3吨
乘员数4人
发动机v-2-34型5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公路54km/h,越野40km/h
最大行程公路302km(451km),越野209km(386km)
耗油量(升/百公里)公路130,越野170
燃料载量409升150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35°
涉水深度1。11m
越障高度0。73m
越壕宽度3m
主要武器
l11(model39)76。2mm坦克炮,30。5倍口径,备弹77发,仰角-4°~29°
辅助武器
2x7。62mmdt机枪,备弹2898-4725发
t-34/76b1941/1942
t-34/76b型出现于苏德战争爆发后,主要根据战场经验,对a型加长炮管以增强穿甲能力,增加了炮塔装甲厚度,主要于1941年—1942年间生产。
基本数据
生产数量不详
长度(含炮管)/宽度6。68m/3。00m
高度2。45m
重量26。5吨
乘员数4人
发动机v-2-34m型5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公路54km/h,越野40km/h
最大行程公路300-400km,越野230-260km
耗油量(升/百公里)公路270
燃料载量460升134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35°
涉水深度1。4m
越障高度0。73m
越壕宽度3m
主要武器f-34(model1940)76。2mm坦克炮,42倍口径身管,备弹77发,仰角-4°~29°辅助武器2x7。62mmdtm机枪,备弹3906发
t-34/76c1943
t-34/76c型是t-34/76系列的后期型号,炮塔的设计有所改进,车体和炮塔都增加了防护,因此车重增加不少。t-34/76c最大的特徵是炮塔前部有30°的倾角。t-34/76c是库尔斯克战役的主战力量,在战役中和t-34/76b、kv-1、t-70等一起对抗德国的3号、4号、以及最新式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但这场战役也说明了t-34/76和kv-1的性能已经不及德国新式坦克,战场的需要导致了t-34/85和js系列的出现。
生产数量不详
长度(含炮管)/宽度6。75m/3。00m
高度2。60m
重量30。9吨
乘员数4人
发动机v-2-34m型5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公路54km/h,越野40km/h
最大行程公路290(434)km,越野201(370)km
耗油量(升/百公里)公路270
燃料载量418升180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35°
涉水深度1。3m
越障高度0。85m
越壕宽度2。5m
第619页
主要武器
f-34(model1942)76。2mm坦克炮,42倍口径身管,备弹77-100发,仰角-3°~30°
辅助武器
2x7。62mmdtm机枪,备弹2394-3600发
t-34/851944
为了对付德国出现的新型坦克,1943年秋t-34坦克开始改装85mm火炮,并且针对苏联坦克协同作战能力差的弱点,增加了无线电通讯设备,并因此增加了一名机电员。t-34/85的炮塔随装甲和火力的提升,变的更大,被德国坦克兵称为“大脑袋t-34”。同年12月15日t-34/85被批准投入大批量生产,该年共生产283辆,1944年就猛增至11000辆。t-34/85成为后期苏联坦克部队的主要装备,同“豹”式相比,火力和装甲虽然稍有不及,但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全重也大大小于豹式,战时产量多达18000辆以上,因此从整体作战能力上压倒了德国坦克,达到了t-34系列的完美境界。战后多次战争参战的t-34坦克几乎均为这一型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坦克部队的中坚力量也是这种坦克。
生产数量18480辆(不包括战后生产)
长度/宽度6。1m/3。00m
高度2。72m
重量32吨
乘员数5人
发动机v-2-34m型5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公路55km/h,越野30km/h
最大行程公路400km,越野249km
耗油量(升/百公里)公路270
燃料载量545升270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35°
涉水深度1。3m
越障高度0。76m
越壕宽度2。5m
主要武器
zis-s-5385mm坦克炮,54。6倍口径身管,备弹55-60发,仰角-5°~20°
辅助武器2x7。62mmdtm机枪,备弹1920发
第八卷 二战 北美p-51野马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3038
北美p-51野马
p-51野马也许是二战中最着名的战斗机,或者这样说:最好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野马的生产数量庞大,其中美国生产了15,575架、澳大利亚生产了100架,仅次于p-47雷电。
美国陆军航空队型号:p-51a-36f-6英国空军型号:mustang
机型:单座战斗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
研制计划:
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向美国求购适用于英国空军的作战飞机,因为美国提供的贝尔p-39空中眼镜蛇和寇蒂斯p-40战斧战斗机与德国空军的me109相比性能已显得落后(其中一部分p-40被中国买下),而英国的喷火式生产又跟不上。英国人接触了北美航空公司寻求一种新的战斗机。
说来也许不信,北美公司的野马战斗机的设计、制造、试飞是在100天内完成的!野马于1940年10月首飞,飞行测试结果很是令人满意,1940年底前飞机顺利投产。
美国陆军航空队取走了生产线上的第5和第10架飞机用于在俄亥俄代顿的怀特基地进行飞行测试,被重新赋予xp-51的编号。美国政府定购了头两批超过600架的野马式,正式编号为p-51并依照租借法案供应给了英国空军。美国参战后,有相当一部分的p-51转交给了美军。
na-73x原型机:野马的早期型号受me109的很大,因为其设计师之一曾为梅塞施密特工作过。na-73x应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型全金属张紧蒙皮、革命性的层流翼型、强力襟翼、宽距起落架和可收回的尾轮。滑油散热器安装在后机身,散热器进气口延伸到机腹形成了野马的识别特徵。机翼内部安装了大容量的油箱。英国指定发动机为直列液冷式,艾利森v-171012缸v型是唯一适合野马使用的美国造发动机,动力稍显不足,限制了原型机的高空性能,北美甚至想加装涡轮增压器,但时间不允许。军械包括安装在发动机曲轴箱两侧的两挺12。7mm白朗宁同步机枪、安装在机翼起落架位置的两挺12。7mm及更外侧的4挺7。62mm机枪。
各型别一览:
mustangi(p-51):发动机为艾利森v-1710-f3r,功率1000马力(746kw)/3660m,最大起飞功率1150马力(858kw)。军械同原型机共4x12。7mm4x7。62mm。由于艾利森发动机功率不足导致mustangi高空性能不佳,所以英国空军多把它用于低空侦察任务并配属给空军陆地协作司令部,并在飞行员座椅后的左侧座舱玻璃倾斜安装了一台照相机,右侧对应水平安装了一台照相机。1942年7月27日mustangi开始为空军陆地协作司令部执行任务。
mustangia(p-51):把mustangi(p-51)外翼段的4x7。62mm机枪换成20mm机炮。
mustangii(p-51a):军械重新布置,4挺12。7mm机枪集中并列安装在机翼内。后期型换装了艾利森v-1710-81(f20r),功率1125马力(839kw)/4700m,最大起飞功率1200马力(895kw)。英国和美国同时使用此种机型,在美国的p-51a基础上发展出了a-36a俯冲轰炸机和f-6a照相侦察机。
p-51bp-51c(mustangiii):这是首次使用英国罗。罗公司灰背隼(merlin)发动机的机型,与美国发动机相比,体积更小、功率更大。安装了新型四叶螺旋桨。英国人在mustangii上安装merlin61发动机的测试成功后,北美公司立即重新修改了p-51的设计,安装了packardv-1650-3发动机(packard公司生产的merlin68型两速二级增压二次冷却发动机。註:packard-普惠的前身),机身也作了结构上的加强,重新设计散热器和副翼。机翼下安装了流线型挂架,可挂远程副油箱和500磅炸弹,后期型可挂1000磅炸弹。新的设计起初编号为xp-78,后来改成p-51b。
第620页
p-51b和p-51c于1943年投产,p-51c由北美达拉斯工厂生产。同年12月1日开始交付给驻英国第8航空队,装有可抛式副油箱的p-51b是第一种可以深入德境为第8航空队轰炸机群护航的战斗机。
xp-51d:装备merlin发动机的p-51b/c由于传统设计,座舱向后视界极差,另外在侧面轮廓线上与me109极为相似。于是想在野马上改装气泡式座舱盖,在p-51b生产线上抽出两架用于测试,重编号为xp-51d。
p-51d(mustangiv):p-51b的改进型,也是野马家族中产量最大、名气最大的一位。军械增加到6挺12。7mm机枪,全布置在机翼内。最显眼的改进是换装了气泡式座舱盖,极大地扩展了飞行员的视界,特别是向后视界。后机身也做了修改,p-51d后期型在垂尾前增加了延长段,这一改动后来又用来改装p-51b/c和早期的p-51d。
xp-51f:作为纯粹的截击机来研发,并重新设计了整个机身结构,甚至没有一处结构可以与早期的p-51互换。机翼採用新的低阻层流翼型,平面形状也有所不同。优化了机身和散热器整流罩轮廓,减轻了发动机基座和起落架。更换了滑油散热器,简化了液压系统和座舱布局。经过这些改进,机身减重726kg,军械减少到6挺12。7mm机枪(与p-51b/c相同),甚至减少了油箱容积。总之是架全新的野马。由于与p-51d相比改进很大而性能提高甚小,所以未生产。
xp-51g:也叫xp-51h,是一种远程护航战斗机,发动机为高功率的packardmerlinv-1650-9,新发动机使机身加长12英寸,缩减了尾翼面积并改变了尾翼长宽比。军械为6挺12。7mm机枪,在飞行员座椅后增加了燃油箱,可以装更多的燃料。
xp-51j:也是p-51的轻量化原型机,使用艾利森v-1710发动机,与以前的艾利森发动机不同,v-1710有上吸式汽化器,功率增强。机鼻部作了仔细的修形以减小阻力。
p-51h:xp-51g的生产型,又作了若干改进:发动机是merlinv-1650-11,注水时的爆发动力为1495kw,改进了操纵舵面。机身重量比p-51d轻318kg。军械为6挺12。7mm机枪,可外挂10枚5寸火箭弹,和两枚1000磅炸弹或两枚1000加仑可抛式副油箱。
二战结束后,p-51h成为机队主力。
p-51k:与p-51d很相似,只是液压自动变距四叶螺旋桨换了厂牌(用aeroproducts替换hamilton的)。
a-36a:绰号apache。p-51a的俯冲轰炸机型别。1942年开始研制,同年9月首飞。发动机换成艾利森v-1710-87(f21r),功率988kw。加装了液压操作的俯冲减速板,每侧机翼下的挂加可挂炸弹或可抛式副油箱。军械为6挺12。7mm机枪,与p-51a一样,两挺在机头,四挺载机翼外段内。a-36a在美军登陆西西里之前服役,生产一直延续到1943年3月。
f-6:p-51的侦察型,没有武器,只装备了侦察照相机。f-6a的发动机为艾利森v-1710-81(f20r),功率895kw。为了增加视界,早期型安装的是英国式气泡舱盖。f-6d与p-51d相似,f-6k则是p-51k改进的。
第八卷 二战 前苏联is-3“史达林-3”重型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903
前苏联is-3“史达林-3”重型坦克
nc-3重型坦克是nc-2基础上的发展而来的。德国为对付nc-2坦克,于1944年研制出的“虎王”重型坦克,其长身管88mm炮以及极其厚重的装甲,使其威力达到二战时期登峰造极的地位。1944年7月“虎王”首次参战后,苏联立刻开始研制更强的重型坦克。h。杜克霍夫领导的设计组,充分吸收t-34的装甲原理,重新设计了nc-3的炮塔和底盘。nc-3坦克首次採用犁头式车体前装甲,呈倾斜多角形结构,并採用了龟壳形铸造炮塔,炮塔前部厚度达到了160mm,其整体防弹性能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其炮塔外形酷似后来的t-54坦克,实际上nc-3已经是和t-54一样具备50年代水准的坦克。攻克柏林后的阅兵仪式上,咄咄逼人的nc-3坦克编队,使美英等西方国家瞠目结舌,严重影响了战后西方国家的坦克设计。nc-3重型坦克于1945年1月装备苏联部队,赶上参加了攻克柏林的战役,给德国“虎”式、“豹”式坦克一个重重的下马威。
战后nc-3坦克得到了继续发展,採用功率690hp的发动机,加厚车体装甲,增加12。7mm并列机枪,改进悬挂机构,发展成为nc-4重型坦克,1946年服役。nc系列坦克不断发展,一直到nc-10型,发展为t-10重型坦克,一直服役到60、70年代。
战斗全重45800kg
车长9。73m
车宽3。07m
车高2。44m
引擎v-2-is(v2k)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37/19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60(252)/120(189)km
乘员4人
火力装备122mmd-25model1943l/43;2xdtm7。62mm;1x12。7mmdshkmg(aa)
弹药122mm:28发;7。62mm:1000发;12。7mm:945发
装甲20-230mm
爬坡度36度
通过垂直墙高0。99m
越壕宽2。48m
涉水深1。30m
第八卷 二战 德军pzkpfw iii中型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494
3号坦克于1933年由希特勒下令研制,奔驰公司1936年生产出第一辆原型车。3号坦克的性能要求为15吨级,装备50mm火炮,但由于50mm火炮没有准备好,所以早期原型车装备了37mm火炮,但炮塔仍是按照50mm火炮设计的。经过改进,第一辆3号a型坦克于1937年5月由奔驰公司生产,同年共生产15辆。此后,奔驰公司又推出了b、c、d型3号坦克,但均属于试验型,只有部分装备武器,a、b、c、d型总生产量不过100。
第621页
1938年,正式生产型e型投产,安装37mml/45火炮,至39年10月共生产100辆。同年推出f型,40年又推出g型,早期f、g型均安装37mm火炮,后来包括部分e型都改装50mm火炮。至法国战役时,有40辆安装50mm火炮的f型参战。1940年,正式安装42倍口径50mm火炮的h型开始生产。苏德战争开始时,3号坦克已生产数量应该在约1500辆以上。1941年德国开始生产j型,j型的后期型号开始採用较长的底盘和长身管50mm火炮,j型是各型3号坦克中产量最高的,至42年数量超过2500辆。根据战争经验,1942年又开始生产l、m型,分别为约650辆和250辆。
苏德战争爆发时,3号坦克已经成为德国装甲师的主力,3号和4号坦克的装备总数超过进攻苏联的德国3350辆坦克的半数。但是3号和4号在面对苏联红军新式的kv-1和t-34坦克时,火力和装甲性能明显居于劣势,特别是短身管的50mm和75mm炮火力不足。针对这种局面,3号坦克增强防护装甲,并开始换装60倍口径的50mm火炮,这种火炮成为3号的标准装备。装备长身管火炮的3号坦克在非洲军团作战中表现优异,是英美坦克的劲敌,性能仅次于战场上的4-f2型坦克。3号坦克也是德国最早全部安装无线电通讯设备的坦克,因此有利于坦克集群作战。虽然改装后的3号坦克大部分性能均不及t-34/76,但车体性能优良,武器可靠,在经验丰富的德国坦克手操作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武器。1942年时期的坦克战中,在正确战术指导下对付t-34/76还是游刃有余的,并曾在多次遭遇战中取得全胜。
但在史达林格勒战役后,3号性能日渐落后,难以对抗不断出现的新型坦克。1943年中期后,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位置逐渐被4号取代,3号坦克仍部分服役到1944年甚至更晚。1942年投产的n型是最后型号,採用长底盘,并装备短身管24倍口径的75mm火炮,装备于各虎式坦克独立营中,用于防止敌方步兵的攻击。1943年8月3号正式停产,总产量约6000余辆。此后部分现役3号坦克还被改装为各种其它用途。
以3号坦克底盘研制的变型车系列众多,包括指挥坦克、观察坦克、自行火炮等。最着名的就是法国战役就登场的3号突击炮,产量达到了10000辆,简称“3突”。
pzkpfwiii。n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23000kg
车长5。65m
车宽2。95m
车高2。50m
引擎maybachhl120trm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40/n。a。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55/95km
乘员5人
火力装备75mmkwkl/24;2x7。92mmmg34
弹药75mm:64发;7。92mm:3750发
装甲10-70mm
爬坡度30度
通过垂直墙高0。6m
越壕宽2。0m
涉水深1。3m
第八卷 二战 德国pzkpfw iv中型坦克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5223
德国pzkpfw iv中型坦克(4号坦克)
海因兹。古德里安于1930年最早提出发展以后成为德军装甲部队主力的iv型坦克。1934/1935年间,希特勒命令克虏伯以及莱茵金属公司(还有man)开发一种营级指挥车辆,代号为bw(德文为bataillonfuhrerwagen)。规定其全重为18t、最大速度为35km/h、安装75mm主炮。各公司都制造出自己的样车,并于1935年至1936年间进行了测试。莱茵金属公司的bw-vk2001(rh)样车使用了neubaufahrzeug坦克的改进运转变速系统,而克虏伯公司的bw-2001(k)样车以及man公司的vk2002(man)样车则都採用了man公司最新设计的运转变速系统。man设计的新悬挂系统被拒绝了。同时克虏伯公司却在发展新的炮塔。所有样车性能很类似,广泛测试后克虏伯公司的vk2001(k)被选中进入批量生产。
1935年,克虏伯受命按照其设计生产,同时採纳其他样车的优点。又经过一些测试后,克虏伯公司开始制造pzkpfwiv/a型。新坦克行动装置由前置主动轮、诱导轮、车体每侧8个负重轮2个一组分为4组,悬挂装置则採用板簧平衡式,每条金属履带由101块履带板组成,履带板宽360mm。在负重轮上面是4个托带轮(j型减少到3个)。乘员5人,分别是:炮塔内的车长、炮手、装填手,车体前部的驾驶员和机电员,乘员之间採用对讲机保持通信。炮塔用轧制钢板和铸造装甲板铆接而成,炮塔后部有一个桶状指挥塔,两侧有应急出口,炮塔旋转採用电驱动或者手操纵,车体前部右边安装1挺7。92mmmg34型机枪。1937年10月,克虏伯制造出第一辆pzkpfwiv/a型坦克,到1938年3月为止,a型一共生产了35辆(底盘编号80101-80135),其中5辆被用于测试,另外30辆则被投入实战直到1941年,德军在波兰、诺威、法国战役中都使用过pzkpfwiv/a型坦克。1938年4月到9月,克虏伯又生产了42辆b型,b型一直服役到1943年晚期,b型改进了炮塔,车体前部装甲也有所加强,取消了前机枪,其驾驶员和机电员舱门都做了改进。pzkpfwiv/b型坦克参加了德军在波兰、法国、巴尔干以及苏联的战斗行动。pzkpfwiv/a型坦克发动机採用的是马巴赫公司的hl108tr型12缸水冷汽油机,转动装置则是zf公司的srg75型,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b型的引擎是马巴赫公司的hl120tr型12缸水冷汽油机,功率为300hp,转动装置为zf公司的ssg-75型。1938年10月到1939年8月,iv号坦克c型开始生产,克虏伯共生产了134辆(底盘编号80301-80440),1943年仍可以看到一些c型在服役。c晚期型(从底盘编号80341开始)採用了新型的马巴赫hl120trm水冷12缸汽油机,其功率也为300hp,转动装置为zf公司的ssg-76型,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这种发动机成为以后所有型号4号坦克的标准发动机。c型的同轴机枪上加装了装甲套管,和b型一样它也取消了前机枪。1940年后期的c型的车体和上部结构都加厚了装甲。波兰战役中德军第1装甲师有14辆c型pzkpfwiv坦克参战,而第1轻装甲师则有8辆参战。
第622页
大多数早期iv型坦克都是作为试验及训练之用,当然也有一些被投入实战。1939年10月,克虏伯制造出d型,到1941年5月一共生产了229辆(底盘编号80501-80748)。d型是首个生产型,其在德军中一直服役到1944年。d型採用新的车体前部装甲设计和新的火炮外部防护,d型恢复了前机枪,车内机电员的位置也稍有后移。1943年,有一些d型被换装上威力较大的长身管75mmkwkl/48型火炮,d型中有少数底盘被用于改装成架桥车、自行火炮、甚至巨炮“卡尔”的弹药供应车。德军在法国、北非、巴尔干以及苏联战场都投入了d型pzkpfwiv坦克。
1940年9月到1941年4月,克虏伯公司又制造出223辆(编者註:似乎有些资料说是233辆)pzkpfwiv/e型坦克(底盘编号80801-81023),e型是以d型为基础设计的。e型是iv号坦克系列里第一个在炮塔上安装储存箱的型号。车体后部都安装了一个储存架。并在驾驶员舱门以及主动轮和指挥塔上都做了修改。炮塔顶部安装了新的排气风扇。大约有40辆d、e型pzkpfwiv坦克被送到非洲的第5、第8装甲团服役。值得一提的是在1940年后期,为了使iii号和iv号坦克标准化,出现过一种基于pzkpfwiv/e型坦克,改装了大的负重轮以及famo的悬挂装置的设计样车。
1941年4月至1942年3月,克虏伯、伏玛格以及尼伯伦根工厂生产了487辆pzkpfwiv/f1型坦克(底盘编号82001-82614)。f1型是iv号坦克系列里最后一种採用75mml/24型短身管火炮的型号。1942年3月,25辆f1型被改进为f2型。f型都採用了新设计的炮塔、主动轮和诱导轮,mg机枪採用了球形枪座,侧门由原来的单层改进为双层,观测设备、驾驶员观察口、前机枪座和炮塔门都加厚了装甲,并都以400mm宽履带替代原来的360mm宽履带。f1型pzkpfwiv坦克被用来重组德军第2、第5装甲师以及补充前线各作战部队。a型到f1型的iv号坦克的设计编号被定为sd。kfz。161,它们都安装短身管的75mmkwk37l/24型火炮。
1942年3月,pzkpfwiv/f2型坦克开始生产,紧接着在5月又开始生产g型。这两种型号都开始安装新的75mmkwk40l/43型火炮(已经可以和装有76。2mm火炮的t34坦克对抗)。北非战场上,英军把这种新遭遇的德军坦克(pzkpfwiv/f2型坦克)称为“特殊iv型坦克”,因为它的性能优于当时任何一种英国和美国坦克。新型长身管火炮导致了坦克全重增加以及速度减慢。除了火炮以外,f1型和f2型差不多。pzkpfwiv/f2型坦克的75mm火炮前部安有单节炮口制退器(后期的f2型改成了双节式炮口制退器)。不过f2型对炮塔内车长和炮手的位置做了改进以增大内部空间,还增加了一个辅助手柄便于装填手操作。
1941年至1943年在非洲战场使用的iv号坦克都加装了适应沙漠战斗的过滤器以及改进的通风设备。克虏伯、伏玛格以及尼伯伦根工厂一共生产了200辆(包括25辆f1型改进的,底盘编号为82370-82650)pzkpfwiv/f2型坦克,g型则生产了1275辆(底盘编号82651-84400,假如包括晚期换装75mmkwk40l/48型火炮的g型,生产总数应该是1687辆)。这三种型号统一的设计编号是sd。kfz。161/1。1943年3月起,开始生产412辆被安装了新的75mmkwk40l/48型火炮的g型,这种型号的设计编号被定为sd。kfz。161/2,该火炮安有新型的炮口制退器,晚期的pzkpfwiv/g型坦克加装了和h型类似的钢质侧裙装甲板。另外g型安装了新型的简单炮塔,并装备了烟幕弹发生器。
1943年4月,德国开始制造pzkpfwiv/h型坦克,h型也装备了75mmkwk40l/48型火炮,同时h型开始装备5mm厚的装甲侧裙板。h型是iv号坦克系列中产量最大的,从1943年4月到1944年7月,一共制造了3774辆(克虏伯、伏玛格、尼伯伦根工厂,底盘编号84401-91500)。h型也採用了新设计的主动轮、防空mg34型机枪和天线装置。
1944年6月,j型开始进入制造,j型和h型差不多,在排气装置以及悬挂系统上做了一些改动以易于制造。到1945年3月,尼伯伦根工厂一共生产了1758辆pzkpfwiv/j型坦克(底盘编号91501-?????)。除了j型,所有的pzkpfwiv型坦克炮塔都是採用电驱动转动,而j型则是只能採用手动式旋转。晚期型的j型採用了铸造诱导轮以及钢质托带轮,晚期生产的j型将托带轮减少为3个。h型和j型pzkpfwiv坦克在有经验的坦克手手里都是极具威力的武器。除了正式的改进,pzkpfwiv型坦克还根据前线反馈的信息实施的不间断改进甚至乘员自己的改造。1943年中期,pzkpfwiv型坦克开始安装炮塔以及车体侧装甲裙板。以前的型号在返修的时候都被加厚装甲,重装武器以及及时进行标准升级,其他一些则被nskk机构用于训练。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初期,pzkpfwiv型坦克配备单轴拖车携带两桶燃料以增加其作战半径。从1942年秋天开始,东线作战的pzkpfwiv坦克开始装备加宽的“冬季履带”,1944年春天起,则开始安装更宽的“东部履带”。诺曼第战役卡昂地区,有一些晚期pzkpfwiv型坦克被埋在地下仅露出炮塔作为固定火力点,这种火力点极难被察觉及摧毁,作战中试图接近的盟军坦克部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有趣的是德国为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曾将pzkpfwiv型坦克改装成潜水坦克,1940年7月到10月,有42辆d型pzkpfwiv坦克被改装成潜水坦克。这些潜水型坦克在1941年入侵苏联的行动中参战(隶属于第18装甲师第18装甲团)。iv号坦克不仅有潜水型,德国还利用它的底盘制造过一些特殊用途车辆。1940年2月到5月,克虏伯将20辆pzkpfwiv/c、d型坦克改造成架桥车--bruckenlegerivb。这些架桥车伴随第1、2、3、5、10装甲师参加了1940年在比利时以及法国的战斗。1940年晚期,大多数又被改回战斗坦克。1941年1月,克虏伯又制造了4辆bruckenlegerivc型架桥车,并在1941年入侵苏联时投入战斗(隶属于第3装甲师)。另外还有一辆c型pzkpfwiv坦克被试验改装成扫雷装置,不过没有正式投入生产。pzkpfwiv型坦克也被改装成修理坦克,1944年10月到12月(甚至到1945年3月),36辆不同型号的iv号坦克被改造成修理坦克。此外,f型的pzkpfwiv坦克还有被改造成两栖坦克的尝试。
第623页
pzkpfwiv型坦克有很多变型车,其中包括自行高射炮,自行火炮以及其他诸如武器运输车之类的。比如自行防空炮就有“旋风”20mm四管自行高射炮、“东风”i型37mm单管自行高射炮、“东风”ii双管自行高射炮(试验型),自行火炮变型车主要有“野蜂”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犀牛”88mm坦克歼击车,stugiv突击炮、iv型坦克歼击车等。
从1937年10月到1945年3月,德国克虏伯、伏玛格和尼伯伦根工厂一共制造了8600辆pzkpfwiv型系列坦克。该坦克在所有的战线都投入战斗,不仅是德军,连盟军都对pzkpfwiv型坦克有很好的评价。1944年2月7日,德军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用少量pzkpfwiv型坦克作为先头部队试图冲出苏军优势兵力形成的“切尔卡瑟口袋”包围圈。在突破作战中,库特。舒玛彻少尉指挥两辆pzkpfwiv型坦克在一次反击苏军坦克连的作战中摧毁苏军8辆t34坦克。第二天,舒玛彻少尉单独和苏军坦克连作战,在这两次战斗中一共摧毁21辆苏军战斗车辆。为此,他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类似的战例还有很多。
二战期间,pzkpfwiv型坦克还输出到匈牙利(52辆)、罗马尼亚(100辆)、保加利亚(46辆)、芬兰(15辆)、西班牙(20辆)以及克罗埃西亚等轴心国军队。1943年,少量的pzkpfwiv/g型坦克被输出到土耳其。从1941年到1943年,苏军缴获了大量的pzkpfwiii型、pzkpfwiv型坦克以及stugiii型突击炮。其中一些被红军临时使用,另一些则被改装成突击炮,比如su-76i、sg-122a。战后,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西班亚、叙利亚、约旦以及土耳其等国仍在使用iv号坦克,直至1967年
pzkpfwiv。h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26000kg
车长7。02m
车宽2。88/3。33m
车高2。68m
引擎maybachhl120trm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38/n。a。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10/130km
乘员5人
火力装备75mmkwk40l/48;2x7。92mmmg34
弹药75mm:87发;7。92mmmg34:3150发
装甲10-80mm
爬坡度30度
通过垂直墙高0。6m
越壕宽2。2m
涉水深1。2m
第八卷 二战 苏联进攻芬兰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847
1939年11月30日,欧洲大战烽火正浓,强大的苏联发动了侵略弱小芬兰的非正义战争,苏芬战争爆发。
芬兰以弱敌强苏军久攻不克
芬兰对苏联的战争是一次很有名的以弱对强的战争。十月革命以后,
苏联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军事上都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效。军事力量更是比当时强大的法西斯德国有过之而无不及。1939年11月30日,苏军以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从四个方向对芬兰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3天内“解放”芬兰,并且当晚就在芬兰建立起了傀儡政府。
而当时芬兰全国人口只有370万人,国防军总数只有3.3万人。芬兰陆军的装备,也只停留在一次大战的水平上。芬兰国土狭小,根本没有战略空间。苏联高层骄傲地认为芬兰会像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一样不堪一击,乖乖地归顺于苏联强大的襁褓之中。然而,芬军在力量对比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凭藉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战、阵地战和消耗性围歼战,因此苏军除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进展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伤亡惨重,对芬军主阵地久攻不克。加上苏联在“大清洗运动”中,大部分军事将领都遭到迫害,“幸运”活着的将领们也根本无心指挥战争。残酷无情的严寒气候则使苏军损失惨重。根据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雪夫的回忆录透露,苏军实际在苏芬战争中损失上百万人。
苏联悍然入侵芬兰
当时被认为军事实力跟德国不相上下的社会主义苏联,趁1939年9月波兰败亡之机,为了自身安全要求芬兰割让领地,芬兰政府当然不会接受苏联的无理要求。结果苏联单方面撕毁1932年缔结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于1939年11月30日发动了侵略弱小芬兰的战争。正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芬兰脱离沙皇俄国的占领获得独立;然而22年后,却也是十月革命建立起的苏联发动了侵略芬兰的非正义战争。
雪地狙击手让苏军绝望
在这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中,芬兰狙击手有着非常卓着的战果。百发百中是狙击手们追求的境界。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这是一个多么悬殊的数字对比!
芬兰狙击手中最厉害的当数simohayha。simohayha是芬兰也是世界最高猎杀记录505次的保持者。以simohayha为首的芬兰狙击手组成了滑雪部队,他们大多是专业猎人,对于山林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身穿跟雪一样白的白色伪装服,滑着雪橇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来去自如。在一片雪白的环境下,穿着笨笨的棕褐色制服、在雪地中辛苦跋涉的苏联红军士兵则是最明显不过的目标了。
第624页
以simohayha为首的滑雪部队使用的虽然是从帝俄时期沿用下来的mosin-nagant步枪,却能在700米外狙杀苏军,在苏军士兵中造成极大的恐惧,称他们为“白色死神”。
即使趴在雪地上,苏军也逃不过狙击手迅速而准确的射击。只要脑袋一探出地面,用不了30秒,就可能永远离开那战火纷飞的人世。有的胆小鬼士兵不敢抬头,趴在地面上,只顾低着头扫射,结果屁股上就被打出个对穿的窟窿。由于simohayha在苏芬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他被芬兰人民尊敬地称为“民族英雄”。
也许是由于对“白色死神”的恐惧过于强烈,芬兰狙击手在雪夜中射击篝火旁飢饿疲惫的苏军士兵时,他们由于极度绝望,竟然对身边猝然毙命的战友视若无睹,静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颗子弹。
在simohayha的505次击杀中,许多死者的最后容貌非常沉静,但谁知道这看似沉静的外表下,内心到底是从容还是绝望呢?
停战谈判芬兰割让土地
战争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苏芬战争的惨重代价使苏联不得不正视现实,重新与芬兰谈判和约。芬兰政府也因弹尽粮绝只得接受苏联的讲和条件。1940年3月13日,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和平协定,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芬兰第三大城市维堡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分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芬兰虽然割让了1/10的领土,但通过战争避免了与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一起被併入苏联的命运,最后虽对苏联作出一些妥协,但基本保证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由于整个战争是在冬季严寒中进行的,史家又称之为“冬战”。
第八卷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库尔斯克会战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2552
第二次世界大战:库尔斯克会战
.xiazaitxt.co m发布
苏德战争中,苏军于1943年7月5日~8月23日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实施的战略性防御和进攻战役。双方企图和兵力部署德军在史达林格勒会战失败后,为摆脱困境、防止轴心国集团土崩瓦解,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进攻,以夺回战略主动权。德军统帅部考虑到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所处的有利态势,决定实施代号为“堡垒”的战役,企图从南、北两面向该突出部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尔后向苏军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为发动这一战役,德军动用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h.g.von克卢格元帅)第9、第2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e.von曼施泰因元帅)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战役集群,集中了苏德战场70%的装甲师和65%以上的作战飞机,总兵力达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700辆、飞机2050架,其中包括“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强击火炮,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等大量新式技术兵器苏军最高统帅部判明德军企图后,决定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暂时转入防御,在防御战中消耗敌突击集团,为转入反攻和战略总攻创造条件。k.k.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奉命抗击德军从奥廖尔方向的进攻,n.f.瓦图京大将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抗击德军由别尔哥罗德地域的进攻;完成防御任务后,在奥廖尔方向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转入反攻。苏联元帅g.k.朱可夫和am.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的行动。会战开始前,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共有133.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辆、飞机2172架。
.xiazaitxt.co m发布
担任战略预备队的草原军区(7月9日起改称草原方面军,司令为i.s.科涅夫上将)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后方展开。会战经过会战按苏军的行动性质可分为防御和反攻两个阶段。
.xiazaitxt.co m发布
防御阶段(1943.7.5~12)德军原定7月5日3时发起进攻,由于各突击集团集中地域遭苏军炮火反准备,被迫推迟到5时30分至6时发起进攻。当日,德军即把用于“堡垒”战役的基本兵力投入交战,企图以装甲师的“撞击”突破苏军防御并逼近库尔斯克。双方在地面和空中展开激烈交战。苏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击退敌人多次冲击。至7月10日,德军在苏军中央方面军地带内的进攻受阻,仅楔入苏军防御纵深10~12公里;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地带内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南正面的进攻也告失败,遂向奥博扬和科罗恰方向进攻,受挫后将主力转移到普罗霍罗夫卡方向,企图从东南方向夺取库尔斯克。苏军统帅部识破德军企图,决定对敌楔入集团实施反突击。
.xiazaitxt.co m发布
为此,大本营调预备队(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近卫第5集团军另2个坦克军)加强沃罗涅日方面军。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遭遇交战,双方共出动坦克和自行火炮1200辆。经激烈战斗,苏军获胜;德军损失坦克400辆,1万余名官兵被击毙。德军在突出部南正面最远推进仅35公里,尔后其基本兵力被迫转入防御。
第625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反攻阶段(1943..12~8.23)苏军击退德军后,以6个方面军计31个集团军实施了两次进攻战役。一次是代号为“库图佐夫”的奥廖尔战役。7月12日,苏军西方面军(司令为v.d.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左翼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mm.波波夫上将),在空军支援下对防守奥廖尔地域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突然发起进攻。15日,中央方面军右翼转入反攻,向德军奥廖尔集团南翼实施突击。为粉碎德军改变兵力劣势的企图,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战略预备队进入交战。29日,苏军收复博尔霍夫,8月5日解放奥廖尔,18日前出到布良斯克东郊,战线向西推进150公里。
.xiazaitxt.co m发布
另一次是代号为“统帅鲁缅采夫”的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8月3日拂晓,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由别尔哥罗德西北地域向博戈杜霍夫、瓦尔基、新沃多拉加方向并肩实施分割突击,在托马罗夫卡、鲍里索夫卡重创德军,5日解放别尔哥罗德。11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右翼向博罗姆利亚、阿赫特尔卡、科捷利瓦方向发展进攻,左翼则切断铁路线,包围哈尔科夫。同日,草原方面军亦进抵该市外围。22日下午,该市德守军被迫退却。
.xiazaitxt.co m发布
23日12时,草原方面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司令为r.y.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协同下收复哈尔科夫。战线向南和西南推进140公里。会战结局会战中,双方投入兵力共40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6.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3万余辆、作战飞机1.2万架。德军损失官兵约50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3700余架、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其进攻战略遭到彻底破产。此次会战标志着苏德战争进程完成了根本转折。德军从此完全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入防御,战略主动权完全转入苏军手中。
.xiazaitxt.co m发布
会战中,苏军最高统帅部在组织方面军群之间的战略协同和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方面都有较大改进,取得了在决定性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兵器的新经验;新编组的坦克集团军第一次用作扩大战果的梯队;航空兵彻底夺取了制空权。苏军战略指挥的特点是,指挥高度集中、选择行动时机适宜等。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空军力量大检阅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4529
歼-7型战斗机
歼七战斗机是我国空军主力战斗机之一,是我国在吸收米格21战斗机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了适应现代空战的需求,中国相继发展了歼-7e和歼-7fs战机,这不权改进了战斗机的性能,也为我国发展新一战斗机积累了宝贵经验。
歼-7e的主要改进方面有:将三角翼该为双三角翼,并装有前后缘机动襟翼,这一设计为国内首创;增加发动机推力,降低油耗,将原喷7乙发动机换为涡喷13f发动机;加装了平显武器瞄准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换装了航姿系统,无天线罗盘,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超短波电台等;加挂高性能空空飞弹;增加武器外挂能力,在机翼两端各加一个外挂点,增强了空对地火力增加了压力加油系统,液压系统採用密闭加油,以及对平尾和副翼载荷进行设计改进等。改进后的飞机其低空格斗能力,起降性能,对地火力,续航时间都有了显着的提高,并对未来电子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从歼-7e的改进改型来看,该机最突出的改进是近距格斗能力的大幅提升。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别外,由于换装了wp-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pw-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e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
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较小,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歼-7e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计该机的失速錶速将会比歼-7ii的210-220km/s 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歼七的最新改进型就是歼-7fs,从外形上看,歼-7fs与原有歼-7系列战斗机的最大区别是,改变了原机头进气方式,即演变为下颌式进气,这种进气方式与美国的a-7“海盗”攻击机类似。这种改进有两个优点:首先增加了机鼻的容积,便于安装大功率的机载雷达;其次,提高了大仰角飞行时的进气效率,从而使飞机的姿态机动能力增强。
原来的歼-7系列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只能装在直径狭小的进气口整流锥内,雷达扫描天线的大小受到严格限制(若太大会造成进气量减小,无法满足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要求),所以仅装备小功率的测距雷达,如gec-马可尼公司的“空中巡逻兵”226型火控雷达。它的作用距离基本在20千米左右,而且只能跟踪/攻击单一目标,无法赋予战斗机进行视距外空战能力,从而影响作战效能的发挥。歼-7fs通过上述巧妙改进之后,雷达舱允许装置的雷达扫描天线直径超过了600毫米。完全可以选用类似于俄罗斯“甲虫”系列的先进火控雷达作为标准装备。“甲虫”雷达为多功能脉冲都卜勒雷达,可以制导多种飞弹,其对雷达反射截面为3平方米的目标的搜索/跟踪距离,前半球超过70千米,后半球为40千米。它还具有上视、下视能力,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能引导中距空空飞弹同时攻击其中的2个目标,这赋予了歼-7fs视距外空战能力。
第626页
此外,为了进一步改善动力性能,歼-7fs换装了涡喷-13f ii(wp-13f ii)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黎阳发动机公司在原歼-8ii型战斗机上装载的涡喷-13(wp-13)型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推力进一步增加到78千牛(约8000千克),这使得歼-7fs的机动能力较原歼-7系列战斗机有了大幅提高。如最大爬升率从139米/秒增加到199.8米/秒;在5000米高度,从0.6马赫加速到1马赫的时间由35秒减少到28.7秒;起飞滑跑距离也缩短了200米等等。
歼-7fs还将逐步改善其机载电子设备,计划更换雷达冷却系统、电路系统、飞行参数记录系统、武器管理系统、gps导航系统和多功能座舱显示器。并准备将机翼修改为与歼-7mg相同的“双三角翼”,以进一步提高其近距格斗时的机敏性。
歼8型战斗机
技术参数:机长:21.52米
翼展:9.34米
机高:5.41米
机翼面积:42.19平方米
空重:9826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38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9550千克最大使用速度:2.2m
升限:20500米爬升率:200米/秒
最大航程:2000公里作战半径:600公里
动力装置:2台wp-7,单台推力6000公斤
机载武器:23毫米双联机炮2门;5个挂架,可携带武器:pl-2、pl-5、pl-7、pl-9、pl-10及火箭弹、反坦克子母弹、低阻爆破弹、反跑道炸弹等。
歼-8iim型战斗机
歼-8m歼击机是渖阳飞机工业公司,渖阳飞机研究所等有关单位联合,在歼-8ii基础上改型研制的一种高空高速,全天候,多用途,出口型歼击机。
1995年投入研制,1996年3月31日首飞成功。该机长21.59米,高5.41米,翼展9.344米,最大起飞重量18322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2马赫,升限18500米,作战半径800公里。
歼-8iim歼击机的设计思想是以提高飞机的作战效能为主要目标,因而充分利用国际合作途径,採用先进技术,对歼-iim进行了大幅度改进。改进的方面主要有:雷达和蔼中距空空飞弹,并配置了不得全惯性/全球定位组合导航系统,多功能显示系统。它可以全天候的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攻击,可完成自主导航,空空拦截,空中格斗等多种任务换装了两台大推力的wp-13b型发动机,推重比达0.981,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配备了先进的综合电子对抗系统,能对尾后搜索和跟踪的敌机雷达实施干扰,提高了载机在空战中的生存力;改进了机体结构细节和承受过载的能力,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和维修性。
歼11(苏27)重型歼击机
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21.935米翼展:14.7米
机高:5.932米机翼面积:46.5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30000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35m 升限:18000米
作战半径:1500公里
动力装置:2台al-31f,单台推力7600公斤机载武器:30毫米机炮,10个外挂点。
苏27已由沈飞开始组装生产,命名为歼11.
超七
不久前,生产“超七”战斗机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飞)迎来了好几个国家的空军高级将领,其中有辛巴威、奈及利亚、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空军司令或副司令一级的高官。这些对于本国空军装备很有发言权的人物都是在珠海航展上参观了“超七”战机的样机,并做了详细的询问后,专程赶到生产厂家来做实地了解的。成飞外贸处的副处长乐强告诉记者:“比起航展上的那些欧美参观者,他们真的对‘超七’感兴趣。”这些来访者本来就是冲着“超七”来的,但当他们得知这种物美价廉的战机居然还具备隐形功能时,无不大呼“意外”。
“超七”可与f-16相媲美
外贸上叫“超七”的战机,在国内叫fc—1,是一种单发(发动机)单座的轻型作战飞机。在已结束的珠海航展上,由于歼—10战机没有露面,“超七”样机便成了惹眼的亮点。这种并不代表中国军机最高水平的战机,以其实用性和经济性,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关注。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超七”项目处处长高志聪介绍,“超七”战机的作战空间主要在中低空,航程大约为3000公里,它既能完成空中拦截任务,又能进行空对地的攻击,作战能力绝不在f—16战机的ab型之下,但价格却只有它的一半左右。成飞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超七”项目的孙德生主任说:“如果从空军战机机群的结构配置来看,‘超七’应当算作是适应21世纪空中作战需要的中档战机,而其价格是中低档的.
“飞豹”fbc-1攻击机
本世纪末,中国第二届航空航天博览会揭开了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战机fbc-1的神密面纱,并被中外新闻记者颂以“飞豹”的雅号。
“飞豹”fbc-1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研制的双座双发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歼击轰炸机,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试飞鑑定,是全面提高了战斗机研制水平的新一代战斗机。
走近fbc-1,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一种神秘感在延伸。机头向前俯视,两侧黑洞洞的圆形进气道如同发着寒光的一对眼睛。机身上跃起的两翼似大鹏展翅,遮天蔽日,咄咄逼人。fbc-1採用常规气动布局,机翼为后掠式上单翼,外翼前缘为锯齿并带气动扭转,机翼后缘内侧装有单缝式襟翼,外侧装有副依。飞机平尾採用斜定轴全动下平尾,其高耸的大后掠垂尾历历在目。机身两侧进气道与机翼融合向后延伸,并形成蜂腰形机身,直通尾部两台外露式发动机喷管。机身下面装有单块式大面积腹鳍,后机身的上下装有四块减速板。其前起落架为后撑杆形式。主起落架呈小轮距“外八字”摇臂式,犹如豹的前爪般站立着。座舱採用双座串列式布局,前后座分别为驾驶员和领航员。机头为圆锥尖状向前探视,连同前后水滴型座舱盖玻璃,使整个机头高悬,似蛟龙探海一般。
第627页
外电评论,fbc-1的外形一扫传统中国战机之模式,预示着中国航空向21世纪腾飞。的确,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7歼击轰炸机的研制中,选中以米格—23为原型机进行改进。而米格—23.就採用了悬臂式上单翼,具有下反角的翼身融合设计。由于採用了变后掠翼技术,大大提高了飞机高低空飞机性能。fbc-l总长23.32米,翼展12.70米,高度6.57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8475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00千克,转场航程3650千米。新颖的设计成为技术关键。
自70年代以来,军用飞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多数直接作战用的飞机向多用途方向发展。90年代战斗机也是以高机动性多用途方案为主。fbc-l在国内首次採用了小轮距“外八字”式超落架、这种设计是为配合上单田布局.便于机翼上外挂物的配置。由于fbc-l选用的动力装置是2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其风扇尺寸较大,且又不允许增加延伸管,因而后体机身布局设计成为全机设计的关键之一。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参考国外先进机种的经验,经过大量风洞试验,成功推出蜂腰机身及喷口外露的设计。在fbc—l武器系统中,最值得称谓的是武器的全部外挂,分别在7个接点上。如何解决好外挂物和载机的相容性等成为研制的关键。在採用国内首次多台天平测力技术以及外挂武器的发射和投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使fbc-1成为我国第一架多外挂战机的典型范例。在机载设备中fbc-l採用的自行飞控系统是目前国内自行研制并投入使用的一套最先进的飞控系统。它由三轴控制增稳、自动增稳和自动驾驶仪组成,首次实现了机载设备高度自动化的典型战机性能指标。关于fbg l座椅弹射救生系统,因fbc-l是採用前后串座设计,该系统实现了双座指令程序弹射系统,在火箭弹射座椅上安装了侧向发射火箭,用以控制弹射轨迹,这一系统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前后串座高度跳伞以及0-l000千米/小时的弹射救生。在当今电子资讯时代中,用于航空领域的计算机技术.对军用飞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世界航空大国把计算机最大限度地应用于战机之中,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微机广泛应用于雷达、制导、通信、导航及发动机控制系统。有的用分布式计算机、容错式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对于武器的制导,更是以计算机制导精确化独领风骚。fbc-l上的计算机系统也很先进,飞机的导航系统和目标搜寻、跟踪系统均由计算机处理。先进的机载设备如虎添翼根据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状.可以预测,未来21世纪军用航空技术将出现崭新的飞跃。随着主动控制技术、隐身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推进装置等新型技术的开发,一批以高性能、高效率为主要标志的全新飞机将成为新世纪的代表,现代军用航空技术将迎来航空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在我国航空工业走过的近50年历程中.可以说fbc-1战机是50年航空领域成就的具体展示。在航空新材料技术、主动控制技术以及高推进装置等新技术的使用上,fbc-l将成为展示的舞台。fbc-1採用了先进的飞机火控系统,飞弹火控系统具有今高度作战能力和多目标攻击等能力.并採用平显装置进行高精度火控系统控制技术。fbc-l可挂能以多种姿态发射的4枚空空、空地或空舰飞弹,另装有l门23毫米双管航炮。其武器配置提高飞机的近距格斗和远距拦射能力。雷达已成为现代战机眼睛的代名词。fbc-1雷达系统与火控计算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及导航系统交联,能远距离探测和跟踪目标。并实施自动跟踪,具有较强的下视能力和快速识别目标能力,而且具有超低空防撞飞行的能力.是我国常规机载雷达中性能最全、指标要求最高的雷达系统。
电子技术在军用航空领域的广泛运用,有力地推动着航空事业的发展。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标准,衡量一架飞机是否先进.就看这架飞机採用了多少电子设备。fbc-l上所采月的先进电子设备有数十种,大都是首次随机研制的最新电了设备。通讯导航系统除电台之外,还装有gps卫星导航系统。在如何适应未来战争的电子战这一大气候中,fbc-1具有综合电子干扰系统,使有源干扰设备兼有施放杂波干扰和欺骗干扰的能力,对敌机载截击瞄准雷达、空空飞弹制导系统、地面炮瞄和地空、航空飞弹的控制和制导系统实施干扰.破坏敌雷达或红外跟踪、制导系统、提高载机的突防生存能力。而且将电子对抗与敌我识别系统等实行了有效的交联,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机电子对抗与敌我识别的能力。先进的座舱设备也是fbc-l的一大特色。座舱採用了红光照明系统,对仪表照明、平显因明,以及仪表麦外照明和导光板照明、应急照明等进行了科学配置.进一步使座舱光线柔和,不易引起痪劳,电门字符清晰,应急照明系统确保飞行安全。
50年代末,发展多用途战斗机的指导思想在西方占据了统治地位,此类战机的研制也进入最兴盛时期。格斗战马机一时失宠,强击机在世界军用航空队伍中的数量急剧减少.不久,轻型轰炸机也被多用途战斗机取而代之。在不少国家中,多用途的歼击轰炸机成了战术空军的主力.如美国在当时的5000架战斗机中,歼击轰炸机占88%。原苏联在1956年正式取消了强击航空兵,把一部分米格17、米格·19、雅克25等并击机改装成歼击轰炸机,在当时4500架战斗机中.歼击轰炸机占33%。60年代,美国研制了f-4c、d型歼击轰炸机,并在越南战争中大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原苏联研制了米格—27和苏—24等歼击轰炸机。这类飞机的共同特点主要有.飞机重量大,一般在17—31吨;戴弹量大,达5-10吨;航程远,通常为2ooo-3ooo千米,有的超过4ooo千米;速度大,高空马赫数达2—2.5,低空有跨音速突防能力,有相当的空战能力.主要依靠空空飞弹来完成。fbc-l在正常载弹情况下,具有165o千米的作战半径,该机具有7个外接点,攻击威力强。飞机最大使用錶速1210千米/小时,最大平飞马赫数为1.7。低空具有良好的跨音速特性。能携带多种制导武器和炸弹、火箭弹、航爆弹等。
第628页
fbc—l歼击轰炸机主要作战使命是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具有一定的歼击护航能力,可用于攻击敌战役纵深目标,攻击交通枢纽、前沿重要海空军基地、滩头阵地、兵力集结点等战场目标,孤立战场,支持、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战,执行远程截击和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攻击任务。在’98珠海航展上,fbc-1首先以低空特技——鹅子翻身,展示了卓越的低空性能,然后以最大錶速低空做水平八字盘旋,显示出其较小的转弯战术特性。最后以加力垂直跃升,并且同时进行综合横滚,将fbc-l高空先进的战术性能一展无余。
苏-30mkk配r77飞弹猛虎添翼我空军战力增强
《汉和情报评论》报导,明年配备到中国空军的苏-30战斗轰炸机(苏-30mkk)会越来越多,它也将进口更多的r-77主动雷达诱导飞弹。
汉和情报说,改良后的r-77相当于美制的aim-120c,因此中国的空军将具备更强的空对空攻击能力。
另外,它指出,随着歼-10战斗机(j-10a)配备到部队,国产的pl-12主动雷达诱导空对空飞弹也将在近期内开始量产,其中出口型的sd-10也可能与fc-1一起于2004年出口到巴基斯坦。
这么一来,未来3年内,中国的空军将拥有三种主动雷达诱导空对空飞弹。
汉和情报曾经报导,中国空军今年3月从苏-30发射r-77主动雷达诱导飞弹,一发命中,一发未点火失败,成功率只有50%。
针对这项报导,一名俄国国防工业界的权威人士最近告诉《汉和情报评论》编辑平可夫,6月的测试—共发射了5枚r-77,其中4枚命中目标,一枚未点火,成功率高达80%,算是非常高的。
该权威人士对他说:“要看全面测试的结果,而不是只看一架飞机的发射状况。中国方面对这一测试结果非常满意。”
r-77飞弹使用j波段多功能都卜勒雷达,发射之后,依然需要使用机载雷达进行中段照射,飞弹抵达离目标20公里位置的时候,弹载雷达开始运作,主动照射目标。
它与美制aim-120b不同的是,它使用四片格棚式尾翼,以减少控制飞弹所需要的功率。这个尾翼,是基辅生产。
r-77基本型全长3.6米,直径0.2米,发射重量175公斤,弹头重量22公斤,射速3马赫,射程50公里,但据公布的资料说该飞弹迎头最大攻击距离为100公里,尾追最小攻击距离为0.3公里。
强-5攻击机(a-5)
强-5攻击机1958年8月开始研制,1965年6月首飞,1968年11月开始批量生产.
强-5的主要型别有:a-5基本型a-5i,加大航程型a-5ii,a-5i的改进型a-5iii出口型a-5c,最新改进型a-5m,与义大利航空公司合作改进型.
强-5攻击机装2台wp-6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25.5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31.87千牛(3250公斤).武器有两门23毫米航炮,备弹200发.机身下部有小型弹舱,可挂炸弹或子母弹箱机翼下可挂各种炸弹火箭和副油箱等,也可挂空空飞弹最大载弹量1500千克.
强-5攻击机翼展9.68米,机长15.65米,机高4.33米,机翼面积7.95平方米,机翼后掠角55度,机翼展弦比3.37,主轮距4.4米,前主轮距4.10米.该机空重695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9130千克(最大11300千克),机内燃油3720升(外挂2*760升),最大使用过载8g.最大飞行速度m1.12/1190公里每小时(高度11000米),m0.99/1210公里每公里(海平面高度),巡航速度807公里/时,实用升限16500米,起飞速度300公里/时(无外挂),330公里/时(最大外挂),起飞滑跑距离700-750米(无外挂),1250米(最大外挂),着陆速度278-307公里/时,着陆滑跑距离1060米(不用减速伞),最大航程大于2000公里(带2*760升副油箱),作战半径600公里(最大外挂,高-低-高作战剖面),400公里(最大外挂,低-低-低作战剖面).
武直-9(wz-9)
中国于去年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国产武装直升机--“武直-9”(wz-9)。其出口型的编号为z-9g。
这种直升机秉承了“直-9”的一切优点,其主要挂载有红箭-8反坦克飞弹,23mm 航空机炮吊舱和多口径火箭发射器。作为一种多用途武装直升机,“武直-9”不仅可以反坦克,压制地面火力,还可运送步兵直接攻击并占领目标,当然它也可进行直升机空战。“武直-9”採用了类似oh-58d 的顶置瞄准具,使它可以隐蔽地观察和瞄准目标,而不必暴露机身。199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的613所已经展示过这种瞄具。
“武直-9”的动力,飞航系统十分先进。函道式尾桨,极大提高了贴地飞行的安全性。这对多数时间在超低空擦树梢飞行的武装直升机来讲是很重要的。“武直-9”机上的柔性桨叶在技术上相当先进。它还有2套独立的液压系统,提高了直升机的战斗生存力。“武直-9”由于携带大量外挂,机重也无可避免的增加,为了减轻重量,“武直-9”的机体最大限度地採用了复合材料,不但减轻了重量,也使它的最大航程非常惊人,达到1,000公里,同时自导仪和gps 系统等精密飞航系统使得像横跨台湾海峡这样的飞行十分轻松。但是“武直-9”也存在着重大缺陷,微薄的装甲和缺少夜战能力使得这种直升机在最近和将来都不会大量装配部队。如果“武直-9”只是一个过渡期产物的话,那么究竟中国下一代的专职武装直升机是个什么样子呢?
“武直-9”其实在中国陆航并不是新丁,早在1989年,它就成功地完成了“红箭-8”的试射。几年前,中国军队报刊上就几次刊登过“武直-9”和“直-9”在一起的照片,不过那时人们没有注意到就是了。“武直-9”和不具备攻击能力的运输型“直-9”外观设计上没有什么大分别,远看则完全一样,这是它的一个重要优点。将来中国军队可以藉此发动突袭。前些年中国军方对“武直-9”严格保密可能就是有这种考量。
第629页
直8重型直升机
主要性能(海平面、标准大气):
标准空机重量6980千克机身全长23.035米
机身宽5.200米全高6.660米,旋翼直径18.900米
起飞重量9000~13000千克最大速度315~275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266~248千米/小时爬升率11.5~6.6米/秒
最大航程430~800千米悬停升限(有地效)5500~1900米(无地效)4400米
最大起飞重量12480千克水上滑行速度18米/小时水上漂浮时间6~10小时
该机于1985年12月首飞,1989年11月通过国家技术鑑定,1994年12月设计定型,现己批量生产
并装备部队。
直十一型机获得中国首张民用生产许可证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并拥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直升机——直十一型直升机,获得了由国家民航总局颁发的民用生产许可证。
国家民航总局试航司司长王中说,直十一型直升机是中国目前唯一获此证书并经全过程验证的直升机机型。这不仅表明此型号直升机从此可以批量投入民用生产和销售,而且也表明中国国产直升机在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实质的一步。
直十一型直升机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设计,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制造。飞机可乘员6人、最大起飞重量2.2吨、巡航速度每小时240公里、最大航程600公里、续航时间4小时。从1999年底开始,直十一型直升机进行了一系列民用适航取证验证试飞工作。创空中续航5个多小时,零下38摄氏度续航2小时,一天转场飞行8小时33分、跨越6摄氏度到零下43摄氏度温差、飞行1332公里无任何故障,低温起动、低温存放无故障,连续两天转场飞行2500公里、地跨七省无任何故障等中国直升机飞行记录。各项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直升机的先进水平。
类似直十一型的轻型直升机目前占世界直升机总量的50%左右,在一些国家早广泛用于教练、侦察、救护、缉私、消防、旅游等领域。目前国内约有90架民用直升机,只有中央电视台的中继航拍机是昌河集团生产,其它无一国产。因此,昌河集团的直十一型直升机在国内外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米-171作为陆军的通用直升机。该机是米-8的发展型,米-8生产了将近1万多架,国内也有不少(青岛就有,东北也有民间进口的,好像是2000万瑞士法郎换了至少7架米-8t)。应该在昌河建立米-171改装厂,如果可能从前苏联各国进口一批米-8,最好是最近10多年生产的。然后与俄国的厂商合作,按米-171的标准改装。改装时尽量使用国产的仪表,设备,与直-8的设备通用最好。发动机是关键,株洲发动机厂应该很快掌握发动机技术,米-171的发动机不是最先进的,也就是80年代的技术水平,以株洲厂的技术状况来看,不难掌握。而且要将技术成果转移到涡轴-6(法国的原型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应该是低于米-171的发动机的)上,为新国产8吨通用直升机作动力储备。
轰-6丁型轰炸机
轰-6丁型轰炸机是西安飞机公司在轰-6型飞机基础上改进的新机种,改进后的飞机不但可以装载各种炸弹对海陆目标实施常规轰炸,还可以在两翼各挂一枚c601反舰飞弹.
该机装两台wp-8型涡喷发动机,还有wqj-1型启动机.该机总储油量33000千克.机长34.8米,机高10.335米,翼展34.189米,翼面积167.55平方米,空机重量38.53米,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7200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55000千克,正常着陆重量48000千克,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正常载弹量3000千克,巡航速度786千米/时,航程4300米,作战半径1800千米,续航时间5小时41分,实用升限12000米,爬升率19米/秒,全载起飞速度302公里/时,起飞滑跑距离2100米,正常着陆速度233公里/时,着陆滑跑距离1540米
轰7a是中国第一种较现代化的中程打击机,自1992年预批量生产型服役以来,便不断参加包括台海演习在内的沿海演习。而从1994年1月定型投产至今,改良型的研究业已展开。西飞在广泛徵求意见的基础上已于1995年着手进行改良型的设计工作。轰7a的改良型可能称为轰7a,最大的改变是换装俄制发动机,以al-31sm发动机取代轰7现用的斯贝mk-202发动机。al-31sm是歼11的心脏,它是苏-27的al-31f推力增强型发动机,单台的最大后燃推力近13吨,两台al-31sm的推力可使轰7a的空战推重比接近1.1,使其载弹量倍增至10吨左右。此外,轰7a将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并拥有更完善的导引武器能力。
轰7a的固定武器可能与歼十一样,为一门重110千克的6-23型6管23毫米改良型机炮。轰7a至少拥有10个外载挂架,除了能使用am-39、c-601/611、c-801/802、新型c-803超音速反舰飞弹、还会配备俄罗斯授权仿制的kh-65se亚音速巡航飞弹,以及一併引进生产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舰飞弹、kh-31p超音速反辐射飞弹,更先进的kh-41蚊式超音速反舰飞弹。蚊式飞弹发展源自kh-31a,发射重量4.5吨,弹头重320千克,使用惯性及主动/被动复合制导,在高/低空的射速分别是3.0和2.1马赫,最大射程分别为250和150千米。现代2型驱逐舰上的3m90系列改良型反舰飞弹,亦可挂载在轰7a上使用。其它适用的短、中程对地攻击武器还包括现役和研制中的国产与外国制传统炸弹、雷射制导炸弹,与之配合的装备至少包括:由607所研制,正进行最后试验的蓝天全天候低空导航荚舱,以及613所研制的前视红外/雷射瞄准组合荚舱等。中国可能也在研制联合直接攻击之类的先进多功能空射武器,这些武器现正在由014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中。
第630页
目前轰7a并未确定使用国产或进口的火控雷达系统,但以歼八-2m及歼十的情况分析,採用俄制系统的机会较大,轰7a因此也能发射r-73m、r-77、r-27系列俄制空对空飞弹,甚至配备中国发展中的第四代发射后不管中程空对空飞弹。配备这些武器系统和换装al-31sm发动机,将使轰7a的性能大幅提高,对空/地的综合作战能力远优于现役的轰7。轰7a改用al-31sm涡扇发动机后,虽然性能上大幅提升,但对飞机的气动外型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全面更新机载设备,整个工作量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次。轰7a 是西飞首种採用电脑辅助设计和电脑应用工程技术研制的军用飞机,它在发动机、航电系统、武器系统与歼十、歼十一和su-27“侧卫”战斗机有高度的通用性,将使下个世纪中国主力战斗机的生产和后勤维护达到极佳的效率。
虽然轰7现用的涡扇9发动机高速性能好,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经济性佳,翻修寿命长,故障率低,但也存在低速性差,耗油量大,加速性慢,推力不足等缺点,不能与现役或未来的战斗机匹配。其整体技术仍停留在近30年前的水平,甚至较中国自制的涡扇6等还差,而且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明显影响了轰7的性能和发展。而al-31sm源于:“侧卫”家族中s/sk、ub、苏-30k/m/mk上共用的al-31f双转子加力式涡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曾遇到过多种极大的困难,在10年间动用了51台试验发动机,解决了658个难题,工获得128项专利。盖机採用了模拟式电子综合控制器(al-31sm改用全数子式〕,能把工作状态发挥到接近极限值,当电子综合控制器故障时,会自动转换成机械-液压系统控制。另外还具有多种参数监视系统、设计举独创的防喘振系统和涡轮冷气控制系统等。al-31sm发动机目前的价格为300万美元/台,不带加力器的al-31f 曾以6台共用的方式装在“暴风雪”号太空梭上进行大气层试验,是一种优秀的发动机。因为涡扇9的最大直径和长度分别是1093毫米和5205毫米,与al-31f的1300毫米和1950毫米不能相容,更不用说略有变动的al-31sm。所以,势必重新设计后段机体。更新的发动机直径较大和长度略短。涵道比由0.62降到0.6,总增压比由20增至23.8,涡轮进口温度1167度升至1392度,各种推力状态下耗油率亦下降,但发动机推重比却由5.05升至8.173,对提高飞机性能的作用十分明显。由于涡扇9的气流量只有96.2千克/秒,少于al -31f的112千克/秒,所以轰7a的进气道必须扩大。为适应单台发动机重量由1842千克降至1530千克,以及飞机重新配重和载弹量的增加,数模混合自动驾驶仪和三重线传操纵系统必须重新设计。
轰7a将装上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研制的全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和四重线传操纵系统,该系统採用冗余度技术和16位中央微处理器,已相当于美军mil-std-1750a软体指令控制。随着线传操纵系统可靠性的提高,轰7a将放弃旧式的2a3h-c9c锯齿状带翼刀翼型,改用新设计的中等后掠角带前缘襟翼式上但翼。另外为提高隐身性能和强化气动外形,西飞准备为该机引入s型进气道,以减少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和红外线信号特徵,也可能局部採用翼身融合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将会明显增加。轰7a也将会是中国首种电脑辅助设计修正外形的半隐身战斗机,在配合新研制的吸波涂料的情况下,该机被探测概率应当会有相当程度的减少。
轰7a将配备中国、西欧和俄罗斯的航电系统。根据要求,座舱内两个座位都装有国产广角抬头显示器和2~3个彩色多功能显示器,也可能配备头盔瞄准具。各显示器都可用多路视频复合记录分系统予以监视。导航系统准备用618所研制的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做更换,另外加装一套环形雷射陀螺。轰7a的抬头显示器能与自动驾驶仪交联,即使飞机改变航向,瞄准线仍能稳定压在目标上,另外还继承了轰7a具备连续计算释放点、连续计算命中点等功能,并加装一台角速度轰炸系统,以提高自由落体武器的命中精度。新修改的侧滑角传感器能供火控系统修正侧滑角对武器的影响,同时也提供导航武器精确计算风速、风向之用。为发挥轰7a的最大威力,机上可能加装一套海上霸王式预警机作信息交换用途的数据链,採用的将会是马可尼公司或国产型号。这将是中国第一种有数据链的飞机。
雷达方面目前并未确定使用哪一国产品,推测轰7a 採用相位电子雷达联合集团(phazron)为该机开发的多功能脉冲都卜勒雷达的可能性很大。中国要求这种雷达具备轰7上243h“鹰眼”雷达的地貌跟踪功能,可靠性、稳定性和维修间隔还必须大幅提高。採用俄制雷达是有利于缩短研制时间的唯一选择。软体设计可能採用051g、052型驱逐舰上的法国tavitac作战系统,由大陆科研单位自行编写。轰7的电子战系统性能虽然是中国现役战斗机中最好的,但也只是优于f-4和米格23/27,只能反制sa-6之类的防空飞弹的攻击,虽然与先进水平有20年以上的差距。根据研究指标来看,轰7a的电子战能力至少达到90年代中期水平,才可能在现代防空火网中生存。相信整套设备会同时採用中国和西方的组件,也可能有俄罗斯的某些技术支援,并且会装上中国第一种红外/雷射干扰机和多频道战术干扰荚舱。因为轰7a具有载弹量大、机内容积大的特点,除了考虑加挂浮锚式空中加油设备当伙伴加油机外,更可考虑修改为轰侦7a电子侦察机,甚至是类似ef-111电子战飞机的改良型。型号可能是轰电7a,具体发展要待轰7a诞生后决定。如果能配备上述三种辅助飞机,轰7a系列将能暂时弥补中国没有航空母舰的不足,若国产超音速战略巡航飞弹研究成功,企打击范围更可以大幅延伸。
第631页
轰7a的关键航电设备和软体将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13所自行开发,内含综合武器控制系统和自动机动攻击系统。更先进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虽然已取得技术突破,但还不能确定是否来得及配备在首批生产的轰7a上。新机上的系统自检和内建更换能力会比轰7大幅提高。该机几乎已确定改用vicor公司生产的电源组件作为机内电子组件的电源系统,这种组件已用在多种航电系统和飞机上,曾在歼十和轰7进行过广泛试验,将是中国新一代国产战斗机和航电系统的理想制式电源。在外挂管理和机内电子信号传输方面,轰7a全面按照美军标准设计。飞机的标准武器挂载管理系统由挂载管理处理器和挂架接口装置组成,根据未来作战环境需要,中国选择了美军全面推广的mil-std-1760a外挂管理系统,并于90年代初修改颁布。1776a可通过夺路汇流接口(mbi)满足美军mil-std-1553b规格的信息链路设备传输数位讯号要求。
目前採用1553b信息链路设备的中国军用飞机强五4/m、强五5、轰7、歼八3、歼十等。以此为基础,轰7a将率先在组合式航电系统中使用ada95标准军用计算机语言。改良后的轰7a体积增加,翼面积更大,长宽比略小,最大平飞速度约2.0马赫,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5吨,与苏-24、f-15同级,作战半径和航程与苏-27相当,动力装置为2台ws-9(斯贝mk-202)发动机,机载武器含23毫米双联机炮,7个外挂点,携带c601/611、c801/802、c803、am-39、kh-65se、kh-41等飞弹。其改进型歼轰7a换装了al-31sm发动机,23毫米6联机炮,10个外挂点,载弹量增至10000公斤,作战半径增至1500公里。
歼轰7歼击轰炸机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21米
翼展:12.8米
机高:6。22米
机翼面积:平方米
空重: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7415公斤
最大载弹量:5000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1.7m
巡航速度:0.8m
升限:15500米
最大航程:2850公里
作战半径:900公里
第九卷中国篇 高科技野战食品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2423
中国军队高科技野战食品:做饭不用火四季蔬菜
你见过不需要专门炊事人员,不需要锅碗瓢盆,不需要蒸、煮、焖、炒,在雪域高原、戈壁沙漠、江河海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喝上热腾腾的汤吗?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的系列野战食品,使这一切变为了现实。品味我军新一代野战食品,会令你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
难觅炊烟影 却吃可口饭
研究所所长周国泰院士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爱尔纳国际侦察兵”竞赛是各国军事实力的一种较量,
我军每次都组队参加。
2001年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中国侦察兵代表队潜伏在河边的树丛中,等待着天黑后伺机突破“敌”防线。趁着难得的空闲之机,队员们悄悄地吃着特制的晚饭,只见有的队员嚼着压缩干粮;有的队员打开罐头喝着米粥;有的队员撕开一个包装袋、往里面灌雨水,很快像变戏法似地吃起热乎乎、香喷喷的米饭;有的队员则把水壶内的水往饭盒里一倒,十几分钟后,一盒近似手擀面的可口面条就制作完毕……
在4天3夜进行的21个课目的强对抗赛中,我军的参赛队员由于食用了研究所提供的全套野战食品,不仅节约了宝贵时间,而且及时补充了营养能量。在夺得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后,队员们兴奋地说,得给野战食品记上一大功。美军一位参赛队员被我军的野战食品所吸引,提出与我们交换。在品尝之后,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做饭不用火 冷水泡面条
自热米饭罐头。这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体积小、营养丰富、口味纯正、携带方便,具有高效自加热功能的野战口粮。採用体积小、加热效率高、无污染的化学加热片剂,不管是凉水、热水,还是脏水、净水,只要倒入食品袋的外包装夹层中,十几分钟就能“煮”熟米饭。即使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只要加入加热片剂和水,20分钟后,已冻成冰疙瘩的米饭,面条软罐头,即可升至60—80摄氏度,特别适合寒区部队在野外训练、驻训及作战等情况下使用。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直型营养速食面。这种方便面不同于市场上的方便面。市场上的方面要用开水沖泡,且体积大、保质期短。部队对速食面条的要求是体积小,携带方便,不怕压,能用冷热不同温度的水沖泡,保质期在两年以上。为达到这些要求,研究所集中了精兵强将联合攻关,成功攻克了挤压工艺生产等技术难关,解决了面条在高温下浑汤、粘连等问题。直型营养速食面条具有诸多优点;能在20摄氏度至100摄氏度的水中复水;形状为直型,耐压、便于携运;营养全面;口感接近手擀面条;保质期两年以上。这一研究成果获得2001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香港国际发明展金奖并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脱水快餐米饭罐头。大米、白面制作罐头食品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放置一段时间会“回生”。“回生”的食品不但失去营养价值,也失去了正常的口感。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找到了对付“回生”的“杀手锏”;用脱水方法来保存淀粉食品。据技术人员介绍,脱水快餐米饭,是在大米熟化的情况下,採用高温快速干燥,使淀粉分子来不及变化而被烘干固定下来。这样就降低了水分活度,米饭长时间放置也不会发生“回生”和霉变。食用时,只需加适量的水就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糊化状态,和刚煮好的米饭一样可口。脱水快餐米饭,不仅有满足单兵食用的小包装,而且已经形成了系列。这种军用快餐食品特别适合部队野战条件下无炊事装备时应急保障,解决了部队官兵在冬季寒冷条件下野外执行任务吃不上熟食的难题。
第632页
米粥罐头。吃过“八宝粥”的人都会对它的甜有着深刻的印象。市场上很少有咸味粥罐头,是因为咸味粥久置后会产生汤、米分层的现象。官兵反映,在体力消耗很大的情况下,吃甜腻的“八宝粥”会感到口渴,希望能吃到咸米粥。经过无数次试验,科研人员很好地解决了咸味型米粥在储存中出现分层的问题,研制出功能型米粥罐头和咸味型米粥罐头。米粥罐头含有较多水分,可与压缩干粮配套供应。新一代压缩干粮的口感不同于以往,吃起来特别香酥,而且营养性和储存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米粥罐头与压缩干粮组成餐份化口粮,也可作为伤病员口粮。
副食品种多 四季吃蔬菜
副食罐头。研究所的展室里,一排排罐头令我们好像置身于食品超市。这些副食罐头系列是我军“新一代”野战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研制出肉类、蔬菜类、禽蛋类、水产类、果酱类等7大类20多个品种,实现了食品品种的系列化。在新一代副食罐头的研制中,科研人员先后攻破了食品储存期的抑菌和蔬菜罐头保脆等技术难题,较好地解决了部队在特殊环境下的蔬菜保障难题。
功能小食品 美味又神奇
增力胶囊。据资料载,如果能调动人体内1克的脂肪,其能量就能支持一个人跑完马拉松全程。但脂肪的调动,受制于体内的腺苷。基于这一理论,具有抗疲劳作用的增力胶囊诞生了。服用增力胶囊后,胶囊中的腺苷阻断剂发挥作用,从而调动体内脂肪,使人在摄入少量食物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高强度运动。某特种部队做了一个试验:100名官兵按单双数分为两组,一组每天只食用400克食物并服用增力胶囊;另一组按正常饮食标准进食。在连续4天的试验中,服用少量食物和增力胶囊一组的官兵都保持着较好的体能,训练成绩与另一组几乎没有差别。
液体能量棒。一般食品食用后人体的吸收率比较低。研究所科技人员採用生物分子技术,将淀粉的葡萄糖链剪裁成不同的长度,使食物进入人体后,人体先吸收较短链的葡萄糖分子,再吸收较长链的,最后吸收长链的,从而使人体对食物的吸收率提高几倍。利用这一技术研制成功的液体能量棒,使部队在野外行动时带较少的食品就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
电解质饮料粉。研究所研制的电解质饮料粉,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还添加了无机盐和抑制呕吐的营养品,食用后能中和乳酸,使体内血糖浓度上升,生津止渴,防暑降温,提神抗疲劳。需要时,倒入随身携带的水壶里就可饮用。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海军介绍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22367
中国海军介绍
★中国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
★海军现役兵力共30万人,其中包括海军航空兵2.5万人,海军岸防部队2.5万人,海军陆战队4万人。
★海军的指挥机构是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技术部。
★海军作战单位为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以及海军陆站队和海防部队。
中国海军力量总体一览表
中国海军力量一览表
★中国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
★海军现役兵力共30万人,其中包括海军航空兵2.5万人,海军岸防部队2.5万人,海军陆战队4万人。
★海军的指挥机构是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海军作战单位为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以及海军航空兵和海防部队。
★ 驱逐舰 :21艘
现代级(956a) (8480吨) 2艘
旅海级(054) (6600吨) 1艘
旅护级(052) (4200吨) 2艘
旅大级(051) (3670吨) 16艘
鞍山级(07)(退出现役) (2830吨) 4艘
★ 护卫舰 :41艘
江卫2级(053h3) (3100吨) 6艘
江卫级(053h2g) (2250吨) 4艘
江湖级(053h/h1/h2/h1g) (1700/1924吨) 31艘 1艘
江东级(053k)(退出现役) (1924吨) 1艘
江南级(065)(退出现役) (1600吨) 5艘
成都级(01)(退出现役) (1460吨) 4艘
★潜艇:
夏级(092) (8000吨) 4艘
汉级(091) (5000吨) 5艘
g级(6631) (2350/2950吨) 1艘
k级(kilo877/636) (2350/3000吨) 4艘
武汉a级(33g1) (1350/1700吨) 1艘
明级(035) (1500/1900吨) 15艘
宋级(039) (1700/2250吨) 2艘
r级(6633) (1350/1700吨) 13艘 90艘
w级(6603) (1080/1350吨) 15艘
★飞弹艇:
红箭级(520t) (542吨) 4艘
红星级(037ii) (480吨) 14艘
021g
河岛级 (300吨)
河马级 (205吨)
河拉级 (205吨)
黄蜂级(021) (205吨) 65艘
p29b (134.5吨)
河谷级(024) (79吨) 100艘
★鱼雷快艇:
湖州级(027)
湖川级(025/026) (39吨) 105艘
p6(6602) (56吨) 60艘
p4 (19.3吨) 20艘
★护卫艇
上海级高速护卫艇(062) (113吨) 320艘
海南级反潜护卫艇(037) (392吨) 70艘
海鸠级反潜护卫艇(037i) (420吨) 3艘
第633页
海青级反潜护卫艇(037i) (480吨) 17艘
★登陆舰:
玉亭级(072ii) 坦克登陆舰(4800吨) 10艘
玉康级(072) 坦克登陆舰(4170吨) 7艘
shan1511(美)(退出现役) 坦克登陆舰(4080吨) 13艘
玉登级 中型登陆舰(1850吨) 1艘
玉岛级(073ii) 中型登陆舰(1650吨) 1艘 2艘
玉连级(079) 中型登陆舰(1100吨) 31艘
玉海级 中型登陆舰(800吨) 10艘
琼沙级 步兵运输舰(2150吨) 7艘
hua (退出现役) 美制中型登陆舰 14艘
玉南级(067) 小型登陆艇(135吨) 36艘 200艘
玉青级(068/069) 小型登陆艇(83吨) 8艘 30艘
271/271ii 机械化登陆艇(吨) 120艘 200艘
大沽级(722-2) 气垫登陆艇(80吨) 70艘
德萨拉(俄tsaplya)级 气垫登陆艇(150吨) 10艘
★布扫雷舰:
wolei级布雷舰 (3100吨) 1艘
t43级(010)扫雷舰 (590吨) 23艘
连云级(058)扫雷艇 (400吨) 70艘
wosao级(082)扫雷艇 (320吨) 10艘
抚顺级扫雷艇 (275吨) 20艘
延宽级扫雷艇
武昌级扫雷艇 2艘
312型遥控扫雷艇 (47吨) 46艘
★后勤舰船:
郑和训练舰 (4500吨) 1艘
世昌国防动员舰 (9500吨) 1艘
南仓级远洋综合补给船 (37000吨) 1艘
福建级远洋油水补给船 (21740吨) 2艘
大运级远洋补给船 (10975吨) 3艘
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 (12000吨) 3艘
大志级潜艇支援舰 (5800吨) 1艘
沪东级潜艇支援舰 (5000吨) 1艘
大浪级潜艇支援舰 (4000吨) 4艘
大东级潜艇支援舰 (2800吨)
大周级潜艇支援舰 (1100吨) 2艘
琼沙级医院船 (2150吨) 2艘
油船 25艘
修理舰 2艘
远望级远洋测量船 (21000吨) 4艘
向阳红远洋调查船 3艘
兴丰山电子监测船 (5500吨) 1艘
北调电子监测船 (2500吨) 1艘
世监级电子监测船 (3300吨) 1艘
延来级测量船 (1100吨) 5艘
赣珠级测量船 (1000吨) 1艘
赣扬级测量船 (600吨) 2艘
t43级测量船 (590吨) 3艘
综合试验舰 (4630吨) 1艘
延冰级破冰船 (5000吨) 1艘
延哈级破冰船 (3200吨) 3艘
海洋拖轮 17艘
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
一、 没有打过海战却是装备最强大舰队
北海舰队是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中成立最晚的一个舰队,也是三大舰队中实力最强、唯一没有参加过海战的舰队。
当东海舰队、南海舰队成立时,我国北方最优良的军港——旅顺还在苏联海军的控制之下,要不是毛泽东果断拒绝赫鲁雪夫建立中苏“联合舰队”的建议,恐怕中国海军的历史要重写——至少就不会有北海舰队。
1959年根据中苏两国的协定,苏联将旅顺军港交还中国。中国人收回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被列强占据的又一块土地。1960年在收回的旅顺基地和直属海军的青岛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海军北海舰队。
至此,解放军海军完成了“近海防御”布防——将中国海域分为三个防区,利用“一水相通”的地理特徵,建立三个舰队,平时各司其责,战时可南北呼应。
但由于台湾不在手里,台湾海峡又是在陆基炮火的覆盖之下。黄海、东海、南海虽然水相通,由于蒋介石怕大陆三大舰队“相通”后,对台湾形成夹击包围。所以,以炮击威胁不允许大陆舰艇经过海峡,使南北舰艇无法“相往呼应”。
台湾海峡成了“水相通、人相敌”的死谷。台湾及台湾海峡对中国的重要性,就是因为谁控制它,就是控制了中国的咽喉,可以致中国以死地。
我国造船工业集中在大连、上海等中北部沿海地区,造出的军舰无法开到南海。七十年代,为了给南海舰队配置051型飞弹驱逐舰,当局不得不从大连、上海各大船厂抽调设备和人员到广
州去造船。这就是广州造船厂(即现在的“广船国际”)的由来。
由于中共当政的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五十年代的朝鲜半岛;六十年代的中苏、中蒙边界,再加上中国军事传统上重北轻南的传统,海军建设从一开始就按
北-中-南的重轻顺序配置军舰,形成了北海舰队强,南海舰队弱的局面。
五十年代,第一次从“老大哥”苏联买来的4艘驱逐舰全部给了后来属于北海舰队的青岛海军基地。
1954年10月13日,苏联海军命名为“列什切里内依”号和“列齐威”号的两艘驱逐舰到达青岛3号码头,10月26日,中苏双方进行交接签字仪式和命名授旗仪式。海军参谋长周希汉宣布中央军委命令:将“列什切里内依”号命名为“鞍山”舰,“列齐威”号命名为“抚顺”舰。在青岛永安大戏院(现延安剧院 ),海军青岛基地政委卢仁灿宣读了中央军委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驱逐舰大队正式成立的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由此诞生。
第634页
1955年6月28日,第二批“列兹基”号和“列考耳特内依”两艘驱逐舰抵达青岛并移交中国海军,海军将这两艘驱逐舰分别命名为“长春”号和“太原”号。
在七十年代国产053h型护卫舰和051型驱逐舰诞生以前,北海舰队这四艘买来的驱逐舰是中国海军最先进、吨位最大的军舰,是全海军的精锐。而东海、南海舰队的主要作战舰艇还是从国民党海军哪儿接受的二战前制造的旧军舰或国产的鱼雷快艇和百吨级的小炮艇。
因此,无论是六十年代东海舰队与国民党海军的“崇武海战”,还是七十年代南海舰队与南越海军的“西沙之战”,虽然创造了用“小艇打大舰”的战例,但令北海舰队汗颜的是那四艘“鞍山”级驱逐舰却一直在北海舰队的基地里睡大觉,名为“战舰”却从来没有打过仗!“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直到1992年4月24日,该型舰在役的最后一艘“鞍山”舰退出现役送进博物馆,这四艘“宝贝疙瘩”只是作为展品没有参加过海战!虽然凭着“海上扔手榴弹”的勇敢,我海军赢得了“崇武”、“西沙”、“南沙”海战的胜利。但仔细想想,大舰睡觉小艇打仗这样滑稽事情,真可与李鸿章当初为北洋水师定下的 “囤舰”战略“媲美”。再怎么说北洋水师还有“甲午海战”与倭寇的勇敢一仗,可北海舰队却一仗不仗!
当然,北海舰队守卫首都的海上门户,肩负警戒来自日美韩海上威胁的重任,战略地位的确重要。但是,首都的门户处于渤海湾——这一内海的屏障之中,需要孤注一掷将那么多大型军舰趴在那里为首都站岗么?
根据中国目前的战略重点,应按东海-南海-北海的重轻顺序配置三个舰队。待台湾问题解决后,将东海舰队与北海舰队合併,成立负责北纬25°以北西太平洋海域的“北洋舰队”,专门对付日本,继承当年北洋水师的未竟之志,遏制日本的海上扩张企图,收回钓鱼岛等被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南海舰队则更名为“南洋舰队”,负责北纬25°以南的西太平洋海域,收回南中国海被他国占据的岛屿,维护中国海上通商航道的安全。
八十年代以来,重北轻南的舰艇配置已经有所改变,但海军重北轻南的战略仍然“牢不可破”,需要战略家们来点外部冲撞,结合我国现在的海洋态势提出“新思维”。
二、舰艇
北海舰队现有各种舰艇330多艘,其中飞弹驱逐舰8艘,飞弹护卫舰6艘,核潜艇6艘,常规潜艇27艘。舰艇配置仍是三大舰队中首屈一指的。
1、飞弹驱逐舰
1 拥有我国目前最先进的两艘052型(北约称“旅沪级”)飞弹驱逐舰:112舰(哈尔滨号),113舰(青岛号)。该型舰具有点防空能力,是唯一有拖曳声纳的国产舰。
2 051型(北约称“旅大级”)4艘:106舰(西安号)、107舰(银川号)、108舰(西宁号)、109舰(开封号)。
3 051改装直升机型(北约称“旅大ii”)2艘:105舰(济南号)、110舰(大连号)。
105号济南舰是051型的第一艘,服役二十多年来改装过二十多次,我国的舰载直升机、c-801反舰飞弹都是由改舰首先试验成功的;国产第二代052型驱逐舰112号哈尔滨舰曾被称为“中华第一舰”,1998年与166舰和一艘补给船组成编队访问美国,是我海军编队第一次横跨太平洋,赴当今海军第一强国访问。
2、飞弹护卫舰
1 053h3(北约称“江卫ii”)1艘:524舰(舰名不详);
2 053h(北约称“江湖级”)护卫舰3艘:519舰(长治号),520(开封号),545舰(临汾号);
3 053h1型(北约称“江湖ii”)1艘:543舰(丹东号);
4 053h1g型(北约称“江湖iv”)1艘:544舰(四平号)。
3、核潜艇
在1992年以前,我国的全部核潜艇均部署在北海舰队。此后,海军首脑机关从均衡部署考虑,陆续调走了几艘核潜艇给东海和南海舰队。但北海舰队仍拥有我国最强大的的核潜艇编队,据估计目前仍有6艘在役,有一艘093第二代新型核攻击性潜艇在北海舰队进行各种试验,尚未进入现役,将来该新艇是否会配置给北海舰队,还不好说。
1 091型(北约称“汉级”)核攻击潜艇4艘,其中1艘为改进型:401艇(长征1号),402艇(长征2号),403艇(长征3号),404艇(长征4号)。
其中403艇就是与美国小鹰号航母群鹿战72小时后逃脱,酿成中美海军海上对抗事件的那艘核潜艇。中美两国《海上避撞规则》的签订,就是因这一事件引发的。
2 092型(北约称“夏级”)核弹道飞弹潜艇2艘:406甲艇(长征6号甲),406乙艇(长征6号乙)。
长期以来北约通过各种侦察渠道,发现的中国弹道飞弹潜艇只有舷号为406的一艘。北约看到的弹道飞弹潜艇舷号只有406是对的,但就此认定只有一艘却是错的。406舷号的潜艇共有三艘,分别是406甲、406乙和406丙,军方这样做是否为了迷惑抑或有其他目的,实在不得而知。
4、常规潜艇
第635页
北海舰队拥有的最好的常规潜艇是035型(北约称“明级”),共有i型和改进型13艘:233艇(舰名不详)、342艇(远征42号)、352艇(远征52号)、353艇(远征53号)、354艇(远征54号)、356艇(远征56号)、357艇(远征57号)、358艇(远征58号)、359艇(远征59号)、360艇(远征60号)、361艇(远征61号)、362艇(远征62号)、363艇(远征63号);其余的是r级以及033g(武汉级351艇,远征51号)和w级潜艇(200艇)。
5、其他
我国目前唯一的1艘国防动员船“世昌号”(舷号82)和综合实验船970号均在北海舰队编成内,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船北运575(太仓号),远洋打捞救生船北救121(长兴岛号)。
国防动员船“世昌号”虽在北海舰队编成内,但却是实施全国沿海地区海军舰艇预备役人员训练的主要战斗舰艇。1999年夏天,该舰一路南下,停靠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广州等地,为当地海军预备役人员提供训练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防区与基地
1、防区及任务
北海舰队的海上防区为连云港以北的黄海海域和渤海湾。主要的任务:一是保卫首都的海上门户;二是警戒美日韩军事联盟对我国的海上威胁。
1996年我国在台湾周边水域进行飞弹发射演习,美国出动两个航母群进入该地区进行威慑,军委大为震动。考虑到将来攻打台湾战役中美国的干预,要求北海舰队届时配合东海舰队以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阻止美国航母战斗群从台湾岛北侧的海域进入台湾海峡或黄海、东海海域。也就是在台海发生战争时,北海舰队要以海上编队策应东海舰队,但任务不是对付台湾海军,而是警戒和阻止美日海军的干预。
美、日海军乃是当今世界上排名第一和第三的海军,不知北海舰队能否挑起这样的重任。虽然北海舰队的舰艇比之第七舰队或日本海军要弱不少,但无论是沖绳,还是佐世保的美日军基地,距中国海岸一千公里之内,被我陆基近中程飞弹全部覆盖。即使日本加入***,对我飞弹也没有足够的预警时间,如果我潜艇在距海岸五百公里发射潜射飞弹,卫星和预警雷达告警之时,也差不多是飞弹落地开花之时。
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蠢蠢欲动,“新日美防卫指针”的“周边事态”赤裸裸的直指台湾海峡,干预我解放台湾的野心昭然于世。据此,中央军委要求北海舰队平时要加强对美日佐世保和沖绳海空军基地的观察,负责侦察美日海军在北纬20°—30°的西太平洋上进行的所有军事演习,
为军委将来制定因应作战计划提供基础情报。
为了完成军委赋予的新的作战任务,北海舰队近年来强化了机(飞机)舰协同、潜舰协同、陆基飞弹与舰艇航空兵协同的各种作战训练。对空海潜的远程观通距离和反应时间有了极大的提高,已初具篮水作战能力。对美日台韩进行的各次海上军事演习,都能派出水面舰艇、潜艇和战机配合我侦察卫星作警戒观察和情报搜集。
以往只有美日有能力迫近我海上演习区域侦察,因此从不要求互派观察员观看对方演习。现在我军侦察能力提高后,使美日海军对我刮目相看,美日已经多次经过外交途径提出要求,要与我国互派军事观察员观看对方的海上军事演习。说明近几年我海军的作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平等是以实力为后盾”的这句话,千真万确。
2、编成与基地
北海舰队现有的作战舰艇编成一个驱逐舰支队、一个护卫舰支队、一个核潜艇支队、一个常规潜艇支队以及一个由飞弹艇、扫雷艇、猎潜艇、鱼雷艇等组成的快艇支队,此外还有一个登陆舰大队。与其他舰队相比,北海舰队的驱逐舰、核潜艇的训练水平较高,特别是核潜艇创造过水下续航的世界记录,这应该是中国海军的骄傲。
北海舰队空中力量有三个海军航空兵师,其中两个战斗机师,一个轰炸机师。另外还有一个训练团和一个舰载直升机大队。主力作战机种是歼8ii、歼7、轰六、水轰五。根据海军的部署,2000年年底以前完成由轰六改装的空中加油机组成的飞行团。
北海舰队目前有三个军级编制的海军基地:旅顺基地(辖大连、营口水警区),葫芦岛基地(辖秦皇岛、天津水警区),青岛基地(辖威海、胶南水警区)。
旅顺军港是我国北方最优良的深水不冻港,北海舰队的大部分驱逐舰、护卫舰部署在该基地;葫芦岛基地是常规潜艇的停泊点;青岛基地是核潜艇基地。由于青岛基地也是北海舰队迎接外军访问的开放军港,所以较拿得出手的先进驱逐舰有时也临时停泊在该基地。
3、特殊的军地两用矛盾
在港口资源上军地两用的矛盾,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也有,但因长江以南海湾曲折,气候暖湿,没有冻港问题,可利用的港口多,矛盾就不是那么尖锐。
我国北方缺少深水不冻港,而北海舰队的基地恰恰又都是终年不冻的深水良港。改革开放以来,军用与民用的矛盾非常突出,如何协调好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海军非常头疼的事。
八十年代以来,北海舰队陆续将营口、塘沽、烟臺的部分军港改为军民两用,将刘公岛交给威海市发展旅游事业。1999年又同意地方政府开发建设旅顺、葫芦岛港口。在军港的毗邻处建设民用港口,使军港的保密性和驻泊舰艇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第636页
北海舰队已经发生的多起岸防飞弹基地、长程雷达站、核潜艇泄密事件,就是台湾和日美情报部门利用情报人员打着的“旅游者”或“外来投资者”幌子获取的。
国家应该将利用北方海域港口资源的军用与民用问题,作为一个长期战略问题考虑。建议组织一批海岸地理学家、海洋水文学家、经济学家和军事情报专家协作专门研究这个问题,设计一个规划作为长远建设计划,供军地双方实行。避免现在那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
北海舰队司令部驻山东省青岛市,现任司令张定发海军中将,舰队旗舰是112舰哈尔滨号。
中国强大的南海舰队
一、在维护领土主权中唯一的一个赢得过两场海战的舰队
南海舰队是在中南军区海军的基础上建立的。1952年第44军的作战师併入第54军后,44军军部组成中南军区海军。后改名为南海舰队。南海舰队司令部原驻广州,七十年代因林彪一号命令迁驻广东省湛江市,现任司令文国庆中将,舰队旗舰是南运953补给船。
说起南海舰队,不能不说五六十年代海军建设上的一个失误。当时北海舰队拥有从苏联买来的全部四艘“鞍山级”驱逐舰;东海舰队有从国民党海军那里接受来大型护卫舰和国产“海鹰”鱼雷快艇大队;而南海舰队只有一些破旧的炮艇,甚至还用铁壳渔船装上机枪作为水面巡逻艇。
可见,当时的南海是有海无防,有海军却无南海的无海防。
这并不是当时故意要轻视那支舰队,而显而易见的是显然没有注意到后来会有那么大争议的南海权益。建立南海舰队只是为了防止国民党海军对广东沿海渗透和骚扰,就是对海南岛的海上防御,战略设想都是靠陆军守卫。没有将视野伸展的广阔的南海海洋,可以说是中国应该深思的战略错误之一。
至今海南省的徵兵中还保留着五十年代确立的一个不成文传统:海南当地人参军,就地在岛内服役。就是因为认为“家乡兵”可靠,战时即使岛被封死没有大陆军队支援,也会拼死“保家卫岛”,不会轻易投降。这个经验据说就是来自琼崖纵队,当年孤悬海岛与敌奋战几十年的琼崖纵队战士,在被国民党围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都坚持斗争,无人投降。
而在其它省份,为了防止家庭亲人对战士的干扰,原则上都是异地服兵役,在家门口当兵那真是开了天大的“后门”!
总之,在当时南海舰队被看作是鸡肋,既丢弃不得,又派不上大的用场。今天中国诸多南海岛屿被他国侵占,局势呈现如此的复杂性,不能不说是当年对海洋的错误认识和错误的决策造成的恶果。
就是这样一个“鸡肋”舰队,却打赢了两场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的海战:七十年代的西沙之战和八十年代的南沙之战。两场战争收复了西沙全部和南沙的部分岛屿,为南中国建立了海上安全屏障,获得了广阔的海洋领土,为取得南海资源提供了陆基保障和法律上的依据。
1、西沙之战
忽视南海舰队的恶果终于在七十年代开始暴发了。
南越的阮文绍集团企图乘中国国内闹“文革”,美国与北越又打的焦头烂额之际,公然侵占我国的西沙群岛。
南越海军的总吨位虽不比中国海军强,但我国海军的大型舰艇都部署在北海舰队,比之南海舰队,南越海军还是有海上优势。那时蒋介石怕大陆北海舰队大型水面舰艇南下后,形成对台湾的南北夹击之势,命令对南下经过台湾海峡的大型舰艇一律予以击沉。
不过在西沙之战接近尾声时,我东海舰队两艘053k(北约称“江东级”)护卫舰驰援南海舰队,在经过台湾海峡时,国民党“国防部”值班室请示蒋介石要不要打,蒋介石以“南海形势吃紧啊”一句话,送走了这两艘舰南下。
听着台湾海峡那边不断传来的李登辉之流的“两国论”,不禁使人缅怀“蒋委员长”一个中国的怅然情怀,不免对中正先生肃然起敬。建议将来解放台湾时,南海舰队的进攻作战行动命名为“中正”计划,以纪念蒋中正一生维护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
就是在这样毫无优势和胜利把握的情况下,一代伟人——毛泽东果断下令了“打”。面对南越最大一千七百吨的护卫舰,南海舰队迎战的是架着机枪的渔船和最大吨位只有五百吨的猎潜艇。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海军战士在海上扔开了手榴弹,最后打得南越海军抱头鼠串,最终收回了永兴岛、珊瑚岛、东岛、中建岛等七个岛屿西沙岛屿。
这场以中国胜利告终的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小艇打大舰的经典战例。由于当时越南战争如火如荼,这场中国南越之间“小越南战争”似插曲被世人忽视了。
当年,诗人张永枚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西沙之战”来赞美南海舰队的战士和渔家民兵,作家浩然也有小说《西沙儿女》描绘南海儿女对祖国岛屿的不灭情怀。可惜这些因与江青挂钩的“文革”作品,现在已难以找到。要不然的话,可以摘录几段,让现代人看看文学作品中展现的西沙之战。
2、南沙之战
七十年代末,随着对南海海底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勘探,南海周边一个又一个国家开始提出对南海岛屿的领土主张,那些本来只有渔民或海盗避风遮雨时才光顾的岛屿和岛礁,被周边国家一个一个地占据或划入自己的版图,有的还利用外资开发起海底的油气资源。而此时,我国的版图虽然南达南海的曾母暗沙,但实际上没有占据南沙群岛中的任何一个岛屿甚至岛礁。
第637页
中国要建设,要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要领土。中国在等待收回这些岛屿时机。一旦有机会中国就要出击,绝不放弃。
机会终于来了。1987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会第14次会议决定,由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第74号海洋观察站。当时中越两国正在陆地边界交恶,外交关系降至冰点,在标在中国版图的岛屿上打一场海仗收回领土,名正言顺,完全符合正义。
一场由中国外交部与国防部默契配合,收回被越南占领的南沙群岛岛屿的军事外交战拉开了帷幕。请记住:当时的外交部长是吴学谦,国防部长是秦基伟。
这时的中国海军,与越南海军相比已经有绝对的优势。南海舰队装备了国产一千多吨的053h型飞弹护卫舰,又有东海舰队的配合,打赢没有问题。
1988年1月21日,以南海舰队552舰(宜宾号)为旗舰的编队于1月23日到达南沙群岛海域。当编队行径至太平岛附近海面时,拉响了汽笛,向驻守在那里的台湾海军官兵致意。经国民党驻太平岛守军的默许,编队所有舰艇在太平岛停住一个星期,补充了淡水和主副食品,并藉此了解越军在各礁盘上的活动情况,寻找登礁和应敌的突破口。
中国收回南沙岛礁,国民党海军驻太平岛部队功不可没,历史同样应该记住他们。
1988年1月31日,宜宾舰接到考察永署礁的命令,副飞弹水雷长段成清带领6名官兵驾驶小艇登上永署礁。下午4点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永署礁上空高高飘扬。
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南沙群岛的上空。
越军加紧了反击,伺机进行破坏和捣乱。2月2日,越南海军171舰队,125运输旅派出大批舰船窜到南沙,抢占我礁盘。战斗一触即发。
1988年3月14日,中越两国海军在赤瓜礁开战。
越南604船上的机枪首先呼啸着向我官兵扫射过来,我502舰上的机枪开火,紧接着前主炮射出第一发炮弹,炸飞了敌船上的机枪。敌604船的舷窗口伸出一枚火箭筒,我机枪手一个点射,敌火箭筒退了回去。这时502舰上的37炮、100炮一齐开火,4分钟后,敌船起火下沉。
9时整,中弹13发的越南505登陆舰终于打出了一面白旗。这艘505舰是中国在十四年前的1974年3月无偿援助越南的。十四年后,505舰上的菜盘、茶杯、桌椅上还清晰的保留着“中国人民海军南海舰队”的字样。但是,投降用的白布却是他们自己的。
这次南沙之战,我南海舰队在东海舰队的配合下击沉越船一艘,击伤敌船四艘,毙、伤敌60余人。俘虏越军40多人,其中中校军官一人。我舰艇轻伤三艘、牺牲6人,伤18人,收回了南沙群岛的永暑、华阳、东门、南薰、渚碧、赤瓜共6个岛礁,填补了中国对南沙群岛实际占领的空白点。
至那以后,海军开始重视南海舰队大型舰艇部署。1994年开始部署核潜艇,1999年将我国目前在役最大吨位,并装有vls(飞弹垂直发射)系统的国产054型飞弹驱逐舰167舰(深圳号)配备给南海舰队。
目前,南海舰队的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已超过南海周边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只要祖国一声令下,南海舰队就可以去攻礁夺岛,收复南海的每一寸属于中国的领土。
二、舰艇
南海舰队现有舰艇350多艘,其中驱逐舰9艘,护卫舰17艘,核潜艇3艘,常规潜艇21艘。自八十代末以来,南海舰队的大型舰艇的数量增长很快,已成为三大舰队中驱护舰数量最多的舰队。
1、驱逐舰
南海舰队现拥有飞弹驱逐舰9艘,数量上已超过北海舰队,是三大舰队中拥有驱逐舰最多的舰队。南海舰队大型水面舰艇的急速增加,与近年来与南中国海的紧张情势有关。
1051型(北约称“旅大级”)5艘:161舰(长沙号),162舰(南宁号),163舰(南昌号),164舰(桂林号)。
该型舰原本还有一艘广州造船厂建造的160舰(广州号),80年代服役后不久,因一舰员对领导不满在舰上引爆而报废,这可能是我国海军最大的自毁舰艇事件。
2051改进型(北约称“旅大iii”)3艘:165舰(湛江号),166舰(珠海号),168舰(广州号)。
166舰曾参加112编队访问过美国,是051型中改进最为成功的舰型。在167舰加入南海舰队以前,是舰队最先进的飞弹驱逐舰。
3054型(北约称“旅海级”)1艘:167舰(深圳号),054型驱逐舰是我海军最新型的国产驱逐舰,目前全海军这只有一艘,1999年刚入现役。1999年在黄海海域举行的一次训练演习中,成功的试射了一枚c-802鹰击反舰飞弹,《舰船知识》2000年第一期上由它发射时的照片。167舰刚完成改装,安装了我国自制的vls系统和最新型的相控阵雷达,是国产第一艘有区域防空能力的战舰。
2、护卫舰12艘:
1 053h3型(北约称“江卫ii”)1艘:597舰(宜昌号);
2 053h2g型(北约称“江卫级”)1艘:548舰(舰名不详)
3 053ht型(北约称“江湖v”)4艘:558舰(自贡号),559舰(康定号),560(东莞号)、561(汕头号);
4 053h2型(北约称“江湖iii”)2艘:535舰(黄石号),538舰(舰名不详);
5 053h1型(北约称“江湖ii”)7艘:551(茂名号),552舰(宜宾号),553(韶关号),554舰(安顺号),555舰(肇庆号),556舰(湘潭号),557舰(吉首号);
第638页
那艘舷号为552的宜宾舰,就是在南沙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功勋舰。同时参加战斗的531舰等053k型护卫舰已退出现役,现在陈列在青岛海军博物馆。
6 053h型(北约称“江湖级”)2艘:509舰(常德号),517舰(南平号)。有消息说原属东海舰队的两艘053h型护卫舰,515(厦门号)和516(九江号)于1997年调入南海舰队。
3、核潜艇与常规潜艇
091改进型(北约称“汉级”)核攻击核潜艇2艘:408艇(长征8号),409艇(长征9号);092型(北约称“夏级”)弹道飞弹核潜艇1艘:406丙艇(长征6号丙)。
美国海军情报部门根据侦察,只发现过一艘属于“夏级”的弹道飞弹潜艇。据此,西方情报界就认为,中国只有这一艘092型潜艇。在第二代094型即将服役之际,不妨透露一下机密:092型总共造了4艘,舷号全是406,内部以甲乙丙丁区分。除一艘因试验时发生核泄漏报废外,在役的还有三艘,不过都已经过改装,装的是比巨浪一型更先进的固体燃料弹道飞弹。
南海舰队拥有的常规潜艇主要是035型(北约称“明级”),共有6艘:358(远征58号),359(远征59号),360(远征60号),361(远征61号),362(远征62号),363(远征63号)。其余是r级等老式潜艇。但也有消息说,已有一艘039型(宋级)在役。
在“两国论”以后,台湾海空军为坠毁的一架f-16进行打捞作业时,曾因发现一艘不明国籍的潜艇而停止打捞7小时,紧急进行海空联合搜索,结果仍一无收穫。逗得台湾海空军如此紧张的的就是我们的359号!哈哈,还是连战敢说老实话:“台湾没有独立的本钱。”
4、其他
远洋综合补给船1艘:南运953(南仓号),远洋打捞救生船:南救506(横沙岛号),以及072型(北约称“玉康级”)和072ii型(北约称“玉亭级”)大型坦克登陆舰。
三、防区与基地
1、防区和任务
南海舰队的防务范围是广东省南澳岛以南直达曾母暗沙的广阔南中国海水域,地理上包括北部湾以及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等中国的岛屿和海洋领土。南海舰队是三大舰队中防御海区面积最大的舰队。
南海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华南沿海及海南岛的安全,守卫西沙、南沙等我国在南中国海拥有的岛屿,对与我有领土纠纷的东南亚国家实施海上威慑,必要时收回被占据的岛礁和岛屿,维护我国的海上权益。
香港澳门回归以后,保护两地的海域安全,特别是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各港口海上航道的畅通,是南海舰队的重要任务。南海海域领土纷争的复杂性,使肩负守护之责的南海舰队必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以军事实力为国家的政治、外交斗争提供后盾,使值几百亿的装备获得国家利益的最大产出。
为了防止我国军事解决台湾时美国第7舰队的牵制和干预,军委赋予南海舰队阻击美航母战斗群从台湾南侧巴士海峡进入台湾海峡,并配合东海舰队对台湾南部高雄、左营等港口的封锁,为第42集团军的登陆作战提供运载舰艇和海上掩护。
1999年9月下旬,南海舰队各支队和海军陆战旅在与第42集团军、广州军区空军的联合进行的三军登陆作战演习中,对封闭敌方港口和近海海域、摧毁敌方通讯指挥所和滩头火力点、运送陆军登陆等进行了实战演练。演习结束后,文国庆司令员向张万年上将保证,南海舰队有信心、有把握完成军委交给攻台任务。
2、编成与基地
南海舰队现有的作战舰艇编成一个驱逐舰支队,一个护卫舰支队,一个核潜艇常规潜艇混编支队,一个常规潜艇支队,一个登陆舰艇支队以及一个由飞弹艇、扫雷艇、猎潜艇、鱼雷艇等组成的快艇支队。南海舰队的登陆舰支队拥有17艘大型坦克登陆舰,是海军规模最大的登陆舰部队,战时可以运送3个满装陆军师。
南海舰队目前有三个军级编制的海军基地:湛江基地(基地司令员薛天培少将,辖湛江、北海水警区);广州基地(辖黄埔、汕头水警区);榆林基地(辖海口、西沙水警区)。解放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部队的海军基地的舰艇,由南海舰队派驻,作战时也受南海舰队指挥。
湛江基地是南海舰队最大的基地,部署有包括167舰的飞弹驱逐舰和3艘核潜艇,北海是舰队快艇支队的驻泊地;广州基地的汕头水警区是登陆舰和护卫舰驻泊基地;榆林基地是常规潜艇驻泊地,尤其是西沙潜艇大队是海军训练水平最高潜艇部队,凭着高超的技术,就是驾着不起眼的r级或035型潜艇,西沙大队的潜艇到过台湾海军的任何一个军港,并且敢于把潜入台湾港口作为平时的训练科目。
西沙大队的艇员们每每听到台湾军方吹嘘他们的“成功级”、“拉斐特级”及“海妖”反潜直升机对共军如何如何有优势时,就抿着嘴想笑。西沙潜艇大队到过台湾不知多少次,如果真是开战,台湾的这些“先进”的舰艇早就葬身海底了!
南海舰队空中力量有两个海军航空兵师,其中一个战斗机师,一个轰炸机师,此外还有一个专为西沙基地运送物资和人员的独立运输机团,一个负责南沙海域空域的巡航团和一个舰载直升机大队。主力作战机种是歼8iid、歼7、水轰五以及98年刚组建的一个由轰六改装的空中加油机飞行团。据说,已有8架国产“歼11”(su-27)交付南海舰队的航空兵,部署在海南岛的某个海军机场。
第639页
南海舰队的海军陆战第1旅,参加了五十周年国庆阅兵。该旅下辖七个营:3个陆战营,1个装甲营,1个炮兵营,1个两栖战车营和1个通信营。第1陆战旅常年维持着极高的训练水平,两栖作战能力绝对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中国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劲旅之一。这支部队既是镇守南海岛屿的卫士,也是将来解放台湾不可忽视的一支突击力量。
南海舰队司令部原驻广州,七十年代因林彪一号命令迁驻广东省湛江市,现任司令文国庆中将,舰队旗舰是南运953补给船。
全面的中国东海舰队
一、五十年历史回顾
介绍解放军海军必须从东海舰队开始,因为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就是在东海之滨诞生的,今年是东海舰队诞生五十周年。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东海舰队的前身“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成立,张爱萍将军任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命名典礼上,张爱萍在司令舰上授予各舰艇以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命名状、军旗、舰长旗、舰首旗等。然后,张爱萍健步走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像前,带领全体水兵庄严宣誓:“我们是中国人民的海上武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长起来。今天,蒙受中央人民政府颁给我们庄严的旗帜、光荣的称号,我们感到无限光荣和责任的重大……我们保卫这光荣的旗帜和称号,永远像保卫祖国的尊严一样。”从此解放军开始有了自己的海军。
1949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北京接见了张爱萍司令员等东海舰队负责人,并为新成立的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1949年11月8日,在接受的国民党海军旧军舰的基础上组建了解放军海军最早的一支舰艇编队。当时获得命名的战斗舰艇有51艘,登陆舰艇52艘,辅助船31艘。命名以舰种分类。护卫舰以有革命历史的城市如“南昌”、“遵义”等命名;炮舰以具有革命历史的县城如“兴国”、“瑞金”等命名;扫雷舰以解放区的着名村镇命名,如“张店”、“枣庄”等;大型坦克登陆舰以革命根据地的山岭命名,如“井岗山”、“大别山”等。
当时组建海军主要是为了配合陆军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岛,所以,解放台湾是东海舰队天然使命,东海舰队的存在就是为解放台湾准备的。至1951年华东军区海军已拥有“长江”、“洛阳”、“南昌”“惠州”等大型军舰和炮艇、巡逻艇等战斗舰艇二十多艘。1955年1月18日华东军区海军参加了解放军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三军协同的攻岛登陆作战,配合20军等登岛陆军部队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
尽管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解放军攻打一江山岛的经验值得总结。应从中总结出攻打台湾的信心和战法,“打过海峡去,统一全中国”是解放军最后的“解放”使命。一俟台湾解放,“解放”军就应该更名为“国防军”。海军帽沿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字样就可以改为“中国海军”——十三亿中国人等待着这一天 ……
1955年9月23日华东海军正式更名为“东海舰队”,由陶勇中将出任司令,舰队司令部驻上海。
东海舰队成立后,因处台湾海峡前沿,长期担负在海防前线的战斗值班、战备训练、护渔护航、巡逻警戒等繁重任务,并与国民党海军有过几次交战。
1958年9月1日深夜,588艇等几艘百吨位级的炮艇,在与国民党海军的海战中,一举击沉满载军需物资的国民党海军千吨级的登陆舰“沱江”号。
1965年在着名的“崇武”海战中,588艇再现海上雄风,以准确而猛烈的炮火击中敌永昌舰指挥台和油舱,继而在爆炸声中迅速沉没,击伤大型猎潜艇永泰号,写下了海战史上小艇打大舰的又一战例。战后,周恩来总理、罗瑞卿总参谋长接见了588艇的代表,赞扬他们打得快、打得好。1966年2月3日,588艇获得国防部授予的“海上猛虎艇”光荣称号。
二、舰艇
在我军的三大舰队中,东海舰队的舰艇实力历来排在北海舰队之后列第二位。近年由于南海情势紧张,南海舰队的实力有所提升,与东海舰队基本齐平。
东海舰队现有各类作战保障舰艇500多艘,是三大舰队中舰艇数量最多的。其中飞弹驱逐舰四艘,飞弹护卫舰一十九艘,常规潜艇二十六艘,核潜艇两艘;此外还拥有登陆舰艇、飞弹快艇、鱼雷快艇、猎潜艇、扫雷舰艇、侦察舰艇等战斗舰艇三百多艘,以及东运615(丰仓号)、东救302(崇明岛号)补给船、救捞船等大中小型保障运输舰艇一百七十多艘。
据外电消息说,1999年12月25日俄方在圣彼得堡向中国交货的“现代级”飞弹驱逐舰的第一艘将配置在东海舰队,该舰的编序是151号。军委已经决定将来美国航母战斗群由台湾岛北部或西北部介入我军战役时,由东海舰队所在的南京战区担负阻吓,北海舰队和济南军区空军配合。东海舰队任重而道远。
1、驱逐舰
驱逐舰都是051级(北约称“旅大i级”):131舰(南京号),132舰(合肥号),133舰(重庆号),134舰(遵义号)。
第640页
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由132飞弹驱逐舰和综合补给船组成了海军首次出访编队,在东海舰队司令员聂奎聚率领下访问了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三国,历时65天,总航程12430海里,总航时876小时。这是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出访,自此开启了我海军作为和平年代“国际军种”新的一页。
可能海军考虑到台湾海峡的空域在我陆基导炮攻击距离之内,所以东海舰队配置的驱逐舰最少,只有四艘,而且舰龄都有十多年,无论是防空还是反舰攻击能力明显不足。新服役的两艘053h3飞弹护卫舰虽有较强的空舰攻击能力,但仍不足以反制台湾海军更无法担负阻击美国航母群对战役的干扰。所以,军委将购进的现代级编入东海舰队,可能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 、护卫舰
护卫舰是东海舰队的主力舰种,拥有我国现役的自行设计的各个型号,品种最为齐全。
1 两艘刚服役的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的053h3(另一代号057)隐形护卫舰(即北约称“江卫ii”)已编入东海舰队:521舰和522舰。该型舰是我国自行设计最为成功的大型水面舰艇,战斗力与112、113飞弹驱逐舰相差无几,造价却只有五分子三,效费比高出将近一倍,所以江卫ii型飞弹护卫舰特别受海军的青睐。
2 053h2g(北约称“江卫i”)4艘:539舰(安庆号),540舰(淮南号),541舰(淮北号),542舰(铜陵号)。
3 053h(北约称“江湖级”)9艘:510舰(绍兴号),511舰(南通号),512舰(无锡号),513舰(淮阴号),514舰(镇江号),515舰(厦门号),516舰(九江号),517舰(南平号),518舰(吉安号)。
又有称,厦门舰和九江舰已调入南海舰队。
4 053h1型(北约称“江湖ii”型)两艘:533舰(宁波号),534舰(金华号)。
3、核潜艇与常规潜艇
基于1996年3月我国在对台威慑演习中,出动核潜艇吓退美国两个航空母舰群(独立号和尼米兹号)进入台湾海峡的成功战例,海军决定在我国大陆沿岸最接近西太平洋的海军舟山基地部署核潜艇,以取得空间上的优势。
1998年4月东海舰队部署了两艘我国第一代091(北约称“汉级”)核攻击潜艇的改进型(可以潜射巡航飞弹)405艇(长征5号),407艇(长征7号)。
1997年以来东海舰队又新添了四艘引进的俄罗斯的kilo级(基洛级)潜艇:364艇(远征64号),365艇(远征65号),366艇(远征66号),367艇(远征67号),以及两艘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最新滴水型039型(北约称“宋级”)常规潜艇:320艇(远征20号),321艇(远征21号)。
039型潜艇能水下发射反舰飞弹c802和反潜飞弹cy-1,有消息说潜射的可能还包括对空飞弹。039型虽还有个别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总体性能还是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
091、039型与引进的kilo级潜艇是东海舰队将来担负攻打台湾时的主要水下力量。此外,还拥有12艘035型(北约代号“明级”)潜艇以及老式的r级潜艇。
就常规潜艇而言,东海舰队是三大舰队中潜艇实力最强的舰队。强化东海舰队的潜艇实力,与东海舰队防区内的台湾海峡的水域特点有关。因为台湾海峡海区狭窄,处于陆地火炮和近程飞弹的覆盖之下,不便水面舰艇的活动,而该海域属于浅水区,水下的背景噪声大,不利于反潜,便于潜艇的活动。所以,增加潜艇部署可以确立大陆对台湾的海上军事优势,保持对台湾的军事压力,对遏制台独势力具有战略意义。
三、防区和基地
1、防区及任务
东海舰队的海上防区为台湾海峡南端(广东省南澳岛至台湾省猫鼻头连线)以北、连云港以南的东海和黄海海域。该区域恰好涵盖台湾海峡,所以,军事上遏制台独、一旦需要时从海上封锁或进攻台湾、金门、澎湖等应该是东海舰队的主要作战目标。希望东海舰队在未来解放台湾的战斗中不负使命,为统一大业建立新的功勋。
目前东海舰队与兄弟部队合作已经完成对台湾“封”、“打”、“登”的几套作战方案,特别是“封”已经作过多次演练。对付美国航母的作战方案,待2000年上半年俄罗斯引进的现代级飞弹驱逐舰和两艘第二代093型核攻击潜艇(另有一说是部署两艘引进的俄罗斯ak级,又译“鲨鱼级”的核攻击潜艇)服役后,在空军芜湖基地su-27的协同下,也可以进入实战演练。
近年,日本借新“日美防卫指针”而将台湾海峡列入日本动用军事力量的“周边事态”范围。据此,中央军委要求南京军区空军及东海舰队作好“阻止敌对势力干预台湾”的防御准备,这个要求显然是扩大了东海舰队的防区范围,也揭示海军由以往消极防御向积极进攻性防御的转变。如果美国航母敢靠近台湾周边水域,凭东海舰队即将成型的实力,击沉有宙斯盾系统保护的美航母的可能性至少应该有百分之五十,另百分之五十只能寄希望于第二炮兵的近中程飞弹了。
2、编成与基地
东海舰队现有的作战舰艇编成一个驱逐舰护卫舰混编支队、一个护卫舰支队、一个潜艇支队、一个登陆舰艇支队、一个由飞弹艇、扫雷艇、猎潜艇、鱼雷艇等组成的快艇支队。扫雷艇大队在越南战争结束后,赴越南北部湾扫雷,拥有我海军最好的扫雷装备,海上扫雷水平也算名列世界前茅。东海舰队由于地处台海前线,有着小艇打大舰的传统,历来重视快艇的战时攻击能力与生存能力,这方面的训练水平始终位居海军的前列。
第641页
东海舰队空中力量有三个海军航空兵师,其中一个轰炸机师,一个战斗机师,以及一个刚成立“飞豹”歼击轰炸机师。此外还有一个训练团和一个舰载直升机大队。主力作战机种是歼7、轰六、水轰五以及98年刚入现役的“飞豹”歼击轰炸机。根据海军的部署,2000年9月东海舰队将正式组建由轰六改装的空中加油机飞行团,届时东海舰队航空兵的远程作战能力会获得质的飞跃,配备受油机种估计是歼8ii。
东海舰队原来只有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1999年9月浙东大演习时,为了实施登陆演习,临时调入了浙江省军区的一个团参加陆战队演习。演习结束后,海军党委报中央军委批准,正式给东海舰队四个陆战营的编制,组建海军陆战第3旅。
东海舰队的登陆舰支队拥有4艘072型(北约称“玉康级”)大型坦克登陆舰,规模小于南海舰队,只能运送一个满装陆军师登陆作战。但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商业海运企业——中远货柜运输集团公司和中海集团公司的总部都在上海,两家公司相加的远洋运输能力排名世界第四,拥有数百艘万吨级以上的运输船,其中已有十多艘经过改装,完全能够满足运送登陆人员和装备的需要。东海舰队将在这两家公司的配合下,于2000年组建四个预备役运输团,届时能满足南京战区登陆作战需要。
由于东海是我国海岸线最曲折、近海岛屿数量最多、港口最密集的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东海舰队拥有最多的军港。东海舰队目前有三个军级编制的海军基地:上海基地(辖连云港、吴淞水警区),舟山基地(辖定海、温州水警区),福建基地(辖宁德、厦门水警区)。
上海基地位于黄浦江上的扬子码头是我国迎接外国军舰来访的主要对外开放军港。1999年10月2日至6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瓦良格号”(光荣级)和“激烈号”(现代级)来访时,就停泊在该码头。
舟山拥有适合停泊万吨级船舶的深水良港,因舟山群岛没有与大陆连接的陆地通道,附近又有上海、北仑、宁波等大港口,所以舟山没有条件成为大型商港。因此在舟山的军港就没有象旅顺、榆林、威海、湛江等军港那种地方要发展经济导致的国防与民用的尖锐矛盾,北海舰队就因为地方压力被迫让出葫芦岛、刘公岛的军用港口,为当地旅游、民用港口建设让路。东海舰队的工程局从九八年开始一直在进行一个五万吨级和一个一万五千吨级码头以及油料库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很可能是传言中的正在建造的航空母舰或两栖攻击舰的停泊码头。
目前东海舰队的四艘驱逐舰和两艘核潜艇均部署在舟山基地。这个基地直对位于日本九州岛和台湾岛之间的断链处,是我海军进入西太平洋最宽阔的公海水道,1980年我国向太平洋试射“东风5型”洲际飞弹时的特混舰队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但目前我国进入西太平洋海域仍受琉球群岛、钓鱼岛、台湾岛等珠链般的岛屿屏蔽,如果我国能收回钓鱼岛,太平洋就会离我们更近,当然如能解放台湾,太平洋就会成为我们的家。
东海舰队现任司令杨玉书中将,政委文国庆中将,舰队旗舰是东救302(崇明岛号)补给船。东海舰队的司令部原驻上海,七十年代因林彪的一号命令,迁驻浙江省宁波市。
中国海军陆战队
编制:1个旅 1个水陆坦克团
装备:
气垫登陆艇
63式水陆两栖坦克
77式两栖装甲车
hj(红箭)-73反坦克飞弹
hj(红箭)-8反坦克飞弹
hn(红樱)-5单兵防空飞弹
qw(前卫)-1单兵防空飞弹
陆战队于80年组建,是海军序列中最年轻的一支部队。它在编制上几乎囊括了所有兵种的装备和技术:通讯兵、侦察兵、装甲兵、防化兵、炮兵、工兵等等,因此也被称为“军中之军”。经过90年代一系列扩编后,陆战队现有至少三个旅的兵力,分属北、东、南三个舰队。最近的
一次扩编是军报社报导,在1998年7月1日又有一个陆军旅“整建制”收编为陆战队某旅。估计,陆战队扩建的主要兵源来自驻守福建的第31集团军。该集团军隶属南京军区,它的3个步兵师都有两栖作战能力。在96年举行的 “海峡961”演习中,31集团军所属部队作为主力先锋部队全程参与了演习。从军社的报导来看,将陆军部队改建为陆战队的主要意图在于使其配备更精良的武器装备,在战时能够拧成一股绳,有机地同兄弟部队配合攻防,为日后跨海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一来,中国的海军陆战队实际作战兵力在40,000人上下,是除美国海军陆战队(註:美mc兵力17万余,为三军外独立军种) 以外规模最庞大的一支。
人员装备
陆战队主要以轻型装备为主,辅以少量老旧的两栖装甲运输车和轻型坦克遂行战斗任务,火力和装甲防护能力稍嫌贫弱。不过近年来,随着97式自动步枪、海洋迷彩服等先进单兵配备,以及新型坦克和战车等二代主战装备进入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序列,情况正在明显的改善。gps
卫星导航仪和多种登陆舟艇的大量列装也使陆战队渐渐和陆军轻装师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反应自身作战任务的特色武器装备。此外,陆战队还新编有相当规模的反坦克飞弹部队和防空飞弹部队,是中国快反部队中装备最好的部队之一。在登陆作战中,垂直登陆的概念整在得到重
第642页
视,海航z-5/8/9、 “超黄蜂”和mi-8等直升机都优先供应陆战队调遣使用,在去年的三军联合作战大演习中,还难得一见地看到了近年海军秘购的mi-14、mi-24武装直升机和专供 vip用途的“超级美洲豹”直升机现身在演习登陆场中,可见陆战队在战时可以调动直升机力量的能力了!
人员素质
说到人的因素,陆战队可谓人才济济,士气高昂。由于海军技术装备含量多,呼唤高素质的人才驾驭。而海军陆战队的队员更要求熟练掌握国内外各种枪枝、弹药的使用;能够驾驶多种车辆和飞机、伞具;跳伞、潜水、攀登、滑雪要样样精通。近年,中央军委号召全军以“打赢”
为中心,勤练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各项技能。陆战队队员又展开了无人侦察机战场侦察、长程监听、无线电图像传输、特种伞具操作等新型作战能力的学习热潮。在接受去年世纪大阅兵的任务后,陆战队官兵虽然是进入阅兵村最晚的一支部队,确也是训练最刻苦,对自己要求最
严苛的一群。别的方队每天练10个小时,他们从早上4点多起床,一直练到晚8时,喊哑了嗓子、踢出了血泡,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不屈服的还是那坚强的斗志。终于在阅兵前夕,陆战方队由训练的最后一名跃升为全村学习的排头兵,再再显示我海军陆战队“首战用我,无往不胜”的豪迈气概!有这样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陆战雄风,无论指向哪里,首先从气势上就压倒了对手!
海岛登陆能力
中国海军现有大小登陆运兵船只500条以上 (另外还有75艘左右的气垫船),总吨位具世界第四,另有一些货运船和大型补给船也可运送装备。不过问题在于在这500余艘两栖登陆工具中,仅有榆连级、榆登级、榆海级等现役中型船可载少量重装备,且数量不多。可以搭称一个连10辆战车或直升机的现代大中型登陆舰就只有榆赣级和较新的榆庭级了,前者现有7艘,后者在8艘上下。这些70年代后生产的可抗一定风浪和运输能力的舰船一次可同时运送一个整编师和100余辆装甲战车渡海作战,但考虑海军不可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集结于一点登陆,从多点登陆可以形成的正规兵力可说是少之又少,虽有“万(渔)船齐发”之说,不过实战中的作用不免让人起疑。70多条气垫船可长途奔袭的不在多数,大部份仍需母船搭载,所以海军整体运载能力甚微。
虽然中国海军的正规两栖运输力量单薄,英军在82年马岛一战却给了中国海军不少启发。据95年国际船籍社的记录,中国现有1,000吨以上商船1,700艘左右,总运输量在3,300万吨以上,世界排名第五。这股运输力量如果能集中使用、合理调遣的话,可顷刻解决军方跨海运兵
之忧,同时大型商船的重装搭载能力还可为先锋部队带来急需的装甲突击群,为迅速打开敌人缺口,迅速占领纵深地域提供坚强的技术保证。这也是为什么解放军苦练夺取敌人港口阵地的主因了!但是,奸诈的台军也深知这一点,对此早有部署,到时人民军队是否真能如愿以偿还要依靠敌我间斗勇斗智的胜负而定了。
中国海军的跨海作战手段和能力依然不足,以至美军对吓阻“中共”登台仍抱有幻想,台独人士也跃跃欲试,企图分裂祖国的图谋甚嚣尘上,久久不能落定。中国近些年登陆舰艇数量稳步增长,不过在未来高科技条件下急需快速、稳妥地将陆军重装备在登陆战役初期就运上去的运
输工具奇缺。和平时期,海军经费有限是一方面,中央有意控制海军运输力量的快速增长也是不希望军方内部有些集体和个人以权谋私,用海军舰艇作掩护,助长民间走私的歪风邪气。未来战争呼唤革命性的登陆工具,希望地效飞行器、高速两栖登陆装甲运兵车和大型气垫船等
先进装备能够早日装备部队,让我们的强大陆军插上飞翼,早日形成一支令台独势力闻风丧胆、望而生畏的跨海精兵!
第九卷中国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37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
一、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为下列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1.山东高角(1) 北纬37°24.0’ 东经122°42.3’
2.山东高角(2) 北纬37°23.7’ 东经122°42.3’
3.镆铒阝岛(1) 北纬36°57.8’ 东经122°34.2’
4.镆铒阝岛(2) 北纬36°55.1’ 东经122°32.7’
5.镆铒阝岛(3) 北纬36°53.7’ 东经122°31.1’
6.苏山岛 北纬36°44.8’ 东经122°15.8’
7.朝连岛 北纬35°53.6’ 东经120°53.1’
8.达山岛 北纬35°00.2’ 东经119°54.2’
9.麻菜珩 北纬33°21.8’ 东经121°20.8’
10.外 脚 北纬33°00.9’ 东经122°38.4’
11.余山岛 北纬31°25.3’ 东经122°14.6’
12.海礁 北纬30°44.1’ 东经123°09.4’
第643页
13.东南礁 北纬30°43.5’ 东经123°09.7’
14.两兄弟屿 北纬30°10.1’ 东经122°56.7’
15.渔山列岛 北纬28°53.3’ 东经122°16.5’
16.台州列岛(1)北纬28°23.9’ 东经121°55.0’
17.台州列岛(2)北纬28°23.5’ 东经121°54.7’
18.稻挑山 北纬27°27.9’ 东经120°30.4’
19.东引岛 北纬26°22.6’ 东经120°30.4’
20.东沙岛 北纬26°09.4’ 东经120°24.3’
21.牛山岛 北纬25°25.8’ 东经119°56.3’
22.乌丘屿 北纬24°58.6’ 东经119°28.7’
23.东碇岛 北纬24°09.7’ 东经118°14.2’
24.大柑山 北纬23°31.9’ 东经117°41.3’
25.南澎列岛(1) 北纬23°12.9’ 东经117°14.9’
26.南澎列岛(2) 北纬23°12.3’ 东经117°13.9’
27.石碑山角 北纬22°56.1’ 东经116°29.7’
28.针头岩 北纬22°18.9’ 东经115°07.5’
29.佳蓬列岛 北纬21°48.5’ 东经113°58.0’
30.围夹岛 北纬21°34.1’ 东经112°47.9’
31.大帆石 北纬21°27.7’ 东经112°21.5’
32.七洲列岛 北纬19°58.5’ 东经111°16.4’
33.双帆 北纬19°53.0’ 东经111°12.8’
34.大州岛(1) 北纬18°39.7’ 东经110°29.6’
35.大州岛(2) 北纬18°39.4’ 东经110°29.1’
36.双帆石 北纬18°26.1’ 东经110°08.4’
37.陵水角 北纬18°23.0’ 东经110°03.0’
38.东洲(1) 北纬18°11.0’ 东经109°42.1’
39.东洲(2) 北纬18°11.0’ 东经109°42.8’
40.锦母角 北纬18°09.5’ 东经109°34.4’
41.深石礁 北纬18°14.6’ 东经109°07.6’
42.西鼓岛 北纬18°19.3’ 东经108°57.1’
43.莺歌嘴(1)北纬18°30.2’ 东经108°41.3’
44.莺歌嘴(2)北纬18°30.4’ 东经108°41.1’
45.莺歌嘴(3)北纬18°31.0’ 东经108°40.6’
46.莺歌嘴(4)北纬18°31.1’ 东经108°40.5’
47.感恩角 北纬18°50.5’ 东经108°37.3’
48.四更沙角 北纬19°11.6’ 东经108°36.0’
49.峻壁角 北纬19°21.1’ 东经108°38.6’
二、西沙群岛领海基线为下列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1.东岛(1) 北纬16°40.5’ 东经112°44.2’
2.东岛(2) 北纬16°40.1’ 东经112°44.5’
3.东岛(3) 北纬16°39.8’ 东经112°44.7’
4.浪花岛(1) 北纬16°04.4’ 东经112°35.8’
5.浪花岛(2) 北纬16°01.9’ 东经112°32.7’
6.浪花岛(3) 北纬16°01.5’ 东经112°31.8’
7.浪花岛(4) 北纬16°01.0’ 东经112°29.8’
8.中建岛(1) 北纬15°46.5’ 东经111°12.6’
9.中建岛(2) 北纬15°46.4’ 东经111°12.1’
10.中建岛(3)北纬15°46.4’ 东经111°11.8’
11.中建岛(4)北纬15°46.5’ 东经111°11.6’
12.中建岛(5)北纬15°46.7’ 东经111°11.4’
13.中建岛(6)北纬15°46.9’ 东经111°11.3’
14.中建岛(7)北纬15°47.2’ 东经111°11.4’
15.北礁(1) 北纬17°04.9’ 东经111°26.9’
16.北礁(2) 北纬17°05.4’ 东经111°26.9’
17.北礁(3) 北纬17°05.7’ 东经111°27.2’
18.北礁(4) 北纬17°06.0’ 东经111°27.8’
19.北礁(5) 北纬17°06.5’ 东经111°29.2’
20.北礁(6) 北纬17°07.0’ 东经111°31.0’
21.北礁(7) 北纬17°07.1’ 东经111°31.6’
22.北礁(8) 北纬17°06.9’ 东经111°32.0’
23.赵述岛(1)北纬16°59.9’ 东经112°14.7’
24.赵述岛(2)北纬16°59.7’ 东经112°15.6’
25.赵述岛(3)北纬16°59.4’ 东经112°16.6’
26.北岛 北纬16°58.4’ 东经112°18.3’
27.中岛 北纬16°57.6’ 东经112°19.6’
28.南岛 北纬16°56.9’ 东经112°20.5’
1.东岛(1) 北纬16°40.5’ 东经112°4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再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余领海基线。
第九卷中国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773
第一条 为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和对毗连区的管制权,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为邻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
第64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採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十二海里的线。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为十二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二十四海里的线。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
第六条 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权利。
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
第七条 外国潜水艇和其他潜水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必须在海面航行,并展示其旗帜。
第八条 外国船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
外国核动力船舶和载运核物质、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物质的船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必须持有有关证书,并採取特别预防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和制止对领海的非无害通过。
外国船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第九条 为维护航行安全和其他特殊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以要求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外国船舶使用指定的航道或者依照规定的分道通航制航行,具体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公布。
第十条 外国军用和船舶或者用于非商业目的的外国政府船舶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主管机关有权令其立即离开领海,对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损害,船旗国应当负国际责任。
第十一条 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内进行科学研究、海洋作业等活动,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违反前款规定,非法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进行科学研究、海洋作业等活动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 外国航空器只有根据该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的协定、协议,或者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关批准或者接受,方可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上空。
第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权在毗连区内,为防止和惩处在其陆地领土、内水或者领海内违反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境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行为行使管制权。
第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主管机关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时,可以对该外国船舶行使紧追权。
追逐须在外国船舶或者其小艇之一或者以被追逐的船舶为母船进行活动的其他船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领海或者毗连区内时开始。
如果外国船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内,追逐只有在本法第十三条所列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方可进行。
追逐只要没有中断,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或者毗连区外继续进行,在被追逐的船舶进入其本国领海或者第三国领海时,追逐终止。
本条规定的紧追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军用船舶、军用航空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权的执行政府公务的船舶、航空器行使。
第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布。
第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依据本法制定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九卷中国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981
第一条 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足二百海里,则扩展到二百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海岸相领或者相向国家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张重叠的,在国际法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以协议划定界限。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专属经济区为勘查、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以及进行其他经济性开发和勘查,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等活动,行使主权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专属经济区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使用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行使管辖权。
第645页
本法所称专属经济区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勘查大陆架和开发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使用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行使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授权和管理为一切目的在大陆架上进行钻探的专属权利。
本法所称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即在可捕捞阶段在海床上或者海床下不能移动或者其躯体须与海床或者底土保持接触才能移动的生物。
第五条 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从事渔业活动,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条约、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有权採取各种必要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确保专属经济区的生物资源不受过度开发的危害。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有权对专属经济区的跨界种群、高度洄游鱼种、海洋哺乳动物、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河流的溯河产卵种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内度过大部分生命周期的降河产卵鱼种,进行养护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源自本国河流的溯河产卵种群,享有主要利益。
第七条 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查、开发活动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陆架上为任何目的进行钻探,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第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有专属权利建造并授权和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行使专属管辖权,包括有关海关、财政、卫生、安全和出境入境的法律和法规方面的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有权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周围设置安全地带,并可以在该地带採取适当措施,确保航行安全以及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安全。
第九条 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第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有权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的污染,保护和保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海洋环境。
第十一条 任何国家在遵守国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航行、飞越的自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以及与上述自由有关的其他合法使用海洋的便利。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路线,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同意。
第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行使勘查、开发、养护和管理专属经济区的生物资源的主权权利时,为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得到遵守,可以採取登临、检查、逮捕、扣留和进行司法程序等必要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採取必要措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可以行使紧追权。
第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的权利,本法未作规定的,根据国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行使。
第十四条 本法的规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
第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以根据本法制定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海军潜艇现状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885
目前,台湾海军有4艘现役潜艇,其中2艘是美海军“加皮”-2型潜艇,艇名分别为“海狮”号和“海豹”号,另外2艘是荷兰的旗鱼级潜艇,艇名分别为“海龙”号和“海虎”号(见左图)。
“海狮”号和“海豹”到目前为止为止已经具有50多年的历史了,距1958年进行“加皮”改换装的时间也有40余年,其艇体材料的老化和疲劳已经是在所难免,远远达不到最初设计时的下潜深度。因此,今年来这2艘潜艇已经被台湾海军当作反潜作战训练用的辅助性潜艇。
目前,台湾海军拥有的另外2艘潜艇“海龙”号和“海虎”号是荷兰设计和建造的旗鱼级潜艇。这2艘潜艇的性能和主尺度都与旗鱼级潜艇基本相当,水面排水量为2376吨,水下排水量为2660吨,主尺度为66.9×8.4×6.7米,艇上装备3台功率为4050马力的d-pub215型柴油机和1台功率为5100马力的推进电机,水面最高航速为12节,水下最高航速为20节.当该潜艇在水面通气管状态以9节航速航行时,续航力为10000海里。“海龙”号和“海虎”号上装备了6具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28aeg sut型线导反舰/反潜两用鱼雷。此外,艇上还装备了警戒雷达、zw06型海面搜索雷达、ss-z型舰壳式低/中频主、被动搜索和攻击声纳。该级潜艇的艇员人数为67人,其中军官6人。
第646页
旗鱼级潜艇是荷兰与1966年前后开始建造的潜艇,1972年在荷兰皇家海军服役,是荷兰在二战后的第二代潜艇。该级潜艇主要以美海军长颌须鱼级潜艇为母级潜艇进行设计,艇体外形为水滴型,具有较小的水下下航行阻力,在70年代是世界上性能比较先进的潜艇 。但是,从旗鱼级首制艇服役的1972年算起,根据潜艇服役全寿命期的角度来衡量的话,该级潜艇已属老态龙钟了。不过,1995年3月,一艘旗鱼级潜艇曾在北约的7艘水面反潜舰艇的演习中取得了胜利。这使一些军事家对浅海海域的旗鱼级所具有的战斗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此事可唤起人们对在台湾周围海域活动的“海龙”号和“海虎”号的警惕。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台湾海军曾在1984年从西德购进一艘名为“海马”的袖珍潜艇,其排水量52吨,长度14.5米,宽2.3米,採用柴油机电机推进。“海马”号微型潜艇在通气管状态下以5节航速航行时,续航力为400海里,水下航行时的续航力为35海里。该艇上仅有4名船员,此外还可以携带2名蛙人。国外一些专家人为,“海马‘号潜艇只能进行一些从事秘密侦察、遣送特种人员以及执行其他特殊化任务。
在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就一直致力于”以潜反潜“的潜艇发展方针,并且尽力在世界各国寻求发展台湾潜艇的途径和渠道。世界各国正在注视着台湾发展潜艇的动向,国外一些军事刊物上对台湾潜艇的发展趋势也时有报导。
从台湾的舰艇设计和建造能力上看,目前台湾的主要造船企业是中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下属的许多造船厂的技术力量较为雄厚。这两家造船厂主要以建造和维修民用船舶为主,间或也建造一些军辅船,至少在目前来说其没有建造潜艇的能力。台湾海军拥有5个造船厂,其中以左营造船厂的技术最为雄厚。该造船厂于1975年成立了兵器系统中心及潜艇修造处,具有维修保养潜艇的能力,但是不具备建造能力。
目前台湾的造船能力和设计能力决定了它只能依靠从其他国家购置潜艇来补充自己的潜艇兵力。1989年12月,曾经有外刊报导说台湾与霍瓦兹·得意志造船厂签定了购置2艘209型潜艇的合同并且将于1992-1993年交货,但是该造船厂矢口否认此事。另外,国外一些媒体还报导说,台湾曾制定了一项採购12艘潜艇的计划。1993年,西德联邦安全委员会禁止西德建造的潜艇艇体分段。法国政府也曾经禁止法国的瑟堡造船厂向台湾出售阿戈斯塔级潜艇的企图。
1992年2月,荷兰政府也禁止通行 荷兰的造船厂为台湾当局建造潜艇。台湾在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的活动而且处处碰壁之后,无法实现採购12艘潜艇的计划,于是便于1997年把原来制定的採购12艘的计划减半为採购员 6艘。不过,据1999年最新的国外媒体报导,台湾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挫折或,目前已基本放弃了从国外直接採购整艘潜艇的计划,转而可能採用另外的做法,利用欧洲国家的潜艇设计,使得台湾的潜艇力量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不过,根据当前台湾海峡的局势,这条路能否行的通,世界各国都杂拭目以待。尽管如此,国际上更为普遍的看法是,目前台湾潜艇的发展前途尚不安定因素清楚,种种情况回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回变得逐渐明朗起来。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海军前瞻之新驱篇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2759
【龙盘虎聚之下岂无至尊?中国海军前瞻之新驱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军,在经历了90年代的第二论造舰浪潮之后(第一次浪潮是70~ 80年代的051/053的建造),正在新世纪的最初两年,展开了第三次造舰狂潮。下面,就让我们在公开的资料面前,一起对未来10年中国海军的造舰计划做个大概的讨论。(以下文章,只讨论主力作战军舰,不含后勤舰只和小型军舰/艇)。
现实背景:海湾战争以后,中国人在一夜之间发现自己在军事的所有方面都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的太多,89年的盛夏,更令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科技的愿望落空,于是在转向俄罗斯的同时,也展开了自力更生的第三次努力。最突出的现实问题(台湾问题)在整个90年代进入一个激荡的年代,中国海军找到了最明确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封锁并打击台湾海军,并在同时阻止可能的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干涉这两大目标,成为当时在20年内中国海军必需接决的问题。
还好,通向西方的大门在紧闭数年之后,开始有所好转,于是在整个90年代的造舰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现在的主力舰队的规模:98年10月入役的(051b)167舰,(052)112/113舰,8艘(053h3)江卫ii,(051g1/g2)旅大级165/166舰。(在90年代还引进了两艘956型现代级驱逐舰,和四艘k级潜艇。正是他们,托起了我们目前的海防坚。但是很明显,以上的所有军舰,都不足以在美日干涉的情况下完成解放台湾的目标,所以第三次真正意义上为蓝水海军而造的军舰计划展开了。
新驱篇:
事实上,(052b)168/169两艘舰的建造计划,在(051b)167舰建造的同时就已设计定型,时间在95年后的某一年,而因为国产的燃汽轮机还没到装舰的水平,而lm2500的来源中断,从乌克兰进口的da/dn80燃汽轮机当时正在谈判阶段,所以不得不推迟它的建造时间。在1999年初依然不能动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军工基础薄弱的体现!052b168/169舰可以肯定的说,它是我们新一次蓝水军舰计划里面最低档的产品。它基本上被许多网友和军迷看做是现代的缩小国产版。
第647页
052b168/169舰的装备:
发动鸡是从乌克兰进口的da/dn80燃汽轮机。防空飞弹是从俄罗斯进口的shtil-1(西方称为:sa-n-7),两座,共四或六个照射雷达(8或12个发射通道)。两座7管30m,m近防快炮沿用俄罗斯ak630近防快炮的原理,但多增加了一根炮管,使射速达到了4600~5800发/分伺服系统採用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採用数字脉冲宽频系统,并首次运用了闭回路射控控系统,可以即时修正着弹偏差。随动系统为交流电式。其自带的i/k波段脉冲多朴勒搜控雷达,可以自我消除镜像杂波。而自带的ofd-730光电追踪系统反应时间低于3秒测量精度0.3米位。这都是很不错的性能。但最大仰角只有85度,说明它还不具有过天顶的能力。在2001年某月定型后,目前正在发展弹炮一体化的更新型的近防系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见。
反舰飞弹不用制疑,肯定就是我们的yj-83双速制的超音速反舰飞弹。1998年6月定型,弹长6。88米,弹径0。36米,弹重1203kg,射程在130~150km,巡航速度
1.4马赫,最后8km加速到2马赫。战斗部重165kg。rcg402t型火箭干扰弹的装置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令无数人为之猜疑。做为我国第2代的干扰弹发射装置,它在1999年开始研制,在2002年中的某月定型。可以在200~2000米的距离上形成特定的烟雾,干扰来袭的飞弹。口径为122mm。而通用的7424型鱼雷发射器和鱼7型反潜鱼雷,因为性能优良,依然为制式装备,放在舰体的中部,由可伸缩的舰墙遮挡。反潜直升机为ka-28无疑,直9的系列型号因为航程太近和有效载荷太小,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不称职的反潜直升机。
168/169没有装载拖*阵声吶,许多人为之奇怪,其实不然,在863计划里面的合成孔径声吶(sas)已经接近完成或已完成,所以这就解答了为啥168/169没有装置拖*阵声吶。
最后说到作战系统:想必也就是zkj-7的综合第三代舰载指挥系统,以1553b数据链为基准的新一代舰载指挥系统。其水平相当于西方90年代同类舰的水平,不再细说250b的排水量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是万吨,从它与051b的建造连惯性来说,它的最真实的排水量因该在轻排4000余吨,满排接近6000吨。
052c170/171舰的制使武器:相控阵雷达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的。其他的武器和设备也和168/169大体一样,参见以上文字。那么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它上面的防空飞弹!170/171到底用啥房空飞弹,大家众说不一,有海红9,有sa-n-6等等,其实海红9有如雾里看花,我们的中程防空飞弹ks-1还不是那么的过关,在射程和性能上依然不令军方满意,那么我们的海红9又怎么可能一鸣惊人呢?所以风云认为最有可能上舰的就是两种飞弹:
1、原装进口的sa-n-6,即然sa-n-7都进口了,再进口sa-n-6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况且本来我们的六连发射装置就是防sa-n-6的发射装置来的!
2、由ly-60改进而来的ly-60n型飞弹。ly-60n带有推力矢量技术,射程超过25km,射高答16000米。反应时间低于7秒。如果用ly-60n,可以肯定,这种最优秀的半主动导引的飞弹肯定是崭时的!
前詹:
168/169/170/171听闻全部部署在南海舰队,那么我国的目的在明确不过,以能够在陆基航空兵作战能力以外,对未来干涉祖国统一大业的敌人以强有力的打击,使他们干涉台海之战的目的落空。这一切都要依靠相控阵和新型的远程防空和反舰飞弹。052b168/169相信只有这两艘,以后的052系列都会至少安照052c的水平和大小来建,而不要对此有满足感,这四艘不过是我们大舰建造计划的第一部份
排水量更大的051c防空驱逐舰不久就会看见或听见他们的身影。那些才是我们逐鹿大洋的杀手。可以肯定,新的造舰计划不止四艘,总数肯定超过两位数。而将这四艘安排在jn造船厂生产,其内含的意义极其重大,同时也透出了几点巨大的,有眼盘价值的信息在里面。
总结的一句话只能这样说,通过近20年的不停的努力,中国的海军舰只的水平,在江卫ii和167上,与当时最先进水平相差10~15年,到现在168/169/170/171上,这种差距就已经降低到令人可以接受的5年左右。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奏,也是天朝走向真正大洋的前奏!!!让我们一起为帝国的复兴而吶喊而骄傲!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登陆舰的发展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8427
☆ 中国登陆舰的发展
与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主力战舰相比,登陆舰在我国海军装备序列中并不引人注目,可它承担着运送物资和跨海作战部队的任务,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战舰。我国又是一个有着18000公里长海岸线和众多岛屿的海洋国家,而且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在一些岛屿主权问题上还与周边国家存在争议。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登陆作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而登陆舰艇性能的高低和运载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登陆作战的胜负,因此,我们应当把登陆舰视作同驱护舰只同样重要的主力舰艇。
第648页
从人民海军成立至今,登陆舰部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现在,人民海军装备的登陆舰主要有大型坦克登陆舰和中型登陆舰两个类别、6种型号,排水量从800吨至4800吨,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具有较强的运输能力。
人民海军成立初期,装备的登陆舰艇主要是接受自国民党的美制登陆舰,这些登陆舰艇大都是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的。由于数量有限和缺少零备件,所以难以满足海军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民海军的登陆作战能力,从1955年起,我国开始自行研制和建造新型登陆舰艇。同年,第二船舶产品设计室设计成功了小型登陆艇066型。该型登陆艇由上海求新造船厂建造,在建造了一定数量后停产。同期,我国还设计出了363甲型小型登陆艇,共建造了数批多艘。
1962年,根据解放军总后勤部的要求,708研究所研制成功了配有专门液压开门机及尾锚机、可装载1辆重型坦克或2辆装甲车或一个步兵分队,航速达11节的067型小型登陆艇;该型艇的首艇于1964年在青岛建成。在海军装备使用后,反映较好。于是,海军提出要在067型登陆艇的基础上再设计一种艇体和上层建筑稍小、可载中型坦克,航速达12节的068登陆艇。708所受领了这个任务,很快设计完成。后来,这两型艇均定型并投入建造。总计建造了数百艘(其中绝大多数为067型登陆艇),基本满足了当时陆、海军在沿海岛屿间的运输需要。
1967年,708所根据解放军总后勤部的要求,开始设计航速为12-13节的271型中型登陆舰和079型中型登陆舰。这两型登陆舰的登陆、退滩操纵方便,性能良好,于1978年通过定型鑑定后投入批量建造。该型登陆舰是我人民海军最主要的中型登陆舰。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中国船舶工业界又为人民海军研制成功了2种型号的中型登陆舰073和073ii型,前者于1966年由708研究所设计,1969年由大连造船厂建成,但由于该型登陆舰出航时船体振动大,柴油机发生连续拉缸的故障而停产;073ii型是在073型基础上解决了振动问题并将航速提高到18节左右的新型登陆舰,1979年建成首舰(也是唯一的一艘,后来出现的073iii型登陆舰也只建造了一艘),后因各种原因停止生产。
随着人民军队合成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坦克装甲车辆日益增多。为了满足运送坦克装甲车辆登陆作战的需要,海军于1975年提出研制大型坦克登陆舰的设计要求,当时的设计任务书要求这种代号为072的大型坦克登陆舰的航速要达到20节,装载量要达到450吨。
由于在此之前,我国从未研制过高速坦克登陆舰,经验和技术储备都比较缺乏。能参考的只有已经老旧的美制lst大型坦克登陆舰。为了攻克大型坦克登陆舰的高航速关键性技术,我国用了4年时间进行多方位、多学科的反覆研究,在突破传统观念的前提下,大胆採用了削瘦首部线型,加大登陆坡度和採用17米长的双节摺叠式吊桥等多种技术措施,成功地攻克这个技术难题。
1978年,072型登陆舰首舰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建成。同年3月,首舰试航时,航速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不仅实现了我国自行研制20节大型登陆舰的目标,而且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20节航速大型坦克登陆舰的国家。别看20节的速度在军舰中不算高,但对舰体宽大、吃水很浅的登陆舰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一般登陆舰的航速只有10余节。072型坦克登陆舰首门、尾门、吊桥均为液压式,操纵简便、迅速,全部开启只需几分钟。尾门如一块跳板,放下后,水陆坦克可泛水通过尾门整车上舰,进入遮蔽式坦克舱,然后再通过首跳板整车上陆。该舰马力大、操纵灵活,登陆、退滩操纵方便,其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毫不逊色。
1982年,中船总和海装在北京召开“大、中型登陆舰改进方案座谈会”,1983年1月11日,国防科工委批准“072iii大型登陆舰、073iii中型登陆舰战术技术任务书”。5月,中船总和海装在中华造船厂召开了“072iii大型登陆舰、073iii中型登陆舰方案审查会”,并通过了072iii大型登陆舰的方案设计。1987年7月,中船总和海军在北京召开了“大、中型登陆舰修改设计审查会”,调整了0722iii大型登陆舰的设计要求,并确定了设计方案和修改意见。首舰991号于1990年由中华造船厂开工建造,1992年下水,1993年服役。
与072型相比,072iii型坦克登陆舰的主要改进之处是将桅杆由072的三脚桁架桅杆变为桶型桅杆,舰尾设有直升机起降甲板,并且将满载排水量从072型的4170吨提高到4800吨。
☆ 现役登陆舰的技术性能
人民海军现役主力坦克登陆舰是上面所说的072型和0723型(北约分别称为玉康级和玉亭级);现役中型登陆舰是073ii、073iii、079ii、271iiia型(北约分别称为玉岛级、玉登级、玉连级和玉海级)。
072型坦克登陆舰 该型舰採用全贯通式运载舱,带17米摺叠双节吊桥,承载力50吨;跳板式尾门,承载力20吨。首尾开门,遮蔽式高坦克甲板,柴油机动力,双轴双定距桨推进。其主要任务是在渡海登陆作战中运送登陆部队及其装备在滩头直接登陆;辅助任务是担任物资运输任务。
该型舰长119米,设计水线长110米,型宽15.6米,型深9.075米,吃水2.75米,标准排水量3172吨,满载排水量4170吨,最大航速20节,巡航速度14节,续航力3000海里/14节,自持力20天,人员编制133人,主机为两台12e390v柴油机,功率2×7198马力。
第649页
该型舰设计装载量450吨,可运载1个59式中型坦克连(59式坦克11辆,指挥车、牵引车各1辆,乘员60人)、2艘人员车辆登陆艇和一个步兵连(150人);或者一个步兵营和一个l05毫米无后坐力炮连车(800人,11-12辆吉普车)。另外,该型舰大舱面积达750平方米,所以在超载运输时,装载量可达2000吨。
072型舰上的自卫武器为4座66式57毫米双管舰炮和2座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在登陆作战时,该型舰还可以用可携式防空飞弹进行自卫。
072iii型坦克登陆舰 在072基础上改进的072iii型登陆舰是我国海军目前唯一能够搭载722型气垫登陆艇和中型直升机的登陆舰。它的装备,使我国两栖作战部队从单一的平面登陆发展到了立体登陆方式。该型舰舰型和主要任务与072型相同,舰长119.5米,型宽16.4米,吃水2.8米,标准排水量3430吨,满载排水量4800吨,最大航速21节,巡航速度14节,续航力3000海里/14节,自持力20天,人员编制104人,主机为两台12pa6v-280mpc柴油机,功率2×9626马力。
072iii型登陆舰运载量为500吨,可运载250名全副武装士兵、10辆坦克、4艘人员车辆登陆艇,并且可搭载气垫登陆艇和1架直-8中型直升机。
072iii型登陆舰的电子设备有1部对海搜索雷达、1部756型导航雷达和1部jpt-4g型独立式瞄准装置(部分装备,为76型37毫米双管半自动舰炮配套);自卫武器为3座76式37毫米双管舰炮(939、940、908、909、910号舰首及上甲板改装为3座76f双管37毫米全自动舰炮)和2座25毫米双管舰炮。另外,部分072iii型登陆舰还加装了1座双管100毫米全自动舰炮,大大提高了反舰、防空及对岸支援火力。
073ii型中型登陆舰 该型舰只建造了一艘,舷号965。该型舰採用首开门短首楼舰型,遮蔽式高坦克甲板,柴油机动力,双轴双桨推进。设计任务是在渡海登陆作战中运送登陆部队在滩头直接登陆,协助布雷舰在近海范围内布设防御性水雷,同时还能担任运输任务。
073ii型中型登陆舰长82.07米,宽12.6米,吃水3.1米,标准排水量1040吨,满载排水量1650吨,最大航速18节,人员编制87人,主机为2台6pa6l-280柴油机,功率2×2400马力。
073ii型登陆舰设计装载量250吨,可运载4辆59式坦克和200名全副武装士兵;舰上自卫武器为2座37毫米双管舰炮。
073iii中型登陆舰 该型舰也只建造了一艘,舷号990。其舰型与072ii相同。
073iii全长86.3米,设计水线长78米,型宽12.6米,型深6.95米,吃水2.25米,标准排水量1460吨,最大航速17节,续航力1500海里/14节,自持力15天,人员编制74人,主机为2台6pa6l-280柴油机,功率2×2400马力。
073iii设计装载量250吨,可运载5辆59式坦克和250名全副武装士兵;舰上自卫武器为2座37毫米双管舰炮。
079ii型中型登陆舰 该型舰採用首吊桥、遮蔽式纵通高甲板舰型,柴油机动力,双轴双桨推进。主要任务是在沿海岛屿间运送军用物资及坦克、汽车、火炮等装备,其次是运送登陆部队在敌岸滩头登陆。
079ii型中型登陆舰全长60.3米,设计水线长56米,型宽10米,型深5.5米,吃水2.36米,标准排水量730吨,满载排水量1100吨,最大航速14节,续航力1000海里/12节,自持力7天,人员编制60人,主机为两台6300zc柴油机,功率2×600马力。
079ii型的大舱面积约260平方米,运载量200吨,可运送59式中型坦克5辆,或解放牌载重汽车8辆,或解放牌汽车牵引的85毫米加农炮4门,或250名士兵,或200吨军用物资;舰上自卫武器为2座双管61式25毫米舰炮和2座bm21式40管122毫米火箭发射器,可为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远程火力支援。
271iiia中型登陆舰 该型舰舰型为首开门、短首楼型,採用双尾遮蔽式坦克大舱、柴油机驱动,双轴双桨推进。主要任务是执行后勤运输任务,如为部队运送各种物资、装备和对无码头的岛屿实现淡水补给;在近海登陆作战中,运送步兵、坦克、火炮、车辆在滩头直接登陆。
271iiia中型登陆舰全长56.5米,设计水线长50米,型宽10.4米,型深5.057米,吃水2.28米,标准排水量613.7吨,满载排水量800吨,最大航速15节,续航力1000海里,自持力15天,人员编制56人,主机为两台8l20/27柴油机,功率2×1142马力。
271iiia设计装载量150吨,可运送59型中型坦克一个排(3辆)及一个步兵加强排(70人),或63式两栖坦克6辆,或卡车牵引的56式85毫米加农炮3门(含牵引车),或200名全副武装士兵;舰上自卫武器为3座双管25毫米舰炮。
☆ 登陆作战能力和发展趋势分析
从总体上看,人民海军的坦克登陆舰和中型登陆舰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较先进水平。在运输能力上,据外刊分析,中国海军拥有一次运送2万人和数百辆坦克装甲车辆上岸的能力。这种兵力投送能力,对于攻占一个大型岛屿来说,在一个方向上作为第一波攻击部队足够了;但若从两个方向登陆时,则显得不足,尤其是在火力方面。由于运送主战坦克比较困难,所以第一波上陆部队主要靠步兵携载的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以及水陆两栖装甲车辆来对抗反登陆方的主战坦克和航空火力突击。所以,第一波登陆部队的反坦克能力和防空能力强若对于巩固滩头阵地是至关重要的。要达到这种能力,首先,单兵火力要加强,尤其是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的数量要加大;而且登陆舰还要做到“均衡装载”,即将登陆部队、坦克、车辆、火炮、各种物资等均衡的装在一艘舰上(这样既能保证原建制单位上陆作战,又能避免在航渡中因为一艘舰艇失事而影响整个战役全局)。但从我国登陆舰的情况看,我国登陆舰的运载能力除072 和0723较大外,其他中型登陆舰运载能力还是偏小,若要做到这点,就不能不动用民用船只来加强。
第650页
从世界登陆舰发展看,大型化、通用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美国、英国、法国、义大利等国都装备有登陆能力很强的大型两栖攻击舰,并且还在发展更先进、吨位更大、航速更快的登陆舰艇;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也在大力发展大型登陆舰艇,吨位普遍在1万吨以上,可以搭载多架直升机、气垫船登新型登陆工具。
由此可见,与上述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登陆舰的运输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因此,要提高运输能力并增加登陆舰的用途,未来的登陆舰必须向大型化发展。这样的登陆舰装载量多、续航力大、自给力强、抗浪性好、用途广泛,可更好的实现“均衡装载”和进行远海作战,极大的提高登陆舰的作战能力和使用灵活性。
从世界登陆作战实例来看,现代登陆作战更加重视速度,因为登陆作战属于背水攻坚,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作战样式。如果航渡时间和突击上陆时间大大缩短,无疑会极大的增强登陆作战的胜利机会。在这点上,我国登陆舰还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从我国现役登陆舰情况看,能够运载气垫船和直升机的还不多,而且登陆舰航速普遍偏小。特别是在编队中加入民船后,由于各种船舰的航速不一,对于保证编队队形和航渡速度的统一会产生极大困难。另外,在未来海上局部战争中,登陆作战时由于敌滩头抗登陆的设置不仅与火力计划相结合,而且与人工障碍物和天然障碍物相结合,早期设置与临时设置相结合,构成极为绵密的障碍物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从前那种直接抢滩登陆的平面作战方式已经逐步让位于利用两栖攻击舰、大型气垫登陆艇、直升机进行垂直登陆的立体作战方式。这些新型登陆工具的大量装备,使现代登陆作战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好,而且可以越过滩头障碍和敌方重点设防的海岸,在敌方纵深登陆,摆脱以往登陆作战背水攻坚的不利境地,从而大大加快登陆作战的进程。
从长远看,我国也应该加强高速两栖攻击舰的研制和发展,并大力发展气垫船、大型地效飞机、直升机等新型登陆工具,打破传统登陆作战样式,发展非传统登陆作战样式。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国现役登陆舰的雷达电子设备和自卫火力较弱,在现代登陆作战中有些不利。我国登陆舰只装有简单的雷达电子设备,自卫武器只有少量的小口径舰炮,虽然在登陆作战中可以靠编队中的其他舰艇提供火力支援和掩护,但登陆舰自身火力也要增强,尤其是自身防空能力。因为登陆舰在战斗中无疑是敌方航空兵和舰艇突击的重点舰艇,如果自身防空能力较强,不但可大大减轻护航舰艇的压力,而且可以减少自身受损的概率。当然,这并不是要求登陆舰要装备什么中程防空飞弹,只要具备点防空能力即可。如类似于拉姆或卡什坦那样的防空系统就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今天,我国的海洋安全形势还比较严峻,维护祖国统一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是人民军队的光荣职责。为更好的执行这个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我们必须发展新一代登陆舰。
人民海军早期登陆舰艇
人民海军早期的登陆舰艇主要是接收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美制登陆舰。主要有:
lst 即大型坦克登陆舰,它是美国在二战中建造的一种坦克登陆舰。二战结束后,美国将该型舰大量向外输出。国民党海军装备的lst以“中×”命名,称为“中”字号。除国民党海军外,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下属的招商局轮船公司也从美国购买了一批拆除了武备的lst。1950年,已由人民政府交通部接管的招商局向华东军区海军移交了14艘lst;1953年,人民海军又在长山岛将原国民党海军于1947年11月搁浅报废的“中业”号进行了修整,并加入现役。人民海军将这些lst命名以“×山”,统称为“山”字号。“山”字号登陆舰长100米,宽15.3米,吃水4.2米,标准排水量1653吨,最大排水量4080吨,主机为2台gm 12-567a柴油机,总功率1700马力,最大航速11节,人员编制111-144人;舰上携带有2艘登陆艇,可运载人员800-1000人,或中型坦克17辆,或卡车32辆;自卫武器为2门76毫米单管舰炮、4门37毫米双管舰炮、2门37毫米单管舰炮(均为人民海军接收后加装)。
lsm 即中型登陆舰,国民党海军以“美×”命名。人民海军从招商局共徵调了12艘,另有1艘是原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起义的“美盛”号。人民海军将这些lsm命名以“×河”,统称为“河”字号。“河”字号登陆舰全长62米,宽10.5米,吃水2.2米,标准排水量为743吨,满载排水量1095吨,主机为2台柴油机,功率2880马力,最大航速14节,人员编制68-84人;可运载5辆中型坦克;自卫武器为3门37毫米双管舰炮、2门25毫米双管舰炮,并加装有布雷轨(均为人民海军接收后加装)。
lci 即步兵登陆艇,在人民海军中服役的共15艘(2艘为起义艇,3艘来自原国民党海关,其余徵调自招商局或从香港购买),其中服役于华东军区海军的登陆艇都以华东地区的着名集镇命名。该型艇全长48.5米,宽7.2米,吃水1.7米,满载排水量250吨,主机为2台柴油机,功率1320马力,最大航速11节,人员编制54人;自卫武器为1门40毫米舰炮、2门20毫米舰炮。
lcu 即通用登陆艇,在国民党海军中以“合”字号命名,人民海军建立后共拥有约10艘左右,其中有2艘还参加了一江山岛登陆战。该型艇全长36.3米,宽10米,吃水1.5米,满载排水量320吨,主机为3台gm 6-71柴油机,总功率675马力,最大航速10节,人员编制19人;可运载3辆轻型坦克;自卫武器为2门20毫米舰炮合1挺12.7毫米机枪。
第651页
除上述登陆舰艇外,人民海军还装备有大量的lcm(机械化登陆艇)和lcvp(车辆人员登陆艇),在人民海军成立初期,这些登陆舰艇在解放、保卫和建设沿海岛屿以及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它们中的大部分从60年代开始退役,“山”字号和“河”字号登陆舰从80年代末开始退役,而部分“山”字号登陆舰甚至服役到90年代末才退出现役。
人民海军登陆艇
在人民海军中,除登陆舰外,还有为数众多的登陆艇。他们虽然吨位较小,但作用却不小,是海军不可或缺的登陆工具之一。
我国的登陆艇主要有:
716型气垫登陆艇 80年代初下水,只建造1艘,主要作试验用。主机为1台12l413fc风冷柴油机。该艇长17.94米,宽8.3米,高4.55米,满载排水量18.6吨,航速40节,可运载全副武装士兵32人。
722型气垫登陆艇 1979年下水,只建造1艘,主要作试验用。该艇装2台1530马力的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作升力发动机;2台1850马力的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作推进发动机。
该艇长27.2米,宽13.8米,高9.6米,满载排水量68吨,航速50节,最大航程165海里,可运载1个加强连或2辆解放牌汽车等15吨物资。
722-2(大沽级)气垫登陆艇 该艇长27.2米,宽13.8米,高9.6米,围裙高1.5~1.8米,满载排水量61吨,航速50节,最大航程165海里,运载量为15吨,自卫武器为2座14.5毫米双管机枪。
721型交通艇 该艇长42米,宽8.8米,高2.14米,满载排水量140吨,航速33节,最大航程300海里,可运载人员70人、物资2吨。
724型(724)气垫登陆艇 该艇长12.4米,宽4.7米,高3.7米,满载排水量6.35吨,主机为2台bf12l913c发动机,航速40节,最大航程100海里,可运载全副武装士兵10人。
另外,我国还有大量的满载排水量135吨的067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83吨的068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100吨的271/271ii机械化登陆艇(可运载坦克2辆)、满载排水量150吨的德萨级气垫登陆艇以及琼沙级人员运输舰(全长86米,宽13.5米,吃水深4米,主机功率3960马力,最大航速16节,最大航程3000海里,人员编制59人,可运载400人或物资350吨;自卫武器为14.5毫米双管机枪4挺)。
第九卷中国篇 “中华”的由来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4295
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
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一次,他约请天下部落首领,汇聚天台山比武论艺,还邀请了天帝仲裁。由于炎帝神农武艺超群,天帝感到欣慰,想提携炎帝作为人间帝王。便有意发下一道口谕:“谁能一夜建造一座登天梯,能使茫茫大海之中长出石莲,吾便封谁为人间帝王,统管天下人事。”
炎帝神农果然在一夜间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怀中抱着一座石莲。天帝一见,万分惊喜,当即封炎帝神农为“赤帝”。随后,天帝沿着天柱峰登上了莲花顶,腾云驾雾,升天而去。
炎帝神农作一代帝王,分管南方天下,南方属火,所以号称“炎帝”。炎帝施行仁政,受到人类拥戴。后来,炎帝神农为了驱瘟除病,造福人类,亲自尝百草,制百药,终于制服了瘟疫。而他自己却因吃了毒草“火焰子”,不幸死于莲花峰下。
炎帝神农的子孙后代,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便以“三味生奇花”为缘由,把天台上莲花峰称为“中华”(古代:“华”与“花”相同)。世人为纪念炎帝神农的功德,便沿用此称,把中国叫做“中华”。
中华文明从哪里开始?
聂依匆
中华文明的历史从哪里开始?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存在吗?汉字是如何孕育诞生的……一个个文明之谜,困惑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诱惑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者。
今天,在新世纪的曙光里,以即将起飞的东方巨龙姿态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断挺直腰杆的新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悄悄酝酿着一个极其大胆而又激动人心的国家级研究项目,这就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正在积极筹备、争取早日启动的“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历史的遗憾也是历史的机遇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又是唯一未曾中断过的古老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特别是其早期,是在没有外来文明强烈影响的环境中,在自身的基础上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学者们都同意,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的基本模式与发展历程,中华文明的特点与长盛不衰发展的原因都是迫切需要阐释的重大学术课题,也是世界古代文明史的重大研究课题。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前仆后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已经整理出一个较为清晰而符合规律的发展序列。但专家们相信,其中也不乏断缘和环缺之处,文明的形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段空白。
第652页
然而,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地理与自然环境、民族与语言、古代科学技术与工艺成就等各个方面。这一千古难题需要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其他诸人文科学研究者的参与,更需要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数学与电子计算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者的协同合作。因此在历史上,这一课题得以破解的时机从来没有真正成熟过。
我国着名史前考古学专家、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石兴邦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但到现在连文明形成的源头和基本模式都提不出一个科学的历史解释,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历史的遗憾也是历史的机遇。记者日前从中国社科院获悉,继“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后,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又一个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已经在最近通过论证,并有望于近期“尽快启动”。
“探源工程”将成为“里程碑”
中国社科院为启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而新近成立的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在谈及这一研究项目时说,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国人每每引以为自豪。然而我们的古代文明究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在怎样的环境中,通过怎样的历程而兴起的?我们的文明是如何体现普遍的历史规律又创造出自己的特点,从而影响传流于中国的整个历史的?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也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文明探源工程的总协调人王巍说,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探讨其背景、契机及其演进规律,不仅对于复原中国古代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世界文明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说,从龙山时代(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到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王权和国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僚体制、工艺技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开展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对于深化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是十分有用的。
这位学者强调,在国外学术界,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对中国夏代及其以前的历史传说的真实性抱着极大的怀疑态度,否认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认为中国的历史只能从商代开始计算。而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复原中国古代文明产生、发展的历史,对展现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纠正对我国古代文明存在的各种偏见是很有意义的。
另外,他表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是把黄帝、炎帝作为中华文明开化的肇始,国内外华人也都将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文献中对于黄帝和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载非常简略,目前,尚难以将其视为信史。因此从考古学上探索黄帝、炎帝时期至夏商周时期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揭开千古之谜已到时机
权威专家们认为,目前,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的研究已经具备了条件。对文明探源来说,现在是“应该解决,必须解决而且也是能够解决的绝好时机”。
李学勤指出,作为我国“九五”期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经过五年时间,多单位、多学科两百多位学者的共同努力,已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并公布了阶段性成果。这为新世纪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开拓了一条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途径,提供了宝贵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巍指出,中国考古学诞生至今已经七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夏商周时代的都城、居住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的发现及大规模发掘,使我们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及其文明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东北及西北地区发现的龙山时代的大量遗蹟和遗物,使我们对夏王朝成立之前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状况也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这些都为我们探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过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石兴邦等学者认为,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期和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正是中国文明和国家形成和诞生阶段。在全国几个重要文化发达地区的文化孕育中,已经发现了不少文明的因素和苗头,所以现在着手解决正是时机,并且是一个“很要紧的时期”。
社会科学将迎来“中国世纪”
根据研究项目总协调人、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巍的设想,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并非仅仅追溯古代文明要素的起源过程,而是将研究重点放在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背景、契机、途径、过程及其特点上。具体地说有以下一些主要研究课题:
第653页
五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考证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域,考察该区域、该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及社会发展状况,研究该文化与周边地区各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汉字的起源、发展与古代文明的关系。系统搜索商之前各地区的文字及各种陶文的符号资料,研究它们同商代甲骨文的关系。探讨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文字所发挥的作用。
环境变迁与文明的演进。研究龙山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人地关系,探讨此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与人们生活方式及文明演进的关系。
华夏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研究。对各地发现仰韶和龙山时代及夏商周时期的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和遗传基因的研究,并与秦汉以后直至现代人的体质特徵及人类基因相比较,以探求华夏族的起源乃至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王巍指出,需要说明的是,该课题是开创性的研究。其具体方法是,提取传说中炎黄集团活动的主要区域内公元前3000至2000年古人类的遗传基因,将其与夏族、商族和周族以及相邻地区其他集团的遗传基因相比较,并与秦汉以后直至现代的中国各地的人类基因作对比,再与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相结合,以探索华夏族的起源乃至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其形成机制,进而探索各地区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特点、模式及其形成原因,从而达到探求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目的。
其他具体课题还包括:农业、畜牧业起源、发展与文明起源的关系;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城市的起源、发展与文明的演进;战争与文明起源、王权形成的关系;宗教信仰的起源、发展及其与文明起源的关系;各地的文化交流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系;中原三代王朝及其文化与周边方国及其文化的关系等。
专家指出,这一庞大学术工程的其他相关研究课题还包括:炎黄至尧舜禹时期古史传说整理、研究,龙山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家族组织的发展变化研究,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历史作用的研究等等近20个大的研究课题。如此庞大的研究课题,需要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学者的积极参与,齐心协力,他们表示期待加强与国内外的联繫与合作,共同推动这一课题的研究。
尽管现在还无法确切知道完成这一庞大的研究项目需要多长时间,也许5年,也许10年或更长,但目前我们能知道的是国家最高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先期聘请了240多位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从而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地期待这一工程的顺利启动和圆满结束,期待令人激动的结论和一批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有人形容中华大地上的文明遗蹟犹如“漫天星斗”,声称21世纪的社会科学将迎来“中国世纪”。如果"文明探源工程"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那么,新世纪最灿烂的星光将真的属于中国科学家们。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别称知多少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2223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一、“中国”一词之本义考
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註:“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第654页
二、“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三、“中国”一词别名考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四、世界文化中的“中国”名称考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而当时刚刚兴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第九卷中国篇 全军战备等级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901
以下为转载内容,为方便读者了解本文各种环境而发:
战备等级是部队战备程度的区分,全军战备等级以低至高分为四级战备、三级战备、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1)四级战备,即国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或者我国周边地区出现重大异常,有可能对我国交全和稳定带来较大影响时部队所处的战备状态。
部队的主要工作:进行战备教育和战备检查;调整值班、执勤力量;加强战备值班和情况研究,严密掌握情况;保持通信顺畅;严格边境管理;加强巡逻警戒。
(2)三级战备,即局势紧张。周边地区出现重大异常,有可能对我国构成直接军事威胁时,部队所处的战备状态。
部队的主要工作:进行战备动员;加强战备值班和通信保障,值班部队(分队)能随时执行作战任务;密切注视敌人动向,及时掌握情况;停止休假、疗养、探亲、转业和退伍。控制人员外出,做好收拢部队的准备,召回外出人员;启封、检修、补充武器装备器材和战备物资;必要时启封一线阵地工事;修订战备方案;进行临战训练,开展后勤、装备等各级保障工作。
(3)二级准备,即局势恶化,对我国已构成直接军事威胁时,部队所处的战备状态。
部队的主要工作:深入进行战备动员;战备值班人员严守岗位,指挥通信顺畅,严密掌握敌人动向,查明敌人企图;收拢部队;发放战备物资,抓紧落实后勤、装备等各种保障;抢修武器装备;完成应急扩编各项推备,重要方向的边防部队,按战时编制齐装满员;抢修工事、设置障碍;做好疏散部队人员、兵器、装备的准备;调整修订作战方案;抓紧临战训练;留守机构展开工作。
第655页
(4)一级战备,即局势极度紧张,针对我国的战争徵候十分明显时,部队所处的战备状态。
部队的主要工作:进入临战战备动员;战备值班人员昼夜坐班,无线电指挥网全时收听,保障不间断指挥;运用各种侦察手段,严密监视敌人动向,进行应急扩编,战备预备队和军区战备值班部队,按战时编制满员,所需装备祝补充能力优先保障;完成阵地配系;落实各项保障;部队人员、兵器、装备疏散隐蔽伪装;留守机构组织人员向预定地区疏散;完善行动方案,完成一切临战准备,部队处于待命状态。
第九卷中国篇 解放军军衔等级的设置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199
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一)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二)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军衔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一)军事、政治、后勤军官:
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二)专业技术军官:
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士兵的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
志愿兵役制士兵:六级士官、五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义务兵役制士兵:上等兵、列兵。
.
陆军上将为我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陆军中将是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陆军中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将为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陆军少将还是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大校为陆军正师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军职军官和副师职(正旅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上校为陆军副师职(正旅职)军官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陆军中校为陆军副团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团职(副旅职)军官和正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校为陆军正营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团职军官和副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上尉为陆军副营职军正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连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中尉为陆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尉为陆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陆军少尉是陆军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级。
/*文中的队基地中方司令员 郑少均少将 是陆军正军职,总参二部七处处长 王达明上校 是副师职*/
.
附註资料 军队中的称呼习惯
以下内容转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三节称呼和举止>>:
第七十六条军人之间通常称职务,或姓加职务,或职务加同志或姓名加同志。首长和上级对部属和下级以及同级间的称呼,可称姓名或姓名加同志。在公共场和不知道对方职务时,可称军衔加同志或同志。
第七十七条军人听到首长和上级呼唤自己时,应立即答“到”。在领受首长口述命令、指示后,应回答“是”。
第七十八条军人进入首长室内前,要喊“报告”或敲门;进入同级或其他人员室内前,应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
第九卷中国篇 人民警察警衔等级的设置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502
人民警察警衔设五等十三级:
1、总警监、副总警监;
2、警监(一级、二级、三级);
3、警督(一级、二级、三级);
4、警司(一级、二级、三级);
5、警员(一级、二级)。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文中的“39集团军搏击季军、士官”吴品实际上是国家安全部的人员,警衔为一级警司,相当于军队中的上尉。
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一)部级正职:总警监;
(二)部级副职:副总警监;
(三)厅(局)级正职: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
(四)厅(局)级副职: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
(五)处(局)级正职: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六)处(局)级副职: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
(七)科(局)级正职: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
(八)科(局)级副职: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九)科员(警长)职:三级警督至三级警司;
(十)办事员(警员)职: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
第九卷中国篇 转载: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2252
以下内容转自中华网: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第656页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元首,
高度评价“上海五国”成立五年在促进并深化各成员国之间睦邻互信与友好关系、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致认为“上海五国”的建立和发展顺应了冷战结束后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展示了不同文明背景、传统文化各异的国家通过互尊互信实现和睦共处、团结合作的巨大潜力;
特别指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五国元首1996年和1997年分别在上海和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两个协定以及在阿拉木图(1998年)、比什凯克(1999年)、杜尚别(2000年)会晤期间签署的总结性文件,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大丰富了当代外交和地区合作的实践,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
确信在二十一世纪政治多极化、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上海五国”机制提升到更高的合作层次,有利于各成员国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的挑战与威胁;
兹郑重宣布:
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元首正式会晤,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晤,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为扩大和加强各领域合作,除业已形成的相应部门领导人会晤机制外,可视情组建新的会晤机制,并建立常设和临时专家工作组研究进一步开展合作的方案和建议。
四、“上海五国”进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是本地区国家几年来合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应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世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五、“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将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平等互利,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不谋求在相毗邻地区的单方面军事优势。
六、“上海合作组织”是在1996年和1997年分别于上海和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两个协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合作现已扩大到政治、经贸、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上述协定所体现的原则确定“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相互关系的基础。
七、“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本宣言第六条阐述的原则及其他各项条款,其加入能促进实现这一合作的国家为该组织新成员。
八、“上海合作组织”尤其重视并尽一切必要努力保障地区安全。各成员国将为落实《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而紧密协作,包括在比什凯克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中心”。此外,为遏制非法贩卖武器、毒品、非法移民和其它犯罪活动,将制定相应的多边合作文件。
九、“上海合作组织”将利用各成员国之间在经贸领域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泛机遇,努力促进各成员国之间双边和多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合作的多元化。为此,将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谈判进程,制定长期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并签署有关文件。
十、“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将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行动,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支持和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和巩固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十一、为协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主管部门的合作并组织其相互协作,兹建立该组织成员国国家协调员理事会,并由外长批准该理事会暂行条例来规范其活动。
责成国家协调员理事会在本宣言和“上海五国”元首已签署文件的基础上着手制定《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其中要明确阐明“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合作的宗旨、目标、任务,吸收新成员的原则和程序,作出决定的法律效力和与其他国际组织相互协作的方式等规定,供2002年元首会晤时签署。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各国元首坚信,“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各成员国合作进程开始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符合本地区的现实,符合各成员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657页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努·纳扎尔巴耶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阿·阿卡耶夫
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普京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埃·拉赫莫诺夫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伊·卡里莫夫
2001年6月15日于上海
第九卷中国篇 转载:“东突”恐怖势力概述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342
以下内容转自中华网:
“东突厥斯坦”(简称“东突”),这一名词出现于19世纪末期。“斯坦”原为“地方”、“区域”之意,但“东突厥斯坦”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某些老殖民主义者为肢解中国提出的一个政治概念。
突厥最初是一古代游牧民族的专称。公元5世纪,它活跃在阿尔泰山一带。公元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它活跃于我国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自西魏至隋唐诸王朝发生了多渠道、多层面的交往。公元552年,突厥建立汗国,其鼎盛时辖境辽阔。在隋朝和唐朝初期,突厥曾是称霸于中国北部的一大势力。8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逐渐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而11世纪以后在国外有的史籍中使用的“突厥”,已经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到了19世纪末,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联成一体,组成一个国家。但在历史上,一些人声称的由所有突厥人组成的统一国家不曾存在过。
为了达到分裂和控制新疆的目的,某些老殖民主义者进而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与之相对应,今天的中亚诸国被称之为“西突厥斯坦”),编造所谓新疆是“东突厥”人的家园的谬论。
从公元前60年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起,新疆就是中国疆土的一部分。
此后,中央政权对新疆的管辖没有间断。但在20世纪初以后,一小撮狂热的新疆分裂分子与宗教极端分子,根据老殖民主义者制造的歪理邪说,编造了一套所谓的“东突”理论。鼓吹“东突厥斯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其民族有近万年历史;鼓譟所有操突厥语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否认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叫嚣“要反对突厥民族以外的一切民族”,消灭“异教徒”。“东突”理论形成后,形形色色的分裂分子都打着“东突”的旗号进行活动,企图实现其建立“东突厥斯坦国”的妄想。
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东突”势力在外国势力的怂恿、支持下,多次制造动乱。1933年11月,沙比提大毛拉等在喀什建立了所谓“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这是分裂主义分子把其理论变为现实的一次尝试,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反对下,不到三个月便瓦解了。
新疆和平解放以后,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新疆社会稳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迅速改善,形势整体是好的。但是“东突”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违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愿望,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伺机从事分裂破坏活动。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境内外部分“东突”势力转向以恐怖暴力为主要手段的分裂破坏活动。一些“东突”组织公开宣扬要通过恐怖暴力手段达到分裂目的。在警方查获的“东突伊斯兰党”、“东突反对党”等组织的纲领中明确提出,要“走武装斗争道路”、“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制造各种恐怖活动”。他们编印的小册子《我们的独立是否有希望》毫不掩饰地宣称要不惜代价在幼儿园、医院、学校等场所制造恐怖气氛。“东突”恐怖势力策划实施了一系列血腥的恐怖事件,留下了一篇篇血淋淋的记录。
"东突"势力已被联合国安理会列为恐怖组织。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空军的一位将军在昆明基地的演讲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0383
这个是中国空军的一位将军在昆明基地的演讲
.xiazaitxt.co m发布
是我一个在军中的朋友给的,大家看看,有些内幕消息,大家可以思考思考
.xiazaitxt.co m发布
-----------------------------------------------------------
.xiazaitxt.co m发布
难以理解的混乱:中国是一部改善从恶的历史
.xiazaitxt.co m发布
我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中华文化的批判者。过去,我首先是它继承者,其次才是它的批判者。现在,我首先是它的批判者,然后才是它的继承者。西方的历史是一部改恶从善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则是一部改善从恶的历史。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黑格尔说:‘中国无哲学。‘我认为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产生过思想家。我指的思想家,是像黑格尔、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对人类文明进程有重大贡献的思想家。老聃,你说他是思想家吗?仅凭五千字的《道德经》能当思想家吗?且不说他的《道德经》有问题。孔子能算思想家吗?我们后人怎么审视他?怎么审视他的作品?他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中国不可能有思想家,只有谋略家。中国社会是个兵法社会。我们民族只崇尚谋略家。一个事业上并不怎么成功的诸葛亮被人反覆的纪念着。他心胸不开阔,用人也不当。有资料表明他也是弄权者。但恰恰是这么一个人,被抬到了吓人的高度,这也是我们民族心灵的一种写照。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有三种行为大行其道:
第658页
.xiazaitxt.co m发布
1 诡辩术。我儿子今年考上了某大学新闻系,该大学新闻系是中国最好的新闻系之一。我对儿子说:拿教材来我看看。看过后我说,这不值得看。里面有这么一个论断:中国发明了火药。火药传到欧洲之后,冲破了欧洲中世纪封建的堡垒。真是笑话。你发明的火药冲破了人家的封建堡垒,你自己的堡垒怎么没被冲破?反而更加坚挺?在国防大学讨论台湾问题时,有一个观点颇有市场:台湾象一把锁。如果台湾问题解决不了,台湾这把锁就会把中国的大门锁住。中国将没有出海的通道。这是诡辩。我一句话就可以给你顶回去。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后,并没有能阻止它的近邻葡萄牙也成为海上强国。法国多佛海峡离英国只有二十八海里,英国阻挡法国成为海上强国了吗?中国失去海洋关键是历代统治者没有海权观念。大家可能没注意到,前一段时间电视上批‘***‘,佛教协会、道教协会的住持、道长们侃侃而谈,批判‘***‘是封建迷信。我想冷笑,竟真的忍不住笑出声来。他是封建迷信,你难道就是唯物主义的啦?不也是迷信吗?
.xiazaitxt.co m发布
2对外怀柔,对内残忍。欧洲文明和中国文明几乎同时起步,但是欧洲形成了许多小国家,中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谈及此,我们往往沾沾自喜。其实,欧洲形成这么多国家正是它自由思想的一种体现。它虽然形成了这么多小国家,但是,多少与人类文明有关的东西是从这些分裂的小国中产生出来的,而我们为世界文明做些什么呢?统一江山肯定与统一思想有某种必然的联繫。谋略社会是个内向性的社会。我曾经仔细研究过中美两国的差异:中国在国际事务方面基本是柔,在国内事物则是刚。美国正相反,在国际事物方面刚,在国内事务方面柔。我不记得我在哪本着作中提到过这个问题,可能是《对台作战,危险评估》,并做出这样的结论:这是由于文化不同所决定的。中国文化是封闭的,内敛的,内向的;美国文化就是开放的、外向的。大一统的理念也是个内向形的理念。这也是解释我们为什么在外国侵略者面前是羊,在自己同胞面前是狼的原因。近百个日本兵,就能够押着五万名国民党军俘虏到燕子矶去枪杀。不要说反抗,他们连逃跑的勇气都没有。解放战争中莱芜战役,仅三日,我军歼灭敌七个整师,五万六千人。战后,王耀武抱怨:‘五万头猪,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而中国人要自己打自己人,那才叫勇猛!‘**‘ 时,北京军区六十三军的排长刘国庚在六部口被打死。6月4日清晨,北京市民把他的尸体点燃了。尸体烧焦了。下午,天热,肚子鼓得老大。这时候,一个青年人拿一块玻璃,走上去把肚子一划,肠子一下就滚出来了,然后,他就用塑料绳把肠子根部扎起来,一大堆肠子就挂在肚子上。几千名北京市民在旁边围观,无一人阻止不说,俱大声叫好。这个青年人弄完后说:‘看,多像一朵花啊。‘我说,这朵花开得好惊心好动魄啊。外地人听见这件事后,说,北京人真残忍。香港和台湾人听说这件事后说,大陆人真残忍。南韩、日本人听说这件事后说,中国人真残忍。美国人和西方人听到后说,东方人真残忍.
.xiazaitxt.co m发布
3鄙俗。精神鄙俗必然带来行为的鄙俗。精神高贵必然带来行为的高贵。大约二十年前吧,我住的小区发生这么一件事:一对夫妻闹离婚,丈夫把新欢带进家,大吵。妻子跑到楼顶,欲往下跳。围观的人很多。有的人兴灾乐祸地大叫:‘快跳快跳!‘后来警察把人救下来,围观者甚至感到遗憾。我长嘆一声,回到家里,打开电视。正播着一个在欧洲刚发生的真实故事:某国,依稀记得是匈牙利,七十年前,一个年轻的矿工马上要和新娘举行婚礼,婚礼前最后一次下井,但发生了塌方,矿工永远没有回来。新娘子不相信她的爱人就此离她而去,苦苦等了七十年。前些日子重新整理矿井,在坑道深处一汪积水中发现一具尸体,正是七十年前被埋在井里的新郎。由于没有空气,又浸泡在饱含矿物质的水中,他仍如七十年前一般年轻。新娘子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妪。她扑在心爱的人身上痛哭。她做了一个决定,继续与爱人完成他们的婚礼。那一幕太动人了:八十多岁的新娘子一身盛装,洁白如雪。头发也如雪。她的爱人,依然那么年轻,闭着眼睛躺在一驾马车上。婚礼与葬礼同时举行。多少人都落泪了。
.xiazaitxt.co m发布
最能考验我们民族道德水准的事情就是美国发生的‘9.11‘事件了。9.11‘虽然没有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了美国。同时,‘9.11‘之后的世界很难回到‘9.11‘之前去。当‘9.11‘事件发生的时候,在我们国家,至少在一段时间里,瀰漫着一股不健康的气氛。9月12号的那天晚上,北大和清华的学生正在敲锣打鼓。我说中国足球队还没有出线呢,中国队出线要到10月7号,那是最后一场,中国对阿联。赢了就提前出线进世界盃。隔了片刻才知道是中国大学生在庆祝美国‘双子星‘ 大楼被炸。我国有一个记者代表团,当时正在美国访问,看到世贸大楼被撞,这些记者团的成员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是一种文化的浸濡,这不能怨他们,他们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了。结果被宣布为永远不受欢迎的人。我在北空,那几天部队来人看我,我都问他们对‘9.11‘什么看法。众口一词:炸得好。后来我讲,这是很悲哀的。如果是这样的人爱中国,那中国还有救吗?媒体就更不用提了,中国最没有新闻的地方就是在报纸上。1997年黛安娜遇车祸去世。你不管黛安娜这个人怎么样,英国王室怎么样,她至少具有新闻价值。世界各大报纸都在第一版登了这条消息,唯独中国的报纸不登这条消息。那天北京各大报纸的头版新闻是‘北京市中小学开学了 ‘。这条新闻就等同报导‘北京人今天吃早饭了‘一样,就这个价值。‘9.11‘第二天晚上,我坐在电视机旁看《焦点访谈》,我想看看那些国嘴们如何评介 ‘9.11‘这个焦点,结果那天的《焦点访谈》的内容是关于农村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什么的。你想看什么?偏没有。你不想听的,偏讲给你。国嘴当然无辜。 1999年美国打南斯拉夫,中国出了一次头。那次出头的代价就是大使馆被炸。这次差点又出了一次头,后来还是以...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及时扭转了局面。我们这个文化的列车,带着巨大的惯性,载着我们这批有道德缺陷的人,风驰电掣地驶向终点。有人还在这个时候提出,趁机打台湾。此时动手,一鼓可下。这些同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现在委实不是一个恰当的时机。当时我想,‘9.11‘死了这么多人,都是无辜的人。丧失的是人的生命,是世界上最有尊严的东西。这些生命本身与美国政府没有关系。我们以这种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却不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多佛惨案。去年,一批福建偷渡客乘闷罐车从多佛海峡进入英国的时候,由于在空气不畅的车里呆了几十个小时,人都闷死,只有两个活的。这个事件曝光后,中国大使馆的官员没有一个出面。最后是英国老百姓在多佛这个地方自发地举行追悼会和烛光晚会,悼念那些死去的人。很多孩子来参加,手里拿着玩具,中国制造的玩具。顺便说一句,现在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玩具是made in china。记者问孩子:为什么来参加追悼会?孩子说,他们也是人嘛。我们现在手里拿的玩具,有可能就是他们当中的人生产的。在整个追悼会中,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场。什么叫文明,什么叫不文明?我在思考。
第659页
.xiazaitxt.co m发布
1为恐怖叫好很恐怖。中国文化教育出来的中国人。首先漠视和轻*自己的生命,才会对他人、他国的生命也视如儿戏。自己没有珍惜生命的权力,也不许别人有。鲁迅早年前批判过的‘看客‘心态就是这么炼成的。中国人看杀别人,无不兴高采烈。统治阶级故意把人放在大庭广众下去杀。被统治者就在大庭广众下享受了统治者的快感。特别在凌迟处死犯人时,连续三天,人山人海。连小摊贩都在那儿摆摊。刽子手还出售沾血的馒头。今天没有凌迟了,但当众审判也是这种习惯的延伸。当年如同过节一般去看杀谭嗣同六君子的国人,甲午之役中怎么能不丢掉台湾?他们的子孙—— 我们,如果还和他们一样,又如何解放台湾?公共汽车上一个歹徒逞凶,万马齐喑。就凭这样的人去解放台湾?就凭这样的人怎么去实现四个现代化?你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又有什么用?我早上锻鍊的时候看电视,《早间新闻》的gg节目,最畅销的产品是什么?防盗门。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你看我们住的就像笼子一样。我在成都住的是前几任成空政委的房子。我进去一看,哎哟,我进监狱了。窗子上、阳台上到处都是防盗栅栏。我让拆掉。前些天有一本书叫《中国可以说不》。我说,你是可以说不,但你是在防盗门后面说不。这不是勇士,而是懦夫。乔良说的好:‘连看见鸡鸣狗盗之徒都要躲着走的爱国者,偏偏胆气粗豪地对遥远的列强说不! ‘
.xiazaitxt.co m发布
2要客观、全面地看待美国。美国是什么样的国家?记得早年听过这样一句形容纽约的话:世界上最好的和世界上最坏的加起来就是纽约。用这句话来套用今天的美国,是不是也合适呢?我们这一代军人,担负祖国未来希望的军人,既不当‘亲美派‘,也不能当简单的‘反美派‘,而应当做成熟的‘知美派 ‘。知道敌人才能战胜敌人。贬低对手便是贬低自己。拓跋焘把柔然的国名改为‘蠕蠕‘,意即虫子,可他偏偏被这条虫子打败。那你连虫子都不如。美国不希望中国强大就如同中国不希望美国称霸一样。中美关系有冲突,但也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如何化解冲突,发展共同利益,是当前中国外交家们应当努力去做的。中国要发展就不能断绝与世界的交往。现在世界是单级的。只有美国衰落才能出现多极世界。我们既不能断绝与美国的关系,又不能对美国抱有太大期望。目前与美国对抗并非是最适当的时机。国家利益应当永远是我们行动的最高准则。我们需要忍耐。忍耐并不是软弱。只有屈服才是软弱。美国当然亡社会主义心不死。美国当然不希望中国崛起,不希望中国经济发展上去。但我们应切记:与对手做斗争,一定要让你的对手见到一种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美国人希望中国人打内战,我们就真打内战了。他不在被窝里笑得浑身发抖才怪哩。当然,一味地‘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也不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可能象古代一个武侠一样躲进深山里苦练武功,待武艺高强了再出来与敌人决胜吗?以中国的人口和资源。特别是以中国的文化,中国不可能和美国一样强大,况且美国也不是停止不前。还是毛泽东说得好:‘打还是要打,谈还是要谈,和还是要和。‘人要机智。外交斗争更要机智。要牵着别人的鼻子走而不是被别人牵着走。赫鲁雪夫就是个机智的傢伙。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在一次大会上,赫鲁雪夫大肆揭露并批判史达林的暴政。有人递上纸条,质问赫鲁雪夫,赫氏本人在史达林当政时期也是权力核心集团的一员,为什么他在当时不起而反对史达林的独断?赫鲁雪夫把质问的纸条高声念一遍,随即当众大声道:这是谁递上的条子?站出来!站出来......下面轻轻骚动了片刻,但是没有人站出来。赫鲁雪夫道:‘你们瞧,我们现在这样民主,这样无须恐惧的情况下,递条子的同志尚且不敢站出来;试想想,在史达林统治时期的那种气氛中,有人胆敢站出来顶撞史达林么?‘全场鼓掌。我们对美斗争。应该具有赫鲁雪夫这种机智。该韬光养晦时,就韬晦到家。就象小平同志当年对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讲的一段话:我们所讲的韬光养晦,包括不要脸面,也一定要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保持关系。(大意)邓小平的意思是,中国一定要与世界文明同步。不能远离世界文明。在 ‘9.11‘事件中,除了个别国家,中国一部分老百姓(而不是政府)是离世界主流文明最遥远的。该斗争时,寸步不让。‘崇美‘不对,‘亲美‘不对。‘仇美 ‘也不对。美国政府和政客与美国人民既一样,又不一样。有共同处,有异处。你要有高度的智慧把他们区分开来。过去,美国人民为了帮助中国摆脱殖民统治,打败日本,为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两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今天因为美国利益遍布全球,两国有了冲突。但我们仍要以道德之心来评判事物,不可冲动。我曾讲过,对屠杀了我几千万同胞并且没有认错的日本,我们经常说‘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对帮助我们打败了日本的美国人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仇视呢?
第660页
.xiazaitxt.co m发布
3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美国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最先进的科技,但我认为这并不可怕。据说它的隐形飞机来去中国很自由,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它可怕的东西不是这些。1972年我在武汉大学读书,上政治课,一个政治老师讲:‘美国是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我,工农兵大学生,一身军装,立即站起来,反驳:‘老师,我觉得你说得不对。美国虽然不象中国一样,是早晨八、九点钟喷薄而出的太阳,但它也不是什么夕阳,而是正午的太阳。‘老师气白了脸,结结巴巴地说:‘你这个同学,怎么敢说这话!‘他没有问我为什么要说这话,却用了一个‘敢‘ 字。其间心态,一眼看穿。就是这个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领导了世界上最新的一场科技革命。我大学毕业后,正逢改革开放。我又有一个观点:美国是由千千万万不爱自己祖国的人组成的国家、但他们都很爱美国。那时很多领导人,一边骂美国,一边把子女往美国送。反差巨大!讲了半天,美国可怕之处何在呢?我自己感觉有三点:第一,美国的精英体制不可小觑。他的干部制度,他的竞选机制,能够确保决策者是一批精英。我们中国的悲剧,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多数的情况是,有思想的人不决策,决策的人没有思想。有脑子就没位子,有位子就没脑子。美国正好相反,他的宝塔尖体制,正好把一批精英弄上去了。因此,第一,他不犯错误,第二,他少犯错误,第三,犯了错误他能很快改正错误。我们是犯错误,这是第一。第二,常犯错误。第三,犯了错误很难改正错误。美国用一个小小的台湾牵制了中国整整半个世纪。他把这个棋子走活了,走神了,一个台湾,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政治生态。我最担心的中国新世纪发展的战略框架因为台湾而扭曲。现在对强势民族来说,领土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已经变追求领土为追求国势。美国人对任何国家都没有领土要求。它不在乎领土,它在二十世纪的全部作为都是造势,什么叫造势?除了经济强大以外,民心啊!有了民心国家就有凝聚力,失去的领土可以回来;没有民心,你拥有的土地肯定会失去。有的国家领导只看一步。美国行事往往看十步。因为如此,所以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每一次重大的全球性事件都在加强美国的地位。如果我们被它牵着走,就可能丢掉所有的战略筹码。我一再讲,美国的战略重心不会移到亚洲来,但不意味着它不包围中国。很多同志只看到美国在军事上包围中国,就象很多人只看到中美双方在科技和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而没有看到在大战略、尤其是外交层次上比装备落后更严重的失衡。我们的对美外交,要么有措施没有境界,要么有细节没有全局。 ‘9.11‘ 之后,美国迅速在两个月之内拿下阿富汗,从西面包抄中国。日本、台湾、印度的军事压力也未减轻。看起来我们从‘9.11‘中得到了一些眼前的利益,但这些利益不出一两年可能就会消失。我认为对我国的战略包围是另外一种,不是军事,超乎军事。你看,近些年,我国周围的国家纷纷改变社会制度,变成所谓的‘民主 ‘国家,俄罗斯、蒙古变了,哈萨克斯坦变了。再加上原先的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再加上台湾。这种威胁对我国而言比军事威胁更厉害。军事威胁或许是短期效应,而被所谓的‘民主‘国家包围则是长期效应。第二,美国的大气与宽容。你要到欧洲去,再去美国,你会发现一个重大差异:欧洲早晨大街上没有什么人,而美国早晨大街小巷有很多健身的人,甚至全天如此。我有句言论:健身是一种品质。健身代表一种蓬勃向上的文化。一个国家有没有朝气,看看它有多少人健身就知道了。美国人可以把国旗当裤衩穿在身上。我在美国买过一条星条旗裤衩。我常穿。我穿它是为了蔑视它,是出气,是一种心理的渲泄和满足。美国人穿则是一种调侃。本质不同。美国人可以在大街上焚烧自己的国旗。戴旭(作者朋友,《空军军事学术》编辑)说: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国旗都可以烧的话,你还有什么理由去焚烧它呢?第三,精神和道德的伟大力量。这是最可怕的。‘9.11‘是一场灾难。当灾难袭来时,最先倒下的是躯体,但站的是灵魂。有的民族逢灾难,躯体未倒,灵魂已缴械。‘9.11‘事件中发生了三件事,都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美国人的力量。第一件,世贸大楼顶部被飞机撞击之后,烈焰奔腾,形势千钧一发。楼上的人们通过exit向下逃生的时候,并不特别慌乱。人往下走,消防队员往上沖。互相让道,并不冲突。有妇女、小孩、盲人到时,人们都自动地让出一条道来,让他们先走。甚至还给一条宠物小狗让道。一个民族的精神不强悍到一定的程度,断然做不出这种举动。面对死亡,冷静如斯,恐怕不是圣人也接近圣人了吧。第二件事,‘9.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这是阿拉伯恐怖分子所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馆被愤怒的美国人砸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袭击。这个时刻,有相当一批美国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饭馆为他们站岗。到阿拉伯人居住区巡逻,阻止悲剧的进一步发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我们自古就有报复的传统。我住在成都。邓艾破成都后,庞德的儿子把关羽一家老幼全杀光了。血腥报复,斑斑点点,不绝于史籍。第三件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坠毁的那架767 客机,本来是要撞向白宫的。后来机上乘客与恐怖分子搏斗,才使飞机坠毁。因为当时他们已经知道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被撞的消息,他们决定,不能无所作为,要和恐怖分子进行殊死斗争。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做了一件事:决定投票通过,是不是要和恐怖分子作斗争。在这么一个生死悠关的时刻,我都不把我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后来全体同意,才去与劫机者搏斗。什么叫民主,这就是民主。民主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他们的生命中、血液里、骨髓中。这样的民族,他不兴盛谁兴盛;这样的民族,他不统治世界,谁能统治世界。我常作奇想:世界最尖端的武器、最新的科学技术、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掌握在这些人手中,还是挺合适的。总比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强吧,总比掌握在利比亚、伊拉克人手中强吧?就是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能做出些什么,也未可知。美国这个国家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借鑑。‘9.11‘事件后,美国没有成立‘9.11‘委员会,没有成立什么应急指挥部。我非常反对不实在的东西。我到成空以后,要么不开会,要么就少开会。非开不可的会,开短会。我来成空,首先就把常委学习改成自学。拿着文件念,学习的什么呀。我在同习惯势力抗争。我个人力量有限,但我不能不抗争。哪怕碰得头破血流也不气馁。比方说我一般下部队不吃饭,只要一天能回来的,我都带着干粮,我不吃部队。我到三十三师,在北空也是这样。如果不得不吃,我只吃简单的。虽说一两酒喝不倒红旗,一顿饭吃不垮江山。但是太多了,太浪费了,积少成多,就难说。有人说打台湾不要用什么新式武器,派几个‘真正的‘...员上岛去吃喝他两三年,绝对把他吃光了。还有一个笑话是说开会的,有一个局长,病得要死了,就是不咽气。老婆说,孩子都来了,你放心上路吧,不行,死不了。老婆说,一切事都安排完了,你放心上路吧,不行,死不了。老婆说,家里财产都放好了,你走吧,不行。后来还是秘书比较了解他,凑过去悄悄在他耳边说: ‘局长,人到齐了,开会吧。‘局长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这故事当然是编的,但是,说明人们对这种东西的反感、厌恶。
第661页
.xiazaitxt.co m发布
‘9.11‘不仅是美国的机会,也是中国的机会。搞不好中国就是‘9.11‘最大的牺牲品,关键是你怎么把握,全世界都面临重新洗牌。研究美国,我们应把握它真正的内涵。不能光看小的,要看大处。有一句话说的好:经常议论别人的缺点,你就是一个道德水准低下者;经常议论人类的缺点,你就是一个思想家。
.xiazaitxt.co m发布
今天给你们讲了三个多小时,我的目标和我所追求的目标是人的解放。我相信,今天,我来跟大家讲课,与其说是我认识你们,不如说,是你们认识我。我十分坦荡,把我自己全部交给你们。我在你们面前展示我自己思想的裸体。尤其是我在最后谈了对西方、对美国的看法,并没有离开今天讲话的主题。有两条我要再补充讲一讲,第一,我是一个纯正的民族主义者。我讲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的国家好,自己的民族好。我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以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为了它,我可以抛头颅、洒热血。我脑海中常留着韩战的一幕:1951年冬,我爸爸所在的部队向美军进攻。因为武器不如美军,必须在夜间潜伏在接敌最近处。一个连队悄悄潜伏下来,整整一晚上。那晚天降大雪,奇寒。天亮时,我军冲锋号吹响了,可潜伏的一百多个战士没有一个跃起来。原来他们全部被冻死了。至死他们仍保持着战斗队形。后来毛主席听了这件事的汇报,他当即脱下帽子,站立,久久不语。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歼灭了印军一个部队,这个部队当年曾编成在英军序列中,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过圆明园。毛主席接到电报后,拍案而起,说:‘百年国耻!‘同时,同志们还应看到,中国国情和西方不一样。有些事情虽然看到了,但不能一蹴而就。有些事情还没有看到。有些观念的差距,有待时日,方能减小。譬如,前几天德国总理施洛德在竞选时,就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差点败北。什么问题?他染了头发。在我国,染头发算什么?爱美之心,人皆有嘛。爱年轻之心人皆有嘛!几乎没有领导不染发。但在西方则不行。因为你染头发,就是给人一假象,就是不真实的表现,就是欺骗。而政治家这样做,则被人打问号。你看,苛刻到任何地步!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一次和昆明基地的营以上干部见面,就非常率真地、大胆地讲这么多,这都是我研究的成果,我对自己的讲话负责。讲对的地方,你们就往心里去,讲错的地方,你们就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莞尔一笑,不要当回事。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个体都是自由的。我不能要求我的思想都给你们。我更不能要求把你们的思想都统一到某一个思想上来,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偏要追求那种可能,这是非常虚无飘渺的,实际上做不到。
.xiazaitxt.co m发布
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xiazaitxt.co m发布
转载:失落的将星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九卷中国篇 中华民族十大军事宣言排行榜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2269
领略一下中华民族的万丈豪情。
==============================================================
no.10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眈眈。赢政大帝做梦也始料不级,他的帝国竟只经二世即崩,而敲响丧钟的正是一群褴褛的布衣和囚徒。有道是英雄无贵贱,青衣多豪俊。封建王朝伊始,劳动人民就用行动宣告: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的!
top排行第十
英雄指数:95 豪情指数:95 综合指数:95
no.9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
什么是黄金时代?什么是盛世之音?霍骠骑登上狼居胥山,他的豪情穿越千年,告诉今人:胸怀天下,以国为家!在这种以国运为注的毫赌中,类似《流星》《还珠》的蝇头小情只能是自决天下,猛醒吧,青年!!
top排行第九
英雄指数:96 豪情指数:95 综合指数:95
no.8 中流击楫,力复中原!——祖逖
为什么中华民族没有变成犹太人?为什么我们的姐妹不是大篷车下哭泣的吉普塞女孩?因为中华民族是有意志的。祖狄同志立马大江之上,击楫和歌,力复中原。他白手起家,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嵴樑!这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top排行第八
英雄指数:96 豪情指数:96 综合指数:96
no.7 驱逐靼虏,振兴中华!——孙中山
中华五千年,4700年都站在世界的颠峰,百余年来的积弱,每战每败,几乎每个帝国主义国家都降黑手扼向中国。统治阶级麻木不仁,国民苦难深重。孙总理大声疾呼:驱逐靼虏,振兴中华!自此国人始抛开幻想闹革命,用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不会被淘汰的!
top排行第七
英雄指数:96 豪情指数:98 综合指数:97
no.7 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
第662页
长城是中华民族千年不屈的图腾,古今多少英雄儿女把血肉埋在它的脚下。二十世纪30年代,南方的一群英雄跋涉万水千山,把革命的火种传递到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六盘山头,红旗漫捲西风,毛爷爷立马回首: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三军俱开颜。古老的长城,又将迎来它新的生命。
top排行第七
英雄指数:99 豪情指数:97综合指数:98
no.5 还我河山!——岳飞
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江山如画,英雄好汉。北方的异族踏破了半壁江山,统治者节节败退,抱残守厥,民众埋没在血海中挣扎。
岳武穆酒杯一举: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厥!大志大勇!气壮山河!!还我河山!壮志飢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还我河山!直捣黄龙,与君痛饮。还我河山!!
top排行第五
英雄指数:100 豪情指数:97 综合指数:98
no.4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毛泽东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时候是不可战胜的。经历了抗战的浴火再生,整个民族都觉醒了。扫除一切丑恶反动势力的洪流浩浩荡荡,摧枯拉朽。长江天险岂能挡住革命前进的脚步?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将革命进行到底!!
top排行第4
英雄指数:98 豪情指数:100 综合指数:99
no.3 中国不会亡!!——中华儿女
中国不会亡!!
大刀扛在肩,赤胆忠心来报国。无数中华的好儿女唱着此歌,把热血和生命洒在深爱的国土上。听黄河在咆哮!扬子江在咆哮!!珠江在咆哮!!长城内外,白山黑水发出最后的吼声!
中国不会亡!!
这是中华民族的涅磐梵音!
这是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
top排行第二
英雄指数:100 豪情指数:100 综合指数:100
no. 2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泽东
中华民族真正站立起来了,所以敢于直面最强大的敌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垮美帝野心狼!百余年了,中华民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为的就是一个自强,一个尊严。大国是打出来的,威风是拼下来的。长津湖畔,上甘岭上,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朝鲜一战,不仅再造了一个战神,而且让我们自豪的宣告: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top排行并列第二
英雄指数:100 豪情指数:100 综合指数:100
no.1 国歌——聂耳、田汉
世界大千,哪个民族有中华民族这么多的苦难,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强的坚韧?
国歌,一个国家的象徵,只有中国的国歌这样的激越,这样的悲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指引着民族精髓,吼出了中华民族屹立五千年不倒的豪壮与自信。
哀兵必胜,仁者无敌。无论是战火纷飞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江山怎么变颜,这首歌也只有这首歌才是中华民族的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们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top排行第一
英雄指数:无量数 豪情指数:无量数 综合指数:无量数
——转载至水木清华bbs,有文字上的润色以及错别字的修改。
第九卷中国篇 日本霸占台湾50年干了些什么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5607
历史解密:日本霸占台湾50年干了些什么
--------------------------------------------------------------------------------
http://cul.sina 2005/10/24 18:44 环球时报
作者:张伟 汪幸福 方兴
1895年4月17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及其所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的主权让与日本。《马关条约》是近代中国所受到的极为惨痛的一次宰割,两岸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开发的宝岛一朝断送。从此,中国的宝岛台湾陷入日本的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大丈夫为国死,可无憾!”
割让的消息一传开,举国震惊,朝野上下群情激愤,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台湾民众的反应尤为强烈,人们奔走,鸣锣罢市,拥入官署,抗议清廷卖国割台行径,决心誓死抗日保台。4月18日,《马关条约》签署的第二天,台湾爱国义士丘逢甲愤而割破手指血书“拒倭守土”,并特地上书清政府废约抗日。
在上书无效的情况下,5月25日,丘逢甲联合台湾巡抚唐景崧组建义军,唐景崧坐镇台北,黑旗军首领、清军爱国将领刘永福驻守台南,丘逢甲则居中,准备抗击日寇。但因组织仓促,6月7日,日军攻占台北,丘逢甲的义军宣告失败。6月17日,日军统帅桦山资纪在台北宣布建立殖民统治政权,宣布台湾及澎湖列岛“归入大日本版图”,并定此日为所谓的“始政日”。
第663页
日军虽然占领台北,但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却更加猛烈地在全台展开。各地军民纷纷组织义军坚持抵抗日军入侵。在台中门户新竹,台湾义军与日军持续作战一个多月,先后进行大小战斗20余次,歼敌近千名,最终因为军械不继,粮食断绝,新竹失陷。继续南下欲侵占整个台湾的日军,处处遇到台湾义军和民众的抵抗,8月底,有2000余日军毙命。当时,有侵略者哀嘆道:“原以为台湾不过巴掌大小之地,以一旅之众即可一举歼灭,而结果证明,轻信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台湾军民的抵抗使日军陷入泥潭,日本政府不得不派兵增援。9月中旬,日军先后调集7万余人,倾巢进犯,大举进攻台南重镇嘉义。台湾义军奋勇抗击,以一当十,毫不退缩,战斗异常惨烈。抗日义军首领徐骧身负重伤,仍跃起高呼:“大丈夫为国死,可无憾!”壮烈牺牲。10月21日,日军趁守军内无粮饷、外无强援的情况下,攻陷台南,守将刘永福被迫登船退返大陆。至此,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的有组织斗争告一段落。
从1895年6月到10月,不畏强暴的台湾军民前仆后继,奋勇杀敌,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日保台篇章。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代价,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第二旅团长山根信诚被击毙,4800名日军被打死,近一半的日军被打伤。日方曾有记载:“不论何时,只要我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总督命令即为法律”
1895年11月18日,桦山资纪向日本大本营报告,台湾全岛完全平定。然而,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却没有停息。为了镇压台湾起义,实施殖民统治,从1895年至1919年间,日本派出7任军人总督,进行残酷的军人专政。
1896年3月,日本将台湾划归拓殖省管辖,颁布《台湾总督府条例》及相关条例,规定“在台湾,总督命令即为法律”的独裁制度。为配合这种总督制度,日本在台湾又建立了特殊的警察制度,在台湾全岛布设警察网,州、厅、市、郡乃至街道都有警察部门,警察以日本人为主体,负责各类政务。警察遍及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伸入台湾民众日常生活的鬼魇和直接屠杀台湾民众的刽子手。从此,台湾成为名副其实的警察社会。以1902年为例,全台设有10个厅、97个支厅、992个派出所,以后最多时各类警察机构达到1500余处,警察1.8万余人。在台湾的经济发达地区,每隔两三公里就有一个警察机构,每300人就配有一名警察。日本警察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当时,台湾民间吓唬小孩儿有一句惯用语:“大人来啦!”所谓“大人”就是指当时的凶恶的日本警察。
为镇压台湾此起彼伏的各地起义,日本派了大量军队、宪兵和警察维持秩序。1897年,日军实行“三段警备法”,将全岛分为三个地带:“安全带”主要指一些大城市和大村落,由警察负责治安;“不稳带”是义军经常出没的地区,由宪兵和警察协同警备;“危险带”是抗日义军驻守区域,由军队警备,辅以宪兵进行讨伐。这一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日本殖民者对台湾人民的武力统治。
1898年,日本殖民当局又实施“保甲条例”,将保甲设为警察军事统治的辅助组织,规定10户一甲,10甲为一保,全保全甲内部连坐,只要一甲之内某户出现“犯罪”,同甲户的人都会受惩罚。这种毫无道理的连坐案件在日据时代年年都有数百例。另外,日军还组织壮丁团,接受警察当局指挥、监督,成为日军剿杀抗日义军的炮灰。到1943年,全台共设保6074个,设甲5.8万个,控制户数达50余万户;壮丁团团丁最高时达到13万多人。这样,保甲制度以一种“以台制台”的方式控制和奴役台湾民众,成为日本殖民者对台湾统治的重要手段。
台湾出现“飢饿输出”怪现象
在建立殖民统治制度的同时,日本没有停止疯狂的剥削和掠夺。从1895年开始,日殖民当局先后颁布了关于土地的若干条规则和条例,强占全台94.15%的山林原野和75%的土地,台湾许多农民破产,被迫逃亡。
日本殖民当局强占了台湾绝大部分土地和山林后,对广大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殖民者收取高额土地税,实现其“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统治的经济模式,全面改造台湾地区传统的耕作方法和生产条件,还将大量粮食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据统计,到1934年,台湾输入日本的稻米已达51.5万吨,占台湾当年稻米生产总量的一半左右。粮食掠夺般地输往日本,造成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的台湾岛内粮食严重缺乏,历史上称这种残酷而又“怪异”的现象为“飢饿输出”。
除了粮食,台湾其他丰富的物产也成了日本掠夺的目标。日本殖民者对食盐、烟、酒、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还把在日本国内禁止吸食的鸦片在台湾实行专卖,毒害台湾人民。日本殖民当局于1897年3月最先设立了台湾制药所,对鸦片实行专卖。接着又于1899年5月和8月先后设立了台湾盐务所和台湾樟脑局,对食盐和樟脑实行专卖。最终于1901年6月在台湾总督府内正式设立了专卖局,统一负责掌管整个台湾地区的全部商品的专卖事宜。
第664页
日本殖民者在台湾的经济掠夺尤以制糖业最为典型,曾有历史学家称:“一部台湾糖业史,就是一部日本殖民史。”日本殖民当局无理地规定,台湾蔗农生产的甘蔗只能卖给当地日本控制的制糖会社。通过强制性的垄断,每年90%以上的台湾糖输入日本,台湾的糖价也一跌再跌,台湾蔗农成为日本糖业资本家的奴隶。
在日本的控制之下,日本在台湾的经济管理部门成为吮吸中国人民膏血的魔鬼,台湾成了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的原料、加工基地。这种掠夺激起了台湾同胞的满腔怒火,他们纷纷揭竿而起,继续进行抗日斗争。
1895年12月13日,就在第一任日本殖民台湾的总督桦山资纪宣布“全岛完全平定”的二十几天后,黑旗军旧部林大北在宜兰起义,打响台湾沦陷后抗日的第一枪。
“抗日三猛”奋勇抗日
林大北的起义唤起了各地台胞的反抗意识。全岛民众云集响应,逐渐形成了以北部简大狮、中部柯铁和南部林少猫为主的多支抗日义军。此三人当时被称为“抗日三猛”。
1895年12月31日,简大狮联合各路义军数千人围攻台北,虽因武器简陋未能破城,但让日本殖民台湾的首任总督见识到台湾强大的反抗力量。接着,简大狮率义军,屡屡在各地重创日军,使日本占领当局寝食难安,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898年,简大狮遭日寇围剿退到厦门。清政府软弱怕事,竟引渡简大狮给日本。1901年,简大狮就义于台北监狱。
中部义军以柯铁为首,一直坚守在云林县附近的大坪山上。1896年6月,柯铁率领各部义军出击,收复云林、鹿港、彰化和嘉义等地。1900年2月,柯铁不幸病逝,余部被日军逐个击破。
南部林少猫的义军主要活动在台南凤山一带,行踪飘忽不定,不断给日本殖民者以打击。1898年12月,林少猫集合数千义军攻打潮州,与日军血战三天三夜,令日军闻风丧胆。1902年,林少猫不幸被日本占领当局骗杀,余部离散。此后,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由大规模的起义开始转入零星的反抗。
零星的反抗给了日军可乘之机。日本殖民当局调集军队、警察开往各地镇压起义,随意屠杀当地台湾民众,犯了滔天罪行。比如,在1896年“大平顶事件”中,3万台湾民众被屠杀;在1901年“后壁林惨案”中,3473人被屠杀;在1902年“噍吧篍事件”中,3万余人被屠杀;在1913年12月“苗栗事件”中,1200余人被屠杀。有的学者统计,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期间,被日寇残杀的台湾民众达60万人。
用“生物学原则”统治台湾
日本施行暴政反而加强了台湾民众的团结意识,日本殖民当局不得不正视到中国人民的强大和持久的民族凝聚力。日本殖民当局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向日本大本营建议,治台必须建立在“生物学原则”基础上,扬言实行“科学的殖民政策”,既要镇压各地起义,建立统治机构,又要採取集中渐进的同化主义政策。
在后藤新平的影响下,日本先派出7任军人总督,以军人专政的方式平定台湾各地起义。1919年10月,日本殖民当局改军人体制为军政分立制,派出了9届文职总督实行同化政策,笼络台湾民众,企图达到永久霸占台湾的目的。
同化政策之一是推行奴化教育。一方面,在初等教育上推行普及日语的教育。日本殖民当局设立“公学校”和“国(日)语传习所”,专门教授日语,培训日本特色的文化内容,比如武士道的剑术等,灌输日本民族精神。在学校里,日本殖民当局公开叫嚣:“绝对禁止使用汉文,不满者滚回支那(日本对中国的鄙称)去。”禁止汉语、普及日语,是日本同化侵略中最毒辣的一招。
另一方面,奴化教育又防止台湾民众接受高等教育。从中等教育开始限制中国学生所学专业;高等教育更是明显。在这种奴化教育下,台湾基本上找不到一所适合台湾百姓的中等以上教育机构。这种歧视连日本国内教育家都无法忍受,纷纷撰文进行批评。迫于压力,第一任文官总督田健治郎决定,日语好的台湾儿童可以进入好的中学,并与日本学生同校学习。日本殖民当局以此鼓吹,台湾教育已经没有种族差别,实际上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殖民教育对台湾百姓的歧视。台湾高等教育基本上由日本人享受,而且除了医学专门学校及台南高等商业学校外,其他一切高等学校都在日本国内举行考试。在日本霸占时代,帝国大学(后来的台湾大学)内日籍学生占80%以上,中国学生不到20%。教学内容更是以传播殖民主义文化为主,有关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均在排除之列,以从根上切除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1936年,为配合日军全面侵华,到任不久的第17任总督小林跻造,即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主要内容是,进行亲日思想宣传和精神动员,极力消除台湾民众的祖国观念,灌输大日本臣民思想。
在推行“皇民化运动”后,日本殖民当局进一步强制推行日语,设立3832处日语讲习所,连居住在山区的高山族人都必须使用日语。接着,日本当局又强迫中国人从生活习俗等各方面向日本方式看齐。日本殖民当局下令撤销春节等传统节日,烧毁台湾民间的诸家神灵,专设日本的天照大神,并且强令在10月27日都要祭祀;中小学则规定每月1、8、15日都要按时参拜神社。台湾家庭必须使用日本式的家庭用品,妇女必须穿和服;吃饭要吃日本料理;行礼要行日本90度的弯腰礼;结婚要在日本花嫁神前结婚;葬礼要採用大和安葬式。为挖掉台湾民众身上的中国根,日本殖民当局后来还禁止中国人使用中国名字,仅在1941年,被迫改名的台湾民众就有7万多人。
第665页
把台湾作为侵华的战略棋子
随着侵华战争的深入,日本殖民者把台湾设为战略棋盘上的一颗重要棋子。1942年9月,日本政府成立了“大东亚省”管辖新占领地区,而将台湾、朝鲜等战前就已霸占的领土置于“内务省”管辖之下,妄图将台湾“内地化”。
战争期间,日本在台湾先后修建了数个机场,作为轰炸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地区的前哨基地。日军攻占南京、侵略华南所依赖的空中力量也都来自台湾的基地。
为了补充兵源和军费,日本殖民当局一面强迫开展“金报国运动”,发行“奉公债券”、“报国债券”,挨家挨户搜刮民间藏金,仅1944年,台湾负担的日本军费高达1.5亿元,人均收入的35%都被用于日本军费;另一方面,日本殖民当局以“临时劳务部”的名义,强迫大批台湾劳工到中国大陆、东南亚等战场充当军夫、翻译、护士等工作,同时,修改兵役法,强迫台湾青年参加侵略战争。据统计,20多万人被日本侵略者强征入伍,3万多人战死。
日本这种殖民暴行使台湾民众积聚了满腔怒火,许多爱国志士有的纷纷返回大陆,为抗日大业尽一份力量;有的在岛内组织政党,进行合法手段的斗争和宣传;有的创办刊物,为反对殖民统治吶喊助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人民奔走相告,无不欢欣鼓舞,台湾各大城市人山人海,欢呼声、鞭炮声响彻云霄。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光复日的到来。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与印度军事实力的真实对比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195
目前印度空军装备有1800架飞机,除了80架老掉牙的hpt-32"风神"教练机外,没有一种是自己搞出来的。在其800架一线战机中,全部是进口。中国和印度是同一时间获的米格-21的,到如今中国在米格-21基础上改制的歼-7系列不仅供自己使用,还大量出口400架之多。而印度连提升米-21的性能都要靠俄国人来帮助。
平心而论中国的歼8-系列或fbc-1与西方同类比起的确不够优良,但就这印度也搞不出来。那个自制的"风神"还是在30年前造出来的,之后就没搞出什么东西了。大肆吹嘘的lca首架原形机95年就出厂了,到98年中国的歼10完成首飞他还没上天。lca还没搞完,现在又提出了所谓的mca计划,什么隐型,无尾随控布局好像挺先进的,结果在印度航空工作的以色列专家表示,所谓到2025年保持领先技术优势的lca比歼10差了一个档次,最多与专用出口的fc-1相当。
虽说印度海军引进了两艘航母,其它舰艇也不少,可印度的造船业却不争气,到如今中国已是继日本,韩国之后世界第三大船舶出口国,且大有超越前者之势。连德国人不敢造的高科技船,也把定单交到中国人手上。
陆军武器方面,中国自70年代以来就大量出口了各种常规武器,而印度至今仍需进口。中国研制的85式坦克早已出口巴基斯坦,最新的90式在不久后也将装备巴基斯坦陆军。而印度自制的"阿琼"式坦克发展了20多年至今仍是问题多多,成了国际社会的一个笑柄。
在航太领域,印度的"烈火"飞弹运载力只有中国df-5型的1/5,最新型的df-31/41要比"烈火"先进10到15年以上。中国即将发射宇宙飞船而印度这一领域尚未起步。印度海军计划在2007年获得自制的第一艘核子潜艇,而中国自制的第二代攻击核潜艇093型即将服役,该潜艇採用的高温冷核反应技术是当代最先进的核动力系统,就连美俄也是刚刚掌握这一技术。
冷战时期为了拉拢印度对付中美的战略目的,前苏联给予印度大量的军事援助,使的印度在短时间内装备了俄制的先进武器。但冷战结束后,俄国人说什么也经不起这样的穷大方了,俄国军火商也不愿做赔本生意了。既然是市场经济了,就得按市场行情来办。新德里一看俄国人的帐单就傻了眼。有一阵子飞机上不了天,坦克开不起来,军舰出不了港口,因为没有零部件。其实这也是老天给印度一个反思的机会,以便走上发展经济的正路,但印度不但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仍了几颗核子武器来撑门面,同时又给俄国人下了上百亿美圆的定单。可以想像这对印度这个发展中国家是个多大的负担。
印度人自认为他对俄只武器有优先购买权,某些不知内情的军事专家也跟着瞎起闹。其实以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人买他的东西就已阿弥陀佛了。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历代王朝军事实力排名[转贴]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1354
秦军是在中国历史上最血腥和最高军事水平竞争中的胜利者。秦统一中国前,各大小诸侯国的兵力总和曾一度达到550万!在消灭敌人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无可质疑的冠军。
汉军扫灭7国,一举击败霸王这样的无敌敌手,建立大汉。汉军击灭鼎盛时期的强大匈奴,威镇西域,南平越南。军事实力在人数和比较战绩上都全面优于古罗马帝国,可为亚军。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古罗马军团的编制
古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组织是小队,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连。每个小队由两个百人队组成,相当于现在的两个排。百人队原先为一百人,后来改为60至80人。大队相当于现在的营,由450至570人组成,其中包括一队30人的骑兵。大队里的骑兵很少跟大队一同作战,而是自己合起来组成较大的骑兵队伍。
第666页
古罗马军团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一个师,它由10个大队组成,约4500至5000士兵,其中包括300名骑兵。每个古罗马军团配有(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一个联合军团。它们两者的组织体制相同,不过联合军团的骑兵通常有600人。联合军团的组织体制跟古罗马军团不一样,它是古罗马採取的一种策略,以大约相等数量的联合部队来支援各古罗马军团。联合部队最大的正式编制是大队。但至少在凯撒时期,联合军团跟古罗马军团的组织体制是同样正规的。
古罗马军团和联合军团合起来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军,约9000至10000人,其中约有骑兵900人。两个古罗马军团加上两个联合军团组成一个野战军,称为执政官统率的集团军,由两名罗马执政官当中的一名指挥。每个执政官统率的集团军通常有18000至2万人,其正面战线宽约二千五百米;整个集团军战斗编队占地约六十万平方米,大约三倍于同样规模的古希腊方阵队形。
古罗马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时期除保留10000名古罗马禁卫军负责维护国内安全外,军队的二十五个军团全部分散部署在边境上。为此建设了一套优质道路网,使军队在遭到外来威胁时能够从一个地区迅速运动到另一地区。
古罗马军团和马其顿方阵曾经有过两次重大的交战。一次是公元前197年在希腊东北部的西诺塞法拉战役,双方各投入约26000人的兵力;一次是公元前168年6月22日第三次马其顿战争中的皮德那战役,双方各投入约32000人的兵力。两次战役均由古罗马军团获胜。
唐朝有百年的惊人繁荣,扫灭突厥的战绩也还可以,可为季军。
宋军强敌环视,在皇帝昏庸无能的情况下,有如此抗拒外敌的成绩已经不易,其实宋朝的经济还是比较发达的,也不要过于贬低,排第4。
明军能力一般,还被阉宦牢固束缚,几乎没有很像样的战绩。唯一的亮点是明朝的海军,郑和下西洋,厦门、福建水师先后击败荷兰,葡萄牙等欧洲列强。排第5。
清军靠李自成、吴三桂和中国内乱拣了个大便宜,鼎盛时期的清军甚至被袁崇焕打得抱头鼠窜,其主被击毙,是历史所仅见的唯一一位王朝创立者在战争中败亡。中后期八旗兵养尊处优,战斗力减弱。后期在近代带给中国5000年历史从来没有过的屈辱,是最后一名。
中国军队实力从秦的巅峰一直在下滑,一代不如一代。
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排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位次,我可以根据大家的投票和意见排出新的名次,感谢大家批评指正~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空军总司令部
更新时间:2006-8-8 21:16:00 本章字数:806
空军总司令部
空军总司令部成立于1946年,其前身为航空委员会,该部负责空军的组建、训练、作战。空军总司令部置总司令一人、副总司令二人,参谋长1人。下设政治作战部、作战司令部、防空炮兵司令部、训练司令部、后勤司令部、第一署(人事)、第二署 (情报)、第三署(作战)、第四署(后勤)、第五署 (计划)、第六署 (主计)、法规委员会、研究发展委员会、设计委员会 、地面安全委员会、作战计划委员会、飞行安全鑑别委员会、飞行安全委员会、总务处、秘书处、副官处、财务处、工程处、通信电子处、气象处、军法处、军医处、军眷管理处、总司令办公室、副总司令办公室、参谋长室、联络室、督察室、军纪纠察室、资料室、研究发展室等机构。政治作战部之下又设秘书室、办公室、行政室、主计室、政一处(人事)、政二处(心战)、政三处(党务)、政四处(保防)、政五处(康乐)、新闻组等机构。
历任空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周至柔:1946年6月—1952年3月
王叔铭:1952年3月—1957年7月
陈嘉尚:1957年7月—1963年7月
徐焕升:1963年7月—1967年7月
赖名汤:1967年7月—1970年7月
陈衣凡:1970年7月—1975年6月
司徒福:1975年6月—1977年8月
乌 钺:1977年8月—1982年1月
郭汝霖:1982年1月—1986年7月
陈(上焱下木)龄:1986年7月—1989年11月
林文礼:1989年11月—1992年9月
唐 飞:1992年9月—1995年6月
黄显荣:1995年6月—1998年6月
陈肇敏:1998年6月—2001年
李天羽:2001年—2002年
刘贵立:2002年—2003年
李天羽:2003年
第九卷中国篇 台军宪兵司令部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650
宪兵司令部为台湾当局主管军队纪律、协助治安之警察、特工机构。其职权是:主管宪兵警备,统一指挥台湾地区宪兵,协调督导军中宪兵,执行联合勤务、军事和军中司法警察勤务,维护军纪,协助治安,支援作战。
宪兵司令部设政治作战部、办公室、研究发展室、人事室、情报处、训练处、警务处、后勤处、计划处、主计处、军法处、总务处、通信处、补给处、勤务中心、宪兵训练中心等机构,并设有宪兵指挥部、宪兵队、调查组、军人监狱等业务机构。
历任宪兵司令部司令
黄珍吾:1950年4月—1954年7月
罗友伦:1954年7月—1955年9月
第667页
刘 炜:1955年9月—1957年6月
尹 俊:1957年6月—1963年7月
李运成:1963年7月—1965年3月
吴辉生:1965年3月—1968年2月
王永树:1968年2月—1972年7月
汪敬煦:1972年7月—1974年6月
孟述美:1974年4月—1977年6月
刘馨敌:1977年6月—1984年5月
柏隆钷:1984年5月—1985年5月
周仲南:1985年5月—1989年11月
王若愚:1989年11月—1992年7月
曹文生:1992年7月—1996年7月
王诣典:1996年7月—1997年7月
杨雨村:1997年1月—2001年
丘宗男:2002年1月
余连发: 现任
第九卷中国篇 台军海岸巡防司令部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764
其前身为“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简称“警总”,是台湾当局实施“戒严”的产物。1958年5月14日,台湾当局将“台湾防卫总部”、“台北卫戍总部”、“台湾保安司令部”、“台湾省民防司令部”合併成立“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其任务是负责台湾省戒严地区卫戍、保安、军事动员、文化检查以及港口、海岸、机场等安全管制、出入境管制、邮电检查、监听电讯等业务。该机构直接担负着执行“戒严令”的使命,凡是被台湾当局指控为“匪谍”、“叛乱”者,皆由其执行逮捕、镇压。1987年7月15日,台湾当局解除台澎地区“戒严令”并实施《动员勘乱时期国家安全法》后,其业务范围有所缩小,如入出境案件审核管理、文化审检等分别移交“内政部警政署”和“新闻局”管理。但它对台湾省地区实行武装警备、安全检查、“检肃叛乱及匪谍渗透活动”,以及海防检查等仍未改变。1990年5月,台湾当局宣布终止“动员勘乱时期临时条款”。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失去了存在的法源。1992年8月1日,台湾当局将“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改名为“海岸巡防司令部”。但其性质仍未因此而改变。
该部设政治作战部。总部置司令1人,副司令2人,参谋长1人。下设总司令办公室、参谋长办公室、公共关系室、研究发展室、行政室、顾问室、人事处、情报处、警备处、勤务处、保安处、民防处、通信处、主计处、军法处、特检处、安管处、补给处、渔业工作处、后勤管理处、民政服务处、电讯监察处、出入境管理处、眷管处等机构。政治作战部之下又设政一处(人事)、政二处(心战)、政三处(党务)、政四处(保防)、后备军人辅导组、中兴出版社等机构。
该部还兼管军管区,并在台北、台中、台南、台东设立四个师管区,在新竹、台东岩湾、屏东、后里分别设警备第一至第四总队,师管区之下为在各县市设立的团管区
第九卷中国篇 台军联合勤务总司令部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667
简称“联勤总司令部”,成立于1950年4月,执掌三军军工生产和三军后勤支援。总司令部置总司令一人,副总司令二人、参谋长一人。下设办公室、联络室、政治作战部、人事署、兵工生产署、工程署、测量署、经理署、物资署、财务署、主计署、留守业务署、美援物资接收处、军眷业务管理处、总务处、主计处、採购处、管制处、分发处、综合财务处、物资供应处、建筑工程处、副食供应处、粮服生产处、营房管理处、军品鑑定测验处、军法处、外事服务处、研究督察委员会等机构。所属机构有三军总医院及兵器生产厂等。
历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总司令
黄镇球:1950年4月—1954年6月
黄仁霖:1954年6月—1959年1月
马纪壮:1959年1月—1959年7月
石 觉:1959年7月—1963年6月
赖名汤:1963年6月—1967年6月
刘广凯:1967年6月—1972年6月
郑为元:1972年7月—1975年4月
罗友伦:1975年4月—1977年6月
王多年:1977年6月—1989年7月
蒋纬国:1980年7月—1984年5月
温哈熊:1984年5月—1989年11月
罗本立:1989年11月—1993年7月
王文燮:1993年7月—1996年7月
丁之发:1996年7月—1998年1月
谢抗中:1998年1月—2000年5月
谢建东:2000年5月
阳德智
高华柱: 现任
第九卷中国篇 台军总政治作战部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270
简称“总政战部”,隶属于“参谋本部”,其前身为1950年5月成立的“国防部总政治部”。1956年扩编改名为“总政治作战部”。它不仅专管军中党务、政治教育、心战和监督军人,而且还通过退役军人涉足民间政治和社会界,从事各种特务活动。
该部下设政一处(人事)、政三处(党务)、政四处(保防)、政五处(福利)、政六处、政七处、政八处、干部管理处、党务办公室、行政室、政工研究室、政工资料室、政治作战计划委员会、播音总队、心理作战总队、康乐总队、反情报总队、妇女工作大队等机构,在各军种、兵种中均设有由其控制的政治作战部。
第668页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参谋本部”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320
“参谋本部”主管台湾军令事务,该部为军事统帅系统,执行“总统”军令,指挥三军。该部置参谋总长一人,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一人,副参谋总长一至三人。参谋总长统帅三军,为“总统”之幕僚长,“总统”依“宪法”行使统帅权时,作战之指挥直接经由参谋总长下达军队,以副本送知“国防部”;参谋总长在行政系统为“国防部”长之幕僚长,负责对军队建立、编组、装备、训练、保育、运用诸事宜。由于台湾当局长期实行戒严体制,参谋总长直接对“总统”负责,因而架空了“国防部”,成为台湾军事“领袖”。
“参谋本部”管辖“陆军总司令部”、“空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海岸巡防司令部”、“作战训练司令部”、“总政治作战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等。下设部长办公室、第一参谋次长室(人事)、第二参谋次长室(情报)、第三参谋次长室(作战)、高级参谋室、人事服务处、国际情报处、福利总处、总务局、联络局、人事行政局、副官局、动员局、新闻局、军事工程局、通信电子局、战地政务局、军医局、军法局、史政编译局、情报局等机构。所属机构有中山科学研究院。
参谋总长:
陈 诚:1945年12月—1948年5月(陈诚系在国民党政权大陆时期任职)
顾祝同:1948年5月—1950年3月
周至柔:1950年3月—1954年6月
桂永清:1954年6月—1954年8月
彭孟缉:1954年8月—1957年6月
王叔铭:1957年6月—1959年6月
彭孟缉:1959年6月—1965年6月
黎玉玺:1965年6月—1967年6月
高魁元:1967年6月—1970年6月
赖名汤:1970年6月—1976年6月
宋长志:1976年6月—1981年11月
郝柏村:1981年11月—1989年11月
陈 (上焱下木)龄:1989年11月—1991年12月
刘和谦:1991年12月—1995年6月
罗本立:1995年6月—1998年2月
唐 飞:1998年2月—1999年1月
汤耀明:1999年1月—2002年
李杰:2002年1月
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
马纪壮:1959年7月—1965年2月
黎玉玺:1965年2月—1965年6月
罗 列 :1965年6月—1969年7月
郑为元:1969年7月—1972年4月
王多年:1972年4月—1977年4月
郝柏村:1977年4月—1978年6月
马安澜:1978年6月—1981年12月
乌 钺:1981年12月—1983年5月
邹 坚:1983年5月—1986年7月
郭汝霖:1986年7月—1988年7月
蒋仲苓:1988年7月—1989年12月
陈坚高:1989年12月—1991年6月
黄幸强:1991年6月—1993年7月
罗本立:1993年7月—1995年6月
唐 飞:1995年6月—1998年2月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国防部”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2790
“国防部”系台湾当局主管台湾地区军事行政事务的机构。其职权为:对于各地最高级行政长官执行该部主管业务,有批示、监督之责;就主管业务,对于各地最高级行政长官之命令或处分,认为有违背法令或逾越权限者,可提经“行政院”会议议决后停止或撤销,但若有紧急情况,可呈请“行政院”院长先行令饬停止该项命令或处分之执行。
“国防部”是1946年6月1日在南京国民政府时设立的,但其组织法未公布。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台后,“国防部”也随之去台。1950年时,台湾当局“国防部”仅设办公室、参事室、审计司、人事司、物资司、法规司等六个单位。1970年11月,“国防部组织法”公布。1978年7月,相关之“参谋本部组织法”亦修正公布。
“国防部”下设部长办公室、军事发言人室、人力司、物力司、法制司、军法局、主计局、人事局、会计室、战略计划研究委员会、军事工程委员会、作战纲要编辑委员会、研究发展处、诉愿审议委员会等机构。
“国防部”置部长一人,为文职官,特任;副部长一人,特任或二级上将;常务次长三人,十四职等或中将;参事若干人,十至十四职等或中(少)将;主任一人,司长三人,局长二人,均十至十四职等或中将;副主任、副司长、副局长各若干人,均十到十四职等或少将;处长若干人,七至十一职等或少将;副处长若干人,七至十一职等或上校;技正、专门委员若干人,均十至十四职等或上校;参谋若干人,上、中、少校;科长、秘书、稽核、编审、专员各若干人,六至九职等或上、中、少校;军法官若干人,上校;编辑、书记官各若干人,均四至六职等或中、少校、上尉;办事员若干人,一至五职等或上、中、少尉;书记若干人,一至三职等;人事室、会计室主任各一人,均六至九职等或中、上校。
历任“国防部”部长
第669页
何应钦:1948年5月—1948年11月
徐永昌: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何应钦:1949年4月—1949年5月(兼)
(以上三任均系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任职)
阎锡山:1949年6月—1950年1月(兼)
顾祝同:1950年1月—1950年3月
俞大维:1950年3月—(未到职)
郭寄峤:1951年2月—1954年5月
俞大维:1954年5月—1965年1月
蒋经国:1965年1月—1969年7月
黄 杰:1969年7月—1972年6月
陈大庆:1972年6月—1973年7月
高魁元:1973年7月—1981年12月
宋长志:1981年12月—1986年6月
汪道渊:1986年6月—1987年4月
郑为元:1987年4月—1989年11月
郝柏村:1989年12月—1990年5月
陈履安:1990年5月—1993年1月
孙 震: 1993年2月—1994年12月
蒋仲苓:1994年12月—1999年1月
唐 飞:1999年1月—2000年5月
伍世文:2000年5月—2002年
汤曜明:2002年
历任“国防部”副部长
袁守谦:1950年3月—1954年6月
黄镇球:1954年6月—1955年8月
马纪壮:1955年8月—1959年2月
梁序昭:1959年2月—1963年12月
蒋经国:1963年12月—1965年1月
马纪壮:1965年1月—1972年6月
冯启聪:1972年6月—1978年6月
郑为元:1978年6月—1981年6月
张国英:1981年6月—1987年12月
言百谦:1987年4月—1987年12月
郭宗清:1987年12月—1990年5月
陈守山:1990年5月—1991年6月
庄铭耀:1991年6月—1992年5月
汪多志:1992年5月—1993年10月
顾崇廉:1993年10月—1994年4月
赵志远:1994年5月—1996年6月
王文燮:1996年7月—1999年1月
伍世文:1999年1月—2000年5月
陈必照:2000年5月
历任“国防部”常务次长
杨继曾:1950年3月—1950年6月
朱世明:1950年5月—1950年12月
罗 机:1950年12月—1965年6月
江 杓:1954年7月—1955年11月
唐君铂:1956年4月—1958年8月
张鼎彝:1956年7月—1961年1月
徐凤呜:1958年10月—1961年1月
蒋坚忍:1961年1月—1965年10月(退休)
唐君铂:1964年11月—1966年7月
张国英:1965年10月—1967年4月
魏崇良:1965年7月—1966年4月
毛瀛初:1966年4月—1967年5月
汪道渊:1966年7月—1968年2月
艾 爱:1967年7月—1969年7月
夏季屏:1967年6月—1970年7月
蒋绍禹:1968年2月—1969年7月
雷开宣:1969年8月—1977年8月(退役)
杨绍廉:1969年7月—1977年4月
崔之道:1970年7月—1978年11月
陈钟秀:1977年8月—1983年
丁恩元:1978年—1980年3月
葛敦华:1978年11月—1980年4月
郑本基:1980年4月—1983年7月
顾传型:1980年3月—1983年11月
区小骥:1983年7月—1986年9月
余燕生:1983年11月—1986年4月
荣承恩:1982年—1985年4月
陈家儒:1985年4月—1986年5月
马绪援:1986年4月—1991年5月(退休)
郭宗清:1986年4月—1987年11月
周学春:1986年9月—1989年4月
邓维海:1989年5月任
欧阳良:1989年5月任
梁球芳:1991年5月—1992年12月
丁之发:1991年5月—1992年9月
许铭昌:1991年9月—1992年5月
叶可蔚:1991年12月任
滦 勤:1992年5月任
罗文山:1992年9月任
郭达沾:1994年3月
黎克恕:1994年4月
黄永厚: —1995年2月
沈方祥: —1997年4月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海军总司令部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917
海军总司令部成立于1945年,当时的海军是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美国不仅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淘汰下来或行将退役的军舰“赠送”给国民党南京当局,而且还为蒋军训练海军官兵。国民党政权去台后,海军总司令部随之迁往台湾。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组建和训练海军。并通过其下辖之各司令部和各军区来统御指挥海军。
海军总司令部置总司令一人,副总司令二人,参谋长一人。并设政治作战部,置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海军总司令部下设总司令办公室、总值班室、侍从官室、监察室、督察室、联络室、人事署、情报署、作战署、补给署、公共署、计划署、后勤署、主计署、通信署、总务处、勤务处、运输处、工程处、军械处、军法处、福利处、服务处、军眷管理处、台北勤务处、作战计划委员会、法规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服务委员会、福利委员会。政治作战部下设政一处(人事)、政二处(宣教)、政三处(党务)、政四处(保防)、政五处(康乐)、政六处、干部管理处、联络室、海光艺工队。海军总司令部所指挥的部队有舰队司令部(左营)、陆战队司令部(左营)、两栖部队司令部(左营)、后勤司令部、第一军区(高雄)、第二军区(澎湖)、第三军区(基隆)等。
第670页
任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陈 诚:1945年9月—1947年3月
(陈诚系在国民党政权统治大陆时期任职)
桂永清:1947年3月—1952年4月
马纪壮:1952年4月—1954年7月
梁序昭:1954年7月—1959年2月
黎玉玺:1959年2月—1965年1月
刘广凯:1965年2月—1965年8月
冯启聪:1965年9月—1970年6月
宋长志:1970年6月—1976年7月
邹 坚:1976年7月—1983年5月
刘和谦:1983年5月—1988年5月
叶昌桐:1988年5月—1992年5月
庄铭耀:1992年5月—1994年4月
顾崇廉:1994年4月—1997年4月
伍世文:1997年4月—1999年1月
李 杰:1999年1月—2002年
苗永庆:2002年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陆军总司令部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356
陆军总司令部成立于1944年。国民党政权去台后,陆军总司令部为台湾当局沿用。该部负责组建和训练陆军,并通过其下辖各司令部统御指挥陆军。
陆军总司令部设总司令一人、副总司令二人、参谋长一人、副参谋长多人。下设政治作战部、后勤司令部(在龙潭)、训练司令部(在凤山)、空降特种司令部(在屏东)、反共“救国”军 指挥部(在东引)、第10军团司令部(在台中)、第6军团司令部(在中坜)、总司令办公室、副总司令办公室、参谋长联络室、第一署(人事)、第二署(情报)、第三署(作战)、第四署(后勤)、主计署、军医署 、政一处(人事)、政二处(心战)、政三处(党务)、政四处(保防)、政五处(民事)、政六处(政教)、陆光艺工大队、新闻组、总务处、主计处、经理处、飞弹处、工兵处、化学兵处、装甲兵处、兵工处、弹药处、通信处、运输处、动员处、军法处、史政处、战地政务处、军眷管理处、福利处、航空总队、特种军情报队、作战计划委员会、陆军出版社等机构。
台湾陆军现有3个军团、5个军、27个师。1954年6月,台湾陆军总司令部接受美军顾问团建议,改採野战军团,以增加部队机动打击力,并仿美军指挥体制,将全台4大防守区、12个军、38个师缩编为南、北两军团,12个军并编为8个军,38个师改为21个师。1956年8月,再将8个军缩编为6个军,以为定制。至此台湾陆军指挥体系为陆军总司令部、军团司令部、军部、师部以迄于以师为基础单位。1968年,陆军总司令部接受蒋纬国建议,废团设旅,陆军指挥体系至此确立以旅为战术单位,师为基本战略单位。1980年,台湾当局裁撤陆军训练部与高雄军,以纵深配置观念,成立八军团。至此,台湾陆军的建制为3个军团(第六、八、十军团)、5个军(台北、新竹、后里、嘉义、台南)、27个师。1990年,台湾当局将金门防卫司令部、马祖防卫司令部和澎湖司令部改直属于参谋本部为隶属陆军总司令部。
历任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何应钦:1944年—1946年5月
顾祝同:1946年5月—1948年5月
余汉谋:1948年5月—1949年4月
(以上三任均系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时任期任职)
顾祝同:1949年4月—1950年3月
孙立人:1950年3月—1954年6月
黄 杰:1954年6月—1957年7月
彭孟缉:1957年7月—1959年6月
罗 列:1959年6月—1961年8月
刘安祺:1961年8月—1965年8月
高魁元:1965年8月—1967年6月
陈大庆:1967年7月—1969年6月
于豪章:1969年7月—1975年3月
马安澜:1975年3月—1978年3月
郝柏村:1978年3月—1981年11月
蒋仲苓:1981年11月—1988年6月
黄幸强:1988年6月—1991年7月
陈廷宠:1991年7月—1993年7月
李祯林:1993年7月—1996年7月
汤耀明:1996年7月—1999年1月
陈镇湘:1999年1月—2002年1月
霍守业:2002年1月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飞弹司令部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801
台湾今年4月1日成立了新的“飞弹司令部”,首任司令由陆军飞弹指挥部指挥官谷风泰少将担任,未来该部司令将提升到中将编阶。该“司令部”由台湾陆军掌管。
台军沿袭了近80年的军种编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台军将陆军飞弹指挥部改编为飞弹司令部,由原隶属于陆军变为直属国防部,从而使台湾飞弹部队一跃升级为独立的第四军种,地位将类似于解放军的“二炮部队”。据了解,“飞弹司令部”与原有陆、海、空军位阶相当,属一级单位,纳编陆军现有防空飞弹部队和海军岸置攻船飞弹部队,包括爱国者、天弓、鹰式防空飞弹,以及海军海锋大队的雄风一、二型岸置攻船飞弹。这些部队都拉出原属军种,改隶新设的“飞弹司令部”。
军方高层将领日前透露,“中科院”研制的战略吓阻与反制打击武器,譬如机密层次很高的中、短程弹道飞弹与攻陆巡航飞弹,都将纳入飞弹司令部之下,以求“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攻守一体。根据台“国防部”的计划,新成立的飞弹司令部将总管台军的弹道飞弹、巡航飞弹和防空飞弹部队的指挥、作战以及训练事务,将是“精进案”中台军组织改革计划里惟一扩编而且达到司令位阶的部队,飞弹司令一职也将从少将提升为中将。其中包括“爱国者—2”型、“天弓”以及“鹰”式飞弹等20多个陆军防空飞弹连,另外,未来台军将成军的“爱国者—3”型和远程预警雷达部队也将由该司令部管辖指挥。此次台军飞弹司令部成立之后,飞弹部队将由目前的不足2万人扩编到2.5万人左右。
第671页
这个“司令部”最初装备有pac-2 plus型“爱国者”反战术飞弹系统、“天弓”地空飞弹系统,以及mim-23改进型“霍克地空飞弹系统。到7月1日,“飞弹司令部”将接管海军在海 岸部署的“雄蜂”反舰飞弹系统。据悉,“飞弹司令部”最终将掌管超过2000枚飞弹。台湾还计划在今后5年中购买3至6套pac-3型“爱国者”飞弹系统。这些飞弹同样将归“飞弹司令部”掌管。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军备局”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77
军备局系“国防部”军备体系。2003年元月3日,台“立法院”三读通过了《军备局组织条例》。“军备局”下设五个处三个室,为“国防部长”掌理军备决策事务的专业咨询幕僚机关,并为军备事务的主管机关,台军武器系统的获得、军事採购、“国防”工业发展、军备交流合作、营产管理和整体后勤支援等重要军备整备工作,均由军备局依专业分工原则管辖。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军事体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2901
台湾军队自退台以后,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为依美建军阶段(1949—1969年)。这一时期主要依赖美国的军援,并在美国军事顾问的督导下进行全面整顿和改编。军队建设的特点是,编制体制上全面仿效美军,武器装备上全部依赖美援,作战训练上接受美军指导。
第二为调整过渡阶段(1969—1979年)。这一期间,中美关系逐步有所改善,美台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台湾军队在继续争取美援的同时,开始调整军队建设的方针,在武器装备上注重自行研制和仿制,力求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在战备训练上由美台联合逐步走向独立进行。
第三为自立建军阶段(1979—1990年)。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美台断交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被废止,双方“联合作战计划”亦随之取消。自此台军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建军方针,在兵力结构上加强海空军建设,力求三军均衡发展;在武器装备上加快更新步伐,提高自行研制和生产能力;在战备训练上强调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提高独立防御作战水平。
第四为“二代兵力”建设阶段(1990年以来)。台湾当局自90年代以来,根据岛内外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变化,强调走“质量建军”的道路,不惜重金研制和购买大量高性能的武器装备,对主战武器装备实行全面的更新换代,并对军队编制体制进行大幅改革,精减员额,力图建成一支“量少、质精、反映快、效率高、战斗力强”的现代化军队。
台湾的军事体制,在2002年3月1日改革以前,基本沿袭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前在大陆时期的军事体制,并参照美国的模式,即“总统”为台军最高统帅,通过军政和军令两大系统领导全军。在军政系统上,“总统”通过“国防部长”对军队行使统率权;在军令系统上,“总统”通过参谋总长对军队行使指挥权。除军政、军令系统外,台湾当局还设有“国家安全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规划“国防”安全及“国家”建设大政方针。
“国防部”隶属于“行政院”,主管“国防”行政事务,负责军队人事安排、组织编制、军费预算、武器研制与採购、军队设施建设等。“参谋本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参谋总长”在军令系统为“总统”的军事幕僚长,掌握军队指挥大权;在军政系统上同时又为“国防部长”的幕僚长。“参谋本部”下辖陆军、海军、空军、联勤、宪兵、海岸巡防及军管区司令部。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等依据军队的建军方针及原则,拟订本军种的建设规划和作战计划,战时组织指挥战斗行动,平时组织部队训练。台军还设有总政治作战部,并在军队各级单位设有相应机构,主要负责对官兵的思想教育和部队的内部控制,以及对大陆进行“心战”策反。
李登辉主政后,一直酝酿改革现行军事体制,拟将以前的军政、军令二元化军事体制改为一元化。1998年5月21日,台湾“行政院”通过了“国防法”草案及“国防部组织法”修正草案。2000年1月29日,《国防法》、《国防部组织法》正式公布,并由“国防部”组成“国防组织规划委员会”,在规定的三年时间内,推动军事体制的改革。2000年底,与之配套的《参谋本部组织条例》又通过立法。2002年3月1日,“国、防二法”正式实行,新的“军政、军令、军备”三大系统一元化的军事体制至此完全确立。
新的体制架构,实行军政、军令一元化,即“国防部长”由文人担任,为“总统”的军事幕僚长,“总统”通过“国防部长”行使统帅权指挥三军。而“参谋总长”为“国防部长”的军事幕僚长,“参谋本部”为“国防部长”的军事幕僚及三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参谋本部”改称“国防部参谋本部”;原隶属“参谋本部”的各军兵种司令部等改为直接隶属于“国防部”,必须在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和联合后勤司令部、后备司令部、宪兵司令部前加上“国防部”三个字。“总统”对军队行使统帅权时,将直接下令“国防部长”,由“国防部长”责成“参谋总长”指挥军队。
第672页
依据新的军事体制,“国防部”下辖军政、军令、军备三个体系,分别由军政、军备副部长、参谋总长督导。
军政体系即“国防部”,编设六个司六个室和两个委员会。六个司是:战略规划司、人力司、资源司、法制司、军法司、后备事务司;六个室是:部长办公室、史政编译室、督察室、整合评估室、人事室、会计室;两个委员会是:诉愿审议委员会、国军官兵权益保障委员会。“国防部”所属机关有:总政治作战局、主计局、军医局、军备局和中山科学研究院、国防大学。
军令系统即“参谋本部”和联战指挥机构。参谋本部下设七个室,包括军务办公室、通信电子资讯参谋次长室、后勤参谋次长室、作战计划参谋次长室、情报参谋次长室、人事参谋次长室、联合作战训练暨准则发展室。
军备体系即“国防部”军备局。2003年元月3日,台“立法院”三读通过了《军备局组织条例》。“军备局”下设五个处三个室,为“国防部长”掌理军备决策事务的专业咨询幕僚机关,并为军备事务的主管机关,台军武器系统的获得、军事採购、“国防”工业发展、军备交流合作、营产管理和整体后勤支援等重要军备整备工作,均由军备局依专业分工原则管辖。
“国防部”下辖各司令部的组织体制为:
陆军总司令部内设主要机构及直属单位有:人事署、情报署、作战署、计划署、后勤署;总政治作战部;航空特战司令部、后勤司令部、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司令部;飞弹指挥部、炮兵指挥部;督察室;兵整中心;六军团司令部、八军团司令部、十军团司令部、澎湖防卫司令部、金门防卫司令部、马祖防卫司令部、花东防卫司令部。
海军总司令部内设主要机构与直属单位有:人事署、情报署、作战署、计划署、后勤署、战系署;总政治作战部;督察室;作战司令部、舰队司令部、陆战队司令部、后勤司令部、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司令部。
空军总司令部内设主要机构与直属单位有:人事署、情报署、作战署、计划署、后勤署;总政治作战部;督察室;作战司令部、防空警卫司令部、后勤司令部、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司令部。
联合后勤司令部,执掌三军军工生产和三军后勤支援,内设主要机构与直属单位有:办公室、联络室、政治作战部、人事署、兵工生产署、工程署、测量署、经理署、物资署、财务署、主计署、留守业务署、美援物资接收处、军眷业务管理处、总务处、主计处、採购处、管制处、分发处、综合财务处、物资供应处、建筑工程处、副食供应处、粮服生产处、营房管理处、军品鑑定测验处、军法处、外事服务处、研究督察委员会等。直属机构有三军总医院及兵器生产厂、储备库及运输、油料支援指挥部等。
宪兵司令部:台湾当局主管军队纪律、协助治安之警察、特工机构。其职权是:主管宪兵警备,统一指挥台湾地区宪兵,协调督导军事宪兵,执行联合勤务、军事和军中司法警察勤务,维护军纪,协助治安,支援作战。内设主要机构与直属单位有:政治作战部、办公室、研究发展室、人事室、情报处、训练处、警备处、后勤处、计划处、主计处、军法处、总务处、通信处、补给处、勤务中心、宪兵训练中心等。并设有宪兵指挥部、宪兵营、调查组、机动组、宪训中心、军人监狱等业务机构。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的后备役部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3263
台湾当局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必须“动员全民力量,以换取战争的胜利”。为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台湾採取常备部队和后备役部队相结合的军事体制,实行“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精兵政策,做到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以达“总体作战,以武拒统”目的。
基本情况
台湾当局非常重视后备役部队的建设。近年来,其后备役部队的人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1994年,台湾列管的后备军人达381.8万人,占18至45岁男性人口的75.46%。1997年7月1日起,台军实施《国军军事组织及兵力调整规划案》(简称“精实案”),更加强调要建立一支“精、小、强”的常备部队,进一步增强后备力量的储备。1997年台军列管的后备役人数增加到近400万人,其中陆军约306万人,海军约45万人,空军约36万人。后备部队中军官31万人,士官137万人,士兵218.9万人,占台湾地区人口总数约18%。根据“精实案”计划,2001年初,台军常备部队将减少至40万人以内,后备役人员将增加至430万。
当前,台湾的后备役力量主要有三种编组形式:
(一)后备军人小组:后备军人小组是指对所有列管的后备军人以村、里为范围,以邻为单位编成各个小组,每组人数约20人左右,并根据户籍管理分布情况逐级向上,依次纳入乡、镇、县、市辅导中心管理。这是对后备军人实施的最低层、最基础的编组管理方式。
(二)三军动员部队:三军动员部队是根据三军部队的实际需求,挑选年轻精壮和具备专业技术特长的后备军人编成,并纳入三军“年度动员计划”之中,每年实施点阅、召集教育,以符合战备需要。三军后备部队平时依三军基本作战单位性质,执行专业性的教育训练、勤务支援等任务及动员调整,战时动员充实后,担任地区守备与要点防卫、厂库防护(海军)、基地防卫(空军)等任务。
第673页
(三)管区后备部队:管区后备部队是以纳入三军动员部队人员之外的精壮后备军人编成,按照他们所在的不同的户籍、乡镇和团管区而实施编组,全部以后备营(后备大队)为基本单位的形式存在,平时担任“双保”(保乡、保产)任务,战时则担任支援作战任务。根据组成人员所从事的不同行业性质,后备部队又分为团体性后备部队和一般性后备部队两种编成形式。
为了加强对后备军人的管理,台军现已完成了《后备军人管理资料处理系统》,使后备军人的管理在质量和精度上都有了显着的提高。
动员体制
台湾的动员体制大致可分决策、执行和协调三个体系。“总统”是总动员的最高决策人,决定动员的时间、范围,并发布总动员令。“国家总动员联席会议”是动员决策机构。总动员具体任务的执行机构是按军队、地方两条系统分别组织实施。“台湾地区总动员协调会报”,是总动员的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军队和地方及各种部门间的动员业务。“协调会报”以战区为重心,以常备部队基本作战单位为桥樑,由台湾地区、作战区、县(市)、基层(警察分局)、乡(镇)等5级组成,党、政、军、警和有关部门主管人员参加,利于军事动员、民事动员的实施。
台军每年都制订“年度军队动员计划”,遇有战事,即按照此项计划实施动员。台军现役部队具有平、战两种编制,一旦需要,立即按战时编制迅速扩编。台湾军队动员方式可分为三种:
(一)编实动员:编实动员,又称为“战时紧急动员”,是临战和战争初期现役部队由平时编制转入战时编制的主要动员形式。台湾三军部队分为平时与战时两种编制。常备部队平时并不满编,战时则迅速动员后备军人充实满编。台湾军队规定,战时首先要实施编实动员,编实动员部队的召集时效为24小时。在台军近年的“汉光”演习中,24小时人员报到率一般为96%。据悉,台军转入战时体制,一天之内可动员29万部队。
(二)扩编动员:根据各军种的任务和战时可能获得的装备情况,以三军的常备部队、管区和各军事院校的现有人员为主体,採取这种“分裂、衍生”的方式,加编一定数量的后备军人编成作战部队。据透露,战时台军1个联兵旅,可扩编为2个联兵旅。台军规定扩编动员的召集时效为48小时,在平时演习中24小时的报到率可达70%至80%。
(三)战耗补充动员:根据预先对战时人员可能的损耗情况,提早制订人员补充计划,战时则依计划逐次实施补充,以确保持续作战能力。
台湾军队战争动员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实施编实动员,再扩编动员,后补充动员,以达到“立即动员、立即成军、立即作战”的目标。战时,在“总统”发布总动员令后,“国防部”、“内政部”按照分工,分别发布军事和民事动员令。根据台军演习来看,动员令一般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多种途径发布。应召人员接到动员通知后,须以最快的速度向指定地点和单位报到。各部队接动员令后,根据预先计划向驻地管区提出人员申请,并选择合适地点作为动员编成地,组织专门机构办理应召人员报到、编组工作。应召人员领取相应装备后,经过短时期军事训练纳入部队编入现役。为增进动员效率,台军每年都要对动员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并明确规定各级动员干部的任期至少为两年,以利于积累工作经验,发挥工作效能,保证各项动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训练体制
台军根据“战略持久、战术速决”的战略指导,为达到“立即动员,立即成军,立即作战”的目标,台湾当局制定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训练体制。当前,台湾后备军人的训练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教育召集:教育召集是指为提高后备军人的作战能力和技术水平,对可立即动员的部队实施有针对性的基本军事训练,以增进后备军人立即投入作战的能力,这也是平时为保持后备部队作战能力而採取的主要手段。训练的内容以专长复训和战备任务训练为主。台湾法律规定,后备军人每人每年应接受30天的战力恢复训练,但因三军复训时间长短不一,目前参照陆军野战部队专长训练时间,实施5-7天的训练。例如,1996、1997年度台军以“专长射击、战术组合、战备任务”训练为内容的教育召集,共召训19.9万人。台湾当局最近又提出拟适度增加教育召集次数与时间,以增强动员部队之有效战力。
(二)点阅召集:点阅召集是指为培养应召人员“闻令报到”的守法习性而採取的一种较简单的点名报到式的召集方式,它可以检验动员计划的可执行性,同时还可对后备军人的有关储存资料加以验证。台湾每年都要颁发《后备军人点阅召集指导大纲》,用以指导对后备军人进行点阅召集训练,以强化其动员战备准备能力。採取这种较简单召集方式,既可以便民,又减少了部队的工作量。根据所点阅召集的对象不同,可区分为以下两种:三军动员部队点阅召集和管区后备部队点阅召集。
三军动员部队点阅召集是指为进一步充实年度动员计划,除已参加教育召集的三军动员部队外,其余全部的三军动员部队均应按照动员要求,结合战备任务,在预先规定的地点实施点阅召集。1997年始,台军三军动员部队点阅召集改为採取“分区施训”、“分点召集”、“弹性报到”、“分日点召”方式进行。
第674页
管区后备部队点阅召集是指对未纳入年度动员计划的后备军人,凡军官35岁(含)、士官兵30岁(含)以下者,由各县市团管部以“后备营”为单位,以乡、镇、市、区为范围,选择一适当位置所实施的点阅召集。参加管区后备部队点阅召集的应召人员,可以不受户籍所在地限制,在台湾北、中、南、东四个地区择一参加点召。
(三)勤务召集:为提高后备军人干部的服勤技能而在当地县进行的召集。台军于1996年和1997年共召训了8918人。
目前,台湾地区人口总数约2300万人,战时,若按总人口7%(二战期间日本在台募兵43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7%)动员比例计算,可动员约160万部队;台湾现有后备役人员约400余万,若按50%(二战时日本对役龄男性动员率达56%)动员,可动员200万人。再加上40万的常备兵力,届时台湾最高兵力将达240万,可谓“人多势众”,不过,这仅是理论数据。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武装力量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753
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后备力量及准军事力量组成。正规军分为陆、海、空三个军种及宪兵等。现役总兵力40万人。
陆军 20万人。
编有3个军团部,4个防卫部。在“精实案”计划实施过程中,陆军师已全部改编为“联兵旅”。“联兵旅”分为守备旅、空骑旅、装甲旅、装步旅、摩步旅等几种形态,共计40个。
此外,还编有4个防卫部直属营、2个防空飞弹群、1个通信电子战群等。
各型坦克1000余辆,其中主战坦克740辆;步战车225辆,装甲输送车等装甲车辆2500辆;105毫米以上火炮1375门,反坦克飞弹1000具,高炮200余门;各种直升机21架。
海军 5万余人(含海军陆战队)。
编为7个舰队(2个驱逐舰队、2个巡防舰队及水雷、两栖、勤务舰队各1个)、1个潜水艇战队、若干快艇队、1个海军航空指挥部、1个观察系统指挥部;海军陆战队师已改编为3个陆战“联兵旅”(守备旅、打击旅、警卫旅)。
海军主要装备:潜艇4艘;水面舰只近100艘,其中主要水面舰艇33艘,两栖舰船18艘;作战飞机31架,武装直升机21架。
空军 5万余人。
编有1个作战司令部,1个后勤司令部,1个教育暨准则发展司令部,2个基地指挥部,7个飞行联队及其他战斗和战斗支援部队。
作战飞机570架,其中idf(“经国”号)型战机130架,f-16型战机约150架(含已坠毁数),幻影-2000型战机60架(含已坠毁数);高炮400余门,地空飞弹241部。
后备军人 348.2万人。
其中,陆军272.4万人;海军42.5万人;空军33.4万人。精壮及专业技术后备军人纳入“年度动员计划”,每年实施教育召集、点阅召集训练,以符合战备要求。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空军详细兵力部署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635
台湾原本有近70,000人的空军,经过“精实案”后,目前人数不到60,000人。在“空军总司令部”之下,有“作战司令部”、“后勤司令部”、“防空炮兵司令部”等,作战单位包括6个战术战斗机联队、1个独立战术战斗机大队、1个独立战术侦察机中队、1个独立假想敌中队、1个运输机及电战机联队、3个基地指挥部、14个防空炮兵营、11个警卫营,另外还有1个气象联队、1个vip专机中队、空军军官学校有基础、战斗和空运3个教练机大队。
各飞行单位驻地详如下表。空军的f-16和幻影2000-5型战机,因失事意外而各折损4架和2架,所以两者的总数应该各为146架和58架。另外,有10架f-16陆续改装为rf-16。不过在下表中,这些数字并没有计算在内。
驻地
单位
机种
架数
台南
第443联队
第1大队
第1中队
idf 经国号
20
第3中队
idf 经国号
20
第9中队
idf 经国号
20
新竹
第499联队
第11大队
第41中队
幻影2000-5
20
第42中队
幻影2000-5
20
第48中队
幻影2000-5
20
清泉岗
第427联队
第3大队
第7中队
idf 经国号
20
第8中队
idf 经国号
20
第28中队
idf 经国号
20
测试暨评估中队
idf 经国号
10
嘉义
第455联队
第4大队
第21中队
f-16 block 20
20
第22中队
f-16 block 20
20
第23中队
f-16 block 20
20
救难中队
s-70c
**12+6
花莲
第401联队
第5大队
第26中队
f-16 block 20
20
第27中队
f-16 block 20
20
第12侦察中队
rf-16
**10
屏东
第439联队
第10空运大队
第675页
第26中队
c-130h
19
第27中队
c-130h
第20电战大队
第2中队
e-2t
4
第6中队
c-130he
1
台东
第737联队
第7大队
第44中队
f-5e/f
24
第45中队
f-5e/f
24
战术训练暨发展中心
第46中队
f-5e/f
24
桃园
桃园基地指挥部
第8大队
第15中队
f-5e/f
24
第16中队
f-5e/f
24
第4侦察中队
rf-5e
9
松山
松山基地指挥部
专机中队
毕琪1900c
***11
福克50
3
波音737-800
1
马公
马公基地指挥部
idf 经国号
***
冈山
空军军官学校
基础教练大队
t-34c
40
战斗教练大队
at-3
52
空运教练大队
毕琪1900c
***
第九卷中国篇 台军武器装备简介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5280
近年来,台湾军队新一代兵力的发展方向,是依据三军联合作战的构想和“制空、制海、地面防卫”的军事战略,加强兵力整备,竭力争取先进武器装备,以达成军事现代化的目标。并藉由持续进行指挥管制系统的统合工作,有效控管陆、海、空三军的先进武器装备,发挥强大的火力优势,强化台海安全的系数。
台湾陆、海、空三军的主战武器装备:
台湾陆军的主战武器装备:
早期以步兵为主,配有少量的美式m4、m5及m24、m41型坦克等。70年代后,开始陆续购进m48型坦克、各式履轮装甲车及m109、m110等型的自动炮车等。自80代起,自制的cm11和cm12型坦克500辆开始装备部队,之后又分批购进美制的m60a3型主战坦克,m48h勇虎型主战坦克等,共拥有各型主战坦克1600辆,各型装甲车1000多辆,大型火炮2000多门,武装直升机100余架。
台陆军还编设50多个防空飞弹连,拥有各种型号的飞弹约6000枚,其中包括“天弓”型飞弹约1000枚,“鹰”式防空飞弹约160枚,“爱国者”2型飞弹约200枚,“小槲树”改良型飞弹1100多枚,“地狱火”2型反坦克飞弹约6000枚,“陶2b”型反装甲飞弹约290枚,dms野战防空飞弹约700枚,“毒刺”地对空飞弹约1300枚等。近期,还准备购买美国的“爱国者”3型飞弹和远程雷达等。
台陆军还拥有最先进的ah-1w攻击直升机,oh-58d侦察直升机等。
台湾陆军主战武器装备的性能:
m48h“勇虎”坦克;这是台湾于1990年4月正式装备服役的主战坦克,是台湾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共同研制的。它採用美国m60a3坦克的底盘,加上台自行研制的炮塔。该坦克採用105毫米主炮,装有雷射测距仪,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有一挺7.62毫米机枪,车高3.1米,单位功率11.2kw/t,最大速度48km/h。车重50吨,乘员4人,可携带60枚炮弹。
m48a3中型坦克:它是美国1964年在m48a1的基础上改装的,是台湾陆军目前的主力坦克。其主要战术性能为:全重47.2吨,乘员4人,车长8.7米,高3.07米,火炮口径90毫米,一挺12.7毫米机枪,炮弹基数62发,单位功率11.86kw/t,车上有红外线瞄准仪,最大速度48km/h。但从1991年后,台湾对它进行改造,被m48a5型坦克取代。
m60a3主战坦克:1978年美国开始生产此型坦克,是在m48h型坦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战坦克。其重量为52吨,乘员4人,时速为每小时48.3公里,作战里程为480公里,主要武器有105毫米火炮一门、7.62毫米机枪一艇、12.7毫米高射机枪一艇。它与m48h坦克将是台湾未来的主要作战坦克。
m21装甲输送车:这是台湾1979年以美国m113装甲输送车为蓝本研制的,1984年首次公开,目前共有225辆。车重11.34吨,乘员2人,可载员11人,车长4.87米,宽2.68米,高2.22米,最大时速每小时65公里,舱门有一挺12.7毫米机枪,弹药基数2000发,装有夜间红外线观察仪。台湾还在此车的基础上改装成m22型107毫米迫击炮车、m29型81毫米迫击炮车、m24装甲弹药运输车、m25拖式飞弹车及m26装甲指挥车。
m113“陶”式飞弹发射车:这是在m113底盘上安装了可伸缩的m220型“陶”式反坦克飞弹发射架之车辆,车长4.87米,高2.22米,除“陶”式飞弹外,还有一挺12.7毫米机枪,装有红外线夜视仪,最大速度为每小时67.6公里。
m733装甲登陆车:这是台湾从美国购买的两栖作战装甲车,可载7名登陆士兵。它与m116使用相同底盘,车速每小时60公里,车上有三挺机枪。与此相同的有m733“枞树”飞弹发射车。
m998“悍马”战斗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1983年研制成型,台湾1986年开始引进,共购买了2000辆,并改装成许多种战斗车,如配有施式飞弹之战斗车、106毫米无后座力炮车、救护车、指挥车等。
m116两栖运输车:它是台湾从美国购买的货物登陆运输车。载员14人,其底盘与m733相同,车上无武器,水中速度为每小时6-8公里,行程480公里。
第676页
lvtp5两栖装甲突击车:从美国购买的登陆作战人员输送车,车重37.4吨,乘员3人,载员34人,车长9.07米,宽3.57米,高2.92米,陆上最大速度每小时48.3公里,水上10.9公里,车上有一挺7.62毫米机枪,弹药基数2000发,可载一辆小型吉普车。台湾在此基础上改装出了plth6两栖装甲突击炮车、lvte1登陆工兵车、陆战队两栖车辆、lvtr1抢修车等各型车辆。
lvth6两栖装甲突击炮车:它是台湾装备的美国lvtp5两栖装甲突击车的演变型。车上装有m49型的105毫米榴弹炮(备弹100发)、7.62毫米机枪(备弹1000发)及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1050发),载员34人,最大陆上速度每小时48.3公里,水下10.9公里。
cm24装甲弹药输送车:这是台湾自行研制的弹药运输车,1988年开始服役。其底盘採用m113型装甲车底盘,车重20吨,乘员2~3人,货舱一次可携带90枚155毫米炮弹或42枚203毫米炮弹,车上武器为一挺12.7毫米机枪。
m88a1装甲修理车:台湾于1986年研制成功。其主要任务是将在战场上发生故障、中雷、陷入壕沟或受损的战车拖回抢修。该车能吊拖m48、m60坦克,车上装有一挺12.7毫米机枪及12具烟雾发射器,行程450公里。
m109a2自走榴弹炮:口径为155毫米。是美国1973年开始装备m109a1型自走炮,台湾购进后仿制成m109a2榴弹炮,目前装备了250辆(门)。全重24吨,最大射程18.1公里,装弹50发,半自动装弹。
m110a2自走榴弹炮:它是1980年开始装备美国部队的203毫米自走榴弹炮。台湾从美国购买了150辆(门)。炮长10.73米,最大射程可达22.9公里。
“工蜂”四型多管火箭:台湾1981年研制成功,口径117毫米,40管,射程10公里,可遥控发射,也可在车上发射,可攻击陆上和沿海目标。火箭装有稳定尾翼,长80公分,重约25公斤,在16秒钟内40发火箭即可发射完毕。
“工蜂”六型多管火箭:它是在“工峰”四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45管火箭炮。它安装在轮形底盘上,由3人操作,火箭发射装置可左右各旋转90度,发射前由发射装置后部的两个稳定器稳定,火箭长1.8米,发时重量60公斤,最大射程15公里。
“霍克”地空飞弹:也称“鹰式”飞弹,美国1954年研制,1964年开始装备的全天候中低空防空飞弹,可用于拦截中低空飞机和巡航飞弹。主要用来拦截速度小于2马赫的低空飞机。整个系统由飞弹、三联装发射架、一辆中空目标搜索雷达车、一辆低空目标搜索雷达车组成。弹长5.03米,弹径360毫米,弹翼1.2米,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射程40公里,作战高度18公里,反应时间26-34秒。採用脉冲搜索雷达,探测距离为70-75公里。
“天弓”1型地空飞弹:台湾于1985年试射此型飞弹,现已装备部队。弹长5.5米,弹径约0.4米,翼长0.9米,是一种中、低空防空飞弹,射程30-40公里。发射架为机动式四联装发射箱兼贮运箱。发射架长9米,宽2.5米,高约4米,由一辆5吨级拖车拖行。採用近炸与触发双重引信。
“天弓”2型地空飞弹:它是台湾在“天弓”1型基础上于90年代初发展出来的中高空地对空飞弹。飞弹採用两级火箭助推器,射程达100公里;弹长7.5米,弹径0.5米,翼展约1米。发射架为固定方位,可变仰角箱式,通常在85度仰角时发射,存贮与发射架合二为一,发射箱可重复使用。此型飞弹採用比例引导加末端主动雷达制导。
“陆麻雀”近程防空飞弹:它是美国陆军研制的一种机动全天候近距离防空系统,从“麻雀”3空空飞弹移植而来。整个武器系统包括一部四联装发射架、发控车及搜索跟踪雷达。主要用于对付低空飞机。射程约18公里,作战高度3公里。採用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和主动雷达引信。
岸基“雄风”1型岸舰飞弹:它是台湾仿照以色列“伽伯列”反舰飞弹研制的机动岸舰飞弹。飞行速度为0.7马赫,最大射程为36公里。发射架为三联装,由一牵引车牵引。
“枞树”地空飞弹:也叫“小桷树”飞弹。这是60年代美国陆军从“响尾蛇”空空飞弹改制而成的mim-72a基本型防空飞弹,主要用于保卫机场等要地。其发射重量为84公斤,长2.9米,弹径122毫米,尾翼展0.64米,装有重4.54公斤的高爆弹头。最大射程为3至5公里。由光学瞄准加红外线制导。
“毒刺”飞弹:也称“复仇者”飞弹,由美国休斯公司于70年代制造,是一种对抗攻击机和直升机的步兵防空武器。它包括追热飞弹、肩射发射管和一些支援装备,全套系统设计成可以让两名徒步士兵携带和操作,也可车载发射。1996年8月,美国同意售台1299枚座式“毒刺”飞弹。该弹飞行速度为3马赫,光学自动引导。
oh-58d侦察/观测直升机:1990年美国批准向台湾出售24架这种类型的飞机。它是一种双座轻型侦察直升机。其主要任务是空中侦察、目标捕获和目标指示,与武装直升机或地面炮兵及指挥中心共同完成作战任务。机长12.85米,宽1.97米,高3.90米,空重1281公斤,最大巡航速度为每小时222公里,飞行高度为610米,航程556公里,续航时间为2.5小时。瞄准具装有12倍放大的电视摄象机、自动聚焦红外线热成相传感器和雷射测距仪。
ah-w“超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该型机于1986年开始在美国服役,是一种进行火力支援的武装直升机。1990年卖给台湾42架这样的飞机。机上可携带2个70毫米火箭发射器,2个20毫米机炮,或2枚“响尾蛇”空空飞弹,或8枚“陶”式或“海尔法”式反坦克飞弹。
第677页
uh-1h“依洛魁”直升机:这是美国1967年开始装备的,台湾在得到美国许可后于1969年-1976年生产了118架。机长17.62米,高4.41米,空重2362公斤,最大起飞重量4309公斤,最大巡航速度为每小时204公里,实用升限3660米,航程556公里,续航时间为2.5小时。机上可携载11-14名士兵。台对它进行了改装,在机腹两侧各加装了一束七联装2.7英寸火箭发射器。它可用于部队运输、补给、指挥、战地救护等任务。
oh-6a轻型直升机:这是台湾用于侦察和观测的直升机。该机是美国60年代研制的,现在美国已退役。台湾陆军仍在使用该机进行侦察观测和飞行训练。机身左侧可装一挺7.62毫米机枪或榴弹发射器,最大巡航速度为每小时216公里,航程611公里。
ch-47“支努干”直升机:这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出来的中型运输直升机,台湾于1985年购买了3架用于人员和货物的运输。其平均巡航速度为每小时241公里,转场航程为2059公里,可载一辆3.5吨的满载货车或33-4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ch-47sd双螺旋翼运输直升机:这是美国波音公司改良ch-47d型机专供外销的机种,台湾率先于2002年购得9架,并于2003年6月29日在台南归仁基地举行陆军航特战司令部空中运输营成军典礼。该机总重5.4万磅,4867匹马力,巡航空速243公里/小时,最大时速306公里,最大负载1.4万磅,最大航程1170公里,续航时间4.6小时,作战半径500公里,可在水面起降。
台湾海军的主战舰艇及武器:
台湾海军拥有拉斐特、成功、诺克斯等较为先进的主力战舰及自行建造的“锦江”级巡防舰等30余艘;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建造的驱逐舰(台称“阳”字号)10余艘、新一代飞弹快艇30艘、还有其它般及登陆舰40余艘、潜水艇4艘、还准备自制新型飞弹快艇30艘;各型直升机、定翼机40多架,以及“标准”、“海丛树”、雄二、鱼叉等各型飞弹及兵器。布希政府上台后,又决定向台湾出售4艘“基德”级飞弹驱逐舰,预计2005年前编组成军。美国同时还决定向台出售8艘柴油动力潜艇(2010年开始交货)及12架p-3c反潜巡逻机。
台湾海军主战舰艇和主要武器装备的性能:
“旗鱼”级潜艇:它是台湾80年代从荷兰购买的常规动力潜艇,共有2艘,定名为“海龙”号和“海虎”号。其水面排水量为2376吨,水下为2660吨,规格为66.9×8.4×6.7米,主机3部柴油机,4050马力,一部电动机5100马力,单轴。航速水面为12节,水下为20节,水面续航力以9节速度可航行10000海里,编制67人。装有6个533毫米艇首鱼雷发射管,备有sut线导鱼雷28枚,及先进的sinbadsm型作战系统、荷兰signaal公司zw06对海搜索雷达、siaa-z型艇壳声纳,可同时跟踪8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的3个。
“古比”级潜艇:共有2艘,定名为“海狮”、“海豹”号,分别于1945年和1946年制造,是台湾1973年从美国购买的淘汰潜艇,主要用于反潜训练。其水下排水量为2420吨,主尺度为93.7×8.3×5.5米,3部柴油机,4800马力,2部电动机5400马力,双轴,水面航速为18节,水下为15节,续航力为12节可达8000海里,艇员75名。美国曾将艇上的10个(前6后4)鱼雷管封死,但后来台湾启封,并装上mk37或sut鱼雷。艇上还装有edobor2b型艇壳声纳。
“佩里”级飞弹巡防舰:1989年台湾提出了淘汰“阳”字驱逐舰的“光华一号”计划,即仿照美国“佩里”级护卫舰建造的大型护卫舰,目前已完成7艘。首舰“成功”号已于1992年3月下水。该舰满载排水量为4105吨,续航能力达4500海里,装有2座4联装“雄风”2型反舰飞弹、“标准”1型舰空飞弹、一座76毫米火炮、二座40毫米火炮,一座密集阵炮、2座mk-32三联装鱼雷发射管、1-2架s-70反潜直升机、sps-49(v)5对空雷达、sps-55对海雷达、an/sqs-56声纳和拖曳线列阵。第二批舰艇可发射“标准”2型或台湾自制的“天弓”防空飞弹,并装备先进的作战指挥系统。
“拉斐特”级护卫舰:90年代,台湾制定了替代“山”字号护卫舰的“光华二号”计划,购买了6艘法国制造的“拉斐特”(亦称“拉法叶”)轻型护卫舰,加装台湾自制的武器系统。它是法国比较先进的轻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为3800吨,舰长125米,宽15.4米,吃水4米,舰上可载一大型反潜直升机,配备“雄风”2型反舰飞弹。
“阳”字号驱逐舰:原有26艘,现有10余艘,其余已淘汰。原装有m32型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一座八联装雷尼韦尔“阿斯洛克”武反潜飞弹发射器,现已分别进行“武进一号”、“武进二号”、“武进三号”现代化改装计划。“武进一号”于70年代开始改装,装有an/sps搜索雷达、an/sps-10对海搜索雷达、hr76c跟踪雷达、mk35光电瞄准仪、127毫米火炮、义大利“奥托”76毫米舰炮、“雄风”1型航舰飞弹、“标准”飞弹,可同时跟踪8个水面目标,并攻击其中8个。“武进二号”于80年代开始改装,装有an/sps-29对空搜索雷达、el/m-2208多用途雷达、rtn-10x跟踪雷达、an/sqs-23舰壳声纳、义大利“奥托”76毫米舰炮、“雄风”1型反舰飞弹、瑞典“博福斯”40毫米火炮、一座六联装“小桷树”舰空飞弹,作战指挥系统为以色列的re射t型,可同时跟踪12个目标,并攻击其中3个,反应时间约20秒。“武进三号”于80年代末进行改装,装有da08对空对海雷达,ansps-10对海搜索雷达,stir火控雷达,hw-160火控雷达,an/sqs-23声纳,“长风三型”电子战系统,“标准”1型航空飞弹,“奥托”76毫米火炮,瑞典“博福斯”40毫米火炮和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一架500md轻型反潜直升机,一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和一座三联装mk46鱼雷发射装置,採用h-930mcs作战系统,可同时追踪24个目标,攻击其中4个,反应时间为8秒,具有防空、反潜、反舰综合控制能力。
第678页
“诺克斯”级反潜巡防舰:台湾海军向美租借的退役舰,计划先租再买,共8艘。该舰满载排水量为4262吨,可载1架直升机。舰上除了“阿斯洛克”反潜飞弹和“密集阵”武器系统外,还装技术成熟的sqs-26声纳。
“锦江”级巡防舰:据“光华3号计划”,于1997年6月开工建造,历经3年,共建造12艘。这是一种多用途的近岸巡逻舰,排水量500吨,长61.4米,宽9.5米,吃水5.1米,配“雄风”1型反舰飞弹4枚,平时装备40毫米炮和20毫米机炮各1门以及深水炸弹,执行近岸巡逻、护渔、救难等任务,战时迅速扩充武器系统,执行港口防御、布雷、反登陆、反潜等任务。
“三伙伴”级猎扫雷舰:为法国、荷兰、比利时三国联合研制的性能比较先进的猎扫雷舰,玻璃钢结构。其满载排水量为595吨,舰上装有2具pap104遥控扫雷具和法国dubm21b舰壳声纳。
“永”字号扫雷艇:这是台湾现役扫雷艇主力,共有13艘,但其舰龄已超过40年,实际上已不能担负扫雷任务。其满载排水量为375吨,艇上有二座双联装“奥里康”20毫米火炮。
“进取”级远洋扫雷舰:1955年在美军服役,后来美国转让给台湾。满载排水量为780吨,长52.6米,宽10.7米,吃水43米,以4部柴油引擎双车推进。
“武夷”号大型综合补给舰:它是台湾海军参照美军海运ta0-187级油水补给舰于1989年建成的大型综合补给舰,满载排水量为17000吨,舰上可载9900吨油、水、武器装备和食品,可搭载一架ch-47或2架s-70直升机,有一座8联“海上小桷树”舰空飞弹发射架和二座“博福斯”40毫米与70毫米火炮。
“海鸥”级飞弹快艇:这是台湾引进以色列“胡蜂”级飞弹艇技术而建造的,其满载排水量为47吨,速度36节,续航力以32节可达700海里,人员编制10人。艇上装有二枚“雄风”1型反舰飞弹、一座“奥里康”20毫米火炮,火控系统为mk35光电指挥仪,对海雷达为ln66型,制导雷达为rcar76c5型雷达,还备有肩射式防空飞弹。它是台湾建造数量最多的飞弹艇。
“沃斯珀”型海岸巡逻艇:这是台湾中船公司于1987-1990年建造的舰艇,共有22艘,主要用于海岸巡逻、港口反潜和对付蛙人。满载排水量为143吨,长32米,航速40节,舰上有一座“博福斯”40毫米与60毫米火炮,有2个深弹施放轨,还有对海雷达和艇壳声纳。
新一代飞弹快艇:据“光华6号计划”,台海军于2001年10月正式开工,建造新一代飞弹快艇,2002年9月10日第一艘下水,2003年4月交付服役,预计建造30艘。该艇长34.2米,舷宽7.6米,吃水深1.7米,设计排水量171吨,最大航速61公里/时,最大航程1852公里,武器装备有4枚“雄风”2型反舰飞弹、2座20毫米机炮,人员编制16名。
“新港”级登陆舰:1994年台湾从美国租借2艘这样的登陆舰。该舰于1970年元月加入美国海军服役,其排水量为8450吨,航速12节,舰员257人,可容纳451名登陆士兵。可运送坦克、其他重型车辆、工程装备以及无法轻易以直升机或飞机运送的其他补给品。舰上可装各种车辆500吨,在非战斗装载时可载货2000吨。
机械化登陆艇:主要用于登陆时运送装甲运输车辆和人员。满载排水量57吨,主尺度为17.2×4.2×1.2米,航速9节,可载34吨货物。
272型登陆艇:台湾70年代建造,满载排水量5吨,上面有二部7.62毫米机枪,主要用于两栖战中派遣陆战队蛙人清除海滩障碍和排雷。
s-70cm1反潜直升机:1991年台向美国购买了10架,后又购买了10架,主要用于岸基反潜和配在新一代水面舰艇上。机上电子设备为an/asn-150战术导航系统,机载雷达为an/aps-143(v),以及an/aqs-13b吊放声纳、an/asq-81(v)磁探仪。最大航速每小时361公里,续航力为55公里。机上可载二枚mk46鱼雷。
s-70c海上求援直升机:美国1984年批准向台湾出售,台湾共有24架。机上有2名机组人员,可载士兵12人,最多达19人,可吊运3629公斤货物,最大航程可达550公里。
500md“防御者”轻型反潜直升机:属舰载轻型反潜直升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610公斤,航速每小时204公里,续航力376公里,可携一枚mk44或mk46鱼雷,空中滞留时间为1小时48分钟。电子设备为机头部搜索雷达、an/asq-81拖曳磁探仪,其探潜距离达900米,灵敏度0.5伽玛。它装配在16艘“阳”字号驱逐舰上,每舰1架。
“标准1型”航空飞弹:它是台湾海军加装在“阳”字号驱逐舰上的飞弹。飞弹航程为46公里,为半主动雷达制导,速度为2马赫,发射时需调整舰艇的航行方向,最大高度为20000米。
“标准”飞弹垂直发射系统:台湾研制的新一代护卫舰的第二批飞弹发射系统,可发射“标准2”区域航空飞弹或台湾自制的“天弓”飞弹,与“长白”相控阵雷达相配合构成防空武器系统。可同时攻击多个空中目标,射程达73公里。是由“响尾蛇”空空飞弹发展而来的。弹长2.87米,弹径127毫米,最大射程3公里,有4联装和6联装两种发射装置,装配在“阳”字驱逐舰上。
“雄风”1型舰舰飞弹:是台湾获得以色列“伽伯列”型飞弹生产许可权后生产的,其射程为36公里,半主动制导,速度0.7马赫,飞行高度100米。弹长3.41米,弹径340毫米,翼展1.35米,发射重量520公斤,弹重500多公斤,弹头重75公斤。制导雷达为rtn-10x或hr-73c。发射装置为通用贮运发射箱。装配在驱逐舰和飞弹艇上。
第679页
“雄风”2型反舰飞弹:台湾参照美国“鱼叉”反舰飞弹设计,分舰舰型和岸舰型,有效射程为60公里,超视距射程最大80公里,速度0.85马赫。採用惯导加末端主动雷达制导,飞弹火控雷达为rtn-10x火控雷达。台湾还在研制这种类型的潜舰和空舰型飞弹。
“鱼叉”反潜飞弹:美国海军于1968年研制成功,70年代服役。1993年,台湾购得41枚。弹长15.2英尺,翼展3英尺,弹径13英寸,弹头重510磅,水面发射重量为1047磅,有效射程80海里,具有高爆炸力。可自行寻的。它装装配在“诺克斯”级飞弹护卫舰上。
“阿斯洛克”反潜飞弹:它是美国60年代开始装备在水面舰艇上发射的短程反潜飞弹,70年代卖给台湾,台湾在12艘驱逐舰装有此型飞弹。弹长4.6米,弹径325毫米,发射重量435公斤,射程2-10公里。由一枚mk46鱼雷及一固体火箭推进器组合而成。其火控系统为mk114,包括mk53攻击战术显示台、mk134计算机等。台湾使用的是mk112八联装发射装置。
sut鱼雷:美国于1965年开始生产的轻型鱼雷,可以从水面舰艇、飞机和潜艇上发射。台湾所有的驱逐舰都装有此型鱼雷。其射程为11公里,速度40节,弹长2.59米,直径324毫米,重258公斤,弹头重44公斤,採用主、被动声纳制导。使用mk32三联装发射装置。
mk44鱼雷:美制却已淘汰的轻型鱼雷,但台湾仍在使用。可从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上发射,採用主动声纳制导,射程5公里,速度30节,最大下潜深度300米。
台湾空军的主战飞机及武器装备:
台湾空军拥有作战飞机440架,支援军机150架,其中包括:f-16战机146架,幻影2000-5战机58架,经国号(1df)130架及目前已退居二线的f-5e/f战机部分等;支援飞机有4架e-2t空中预警管制机,并与一架c-130he组合一个独立的电战机部队,还配有eat—3型电子战飞机24架,at—3电子干扰机18架,rf—5e侦察机9架,以及30架th—67直升机、20架c-130h运输机及各型教练机等。
台空军各型飞机及主要武器装备的性能:
idf战斗机:亦称“经国”号战斗机,是台参照美国f-16战斗机研制的多用途战斗机。主要机载武器有:1门m-61a火神式6管转膛机炮,射速每分钟6000发,射程3000米;机身下、机翼下和翼尖各有2个挂架,可挂4枚“天剑”1型近程空空飞弹和2枚“天剑”2型中程空空飞弹,或3枚“雄风”2型空舰飞弹;最大飞行速度为1.3马赫,作战半径1050公里。其主要电子设备为:“金龙”53(gd-53)脉冲“都卜勒”火控雷达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an/apg-67火控雷达,对5平方米目标的搜索距离可达40-50公里。已生产130架,装备了2个联队。
f-16战斗机:美国制造,台湾1992年购得150架(已损4架)。最大加力推力10818公斤,实用升限18300米,最大速度2马赫,作战半径500公里。最大载弹量为6984公斤,配备1门m61a1型20毫米航炮,具有9个武器外挂架。可挂载4枚“响尾蛇”空空飞弹。an/apg-66(v2)雷达,具有对空和对地两种功能,最大搜索距离为95公里,俯视最大搜索距离为70公里,对地面目标的最大搜索距离为185公里。配备一套数字式地形跟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微波降落系统,採用新型多功能显示器和改良式电子战管理系统。
“幻影”2000-5战斗机:法国斯勒克马公司生产,台湾1993年购得60架。其最大推力为8820公斤,起飞时最大重量为17吨,实用升限17300米,最大速度2.2马赫,航程3800公里,作战半径700公里,载重量为6吨,共有9个武器外挂点,可以根据不同任务选择所有种类的空空、空地、空舰飞弹。装备rdy-dopplrt雷达,可在任何高度同时侦视及跟踪8个目标,攻击其中的4个目标,且具有特殊测量性,能拦截并使敌方雷达模糊。它能在空中加油,除本身油箱外,尚能携带3个辅助油桶,供应35%的续航油料。装有2具30毫米加农炮及机枪,可挂红外线制导的2枚“马特拉”飞弹和530d飞弹及4枚“多米卡”空空飞弹。
f-5e/f战斗机:这是美国f-5战斗机的发展型,自1973年起,台湾从美国引进生产专利开始生产f-5e/f战斗机。目前台湾空军约有250架,其中f-5f有55架。其实用升限为15790米,最大平飞速度为1.64马赫,最大巡航速度0.98马赫,作战半径1056公里。其机载雷达为an/apq-159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74公里,可锁定18.5公里内的目标。可挂载2枚“响尾蛇”空空飞弹,机头装有2门m39a220毫米机炮,飞机最多能带3175公斤外载。台航发中心当年是以“虎安计划”组装和生产f-5e/f的,后安翔公司又推出“老虎2000”,对旧机进行改良升级并使机体延寿,增加服役年限。升级后的f-5e/f可配备中程空对空飞弹、短程空对空飞弹和多种精确空对地攻击武器,对空、对地作战能力进一步获得提高。目前f-5e/f战斗机部分已退役,部分已退居二线。
rf-5e战术侦察机:这是将原f-5e战机上的an/apq-159雷达与一门m39型20公里空用机炮拆除,机身加长50公分,改装而成。机首内配备可见光的ka-95、ka-87与红外线的rs710型相机,另外在驾驶座舱下方加装一具900型的地貌比对摄影机。在座舱内的变动,则是将雷达显示幕移除,加装一具900型摄影机的监视器,让飞行员了解目前所在的位置。
第680页
e-2t预警机:它是e-2c的改良型,由美国格鲁曼公司生产,台湾购得了4架。可以航舰或陆基为基地。採用主动雷达侦测,对空中、水面300至600个目标进行追踪,可同时下达40个作战指令;可通过电子幅射目标定位与识别进行被动电子侦测,即时引导空中攻击、空中加油或地面及水上救援。其雷达为美国奇异公司的an/aps-138型雷达,能在150海里范围内追踪如巡航飞弹大小的目标。
at-3“自强”号教练机:它是台湾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研制的高级喷气教练机,1982年量产,1984年后开始服役,目前共有约60架,双座。其最大起飞重量为7938公斤,最大平飞速度为每小时904公里(高度11000米)。主要用于对海攻击和对地近程空中支援,机身内装有1门30毫米机炮,可携带武器2700公斤,包括“小牛”空地(舰)飞弹、航空炸弹、火箭等。1991年,台湾将其中的20架改装成单座a-3攻击机,并命名为“雷鸣”号。
s-2a反潜巡逻机:美国五十年代设计,台湾共有9架,可挂载2枚鱼雷。时速为每小时388.9公里。
s-2e反潜巡逻机:美国于五十年代设计,台湾共有20架。航速为每小时241公里,航程2500公里,可载反潜鱼雷、深水炸弹、火箭与飞弹等。装有an/apn-153型雷达、反潜磁探器和强力探测设备,可夜间执行反潜任务。
s-2t反潜巡逻机:台湾于1967年购买了美国退役的s-2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目前共有32架(其中25架s-2e、7架s-2g)。购来后,台湾进行改装,并称之为s-2t反潜巡逻机。s-2t最大速度为每小时500公里,载重量544公斤。电子装备有:an/aps-128搜索雷达,an/asn-123战术导航系统,最大搜索距离为370公里。
c-130h运输机:美国洛克希德公司60年代中期制造,为加大功率型,最大起飞重量70310公斤,所需起降距离只有700-1000米,适合海岛型地形。共有20架。
s-70c救难直升机:1986年s-70c-1直升机加入空军救护队服役,强化空军空中搜索救护及行政运输的能力。1999年又购置4架s-70-6,配备气象雷达、夜视系统、强力探照灯、机外广播设备及浮水气囊。夜间及恶劣天气搜救能力、海空搜索救难能力大幅强化。
“响尾蛇”空空飞弹:美国制造,有p、j、n三种。弹长2.87米,直径127毫米,射程17.7公里,速度2马赫,飞行时间60秒,由红外线制导。
“麻雀”空空飞弹:最大射程100公里,採用红外线制导。
“天剑”1型空空飞弹:1986年4月试验成功,现已批量服役。弹长2.87米,直径127毫米,弹重92公斤,射程17.7公里,採用红外线制导。
“天剑”2型空空飞弹:这是“天剑”1型改进型,全长3.6米,发射重量约190公斤,配有30公斤的高爆弹头,最大射程40公里,採用主动雷达导引,可同时攻击多个目标。
“小牛”空空飞弹:它是美国60年代后期研制的机载电视制导空舰飞弹,用于反舰和对地攻击,能在夜间或恶劣气候下使用。射程为8-25公里,弹长2.49米,直径305毫米,弹重307公斤。
“小斗犬”空地飞弹:它是美军50年代研制的一系列无线电指令制导的空地飞弹的总称,共包括六种型号,是美军第一代空对地飞弹,用来攻击各种地面和水面目标。台湾共有约850枚。
126毫米火箭:可用于攻击地面及海面目标。
“马特拉”空空飞弹:又称“云母”飞弹,雷达制导的中距离拦截飞弹,可用于截击高空、高速目标,是“幻影”2000型战斗的标准武器。採用半生动脉冲雷达制导系统,最大射程16-18公里,弹重250公斤,使用高度2300-3000米。
aim—120空空飞弹:2000年美国售台200枚,于2003年3月中旬运抵台湾。此型飞弹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飞弹之一,最大射程80公里,是目前台空军的王牌武器。
台湾的空中防御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军队随着军事战略的调整,开始加强以大陆为对象的军事防御体系建设,尤以空中防御体系为主,先后建立了“天网防空系统”,“强网防空系统”和“飞弹防御网”等空中防御工程,目前又在构建***防御体系。
“天网防空系统”是1975年台湾空军以3500万美元从美国引进的一套半自动防空指挥系统,包括管报中心、管报站和报告站等三部分。1980年初启用后,台湾空军的各指挥机构联为一体,实现了空管中心对各种防空兵器的一体化指挥。该系统从发现目标、判明性质、到下令待命飞机起飞仅需10多秒钟,可同时引导30-64批飞机实施空中作战,引导航向精确到1-2度。
“强网防空系统”是将原“天网防空系统”指升为统一指挥陆、海、空三军的整体防空作战系统,是集雷达监控、目标识别、情报信息处理与武器管制为一体的、由电脑管制指挥中心指挥的防空系统工程,由台空军作战司令部统管。该系统在美国的帮助下,于1994年完成安装、接收与建制,使台军的空中指挥管制实现了全自动化,可同时处理600余批目标,引导150多批战斗机对目标进行拦截。该系统配备有56套adm—44指挥仪,可监控台湾防空识别区和大陆沿海250海里内所有空中目标。这套系统,大大增强了台湾空中防卫侦察能力,可简化作战管制程度,争取预警时间,增进拦截功能,可迅速对目标进行拦截或打击。
第681页
“飞弹防御网”是一个新的重要防空系统。该系统分为低空、中空与高空三个防御层次。低空是防御离地面150-1500米之间的空中打击,主要部署了法国制“西北风”飞弹、美制“复仇者”和“毒刺”、“鹰”式飞弹及防空火炮等;中空防御主要是对付离地面1500-7000米的空中袭击,主要部署了“鹰”式飞弹、“天弓”1型与2型飞弹等;高空防御是针对7000米以上的高空袭击,计划部署“爱国者”pac-3型与“天弓”3型飞弹。台军目前的“飞弹防御网”只完成中低空防御部署,高空防御网尚未建成。
20世纪末,台湾开始策划加入美国的飞弹防御体系***,但引起了岛内外的激烈争议和强烈反对,加之美国主导的***构建时间长、花费大,于是台军方计划在总体防御性战略架构下,发展自己的飞弹防御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费开支
长期以来,台湾军费开支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台财政总预算的各项支出的比例中始终名列首位。在50年代,军费开支占财政总预算的70%以上,60年代占50%,1980年度占47.2%,全额为28.69亿美元;1986年度占40%,台湾当局公布的金额为40亿美元,实际开支为50亿美元;1992年度“国防预算”在“总预算”中的比例下降为25.2%,但实际金额却增加到92亿美元。
台湾的“国防预算”,一般根据其用途分为公开和秘密两大部分。近些年来,台湾大量向外採购先进武器装备,其军费开支大幅增加,特别是海湾战争对台湾军方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李登辉和当时的“国防部长”陈履安先后指出,海湾战争有许多地方值得台湾借鑑,军方刊物《光华》杂志在一篇文章中强调,“这次中东战争,美国使用了许多电子干扰技术,使得伊拉克军方的电子通讯、情报系统完全停摆,指挥官完全无法下达正确的作战指示,在未来,我们就应加强反电子系统的研究。”海湾战争结束后,台湾军方加紧发展“国防”科技,更新武器装备,以提升战力,阻止大陆武力进攻。按照制空、制海、反登陆的优先顺序、借鑑海湾战争的教训,更加重视制空、制海武器的採购、研制与电子战技术的研究开发。比较1991年及1992年度台湾国防预算可以发现,陆海空优先比重有些变化。在1992年度国防预算的武器装备採购整备及制造上,制空装备占51%,制海装备占37%,反登陆装备占13%。这年台湾向美、法两国订购150架f-16和60架幻影2000战斗机后,除每年正常的军费预算之外,又通过特别预算的方式,编列了为期9年(1993年-2001年)、总额为115亿美元的採购战机特别预算。
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军费开支相对稳定,但仍有小幅增长,基本保持在100-110亿美元左右,分别占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的5%和财政总预算的22%。1998年度,台湾正式公布的军费预算为2780亿元新台币(当时约合100亿美元),加上当年採购战机特别预算拨款17亿美元,该年度实际军费预算达117亿美元;若按台湾地区总人口2180万人计算,平均每人530美元,台军人均军费为2.6万美元,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拥有的军费数额。
近几年来,台湾的“国防预算”占“总预算”的比例略有下降,一般为16.5%左右,2003年为16.63%,约75亿美元(2615.6亿元新台币,1美元可兑34.7元新台币),其中公开部分为2196.9亿元新台币,极机密部分为418.6亿元新台币,分别占“国防预算”的83.9%和1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台湾军事战略的调整,台军费开支的重点又有变化。2003年度的“国防预算”中,军事投资部分编列约570亿元(新台币下同),按项目区分为:资讯电子战137亿元(2002年更高达184亿元)、防御性反制武器研发44亿元、缺装补充51亿元、制空67亿元、制海81亿元、地面防卫32亿元、战备工程48亿元、教育训练设施设备32亿元、战略支援76亿元、基本生活设施2亿元。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三军概况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3659
几十年来,台湾军队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总兵力,20世纪50年代为66万余人,到90年代初为50万人左右,目前则为38.5万余人。从2004年开始实施兵力精减,预计每年裁减1.5万人,到2006年完成,总兵力约达34万人,其中陆军约2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为5万余人,其他部队包括宪兵部队、后勤支援部队等3~4万人。并且在2006年以后还将继续精简,到2013年降到30万人左右。同时,部队的编组、武器装备等,也都依据新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
台湾陆、海、空三军概况如下:
陆 军
台湾的陆军总司令部设在龙潭,现有兵力20万人。下设三个军团司令部,即陆陆军第六、第八、第十军团司令部及金门、马祖、澎湖、花东三个防卫司令部,后勤司令部、防空飞弹指挥部等。另外,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改编为航空特战司令部,陆军作战发展委员会改编为督察长室与陆军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委员会。1998年6月30日,台军实施“精实案”后,将师级逐次改编为“装步旅”、“空骑旅”、“摩步旅”、“装甲旅”及“特战旅”等5种“联合兵种旅”,总共有39个“联兵旅”。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还组建了电子战营。
第682页
台军推行“精实案”后,台陆军对“防卫战略”和兵力编制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陈水扁提出“决战境外”的构想后,台军确立了“以空海战力为优先的三军联合作战”的军事战略,将陆军从过去主战军种的“主导角色”调整为协助作战军种的“支援角色”,其具体任务亦转变为:“深远作战、维护基地安全、负责地面防空、负责岛内绥靖作战”等。
台陆军现阶段的建军目标是:作战立体化、装备机械化、指挥自动化。所谓“立体化”是:为适应未来作战型态,改编陆、航部队,使其具有攻击、战搜、突袭、运输能力,并逐步採购新型直升机,以强化反登陆、反空降、反装甲和空中机动作战能力,达成“空地一体”的立体化作战需求。此外,为确保基地防空安全及陆军战力完整,完成陆军现有各式飞弹部署及性能提升与建立低空野战防空系统,以有效维护空域安全,达到“以地制空”之最高要求。
所谓“机械化”是:逐年完成部队m48-h勇虎型主战坦克及m60-a3型主战坦克“换装编实”及各式装甲车的性能整体改良,并结合台湾岛“防卫”作战的特性,研发轻型坦克,增大机动战力,增强射控能力,提高反装甲作战能力,以强化机动打击力,适应机动作战的要求。
所谓“自动化”是:积极整合资讯管理、指管通情、电脑兵棋系统,达到平时精进作业管理、决策支援,战时强化指挥管制、掌握战场功能,从推广资讯管理系统,精进指管通情系统,以及区分近、中、远程研发电脑兵棋系统等三大目标整体规划,建立平、战时一体的决策管理和指挥用兵的统合战力。
目前,台陆军兵力80%部署在台湾岛内,其中第六军团部署在台湾北部地区,第十军团部署在台湾中部地区,第八军团部署在台湾南部地区。金门、马祖、澎湖部署兵力约5万人。台军认为,澎湖群岛将是解放军武力进攻台湾最有可能先登陆取胜的战略要地,因此,将澎湖的战略地位提升为台澎防卫作战中的最前哨。为强化澎湖地区的防卫能力,在澎湖部署了装步旅和炮兵旅,并将澎湖陆军装甲旅改编为装甲503旅及守备168旅。
海 军
海军总司令部是台湾海军的最高统帅机关,设在台北,通过海军作战指挥系统、教育训练系统及后勤支援管理海军部队,现有兵力约5万多人。海军总司令部下设舰队司令部、陆战队司令部、两栖部队司令部(以上均设在左营)、后勤司令部和三个负责指挥海军基地的军区等。编有驱逐舰队、巡防舰队、潜舰战队、水雷舰队、勤务舰队、两栖舰队、飞弹快艇部队、海军航空部队、岸置飞弹部队、观通系统指挥部、基地指挥部、海军陆战旅、海测局、海发中心等。
军区是台湾海军的主要陆面机构。台湾海军依据台湾海区地理状况和作战任务,划分为第1、2、3军区和中正基地指挥部,直属海军总司令部。军区司令部在辖区内为海军最高行政机构。军区司令对本辖内的海区、海军基地的防务负责,还负责保障部署在辖区内的舰队兵力、岸防部队、机关和其他军事设施的活动。军区辖区范围内的海军其他陆上机构均受军区司令部督导监察和行政管理。军区以下划分为若干军分区,并设有相应的陆地机构,即基地指挥部。在乌丘、东沙及南沙设有3个守备区。
台湾海军的后勤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其造船工业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台湾自身防务的需要。目前,台湾共有大小船厂约200家,分布在高雄、基隆、台南、苏澳港等6个地区。这些造船工业能够设计建造各种大中型民船和较大的军用辅助船。但不具备较大舰艇的设计能力。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台湾的舰艇修理改装能力较强。台湾曾对二战时期美国制造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进行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装,某些性能超过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驱、护舰的先进水平。
台海军现阶段的建军目标是:指挥管理自动化,舰艇武器飞弹化,反潜作战立体化。一是配合联战系统整合,强化三度空间资讯电子战系统,提升三军整体防空与反制能力;二是筹建新一代作战舰艇、近海巡防舰及大型飞弹快艇,组成有效制海与机动打击水面兵力,并增强反封锁能力;三是筹建潜艇、潜射武器,充实空中反潜及扫布雷兵力,增强三度空间反潜及扫布雷作战能力;四是加强岸置火力部署,提升阵地防御,有效地增强制海能力;五是持续整建陆战队防空、反装甲与机械化装备,强化快速反应及联合作战能力,扩大制海优势。
台湾海军陆战队占台海军总人数的1/2。为因应“精实案”兵力调整,将海军陆战师整编为陆战旅。台湾海军陆战队是参谋本部的战略预备队,直接受参谋本部指挥,以“永远忠诚”为队训,自诩为“参谋本部的两只铁拳”。在陆战队的营地中,一部分运兵车上永远装有武器、弹药、粮食,只要几分钟,上万部队就可以立即出动。为了跟上世界水准,海军陆战队主要聘请美国教官进行训练。
空 军
空军总司令部是台湾空军部队的最高领率机关,设在台北市仁爱路,其主要任务是依据台湾军队的建军方针、原则和军事战略,拟制空军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防空作战计划,指挥空军部队的战斗行动;组织各种技术、勤务保障;制订训练大纲,组织部队训练。台湾空军现在兵力5万多人,由飞行部队、地面技术勤务保障部队和防空炮兵部队组成。地空飞弹部队归陆军建制。
第683页
飞行联队是空军的主体,原有8个联队,实施“精实案”后撤销了第8飞行联队,整编为7个作战飞行联队,其中战斗机联队6个,反潜运输机联队1个。6个战斗机联队中,3个装备f-16型机,1个装备幻影2000-5型机,2个装备idf型机。战斗机联队下辖1个飞行大队、1个维护补给大队、1个基地勤务大队;反潜运输机联队下辖2个运输机大队,1个反潜机大队,1个维护补给大队和1个基地勤务大队。飞行大队是台湾空军的基本战术分队,战斗机中队编制飞机18—22架,运输反潜机中队编制飞机16架。台湾空军的各飞行联队分别驻在桃园、清泉岗、马公、新竹、台中、嘉义、台南、花莲、台东、高雄及屏东等基地,空军基地设有指挥部。
地面联队是台湾空军的技术、勤务保障部队,包括通信航管联队、战术管制联队、气象联队和电讯监测中心等,主要任务是实施技术勤务保障。松山、金门、马公和花东所设的4个指挥部,为空军驻该地区的辅助指挥、管理机构。花东指挥部(东指部)成立于1992年,第8飞行联队撤销后,其所属的第8飞行大队隶属“东指部”。1998年7月,桃园基地成立“桃园指挥部”,第8飞行大队移驻桃园基地,隶属于桃园指挥部。
防空炮兵部队主要担负台湾机场、港口、雷达阵地、飞弹连和指挥机关的防空警卫任务。台湾空军设有防空炮兵警卫司令部,下设北部、中部、南部、东部4个警卫指挥部、8个防炮团,下辖14个防炮营和11个警卫营,共109个连。其中40毫米防炮营下辖4—5个高炮连,每连装备40毫米双管自行高炮8门,12.7毫米4管高射机枪“麻雀”飞弹发射架4部,组成“天兵”防空系统。
近年来,台军以大陆为假想敌,加紧研究“电子战”,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组建了相应的部队。2000年初,台空军第20电子战大队正式成立,由预警机中队和电子反制中队组成,主要装备e-2t预警机、ec-130h电子干扰机,基地在屏东。
台湾空军现阶段的建军目标:指管自动化,防空系统化,打击精准化。一是依联合作战系统整合指导,构建远距侦搜能力,绵密雷情涵盖,增加预警时间,争取地对地飞弹“早期预警”及反制能力;二是继续筹建提升侦搜及电子战能力,有效支援作战任务;三是健全防空“精准接战”作为,以战管复式自动化指管系统为中枢,整合侦照机、预警机、电战机、高性能战机及地面防空武器系统等兵力;四是配合新一代战机成军,建立战术空军型态武力,遂行制空任务,并联合友军实施反封锁、地面防卫作战;五是继续整合各类型地面防空武器系统,以提升联合防空作战效能。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空军的专业空中侦察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4822
台湾空军成立专业空中侦察单位的时间很早,可追溯到1935年,当年国民党军队成立了空军第12队。国民党政府溃败台湾后,台空军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频繁派侦察机窜入大陆上空进行侦察。为实施侦察,台空军还专门派出战斗机对侦察机的侦察活动进行掩护,台海上空多次空战全部是因此而触发,从中可从看出,“侦察”在台空军中的重要性。
根据台湾空军的说法,台湾空军的侦察分为“过去时期”、“当前阶段”和“未来侦察”三个阶段。在台空军溃逃台湾之后,一直到rf—104g侦察机退役,被称作台空军战术侦察的“过去时期”。这段时期不但机型众多,当时的作战任务也与现在有很大不同。
第12队
在台空军的侦察部队中,第12队成立的时间最长,且时至今日仍是台空军侦照部队的主力。1949年,第12队由南京迁到台湾,最早使用的是rf—38型侦照机,不久换装成rf—51型侦察机,并对大陆东南沿海进行不间断的空中侦察。随着大陆解放军空军战机性能的提升,台第12队的侦察机也逐步升级,此后换装rf—86与rf—84。在1958年台海战役期间,担任战术侦察主力的就是12队的rf—84侦照机。
据台湾空军自称,通过空中侦察,台空军过去多次掌握了解放军的一些重要作战动向,如1958年8月“八二三”炮战前后,台空军第12中队对大陆东南沿海进行一系列侦照,侦察到大陆集中大量人员与作战物资至金门对面,台“国防部”因此判断解放军将在金门附近有大动作,并进行了相应准备。当时,台空军採取各种空中侦察战术对策,如“声东击西战术”、“忽进忽退战术”、“利用云层掩蔽”、“欺诈战术”等,并在侦察的同时实施“报复作战战术”。当年9月24日,掩护12中队侦照的台空军第11大队的f—86f战机,向解放军米格17战机发射响尾蛇飞弹,从此台海之间的空战进入飞弹交战阶段,并改变了此后十年战机的设计与空战战术。
1963年8月12日,台空军12队开始实施“阿里山3号”的换装作业,装备了rf—104g侦察机。换装之初,这批飞机装置ks—67a相机,以3镜头拍摄立体空照图。这种空照图可以让判图官判定目标真实性。换装后,第12中队利用rf—104g的高速性能,多次以低空突入方式强行对大陆进行侦照。1967年1月13日,第12队的rf—104g与解放军米格19战机在金门附近进行了空战,这是迄今为止两岸之间发生的最后一场空战。
第684页
1973年8月,台第12队升级为大队级的独立队。1974年,仍在服役的7架rf—104g侦察机将3镜头的ka—67a相机换装为单镜头ks—125高低空扫描相机。ks—125照相系统可根据任务不同选用ka—94a高空全景扫描式相机或ka—97a低空全景扫描式相机。被折换下来的这7套ks—67a相机,于1984年改装为“中兴号”教练使用照相系统,并改型号为r—ch—1,编入同样执行侦察任务的台南第71队。
在台空军进行“阿里山8号”换装时,第12队从台空军作战部队淘汰的66架f—104g、tf—104g型战机中,挑选了10架飞行时间较少的战机用以充实自己的实力,这些侦察机装备上了ks—125系统和“始安”照相系统。“始安”相机也是台空军战术侦察部队所使用的性能最佳的侦照用相机,相机可选择10%重复或55%重复扫描,重复扫描的百分比依照目标重要性由飞行员在飞行任务中决定。在换装“始安”相机后,f—104g侦察机不必飞入对岸沿海,只须沿海岸线平行飞行,但在任务搭配上还是会搭配一架装置ks—125的rf—104g伴随。在1990年一次“始安”机与rf—104g搭配的任务中,由于解放军空军强力干扰,才避免了再度擦枪走火。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台空军第12队的rf—104g已经明显老化,出勤率大大下降,但台军认为这批飞得又快又高的侦照机仍会让解放军空军感到“头痛”,因此继续使用。1992年9月30日,台第12队由桃园基地移防新竹。在1994年至1996年期间,第12队装备“始安”照相系统的f—104g侦察机一边担负侦察任务,一边担负空防任务,以减弱台军面临的日益增大的空防压力。1998年5月8日,第12队的两架f—104执行最后一次侦察任务,随后该型机被淘汰,这是台空军淘汰的最后一批f—104战机。
第4中队
台空军第4中队成立于1957年的2月1日。初期使用rb—57a、rb—57d、rf—100与来自12中队的7架rf—86f侦照机,其中rb—57a与rb—57d都曾被解放军击落过。对于第4中队而言,最重要的机种是rf—101a侦察机,该侦察机自1959年接收,1961年开始担任作战任务。美军只保证让台空军拥有4架rf—101,如果出现战损则立即补充。但一直未建立厂级维修系统,所有的检修都在美基地进行。在检修后,美军可能换一架新飞机给台湾,这也是rf—101在台湾空军中使用机数颇多的原因。
rf—101在服役期间担负低空突入侦照的任务,角色颇类似美国海军的ra—5c。rf—101在服役期间也曾与解放军空军进行过空中交战。1973年2月,rf—101因4中队的裁撤而退役,最后在台湾留存了3架该型机。1998年台军桃园指挥部成立时,第4中队番号再度恢复,接收原隶属第12队的rf—5e与f—5f。
第35队
台空军35队在担任空军侦照任务时,使用的是台空军有史以来最先进且机密等级最高的u—2高空侦察机。根据当时台空军的作战需求,并不需要u—2这种等级的战略侦察机,但美国需要掌握解放军发展核弹的情报资料,而解放军选择的测试地点是新疆罗布泊,如果进行侦察就得深入大陆纵深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的飞行员驾驶美国的u—2侦察机前往中国大陆执行侦照任务,一旦u—2因机械故障或被解放军防空飞弹击落,美国驾驶员或u—2飞机落入大陆之手,都会使美国在国际社会上极为难堪。所以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急需大陆核弹发展情况的前提下,想到以台湾空军执行这项任务。美国认为,如果台湾的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被解放军击落,基本上是“内战”的一部分,因此台湾空军装备u—2侦察的部队,实际上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僱佣兵。
台空军为接收这批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选派5名飞行员前往美国接受换装训练。这5名飞行员以u—2a进行飞行训练,在换装训练结束后回到台湾,驾驶u—2c执行前往大陆执行侦照任务。u—2c于1961年1月初抵台湾,随即展开对大陆的侦照任务。但是,台空军使用u—2侦察机的规律很快被解放军掌握。据台湾媒体报导,台空军规划的u—2航线,在回航台湾时多以南昌作为地形检查点,解放军很快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就将一个sa—2防空飞弹营调往南昌,终于在1962年9月9日击落一架u—2c侦察机。
但是,台空军并未因此停止对大陆境内的侦照任务,反而更深入大陆腹地,前往宁夏、甘肃一带,摄得大陆进行核试爆的全部准备过程。美国中央情报局依靠这些情况精确判断出了解放军试爆核弹的时机,但这些情报都是台空军飞行员以性命换来的。在空军从1962年到1967年间以u—2c侦照大陆期间,先后就有5人驾驶的u—2遭sa—2击落,其中两人被俘。1982年大陆释放内战期间的战俘,其中包括这两名被俘的飞行员,但台湾当局担心这是大陆统战而不愿让战俘回到台湾,这两名飞行员只得前往美国就业与定居,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回到台湾与亲友团聚。
1968年美国决定以u—2r汰换台湾的u—2c,u—2r换装了j75—pw—13d发动机,机身与主翼全部加长,u—2r的机身与今日的u—2s仅发动机不同。虽然台空军换装u—2r后在装备性能大幅提升,但是随着美国与大陆的关系逐渐改善,台空军的u—2r此时不再需要深入大陆内陆进行侦照,多以沿海倾斜进行侦照。由于u—2r机身配置各种电侦天线,故u—2r执行的任务除照相侦察外,也执行微波侦测,收集解放军防空系统的电子参数。1974年8月u—2结束了在台湾所有的任务,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飞行员飞回美国,结束了在台湾空军13年的任务。
第685页
第34中队
台第34中队过去一直是台空军执行特种侦察任务的主力,由于美国需要大陆境内的各种情报资料,如防空系统的配置、内陆通话等配置,也是美国提供飞机,再由台湾空军的组员驾驶并漆上青天白日军徽,对大陆进行渗透与电子侦察。当时台空军34队为了执行这种特种作战与电子侦察任务,先后使用过rb—17、p—2v7、p—3a等,先后有15架侦察机被击落、148名空勤组员被击毙,可以说,台空军第34中队是台空军中战损率最高的单位。
未来的空中侦察
在台空军完成新一代战机的接收工作后,空军侦察部队的“长青树”第12队也随之换装f—16a/bblock20战机,未来这型飞机与世界各国的f—16侦察机一样,将挂载侦照夹舱执行未来的空照任务。在现在空照夹舱中最成熟的是美国海军为f—14战机设计搭配的tarps夹舱,这种夹舱具备前视ks—87b相机、低空ka—99a相机、红外线相机an/aad—5。这种照相夹舱除直接拍摄外,还能拍将摄的视讯以电子影像处理并立即下传,作为前线指挥官的即时作战资讯。
在台湾空军第12队的f—16a/bblock20战机所使用的侦照夹舱,在概念上与tarps极为接近,但未来f—16a/bblock20侦察战机不会像rf—104g那样直接深入大陆东南沿海侦照,故台湾空军在相机的选项上以长距离扫描式相机为主。台空军未来为f—16a/bblock20侦察战机搭配侦照夹舱的可能性极大。
除了可见光的f—16a/bblock20侦察战机搭配侦照夹舱执行侦察任务外,未来台空军可能会谋求在电子侦察上取得突破。台空军目前虽然有一架旁立式的c—130he电战机可以进行电子参数的收集,但是战机空战中所需的战机射控雷达参数收集是c—130he所不易达成的。美国目前不可能出售ea—6b搭配an/alq—99夹舱这种伴随式电战机配备给台湾,所以台空军可能向其他国家採购电子侦察夹舱,提高台空军战机电子战资料库的升级能力。除电子侦察夹舱外,台空军可能会设法继续採购专业电子侦察机,如美国海军淘汰的es—3a,或是ep—3e,以增强台湾的电子侦察能力。
目前,台空军第12队仍是目前对大陆侦察的主角,在rf—104g淘汰之后,第12队曾短暂使用空军改装的7架rf—5e侦察机。这种由f—5e加以改装的rf—5e虎眼侦察机,是现阶段台湾空军侦察机队的主力。目前空军的7架rf—5e全部隶属空军桃园指挥部第8飞行大队第4中队,第4中队是于1998年7月1日恢复番号,并纳编空军的rf—5e与2架rf—5f。
台空军的rf—5e侦察机是将原本f—5e战机上的an/apq—159雷达与一门m—39型20毫米空用机炮移除,机首加长50厘米。机首内配备可见光的ka—95、ka—87与红外线的rs—710型相机,另外在驾驶座舱下方加装一具900型的地貌比对摄影机。座舱内也有变动,主要是将雷达显示屏幕去掉,加装一具900型摄影机的监视器,让飞行员了解目前所在位置。座舱中光网仍保留,所以rf—5e仍具备空战能力。
台空军换装的rf—5e侦照机,由于f—5e战机本身极速与升限的限制,rf—5e多担负中空层、低空层与红外线照相等任务。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则需要在台空军本身已经掌握敌方空域制空权,以及掌握电子优势的情况下才适合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由于大陆在福建沿岸部署s—300防空飞弹系统,对台空军执行战区空中侦察的rf—5e侦照机威胁极大,所以台侦察机不敢贸然靠近大陆侦察。
第九卷中国篇 台湾地区陆军新编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3320
近年来,台湾军方在高价购买大批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同时,也在积极探讨未来军队改革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以“精减兵员,提高战力”为目标的军队改革“精实案”。1997年10月30日.在台湾新竹湖口阅兵场及桃园龙潭陆航基地,台湾军方首度公开展示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联合兵种旅——装甲步兵旅、空中骑兵旅的实验编制及装备。至此,台湾媒体大肆鼓譟的军队改革“精实案”的核心内容—-“联兵旅”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新一代编成——联兵旅
长期以来,台湾陆军作战部队的基本编成一直以师为骨干。而在“精实案”中,台湾陆军之所以将基本编成由师改为联兵旅,主要是因为台湾岛地形狭窄破碎。河川交错,不利于大部队机动作战,即使在较为宽广的西部平原,当一个师级单位以防御阵形展开,其纵深几乎可以塞满从海岸到中央山脉山脚下的整片地区,各种战术行动皆有施展不开的困扰,因此师级编制的大型单位,并不太适用于地形狭小的台湾,而编成较小的旅级单位则会更加灵活。
不过,台湾陆上交通线与桥樑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战时容易遭到破坏摧毁,各部队在短期内将很难跨越战区增援遭受攻击的部队。因此若以旅级部队基本编成,则应使其具有独立作战能力,以使其在受到攻击时能支撑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作战部队应有强大的火力、足够的兵力、混合各个不同的兵种与平衡的编组。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台湾陆军才将基本编成由以往组织庞大、指挥层级较多的师,改编为机动灵活、组织扁平化、功能完整的联合兵种旅。
第686页
未来台湾陆军联兵旅包括装甲旅、装甲步兵旅、摩托化步兵旅、空中骑兵旅、特种作战旅等5种。共同构成了台湾陆军未来的主力。
装甲步兵旅 组织结构图
在台湾陆军的构想下,装甲步兵旅的编成应为“小型、机动、平衡、多功能”,编成的突出特点为“持续后支力、强大打击力、紧密侦搜力、快速机动力、灵活指通力”。装甲步兵旅平时担任地区紧急应变部队,遂行反突击、反空降、反渗透与反破坏任务;战时则担任战区机动打击部队,负责反击、反空降及作战地区守备任务。
装甲步兵旅下辖有旅直属连队二个坦克营、3个装甲步兵营。1个装甲炮兵营及1个支援营,配有500多辆坦克、装甲车及4000多名官兵。
装甲步兵旅的直属部队包含旅部连、通信连、工兵连、装骑连、反装甲连及宪兵排等单位,负责指挥、行政、通讯、工兵作业、战搜、反装甲及军纪维护等诸多战斗、战斗支援、勤务支援任务。其中旅部连配有2辆cm11(m48h)坦克。2辆m577装甲指挥车。2辆cm21装甲步兵战斗车;通信连的主要配备则为18辆悍马通信车(配有ctm—218无线电多波道机);工兵连配有3辆m48a5装甲架桥车、m9战斗工兵车、cm21装甲步兵战斗车及各式工程车辆;装骑连配有6辆m41轻型坦克、12辆v150s轮式装甲车与数辆cm21装甲步兵战斗车;反装甲连主要的武装则为12辆配备陶式反坦克飞弹的m113装甲车。
装甲步兵旅的2个坦克营,分别包含营部连、2个坦克连及1个装步连。其中营部连辖有2辆cm11坦克、2辆m577装甲指挥车。8辆m113装甲运兵车及数辆悍马车;每个坦克连辖有14辆cm11坦克;装步连则辖有13辆cm21装甲步兵战斗车。
3个装甲步兵营则分别包含营部连、2个装步连及1个坦克连。其中营部连配有1辆cm21装甲步兵战斗车、12辆m113装甲运兵车及数辆悍马车与m151吉普车;装步连配有13辆cm21装甲步兵战斗车(第1、2营)或m113装甲运兵车(第3营);坦克连则仍配有14辆cm11坦克。
装步旅所属的炮兵营比通常炮兵营大,包含有营部连及4个炮兵连。其中营部连配有1辆m113装甲运兵车、4辆m577装甲指挥车与数辆悍马车;而每个炮兵连则配有6辆155毫米m109a2自行火炮、6辆cm24装甲运弹车。
装甲步兵旅的后勤单位由师级单位的支指部缩编为1个支援营:支援营下辖勤务连、卫生连、保修连、补运连等4个单位。其中勤务连配备有5辆悍马车:卫生连配有4辆m113救护装甲车、4辆m997悍马救护车及2辆悍马车:保修连配有2辆m88a1装甲抢救车、2辆m96a2抢救车及4辆厢型工程车;补运连配有2辆m97810吨油罐车、2辆5吨油罐车、2辆m931牵引车、6辆载重车及2辆悍马车。
由以上的编制我们可以看出以下特点:首先,这种联兵型态的装甲步兵旅除直属单位外,共建制有7个营(包含5个作战营、1个经过加强的装甲炮兵营及1个支援营),编制上虽不及1个师,却较目前一般旅级单位大许多,其各种装甲车辆的总数约为目前机械化师的一半。所以,装甲步兵旅比一般旅级单位拥有更为强大的打击人力,似及独立、持续作战的能力。可保持机动灵活特性,而无师级单位的笨重性;适合台湾空间狭小、分割破碎地形的作战需要。
其次,装甲步兵旅的坦克营辖有1个装步连。装步营辖有1个坦克连。而目前台湾军队不论是装甲独立旅或机械化师,其下辖的坦克营只含坦克连,装步营只含装步连;作战时若有战术上的需要,再临时将两种单位混合编组,成为营级的装步特遣队。而装步旅则将这种临时的混合编组改为惯常正式的编组,具有平衡及多功能的特性。
不过,这个装备相当于半个机械化师。拥有比步兵师更多机动车辆的装甲步兵旅,却只拥有1个支援营来担任各种繁重的后勤支援任务,似乎有作业负荷过重的疑虑,尤其是保障维修单位。
空中骑兵旅 组织结构图
三维空间的立体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流,台湾陆军这次新编成的空中骑兵旅,其本意就是充当一支具有高度立体化作战能力的部队,可以快速反应、制敌于先,且不受地形上的限制。空中骑兵旅平时进行空中突击的战备及演练,执行反突击、反空降、反骚乱、反暴乱等特定任务:战时任预备队,执行特定任务或投入特定地区。
空中骑兵旅下辖有旅直属连队。侦察直升机营、攻击直升机营、2个突击直升机营、空中运输营、支援营及特战步兵营等;共配有80余架各型直升机。
空骑旅的直属单位较少,只包含旅部连与宪兵排,配有数架uh--1h通用直升机,旅部连并配有防空飞弹,据称为双联装“毒刺”飞弹。
侦察直升机营是空中骑兵旅的耳目,编制包含:营部连与3个直升机连。其中营部连配有2架uh--1h直升机,3个侦察直升机连则一共配有12架oh--58d侦察直升机。oh-58d除可以桅顶瞄准仪搜索、标定目标外,主要的武器系统包含12.7毫米机枪吊舱、70毫米火箭及“海尔法”反坦克飞弹。主要任务则为武装侦搜、情报搜集、目标定位及炮兵空中观测等。
攻击直升机营是空中骑兵旅的主要空中打击火力,编制包含:营部连、3个攻击直升机连,共配有2架uh-1h通用直升机及20架ah--1w攻击直升机。ah-1w的主要武器系统包含3管20毫米机炮、70毫米火箭、“海尔法”反坦克飞弹、“陶”式反坦克飞弹、aim-9s空对空飞弹等。主要任务为战术护航、火力搜索。制压、反装甲作战及反直升机作战,而对来自敌方固定翼飞机的威胁亦有一定的反制能力。
第687页
空骑旅内编制有2个突击直升机营,每个突击直升机营包含营部连。3个突击直升连,共配属有22架uh--1h通用直升机,是旅中特战步兵营的主要机动工具。uh-1h的机身两侧可以装设2挺7.62毫米机枪或70毫米火箭吊舱;主要任务为突击运兵。勤务运输、伤患救护及空中布雷等。
特战步兵营是空中骑兵旅最主要的地面作战兵力。特战步兵营包含有营部连、兵器连及3个特战步兵连,配有轻重型迫击炮及“陶”式反坦克飞弹,在突击直升机营与空中运输营的支援下,可迅速机动到各作战地区作战,并可随时获得旅中oh-58d及ah-1w直升机的火力支援。
据悉,待最新採购的一批ah-1w及oh-58d直升机服役后,台湾陆军将拥有63架ah-1w攻击直升机及39架oh-58d直升机,再加上未来採购的新型通用直升机及中型运输直升机,台湾陆军可望编成3个空中骑兵旅,分别部署在北、中、南3个地区,成为台湾陆军的快速打击主力。
第九卷中国篇 世界最大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5855
世界最大的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它不列入中国军队编制,却担负着戍边重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辖有14个师,共175个团场,总人数达到250万,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兵员数。它的所辖面积据说达到20万平公里,有六个台湾大。新上任的司令员将所有的团场一一视察完后,发现竟历时4年半。
它的内部编制全部按照军队编制,一把手称司令员,党委书记称政委,它的现任司令员张庆黎是1999年10月赴任的,在机场当别人称呼他司令员时,竟然一下子没意识到别人是在称呼自己。
张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军衔的兵团司令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1954年,当年是毛主席一声令下,解放军驻新疆10.5万部队集体就地转业,开始了艰苦创业。许多干部和战士从内地打到新疆以为两三年最多五年可以回家了,结果他们一辈子都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屯垦戍边事业。初始阶段十分艰苦,战士们10多人睡一个草棚,干部4-5人睡一个草棚已经算是“特殊待遇”了。后来又遇到文革动乱,兵团事业遭到很大破坏,在邓小平、王震的努力下,直到1981年才得以恢复。
新疆建设兵团,它的存在和它的任务都十分特殊,有人戏称它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它简直就是一个包罗了工农兵学商的社会,但在过去,它只归口国家农业部农垦局管辖,“庙小和尚大”的局面一直到1997年才有了改变,那一年,国家正式行文明确,它的发展计划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实行计划单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直到西部大开发之前,它的职工还在吃“大锅饭”,这也是今天在中国土地上的一椿奇事。当然,这两年它的管理体制已经跟上了全国的步伐。
这样超大型的“兵团”今后还有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答案是肯定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屯垦戍边的任务更加繁重,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反恐形势严峻,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从没放弃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的图谋。所以,这个大兵团,不但要存在下去,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发展壮大。
-------------------新疆建设兵团的第一代母亲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从湖南、山东等地招募了大批女青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兵。她们因此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代母亲。
“参军只是因为嚮往”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为了让守卫在新疆的将士们安心屯垦戍边,王震将军首先给家乡湖南的领导写信,请他们大量招募女青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兵。很快,长沙的大街小巷贴出了新疆军区的公告:招募女兵到新疆上俄文学校,开拖拉机,进工厂……只没提成家结婚。
今天的谢树仁已是68岁的老人,可1951年参军时,她只有15岁。
谢树仁说:“我家在湖南宁乡县的山沟里,离长沙有100多公里;父亲是教书先生,母亲也在长沙一中读过书,思想很开明。母亲对我们姊妹影响最大,要求我们养猪、打柴、做饭样样都要会;等我们长大些,就鼓励我们读书、参军。我小学还没有毕业,上中学的哥哥、上师范的姐姐就都参军了。”
1951年,谢树仁和4个女同学一起吵闹着要去参军:“那时候不知道啥子是为人民服务,参军只是因为嚮往。上俄文学校,开拖拉机,进工厂,多好啊!”
“当时我大哥在宁乡县教书,我们就去找他。家里没有钱,我们就带了两升米,炒了点菜,步行了一整天,走了50多公里才到宁乡县城。”
谢树仁笑着说:“我们到县城之前没有见过汽车。在大哥学校门口,看到那里停了一辆破旧的吉普车,我们不知道是啥子。大哥指着它对我们说:‘看,这就是汽车。’那时候,我们几个丫头看见汽车来了,心里就怦怦跳,老远让得开开的,生怕汽车开到自己身上。”
“由于我们吵着要参军,大哥便给了5角钱、炒了点菜就让我们又上路了。我们走了一天,到解放军西北军区长沙办事处时,已经是晚上了。第二天,负责徵兵的湖南老乡让我们写了个试卷,很快就发给军装——就这样参军了。”
第688页
那时候从兰州到乌鲁木齐没有火车,怀着和谢树仁同样的渴望和梦想,来自各地的1000多名女兵坐上了开往新疆的大卡车,这一坐就是一个多月。
谢树仁说:“当时一路上有土匪,汽车前面架了轻机枪,随时要准备战斗;每辆大卡车的车厢里挤40多个人,许多人既用脸盆来打饭,又用它来洗脸;因为车上全是女孩子,单个的车子又不能脱离车队停下来让大家方便,有时候女孩子只得拿脸盆当便盆使。”
第一次出远门,想家的念头一涌上来,怎么也挥之不去。一路上,姑娘们的嘤嘤哭声不断。
结缘“地窝子”
诚然,如新疆军区招募女兵时的许诺,这些湖南女兵中有人在新疆上了学、进了工厂,但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女兵一到新疆,就被直接送往天山南北的大小农场。
满怀憧憬的湘妹子们被大卡车拉到农场时,全都傻了眼:地面上没有一座建筑,欢迎她们的几百号男兵一下子从“地窝子”里钻出来——就像从地下冒出来的一样。
“地窝子”,说白了就是一人多深的大土坑,大小依住人多少而定。人们在挖坑的时候,在坑底留出用作床、桌的土墩和进出的斜坡甬道,用木头拱好屋顶,覆以红柳或芦苇,最后盖上土。这样,“地窝子”就建成了。
湘妹子刚到农场时,一看这情形,全都哭开了,怎么劝说也不肯下车。关于她们下车的笑话至今还在兵团流传:湘妹子赖着不下车时,人们端出一盆盆红辣椒——她们就争先恐后地跳下车来。关于山东女兵下车的故事,版本和湘妹子的大致相同,只不过人们端上的是大葱。
湘妹子们在西行的路上,就隐约听说可能要给自己介绍对象,心里很担心。到新疆后不久,这个担心变成了现实。后来,湘妹子们中的大多数都经历了“组织介绍,个人同意”的程序,成家过起了日子。
当时的生活条件之艰苦,如今已难以想像。没有洞房,只好三四对新婚夫妇住一个“地窝子”,每对新人之间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蚊帐。
今天,在石河子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满头华发的“湘妹子”和老伴相依走过街头。她们尽管当时和丈夫是“先结婚,后恋爱”,但绝大多数彼此相濡以沫直到白头。
由于组织介绍给湘妹子的丈夫往往是党龄长、级别较高的干部,在政治运动中一些人成了“牛鬼蛇神”、右派分子。但挺身而出为他们奔走呼号的,也正是这些“辣妹子”。毕竟,这是她们的丈夫啊!
宜红柳,似白杨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
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向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
我们已无法考证这首词出自何人之手,但寥寥数笔,却将女兵们当年的生活画面一下子推到我们面前:这些小女子,流淌着楚人的热血,在西北烈风中怎样艰难地前行啊。
1952年,谢树仁刚到乌鲁木齐不久,就被分配到新疆军区政治处收发室,开始了送信、送电报的工作。
有一次,谢树仁得了心膜炎,因为年纪小,不懂事,高烧摄氏40度还硬扛着骑马送信。到晚上集体开会、学习时,她烧得迷迷糊糊睡着了。有人用手一摸这个小姑娘的额头,被吓了一大跳:赶紧送医院哪,可是医院里也没有药。幸亏谢树仁命大,当时有个作家的夫人也在住院,把自己的链霉素分了几枝给她,才将她救了下来。谢树仁说,1954年新疆军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开时,她坚决要求去兵团的八一农场,因为那里有个女拖拉机手典型,大家羡慕得不得了。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兵团的女同志特别能吃苦,挖渠、修路样样都拿得下。男人能干的,女人照样干,而且还想干得更好,就是来了例假,挽起裤腿照样往泥水里下。有人挺着临产的大肚子,还一天拾50多公斤棉花。一朵棉花才多重?拾棉花,那可是一天到晚都得弯腰的活啊。
兵团农二师当年的一份总结写道:“直接参加生产的妇女,每天从早到晚在田间劳动。农场机耕队有54名妇女,组织了一个区队,共分4组。有32名妇女担任了239亩棉花(生产的)任务。他们承担平地、打田埂、选棉籽等工作。上工后,为了不耽误劳动时间,(她们)吃饭不回家。(年底)可收穫近15000公斤,占该队全年财务收入的23%。”
其实,这些湘妹子和后来的山东女兵、上海知青,何止是“为了不耽误劳动时间,吃饭不回家”啊,这些靠信念支撑着的人们,还不断开展着劳动竞赛:这个排早晨6时下地干活,连长在大会表扬了,紧接着这个纪录第二天就会被别的排刷新到5时。由于睡眠严重不足,许多小女兵在上工的路上走得歪歪斜斜——那是在打瞌睡。谢树仁说,那时女同志来例假,都瞒着不说。有一次谢树仁来例假,但她硬是和人们一起在月亮下收麦子,最后肚子剧疼,不得不被人抬了回来。
1956年至1957年,谢树仁被农六师派出去学习气象知识,此后被分配到八一农场气象站当站长。她22岁时,一个人就带了14名大学毕业生实习,她所在的气象站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的先进单位。
第689页
在8000名泼辣的湖南女兵中,谢树仁也许没有别的女兵下田多,但湘妹子的泼辣劲却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1960年6月,谢树仁被调到农六师军事法院当审判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谢树仁带领政治部的14个人,清查落实案子1万余件。
如今退休住在乌鲁木齐的谢树仁说:“老司令(王震)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否则兵团就没有现在这个样子。”
后记
许多当年的湘妹子退休之后,回到几十年魂牵梦萦的老家,见到了故乡青翠欲滴的竹林。然而,毕竟时间过去太久了,物是人非,她们已无法把自己重新融入故乡,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再回到新疆。故乡,就这样永远停留在她们的思念里。
到200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走过了整整50年的辉煌历程。如今,这里已有了第二代、第三代继承人,总人口达254万。
-------------------------
中国新疆建设兵团的新装备
附件:
中国新疆建设兵团的新装备
----------------------------新疆建设兵团将改革师团机构建制
在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改革之后,中国最大的生产建设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专家认为,这次酝酿近两年的大手术将大刀阔斧地改变师、团两级机构的建制。
成立于一九五四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央直属单位,作为党、政、军合一的特殊实体,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实行单列,并享有计划单列市的各种经济管理权限。
据了解,新疆兵团目前共有十四个师、一百七十四个团场,二百五十多万职工。有关部门试图通过这次改革,合併设立中心团场,在今年底之前减少到一百二十二个团场,两年后最终压缩到一百个。
而中心团场作为法人实体,可以发挥资源的规模优势,更好的进行资源的整合与配置,理顺现代市场经济下的行政关系,为发展经济服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疆兵团曾经对团场一级进行过改革,将大型农业机械卖给团场职工兴办家庭农场,同时团场职工还可以承包土地。
相比之下,这次改革层次更为深远: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加强小城镇建设、最终减轻农工负担是这次改革的终极目的,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新疆兵团团场固定资产零乱、规模小而影响了其二、三产业的发展。
新疆兵团一位理论界专家认为,团场的整合将是优势组合、强强联手。这次改革,将把团场分散的国有资产集合,使其发挥资产的规模效应,真正实现把团场作为企业来经营的目标。
这位专家还透露,团场改革之后紧跟着的将是师级部门的改革,其目的同样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实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功能,提升新疆兵团的实力。
-------------------------------------建立灵活高效边防协作机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边境师局人武部组织民兵与边防部队、武警边防部队建立灵活高效的边防协同机制,提高了民兵在护边执勤中处置情况的能力,涌现出阿拉山口民兵护路小分队、北塔山民兵护牧护边小分队、“护边模范”杰恩斯等一批护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近日,新疆军区再次通报表彰了在组织民兵协助边防部队处置边境突发事件、维护边境地区安全和稳定中表现出色的农四师人武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边境师局辖区内有边境线2000余公里,分别与5个国家接壤。辖区内多山口通道,新疆的陆路通商口岸大部分在辖区内。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边民放牧、挖药、打鱼、商贸靠前,人畜越境、跨国犯罪事件以及其他突发事件增多,边境管控难度增大。为充分发挥兵团民兵在边防执勤中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军、警、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从去年底到今年初,由兵团军事部主要领导带队,组成5个调查小组,分赴伊犁、博乐、塔城、阿勒泰、阿克苏等地区边境一线,调查了解兵团一线团场和生产连队的生产生活情况,深入到与边防部队有联防任务的各个点位,详细了解新形势下边境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平时训练加强与边防部队、武警边防部队的协作,提高民兵训练的层次和水平;出现情况时,双方互相依託、互相补位配合、确保边境安全稳定的工作思路。
在组织体制上,兵团边境师局人武部加强了与当地政府、军分区边防管理部门的联繫,重点加强了边防民兵信息网建设,各基层生产单位与边防连队建立定期联繫制度,互通情况,制定了军民应付突发事件行动预案,并适时组织训练。今年8月,农九师人武部与塔城军分区边防某团联合召开军警兵民联防护边现场会,组织各团场领导和专武干部熟悉预案内容。各边境团场把个人拥有的汽车、摩托车列为应急机动工具,制定徵集预案,一旦有事,能够快速机动。各边境师局及团场还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工具,千方百计提高指挥效益。今年8月,距离伊宁市200多公里的边境发生一起突发事件,农四师人武部部长赵继光接到报告,立即组织民兵快反分队,迅速赶往事发地点,与驻地民兵一起,配合边防部队有效地控制了事态的发展,维护了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全。
第690页
第九卷中国篇 [讨论]台湾军工生产能力有多强?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2837
今年6月,台湾"国防部"官员宣布,台湾生产的新型"防空40快炮"计划2007年向国外推销;台湾方面还试射"雄风-3"型反舰飞弹,还高调声称,该飞弹在速度、射程等各方面,都超过我从俄罗斯购入的日炙反舰飞弹。那么--
为了"以武拒统",陈水扁之流除了花费巨资大肆购买武器外,还通过各种手段培植岛内军工生产能力。经过一番打造,目前台湾军工生产规模已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国防工业的能力。
军工生产从无到有
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台军装备基本仰赖军援或外购。1969年台湾"中科院"成立,台湾开始自行研制部分装备,重点是武器系统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多管火箭、攻船飞弹与教练机等武器系统。到1979年美台断交,此阶段为台湾军工发展的初创期。与美断交后,武器来源中断,台湾遂成立了"国防工业发展基金会",台湾"中科院"也先后成立"安翔"、"雄风二型"、"天弓"、"天剑"计划,进行战机与飞弹武器系统研发工作,于1990年年初陆续完成武器研发工作并进入量产服役阶段,此阶段以自力研发为主。
从"庐山"到"黑狼"
飞机工业一直被台湾当局视为军工企业中的重中之重。其自行研制的高性能歼击机--经国号(idf)被台湾当局宣称为"自强"的典范,台湾当局吹嘘idf"事故率"最低,"妥善率"最高,性能优于米格-29和苏-27。然而idf却一点面子也不给,一试飞就摔死了试飞官,刚装备台湾空军就又摔了机。2003年4月至9月,短短五个月时间idf连摔两架。自1992年开始装备部队至今,idf已连续发生了六次事故,以至于被台军戏嚯为"i don‘t fly"(我不能飞)。
由于经国号是以美军f-16为蓝本设计制造的,且在2010年达到服役年限,为避免未来战斗机换代时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台军在与美国合作研制"联合攻击战斗机"(jsf)的同时,也在积极研发"自己的"下一代战机。1995年台军正式启动了隐形技术开发计划,并将该计划命名为"庐山计划",由台湾"中科院"负责研发。该计划的核心技术是研制一种磁性吸波材料,由于台湾"中科院"迟迟拿不出满意的成果,整个计划裹足不前。
鉴此,台军又于2004年开始了名为"黑狼计划"的隐形计划,由台湾战机主要生产厂商汉翔公司执行。目前一架编号为0825的at-3喷气式教练机已在清泉岗基地试飞了40多次。虽然这只是一架常规的at-3教练机,但台军高层的如意算盘是,一旦该技术成熟,除对空军的二代战机进行涂装外,还将为海军的常规水面舰只穿上隐形"外衣"。陆军的重型装备也会被"涂脂抹粉",就连一些重要的地面目标,比如地库、碉堡甚至台军指挥所都将被涂装。台军高层不无得意地宣称,"如果试验进展顺利,到2008年,台军的飞机、舰船,包括陆军重型装备和地面目标,都将让共军摸不着方向"。
极力提高制造军舰能力
舰艇研制是目前台湾军事建设的另一重点。八艘改进型"佩里"级护卫舰现正由台当局的"中国造船公司"建造,目前已有三艘编入现役(台湾称"成功"级)。最近编入现役的一艘600吨飞弹艇是由海军与非军方人员联合设计,并由民营造船厂建造,这是台湾在作战舰艇建造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台湾已具备自行建造的舰艇包括护卫舰、炮艇、飞弹快艇、运输舰、补给舰等。
从飞弹研发到太空计划
飞弹的研制与生产是台湾军工业的第三根支柱。台湾已成功地研制了三种型号、六种不同系列的飞弹。"雄风"反舰飞弹(其中"雄风-1"为中程,"雄风-2"为远程飞弹)是其飞弹研制和生产计划中最为成功的典范;"天剑"空对空飞弹(其中"天剑1"为红外制导短距,"天剑2"为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离飞弹)已完成研制,目前已处于有限生产阶段;"天弓"地对空飞弹具有"天弓1"、"天弓2"两种型号,前者已由台湾陆军部署,而后者仍处于性能测试中。上述飞弹均由台湾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制,并由该院所属的"火箭飞弹制造中心"制造。据台湾《中国时报》报导,台"中科院"研发的"雄风-3型"反舰飞弹已试射成功。台军方声称,"雄风-3型"反舰飞弹在速度、射程等各方面,都超过中共向俄罗斯购入的日炙反舰飞弹。
1995年,台湾当局确立了名为"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的航天远景规划方案,该方案一期工程预计到2006年结束,计划投入资金新台币150亿元,将採用自主或合作方式研制并发射"中华卫星"一、二、三号三套卫星系统,二期工程将在2008年发射两颗新型卫星,并在2011年至2018年之间陆续发射五颗微型卫星和10至15枚探空火箭。其中"华卫二号"是首个完全由台湾自己独立控制的空间卫星系统,遥感图像解析度最高可达两米,完全可以用于军事目的。
第691页
目前,台湾已形成了以"国家太空计划室"为领导及监督部门,以成功大学航空太空工程系为科研龙头,以军方所属的"中山科学研究院"、中正理工大学有关部、系及"中央研究院"所属的研究所为技术骨干,以"中央大学"和逢甲大学等地方大学有关院系为人才培养基地的、比较完整的太空技术科研和人才培训体系。同时,台湾还拥有一大批如宏鸉电脑、胜利工业、汉翔航空等比较先进的电子和航空技术研发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太空科技发展基础。
自主研制地面主战装备
岛内主战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的研制工作,由台湾陆军司令部所属的"主战坦克和装甲车研究中心"负责。该中心现已完成计划改造的450辆m48a5中的100辆。同时,cm21系列装甲运兵车及其cm2x特种装甲车正在研制之中。目前为止,据信有150辆以上的cm21特种装甲车已交付台湾陆军。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新型后勤装备概况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2697
中国的武器装备虽然近十年来取得些许成果,某些自制武器系统似乎接近世界先进水准。然而客观而论,其技术仍和列强有相当差距却是事实,平均来说大概和先进国家军事技术装备有着15年左右的差距,有些领域甚至仍在20年或以上。近年大力引进俄系为主的武器装备和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减低这一落差。虽然众多的作战装备仍在列强之后,但在看不见的后勤供应领域,大陆却己在80年代开始,逐渐悄梢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准,这和中国传统兵法中「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作战思想其实有耆承先启后的关系。
例如近年服役的野战面包加工车,可以往2。5小时内供应1000人食用的面包,每小时生产120公斤的面包,面包的色泽、松软程度、大小都十分均匀,生产设备装在野战车上,能快速转移或投入使用,外面涂上反红外线迷彩。
有一种小部队使用的野战班用炊事炉,重量只有12公斤,但却能让野战条件下在25分钟内煮出供应一个班10多人标准用量的饭菜,烟量也较少,便于隐藏。
还有一种野战净水车,所有设备都放在十轮越野车上,每次可以运水4000到5000公斤,经过车上净水设备净化的水源,可达到战时军用卫生标准要求。
在野战食品加工方面,中国陆军现役的83式野战炊事车,属于第一代产品,食品加工设备安装在双轮拖车上,能够在一小时内供应150人的连级部队所需的标准饭菜用量。
作为其第二代的换代产品,制式编号为591式(产品编号为591)的最新野战炊事车,于93年10月通过总部后勤军需部设计定型评审。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591式在机动性、适应性、操作性、可靠性、主副食品烹调性能诸方面处于大陆领先水准。而在主副食品加工能力、多种燃料适应性、燃烧特性、帐棚结构安全性等方面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的水准。
591式野战炊事拖车具原始构型从西方军队引进,再经过后勤部门吸收了83式炊事车上的成熟技术以及加上一些新技术而成,由挂车底盘、煮食品加工设备、副食品加工设备、帐棚及汽油炉、鼓风机、工作檯等设备共同构成,主食加工设备安装在挂车后半部,副食品加工设备安装在挂车的前半部,共有4个汽油炉,主副食品加工设备共用一个烟囱。
经过改良设计后,591式有通用型和平原型两种改型。通用型以压力方锅煮饭,供海拔4,500公尺以下150人的连队使用,平原型以常压方锅煮饭,供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连队使用,其他方面两种车的结构性能完全相同。由于591式性能良好,吸收了外国先进炊事技术以符合中国军情要求。
其主要技术特点有:地面操作容易,在大陆首次以扭力杆悬挂系统用于单轴挂车上,降低了车身高度,便于东方体型的士兵完成炊事作业。採用全开式伞状帐棚,能在几分钟内展开与撤炊完事,符合现代作战快吃、快撤的要求。煮蒸一体化,突破了中国传统做饭方式,解决了几十年来大锅饭易糊锅等困难。该车能採用煤、油等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作业。在4人合作下,一小时内可完成150人份量的战时饮食供应定量标准饭菜。炊事车是可调牵引结构,能以各种制式车辆牵引,也可由运输机和直升机空运,整车长4公尺,宽2。2公尺,高2。4公尺,通用型和平原型总重量分别是1,085吨和工,080吨,最低离地高度340公厘,操作高度950公厘,涉水深度为500公厘,主食锅容量为105公升,副食锅容量为55公升,汽油炉最大耗油量每小时2。5升。这种装备近年多次出现在包括台海演习等演练中,并且成为驻香港陆军的制式装备。
中国近年提出[军事过硬,保障有力」的口号,具部份产品及最新成果已在去年的[新时期军队建设成就展览」中露面!作为制式换代产品,近年大陆推出了不少新型单兵被服装具,如多种迷彩作训服、头盔、作战靴、单兵携行具等,新型迷彩系列作训服有丛林、荒漠、雪地、海洋、城市等七种品种,均有很好的红外/可见光伪装效果;装备驻港步兵旅(53320部队)和第15空降军的防弹头盔,抗弹和防护效能不但远高于现役的ck80钢盔,能大幅降低各种口径子弹对人体头部的伤害,和ck80比较,减轻20%重量,但抗弹力提高20%到35%,防护面积增加16%,湿热环境下盔内温度降低3度到4度,总重量少于1450克,在-40到40温度范围内不会影响性能,并能防止红外线仪器侦察。
第692页
在医疗卫生器材方面,多部位骨折真空固定器很有特色,能平、战两用,适用于严重骨折利多发性伤员的固定和快速抢救,后送作业,伤员躺上去后,它能自动适应人体曲线,使伤员背部受力均匀,包护颈部和青椎,而目固定可靠,能透过x光,可全身固定,也可局部固定。
其他如各种急救包、夹板、绷带、卫生包、止血带、伤员搜索仪等卫生装备,都以更新换代和有新产品出现。同时多种野战运血车、野战急救车、装甲救护车等都己有换代产品或填补了空白。
同年4月,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货柜式组合大型野战机动医院面世,它由不同的手术、急救、x光、检验、药械供应、技术保障、指挥通信等系统模组化方式组成。其机动性、防护性大幅提高,可在任何野战条件下,以海陆空多种方式转移、布置,在数小时内即可展开一个百多张床位的战地医院,不但能够进行各种急救和一般医疗,还能同时实施多台复杂手术。
其他野战装备包括多种军用食品和平粮、野战油库、野战油料化验器、空投油料系统、野战站台车、野战x光车、野战制氧车、野战制液车、大吨位整体自动装卸补给车、多用途履带扫雷车、电脑化快速布雷车、核生化污染监测车等,有些性能接近欧美同类装备,可以窥见中国近年锐意在陆军开展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
有一种三军适用的油罐清洗防护小推车值得介绍一下,这种双人作业的小车上,集中了防护、防爆、供气、通讯、照明多种设备于一身,后勤人员穿上新型的红色防护服和全封闭头盔,就能安全、快速他清洗各类含油的蒸汽除油罐、油船、油槽车、油库,也适用于各种有毒场所,缺氧环境下施工、救护、抢险、救火作业。
空军的机场保障设施完整性似乎比其武器装备作得更好,各种加油车、空调车、充氧车、挂弹车、充电车、航电保障车、工程车、指挥车、餐饮车、牵引车、救护车、消防车、清扫车、牵引车等己基本完备或更新换代,虽然先进程度仍不足,但基本上己能满足目前的要求,未来有向着场站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海军的综合保障设施包括了大型码头加油车、消毒清洗车、车载物资输送车、雷弹补给车、输水管道补给车等能同时为各种舰艇进行快速补给。若军港不能使用,可以油岸滩码头油料补给车为军舰加油,也可以利用浮箱实行无码头并货补给。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干的7件最爽的事!(国人必看)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3873
中国干的7件最爽的事!(国人必看)
中国干的7件最爽的事!(国人必看)
一、渖阳青年下战书:单枪匹马邀日本领事决斗
一九八八年三月末,日本右翼分子屡屡枪击我住日使领馆,并狂妄叫嚣要再来一次南京大屠杀。[日本go-vern-ment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事被《参考消息》报导给国内,见报的当天,渖阳市的一个二十五岁的年青人名叫马臣,他当即买了两把长刀,单枪匹马去给日本住渖阳领事馆的日本领事下了一封战书,要他代表日本、代表日本go-vern-ment、代表日本人来与自己来决斗,以了断日本国内正在发生的右翼分子枪击我住日使领馆事件,并指出,这是维一可以了断的办法。我们每人一把刀,彼此对着砍,谁死了就直接抬进火仗场,就这个决斗法。如果你们认为日本人真的是优秀的,就接受我的决斗挑战吧。但如果你不敢来,我将在渖阳的大街上追杀我所能见到的任何一个日本游客。并且,你们以后再也别***吹嘘什么大和民族勇猛无敌的狗屁武士道精神了。
马臣按约定的时间地点等待日本领事直到天黑,日本领事领事没露面,却等来了大量的便衣pol.ice。胆怯的日本领事以“外交官”身份这种过得去的理由报案了之,可耻的推掉了一场危险的决命游戏。
可怜的马臣自己带了很多止血药棉却空等了一下午,事后警方人员对他说:“那个日本领事精神受了巨大刺激,已经回国了“.马臣事件发生后,日本go-vern-ment非常乖巧的立即出手了断了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枪击我使领馆事态。此后因为中日两国go-vern-ment达成外交谅解,双方都对此外交官事件闭口不谈。而马臣本人由此事件后,成了渖阳警方重点关照得人心人物,一九九二年十月初,忽然有pol.ice非常热情的请马臣来聊天、吃饭,并且致夜间很晚也盛情挽留不让马臣离开,搞得马臣满心生疑。事后马臣才得知,原来日本天皇访华,公共安全专家部下令,各地反日重点人员限制离境。
二、北京打工仔将日本人推进了臭水沟
据报导,2003年3月5日上午,一名三胡北十六岁的农民打工仔,在北京用三轮车拉一名日本人去某地,当青年得知他是日本人时,不知是什厶原因,三胡北少年把他拉到了一个臭水沟边,将连车带人一起推进沟里,此后三胡北少年狂笑不止。掉进臭泥沟的日本人,从臭水中爬起大怒,随即报了警。农民打工仔被警方扣押。
当记者前往採访时,他很高兴,一点也没有感觉自己坐在牢中。问他为什厶要做这种事,“我痛恨日本人,我不会让一个日本人坐我的车”。听说他前晚刚看了一场《黄河绝恋》,他对剧中的“安琪”深表同情。他还说,看《黄河绝恋》时,他流了好多泪,他对日本人憋了一肚子的气。
第693页
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已关注此事,有位官员站出来说:“可能是由于日本国内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些有损于中华民族的因素,有很多中国青年已对日本go-vern-ment感到不满,包括我们日本的许多网站,都在最近时间被中国黑客所功击,我希望两国的青年能够保持克制,不要让事情再次发生。”
三、中国情报船对日本自卫队高喊“滚到一边去,不准监视”]
这是一篇台湾媒体引述日本消息报导,日本军事专家中森.卡布利耶指出,从五月下旬起在日本周围活动的中国海军军舰,主要是为了对付台海发生纷争情况而在日本附近搜集情报,并进行穿过轻津海峡的演习。]
日本海上自卫队于五月下旬确认中国军舰穿过日本在本州与北海道之间的轻津海峡,据海上自卫队有关人士表示,中国的军舰除了配有天线及雷达之外,更装载堆积如山的电子仪器,很明显是情报搜集舰,最初以为这些军舰会一直停泊,但却逐渐加速航行,然后又停下来,不断反覆,很可能是在测量海潮的流速、海底的地形、海水的温度及盐份的浓度。]
海上自卫队有关人士表示,即使在冷战时代,苏联海军也极少在轻津海峡搜集情报,更令人吃惊的是此艘中国军舰非常傲慢,蛮横,完全不理会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舰的喊话,巡逻舰接近时,该舰发出讯号竟表示“滚到一边去,不准监视”。自卫队极为气愤,但毫无办法。]
中国军舰的这种态度与“中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说法极不一致。引起中日友好人士的强烈不满,他们已就此事致信强烈要求撤换该舰舰长职务。
四、这就是日本的“膏药旗”,这个老头就是日本鬼子!
这是发生在南京繁华的夫子庙的事。]
那年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和两个同学从白下路的学校步行到夫子庙逛街玩。在东西市,我们遇上了一群小日本,大概有十五六人,年龄在三十至六十之间,在一个打着“xx旅行社”的漂亮女导游的带领下,正在购物。他们旁若无人的高叫着,肆无忌惮的大笑,在嘈杂的闹市中显得那么的刺耳,而且还不时的挥动着他们的“膏药旗”相互招呼。
就在这时,有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看上去只有三岁的孩子,从西市走过来,当走到日本人身边时,年轻的父亲忽然停了下来,指着日本人手中的“膏药旗”,对怀中的孩子说:“这就是日本的‘膏药旗’,这个老头就是日本鬼子!”小孩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突然张开小嘴“噗”的一声,吐了那老鬼子一脸口水,然后紧紧抱着他父亲,看都不看那老鬼子一眼。老鬼子“哇”的一声惨叫把旁边的鬼子们都引了过来,叽里哌啦的就叫嚷开了,几个母鬼子围着领队小姐咭咭歪歪的说着什么,几个年轻一点的鬼子立马把那对年轻夫妇给围住。
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叫了声“日本鬼子打人啦!”呼啦啦从旁边的游戏室里窜出三、四十个和我们一般大的小子们,冲上去就要干鬼子,吓得那位女导游赶紧和大伙说对不起,那十几个鬼子也跟着一边鞠躬,一边嘀咕着什么,逃出了人群。
五、南京大学生“麦当劳”痛扁小日本]
这件事发生在南京师范大学。日本留学生和南京本地学生在校门口的“麦当劳”里干了起来。其中的一个日本女留学生找店员,店员说这事他管不了,顺手递了把拖把给南京本地学生;日本女留学生找店长,店长从后门熘走,临走还吩咐店员一句:把门关好,别让**的小日本跑了。
后来日本女留学生见小鬼子挺不住了,赶紧给一一○打电话,南京一一○就是快,三分钟没要,人就到了,下来几个pol.ice,拎着橡皮棍就要冲进去。有人喊了句:“里面打的是小鬼子!”几个pol.ice一听,又是请示,又是报告,磨蹭了半个多小时。等里面没动静了,小鬼子都趴下了,就剩小鬼子丫头的哭声时,几个人冲进去,不看地上躺的小鬼子,先看南京学生有没有事。没事了这才把两边都给号到局子里。几个南京本地学生前脚进局子,后脚就给放了。最后警方给事情定性,得出结论:日本留学生寻衅滋事,南京学生仗义出手。
六、广西百色,一公司老总和日本一个财团谈判,中间到酒家吃饭,开初气氛不错,后来一个叫井上男的日方人员说了一句话,两个日本人笑了起来,我方翻译常小姐顿时俏目含泪。老总没有注意,我就问:“怎么了?”常小姐小声说:“他说我们是支那猪!”我马上将一杯酒泼到井上的脸上。在坐的没反应过来,我已经一脚踹井上倒地。另一个跳起来和我放对,老子自幼习武,又当兵五年,一巴掌扇倒他。老总叫:“你干什么!”我说:“他们刚才说我们是支那猪!”老总一张胖脸涨得发紫,混身肥肉乱抖,大叫一声:“干小日本!”左右开弓,井上刚起来就被打得嗷嗷叫。老总身先士卒,我这个马仔更是奋不顾身。十分钟后赶到,将我们带到派出所,问明情况,那个所长说:“在公共场所打架闹事,罚款,我帮你们出,下次你们碰到这种事情,照打不误,老子出钱!”出来以后我向老总道歉,老总说:“鸟,老子不会穷到去讨饭,走,我们去喝酒。”哈哈,好爽!!!!!!
第694页
◆解放军战士枪托猛砸日本狂徒
我市有一个边防检查站,负责海港的安全保卫工作,前几天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
在港口里有一个检查哨卡是负责货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的。前几天刮颱风进港一艘日本的货轮,万吨的。那天下午几个日本船员和两个翻译在货场里走,在经过哨卡不远的地方的时候,有个日本人竟向升旗台踢了一脚。我们的哨兵马上去干涉,那个日本人(事后知道是大副)不但不道歉还在大吵大闹,引来了很多外籍船员围观。值班的班长和几个战士过来了解情况,那两个翻译一时也说不清,后来决定到站里商量。
本来事情就快解决了,那个日本人见翻译不在,现场只有我们的一个哨兵在,竟用英语大声的骂“????。”引来围观的外籍船员闹笑。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我们的那个战士虽说对英语不是很精通,多少也经过培训(是市go-vern-ment安排的)。一听那话,那位本来就很火大的哨兵冲上去就是一枪托那个日本人砸倒,揪住头发像拖死猪一样拖进了岗亭,这一下把全场的人都镇住了。
事情还没完,检查后发现日本人没带证件,那个战士硬是把那日本人拷在了哨卡的门前,直到值班的班长和翻译回来事情才解决:船方赔礼道歉并保证以后不犯,我方二十七日那天才放人。
由于事情不是小事,闹到典儿的单位都要派人去协助解决。头儿说要有总结报告才算,典儿和负责的一个上尉聊了一个下午,才知道这事我方也有内部的处理:那个战士打人犯纪律,被关了一个星期的禁闭。
现在市里把这事传得很神,有些甚至说我们的哨兵一个打几个,厉害。不过典儿对那个战士没丢中国人的脸感到很满意。不过最让典儿记住的是上尉的一句话:“其实,在我看来,关他禁闭百分之二十原因是纪律,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那一枪托砸得不够狠
第九卷中国篇 第38重型装甲机械化集团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870
第38重型装甲机械化集团军可以说是一支大型的多功能综合性实验部队,当然其综合战力也是全国以至邻近地区首屈一指的。在试验新战术和新编制方面,第38军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美国陆军在加州的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同样负有相当于美军高级作战实验的任务。第38军在各集团军中兵力最多,兵种最齐,武器装备最优良,火力,机动力,突袭力,防御力,快速反应能力,合成战力,独立作战能力,纵深打击能力,作战保障能力,后勤技术支援能力,自动化数位化作战能力等等都是全军首屈一指,是中国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一流拳头部队。
炮兵
38军火炮多达约700门,充分继承和发扬苏军的大炮兵主义,在空中支援火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不能说没有必要。38军的炮兵火力覆盖范围由前沿数百公尺至100公里不等,军属飞弹营的m9和m11战术弹道飞弹又把打击范围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敌后纵深。现在该军所有炮兵旅齐射一次火力投射总量可达30吨,相当于韩战末期的15倍,已达到今天美俄两军的一流水平,但在命中精度和弹种上与美军仍有差距,然而超过了俄军。
在火炮自走化方面,亦已追上俄军,大部分採用了83式和89式自走身管火炮,另外还有约180辆各型火箭炮。在战时,该军的炮兵能随时提供旺盛的随进弹幕和压制火力。其炮兵已基本实现全旅指挥自动化。
装甲兵
90年代初所拥有的战车数量即达800辆以上,比成都军区的战车总和还要多。全部装甲车辆的数量超过1260辆,其突击威力已相当惊人。近年的演习显示,该军每日最高推进速度可达70公里以上。在年度战役演训中,装甲集群在陆空火力支援下插入敌纵深向心突击瓦解对手,成为必修科目,在在显示美俄的空陆联合战法已深深植根于38军。
最近两年的情况显示,38军在演习中的反应速度和兵力投射能力比1996年时又有明显变化,其中一个装甲师在7天内的突击前进距离已达到1000公里,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速度。
防空旅
1987年38军开始组建全军第一支弹炮混合的防空混成旅,两年后形成战斗力。由2个红旗61飞弹营,2个59式57公厘高炮营,3个74式37公厘高炮营组成,共有24辆发射车和60门高炮。
1990年以来,开始陆续以红旗7代替红旗61,用90式35公厘高炮取代59式和74式高炮,少量红缨5c也被前卫1,2号单兵防空飞弹替换。
从1995年开始,38军防空旅用了俄国最新的tor-m1(sa-15)履带野战防空飞弹。1997年购入的15套随后又转交了一部分给南京军区。据开发该型飞弹的俄罗斯安泰武器公司指出,新一批是在1998年底订购,因故延至今年4月才付运。同时该司已接获北京的要求,授权在大陆仿制160套同型系统,可装备16个防空团,这就是红旗17。
航空兵力
目前38军配备有瞪羚,武直9,mi-8mat三种武装直升机,直9a/b,mi-8,mi-17/171运输直升机,以及各类特种直升机(通信干扰,中继通讯,侦察校射等)。
与美俄陆军师各有约121架或80架以上直升机,加上丰富的实战及操作经验比较起来,中国的陆航部队仍相当幼稚,不过发展亦快。有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直升机数量仍然很有限,3个陆航大队的直升机才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的数量。
第695页
军级数位化建设
目前38军已完成首阶段数位化实验。该军在试验中发现,这些昂贵的数位化设备除了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外,敌我识别也大有问题。但也体认到新的数位化装备的确能提高部队战斗效能。
中国已在38军建成一个实验性数位化营,从时间和规模来说,比美军约落后6年。中国希望在2年内建立首个数位化师。
透过数位化实验,38军发现在作战速度,杀伤能力,生存能力三项指标中,进步最显着的是作战速度,也就是说数位化部队有加快战争进程,减少消耗的神奇效果。
综述
在整体合成战力上,军方希望象38军这类重点集团军,能足以抗衡美军2个重型师或3个轻型师。以美军标准而言,象第一装甲师,第一骑兵师,第一机步师等属重型师;而象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10山地师等属轻型师。
目前38军的综合战力达到(历史)最高,以最强的第7装甲师(装备98式战车)来说,除了日本北海道的第7装甲师在战车性能上互有长短外,综合战力在整个远东无人能出其右。在目前两岸形势下,38军有多少会用于台海,恐怕有更多人关心。
第九卷中国篇 解放军第190师介绍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652
在1998年~2000年50万大裁军中渖阳军区64军(驻辽宁本溪)被撤,该军本是乙种军在我国战略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也不需在东北保留太多陆军。但64军麾下的190师却值得一提,因为该师是我军首支机械化师----号称\"暴风雨\"师。
1955年3月中央军委以190师为主调入华北独立坦克自行火炮团,炮兵170团在大连接收苏联第7机步师装备,并为该师购入67部isu-152自行火炮。于同年4月15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机械化师(再往前推17年的时间民国也成立了中国首支机步师第200师感嘆的是同样由苏联武装起来的国人当自强呀)师长吴忠(另有一说为袁捷,此人在1977年出任石家庄陆院首任院长见《世界军事》91.5p27)政委龚纪明。下辖第568,569,570三个机步团,每团辖中型坦克营,炮营,高炮连。师直辖中型和重型坦克各一个团,高炮团一个,地炮团两个。综合战力在军中无出其右,直属中央军委装甲兵指挥。
1957年该师参加了训练总监部组织叶帅导演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之后接受彭,贺,聂三帅的检阅。我猜检阅台上的彭帅心中一定很激动,在7年前他率部进入朝鲜三千里江山与美军作殊死较量,美军的机械化部队给他及我军留下深刻印象。彭帅的一野麾下第1军和第3军曾合併为一个重装军由黄新廷军长带领于1953年入朝参战虽然战果不大但这毕竟是解放军对机械化的初次尝试。现在他以国防部长的身份指挥这支王牌军保卫祖国建功立业,尽管在三年后他批刘帅和粟大将中止了正规化进程但这并不妨碍对一支精锐部队的欣赏。而贺帅和聂帅更有理由骄傲因为190师就是他们当年指挥过的部队----晋察翼军区4纵1师。
1958年10月190师又进行了“滨海防御战役中机化师机动作战”演习,在空军配合下连续进行防空降,反突击及向新方向机动作战等课目,演习机动,战斗推演距离达180公里,令观者迁赞嘆不已。190师为我军战力提升,正规化发展作出不少贡献。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1969年中苏彻底决裂后这个全军最早的苏式装备师被列为防苏突击的重点部队。历史才是最大的魔术师。当时的战术想定是苏军突破我军第一道防线(23军)后以战术核武器在我第二道防线上打开缺口欲向我纵深突击。190师肩负的任务就是预备队在这种情况发生时投入战斗堵住缺口围歼苏的先头部队。1976年9月26日190师出动3000人进行了我国首次核爆炸条件下的战术训练,核爆后90分钟投入战斗,参战人员身着防化服全部乘车进入攻击地域。1984年军改合成化集团军时建军目标是一个军对抗苏军一个摩步师,不知当时这个全副苏式装备接受苏式训练的机步师能对抗多少苏联军队。
自从1959年至1980年代期间我军无一支机械化军,周边国家除寮国,缅甸,柬蒲寨外其余国家陆军机械化程度高过我军1~6倍。高1倍的也许是越南,朝鲜,高6倍的一定是苏联。一旦当时中苏战争暴发,中国必将上演抗战一幕:以空间换时间,以数量胜质量。但面对比日寇凶恶百倍的苏联重机械化兵团,这两招还有没有效恐怕连总参作战部的将军们心中也没底。
64军撤销后190师併入39军成为我军战略预备队的一员平时负责辽东半岛防务,190师在原部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但39军的115,116,117三个师都不是省油的灯。现任渖阳军区副司令员的罗友礼中将在王克任军区司令员时是39军长(有趣的是罗即出身190师)同期政委李栋恒现任武警部队中将政治部主任。现任军长阎丰少将当时在罗李手下是116师第17任师长。希望190师在新部队能再创辉煌。
值得一提的是首任师长吴老将军后来官至北京卫戍区司令,不慎捲入tian安门事件。79反击战又亲赴前线上阵搏杀不料却被阵前免职。戎马一生最后在2002年殁于车祸,不禁令人想起巴顿将军。同年16军的政委陈国令将军也在车祸中丧生,这可不是军人的好归宿呀!另外谁能为我解答一下首任师长的问题。
第696页
第九卷中国篇 解放军装甲师的番号与编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3068
解放军的坦克师好像在70年代有13个,但目前各种媒体都认为是10个装甲师及机械化师,我认为装甲师不少于10个,机械化师另算。目前知道的装甲师番号及隶属如下:
第1师--------第24军
第2师--------第12军
第3师--------第39军
第4师--------第21军(或第12/14师)
第5师--------第40军
第6师--------第38军
第7师--------第65军(亦可能改做北京蓝军装甲旅)
第8师--------第26军
第10师-------第1军
第11师-------第20军
装甲兵军史上讲,50年代时坦克连只有7辆坦克(3个排各2辆,连部一辆),坦克营23辆(3个坦克连,营部一辆),坦克团有2-3个坦克营。除建国初期自有的两个战车师又两个战车团,总员额12697人坦克375辆(大多是日本的97式,和美国m3,还有67辆美制水牛式水陆坦克)装甲车272辆(其实是轮式的普通装甲汽车),工程车,汽车591辆。后来又在上海和青岛修复了175辆水牛式水陆坦克。
自1950年开始,先是从苏联进口了10个坦克团,大约500辆坦克自行火炮(主要是t-34,is-2,su-122),但是从坦克第1团入朝的编制看:韩战时的编制,一个中型坦克连就有10辆t-34,一个团有3个t-34连,一个史达林2式重型坦克连(6辆),一个122毫米自行火炮连(4辆),一个装备冲锋鎗的摩托化步兵连,以及指挥连,修理连,运输连,全团700多人。估计有100辆左右留在了国内的坦克训练基地。后来又在战争中从苏联进口了47个坦克自行火炮团(每团编24辆t-34,还有装备su-76,su-100,su122,su-152的四个自行火炮连共16门),5个自行火炮营,一个机械化师,至1955年4月,共装备苏制坦克自行火炮3030辆,以前的旧杂式坦克装甲车除了水陆坦克外,基本从战斗部队中被替换,改为训练用。
韩战时中国还派遣了坦克第26师到朝鲜搜集美国的坦克装甲车辆,战争中志愿军共击毁和缴获联军的坦克装甲车数千辆,但大部分被联军飞机炸毁,真正拖回国内的不是太多,我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看到过运回国内的坦克和装甲车(做研究用,估计大部分给了老毛子)。
在苏联帮助下,到1956年中国已可生产t-34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大部件,但中国目标更高,1955年从苏联进口15辆t-54a坦克作为原型车,在包头建立内蒙古第一机械厂(包一机),到1959年生产出33辆59式坦克。所以说从1949年到1955年的短短几年,中国已经建立起亚洲最强大的装甲武力,其规模和素质远远超过日本军队最盛时。50年代任何一个对手和中国在亚洲用陆军空军交手都不会占到便宜。
60年代开始用国产坦克装甲车辆来替代苏式装备,换下的苏式装备组建了边防守备部队的师属或要塞区属坦克自行火炮团。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大量的无节制援外,国内部队换装很慢。但到1970年国产的59式坦克已装备2000多辆,超过了t-34在陆军的数量,但编制规模的扩大使部队很多不满编,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团只有40-50辆坦克,缺编严重,全军缺编坦克2200多辆。70年代时,除广州,成都,福州,昆明,乌鲁木齐军区辖有军区独立坦克团外,其余的军区都有坦克师的编制。1975年后独立坦克团编入陆军军。每坦克师编制266辆中型坦克(国产59式),另有20-30辆轻型坦克(国产63式),摩步师属坦克团有80辆中型坦克。从1982年起北京和渖阳军区的部分坦克师编入制定的摩托化军。
1985年后,独立装甲兵全部编为队属(军属)装甲兵,而且坦克排下辖3辆坦克(可能加排长车共4辆),估计坦克连编13-14辆,坦克营编40-41辆,坦克旅好像是说比坦克团数量增加36%,大约150辆。但是坦克第一师的网友补充说,一个坦克排编3辆坦克,没有排长车,一个坦克连编10辆车,包括连部一辆,坦克营是31辆车,包括营部一辆,坦克团编93辆车,团部不编坦克有装甲指挥车,一个坦克师编290辆坦克,包括师属侦察营的装甲侦察连的11辆。这样的话坦克师的团以下编制与前苏军是一样的,但苏军有师属坦克营(5连制)51辆车,总共324-334辆车。
解放军装备的坦克不少,在1980年就达到10000多辆,但装甲车只有2000多辆,自行火炮更少,工程抢救车700多辆,部队的合成化程度太低。军内专家研究认为,80-90年代初中国陆军机械化水平才刚达到二次大战后期苏德战场的水平。apc以及ifv却很少,后者90年才少量装备,1970式122mm自行榴弹炮才生产了200辆,1983式152mm自行榴弹炮的数量也不多。但是50年代中国从前苏联进口了不少su-76,su-100,su-122,su-152自行火炮和is-2重型坦克(装122毫米炮),后两种自行火炮可以作为间接支援力量,在60年代中国陆军装甲兵按种类编成中型坦克团,重型团可团,自行火炮团.1969年后装甲兵编制大改(50年代后期以来装甲兵只有团的编制,配属步兵)中,自行火炮团编为坦克师属炮兵团的自行火炮营(缩编,这只是我的猜测)。进入80年代,苏式坦克装甲火炮相继退役,中国国产的1983式152毫米自行火炮和122毫米的简易自行榴弹炮,130毫米19管履带式自行火箭炮(1979年越战时才只有一个营参战)才逐渐入役成军。坦克师,旅的合成化一直较低。
第697页
90年代中后期中国陆军加速了机械化装甲化的进程。(估计是1997年后)装甲兵进行了新的编制,增加并扩编师属高炮营为师属防空团,加强了自行高射炮和自行弹炮合一系统武器。主要是在团一级实行了合成编制,加入了自行炮兵,装甲步兵等,战力大增,但相关资料不多,不知道现在的装甲团有无高炮(防空)营或连,原来是坦克团有装甲步兵连,目前是否扩编为营。
80年代前坦克师实行南北甲乙两种编制。另外摩步师的师属坦克团不大清楚其编制。装甲师,机械化师已经部分实行了6团制(也有5团制的装甲师,可能是防空团还未编好)。装甲师的标准编制是3个装甲团,1个装甲步兵团,1个炮兵团,一个防空团,师部,还直辖有侦察营,防化营,反坦克(飞弹)营,修理营,运输营等。装甲团编制团部,3个坦克营,一个装甲步兵营,1个炮兵,1防空营或连,还有几个直属连。装甲步兵团标准编制为3个装甲步兵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防空营或连,还有几个直属连。机械化师的标准编制是3个装甲步兵团,1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1个高炮团,师部,直辖的几个营。基本上装甲部队是以坦克营,装甲步兵营为最小单一单元(基本是不合成的)。装甲步兵的车辆装备是装甲输送车和86式步兵战车,以及92式轮式6x6战车,大部分是apc,但最近发现第112师,和第115(116)师的装甲步兵换装了86式ifv,估计主要的机械化师和装甲师都要换装。
好像50年代改建了几个机械化师(实际是摩托化师)有第29步兵师(70年代从武汉军区调防甘肃武威),第31师(好像1969年改为第36师),第32(或33)步兵师(第16军)等。后来不知所踪。60年代后改建了第38军,第66军等几个摩步军。第66军1985年被撤编,所遗的第196师作为表演师驻守在天津杨村是否编入承德的第24军?以上资料可能不是太准。
第九卷中国篇 解放军的装甲部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3414
从缴获坦克到苏式装备
地面部队机械化式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多数国家陆军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坦克兵团与纳粹德国装甲集群的数场大决战至今仍然是许多军事教材中的经典战例。冷战中,苏联陆军又挟二战余威,几个重型制造厂开足马力生产出数以万计的坦克和装甲车。其陆军兵力在最高峰时曾达到80个坦克师和170个全机械化的摩托化步兵师,实力令人咂舌。在大洋彼岸,美国陆军也不甘落后,尽管在装甲兵数量比不上苏军,但后来居上,不但设计出像m1a1、m2、m113这样优秀的坦克和装甲车,还在1991年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中显露身手,令世人刮目相看。
按常理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初即以陆军起家,建国后又常年奉行“大陆军主义”,其装甲兵实力自然应当不俗。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中共成立武装力量的最初年代,轻装步兵一直占据着最主体的地位。不要说装甲部队、就连炮兵数量也少得可怜。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中共派遣林彪麾下的主力部队和大批干部前往东北接收日占区。其中就特别强调了要注意收集遗弃的飞机、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就是依靠这些拣来的破烂,解放军组建起自己的第一支装甲部队:东北坦克大队。此后,解放军其它各野战军也相继组建了坦克部队,在辽渖、淮海、平津、进军大西南等重大战役中都有出现,但毕竟实力太弱,除了参加一些局部的小规模战斗之外,没有能够对战役的整体进程构成什么影响。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受阅的解放军官兵驾驶着数一百多辆缴获的坦克和装甲汽车威风凛凛地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中共领导人的检阅。这并非战斗性质的“光荣历史”却成为日后解放军装甲兵屈指可数的辉煌时刻之一。建国初期的解放军装甲兵有两个战车师又两个战车团,总员额12,697人。共有坦克375辆(大多是日本的97式,和美国m3,还有67辆美制“水牛”式水陆坦克),轮式装甲车(实际上是带装甲的汽车)272辆,工程车、汽车591辆。后来又在上海和青岛修复了175辆“水牛”式水陆坦克。
五十年代,解放军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逐步走上正规化的道路。1950年9月,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成立。自此,装甲兵正式做为一个独立兵种出现在解放军陆军的序列中。与此同时,解放军开始接受苏联的武器装备,首先从苏联进口了10个坦克团,大约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t-34,史达林ii式,su-122)。后来在战争期间又从苏联进口了47个坦克自行火炮团、5个自行火炮营和1个机械化师的武器装备,至1955年4月,解放军共装备苏制坦克和自行火炮3,030辆,除水陆坦克外,以前的老旧杂式坦克和装甲车基本从战斗部队中被替换,改为训练用。
在苏联帮助下,到1956年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出t-34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大部件。但中国的目标更高,1955年在包头建立起内蒙古第一机械厂(简称“包一机”,保密代号617厂),开始仿制苏联当时最先进的t-54a坦克。1955年中国从苏联进口15辆t-54a作为原型车,到1959年已生产出33辆59式坦克,并参加了10月1日的国庆十周年阅兵式。此时,解放军的装甲军力已经雄踞亚洲,其规模甚至超过了日本军队最强盛时的水平,但可惜的是,如此精锐之师却始终“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论是在韩战中,还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中,都没有能看到解放军装甲兵大规模地参战。
第698页
六十年代起,解放军开始用国产坦克装甲车辆来替代苏式装备,换下的苏式装备用于装备新组建起来的边防守备部队师属或要塞区属坦克自行火炮团。但换装速度很满。除了“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之外,六七十年代中共无节制的大量援外也是原因之一。到1970年国产的59式坦克已装备2000多辆,首次超过了t-34的数量,但编制规模的扩大使很多部队缺编严重,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团只有40-50辆坦克,全军缺编坦克2200多辆。七十年代除广州、成都、福州、昆明、乌鲁木齐军区仅辖有军区独立坦克团外,其余的军区都组建了独立的坦克师编制。1975年后各独立坦克团编入陆军的步兵军。每坦克师编制266辆中型坦克(国产59式),另有20-30辆轻型坦克(国产62式),摩步师属坦克团有80辆中型坦克。
从1982年起,北京军区和渖阳军区的部分坦克师编入摩托化军编制。1985年后,各军区的独立装甲兵部队全部编入合成集团军编制。解放军每个坦克排下辖3辆坦克,坦克连编10辆(包括1辆连长车),坦克营编31辆(包括1辆营长车),坦克团编93辆,团部还装备有装甲指挥车。一个解放军的坦克师编有290辆坦克,团级以下的编制与苏军类似,但一个师的坦克总数比苏军少30-40辆。
庞大而缺乏均衡的兵力结构
到1980年,解放军装备的坦克总数已经高达10,000多辆,居世界第三位,但因为长期忽视装甲车辆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极不合理的结构。世界各国都早已从历次战争中认识到:没有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自行火炮、工程支援车辆等装备形成的诸兵种配合,仅凭坦克单独已经不能取得现代化战场的优势。当时解放军陆军总兵力大约200多万,却仅装备了2,000多辆装甲车(同时期美国陆军只有100万人,却装备了30,000多辆各型装甲车);自行火炮更少:70式122毫米简易自行榴弹炮才生产了200辆,8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装备数量也相当少;工程抢救车只有700多辆;步兵战车还停留在设计图纸上,部队的合成化程度太低。事实上,当时解放军基本上还只是把坦克做为支援徒步步兵作战的“活动火炮”,主要的步坦协同战术还停留在二战时期苏军採用的坦克搭载步兵方式。根据军内专家的评价,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解放军陆军机械化程度才刚刚达到二战后期苏德战场的水平!
中国曾经于五十年代从前苏联进口了不少su-76,su-100,su-122,su-152自行火炮和史达林ii型重型坦克(装122毫米炮),后两种自行火炮可以作为间接支援力量。六十年代解放军装甲兵按种类编成中型坦克团、重型坦克团、自行火炮团。1969年后装甲兵编制改革,自行火炮团缩编为坦克师属炮兵团的自行火炮营。进入八十年代,苏式坦克和自行火炮相继退役,国产83式152毫米自行火炮和122毫米的简易自行榴弹炮、130毫米19管履带式自行火箭炮才逐渐入役成军
九十年代中后期,解放军终于下决心加速陆军的机械化进程。1998年以后装甲兵进行了新的编制,把各坦克师逐步改造为装甲师,增加并扩编师属高炮营为师属防空团,加强了自行高射炮和自行弹炮合一系统武器。并且在团一级实行了合成编制,加入了自行炮兵,装甲步兵等,战力有了大幅提高。此外,一些精锐的摩托化步兵师也开始向机械化步兵师转换。
八十年代前解放军的坦克师实行南北甲乙两种编制。目前解放军的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已经实行了六团制。装甲师的标准编制是3个装甲团,1个装甲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防空团,师部,以及直辖侦察营,防化营,反坦克(飞弹)营,修理营,运输营等。装甲团编制团部,3个坦克营,一个装甲步兵营,1个炮兵,1个防空营或连,还有几个直属连。装甲步兵团标准编制为3个装甲步兵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防空营或连,还有几个直属连。
机械化步兵师的标准编制是3个装甲步兵团,1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1个高炮团,师部,直辖的几个营。基本上装甲部队是以坦克营,装甲步兵营为最小作战单元(没有合成)。装甲步兵的车辆装备是装甲输送车和86式步兵战车,以及92式6×6轮式战车,特别是近年解放军第38集团军的第112师,第115师、第116师都换装了86式步兵战车,预计今后主要的机械化师和装甲师都要换装。
目前解放军的装甲部队包括:11个装甲师、10-15个机械化步兵师、各集团军的直属装甲旅、部分摩托化步兵师下属的装甲(坦克)团等。其中11个装甲师的部署为:装甲1师(隶属于第24集团军)、装甲2师(隶属于第12集团军)、装甲3师(隶属于第39集团军)、装甲4师(隶属于第21集团军)、装甲5师(隶属于第40集团军)、装甲6师(隶属于第38集团军)、装甲7师(隶属于第65集团军)、装甲8师(隶属于第26集团军)、装甲10师(隶属于第1集团军)、装甲11师(隶属于第20集团军)。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275
11军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业绩。这是一支诞生于鄂豫皖,发展于鄂豫皖的英雄部队。其最早的前身是1931年1月在商南地区组建的红军第四军(不是井冈山的红四军),成立以后一直就是鄂豫皖地区主力红军中的主力,先后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战役、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战役,后随四方面军长征,一路斩关夺隘,屡建奇功,被誉为四方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劲旅。抗战开始后,红军第四军十师被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踏上了抗日战场。
第699页
七六九团这支骁勇之师,首战阳明堡便一鸣惊人。1937年9月,七六九团奉命东进,侧击从雁门关南下的日军。途中发现日军在阳明堡机场驻有飞机二十余架,而守备兵力却非常薄弱,团长陈锡联果断决定奇袭阳明堡。经过周密侦察,制订了作战计划,由素以夜战见长的3营主攻机场,1营、2营负责破击周围公路并阻挡可能来援之敌;团迫击炮连位于滹沱河南岸,支援3营作战。9月19日晚,3营乘着夜色悄然来到机场附近,在当地群众协助下偷渡滹沱河之后,以第9连警戒阳明堡方向可能来援的日军,以第10连、第11连和机枪连组成突击队,以第12连作预备队。以隐蔽动作爬过铁丝网从机场东西两侧隐蔽进入机场,一直进到距飞机约30米时,才被日军哨兵发觉。但是一直疏于备战的日军还没来得及反应,3营就兵分两路,同时对机场警备部队和跑道上的飞机发起了攻击,一时间枪声大作,手榴弹爆炸的火光照亮了夜空。负责炸飞机的11连以迅捷的动作冲进机场中央,向停在地面的飞机扑去,没有合适的爆破武器,就用几枚手榴弹绑在一起扔进飞机机舱,或是用机场边的汽油引燃飞机,不到半小时就将机场上的二十多架飞机全部报销。此战七六九团仅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余人,毁伤飞机24架,使日军在晋西北战场空中力量遭到沉重打击,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在忻口地区的防御作战,并获得了国民政府的通令嘉奖。
随后,七六九团挺进敌后,开闢了着名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1946年6月,该团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10月,第3纵队在无后方依託的条件下,发起张家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第88师师部及第62旅5300余人,这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以来首次大捷,对发展、巩固皖西根据地和坚持大别山斗争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48年5月,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参加宛东、豫东战役。10月,又参加了战略大决战的淮海战役。
1949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建制。4月参加渡江战役,突破铁板洲、鸭儿沟、玉板洲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后直插浙赣线,行程1500余里,主要战斗40余次,歼国民党军2.5万余人。11月,第11军奉命进军大西南,突破宋希濂集团川湘防线,直出川东南,解放重庆、成都两座川蜀名城。
1952年10月,新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奉命调浙江杭州组建空5军。第11军番号撤销,军部改建为空军第5军军部,所属部队第182师改铁道兵,第32、第33师分别调归第16军、第60军。
第九卷中国篇 解放军部分叛逃军官名录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869
1960年1月12日,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第4师飞行员杨德才驾驶1架编号6501的米格-15战斗机从浙江路桥起飞,飞往台湾,结果在台湾宜兰地区迫降时机毁人亡。这是解放军方面第1架叛逃的军用飞机。
1961年9月15日,解放军飞行员邵希彦、高知学驾驶1架安-2运输机从山东胶县起飞,在韩国济州岛降落,2人于10月7日抵达台湾,获黄金500两,后2人在台湾空军服役,均以上校军衔退役。
1962年3月3日,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第6师第16团3大队8中队飞行员刘承司驾驶1架米格-15战斗机从浙江路桥起飞,飞抵台湾桃园机场。获黄金1000两,后加入台湾空军,官至空军电台上校副台长。
1962年7月25日,解放军发布通告,宣布对驾驶飞机、舰艇起义归来人员的奖励和联络方法。1864年3月15日,再次发布通告,重申了对驾驶飞机起义归来人员的奖励方法,并公布了广东汕头、福建青田和浙江路桥3个机场的航向、电台呼号和波长。
1965年11月11日,解放军空军第8师22大队李显斌驾驶1架伊尔-28轰炸机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飞行途中李显斌开枪打伤领航员李才旺,驾驶飞机在台湾桃园机场降落时由于操纵失误,机尾撞击地面,导致尾舱通信员廉宝生死于非命。台湾方面将3人全部封为“反*共义*士”,李显斌获得280万新台币的奖金,并加入台湾空军,以上校军衔退役。1991年12月事母至孝的李显斌从加拿大以台胞身份回乡探母,被青岛公安局逮*捕,后被以投敌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而李才旺伤愈后定居台湾,1976年加入美国籍,并于1998年12月从美国回乡探亲。
1977年7月7日,解放军空军第2侦察机团1大队2中队中队长范园焱驾驶1架编号3171的歼-6(米格-19)战斗机从福建晋江起飞后,以超低空飞行直飞台南机场。获黄金4000两,后加入台湾空军,被授予上校军衔。
1982年10月16日,解放军空军第1侦察机团1大队2中队飞行员吴荣根驾驶1架歼侦-6从山东文登机场起飞后,他谎报发动机空中停车,乘指挥塔台忙于实施特情处置程序,以超低空全速飞往韩国汉城k16机场,后于10月31日抵达台湾,吴荣根获黄金5000两,加入台湾空军,授予少校军衔。
1983年8月7日,解放军空军被借调到海军进行新型空对空飞弹试验的副团职飞行员孙天勤借试验飞行之机,驾驶1架歼-7(米格-21)战斗机从辽宁大连机场起飞,飞抵韩国汉城k16机场。此次叛逃创造解放军职务最高机型最新的双记录,中国要求韩国交还飞机和飞行员,韩国将飞机交还中国,而孙天勤则于8月24日抵达台湾,获黄金7000两,并加入台湾空军,授予上校军衔。
第700页
1983年11月14日,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第6师第18团2大队中队长王学成驾驶1架编号83065的歼-5(米格-17)战斗机从浙江岱山机场起飞,在2架台湾空军f-5战斗机的引导下在台湾桃园机场迫降。获黄金3000两,后加入台湾空军,授予少校军衔。
1985年8月25日,解放军空军飞行员萧天润驾驶1架轰-5轰炸机从山东胶县起飞,飞往韩国,在韩国里里市迫降时发生事故,领航员孙武春死亡,萧天润受伤,并撞死地面的一韩国农民。9月20日,萧天润抵达台湾,获黄金3000两,而飞机上的报务员刘书义则根据其要求返回大陆。
1986年2月21日,解放军空军第4侦察机团第3大队中队长陈宝忠驾驶1架编号3283的歼侦-6从辽宁渖阳机场起飞后,以超低空脱离编队飞往韩国水原机场,陈于4月30日抵达台湾,获黄金5000两。
1986年10月24日,解放军空军飞行员郑莱田驾驶1架歼-6战斗机飞抵韩国,郑后去台湾,获黄金5000两。
1987年11月19日,解放军空军第49师中队长刘志远驾驶1架歼-6战斗机从福建龙溪起飞,以超低空穿云而出,飞抵台湾清泉岗机场,获黄金5000两。
1988年9月11日,解放军鑑于两岸关系的缓和,宣布停止执行1962年颁布的对驾机起义的奖励方法。
刘连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机械部主任,少将军衔,从1992到1999年间出卖大量军事情报给台湾!直接造成1996年夺取彭湖外岛计划的流产!
邵正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机械部处长,大校军衔,从1991年起策反包括刘连昆在内的多名高级军官!
徐峻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情局美洲司司长,大校军衔,2001年叛逃美国!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15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3307
第一章:简介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当天,北京街头四处彩旗飘扬、粉饰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它五十周年华诞,古长安街也迎来了建国以来第十三次盛大国庆阅兵式。在一簇簇整齐威武的徒步方队中走来一群身着白底黑纹城市迷彩服的阅兵队伍格外醒目。这支队伍不仅动作整齐划一,精神面目更是气势如虹,口号震天!他们来自的部队就是声名赫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五空降军。这个军为满员空降兵编制,是直属中央军委的战略预备队,在军中有“千岁军”之称 (註:陆军第38军号称万岁军),在近年打击台独势力的数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中都起到了尖刀的作用,是我军不可多得的一支威摄与实战并举的快速机动、纵深打击力量。
第一章:简介
第二章:运输能力
第三章:武器装备
第四章:伞具
第五章:通讯、导航器材
第六章:侦察手段
第七章:近期演习
第八章:对台作战能力
第九章:单兵作战能力
空军第15军于1961年6月1日成立,其基本骨干力量来自韩战中血战上甘岭的英雄部队,素以英勇善战而享誉海内外。历经1975和1985年的两次精简整编和1994年、 97年的扩编后,我空降兵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引导兵、防化兵、汽车兵、工兵、炮兵、侦察兵、通信兵、步兵等8个技术兵种的现代化攻击型快速反应部队。进入90年代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兴起使得15军受到中央军委的极度重视,砸重金研制和引进各式新型武器装备,尤其是火炮、战车等重型武器以及可携式通信器材和大威力单兵武器,各项资源也与优先配置,例如,91年引入10架大型il-76md型运输机的空军第13运输师就专门配合其各项作战行动使用,第34运输师在15军也长驻有调度协调指挥处。
15军现有第43、44和45三个空降师 (註:原为空降教导旅编制,99年扩编为满员空降师),军部驻地为湖北孝感,行政划分归属南京军(战)区,战略机动则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和领导。94年,军内增设了数个“红色贝雷帽”特遣队,即特种作战营,配有动力翼伞。第44师的3个加强团专责攻台作战,以湖北一座仿台湾清泉岗空军机场的假想敌特训中心为基地苦练敌后破袭的各项技战术。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于空军某歼击师93年在甘肃鼎新建的同方位、全尺寸模拟清泉岗机场轰炸训练场 (bombing range),湖北的这座训练中心有机库、塔台、后勤等仿真建筑物和防空阵地,简易跑道可起降y-8一级的运输机。另外,1993年底,总参作训部还把安徽三界地区的山地战基地改建为一座三军联合立体登陆作战基地,模拟台湾中部山区地形,供三军特种部队熟悉和发展“垂直包围”、“立体突击”等新型合成作战方式。
第二章:运输能力
固定翼运输机
作为快速反应部队,15军根本的职能就是要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任何指定区域,迅速投入战斗,所以运输能力的强弱就决定了一次所能投入兵力的多寡和反应速度。就中国空降兵目前的运输能力来讲,有军属直升机团和固定翼航空运输团各一,机场7个。除以上所提到的10架大型il-76外,据英国航空国际月刊(09/98)报导,中国还于96和 97年租用、改装了6架波音737作为“军事运输机” (military transports),后又改装了同型机4架。另外,中国在80年代曾引进2架c-130运输机 (註:和y-8同级)和复数的uh-1通用直升机,后者原打算授权量产,后放弃转为仿制法国“海豚”直升机,现主要在中国民航服务,为全白色涂装,当然谁都知道它们更适合于军事用途,在未来台海战争中不排除伪装成台军军机潜入敌境。在15军众多可调遣的运输工具中,当然最多的还是国产中型y-8、y-7螺旋桨式运输机和一些老式的轻型y-5双翼运输机。
第701页
y-5
谈到y-5,它是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仿制苏式an-2制造的轻型双翼螺旋桨式运输机,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生产批量最大,投入时间最长的运输机。据1989年9月的人民日报报导,南飞当时已经生产了727架y-5,另一个生产此型飞机的石家庄飞机厂也生产了不下250架,直到1996年仍在量产中。y-5的最新改型为y-5c,自1958年列装部队以来,广泛应用于跳伞、领航轰炸训练以及空中拍照等任务。它虽有载重小、速度慢、设计陈旧等缺陷,但因其为木制结构,也有雷达特徵小的优点,此外y-5可在公路和简易跑道起降的特性也使其在现代特种战争中有着另类的优势。
y-7/y-8
y-7和y-8空军现有50架以上,根据资料显示,前者可搭载伞兵39名,后者82人或两辆解放卡车(吉普车),后续机型也还在进一步开发中,在98年珠海航展中亮相的最新型y7-200a和y8-100f就是见证,其中,两者都有搭载空投一辆伞兵战车的潜力。作为未来替代y-7和y-8的机种,我们同时应抓住俄罗斯经费匮乏的良好机遇,争取对我最大有利条件,同俄方共同开发生产an-70和an-72这两种优秀的新型中程运输机。这也是帮助中国航空工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好时机。
il-76
除91年从独立国协进口的13架il-76外,近期中国还将再引进10架的il-76,以改善空降部队重装运输力量薄弱的状况。il-76属四发大型喷气式军用运输机,与美军c-141 “运输星”同级,是一种优秀的长程运输工具,一次最多可载乘和密集空投225名伞兵或相当于40吨的武器辎重,并有一次空投3辆伞兵战车的能力,航程远至5,000公里,在不转场加油的情况下,可在24小时内到达中国境内的任何地方。另外,il-76可以在简易机场起降,非常适合我国国情,同时它也是俄罗斯伞兵部队的主力机种。除运输机型外,中国还购入了它的预警机衍型,a-50i。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同类机种从缺,而空军运载能力又呈待提升的情形下,中国空军的序列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il-76运输机。
重型远程运输机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空军在像c-5、an-124等重型远程运输机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战略空运 (strategic airlift)能力仍需努力。未来,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空军可少量引进an-124,倒不一定用来空投伞兵,而是用其150吨的载重能力来解决紧急调动战略物资的瓶颈,在平时水患来临时也可帮助政府解决一大民生问题。
直升机
除了大、中、小型运输机外,空降兵还配有相当数量的直升机,作为近程突袭的运载工具,目前,记有进口的6架as332“超级美洲豹”,mi-8/17/171系列和国产的z-5、 z-8a、z-9以及由于战场联络、侦察的z-11。
z-5
直-5即仿苏制mi-4中型直升机,为60年代中国量产的首批国产直升机。z-5最大时速为210公里,最大航船为780公里,除海航和陆航外,空军目前也有不少这种老式的直升机,不过正逐渐以z-9取而代之。z-5可载14名士兵或1。6吨货物,也可外挂1。 03吨的负荷。电视和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它装卸载有78式82毫米无座力炮的北京212a的镜头。
z-8
直-8是昌河直升飞机公司仿制法国“超黄蜂”大型直升机的结果,首架于85年12月试飞成功,89年9月设计定型,最先装备海军部队,遂行反潜作业,后又发展出陆军型z-8a,除3名机员外,还可搭载27名武装人员或一辆吉普,陆航和空降兵已经开始少量装备,不过具体数量不明。不过“超黄蜂”就是连法军也没装备了多少架,不知是否因技术、性能有问题,还是嫌价格太高,z-8从89年生产至今也未大量列装,难道也有类似问题?无论如何,同军中频繁亮相的mi-17相比,z-8的前途似乎不太明朗。
z-9
96年中国第一架z-9w武装直升机出厂服役后,空军也配属了少量的z-9w。这种直升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但可以运送一个突击班的兵力深入前沿作战地区,还可发射反坦克飞弹及火箭支援地面作战。另一种称为勤务攻击直升机的z-9衍型则是和武装型类似,两侧加短翼,可挂载火箭发射器,但不具备飞弹发射能力,97年研制成功的简易雷射驾束制导火箭为这种辅助攻击的直升机增添了对地精准攻击的能力。z-9国产化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可自主大量生产制造。目前z-9的最新型号为z-9b,曾在去年7月随中国考察队远征至北极,证明其性能和可靠性极佳。此外,z-9b的国产化含量也更高了,且全部安装gps导航系统。空军和陆航的各型直升机正逐步跟随这一趋势,加装gps卫星导航仪和夜视器材。可以预见,在下个世纪前20年,解放军包括z-9班用突击直升机在内的各型z-9梯队将持续扩充,逐步取代z-5、mi-6等老式运输直升机,成为贯彻新时期空降部队超低空突袭、越点攻击和垂直包围战术的骨干运输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特种兵据报已经练就了从z-9武装直升机上伞降的独特本领,从而丰富了伞降方式,增加了伞兵作战的灵活性。
s-70c-ii vs. mi-8/17/171/8amt
1984年,中美关系仍然融洽时,中国曾引进过28架s-70c-ii“黑鹰”运输直升机,其中至少两架有海鸥式短翼,挂固定式油箱,同时还引进了美军新型的制式通讯头盔,现已仿制成功,去年“10。1”阅兵中陆航z-9梯队的飞行员就佩戴了这种仿制的新式头盔。军方在试用s-70后反映不错,认为其飞行品质和舒适性都不错,曾计划批量购买,作为中国军队陆航现代化的主力机型,不过89年“6。4”后就终止了该计划,转向苏联求购同类mi-8系列。西方的军事评论咸认为中国的s-70机队已经因为美国的零件禁运而陷于停顿了,但近年一系列大型军事演习还是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事实上,中国通过某种渠道一直维持着s-70的良好战备状态,到目前为止只有两架真正坠毁报销。
第702页
中国在90年前后最先从苏联进口了少量mi-8基本型,操作后感觉这种飞机有价格廉、好操作、易保养、耐用性强和载重量大等优点。该机一次最多可载2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是一种与z-8同级的排用突击直升机。其后,中国又多次分批购入mi-8的改良型mi-17和mi-171,并为特种部队配置了少量mi-8mat型武装运输机,可外挂火箭筒及重磅炸弹,有一定的装甲保护。
中国军用mi-8系列一般有白底蓝条、全军绿和由绿、黄、黑混杂的树林迷彩,但是去年广州战区实兵演习的时候,曾出现有深浅黄褐色调的mi-17。一般这种涂装主要出现在前华约国的军用直升机上,在中国出现还是很少见的。外界对中国引进的各型mi-8直升机总数说法不一,据笔者估计大致在200架左右,其中陆航和空军接收了绝大部份。mi-8系列直升机现已成为了除国产z-9外,解放军直升机运输行列中的 “役马” (work horse)。
军方曾作过mi-17和s-70之间的比较分析报告,证明mi-17在最大载重量、发动机功率、航程等方面都比s-70有更优秀的表现,后者只在最高时速、航电等较不重要的指数有些许优势。笔者认为,mi-17实为21世纪初解放军排用突击直升机的理想选择,最新型的mi-17s在防护、航电、性能、夜视等方面又较前有所提升。纵观西方诸国的下一代同类运输直升机,并无革命性突破,价格反倒是更贵的,所以中国实在应该考虑引进mi-17s的生产线,使中国武装力量的直升机运输能力早日挤身于先进军事国家之行列。
单兵飞行器
单兵飞行器 (又称动力飞行翼伞),是由发动机进行动力助推,在地面上滑行升空后靠马达叶片产生推力,向前飞行的特种伞具,最初为一种深受英、法等国民间喜爱的体育运动,后来也被美海军seal等特种部队所採用,95年,逐渐出现在中国的重点集团军特种作战大队中,以特种作战为主体的空降兵的战斗序列中当然也少不了这种飞行器了。这种飞行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轻便易携,且飞行噪音低,不易被雷达等传统手段侦测的优点,可轻易从简易平台起飞和降落。因为它自带动力,在空中可调整方向,因此它既是一种伞具也是一种从a点到b点的运兵工具。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飞行器也有飞行速度慢,飞行距离短 (作战半径10公里左右),油料摄取难,目视距离内隐蔽性差,无全天候飞行能力等缺点,即使遭遇小股地面敌军也有全军覆没之虞,因此,不适合作大规模机动。中国特种部队中最大之一次动力伞空中机动为240余人,已达实战所允许的极限。
随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在未来渡海作战中,空投运输显然在速度和跨越地理障碍等方面比海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我空军固定翼和直升机运输力量的不断强大,空降兵坚持朝向重装化、科技化的建军方向前进,空军第15军作为一支攻击型精英部队的作战能力只会越来越旺盛和持久。
第三章:武器装备
15军在成立之初,主要执行的是敌后的破坏、捕俘、刺杀等非正规游击战,装备以苏式轻武器为主,最重的武器恐怕也就是小口径迫击炮了。75年增编了hj-73反坦克飞弹、hy-5防空飞弹和122毫米牵引榴炮等重装,84年精简整编后又进一步提升了军中技术兵种的含量,明确划分了各兵种的具体分工和作战协同关系。进入90年代,空军运输能量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空降兵的装备也发生了翻腾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热兵器向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
重装备
bmd-3
根据海外媒体报导,中国自96年以来引进了一批先进的俄制bmd-3步战车 (註:从已知的管道判断,笔者比较倾向于引进的是bmd-2),数量为50辆上下,大致可装备一个机械化伞兵团。此种专供伞兵使用的履带式步战车重约13吨,乘员2名,另可乘载5名士兵,配有一座双稳30毫米单人炮塔和反坦克飞弹发射器一具,可对4,000公尺范围内的直升机、装甲和人员构成一定威胁,是俄空降兵在90年代后服役的第三代伞兵战车。除小口迳自动炮外,车内还备有自动榴弹发射器、班用机枪和5。45毫米共轴机枪,可谓火力强大!bmd-3的最大行驶距离为500公里,最高时速超过70公里,非常适合台湾的发达公路网和山地作战,并有两栖作战能力。中国于97年又引进了 bmd-3的双稳式火控系统,证明其技术和性能先进、可靠,未来将用于装配自制伞兵步战车和改造现有战车。和当今国际同类战车相比,bmd-3优良的气悬挂设计是唯一可保证全员乘载空投的战车。这样作,既节省了作战人员在空降后寻找自己车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增强了空降部队在伞降阶段的装甲保护。无疑,这种载人空投战车的技术有它危险性的一面,正因如此,俄军直到98年才进行了它第一次有员空投战车的试验,结果证明该项技术是成功的。到目前为止还未曾耳闻中国伞兵有此类训练的消息,较多的是从掠地过场的飞机中满员载人空投,空投高度仅十几米。不过,我们也该感到欣慰了,就是这项作技,在俄军也是96年才练成的!
nona 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在引进的50余辆bmd-3中,估计包含了侦察、反坦和指挥车等衍生型,据报导有一种叫nona的2s9自行迫榴炮是在俄罗斯输出给中国众多伞兵武器中唯一报备联合国的军售武器。该炮以bmd战车为底盘,配一座全封闭式电动炮塔。比较有趣的是,该炮既可以像加农炮一样对目标直瞄射击,又可在隐蔽地域像榴弹炮那样曲线射击,也可像迫击炮一样进行间接瞄准打击目标,真可谓物尽其用啊!
第703页
特种突击车
除了bmd-3等有一定装甲保护的战车外,空降兵还配属了不少搭载105毫米无后座力炮、式35毫米榴弹发射器、85式12。7毫米重机枪的212a吉普车,98年又发展出发射 hj-8e反坦克飞弹的212载车。另一种据说也是由北京吉普研制的轻型突击车也于97年前后进入伞兵部队。该车比212结构更为简单、轻便,可在机舱内叠加运载,相信一架y-7即可携带10辆以上,空投后,可大大增强了伞降部队的地面机动能力和投射火力。
迫炮
迫击炮是用钢座承受后座力的一种火炮,它射角大,弹道弯曲,最小射程近,适合攻击近距遮蔽物后及反斜面的目标。迫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机动性强,可伴随步兵作战,也是空降兵的主要轻火力武器之一。中国现在大部份迫击炮都可空投使用,但数量较多的是84式82毫米和85式60毫米。这两款迫炮采新型发射药和闭气环等技术,具有世界同类先进水平,且最重不过35公斤,可由汽车牵引或分解途步携带。前者的最大射程为3公里,后者使用长尾杀伤榴弹达4公里,是空降兵的连级装备。
火箭炮
自二战以来,火箭炮一直是地面部队的重要压制火力,有发射速度快,火力密集,突击性好和杀伤面积大等优点。苏联是火箭炮的起源国,也是火箭炮型号和性能最先进的国家。中国作为传承和弘扬苏式武器的大国,发展起来自然不遗余力,空降兵部队的炮兵单位也大量匹配有轻型火箭炮。在中国获得重装伞具之前,伞兵部队主要使用的火箭炮为国产63式107毫米12管火箭炮和85式107毫米单管火箭炮。前者装在车轮上,由直升机运载,到达地面后,可由人推或马拉前行。后者使用三角架支持,可由战士背负运载。这种口径的火箭炮射程为8公里,5人操作,可在7至9秒内完成齐射,重新装弹时间为3分钟。
90年代后,中国又增添了可直接空投到地面的122毫米40管车载火箭炮,不同于陆军使用的6轮红岩中型卡车载具或321型通用履带式底盘,空降兵部队使用的是适合机载的4轮轻卡。90式122毫米火箭炮最大射程20公里,在20秒内完成一次齐射,并可行进间射击,整体战术性能媲美国际同类武器,是空降兵面攻击武器中的新锐。
榴弹炮
榴弹炮属于身管后膛炮,是炮兵典型的火力压制武器。这种火炮的炮管短、初速低、射角大,弹道既可及至平直线上的目标,也可弯曲对反斜面的目标进行打击。目前,伞兵部队装备的主要是122毫米83式牵引榴炮,是师属炮兵团的制式武器,也是空降兵部队最大口径的身管火炮。83式榴炮射程15。6公里,每分钟射速为8发,全重2。 7吨,经改良,达到了国际80年代的水平。90年后,炮兵单位又装备了89式牵引榴炮。这种榴炮的最大特点是射程远,达20公里;可发射包括穿甲弹、燃烧弹、烟幕弹、反坦克子母在内的多种弹药。其中后者内装30枚子母弹,攻顶破甲厚度超过50毫米, 2,000公尺内命中率大于直瞄反坦克炮,是空降兵对付敌机械化优势之敌的有效手段。
高射炮
受运输能量所限,空降兵部队不能独立执行战区防空任务,只能在友军的配合下进行类似陆军部队的野战防空,防空武器除了可携式地空飞弹外,就要属小口径高炮了。目前空降兵装备的高炮主要是74式37毫米车载双管高炮和87式牵引双管25毫米高炮,前者射速为220发/分钟,射程7。02公里,后者射速540发/分钟,射程为3公里。两者都有简易射控系统,可集中多门速射。
除上述伞兵主战车辆装备外,15军还配有大量的可空投式小型运输车、气象保障车、战场通信车和指挥车等辅助作战车辆。在成功消化吸收俄式自动导航重物空投技术后,空降兵已解决了空投上述车辆及轻坦、轻(装)甲等机械装甲车辆的瓶颈,除油囊仍需直升飞机吊投外,初步实现了重装空投,标志着我空降兵部队从单一伞降作战向合成作战的历史转变。
单兵云爆火箭发射器
云爆弹 (fule air explosiv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燃料空气弹。这种弹药发射到目标区上空后会均匀形成浓稠的油雾,然后通常在几秒钟后起爆,产生巨大超压场,并通过温度场和破片杀伤人员。受伤后行动不便的人员在爆轰反应造成的极度缺氧环境下也会窒息而死。fae最早被越战时期的美军使用,苏联又将其发扬光大,研制出可以单兵携带的“赤眼蜂” (shmel)发射器。它以冲击波摧毁建筑物为主要目的,兼带杀伤有生力量,杀伤半径为5至6米。俄罗斯人通过将固体粉末和液体燃料的混合,用一个引信和爆炸装药简化传统fae的二次起爆为一次,使武器可靠性大增。该武器为一次性使用,总重12公斤,一名战士可背负2枚,特别适合于城市作战。15军自96年起,连同bmd-3一起引进了该型威力强大的fae发射器。15军这几年还建起了数座模拟大都市建筑群的训练场,50周年阅兵式中15军也以白底黑斑的城市迷彩服示人,这都体现15军特别重视未来跨海后不可避免的城市作战。
小口径枪族及常见单兵制式武器
包括新型班用机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榴弹发射器在内5。8毫米枪族已经开始大量列装伞兵部队,未来将成为15军的制式单兵装备,类似南非特种部队防弹头盔的新式芳纶伞兵头盔一併下发部队,以后还将比照美82空降师装设夜视仪卡座。97式 5。8毫米自动步枪长度大致同56-2式摺叠冲锋鎗相仿,但在枪重、初速和射程等方面有很大提高,整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5军单兵常用武器还包括85式7。62毫米微沖、80式7。62毫米自动手枪、伞兵刀和匕首枪等。反坦克火箭筒 (rpg)在空降兵部队也有大量列装,在近年的车臣等重大地区冲突中证明,rpg在城市战中使用得当
第704页
第四章:伞具
1990年后,新型单兵和重装伞具不断装备部队。单兵伞兵8型伞具经过8次改良仍在服役,第二代的伞兵9系列也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伞兵9系列主要包括为il-76专门设计的新伞型、长距滑翔翼伞和动力伞等7种新型伞,具有开伞动载小,抗风性能强,着陆冲击小和低空性能好等特点。其中,配合类似飞行员佩戴的氧气面罩头盔,空降兵携带长距滑翔翼伞可从5,000公尺高空伞跳,从远距高空隐蔽接敌。随着伞兵逐渐熟练掌握各类新型伞具,从il-76三门四路密集伞降,尾门双路、远距滑降、高空伞降、夜降等特种空中战技逐渐普及至各作战单位,改变了伞兵从前不能同机多路跳伞的状况。目前,空降兵部队90%以上的团队成建制地掌握了新机新伞空降的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空降兵部队伞跳实力大增,除了部份关键设备和技术得利于国外引进之外,这其中,国内有关研究单位和空降兵部队自身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例如,98年珠海航展中国内某科研单位就展示了供伞兵夜降专用的微光夜视头盔,其上的微光夜视成像组件可取下作为轻武器夜间瞄准具,构思巧妙。
重装伞具主要是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引进相关技术,目前此类俄式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俄罗斯“陆架”pbs-950大型伞组,由12个大型降落伞组成;另一种是乌克兰upgs-500型,用减速制动火箭,能在战车触地前几秒钟内瞬间产生2,000千牛垂直向上的推力,以抵消战车对地面的巨大撞击力,使车辆平缓着陆。中国对这两种技术都有掌握,去年“神舟”飞船就是用了减速火箭的伞降技术成功回收的。这两种重装伞具均带有简易导航仪,可以较准确地将机械化装备投降到指定降落场中。目前,空军仅有 il-76可以不需改装,从尾门全天候空投bmd战车的能力。从理论上讲,改装后, y-8也应该可以投射一辆bmd-3。
第五章:通讯、导航器材
中国某合资企业生产的单兵gps卫星定位仪已经装备15军,精度在30公尺内。包括15军在内的解放军各拳头部队中各式车辆和飞机载具也正加装类似的模组式gps导航仪,可同时接收美俄两个导航卫星系统的信号。解放军还将gps定位技术整合到部队整体作战指挥系统当中,可近乎实时 (real time)地在电子地图中准确标定敌、我双方定点和机动目标的方位,并投射到大屏幕显示上供参谋人员参考。可携式和车载卫星通讯系统在91年前后也进入陆航、重点集团军和空降兵单位。目前,在空降兵中,传统的无线电通讯仍然大形其道,可携式无线电主要有r-148和r-392,其中后者较新,近距离则一般使用摩特罗拉的多频道步话机。
98年珠海航展中曾展出一种微型伞兵用无线电接收器,某海外军事杂志称是失散伞兵找寻部队用的,其实那是为装甲兵空降后寻找自己的车辆而设计的。这也间接证明了中国空降兵部队已经具有了重装空投的能力。
第六章:侦察手段
空降兵的侦察手段以从过去的截听敌方通讯,派遣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侦拍、捕俘等死板的传统方式进步到利用无人驾驶飞行器 (uav)、地面侦察雷达、嗅觉、热源传感器、热像仪、战场电视、微光观测仪等现代化手段获知敌人的部署和调动。这些先进装备空降兵目前一应具全。设想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现代战场侦察场景;空中的uav把敌方前沿及纵深方圆近百公里范围内的战场情况,不间断地传回在地面的监视器上;地面各种侦察观测情报用无线电适时地发回战指部,而计算机情报处理系统则将各类信息整理后 (例如,同卫星图像和电磁侦察比对后)传送到各级指挥部的显示器上。
第七章:近期演习
无论是东北的高山林区,还是南国的十万大山,到处都留下空降兵矫健的身影。侦察、夜袭和求生等训练都是空降兵的家常便饭。每次野训拉练,空降兵常以连为建制,每次三天,仅带少量口粮和盐巴,全副武装途步行军就是150公里,打三场硬仗,课目包括有夺占和坚守要塞,破坏敌机场,长程奔袭,反空袭,反侦察,构筑工事,阵地伪装,野战生存和通讯保障等等。
为响应中央军委新时期对跨海作战的号召,近年来空降兵部队还苦练和兄弟部队间的协同作战,增强在高科技、高强度战争中不同军兵种间联合作战的能力,并先后成功配合其它兵种进行了海岛登陆、山地进攻、城市作战、空中进攻等系列演练,基本做到了上级领导提出的“首战用我,全程用我,用我必胜”的总要求。
15空降军近年较为重大的演习有:
1996年3月“海峡961”军演,内容为强袭东山岛,空降兵自空中以9机编队为一个波次空投一个加强营的伞兵于东山岛内陆丘陵地带,配合海军陆战队登陆团队前后夹击守岛之“敌”。
同年9月,地点在鄂北山麓中的仿台空军机场,装备动力伞的空降兵特遣分队长程突袭敌指挥所、通讯中心、地空飞弹阵地等目标,第二波空中伞兵梯队直接空降要地,在122毫米火炮的支援下实施全面攻击。空军出动轰炸机和歼击机群全程参与,以空地飞弹、电子对抗等先进手段打击地面目标。
1997年7月,调集各军事学院和研究单位总结去年9月演习之成果,进行课题讨论和成果展示。
第705页
1987年秋,空降兵某部在鄂北山麓中再次举行实兵对抗演习,首次在正规演习中使用了重装空投手段,地面推进速度大幅提高。总参谋长傅全有和三总部领导观看了演习。
1998年7月3日,在长江洪水肆虐之际,空降兵某师师长姚恒斌率全师5,900多名官兵赶到荆江大堤,死守洪湖至监利段275公里堤段。某团3营营长文东和指导员庄政召集30多名党员,组成敢死队,跳入江中,巩固堤坝,场面感人。朱总理后来得知后,特意走访了该部队,眼噙热泪地向英雄部队拱手致谢。8月8日,空降兵部队军长马殿圣少将也率15军战斗力最强的特功八连、红九连、炮兵团等部从黄石赶到灾区,坚守最危险的两段堤坝,并誓言人在阵地在,坚决死守大堤,抵住第六号洪峰的来袭。8月13日,***探访空降兵救灾军指部时,也动情地留下了“上甘岭精神长存军队心中”的话语。这次空降兵部队对洪灾快速反应和顽强作战的能力受到了严酷的检验,不辱使命,经受住了生死的考验,展现了精锐之师的超凡质素。
1998年8月,远程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空中战役”虚拟对抗,进行网上操演,动用了空军保密通讯、智能模拟、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新科技、新成果,是一次空军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检阅,空降兵作为进攻的主要力量全程参演。
1998年11月,“兵撒大别山”战役机动和野战生存演练。“万人千车”,20多个专业兵种、数十种轻重武器连续15天在大别山中实兵实弹进行模拟对抗。所有车辆有 8个晚上闭灯夜行复杂山路,行程达百公里,做到人车无损,可见组织者和驾驶人员斟密周全、丝毫不差的优良素质。
在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后,全军上下一片震惊和愤慨,掀起一股巨大的科技练兵热潮。1999年5月9日,空降兵在大别山实兵实弹实装演习,模拟台湾中北部地形地貌,空投人员和重装淄重。演习证明空降兵部队已具备一次空投数十吨作战物资的能力, il-76一次投入,空投bmd-3步战车3辆。参演部队全部换装新型伞具,150余种新型装备首次在大规模演习中投入了使用。前来参演的空降兵某部指战员完成了空降兵史上首次成建制长途机动大空降。
1999年10月1日,15军精锐队员作为第11方队参加了建国五十周年的世纪阅兵式,向世人再次完美展现了我空降兵部队的神勇风采。这些战士都曾投身于98年的长江抗洪抢险中,在这次阅兵任务的训练中,15军官兵严格要求自我,超额完成训练任务,在多次徒步方队间的考核比赛中名列前茅。
第八章:对台作战能力
面对诡异多变的两岸局势,中央军委指示15军务必做好攻台的准备,有时刻打好第一枪的思想认识。15军的日常和重大演训也正是围绕对台作战这个中心进行的,主要体现在培养;
1)潜伏
利用我部野战生存能力强的特战优势,通过机降、偷渡等方式渗透敌境,潜伏于丛林和丘陵地带,刺探敌情,伺机行事。
2) 战时打击敌指挥、通讯节点的作战能力
在大的战役打响之前,利用内应人员渗透或特遣小分队占领敌指挥中心、通讯节点、预警雷达站、电子战基地等关键性军事设施,对敌计算机指挥系统上载病毒,窃取情报,割断电缆、光缆,电子压制敌通讯雷达,以最小代价瘫痪敌整体系统。
2) “以地制空”
在战役打响后,攻击敌主要防空阵地和军用机场,破坏机场内敌主力战机、预警机和重要作战保障飞机、塔台和跑道,停摆基地起降,指挥活动;炸毁敌武器弹药和库存,纵火烧毁敌后勤保障物资,在基地出入口附加埋雷、伏击。封闭东面佳山基地跑道口和过桥;占领部份机场,协助兄弟部队顺利进场和空降。
3) 破坏战略作战保障设施
在敌我双方全面接触并进入战略僵持阶段,对敌输油管线、油库、后方补给仓库、主干电网,交通枢纽、隧道、桥樑使用石墨弹、爆破和埋雷等手段加以破坏、切断;配合空军部队炸毁沿岸和地下的中油储油罐,包括目标指示,独立执行。阻止敌人作任何长期抵抗之想。
4) 夜战近战
发挥空降兵部队的近战优势和夜战能力,在夜间对敌防御阵地发起进攻,为后续主力部队打开突破口,包括利用光电对抗器材瘫痪敌人的夜间观测能力;另一方面,将夜色为我所用,使用单兵夜视仪、微光、热像仪等夜战装备对敌实施打击。
5) 伞降险恶地形
以小股兵力在沿海悬崖峭壁等突兀地形多地点、多批次伞降登陆,直插敌人两翼, “奇兵致胜”,协同海军陆战队、陆航部队等部的正面登陆进攻。
6) 城市作战
在城市作战中,占领电视台、电台、主要政府部门等设施;绑架、刺杀敌重要人物;在敌城市引发骚乱、暴乱,牵制和打乱敌人部署;散布谣言和传单,对敌进行心里战。
第九章:单兵作战能力
任何一位看过15军训练的人都不能不被他们精湛的个人战技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所打动。从上到下,全军个个官兵都是身体素质优良,战技优秀的精兵强将,能驾驭包括敌方所属海、陆、空多种型号机车舰船;熟练掌握各类通讯、导航和武器装备;从将军到士兵都可从天而降;部份特种作战单位更可操一两种外文,对敌人文环境有相当的了解和认识。如果您还没有亲眼看到过他们的平日表现也没关系,只要了解一下近期中国媒体报导的刚从委内瑞拉特种作战英载誉归国的两位15军战士的事迹就可感受到他们那股“撕不破、打不烂”的精神气概。15军官兵的高昂士气和斗志,来自于自身超凡的军事素质,更来自于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精神支柱。
第706页
有了这样一支军政素质极高的空降兵队伍,在未来严酷的战场上,他们比别人更有决心和信心能够胜利完成任务,更有决心和信心战胜困难,战胜敌人!如果台独势力继续在岛内陆推行它的台独理念,反华信条,15空降军就是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斯神剑,将要插入他们背后的一把尖刀!
未来展望
为阻止外国势力可能对我统一事业的阻挠,全军上下都在开展科技练兵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在战争不可避免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一举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15军作为军委的战略预备队,当然也同海军陆战队等一样,为打好跨海作战第一枪苦练精兵,提高战斗力。未来15军仍将继续走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道路,在战时充份发挥其特有的作战方式,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任主要领导
更新时间:2006-8-8 21:17:00 本章字数:18876
总参谋部
总参谋长
梁光烈上将
副总参谋长
葛振峰中将(1944.10-,河北清苑人)
隗福临上将(1938.02-,辽宁新宾人,满族)
吴铨叙上将(1939.04-,江苏常熟人)
钱树根上将(1939.03-,江苏无锡人)
熊光楷上将(1939.03-,江西南昌人)
张黎中将(1943.11-,山东益都人)
总参谋长助理
李玉中将(1943-,陕西延长人)
总参谋部警卫局(中央警卫局)
局长
由喜贵中将(兼)(1939.09-,河北定州人)
副局长
张宝忠中将(1934.02-,黑龙江庆安人)
贾振海少将
马金虎少将
赵留江少将
孙元功少将(山东临朐人)
颜敏少将(江苏泰州人)
政治部
主任谢作炎少将
办公厅
主任林建超少将
作战部(第一部)
部长章沁生少将(1948.05-,山西孝文人)
第二部(情报部)
部长陈开曾少将
政治委员吴炳兴少将(1944-,江苏江阴人)
第三部(技术部)
部长邱如林少将
政治委员付英杰少将
电子对抗雷达部(第四部)
部长戴清民少将(1943-,山西万荣人)
通信部
部长徐小岩少将(1947.02-,山西五台人)
政治委员翟同政少将
军务部
部长杨志琦少将
军训部
部长
兵种部
部长战永盛少将
政治委员
动员部
部长范晓光少将
测绘局
局长李志光少将
管理局
局长李天策少将
政治委员
机要局
局长
陆军航空兵管理局
局长马湘生少将
政治委员朱清益少将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院长陈勇少将(1952.06-,江西兴国人)
政治委员张增顺少将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院长许和震少将
政治委员李小军少将(1945-,山东威海人)
炮兵指挥学院(河北宣化)
院长曹淑信少将(1951.01-,山东临邑人)
政治委员刘德明少将
工程兵指挥学院(江苏徐州)
院长张必田少将(1945.10-,江苏如东人)
政治委员王惠宗少将
通信指挥学院(湖北武汉)
院长许金裕少将
政治委员谭昌明少将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北京昌平)
院长石洪祥少将
政治委员何承阳少将
炮兵学院(安徽合肥)
院长任富兴少将(1949.11-,天津武清人)
政治委员郭品富少将
陆军航空兵学院(北京)
院长郝政利少将
政治委员
陆军飞弹学院(河北廊坊)
院长孙迈少将
政治委员金一鸣少将
防空兵学院(河南郑州)
院长黄关庆少将
政治委员翟光耀少将
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校长司来义少将
政治委员白景峰少将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
校长王正德少将
政治委员潘洪亮少将(1944-,江苏徐州人)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院长戚世权少将
政治委员赵友胜少将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
院长吴国华少将
政治委员郑育文少将
解放军体育(通信)学院(广东广州)
院长张训才少将(1947-,湖北汉川人)
政治委员吴乃文少将(1949-,山东潍坊人)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
院长靳希民少将
政治委员李而炳少将
总政治部
主任
徐才厚上将
副主任
唐天标上将(1940.10-,湖南石门人)
袁守芳上将(1939.01-,吉林吉林人)
第707页
张树田上将(1939.10-,河南商丘人)
主任助理
孙忠同中将(1944.10-,山东文登人)
办公厅
秘书长范印华少将(1948-,河北献县人)
干部部
部长赵刚少将
组织部
部长张铁建少将
宣传部
部长秦怀保少将
联络部
部长梁宏昌少将
保卫部
部长李光少将
纪律检查部
部长解铨厚海军少将
直属工作部
部长姜吉初少将(1944.01-,山东乳山人)
政治委员段达球少将
司法局
局长石成林少将
解放军军事法院
院长曲大成少将
解放军军事检察院
检察长石吉洲少将
解放军报社
社长张世刚少将
总编辑王梦云少将
南京政治学院
院长王日中少将(1945-,黑龙江哈尔滨人)
政治委员苏建军少将
西安政治学院
院长张天荣少将(1943.11-,云南江川人)
政治委员杨达璋少将
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
院长申万胜少将(1946-,贵州金沙人)
政治委员
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
厂长明振江少将
政治委员王森泰大校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
馆长袁伟少将(1944-,湖北黄陂人)
政治委员马树学少将
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北京)
主任李文朝少将(1948-,山东梁山人)
政治委员
总后勤部
部长
廖锡龙上将
政治委员
张文台中将(1942.07-,山东胶州人)
副部长
周友良中将(1940-,辽宁兴城人)
温光春中将(1941.10-,安徽肥东人)
孙志强中将(1944.12-,山东乳山人)
苏书岩中将
王谦少将
副政治委员
董宜胜中将(1941.12-,安徽萧县人)
司令部
参谋长陈国书少将
政治部
主任贾润兴少将
财务部
部长丁继业少将
军需部
部长宋文玖少将(1943.03-,山东乳山人)
卫生部
部长白书忠少将(1944.04-,北京人)
物资油料部
部长杨东明少将(1949.10-,福建长汀人)
军事交通运输部
部长王福臣少将
基建营房部
部长杜云生少将(1947-,江苏锡山人)
解放军审计署
审计长李景春少将
武汉后方基地
司令员孙传章少将
政治委员柴明汉少将
后勤指挥学院(北京)
院长马书铭少将
政治委员孙建国少将
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院长林丛光少将
政治委员田立延少将(1944.04-,湖南沅陵人)
第一军医大学(广东广州)
校长李康少将
政治委员江帆少将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校长李家顺少将(1944.08-,江苏如皋人)
政治委员郭旭恒少将(1949.02-,河南镇平人)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
校长吴灿少将(1946.11-,陕西凤翔人)
政治委员罗振江少将
第四军医大学(陕西西安)
校长苏博少将
政治委员孙长新少将
解放军军需大学(吉林长春)
校长冯亮少将
政治委员王志发少将
军事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院长刘化绵少将
政治委员许永淮少将
军事交通学院(天津)
院长李长顺少将
政治委员王少君少将
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
院长赵达生少将(1945-,江苏泰兴人)
政治委员边兆明少将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解放军第301医院
院长朱士俊少将(1944-,江苏扬州人)
政治委员孙思毅少将
总装备部
部长
李继耐上将
政治委员
迟万春中将(1944-,河南开封人)
副部长
李元正中将(1940.02-,山东济南人)
李安东中将
楚鸿彦中将
张诗明中将(湖北荆州人)
朱发忠少将
副政治委员
朱增泉中将(1940.11-,江苏无锡人)
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
朱光亚
副主任
郭桂蓉中将(1937.10-,四川成都人)
李恒星中将
汪致远中将
焦安昌中将
秘书长
郭桂蓉中将(兼)
司令部
参谋长牛红光少将
政治部
主任董万才少将
后勤部
部长苏明兴少将
政治委员史有来少将
综合计划部
部长阮朝阳少将
第708页
军兵种装备部
部长陈保定少将
陆军装备科研订购部
部长韩延林少将
政治委员年福纯少将
通用装备保障部
部长王洪光少将(1949-,山东新泰人)
电子信息基础部
部长殷鹤龄少将
第20试验训练基地(内蒙古赛汉桃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司令员张建起少将
政治委员鲁思诚少将(1944-,陕西富平人)
第21试验训练基地(新疆马兰)
核试验基地
司令员范如玉少将
政治委员王振荣少将
第23试验训练基地(江苏江阴)
远洋航天测量船基地
司令员崔秉书少将
政治委员袁水春少将
第25试验训练基地(山西岢岚)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司令员周列章少将
政治委员
第26试验训练基地(陕西西安)
西安卫星测量控制中心
司令员陈严彬少将
政治委员王明升少将
第27试验训练基地(四川冕宁)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司令员徐宏亮少将
政治委员刘克仁少将
第29试验训练基地(四川绵阳)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发展中心
司令员
政治委员贾万清少将
第31试验训练基地(吉林白城)
白城常规兵器试验基地
司令员吴东满少将(1951.12-,辽宁朝阳人)
政治委员王荣耀少将(1949.09-,河北东光人)
第32试验训练基地(陕西华阴)
华阴常规兵器试验基地
司令员杨树柏少将
政治委员
第33试验训练基地(63880部队,河南洛阳)
工程兵第3研究所
司令员王国玉大校
政治委员赵林大校
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北京)
主任
政治委员
防化研究院(北京)
院长曹保榆少将(1947.01-,江苏南通人)
政治委员崔玉山少将(1946.04-,辽宁彰武人)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北京怀柔)
院长
政治委员
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丰臺)
院长梁永生少将(1949-,河北安国人)
政治委员杨永成少将
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院长张卓少将(1943.10-,黑龙江泰来人)
政治委员于庆田少将(1945-,河北无极人)
军事科学院
院长,政治委员
温宗仁上将(1940.10-,安徽巢湖人)
副院长
徐根初中将(1943.12-,上海南汇人)
田书根中将(1940.02-,河北深州人)
葛东升中将(1946.08-,山东武城人)
副政治委员
冯永生空军中将(1942-,山东寿光人)
程宝山少将(1945.11-,河南商水人)
科研指导部
部长钱海皓少将(1944.07-,江苏无锡人)
政治部
主任刘全喜少将(1944-,河北霸州人)
院务部
部长聂和兴少将
研究生部
部长
军事战略研究部
部长姚有志少将(1945.11-,山东胶州人)
战役战术研究部
部长
军制研究部
部长曾庆洋少将(1945.01-,江西吉安人)
军事历史研究部
部长林登泉少将
外国军事研究部
部长
军事百科研究部
部长刘继贤少将(1948.10-,湖南湘阴人)
国防大学
校长
裴怀亮中将(1941.05-,山西新绛人)
政治委员
赵可铭中将(1942.10-,湖北武汉人)
副校长
高金钿中将
张兴业中将
陈章元中将(1946-,江苏江阴人)
王文荣少将(1943-,江苏饨耍?
副政治委员
李殿仁中将(1945-,山东滨县人)
彭小枫中将(1945.02-,河南镇平人)
训练部
教育长
政治部
主任徐天亮少将
校务部
部长冯维忠少将
政治委员罗光明少将
科研部
部长苏希胜少将
研究生院
院长王朝田少将
政治委员郑卫平少将
基本系
主任
政治委员尹玉亮少将
国防研究系
主任
政治委员
进修系
主任吴庭志少将
政治委员张茂峰少将
外训系
主任朱成虎少将
政治委员董苏宁少将
外国留学生系
主任武桂馥少将
政治委员张际春少将
海军
司令员
张定发海军中将(1943.12-,上海淞江人)
政治委员
胡彦林海军中将(1943.01-,黑龙江哈尔滨人)
副司令员
沈滨义海军中将(1944.12-,浙江义乌人)
第709页
么兴远海军中将(1941.12-,辽宁渖阳人)
王玉成海军中将
王守业海军中将(1943-,河南叶县人)
金矛海军少将(1942.06-,北京人)
副政治委员
刘晓江海军中将(1949-,江西吉安人)
司令部
参谋长
赵兴发海军少将
副参谋长
孙建国海军少将
周伯荣海军少将(1945.06-,安徽金寨人)
政治部
主任
毕惠义海军中将
副主任
杨振明海军少将
张双虎海军少将
刘纪林海军少将(1949.08-,湖北天门人)
张宗银海军少将
后勤部
部长周汉荣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徐莉莉海军少将(1952-,山东济南人)
装备部
部长金矛海军少将(兼)
政治委员朱瑞云海军少将(1949.10-)
海军指挥学院(江苏南京)
院长黄江海军少将(1948.06-,福建东山人)
政治委员张仁忠海军少将(1943.07-,山东昌乐人)
海军工程大学(湖北武汉)
校长关恒慎海军少将(1943-,辽宁大连人)
政治委员高学敏海军少将(1946-, 山东龙口人)
海军后勤学院(天津塘沽)
院长彭干升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董克让海军少将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院长秦兰悦海军少将(1945-,山东梁山人)
政治委员徐一天海军少将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院长郑宝华海军少将(1948-,河北丰南人)
政治委员罗挺海军少将
海军广州舰艇学院
院长刘新华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张永刚海军少将
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
院长张磊愚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刘玉海军少将
海军士官学校(安徽蚌埠)
校长陈继友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文燕生海军少将
海军试验基地(辽宁葫芦岛,92493部队)
司令员徐甘泉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沈裕峰海军少将(福建诏安人)
海军装备论证中心
主任刘卓明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岑旭海军少将
海军航空兵部(北京)
air force of navy
司令员
马炳芝海军中将(1940.08-,河南固始人)
政治委员
康成元海军中将(1941.07-,山东平度人)
副司令员
张永义海军少将
黄茂江海军少将
副政治委员
赵贵和海军少将
李春明海军少将(1944-,山西运城人)
参谋长
郭炎炎海军少将
政治部主任
陆德康海军少将
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山东青岛,91286部队)
司令员金晓湘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陈德业海军少将
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浙江宁波,92919部队)
司令员贾茂荣海军少将(1946.08-,河北广宗人)
政治委员程家荣海军少将
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海南海口,92830部队)
司令员张志诚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强富朝海军少将
海军北海舰队(山东青岛)
north china sea fleet
司令员
张展南海军少将(兼)
政治委员
邬华扬海军中将
副司令员
宋长德海军少将
张岩海军少将
王福山海军少将
陈阿溪海军少将
副政治委员
傅渤海海军少将(1947.11-,河南濮阳人)
于常启海军少将(1944.08-,山东文登人)
参谋长
张盘洪海军少将(1949.03-,江苏宜兴人)
政治部主任
胥肖野海军少将
海军青岛基地(92323部队)
司令员韩润芳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张玉玺海军少将
海军旅顺基地(92538部队)
司令员张治新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何春喜海军少将
海军潜艇基地(山东青岛,92330部队)
司令员刘毅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曲卫平海军少将
海军东海舰队(浙江宁波)
east china sea fleet
司令员
赵国钧海军中将(兼)(1943.04-,辽宁渖阳人)
政治委员
刘卫东海军中将(兼)(1942-,河北文安人)
副司令员
顾文根海军少将(1946.11-,上海南汇人)
王来友海军少将
李香华海军少将
胡先贵海军少将(1944-,湖北红安人)
副政治委员
周春山海军少将
李秀康海军少将
蒋洪运海军少将
参谋长
张德顺海军少将
政治部主任
徐建中海军少将
海军上海基地(91287部队)
司令员许纪文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高长清海军大校
海军舟山基地(92910部队)
第710页
司令员徐洪猛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徐宏俊海军少将
海军福建基地(福建宁德,92403部队)
司令员张华臣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童世平海军少将
海军南海舰队(广东湛江)
south china sea fleet
司令员
吴胜利海军少将(兼)(1946-,河北吴桥人)
政治委员
副司令员
薛天培海军少将
邓明琳海军少将
副政治委员
俞林森海军少将
倪步锦海军少将
王永华海军少将
参谋长
侯月喜海军少将
政治部主任
张鸿富海军少将
海军广州基地(91708部队)
司令员刘治国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闫红志海军少将
海军湛江基地(91458部队)
司令员么志楼海军少将
政治委员侯健海军少将
海军榆林基地(92854部队)
司令员毕鉴荣海军少将(1943.02-,山东荣成人)
政治委员刘桂书海军少将
空军
司令员
乔清晨空军上将(1939.10-,河南郑州人)
政治委员
邓昌友空军中将(1947.02-,四川蓬溪人)
副司令员
景学勤空军中将(1940.10-,山东莱芜人)
吴光宇空军中将(1940.12-,江苏泗洪人)
王良旺空军中将(1942-,江苏南京人)
李永德空军中将(1941.08-,黑龙江望奎人)
副政治委员
徐承栋空军中将(1942.02-,安徽芜湖人)
黄新空军中将(1944.02-,江西南康人)
司令部
参谋长
郑申侠空军中将(1942.05-,河北泊镇人)
副参谋长
贾永生空军少将
刘作新空军少将
周来强空军少将(江苏淮安人)
江建曾空军少将
政治部
主任
孙俊哲空军中将
副主任
敬应龙空军少将
邓铜山空军少将(1945-,江苏宜兴人)
房建国空军少将(1955-,山东荣成人)
宋琨空军少将
后勤部
部长李买富空军少将(1946.09-,山西沁水人)
政治委员彭国祥空军少将
装备部
部长田绍奇空军少将(1944.06-,辽宁新民人)
政治委员杨汉龄空军少将(1946.08-,河北易县人)
空军指挥学院(北京海淀)
院长刘广智空军少将(1947.03-,山东招远人)
政治委员刘振来空军少将(1949.10-,北京通州人)
空军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校长刘风山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王鸿生空军少将(1951.04-,河南人)
空军后勤学院(江苏徐州)
院长张国民空军少将(1951-,河北人)
政治委员于庆志空军少将
桂林空军学院
院长戴鸿生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王继云空军少将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院长刘建新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刘贵生空军少将
空军雷达学院(湖北武汉)
院长郭锡林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陈克敏空军少将
空降兵第15军(湖北孝感,95829部队)
军长王维山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王守志空军少将
渖阳军区空军
司令员
许其亮空军中将(兼)(1950.03-,山东临朐人)
政治委员
王伟空军少将(1949.04-,山西朔州人)
副司令员
叶光荣空军少将
曹存德空军少将
吴仁忠空军少将(1946-,江苏南通人)
副政治委员
张汉华空军少将
樊庆礼空军少将
参谋长
李金山空军少将
政治部主任
汤武昌空军少将
后勤部
部长周可发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刘忠岳空军少将
装备部
部长徐金铎空军少将
空军第1军(吉林长春,93175部队)
军长张杰传空军少将(1949.03-,山东肥城人)
政治委员高增基空军少将
空军大连基地(93176部队)
司令员虞志学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严宝发空军少将
北京军区空军
司令员
李永金空军中将(兼)(1941-,山东青州人)
政治委员
蒲荣祥空军中将(1940.07-,四川云阳人)
副司令员
张景芳空军少将
景文春空军少将(1949.05-,黑龙江哈尔滨人)
副政治委员
芮清凯空军少将
王云杰空军少将
参谋长
李志亮空军少将
政治部主任
毕沧耕空军少将(1951.09-,江苏东台人)
后勤部
部长林秀国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高良新空军少将
装备部
部长宋绪纶空军少将(1945.03-,辽宁盖州人)
空军第10军(山西大同,93610部队)
第711页
军长李长江空军少将(1950-)
政治委员姜言纪空军少将(1945-)
兰州军区空军
司令员
黄恒美空军中将(兼)(1940-,江苏沭阳人)
政治委员
刘振起空军中将(兼)(回族)
副司令员
魏光修空军少将
凤景泉空军少将
苟新华空军少将
副政治委员
许传功空军少将
任成深空军少将(1944.01-,山东平度人)
梅仁桂空军少将
参谋长
杨国海空军少将
政治部主任
后勤部
部长朱洪达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邹志美空军少将
装备部
部长蔡祥来空军少将
空军第9军(新疆乌鲁木齐,93886部队)
军长张建平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王祥富空军少将
空军西安基地(95028部队)
司令员王永才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林立山空军少将(1952.01-,辽宁盖州人)
济南军区空军
司令员
何为荣空军少将(兼)(1949.10-)
政治委员
王吉连空军中将(1942-, 山西平定人)
副司令员
朱远斌空军少将
胡怀干空军少将(1946.10-,山东人)
副政治委员
许仁道空军少将
朱建新空军少将
李绍林空军少将
李恩空军少将(1947.12-,黑龙江双城人)
参谋长
刘金龙空军少将(1943-,山东东平人)
政治部主任
吴绪祥空军少将
后勤部
部长刘克勤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李英沛空军少将
装备部
部长吴建辉空军少将
南京军区空军
司令员
马晓天空军中将(兼)(1949-)
政治委员
尹庆立空军中将(兼)(1945.11-,天津宝坻人)
副司令员
马凤山空军少将
袁亚军空军少将(湖南长沙人)
曹玉臣空军少将(1944.12-,辽宁渖阳人)
副政治委员
胡传觉空军少将
胡春福空军少将(1947.03-,湖南汨罗人)
王学刚空军少将
参谋长
刘成军空军少将(1949-,山东成武人)
政治部主任
贾延明空军少将
后勤部
部长励永庆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李嘉福空军少将
装备部
部长乔永立空军少将(1947.02-,山东济南人)
空军第8军(福建福州,94788部队)
军长于长海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王晓龙空军少将
空军上海基地(94826部队)
司令员张华山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刘绍亮空军大校
广州军区空军
司令员
卢登华空军中将(兼)(1941.12-,四川成都人)
政治委员
朱永清空军中将(兼)(1943.03-,湖北随州人)
副司令员
张汝祥空军少将(1944-,河北献县人)
梁随群空军少将
李家洪空军少将(1944.11-,湖北汉川人)
高守维空军少将(1948.03-,山东五莲人)
副政治委员
杨文修空军少将
荆树森空军少将
胡长生空军少将(湖南宁乡人)
参谋长
刘新江空军少将
政治部主任
姚卿义空军少将
后勤部
部长阎涛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孙庆礼空军少将(1945.06-,山西闻喜人)
装备部
部长王晓朝空军少将
空军第7军(广西南宁,95037部队)
军长刘忠兴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刘展志空军少将
空军武汉基地(94118部队)
司令员乙晓光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高建一空军少将
成都军区空军
司令员
汪超群空军中将(兼)
政治委员
刘亚洲空军少将(1952.10-,安徽宿州人)
副司令员
刘崇富空军少将
朱心文空军少将
方殿荣空军少将(1949-)
副政治委员
董彦山空军少将
张逢堂空军少将
参谋长
赵忠新空军少将
政治部主任
后勤部
部长周光华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朱洪德空军少将
装备部
部长吕刚空军少将
空军昆明基地
司令员庄可柱空军少将
政治委员齐海田空军少将
第二炮兵
司令员
靖志远中将
政治委员
隋明太中将(1942.09-,山东招远人)
副司令员
赵锡君中将
张瑞中将
张翔中将(1943-,重庆达县人)
赵书月中将(1943.10-,河北交河人)
副政治委员
贾文先中将(1941.09-,河北丰南人)
孙福中将
第712页
司令部
参谋长
赵书月中将(兼)
副参谋长
于际训少将
张余亭少将
王本志少将(1952-)
政治部
主任
张孝忠少将
副主任
周长城少将
王炳春少将
魏斯晴少将
乔东松少将
后勤部
部长林亚溪少将(福建漳州人)
政治委员钟彦廷少将
装备部
部长杨东胜少将(1945-,福建长汀人)
政治委员郭晋才少将(1943.02-,山西阳城人)
第51基地(辽宁渖阳,96101部队)
司令员魏士河少将
政治委员杨立顺少将
第52基地(安徽祁门,96151部队)
司令员杨业功少将
政治委员李同茂少将(1944.09-,山东淄博人)
第53基地(云南昆明,96201部队)
司令员
政治委员冯传生少将
第54基地(河南洛阳,96251部队)
司令员王久荣少将(北京密云人)
政治委员
第55基地(湖南怀化,96301部队)
司令员杨智国少将
政治委员张立民少将
第56基地(青海西宁,96351部队)
司令员陈有国少将
政治委员姚念学少将
第22基地(陕西宝鸡,96401部队)
司令员李启胜少将
政治委员吕义胜少将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湖北武汉)
院长李体林少将(1950-,河南温县人)
政治委员李广琪少将(1948-,河南濮阳人)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院长包富红少将(1944-,江苏无锡人)
政治委员袁有望少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主席
***(1926.08-,江苏扬州人)
副主席
***(1942.12-,安徽绩溪人)
郭伯雄上将(1942.07-,陕西礼泉人)
曹刚川上将(1935.12-,河南舞阳人)
委员
徐才厚上将(1943.06-,辽宁瓦房店人)
梁光烈上将(1940.12-,四川三台人)
廖锡龙上将(1940.07-,贵州思南人)
李继耐上将(1942.07-,山东滕州人)
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
主任
谭悦新中将(山东临朐人)
副主任
贾廷安少将
徐长友少将
王冠中少将
曹育民大校
中央军委法制局
局长高暇明少将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
张树田上将(兼)
副书记
董宜胜中将(兼)
朱增泉中将(兼)
解铨厚海军少将(兼)
全军各大单位和武警部队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一般由副政治委员兼任)
中共总参谋部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谢作炎少将(兼)
中共总后勤部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董宜胜中将(兼)
中共总装备部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董万才少将(兼)
中共海军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刘晓江海军中将(兼)
中共空军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徐承栋空军中将(兼)
中共军事科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冯永生空军中将(兼)
中共国防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彭小枫中将(兼)
中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
中共第二炮兵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贾文先中将(兼)
中共渖阳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李运之中将(兼)
中共北京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李文华少将(兼)
中共兰州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陶方桂中将(兼)
中共济南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尹风岐中将(兼)
中共南京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李继松中将(兼)
中共广州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王同琢中将(兼)
中共成都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马子龙中将(兼)
中共武警部队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张钰钟武警中将(兼)
国防部
部长
曹刚川上将(兼)
外事办公室(总参谋部外事局)
主任詹懋海少将
兵役办公室
主任
维和办公室
主任黄柏富少将
部分驻外国大使馆武官
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团长陈锋少将
亚洲
朝鲜 严江枫少将
日本 刘建华少将
泰国 赵有林少将
巴基斯坦 蔡继华少将
韩国 杨锡联少将
印度 耿克璞大校
越南 李岳洪大校
蒙古 汪华堂大校
缅甸 何克奎大校
寮国 王忠田大校
柬埔寨 黄理云大校
尼泊尔 张建民大校
菲律宾 刘长保大校
第713页
印度尼西亚 徐进先大校
马来西亚 李宁大校
土耳其 朱鸿飞大校
伊拉克 马忠平大校
以色列 罗宗武大校
叙利亚 蒋大鼎大校
约旦 戴绍安大校
黎巴嫩 郭洪群大校
哈萨克斯坦 徐文贵大校
土库曼斯坦 李战国大校
塔吉克斯坦 张国平大校
吉尔吉斯 吴春荣大校
亚塞拜然 施正柏大校
乌兹别克斯坦 朱达大校
欧洲
俄罗斯 王海运少将
英国 严堃生少将
法国 何世德少将
南斯拉夫 任宝凯少将
德国 唐寅初少将
义大利 张昌泰大校
荷兰 李静平大校
瑞典 刘明德大校
西班牙 周晓铧大校
葡萄牙 陈茂林大校
丹麦 姜景玉大校
比利时 江基培大校
希腊 王汉生大校
波兰 王英范大校
捷克 赵国玺大校
匈牙利 赵严芳大校
斯洛伐克 王传经大校
芬兰 刘蒙大校
奥地利 余汉民大校
挪威 杨宁育大校
瑞士 刘惜龙大校
保加利亚 金志强大校
克罗埃西亚 王德宝大校
罗马尼亚 王少川大校
阿尔巴尼亚 魏世杰大校
乌克兰 刘永平大校
立陶宛 王树森大校
美洲及大洋洲
美国 龚显福少将
加拿大 刘林秋大校
澳大利亚 余华栋大校
纽西兰 徐海潮大校
墨西哥 腾定烈大校
古巴 林保华上校
巴西 许高鸿大校
智利 栾世松大校
阿根廷 陈牧林大校
秘鲁 杜兴国大校
哥伦比亚 李振春大校
玻利维亚 黄长根大校
乌拉圭 潘荆大校
厄瓜多 姜贵仲大校
委内瑞拉 孙一帆大校
非洲
埃及 孙培德少将
突尼西亚 赵京明大校
莫三比克 陈绍宏大校
辛巴威 李武章大校
衣索比亚 周月定大校
刚果(金) 朱顺福大校
阿尔及利亚 王光明大校
尚比亚 李正华大校
奈及利亚 陈建武大校
南非 尹心愿大校
渖阳军区
司令员
钱国樑上将(1939.12-,江苏吴江人)
政治委员
姜福堂上将(1941.10-,山东荣成人)
副司令员
罗友礼中将(1940-,湖北鄂州人)
吴玉谦中将(1943.09-,山东宁阳人)
毛凤鸣中将
许其亮空军中将
副政治委员
曹惠臣中将(1940.07-,河北乐亭人)
李运之中将
周永顺中将(1942-,甘肃榆中人)
司令部
参谋长
范长龙中将(1947.05-,辽宁东沟人)
副参谋长
郭为民少将(1944.11-,河北高阳人)
柳凤举少将(1943.05-,河北衡水人)
程文华少将
政治部
主任
孙大发中将(1945.11-,安徽金寨人)
副主任
庞连杰少将
韩锡平少将
曹华川少将
张明晨少将
联勤部
部长侯树森少将
政治委员李学智少将(1949-)
装备部
部长邢书成少将(1952-)
陆军第16集团军(吉林长春,65301部队)
军长关凯少将
政治委员赵开增少将
陆军第23集团军(黑龙江哈尔滨,65411部队)
军长寇铁少将(1950.04-,黑龙江大庆人)
政治委员张世显少将
陆军第39集团军(辽宁辽阳,65521部队)
军长艾虎生少将(1950.10-,河南禹州人)
政治委员陈国令少将
陆军第40集团军(辽宁锦州,65631部队)
军长王国生少将(1947.02-,吉林大安人)
政治委员崔景龙少将(朝鲜族)
辽宁省军区
司令员钱南忠少将(1949-,江苏武进人)
政治委员张德友少将
吉林省军区
司令员岳惠来少将
政治委员初平少将
黑龙江省军区
司令员李衡少将(1943.08-,辽宁鞍山人)
政治委员肖玉国少将
大连陆军学院
院长高凤楼少将(1948.09-,黑龙江集贤人)
政治委员冯红宇少将
北京军区
司令员
朱启中将(1942.05-,云南祥云人)
政治委员
杜铁环上将(1938.08-,辽宁鞍山人)
副司令员
陈希滔中将(1943-,福建长乐人)
臧文清中将(1940.12-,河北承德人)
刘逢君中将(1942.12-,辽宁辽阳人)
粟戎生中将(1942.10-,湖南会同人,侗族)
李永金空军中将
副政治委员
李文华少将(1945.08-,内蒙古武川人)
张海阳少将(1949.07-,湖南平江人)
第714页
司令部
参谋长
高中兴中将(1943.12-,山东即墨人)
副参谋长
于承海少将
王良均少将
张晓剑少将(1944-,福建长乐人)
佟喜刚少将(1943.11-,吉林吉林人)
政治部
主任
符廷贵中将(1944.08-,辽宁盘锦人)
副主任
马述宽少将(1944.11-,辽宁东沟人)
张鼎文少将(1942.12-,山西榆社人)
王秉伦少将
纪耀成少将
联勤部
部长郭凤岐少将(1945.07-,河北永年人)
政治委员杜建林少将
装备部
部长邱金凯少将(1946.07-,河北南皮人)
陆军第24集团军(河北承德,66169部队)
军长李世明少将(1948.12-,四川三台人)
政治委员李国辉少将(1950-)
陆军第27集团军(河北石家庄,66276部队)
军长王喜斌少将
政治委员
陆军第38集团军(河北保定,66393部队)
军长李少军少将(1949-)
政治委员黄嘉祥少将(1949.01-,江苏启东人)
陆军第63集团军(山西太原,66389部队)
军长息中朝少将
政治委员任之通少将(1946-,江苏灌云人)
陆军第65集团军(河北张家口,66455部队)
军长冯兆举少将(1949.09-,山东莒南人)
政治委员杜恒岩少将
北京卫戍区
司令员刘逢君中将(兼)
政治委员孙本胜少将(1945-,山东荣成人)
天津警备区
司令员滑兵来少将
政治委员刘书才少将(1946.02-,河北南皮人)
河北省军区
司令员陈玉田少将(1944.08-,河北易县人)
政治委员张连仁少将
山西省军区
司令员段端武少将(1949.08-,安徽涡阳人)
政治委员郐万增少将
内蒙古军区
司令员黄高成少将(1949.07-,江苏盐城人)
政治委员张金柱少将(1947.10-,黑龙江哈尔滨人)
石家庄陆军学院
院长王定庆少将
政治委员魏东普少将
第九卷中国篇 我军战备等级的区分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964
战备等级是部队战备程度的区分,全军战备等级分为四级战备、三级战备、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1)四级战备,即国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或者我国周边地区出现重大异常,有可能对我国交全
和稳定带来较大影响时部队所处的战备状态。部队的主要工作:进行战备教育和战备检查;调
整值班、执勤力量;加强战备值班和情况研究,严密掌握情况;保持通信顺畅;严格边境管理
;加强巡逻警戒。
(2)三级战备,即局势紧张。周边地区出现重大异常,有可能对我国构成直接军事威胁时,部
队所处的战备状态。部队的主要工作:进行战备动员;加强战备值班和通信保障,值班部队(
分队)能随时执行作战任务;密切注视敌人动向,及时掌握情况;停止休假、疗养、探亲、转
业和退伍。控制人员外出,做好收拢部队的准备,召回外出人员;启封、检修、补充武器装备
器材和战备物资;必要时启封一线阵地工事;修订战备方案;进行临战训练,开展后勤、装备
等各级保障工作。
(3)二级准备,即局势恶化,对我国已构成直接军事威胁时,部队所处的战备状态。部队的主
要工作:深入进行战备动员;战备值班人员严守岗位,指挥通信顺畅,严密掌握敌人动向,查
明敌人企图;收拢部队;发放战备物资,抓紧落实后勤、装备等各种保障;抢修武器装备;完
成应急扩编各项推备,重要方向的边防部队,按战时编制齐装满员;抢修工事、设置障碍;做
好疏散部队人员、兵器、装备的准备;调整修订作战方案;抓紧临战训练;留守机构展开工作
。
(4)一级战备,即局势极度紧张,针对我国的战争徵候十分明显时,部队所处的战备状态。部
队的主要工作:进入临战战备动员;战备值班人员昼夜坐班,无线电指挥网全时收听,保障不
间断指挥;运用各种侦察手段,严密监视敌人动向,进行应急扩编,战备预备队和军区战备值
班部队,按战时编制满员,所需装备祝补充能力优先保障;完成阵地配系;落实各项保障;部
队人员、兵器、装备疏散隐蔽伪装;留守机构组织人员向预定地区疏散;完善行动方案,完成
一切临战准备,部队处于待命状态。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军队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587
中国军队积极探索集运输、救护、供应、维修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保障方式,目前已形成以军区为基础,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相结合的新型保障体系。
据解放军总后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军部队在吃、穿、住、行方面已发生明显变化:
第715页
“食”从温饱型转向营养型。全军先后五次提高了伙食费标准,出台了新的食物定量标准,基层官兵早餐吃上鸡蛋,有条件的还喝上了牛奶。边远地区部队结束了常年吃干菜、冻菜和罐头的历史。官兵的饮食结构正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
“衣”从单一化到系列化。新式军装、新型棉垫子、毛巾被、体能训练服、作训鞋这些解放军历史上从没使用过的新被装,去冬今夏已经陆续发放到全军基层部队。
“住”从实用型到舒适型。近年来全军百分之九十以上基层部队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军边海防部队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营房布局合理,坚固适用,水、电、暖设备齐全。多年来未曾解决的营房渗、漏水等问题得到根治;昔日简易木制、铁塔式哨楼,已被永久式砖木、钢筋混凝结构的哨楼所代替。
“行”从骡马化到机械化。全军军交运输部门立足创新求发展,构建起了“铁路、水路、公路、空中衔接,陆、天、邮、通一体”的保障大通道。万里边防都通了公路,数条公路穿越冰峰雪岭通往各个边防哨所,从而结束了许多边防站大雪封山后与后方隔绝的历史。
第九卷中国篇 服役五十多年解放鞋将退役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908
小小的解放鞋,伴随我军官兵50多年。如今,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用6项国家专利和1项军队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打造出新型作训鞋。这个事实生动地说明:提高部队现代保障能力,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军队的科技创新,要以打得赢为牵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这给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担负着科技强军重任的广大科研人员,要牢记肩负的责任,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奋力攻关。这样,类似解放鞋之类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记者胡君华报导:今天,随着某鞋厂最后一条解放鞋生产线正式拉闸停产,另一条新型作训鞋生产线正式起动。这标志着我军新作训鞋开始大批量生产。
据总后有关部门介绍,随着新型作训鞋5月1日装备部队,从今年起军队将不再订购解放鞋。伴随着我军官兵50多年的解放鞋将“光荣退役”。
在某部训练场,曾经一月穿破一双解放鞋的某部“训练标兵”陈伟,一直为脚臭和“脚气病”苦恼。他高兴地对记者说:“自从换上新型作训鞋后,我再也闻不到脚臭味,再也没有得过‘脚气病’。”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我国橡胶工业的起步,我军从穿布鞋转变为穿解放鞋。解放鞋也就成为我军的主力鞋,一穿就是50多年。50多年来,它在部队作战、训练、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解放鞋採用纯棉材料制作鞋面、鞋里,不结实,战士们经常是“一年穿破五六双解放鞋”。加之,解放鞋透气、透湿性差,容易滋生细菌,常常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有的战士甚至因脚气感染,影响了训练。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广大科研工作人员开始长达20年的攻关。1997年,总后军需部成立了新型作训鞋课题组,经过数百次实验,新型作训鞋终于在10个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了增强新型作训鞋耐磨性,他们研制出新型应用化学纤维材料;为了解决新型作训鞋抗菌防臭,他们在织物中加入抗菌防臭剂;为了减轻鞋的重量,他们研制出短纤维增强型发泡橡胶新材料,并採用世界先进位鞋新工艺,使新型作训鞋既舒适又美观。去年,凝集高新技术结晶的新型作训鞋问世后,先后获得6项国家专利和1项军队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
第九卷中国篇 我军首座军需供应自动化立体库建成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411
不见过去紧张的人工装卸运送,不见往日繁琐的手工统计核发,随着电脑操作员轻点滑鼠,被装物资便沿着高速运转的自动化物流设备输送而出,全程用时不到两分钟。今天,全军规模最大的军需自动化立体库在总后军需供应局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军军需物资供应开始步入自动化。
据悉,该库自动化系统对库存的近300个品种、2400多个号型的被装物资採用了电脑编码认址和雷射定位技术,各品种型号的被装物资能快捷准确地出入库发送,实现了作业流程的全部自动化。在中央总控室,笔者看到:电脑操作员下达夏服物资的品名、号型和数量等指令后,电脑自动进行货位选择,并通过雷射引导堆垛机迅速沿着有轨巷道准确到达指定位置,机械臂灵活自如,准确无误地实施物资收发。同时,该系统还能对出入库物资实施自动统计,结束了以往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库核对的历史。据介绍,此系统的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资发放差错率,进一步提升了联勤保障能力。
第九卷中国篇 强化后勤保障首个军事物流实验室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318
强化后勤保障---中国军方建首个军事物流实验室
全军首家军事物流工程实验室近日在后勤指挥学院成立,在屏幕上可再现军事物资採集、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直至部队消耗的全过程,而且还能够为军事物流提供信息咨询、方案论证、决策分析、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项服务。
第716页
报导称,实验室科学吸收世界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沿技术和理论,准确把握我军新形势下后勤保障的特点与规律,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资料库等最新信息技术,汇集国内外物流信息资源,再现军事物流业务流程,初步实现了军事物流数据交互化、查询自动化、流程模拟化、决策科学化、研究网络化,为军事物流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探索我军后勤保障新模式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
第九卷中国篇 军队建设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5966
军事法制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国军队适应国家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贯彻依法治军方针,加强军事法制建设,逐步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纳入法制轨道。
1998年以来,中国的军事立法速度明显加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为驻澳门部队依法驻军、依法履行防务职责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兵役制度。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中央军事委员会还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执勤条令》等40多件军事法规,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维护广大官兵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了300多件军事规章,推进了依法治军的进程。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中国军队已经形成了由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和保卫部门构成的军事司法体制,对军队内部的刑事案件分别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和侦查权。军事法院是国家设在军队中的专门人民法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级单位、军级单位的三级军事法院组成,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审判程序与普通人民法院相同。上一级军事法院为下一级军事法院的上诉法院。军事法院受理军队内部的刑事案件;经最高人民法院授权,可以受理其他案件。军事检察院是国家设在军队中的专门人民检察院,同军事法院一样也由三个级别组成,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上级军事检察院领导下级军事检察院的检察工作。军事检察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负责对保卫部门侦查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批捕、起诉或者不起诉;对利用职权犯罪的刑事案件直接受理和侦查,并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对保卫部门、军事法院的侦查和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中国军队在团以上单位政治机关设保卫部门,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发生在军队内部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根据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国加入的日内瓦四公约及其1977年两个附加议定书,中国军事司法机关对军人在战时虐待俘虏以及残害、掠夺无辜居民等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予以刑事处罚。
中国军队的律师及其法律服务工作按照国家律师制度管理,军队律师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国家律师资格。全军在集团军、师、旅三级部队编制军队律师,现有法律顾问处272个、专职和兼职律师1688人。军队律师担任军队首长和机关的法律顾问,为其决策提供法律服务;接受刑事诉讼被告人的委託担任辩护人;接受军队单位和军人的委託担任代理人。
军事法制已经成为中国军队教育训练的内容和军队院校教育的课程。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从1986年到2000年,中国军队进行了三次五年普法教育活动。军队各级各类院校都开设法律课程,对学员和军官进行国家法律、军事法规和法律常识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法等内容的教育。
裁减军队员额
1997年9月,中国宣布在此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至1999年底,裁减员额的任务已圆满完成,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也已基本结束。
压缩规模,完成裁减军队员额任务。通过压缩陆军部队规模、调整海空军部队编组、撤销部分装备老旧的部队,改革后勤保障、装备管理体制和院校、训练机构体制编制,撤併军以上机关内设机构等,裁减编制员额50万。其中,陆军精简18.6%,海军精简11.4%,空军精简12. 6%,第二炮兵精简2.9%。目前,全军编制人数保持在250万以内。
精简机构,精干军以上领导机关。军以上机关通过调整职能、撤併部门,减少了内设机构和人员。总部和军区、军兵种机关撤併了部分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下属的局(处)和编制员额均减少了20%左右。调整后,全军军以上机关共减少1500余个机关部门,军队领导指挥体制进一步趋向精干、灵敏、高效。军队从事经营性生产的290余个生产管理机构和地区性企业管理机构全部撤销或移交地方。
调整编组,优化部队编成结构。陆军野战部队撤销部分集团军军部和师、团,部队编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的部队,通过淘汰落后装备、调整编组,撤併了一些建制单位。调整后,陆军野战部队在加强合成和小型化、轻型化、多样化方面取得进展;军兵种技术含量较高部队的比例有所提高,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第717页
改革体制,进一步理顺关系。成立总装备部,调整武器装备管理体制,实现了全军主要武器装备的集中统管,加强了武器装备建设的统一领导和全系统、全寿命管理。调整后勤保障体制,建立了以军区为基础,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供保障与专供保障相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使后勤保障向三军一体、集约化保障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改革院校、训练机构体制编制,减少院校数量,扩大单所院校办学规模,提高军官培训层次和调学比例。军队院校开始走上规模化办校、现代化教学、正规化管理、社会化保障的新路子.
思想政治建设
中国军队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使命是: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中国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着眼于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坚持提高政治素质与培养综合素质相统一,学习先进思想与掌握文化知识相统一,教育引导与实践锻鍊相统一,严格纪律约束与提高自控能力相统一,努力培养造就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官兵。为夺取未来战争的胜利,中国军队坚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坚持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官兵,坚持用高尚的革命精神激励官兵,坚持用良好的政治环境薰陶官兵,坚持用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官兵,不断增强官兵的思想觉悟、勇敢精神、顽强作风、铁的纪律,增强官兵的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
中国军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大力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官兵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自觉的牺牲奉献精神,使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官兵拥护和支持改革,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坚持勤俭建军,永葆军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军事训练
中国军队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地位,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设和不断改革,中国军队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比较完善的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体系。
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军队为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积极开展科技练兵,大力加强军事训练改革。在发展创新军事理论方面,深入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情况、新特点,加强军事训练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作战训练理论特别是联合作战训练理论,修订并颁布了新一代《战役纲要》、《战斗条令》。在改革训练内容方面,突出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新战法的学习和训练,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形成了新的训练内容体系。在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方面,积极推进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建成了适应不同作战训练要求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体系,基本完成了战役、战术模型与武器系统模拟器的联接和各军兵种、各专业模型的互联,推广了分布交互式作战指挥模拟系统、新型装备操作训练模拟器材和计算机辅助训练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军各大单位和院校的军事训练信息网络。在完善训练管理机制方面,严格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等训练法规,实施正规化训练,并适应国家、军队改革调整出现的新形势,加强和改进了训练的组织领导与管理。近年来,周密组织实施了兰州、济南、南京、广州等战区诸军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全面提高了官兵综合素质和高技术条件下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中国军队院校坚持把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根本目标,着眼二十一世纪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院校教育体制。1999年军队院校进行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撤销、合併、改建了部分院校,将原来培养指挥军官和技术军官的两大类院校,调整为培养生长军官和在职军官的两大类院校,并新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工程、理工、海军工程和空军工程5所综合大学。在军官培训体制方面,逐步实行军队自己培养和依託国民教育培养并举,逐年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并力争到2010年使生长军官基本接受高等教育。在军官组训方式方面,部分生长军官先在综合院校完成本科学历教育和军事基础训练,再根据即将担任的职务在专业院校完成专业训练;将技术性较强的指挥专业与相应技术专业融合成新专业,对部分军官实行指挥与技术合训;对中级指挥军官实行军政合训,指挥员与参谋人员同校培训,医务和机关政治军官全军统一归口培训。通过调整改革,军队院校的总数减少了约三分之一,院校体制趋向规模化和综合化,军事人才培训层次、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后勤建设
中国军队把后勤建设作为全面提高战斗力、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在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管理、勤俭节约的原则下,努力为军队建设、作战和其他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不断发展,已经由单一的陆军后勤发展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后勤,由简陋落后的后勤装备发展为拥有现代技术和部分高技术支撑的多样化的后勤装备,由保障一般条件下的军事行动发展为保障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行动。
第718页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军队后勤着眼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需要,加强后勤战备工作。加快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后勤建设,组建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提高后勤应急和综合保障能力。加大战场建设的投入,合理调整战备物资储备规模、布局和结构。坚持科技兴后勤,不断提高后勤保障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研制并为部队装备了一批野战、机动、高效的后勤补给、生活保障、医疗救护、快速抢修装备,海上补给、空中加油和第二炮兵机动保障等技术性强的专用后勤装备也有了长足发展。从2000年1月起,中国军队开始实行以军区为基础,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供保障与专供保障相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通用物资供应和通用勤务保障由军区统一组织,专用物资供应和专用勤务保障由军兵种按建制系统组织实施。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军队质量建设的需要,中国军队对后勤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1998年12月起,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军队所办的6000多个企业,大部分自行撤销,其余移交地方。1998年7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关于国家实行军人保险制度的要求,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颁布了《军人保险制度实施方案》,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人保险制度,并于1998年、1999年分别启动了军人伤亡保险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近年来,中国军队不断探索并努力实现社会化保障,藉助社会力量,利用市场资源,精干担负军事保障职能的机构,提高国防费使用效益。从2000年1月起,在军级以上机关和驻大中城市的军队院校、医院等单位,逐步推行饮食保障、营房保障和商业服务社会化。
武器装备建设
中国军队始终把武器装备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提高军队防卫作战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借鑑国外先进军事技术的方针,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建设现代化的军队,为保卫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陆军及通用武器装备基本实现制式化、系列化,提高了火力压制、地面突击、战场机动、战场情报侦察、作战指挥和防护能力,满足了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要求。海军在飞弹化、立体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已具备了近海防御作战能力。空军具备了相当水平的全天候、全天时、全空域作战能力,一批高技术武器装备正在陆续装备部队。第二炮兵已拥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飞弹武器系统,并具备快速反应和机动作战能力。
中国军队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要求,从1998年起,逐步建立了新的武器装备管理体系。中国军队坚持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型武器装备研制步伐,推动武器装备发展;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适度竞争,逐步完善军事装备订货制度,建立健全科研、订购合同制;逐步实行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提高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质量,控制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全寿命费用,增强武器装备建设的整体效益;进一步加强武器装备管理法规和装备工作制度的建设,使武器装备建设适应新的管理体系,走上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轨道。
为适应世界军事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的特点,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将致力于尽快实现军队武器装备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的转变,使军队掌握尽可能先进的武器装备,确保完成国家赋予军队的神圣使命。
参加国家减灾救灾行动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针对大江大河的水患,部分地区的干旱和风暴潮,铁路、公路沿线的泥石流、滑坡等,中国军队积极参加驻地政府组织的减灾工程建设。近两年来,共参与修建防洪堤2万多公里,水库30多座,防潮坝300多公里,排灌站300余处,其中包括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淮河流域综合治理、甘肃雨水集流、宁夏防沙治沙等工程,在保障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便于参加救灾行动,军队总部机关、军区、省军区、军分区都派出人员参加国家和地方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的工作,协调军地指挥关系,制定减灾救灾措施,建立灾情通报制度,统筹救灾器材物资,并遵循灵活、快速、高效、无误的原则,实施组织协调工作。各部队都制定有抢险救灾方案,平时进行预演,落实船艇、飞机、车辆等救灾装备和器材,确保一有灾情发生,就能立即出动。近两年来,全军参加抢险救灾100多次,出动官兵50多万人。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抗洪战斗中,全军出动30多万官兵,1.25万台车辆,1170艘舟艇,200多架飞机,抢修加固堤坝1万多公里,堵决口和排除险情1.4万余处,抢救转移遇险群众300多万人,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抢险的同时,军队还积极组织救灾赈灾活动,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渡过难关。近两年来,共帮助灾区人民建房4万多间,捐衣被2600余万件,捐赠其他物资价值3000多万元人民币。
第九卷中国篇 军队后勤
第719页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970
战争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离不开后勤的保障。所以,军队后勤是随着军队的出现而产生的。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后勤的依赖性越大,后勤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看法,军队后勤是军事后勤的组成部分。军事后勤是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从物资经费、医疗救护、交通运输、装备维修、基建营房等方面保障军事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工作及其机构的统称。军队后勤是专指保障军队建设、作战及其他活动需要的后勤,通常可以分为战略后勤、战役后勤、战术后勤等。刘伯承元帅曾形象地比喻说,军队后勤有如大树,战略后勤如同树干,是不动的;战役后勤有如树枝,是半动的;战术后勤有如树叶,是全动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的后勤,一般设有经理或供给、军医或卫生等部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建立后方勤务,各师、团的后勤机构变化不大。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发展和部队技术装备的加强,军队后勤陆续增加了汽车管理、油料供应等新内容。建国以后,军队后勤有了很大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后勤体系。后勤对军队建设和作战的保障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在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军队后勤的根本职能就是把国家提供的经济力量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各国军队后勤的工作范围和机构隶属关系不尽相同。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包括后勤组织指挥和财务、军需、卫生、军械、军事交通、车船、油料、物资、基建营房等专业勤务。美军后勤还包括人事、民事、牧师、法律、宪兵等工作。各国军队的后勤组织系统,一般包括总部后勤,军、兵种后勤,军区或战区、方面军后勤和集团军、军、师、旅、闭等部队后勤。师以上部队的各级后勤,通常编配和设立相应的司令部或战勤计划部门、业务部门和相应的基地、仓库、医院及后勤保障部队、分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还编设了相应的政治部门,以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后勤的绝对领导。世界各国在军队后勤的组织体制上也有不同。如,美军将后勤指挥机构与后勤保障机构分别设置,将后勤指挥机构置于军事指挥系统之中。前苏军的财务部门,建筑和营房部门,装备部门和技术保障部门相对独立,与同级后勤部门并列设置。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除军种、兵种及其部队的装备技术保障部门相对独立设置外,后勤指挥部门和后勤各专业勤务部门,一般归属后勤的建制。
第九卷中国篇 战略后勤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627
为保障武装力量的战争准备与实施的后勤工作及机构的统称。它是军队后勤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包括全国和全军的后勤和军兵种后勤,是战役后勤的依託,是保障作战固定基地,对武装力量的建设和战争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战略后勤由武装力量后勤高级领导机关及其国家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后勤对军队作战的支援,组织协调备战区的后勤力量,以保障军队的作战,特别是保障主要战略、战役方向和主要战场的作战需要。它以军事战略为指导,以国家经济实力、物质资源为基础,在掌握作战对象、科学技术、战略方针、战略部署和任务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物质、技术等手段保障武装力量建设和战争全局的需要。从方针、原则上加强后勤的思想、组织、业务、作风建设,搞好军兵种之间、战区之间、战役之间的后勤协调;依靠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繫,搞好战争的后勤动员,充分发挥军政、军民整体力量,建立军政、军民相结合的保障体系;节省经费开支,控制物资消耗,合理使用后勤力量,不断增强战争潜力。平时,主要是组织和规划战略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战略后勤基地和交通道路的建设,后勤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施行;更新和改善后勤装备,确定和完善后勤体制,组织后勤教育训练和科学研究,提高后勤组织指挥、综合保障和防卫作战能力。战时,主要是迅速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扩编后勤组织机构,徵集后勤人员,徵调物资器材,统一组织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战役后勤,保障战役作战需要。
第九卷中国篇 战役后勤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721
保障战区、战役军团建设和作战的后勤工作及机构的统称。它是后勤体系的中间层次,是战役军团所辖的后方,是战区经济与战区部队之间,战略后勤与战术后勤之间的桥樑,是保障作战比较稳固的基地,对战役的进程和结局具有重要的影响。通常包括战区或军区后勤、集团军后勤等和临时编成的方面军或集团军群后勤及其他执行战役任务的作战集团后勤。战役后勤由战役军团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统一指挥,以战略后勤为后盾,动员和运用作战地域军民整体力量,从物资、经费、卫生、技术、运输等方面保障战役军团作战的需要。战役后勤的基本任务是: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战区后勤基地建设和战役军团后勤建设,提高后勤人员的军政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战役后勤的保障能力、防卫能力和指挥能力;为战区、战役军团建设和作战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卫生、交通运输、装备修理和后勤工程等保障;对战区、战役军团所需经费和各种物资,统一进行筹措和分配,负责战役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并对部队使用经费和物资的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并支援战术后勤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组织实施战役后勤防卫,防备敌人的袭击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危害,保障战役后勤机关、部队、分队和设施的安全。
第720页
美军海外作战战役后勤保障,在战区陆军司令官及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由战区陆军备职能部门和地区后勤部或由军后勤保障部负责组织.通过下属的物资管理中心、运输控制中心和保障大队、勤务分队,分别採取全面支援和直接支援方式,进行物资补给和装备维修。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战役方针、任务和决定,组织实施战役后勤保障。诸军、兵种合同战役后勤保障,通常由军区或战区或方面军后勤部统——组织,由军区或战区后勤部派出后勤分部建立后勤基地和兵站运输网,对部队实行划区保障。
第九卷中国篇 战术后勤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564
保障军以下部队(分队)战斗和建设的后勤工作及机构的统称。通常指团、旅、师后勤,有时也指营、连和军后勤。它是军队后勤体系的基本层次,负责战术范围内后勤保障,直接服务于部队,对部队建设和战斗进程与结局具有重要影响。战术兵团、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大,战术后勤也常随着战线的转移而变化。 在平时和作战中,战术后勤组织实施部队(分队)的武器、弹药、油料、给养、被装、药材、营房物资、维修器材等和经费的请领、接收、分发、管理。组织运输力量,完成前送、后送任务,并协同有关部门搞好交通调整勤务和部队输送。组织实施伤病人员的紧急救护、早期治疗和后送,组织部队、分队整顿个人卫生和阵地环境卫生,作好卫生防疫、防护,对军鸽、军犬、军马疾病的防治工作。组织实施饮食保障。指导部队、分队正确使用装备,实施对装备的检测、维护和中小修。组织实施对损坏装备的现地抢修和后送。负责对在战斗中缴获的贵重物品的收集、保管和上交。组织实施后勤防卫,保障战术后勤机关、部队、分队和物资设施的安全。
美军战术后勤指挥一般由同级司令部副参谋长负责,后勤保障由相应的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术后勤主要由战术兵团、部队的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统一指挥,通常依靠战役后勤,必要时取得战略后勤的支援,尽量发挥本地地域内各种力量的作用,保障作战的需要。
第九卷中国篇 后勤保障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344
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的特点。因此,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后勤保障作为军事后勤的中心工作,作用在于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保障武装力量作战、建设的需要,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各项军事任务的完成。后勤保障的一般原则是,立足实际,适应需要;力争主动,避免被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后勤保障的方式,主要是按部队建制保障,或按区域保障。
第九卷中国篇 我国空军目前编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5112
我国空军目前编制
★中国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
★中国空军现役兵力为42万人,包括战略部队和22万的防空兵在内。
★空军分为7个空军战区,分属7个军区。
★7个空军战区分别编成空军师、地对空飞弹部队、高炮旅和雷达团。
北京军区空军【空10军】
渖阳军区空军【空1军】【大连基地(原空3军)】
南京军区空军
济南军区空军【空8军】【上海基地(原空4军)】
兰州军区空军【空7军】【武汉基地】【空15军】
成都军区空军【昆明基地】
广州军区空军【空9军】【西安基地(原空11军)】
中国空军包括航空兵(装备轰炸机,攻击机,歼击机,侦察机和运输机等),地对空飞弹部队,高炮部队和无线电技术部队。共有40-45个航空师,15-17个防空师。空军共有3000余架作战飞机(500-600架可携带核武器,250架直升机),500-600座地对空中程飞弹发射装置,1500-2000门高炮。
宝剑锋从磨砺出。新一代中国空军航空兵飞行员用辉煌的成绩告诉世界:在未来战争中,中国空军航空兵必将是一支攻防兼备、无坚不摧的‘长空利剑‘。
中国战斗机之歼击机篇
歼击机又称战斗机,旧称驱逐机。主要用来歼灭空中敌机和其他空袭兵器的飞机。其特点是速度大,上升快,升限高,机动性好。
一、歼五型
歼-5是中国渖阳飞机公司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仿制前苏联米格-17φ),也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
渖阳飞机公司于1955年初开始试制歼-5。1956年7月19日,试制原型机首次试飞。歼-5自1956年9月投入批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
歼-5主要用于昼间截击和空战,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其改进型歼-5甲机头装有雷达,主要用于夜间截击空战。
设计特点
歼-5是一种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喷气战斗机。
第721页
机翼后掠式中单翼布局,后掠角45°,双梁结构。机翼内侧有后退式襟翼,起飞和着陆可放下不同角度。机翼外侧是副翼,偏转角范围为±18°。机翼根部有起落架舱,主起落架收在机翼的两个舱内。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构造,外形为圆形截面的流线体。圆形机头进气道。机身后部装有可操纵的减速板。
尾翼垂直尾翼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固定在后机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垂尾后掠角为55°41′。垂直尾翼后缘是方向舵,转动角度为25°。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安装在垂直尾翼下段顶部,其后缘的升降舵,向上可转动32°,向下为16°。
起落架前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下部的轮舱内,主起落架收入机翼内。主起落架装有缓冲器,前起落架装有减震器和减摆器。主轮轮胎压力为8.34×105帕(8.5公斤/厘米2)。
座舱密封式单人座舱,应急时舱盖可抛掉。座椅是可弹射的,可以保证飞行员在紧急时迅速安全地脱离飞机。
系统操纵系统为硬式操纵。副翼调整片和升降舵调整片为电操纵。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可调喷口和操纵副翼。冷气系统用于剎车、密封座舱、应急收放起落架和应急剎车等。
动力装置装一台wp-5型离心式喷气发动机,带加力。最大推力25.50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33.15千牛(3380公斤)。机内燃油1170千克,外挂两个400升副油箱。
机载设备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测距器等。
武器机头左侧下方装两门23毫米机炮,机头右侧下方装一门37毫米机炮。备弹量为200发。机上装有光学半自动瞄准具,有两具照相枪。左、右翼下可各挂一颗100~250千克的炸弹。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60米
机长11.36米
机高3.80米
机翼面积22.6米2
主轮距3.85米
前主轮距3.37米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4164千克
空重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
(带副油箱)1834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时
(高度11000米)m0.994
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190~21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16000米
动升限17500米
爬升时间(0~10000米)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
最大使用过载8g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公里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公里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
起飞离地速度235公里/小时
着陆接地速度170~190公里/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590米
着陆滑跑距离825米
二、歼六型
歼-6是中国渖阳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是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歼击机,可以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亦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支援任务。
歼-6飞机是根据前苏联的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试制,原型机于1958年12月首次试飞,歼-6飞机1960年投入批生产。1986年停产,生产数千架。歼-6飞机尺寸小、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适于近距格斗空战。飞机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价格便宜,是世界上同类飞机中最便宜的。歼-6飞机除装备中国空、海军外,还向国外出口。
歼-6有多种改型:
歼-6i提高升限的改型。主要是在歼-6基本型的基础上减轻了飞机重量,提高了升限。
歼-6ii在歼-6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飞机高空性能的改型。
歼-6iii为提高飞机机动性而发展的改型,飞机的结构和性能都有明显的变化。
ft-6超音速教练型。
rf-6战斗侦察型。
歼-6甲全天候型。
设计特点
机翼全金属中单翼,1/4弦线后掠角55°。高速对称翼型,顺气流方向翼根处相对厚度8.73%,翼尖处8%。机翼上表面装有导流片,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的操纵联动。
机身半硬壳式结构。头部有进气道,为圆截面形,尾部转变为椭圆型。
尾翼全动水平尾翼后掠角55°,相对厚度7%。垂直尾翼由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后掠角56°,顺气流翼型的相对厚度8%。
起落架液压收放前三点式。主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剎车的kt-37机轮,其尺寸为660×200b,轮胎压力为10.79×105帕(11公斤/厘米2);前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剎车的kt-38机轮,尺寸为500×180a,轮胎压力为6.86×105帕(7公斤/厘米2)。
动力装置装2台wp-6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25.5千牛(2×2600公斤),加力推力为2×31.87千牛(2×3250公斤)。
座舱密封座舱。座舱内装有零高度火箭弹射座椅,可保证地面滑跑零高度安全弹射。
系统两套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操纵加力燃烧室的可调喷口、水平尾翼和副翼。冷气系统用于机轮的正常和应急剎车,应急放起落架和襟翼、抛放减速伞、抛放座舱舱盖、装弹、喷射防冰液等。电源系统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和蓄电池组成。
第722页
机载设备无线电设备包括通信电台、雷达测距器、无线电高度表、陀螺磁罗盘、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等,仪表设备包括驾驶领航仪表、发动机仪表以及飞机附件仪表等。
武器装3门航炮。机翼下可挂空-空飞弹、火箭、炸弹和副油箱等。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04米
机长(带空速管)14.64米
(不带空速管)12.54米
机高3.89米
机翼面积25.0米2
机翼后掠角(1/4弦线)55°
机翼相对厚度(顺气流平均值)8.24%
主轮距4.16米
前主轮距4.40米
重量及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882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无外挂)7400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1800千克
正常载重195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1000米)m1.36
巡航速度90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7500~17900米
最大航程(不带副油箱)1390公里
(带副油箱)2200公里
续航时间(不带副油箱)1小时43分
(带副油箱)2小时38分
起飞滑跑距离(加力)515米
着陆滑跑距离(用伞)610米
(不用伞)890米
三、歼七型
歼-7战斗机,原型为苏联于1961年转让的米格-21f-13,分代为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我国目前的主力战斗机,有多种改型。
我国由50年代末开始对米格-21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这一先进战斗机给我国,尤其是生产技术。但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但由于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照猫画虎”把米格-21制造出来。
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渖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业部确定成都飞机厂和贵州飞机厂也生产歼-7。后来基型歼-7大约生产了十几架。
歼-7基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2枚霹雳-2空空飞弹或38枚火箭。进气道进气锥可分三级调节。发动机为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38.245千牛,加力56.388千牛。涡喷-7是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于1963年按前苏联p11-Ф-300发动机开始仿制的,1966年12月国家验收,1967年小批生产。1968年转至黎阳公司试制,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首翻期为100小时,总寿命300小时。1980年后涡喷-基型基本停产。在使用初期出现了不少影响可靠性、耐久性与维修性的结构问题,通过改变结构、更换材料和改进工艺,基本排除故障。改进包括,新工艺制造的涡轮叶片和部分重要零部件,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则重新设计。后期的涡喷-7的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
歼-7基型揭开了歼-7系列的序幕。此后歼-7衍生了众多的改型,包括i型、2型、3型、a型、b型、e型、m型、mg型、pg型、p型、mp型、fs型、mf型等。
歼-7基本型性能:
翼展7.15米
机长13.945米
机高4.103米
机翼面积23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57度
实用升限17500米
正常起飞重量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5480千克
机内燃油2080千克
最大航程1480千米1530千米(带副油箱)
最大平飞速度2177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970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215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800~1000米
第九卷中国篇 我国周边国家空军实力有多强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2503
俄罗斯空军
目前,俄罗斯空军拥有4000架左右作战飞机,正在淘汰米格-23、苏-24、苏-25等第二代战斗机和攻击机,大量部署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其型号有i-42、苏-30、苏-33、苏-34、苏-35、苏-37、苏-30mk战斗机等。其中,米格-29和苏-27,这两种战斗机的部署总数已达1000架左右,其中米格-29战斗机为400多架,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米格-29战斗机和苏-27战斗机,将是俄罗斯航空兵的主要战斗机。最近,俄罗斯又研制出一种新型的c-37飞机,主要用于对付美军f-22。
日本空军
中国周边国家中,日本航空自卫队为4.4万人,后备役为800人。其最主要的空战能力是在战斗机和预警机两个方面。其中,最有战斗力的是美制f-15j/dj空中优势战斗机、f-2新型战斗机和e-2c和e-767预警机。自美国于70年代初研制成功f-15战斗机以来,日本就开始引进该型机,型号为f-15j,迄今已部署f-15e/dj战斗机达173架,成为日本航空自卫队一线最先进的战斗机;而且,日本航空自卫队第一线主力战机为340架左右,f-15战斗机就占了一半的实力。日本部署如此多的先进的重型战斗机,在中国同边国家中,除了俄罗斯就是日本了。随着2l世纪的来临,日本出于未来作战的需要,开始秘密研制新型战斗机f1-x隐形战斗机。该型机是典型的隐形战斗机,雷达反射截面小,防空雷达很难探测,拥有很强的空战能力,有的日本人称之为新零式战斗机。该型机可望2010年前后投入使用。一旦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该型战斗机,将拥有更强的空战能力。
第723页
印度空军
目前,印度一线主力战机约1000架,然而,由于印度自己航空技术太差,因此,最新战机可谓是东西方的大杂烩,既有俄罗斯的新式战斗机,又有西方的新式战斗机,还有自己正在研制却难产的新型战斗机。这些新式战机主要是幻影-2000、米格-29、苏-30mk和自行研制的轻型战斗机lca等型机。印度空军的米格-23战斗机,是80年代初从前苏联购买的,目前,印度空军还有该型机90架。随后,印度航空公司根据前苏联的许可,组装了165架米格-27m型战斗机。印度的米格-27m型机目前部署在7个中队里。该型机装有雷射测距仪,空对地作战时,可以发射两枚kh-23空对地飞弹,也可投掷炸弹、火箭等武器;空战时,可以发射r-60空空飞弹,还可使用一门30毫米的机炮近战。该型机的载弹量为3吨多。此外,还数架a-50、“费尔康”预警机。
韩国空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对于作战飞机的发展相当重视。在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美国的帮助下,韩国航空兵装备有f-15或f-xx多用途战斗机,以及f-xxx隐形战斗机和ktx-ii多用途战斗机,并且正在开发“飞鸟”和“铁鸟”两种无人机。预计到2002年左右,韩国将採购120架先进战斗机。2000年,韩国从美国引进10架鹰-8000xp侦察机等。目前,韩国空军总兵力为5万人,一线主力作战飞机为400多架;此外,韩国海军也有一些作战飞机,因此,韩国空海军主要作战飞机达600架左右。韩国空海军作战飞机主要是:f-5e战斗机、f-4d/e战斗机、f-l6战斗机、a-37攻击机、“霍克”攻击机、p-3反潜机、ov-1d观察机、rf-4c/e侦察机、c-130运输机、ah-1武装直升机、ch-46d运输直升机和uh-60多用途直升机等。在战斗机方面,f-5e是比较老式的战斗机,目前,韩国空军拥有该型机200多架,其中f-5a/b型机约50架,f-5e型机159架。 m4d/e战斗机,也属于较老的战斗机,韩国空军先后从美国购买了30多架f-4战斗机,其中,f-4d战斗机66架,f-4e战斗机67架。目前,韩国空军还有115架f-4战斗机在服役,其中,f-4d型机为60架。
泰国空军
泰国,东协的重要成员国,空军总人数为4.3万,是东南亚空军中实力比较强大的。然而,泰国空军的一线战机实力却一般,只有作战飞机83架,其中,f-5e/f战斗机就达43架, f-5a/b战斗机为12架,而先进的f-l6a/b战斗机只有24架。83架一线主力战机,24架f-16也占总数的30%左右,现代化程度算得上比较高。泰国f-16战斗机配备的空空飞弹有alm-9b/j等。随着马来西亚部署米格-29战斗机和f-18战斗机,泰国针锋相对,决定扩大新型战斗机部队,向美国增购12架f-l6a/b战斗机,这样,未来几年里,泰国的f-16战斗机总数将达36架,形成一支很大的f-16战斗机军队。此外,泰国还购买了14架美国的a-7e舰载攻击机,原计划把该型机部署在新购买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上,然而,现在泰国改变主意,决定把该型机部署在陆地机场上。
朝鲜空军
目前,朝鲜空军的作战飞机虽说近千架,然而,真正具有作战实力只有300架左右,主要来源于中国和前苏联,其中包括中国制造的歼-5、歼-6、强-5、轰-5和前苏联的米格-23战斗机和苏-25攻击机等型机。目前,朝鲜空军机型包括歼-5、歼-6、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9等。朝鲜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大约为300架,主要用于空战。朝鲜空军的米格-23战斗机目前大约为55架,其中45架为单座。米格-23战斗机型号主要是米格-23mf和米格-23ml两种。其中,米格-23mf型机,朝鲜空军于1984年从前苏联购得首批,该型机装有先进的搜索雷达,可以探测70公里左右的空中目标。空战时,该型机可以发射r-23a空空飞弹。而米格-23ml战斗机的空战能力相当强,可以挂载6枚空空飞弹,空空飞弹型号包括r-23r和r-60t。朝鲜的米格-29战斗机,是其600多架战斗机中最先进的,可谓手中的王牌。迄今,朝鲜大约部署了一个中队的米格-29战斗机,不过,朝鲜一个中队的战斗机相当于西方国家两个中队战斗机的实力,总数达到30-40架,而这个独特的王牌战斗机中队为30架米格-29。
第九卷中国篇 震撼!历史上与我军竟与21个国家开打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5938
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军曾先后与日军、英军兵戎相见;韩战中,曾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衣索比亚、纽西兰等组成的“联合国军”和南韩军共17国部队,决一雌雄 ;20世纪60年代后,又与印军、美军、南越军、苏军、越军交过手。一部人民解放军与21国部队的交战史,就是一部人民军队的壮大史;一部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史;一部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的英雄史。
美国军队--与我军三次交战均损失惨重
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我军曾与美军三次交战,而且都是在国外,第一次是韩战,第二次是援越抗美战争,第三次是支援寮国抗美防空作战。
韩战是美军与我军首次交锋。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率志愿军开赴朝鲜,与“联合国军”进行了近3年的浴血奋战。整个韩战期间,美军损失兵力162708人,其中战死54246人,伤103284人,失踪、被俘5178人。其死亡人数占 侵朝“联合国军”死亡总数的94*9郾16%。联合国在《纽约公报》上公布的数字是美军伤亡14万多人,日平均伤亡数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惊天动地的一笔。
第724页
我军与美军的第二次交锋是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的援越抗美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援越抗美战争中,先后派高炮部队分5批开赴越南轮战,连同配属援越工程支队的高炮支队,共有16个支队(师),辖63个大队(团)及部分独立营、高射机枪连和勤 务分队,共计15万余人。在与美军作战的时间里,我军共对空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铁道兵、工程兵部队10多万人,帮助越南抢修被美军炸毁的桥樑、铁路、公路、涵洞等。在 援越抗美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付出了很大代价,4200多人负伤,1100名官兵壮烈牺牲,长眠在越南国土。美军在中越军队的联合打击下,终于以败军的身份撤出了越南。
我军与美军的第三次交锋是1969年至1973年的支援寮国抗美防空作战。在寮国期间,我军对空作战95次,击落飞机35架,击伤24架。在援老抗美防空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有269人献出了生命,其中210人被安葬在寮国孟塞和班南舍烈士陵园中。
日本军队--我军战胜的第一外国侵略军
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闻名遐迩的成名仗有三个: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首次与日军大规模交锋,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对手是号称“陆军之花”的日军第五师团二十一旅团。平型关大捷,震惊中外;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扬名天下;平型关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mao.zd 大喜,致电说:“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
八路军第二个成名仗是夜袭阳明堡。1937年10月19日深夜,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袭击了山西代县阳明堡日军飞机场,击毁机场上的24架飞机,消灭日军机场卫队100多人,在全国引起轰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八路军第三个成名仗是黄土岭大败日军独立混成旅团,击毙日军旅团长、“名将之花”阿部规秀。阿部规秀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此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英国军队--与我军两次交战均丢盔卸甲
英军与我军首次交战是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之前,1949年4月20日,为阻止我解放军渡江,英国军舰向我军进行挑衅,我军立即予以还击。
三次交火,英舰损失惨重。
然而,英军并没有接受教训,一年后,又在韩战中与我军为敌。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英国遭受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与中国人民交手的最惨重失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经典”之战是消灭了大英国协第一师第二十八旅的“皇家苏格兰团”、大英国协第二十九旅的“格洛斯特营”和“皇家重型坦克营”三支“王牌”部队。
1951年10月3日,在朝鲜马良山,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第一师与英军“皇家苏格兰团”开始了生死决斗。
战斗结束后,“皇家苏格兰团”第一营的1701名官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布满主峰,在被坦克摧垮的碉堡里,发现了英军营长的尸体,幸存的46名英军官兵高高地举起了双手,整个战斗只用了3个多小时。韩战期间,英国死、伤、被俘、失踪官兵4435人, 马良山一战损失就占总数的39%。
在1951年4月24日的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六十三军一八七师五六○团在雪马里使英军“格洛斯特营”成为瓮中之鳖。
雪马里战斗,志愿军六十三军歼灭英军第二十九旅“格洛斯特营”和一个炮兵队、一个重型坦克连,毙敌中校营长以下官兵129人,俘敌副营长以下459人。在韩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俘虏英军961人,雪马里战斗占了近一半。此战中,志愿军战士刘光子 一人活捉了63名英军,创造了韩战中一人俘获战俘最高记录,荣获了志愿军总部授予的“孤胆英雄”称号。
志愿军消灭的英军第三支“王牌”是二十九旅“皇家重型坦克营”。韩战中,英军投入战场的有两个坦克团,其中“皇家重型坦克营”不仅装备好,而且名气大,它装备着性能优越的“邱吉尔”重型坦克,在多次进攻战中大显锋芒,是“联合国军”公认的“装甲劲 旅”。在第三次战役中,被志愿军五十军一四九师利用夜袭,一举端掉。
法国军队--与我军两次交战均惨败收场
我军与法军的第一次交锋是建国初期在越南进行的。
1950年底,中国顾问团协助越南军队准备进行边界战役,在中国境内装备和训练了一大批越南主力部队。边界战役举行前,越共中央又要求中国派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员,协助整个战役的组织指挥。陈赓以爱猫扑.爱生活中央代表的身份,赶到越南,经过战场调查,很快拟订出 边界战役的作战方案,得到了武元甲等越军前线指挥部高级指挥员的一致同意。随后,中国师、团、营三级军事顾问成员,分别深入到越南各参战部队,协助越军各级指挥员做战前准备。
按照陈赓拟订的作战方案和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精心指挥以及越南军民的奋勇作战,经过七昼夜连续激战,越军全歼法军两个精锐兵团3000余人,解放了高平,并乘胜攻占了七溪,同登、谅山、亭立、安州等地的法军望风而逃。
第725页
边界战役后,陈赓回国。后来,越南军队与法军的红河战役、东北战役、宁平战役、西北战役、上寮战役等,都是由韦国清带领的军事顾问团协助展开的。特别是奠边府战役,宣告了法国侵略战争的彻底失败。
韩战期间,我军与法军交战不再是间接的顾问团,而是两军真枪实弹的短兵相接。
1950年7月22日,法国派遣一艘驱逐舰前往南韩,加入“联合国军”海军行列。8月25日,又创建1个独立营,番号为“联合国军法国营”,莱米勒中校为营长。
整个韩战期间,法国营战死262人,伤病、失踪、被俘1127人,共计1389人。
南韩军队--与我军交战最多的部队
在韩战中,我军与南韩军交战的次数最多,抗美援朝第一仗是与南韩军打的;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也主要是与南韩军打的。
韩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进行了五次战役以及上甘岭、金城等战役: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歼灭南韩第六师、七师大部,歼灭第一师、三师、八师各一部,共计7584人,俘敌4741人。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消灭南韩第七师、八师5962人,俘敌5568人。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歼灭南韩第一师、二师、五师4593人,俘敌5967人。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歼灭南韩第一师、三师、五师、六师、八师共计8861人,俘敌7769人。
第五次战役,志愿军歼灭南韩第三师、五师、六师、七师、九师60537人,俘敌5233人。
另外,在1951年防御作战、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和上甘岭防御作战、1953年反击战役等战役、战斗中,志愿军歼灭南韩军25万多人,俘敌8354人。
整个韩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消灭南韩军313500多人。并重创了南韩军“王牌”首都师,彻底捣毁首都师的“王牌团”(“白虎团”)团部,使该团团旗至今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展出。
与志愿军交战的其他“联合国军”
1951年,比利时派出一个步兵营入朝,比利时营隶属于美军第一军团指挥。在整个韩战期间,比利时营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多次交锋,都以失败告终,先后损失440人,其中死伤395人,被俘5人。要不是不断补充新兵,比利时营几乎不复存在了。
韩战期间,土耳其投入一个步兵旅,配属在美军第一军团的序列中。
韩战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与土耳其旅作战十余次,土耳其旅死伤、被俘、失踪3216人,其损失的兵力在“联合国军”中居第3位。
泰国陆军二十一团是从泰军中精选出来的混成部队,美式装备、美式训练,但在铁原以西190*9郾8高地战斗中,被志愿军消灭一个加强连。后来又屡战屡败,共损失1273人,超过了入朝时的1057人。
韩战中,澳大利亚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精锐加入“联合国军”,有两个步兵营,三艘驱逐舰,一个战斗机中队和一个空中运输中队,出兵人数居“联合国军”第5位。
“联合国军”中有5个国家在韩战中出动了陆、海、空三军,澳大利亚是其中之一,其他4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还是追随美国,主张突破“三八线”吞併北韩的9个国家之一,其他8个国家分别是英国、加拿大、菲律宾、荷兰、挪 威、巴西、巴基斯坦、古巴。
韩战期间,澳军战死746人,伤病、失踪、被俘1112人,共计1416人。
韩战中,加拿大出兵人数居“联合国军”第3位,1953年7月增兵到6146人。
但加拿大出兵不出力,仗打的寥寥无几。规模最大的战斗是1953年5月2日在下勿闲北山与志愿军四十六军三九七团3个排交锋。这次战斗,加军动用了二十五旅3个连队,被歼220人。另一次是芝浦里战斗,加军动用二十五旅配合美军第三师、二十五师与志愿 军十五军二十九师交锋,也以失败告终。此外,加拿大海军还参加了运输美军和南韩军的大逃亡。韩战中,加拿大军战死312人,伤病、失踪、被俘1244人,共计1556人。
韩战中,衣索比亚派遣1个步兵营参加“联合国军”,配属在美军第九军团的序列中。韩战期间,埃军仅在上甘岭战役与志愿军交战一次,就死121人,伤病536人,共计657人。上甘岭成了埃军的“伤心岭”。
韩战中,纽西兰没有出动短兵相接的步兵,只派炮兵十六团和两艘护卫舰参加“联合国军”。虽然没和志愿军面对面交战,但也有23人在炮火中丧生,79人伤病、失踪,共计102人。
1951年,哥伦比亚派遣1艘护卫舰、1个步兵营,共计1153人来到朝鲜半岛。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在上甘岭战役、老秃山战斗和汉江地区防御战中,给哥伦比亚营以沉重打击,击毙哥军163人。哥军在韩战中伤病、失踪、被俘476人。
韩战中,希腊派遣皇家空军十三大队和一个步兵营参加了“联合国军”,其空军担任运输任务,步兵营配属给美军“王牌”骑一师对志愿军作战,但美军“王牌”没能挽救希腊营的失败命运,192名官兵成了美军的替死鬼。韩战中,希军有545名官兵伤病 、失踪、被俘,加上战死者共计737人。
第726页
韩战爆发后,菲律宾追随美国,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致使两国直接贸易中断。1950年10月,菲律宾派遣一个由1143人组成的步兵第十营参加“联合国军”。韩战中,菲律宾军战死112人,伤病、失踪、被俘356人,共计468人。 韩战后,菲律宾仍未接受历史教训,强行占领我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并信口雌黄地把强占的岛屿说成是菲律宾领土。
韩战中,荷兰出动1个步兵营和1艘驱逐舰,共725人参加“联合国军”。韩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荷兰军队在汉江地区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中交锋,荷军战死120人。此外,还有648人伤病、失踪、被俘。
1951年1月31日,卢森堡用滥竽充数的一个步兵排44人参加了“联合国军”,尽管出兵最少,但比例却最大,因为卢森堡全军仅有一个营550人。虽然它伤亡仅有15人,但伤亡的比例最大,占出兵总人数的34%。
1950年11月14日,南非联邦派遣空军第二大队的25架飞机参加“联合国军”,该大队有“飞豹部队”之称,是南非的飞行劲旅。在韩战中,南非“飞豹”尽管享受了美军的“空中优势”,但也未能逃脱志愿军布下的“空中坟场”,34名飞行员命丧蓝天 ,8人跳伞生还,但最终还是成了志愿军的俘虏。
领土争端,与印军、南越军、苏军、越军兵戎相见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中国迫不得已进行的一场战争。此次反击战,印军伤亡人数是我军的3倍多。中国在胜利后主动后撤,并将其被俘人员全部交还,表现了中国与邻为善,和平共处的大国风范。
南越海军是西沙一霸,在中国领海和岛礁称王称霸。1974年1月,南越的“陈庆瑜”号、“陈平重”号、“李常杰”号驱逐舰和“怒涛”号护卫舰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西沙海战。结果,“怒涛”号护卫舰沉入海底,“陈庆瑜”、“陈平重”、“李常杰”号驱逐 舰受到重创,侥幸逃生。
西沙之战,我军打退了敌人对琛航、广金两岛的进攻,收复了被南越军抢占的甘泉、珊瑚、金银三岛。珊瑚岛上的36名南越军官兵,除被击毙的外,其余全部被俘,包括一名美国领事馆的联络官,中国的五星红旗插遍了西沙群岛的每一个岛屿。
西沙海战后,我军在1979年至1987年进行了长达8年多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据不完全统计,1974年至1978年8月,越军在中国边境地区制造了3398起挑衅事件,侵占中国领土达162处,打死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战士34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被迫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苏联边防军挑衅珍宝岛、血战珍宝岛、兵败珍宝岛;人民解放军捍卫珍宝岛、鏖战珍宝岛、得胜珍宝岛。中苏之战,历史自有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成为你的骄傲,就像你是我的骄傲!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海军部分现役武器-驱逐舰篇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6457
052c型
052c飞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第一代具备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的防空型飞弹驱逐舰,被誉为“中华神盾”。首舰2003年4月29日下水。目前该级两舰均在海试,不日将交付中国海军。标准排量约7000吨,柴燃动力,航速<30节。2座4联新型反舰飞弹发射架,2组“海红-9”防空飞弹垂直发射系统,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2座国产7管30毫米近防炮,4座3×6多用途发射器,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搭载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170、171
排水量:7000吨
主机:柴燃动力
航速:<30节。
武器:反舰飞弹:2座4联新型反舰飞弹发射架
舰空飞弹:2组“海红-9”防空飞弹垂直发射系统
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
2座7管30毫米近防炮
4座3×6多用途发射器
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直升机: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052b型
052b飞弹驱逐舰中国最新一代的通用型飞弹驱逐舰。首舰1999年底或2000年初开工建造,2002年5月初下水,目前可能已交付海军。标准排量约7000吨,柴燃动力,航速<30节。4座4联c803反舰飞弹发射架,2座9m38m单臂防空飞弹发射架,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2座国产7管30毫米近防炮,4座3×6多用途发射器,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搭载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168、169
排水量:7000吨
主机:柴燃动力
航速:<30节。
武器:反舰飞弹:4座4联c803反舰飞弹发射架
舰空飞弹:2座9m38m单臂防空飞弹发射架
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
2座7管30毫米近防炮
4座3×6多用途发射器
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直升机: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现代级
现代”级飞弹驱逐舰是前苏联在70、80年代冷战高峰期间为了抗衡美国海军而建造的高性能水面作战舰艇,属于第三代驱逐舰。`1970年由原苏联北方设计局设计,1976年完成施工设计后首舰“现代”号交由列宁格勒日丹诺夫船厂建造,1978年11月下水,1980年12月建成服役。该级舰的主要任务是为编队护航,担任对海、对空作战任务,攻击敌航母及其它大中型水面舰艇;在两栖作战中实施火力支援;保卫海上交通要道等。
第727页
1998年底传出中国要购买该级舰的消息。首舰“杭州”号1999年12月试航,2000年初远涉重洋,从俄罗斯圣彼德堡北方造船厂回国。途中于2月11号穿越台湾海峡,抵达浙江舟山军港。中国订购的第二艘现代级驱逐舰,于2000年6月27日开始海试,8月15日结束。9月,该舰由中俄联合进行验收,11月30日交付中国海军。
主尺度:长156.37米,宽17.19米,吃水7.85米
排水量:标准7900吨,满载8480吨
航速:32节
主机:4座蒸汽锅炉,2轴,99500马力
续航力:2400海里/32节;6500海里/20节;14000海里/14节
舰员:296人(最多可容纳350人)
飞弹:舰舰飞弹:四联装moskit(ss-n-22“日炙”)超音速巡航飞弹发射器2座
舰空飞弹:shtil(sa-n-7“牛虻”)单联装两座(备弹48发)
舰炮:2座双联装130毫米火炮。
2座双联装ak130舰炮,35-45发/分,射程29.5千米
4门ak630近防炮,3000发/分,射程2000米
鱼雷:2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火箭:rbu-1000型300毫米6管反潜火箭2座射程1000米
pk-2型双管干扰火箭2座
mrg-1型7管多用途榴弹发射器2座
直升机:卡-25b反潜直生机
旅海级
旅海级(051b型)飞弹驱逐舰只建造一艘(167深圳号),1995年12月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1997年10月下水,1999年1月1日加入南海舰队。
其主要任务是攻击水面舰艇与潜艇,并有较强的单舰防御能力。该舰还首次装备编队指挥系统,有较强的编队指挥能力。其综合作战能力高出051、052型一倍多。
排水量:6000吨(满载)。
主尺寸:全长153米;宽16.5米;吃水6米。
主机:codog,48600马力。
航速:30节。
武器:反舰飞弹:4座四联装c-802发射架,射程为120公里(66海里)
舰空飞弹:1座hq-7(红旗-7)8联装发射架(备弹24枚)
1座双管100毫米全自动火炮。
4座76甲双管37毫米全自动防空高炮,180发/分,射程3-5千米。
反潜飞弹:两座四联装长缨-1(cy-1)反潜飞弹发射架,射程18公里
鱼雷:6具324毫米“白头”b515鱼雷发射管(2座三联装)
直升机:2架z-9直升机
旅沪级
旅沪级(052型)飞弹驱逐舰为中国第二代飞弹驱逐舰。1984-1985年我国就开始052型的建造计划,然而因种种原因一直到1994年左右052首舰112舰才完成,而且因为112舰上外国进口设备较多,导致其造价很高。后续舰113由于lm-2500型燃气轮机无法进口而採用了乌克兰的产品,于1995年底建成。该型舰的性能价格比不高,应该不会再有建造。所谓的052b型将会是完全不同于052原型的设计。
在武器配置方面,是以对海和反潜为主,兼顾防空自卫。舰上装备有舰舰飞弹、舰空飞弹、舰炮、鱼雷、反潜直升机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电子干扰系统,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探测设备、火控系统和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该级舰的作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设备齐全的作战指挥室为指挥员在战斗中的指挥,以及与下一级指挥员的协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作战系统集中指挥和分散控制的构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生命力。作战系统具有早期预警、实时判断、快速反应、软硬武器结合、对多层次多目标实行攻击的功能。
排水量:4200吨(满载)
主尺寸:长142.7米,宽15.1米,吃水5.1米
主机:codog柴?d燃联合动力:2台gelm2500燃气轮机,持续功率55000马力
2台mtu12v1163tb83柴油机,持续功率8840马力
双轴,可调螺距螺旋桨
航速:31节
续航力:5000海里/15节
编制:230名(其中军官40名)
飞弹:反舰飞弹:8枚c-802,射程为120公里(66海里)
对空飞弹:1座汤姆逊-csf“响尾蛇”8联装发射架,备弹26枚
火炮:1座双管100毫米炮
鱼雷:6具324毫米“白头”b515鱼雷发射管(2座三联装)
火箭:2具fqf2500,12管固定发射器
直升机:2架哈尔滨z-9a(“海豚”)
旅大级
“旅大”级飞弹驱逐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代飞弹驱逐舰。首舰105“济南”号1968年开工建造,1970年下水,1971年交付海军,最后一艘166“珠海”号1988年开工建造,1991年下水,1993年交付海军。该级舰先后建造17艘(舷号105~110、131~134,160~166),三个型级(旅大1、旅大2和旅大3),是中国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飞弹驱逐舰。
“旅大”级飞弹驱逐舰是中国以前苏联“科特林”级为母型自行研制的。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舰只比较,该型舰的设计明显落后。但为改变中国海军中型水面舰只严重不足的困境,目前除160舰因故报废外,其余16艘均在役。
“旅大1”级飞弹驱逐舰是“旅大”级驱逐舰的基本型级,标准排水量3250吨,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最高航速32节。2座三联“hy-2”反舰飞弹发射架,2座130毫米双管主炮,4座37毫米(或57毫米)和4座25毫米(部分舰)双管防空炮,2座12联反潜火箭和深水炸弹等装置。近些年来该级舰均有较大的升级改造,除少量已知的105、109、110、165外,其它不详。
第728页
106西安107银川108西宁131南京132合肥133重庆134遵义160广州161长沙162南宁163南昌164桂林165湛江
排水量:3250吨(标准),3670吨(满载)
主尺寸: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
主机: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2970海里/18节
编制:28o名(其中军官45名)。
飞弹:反舰飞弹:2座三联装“海鹰-2”(c-201)飞弹发射架
火炮:2座双联装13o毫米炮
4座双联装37毫米人工操瞄高炮
4座双联装25毫米炮
火箭:2具fqf250o型12管固定发射器;120枚火箭深弹
深弹:bmb-2深弹发射装置4座,深弹投放架2座
“旅大2”级飞弹驱逐舰是在“旅大1”的基础上带有试验性的改进型。1980年代中后期,105舰拆除了后甲板的主炮和防空炮,加装了直升飞机平台和机库,可搭载2架直九反潜直升机。这是“旅大”级飞弹驱逐舰中唯一一艘能够搭载直升机的。1990年代初,109舰首先改装8联“海响尾蛇”(或hhq-7)防空飞弹;此后又改装4座4联c802舰舰飞弹和新37毫米近防炮。其反舰、防空能力大大提高。
105济南号,旅大i级(051型),大连造船厂制造,1968年12月24日开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服役,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飞弹驱逐舰的首舰。
80年代中后期,05舰拆除了后甲板的主炮和防空炮,加装了直升飞机平台和机库,可搭载2架直九反潜直升机。这是“旅大”级飞弹驱逐舰中唯一一艘能够搭载直升机的。成为旅大ii(051g1)型。
排水量:3250吨(标准),3670吨(满载)
主尺寸: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
主机: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2970海里/18节。
编制:28o名(其中军官45名)
飞弹:反舰飞弹:2座三联装“hy-2”(c-201)飞弹发射架
火炮:1座13o毫米双管主炮
3座双联装国产37毫米人工操瞄高炮
火箭:2具fqf250o型12管固定发射器;120枚火箭深弹
直升机:两架z-9a
109开封号,旅大i级(051型),大连造船厂制造。90年代初,109舰首先改装8联“海响尾蛇”防空飞弹;此后又改装4座4联c802舰舰飞弹和新37毫米近防炮。其反舰、防空能力大大提高。成为旅大ii(051g1)型。
排水量:3250吨(标准),3670吨(满载)
主尺寸: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
主机: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2970海里/18节。
编制:28o名(其中军官45名)
飞弹:反舰飞弹:4座4联c802舰舰飞弹
防空飞弹:1座汤姆逊-csf“响尾蛇”8联装发射架
火炮:2座13o毫米双管主炮
4座37mm双联自动舰炮
火箭:2具fqf250o型12管固定发射器;120枚火箭深弹
“旅大3”级飞弹驱逐舰是“旅大1”的改进型,也是“旅大”级的最后一舰。1991年下水,1993年入役。与“旅大1”相比,除武器装备(4座双联c802舰舰飞弹发射器,4座37毫米双联全自动近防炮,2座324毫米3联鱼雷发射装置)有了较大改进或增加以外,雷达、火控等也有更新和变化。从近期图片看166舰又有新的改进。
166珠海
排水量:3250吨(标准),3670吨(满载)
主尺寸: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
主机: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2970海里/18节。
编制:28o名(其中军官45名)
飞弹:反舰飞弹:4座4联c802舰舰飞弹
防空飞弹:红旗-7(hq-7/fm80)8联装舰空飞弹
火炮:2座100毫米双管隐身主炮
3座76甲37毫米双联全自动高炮
火箭:2具fqf250o型12管固定发射器;120枚火箭深弹
鱼雷:3联装324毫米“白头”b515鱼雷发射装置2座
鞍山级
6607型“鞍山”级驱逐舰是根据“协议”自苏联购入‘gordy‘级驱逐舰,也是我国海军的第一批驱逐舰,‘鞍山‘与‘抚顺‘二舰于1954年10月26日在青岛接收,‘长春‘与‘太原‘二舰则于次年6月28日在同地接收组成第一驱逐舰大队。海军官兵习惯称此四舰为‘四大金刚。
6607型为苏联二战前仿义大利式驱逐舰的设计,‘鞍山‘舰在苏联时代原名‘razyaschyi‘(果敢),1939年下水1941年服役,二次大战时曾担任苏联太平洋舰队旗舰;‘长春‘舰原名为‘reshitelnyi‘(坚决);以上两舰是由苏联dalzavod,divostok厂建造.‘抚顺‘舰在苏联时代原名‘rezkyi‘(神速),‘太原‘舰原名为‘retivyi‘(勤奋),1940年下水41年服役;此两舰则是由苏联komsomolsk,nikyev厂建造.‘鞍山‘舰接收后的首任舰长为苏军。
1969年五月,‘抚顺‘舰率先改装两座双联装‘上游‘反舰飞弹成为飞弹驱逐舰,接着其余三艘在1970年完成改装。
第729页
这四艘驱逐舰服役期间并无实际参战纪录,最早退役的是‘抚顺‘舰,她被江苏江阴的一家拆船厂买去拆成废铁.1990年八月‘长春‘舰退役后被山东省乳山市购去停泊于该市的银滩做为展示舰用;1991年九月十九日‘太原‘舰退役,最后一任舰长为王吉松,该舰改名‘青岛‘泊于大连老虎滩做为大连舰艇学院的练习舰.最后一艘退役的本级舰则是第一艘服役的‘鞍山‘号,她于1992年4月24日降旗退役,她的最后一任舰长苏海音少校正巧是‘鞍山‘舰首任舰长苏军之子。
排水量:标准1425吨,满载1661.5吨
主尺度:长103.2米,宽10.8米,吃水3.19米
动力:两台12pa68tc柴油机,每台功率8000马力
航速:26节
航程:7200公里
编制:190人
武器:2座双联装“上游”-1(sy-1)反舰飞弹,射程90公里(无再装填功能)
2座单管100毫米炮,射程16公里,射高9.5千米,15发/分,半自动
6座双联装37毫米炮(61式),有效射程3-5公里
2座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65式),射程1200米
舰尾设有4座深弹发射炮(64式)和两个深弹发射架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海军部分现役武器-护卫舰篇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9668
054级
054级护卫舰,首舰2003年11月9日在沪东造船厂下水。我国研发和制造的第一代隐身飞弹护卫舰。
525马鞍山号、526温州号
武器:反舰飞弹:2座4联装c-803飞弹发射架
防空飞弹:1座红旗-7(hq-7/fm80)8联装舰空飞弹
1座仿法国t100c紧凑型100毫米单管自动舰炮
4座俄制ak-630近程防御炮
2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江卫级
江卫级于1987年3月开始研制,首制舰1987年开始论证,1992年6月交船,历时5年。1992年后建成539-542舰。053h2g达到了国际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之后开始对其落后的武器系统进行改进,即“江卫2型”,均建造于上海沪东造船厂。
尺度:长111.7米,宽12.1米,吃水4.8米
排水量:2400吨(满载)
航速:26节。2台12e390柴油机
续航力:4000海里/18节
武备:
i型:2座3联装yj-1(c-801)反舰飞弹,m0.9,射程40公里
1座6联装hhq-61(海红旗-61)防空飞弹发射架m3,射程11公里(无再装填功能)
1座双联装100毫米炮,射程22公里,18发/分
4座双联装37毫米炮,有效射程3-5公里
2座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射程1200米
ii型:2座4联装yj-83反舰飞弹,m1.0,射程120公里
1座8联装hhq-7(海红旗-7)
1座双联装100毫米炮
改型舰的单舰作战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了112/113舰的水平。
载机:1架z-9反潜型直升机
人员:170人
江卫型的改进型江卫2型
主尺度:长115米,舷宽14米,吃水4米
排水量:满载排水量2250吨
主机:4台柴油机,2轴,21460马力
航速:28节
编制:180名
武器:反舰飞弹:2座4联装c802飞弹发射架,m1.0,射程120公里
防空飞弹:红旗-7(hq-7/fm80)8联装舰空飞弹
一座双联装装国产100毫米炮
4座四联装国产37毫米炮(76甲)
6联装fqf-2500反潜火箭弹发射装置2座
3联装324毫米mk32f反潜鱼雷发射装置1座
2座srbocmk366管箔条干扰发射器;2座国产26管箔条发射器
直升机:一架“哈尔滨”z-9a(“海豚”)
江东级
“江东”级虽是中国第一型防空型护卫舰,但却不是个成功的案例。由于种种原因,该舰成军后前十年竟然没有自己的主战装备。不知何故,总是找不到532舰的资料和线索(求新船厂,1971年10月开工,1977年7月交船,1986年6月退役);而531鹰潭号曾参加过1988年“3.14”海战,功名卓着。531现已退役陈列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主尺度:长103米,舷宽10.8米,吃水3.1米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1,674吨满载排水量1,924吨
主机:柴油主机二部(14,000匹马力)
航速:26节
续航力:4,000里/15节
编制:200名
武器:100毫米双联装舰炮二座(射程22,000米)
37毫米双联装高炮二座(射程8,500米)
双联装红旗六一型(hq-61b)防空飞弹发射器二座(射程10,000米)
六二式五联装反潜火箭二座(射程1,200米)
深水炸弹施放轨
船体设计:国防部第七研究院
江湖级
原先的江湖级053计划其实是一个对空飞弹护卫舰的型号,但是因为对空飞弹迟迟无法研制成功,1974年南沙海战中又暴露出海军急需对海型护卫舰,只好将053型的设计改成053h(即053“海”)型。该型舰由上海沪东造船厂设计建造,1975年12月28日首舰510号服役。除在我军服役外,还出口到埃及。从1982年开始,沪东厂开始改进053型,国外称为“江湖”-2(053h1型)。“江湖”2型一共只建3艘,说明中国开始有了“多试少造”的方针。1986年,“江湖”3型全封闭型护卫舰535号建成服役,成为中国第一艘全封闭、长桥楼型的护卫舰,中国护卫舰从此开始与世界接轨。江湖3型(即053h2型)还受到了泰国皇家海军的青睐,先后购买了4艘。据称,该型舰“价格只有德国meko型护卫舰的1/4,而作战效能却有meko型的90%”。
第730页
尺度:长103.2米,宽10.8米,型深6.3米
排水量:1600(正常)/2000吨(满载)
航速:26节。2台12e390柴油机
续航力:4000海里/18节
武备:
i型:2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飞弹,射程90公里(无再装填功能)
1座单管100毫米炮,射程16公里,15发/分
4座双联装37毫米炮,有效射程3-5公里
2座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射程1200米
舰尾设有4座bmb-2深弹发射炮和两个深弹发射架
ii型:将i型的单管100毫米炮换成了双联装100毫米炮
航速增加至28节
iii型:8枚yj-1(c-801)反舰飞弹,射程40公里,速度0.9马赫
1座双联装100毫米炮,射程22.5公里
4座双联装37毫米炮,有效射程3-5公里
2座五联装反潜火箭发射装置
iv型:1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飞弹,射程90公里
1座法国克勒索.鲁瓦尔公司的紧凑型100毫米火炮
4座双联装37毫米炮
2座三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搭载1架z-9反潜型直升机
“江湖”i型为高干舷平甲板型,双机双桨双舵,艏柱前倾,舰艏有较大舷弧和短舷墙,以改善舰在大风浪航行时的甲板上浪。主船体结构为纵骨架式,材料用高强度合金钢,内部部分结构採用铝合金材料。全舰共分12个水密盘货,可在任意两个相邻舱室进水情况下保持不沉。舭部设减摇鳍装置。全舰总长103。2米,宽10。8米,型深6。3米,政党排水量1600吨,满载排水理2000吨,最高航速26,续航力4000海里/18节,无海上横向补给接受装置,但可接受纵向油、水补给。主机为2台12e390v中型柴油机。该机为12缸v型机,缸径390毫米,转速480转/分,单机功率8000马力。2台主机集中布置于主机舱,两个辅机舱内设有4套柴油发电机组,其中3套电站容量400千瓦,一套120千瓦,总容量1320千瓦。机舱设集中控制室,可对主机、辅机进行集中监视和远距离控制。
舰艏设置2座五管火箭式深弹发射装置,射程1200米,人工装填;舰艏和舰艉上甲板中线处各设1座单管100毫米主炮,射程16千米,射高9。5千米,半自动,射速15发/分。主要用于对舰,对岸;舰艏上层建筑的甲板室前部两舷和舰艉甲板室顶板分别配置了2座37毫米双管舰炮,主要用于防空,在“江湖”级护卫舰的各个改型舰中,防空火炮的布置形式和数量都基本如此。舰桥甲板与2层甲板等高,顶部设传统的露天指挥台和一座光学测距火炮指挥仪,这是全舰火炮的主要火控装置。主桅上集中了全舰的探测设备,最处为“高杆a”敌我识别天线,“细网”对海/对空搜索雷达两旁有2个“方头”敌我识别天线,前面是“海王星”导航雷达;01甲板设置“方结”目标指示雷达及2个电子战天线,主桅底部两侧各设一座3管近程干扰弹投放器,是近年新增的。中部上层建筑只有一层甲板室,布置烟囱和交通艇;艉部甲板室上主要布置2座37毫米双管舰炮。艏部、舯部、艉部上层建筑之间的上甲板中线处,设有2座双联回转式飞弹发射装置,共4枚“sy-1”舰对舰飞弹,是该舰主要的攻击武器。舰艉设4个bmb-2深化弹发射炮和2个深弹投放架。另外,舰上还设有雷轨,可携带数十枚水雷。反潜探测领先舰壳中频声纳。所有武器都有独立的火控系统,无作战情报指挥中心。
与“成都”级护卫舰相比,“江湖”i型舰的反舰火力和吨位都增强了,和中国海军同期其他舰只一样,“江湖”i型舰几乎是一种一次性攻击武器平台,反潜与防空能力较差,防空武器依赖无雷达火控系统的火炮,而且自动化程度低,不能全天侯作战;全舰缺乏“三防”作战能力。该型舰共建造了21艘,反于1981年停止了建造。
排水量:标准1425吨,满载1661.5吨
主尺度:长103.2米,宽10.8米,吃水3.19米
动力:两台12pa68tc柴油机,每台功率8000马力
航速:26节
航程:7200公里
编制:190人
武器:2座双联装“上游”-1(sy-1)反舰飞弹,射程90公里(无再装填功能)
2座单管100毫米炮,射程16公里,射高9.5千米,15发/分,半自动
6座双联装37毫米炮(61式),有效射程3-5公里
2座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65式),射程1200米
舰尾设有4座深弹发射炮(64式)和两个深弹发射架
江湖2这型舰大概是中国尝试改进“江湖”i型舰的开始,舰型与i型舱大同小异,舰艏舷墙已取消,仍为双机双舵柴油机动力。据推测,该型舰採用了法国的皮尔斯蒂克柴油机,航速增至28节,动力和电站功率都加大了。烟囱形状有所变化。该型舰建造初期,除了用2座双管100毫米火炮取代了i型舰上的单管火炮外,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该火炮是国内自动研制的,据称得到了法国公司的技术援助,最早曾装备在两艘“江东”级护卫舰上。原i型舰上的光学指挥测距仪已不再装在2型舰上,人们猜测将要为新的100毫米火炮配备某种雷达火控系统。最近几年,“江湖”2型护卫舰配齐了雷达探测设备。舰桥顶部设一个“黄蜂头”343型火控雷达。用于2符合100毫米主炮的控制;4座37毫米舰炮则由安装在舰艉甲板室上的1部“赖斯兰普”341型火控雷达控制;为加强对空探测,还配备了一部对空警戒雷达(型号不详),其余的电子设备及武器与“湖江”i型机同。
第731页
尽管“江湖”2型舰的改进是有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江湖”2型舰上的火炮、火控及探测系统与“江湖”2型舰基本是一致的,与“江湖”i型也有一定的通用性,这表进中国海军较重视装备的序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另外,“江湖”2型舰只建造了3艘,说明中国海军已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注重舰只数量的作法,而採取了少建多试的发展模式。“江湖”2型只不过是一种过渡型,几乎就在建造该型的同时,沪东船厂已在设计和建造更新的“江湖”3护卫舰。
排水量:标准1565吨,满载1960吨
主尺度:长103.22米,宽10.8米,吃水3.05米
动力:2台12e390va型中速柴油机,功率2×8000马力
4套16pa6v280btc型柴油发电机组,双桨双舵
航速:25.5节
续航力:4000海里/18节,自持力15昼夜
航程:7200公里
编制:200人(其中军官30人)
武器:2座双联装sy-1a舰对舰飞弹
2座79式(712型)100mm双联半自动舰炮
4座76式(715型)37mm双联半自动舰炮
2座81型1200火箭式深弹5管发射器(备弹40枚)
4座64式大型深弹发射炮
2座深弹投放架
2条布雷轨道(最大携雷量24枚)
1986年底服役的“江湖”iii型飞弹护卫舰首舰535舰标志着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达到了新的水平,目前,该型舰已有3艘(535、536、537)舰服役。
该型舰舰体仍然是由“江湖”ii型舰发展而来,正常排水量1700吨,满载排水量2100吨,2台柴油机总功率超过20000马力,最高航速可达30节,电站功率也明显增大。动力装置控制实行机舱集控室、舰桥和机旁应急三级控制,政党情况下可实现机舱无人。舰体採用全封闭、全空调、长桥楼结构,是中国海军第一种具备“三防”作战能力的水面舰只。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全舰舰员比“江湖”ii型舰减少了三分之一,只有130人,基本上接近国外同类先进舰只的水平,大大改善了舰员居住性和适航性。
全舰作战系统共分6大部分。
1。反舰飞弹攻击系统
该系统由352“方结”目标指示雷达、作战室内的4个显控台,舰舯部8具c801反舰飞弹发射装置组成。c801号称中国“飞鱼”,长5。814米,直径0。36米,翼展1。18米,重815千克,战斗部重165千克,固体燃料发动机,最大射程45千米,飞行速度0。9马赫。
2、100毫米火炮系统
该系统由2座双联装100毫米主炮,343“黄蜂头”火控雷达及显控台组成。该火炮已成为中国海军护卫舰的标准主炮,射程22。5千米。
3、7毫米主炮系统
该系统由4座双管37毫米舰炮和一部341“赖斯兰普”火控雷达组成,能有效付斜距3500米以内的飞行速度300米/秒的空中目标,单座发射率为480发/分,初速860米/秒。该系统一次仅能控制其中2座火炮对以任何角度进袭的一个空中目标进行射击。这也是中国海军的标准防空火炮系统。
反潜系统
该系统由ajd-5舰壳中/低频声纳和布置于舰艏的2座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组成。火箭式深弹直径250毫米,射程1200米,弹重71千克,装药32千克,爆炸深度0~300米。原“江湖”各型舰上的深弹发射炮与投放架已不再配备在“江湖”iii型舰上。
电子战系统
该系统由923型雷达预警接收机、981主动式干扰机、近程箔条诱饵发射装置组成。该电子战系统是全新研制的,从未在任何其它级别的舰别上装备。
作战情报指挥控制系统
该系统对来自警戒/搜索雷达、敌我识别器、导航雷达、电子战天线和声纳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完成空中、水面和水下战术图象的编辑和显示;多目标跟踪;威胁判断;目标指示;武器分配;目标识别、分类。
全舰状态监视、数据记录和训练模拟。但不包括武器火控,各武器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火控显控台,既可以通过作战指控中心联合作战,必要时(如指控中心遭损)也可以脱离作战指控中心独立射击。出口泰国的2艘“江湖”iii型舰上的作战指控系统为2kj-3型,只包括指挥的控制功能(c2),数据链及各通信系统并未综合在内。最新的537号飞弹护卫舰已在烟囱后加装了一部对空警戒雷达。
在击败了欧洲舰艇军火商的竞争之后,中国获得了泰国海军的4艘“江湖”iii级护卫舰订单。后来,“江湖”iii级护卫舰较高的效费比将是其进入世界护卫舰市场的筹码。泰国海军宣称其“昭披耶”级(即“江湖”iii型)的作战效能是meko200型舰的85~90%,而其价格仅为后者的1/4。
排水量:标准1720吨,满载1960吨
主尺度:长103.2米,宽10.83米,吃水3.19米
动力:2台18e390va型中速柴油机,功率2×12000马力
4套16pa6v280btc型柴油发电机组,电站功率,双桨双舵
航速:最大航速28节,巡航航速18节
续航力:2700海里/18节;自持力15昼夜
第732页
航程:7200公里
编制:160人(其中军官30人)
武器:8枚yj-1(c-801)反舰飞弹,射程40公里,速度0.9马赫
2座79型100mm双联自动舰炮。
4座76型37mm双联自动舰炮
2座86型回转式1200火箭式深弹5管发射器(备弹30枚)
江湖4型这是中国海军试图在护卫舰上配置舰载直升机系统以改进“江湖”级舰不佳的反潜能力的一个尝试。首舰544号已在北海舰队服役,没见后续舰服役的报导。
544舰仍沿袭了“江湖”ii型舰的舰体和桥楼甲板,上层建筑分成两大部分,当中国一回转式飞弹发射装置隔开,舰艏部分仍与“江湖”ii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舰艉。原“江湖”ii级的后主炮、副炮及一座飞弹发射装置均已取消,甲板室一直从烟囱下延续到距舰艉19米处,甲板室顶板设有机库、机库甲板延伸至舰艉,形成一个长21。6米、宽10。8米的直升机起降甲板,甲板上有“鱼叉”式直升机助降装置。机库长15。2米,宽8。5米,高5。6米,可容纳一架“直-9”a多用途直升机。该舰其余的武器系统是:
1座单联100毫米火炮系统
该系统由一座设于舰艏的法国克勒索。罗亚尔公司100毫米紧凑型舰炮及火控系统组成。该炮是中国购买的2座同类火炮中的一座。
37毫米舰炮系统
该系统由设在机库顶端的341“赖斯兰普”火控雷达及4座双管37毫米舰炮组成,与“江湖”ii/iii型舰相同。
反潜系统
作为反潜型护卫舰,“江湖”iv型武器配置比较完善,分远、中、近三个层次,远距反潜使用舰载直升机;对中距目标使用舰载反潜鱼雷,其三联装发射装置分别布置于飞行甲板下的两舷,这种标准的324毫米发射管能发射西方及目前的轻型自导鱼雷;近距目标则由舰艏的火箭式深弹负责攻击,目标探测和定位则依靠直升机的吊放式声纳、声纳浮标及舰壳中/低频声纳来完成。
电子战系统
该系统基本上与“江湖”ii型舰相同。
主要的探测、导航、通讯系统都与“江湖”ii级相同,但取消了“方结”目标指示雷达,其位置已用来安装naja光电指挥仪,故舰舯部双联装飞弹发射装置已不会再用来携载“sy-1”反舰飞弹,改为某种反潜飞弹发射装置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总之,从武器配置情况看,“江湖”iv型具有典型的试验舰性质。
排水量:标准1674吨,满载1924吨
主尺度:长103.2米,宽10.8米,吃水3.19米
动力:2台柴油机总功率超过20000马力
航速:30节
航程:7200公里
编制:190人
武器:1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飞弹,射程90公里。
1座法国克勒索-鲁瓦尔公司的t100c紧凑型100mm单管自动舰炮
4座76式双37舰炮,有效射程3-5公里,单座发射率为480发/分,初速860米/秒。
2座b515型324mm反潜鱼雷三联发射器(携带a244/s型轻型反潜鱼雷24枚)
2座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
bmb-2深弹发射装置4座
直升机:1架z-9a反潜型,可携带鱼-7k型324mm轻型反潜鱼雷和鹰击-7k(c701k)型轻型反舰飞弹
江湖5(053h1g)型是90年代初为满足南海舰队急需,在053h1型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首舰自贡号(舷号559)1991年6月在黄埔造船厂开工,1993年5月交船服役。同级共建造6艘,包括自贡号(558)、康定号(559)、东莞号(560)、汕头号(561)、江门号(562)、佛山号(563)。
主要改进包括:
1上层建筑改为全封闭式,加装中央空调系统。
2重新设计低红外特徵烟囱。
3以2座79a型100mm双联自动舰炮取代2座79型100mm双联自动舰炮。
4以4座76a型37mm双联自动舰炮取代4座76型37mm双联自动舰炮。
5以2座3200型火箭式深弹六联发射器取代2座81式1200型火箭式深弹五联发射器。
6以2部347g型火控雷达取代1部341型炮瞄雷达。
7以1部360型对海/低空二坐标搜索雷达取代1部354型对海/低空搜索雷达。
8加装zkj-3a型简易作战情报中心。
9加装电子战系统。
排水量:标准1565吨,满载1960吨
主尺度:长103.22米,宽10.8米,吃水3.05米
动力:2台12e390va型中速柴油机,功率2×8000马力
4套16pa6v280btc型柴油发电机组,双桨双舵
航速:25.5节
续航力:4000海里/18节,自持力15昼夜
航程:7200公里
编制:200人(其中军官30人)
武器:2座双联装sy-1a舰对舰飞弹
2座79a型100mm双联自动舰炮
4座76a型37mm双联自动舰炮
2座3200型火箭式深弹六联发射器
4座64式大型深弹发射炮
2座深弹投放架
2条布雷轨道(最大携雷量24枚)
江南级
“江南”级护卫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全部採用国产材料和设备的第一批护卫舰。1962年12月设计(701所,总设计师俞伯良),首舰1964年8月开工,1966年8月1日交船。该舰满载排水量1250吨,最高航速23节。2台9edz43/67柴油机,6600马力。3座100毫米单管舰炮(前一后二),4座37毫米双管舰炮,2座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4座432毫米6管深水炸弹发射装置。该级舰现已全部退役。
第733页
排水量:1249吨
主尺寸:长90米,宽10.2米,吃水深3.1米
动力:2台9edz43/67柴油机,6600马力
航速:23节(最高)
航程:3000公里
编制:165人
火炮:100毫米单管火炮3门(前一后二)
61式37毫米双管火炮4门
机枪:14.5毫米双联机枪2挺
火箭:65式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2座
64式432毫米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
成都级
“成都”级护卫舰是以前苏联提供的技术和材料我国自行装配的“里加”(riga)级护卫舰。首舰1955年9月下水,1957年1月试航,1958年成军。满载排水量1389吨,最高航速28节。2台汽轮机20000马力。3座100毫米单管舰炮(前二后一),2座37毫米双管舰炮,2具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器,2座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4座432毫米6管深水炸弹发射装置。1970年代初进行改装,拆除舰舯的鱼雷发射管,加装一座双联“上游-1号”反舰飞弹发射装置。“成都”级是中国海军最早安装飞弹的护卫舰,目前已全部退役。
主尺寸:长91.5米,宽10.1米,吃水深3.12米
排水量:1389吨
动力:20000马力
航速:28节
航程:2000公里
编制:190人
飞弹:上游-1型(sy-1)双联装反舰飞弹1座
火炮:100毫米单管火炮3门(前二后一)
61式37毫米双管火炮2门
火箭:65式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2座
64式432毫米深水炸弹发射炮2座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陆军部分现役武器-装甲车篇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5790
为了满足现代地面作战的需要,世界各国在重视发展战斗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同时,还在积极发展和大量使用配备不同武器、设备、担负各种作战和保障任务的其他装甲车辆。
这类装甲车辆包括:配备有侦察设备、用于实施战术侦察的装甲侦察车;设有指挥舱、配备多种电台和观察仪器、用于部队和战指挥的轻型装甲车辆;装有反坦克火炮或反坦克飞弹的坦克歼击车;用于清除和设置障碍、开闢通路、渡河、构筑掩体以及进行战场抢救抢修的专用装甲车辆,如装甲工程车、装甲抢救车和修理车、装甲架桥车以及布雷车和扫雷车,三防车等。这些车辆大多由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改装或派生而来。
装甲人员输送车是设有载员舱的轻型装甲战斗车辆,具有高度的机动性,一定的防护力和火力,主要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也可用车载武器进行战斗。它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一般没有射击孔,步兵必须下车实施射击。
自1971年首次出现以来,装甲人员输送车走过了80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战术技术性能显着提高,装备数量日益增多,现已成为各国陆军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俄罗斯装备数量最大,约达3万辆,美国次之。约2.6万辆。为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装甲人员输送车将继续沿着高速、灵活、生存力强和行程大的方向发展。
92a式轮式装甲车
zslg2a型(wmz551b)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简称92a式),是以国产wz551a轮式装甲车的底盘为基础,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牵头研发的外贸型轮装甲车。该车装有集压式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防弹轮胎等。还可改装成各种变型车(救护车、抢救车、指挥车等)。该车技术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已服役于很多国外军队。
战斗全重:15.3吨
尺寸:长6.8米宽2.86米高2.87米
动力:道依茨bf8l413fc四冲程风冷柴油发动机360马力
驱动方式:6×6驱动
最高速度:100公里/小时
水上速度:8.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800千米
越壕宽:1.2米
越垂直障碍:0.55米
最大爬坡度:30°
乘员:2+10名
武器:
12.7mm高平两用机枪×1备弹500
烟幕弹发射器4×2
92式轮式步兵战车
92式步兵战车全称为zsl92式轮式步兵战车(也称作wz551步兵战车),是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于80年代在zsl90式轮式装甲车(wz551系列的原型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92式步兵战车主要装备机械化部队,用于支持步兵和运载步兵作战,可遂行机动作战任务,也可协同主战坦克作战。它主要用于消灭敌轻型装甲车辆、简易火力点和反坦克支撑点,杀伤敌有生力量,具有对低空目标的自卫能力。由于92式步兵战车有良好的战略机动性,因此也非常适合成为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装备,为其提供较强的火力支援和突击能力。
92轮式步兵战车採用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前置、乘员舱后置的总体布局方案,可为战斗室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布置弹药和乘员工作位置。整车由火力系统、火控系统和轮式底盘三大部分组成。它採用6×6底盘,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奔驰重型越野汽车的技术性能相当,具有双横壁式独立悬挂、桥间和轮间差速锁、可调气压防弹轮胎、水上推进器,以及前、中两桥转向机构,6×6驱动方式,等轴距。这些使92式轮式装甲车具有高机动性、通过性和行驶平稳性。
92式步兵战车的车体为装甲钢制造的全封闭式浮壳结构,车体前部正面和两侧可防7.62毫米穿甲弹近距离射击和炮弹破片。车体内部分为驾驶舱、动力舱和战斗舱三部分。驾驶舱位于车体前部,安装有车辆操纵机构、观察仪器、检测仪表、无线电台、车长和驾驶员座椅以及三防灭火控制盒等。其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动力舱位于车体左中部紧靠驾驶室后,其内装有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传动箱、传动轴、冷却系统、通风系统及灭火系统等。这种发动机布置方式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国外车辆一般置于车右前部、驾驶员右侧)。92式的这种结构有利于乘/载员通过后门和侧门进出,也容易操作车辆。但这种结构与国外同类车辆相比,车内噪声和温度较高。车长和驾驶员室位于车辆前部(驾驶员在左,车长在右),用钢板与载员室隔开。车长和驾驶员各有3具潜望镜,其中驾驶员中间那具潜望镜可以换成红外/微光夜视仪,用于夜间驾驶。战斗舱位于动力舱之后,其左右两侧为乘员座椅。在动力室右侧有连接驾驶室和载员室的通道,通道的右侧有侧门,可供乘员和载员上、下车使用。车体两侧和后门上都有潜望镜和球形射击孔,可供载员乘车作战(这方面92式要优于国外同类车辆)。92式步兵战车可水陆两用,在车体尾部有2个桨舵合一的导管螺旋桨推进装置,结构简单,操纵轻便,水上推力大。当车辆在陆上行使时成竖立状态;在下水时,将其旋转180度。
第734页
在动力室后方中部的战斗室装有一座顶置式单人炮塔(武器顶置有利于炮塔外排弹链、弹壳和排烟),有三防性能,炮长位于炮塔右侧下方战斗室内。炮塔武器为一门zpt90式25毫米机关炮和一挺并列的86式7.62毫米机枪。zpt90式25毫米机关炮採用双向供弹,它与电气控制系统、开门转换系统和供弹系统配合,可变换弹种、变换射速和射击方式。射手可根据不同目标快速地选择弹种(榴弹或脱壳穿甲弹),射击方式有单发、3连发、5连发或连发,射速100发/分或200发/分。该炮的高低射界为-8~+52度,方向射界360度,弹药基数400发,其中弹仓内有待发弹200发,另在炮塔内备有120发榴弹和80发穿甲弹。使用脱壳穿甲弹时,直射距离为1500米。7.62毫米并列机枪与主炮同步俯仰,备弹1000发。炮塔装有余弹计数器和余弹报警装置,炮手可随时观察炮弹箱内的剩余弹数。在炮塔两侧各有4具76毫米烟幕弹发射器,单排布置,可进行2发、4发、8发齐射,能在前方100米处形成长120~150米、持续时间2~4分钟的烟幕。
92式轮式战车的机械可靠性非常高,同时在关键部位设计的可拆卸式检修舱盖也方便了部队在野战环境下的就地维修。
zpt90式25毫米机关炮电气系统有两套击发装置,一个是主控盒,另一个是备用击发盒。当主控盒出现故障时,也可改用备用击发盒。炮塔系统高低和方向驱动有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电传动为大功率电晶体脉宽调制系统,调整范围大,低速平稳。
该炮的火控系统较简单,採用高平两用可见光潜望式瞄准镜,对地对空转换迅速。在炮长观察窗周围有4具潜望镜,用于大范围观察。
92式步兵战车的动力装置为一台320马力bf8l413fc型8缸4冲程直喷式风冷增压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由德国克罗克纳?霍姆伯特?道依茨股份有限公司(khd公司)研制,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于80年代初引进技术,并由所属工厂生产。
该发动机性能先进,结构可靠,是一种优秀的军用发动机。其外形尺寸为长1.26米、宽1.072米、高1.03米,干重900公斤,总排量12.76升,压缩比为16.5,标定功率320马力(2500转/分),燃油消耗率245克/千瓦?小时。该发动机採用电起动,进气系统装有火焰加热塞,不需要附机冷起动装置,可在-25摄氏度低温条件下一次起动成功。此外,该发动机还具有使用寿命长和质量可靠等特点。
此外,发动机上还安装有3千瓦的硅整流发电机和9千瓦起动电动机。变速箱採用德国zf公司生产的5s-lllgpa型机械式变速箱,共有9个前进档和l个倒档,变速范围大,并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满足车辆高越野机动性的要求。主离合器为摩擦式,採用液压操纵,性能好,操纵方便。悬挂系统为独立式,并装有冷气减震器。制动系统採用气压制动。
92式步兵战车的轮胎为可调气压式高强度防弹轮胎,即使被击中,还可以40公里的时速行驶100公里。此外,该车还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等。
就综合性能而言,92式轮式步兵战车具有机动性好、可靠性高、维修简便、反应迅速、有水上浮渡能力、乘坐舒适、燃料消耗少(比履带式车辆少60~80%左右)等优点,在空运、舰载运输和公路机动等方面明显优于坦克,与国外同类先进步兵战车处于同一水平。
92式步兵战车主要装备机械化部队,用于支持步兵和运载步兵作战,可遂行机动作战任务,也可协同主战坦克作战。它主要用于消灭敌轻型装甲车辆、简易火力点和反坦克支撑点,杀伤敌有生力量,具有对低空目标的自卫能力。
由于92式步兵战车有良好的战略机动性,因此也非常适合成为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装备,为其提供较强的火力支援和突击能力。
86式履带步兵战车
该车是在yw531h(85式)装甲输送车底盘上发展的,是531履带式装甲车族中的成员,主要用于步兵协同坦克作战。
结构特点
该车战斗全重14.7t,乘载人员3+8人。动力传动装置前置,单人炮塔位于车辆后部稍偏左。
车体和炮塔均由高强度装甲钢板焊接而成。车辆后部为载员舱并开有后门供载员出入,车体和炮塔顶部还开有顶窗。
单人炮塔上的主要武器为1门73mm低压滑膛炮,弹药基数40发,全部装在炮塔内,自动装填,7.62mm机枪与火炮并列安装,弹药基数2000发。安装1个红箭-73型反坦克飞弹发射装置,全车共4枚飞弹。
底盘部分同yw531h(85式)装甲输送车。
性能数据
型号yw309
乘员3+8人
战斗全重14700kg
净重13500kg
单位功率16kw/t
单位压力57.9kpa
车长6.125m
车宽3.060m
车高2.475m
车底距地高0.460m
履带着地长3.275m
履带中心距2.526m
履带宽380mm
最大速度
公路65km/h
水上6km/h
燃料储备450l
公路最大行程500km
爬坡度62.5%
侧倾坡度46.5%
攀垂直墙高0.6m
越壕宽2.2m
发动机
型号bf8l413f
类型8v风冷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235kw/25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机械
前进档/倒档数5/1
第735页
转向装置类型转向离合器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73mm/低压滑膛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7.62mm/机枪/1挺
反坦克制导武器型号/数量红箭-73反坦克飞弹发射架/1具
有效射程500~3000m
弹药基数
主炮弹40发
机枪弹2000发
飞弹4枚
炮塔驱动方式电动和手动
炮塔最大回转速度20°/s
火炮俯仰范围-3.5°~+35°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6°/s
装甲结构类型钢装甲
发电机电压/功率28v/3.36kw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140ah
85式履带式装甲车
1987年,改进为yw531h型装甲输送车(85式)。
与63式相比,主要改进有:每侧4个760mm单负重轮改进为5个650mm双负重轮;负重轮动行程从200mm提高到230mm,每侧增加3个托带轮;每侧2个摇摆式减振器改为3个筒式减振器;车首变尖,车长增加649mm。增加外柴油箱。增加抛射式烟幕弹发射器。改装了电台。
63式履带式装甲车
该车从1958年开始研制,1963年,531装甲输送车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装甲输送车,主要用于输送步兵协同坦克作战。
首批531装甲输送车于1963年交付部队,并命名为63式装甲输送车。1981~1985年改进为b531、531c、531d、531e、531g、531k装甲输送车。1987年改进为531h(又称85式)装甲输送车。在前后20多年的时期内大量生产、装备中国部队及用于外贸。
进入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成为拥有30多种车型的履带式装甲车族。现仍继续生产及装备。
该车族属轻型装甲车辆,具有水上浮渡能力。战斗全重从12.6t(yw531c装甲输送车)至16.5t(yw323d32式122mm自行榴弹炮)。车体由高强度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动力传动装置右前置,驾驶员位于左前部,车辆后部为载员舱并开有后门供载员出入,顶部开有各种不同的顶窗。
531h和531c系列的发动机为bf8l413f型风冷增压中冷柴油机,2500r/min时功率为235kw。b531和a531系列的发动机为6150l型水冷柴油机,2000r/min时功率为191kw。採用废气引射冷却。
传动装置为机械式。主离合器为多片干式。採用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的同步器机械变速箱。转向机为多片式转向离合器。制动器为带式。侧减速器为单级圆柱齿轮式。531h和531c系列还多1个传动箱及其冷却系统。
531h和b531系列车每侧採用5个直径为650mm的双负重轮,3个托带轮,3个筒式液压减振器,钢销履带,带可拆卸的橡胶衬垫。531c和a531系列每侧4个直径为760mm的单负重轮,无托带轮,2个摇摆式液压减振器,钢销履带。
悬挂装置为扭杆式。
以后发展为一个车族,包括装甲输送车、装甲指挥车等的车载武器为12.7mm高平两用机枪。各种自行火炮的武器系统包括122mm榴弹炮、130mm火箭炮、120mm和82mm迫击炮等。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陆军部分现役武器-主战坦克篇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15721
98式
火控系统:火控系统,由雷射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炮手稳定式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以及控制仪表和各种传感器组成。装备了热像仪。
防护系统:炮塔为焊接式炮塔,炮塔两侧各装5具84式76毫米电动烟幕弹发射器。车体外表喷有可防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及毫米波探测的宽频谱迷彩涂层。炮塔上装有jd3型车载红外干扰系统。
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
主要特点
重量轻、装甲厚,具有多种自我伪装能力和自动灭火装置,战场生存能力强。
具有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自动装弹系统、导航定位系统和先进的夜视能力,穿甲能力强。
发动机功率大,可使用汽油、柴油、煤油等多种燃料,并具有先进的通讯系统。
仔细端量首次亮相的国产新型主战坦克,你会发现许多新颖独特之处。正面看去,车体前部的v型防浪板和俄罗斯t72坦克十分相似,然而,如果你再从侧面观看,你就会发现国产新型坦克负重轮的排列方式同t72完全不同。和m1和豹2等西方主战坦克相比,国产新型坦克外形更加低矮,车体两侧共有六对负重轮,而西方主战坦克大多是七对负重轮。在同等防护条件下,外形矮小有利于减小坦克的被弹面,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火炮射程穿甲一流
现代主战坦克火力的强弱,取决于火炮的射程、穿甲能力,火控系统的性能和夜视夜瞄能力。我国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已经採用了配有自动装弹机的125毫米滑膛炮,无论是射程、射速还是穿甲能力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国产新型主战坦克在炮塔左上方安装有一组类似法国“勒克莱尔”坦克的组合式光电系统,此类光电系统包含有红外热成像装置和雷射测距装置,表明我国主战坦克的夜视夜瞄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配合第二代国产坦克已经使用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新一代国产主战坦克的火力已经足以与国外名车一较高低。
光电对抗生存力强
细看国产新型坦克,你还会在炮塔的右上方发现一个奇特的小装置,那是一部坦克车载光电对抗装置。随着精确制导反坦克武器的广泛使用,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被动防护手段,已不足以保证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九十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制坦克车载光电对抗系统。这类系统主要用来对抗敌方坦克炮的雷射测距机和反坦克飞弹的红外制导系统,它可以针对敌方发出的雷射克和红外制道信号,向坦克乘员及时发出警告,并自动控制对抗装置加以迷茫。车载光电对抗系统的问世,使坦克由传统的被动防护发展到主动对抗。
第736页
技术参数:
乘员:3人
战斗全重:48吨
车长:11米
车宽:3.4米
车高:2米
火炮: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列装了雷射制导炮射飞弹系统。
并列机枪:7.62毫米
高射机枪:12.7毫米
弹药基数:炮弹:40发
7.62毫米弹:3000发
12.7毫米弹:500发
发动机:1台涡轮增压柴油机。
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
最大速度:6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00公里
63式两栖
63式水陆两用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坦克,1958年10月开始设计,于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部队试用。根据试生产和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又作了改进,于1963年3月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水陆坦克并投入批量生产。63式水陆两用坦克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战斗全重18.4吨,乘员4人,公路最大速度64km/h,抗风浪能力三级风,1.2m浪高,主要武器口径为85mm口径的62-85tc式线膛坦克炮,另备7.62mm并列机枪和59式12.7mm高射机枪各一挺,该坦克备有夜视仪。
该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机动性能特别是两栖性能和适当的装甲防护能力,主要用于强渡江河和沿海地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摧毁敌滩头阵地防御设施,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协同步兵作战,实施火力支援,适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泽和水稻田等水网地区执行战斗和侦察任务。
63式水陆坦克的变型车有:77-1和77-2式水陆装甲输送车,76式水陆坦克抢救牵引车,63式水陆两用新122mm自行榴弹炮。
90-2式
90-2主战坦克是北方公司为满足现代作战要求而开发的一种全新式坦克。该坦克集中了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的主要优点,大量採用了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因而其使用性能优越,设计新颖,操作和维修简单。
90-2坦克重量相对较轻(小于48吨),火力强,机动性好,总体尺寸为7x3.4x2米(长x宽x高),最大公路行驶速度大于6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大于400千米,最大爬坡度60%,越壕宽3米和过垂直墙高0.85米。
90-2的火力世界第一。威力强大的125毫米滑膛炮结构紧凑、性能优越,可配用嘀窒冉?的炮弹,如: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前者具有极高的炮口速度和装甲穿透效能。这种强大的武器是受一个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支持的,该系统包括稳定式测距瞄准具、火控机算机、控制操纵板、雷射功率测量仪(告警器)、控制箱、步进电机驱动装置、横风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其它辅助设备。可对付昼夜移动的目标,而且操作程序简单,反应时间缩短,使坦克的作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该坦克的机动性好,由一个8缸、4冲程、水冷,涡轮增压中冷式1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的特点是可靠性好,油耗低,它于一个液力机械换档的变速箱连接,有4个前进档,2个倒档。该坦克的功率重量比(吨马力)是25马力/吨。坦克的防护能力在正面弧形处得到特殊加强,炮塔前方和倾斜的前甲板上挂有复合装甲块。这些可快速撤掉或安装,这是满足使用要求和适应反坦克威胁的发展所比须的。作为对坦克防护的完善,坦克内有一个防中子内衬层和自动灭火及抑爆系统。另外,该坦克外部涂有一层防红外漆。这些新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坦克的整体生存能力??
90-2维修方便,动力装置可整体吊装,有效地缩短了主要维修或修理工作的时间。
武器系统:125mm主炮(39发),12.7mm高射机枪(500发),7.62mm同轴机枪(3000发)
电子设备:isfcs-212改进型火控,二代微光夜视仪,雷射测距仪
车体长:7米
车宽:3.4米
车高:2米
战斗全重:48吨
发动机型号:?
发动机功率:883千瓦
最大时速:60千米
行程:400千米
爬坡度:31度
侧坡度:30度
越壕宽:3米
垂直墙高.85米
涉水深:1.3米
潜渡深:5米
乘员:3人
载员:3人
88式
88式主战坦克是80式主战坦克的改进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第二代主战坦克,1978年开始研制,1987年设计定型,1988年装备部队,正式命名为88式主战坦克。其改型有88a、88b、88c式主战坦克,
长:9.32米
宽:3.37米
高:2.29米
战斗全重:38吨
乘员:4人
最大公路速度:57千米/小时
最大公路行程:500千米
武器:1门105毫米线膛炮
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88c式(96式)
88c型主战坦克是在吸收了85iim/85iiap成熟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而成的,为批量装备我军现役的准三代主战坦克。正式定型时被命名为96式主战坦克。88c型坦克的外型尺寸与85iiim基本相同,战斗全重大约为41.5吨,坦克全长10.65米,宽3.3米,高2.3米,乘员3人。该车採用传统的总体布局方式和全焊接常规炮塔结构,在车体左侧是驾驶室,驾驶室内装有驾驶操纵装置。昼夜观察装置、仪表检测、指示报警装置、潜渡方位仪和可调式驾驶椅等。战斗室位于坦克的中部,前面与驾驶室相通,后部与动力室用隔板隔离。战斗室内装有武器系统(包含主炮、弹药、自动装弹机和辅助武器)、火控系统、通信系统,以及低压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战斗室为2名乘员,车长位于炮塔右侧可作360”旋转的指挥塔下方,车长的舱门盖上安装有昼夜二合一观察镜。炮长位于炮塔的左侧,其前方安装有昼夜瞄准和雷射测距三合一的稳像式瞄准镜,用四连杆机构保证镜炮同步,可在计算机的协调下,使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在车长指挥塔和炮长舱口后部中央是弹底壳抛出窗。动力室位于车体后部,室内安装有推进系统,主要部件有发动机、弹性联轴节、传动箱、主离合器、变速箱、行星转向机、制动器及侧传动装置等。这些部件均布置于动力传动室的前部和下部,传动装置上面是动力装置的散热与冷却系统。室内还装有独立的自动灭火系统。
第737页
88c型主战坦克的火炮是一门48型口径125毫米滑膛炮,火炮俯仰角为-4“-12“,其身管上带有5段多层轻质合金结构的气隙式热护套(可保护身管不因受热不均而变形弯曲,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和低压引射式炮膛抽菸装置。在炮口上端装有射瞄基准装置,身管具备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能力,这对战时抢修具有重要意义。该炮炮钢採用电渣重熔冶炼技术,身管採用液压自紧工艺制造,内膛表面经镀铬硬化处理后,大大提高了炮管的疲劳强度。磨损寿命和防腐蚀能力,战技性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从外形看,该炮与俄式2a46m型火炮非常相似。其配备的弹种包括:次口径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破甲弹和多用途杀伤榴弹,其药筒均为半可燃式,採用分装式定角自动装填。分装式药筒和弹丸上下叠放于弹匣内,弹匣呈放射状平放在可相对炮塔吊篮底板转动的旋转弹舱的弹架上,弹药基数为41发。早在多年前我国就设计定型了第一代125毫米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长径比为20:1,初速为1730米/秒。在2000米距离上足以击穿46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穿甲能力与美军miai坦克所用m829ai型贫铀穿甲弹不相上下,优于俄式t-72坦克配备的bm-9型和bm-12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88c型主战坦克採用的可能是经过改进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另据报导,新型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威力既优于俄军现役t-72/80/90系列坦克所用的bm一门、bm-17bm-32、bm-42型弹,也优于美军的m829ai和sm-829e2型弹,与美军最新的m946型弹威力大致相当。也就是说它能够击穿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现役主战坦克的装甲。另外在十几年前我国就设计定型了供59式和69式坦克上100毫米线膛炮和滑膛炮所用的贫钢穿甲弹,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105毫米、120毫米、125毫米系列贫钢穿甲弹。由此推断,如果88c型主战坦克採用的是新型125毫米贫钢穿甲弹的话,其威力将更加惊人?d?d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种坦克能够经受得住88c致命一击,即便是採用了贫钢装甲的美军miai/az主战坦克也不例外。鑑于目前我国与俄罗斯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军贸合作关系,随着我军炮兵“红土地”2k25式152毫米雷射末制导炮弹系统的引进与装备,为进一步提高我军坦克的远距离攻击和反直升机能力,估计今后88c及其改进型主战坦克很有可能列装国产化的类似于俄制斯维尔河/反射gki19式(at-11“狙击手”)雷射驾柬制导炮射飞弹系统。这样,88c的火力打击纵深将更加宽阔。
88c型主战坦克的辅助武器有:安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一挺w85式(样车上为59式)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弹药基数为500发;一挺86式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2250发,该机枪能与主炮随动并同轴共用一个射瞄系统。88c型主战坦克装有一部机电一体化控制的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可自动或降级使用人工装填,送弹方式为分装式。笔者认为国产的自动装弹机可能是吸收借鑑了t?d72系列自动装弹机的技术,自行改进发展而来,结构与勒克莱尔及日本叨式上的自动装弹机不同。可惜不能亲眼看到,实属遗憾。根据笔者推测,在88c型主战坦克上所安装的自动装弹机採用的可能是我国最新型主战坦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系统有故障自检功能,并能自动选择弹种,完成输弹、装弹、发射等一系列动作,战斗射速可达8发/分。其自动装弹系统由旋转输弹机(旋转弹舱)、弹盒提升机、推弹机、火炮电机闭锁器、工状记忆装置、系统配电盒和*纵台等诸元组成。旋转输弹机安装在炮塔吊篮底板下方,在其内可装弹22发,击发后的药筒底壳由抛壳机抛出车外。旋转输弹机内的弹药用完后,需人工往里补弹。这种工作方式与俄式t-72系列上所採用的自动装弹机结构很相似。
在火控系统上,88c型主战坦克採用的是isfcs-z12改进型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并同时具有稳像式火控和自动装表简易火控两种工作状态。该系统包括:下反射镜稳定的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瞄准镜(现採用yag固体雷射测距机,测距范围:200-10000米,精度5-10米;后续生产型或改进型可能换装成上反射镜稳定的互.54微米喇曼频移雷射测距机或能与热成像仪兼容的10.6微米远红外co。气体雷射测距机)、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炮耳轴倾斜传感器、目标角速度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和火炮电液复合式双向稳定器及*作台等。并没有允许射击门,先进的火控系统具备了车长超越炮长调炮和射击功能,使坦克无论在昼夜均具有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在2000米距离上对运动目标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坦克从搜索、发现、跟踪瞄准到击中目标的反应时间小于6秒。88c型主战坦克的夜视器材採用的是第二代像增强式观瞄仪,由于热成像观瞄仪已投入批量生产,估计在后期装备部队的88c型主战坦克上,装备炮长热成像观瞄仪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在防护性能上,科研人员对88c型坦克的防护重量比与坦克全重进行了优化设计,使该型坦克具有较高的防护能力。88c的车体由国产新型轧质装甲铜板焊接而成,车体首上甲板採用新型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有8毫米厚可拆卸式多层夹布橡胶屏蔽裙板,能有效地防止破甲弹击穿车体测装甲。炮塔为模块式焊接结构,外型低矮,装甲倾斜角度合理,有较强的结构防护能力。在炮塔前半部火炮护盾的左右,各有两块可更换式复合装甲块,其固定方式与852m略有不同。车体首上甲板和炮塔前部採用的是我国研制的新型间隙式复合装甲,其防护效能优于世界着名的英国‘乔巴姆”装甲,该复合装甲的面板、背板为高抗弹性不等厚度的均质装甲钢板,夹层是由少量非金属材料和一层超高硬度装甲钢板组成。炮塔正面和顶部装甲厚度比铸钢结构的88a/b型主战坦克有较大的加强。据估计,炮塔正面装甲防动能穿甲弹的能力大于600毫米,防破甲弹水平大于900毫米,在中国周边地区尚无一种坦克能够用常规弹药击穿88c的正面装甲。必要时还可在车首和炮塔上披挂附加装甲或安装fy系列反应装甲来进一步提高防护能力。炮塔两侧栅栏前部各有6具84式76毫米电动烟幕弹发射器,配有多功能宽频谱干扰弹。另外,在88c型主战坦克的车体外表喷有防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及毫米波探测的宽频谱迷彩涂层,具有一定的低探测伪装功能。国产型的88c型主战坦克在炮塔上还安装有jd-3型车载红外干扰机,可有效地干扰并压制敌方的红外半主动制导反坦克飞弹,使88c型坦克具有光电对抗能力。
第738页
88c型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统、夜战能力和防护性能上要优于俄军t-72和t-80的早期型号,在机动性上与t-72大致相当,其总体性能在t-72之上,具有抗衡t-80u/90、miai、“豹”d等世界一流坦克的能力,并能在多种复杂战术背景下遂行战斗任务。基本实现了设计人员以赶超t-72为目标的设计思想。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如mia2\“豹”11as/a6、勒克莱尔和日本90式相比,88c型主战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上毫不逊色,但在通信指挥系统、火控系统、动力传动装置、机部件可靠性、制造加工工艺水平和使用维修性上与上述先进车型尚有一定差距。
88c型主战坦克并不代表我国主战坦克的最高水平,它是低成本的,而效能极佳的一种主战坦克,适合大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即便是这种对我军来说并不太先进的88c坦克的技术水平对台湾来讲,也至少领先其10一匕年。无论是对李登辉而言,或是对台湾陆军的装甲部队来讲,88c将是其短期内无法抹去的一场恶梦。所以从性能价格比上看,88c型主战坦克不失为一种较优秀的和具有威慑力的主战坦克。
战斗全重:41.5吨
车长:10.65米
车宽:3.3米
车高:2.3米
乘员:3人
火炮与弹药: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装有1部机电一体化控制的自动装填机。列装了雷射制导炮射飞弹系统,可提高远距离攻击和反直升机能力。
并列机枪:7.62毫米
高射机枪:12.7毫米
弹药基数:炮弹:41发;7.62毫米弹:2250发;12.7毫米弹:500发
发动机:1台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730马力
最大速度:57.25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00公里
最大爬坡度:31°
火控系统:jsfcs-212火控系统:雷射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炮手稳定式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以及控制仪表和各种传感器。
防护系统:焊接式炮塔,两侧各装6具84式76毫米电动烟幕弹发射器。车体外表喷有可防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及毫米波探测的宽频谱迷彩涂层。炮塔上装有jd3型车载红外干扰系统。
通信电台:889b型。距离:22~30千米
88b式
88b式坦克是我国第二代主战坦克系列的基本型号。为了提高我国主战坦克的战技性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我国从80年代初就开展了第二代主战坦克的研制。88b式坦克是国产指挥仪式火控系统装车应用的第一个型号,使我国自行研制的坦克第一次具备了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标志着我国第二代主战坦克系列走向成熟。
88b式坦克,继承了东方坦克重量轻、结构紧凑、外形低矮的特点。105毫米坦克炮及其弹药系统能有效摧毁敌方的装甲车辆、坚固防御工事,亦可杀伤有生力量;火控系统功能完善,“动”对“动”射击,机动突击力明显增强;车长、炮长和驾驶员均配有微光夜视仪,夜战能力较强;涡轮增压水冷柴油机为坦克提供了有效动力,使其快速性、灵活性、加速性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基体装甲加复合装甲、抛射式烟幕系统、集体超压式三防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等使坦克构成综合防御体系,具有良好的战场生存能力;其保密和抗干扰能力的通信系统提供了可靠的通信指挥手段。该坦克可有效打击2500米距离上的目标,是陆军现役的主要突击兵器之一。
88b式坦克由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目前已批量装备部队。由于其火力、防护、机动、通信等性能匹配较好,使坦克具有优越的作战效能,可以同国际上第二代主战坦克相抗衡。经进一步技术改进后,尤其是新型弹药威力的加大,也具备了对付新型主战坦克的基本手段。
乘员:4人
战斗全重:38吨
车长:9.3米
车宽:3.4米
车高:2.3米
火炮:105毫米线膛炮,可发射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
并列机枪:7.62毫米
高射机枪:12.7毫米
弹药基数:炮弹:44发
7.62毫米弹:2250发
12.7毫米弹:500发
发动机:1台1215l-7bw式涡轮增压柴油机。
发动机功率:730马力
最大速度:57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500公里
最大爬坡度:32°
火控系统:37a光点投射式简易火控系统,由雷射测距仪、弹道计算机、光点投射式
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以及控制仪表和各种传感器组成。
防护系统:装甲钢铸造炮塔,车体首部装甲板加装复合装甲。战斗仓内安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动力仓内装有自动灭火系统。炮塔前部每侧装有4个抛射式烟幕弹发射器。炮塔尾部有1个大烟幕筒。
80式
80式主战坦克是中国研制的第二代主战坦克,于1974年开始部件研制,1980年开始整车研制,1988年设计定型。与59式、69式相比,该坦克在总体结构和技术特点方面有较大创新和发展;与外军同类坦克相比较,在火力与火控方面与日本的74式相当,而防护性能方面优于后者,在三大性能方面优于美国的m60坦克,火力方面与美国m1坦克相当,机动性与前苏联的t-64相当,而防护优于后者。
第739页
80式坦克仍採用传统的总体布置方式和常规炮塔式结构。驾驶室位于车辆左前侧;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战斗室内车长位于炮塔左侧可360度旋转的指挥塔下方,炮长位于车长前下方,装填手位于炮塔右侧;动力传动室位于坦克后部,内部各大部件是分别安装后通过联接装置构成一体,这种分别组装的形式有利于维修和保养。
80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83式105毫米线膛炮,炮管採用特种冶炼工艺织造及自紧处理,膛压高、初速大、使用寿命长,可发国产和北约同口径的所有弹种。最大仰角为18度,最大俯角达-4.5度。身管中部装有抽气装置,炮管上装有热护套,身管可从防盾口抽出,便于战时抢修。该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初速分别为1455、1173.5和731.5米/秒,最大射程分别为6000、8200和9500米,射速为每分钟7发。此外还配用有榴弹。弹药基数为44发。辅助武器为火炮右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备弹2250发,装填手门上装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基数为500发。80式坦克採用的是gm-09型简易火控系统,这是一种光点投射式简易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带光点注入的炮长瞄准镜、光点驱动器、雷射测距机、数字式微型弹道\计算机及控制面板、光点电源、目标角速度和角位移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以及复合双向控制稳定器等部件。该系统修正弹道的各种参数,有的是通过传感器自动地输入计算机,有的是用人工方式输入计算机。火炮和炮塔的稳定装置,其高低向为液压式,水平向为电力式。该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射击击发的全过程约需要10秒,同时具备短停射击活动目标或行进间对付固定目标的能力。观瞄装置方面,採用了一代或二代微光像增强器观瞄仪。炮长微光夜间瞄准镜与昼间瞄准镜是分置的,车长观察镜为昼夜互换式,驾驶员用的是tdpn-2型驾驶员微光夜视仪。车长发现射击目标后,可以超越炮长调转火炮的方位,并迅速给炮长指示目标。
80式坦克发动机是一台12150zl型v型12缸水冷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额定功率为730马力,额定转速为2000转/分。传动装置包括直齿轮式传动箱、摩擦式主离合器和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变速箱两侧各有一个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带式制动器和单对直齿轮式侧减速器。主离合器和转向机的操纵为机械液压助力式,一旦液压系统失灵能立即换成机械操纵。变速箱的变速则採用机械式操纵。行动装置採用不等刚性扭杆式独立悬挂和摩擦式减振器。採用了6对中等直径的双轮缘胶胎负重轮、后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及3对托带轮,第1、2、5和6对负重轮装有液力减震器。履带为单销式金属履带,也可装用橡胶块双销履带。
80式坦克的炮塔为铸造件,以结构防护为主,炮塔周围增加了栅栏屏蔽,增大了防破甲弹的能力。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可在首上甲板批挂复合装甲以加强正面防护能力。车体两侧装有橡胶屏蔽裙板,能有效地穿甲弹和破甲弹击穿车体侧装甲。坦克战斗室内安装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动力室内装有自动灭火系统。车内装有个人式三防装置。炮塔外前部两侧各装有76毫米烟幕弹抛射器4具,抛射距离为100米,8发齐射时能形成弧度为120度,正面总长度120~150米的烟幕,烟幕持续可达2分钟。坦克外表还涂有防红外迷彩漆。坦克採用一台889电台和与之配套的车内通话器。80式坦克备有全套潜渡装置,包括密封进排气窗用的布盖,进气筒,排气单向阀,航向仪,排水泵及呼吸救生器等。潜渡前单车准备时间为20~30分钟。潜水深5米,潜水距离600米,潜渡后可立即投入战斗。此外,车尾还增装了两个辅助油箱,使燃料储备增到1300升。
80式主战坦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随着新技术发展而发展新车型的可能性,因此在80式设计定型后又研制了一系列新车型,有80-1式,80-2式,85-2式,85-2a式和85-2m式等,从而形成了以80式为基型车的车族。
80-1式主战坦克80式与相比,主要改进了火控系统、观瞄装置和三防装置。80-1式坦克在火控系统中用潜望式微扰动简易火控系统取代了80式的光点投射式简易火控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把昼夜瞄准和测距三者合为一体,使坦克在昼夜均能对静止或运动目标进行射击;具有较完备的自检能力,能及时显示本系统出现的故障;瞄准线与火炮轴线採用电同步,传递精度高。在观瞄系统中的夜视夜瞄镜均用二代微光管取代一代微光管。三防装置中除保留80式坦克个体防护装置外,还增加了增压风扇、滤毒罐等集体三防装置。
80-2式主战坦克继承了80式主战坦克的基本结构,主要改进了观瞄系统,增设了较多的特种设备,改进后车重略有增加,为38.5吨。其主要改进部分有:将80式的炮塔后部屏蔽栅栏改为圆周式炮塔栅栏,不仅增大了防破甲弹能力,还可放置蓬布及各种随车物品。把80式的以电起动为主改为以空气起动为主,为此在变速箱上安装了空气压缩机,用以对高压空气系统不断充气,保证发动机空气起动系统可靠工作。在驾驶员潜望镜处增装了吹洗装置。保证了镜面的清晰度,有利于观察。增加了热烟幕装置,在车体右侧有两个环形排气孔,将柴油喷入排气孔可施放热烟幕。必要时可同时或分别施放热烟幕和抛射烟幕罐,提高车辆的隐蔽生存能力。其中热烟幕的有效长度为200米,烟幕持续时间为2~4分钟,施放系统工作时间可达10分钟,燃油消耗量为10升/分钟。用集体三防装置取代了原来的个体防护装置。该装置由自动关闭机、防原子自动报警剂量仪、防化学毒气自动报警器、增压风扇、滤毒罐和继电控制盒等组成。观瞄系统的夜视夜瞄镜均採用二代微光管,提高了夜间观瞄能力。通信设备採用乐带保密机的vrc-83型电台和配套的车内通话器。在乘员处增装了橡胶叶片风扇,既安全又凉爽,提高了乘员的工作舒适性。
第740页
85-2主战坦克在80-2主战坦克的基础上更换了新的传动装置,并装备了新型的稳像式火控系统和新的加长身管105mm火炮,从而形成了85-2型。新的传动装置为液压换档的行星变速箱,转向操纵改成方向盘式。该坦克在发动机功率和火炮威力上均有加强,在发动机辅助系统方面也作了相应改变。火控系统为稳像式,可实现行进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该坦克的研制成功,全面提高了80系列坦克的性能,使中国主战坦克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79式
79式(69-3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于八十年代在69-2式基础上改进而衍生出的新型号。其总体布置与前几型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进项目是:火炮改为带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威力大,精度高,身管寿命长且更换方便。其中所配用的钨合金弹芯脱壳穿甲弹可在常规距离上击穿较大厚度的均质或复合装甲。身管热护套有薄铝板、硅橡胶带及卡箍组成,可减小冷热不均造成的身管弯曲,提高火炮命中率。安装了带计算机的简易火控系统。计算机为数字式。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这种火控系统可用于昼间或夜间短停对运动目标精确瞄准射击,在千余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达80%以上。
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微光夜视仪为第二代被动式夜视仪器,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在防护方面仍以结构防护为主,增装了集体防护系统和自动抑爆灭火系统,集体防护系统的探测警报器探测到γ射线或毒剂时,能立即输出信号,并自动关闭坦克上的所有门窗,增压风扇开始工作,使车内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自动抑爆灭火系统能够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发生,提高了坦克特种防护能力。
武器系统:
105mm主炮(44发),12.7mm高射机枪(500发),7.62mm同轴机枪(2250发)
电子设备:
tsfcs型简易火控,微光夜视仪,雷射测距机
车体长:6米
车宽:3.31米
车高:2.46米
战斗全重:36.8吨
发动机型号:12150l-7bw柴油机
发动机功率:426千瓦
最大时速:50千米
行程:430千米
爬坡度:31度
侧坡度:30度
越壕宽:2.7米
垂直墙高:.8米
涉水深:1.4米
潜渡深:5米
乘员:4人
69式
69式坦克是在59式坦克基础上自行改进设计的中型坦克,1963年下达战技指标,1964年完成设计,1965年生产出样车,1974年设计定型。车上安装了100mm滑膛炮、426kw(580马力)发动机、双向稳定器及红外夜视夜瞄装置等。该坦克在火力和机动性以及夜间作战性能方面比59式坦克均有所提高。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与59式中型坦克基本相同。
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炮塔为铸造件。车内有4名乘员,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便于向前观察;车长位于火炮的左后侧,炮长位置在车长位置的前下方;装填手位置在火炮的右侧。
车内携带炮弹44发,2个弹架油箱内装弹19发,发动机隔板前中组弹架装弹12发,左侧装甲板固定2发,右侧装甲板固定4发,炮塔右壁固定2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
安全门设在驾驶椅后侧。
二、武器系统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00mm滑膛炮,身管长5450mm,身管中段有抽气装置,驻退机和复进机并列布置在火炮上方,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脱壳穿速为1490m/s,火炮最大射速为7发/min。
辅助武器有1挺在炮塔顶部安装的12.7mm高射机枪、1挺在火炮右侧同轴安装的7.62mm并列机枪和1挺在驾驶员右前方安装的7.62mm前机枪。
该坦克的火控系统包括雷射测距仪、炮长夜间瞄准镜、车长昼夜观察指挥镜和1969年式100mm滑膛坦克炮炮长瞄准镜。雷射测距仪的测距范围为300~5000m,测距精度±10m,重复频率7次/min。炮长夜间瞄准镜为主动红外式,放大倍率为7×,视界为6°,视距(发现目标)800m,红外灯功率为500w。车长昼夜观察镜放大倍率昼间为5×,夜间为6×,视界昼间为12°,夜间为8°,夜间视距400m,红外灯功率为200w。其他观瞄装置与59式中型坦克相同。
该坦克安装了双向稳定器,稳定精度高低向±1密位,水平向±3密位,瞄准速度高低向0.07~4.5°/s,水平向0.09~15°/s。
三、推进系统
该坦克採用v型12缸水冷柴油机,标定功率426kw(580马力),标定转速2000r/min,最大扭矩2453±98n?m,最大扭矩转速1300~1400r/min,最低稳定转速不大于500r/min。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38g/kw?h(175g/马力?h),机油消耗量不大于8.16g/kw?h(6g/马力?h),冷却系和润滑系採用管带式散热器,燃料系统採用弹架油箱,总容量为935l。
传动装置採用固定轴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并採用多片干式离合器、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和单对外嚙合直齿轮侧减速器。
第741页
行动装置採用扭杆悬挂装置,每侧有5个钢制负重轮,在左、右侧第一和第五负重轮位置各装1个液压减振器。採用单销式金属履带板,每侧91块。
四、防护系统
该坦克的装甲防护与59式相同,採用均质钢装甲,铸造炮塔,车内携带半自动型灭火瓶3个,手提灭火器1个,车上装有电点火烟幕筒2个。
该坦克的通信设备包括1部a-220a型电台和1套a-221a型车内通话器,车内装有1台6kw的gft6000型硅整流发电机。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在该坦克底盘基础上先后发展了69-2式主战坦克、69-2b式指挥坦克、69-2c式指挥坦克、69-2c1式指挥坦克以及69-3(79式)主战坦克和653式中型坦克抢救车。
59式
59式主战坦克是基于原苏联t-54a坦克的仿制品。在1956年中国获得了t-54a的技术资料和样品。与此同时,在苏联工程师的帮助下中国第一个坦克厂(617厂)也在包头建设完成。到1958年12月,第一辆用苏联零件组装的中国造t-54a开下了流水线。到1959年,617厂已经开始生产完全独立制造的t-54a。1959年十月一日在北京举行的建国十周年大阅兵上,32辆中国造的t-54a首次出现在大众面前。1959年底,被正式命名为59式坦克。
从58年生产出第一辆,59年定型生产开始,经过30多年改造和完善,衍生出其改进型系列,在其用途的扩展中又研制出几种变型车,形成了以59式坦克为基型车的一个车族。
从1963年3月开始,59式坦克及其改进型开始生产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总共有超过10,000坦克被制造并交付到解放军和国外用户手中.至少6,000辆59式坦克包括改型今天仍然在解放军中服役,而且这些坦克很有可能还要继续服役到下一个十年.
59式坦克在诞生的年月,其水平与当时服役的如美国m48、日本61式等坦克比较,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从防护和机动性方面分析,也优于英国的逊邱伦坦克。
59式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採用前苏联式传统的圆炮塔式结构和总体布置方式。整车总体结构分三大部分,即驾驶舱、战斗舱和动力传动舱。驾驶舱位于整车的左前侧,战斗舱位于驾驶员座椅后方的坦克中部位置,动力传动舱位于坦克的后部,发动机横置,用隔板与战斗舱隔开。
该车装甲防护以结构防护为主,车体用轧制装甲钢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倾角,车体前倾斜装甲板厚约100毫米。装甲炮塔为不等厚截面的铸造件和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其前部装甲厚约220毫米,外廓呈流线形,具有良好的防弹能力。
火炮为一门100毫米线膛坦克炮,在身管前端装有抽气装置,可发射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为34发。辅助武器有一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枪弹500发)、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枪弹3000发)和一挺由驾驶员*纵的7.62毫米航向机枪。火炮的直射距离为1070米,最大射程为16千米,高低射界为-5°~+18°,战斗射速为7发/分,装有液压式单向(高低向)稳定器,藉助瞄准镜分划测距,炮长通过瞄准镜和火炮控制系统的*纵台完成对目标的瞄准和射击。乘员靠昼间光学仪器向外观察,驾驶员可用红外夜视仪进行夜间驾驶。
该坦克採用12150l柴油机作动力装置,为v型69度夹角?2缸,强制水冷压力循环润滑、四冲程直滑、四冲程直喷式柴油机。额定功率520马力,额定转速每分钟2000转。有空气起动和电起动两种起动方式,并备有冬季起动的加温系统。59式坦克的传动装置和*纵装置为机械式,採用直齿轮式传动箱、摩擦式离合器和固定轴式变速箱,变速箱两侧各有一个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带式制动器和单对直齿轮式侧减速器。行动部分採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每侧各有5个双轮缘大直径负重轮,1个诱导轮和1个主动轮,在第一、五负重轮处装有叶片式液力减振器等。履带为单销式金属履带。
该坦克的通信设备为a-220型或a-220a型调频电台,频率范围a-220型为20~22.375兆周,a-220a型为20~27.175兆周,最大通信距离16公里。该车配有灭火装置,由半自动灭火系统和手提式灭火瓶组成。在坦克的尾部还有产生烟幕伪装用的两个烟幕筒,一般只在临战状态才安装使用。
59式中型坦克有多种改进型,诸如59式(双稳)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wzl20a)、59-2式中型坦克(bwl20b)、59-2式指挥坦克(bwl20b)、59式扫雷坦克、59改中型坦克(b59g)、59-2a式中型坦克、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wl20k)、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kl940)、ztz59d1式中型坦克(wz120c)。另外,在59式中型坦克底盘基础上,还发展了几种变型车,如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wz411)、64式中型坦克牵引车(wz652)和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51)等。
主要性能数据:
全重36吨
乘员4人
车全长(炮向前)9米
车宽3.27米
车高(至炮塔顶)2.4米
车底距地高0.42米
火炮口径/类型100毫米/线膛
火炮稳定器单向(高低向)
最大速度(公路)50公里/小时
平均速度(公路)30~33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公路)440公里
最大爬坡度30度
最大侧坡行驶度30度
越壕宽2.7米
通过垂直墙高0.8米
第742页
涉水深1.4米
潜水深5.5米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陆军概况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672
陆军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军种,是陆地作战的主力。是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中历史最久,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历次作战中发挥最出色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种抢险救灾中的中坚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它经历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等阶段,在1946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以后,继续了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战胜强大的国内外敌人,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现陆军主要由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炮兵(地面炮兵、高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讯兵、防化兵和侦察、电子对抗、汽车、测绘、气象等专业部队组成。陆军的编制序列为军种总部,集团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陆军现役兵力为230万,分属7个军区编成24个集团军,其中7个快速反应集团军(1军、13军、21军、27军、38军、39军、54军)
陆军有85个步兵师、10个装甲及机械化师、10个炮兵师(含若干高炮师)、1个山地师、50个独立工程兵团、19个通信团、4~7个独立特种兵团。
军区及集团军:
北京军区:27军、38军、24军、28军、63军、65军
渖阳军区:39军、16军、23军、40军、64军
济南军区:54军、20军、26军、67军
南京军区:1军、12军、31军
广州军区:41军、42军
兰州军区:21军、47军
成都军区:13军、14军
第九卷中国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野外生存教程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4834
野外宿营地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近水 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会遇到野生动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背风 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嵴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
避险 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
日照 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平整 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
最后清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
火的引燃及实际应用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人物:如枯草、干例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
其次是捡抬于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已烟多熏人。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于柴的空地。将引人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人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宁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宕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人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迷向与迷路
迷失方向和迷失路径是两口事
迷失方向(迷向):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看东南西北)。
迷失道路(迷路调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
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
如何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如下:
罗盘(指北针)一个优质的罗盘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盒方向。
带指针的手錶 用于将手錶托平,錶盘向上,转动手錶,将表盒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錶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
第743页
北极星 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 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立竿见影 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树木、苔藓 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间。另外,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也可判明方向。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迷途知返 在深山密林中,不仅会迷失方向,同时也会迷失路径。更多的时候,走在毫无人烟的林间密径,又没留下任伺路标,自己还不断地欣赏着“无限风光在险峰”和“山到绝处我为峰”的豪情,当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对时,己是身处险境,不知原有的路径在伺处。心急之下,挥刀而上,砍出一条“血路”,却发现眼前山连山、峰挨峰,看不到尽头,来时的路己辨认不清,又生怕再次迷路,是走是留犹豫不定。
其实,在发现迷路的时候,自己高原有的路径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时不要着急,更不能乱喊乱跑,应冷静下来,仔细口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已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
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常警觉,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设下的套、夹的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山嵴会有兽道。
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迹采,只有远看,看到几十米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痕迹,然后再由远而近、由近再远、远近比较之后,就能分辨出路来了。
如何在野外寻找水源
听 凭藉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说明你已经离有水源的地方不远了,并可证明这几的水源是流动的活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做流水的声音。
嗅 过鼻于,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颳风带过来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要有一定经验积累。
观察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
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问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中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旦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它例枝还设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时己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根据天气查化寻找水源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直接从植物中职水
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飢。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五昧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芽之时,还可从烨例、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另外,还可以从芦苔、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水。
第744页
提示:从植物中获取的饮用“水”,容易变质,最好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存放。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然而,单纯地依靠上述方法去寻找水源却不是长久之计,且很复杂很辛苦。只限于少数人员(3-7)和短时间(3一5天)。不适合人员众多或时间过长。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
当你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饮,应该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方法如下:
1.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人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之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口前,军队至都採用此法在野外对水进行消毒。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己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人3一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升水中病人的碘酒要加倍。搅拌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 20一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人漂白剂3、4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几,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丁,把本意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
6.如果寻找到的水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间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音咸,却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间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支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茵、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沸煮即可饮用,很轻便。
另外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的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合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9一11升)的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一8小时,甚至更长些.
第九卷中国篇 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十个国家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2954
第十位;菲律宾
.xiazaitxt.co m发布
理由:美国人解放了菲律宾。现在,菲律宾是东南亚美国最忠实的盟友。同时,它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南中国海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侵占南沙诸岛的步伐。菲律宾士兵的子弹正在穿透中国渔民的胸膛,菲律宾的国旗正在中国的领土上飘扬。菲律宾,一个中国绝对不能忽视的国家。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九位;印尼
.xiazaitxt.co m发布
理由:每当我想起印-尼的华人暴动,每当我想到那些印-尼人哄抢华人商店、强姦华人妇女、屠戮华人同胞的时候,我就会怒不可遏。然而,zgzf的无力表现更让我觉得懊恼。印-尼,这个东南亚人口最多、地盘最大的国家,这个绝大部分国民对华人没有好感的国家,这个尚未完全开化的国家,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一大威胁。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八位;澳大利亚
.xiazaitxt.co m发布
理由:澳大利亚,美国亚太军事联盟的南大本营。澳大利亚,和日本南北相望的遏制中国的南桥头堡。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作为和美国同一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国家,它的存在,是中国向亚太地区发展的一个障碍。近年来,美国越来越放手让澳大利亚干预亚太事务,东帝汶事件就是一个例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七位;越南
.xiazaitxt.co m发布
理由:这是一个一千多年前才脱离中国的国家,这是一个一百多年前还是中国藩属的国家,这是一个得到过中国巨大援助的国家,这是一个一次次把枪口对准中国的国家。这就是越南。它拿着中国人给它们的枪打中国人,它穿着中国人给它们的衣服打中国人,它吃着中国人援助给他们的粮食打中国人。这就是越南。至今,越南占据着一半以上的南沙岛屿。至今,越南在北部湾和中国仍有龃龌。至今,越中陆地边境尚不安全。现在,越南人正疯狂地赚着中国人的钱,想着各种办法赚着中国人的钱。中国人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第745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六位;韩国
.xiazaitxt.co m发布
理由:韩国,一个和中国建交仅仅十年的国家,它对中国的冲击却已是随处可见,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各种方面的,它曾经被中国占领过,曾经臣属过中国,曾经和中国友好过,也曾经和中国发生过战争。很庆幸,现在的半岛还处于敌对;很庆幸,现在它的实力还不足以同中国抗衡。但,作为美国的一个小伙伴,它对中国到底是何居心?但,如果半岛统一,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韩国对中国的冲击又意味着什么?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五位;印度
.xiazaitxt.co m发布
理由:来到天涯后,我才知道原来印度有一个外号叫做“红头阿三”,我建议将“红”改为“猪”字。印度应该叫“猪头阿三”。这个盲目又自大的民族真有点儿猪头三的味道。不过,这些年来,印度的军事步伐之快远远大于其经济发展。在拥有了核武器后,印度更是野心勃勃。它对西藏的妄想仍在继续,它对中国的领土仍在占领。它还想着挥师中国南海,它还想着割据中国的领海。一个充满野心的印度,一个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国该怎样应对?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四位;美国
.xiazaitxt.co m发布
理由:一个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一个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一个是资本主义的老大,一个是社会主义的龙头;一个仍要称霸世界,一个想着恢复昔日光辉。美国vs中国。美国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民主制度,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繁荣的经济,美国是世界的霸主。台岛,摆在中美两国间的最大矛盾;经济,拉扯中美两国的利益所在。又拉又打,美国对中国的一贯政策;接触+遏制,美国对中国的从来法宝。面对世界霸主地球之王,中国该怎样抉择?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三位;俄罗斯
.xiazaitxt.co m发布
理由:中国本来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另一个国家无耻地窃取了她的大片土地。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俄罗斯,这个拥有庞大武器库的国家,是谁也不敢轻视的。俄罗斯,这个经济上很困难的国家,又是谁都有些轻视的。俄罗斯,它跟中国的若即若离,跟美欧的拉拉扯扯,都表明,它想在各各方面间寻找最大的利益点。俄罗斯,一个可怕的国家。它的未来是崛起还是沉沦?还有,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中俄之间究竟存在着多少争端?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二位;日本
.xiazaitxt.co m发布
理由:这是两个恩怨纠缠的民族,这是两个互相轻视的民族;这是两个同文同种的国家,这是两个互厌互恶的国家。中国和日本。日本的经济实力十分强大,日本的军事实力更不容轻忽。日本绝对有实力在短期内弄出核武器!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一次,美国的核机密被盗,当时所有人都怀疑是苏联干的,哪曾想,居然是日本,那个对美国还不敢说一声不的日本干的。日本究竟有没有核武器?这还是个问号。经济能否成为中日之间和平的纽带,民族的仇恨又将怎样解决?随着日本由经济强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中日之间又会怎样呢?
.xiazaitxt.co m发布
几千年来,日本人至始至终都在虎视眈眈地妄想着象恶狼一样叫嚣着要消灭中国占领中国,迁都北京,征服亚洲,占领亚洲,实现它们“大东亚共荣圈”的黄粱美梦。
.xiazaitxt.co m发布
第一位;我们中国自己!!
.xiazaitxt.co m发布
目前中国的前途何在?垂范比先身正,攘外必先安内!强国必先正己,季孙之忧,萧墙之祸。历史证明,唯一能打败中国人的,就只有中国人自己了!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十卷军事新技术 未来战争的九大武器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1123
科学家和军事家们预测,未来战争将有9大尖端武器称雄战场。
雷射武器:雷射武器是当前所谓新概念武器中理论最成熟、发展最迅速、最具实战价值的前卫武器。它以无后坐、无污染、直接命中等诸多优点成为发达国家研制中的未来重点 武器。雷射武器主要将用于对付高速小型目标;同时还将广泛用于破坏敌方光学系统和摧毁红外制导系统;另外利用卫星可以有选择地用雷射束击中任何人和目标,如果使辐射的频率达到必要程度,可以致人于死地。
晶片武器:晶片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最小器件单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晶片武器是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做手脚,使对手的指挥系统受制于人。它的主要特点是隐蔽性、信息性和广泛性。
第746页
基因武器:军事领域的基因工程是一种种族灭绝的武器。因为人的任何形态都反映了他的基因,因此用基因武器杀人,可以达到灭绝种族的目的。比如说,用基因武器可以只杀红褐色头发的人,也可以只杀矮个子或高个子、蓝眼睛或黑眼睛的人。
纳米武器: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未来战场上将出现各式各样的袖珍侦察机、战斗机等武器。所有这些纳米武器组配起来,就建成了一支独具一格的“微型军团”。
粒子束武器:所谓粒子束武器就是利用微观粒子构成的定向能量束来摧毁目标的武器。这主要由高能电源、粒子产生装置、加速器和电磁透镜组成。它具有快速、高能、灵活、干净和全天候的特点,可在极短时间内命中目标,适合于对付远距离调整飞行的洲际弹道飞弹。
隐形武器:未来隐形武器将朝着多兵种、全方位、更隐蔽的方向发展。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新技术,其优越性在于几乎不使武器装备作任何结构和性能上的改变,可通过等离子体层对雷达波具有特殊的吸收和折射特性,使其反射回雷达接收机的能量很少,因而使敌方的探测系统难以侦察和发现,从而达到武器装备的隐形目的。
气象武器:就是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和气候在军事上的应用,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使敌对国家遭受水灾、飓风、雹灾、旱灾和地震,给对方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微波炸弹:微波炸弹是利用强波束能量杀伤目标的一种新型武器。它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发射天线和辅助设备组成。当超高功率微波聚集成一束很窄的电磁波时,它就像一把尖刀“刺”向目标,达到毁伤目标之目的。
太阳武器:就是利用太阳光来消灭敌方的武器。实际上利用太阳光作为武器,早就使用过。1994年俄罗斯卫星曾在轨道上安放了一面镜片,镜片的反射光在夜间擦过地球,这说明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在4万米高空集中镜面反射光。据计算,聚焦的热源中心温度可达数千度,可以毁灭地球上的一切。这种武器也很有可能出现在新世纪的战争中。
第十卷军事新技术 中国等离子隐形打造全方位隐身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5326
在各国竞相发展的隐形技术中,等离子体隐形可谓是一种另类。由于在理论上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军事强国对它都极为关注。但是也由于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等离子隐形技术距实际应用尚有较大的距离。本篇将对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略作说明,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个人的一点新思路。
(一) 何谓等离子体及等离子体隐形
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种特质形态,因而也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以水为例:正常条件下,当温度低于0度时水呈固态,也就是所谓的冰;当温度超过0度时,水呈液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当温度超过100度时水呈气态,也就是水蒸气;再将水蒸气继续加热至几千度水就进入了第四种形态,也就是等离子态。
等离子体根据温度的高低可分为热等离子体和冷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温度可达几千、几万、甚至上亿摄氏度。冷等离子体的温度则接近于常温;从成因上看等离子体又何分为天然或者人造二种形式。地球环境中的等离子体主要是闪电、陨星再入所致。而在地球之外等离子体则大量存在,距地表几百公里的电离层就是一个等离子体层,太阳之类的恒星也是一个大等离子体,据称宇宙中97%的物质都是以等离子体的形式存在; 人类制造的等离子体也是多种多样,核弹爆炸会产生大量高温等离子体。而日常生活中的霓红灯、灯棒、等离子电视等也会产生等离子体。只是这些等离子体都是低温等离子体,主要是能过电离某些惰性气体而产生;所以,切莫以为等离子体距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是无处不在,甚至每天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等离子体为什么具有隐形功能呢?这主要是因为等离子体对无线电波具有折射与吸收作用。对此可以引述一下相关的材料给予说明:“等离子体是一种特殊的滤波器,当雷达频率低于等离子体频率时,雷达波被全反射,等离子体能以电磁波反射体的形式对雷达进行电子干扰,即通过雷达波往返传播途径弯曲,雷达显示屏上出现的是攻击武器的虚像,而不是武器的真实位置。当雷达频率高于等离子体频率时,雷达波能进入等离子体被吸收,从而使雷达接受到的攻击武器的信号大为减弱。以上这些功能,使等离子体成为新型电子干扰和隐身物质,其中应用隐身技术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项技术。”
关于等离子体对于无线电波的吸收作用可以从卫星/飞船回收过程中所经历的“黑障区”有个直观的认识:当卫星/飞船以极高的速度返回大气层时,其表面的温度会因剧烈的空气摩擦急速上升到几千、上万摄氏度,此时卫星与飞船的表面空气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变成等离子体并将卫星/飞船严密包裹起来;由于等离子体对无线电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地面跟踪雷达将会因为没有回波信号丢失目标,无线通信也因等离子气团的包裹而无法进行。此时卫星/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一切联繫将中断,即形成所谓的“黑障区”。只有等卫星/飞船速度下降、表面空气温度降低,等离子体消失之后雷达才能重新跟踪,通信也才能恢复正常。正是基于等离子体这种奇妙的电波吸收与屏蔽作用,军事强国都对等离子体隐形抱有极大的兴趣,试想:如果在己方的飞机、军舰、飞弹等主战装备上也都包裹一层等离子体,那敌方的雷达岂不都成了睁眼瞎?
第747页
(二) 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发展的现状及优缺
关于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应用,目前以俄罗斯为先。俄罗斯发展等离子体隐形的主要思路是在飞机等主战装备表面形成等离子体气团,从而达到吸收、折射对方雷达波之目的;其具体思路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发生片、放射性同位素在主战装备表面形成一层等离子云,并设计等离子的特徵参数(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和碰撞频率等)满足特定要求。
俄罗斯及别的国家理论研究表明,等离子体隐形有几个突出的优点:
(1) 隐形效率高。
首先,等离子体可以达到99%的吸收或折射效果,这样的效率远远超过现有吸波材料,接近完全吸收;其次,等离子体具有很宽的吸收波段,基本可以对所有波段的雷达波进行吸收和干扰。而目前美国的隐形技术只对短波雷达有效,对于长波雷达效果却不甚理想。
(2) 不改变装备的外形结构。
传统吸波材料效率不是很高,所以要实现隐形主要是寄希望于外形设计,因此美国的隐形飞机与飞弹都特别强调隐身外形,这对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等离子体由于具有极高的吸波效率,根本就不需要对装备有什么特别的外形要求,只要能在装备表面形成一层等离子体就完全可以达到目的。所以等离子体隐形可以保留装备的原有外形及战术、技术性能。
(3) 相对简单廉价。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如果能投入实际应用,其技术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比起传统的隐形技术,更便于大规模使用。
但是,目前这种在装备表面形成等离子体进行雷达隐形的思路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与困扰,正是由于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限制了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实用化。
(1)难以在装备表面形成均匀持续的等离子层。
对于飞机/巡航飞弹这类高速飞行器而言,很难通过设置若干等离子体排放口的方式对飞行器进行完全屏蔽。这类飞行器的表面气流很快且非常紊乱,即便在飞机表面象筛子那样设几百个等离子体排放口也难以对飞机形成全屏蔽;对于军舰、坦克这类低速或时常静止的装备而言,在其表面形成均匀连续的等离子体层也是很困难的,这不仅需要在装备表面设置大量的等离子体排放口,还需要相应的鼓风系统,这需要功率极大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电源系统;由此可见:等离子体制造技术是成熟的,但是如何在装备表面连续形成均匀的等离子体层才是确保隐形的关键,对于现代高性能雷达而言,只要有一处没有被屏蔽就会让装备马脚毕现,前功尽弃;现在即便是俄罗斯人也没有解决这个难题,所以俄国人现在所吹嘘的等离子体隐身只是“局部使用”:在进气道这类强反射部位使用等离子体隐形,而在其余部分则依然使用吸波涂料。这种隐形充其量只能说是混合隐身,不能算是全等离子体隐形,其效果也是有限的。
(2)等离子层在欺骗对方雷达的同时也会对自己屏蔽,从而使己方耳聋眼瞎。
假设未来技术发展能够在装备表面形成持续均匀的等子体团,但是这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被等离子体屏蔽的飞机、军舰、巡航飞弹等战战装备的雷达也无法透过等离子体发现目标,无线电信号也无法穿过,其结果是在隐蔽自己的同时也让自己耳聋眼瞎!这种隐身的意义不大,也非常不利于现代信息化战争。
(3) 不利于多军兵种通用.
对于卫星、弹道飞弹这类在外层高真空环境中活动的装备而言,在其外表形成等离子层的困难很大,或者说是不可能形成连续的等离子体;对于军舰和战车这类开放或半开放型装备而言,在周边形成连续长时间形成等离子体团对于其上的人员与技术装备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上述问题表明:以俄罗斯为代表、在主战装备外表面制造等离子层实现雷达隐形的思路并不是很完美,因为这种思路所导致的一些问题很难解决或者无法解决!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途径对等离子体隐形技术补充和完善。在此,将我个人的“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作为参考思路略作说明。
所谓“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等离子体置于主战装备外表内,“内封闭”是与目前在外表以外制造等离子体相对而言的; 具体技术方案:“透波夹层+等离子体”。就是将传统飞机/飞弹的单层蒙皮改作双层结构,最为外层採用玻璃钢透波材料制造。之后将等离子体罐充于双层蒙皮之间,从而达到雷达隐形之目的; 其隐形原理是:敌方入射的雷达波先穿透外层玻璃钢,接着进入透波夹层内的等离子层,此时雷达波将会被等离子体大量吸收和散射,从而使雷达难以接收到足够的回波无法发现目标;
技术要点:
(1) 透波材料
透波材料的技术要求是要有很高的透波率,以保证敌雷达波能尽可能多地穿过并进入夹层中的等离子体被吸收掉。这种透波材料可以使用与雷达整流罩相同的玻璃钢材料制作,现有技术下这类玻璃钢可以达到95%-99%的透波率;对于军舰和战车而言,还可以用透波材料制成夹层吸波瓦并在内部罐充等离子体达到良好的隐形目的,这在下面另述;
第748页
(2) 等离子体的形成
第一种:是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制造等离子体,即使用高频电磁能将空气雪崩成等离子体。如果飞行器採用这种方式产生等离子体,需要有相应的“气体循环系统”进行支持,其作用是:将等离子体发生器制造的等离子体快速输送到夹层中,并将夹层中的等离子体再次循环至发生器进行再次生成。因为等离子体离开发生器后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的空气形态,只有反覆经过发生器调制才能保证透波夹层中等离子体形态的稳定,始终维持良好的隐形效果。
第二种:通过给惰性气体充电的方式形成等离子体。这与电棒、霓红灯的原理一样:即将惰性气体充入透波夹层中,当给惰性气体通电时就形成等离子体状态,从而对入射的雷达波进行吸收和散射;这种方式具有很好的灵活性:需要隐形时只要通电就能将透波夹层中的惰性气体电离为等离子体,使之达到隐形目的。当断开电路时雷达又能发现目标。这种灵活的隐形选择既有利于战时隐身又有利于平时的航行管制;当然这种等离子体生成方式尽管在原理上电棒、霓红灯相同 ,但毕竟是以反雷达为目标而不是为了照明,因此可以採用措施防止生成等离子体的同时向外辐射可见光,比如可以在玻璃钢外壳上涂非透明油漆;
“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优点:
(1) 更易于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应用、降低技术难度。
大家都知道,普通空气是不良导电体,否则人会被空气传导的电流击死。普通空气除了被“高温化”之外很难通过通电的方式使之等离子体化,所以俄罗斯的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也是自带特种气体源,一旦特种气体用完了也就没法生成等离子了,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是在封闭的透波夹层中存放电性良好的特种气体,通过充电或者高频电磁能的作用非常容易生成等离子体。而且由于特种气体是存放于密封的透波夹层中,不存在气体泄露,因而也就不存在特种气体消耗殆尽的问题,有利于保证连续形成等离子体。也就是说,“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在技术上更加简单易行,更能长时间维持隐形状态;而且“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更能对等离子体参数(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和碰撞频率等)灵活调制使之对不同的雷达进行最佳欺骗与干扰。
(2) 解决等离子体表面分布不均地难题。
对于飞机、巡航飞弹这类高速飞行器而言,“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是将等离子体放置在透波层的内部,无论飞行器表面气流如何迅疾与紊乱,都不可能对夹层内的等离子体造成什么妨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夹层内的等离子体都可以形成均匀连续的等离子层,对装备形成完全的屏蔽;对于军舰、坦克这些低速或时常静止的装备而言,可以使用透波材料制造的、内部充有惰性气体的夹层吸波瓦在装备表面密集的铺设,当给这些吸波瓦通电时惰性气体就会形成等离子体并对军舰与战车表面形成密集的屏蔽从而躲过对方的雷达侦察。
(3) 不会对己方形成屏蔽和干扰。
由于等离子体全部在透波壳的内部,飞机、军舰、战车上的通信天线将不会被等离子体屏蔽,既隐藏了自己又不会堵塞了自己的耳朵;同时可以将飞机、巡航飞弹的玻璃钢雷达罩设计成双层结构,内部充满惰性气体,当需要隐身时给雷达罩夹层中的惰性气体充电制造等离子体,需要开动雷达时就断开电源让雷达罩夹层中的等离子体消失,以利于己方雷达的探测。
(4) 有利于多军兵种使用。
对于弹道飞弹、卫星这些在真空环境中运动的装备而言,在其外表面制造并维持等离子层是不可能的。但是“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则完全可以做到:在弹头或卫星表面先设置相应的透波夹层,在其内部充上惰性气体,通过通电控制随时制造等离子层让对方雷达失去目标。 这种技术的应用将会让美国正在发展的nmd/***完会失去效能,因为美国的各种飞弹预警和跟踪雷达都将无法发现和跟踪被等离子体屏蔽的飞弹弹头,而且这种技术比弹道变轨还要简单便宜;对于军舰、战车来说,传统的外表面制造等离子体的方法会对开放、并开放的空间中的人员及装备形成影响,但是“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不存在等离子体外泄,因而不会对人员与设备造成影响,有利于多军兵种的广泛应用。
(5) 维持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既有优点。
“内封闭型等离子体隐形”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将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既有优点给予保持。如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隐形效果好,不改变装备的外形、使用简便,使用时间长,价格便宜等等。
综上所述:等离子体隐形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目前发展的思路是在装备表面制造并维持等离子层,因此也导致的一些困难与不足,限制了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早日实用化;“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则从一种全新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它在保持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原有优点的同时又避免其不足;如果中国能将这种“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率先实用化,将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国防实力。
第749页
第十卷军事新技术 通讯技术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1043
资料卷 通讯技术
通讯技术
19世纪上半叶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军事通讯技术的进步,突出地表现在电报的运用和电话的发明上。
19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洲先后出现了商用电报机。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发明家是英国的高斯、韦伯和美国的莫尔斯。1833年,高斯和韦伯制作出第一个可供实用的电磁指针电报机。此后不久,另一个年轻的英国人库克和伦敦高等学院的教授惠斯登发明了新型电报机,并取得第一个专利。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的发明,把电报技术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他用一套点、划符号代表字母和数字(即莫尔斯电码),并设计了一套线路,发报端是一个电键,该电键把以长短电流脉冲形式出现的电码馈入导线,在接收端电流脉冲激励电报装置中的电磁铁,使笔尖在不断移动的纸带上记录下电码。经过不断改进,这套电报系统于
1844年达到实用阶段,在巴尔的摩和华盛顿之间首次建立了电报联繫。
由于战争比人类任何其它活动都更加依赖于当时最有效的通信手段,因此电报一经出现,便立即引起了军界的关注。1854年,英军第一次在战争中採用了电报。海底电报约于1851年开始用于多佛和加莱之间,然后发展到一方面用于伦敦和巴黎之间的远距离电报通讯,另一方面则用于协约国克里米亚战争的
瓦诺基地。1857年,在印度的独立战争中,设在加尔各答的政府和四处分散的英军所以能保持联繫,主要靠的是电报。186l至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电信技术的战争。战争期间,联邦政府架设了2400公里的电报线路,把北方部队同陆军部和陆军司令联结在一起,共发送了650万份电报。陆
军的一名上校迈尔,不仅发明了旗语通信,还于1861年夏发明了一种能够沟通集团军司令和下属部队联繫的轻便发报装置,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由于电报在收发时需要转译电码,人们嫌它迟缓不便,于是便进一步寻求更便捷的通讯方式,电话也就应运而生。英国的胡克首先提出在远距离上传输语音的建议。1837年,美国医生佩奇发现,当铁的磁性迅速改变时,会发出一种音乐般的悦耳声音,这种声音的响度随磁性变化的频率而改变。他把这种声音称
作“电流音乐”。大约在1860年,德国的赖斯第一次将一曲旋律用电发送了一段距离,他把这个装置叫作“电话”,这个名称于是沿用下来。直到1876年,美国的贝尔终于发明了第一台电话机。电话及此前发明的电报的运用,使军事通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第十卷军事新技术 微波武器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662
微波武器是将辐射频率为1000—300000兆赫的电磁波汇聚成一定方向,借高能量攻击损毁作战对象的新型武器。
即使以飞弹等精确制导武器为代表的火力杀伤也并未真正摆脱人力密集型作战模式,完成一次火力发射不但需要目标侦测、锁定等系列复杂过程,而且易受射界影响及遭对方电子对抗,命中率锐减;坦克、火炮、战机、舰艇等火力平台不但需要大量人员操作,而且须随时补充燃料弹药,后勤补给庞大复杂,输送线路及枢纽易遭突击。而微波武器则真正实现了杀伤手段的智能效益型。
研究表明微波功率密度达到3—13毫瓦/平方厘米时,会产生非热效应,人员将因头痛噁心、思维混乱、行为失控而丧失战斗力;功率密度达20—80瓦/平方厘米时,会产生热效应;如果战时利用卫星、飞船等太空平台向目标区集中辐射微波,可使该区大气发生剧烈理化反应,以3000—4000c高温杀死装甲、掩体内人员,达到中子弹效果。当功率密度达10—100瓦/平方厘米时,可毁坏武器装备的任何电子元件,不但能使对方雷达迷盲,通信中断、c4i瘫痪,指挥失灵,而且能无声中使其飞机、飞弹、舰艇和军车引擎点火系统受损,摧毁其战斗力,根本不必传统火力杀伤“对对碰”式的逐个攻击。这种特性使微波武器能有效克制隐形战机、隐形舰艇、反辐射飞弹、超音速反舰飞弹、战场机器人、数位化士兵系统、预警机及国家和战区飞弹防御系统等高新技术装备。
目前,美俄等军事强国正竞相研制各自的微波武器系统。在空袭伊拉克行动中,美军就曾试用装有微波辐射弹头的巡航飞弹打击伊军防空系统。
第十卷军事新技术 高能雷射武器—未来舰艇防御中的生力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2532
1引言20世纪60年代,反舰飞弹在实践中应用成功,证明了反舰飞弹是海上对舰作战的有效武器。由此促使各国海军加速了对反舰飞弹的研制过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近20多个国家能自行研制生产、70多个国家装备有120多种不同类型的反舰飞弹。反舰飞弹不仅分布广、种类多,而且发展非常迅速。在六十年代末至今的短短几十年里,反舰飞弹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其性能也有了巨大的提高。现代反舰飞弹具有速度快(可达25—3m)、隐蔽性好(雷达反射面积仅01m2)及机动能力强等特点。可以从空中、岸上、水面舰艇和潜艇等多种平台上发射,其有效射程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在战术使用上具有迂回机动接近、掠海攻击或高速大角度俯冲攻击的能力,这增加了反舰飞弹攻击的隐蔽性和水面舰艇抗击的困难程度。可见,现代反舰飞弹不仅性能优越、战术使用极其灵活,而且相对于被攻击的目标而言,价格低廉、效费比高。因此,可用反舰飞弹实施多方向、多批次、火力密集的攻击,使水面舰艇的防御系统抗击能力趋于饱和,从而大大增加了反舰飞弹的突防概率。
第750页
据统计,在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印巴战争及英阿马岛战争中,有29艘舰艇被击沉,其中18艘是被反舰飞弹击沉的,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62%。由此可见,反舰飞弹已成为水面舰艇的主要威胁。因此,如何有效拦截反舰飞弹袭击是水面舰艇海上防御优先考虑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水面舰艇的硬武器反导防御主要依靠防空飞弹和舰炮武器系统。然而,随着反舰飞弹性能的不断改进及其灵活的战术使用的进一步完善,这些常规武器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这将使水面舰艇对反舰飞弹的防御变得更为困难。
为了能有效抗击反舰飞弹的袭击,满足水面舰艇海上反导防御的需要,人们把眼光投向了一些发展很快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的新概念武器。其中,雷射武器以其安全、可靠、高效等众多优点而倍受重视。
2雷射武器雷射是利用光能、热能、化学能或核能等外部能量来激励物质,使其发生受激辐射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光。雷射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等特点,且能携带巨大的能量。
在诞生之初,由于雷射器的输出功率不大,雷射仅用于雷射测距、雷射雷达、雷射通信和雷射制导等方面,难以作为杀伤性武器直接摧毁目标或使其丧失战斗力。但雷射器的发展非常迅速,在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十几年时间里,雷射器的输出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由几十千瓦发展到几千千瓦。随着雷射器输出功率的增加,雷射迅速成为一种具有直接杀伤力武器,并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雷射武器已从70年代初用于破坏人的视觉、武器装备中光电装置的雷射致盲和雷射干扰的小功率雷射武器,发展为能用于摧毁低空飞行的飞机、飞弹等目标的高能雷射武器。
90年代初,美国对舰载高能雷射武器的样机进行了论证,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美国人认为,舰载高能雷射武器完全可以适应舰上的环境。另有资料表明,原苏联的一艘万吨级“基洛夫”巡洋舰上已装备了df高能雷射武器,它可击毁10km处的掠海飞弹。
3高能雷射武器的组成及毁伤机理高能雷射武器又叫强雷射武器或雷射炮,它是利用高能雷射束携带的巨大的能量摧毁飞机、飞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一种定向能武器。高能雷射武器主要由高能雷射器、精密跟踪瞄准装置和光束控制发射系统组成,其核心部件是高能雷射器。
高能雷射器的种类比较多,如:co2电激励雷射器、co2气动雷射器、hf化学雷射器、df化学雷射器、氧碘雷射器、维分子雷射器、自由电子雷射器和核激励雷射器等。其中df化学雷射器具有能量高(可达500—1000j/g)、雷射束质量好、不需要外电源、输出功率高、大气传输性能好等优点。目前,df化学雷射器的连续波输出功率已达2200kw,输出功率5000kw的雷射器也正在实验中。实验证明,兆瓦级的雷射武器能够满足水面舰艇近程反导防御的需要。
精确跟踪瞄准系统用来捕获、跟踪高速飞行的目标,引导光束瞄准射击。高能雷射武器是靠雷射束直接照射目标并停留一定的时间而造成破坏的,所以对跟踪瞄准装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较高。
光束控制与发射系统的作用是将雷射器产生的雷射束定向发射出去,并通过自适应补偿矫正偏差、准确跟踪目标及消除大气效应对雷射束的影响,以保证将高质量的雷射束聚焦到目标上,达到最佳的破坏效果。
高能雷射武器的毁伤机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效应来实施对目标的杀伤破坏:
(1)烧蚀效应。雷射照射目标时,其巨大的能量被目标吸收,转化为热能,使目标表面汽化,蒸汽以高速向外膨胀,同时将一部分液滴甚至固体颗粒带出,从而使目标表面形成凹坑或穿孔而遭破坏。
(2)激波效应。在目标被雷射照射时,表面蒸汽向外喷射的极短时间内会给目标以反冲作用。这就相当于一个脉冲载荷作用于目标表面,在其内部的固体材料中形成激波,激波传到目标后表面再产生反射,使目标发生断裂破坏。
(3)辐射效应。目标表面因雷射照射汽化而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一方面对雷射起屏蔽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够辐射紫外线甚至x射线,使内部元件损伤。实验发现,这种紫外线或x射线有可能比雷射直接照射引起的破坏更有效。
4高能雷射武器的优异性能小口径舰炮武器是目前水面舰艇上用于近程硬体反导防御的主要武器装备,但在反导能力方面,与高能雷射武器相比却存在明显的差距。
与小口径舰炮武器相比,高能雷射武器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拦截距离远、转火迅速、持续战斗力强等优点;在对付快速机动的反舰飞弹、拦截多批目标时,高能雷射武器比小口径舰炮武器更有效;而且高能雷射武器的使用效费比高。因为高能雷射器研制生产成本虽然很高,但由于可长期使用,且每次发射的费用很低(约2000美元),接近于一发普通炮弹的价格,因此具有相当的效费比。
5结束语高能雷射武器作为一种定向能的新概念武器,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它具有常规武器无法比拟的众多优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高能雷射武器的发展,可以肯定,在未来的水面舰艇反导防御中,高能雷射武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751页
第十卷军事新技术 解放军专家解读天气武器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3057
军事和气象历来有着紧密的联繫,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开始,人类历史上利用气象条件在战争中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例子层出不穷。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气象条件对于战争又有怎样的影响?面对越来越多正在研制、在未来可能应用于实战的气象武器,我们应该持一种什么态度?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採访了解放军理工大学罗坚副教授和王伟民副教授。
记者:您怎样理解气象对于战争的作用?您觉得气象对战争到底存在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罗坚:战争与气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到本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气象与战争如影随形。可以说,无论作战样式如何变化,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都要受到气象的影响。气象条件是把双刃剑,对作战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关键看谁能驾御它而不受其影响,如果能合理利用气象条件,气象将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记者:在近期发生的战争中,有哪些利用气象条件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例子?
罗坚:这种例子很多。海湾战争中,海湾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是多国部队战略决策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选择对伊作战的时机时,美军气象部门向国防部提供海湾地区的气候报告时指出:对伊作战的时机应选择在12月至次年3月,尽管这一时期阴雨和雾日多,但比起4~10月份的高温、风沙天气,这种影响要小得多。如果把战争拖到3月以后,高温和风沙天气对美军的人员和武器装备都有很大的影响,会大大降低美军的作战能力。
在选择首次发起空袭的时机时,美军同样也认真考虑了海湾地区的气象条件。西方军事家认为:美军应在某个无月光、无云和少雾的深夜向伊军发起闪电般的进攻。多国部队气象保障部门在仔细研究了各种气象资料后,提出了3个最佳时段:1月17日~20日、2月16日~18日、3月17日~19日。根据气象预报,海湾地区1月16日~20日为理想的无月夜,天气晴朗,多国部队就选定在1月17日凌晨发起空袭。在无月光的晴朗黑夜条件下,多国部队充分利用其夜战能力强的优势,达成了战役上的突然性。因而多国部队的第一波攻击,没有遇到伊军防空力量有组织的抵抗,飞机全部安全返航。
记者:我们很多人都看到过把气象气球放到空中,以获取空中气象条件的画面。在现代战争中,除了这种比较初级的方式,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哪些手段来获取气象信息?
罗坚: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是最重要的现代探测手段,它与常规气象观测互为补充。
天气雷达一般用于探测热带气旋,雷暴、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系统,以及实时监测与之相伴的暴雨、冰雹、龙捲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强度、位置和移动情况。
气象卫星搭载了红外扫描辐射仪、微波辐射计、电子摄像机等多种遥感仪器,对地球及大气层实施被动式的遥感探测,能获得大范围连续的气象要素。
除上面所讲的探测手段外,人们还在飞机、远洋船舶上搭载气象观测仪器,获得非常规气象资料,弥补以上探测手段的不足。
在战争条件下,敌方会最大限度地封锁气象情报,这时可用气象侦察飞机、无人驾驶的大气探测遥感飞机、下投式探空仪和空投式自动气象站等手段来获取目标区的气象信息,甚至向目标区派遣气象小分队携带野战气象仪收集目标区的气象情报。
记者:对于军事气象预报和普通的面向公众的气象预报有什么区别?您能否针对不同的武器装备,举几个例子?
罗坚:大家对气象预报一定十分熟悉,我们每天都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决定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军事气象保障中的气象预报与我们熟悉的面向公众气象预报相比,从保障对象、预报内容和预报精度都有很大区别。
军事气象预报是军事气象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军事行动是海陆空等多军种参加的联合作战,不同的武器装备,不同的作战任务、不同的作战样式,都有它最适合的气象条件,预报的内容和要求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军事气象保障工作十分复杂,既要有保障某个军兵种独立作战的能力,又要有保障战区各军兵种合同作战的能力。
记者:现在,有很多人在使用“气象武器”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和人工影响天气相比有什么区别?
王伟民:把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运用到军事上,作为一种战术来使用,造成对敌方不利、对我方有利的战场态势,就可以称之为气象武器。但是,与人工影响天气相比,气象武器的概念更大一些,除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外,还包括人工影响环境的手段,比如说:人工臭氧洞、人造酸雨甚至人工影响电离层等。这是更加广义的气象武器的概念。但是,人工改变飓风路径和人工臭氧洞还基本上都是概念性的东西,还处于实验和探索状态。
记者:媒体上有很多关于人工降雨、人工造雷、人工驱雾之类的报导。您认为,人类是否有能力按照自己的设想和希望随意地影响和改变天气?
王伟民:不是这样。影响天气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气象条件。以人工增雨为例,只有当天空中阴云密布的时候,在天空中播撒一定的催化剂,雨才会下得更大。而在晴空万里的时候,你在空中播撒催化剂是毫无效果的。所以,人工影响天气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气象条件。
第752页
记者:像人工改变飓风路径这类的设想,以现在人类的技术水平,它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有多大?
王伟民:美国曾经尝试过,但是不太成功,主要问题是理论方法上没有更多新的突破,主要的难点是如何在理论和技术上找到一个突破口。目前用催化剂的方法难度还是很大的。如果解决了理论和技术上的难点,人工影响飓风路径就并非是不可能的。
记者:作为军事气象方面的专家,您觉得我们对待气象武器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王伟民:联合国在1977年通过相关协议,禁止将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运用与军事领域。这个协议主要是考虑到这种技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对于战争来说,一旦战争爆发,一切的行动都会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燃烧油井、燃烧轮胎制造烟幕以及飞机轰炸都会对空气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由于气象条件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世界各国关于人工影响气象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
由于在技术上、原理上很多东西我们还不太清楚,所以在影响天气和改变天气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超出你原先预想的状况,甚至天气发展的状况和你所希望出现的结果完全相反。天气系统是非常复杂的,你希望通过人工增雨的作业使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但是,实际的降雨量可能会大大超出你的控制,这样不仅打击了敌人,也给己方带来了一场灾难。所以,在理论研究还没有到达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做相关的研究和实验应该慎之又慎。
记者:对于内容不同的气象武器实验,我们是否应该採取同一种态度?
王伟民: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就像对待武器一样,有的武器是常规的,有的是具有毁灭性的。对于人造酸雨、人工制造臭氧洞等计划,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大的,你无法去控制它,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不可预测的后果,我觉得是应该非常慎重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个人觉得可以做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决不能轻率地进入实施阶段。
专家简介:
罗坚,男,1965年1月生,现任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军事气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热带天气学、气象信息处理和军事气象业务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
王伟民,男,1963年4月生。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海洋与空间环境系空间环境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及空间环境的教学科研工作。
第十卷军事新技术 中国雷射武器发展概况之探讨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5145
此文摘自台空军专业杂志:空军军官双月刊第120期
.xiazaitxt.co m发布
中共雷射武器发展概况之探讨 提 要
.xiazaitxt.co m发布
一、雷射武器乃为一种利用电能所产生之高温、高压的高能量光束,达到瞬间摧毁目标之目的。
.xiazaitxt.co m发布
二、中共发展雷射武器(中共称雷射武器)之动机,主要是着眼于1950年~1980年代间之高空防御,用以对付美国当时的b58、xb-20高空战略轰炸机、a-12/yf-12高空高速长程战斗机、sr-71高空战略侦察机与我军之黑猫中队u-2侦察机对之的侦察,以保障其秘密进行核子武器的研发。
.xiazaitxt.co m发布
三、中共于1964年3月开始发展雷射武器,期间虽因人材短缺及雷射技能获得不易,但在其努力以赴下,所研发之雷射武器成效亦颇为丰硕,及至目前为止,研判其所研发出的雷射武器类型已包括有战略性雷射武器(反卫星用)、战术性雷射武器(防空、空战及陆战用)等两种。
.xiazaitxt.co m发布
四、中共所研发的雷射武器,已可对“假想敌”实施有限度攻击,使之空防及空战战力大幅提升,对我极具威胁。
.xiazaitxt.co m发布
五、我军除了要正视中共雷射武器在运用上可能会对我产生的威胁、危害外,更应及早採取适切的“反制”与“防护”作为以为因应,方能于未来台海上空巡弋或与敌接战时,避免为敌所乘而惨遭覆灭的命运。
.xiazaitxt.co m发布
壹、前言
.xiazaitxt.co m发布
1997年4月4日,美国和加拿大飞行员共同驾驶一架海王式直升机于公海上联合对一艘疑似俄罗斯间谍船的货轮进行监侦照相任务之际,突然一道闪光由该船驾驶舱射向飞机上所装置的数位照相机,而正实施照相任务的两位飞行员两眼首当其冲为之击中,霎时,两位飞行员感到一阵眩晕;当监侦照相任务结束返航后,两位飞行员眼睛已开始产生疼痛不适感,在经过医生检查后发现,两位飞行员的眼睛遭到雷射光束的照射而造成非常严重的灼伤,而且是属永久性的伤害(注一),飞行员遭受雷射武器攻击的事件震惊了美、加两国。如果,相同的实例若发生在现今某年某月某日的台湾海峡上空,当我军战机一如往常的于海峡上空实施例行性巡弋任务时,突然遭到一道来自福建沿海某处不明光束的照射后瞬间坠落,那将又会是一个甚么样的情景﹖为甚么雷射武器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它在军事上还有那些用途﹖而更重要的是,中共是否也同样地具有该等的利器﹖若然,在新世纪中对我军将又会产生何种威胁﹖此乃本文所欲探讨之处。 贰、雷射原理、武器类型、杀伤力与特性
第753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参、中共发展雷射武器之动机与过程
.xiazaitxt.co m发布
一、发展雷射武器之动机:
.xiazaitxt.co m发布
追溯最初中共发展雷射武器(中共称雷射武器)之动机,主要是着眼于1950年~1980年代间之高空防御,用以对付美国当时的b58、xb-20高空战略轰炸机、a-12/yf-12高空高速长程战斗机、sr-71高空战略侦察机与我军之黑猫中队u-2侦察机对之的侦察,以保障其秘密进行核子武器的研发,于是在毛泽东的首肯下,由聂荣臻策划执行,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研发过程。1991年初,波斯湾战争登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部队,挟其压倒性的优势痛击伊拉克三军,这场“优势对劣势”、“高科技对低技术”的不对称作战结果震憾了中共,尤其是联军卫星导引先进战机与巡航飞弹所发动的空袭;是故,加速发展雷射武器更成为中共新世纪中用以对付卫星、战机与飞弹,确保领空安全之重要作为。
.xiazaitxt.co m发布
二、中共雷射武器发展过程:
.xiazaitxt.co m发布
中共雷射科技能如此顺利的发展,并能获致今日重大的成就,其科技基础乃得自于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在大陆云南省昆明市所建立的全国独一无二的光学工业─“昆明光学工厂”(主要用于制造军用望远镜)。1951年,中共便以“昆明光学工厂”之光学技术为基础,再结合前苏联军援的光学技术于东北长春成立了另一座光学机械研究所,并命名为“长春光学机械研究所”,专事光学仪器的研发工作,为日后雷射科技打下了基础。1960年,当美国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雷射器后,欧美强权始纷纷研发雷射武器,此时,在毛泽东的首肯之下亦于1964年3月跟进,同时将之列为“重点武器”,并简称为“6403工程”;同年,中共所属之中国科学院更是再又组建了专司雷射武器研究的“上海光学机械研究所”,主攻高功率、大能量的雷射武器研究,中共雷射武器的研发至此已初具雏型。1980年初,随着美国“星战计画”的登台,中共亦拟定了以雷射武器做为反制的因应之道,全力进行co2雷射、化学雷射、自由电子雷射和x射线雷射的研究,其中以co2雷射及化学雷射的研究最具成效(输出功率高达万瓦以上);1986年3月3日,中共原子弹之父王淦昌和另外三位科学家向中共中央提出了一项名为“863计划”内容包括太空、雷射、自动化、生物科技、信息系统、能源等新事项,以持续其雷射的研究。1989年,中共为加速其雷射武器的发展,于是订定了“神光计划”,使之雷射技术更加成熟。1990年,前苏联瓦解后,为数众多学有专精的科技人员顿时失业,中共于是掌握此一难得良机,以高薪从中礼聘一批具有雷射及高功率微波武器专长之科学家协力其发展雷射武器,使得中共在雷射武器的研发上因此有了重大的突破,研发出一种供陆战用的手提式小型致盲性雷射武器,中共因之成为继美、俄、英、法、德之后拥有同级装备的国家。1991年开始,中共决定研发功能更为强大的高能雷射武器,于是其“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前苏联雷射科学家的大力协助下,在1996年至1997年间,便成功研发出另一种新型的防空雷射武器─雷射炮(即雷射炮),中共欣喜之余除了将之称为“神光二号”,“神光二号”为一种极具威力之雷射系统,号称可在十亿分之一秒内产生出相当于全球电力总和的数倍功率,若将之用于军事用途,将加大其雷射炮的防空效能。为此,中共志得意满地自诩该种新一代高能雷射系统的性能已不亚于美、俄等国,为其继核武之后,另一项可与欧美强国匹敌的新世代利器。1999年10月,中共在完成多次测试后开始将雷射炮正式的装备部队开始服役,同时计画于2010年前建立以雷射炮为主的纵深反击武器系统。目前,中共尚持续研发更为新型的高能雷射武器,而之前所研发成功的雷射武器种类亦已多达8种,中共所为,不容小觑。
.xiazaitxt.co m发布
肆、中共所研发之雷射武器类型及其特、弱点
.xiazaitxt.co m发布
一、雷射武器类型:
.xiazaitxt.co m发布
中共自1964年便开始研发雷射,期间虽一度因人材不足及雷射技能获得不易,但在其努力以赴下,所研发之雷射武器成效亦颇为丰硕,及至目前为止,研判其所研发出的雷射武器类型已包括有战略性雷射武器(反卫星用)、战术性雷射武器(防空、空战及陆战用)等两种。
.xiazaitxt.co m发布
二、特点与弱点:
.xiazaitxt.co m发布
特点:初具太空战之潜能:
.xiazaitxt.co m发布
由于中共已于1997年中,初步成功研发出新型战略性反卫星雷射武器,可威胁运转于低轨道中的各型卫星,使之未来作战空间由传统的陆、海、空及电磁之后,再进一步跃升至太空,作战空间的增大,有助于其战略优势的掌握。
第754页
.xiazaitxt.co m发布
防空雷射武器-“雷射炮”的量产与部署,空防效能大幅提升:中共发展雷射武器甚早,目前研发成功的雷射武器种类已有8种之多,其中以1996年,所研发出的战术性防空雷射武器─“雷射炮”较为出色与受人瞩目;该种雷射武器主要特色为攻击速度快、射程远、射向转移快,可精准击中飞行中之任何型式的航空器或飞弹,再加之每次发射成本低,是共军实现全方位、超低空拦截的理想反击防卫武器,比现行各型防空飞弹更有效。目前“雷射炮”不但开始量产,同时已正式配备于特定防空部队与部分船舰服役;对其空防战力的提升助益甚大。
.xiazaitxt.co m发布
空战能力增强:现今空战中,欲克敌制胜,除了飞行员必须具有精湛之战技外,飞机的优异性能与所配备的先进武器装备亦为关键因素。国共空军在战力相较下,虽然共军在飞机数量上(各型作战飞机总数约5200余架)拥有绝对的优势,但在“质”的较量上,我军长久以来仍居于领先地位,此亦为共军最大痛处所在。是故,中共为快速增强其空战能力,除加强其飞行员的战技训练外,极可能亦将其所研发成功之雷射炮(中共称之为雷射炮)在予以改良后,将之分别装配于新一代的飞豹战机、歼十战机(如附图)及另一尚未曝光之新研发成的先进战机【该型战机研判为fbc-1型的改良型;具备隐形功能,亦配备有先进的雷达和电子反制装备,此外,其在2万5千公尺-3万公尺的高空上,飞行时速更可高达2200公里】上,如是,在未来空战中,我空军健儿在面临共军的挑战时,对其实力与雷射炮所具有之强大杀伤力(高能量雷射武器所发射出的雷射光束,其热能温度高达千万度,足以瞬间摧毁任何目标)千万不可小觑。
.xiazaitxt.co m发布
可实施有限度攻击,极具威胁:研判中共在部署防空用雷射武器方面,除主要用于维护其核武研发中心、航天研发中心、飞弹发射基地、重要军用机场及各战舰与潜舰基地空防安全外,尚会以一部部署于大陆东南沿海特定地区,甚至于特定船舰之上,用以对付战机必经航道与预期决战空域,将构成极大的威胁。
.xiazaitxt.co m发布
弱点: 攻击距离有限,尚无太空作战能力:雷射武器之可怕之处,乃是能运用自如于太空作战中;然而,高能雷射武器在校正光学装置功能上,目前仍未完全克服大气扭曲效应,使之在运用上仅能行有限距离之攻击。
.xiazaitxt.co m发布
防空雷射武器载台固定,机动力不足:研判目前战术性防空雷射武器多属陆基型,载台大多固定,不具机动力或机动力不足,易遭敌对国之反制。
.xiazaitxt.co m发布
武器载台多设置在领域(土)内,“被动”地等待敌之战机及卫星的接近而攻击之,攻击范围有限。
.xiazaitxt.co m发布
作者: 梦三屠倭国 发表于: 2006-06-06 16:18:51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十卷军事新技术 中国领先世界的“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4678
中国领先世界的“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对于大多数军迷朋友来说;什么是“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确实还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由于它不同于一般常规潜艇和核潜艇所不具有的超常作战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质的飞跃,跨时代的发展。它所爆发出的威慑力量和神秘面纱让我们的敌人望而生畏。
.xiazaitxt.co m发布
日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由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与中国舰船研究院相关部门合作完成的超导磁流体潜艇概念艇展示会,在北京展示大厅,一艘非常前卫,酷似美国“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中国“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引起了大批海军将、校官的极大兴趣和驻足品评。大家都说;要是中国能早日完成领先世界的“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那么就能摆脱目前中国海军,特别是潜艇、核潜艇噪声大、航速慢的桎梏,这是引导世界潮流的未来之艇。
.xiazaitxt.co m发布
带着这份包含着对中国海军走向世界、早日成为海洋大国的梦想……我鼓起勇气、使出浑身解数,软磨硬泡,总算把“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的总设计师,中国舰船研究院万小笠博士请来为大家讲解,╠╠什么是“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以下是笔者和万小笠博士的採访录:
.xiazaitxt.co m发布
笔者问:万博士,请问什么是“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它和一般常规潜艇、核潜艇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第755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答:所谓的“磁流体推进器”就是贯通海水的通道内建有一个磁场,这个磁场能对导电的海水产生电磁力作用,使之在通道内运动,若运动方向指向船艉,则反作用力便会推动船舶前进。
.xiazaitxt.co m发布
与传统机械转动类推进器(譬如螺旋桨、水泵喷水推进器等)相比较,磁流体推进器的不同点在于:前者使用机械动力作为推力而后者使用电磁力。正因为如此,磁流体推进器无须配备螺旋桨桨叶、齿轮传动机构和轴泵等,是一个完全静止的设备。一旦现代潜艇使用了这种推进器,便从根本上消除了因机械转动而产生的振动、噪音以及功率限制,而能在几乎绝对安静的状态下以极高的航速航行。据理论计算其航速可达150节,而这是任何机械转动类推进器不可能实现的。
.xiazaitxt.co m发布
笔者问:那是不是现有的任何舰艇都无法追踪和探测“磁流体推进器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答:是的,按目前来说或者是不远的将来,没有任何一种舰艇能有效的对付它,可以这么说;目前还没有抗衡的武器和办法。当然,时代是前进的,有矛必有盾,这是客观规律不可抗拒的。
.xiazaitxt.co m发布
笔者问:万博士,能谈谈“磁流体推进器潜艇”形体和内置设备以及分布状况?
.xiazaitxt.co m发布
答:可以,这种磁流体推进器潜艇是内置式,六连环螺旋直流体推进器为装置,将部分参照俄罗斯k级(“基洛”877-636)型艇,以及美国的“维吉尼亚”级核潜艇,还有法国“红宝石”核潜艇的各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也凝聚中国的设计人员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前卫、最具有战斗力的未来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下面我简要地介绍一下内部结构:
.xiazaitxt.co m发布
指挥台围壳採用矩形的双轴线结构,两侧及围壳、舵内壳採用最新的高强度塑钢,它的承受力比目前的潜艇钢高出三倍以上,从理论上说,最深深度可达800╠1000米。当然这只是处于实验阶段。外壳敷设无缝绝缘吸声材料。
.xiazaitxt.co m发布
内部设置也基本参照“维吉尼亚”级滴水型攻击艇。试验艇内壁有武备舱、指挥舱、电池舱、发电机舱、操纵舱和磁流体推进器舱。另外装有一个球型声纳基阵,艏舱布置六具潜艇垂直发射筒,是作为战略武器的一部分。四具鱼雷发射管向两舷外偏与轴线成10?夹角,以增加发射扇面并有利于发射后的规避。
.xiazaitxt.co m发布
该艇可以发射鱼雷、反舰飞弹、潜对空飞弹、水雷之外,还可以操作无人小型潜艇(可遥控回收)进行侦察、反潜艇、干扰敌舰通讯等作战功能。也可配备一艘六人的小型的可操作型潜艇,进行深入敌后,完成一些潜艇所无法完成的任务。
.xiazaitxt.co m发布
指挥舱:配备最新型光电桅杆使潜望镜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操作灵活,无须上浮便可取得作息处理和作战决策,舱内有大型显示屏、作战系统、操艇系统。主要包括;光电桅杆、电子战桅杆、数据高速传输桅杆及特种任务桅杆。
.xiazaitxt.co m发布
居住舱:为提高航行速率,增大自持力,设计宽敞、舒适的居住舱,共80个双层铺位,40个临时铺位。
.xiazaitxt.co m发布
蓄电池舱:作为备用能源,磁流体推进器仍须装备一定数量的蓄电池,该舱靠近艇的中部指挥舱下层空间。
.xiazaitxt.co m发布
核反应堆舱:要求输出功率高,安静性能好,持久力长的特点。我们将考虑使用热离子反应堆,它能转换电能,简化舱内结构,热离子反应堆不会产生高温、高压、而且节约材料和能源。
.xiazaitxt.co m发布
发电机舱:该舱设置在核反应堆舱之后。装2台给磁流体推进器供电的主发电机和2台供设备及照明用的辅助发电机;在机舱后部设有消音器、甲板下设燃料油、润滑油箱、冷却海水泵以及压载水舱。
.xiazaitxt.co m发布
操控舱与磁流体推进器舱:操控舱内主要装有液氦制冷装置,推进器的直接或备用操纵装置,测量仪表台、柜等。在磁流体推进器舱内,安装1台六连环直流螺旋型超导磁流体推进器。磁流体通道前后端分别设有海水吸人导流管和喷出导流管,吸人口呈卵圆形在艇体外壳上“开凿”,喷管出口则穿出艇尾壳体。
.xiazaitxt.co m发布
笔者问:最后请教一个问题,磁流体推进器潜艇的航行状态以及它的威胁作用是什么?
第756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答:在强大的电磁力作用下,海水旋转着向后高速运动,再经出口导流器变为平行水流后通过喷口向艇尾喷射,推动潜艇前进。由于6个螺旋型磁流体推进器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因此任意改变其中某几个推进器的推力大小,即可改变潜艇航行状态、实现左转、右转、上浮、下沉等运动姿态。
.xiazaitxt.co m发布
在使用中,首升降舵主要用于产生正、负升力,改变或稳定航行深度;而尾升降舵用于产生纵倾或保持已有的纵倾角。有的潜艇没有首升降舵,而改设指挥台围壳水平舵。其缘故是围壳舵比首升降舵能更好地在各方向上保持潜艇良好稳定性。为了使潜艇航行稳定,一般潜艇艇尾还设有垂直稳定翼和水平稳定翼。
.xiazaitxt.co m发布
目前,潜艇在概念试验阶段还存在操纵性上有不安全因素,譬如高速航行时,会产生急剧增减航速或突然改变航向、深度,极易出现纵、横摇摆及埋首现象。而发生卡舵时,潜艇则会很快超深下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操纵性问题,我们打算将磁流体推进器与舵设备同时装设在潜艇上,当潜艇静止或低速航行时,採用喷水推力操纵,而高速航行时则将舵设备与推进器混合使用,可最大限度的消除舵设备的惯性作用,保持稳定运动。同时,自动化的操纵控制技术还将使操艇人员能够象驾驶飞机一样操纵潜艇。
.xiazaitxt.co m发布
说到威胁力;磁流体推进潜艇对于2l世纪的潜艇设计师和建造师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这种全新的推进方式将使潜艇在战术、技术性能上发生质的飞跃。只要艇员的身体素质和艇内的生活用品允许,磁流体潜艇将拥有无限的续航力和自持力;只要艇体强度承受得住,又可在任意深度航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潜艇具有空前的的安静性和水下高速航行、高速机动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潜艇,只要目标在攻击范围之内,那么任何猎物都难逃脱“它”的手掌。
.xiazaitxt.co m发布
我现在手头上有一份国外舰艇专家的报告: 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三十年代,磁流体推进装置将在潜艇得到实际应用。从时间和科研基础上讲,中国如果能够继续加大发展超导磁流体技术,则有可能比美国领先10~20年,在“磁流体推进器”研究方面,中国的实验及研究成果显然比世界上的其它国家领先了一大步,中国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海上霸主。这种概念试验艇如果变为现实,那么世界的海洋将成为中国的海洋。
.xiazaitxt.co m发布
听完万博士对中国磁流体推进器潜艇的讲解,我激动地紧紧抓住万博士的手说:太谢谢你了!你们真了不起啊,你们才是祖国的无名英雄,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的栋樑之材。我代表广大热爱祖国的军迷朋友们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xiazaitxt.co m发布
万博士说:祖国的强大要靠全体中国人民,没有人民的支持、没有党中央的关怀,我们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这都要归功于当今的和平、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宝贵时间,用好我们的每一分钱,把祖国的寄託和人民希望化作动力,为早日建成中国的“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而努力工作。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十一卷欧洲篇 欧洲国家军队加大转型步伐 军事改革进入新阶段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1143
欧洲国家军队加大转型步伐 军事改革进入新阶段
俄军编制体制大调整
近期,俄罗斯军事改革又进入一个新阶段,为改变常规力量庞大、编制满员率低、动员能力差的状况,俄现正集中力量组建适应局部战争要求的常规精锐化部队。按照计划,至2008年,俄武装力量总兵力的一半将由职业军人组成。各军种的主要做法是:空军在防空军和战略火箭军併入之后,完善部队结构、提高综合打击能力;陆军加强常备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建设,在主要战略方向上预先部署机动能力强的作战集群,更换一批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高技术装备,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海军增加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组建临时性的机动编组,向重要海域派遣特混编队,重新彰显海军大国风范。
英国组建联合快速反应部队
面对当今世界变幻莫测的安全局势与国际反恐的需要,为了实现快速战略部署、持久作战和全球到达的目标,英国明确提出组建一支联合快速反应部队,该部队由英国防部根据任务从英军3大现役战略部队中抽调组成,任务包括从灾难救助到高强度作战行动在内的各种类型、规模的军事行动。尽管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编成每次都会因任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总体规模大体包括20艘左右的大型战舰(包括航母、攻击核潜艇、两栖战舰、驱逐舰或护卫舰),22艘其他舰艇(如扫雷舰和支援舰等),旅级地面部队若干,110架左右的战斗飞机,160架以上其他型号飞机。同时,英国陆军正在计划开发新一代装甲战车———“未来快速反应系统”,以打造一支身兼重型和轻型力量之长的中型地面力量,引领英国陆军实现战略转型。
第757页
法国空军力求“四化”
近年来,法国空军队伍重点加强了“职业化、实战化、远程化、空间化”建设。目前法国空军拥有兵力7.642万人,其中义务兵1.1万人,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法国通过逐步取消义务兵来实现空军的职业化,届时空军战机将减至30 0架左右。法国对空军编成採用适应执行国外机动作战和反恐行动任务的需要,採取合成化程度高的“模块”式编成,将作战飞机统一编成若干个战斗机中队、运输中队和电子战中队,战时作战指挥体系可根据作战任务需要,随时抽调相应的作战部队参战。在作战能力上加紧研制以“空中巴士”型为基本机型的未来大运输机,继续改装空中加油机和“幻影”2000d型战斗机,继续採购和装备新一代“ 阵风”战斗机,以提高部队远程作战和快速投送能力。在侦察技术上,一方面加大研发“太阳神”2型军用光学侦察卫星和“沙砾土”小型雷达侦察卫星,进一步发展和增强空天侦察和情报手段,另一方面,对现有“幻影4型和“幻影”ficr 型侦察机进行一体化改装,使其适应未来战争需要,与此同时,大力发展高、低空无人侦察机,全面提升空中情报侦察能力。
第十一卷欧洲篇 德国gsg-9边境警察部队的战斗手语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4019
着名反恐怖部队——德国gsg-9边境警察部队的战斗手语
.xiazaitxt.co m发布
该手语也是西方通用的一种战斗语言。
.xiazaitxt.co m发布
成人
.xiazaitxt.co m发布
手臂向身旁伸出,手部抬起到胳膊高度,掌心向下。
.xiazaitxt.co m发布
小孩
.xiazaitxt.co m发布
手臂向身旁伸出,手肘弯曲,掌心向下固定放在腰间。
.xiazaitxt.co m发布
女性嫌疑犯
.xiazaitxt.co m发布
掌心向着自己的胸膛,手指分开呈碗状,寓意是女性的胸部。
.xiazaitxt.co m发布
人质
.xiazaitxt.co m发布
用手卡住自己的脖子,寓意是被劫持的人质。
.xiazaitxt.co m发布
指挥官
.xiazaitxt.co m发布
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排伸直,横放在另一手臂上。
.xiazaitxt.co m发布
手枪
.xiazaitxt.co m发布
伸直大拇指及食指,互成90度,呈手枪姿势。
.xiazaitxt.co m发布
自动武器
.xiazaitxt.co m发布
手指弯曲呈抓状,在胸膛前上下扫动,像弹奏吉他一样。
.xiazaitxt.co m发布
霰弹枪
.xiazaitxt.co m发布
发信号的是手持霰弹枪的队员,只需用食指指指自己的武器便可。
.xiazaitxt.co m发布
门口
.xiazaitxt.co m发布
用食指由下方向上,向左再向下,作出开口矩形的手势,代表门口的形状。
.xiazaitxt.co m发布
窗户
.xiazaitxt.co m发布
用食指由下向上,向右,向下再向左作出一个闭合矩形的手势。
.xiazaitxt.co m发布
听到
.xiazaitxt.co m发布
举起手臂,手指间紧闭,拇指和食指触及耳朵。
.xiazaitxt.co m发布
那里
.xiazaitxt.co m发布
伸开手臂,用食指指向目标。
.xiazaitxt.co m发布
掩护我
.xiazaitxt.co m发布
把手举到头上,弯曲手肘,掌心盖住天灵盖。
.xiazaitxt.co m发布
放催泪弹
.xiazaitxt.co m发布
手指分开呈碗状,罩住面部的鼻子和嘴巴。
.xiazaitxt.co m发布
集合
.xiazaitxt.co m发布
手腕作握拳状,高举到头顶上,食指垂直向上竖起,缓慢地作圆圈运动。
.xiazaitxt.co m发布
推进
第758页
.xiazaitxt.co m发布
弯曲手肘,前臂指向地上,手指紧闭,从身后向前方摆动。
.xiazaitxt.co m发布
明白
.xiazaitxt.co m发布
手腕举到面颊高度并作握拳状,掌心向着发指令者。
.xiazaitxt.co m发布
发现狙击手
.xiazaitxt.co m发布
手指弯曲,像握着圆柱状物体放在眼前,如同狙击手通过瞄准镜进行观察一样。
.xiazaitxt.co m发布
赶快
.xiazaitxt.co m发布
手部作握拳状态,然后弯曲手肘,举起手臂作上下运动。
.xiazaitxt.co m发布
看见
.xiazaitxt.co m发布
掌心稍微弯曲并指向接受信息的队员,手指间紧闭,将手掌水平放置在前额上。
.xiazaitxt.co m发布
检查弹药
.xiazaitxt.co m发布
手执一个弹匣,举到头顶高度,缓慢地左右摆动。
.xiazaitxt.co m发布
向我靠拢
.xiazaitxt.co m发布
伸开手臂,手指间紧闭,然后向自己身躯的方向摆动。
.xiazaitxt.co m发布
指令已收到
.xiazaitxt.co m发布
伸开手,大拇指和食指呈圆形状,同“ok”的手势相同。
.xiazaitxt.co m发布
下来
.xiazaitxt.co m发布
手臂向身旁伸出,手肘弯曲,掌心向下摆动至腰间高度。
.xiazaitxt.co m发布
撤退
.xiazaitxt.co m发布
胳膊垂直向下,握拳向后摆动。
.xiazaitxt.co m发布
安静
.xiazaitxt.co m发布
作握拳手势,竖起食指,垂直置于唇上。
.xiazaitxt.co m发布
单纵队
.xiazaitxt.co m发布
举起手臂,手肘弯曲,手掌垂直,前后作噼砍动作。
.xiazaitxt.co m发布
双纵队形
.xiazaitxt.co m发布
手肘弯曲,手举起至头部,并且作握拳状,食指和中指伸出作钩状,前后摆动。
.xiazaitxt.co m发布
横向纵队
.xiazaitxt.co m发布
手部作握拳状,水平横向伸出手臂。
.xiazaitxt.co m发布
v字队型
.xiazaitxt.co m发布
前臂和身体垂直,手掌左右向下摆动。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十一卷欧洲篇 今日的英国军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19855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全境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三部分组成)、爱尔兰岛东北部和许多小岛组成,面积为244021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450 公里。居民 83 . 3%为英格兰人,此外还有苏格兰人。威尔斯人、爱尔兰人和犹太人。英国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军队曾经是世界上战斗力较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军队之一,在英国推行殖民政策期间,一度侵占了许多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国力衰弱,海外的殖民体系逐渐瓦解,英军的力量也随着削弱。但是,由于英国地处大西洋北部美国和西欧的海上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英国从国家防卫、国际地位和国防战略的需要出发,始终要求保持一支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军队。目前,英国的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在欧洲是一支中等强大的军队。有关专家认为,英国的军事实力居于德国和法国之下。 英国把欧洲作为主要战场和重要的军事部署地区,积极推行北约集团的战略。英国认为,他们的军事实力比较单簿,“已无单独进行一场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在国防上必须依靠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北约联盟的集体防御。因此,英国把北约联盟作为防务政策的基础,在战略上积极支持北约的长期防务计划;英军还主张协调西方各国的防务政策,扩大北约的作用。在建军方针上,英国强调建设一支精干的、核威慑力量和常规军队相结合的现代化军队,以应付本来战争的需要,保持“西欧军事强国”的地位。 一、马岛战争——日不落帝国的最后余辉马岛战争是二战以后发生在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从1982年4 月22日开始,到6 月14日结束,历时74天(实战时间为一个半月)。双方参战兵力约10万人。马岛战争虽然是一场局部战争,但双方使用了多种先进武器装备,以夺占岛屿为目的,进行了海战。空战、登陆和抗登陆作战,战争中,军事、政治科交、经济斗争交织进行,是一场影响较大的现代化局部战争。揭开了人类社会当代意义上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序幕,引起了世界的广泛注意。 尽管英国在马岛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从整个战争的过程来看,英国的胜利是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大力援助分不开的,英国已经不再是当年在世界上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它已经步入了夕阳年代。而阿根廷无视英国大胆进占马岛,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英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在不断的下降。因此,了解马岛战争对于真正认识到英国的军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759页
马岛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起因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美洲阿根廷东南约 500公里处,由 346个岛礁组成,面积 11 , 8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人,首府阿根廷(斯坦利)港。距英国本土约1 .3 万公里。马岛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 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麦哲伦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马岛踞该海峡以东咽喉要地,是过往该海峡或绕道会思角的船只必经之地。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马岛在军事上仍然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曾以这里为海军基地,成功地袭去在附近海域过往的德国舰艇。马岛距南极大陆较近,是到南极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进基地和理想的物资中转站,也是将来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 马岛长期有人居住的岛屿15个。主岛有二:东面的一个大岛叫索莱达岛,又叫东福克兰岛(简称“东岛”),面积6760平方公里;西面的一个大岛叫大马尔维纳斯岛,又叫西福克兰岛(简称“西岛”),面积5280平方公里。东西两大岛被福克兰海峡隔开。 马岛争端由来已久。据称,英国于1690年首次发现两主岛之间的海峡,并以当时英海军司令福克兰公爵的名字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后来便称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 十八世纪初,法国人又陆续到过该岛,并以法国港口圣马洛命名该岛为“马格于内群岛”。后来的西班牙名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即出于此。 1766年,在海上称霸的西班牙人插足马岛。他们宣称,按照1493年教皇划定的分界线,这些岛屿位于西班牙的管辖范围之内,理应归西班牙所有。同年10月3 日,法国人以24万英磅的代价把东岛卖给了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军队以武力赶走了西岛的英国人。“1771年,按西、英两国达成的协议,英国人回到了西岛,重新驻扎在埃格蒙特港,但西班牙声称保留其主权。1816年,阿根廷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3年,英派海军进驻马岛,宣布行使对马岛的主权。此后,马岛长期为英所占,但阿从未放弃其主权的要求,多次对英的占领提出异议。 1965年,联大第一次审议马岛问题,大会决议,敦促阿英进行谈判,和平解决。此后,又多次作出类似的协议和决议。但双方未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70年代初,勘察发现,马岛南部海域可能储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双方谈判气氛急转直下,1978年、1980年两次谈判无结果。1982年2 月,英阿在纽约举行谈判,仍毫无结果,双方关系趋于恶化。阿决定以武力解决争端。3 月18日,阿派人上南乔治亚岛,插上国旗,引起英方强烈抗议。3 月28日阿方出兵,陆海空军约4 ,000 人,于4 月2 日和3 日先后在阿根廷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导致马岛战争爆发。
马岛战争的简要经过在这次战争中,阿方参战的兵力计有65万人左右,约占其总兵力( 18 万人)的 36 %。海空军主力基本出动,计有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33艘,12万吨,参战飞机350 余架,地面部队计有陆战队1 个旅,陆军摩托化步兵近3 个旅,以及一些支援勤务分队,共约1 .3 万余人。英方参战兵力3 .5 万人,占其总兵力的8 %。参战各型舰船118 艘,100 余万吨;各型飞机340 架,作战飞机120 架左右。地面部队计有:1 个陆战旅(3 个营)、1 个伞兵团(2 个营)、1 个步兵旅(3 个营)和一些支援与勤务分队,共9000余人。从数量上看,阿军在总兵力、地面部队和空军力量上占优势,英军在海军力量方面占优势。 为了收复马岛,阿军组建了由航母1 艘、驱逐舰4 艘和其它舰船共约20艘及登陆兵4000人左右组成两栖突击队。1982年4 月2 日零时15分首批登陆兵在马岛阿根廷港登陆并随即控制机场,其余登陆兵尔后陆续登陆。岛上英国守军近200 人,只进行了一般抵抗,即在总督雷克斯·亨特率领下全部投降。英军无伤亡,阿军亡4 人(其中上校1 名)。阿任命马里奥·本哈明·梅嫩德斯少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4 月3 日,阿海军输送登陆兵约200 人在南乔治亚岛格里特维肯港登陆,英守军22人进行了抵抗,最后全部被阿生俘。4 月7 日,阿宣布成立“南大西洋战区”(包括阿大陆沿岸200 海里及马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周围200 海里水域),任命海军作战司令胡安·阿塞·隆巴多将军为该战区司令。到4 月底兵力由4000人增至1 .3 万人。 1982年4 月3 日,针对阿方对马岛的军事行动,英内阁作出派遣特混舰队重占马岛的决策,任命桑迪·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英特混舰队舰船40余艘,载地面部队约4000人、“鹞”式飞机20架和各种直升机45架,于4 月5 日分别由英国朴茨茅斯和英属直布罗陀启航驶往南大西洋。已在南大西洋和中大西洋活动的4 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也奉命驶往马岛和南乔治亚岛附近水域。特混舰队于4 月17日抵阿森松岛,经休息、补给后,于19日启航继续向南大西洋开进。先遣队于4 月24日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水域。次日“山猫”式直升机3 架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发射飞弹和投掷深水炸弹,击沉阿“圣菲尔”号潜艇,陆战队第42突击营和“特别舟艇中队”在南乔治亚岛登陆,阿守军156 人只进行了有限的抵抗,即在阿斯蒂齐上校率领下投降。特混舰队主力于4 月29日抵马岛水域,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 海里海上、空中封锁的部署,并宣布实行封锁。 英在封锁、轰炸、炮击马岛的同时,还不断向南大西洋增派兵力。到5 月20日英军基本上达到了封锁马岛、削弱马岛守军力量的目的,并已作好了在马岛登陆的准备工作。 为了有效的实施登陆行动,英军将登陆兵分为两个梯队,一是由海军陆战第3 旅,伞兵团第2 、3 营,炮兵第29团及“蝎”式坦克分队,防空飞弹。工兵、后勤等分队组成,共约5000人的两栖突击队。其任务是在圣卡洛斯港及其附近突击上陆,尔后分别向阿根廷和达尔文港方向进攻。二是由步兵第5 旅(辖3 个营)及支援分队组成,共约4000人后续梯队,其任务是在突击队上陆并向纵深发展进攻后,伺机在原登陆地域或在新的登陆地域上陆,与突击队共同夺取马岛。 5 月 21 日 3时 30 分,英国两栖突击队首先以一部兵力搭乘直升机在范宁角着陆,与已经潜伏在马岛上的“特别空勤部队”相配合,袭击范宁角守军,很快攻占了范宁角,俘阿军9 人,其余逃走。英军约1000人乘登陆艇和直升机于6 时册分在圣卡洛港及附近的另三个点开始登陆。未遇抵抗,登陆兵主力随后继续上陆完毕,并占领了约25万平方公里登陆场。英两栖突击队共5000余人,于22日全部上陆完毕。 在英军登陆的当日,阿即以航空兵实施反击。5 月21日10时开始,先后出动数批飞机共70余架次,主要对某舰船进行空袭,炸沉英护卫舰“热心”号,重创、击伤英舰4 艘。阿损失飞机14架。以后又于22日至26日连续4 天里,平均每天出动飞机约120 架次,对英舰船和淮头阵地进行大规模空袭。对日炸沉英护卫舰“羚羊”号,万日炸沉某飞弹驱逐舰“考文垂”号,用“飞鱼”飞弹击沉英货船“大西洋运送者”号。重创击伤英舰4 艘。 此间阿损失飞机30余架。 由于阿军地面部队未进行反击,航空兵反击主要打击英舰船,使英军顺利地登陆和巩固了登陆场,并完成了陆上进攻准备。 英军于5 月27日开始陆上进攻。伞兵团第2 营及支援分队约600 人向达尔文港方向进攻,陆战第3 旅、伞兵团第3 营及支援分队约4 ,000 人向阿根廷港方向进攻。英军于29日攻占了达尔文港,古斯格林守军投降。 英军经过调整部署,补充弹药及其它军需物资后,于6 月11日开始对阿根廷港发起总攻。至14日中午,进抵距市区约4 公里的地方,阿军放弃阵地,丢掉大量重武器退向市区。英军追至阿根廷港市区边缘时,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阿军(包括西岛2 ,000 余人)于zi时停止抵抗。英宣布,马岛阿军于14日21时投降。 6 月19日,英“耐久”号巡逻舰和一艘护卫舰输送少量部队在南桑德韦奇群岛的图勒岛实施垂直登陆,解除了阿在该岛的海军科学考察站的武装。 据西方资料统计,这次战争中阿军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00人;损失舰船门艘(沉5 伤6 ),飞机117 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英军亡255 人(文职18人),伤777 人,被俘210 余人,损失舰船16艘(沉民伤10),飞机34架,耗资约12亿美元以上。 二、今天的英国军队当前,英国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把北约作为抵御外来强大军事威胁的支柱;支持西欧联盟在欧洲的防务。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关系;保持一支可靠、有效、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量,保留独立使用核武器的权力;压缩部队规模,更新武器装备,走质量建军的道路,着重提高机动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维和活动,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第760页
体制编制英国军队从国家的地理位置、战略环境、政体等多种因素出发,确定了较为稳定的体制编制。 (1 )军事领导体制英国的政体决定了英国的军事领导体制。英国的最高统帅是英国女王。但是,女王只是名义上的统帅,对英国军队负主要责任的实际最高指挥者,是英国首相。英军的最高指挥权由英国首相掌握。首相通过设立在国防部的作战指挥中心和各军种司令部的司令官对英军实施作战指挥。首相担任英国政府中“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的主席。这个委员会实际上是英国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英军的这种体制使政府有关部门参与了重大军事决策过程。 在这一体制下,首相通过国防部及其所属机构实施对军队的领导。国防部由国防大臣领导,国防大臣对国会和英国最高统帅负责,这种领导形式将有助于制定统一的国防政策,也有利于对武装部队进行有效的管理。国防部的执行机构是国防会议。国防会议受国防大臣领导,主要处理“重大的防务政策问题”。国防会议的主席是国防大臣,主要成员有国防副大臣、国防参谋长、常务次官、海军参谋长、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国防副参谋长、装备採购部长和科学」总顾问等。国防部的直属机构有:国防参谋部、海军委员会、陆军委员会、空军委员会、国防情报局、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国防科学局、装备採购部军备控制处。 国防参谋部是英军的最高作战指挥机构。国防参谋部的主要职责是:向国防大臣提出有关国防政策、军事战略、武器需求。 兵力部署、作战行动等方面的建议;根据国防大臣的要求制定各军种作战和联合作战计划;进行军事理论研究,提出军事战略方案;制定后勤计划以及管理训练演习等。国防参谋部的直属机构主要有:战略与政策、计划与人事、武器需求与作战等四大部门。 和平时期,武装力量由国防部和国防参谋部管辖,首相通过国防部和国防参谋部领导和指挥全国的武装力量。战时,组成战时内阁,指挥全国武装力量。战时内阁这种领导体制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表现得最为明显。1982年4 月2 日,在阿根廷军队出兵的当天,英国就成立了以首相为首的8 人战时内阁。 (2 )武装力量体制英国军队的编制同其所承担的任务和北约组织的要求密切相关。英国拥有一支以经济、社会和技术政策方面的利益作后盾的综合性的军事力量。英国的军事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目前,英国军队由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组成。陆、海、空各军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海军委员会、陆军委员会和空军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执行委员会,主要负责本军种的训练、演习、武器需求和行政管理。各军种参谋长通常向国防参谋长汇报工作,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向国防大臣直至首相汇报工作。陆军和空军还要受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的调遣。 武装力量的构成中,各种力量之间具有相互取代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了达到国家防御的目的,对本国力量,联盟的防务,人员和武器,常现力量和核力量,陆军。空军、海军的力量等各种力量因素进行不同的“组合”,达到最佳利用率。在国内,可以用女兵代替男兵,可以用文职人员代替军人,可以用后备役人员代替正规军。英国认为,在北约组织范围内,英国可以更多地依靠盟国所提供的防御能力。例如,为了加强防空力量,英国藉助美国的巡航飞弹比藉助美国的战斗机和自己制造“三叉戟”潜射弹道飞弹更有利。替代原则的核心是:以质量代替数量。比如,海军为了“以质代量”,就利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尽量减少舰船的数量,使英国保持一支均衡的海军力量。 英国地面部队司令部管辖的“本土部队”,包括正规军和地方军两部分。为适应担负三项主要作战任务的需要,地方军编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主要任务是英国莱茵军。第二梯队主要为欧洲盟军司令部提供增援部队。第三梯队主要用于保卫英国本土。 90年代中期,美国计划保持的军事力量主要有:航母3 艘,驱逐舰与护卫舰35艘,两栖舰船7 艘,扫雷舰船25艘,皇家舰队辅助舰船16艘,战略威慑潜艇4 艘,核动力舰队潜艇12艘;皇家陆战队突击队3 .5 个,陆军航空兵团65个,装甲与侦察团10个,正规陆军炮兵团15.33个,本上陆军炮兵团7 个,正规陆军工兵团12.66个,本上陆军工兵团11个,正规陆军步兵营41个,本上陆军步兵营46.2 个,本土陆军侦察团5 .33个。 陆军组织体制。英国陆军受陆军部领导。陆军部不设部长,陆军参谋长担任本军种的最高军事首长,负责陆军的军事;陆军常务次官助理为陆军的最高文官,负责陆军的行政事务。 陆军部设有陆军委员会。陆军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是陆军执行委员会。该委员会设有:参谋部,军务部,军需部,军械部,常务次官助理办公室等机构。 陆军参谋部设有:作战局,训练局,战斗条令局,军务局,炮兵局,装甲兵局,工程局,通信局,步兵局,航空兵局,地方军与学兵局,安全局等机构,主要负责陆军的训练和管理。 陆军编有1 个军部,2 个师。1996年度总兵力11.2 万人。 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主要部队是莱茵集团军,包括第1 军(英国莱茵军)和隶属莱茵军区建制的支援部队。第1 军下属第1 、2 装甲师,第5 野战旅和一个炮兵师。 英军师、旅两级的主要编制是:第1 装甲师编有3 个坦克旅,8 个团,2 个营,约15000人。 部署在本上的第3 机械化师编有官兵约16000 人,下辖机械化旅2 个,空降旅1 个,7 个团,2 个营。师属机械化旅编制为是个坦克团,1 个步战车机步营,两个装甲输送车机步营,l 个炮兵团,数个战斗与后勤支援分队,全旅共约4000人。师属坦克旅编有坦克团2 个,步战车摩步营2 个,炮兵团2 个,数个战斗与后勤支援分队,全旅共约4500人。 英国陆军还要保持一支总预备队,主要用于战时补充正规军。目前,英军已经组建了一个由第3 突击旅、第5 空降旅、第24机动旅等精锐部队组成的战略预备师,以便承担对北约的防务义务或者应付北约防区以外的突发事件。英军还将同北约其它国家部队一起组建一个混编空中机动师。 海军组织体制英国海军由舰艇部队、陆战队、舰队支援部队、辅助支援部队四大部分组成。1996年度总兵力约4 .8 万人。海军编有1 个舰队,5 个分舰队。设有舰队司令部、海军航空兵司令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等机构。 舰艇部队包括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舰载航空兵等不同类型的部队。 潜艇部队分为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两部分。水面舰艇部队是英国海军的一支重要海上力量。舰载航空兵主要执行早期预警、反潜、对舰载机攻击和海上救援等任务。目前编有3 个舰载机攻击中队。陆战队是海军登陆后的一支重要作战力量。舰艇支援队主要负责对远洋作战的海军舰队进行油料、淡水和粮食补给,兵员补充等任务。 英国海军对在舰艇部队和陆战队服役的官兵授予军衔;海军舰艇支援部队和辅助支援部队全部由文职人员组成。这是英国海军不同于其它国家的海军的一个特点。 空军组织体制空军设有攻击司令部、志愿司令部等,编有3 个联队,38个作战中队,8 个运输中队,8 个直升机中队。现有作战飞机约530 架,1996年度总兵力为6 .5 万人。英军的空运能力一般只能调动5 个空降旅。 根据有关条约规定,英国的陆军和空军要担负起保卫北约中部地区的任务,皇家海军和空军要担负起保卫北约的东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地区的任务,两栖部队要对北约地区进行支援。 战略核力量组织体制英国的战略核力量不编独立的部队,属陆海空三军的组织体制内。战略核力量主要有4 艘弹道飞弹核潜艇,该核潜艇曾装备“北极星”式a3tk弹道飞弹6 枚,每枚弹道飞弹有三个弹头;48枚a -3tk 型潜射战略飞弹。 此外,还有可以投核弹的11个轰炸机、战斗机和舰载“海鹞”式飞机中队。1992年上半年,英国海军的“前卫”号核潜艇建成,该艇长160 米,装备有可以发射“三叉戟”核飞弹的发射装置。4 艘“三叉戟”iid —-5 战略飞弹潜艇于90年代中后期全部投入服役。每艘潜艇携带16枚飞弹,每枚飞弹装备8 枚核弹头。 “三叉戟”亚d -5 飞弹携带的8 个分导式核弹头能够分别打击8 个分布空间范围相当广大的不同目标。4 艘飞弹核潜艇中,必须有1 艘经常处于战斗值班状态。英国实现“三叉戟”飞弹系统计划,核力量将有很大增强。 英国核武器的数量主要根据其是否使潜在的侵略者遭到无法忍受的损失而决定,不会根据别国所拥有的核武器的数量来确定。英国国防大臣称,只要独立国协拥有核武器,英国就会保留核武器。 军队指挥体制英国陆、海、空三军分别由军种司令部指挥。英军共有联合王国地面部队司令部、(海军)舰队司令部、本土海军司令部、海军航空兵司令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空军)攻击司令部、(空军)支援司令部等7 个司令部。这些司令部根据需要组成司令委员会,具体指挥和协调各司令部之间的作战行动。 此外,根据战争需要,英军还临时组建联合作战司令部。 联合作战司令部主要任务是制定英军的整体作战计划,指挥和协调陆、海、空三军的作战行动,监视战区战争的发展动态。 如马岛战争中,联合作战司令部还编有特混舰队司令部和登陆部队司令部。特混舰队司令部主要负责英军在马岛战争中的海战,登陆部队司令部主要负责陆战,两者职责分明。从马岛战争的实践看,英军的这种编制样式有效地提高了指挥效率。 (3 )军交运输体制英军的交通运输,实行陆、海、空三军分工负责与集中统一指挥相结合的体制。最高领导机构是运输和调动局。 皇家运输兵是英军军交运输的专业兵种,受陆军副参谋长领导,统一管理全军的军事交通和地面运输。其中,皇家海军运输局统一管理海运,皇家空军补给与运输局统一管理空运。 皇家运输兵正视部队的建制内,一共有68个运输连。其编制分为:机关运输勤务部队,陆上运输部队,港口和海上运输部队,空中运输部队,运输控制部队。此外还有,民工运输队15个建制连;国防志愿军运输部队12个运输团,8 个专业运输控制连;预备役运输部队10个运输连。和平时期,皇家运输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空运;实施对公路、铁路、人力和畜力的运输;管理港口,对海滩上的部队进行运输保障;组织和实施内河运输和近海运输。战争时期,皇家运输兵要通过直接补充大队或分发站,负责分发和前送补给品。 战区的运输由战区司令部统一管理。战区司令部受国防参谋部领导。国防参谋部下设的联合运输参谋机构指导战区司令部的运输工作。 (4 )后备力量体制英国认为,后备力量是军事体制编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应组建一支编制与装备与现役部队相同的预备役部队。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在平时可以节省国防开支,一旦战争降临,部队可以得到迅速扩充。英国陆军的地方军战时可以提供陆军总兵力的30%,而每年的开支仅占英军预算总额的 1%。因此,英国军队现有体制不仅保持了一支相当规模的常备军,还有较为强大的后备力量。且后备力量的转换机制较顺畅。 英国的后备役有较为严密的编制,分为正规后备队、地方军、志愿后备军和辅助部队、阿尔斯特保卫团和本上勤务部队等。地方军分为独立部(分)队和非独立部(分)队两部分。官兵主要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士兵”、退伍军人、现役军官和士兵,主要任务是:战争爆发时补充莱茵集团军,或与其它正规部队混编成大部队进行作战;战时分配到各军区,在军区司令的指挥下保卫英国本土。地方军中,独立部队约占 80 %,他们从驻地附近招募人员,有自己的训练场地、装备和专业管理人员。非独立部队占地方军的 20 %,主要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医疗卫生、工程技术等地方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招募、训练和管理的计划由陆军有关单位负责。80年代末以来,英国的地方军、本土勤务队。空军支援后备队、海军的后备力量都有所增加。志愿后备队和辅助部队是英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后备役部队的重要组织部分。目前,英国正在扩大皇家海军后备队(rnr )和皇家辅助空军。 英军认为,一旦战争爆发,不仅军队要快速反应,后备力量也必须迅速进人情况。英国的动员体制健全。英国的战争动员领导机构是国防参谋部作战需求委员会。该委员会要根据战略意图和动员规模,提出战争动员的方针和原则的建议,拟制动员计划,草拟动员法规,检查督促有关部门执行动员计划。在马岛战争中,英军反应快速。战争爆发后,英军的第一批特遣部队仅用三天时间就集结完毕,开赴战区。英国还迅速徵用了56艘商船,这些商船的吨位多达673000吨,约占后勤辅助船只总吨位(823000吨)的 81 %;英国动员登舰和上阿松森岛的后勤人员就有 13500人,占英军参战总人数( 35000人)的 38 . 6 %。这被一些人认为是战争动员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奇蹟”。 英国军队体制编制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强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英军认为,要提高应付北约以外地区突发事件的能力,就要使体制编制具有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英军一方面实行精简整编,压缩编制,同时很注重提高体制编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了合理编组部队,英军逐步削减军队员额。90年代初,英军就计划对陆海空军和文职人员进行削减,压缩部队编制,裁减前治部队,强调在体制编制上实行少而精的原则,使部队保持合理的结构,使整体战斗力不减。在新时期,英军强调建设一支规模小、结构合理、装备精良、反应快速的部队。 马岛战争以后,英军更加重视提高应付北约以外地区的作战能力。为此,英军将驻本上的机动部队增至1 万人,以提高紧急赴海外作战能力;停止执行削减海军水面舰艇的计划,另外拨出一部分款项购买新舰艇,以加强英国海军的远距离运输能力二採取有效措施改进海军舰艇的防空和电子战设备,提高英军舰队的远洋作战能力。英国还制定了国防政策,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主要用于向北约成员国以外的地区派兵。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现有 5. 5万人,约占英国总兵力的 20 %,主要由陆军第 1装甲师、第3 师和第24空中机动旅组成。该快速反应部队还包括4 个空军c -130 运输机中队、且个海军陆战队、2 艘轻型航母和2 艘两栖攻击舰。并将第3 突击旅、第5 空降旅、第24机动旅等精锐部队组成的战略预备师,以便承担对北约防务义务或者应付北约防区以外的突发事件。英军还将同北约其它国家的部队一起组建一个混编空中机动师。
第761页
武器装备(1 )陆军武器装备目前,英国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有:主战坦克,轻型坦克,装甲车,装甲侦察车,装甲人员输送车,牵引榴弹炮,直升机等。 《欧洲常规武器条约》规定,英国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的限额为:坦克1015辆,野战火炮636 门,战斗直升机384 架,装甲战斗车辆3176辆。 英军师旅两级的主要编制装备是:第1 装甲旅主要装备有300 多辆“挑战者”式主战坦克,270 辆“勇士”式步兵战斗车,72门 am90 式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18门 mlrs 多管火箭炮,36套“轻剑”防空飞弹发射装置,24架装备“陶”式反坦克飞弹的“大山猫”式直升机等。部署在本土的第3 机械化师的主要装备有,100 多辆“挑战者”式主战坦克,90辆“勇士”式步兵战斗车,172 辆萨克森装甲输送车,18门mlrs多管火箭炮,24架装备“陶”式反坦克飞弹的“大山猫”式直升机以及自行榴弹炮、轻型加榴炮等。 师属机械化旅的主要装备有“挑战者”式主战坦克50辆,“勇士”式步兵战斗车45辆,“萨克森”装甲输送车90辆和as90式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24门。师属坦克旅的主要装备有“挑战者”式主战坦克100 辆,“勇土”式步兵战斗车90辆,afv432式步兵战斗车80辆,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24门。 (2 )海军的武器装备英国海军的武器装备中,常规动力潜艇主要有5 艘“支持者”级潜艇。核动力潜艇是英国海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装备有:久艘“北极星”、l 艘“前卫”级战略核潜艇;6 艘“特拉加”级、6 艘“快速”级、1 艘“勇士”级核动力潜艇。 水面舰艇部队的主要装备有:“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3 艘,“伯明罕”级飞弹驱逐舰12艘,护卫舰万艘。这些舰艇中,有一艘无敌级轻型航母长期修理,一艘两栖登陆舰装备给预备役部队。舰载航空兵主要装备了37架“海鹞”垂直起降攻击机;5 个反潜直升机中队,主要装备有119 架“海王”式直升机;3 个指挥支援直升机中队,2 个早期预警直升机中队,1 个救援直升机中队。舰艇支援队的主要装备有:“奥尔温”级大型油船3 艘,“橡树叶”号远洋油船1 艘,“苹果级”油船3 艘,“格兰杰堡”级补给船2 艘,大型工作舰1 艘,“百眼巨人”级航空训练舰1 艘。 (3 )空军的武器装备英国空军作战部队中,主要装备有“旋风”gr-l 型轰炸机156架,“海盗式”轰炸机34架。战斗机和攻击机的类型比较多。 主要有:“狂风”f -2 /3 型78架,“美洲虎”44架,“鹞”式56架,“鬼怪”式54架,“隼”式144 架。运输机有:“三星”9 架,vc-10型22架,“大力士”60架。此外,空军还装备了15架电子战飞机,24架海上侦察机,2 架e -3d型预警机,169 架直升机,12架加油机。“警犬”式低空飞弹64部,若干空空和空地飞弹。 (4 )战略核力量英国战略核力量主要有4 艘弹道飞弹核潜艇,该核潜曾装备‘太极星“式a3tk弹道飞弹6 枚,每枚弹道飞弹有三个弹头;48枚a -3tk 型潜射飞弹。此外,还有可以投核弹的轰炸机、战斗机和舰载”海鹞“式飞机中队。1992年上半年,英国海军的”前卫号“核潜艇建成,该艇长160 米,装备有可以发射”三叉朝“核飞弹的发射装置。每艘核潜艇携带16枚飞弹,每枚飞弹装备8 枚核弹头。”三叉戟“iid -5 型飞弹携带的8 个分导式核弹头能够分别打击8 个分布空间范围相当广大的不同目标。目前的4 艘飞弹核潜艇中,必须有1 艘经常处于战斗值班状态。 三、英国军队未来建设构想冷战结束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1990年7 月,英国国防部发表了题为《改革选择方案》的政策性文件,1991年7 月,公布了题为《防务预测报告一90年代及其以后的英国国防》的国防白皮书;尔后,英国海、陆、空三军又制定了本军种的军事改革计划。这些文件分析了英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各种威胁,提出了英国军队建设的构想。
制定新的军事战略,为军队长远建设提供指导方针根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和欧洲政治、军事战略形势的变化,英国于90年代初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应变选择”战略。英国军事领导人认为,英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的特点是:总的来看,全球性战争已“极其遥远”,世界形势将继续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所受到的现实军事威胁减少;但地区性不稳定因素将不断增多,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分布广、动因复杂、难以解决。英国政府强调,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它仍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威胁:一是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大量核武器的常规武器依然存在,今后独立国协形势一旦发生逆转,战争的阴影就会重新笼罩英伦三岛;二是核生化武器、弹道飞弹和高技术武器的扩散,会威胁英国的海外利益;三是东欧地区经济困难、政局不稳、民族矛盾加剧,可能危及整个欧洲的安全与稳定;四是国内威胁,即北爱尔兰共和国的分裂和恐怖活动。 英国受到的外来威胁有以下特点:从威胁的性质上看,已由“现实”变为“潜在”,由“公开”变为“隐蔽”,由“明确”变为“不确定”;从威胁的数量上看,从单一的前苏联和华约转向“多元化”;从威胁的产生地区看,从欧洲转向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大地区;从威胁的程度看,由“危及民族生存”变为“危及国家安全利益”。 “应变选择”战略的基本点是:以集体防务为主要支柱,以战略核力量为后盾,以常规力量建设为重点,强调质量建军,调整组织结构,把英军建设成“少而精,机动灵活,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适应性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应付各种危机的能力和对付突发事件能力的强大军队”。在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由过去侧重保持军队数量转为强调提高军队的质量,建设“精干的”常备军和“具有威慑作用的”战略核力量。在防务指导方针上,强调英国本土的安全与欧洲大陆的安全与稳定“紧密地联繫在一起”,在维持北约存在的同时,加强自主防务;在防务安排上,承担北约的集体防务义务,参与解决地区性冲突,防止核生化武器扩散,推动军控进程。在军事部署上,压缩驻德兵力,平时将主要兵力部署在本上,战时派出快速反应部队实施机动作战。在主要作战对象上,由过去的苏联,转而应付多种威胁,特别是地区性冲突。在作战方针上,将以“防御一反应”为主转为以“干预”为主,强调机动作战。在战场准备上,将以欧洲为主变为全方位作战,重视应付突发事件。
第762页
根据“防务职能”,确定军队兵力规模英国根据军队职能确定军队员额的程序分四步:首先是明确“防务职能”。1993年英国国防白皮书规定,英军有三项“防务职能:第一,在没有严重外来威胁的情况下,确保英国及其属地的安全。这就需要英军随时随地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时时刻刻密切监视和警戒英国的领海、领空,随时向美国政府提供充足的军事力量。 第二,对付针对英国及其盟国的重大外来威胁。英国仍然是北约的成员国,必须继续为北约军队的“快速反应主体防御和扩充部队”非出贡献。 第三,通过“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英国更为广泛的安全利益。 其次是规定“政策领域”。根据上述三项“防务职能”,英国规定了11个“政策领域”,即核威慑、英国平时的安全与领土完整、北爱尔兰问题;附属领地平时的兵力部署、对附属领地的增援、其他任务、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北约主力防御部队、北约增援部队;地区安全(平时活动与部署)和地区性冲突干预。其中,第一项“防务职能”包括五一6 个“政策领域”,第二项职能包括第7 ~9 个“政策领域”,第三项职能包括最后2 个“政策领域”。 再次是区分“冲突类型”。英军将可能捲入的冲突分为6 种类型:(1 )对英国政府的军事支援,如增援北爱尔兰,对付恐怖活动等:(2 )对本上安全的内部或外部威胁;(3 )对北约盟国的大规模突击或进攻;(4 )北约捲入的有限地区性冲突;(5 )不针对北约,但对欧洲安全、国际安全和英国在其他地区的利益有较大影响的严重的冲突;(6 )其他军事援助活动和目的有限的军事行动,如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第一、二种属于第一大职能,第三、四种属于第二大职能,第四、五种属于第三大职能。 最后是根据“军事任务”和“力量要素”计算所需的总兵力。 每个“政策领域”又分为若干项具体的“军事任务”,总共50项。 根据“冲突类型”和“军事任务”,英军将所需的武装力量区分为26个“力量要素”。陆军的炮兵、工兵、装甲兵部队以1 个团为1 个“力量要素”单位,步兵以1 个营为1 个单位;海军以1 艘航母或1 艘两栖攻击舰。五艘战略核潜艇或1 艘核动力常规潜艇为1 个单位;空军以三架主要作战飞机(如“旋风”f3飞机等)为1 个单位。根据每项“军事任务”所需的“力量要素”单位数,就可累计出英国需要的军队总兵力。在计算所需总兵力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些“力量要素”可遂行多种“军事任务”,因而,可多次使用,可重复计算;二是某些“力量要素”属专用军事力量,只能遂行一种任务,不可重复计算。 英军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到对世纪初应该保持的军事力量包括:65个陆军航空兵团,10个装甲与侦察团,15.3 个陆军正规炮兵团,7 个陆军地方军炮兵团,41个陆军正规步兵营,46.2 个陆军地方军步兵营,5 .3 个陆军地方军侦察团,12.6 个陆军正规工兵团,且是个陆军地方军工兵团; 3艘航空母舰, 35 艘驱逐舰与护卫舰,7 艘两栖舰,万艘扫雷舰,6 艘辅助舰船,35个皇家陆战队突击队,4 艘战略核潜艇,12艘核动力攻击潜艇;223 架运输、加油与救援飞机,6 架空中预警机,3 架“坎培拉”式prg 型飞机,48架“鹞”式飞机,40架“美洲虎”式飞机,27架“猪迷”式飞机,42个“轻剑”式防空飞弹分队,如 90 架“旋风”式 f3 型飞机,以及96架“旋风”式gri 型飞机。
压缩军队员额,调整体制编制为了更好地遂行“应变选择”战略规定的“防务职能”,为了适应威胁和军费减少的新情况,英国政府决定压缩军队规模,调整体制编制。裁减军队员额,走精兵之路。英国队从90年代初开始裁军,到1996年,三军总兵力由1990年的30.9 万人减至24 53 万人,下降18.5 %。其中,陆军由14.76万人减至11.9 万人,减少 19 %;海军由 6. 39 万人减至 5. 44 万人,减少 15 %;空军由 8. 94 万人减至 7. 19 万人,减少近 20 %。 1994 年 7月,英国防大臣里弗金德宣布,到90年代中期完成裁军计划之后,将进一步削减军队员额。到2000年,英军总兵力将减至21. 6 万人,其中陆军11.5 万人,海军4 .4 万人,空军5 .7 万人。经过10年的裁军,英国三军现役总兵力下降近1 /3.由于军队员额不断减少,英军的任务发生了变化,英国政府决定,在压缩部队编制的同时,将其武装力量的兵力结构调整得适于遂行多种任务:既能保卫英国本土,也能保卫欧洲;既能对付地区性冲突,也有“部队重组”后对付大战的能力;既能参加像海湾战争那样的多国军事行动,也能在海外属地受到威胁时独立作战;既适于对付恐怖活动和暴乱,也适于参加维和行动。在诸军种联合部队建设方面,英国防大臣麦可·波帮络于1995年10月宣布:“英国将组建一支新的多用途快速部署部队,以便对国际危机影响重大的事件,迅速作出反应。”这支部队既可单独执行任务,也可与盟国军队协调行动。它于1996年8 月正式组建,归皇家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指挥,大约由5 个空降旅、3 个突击旅及一些保障部(分)队组成。 陆军部队编制将大幅度压缩,到本世纪末将由50个步兵营和5 个廓尔喀营减至36个步兵营和3 个廓尔喀营,由19个装甲团和装甲侦察团减至11个,由22个皇家炮兵团减至16个。 陆军勤务支援部队裁减后将组建2 个军:一个是陆军勤务支援军,负责为作战部队提供补给;另一个是装备支援军,负责武器装备的维修与保养。到90年代中后期,驻德陆军兵力将由5 .5 万人减至23万人。第1 、3 .4 装甲师中,只保留1 个得到加强的第1 装甲师。在柏林,只保留1 个独立机步旅。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将对陆军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陆军新编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整装满员师,这类师有2 个,即第1 装甲师和第3 机步师,它们隶属于北约盟军司令部欧洲快速反应军团,可随时进行部署;二是扩编师,这类师有3 个,即第2 、4 、5 师,平时只编有司令部机关,需要时可迅速扩编;三是主要担负平时任务的“军区”,这类‘军区“为旅级单位,共有5 个。 空军的部队编制调整计划是:解散4 个“幻影”式飞机中队。 2 个“海盗”式飞机中队和3 个基地安全保障空军中队,使3 个中队的“旋风”式gri型飞机退出现役,存入机库。将驻德空军兵力裁减一半,作战中队由原来的15个减至7 个,关闭在德国的2 个空军基地和在英国本土的5 个空军基地,将2 个“旋风” 式gria型侦察机中队的基地转移到马尔哈姆。 英海军司令莱斯特上将提出,将组建“一支海军应急部队”,其编成内有:1 个舰载反潜机大队,1 个编有1 艘两栖船坞登陆舰的两栖作战大队,1 艘可搭载直升机的战舰及数艘后勤登陆舰,4 艘核动力潜艇,1 艘反潜攻击潜艇,13艘驱逐护卫舰等。 此外,英海军还计划调整潜艇艇队的编成,关闭在苏格兰的部分海军基地。 调整指挥机构,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英军将大刀阔斧地调整和精简指挥机构。国防部和国防参谋部将撤併10%的处级单位,裁减20%的机关工作人员,其中高级军官88名。即少将8 名,准将32名,上校48名。同时,英军将成立一个三军联合常设司令部负责统一指挥到海外遂行军事任务的三军部队。 根据精简计划,陆、海、空军的高层指挥机构将裁员 20 %左右,三个军种各自的参谋学院也将合併。陆军将成立新的地面部队司令部,统一负责地面部队的使用与作战事宜。陆军军区将10个撤併为5 个。撤销驻德莱茵集团军司令部。德莱茵集团军第三军军部改建成快速反应部队司令部,成立陆军支援部队司令部。海军总部机关的人事和支援部门及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将迁往同一海军基地,以便对下属部队实施更直接的领导与控制。空军人事部和人才选拔中心将合併,成立空军人事司令部;空军委员会下属的补给与编制部将与空军参谋部下属的支援司令部合併,成立空军后勤司令部,由一名空军上将任司令,直属空军参谋部。将驻德空军司令部降格为空军大队部,归打击司令部指挥,该大队部编制人数将比原驻德空军司令部减少一半。 採取多种措施,妥善安置退役军人。为了妥善安置退役军人,减少裁军过程中的阻力,英国防部採取了多种措施,并以军事立法的形式,规定了退役和被精简人员的待遇。 第一,发给数量可观的退休补助金。英国军人服役期满而退休时,可一次性领取一笔数额相当可观的退休补助金,例如,一名少将军官退休时,除以后每月领取全额退休费外,可得到的一次性退休补助金高达20多万英镑。这其中包括相当于3 年退休金的政府补助,相当于几个月薪金的退休赠款和一笔特别补贴。此外,退役军人还可提前若干年领取自己的部分退休保障金,因精简而终止服役合同的军人可领取16-20个月的薪金。 第二,帮助购置住房。在这方面,英国防部採取的措施有三条:一是军方出资建设住宅,以优惠价格卖给退役军人;二是向购买地方住房的退役军人提供财政补贴,一次性补贴额为房价的 30 %;三是对用银行贷款购房的退役军人在偿还期内每月提供200 英镑的赠款。 第三,进行专业培训。英军军官一般在合同期满前12个月收到退役通知.并在离队前到国防部进修中心接受为期28天的自选民用专业培训,培训费用全部由军方提供。此外,军方还经常与地方政府或企业联繫,帮助退役军人找工作。英国法律规定,政府机构和工厂企业应把某些工作岗位优先向退役军人提供。
第763页
淘汰旧装备,提高武器现代化水平英军认为,在军队员额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保持或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除了提高人员素质外,主要的办法就是发展高技术武器。为此,英军制定了90年代装备建设方针:使装备结构从高、中、低技术武器相搭配转向高、中技术兵器相结合,减少数量,提高质量,重点发展高技术常规兵器。为贯彻这一方针。英军採取了三项措施、四种做法。 这三项措施是:第一,重视高技术基础理论及应用的研究。重点开发军用计算机与软体技术。军用人工智慧技术、虚拟实境技术、军用雷射技术。军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第二,突出重点。重点武器在经费上重点保障,并把尽量多的高技术用于这类武器装备;第三,改进国防科研管理。由国防部国防科学总顾问负责制向企业化管理体制转变,成立国防科研总局,统管国防部各直属科研机构。 四种做法为:自行研制;从盟国主要是美国购买;用高技术对现有装备进行现代化改装;与其他国家联合研制。据英国军事专家测算,两国联合研制比一国独自开发可节约经费 30 %,而多国联合研究则可节约经费 50 %。 90年代中后期,英陆军的708 辆“酋长”式坦克全部退役,代之以性能优良并採用隐形技术的“挑战者11型”坦克。英陆军初步计划採购 396辆“挑战者 11 型”坦克、 300辆“勇士”式步兵战斗车。此外,英陆军还装备as90型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 新型多管火箭发射系统、新式攻击直升机、“轻剑2000型”防空飞弹等。据军事专家估计,到2000年上述装备进入现役后,英装甲师的作战能力将提高 35 %。 90年代中后期,英海军装备了7 艘“特拉法内加”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和10馊力型反潜护卫舰,4 艘常规潜艇取代60年代初期开始服役的“奥伯隆”级潜艇,对3 艘反潜航母的舰载机加装新式雷达系统,以提高对敌水面舰艇的攻击能力。90年代中期至下个世纪初的重点发展项目包括:建造一艘直升机航母,以提高两栖攻击能力;与法国联合研制新一代防空护卫舰,以取代42型防空护卫舰,预计首舰将于2002年开始服役;採购44架fh101 型反潜直升机,以逐步取代海军航空兵的“海王”式和“大山猫”式直升机;对“特拉法内加”级核动力潜艇进行现代化改装,重点改进舰载声纳系统及指挥控制系统;与法国探讨联合开发新型核潜艇的可能性。 到2000年,空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 在飞机方面,重点加强空战能力、对地攻击能力、空中预警能力和战略空运能力。为此,将採购250 架ef——2000型多用途飞机,将5 个“旋风”式f3型战斗机中队增至6 个;对80架“旋风”式gri 型飞机进行现代化改装,继续採购先进的“鹞”式grs -7 型对地攻击机;向美国採购6 架e3d 型空中预警机和3 架c -130 型运输机。 在机载武器方面,主要发展项目有5 个:一是为替换现役的“响尾蛇”式飞弹,发展先进的aim —-132 型近距空空飞弹;二是採购美国的aiw —-120 型中距空空飞弹;三是与瑞典联合研制隐形中距空空飞弹,预计21世纪初装备部队;四是为“旋风”式、“鹞”式和ef-2000型飞机研制防空区外发射的空地攻击飞弹,拟採购500 -2000枚。 五是发展空地反坦克飞弹系统,用于装备“鹞”式gr7 型对地攻击机。 根据战略核力量现代化计划,到本世纪末将用105 亿英磅建造4 艘装备英制“三叉戟iid -5 ”型飞弹的“先锋”级战略核潜艇,以逐步取代装备“北极星”a3型飞弹的4 艘“决心”级潜艇。每艘新潜艇携带16枚战略飞弹,每枚飞弹有8 颗弹头,从而将使英国战略核力量拥有的弹头总数由192 颗增至512 颗,当量由768 万吨增至2 .43万吨,飞弹射程也将由4600公里增至1 .2 万公里。
适应信息战要来,推进数位化建设在未来战争中,信息战将成为一种主导作战样式。为了打赢信息战,为了能够与装备战场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的北约盟国军队实施联合作战,英军已经或即将採取多种措施,推进数位化建设。 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1995年10月,英军成立了第一个数位化机构——地面指挥信息系统作战需求办公室。该办公室主任是一名准将军官,主要职责是:统一规划战场探测器材、通信设备和各种指挥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确保系统的标准化和通用性;对将被“嵌入”武器系统的信息装置的研制工作实施监督,对“非机动式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计划的实施进行协调。英军下一步将成立的数位化机构有两个:一个是数位化军事工作组,其成员为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计划项目的负责人,将代表用户对要发展的系统进行审查和评定;另一个卫星系统综合委员会,下辖陆军指挥信息系统处和地面系统审查中心,主要职责是对发展各种信息系统提供保障和检验论证勤务。 “军数位化总纲”:1996年初,英国防部已颁发指导陆军部队逐步实现数位化的“英国陆军数位化总纲”。根据该总纲,英陆军将分三个阶段逐渐实现数位化。在1997—-2001年的第一阶段,将首先在作战师的范围内从纵向上,即从师司令部直到各基层分队的作战平台,都配备信息系统。然后在作战旅的范围内,装备更多的“贴花”式战场管理系统。此间,还要做两件事:一件是指定1 个旅担负对某些信息系统进行大量装备部队前的检验性实验任务;另一件是对“贴花”式系统进行演示试验,以确定发展何种作战平台上的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为了解决系统的通用性问题,英国将派代表到美国、德国、法国或瑞典去学习取经。第二阶段为2001年至2007年。在这一阶段,将全面建成战场信息系统共用基础设施,将有更多的“贴花”式系统进入战斗支援部队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作战平台将装备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在第三阶段的2007-2014年,将使陆军的所有作战部队全部装备战场管理系统,使陆军全部实现数位化。 执行6 项数位化计划,第一项是对正在研制的系统的“全面审查”计划。这一计划涉及的系统有60多个,如“追踪者”式侦察车、“多星”式战场雷达系统等,目的是确保各系统具有通用性,能採集、处理、传输和使用各种信息。第二项是战场信息系统共用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可建立从战场最高指挥到堑壕士兵及各平行单位之间的、纵横交错的基本网络结构,最终建成数位化战场。执行第三项计划——战场信息系统应用计划的目的是,为上述共用基础设施开发一批应用软体。第四项计划为作战平台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研制计划。实施该计划,不仅可使各个作战平台上的作战管理系统与外部的各作战单元实现一体化联网,还可大大提高战场透明度和后勤保障能力。根据第五项计划——通信系统开发计划,将研制多种数位化通信系统,如“弓箭手”式战术无线电台、“松鸡”式作战地域通信系统等。最后一项是技术保障计划,它包括三项分计划:一是旨在提高应用技术效用的研究分计划,如研究作战环境对战场管理系统的影响与技术要求、作战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与安全保密、图像传输的数字压缩方式等;二是标准化分计划,它要求利用“英国国防与陆军综合数字模型”,通过多次演示与论证,设计出战场信息系统共用基础设施的技术框架结构;三是作战分析、模拟、建模和论证分计划,据此将建立模拟实验室,在各信息系统装备部队前对其进行试验论证。
第764页
第十一卷欧洲篇 德国国防体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453
德国《基本法》规定,联邦总理为战时军队的最高统帅。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联邦安全委员会,成员有联邦总理、联邦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内政部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和总理府特别任务部长等,由联邦总理任主席。国防部为政府中的一个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国防部长在和平时期是军队的最高首长,根据联邦总理提出的政策方针,负责领导和管理陆、海、空三军,并通过军种监察长对部队实施指挥。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联邦国防军总监察长是全军第一军人和政府的首席军事顾问,主要负责制定国防总体方案、建军规划等工作。武装力量指挥参谋部为总监察长的办事机构,总监察长通过武装力量指挥参谋部对全军实施业务领导。陆、海、空军军种监察长是本军种的最高指挥官,负责本军种部队的战备训练和行政管理,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防总体方案。平时,国防部长在军队勤务方面通过军种监察长实施对部队的指挥,在行政和专业事务方面则通过国防部各职能部门和总监察长对部队实施领导。战时,全军指挥权由国防部长移交联邦总理。
第十一卷欧洲篇 德国海军的兵力结构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4117
(一)兵力组成
联邦德国海军现有各种战斗舰艇120多艘,其中驱逐舰2艘、护卫舰12艘、潜艇14艘、飞弹艇30艘、水雷战舰艇50艘、登陆艇13艘;各类军辅船100余艘;固定翼飞机68架、直升机37架。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后,军队按先合后裁的原则进行整编。在海军指挥参谋部统领之下,海军设立舰队司令部及海军支援司令部,下设2?3个地区性海军司令部和若干个分舰队。调整后的海军总兵力1992年为34000人,到1995年减至27500人,2000年减至 21600人。海军在三军中力量最小,占总兵力的8.7%。
由于联邦国防军使用统一制式武器装备,即主要使用原联邦德国的舰艇和飞机外,仅少量保留原东德海军的小型舰只。原东德海军的部分舰艇仅编入罗斯托克的地方海岸警备队,其余大部分舰艇出售给国外(如印尼等国),还有一部分舰艇已经退役。
总之,随着冷战的结束,德海军的规模在缩小,但质量在不断提高。
(二)主要舰艇
1.潜艇
德海军现有14艘常规动力潜艇,其中12艘为206a级(经现代化改装的206级)和2艘 205级。另有6艘206级已于1996-1998年间分别退役。
(1)206a级潜艇
70年代前半期西德海军建成一大批206级潜艇,其水面排水量450t,水下排水量498t,主尺度48.6mx 4.6mx 4.5m,柴电推进,2台mtu 12v 493 az80 ga 31l柴油机,功率 882kw,1台西门子推进电机,1320kw,水面航速10kn,水下航速17kn,艇员22名(4名军官)。主要武器为8具533mm鱼雷发射管。
12艘206级潜艇于1987-1992年初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改装后被称之为206a级,改装的主要内容是武器和电子设备,如装备了改进的鱼雷、潜望镜、电子侦察设备、dbqs-21d声吶、gps导航系统以及火控系统等,还改进了推进系统和居住性。
(2)205级潜艇
2艘205级潜艇建于1966-1969年,水面排水量为419t。水下排水量450t,主尺度 43.9mx4.6mx4.3m,主机为2台mtu12v493az80ga 31l柴油机,功率882kw,1台西门子推进电机,功率1320kw,水面航速10kn,水下航速17kn,艇员22人(4名军官)。主要武器为8具533mm鱼雷发射管。
2.驱逐舰
德海军拥有2艘“吕欠斯”级(103b型)驱逐舰在役。
“吕欠斯”(lütjens)级系美国60年代末的产品,80年代进行过现代化改装,加装了“标准”对空飞弹、“鱼叉”反舰飞弹以及先进的指控设备等。
该级舰的标准排水量3370t,满载排水量4500t;主尺度133.2mxl4.3mx6.1m;主机为 2台蒸汽轮机,4个锅炉,功率52200kw,航速30kn,续航力4500nmile/20kn。主要武备有“标准”对空飞弹和“鱼叉”对舰飞弹,6具324mm鱼雷发射管等。
3.护卫舰
德海军现拥有8艘“不莱梅”级(122型)护卫舰和4艘“布兰登堡”级(123型)护卫舰。
(1)“不莱梅”(bremen)级护卫舰
该级舰的首舰于1979年7月开工,1982年5月建成,最后1艘“律贝克”号于1987年 6月开建,1990年3月服役。
“不莱梅”级满载排水量3680t,主尺度130mx14.5mx6.5m。主机採用codog柴燃交替动力,2台lm2500燃气轮机(38000kw)和2台mtu 20v 956tb92型柴油机(8140kw),航速30kn,续航力4000nmile/18kn,舰员207人。
武备有2座四联装“鱼叉”反舰飞弹发射装置,1座八联装“北约海麻雀”对空飞弹发射装置,1座76mm“奥托?梅拉腊”炮和4具324mm鱼雷管。此外,还有2架“海山猫”直升机。
(2)“布兰登堡”(brandenburg)级护卫舰
该级舰共建造4艘,是一型反潜护卫舰,首艘于1994年服役,最后一艘于1996年服役。
“布兰登堡”级是依照meko出口型舰的设计思想用模块化结构形式建造的,满载排水量4900t,主尺度126.1mxl6.7mx4.4m,推进装置採用柴燃交替联合动力,即2台lm2500燃气轮机(33800kw)和2台mtu20v956tb92柴油机(8140kw),航速29kn,续航力4000n mile/18kn。
第765页
舰上武备有4座mm38“飞鱼”反舰飞弹,是欧洲首次装备mk41飞弹垂直发射系统的舰只,用于发射“北约海麻雀”飞弹。此外,舰上还装备4具324mm鱼雷发射管和1座“奥托?梅拉腊”76mm炮。舰上载2架“海山猫”mk88直升机。为了加强反潜能力,舰上还装备了拖曳线列阵声吶。
4.快艇
目前德海军在役的飞弹艇共有30艘,其中有10艘143a级、10艘143b级和10艘 148级。
(1)143a级
该级艇建于80年代中期,满载排水量391t,主尺度57.6mx7.8mx2.6m,主机为4台 mtu ma 16v 956 sb80柴油机,功率9700kw,航速40kn,续航力2600nmile/16kn或600n mile/32kn。艇员34名(4名军官)。主要武器有:4枚mm38“飞鱼”反舰飞弹,90年代全部加装了ram点防御飞弹系统。此外,艇上还装备1门76mm“奥托?梅拉腊”炮,并可携带水雷。
(2)143b级
该级艇建于70年代中期,满载排水量398t,主尺度57.6mx7.8mx2.6m;主机为4台 mtu 16v 956 tb91柴油机,功率13000kw,航速40kn,续航力1300nmile/30kn;艇员40名 (4名军官);主要武器有:2座双联装mm38“飞鱼”反舰飞弹,2座76mm“奥托?梅拉腊”炮,2具533mm鱼雷发射管等。
(3)148级
该级艇自1970年12月起由法国船厂建造,部分艇体由德国吕尔森船厂建造。标准排水量234t,满载排水量265t,主尺度47mx7mx2.7m;主机为4台mtu 16v 538 tb90柴油机,功率8820kw,航速36kn,续航力570nmile/30kn或1600nmile/15kn;主要武器有:2座双联装 mm38“飞鱼”反舰飞弹,1座76mm“奥托?梅拉腊”炮,1座40mm“博福斯”炮,并可携带水雷。
5.两栖战舰艇
目前在役的仅有13艘登陆艇,其中8艘为机械化部队登陆艇,5艘为通用登陆艇。
(1)机械化部队登陆艇(521级)
该级艇建于1964~1967年,满载排水量168t,主尺度为23.6mx6.4mx1.5m;主机为 2台mwm 8缸柴油机,功率500kw,航速10.5kn,可运载50t军用物资;艇员7名。
(2)通用登陆艇(520型)
该级艇建于1965~1966年,满载排水量430t;主尺度40mx 8.2mx2.2m;主机为2台 mwml2缸柴油机,功率750kw,航速11kn;艇员17名,可运载150t军用物资。
6.水雷战舰艇
德国海军水雷战舰艇主要包括扫雷舰艇和猎雷舰艇两大类,50艘,其中4艘“林道”级扫雷艇、18艘“特洛依卡”遥控扫雷艇、5艘“弗劳恩洛帕”级(394型)近岸扫雷艇、 12艘“弗兰肯索”级猎雷舰和10艘“哈默尔恩”级扫雷舰。
(1)“林道”(lindau)级扫雷艇
该级艇建于50年代末,于1978~1979年改装为猎雷艇,1981~1983年改装为“特洛依卡”遥控扫雷艇。现已大批退役,只有5艘在役。“特洛依卡”型扫雷艇的满载排水量为 465t。主机为2台mtu md柴油机或2台mtu mdl6v 538tb90柴油机,航速16.5kn,续航力850nmile/16.5kn。
(2)“特洛依卡”(troika)遥控扫雷艇
该型艇建于1980~82年,排水量99t,主尺度26.9mx4.6mx1,4m;主机为1台道依茨 mwm d602柴油机,功率328kw,航速10kn,续航力520nmile/9kn。使用磁和声扫雷具。
(3)“弗劳恩洛帕”(frauenlob)级(394型)近岸扫雷艇
该级艇建于1966-1969年,满载排水量246t;主尺度38mx 8.2mx 2m;主机为2台 mtu mb 12v 493ty70柴油机,功率1620kw,航速12kn,续航力700nmile/14kn;艇员25名 (2名军官);艇上装备1门40mm博福斯炮,并具有布雷能力。
(4)“弗兰肯索”(frankenthal)级猎雷舰(332型)
该级舰建于1988-1998年,共建12艘。它是一级现代化的猎雷舰,满载排水量650t,主尺度54.5mx9.2mx2.6m;主机为2台mtu 16v 396tb84柴油机,功率4080kw,航速 18kn;舰员37名(5名军官)。舰上装备2座四联装“毒刺”对空飞弹,1座40mm“博福斯”炮,1部dsqs-11m舰壳声吶。主要猎雷装备:1套mws80-4猎雷指挥控制系统,2套“企鹅”-b3灭雷具。
(5)“哈默尔恩”(hameln)级扫雷舰(343型)
该级舰建于1985?1991年,共建10艘,满载排水量635t,主尺度为54.4mx9.2mx 2.5m;主机为2台mtu 16v 538tb91柴油机,功率4500kw,航速18kn;艇员37名(4名军官);艇上装备有2座四联装“毒刺”对空飞弹和2门博福斯40mm炮,并可携带60枚水雷;1部dsqs-11m舰壳声吶,配机械、磁、声扫雷具。
第十一卷欧洲篇 德国的武装力量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1421
德国武装力量的正式名称是联邦国防军。其由陆军、空军和海军组成,是一支建立在男子普遍义务兵役制基础上的现代化军队。和平时期,联邦国防军将保持34万人(战时兵力可增为68万人),每年保持14万人的后备人员应召参加训练。目前士兵的基本服役期为10个月,此外还有职业军人和长期服役军人,其服役期长至15年。妇女可在医务及音乐部门服役。
作为北约的成员国,德国提供该组织在欧洲的最大的常规军队出兵额。
根据德国的《基本法》,德国军队最终纯粹是一支防御的军队,宪法禁止准备发动进攻性战争(《基本法》第26条)。和平时期军队的命令和指挥权属于联邦国防部,在防御时期则属于联邦总理。
联邦国防军的主要任务是:
第766页
— 保护德国及其公民不受政治讹诈及外来危险的威胁。
— 促进欧洲的军事稳定和一体化。
— 捍卫德国及其盟国,按联合国宪章精神为世界和平及国际安全服务。
— 抢险,救死扶伤和支持慈善行动。
自1973年以来,德国以不同方式参加了联合国的维和使命(“蓝盔使命”)。19947月12日联邦宪法法院的一项判决规定德国军队参与海外任务必须获得德国联邦议院同意。
军力构成
目前德国陆军拥有6个联合军区指挥部及其部队,1个独立军区指挥部,1个独立师指挥部,1个专门的师指挥部,21个战斗旅,1个航空机械化旅,27个专区防务指挥部以及4个战时加强旅。陆军指挥系统中,总司令部以下设陆军局和陆军支援指挥部。
海军包括15艘护卫舰、15艘反潜快艇(取代143和143a型快速攻击舰只)、6艘潜艇、20艘扫雷舰、10架海上巡逻飞机、一个海上战斗轰炸机联队。该联队包括46架“旋风”式战斗机、38架直升机和10艘主要补给船。
空军将继续部署10个作战飞机联队、6个地对空飞弹连、3个运输机联队、2个雷达控制部队以及2个信号团。
此外,德军还有5个旅被指定为危机反应部队:第31空降旅、第37轻步兵旅、1个空运机动旅、第21装甲旅和第12装甲旅抽调的人员组建的1个装甲步兵旅。
军队形象
德国的联邦军队在德国民众的心目中,其形象与国家其他公用事业部门相近,如邮局或铁路。在德国,民族的自豪感并不是建立在联邦军队存在的基础之上的。很多公民将军队看成是对青年一代进行良好教育的机构,士兵和军官并不公开享有特殊的威望。民意测验表明:联邦军队在民众的心目中,只是社会的一个正常的组成部分。
德国的《基本法》规定:联邦为防御而建立武装部队,除防务外,武装部队只有在《基本法》明确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动用。宪法对德国的军事化的性质作了限制,即军队的性质是防御性的,这一点从军队的名称—“联邦国防军”上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德国军人常被形象地称做是“穿制服的公民”。
德国公民有义务服兵役,但在服兵役违背自己良心的情况下也有权利拒绝服兵役。按照《基本法》的规定,不能强迫任何人违背自己的良心去服兵役。如果有关申请得到批准,则服兵役的义务不复存在。但拒绝服兵役者必须在福利机构(比如医院)中提供为期13个月的民事性劳务作为补偿。德国每年有两到三次徵兵,每次大约有20000-25000人应徵入伍。义务服役期为十个月,而作为“义务公务员”的代服兵役期为十三个月。即使这样,每年仍有三分之一的应徵者拒绝持枪,甘愿做“义务公务员”。
第十一卷欧洲篇 德国第9反恐大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2999
德国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在德内部称为"边防第九旅",又名"边防第9大队",简称"gsg9"。共有队员约350名,编成多个战斗组,它始终处于临战状态,在人员上、技术上及战术上己全部实现了现代化,战斗力极强,是一支世界闻名老牌特种部队,特别令人称道的是,甚至以色列也曾请求第9边防队给予协助。
联邦德国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经济复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与此同时,恐怖集团也在形成,暴力活动日见猖獗。当时,有人建议效仿英、美国家,设立反恐怖特种部队,以打击国内国际的恐怖活动。但因国人普遍对特种部队持反对态度,此建议因而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德国政府为避复活纳粹之赚,迟迟未正式组建特种作战部队。1972军发生在慕尼黑菲尔斯滕菲尔德布鲁克机场上的血腥屠杀,为孕育已久的特种部队注入了一剂催产素。1972年9目,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的恐怖为子劫持了9名以色列入质驾机逃跑,巴伐利亚州的警察试图拦截劫持者及人质乘坐的波音飞机,结果发生了惨痛的悲剧,9名人质和4名恐怖分子全部在弹雨中丧生。
为吸取教训,有效打击恐怖活动,联邦德国决定採纳一位与以以列特种部队关系密切的反恐怖专家的建议,于1972年到1974年便创建了一支专门从事反恐怖主义的特制干预部队,于是"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终于降生了。它的孪生兄弟——各州属"机动特种大队"也同时问世。这支部队除了在国内的行动获得充分授权外,也具备国际特警的外交豁免权,以保护德国在国外人员及资产的安全。根据分工,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主要对付好战的犯罪集团,各州的特种大队主要负责监视、缉捕或採取隐蔽的行动来对付单个的作案者。因此,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通常在发生严重的绑架、谋杀、劫持人质、暴力骚扰和保护国宾以及德国政府首脑和政治家时才动用。派遣出击的命令由内政部长通过"热线"发出。
1977年10目13日,联邦德国航空公司第181次班机从西班牙马卡略岛出发,在飞往法兰克福途中,遭4名恐怖分子劫持。机上82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全部成了恐怖分子的人质。17日,飞机在恐怖分子的挟持下飞抵索马利亚首都摩加迪沙。恐怖分子为了尽快救出联邦德国监狱中的同伙,扬言若不答应要求便炸掉飞机并杀死全部人质。德国政府立即组织了自救行动。他们派出的一支由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的61名队员组成的2个突击小组,于17日下午7点30为在夜幕的掩护下,降落在摩加迪沙机场跑道外距恐怖分子约200米的一个沙丘后面。61名突击队员,在1名英国反恐怖专家的协助下,于18日凌晨2点05分,用定向炸弹炸开了舱门,沖入飞机内,并将闪光炸弹投向驾驶舱。在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前,恐怖射子很快被消灭,整个行动仅用了1分46秒。
第767页
德国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的这一行动,受到了西欧各国的一致称赞,并一举名扬世界。此外,边防第9大队还有摧毁巴勒斯坦"赤军派"和救出被索马利亚解放阵线扣留的人质等一系列成功的行动。由于这类出色的行动,现在恐怖分子都尽力避开第9边防队。例如,1981年黎巴嫩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波音727客机,不允许机长将飞机落在沙乌地阿拉伯机场加油。恐怖分子说:"第9边防队已到了那里。我们去那儿,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杀。"
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与其他国家的特种部队有所不同,它实际上是特种警察部队,在组织上隶属内务部,归内务部长指挥。目前,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由司令部、4个突面部队和一个专家技术组组成,编制为200人,而目前实际拥有队员300人。其任务主要是在非常时期担任重要人物的保卫、与恐怖为了作战等。成员印大多是具有冷静、沉着性格的中年人。大约每30人为一个战斗组,全队可分为6至10个战斗组。他们驻扎在波恩附近桑克—奥古丁一栋现代化的大楼里。
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的队员都是从志愿参加者中招收,择优录取。人员主要来自联邦边防部队或正规警察部队服设一年以上的军人。了能成为第9边防队正式成员,这些2o至25岁的年轻人要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考验。仅第一阶段的心理分析就要持续4至5小时。只有30%的人能够通过这种考验。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携带多种特种装备,如:微光夜视镜、特制手熘弹、微型手枪、催泪弹、微型高灵敏度无线电报话机、特种攀登装备、强光型鹰眼探照灯,以及司穿透厚30厘米的砖或高级防弹玻璃的高爆子弹等。队员的制式装置主要是德国hk公司生产的mp系列9毫米冲锋鎗和每支价值3000马克的毛瑟66型精确步枪。所携枪枝皆配有消音器。其200名队员每人都有标有自己名字的专用武器。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的队员平时穿黑色制服。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穿防弹背心,防火服,弹簧靴,戴四角防弹帽以代替贝雷帽。但在某些行动中,有时穿的则是和空降部队相同的迷彩装。
第9边防队的训练是在一座由高墙围着的模拟城市中进行的。里面有住宅、高楼大厦、直升机、汽车并且有3架客机机体实物,因为这些目标都极易成为恐怖分子的目标,并且稍有疏忽随时都会发生爆炸。新队员入队后,要经过22周的专门训练,其中前13周课程主要着重于法律、武器操作、空手道等基础训练;最后的9周则是针对个人特性做较严格的个人专业技术训练,以及一连串极为严格、艰苦的反恐怖行动测试和考验。一名第9边防队的成员首先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镇静。因此,队员们经常接受心理学专家的帮助,学习应付各种极度紧张情况的本领。专业技术训练是很艰苦的。星期一到星期五,队员们每天训练8至10小时,只是在用简便午餐时才稍事休息。不时还要进行强化训练: 整整一周每天连续训练12小时。他们要进行体质、射击、模拟游击战等方面的磨练。 第9边防队在採取行动前,首先必须进行充分周密的研究,因为涉及到人的性命。保护人的性命高于一切,这是该部队的最高原则之一,也包括游击队员的性命。队员们分成4个组,每组约30人,其余的为后备队员。第一组专门对交通工具採取行动;第二组由伞兵组成;第三组负责观察、分析和找出最佳的攻击方式;第四组负责技术工作,专门使用和排除爆炸物、攻入建筑物等,并拥有神枪手。
理论课教室的墙上一直贴着这样两旬口号:"为争取行动自由而奋斗"和"只有简便才能取得成功。"学员们经常减这两个口号,这是第9边防队员的基本品格。因此,该组织不允许其成员炫耀自已是德国联邦警察中的明星,发现谁有这种想法就会被立即开除出队。这也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第9边防队的所有成员都不能暴露身份。
美国特种部队的军官曾称,边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是一个不吝惜使用最先进装的部队,其高超的行动技巧乃是对手无法比拟的。德国边防第九恐怖大队,在德内部称为"边防第九旅",又名"边防第9大队",简称"gsg9"。共有队员约350名,编成多个战斗组,它始终处于临战状态,在人员上、技术上及战术上己全部实现了现代化,战斗力极强,是一支界闻名老牌特种部队,特别令人称道的是,甚至以色列也曾请求第9边防队给予协助。
第十一卷欧洲篇 德国海军“武装蛙人”部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8:00 本章字数:1735
德国北部什勒斯维希一霍尔斯坦州有一个濒临波罗的海的小城,名叫埃肯弗德。联邦国防军海军的精锐——“武装蛙人”部队就驻扎在这里。这支鲜为人知的部队由“排雷娃人”和“战斗蛙人”两部分组成。其中“排雷蛙人”170人,“战斗蛙人”50人。“战斗蛙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从德国军队中千里挑一的精英,它被各方面的专家视为精锐中精锐。用“武装蛀人”部队司令冈持·克莱纳特中校的话说:“无论训练还是装备,我们都是联邦海军中的no.1(第一)。”
“武装蛙人”的装备不仅齐全精良,而且每一件都适合他们在特殊的作战环境中使用。例如,“战斗蛙人”配备有防水背包和轻便、能固定在头部的夜视仪;他们装备的潜水匕首也都是防磁的,不会触动水雷的电磁引信。“武装蛙人”还都装备一个有夜光指针的罗盘,用来确定方向,至于海岸线的走向,他们早就通过训练铭记在心了。每个“武装蛙人”都有一支冲锋鎗,以便在受到阻击时使用;他们专用的p11水下武器可以在水下发出致命的攻击。另外,“战斗蛙人”还可以使用装有两台140马力发动机的快艇,这是联邦海军最快的舰船。他们还能要求调用军用直升机和飞机。
第768页
因为技术和材料要求极高,所以“武装蛀人”的装备价格十分昂贵。例如,普通的潜水匕首20马克就能买到,而“战斗蛙人”使用的潜水匕首价格却在800到1000马克以上。因此即使在蛀人部队内部,也只有和军方签订协议,至少服役4年以上的军人才能个人收藏一套装备。
要做一名“战斗蛀人”并不是件容易事,首先要接受为期大约两年的培训。要想通过这些培训必须有一个坚强的体魄,因为全套装备就有40到50公斤重。而在结业考试的时候,学员必须武装泅渡30公里。
其次,“武装蛙人”还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很多技术只有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掌握。要悄无声息地把敌方的岗哨于掉并不像电影中表现的那么容易——从背后把嘴捂住再从前面往心脏捅一刀就完事,实际上,即使胸口插把刀子,人仍然能干很多事。德军“战斗蛙人”规定的办法是割断喉管,而且要割得脑袋差不多耷拉下来才行。
尽管“战斗蛙人”名之为“战斗”,而且要接受严格的作战训练,但他们的主要任务却并不是真正面对面的“战斗”。实际上,“战斗蛙人”在执行任务时要尽量避免碰上任何人,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根据他们的勤务条例规定,这些海军精锐要不声不响、神不知鬼不觉地游上岸“干他们的话”:破坏雷达站、爆破桥樑或炸毁船只。然后再悄无声息地返回。正像他们的一支军歌所唱的那样:“来无影,去无踪,如闪电,似疾风...”
在海军舰船出访国外时“战斗蛙人”也能发挥作用。舰队抵达之时,他们要搜索停泊的港口是否有水雷;舰队返回之时,他们要保障部队的安全。
“战斗蛙人”还被指派配合联合国监督禁运措施的执行。他们可以乘直升机降到船上对货物进行检查。如果遇到抵抗,“战斗蛀人”可以立即採取行动,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单个蛀人
能够直接从甲板上纵身跳入大海,潜游到20米以下。
对“战斗蛙人”来说,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是从潜艇的鱼雷发射管潜入海中。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潜艇无法上浮时,“战斗蛙人”才走这条奇径。
首先,全副武装、随身携带爆破器材和武器的“战斗蛙人”要以两人为一组进入鱼雷发射管。发射管的直径只有53厘米。第一个蛀人要倒转身,先将脚伸入管中,再慢慢地缩身进去;第二个蛙人则相反,要将头先伸进去。这样两个蛙人就能头顶头,在危急情况下能使用人工呼吸器互相帮助。当两个蛙人都安全进入发射管以后,潜艇内的工作人员就会把他们身后的阀门关死。
这样,两个挂人就如同被关入了一个密封的钢桶之中。当蛙人爬到发射管尽头的时候。潜艇内的工作人员就把发射管顶部的阀门打开。这时海水就会涌进来,蛀人就可以从发射管中钻出来。潜入海中。但他们的工作还没有最后完成。他们要掏出随身带的小锤子,有力的敲击潜艇的外壳,通过这种方式来通知潜艇内的战
友,鱼雷发射管已经空了,可以把顶部的阀门关闭了。尽管敲击的声音传得很远,这种方法也很笨拙,但迄今为止海军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在水下传播信号。
第十一卷欧洲篇 德国武装力量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488
武装力量现役部队兵力为33.28万人。
★正规军
陆军
德国陆军拥有22.83万人。编有3个军部,1个直属司令部的空中机动师、7个作战师、1个独立军区司令部(师级)、22个现役旅、4个架子旅、1个特种部队司令部(旅级)、27个防区(旅级)。
主战坦克:“豹”1型共1315辆、“豹” 2型1821辆。
步兵战车:“貂”式2118辆、“黄鼠狼”式343辆
装甲侦察车:“山猫”409辆、“狐”式114辆。
装甲运输车:“狐”式814辆、m-113型2492辆。
牵引炮:105毫米161门、155毫米192门。
自行炮:155毫米575门。
火箭炮:110毫米78门、227毫米154门。
迫击炮:120毫米908门。
反坦克飞弹:“米兰”1648具、“陶”式牵引型87具、 “霍特”225具。
高炮:20毫米1150门、35毫米379门。
地空飞弹:“罗兰”143部。
反坦克直升机:pah-1型204架。
运输直升机:uh-1d型151架、ch-53g型108架。
联络直升机:bo-105m型95架、“云雀”2型 42架。
海军
德国海军拥有2.81万人。编有1个舰队司令部、5个分舰队和1个海军航空兵师。
潜艇:206/206a级12艘、205级2艘。
驱逐舰:“吕特晏斯”级2艘。
护卫舰:“不莱梅”级8艘 、“布兰登堡”级4艘。
飞弹攻击快艇:“信天翁”(143)级10艘、“猎豹”(143a)级10艘、“虎”(148)级8艘。
第769页
扫雷舰艇:“哈尔默恩”(343)级10艘、“林道特洛伊卡”级4艘、 “林道”改装(331)级3艘、“弗兰肯塔尔”(332)级11艘、“弗劳恩洛布” 级12艘、无人反水雷艇1艘。
两栖登陆舰艇:13艘。
供应补给舰船:42艘。
海军航空兵:4200人,编有3个航空团、7个飞行中队。作战飞机52架,武装直升机39架。
空军
德国空军拥有7.64万人。编有10个战斗机联队、6个防空飞弹联队、3个空中运输联队、2个通信团、2个雷达指挥团和6个供应团。作战飞机451架(另有库存106架)。
攻击/战斗机:f-4型154架、“旋风”274架、米格-29型23架。
运输机:c-160型84架、波音707型2架、a-310型5架、图-154型1架、cl-601型7架、l-410-s型4架、t-37b型35架、t-38a型40架、vfw型2架。
运输直升机:uh-1d型99架、as-532u2型3架。
地空飞弹:“霍克”72部、“罗兰”84部、“爱国者”36部。
★文职人员
13.7万人
★预备役部队
34.47万人,其中陆军27.6万人、海军0.87万人、空军6万人。
★准军事部队
2.465万人。其中联邦边防警察2.41万人、海岸警备队550人。
★驻外兵力
驻波赫北约稳定部队2738人,驻乔治亚联合国观察团军事观察员1人,驻伊拉克/科威特联合国观察团15人,驻科索沃北约维和部队5400人。
★外国驻军
比利时驻军2100人,法国驻军3300人,荷兰驻军3000人,英国驻军2.08万人,美国驻军6.882万人。
第十一卷欧洲篇 21世纪的德国陆军炮兵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966
随着德国陆军改革的不断深入,德国陆军炮兵部队的作战任务、编制体制、武器装备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满足未来战争对炮兵的需求,不断提高炮兵的作战能力。
新世纪,德国陆军强调炮兵应具备以下3种能力:一是实时获取40公里范围内敌目标并摧毁敌目标的能力;二是实时侦察70公里范围内敌指挥所、炮兵预备队、远程炮兵、敌后续部队等目标,在质量与数量上处于优势时,消耗敌人或破坏敌人行动的能力;三是侦察150公里范围内有价值的目标(如c2指挥控制系统、预备队与后勤设施)并有效地破坏敌行动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能力,提高其战场生存力,德国陆军在编制体制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主要表现是裁减陆军炮兵部队数量,合併战斗单元,增加快反力量。当前陆军炮兵人员将从1.86万人减少到1.07万人,而快速反应力量却要从3000人增加到4400人。改编完成后,德国陆军炮兵部队只编制17个营。陆军师一级炮兵团的炮兵部队将被编入德国陆军支援力量下的第100炮兵旅。该旅组建于2002年7月 1日。它由3个炮兵目标搜索营与3个火箭炮营组成。另外,它还有2个目标搜索与火箭炮营以及5个预备sp炮兵营。每个营由4个火力连组成,其中1个是快反连。每个火力连编制有8门mlrs炮。未来,3个快速反应火箭营中的2个还将编制一个“颱风”遥控攻击无人机连。
改编后的德国陆军炮兵部队十分重视获取信息优势。未来陆军炮兵信息获取力量将包括目标搜索营或sp炮兵营的独立连和目标搜索营或牵引炮兵营的独立连。这些独立连将被集中起来组建一个新的目标搜索营。在和平时期,这个营编制有一个司令部和补给连、一个目标获取连与雷达对抗连、一个音响测距排与一个 met排、一个或两个cl289遥控无人机侦察连以及两个kzo目标遥控无人机定位连。
未来德国陆军将编制5个机械化师。在和平时期,每个师将包括2个或3个机械化旅和1个sp炮兵营。每个sp炮兵营的基本构架相同,其不同点仅是快速反应力量与预备炮兵连的数量不同而已。每个营编制有3个火力连,装备24门m109或155毫米的pzh2000sp榴弹炮。在旅级的sp炮兵营将编制一个新的战斗单元———火力支援连。它包括火力支援组和野战监视雷达组与炮火观察员。该连的目的是改善旅炮兵支援火力和与机动部队的协同。
第十一卷欧洲篇 德国边防警察第九大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799
德国边防警察第九大队(简称gsg-9),是乌尔里希.魏格纳上校奉内政部命令于一九七二年九月组建的一支反恐怖、反劫机的特种部队,他们的口号是“一切从零开始”。
目前,边防警察第九大队约有队员不到200名,平均年龄二十六风岁。司令部设在圣.奥古斯汀。大队下辖四个特各作战中队,一个通讯侦察大队,一个技术中队,另有一个直升机中队。大队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作战组,每组五人。他们认为,这样的五人战斗小组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队员们平时戴墨绿色贝雷帽,战时戴黑色钛制头盔(盔内有步话机)和防弹背心。为使队员在近战格斗中不被对手抓住,战斗服设计的紧身利索。为避免指挥员在战斗中过于突出而招致伤亡。第九大队的官兵们一律不佩戴级别标志。
第770页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恐怖分子强行劫持了一架利比亚航空从苏黎世飞往的黎波里的波音727飞机。被胁迫机组的想在沙乌地阿拉伯首都机场着陆加油,立即遭到劫机分子的拒绝,说:“目前这里有第九大队,着陆不是去找死?”当时,第九大队的确在利雅得训练一支反恐怖特种部队。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九大队在奥芬巴赫附近的森林中潜伏四昼夜,一举擒获了恐怖组织“赤军派”的两名危险的女首分子。当时她们根本没来得及抽出腰间子弹已上膛的手枪,就被闪电般地打倒在地。这次行动,宣告了“赤军派”的末日。虽然第九大队战绩卓越,声名远播,但他们仍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一切从零开始”。
第九大队的队员经常更新,每年年约三十人。他们谨慎而守纪律,从不卤莽开枪。第九大队的成员无一例外,都曾是国防军或警察部队服役一年以上的志愿者。报名参加第九大队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心理特点测验、运动考核和个别谈话。继尔,在波恩市郊进行十三个星期的训练,严格筛选。训练结束后,再决定对志愿者的去留。淘汰率通常在百分之六十左右。接下来便是九个星期的专业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有:徒手格斗、射击、爆破、武器、知识、法律常识、心理学、警察职能等。徒手格斗每个星期六小时,这项训练要求单个教练人人过关,以培养队员在近身格斗中树立胜的信念。从发表的照片来看,空手道是格斗训练的重要项目之一。武器课,不但要学习自身装备的武器,还要熟练掌握恐怖分子常用的武器,如俄制ak-47冲锋鎗。为锻鍊体魄,队员还进行登山和游泳训练,以便使身体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心理学课程中要了解和研究恐怖分子在劫持人质时的特殊行为,并做到“敌变我变”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
日常训练一般在早七时至上午十二时,内容有:对恐怖分子的调研、攀登和克服障碍、巷战训练、跟踪和测定方位、射击和车辆驶等等。射击是主课,约占训练课时的三分之一。该队要求在各种情况下百发百中,要达到从出枪到射击公限制在一秒钏以内,否则不及格。从直升机上向地面目标射击,命中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内。为培养射手的反应,还辅以猎枪打飞碟的练习。汽车高速驾驶,要求在时速为一百八十公里时,剎车转弯的距离不是超过数米。在飞机驾驶训练中,要求直升机上循索而降,并并立即投入战斗。第九大队经常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进行反劫机演习。训练隐蔽接近飞机,来个“不寻常的开门”冲进将被劫持的飞机。这门技术他们早在各种型号的飞机上演练过多次了。
第九大队认为,对付现代恐怖主义的决定因素是特种部队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他们对世界武器市场的一切新技术、新产品都十分关注,不断引进和更新装备。例如,原使用的p9型九毫米手枪,一九八四年以后改换性能更优良的p7型自动手枪,并配发不易卡壳的美国史密斯.韦森公司造的19型基轮手枪作为自卫用;冲锋鎗是弹匣容量为十三发的mp5型系列冲锋鎗和mp5p-sd消声冲锋鎗,配有望远瞄准镜和供夜间和弱光条件下使用的瞄准点探照灯;还装备有新式的机关枪、自动散弹枪、阻击枪、火箭筒和榴弹发射器,以及被称之为“小坦克”的遥控机器人,它可爬台阶、开门、取物等;属于个装备的还有红外线望远镜、防毒面具、爬山绳、照射灯、通讯器、急救箱,个人装备重达70公斤。该队的汽车主要有特制改装的“梅塞德斯”重型高速轿车,最高时速可达二百公里,车上装有波长二米到四米的车载电台。此外,该队还有vw型面包车、救护车、特种装甲车等。直升机中队有七架贝尔212型、as-330美洲豹型和bo106型直升机,供该队机动和作战使用。
第十一卷欧洲篇 德海军护卫舰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4802
在当今世界,德国属于经济强国,国内许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
德国海军力量相比之下显得弱小。二战后,德国基础工业几乎破坏殆尽,加上西方盟国限制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海军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后,虽然获准重整武备,并且成为北约与华约对抗的前沿阵地,但德国海军作为北约海军力量的一部分,按照北约组织统一的军事发展计划与军事部署,规定德国海军只承担近海防御任务,不必建造大吨位水面舰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德国海军成为北约各国中少有的“护卫舰海军”。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德国海军的驱逐舰全部退役,只剩下了护卫舰,似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人也没有计划建造更大吨位的水面舰艇。尽管如此,德国海军护卫舰队在技术上仍代表了世界中小型水面舰艇的顶峰,这支小而精的舰队将成为世界其他防御型海军建设的典范。
◎ 不莱梅级护卫舰
60年代初,德国造船工业得到恢复,设计建造了战后首批护卫舰——科隆级,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级舰还存在许多问题。在1972年,德国海军便针对未来海军需要,对十多种多用途飞弹护卫舰的方案进行评估和筛选,为老旧的汉堡级(humburg)驱逐舰和科隆(koln)级飞弹护卫舰寻找替代者。经过长期评估和对北约国家装备标准化的考虑,德国海军採用了类似荷兰标准型护卫舰的f-122型护卫舰作为其舰队现代化的版本。
第771页
1975年秋,两大集团(布莱梅·伏尔肯和布隆·福斯)的5家厂商参与竞标。经过2年角逐,布莱梅·伏尔肯集团成为合同主承包商,负责各系统的集成和整合,其余4家厂商成为次级承包商。f-122型护卫舰主要针对北欧地理环境设计,具备反舰、防空和反潜多种功能。bremer vulkan一共建造6艘,均以德国城市命名,首舰为“不莱梅”号,其余分别为“萨克森”号、“科隆”号、“爱滕”号、“莱茵普法尔兹”号和“卡尔斯鲁厄”号。最后一艘f-122型护卫舰于1984年9月交付德国海军。
不莱梅级的战斗系统的核心是一台中央电脑,它可对目标信息进行必要分析、评估和排序,提供作战指挥官所需信息。武器方面安装了美制“捕鲸叉”反舰飞弹、“海麻雀”防空飞弹、76毫米速射炮、mk-46鱼雷以及“拉姆”近防系统。根据简氏防务周刊1989年的报导,不莱梅级还加装了fl-1800电子战支援系统。通信方面採用了美国的link-11数据链。舰上可搭载2架大山猫直升机。动力系统採用codog,由2部lm-2500燃气涡轮发动机和2台20缸mtu 956型柴油机组成,高速机动时使用前者,而巡航时使用后者以节省燃油。有1根转动轴和1具5叶螺旋桨。舰长130米,宽14.5米,排水量约3600吨,编制人员200人。
不莱梅级在设计上採用了严格的隔舱化设计,并初步运用了模块化概念。模块化建造不仅消除了焊接船体可能带来的因焊接不良导致舰船阻力增大的缺点,还可以紧凑结构降低水下噪音。直升机甲板耐撞力为9.5吨。
不莱梅级的电力系统由德国aeg-telefunken公司设计,使用的主要装备均为德国海军技术部指定产品。在防空方面不莱梅级主要依赖荷兰制造的da-08对空搜索雷达,工作频率在f波段(频率范围在3-4ghz),峰值可达145kw,对2平方米的目标最大探测距离为200公里,可做中程预警。反潜方面仍然使用舰壳声纳。位于舰艏下方dsqs-21bz声纳是德国克虏伯·阿特拉斯公司的产品,可方便的扩充成拖曳阵声纳,它大量利用电脑辅助系统实施探测、定位和追踪。声纳工作模式有3种:主动、被动和拦截。主动模式由声纳发出声波搜寻探测,又称为自动目标跟踪(att),整个搜索过程目的在于获取目标速度、距离、方位等参数;被动模式既侦听状态,是考验声纳操作手的时刻。拦截模式也是被动模式的一种,主要针对噪声值在10hz以下的目标。
6艘不莱梅级均属于德国海军第4护卫舰队,基地驻扎在北海的威廉港,首舰“不莱梅”号经过8个月海上测试后于1981年5月7日正式服役,在测试过程中,“不莱梅”号航程达18.5万公里,测试水域涵盖了所有欧洲海域。实验表明,不莱梅级是针对北海地理环境设计的,稳定性极佳。机动性也非常好,从静止加速到30节(55.5公里/小时)速度仅需1分钟,而在30节速度时停车,滑行距离仅为船长的2.5倍。
◎ meko登场
meko是德语mehrzweek-fregatten konzept的缩写,意思是“多用途标准护卫舰概念”,由位于德国汉堡的布隆·福斯造船公司20世纪70年代提出,最突出的技术特徵为模块化、抗损化、隐身化和通用化。自第1艘meko型护卫舰问世以来,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护卫舰家族,在国际海军武备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已有11个国家的海军订购了meko家族护卫舰,其中已有36艘在8个国家海军服役,另有6艘已下水,在建7艘,已订购15艘,计划订购31艘,总计达95艘。
meko舰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使用模块化设计的水面舰艇,整个概念的核心是将舰体视为一个标准化平台,将舰载装备划分为若干系统,把拥有同一功能,与系统有关的部件做成一个标准功能模块,并确定模块与舰体的标准化安装装界面和支援设施的标准化接口。这个概念在今天看来已不新鲜,但在30年前,可谓惊世骇俗之举,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舰艇建造程序和理念。传统的舰船建造程序,首先要根据海军作战要求确定性能指标,以此决定武器装备,再以此确定舰体设计。舰体和作战系统两者之间是一种递进的因果关系,这就意味着一艘新舰的研制时间少则10年,多则20年。而且按照这种层进式的设计思想建造的舰艇只能安装专门的作战装备,一旦需要更新装备,就必须对舰体做重新的设计和调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装成本高昂。而模块化设计将使得舰体与作战系统平行建造、同时进行,甚至可以先建造舰体,再设计武器、最后同时安装,同功能模块还可以很方便的互换。不仅大大缩短建造周期、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随时更新武器装备,解决了舰体30-50年寿命期与电子、作战武器7-10年更新期之间的矛盾。
布隆·福斯公司花了7年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广泛搜集各国现役护卫舰舰体、武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系统等数据。经过筛选和分析,布隆·福斯公司假定出一个最大公约数舰体,然后将舰炮、飞弹发射系统等主要装备制成统一的4.7×4.0×2.76米标准模块,主要装备都装在标准模块上部,模块内部则安装武器控制系统、备用弹舱、出入口、通风装置等设备。实现了舰艇的初步模块化。进入80年代后,布隆·福斯公司与美国海军密切合作,确定了aaa、aa、a、b四种标准武器模块,并建立了数字式标准接口,通过计算机可将各种功能模块联接到数字式数据信息链网络中。充分体现了网络中心战的新军事思想。
第772页
布隆·福斯公司深入研究meko护卫舰时,正值1982年马岛战争战火方熄之时,英国海军按传统思想建造的42型驱逐舰和21型护卫舰在现代海战环境下凸现出的脆弱的防护力为布隆·福斯公司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标本。他们将舰艇的战场生存力定为meko护卫舰的核心指标之一。除运用了合理布局(採用了全钢舰体,避免了铝制舰壳中弹后产生有毒气体的危害)、空间分隔、冗余备用、防弹装甲(高强度钢板和凯夫拉防弹复合材料加固关键部位)和设备加固等传统方法外,还採用了多项创新设计,特别是80年代未引入了独立垂直舱室这一设计概念。
战场生存力不仅体现在“经打”上,还与舰艇被发现的概率息息相关。meko舰在设计上非常强调外形隐身,其基本的设计原则是:舰体表面为倾斜结构,上层建筑圆滑过渡,舰桥全封闭,避免二次和三次直交平面产生角隅反射,同时尽量减少外置武器装备的暴露面积。雷达图像测试表明,1艘3360吨级护卫舰的雷达反射截面仅相当于1艘外形设计未经隐身处理的500吨级飞弹艇,隐身效果堪与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相比。在红外隐身方面,从meko-360舰(meko第一代护卫舰)在北海进行的红外测量表明,舰上废气,特别是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气体在35海里以内能被红外探测器抓住。为此,布隆·福斯公司对meko舰的红外辐射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型实验,集中研究了排气系统和烟囱上方废气涡流与舰体结构和天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最佳办法是对作战舱室进行绝缘处理,并精心设计和布置舱室的通风管路。同时,有鑑于现代舰艇雷达天线会被舰体排出的高温气体加热,因而meko舰改变了烟囱相对于天线的位置,并改变了排气管路的几何形状及其出口位置。布隆·福斯公司与mtu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合作研究,提出了所有柴油机排出的废气应予预冷,并在水线附近排放;对柴-燃联合动力装置推进及需烟囱排气的舰艇,应採取冷却措施,并用水膜和水幕冷却舰体结构,由此大大降低了舰的红外特徵和辐射量级。
布隆·福斯公司研制meko型护卫舰的本意是向缺乏自研能力的大量中、小国家海军出口。这些国家海军规模一般不大,经费有限,对一舰多用有着迫切的需求。布隆·福斯公司选定3000吨级中型护卫舰作为主打产品,先后设计meko-360型(满载排水量为3360吨)、meko-200型(满载排水量为2919-3600吨)和meko-140型(满载排水量为1790吨)。1978年12月,布隆·福斯公司开始为奈及利亚海军建造第一艘meko护卫舰“阿拉度”号;阿根廷海军于1980年-1984年订购4艘meko-360型,6艘meko-140型(布隆·福斯公司提供技术,阿根廷自行建造)。1982年土耳其订购4艘meko-200型。目前,第一代meko护卫舰已有28艘分别在奈及利亚、土耳其、葡萄牙、希腊、澳大利亚、纽西兰第6国海军服役,另有6艘在建。布隆·福斯公司凭藉meko护卫舰及其代表的创新理念完全打开了国际海军军备市场。
◎ 二代meko放大版——布兰登堡级飞弹护卫舰
1989年2月1日,布隆·福斯公司与德国着名船舶建造商hdw合作建造第二代meko舰——葡萄牙海军的3艘达·伽马级飞弹护卫舰(meko-200p型)。紧接着,希腊海军採购了4艘meko-200hn型海德拉级飞弹护卫舰,先后于1992年至1998年服役。土耳其海军也採购了4艘meko-200改进型巴巴罗斯级护卫舰,于1995年-2000年服役。而根据德澳新三国达成的协议,由布隆·福斯公司提供技术,澳大利亚德尼克斯防务系统公司为澳大利亚和纽西兰海军建造10艘meko-200型安扎克级飞弹护卫舰。
meko二代舰虽然在外形上与第一代的meko-200、meko-360型相差很大,但在技术上却有重大进步。其中,最重要的是武器模块全面标准化,建立了数字式标准接口,实现欧美主要舰载武器标准模块化;其二,对舰体结构和动力系统进行了雷达,红外和音响方面的隐身化处理,减少了大约75%的雷达反射、红外信号和音响信号;再者,全面强化了舰艇生存能力,引进了独立的垂直舱室设计;还採用北约标准战术数据链、编队指挥系统、飞弹垂直发射系统等装备。所有这些技术进步,使meko舰从经济实用型一跃而成为质量效益型的高性能多用途护卫舰。也吸引了一贯苛刻的德国海军的目光。其时,北约国家正筹备联合研制新型护卫舰,德国是主要参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许多联合研制计划一样,北约标准护卫舰的合作也进行的很不愉快,方案一拖再拖,急需新舰加强实力的德国海军无法再坐等下去。meko很快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超短的建造周期(为奈及利亚海军建造的“阿拉度”号的6个武器模块和7个电子模块在8天内就安装完毕。整个工期不到14个月;土耳其“亚维兹”号开工建造25个月后就正式服役,其中只用15天就安装离30个武器和电子设计模块,为葡萄牙建造的“达·伽马”号仅用176天就完工下水,创造了建造时间最短纪录)引起了德国海军的巨大兴趣。1988年10月,德国海军选中布隆·福斯公司以meko二代舰为蓝本,设计f-123型飞弹护卫舰,1989年6月28日德国海军正式订购4艘f-123型布兰登堡级护卫舰。首舰“布兰登堡”号(brandenburg,舷号f-215)于1994年12月1日服役,其余三艘舰“什勒斯维希·霍尔斯坦”号(schleswig-holstein,舷号f-216)、“巴伐利亚”号(bayern,舷号f-217)和“梅克伦堡·沃尔波米尔恩”号(mecklenburg-vorpommern,舷号f-218)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进入德国海军服役。
第773页
布兰登堡级护卫舰採用长艏楼船型,大部分舷侧干舷较高,艏部不必设计较大舷弧,便能较好防止甲板上浪。高干舷也使舰内舱室面积增大。舷侧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形成2条明显的折角线。上层建筑低矮,侧壁都有一定倾斜,烟囱等构件採用多折面形式,以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布兰登堡级护卫舰护卫舰为降低雷达反射面,舰体倾斜达14度,对相交面交角採用圆弧过度,降低上层建筑高度,採用16单元mk-41飞弹垂直发射系统,并且将2座mk-32鱼雷发射装置收入左、右两舷侧舱内;柴油机的排气口设置在离水面1.5米处,对空调装置的排气孔採取了屏蔽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舰体的物理特徵,改善了整体隐蔽性。
布兰登堡级护卫舰总长138.9米,水线长126.9米,舰宽16.7米,吃水4.4米,满载排水量4700吨(比meko系列护卫舰的排水量都要大),最大航速29节(燃气轮机推进),巡航速度18节(柴油机推进),续航力4000海里/18节,人员编制199人,航空人员19名。按照meko技术建造的布兰登堡级护卫舰共有66个标准功能模块,包括6个武器模块,8个电子设备模块、5个标准托盘和24个格栅托盘、2个桅杆模块和13个通风模块。这些模块安置在舰体预备的凹槽内,通过模块凸缘固定在舰上。所有接口全面标准化,实现了北约各国海军武器模块的完全互换。
布兰登堡级护卫舰採用柴燃联合动力装置(codog)。主机为2台通用电气公司的lm-2500sa ml燃气轮机,持续功率51000马力,加速及高速航行时使用;2台mtu 956tb92型20缸柴油机,持续功率11070马力,巡航使用。採用双轴推进,可调螺距螺旋桨。
舰艏布置1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速射炮,这也是该级舰唯一的舰炮。对舰(岸)射程16公里,对空射程12公里,弹重6公斤。舰桥前布置马丁·马里埃塔公司的mk-41 mod3型舰空飞弹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16枚北约“海麻雀”飞弹。2座21单元mk-49“拉姆”舰空飞弹发射装置,飞弹射程9.6公里,飞行速度2马赫,战斗部重9.1公斤,共载32枚飞弹。4枚“飞鱼”mm-38反舰飞弹布置在舰舯部,射程42公里,飞行速度0.9马赫,战斗部重165公斤,掠海飞行。左、右两舷侧舱内装有2座双联装324毫米mk-32 mod9鱼雷发射管,发射霍尼韦尔公司的mk-46反潜鱼雷,射程11公里,航速40节,战雷头重44公斤。艉部机库上布置有另一座“拉姆”飞弹发射装置。舰艉为飞行甲板。机库内可载2架“海山猫”直升机。
布兰登堡级护卫舰的探测设备包括:电信公司的lw-08对空搜索雷达(d波段);电信公司的“机警”三坐标对空/对海搜索雷达(f波段);2部“线路”导航雷达(i波段);2部电信公司的“斯梯尔”180跟踪照射雷达,用于控制北约“海麻雀”飞弹。舰载声纳为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的dsqs23bz舰壳声纳(中频)。作战数据系统为阿特拉斯电子公司/帕尔马公司的“沙提尔”作战数据自动处理系统,11号数据链,配有uyk43计算机。舰上装有卫星通信系统。火控系统为荷兰电信公司的mwcs火控系统。舰上对抗措施有2座布雷达公司的sr诱饵发射置,tstfl-1800s电子侦察和干扰发射装置。
◎ 三代meko——萨克森级护卫舰
德国海军继f-123型舰后,指定以布隆·福斯公司为主承包商,联合hdw、西诺威克等造船厂组成德国护卫舰集团,以最强阵容研制建造3艘f-124型萨克森级隐身飞弹护卫舰。f-124型护卫舰计划是德国、荷兰和西班牙三国护卫舰合作计划中的一部分,合同价值约15亿欧元,是德国海军最大的採购计划之一。f-124级护卫舰将代替30年前建造的3艘吕特宴斯级驱逐舰。这些老式驱逐舰当时是由美国为德国建造的,它们是德国海军中採用蒸汽动力的最后一批舰艇。f-124型首舰“萨克森”号于1999年2月工工建造,10个月后下水,2002年10月31日,德国布隆·福斯造船公司在德国海军基地向德国联邦国防技术与採办局(bwb)交付了“萨克森”号。第2艘“汉堡”号也于2000年3月下水,目前这两艘舰正在进行海试,第3艘已于2002年开工,计划于2003-2005年服役。它将成为德国海军新一代防空指挥舰,既可担任旗舰,又可单独作战。
f-124型採用了f-123型舰的许多成熟技术,如模块系统、总体布局、动力系统、抗损技术等,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布隆·福斯公司在世纪之交推出meko第三代舰的隐身技术(meko三代舰已设计出大、中、小3型6级,已有4艘下水、5艘在建,另有15艘已订购、31艘计划订购,用户包括德国、南非、波兰、马来西亚等国海军)。不仅安装了apar相控阵多功能雷达、16号战术数据链,还大量採用了最新研制的复合隐身材料和涂料,取消了传统桅杆和雷达天线,创造性地将各种雷达天线与传感器内置于一个封闭式桅杆内,上层建筑与舰体成独特的x型。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隐身性能最佳的水面战舰之一。
f-124型萨克森满载排水量达5600吨,全长143米、宽17.4米,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较大的护卫舰,也是meko舰中第一批超过5000吨级大型多作途护卫舰。萨克森级的设计理念是把全舰舰体分为2个岛,主机控制室分为2室,且相隔6个分段,舰上有2个战情中心和2个通信室,起重和快艇收方装置经过特殊设计,可以在高海况下运行。萨克森级集成了58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包括4个武器模块、7个电子模块、12个空气调节模块和2个桅杆模块(分别安装apar和smart-l雷达)。有利于降低成本,便于升级换代。相比较f-123而言,增加了舰体结构强度,拓宽了的上层建筑占据了整个舰宽;舰体和上层建筑两侧倾斜。
第774页
萨克森级採用柴油机与燃气轮机混合推进系统(codag),动力装置为1台lm-2500燃气轮机和2台mtu20缸柴油机,总功率5.2万马力,最高航速29节。两个操纵轴独立工作,柴油机(型号mtu 1163 tb93)提供最大7400千瓦动力,工作在1350转/每分钟。军舰在此时可以拥有4000海里/18节的续航能力。燃气轮机(ge公司的lm-2500)提供23500千瓦动力,工作在3600转/每分钟,驱动两个主变速箱和交叉连接变速箱。柴油机与燃气轮机联合驱动时,军舰可以获得最大航速29节。
作为防空型护卫舰,当然防空能力要强,萨克森级装备了美制32单元
mk-41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改进型“海麻雀”防空飞弹和射程达167公里的“标准ii”远程防空飞弹以及“标准iii”飞弹,可以对抗敌方的饱和空中打击,提供舰队区域防空能力。“阿斯洛克”反潜飞弹、“战斧”巡航飞弹也可以由垂直发射系统发射。萨克森级的点防空武器是拉姆近程防空飞弹,这也是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制式装备。萨克森级装备的其他武器包括2座四联装“捕鲸叉”飞弹发射系统、“奥托·布雷达”76毫米速射炮、2座20毫米防空炮、2座三联装mk-32鱼雷发射器,同时还有舰载直升机使用的远距轻型鱼雷。舰上甲板和机库共可容纳两架nh-90直升机。直升机的起降处理系统使用雷射指导和计算机控制操纵保证直升机安全着舰。
signaal公司提供的sewaco fd作战系统使用分布式实时资料库。集成通信网络包括17个多功能的控制台和处理器,2个大型战术显示屏,一个 cosmos监视器, 多余度数据总线和分布式处理器.这套系统採用高速数据传输模式——异步传输模式(atm)。萨克森级护卫舰的电子对抗设备包括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fl-1800 sii电子对抗系统和六座“超级博克”假目标发射器,可以发射红外干扰弹和箔条干扰弹。电子支援设备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宇航公司的maigret通信电子支援系统。
舰上雷达包括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an/sps-67海面监视雷达,荷兰信号公司的smart-l远程对空,对海警戒雷达和目标指示雷达,最显眼的当然是apar有源相控阵雷达了,apar由德国、荷兰和加拿大三国合作开发,工作在x波段,能完成目标搜索,跟踪并为标准2飞弹提供制导。该舰还装备了荷兰信号公司的天狼星 irst远距离红外预警和跟踪传感器。舰用低频声纳是stn的dsqs-21b。
◎ k-130型护卫舰
德国海军的中期发展计划,将轻型护卫舰的研制列为其发展的重点之一。德国海军参谋长汉斯·鲁道夫·比墨在接受《士兵与技术》杂志记者的採访中说:“下一个年代,在我们舰队中服役的快艇将终结其使命……轻型护卫舰可独立抗击敌方从远海对沿岸的威胁”。作为地区性力量的德国海军非常看重近海防御,而轻型护卫舰在担负近海作战任务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在近海作战中,由于作战海域水浅,使用大型水面舰只会受吃水的局限,轻型护卫舰在制止冲突中可以弥补沿海前沿作战手段的不足,能够对来自远洋并构成沿岸威胁的敌舰进行独立作战;德国海军现有的快艇艇龄已逾20年,需要淘汰。加之在近海作战快艇的稳定性和海上自持力均显不足。因此,未来在德国沿海及北约联防海域内作战,需要有能够适合于近海作战的小型水面舰只来取代现已陈旧的快艇。同时,轻型护卫舰作为海上战斗群的组成部分,在反潜与防空作战中可以对大型水面战舰联合作战,形成有益的补充。
1995年9月,德国国防部批准k-130轻型护卫舰项目。德国海军对k-130级轻型护卫舰实施近海作战的战术要求是:与其它舰只配合协同作战;实施炮战时,可同时攻击两个海上目标;同时利用反舰飞弹攻击敌方第三个目标;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同时拦截来袭的反舰飞弹;电子战;直升机作战。德国海军还要求造舰成本要适宜,根据作战海域要求,该级舰应吃水浅,排水量应在1400吨左右。在上述战术性能前提下,德国海军提出主要性能参数应为:以经济航速航行时航程可达2000-3000海里;最高航速可达25-30节;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和低速航行的能力;海上自持力为7-10天;具备接受海上横向补给的能力;不设机库,但有飞行甲板,可起降nh-90级别的直升机;装备1吨重的灭雷具;降低红外、雷达、声和磁特徵;居住条件可容纳70名舰员;携载1艘摩托救生艇和1艘高速小艇。
实际上,德国海军直到2001年才最终确定k-130级轻型护卫舰的总体设计。2001年12月12日,德国议会预算委员会通过了k-130级的建造计划。根据计划,2007年-2008年间,将有5艘k-130级轻型护卫舰正式服役,最终可能将会建造15艘k-130级轻型护卫舰。
k-130级护卫舰以布隆·福斯公司研制的meko小型隐身护卫舰为技术蓝本。该型护卫舰即将在马来西亚和波兰海军服役,其中,马来西亚订购了6艘满载排队水量1650吨的meko-a100型舰,首舰已于2001年6月开工,预计2004年服役;波兰订购了6艘满载排水量2100吨的meko-a100型621级舰,首舰也于2001年11月开工,计划2003年服役。德国海军订购的是满载排水量为1662吨舰型。
k-130级轻型护卫舰採用传统的单体船型,满载排水量定为1600吨。船体线条经过优化,提高了耐波性并减小了雷达反射面积。它外形紧凑,舰体正面呈“x”形,设备和小部件都隐藏在高高的防波板后,并在救生艇和武器发射系统上加装了雷达伪装网。战舰的红外隐身通常有两个解决办法:气冷和水冷。k-130级採用将海水抽进废气管的办法,可以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将废气温度降低到150摄氏度以下。此外,在舷侧的排气口附近、吃水线以上部分还设置有喷管,可以产生一道水幕,进一步减少舰艇的红外特徵。k-130级降低了水下噪声,为今后安装以声探测为主的反鱼雷防御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舰上还装有mes系统,可以降低舰艇周围的铁磁场场强,减小磁引信水雷造成的危险。
第775页
k-130级轻型护卫舰的动力系统由2台7.4兆瓦的柴油机和2个独立的可调桨距螺旋桨组成。续航力大于2500海里,最大航速26节,单螺旋桨工作时,最大航速可达20节。k-130级护卫舰装有双舵舵机,使该舰在具有较高机动性的同时,提高了在外海航行时的稳定性。
k-130级共编有65名船员,舰上的物资和弹药配置足以满足7天的作战需求。舰员的休息区域符合现代标准,每个舱室都设有自己独立的卫生设施,并为将来扩展任务时增加舰员预留了空间。
k-130级装有一门76毫米主炮和2门27毫米炮。其主要攻击武器是两套反舰飞弹系统:rbs-15和“独眼巨人”光纤制导飞弹。瑞典萨伯公司出品的rbs-15飞弹主要对付远距和大型水面目标,射程超过200公里,在复杂海况下对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锁定能力都比较强。可进行末端机动,具备二次攻击能力,必要时可攻击陆地目标。k-130级装备的“独眼巨人”s型飞弹採用光纤引导,可对付小型、快速运动的水面目标和各种岸上目标;飞弹操作手可在飞弹飞行途中进行中继控制。“独眼巨人”由德国、法国和义大利联合研制。k-130级轻型护卫舰共装有2组共8个垂直发射单元,分别安装在舰尾飞行甲板的两侧。k-130级装备2套21单元“拉姆”飞弹发射系统,可用来对付直升机等低空目标,提供舰艇的点防空能力。k-130级还装有mass诱饵发射器,其双型装药可分别对付红外或雷达寻的飞弹。k-130舰艉有长达24米的飞行甲板,可起降10吨级的直升机。在船体结构的设计中,还为今后加装武器装备预留了空间和重量。
k-130级上的“战斗指控系统”改进自f-124型护卫舰上的相关系统。该系统可通过总线系统来联接遍布全舰的计算机网络,其生存力要远胜于传统的中央计算机系统。不过,德国海军决定尽可能延后採购该系统的硬体设备,以确保舰艇完工时可採用最先进的硬体设备。由于採用了萨克森级护卫舰的软体系统,从而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也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换代。
k-130级装有多功能阵列雷达、sps-n-5000型电子支援系统、2个光电传感器和可调频敌我识别器(iff),它们的天线设备均安装在主桅的稳定天线平台上。此外,该级护卫舰还装有kjs-n-5000型电子对抗系统,用来干扰敌军的战场图像和飞弹。如果水面目标超出了舰载传感器的探测范围,k-130级将依靠外部信息源通过北约标准11号和16号数据链获得情报。k-130级上的通信系统包括军用无线电设备、民用海事行动装置、紧急与安全无线电系统。此外,卫星通信无线电传输和接收系统负责在超高频频段上与卫星进行通信。这些通信设备均由内置的整合信息处理和控制系统支持。它可对这些设备提供中央控制,并将信息传递到全舰的每个角落。k-130级的区域网是以商用技术为基础设计的,还提供对外网络如网际网路的接口。
全舰的电力系统由4部柴油发电机供给,分别安装在2个发电机舱内。由于电力系统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必须保证有充足的电力,因此4部柴油发电机必须能独立工作。为了使军舰在意外断电的情况下(通常在2分钟内)仍能正常战斗,由电力控制的重要武器和火控装置将利用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供电。
集成监视与控制系统(imcs)是一种灵活的模块化航海工程自动系统,重要的操纵系统都受其集中监视与控制,全舰共分布5个工作站执行控制与监视功能。而战损情况、战损评估和快速损管措施则通过舰上的“战斗损管系统”(bdcs)来完成。舰艇的受损情况通过各个站点传递到bdcs,再由它来评估各个舱室或舰体的受损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损管建议。此外,k-130级还装有稳定计算机、舰载训练系统(obts)和录像监视系统。
该舰的辅助系统和构造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环保标准。舰上使用了众多的新技术,特别是加装了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属于低压型,在处理舱底污水时用超滤系统除去油渍。此外,舰上还装有2台反渗透装置,可用来制备纯净水。补给系统安装在前主甲板的左舷和右舷,可以在行进间为舰船补给水和油。k-130级上载有一艘快艇,在紧急状况下也可用作救生艇。舰上设立了海水灭火系统,水压泡沫喷雾系统则用来处理机舱内的火灾。为对付核生化袭击,k-130级上设有一个避难所,装有全套三防系统,在上甲板上还装有沖洗系统。
◎ fdz-2020未来护卫舰
由于冷战的结束,各国开发新武器的速度放慢,周期也越来越长,但是各国军方和实力雄厚的国防厂商并没有放弃对下一代武器装备的预研工作。德国海军就在最近披露了fdz-2020项目计划。fdz是德文“未来护卫舰”的缩写,fdz-2020实质上是一个从小型护卫艇到6000吨级舰队防空护卫舰(mega-air-defence ffg)的完整水面战舰家族。1999年,f-124型萨克森级护卫舰首舰开工不久,其项目经理就向外界透露,参与萨克森级开发的多家厂商已经着手准备联手研制全新概念的后续舰f-125型(也即fdz-2020项目)。因为,萨克森级只是布兰登堡级加装相控阵雷达的改进型,虽然已经採用了大量最新的技术,但并不能胜任未来水面作战任务。目前,fdz-2020项目还处于概念定义和技术储备阶段,研究报告已在2000年末提交给德国国防部,它被视为是开始研制下一代f-125型护卫舰的基础。领导项目工作的是非官方背景的企业团,但几乎所有德国最着名的船舶企业和相关工业企业都加入近来(包括hdw船厂、西门子公司、专攻新型吊舱式推进系统的斯科特公司(schottel)以及在全球船用动力市场占据很大份额的mtu公司等9家企业)。而且,德国海军显然非常支持这个项目,海军希望在2007年之前投资3.37亿欧元用于开发,在2010年之前投资20亿欧元用于採购。不过国防部发言人对f-125级护卫舰计划未作证实,只是表示最终的计划将于未来几年做出。但他同时也承认,国防部长对海军的计划表示了原则上的支持,通过採购更多的u-212a级潜艇和研制f-125级护卫舰进一步推进德国海军现代化是德国国防力量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776页
根据目前可以得到的情况,fdz-2020在外形上类似美国dd-21设计方案,即小雷达截面、内倾式上层建筑以及内置有集成式孔径天线的全封闭式桅杆。而且fdz-2020在高度上比dd-21更低。为尽量减少舰体的雷达截面积,提高隐身性能,fdz-2020的舰载武器发射装置均可置于甲板面以下。其中包括前甲板下的一个64单元通用垂直发射系统以及上层建筑中后部的另一个32单元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配置防空、反潜、反舰多种飞弹。很明显,设计者追求的是将声、热、电磁等信号特徵降低到可能达到的最低限度。作为全隐身战舰,fdz-2020採用了集成式全封闭式桅杆或称为“集成多探测器桅杆”(imsem)。进一步实现了将全舰探测、通信系统有机整合的“孔径集成”。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传统布局散落于舰体各处的探测器、天线集中起来,即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积,又比较好的解决了电磁兼容问题。
与现代大多数舰艇不同,fdz-2020在两舷开有多个圆形舷窗,这是对西方数十年来全空调封闭式船体设计的一大突破,在理念上比较接近俄系战舰,设计者称,其目的在于解决“黑屋”问题(在全空调环境舱室中,长时间不见阳光对于舰员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不利影响)。全舰的机电化程度很高,即使是6000吨级的大型防空护卫舰,其舰员人数也少于100人。
fdz-2020在全电动力方面比美国人走的更远,德国人选择了将喷水推进系统和螺旋桨吊舱相结合的全新的copaw动力方案——舰艉2个单台功率7兆瓦的ssp拉式螺旋桨吊舱作为巡航动力,加速推进系统则採用舰体中部两舷下的2个双联喷水推进系统,单台最大输出功率也为7兆瓦。可任意变换方位角的吊舱淘汰了传统的舵机,它将赋予舰船更高的机动性,而且动力系统外置也为舰体内部腾出了空间。但其弱点在于动力系统外置将使其声、电磁信号加大,而且生存力也降低了。不知德国设计师们如何解决这个矛盾。fdz-2020上的两对双联喷水加速推进装置可以将航速提高到30节以上,但与目前民用船舶上已广泛使用的喷水装置不同,fdz-2020的喷水系统也採用吊舱形式置于舰体之外。因为採用全电力推进,fdz-2020的推进系统摒弃了主推进轴系,因此能量的转化与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可供选择的机型包括mtu公司的lm1600燃气轮机或罗尔斯·罗依斯公司的1908-sm1c燃气轮机。除主机之外,全电力推进系统中还需要辅助的混合电力源,fdz-2020的设计师们将目光集中到了西门子公司的燃料电池系统上。燃料电池最大的特点是供电过程中系统无燃烧,因而能量转换效率高达60%-80%,使用效率为普通柴油机的2-3倍。此外,燃料电池可与主机使用相同的燃料,噪音低、可靠性及维修性也十分优异。fdz-2020舰用燃料电池的核心为一台柴油重整器,富氢气体从重整的柴油中产生,并与液氧罐释放的氧气反应发出电能。
按照fdz-2020舰的设计方案,舰上的4套燃料电池组每组的输出功率需达到4.5兆瓦,而目前试验型装置的输出为0.12兆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fdz-2020设计方案提出之前,燃料电池作为舰艇辅助动力系统一直集中在aip潜艇的发展领域,而应用于水面舰艇可谓是一种突破,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德国实用型燃料电池的效费比应该有了较大的提高。
fdz-2020在前后甲板还分别配置有一座可升降的“拉姆”近程防空飞弹旋转发射架及一座同样用于近程防卫的可升降高能雷射武器系统。使用雷射反导一直是海军武器专家的愿望,但目前其功率上的瓶颈仍有待解决。
作为德国海军未来f125级护卫舰的概念设计舰,fdz-2020计划是德国军工厂商面向21世纪海上作战需求的倾心之作,也是除美国dd(x)计划之外,最值得关注的水面战舰发展计划之一。如果fdz-2020能够顺利从构想走向船台,那么未来德国海军主力战舰将在全电力推进、隐身技术、集成天线技术以及新一代信息战系统技术等诸多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新概念水面舰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并有力冲击未来的国际舰艇市场,正如目前meko系列舰已经做到的那样。
另一方面,与dd(x)强调对陆攻击性能不同,fdz 2020“舰族”更强调的是多用途性以及不同层次的防空能力,这也是德国区域性海军的作战思想所决定的。目前,设计者透露较多的仍是fdz-2020的单舰技术性能,而未来fdz-2020系列舰在海上编队中的协同作战能力,舰与舰之间探测设备、武器系统的互操作水平,即网络化作战能力究竟如何均有待进一步地关注。
有国防部官员表示,紧缩的国防预算可能无法满足海军採购8艘f-125级护卫舰的需求,採购数量很可能为4艘。新的护卫舰将帮助德国军队实现快速部署的目标,该目标也是德国国防新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护卫舰将成为德国稳定部队的一部分,将参与长期的中等规模和低强度的联合作战。f-125护卫舰的建造可能考虑利用基于商用现货的产品。因此,德国考虑与荷兰联合研制该级护卫舰。此外德国希望f-125护卫舰具备网络中心战能力以及对陆火力支援能力。
第十一卷欧洲篇 面向21世纪的德国海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3924
冷战结束以后,针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德国海军已开始对其任务范围、总体规模、装备
第777页
建设等进行一系列的调整,调整中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努力拓展任务范围
海上贸易在德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德国政府一直把海军看作是保卫
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力量。但在冷战时期,受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德国
海军的主要任务被局限于国内防御及协助北约国家保卫北大西洋至波罗的海的海上航远线。
冷战后,特别是1994年7月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兵的法案之后,德国海军的任务范围有了
重要的拓展。
一是加强了在地中海海域的力量存在。这一点已由海军舰艇和航空兵在该海域的正式部
署和频繁演习所体现。
二是参与危机管理行动。德国海军参谋长波尔默中将指出: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随着
危机管理行动的日益增多,海军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它可以使政治家们在力量显示、
威慑及实施军事行动中进行自由的选择以达到政治和军事目的。他说,对德国海军来说“尽
管遂行国家和盟国的防务是主要任务,全对出现的危机和冲突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保护重要
的海上交通线将是更重要的任务”。为了对危机进行控制,“将来的德国舰队应可以在国家
及联盟安全利益所需要的任何地方进行部署”。
三是实施快速反应。作为北约成员国之一,德国海军分别向北约大西洋常备海军部队和
地中海常备海军部队派遣了1艘护卫舰/驱逐舰,向北约海峡常备海军部队派遣了反水雷舰
艇和潜艇,这些舰艇已成为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一部分。为了实施快速反应,德国政府
1994年防务计划指南明确规定:德国海军必须要维持两支能够在蓝水海域行动的特遣编
队,这两支特遣编队应能够对联合国、西欧联盟及其他的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实施快速反应。
编队的一部分或全部应能被快速派往多国部队。整个海军舰队40%的力量应能够参加快速反
应行动。
逐步压缩整体规模
目前,德国海军的总兵力约为28500人,拥有各型舰艇180余艘。其编成及配置如附表
所示(括号内为指挥机构或部队驻扎地)。
海军司令部位于波恩,是德国海军最高指挥机关,全面负责海军的作战、训练及指挥。
海军局设于威廉港,本世纪末将移至罗斯托克,主要负责德海军的人员培训、教育、管
理及医疗保障等事务。
海军舰队司令部设在格鲁克斯堡,主要负责对所属的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部队及通
信保障部队进行指挥、控制,遂行各种作战及支援任务,是德国海军重要的指挥机构。
海军支援司令部位于威廉港,主要负责各支援基地的使用和管理,保障海军的日常供
给、后勤支援、军事运输、海军武器管理及维护保养。
为了建设一支能够快速部署、灵活使用、可独立完成各种作战任务的高效率海军,德国
海军已开始按其2005年发展规划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特点是逐步压缩整体规模,调整兵
力配置,确定发展重点。主要表现在:
(1)至2000年将总兵力降至27200人左右,其中职业军人6000名、合同制军人15000
名、应徵士兵6000名。
(2)改革兵役制度。将现行为期12个月的士兵服役期降至10个月,并允许自愿延长服
役期的士兵延长2~13个月。
(3)逐步将海军舰艇总数降至99艘。
(4)组建级别较高的训练指挥机构。
(5)调整兵力配置方向。将全部驱逐舰和护卫舰配置在北海方向的威廉港,以利于快速
进入北大西洋;将原分散部署的高速攻击艇和将来的轻型护卫舰集中配置在瓦尔讷明德港;
将基尔潜艇基地改为训练基地,将作战潜艇全部配置在埃肯弗德潜艇基地;将原驻扎威廉港
的水雷战分舰队迁往澳尔潘尼兹;只保留埃格贝克和诺德豪兹两个航空兵基地。
(6)优先发展医疗支援能力、对远程部署的特遣编队的后勤支援能力、特遣编队的防空
能力、在蓝水及近海水域进行水面战的能力、反潜战特别是近海反潜战能力。
大力加强质量建设
为了提高海军的作战能力,建立一支均衡的国际型海军,德国海国已开始实施若干个装
备发展计划,以加强海军的质量建设。主要包括:702型aor作战支援舰(egv)计划、f124
型防空护卫舰计划、新130型轻型护卫舰计划、具有反潜战及防空战能力的新型u212潜艇
计划、新型海上巡逻机计划。
目前,德国海军共有12艘军辅船,分别于1965~1967年间加入舰队服役,性能已比较
落后。
为提高后勤支援能力,德国海国决定建造2艘702型作战支援舰。按设计,702型支援
舰可携带163吨弹药、9600立方米燃料、100吨干品,并可携带可对800人进行医疗支援的
医疗器材。舰上设有直升机库,可容纳两架“海王”mk41或“海山猫”mk88直升机以及将
来的nh90直升机。该型舰的首舰预计1999年完工,届时它可使德海军特遣编队在海上的滞
第778页
留时间由目前的21天增至45天。
为替代60年代末服役的“吕杰晏斯”级驱逐舰,进一步提高特遣编队的防空能力,德
国海军于1996年签订了建造3艘f124防空护卫舰的合同。该级首舰“萨克森”号、2号舰
“汉堡”号、3号舰“黑森”号计划分别于2002、2004和2005年服役。该型舰的主要任务
是为编队提供有效的防空并具有一定的反潜和水面战能力。其排水量5600吨、舰长143
米、水线长132米、最大宽度17.4米、水线宽16.7米、吃水5米、最大航速29节、舰员
230人。它採用了高茺自动化的舰载系统,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并可同时对抗多种威胁。
主要武备包括用于发射“标准sm-2”和“改进型海麻雀”面对空飞弹的32单元mk41垂直
发射系统、“拉姆”点对空飞弹、“鱼叉”反舰飞弹、mu90鱼雷、1门“奥托布雷达76毫
米舰炮和2门20毫米舰炮等,并将装备主动相控阵雷达。
德国海军目前正对1982年~1990年服役的f122型护卫舰进行改进,主要是提高对空
自卫能力。拟装备trs3d三坐标雷达代替原来的da08雷达,以进一步发挥“拉姆”飞弹
和“海麻雀”飞弹的作战效能。该型舰在适当的时候将由f124护卫舰的发展型f125护卫舰
所取代。德国海军正着手与美国及其他的欧盟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开发f125护卫舰。
为替换36艘143/143a型和5艘148型高速攻击艇,德国海军已决定建造一种新型的高
速轻型护卫舰,即k130计划。该计划的概念研究将在1998年进行,首舰将于2004年进
入德国海军服役,建造总数为15艘。预计该级舰的排水量约为1422吨,续航惫2000~
3000海里,最大巡航速度25~30节,自持力7天,编制舰员70人。将具有较强的攻击能
力和先进的装备,其飞行甲板将能起降一架nh90直升机,舰艏和舰艉将各装1门“奥托
梅拉腊”紧凑型76毫米火炮,舰桥前部将装备1座“拉姆”飞弹发射架,并将装备两部四
联装“鱼叉”飞弹发射架。
k-130轻型护卫舰还将搭载一种无人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将使用搜索雷达和昼夜可视光
电传感器进行侦察和视距外目标的探测。这将使舰艇在没有直升机的情况下具有空中监视能
力。
为加快潜艇的现代化进程,德国海军决定建造4艘u212常规潜艇。第1艘将于1998年
开工建造,2003年交付使用。余下的3艘将于2005年和2006年交付。这种潜艇採用双壳
体,艇体由非磁性钢建造,採用了先进的aip动力系统,排水量约为1542吨,自持力为30
天,编制艇员27人。艇的作战系统将由挪威康斯堡公司提供,武器为国产的dm2a3或
dm2a4鱼雷。
反水雷舰艇的现代化改进正在进行之中。10艘332型海岸猎雷艇已于1992~1997年间
完工,最后2艘正在建造中,将于1998年6月和11月完工。根据德国海军“ma2000”水雷
对抗概念,5艘343型海岸扫雷艇将于1998~2000年前间改装为猎雷艇及猎雷控制艇,装
备dsqs11m声纳、改进推进系统、使用遥控潜水器。另5艘将于1999~2001年间进行现
代化改装,装备新的sdg-31机械扫雷具并使用改进的“特洛依卡”遥控扫雷具。
航空兵也是德国海军现代化的重点。估计将从2000年中期开始使用至少10架具有反潜
战能力的海上巡逻机来代替现有的14架侦察/反潜型和4架“大西洋1”型海上巡逻机。
目前德国海军还在使用54架岸基“旋风”战斗机,以执行侦察、攻击、作战支援、布
雷及反潜战等任务。从1975年进入海军服役的“海王”直升机已经过现代化改进,可携带
4枚“海上大鸥”反舰飞弹,主要用于搜索、救援和反舰作战。1996年底订购的第四批7架
“海山猫”直升机将于1999年开始交付,而舰载直升机的短缺估计至2007年海军型nh-90
直升机投入使用后才能解决。
第十一卷欧洲篇 英军体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867
英国军队从国家的地理位置、战略环境、政体等多种因素出发,确定了较为稳定的体制编制。
军事领导体制英国的政体决定了英国的军事领导体制。英国的最高统帅是英国女王。但是,女王只是名义上的统帅,对英国军队负主要责任的实际最高指挥者,是英国首相。
英军的最高指挥权由英国首相掌握。首相通过设立在国防部的作战指挥中心和各军种司令部的司令官对英军实施作战指挥。首相担任英国政府中“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的主席。这个委员会实际上是英国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英军的这种体制使政府有关部门参与了重大军事决策过程。 在这一体制下,首相通过国防部及其所属机构实施对军队的领导。
国防部由国防大臣领导,国防大臣对国会和英国最高统帅负责,这种领导形式将有助于制定统一的国防政策,也有利于对武装部队进行有效的管理。国防部的执行机构是国防会议。
第779页
国防会议受国防大臣领导,主要处理“重大的防务政策问题”。国防会议的主席是国防大臣,主要成员有国防副大臣、国防参谋长、常务次官、海军参谋长、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国防副参谋长、装备採购部长和科学」总顾问等。国防部的直属机构有:国防参谋部、海军委员会、陆军委员会、空军委员会、国防情报局、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国防科学局、装备採购部军备控制处。 国防参谋部是英军的最高作战指挥机构。
国防参谋部的主要职责是:向国防大臣提出有关国防政策、军事战略、武器需求。 兵力部署、作战行动等方面的建议;根据国防大臣的要求制定各军种作战和联合作战计划;进行军事理论研究,提出军事战略方案;制定后勤计划以及管理训练演习等。国防参谋部的直属机构主要有:战略与政策、计划与人事、武器需求与作战等四大部门。
和平时期,武装力量由国防部和国防参谋部管辖,首相通过国防部和国防参谋部领导和指挥全国的武装力量。战时,组成战时内阁,指挥全国武装力量。战时内阁这种领导体制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表现得最为明显。1982年4 月2 日,在阿根廷军队出兵的当天,英国就成立了以首相为首的8 人战时内阁。
第十一卷欧洲篇 英军编制装备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6673
英国军队的编制同其所承担的任务和北约组织的要求密切相关。英国拥有一支以经济、社会和技术政策方面的利益作后盾的综合性的军事力量。英国的军事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目前,英国军队由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组成。
陆、海、空各军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海军委员会、陆军委员会和空军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执行委员会,主要负责本军种的训练、演习、武器需求和行政管理。各军种参谋长通常向国防参谋长汇报工作,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向国防大臣直至首相汇报工作。陆军和空军还要受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的调遣。 武装力量的构成中,各种力量之间具有相互取代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了达到国家防御的目的,对本国力量,联盟的防务,人员和武器,常现力量和核力量,陆军。空军、海军的力量等各种力量因素进行不同的“组合”,达到最佳利用率。
在国内,可以用女兵代替男兵,可以用文职人员代替军人,可以用后备役人员代替正规军。英国认为,在北约组织范围内,英国可以更多地依靠盟国所提供的防御能力。例如,为了加强防空力量,英国藉助美国的巡航飞弹比藉助美国的战斗机和自己制造“三叉戟”潜射弹道飞弹更有利。替代原则的核心是:以质量代替数量。比如,海军为了“以质代量”,就利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尽量减少舰船的数量,使英国保持一支均衡的海军力量。 英国地面部队司令部管辖的“本土部队”,包括正规军和地方军两部分。
为适应担负三项主要作战任务的需要,地方军编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主要任务是英国莱茵军。第二梯队主要为欧洲盟军司令部提供增援部队。第三梯队主要用于保卫英国本土。 90年代中期,英国计划保持的军事力量主要有:航母3 艘,驱逐舰与护卫舰35艘,两栖舰船7 艘,扫雷舰船25艘,皇家舰队辅助舰船16艘,战略威慑潜艇4 艘,核动力舰队潜艇12艘;皇家陆战队突击队3 .5 个,陆军航空兵团65个,装甲与侦察团10个,正规陆军炮兵团15.33个,本上陆军炮兵团7 个,正规陆军工兵团12.66个,本上陆军工兵团11个,正规陆军步兵营41个,本上陆军步兵营46.2 个,本土陆军侦察团5 .33个。
陆军组织体制。
英国陆军受陆军部领导。陆军部不设部长,陆军参谋长担任本军种的最高军事首长,负责陆军的军事;陆军常务次官助理为陆军的最高文官,负责陆军的行政事务。 陆军部设有陆军委员会。陆军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是陆军执行委员会。该委员会设有:参谋部,军务部,军需部,军械部,常务次官助理办公室等机构。
陆军参谋部设有:作战局,训练局,战斗条令局,军务局,炮兵局,装甲兵局,工程局,通信局,步兵局,航空兵局,地方军与学兵局,安全局等机构,主要负责陆军的训练和管理。 陆军编有1 个军部,2 个师。1996年度总兵力11.2 万人。 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主要部队是莱茵集团军,包括第1 军(英国莱茵军)和隶属莱茵军区建制的支援部队。第1 军下属第1 、2 装甲师,第5 野战旅和一个炮兵师。
英军师、旅两级的主要编制是:第1 装甲师编有3 个坦克旅,8 个团,2 个营,约15000人。 部署在本上的第3 机械化师编有官兵约16000 人,下辖机械化旅2 个,空降旅1 个,7 个团,2 个营。师属机械化旅编制为是个坦克团,1 个步战车机步营,两个装甲输送车机步营,l 个炮兵团,数个战斗与后勤支援分队,全旅共约4000人。师属坦克旅编有坦克团2 个,步战车摩步营2 个,炮兵团2 个,数个战斗与后勤支援分队,全旅共约4500人。
英国陆军还要保持一支总预备队,主要用于战时补充正规军。目前,英军已经组建了一个由第3 突击旅、第5 空降旅、第24机动旅等精锐部队组成的战略预备师,以便承担对北约的防务义务或者应付北约防区以外的突发事件。英军还将同北约其它国家部队一起组建一个混编空中机动师。
第780页
海军组织体制英国海军由舰艇部队、陆战队、舰队支援部队、辅助支援部队四大部分组成。1996年度总兵力约4 .8 万人。海军编有1 个舰队,5 个分舰队。设有舰队司令部、海军航空兵司令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等机构。 舰艇部队包括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舰载航空兵等不同类型的部队。 潜艇部队分为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两部分。
水面舰艇部队是英国海军的一支重要海上力量。舰载航空兵主要执行早期预警、反潜、对舰载机攻击和海上救援等任务。目前编有3 个舰载机攻击中队。陆战队是海军登陆后的一支重要作战力量。舰艇支援队主要负责对远洋作战的海军舰队进行油料、淡水和粮食补给,兵员补充等任务。 英国海军对在舰艇部队和陆战队服役的官兵授予军衔;海军舰艇支援部队和辅助支援部队全部由文职人员组成。这是英国海军不同于其它国家的海军的一个特点。
空军组织体制空军设有攻击司令部、志愿司令部等,编有3 个联队,38个作战中队,8 个运输中队,8 个直升机中队。现有作战飞机约530 架,1996年度总兵力为6 .5 万人。英军的空运能力一般只能调动5 个空降旅。 根据有关条约规定,英国的陆军和空军要担负起保卫北约中部地区的任务,皇家海军和空军要担负起保卫北约的东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地区的任务,两栖部队要对北约地区进行支援。
战略核力量组织体制英国的战略核力量不编独立的部队,属陆海空三军的组织体制内。战略核力量主要有4 艘弹道飞弹核潜艇,该核潜艇曾装备“北极星”式a3tk弹道飞弹6 枚,每枚弹道飞弹有三个弹头;48枚a -3tk 型潜射战略飞弹。 此外,还有可以投核弹的11个轰炸机、战斗机和舰载“海鹞”式飞机中队。1992年上半年,英国海军的“前卫”号核潜艇建成,该艇长160 米,装备有可以发射“三叉戟”核飞弹的发射装置。4 艘“三叉戟”iid —-5 战略飞弹潜艇于90年代中后期全部投入服役。每艘潜艇携带16枚飞弹,每枚飞弹装备8 枚核弹头。 “三叉戟”亚d -5 飞弹携带的8 个分导式核弹头能够分别打击8 个分布空间范围相当广大的不同目标。4 艘飞弹核潜艇中,必须有1 艘经常处于战斗值班状态。英国实现“三叉戟”飞弹系统计划,核力量将有很大增强。 英国核武器的数量主要根据其是否使潜在的侵略者遭到无法忍受的损失而决定,不会根据别国所拥有的核武器的数量来确定。英国国防大臣称,只要独立国协拥有核武器,英国就会保留核武器。
军队指挥体制
英国陆、海、空三军分别由军种司令部指挥。英军共有联合王国地面部队司令部、(海军)舰队司令部、本土海军司令部、海军航空兵司令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空军)攻击司令部、(空军)支援司令部等7 个司令部。这些司令部根据需要组成司令委员会,具体指挥和协调各司令部之间的作战行动。 此外,根据战争需要,英军还临时组建联合作战司令部。 联合作战司令部主要任务是制定英军的整体作战计划,指挥和协调陆、海、空三军的作战行动,监视战区战争的发展动态。 如马岛战争中,联合作战司令部还编有特混舰队司令部和登陆部队司令部。特混舰队司令部主要负责英军在马岛战争中的海战,登陆部队司令部主要负责陆战,两者职责分明。从马岛战争的实践看,英军的这种编制样式有效地提高了指挥效率。
军交运输体制
英军的交通运输,实行陆、海、空三军分工负责与集中统一指挥相结合的体制。最高领导机构是运输和调动局。 皇家运输兵是英军军交运输的专业兵种,受陆军副参谋长领导,统一管理全军的军事交通和地面运输。其中,皇家海军运输局统一管理海运,皇家空军补给与运输局统一管理空运。 皇家运输兵正视部队的建制内,一共有68个运输连。其编制分为:机关运输勤务部队,陆上运输部队,港口和海上运输部队,空中运输部队,运输控制部队。此外还有,民工运输队15个建制连;国防志愿军运输部队12个运输团,8 个专业运输控制连;预备役运输部队10个运输连。和平时期,皇家运输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空运;实施对公路、铁路、人力和畜力的运输;管理港口,对海滩上的部队进行运输保障;组织和实施内河运输和近海运输。战争时期,皇家运输兵要通过直接补充大队或分发站,负责分发和前送补给品。 战区的运输由战区司令部统一管理。战区司令部受国防参谋部领导。国防参谋部下设的联合运输参谋机构指导战区司令部的运输工作。
后备力量体制
英国认为,后备力量是军事体制编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应组建一支编制与装备与现役部队相同的预备役部队。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在平时可以节省国防开支,一旦战争降临,部队可以得到迅速扩充。英国陆军的地方军战时可以提供陆军总兵力的30%,而每年的开支仅占英军预算总额的 1%。因此,英国军队现有体制不仅保持了一支相当规模的常备军,还有较为强大的后备力量。且后备力量的转换机制较顺畅。 英国的后备役有较为严密的编制,分为正规后备队、地方军、志愿后备军和辅助部队、阿尔斯特保卫团和本上勤务部队等。地方军分为独立部(分)队和非独立部(分)队两部分。官兵主要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士兵”、退伍军人、现役军官和士兵,主要任务是:战争爆发时补充莱茵集团军,或与其它正规部队混编成大部队进行作战;战时分配到各军区,在军区司令的指挥下保卫英国本土。地方军中,独立部队约占 80 %,他们从驻地附近招募人员,有自己的训练场地、装备和专业管理人员。非独立部队占地方军的 20 %,主要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医疗卫生、工程技术等地方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招募、训练和管理的计划由陆军有关单位负责。80年代末以来,英国的地方军、本土勤务队。空军支援后备队、海军的后备力量都有所增加。志愿后备队和辅助部队是英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后备役部队的重要组织部分。目前,英国正在扩大皇家海军后备队(rnr )和皇家辅助空军。 英军认为,一旦战争爆发,不仅军队要快速反应,后备力量也必须迅速进人情况。英国的动员体制健全。英国的战争动员领导机构是国防参谋部作战需求委员会。该委员会要根据战略意图和动员规模,提出战争动员的方针和原则的建议,拟制动员计划,草拟动员法规,检查督促有关部门执行动员计划。在马岛战争中,英军反应快速。战争爆发后,英军的第一批特遣部队仅用三天时间就集结完毕,开赴战区。英国还迅速徵用了56艘商船,这些商船的吨位多达673000吨,约占后勤辅助船只总吨位(823000吨)的 81 %;英国动员登舰和上阿松森岛的后勤人员就有 13500人,占英军参战总人数( 35000人)的 38 . 6 %。这被一些人认为是战争动员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奇蹟”。
第781页
英国军队体制编制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强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英军认为,要提高应付北约以外地区突发事件的能力,就要使体制编制具有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英军一方面实行精简整编,压缩编制,同时很注重提高体制编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了合理编组部队,英军逐步削减军队员额。90年代初,英军就计划对陆海空军和文职人员进行削减,压缩部队编制,裁减前治部队,强调在体制编制上实行少而精的原则,使部队保持合理的结构,使整体战斗力不减。在新时期,英军强调建设一支规模小、结构合理、装备精良、反应快速的部队。
马岛战争以后,英军更加重视提高应付北约以外地区的作战能力。为此,英军将驻本上的机动部队增至1 万人,以提高紧急赴海外作战能力;停止执行削减海军水面舰艇的计划,另外拨出一部分款项购买新舰艇,以加强英国海军的远距离运输能力二採取有效措施改进海军舰艇的防空和电子战设备,提高英军舰队的远洋作战能力。英国还制定了国防政策,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主要用于向北约成员国以外的地区派兵。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现有 5. 5万人,约占英国总兵力的 20 %,主要由陆军第 1装甲师、第3 师和第24空中机动旅组成。该快速反应部队还包括4 个空军c -130 运输机中队、且个海军陆战队、2 艘轻型航母和2 艘两栖攻击舰。并将第3 突击旅、第5 空降旅、第24机动旅等精锐部队组成的战略预备师,以便承担对北约防务义务或者应付北约防区以外的突发事件。英军还将同北约其它国家的部队一起组建一个混编空中机动师。
武器装备
1、陆军武器装备
目前,英国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有:主战坦克,轻型坦克,装甲车,装甲侦察车,装甲人员输送车,牵引榴弹炮,直升机等。 《欧洲常规武器条约》规定,英国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的限额为:坦克1015辆,野战火炮636 门,战斗直升机384 架,装甲战斗车辆3176辆。 英军师旅两级的主要编制装备是:第1 装甲旅主要装备有300 多辆“挑战者”式主战坦克,270 辆“勇士”式步兵战斗车,72门 am90 式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18门 mlrs 多管火箭炮,36套“轻剑”防空飞弹发射装置,24架装备“陶”式反坦克飞弹的“大山猫”式直升机等。部署在本土的第3 机械化师的主要装备有,100 多辆“挑战者”式主战坦克,90辆“勇士”式步兵战斗车,172 辆萨克森装甲输送车,18门mlrs多管火箭炮,24架装备“陶”式反坦克飞弹的“大山猫”式直升机以及自行榴弹炮、轻型加榴炮等。 师属机械化旅的主要装备有“挑战者”式主战坦克50辆,“勇士”式步兵战斗车45辆,“萨克森”装甲输送车90辆和as90式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24门。师属坦克旅的主要装备有“挑战者”式主战坦克100 辆,“勇土”式步兵战斗车90辆,afv432式步兵战斗车80辆,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24门。
2、海军的武器装备
英国海军的武器装备中,常规动力潜艇主要有5 艘“支持者”级潜艇。核动力潜艇是英国海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装备有:久艘“北极星”、l 艘“前卫”级战略核潜艇;6 艘“特拉加”级、6 艘“快速”级、1 艘“勇士”级核动力潜艇。 水面舰艇部队的主要装备有:“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3 艘,“伯明罕”级飞弹驱逐舰12艘,护卫舰万艘。这些舰艇中,有一艘无敌级轻型航母长期修理,一艘两栖登陆舰装备给预备役部队。舰载航空兵主要装备了37架“海鹞”垂直起降攻击机;5 个反潜直升机中队,主要装备有119 架“海王”式直升机;3 个指挥支援直升机中队,2 个早期预警直升机中队,1 个救援直升机中队。舰艇支援队的主要装备有:“奥尔温”级大型油船3 艘,“橡树叶”号远洋油船1 艘,“苹果级”油船3 艘,“格兰杰堡”级补给船2 艘,大型工作舰1 艘,“百眼巨人”级航空训练舰1 艘。
3 、空军的武器装备
英国空军作战部队中,主要装备有“旋风”gr-l 型轰炸机156架,“海盗式”轰炸机34架。战斗机和攻击机的类型比较多。 主要有:“狂风”f -2 /3 型78架,“美洲虎”44架,“鹞”式56架,“鬼怪”式54架,“隼”式144 架。运输机有:“三星”9 架,vc-10型22架,“大力士”60架。此外,空军还装备了15架电子战飞机,24架海上侦察机,2 架e -3d型预警机,169 架直升机,12架加油机。“警犬”式低空飞弹64部,若干空空和空地飞弹。
4 、战略核力量
英国战略核力量主要有4 艘弹道飞弹核潜艇,该核潜曾装备‘太极星“式a3tk弹道飞弹6 枚,每枚弹道飞弹有三个弹头;48枚a -3tk 型潜射飞弹。此外,还有可以投核弹的轰炸机、战斗机和舰载”海鹞“式飞机中队。1992年上半年,英国海军的”前卫号“核潜艇建成,该艇长160 米,装备有可以发射”三叉朝“核飞弹的发射装置。每艘核潜艇携带16枚飞弹,每枚飞弹装备8 枚核弹头。”三叉戟“iid -5 型飞弹携带的8 个分导式核弹头能够分别打击8 个分布空间范围相当广大的不同目标。目前的4 艘飞弹核潜艇中,必须有1 艘经常处于战斗值班状态。
第782页
英国军队未来建设构想
冷战结束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1990年7 月,英国国防部发表了题为《改革选择方案》的政策性文件,1991年7 月,公布了题为《防务预测报告一90年代及其以后的英国国防》的国防白皮书;尔后,英国海、陆、空三军又制定了本军种的军事改革计划。这些文件分析了英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各种威胁,提出了英国军队建设的构想。
第十一卷欧洲篇 英国陆军各兵种的战斗序列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5067
皇家装甲兵与王室骑兵序列
亲卫队(装甲侦察),隶属第4师
蓝色皇家卫队/皇家骑兵卫队与第1龙骑兵团,隶属第4师
第1女王龙骑卫队(装甲侦察),隶属第3师
皇家苏格兰龙骑卫队(装甲),隶属第1装甲师第7装甲旅
皇家龙骑兵卫队(装甲),隶属第1装甲师第4装甲旅
女王皇家匈牙利卫兵团/女王亲卫队与皇家爱尔兰团(装甲),隶属第1装甲师第20装甲旅
第9与第12皇家枪骑兵团/威尔斯亲王卫队(装甲侦察),隶属第1装甲师
国王皇家匈牙利卫兵团(装甲),隶属第3师第12机械化旅
轻型龙骑兵团(装甲侦察),隶属第1装甲侦察旅
女王皇家枪骑兵团(装甲),隶属第1装甲师第4装甲旅
第1皇家坦克团(核生化侦察)
第2皇家坦克团(装甲),隶属第1装甲师第7装甲旅
说明: 皇家装甲兵团大致相当于美国陆军装甲营/骑兵中队级别,装甲=装备挑战者-2主战坦克,装甲侦察=弯刀装甲侦察车,核生化防御=德制狐狸核生化侦察车
陆军航空兵序列
第1陆航团,隶属第1装甲师,装备大山猫突击直升机和小羚羊侦察直升机,目前正在换装美制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第2陆航团(训练)。
第3陆航团,隶属第16空中突击旅,装备大山猫突击(武装)直升机和小羚羊侦察直升机。
第4陆航团,隶属第16空中突击旅,装备大山猫突击(武装)直升机和小羚羊侦察直升机。
第5陆航团,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装备大山猫突击直升机和岛人多用途飞机。
第7陆航团,隶属第4师,装备大山猫突击(武装)直升机和小羚羊侦察直升机。
第4陆航团,隶属第16空中突击旅,装备大山猫突击(武装)直升机和小羚羊侦察直升机。
说明: 英陆航团大致相当于美陆航营级别
皇家炮兵序列
皇家炮兵第1团(自行式),隶属第3师炮兵队
皇家炮兵第3团/利物浦与曼切斯特炮兵团(自行式),隶属第1装甲师炮兵队
皇家炮兵第4团(自行式),隶属第1装甲师炮兵队
皇家炮兵第5团(目标索取校正),隶属第1炮兵旅
皇家炮兵第7团/空降炮兵团(牵引式),隶属第16空中突击旅
皇家炮兵第12团(防空炮兵),隶属第1装甲师炮兵队
皇家炮兵第14团(训练)
皇家炮兵第16团/伦敦与肯特炮兵团(防空炮兵),隶属第7防空旅
皇家炮兵第19团/苏格兰高地人炮兵团(自行式),隶属第3师炮兵队
皇家炮兵第22团/威尔斯炮兵团(防空炮兵),隶属第7防空旅
皇家炮兵第26团/西米德兰炮兵团(自行式),隶属第1装甲师炮兵队
皇家炮兵第29突击团(牵引式),隶属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
皇家炮兵第32团(火箭炮),隶属第1炮兵旅
皇家炮兵第39团/杜翰与诺森伯兰炮兵团(火箭炮),隶属第1炮兵旅
皇家炮兵第40团/低地炮兵团(自行式),隶属第3师炮兵队
皇家炮兵第47团/汉密尔郡与萨克斯炮兵团(防空炮兵),隶属第3师炮兵队
皇家炮兵第100团[本土军](牵引式),隶属第1炮兵旅
皇家炮兵第101团[本土军](火箭炮),隶属第1炮兵旅
皇家炮兵第103团[本土军](防空炮兵),隶属第5师
皇家炮兵第103团[本土军](防空炮兵),隶属第7防空旅
皇家炮兵第105团[本土军](防空炮兵),隶属第7防空旅
皇家炮兵第106团[本土军](防空炮兵),隶属第7防空旅
说明: 皇家炮兵团大致相当于美野战炮兵/防空炮兵营级别,自行式=155毫米as90自行榴弹炮,牵引式=105毫米l118牵引榴弹炮,防空炮兵=星光可携式防空飞弹或轻剑野战防空系统,火箭炮=美制mlrs自行火箭炮。本土军是英军的预备部队,大致相当于美陆军国民卫队。
陆军步兵序列
皇家苏格兰团/皇家团第1营(轻步兵),隶属第2师第52步兵旅
第52低地团[本土军],隶属第2师第51旅
威尔斯亲王皇家团/女王皇家汉密尔郡团第1营(装甲步兵),隶属第3师第1机械化旅
威尔斯亲王皇家团/女王皇家汉密尔郡团第2营(轻步兵),隶属第4师第3步兵旅
威尔斯亲王皇家团/女王皇家汉密尔郡团第3营[本土军],隶属第4师伦敦警备区
皇家步兵志愿营[本土军],隶属第4师第145旅
伦敦团[本土军],隶属第4师伦敦警备区
国王皇家边防团第1营(轻步兵),隶属英军驻赛普勒斯总部
兰开夏郡与坎布莱恩志愿团[本土军],隶属第2师第42旅
皇家火枪团第1营(装甲步兵),隶属第1装甲师第7装甲旅
第783页
皇家火枪团第2营(轻步兵),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第39步兵旅
廷尼蒂斯团[本土军],隶属第2师第15旅
西米德兰团[本土军],隶属第5师第143旅
国王团第1营(装甲步兵),隶属第3师第19机械化旅
国王切斯郡团[本土军],隶属第2师第42旅
皇家阿尔及利亚团第1营(机械化步兵),隶属第3师第12机械化旅
皇家阿尔及利亚团第2营(轻步兵),隶属第5师第160旅
东英格兰团[本土军],隶属第4师第49旅
戴文郡与多塞特团第1营(轻步兵),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第3步兵旅
步兵志愿团[本土军],隶属第4师第43旅
轻装步兵团第1营(装甲步兵),隶属第1装甲师第20装甲旅
轻装步兵团第2营(轻步兵),隶属英军驻赛普勒斯总部
东西莱丁团[本土军],隶属第2师第15旅
威尔斯亲王约克郡团第1营(轻步兵),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第8步兵旅
绿色爱德华团/亚利山德拉与威尔斯亲王约克郡团第1营(轻步兵),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第8步兵旅
皇家苏格兰高地人火枪团/玛格丽特公主格拉斯格与艾尔郡团第1营(轻步兵),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第3步兵旅
切斯郡团第1营(机械化步兵),隶属第3师第1机械化旅
皇家韦尔奇火抢团第1营(机械化步兵),隶属第3师第12机械化旅
皇家威尔斯团/第24与第41步兵团第1营(装甲步兵),隶属第1装甲师第20装甲旅
国王苏格兰边防卫队第1营(机械化步兵),隶属第3师第19机械化旅
皇家爱尔兰团/第27、83、87与北爱尔兰防卫团第1营(机械化步兵),隶属第3师第19机械化旅
皇家爱尔兰团/第27、83、87与北爱尔兰防卫团第2营(轻步兵),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第39步兵旅
皇家爱尔兰团/第27、83、87与北爱尔兰防卫团第3营(轻步兵),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第3步兵旅
皇家爱尔兰团/第27、83、87与北爱尔兰防卫团第4营(轻步兵),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第8步兵旅
皇家爱尔兰游骑兵团,隶属第5师第107旅
皇家廓尔喀团第1营(轻步兵)
皇家廓尔喀团第2营(轻步兵),隶属第4师第2步兵旅
皇家绿衣团第1营(轻步兵),隶属第2师第52步兵旅
皇家绿衣团第2营(轻步兵),隶属第2师第52步兵旅
伞兵团第1营,隶属第16空中突击旅
伞兵团第2营,隶属第16空中突击旅
伞兵团第3营,隶属第16空中突击旅
伞兵团第4营,隶属第16空中突击旅
路易斯亲王苏格兰高地人团第1营,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第39步兵旅
西福斯、戈登与卡梅伦高地人团第1营(轻步兵),隶属第2师第52步兵旅
第51高地人团[本土军],隶属第2步兵师第51步兵旅
黑表团/皇家高地团第1营(装甲步兵),隶属第1装甲师第7装甲旅
威尔斯亲王史丹福郡团第1营(装甲步兵),隶属第3师第12机械化旅
威灵顿公爵团第1营(装甲步兵),隶属第1装甲师第4装甲旅
女王兰开夏郡团第1营(机械化步兵),隶属第3师第19机械化旅
伍斯特郡与舍伍德林兵团/第29与第45步兵团第1营(轻步兵),隶属第2师第52步兵旅
皇家格斯特郡、伯克郡与威尔特郡团第1营,隶属第4师伦敦警备区
陆军卫兵与特种部队序列
掷弹兵卫队第1营(轻步兵),隶属第4师伦敦警备区
冷流卫队第1营(机械化步兵),隶属第3师第12机械化旅
苏格兰卫队第1营(轻步兵),隶属第4师伦敦警备区
爱尔兰卫队第1营(装甲步兵),隶属第1装甲师第4装甲旅
威尔斯卫队第1营(轻步兵),隶属第5师第160旅
皇家直布罗陀团[本土军],隶属英军驻直布罗陀总部
第21特别空勤团[本土军],英军特种部队
第22特别空勤团,英军特种部队
第23特别空降团,英军特种部队
说明: 步兵是英国陆军最大的兵种,番号也丰富多彩,体现了英国历史。英军步兵营大致相当于美军步兵营级别,但许多当代的步兵团并没有营编制,团本身只有营规模。装甲步兵=武士步兵战车,机械化步兵=萨克迅轮式装甲车,轻步兵=徒步步兵,伞兵=空中突击
英国陆军现有5个师建制,但只有第1装甲师和第3(机械化)师是常备作战部队,第2、4、5师平时为行政单位,其中第4师还承担伦敦警备任务。
皇家工兵序列
皇家蒙矛斯郡义勇工兵团,隶属第29工兵旅
皇家工兵学校第1团
皇家工兵学校第2团
第21工兵团,隶属第1装甲师
第22工兵团,隶属第3师第1机械化旅
第23工兵团,隶属第16空中突击旅
第25工兵团,隶属英军驻北爱尔兰总部
第26工兵团,隶属第3师
第28工兵团,隶属第1装甲师
第32突击工兵团,隶属第1装甲师
第33弹药销毁工兵团,隶属第29工兵旅
第35工兵团,隶属第1装甲师
第36工兵团,隶属第3师
第38工兵团,隶属第3师
第39空中支援工兵团,隶属第12工兵旅
第42地质工兵团
第784页
第71苏格兰志愿工兵团,隶属第12工兵旅
第73空中支援工兵团,隶属第12工兵旅
第75工兵团,隶属第29工兵旅
第101弹药销毁工兵团,隶属第29工兵旅
第59独立突击工兵中队,隶属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
第101独立突击工兵中队,隶属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
第62赛普勒斯工兵支援中队,隶属英军驻赛普勒斯总部
说明: 皇家炮兵团大致相当于美军工兵营级别,皇家工兵中队相当于美军工兵连级别
皇家电子与机械工兵序列
第1装甲师第1营
第1装甲师第2营
第1装甲师第3维修营
第3师第4营
第3师第5营
第3师第6营
第16空中突击旅第7直升机支援营
第5师第101志愿营
第2师第102志愿营
第4师第103志愿营
说明: 皇家电子与机械工兵是英国陆军的勤务支援兵种,大致相当于美国陆军弹药兵。
英国陆军至今延续保留了传统番号,特别是步兵和皇家装甲兵,因为这些兵种起源很早(皇家装甲兵虽然诞生晚,但它是由皇家骑兵演变而来,继承了后者的传统),而后来发展的新兵种,如陆航和通信兵,缺乏传统,所以大多採用数字序列编号,与其他国家陆军无异。从各部队的番号可以猜其历史,如果带有"皇家"、"国王"、"女王"等字眼,是起源于英国王室,历代国王和女王组建的亲军部队,如果带有某某郡或苏格兰、爱尔兰等字眼,是起源于地方,由历代地方贵族召集组建的部队。英国的海军和空军都带"皇家"头衔,而陆军却没有,是因为英国陆军非王室的部队占很大比例。这种情况出现与中世纪英国的封建制度有关。以前许多欧洲国家陆军都类似英国陆军,如普鲁士陆军和一战时的德国陆军,番号五花八门,都可以追溯其历史和地方色彩,后来这些国家废除了君主制度,也就逐渐消失了。
第十一卷欧洲篇 海军的使命任务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125
尽管英国面临着诸多经济困难,但英国政府仍宣称,为使英国海军在东大西洋和北约海峡海域的海上防卫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维持一支装备有现代化武器、搜索侦察设备和飞机的灵活机动的强大海军力量。这支力量不仅要在盟国地区活动,还要在盟国以外的地区展开全球性活动,以保护本国和盟国的利益,同时为联合国和北约的维和行动做出贡献。具体归纳起来,英国海军主要有下面三项任务。
(一)保障英国及其属地安全的国家任务
对于英国海军来说,即使国家没有受到外来的威胁,也要维持英本土及其海外领地的防卫兵力,也就是说要维持以下三种兵力,即能进行领海、领空监视警戒和完成警备任务的兵力,必要时能执行海外救援的机动兵力和对北爱尔兰执行警备任务的兵力。
作为英国唯一核威慑力量的弹道飞弹核潜艇是英国安全的最终保障。因此,对于战略核力量不仅不进行裁减,而且还加以现代化改进。而在海外,则向直布罗陀海峡派遣驱逐舰及护卫舰,并将在戈福岛继续驻守兵力。
(二)对英国及其盟国构成严重威胁时进行反击的同盟任务
对付外界给英国及其盟国带来的威胁,是英国作为北约成员国应尽的职责。英国一贯认为,英国的和平与安全与其欧洲盟国不可分割,因而将依靠北约军事集团作为其国家安全政策的基石。为此,英国海军在继续保持战略核力量的同时,还要为北约提供一支随时待命的海上快速反应部队,由驱逐舰、护卫舰及两栖作战部队组成,它将在大西洋联合海军司令的指挥下被派往大西洋和地中海,而扫雷部队则主要派往英吉利海峡地区。在形势需要时,英国还可增派核潜艇、轻型航母、补给舰和海军陆战队等兵力。
(三)致力于“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更为广泛的任务
英国认为本国和北约的安全保障虽很重要,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是英国繁荣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依赖条件。因为英国是全世界第6大国际贸易国,90%以上的交易物(按价格算为76%)要靠海路运输,国际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海洋环境的安全,对英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英国要求其海军根据北约和联合国的要求,参加内容更为广泛的维和行动,诸如执行人道主义援助、支持联合国决议的维和行动、反恐怖、救灾、缉毒、打击海盗、渔业保护、海空营救、海上救捞、水文测量、海上监视与封锁,直至在伊拉克和南斯拉夫那样的海外干预任务。为此,英国海军要具有迅速在全世界部署兵力的能力。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英海军十分重视提高在执行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登陆作战能力,将两栖作战兵力作为除航母和核潜艇之外的另一个核心兵力,进一步提高两栖作战的整体水平。此外,英国海军还根据这些任务要求组织作战训练和国内演习(每年3~4次),积极参加北约联合海军举行的演习每年3~5次)等。
第十一卷欧洲篇 海军的兵力结构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3399
英国海军兵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两栖作战部队、海军航空兵、海上补给支援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等组成。海军人员总数为46000余人,包括海军35833人,海军陆战队6725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志愿人员约4000人。
第785页
根据2000~2001年《詹氏舰艇年鑑》最新统计,英海军现有主要兵力如表1.3-1所列。
表1.3-1 英海军现有主要兵力
舰 种
现役(预备役)/艘
建造中(计划中)/艘
弹道飞弹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
航空母舰
直升机母舰
驱逐舰
护卫舰
两栖船坞运输舰
后勤登陆舰
各类登陆艇
巡逻训练艇
猎扫雷舰
猎雷艇
舰队油船、海上补给船、修理船等
4
12
2 (1)
1
11
20
1
5
50
33
11
10
24
---
3 (2)
(2)
---
(12)
2
2
(2)
8 (10)
--
--
2
4 (6)
总 计
184(1)
21(34)
(一)潜艇
1.弹道飞弹核潜艇
作为欧洲大国,为维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发言权,英国特别重视加强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60年代服役的4艘“刚毅”(resolution)级弹道飞弹核潜艇(每艘携载16枚“北极星” (pris)a3k飞弹)已先后于1995年以后全部退出现役。在役的为4艘新建的配备“三叉戟2” (trident2)/d5飞弹的“先锋” (vengard)级弹道飞弹核潜艇,它们分别于1993年至1999年编人现役。1994年5月和7月,16000t级的“先锋”级首艇“先锋”号成功地发射了2枚无装药“三叉戟”飞弹,1995年初又顺利完成了首次作战巡逻任务。这4艘“先锋”级核潜艇是今天、未来皇家海军战略防御的中坚力量。
英国政府已表示,“先锋”级满载时每艘可携带128枚核弹头,但根据目前的计划,“每艘潜艇所载核弹头的数量不超过96枚,很可能还会少得多。”
2.攻击型核潜艇
英国攻击型核潜艇由剩下的5艘“敏捷”级(swiftsure)和7艘“特拉法尔加”(trafal-gar)级核潜艇构成。“敏捷”级现编为第一潜艇中队,基地设于法斯兰,“特拉法尔加”级则属于第二潜艇中队,基地设在德文波特。
对于上述12艘核潜艇,英海军从80年代末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装,目前改装仍在进行中。其中战术武器系统改进计划的核心是在新型smcs潜艇作战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加装2076型综合声吶,包括马可尼型2077近程分类声吶等。此外,对其搜索潜望镜的改装工作包括将全球定位系统的导航星和极高频/超高频发射和接收通信系统纳入现有的天线,且不增加雷达截面。
1998年10月“快速”级“辉煌”(splendid)号核潜艇成功地进行了美国“战斧”对陆攻击巡航飞弹的实弹试射,并于1999年3月至6月间在亚德里亚海上与美国舰艇一起实施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远程飞弹攻击。标志着英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一样具备了远程对陆击能力,并由此启动了英国海军用“战斧”飞弹全面改装其攻击型核潜艇的计划。
3.常规潜艇
到1995年,“支持者”级反潜潜艇、“长矛鱼”级以及“奥白龙”级的最后一艘常规潜艇均已全部退出舞台,因建造常规潜艇而着称的基亚梅尔?利亚德造船厂也因此而关闭。这样就使英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不再拥有常规潜艇的国家。
(二)水面舰艇
1.航空母舰
英国海军拥有3艘“无敌” (invincible)级轻型垂直/短距起降航母,兼具特混部队指挥、控制和通信平台的功能,每艘航母上面搭载8架“海鹞”战斗攻击机和9架“海王”has-5式直升机,3架“海王”aew-2雷达预警直升机,由gws30“海标枪”舰空飞弹系统提供区域防空作战能力。
按照英国海军的既定方针,在现役舰队中保持两艘航母,同时第三艘在进行改装或在预备役服役。1989年1月,“无敌”号航母曾在其改造过程中将滑跳甲板倾斜度增大到12°(原来是7°),从而提高了“海鹞”式飞机的起飞重量,同时使载机能力增大到21架以上。此外,还安装了3座“守门员”近程武器系统及改进旗舰的指挥设施。1994年2月,“卓越”(illustrious)号航母结束了历时30个月、耗资1.5亿英磅的现代化改进工程,并重新加入现役。其间,不仅进行了上述与“无敌”号相同的改装(其中滑跳甲板倾斜度增大到13°),而且还改建了eh-101式直升机机库,增大了储存鱼雷和无线电声吶浮标的库房面积,安装了4座“海狼”对空飞弹发射装置。1995年“皇家方舟”(ark royal)号开始编人预备役,并计划在1999年至2001年内进行与“卓越”号相同的现代化改装。
2. 驱逐舰和护卫舰
目前,构成英国海军水面舰艇主力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共31艘,其中包括1976~1985年间建造的42型“伯明罕”(birmingham)级飞弹驱逐舰11艘;x型“大刀”(broadsword)级飞弹护卫舰6艘;1985年以后建造的23型“公爵”(duke)级护卫舰14艘。
23型护卫舰1985年开始建造,目前在役的有14艘。此外,海军还有2艘该级舰在建,计划使该舰总数达到16艘。由于最初的几艘设计时缺少先进的综合指挥系统,其作战能力受到限制。为弥补这一不足,将加装bae sema公司的水面舰船指挥系统。
第786页
(三)水雷战舰艇
英国海军十分重视反水雷作战。目前拥有“桑当”(sandown)级猎雷艇10艘,“狩猎”《hunt》级猎扫雷舰11艘,共计21艘。
“桑当”级是英国80年代末开始发展的一级装备先进的单功能猎雷艇,首批5艘订购后,因多种原因计划一度中断。1994年重新启动了第二批7艘的建造计划,这样总计将建造12艘,除已服役的10艘(截止2000年底)外,剩余2艘将在2001年完成。
(四)两栖战舰艇
英国现役的两栖战舰艇从数量上讲大多属于几吨到百余吨的小型登陆艇,大型两栖战舰只有2级2艘,即“大洋”(ocean)号直升机母舰和“无畏”(fearless)号两栖船坞运输舰。
“大洋”号直升机母舰于1994年建造,1998年服役,该舰满载排水量21758t,以“无敌”号航母的舰型为母型设计。舰上搭载12架“海王”(sea king)直升机和6架“大山猫”(lynx)直升机(计划在2005年换装“阿帕奇”直升机)。该舰具有直升机运输和攻击能力,主要使命是提供一个直升机中队的海上活动基地,并作为海军陆战队指挥舰,与此同时可搭载两栖作战车辆、陆军兵力和武器装备等。它可以载20架“海鹞”(sea harrier)垂短起降飞机,但不能支持这些飞机遂行作战任务。除载机能力外,该舰还可载4艘车辆人员登陆艇或2艘气垫登陆艇,具有40辆战车和一个营的作战装备的载运能力。
“无畏”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是英国海军60年代服役的装备,即将退役。该舰满载排水量12120t,在英海军中作为两栖攻击指挥舰。
(五)海军航空兵
英国海军航空兵有约47架“海鹞”式战斗攻击机和150余架直升机(包括反潜、远程雷达预警、空降运输、火力支援和教练直升机),还有部分辅助飞机。根据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计划,1994年开始把“海鹞”frs-1改造成frs-2,“大山猫”型反潜直升机也在改造之中。从1998年起订购的44架与义大利共同研制的eh-101“灰背隼”(merlin)多用途直升机已有12架服役。从1996年起全部10架aew-2/7“海王”远程雷达预警直升机都进行了对海警戒雷达的换装,从2000年起还将加装16号数据链,使其雷达和情报传输系统更加完善。
第十一卷欧洲篇 英国国防力量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837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面积24.41万平方千米,人口5864.4万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3000亿美元,1998年国防预算372亿美元。
英国法律规定,女王为武装力量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由首相担任主席。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国防参谋部。首相通过国防部和国防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战时则组成战时内阁指挥作战。
英国实行志愿兵役制,士兵服役期按本人与军方签定的合同而定,分为3年、6年、9年、12年、15年、22年。
武装力量现役部队兵力为21.094万人。
陆军
英国陆军兵力为11.39万人,编有1个地面部队司令部、3个军区、1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师、1个空中机动师、14个步兵旅部。
主战坦克:“挑战者”462辆、“酋长”61辆。
装甲侦察车:“大弯刀”315辆、“佩刀”127辆、 “狐狸”11辆。
步兵战车:“勇士”575辆、“拉登”11辆。
装甲输送车:afv-432型693、“萨拉逊”5辆、 “斯巴达人”526辆、“萨克森”657辆。
牵引炮:105毫米217门、140毫米1门、155毫米47门。
自行炮:155毫米179门。
火箭炮:227毫米63门。
迫击炮:81毫米543门。
反坦克飞弹:“米兰”793具、“旋火”48具、“陶”式若干具。
地空飞弹:“轻剑”24部、“星光”56部、“标枪”约298部。
飞机:7架。
直升机:281架。
海军
英国海军兵力为4.45万人,编有1个舰队、5个分舰队。
航母(无敌级)3艘:“无敌”号、“卓越”号、“皇家方舟”号;
潜艇:“三叉戟”级3艘、“特拉法尔加”级7艘、“快速”级5艘。
驱逐舰:“伯明罕”级12艘。
护卫舰:“康沃尔”级4艘、“大刀”级6艘、“诺福克”级13艘。
巡逻艇:26艘。
扫雷舰艇:19艘。
两栖登陆舰艇:7艘。
各种支援舰船:21艘。
海军航空兵:6790人。装备有作战飞机33架,武装直升机109架。
海军陆战队:6500人。装备有“米兰”反坦克飞弹,“标枪”、 “吹管”地空飞弹,“小羚羊”直升机9架,各型登陆舰艇29艘。
空军
英国空军兵力为5.254万人,编有5个飞行大队、45个中队: 6个战斗/轰炸机中队(可进行核攻击)、5个对地攻击机中队、 6个歼击机中队、4个侦察机中队、3个海上巡逻机中队、2个 电子预警机中队、1个电子对抗/情报搜集中队、3个空中加油机中 队、4个运输机中队 、1个联络通信中队、10个直升机中队。 作战飞机450架(另储存105架)。
第787页
战斗轰炸机:“旋风”gr-1型142架。
战斗机:“旋风”f-3型106架(另储存43架)、 “美洲虎”54架、“鹞”式69架 (另储存22架)、“隼”式98架(其中仅有54架 具有作战能力。另储存22架)。
侦察机:“坎培拉”7架。
海上巡逻机:mr-2型28架。
电子预警机:e-3d型7架。
运输机:“三星”9架、vc-10型24架、“大力士”55架。
加油机:15架。
直升机:161架。
教练机:206架。
★战略核力量
1900人,“三叉戟”级战略核潜艇3艘,装载“三叉戟”(d5)飞弹48枚(最多可携带288个弹头)。
★预备役部队
32.72万人。
★驻外兵力
驻德国2.81万人、赛普勒斯3700人、直布罗陀440人、尼泊尔500人,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汶莱、印度洋地区等也有驻军。在30个国家派有455名军事顾问。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波赫4900人、赛普勒斯314人、乔治亚4人、伊拉克/科威特11人、义大利350人、狮子山2人、土耳其160人。
★外国驻军
美国驻军1.1646万人(陆军376人、海军1540人、空军9000人);德国和义大利驻有1个三国联合“旋风”战斗机训练中队;北约西北欧盟军司令部等4个司令部。 (完)
第十一卷欧洲篇 揭密英国最绝密的反恐怖部队英国特种侦察团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955
巴西青年梅内塞斯在伦敦地铁惨遭枪杀事件震惊全世界。事件发生后,巴西政府和梅内塞斯的家人在提出赔偿要求的同时,坚决要求英国政府和苏格兰场惩罚开枪射杀梅内塞斯的“便衣警察”。然而,英国政府在十分痛快答应愿意赔偿梅内塞斯家人60万英镑的同时,却对“便衣警察”的身份讳莫如深,苏格兰场在谈及开枪者的身份时也是闪烁其辞。不少的国际军事观察家在分析了枪杀事件的细节时也觉得其中有不小的蹊跷——有军人战场射杀的狠毒却缺少警察谨慎的素质。他们到底是谁?8月4日,英国《卫报》引述首相官邸的消息抖出
惊人的内幕:开枪射杀巴西青年梅内塞斯的是今年四月刚刚成立,最为绝密的反恐怖部队“英国特种侦察团”的官兵!
“特种侦察团”首战告败
巴西青年梅内塞斯被便衣特警连开五枪射杀,最终英国警方承认错杀无辜,并对梅内塞斯的家属提出赔偿,然而国际舆论咬住英国政府和苏格兰场不放,要求曝光“下手狠毒”的便衣警察。迫于压力,昨天英国首相官邸透露的消息,这些便衣警察来自今年四月成立的特殊反恐部队--“英国特种侦察团”。
近日,《卫报》从首相官邸获得消息,此次是“英国特种侦察团”第一次执行任务。本来特种侦察员手握“格杀勿论”令牌志在必得,他们在怀疑与英爆炸未遂案有密切关系的居民楼中发现了巴西青年梅内塞斯,一路尾随他到达斯托克威尔地铁站,此时特种侦查员提高了警惕,当喝令梅内塞斯站住时,梅内塞斯却跑向地铁,特警侦察员更加确定梅内塞斯就是恐怖分子,当即弹无虚发,朝着梅内塞斯的头部连开五枪,梅内塞斯当场毙命。
特种侦察队员本以为初战告捷,然而命运却偏偏跟他们开了事关人命的玩笑,7月24日梅内塞斯的身份确定,他其实是一名巴西平民,根本就不是恐怖分子,侦察队员就此背上“滥杀无辜”的骂名。
目前英国独立警察调查委员会正在调查此次误杀事件,有迹象表明“特种侦察团”即使手握“格杀勿论”的尚方宝剑,此次也是难逃其咎。独立调查委员会将详细调查为何把梅内塞斯当成嫌疑犯,特种侦查员跟踪梅内塞斯时到底有没有英爆炸未遂嫌疑犯的照片。
“特种侦察团”专攻全球反恐
“特种侦察团”将和“皇家空勤团”一起驻扎在赫里福德的斯特灵前线(stirling lines)兵营。开始阶段,“特种侦察团”将使用“皇家空勤团”淘汰候选人的程序进行训练,但主要训练内容和“皇家空勤团”有着本质的不同。胡恩说,“特种侦察团”的主要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搜集威胁到英国利益的秘密情报。
胡恩在声明中称:“我们承诺要打造我们的武装力量满足国际反恐的需要,‘特种侦察团’的成立兑现了我们的这一承诺,这支部队将有助于满足日益急需的特种侦察能力。”“特种侦察部队”成员可能会打入恐怖组织内部,锁定重要目标,然后将情报提供给其它特种部队来发动打击。
“特种侦察团”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成立的最新的特种部队,英国军方消息人士称,这支部队将主要利用英军在北爱尔兰执行情报搜集任务的经验开展工作。一位英国军官说:“我们希望能够在靠近拉登等恐怖分子领导人的地方安装电子窃听器,希望在恐怖组织当中有我们的特工。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这类活我们在北爱尔兰干的很出色,现在我们想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全球反恐战争中。对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恐怖分子来说,掌握他们动向的唯一办法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情报搜集能力,确确实实的接近他们。新的‘特种侦察团’使我们具备了这种能力,它将成为未来几年中英国军队最为活跃的一个单位。”
第788页
“特种侦察团”布阵捉拉登
英国的《苏格兰人报》报导说,美军在阿富汗领导搜捕“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拉登的任务不久将交给英军,而刚刚成立的“特种侦察团”可能会在这一新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胡恩表示“特种侦察团”将在追踪伊拉克抵抗力量、搜捕潜藏在阿富汗的恐怖分子等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胡恩说:“这个团将会使海外远征行动的支持力量得以加强……”据称,会阿拉伯语和中东地区其它语言是对“特种侦察团”成员的主要要求之一,因为掌握这些语言,他们才可能深入伊斯兰社会执行秘密任务。
《苏格兰人报》援引英国国防部的消息称,未来12个月内,5500名英军士兵将从伊拉克换防至阿富汗。明年,英国军队将动用5000人的兵力在阿富汗发起新的攻势,搜捕拉登、打击阿富汗的鸦片贸易。
英国国防部公布了这次阿富汗兵力部署的部分细节,包括2006年5月起,派遣英国领导的盟国快速军团司令部掌管喀布尔的国际安全支持部队。作为国际安全支持部队的“领导国家”,英国将派出一定数量的兵力和装备,包括英国突击旅、空军特勤团、“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中队、“支努干”直升机、后勤部队和医疗分队。
第十一卷欧洲篇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3196
不列颠王冠上的雄狮:昨天、今天和明天
当年“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基石
他们作战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
★ 前言
历史上最早的海军陆战队可能要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古罗马海军为了打败迦太基人而组建了以靠帮接舷战为主要战术的海军舰队,舰船上运载有大批武装水手,他们可算得上现代海军陆战队的雏形。在海权论影响全世界的近现代,举凡海上强国都拥有一支能征惯战的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实力和作战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乃至战略意图。规模不足万人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不能与庞大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相提并论,但是它的历史却是后者难以企及的。建立于1664年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历史几乎比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还要长。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皇家海军陆战队一直是“日不落帝国”的一块重要基石。但凡英国国旗插到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足迹,它的兴衰与整个帝国的兴衰紧紧联繫在一起。在“日不落帝国”发散出最后一道光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海军陆战队也达到了其规模的顶峰。随着帝国的解体,海外殖民地的不断独立,英国沦为北约防御体系内的一个普通成员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规模也一再缩减。冷战时期的英国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防御华约对西欧大平原的入侵上,皇家海军陆战队及其两栖作战走出了军方的主流视野。尽管如此,以海洋立国的大不列颠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根本,皇家海军陆战队作为英国海洋传统的象徵之一开始走精兵之路。长年在各地执行作战任务以及北极圈、热带丛林的严苛训练使这支小规模的部队保持了惊人的战斗力,其训练强度之大、实战经验之丰富连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望尘莫及。这种努力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获得了回报,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在接到动员令后5天就完成了所有战役准备工作,登船前往一万公里外的南大西洋。在战争期间它与陆军第5步兵旅并肩作战,保住了大不列颠的颜面。
前苏联和华约集团的解体使英国的国防战略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开始组建自己的快速反应力量。其建军指导思想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英国的利益或者参与维和行动。为此,英国国防部开始打破传统三军体系的条块分割,依据联合作战的思想组建跨军兵种的快速反应部队。空军的直升机部队被纳入快速反应集群中,陆军组建了第16空中突击旅,而海军则将精力放在了建立两栖快速反应集群上,而皇家海军陆战队就是两栖快速反应集群的核心力量。英国军方希望通过在皇家海军陆战队轻装步兵部队基础上纳入两栖攻击舰群、空军和海军直升机、陆军的后勤支援力量和部分特种单位使皇家海军陆战队成为一支具备快速反应/部署能力、高度的作战任务灵活性的部队。按照英国军方的话来讲,皇家海军陆战队将代表大不列颠的利益“到任何地方去”。为了适应新的任务和新的作战环境,皇家海军陆战队本身也在进行着变革,“突击队-21”计划将使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结构、编制发生巨大变化。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将变得越来越像一支规模庞大的特种作战力量。
★ 征战三百年——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历史沿革
皇家海军陆战队是英国武装力量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其建军历史长达340年,跨越了5个世纪,在英国人眼中,皇家海军陆战队是有着光荣历史和传统的功勋部队。他们在世界各地为大不列颠的利益战斗,赢得了数不清的荣誉。“日不落帝国”的每一次扩张里都有着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员的鲜血。而对于那些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国家来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是他们噩梦的开端。或许是为了纪念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过去的三百年里立下的功勋,或许是为了缅怀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徽章一直将地球作为图案的核心部分。
第789页
从直布罗陀到特拉法尔加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诞生在查理ii世统治下的1664年10月28日。根据议会的命令召集了1200名士兵到舰队服役,当时的名称叫做“约克公爵和奥尔巴尼海军步兵团”(duke of york and albany’s maritime regiment of foot)。因为约克公爵是海军高级将领,因此,这个团也被称为admiral’s regiment(意为海军上将团或舰队司令团),团队由海军部支付薪水,“约克公爵和奥尔巴尼海军步兵团”是17、18世纪英国皇家海军服役时间很长的团队。陆战队这个名称出现在档案中最早则是在1672年。从此以后,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就成为大英帝国扩张的急先锋,三百多年里的岁月里,它比英国三军中任何一支部队参加的战争都多,也赢得了最多的荣誉。
最初的皇家海军陆战队并不是一支两栖作战部队,他们主要作为炮手在舰船上服役,还负责军舰的补给。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是1704年的西班牙继承人战争,当时英国是反法西同盟军的主力。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和荷兰海军陆战队作为先锋部队参加了直布罗陀要塞战役:1900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员和400名荷兰海军陆战队员阻击了西班牙赶往要塞的援军。随后在海军舰炮的支援下,海军陆战队坚守要塞9个月之久。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直布罗陀的战绩如今仍然被留在了他们的徽章上。
18和19世纪,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辉煌一时的“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788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在澳大利亚登陆;1816年,参加炮轰阿尔及尔;1805年,2700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在伟大的纳尔逊的指挥下赢得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宣告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初步确立;1827年在诺瓦里诺(navarino)击败土耳其舰队;1831年,英荷战争期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保卫着北爱尔兰和英国原煤的重要产地——纽卡斯尔。1862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配发蓝色军装,并一直沿袭至今。
从日德兰到诺曼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舰队,控制着海洋。而英国皇家陆战队仍然延续着传统将所属部队分为两个部分——舰队分遣队和陆上作战部队。前者以分队单位在皇家海军所有驱逐舰及其以上级别的舰只上服役,通常他们负责操纵一座主炮炮塔和一部分副炮。这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与其他国家海军陆战队最大的不同之处,这部分海军陆战队员实际上完全就是舰船上的水兵,与人们心目中的执行两栖作战任务的海军陆战队有着根本的区别。在1917年的日德兰大海战中,有5700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参战。而皇家海军陆战队陆上作战部队则参加了西线残酷的地面作战,他们主要作为步兵部队在法国西北部防御德军的进攻,付出了很大的伤亡。皇家海军陆战队也进行了两栖登陆作战,最着名的是1915年和澳新军团一起在加里波第的两栖作战,以及1918年在比利时泽布勒赫海港的着名战役。
二战期间,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延续了海上值勤部队和陆上部队分开的编制结构。二战爆发的最初三年里,海军陆战队主要在海上跟随海军舰艇作战。在1940年开始,英国军方开始酝酿组建全新结构的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当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发出了这样的号召:“组建经过特别训练的部队,把恐怖带到德国人占领的海岸。”1942年瓦伦丁节(也就是2月14日情人节),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一支突击队——“a”突击队(现在的番号为第40突击队)组建。1943这些独立的突击队被合併为第102皇家海军陆战队旅(102 rm brigade)。第102皇家海军陆战旅参加了绝大部分欧洲战役,包括西西里、义大利以及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登陆,还有萨勒诺登陆、安齐奥登陆、特尔莫里登陆以及在印度和缅甸的作战。
1944年,5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共16000人参加了诺曼第登陆作战,他们操纵着盟军2/3的登陆艇。作为先头部队,皇家海军陆战队胜利完成了诺曼第的抢滩登陆,部分配备了坦克的海军陆战队单位担负起了向纵深发展进攻的任务。战争后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达到了他们的最大规模——8万人。到二战结束时,陆军突击队被全部裁减,突击任务完全交由海军陆战队承担。
从马尔维纳斯到伊拉克
战后,皇家海军陆战队第102旅改称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3 rmmando brigade),在二战后最初25年里,第3突击旅作为英国的机动预备队在地中海和远东执行任务。从马来西亚到婆罗洲,从韩国到苏伊士、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1950年9月15日,第3突击旅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编成内参加了着名的仁川登陆。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第3突击旅主力从海上登陆,第45突击队(世界上第一支直升机突击部队)从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参加了对埃及塞得港的进攻。1971年,第3突击旅返回英国,司令部设在普利茅斯石屋(stonehouse)兵营,皇家海军陆战队从1783年开始就在这个兵营驻扎。整个70年代,第3突击旅被都在挪威进行训练,第40和第41突击队在南弗兰克,第45突击队在北弗兰克,进行北极圈内作战训练。
皇家海军陆战队也是最早进驻北爱尔兰的部队之一,从1961年开始,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把长期驻防北爱尔兰的任务交给了第3突击旅。对突击旅的官兵来说,在北爱的巡逻真是一次"紧张之旅",因为那儿地域特殊,又面对极度激进且狂热的北爱尔兰共和军(ira),困难与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在平常的巡逻中,每一顶“绿色贝雷帽”都是ira狙击手瞄准的目标。第3突击旅在北爱尔兰执行的“绥靖任务”,大致可分为三种:即检查哨点、拦检和逐屋搜索。检查哨点的目的在于阻断北爱尔兰共和军的行动及军火运输。其中拦检属临时性任务,较检查哨点任务轻松一些。逐屋搜索通常繁琐且易遭至民怨,但却是查缉北爱尔兰共和军武装分子的必要手段。突击队执行任务的主要地区是盗匪之乡亚马尔和恐怖分子聚集的贝尔法斯特市区。亚马尔地区系丘陵崎岖林地,当年,所有主要通道都有北爱尔兰共和军埋设的地雷。因此,在这一地区巡逻有步巡和空巡两种,步巡时间通常由一天到数天不等,队员一般负荷沉重,又要在树林野地间匍匐前进,由于大多数村民同情北爱尔兰共和军,突击队的巡逻路线都是定点穿越森林,并在十分保密的情况下执行伏击或查缉任务;派遣直升机在空中巡逻是该地区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一般由12名突击队员担任,用直升机运往特定的地点,进行搜索、伏击或查缉等。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执行任务就比在亚马尔简单的多,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装甲车代步巡逻,遭枪手狙击的危险也较小。第3突击旅在北爱尔兰值勤近半个世纪,所付出的代价是25人死亡、90人受伤,其中大部分是遭受炸弹攻击所致。可以说在北爱近半个世纪的值勤为皇家海军陆战队积累了丰富的处理低烈度冲突、反恐作战和城市环境下作战的经验,在这两个方面,他们都可以做美国同行的老师。
第790页
1982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在英阿马岛战争中为英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82年,第3突击旅和加强的两个伞兵营在接到动员令后的5天内就乘船前往马岛。第3突击旅在战争期间进行了多次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并在6周的陆战中迫使所有阿根廷驻马岛的守军投降。
1991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参加了海湾战争,第3突击旅的快速部署能力和山地战经验使他们圆满完成了haven行动,保护了库尔德难民免遭可能发生的屠杀。
20世纪90年代也是皇家海军陆战队最为繁忙十年的开始。1994年在科威特遭到伊拉克威胁之后,第45突击队作为先头营被部署到科威特,以防止中东局势恶化。第二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又派出了一名司令官和全部参谋人员在波士尼亚充当了快速反应部队的指挥官和参谋机构。1998年第40突击队和第539突击中队前往刚果执行任务。同一时期,他们还向西印度群岛的蒙特塞拉特岛的土着居民提供了火山爆发后的救助,还救助了中美洲飓风灾害。1999年和2000年他们还在北爱尔兰(自1961年他们已39次赶往那里)、科索沃和塞拉里昂地区值勤。2000年第3突击旅旅部、第45突击队、通信部队、后勤突击团前往科索沃执行了阿格里科拉-iv行动(agric iv),时间长达6个月,他们负责指挥多国旅。2000年,第42突击队前往塞拉里昂执行palliser和silkman行动。2001年,第3突击旅被部署到阿曼,参加saif sareea 2演习。2002年,第45突击队和第3突击旅旅部一起被派往阿富汗参加反恐战争,这是第3突击旅自马岛战争以来20年间首次执行进攻任务。2003年,第3突击旅派往科威特和伊拉克参加第二次海湾战争。
★ 今日绿色贝雷帽
经过二战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今天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虽然规模大不如前,但其地位更加重要。如果说过去的皇家海军陆战队还只是三军体系中一个普通的组成部分的话,新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已经成为了大不列颠的“刀锋部队”,他们代表英国的“前沿存在”。今天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以快速反应为建军思想,围绕着第3突击旅建成了一支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技术型、专业化的精锐力量。
设在英国朴茨茅斯的鲸岛(whale ind)基地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下辖第3突击旅、两栖登陆部队支援群、突击队员训练中心以及部分加强给海军陆战队指挥的陆军部队,总人数接近7000人。
三大突击队
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是一支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两栖轻步兵单位,也是英国联合快速反应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高度的机动性、自持力和灵活性。第3突击旅的基地主要在英格兰西南部,旅指挥部设在德文郡朴利茅斯,1982年,他们就是从这里开赴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目前,第3突击旅下辖3个轻装突击单位——第40突击队(驻扎陶恩顿)、第42突击队(驻扎朴利茅斯)和第45突击队(驻扎阿布罗斯)。每个突击队的规模约700人,基本与1个陆军步兵营相当,但其作战能力与后者不可同日而语。根据前沿存在的战略思想,这些突击队将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点,在后续支援部队到达以前他们必须坚守住一条稳固的战线(就像美国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所做的一样)。因此,他们的装备更加精良(反坦克飞弹发射器70余部、81毫米迫击炮近30门)、训练几乎完全按照特种部队的标准来进行,更不用说他们还随时可以获得皇家空军和海军火力的支援。为这三支突击队提供至管重要的直升机力量支持的是隶属第3突击旅的突击直升机司令部,下辖第845、846、847海军航空兵中队,其中两个中队装备海王多用途直升机,一个中队装备山猫mk8和小羚羊轻型攻击直升机。
加强的陆军炮兵单位
第3突击旅乃至整个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唯一的地面炮兵单位是历史悠久的皇家炮兵第29突击团。该团组建于1961年,基地设在朴利茅斯的海军陆战队大本营,另有两个营驻扎在阿布罗斯和普尔。由于第3突击旅实际上是1个轻装步兵旅,主要用于山地、丛林、极地和沙漠等特殊气候和地形条件下的作战,对火力支援单位的依赖性很强。因此,第29突击团的24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在第3突击旅的作战编成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第29突击团还派出了相当数量的资深炮兵军官进驻海军战舰,他们将在战时作为炮兵观察和联络官指挥海军舰艇炮火支援登陆作战。
皇家炮兵第29突击团下辖1个本部营(第23突击指挥营)、3个炮兵营(第7、8、79炮兵营)和1个前观营,每个炮兵营营装备6门105毫米榴弹炮(战时将有第289后备炮兵营的6门榴弹炮加入)。驻扎在阿布罗斯的第7突击营(绰号斯芬克斯)是英国皇家炮兵部队中唯一一个与步兵部队驻扎在一起的单位。第7突击营刚刚从伊拉克返回,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它为第42突击队提供了火力支援。驻扎在朴利茅斯第8突击营在过去的18个月里十分繁忙,先是在美国加州进行了2个月的训练,随后便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和第二次海湾战争。它有一个非官方的绰号叫“黑八”,因为在阿尔玛战役中,这个营发射的炮弹超过了所有参战的炮兵营,以至于全营士兵的脸都被硝烟燻成了黑色。皇家炮兵第79突击营曾经长期在印度服役并获得嘉奖。在第二次海湾战争期间,第79营没有随队前往伊拉克,但派出了一部分官兵加强到第7和第8营中作战。
第791页
皇家炮兵第23突击指挥营(绰号直布罗陀)是全团的大脑和核心。它拥有一个炮兵定位雷达连和一个高技术通信连。第29突击团最后一个单位是大名鼎鼎的第148炮兵前观营,它的首要任务是为海军舰炮提供关键的射击诸元和参数修正,在紧急情况下战术空军的对地打击力量和地面炮兵也受他们的协调。第148炮兵前观营参加了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英国参加的军事行动,全营官兵都具备全天候、全地形条件作战能力,并且几乎可以识别每一种装甲车和飞行器。由于常常身处险地,因此,该营官兵都具备非凡的生存能力,并且受过专门的反审讯训练。第148营也是英军中唯一一支陆海军混合编制的部队,他们可以通过任何手段进入行动区域,包括步行、滑雪、伞降、机降、舟艇、潜艇和车辆。他们也参加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境内的军事行动。
提到第148炮兵前观营就不能不说到英国军队的侦察兵传统,在世界各国军队越来越倚重高科技手段获取情报的时代,惟有英国军队坚持为每一支陆军旅级部队配备先导连(leader troop)。每个先导连就是一支小型的特种侦搜部队,他们永远走在主力前面,收集第一手的情报资料。显然,英国人非常看重在情报收集、分析和汇总过程中人的独立判断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和灵活处置能力。这种传统很容易被认为是守旧,但近十年来的多次局部战争已经表明,先进技术和仪器并不能完全保证情报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人与机器的合作才是正确途径。
为第3突击旅提供防空火力掩护的是皇家炮兵第20突击营,该营与1964年作为轻型榴弹炮营在香港组建。90年代被改编为防空营,装备轻剑防空飞弹。和这两支部队一样来自英国陆军的还有皇家工程兵第59独立突击中队(驻扎巴恩斯塔普里)和第131后备突击中队,他们为第3突击旅提供近距工程支援。
两栖作战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后勤补给的依赖程度极高,因此,第3突击旅建立了高度专业化的后勤支援体系,其核心组成部分便是旅属突击后勤团。它于1971年在朴利茅斯组建,曾经参加过马岛战争。1995年,突击后勤团从朴利茅斯迁往北德文郡海岸的奇维诺兵营。那里从1935年开始就一直是皇家空军的基地。经过多年建设,突击后勤团已有能力在世界任何地方展开专业的后勤支援群以支持从连级到旅级规模部队的行动。全团5个后勤中队,兵力约700人,战时可扩编至1000人以上。
团部中队是全团最大的也是变化最多的中队,满编时超过200人,分为8个分队。它的首要任务是指挥和控制后勤任务的分配,通过计算机全面掌握从海到岸的后勤物资储备情况,了解前线部队的需求并评估其分配的优先顺序。它还要负责团本身的后勤支持。
登陆部队支援中队在两栖登陆的第一阶段就出动,一旦抢滩成功,紧跟在第一波登陆部队后面上岸的就是登陆部队支援中队。他们负责控制所有一线后勤支援地域并向地面部队提供专门的战斗支援。在团主力上岸并建立起更高级别的后勤补给地域前他们是抢滩部队唯一指望得上的后勤力量。当地面部队发展进攻而与突击后勤团主力拉开距离时,登陆部队支援中队就将立即开拔以便为战斗部队提供紧密的后勤支援。
装备支援营中队为第3突击旅提供第二线的所有装备维修和支持,其工作范围从步枪修理到更换装甲车辆的发动机。主要由陆战队员组成,也有一部分陆军人员,这些专业的机械维修、金属加工和车辆维修人员都接受过良好的训练,他们的最高目标就是保证所有装备都尽可能在离前线最近的地方修复并重返战场。
后勤支援中队由1个本部分队和3个专业技术分队组成,人员来自皇家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后勤兵。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第3突击旅提供第二线的后勤支援,包括物资的储备、运输等。技术分拥有可持续1周的快速机动能力,他们还能建立起前进空降场和前进物资节点(aod)。油料供应分队负责所有燃料的登陆、储存和运输。运输分队则装备了模块化的装卸系统(drops)和瑞典赫格隆公司生产的全地形车。
医疗中队包括本部分队、2个医疗分队以及1个支援分队。每个医疗分队负责建立1个拥有50张床位的野战医疗站。他们可以独立行动也可合併为一个有100张床位的更大的野战医院。其储备药品可以处理500名伤员,速度为每天100名。
两栖登陆部队支援群
为了保证第3突击旅的作战,英国军方还专门为皇家海军陆战队组建了两栖登陆部队支援群。平时隶属皇家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战时配属给第3突击旅。这个支援群的规模比一般陆军旅的后勤支援团更大,因为它在常规的后勤支援部队外还加强了6个特种专业单位,基本上可与陆军师的后勤支援单位相媲美。这6个特种单位分别是:第3突击旅先导群(由6个4人小组组成,执行侦搜任务,收集情报后直接上报为旅部,通常在主力之前先行登陆);负责电子战的y连,该连装备了先进的通信和电子支援设备,主要用于截听敌军通信,获取情报;通信连主要负责旅部及其下属单位之间的通信畅通。它们还提供后方司令部、海上指挥部乃至英国诺斯伍德的永久联合作战指挥部与前方旅部之间的卫星通信;装备有标枪单兵防空飞弹的防空连(一支小型高机动特遣单位,主要为旅部、后勤节点等高价值目标提供点防空火力);皇家海军陆战队军事警察连,他们执行的任务包括登陆后为后勤部队划分路线,沿途为车队提供武装护送,此外还担负旅部的警戒;战术空军控制小组,其人员通常来自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两栖登陆部队支援群有4个这样的小组,其中一个为后备小组,每个小组由3名军官组成。主要引导近距空中支援,
第792页
皇家海军陆战队第539突击中队为第3突击旅提供两栖登陆能力。第539突击中队的前身是1944年诺曼第登陆中的功勋登陆艇部队——第539突击登陆艇队,在d日登陆黄金海滩行动中,该中队驾驶lca-786号登陆艇的操舵手乔治·坦迪(19岁)被授予了优异服役勋章。第539突击中队组建于1984年4月2日,同年7月24日首次参加行动。它的组建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对马岛战争反思的结果。今天,这个中队拥有超过100名士兵,装备包括水翼登陆艇(lcac)、硬质冲锋舟(rrc)、橡皮艇(irc)和大型人员/车辆登陆艇在内的各种登陆艇。如果登陆规模较大,那么以两栖攻击舰为基地的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和第9突击中队还将提供支援。
★ 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环球训练
一位着名的将军曾经说过:“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来自一个地方,那就是训练场。”这话用在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支执行快速反应任务的轻装步兵部队,皇家海军陆战队必须时刻保持战斗力,艰苦甚至是残酷的训练是保持战斗力唯一的途径。皇家海军陆战队完善的训练体系足以令许多国家羡慕,而对于海军陆战队员们来说,从下决心要成为“绿色贝雷帽”的一员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生活就将和近乎实战的训练牢牢的联繫在一起。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场地训练,地点在北德文郡利文斯顿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训练中心(ctcrm),主要负责为皇家海军陆战队遴选队员以及陆战队官兵的再培训;第二部分则是全球拉练,藉助北约国家间密切的防务合作以及英国的外交关系,将皇家海军陆战队送到全球各个气候带和各种地形环境下进行实战演练。从寒冷多山的北欧到炎热干旱的中东、北非再到东南亚的热带丛林。
利文斯顿的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训练中心建立于1970年,但是其前身——皇家海军陆战队预备役新兵训练营(rm rd)则早在1939年就出现了。当时的训练营主要负责训练在二战前因陆军扩编而加入的预备役人员。1940年,大量批新兵在利文斯顿训练营接受了训练,而现役部队士兵在被派往海上值勤前也要来此接受训练。二战末期,原来设在阿奇那克里的突击队员学校mando school)将校址移至陶恩,并更名为皇家海军陆战队训练团(royal marines training group)。在战后最初的那几年,陆战队军官和士官学校也迁至利文斯顿。至此,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和特种训练都几乎集中到了一个地方,1970年这些学校被合併为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训练中心mando training centre royal marines)。
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训练中心的任务是给予军官、所有皇家海军陆战队员以完备的个人技能和战术训练。包括基本、高级野战训练、士官晋升课程和特别资格课程(专门为特种部队士兵设立的)。突击队训练中心由训练支持部提供支持,遵循集中训练方针。同时,各兵种指挥官必须先行保证新兵的质量和军官挑选的原则。训练内容涵盖了新兵训练、军官训练、步兵支援训练、为军士设立的指挥课程以及为通信兵及其军队管理人员设立的特别课程五个方面。每个训练部分由一名中校负责,他有责任设计训练内容、执行并验收训练成果,直接对突击队员训练中心指挥官负责。总指挥官则负责预算分配并制定每年的训练目标。训练基地的日常事物、训练部队的纪律、安全以及外部训练基地的联络确认则由一名副司令负责。所有的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在服役期间都要数次回到利文斯顿训练中心。从皇家海军陆战队潜力培训课程(prmc)到团军士长课程(rsm),从军官潜力培训课程(poc)到指挥课程。平均每年大约有1200名新兵来此受训,另外还有2000名新兵和400名军官参加预备课程。
利文斯顿训练基地的设施非常齐备,包括一流的健身房和游泳池(用于战斗游泳测试)、运用了最新的雷射技术的室内模拟射击场、在它附近300米有一个专门为新兵准备的步枪射击训练场和一个占地95英亩的综合训练场。此外,ctcrm还有权使用woodburymon附近大约2500英亩的训练场,皇家海军陆战队在达特姆尔高原(这个荒原的景色在柯南·道尔的《巴斯克维尔斯的猎犬》一书中有详细描述)、威尔斯和苏格兰也有训练场。
所有的陆战队士兵(皇家海军陆战队军乐队员除外)首要也是最重要的身份就是突击队员,因此,他们要接受被公认为世界各国时间最长、最艰苦的步兵训练,而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突击队员训练mando training wing),所有希望加入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新兵都必须接受长达30周的突击队员训练。突击队员训练课程在三个基地进行:朴茨茅斯、查塔姆和朴利茅斯。其中前两个基地主要负责训练新兵,朴利茅斯基地则主要负责其他进修的人员。
朴茨茅斯的训练持续15周,传授基本步兵技能,将一名平民变成一名步兵。训练内容包括:步兵操典训练、武器使用、体育训练、军事地理、急救和三防训练。目前的训练内容已经改进后的,它将灌输高层次的技能和发挥个人的能力——在此期间将进行5次野战考核;随后,这些新兵被转到查塔姆基地训练部队,进行接下来的15周训练,训练重点从个人技能转向双人、小组、排、连的战术训练。野外训练变得更多更频繁,野外训练内容包括巡逻、伏击、防御和武器使用训练(反坦克飞弹、手榴弹)和突击器械使用训练(登陆艇、快速突击艇、直升机等,他们还要学习攀岩和绳降)。身体方面的训练包括攻击课程、速度行军,新兵们还将学习对付在30周课程里他们身上不断增加的装备重量。查塔姆训练部队的核心思想就是将一名普通步兵变成一名突击队员,接下来的训练还包括使用各种突击器械。最后的考核从第26周开始,持续7天,对所有学员的单兵技能和战术素养进行测试和评估。测试中有一项是着名的负重行军(yomping)——负重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重量进行长距离行军。第27周是突击队员测试,包括丛林生存能力测试(tarzan course)、突击测试、9英里速度行军、耐力测试以及名声在外的穿越德文郡达特姆尔高原的30英里跑。所有这些测试都必须在负重22磅外加步枪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793页
只有通过了查塔姆基地魔鬼测试的新兵才有资格戴上绿色贝雷帽、佩带“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徽章。然后,他们就可以选择加入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的突击单位——陶恩顿诺顿庄园的第40突击队、德文郡朴利茅斯附近第42突击队和苏格兰东海岸阿布罗斯的第45突击队。
加入突击队后,陆战队员的生活并不会因为基本训练的结束而变的清闲,相反,在他们的整个服役生涯里,舒适是离他们最遥远的一个词。陆战队员必须尽快将训练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去并融入团队之中。在突击队服役期间,队员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是干旱沙漠、潮湿丛林就是寒冷山巅。通常的训练地点在中东(沙漠作战训练)、宏都拉斯首都伯里兹城或汶莱(热带丛林作战训练)、苏格兰(山地作战训练)和挪威(极地作战训练),此外他还要作好准备随时可能作为两栖快反集群(amphibious ready group)被派往世界各地。
★ 面向新世纪——突击队-21
冷战结束后,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开始重新审视英国武装力量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地位和位置。自冷战结束,全球安全和各国政策都已发生巨大变化,英国武装力量经常被用于执行他们所不熟悉的,也不是他们训练和组建目的的任务。轻步兵单位,包括第3突击旅被用于快速部署,占据关键地形,随后由装甲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做决定性的一击。并且,在最近十年里,皇家海军陆战队开始非常频繁的执行维和任务。为了回应这些变化,英国海军发展出一个全新的概念——“联合行动中的海军陆战队”(mcjo)。这个概念寻求充分利用海上力量支持陆上的行动,其结果是两栖力量成为了大不列颠国防政策海上力量的核心。有能力执行远征任务的先期部署的两栖预备集团(arg)就是这种新思想和近年来作战实践的结果,arg本身已经成为英国国防政策词典的一部分。另一个结果是重新审查突击队的结构以使增加他们执行打击任务的速度——使他们的打击更猛、更快、更精确。
这个观念上的变化也是与皇家海军陆战队引进新的更适应他们将要执行的新任务的装备相匹配的。一批全新的两栖战舰、飞机、车辆、目标探测系统和轻武器正在进入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它们至少可以使用到2020年而不过时。这些新装备包括远程狙击步枪(lrr)、新的重机枪(hmg)和轻型反坦克飞弹(lfatgw)等,在车辆方面,兰德罗娃的狼式突击车服役,而瑞典赫格隆公司研制的全地形车也将为皇家海军陆战队后勤部队提供更大的任务弹性。而最最重要的是,新一代两栖战舰已经或正在进入现役,它们是“海洋”号两栖攻击舰、“壁垒”号和“大不列颠”号船坞登陆舰。这些舰艇的服役将使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能力上一个台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两栖作战力量。
从现在开始直到2020年前后,皇家海军陆战队现面临的挑战是完成现有结构的改组以最好的利用这些装备,更好的执行国防部和北约指派给它的军事任务。这个名为“突击队-21”的计划的第一步是改进3个突击队的组织架构。本质上来说,“突击队-21”将把皇家海军陆战队的3个轻装突击队变成由指挥控制、后勤支援、火力支援和近距作战等几个模块组成的全新的单位。这是对二战以来传统的连、排、营编制的根本性颠覆。
按照“突击队-21”计划,新的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将由指挥连、后勤连和机动战斗连三大部分组成。指挥连除了担负指挥作战任务外,还编制有反坦克分队、侦搜分队、迫击炮分队、中型机枪分队和狙击分队,可为下属部队提供远程火力支援。机动战斗连分为两种——近距战斗连(closebatpany)和远程战斗连(stand-offbatpany),前者基本与陆军步兵连相类似,而后者则下辖反坦克分队、重机枪分队和近距战斗分队,不仅具备普通步兵连的作战能力,还拥有强大的中距离火力控制能力。最重要的是,这些部队都是模块化编成,在作战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机动编组,而不必拘泥于固有的编制。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突击队-21”计划进展顺利,各种新装备的服役也正常进行的话,在2010年前后,我们将看到一支空前精锐和强悍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那是二战时期的“哥曼德”、马岛战争时的绿色贝雷帽所难以企及的。
第十一卷欧洲篇 英国皇家海军回归“全球舰队”之路——2010舰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6825
从17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舰队。它是英国国家战略的基石。在经历战后的低谷后。冷战的终结使它面临作战使命和作战模式的彻底改变,1998年《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对英国皇家海军的使命、任务、规模和结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40多年徘徊后,英国皇家海军终于又回到了全球舰队的道路上来。
● 评审中诞生的未来舰队
从17世纪崛起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舰队。英国的国防乃至国家政治、外交战略都建立在皇家海军这块牢固的基石上。三百多年来,西班牙、法国、荷兰和德国都曾先后挑战过英国的海上霸权,但无一例外的遭到了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国皇家海军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一支无敌舰队。但是二战结束后,随着英帝国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力的衰弱,英国皇家海军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它从一支“世界舰队”沦为北约防御体系内的一个普通组成部分,主要担负在北大西洋防御华约海军力量的任务。在这四十年时间里,英国皇家海军失去了所有大型航母,舰队规模一再缩减,如果不是马岛战争挽救了不断沉沦的皇家海军,它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后,英国皇家海军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全新的作战模式,经过近十年的思索,1998年工党政府出台了《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它对英国皇家海军的使命、任务、规模和结构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英国皇家海军在经过40多年的徘徊后终于又从地区性防御力量回到了全球舰队的道路上来。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战略防御评审对海军的要求完全围绕着“前沿存在”和“由海向陆”的作战思想展开,摒弃了大舰队海上决战的思路,将两栖作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然,这是英国国防部针对冷战后国际形势所做出的战略思想上的变化。在战略防御评审的引导下,英国皇家海军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未来舰队的建设,由于许多主要战舰都将在2010年前后进入现役,因此它们被称为2010舰队。这支舰队将以2-3艘中型航母为核心;保持了英国在核潜艇力量方面的传统优势;而45型防空驱逐舰和未来水面战斗平台将极大提高皇家海军远洋作战及对陆支援能力;以不列颠级船坞登陆舰为代表的一批两栖作战/支援舰只将使英国快速反应力量具备真正的全球快速部署能力。如果这些计划都能顺利进行,那么在十年后,我们将可能看到一支重新崛起的英国皇家海军。
第794页
● cvf——英国皇家海军的核心
英国皇家海军现役的旗舰无敌级轻型航母原本是冷战时期作为反潜巡洋舰来设计的(anti-submarine cruisers)。1966年,英国工党政府取消cva项目(航母更新计划),其基本依据是他们认为英国皇家空军(raf)完全可以从英国在印度洋或友好国家的空军基地起飞执行全球性的任务。因此,无敌级被皇家海军视为“直通甲板巡洋舰”(through deck cruisers)。1979年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准备拆毁或出售无敌级航母,1981年英国官方甚至已经公布了“无敌”号即将被卖给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消息。然而,1年后爆发的马岛战争戏剧性的改变了英国战后航母的发展历程——“无敌”号与“竞技神”号航母作为皇家海军特遣舰队旗舰参战并发挥了关键作用。马岛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无敌级的命运,它在此后的二十年里多次作为海军特遣舰队的旗舰参加各种行动(包括两次海湾战争),而这些任务并非设计者的初衷——作为北约反潜力量在大西洋与华约国家潜艇作战。然而,无敌级轻型航母执行的这些任务也暴露出了它的弱点:它能搭载的战机数量有限,较短的飞行甲板也排除了固定翼战斗机上舰的可能性,而且由于预算不足,英国皇家海军只有3艘轻型航母,在轮换制的规定下,最多只能出动2艘,第3艘肯定在船坞里修理或维护。
英国皇家海军需要更大的航母和更大型的海军战机,1994年,英国启动了无敌级轻型航母的后续舰研制计划。当时提出的方案包括以商船船体为基础建造航母或对无敌级进行中期延寿改进等,但是这些方案显然在技术上和成本上都不能令人满意。在1997年5月,工党政府重掌政权后,新任国防部长乔治·罗伯逊主持进行了《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评审的核心问题便是无敌级航母的更新换代问题和航母重要性的争论。
首先它承认了海基航空力量的重要性:“我们的结论是,未来的军事作战中,进攻性空军部队将是核心所在。但我们不能确保我们总有合适的空军基地可用。而且即使有合适的基地,以往的经验也表明这些基地并不能保证时刻作好支持大规模空军部队的准备。而在这种情况下,航母就显得特别有价值。此外,它们还是前沿存在、力量展示的强有力手段,在一定情况下甚至可以阻止局势的恶化、战争的爆发。因此,我们判定,英国对于航空母舰的需求是持续存在的。”
其次,评审确认了无敌级轻型航母无法克服的弱点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无敌级的设计目标是冷战环境下的反潜巡洋舰,通过搭载的少量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提供有限的舰队防空能力,这已不再是皇家海军主要的需求。目前的重点已经转变为加强进攻性空军力量,以执行更多、更复杂的任务。”
最后,评审决定“当前皇家海军的航母舰队已经走到了它们服役生涯的尽头,我们计划用两艘更大型的航母(未来航母cvf)替代它们。这个工作已经展开,新型航母的排水量将在30000-40000吨左右,能携带50架战机(包括直升机)。”
先期的技术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提出了三种未来航母方案:
stovl(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型将带有跃飞甲板,但不能安装飞机弹射器、拦阻索和斜角飞行甲板。它的成本在三种方案中是最低的,而且其起飞战机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ctol(传统起降) ctol将安装与美式航母相类似的斜角飞行甲板和蒸汽弹射器,其优势显然在于可以起降固定翼战斗机。
stobar(短距起飞、拦阻着陆)stobar型需要斜角飞行甲板、跃飞甲板和着陆拦阻索。
《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要求新航母的排水量虽然仍比不上美国的超级航母,但其尺寸已是无敌级的两倍(标准排水量超过16000吨)。而50架左右的载机数量也比无敌级要多。和平时期,这两艘航母每艘可搭载40架飞机和直升机。航母舰载机联队由30架未来舰载战斗机(fcba)、4架未来早期预警机(fobew)和6架莫林反潜直升机。在战时,将增加10架fcba。
cvf将不採用核动力,主要原因是研制核反应堆的成本太高,全寿命费用也太高。比较现实的是全电推进系统(ifep),预计航速可达28节。无敌级航母的缺陷都将做了针对性的改进,例如,无敌级的升降机位于飞行甲板中部,当战机起飞和降落时它都不能使用。而cvf的升降机将安置在主甲板一侧,以保证飞机起降时,升降机仍能正常工作。飞行甲板将设置内藏式补给站(pit stops)以便在战斗中为战机补充弹药和燃料。cvf还将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舰员人数(做到在排水量大增的情况下舰员人数基本与无敌级相当),以降低运行成本和应对目前皇家海军人力资源上的缺乏。
cvf的建造目前已没有疑问,它肯定将成为英国皇家海军2010舰队的核心,但有疑问的是航母的数量,目前要求购买第3艘的呼声已越来越高,支持者中就包括英国下院国防特别委员会主席。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用3艘无敌级航母应付各种任务已显得很吃力(航母并非人们想像中的永远漂浮在海上的堡垒,它的一生中有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待在船坞里接受检修和维护,而轻型航母还有一个自持力有限的问题),目前皇家海军一直坚持轮换制——2艘在海上待命,1艘在船坞中检修,这样勉强能够应付,但有时也会遇到问题。例如在1998年,“无敌”号执行了在波斯湾的任务后又被派到巴尔干半岛,因为皇家海军当时无船可用。这使“无敌”号的机械状况恶化,舰员也出现过度疲劳。而1999年就只有“卓越”号在海上待命,“无敌”号和“皇家方舟”号分别在朴茨茅斯和苏格兰罗塞斯接受改装。所幸当年平安无事。一旦按照国防部的计划,用2艘cvf替代3艘无敌级航母,皇家海军将肯定无法保证2艘航母在海上待命的惯例。国防部目前做出的承诺是,将以短期维修代替长期休整,保证总有1艘航母在海上。但是让已经习惯了3艘航母轮换的皇家海军去适应只有2艘航母总归不太令人愉快,从这个角度讲,第3艘cvf的建造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第795页
1999年1月25日,6家公司——bae系统公司、洛·马公司、雷锡恩公司、马可尼电子系统公司、波音公司、泰利斯海军有限公司和汤姆逊csf公司——接到了招标书。1999年5月,英国国防部收到两个工业竞标队的标书,第一个竞标队由泰利斯海军有限公司领导,成员有德文波特管理有限公司、rugby集团的阿尔斯通海军系统公司(负责提供推进和电力系统)、洛·马丁公司以及bmt防务服务公司和雷声公司;另一个竞标队由英国bae系统公司领导,成员有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阿莱尼亚·马可尼系统公司、哈兰德与沃尔夫有限公司、vt公司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英国政府倾向于在英国本土建造航空母舰,拥有这个级别造船能力的船厂包括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和沃尔夫船厂、贝肯黑德的卡梅尔·莱尔德船厂、斯万·亨特船舶有限公司和ba系统公司的加万(govan)和斯科特斯透恩(scotstoun)船厂。
2001年1月,英国海军宣布,决定将未来航母舰载机初步定型为美国正在研制的联合攻击机(jsf)中的一种型号。未来航母计划已对联合攻击机垂直/短距起降(stovl)型和舰载常规起降型进行了评估,两个竞标队的航母设计方案目前都以联合攻击机的这两种型号为舰载机而设计。2003年1月,英国国防部长杰夫·胡恩宣布皇家海军新一代航空母舰将由bae系统公司、泰利斯英国公司和国防部合作设计和建造。参加建造cvf的船厂有苏格兰罗塞斯的bes船厂、bae系统公司的克莱德船厂(clyde)、斯万·亨特船厂和朴次茅斯的vosper thorneycroft船厂。cvf的第一块钢板将在2005年切割,首舰将在2010年下水,2012年左右服役。第2艘则将在2015年服役。
定型的cvf採用了直通型甲板+跃飞甲板、单舰岛的设计方案,尽管关于cvf的基本数据仍处于保密状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英国皇家海军建造过的最大的战舰。目前设计工作仍在进行中,最后的情况将在2004年公布。
● 未来皇家海军水下舰队
潜艇,尤其是核潜艇,不仅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体现,更是整个国防体系里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英国皇家海军向来重视潜艇舰队的建设,其核动力潜艇(弹道飞弹核潜艇和攻击飞弹核潜艇)占据了水下舰队的绝大部分。1983到1991年间,7艘特拉法尔加级攻击核潜艇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它是目前皇家海军的主力水下打击力量。但是这些潜艇将在6年后的2010年逐步退出现役。根据英国1998年《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的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英国将陆续用机敏级攻击核潜艇和未来攻击潜艇(future attack submarine)替换特拉法尔加级,构筑未来水下舰队。
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装备更换时间表,机敏级攻击核潜艇将取代全部5艘仍在服役的快速级攻击核潜艇和特拉法尔加级的前两艘。机敏级的前身是英国皇家海军计划用来替换快速级潜艇的“ssn-20”项目。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于1986年,1989年结束论证进入正式发展阶段。1987年,英国国防部与维克斯船舶与工程有限公司(vickers shipbuilding & engineering ltd)签定了建造合同,但随着冷战的结束,1992年国防部取消了採购合同,集中力量建造第二批次特拉法尔加级潜艇。但是,“ssn-20项目”的设计仍然在慢速发展,1995年6月,首艇在维克斯造船厂下水,由于研制周期长,首艇的成本之高昂令人难以忍受。1997年3月17日,国防部重新和维克斯公司(此时它已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马可尼公司兼併)签定了3艘机敏级潜艇的採购合同,价值20亿英镑(由于合同包括在2003和2004年间追加採购2艘潜艇,因此20亿英镑实际是5艘潜艇的总价)。这个合同也是英国第一份整批次採购核潜艇的合同,此前皇家海军在採购核潜艇时均按照单艘订购,逐次追加的程序进行。按照计划,首艇“机敏”号将在2004年9月建成下水,在完成18个月的海试后进入皇家海军服役。“伏击”号在2001年动工,2005年下水,2007年服役,第3艘“狡诈”号则要等到2008年才能服役。
维克斯船舶和工程公司在“ssn-20”项目上多年的投入终于换来丰硕成果,机敏级潜艇利用了“ssn-20”项目的很多技术。机敏级比皇家海军以前的攻击潜艇更大、更安静、作战能力更强。按照目前公布的数据,机敏级艇长89.4米,排水量达到7000吨。最大水下航速达32节,水面航速28节,最大潜深300米。规定艇员人数为98人,紧急情况下可搭载109人。机敏级的动力系统採用了罗·罗公司的pwr-2核反应堆,它直接改进自前卫级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动力系统,其技术成熟度不容置疑。pwr反应堆的优势在于延长了潜艇寿命,昂贵的中期燃料更换变得不再必要。由于安装了喷水推进装置,机敏级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型不用螺旋桨推进的潜艇。消除了螺旋桨的空泡噪声将给它带来前所未有的安静性。
机敏级潜艇将安装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36枚鱼雷、飞弹和水雷。它的武器装备包括旗鱼鱼雷和潜射鱼叉反舰飞弹。随着战斧巡航飞弹在快速级“辉煌”号上发射成功,特拉法尔加级和快速级攻击核潜艇都将接受改装以发射战斧巡航飞弹,机敏级也将具备这种能力。但它不能发射美国现在普遍使用的战术战斧(tactom),因为战术战斧必须通过垂直发射系统发射,而机敏级没有安装垂直发射管,只能使用鱼雷发射管发射飞弹。
第796页
1998年英国工党政府发布了着名的《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strategic defence review sdr)。评审确认了追加订购2艘机敏级攻击核潜艇的计划,但同时,评审也决定将皇家海军攻击核潜艇队的规模从12艘缩减到10艘——“攻击潜艇舰队的规模将进一步缩小,但是潜射战斧巡航飞弹和机敏级潜艇的採购不受影响,因为后两者直接关系到保持大不列颠国防力量核心的作战效能。”结果便是5艘机敏级潜艇将取代3艘快速级和2艘特拉法尔加级——“机敏”号、“伏击”号和“狡诈”号取代快速级“君主”号、“庄严”号和“王权”号,追加订购的2艘将取代特拉法尔加级“特拉法尔加”号和“狂暴”号。由于追加订购的2艘机敏级要到2010年后才能服役,因此,在2010年前,3艘机敏级、2艘快速级(“辉煌”号和“斯巴达”号)加上5艘特拉法尔加级攻击核潜艇将组成英国皇家海军强大的水下突击力量。
机敏级首艇“机敏”号的第一块钢板在1999年11月开始切割,2001年1月31日,距离皇家海军的第一艘潜艇“荷兰1号”铺设龙骨正好过去100年,“机敏”号的开工典礼在德文郡霍尔船厂举行。出席的400名嘉宾中有2位二战老潜艇兵——退役海军中将亚瑟·黑斯勒特(曾担任特拉法尔加级“锋利”号艇长)、退役海军少校伊恩·弗兰瑟(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曾在二战中指挥一艘x小型潜艇击沉日本巡洋舰)。英国国防部採购大臣西蒙斯男爵评论道:“机敏号的龙骨铺设标志着皇家海军的潜艇力量进入新世纪。”这位大臣还透露了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在《战略防御评审》中国防部说我们将追加採购2艘机敏级以保持10艘的攻击核潜艇舰队规模。但我们现在计划的是追加採购3艘”。然后她又慎重的补充道:“我必须强调的是,关于採购第6艘机敏级的计划取决于未来威胁的潜在变化”。英国国防部下决定订购6艘机敏级核潜艇,而不是原计划的5艘,部分原因是因为建造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固定成本,从而使单价下降,相比对老潜艇进行延寿改进而言更划算。另一个原因是增购一艘核潜艇将使数百名造船工人在未来6年里有活儿可干。
尽管机敏级的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英国皇家海军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已计划在2010年前后建造未来攻击潜艇以替代5艘特拉法尔加级。目前,未来潜艇计划还处在早期论证和发展阶段,离它们的服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在目前参与论证的多种潜艇方案中,绝大多数为核动力,少数几种仍採用常规动力,其中当然有aip动力方案。然而,英国皇家海军显然更倾向于核动力潜艇(加装aip动力系统的常规潜艇在自持力方面仍然无法与核潜艇相提并论)。5000-8000吨级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应该是最终的方案。
在论证未来攻击潜艇方案时,很多创新设计也被引入其中:其中一种非常大胆的设计是利用光纤通讯设备和网络战的概念,实现目标和战场信息的自由交流。这个设计如果实现将改变二百年来的潜艇外形——未来攻击潜艇将无须传统的潜望镜和指挥塔!其他创新设计还包括携带无人潜水器和无人扫雷装置。
从目前的情况看,未来攻击潜艇肯定将装备潜射巡航飞弹。但与快速级、特拉法尔加级以及机敏级通过鱼雷管发射巡航飞弹不同,未来攻击潜艇将会採用垂直发射技术。此外,高水平的自动控制技术有望将艇员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
● 45型防空驱逐舰和未来水面战斗平台
英国皇家海军未来舰队仍然沿袭航母战斗群的配置方式,为航母提供护航的水面战斗舰艇也是英国皇家海军未来数年里的重中之重。在2010年后,英国皇家海军所有老式驱护舰艇都将面临退役的命运,接替它们的是两种先进的水面战斗舰艇——45型防护驱逐舰和fsc(未来水面战斗平台)。国内关于45型驱逐舰性能的报导已经连篇累牍,我们也就不再赘述。2000年12月20日,英国国防部与bae系统公司签定了3艘45型驱逐舰的建造合同,这3艘舰将分别被命名为“大胆”号、“不屈”号和“金刚石”号。值得注意的是45型驱逐舰并没有沿袭42型驱逐舰以英国城市命名的方式,而是全部以d打头的单词命名,因此也被皇家海军称为d级驱逐舰,而按照国际通用的以首舰名称为该级别舰只名称的惯例,45型驱逐舰也可被称为大胆级驱逐舰,只不过这样的称呼需要与英国皇家海军20世纪50年代服役的大胆级驱逐舰相区别。
45型首舰“大胆”号在2002年开工建造,2005年下水并开始海试,2007年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如果不出意外,最终将会有12艘45型防空驱逐舰进入皇家海军序列,届时,它们将扮演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角色,用“紫苑-15/30”舰空飞弹和“桑普森”相控阵雷达将为英国航母编队提供关键的区域防空能力。
相比採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全电推进、垂直飞弹发射技术、舰体隐身技术)的45型驱逐舰,英国皇家海军现役的23型护卫舰就显得过时了,而皇家海军也确实有一个23型护卫舰的后续舰计划,那就是fsc——未来水面战斗平台。fsc的前身是皇家海军从1994年就开始先期技术论证并寄予厚望的“未来护卫舰”(future escort)。随着对英国国防力量产生了巨大影响的1998年《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的出台,“未来护卫舰”计划的内容和重点都做了修改,其名称更改为“future surfacebatant”——未来水面战斗平台。这意味着它将不仅仅扮演新一代反潜护卫舰的角色,而是作为一个模块化的平台,搭载不同的战斗装备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这也是英国国防战略向快速反应和全球机动方向转变的结果。英国皇家海军希望在2010年后得到20艘fsc,以替换16艘23型护卫舰和4艘更老的22型第3批次护卫舰。
第797页
1999年8月,fsc初步概念论证阶段结束,进入方案筛选阶段,革命性的三体船设计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得到皇家海军的青睐。理论上,三体船相对于传统单体船有相当多的优势:1.更低的建造成本;2.降低了雷达和红外信号;3.更小的阻力使其在同等动力条件下可以获得更高的速度;4.高海况下无可比拟的稳定性;5.三舰体提供的更大的甲板空间,这些增加的甲板面积可以搭载更多的武器装备,安装第二个直升机库以搭载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进行对陆攻击任务(这可以充分体现皇家海军“由海向陆”的指导思想)。上层建筑的空间和布局也将得到改善。
1998年7月28日,国防部调查与评估处(defence research & evaluation agency)与位于南安普敦的沃斯佩尔·索尼克洛夫特船厂签定合同,由后者建造一艘2/3比例的三体实验船。这艘97米长的实验船被命名为“海神”号(rv triton),并于2000年5月6日在伍尔斯顿船坞下水。从2001年开始,“海神”号将进行为期数年的海上测试,以验证它的性能和三体船概念的作战可行性。这些测试对于三体船是否被皇家海军採纳为未来水面战斗平台的方案至关重要。毕竟,三体战舰严重违背了传统的战舰建造哲学,在其他国家也没有先例。2001年9月,皇家海军的山猫mk8直升机由“海神”号搭载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起降实验。这是三体船项目取得的最近的一个成功,同时也是直升机首次在三体船上完成起降。
未来水面战斗平台的自动化控制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这将使它的尺寸比以往皇家海军的任何一型护卫舰都要小,其长度可能不超过100米。至于动力系统可能会採用全电推进。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fsc肯定将装备对地攻击武器,比如目前美军使用的战术战斧巡航飞弹。
● 一切为了两栖作战
未来英国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支援力量由四种舰船组成——“海洋”号两栖攻击舰、2艘不列颠级船坞登陆舰、4海湾级登陆支援舰和6艘ro/ro级战略运输船。
● 不列颠级船坞登陆舰
全新的不列颠级船坞登陆舰(lpd)是勇敢级船坞登陆舰迟到的继承人。它们和“海洋”号两栖攻击舰、4艘海湾级登陆支援舰一起构成皇家海军现代化两栖机动力量的核心。它们的首要任务是在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执行任务时提供运输、部署、海上和空中支援能力。它们也将是两栖作战时的c4i平台,是两栖特遣部队的大脑atg),有权指挥参战的所有海军和陆上单位。
在声名狼藉的1981年《战略防御评审》的指导下,“勇敢”号(l10)和它的姊妹舰“无畏”号(l11)准备在没有后续舰只服役的情况下退役。然而,在一年后的马岛战争中它们证明了它们的关键作用并使国防部收回成命,允许它们继续服役。1991年,英国政府宣布老旧的勇敢级船坞登陆舰将被替换,新舰的初期技术论证工作将在1991年11月到1993开始。第二阶段研制工作在1993年5月到1994年春进行,同年开始招标。有3家船厂接到了招标书:维克斯船舶和工程公司、scotstoun造船厂和南安普敦的沃斯佩尔·索尼克洛夫特船厂。后两者由于缺少建造大型两栖战舰的设备而没有递交投标书。英国国防部在1995年7月得到了维克斯船舶和工程公司的投标书,但其报价高达5.89亿英镑。经过后来一系列的艰苦谈判,维克斯船舶和工程公司最终将报价降至4.29亿英镑。双方在1996年7月18日正式签定合同,在新闻发布会上,当时英国国防部长米切尔·珀提洛称“皇家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船坞登陆舰的作战效能,目前为海军陆战队提供此种能力的是“勇敢”号和“无畏”号。它们都有着光荣的服役经历,但都已接近寿命极限。我很高兴今天能宣布我们与美国通用电气航海分部签定合同,由他们设计并在维克斯船舶和工程有限公司建造2艘船坞登陆舰。新型船坞登陆舰将被命名为“不列颠”号(国内很多媒体在报导时将其译为“海神之子”号,这是一个无伤大雅的错误)和“壁垒”号。”这两个舰名在皇家海军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最后一次出现在皇家海军序列是2艘半人马级轻型舰队航母。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包完成船体结构的设计后,所有的钢材切割在1997年11月17日开始。和海浪级辅助油轮(wave ss tankers)一样,这2艘船坞登陆舰也将运用模块化设计的理念:所有制造出来的小部件在德文郡的霍尔船坞被组装成大的模块,随后被运送到superberth完成最后的装配并下水。
1998年的《联合王国战略防务评审》确认了通过建造“不列颠”号和“壁垒”号以加强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两栖攻击舰“海洋”号的服役以及正在建造中的“壁垒”号和“不列颠”号船坞登陆舰将给我们的快速反应部队提供至关重要的战略机动能力”。
1998年2月,建造单位开始运转起来。“不列颠”号在1998年5月23日进行了象徵性的开工仪式,铺设了龙骨。在开工仪式上,海军上将亨利·里奇说:“我很高兴看到这个项目进展的如此迅速,它将使皇家海军陆战队以全新的强有力的形象进入新千年”。“不列颠”号的许多钢结构部件在车间里被单独制造出来,然后组装进7个大系统模块里。1到5号模块是“不列颠”号的舰体,它们在德文郡的霍尔船厂建造。完成后将被用军用列车运至面向沃尔尼海峡(walney 插nnel)的superberth。这些模块重达2400吨。霍尔船坞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6号和7号模块在superberth组装。接下来的工作是安装各种装备、焊接管道、测试系统。
第798页
“不列颠”号在2001年3月9日上午10点20分下水,这是自从1978年“无敌”号以来,在这里下水的最大的船只,1500多名工人、他们的家属和当地学校的学生齐声欢呼。安尼公主和她的丈夫蒂莫西·劳伦斯海军准将参加了下水仪式,参加的贵宾还有海军少将奈杰尔·吉尔德。“壁垒”号在2000年1月27日正式开工建造,2001年3月,“不列颠”号下水时,“壁垒”号也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建造。最初“不列颠”号计划在在2002年3月服役,而“壁垒”号在一年后进入现役,但是由于工期拖延了9-12个月,这2艘船坞登陆舰准备在2003年3月和12月服役。英国国防部在等待新型两栖舰期间变得十分焦灼,他们很担心在“不列颠”号服役与“无畏”号退役之间出现两栖战斗力的断档。有2件事加重了这种焦虑感。首先,2000年11月,“无畏”号在前往塞拉里昂的途中发动机舱发生火灾。虽然损管措施很得力,但这是一个信号,它提醒人们“无畏”号已经服役40年了,它已经撑不了多久了。其次,“9·11”事件使英国国防部意识到他们将面临的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长期的反恐战争。2001年10月,“无畏”号就已经出现在印度洋上,搭载着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分遣队准备参加阿富汗战争。在国防部的催促下,“不列颠”号的建造及交付进度被加快,2002年8月9日,“不列颠”号正式交付皇家海军,2003年1月进入现役。为了应付修订的时间表,bae公司特意调整了工作队伍,原来在“壁垒”号小组工作的180名关键技术人员被调到“不列颠”号上来。
原计划“无畏”号将继续服役直到“不列颠”号服役为止。但是,国防部经过权衡最终决定在2002年3月,“无畏”号退出现役,节省下200万英镑的经费。
1998年5月,英国国防部与bae系统公司签定合同由后者设计和建造10艘lcunding craft utilities)登陆艇。bae系统公司随后与克莱德的阿利萨-图恩公司签定了一份价值2千万英镑的转包合同。根据协议,后者将先期交付2艘以进行测试和评估,剩余8艘将在2003年交付。原计划阿利萨-图恩在1999年交付头两艘,但该公司随后出现严重财政危机,被迫宣布破产保护。2000年11月,bae系统公司航海分部赢得合同在他们的加万造船厂建造剩下的8艘登陆艇。其间,先期交付的2艘lcu已经交付皇家海军陆战队两栖试验和训练单位,在北德文郡进行评估。后者也将承担“不列颠”号晒装完成后的海试任务。
2001年8月6日,英国国防部与fbm babcock marine有限公司签定了价值900万英镑的合同以建造12艘lcvp mk5型nding craft vehicle and personnel)人员登陆艇。这些登陆艇将在罗塞斯造船厂建造。lcvp早期型已经跟随“海洋”号两栖攻击舰在世界范围内执行了多种任务并获得了很大成功,其性能得到了皇家海军的信任。12艘lcvp mk5中的8艘将在“不列颠”号和“壁垒”号上服役,其余4艘将作为实验艇和训练艇使用。2001年9月,国防部又追加订购了4艘lcvp mk5登陆艇。
● 海湾级登陆支援舰
海湾级登陆支援舰(alsl)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一线的支援运输舰。它将被用于运送人员、装备至世界任何一处,并且有能力部署他们使其可以直接参加战斗。这些支援舰将在前线给予“不列颠”号、“壁垒”号船坞登陆舰以及“海洋”号两栖攻击舰以近距支持。在理论上也可用于低烈度的行动,包括维和任务、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援助。
英国皇家海军老一代登陆支援舰是兰斯洛特爵士级,英国运输部在1964-1968年为英国陆军订购了6艘该级支援舰。它们最初在英印蒸汽航海公司(british indian steam navigationpany)旗下服务,但在1970年,转而隶属皇家海军辅助舰队(royal fleet auxiliary)。所有的6艘船都参加了马岛战争,其中“加拉哈德爵士”号和“特雷斯塔姆爵士”号遭受重创。战后,“特雷斯塔姆爵士”号被整修一新并接受了部分现代化改装,而“加拉哈德爵士”号则被认为无法修理而被迫退役,随后英国重建了一艘支援舰继承了它的舰名。该级舰的首舰“兰斯洛特爵士”号在1989年退出现役,剩下的5艘船继续在皇家海军辅助舰队服役,其中3艘急需现代化改装或被新舰替换。
“贝德维尔爵士”号在1994年底回到造船厂进行中期延寿改装,计划在完成改装后再服役15年。它的舰体被拉长12米以增加人员和货物运载能力,更换了发动机,上层建筑接受了隐身改装。英国国防部本来计划对“杰安特爵士”号和“佩斯维尔爵士”号也进行类似的现代化改装。但是,“贝德维尔爵士”号的延寿改进遇到了太多的难题,而其高昂的改装费用也远远超过了计划,这使改装几乎失去了意义。这些问题毫无疑问还会出现在“杰安特爵士”号和“佩斯维尔爵士”号的改装过程中,因此,英国国防部决定放弃改装计划转而建造2艘全新的登陆支援舰以取代老旧的爵士。
皇家海军对于登陆支援舰的需求在1998年得到了《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的支持,后者确认了英国需要专门的两栖舰只以支持联合快速反应部队(jrrf)。2000年4月14日,5家英国船厂被邀请竞争这份价值1亿3千万英镑的合同,建造2艘登陆支援舰以及3艘可能会有的追加定货。这五家公司是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和沃尔夫船厂、斯万·亨特船舶有限公司、伯肯黑德的卡梅尔·莱尔德船厂、北德文郡的阿普利多船舶有限公司和bae系统公司船舶有限公司。
第799页
2000年6月13日,国防部收到了阿普利多造船厂、斯万·亨特有限公司和bae系统公司的船舶有限公司的标书。在评估竞标方案的过程中,英国国防部看起来在是否替换全部老旧的登陆支援舰方面非常谨慎,因为他们在最近几年从塞拉里昂和莫三比克的两栖行动中获得了许多经验。评估的结论是替换4艘登陆支援舰在效费比上要优于2艘新船、3艘旧船组成的混合舰队,因此,国防部决定除了最初的2艘外再追加订购2艘登陆支援舰。2001年10月21日,随着英国国防部宣布主承包商的竞标结果,登陆支援舰项目正式启动。为了使4艘新型登陆支援舰能够尽快服役,国防部抛弃了由一家船厂连续建造的方案,改由斯万·亨特船舶有限公司作为主承包商领导整个计划,并建造其中的2艘,而另2艘则在bae系统公司船舶分公司的加万造船厂同时开工建造。
斯万·亨特船舶公司的获得了成功的设计方案建立在支持者系列运输船的基础上,这个家族是由荷兰皇家斯切尔德船厂dutch shipbuilders royal schelde)设计的。同一系列的船舶使用一个共同的建造平台(基本相同的结构和设计),但是其排水量从9000吨到14000吨不等,这将可以适应不同海军的不同需求。这个系列的不同衍生型已经分别在荷兰和西班牙海军服役,欧洲其他国家也对此表现出强烈兴趣。
2000年12月18日,英国国防部与斯万·亨特船舶有限公司签定了建造合同,建造头两艘舰“拉格海湾”号和“莱姆海湾”号。英国国防部发言人解释道:“这两个名字真实而贴切的反应了登陆支援舰将要执行的两栖战任务,以及它们将要面对的地形——就是像莱姆和拉格这样的海湾”。拉格湾位于格拉斯哥西边克莱德河口,而莱姆湾在英格兰南部沿海的维茅斯和埃克塞茅斯之间。这两个名字在皇家海军序列中从未出现过。二战时期曾经有一艘名为“拉格”号的法国武装商船被英国皇家海军徵用,作为登陆运输船参加了诺曼第剑滩的登陆。这两个名字受到英国国内的大量批评。传闻说这两艘舰原本准备命名为“奎贝隆海湾”号(quiberon bay)和“阿包克海湾”号(abouikr bay)——都是着名的英国海军战胜法国海军的地点——但是英国国防部显然为了追求“政治正确”而放弃这两个名字。此外,许多皇家海军辅助舰队的官兵也很遗憾这2艘即将在他们舰队服役的新型支援舰不能以马岛战争中的战役名称命名以纪念他们在20年前牺牲在南大西洋的同袍。
2001年年中,两座造船厂都开始进行新舰的准备工作。但是,由荷兰皇家斯切尔德船厂向斯万·亨特船厂转让技术的工作却受到了严重的拖延,由于缺乏关键的技术数据,后者无法完成至关重要的结构设计工作。这个拖延还导致加万船厂遭遇开工不足,bae系统公司不得不公布了这个危机。bae公司随后与斯万·亨特船厂讨论了关于在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先行开始材料准备工作的可能性。斯万·亨特船厂指出他们正在尽快的完成舰船的结构设计工作,加万船厂可以开始先期的切割钢材等准备工作。
2001年10月1日,斯万·亨特船舶有限公司位于沃尔森德的船厂开始为“拉格海湾”号切割钢材,国防部採购部大臣罗伯特·沃尔斯利爵士参加了开工仪式。尽管这个船厂曾经建造过石油开採和运输船,但“拉格海湾”号是他们自1994年建造了“里奇蒙德”号后第一艘建造的海军舰只。这两艘支援舰将在斯万·亨特公司于2001年10月才建成的新的巨大的浮动船坞里建造。
2001年11月19日,国防部与bae系统公司签定了建造第3和第4艘海湾级登陆支援舰的合同,它们被命名为“加廷根海湾”号和“蒙特海湾”号,钢材切割工作随后展开。而经过现代化改装的“贝德维尔爵士”号将与新的4艘支援舰一起构成皇家海军两栖支援力量的主体。
● 海上百夫长级战略运输船
1998年《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称“我们非常迫切的需要改进我们的战略运输船队,以允许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运送更强大的部队到达出事地区”,在此基础上,战略评审还称:“战略运输船带来的快速反应能力将由追加购买的4艘海上百夫长级货柜船得到提高,这样我们将拥有总数为6艘的战略运输船。它们将有能力运送我们的联合快速反应力量,包括重武器。”
这6艘战略运输船将为皇家海军提供已经缺失多年的战略运输能力。和平时期,它们也可以执行商业任务,悬挂英国商船旗,但其中3艘随时听候国防部的调遣,其中1艘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另2艘也可在极短的时间作好准备。一般情况下,国防部只有在进行大规模联合演习或师以上级别远征时才会动用战略运输船队。
整个合同价值十亿英镑,包括6艘船的建造费用和它们在以后20年内的全寿命费用。英国国防部在1999年3月向下列公司发出了招标书:诺沃玛s.a.公司、玛尔斯克公司、安德鲁·韦尔船舶有限公司和海狮集团,投标书的最后期限被定在了1999年7月,并计划在秋季做出决定。但是随后英国国防部又将招标的最后期限推迟到了2000年3月,目的是为了迁就海狮集团,因为后者选中了正在困境中挣扎的加万船厂作为合作伙伴。这个决定招致了欧洲某代理机构的调查,后者认为英国国防部的做法违反了招标的相关法律。
第800页
2000年8月,《船舶月刊》报导:罗伯特·克利福德,incat集团的主席说这些运输船并不适应军事需求——“这些船将在5年内完全过时,那时,英国国防部交给海军的是错误的船只。虽然公正的说,这种传统结构的船只作为支援用途还是合格的,但是作为首轮打击进入战区的矛尖,皇家海军需要更快的船”。incat已经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建造了“杰维斯湾”号快速双体海上补给船。
2000年10月26日,国防部宣布aswr船舶有限公司为主承包商。他们计划在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和沃尔夫船厂建造2艘运输船,而另外4艘将
在德国弗莱堡船厂建造。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6艘运输船能在2004年初进入现役。awsl还将负责合同期间人员的供应、舰船的维护。当国防部需要时,他们将提供英国海员和指挥人员。所有海员将作为后备役力量随时待命。该级战略运输船的前两艘“海上百夫长”号和“海上十字军战士”号已经晒装完毕,准备进入皇家海军辅助舰队服役。
● 海浪级辅助油轮
随着一线战斗舰艇数量的减少,在最近十年里皇家海军辅助舰队的油轮的数量也一直在不断下降。潮汐级在20世纪80年代退役,当时仅有的尚在服役的舰队快速辅助油轮是3艘奥尔级,但随着“奥尔梅达”号在1993年退役,英国皇家海军就只剩下“奥尔纳”号和“奥尔文”号两艘快速油轮了。而且,这些船的船龄都超过了30年,改造和维护变的越来越困难和昂贵。1996年,英国国防部决定建造2艘新的油轮。第二年的3月12日,英国国防部与维克斯船舶和工程有限公司签定了价值2亿英镑的合同。
2艘新型油轮被命名为“海浪骑士”号(wave knight a-389)和“海浪君主”(wave ruler a-390)号,以纪念两艘曾经长时间服役的海浪级油轮。作为辅助油轮(auxiliary oilers ),海浪级将承担与奥尔级相同的任务——作为补给船运载燃料、水和其他物资进行海上补给,它们还具备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能力。当然,它们在设计上与奥尔级有很大不同,尤其在结构上几乎完全不一样——舰桥位于舰艉飞行甲板的前方,船的前部和中部都是补给平台和补给机械;而奥尔级的舰桥位于舰艏,第二舰桥在舰艉,中间是补给平台和机械。
按照英国传统,这些油轮在平时主要用于商业用途,紧急时刻由国防部徵用,平时悬挂民船的蓝色船旗。採用双层舰壳设计,
“海浪骑士”号和“海浪君主”号满载排水量大约31500吨,长196米,宽27.2米。单轴推进,装4台柴油发动机,最大时速18节。船员由大约80名皇家海军辅助舰队水兵和22名皇家海军官兵组成。可装载16000立方米的柴油乙醇混合燃料,3000立方米航空燃料、380立方米淡水、125吨润滑油、500立方米冷冻或干货品和8个200英尺货柜。船上装备2门30毫米自动炮、4挺通用机枪和2门密集阵近防炮以自卫,加装自卫武器主要是考虑到它的前辈们都曾在战区内行动(“奥尔纳”号在海湾战争、“奥尔梅达”号在马岛战争、“奥尔纳”和“奥尔文”号在亚德里亚海)。还装备有有限的指挥和控制设备。此外ol级就装备有飞行甲板和固定支架以搭载新型默林直升机。国防部的估价是每艘海浪级油轮价值1.1亿英镑。
“海浪骑士”号在1998年5月22日在坎布里亚郡barrow-in-furness船厂开工建造,在这里举行了一个联合的开工典礼,“不列颠”号船坞登陆舰也在这里铺设下第一条龙骨。 “海浪骑士”也採用模块化设计,它们将被运送到德文郡的霍尔船坞组装为12个大的模块。“海浪骑士”号在2001年底完成晒装进入海试阶段,2002年2月进入皇家海军辅助舰队服役。“海浪君主”号的建造工作在2000年中期转到加万船厂进行,因为担心在barrow-in-furness船厂建造会影响进度。它的建造从另一个角度讲是为了挽救加万船厂,使其免遭破产的命运。2001年2月9日下午13点30分,“海狼君主”号的下水典礼在加万船厂进行。国防部长乔夫·胡恩夫人伊莱恩·杜米洛主持了下水典礼。来宾包括海军部长奈杰尔·艾森豪上将、海军司令奈杰尔·吉尔德少将和皇家海军辅助舰队司令彼得·莱宁准将。乔夫·胡恩说:“这两艘辅助油轮将提高皇家海军在新世纪里的机动能力。我祝贺船厂、祝贺国防部採购处和所有相关组织成员”。“海浪君主”号在2002年3月开始海试,2003年上半年服役。
在2001年早春,bae系统公司向英国国防部提交了投标书,希望能再为海军建造2艘海浪级辅助油轮。这显然是bae系统公司为了使旗下的三家船厂保持足够开工的投机措施。但英国国防部拒绝了bae公司的投标。
第十一卷欧洲篇 伞兵团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915
第一个伞兵单位于1940年底成立。1941年2月,一项尝试性的作战,对义大利的供水道展开,结果仅对目标区造成极少的损坏,但却使全部的人员被俘。然而,他们吸取了教训,并有了进步。
第6空降师在1944年6月6日在盟军的左翼登陆,尽管他们在战场约两个月的时间中皆充当传统步兵单位的角色,但成功地完成了他们所有的任务。这个插曲结束后,伞兵们撤回英国,而他们的下一个工作是在安恒,在那里,第一空降师展现出最堪称楷模的勇气,并且在这次任务最终结束时,他们的声誉已永远地建立。随后第6空降师亦参与横渡莱茵河的行动,也进行得相当成功。
第801页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伞兵部队发现他们自己捲入两种活动中,而致使他们忙碌至今。第一是替英国在每一块大陆上无数战争中的小型战斗中作战。这些冲突曾将伞兵带往马来亚、婆罗洲、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亚丁、赛普勒斯、科威特、北婆罗洲和北爱尔兰及福克兰群岛。第二项则是抵抗国防部努力想完全解散伞兵团的企图。
战后数年内伞兵部队立刻进行了大量的缩减。第16伞兵旅自1949年至1977年间皆驻守于奥尔德肖特,当时在英国陆军一连串无尽的重组下,它才被重新赋予第6野战部队的番号,只留下伞兵团中的一个营继续担任伞兵的角色,而其余两个营则服役于它处,充当"纯粹的"步兵角色。在1982年1月1日第6野战部队变成第5步兵旅,而且其中也包括伞兵团的第二及第三营。
1982年南大西洋战争突然爆发,这两个营被分派至第三突击旅,与海军陆战队同时南送。在福克兰战役中,这两个单位表现十分良好,而且在鹅绿时第二伞兵团以55o名士兵迎战1400名阿根廷士兵,却将对方完全击溃,尽管他们的指挥官,陆军中校琼斯于战役中阵亡。秉持伞兵的最佳传统,他亲自率领攻击一处机枪阵地,虽因之阵亡,但此举却支持住整个攻击。他于死后获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由于他们总是北爱尔兰最成功的部队之一,因此自然成为怀有敌意的宣传机关的目标。这种情况在1972年1月30日到达最高点,在所谓的"血腥星期天"插曲中,有一大群平民攻击伞兵部队,在接下来的行动中约有13位百姓被杀。这曾引发强烈的抗议,但该营伞兵团并不把它当一回事,仍然继续回到北爱尔兰驻扎。
1982年12月英国国防部长赫塞尔廷,前往奥德夏亲自宣布将第5步兵旅重新命名为第5空降旅。
组织
伞兵团有3个正规营:一、二和三伞兵营加上3个地方自卫队(ta)营,4、 10和15伞兵营。在任何时期,都会有两个正规营分派至第5空降旅,那里有全范围的支援单位一一轻炮兵、工兵和侦察车辆一一而且皆已受过空降训练。该旅有一连的探路兵,需接受暗中着陆并在主要部队之前整理降落用地之训练。而当整旅到达后,他们便被赋予长距离侦搜的任务。地方自卫营的任务则是防守德国北方的建筑区,以防范与华沙公约组织发生战争,但其现在的角色却还未确定。
挑选与训练
所谓的伞兵部队须经历在"p"连的艰辛且严苛的训练课程:这是一种冷酷的制度,以考验新兵的忍受力、胆识和幽默感,以达到其真正的极限。最近数年,那些正规营的兵员持续不足,部分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新兵能通过基本训练。这个系统曾培养一些极出色的士兵,但如果伞兵团要维持它现在的规模,其训练课程可能需要更换。
武器与装备
伞兵团现在装备以sa805.56mm步枪和5.56mm的个人支援武器。就像英国陆军,伞兵团曾发现在射程内有极佳准确度的新武器,但在战场上却较容易发生故障。 sa80禁不起经常性地跳伞,所以士兵们只有在战时的跳伞行动中携带他们的武器。光学瞄准镜如同标准的装备,已被探路兵和第5空降旅的其他单位所拆除,因为发现它会妨碍近距离时的直觉性射击。因为他们可能会在没有坦克的掩护情况下面对敌人的装甲部队,所以该营较其他的步兵编制分配到较多的米兰反坦克飞弹。每个营皆有其装备81mm迫击炮的迫炮排。
制服
英国伞兵的红色贝雷帽已广为世界各国所採纳,并给予他们"红魔鬼"和"红扁帽"的外号。历史上的说法是在1942年的某日,白朗宁少将正和另一位将军讨论伞兵部队贝雷帽的颜色时,因无法意见一致,他们便回头询问最近一位士兵的意见。他立即回答"红色,长官"。红色贝雷帽只准伞兵团成员佩戴(在他们整个服役期间),其它兵团具有伞兵资格的成员,却只有在伞兵单位服役时才准佩戴。其臂章长翅的飞马是由着名的艺术家西亚哥所设计。
第十一卷欧洲篇 廓尔喀部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958
1991年英国国防政策的突然转变,决定结束徵召廓尔喀部队为僱佣军。自1815年起,数营的尼泊尔士兵就在英国军队中服役,在印度的西北部领土中战斗,并在各次世界大战中提供超过25万人次的军队。这奇特的同盟在英国自印度撤军后仍持续着,1945年后在英国陆军中已逐渐缩减。尽管交换选择权将会使现在的5个廓尔喀营减少到2个,但看来似乎少有政治家正准备切断这个持久而密切的关系。
当英国允许印度独立时,一半的廓尔喀团就分派至新的印度陆军中,另一半的团则给了英国。然而,英国部队很快地牵连至数次亚洲战争中。廓尔喀部队在马来亚危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印尼的"敌对"战斗中亦同样地出色。在两场冲突中,廓尔喀部队证实他们是丛林战的主人,廓尔喀部队曾在二次大战期间在缅甸极其辛苦地作战。
廓尔喀部队仍然待在远东地区,驻于汶莱。在英国驻扎一个单独的廓尔喀营已渐成为习惯性,但尽管廓尔喀部队在60年代初期曾在德国和甚至北爱尔兰演习,陆军却始终未曾整合他们为英国莱茵军团的一员。自从"麻烦"开始后,他们便未曾部署到北爱尔兰一一虽然有一派人认为他们正是那个解决之道。
第802页
廓尔喀部队最近一次的军事部署是在福克兰战役期间,当时有1/7的廓尔喀步兵前往战场,作为5个步兵旅的一部分。令他们痛苦而且失望的是,阿根廷在廓尔喀部队有计划地攻占山头以瞭望监视斯坦利港后数小时内便投降。
廓尔喀部队未来是否可冠上英国陆军的称号,仍然是个无可逃避的问题。某些观察家认为他们是落伍的事物,但那些拥有较长记忆的人却仍然珍爱此一独特的盟友。在严重危机的时代,没有任何国家能证明其比山区王国尼泊尔为英国更忠实的盟友。亦无任何外国士兵曾如此艰苦地为英国陆军而战。
挑选与训练
尼泊尔王国有充足的志愿者以供英国廓尔喀团,徵兵者因而严格挑选。那些被选上的人现在皆于香港受训,但这个机构在中国于1997年接收廓尔喀香港前搬家。廓尔喀人于17岁半入伍,并且最少服役5年。
制服与装备
穿着标准的英国dpm(指定迅速动员用)战斗服,装备和其它任何营一样。然而,他们有一种着名的额外武器:库克力反曲刀。这是廓尔喀人独特的战斗弯刀,关于它的过分夸张较之其它任何武器都多
第十一卷欧洲篇 英国空降特勤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4638
l975年12月爱尔兰共和军(ira)的4人“机动任务单位”被伦敦首都警察逼入一幢位于贝尔康比街的公寓内,此地在首都的玛丽尔邦区。这4个爱尔兰人挟持了公寓主人一一对被吓坏的夫妻一一为人质,警方须面对一个难题,就是要解决这件事而不能危及年老夫妻的安全。这批人自信他们迟早能与警方达成协议。公寓中有一台收音机,在一项例行的新闻广播中,bbc宣称空降特勤队(sas)的一个武装班已到达包围现场。不久之后这批人就投降了;警察他们还能够与之抗衡,但是空降特勤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创立
空降特勤队(sas)成立于二次大战初期,在那同时许多的“特殊”单位也相继兴起。最早成立的是"l分队".直到1942年10月该单位才增至390人,并且更名为第1空降特勤团。在多次的重组和一段时间的扩充后,一个空降特勤旅在1994年1月于苏格兰成立,包含两个英国团(第1、2空降特勤团)、两个法国团(第3、4空降特勤团 )、一个比刊时中队(后来的第5空降特勤团)和一个通讯中队。
空降特勤旅经历了所有的沙漠战役,在义大利和欧洲西北部,因以训练精良的小型团体深入敌后独立作战,而建立良好声誉。在欧洲的战事结束后,英国陆军极其慌张地想除去自身的“私人军队”的封号,而空降特勤旅就在那些欲除去的部队之中。第5空降特勤团在1945年9月由比利时陆军接管,一个月之后第3和第4空降特勤团也随之被转入法国陆军。一个礼拜后空降特勤旅的指挥中心和第1、2空降特勤团解散,这显示英国陆军希望“空降特勤队构想”之影响,完全且永远地消逝。
然而要抑制一个良好的构想需消耗更多的时间,在数个月内他们又决定要有一个类似空降特勤队型式的角色以在未来的欧战中活动。这导致一支地方自卫队(ta)单位的转变,“步枪能手”成为第21空降特勤团,该团包含了战时两个英国空降特勤队团(第1和第2团),结合在一起和转换他们的位置。
英国战后最早的战争之一就是马来亚“紧急行动”(1948至196o年)。旅长卡魏特,一位非常着名的前空降特勤旅的指挥官,在1951年到达马来亚并成立了“马来亚侦察队(空降特勤队)”,且很快地便扩编至团级大小。在1952年马来亚侦察队改命名为第22空降特勤团,因此留下空降特勤队正式返回正规部队战斗的纪录。第22空降特勤团于马来亚的声誉不下于任何部队。他们待在丛林深处极长的一段时间,并与当地土人建立特别亲密的关系,他们也发明了降落于树上时以一长绳垂降至丛林地面的技术。
当马来亚的冲突开始尘埃落定时,第22空降特勤团于1958年11月至12月被送至阿拉伯半岛的阿曼,在那里他们实施一项大胆的攻击,目标是2500米高的阿克达山脉的阿拉伯游击队,完全击溃这些阿拉伯人于他们自己的地盘。在这次成功和在马尔文的矩暂停留之后,第22空降特勤团便移至英国,缩减至一个司令部和两个“军刀”中队,驻扎在着名的赫勒福的布雷德伯里基地。
不久之后,远东地区又向他们招手了,那就是婆罗洲的“敌对战役”, 第22空降特勤团一个中队于1963年1月抵达那里。他们的成功导致对空降特勤队的更多要求,第三队于1963年中期重组。这重组的正是时候,因为亚丁的战事爆发了,自从1964至1966年第22空降特勤团的三支中队就一直轮流在英国、婆罗洲和亚丁之间驻守,这段时光在国内以“快乐时光”称之。在1967年这两场战事结束后,第22空降特勤团才有短暂时间的统一强化和再训练。
1969年,北爱尔兰的情势突然动荡不安,空降特勤队便开始一段与爱尔兰共和军的长期对抗。同时,马来亚与阿曼重新发生的问题也导致空降特勤队回到当地驻扎。在1972年7月一场位于阿曼的莫百特的战役,1o名空降特勤队士兵加上一些少数的当地士兵,在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交战中击败了25o名异己分子。空降特勤队继续待在阿曼许多年,至今那里可能仍然有少数成员。在1983年8月首次揭发出空降特勤队正为苏丹的君主训练一支类似的“特种部队”,包括跳伞,及带着少量食物在沙漠环境中生存数天的训练。
第803页
19世纪50、60和70年代早期的反游击队战役已被反恐怖分子作战所取代,在扮演这个新角色时,空降特勤队很快便发展出一套无与伦比的技术。因在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军(ira)和爱尔兰国家解放军(i)对抗作战的激励下,空降特勤队所发展出的技术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这导致了空降特勤队不只是他国政府和特种部队咨询的对象,也直接参与某些“外国”作战行动。因此在1977年1o月,2名空降特勤队人员会同西德gsg 9单位展开一项夺回被劫持至摩加迪休的德国客机之突击作战,空降特勤队成员亦参与了稍早于荷兰对抗穆鲁根恐怖分子的作战,他们挟持了一火车的人质。
然而在这些插曲之中,最为着名的是1980年5月之伦敦伊朗大使馆突袭战,当时空降特勤队强硬的作战手法全呈现在世界各国的电视摄像机前。因迫于严厉的英国法律,首都警察指挥整个行动直到恐怖分子杀害一名人质,并将其尸体弃至街道上。警方接着要求空降特勤队来接管此事,这支部队沖人大使馆,使用特殊的武器和战术,营救出所有剩余的人质。
这次惊人的成功,尤其是在渴望英雄的世界传媒中,让空降特勤队更为声名大噪。
到1982年时,空降特勤队看来似乎要定型于他们反恐怖分子的角色时,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阿根廷福克兰战争爆发。第22空降特勤团立刻参战,并以这次机会提醒全世界他们是第一支也是第一流的专业士兵,专为战争而训练。他们是返回南乔治亚岛的先锋,尽管第一次的直升机登陆搜查行动因着实令人惧怕的坏天气而流产。第二次登陆则是使用充气式小艇,而且大多数人员皆到达岸边。然而有艘小艇破损,因士兵们不愿以无线电呼救而破坏这次行动,所以很快地被风吹至东方;幸运的是他们撞上了那个岛的突出部分,而在稍后由直升机救出。同时在葛利特维根,中队指挥中心和一支d中队部队利用损坏的阿根廷潜艇“圣塔菲”号,沖入并击溃这个基地要塞,南乔治亚很快地回到英国的控制之下。
第22空降特勤团第一批士兵于5月1日登陆东福克兰岛,在那里于恶劣的气候中和接近敌军的情况下,待了大约3o天。他们提供有关军队行动和部署的重要情报,甚至也标定敌军飞机和仓库以供空袭和海军炮火支援。在5月14 日。第22空降特勤团队突击了鹅卵石岛,炸毁11架阿根廷飞机,回归到他们原本于40年以前的北非沙漠时的角色。亦传出他们曾于阿根廷本岛活动的报导,尽管这项消息从未曾获得官方的正式承认。
在福克兰的胜利之后,第22空降特勤团仍然继续受到媒体注意。该团继续其对抗恐怖主义的角色,这使得他们在ira的支持者当中声名狼藉。在吉伯拉尔特成功地阻止和击毙3名ira成员时,导致同声非难。
在1991年空降特勤队发现他们又回到沙漠之中,与对等的美国特种部队一起作战,尤其是与三角洲部队一同搜寻伊拉克的“飞毛腿”飞弹。空降特勤队小组攻击伊拉克的飞弹储藏机构和司令部与控制中心。其他的人则以手持的雷射指示器以指示重要目标区供盟军雷射导引弹药轰炸。
组织
目前sas的组织包括了3个团,每团都将近有600至700人。一个团(第22空降特勤团)是全正规部队,而其它两个(第21、23空降特勤团)皆隶属于地方自卫队。第22空降特勤团中有个正规通讯中队,另一个(63通讯中队)属于地方自卫队。这些单位皆受空降特勤队指导群的控制。 现今的正规团(第22空降特勤团)和地方团(第21和23空降特勤团)之间当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个地方团都有强大的正规部队的基本训练军官与士官,以确保其专业水准得以维持,并传承最近行动时的经验心得。
挑选与训练
没有军官或士兵能直接入伍至正规团(第22空降特勤团)。而只能是,来自英国陆军中其它团或军团的志愿者,这有时导致该团被非难为"偷猎"一些最优秀和最富进取心的年轻军官和士兵。空降特勤队所有志愿者首先须通过由赫勒福的团本部挑选的课程。这些测试在威尔斯的布列根地区举行,其内容包含一系列的任务设计来发掘出每个人是否有心灵调适、肉体耐力、自律能力和强韧的精神等素质,而这些都是兵团因任务上的需要而必须具备的。
过程开始于10天的适应期,地图判读训练将每个人带至相同基础的水准。接着1o天是单独一人的越野行军,最严格时要背25公斤的背包于20小时内行军64公里。那些志愿者或没被迫退出的人须继续接受14周的接续训练,包括跳伞课程和战斗求生训练。在这阶段结束时,通过的人获颁贝雷帽和徽章,将成为空降特勤队的永久性成员,尽管专门化课程训练仍将继续进行包括通讯、语言、野战医疗、爆破、射占、自由落下跳伞和其它战斗技巧。一名士兵要得到承认为充分资格的成员,大约需要二年的时间,然后才有一段诸如战斗突击队角色的高强度训练时间。
不像空降特勤队早期的数年,今日空降特勤队强调于扶助与鼓励受试者以通过测试和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以任何方式放松其高标准。虽然如此,其录取率大约只有20% ,但有点要认清,那就是在其它的80%中只有极少数人有感到羞愧的理由,事实是空降特勤队是要找寻一种非常特别的才干之组合,而这只有极少数的人能符合其所需。
第804页
空降特勤队的正规军官和士官一次正常的勤务时间是3年,接着他们通常会回到他们原先的团或兵团。这确使空降特勤队不会变得太自我,也可于服役时将那些组成空降特勤队的紧密混合的构想和训练散播至陆军的其余部分。
武器与装备
除了英国陆军的制式步兵武器范围外,空降特勤队最近採用了席格索尔的9mm手枪以取代值得信赖的白朗宁p35手枪。他们最着名的武器是汉克勒&寇奇的mp59mm冲锋鎗,其在突击伊朗大使馆期间有极佳的效果。其它于最近数年展出的外国武器包括有点50口径之狙击步枪,这种枪可摧毁飞机,打下直升机甚至可穿透轻型车辆的装甲。也可以用来从安全距离引爆那些未爆弹。每个中队轮流替换不同的战斗小组的角色:随时准备穿上现在已非常熟悉的黑色攻击装和防毒面具。这些个人装备自从伊朗大使馆突击事件后实际上曾经修正过,包括"闪光震撼"手榴弹、身体护具、刀子和霖弹枪,再加上手枪与冲锋鎗。
制服
空降特勤队慎重地避免了迷人的或华而不实的制服与装饰,并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尽可能地只有在英国演习时才准许佩戴惯例上的"团"饰物。 空降特勤队三个基本的识别标志是土黄色的贝雷帽、帽徽、钮扣,军官用的皮带手套与鞋子全都是黑色。战斗服是标准的英国陆军式样,没有任何徽章的土黄色贝雷帽或有帽檐的迷彩帽。尤其是佩戴后者时士兵身上没有任何一点的物品会显示出他是空降特勤队的一员。空降特勤队制服的一个小特点就是“套头式衬衣习俗”,士官的阶级章皆佩戴于肩上,而非于右袖上。
一种独特的战斗服可与反恐怖分子作战时使用,那就是全黑的工作服,与一件黑色的防弹背心、腰带和靴子。制式配发的防毒面具和灰色的防闪光遮光罩使这整套装备更为完整。这套服装的每件物品都确实有其实际上需要穿戴的理由,但其造成的效果却是令人感到恐怖的,就像在1980年5月伊朗大使馆救援行动期间所证实的一样。
第十一卷欧洲篇 英国特别舟艇中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3671
说到英国的特种部队,人们往往只想到英国皇家空军的特别空勤队(sas,special air serice)。然而,在英国还有一支鲜为人知的特种部队,这就是特别舟艇中队(sbs,special boat service)。它是英国海军陆战队的特别侦察分队,司令部设在英国南部的海湾城镇普尔,标志是其队员的军服别着1枚奇特的徽章,徽章图案是一只青蛙和两支船桨。在内行人眼里,它甚至是一支比特别空勤队名气更响的特种部队。
特别舟艇中队的诞生
特别舟艇中队的历史可追溯到二次大战期间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1942年,为了突袭被德军占领的波尔多港,英国海军陆战队派出了一支临时的海上舟艇突击队。整个行动由陆军统一指挥。这些海军突击队员偷渡到法国,袭击了一批德国运输船。他们虽然自身伤亡惨重,但也使德军船只遭到了重大损失。从此,这些从海上发起攻势的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名声大噪,英国人亲切地称他们为“扁舟勇士”。这也就是特别舟艇中队的前身。之后,英国在皇家海军陆战队内建立了所谓的特别舟艇分队(special boat section)。在战争中,这支特种部队几乎参加了所有战区的海上战斗行动,从欧洲爱琴海希腊岛屿的争夺战,到在亚洲的爪哇、缅甸对日军战斗等。大战结束后,英国海军陆战队中仍然保留着这支小型的特种部队。1950年韩战爆发后,这支部队被更名为第41独立突击队。但在整个韩战中,它始终呆在英国本土内,根本没有赴朝鲜参加实战。韩战结束后,英国在第41独立突击队基础上正式成立了特别舟艇中队。
然而,在50,60年代,特别舟艇中队虽然在英国属地执行过许多次秘密行动,但因都未公开,所以一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1972年,该中队队员奉命伞降到位于大西洋上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上,及时处理“一场虚惊”的爆炸案后,特别舟艇中队才开始为人所重视。
辉煌的战绩
特别舟艇中队总人数约400人,活动范围遍及全球,但每一次活动都严格保密。他们平时的任务是检查从英国到冰岛的水下潜艇侦察系统的工作状况以及保卫北海油井,防止恐怖分子的袭击。战时则主要从水上或空中渗入,遂行侦察、破袭、夺占要点等任务,特别是担负两栖作战前的情报收集和滩头侦察。
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特别舟艇中队派出分队,在极其怨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了两栖登陆、海上跳伞、长途行军,成为第一支登上马岛的英国反攻部队。他们首战南乔治亚岛,在英军大规模登陆前,派出蛙人潜游5千米登岸侦察,摸清了海岸地形、驻军兵力和军事设施,并摧毁了阿军无线电台,切断了守军与东、西马岛阿军主力之间的通信联繫,为英军夺占该岛开闢了道路。随后,他们又协同特别空中勤务部队偷袭了佩布尔岛,配合舰炮一举摧毁了岛上的11架飞机及部分运输车辆。雷达站、油库和弹药库等。由于该岛位于西马尔维纳斯岛北部,是阿根廷大陆和东马尔维纳斯岛交通的中间站,也是整个马岛空中交通的枢纽,因此这次破坏行动不仅对加强海上封锁而且对随后的两栖登陆都具有重要意义。战争后期,在英军大举登陆圣卡洛斯港之前,特别舟艇中队又派出奇兵,对登陆场进行反覆侦察和扫雷,为英军顺利实施岛屿登陆,最大限度地减少英军伤亡,立下了头功。
第805页
1991年海湾战争中,特别舟艇中队再度一鸣惊人,成为最先向伊军发动进攻的部队之一。他们在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空袭的同时,携带各种装备,乘坐直升机渗透到伊军后方,在伊军重要通信设施附近布设炸药,全面破坏了伊拉克的指挥通信网络,使伊军精锐部队在联军发动地面攻势时,陷于全面混乱和各自孤立的状态。特别舟艇中队的战斗力,再度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队员的选拔
精干的人员、严格的训练是特别舟艇中队成功的保证。特别舟艇中队的队员都是从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中精选出来的精英,每30人中才能挑选出1名,竞争之激烈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加入这支闻名于世的特种部队,都必须从加入海军陆战队开始。在入伍时,就要填上志愿加入特别舟艇中队的申请。从这时起,他就开始踏上努力成为特别舟艇中队成员的漫漫征途。
首先,他们要接受为期30周的海军陆战队基础训练。这是使他们从一名普通老百姓变成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的第一步。在这期间,教官将仔细观察想要加入特别舟艇中队的每一个学员的表现,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评估。
基础训练完成后,他们将在海军陆战队开始为期2年的服役生涯。这2年中。他们除了在各部队服役外,还必须接受极地训练、山地训练和两栖作战训练等。极地寒季训练在挪威举行,之后转赴威尔斯或苏格兰等地进行山地作战训练,最后开始进行各种登陆艇具操作的两栖登陆训练。训练结束后,他们还要参加演习。2年的服役期结束后、还必须再志愿眼设至少3年。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具备加入特别舟艇中队的资格。然而,在选拔之前,他们还必须在北爱尔兰至少服役6个月,以在与爱尔兰共和军的作战中获得实战经验。至此,凡是接受过严格训练,并且经受过实战考验的人,应该说已经是相当优秀的士兵了。但是,这并意味着他们就一定能加入特别舟艇中队。他们的成绩和表现已被详细地记录在案了。根据这些记录,每年,在这些申请者中,选出大约60名通过审核的陆战队员送到特别舟艇中队的大本营普尔,接疾为期2周的更为严格的筛选训图、指北钟和任何指向工具的情况下从24千米外返回营地,还要背负近30千克完成32千米的越野行军。之后,他们还要进行海上训练,要学习各种水下呼吸装具的使用,进行实际的游泳和划舟训练。通过所有这些考核后,他们才算是特别舟艇中队的一名候补队员。
严酷的训练
特别舟艇中队的训练是极其严格的,它的科目看重个人战术和格斗项目,包括游泳、潜水、中高空跳伞、马术、射击、各种枪枝和冷兵器的使用以及水下爆破、岸上侦察、快速通讯等技术。他们必须能在水面或水下进行长距离游泳,还要学会使用轻潜水具、操纵帆船和充气小艇,掌握熟练的射击和破坏技术等。对于陆上长距离越野、野外生存和隐蔽等技能也要求与海上一样精通。此外,还要学会操纵标准降落伞和能走向下滑的翼伞。
对于刚刚跨入特别舟艇中队的候补队员*更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其严酷的程度丝毫不亚于筛选训练。且训练时间长达1年。在这期间,要进行划舟训练、野地求生训练、丛林训练、水上训练、跳伞训练等等。他们要进行56千米的水路竞时赛,要携带小艇进行14千米的水路间陆运赛跑。要学习丛林伪装、巡逻、伏击、侦察、通信、照相及各种丛林作战所需的战斗技巧,要学习野地急救、无臭野炊。脱逃训练等。要进行橡皮艇。潜艇和各种装备等的操作训练以及战斗潜泳、水底爆破等两栖作战训练,还要学习高空跳伞、从低空直升机上直接挑落、带小艇一起跳落等空降训练。此外,他们还要接受各种心理训练,如接受审讯、拷问等。在这一年里,还会有大量候选队员遭到淘汰。、在完成了这些训练之后,特别舟艇中队的候补队员们终于可以被视为真正的“扁舟勇士”。到这晚他们已服役了差不多3年。然而,他们志愿再服役的3年这时才算真正开始。他们训练期和服役期之长在全世界都是比较罕见的。
特别舟艇中队在行动时,通常採取4-6人的小组分散隐蔽活动。各组均配有超高速发报机,侦察的敌情可随时报告上级。因此,特别舟艇中队素有“两栖作战部队的耳目”之称。灵活精悍、行动诡秘是这支突击部队的特点。“不靠强力,靠诈术”是它的行动口号。
关于特别舟艇中队的未来。英国国防大臣在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特别舟艇中队的战术和技术在未来北约地区的作战中大有用武之地,要不断改进其武器装备,加强其力量。目前,特别舟组中队正在改进和发展水下装备以及相关的技术。它将成为一支装备更精良、战斗力更强的特种作战部队。
制服
特艇中队穿戴标准的皇家海军陆战队制服和突击队的绿色贝雷帽。在阅兵和营区时,唯一能表示一个人是否属于特艇中队是看戴于右肩的皇家海军陆战队的伞兵翼和右前臂的"潜水操舟者"徽章。后者在字母sc上方有一顶皇冠,侧边装饰以月桂冠。在阅兵时的服装上两种徽章皆以金线绣于黑色衬底上。特艇中队的军官只戴伞兵翼,而不戴"sc"徽章。
武器与装备
第806页
特艇中队4人巡逻队通常武装以美国ml6步枪和m203榴弹发射器,虽然也使用一种特别消音版本的英国史特林冲锋鎗(134al)。巡逻员的装备还包括有塑胶炸药,雷射标定器和脉冲无线电。也携带多用途的求生装具。
特艇中队常用的小艇包括划桨船、特制的克莱波mark 13摺叠式小艇,和多少有点大的双子星小艇,动力为40hp之舷外机。特艇中队偶尔也以"强悍突击者"小艇运送,这是一种军事化版本的玻璃纤维"平底"钓鱼船,以高达140hp的舷外机推进,并由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强悍突击者中队的专家们操作。
[1]
第十一卷欧洲篇 法国军事概况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158
法国是北约集团成员国,但于1966年7月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推行独立的防务政策和军事战略。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特别是欧洲地区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战后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法国的安全环境已大大改善。在此基础上,1994年法国正式发表了指导21世纪初法防务政策和军队建设趋向的纲领性文件一《国防白皮书》。白皮书明确指出,“有史以来法国首次在其边界附近不再有直接的军事威胁”,但国际战略新格局尚未形成,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新时期,法国的战略和安全利益依然面临多种形式的威胁和挑战。法国国防政策的调整改革趋向和基本内容为:
(一)坚决捍卫法国的利益,确保法国的大国地位。
(二)致力于欧洲建设和为国际稳定作出贡献,加强西欧联盟的作用,强调欧洲的防务特性以作为北约的补充,在坚持不重返军事一体化、自主支配核力量的前提下,将积极参加北约重大政治和军事决策过程。支持联合国在处理危机和维持和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落实总体防务的思想,即在军事防务的基础上,密切协调和组织民防、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行动,增强综合的整体防务能力。
(四)提出威慑与行动平衡互补,核威慑与常规运用相结合的新的战略思想。核威慑的基本概念不变,但今后将更多通过非核条件下的常规干涉行动,阻止战争、预防危机、限制冲突、维持和平。
(五)继续加强质量建军。军队建设应以“少而精,训练有素”为原则,着重增强部队的作战效能。重新确定军队规模。优先加强军事情报建设。改革作战指挥体制。突出三军参谋长在指挥军事行动中的核心地位。重点提高战略机动和快速投放能力。
(六)调整国防工业政策。走独立发展、合作研制与直接引进二结合的道路。在1996年法军制订通过的《1997—2002年军事纲领法》中,更是明确地提出了核威慑、预防、投送和保护本土的根本战略。法国武装力量由陆、海、空三军和宪兵组成。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三军参谋部。总统通过国防部和三军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现役部队38.04万人(含1.38万直属总部的人员和单位)。战略核力量:10400人(其中陆军1700人,海军5000人,空军3100人,宪兵600人)。装备有战略飞弹核潜艇“可畏”级4艘、潜射飞弹64枚;战略轰炸机18架;中程弹道飞弹18枚。准战略核力量,装备有海军“超级军旗”攻击机36架;空军编有3个飞行中队,装备“幻影”2000n型轰炸机60架。
文职人员:约10万人。
预备役部队:29.25万人,其中陆军19.55万人,海军2.7万,空军7万。
准军事部队:宪兵9.23万人。装备有装甲车333辆,81毫米迫击炮278门,巡逻艇16艘,各种飞机46架。
第十一卷欧洲篇 法国军事审判制度:军事司法权统一于国家司法权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2190
法国军事审判制度:军事司法权统一于国家司法权
1965年,法国颁布了《军事审判法典》,建立了国土领域内外统一适用的军事审判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军事当局负责军事犯罪案件的公诉;军队内部设立以军法官为审判人员的常设军事法庭;军事审判适用专门的军事刑事诉讼程序。 20世纪80年代,法国议会对军事司法制度进行改革,于1982年废除了常设军事法庭,规定和平时期所有军事性质的犯罪案件全部由普通法院审理。此后,法国的军事审判区分为战时和平时,以国家普通法律为基础,以修改后的《军事审判法典》为重要依据。
一、军事审判组织体系
法国实行两审终审,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法院)对军事审判享有终审权,军事司法权统一于国家司法权。
和平时期军人犯罪案件由普通法院审理。法国废除常设军事法庭后,所有军事性质的犯罪和军人所犯普通法律上的重罪与轻罪,均由普通法院审理。法国的普通刑事审判体系主要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重罪法庭、轻罪法庭和违警罪法庭组成,但并不是所有普通法院对军事犯罪案件和军人犯罪案件都有管辖权,只有司法部长和国防部长共同指定并以司法公报的形式予以公布的法院才有权审理军事犯罪案件和军人犯罪案件。其中,轻罪由上诉法院辖区内某一轻罪法庭受理,该法庭由3名平民法官组成;重罪由上诉法院辖区内某一重罪法庭受理,该法庭由7名法官组成,这类法庭不带陪审团。
第807页
战争时期,法国设立战时军事法庭,它由高等军事法庭和国土三军法庭组成。前者设在巴黎,负责审理战时高级军官(包括元帅及海军上将、其他将级军官以及军队总监察部成员)的犯罪案件;后者负责审理战时其他军人犯罪案件。二者的法庭组成相同,均由1名庭长、1名助理法官(2人均为平民法官)和3名军法官组成。法庭受理案件后,依据犯罪性质的轻重程度组成不同类型(轻罪或重罪)的法庭进行审理。
二、管辖制度
和平时期。轻罪法庭或无陪审团之重罪法庭管辖的军事犯罪案件有:一、军人,包括职业军人、以合同聘僱的军人或者按照《国民兵役法典》规定的条件完成服役的人员的犯罪案件;二、其他人员,主要包括虽与军队没有法定或聘僱关系,却乐意接受兵役检查并服兵役者、阅兵组组员、战俘等人员的军事犯罪案件;三是宪兵人员的军事犯罪案件。
战争时期。战时军事法庭不仅对军人和准军事人员实施的军事性质的犯罪以及对他们实施的普通法律上的犯罪有管辖权,而且对平民实施的危害国家基本利益的犯罪有管辖权。
三、军事犯罪与刑罚制度
法国的军事犯罪与刑罚制度没有严格的平时与战时之分,主要包括军事犯罪种类、刑罚和刑罚执行制度。
军事犯罪的种类主要有:不服役及逃亡罪;不服从指挥、殴打及侮辱长官、侮辱军队及军旗罪;滥用职权罪;侵占及挪用军用品罪;损毁军用器材罪;违反命令罪;故意反判罪;不出席或者拒绝出席军事法庭罪;投降罪;通敌、间谍、为敌工作罪;冒穿军服、冒戴证章及勋章罪;煽动他人违反军纪和违背义务罪等。
刑罚。法国于1981年废除了死刑。现行军事刑罚的种类有:剥夺自由刑,包括终身拘押和有期徒刑;剥夺财产刑,包括财产充公和罚金;剥夺资格刑,包括摘除军阶、撤职、开除军籍等。
刑罚执行。法国军事刑罚执行的特点是刑罚严厉而执行较为宽松,目的在于保证军事利益和提高军事效率。在和平时期,军事刑罚的执行适用普通刑罚制度,但在战争时期则创设了普通法律上没有的执行延期制度。在战时,作出起诉命令的军事权力机关在通知国防部长后,在判决确定之日起的3个月内有权延缓所有已定案之判决,在获得延缓执行后,如犯人未遭到监禁判决或更重的刑事起诉( 5年以上有期徒刑),则判决视为无效。
四、军事刑事诉讼程序
和平时期普通法院审理军事刑事案件主要适用普通刑事诉讼法。与普通刑事诉讼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一是共和国检察官在对军事犯罪进行任何追诉行为之前,应当请求国防部长或经其授权的军事当局提出意见。二是共和国检察官、预审法官和司法警察需要到军事区域查证犯罪、搜寻犯罪嫌疑人、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物品、证据时,应当事先向有关军事当局提出书面申请,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军事区域;军事当局应当向调查人员提供与犯罪有关的一切情况,调查人员应当严格保守军事秘密,而军事代表人员也应当严格保守案件调查的秘密。三是军事当局的上一级首长应当满足司法警察的要求,当司法警察履行侦查、逮捕或者其他委託事宜时,应当为其提供方便。
战争时期军事法庭审理军事犯罪案件主要适用军事审判法典的规定。与普通刑事诉讼不同的主要有:一是诉讼中设有一定的专门机关。首先,由政府特派员履行共和国检察官职责,政府特派员从派驻国防部的司法官中选任,在司法部长的领导下行使检察官职责。其次,侦查主体及其权力范围相对普通法律更加广泛,赋予三军宪兵官和军事当局以独立的侦查权。再次,军事法庭中法官的来源有两个途径:平民法官由地方司法部门临时派遣,军事法官则从因战受伤或者编属于战斗团体的军人中选任。二是针对战时军事审判特点作了操作性更强、更严格的规定,如军事法庭可以禁止部分或全部有关案件的辩论;为保持法庭秩序,禁止参加法庭审理的人员携带武器等。三是上诉程序相对普通刑事诉讼更为简化,且无论重罪、轻罪或违警罪,一律只能直接向最高法院上诉。
第十一卷欧洲篇 法军军事体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365
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老牌军事强国,在欧洲历史舞台乃至世界历史舞台上曾经几度辉煌。二战后,特别是戴高乐总统执政以后,重新崛起的法兰西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在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上也讲求法兰西民族的个性,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北约成员国,今日的法国拥有除美国和俄罗斯外最强大的核力量。在军事战略上,法国既执行北约共同的军事战略原则,又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冷战后,法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推行以核威慑和常规威慑并重、危机预防、“全面防御”战略。
放弃实行近百年的义务兵役制
1996年,法国总统席哈克强调,海湾战争的经验表明:法国要继续保持政治大国地位,就必须建立一支与之相称的现代化、职业化的武装力量。为此,他宣布了建设职业化武装力量的6年改革计划。根据计划,到2002年法军将分阶段使合同制军人比例达到92%。这意味着法国将放弃自1905年以来实行了近一个世纪的义务兵役制。
第808页
强化兵力投送和机动作战能力
由于实行职业化,法军将进一步缩小规模,同时按照未来战争的要求调整部队的体制编制。1996年法军现役部队约39.89万人,根据计划,到2002年法军总员额将减至37万人;其次是减少各级编制员额。陆军师将由1.2万人减至1万人;再次是简化指挥层次,提高指挥效率,陆军已决定取消军、师两级建制;另外在编成上突出兵力投送和机动作战能力的“模块化”设计。陆军将组建9.3万人的战役力量,包括装甲坦克兵、机械化步兵、装甲骑兵和空中机动等4个新型兵团,各兵团下辖2个作战旅。海军的“力量投送”部队由1个航母战斗大队和1支核攻击潜艇部队组成。空军的“力量投送”部队由100架各型飞机组成。空运能力保持5 0架战略运输机。
锻造信息密集型的高科技军队
法国军队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支适应未来战争要求的高度现代化军队,军队职业化和体制编制的调整均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为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法军以装备研发为龙头,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速度,逐步实现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化。法国在裁减员额的同时,将淘汰大量旧式装备,计划削减60%的主战坦克、 20%的作战舰艇和30%的飞机,准备以新研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三军。
其次是以数位化建设为核心,建设信息密集型高科技军队。法国是世界上较早着手进行数位化部队建设的国家之一,它的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支人数更少的部队拥有更快的反应能力和更大的杀伤力,从而取得作战中的优势。
着力发展自主太空技术
21世纪,太空日益成为各大国瞄准的新的战略制高点,一时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能控制未来,成为不少国家进军太空的口号。法国也把开发空间技术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面对美俄在太空的争夺,法国一方面表示强烈反对太空军事化,另一方面在组建天军的大潮中也不甘落后。法国将空军防空司令部改建为“空中-太空监视司令部”,将空军司令部改编为“航空-航天司令部”。近年来,随着法国空间预算的逐年增加,多项军事空间计划陆续出台。有些计划涉及军事侦察、军用通信以及导航、遥感等许多方面。1995年7月发射成功的“太阳神1a”卫星,是法国为摆脱美国控制,发展独立的军事航天侦察能力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十一卷欧洲篇 法国海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677
法国海军创建于17世纪初。在36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法国海军走过了盛衰起落、曲折发展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依赖其良好的造船基础,开始重建海军。20世纪60年代,其海军发展进入鼎盛时期。70年代后期和整个80年代,法国海军提升了远洋进攻能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
海军参谋部是法国海军的最高行政管理和作战指挥机关,海军参谋长在国防部长的领导下,负责海军的日常训练、后勤及行政管理。海军参谋部下辖大西洋舰队、地中海舰队、反潜作战部队、海上作战部队、驻玻里尼西亚海军部队、印度洋海军部队、战略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水雷作战部队和陆战队等。
法国海军现有兵力4.95万人。按性质不同,作战部队由舰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和陆战队三部分构成。
海军舰艇部队是法国海军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作战舰艇按职能编为水面作战集群、水下和反潜作战集群、扫雷作战集群三大部分。
海军陆战队是法国海军的精锐部队,现有2个团,近3000名官兵,主要执行两栖作战任务。 海军航空兵部队现有兵力约7000人,下设舰载航空兵司令部和海上及空中司令部。
此外,由宪兵司令部领导的海上宪兵队为法国海军的一支准海军部队,编制上有数艘海岸巡逻艇和多艘港口巡逻艇,其职责是保卫海军基地和岸上设施。
法国海军十分重视院校建设。海军院校主要负责初级军官的培养和中、高级军官晋升前的深造工作。海军参谋部下属的院校司令部,对院校的编制和人员调配、教学计划、大纲、学员的招收、分配、后勤保障等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一卷欧洲篇 法国海军的兵力结构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4652
(一)兵力组成
法国海军现有总兵力53600人(1999年),其中包括军官4500人;现役各种主要舰船170余艘(1999年),其中战斗舰艇119艘;舰载固定翼飞机79架,直升机58架;岸基固定翼飞机11架。此外,正在建造或列入计划的主要作战舰艇6艘,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各1型。
现役战斗舰艇包括:弹道飞弹核潜艇4艘,攻击型核潜艇6艘,常规潜艇2艘,航空母 舰2艘,直升机母舰1艘,驱逐舰14艘,护卫舰23艘,大型巡逻艇10艘,大型登陆战舰艇13艘,水雷战舰艇20艘。
主要军辅船包括:深水支援船4艘,海洋研究和测量船8艘,航行补给船7艘,维修工 作船1艘,供应船13艘,运输船15艘,训练舰13艘。
海军本土的主要基地在瑟堡、布勒斯特、洛里昂和土伦;海外基地有帕佩特(塔希提 岛),法兰西堡(马提尼克岛)和努美亚(新喀里多尼亚)等。
(二)主要舰船
第809页
现将法国海军在役主要舰船,作一简要介绍。
1.潜艇
现有4级,现役12艘。
(1)弹道飞弹核潜艇“凯旋”(le triomphant)级
“凯旋”级是法国正在发展中的一级弹道飞弹核潜艇,原计划建造6艘,冷战结束后调整为 4艘,前两艘已分别于1997和1999年服役,第三艘已投建。预计到2008年4艘全部服役。
该级艇水上排水量12640t,水下排水量14335t,主尺度138m×l2.17m×l2.5m。主机为1座k15压水堆,热功率150mw;2台涡轮发电机,一台电动机,3000kw;2套柴电辅推系统,配2台柴油机,功率900kw,水下航速25kn;主要武器为16枚m45/tn75弹道飞弹,射程5300km;可用鱼雷管发射sm39"飞鱼”(e×oeet)反舰飞弹;装15型mod3鱼雷。
(2)弹道飞弹核潜艇“威严”(l‘inflexible)级
该级艇正在逐渐退役,现剩2艘在役。
该级艇水上排水量8080t,水下排水量8920t,主尺度128.7m×l0.6m×l0m;主机为1座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2台涡轮发电机,1台电动机,11760kw,水下航速25kn;主要武器为m4型弹道飞弹、sm39“飞鱼”反舰飞弹和15和f17鱼雷等。
(3)攻击型核潜艇、“红宝石”(rubis)级
现有6艘,分别于1983-1993年服役。
该级艇水上排水量2385t,水下排水量2670t,主尺度72.1m×7.6m×6.4m,是世界上最 小的核潜艇;主机为1座cas48型压水堆,48mw,2台涡轮交流发电机,1台电动机, 7000kw,水下航速25kn;主要武器为sm39“飞鱼”反舰飞弹、15和f17鱼雷。
(4)常规潜艇“阿戈斯塔”(agosta)级
现有2艘,均是1978年服役的。
该级艇水上排水量1510t,水下排水量1760t,主尺度67.6m× 6.8m× 5.4m;主机为2 台柴油机,2646kw,2台交流发电机,1.7mw,1台电动机,2650kw,水下航速20kn;主 要武器为sm39“飞鱼”反舰飞弹、l5和f17鱼雷。
2.航空母舰
含直升机母舰,现役共有3级3艘。
(1)航空母舰“克雷蒙梭”(clemenceau)级
法国原有2艘“克雷蒙梭”级航空母舰,首舰“克雷蒙梭”号已于1997年退役,目前 仅剩“福煦”号在役,该舰是1963年服役的。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27307t,满载排水量32780t,主尺度265m× 31.7m× 8.6m;主机为2台蒸汽轮机,93000kw,航速20kn;载机39架,其中固定翼飞机37架,直升机2架;经现代化改装后,将延长服役期至2004年。
(2)核动力航母“夏尔?戴高乐”(插rles de gaulle)级
该级航母计划建造两艘,现已建成1艘,即“夏尔?戴高乐”号。
“夏尔?戴高乐”号始建于1987年,1995年下水。以后经过几次计划拖延,始定于2000 年服役,但因海试发生故障,直今未正式投入使用。
“夏尔?戴高乐”号标准排水量36600t,满载排水量40550t,主尺度261.5m× 64.4m×8.5m。核动力装置为2台k15型压水堆,300mw;2台蒸汽轮机,持续功率56000kw;双轴推进,航速27kn;载固定翼飞机35?40架,装备本国生产的“阵风”海军型和“超军旗”作战飞机,可搭载美国e--2c“鹰眼”预警机,此外将搭载“黑豹”、“超黄蜂”等直升机;本舰武器有:4座8联装舰对空飞弹垂直发射系统。
(3)直升机母舰“贞德”(jeanne d‘an)号
仅有“贞德”号1艘,于1964年服役,平时用于训练。
. 该舰标准排水量10000t,满载13270t,主尺度182m×24m×7.3m;主机为2台蒸汽轮机,29400kw,航速26.5kn;平时可载4架“云雀3”直升机,战时可载8架直升机;1998年经现代化改装,服役期将延长至2005年。
3.驱逐舰
现有4级,14艘。主要为以下2级。
(1)“乔治?莱依克”(georges leygues)级(f70反潜型)
现有7艘,分别于1979?1990年服役。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3830t,满载排水量4300t(前4艘)和4490吨(后3艘),主尺度139m×l4m×5.7m;柴燃交替联合动力装置,即2台燃气轮机,34000kw,2台柴油机,9300kw,航速30kn;主要武器有“飞鱼”反舰飞弹、“海响尾蛇”对空飞弹、l5鱼雷和2架“山猫”直升机。
(2)“卡萨尔”(cassard)级(f70防空型)
现有2艘,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服役。
该级舰与“乔治?莱依克”舰体同型,差异在于武备和动力装置。标准排水量4230t,满载排水量4700t,主尺度139m×l4m×6.5m;主机为4台柴油机,31700kw,航速29kn;主要武器有“飞鱼”反舰飞弹、“标准-1”对空飞弹、l5鱼雷和1架“山猫”直升机。
. 4.护卫舰
现役3级,23艘。主要有以下2级。
(1)“花月”(floreal)级
现役6艘,分别于1992-1994年服役。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2600t,满载排水量2950t,主尺度93.5m×l4m×4.3m;主机为4台柴油机,6500kw,航速20kn;主要武器有“飞鱼”反舰飞弹、100mm炮和1架直升机,将装“萨玛特”点防御飞弹。
(2)“拉斐特”(fayette)级
又称“法耶特”级,现役4艘,于1996-1999年服役,另有一艘在建。
第810页
该级舰满载排水量3500t,主尺度124.2m×l5.4m×5.9m;主机为4台柴油机,15520kw,航速25kn;主要武器有“飞鱼”反舰飞弹、“海响尾蛇”对空飞弹、l00mm炮和1架直升机。
5.大型巡逻艇
现有1级,即p400型,共计10艘,分别于1986-1988年服役。
该级艇标准排水量406t,满载排水量454t,主尺度54.5m×8m×2.5m;主机为2台柴油机,5580kw,航速24.5kn;主要武器有40mm炮、20mm炮和12.7mm机枪。
6.两栖战舰艇
现有7级,共计37艘,主要有以下3级。
(1)船坞登陆舰“闪电”(foudre)级
现役2艘,分别于1990年和1998年服役。
该级舰空载排水量8190t,满载排水量12400t,主尺度168m×23.5m×5.2m;主机为2台柴油机,15300kw,航速21kn;装载量:467名官兵、1880t货物;2艘通用登陆艇和10艘机械化登陆艇。
(2)船坞运输舰“布干维尔”(bougainville)号
现役1艘,于1988年服役。
该舰标准排水量4876t,满载排水量5100t,主尺度113.5m×l7m×4.3m;主机为2台柴油机,3240kw,航速15kn;装载量:500名官兵;1180t货物;2艘通用登陆艇,或10艘人员登陆艇和2艘机械化登陆艇;搭载2架“超级美洲狮”直升机。
(3)坦克登陆艇cdic级
现役2艘,分别于1988年和1989年服役。
该级艇轻载排水量380t,满载710t,主尺度59.4m×11.9m×l.8m;主机为2台柴油机,
882kw,航速10.5kn;装载量为330t。
7.水雷战舰艇
现役3级,20艘,主要有以下2级。
(1)猎雷艇“三伙伴”(tripartite)级
现有13艘,分别于1984?1996年服役。
该级艇标准排水量562t,满载排水量595t,主尺度51.5m×8.9m×2.5m;主机为1台柴油机,1370kw;主要猎扫雷装备有dubm21b声吶、2套papl04灭雷具、ap4音响扫雷具和机械扫雷具等。
(2)扫雷艇“大火星”(antares)级
现有3艘,于1993-95年服役。
该级艇满载排水量340t,主尺度28.3m×7.7m×4m;主机为1台柴油机,590kw;主要扫雷装备为dubm4lb声吶和机械扫雷具。
8.军辅船
法国军辅船种类较多,这里主要介绍以下3级。
(1)航行补给油船“沙洲”(durance)级 .
现役4艘,又称“杜朗斯”级,分别于1980?1990年服役。
该级船满载排水量17900t,主尺度157.3m× 21.2m× 10.8m;主机为2台柴油机,15300kw;装载能力:9640t液货和370t干货。中部设2个补给门架,4个横向补给站,2个纵向补给站。
(2)海洋研究船“拉佩露斯”p6rouse)级
现役4艘,分别于1988-1991年服役。
该级船标准排水量970t,满载排水量1100t,主尺度59×10.9×3.6m;主机为2台柴油机,1840kw;主要设备有“台卡”1226导航雷达、dubm42或dubm21c声吶。
(3)试验与测量船“蒙日”(monge)号
现役1艘,于1992年服役。
该船满载排水量21040t,主尺度225.6m×24.8m×7.7m;主机为2台柴油机,7644kw;主要设备有14部遥测天线,光学跟踪装置和卫星通信设备等。
第十一卷欧洲篇 法国海军的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184
(一)兵力组成
从装备数量上看,法国海军兵力在2015年前将像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继续逐渐缩减,
向着质高、量少的“精干”海军发展。为此,法国决定除非再上像航母这样的重大项目,海军装备年度採办费用在今后15年内按1999年不变价计算,将保持在20亿美元左右。
按照现在的计划,到2015年法国海军主要舰艇数量将减少到80余艘。其中保留4艘“凯旋”级弹道飞弹核潜艇,6艘攻击型核潜艇,1?2艘航母,4艘防空驱逐舰,6艘护卫舰,11艘巡逻舰艇,4艘大型两栖舰,5艘轻型运输舰。
(二)舰艇研制
法国现有的舰艇发展计划如下。
1.核潜艇
除继续完成“凯旋”级第3、4艘的建造并于2008年全部服役外,目前正在开展下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论证。法国现役的6艘“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艘于1983年服役,按25年寿期计算,2008年以后将逐步退役,急需研制一艘新的潜艇接替它们。为此,从1998年开始,法国政府向海军拨专款研制一级“梭子鱼”(barraeuda)攻击型核潜艇,计划于2010年服役。
2.航母计划
“夏尔?戴高乐”级核动力航母计划中的第2艘至今未建,估计在2003年以前不会开建。但从法国保留舰基航空兵的需求来看,保持两艘航母在役是最低要求。因此再建一艘是法国海军的必然选择。有迹像表明,法国在未来1?2年内会在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之间做出选择。选择常规动力航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想与英国合作研制,以降低费用。而费用过高正是“夏尔?戴高乐”号的姊妹舰计划推延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常规动力航母可能成为法国未来航母的一个发展方向。
3.驱护舰
在90年代,法国对未来驱逐舰与护卫舰的发展集中在“地平线”(horizon)级驱逐舰的研制和“花月”级与“拉斐特”级护卫舰的建造上。“花月”级已全部服役,“拉斐特”级最后一艘也已经开建,目前尚无新的护卫舰发展计划。“地平线”级驱逐舰原为英国、法国、义大利三国的一个合作计划,,1999年英国退出该计划,转而自行发展本国的45型驱逐舰,剩法国和义大利两国继续该合作项目。“地平线”级将成为法国海军21世纪头10年重点发展的装备之一。
第811页
法国计划建造4艘“地平线”级驱逐舰,首舰预计2005年建成。该级舰满载排水量6100t,主尺度148.4m×l9.9m×4.8m;主机为2台燃气轮机和4台柴油机,採用柴燃联合动力推进。主要武器有2座回联装反舰飞弹发射装置,“紫菀”舰空飞弹垂直发射系统和1架nh90或ehl01型直升机。
综上所述,法国海军将继续建设和维持一支以弹道飞弹核潜艇和航空母舰为核心、其他舰种齐全、质精量少、能胜任区域性攻防任务的均衡发展的海军。
第十一卷欧洲篇 法国军事状况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4946
国名
法兰西共和国
主要统计
面积55.1602万平方千米(包括科西嘉及其他岛屿)。人口5942.5万人(其中,13~17岁男197.4万人,女188.5万人;18~22岁男194.3万人,女186万人;23~32岁男429.8万人,女412.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4000亿美元(1999年)。国防费1879亿法郎,合270亿美元(2000年国防预算)。粗钢1976.7万吨(1997年)。原煤904.5万吨(1995年)。原油1600万桶(1996年)。粮食6770.6万吨(1998年)。海运能力,商船(载重100吨以上)729艘、总载重量498.1万吨(1998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机场61处、客运量716亿人千米、货运量113亿吨千米(1998年)。
国防政策
法国是西欧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直把维护大国地位作为其国家战略的核心。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法国奉行独立的防务和安全政策。与此同时,法国也十分注重与北约盟国的协商与合作。当前法国奉行的国防政策是:
(1)强调核威慑的重要作用,继续依靠独立、有限的核力量,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法国十分重视核武器的战略威慑作用,强调必须保持一支“独立”、“足够”和“有效”的现代化核威慑力量,并将其作为最后的军事手段,捍卫其大国地位,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2)重视欧洲防务建设,谋求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法国反对建立单极世界,认为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虽然出现曲折,但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欧盟必须加强独立的防务建设,以建立新的欧洲安全机制,并在未来国际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法国将推动欧洲加强共同防务建设作为其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谋求法在未来新的欧洲安全机制中发挥主导作用。
(3)继续参与北约的集体防御,力促北约进行内部改革,积极扩大法的影响和作用。法认为,北约仍是欧洲集体防御的核心,但欧洲不能把确保自身安全的责任永久地交给美国承担,主张通过建立“欧洲独立防务”和“真正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使欧洲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中扩大法的影响和作用,并力图削弱美国在北约的主导地位。
(4)维护法在亚洲、非洲和中东的战略利益,谋求打破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法国一直把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看作是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发展与加强同这些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扩大法的影响力和发挥法的大国作用,从而打破由美国一手独揽地区事务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局面,确保法的战略利益。
军事战略
法国是北约成员国,其军事战略基本上是执行北约各个时期制定的军事战略原则,但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在冷战时期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法国奉行"逐步反应"的军事战略。冷战结束后,法国根据国际和欧洲安全形势的变化,对军事战略进行调整,奉行全方位防御战略。该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1)强调威慑的作用。法国公开宣布,对任何敢于冒犯、威胁其根本利益的潜在敌人,法将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但与此同时,法国也更加强调常规力量在核威慑战略中的作用,重视核与常规力量、威慑与干预行动之间的平衡与互补作用。
(2)强调预防危机。主张动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预防各种危机的发生,以确保国家的安全。採取包括通过国际合作、和平调解和外交斡旋等方式的政治干预、经济援助和制裁以及派出维和部队和进行军事干预等措施,预防危机并将其控制在最低限度。
(3)强调兵力投送与机动作战。认为未来法军将主要在远离国门的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遂行军事行动。为此,法军应具有兵力投送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并把加强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及远距离投放手段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
(4)强调维护国内安全。法军的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维护国家治安主要由宪兵和警察承担,但需要时,法军现役及预备役部队也将参与,进行"国内投放"行动,以配合宪兵和警察及时、有效地消除国内各种不安定因素和潜在威胁。
国防体制
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总统下设内阁会议、国防委员会、限制性国防委员会和高级国防会议。内阁会议负责制定全面的防务政策,其成员有总理和所有内阁成员,由总统任主席。国防委员会负责具体防务问题的决策,其成员有总理、外交、国防、内政和财经部长等,由总统任主席。限制性国防委员会负责军事问题的决策,由总理或总理指定的人员组成,总统任主席。高级国防会议为咨询机构。总理负责贯彻既定防务政策。国防部为内阁中的一个部,是军队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国防部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防务工作,下设三军参谋部和陆、海、空军军种参谋部以及武器装备部等单位。武装力量由陆、海、空三军和宪兵组成。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三军参谋部。总统通过国防部和三军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
第812页
领导人物
总统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雅克·席哈克(1995年5月上任)。总理利奥内尔·若斯潘(1997年6月上任)。国防部长阿兰·里夏尔(文职,1997年6月上任)。三军参谋长让-皮埃尔·凯勒什上将(1998年4月上任)。海军参谋长让-吕克·德洛耐海军上将(1999年5月上任)。空军参谋长让·拉努空军上将(1995年9月上任)。
武装力量
兵力 现役部队29.476万人(包括三军公共部门部1.547万人)。
陆军
16.93万人。编有1个地面作战司令部、1个后勤司令部、9个作战旅、2个后勤旅。
主战坦克:“勒克莱尔”式199辆、amx-30b2型635辆。
装甲侦察车:amx-10rc型337辆、erc-90f4“萨盖”型192辆、aml-60/90型155辆、vblm-11型899辆。
步兵战车:amx-10p/pc型713辆。
装甲输送车:vab式3900辆。
牵引炮:155毫米tr-f-1式105门。
自行炮:155毫米273门。
火箭炮:227毫米61门。
迫击炮:120毫米363门。
反坦克飞弹:“爱利克斯”780具、“米兰”1348具、“霍特”135具。
反坦克火箭筒:89毫米9850具、112毫米“阿皮拉斯”9690具。
高炮:20毫米774门。
地空飞弹:“霍克”69部、“罗兰”113部、“西北风”331部。
雷达:“拉西特”监视雷达若干部、“拉塔克”侦察雷达若干部。
飞机:“锡斯纳”“大篷车”2型2架,pc-6型5架,tbm-700型2架。
直升机:498架,其中攻击直升机339架。侦察直升机4架、支援直升机155架。
无人驾驶机:cl-289型6架、“红隼”型2架、“搜索者”型4架。
海军
4.949万人(包括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编有1个战略海军司令部、1个水面作战司令部、1个反潜作战司令部、1个扫雷作战司令部、1个潜艇作战司令部、1个海军航空兵司令部、1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航母:“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1艘。
直升机航母:“圣女贞德”级1艘。
飞弹驱逐舰:“卡萨尔”级2艘、“絮弗伦”级2艘。
护卫舰:29艘,其中“费罗雷亚尔”级6艘、“乔治·莱格”级7艘、“图尔维尔”级2艘、“德斯蒂安纳·多尔韦”级10艘、“拉法耶特”级4艘。
潜艇:11艘,其中战略弹道飞弹核潜艇4艘(“可畏”级2艘、“凯旋”级2艘),战术潜艇7艘(“红宝石”级6艘、“阿戈斯塔”级1艘)。
巡逻舰艇:40艘。
扫雷舰:21艘。
两栖舰艇:9艘。
支援舰船:30艘。
海军航空兵 3500人。装备作战飞机:52架,武装直升机32架。
海军陆战队 2000人。编有4个突击群、14个海军基地防卫队。
空军
6.05万人。编有1个防空司令部(下辖“斯特里达”2防空系统、6个雷达站、1个预警机中队、11个地空飞弹连、若干个高炮连)、1个空中作战司令部(下辖6个攻击战斗机中队、7个战斗机中队、2个侦察机中队、3个教练机中队、1个电子战中队)、1个空中机动支援司令部(下辖14个运输机中队、1个电子战中队、5个直升机中队、1个教练机中队)、1个空中训练司令部。
作战飞机:“幻影”型313架、“美洲虎”a型120架。
空中预警机:e-3f型4架。
侦察机:“幻影”f-1cr型40架、“幻影”ivp型5架。
空中加油机:c-135fr型11架、kc-135型3架。
直升机:89架。
空地飞弹:asmp型、as-30/30l型若干。
空空飞弹:“超”530f/d型、“魔术”r-501i/2型、“麻雀”aim-9型、“迈卡”型若干。
战略核力量 8400人(其中海军4700人,空军3100人,宪兵600人)。
装备有战略飞弹潜艇:“可畏”级2艘、“凯旋”级2艘、潜射飞弹64枚。
准战略核力量装备有:海军“超级军旗”攻击机36架;
空军装备“幻影”2000n型轰炸机60架、“幻影”ivp型侦察机5架。
文职人员
9.904万人
预备役部队
41.9万人。其中陆军24.25万人,海军9.7万人,空军7.95万人。
准军事部队
宪兵9.495万人。装备有vbc-90型装甲车28辆、vbrg-170型装甲运兵车155辆、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826门、直升机42架。
部署
陆军主要部署在法国与德国边境和北部地区,海军重点部署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一带,空军主要部署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共有军事基地74处,其中陆军基地16处,海军基地8处,空军基地50处。
兵役制度
自1997年起,取消义务兵役制,实行志愿国民役制度。到2003年建立以职业军人为主、志愿军人为辅的职业化军队。各级军官最高服役年限:将官为61岁,校官57岁,尉官为52岁。
军衔
分5等20级:将官4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土6级(总军士长、军士长、准军土长、上士、中士、下士),兵3级(上等兵、下等兵、列兵)。
第813页
驻外兵力
驻德国部队2700人,安的列斯地区3800人,法属盖亚那3250人,印度洋地区4200人,新喀里多里亚3100人,玻里尼西亚3100人,查德990人,象牙海岸500人,吉布地3200人,加彭680人,塞内加尔1170人。
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驻波赫维和部队3200人、驻克罗埃西亚201人、驻埃及军事观察员17人、驻乔治亚军事观察员3人、驻伊拉克/科威特边境军事观察员11人、驻黎巴嫩维和部队251人、驻中东军事观察员4人、驻沙乌地阿拉伯南方军事观察员(部队)170人、驻西撒哈拉军事观察员(宪兵)25人、驻南斯拉夫科索沃维和部队5080人。
军火贸易
自八十年代以来,法国的军火出口一直居世界前三位,并占据世界出口10%左右的份额。法军火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中东、亚洲、拉美和欧洲。1997年军火出口额为74.19亿美元。1998年军火出口额为98.04亿美元。1999年军火出口额仍居世界第三,全年订单金额共计306亿法郎(合43.7亿美元),占世界军火市场总额的12-15%,其中空中武器占订单总数的51.7% (1998年占75.1%),地面武器占27%(1998年占15.1%),海上武器占21.3%(1998年占9.81%)。
第十一卷欧洲篇 法国军事力量介绍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6398
现代法国军队始建于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由于它在世界上率先实行了普遍义务兵役制,因而兵员充足,有很强的战斗力,屡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拿破崙时期,这支军队更是所向披靡,横扫欧洲大陆,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使当时欧洲的大多数国家都成为法国的"领地"。
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后,军队逐步走向衰落。由于政府腐败、军纪松弛、将领无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几乎全军覆没,在普军进逼首都巴黎的情况下,引发了巴黎工人起义。普法战争后,法国总结失败教训,开始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军队的战斗力得以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军队成功地阻挡住了德国军队的强大攻势,并在而后持久的拉锯战中,凭藉充足而训练有素的后备兵员,得以坚持下来,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军事思想逐步陷入保守,墨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地战经验,在法德边界附近修起了一道长长的"马其诺防线",并派国家的大部分军队进行防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政府对法西斯德国咄咄逼人的战争威胁置若罔闻,疏于防范,并与英国一起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法国领导人仍然沉醉在虚幻的安全感中,以为有坚固的"马其诺防线",法国的国防可万无一失。结果,德军从法军防守薄弱的阿登山区成功地迂回到了"马其诺防线"的背后,直插法国腹地。法军猝不及防,整个防线迅速瓦解,拥有数百万之众的法国军队大部分投降或做了俘虏,只有数万人与驻法英军一起从敦克尔刻渡海逃往英国,法国这个曾称雄欧洲大陆的大国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即宣告灭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戴高乐领导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于20世纪60年代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自主的国防政策,建立起了一支独具特色的武装力量,在保卫法国国家安全的同时,曾经实施过多次海外作战和干预行动。
军事战略
法国作为西欧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直把维护大国地位作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法国奉行独立的防务和安全政策。但与此同时,法国也注意与北约盟国的合作,基本上执行北约各个时期制定的军事战略原则。在冷战期间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法国奉行"逐步反应"的军事战略。近年来由于冷战结束,法国根据国际和欧洲安全形势的变化,对军事战略进行调整,奉行全方位防御战略。其总的指导方针是:继续强调核威慑的重要作用,依靠有限的独立核力量,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重视欧洲防务建设,主张建立新的欧洲安全机制,谋求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法国始终把推动欧洲共同防务建设作为其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继续参与北约的集体防御,积极推动北约内部的改革,力图削弱美国在北约的主导地位;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军事关系,维护法国传统利益,并以此加强法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继续贯彻质量建军方针,调整战略核威慑力量的结构并使之不断现代化,削减国防预算,压缩军队员额,精简部队编制与装备,减少国外驻军,取消义务兵役制,建立职业化军队;改革国防工业,促进欧洲军工合作。
未来的法军将承担起全新的防务使命,即由过去的实施"核威慑和边界作战"转变为"威慑、预防、投送和保护"4大使命。
强调威慑的作用。法国公开宣布对任何敢于冒犯、威胁其根本利益的潜在敌人,法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目的是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但与此同时,法国也更加重视常规力量在核威慑战略中的地位,突出其互补作用。法国认为,独立可靠的核威慑力量仍是确保法国安全利益和维护大国地位不可缺少的手段。今后,按照"足够、有效、可靠"原则削减法国核威慑力量,削减后的法国核力量虽然其结构将从陆、海、空"三位一体"调整为海、空"两条腿走路",数量上也有较大削减,但更加重视质量建设。法国未来的核威慑将由现代化水平高、机动强化、陷蔽性好和射程远的海、空核力量来完成,其"全球第三核大国"的地位不会削弱。
第814页
强调预防危机。预防是为了避免出现和重新出现损害法国利益的威胁,避免爆发冲突。法国主张动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预防各种危机的发生,以确保国家的安全。为了预先掌握威胁的出现,及时採取必要的政治军事措施,法国将优先发展空间侦察力量,同时保持在敏感地区或临近地区预先部署的陆、海力量,以便分析当地局势、处理危机和接应增援部队。
强调兵力投送与机动作战。由于对法国本土的直接军事威胁已大大减少,在本土作战的可能性极小,法军未来的主要任务是由本土防御作战转变为实施对外干预,即在境外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和为预防、制止各种地区性冲突及危机採取军事行动。为此,法军应具有兵力投送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并把加强快速行动部队以及远距离投放手段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其建军计划,法军将组建"外派部队"。"外派部队"由下列4支部队组成:重型装甲部队、轻型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和步兵突击部队。每支部队编制为1.5万人,总数可达6万人。法国的最终目标是,在确保本土安全的前提下,使法军所有部队都具有实施远距离干预行动的能力。在未来战场上,法军投入的具体兵力规模是:在北约战区的主战场最多可投入5万人;在地区冲突的次主战场最多可投入3万人;在海外省及领地和与法国签订有防务协定的非洲地区所採取的作战行动最多可投入5000人。
强调维护国内安全。法军的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维护国家治安主要由宪兵和警察承担,但需要时,法军现役及预备役部队也将参与"国内投放"行动,以配合宪兵和警察及时、有效地消除国内各种不安定因素和潜在威胁。法国认为,在其本土范围内,公共安全面临的威胁不再来自军事方面,而是恐怖主义、金融犯罪、计算机犯罪、毒品和各种走私,这类威胁严格说不属于军事范围,但属于防务安全范围。因此,军队将继续实施近海和领空监视,宪兵和警察保障陆地安全,空军和空中警戒控制系统也将实现现代化。一旦需要军队干预时,各军区部队在军区范围内出动,需要时可跨军区调动。军队在出现自然灾害时参与救灾行动。
1998年上半年,法国补充修订了1996年7月颁布的《军事纲领法》,提出了新的建军重点,但基本上仍按原计划对其国防建设进行自二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改革。改革分两个阶段进行:1997-2002年为第1阶段,重点解决体制编制方面的问题;2002-2015年为第2阶段,重点是以最先进的国防科学技术武装军队。改革的核心是建设一支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变化和高技术发展趋势的职业化、现代化的军队,其重点是保持一支小规模的核威慑力量和建立一支精干的快速反应部队,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法国军队总人数将减少到35万人。陆军主要致力于建立能在欧洲和欧洲以外地区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多用途兵团。陆军将削减到13.9万人。组建第3步兵军和快速反应部队司令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总人数为9.3万人的陆军战役力量,其中包括4个新型兵团:装甲坦克后侵略者 、机械化兵团、装甲骑兵兵团和空中机动兵团。每个兵团下设2个旅,每个旅计划设3-4个相应的兵种团以及炮兵团和工程兵团,同时计划将作战团的总数从129个削减到85个。在21世纪,法国海军兵力仍将由两大部分组成:战略核威慑力量和常规打击力量。其中,战略核威慑力量以弹道飞弹核潜艇为主,常规打击力量则以航空母舰为中心,配以护卫舰、攻击型潜艇等作战兵力。舰艇总数将大幅度减少,吨位和质量却明显提高,武器装备体制将更加合理。到2015年,法国海军作战舰艇的数量将从91艘减至78艘,主要是削减小型舰艇,重点发展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大、中型作战舰只和核动力舰艇。按照法军改革计划,到2015年,法空军的编制规模将减至6.3人,作战飞机减至320架。目前,空军战区已由4个减为3个,旨在使其布局与其他军种相一致,以便于联合行动。
按原规划,在2003年,法军合同军人将增加到9.15万人,这也就是要求招募4.7万名合同军人。在实现职业化过程中,武装力量将削减到29.6万人,其中陆军削减最多,将减少近一半。法军正严格按计划进行精简,包括继续削减义务兵和士官,扩编职业军人,调整海军和宪兵的干部结构,增加文职干部等等。
1998年3月底,在席哈克总统主持的国防委员会会议上,法国确立了装备发展的战略方针,即:保持战略独立性,继续加强核威慑、情报、指挥和作战能力;必须拥有远离本土作战能力,以适应多国军事行动的需要;建立欧洲防务,面向欧洲进行军事合作。根据这一战略方针,陆军将增加最先进的"勒克莱尔"式主战坦克的数量,陆军计划1997-2002年订购184辆"勒克莱尔"式主战坦克,每年交付33辆。与此同时,将加速研制第3代反坦克直升机和nh-90型运输直升机;海军装备的更新有两个重点:一是更新弹道飞弹核潜艇,使其成为核威慑的中坚力量。法国计划未来海上核威慑的主要兵力由4艘"凯旋"级弹道飞弹潜艇组成,装备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m-51型潜射飞弹。为保证海军具有足够的核威慑能力,法国将处长部分现役"不屈"级弹道飞弹核潜艇的服役期,并长期保持2艘弹道飞弹核潜艇处于巡航状态。二是更新航空母舰,使其成为海上打击力量的中心。法国原有的2艘50年代建造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将被新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替代。此外,法国海军继续加强舰 载空中警戒能力,提前订购第3架e-2c"鹰眼"预警机,继续研制"地平线"防空护卫舰,计划建造6艘新型的攻击型核潜艇;法国将继续用新型航空技术装备武装空军。在空军战略力量方面,继续进行新型战略飞弹的早期研制工作,以便替代机载"阿姆斯普"飞弹。在空军常规力量方面,计划採购234架"阵风"战斗机,第1个"阵风"空军中队2005年达到初始作战能力,现贷採购1架"未来运输机",继续实施空战指挥和引导系统计划,交付最后一批"幻影"2000-d飞机,把"幻影"2000-5标准型改成防空型。
第815页
军队员额
总兵额约35万人,其中陆军:20.32万人;海军:6.33万人(包括舰队航空队估计为9400人,陆战队2900人);空军:7.81万人;战略核力量:8700人。预备役29.15万人,其中陆军:19.55万人;海军:2.7万人;空军:7万人。可徵召潜力为109.65万人。
编制体制
陆军是实施地面作战的主要力量,由装甲兵、炮兵、机械化步兵、山地步兵、空降兵、 工程兵、防空兵、通信兵、陆军航空兵等兵种组成。现编有1个军(第3军)、1个"快速行动部队"、1个驻德部队、1个情报电子战旅、1个外籍军团、7个国土防御团,预备役有1个军和65个国土防御团。国土防御团执行国土保卫任务,由各军区领导,分为步兵团、炮兵团、工兵团、运输团、通信团和直升机团。其中,陆军第3军下辖第2、第7、第10等3个装甲师和第15山地步兵师。此外,还有9个直属团,全军5.5万人,是法军最大的编制。
海军由战略核潜艇部队、战术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和公共任务等兵种组成,编为大西洋和地中海2个舰队和若干个分舰队。装备战略核潜艇6艘,战术攻击潜艇14艘,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15艘,护卫舰26艘,两栖战舰艇3艘,其他辅助舰船约40艘,各型飞机88架。
空军由战略空军、战术空军、防空部队、军事空运部队和特种部队等兵种组成。分别编为2个战略轰炸机中队,2个加油机中队,9个战术航空兵团,1个预警机团,16个防空飞弹团,300个高射炮连,18个运输机中队,1支特种部队。
指挥系统
法国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总统下设内阁会议、国防委员会、限制性国防委员会和高级国防会议。内阁会议负责制定全面的防务政策,其成员有总理和所有内阁成员,由总统任主席。国防委员会负责具体防务问题的决策,其成员有总理、外交部队、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和财政部长等,由总统任主席。限制性国防委员会负责军事问题的决策,由总理或总理指定的人员组成,总统任主席。高级国防会议为咨询机构。总理负责贯彻既定防务政策。国防部为内阁中的一个部,国防部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防务工作,下设三军参谋部和陆、海、空三军和宪兵组成。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三军参谋部。总统通过国防部和三军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
军事工业
法国是欧洲大国,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国家。法国的科技先进,工业发达,是世界军工大国之一,可独立研制和生产各种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法国的军事工业包括兵器、航空、航天、飞弹、舰船、核及电子等部门,产品较全,行业配套,自成体系。目前拥有军工企业5000多家,其中大型军工企业300多家,军事工业直接从业人员约30万。总体上看,法国军事科研与军工生产的规模、能力与水平,在西欧国家中与英国并驾齐驱,处于领先地位,自行研制能力甚至超过英国,但在某些技术方面仍不及英国和德国。法国能够独立研制生产核武器,是除美、俄外唯一拥有弹道飞弹核潜艇、陆基战略飞弹和战略轰炸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国家。在陆军武器方面,法国的迫击炮、轻型反坦克武器、装甲车、小口径火炮和炸药的水平居世界先进水平。空军装备方面,法自行研制的"幻影"-2000战斗机也居世界先进行列。海军装备方面,法国可独立研制潜地飞弹、核潜艇、常规潜艇及各种水面舰艇,"飞鱼"飞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反舰飞弹之一。法国主要的兵器企业有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生产"勒克莱尔"坦克、火炮、轻武器、弹药等)、克勒索-罗亚尔公司(生产坦克和装甲车、舰载武器等)、吕歇尔有限公司(生产反坦克飞弹等)。法国主要的航空企业有国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简称航宇公司),是法国第一大公司、欧洲第二大公司和世界第五大公司,产品范围很广,(如运输机、直升机、战略弹道飞弹、卫星、运载火箭等)、马赛尔·达索·布雷盖飞机公司(生产"幻影"、"超军旗"、"美洲虎"、"阿尔法"飞机)等。主要的造船厂有布勒斯特船厂(建造大型水面舰艇)、洛里昂船厂(建造中、小型水面舰艇)、瑟堡船厂(建造各种潜艇)等。主要的电子企业有汤姆逊无线电公司(欧洲最大、世界第四的军用电子设备厂家)、赛尔日·达索电子公司等。
法国的武器出口约占世界武器出口总额的10%,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为中东和北非。出口产品以直升机、战斗机、战术飞弹和装甲车辆为主。21世纪,法国重点发展空间技术、反弹道飞弹武器系统、新一代高技术常规武器等,努力提高法军的装备质量水平,以继续保持居于世界先进先列。(
第十一卷欧洲篇 法国外籍兵团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819
外籍兵团
foreign legion
外籍兵团成立于1831年,在19世纪期间是法国殖民作战的前锋。兵团长期作战于西班牙、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和东南亚等地,他们几乎是法国在阿尔及利亚长期战争的代名词。1841年在奥兰以南96.5 km处的西迪贝勒阿巴斯,外籍兵团建立了一个基地。这里成为兵团精神上的家,直到法国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于1962年撤出它的部队为止。
第816页
1914年,大多数驻于非洲的法国陆军都急急忙忙赶回法国本土以阻挡德国的侵略。外籍兵团的士兵在随后西线的大屠杀期间为荣誉而战。实际上,到1918年,外籍兵团中的马士军团是全法国陆军中获得最高荣誉勋章的团。
二次大战期间,外籍兵团在世界各地作战,而且对抗两种不同的联盟。某些兵团的单位在法国和挪威作战,直到1940年法国投降。其他留在叙利亚、黎巴嫩和北非的兵团士兵仍然效忠维琪政权和反抗同盟国的进攻。二次大战之后,法国试图重建它在东南亚的政权,但很快地便卷人与越南独立同盟国家主义者的战争中。驻扎地一个接一个地被夺走,而且胡志明的游击队很快占了上风。1953年,法国在奠边府的决战孤注一掷,结果却是使他们总数达14人的部遭到包围。1954年5月,驻军中的7个外籍兵国营被越盟所击溃。
在他们最近160年的战斗中,外籍兵团获得最多荣耀的是,1863年4月30日于墨西哥持续固守的一个连。尽管对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他们仍拒绝投降,连长丹裘的部下真正地战斗到最后一人。为纪念这个英勇行为的卡麦农日,至今仍一年一度地被兵团分队所庆祝。这是外籍兵团独一无二的团队精神最具体的表示。
组织
今日存在于法国的外籍兵团是一支全副武装的部队,以优良的装备和健全的组织替法国服务。兵团现今的组织是以拥有1o个连的团为基础,加上一些增加步兵连花费的特殊连(侦搜连、迫击炮连、轻装甲连等等)。现今主要单位如下:
第一外籍兵团:驻扎于欧巴涅的卡赛娜维亚诺,该团负责整个兵团的行政事务。它也要负责乐队,由1连负责管理庞大的训练营,而且在战时须拨出3连的兵力以防卫设置于阿比翁高原的中程弹道飞弹(irbm)基地。
第二外籍步兵团:兵力总数达1500人的步兵团驻于科西嘉的波尼法西亚,该团各连都必须轮流至突击队和其他特殊学校训练,而且经常被派到海外分遣队服役。
第三外籍步兵团:该团于1973年离开马达加斯加后,便移防至现驻的法属盖亚那的库鲁基地。
第四外籍兵团:该团训练新兵和低阶士官(nco);驻扎于法国的卡斯特诺达里。
第一外籍骑兵团:常驻于奥兰治,该团是隶属于法国陆军第14步兵师的装甲单位。它包括了3支装甲车中队和1支机动步兵连。它也被指定为法国对外干预部队的先遣单位之一。
第二外籍伞兵团:常驻于科西嘉的科特,该团包括:团部和4个野战连。他们以可在2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上任何指定地点,展开部署作战的能力而自豪。其中有一个连经常被派遣至第13轻装甲训练师。
第五太平洋混合团:中心位于慕若华,太平洋混合团在塔希提岛和亚努也有分遣队。它的任务是对法国位于太平洋的核子试爆场提供安全、通讯和电力的需求。
第六十一兵团工兵混合营:此工兵营是为修建训练营地而成立的,据说目前正在多尔多涅地区的喀斯石灰岩高原修建工程。该营包括一个外籍步兵连和一个法国陆军工兵连。
马约特外籍兵团分遣队:此分遣队有两个连,由一名陆军中校指挥,驻守在印度洋中的马约特岛。该岛是到留尼旺岛的中继站,由250名成员的兵团保护其安全。
制服
外籍兵团穿着标准的法国陆军制服,但是有某些特别的配件以显示它的特殊地位。最着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顶军帽,实际上是在制式蓝色军帽外覆盖上块白布(有红色的顶面和金色的徽章及颚带)。低阶士官和军官并不戴这种白色的军帽。检阅服就是卡其战斗服加上一些仪式上的配件。包括饰以红色流苏的绿色肩章、白色的条纹和绑腿、蓝色的腰带和白色长手套。他们也佩戴一种绿色领结,而军官甚至还穿上一件绿色背心。工兵排的成员则围白色围巾和携带典礼用的斧头:他们皆被准许留鬍子。
战斗服是法国标准迷彩服,通常配有一顶贝雷帽。作战时的兵团使用一种颈中,细长条状的布料,以表示属于某连。外籍兵团的伞兵部队佩戴绿色贝雷帽。
第十一卷欧洲篇 伞兵部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535
法国伞兵有着令人瞠目的实战史,在印度支那、苏伊士(1956年)、阿尔及利亚及其它曾经历的战役中所完成的实战跳伞,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伞兵团都要多。
法国伞兵部队是在法国对中南半岛的战役中绝对主力,完成了大约156次实战空投。他们曾毫不留情地蹂躏过越盟,但他们自身也无可幸免地遭受了极大的创伤。这次战役在他们于1954年11月21日跳进越南西北角落的一个小山谷时达到最高潮,该山谷靠近一个称为奠边府的小村落。战况一度稳定时,大多数的伞兵单位便撤回,改由重装步兵所取代,但是当武元甲将军和越盟一收紧圈套,大部分的伞兵又回来了。在3月13日至5月6日之间,共有5个营跳进这个大而深的锅中,那时大约是要塞失守的前几天。在这场战斗中,伞兵部队和外籍兵团首当其冲,而且以无比的勇气应战,但他们只不过是在错误的地方于错误的战争中作战。
不久中南半岛停战后,法国于1955年撤军,伞兵部队移至阿尔及利亚,那里的战争才刚开始。因为他们在中南半岛的败北和他们在越盟战俘营的经验,伞兵部队显得有些畏缩不前,并开始认真地研究一套全新的战术。他们积极地研读毛泽东的着作,并以新的方法训练他们的军官和士兵。
第817页
第1o空降师在失败的苏伊士战役中进行过一次短暂的突击,随后即返回阿尔及利亚。在 1957年1月,该师接管实际上是由民族解放阵线(fln)控制的阿尔及尔市,在2个月内使该地完全恢复控制。他们的方法受到非常严厉的质疑,然而,许多陈述都是被扭曲的。法国军民在阿尔及利亚的受挫,触发了1958年5月的一场暴动,而导致戴高乐再度成为总统。在这个事件中,伞兵部队,特别是他们的将军马苏处于最前线。他们亦全部捲入1960年1月的一场武装叛乱,这场叛乱非常的短暂,并以不名誉的失败结束。
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后,伞兵部队回到法国,并被作为法国外交政策的执行者。现正在萨伊、茅利塔尼亚、查德和黎巴嫩及其他国家中服役的单位是第11空降师。
法国伞兵部队的特色之一,就是在战后的数年间,他们对于法国陆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当然要归功于一些非常有力的将领们,诸如马苏将军和比雅尔将军等。
组织
第11空降师的基地位于塔布,尽管它的单位多少有些分散。但它仍是法国快速调停部队之一,一起的还有第9陆战轻步兵师、第27阿尔卑斯山地师、第6轻装甲师和第4空中机动师。第11空降师包括2个旅和7个营级伞兵单位,其中有一个单位(1erpima)是直接隶属师部的指挥且担当伞兵突击队/特种部队的角色。
其余的6个单位是:
68rpima,约相当于前"殖民地"的伞兵单位;rcp(追击兵或轻步兵);rep(外籍兵团兵单位);两个独立单位:2e rpima和13 rdp。
挑选与训练
所有的法国伞兵皆为志愿者,经过如同其他伞兵部队同样模式的挑选与训练。训练的标准相当高,某些志愿者可继续参加某个伞兵突击单位。
武器与装备
法国伞兵部队皆以fa mas5.56mm突击步枪武装。因为它独特的造形而有"法国小号"的暱称一一其延长提把几乎是这武器的全长一一它拥有一个内含的双脚架与25发子弹的弹匣。由圣艾帝安兵工厂设计制造。
在较长距离射击方面,伞兵们有7.62mm的fr f1狙击步枪和旧式的aa52多用途机关枪,而这种机枪早就该被替换了。伞兵们都妥善地装备着现代反坦克武器,从肩射式火箭到致命的米兰线控飞弹。
制服
法国伞兵部队穿着标准的法国陆军制服。他们的伞兵身分可由他们红色的贝雷帽来鑑别。伞兵翼为银色的,戴于右胸上。
第十一卷欧洲篇 独树一帜的爱尔兰特种部队:国防军陆军突击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3025
独树一帜的爱尔兰特种部队:国防军陆军突击队上世纪70-80年代,在欧洲恐怖袭击狂潮一浪高过一浪之时,许多国家纷纷开始组建反恐斗争特种部队。尽管爱尔兰并未面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却充分意识到特种部队在及时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保护公民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开始组建自己的特种部队。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爱尔兰国防军各部队军官就经常被派往美国本宁堡陆军别动队参观学习,许多在美国特种部队接受过培训的军官后来成为爱尔兰驻萨伊维和
部队成员。1980年,爱尔兰政府正式签署命令,参照国际反恐特种部队模式,组建编制上独立的特种作战部队:爱尔兰国防军陆军突击队。
整个80年代,陆军突击队一直在爱尔兰国内外积极进行战斗训练。为建立一支能在陆地、海洋、森林、高山、原始森林、沙漠等地区同等自信行动的特种作战部队,使其具有最大程度上的综合性能,需要尽量多地吸取他国先进经验。因此,爱尔兰国防军军官定期到英国、荷兰、美国进行培训,学习、掌握各种局势各种气候条件下的行动和生存本领。
编制、隶属和任务
陆军突击队共约100-120名官兵,以排(突击大队)为单位,共有2个突击大队,每个大队下辖2个分队,每个分队分4-5个战斗小组,每组4人,每个战斗小组负责一项特种作战任务,另有1个队部(指挥机构)和1个保障大队。
陆军突击队隶属爱尔兰国防军总参谋长直接指挥,主要任务是从事侦察、反恐、破坏、颠覆、救援、维和行动,保护战略目标,负责外交人员和贵宾的警卫等。
武器装备先进
陆军突击队装备使用的主要武器有斯泰尔aug1型步枪、h&k mp5型系列冲锋鎗(带消声器和光学瞄准仪)、sig-索尔p226型手枪、雷明顿870型霰弹枪、德国和英国造狙击步枪。在执行一些特种行动时,还可使用东欧国家和中国制造的特种武器装备。另外,还配备有实施强攻、突击、水上和登陆行动用的特种设备和服装。
人员挑选严格
陆军突击队队员只从各军兵种部队中服役期限至少在1年以上的军官、中士和列兵中挑选,特别青睐那些有某种特殊专业和指挥经验的士兵,每年选拔一次。在允许候选官兵参加选拔时,要首先详细研究其个人履历,并与指挥官谈话了解其服役表现情况。选拔前先进行医学检查,身体合格的候选人参加为期4周的实际考察、训练。选拔期间,他们将学习、训练、掌握各特种科目基本技能,经层层筛选后,合格者将在基础训练阶段进行更加深入细緻的学习和训练。
选拔比较严格,先是体能考察,之后进行远距离急行军、平原和山区准确定位考核,然后是心理素质考核。选拔期间要经常考验候选人在非常规情况下的思考、应变能力,每天都要进行武器使用训练,每周末都要进行一次独特的考核。然后,考核内容会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高。如果说选拔初期只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拆卸和组装武器、准确定位的话,那么在随后的训练中,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做到上述要求,而且经常是在夜间或经过艰难的山区行军之后。在选拔后期,要进行总结性多科目演习,目的是检验候选人对已进行的培训技能掌握的数量和程度,然后根据他们的总体结果确定谁成功闯关,可以参加基本培训课程,谁被淘汰。
第818页
基础训练课程
基础训练时间为6个月,强度大,难度高,事实上所有科目都是连续进行的,主要项目是射击训练和特种训练。射击训练每天都要进行,学员们要学习使用西方特种部队装备的各种武器及其改型,在各种各样的状态下、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射击训练,如在高山或茂密的森林中射击、快速射击、封闭空间内的射击等。
狙击射击受到了特别的重视,狙击手基本训练课程持续7个星期。在训练初期,就开始挑选射击最精准的士兵,把他们培养成高水平的狙击手,他们在6个月的基础训练课程之外,还要进行额外的狙击训练,分到突击队后仍要坚持训练,精益求精,从而达到非常高的职业水平。
当然,除射击训练外,未来的突击队员们还要进行战术和体能训练。远距离急行军和准确定位不仅能强化士兵的纪律观念,还能教会他们在森林和山区的生存技能。
与选拔时一样,基础训练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演习,演练各种强攻、奇袭和伏击行动模式。经过半年时间的强化训练后,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开始到突击队正式报到。事实上,报到之后,真正的训练才刚刚开始。
特种专业作战训练
每个队员都是带着自己在基础训练阶段练就的某个专业来突击队报到的,从此将重点侧重于某类行动的训练和战斗。以专门侧重于水上行动的特种排为例,队员们首先要进行简单的潜水、导航、水上登陆、沿海侦察等技能的训练,随后开始增加训练内容,提高难度,同时进行水下排雷、拖船操作等专项训练。此外,还要与来自德国、英国的经验丰富的特种部队官兵交流经验。在演习中,主要演练强攻行动,夺取被恐怖分子劫持的舰艇,解救人质。
专门负责实施强攻行动的特种排,要在能完全模拟各种人质解救行动局势的各类目标内进行专项训练。但是,爱尔兰特种部队在此方面有点麻烦,因为他们缺乏一些与解救人质相关的完全真实的条件,如劫机等,不过,通过国际合作也可以克服这一困难。他们主要是在宾馆、学校、火车、汽车上演练强攻行动。
专门从事破坏颠覆活动的特种排,主要在敌人后方纵深行动,夺取或摧毁敌战略目标,因此要能在各种条件下行动,必须较好掌握布雷、排雷、爆破等技能,还要进行语言训练,掌握几门外语或方言。训练重点是爆破布雷活动,队员们不仅要学会排除各种炸弹和自制爆炸装置,还要学会在各种目标内布设各种爆炸装置。他们的大部分经验都是在黎巴嫩南部从事排雷活动时得到的。由于该特种排行动方向性强,目的明确,经常能在无数次的演习中完全成功地模拟各种局势,如通过海上、地面和空中渗透方式,模拟夺取或破坏石油钻井等。
通常,突击队经常与陆军部队密切合作,共同进行演习,演练各种行动指挥技能,同时发现国家各种重要战略目标防护中的不足和薄弱之处,进行弥补。所有突击队员都要进行空降训练,特种训练期间必须完成至少5次跳伞训练,服役期间还要定期进行跳伞训练。许多军官还要进行特种空降训练,以参加国际军事跳伞运动竞赛。另外,所有突击队员还要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保障能执行各种不同的任务,如既能参加破坏行动,又能参加强攻行动。之后,各特种排还要继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特种训练,同时与英、德、美军特种部队合作,保障定期完善突击队训练内容,增加训练难度,提高队员战斗训练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
虽然爱尔兰国防军陆军突击队没有参加过实际战斗行动,但它积极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维和行动,以弥补实战经验方面的不足,每次行动都对突击队员的战斗技能、训练水平和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完善的训练体系和积极的国际经验交流保障下的陆军突击队,战斗实力不断增强,时刻准备战斗。
1992-1993年,他们参加了索马利亚人道主义物资运输护送行动,90年代中期参加了黎巴嫩、波士尼亚、西撒哈拉地区维和行动。1999年,突击队又前往处于战争边缘的东帝汶参加维和行动。爱尔兰共向东帝汶派遣了30名突击队员,任务是远距离巡逻、对当地居民进行医疗援助,队员们在东帝汶积累了非常重要的原始森林行动经验。2004年,爱尔兰向赖比瑞亚派遣了40名突击队员参加维和行动,成功解救了被当地匪徒劫持的数十名人质。
第十一卷欧洲篇 “超级枪骑兵”—义大利空军特别行动勤务组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2672
猛烈的爆炸,冲锋鎗间歇性突射的声音,几声叫喊及刺鼻的催泪瓦斯味,整个事件不过几分钟,震惊义大利全国的train监狱暴动事件即被平息。突击队员娴熟的动作技巧和精确无比的时序控制,使事件结束后只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记者,象傻子般还没回过神来。
l980年11月29日当天报纸的头条新闻上,义大利空降部队枪骑兵团()中的"特别行动勤务组"(gis,special interventions group),首次在新闻媒体曝光。各报纸报导的重点完全放在了对这支部队的好奇与探究上,至于这场监狱暴动是如何被平息的,则没有人充分说明,因为连现场的记者都不知道事件的内情。
塔斯卡尼亚的精英
第819页
那些身着黑色连身战斗服的突击队员隶数于哪个单位?编制多少人?基地在哪儿?这是义大利新闻界在了解本国有如此一个精英特种部队后,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事件结束后数天,义大利终于应舆论的要求,公开了gis的情况。根据官方的说法,gis特勤组于1978年成立,目的是对付当时逐渐在义大利横行的恐怖主义。该单位成员是从义大利陆军foko-rc空降旅下问第1空降军骑兵营中挑选出来的。当时公有的人数大约有80名。成员的体能及心智状况都可称得上是"超级枪骑兵"。
严格考验
据一名gis教官说,目前,人员的甄选是每年举行2次,由义大利塔斯卡尼亚(tuscanin)军团各部队指挥官推荐人选,由gis负责甄选与训练。
初步甄选为期六周,期间严格的体能测试。常常使得每一期筛选中,只有3、4名候选者能够通过。从而进行正式的选训过程。过程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期18周的基础川练。课程包括射击、爆炸物的处理,房舍突击、伞、近战及徒手搏击等。这期间如受训队员有任何轻微的过失与错误,都可能追受退训的命运。
第二阶段选训过程为期24周,准队员们在此阶段将进行未来执行任务时所必需的各种技能训在射击训练方面。针对各种环境与全天候的实战状况,进行快速突射,精确射击及本能反应射击训练等;在镇暴训练方面,针对各种爆炸物及特殊有害气体的防制与处理进行实战演练;在反恐怖活动方面,则以各种交通工具和房舍进行训练。由于反劫机为反恐怖话动任务的重点,义大利alitalia航空以司甚至提供一些客机的实体模型,供gis训练使用。
编组与行动
为保证指挥网络的快速灵活,gis的行动部署由义大利中部枪骑兵团负费指挥。gis下辖3个分队,其中有2个突击中队,而第3个则是训练中队。训练中队由武器,特殊装备、伞训、山训及雪地训练专家组成。除训练新进队员外,必要时也充当突击中队的预备队。每个中队下各有一狙击侦搜队。他们是gis最精英的单位。每名狙击侦搜队员都必须在突击中队服役役2年以上,才能转调到狙击侦搜队。狙击侦搜队在行动中担任情报汇集、目标观测与狙击任务。因此从行动实质意义上说,狙击侦搜队是gis行动时的耳目。
为确保义大利的目家安全与利益,gis固定保持一个24小时警戒待命组。在接到通知后,可随时出发至任何地点执行任务;在警戒待命组受命出动后,第二个预备待命组即完成战备工作;如果情况紧急,则第三个行动组可在3小时内完成战备工作,为使gis保持足够的机动能力,gis拥有本身编制内的机动运输车队,其人部分车身都没有任何标志。为了提高gis的立体机动能力,gis还配备了数架ab4l2型直升机,此外在距gis驻地livorno约20km处的比萨(pisa)空军基地,也备有数架g222型运输机,随时待命承但gis的长程机动运输任务。
武器装备
gis队员的标准个人装备包括:义大利自制的凯夫拉访弹头盔(头盔后缘均标有该名队员的号码,以便在行动中辨认);1具sp-10型防毒面具;防弹背心(有自制gassoni gorazza 2型及英国gpv-25型两种,均採用nomex防火材料制成;自制的"北爱尔兰式"强化手套。此外,每名队员的整套防护装备还搭配1具仅挂在喉部的德国bosch微型麦克风。
gis採用阿迪达斯公司(adidas)制的战斗靴,靴底经过特殊的防滑处理,以增加在光滑表面(如机翼)上的抓地附着力。在进行反恐怖行动时,gf队员还会配备被称为"恶魔"头套及sov战术背心"两者均为义大利自制。背心有绿色和黑色两种,以配合不同任务环境使用,背心上缝有许多口袋,可分别用来携带无线电手机、炫光手榴弹、急救包mp5或m12s冲锋抢的30发备用弹匣及散装枪弹等。手枪套挂在大腿外侧,腰带上则挂有手拷、战斗刀和15发手枪备用弹匣等。
gis队员的个人武装为伯莱塔m92f型9mm半自动手枪,弹匣容量为15发,保险装置及弹匣释放钮左右手均可操作。在自动武器方面,则有弹匣容量为义32的伯菜塔ml2s及德国h&k制mp5系列9mm冲锋鎗。其中,mp5系列包括弹匣容量为30发的mp5a3伸缩枪托型(可配装magl-型聚光灯)、mp5sd3消音型及弹匣容量为15发的mp5k短枪管型(可配接hen讨d@型聚光灯)。所有的冲锋鎗均配备雷射标定器及0te或h&kzpp型夜视镜。
gis狙击手所用的狙击枪有三种,两种为德国h&k制7.62mm口径的g3/sg1及psg1半自动狙击枪。其中,g3的弹匣容量为30发,使用可调式1.5*6倍瞄准镜。psg1则为5或10发弹匣,採用放大6倍的瞄准镜。另一种则为德制毛瑟86sr型手动狙击枪,弹匣容足为9发,可使用与g3/sg1狙击枪相同的瞄准镜。除一般瞄准镜外,上述3种瞄准镜都可加装最新型的夜视放大瞄准镜,以方便在夜间及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使用。
合作关系
gis除了执行反劫机任务外,也执行其他具有高度危险性的任务。如镇压监狱暴动、打击国际犯罪活动等。在义大利国内治安维护上,gis则协助警方应付"特殊"危急的事件以及提供国外元首来访时的近身保卫,如1993年夏天在义大利拿披里举行的七国高峰会议,gis即出动配合义大利警方特勘组们(nocs)为与会的七国领袖提供保护。
义大利gis与其他特勤单位相同,也与世界各国其他特勤单位保持联络。如与德国的gsg9、奥地利的cobra、比利时的diane及英国的特种空勤队(sas)等,都保持有清报及训练经验的交流。
第820页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海军的兵力结构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9111
(一)海军编成
1991年底前苏联解体,由原11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协,苏联海军成为独立国协海军。但很快由于发生黑海舰队之争事件,俄罗斯于1992年3月宣布接管前苏联海军在其境内的舰队、岸上机构和设施,使其成为俄罗斯联邦海军。在此期间,俄罗斯将与独立国协其他成员国,特别是就黑海舰队与乌克兰和乔治亚有争议的舰艇撤至俄境内港口,从而使它拥有了前苏联海军绝大多数舰艇和几乎全部主力战舰。在以后的时间内,俄在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分别与乌克兰及其他独立国协国家达成有利于俄罗斯的前苏联海军装备和设施划分及使用的一系列协议,不过这一切都只是一些手续而已。
在新组建的俄罗斯海军基本上保持了前苏联时期的主要舰队编成。即仍然保留四个大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以及一个区舰队,即里海舰队。1996年又重新组建了地中海分舰队。在海军兵种方面,依然保留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五大兵种。
自俄罗斯海军组建以来,主要由于国家经济状况长期恶化,加之有意缩编,海军实力较前苏联时期或者说较俄海军初建的1992年已有大幅度下降。仅从现役人员方面讲,1990年时大约有50万官兵,1992年,时任俄国防部长的格拉乔夫大将宣布,俄海军五大兵种拟建军35-36万,但实际情况是,到2000年,俄海军现役官兵总数下降到17万,仅为当时建军目标的50%和1992年的三分之一,舰艇、飞机数量也锐减。尽管如此,就整体实力和装备技术水平看,俄罗斯海军仍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海军。
(二)作战舰艇
根据《詹氏舰艇年鑑》报导,俄罗斯海军作战舰艇总数在1992-2000年期间减少了60%以上,其中潜艇减少到原来的25%,护卫舰以上水面作战舰艇减少到不足原来的35%(见表1.2-1),总规模和远洋能力大不如从前。,
1.潜艇
俄罗斯海军潜艇可分为弹道飞弹核潜艇、巡航飞弹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和辅助潜艇几大类,现役总数72艘。从前苏联时期到现在,潜艇一直是其海军的主要威慑和打击力量,在兵力建设和使用上占居最为优先的位置。前苏联解体时,该国海军共拥有各类潜艇288艘,形成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潜艇部队。1992年之后,虽然俄罗斯经济情况一直恶化,但仍然尽其所能完成了13艘潜艇的建造,总数超过同时期水面舰艇的人役数,为激剧衰退的俄罗斯海军潜艇部队补充了有生力量。同时启动了“北风”(borey)级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建造计划,保持了“奥斯卡”2(oscar2)级巡航飞弹核潜艇建造计划的持续进行。这表明,继苏联海军之后,俄海军似将潜艇部队作为其重点实力。俄罗斯海军弹道飞弹核潜艇是俄罗斯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初前苏联(俄罗斯)海军弹道飞弹核潜艇总数达到6级60余艘。根据美苏(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可以拥有25艘弹道飞弹核潜艇,但1993年公布的1993?2003年海军规划,海军将弹道飞弹核潜艇数量定位于13艘,即到2003年保留7艘“德尔塔”4(delta4)和6艘“颱风”(typhoon)级,编成2个大队。目前俄罗斯海军现役弹道飞弹核潜艇18艘,即“颱风”级2艘,“德尔塔”i、3、4级分别有2、7、7艘。特别是“颱风”级的现役数量显然与1993年规划相背离,这是俄罗斯国内长期经济低迷、政局不稳所致。在此期间开工建造的“北风”级首艇因经费原因而长期拖延,目前只完成25%的工程量。
巡航飞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在俄罗斯海军中负有对陆攻击、反舰、反潜的重要使命。?这些潜艇是前苏联时期与美国海军远洋对抗的重点依靠力量,特别是巡航飞弹潜艇是专为对付美国航母和大型水面战舰而发展的。1992年,俄罗斯海军曾拥有巡航飞弹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121艘(其中15艘为常规动力巡航飞弹潜艇),以后的8年时间里,它们大批退役,虽然其间有10艘新艇服役,但总数仍降到2000年的28艘。其中包括巡航飞弹核潜艇7艘,全部为“奥斯卡”2(oscar2,又称为o2)级;攻击型核潜艇21艘,有:“鲨鱼”i、2(aki、2,又称aki、2)级10艘,“维克托”(viclor,又称v级)级7艘,“塞拉”i、2(sierrai、2又称si、2)级3艘和y(yankeenotch)级改装艇1艘。目前o2级巡航飞弹核潜艇和ak级攻击型核潜艇仍在续建之中,另外新一级巡航飞弹型/攻击型核潜艇“亚森”(yasen)级首艇“北德文斯克”(severodivinsk)号也已投建。
表1.2-1 90年代俄罗斯海军主要兵力变化情况(艘)
装备类型 1992年在役数 1992-2000年变化 2000年在役数 2000年在建数 入役数 退役数
弹道飞弹核潜艇 61 2 45 18 1
巡航飞弹潜艇其中:
核潜艇
常规潜艇
57
(42)
(15)
4
(4)
53
(58)
8*
(8)*
1
(1)
攻击型潜艇
其中:
核潜艇
常规潜艇
第821页
159
(64)
(95)
6
(6)
126
(49)
(77)
39
(21)
(18)
4
(2)
(2)
辅助潜艇
11
1
4
8
航空母舰
5
4
1
直升机母舰
2
2
巡洋舰
其中:
核动力巡洋舰
常规动力巡洋舰
29
(3)
(26)
1
(1)
23
(2)
(21)
7
(2)
(5)
1
(1)
飞弹驱逐舰
39
4
27
17
护卫舰
其中:飞弹护卫舰
49
(33)
2
(2)
33
(18)
18
(17)
1
(1)
轻型护卫舰
139
2
84
57
小型舰艇
其中:
飞弹快艇
鱼雷快艇
巡逻艇
359
(64)
(3)
(292)
252
(61)
(1)
(190)
107
(3)
(2)
(102)
两栖战舰艇
其中:
两栖船坞运输舰
坦克登陆舰
机械化登陆艇
气垫登陆艇
184
(40)
(36)
(36)
(72)
146
(39)
(13)
(36)
(58)
38
(1)
(23)
(14)
内河巡逻艇
135
70
65
水雷战舰艇
其中:
布雷舰
大洋猎雷舰
大洋扫雷舰
沿岸猎雷艇
沿岸扫雷艇
内河扫雷艇
422
(3)
(1)
(97)
(67)
(119)
(135)
1
(1)
351
(3)
(85)
(41)
(阳)
(133)
72
(2)
(12)
(26)
(30)
(2)
*2000年8月在北方舰队演习中,1995年服役的“奥斯卡2”级“库尔斯克”号巡航飞弹核潜艇因不明原因艇内发生剧烈爆炸,沉没于巴伦支海108m的海底。本表将该艇从2000年现役数中剔除。
前苏联既是核潜艇大国,更是手屈一指的常规潜艇大国。虽然随着核动力潜艇的问世,常规潜艇的作用退居二位,但前苏联及至俄罗斯没有向美国那样彻底放弃常规潜艇的发展,它们认为本国海岸线漫长,海军不仅需要有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而且近海防御也十分重要,特别是本国近海反潜,需要有投资相对低廉的大量常动力潜艇。此外认为常规潜艇在执行海区封锁、破交及远海作战,例如反航母方面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海军装备。因而前苏联和俄罗斯一直坚持发展高性能常规潜艇,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常规潜艇技术。1992年俄罗斯海军常规潜艇达到95艘,不过大部分是50年代到60年代建造的,经过近几年的大批退役,目前保留了80年代以来建造的3级18艘,分别是“基洛”(kilo,又称k级)和“基洛”4b级12艘,“探弋”(tango,又称t级)级4艘,“狐步”(foxcrot,又称f级)级2艘。新一级常规动力潜艇“拉达”da,又称l级)级于1996年开建,预计2002年首批2艘可以服役。
除装备本国海军外,俄罗斯大量发展常规潜艇的另一个促动因素是向国外销售,长期以来它向第三世界国家,如印度、波兰、保加利亚等国销售了大批f级、k级、w级等潜艇,总量超过80艘,是世界上少数常规潜艇销售国之一。
俄罗斯海军的辅助潜艇用于执行训练、试验、诲洋调查、考察等非战斗任务,既有从战斗序列退出的原作战潜艇,也有专门建造的。目前俄罗斯海军有8艘辅助潜艇,7艘为核潜艇。其中有d3级(原弹道飞弹核潜艇)1艘,y级(原攻击型核潜艇)2艘,以及专门设计建造的用于核动力装置研究的辅助核潜艇“军服”(uhiform)级(1910型)3艘,用于深潜研究的“x射线”(x-ray)级(678型)与“比目鱼”(palms)级(1851型)3艘。
俄罗斯海军潜艇虽然数量较90年代初大幅下降,但保留下来的核动力潜艇大部分是80年代以来服役的,其中弹道飞弹核潜艇中的50%和巡航飞弹和攻击型核潜艇中的绝大部分役龄没有超过15年。因而可以说,缩减后的俄罗斯海军保留了潜艇部队的有生力量。
2.水面作战舰艇
与其潜艇一样,俄罗斯海军水面作战舰艇一是舰种齐全,航母、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轻护舰、巡逻舰艇无所不有;二是1992年以来也经历了大幅缩减的命运。苏联解体时,海军拥有各种水面作战舰660余艘,其中护卫舰以上主要水面战舰229艘,并且有一批舰艇处于建造的不同阶段。到200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降到259艘和78艘。在此期间,俄罗斯水面作战舰艇大批退役,新舰服役总数只有9艘,平均每年1艘,其中核动力巡洋舰1艘,飞弹驱逐舰4艘,护卫舰和轻护舰各2艘。
第822页
俄罗斯海军现役舰艇基本上是前苏联时期建造、投建或立项的。当时苏联发展水面舰艇的思路主要是保障其潜艇的活动与突击,同时强调水面编队自身的大洋作战与近海防御能力。由于前苏联潜艇数量庞大,需要大批水面作战舰艇的配合与保障,加之水面舰艇本身也向以航母为中心的远洋编队发展,因此从60年代以来建造了大批水面舰艇,特别是巡洋舰和大吨位的驱逐舰。到90年代初,虽然前苏联(俄罗斯)水面舰艇就其技术装备而言不及美国海军,但其总数甚至超过美国,成为美苏全球海上对抗中前苏联的重要本钱。
1992年以来,俄罗斯海军不仅使老的水面舰艇退出现役,而且一些80年代以来服役的重点水面作战舰艇,如航母、核动力巡洋舰、驱逐舰等也纷纷退出现役,规划与进行中的建造计划大量搁浅,建造中的舰艇被拆毁或无限期推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海军响应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下大力气缩减不必要的兵力,但更重要的是表明国家经济状况不佳对海军造成了致命创伤以及国内政局不稳使国防建设瓦解与无序化。尽管如此,主要由于前苏联时期奠定的基础,目前俄罗斯海军水面战舰就其实力而言应该说仍居世界第二,不过从数量上已逊于迅速崛起的日本海上自卫队。
俄罗斯海军目前拥有一艘航母,即1991年服役的“库兹涅佐夫”(kusov)号。在前苏联时期,该国海军总计发展了4级航母(含直升机母舰),即“莫斯科”(moskva)级直升机母舰、“基辅”(kiev)级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航母、“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和“乌里杨诺夫斯克”(ulyanovsk)级核动力航母。总计建成7艘,即“库兹涅佐夫”级1艘、“基辅”级4艘、“莫斯科”级2艘。前苏联解体时这些航母全部在役,并且除“莫斯科”级外,其他航母役龄均较短。当时还有“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和“库兹涅佐夫”级第2艘“瓦良格”号处于建造过程中。前苏联解体后,通过退役、停建、拆毁、出售等途径,处理了大部在役和在建的航母,只保留了“库兹涅佐夫”号一艘在役,另有一艘,即1987年服役的“基辅”级第4艘“戈尔什科夫”(gorshkov)号因事故处于待修状态,后者将转让给印度。
俄罗斯海军现役巡洋舰有3级7艘,即“基洛夫”(kirov)级(核动力)2艘、“光荣”(va)级3艘、“喀拉”(kara)级1艘、“肯达”(kynda)级1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是前苏联海军首次採用核动力推进的水面战舰,其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0t,是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因而也被西方称为战列巡洋舰。首舰“基洛夫”号(后改名为“乌莎科夫”号)于1980年服役,第4艘,即最后一艘“彼得大帝”号因苏联解体而使人役时间推迟了6年,于1998年服役。该级舰第5艘也曾进入建造阶段,但1989年在建造过程中被拆毁,前2艘舰现已退役。俄罗斯海军从前苏联继承了26艘常规动力巡洋舰,现在除80年代建造的3艘“光荣”级全部在役外,原有的其他4级中只保留了2艘。巡洋舰在前苏联海军中长期处于远洋作战核心兵力位置,以后由于航母的发展,又研制了为航母护航的“基洛夫”级和“光荣”级。在今天的俄罗斯海军中,由于航母仅存一艘,巡洋舰再一次成为其远洋作战能力的代表,只不过数量已大不如从前了。
俄罗斯海军现有飞弹驱逐舰3级17艘,主要有“现代”(sovremenny)级和“勇敢”(u-daloy)级各7艘,另有“勇敢”级改进型(即“勇敢”2型)、“卡辛”(kashin)级及其改进型各1艘,虽然在数量上较之90年代初的近40艘有大幅度下降,但其主体成分是1985年以来建成的新舰。特别是满载排水量分别为8900t和7940t的“勇敢”级和“现代”级均为大型化驱逐舰,远洋能力强,武器装载量大,属于当今的高性能驱逐舰之列,不过它们不具备美国“阿利?伯克”级和“斯普鲁恩斯”级那样明显的多功能特性。其中“现代”级侧重对海作战,兼备防空和反潜能力,“勇敢”级主要用于反潜,并具有较好的近程防空能力。“现代”级和“勇敢”级均是70年代为适应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编队需要而研制与建造的。在今天,它们既能为“库兹涅佐夫”号护航,也可与“基洛夫”级巡洋舰一起组成编队,或以其自身为核心,与其他舰只一起组成编队,执行反舰、反潜任务。
俄罗斯海军现役护卫舰数量不多,只有18艘,较之1992年减少了31艘,不过被淘汰的都是一些老龄舰。现役18艘中,有9艘是1985年以前建成的,其中有2艘建成于前苏联解体之后的1993年和1994年,并且3000-4000t级的大型飞弹护卫舰占据了主体地位(15艘)。这些大型飞弹护卫舰多数是前苏联时期作为远洋兵力研制和建造的,武器配备充分,作战能力强,其中“克里瓦克”(krivak)级i、2、3型14艘,“无畏”(neastrashimy)级1艘。另有一艘“格罗姆”(grom)级首舰于1997年开工,服役日期仍未确定。“无畏”级是俄罗斯海军现役最新的一级护卫舰,是其第二代大型护卫舰,是前苏联80年代海军装备研制的重要成果之一,堪称世界上第一流护卫舰。该级舰反潜、防空、反航作战能力均较强,是一艘全能型飞弹护卫舰。同时该级舰也是一级採用隐身技术的护卫舰,虽然未达到法国“拉斐特”级那样的水平。“无畏”级首舰“无畏”号于1993年服役。该级舰还建造了第2艘和第3艘,第3艘已经拆毁,第2艘下水后一直没有完工,导致至今只有一艘在役。“克里瓦克”级是前苏联发展的第一代大型飞弹护卫舰,建成于1969-1993年之间,三个型别共建40艘,1992年之后大部分退役,现在保留的15艘成为俄罗斯海军护卫舰主力。建造中的“格罗姆”级飞弹护卫舰是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研制建造的第一级护卫舰,也是1992年以来该国海军新投建唯一一级水面战舰,它採用了全隐身外型,武器配备和布置也与以往有明显不同,代表了俄罗斯海军舰艇设计思想向西方靠拢。
第823页
此外,俄罗斯海军还有一支数量众多、实力强大的轻型水面兵力。有以“帕契姆”(parchim)级和“纳努契卡”(nanuchka)级为代表的轻型护卫舰,以“特朗图尔”(tarantul)级和“魄克”(pauk)级为代表的飞弹艇等,构成俄罗斯海军的近海防御力量。
3.两栖战舰艇
俄海军的主要两栖战舰艇是1艘“伊万?罗戈夫”(1vanrogov)级船坞登陆舰和16艘“蟾蜍”级、5艘“鳄鱼”(alligator)级坦克登陆舰。“伊万?罗戈夫”级满载排水量13880t,可载运522名登陆部队官兵、20辆坦克或相当重量的小艇和车辆、2艘气垫艇和1艘机械化登陆艇。“鳄鱼”级满载排水量4700t,可装载300名登陆部队官兵和1700t的装备(20辆坦克和车辆、40艘小艇)。“蟾蜍”级满载排水量4080t,可装载10辆坦克和190名登陆部队官兵。这三级舰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自卫能力。除了这3级舰以外,还有大量的小型登陆艇和气垫登陆艇。
4.水雷战舰艇
俄海军的主要水雷战舰艇是:2艘满载排水量1130t的“戈里亚”(gorya)级远洋猎雷舰,12艘满载排水量804t的“娜佳”(natya)级远洋扫雷舰,27艘满载排水量450t的“索尼亚”(sonya)级河海猎/扫雷艇。
(三)辅助舰船
俄罗斯海军现役辅助舰船基本上都是从前苏联海军继承过来的。虽然它们同作战舰艇一样,自1992年以来数量锐减,大不如当年,但仍然数量庞大、品种齐全。
根据《詹氏舰艇年鑑》2000?2001年版提供的数字,俄罗斯海军现役各种辅助舰船仅千吨以上的就有5级、300艘,总排水量超过130万吨,其中三分之二为1980年以前建造的,90年代建造的为数极少。由于现在基本上没有新的辅助舰船在建,估计在近几年内在役数将大幅度降低。
俄罗斯海军现役主要辅助舰船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
1.侦察船
专门搜集国外海军活动情报。现役5级17艘。
2.测量船
执行航道测量、水文调查和海图绘制等任务。有些测量船同时可以执行侦察和试验研究任务。现役测量船10级77艘。
3.海洋调查船
执行各种海洋研究和科学考察任务o,作为海军现役编制的海洋调查船有2级3艘。
4.训练舰
目前有2级8艘,其中一级为“斯莫尔尼”(smolny)级大型训练舰,荷载排水量9150t,共2艘,平时用于海军军官训练,战时也可改为作战舰艇。
5.补给船。<
p>
用于在海上为舰队补给燃油、淡水、备品、食品、弹药等。它们是俄海军中直接为舰队行动服务的支援舰,现役9级,不少于20艘。它们与美国的补给船相比,排水量普遍偏小,最大属“鲍利斯?奇利金”(borischilikin)级,满载排水量23000t,其余多数为几千吨。
6.飞弹支援船
职能是为潜艇和水面舰艇供应飞弹,包括弹道飞弹。现役2级3艘。
7.潜艇支援和救援船
前苏联作为潜艇大国,发展了一批专门为潜艇活动提供保障的辅助船舶,即潜艇支援船和潜艇救援船。现在在役的潜艇支援船有:“乌拉”(ugra)级维修供应舰1艘,“玛利纳”(malina)级核潜艇支援船3艘,“托姆巴”(tomba)级支援船1艘;潜艇救援船有:“厄尔布鲁斯”(elbms)级1艘,“涅帕”(nepa)级1艘。
此外,俄罗斯还有大量其他辅助舰船和勤务船,数量较多的是消磁船、消防船、潜水母船、运输船、破冰船等。
(四)舰载飞机
前苏联时期,海军航空兵在海军中的位置仅次于潜艇,排在第二位,它与潜艇一起形成苏联海军的两支突击力量。据《詹氏舰艇年鑑》1991-1992年版统计,当时的苏联海军航空兵拥有飞机1900余架,有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直升机。同时由于航母的发展,也发展了舰载航空兵,当时的舰载航空兵主要作战飞机是“雅克-38”垂直/短距起降飞机,搭载在4艘“基辅”级航母上,并且苏-33(当时称为苏-27k)也已定型投产。前苏联解体后的9年中,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力量大为削弱,舰载航空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雅克-38”舰载机随着“基辅”级航母的消失而全部退出海军作战飞机序列,其次是苏-33已正式作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舰载作战飞机服役。
目前,俄罗斯海军舰载飞机主要有22架苏-33,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主战飞机;8架‘苏-25’航母训练飞机;2架‘卡-31’预警直升机;60架‘卡-27’、‘卡-29’、‘卡-32’反潜、攻击、搜救直升机。
总之,与前苏联海军相比,俄罗斯海军装备及人员虽有明显减少,但质量却相对提高,表现在:1海军指挥机关人员和机构精简了30%,优化了作战指挥结构,更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范围大、参战兵种多、战场态势多变的海战特点,从而使指挥顺畅、灵活、高效;2陈旧的舰、机退役及新型舰、机服役,使符合现代条件要求的兵力兵器由原先占总兵力兵器的比重不足50%提高到65%,战斗编队的攻击能力提高了一倍;3主要战斗舰艇的平均舰龄大大降低;4多用途舰艇比例增加。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海军的使命任务
第824页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268
前苏联解体后,由前苏联海军演变而成的俄罗斯海军,在俄新的军事思想指导下重新恢复了国土防御的主要任务。俄海军前总司令格罗莫夫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从全球范围看,俄罗斯致力于集体解决世界问题,而不是建立以霸权和独裁为基础的世界秩序。从本国看,俄罗斯依赖其海军来保护国家的海上利益。在和平时期,俄罗斯海军的存在旨在保护国家的海上贸易和渔场,打击贩毒、恐怖主义和海盗,此外还起到遏制其他海军大国的作用。因此,重新组建的俄罗斯海军面临下面一些任务。
1核威慑。与其他军种联合作战,粉碎任何侵略者妄想使用军事手段对俄罗斯及其盟国施加压力的企图。俄海军拥有国家战略核力量中占半数左右的核弹头,如果美俄签订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能够如约实施的话,俄海军核部队的实际作用将进一步增大,这决定了海军需要完成赋予战略核部队的主要任务。因此,尽管几年来俄罗斯经济一直未有大的好转,但仍把保持和发展强大的威慑力量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并藉助核遏制力量完成最首要的任务??防止战争爆发。
2抗击来自海洋方向的侵犯。协同其他军种抗击来自海洋方向的侵犯,捍卫俄罗斯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遂行海军固有的各种战斗行动,打击敌人,为制止战争和保卫和平创造条件。
为了确保海军核遏制力量在任何形势条件下都能保留下来并进行可靠的运作,在海上战区创造并保持不利于敌人的条件,海军应该具备常规用途兵力并运用它在敌人人侵时从海上回击敌人,对敌海军突击力量实施打击,阻止敌人进行大规模的远洋战役,必要时协同陆军在滨海方向进行战斗。因此,在俄罗斯提倡防御学说的条件下,包括具有突击潜力的水下力量、水面舰艇、海军航空兵在内的常规用途兵力,仍是夺取俄近海控制权、同潜艇及其他兵种进行积极防御战役的主要手段。
3制止局部冲突。当对俄安全构成威胁的俄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时,採取措施,制止冲突进一步扩大。这主要是针对俄边境附近已经出现的和潜在的“热点”地区而言的。
4维护俄罗斯在世界各地的经济利益。保卫俄罗斯在世界各地的经济利益,保护商业航运,确保开发世界海洋资源的权利,维护领海、海上经济区及其空域的正常秩序。
随着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加强,海军在发展海上贸易、开发海洋资源、保卫俄罗斯的海上权益以及打击贩毒、走私、恐怖主义和海盗等行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5确保国家对外政策的执行,并履行保卫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义务。1993年,格罗莫夫在接受《海军力量》杂志记者採访时指出,俄海军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俄罗斯外交方针的实施,并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随着北约东扩步伐的加快以及俄罗斯亲西方策略的失败,俄罗斯又明确提出实施“全方位外交政策”,以发挥俄罗斯跨欧亚的大国作用,这将使俄海军在更广泛的领域和地区发挥其国际合作与外交作用,尤其是在加强和拓展与独立国协其他国家海军的合作,帮助其协同发展,促进独立国协实现一体化以及确立俄罗斯在独立国协各国乃至欧洲地区的安全主导地位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空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7423
虽然前苏联已解体多年,但是相信读者们对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仍是记忆尤新,年度红场大阅兵所展出的先进装备和壮大军容,均给予世人极强烈的印象。但是曾几何时,前苏联已凄凉地走入历史,继承其主体的俄罗斯尽管军力仍不容忽视,但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民族等诸多问题的激化下,就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一样,早已不复以往的精壮。目前俄军饱受缺钱之苦,不但无力添购新装备,甚至连维持现有装备的经费和官兵的薪俸亦告吃紧,使得俄军的士气普遍低落。目前在俄罗斯三军中,空军由于是一种高技术军种,所以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特别严重,不但兵力被大量裁减,整体妥善能力也大幅降低,就像是一个罹患营养不良症的患者,在体重大幅下降之余,体力亦不堪负荷粗重的工作。
数量优势是前苏联共产集团空中武力的重要筹码,但在华约组织解散和签定欧洲传统武力条约(cfe)后,俄罗斯空军未来已无法依靠数量优势取得空优。俄罗斯空军的规模在条约限制下不断缩小,1990年时拥有6500架作战飞机,但到了去年只剩下2500架,连同运输机和其他作战支援飞机,仅剩下5000架左右。加上前苏联的解体时,像mig-29、su-27和su-35之类的第四代战机有不少被留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使得俄罗斯空军的实力大受影响。
事实上,这个数字也无法反映实际状况,许多飞机由于技术原因或零件短缺而无法飞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缺钱,俄罗斯空军去年只获得所需预算的30%,不但新飞机、武器、零件和航空燃料的採购大受影响,对于人员的训练和整个航空工业的发展,均造成极负面的影响。
目前的困境
尽管前苏联极盛时的空中力量令西方国家震慑,但此景在苏联解体后已是昨日黄花,昔日强大的空军因各共和国相继独立而被大幅削减,其中飞行员从20000人减少到13000人,各型作战飞机则从13000架减少到5000架,加上东欧共党集团的瓦解(若干东欧国家试图加入北约),作战任务必须重新予以架构。除了本土防空任务之外,俄罗斯空军已丧失以往的明确作战任务,昔日的全方位发展被迫转为和平时期的建设方式。但由于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恶劣,经费的不足使得俄罗斯空军的各项发展呈现倒退的现象,加上飞行员人数过多、飞行员生计发生困难和飞安事故的剧增,使得俄罗斯空军面临空前的困境。
第825页
俄罗斯空军目前在人员和装备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经费短缺可说是诸多问题的核心,致使多项装备发展计画被迫拖延、现役装备难以有效维持、人员的训练素质恶化以及各种飞安意外事故频传,倘若经费拮据的状况在短时间内未获改善,长期而言俄罗斯空军的前景堪虑。以下就俄罗斯空军所面对的困境分析如下:
经费的短缺
在财政窘困的压力下,俄罗斯空军的许多发展计画均受到程度不一影响,即使是最重要的mfi战机计画(俄文多功能第一线战机的缩写),进度亦大幅落后。举俄罗斯空军的1996年度预算为例,目前已拨交的经费还不到20%,此种状况若持续恶化,短期的装备提升或长期的装备研发可能被迫停车,一位俄罗斯空军的高级将领就抱怨:“目前极度缺乏经费!无论是现役装备的提升或新装备的研发,均面临无钱可用的窘境。”此种经费短缺的状况自前苏联崩溃即开始,俄罗斯空军在1992年的研发费用仅占总预算的12%至15%,相形之下美国空军的该项费用占总预算的20%至30%。经费短缺的现象目前更为恶化,使得mig-29的採购被迫中止,su-27后续衍生型的生产也被迫延缓,尤其是1992年取消物价上限的管制后,无论是飞机、武器和个人装备的价格均大幅飞涨,不但无力添购新飞机,即便是飞行装和头盔等基本装备也严重短缺。影响所及,新型机的研发、测试和评估作业更是被迫延后甚至搁置。然而俄罗斯空军还必须挤出少许的经费,用于前瞻性的研发和购买新装备,以支撑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不致崩溃。但对于苦撑中的俄罗斯航空工业来说,来自俄罗斯军方的採购实在是杯水车薪,也因此俄罗斯航空工业将未来生机放在外销市场,而这也是中国能购得大量su-27,甚至是获得授权生产的主因(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算是未来的潜在敌人)。
逐增的闲置人员
俄罗斯空军总司令杰伊涅金(deynekin)上将指出:“由于部队的裁减,加上从东欧和波罗的海三小国撤军回国,使飞行员与飞机数量之比达到3:1,若干地区更恶化到5:1。”此种现象在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部队中特别明显,飞行员与飞机数量之比平均为前苏联时代的两倍以上。俄罗斯空军为此提出了权宜之计,这项应变措施是将那些在职务上工作刚满3年或4年的飞行员闲置备用,若运气好将来还可飞行;对于刚满5年而升迁无望飞行员,则被迫结束其飞行生涯,若还想继续飞行则可被推荐进入航空局或海军航空队服役。这项飞行员裁减计画的最终目标,是将飞机与飞行员人数降至每2架飞机有3名飞行员的理想比例,但这项计画在施行上却有其实际困难,由于飞行员人数增加,在只顾自己的情况下无人闻问飞机的状况,于是妥善率下滑加速了飞机的耗损,致使飞行员与飞机之比反而被扩大,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训练质量的下降
在取消物价的上限控制后,燃料价格在一年内暴增为原来的20倍,在燃料价格剧增和经费减少的双重影响下,训练飞行时间被大幅缩减至正常量的1/3以下。杰伊涅金将军指出:“由于缺钱之故,喷射机燃料的供应变得日趋困难,我们目前甚至无法让飞行员累积‘民航机程度’的飞行时数。”,俄罗斯空军在1993年的年度飞行时数:战斗机飞行员40个小时,轰炸机飞行员6个小时,军用运输机飞行员150个小时,与西方国家战斗机飞行员动辄每年150小时以上相去甚远。飞行时数不足的结果,使得训练内容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尽可能利用较好的天候飞行、减少同一机种的重复飞行、尽量在一次飞行中完成多项训练任务、减少后燃器的使用和扩大採用模拟器材。由于训练的质和量大幅减少,使得飞行员的素质明显下降,致使俄罗斯空军在车臣作战期间的表现并不理想。
涣散的后勤体系
由于前苏联徵兵体系瘫涣,使得俄罗斯空军和防空军内非战斗部队的比例下降到35%以下,由于这个比例仅为理想状况的一半,所以严重影响了后勤体系的运作。在各项维修和勤务无法连贯的情况下,部队为了保有最多的堪用飞机,争取较多的燃料配额,于是飞机间零组件拆换的现象屡见不鲜,此种“克难”方法不但违反俄罗斯空军的训练条令,更重要的是影响飞行安全,使得飞安事故日僧,对于部队的训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飞行员的生计问题
住屋吃紧是自前苏联时代就存在的老问题,在俄军自东欧和波罗的海三小国撤出后,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尽管俄罗斯空军将1991年度建设经费的80%用在宿舍住房。飞行员微薄的收入难以追赶通货膨胀,也是备受指责的问题,举1991年的情况为例,当年莫斯科公车司机的薪水竟比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还高,这对于大部份的国家来说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因此军人家庭生活的窘困自是不难想,由于飞行员的薪水难以维持整个家庭生计,使得其妻子不得不在驻地想办法打工嫌钱。为了疏解食物的短缺,若干飞行员更在机场附近开闢菜园,以解决生活的现实问题。在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压力下,许多飞行员开始酗酒、吸毒和犯罪,对于俄罗斯空军的士气造成巨大的伤害。
飞行员后继乏人
在前苏联时代,由于爱国主义的薰陶和对飞行的响往,优秀青年踊跃加入苏联空军行列;但前苏联解体后社会风气丕变,年轻人响往西方的物质生活方式,在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引导下,低收入、前景暗淡的飞行员生活已很难吸引时下的青年加入。优秀青年不愿加入空军,短期内的影响虽然看不出来,但长期而言将动摇俄罗斯空军的基础,然而这个现象牵涉到诸多经济、军事和社会问题,若整体大环境不改善,实在很难有效解决。
第826页
新飞机发展计画
尽管饱受经费缺乏之苦,但俄罗斯空军考量到未来的长远发展,所以仍设法拨出预算用于新型飞机的研发。目前正进行中的计画至少有五项,分别是:一种过渡性空中反制战斗机(mig-29m);一种过渡性多功能空优战斗机(su-35);一种全新的多功能空优战斗机(i-42);一种长程战斗轰炸机(su-27ib);甚具野心的多功能战略轰炸机“第245计画和第145计画(t-60s)”。此外,还有新型先进教练机、现代化对地攻击机和战略-战术运输机的需求计画被提出。
1980年代初期,当时mig一29和su-27刚问世不久,苏联空军就决定未来将採行一种并行的长期性装备采构战略——即第五代战斗矶进入全程发展阶段的同时,亦对规役的战斗机进行广泛的性能提升,使华约国家能抗衡西方战斗机的发展动向,当时西方国家正一面发展欧洲战斗机(eurofighter)、疾风(rafale)和f-22等新型战斗机,一面对f-16和f/a-18等战斗机进行改良。
在这项发展策略的指导下,于是有过渡性飞机计画和全新飞机计画杂陈的现象,然而在俄罗斯空军预算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造成i-42等新型机进度大幅落后,使得su-27m之类的过渡战斗机成为疏解短期需求的优选方案。虽然如此,由于经费不足的情况过于严重,致使俄罗斯空军连过渡战斗机亦无力添购。
过渡性战斗机计画
在现有两种过渡性战斗机的发展方面,mig-29m和su-27m又被称为mig-33和su-35,两者可说是第四代半战斗机,堪称俄罗斯制造的首批纯种多功能战斗机。mig-29m可说是第二代mig一29,虽然外形与mig一29非常相似,但事实上却是一种全新的机型。机上改採线传飞控系统,配备有功能更强的no10甲虫(zhu)射控雷达(性能不下于su-35使用的n011甲虫射控雷达)和多样化的武器装备。mig-29m虽然已完成研发作业,但缺乏经费的俄罗斯空军迄今仍无力添购,反倒是印度空军已採购20架。此机在外销市场上颇具潜力,与较昂贵的su-27m相比,未来显然较易于销售至前苏联的各共和国或其他国家。形之下,虽然su-27m的作战能力较强,却因为价格高昂致使在外销市场较mig一29m不利。此机与mig-29m的状况相同,尽管大致已研发完成,但“缺钱”的俄罗斯空军大幅展延其预定服役的时间,目前苏霍设计局仍在持续进行改良,总计推出了十余架预量产机,其中第11架预量产机换装了向量喷嘴,目前正进行各项测试。虽然su-27m被迫延后服役,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外客户对它表示兴趣,极可能会首先供外国客户使用。由于新衍生型的延后服役,现有的mig-29和su-27机群正进行中期寿限提升计画,推出了mig-29sm和su-27sm两种改良型(smk型系用于外销),其射控系统大致不变,但加装了新型空对地武器系统,使它们增加了若干空对地作战能力。其中mig-29sm可加装kh-29t电视导引空对地飞弹、kba-500kr电视导引炸弹和kh61a反舰飞弹;su-27sm增为12个外载挂点,拥有8吨的酬载能力,可配备kh-29t和kh-59电视导引空对地飞弹、kba-500kr电视导引炸弹以及kh-25mp和kh-3ip反辐射飞弹。在空对空武器方面也获得提升,两种飞机均可配备具“射后不理”能力的r一77型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
多功能空优战斗机计画
在目前所进行的新型机发展计画中,米格设计局为满足mfi(多功能前线战斗机的俄文缩写)需求而发展的第五代战斗机一i-42计画无疑拥有最高研发优先权。这个计画在1980年代初期展开,在1986年获得前苏联空军青睐,预定在未来取代当时才刚服役的su一27。虽然拥有最高的发展优先权,但i-42计画仍未能免受经费缺乏之苦,目前这个计画因为经费和技术(主要是发动机的制动器)双重问题而大幅落后,根据美国情报单位的估计,此玑可能要迟至2005至2008年才能达到操作状态。mfi是前苏联用以抗衡美制f-22先进战术战斗机的计画,两架原型机中的首架目前正在莫斯科郊外的朱可夫斯基(zhukovsky)飞行测试中心进行地面检测,准备进行首次试飞。但前苏联的解体已危及这项所费不菲的计画,俄罗斯空军迄今仍未允诺未来会採购多少架,使得i-42面对着不明确的未来。米格设计局对此已有因应的腹案,最坏的状况就是将i-42作为技术验证机,用以发展一种更适合俄罗斯空军需要的第五代战斗机。针对这项发展态势,据传苏霍设计局的562可能是mfi的另一个后补计画,但目前外界所知极为有限。
长程战斗轰炸机计画
苏霍设计局的su一27ib堪称首种推出的第五代战斗机,它是su-27系列中的双座并列型战斗轰炸机,在1995年巴黎航空展出现的su一32fn(su-34)是其海军衍生型。许多军事观察家认为,su-27ib是俄罗斯目前最重要的战术飞机发展计画,大幅增加了su-27系列的功能性,除沿用su-27m的成熟技术外,此机在射控、航电、飞机结构和武器系统等均获得加强,发展模式颇类似f-15/f-15e。su-27ib/34计画于1980年代未期展开,目前已进入预量产阶段,未来在服役后将可执行攻击、侦察和电子作战等任务。su一27ib/34的尺寸和重量约为mig一29的两倍,较f-14和f-15等西方重型战斗机还大,具有极大的武器酬载量。此机原计画在1990年代下半期开始服役,但因经费吃紧之故,服役时间可能被迫延至本世纪结束前后。
第827页
匿踪轰炸机计画
俄罗斯空军已经开始规画新一代的战略轰炸机,用以取代老旧的tu-95mr熊(bear)式和问题重重的tu-160黑杰克(ckjack)式轰炸机。尽管新型战略轰炸机面临着经费与技术双重问题,但为了因应空军的未来任务的需要,只得硬着头皮进行这个极富野心的发展计画。
新型战略轰炸机由图波列夫设计局(tupolevbureau)负责研发,与饱受妥善率过低困扰的tu-160相比,将具有技术较简单、成本较低、操作简易等优点;此外,更重要的是採用匿踪技术制造,此种轰炸机与诺斯洛普格鲁曼(nor thropgrumman)的b-2相似,俱为次音速匿踪轰炸机(但一般相信它的匿踪性能将不如b-2)。俄罗斯在飞机匿踪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美国,美国的f-117和b-2早已服役多年,但俄罗斯空军至今仍无可抗衡的机种。俄罗斯目前正在这个领域加紧追赶美国,除了图波列夫设计局发展中的战略轰炸机之外,苏霍设计局(sukhoibureau)的t-60s计画,亦是一种臭匿踪设计的轰炸机,此种中型多功能轰炸机未来将取代tu-22m逆火(backfire)式以及su-24剑师(fencer)式两种轰炸机。未来t-60s将兼具战略与战术价值,除了能执行tu-22m和su一24的战术性或准战略性核子攻击任务外,亦可担任长程传统打击任务。苏霍设计局对t-60s的发展极为保密,其内部以第145计画(图波列夫战略轰炸机的内部代号为第245计画)的代号进行发展,目前外界对此机的发展所知非常有限,仅知它是一种整合有匿踪技术的长程高速轰炸机。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空军失掉大量驻扎在乌克兰境内的黑杰克和熊式轰炸机,最后还是花了大把银子,才赎回19架黑杰克和23架熊式机。目前俄罗斯空军的这两种轰炸机正进行性能提升,未来将配挂新的kh-101型传统式长程巡弋飞弹作战。尽管如此,熊式机已逐渐难掩日益老化的事实,预定在2005至2010年之间全数除役,所以新型匿踪轰炸机的首要目标便是用以汰换此机。此外,现有的逆火式机群也计画进行中期寿限提升,将换装新型雷达和距外远攻飞弹。
其他的发展
除了新型机的发展外,美国空军在波湾战争期间以精密导引武器所缔造的优异战果,令俄罗斯空军印象深刻,所以目前已将有限的研发资源用在诸如电视导引、红外线导引和雷射导引等精密导引武器的研制。俄制ks-172是一种专用于对付awacs和jstar的长程空对空飞弹,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之远,目前西方国家无可资抗衡的武器系统。俄罗斯空军尽管现况不佳,但在某些特定领域方面仍享有优势,尤其是在空对空飞弹方面。例如现役r-73射手(archer)飞弹的性能极佳,它较英、美两国发展中的先进短程空对空飞弹(asraam)和aim-9x先进十年左右;r-77腹蛇(adder)飞弹是一种射后不理武器,足以与美国的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相比。
俄罗斯空军已逐渐脱离依赖地面战管站进行拦截导引,引进a-50空中早期预警系统引导飞机接战,并适时地填补了前苏联崩溃后国家空防和预警链的鸿沟。俄罗斯空军目前配备有15架a-50主桅(mainstay)式空中预警机,此种系统的技术已日趋成熟,改良型的a-50m配备有新的shmelc系统和内载电脑系统,更新的a-50u将换装shmel-m系统,已设计完成。此外,俄罗斯空军亦筹组包含战斗机、攻击机和电子作战飞机所构成的混合编组,採取类似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的运作方式。在运输机的发展方面,ii一106未来将取代ii-76,但此机目前仅处于初期设计阶段。相形之下,配备改良型发动机和加长机身的ii-76mf,未来将与乌克兰制造的an-70构成俄罗斯空军空运部队的重要喷射运输机。
结语
由上述分析可说,“缺钱”可说是俄罗斯空军诸多问题的核心,它不但打乱了俄罗斯空军的近程、中程和长程发展规画,并且正逐渐侵蚀前苏联空中武力所建立的基础。由于缺乏经费,俄罗斯航空工业严重不景气,新研制出的飞机迟迟无法量产,而研发中的计画在有后顾之忧的状况下,前景也不是很乐观。也由于缺乏经费,使飞机的后勤和飞行员的训练和管理均发生危机,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空军的实际战力。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空军已被迫接受“简化服役机型”的概念,无法再维持前苏联空军那种依不同战术用途配备单一机型的大手笔作法,所以计画中的新型机多强调其多功能性。就简化人员训练和降低后勤作业负担的观点来说,服役机型的简化是必须要採行的策略,也由于这项政策的执行,专司拦截轰炸机的mig一31系列尽管推出新改良mig一3im(米格设计局视之为世界最佳的长程拦截机),但最后极可能落得无法量产的下场。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今日俄罗斯陆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8153
继承了苏联主要军事遗产的俄罗斯陆军,尽管目前陷入困境,仍然是俄国武装力量的主体,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
由于铁幕的启开和军贸的发展,堪称世界陆军武器杰作的2sl9、2s7m加榴炮、2s31自行迫榴炮、bm-30火箭炮、t-80战车、bmp-3步兵战斗车、s-300防空飞弹、通古斯卡弹炮一体防空系统、ka-50战斗直升机等一批先进装备崭露头角,令人刮目相看。相信随着俄罗斯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复甦,一支数量少、质量高、装备新、职业化的俄罗斯陆军势将重振军威。
第828页
俄罗斯陆军的近况
1992年5月,俄罗斯武装部队正式建立,它控制了前苏联俄罗斯境内,以及驻扎德国、波兰、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的所有武装部队,同时还控制了驻摩达维亚的第14集团军、驻扎在南高加索诸共和国的苏联部队,驻中亚共和国的苏联大部份部队也由俄罗斯控制。总计拥有前苏联75% (280万)的军队, 50%以上的军事装备和80%的战略核力量。
几经调整,俄罗斯军队的规模已大为压缩,据1996年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称,俄罗斯现有武装部队170万人,其中陆军67万人,拥有17个战车师、47个摩托化步兵师、5个空降师。陆军炮兵分为队属炮兵和预备队炮兵,队属炮兵在建制上编入合成军团、兵团、部队和分队的炮兵;预备队炮兵即未编入合成军团、兵团各级的独立火箭兵和炮兵兵团和部队编入最高统帅部和战区司令部的预备队。预备队炮兵拥有4个师、47个炮兵旅或团、24个地对地飞弹旅、20个反战车旅或团、28个防空射弹旅或团、4个空降师、7个机炮师。
陆军是俄罗斯武装部队的主体,并组建了以空降兵为基础的快速反应部队,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武器装备,经分阶段改革后把俄罗斯陆军建成能对威胁做出反应的灵活防御体系。
军事战略对俄陆军装备发展的影响
由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重点由对付核战争转向反击可能的局部侵略,按照足够防御的理论,全面改革现有军队的结构,建设一支数量少、质量高、能够应付各种战争和冲突的职业化军队,计画最终将军队人数裁减到150万人。陆军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各种战争中保证陆军军团具有实施高效率、高度机动的战斗行动能力,并维持高度的战斗准备程度。
陆军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装备优先发展的方向是: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自动化和武器控制系统;发展多用途作战自动化系统;研制新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兵器,尤其是精确导引武器;保证武器综合系统的高度机动性、生存性、抗干扰性、全天候能力和兼容性;减少武器装备和技术兵器的品种,缩短生产期限,减少生产成本。
俄罗斯陆军武器的装备现状
装备概况
火箭兵/炮兵武器(含反战车武器) 俄陆军共有火炮约2.2万门,另外约有2.1万门旧式火炮储备在乌拉尔以东地区,包括:(1)牵引式火炮约125万门。(2)自走式火炮约6,000门,包括2s1(2a31)122公厘榴弹炮2,600门、 2s3(2a33)152公厘榴弹炮2000门、2s5(2a37)152公厘榴弹炮850门、2s19式(2a64)152公厘榴弹炮130门、2s7(2a44)203公厘榴弹炮240门。(3)加农迫炮和迫榴炮共700余门。包括2s23(2a60)120公厘自行迫榴炮(轮式,诺娜。cbk)和2s3l式120公厘自走迫榴炮(履带式,属诺娜系列),数量不详。(4)迫炮约2,000门。(5)多管火箭炮约4500门,包括bm-21式122公厘火箭炮3,000门、bm-22式220公厘火箭炮1250门和bm-30式300公厘火箭炮若干。(6)对地战术导战发射架约900套,其中9k79战术飞弹600套,p-17飞云战役战术飞弹约300套。此外,俄陆军还装备有大量的反战车武器,包括反战车飞弹发射车和发射装置约6,354至6678套(件),其型号有9k8(at-2)车载反战车飞弹系统、9kll(at-3)车载反战车飞弹系统、9kll3(at-5)自走反战车飞弹系统、9k114(at-6)自走反战车飞弹系统以及反战车炮约2430至3,402门。
野战防空武器 俄军装备的野战防空武器有:(1)各类防空飞弹发射装置13746套(部),飞弹约10万枚,包括中高空防空飞弹发射装置1053至1,404部,含2kll(sa-4)、9k37(sa一11)、s-300pm(sa-10)、s-300v(sa-12)1和2等防空飞弹系统;中空防空飞弹发射装置约2,060部,包括2k12(sa-6)、9k33(sa-8)、9k330(sa-15)等防空飞弹系统;中低防空飞弹发射装置1,648部,包括9k35m(sa-13)、9k31(sa-9)等防空飞弹系统;低空近程可携式防空飞弹发射器8,985具,包括9k32(sa-7b)、9k34(sa-13)、9k310(sa-18)等防空飞弹系统。(2)各种高炮约2,740 门。(3)弹炮合一式防空武器系统。
装甲车辆 俄陆军现装备主力战车约2.9万辆,其中t-80战车5300辆,t-72系列战车1.1万辆,近期开始装备最新型t-90战车。装甲车辆共3.7万辆,其中包括可发射炮射飞弹的bmp-3在内的步兵战斗车和伞兵战车约1.9万辆。
步兵轻武器 俄陆军装备的轻武器主要包括枪械、榴弹发射器、轻型反装甲武器和手榴弹。现装备的枪械包括9公厘和5.45公厘2种口径的步枪,5.45公厘、7.62公厘、12,7公厘和14.5公厘4种口径的突击步枪和轻机枪。此外,还有2种榴弹发射器、4种口径的突击步枪和轻机枪、4种反战车火箭、3种反战车手榴弹。
陆军航空兵武器 俄陆军航空兵目前主要装备3类直升机3,748架。包括:战斗直升机1,654架,其中mi-24有1320架、mi-28有10架、ka-50有20架。运输型直升机1,400架,其中mi-26有80架。
除上述5类武器装备外,俄陆军还装备有数量可观、技术先进的电子战、指挥控制、侦察通信等综合电子装备和工程、防化、军械等综合保障装备。
性能特点
从总体水准上说,俄罗斯陆军武器装备的性能和水准完全可以和西方一流国家的陆军武器相匹敌。与西方国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其武器的若干部件系别国生产(只不过比率的高低有别),而俄罗斯的所有武器装备均自行研制生产,且具有典型的俄罗斯特色。总体技术上更有其独到之处--可靠实用,某些装备还处于世界领先水准,为西方国家所不及。值得指出的是,凡美国陆军拥有的装备,俄罗斯一定有一种性能可资抗衡的同类武器装备系统。就其现有装备看,一级师的标准装备均为70年代以后的武器,具有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的世界水准,少数更具备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水准。二、三级师则配备60 年代和70年代的武器,尚有极少数 50年代至40年代水准的武器装备。
第829页
火箭兵-炮兵武器
(1)野战火炮
自走化:基本上实现了火炮自走化,以配合主力战车和步兵战车作战,例如2s9履带式和2s23轮式120公厘自走迫炮,2sl式122公厘自走榴炮、2s3和2s19自走加榴炮、2s5式152公厘加农炮和2s7式203 公厘自走榴炮等射程远。例如2sl9发射增程弹的最大射程为30公里;2s7m的最大射程是普通榴弹为37.5公里,增程弹则高达50公里,优于西方同类型火炮。
发展终端导引炮弹:现有3种系统,均采雷射半主动导引,一种为152公厘的红土地终端导引炮弹,射程为3至20公里,比美国的铜斑蛇155公厘榴弹远4公里;另两种为120公厘和240公厘终端导引迫炮弹,命中概率均达80%。
射速高:2s19式採用自动供弹机构,射速达7发/分,作战效能比美国的155公厘自加榴炮高2.5倍。
携弹量大:2s19和2s5的携弹量分别为50发和60发,均装在自动装弹机构上,随车携带。
迫榴合一:2s9、2s23、2s31等自走迫炮,既可曲射也可平射,不仅具有加榴炮和迫击炮的两种功能,而且具有反战车能力,高低射角达-l至+85度,榴弹最大射程4000公尺,直射射程1500公尺,最大射速4发/分,是一种结构独特的新型火炮。
(2)多管火箭炮 为陆军威力最大的面压制兵器,在目前列装的bm-2l、bm-22和bm-30三种火箭炮中,后两种的最大射程分别34公里和70公里,bm-30更是当今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箭炮,且配用弹种多、威力大、精度高。bm-30配备杀伤集束子母弹头后,一门炮齐射共发射2880公斤弹药、864枚子弹,杀伤面积为67公顷;火箭弹採用弹头与发动机分离技术,尤其採用了简易惯性暨自动修正技术,散布精度达l/300xl/300。
(3)地地战术飞弹 俄罗斯地地战术飞弹主要有9k79和p-17/p-300两种,用于攻击敌方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其中9k79是一种近程地地战术飞弹,射程20公里,採用惯性、预编程序和全程导引方式,杀伤面积为3公顷,圆周误差公算为75公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越野能力,能有效地打击单独的或集群的目标。p-17(p-300)则是一种远程地地战役战术飞弹,最大射程300公里,弹内有控制用的计算机和传感器。
(4)反战车炮兵武器 俄罗斯反战车武器主要以反战车飞弹为主,尚有些二、三级师装备反战车炮,随着炮射反战车飞弹的发展,100公厘和125公厘反战车炮再次咸鱼翻身,在反战车作战中再显雄威,这可能是「古为今用」的典型实例,也充分体现出了俄罗斯炮兵武器发展的一大特色。
就反战车飞弹而言,它既有单兵携带式、机载式,又有车载式,还有自走反战车飞弹发射车。现役反战车飞弹中颇具代表性的杲at-5、at-6和at-7,例如改良后的at-7b系采红外半主动导引,配备纵列穿甲弹头,射程为80至1500公尺,穿甲威力达800公厘,主要用于摧毁挂载反应装甲的主力战车、建筑工程和轻型装甲目标。at-6系毫米波雷达导引,射程400至5000公尺,穿甲厚度达1000公厘,主要用于对付地面和低空目标。
野战防空武器装备
俄罗斯陆军防空炮兵形成以飞弹为主、小型高炮为辅的完整防空系统。特别是飞弹部分,形成了从低到高、从近到远的防空体系,是世界上防空力量最强、防空飞弹发展最快的国家。从连级以上均设有防空武器系统,概括起来如下几个特点:
(1)火力配系严密,覆盖面大 俄罗斯拥有型号多、数量大的地面防空武器,包括超低空近程型、低空近程型、中低空近程型和中高空、中远程型不等,其火力覆盖面大,射高范围为30公里,射程范围可达100公里,例如sa-16、sa-18超低空近程防空飞弹的射程和射高分别为5公里和3.5公里;s-300pmu中高空、中远程防空飞弹的作战高度为25至27000公尺,能拦截360度范围的目标,全系统展开时间为3至5分钟,比美国的爱国者系统更胜一筹。
(2)抗干扰能力强 70年代初期装备的防空飞弹大都採用无线电指挥半主动雷达导引,若干已改为主动雷达导引,还有改为双模式导引,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3)配备先进的雷遑和其他光电设备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90年代装备部队的sa-15中低空近程防空飞弹,配有三维搜索雷达和相位阵列追踪雷达,车体采自动调平平台,整合搜索、追踪、发射和导引为一体。全系统反应时间为4.5秒。
(4)越野机动性好 俄罗斯的防空武器系统是自走的,除少数採用轮式底盘外,大部份採用履带式底盘,尤其是野战防空系统更是如此,利于协同主力战车、步兵战斗车以及大口迳自走炮作战。
(5)弹炮一体化 俄罗斯现役防空装备中最特殊的是2k22通古斯卡系统,该系统将飞弹、高炮、雷达及射控系统整合在同一底盘上,装有2门双管30公厘机炮、8枚9m311防空飞弹, 火炮射高为3000公尺,射程为4000 公尺,4管射速共5,000发/分;飞弹射高为15公尺,射程为2,500公尺,全系统反应时间约8秒,猎杀概率达92%。通古斯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服役的炮弹一体化自走防空武器,它的战斗重量34吨,机动性颇佳。
战车和其他装甲武器系统
俄陆军的现役主力战车基本上属80年代技术水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t-72s和t-80u,两者均为80年代后期的产品,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830页
(1)配备既能发射反战车飞弹又能发射普通炮弹的125公厘大口径滑膛炮;
(2)配有雷射测距仪、昼夜观瞄合一的瞄准线双向稳定等的综合射控系统,以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命中精度,射击反应时间约10杪;
(3)採用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一体化防护,以提高战车生存力,车头防穿甲能力达1000公厘;
(4)底盘採用1,250匹马力的燃气涡轮引擎,推重比达27.2马力/吨,以提升机动性。
步兵轻武器装备
俄陆军步兵的轻武器相当世界70年代的水准,有两个特点:
(1)整体火力密度大,机动性好,俄陆军摩托化步兵营1分钟可发射各种枪弹35,000发;
(2)注意火力配套,实现了武器系列化、标准化。
陆军航空兵系统
目前俄陆航装备的各型军用直升机大部份是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装备,98%服役已超过10年,主力直升机多数是70年代系统。最新研制的第二代战斗直升机mi-28、第三代战斗直升机ka-50尚未大量装备部队,mi-24目前仍是俄陆航的主力直升机。
ka-50的设计独特先进,既可实施近距离低空快速攻击,又可用于摧毁装甲车辆,消灭敌方前沿和纵深的有生力量,堪称是直升机家族中的可怕杀手。
综合电子资讯装备
俄陆军的光学、光电装备以70年代系统为主,少量为80年代水准。雷达为新旧并存,以旧体制为主辅以少量新装备,重视对现有雷达的改造,提高侦察距离。野战防空雷达能与新型的防空指挥系统相结合,利用90年代先进数位化技术,将野战防空侦察系统组成网络,构成完备的指挥控制系统。电子战装备多为先进的设备。
综合保障装备
俄工程装备水准以80年代为主,其特点是:品种齐全,体系完善;一机多用,性能先进;装备更新代换快。至于防化装备大多为70至80年代的产品。
陆军武器装备费用投入情况
从总体趋势看,俄国防预算自1992年起逐年下降,1995年已降至4万4千亿卢布,占财政总预算的21%。目前俄罗斯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远不能满足军方的要求。 近年来,在俄罗斯军费开支中装备採购费的削减幅度最大,l992年削减2/3以上,1993年又削减l/ 3,但国防科研经费的削减幅度较小。
从新闻媒体报导观之,1996年俄国防预算的绝对数字比以前还要低,今后仍然会继续下降。据1997年2月7日国防会议秘书巴图林称,最近几年供俄武装的拨款只能满足需要的60%,军队的现代化实际上已经停止。因此,俄陆军装备费用在短期不会也不可能增加。
俄罗斯陆军武器的发展预测
到下世纪初以前,俄陆军仍将以80年代服役的武器装备为主,逐步增加一些目前在研制的新一代系统,构成几代并存且高、中技术结合的装备体系。在武器装备中,将以现行军事战略和建军方针为依据,採用高技术,提高武器精度,战场生存力和机动能力。
压制兵器仍构成主力装备
2000年前后,俄陆军的压制武器以身管炮和火箭炮为主,战术飞弹为辅,组成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指挥自动化的压制火力体系。80年代中后期开始装备的2a65牵引式和2sl9自走式152公厘榴炮的数量将会增加,成为方面军炮兵师和集团军属炮兵旅的主要装备。2s3自走榴炮将是师属炮兵团的主要装备。火箭炮的口径大多在200公厘以上,射程20公里,方面军和集团军属火箭炮旅将装备bm-30多管火箭炮火箭炮。
战车武器配套化、系列化
2l世纪初,俄陆军将以反战车飞弹为主体,构成空地结合、直瞄间瞄结合的纵深反战车火力配系。反战车飞弹、反战车炮和火箭筒与战车、装甲战斗车配合,构成中、近距离的反装甲火力。现装备的9k113、9k112和9k116反战车/反直升机飞弹将逐步取代早期的产品,为提高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机载式和车载式反战车飞弹将是俄陆军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到2010年,俄陆军反战车武器将採用高速动能弹和攻顶装甲弹技术,以对付复合装甲和主动装甲。
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到下世纪初,俄陆军野战防空武器将以防空飞弹为主,高炮为辅,配以各种情报保障和射击指挥系统,构成远、中、近程和中高空、低空相结合的防空火力配系。中高空防空飞弹系统将以sa-l5、sa-17和s-300种系列为基本型号;低空和超低空防空飞弹主要是针式和箭式两个系列。这些防空飞弹的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指挥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并具有抗饱和攻击的能力。2k22和2k22m型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武器将会大量装备部队,目前正在研制的pantzyr-s1弹炮合一系统极可能会在2000年前后装备部队,全系统展开时间为5分钟,反应时间为5秒。重视对弹道飞弹的防御,发展垂直发射技术,注意地空飞弹和空空飞弹的配套发展和通用化。
战车和步兵战斗车成主要突击力量
21世纪初,俄陆军的装甲车辆多数将是现役装备的改进型,它们仍不失为陆军作战的主要突击力量。届时,t一80、t-90战车,bmp-3步兵战斗车、btr-90装甲输送车等将成为战车、装甲车辆的主力。其中,t-90战车已小批量生产并装备陆军,它是目前世界上防护性能最好的战车之一;bmp-3步兵战车可发射雷射导引炮射炮弹,也是当今世界上火力最强的步兵战斗车。
第831页
积极发展步兵轻武器
预计2000年前后,俄陆军仍以现装备为主,但可能有下列轻武器问世:9x39公厘步、沖合一新枪弹,5.45公厘尼克诺夫新步枪,6公厘步、机枪系列和30公厘tkb-722k型自动榴弹发射器。
革新陆航武器装备
预计到2000年,俄陆航将装备mi-28和ka-50各50架左右,mi-24将有100架左右退役;将装备更先进的mi-17运输直升机。预计到2010年,俄陆航直升机的数量仍不会有多大变化,但质量将有较大提高,mi28、ka-50从2000年起将分别以每年10架的速度装备部队,以代替mi-24,逐步使陆航空兵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空中突击力量。
优先发展综合电子情报设备
俄陆军优先发展高技术自动化指管通情、侦察、导航及电子战系统,建立战略和战役方向上的军区区域性指挥系统,并使之与俄联邦整个自动化通信系统相结合;在师级或集团军级将侦察系统、武器系统、电子战设备和控制设备整合成单一系统,以确保人员和设备能连续实施侦察、实时处理情报,迅速将数据输送给相应的指挥机构,以便做出最佳决策。
此外,俄陆军还根据波湾战争的经验,研究一种对付敌方电子战、情报系统和指挥系统的整合对抗措施。
重视综合保障装备发展
2012年前后,俄陆军将淘汰70年代的旧式综合保障设备,改进80年代系统,并有一批90年代初研制的新型保障设备投入使用。例如,大面积快速机动布撒的可散布反战车地雷;大面积、远距离、快速布雷系统;燃料空气炸药扫雷系统;新型水上渡河器材;轻型、可空运军用工程机械、中远红外线、雷达、雷射伪装材料;多功能伪装站等。核生化装备将发展快速反应能力强的自动化、小型化、系列化化学侦察器材;研究无导气管的防毒面具、防毒衣,以及多功能、大面积洗消器材和无毒、无腐蚀性的高效消毒剂。在军械技术保障装备方面将进一步提高军械保障装备的机动能力,减少维修保障能力;利用直升机实现野战维修,提高野战条件下的快速维修能力。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军事状况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5102
国名
俄罗斯联邦
主要统计
面积1707.54万平方千米。人口1.46亿人(其中,13~17岁男591万人、女569.1万人;18~22岁男561.8万人、女546.8万人;23~32岁男1010.2万人,女989.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1000亿美元(1999年)。国防费290亿美元(2000年国防预算)。粗钢3410万吨(1999年)。原煤2.41吨(2000年)。天然气5640亿立方米(1998年)。发电量8260亿度(1998年)。粮食4780万吨(1998年)。铁路运输能力,货运量10.28亿吨千米,客运量2638亿人千米(2000年)。海运能力,商船(载重100吨以上)4543艘,总载重量1659.23万吨(1998年)。空运能力,固定航班机场58处,客运量717亿人千米,货运量18亿吨千米(1998年)。
国防政策
2000年1月10日,俄联邦总统批准了第2版《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2000年4月21日,俄联邦总统又批准了第2版《俄联邦军事学说》,2000年7月,俄联邦总统批准了新的《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2000年9月9日,俄联邦总统批准了《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从这四个官方文件的内容看,俄罗斯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俄罗斯对世界军事政治形势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及其基本结论
俄罗斯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集中体现在建立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斗争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极力主张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以武力解决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俄罗斯主张建立各国平等、利益平衡、以国际法准则为基础的多极世界。
俄罗斯认为,当前国际军事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1.爆发大规模战争包括核大战的威胁在减少;
2.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制在发展;
3.多个地区力量中心正在形成;
4.民族、种族和宗教极端主义在发展;
5.分立主义盛行;
6.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升级;
7.地区军备竞赛在加剧;
8.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在扩散;
9.信息对抗在加剧;
10.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非法倒卖武器和毒品活动规模在扩大;
11.美国建立和部署国家飞弹防御系统的势头越来越大,修改和反对修改反导条约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俄罗斯认为,目前,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面临一系列潜在的外部威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0个: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削弱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地位,加紧削弱俄罗斯在欧洲、中东、外高加索、中亚和亚太地区的地位,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在解决重大的国际安全问题时无视俄罗斯的利益;
(2)北约集团还在加强,东扩已迈出重大步伐,它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北约已将不经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便可在其责任区以外使用武力的战略理论付诸实践,北约已把武力行动作为“人道主义干涉”的手段,北约对俄安全的威胁不断增大;
(3)在俄边境附近可能出现外国军事基地和大型军事组织;
第832页
(4)在俄罗斯国界和独立国协外部边界附近发生军事冲突,而且这种军事冲突不断升级;
(5)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在扩散;
(6)一些国家对俄联邦提出领土要求;(7)一些国家对俄内部事务进行无理干涉;
(8)针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规模迅速扩大;
(9)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优势在扩大,试图将俄罗斯排挤出信息服务市场,他们已制定了信息战构想,对俄罗斯及其盟国发动信息战争的可能性在增加;
(10)外国特工机构及所操纵的组织在俄领土上的活动猖獗。
俄罗斯从对上述威胁的分析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北约本质是一个侵略性、进攻性和冒险性的军事组织,美国和北约的本意是反对俄罗斯的,他们不希望俄罗斯重新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大国,美国和北约不是俄罗斯的盟友和战备伙伴,而是潜在的主要对手和头号假想敌,俄罗斯军事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胁不是来自南方和东方,而是来自西方。
(二)俄罗斯国防政策的要点
在对国家军事安全形势进行判断并得出基本结论的基础上,俄罗斯确立了新的国防政策,其要点是:
(1)奉行灵活务实的多极化、多方位的外交战略,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反对美国建立和部署国家飞弹防御系统,反对北约东扩,反对北约和美国绕开联合国单方面採取行动。放弃帝国奢望,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为内政服务,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为内政服务,外交政策的核心是“服务于国家利益”,要集中有限的外交资源确保俄国家安全,并为发展经济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2)将独立国协视为俄外交的“重中之重”和“俄外交的绝对优先方向”,强调与独立国协国家进行有效的协作,推动独立国协的一体化进程,加强独立国协国家范围内的集体安全体系和军事合作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俄白联盟国家的防御能力,与白俄罗斯推行联合防御政策,协调两国的军事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
(3)优先使用政治、外交和其他非军事手段来防止、限制和化解军事威胁,认为外交和对外经济政策在保障俄安全方面负有特殊任务。
(4)履行在战略进攻武器与反导防御方面的有关义务,强调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性武器,但反对修改1972年反导条约。
(5)贊成核不扩散条约,贊成停止和禁止核试验。
(6)俄联邦把核武器视为遏制侵略、保障俄及其盟国军事安全、维护国际稳定与和平的有效因素。
(7)保持核大国地位和核遏制能力,突击核遏制的有效性,实施核威慑政策,俄联邦所拥有的核力量应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侵略国家造成应有的损失。
(8)发展和使用非战略核武器,研制灵巧的、低当量高精度的战术核武器并装备陆军部队,充分发挥战术核武器的作用。
(9)俄不对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无核国家与有核国家共同发动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侵略或其他形式的进犯除外。
(10)俄联邦保留使用核武器的权力,以便回击对俄联邦及其盟友使用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攻击;当俄联邦及其盟国遭到使用常规武器的大规模侵略而处境危急时,有权力首先使用核武器进行打击。
(11)奉行均衡发展各军兵种的发展战略和平衡的军事政策,纠正过去对战略核力量投入较多,而对常规力量重视不够的做法。今后,军事力量要均衡发展,要有全面遏制能力,核遏制要有效、常规遏制要足够。
(12)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适度增加军费,使保障军事安全所需的兵力兵器和资源保持在够用的水平上,保证对21世纪可能出现的威胁作出对称反应。
(13)使国家军事组织的战备、训练和保障水平与保障军事安全的需要相适应。
(14)制定并贯彻保障军事安全的统一的国家政策,建立并完善俄联邦及其盟国的防御体系。
(15)平时就要做好国土防御和民防的准备。
(16)完善经济、工业和国防工业基础,提高经济动员准备水平,保持国家国防工业综合体科学技术和生产核心能力,发展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的科学技术、工艺和生产基地,根据军事安全保障任务建立国家基础设施。
(17)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技术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装备最重要的武装斗争兵器,并使现有武器装备系统保持战备状态。
(18)放弃与最发达国家直接的军事技术角逐,研制能对敌基础设施的主要系统和关键目标实施毁伤、进而使其军事技术优势变得毫无意义的“非对称”的武装斗争兵器。
(19)未来10年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是:完成最重要的新式战略核武器和非核武器的研制并限量生产;发展一体化的侦察、指挥、通信、定位等综合保障系统;发展战役战术和战术一级的自动化指挥通信系统和器材,使武器和技术装备实现通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制造小型和微型兵器,实现军队指挥和物质技术保障全过程的自动化;发展新一代陆军多弹头飞弹系统、高精度武器系统;研制新一代坦克、新一代航空航天设备和防空飞弹;发展多用途核潜艇和通用型水面舰艇。
第833页
(20)大力推进军事改革,一是继续裁减员额,2005年前,武装力量裁减36.5万人,总员额由120万人减到85万左右;二是继续优化结构,2006年将实现陆、海、空军三个军种和战略火箭兵、太空兵和空降兵三个独立兵种的新结构。
军事战略
由于俄国防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军事战略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俄罗斯与美国不同,不给自己的军事战略公开命名。从俄罗斯官方文件和军政领导人讲话中提出的俄奉行“核遏制”政策、“现实遏制原则”、“确保遏制”等战略概念看,当前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实质是“核遏制”战略,或“加强核遏制”的战略。俄军事战略的基本观点如下:
1.关于现代战争类型和性质。俄军认为:按军事政治,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按使用武器,可分为核战争和常规战争;按规模,可分为武装冲突、局部战争、地区战争和大规模战争。武装冲突是试图利用武装斗争手段来解决民族、种族、宗教等矛盾的结果,通常不进行战略展开,斗争双方仅追求具体的军事政治目的。武装冲突有可转变成局部战争或内战。局部战争将由部署在冲突地区的军队集团实施,必要时可从其他方向增调兵力兵器,并实施部分战略展开,斗争双方追求有限的军事政治目的。局部战争有可能升级为地区战争。地区战争可以能由某一地区的两个或多个国家参加,动用本国的或联盟的武装力量,既可能使用常规武器,也可能使用核武器,斗争双方追求重要的军事政治目的。大规模战争可能是武装冲突、局部战争和地区战争升级、世界各地区大多数国家被捲入的结果,大规模常规战争极有可能转变成核大战。无论是大规模常规战争还是核大战,斗争各方都将追求极端的军事政治目的。大规模战争要求参战国全面动员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资源。
2.关于现代战争的基本特性。俄军认为:现代战争具有联盟性质和分散、立体、机动的特点;广泛运用间接的战略行动;大规模的信息和积极的信息对抗;採用非接触性战法,广泛使用空中机动兵力、空降兵和特种部队在分散的方向上实施机动行动,实施空中战局和战役,实施远程火力打击和电子毁伤;破坏国家和军事指挥系统;使用最新高效武器系统;摧毁动力工厂、化学和其他危险品生产企业、基础设施、交通和日常生活保障目标,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除正规军外,非正规部队也可能参战。
3.关于战争威胁。俄军认为:俄罗斯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包括北约东扩、美国和北约的人道主义干涉理论、国际恐怖主义和世界军事竞赛。而俄南部境外宗教极端主义武装势力的扩张活动,对俄南部战略稳定和国内安全构成了巨大危害,是最紧迫而现实的威胁。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俄罗斯面临大规模外部侵略的可能性很小,而爆发局部冲突的可能性相当大。
4.关于战备重点。俄军认为,俄面临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既可能是以最先进的武器进行的现代战争,也可能是使用一般武器进行的战争,既可能是正规战争,也可能是非正规战争,而且局部战争和武器冲突有可能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战争。应付局部战争也成为首要任务,打赢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已成为俄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
5.关于作战对象和作战地区。俄军认为,俄武装力量的主要作战对象是以美军为首的北约军队,主要作战地区是欧洲战区。
6.关于军队的任务。俄军认为,武装力量的主要任务有2项:一是实施战略遏制和防止侵略,做好各种准备,反击任何形式的武装冲突和侵略;二是2006年前在俄西南和中亚地区建立和部署常备战略军队集团,提高常规遏制能力,应付不断出现的现实威胁。
7.关于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的使用原则。俄军认为,使用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的最重要目的是,保卫俄联邦及其盟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击或制止侵略,打退侵略者,迫使侵略者在符合俄联邦及其盟国利益条件下停止军事行动。使用武装力量的基本方式有5种:在大规模战争和地区战争中,实施战略性战役、战役和战斗行动;在局部战争和国际武装冲突中实施反恐怖战役;维和战役。
8.关于战略行动的基本样式,俄军认为,武装力量在大规模战争中战略行动的基本样式是空中一太空战略性战役、战略核力量战役、战区战略性行动和武装力量战略展开。
9.关于战略核力量的运用。俄军认为,为了提高战略核力量使用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俄将放弃过去仅限于回击的方法,而採用回击与还击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10.关于一般力量的运用。俄军认为,对付局部武装冲突的任务,一般由一个地区(军区)的部队来完成,而对付地区战争的任务,则由2-3个军区的部队来完成。
11.关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方法。俄军认为,应对敌人拥有的新技术和高精度武器作出应有的评价,但不能将其绝对取代。不应当在敌人设置的条件下开展军事行动,而应当使用让敌人无法发挥其技术优势的对抗方法,当敌人试图打所谓的非接触性战争,不进人防空火力区,而是从远处摧毁目标时,我方可以转入进攻,向敌人后方调遣伞兵,摧毁其机场设施等,从而迫使敌人採取接触行动和进行地面作战。
第834页
12.关于战略部署。俄军认为,在国内应在可能不稳定的地区和战略上重要的地区优先部署军队,在国外俄有必要在世界重要战略地区部署有限的军队(军事基地),保持俄军事力量的存在,目前,俄军战略部署的重点仍在欧洲。俄军还认为,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边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整个边界都部署同样强大的军队集团。俄罗斯即将建成的人数达5万人的常备战略军队集团将部署在北高加索军区、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和乌拉尔军区(两军区即将合併)。
13.关于军队领导和军队指挥原则。俄军认为,国家领导和军队必须统一,俄总统兼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对俄武装力量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总统对武装力量的指挥,通过国防部长、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实施。实行地区指挥原则,赋予军区战役-战略指挥部职能,对辖区内的跨军种一般任务部队和其他军队实施指挥。为了对联盟军队集团实施指挥,根据联盟参加国家权力机构的决议,建立相应的联合军事指挥机构。联盟为在内部武装冲突中完成任务,可组建临时联合军队集团及其指挥机构。
14.关于武装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俄军认为,军事实力不取决于军队数量,而取决于高度的指挥能力、完善组织工作、训练和技术装备程度。现在主要靠提高质量来保持防御能力,以人数减少的武装力量保持更高质量的国防。
15.关于武装力量建设与训练原则。俄军认为,军队建设必须遵循下列原则:均衡发展各军兵种,集中领导,一长制,军事指挥机关和部队的战斗与动员准备程度训练、部队结构、战斗编成、受过训练的预备役人员的数量、物资和资源的储备水平应与保障军事安全的任务相适应等。
16.关于武装力量建设目标。俄军认为,俄武装力量应建成一支组织严密、结构合理、装备精良、人员精干、战备程度高、有足够遏制能力的职业化军队,一支与国家经济能力相适应、能保障国家安全的军队。
17.关于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建设和训练的重点。俄军认为,现阶段俄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建设的训练的重点有5项:一是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并使其不断完善;二是发展和完善战略遏制包括核遏制力量和常规遏制力量;三是为常备兵团和部队补充人员、配备武器,并提供全面的保障和充分的训练,使其能在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中执行遏制和作战任务;四是搞好人员物资的动员准备;五是修改完善战略计划。
国防体制
根据1993年12月12日正式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1996年5月31日正式生效的俄联邦《国防法》、以及俄联邦有关法律,俄罗斯联邦总统、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俄罗斯联邦议会、俄罗斯联邦政府对保障国家安全、国防能力状况,对俄罗斯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动员准备程度和战斗力负全责。
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他在国防领域的主要职责是:组成并领导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确定俄联邦军事政策的基本方针;批准俄联邦军事学说;领导俄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宣布总动员或局部动员,宣布全国或局部地区进入战时状态,宣布实施战斗行动的命令;批准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发展构想与计划,本土战场建设计划,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计划,武器装备和国防工业综合体发展计划;授予高级军衔,任免高级军官;批准武装力量及其军队的结构、编成及军人编制人数;决定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的部署;批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条例;举行谈判和签署俄联邦国防领域的国际条约;颁布徵召俄联邦公民服役和参加军事集训的命令等。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是立法机构,也是保障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安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社会和国家的重要利益,发现安全目标受到的内部和外部威胁;制订保障俄罗斯联邦安全的主要战略方针,起草保障安全的联邦专项计划;为总统起草有关国家安全的各种建议、决定和命令。俄联邦总统任安全会议主席,政府总理任副主席,安全会议秘书、安全局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为安全会议常委,政府第一副总理、总统办公厅主任、国家杜马主席、联邦委员会主席、科学院院长、司法部长、警卫局长、内务部长、原子能部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对外情报局长、紧急情况部部长、总参谋长为安全会议委员。
俄罗斯联邦议会是俄罗斯联邦最高代表机关和立法机关,它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联邦委员会在国防领域的职能是:审核国家杜马通过的根据联邦宪法确定的国防开支;审核国家杜马通过的国防领域的联邦法律;批准俄联邦总统关于在俄全境或部分地区实施战时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以及俄联邦武装力量、其他军队使用武器装备不按其使命执行任务的命令;决定关于可在俄联邦境外使用俄联邦武装力量的问题。国家杜马在国防领域的职能是:审核联邦预算法规定的国防开支;通过国防领域的联邦法律。
俄联邦政府是俄联邦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它在国防领域内的职能是:落实国防保障措施并在其权限范围内对俄联邦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的状况与保障负责;拟定和向国家杜马提出联邦预算中有关国防开支的建议;根据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的订货,组织对其武器、军事技术装备、物资设备的提供与保障;制订国家武器装备及国防工业综合体的发展规划;确定国家动员任务,确定国家动员计划、物资储备计划;负责军队院校、军事系、军事教研室的建立和撤销工作;制定俄联邦国土战场建设计划;负责俄联邦的兵役工作等。
第835页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由管理机关、军团、兵团、部队、军事院校以及后勤部门组成。在组织结构上,划分为战略火箭军、陆军、空军和海军4个军种。没有编人武装力量的其他军队有边防军、内卫部队、俄联邦安全部的部队、政府通信部队、联邦保卫总局、俄罗斯联邦铁道兵、民防部队、国家消防局等。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领导与指挥体制是:俄罗斯联邦总统兼俄联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对联邦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实施全面领导,并通过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对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实施全面领导,并通过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对武装力量实施作战指挥。国防部长通过国防部对联邦武装力量实施直接领导。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对武装力量进行作战指挥,对武装力量各军种的指挥通过各军种总司令部进行。
国防部的基本职能是:参与制定联邦军事政策和军事学说;制定联邦武装力量建设构想,协调武装力量和军事技术装备发展的联邦国家计划,提出国家国防订货建议;提出国防开支预算草案及其使用办法;组织国防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为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订购、生产和採购武器、军事技术装备、食品、被服和其他物资;负责武装力量的动员准备;向总统提交共同条令,有关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军事委员会、后备役委员会的条例草案等。
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基本职能是:拟定联邦军事学说建议;制定联邦武装力量建设计划,协调武装力量与其他军事建设和发展计划的制定工作;协调拟定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员额的建议;制定武装力量使用计划、动员计划以及国土战场建设计划;拟定应徵服役和参加军事集训的公民人数;实施情报活动;组织实施保持武装力量战斗和动员准备的措施;组织武装力量与其他军队的协同;参与制定民防计划;组织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的动员与战略展开等。
领导人物
总统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普京(1999年12月31日代任,2000年5月7日正式就任)。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元帅(1997年5月23日上任)。国防部第一副长米哈伊洛夫(上任时间不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大将(1997年6月19日上任)。国防部副部长兼武装力量后勤部长伊萨科夫上将(1997年6月30日上任)。战略火箭军总司令雅科夫列夫上将(1997年6月30日上任)。空军总司令科尔努科夫上将(1998年1月20日上任)。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海军大将(1997年10月上任)
武装力量
兵力 现役部队的编制人数为120万人,实有约100.41万人(含20万名国防部人员及其直属部队)
战略火箭军 约10万人,编有5个火箭集团军。
洲际飞弹:776枚,其中ss-18(pc-20)型180枚、ss-19(pc-18)型160枚、ss-24(pc-22)型46枚、ss-25(pc-12m)型370枚、ss-27(白杨-m2)型20枚。
反弹道飞弹:100枚,其中sh-11型36枚、sh-08型64枚。
此外,还有c-400型地空飞弹,数量不详。
陆军 约34.8万人。
编有7个军区(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和乌拉尔军区将合併),1个战役战略集群,6个集团军司令部,3个军司令部,42个师(坦克师5个、摩步师21个、空降师4个、机枪炮兵师7个、炮兵师5个),7个地区训练中心,18个独立炮兵旅,12个独立旅(摩步旅9个,空降旅3个),7个特种部队旅,15个战役战术飞弹旅,5个反坦克旅,3个坦克团,19个地空飞弹旅,20个直升机团(9个战斗直升机团、6个空降突击运输直升机团、5个直升机训练团),以及其他部队。
主战坦克:5375辆,其中t-90型2辆、t-80/v/vd/um型3058辆、t-72um型1909辆、t-64a/-b型194辆、t-62型91辆、t-55型22辆)另外在俄罗斯还储存坦克8900辆。
步兵战车:9452辆。
装甲输送车:3234辆。
牵引火炮:2238门,其中122毫米1067门,130毫米1门,152毫米1170门,203毫米若干门。
自行火炮:2358门,其中122毫米474门、152毫米1854门、203毫米30门。
曲射直射两用炮:120毫米358门。
火箭炮:904门,其中122毫米364门、220毫米428门、300毫米106门。
迫击炮:301门,其中120毫米273门、240毫米28门。
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ss-21型200部。
反坦克飞弹:at-2、at-3、at-4、at-5、at-6、at-7、at-8、at-9、at-10型若干具。
反坦克火箭筒:p∏ -18、p∏ -7-16/-22/-26、phi‘-27/-29型若干具。
反坦克炮:57、76、85、100毫米若干门。
高射炮:23、30、37、57、85、100、130毫米若干具。
地空飞弹发射架:sa-4型500部、sa-6型400部、sa-8型400部、sa-9型200部、sa-11型250部、sa-12a/b型100部、sa-13型350部、sa-15型100部、sa-19、sa-7、sa-14、sa-16、sa-18型若干部。
各型直升机:约2108架,其中米-24型战斗直升机737架、卡-50型8架,运输直升机1060架,侦察直升机140架。
空军 约18.46万人
编有远程航空兵指挥部(空军第37集团军)、战术航空兵、军事运输航空指挥部(空军第61集团军)和空军航空训练学校。
远程航空兵指挥部(空军第37集集团军)编2个师。
装备战略轰炸机:83架,其中图-95型68架,图-160型15架。
轰炸机:图-22m-2/3型158架。
侦察机:40架,其中图-22m-2/-3型10架、图-134型30架。
第836页
加油机:伊尔-78型20架。
战术航空兵装备轰炸机和强击机:575架,其中苏-24型轰炸机350架、苏-25型强击机225架。
歼击机:880架,其中米格-29型260架、苏-27型340架、米格-31型280架。
侦察机:135架,其中米格-25型15架、苏-24型120架。
预警与控制飞机:16架。
电子战直升机:60架。
教练机:155架。
空空飞弹:aa-8、aa-10、aa-11型若干枚。
空地飞弹:as-4、as-7、as-10、as-11、as-12、as-13、as-15、as-17、as-18型若干枚。
地空飞弹发射架:sa-2型50部、sa-5型200部,sa-10/s-300型1900部。
军事运输航空兵指挥部(空军第61集团军)编2个师,装备伊尔-76m/md、安-12、安-22、安-124型运输机约280架。
空军航空训练学校5所,装备教练机约1150架。
海军 17.15万人(含海军航空兵、海军步兵及海岸防御部队)。编有4个舰队。
海军战略核力量 约1.3万人,装备战略飞弹核潜艇19艘,携载弹道飞弹324枚,其中:
“颱风”级3艘,携载弹道飞弹60枚;134级7艘,携载弹道飞弹112枚;d3级7艘,携载弹道飞弹112枚;d1级2艘,携载弹道飞弹40枚。
攻击潜艇:43艘,其中“奥斯卡”级8艘、“阿库拉”级8艘、“赛拉”级3艘、y级1艘、v3级7艘、“基洛”级12艘、t级3艘、f级1艘。
其他潜艇5艘。
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级1艘。
巡洋舰:7艘,其中“基洛夫”级2艘、“光荣”级3艘、“卡拉”级1艘、“肯达”级1艘。
驱逐舰:17艘,其中“现代级”7艘、“卡辛”级2艘、“勇敢”级8艘。
护卫舰:10艘,其中“克里瓦克”2级2艘、“克里瓦克”1级7艘、“无畏”级1艘。
巡逻艇:39艘。
飞弹快艇:54艘,其中“塔兰图尔”级29艘、“纳努契卡”级20艘、“迪嗄什”级2艘、“玛特卡”级3艘。
鱼雷艇:6艘。
水雷战舰艇:72艘。
登陆舰艇:25艘。
支援辅助舰船:436艘。
海军航空兵 约3.5万人,编有1个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和4个舰队航空兵。
装备轰炸机:图-22m型45架。
歼击轰炸机:114架,其中苏-24型52架、苏-25型10架、苏-27型52架。
反潜飞机:40架,其中图-142型10架、伊尔-38型26架、贝-12型4架。
反潜直升机45架。
侦察/电子战飞机:26架,其中安-12型18架,米-8型直升机8架。
运输直升机:27架,其中卡-29型12架、米-24型15架。
运输机:37架。空地飞弹as-4、as-7、as-10、as-11、as-12、as-13、as-14若干枚。
海军步兵 约7500人,编有1个独立师(2500人)、2个独立旅、3个舰队特种部队旅。装备t-55、t-72、t-80型坦克130辆,bp腗-2型装甲侦察车60辆,装甲输送车750辆,各型火炮321门,反坦克飞弹发射架72部,反坦克炮若干门,23毫米自行高炮60门,防空飞弹发射架250具。
海岸防御部队 约5000人,编有1个岸防师、1个岸防旅、1个炮兵团、2个地空飞弹团。装备t-64型主战坦克350辆、装甲战车450辆、装甲输送车280辆、各型火炮364门。
预备役部队 近5年服过现役者240万人。
准军事部队 约42.3万人。
其中边防军14万人。装备装甲车和步兵战车1000辆、火炮90门、各型飞机约70架、各型直升机约200架、各型巡逻舰船约237艘;内卫部队约14万人(装备装甲车和步战车1700辆、火炮65门、直升机4架);联邦警卫部队约2.5万人;联邦保密部队约4000人;联邦安全部队约1万人;联邦通信和情报信息部队约5.4万人;铁道兵约5万人。
部署
俄罗斯武装力量划分为1个战役战略集群、7个军区和4个舰队。
加里宁格勒战役战力集群 归波罗的海舰队指挥,由地面部队、海军步兵和海岸防御部队组成。地面部队约1.27万人,下辖2个摩步师、1个坦克旅、1个战役战术飞弹旅、1个地空飞弹团、1个独立摩步旅、1个战斗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816辆、步兵战车850辆、各型火炮345门、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20架。海军步兵1个团(1100人),装备主战坦克26辆、步兵战车220辆、火炮30门。海岸防御部队编有1个炮兵团,装备火炮133门;1个岸对舰飞弹团,装备舰对岸飞弹发射架8部。航空兵1个团(属波罗的海舰队),装备苏-27型飞机28架,地空飞弹发射架50部。
列宁格勒军区 司令部驻圣彼得堡。地面部队3.81万人,下辖1个空降师、2个独立摩步旅、2个炮兵旅/团、1个战役战术飞弹旅、1个特种作战旅、4个地空飞弹旅、1个反坦克团、1个火箭炮团、1个攻击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333辆、装甲战车500辆、火炮94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25架。海军步兵1个团(1300人),装备主战坦克74辆、步兵战车230辆、火炮45门。海岸防御部队1个团,装备装甲输送车360辆、火炮134门。地空飞弹团1个。空军部队下辖1个空军集团军(空军第6集团军),装备392架作战飞机。编有2个防空军;1个轰炸师(装备苏-24轰炸机66架)、1个侦察团(装备米格-25型机26架、苏-24型机20架),1个歼击机师(装备苏-27型机35架、米格-29型机60架),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米-8直升机20架),7个防空航空兵团,装备米格-31型机95架、苏-27型机90架,地空飞弹发射架525部。
第837页
莫斯科军区 司令部驻莫斯科。地面部队9.59万人,编1个集团军司令部、1个军司令部、2个坦克师、2个摩步师、2个空降师、1个炮兵师、5个炮兵旅/团、3个战役战术飞弹旅、1个独立摩步旅、1个特种部队、4个地空导旅、2个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2000辆、装甲战车2200辆、火炮180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48部、战斗直升机120架。空军部队编有2个防空航空兵师,装备米格-25/-29/-31型机、苏-24/-25/-27型机共550架,2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米-8直升机46架,地空飞弹发射架850部。
伏尔加河沿岸军区 司令部驻萨马拉(即将与乌拉尔军区合併)。地面部队3.26万人,下辖1个摩步师、1个空降旅、1个炮兵团、1个战役战术飞弹旅、1个地空飞弹旅、1个战斗直升机团、1个战斗直升机训练团,装备主战坦克730辆、装甲战车1000辆、火炮650门、ss-21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33架。空军部队编有:1个攻击机训练团,装备米格-29型机48架、苏-25型机21架;3个 防空航空兵训练团,装备米格-23型机118架、苏-27型机39架、米格-31型机8架;1所航空学校,装备教练机383架。
北高加索军区 司令部驻罗斯托夫。地面部队8.25万人,编有1个集团军司令部、1个军司令部、2个摩步师、1个空降师、3个摩步旅、1个空降旅、1个特种作战旅、1个炮兵旅、1个战役战术飞弹旅、4个地空飞弹旅、1个反坦克团、2个战斗直升机团、1个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600辆、装甲战车1900辆、火炮750门、“飞毛腿”型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60架。海军步兵1个团约1400人(属于黑海舰队),装备装甲战车59辆、火炮14门。空军部队编有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1个轰炸师(装备苏-24型机112架),1个侦察团(装备苏-24型机50架),1个歼击轰炸机师(装备苏-25型98架、苏-22型机35架),4个防空航空兵团(装备米格-29型机105架、苏-27型机59架),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米-8直升机47架),地空飞弹发射架125部。
乌拉尔军区 司令部驻叶卡捷琳堡。地面部队编1个坦克师、1个摩步师、1个特种部队旅、2个炮兵旅/团、1个战役战术飞弹旅、装备主战坦克1300辆、装甲战车1600辆、火炮90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18部,地空飞弹发射架600部。
西伯利亚军区 司令部驻赤塔。地面部队编2个军司令部、3个坦克师、2个摩步师、1个炮兵师、2个机枪炮兵师、3个摩步旅、10个炮兵旅/团、2个战役战术飞弹旅、2个地空飞弹旅、2个特种作战旅、4个反坦克团、1个战斗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4468辆、装甲战车6000辆、火炮430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36部、战斗直升机35架。空军部队装备苏-24/25型机315架、苏-27/米格-29型机100架、苏-24型侦察机100架。
远东军区 司令部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地面部队编2个集团军司令部、2个军司令部、10个摩步师、2个机枪炮兵师、1个炮兵师、9个炮兵旅/团、1个摩步旅、3个战役战术飞弹旅、5个地空飞弹旅、1个特种作战旅、1个反坦克旅、2个战斗直升机团、2个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3900辆、装甲战车6400辆、火炮3000门、踢-21型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54部,战斗直升机85架。海军步兵1个师(2500人),属于太平洋舰队。海岸防御部队1个师。空军部队见西伯利亚军区。
北方舰队 司令部驻北莫尔斯克。装备潜艇37艘(其中战略潜艇14艘、攻击潜艇23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12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26艘。海军航空兵装备作战飞机75架、战斗直升机30架。
波罗的海舰队 司令部驻加里宁格勒。装备攻击潜艇2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6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约26艘。海军航空装备作战飞机邱架、战斗直升机41架。
黑海舰队 司令部驻塞瓦斯托波尔。装备攻击潜艇12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7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约15艘。海军航空兵装备作战飞机30架、战斗直升机13架。
里海分舰队 司令部驻阿斯特拉罕,装备各型舰艇约36艘。
太平洋舰队 司令部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装备潜艇16艘(其中战略潜艇5艘,攻击潜艇11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10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约30艘。海军航空兵装备作战飞机71架、战斗直升机23架。
军衔
分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3级仕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2级(高级准尉、准尉),军士4级(大土、上士、中士、下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驻外兵力
约2.215万人。驻亚美尼亚地面部队3100人,1个军事基地,装备主战坦克74辆、装甲车17辆、步兵战车148辆、火炮84门,空军部队为1个大队,装备米格-29型机14架、1个s-300地空飞弹营。驻乔治亚地面部队51100人,3个军事基地,装备主战坦克140辆、装甲战车500辆、火炮173门、战斗直升机5架,另有118辆装甲战车和一些火炮部署在阿布哈兹,空军部队装备地空飞弹发射架60部、飞机35架。驻摩尔多瓦地面部队2600人,编1个作战集群,装备主战坦克117辆、装甲战车133辆、火炮128门。驻塔吉克斯坦地面部队8200人,编1个摩步师,装备主战坦克190辆、装甲战车303辆、火炮180门。驻乌克兰1个海军步兵团(1500人),装备装甲战车212辆、火炮31门。驻非洲100人。驻古巴800余人。驻叙利亚1刀人。驻越南700人。参加维和行动:驻波赫1300人,2个空降营;驻乔治亚/阿布哈兹约1500人,1个空降团;驻乔治亚/南奥塞梯500人,1个摩步营;驻摩尔多瓦/德涅斯特500人,1个摩步营;驻南斯拉夫约3600人。
第838页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海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19:00 本章字数:114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80%的原苏联海军力量,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组建了俄罗斯海军。目前,俄罗斯海军仍保持原苏联时期的编制结构,辖有四大舰队和一个独立区舰队,即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 和里海舰队。今日的俄罗斯海军与原苏联海军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受俄罗斯经济危机和舰艇、飞机老化影响,俄罗斯海军作战实力已大大削弱,海军总员额由原来的45万人减为现在的22万余人,舰艇总数减少了50%,仅核动力潜艇就退役200余艘,特别是原苏联时期建造的4艘基辅级多用航空母舰和2艘莫斯科级直升机航空母舰,均因丧失战斗力而退出现役或封存;受苏联解体影响,波罗的海舰队丧失了近80%的海军基地和30%的机场,其作战能力已落后于德国、瑞典、波兰和北约海军。黑海舰队则因乌克兰的独立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绝大部分海军基地和岸上设施,关于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的归属问题,俄、乌双方分歧较大,至今仍悬而未决。近年来,俄海军大批舰船退役,而新服役舰船却屈指可数。据俄官方公布,自1992年以来,加入海军序列的各型舰船仅30余艘,而且有一部分是从苏联解体前就开始建造的。 俄罗斯海军经过几年的大幅度裁减和调整,虽然实力受到极大削弱,但就其目 前整体作战能力而言,在当今世界海军强国中仍占有突出的地位。
首先,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战略核力量。俄罗斯海军战略核力量,是俄“叄位一体”战略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弹道飞弹战略核潜艇比美国海军多一倍 。
其次,主要水面作战舰艇现代化程度高。俄罗斯海军现有飞弹护卫舰以上主要水面作战舰只130余艘。“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光荣、基洛夫级飞弹巡洋舰,现代、无畏级飞弹驱逐舰,克里瓦克级飞弹护卫舰及一批相当数量的近海防御型护卫舰构成了俄罗斯海军海上作战力量的主体,均为原苏联后期建造,服役时间 短,舰载武备系统现代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
另外,海军陆战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俄罗斯海军现有1个海军陆战师、3个海军陆战旅,总兵力1万余人。近年来,在俄海军进行大幅度精简的情况下,海军陆战队不但未受到任何影响,而且在兵员补充、武器装备、训练等方面还得到了全面加强。在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多次从各舰队抽调陆战队队员赴车臣作战,使这支部队经受了实战考验。目前,俄海军陆战队已成为俄军机动作战力量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濒临两个大洋、13个海,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客观上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彼得大帝时代的名言“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没有强大的俄罗斯”在当今俄罗斯人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因此,维护海军大国地位,建立一支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规模适度的海军,将成为今后俄罗斯海军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的国防体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5386
根据1993年12月12日正式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1996年5月31日正式生效的俄联邦《国防法》、以及俄联邦有关法律,俄罗斯联邦总统、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俄罗斯联邦议会、俄罗斯联邦政府对保障国家安全、国防能力状况,对俄罗斯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动员准备程度和战斗力负全责。
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他在国防领域的主要职责是:组成并领导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确定俄联邦军事政策的基本方针;批准俄联邦军事学说;领导俄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宣布总动员或局部动员,宣布全国或局部地区进入战时状态,宣布实施战斗行动的命令;批准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发展构想与计划,本土战场建设计划,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计划,武器装备和国防工业综合体发展计划;授予高级军衔,任免高级军官;批准武装力量及其军队的结构、编成及军人编制人数;决定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的部署;批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条例;举行谈判和签署俄联邦国防领域的国际条约;颁布徵召俄联邦公民服役和参加军事集训的命令等。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是立法机构,也是保障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安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社会和国家的重要利益,发现安全目标受到的内部和外部威胁;制订保障俄罗斯联邦安全的主要战略方针,起草保障安全的联邦专项计划;为总统起草有关国家安全的各种建议、决定和命令。俄联邦总统任安全会议主席,政府总理任副主席,安全会议秘书、安全局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为安全会议常委,政府第一副总理、总统办公厅主任、国家杜马主席、联邦委员会主席、科学院院长、司法部长、警卫局长、内务部长、原子能部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对外情报局长、紧急情况部部长、总参谋长为安全会议委员。
俄罗斯联邦议会是俄罗斯联邦最高代表机关和立法机关,它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联邦委员会在国防领域的职能是:审核国家杜马通过的根据联邦宪法确定的国防开支;审核国家杜马通过的国防领域的联邦法律;批准俄联邦总统关于在俄全境或部分地区实施战时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以及俄联邦武装力量、其他军队使用武器装备不按其使命执行任务的命令;决定关于可在俄联邦境外使用俄联邦武装力量的问题。国家杜马在国防领域的职能是:审核联邦预算法规定的国防开支;通过国防领域的联邦法律。
第839页
俄联邦政府是俄联邦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它在国防领域内的职能是:落实国防保障措施并在其权限范围内对俄联邦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的状况与保障负责;拟定和向国家杜马提出联邦预算中有关国防开支的建议;根据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的订货,组织对其武器、军事技术装备、物资设备的提供与保障;制订国家武器装备及国防工业综合体的发展规划;确定国家动员任务,确定国家动员计划、物资储备计划;负责军队院校、军事系、军事教研室的建立和撤销工作;制定俄联邦国土战场建设计划;负责俄联邦的兵役工作等。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由管理机关、军团、兵团、部队、军事院校以及后勤部门组成。在组织结构上,划分为战略火箭军、陆军、空军和海军4个军种。没有编人武装力量的其他军队有边防军、内卫部队、俄联邦安全部的部队、政府通信部队、联邦保卫总局、俄罗斯联邦铁道兵、民防部队、国家消防局等。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领导与指挥体制是:俄罗斯联邦总统兼俄联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对联邦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实施全面领导,并通过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对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实施全面领导,并通过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对武装力量实施作战指挥。国防部长通过国防部对联邦武装力量实施直接领导。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对武装力量进行作战指挥,对武装力量各军种的指挥通过各军种总司令部进行。
国防部的基本职能是:参与制定联邦军事政策和军事学说;制定联邦武装力量建设构想,协调武装力量和军事技术装备发展的联邦国家计划,提出国家国防订货建议;提出国防开支预算草案及其使用办法;组织国防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为武装力量及其他军队订购、生产和採购武器、军事技术装备、食品、被服和其他物资;负责武装力量的动员准备;向总统提交共同条令,有关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军事委员会、后备役委员会的条例草案等。
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基本职能是:拟定联邦军事学说建议;制定联邦武装力量建设计划,协调武装力量与其他军事建设和发展计划的制定工作;协调拟定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员额的建议;制定武装力量使用计划、动员计划以及国土战场建设计划;拟定应徵服役和参加军事集训的公民人数;实施情报活动;组织实施保持武装力量战斗和动员准备的措施;组织武装力量与其他军队的协同;参与制定民防计划;组织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的动员与战略展开等。
领导人物
总统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普京(1999年12月31日代任,2000年5月7日正式就任)。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元帅(1997年5月23日上任)。国防部第一副长米哈伊洛夫(上任时间不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大将(1997年6月19日上任)。国防部副部长兼武装力量后勤部长伊萨科夫上将(1997年6月30日上任)。战略火箭军总司令雅科夫列夫上将(1997年6月30日上任)。空军总司令科尔努科夫上将(1998年1月20日上任)。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海军大将(1997年10月上任)
武装力量
兵力 现役部队的编制人数为120万人,实有约100.41万人(含20万名国防部人员及其直属部队)
战略火箭军 约10万人,编有5个火箭集团军。
洲际飞弹:776枚,其中ss-18(pc-20)型180枚、ss-19(pc-18)型160枚、ss-24(pc-22)型46枚、ss-25(pc-12m)型370枚、ss-27(白杨-m2)型20枚。
反弹道飞弹:100枚,其中sh-11型36枚、sh-08型64枚。
此外,还有c-400型地空飞弹,数量不详。
陆军 约34.8万人。
编有7个军区(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和乌拉尔军区将合併),1个战役战略集群,6个集团军司令部,3个军司令部,42个师(坦克师5个、摩步师21个、空降师4个、机枪炮兵师7个、炮兵师5个),7个地区训练中心,18个独立炮兵旅,12个独立旅(摩步旅9个,空降旅3个),7个特种部队旅,15个战役战术飞弹旅,5个反坦克旅,3个坦克团,19个地空飞弹旅,20个直升机团(9个战斗直升机团、6个空降突击运输直升机团、5个直升机训练团),以及其他部队。
主战坦克:5375辆,其中t-90型2辆、t-80/v/vd/um型3058辆、t-72um型1909辆、t-64a/-b型194辆、t-62型91辆、t-55型22辆)另外在俄罗斯还储存坦克8900辆。
步兵战车:9452辆。
装甲输送车:3234辆。
牵引火炮:2238门,其中122毫米1067门,130毫米1门,152毫米1170门,203毫米若干门。
自行火炮:2358门,其中122毫米474门、152毫米1854门、203毫米30门。
曲射直射两用炮:120毫米358门。
火箭炮:904门,其中122毫米364门、220毫米428门、300毫米106门。
迫击炮:301门,其中120毫米273门、240毫米28门。
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ss-21型200部。
反坦克飞弹:at-2、at-3、at-4、at-5、at-6、at-7、at-8、at-9、at-10型若干具。
反坦克火箭筒:p∏ -18、p∏ -7-16/-22/-26、phi‘-27/-29型若干具。
反坦克炮:57、76、85、100毫米若干门。
高射炮:23、30、37、57、85、100、130毫米若干具。
地空飞弹发射架:sa-4型500部、sa-6型400部、sa-8型400部、sa-9型200部、sa-11型250部、sa-12a/b型100部、sa-13型350部、sa-15型100部、sa-19、sa-7、sa-14、sa-16、sa-18型若干部。
第840页
各型直升机:约2108架,其中米-24型战斗直升机737架、卡-50型8架,运输直升机1060架,侦察直升机140架。
空军 约18.46万人
编有远程航空兵指挥部(空军第37集团军)、战术航空兵、军事运输航空指挥部(空军第61集团军)和空军航空训练学校。
远程航空兵指挥部(空军第37集集团军)编2个师。
装备战略轰炸机:83架,其中图-95型68架,图-160型15架。
轰炸机:图-22m-2/3型158架。
侦察机:40架,其中图-22m-2/-3型10架、图-134型30架。
加油机:伊尔-78型20架。
战术航空兵装备轰炸机和强击机:575架,其中苏-24型轰炸机350架、苏-25型强击机225架。
歼击机:880架,其中米格-29型260架、苏-27型340架、米格-31型280架。
侦察机:135架,其中米格-25型15架、苏-24型120架。
预警与控制飞机:16架。
电子战直升机:60架。
教练机:155架。
空空飞弹:aa-8、aa-10、aa-11型若干枚。
空地飞弹:as-4、as-7、as-10、as-11、as-12、as-13、as-15、as-17、as-18型若干枚。
地空飞弹发射架:sa-2型50部、sa-5型200部,sa-10/s-300型1900部。
军事运输航空兵指挥部(空军第61集团军)编2个师,装备伊尔-76m/md、安-12、安-22、安-124型运输机约280架。
空军航空训练学校5所,装备教练机约1150架。
海军 17.15万人(含海军航空兵、海军步兵及海岸防御部队)。编有4个舰队。
海军战略核力量 约1.3万人,装备战略飞弹核潜艇19艘,携载弹道飞弹324枚,其中:
“颱风”级3艘,携载弹道飞弹60枚;134级7艘,携载弹道飞弹112枚;d3级7艘,携载弹道飞弹112枚;d1级2艘,携载弹道飞弹40枚。
攻击潜艇:43艘,其中“奥斯卡”级8艘、“阿库拉”级8艘、“赛拉”级3艘、y级1艘、v3级7艘、“基洛”级12艘、t级3艘、f级1艘。
其他潜艇5艘。
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级1艘。
巡洋舰:7艘,其中“基洛夫”级2艘、“光荣”级3艘、“卡拉”级1艘、“肯达”级1艘。
驱逐舰:17艘,其中“现代级”7艘、“卡辛”级2艘、“勇敢”级8艘。
护卫舰:10艘,其中“克里瓦克”2级2艘、“克里瓦克”1级7艘、“无畏”级1艘。
巡逻艇:39艘。
飞弹快艇:54艘,其中“塔兰图尔”级29艘、“纳努契卡”级20艘、“迪嗄什”级2艘、“玛特卡”级3艘。
鱼雷艇:6艘。
水雷战舰艇:72艘。
登陆舰艇:25艘。
支援辅助舰船:436艘。
海军航空兵 约3.5万人,编有1个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和4个舰队航空兵。
装备轰炸机:图-22m型45架。
歼击轰炸机:114架,其中苏-24型52架、苏-25型10架、苏-27型52架。
反潜飞机:40架,其中图-142型10架、伊尔-38型26架、贝-12型4架。
反潜直升机45架。
侦察/电子战飞机:26架,其中安-12型18架,米-8型直升机8架。
运输直升机:27架,其中卡-29型12架、米-24型15架。
运输机:37架。空地飞弹as-4、as-7、as-10、as-11、as-12、as-13、as-14若干枚。
海军步兵 约7500人,编有1个独立师(2500人)、2个独立旅、3个舰队特种部队旅。装备t-55、t-72、t-80型坦克130辆,bp腗-2型装甲侦察车60辆,装甲输送车750辆,各型火炮321门,反坦克飞弹发射架72部,反坦克炮若干门,23毫米自行高炮60门,防空飞弹发射架250具。
海岸防御部队 约5000人,编有1个岸防师、1个岸防旅、1个炮兵团、2个地空飞弹团。装备t-64型主战坦克350辆、装甲战车450辆、装甲输送车280辆、各型火炮364门。
预备役部队 近5年服过现役者240万人。
准军事部队 约42.3万人。
其中边防军14万人。装备装甲车和步兵战车1000辆、火炮90门、各型飞机约70架、各型直升机约200架、各型巡逻舰船约237艘;内卫部队约14万人(装备装甲车和步战车1700辆、火炮65门、直升机4架);联邦警卫部队约2.5万人;联邦保密部队约4000人;联邦安全部队约1万人;联邦通信和情报信息部队约5.4万人;铁道兵约5万人。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国防政策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3169
2000年1月10日,俄联邦总统批准了第2版《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2000年4月21日,俄联邦总统又批准了第2版《俄联邦军事学说》,2000年7月,俄联邦总统批准了新的《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2000年9月9日,俄联邦总统批准了《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从这四个官方文件的内容看,俄罗斯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俄罗斯对世界军事政治形势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及其基本结论
俄罗斯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集中体现在建立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斗争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极力主张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以武力解决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俄罗斯主张建立各国平等、利益平衡、以国际法准则为基础的多极世界。
第841页
俄罗斯认为,当前国际军事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1.爆发大规模战争包括核大战的威胁在减少;
2.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制在发展;
3.多个地区力量中心正在形成;
4.民族、种族和宗教极端主义在发展;
5.分立主义盛行;
6.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升级;
7.地区军备竞赛在加剧;
8.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在扩散;
9.信息对抗在加剧;
10.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非法倒卖武器和毒品活动规模在扩大;
11.美国建立和部署国家飞弹防御系统的势头越来越大,修改和反对修改反导条约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俄罗斯认为,目前,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面临一系列潜在的外部威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0个: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削弱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地位,加紧削弱俄罗斯在欧洲、中东、外高加索、中亚和亚太地区的地位,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在解决重大的国际安全问题时无视俄罗斯的利益;
(2)北约集团还在加强,东扩已迈出重大步伐,它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北约已将不经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便可在其责任区以外使用武力的战略理论付诸实践,北约已把武力行动作为“人道主义干涉”的手段,北约对俄安全的威胁不断增大;
(3)在俄边境附近可能出现外国军事基地和大型军事组织;
(4)在俄罗斯国界和独立国协外部边界附近发生军事冲突,而且这种军事冲突不断升级;
(5)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在扩散;
(6)一些国家对俄联邦提出领土要求;(7)一些国家对俄内部事务进行无理干涉;
(8)针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规模迅速扩大;
(9)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优势在扩大,试图将俄罗斯排挤出信息服务市场,他们已制定了信息战构想,对俄罗斯及其盟国发动信息战争的可能性在增加;
(10)外国特工机构及所操纵的组织在俄领土上的活动猖獗。
俄罗斯从对上述威胁的分析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北约本质是一个侵略性、进攻性和冒险性的军事组织,美国和北约的本意是反对俄罗斯的,他们不希望俄罗斯重新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大国,美国和北约不是俄罗斯的盟友和战备伙伴,而是潜在的主要对手和头号假想敌,俄罗斯军事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胁不是来自南方和东方,而是来自西方。
(二)俄罗斯国防政策的要点
在对国家军事安全形势进行判断并得出基本结论的基础上,俄罗斯确立了新的国防政策,其要点是:
(1)奉行灵活务实的多极化、多方位的外交战略,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反对美国建立和部署国家飞弹防御系统,反对北约东扩,反对北约和美国绕开联合国单方面採取行动。放弃帝国奢望,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为内政服务,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为内政服务,外交政策的核心是“服务于国家利益”,要集中有限的外交资源确保俄国家安全,并为发展经济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2)将独立国协视为俄外交的“重中之重”和“俄外交的绝对优先方向”,强调与独立国协国家进行有效的协作,推动独立国协的一体化进程,加强独立国协国家范围内的集体安全体系和军事合作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俄白联盟国家的防御能力,与白俄罗斯推行联合防御政策,协调两国的军事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
(3)优先使用政治、外交和其他非军事手段来防止、限制和化解军事威胁,认为外交和对外经济政策在保障俄安全方面负有特殊任务。
(4)履行在战略进攻武器与反导防御方面的有关义务,强调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性武器,但反对修改1972年反导条约。
(5)贊成核不扩散条约,贊成停止和禁止核试验。
(6)俄联邦把核武器视为遏制侵略、保障俄及其盟国军事安全、维护国际稳定与和平的有效因素。
(7)保持核大国地位和核遏制能力,突击核遏制的有效性,实施核威慑政策,俄联邦所拥有的核力量应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侵略国家造成应有的损失。
(8)发展和使用非战略核武器,研制灵巧的、低当量高精度的战术核武器并装备陆军部队,充分发挥战术核武器的作用。
(9)俄不对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无核国家与有核国家共同发动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侵略或其他形式的进犯除外。
(10)俄联邦保留使用核武器的权力,以便回击对俄联邦及其盟友使用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攻击;当俄联邦及其盟国遭到使用常规武器的大规模侵略而处境危急时,有权力首先使用核武器进行打击。
(11)奉行均衡发展各军兵种的发展战略和平衡的军事政策,纠正过去对战略核力量投入较多,而对常规力量重视不够的做法。今后,军事力量要均衡发展,要有全面遏制能力,核遏制要有效、常规遏制要足够。
第842页
(12)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适度增加军费,使保障军事安全所需的兵力兵器和资源保持在够用的水平上,保证对21世纪可能出现的威胁作出对称反应。
(13)使国家军事组织的战备、训练和保障水平与保障军事安全的需要相适应。
(14)制定并贯彻保障军事安全的统一的国家政策,建立并完善俄联邦及其盟国的防御体系。
(15)平时就要做好国土防御和民防的准备。
(16)完善经济、工业和国防工业基础,提高经济动员准备水平,保持国家国防工业综合体科学技术和生产核心能力,发展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的科学技术、工艺和生产基地,根据军事安全保障任务建立国家基础设施。
(17)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技术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装备最重要的武装斗争兵器,并使现有武器装备系统保持战备状态。
(18)放弃与最发达国家直接的军事技术角逐,研制能对敌基础设施的主要系统和关键目标实施毁伤、进而使其军事技术优势变得毫无意义的“非对称”的武装斗争兵器。
(19)未来10年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是:完成最重要的新式战略核武器和非核武器的研制并限量生产;发展一体化的侦察、指挥、通信、定位等综合保障系统;发展战役战术和战术一级的自动化指挥通信系统和器材,使武器和技术装备实现通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制造小型和微型兵器,实现军队指挥和物质技术保障全过程的自动化;发展新一代陆军多弹头飞弹系统、高精度武器系统;研制新一代坦克、新一代航空航天设备和防空飞弹;发展多用途核潜艇和通用型水面舰艇。
(20)大力推进军事改革,一是继续裁减员额,2005年前,武装力量裁减36.5万人,总员额由120万人减到85万左右;二是继续优化结构,2006年将实现陆、海、空军三个军种和战略火箭兵、太空兵和空降兵三个独立兵种的新结构。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军事力量的组成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1849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是构成俄联邦国防基础的国家军事组织,现有170万人。其使命是抗击外来侵略,武装保卫俄联邦领土完整和不受侵犯,根据俄联邦签署的国际条约执行任务。
俄联邦武装力量由中央军事指挥机关、各军种、独立的兵种和武装力量后勤编成内的军团、兵团和机关,以及各军兵种编成以外的部队机关组成。
目前,俄联邦武装力量的军种包括战略火箭军、陆军、防空军、空军和海军,独立兵种有军事航天力量。
一、战略火箭军
战略火箭军成立于1959年,是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装备远程飞弹核武器的军种,其使命是遂行战略任务。战略火箭军能够单独或与其他军种的战略核力量协同遂行任务。
二、陆军
陆军是俄联邦武装力量人数最多的军种,现有60余万人,占武装力量总人数的40%。陆军的主要任务是实施进攻作战,以粉碎敌军集团和攻占敌方领土;实施防御作战,抗击敌进攻,扼守所占领的地区和地域。陆军能够单独或与其他军种协同行动,能够参加登陆战役和抗登陆战役。
在组织结构上,俄陆军编成内包括摩托化步兵、坦克兵、飞弹兵和炮兵、防空兵、航空兵、空降兵等主要兵种,专业兵有三防兵无线电电子斗争兵、工程兵和通信兵等。此外,还有核技术、技术保障、汽车和后方警卫等兵团和部队。
在编制上,俄陆军划分为8个军区,即列宁格勒军区,司令部驻地圣彼得堡;莫斯科军区,司令部驻地莫斯科;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驻地顿河畔罗斯托夫;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部驻地萨马拉;乌拉尔军区,司令部驻地叶卡捷琳堡;西伯利亚军区,司令部驻地新西伯利亚;后贝加尔军区,司令部驻地赤塔;远东军区,司令部驻地哈巴罗夫斯克。战时,将在军区的基础上组建方面军。
三、防空军
俄防空军的使命是与敌方空间和空中袭击兵器作斗争,保护国家行政政治中心和工业经济中心、军队集团、军事目标和其他目标免遭敌飞弹突击、空中突击和空间突击,并与其他军种协同夺取制空权。
在组织结构上,俄防空军编成内有对飞弹--空间防御兵、防空航空兵、防空飞弹兵和无线电技术兵等兵种。
四、空军
俄空军成立于1917年12月20日,其使命是单独或与其他军种协同夺取制空权,削弱敌方军事经济潜力,破坏敌方国家和军事指挥系统;在战役中对陆军和海军实施航空火力支援,对战场全纵深实施突击,粉碎敌航空兵集团、地面集团和海上集团,毁伤敌战略和战役预备队;隔离作战地域,破坏敌军后勤和运输。空军还担负输送空降兵空降、空中侦察和空中输送的任务。
在结构上,俄空军编有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侦察航空兵和运输航空兵等兵种。
在编制上,远程航空兵包括最高统帅部集团军和独立航空兵大队。前线航空兵包括空军集团军、独立航空兵大队及其他兵团、部队和机关。军事运输航空兵包括军事运输航空兵师、独立军事运输航空大队及其他兵团、部队和机关。
第843页
五、海军
俄海军的使命是,对敌方工业--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军事目标实施突击,粉碎敌方海军兵力。海军能够输送海军陆战队实施登陆作战,在攻防战役中参加对陆军的航空兵支援和炮兵支援,对敌方海岸实施海上封锁,保障海上运输,实施海岸防御,参加抗登陆战役等。
在结构上,俄海军包括水下兵力、水面兵力、海军航空兵和海岸兵等兵种,以及舰队防空兵,此外,还有侦察、海上工程、三防、无线电技术、无线电电子战、核技术、飞弹--机炮武器、反潜武器、舰船修理、技术保障和水文地理等专业兵兵团和部队,以及后勤部队和机关等。
在编制上,海军分为4个舰队,即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驻地海参崴;北方舰队,司令部驻地谢韦罗莫尔斯克;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驻地加里宁格勒;黑海舰队,司令部驻地塞瓦斯托波尔。
六、军事航天力量
俄军事航天力量组建于1992年8月,其前身为国防部太空飞行器部,现为独立的兵种,直属俄联邦国防部。军事航天力量的使命是,发身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定位卫星在内的各种太空飞行器,因此可实施空间侦察和空间通信,提供飞弹袭击预警,以及实施大地测量和水文气象测量等。
七、武装力量后勤
武装力量后勤的使命是遂行后勤保障任务。包括储存后勤物质器材,并对军队提供保障;前送物质器材和油料;组织道路和医疗保障;为航空兵的驻扎和舰队的驻泊提供保障。对后勤机构提供技术保障;为军队提供日常生活保障。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简介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2327
概况
俄罗斯(或俄罗斯联邦)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东欧北亚的大部分土地。北临北冰洋的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东濒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滨大西洋的波罗的海、黑海和亚速海。与挪威、芬兰、波兰、中国、蒙古、朝鲜、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乔治亚、亚塞拜然、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相邻。隔海与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相望。面积171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面积最广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1.4%。海岸线长3.4万千米。
境内欧洲部分中部是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地区。6世纪后逐渐形成封建部落联盟。882年基辅成为统一的古俄罗斯国中心。988年皈依基督教。12世纪为封建割据时期。15-16世纪逐渐形成统一的俄罗斯国家。15世纪末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莫斯科公国。1547年后推行扩张政策,割占了邻国大片土地。19世纪末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1917年11月7日成立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后撤销)等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1940年,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哈萨克、吉尔吉斯、乔治亚、亚塞拜然、亚美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摩尔多瓦相继加入联盟,苏联共拥有15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3月-1991年12月,除俄罗斯以外的14个加盟共和国先后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1992年4月17日宣布俄罗斯和俄罗斯联邦同为国名。1991年12年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宣言,宣布苏联停止存在。1949年10月3日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居民
俄罗斯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总人口83%,鞑靼、乌克兰、楚瓦什、达格斯坦、巴什基尔、摩尔多瓦、涅涅兹以及白俄罗斯、日尔曼、犹太、乌德穆尔特、马里、车臣、印古什、奥塞梯、哈萨克、亚美尼亚、阿尔瓦等民族人口也较多。俄语为官方语言。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居民多信奉东正教。
自然环境
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着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及远东山地主要为海拔1000-2000米的中山。俄罗斯有许多着名河流和湖泊,沼泽广布。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黑龙江)等亦为重要河流。贝加尔湖为世界淡水容量最大和最深的湖泊。较大的湖泊有里海、拉多加湖、奥涅加湖、泰梅尔湖等。处于多种气候带,由北往南从北寒带到亚热带,从西北端的海洋气候到西伯利亚的剧烈大陆性气候再到远东的信风气候。但大多数地区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春秋季节甚短。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两地的极端最低气温曾分别达-70度和-71度,成为北半球的“寒极”,7月平均气温从北向南逐渐升高,里海沿岸低地可达25度。年降水200-3000多毫米。冬季几乎全境降雪。
第844页
自然资源
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自给程度高。煤、天然气、石油、泥炭、铁、磷灰石、钾、有色和稀有金属等矿物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森林占国土面积2/5。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基础雄厚,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已达到相当的发展水平。工业基础雄厚。以机械、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和化工为主要,能源、纺织、军火等亦很发达。199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万吨):石油39300、煤33700、钢6700、铁10700、矿物化肥750、硫酸1240;电视机364万台、电冰箱及冷冻设备320万台、小轿车110万辆。农用地约占全国领土30%,可耕地面积约1.3亿公顷。农牧业并重,畜牧业产值高于种植业。农作物以麦类、玉米、水稻、豆类、马铃薯、亚麻、向日葵、甜菜为主。1992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万吨):粮食10680、甜菜550、向日葵380、亚麻13、马铃薯3780、蔬菜1110、肉1270、奶4700、毛23。饲养牛、羊、猪等。渔业先进。各类运输俱全。铁路长15.8万千米,公路长89.3万千米,内河航运线10万千米,还拥有很长的石油和天然气管线。
重要城市
首都莫斯科,全国最大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一带为市中心。市内有地下铁道。西南郊有伏努科夫国际机场。有运河沟通伏尔加河、白海、波罗的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有多所高等学府、科学研究部门。博物馆众多。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工业、科学、文化、交通中心之一。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市内有地下铁道。市内河流、岛屿、桥樑众多。摩尔曼斯克:位于北纬69度,巴伦支海科拉湾东岸。北极圈内最大城市。
其它
与我国建交日:1949年10月3日。
货币:卢布。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小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国花:葵花。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军队编制及部署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3245
俄罗斯武装力量划分为1个战役战略集群、7个军区和4个舰队。
加里宁格勒战役战力集群 归波罗的海舰队指挥,由地面部队、海军步兵和海岸防御部队组成。地面部队约1.27万人,下辖2个摩步师、1个坦克旅、1个战役战术飞弹旅、1个地空飞弹团、1个独立摩步旅、1个战斗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816辆、步兵战车850辆、各型火炮345门、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20架。海军步兵1个团(1100人),装备主战坦克26辆、步兵战车220辆、火炮30门。海岸防御部队编有1个炮兵团,装备火炮133门;1个岸对舰飞弹团,装备舰对岸飞弹发射架8部。航空兵1个团(属波罗的海舰队),装备苏-27型飞机28架,地空飞弹发射架50部。
列宁格勒军区 司令部驻圣彼得堡。地面部队3.81万人,下辖1个空降师、2个独立摩步旅、2个炮兵旅/团、1个战役战术飞弹旅、1个特种作战旅、4个地空飞弹旅、1个反坦克团、1个火箭炮团、1个攻击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333辆、装甲战车500辆、火炮94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25架。海军步兵1个团(1300人),装备主战坦克74辆、步兵战车230辆、火炮45门。海岸防御部队1个团,装备装甲输送车360辆、火炮134门。地空飞弹团1个。空军部队下辖1个空军集团军(空军第6集团军),装备392架作战飞机。编有2个防空军;1个轰炸师(装备苏-24轰炸机66架)、1个侦察团(装备米格-25型机26架、苏-24型机20架),1个歼击机师(装备苏-27型机35架、米格-29型机60架),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米-8直升机20架),7个防空航空兵团,装备米格-31型机95架、苏-27型机90架,地空飞弹发射架525部。
莫斯科军区 司令部驻莫斯科。地面部队9.59万人,编1个集团军司令部、1个军司令部、2个坦克师、2个摩步师、2个空降师、1个炮兵师、5个炮兵旅/团、3个战役战术飞弹旅、1个独立摩步旅、1个特种部队、4个地空导旅、2个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2000辆、装甲战车2200辆、火炮180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48部、战斗直升机120架。空军部队编有2个防空航空兵师,装备米格-25/-29/-31型机、苏-24/-25/-27型机共550架,2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米-8直升机46架,地空飞弹发射架850部。
伏尔加河沿岸军区 司令部驻萨马拉(即将与乌拉尔军区合併)。地面部队3.26万人,下辖1个摩步师、1个空降旅、1个炮兵团、1个战役战术飞弹旅、1个地空飞弹旅、1个战斗直升机团、1个战斗直升机训练团,装备主战坦克730辆、装甲战车1000辆、火炮650门、ss-21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33架。空军部队编有:1个攻击机训练团,装备米格-29型机48架、苏-25型机21架;3个 防空航空兵训练团,装备米格-23型机118架、苏-27型机39架、米格-31型机8架;1所航空学校,装备教练机383架。
北高加索军区 司令部驻罗斯托夫。地面部队8.25万人,编有1个集团军司令部、1个军司令部、2个摩步师、1个空降师、3个摩步旅、1个空降旅、1个特种作战旅、1个炮兵旅、1个战役战术飞弹旅、4个地空飞弹旅、1个反坦克团、2个战斗直升机团、1个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600辆、装甲战车1900辆、火炮750门、“飞毛腿”型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60架。海军步兵1个团约1400人(属于黑海舰队),装备装甲战车59辆、火炮14门。空军部队编有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1个轰炸师(装备苏-24型机112架),1个侦察团(装备苏-24型机50架),1个歼击轰炸机师(装备苏-25型98架、苏-22型机35架),4个防空航空兵团(装备米格-29型机105架、苏-27型机59架),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米-8直升机47架),地空飞弹发射架125部。
第845页
乌拉尔军区 司令部驻叶卡捷琳堡。地面部队编1个坦克师、1个摩步师、1个特种部队旅、2个炮兵旅/团、1个战役战术飞弹旅、装备主战坦克1300辆、装甲战车1600辆、火炮90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18部,地空飞弹发射架600部。
西伯利亚军区 司令部驻赤塔。地面部队编2个军司令部、3个坦克师、2个摩步师、1个炮兵师、2个机枪炮兵师、3个摩步旅、10个炮兵旅/团、2个战役战术飞弹旅、2个地空飞弹旅、2个特种作战旅、4个反坦克团、1个战斗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4468辆、装甲战车6000辆、火炮430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36部、战斗直升机35架。空军部队装备苏-24/25型机315架、苏-27/米格-29型机100架、苏-24型侦察机100架。
远东军区 司令部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地面部队编2个集团军司令部、2个军司令部、10个摩步师、2个机枪炮兵师、1个炮兵师、9个炮兵旅/团、1个摩步旅、3个战役战术飞弹旅、5个地空飞弹旅、1个特种作战旅、1个反坦克旅、2个战斗直升机团、2个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3900辆、装甲战车6400辆、火炮3000门、踢-21型战役战术飞弹发射架54部,战斗直升机85架。海军步兵1个师(2500人),属于太平洋舰队。海岸防御部队1个师。空军部队见西伯利亚军区。
北方舰队 司令部驻北莫尔斯克。装备潜艇37艘(其中战略潜艇14艘、攻击潜艇23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12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26艘。海军航空兵装备作战飞机75架、战斗直升机30架。
波罗的海舰队 司令部驻加里宁格勒。装备攻击潜艇2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6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约26艘。海军航空装备作战飞机邱架、战斗直升机41架。
黑海舰队 司令部驻塞瓦斯托波尔。装备攻击潜艇12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7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约15艘。海军航空兵装备作战飞机30架、战斗直升机13架。
里海分舰队 司令部驻阿斯特拉罕,装备各型舰艇约36艘。
太平洋舰队 司令部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装备潜艇16艘(其中战略潜艇5艘,攻击潜艇11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10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约30艘。海军航空兵装备作战飞机71架、战斗直升机23架。
军衔
分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3级仕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2级(高级准尉、准尉),军士4级(大土、上士、中士、下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驻外兵力
约2.215万人。驻亚美尼亚地面部队3100人,1个军事基地,装备主战坦克74辆、装甲车17辆、步兵战车148辆、火炮84门,空军部队为1个大队,装备米格-29型机14架、1个s-300地空飞弹营。驻乔治亚地面部队51100人,3个军事基地,装备主战坦克140辆、装甲战车500辆、火炮173门、战斗直升机5架,另有118辆装甲战车和一些火炮部署在阿布哈兹,空军部队装备地空飞弹发射架60部、飞机35架。驻摩尔多瓦地面部队2600人,编1个作战集群,装备主战坦克117辆、装甲战车133辆、火炮128门。驻塔吉克斯坦地面部队8200人,编1个摩步师,装备主战坦克190辆、装甲战车303辆、火炮180门。驻乌克兰1个海军步兵团(1500人),装备装甲战车212辆、火炮31门。驻非洲100人。驻古巴800余人。驻叙利亚1刀人。驻越南700人。参加维和行动:驻波赫1300人,2个空降营;驻乔治亚/阿布哈兹约1500人,1个空降团;驻乔治亚/南奥塞梯500人,1个摩步营;驻摩尔多瓦/德涅斯特500人,1个摩步营;驻南斯拉夫约3600人。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陆军在塔吉克斯坦建立海外最大军事基地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1505
[俄罗斯《lenta网站》2004年10月18日报导] 2004年10月17日,俄罗斯在塔吉克斯坦建立其海外最大陆军基地。该基地由部署在该国的201摩步师改编而成。俄总统普京参加了成立庆典。201师改编为军事基地不仅仅是换招牌的事。俄罗斯士兵可因此提高在塔吉克斯坦的社会地位,这样俄罗斯目前在中亚可有两支规模较大的前哨部队。
普京结束中国之行后前往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与塔吉克斯总统埃莫马里·拉
赫莫诺夫进行会谈时,他专门就俄罗斯军人在该国的地位问题进行了讨论。2004年10月16日两国签属了一系列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文件是俄罗斯军人在塔吉克斯坦存在的国际权力条约。俄在1999年就向塔吉克斯坦表达了在该国建立新军事基地的意向,一直到2003年国家领导才支持这一计划。
到目前为止,俄201摩步师在塔吉克斯坦的军事存在只有各种临时协议可依,其法律地位不明确。10月16日在杜尚别签属的文件明确规定,在该师基地成立的俄罗斯军事基地的司令部,将建在杜尚别,所属部队将建在库里亚布和库尔干秋拜。俄军基地人数保持不变,将超过5000人,但不能排除增加航空兵编成的可能。
部署在塔吉克斯坦的201摩步师从1945年起就部署在阿富汗边境。苏联驻阿富汗军队的少数部队也在该编成内。现在,在改编为第四军事基地后,这将是俄在海外的最大军事基地(除俄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主要海军基地--黑海舰队基地外)。
该师目前有7500人。其编成中有三个摩步团(92团驻杜尚别,148团驻库里亚布,191团驻库尔干秋拜)、998自行火炮团和1098地空飞弹团(两个在杜尚别)。另外在杜尚别机场部署670空军大队(5架"苏-25"强击机),在库尔干秋拜还部署着一个装备"冰雹"多管火箭炮的独立营。基地由伏尔加-乌拉尔军区部队司令指挥。基地司令是谢尔盖·别尔米诺夫上校。
第846页
普京希望,俄在中亚再建一基地,将遏制恐怖分子向独立国协国家渗透。2003年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成立了一个军事基地。
俄总统普京还与拉赫莫诺夫签署了一个重要文件,文件内容是军事战略目标"窗口"移交俄罗斯所属。"努列克"(也称"窗口")太空跟踪站可用于监控其它国家的军用卫星。俄罗斯同意用该站抵消塔吉克斯坦欠俄罗斯的债务。
独立光电探测站"努列克"(项目7680,部队52168)位于海拔高度2200米的帕米尔山区的桑格罗,其编成中有俄航天兵飞弹空间防御部队第三独立集团军的45太空监测部队。该项目中有太空目标光电侦察判别系统"窗口",于1979年开始建设。"窗口"系统由克拉斯诺戈尔斯克机械厂设计和生产。该项目原计划在1986年投入使用,但一直到苏联解体也没有实现。1992年由于塔吉克斯坦国家内部政治局势复杂多变,使得该项目的配套设施工作停止,直到1994年才得以恢复,"窗口"系统于1999年底投入试验值班。2002年夏系统投入试验作战值班。俄罗斯目前在斯帕斯克达利尼(边疆区)的雷西亚山区建设另一扇"窗口"--"窗口-c"(项目2327c)。
同时俄罗斯同意在2006年将阿富汗边境的监控权转交给塔吉克斯坦。这是从阿富汗向俄罗斯和欧洲运输毒品的主要线路之一。最近5年里有10亿美元的毒品在边境被截获。
[1
第十二卷俄罗斯篇 俄罗斯坦克发展史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7511
资料卷 俄罗斯坦克发展史
俄罗斯坦克发展史
一、创业的艰辛
俄罗斯联邦,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在继承原苏联大部分军队的基础上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坦克大国。俄联邦成立近十年内,由于国内经济的衰落,使其在成立后一直没有装备过新式的装甲车辆。因此,当我们谈到俄罗斯坦克的时候往往说的都是原苏联遗留下来的,俄罗斯的坦克发展史实际就是苏联坦克的发展史。
昔日的超级大国—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坦克大国,它有着令纳粹德军闻风丧胆的坦克军团,也拥有曾让北约一提起便不寒而慄的坦克集团军。苏联坦克的发展几乎贯穿整个苏联建国的每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曾经几次推动过世界坦克发展,制造出了许多着名的坦克。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坦克大国的发展史吧。
苏维埃的第一辆坦克
在苏维埃国内战争(1918~1920)期间,红军已经拥有少量装甲兵的兵器,包括装甲列车、装甲汽车和一些缴获的坦克。其数量虽少,但在打击白匪军的作战中,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9年春,红军乌克兰第二集团军在南部战场缴获了白匪军的2辆法制“雷诺”式轻型坦克。其中的一两被运往红色索尔莫沃机器制造厂进行分析研究。当时,列宁同志指示军事工业委员会,要在1921年春天之前制造出15辆仿造“雷诺”坦克的轻型坦克。
那个时候,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接收的是沙皇俄国的烂摊子,不仅没有汽车工业,重工业也少得可怜。想制造出能用于战斗的坦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负责研制工作的红色索尔莫沃工厂没有能力制造整车,装甲板要由彼德格勒的伊热尔工厂生产,动力装置要由莫斯科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坦克的生产于1920年2月开始,当装甲板和动力装置鱼6~7月间运到后,8月份总装完毕。这种坦克称为kc坦克,是“红色索尔莫沃”(kpachoecopmoВo)的缩写。8月31日,开始进行试验。这辆坦克行驶了60km,显示了良好的技术性能。随后,由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
1920年12月1日,军事委员会正式向列宁同志报告:“第一辆苏维埃的坦克胜利诞生!”第一辆坦克命名为“为自由二战的战士列宁同志”。不久,又生产了14辆kc坦克,分别以“巴黎公社”、“红色战士”、“伊利亚·莫罗曼”、“无产者”、“暴风雨”、“胜利”等名字命名。
在当时看来,这种坦克的性能相当不错。它的战斗全重为7t,乘员2人,装一门37mm火炮和一挺7.62mm机枪,最大行驶速度为8.5km/h。比起只装一种武器的“雷诺”轻型坦克,这是一种进步。kc坦克从1921年起在苏军中服役,直到1940年。
红军的第一支汽车坦克队是1920年建立的。每队有3~4辆缴获的坦克、3~4辆摩托车、3辆轻便汽车、4辆载重汽车,1个铁道列车编组(约30节车厢)。到1920年底,共组建了11个汽车坦克队。它标志着苏军的坦克部队像一棵幼苗已经破土而出。
mc轻型坦克
20世纪20年代,是苏联的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苏联坦克工业开始起步的时期。这一时期研制并生产的mc轻型坦克,可以说是真正有苏联自行设计的坦克。
1924年5月6日,苏联军事工业总部成立了坦克局。1926年夏,坦克局制定了轻型坦克设计方案,预定将这种坦克同步兵、骑兵共同作战。1927年5月,顺利造出了第一辆样车。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1928年7月正式定型,定名为mc-1轻型坦克。当时,苏联国内的工业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由于国内缺少生产轴承和电器设备的工厂,限制了坦克装甲车辆的生产。1928~1931年底,共生产了960辆mc-1轻型坦克。这种坦克一直在苏军中服役到1942年。
第847页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1941年夏天,大约有200辆mc-1坦克被改装成t-18m坦克,并安装了45mm火炮。
1927年制成的БА-27装甲车,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装甲车。它是一种4轮战斗车辆,重4.1t,乘员3人,装甲厚8mm,装一门37mm加农炮,1挺7.62mm机枪,最大时速约30km/h。共生产了约300辆。
这一时期,苏军装甲兵已经有了团一级单位。但总的说来,坦克的数量较少,只能算是苏军装甲兵的创业阶段。
30年代的大发展
30年代,是苏联坦克工业由初创到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1929年7约,苏联政府批准了第一个坦克生产计划,确定要以超轻型坦克、轻型坦克、装甲汽车、自行火炮、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等装备苏联军队。执行这一计划的初期,由于缺少设计和生产坦克的经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苏联的坦克设计师和广大劳动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设计出多种型号的新型坦克。其中有t-27超轻型坦克、t-37水陆坦克、t-26轻型坦克以及Вt快速坦克、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等。
t-27超轻型坦克以英国的“卡登·络伊德”4型坦克为原型,改进设计而成,1931年2月定型。其战斗全重为2.7t,乘员2人,武器是一挺7.62mm机枪,发动机功率40hp。这种坦克共生产了4000多辆,在苏军中一直服役到1941年。
由于t-27坦克的防护力太弱,苏联政府决定生产一种轻型水陆坦克来取代它。这就是后来研制成功的t-37水陆坦克。t-37水陆坦克于1933年装备苏军。其战斗全重为3.2t,乘员2人。装一挺7.62mm机枪,发动机功率仍为400hp,但装甲比t-27有明显改进,提高了防护性能。t-37水陆坦克共生产了约1200辆。后来,被t-38水陆坦克所取代。t-38坦克还是苏军最早能空运的坦克。
在研制t-27超轻型坦克的同时,还研制了一种轻型坦克,这就是很有名气的t-26轻型坦克。t-26于1931年研制成功。1931~1940年期间,共生产了12000余辆t-26系列轻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这种坦克曾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和1939年苏、日军队的哈勒哈河战斗。
Бt坦克是30年代苏联红军的着名坦克,Бt是俄文“快速坦克”(Быctpoxoдhъгntahk)的缩写。Бt快速坦克是以美国的“克里斯蒂”坦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931年9月,制成了Бt-1和Бt-2坦克的样车。后来又研制成功Бt-c、Бt-5y、Бt-5А等多种型号。1935年研制成功Бt-7快速坦克,较之前几个车型有重大改进。1936年研制成功的Бt-nc型试验坦克,对t-34坦克的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1937年底,苏军共装备了近5000辆Бt系列坦克,成为当时装备数量仅次于t-26坦克的苏军装甲兵的重要装备。
t-28中型坦克和t-35重型坦克的设计成功,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因为这两种坦克没有受外国坦克形式的限制,表现了苏联坦克设计师们的独创性。t-28和t-35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苏联坦克已由轻型坦克为主向中型坦克为主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0年代,苏联的坦克工业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到1937年,苏联共拥有各类坦克15000辆,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坦克大国。不过这期间的苏联坦克在质量上并不占优势。
30年代中期,苏军已经有了独立的坦克兵种,到1939年初,已经组建了统帅部预备队的4个坦克军、4个重型坦克旅和24个独立的轻型坦克旅,以及步兵和骑兵兵团编成内的大量的坦克团和坦克营。苏军的坦克兵部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二、苏德战争前夕
30年代末期,开始了苏联坦克制造工业的新阶段。1938年8月,苏共中央召开会议,研究了发展坦克装甲车辆的问题。会议做出了研制新型坦克的决定。在这个决定的指导下,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们研制出着名的kВ-1重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
从国际背景来看,30年代末期,德、日法西斯国家加紧扩军备战,世界大战的危险迫在眉睫。1939年,德国研制出t-3和t-4中型坦克,再加上大量装备了t-2轻型坦克,形成了强大的突击力量。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1940年,德军在西线发动闪电战,席捲西欧大陆。战争的危险使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苏军最高统帅部清醒地认识到,30年代中期大量装备苏军的t-26、Бt轻型坦克不足以对付德军的t-3、t-4中型坦克。这种认识对kВ-1重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的加速研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到1941年6月,苏联工业部门仅仅生产了1861辆kВ-1和t-34坦克。要想使坦克部队换装,这一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苏联不得不在坦克数量虽多,但已陈旧和严重破损的情况下投入战争。这对战争初期战局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在此期间,苏军的坦克装甲部队进行了彻底的改编。1939年底,装甲坦克兵改为旅的编制。坦克旅编有4个坦克营,共258辆坦克。在陆军编成内,组建新型摩托化师,每师有2个摩步团、1个坦克团和1个炮兵团。
1940年夏,装甲坦克兵编制中又恢复了军一级兵团。机械化军编成内有2个坦克师和1个机械化师及各种保障部队、分队。坦克师编有375辆坦克。
装甲坦克兵曾计划大规模地加以改编,重新组建29个机械化军。按照计划,大约需要有32000辆坦克,其中应有16600辆新型坦克。由于时间仓促,到大战爆发时,大多数机械化军都没有其庄配套。
第848页
1941年6月22日,德军大举进攻苏联。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开始了……
三、卫国战争时期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进犯苏联。凌晨3点15分,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的宽大正面上,以152个师、305万人的兵力,突然发动了闪电似的进攻……
1941年6月~1945年5月,历时4年的苏德战争,苏联人称之为“伟大卫国战争”。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是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战争中发生了多次规模巨大的坦克战,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苏联坦克在战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除大量生产了t-34中型坦克外,还研制成功了nc-2重型坦克、t-70轻型坦克、cy-76自行火炮、cy-122自行火炮等。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并装备了10.4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是同期德军(约4.2万辆)的2.5倍。
t-34中型坦克
t-34中型坦克在世界坦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被认为是现代坦克的鼻祖,由于它性能先进、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制造方便,深受部队指战员的好评,就连不可一世的德国也仿照他设计制造了“豹”式战斗坦克。t-34中型坦克在卫国战争中,在苏联坦克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其生产量占全部苏联坦克产量的比重,1941年为40%,1942年为51%,1943年为79%,而到1944年,便达到了86%。
在t-34中型坦克的基础上,苏联先后研制成功了cy-122、cy-85、cy-100自行火炮、ot-34喷火坦克以及一系列装甲牵引车、装甲修理车、坦克架桥车等战斗车辆和工程保障车辆。
t-34中型坦克除了大量用于苏联卫国战争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用于韩战、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等。装备t-34坦克的国家在20个以上。其中,我国在抗美援朝期间就购进了1000多辆t-34坦克,对于我军装甲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应有的历史作用。
坦克装甲兵的编制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装甲兵的编制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变化。
由于战争初期坦克损失量巨大,且不能迅速恢复,1941年7~8月解散了机械化师,建立了独立坦克师(217辆坦克)、坦克旅(93辆坦克)和坦克营(29辆坦克)。到1941年底,作战部队共有3个坦克师、76个独立坦克旅和100个独立坦克营。
随着坦克的装备数量增加,1942年夏天,形成坦克军的编制。每个坦克军有5600人,坦克168辆(t-34、t-60或t-70),76门火炮和迫击炮,20门高射炮和8门Бm-13火箭炮。
1942年秋,开始组建机械化军。
1942年开始组建坦克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编成内有3个坦克军、1个独立坦克旅、1~2个步兵师和若干专业兵种分队。1943年春,又进行了新的改组,坦克集团军由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大大提高了机动性。
1945年初,在苏的战场上作战的陆军已有6个坦克集团军、14个独立坦克军和7个机械化军、27个独立坦克旅和7个自行火炮旅,还有大量的坦克独立团和自行火炮团,成为苏联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和机动力量。
四、战后第一代
军事专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各国的坦克装甲车辆发展了三代(有些国家已装备拥有第四代技术的坦克)。50年代研制的坦克装甲车辆便是战后的第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同心协力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到1948年,工业生产便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53年,苏联在工业产品的产量上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科学技术水平也跃上一个新台阶。但在当时,世界处于“冷战”时代,美国等12个欧美国家于1949年率先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旨在“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实则对苏联和东欧各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苏联不得不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军事工业,竭尽全力来加强苏联的国防实力。
一般说,苏联的坦克发展採取渐进的发展方针。在战后一段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充分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宝贵实战经验,苏军装甲兵的装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t-54/55中型坦克,以及Пt-76水陆坦克、t-10重型坦克、Бtp-40、Бtp-152、Бtp-50П等装甲输送车,使苏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大为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苏军装甲部队的编制就作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分别改编为坦克师和机械化师。但这些师中的战斗车辆的装备数量比原来相应的军还多,火力也大大加强。此外还组建了机械化集团军,每个机械化集团军编有2个坦克师和2个机械化师,还有其他战斗保障部队,成为在战役中发展胜利的强大突击力量。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陆军重的比重大为提高,成为陆军中的基本突击力量。
五、战后第二代
60年代发展的坦克装甲车辆是战后的第二代车辆。
在苏联,赫鲁雪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宣扬的是“没有武器、没有军队和没有战争的世界”,并认为“战争的结局取决于使用火箭-核武器”,陆军和海军军舰存在的意义已大大减少。所以,在此期间,苏军先后裁减兵员240万人,1964年还撤销了陆军司令部。
第849页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军费不断增加的同时,加强了炮兵、坦克兵、空降兵和海军的建设,1967年恢复了陆军司令部。从1969年起,将陆军师从140个扩编到170个左右。60年代末,苏军坦克的数量和1939年相比,增加了15倍;装甲输送车和其他装甲车辆增加了36倍;苏联摩托化步兵的人均机动功率已达到22kw,是1939年的10倍。苏联陆军“正沿着提高火力、突击力、快速力和机动力的方向发展”,使“坦克兵是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的地位得到提高。
这期间,苏军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主要有:t-62中型坦克、БmП-1步兵战车、Бtp-60装甲输送车、БpДm-2装甲侦察车、Аcy-85空降自行火炮等。
60年代的苏联,在大力发展主战坦克的同时,很注意发展各种战斗配套车辆,因而,显着的提高了苏军坦克部队的综合战斗能力。
六、从t-64到t-80坦克
70年代起,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关系有所缓和。进入80年代,苏美关系一度处于紧张状态,双方围绕着核裁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加上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发生了一场长达9年多的局部战争。苏军一直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常规武装力量。80年代后期,随着中导条约的签字和中欧裁军方案的提出,东西方的紧张关系才有了重大转变。但直到90年代初,苏联军队的规模仍然很庞大,装备的各型坦克的数量高达5.5万辆,居世界第一位。
70~80年代,苏联装备部队的坦克装甲车辆主要有:t-64主战坦克、t-72主战坦克、t-80主战坦克、БmП-2步兵战车、БmП-3步兵战车、БmД-1伞兵战车、БmД-2伞兵战车、Бtp-70和Бtp-80装甲输送车等。
70年代以来,苏军队常规战争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准备打一场“以核武器为后盾的常规战争”,发展了大纵深作战的“战役机动集群”理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使苏军的坦克师和摩步师的现代化合成水平大大提高。以苏军坦克师为例,在人员、坦克数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压制兵器、步兵战车、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的数量和火力成倍增加,1980年起增编直升机大队,并加强了后勤补给能力。据称,为了进一步强调合成化,苏军组建了新式陆军合成军、合成旅,其火力明显增强,直升机数量进一步增多,使合成化程度大为提高。
七、大国的衰落
1991年,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苏联从此不复存在了,它分解为15个独立的共和国,虽然还称为独立国家国协,但这时已没有了昔日大国的威风了。作为原苏军的最大继承者,俄罗斯拥有原苏军绝大部分的装甲部队,这包括原驻东德、捷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精锐装甲集团军,还有驻西伯利亚的庞大装甲部队。这些部队拥有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和最强的战斗力。它还继承了原苏联最大的四个坦克生产厂中的三个:基洛夫坦克厂、车里雅宾斯克的坦克城和下塔吉尔的坦克厂。可是,俄罗斯后来的岌岌可危的经济状况,使国防部门拿不出钱来採购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资金的不足,直接导致装备严重老化,武器来不及更换,士兵们身体状况变差,没有时间和金钱用来训练。以至于,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大失水准,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还损兵折将,好不窝囊。
九十年代中期,俄罗斯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它又开始努力恢复它的大国身份。各坦克设计局纷纷拿出了他们的新作:t-80yk、t-90、“黑鹰”、还有最近公开的t-95。这些坦克有的是在原来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军窥视东北亚的间谍网基地:嘉手纳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2067
美军窥视东北亚的间谍网基地:嘉手纳
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中心正向亚洲地区特别是朝鲜半岛转移,不断调整驻东北亚美军基地部署:以第7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母港横须贺为核心,辐射至佐世保、釜山、浦项、镇海和那坝等港口和海军航空站,形成的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主要基地群。这一地区的基地数量多、规模大,仅美国海军常驻或战时可以使用的港口就有30多个,可容纳各型舰船1300多艘,约930万吨。
东北亚基地群不但是美国海军、而且也是美军在亚太地区主要的战略集结地和出发地,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后勤补给和维修中心。美军认为,将来在亚洲作战,如果没有日本作基地,其防御将不得不撤 退到夏威夷。美国地区防务战略提出东北亚是必须打赢的两场高强度局部战争的战场之一。因此,东北亚基地群的作用将更趋重要。
在东北亚基地群中,其中嘉手纳是美军的“间谍网”。2001年4月1日,在海南岛与我军机相撞的美军ep-3侦察机,是从美军嘉手纳空军基地起飞的。嘉手纳所处的战略位置异常重要,除作战部队外,美军还在该地区驻扎有空军6个单位的部队和其他军种的部队。嘉手纳空军基地是美军海外侦察机部队的重要驻扎点。现驻扎此基地的空军部队包括第390情报中队、第82侦察机中队、第18联队情报分队和353特种作战大队。以此基地为依託,美军的侦察机时 常出没于西太平洋地区,成为美军窥视他国情报的重要前沿基地。
2003年5月份以来,嘉手纳的各种美军侦察机对朝鲜进行了频繁空中侦察,先后出动了 rc-135、u-2、ep-3、p-3等军用飞机。据报导,在5月6日、12日、20日、27 日和28日,分别有10多架战术侦察机在靠近朝鲜的前沿地带和海岸地区进行空中侦察。28日和29日,美军ep-3电子侦察机和p-3巡逻机以及rc-135战略侦察机往返飞行于朝鲜东西海岸线,对朝鲜军事设施进行侦察。特别是最近几天,集结在沖绳的嘉手纳美军侦察部队明显加强了对朝鲜的侦察监视活动— —原来只有白天侦察,现在是昼夜不间断地侦察,执行任务的侦察机也比往常 增加了一倍。目前,美军在嘉手纳基地共有用于能够监听电波的ep-3、观测侦察机rc-135s、可以收集核爆炸时大气中微粒子的侦察机wc-135w等5架侦察机。
第850页
此外,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架的e- 3早期预警机目前也增加到3架。而且连日来,美军的f-15战机总是2架一起升空。美军的这种部署是在今年1月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并暗示要重新开始飞弹发射实验等一连串动作之后进行的。从2月开始的如此规模的长时间部署是前所未有的。此前,美军的监视飞行主要是在白天进行,而从5月10日开始到16日为止,美军的rc-135s侦察机却总是在每天下午4时左右升空到凌晨0时返回,进行长时间的夜间监视。为了加大对朝鲜半岛侦察力度,美国计划加强在日本的嘉手纳军事存在,包括增派f-15战斗机和u-2高空侦察机。
嘉手纳空军基地是美国在远东地区最大的战略空军基地。嘉手纳位于沖绳岛的西南部,面积为19.976平方千米。它是美军在远东地区最大的空军基地,现有军事人员9000多人。基地内设施齐全,有兵营、通信设施、居民区、高尔夫球场、电影院和学校等。部署在该基地的作战飞机有3个f-15战斗机中队、 1个预警机中队和8架kc-135空中加油机。目前,嘉手纳基地驻扎部队包括:太平洋空军第5航空联队第18航空大队(辖第12、44、67战斗机中队,装备f- 15战斗机54架),第5航空联队第909空中加油中队(装备kc-135加油机15 架),第961空中指挥中队(装备e-3预警机),第33航空救援中队(装备hh-60 飞机9架)。第18航空联队是美空军资历比较老的空军联队,是美空军驻海外 规模最大的空军联队,而且也是惟一的没有在美国本土驻扎的空军联队。此外,还有第7舰队反潜机大队(装备p-3c)和第353特种作战航空队(装备mc- 130特种作战飞机10架)。
美军占据嘉手纳空军基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后期美军发动硫黄岛战役之前。当地的一家建筑公司在名叫嘉手纳的一个小村边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小型机场。该机场是美军发动硫黄岛战役的首要目标之一。登陆战打响后几小时,机场便被美军占领。到1945年8月,美军又在原地址上建起另外一条跑道,原有的跑道也得以加长和巩固,为的是能驻 扎轰炸机。尽管该机场首先由战斗机使用,但真正成建制地进驻和管理该机场的却是美国空军第316轰炸机联队。韩战期间,美军轰炸机云集嘉手纳机场,美国先后从关岛和本土佛罗里达州的麦克迪尔空军基地调来了第19轰炸机联队和第307轰炸机联队,嘉手纳成为美军轰炸朝鲜的桥头堡。近年来,沖绳岛内嘉手纳的名字不时在媒体出现,因为这里的美军飞机常常是不分白天黑夜地起降,搅得当地日本居民无法正常生活,也因为这里的美国大兵骄奢淫逸、不时地骚扰当地的妇女,吃够了苦头的当地居民强烈要求美军从这里撤走。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军忙着大调整 重点在欧、亚两洲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2359
眼下,美国正在对其全球军事力量进行重新部署和组合,这是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调整和战略改变。
这一调整早在布希政府上台之初就已策划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上任就出台了“驻海外美军重新部署计划”。只是后来的反恐和伊拉克战争,对实际操作有一定影响,但其目标并没有改变,而是在具体实施中进行调整,最近尤其加快了既定方针的执行。
调整的重点在欧、亚两洲
美国近期重大调整的重点在欧、亚两大洲。美国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驻军的减少,可视为冷战结束后的必然;而从它在另外一些地区驻军的增加,又可以看出其冷战思维的延续。
比如欧洲,美国首先计划从德国撤走美军第一装甲师和第一步兵师。目前美军总共在德国驻有大约7.3万名士兵和文职人员。随着上述两师的撤出,美军在德国的驻军规模将缩减一半。美国在欧洲的驻军约11万人,而其中一半以上驻在德国。冷战结束后,五角大楼认为没有必要在那里部署那么多的兵力。除了为维护北约在欧洲影响力而在德国保留部分驻军外,美国将把从德国调离的军队重新部署到一些北约新成员如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和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这一方面可以把这些北约新成员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将欧洲防务的重心和前线东移,加上不断扩大美国在波罗的海国家和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逐渐形成对俄罗斯合围态势。在欧洲,被裁减的计划还包括美在英的驻军。目前驻英美军约有1.1万人,美国计划将其中一部分调至义大利,以支援地中海和中东的军事行动。
拉姆斯菲尔德上台后即向布希总统提议,将美国的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向亚太地区。美国国防部一份名为《2020远景》的报告透露,美军计划尽快将战略中心转向亚太地区的目的重在对付“正在崛起的美国假想敌”。美国在南亚与印度加强军事合作,同时巩固和加强了在日本和东北亚地区的军事部署,东北亚仍然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重点。美国在日本的驻军共有4.7万人,目前只会有增无减,尤其加强了美日军事合作和尖端武器的部署。
扣住两个“岛链”稳守中亚中东
在具体调整和部署上,美国要在靠近亚洲的太平洋海域形成两个“岛链”。第一“岛链”是指中国东部北起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第二“岛链”是指小笠原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一线。从6月7日起,有关五角大楼调整加强美军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军事部署计划已接连浮出水面。
第851页
第一“岛链”的部署调整中,驻日美军要把一直驻扎在沖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炮兵部队北上调到北海道,把长期以来一直在北海道举行、针对前苏联的美日超大规模联合空战演习搬到台湾岛对面的沖绳,再把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防空司令部迁入驻日美军司令部所在地———东京西部的横田空军基地,实现美日防空指挥系统一体化。总的目的是为以后美日空军“参战”争得更多的“预警时间”,增强对西太平洋地区“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为确保若干年后在西太平洋军事的“绝对优势”,美国加强了对第二“岛链”的军事部署,尤其是在其第二道防线的重点关岛基地增设重兵。关岛距离菲律宾2400公里,是美国最接近亚洲的前沿基地。美军计划把b—2隐形战略轰炸机、agm—86型空射巡航飞弹和b—2a隐形战机部署在关岛。隐形飞机仅数小时即可飞抵西太平洋盆地外缘。此外,美海军计划在关岛部署三艘大型两栖战舰,其中“塔拉瓦”号两栖战舰可运载3000名海军陆战队,并能起降约40架战机,状似一艘中型航空母舰,是美军吨位最大的两栖攻击舰。此外,美军还在那里部署了4艘核潜艇。据称这些部署前所未有,显示美军急欲在亚洲做好“前沿部署”。美军在作上述调整中,还将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设立一个大规模的陆海空训练中心,加强对澳洲南太平洋地区的控制,从而扣上了第二“岛链”末端的最后一环。
中亚和中东地区,依然是美国需要稳守的地方。对于中亚地区,自美军第10山地师被派往该区后,美国在临近阿富汗的中亚国家建立了13处军事基地。鑑于土耳其和沙特在伊战中的表现,五角大楼调整了在这两个国家的驻军,将重心移到卡达和巴林等国。美国在中东地区军事调整重点之一,是将矛头对准叙利亚和伊朗。
提出“10—30—30”战略 一年可打五场战争
美国全球军事调整的核心任务是要使美军“精、强、快”。目的在于提高现代化、数位化和机动快速反应能力。
为实现“10—30—30”战略,美军必须对现有的海外军事基地、位置和驻军人数配备进行调整。这也是为什么五角大楼减少一些传统基地驻军,化大型军事基地为“轻型基地”的目的所在。
目前,美国在国内外共有军事基地736个,其中陆军基地390个,海军基地53个,空军基地289个,海军陆战队基地4个。将大中型军事基地化小将使美国在世界上的军事基地数量增加许多倍。除了陆上基地外,美国还计划建设海上多功能平台,并将使多兵种部队和精良武器装备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部署到这些海上平台。海上多功能平台使得美国可避免与其它国家政府商讨部队部署和使用军事基地问题。
总之,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不仅再次充分暴露了它要称霸世界的野心,同时也使它能更加自如地对世界任何角落採取单边行动。
什么是“10—30—30”军事战略模式?
最近,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出“10—30—30”的新军事战略,即美军必须能在10天内部署到全球任何地点;在30天内击垮敌军;而在接下来的30天内,美军必须重新集结做好准备奔赴另一个地区执行另一次军事行动。这一战略将不对战争类型进行划分。据此,“10—30—30”战略旨在使美军一年可打5场战争。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军第3机步师进行编制调整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747
美军第3机步师进行编制调整 加强“行动单元”
美国陆军网站2004年6月报导,美陆军第3机步师指挥官威廉·韦伯斯特少将透露,从伊拉克撤军至今年底,该师将进行编制体制调整和针对性训练。调整后,经过一个严格的训练周期,该师将重新投入到战斗行列。目前,该师己走在美陆军师编制体制调整的前列,它将由3个传统的战斗旅调整为数个规模更小的“行动单元”(uas),包括4个重型“装甲行动单元”和5个“行动单元”(uas),新增加的5个“行动单元”分别是航空兵单元、火力单元、机动保障单元、战斗支援单元和侦察监视单元。今年3月份,该师接到命令,调整后的“行动单元”中的全部或一部最早将于11月前,作为第三批美国驻军的一部分前往伊拉克执行战后维和任务。
第3机步师在一年前的“自由伊拉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有幸被确定为部队编制体制调整的“样板”。今年3月底,该师的第2旅战斗队已经作为一个“行动单元”进行了调整,并准备在国家训练中心进行调整后的训练。到7月止,该师将完成对第1旅和第3旅的编制调整。同时,第四个“装甲行动单元”也于6月份开始组建。到7月止,该师的编制体制将完成定型,包括确定建制内“行动单元”和所需装备的种类和数目。7~10月间,所有“行动单元”将在类似于伊拉克战争的环境中进行演练。
新的编制体制将打破传统的隶属关系。比如,调整前第3前进保障营将配属给第1旅执行保障任务,而现在的第1行动单元包括两个机动保障营,一个侦察中队,一个运输、供给和勤务保障营。同时,行动单元中还包括炮兵、工程兵和勤务分队等。模块化是新编制体制的又一特徵。每个行动单元具有独立而完整的作战能力。调整后,该师将拥有23000余人,比以前增加4000余人。
第852页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参议院批准将陆军增至50.24万人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642
美国国会参议院17日以93票对4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提案,要求将美国陆军人数增加约4%,由原来的48.24万人增加到50.24万人。
这一提案是作为2005年度国防预算法案的修正案通过的。参议院方面估计这一提案需要花费17亿美元,这笔支出将来自白宫不久前向国会提出的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军事和重建行动的250亿美元拨款。
美国会众议院上个月通过了一项类似的提案,要求未来3年内陆军增加3万名士兵,海军陆战队增加9000名士兵。目前,美国在伊拉克有13万多名士兵,在阿富汗有1万多名士兵,在部队轮换方面面临着兵力不足的困难。
白宫曾对众议院的增兵提案提出批评,认为强制增加兵力将使部队缺乏灵活性,使部队兵力超出所需的水平。陆军也反对永久性的增兵计划,认为对现有兵力进行有效的组织就能完成目前面临的任务,而且增兵的花费将大大超过国会的估计。陆军参谋长斯库梅克15日曾表示,陆军训练和装备1万名士兵每年的花费达36亿美元。
同一天,参议院还以55票对44票的表决结果通过国防预算法案的另一项修正案,要求美国国防部就飞弹防御系统进行更彻底的测试,于明年2月1日前制定出可用于“现实作战”的测试标准,明年10月1日完成一次作战适用性试验。
美国防部飞弹防御局局长罗纳德·卡迪什4月份曾透露说,美国将在今年年底前按计划启动一个有限的飞弹防御系统。今年年底前,飞弹防御局将完成部署8枚拦截飞弹,明年完成部署12枚拦截飞弹。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军方批准向夏威夷部署一支"斯瑞克"战车旅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2777
美国军方批准向夏威夷部署一支"斯瑞克"战车旅
据美军事新闻网站消息,在经过长达三年的考虑、环境评估和讨论后,美陆军太平洋司令部日前正式批准,向夏威夷部署一支“斯瑞克”旅战斗队。在美陆军第25步兵师(轻型)第2旅战斗队从伊拉克自由行动部署返回后,该旅战斗队将开始向一支“斯瑞克”旅战斗队转变。
美陆军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坎贝尔已经于日前正式宣布,美军在评估了最后的环境影响声明后,决定将第2旅战斗队转变为一支“斯瑞克”旅战斗队。在公众评论期间,夏威夷民众就美陆军部署“斯瑞克”旅战斗队计划发表了看法,美陆军承诺将採取缓解措施使部署计划不致影响当地民众的生活。坎贝尔并表示,部署“斯瑞克”旅战斗队,美陆军的作战能力、战备能力以及部队保护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坎贝尔指称,“我们将保证士兵获得最好的训练、最好的装备以及最好的技术,不但是为了让士兵更好地履行职责保护国家,同时也是更好地保护他们自身的生命,‘斯瑞克’旅战斗队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夏威夷“斯瑞克”旅战斗队将成为美陆军计划部署6支该战斗队的第5支部队。第一支和第二支“斯瑞克”旅战斗队已经部署到刘易斯堡,另外三支“斯瑞克”旅战斗队将部署在路易斯安那州、阿拉斯加州和宾夕法尼亚洲。到目前为止,只有美陆军第2步兵师第三旅以“斯瑞克”旅战斗队的身份部署在伊拉克执行作战任务。
美陆军第2支“斯瑞克”旅战斗队--第25步兵师第1旅目前已经进入作战能力评估阶段。今年夏季,美国国防部将对该战斗队进行作战战备评估,并最终部署伊拉克替换第2步兵师第3旅。
为何选择“斯瑞克”旅战斗队?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时,美国和盟国部队向该地区派遣了大批作战部队,并发动了“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最终打败伊拉克军队。然而,许多参战部队都是重装甲部队,这些部队部署到中东地区花费了数月的时间。此后,直到1999年前美陆军高级将领决定,美陆军应该进行改革转型,以杜绝这种情况再度发生。
此后,美军研发制造了重达19吨的8轮“斯瑞克”战车,“斯瑞克”旅战斗队也随即产生,以填补美陆军重型部队和轻型部队之间的空白。“斯瑞克”战车可以通过c-130、c-17或是c-5运输机进行机动部署,可满足美军在需要时间抵达全球热点地区的需要。
美陆军官员表示,“斯瑞克”旅战斗队是介于重型和轻型部队之间的打击力量,就像目前的第25步兵师属于轻装甲部队,,而第4步兵师或是第1步兵师配备有坦克和“布莱德利”战车,属于重装甲部队。“斯瑞克”旅战斗队则是一种更易于机动部署,战术机动能力更强,更具备致命打击能力的部队。
目前美陆军的“斯瑞克”战车装备优良的装甲保护层,行驶速度可达到每小时超过60英里,具备部件通用性和自我修复能力。此外,该战车还装备了中央轮胎充气系统,也就是说,即使轮胎被炮火击中,一样可以行驶。一个“斯瑞克”旅战斗队包括作战人员3600名,其中含有三个步兵营,一个轻骑兵班、一个火炮营、一个支援营、一个军事情报连、一个工程兵连、一个信号连和一个反坦克连。
第853页
“斯瑞克”战车也分有10种不同类型,其中包括步兵运输车、机动火炮系统、反坦克制导飞弹车、侦察车、火力支援车、工程兵车、迫击炮运兵车、指挥车、医疗撤运车和核生化侦察车。
部署行动将对夏威夷当地产生重大影响
向夏威夷部署“斯瑞克”旅战斗队将对夏威夷瓦胡岛和大岛带来重要的影响。“斯瑞克”旅战斗队将使这两处岛屿地区增加800名作战人员和300多辆战车。
目前在这两处岛屿上,有28处设施建筑项目与“斯瑞克”旅战斗队有关,其中包括在斯科菲尔德兵营和pohakuloa训练场建造数个靶场设施。新型靶场将满足“斯瑞克”旅战斗队作战训练的需要。根据计划,美军还将修筑连接斯科菲尔德兵营到黑勒玛诺(helemano)军事专区和狄林汉姆(dillingham)军事专区的公路,并进一步提高当地公路路况的质量。
与此同时,美陆军还计划在斯科菲尔德兵营附近购置面积约为1400英亩的土地,并在pohakuloa训练场的西侧购置面积为23000英亩的土地。此外,对于“斯瑞克”旅战斗队部署夏威夷将破坏当地环境问题,美军官员表示将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并採取措施尽量减少“斯瑞克”战车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在上周美军作出的声明中,坎贝尔表示,美陆军在过去的5年里,已经在夏威夷耗资超过5千万美元,减轻“斯瑞克”战车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坎贝尔并指出,在未来的5年内,美陆军还将耗资达4千万美元用于此项工作。
尽管如此,美军官员仍然相信,夏威夷当地民众仍对部署“斯瑞克”战车存在看法,一些民众将“斯瑞克”战车与美军坦克或是“布莱德利”战车相提并论,美陆军官员强调,“斯瑞克”战车仅仅是部队使用的一种运输工具,这种战车只是将部队更加快速的送到战场,并对部队提供更好的保护。
“斯瑞克”优越性能让美军心动
在美军上周举行的宣布会中,两名来自伊拉克“斯瑞克”旅战斗队的作战人员就“斯瑞克”战车的优良表现进行了说明。美陆军第一支“斯瑞克”旅战斗队,及美陆军第二步兵师第三旅于去年10月开始部署至伊拉克,该旅充分利用其速度和态势感知能力成功消灭和俘虏了大量敌军。与履带式装甲战车相比,“斯瑞克”轮式车辆不但提高了速度,而且行驶时噪音较低。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第2步兵师第3旅在当地赢得了“幽灵骑士”的绰号。
此外,“斯瑞克”战车的生存能力也大大提高,第一支“斯瑞克”旅战斗队没有人因为火箭发射榴弹而遭遇不幸,仅仅有一人因此受到手榴弹攻击而丧生。目前美军共损失两辆该型战车。与此同时,美陆军还将从今年10月开始为“斯瑞克”战车进行装甲防护改进,预计加强装甲力量的战车将于2005年春季出炉。
美陆军第一支“斯瑞克”旅战斗队平均每天更换4到5个轮胎,并大力提升电池组的供电能力,使用20套长时间供电电池组供电,尽管这将使花费提高,但是供电时间却是原先的三倍。这将允许作战人员在不发动发动机的情况下执行5到7个小时的观察任务。
06年开始部署07年完成战备
根据美陆军的计划,第25步兵师第2旅战斗队明年从伊拉克返回后,该旅将进行快速转型。随后,该旅的作战人员将开始为期近两年的装备和战术训练。“斯瑞克”战车将于2006年夏季开始部署夏威夷,并于2007年完成作战战备。
美陆军计划在5年的时间里部署6支“斯瑞克”旅战斗队,总共包括2100辆“斯瑞克”战车,第二支“斯瑞克”旅战斗队,即第25步兵师第一旅目前正自阿刘易斯堡进行作战训练。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军重型装备师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952
美军的作战师分六种: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轻步兵师、山地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其中,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为重型装备师。美军重装备师编配坦克、装甲车和15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等重型武器,担负高强度作战任务,其装备总重量超过常规步兵师的70%。
美国重型装备师包括以下部队:装甲旅和机械化步兵旅(机步旅),1个工兵旅、1个战斗航空旅、1个师属炮兵司令部、1个师支援司令部,以及师部及师部直属连、1个防空营、1个通信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防化连、1个宪兵连。
装甲旅和机步旅是美军重装备师的主力,通常情况下,每个装甲旅辖有若干坦克营和机步营,每个坦克营辖4个坦克连,每连辖3个坦克排,每排通常4辆坦克。机步营的编制类似,每辆步战车配备一个步兵班。每个营都有1个重型迫击炮排,装备107毫米迫击炮。
美军重型装备师的师属炮兵编有3个自行榴炮营,装备72门155毫米炮和1个多管火箭炮连,装备9门m270多管火箭炮。美军因为有强大的航空炮火支援,师炮兵没有直接支援火力,师级单位辖有独立的炮兵部队,旅级单位中,没有建制内的炮兵部队(迫击炮除外)。使用时,美军经常把师的火炮加强给某一方向的旅,作为直接支援火力使用,有时甚至超越旅级部队,直接为营级单位提供火力支援。
第854页
美军重型装备师的后勤支援司令部通常编制约3000人,其中,包括3个前方支援营、保养支援营、航空保养连和物资管理中心等部门,分工明确。保养支援营下分重型保养连、轻型保养连、补给与勤务连和运输连,而且,配属各种运输车辆和保障器材。
美军重型装备师下属的战斗航空旅,主要的战斗兵力包括一个侦察营,内含两个空中侦察连,每连有一个侦察直升机排和一个攻击直升机排,另有两个普通侦察连;两个攻击直升机营,每营含3个攻击直升机连。两个攻击直升机营可以在230公里半径内对前方战斗提供支援,机动速度可达150—200公里/小时,是地面进攻的3~4倍。
美军重型装备师的工兵旅下辖3个工兵营,师工兵可以单独完成师的战斗工程保障、布雷、扫雷等任务,或是快速构筑或维护师战斗地域内的道路、拦阻障碍、桥樑等设施。每个工兵营下属1个舟桥连和4个工兵连,装备有装甲架桥车、战斗工程车和撒布雷车等专用工程装备。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军第一骑兵师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695
美军第一骑兵师隶属于陆军第3集团军,驻美国德克萨斯州胡德堡,其编制装备与装甲师基本相同,具有强大的装甲突击力、火力以及快速机动力,是美军快速反应部队中的两个重型师之一。它强大的地面突击能力使它成为美军应付大规模战区战争和地区危机的最后决战力量之一。
第一骑兵师是美国陆军部队中历史悠久的部队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5年创建的第二骑兵团。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在这支部队的装备不再是战马、马刀和马枪,但由于它在美国历史上的“功绩”,部队的这一番号一直被保留下来。
第一骑兵师于1921年9月正式成立,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韩战、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该师编制总人数1.6万人,下辖师部与师部连,3个骑兵旅(共编6个重型坦克营和3个机步营),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1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自行榴弹炮兵营、1个多管火箭炮兵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师航空旅等。装备有m1a1/a2全履带主战坦克、m2步兵战斗车、m3骑兵战斗车、ah-64攻击直升机、uh-60a多用途直升机及其他高性能武器等。
该师可遂行各种条件下的进攻作战,尤其适合担任突破、纵深攻击和追击任务。在进攻作战中可一次歼敌一个装甲或机步团;在防御作战中可抗击敌一个集团军的进攻;在撤退行动中适合担任掩护部队。它的局限性主要有:由于重型装备数量多、体积大,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空运,因而不能形成整师的快速战略机动能力;重型主战坦克、战斗车辆在障碍地形上的作战能力有限,不适宜城市化地形作战;机步营的步兵战斗车辆均未配备高射武器,防空能力较弱。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陆军师的演变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2497
师-是美国陆军诸兵种合成部队的基本战术单位,具有独立的作战能力和一定的持续作战能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陆军平时没有师的编制,战时临时组建。1916年美国会通过《国防法》,才正式规定师为陆军平时的一级组织。师的数量随着战争的需要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组建了62个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扩编到89个师,战后大量精简,侵朝战争期间又发展至20个师,侵越战争期间为19个师。目前编有10个现役陆军师。美国陆军师的编制也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状况及军事战略的需要屡经变革,经历了初建时期的三旅九团制、二旅四团制,40年代的三团制,50年代的五群制,60年代的三旅制,80年代的“精锐陆军”师,以及90年代末的21世纪师等多种陆军师的演变。
师初建时採用三旅九团制,编制兵员为28000人,不久便改为二旅四团制,编制兵员为22000人。二 旅四团制编有2个步兵旅,每旅辖2个团,每团辖3个营和1个机枪连。师属野战炮兵旅辖2个野战炮 团和1个榴炮团,此外,还有1个工兵团和1个通信团为战斗部队提供保障。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武器的更新,为适应机动作战的需要,通过数年的试验演习,美陆军从1941年开始实行三团制师。此种师兵力大为减少,共为15000人左右,每师编有3个步兵团,每团辖3个步兵营,每营辖3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每个连辖3个排。此外,还编有4个105毫米榴炮营、1个侦察分队、1个通信连、1个工兵营、1个宪兵连、1个军需补给营和1个卫生营。三团制的装甲师和空降师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受了考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核武器逐渐装备部队,为适应核环境条件下的作战要求,1956年底至1957年 底,陆军师全部改编成五群制师。每师编5个战斗群,每群辖4个连(后改为5个连)。五群制装甲师的兵力为14000人,步兵师和空降师分别为13000余人和11000余人。五群制师的战斗群比营大,比团小,可单独使用也可协同使用,作战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1962年初,美陆军开始将五群制师改为三旅制师。三旅制师採取“积木组合法”,由共同的“基本单位”和类型、数量不同的战斗营组成。共同的“基本单位”包括指挥机构(师司令部和3个旅司令部)、战斗支援部队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炮兵、航空兵、工兵、防空兵、通信兵、侦察兵、宪兵、师支援司令部及其行政、卫生、保养及补给部(分)队)。战斗营有步兵营、机械化营、坦克营、空降步兵营和空中机动步兵营。师属的3个旅部是战术指挥机构,平时不辖战斗营,战时根据作战需要由师指挥官给其配属数量不等的战斗营和必要的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分队,每旅通常辖2-5个战斗营。战时,诸兵种合成的战斗营通过交叉配属坦克连和步兵连组成。三旅制装甲和机械化师编制人员18000人,步兵师17000人,空降师16000人,空中突击师17900人。由于三旅制师採取了“积木组合法”,因而在战时更具有编配的灵活性,适合当时条件下作战的需要。
第855页
充分显示现代战争特点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美军感到其陆军师的编制尚有许多可改进的地 方,因此开始制定“精锐陆军”师编制方案。该方案于1984年开始付诸实施。“精锐陆军”师继续沿用三旅制和“积木组合法”,但作了较大调整。一是新组建了战斗航空旅,机步师和装甲师分别装备各型直升机127架,其中攻击直升机44架,侦察直升机50架,多用途直升机30架,电子战直升机3架。由于一批高性能的ah--64型攻击直升机装备部队,极大地提高了师的空中打击能力;由于大量的多用途飞机装备部队,进一步提高丁师空中机动能力。二是增编i个9门制i2管火箭炮连,师155毫米榴炮营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也由54门增至72门,增强了师的地面炮火压制能力和打击能力。三是增编3个前方支援营,平时由支援司令部控制,战时随旅行动,提高丁师的后勤保障能力。四是步兵营增编1个·陶·式反坦克飞弹连,配12辆改进型’陶·式反坦克飞弹发射车,增强了反坦克能力。
随着苏联的解体,华约的消亡及冷战时代的结束,美军感到拥有大量坦克、重型火炮和机械化步兵的师非常笨重,不适应资讯时代作战的要求,因此,于1994年开始启动21世纪陆军重型师编制方案的 计划。经过4年的推演模掀和实战演习,从最初的11个方案中择定了‘个,并于1998年6月9日正式
公布了2‘世纪新编重型师的方案。对轻型师的改编方案的实验也在紧锣密蚊地进行中,预计将很快见 分晓。
美军21世纪新编重型师的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全师敷宇化联通。在新编师里, 指挥控制车辆及各种作战平台,乃至每个士兵都拥有一个由计算机主持的敷宇化通信系统,全师以这 些联网的计算机为羞础,指挥控制羞本上实现丁无纸化作业,大多数值息都以计算机的速度通过网络 来发送反馈。全师遏过敷宇化系境可与卫星、空军联合监视侦察系统以及陆军情报潭建立网络联繫,能做剩对整个战插情况了如指掌。其次是旅镐实兵。·精锐陆军·师属旅平时只设指挥机构,战时才编有实兵。2‘世纪新编师的旅都将镐有3个战斗臂,此外,每个旅还将增编1个工兵营。第三是增编火箭炮营。
该营2个发射连,有‘8门衄丑s多管火臂炮,共计216管。四是装备更新。21世纪重型师将配备美最现代化的mia2式主战坦克、最新的m2a3式·布莱德雷·步战车、攻击能力最强的·长弓一阿帕奇·和具有隐形能力的·科曼奇·攻击直升机。合理的编配、先进技术含量的增加,使全师人员由原18000余人减至15300余人,作战效能则成倍增加,如师的控制地域从原100x100公里增至120x200公里,提高一 倍多,师进攻时的歼敌规模过去是打败守敌‘个旅,如今的新编师则增至3个旅。美军有关资料确认,实行改编后的2‘世纪新编师将更适应于高强度作战,并将提高其生存能力、反应能力、部署能力和杀伤力。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国防军事力量全面解析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9504
主要统计
面积952.9202万平方千米(其中本土937.2614万平方千米)。人口2.75636亿人(其中13~17岁男960.9万人,女915.9万人;18~22岁男929.2万人,女887.0万人;23~32岁男1939.6万人,女1854.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2万亿美元(1999年)。国防预算3100亿美元(2001年)。粗钢1.0764亿吨(1998年)。原煤10.33亿吨(1996年)。原油22.35亿桶(1997年)。天然气5592.61亿立方米(1995年)。发电量29950亿度(1996年)。粮食3.49703亿吨(1996年)。海运能力,商船(载重100吨以上)509艘,总载重量1858.5万吨(2000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机场834处,客运量8697亿人千米,货运量212.7亿吨千米(1997年)。
国防政策
2000年2月美国防部发表了《2001财年国防报告》(简称《报告》),6月美参联会颁布《2020年联合构想》 (简称“新《构想》”),以保持美国在21世纪的绝对军事优势和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单极世界为目标,进一步阐明和调整了美国的国防政策。
(一)认为美国仍面临诸多现实和潜在的安全挑战。
《报告》在肯定安全环境中“有许多积极的因素”的同时,强调“在未来的岁月里,美国仍将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关于现实挑战,《报告》按其性质划分为5类:越境侵略。指“在某些对美国的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一些国家将继续对其邻国的领土主权构成威胁”。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伊拉克威胁中东的石油通道、朝鲜威胁邻国和东亚某些国家间的领土冲突。特别强调,到2015年将有“一个以上雄心勃勃的地区性大国具有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军事威胁的动机和能力”。内部冲突。“包括内战、内部侵略(比如一个国家镇压本国的人民或一个民族进攻另一个民族)、武装起义和民间骚乱。”在这里,美国首次提出了“内部侵略”的概念。这是美国根据科索沃战争的实践,为推行其新干涉主义而提出的新概念。《报告》说,美国所以关注内部冲突,因为它容易引起外部大国的侵入,从而影响美国的利益。危险军事技术的发展与扩散。主要指核生化武器及运载工具的发展与扩散。认为这不但对美国造成直接威胁,而且使“对美国怀有敌意的较小国家和团体”拥有重要的军事能力,挑战美国的常规军事优势。跨国性危险。主要包括恐怖主义、非法毒品交易、海盗活动等,其中恐怖主义的威胁最值得关注。它不但危及在海外的美国公民及盟友的安全,还危及美国的领土和关键性基础设施,而且採用的手段包括常规攻击、信息战,甚至核生化武器攻击,在攻击目标的选择、宣传方法和政治行动等方面将越来越精明。人道主义灾难。认为“各种人道主义危机也会影响美国的利益”,需要美国军队发挥其独特能力作出反应。《报告》关于现实威胁的阐述,与过去的相比,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突出了“内部冲突”的威胁,并提出“内部侵略”的概念。表明美国更重视以“炮舰政策”推行其国家安全战略意志;二是重视恐怖主义分子“对美国本土的威胁”,强调它们的攻击手段和活动方式都在发展,需要认真对付。
第856页
关于潜在挑战,《报告》认为有两类:全球竞争对手。到2015年之后,中国和俄罗斯“看来具有成为这种竞争对手的潜力”。所以把中俄视为这样的潜在对手,中国方面原因有三条: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一直在加强,以及拥有一支尽管不大但可打到美国本土的战略核力量;而俄罗斯方面原因有两条:拥有规模庞大的战略和战术核武库,以及重新建设向周边地区投送军事力量的能力。意外情况。包括“新技术威胁”的突然出现,美国“无法使用”利益攸关地区的至关重要设施和运输线,“敌对组织夺取友邦政府的政权”,等等。要求美国保持足以灵活对付这类意外事件的军事能力。
《报告》重申,为了有效地对付上述安全挑战,美国必须坚持3点:保持对现在和未来竞争对手的军事优势,履行对国际义务的承诺,坚持对国际事务发挥领导作用。
(二)继续推行以“塑造”、“反应”和“准备”为要素的防务战略。
关于“塑造”,即“以促进和保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方式塑造国际安全环境”。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海外部署常驻部队;向海外派出轮换部队;派部队进行军事演习、联合训练或军事交流;实施防务合作、安全援助和国际军事合作计划;建立训练外国军政官员、传播西方军事观念的学术中心(已建立对南欧国家的“马歇尔中心”、“亚太中心”、对拉美国家的“半球研究中心”、非洲战略研究中心和近东-南亚战略研究中心)。上述措施从三个方面塑造国际环境,一是“促进地区稳定”,二是“防止或减少冲突与威胁”,三是“慑止侵略与威胁”。
关于“反应”,即美国军队“为保卫美国的国家利益,显示美国的决心和确保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而随时奉命对危机做出反应”。反应的方法:一是“对危机中的侵略和威胁实施威慑”,二是“实施较小规模的应急行动”,三是“打赢大规模的战区战争”。《报告》特别强调美国必须有能力慑止和击败“在两个相距遥远的战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战区战争,目的有二:一是避免另一对手乘美军在其他地区投入大量部队作战之机发动又一场大规模战区战争;二是确保美国有足够的力量“在更加困难的情况下威慑和打败更强大的敌人”。
关于“准备”,即“必须从现在起就为应付难以,预测的未来安全挑战做好准备”,目的是在迈入21世纪的时候保持美国的军事优势,使美国“领导全球的能力及创造有利于实现国家目标的国际条件的能力”不受到怀疑。主要措施,一是“加速美军现代化进程,用新式装备替代正在老化的武器系统,用最先进的技术武装部队,以确保美国的长期军事优势”;二是“继续充分利用军事革命的成果,改进美军执行近期任务和应付未来挑战的能力”;三是“利用商业革命的成果,对国防部的基础机构和支援机构进行彻底的改造”;四是“有效防范那些虽不大可能出现但却是极其严重的未来威胁,确保在新出现的威胁面前处于有利的地位并及时有效地作出反应”。
(三)确定防务战略对美军的三大要求。
《报告》称,防务战略要求美军“不仅能应付当前已知的威胁,而且还能够适应未来的各种作战环境和胜任各种预想不到的任务”。因此,对美军提出以下三大要求:
第一,美军必须是一支全能军队。全能部队不仅指在执行任务上的多能性,而且指行动上的灵活性。这样一支军队有3个特徵:保持强有力的海外存在态势;有高效的力量投送能力,即向全球任何地方快速移动、集结、支援和部署的能力;拥有至关重要的保障能力,即拥有高素质的人员、杰出的指挥官、全球预警情报系统、可靠的综合性通信能力和战略机动能力。
第二,美军必须能够满足战略的需要。1能够通过全球军事参与活动塑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能够在非战争动员状态下慑止侵略和胁迫行为;能够实施各类小规模应急作战行动;能够打赢两场几乎同时进行的大规模战区战争。关于打赢大规模战区战争,美军必须做到三点:能够在两个敌手达到其目的之前迅速将其击败;能够对付使用或威胁使用大规模毁伤武器的敌人;能够迅速从全球参与状态(在多处实施海外塑造行动及小规模应急行动状态)转入进行大规模战区战争。
第三,美军必须能够战胜非对称威胁。所谓的“非对称威胁”,即《报告》所说的“以美国为敌的国家越来越依赖于以非常规的战略战术和手段抵消美国的常规力量优势”。“非对称威胁"的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战、核生化武器的使用、弹道飞弹威胁及恐怖主义行动等。
《报告》强调,发展反非对称威胁的能力,已成为把美国的军事优势保持到下个世纪的关键环节。
(四)对军队进行面向21世纪的转型性改革。
在柯林顿政府的第2任期,美军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的转型性改革。正如《报告》所言,改革的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新的作战概念、新的组织形式、新的信息系统和其他新的科学技术使美国军队规模更精干、反应更迅速、行动更灵活、打击更准确和防护更严密,”能够以绝对的优势战胜未来的任何威胁。
第857页
国防体制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全军最高统帅。总统通过国防部领导和指挥全军,紧急情况下可越级指挥。战略核力量不论何时都由总统指挥控制。
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防务决策咨询机构。其法定成员包括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其法定军事顾问,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其法定情报顾问。该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顾问)负责。
国防部是总统领导与指挥美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关,负责防务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全般国防事务管理,并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全军实施作战指挥。它由国防部本部系统、军事部系统和作战指挥系统三部分组成。
国防部本部系统主要负责政策、财政、军务等全军性事务,以及各军事部间的协调。下设政策、採购与技术、人事与战备、审计与财务、指挥通信控制与情报、立法、后勤事务、情报监督、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监察、作战试验与评估等部门,分别由副国防部长、助理国防部长、主任、局长或部门长等主管。
军事部系统包括陆军部、空军部和海军部3个军事部(军种部)。各军事部负责本军种的行政管理、教育训练、武器装备研制和採购及后勤保障等事务,并有责任在战时向各联合作战司令部提供作战部队及相应的勤务和后勤支援,但无作战指挥权。军事部长为文官,在其下设军种参谋长(海军为作战部长)。军种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是本军种最高军事长官。
作战指挥系统指参谋长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参联会”)及隶属于它的各联合司令部、特种司令部。参联会既是总统、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军事咨询机构,也是总统和国防部长向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发布作战命令的军事指挥机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防部是总统的军政部门,而参联会是总统的军令部门。
参联会成员包括主席和三大军种参谋长(海军为作战部长)。参联会主席是美军最高军事长官,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参联会下设联合参谋部和国家军事指挥中心,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和作战指挥业务。美军设九大联合司令部,它们是直属国防部的美军高级作战指挥机构。美三军部队除执行特别勤务者外,均编入某一联合司令部。一旦发生重大紧急情况,各联合司令部即可对编入本司令部的部队实施作战指挥。
目前九大联合司令部含五个地区司令部,即欧洲总部、太平洋总部、大西洋总部(已于1999年10月改组为联合部队司令部)、南方总部和中央总部;四个职能司令部,即航天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运输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必要时,也可根据总统指示将其他联合司令部的部队临时划归处于紧急情况的联合司令部指挥。
美国武装力量
由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军内文职人员三部分组成。现役部队分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4个军种,分属陆军部、空军部和海军部三大军事部领导。美军后备役部队按组织系统分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两部分。国民警卫队含陆军国民警卫队、空军国民警卫队和海岸警卫队,其中海岸警卫队平时由美政府运输部管辖。后备队含陆军后备队、海军后备队、空军后备队和陆战队后备队。后备役人员按动员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待命后备役人员,即编入后备役部队的精选后备役人员,可立即用于增援正规部队;第二类为待编后备役人员,即动员时可徵召的参训个人;第三类为退役后备役人员,必要时可应召增补负责作战支援和训练的部队。文职人员是美国联邦政府雇员的一部分,本国僱佣的称直接雇员,由住在国政府僱佣的称间接雇员。从事的工作种类有科学家与工程师、行政管理人员、技术员、秘书和办事员、服务员、勤杂工等。
领导人物
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乔治·w·布希(2001.1)
国防部长唐纳德·h·拉姆斯菲尔德(2001.1)
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康多莉扎·赖斯(2001.1)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亨利·h·谢尔顿陆军上将(1997.10)
参联会副主席理察·b·迈尔斯空军上将(2000.3)
陆军代部长格雷戈里·达尔伯格(2001.1)
陆军参谋长埃立克·欣塞基(新关)上将(1999.6)
空军代部长劳伦斯j·德拉诺伊(2001.1)
空军参谋长麦可·e·瑞安上将(1997.10)
海军代部长罗伯特·皮里(2001.1)
海军作战部长维恩·克拉克上将(2000.7)
海军陆战队司令杰姆斯·琼斯上将(1999.7)
海岸警卫队司令杰姆斯·m·洛伊海军上将
欧洲总部司令约瑟夫·w·罗尔斯顿空军上将(2000.4)
太平洋总部司令丹尼斯·c·布莱尔海军上将(1999.2)
联合部队司令部(原大西洋总部)司令威廉·f·克南海军上将
南方总部司令彼得·佩斯陆战队上将
中央总部司令托米·r·弗兰克斯陆战队上将(2000.5)
航天司令部司令拉尔夫·e·埃伯哈特空军上将(2000.2)
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查尔斯·r·霍兰德空军上将
第858页
运输司令部司令托尼·罗伯逊空军上将(1998.5)
战略司令部司令理察·w·米斯海军上将(1998.6)
武装力量
兵力 现役部队总人数136.58万人
陆军
47.17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个为空降军)、10个作战师(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中突击师、1个空降师)、5个航空旅、3个装甲骑兵团、6个炮兵旅、9个“爱国者”和2个“复仇者”防空飞弹营、1个独立步兵营和1支空降特种部队。另有2个一体化师。司令部编有6个加强陆军国民警卫队旅,作平时的一体化作战训练之用。
主战坦克:m-1al和m2等型,共约7900辆。
步兵战车m-2和m-3型,共6710辆。
装甲输送车:m-113a2、a3型15200辆。
装甲侦察车:tpz-1型110辆。
各类火炮:6074门,其中277毫米多管火箭炮1075门,自行火炮2512门,牵引式火炮1591门。
反坦克飞弹:29000余部,其中“陶”式8686具、“龙”式20000具。
防空飞弹:“复仇者”式884部,“爱国者”式485部,fim-92a“毒刺”飞弹若干。
两栖舰船:51艘。
各种用途飞机:249架
直升机:约5039架,其中武装直升机1502架。无人驾驶飞机“猎人”式7架。
海军
37.07万人。编有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和大西洋舰队司令部;5个作战舰队,即第2舰队(大西洋)、第3舰队(太平洋)、第5舰队(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第6舰队(地中海)、第7舰队(西太平洋)。还设海军运输司令部和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
潜艇:74艘。其中战略潜艇18艘,战术潜艇55艘(核动力飞弹攻击潜艇33艘、核动力攻击潜艇22艘),其它用途1艘。
航空母舰:12艘,包括8艘“尼米兹”级和1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2艘“小鹰”级和1艘“甘迺迪”级常规动力航母。11个航母舰载机联队,每个联队一般配备3个f/a-18型战斗攻击机中队、1个f-14中队、1个s-3b型和ep-3型反潜战斗机中队、1个sh-60型反潜直升机中队、1个ea-6b型电子战飞机中队、1个e-2c型空中预警机中队和1个c-2型支援飞机中队。
飞弹巡洋舰:27艘(均为“提康德罗加”级)。
飞弹驱逐舰:52艘(“阿利·伯克”级29艘,“斯普鲁恩思”级24艘)
飞弹护卫舰:35艘(均为“佩里”级)
扫雷舰:27艘
两栖舰:41艘。
军事运输司令部辖船只约110艘,可调用商船327艘。
海军(含陆战队)共装备作战飞机1456架,武装直升机543架。
海军陆战队
16.98万人。编有3个陆战队师、3个勤务支援大队、1个安全保密营、1个安全警卫营。
主战坦克:m-1a1型403辆
轻装甲车:734辆
两栖装甲车:1321辆。
牵引火炮:927门
反坦克飞弹:2300部
反坦克火箭筒:1300具
无座力炮:1650门
迫击炮:586门
航空兵
3.64万人。编3个现役飞行联队,每一联队装备固定翼机130架,直升机167架。
空军
35.36万人。编有空中作战司令部和空中机动司令部两大司令部。空中作战司令部辖4个航空队、23个飞行联队;空中机动司令部辖2个航空队,13个飞行联队。美空军1999年10月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将其现役、后备役和国民警卫队部队统一编组成10支“空天远征队”,每支约编1~1.5万人,15个月中有3个月处于戒备状态,任何时候至少有两支处于戒备状态。
远程轰炸机:208架,其中b-52h型94架、b-2a型21架、b-1b型93架。
侦察机:83架,其中u-2r/s型32架、sr-71型16架(封存),rc-135型21架,e-8c“联合星”8架。指挥所机:40架,其中e-3b/c型33架、ec-135型3架,e-4b型4架。
战术飞机:2529架,其中f-15型717架、f-16型1420架、f-22a型6架、f-117型52架、a-10a型225架、oa-10a型109架、ec-18bd型先进测距飞机3架、ac-1301vu型飞机21架、特种作战飞机ec-130刀型31架、mc-130ehp型66架、气象侦察机11架。
运输机:约1100架,其中c-5式126架、c-17a型59架、c-14lb型125架、c-130式521架。
加油机:605架。
教练机:1200余架。
直升机约220架。
战略力量
由美国战略司令部管辖,实力计在海、空军内。主要装备有432枚潜射弹道飞弹,配置于18艘战略飞弹核潜艇中(“俄亥俄”级的6n-734型核潜艇10艘,每艘携24枚“三叉戟”型d-5飞弹;ssbn-726型核潜艇8艘,每艘携24枚“三叉戟”型c-4飞弹)。洲际弹道飞弹,共550枚,其中“民兵”型500枚,“和平卫士”50枚;战略轰炸机208架,其中b-1b型93架(只执行常规作战任务)、b-52h型94架、b-2a型21架。
海岸警卫队
3.62万人。其中文职人员6000人。根据法律,是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平时由运输部维持和使用,兵力不计人三军后备役部队内。预算授权2000财年41亿美元,2001财年申请45亿美元。主要武器装备:各类舰船174艘,其中近海巡逻舰41艘(大部分可携直升机),近岸巡逻艇85艘,内河管理船37艘,破冰船24艘,飞机53架,直升机80架。
第859页
特种作战部队
2.85万人(实力计在各军种)。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1.53万人,编5个特种作战大队(每个含3个营)。1个别动队步兵团(含3个营),1个特种作战航空团,1个心理战大队(含5个营),1个民事营(含5个连),1个通信营和1个支援营。
海军特种作战部队4000人,编有1个指挥部,1个作战中心,3个大队,6支部队,6个“海豹队”,2支“海豹”输送车队,2个特种舟艇中队。
空军特种作战部队9300万人,编有1个司令部、1个飞行联队、14个飞行中队。
文职人员
70.02万人。
按僱佣部门计算,陆军僱佣21.99万人,海军(含陆战队)僱佣19.95万人,空军僱佣16.26万人,国防部僱佣11.84万人。
后备役人员
约90万人,其中精选后备役人员86.52万人,待编后备役人员约3万人。精选后备役人员中,陆军后备队20.5万人,海军后备队9.03万人,陆战队后备队3.96万人,空军后备队7.37万人;陆军国民警卫队35万人,空军国民警卫队10.66万人。
部署
2000财年,美军驻美国大陆93.08万人。驻欧洲约11.8万人,其中驻德国5.75万人、义大利1.05万人、英国1.25万人,西班牙2130人、土耳其2040人,另在地中海部署1.4万人;太平洋总部约26.5万人,其中驻阿拉斯加1.61万人、夏威夷3.45万人、日本3.98万人、韩国3.66万人。关岛3700万人、迪戈加西亚670人、新加坡150人、泰国120人、太平洋舰队13.23万人;中央总部驻中东地区约1.5万人,其中驻科威特6000人、沙乌地阿拉伯5700人、巴林900人、安曼690人;南方总部驻宏都拉斯410人;联合部队司令部驻百慕达800人、古巴1100人、海地230人、冰岛2000人、英国1200人;在世界各地参与维和等行动1.2万人。
军事基地
截至1998年2月,美军在国内拥有军事设施969个,其中陆军184个,海军164个,海军陆战队27个,空军96个,其余为国防部及后备役部队的设施。海外军事设施203个,遍布世界32个国家或地区,其中陆军102个,海军32个,海军陆战队9个,空军50个,其余为国防部和联合勤务设施。
兵役制度
从1973年起实行志愿兵役制度。
军衔
分6等25级:将官5级(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军士6级(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准尉5级(一、二、三、四、五级准尉),士兵3级(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军队节日
武装力量节,5月第3个星期六;美国陆军节,4月6日;美国海军节,10月27日;美国空军节,9月第2个星期六。
对外军援
2000财年美国国际发展和军事援助估计达146亿美元,其中拨给联合国维和行动6.05亿美元,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0.5亿美元,对外军事援助47.98亿美元;不扩散和反恐怖主义活动等2.16亿美元;国际扫毒行动11.22亿美元;对前苏联国家的“减少威胁计划”9.85亿美元。在对外军事援助中,以色列得到19.2亿美元,埃及得到13亿美元,约旦得到0.75亿美元。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陆军实力展示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14099
部队结构
概况
根据整体陆军概念,美国陆军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现役陆军和预备队。现役陆军目前有10个现役师,包括1个步兵师、1个轻型师、1个空降师、1个空中突击师、3个装甲师和3个机械化步兵师。预备队则由陆军预备队(usar)和陆军国民警卫队(arng)组成。陆军预备队是一支联邦部队,直接由陆军司令部指挥。国民警卫队则是州级的军事组织。在每个州,国民警卫队接受州长的授权。大多数国民警卫队是作为战斗部队,而大多数陆军预备队则是支援部队。
根据预备队的类别,可分为待命预备队、后备预备队和退伍人员预备队。待命预备队又分为精选预备队(sr)和个别动员入伍预备队(ima)。后备预备队包括现役和预备役要求的预备队员,当所有待命预备队已派上用场的时候,才开始动员这些后备预备队。退伍人员预备队仅仅是指战争时期或国家紧急关头徵召的退伍人员。经过动员以后,退伍人员预备队主要作为培训和/或支援用途。
兵力
陆军
1997财年 1998财年 1999财年 2000财年
陆军现役总人数 495,000 495,000 480,000 483,880
陆军国民警卫队 366,758 366,758 357,000 354,714
陆军预备队 215,179 208,000 208,000 208,000
装备
【现役陆军】
1998年1月 1999年5月 2000年10月 地面作战部队
坦克
3,196 7,644 7,918 m1/m1a1/m1a2式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192 192 192 m60a3式坦克
装甲侦察车
105 105 500 m551谢里登
113 113 113 m93 狐式核生化侦察车(德国)
装甲人员运输车
5,220 3,190 17,800 m113a2/a3
1,298 1,298 1,298 m577指挥车
步兵战车
0 500 500 m901 陶改进型战车(itv)
2,815 6,720 6,715 m2布雷德利/m3布雷德利
12 12 12 m113
2,009 1,237 1,237 m996悍马/m1026悍马
防空飞弹发射车
337 767 767 复仇者
第860页
130 0 0 m48小檞树/m54 小檞树自行式
135 1 1 m163火神自行式20-mm
0 0 0 m167火神牵引式20-mm
68 100 100 布雷德利前方部队后援者车毒刺战车(订购中)
战斗支援车
489 500 500 m9装甲作战推土车
912 900 900 m88a1/m88ae1装甲侦察车
5,050 5,050 5,050 m977重型加宽型机动战术卡车
371 371 371 m992野战炮兵弹药支援车
37,352 37,000 36,956 m998 悍马(所有型号)
137 150 150 m728作战工程车
144 144 144 m578修理车
3,268 3,268 3,268 m1077平板集装车
498 498 498 m1075集装系统
498 498 498 m1074集装系统
737 737 737 m1028卡车拖车集装系统
火炮
无坐力炮
1,000 152 150 m67式90-mm / m40a1式106-mm无坐力炮
榴弹炮
45 29 25 m110a1/a2自行式203-mm
125 14 14 m114牵引式155-mm
195 478 478 m198牵引式155-mm
406 2,572 2,522 m109a1/m109a2自行式155-mm
204 204 204 m109a6帕拉丁自行式155-mm
412 413 550 m101/m102牵引式105-mm
316 417 450 m119牵引式105-mm
迫击炮
128 879 892 m120牵引式120-mm
1,721 201 201 m24式107-mm
420 129 129 m29a1/m29式81-mm
402 679 679 m251式81-mm
99 99 99 m19式/ m2式/ m224式60-mm
多管火箭炮
444 840 840 227-mm多管火箭炮系统
飞弹
反坦克飞弹
# # # agm-114海尔法
# 3,149 3,132 bgm-71陶(m220/m220a1)
2,876 3,088 3,092 m47龙
# # # m136 (瑞典的at-4)
# # # m72a1劳
703 700 700 轻标枪
地对空飞弹
427 485 492 m901爱国者
189 33 33 m192 mim-23改进型鹰
1,783 1,783 1,783 fim-92a毒刺(可携式)
空对空飞弹
# 1,367 1,367 毒刺
飞机
直升机
518 750 748 ah-64a/ah-64d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148 400 355 ah-1e/ah-1f/ah-1s眼镜蛇攻击直升机
3 3 3 eh-1易洛魁人电子干扰机
18 18 18 ah-6j小鸟攻击直升机
18 18 18 mh-6h/mh-6j小鸟
920 625 625 uh-60a/uh-60l黑鹰运输直升机
60 41 66 eh-60a快定ii电子战直升机
# # # ah-60l黑鹰dap侦察/攻击机
613 907 600 uh-1b/uh-1h/uh-1v易洛魁人
32 32 26 mh-47d支努干人运输直升机
# 26 26 mh-47e支努干人运输直升机
30 30 270 mh-60a/mh-60l铺路鹰运输直升机
# 23 60 mh-60k铺路鹰运输直升机
314 247 390 ch-47c/ch-47d支努干人运输直升机
64 0 # oh-6a小马观察直升机
340 88 88 oh-58a基奥瓦人观察直升机/前方空中控制
540 229 229 oh-58c基奥瓦人观察直升机/前方空中控制
197 234 234 oh-58d基奥瓦人勇士侦察/轻型攻击直升机
0 57 57 th-67a小河教练机
45 0 0 ch-54塔赫运输直升机
# # 147 th-55a
观察/电子侦察
56 0 0 ov-1c/d莫霍克
13 3 3 rv-1d莫霍克
31 52 50 rc-12d/rc-12g/rc-12h/rc-12k护栏
21 0 0 ru-21b/ru-21c/ru-21d/ru-21h尤特
0 6 6 rc-7b低空侦察
设备/通信飞机
94 11 127 c-12a/c-12c/c-12d/c-12f休伦人
# 2 2 c-20e
# 1 1 c-20f
# 1 1 c-20j
2 2 2 uv-20a chiricahua(瑞士pc-6涡轮-搬运工)
# 1 1 c-21a利尔杰特联络机/vip
51 4 4 u-21尤特
2 2 2 c-31友谊(荷兰的f27-400)
# 1 1 pa-31t夏安人
# 1 1 涡轮指挥官680
【陆军国民警卫队】
1993年10月 1998年1月 2000年10月 地面作战部队
坦克
1,928 3,073 3,000 m1/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2,876 2,153 2,153 m60a3主战坦克
# 3 3 m48a5巴顿/m60/m60a1
装甲侦察车
50 2 2 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
装甲人员运输车
6,014 3,083 3,083 m113人员运输车
1,998 1,380 1,380 m577指挥车
步兵战车
1,523 1,268 1,260 m901改进型陶
1,006 1,380 1,391 m2布雷德利/m3 布雷德利战车
2,065 1,878 1,878 m996悍马/m1026悍马
防空飞弹发射车
0 100 100 复仇者
257 258 268 m48小檞树/m54小檞树自行式
30 18 18 m167火神牵引式
战斗支援车
0 6 6 m9装甲战斗推土车
800 784 784 m88a1修理车
2,134 2,620 2,620 重型加宽型机动战术卡车系列
256 0 # m992野战炮兵弹药支援车(支援m109)
18,987 23,803 23,803 悍马(所有型号)
89 90 90 m728战斗工程车
399 400 400 m578修理车
760 800 800 m1077平板集装系统
201 200 200 m1075集装系统
201 200 200 m1074集装系统
1,846 1,840 1,840 m1028卡车-拖车集装系统
火炮
无坐力炮
1,235 652 652 m40a1式106-mm / m67式90-mm无后坐炮
榴弹炮
403 268 302 m110a1/a2自行式203-mm
65 22 22 m114牵引式155-mm
278 340 340 1 m198牵引式55-mm
813 836 836 m109a1/m109a2自行式155-mm
565 462 460 m101/m102牵引式105-mm
第861页
0 55 55 m119轻型牵引式105-mm
迫击炮
0 74 74 m120牵引式120-mm
1,538 705 705 m24式107-mm
# 73 73 m29/m29a1式81-mm
# 456 456 m252式81-mm
# 10 10 m19/m2/m224式60-mm
多管火箭炮
108 151 151 227-mm多管火箭炮系统
飞弹
反坦克飞弹
# # # agm-114海尔法
# 3,769 3,700 bgm-71陶(m220/m220a1)
2,250 2,510 2,510 m47龙
# # # m136(瑞典的at-4)
# # # m72a1劳
地对空飞弹
387 26 26 mim-104爱国者(m901发射架)
142 84 84 mim-23 改进型鹰(m192发射架)
# 832 832 fim-92a 毒刺(可携式)
空对空
# 112 112 毒刺
飞机
直升机
145 144 145 ah-64a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480 393 390 ah-1e/ah-1f/ah-1s眼镜蛇
148 241 241 uh-60a/uh-60l黑鹰
0 3 3 eh-60a 快定ii电子战飞机
1,091 953 953 uh-1b/uh-1h/uh-1v易洛魁人
98 115 115 ch-47c/ch-47d支努干人运输直升机
228 0 0 oh-6a 小马观察直升机
632 428 428 oh-58a 基奥瓦人观察直升机/前方空中控制
0 16 16 oh-58c 基奥瓦人观察直升机/前方空中控制
0 15 15 oh-58d 基奥瓦人勇士侦察/轻型
设备/通信飞机
# 10 10 c-26b梅特罗
27 33 33 c-12c/c-12d/c-12f/c-12r休伦人
# 25 31 c-23b雪帕(英国)
31 25 25 u-21利尔杰特
6 6 6 uv-18双水獭(加拿大)
【陆军预备队】
1993年10月 1998年1月 2000年10月 地面作战部队
坦克
102 22 22 m1/m1a1/m1ip 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0 # m60a3主战坦克
装甲人员运输车
614 26 32 m113
133 81 81 m577指挥车
步兵战车
54 54 61 m901改进型陶
1 1 1 m2布雷德利/m3布雷德利
504 500 500 m996悍马/m1026悍马
战斗支援车
62 56 61 m88a1修理车
513 556 556 重型加宽型机动战术卡车系列
16 0 0 m992野战炮兵弹药支援车
2,987 9,819 9,819 悍马(所有型号)
53 53 53 m578修理车
1,284 1,280 1,280 m1077平板集装系统
29 30 30 m1075集装系统
29 30 30 m1074集装系统
345 345 345 m1028卡车-拖车集装系统
火炮
无坐力炮
73 29 29 m40a1式106-mm / m67式90-mm无坐力炮
榴弹炮
142 32 32 m110自行式203-mm
27 6 6 m114牵引式155-mm
90 8 8 m198牵引式155-mm
79 27 27 m109a1/m109a2自行式155-mm
71 7 7 m101/m102牵引式105-mm
迫击炮
98 24 24 m24式107-mm
# 60 60 m29/m29a1式81-mm
# 6 6 m252式81-mm
# 10 10 m19/m2/m224式60-mm
飞弹
反坦克
# # # agm-114海尔法
57 528 528 bgm-71陶
287 287 288 m47龙
# # # m136(瑞典地at-4)
# # # m72a1劳
地对空
# 50 50 fim-92a毒刺(可携式)
飞机
直升机
18 21 21 ah-64a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18 18 18 ah-1e/ah-1f/ah-1s眼镜蛇
14 100 100 uh-60a/uh-60l黑鹰
431 228 288 uh-1b/uh-1h/uh-1v易洛魁人
46 44 44 ch-47c/ch-47d支努干人
143 35 35 oh-58a 基奥瓦人观察直升机/前方空中控制
0 4 4 oh-58c 基奥瓦人观察直升机/前方空中控制
观察/电子侦察飞机
1 0 1 ru-21尤特
设备/通信飞机
29 50 50 c-12r空中大王
19 10 10 u-21利尔杰特
【陆军其它装备】
以下装备有的储存在军需库,有的在境外驻地,有的在培训机构,有的的试验场,有的处于部队与部队之间的运输过程中。
1998年1月 1999年5月 2000年10月 地面作战部队
坦克
2,809 2,800 2,800 m1/m1a1/m1a2 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42 37 37 m60/m60a1/m48a5
722 722 722 m60a3
装甲车
566 560 560 m551谢里登侦察车(121辆储存中)
1,202 1,202 1,200 m113 装甲人员运输车
1,713 1,720 1,720 m577指挥车
步兵战车
494 494 500 m901改进型陶
2,688 2,688 2,688 m2 布雷德利/m3 布雷德利
2 2 2 m113
829 830 830 m996悍马/m1026悍马
防空飞弹发射车
64 60 60 复仇者
219 220 220 m48小檞树/m54小檞树 自行式
136 136 136 m163火神自行式20-mm
92 92 92 m167火神牵引式20-mm
战斗支援车
104 104 104 m9装甲战斗推土车
578 578 578 m88a1/m88ae1装甲侦察车
2,233 2,233 2,233 重型加宽型机动战术卡车
377 377 377 m992野战炮兵弹药支援车
10,291 10,291 6,291 m998 悍马
78 78 78 m728战斗工程车
610 610 610 m578 修理车
1,524 1,520 1,520 m1077 平板集装系统
163 165 165 m1075集装系统
163 165 165 m1074集装系统
927 930 930 m1028 卡车拖车集装系统
火炮
无坐力炮
1,362 1,362 1,362 106-mm m40a1/90-mm m67无坐力炮
第862页
榴弹炮
290 290 290 m110a1/a2自行式203-mm
331 330 330 m114牵引式155-mm
214 214 214 m198牵引式155-mm
719 719 719 m109a1/m109a2自行式155-mm
286 280 280 m109a6帕拉丁自行式155-mm
244 244 244 m101/m102牵引式105-mm
60 60 60 m119牵引式105-mm
迫击炮
291 291 290 m120式120-mm
1,074 1,074 1,071 m24式107-mm
2,807 2,807 2,800 m29/m29a1式81-mm
244 244 244 m252式81-mm
283 283 283 m19式60-mm
多管火箭炮
217 217 217 227-mm多管火箭炮
飞弹
反坦克
# # # agm-114海尔法
1,881 1,881 1,881 bgm-71陶(m220/m220a1)
4,042 4,042 4,000 m47龙
# # # m136(瑞典 at-4)
# # # m72a1劳
地对空
29 29 29 爱国者(m901发射架)
323 323 323 mim-23改进型鹰(m192发射架)
1,743 1,743 1,743 fim-92a 毒刺(可携式)
空对空
649 649 649 毒刺
飞机
直升机
42 42 42 ah-64a 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36 36 36 ah-1e/ah-1f/ah-1s眼镜蛇
2 2 2 eh-1易洛魁人电子干扰机
126 126 126 uh-60a/uh-60l黑鹰运输直升机
15 15 15 eh-60a快定ii电子战机
75 75 75 uh-1b/uh-1h/uh-1v易洛魁人
57 60 60 ch-47c/ch-47d支努干人运输直升机
98 98 98 oh-58a 基奥瓦人观察直升机/前方空中控制
14 14 14 oh-58c 基奥瓦人观察直升机/前方空中控制
5 5 5 oh-58d 基奥瓦人勇士侦察/轻型
0 # # th-67a小河教练机
1 1 1 卡-32蜗牛-c(俄罗斯)
# # # 米-2甲兵(俄罗斯)
1 1 1 米-14烟雾(俄罗斯)
1 3 3 米-17河马-h(俄罗斯)
6 6 6 米-24雌鹿-d/米-24雌鹿-f(俄罗斯)
观察/电子侦察
0 0 0 ov-1c/d 莫霍克
1 1 1 rv-1d
3 3 3 ru-21尤特
设备/通信飞机
0 0 0 c-12a/c/d/f休伦人
4 4 4 u-21 利尔杰特
1 1 1 volpar d18s(山毛榉18/c-45)
2 3 3 an-2colt
3 3 3 t-34c
2 2 2 锡斯纳182
1 1 1 锡斯纳402b
2 2 2 锡斯纳o-2a
0 35 37 锡斯纳uc 35嘉奖v ultra(定货中)
1 1 1 bn-2b-21岛民(英国)
部署
美国陆军司令部
总部 麦克弗森堡
第1军 吉莱姆堡
第3军/中央司令部 麦克弗森堡
第5军 萨姆·休斯敦堡
预备队司令部 麦克弗森堡
第35高炮旅 布利斯堡
第7高炮团第44营
第200高炮团第4营 新墨西哥
第4步兵师(机械化) 胡德堡
第iii炮兵 锡尔堡
第17野战炮兵旅 锡尔堡
第75野战炮兵旅 锡尔堡
第212野战炮兵旅 锡尔堡
第214野战炮兵旅 锡尔堡
第31高炮旅 胡德堡
第82空降师 布拉格堡
第101空降师 坎贝尔堡
第xviii空降部队炮兵 布拉格堡
第108高炮旅 布利斯堡
第11高炮旅 布利斯堡
第7运输部队(混成) 尤斯蒂斯堡
特种作战司令部 布拉格堡
总部 布拉格堡
陆军内务和心理战司令部 布拉格堡
jfk 特种作战中心与学院 布拉格堡
第1特种作战教练团 布拉格堡
第1特种作战团(空降) 刘易斯堡
第3特种作战团(空降) 布拉格堡
第5特种作战团(空降) 坎贝尔堡
第7特种作战团(空降) 布拉格堡
第10特种作战团(空降) 卡森堡
陆军特种作战集成司令部(空降)(临时)
美国陆军南部司令部 克莱顿堡
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 沙夫特
美国陆军欧洲司令部 德国
第8军 韩国
国民警卫队总署 华盛顿
第28步兵师 哈里森堡
第34步兵师 罗斯蒙特
第35步兵师(机械化) 利文沃思堡
第38步兵师 印第安纳波利斯
第40步兵师(机械化) 洛斯阿拉米托斯
第42步兵师 特洛伊
第49装甲师 奥斯丁
第i炮兵军 盐湖城
陆军预备队
陆军预备队人事总部 路易斯
陆军预备队支援中心 阿灵顿
第7陆军预备队总部 德国
第9陆军预备队总部 火奴鲁鲁
第63陆军预备队地区支援总部 洛斯阿拉米托斯
第65陆军预备队总部 布坎南堡
第77陆军预备队地区支援总部 托顿堡
第81陆军预备队总部 西点
第88陆军预备队地区支援总部 斯内灵堡
第89地区支援总部 威奇托
第90 陆军预备队地区支援总部 小石城
第94陆军预备队地区支援总部 德文斯堡
第96陆军预备队地区支援总部 盐湖城
第99陆军预备队地区支援总部 奥克代尔
第124陆军预备队地区支援总部 劳顿堡
预算
美国陆军总动用款项权限概况(单位:1×10亿美元)
fy96 fy97 fy98 fy00
第863页
人员 25.7 26.0 25.7 26.6
作战与维护 22.9 20.9 20.7 20.9
採办 7.5 8.1 6.7 8.2
研究发展试验与鑑定 4.8 4.9 4.5 4.8
军用建筑 0.8 0.7 0.7 0.9
住宅 1.5 1.4 1.3 1.2
维修 -- 0.4 0.4 0.4
brac -- 0.3 0.4 0.4
合计 63.1 62.7 60.4 64.3
发展规划与计划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改造】
1996年8月,陆军授予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部一项15亿美元的合同,将580辆m1 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按照m1a2标准进行改造。这是为期两个阶段的"系统增强计划"(sep)中的第二阶段工作。交付工作在1996年10月~2001年7月进行。第一阶段的合同已于1994年9月签定,价值417百万美元,共交付206辆m1a2。改造工作加装了改进型指挥员武器控制台、指挥员专用热像仪和定位/导航系统。
【m2a3布雷德利步兵战车改造】
1994年2月,联合防务公司作为主承包商承担1602辆m2a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改造为m2a3的工作。合同价值41亿美元,要求安装改进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新型目标捕获系统和增强杀伤力。
【m7a1布雷德利火力支援分队用车(fist)】
陆军正着手将180辆m2a2布雷德利战车改造成m7a1布雷德利火力支援分队用车,于1999~2003年装备。1995年6月,联合防务公司地面系统部赢得一份970万美元的合同,完成4辆原型车的工程制造与开发。首辆xm7a1原型车于1996年4月开始野外试验,野外试验成功后开始批量生产m7。火力支援分队用车作为炮兵前方观察平台使用,可为制飞弹药指示目标。
【m4指挥与控制车(c2v)】
陆军已经开始用联合防务公司的m4指挥与控制车替换库存的m577指挥车(m113底盘),时间安排在1998~2001年。m4指挥与控制车加装了陆军战术指挥与控制系统、先进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全信息源分析系统和机动控制系统。
【m93a1狐式核生化侦察车改造】
1996年5月,通用通力公司地面系统部赢得一份126百万美元的合同,改造陆军的120辆xm93狐式核生化侦察车(6×6)。该车加装了全球定位系统、核生化综合传感器(包括m21遥感化学战剂报警与测量传感器)和新型的车内显示器。
【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
陆军已经选定联合防务公司(包括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部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新型155mm自行榴弹炮(十字军战士)和相关的供弹车。新型系统计划在2005年之前替换部分陆军现役的m109自行榴弹炮。
【陆军战术巡航飞弹系统block i a、ii和iia】
lmv公司于1996年签定一份价值33百万美元的合同,生产1650枚射程为165km的陆军战术巡航飞弹block i ,1998年2月交付其中的50枚。在随后的一份价值75百万美元的合同中,lmv公司开始小批量生产70枚block ia(增程)飞弹,1998年交付。98财年完成了600枚block ia的大批量生产任务。block ia加装了gps接收器使得其精度大大提高。开发block ii 和增程型block ii a的工作正在进行。block ii飞弹携带13枚bat子弹药。射程更远的block iia于1996年进入工程与制造发展阶段,该弹携带6枚bat子弹药。
【高机动性炮兵火箭系统(himars)】
1996年3月,lmv公司签定一份为期53个月价值23.2百万美元的合同,开发4门himars 原型炮,该项目是陆军先期概念技术演示计划中的一部分。75门himars 的大批量生产安排在2002年开始。himars是通过将改进的多管火箭炮系统安装在5吨的m1083(6×6)底盘上,整套系统可以用c-130大力神运输机来运输。
【轻型牵引式榴弹炮】
见海军陆战队的发展规划与计划。
【智能反坦克子弹药(bat)】
bat是一种无动力型的滑翔弹药,依靠音响和红外传感器来锁定和攻击坦克和装甲人员运输车。1997年6月完成最终试验后,陆军计划採购19902枚bat和预筹产品改进型(p3i)bat子弹药。1998年中期选择採用双模制导方式,艾连特技术系统公司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分别完成了各自所负责部件的设计,这将提高bat攻击地对地飞弹发射车和其它静止目标的作战效能。
【战区高空防御系统(thaad)】
1997年5月,thaad进入工程制造与发展阶段,该阶段结束后,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1998年初利用原型系统开始进行作战试验。thaad系统的开发和部署将耗资170亿美元。
【爱国者pac-3飞弹】
pac-3于1997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98年交付首批产品。陆军计划採购 1500枚飞弹、 180套改进型发射架和74改进型雷达,共耗资30亿美元。
【增强光纤制导飞弹(efogm)】
1995年,雷锡恩公司赢得一项价值91.1百万美元的增强光纤制导飞弹系统演示合同,提供8套发射装置(每套包括1辆装有8根发射导轨的悍马车)、2辆排长指挥车和34枚飞弹(xmgm-157b)。另外,在1998~2000年为101空降师进行扩展用户鑑定(eue)提供所需的4套发射装置、1辆排长指挥车和266枚飞弹。在扩展用户鑑定完成后决定是否进入小批量初始生产阶段。efogm是一种安装在悍马车上的远程飞弹系统,可对付15km以远装甲车、直升机和静止目标。该系统包括发射装置(安装在改进型重型悍马车上),发射装置包括射手控制台、飞弹发射控制器、导引头图像监视器和战斗指挥计算机显示器。
第864页
【rc-7b多功能低空侦察机(arl- m)】
陆军已经在韩国部署了首架rc-7b arl-m,用于取代ov-1d 莫霍克。陆军的arl计划开始于1990年。1994年1月,陆军投资31.6百万美元研制arl-m。arl-m採用dash-7的机体并对其进行改进,然后加装多功能任务组件。任务组件包括an/aps-144合成天线/移动目标指示雷达、前视红外雷达、红外水平扫描器、日光光电摄像机和超级鹰信息截获与方向指示系统。1999年12月,陆军接收5架arl -m,其中两架部署在韩国,用于监视非军事化地区。
【ah-64d长弓阿帕奇】
1995年12月,麦道公司获得一份价值279.6百万美元的合同,将18架ah-64a阿帕奇按照ah-64d 长弓标准进行改造。1996年8月又签定一份为期5年价值19亿美元的合同,改造232架ah-64a。陆军共有758架ah-64a需要加装长弓毫米波雷达,但目前完成了227架的安装工作。第1架长弓阿帕奇于1997年后期交付。
【ch-47d改进型运输直升机(ich)】
陆军计划对300多架ch-47d支努干人中型直升机进行改造,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这项改造计划需耗资33亿美元,需要安装t55-ga-714a型引擎和改进型音响装置,并对机体进行改进,以减轻振动。一旦资金到位,将于2002年开始每年改造24架。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空军实力展示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14565
武装部队结构
概况
美国空军由三部分组成:现役空军、空军预备队和空军国民警卫队。所有这三部分都包含支援和战斗飞行部队。但是,对于空军预备队而言,主要是承担支援任务,例如运输和空中加油。而大部分空军国民警卫队是战斗部队。空军的这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空中运输(包括战略性和战区间)、战术作战任务(近空支援、空中优势和封锁)和战略性核打击(洲际弹道飞弹和远程轰炸机)。根据部署需求和任务需要,空军是一支需要重新编制的重要部队。为了适应日益增多的海外部署的挑战,空军正在建设10支空中远征部队,或者称空间远征部队,这就增加了人员的滞留率。两支空中远征部队将一直处在随时被调遣或徵召的状态中。空中远征部队安排了为期15个月的行动日程,包括四个阶段:正规练习和训练、调配/部署准备、部署和最后的恢复阶段。空军能够在48小时内迅速调遣一支完备的空中远征部队,目标是在紧急情况下15天之内能够调遣5支或更多的空中远征部队。空中远征部队是远征空间部队(eaf)的一个部分,它由空中远征部队的精锐(原来的空中远征部队根本不具备的作战能力)、远征空间部队的机动能力(调遣和持久生存使命)和远征空间部队的基础(空中远征部队原来根本不具备的支援能力)。除了空中远征部队以外,空军还维持了一支空间远征联队,依然是用于不间断地警惕紧急事件。空军还维持着多支徵召的先锋联队,用来建立远征基地。
空军有8个主要的作战司令部(1992年从13个司令部减为8个)。作战司令部直接接受派遣完成空中作战任务。支援司令部则提供资源和装备以援助作战司令部。作战司令部还为美国联合司令部提供直接支援。
【空军器材司令部】
空军器材司令部(afmc)于1992年6月成为美国空军的主要司令部,其前身是空军后勤司令部和空军系统司令部。afmc的任务是:管理武器系统的综合研究、发展、试验、採办和维护;提供和获得先进系统;管理主要的产品中心、后勤中心、试验中心和空军研究所。afmc包括4个主要的产品中心、2个试验中心、5个空勤中心、2个专业中心和1个研究所。
【空军教育和培训司令部】
空军教育和培训司令部(aetc)的任务是:为空军培训男、女兵,包括基本军事训练、军官培训(包括后备军官培训队)、空军大学里的高级培训、领飞、医疗服务、救援和为空军和精选的联合部队进行人员的技术培训。aetc包括两支有番号的空军部队(第2军和第9军)、教育总部(空军大学)和三个直属机构(空军徵募处、空军救援培训中队和第59医疗联队。
【空军空间司令部】
空军空间司令部(afspc)代表联合司令部、美国空间司令部的空军武力。在这一角色中,afspc 的主要任务是对攻击北美的海基发射的或洲际弹道飞弹提供早期预警。afspc也可以监视所有人造空间物体,执行空间发射任务和管理陆基洲际弹道飞弹的控制权。空军第14军负责军用空间发射、弹道飞弹试验支援、卫星控制和飞弹预警。第20军负责操作和维护美国的民兵iii 和和平保卫者洲际弹道飞弹。afspc由第14军、第20军、空间作战中心、7支空间联队和1空间大队组成。
【空军机动司令部】
空军机动司令部(amc)于1992年6月1日成立,接管了军用飞机司令部的职能和战略战术空军司令部的运输和加油资产,这两个司令部均于同一天被裁减。amc 是美国运输司令部的空中组成部分,为空中战斗部队和支援装备提供战略和战术空中运输,包括由第15军和第21军承担的医疗护送。amc的司令员有双重头衔,即总司令指挥员和美国运输司令部指挥员。
如果需要的话,amc 能够发动民用后备航空队(craf),一支由商业民用飞机和机组人员组成的为美国士兵提供空运能力的飞行大队。craf已经签约的有40架短途和315架长途民用飞机。参与该计划的个体航空公司均出自自愿。参与的航空公司被要求按照军用规范改装某些装备以随时能够携带更多的燃料。1990~1991年craf参加了"沙漠盾牌"/"沙漠风暴"行动。amc包括第15军和第21军、空中机动作战中心、油料空运控制中心、国防急件运送部、6个空运联队、2个空中机动联队、4个空中加油联队、2个空运大队和1个空中加油大队。
第865页
【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
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afsoc)为美国特种作战部队提供空运能力和近空支援,并且是美国特种作战部队的空军组成部分。afsoc 于1990年5月成立,兼管第23军。afsoc还拥有一批专门的远途救援和救助飞机。afsoc负责在世界各地派遣空军特种作战部队,指示地区联合司令部执行非常规作战、快捷行动、特种侦察、反恐怖、国内外防御、反扩散、民事、人道主义援助、心理战、人员救助和反毒品行动。afsoc包括1支现役部队、1支预备队、1支空军国民警卫队特种作战部队、2个特种作战大队、 1个特种战术大队、1个飞行试验中队、1个支援行动中队和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学院。
【美国驻欧洲空军】
美国驻欧洲空军(usafe)主要由部署在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第3军和第16军组成,主要执行支援北约行动的任务。usafe包括第3军、第16军、3个飞行联队、1个空运联队和1个空中加油联队。
【太平洋空军】
太平洋空军(pacaf)的任务是在从北美和南美的西海岸线到非洲的东海岸线、从北极到南极的区域内发动空中进攻和实施空中防御。pacaf是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地基空军组成部分,包括第5、第7、第11和第13军,拥有270多架战斗机和攻击机。除了这4个军,pacaf还包括2个多任务联队、4个战斗联队、1个空运联队和2个空军基地联队。
【空军作战司令部】
空军作战司令部()于1992年成立,兼有原战略和战术空军司令部的职能。在行政上接管了原战略空军司令部的任务--载人核轰炸机的控制权。负责指挥飞机,与北美防空司令部相互协调,作为美国、冰岛的防空部队。还继承了战略空军司令部的战略情报使命,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完成这些任务的飞机都暂时部署在海外基地。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其他联合司令部(例如中央司令部和太平洋司令部)提供战备加强部队。包括第1、第8、第9和第12军和23个联队以及空战中心。
【空军预备队与空军国民警卫队】
空军预备队司令部(afrc)和空军国民警卫队(ang)是美国空军的军事预备队组成部分。它们不是主要司令部,而是野外作业机构,从空军总部直接接受命令。空军预备队包括空军第4、第10和第22军,大多数部队执行军需空运任务。战略和战术司令部也拥有预备队。除了以上带番号的部队以外,afrc还包括37个飞行联队和620多个任务支援部队。两个空间作战中队与现役部队一起共同完成卫星控制任务。
ang在和平时期是50个州的下属部队,但是也可以由总统或国会下达军事任务。ang主要负责战术飞行、侦察和战术支援任务。ang包括88支飞行部队和280支独立支援部队。
【空军直属单位】
以下是空军直属的独立单位和机构,而不是特定司令部的一个组成机构。 空军华盛顿区 空军通信与信息中心 空军条令中心 空军作战试验与鑑定中心 第11联队 空军学院
【空军野外作业机构】
空军审计局 空军基地变迁局 空军环境净化中心
空军民用工程支援局 空军人事中心 空军作战参谋处
空军费用分析局 空军飞行标准局 空军军史研究局
空军审查局 空军法律服务局 空军后勤管理局
空军医务支援局 空军军人中心 空军新闻局
空军特派调查局 空军人员行动局 空军项目执行局
空军房地产局 空军检查委员会 空军安全中心
空军保安部队中心 空军服务局 空军研究与分析局
空军技术应用中心 空军情报局 空军气象局
空军军史编制办公室 空军建模与仿真局 空军人力改革局
空军国民警卫队备战中心
兵力
国会批准的最终空军兵力
fy96 fy97 fy98 fy99 fy00
现役空军 388,200 381,100 377,356 370,882 357,777
空军预备队 73,969 73,311 72,750 74,242 73,708
空军国民警卫队 109,458 109,178 108,500 106,991 106,678
空军文职人员 195,000 184,000 155,680 164,934 160,111
装备
【现役空军】
1998年1月 1999年7月 2000年10月 飞机
战略轰炸机
85 85 70 b-52h同温层堡垒
81 73 93 b-1b枪手
19 21 21 b-2a精灵(4架用于试验)
战斗机/攻击机
433 615 397 f-15a/f-15b/f-15c/f-15d鹰
194 202 205 f-15e 攻击鹰
809 792 791 f-16a/f-16b/f-16c/f-16d法尔孔
0 2 4 f-22a raptor(订购)
56 51 54 f-117a秘密战士(包括6架教练机和1架试验机)
233 271 209 a/oa-10雷电ii
8 8 9 ac-130h幽灵
12 12 12 ac-130u幽灵
12 12 不详 f-4 鬼怪
# 1 1 yf-15
# 3 3 yf-117
电子/侦察/观察
4 4 4 e-4 neacp指挥/控制
32 32 33 e-3a哨兵机载早期报警
4 4 3 ec-18b
22 22 31 ec-130e/h/j
24 0 不详 ef-111大鸦
1 5 8 e-8a/e-8c jstars
31 35 31 u-2s龙夫人
2 2 2 sr-71黑鸟
2 2 3 oc-135b open skies验证飞机
2 2 2 e-9a遥测中继飞机(加拿大dhc-8)
19 19 19 rc-135s/u/v/w/x
5 9 6 ec-135a/ec-135e距离测量飞机
第866页
3 3 不详 ec-135k
12 12 9 ec-135c/ec-135y战略指挥与控制
1 1 1 ec-137d
0 4 6 wc-130j气象侦察
5 2 3 wc-135b气象侦察
加油飞机
7 9 9 hc-130大力神sar
28 28 31 mc-130p战斗影子
59 59 59 kc-10a补充者
253 255 250 kc-135a/kc-135e/kc-135r同温层油船
2 3 3 nkc-135同温层油船
运输机
81 81 70 c-5a/b/c银河
23 23 23 c-9a/c-9c夜莺
36 34 38 c-12c/d/j休伦人
27 43 48 c-17环球霸王iii(定货)
13 12 12 c-20a/c-20b/c-20h弯流iii/iv
78 76 77 c-21
0 3 0 c-22(见空军国民警卫队)
3 3 3 c-23a雪帕(英国)
10 7 10 c-27a刚强
0 2 4 c-32a
1 1 1 ct-43a
201 191 201 c-130e/h/j大力神/大力神 ii
4 4 4 nc-130大力神
7 7 6 c-135同温层起重机
7 4 4 c-137b/c
154 122 95 c-141b运输星
2 2 2 vc-25a空军一号
3 3 2 nt-39
其他
23 53 64 mc-130战斗爪 e/h i/ii
2 3 3 uv-18b双水獭(加拿大dhc-6)
无人机
# rq-4a全球鹰
0 rq-3a暗星(项目取消)
# rq-1a肉食动物
教练机
156 180 180 t-1 jayhawk
112 110 110 t-3萤火虫(英国)
420 418 414 t-37b鸟鸣
402 416 413 t-38a爪
69 69 77 at-38b爪
1 1 1 t-39(25架储存中)
3 3 3 t-41a/t-41c
13 11 10 t-43a
9 9 9 tg-7
3 2 2 tc-135
3 3 3 tg-3
14 14 14 tg-4
4 4 4 tg-9
# 1 1 tg-10
2 2 2 tg-11
4 4 4 u-2st
2 tc-135s/w
直升机
40 40 40 mh-53j铺路微光(h-53超级种马)
13 13 9 mh-60铺路鹰
43 47 49 hh-60g铺路鹰
14 14 8 hh-1易洛魁人sar
66 63 63 uh-1n易洛魁人
6 6 10 th-53a教练机
飞弹
空对空
# # 4,300 aim-7e/f/m麻雀
# # 9,200 aim-9p/l/m响尾蛇
# # 4,500 aim-120a amraam
空对地
23,689 23,689 27,000 agm-65a/agm-65b/agm-65d/agm-65g小牛
90 90 70 agm-84a鱼叉(用于 b-52g/h)
200 200 200 agm-86c常规空射巡航飞弹
19,607 19,607 8,000 agm-88a/b哈姆
502 502 100 agm-130a
# 66 # gam(gps制飞弹药)
10,145 10,145 # gbu-10
29,654 29,654 # gbu-12
2,823 2,823 # gbu-15(仅用于f-15)
13,114 13,114 # gbu-24a/b铺路iii
3,213 3,213 # gbu-27(gbu-23a/b改进后用于f-117)
125 125 # gbu-28 prator
130 130 110 agm-142a/agm-142b/agm-142c/agm-142d猛禽
0 5,000 4,920 传感引爆武器(正在订购)
地对空
46 46 46 轻剑(英国)
27 27 27 罗兰(法国/德国)
# # # fim-92a/b/c毒刺(部署在韩国)
战略(核)飞弹
530 530 500 lgm-30g民兵iii
0 0 0 lgm-30f民兵ii
50 50 50 lgm-118a和平保卫者(mx)
1,360 1,360 1,100 agm-86b空射巡航飞弹
423 423 400 agm-129 先进巡航飞弹
1,228 # 1,500 agm-69 近程攻击飞弹
【空军国民警卫队】
战略轰炸机
14 17 20 b-1b枪手
战斗机/攻击机
116 116 99 f-15鹰
631 607 577 f-16战隼
64 74 84 a-10雷电 ii
0 0 0 f-4g野鼬鼠
30 26 18 oa-10雷电 ii
电子/侦察/观察
0 0 0 rf-4c 鬼怪
加油飞机
224 72 222 kc-135a, kc-135e, kc-135r同温层油船
运货/运输/教练机
11 32 14 c-5银河
10 c-9a/c夜莺
4 4 4 c-21a利尔杰特
3 3 3 c-22b
40 40 12 c-26a梅特罗iii
224 110 214 c-130大力神b/e/h/j
16 48 15 c-141运输星
2 2 1 t-43a(波音737-200)
6 6 10 lc-130h大力神
直升机
18 17 18 hh-60g铺路鹰
【空军预备队】
战略轰炸机
9 9 9 b-52h同温层堡垒
战斗机/攻击机
60 71 75 f-16a/f-16b/f-16c/f-16d法尔孔
10 24 24 o/a-10雷电
24 27 27 a-10雷电 ii
运输机
32 32 32 c-5a银河
111 111 106 c-130e/h大力神
9 9 4 mc-130p大力神
5 5 8 mc-130e战斗爪i/ii
10 10 10 wc-130h大力神
46 46 45 c-141b运输星
62 62 75 kc-135e/r同温层油船
直升机
25 25 24 hh-60g铺路鹰
部署
空军空间司令部
总部 皮特森空军基地
第14军 范登堡
第21空间联队 皮特森
第30空间联队 范登堡
第45空间联队 派屈克
第50空间联队 施里弗
第750空间大队 onizuka
第20军 沃伦
第90空间联队 沃伦
第91空间联队 迈诺特
第341空间联队 马姆斯特罗姆
空军作战司令部
总部 兰利
空战中心 内利斯
第57战斗联队 内利斯
第99空军基地联队 内利斯
第53联队 内利斯
第867页
第1军 廷德尔
第8军 巴克斯代尔
第2轰炸机联队 巴克斯代尔
第5轰炸机联队 迈诺特
第7轰炸机联队 戴斯
第28轰炸机联队 埃尔斯沃思
第509轰炸机联 怀特曼
第27战斗机联队 坎农
第85大队 冰岛
第9军 肖村
第4联队 西摩·詹森
第1战斗机联队 兰利
第20战斗机联队 肖村
第33战斗机联队 埃格林
第347战斗机联队 穆迪
第12军 戴维斯-蒙森
第9侦察联队 比尔
第55联队 奥富特
第355联队 戴维斯-蒙森
第366联队 芒廷霍姆
第49战斗机联队 霍洛曼
第552空中控制联队 廷克
空军教育与培训司令部
第2军
第17教练联队 古德费洛
第37教练联队 拉克兰
第81教练联队 基斯勒
第83教练联队 谢泼德
第381教练联队 范德伯格
第19军
第12飞行教练联队 兰道夫
第332军
第14飞行教练联队 哥伦布
第37飞行教练联队
第49飞行教练联队
第48飞行教练联队
第50飞行教练联队
第47飞行教练联队 劳克林
第56战斗机联队 卢克
第58特种作战联队 柯特兰
第64飞行教练联队 里斯
第35飞行教练联队
第71飞行教练联队 万斯
第80飞行教练联队 谢泼德
第97空中机动联队 阿尔特斯
第314空中机动联队 小石城
第162战斗机大队 特斯康
第325战斗机联队 廷德尔
空中机动司令部
总部 斯科特
油料空运控制中心 斯科特
空中机动作战中心 麦圭尔
第15军 特拉维斯
第6空中加油联队 麦克迪尔
第60空中机动联队 特拉维斯
第62空运联队 麦科德
第375空运联队 斯科特
第22空中加油联队 麦康内尔
第92空中加油联队 费尔柴尔德
第21军 麦圭尔
第89空运联队 安德鲁斯
第436空运联队 多佛
第437空运联队 查尔斯顿
第305空中机动联队 麦圭尔
第19空中加油联队 罗宾斯
第319空中加油联队 大福克斯
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
总部 赫利博特菲尔德
第16特种作战联队 赫利博特菲尔德
第352特种作战大队 英国米尔登霍尔
第353特种作战大队 日本嘉手纳
第720特种战术大队 赫利博特菲尔德
空军特种作战学院 赫利博特菲尔德
太平洋空军
总部 夏威夷希卡姆
第5军 日本横田
第15空军基地联队 夏威夷希卡姆
第18联队 日本嘉手纳
第374空运联队 日本横田
第35战斗机联队 日本三泽
第7军 韩国乌山
第8战斗机联队 韩国群山
第51联队 韩国乌山
第11军 埃尔门多夫
第3联队 埃尔门多夫
第11空中控制联队 埃尔门多夫
第354联队 艾尔森
第13军 关岛安德森
美国驻欧洲空军
总部 德国拉姆施泰因
第3军 英国米尔登霍尔
第48战斗机联队 英国拉肯希思
第4空中支援大队 德国海德尔堡
第52战斗机联队 德国施潘达勒姆
第86空运联队 德国拉姆施泰因
第46空军基地大队 德国莱茵-美恩
第100空中加油联队 英国米尔登霍尔
第16军 义大利阿维亚诺
第31战斗机联队 义大利阿维亚诺
第4190临时联队 义大利阿维亚诺
第39战术大队 土耳其因契尔利克
中央司令部
第4404联队(临时) 沙乌地阿拉伯阿尔卡吉
空军器材司令部
航空系统中心 赖特-帕特森
第88空军基地联队
第4950试验联队
赖特实验室电子系统中心 汉斯卡姆
第66空军基地联队 格里菲斯空军基地罗马实验室
人因系统中心 布鲁克斯
阿姆斯特朗实验室空间与飞弹系统中心 洛杉矶
第377空军基地联队 柯特兰
空军研制试验中心 伊格林
第46试验联队 伊格林
第585试验大队
第96空军基地联队
空军飞行试验中心 爱德华兹
第95空军基地联队
第412试验联队 爱德华兹
第450试验联队
第545试验大队 希尔
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 阿诺德
奥格登空军后勤中心 希尔
第75空军基地
俄克拉何马空军后勤中心 廷克
第72空军基地联队
萨克拉门托空军后勤中心 麦克莱兰
第77空军基地联队
第76空军基地联队
第78空军基地联队
宇航维护与改造中心 戴维斯-蒙森
空军科学研究局 博灵
预算
【空军预算】(单位:1×10亿美元)
第868页
fy99 fy00 fy01
人员 17.0 17.8 18.3
作战与维护 27.0 25.7 27.7
採办 18.2 18.6 20.9
研究发展试验与鑑定 13.7 13 12.8
军用建筑 1.1 1.2 1.2
住宅 1.2 1.1 1.1
合计 78.2 77.4 82.0
【系统】(数量/百万美元)
fy99 fy00 fy01
c-17环球霸王 3/2,570.4 5/2,671 2,211.9
c-130j大力神ii 0/29.1 0/46.4 2/208.1
e-8c联合星 2/473.3 1/226.3 1/260.6
f-15a攻击鹰 5/267.3 --/-- --/--
联合基本飞机教练系统 22/108.2 29/111.4 27/113.8
阿姆拉姆 180/89.7 187/89.7 204/98.7
mlv 5/225 0/64 0/55.9
全球定位 --/87.8 --/125.4 --/196.9
联合可编程引信 --/11.5 --/-- --/9.3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3,778/79.5 8,158/189.7 9,098/219.8
肉食动物无人机 7/129.8 7/57.1 7/22.1
【研究发展试验与鑑定项目】
fy98 fy99 fy00
f-22先进战术战斗机 2,010.7 1,571 1,222.2
联合强击战斗机 913.4 923.3 476.9
b-2精灵隐形轰炸机 434.9 131 201.8
联合空对地防区外飞弹 167.2 130.9 168.4
millstar 609.7 546.5 361.3
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卫星 259.4 188 269.8
机载雷射器技术 153.5 257.3 308.6
空间基地红外系统 551.4 731.6 557.7
发展规划与计划
【b-2a隐形轰炸机】
b-2精灵或隐形轰炸机是空军主要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目前计划採购20架,足以装备两个中队,预计耗资444亿美元。首批10架b-2 block-10在怀特曼空军基地服役,装备在第393轰炸机中队。剩下的10架于1998年初装备在第715轰炸机中队。空军所有的b-2都按照block-20的标准进行改进,随后又按照block-30的标准进行改进。
【b-1b枪手】
作为耗资27亿美元的常规任务改进项目中的一部分,b-1b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常规作战能力将得到改进。该项改进要求在2002年前具备常规攻击能力,包括jdam、jsow和jassm。从1996起,cbu-87、-89和-97集束炸弹将经过鑑定后加装在b-1b。第2项改进工作称作防御系统改进项目,包括安装综合防御电子对抗(idecm)系统。idecm将替换目前b-1b上使用的alq-161系统。
【c-17环球霸王iii远程战略运输机】
1996年5月,麦道公司获得一份7年期142亿美元合同,建造追加的80架c-17环球霸王iii远程运输机。1997年安排8架的产量,1998年9架,1999年13架,2000~2002年每年15架,2003年5架。2000年,波音成为飞机採购的主承包商,将负责完成全部交付工程。在另一项价值17亿美元的分包合同中,pratt & whitney公司在1997~2003年之间将制造350 f117引擎。c-17将逐步取代空军老式的c-141和c-5a 远程运输机。1999年12月,空军接收了第56架c-17环球霸王iii。
【e-8a/c联合星】
联合星是是一种改进的波音707-300飞机,装有一个24英尺长的合成孔径雷达,能在所有天气条件下跟踪地面目标。1996年9月,空军批准49亿美元採购20架联合星(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首批8架于1996年秋季装备第93空中控制联队。到2004年,该联队将拥有20架e-8联合星。
【联合强击战斗机(jsf)】
jsf项目以前被称作联合先进强击机技术(jast)项目,用于更换海军的a-6e入侵者、海军陆战队的f/a-18黄蜂和av-8b鹞、空军的f-16战斗鹰和a-10疣猪以及英国皇家海军的海鹞。美国预计採购3000架jsf,其中大多数由空军採购。英国将为jsf项目提供10%的费用,在jsf概念演示阶段作为一个全参与的合作伙伴。在jsf项目中,英国是合作研制伙伴,土耳其和以色列是主要伙伴,义大利是情报互通伙伴,丹麦、挪威和荷兰是交往伙伴。
【t-38c爪教练机改进】
1996年8月,麦道公司获得一份价值45.6百万美元的合同,将两架t- 38 改造为t-38c。1998年改造后的t-38开始试飞。改造包括安装头盔显示器、gps/ins导航系统和两个多功能显示器。整个改造周期预计耗资700百万美元。改造工作将使教练机的寿命延长至少到2020年。整个项目将改造509架美国空军的t-38和北约的联合喷气式领飞教练机。
【机载雷射器计划(abl)】
1996年11月12日,空军授予波音/trw/洛克希德·马丁联合研究小组一份11亿的项目定义与风险降低阶段合同,于1998年春季单独建造一架载有攻击雷射器的yal-1a飞机样机。飞行试验将持续至2002年,随后将机载雷射器对付战区弹道飞弹模型的作战试验。yal-1a由波音747-400f远距离民用运输机改造而成,飞机头部装有高能氧化碘化学雷射器(coil)。据悉coil的作用距离为185~360英里。
【无人机】
空军继续管理肉食动物(tier ii)、全球鹰(tier ii plus)和暗星(tier iii minus)无人机项目所有这三种无人机将由空军第11侦察中队使用。三种无人机能装备不同的传感器组件,包括电视制导、前视红外、合成孔径雷达、通信情报组件和电子情报组件。肉食动物中空耐久战术无人机是一项先期概念技术演示项目。造价为31.7百万美元的肉食动物无人机合同于1994年1月授予通用原子能公司,1995年1月首次交付全套系统(三架无人机、一个地面接收站)。1996年7月空军签定一份价值36百万美元的合同採购5架肉食动物无人机。空军计划共计採购50架肉食动物无人机。1999年12月21日,空军授予通用原子能公司一份49百万美元的合同,採购12架无人机、1个地面控制站、6 套除冰装置和其他支援装备。预计2000年11月开始生产。全球鹰高空耐久无人机由teledyne ryan公司建造,单价为1000万美元。按照1995年5月由高级研究计划局授予的tier ii plus第2阶段价值164百万美元的合同teledyne ryan公司正在研究、制造和试飞两架全球鹰无人机,首次试飞是在1997年。项目共需採购20架20全球鹰无人机,费用约5亿美元。2000年2月16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赢得一份价值7千2百万美元合同採购两价全球鹰样机,这项合同预期于2002年3月31日完成。暗星无人机用于比全球鹰无人机距离更近、威胁更高的环境。价值1000~1200万的暗星tier iii minus低空观察无人机项目由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暗星项目开始是作为一份保密合同于1994年授予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究小组。1995年暗星无人机公诸于众,1996年4月首次试飞。1996年4月22日,首架暗星坠毁,项目推迟12个月,尽管第2架样机已准备在1997年5月试飞。根据空军拟订的採购20架的目标,两架暗星无人机正在建造中。
第869页
【aim-9x】
见美国海军实力--发展规划与计划。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jdam项目要求在非制导的常规重力型炸弹上安装gps制导组件。jdam的制导组件能安装在mk 83、mk 84和blu-109深埋目标侵彻炸弹上。1999年7月,波音公司成功地演示了在mk 82炸弹上使用制导组件。使用gps和惯性导航提供了高精度、所有天气条件下的高空和低空轰炸能力。空军和海军计划以4万美元的单价採购87496套组件。1997财年jdam用于b-2轰炸机,1999财年用于f/a-18 c/d和b-1b轰炸机,2000年以后将用于f-15e、f-16 c/d和f-14,2005年将用于f-22。此外,jdam还将用于av-8b、b-52和p-3。
【agm-154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
见美国海军实力--发展规划与计划。
【联合空对地防区外飞弹(jassm)】
由空军和海军联合投资30亿美元的jassm项目是研制射程超过100英里(160.9公里)的防区外精确打击飞弹。1996年6月,麦道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被授予了进入研制工作的项目定义和风险降低阶段(pdrr)的合同(分别为126.5百万美元和110.9百万美元)。pdrr阶段之后,1998年又签定了一份为期32个月的工程与制造发展合同。军方正在计划以单价40万美元从2000年开始採购2400~4000枚该飞弹。麦道公司的设计採用了have slick、jdam 和m-er项目中现有的子系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设计方案除了主要依靠为其它保密的飞弹项目研究之外,公开的信息并不多。jassm项目是已取消的三军防区外攻击飞弹的替代项目。1999年11月23日,jassm 在白沙飞弹靶场首次完成以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试验。2000年4月25日,jassm项目正式全面展开。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实力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4520
武装部队结构
概况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负责指挥从陆军、海军和空军分离出来的特种作战部队。特种作战司令部总司令负责为联合司令部培训特种作战部队。每一个联合司令部有一个下属司令部——战区特种作战司令部,负责指挥本地区的特种作战部队。特种作战司令部总司令也可以接受国家指挥管理局的委派,执行下达的特种作战任务。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包括“绿色贝雷特斯”、“三角洲”部队、心理战部队和突击队。派遣到这些部队的大多数人员都经过了空降训练。陆军特种作战部队执行包括游击战、颠覆、破坏、镇压叛乱、培训国外部队和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陆军特种作战部队按地区划分为以下7个特种部队大队:
第1特种作战团 ——亚洲
第3特种作战团 ——非洲、加勒比地区
第5特种作战团 ——中东、西南亚
第7特种作战团 ——拉丁美洲
第10特种作战团 ——欧洲
第19特种作战团 ——中东、西南亚
第20特种作战团 ——拉丁美洲
【空军特种作战部队】
空军特种作战部队主要由用以支援陆军和海军特种部队的特种飞行队组成。除了担当渗透/脱逃角色之外,空军特种作战部队还执行敌战区内跳伞飞行员的救援、提供空中指挥与控制设施、心理战支援、近空支援以及为其他突击部队开路等任务。空军特种作战部队依靠特种战术中队执行地面任务。特种战术中队负责空降救援行动和作战控制(例如,武器末段制导、突击区域飞机控制和火力支援)。特种战术中队执行搜索和救援行动中使用4×4 ratt车,ratt车类似于吉普车,可以採用mh-47支努干人中型运输直升机运输。空军特种作战部队前身是第23空军大队(斯科特空军基地)。1990年5月,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成立,该部队不受军用空运司令部的指挥。
【海军特种作战部队】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部队包括海-空-陆部队(seal)和特种舰船部队。战争时期,海-陆-空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准备两栖突击中执行战术、战略侦察和攻击目标。与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一样,海军的海-空-陆部队按照地区划分:
第1海军特种作战团
第1 seal部队 ——东南亚
第3 seal部队 ——中东、西南亚
第5 seal部队 ——韩国
第2海军特种作战团
第2 seal部队 ——北欧
第4 seal部队 ——拉丁美洲
第8 seal部队 ——非洲
兵力
2000财年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作战人员
现役 预备役 总人数
陆军 15,220 10,333 25,553
空军 9,251 1,730 10,981
海军 4,429 1,300 5,729
海军陆战队 50 ---- 50
军职人员 29,400 13,920 43,320
文职人员 2,696 ---- 2,626
特种作战司令部总人数 61,046 27,283 88,259
装备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
1994年5月 1997年1月 2000年10月 直升机
15 15 15 ah-6j小鸟攻击直升机(美国 oh-6)
15 15 15 mh-6j小鸟运输直升机(美国 oh-6)
# 11 11 mh-47d支努干人运输直升机
# 26 26 mh-47e支努干人运输直升机
# 4 4 mh-60a/mh-60l铺路鹰空降指挥与控制直升机
第870页
# 23 23 mh-60k铺路鹰运输直升机
# 18 18 mh-60l铺路鹰运输直升机
# 10 10 mh-60l dap攻击直升机
22 0 0 uh-1h 休伊直升机
16 0 0 ch-47d支努干人运输直升机
15 0 0 uh-60a 黑鹰运输直升机
空军特种作战部队
固定翼飞机
8 8 8 ac-130h幽灵
0 12 12 ac-130u幽灵
14 14 14 mc-130e战斗爪1型运输机
18 24 24 mc-130h战斗爪ii型运输机
5 6 6 ec-130e
23 28 28 mc-130p战斗影子加油机
10 0 0 ac-130a幽灵
11 0 0 c-130e/c-130h 大力神运输机
直升机/斜旋翼机
37 40 40 mh-53j铺路微光直升机
10 13 13 mh-60g铺路鹰运输直升机
2 1 1 nch-53a教练机
0 0 1 cv-22 鱼鹰(定货中)
车辆
15 15 15 ratt
海军特种作战部队
舰船
巡逻艇
4 13 13 龙捲风巡逻艇
1 0 1 mk 5海上潜行者登陆艇(原型)
0 8 20 mk v xfpb登陆艇
16 18 18 10-m充气艇
18 18 18 9-m充气艇
近海、江河巡逻艇
11 10 10 mk 3 海上幽灵巡逻艇
27 25 25 mk 2 pbr (海军预备役)
24 25 25 毒刺级江河突击艇
22 21 21 微型atc级
辅助船只
3 3 3 游泳者运输船
特种作战潜水艇
1 2 2 班杰明·富兰克级 (以前的弹道飞弹战略核潜艇)
17 17 17 mk viii sdv
小型潜水器
# # # mk ix sdv (2人)
0 0 3 asdv
部署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
现役 布拉格堡
特种部队司令部(空降)
第1特种部队(作战)
特遣部队(三角洲部队) 布拉格堡
特遣部队 德国
第1特种作战团(空降) 刘易斯堡
第3特种作战团(空降) 布拉格堡
第5特种作战团(空降) 坎贝尔堡
第7特种作战团(空降) 布拉格堡
第10特种作战团(空降) 卡森堡
第112特种作战信号团
美国陆军特种作战综合司令部(空降)(临时) 布拉格堡
第75突击团 本宁堡
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 坎贝尔堡
美国陆军内务与心理战司令部 布拉格堡
第96内务营(空降)
第4th心理战团(空降)
预备役/国民警卫队
第19特种作战团(空降)(国民警卫队) 德雷珀
第20th 特种作战团(空降)(国民警卫队) 伯明罕
第2心理战团 克利夫兰
第7心理战团 莫菲特菲尔德
第351内务司令部 芒廷维尤
第352内务司令部 里弗代尔
第353内务司令部 布朗克斯
第358内务司令部 普鲁士王村
第361内务司令部 彭萨科拉
空军特种作战部队
司令部 佛罗里达州
第16th特种作战联队 佛罗里达州
第352特种作战大队 英国
第353特种作战大队 日本
第720特种战术大队 佛罗里达州
特种作战学院 佛罗里达州
第18试验飞行中队 佛罗里达州
空军国民警卫对与空军预备役特种作战部队
第193特种作战联队 哈里森堡
第919特种作战联队 迪尤克菲尔德
海军特种作战部队
司令部 科罗纳多
海军第1特种作战团 科罗纳多
海军第2特种作战团 特尔克里克
第1特种舰船中队 科罗纳多
第2特种舰船中队 利特尔克里克
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 达默内克
海军特种作战中心 科罗纳多
发展规划与计划
【cv-22鱼鹰斜旋翼运输机採购】
1995年5月,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宣布计划採购50架以上的cv-22鱼鹰飞机。根据1996年12月签定的一份价值4亿9千万美元的工程与制造发展合同,cv-22的变型飞机也成为了海军/海军陆战队v-22计划中的一部分。贝尔-波音公司将一架mv-22按照cv-22标准进行改造,2000年初期开始这项试验。研制cv-22变型机的费用约5亿5千万美元。国防部将于2001财年决定cv-22飞机是否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一旦决定大批量生产,第一批cv-22的交付工作安排在2003年,2005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2010年完成50架飞机的交付工作。
【mc-130p战斗影子加油机改进】
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于1999年改进了28架mc-130p战斗影子空中加油机,提高在敌方领空执行纵深突击空中加油任务时的生存能力。这项改进包括安装新型导航装置、干扰装置、威胁报警和前视红外系统。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还在28架mc-130p中的15架中安装空中加油探针,以使得这些空中加油机自己能够进行空中加油。
【mk v 特种作战快艇】
1997年特种作战司令部採购了20艘83英尺的mk v快艇,用于接送特种作战人员。mk v快艇单价为3.7百万美元,项目总经费约1亿美元。
【先进海-空-陆运输系统(asdv)】
已经从诺思罗普·格鲁曼海洋系统公司订购了三艘asdv中型潜水器。65英尺长的asdv是一种“干”的潜水器,乘员和乘客被封闭起来,与四周的水相隔离。1997财年开始建造,1999财年交付所有的三艘潜水器。
第871页
【特种作战部队情报车】
特种作战部队情报车由雷锡恩电子系统公司电子-空间分部制造,包括一个安装在“悍马”车后部掩蔽的通讯模块,并带有一节载有支援装备的拖车。该系统为特种作战部队提供从本国、战区和战术情报源实时接收作战情报数据的能力。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还採购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式情报装备。
特种作战部队情报车原型车于1994年交付。1995年1月签定生产两套系统的合同,1996年2月交付订购的系统。1996年5月签定採购十多套该系统,1996年10月完成交付工作并于1996年11月装备特种作战中央司令部。总项目包括12套系统,共计费用2千5百万美元。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452
美国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军种参谋长、战 区司令官为上将;军种副参谋长、军长、舰队司令为中将;师长、航空母舰 特混部队司令为少将;副师长、独立旅旅长为准将;团长、空军联队长、舰 长为上校 ;营长、舰艇中队长为中校;副营长、舰艇分队长为少校;连长 为上尉 ;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罗马尼亚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集团军司令为少将、中将;师长为 少将;团长为上校;营长为大尉、少校;连长为大尉;排长为中尉。罗马尼 亚的男军官中不设少尉军衔,少尉专为女军官设置,女军官一般不担任连队 指挥官职务,故其排长的编制军衔中没有少尉。 印度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军种参谋长为上将;军区司令、舰队司 令为中将;师长、军分区司令为少将;师参谋长、旅长为准将;旅参谋长、 飞行联队司令、舰长为上校;营长、特种兵团长、飞行中队长、二级舰长为 中校;副营长、特种兵副团长、飞行中队长、三级舰长为少校;连长、飞行 副分队长、艇长为上尉;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第十三卷美国篇 单兵的装备、装具及负载重量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336
装备与装具项目 单兵载重(磅)
军服类 皮带 0.2
军靴 3.4
内衣及t衫 0.4
袜子 0.3
军服 3.8
武器类 m16步枪 7.9
m60机枪 19.0
反坦克火箭筒 5.2
战斗装具类 手枪皮带枪套 1.6
水壶及水杯 3.0
掘壕工具 2.5
弹药袋(180发) 2.5
剌刀 1.3
武器(弹匣装弹) 7.9
钢盔 3.1
防毒面具 2.9
雨衣 1.7
手榴弹 2.0
避弹衣 8.5
共计19项
77.2(折合35公斤)
第十三卷美国篇 攻击航母舰载机联队的装备数量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150
类别 数量(架) 类别 数量(架)
f-14型战斗机 24 ea-6b型电子干扰机 4
f/a-18型战斗机 24 e-2c型预警机 4
a-6型攻击机 10 s-3型反潜机 6
ka-6型加油机 4 sh-3、sh-60f型反潜直升机 6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军预备役简介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3633
美军预备役部队是一支军兵种齐全、装备先进、编组合理、战备程度较高的武装力量,是美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扩充现役部队的首要来源。
一、陆军预备役部队
共有约80万人,约3000辆坦克,由国民警卫队和后备队组成。国民警卫队共有30万人,编为8个师(1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4个步兵师和1个轻步兵师)、21个旅、团和16个野战炮兵旅。8个师分别是:第49装甲师(德克萨斯州奥斯丁)、第35机步师(后备队编为7个训练师和5个演习师。陆军预备役部队为陆军提供了50%的作战部队、60%的战斗支援部队和70%的战斗勤务支援部队。陆军预备役部队的主力是陆军国民警卫队的8个师和21个旅、团。8个师分别是:第49装甲师(德克萨斯州奥斯丁)、第35机步师(堪萨斯州利文沃斯堡)、第40机步师(加利福尼亚州洛斯阿拉米托斯)、第34步兵师(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第38步兵师(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波利斯)、第42步兵师(纽约州特洛伊)。对个旅、团分别是:第30装甲旅(田纳西州杰克逊)、第里装甲旅(阿拉巴马州诺斯波特)、第116骑兵旅(爱达荷州温特福尔斯)、第155装甲旅(密西西比州用治)、第163装甲旅(获大拿州博兹曼)和第278装甲骑兵团(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第30机步旅门c卡罗来纳州柯林顿)、第32机步旅(威斯康星州盛尔基)、第48机步旅(乔治亚州海肯)、第81机步旅(华盛顿地雅图)、第218机步旅(南卡罗来纳州纽贝里)和第256机步(路易斯安那州拉斐特),第27轻步兵旅(纽约州锡拉丘兹)、29轻步兵旅(夏威夷州檀香山)、第33步兵旅(伊利诺斯州艺哥)、第39轻步兵旅(阿肯色州小石城)、第45轻步兵旅(俄克荷马州伐克拉荷马城)、第53轻步兵旅(佛罗里达州坦帕)、76步兵旅(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波利斯)和第92步兵旅(波黎各胡安娜迪亚斯)。
需要指出的是,预备役师和旅、团的编制装备与现役部队本相同,只是其战备程度和武器在位率略低一些。如陆军现役队一般为一级战备状态,而陆军预备役部队中的战斗部队一;为二级战备状态,其中的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则为级战备状态。各级战备状态对部队的要求差别较大。如三级备状态规定部队要具有核定实力(数量和技术水平)的70%,定装备(数量和战备程度)的65%,动员后所需的训练时间不得超过5~6周。在上述21个旅、团中,有15个旅、团是陆军现役师的加强部队。下面不妨通过预备役部队在海湾战争中的表现来看一看预备役部队在陆军中的地位。
第872页
美国防部认为,陆军预备役部队在海湾战争中“表现非凡为陆军取得对伊战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援”。据统计,在整个战争中,陆军共徵召了145万名预备役人员,约占可动员人数的20%。这些人员在战争中担负了多种任务:大部分预备役人员担负了战斗勤务支援任务,如运输、卫生、军邮、水净化、民事、财政和维修等任务;部分预备役人员担负战斗支援任务,如工程、航空、化学战防御、沾染洗消和炮兵等任务;有1.6万人担负战斗任务,主要是国民警卫队的补充旅和补充营。在战争最紧张的时刻,约有人5万名国民警卫队和后备队人员在战区服役,约占战区陆军总兵力的25%。在这些被部署战区的预备役人员中,约有75%的人员执行战斗勤务支援任务,约25%的人员执行战斗支援和战斗任务。此外,还有不足10%的预备役人员被派往欧洲担负支援任务。剩下的预备役人员大都被部署在美国本上各地执行支援任务,或者加紧训练准备开赴战区。当然,在预备役动员过程中,也暴露出部队战备状态不高、缺少现存的向西南亚地区进行动员的计划等。
人担负战斗任务,主要是国民警卫队的补充旅和补充营。在战争最紧张的时刻,约有人5万名国民警卫队和后备队人员在战区服役,约占战区陆军总兵力的25%。在这些被部署战区的预备役人员中,约有75%的人员执行战斗勤务支援任务,约25%的人员执行战斗支援和战斗任务。此外,还有不足10%的预备役人员被派往欧洲担负支援任务。剩下的预备役人员大都被部署在美国本上各地执行支援任务,或者加紧训练准备开赴战区。当然,在预备役动员过程中,也暴露出部队战备状态不高、缺少现存的向西南亚地区进行动员的计划等。
二、空军预备役部队
空军预备役部队共有约25万人,169个中队,1873架飞机。它分为空军国民警卫队和空军后备队两部分。前者编有精选预备役人员10.9万人,112个中队,1426架飞机,主要为战略空军、战术空军、军事空运和太平洋空军部队提供支援;后者编有用选预备役人员7.卫万人,57个中队,447架飞机,主要为军事空运、特种部队等提供支援。空军预备役部队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湾危机初期,空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预备役志愿人员的支援。1990年8月,预备役人员承担了42%的战略空运任务和33%的空中加油任务。随后,空军又徵召了所有的c—5运输机机组人员和几乎全部的c141运输机机组人员。1990年12月之后,空军再也没有可供部署的现役部队了,于是动员了3个战术预备役中队,即来自南卡罗来纳州麦肯泰尔国民警卫队空军基地的f—16战斗机中队、来自纽约州锡拉丘兹的f—16战斗机中队和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纽奥良的a—10攻击机中队。由于这3个中队的参战,空军作战力量得到了有力的加强。
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空军动员了近五万名国民警卫队和后备队人员,约占预备役部队的20%。其中,大部分人员负责军事空运工作,其余人员负责为战术空军司令部提供战斗机中队,为战略空军司令部提供空中加油支援。此外,空军还动员了近千人的第一类单个预备役人员加入现役部队服务。预备役部队还提供了通信、情报、航空医疗后送及其他支援。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约有1.l万名国民警卫队和后备队人员部署在西南亚地区,约占战区内空军兵力的20%。仅3个预备役战斗中队就占战区空军兵力的5%。空军预备役部队在海湾战争中发挥的突出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三、海军后备队
海军后备队共有20多万人,其中精选预备役人员9.6万人,编有l个舰载机联队、2个巡逻机联队、l个直升机联队、1个战术支援联队,装备舰艇23艘、飞机223架。
虽然海军动员和向西南亚地区部署的预备役人员比其他军种要少,但他们还是为高强度的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海湾战争中,海军后备队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卫勤和扫雷两个方面。在战区的所有医疗床位中,海军提供的床位占一半以上(包括两艘医院船和3个舰队医院的床位)、由于海军现役部队只有两艘扫雷舰、扫雷力量严重不足,后备队的两艘扫雷舰“熟练”号和“不透”号被徵召,极大地提高了海军扫雷能力。在整个战争中,海军动员了约2万名精选预备役人员,约占可动员人数的15%,还动员了近20名第一类单个预备役人员。在这些人员中,有一半的人员是医务人员。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约有7000名预备役人员部署在战区,约占战区内海军总兵力的8%。海军预备役人员之所以担负的作战任务很少,主要是因为海空战强度不高,如航母通常每天只需遂行12小时的飞行任务,而不是预计中的昼夜24小时连续作战。后备队不必为作战舰只补充扩编人员。
四、陆战队后备队
陆战队后备队共有9.9万人,编有1个陆战师、l个航空联队、1个勤务支援大队,装备飞机181架。陆战队拥有的4万余人的精选预备役人员分别编入第4陆战师(占其中的50%)、第4陆战队航空兵联队(占其中的25%)和第4勤务支援大队(占其中25%)。战时,这些人员可加强或增援3个现役陆战师或组成第4个陆战师。海湾战争中,海军陆战队徵召了大约3万名精选预备役人员,约占可动员精选预备役人员的75%,是各军种徵召预备役人员比例最高的。这些被徵召的人员包括第4陆战师几乎所有的战斗部队(步兵和装甲兵)以及野战炮兵、高射炮兵、航空兵、情报与侦察、战斗工程和支援部(分)队。在战争最紧张的时候,约有1.5万名精选预备役人员在战区服务,包括1个步兵团司令部、4个步兵营、1个坦克加强管、6个炮兵连和5个航空兵中队,这些兵力约占战区陆战队总兵力的17%。此外,数千名预备役人员受命顶替那些从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地区调往战区的现役战斗和支援部队。如向驻扎在沖绳的第3海军陆战远征部队补充了2300名预备役人员;向第2海军陆战远征部队补充了1700名预备役人员,支援原计划在挪威附近海域进行的代号为“战斗格里并一问”的北约演习。
第873页
陆战队后备队在遂行作战和支援任务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不足,主要是战备程度不高,训练不充足。在作战中,第4陆战师共部署了5个整建制的预备役作战营,但大都在后方地域担任保安、战俘管理和团预备队任务,只有1个营以营建制单位参加了战斗。不过,陆战队从后备队中抽调的20个连级分队(其中有4个坦克连和6个炮兵连)在战斗中表现出色。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军文职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846
文职人员是美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两部分人员:一是在国防部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的官员,如国防部长、三个军种部部长等,这些人员对确保军队的性质、贯彻文官治军的原则起着重要作用;二是在军队各级机关、部队中从事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操作和勤务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人员。截止1997年,美军共雇用直接文职人员73.92万人,其中陆军23.12万人,海军及海军陆战队20.94万人,空军1768万人,国防部与各直属局12.19万人;雇用间接文职人员4.02万人。直接文职人员系指国内外各军事机关和单位直接雇用的美国人;间拉文职人员是指驻海外美军与驻在国政府及所属机关通过签定合同或协议而雇用的当地人。后者的薪金待遇一般低于前者。
近年来,由于兵力削减、部队改组和军队文职化,许多原先由享人承担的工作改由文职人员承担。美军大量雇用文职人单是美军的一大特色之一。这一举措使得部队在不增加军人编制员额的情况下,广泛吸收社会上的专业人才和劳动力为军队服务。文职人员掌握许多军队所需的专业技术,又不像军人那样受服役条件、服役年限和年龄的限制,便于在军队长期工作,使创队能够保留技术骨干,保持有关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文职人员按工作性质可分为白领和蓝领两种。前者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担负科研、行政和秘书等工作;后者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担负基地设施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管理军事设施或在军队所属工厂工作。其主要来源是联邦政府的公职人员、退役军人、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上志愿在军队服务的其他人员。他们从事的工作多达一千五百种,按职业大致分为八大类,即科学家与工程师、高级专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师与技工、秘书与办事员、服务员和勤杂工。军队招收文职人员须经考核后择优录用,并签定工作合同。文职人员的考核、选拔和晋升由国防部和各军种文职人员管理局统一负责组织领导。随着军队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军事分工越来越细,文职人员不仅在平时,而且在危机期间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空军简介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880
美国空军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空军部,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是空军参谋部。目前,空军部直属的一级司令部有8个,即空军器材司令部、空军作战司令部、空军机动司令部、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空军教育与训练司令部、空军航天司令部、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和欧洲空军司令部。美空军主要由战略部队、战术部队、航天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4部分组成,编制序列为航空队、联队、大队和中队4级;共编有14个航空队、45个航空联队和128个中队,主要装备有6394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3267架,运输机1158架)、洲际飞弹580枚(其中"民兵"3型飞弹530枚、mx飞弹50枚)。
航空队是空军实现战区战略、遂行战役作战任务的基本军团,分别归属各大司令部领导和指挥。典型的航空队除了编有2~8个联队外,还编有侦察机和空中控制联队或大队。美空军共编有航空队14个,即:太平洋美空军司令部下辖的4个航空队(驻日本横田的第5航空队、驻韩国乌山的第7航空队、驻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的第11航空队和驻关岛安德森的第13航空队)、欧洲美空军司令部下辖的2个航空队(驻英国米尔登霍尔的第3航空队和驻义大利阿维亚诺的第16航空队)、空中作战司令部下辖的4个航空队(驻佛罗里达洲廷德尔的第1航空队、驻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的第8航空队、驻南卡罗来纳州肖奥的第9航空队和驻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山的第12航空队)、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的2个航空队(驻加利福尼亚州特拉维斯的第15航空队和驻新泽西州麦圭尔的第21航空队)和空军航天司令部下辖的2个航空队(驻怀俄明州沃伦的第20航空队和驻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的第14航空队)。
联队是美空军的基本战术作战单位,拥有比较健全的行政管理机构和战斗与后勤支援系统。典型的航空联队通常编有作战大队、支援大队和后勤大队各1个。美空军共编有45个联队,其中11个战略轰炸机联队、10个运输机联队和24个战斗机联队。大队是介于联队和中队之间的一级指挥、管理机构,中队是空军的基本建制单位,通常由2~3个飞行编队编成。中队一般由11~24架飞机编成。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海军简介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3100
美国海军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两个独立的军种组成。海军可分为舰艇部队、舰队航空兵、海上勤务部队和岸基部队4个兵种,一般按照行政管理和作战指挥两个系统进行编组和行动。
第874页
目前,海军编有两洋舰队,即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11个航母战斗群,10个舰载机联队;主要装备有84艘潜艇、143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含航空母舰11艘、飞弹巡洋舰31艘、飞弹驱逐舰52艘、飞弹护卫舰49艘)、2900架飞机(作战飞机1728架)、1500架直升飞机(含武装直升飞机487架)。
一、舰艇部队
海军舰艇部队包括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均编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战略集团。平时属海军作战部领导,战时归各自所在战区的总部统一指挥。两大集团均採用行政和任务两种编组形式。
行政编组:分为水面舰艇司令部和水下舰艇司令部。水面舰艇司令部下辖若干个大队,包括水面舰只大队、巡洋舰驱逐舰大队、两栖舰大队、特种作战大队、扫雷舰大队和供应舰大队等;一个大队又下辖若干个中队,如1个巡洋舰驱逐舰大队由2~4艘巡洋舰和2~4艘驱逐舰中队编成。潜艇部队编制大致相同,只是常规潜舰中队编配4~6艘潜艇,而核潜艇中队可能编配7~10艘潜艇。航母通常编成航母战斗群,隶属于舰队航空兵司令部。
所谓任务编组,即特混编组,是为执行作战、演习、战术训练和某项特定任务而编成的混合舰队。它只负责对所属部队实施战役、战术指挥,不负责其行政事务;所需兵力从各个行政编组抽调,一俟任务完成即归还原行政建制。任务编组按兵力规模分为作战舰队、特混舰队、特混大队、特混小队和特混支队5个级别。
作战舰队是海军的战略军团,可独立实施各种大型战役。美国海军共编有5个大作战舰队。太平洋舰队编有第3(负责太平洋战区)、第7(负责西太平洋战区)和第5(负责印度洋、波斯湾和红海战区)等3个作战舰队,大西洋舰队编有第2(负责大西洋战区)和第6(负责地中海战区)等2个作战舰队。各舰队编制实力大同小异。如:第6舰队编有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2艘、攻击潜艇2艘、海岸巡逻艇2艘,另配有两栖舰艇3艘和铺助舰3艘,共计18艘舰艇。第7舰队共有19艘舰艇,第5舰队共有18艘舰艇。此外,各舰队还有一部分军事海运局的后勤铺助舰船随同作战舰艇活动。
航空母舰是美海军最重要的舰种,常常是海军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核心力量。现编有11艘航母,其中核动力多用途航母8艘,即"尼米兹"级7艘("尼米兹"号、"艾森豪"号、"卡尔·文森"号、"罗斯福"号、"林肯"号、"华盛顿"号和"斯坦尼斯"号)、"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企业"号);常规动力多用途航母3艘,即"小鹰"级2艘("小鹰"号和"星座"号)和"福莱斯特"级1艘("独立"号)。
二、舰队航空兵
舰队航空兵也採用行政编组和任务编组两种编成方式。行政编组一般按单一机种编组,负责日常行政管理、飞行训练和物资技术保障等;任务编组是为满足遂行特定任务需要而进行的多机种混合编组。舰队航空兵按行政编组分为联队(大队)、中队和分遣队3级。联队是舰队航空兵的基本行政和战术单位,下辖6~12个中队,并分为舰队航空联队和舰载机联队。舰队航空联队又称岸基航空联队,包括巡逻机联队(由6~7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9架p-3c岸基反潜巡逻机)、攻击机联队(由8~14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14架a-6e攻击机)、战斗机联队(由10多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12架f-14a战斗机)、战斗攻击机联队(由10多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12架f/a-18攻击战斗机)、直升机反潜作战机联队、侦察攻击机联队、母舰警戒联队和战术支援联队等。
舰载机联队是以航母为活动基地的行政管理和战术作战单位。目前,美军共编有10个现役舰载机联队和1个预备役舰载机联队。典型的舰载机联队编有2个战斗机中队,各装有f-14a型战斗机10~12架;2个战斗攻击机中队,各装有f/a-18战斗攻击机9~12架;1个战术电子战中队,装有ea-6b电子战飞机数架;1个空中预警机中队,装有e-2c预警机4~5架;此外,航母上还配有ka-6加油机、s-3和sh-3反潜机与直升机数架。
三、海上勤务部队
海上勤务部队主要包括海上支援部队和海上运输部队,现有军人1000人,文职雇员6000人,合同商业人员2500人;拥有由110多艘两栖、后勤和运输舰船组成的核心舰船,按大队、小队和支队编组。
四、岸基部队
岸基部队主要指海军基地(包括舰艇基地和海军航空站)及其所属部队和机构。
五、海军陆战队
陆战队是一支隶属于海军部的两栖作战部队,有自己独立的组织系统,由地面作战部队和航空兵编成。地面作战部队又分为舰队陆战队和安全警卫部队两部分,其中舰队陆战队是海军陆战队的核心力量。主要装备有坦克403辆、轻型装甲车1966辆、牵引炮789门、反坦克飞弹发射装置2373具、作战飞机475架、武装直升机156架。
陆战队编有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和大西洋舰队陆战队。两洋舰队陆战队在行政上归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领导,在作战上则归两洋舰队指挥。太平洋舰队陆战队下辖第1(司令部驻地为加利福尼亚洲彭德尔顿兵营)和第3远征部队(司令部驻地为日本沖绳巴特勒兵营),大西洋舰队陆战队下辖第2远征部队(司令部驻地为维吉尼亚洲勒任兵营),每个远征部队编有1个陆战师、1个陆战航空联队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等。现有第1、第2和第3陆战师共3个现役陆战师,分别隶属于第1、第2和第3远征部队,陆战师的编制员额为18335人(含海军人员约800人),採用三团制编制,按师、团、营、连、排编成;编有师直属部队、战斗部队和战斗支援部队。直属部队编有师营部、侦察营、坦克营、步兵营、两栖突击营和工兵营等;战斗部队为三个陆战团,战斗支援部队为1个炮兵团。
第875页
安全警卫部队主要负责海军武装舰船、基地设施和国务院驻外使、领馆的安全警卫工作,兵力约占陆战队总兵力的8%。
陆战航空兵按联队、大队和中队三级编成,共编有3个联队,分别配属于3个远征部队。联队编制员额为12000人,编有4个航空大队、航空控制大队和支援大队各1个,28~31个中队,以及数个轻型防空飞弹营和高炮连等地面防空部队。其中要装备有:av-8b攻击机60架,f/a-18战斗攻击机48架,a-6e攻击机20架,ea-6b电子战飞机6架,rf-4b侦察机8架,kc-130加油机12架,ov-10a/d观察机12架,ah-1t/w攻击直升机24架,ch-53直升机48架,ch-46e直升机60架,un-in通用直升机24架,"霍克"飞弹发射装置16部。
六、海岸警卫队
主要担负港口安全保卫、导航铺助、搜索与救援、缉毒等任务,归运输部领导;战时由海军指挥,担负海上运输舰队护航、执行反潜任务、为海军舰只提供舰员等。编有2个地区司令部(大西洋地区司令部和太平洋地区司令部)和10个海岸警卫区司令部。装备有巡逻舰艇146艘、飞机73架、直升机136架。
第十三卷美国篇 海军部队的编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1180
一、作战舰艇部队的编成
作战舰艇部队编入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这两大战略兵力集团,採用行政编组和任务编组两种方式。
1、行政编组
行政编组又称为舰种编组,便于对同类舰艇进行日常行政管理、兵员补充、技术保障和基本训练而设的组织系统,不涉及作战指挥问题。行政编组所辖兵力基本固定不变,分为舰种司令部、大队和中队三级。司令部一级分水面舰艇司令部和潜舰部队司令部。水面舰艇司令部统管除航母以外的所有水面舰艇(包括两栖舰艇),潜舰部队司令部统管所有潜舰。其基本编成如下:
水面舰艇司令部
水面舰只大队
巡洋舰/驱逐舰大队(3)
两栖舰大队(1-2)
特种作战大队
供应舰大队
扫雷舰大队
以上各类大队下辖1-4个中队。
潜艇部队司令部
潜艇大队(3-4)
潜艇中队(1-2)
常规潜艇中队一般由4-6艘潜艇编成,核潜艇中队则由7-10艘核潜艇编成。
航母编组成航母编队(亦称航母战斗群或航母大队)。1个航母编队由1艘航母、1-2艘巡洋舰、驱逐舰、核攻击潜艇、后勤支援舰和2艘护卫舰组成,隶属舰队航空兵部队司令部管辖。
2、任务编组
任务编组又称特混编组,是为了执行作战、演习、战术训练和某种特定任务而组成的混合舰队。按兵力规模分为作战舰队、特混舰队、特混大队、特混小队和特混支队5级。
二、航空兵部队的编成
三、海上勤务部队的编成
四、岸基部队的编成
五、陆战两栖部队的编成
太平洋陆战队 远征部队(2) 陆战师(编制员额为18335人)、陆战远征旅(2)、陆战航空联队、部队勤务支援大队
大西洋陆战队 远征部队(1) 陆战师(编制员额为18335人)、陆战远征旅(2)、陆战航空联队、部队勤务支援大队
陆战师
(18335人)
师部营 营部连、勤务连、卡车连、宪兵连、通信连
陆战团(3)
(3955人) 团部连、陆战营(3)(每营含三个步兵连、一个武器连);每营约1000人,每连约180人,每排约50人。
炮兵团 直接支援炮兵营(2)、全般支援炮兵营(含5个炮兵连)
坦克营 约1000人
步兵营
两栖突击营 营部、勤务连、两栖突击连(4)
侦察营 约400人
工兵营 工兵连(4)、工兵支援连、营部、勤务连,共约900人。
远征旅
(15350人) 步兵团(加强) 步兵营(5)、坦克连、炮兵营、战斗工兵连、侦察连、两栖突击车连、“陶”式反坦克飞弹排
航空大队
旅勤务支援大队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陆军简介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2168
美陆军现役部队约48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0个师(含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步兵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降师和1个空中突击师)、4个独立旅及装甲骑兵团、1个特种作战司令部和5个特种作战大队。共装备主战坦克7836辆、装甲输送车17800辆、装甲步兵战车6720辆、各型火炮8160门、反坦克飞弹发射装置33000具、地空飞弹"复仇者"767部、"爱国者"485部、飞机270架、直升机5000架(其中武装直升机1489架)。
野战集团军是美军实现战区战略、遂行战役作战任务的基地军事集团。现有:驻美国本土佐治州麦克弗森堡的第3集团军(辖美陆军快速反应部队,其司令兼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司令)、驻欧洲德国海德尔贝格的第7集团军(其司令兼美驻欧洲陆军
司令部司令)和驻韩国汉城的第8集团军(其司令兼美驻韩国司令部司令)。野战集团军採用不固定编制。平时,它只是一级指挥机构,不辖实兵或辖少量实兵;战时,由上级为它调拨所需军或师级部队。通常,野战集团军应由2个或2个以上军编成。它还应编有若干直属单位,通常炎1个通信营、1个航空连、1个宪兵连、1个装甲骑兵团,以及野战炮兵、防空炮兵、工兵、特种作战部队、情报支援部队 、心理战部队、化学战部队等战斗支援部队。
第876页
军是美军的基本的战役军团,既可遂行战役战术任务,也可完成战略任务。目前美陆军共有4个现役军,即:驻美国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的第1军(用于亚太)、驻美国德克萨斯州胡德堡的第3军(用于欧洲)、驻欧洲德国海德尔贝格的第5军和驻美
国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的第18空降军(机动使用)。各军设有军长、副军长和参谋长各一名,军司令部设有:人事处、情报处、作训处、后勤处、防空炮兵处、炮兵处、航空处、工程兵处、化学处、通信处、民事处和司令部营务主任等,通常由2~5个作战师和1~2个独立旅编成。
师是陆军的基本战术集团,共编有10个现役师,其中2个装甲师为:驻德国巴特克罗伊茨纳赫的第1装甲师、驻美国本土德克萨斯州胡德堡的第1骑兵师,其编制员额为16970人(其中军官1227人、士官350人、士兵15703人),由师司令部、直属队、作战部队(由2个坦克旅、1个机步旅组成,共有6个坦克营和4个机步营)、师炮兵、战斗航空旅、师支援司令部组成。
4个机步师为:驻德国维尔茨堡的第1机步师、驻韩国议政府的第2步兵师、驻美国本土乔治亚州斯图尔特堡的第3机步师和驻美国本土德克萨斯州胡德堡的第4机步师。机步师属于重型师,其编制员额为17278人(其中军官1225人、士官350人、士兵15703人),编制与装甲师基本相同,只是其作战部队编为5个坦克营和5个机步营。
1个空降师即是驻美国本土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的第82空降师。该师编制员额为14115人,主要装备有"陶"式反坦克飞弹发射架188具,"龙"式反坦克飞弹发射架162具,牵引式105毫米榴弹炮54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谢里登"式轻型坦克5 4辆,ah-64攻击直升机18架,ah-1攻击直升机12架,oh-58a/c型侦察直升机25架,uh-60效用直升机41架,oh-58d型武装侦察直升机18架,eh-60电子对抗直升机3架。
1个空中突击师为驻美国本土肯塔基州坎贝尔堡的第101空中突击师,其编制员额为15296人,主要装备有"陶"式反坦克飞弹发射架180具,牵引式105毫米榴弹炮54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uh-60效用直升机125架,ah-64攻击直升机54架,ah-1攻击直升机16架,ch-47运输直升机45架,uh-1效用直升机25架,oh-58a/c型侦察直升机63架。
2个轻步兵师为驻美国本土纽约州德拉姆堡的第10山地步兵师和驻美国本土夏威夷州斯科菲尔德兵营的第25轻步兵师。该师编制员额为10916人,主要装备有"陶"式反坦克飞弹发射架36具,"龙"式反坦克飞弹发射架162具,牵引式105毫米榴弹炮54门,牵引式155毫米榴弹炮18门,ah-1攻击直升机29架,oh-58a/c型侦察直升机31架,uh-60效用直升机30架,eh-1电子对抗直升机3架。
4个独立旅及装甲骑兵团分别是:驻韩国平泽的第6空中突击旅,驻美国本土路易斯安那州波克堡的第2装甲骑兵团,驻美国本土科罗拉多州卡森堡的第3装甲骑兵团和驻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堡的第11装甲骑兵团。
1个特种作战司令部,亦称"绿色贝雷帽"或"d"部队,驻美国本土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下辖3个司令部(即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特种部队司令部和特种作战支援司令部)和1个特种作战中心和学校,编有5个现役特种作战大队、1个现役特种作战分遣队(即"d"部队,建于1977年,编制员额为800人)和4个预备役特种作战大队。每个大队由3个营和1个支援连编成。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军陆军部队编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232
陆军部队按任务可区分为战斗兵种、战斗支援兵种和战斗勤务支援兵种三大类。陆军部队的编成,分诸兵种合成军团、部(分)队和独立兵种部(分)队两大部分。战区陆军、集团军群、野战集团军和军,是诸兵种合成部队的高级军团,所辖部队的数量按需要而定。师以下各级部队分师属和非师属部队。师属部队系固定编入师建制的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非师属部队是师建制外的、独立的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即独立的兵种部(分)队。非师属部队的最大单位是旅,最小单位是营。
第十三卷美国篇 战区陆军的编成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293
战区陆军的编成
战区陆军物资管理中心
战区陆军运输控制机构
人事司令部
卫生司令部
工兵司令部
战区通信司令部
战区陆军司令部
战区陆军地区司令部(1-3)
心理作战司令部
运输司令部
防空炮兵司令部
军(2-3)
军事情报旅
飞弹旅
特种弹药旅
化学旅
油料群
特种作战部队
陆军器材司令部派驻单位
国防后勤局派驻单位
军事交通管理司令部派驻单位
第十三卷美国篇 集团军群的编成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73
集团军群司令部
野战集团军(2-5)
若干独立军(师)
战斗支援部队
战斗勤务支援部队
第877页
第十三卷美国篇 野战集团军的编成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135
司令部与司令部连
军(2个或2个以上)
军(预备队)
野战炮兵
装甲骑兵团
工兵部队
防空部队
特种部队
情报支援部队
其他支援部队
通信营
航空连
宪兵连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军军的编成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950
军是基本的战役军团,又是最高的战术单位,用于遂行重大的战役和战术任务。由于任务的不同,军可由不同数量和种类的师,以及其他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编组而成。军按其编成内重型师和轻型师的比例,可区分为重型军和轻型军。其基本编成如下:
美军军的编成 师(2-5)
独立旅(1-2)
军炮兵
后方地域战斗旅
司令部与司令部连
装甲骑兵团
军支援司令部
军事情报旅
工兵旅
宪兵旅
军属战斗航空旅
通信旅
核生化防御旅
防空旅
军事情报旅的编制员额为1666人。
军
事
情
报
旅
旅部与旅部连
作业营
战斗情报营
空中情报营
工兵旅
旅部与旅部连 战斗支援连
原子爆破连 战斗工兵营(3)
其他保障工兵连 重型工兵营
工兵群(3) 架桥连(2)
一般编有7076-13512人。
军
属
战
斗
航
空
旅
旅部与旅部连 侦察连
战斗航空营 全般支援连(2)
战斗航空连(3)
攻击直升机营(3) 攻击直升机连(3)
註:战斗航空旅编制员额2124人(最多可达3028人);装备各型直升机231架(含攻击直升机63架,侦察直升机74架),固定翼飞机5架。
通信旅
旅部与旅部连
指挥与作业营
无线电与电缆营
后方地域营(4)
註:编制员额为4200人。
核生化防御旅
旅部与旅部连
核生化防御营
烟幕施放营
编制员额为1450-2022人
防空旅 旅部与旅部连
高炮与“毒刺”防空飞弹混编营
“小懈树”防空飞弹营(3)
“霍克”防空飞弹营
主要装备有:高炮36门,“小嶰树”防空飞弹系统108部,“毒刺”防空飞弹系统90部,“霍克”防空飞弹系统6部。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军炮兵弹药编配特点及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475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陆军和兵工企业普遍认为,在火炮平台的发展已基本达到极限的情况下,提高火炮系统作战能力的最省钱、最省时、最见效的途径是加快弹药的发展,弹药已成为决定野战炮兵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常规弹药的改进和新型弹药的涌现,这种共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美国历来重视火炮弹药的开发和运用,通过提高弹药的射程、精度和威力,加大火炮的全纵深打击力度。本文将从编配现状、编配特点、作战使用等方面分析美军压制火炮(榴弹炮、迫击炮、火箭炮等)弹药的发展情况。
编配现状
美军现装备的炮兵弹药大部分是上世纪70~80年代研制生产的,数量大、品种多、门粪齐全,弹药的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
美军榴弹炮弹药以105毫米和155毫米口径为主。现役105毫米弹药主要有m9l5和m916式双用造改进型常规弹药、m913和m927式105毫米火箭增程弹,它们配用于美国陆军m1l9a1式、m101/m101a1式和m102式105毫米榴弹炮。现役155毫米弹药主要有m795式榴弹,m483a1和m864式双用途改进型常规弹、m692/m731式和m718/m741式布雷弹、m712式“铜斑蛇”雷射制导炮弹及m898式“萨达姆”末敏炮弹等,这些弹药适用于现役和在研的多种155毫米牵引和自行榴弹炮。
迫击炮弹药以8l毫米和120毫米口径为主,主要有m374a3式81毫米迫击炮弹,120毫米迫击炮增程榴弹等。
多管火箭炮弹药只有227毫米一种口径,主要是m26型火箭弹和m26a1增程型火箭弹,配用于m270和m270a1式多管火箭炮。
另外,美国还装备有多种不同功用的特种弹,如发烟弹、照明弹、燃烧弹和战场侦察弹等。美军炮兵弹药的补给主要靠弹药补给车进行保障,如每门m109a6型“帕拉丁”自行榴弹炮配有一辆弹药补给车。
编配特点
炮种简化,弹种齐全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提高对付多种目标、完成多种战术任务的能力,美国陆军採取了简化炮种,增加弹种的措施。从美军的弹药编配现状可以看出,美军现装备的炮兵弹药品种齐全,体制较为完备。同时,美军炮兵弹药的配备能够适应作战环境、作战对象和作战任务的变化。
以常规弹药为主,制飞弹药为辅
第878页
西方军事专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现代化的炮兵部队必须装备精确制飞弹药,但比例不宜超过15%,否则经济负担难以承受。精确制导炮弹应作为普通弹药的辅助和补充手段,而不是替代品。从美军野战炮兵现行的弹药供应标准看,常规弹药和制飞弹药的编配比例大体如上。
在美军炮兵部队中,以普通榴弹和子母弹为主的常规弹药仍占主导地位。例如,美军一个6门制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连,在与敌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部队作战的两种情况下,一个月(30天)的弹药供应标准分别是3415发和2813发。其中,普通炮弹分别为2838发(占83%)和2294发(占82%),而发烟弹、照明弹、燃烧弹等特种弹以及末制导炮弹等其他弹药分别为557发(占17%)和519发(占18%);“铜斑蛇”来制导炮弹的数量仅分别为14发(占0.41%)和7发(占0.25%)。
本世纪初期,由于精确制飞弹药在几次局部战争的作用凸显,美军对其需求量有所增大,但常规炮弹的主导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同时,随着常规炮弹的不断改进,其综合性能正在逐步改善和提高。构成射程衔接的梯次火力体系
在压制火炮中,美军有5种不同口径的弹药。其中,81毫米迫击炮弹最大射程5千米,120毫米迫击炮增程榴弹为10千米;105毫米榴弹炮弹药为20千米,155毫米普通榴弹为24千米,火箭增程弹为30千米;227毫米火箭炮弹药中,m26型火箭弹射程为32千米,而m26a1增程型火箭弹为45千米。可见,美军的压制火炮弹药已经构成了射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衔接较为紧密的梯改火力体系。另外,美军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射程弹药的分配比例。例如,在155毫米榴弹炮连中,标准榴弹和火箭增程榴弹的数量相同,均占弹药总标准量的30%左右;双用途常规子母弹和远程子母弹的数量相同,均占弹药总标准量的10%~15%。
兼顾点面目标的毁伤
在现代战场环境中,作战双方的地面目标是多样化的,既有以装甲车辆为代表的点目标,又有以步兵分队为代表的面目标。因此,美军对炮兵压制武器进行弹药供给时,坚持点毁伤弹药和面毁伤弹药结合配备的原则。美军对点毁伤弹药的要求是精度高、信息化程度高,做到“发射后不用管”。现役弹药中重点加强末敏炮弹的列装和改进。尽管美国已经停止继续发展“萨达姆”末敏炮弹,但相关的末敏技术已经转用于发展“神剑”制导炮弹。对面毁伤弹药的要求是射程远、杀伤面积大。如m26型火箭弹经过改进后,射程从原来的32千米增加到45千米以上,覆盖面积也有所增加。作战运用
炮兵弹药的研制、生产和列装,与武器平台的发展模式一样,必然受到战场需求的牵引。通过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实战应用,检验了美军现役弹药的战技术性能,推动了炮兵弹药的发展。
双用途常规子母弹成名于海湾战争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m270式多管火箭炮发射了大量的m26火箭弹,对伊拉克的步兵和装甲车辆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m26火箭弹射程达32千米,弹内含有644颗子弹,能穿透100毫米的装甲。每一发火箭弹的饱和区域直径为120~200米,l门火箭炮可分别向目标区内多达12个瞄准点进行射击以确保全面覆盖。l部m270式火箭炮发射车1次装填l2发m26型火箭弹,可抛撒7728颗子弹,覆盖面积达120000~240000平方米(根据射程而定)。m26双用途常规子母弹对伊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曾被伊拉克士兵形象地称为“钢雨”。
与常规子母弹相比,美军第一代“铜斑蛇”末制导炮弹发挥的作用却极其有限,并且由于其固有缺陷致使美军对其作战能力提出了质疑。“铜斑蛇”炮弹射击时需要前进观察员利用雷射指示器不断照射目标,并非是“发射后不用管”的武器,且雷射受战场气象环境影响严重;炮弹射程较近,使得阵地配置靠前,战场生存能力低;另外炮弹成本过高,最初单价达7.5万美元。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只发射了90发“铜斑蛇”炮弹,对有限的目标进行了攻击。海湾战争以后,美国便停止了对第二代“铜斑蛇”末制导炮弹的研制。迫击炮弹药在阿富汗战场上作用突出
2002年3月,美军在阿富汗东部山区加德兹实施“蟒蛇行动”时,由于地形极为复杂,不利于坦克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的机动,无法用重型装备打击敌方目标;加上冬季天气严寒、风沙蔽日、能见度很低,航空兵根本派不上用场。美军因地制宜,用迫击炮对藏匿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残余分子进行猛烈炮击,据称“效果非常好,击毙了许多敌人”。
伊拉克战争中炮兵弹药的精确打击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不论是在巴斯拉的火力围困战、进攻时的遭遇战,还是在巴格达的阵地战中,炮兵部队的火力支援无处不在。例如,在对伊军精锐“麦地那师”的作战中,美军利用榴弹炮、多管火箭炮和武装直升机进行火力突击,仅4月1日、2日两天,“麦地那师”就有大约l50辆坦克、300辆装甲车、75门火炮披摧毁,上千伊军被歼。据初步估算,地面战争中美军用压制火炮消灭敌人的数量占整个地面火器总歼敌数的70%以上。在战斗中,美军主要用“铜斑蛇”雷射制导炮弹和“萨达姆”末敏炮弹对伊军裴甲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利用双用途常规子母火箭弹对伊军有生力量和轻型车辆进行打击。美军很少与伊军进行正面兵力接触,而是利用火炮弹药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的优势,以超饱和的火力打击给敌造成重大杀伤,尔后再由装甲突击群扫除残敌。
第879页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伊拉克战争的直接教训》研究报告中写到:“美军充分利用远程炮火弥补了在沙尘暴中远距离空中打击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的不足……155毫米榴弹炮在15千米左右的范围内十分有救。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它能击中一个50加仑水桶大小的物体。在30分钟的炮击中向伊拉克阵地发射了400发炮弹……”
发展趋势
根据现阶段美国陆军的转型计划和炮兵弹药在实战中的表现,美军一方面加强新型炮兵弹药的研制,使其快速装备部队;另一方面加大对现役弹药的改进与列装。美军炮兵弹药在编配上将有新的变化。
加快新型弹药的研制
“十字军战士”榴弹炮项目于2002年下马后,美陆军採取了多利,补救办法,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加紧发展炮兵弹药。除了现有的常规弹药和来制飞弹药外,还将装备温压弹、诱饵弹、通信干扰弹、恶臭弹、车辆失能弹等新型弹药,使美军弹药的品种更多、编配更合理。“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和制导式火箭弹是美陆军主要的弹药研制项目,属于重大防务採办项目(研制经费超过3.65亿美元,採购经费超过21.9亿美元)的acat-ld级。
xm-982“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原定于2008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现准各提前到2005年。它是一种採用gps和惯性制导技术的精确制导炮弹,适用于美陆军现有的各种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经过技术改进也将适用于过渡部队于20 l 0年装备的机动火炮系统(採用105或120毫米口径)。该弹採用3种不同的战斗部,分别用于对付有生力量、装甲车辆和防御工事目标。该项目在2001年和2002年的研制经费分别为6000万美元和6120万美元,而2003年则几乎翻番,达到了l .192亿美元。
制导式火箭弹(gmlrs)是美国与英、法、德、意四个欧洲国家共同为多管火箭炮系统研制的精确制导火箭弹,预计2005年可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按照计划,美陆军现装备的26式火箭弹将于2007年开始陆续到达存储期限,2016年将被完全淘汰。gmlrs不仅适用于传统部队的m270a1式多管火箭炮,也适用于目标部队的高机动性火箭炮,可保证处于转型期的美陆军在m26火箭弹淘汰后继续拥有强大的火力支援手段。
在美国陆军转型期间,美军将倾力打造陆军的核心装备——“未来战斗系统”,由于现有弹药项目的进展速度还无法满足“未来战斗系统”中非直瞄式(nlos)火炮的作战需求,因此美军要强新型火炮弹药的研制。根据美军的设想,nlos武火炮系统将採用子母弹技术、灵巧子弹技术和自寻的制导技术等,从而将配备更多品种的弹药,包括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弹药。
加大双用途子母弹编配比例
双用途字母弹既能对敌方有生力量进行打击,又能攻击坦克装甲车辆,是点面结合的高效能弹药。目前美军所有的榴弹炮和火箭炮都配备了双用途子母弹,而且陆续不断地推出了子母弹的改进型。同事,由于弹道修正技术、末敏技术和增程技术在子母弹上的推广和运用,子母弹的精度和射程将大大提高。因此,美国计划将双用途子母弹作为未来炮兵的主用弹,装备比例将达到50%以上。
注重低成本灵巧弹药的使用
就地面炮兵而言,灵巧弹药主要包括末制导炮弹、弹道修正弹、末敏弹和制导火箭弹。未来美军尤其注重弹道修正弹和末敏弹开发和研究。在美军看来,弹道修正弹和末敏弹的精度高、成本低,在技术上容易实现。弹道修正弹的圆概率偏差较普通炮弹低30%~50%,生产成本比末制导炮弹低70%;随着卫星定位技术在弹道修正装置中更广泛的应用,射击精度将进一步提高。各国正尝试在普通炮弹上採用弹道修正技术,同时在弹道修正弹上附以不同组件或装置使之成为子母炮弹、末敏炮弹和束制导炮弹,一旦列装,必将对现役普通炮弹形成冲击。
第十三卷美国篇 美国将投入100亿至150亿美元扩建关岛基地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4024
美国将投入100亿至150亿美元扩建关岛基地
.xiazaitxt.co m发布
现在“关岛”只要出现在媒体上,就一定与发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动作有关。6月19日至23日,这个大洋深处的基地将迎来最近十几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海域的最大一次航母集结,将有3艘美国主力航母联袂向亚太地区示威。而此前,各种与关岛有关的消息已经让人如雷贯耳了。驻沖绳美国海军陆战队的8000人将转移,目的地是关岛;台湾的f-16战机首次独立飞越太平洋,选择的加油地点还是关岛。它们清楚地告诉世人,关岛整体战略地位在迅速提升。还有更刺激的,近期,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特意飞到关岛视察工作,并传出一个重要消息——美军已经拟定出关岛扩建计划,准备在未来15年向关岛基地投入100亿到150亿美元,将其修建成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最主要的战力投射中心。
.xiazaitxt.co m发布
从仓库到“长矛的矛尖”
.xiazaitxt.co m发布
据随行的美军军方记者报导,6月2日,佩斯参观了位于关岛北部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南部的阿普拉海军基地,两地相隔不足40公里。
第880页
.xiazaitxt.co m发布
佩斯不断对随行的记者强调关岛的战略地位,他形象地说:“如果你以关岛为中心画一个圆,就可以理解它在这个(亚太)地区具有多么大的战略价值。”美军记者注释称,关岛距离美军关注的亚太“热点”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海峡、菲律宾及印尼等地飞行只要两三个小时,军舰航行也只要两天。
.xiazaitxt.co m发布
佩斯的看法在美国很有代表性,不止一家媒体在报导关岛时配上了地图,并以它为圆心画圆圈。
.xiazaitxt.co m发布
驻守关岛的美空军指挥官汉斯·莱吉舒特说:“自越南战争以来,关岛一直是一个储存弹药的仓库,几乎没有轰炸机驻留,但近两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确实,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关岛对于美国并没有特别的重要性。多年来,关岛能让人记住的,是那个占地约3500公顷、为太平洋地区美军提供弹药的仓库。而现在,一切都变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自布希政府上台以来,关岛从一个仓库一跃成为一个跳板,“关岛今天不仅是燃料和弹药的代名词,而且已和潜艇和轰炸机联繫在一起”。2000年,美军开始在关岛重新进行军事部署,先是部署了64枚巡航飞弹,接着又将3艘“洛杉矶”级高速攻击型核潜艇从夏威夷的珍珠港转移到关岛驻防,这种潜艇装备有“战斧”式巡航飞弹,能在水下发射载有核弹头的飞弹。关岛一夜之间成为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据美国方面提供的数字,两年前,约有1.2万架次美军用飞机在关岛跑道上降落;去年,这一数字达2.6万架次。
.xiazaitxt.co m发布
关岛基地的最高指挥官雷迪称,关岛现在越来越频繁地直接参与作战行动,如果把美军形容为一支长矛,那么,关岛就好像是美国伸向太平洋的“长矛的矛尖”。
.xiazaitxt.co m发布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导说,驻扎在关岛的美军在谈到他们备战的对象时,大都不直言中国,而是说为了应对五角大楼“所不了解的潜在威胁”。不过,几乎所有人都同意,“潜在威胁”包括一个“正在发展的、决意解决台湾问题并且和日本不和”的中国。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欧汉伦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虽然外交官会否认针对中国,但是军事战略学家的确在担心,在较长期间内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中国是下一个十年中这一地区唯一可能真正挑战美国的国家。
.xiazaitxt.co m发布
关岛将扩建成什么样
.xiazaitxt.co m发布
当佩斯视察关岛之际,轰隆隆的推土机正在安德森空军基地旁边修建一条新的跑道,这是关岛大规模扩建工程的一个侧影。
.xiazaitxt.co m发布
为了适应关岛越来越重的分量,容纳越来越多的军人、武器装备,大规模的扩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雷迪表示,仅海军陆战队就需要增加3800多套房子及其他配套设施,而且需要扩建的还有民用设施。据当地媒体报导,贯通关岛南北的只有一条主要公路,而且路况非常差,在美军发给即将入驻关岛的官兵的注意事项中,就包括了雨季要特别注意驾驶安全的内容。
.xiazaitxt.co m发布
根据美军的关岛扩建计划,这一切将逐步改变。据介绍,美军计划从2007财政年度开始,持续15年每年在关岛花费大约10亿美元扩建基地,而目前关岛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5亿美元。基地扩建的计划包括在空军基地增加跑道和大约80万平方米停机坪,改造海军基地的港口,供一支以上航空母舰编队停靠,将接纳核动力潜艇的容量增加到5艘等。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国有军事专家认为,关岛位于所谓的第二岛链的核心之地,处于西太平洋的心脏位置,扩建之后的关岛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三大岛链防线中心。扩建关岛基地其实是磨一磨美国指向亚洲的“长矛”上的“矛尖”,是美国军事战略向亚洲倾斜过程中的一步。
.xiazaitxt.co m发布
关岛的基地群
.xiazaitxt.co m发布
关岛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南端,是该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全岛南北长48公里,宽6-13公里,面积549平方公里,呈长条形。现在,美军在关岛除了有阿普拉海军基地、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和安德森空军基地三大基地,还正在准备建设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的总部,这些基地占据了关岛总面积的1/3以上。
.xiazaitxt.co m发布
位于关岛北部的安德森空军基地是美军在海外的4个战略轰炸机基地之一,被美国媒体称为“未来在太平洋地区军事政策的代表”,“美军向世界展示其威力的最有效的平台”。这里有长达3000米的跑道,足以应付各类飞机、甚至是太空梭的迫降。有位到过这里的专家感嘆说,它的跑道和滑行道之宽广,足以让人身处其中而注意不到一架从“小鹰”号航母上飞来的飞机正在此地进行演练。美国媒体还称,整个太平洋地区没有第二个空军基地的武器储备比安德森基地多:它的巡航飞弹和炸弹的储备一直保持在10万枚左右。安德森基地燃油储备之大足以令它成为美国空军最重要的能源补给基地。
第881页
.xiazaitxt.co m发布
美国国防部2005年公布的计划指出,到2008年为止,美军将在安德森基地成立可应对恐怖袭击和地区纷争而紧急出动的“机动部队”,将部署40架战斗机、6架b-2隐形战略轰炸机,并长期驻扎12架kc-135空中加油机和3架“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后来可能出于侦察任务的考虑,又将“全球鹰”增加为6架。美国媒体尤其关注b-2轰炸机,《华盛顿邮报》描述说,一架灰色b-2轰炸机停靠在安德森空军基地的平台上,该机机翼长52米,装80枚卫星制导飞弹,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将这些飞弹发射到亚洲任何一个角落。这架庞然大物的部署,象徵着美国太平洋军力部署已经进入新时代。
.xiazaitxt.co m发布
阿普拉海军基地是美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主要基地之一,既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前进指挥所,也是舰艇维修补给、停泊修整基地和唯一的核潜艇基地,其保障能力足够提供一个航母编队所需的装备。2001年2月,美在关岛阿普拉海军基地成立了第15潜艇中队,随后决定在此部署3艘“洛杉矶”级核潜艇。2002年首艘“科珀斯克里斯蒂城”号抵达,2003年,第二艘“旧金山”号到位。2004年12月24日,第三艘“休斯敦”号完成部署。目前正在研究将部署在这里的核潜艇增加到10艘。美军的核潜艇还强化了对地攻击能力,一旦发现恐怖组织的据点,核潜艇可立即在水下发射“战斧”式巡航飞弹。
.xiazaitxt.co m发布
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位于阿普拉港南岸的奥罗特半岛,设有两条混凝土跑道,最大容量为180架飞机,是美国航空兵在西太平洋的主要侦察和反潜基地,驻有两个侦察机中队和一个反潜巡逻机中队;同时,又是西太平洋地区美航空兵的主要后勤和临时保养点,为进驻关岛的航母舰载机和途经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军飞机提供保障。自2000年起,此地部署有64枚agm-86c巡航飞弹,使美军有能力在12小时内攻击半径在3000公里范围内的敌国指挥机构等重要目标。
.xiazaitxt.co m发布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军转型:三军齐动全面提升军队战斗力
更新时间:2006-8-8 21:20:00 本章字数:1106
印军转型:三军齐动全面提升军队战斗力
陆军为进一步提高陆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印国防部计划通过调整兵种结构的比例、增加技术兵种、优化编成等手段,将陆军建设成一支战略打击军。一是重新编组装甲部队,对陆军现有3400辆主战坦克集中配置,取消一些独立装甲旅,编成重型装甲师,配属打击军,提高部队在西部平地的突击能力。二是改编陆军航空兵,将一些军属独立步兵旅或山地旅改编成空中机动旅,装备各型运输直升机,以提高陆军的机动能力。三是加强快反力量,组建一支真正意义的空中突击师,配备攻击直升机和轻型装甲车,提高陆军的立体作战能力。该师将成为陆军的战略预备队,并将成为未来组建国家快反部队的基本力量。
海军为了全面提升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对陆作战支援能力以及与陆、空协同作战的能力,印度海军不断加强网络中心战建设。印海军网络中心战建设构想以海军c4i系统为核心,通过数位化信息网络系统,将各种海上侦察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集合成一体化的信息网络体系,使舰艇与舰艇、水面舰艇与水下舰艇、舰队与舰队之间及至整个海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提高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印海军将对负责训练与作战系统的南部海军司令部进行改组,撤销海军南部参谋长一职,设立负责指挥与控制系统的海军助理参谋长,专司海军的网络中心战建设。此外,印度海军还与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科学院以及印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会等信息技术专业机构合作,加强对一些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
空军早在2000年,印空军参谋长克里什纳斯瓦尼就提出空军将向航空航天进军,并要求空军为此作好准备。与此同时,空军新千年战略计划《空军2020年远景规划》为印空军规划了未来发展的蓝图,即利用印度在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加快机载和天基预警、侦察、通信力量建设,夺取制空权和制天权,全面提升空军的国土防空能力和纵深战略打击能力。空军向航空航天转型的近期目标主要体现在调整结构与编制方面。首先,在航空力量方面,将对飞行中队进行科学编排,优化组合,配备包括早期预警与控制系统、空中加油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在内的力量倍增器,并将现有39个战斗中队扩编为55个,以提高空军的远程打击与对地压制能力,同时成立空军战略司令部,管理各种战略飞机,包括战略轰炸机、战略侦察机、战略运输机、战略核弹等,确保提供可靠和有效的战略反击和两次核打击能力。其次,在航天力量方面,宣布组建空军航空航天司令部,统一管理军方所有天基平台,包括航天发射基地,各种通信、侦察、监视卫星等,此外还成立联合空间管理局,监视和发现印度领空所有目标。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军事实力比较
第882页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324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东邻印度,东北与我国为邻,西北与阿富汗接壤,西部与伊朗毗邻,南濒阿拉伯海。面积79.61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80千米。人口13700万,有旁遮普族、巴丹族(普什图族)、信德族、俾路支族等。巴基斯坦意即清真之国,96%以上的居民信伊斯兰教。国语乌尔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印度共和国位于亚洲南部,北邻中国、尼泊尔和不丹,西北部是巴基斯坦,东北部和东部同缅甸和孟加拉国接壤,南濒印度洋,西部和东部分别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6000多千米。人口10亿(1999年8月底)。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议会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宪法规定,副总统为法定联邦院议长。印度已发射了自已设计和制造的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并已具备生产核武器能力……
印巴军事实力比较
1、军种与军力
印度:980000人
巴基斯坦军队:520000人
2、准军事部队
印度:519500人
巴基斯坦军队: 144000人
3、后备军
印度:1110000人
巴基斯坦军队:513000人
4、主战坦克
印度:2400辆
巴基斯坦军队:2050辆
5、陆军其他突击军车
印度:1057辆
巴基斯坦军队:?辆
6、大炮
印度:5135门
巴基斯坦军队:1566门
7、地面飞弹
印度: ?枚
巴基斯坦军队:18枚
8、地空飞弹
印度:1513枚
巴基斯坦军队:350枚
9、航空母舰
印度:1艘
巴基斯坦军队:0艘
10、驱逐舰
印度:5艘
巴基斯坦军队:3艘
11、海军护航舰
印度:18艘
巴基斯坦军队:8艘
12、轻巡航舰
印度:17艘
巴基斯坦军队:0艘
13、飞弹巡航舰
印度:6艘
巴基斯坦军队:8艘
14、扫雷舰
印度:20艘
巴基斯坦军队:3艘
15、潜艇
印度:15艘
巴基斯坦军队:9艘
16、攻击机
印度:68架
巴基斯坦军队:4架
17、反潜舰艇
印度:6艘
巴基斯坦军队:1艘
18、直升机
印度:75架
巴基斯坦军队:?架
19、海岸卫队巡逻艇
印度:51艘
巴基斯坦军队:12艘
20、战斗机
印度:844架
巴基斯坦军队:430架
21、空军武装直升机
印度:34架
巴基斯坦军队:?架
22、空中预警系统
印度:2架
巴基斯坦军队:0架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虎踞南亚——印度军事实力大盘点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4332
印度共和国宪法中这样写道:“印度的国防政策应致力于通过谈判和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维护南亚大陆的持久和平,同时将保持军队的高度战备能力,以回击来自外敌的任何军事侵略。”
目前,德里政府将武装力量视为保障其国家安全和领土安全、推行其区域政策的最重要保障手段之一。鑑于此,印度军队的建设,包括空军的发展、现代化武器的装备、各兵种部队组织机构的完善、部队管理系统效率的提高,都一直备受世人的关注。
领导机构
根据印度共和国宪法,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自2002年6月起,这一职位由卡拉姆教授担任。卡拉姆是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一,是印度的“两弹元勛”,媒体称他为“飞弹之父”。这里得提一下,选举71岁的穆斯林教徒卡拉姆为第12位印度元首,只是个象徵性的职位,没有什么实权。而卡拉姆本人并不主张对邻国採取侵略性的政策,而是竭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国家并非尚武之邦。
印度武装力量最高领导机构是以政府总理为主席的内阁委员会下辖的国防委员会,成员包括国防部长、外交及内务部长、财政部长和交通部长。7年前,也就是1997年,印度政府通过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议,该机构为咨询机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措施并监督其执行,协调内阁各部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其成员包括:总理(委员会主席)、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内务及财政部长。安全委员会下列秘书处、战略规划小组以及国家安全问题协商委员会。
国防部统管武装力量及军费支出。传统上国防部长由文官担任,国防部大部分工作人员包括两位副部长也都由文职人员出任。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包括海陆空三军参谋长,会议主席职务由三人轮流担任。不久前为完善武装力量指挥体系,印军重新恢复了1962年以来一直闲置的国防部长委员会这一机构的活动。
印军还计划成立核遏制力量管理机构,预计该机构成员包括3至10最高国家领导人及军队领导人。另外,武装力量各军兵种将成立特别司令部,负责和平时期对核遏制设备的日常管理。
第883页
从军政层面上,印度整个领土被划分为五大军区,分别为北部、西部、中部、南部及东部军区。
军事实力
印度常规武装力量包括陆海空三军,总人数为132.5万。预备役53.5万人。除此之外,印度还有各种准军事化部队(109万人左右),包括国家安全卫队、海岸警卫队、特别保安部队、中央后备警察部队、边境保安部队等。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举措后,21世纪初印度以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南亚军事强国。目前,它已经拥有核武器,数量位居全球第四,其拥有的战机数量也排行老四。印度海军还跻身于全球十强之列。
陆军(总人数为110万人)是印度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下辖5大军区、4大野战军、12大集团军、37个师(3个装甲师、4个快反师、18个步兵师、10个山地步兵师、2个炮兵师)、16个独立旅(8个装甲旅、5个步兵旅、2个山地步兵旅、1个空降旅)、4个高炮旅、3个工兵旅以及1个飞弹团。民兵部队包括:25个步兵营、29个武装组织以及12个防空旅。陆军装备的武器有:若干“普里特维”战役-战术飞弹、3938辆坦克(其中包括700辆t-55,1900辆t-72)、100辆作战侦察巡逻车、1600辆bmp步兵战车、317辆装甲运输车,4175门牵引式火炮、180门自行榴弹炮、7000门迫击炮、2424门高射炮、近1700门火箭炮系统、162架陆航直升机、数架无人机、12艘登陆艇。
空军(总人数为17万人)是印军联合军种——空军及防空军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空军参谋长实施指挥。拥有744架战斗机(其中包括苏-30mki,米格-29,米格-27,米格-23,“幻影-2000”,“美洲虎”,米格-21),40架武装直升机。另外还有18个歼轰机中队和20个歼击机中队。
海军总人数为5.5万人,其中包括1200名海军陆战队员及5000名海军航空兵。其最高作战及行政管理机构为位于德里的海军参谋部。海军在印度沿海拥有10个军事基地。最富战斗力的水面战舰包括:“维拉特”号航母、“德里”级舰队驱逐舰、“兰吉特”飞弹驱逐舰以及“别佳3”号护卫舰等。另外,印度去年还从俄罗斯购得了“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舰母,现正在改装之中。
“维拉特”号航母(曾用名“竞技神”号,总排水量为28700吨)于1959年在英国建成,1986年由印度购进。英国出售前对其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加装了新型火控系统和无线电导航设备。除航母外海军的作战舰队还包括:8艘驱逐舰、7艘飞弹护卫舰、5艘轻护舰、26艘护卫舰、6艘巡逻舰、10艘巡逻快艇、6艘登陆艇、17艘扫雷舰。
海军航空兵拥有104架战斗机、87架直升机。潜艇包括18艘柴电潜艇。
岸防部队包括8000名官兵、12艘巡逻舰、22艘巡逻快艇、20架战斗机、15架直升机。
长期以来,印度海军仅限于濒海防御,而现在它又被赋予了以下任务:同敌水面舰艇及潜艇作战;在北印度洋海域破坏敌海上交通线;保护印度的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对敌海岸实施登陆作战,以及在已方的海军基地和海港实施反舰反登陆防御。
印度的防空部队下辖38个中队,装备有280套飞弹防空系统。
一些军事专家称,早在四年前印度就可能拥有自行研制的中程弹道飞弹:包括10枚“烈火1”型、2枚“烈火2”型和2枚“烈火3”型飞弹,后者射程已达到3500公里。不排除其射程最终会达到5000公里。
和平时期,印度武装力量招募普通公民入伍,招兵标准不拘一格,不论其宗教信仰或家庭出身。陆军一般招收年龄为16-25岁的健康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没有硬性要求,不过现在招收的所有新兵通常都受过一定的教育。服役期间为15年。(10年现役,5年预备役或者12年现役3年预备役。)
印度空军在全国拥有80个招兵点,可招收40个专业的新兵。应徵新兵年龄为15-19岁,必须受过中等文化教育。
而海军新兵的入伍年龄为15-20岁,文化程度从初级(主要当厨师和乘务员)至中级不等。由68个徵兵点负责招兵工作。未来从事技术工作的新兵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主要从18-22岁的、受过初级技术培训的年青人中选拔。
印军的低级指挥人员主要由那些在常规部队服役过一定期限的老兵补充,这些老兵在服役期间表现出一定的指导才能,并热爱军人职业。陆海空三军下属的训练中心开设有培训军士和班长的专门课程,学期为三个月至一年。
印度各个军校是军官的摇篮,其主要生源为少年军校、军事中等学校的毕业生、地方学校(专科学校和大学)的大学生和毕业生以及业务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士兵和海员。
现代化
印度的战略方针始终致力于谋求世界强国的地位。这一战略取向是以其经济、科技、军事潜化不断发展完善为基础的。
20世纪90年代末,印度成为核大国。据印度原子能委员会称,目前印度有能力生产当量为200千吨的核武器。这一数据是在1999年5月进行的五次核试验中获得的。
印度的国防工业系统包括39个大型国防企业以及8个科研机构,有能力自行研制生产多种现代化兵器——从普通弹药和射击武器到中程弹道飞弹和核弹(虽然数量有限,不是总能满足军队的需求)。
目前,印军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国内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及各类应用程式(在印度,有25万名高级专家从事计算机软体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斐人的成绩,但是印度国内的科研及军工业基地的现有发展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印军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这样印军仍一直坚持从国外购买军火。这些年来,在印度军事进口中,技术含量高和获准按许可证自行生产的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第884页
印度对外军事合作的最主要伙伴仍是俄罗斯。据专家估计,俄印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仍将继续发展。这一论断被不久前签署的向印提供并允许其按许可证生产t-90s,苏-30mki歼击机的合同所证实。在保持与俄罗斯的联繫的同时,德里还积极发展同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南非以及其它国家的军技合作。
军队现代化的深入需要更多的军费投入。印度计划于2004-2005财年增加1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使总的军费达到166亿美元。政府建议从中划拨55亿用于採购新装备和改造旧装备,而2003-2004财年用于军备项目的开支仅为43.6亿美元。另外,印度国防研究与开发局将获得10亿美元的拨款。
在延误了五年之久后,不久前印度宣布恢复国产预警系统的研制工作。国外专家指出,印度海军目前不能完全胜任国家领导人赋予它的任务,所以印度还计划研制一艘排水量为2万吨的航母。按照印军海军高层的想法,海军应该拥有三艘航母(两艘值勤,一艘返港维修)。另外,一些专家认为,印度首艘装备有弹道飞弹核潜艇的问世也为期不远了。为提高海军的战斗力,近年来印海军频频同外国海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战养兵。
为提高陆军各兵团各分队的战斗力,印军正对其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改善其技术装备水平,并拟组建装备有大量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和火箭炮的突击集团军。重点将加强北部和西部军区的战斗力。
目前,印度军政领导希望将空军建设成一支力量非常均衡的军种,能够给陆军和海军的军事行动提供空中支援、向敌纵深处的重要目标实施打击,并能够有效迎击敌现代化的空中进攻力量。为此印空军需要500-600架装备有高精度武器和电子战系统的现代化战斗机,另外还需要更多的现代化直升机和运输机。
空军领导人认为,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有赖于三个方面:首先是现有航空装备的现代化,其次是装备更现代化的武器、应用改良后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最后是提高飞行员及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按照计划,印空军的米格-21、米格-27、“美洲虎”战斗机将进行改装。空军司令部还计划购买一些武装直升机和轻型侦察机。印度国防部和空军领导人表示有意购买俄制最新式的卡-50和卡-52武装直升机,除此之外,印度航空兵的当务之需还包括60架现代化的喷气式教练机和教练-战斗机,以替换过旧的现役机型。
美国专家认为,印度正“步入世界大国行列”。由美国情报委员会参与起早的“2015全球趋势”报告指出:“到2015年,印度、俄罗斯和中国将组成地缘政治联盟,以获得对美国和西欧的力量均势。”这份报告中还预测了印度军力,包括海军和核遏制力量的发展前景,得出的结论是:到那个时候,南亚的其它国家将会越来越依赖于印度。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海岸警卫队实力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342
武装部队结构
概况
印度海岸警卫队作为海军的一部分于1997年2月投入作战。1978年8月成为国防部下属的独立准军事化部队,由海军中将指挥,国家财政部提供作战资金。1982年4月,海关缉查队与海岸警卫队合併。海岸警卫队的职能包括反走私、海上搜索与救援、反污染以及200海里内专属经济区(eez)的执法。海岸警卫队由三个地区司令部组成:西部司令部、东部司令部、南部司令部。每个地区司令部都由一个总部和几个管区分部组成。海岸警卫队的总部设在新德里。
海岸警卫队航空部队由四个中队组成,其中包括3支固定翼海上侦察/搜索与空中营救中队和1支直升机海上巡逻/搜索与空中营救中队。
兵力
海岸警卫队包括航空兵在内拥有约6000现役人员。
装备
1997年2月 1999年3月 舰船
巡逻舰
4 3 萨马尔级
9 9 维克拉姆级
5 6 praiyadarsini级
6 7 塔拉·拜(德国)
7 7 吉贾巴伊(日本)
5 5 拉杰亨斯级/sdb mk2
1 10 p-2000型
8 8 c01级(韩国)
5 5 12.5 meter(美国)
20 20 sm-43 走私者(smuggler)级(挪威)
海岸警卫队航空兵
1997年2月 1999年3月 飞机
海上监视
1 1 友谊f27-100运输机(荷兰)
36 36 do 288(德国)
直升飞机
6 6 猎豹mpa/sar(法国sa316云雀)
部署
印度海岸警卫队司令部包括以下主要基地
海岸警卫队总部 新德里
西部司令部 孟买(总部)
科钦
曼加格尔
波尔班达尔
坎贝尔
diglipur
东部司令部 马德拉斯
哈尔迪亚
mandapam
帕拉迪普
图蒂科林
维沙卡帕特南
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司令部(南部) 不莱尔港(总部)
海岸警卫队海军航空站
海岸警卫队海军航空站设在以下各地:
ggas总部 新德里
第700 海岸巡逻中队(do 228) 加尔各答
第744海岸巡逻中队(do 228) 马德拉斯
第750海岸巡逻中队(do 228) 果阿
第885页
第800搜索与空中营救/联络中队(猎豹) 果阿
海岸警卫队使用的猎豹直升机可停泊在六艘viram级巡逻艇上。
发展规划与计划
【舰船採购与现代化改造】
1996年11月,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拉姆塔分部签署了一项价值1000万美元的合同,为印度海军及海岸警卫队建造两艘超级德沃拉高速巡逻舰。这两艘德沃拉将用于海岸监视、搜索和救援工作并将装备小口径炮和夜视系统,1998年已交付。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还在计划其他的採购。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雄心勃勃的印度海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4625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沿岸最大的国家,本土呈圆锥形楔入印度洋2600多公里,是通向海湾、非洲和经红海、苏伊士运河至地中海的必经之路。印度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控制印度洋”的战略目标。自90年代以来,其海军也确立了相应的“沿海防御——区域控制——远洋进攻”的发展思路,提出发展一支大型远洋舰队,逐步实现从“区域性威慑和控制”向“远洋进攻”的战略转移。印度海军的主要作战使命包括:控制印度沿海附近的海上交通线,战时封锁巴基斯坦的港口,对中国和美国构成威慑,作为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海军兵力为53000人,包括5000名海军航空兵和1000名海军突击队员,拥有一支大型的远洋作战舰队和战斗力很强的小型飞弹艇部队。多年来,由于受预算紧张的限制,印度海军的规模不断缩减。目前印度只有一艘航空母舰、7舰驱逐舰、11艘护卫舰和16舰潜艇,其中三艘潜艇是老式的f级,性能很不稳定。
近年来,随着印政府对军费投入的增加,印度海军正积极扩大规模,为建设一支能够控制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水域的强大舰队,已在实施或酝酿多项舰艇的採购或建造计划。
印度海军目前的装备发展政策是本国自行设计建造、仿造国外产品和採购俄罗斯产品三条腿并进。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印度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动向。
潜艇
“基洛”级潜艇印度的第十艘“基洛”877ekm级(印度称为“辛德赫格霍斯”级)潜艇“辛杜沙斯特拉”号已于1999年10月在俄罗斯下水,计划于2000年6月左右交会印度海军。该潜艇装备了新一代声纳和其它电子系统,鱼雷管可发射俄罗斯新型p-10“阿尔法”超音速反舰巡舰飞弹(北约称ss-n-27)。
印度正在对其它现役“基洛”级潜艇进行现代化改装,其中“辛杜维尔”号(该级第四艘)已经在俄罗斯完成了为期两年的改装后返回印度。改装后该艇的装备和性能与新造艇基本相当。
该级潜艇改装前的武器装备有sa-n-8红外制导防空飞弹、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也可用24枚水雷代替鱼雷)。
“西舒玛”级潜艇印度目前拥有四艘“西舒玛”级潜艇,分别在1986~1994年服役。其中前两艘是德国建造的,后两艘是在印度建造的。
目前印度海军正在马扎冈造船厂自行建造两艘该级潜艇,新潜艇是在前四艘艇的基础上设计的,具有用鱼雷发射管发射ss-n-27飞弹的能力。
先进技术核潜艇印度正在设计排水量为6000吨的先进技术核潜艇。该潜艇的核动力装置由印度自行研制,功率为190兆瓦。俄罗斯帮助设计潜艇的非核部分,包括壳体、水下导航系统等。该潜艇吃水量为1600~1700吨,艇体的一些部件将从德国购买。首艇将于2002年开工,预计在2008年服役,印度计划建造5艘。该级艇将装备飞弹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两种携带核弹头的巡航飞弹,一种是“沙加里卡”(意为海洋)巡航飞弹,射程为300公里,是在俄罗斯帮助下设计的,预计在2002年部署;另一种是以“普里特维”近程弹道飞弹为基础研制的“达纳诗”(意为弓箭手)弹道飞弹,部署时间未定。
航空母舰
自行建造航母印度政府已经批准建造一艘排水量为24000吨的防空型航母,并计划为2000年开工,2005~2006年下水,2010年服役,以取代现役的“维兰特”号。早在80年代初,法国造船厂就曾为印度设计了一艘排水量为28000吨的防空型航母,印度现建造的新航母即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印度需要,对原设计进行了改进。据说,法国造船厂将在印度新型航母的设计和建造中(特别是反应堆方面)提供技术帮助,但无官方证实。另有传闻,该航母的最大排水量可能将提高到32000吨。
新航母长250米,有一个斜角飞行甲板,飞机可短距起降,拦阻索绊机着陆。目前印度正在考虑在该航母上装备一种轻型战斗机,可能选用米格-29k多用途战斗机,由16架米格-29k和20架直升机组成一个舰载机联队
採购旧航母印度计划自行研制和建造航母的同时,还准备购买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基辅”级)航母。该航母排水量为44500吨,航速32节,续航力11670海里,可搭载12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22架直升机。两国早在1994年就已经开始谈判,1998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备忘录中表示俄罗斯将免费将该航母提供给印度,但其改装工作必须在俄罗斯进行,印度承担改装费用(估计为5~8亿美元)。据统计,印度要获得该航母及其舰载机等装备,总投入需15~18亿美元。
第886页
据报导,该航母基本的改装方案已经确定,改装中,将移走航母艏部的飞弹发射装置,换装一个斜坡甲板和拦阻装置等设备,用于飞机起降。该航母能够搭载24架米格-29k战斗机和6架直升机。改装后该航母的满载排水量将达到45400吨.
印度已经订购了4架卡-31空中预警/控制直升机,以装备上述两艘航母。尽管印度还没有签署购买米格-29k飞机的协议,但它在购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的协议中可能包括购买米格-29k飞机。
驱逐舰
“德里”级驱逐舰是印度自行建造的最大的、作战能力最强的舰艇,总共建造3艘,前两艘已分别于1997年11月5日和1999年6月2日服役,第三艘原计划于2000年6月服役。印度海军已经开始计划对该级舰进行改进。该级舰的排水量为6700吨,最大航速28节。主要承担防空和反潜任务,还可承担反舰使用。
武器装备包括4联装ss-n-25反舰飞弹发射装置(载弹16枚)、2座sa-n-7“牛虻”舰对空飞弹发射装置(载弹48枚),1门苏制100毫米舰炮、4门苏制6管30毫米舰炮、5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回转式12管rbu6000火箭推进深水弹发射装置、2座深水弹投放装置,还搭载两架“海王”mk42b反潜直升机。该舰也可搭载2架印度生产的先进轻型直升机。
据报导,印度正计划在乌克兰的帮助下改进其5艘“拉吉普特”级驱逐舰。该级舰是俄罗斯在80年代建造的,排水量为4974吨。
护卫舰
“17工程”护卫舰建造计划印度正在自行建造一级新的护卫舰,建造计划的代号为“17工程”,计划建造12艘。1997年印度国会批准建造3艘该级舰,1999年正式签署建造合同,原计划1999年年底开工,但目前尚未开工,有望于2001~2002年开工,2007年后陆续服役。该级舰标准排水量为4600吨,满载排水量超过5000吨,能够承担多种作战使命,武器装备与“德里”级基本相同。该舰偏重于强大的反潜能力,在隐身性能方面也比“德里”级更胜一筹。据悉,该级舰将搭载3架印度自行研制的先进轻型直升机。
改进型“克里瓦克”iii级护卫舰目前俄罗斯正在为印度建造改进型“克里瓦克”iii级护卫舰,印度将其命名为“克什米尔”级该级舰排水量4000吨。首舰“克什米尔”号原计划于2004年服役,但印度方面表示,该舰可能会于2001年提前服役。第二艘“阿鲁纳恰尔邦”号已于1999年10月在俄罗斯开工。该级舰服役后将承担舰艇编队的反潜和防空任务。装备的武器有ss-n-25或ss-n-27反舰巡航飞弹、sa-n-9舰对空飞弹系统,另外还装备供“海王”直升机作业的设施。印度还计划在本国建造三艘该级舰。
“布拉马普特拉河”级护卫舰印度海军正在对80年代服役的三艘“戈达瓦里”级护卫舰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舰艇命名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级。第一艘改进后的舰艇已于1999年交付海军、另两艘将在2003年前交付。该级舰改装后装备16枚ss-n-25反舰飞弹,可能还装备1座76毫米舰炮和国产的“特里舒尔”近程舰对空飞弹。如果“特城舒尔”飞弹不能研制成功,可能会改用俄罗斯飞弹或以色列的“巴拉克”舰对空飞弹。该舰搭载的两架“海王”直升机装备反潜飞弹外,还装备了英国的“海鹰”空对舰飞弹。
小型舰艇
“科拉”级小型护卫舰其首舰“科拉”号已于1998年8月服役。该级舰为“库克里”级的改进型,排水量为1350吨。武器装备主要包括16枚ss-n-25反舰飞弹、sa-n-5舰对空飞弹、1门76毫米舰炮、2门30毫米舰炮(以后的几艘上可能会有“特里舒尔”舰对空飞弹取代76毫米舰炮),此外还搭载一架“猎豹”直升机。该级舰共建造四艘,后三艘将分别于2000年9月、2002年和2003年服役,服役后将取代陈旧的“别佳”ii级护卫舰。
“塔兰图尔”i级小型护卫舰由俄罗斯设计,共12艘,最后一艘将于2001年服役。该级舰标准排水量为385吨,满载排水量455吨,武器装备有ss-n-2d“冥河”反舰飞弹、sa-n-5“杯盘”舰对空飞弹、1门76毫米和2门6管30毫米舰炮。印度还订购了4艘该级舰的改进型。
“超级德沃拉”mkii级巡逻快艇印度从以色列购买了4艘该级艇,前两艘已分别于1998年6月和1999年6月服役,还有两艘正在建造之中,打算于2000年和2004年交付印度海军。印度计划再购买15艘,用于装备海岸警备队。
“穆莱纳”气垫登陆艇印度正计划从俄罗斯购买6艘,装备海军快速反应部队。预计该级艇将在2001年后陆续交会印度海军。印度打算将来在本国建造该级艇,目前正在与俄罗斯进行技术转让谈判。
“马加尔”级登陆舰印度海军第三艘“马加尔”级登陆舰正在建造之中,但建造进度非常缓慢。最初计划建造8艘,但现在已减少到5艘,可能还会减少。
未来主力舰艇规模
如果印度海军舰艇建造计划能够按进度进行,那么到2010年印度海军计划将拥有以下规模的主力舰艇:
17艘潜艇包括10艘“基洛”级、4艘1500型和2艘“75工程”级常规潜艇,1艘核潜艇。
第887页
2艘中型航母搭载米格-29k战斗机、卡-31直升机。
8艘驱逐舰包括3艘“德里”级、5艘“拉吉普特”级。
12艘护卫舰包括3艘“17工程”级、3艘“克里瓦克”级、三艘“戈达瓦里”级和3艘该级改进型。
28艘主要的小型舰艇包括4艘“科拉”级、4艘“库克里”级、16艘“塔兰图尔”级及其改进型、4艘“超级德沃拉”ii级。
除大力採购水面舰艇和潜艇外,印度还在积极从俄罗斯引进先进的反舰飞弹。俄罗斯将其向印度提供p-10“阿尔法”飞弹(出口型命名为“俱乐部”)。p-10是俄罗斯的新型超音速巡航飞弹,尚未装备俄军,印度将成为该飞弹的第一个用户。此外,印度正在与俄罗斯协商“阿尔法”飞弹的技术转让事宜。
“俱尔部”飞弹有两种型号:“俱乐部”-n和“俱乐部”-s,前者用于装备水面战舰,后者用于装备潜艇。这两种型号均包括反舰和反潜飞弹。整个系统由发射器、火控系统和3m-54e、3m-54e1、3m-14e、91re1和91re2至少5种型号飞弹组成。“俱乐部”-s使用3m-54e1反舰飞弹,3m-14e潜对岸飞弹和91re1反潜弹道飞弹;“俱乐部”-n使用3m-54e或3m-54e1反舰飞弹,3m-14e潜对岸飞弹和91re2反潜弹道飞弹。
另外,印度正在同俄罗斯谈判,以购买6架图-142海上巡逻机。该机将装备p-10反舰飞弹、“海鹰”飞弹和ss-n-25反舰飞弹。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空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895
海上有航空母舰为代表的“蛟龙",天上有现代化机型的“猛虎”——这是亚洲大国印度追求的新的军事战略目标。
有专家披露,近年来,印度空军建设已经和正在取得长足的进步,令世人为之瞩目,其新的“海天军事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印度加强空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战略性威慑防空”。他们认为,以往国土要地防空的作战原则已过时,取而代之的应是“战略性威慑防空",即:印度空军不仅须承受住敌对国最初的攻击,而且应有现代化技术和高性能的远程飞机,通过空中加油,延长空中作战时间,对入侵之敌有大纵深和远距离的反击作战能力。有了如此的空中“猛虎",便可以达到“屈人之兵”的目的。
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加紧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自行研制新型战斗机便是其一。这项研制究竟始于何时,官方未透露。去年,有外电报导,11月准备进行的新型飞机试飞任务,后因故取消,一直施到今天仍未完成。看来,印度研制这种新型飞机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过,在困难面前他们井未停止不前,正在请外国公司的专家帮助解决难题,计划在不远的将来,将这种新型飞机装备部队*据国际军事专家分析,印度研制的这种先进飞机,具有隐形性能、电子飞行作业系统和运用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可替代印军目前装备的“美洲虎”和“幻影”式飞机。这项研制耗资达23亿美元,然而,印度不借代价投资,将此列入第9个五年计划。与此同时,印度的“先进轻型直升机”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中,计划于今年或者明年,将有18架这样的“先进轻型直升机”交付空军使用。
为加强空中的威慑力量,印度实施了综合制导飞弹计划。早在1984年,印度便着手研制多种型号的飞弹,取得了骄人的成果。据透露,到1997年底,印度将陆续装备自行研制的射程为250公里的名为“大地”的先进飞弹。为使这一飞弹如虎添翼,他们还从以色列引进了谣控操纵飞行器技术。
名为“三叉戟”的飞弹射程达9000米,据说,印度在近期将投入使用。而较先进的射程可达25000米的“天空”飞弹也将在明年投入使用。另一种威力更大的名为“烈火”的飞弹.射程可达2500公里,现已进行了第三次试射,效果令人满意。但印度并未满足已取得的进展,正在进一步加紧改进,使之更上一层楼,以图在世界先进飞弹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印度在“战略性威慑防空”思想的指导下,为改善和满足未来国家防空作战的需要,特别是克服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雷达低空覆盖范围不足的弊端,使空军的雷达系统延伸和覆盖到印度东北方向的一些地区,正在积极建立一体化的防空和反飞弹系统,使防御性的侦察和打击更加灵敏和准确。不仅如此,印度还在准备增加一定数量的一线飞机场,准备从俄罗斯引进s--300pmu—l地空飞弹,将此飞弹与国产飞弹一起加入地面防空系统,建立起新的更加先进的飞弹系统。如果这些计划得以实现,印度不仅能准确地击毁来袭的飞机,面且还可拦截从敌对国发射的飞弹。
在大力加强空军建设的同时,印度没有忘记发展电子技术。两年多前,他们便实施了“萨姆尤克搭”计划,为的是提高空军侦察、情报、电子干扰和反干扰等在内的电子保障能力。据说,印度引进的米格—27飞机已具备这种自我防卫的干扰系统。
在自行研制新型飞机的基础上,印度还从国外引进先进飞机。他们从俄罗斯、法国、英国等购进了一大批先进的战斗机。其中,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0战斗机及技术,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达到了印度空军组建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有了这种先进的飞机,印度空军的装备和技术便登上了崭新的台阶。印度还获得了生产一批苏—30飞机的许可证。这样,他们便掌提了苏—30战斗机装备的先进电子设备、火控系统、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系统、探测距离在400公里的雷达和射程在400公里的空空飞弹。换句话说,当前俄罗斯具有的先进战斗机及装备,印度几乎同时具有。
第888页
对印度来说,引进先进飞机,数量毕竟有限。为使老式飞机改头换面,脱胎换骨,印度空军对现役的老旧飞机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他们与外国公司合作,先完成样机的改造,然后,购进改造的技术专利。去年,印度计划出资数亿美元,与俄罗斯合作,对印度空军的上百架米格—21比斯飞机进行技术改造。据称,这种飞机改造后,可延长使用寿命达l5年以上。同时,改造苏制米格—23战斗机和改造“美洲虎”、“幻影”式战斗机的计划也开始实行。
如果这些步骡均已达到目的,那么,印度空军起码在亚洲军事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这样,他们不仅有了海中“蚊龙”,而且有了空中“飞虎",其军事实力绝不可小视。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海岸警卫队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328
武装部队结构
概况
印度海岸警卫队作为海军的一部分于1997年2月投入作战。1978年8月成为国防部下属的独立准军事化部队,由海军中将指挥,国家财政部提供作战资金。1982年4月,海关缉查队与海岸警卫队合併。海岸警卫队的职能包括反走私、海上搜索与救援、反污染以及200海里内专属经济区(eez)的执法。海岸警卫队由三个地区司令部组成:西部司令部、东部司令部、南部司令部。每个地区司令部都由一个总部和几个管区分部组成。海岸警卫队的总部设在新德里。
海岸警卫队航空部队由四个中队组成,其中包括3支固定翼海上侦察/搜索与空中营救中队和1支直升机海上巡逻/搜索与空中营救中队。
兵力
海岸警卫队包括航空兵在内拥有约6000现役人员。
装备
1997年2月 1999年3月 舰船
巡逻舰
4 3 萨马尔级
9 9 维克拉姆级
5 6 praiyadarsini级
6 7 塔拉·拜(德国)
7 7 吉贾巴伊(日本)
5 5 拉杰亨斯级/sdb mk2
1 10 p-2000型
8 8 c01级(韩国)
5 5 12.5 meter(美国)
20 20 sm-43 走私者(smuggler)级(挪威)
海岸警卫队航空兵
1997年2月 1999年3月 飞机
海上监视
1 1 友谊f27-100运输机(荷兰)
36 36 do 288(德国)
直升飞机
6 6 猎豹mpa/sar(法国sa316云雀)
部署
印度海岸警卫队司令部包括以下主要基地
海岸警卫队总部 新德里
西部司令部 孟买(总部)
科钦
曼加格尔
波尔班达尔
坎贝尔
diglipur
东部司令部 马德拉斯
哈尔迪亚
mandapam
帕拉迪普
图蒂科林
维沙卡帕特南
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司令部(南部) 不莱尔港(总部)
海岸警卫队海军航空站
海岸警卫队海军航空站设在以下各地:
ggas总部 新德里
第700 海岸巡逻中队(do 228) 加尔各答
第744海岸巡逻中队(do 228) 马德拉斯
第750海岸巡逻中队(do 228) 果阿
第800搜索与空中营救/联络中队(猎豹) 果阿
海岸警卫队使用的猎豹直升机可停泊在六艘viram级巡逻艇上。
发展规划与计划
【舰船採购与现代化改造】
1996年11月,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拉姆塔分部签署了一项价值1000万美元的合同,为印度海军及海岸警卫队建造两艘超级德沃拉高速巡逻舰。这两艘德沃拉将用于海岸监视、搜索和救援工作并将装备小口径炮和夜视系统,1998年已交付。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还在计划其他的採购。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的武装力量概貌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4665
兵力 现役部队130.3万人。
陆军 110万人。
编有5个军区,4个集团军12个军部35个师(3个装甲师、4个平原整编师、18个步兵师、9个山地师和1个炮兵师)以及15个独立旅(7个装甲旅、5个步兵旅、2个山地旅和1个空降/突击旅)、1个“普里特维”地地飞弹团、4个防空旅和3个工兵旅。上述部队包括59个坦克团(营)、355个步兵营(其中包括25个机械化步兵营、8个空降营、3个突击营)、190个炮兵团(其中包括1个重炮团、2个火箭炮团、50个中型炮团{内含11个自行炮团)、69个野战炮团{内含3个自行炮团)、39个山地炮团、29个高炮团)、2个地空飞弹大队,(每个大队含3-5个飞弹连)、15个地空飞弹团。陆军航空兵编有22个直升机中队(其中5个反坦克中队)。
主战坦克:3414辆(估计有1100辆库存),其中t-55型约700辆、t-72型约1500辆、“常胜者”1200辆、pt-76型90辆、“阿琼”式约14辆。
步兵战车:bmp-1型350辆、bmp-2型1100辆。
装甲输送车:ot-62/64型157辆。
牵引式火炮:4175门(估计有600门库存),其中75毫米1115门、105毫米约1350门、122毫米约550门、130毫米750门、155毫米410门。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门(估计有30门库存)、130毫米100门(估计有70门库存)。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00门。
迫击炮:81毫米5000门、120毫米1500门、160毫米700门(其中有150门库存)。
第889页
地地飞弹:“普里特维”短程地地飞弹发射架15部。
无坐力炮:57毫米500门、106毫米300门。
高炮:23毫米400门、30毫米20门、40毫米3200门。
地空飞弹:sa-6型180部、sa-7型620部、sa-8b型50部、sa-9型400部、sa-13型45部、sa-16型500部。
直升机:300架。
车辆人员登陆艇:2艘。
反坦克飞弹:“米兰”等若干具。
海军
5.3万人(含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
编有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3个地区司令部,东、西2支舰队(分别驻维沙卡帕指南和孟买)。另编有潜艇司令部(驻维沙卡帕特南)和海军航空兵司令部(驻果阿)。装备各种舰艇135艘,其中,航空母舰1艘、潜艇16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12艘、巡逻与海岸舰艇38艘、扫雷艇17艘、飞弹快艇6艘、两栖登陆舰艇9艘、各种支援舰船26艘。
海军航空兵
5000余人(含舰载海军航空兵2000人),装备37架作战飞机、72架武装直升机、空空飞弹和空地飞弹若干枚。编有2个攻击机中队、6个反潜直升机中队、3个海上侦察机中队、1个通信机中队、1个搜索与救援直升机中队和2个训练机中队。
海军陆战队
编有1个团(包括3个大队),约1000人。
空军
15万人,装备各型飞机约1400架(其中作战飞机774架)、直升机170余架(其中武装直升机34架)。
编有中央、东、西、南和西南5个地区司令部:2个支援司令部,18个攻击战斗机中队(10架苏-30k型、53架米格-23bn型,88架“美洲虎”、147架米格-27型、69架米格-21mf型),20个战斗机中队(66架米格-21fl型、169架米格-21bis型、26架米格-23mf型、64架米格-29型、35架“幻影”2000h/th和8架苏-30mk型),3个攻击直升机中队(32架米-25型),2个侦察机中队(8架“坎培拉”)、6架米-25r型和2架米-25u型战斗侦察机,12个运输机中队(105架安-32、45架130-228型、28架bae-748型、25架伊尔-76型),11个运输直升机中队(73架米-8型、50架米-17型、10架米-26型),1个要员专机中队(2架波音-737-200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以及6架“美洲虎”海上攻击机、4架hs-748型、6架伊尔-78型加油机、4架hs-748型电子侦察机、4架海上侦察与测量机、约368架各犁教练机和24架教练直升机。此外,还编有38个地空飞弹中队,装备sa-2、sa-3、sa-5和sa-10型飞弹280余枚。
准军事部队
印度的准军事部队种类繁多,驻地分散,并隶属不同的部门。准军事部队是正规部队的辅助力量,平时执行边防、海防巡逻、情报搜集和内卫治安任务;战时配属正规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其编制单位通常为部队、营、中队(连)、排、班(哨)5级。部队最高领导为总监,一般为现役中将级军官,以下各级军官为现役或退役军官。营或中队(连)为基本作战单位,各营根据辖区的范围下辖数目不等的中队(连),中队(连)以下为三三制,编组到班。装备轻便,编制精干,可担负快速突击和独立机动作战任务。目前,其兵力约106.9万人;其中海岸警卫队8000人,隶属国防部,装备有36艘各类舰艇和30余架飞机,平时负责近海防卫与治安,战时归海军指挥,协助海军作战;国家安全卫队7400人,隶属内阁秘书处,负责反恐怖活动,成员来自印度三军、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和边境保安部队;特别保安部队3000人,负责要员安全;中央后备警察部队16万人,约130个营,隶属内政部;邦武装警察40万人(包括24个营的印度后备警察),主要负责本邦的治安任务,但也可调往其他邦执行任务;边境保安部队18.5万人,约有150个营;阿萨姆步枪队5.2万人,隶属内政部,编有3个营,主要负责东北各邦的治安任务,各级军官均为陆军军官,训练较好;特种边境部队9000人,隶属内阁秘书处;印度边境警察,3万人,28个营,隶属内政部;中央工业保安部队8.86万人,隶属内政部;国防安全警卫队3.1万人,隶属国防部,主要负责国防部驻地的安全和警卫工作;铁路保安部队7万人。
后备力量
印度的后备力量是指不脱产的民间武装,印度称为第一线预备役和第2线防务力量,共240余万人。组织较为松散,每年只须参加短期的军事集训。协助警察维持社会治安和参加抢险救灾,战时担负民防任务,补充正规军。其经费开支一般由中央邦政府和邦(中央下辖区)按比例分摊。
第一线预备役由印度陆海空三军退役官兵组成。服预备役的最高年限为50岁,必要时,预备役人员可再次服役。现有兵丸约50万人,包括陆军和空军预备人员可再次服役。空军预备役又分为防空预备役和辅助空军预备役两种。陆军预备役现有30万人(退出现役后至少服预备役5年),海军预备役5.5万人,空军预备役14万人。
第二线防务力量主要是民建军事组织,现有实力约190万人,包括地方军4万人、国民学兵团100余万人、家乡卫队47.2万人、民防组织39.4万人。
部署
陆军分5个军区: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印占克什米尔的乌达姆普尔,辖3个军(含6个步兵师、2个山地师和2个独立旅)负责克什米尔地区印巴边境北段和印中边境西段的防务;西部军区司令部昌迪加尔,辖3个军(含1个装甲师、1个炮兵师、8个步兵师和4个独立防空旅),负责印巴边境中段平原地区防务;东部司令部设在加尔各答,辖3个军(含7个山地师)负责印孟边境地区、印缅边境地区和印中边境东段(含中锡边境)地区的防务;中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勒克瑙,辖1个军(含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1个山地师和3个独立旅),负责中央各邦和中部喜马拉雅山边境地区的防务,并担任东、西两个战区的预备队;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浦那,辖2个军(含3个步兵师、1个炮兵师和6个独立旅),负责印巴边境南段的防务。
第890页
海军按印度半岛东、西、南部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及附近海域分别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4个地区海军司令部。西部海军司令部设在孟买,下辖西部舰队,编有印度半数以上的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负责阿拉伯海的防御,其基地有盂买、马哈拉施特拉、卡蒂亚瓦尔、瓦杰拉巴胡。东部海军司令部设在维沙卡帕特南,下辖东部舰队,其基地有加尔各答、维沙卡帕特南及马德拉斯海军站和维尔巴胡潜艇基地,辖区为东部沿海及孟加拉湾。南部海军司令部设在科钦,下设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并同时负责海军院校训练。远东海军司令部设在安达曼群岛和布莱尔港,隶属东部海军司令部。
空军划分为西部、西南部、中部、东部、南部5个地区司令部。西部司令部设在德里,辖5个战术空军中心,9个米格-21战斗机中队、1个米格-29战斗机中队和1个米格-23战斗机中队以及部分对地攻击部队;负责佐德普尔以北(含首都新德里)及从印占克什米尔南部到拉贾斯坦地区。西南空军司令部设在甘地纳格尔,下辖1个战术空军中心,负责拉贾斯坦以南至古吉拉特和索拉什特拉及库奇地区。中部空军司令郁设在阿拉哈巴德,下辖2个战术空军中心,8个运输机中队、3个战斗机中队,负责整个印度中部的空防作战和军事空运。东部空军司令部设在西隆,下辖3个战术空军中心,负责印中、印孟和印缅边境地区。南部空军司令部设在特里凡特琅,下辖1个战术空军中心,负责印度半岛南端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和拉克沙德韦群岛。
兵役制度
实行募兵制;服役年限:兵17年,军士21~28年,低级委任军官(海、空军准尉)26~33年。各级军官的最高服役年龄:将官60岁,校官55岁,尉官50岁,低级委任军官(海、空军准尉)50岁。
军衔
分7等20级:元帅1级(只在战时授予有特殊功勋的军种参谋长),将官4级(上将、中将、少将和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和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低级委任军官(海、空军准尉)3级(一级、二级、三级),军士3级(上士、中士和下士),兵3级(一等兵、二等兵和三等兵)。低级委任军官以下军衔,三军之间略有不同。
驻外兵力
多年来,印度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2000-2001年度在(monuc)民主刚果派驻12名军事观察员;在伊拉克与科威特边境(nu)派驻6名军事观察员;在黎巴嫩(uni-fil)派驻618名维和人员;在非洲狮子山(un-amsil)派驻3161名维持和平人员(包括14名军事观察员)。
军工生产
印度国防工业主要包括约39家兵工厂、8个大型公营国防企业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兵工企业主要从事生产和制造坦克、装甲车辆、各种轻武器及其弹药、火炮、服装以及后勤装备等。1999~2000年度印度兵工厂销售额为533.8亿卢比,比上一年度增长33.2%。1998~1999年度军工产品出口总额为7.6亿卢比(约合180万美元)。公营国防公司从事军用飞机、舰船的研制和生产。1998~1999年公营国防企业产值为553.6亿卢比,直接出口额为13亿卢比。印度政府计划在今后的10年中,将投入270亿卢比用于39个军工生产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并加大对公营国防企业的改革,给予其更多的经营主动权,提高国防工业的活力、出口能力和竞争能力。
军队节日
武装部队节12月7日
陆军节1月15日
海军节12月4日
空军节10月8日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兵役制度及军衔制度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75
分7等20级:元帅1级(只在战时授予有特殊功勋的军种参谋长),将官4级(上将、中将、少将和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和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低级委任军官(海、空军准尉)3级(一级、二级、三级),军士3级(上士、中士和下士),兵3级(一等兵、二等兵和三等兵)。低级委任军官以下军衔,三军之间略有不同。
兵役制度
实行募兵制;服役年限:兵17年,军士21~28年,低级委任军官(海、空军准尉)26~33年。各级军官的最高服役年龄:将官60岁,校官55岁,尉官50岁,低级委任军官(海、空军准尉)50岁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的国防体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151
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总统通过内阁总理对全国的武装部队实施领导,现行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成员有国防、外交、内政和财务等主要内阁部长,由总理任主席。国防咨询机构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长委员会、国防生产与供应委员会、国防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国防计划委员会和最高情报委员会等。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能是为政府制定长期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为有关国家安全事务提供咨询。内阁总理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通过1名国家安全顾问对下辖的战略政策小组、联合情报委员会和国家安全顾问处进行协调与领导。国家安全顾问现由总理首席秘书布拉杰什·米什拉担任。其它委员会中,除国防计划委员会和最高情报委员会由内阁秘书任主席外,均由国防部长任主席,吸收国务部长、三军参谋长、国防秘书、国防财政顾问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分别负责制定有关三军建设和民防、空防、边防和海防方面的有关政策,提出有关作战、情报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咨询意见。国防部长委员会由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军种参谋长任主席,负责在职权范围内就国防政策、国防生产和其他有关军事问题向国防部长委员会提出建议,并通过它就需要由内阁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向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提出建议。参谋长委员会下设10个分委员会,由三军参谋军官组成,轮流担任主席,分别处理有关三军联合作战、计划、训练、通信、情报、电子战、装备政策和国防计划等方面的统一与协调事务。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直接向内阁总理负责,并由两名国防国务部长协助工作。国防部为国防职能机构,全部由文职人员组成,下设国防局、国防生产与供应局和国防科研局3个常设办事机构(均由国防秘书任局长)、财政顾问处(由财政部派出的国防财政顾问任领导)和国防计划协调执行委员会(由国防秘书任主席)。
第891页
印度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准军事部队和后备力量组成。现役部队分陆、海、空三个军种。三军平时无统一的作战指挥机构,由内阁总理通过内阁秘书处协同国防部对三军实行统一领导;战时通常授权主要军种参谋长实施统一指挥。军种司令部为各军种最高作战指挥与行政管理机构,最高领导人为军种参谋长。陆军参谋长配有3名副参谋长协助工作。其中两名分别负责第1和第2参谋局的作战指挥和兵种业务领导,另一名负责军兵种协同等工作。海、空军除参谋长外设两名副参谋长。军种参谋长通过所属军区司令部对部队实施作战与控制。各军种除地区司令部外,陆军还设有训练司令部,空军设有训练和保养两个专业司令部,海军南海司令部履行海军训练司令部的职能,负责全部海军水面和水下舰艇训练,并主管海军人员的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工作;驻果阿的海军航空兵司令部主管海军航空兵的训练;驻维沙卡帕特南的海军潜艇司令部负责海军潜艇的训练。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兵力与部署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9179
90年代以来,印度仍然奉行“地区威慑”战略。对西方而言,印度是“第三世界最大的军事伙伴,其根本原因是这一战略仍能满足西方国家的需要”。同时,印度也是俄罗斯传统的战略伙伴,由于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为削减,加强同印度的合作成为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因此,印度既可以从俄罗斯那里得到必要的援助,满足俄罗斯牵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一步破坏俄罗斯战略地缘环境的目的;又可以安全形势和国内情况的变化,调整印度的军事战略,以满足西方某些国家的要求,以此来获得西方的军事援助。正是这种良好的战略环境,给了印度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
首先,印度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列为必须争取的国家之一。
由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印度成为世界战略格局大举进入的十大“新兴市场”之一。
其次,印度加速向多极发展,世界和地区安全形势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印度是中东的门户,扼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对印度来说,这些变化既有“想获得或控制中东石油的国家都要和印度建立良好关系的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同发达国家维持某种默契或战略合作关系对印度来讲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两极格局完结后,印度搞经济区域化,有利于印度经济的发展,给其提供了加速发展经济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又由于印度可以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游刃有余,这对于印度实现其称霸的梦想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会。印度认为巴基斯坦是其南亚地区最大的敌人,也是其维持大国地位并称霸南亚的重大障碍,削弱巴基斯坦的实力一直是印度重要的战略目标。在1973年巴基斯坦被肢解后,南亚的战略天平向印度倾斜。冷战结束后,巴基斯坦由于不再起遏制苏联南下的“绊马索‘作用,加之其伊斯兰特性,在西方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渐下降,而印度却似乎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左右逢源,南亚的战略天平再度向印度倾斜。
对印度来讲,另外一个有利的因素是“中国威胁论”的再度泛起,为印度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机遇。苏联解体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从冷战思维出发,认定中国是潜在的敌人,因此“中国威胁论”不时泛起,尤其美国和日本,不时散布“与中国的冲突”的怪论,毒化亚太安全环境。印度视中国为仅次于巴基斯坦的敌人,当然认为这种形是可以大加利用的。
印度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1虽然冷战后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小了,但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战争频繁发生,世界仍很不稳定;常规武器的扩散仍很严重,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军费仍在增长。印度认为自己没有分享到冷战后的和平红利。2海湾战争表明,现代局部战争往往是高技术战争,这对印度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冷战后国际裁军和军控深入发展,机制日趋完善,使印飞弹武器发展和“核选择”战略受到了极大压力。4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犹存,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仍无缓解迹象,阿富汗内战的前景仍难预料。5在世界许多国家正在利用冷战后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时候,印度国内却党派斗争激烈,政府更换频繁,民族宗教冲突不断,经济发展缓慢。
总之,在印度看来,90年代的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有利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不少挑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挑战还会出现”。因此,印度对军事战略作必要的调整,以便迎接挑战,更好地推进其国家利益。
一、印度的兵力与部署
★★★印度的兵力据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做的估计,印军现役部队的三军总兵力为126 .5 万人,另有准军事部队70余万人,后备力量约255 万人。
(1 )陆军:110 万人,编成5 个军区(相当于集团军)、11个军部、20个步兵师、11个山地师、2 个装甲师、1 个机械化师、1 个空中突击师、24个独立旅、5 个防空旅、4 个工兵旅。上述共计56个坦克团(营)、25个机械化步兵营、332 个步兵营、9 个伞兵/突击营、8 个陆军航空兵中队辖32个分队、193 个炮团(其中包括1 个重炮团。5 个多管火箭炮团、50个中型火炮团、39个山炮团、29个高炮团和69个野炮团),另有10个地空飞弹大队、7 个校射中队、25个空中观察分队、4 个联络直升机中队、6 个反坦克直升机分队。
第892页
(2 )海军:5.5 万人(含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特种部队),编有东、西、南部3 个海军司令部,东、西部2 个舰队,27个舰艇中队,16个海军航空兵中队,装备各型舰艇140 多艘(作战舰只100 艘),其中包括2 艘轻型航母、17艘潜艇、21艘护卫舰、5 艘驱逐舰以及飞弹艇、巡逻艇、扫雷艇、登陆艇等作战舰只40艘,还有一些支援舰只数十艘。
海军航空兵5000余人,编有1 个战斗机中队、6 个直升机中队、2 个海上侦察机中队、1 个通信机中队、1 个搜索救援直升机中队、2 个教练机中队,装备飞机65架。
直升机90架。
(3 )空军:11万人,编成东、西、中、西南和南部5 个空军司令部,拥有45个联队(其中飞行联队39个,飞弹联队6 个),90个中队,装备各型飞机1225架(其中作战飞机861 架),直升机200 架。此外,还编有30个地空飞弹营,装备280 具飞弹发射架以及空地、空空飞弹数百枚。
(4 )文职人员:目前,印军文职人员约20万人,与军人的比例约为1 :6.文职人员大都集中在军种和地区司令部机关、院校、战斗保障部队(军械、电机工程、运输、情报、通信等部队)和勤务部队(如勤务、军邮、医院和招募机构部队单位)。如在陆军司令部中,机关人员约占4 .2 万人,其中军人3 .1 万人(占74%),文职人员1 .1 万人(占 26 %)。
(5 )准军事部队:印度军事部队规模宠大,种类繁多,到90年代初,已经拥有70余万人,分为两大系统,14种类型。
a 、边防部队系统:该系统兵力约19.67万人,分为7 种类型。(1 )边境保安部队:14万余人,编成120 个营;(2 )印藏边境警察部队:22万人,编成22个营;(3 )拉达克侦察部队:5000余人,编成5 个营2 (4 )阿萨姆步枪队:1 .5 万人,编成36个营;(5 )海岸警卫队:设3 个大防区、10个海岸警卫区司令部,实力为2800人,装备有护卫舰1 艘,巡逻艇41艘,各型飞机硒架和直升机4 架;(6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设4 个防区司令部,实力为1 万人;(7 )边境侦察部队:1900人,编成1 个营另1 个中队。
b 、治安部队系统:该系统总兵力近51万人,分为7 种类型。
(1 )中央后备警察部队:10万人,编成90个营;(2 )国家安全警卫队:5000人;(3 )国防保安部队:3 万人;(4 )中央工业保安部队:55万人,编成70个营;(5 )铁路保安部队:6 万人;(6 )武装警察:25万人;(7 )国家步枪队:定编1 万,正在组建中,拟编成15个营。
(6 )后备力量:目前总兵力约255 万人,分第一线和第二线。第一线为三军预备队。其中陆军预备队为30万人,辅助空军和海军志愿后备队实力不详。国立军16万人;国民学兵团112 万人;民防组织 52 . 3万人;家乡卫队额定兵力为 525336 人,现有实力451506人。
★★★印军的部署印度武装力量的部署,是在其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按战略方向和地区的重要程度进行的。在陆地,兵力主要集中部署在西北和东北部边境地区,按战区纵深向前沿靠近的方式进行;在海上,各舰队主要部署于印度半岛的东、西海域以及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和海军基地。
(1 )陆军印度陆军按作战方向和任务结合行政区划,划分为5 个军区,其具体分布是: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印占克什米尔的乌达姆普尔。该军区下辖2 个军,1 个军辖2 个步兵师、1 个山地师、1 个山地旅、1 个独立步兵旅、1 个独立炮兵旅;另1 个军辖4 个步兵师、2 个独立装甲旅、1 个独立步兵旅和2 个独立炮兵旅。估计还有2 个陆军航空兵中队部署在该区。北部军区负责印占查摸一克什米尔地区的防务,其兵力主要用于印巴边境北段查摸一克什米尔和中印边境西段的拉达克地区。
西部军区:司令部设在西姆拉西南侧的昌迪曼迪尔。该军区下辖3 个军,1 个军辖1 个装甲师、三个机械化师;且个军辖有2 个步兵师;1 个军辖3 个步兵师。另有3 个陆军航空兵中队部署在该军区。西部军区负责战略上重要的旁遮普邦、喜马偕尔邦和北拉贾斯坦地区,用于印巴边境中段平原战区。
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浦那。该军区辖1 个军,4 个步兵师,负责南拉贾斯坦、古吉拉特和库奇地区及南部半岛的防务,并为陆军训练提供基地。该军区兵力主要用于印巴边境南段沙漠与沼泽地区的作战。
东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加尔各答。该军区辖3 个军另1 个陆军航空兵中队;每个军各辖3 个山地师,负责孟加拉方向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杜瓦尔斯、阿萨姆和东北诸邦以及锡金的防务。
中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勒克瑞。该军区下辖2 个军,1 个军辖1 个装甲师和2 个步兵师;另1 个军辖3 个步兵师。该军区负责中央各邦和中部喜马拉雅山边境地区,其兵力除一部用于中印边境中段外,大部为预备队。
(2 )海军印度将印度半岛东、西、南三面海域划归东、西、南3 个海军司令部管辖。
西部海军司令部:驻孟买,下辖西部舰队,编成13个舰艇中队和2 个航空兵中队,拥有航母1 艘及约占海军半数的护卫舰、驱逐舰和潜艇。该区司令部在孟买设有基地,在奥卡设有海军站。
东部海军司令部:驻维沙卡帕特市,下辖东部舰队,编成11个舰艇中队,三个航空兵中队,拥有航母1 艘和潜艇及其他舰船。该区海军在维沙卡帕特南、布莱尔港设有海军基地,在马德拉斯、加尔各答设有海军站,负责孟加拉湾的海防并扼守安达曼与尼科巴群岛。
第893页
南部海军司令部:驻科钦,下辖3 个舰艇中队,负责海军的训练。还编有13个海军航空兵中队,对半岛南部与西部海域实施空中警戒。
(3 )空军印度空军按作战方向和任务,划分为5 个地区作战司令部和1 个训练司令部、1 个保养司令部。
西部空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新德里,辖有16个飞行联队、2 个飞弹联队,负责佐德普尔以北(包括德里在内)以及从克什米尔南部到拉贾斯坦地区的空防作战。
西南空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佐德普尔,下辖5 个飞行联队、2 个飞弹联队,负责拉贾斯坦以南至古吉拉特和索拉什特拉及库奇地区的空防作战。
中部空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阿拉哈巴德,编有6 个飞行联队、1 个飞弹联队,负责整个印度中部的空防作战。
东部空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西隆,辖有8 个飞行联队、1 个飞弹联队,负责西孟加拉、阿萨姆、“阿鲁纳恰尔”以及梅加拉亚。
那加、米佐拉姆等东部邦区及毗邻中国西藏、孟加拉国和缅甸边境地区的空防作战。
南部空军司令部:司令部设在特里凡德琅,下辖2 个飞行联队,负责半岛南端包括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及拉克沙德韦普群岛在内的空防任务。
此外,还有专门负责印度整个空军训练的空军训练司令部(驻班加罗尔)和专门负责印空军飞机维修保养的空军保养司令部(驻那格普尔)。
(4 )准军事部队印度难军事部队的边防部队系统,均驻防于印巴和印中边境地区以及南部沿海。其中规模最大的、实力最多的边境保安部队主要部署于印巴边境,负责边境警戒,保卫重要目标,遂行反渗透任务,战时配合陆军作战。海岸警卫队则部署于孟买、马德拉斯、安达曼群岛的布莱尔港等基地,其任务是负责保卫印度海岸线,承担近海防御任务。印藏边境警察部队、拉达克侦察部队、阿萨姆步枪队。(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以及边境侦察部队则多部署于中印边境地区,负责边境巡逻,实施边境侦察等,亦承担一些内卫治安任务。治安部队则多部署于内地负责内卫治安。其中,中央后备警察除平时用于平息各种骚乱外,战时还可直接配合陆军作战,其余部队均负责驻守地区的治安应急任务。
从上述三军兵力部署看,陆军的部署重点在西面的印巴边境方向。印军在该方向部署的陆军兵力占陆军总兵力的 44 %左右;其次是东北部地区的中印、中锡边境方向,该方向部署的陆军占印陆军总兵力的 13 %左右。海军兵力部署的重点是印度半岛西面的阿拉伯海海域,该方向的海军兵力占印海军」急兵力的2 心;其次是半岛东面的孟加拉湾,该方向海军兵力约占印海军总兵力的1/3.空军兵力部署的重点与陆军基本相一致,其1 /2 强的兵力部署于西线,1 /3 的兵力则部署于东北部战区。
准军事部队的兵力部署重点与陆、空军相一致,其重点仍是西部印巴边境地区,其次是中印边境地区和内部重要城镇。
(5 )中印、中锡边境印军的兵力与部署印军在中印、中锡边境地区的兵力部署,是其仅次于印巴边境的第二个兵力部署重点方向。其中,又以中印边境东段和中锡边境地区为兵力部署的重点,视达旺和锡金为控制其阿萨姆走廊的主要方向,而以东部的瓦弄、阿朗为次要方向,进行由纵深向前靠近的方式部署兵力。
a 、中印边境在中印边境中、西段地区,由于地势高寒,交通和部队生存条件差。因此,印军仅在西段部署了约2 个步兵师,且兼有对西、北两个方向的作战任务;在中段,印军认为其情况不像西段那样复杂,没有两面作战的顾虑,因此仅部署了约1 个师的兵力。
印度防务专家认为,中印边境东段是最易遭受攻击的方向,因为“这里有双方争议的麦克马洪线,还有连接具有战略意义的东北特区与印度内地的西里古里走廊”。因此中印边境东段是印军兵力部署的重要方向。在该方向,印军靠前部署了1 个陆军军和5 个空军飞行联队,还在纵深部署了另三个陆军军,以作为该方向的预备队。为了扼守具有战略意的西里古里走廊,印军仅在非法侵占的达旺方向就展开了2 个山地师,作为该方向中的重点。同时,还在认为中国人可能进入的鲁希特河和“卡门县”方向部署了约四个师的兵力。
b 、中锡边境印度防务专家认为,该方向是“印度防卫最敏感的部位”,因为“锡金这个战术上十分敏感的地区,像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切断了尼泊尔和不丹,另一方面又切断了中国和孟加拉”。况且,印度于1974年吞併锡金之后,认为“由于这里距平原的铁路终点较近,印度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印军在锡金部署了约2 个山地师的兵力,并在西里古里走廊口附近部署了1 个山地师,使该方向成了重兵集中部署的地方。
二、印军的编制与装备★★★陆军的编制与装备印度陆军是印度三军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军种。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陆军分得步兵联队15个,装甲团12个,炮兵团用个,工兵连61个,山地团2 个,共计26.6 万人;空军分得1 .2 万人,6 个战斗机中队和1 个运输机中队;海军分得三.五万人,舰艇25艘。三军共分得兵力约28.9 万人。现在的印度陆军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110 万之众。编制较为合理、武器装备较为先进、由诸兵种构成的合成陆军。
第894页
(1 )、陆军的编制现在印度陆军部队的编制,仍保留着英印时期的联队制传统,多数老的联队仍按种族编成,如旁遮普、拉加普特、锡克、库马盎、道格拉斯等联队和马拉塔轻步兵、拉加普特那。高尔瓦尔步枪联队等。有的联队如警卫、机械化步兵、伞兵等联队则採取混合编组方法。每个联队都没有联队中心,作为本联队训练与招募的基地。各联队编有数量不等的营。步兵旅由各联队选调的营编成,然后再由旅组成步兵师或山地师,师之上编制是军,为陆军野战部队的最高建制单位。
印度陆军由作战兵种和各类勤务保障兵种两部分组成。作战兵种包括步兵、努甲兵、炮兵、通信兵、工兵、空降兵和陆军航空兵等;勤务保障兵种包括勤务、军械、电机工程、医务、兽医、军事牧场、宪兵、军邮等。其中,作战兵种占 70 %。步兵又占作战兵种的 51%,其最高建制为军(师);装甲兵最高建制为师;炮兵最高建制为旅,编有独立炮兵旅、军属炮兵旅和师肩炮兵旅3 种;工兵最高建制为旅;通信兵最高建制为团;空降兵最高建制为旅;陆军航空兵最高建制为中队;主要勤务保障兵种最高建制为营,一般配属师以上部队。
印度陆军,平时作为野战部队的最高建制单位,战时根据需要可扩充为集团军。担负平原作战的军,辖步兵师2 ~5 个不等,通常还辖三个装甲旅、且个军属炮兵旅、l ~3 个军属工兵团和1 个军属通信团;有的军辖有1 个装甲师、2 个步兵师或1 个机械化步兵师。担负山地作战的军通常辖2 ~3 个山地师。1 个军属炮兵旅、1 ~3 个军属工兵团、1 个军属通信团;有个别军还编有装甲团或陆军航空兵中队。
陆军师按其遂行作战任务的地区特点,区分为步兵师、山地师、机械化步兵师、装甲师和空中突击师等,均为合成部队,是遂行战役作战任务的基本作战单位。步兵师通常辖3 个步兵旅和炮兵旅、装甲团、工兵团、通信团各1 个;山地师辖3 个山地旅以及炮兵旅、工兵团、通信团各1 个;机械化步兵师辖机械化步兵旅3 个和炮兵旅、工兵团、通信团、坦克运输连各1 个;装甲师辖装甲旅3 个和炮兵旅、工兵团、通信团、独立侦察营各1 个以及2 个坦克运输连;有个别陆军师还辖有陆军航空兵中队;空中突击师编有机械化步兵旅、直升机机降旅、伞降旅、火力支援旅各1 个和两栖作战部队。陆军各类师均编有技术、勤务保障分队,如勤务营、电机工程营等,全师编制员额都较大,其中步兵师近1 .7 万
人,山地师约1 .5 万人,机械化步兵师和装甲师1 .8 万多人。在上述各类陆军师中,步兵师和山地师分别占陆军师总数的57%和丑%,是陆军的主体。机械化步兵师和空中突击师尚处于初创阶段。组建于1986年的陆军航空兵最高建制为中队(现有8 个),中队辖若干分队。分队为基本战术火力单位。
旅是遂行战术任务的作战单位,步兵、山地步兵、机械化步兵、装甲兵、空降兵、炮兵均採用这一建制,如步兵旅、山地旅、装甲旅、机械化步兵旅、独立伞兵旅、炮兵旅等。
其中,步兵旅、山地旅、独立伞兵旅所辖单位为营,且数量均为3 个;其余类型旅所辖单位既有团也有营的编制,且数量不一。
营为基本的战术单位,按民族编组,其番号由民族联队(招募和训练机构)名称加序号组成,如旁遮普联队第2 营、锡克联队第3 营,等等。步兵营的编制人数通常在850 人左右,山地营和特种兵营编制人数则略少于800 人。
(2 )陆军的武器装备印度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地面压制兵器、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直升机、步兵轻武器等。陆军轻、中型武器一般由本国生产,因而其通用化程度尚好;重型武器大多从国外购买,或从国外引进技术进行仿制或联合生产,尽管其现代化程度较高,但由于武器装备来源的多样化,因而导致武器装备种类繁杂、型号各异,给使用、维修和保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印军认为陆军武器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在增大射程和威力、提高射击精度和自动化程度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装备国产化。
a 、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1坦克:现装备的中型坦克有4 种:“常胜者”式、t -55型。
t -72型和pt-76水陆两用坦克。其中,除“常胜者”式由本国制造外,其余均为苏联制造。陆军现共装备各型坦克3200辆,其中大约有2000多辆装备到2 个装甲师和1 个机械化师以及7 个独立装甲旅和各个步兵师中的装甲团。在各种型号的坦克中,有属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t -72型坦克约900 辆;其他为“常胜者”式坦克 1700 辆、t -55型坦克 500 辆和 pt -76水陆两用坦克100 辆。据报导,印度在1987年计划从苏联定购1500辆t -72mi型坦克,用于替换老式的“常胜者”坦克,但未全部兑现。t -72mi型坦克的复合装甲是由外层80毫米、内层20毫米的钢装甲,加上中间层104 毫米的玻璃钢陶瓷构成。
此外,在装甲内表层还附加一层20毫米厚的含铝泡沫合成材料,用以防中子弹的辐射和核爆炸后产生的电脉冲。另据外刊报导,印度目前已研制出一种据称是世界先进水平的
“阿君”式主战坦克样车。这种坦克为新型装甲,并装有先进的导航和火控系统。
第895页
2装甲战斗车:陆军现装备的装甲战斗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共2000多辆,主要有ot-
62、ot-64和btr -60型装甲人员输送车以及bmp -1 型和bmp -2 型步兵战斗车。前两
种装甲人员输送车购自东欧国家,其余均从苏引进。bmp 一1 型和bmp —2 型步兵战斗车
的主要特点是:火力强,装备有火炮和反坦克飞弹,能摧毁敌装甲目标;机械性能好,越
野性能可与坦克匹敌;能与坦克密切协同作战;有一定的装甲防护力。据外刊报导,印度
还购进了大批brdm-2 侦察车,并着手装备装甲部队。
b 、地面压制火炮印度陆军地面压制火炮包括火箭炮、榴弹炮、加农炮、加农榴弹炮
和迫击炮,约5380门。
1火箭炮:现装备的火箭炮为苏制bm-21型122 毫米40管火箭炮,总数约80门,装备
军和师属炮兵旅以及独立炮兵旅新组建的火箭炮团。
2榴弹炮:是印炮兵中为数最多的炮种。现装备的有m -116 型榴弹炮(美制)、75
/24型榴弹炮(印制)、75毫米山地榴弹炮(印制)、25磅榴弹炮(英制)、105 毫米m
-56型榴弹炮(义大利制)、阿伯特式自行榴弹炮(英制)、5 .5 英寸榴弹炮(英制)、
fh-77b 型榴弹炮(瑞典制)、m —115 型榴弹炮(美制)等9 种。
其中,英制25寸和5 .5 英寸榴弹炮正在退役,被校新的fh-77b 型榴弹炮所取代。
各种榴弹炮分别装备炮兵旅所辖的野炮营和中型炮团,其总数约3000门。其中,由瑞典引
进的fh-77b 型榴弹炮最大射程为35公里,射速为6 发/35秒,是射程最大的榴弹炮。
3加农榴弹炮:现装备有苏制d -20型加农榴弹炮,最大射程为17.26公里,是炮兵
中装备最少的烟种。
4加农炮:现装备有印制130 毫米加农地和105 毫米加农炮以及苏制m -1944型、m
-1955型、m -46型、s -23型加农炮等6 种。其中,除105 毫米加农地最大射程为17.
4 公里外,其余均在20公里以上。s -23型加农地最大射程达30.4 公里,为履带车牵引。
5迫击炮:现装备有 120毫米m -43迫击炮 1000 (1 和 160毫米m -43迫击炮200
门,以及别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等。
c 、反坦克武器印陆军反坦克武器主要包括反坦克飞弹、反坦克炮、反坦克火箭筒等。
1反坦克飞弹:现装备有萨格尔式反坦克飞弹(苏制)、ssllbi型反坦克飞弹(法印
合制)和米兰式反坦克飞弹(法印合制)3 种。萨格尔式反坦克飞弹破甲厚度为150 毫米
;ss11bi型反坦克飞弹破甲厚度(垂直)达600 毫米以上;米兰式反坦克飞弹破甲厚度达
850 毫米以上。
2反坦克炮:现装备有印度自制的57毫米无坐力炮和106 毫米无坐力炮两种。前者最
大直射距离为1740米,穿甲厚度为50~70毫米;后者直射距离最大可达2000米,穿甲厚度
为400 ~500 毫米。
3反坦克火箭筒:现装备有印度自制的35英寸火箭筒和84毫米火箭筒两种。前者射程
为135 米,后者在400 (活动目标)至500 (固定目标)米之间。
d 、防空武器防空武器主要包括防空飞弹和高射炮两种。
1防空飞弹:现装备的防空飞弹主要有苏制sa-3 、sa-6 、sa一7 .sa~9a/b 、
sa- i3 、sa- 16 和罗兰型等防空飞弹,约660 枚。其中已知的sa-6 发射装备有180
部。上述防空飞弹装备在独立防空旅所辖的防空飞弹团,为野战师以上部队提供防空保障。
印军目前主要装备的是sa-7 防空飞弹,约620 枚。sa-7 为可携式防空飞弹,可单兵肩
射或车载发射,由红外线寻的制导,可对付喷气式飞机。螺旋桨飞机和直升飞机,最大作
战高度为2300米。其他型号的防空飞弹均为发射架发射,由无线电指令制导。它们的主要
特点是:机动性强,能迅速由行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并可迅速撤收,能在运动中的短暂
停留时间内发射飞弹,攻击各类高、低空和亚音速、超音速飞机。
2高射炮:现装备的高射炮主要有l -60型、l -70型、3 .7 英寸、zu23双管和zsu
-23四管自行高炮等5 种。其中l -60型高炮有效射程为1350米,l -70型高炮的有效射
程为2000~3500米,均为车载。 zsu-23四管自行高炮,为苏制23毫米四管自行高炮,有
效射高为1500米,有效射程3500米,射速 2400 发/分。其特点是:能全天候作战,射速
快,自动化程度高,机动性能好,能伴随机械化步兵和装甲兵在行进间实施对空防御。印
度目前约有2750门防空火炮,其中zsu -23四管高炮约75门、zu23双管高炮140 门、3 .
7 英寸高炮500 门、l -60型40毫米高炮1245门和l -70型40毫米高炮790 门。这些高炮
编制在独立防空旅所属的防空团。
e 、直升机印陆军航空兵主要装备的直升机有猪豹式、印度豹式等,约有120 架。这
几种直升机正逐步退出现役。
f 、步兵轻武器步兵轻武器主要包括枪械、枪榴弹发射器和手榴弹。
1枪械:现装备的枪械有isl 式9 毫米手枪、sm式9 毫米卡宾枪、ia式7 .62毫米自
第896页
动步枪、7 .62毫米轻机枪、mag58 式7 .62毫米机枪、12.7 毫米大口径两用重机枪等。
其中ia式762 毫米自动步枪配有反坦克枪榴弹发射器;127 毫米大口径两用重机枪最大有
效射程为6800米,最佳射程1800米,射速为100 发/分,在850 米以内、入射角为37度时,
可穿透装甲输送车的侧装甲。
2枪榴弹发射器和手榴弹:现装备有3a型枪榴弹发射器,可用于发射反坦克手榴弹和
枪榴弹,最大有效射程为275 米。
另有36号m 高爆枪榴弹,最大有效射程为70~180 ★★★海军的编制与装备前身是英
印时期的“英国皇家印度海军”。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分得25艘轻型舰艇,共约1
万余名官兵。在此基础上,印度于1948年建立了海军司令部,同年组建了第一个舰艇中队,
随后相继组建了驱逐舰中队、快艇中队和扫雷艇中队。
1952年组建了海军西部舰队。印度海军经过长期经营和发展,正迅速成长为舰种齐全,
能遂行远海作战任务,快速向印度洋各地投送相当兵力的居世界第7 位海军。目前,印海
军拥有兵力约5 .5 万人,140 多艘军舰(作战舰只100 艘),65架飞机和90架直升机。
(1 )海军的编制海军部队的最高建制为舰队,每个舰队辖8 ~9 个中队;中队按不
同舰种分别编队。海军航空兵的基本作战单位为中队。
按机种分类编队;新组建的海军陆战特种部队的最高建制为团。
(2 )海军的武器装备海军武器装备主要有潜艇、水面作战舰艇、辅助船只、海军飞
机等。印海军舰艇的发展正向大型化、飞弹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控制印度洋战略
的需要。
a 、潜艇分为核动力潜艇和常规潜艇。印海军于1989年向苏联租用1 艘c 级核动力潜
艇,1991年1 月已归还苏联。目前,常规潜艇共17艘,分别装备在东部舰队的2 个潜艇中
队和西部舰队的3 个潜艇中队。
b 、水面作战舰艇水面作战舰艇包括大型作战舰艇、小型作战舰艇和登陆舰艇等。
1大型水面作战舰艇有航空母舰、护卫舰和驱逐舰,共装备约30艘。航母2 艘:“维
克兰特”号和“维拉特”号。“维拉特”号2 .9 万吨,“维克兰特”号1 .98万吨,2
艘航母各装备有8 架“海鹞”式攻击飞机、8 架“海王”式反潜顺舰直升机。护卫舰刀艘,
其中飞弹舰9 艘。护卫舰分别装备在东部舰队的2 个护卫舰中队(其中1 个为飞弹护卫舰
中队)和西部舰队的3 个护卫舰中队(其中1 个为飞弹护卫舰中队)。驱逐舰5 艘,其中
东部舰队1 艘,西部舰队4 艘(编成2 个中队),均为飞弹驱逐舰。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中
的航空母舰主要用于反潜;护卫舰主要用于护航警戒和巡逻;驱逐舰用于反潜和对舰攻击、
护舰警戒、对岸攻击和火力支援。
2小型水面作战舰艇;印海军小型水面作战舰艇包括小型飞弹舰、飞弹艇、扫雷艇、
海防艇等,共装备62艘。其中小型飞弹舰13艘、飞弹艇9 艘、扫雷艇22艘、海防艇肥艘。
小型水面作战舰只主要用于近海水域作战和扫雷、布雷。
3登陆舰艇:印海军装备有登陆舰艇9 艘,其中包括1 艘大型登陆舰“马加”号,装
在东部舰队;另有登陆艇8 艘。登陆舰艇用于运输陆军登陆部队和海军陆战特种部队渡海
登陆作战。
c 、辅助舰船辅助舰船是印度海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保障潜艇、水面舰
艇和飞机的作战及日常活动。印度海军主要辅助规船有海上补给舰、潜艇供应舰、修理舰、
训练舰、援油船等共约20艘。
d 、飞机印度海军航空兵现装备有各种类型的飞机65架和直升机90架,其中海上侦察
机:bn-2 “海上防御者”飞机9 架、伊尔一38式飞机5 架;海上作战攻击机有:“海鹞”
frs ·mic51 型垂直刷距起降战斗/攻击机21架、“海”t 一觎型飞机3 架;海上反潜直
升机有:猎豹直升机26架、“海王”mk42反潜直升32架、卡一25(荷尔蒙式)反潜直升机
7 架和卡一28反潜直升机10架;通信机和通信直升机有:w -2 “海上防御者”和do-228
飞机5 架、猎豹直升机3 架。用于训练、教授等用途的飞机和直升机有:海王mk42c 直升
机6 架、“猪豹”直升机2 架、休斯300 直升机约4 架、hjt -16飞机6 架、hpt —32飞
机8 架。
e 、舰载飞弹印度海军舰载飞弹主要装备有舰地、舰舰和舰空3 种。其中,舰舰飞弹
装备有苏制ss—n -2 型、ss-n -4 型、ss-n -7 型、ss- n- 11 型飞弹和法制
“飞鱼”型飞弹;舰对空飞弹有sa-n 一正型、sa-n -5 型苏制飞弹和英制‘海猫“型
飞弹。
上述飞弹为制造国六七十年代的产品。
★★★空军的编制与装备印度空军是在英印时期“英国皇家印度空军”的基础上逐步
第897页
发展起来的。第th次世界大战中,组建了10个中队,与英国空军一道,先后两次参加抗击
入侵东南亚日军的缅甸战役。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分得6 个战斗机中队和1 个运输
机中队,各种飞机约200 余架,兵力约1 .2 万人。印度便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自己的空军
部队。经过40多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印度空军装备各型飞机1225架(其中作战飞机861
架),直升机200 架(其中武装直升机36架),已发展成为机种齐全、结构合理、骨干机
种精良的世界第五大空军,也是印军第二大军种。
(1 )、空军的编制印度空军的最高建制单位为联队,它既是作战单位又是训练和保
养单位。空军联队又分为飞行联队和飞弹联队。飞行联队採用单一机种和混合机种编组,
单一机种联队辖2 ~4 个中队,飞机32~64架;混合机种联队辖3 ~4 个中队,飞机48~
64架。飞弹联队包括飞弹中队和技术中队,按同类型飞弹编组。
一般1 个飞弹联队下辖2 ~5 个飞弹中队和五个技术中队,发射架12~36部,飞弹48
~144 枚。中队为基本作战单位。飞行中队辖3 ~5 个分队,一般装备16~18架飞机。直
升机中队装备10架直升机。飞弹中队一般装备发射架6 部,飞弹24枚。
(2 )空军的武器装备印度空军装备有攻击机、歼击机(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
教练机、运输机、直升机以及空地、空空和地空飞弹等。
a 、攻击机:共装备302 架,其中米格一23bn/um型54架,米格一zimfwfma型112 架,
“美洲虎”is型80架,米格一27型56架等。以上飞机除“美洲虎”型机为英法联合生产外,
其余均为苏联生产或印度引进苏联技术特许仿制。其中米格一23型机最大。速度为2 35马
赫,作战半径为850 ~1160公里,装备有1 门23毫米双管航炮,备弹200 发,可挂4 枚aa
-8 、aa-7 或aa-10空空飞弹或空地飞弹。炸弹、火箭等;米格一27型机是一种超音速、
全天候、高性能。多用途机,具有俯视腑射能力,最大速度为1 .7 马赫,作战半径600
一800 公里,装备l 门对毫米双管机炮,可挂aa-2 空空飞弹、as-9 空地飞弹以及各种
炸弹和火箭等。“美洲虎”型机为英法合制,是一种超音速、全天候远程攻击机,装有制
导攻击系统。
b 、歼击机:共装备298 架,其中米格一29ub型54架、幻影2000型36架。米格一23mf
/um型26架、米格一21bis /u108架和米格一21fl/u 型74架。这些机型均较先进,其中
米格一29是苏70年代中后期才研制出的超音速、全天候、高性能、多用途歼击机,既可用
于空战,也可用于对地攻击,其突出特点是具有俯视、俯射能力和多种作战能力,最大速
度为2 .3 马赫,作战半径为800 公里,最大载弹量达4 吨,装备30毫米机炮1 门,可挂
4 枚aa-8 空空飞弹或2 枚aa-10空空飞弹。幻影2000型机是多用途歼击机,最大速度2
.2 马赫,作战半径650 ~1430公里,最大栽弹量63吨,装备30毫米“德发”机炮2 门,
备弹250 发,9 个外挂点,可选挂2 故超r530和2 枚r550空空飞弹以及空地飞弹和火箭、
炸弹等,还装有电子支援和对抗系统设备,具有俯视俯射能力。
c 、轰炸机:共装备坎培拉型9 架。坎培拉轰炸机最大时速为900 公里,作战半径为
1920公里,最大航程为4840公里,最大载弹量为4500公斤,为英国研制。
d 、侦察机:装备有坎培拉pr-57型8 架,米格一25r 型6 架,米格一25u 型2 架和
hs—748 型久架,共20架。其中坎培拉pr—57型侦察机可配备的照相设备有:6 部fsz 型
航空摄影机(位距914 毫米)和1 部f49 型垂直航空摄影机(位距1524毫米),或4 部fsz
型航空摄影机(位距508 毫米)和互部f49 垂直航空摄影机。航空摄影高度为13700 米。
e 、运输机和运输直升机:共装备运输机2 架,其中安一32型108 架、安一12b 型15
架(正在退役)、bae -748 型16架、伊尔一76型 24 架和 do —228 型油架,还有一些
要人专机如波音707/ 37 等。印空军目前主要装备苏制安一32短程轻型运输机。该运输机
最大巡航速度530 公里,最大载重航程1000公里,最大载重量67吨。安一12运输机是苏制
螺旋桨式中程运输机,最大载重20吨,最大载重航程3600公里。另外还装备有运输直升机
140 架。运输直升机主要装备有:苏制米一8 型、印制“猎豹”和“印度豹”等型运输直
升机。“猎豹”型直升机最大时速为210 公里,最大航程为500 公里,活动半径为200 公
里,续航时间为2 小时10分,载运量为6 名全副武装士兵。米一8 型直升机最大时速260
公里,航程为465 公里,活动半径140 ~170 公里,运载量28~34人或4000公斤货物。
f 、飞弹:印空军装备有空地、空空和地空3 种飞弹。空地飞弹有 am - 39 飞鱼式、
as- 7克里牛式、as- 11b式(反坦克飞弹)和as-30式等。空空飞弹有法制r530d 式和
第898页
r550式,苏制aa—2 式、aa-7 式、aa-8 式和aa-10式等。地空飞弹部队装备有sa-2
和sa~3 式飞弹发射架280 具。
g 、武装直升机:目前印空军装备武装直升机2 个中队共36架(米一25和米一35武装
直升机各18架)。米一35武装直升机引自苏联。该型直升机是在米一24武装直升机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其性能是:最大速度370 公里/时,最大巡航速度295 公里/时,航程750
公里,作战半径160 公里,续航时间4 小时,实用升限4500米,最大载弹量2000公斤。主
要武器装备有1 挺 4管 12 .7 毫米机枪,射速 3200 发/h ;短器有 6个挂架,可挂4
个57毫米火箭弹发射器,每个可装32枚火箭弹,或挂100 ~500 公斤炸弹;翼尖可挂4 枚
at-6 或mc-20反坦克飞弹。
三、印巴之间的核风云世界上的核国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拥有大量核武器的
核武器大国,如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一类是跨入核武器门槛的准核武器国家,如印度、
巴基斯坦等国家。还有一类是拥有较强大的核技术,但尚未有生产用于战争目的的核武器
的潜在核武器国家,如日本。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准核国家。在当今世界上,准核国家流传着这样一种理论,就是
核武器可以解决一切,可以为一个国家换来永久和平,是一种万能的武器。这种理论产生
的社会根源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主
义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小国带来了很大的恐惧。这些国家经济、科技等方面比较落后,
其综合国力很难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抗衡,寻找一种可以威慑发达国家的武器,给自己国家
带来永久和平是这些国家梦寐以求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想藉助核武器
的特殊战略威慑作用成为世界大国或地区性大国,成为主导世界或地区事务的主要力量。
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和前苏联几十年的核军备竞赛并没有能给他们带来所希望的利
益,却陷入了核武器的泥潭,导致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倒退,并且为人类头顶上悬挂了一把
随时都可以毁灭人类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于是以美苏核军备竞赛为主要特徵的冷战结
束以后,核武器大国相应投入到以高技术为特徵的综合国力的建设上。但美苏之间的这种
强烈的对抗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情况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小国一个错觉:只要有
核武器,就可以威慑住战争的发生,就可以抵御任何的强国进攻。一种逆历史潮流的的核
军备竞赛在这些国家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1998年5 月11日至30日,在短短20天之内,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了11次核试验,在南
亚次大陆颳起了一股“核旋风”,引起世界各国的震惊。遭到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各
国和国际组织纷纷发表严正声明,并採取了相应的制裁措施。
1998年6 月4 日,联合国安理会5 个常任理事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就印度和巴基斯
坦核试验问题发表联合公报,呼吁印巴两国立即无条件地加入核禁条约。1998年6 月6 日,
联合国安理会在纽约又一致通过决议,再次谴责印巴进行核试验。
1998年5 月15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发表声明,谴责印度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反
对,继5 月11日核试验之后,于当月13日再次进行核试验或部署核武器。美国、德国、法
国、义大利、加拿大、日本、英国和俄罗斯等八国领导人在声明中指出,印度这种不负责
任的行为与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149 个国家人民的意志相牴触,也是与世界人
民防止核扩散、促进地区和国际和平安全所付出的各种不懈努力背道而驰的。
美国宣布,根据“防止核扩散法”将对印度实施总值207 亿美元的经济制裁。其中包
括77.5 万美元的对印度的军售和军事援助;停止1 .42亿美元的援助;停止总额超过140
亿美元的贷款、信贷和信贷担保。美国政府还表示,将阻止印度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的努力。
日本针对印度的核试验,小渊惠三外相紧急召见印度驻日本大使提出抗议,并表示要
重新考虑对印度官方开发援助计划;桥本宣布部分中止对印日元的贷款和慎重考虑世界银
行对印度的融资,临时召回驻印度大使,立即停止每年向印度提供的35亿日元的援助贷款
和一年向印度提供1327亿日元的贷款。
加拿大召回了其驻印度的高级官员,取消了有关机构对印度提供援助和加强双边关系
的会谈,原想将印度的1 .4 亿加元援助转给巴基斯坦的计划也一併被取消。
印度的核试验不仅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同时也遭到国内的激烈抨击。瓦杰帕伊
政府在未取得全国认可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核试验。受到在野党的严词批评。印度共产党指
责人民党不顾人民生活贫困的现实状况,动用大量资金进行核试验,企图以此提高人民党
第899页
的威信,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国大党抨击国防部长不负责任,损害了印巴、印中关系,
要求瓦杰帕伊总理引咎辞职。由于国际社会制裁,印度的经济损失严重,加之自然灾害原
因,印度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内不满情绪高涨。
但是,在国际社会对印巴核试验进行声讨和制裁的形式下,有的国家则採取双重标准,
谴责无力,甚至变相支持。英国曾是印度的殖民主义宗主国,俄罗斯则是印度传统上的战
略伙伴和贸易伙伴。印度 70 %一 85 %的军事装备都来自前苏联和俄罗斯,俄每年对印
度军售外贸利益达到8 -10亿美元。印度核试验后,英、俄两国除发表声明予以谴责外,
没有採取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对印度的核试验,英国仅表示“沮丧”,叶尔钦则认为“世
界各国只能用外交手段促使印巴改变核政策,而不应予以制裁”。对巴基斯坦的核试验俄
罗斯也只是表示“极为关注”,要求停止核试验。而法国由于在1995和1996年进行核试验
饱受批评,所以对印巴核试验只是呼吁无条件签署禁止核试验条约,而没有进一步採取制
裁措施。伴随着核试验风云,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双方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军事
冲突接连不断。
自1998年5 月两国进行数次核试验后,双方的紧张关系进一步紧张。巴基斯坦希望国
际社会从中斡旋,但印度坚决拒绝第三方介人。印巴核试验不仅危及到南亚地区的稳定与
安全,而且影响到全世界进入一个更加安全的21世纪。
对印巴这次核试验竞赛,印度是始作两者。印度自1974年爆炸了第一个核装置以来,
一直採取一种模糊的核政策,即在不公开跨过核门槛的情况下,秘密发展核武器力量,保
留对核武器的选择权。1998年3 月,刚刚上台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冒天下之大不韪,作出核
试验的重大决策。这里面有着极其复杂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将发展
核武器作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捷径。印度不满足于南亚霸主的地位,而是梦想成为世界
大国。冷战结束后,印度面临的安全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有所改
善,客观上并不存在需以核武器对付的安全威胁。
但印度认为,核武器的政治价值很高,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大国地位的象徵。近年来,
印度一直在积极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它同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相比,
在综合国力上存在近期无法赶超的差距,为此印度把脐身于核大国俱乐部作为争当政治大
国的捷径。
第二,摆脱国内政治危机,巩固人民党执政地位。印度人民党在1999年3 月份举行的
大选中击败国大党勉强取得了执政地位,但其政治地位相当脆弱。印度国内经济形势十分
糟糕,各种社会矛盾有所加剧。人民党上台以来,多名内阁成员遭到弹劾,两名部长被迫
辞职,使本来就不稳定的多党联合政府更加不稳。印度人民党执政后不久就迫不及待地作
出了进行核试验的决定,显然有摆脱国内政治危机和巩固其执政地位的需要。
第三,寻求缓解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受到的国际压力。印度一直拒不参加《不扩散核武
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为此承受着巨大的国际压力。从印度自身的角度看,
在上述两个条约得到广泛签署并最终生效后,它如果继续奉行传统的核政策,将不得不面
临国际社会更强和更长时期的压力。与其如此,不如及早进行核试验,迫使其它国家承认
其核武器国家的地位,再相机加入两个条约。这样,一则可以圆其大国之梦;二则可以一
劳永逸地摆脱国际压力。
以上三点是印度核试验的主要动机。印度政界人士所强调的“中国对印度的核威胁”,
完全是欺世盗名的藉口。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印度对中国的大国地位比较嫉妒。
另外,印度进行核试验除主观动机外,也存在一些外在原因,例如:现有核不扩散体制固
有的缺陷和西方在反核扩散问题上採取的双重标准,使印度国内一些势力觉得受到不公平
的待遇。再者,外国近年来支持印度发展核能的做法,客观上为印度发展核武器提供了技
术上的支持。
但是,印度当局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了。核试验设有给它带来梦寐以求的大国地位,
国际社会甚至已明确表明拒绝承认印度具有核武器的国家地位;拥有核武器并没增强印度
的安全感,其主要对手巴基斯坦在其后也进行了多次核试验,这仅使印度暂时的核优势化
为乌有,而且通过核力量平衡抵消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占有军事优势;印度为自己一意孤行
的核试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招致了国际社会大范围的经济制裁和严厉的舆论谴责,使其
外交上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人民党企图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地位,但这样做,只能是使
第900页
印度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袍袱。
印巴核试验使本来就处于多事之秋的南亚次大陆更如雪上加霜:首先,南亚地区安全
形势将进入一段危险时期,曾一度核战争危险再次出现。今后几年里,印巴都将致力加速
核武器化进程。由于它们尚未建立完善的核武器指挥和控制系统,加上没有有效的核安全
保护措施,所以因双方误解或核武器失控而导致核战争的危险系数进一步加大。另外需要
指出的是,近几年来,印巴两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互不相让,随时都有可能透发新的武装
冲突,如果冲突升级,后果将不堪设想。令人担心的是,印度核试验后曾经向巴基斯坦挥
起核大棒,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将在印巴两国间播下互不信任的种子。另外,国际社会的
经济制裁将给印巴两国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可能使两国出现大的政治动乱。印度人民党
虽然通过核试验,在国内政治上暂时得了一些分,但随着国际社会经济制裁的加剧,在野
党决不会放弃这个对人民党进行攻击的好机会,以人民党为首的政党联盟可能会出现分化
现象,极端脆弱的人民联合政府难以应付内部出现的危机。
其次,由于南亚核扩散形势的严峻,世界范围内的核裁军进程将面临挑战。目前,国
际核不扩散体制虽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因素,但它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毕竟对防止核扩散会
起到一定的作用。印巴走向核武装大国使不扩散体制受到严重的破坏,可诱发其它潜在的
核国家跨越核门槛。尽管从理论上说核门槛国家都有可能步印巴后尘,但从目前情况看,
最有可能出现核扩散的地区是中东波斯湾。据认为,以色列事实上已拥有核武器,印巴进
行核试验及其可能获得核武器的前景可能诱使它宣布自己为核国家。这可能将促使埃及、
伊朗等国家考虑发展核武器。
另外,印巴核试验使国际核裁军的局面变得异常的复杂。近年来,国际核裁军取得了
一些进展,现已经开始流产,核查问题也正在进行研究和探讨,相信不长时间内就会制定
出相应的国际法规。但,印巴核试验使国际核裁军问题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承认印巴核国
家的地位,那无疑向那些潜在核技术的国家声明,只要敢于制造事端就能够取得核大国的
地位,这无疑与禁止核试验和核裁军的精神相违背的。如果不承认,印巴是核国家,由它
们任意发展自己的核武器,那么核大国裁军就无法进行,因为核大国就必须要考虑印巴一
旦在核武器方面取得突破,就会具有极大的战略威慑力,那样核大国的裁军给世界带来的
只能是威胁,而不是安全。
最后,南亚棕危机使大国关系面临考验。在如何对待印巴核试验问题上,大国的态度
不尽一致。美国坚决反对印巴走向核武装,已经宣布对两国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俄罗斯
虽对印巴核试验表示遗憾,但却不主张实行经济制裁,特别是俄印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
俄罗斯甚至会趁机扩大对印度的影响。英法在经济制裁方面十分暧昧。值得注意的是,美
俄有可能为增强各自在南亚次大陆的影响而进行一番竞争。美国对印度进行制裁完全是迫
不得已,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像美国这样更加迫切需要彻底禁止核试验。核武器
的消灭是美国巩固其国际地位的重要一环。如果有一天,美国认为,在南亚,拥有印度比
禁止核试验对其更有利,或者在某一个时期更有利,它完全有承认印度为核大国的可能,
这样一来,南亚核问题所诱发的政治风波就不再是南亚的问题,而将是整个世界的问题了。
四、印度军队的未来走向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现有军队120 余万。印度一直认为军
队是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则必须为其国家战略、军
事战略服务。印度近期的军事战略目标是:以实力为后盾,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
国,排挤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干涉,巩固其在西亚的既得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军事
强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制定了“适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质量,进一步提高战
斗力”这一未来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即在基本保持军队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以
改进装备质量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其军队未来建设的发展趋势及其军队建设的主要
措施是:★★★进一步调整军队的编制体制印度陆军目前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炮
兵以及工程兵、通信兵和医疗、后勤等支援兵种组成。随着新装备不断装备部队,未来印
度陆军将增编装甲兵、电子战部队和航空兵。主要是为部分步兵师、山地师及作战旅增编
装甲部队,增配直升机、坦克、机械化装备和电子侦察与电子战设备。陆军中装甲部队和
机械化部队的比例将增加。陆军航空兵将进一步改编,以适应快速部署和支援作战的需要。
第901页
为了加强炮兵火力,陆军炮兵将採用新的编制,并已开始组建独立的炮兵师。印度到2000
年拟全部取消普通步兵师,代之以7 个平原步兵改建师和适当数量的山地步兵改建师。
印度本来空军部队将按同类型兵器集中编组,并实行优化组合调配,从而具备近距离
空中支援、中距离战役空中攻击。远程纵深打击以及要地防空等作战能力。空军的防空联
队数量也将增加。到2000年,空军的兵力增至20万,飞机增至2000架,其中作战飞机总数
将达 1000 架(增加 13 个战斗机中队),而且第三代作战飞机的数量将超过半数,成为
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军种。此外,空军学术界正讨论在空军司令部下设第六个指挥部,
即“战略空军指挥部”,拟将目前各地区空军指挥部所属的战略力量交由该指挥部统一指
挥。
印度未来海军的建设重点是:在今后5 至15年内,逐步建成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
水面作战力量,并争取建成一支由核潜艇与常规潜艇混编而成的水下作战力量。在近期内
将加速南部舰队的组建工作。同时继续调整和扩充海军航空兵、海岸警卫队和海军特种部
队,调整作战舰船,特别是航母和潜艇的编制形式和结构。海军的总兵力将逐步由目前的
6 万余人扩大到10万人左右。
印度特别重视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1986年创建的快速反应部队由三军部队组成,现
有27万余人。为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印军计划到本世纪末再组建1 至2 个空中突击师和
相应的海、空军快速反应部队,以应付国内外突发事件。
★★★大力改善武器装备,提高三军的作战能力进人90年代后,印度军队力求全面改
善陆、海、空三军的武器装备,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能够从事求来高技术战争、对付多种
威胁的军队。印度的一些防务专家认为,目前印度利用引进技术生产的武器与先进国家相
比已经落后10年。因此,印军必须加快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进程。从1990年至1995年,印度
国防费用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每年8 %左右,约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13 %。但由于通货膨
涨等因素,国防费用的增长速度已经减慢,实际数额有时甚至还有所减少。和80年代相比,
印度的国防费用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份额下降了3 %。在未来几年内,印度国防费用仍将
保持增长势头,在分配上将向空、海军建设倾斜。同时还将不断增加军事科研工作的投入
比例。印度三军未来装备建设的发展趋势是:(1 )。未来陆军将具有更强的火力、机动
力和更可靠的指挥通信保障能力1994年,印度与俄罗斯两国联合成立了政府间军事技术合
作小组,该小组于同年12月俄总理访印期间举行首次会议,并达成《俄罗斯与印度1994年
至2000年军事技术合作协定》,协定中有关陆军装备的主要内容有:两国合作生产s -300
防空系统;俄罗斯与印度在印共建武器零部件生产工厂和维修保养工厂;俄罗斯向印度转
让部分武器生产专利权,帮助印度改进旧式俄制坦克和火炮等武器装备以提高其技术性能。
印度自行研制的“阿君”式主战坦克由于造价太高,近斯只能装备15d -200 辆。因此,
印陆军正在研究制定对现有的苏式t72 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装的计划。此外,印度陆军还提
出进一步装备600 门155 毫米自行火炮的计划。按照其装备更新计划,印度陆军今后将分
别从英国、瑞典、德国以及俄罗斯等国家採购先进火炮、装甲车和坦克。
在两次印巴战争中,印军的装甲火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印度致力于在2000年前后全面更新其装甲兵器。从1996年1 月起,印度开始生
产自行研制的以一位印度教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阿君”式主战坦克。印度还将大规模生产
本国研制的陆军车载短程地对地飞弹。这种名为“皮纳卡”的飞弹射程为40公里,摧毁面
积为800 平方米,主要用于打击地面部队。在中短程飞弹方面,射程为250 公里的“普里
特维”地对地飞弹,现已完成研制和试射。一经进一步改进,使之战术、技术性能达到预
定要求之后,将定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射程为1450公里的“烈火”式飞弹可作为核武
器运载工具,一旦部署,将大大提高印度的战略威慑能力。印度还研制出了可低空飞行的
“毒蛇”式反坦克飞弹,并计划在今后几年内陆续装备陆军部队。
印军的c3i 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朝着逐步实现全军c3i 系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陆
军无线电工程网络”计划的实施,已使各级陆军司令部与前方指挥所通信实现了自动化。
目前,陆。
海、空三军司令部和各军区已建成以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为支点的电子数据网络中心,
初步实现了办公、指挥和通信自动化。今后印度陆军将加紧对c3i 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并
第902页
与海、空军联网,使之发挥“战斗力倍增器”的作用。
(2 )未来海军将具备在远海实施水下、水面和空中立体作战的能力目前,印度海军
装备有18艘潜艇,2 艘航母,5 艘驱逐舰,21艘护卫舰,9 艘两栖登陆舰,以及50余艘支
援舰只。为了实现其建立一支用以显示力量,威慑邻国,控制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监视
和抵制外部力量在印度洋活动的远洋舰队的目标,印度拟定了一个跨世纪的海军建设计划,
海军建设的总体方向是朝大型化、飞弹化和远洋化发展,形成以航母为核心,以飞弹巡洋
舰、驱逐舰、常规动力与核动力潜艇为主力的东、西、南三支舰队,致力于建设包括水面
作战舰艇、潜艇和海军航空兵三位一体、均衡发展的海军。在水面作战舰艇方面,印度海
军现有的“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于1997年退役,而另一艘航空母舰“维拉特”号也将于
2005年以前退役。到2000年,印度其他水面作战舰只的数量也将由目前的37艘减少至27艘。
因此,印度准备建造一艘新型航空母舰,它将由印度自行设计,排水量1 .7 万吨,可载
12至15架飞机,造价3 .3 亿美元,计划于2002年之前下水。海军还计划从英国或俄罗斯
订购一艘航空母舰。在2005年以前,印度计划自行建造8 艘新型护卫舰。
印度认为,美国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上的海军基地是控制印度洋的战略要塞,对
印度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欲有效地制止外国干涉和保卫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濒海
东侧的安达曼群岛,印度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动力潜艇。印度现有各类潜艇18艘,但无核动
力潜艇。按照核潜艇发展计划,印度于1997年开始建造核潜艇,以后每两年造一艘。这些
潜艇装备国产新型“萨盖里卡”潜射中程弹道飞弹。海军计划向英国订购6 艘“支持者”
级潜艇,它们将由英国建造,以后每艘造价1 .2 亿美元。海军还计划再从俄购买10艘k
级常规潜艇和a 级攻击核潜艇或其改进型,从而加强海军潜艇力量。据印度前原子能委员
会主席和原子能部部长m ·r ·斯里尼瓦萨博士说,印度独立发展潜艇反应堆的速度比核
潜艇的研制速度要快。印原子能部与国防研究发展局和海军是在1991年归还租赁的前苏联
ci组核动力潜艇不久后开始实施核潜艇发展计划的。目前,海军和布哈巴原子研究中心已
建成了用于试验潜艇反应堆的陆上样机。
在增强海军潜艇力量的同时,印度还将充分利用本国和外国技术发展海军的反潜能力。
例如,印度为建造中的新型“德里”级驱逐舰装上了“汤姆森一斯弗里翁”专用声纳和本
国制造的一种可改变探测深度的声纳。正在建造之中的“戈德瓦里”级护卫舰也将装上印
度电子公司生产的“阿普索”声纳系统。印海军“基洛”级潜艇则装上了俄罗斯的“鲨牙”
声纳、“鲸一鱼”声纳和“鼠叫”声纳。
海军航空兵是印海军未来作战中对舰攻击和反潜作战的主要力量之一,为了加强其作
战能力,海军航空兵计划购买米格五和苏30战斗机。此外,印度还将进一步加强海岸警卫
队建设,并为其拨款4 .07亿美元,计划自行建造3 艘快速巡逻艇和至少 5架巡逻机,再
为海岸警卫队增加 20 架固定翼飞机。
从近期看,印度海军装备建设的速度会有所减慢,这主要是因为军费短缺。但从长远
来看,印度海军将逐步建成一支由多兵种组成的、具有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战能力和威慑
力的大型远洋海军,其装备建设速度将会逐步加快。
(3 )未来空军装备建设要以掌握制空权拥有快速空运能力和较强的防空能力为目标
印度空军建立60多年,其作战飞机、防空兵器、电子战装备中许多都已陈旧不堪。由于国
内经济困难,80年代,空军军费增幅不大,1990年的海湾战争使印军认识到,空军在未来
战争中将对战争全局发挥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掌握制空权是影响战争结局的关键因
素。印度次大陆从喜马拉雅山到印度洋有着广阔的空间。印度若想取得地面和海上作战的
胜利,首先要取得制空权。因此,印度提出在三军的发展建设中,要优先发展空军。
印度政府按照全面发展、有选择地实施的原则确定了未来空军实现装备现代化的综合
战略。其主要内容:一是分阶段对各型飞机进行现代化改装;二是加速实现急需的关键部
件的国产化,大力建设符合战时需要的国产装备的维修与保障设施;三是努力节约使用经
费,在不损害部队战斗力的前提下,加强对科研与生产装备项目的调研,经济合理地研制
国产武器装备。
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印度末来空军建设的重点首先是更新和改装作战飞机,保
持较强的空战能力。80年代末,印度曾从苏、法、英等国购买了米格—-23、米格—一27
第903页
米格一29.“美洲虎”式和“幻影”式飞机。但是,近5 年来,由于军费压缩,外援中断,
空军未进口先进作战飞机。据印度军方有关专家估计,到2010年,印空军现有的900 架作
战飞机中,400 架将服役期满后退出现役,新研制的轻型战斗机(lca )则要到2008-2010
年才能进行实战部署。所以,印度空军将採取如下措施:一是继续引进专利生产米格一27
和“美洲虎”式战斗机;二是在财力允许并且具有优惠条件的情况下,继续进口少量新一
代具有纵深打击能力的作战飞机。印度空军是第一个在法国空军以外拥有“幻影”2000型
战斗机的,目前已有49架。1995年印空军购买了用于装备一个中队的新型“幻影”2000-
5 型战斗机;三是改装现有飞机。印空军将对100 架米格一211 进行现代化改装,以延长
其使用年限。据专家估计,改装后的飞机使用寿命延长4000小时;四是在继续引进外国先
进作战飞机的同时,加紧研制国产战斗机和直升机。重点是加速研制轻型战斗机,在下个
世纪初装备部队。
印空军建设的第二个趋势是加强快速反应和边境战役、战术的空运能力。印度空军一
直非常重视增强空军远程运输和快速反应能力,并将其看作是未来战争中掌握战场主动权
的重要条件。1985年至1990年期间,印度空军从前苏联购进近50架伊尔一6 大型运输机和
100 架安—-32中型运输机,大大地提高了空军的战役和战略空运能力。印度空军现有运
输机350 多架,可一次保障1 个步兵师或2 个空降旅同时出动。按照印军新的“战略空运
计划”,空军将建立起以伊尔—-76和安尔—-32为主的战略战役空运力量,并在90年代
末形成了一次将2 至3 个步兵师空运至2000公里以外的地区执行任务的能力,从而大大提
高其战略和战役机动能力。将继续发展空降空投装备,人用降落伞的操纵性将更加灵活,
投物降落伞将向大重量发展。但由于技术原因,现有运输力量还难于全部担负中印边境和
印巴边境北段地区空运任务。因此,印军将加速发展运输直升机部队,并拟将运输直升机
数量由现有的3 架增至500 架。
其主体装备是自行研制的多用途高级轻型直升机(lhc ),并于1996-1997年投入批
量生产。
印空军建设的第三个趋势是加速研制先进的防空武器,建立有效的立体防空体系。在
汲取海湾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印空军把建立有效的地面防空体系列为今后建设的一个
重点。
在适当增强防空兵力与建制的同时,印度将择优选购併加紧研制可对付高、中。低空
飞行目标的各型先进雷达以及预警飞机,加速研制并尽快定型生产本国研制的“蓝天”式
地对空飞弹和“三叉朝”式近距离防空飞弹,以建立起有效的地面立体防空体系。在兵器
配置上,将以雷达、飞弹、战斗截击机和高炮组成可在高、中、低空实施拦截的三层预警
防空体系。其最终目标是形成一套分工比较明确,指挥、预警和攻击密切配合的防空体系。
与此同时,印军还将陆续开发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战技术装备,以运用在战
斗机的目标跟踪、雷达预警等系统中。印空军还将扩建电子战航空兵中队,并研制和装备
更先进的电子设备。与此同时,印度为了让未来空军成为实施核威慑战略、具有核突击能
力的打击力量,还准备为空军装备远程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
★★★重视加强战略核威慑准备,提高核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印度的核政策是,努力发
展核技术,保留核选择权,以便对本地区实施核威慑并取得世界大国的地位。印度于1974
年5 月爆炸了第一颗核装置。目前,它不仅拥有制造裂变核弹的技术和材料,而且拥有生
产聚变核弹的能力。据印国防研究分析所前所长苏布拉马尼亚姆估计,到2000年,印度积
蓄的核材料将会多于中国。印度至今拒绝加入《核不扩散条约》表明其不愿放弃核威胁政
策。因此,印度在以改善常规武器装备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为发展其核力量
积极准备。印度在建立具有核突击能力的战略力量、加强核战争准备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三
:一是为军队装备远程预留机和空中加油机,更新电子战系统,使空军成为实施核威慑战
略的打击力量;二是在已经开发的“烈火”式和“普里特维”式中程飞弹和短程飞弹的基
础上加紧研制运载火箭、远程弹道飞弹。多弹头洲际飞弹和亚音速巡航飞弹,尽快形成陆
基核打击力量;三是重点发展飞弹核潜艇和潜射弹道飞弹,形成阻止印度洋地区任何国家
海上打击的能力。从2000年起,印将初步形成轰炸机、陆基弹道飞弹和潜射飞弹三位一体
的核攻击力量。
印军着手核战争准备的另三方面是加强核战争条件下的常规作战演练。印军认为未来
第904页
战争将在随时使用核、生、化武器的威胁下进行,部队应在各个方面做好准备,以便在核
战争爆发时能立即适应核战争环境。印军在最新版的作战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准备在敌方
核武器威胁条件下作战,这是印军着手核战争准备的一个重要动向。此外,据印度《亚洲
时代》1999年4 月29日报导,印军已经组建了一支装备本国生产的“普里特维”短程地地
飞弹的特种飞弹部队。其司令部设在印南方的海得拉巴市,目前配备有12部飞弹发射器。
作为战略飞弹部队的前身,这支部队今后很可能扩展成为印度的战略核部队。
★★★按照现代战争的要来从事部队训练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部队编制结构的
调整优化,为适应从事求来现代化战争的素要,印军将更加重视提高官兵的整体素质与战
术、技术水平,增强部队协同作战的能力,并继续借鑑与吸收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的
现代军事思想与理论,充实和发展自己的作战理论。在主管全军训练工作的训练司令部的
领导下,将进一步改革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根据“积极防御”的作战指导思想,印军未
来作战训练的重点是建立纵深、主体防御体系,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和诸军兵种在各种条
件下的协同作战演练。为做好核战争条件下实施常规作战的准备,印军最近修改了作战纲
要。新的作战纲要中明确指出,军队应准备在核武器威胁的条件下作战。目前,印度三军
的训练和演习都增加了核条件下作战的科目,主要内容包括:提高核条件下的自我保护和
生存能力,适应核条件下的战场环境,提高综合作战能力等。今后,印军的训练教范中将
增加现代军事技术、高科技知识和现代兵器等内容,提高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的质量,从
而提高三军官兵的军事素质。
印军在训练方法上将更加注重採用现代化手段。印军将进一步自主研制模拟训练设备,
并准备研制更多的高级集体训练模拟设备发放三军部队,供训练和演习时使用。模拟训练
设备的种类将更多,性能也将更加完善。例如,印度海军最近研制成功的海上舰艇作战模
拟系统,能够辅助海军舰队指挥官在岸上进行海战演练。在自主研制训练模拟设备的同时,
将根据重点需要,有选择地引进外国先进的模拟训练设备。目前印空军的数百架教练机性
能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化训练的需要,而且飞行事故增多,仅1995年上半年就有8 架坠毁。
印将在今后几年内花10多亿美元从英国购买66架“隼”式高级喷气教练机及生产技术以及
更先进的飞行员驾驶模拟训练设备。
印军还将加强与外国军队之间的训练交流与军事合作。近年来,印度海军先后与俄罗
斯、美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海军进行了海上联合作战演习。通过这些军事
演习,印军得以检验训练效果,提高联军作战能力、了解外军作战能力与训练水平,以改
进自己的训练。今后,印军还将加强这类军事合作。此外,印军还将通过向联合国派遣维
持和平部队和军事观察员对部队进行实战训练。
综上可知,根据未来军队建设指导方针,印度军队总员额将基本保持稳定或稍有减少,
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手段和样式越来越具有高技术的特点。海军和
空军是技术密集型的军种,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将大大提高。因此,印军将海军和空军作
为发展重点,在适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质量建设的前提下,印度军队还将在作战指挥、
编制体制、教育训练等各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使其成为一个高效率的作战群体,
以期在本世纪末下个世纪初建立一支能对付多种威胁的现代化军队。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的军事实力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529
印度共和国,领土面积297.47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0亿,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422亿美元,1998年国防预算为99亿美元。
印度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实现印度“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1998年5月,印度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从而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
印度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总统通过内阁总理对全国武装部队实施领导。现行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国防咨询机构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长委员会、国防生产与供应委员会、国防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国防计划委员会和最高情报委员会等。1998年新设国家安全顾问,由总理首席秘书担任。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直接向内阁总理负责。印度海、陆、空三军统一作战指挥权平时直属内阁总理,通过内阁秘书处协同国防部行使,战时通常由主要军种参谋长实施统一指挥。
印度实行募兵制,服役年限:兵17年,军士21~28年,低级委任军官(海、空军准尉)26~33年。
第905页
印度军队节日:武装部队节12月7日,陆军节1月15日,海军节12月4日,空军节10月8日。
印度武装力量现役部队总兵力为117.5万人
陆军
印度陆军兵力为98万人,编有5个军区、11个军部、35个师(3个装甲师、4个平原步兵整编师、18个步兵师、9个山地师和1个炮兵师)及15个独立旅(7个装甲旅、5个步兵旅、2个山地旅和1个空降/突击旅)、1个“普里特维”地地飞弹团、4个防空旅和3个工兵旅。上述部队包括59个坦克团、355个步兵营、190个炮兵团(营)、2个地空飞弹大队、15个地空飞弹团。陆军航空兵编有14个直升机中队(其中6个反坦克中队、8个观察机中队)。
主战坦克:3414辆,其中t-55型约700辆、t-72型约1500辆、“常胜者”1200辆、“阿琼”式约14辆。
步兵战斗车:БmП-1型350辆,БmП-2型1000辆。
装甲输送车:ot-62/64型157辆。
牵引火炮:4175门(估计有600门库存)。其中75毫米1115门,105毫米约1350门,122毫米约550门,130毫米750门,155毫米410门。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门,130毫米100门。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50门。
迫击炮:120毫米500门,160毫米700门。
无座力炮:57毫米500门,106毫米1000门。
高炮:约2400门。
地地飞弹:普里维特若干。
地空飞弹:萨姆-6型180枚、萨姆-7型620枚、萨姆-8b型50枚、萨姆-9型400枚、萨姆-3型45枚、萨姆-16型500枚。
直升机:199架。
反坦克飞弹:“米兰”式等若干具。
海军
印度海军兵力为5.5万人(含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编有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4个地区司令部和东、西2支舰队。另编有潜艇司令部(驻维沙卡帕特南)和海军航空兵司令部(驻果阿)。
装备各型舰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舰1艘、潜艇19艘、驱逐舰6艘、护卫舰18艘、巡逻与海岸舰艇49艘、扫雷艇20艘、两栖登陆舰艇10艘、各种支援舰船28艘。
海军航空兵:5000人,装备67架作战飞机、83架武装直升机。
海军陆战队:编有1个团(含3个大队),约1200人。
空军
印度空军兵力为14万人。装备作战飞机772架、直升机170架(含武装直升机32架)。
编有17个攻击战斗机中队(装备53架米格-23bn、88架“美洲虎”、147架米格-27、79架米格-21mf作战飞机),20个战斗机中队(装备66架米格-21fl、169架米格-21bis、26架米格-23mf、64架米格-29、35“幻影”2000h/th型和8架苏-30mki型作战飞机),
3个攻击直升机中队(装备32架米-24型直升机),
2个侦察机中队(装备8架“甚培拉”、6架米格-25和2架米格-25u型侦察机),
12个运输机中队(装备105架安-32、45架do-228型、28架bae-748型、25架伊尔-76型运输机),
11个运输直升机中队(装备73架米-8型、36架米-17型、10架米-26型直升机),
1个要员专机中队(装备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运输机),
以及6架“美洲虎”型海上攻击机、4架hs-748型电子战飞机、6架伊尔-78型加油机、6架电子侦察机、4架海上侦察与测量机、约400架各型教练机和22架教练直升机。
印空军还编有38个萨姆飞弹中队,装备萨姆-2、萨姆-3、萨姆-5和萨姆-10型飞弹若干枚。
准军事部队
兵力约109万人,其中:
海岸警备队6000人,隶属国防部,装备有52艘各类舰艇和30余架飞机;
国家安全卫队7400人,隶属内阁秘书处;
特别保安部队3000人;
中央后备警察部队16.53万人,隶属内政部;
邦武装警察40万人(包括24个营的印度后备警察);
边境保安部队18.5万人,约有150个营;
阿萨姆步枪队5.25万人,隶属内政部;
特种边境部队9000人,隶属内阁秘书处;
中央工业保安部队8.86万人,隶属内政部;
国防安全警卫队3.1万人,隶属国防部;
铁路保安部队7万人。
后备力量
印度自称为第1线预备役和第2线防务力量,共有240余万人。第1线预备役由印度海陆空三军退役官兵组成,现有兵力约50万人。第2线防务力量主要是民间军事组织,现有实力约190万人。
驻外兵力
第906页
1997~1998年派驻安哥拉151人,其中有5名军事观察员;在伊拉克与科威特边境派驻5名军事观察员;在非洲狮子山派驻6名军事观察员;在西撒哈拉派驻10名军事观察员。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海军实力展示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5020
武装部队结构
概况
印度海军负责保护印度的海上利益,保卫76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所属的一些岛屿。印度97%的国际贸易来自海上,保护其海上交通航线十分重要。
海军由西部、东部和南部3个司令部组成。独立的潜艇司令部、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联队也划归印度海军编制。3个海上突击大队(各包含若干快速反应部队)负责在敌人前线后方执行隐蔽的特殊作战任务。
海军航空部队由15个中队组成:
1个战斗机/攻击机中队
4个海上侦察中队
1个反潜/巡逻中队
5个反潜直升机中队
1个搜索和救援直升机中队
1个联络中队
2个教练中队
兵力
印度海军现役人数为5.5万,其中包括7000员海上航空兵和1200员海军陆战队员。
装备
1997年2月 1999年3月 舰船
潜艇
4 4 shishumar级攻击潜艇(订购中,下一艘将于2003 年开始服役)
8 8 辛德赫格霍斯级攻击潜艇
6 6 库苏拉级潜艇
11 11 ce-2f/x100 战车sdv潜艇
航空母舰
1 1 维拉特号
驱逐舰
0 1 德里级驱逐舰(首艘1997年开始服役,下一艘将在 1999年4月服役)
5 5 拉吉普特级
护卫舰
3 3 戈达瓦里级
0 1 布拉马普特拉河级戈达瓦里级的改进,首艘1997年 开始服役,1999年又一艘服役)
7 7 尼尔吉里级
小型护卫舰
7 7 苏坎亚级
4 4 库克里级(2000年另一艘将服役)
4 4 阿纳拉级
小型作战舰艇
# 2 超级德沃拉(super dvora)mk2
11 9 维尔级飞弹舰飞弹巡逻艇
3 3 维贾亚杜尔格级小型护卫舰
4 4 阿巴伊级反潜作战巡逻艇
8 6 普拉钱德级飞弹艇
7 7 sdb mk3级巡逻艇
2 2 sdb mk2级巡逻艇
两栖作战
8 8 古尔帕德级中型登陆舰
2 2 马加尔坦克登陆舰
7 10 瓦斯科·达·伽马通用登陆舰
水雷战
12 12 蓬迪切里级海洋扫雷舰
4 4 宾利帕坦级近岸扫雷舰
6 6 马赫级近岸扫雷舰
辅助舰船
0 1 aditya级加油船(印度)
2 1 迪帕克级加油船(德国)
1 1 阿姆巴潜艇供应舰(俄罗斯)
1 1 拉克沙德维普医院船(印度)
1 1 蒂尔学员训练船(印度)
6 1 桑达亚克级测量船(印度)
4 4 马卡级测量船(印度)
1 1 nireerkshak潜艇营救/支援(印度)
飞弹
舰对舰
# # ss-n-2c冥河飞航飞弹(俄罗斯)
# # ss-n-2d冥河飞航飞弹(俄罗斯)
# # ss-n-27星明水下-舰飞弹(俄罗斯)
舰对空
# # 巴拉克-1飞弹(以色列)(购买中)
# # 特里苏尔飞弹(三叉戟)(印度)
# # sa-n-1小羚羊飞弹(俄罗斯)
# # sa-n-4壁虎飞弹(俄罗斯)
# # sa-n-5杯盘飞弹(俄罗斯)
# # gws 22海猫飞弹(英国)
此外,海军还使用大量的辅助和支援舰船,包括测量船、海洋研究船、补给船、油船和拖船。
海军航空部队
1997年2月 1999年3月 飞机
战斗机
20 16 海鹞frs mk51战斗机(英国)
海上巡逻/反潜/侦察飞机
9 9 bn2a海上防御者海上巡逻机(英国)
6 6 bn2a岛民运输机(英)
1 1 hs748运输机(英国)(借用印度空军)
5 5 i1-38五月巡逻机(俄罗斯)
8 8 图-142m 熊-f巡逻机
24 24 do 228-101/do 228-201海上巡逻机(德国)
教练机
4 2 海鹞t mk60(英国)
6 6 hjt16吉林1(印度)
6 6 hjt16吉林2(印度)
8 8 hpt-32迪帕克
直升机
10 10 猎豹反潜作战直升机
5 5 猎豹通用直升机
0 2 高级轻型直升机(印度,採购中)
0 3 ka-31雷达巡逻机(俄罗斯,採购中)
15 8 ka-28蜗牛-a反潜作战直升机(俄罗斯)
5 5 ka-25激素-a反潜作战直升机(俄罗斯)
8 8 海王mk42反潜作战直升机(英国)
3 3 海王mk42a反潜作战直升机(英国)
19 19 海王mk42b反潜作战直升机(英国)
6 3 海王mk42c运输机(英国)
飞弹
空对空
# # r550魔术空空飞弹(法国)
空对舰
# # 海鹰反舰飞弹(英国)
印度空军在海上攻击作战时使用大量美洲虎战斗机/轰炸机,其中每架飞机装备2枚海鹰反舰飞弹。
部署
海军总部位于新德里(位于德里邦)ins(印度海军组织),它是海军参谋机构所在。主要基地位于:
第907页
西部司令部 孟买
果阿
东部司令部 维沙卡帕特南
virbahu
马德拉斯
加尔各达
布莱尔港和 viyayaraghavapuram
南部司令部 科钦
drona插rya
卡尔瓦尔
海上突击队 ins abhimanyu
印度海军航空中队常驻基地编制包括:
海军航空部队总部 新德里邦
300攻击/防空/侦察中队(海鹞mk51飞机) ins hansa
310海上巡逻机中队(d0228飞机) ins hansa
312海上巡逻机中队(图-142m熊f飞机) ins hansa
315海上巡逻机中队(i1-38五月飞机) inshansa
318运输/巡逻机中队(bn42b/t海上防御者飞机) ins utkrosh
321联络中队(猎豹直升机、云雀3直升机) ins kunjali
330反潜作战/搜索与营救中队(海王mk42/mk42a飞机) ins hansa
331反潜作战中队(猎豹直升机、云雀3直升机) ins garuda
333反潜作战中队(ka-25、ka-26飞机) ins hansa
336作战训练中队(海王mk42b飞机) ins garuda
339反潜作战中队(海王mk42b飞机) ins garuda
550运输/巡逻机中队(bn42b/t,迪帕克飞机) ins hansa
551训练中队
a小队(吉林教练机) ins hansa
b小队(海鹞tmk60教练机) ins hansa
561反潜作战/搜索与营救中队(猎豹直升机) ins garuda
???舰队支援中队(海鹞mk42c飞机) ins margar
???海上巡逻中队(do 228飞机) ins hansa
vip飞行小队(hs 748飞机) ins hansa
潜艇vlf通信机构 蒂鲁内利
位于卡尔瓦尔的印度最大的海军基地将于2005年竣工。一旦使用,卡尔瓦尔基地将通称为ins海鸟。位于binga ba和uchipuli的两个海军航空部队机构最近已经完成建设。
发展规划与计划
【舰船採购与改造】
1993年末,印度政府宣布计划自行建造採用常规动力的航空母舰,以替代已有32年历史的维克兰特航空母舰,该航母已于1997年1月退役。称作防空舰的新航母排水量为17000吨级,搭载12~15艘战斗机,造价约33亿美元,服役期暂定为2010年。
3艘布拉马普特拉河级护卫舰中的第一艘服役日期,由于经费短缺和俄罗斯的零部件供应不稳定而推迟。计划将为该级别的护卫舰装备卡拉尔舰舰飞弹和特里苏尔舰空飞弹系统。
1996年12月,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拉姆塔分部获得一项价值1000万美元的合同,为印度海军建造2艘超级德沃拉mk2高速巡逻艇。德沃拉将用于海岸监视、搜索与救援,并将装备小口径火炮和夜视系统。计划在1998年交付。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计划额外採购。
【潜艇採购和改造】
1997年1月,印度政府签订一项价值150万美元的协议,追加採购2艘俄罗斯制造的基洛级柴油发电机潜艇,替代1999年前逐步淘汰的6艘f级潜艇。新型基洛潜艇将加入正在服役的8艘基洛潜艇舰队。8艘基洛中的4艘计划在以后的12~24个月内进行正常的中期大修。根据与德国hdw公司签订的价值1.4284亿美元合同的一部分,印度潜艇部队将增加2艘209型级攻击潜艇。1997年在马扎冈船坞公司开始建造,并计划在2003年和2005年交付。防御研究与发展局继续研制国产的称为先进技术潜艇(atv)的核潜艇。该潜艇以俄罗斯c级2型核潜艇的设计为基础,并据报导携带射程为1000km的巡航飞弹。集成和制造问题继续困扰核反应堆部件项目,此项目费用达2.857亿美元。根据印度海军称,制造作战核潜艇估计将耗费7.143亿美元。详情还未透露。
【舰对舰飞弹】
1994年7月,研制中的採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潜艇发射攻击飞弹sagrika开始进行风洞试验。该飞弹从1992年开始研制,据称射程为300公里(160海里),但目前尚不能安装在现有的印度海军潜艇平台上。这暗示着印度正在计划购买新级别的潜艇。据报导,sagrika飞弹将在2000年左右服役。
【海军航空部队採购与改进】
1994年12月,用更先进的fa2改进型飞机更换海军海鹞frs51飞机的计划宣告终止,取而代之的是在现有的鹞式飞机上加装先进的雷达和空空飞弹系统。正在考虑的飞弹包括玛特拉、vympel r-77(北约编号为aa-12 "蝰蛇")和拉法尔公司的超视距空空飞弹系统。改造还计划安装多种用途雷达,候选系统包括gec-马可尼公司的蓝雌狐机载雷达和埃尔塔el/m2032系统。但由于经费限制,海军被迫採用价格低的待选系统。海军型的轻型作战飞机要等到新世纪之初才开始服役。
6架bn2a防御者海上巡逻机将由布里顿·诺曼公司改造为bn2t设计结构。改造工作包括安装新的320轴马力的艾利逊250 b17c涡轮机、推进器、更大的翼尖油箱和座舱控制装置与仪表。该项目于1997年中期完成。1998年改进了另外5架防御者飞机。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制造的先进轻型直升机(alh)的海军型样机于1996年1月进行首航。在执行反潜作战和部队运输时,该飞机将取代过时的猎豹直升机。alh由2个1300轴马力的lhtec t800发动机提供动力,可携带多种空对舰飞弹。海军型alh计划在2000年进入大批量生产。最后的生产数量仍未透露。
由于海鹰反舰飞弹成功地集成到海军的8架图-142熊f飞机上,因而增强了印度海军的海上封锁能力。每架图-142飞机可携带2枚飞弹,海军5架i1-38五月飞机每架也可携带相同数目的飞弹。
第908页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空军实力展示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983
武装部队结构
概况
印度空军分为5个地区作战司令部和两个支援司令部(维修司令部和培训司令部)。作战司令部包括40个战斗机/地面攻击机中队,11个运输机中队和1个实力雄厚的直升机部队。印度空军协同陆军进行地面防空,并拥有30个防空飞弹营。空军还有空对地飞弹攻击能力。
兵力
印度空军现役总人数约140000人。
装备
1997年2月 1999年3月 机种
攻击机
38 39 幻影2000h(神雷)(法国)
20 40 苏-30mk侧卫(订购中)
90 70 米格-29a鹰(俄罗斯支点,订购中)
165 160 米格-27m 勇士(俄罗斯,鞭挞者j)
90 70 米格-23bn 维贾伊(俄罗斯,鞭挞者h)
36 36 米格-23mf 维贾伊(俄罗斯,鞭挞者)
60 30 米格-21m/mf拉克萨卡(俄罗斯,鱼窝j)
20 20 米格-21fl拉克萨卡(俄罗斯,鱼窝d)
250 250 米格-21bis维克拉姆(俄罗斯,鱼窝l)
83 89 美洲虎is(沙姆谢尔)
海上攻击机
6 6 坎培拉b mk 12(英国)
6 6 美洲虎im(沙姆谢尔)
侦察机
2 2 g-1159a湾流sra-1 elent
4 6 米格-25r狐蝠b
6 8 坎培拉pr mk 57(英国)
研究与开发
1 3 阿斯特拉spx(以色列)
运输机
4 1 波音737-2a8 vip(贵宾专机,美国,其中2架用于民航)
2 2 波音707-337c(美国,研究、发展、试验与鑑定)
3 3 g-1159a 湾流3(美国,研究、发展、试验与鑑定)
50 50 do 228(德国)
24 20 伊尔-76md 加吉拉吉(俄罗斯,耿直)
120 113 安-32苏特勒杰(俄罗斯,斜坡)
49 49 hs 748安多佛(英国)
10 10 坎培拉战斗支援机(英国)
直升机
30 30 猎豹观测机(法国,sa316云雀 3)
10 10 猎豹教练机(法国,sa316云雀 3)
12 10 猎豹教练机(法国,sa315b 美洲驼)
10 10 米-26光环重型运输直升机
40 60 米-24 阿克巴/米-35阿克巴战斗直升机(俄罗斯,雌鹿)
49 52 米-17 普拉塔普运输直升机(俄罗斯,河马h)
80 82 米-8 罗摩(rama)运输直升机(俄罗斯,河马)
教练机
8 6 米格-29ub鹰(俄罗斯,支点b)
2 2 米格-25ru 狐蝠 c
15 13 米格-23ub 鞭挞者c
40 60 米格-21u/um/us 蒙古人a/蒙古人b
7 7 幻影 2000th(法国)
14 14 美洲虎ib(英国)
6 8 坎培拉 t mk 54(英国)
160 170 hjt-16吉林1/吉林1a/吉林2教练机(印度)
130 130 hpt-32 迪帕克初级教练机(印度)
30 40 ts11火花(波兰)
飞弹
空对空飞弹
# # r550 魔术1/r550魔术2(法国)
# # 超530d(法国)
# # aa-2-2改进型环礁/aa-2c 环礁/aa-2d 环礁(俄罗斯,k-13)
# # aa-7 尖顶(俄罗斯,k-23)
# # aa-8 蚜虫(俄罗斯,k-60)
# # aa-10 杨树(俄罗斯,r-27)
# # aa-11 射手(俄罗斯,r-73)
# # aa-12 蝰蛇(俄罗斯,r-77)
空对面飞弹
# # at-2 拍打者反坦克飞弹(俄罗斯,9lk8 长枪党)
# # at-6 螺旋反坦克飞弹(俄罗斯,9k11 shturm)
# # x-31a 反舰飞弹(俄罗斯)
# # x-25mp 反辐射飞弹(俄罗斯)
# # as-7 克里反舰飞弹(俄罗斯,kh-66)
# # as30l(法国)
# # am39飞鱼反舰飞弹(法国)
# # 海鹰反舰飞弹(英国)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陆军实力展示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6428
武装部队结构
概况
印度陆军按地区划分由南部、东部、中部、西部和北部5个战术司令部组成,每个司令部都包含一定数量的集团军,南部和北部司令部各有2个集团军,东部和西部司令部各有3个集团军,中部司令部只有一个集团军。这11个集团军的编制如下:
11个集团军,包括
3个装甲师
59个坦克营
22个步兵师
25个机械化步兵营
321个步兵营
10个山地师
6个装甲旅(独立的)
8个步兵旅(独立的)
1个空降旅(独立的)
3个空降营
15个炮兵旅(独立的)
1个重型炮兵营
11个自行中型炮兵营
3个自行炮兵营
66个野战炮兵营
39个山地炮兵营
6个防空旅
29个防空中队
6个工程旅
1个伞兵突击旅
3个伞兵突击营
14个陆军航空团
6个攻击直升机中队
8个通讯/联络直升机中队
1个普里特维地对地飞弹团
3个运输发射连,每个飞弹连有
4辆运输发射车
1辆飞弹再补给/再装填车
1辆燃料车
1辆监视车
1辆指挥车
第909页
位于印度北部西姆拉陆军训练司令部主要负责管理部队训练及培训机构。
兵力
印度陆军有98万现役军人和30万预备役人员。
装备
1997年1月 1999年3月 地面战车
坦克
1000 1200 常胜者主战坦克(英国)(大部分在库存中)
10 14 阿琼主战坦克(订购中)
500 700 t-55/t-54(俄罗斯)(t-55正逐步退役)
1100 1500 t-72m1逊丘伦(俄罗斯)
80 90 pt-76轻型水陆两栖坦克(俄罗斯)
装甲侦察车
300 100 brdm-2(4×4)装甲侦察车(俄罗斯)
100 100 白鼬(4×4)装甲侦察车(英国)
装甲人员运输车
800 1300 bmp-1/bmp-2 sarath aifv/apc(俄罗斯)
(一些车上装有at-4 反坦克制导武器)
150 150 ot-62/ot-64(捷克)
200 150 btr-50/btr-60(8×8)(俄罗斯)
战斗支援车
# # t-54/t-55装甲救援车(俄罗斯)
# # wzt-3装甲救援车
# # 常胜者装甲救援车(印度)
15 15 作战工程拖拉机
# # big-60式架设桥樑装甲车
# # mt-55式架设桥樑装甲车
# # 卡梯克架设桥樑装甲车
# # mtu-20式架设桥樑装甲车
# # am-50(6×6)式架设桥樑装甲车
加农炮
# # s23式180mm牵引式加农炮(俄罗斯)
# # 140mm牵引式加农炮(英国)
100 100 常胜者130mm自行加农炮(印度)
720 480 m-46式130mm牵引野战炮(俄罗斯)(库存约70门)
80 80 艾博特105mm自行加农炮(英国fv433)
(库存约30门)(已开始退役)
# # bs-3式(m1944)100mm牵引式加农炮(俄罗斯)
# # 25-夯锤88mm牵引式加农炮(英国)
215 215 m48式76mm山地牵引式加农炮(南斯拉夫)
榴弹炮
410 410 fh77b式155mm牵引式榴弹炮(瑞典)
# # d-20式152mm牵引式加农炮/榴弹炮(俄罗斯)
# # d-30式122mm牵引式榴弹炮(俄罗斯)
50 50 pack model 56 p 105mm牵引式榴弹炮(义大利)
# 900 pack 76mm加农炮/榴弹炮
防空火炮
# # m1式40mm牵引式火炮(美国)
1245 1245 l60式40mm牵引式火炮(瑞典)(超级蝙蝠雷达)
1000 1000 l70式40mm牵引式火炮(瑞典)
(超级蝙蝠;飞行捕手防空雷达)
6 6 2k22m30mm通古斯卡2sm自行火炮(俄罗斯)(订购中)
140 300 zu-23-2式23mm双管牵引式高射炮(俄罗斯)
75 100 zsu-23-4式23mm自行高炮(俄罗斯)
# # 20mm厄利孔高炮(瑞士)
多管火箭炮
0 ? 9k58式300mm旅风自行多管火箭系统(12发)(俄罗斯)
0 ? 9k57式220mm飓风自行多管火箭系统(16发)(俄罗斯)
0 ? 帕纳卡214mm火箭系统(12发)(印度)
80 150 bm-21式122mm火箭系统(40发)(印度)
50 50 lrar 122mm火箭系统(40发)(印度)
迫击炮
# 200 m58式160mm坦佩拉迫击炮(芬兰)(库存150门)
# # m1943式160mm迫击炮(俄罗斯)
# 500 am-50式120mm布朗德迫击炮(法国)
550 500 m1943式120mm迫击炮(俄罗斯)
# # e1式120mm牵引迫击炮(印度)
300 300 m43式82mm迫击炮(俄罗斯)
# # e1式81mm牵引式迫击炮(印度)
500 500 l16a式81mm迫击炮(英国)
反坦克火箭筒
1000 1000 m-40a1式106mm无后坐力反坦克炮
# # m20式89mm反坦克火箭筒(美国)
# # d48式85mm牵引式反坦克火箭筒(俄罗斯)
# # m2式84mm卡尔·古斯塔夫反坦克火箭筒(瑞典)
# 500 m18式57mm无后坐力反坦克火箭筒
反坦克飞弹
# # 毒蛇反坦克飞弹(印度)
# # 米兰反坦克飞弹(国际合作)
# # at-3式萨格尔反坦克飞弹(俄罗斯)
# # at-4式塞子反坦克飞弹(俄罗斯)
地空飞弹
# # 特里苏尔自行式地空飞弹(印度)
# # 兰天自行式地空飞弹(印度)
# # sa-14式小妖精地空飞弹(俄罗斯的9k34式箭地空飞弹)
# # sa-12式斗士地空飞弹(俄罗斯的s-300v1地空飞弹)
50 50 sa-11b式牛氓地空飞弹(俄罗斯9k37 buk-1m地空飞弹)
200 400 sa-9灯笼裤地空飞弹(俄罗斯9k31 斯特拉-1地空飞弹)
48 50 sa-8a/sa-8b壁虎地空飞弹(俄罗斯9k33 romb地空飞弹)
100 180 sa-6式根弗地空飞弹(俄罗斯的2k12 kub地空飞弹)
620 620 sa-7式杯盘地空飞弹(俄罗斯9k32斯特拉-2地空飞弹)
25 25 山猫地空飞弹(英国的海猫地空飞弹)
地地飞弹
18 20 普里特维地地战术飞弹(ss-150)(印度)
# # 拉克什亚陆地攻击巡航飞弹/拖靶(印度)
陆军航空兵
1997年1月 1999年3月 飞机
40 160 猎豹侦察直升机(法国sa-316云雀)
120 180 猎豹侦察直升机(法国sa-316云雀)
12 12 米-25式雌鹿攻击直升机(俄罗斯的米-24)
32 32 米-35式雌鹿攻击直升机(俄罗斯米-24)
无人机
第910页
32 32 搜索者无人机(以色列)
0 # 尼尚特elint/侦察无人机(印度)
空地飞弹
# # ss-11b-1/安塔克空地飞弹(印度/法国)
# # as11空地飞弹(法国)
# # as12空地飞弹(法国)
雌鹿攻击直升机属于空军所有,但是在反装甲攻击任务中由陆军使用。
部署
集团军
第10军 旁遮普的巴廷达地区
第11军 旁遮普的贾拉帕哈尔
第12军 拉贾斯坦的乔德普尔
第15军 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
第16军 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纳格罗塔
第#军 西孟加拉湾
第#军 阿鲁那查尔邦
第#军 那加兰的迪马普尔
第#军 旁遮普
第#军 中央邦博帕尔
第#军 北方邦马图拉
(#--不详)
第333普里特维飞弹团 锡康德拉巴德
海军陆战队水陆突击队(mcf)
第340陆军独立旅(两栖突击部队) 特里凡得琅
陆军航空司令部 新德里
659侦察/联络中队(猎豹直升机) ?
660侦察/联络中队(猎豹直升机) ?
661侦察/联络中队(猎豹直升机) ?
662侦察/联络中队(猎豹直升机) ?
陆军训练指挥司令部 喜马偕尔邦的西姆拉
国防研究院 哈达瓦萨拉
印度军事学院 台拉登
军官训练学校 马德拉斯
步兵学校 贝尔高姆
作战学院 姆霍
陆军军官大学 pune
国防部队参谋学院 惠灵顿
军事工程学院 基尔基
军事通信学院 姆霍
装甲集团军中心 ahmednagar
电子与机械工程学校 瓦多达拉
高空作战学校 吉尔马格
陆军学校 贾巴尔普尔
陆军空运学校 班加罗尔
跳伞学校 班加罗尔
丛林作战学校 variengte
廓尔咯训练学校 苏班迪
综合指挥学校 锡尔萨瓦
发展规划与计划
【地面装备採购与现代化改进】
印度本地制造的阿琼mk1主战坦克的生产计划订单以从最初的500辆减少到了100~125辆,预计将于2002-2003年之间交付。阿琼mk1坦克装备有印度设计的120mm线膛炮、德国mtu 838 ka501 10缸涡轮柴油发动机和enosa火控系统。
根据1996年下半年批准的34300万美元项目的合同,陆军对900辆t-72坦克进行改造,但出于后续经费的考虑而将该计划推迟。改造工作将由国家防御研究与发展委员会负责,包括安装新型火控系统,改进125mm的坦克炮、坦克炮控制系统和gps系统。阿琼主战坦克的大多数改进计划都来源于技术革新。一定数量的t-72坦克还将被考虑安装俄罗斯msta-m 152mm系统的改进型155坦克炮。
通过採购与许可生产的t-90式坦克将取代正在退役的t-55和常胜者坦克。改进包括安装与t-72主战坦克所用的一样的发动机、本地化的105mm坦克炮、改进型计算机火控系统、光学夜视仪、陆地导航系统和先进的jackal附加装甲。
印度陆军还计划改造t-55的火控系统。最初打算在t-55退役之前不对其进行改造,但由于阿琼坦克的採购推迟以及巴基斯坦已对装甲(取自t-72和852式坦克)进行了改造等原因,最终决定至少改造500辆t-55坦克。改造包括安装suv-55主战坦克火控系统。1994年,作为1993年8月签署的一项5200万美元合同的一部分,印度陆军採购了150套suv-55 t-55火控系统。印度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将自己制造suv-55火控系统。
在t-72的底盘上安装一门155mm榴弹炮的计划由于机动性受限和火炮集成问题而被取消。一种称作bhim的155mm自行榴弹炮正处在drdo的战车研究与开发基地的原型研制阶段。在阿琼主战坦克底盘的基础上,bhim的设计结合了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公司的155mm火炮的技术和本国研制的坎钱装甲。研制经费估计达171万美元。有计划称,将採购120门155mm自行榴弹炮。1995年3月,四个国外竞争者展示了他们的产品,包括vesl公司的as90炮塔、法国地面武器工业公司的gct 155mm炮塔、liw公司的t6 155mm炮塔和zts 155mm 左乍拉。作战试验计划于1997-1998年之间完成。在过渡时期,印度租借了120门俄罗斯造的152mm 2s19 msta-s自行榴弹炮。印度国防部最初反对三年的租借计划,但当陆军坚持火炮必须要能与巴基斯坦的150门m109a2自行火炮相抗衡时,国防部的态度有了缓和。
【先进轻型直升机】
1996年下半年,印度政府开始为在1997年12月开始生产首批100架不同功用的先进轻型直升机(alh)项目拨款。1997年海军型和轻型攻击型直升机的后续订单增加200架,轻型攻击直升机装备有外挂式火箭弹、一门三管20mm机关炮和毒蛇反坦克制导飞弹。首架alh于1998交付陆军。
【地空飞弹】
自1997年下半年,印度国产的阿卡什中程自行地空飞弹系统已开始取代陆军库存的sa-6 根弗地空飞弹。每个阿卡什飞弹连包括4个可同时发射三发弹的发射器、一个指挥与控制站和一台拉金德拉三维主动相控阵雷达;所有这些都安装在改进型bmp底盘上。准确的生产数量还没有公布。
为提供陆军一定的反导能力,印度防御研究与发展委员会(drdo)正在研制改进型阿卡什地空飞弹。据drdo称,改进型阿卡什可用于拦截在增程段飞行速度低于3马赫的飞弹。通过拉金德拉雷达和仍在研制之中的机载早期预警平台,目标信息可输入到飞弹系统中。
第911页
【巡航飞弹技术】
位于班格拉的印度国家宇航实验室一直在进行5年的巡航飞弹研制项目。在研的系统据说类似于美国的战斧式巡航飞弹,携带450公斤的战斗部,装有类似于美国gps系统的导航系统。有报告称,目前巡航飞弹项目是拉克什亚研制项目的衍生产品,又称为"卡拉尔"。据其它的报告称,卡拉尔项目包括增大俄罗斯ss-n-22耀斑地地飞弹射程。进一步的细节还没有公开。
【无人机】
印度军方计划在以后的几年内向本国和海外的制造商採购60个控制平台和70架无人机。尼尚特是一种本国产的战场侦察无人机,1998年开始在陆军服役。尼尚特用于战场侦察和目标的捕获和指示,可连续工作5个小时,飞行距离为150km,可携带45kg的负载。
【烈火3】
1996年12月,据印度国会的一份报告宣称,烈火中程弹道飞弹的研制已经暂停。该飞弹是一种机动性好的两级地对地飞弹,携带1000kg的战斗部,可打击2500km以外的目标。1994年2月,在其第三次和最后一次试验时,成功地命中了1400km远的目标。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度军队部署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960
印度陆军分5个军区: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印占克什米尔的乌达姆普尔,辖3个军(含6个步兵师、2个山地师和2个独立旅)负责克什米尔地区印巴边境北段和印中边境西段的防务;西部军区司令部昌迪加尔,辖3个军(含1个装甲师、1个炮兵师、8个步兵师和4个独立防空旅),负责印巴边境中段平原地区防务;东部司令部设在加尔各答,辖3个军(含7个山地师)负责印孟边境地区、印缅边境地区和印中边境东段(含中锡边境)地区的防务;中部军区司令部设在勒克瑙,辖1个军(含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1个山地师和3个独立旅),负责中央各邦和中部喜马拉雅山边境地区的防务,并担任东、西两个战区的预备队;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浦那,辖2个军(含3个步兵师、1个炮兵师和6个独立旅),负责印巴边境南段的防务。
印度海军按印度半岛东、西、南部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及附近海域分别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4个地区海军司令部。西部海军司令部设在孟买,下辖西部舰队,编有印度半数以上的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负责阿拉伯海的防御,其基地有盂买、马哈拉施特拉、卡蒂亚瓦尔、瓦杰拉巴胡。东部海军司令部设在维沙卡帕特南,下辖东部舰队,其基地有加尔各答、维沙卡帕特南及马德拉斯海军站和维尔巴胡潜艇基地,辖区为东部沿海及孟加拉湾。南部海军司令部设在科钦,下设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并同时负责海军院校训练。远东海军司令部设在安达曼群岛和布莱尔港,隶属东部海军司令部。
印度空军划分为西部、西南部、中部、东部、南部5个地区司令部。西部司令部设在德里,辖5个战术空军中心,9个米格-21战斗机中队、1个米格-29战斗机中队和1个米格-23战斗机中队以及部分对地攻击部队;负责佐德普尔以北(含首都新德里)及从印占克什米尔南部到拉贾斯坦地区。西南空军司令部设在甘地纳格尔,下辖1个战术空军中心,负责拉贾斯坦以南至古吉拉特和索拉什特拉及库奇地区。中部空军司令郁设在阿拉哈巴德,下辖2个战术空军中心,8个运输机中队、3个战斗机中队,负责整个印度中部的空防作战和军事空运。东部空军司令部设在西隆,下辖3个战术空军中心,负责印中、印孟和印缅边境地区。南部空军司令部设在特里凡特琅,下辖1个战术空军中心,负责印度半岛南端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和拉克沙德韦群岛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印巴两国核实力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395
印度:
核弹头估计数:100至150,其中20枚核弹头可由印空军的“美洲虎”、幻影2000或苏-30战机投放。其它的核弹头则可安装在印度自行研制的阿格尼或者普里特维飞弹上。
飞弹类型和估计射程:阿格尼1(1200公里)、阿格尼2(2000公里)、阿格尼3(正在研制之中,4000公里)、普里特维ss-150(150公里)、普里特维ss-250(250公里)。
巴基斯坦:
核弹头估计数:25至50,其中20枚核弹可由f-16战机投放。其它的核弹头则可安装在沙林、高里或哈塔夫飞弹上。
飞弹类型和估计射程:沙林1(750公里)、沙林2(正在研制之中,可达2500公里)、高里1(1500公里)、高里2(2000-3000公里)、高里3(3000公里)、哈塔夫1(100公里)、哈塔夫2(180公里)、哈塔夫3(290公里)。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以色列国防体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38
总理为武装力量统帅。国防委员会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由总理任主席。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总参谋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总参谋长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在总理领导下通过军区司令部(3个军区)、军种司令部及其所属的兵种司令部对全军实施指挥。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预备役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3个军种。实行义务兵役制。军官服役期4年;士兵服役期男性3年,女性21个月。军官军衔分3等9级。将官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分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上尉、中尉、少尉。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以色列武装力量构成
第912页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86
以色列武装力量由正规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部队分陆、海、空三个军种。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总参谋部,总参谋长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在总理领导下通过3个军区司令部、2个军种司令部及其所属的14个兵种司令部对全军实施指挥。现役部队17.5万人。
预备役部队:43万人,其中陆军36.5万人,编有9个装甲师、 1个空运机动/机械化步兵师、10个边防步兵旅、4个炮兵旅;海军 1万人;空军5.5万人。
准军事部队:边防警察0.6万人,装备有“瓦利德” 1型装甲输送车若干辆、Бtp-152型装甲输送车600辆;海岸警卫队约50人,装备有巡逻艇4艘。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以色列陆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754
以色列陆军兵力13.4万人(动员后可达59.8万人)。编有3个地区司令部、1个大后方指挥部、3个军部、3个装甲师、2个师部(对付巴勒斯坦起义)、3个地区步兵师部(边防)、4个机械化步兵师(包括1个伞兵训练旅)、3个炮兵营。
坦克:“百人队长”式1080辆、m-48a5型500辆、m-60型400辆、m-60a1型600辆、m-60a3型200辆、“马加赫”7型150辆、ti-67型300辆、t-62型70辆、“战车” 1/2/3型1000辆。
装甲侦察车:“拉姆塔”rby、БpДm-2和 “狐狸”等型共约400辆。
装甲输送车:m-113a1/a2型5900辆、m-2/-3半履带式3500辆、“纳格马肖特” 式约80辆,“阿赫扎里特”式、“美洲豹”式和 Бtp-50П型若干辆。
牵引炮:105毫米60门、112毫米100门、130毫米100门、155毫米140门。
自行炮:105毫米34门、155毫米850门、175毫米230门、203毫米36门。
火箭炮:122毫米、160毫米、227毫米、240毫米、290毫米共100余门。
迫击炮:81毫米1600门、120毫米900门、160毫米240门,此外,还有60毫米小口径迫击炮约5000门。
地地飞弹:“长矛”式20部、“杰里科”1/2型若干部。
反坦克飞弹:“陶”式200具、“龙”式780具、 “马帕茨”式25具、“耐火箱”式若干具。
无坐力炮:84毫米若干门、106毫米250门。
高炮:20毫米850门、23毫米160门、37毫米和40毫米若干门。
地空飞弹:“毒刺”式若干部、“红眼”式900部、 “小懈树”式45部。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以色列海军概况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705
以色列海军兵力约9000人(动员后可达1万-1.2万人)。
潜艇:“海豚”级1艘、“盖尔”级2艘。
小型护卫舰:“埃拉特”级3艘。
飞弹攻击快艇:“阿利亚”级2艘、“罗马”级3艘、“海兹”级4艘、“雷谢夫”级6艘、“米夫塔奇”级6艘。
巡逻艇:19艘。
登陆舰艇:5艘。
陆战队:海军突击队300人。
海军是以色列军队中最小的军种,兵力也最少,只有9000人,海军陆战队只有300人。然而,就是这支只有几百人的部队,它的作战能力却不可小视。15年前,在被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作战中,就是这支部队,在以色列入侵行动的关键时刻,在黎巴嫩南部沿海地区大打出手,有效地支援配合了西路主攻部队7个旅兵力的作战行动,最终达到了围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目的。
以色列潜艇部队由三艘海豚级潜艇组成,都是由德国hdw公司和tnsw公司联合研制的,目前被认为是相同尺寸下最有效率的潜艇,具有潜水深和耐久力高的特点。海豚级潜艇装备有侦察设备,可以用于特种部队作战任务,可以发射鱼叉反舰飞弹。
以色列海军的首艘海豚级潜艇于1996年下水,第二艘1997年下水,第三艘1998年下水。2000年,三艘潜艇都已经进入了现役,而三艘1976年交付的老式gal级潜艇则逐步退出现役。gal潜艇是由以色列、英国和德国联合开发,由英国维科斯造船厂建造完工。中东地区最大的潜艇部队当属土耳其,共有15艘潜艇,其中作战性能最好就是就是五艘1400型preveze级潜艇,是209型潜艇的变型艇。这几艘潜艇都是在德国帮助下由土耳其自行建造的。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以色列空军兵力及部署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519
以色列空军现役人员有27000人,包括18000人应徵入伍的士兵。以色列空军预备役能够另外动员40000名士兵。
以色列空军主要部署在以下地区:
空军总部(第111中队)驻特拉维夫
侦察情报总部 特拉维夫
空军/防空部队联合总部 西尔金村
第913页
c4i情报中心 特拉维夫
c4作战中心(第333中队) 特拉维夫
防空部队c4中心(第516中队) 特拉维夫
威胁侦测c4中心(第517中队) 特拉维夫
特种部队c4中心(第545中队) 特拉维夫
攻击机中队
第111中队(f-16a/b) nevatim
第113中队(ah-64a) 拉蒙
第115中队(f-16a, f-16b) nevatim
第116中队(f-16a, f-16b) nevatim
第119中队(f-4e-2000) tel nov
第127中队(ah-64a) 拉蒙
第160中队(ah-1g, ah-1s) palmachim
第161中队(ah-1g, ah-1s) palmachim
第190中队(ah-64) 拉蒙
第201中队(f-4e-2000) tel nov
防空/攻击机中队
第104th中队(f-16a, f-16b) nevatim
第109th中队(f-16c, f-16d) 拉马特戴维
第110th中队(f-16c, f-16d) 拉马特戴维
第117th中队(f-16c, f-16d) 拉马特戴维
第140th中队(f-16a, f-16b) 拉蒙
第144th中队(f-16a, f-16b) 哈佐尔
第147th中队(f-16a, f-16b) 拉蒙
第149th中队(kfir c7) 哈佐尔
第253rd中队(f-16a, f-16b) 拉蒙
防空中队
第106th中队(f-15c, f-15d) tel nov
第133rd中队(f-15a, f-15b) tel nov
运输中队
第103rd中队(c-130e/h) 利达
第123rd中队(ab 212) hatzerim
第124th中队(uh-60a, s-70a-50和平鹰) palmachim
第131st中队(kc-130h) 利达
突击运输中队
第114th中队(ch-53a/d) tel nov
加油/运输中队
第122nd中队(阿拉瓦) 利达
联络中队
第100th中队(ab 206, bell 206, do-28) sde dov
第125th中队(ab 206, bell 206, do-28) sde dov
第128th中队(ab 206, bell 206, do-28) sde dov
效用机中队
第135th中队(do 28b) sde dov
侦察中队
第107th中队(f-4e 2000) hatzerim
运输电子战中队
第120th中队(kc707/707费尔康) 利达
电子情报/运输中队
第126th中队(阿拉瓦202、阿拉瓦102) 利达
电子战/电子情报中队
第134th中队(ec-707、rc-707) 利达
电子情报/通信情报中队
第191st中队(空中大王200) sde dov
空中预警中队
第192nd中队(e-2c) hatzerim
搜索与救援中队
第193rd中队(hh-65a) palmachim
海上巡逻中队
第195th中队(海上扫描) 利达
敌方火力压制/攻击中队
第101中队(f-16c、f-16d) 哈佐尔
第105中队(f-16c、f-16d) 哈佐尔
教练中队(拥有cm-170教师、da-18超幼熊、ab-206和md-500)
第130中队(ab 206) hatzerim
第247中队(c-12、do 28) hatzerim
第505中队(sailnes、microlights) tel nov
分队 meggido
分队 ein 射mer
无人机中队
第146中队(壮士,黛利拉) 拉蒙
第155中队(壮士,黛利拉) hatzerim
第194中队(火蜂、teledyne)
第200中队(银箭、侦察兵,猎人,搜索者) palmachim
中程弹道飞弹基地
第150中队(杰里科) kefar zekharya
第199中队(杰里科) kefar zekharya
第248中队(杰里科) kefar zekharya
飞弹试验中队
第151中队 (各种机型) palmachim
雷达中队
第503中队
第504中队(预备役)
第506中队
第509中队
第512中队
第518中队(预备役)
第535中队(预备役)
第546中队(预备役)
第547中队(预备役)
第548中队(预备役)
防空部队
第167旅 西尔金村(中部地区)
第168旅 ste maris (西北部地区)
第169旅 shdema (东南部地区)
第170旅 mashavey sade (西南部地区)
第171旅 ramot naftally (东北部地区)
培训学院 mashavey sade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以色列空军中队级的作战序列表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324
中队编号 中队绰号 装备飞机 所在基地
69 "铁锤" f-15i战机 hatzerim
101 "第一战机" f-16c/d战机 hatzor
102 "飞虎" a-4n攻击机 hatzerim
105 "毒蝎" f-16c/d战机 hatzor
106 "箭头" f-15c/d战机 tel nof
107 "狮头" f-4e战机(被f-16i取代) ramon
109 "山谷" f-16c/d战机 ramat david
110 "北方骑士" f-16c/d战机 ramat david
113 "大黄蜂" ah-64a武装直升机 ramon
116 "南方卫士" f-16a/b战机 navatim
117 "第一喷气机" f-16c/d战机 ramat david
119 "蝙蝠" f-4e战机(被f-16i取代) ramon
133 "双尾翼" f-15a/b tel nof
140 "金鹰" f-16a/b战机 navatim
144 "阿拉瓦护卫者" f-16a/b战机(被f-16i取代) hatzor
150 不明 杰里科-1/2中程弹道飞弹 sedof mikha
160 "北方眼睛蛇" ah-1e/f武装直升机 palmachim
161 "南方眼睛蛇" ah-1e/f武装直升机 palmachim
190 "魔术" ah-64a武装直升机 ramon
199 不明 杰里科-1/2中程弹道飞弹 sedof mikha
第914页
201 "一中队" f-4e战机(被f-16i取代) tel nof
248 不明 杰里科-1/2中程弹道飞弹 sedof mikha
253 "那杰夫" f-16a/b战机(被f-16i取代) ramon
261 "飞行测试中心" f-15i、f-16a/b/c/d hatzor
说明: 此表包含以空军目前除了地面防空之外所有的作战力量。表中的以空军基地均为希伯莱语原名的拉丁翻译。顺便说一下,以色列无独立的空军,我们平时所指的以色列空军实际上是以军的航空航天兵种及防空部队。其正式的希伯莱语名称是tsvah haganah le israeli - hey‘l ha‘avir,英文翻译名称为israel defense force - air force (简称idf/af),中文正确翻译应该是以色列国防军-航空队或以色列国防军-空军。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以色列国防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分析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8608
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既是一个国家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安全所必需的,同时也可以带
动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已经被不少国家的实践所证明。以色列总理内
塔尼亚胡就曾向朱镕基总理介绍说,以色列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是通过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实现
的。本系列报导将系统介绍国外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并结合我国的
国情,探讨我国如何通过加强国防科技工业来推动科技和经济的更快发展。
以色列军队引以自豪地是,在与阿拉伯国家正规军的较量中,保持了50年不败的纪
录,这虽然有其他因素,但与以色列政府历来对国防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是分不开
的。并且它的国防工业能达到现在的规模和水平有它自身的因素。以色列国防工业在其50
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10年来,以色列通过对国防工业
的结构调整,使国防企业逐渐适应了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环境,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并且带
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以色列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决定了其国防工业为立国之本
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面积仅
14000平方公里,目前人口580万,地形也相当不利,最窄处仅14.5公里,边境线漫长而
难守,极易受到攻击。历史上以色列曾经历过1948年的“阿以战争”、1967年的“六日战
争”、1973年的“十月战争”、1985年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及1987~1994年镇压巴勒斯坦人
起义等几次战争。以色列建国至今周边环境一直很紧张,对内和巴勒斯坦存有领土之争,对
外受到敌对的阿拉伯国家包围,就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也无端受到伊拉克的飞弹袭击。
如此恶劣的地理和周边环境,决定了以色列必须建立一支和周边阿拉伯国家能够抗衡的强大
的现代化军队。因此,长期以来以色列都採用了国防高科技为立国之本的战略方针——以发
展科技为基础,用先进的国防工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以色列为了国家的安全,大力发展国防工业,每年都将大笔经费用于国防,其年度国防
经费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25%,对国防工业的投资占以色列整个工业投资的
50%。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色列从1948年国防军仅3万名战士和屈指可数的重武器,目前
已发展成相当于当时20倍的规模,并拥有位居世界最为先进之列的武器库。如今,以色列
国防军拥有2800多辆坦克和700多架飞机。巴尔·伊兰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的杰拉尔
德·斯坦伯格教授说:“以色列国防军已经成为世界上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军队之一”。以
色列国防工业目前发展水平非常之高,已成为中东地区增长最快、技术最为先进的国防工
业,其中50%以上的产品出口,从业人员达60000人。据统计,以色列国防工业产值占该国
工业总产值的40%,而在60年代末期,这一比例仅为22%。目前,以色列最大的20家公司
中有8家主要依靠军事合同,5家最大的公司中有3家主要生产防务产品及向军方提供服
务。
目前,以色列已建立较完整的国防生产体系。除少数几个大国外,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在
武器系统国产化的种类和数量方面能超过以色列。以色列自产的武器装备有1000多种:陆
军武器包括全部步兵武器(自给率95%),各种门类、各种口径的火炮及所需弹药;空军
武器包括先进作战飞机、短距起降飞机、无人机及其机载电子设备、常规炸弹及先进飞弹;
海军武器除潜艇和巨型舰船外,还包括各种功能的小型舰船和先进的舰对舰飞弹;军方还拥
有各种先进的通信系统和电子设备、c3i系统;以色列拥有自己的核武器已不是秘密,而以
色列利用自己研制的shavit运载火箭发射“地平线”-1和“地平线”-2卫星的成功,说明
以色列已解决远程飞弹的运载工具和精确制导问题,从而使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用本国运载火
第915页
箭把本国卫星成功发射入轨的第8个国家,标志着以色列的军事能力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
段。
军事航空工业是以色列国防工业的支柱;而军用电子工业在以色列国防工业中发展最
快,以色列每年都将其研究与发展经费重点投向军用电子工业,因而军用电子技术在以色列
国防工业中是最先进的。目前,以色列在无人机、空空与空地飞弹、光电传感器、侦察系
统、先进防空系统、头盔瞄准系统、通信与电子战系统、飞机改进改型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
二、在美国及西欧的扶持下,以色列国防技术得以跳跃式地发展
美国为了在中东寻求一种战略平衡,同时也因犹太人在美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影响
力,美国一直扶持以色列的国防工业发展,不仅每年提供1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在许多项
目上还提供资金支持,给予以色列军工企业军品合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高新技术,以
色列可免费获得许多美国政府不允许转让给其他国家的国防高技术,这就大大地加速了以色
列国防技术的发展,使之拥有较强的国防技术基础,为以色列以国防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
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例如,60年代以色列购买了法国达索公司的“幻影”3c战斗机,并接受该公司的技术
援助。1967年“阿以战争”中,该机起了重要作用,并且在此之前,法—以技术小组对该
机作过400多项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以色列技术人员掌握了许多技术、培养了大批人才,为
以色列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1967年“阿以战争”之后,法国为保持中
立中止与以色列的合作,以色列决定依靠自已的力量来制造“幻影”飞机的零部件,继而通
过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努力,窃取到了法国“幻影”5及其“阿塔”8c发动机的制造图纸,并
根据实战经验和试飞结果对该机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改型。在改进改型过程中,美国提供了发
动机和技术援助,从而使以色列从一个航空工业技术几乎是空白的国家一跃成为有一定航空
实力的国家。
1979年,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开始研究“狮”战斗机,该机採用了许多美国的先进
技术,虽然最后因美国担心该机会成为美制战斗机的竞争对手而迫使以色列于1987年8月
中止该机研制,以色列仍然生产了第3架原型机用作发展先进战斗机机载设备的技术验证
机。虽然研制计划中断,但在和美国的9年合作过程中,以色列从美国学到了许多先进的航
空技术,积累了一些研制经验,同时也迫使以色列去寻找航空工业新的发展思路。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给予以色列国防企业合同採购美国所需的军用产品、联合研制等方
式来扶持以色列的国防工业。如: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1986年1月给予以色列麦茨雷
特公司258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购买3套(每套包括5~8架无人驾驶飞机)“先锋”短程
遥控无人驾驶飞机系统;1984年9月,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租藉以色列的25架“幼狮”
用作模拟空战的假想敌机;拉斐尔武器发展局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研制popeye
空地飞弹;美国陆军的uh-60a“黑鹰”直升机上装拉斐尔武器发展局的“长星”电子战系
统;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为美国把波音747客机改为货机、波音707运输机改为加油机和预
警机;埃尔比特公司的产品近80%出口到美国;所有这些说明,以色列强大的国防工业背后
有当今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作后盾,这是以色列拥有先进的国防工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以色列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
显得人才特别重要,而以色列目前科技人员数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居世界首位。
原来大部分科技人才都集中在国防工业部门,如拉斐尔武器发展局5000员工中就有
35%是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蒂尔防务系统公司50名工作人员中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军事专
家和善于解决装备实际问题的专家;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电子集团5500名雇员中有60%
以上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taas以色列工业公司5000名员工中有50%左右是工程师、科学
家和技术人员;塔迪兰公司的7900名雇员中有57%是工程技术人员;el-op光电工业公司
1094名员工中有35%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时以色列鼓励发展“知识经济”和重视知识分子
的政策也吸引了世界上不少有学识的专家学者,特别是近10年来一批批俄罗斯专家的加
盟,使以色列的技术力量迅速发展壮大。
四、国防工业的结构调整带动了以色列国民经济的发展
1.以色列国防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
1987年,以色列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中止了“狮”战斗机计划。这一沉重打击
第916页
几乎把飞速发展的以色列飞机工业逼上了绝路。但是,在今天看来,正是这一打击,使以色
列早在冷战结束前,先于其他任何国家开始考虑航空工业的结构调整。
随着冷战的结束,特别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加速,以色列国防费用开始削减,使以色列国
防工业这一主要依靠军事产品的产业受到更严重的挑战,加速了以色列国防工业的结构调
整。以色列国防工业结构调整有如下几点有利条件:
·结构调整起步早。
·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以色列国防工业得到美国及西欧的扶持及无偿的技术转让,为
国防工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基础。
·有良好的融资环境:以色列许多国防高技术公司在美国华尔街股市挂牌上市。整个以
色列现有70多家高技术公司在美国上市,其资本的市场总值超过220亿美元。仅1996年,
以色列高技术公司在美国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本总额超过了其他国家。这就为以色列国防工业
的结构调整提供了大量资金。
·有良好的市场基础:以色列国防工业与美国及西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繫,在市场开拓
方面处于有利的位置,为国防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政府对国防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
“狮”战斗机计划中止后,以色列航空工业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为了使国防工业充
分利用自己拥有的技术实力和技术储备,尽快走出困境,并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以色列政
府对国防工业的结构调整採取了一些相关政策:
·国防部下属企业公司化
为有利于开拓业务范围及国际合作,以色列将国防部下属的taas以色列工业公司和拉
斐尔武器发展局转变为国有公司,促使它们转变职能,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提高竞争
力。
taas以色列工业公司1990年改为国有公司后,促使其对公司结构进行了改组,成立了
董事会,对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成立了更适应市场的下属集团:技术集团;系统集
团;弹药集团;武器与装甲车系统集团。对人员进行精简,从12000人减至5000人。并且
关闭了它在以色列的十几个工厂,使其工厂总数降到20个以下。
·国防竞争政策
以色列政府鼓励国有公司和私营公司平等参与国防装备的项目竞争,带动了一大批私营
技术公司的高速发展。强埃尔比特公司:6年前,防务业务占其公司业务的90%,而现在在
防务业务量以每年10%速度增长的情况下,还不到其公司总业务量的40%。1994年,该公司
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6%,达7。58亿美元,其中80%出口,盈利3000万美元。
·结构重组与私有化
目前,以色列国防工业的大型国有公司还没有完全摆脱困境,有可能进行更大规模的结
构调整和私有化。此外,尽管以色列在国防电子领域水平很高,但由于公司多而重复,没有
形成一个集团优势,因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预计在这一领域也将进行
一系列业务合理化的行动。
3.国防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以色列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使国防工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及国防工业设备得
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不仅使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带动了一大批相
关产业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防工业基本走出困境
在冷战结束后,国防工业成为各国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以色列也不例外,但它通过对
国防工业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和正确的政策引导,促使其国防企业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积极
参与市场竞争、注重民用市场、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加大产品出口,不仅使国防工业基本走
出了困境,而且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
例如,拉斐尔局改为国有公司后,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为了摆脱经营不利的局面,拉斐
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并向民用产品市场进军。它现已进入民用通信市场,发展了bipsat
手提式卫星通信终端,这种设备可提供全球实时通信,目前已占领该市场的25%。该局1994
年销售额为4.6亿美元,出口额约占其总销售额的1/3,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是以色列最大的高技术公司、国防和民用航空航天技术的
带头人。iai公司进行结构调整的一个关键内容是进入民用领域,其他内容包括将工作人员
从1993年的18000人裁减到现在的13500人,并且重新为该国有公司筹集资金。经过结构
调整后,iai公司1996年的销售额达到15亿美元,其中80%出口到五大洲70多个国家。
1997年,非国防收入占总收入的35%,突破了1993年预定的目标。现在iai公司的结构调
整已经基本完成,1997年销售额达16.9亿美元,净收益达2430万美元,首次实现了扭亏
为盈。民用产品为该公司的增长作出了贡献,出口也是如此,1997年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
第917页
13亿美元。民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额四年中增长了两倍,由2亿美元到6亿美元。而iai
公司的目标是非国防销售额占总收入的40%-45%。该公司总裁凯雷特说:“如果说以色列目
前的高技术公司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那是因为飞机工业公司这些年来打下了基础。”
iai公司早已是以色列最大的出口商,其出口几乎占以色列工业出口的10%。以色列出
口协会部长海克对参加1997巴黎航展的以色列代表团说:“你们这些来自国防工业的公司
是以色列工业的先锋。”这句话说明了以色列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带头作
用。
(2)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以色列国防企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大型国有公司,如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taas
以色列工业公司及拉斐尔武器发展局等;第二类是实力较强、经营范围较广的私营公司,如
塔迪兰公司、埃尔比特公司、el-op公司;第三类是产品范围较窄、但在某些技术领域水平
很高的专业性公司。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促使第一类大公司组建了许多民用集团,带动了一大批国防相关
产业的形成,如iai公司除了有军用飞机集团外,还组建了相对独立的民用飞机集团、贝德
克航空集团、电子集团,带动了以色列民机产业、航空维修、电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些
产业已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如民用飞机集团研制了iai1124“西风”、iai1125“阿斯特
拉”及“银河”双发中远程公务机;贝德克航空集团已拥有年维修150架飞机、改装与改型
30架飞机、维修300台发动机和维修33000个附件、仪表和设备的能力。第二、三类公司
原本主要从事与国防有关的业务,现已成为全面面向市场、具有国际水平,在国际市场有一
定声誉和竞争能力的高技术公司,并且正在迅速壮大和发展。
现在,以色列这个只有580万人口的国家有将近400家高技术企业,其中许多企业开发
的民用产品来源于军用技术。把军用技术用于民用领域已成为以色列巨大的财源,以色列高
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国防高技术的推动。
(3)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国防工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冶金、电子、材料、制造工艺、信息、生
物等许多技术领域。以色列国防工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并在许多
领域得到应用。
·农业方面
以色列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缺水问题对国民经济建设与居民生活构成极大的危胁。
为了节约用水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色列非常重视将高新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目前其成就
居世界领先地位,使以色列农业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以色列科学家利用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发
展了一种程控灌溉技术。这种程控灌溉系统不仅可提供农田所需温度、湿度、蒸发量、用水
量、施肥量信息,而且能及时对农作物所需水、肥、农药进行遥控供应。喷灌特别是滴灌技
术的使用,使农作物所需肥料及农药可同时随灌溉水施于根部,不仅节省了化肥与农药,节
省50%以上的用水,还能减少盐分集结,提高产量。目前,以色列的滴灌和喷灌技术,已
被美国、巴西、韩国等60多个国家採用,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的项目之
一。以生产灌溉设备着称的魏兹曼企业有限公司,还使用计算机设计出最有效的灌溉系统装
配计划图,可提供有关使用和灌溉土地、有效利用和控制水的流速、流量及压力等方面的信
息。
·电子工业
以色列电子工业是在国防工业带动下发展起来的。20年前以色列几乎不存在电子工
业,现在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之一,到80年代结束时,以色列电子产品占国民
生产总值的12%。在电子领域,以色列发展规模最大的是通信业务,特别是在电信方面,
主要是办公室通信设备的现代化,其中包括用户交换机、通话装置以及电话线路增容器等。
·机械工业
以色列利用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雷射与光电技术研制开发了许多先进的产品。其
中包括:1农业机械:以色列的科学家利用先进电子技术研制了用电脑控制的联合收割机和
畜牧饲养设备。其中,以色列发明的使用计算机与自动装置控制操作的拖拉机不仅能完成从
犁地、种植到收割的一系列田间作业,而且以最经济的办法节省燃料消耗,加快操作速度,
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2光电、雷射系统:以色列利用为军事装备开发的光电、雷射技术,
研制了一系列产品。如计算机彩色预印系统、印刷电路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印刷
电路板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占世界市场的85%)等大型复杂装置,无接触测试和专用图像
处理仪等小型设备,以及一些雷射器、利用雷射的仪器等。
第918页
·医疗设备
以色列利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热成像技术等开发了多种高档次医疗仪器与设
备,并大量出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疗诊断器械计算机显像设备,它包括电子计算机横断
层扫瞄器、核磁共振扫瞄器和核摄像机。·计算机软硬体开发
以色列国防科研人员利用军事开发的成果与经验开发了许多工程软体,并大量出口。近
几年,以色列软体的出口额逐年大幅度增加,1994年为1.98亿美元,1995年为2.87亿美
元,1996年为4.13亿美元。在硬体方面,以色列在生产元器件方面很有声望,它在大规模
集成电路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
此外,以色列发展的许多军事技术经过二次开发,已用于环保设备(空气与水污染生态
系统)、工业自动化、工业与娱乐业模拟系统、专用视频系统、电话与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
展上。
以色列在国防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政策引导方面是一个成功的典范,经过10年的努力,
不仅使其国防工业基本摆脱了困境,而且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快
速发展。我国国防工业与以色列10年前的状况有一些相似之处,目前正处于艰难的改革过
程中,以色列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鑑。
第十五卷亚洲其它地区 伊朗空军的中国式武器及其战斗表现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3887
伊朗直到两伊战争末期才得到歼-7战斗机。他们对这种战斗机的认识来源于实战。在与伊拉克空军的长期空战中,伊朗空军中包括f-14a“雄猫”飞行员在内的各型一线战斗机飞行员都反映说米格-21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敌人,虽然没有米格-25的高空高速优势,但是却“非常灵活”。根据这些报告,伊朗空军决定引进一些歼-7,而促使伊朗下决心引进歼-7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战争的消耗,到了两伊战争后期,伊朗空军所有的主战机型都损耗严重,除了一部分在战斗中损失以外,多数战机由于缺少零配件而无法起飞作战,而那些能够升空作战的战机只能频繁出动以弥补战机数量上的不足,伊朗迫切需要引进一种新的主力制空战斗机。1987年,伊朗引进了36架歼-7n,最初这些战机被配属给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使用,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转给了伊朗伊斯兰空军。这批歼-7n运抵伊朗时,两伊战争已经接近结束,因此它们没有得到实战的机会。但是这批歼-7n仍然为伊朗训练出了大量优秀的飞行员,并且至今仍然是伊朗空军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根据一些专门研究伊朗军事的评论家的研究结果,现在伊朗伊斯兰空军主要将歼-7n用于训练新飞行员,轻便灵巧的歼-7n有助于让那些刚刚结束螺旋桨初级教练机课程的菜鸟飞行员们尽快地熟悉喷气式战斗机,另外歼-7n也被用于武器使用的训练课程。在不久前伊朗电视台播出的一段关于伊朗空军对地攻击训练的录像中,歼-7n率先出场,准确无误地命中了地面的目标靶,然后f-14a、f-4、f-5、苏-24才陆续出场演练。有趣的是,歼-7n还在伊朗过了一次明星瘾,在伊朗电影《hamle on h-3》(《空袭h-3》)中,歼-7n负责扮演它的表兄弟——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mf。《空袭h-3》是一部写实的影片,描述了1981年4月4日伊朗伊斯兰空军对位于约旦/伊拉克边境的伊拉克空军h-3空军基地的传奇式空袭。在这部总长度95分钟的片子中,居然有长达60分钟之久的战争场面。
关于伊朗歼-7n与米格-21的不解之缘,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为了保证武器来源的多 元化,伊朗于1989年向东德订购了一批二手的米格-21pf。然而就在这批米格-21pf经过翻修,准备装船运往伊朗之际,1989年11月9日,柏林围墙倒塌了,东德不复存在,与伊朗达成的合同也随之作废。这批米格-21pf被留了下来,其中一架编号为3-0914,机身上涂有伊朗空军标志的米格-21pf后来被送到义大利的一家专门收集东欧国家战斗机的博物馆收藏。就这样,歼-7n失去了与它的表兄弟一齐并肩作战的机会。
3,两伊战争中的轰-6和c-601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空军总共获得了四架轰-6和大约三十枚左右的c-601反舰飞弹。这些轰-6的涂装很有特色:机身被涂成暗绿色,机腹部则被涂成浅灰色以适应波斯湾地区的作战环境。c-601反舰飞弹的国内编号是鹰击-6,北约编号csa-1“北海巨妖”,其平飞速度0.9马赫,有效射程120公里。c-601最显着的特点是有一个威力强大的弹头,足以击毁大型战舰以及超巨型油轮,1987年12月,伊拉克空军接收轰-6之后,立即将它们部署到伊拉克西部和约旦的空军基地进行集中训练,不久之后就将其用于与伊朗的袭船战之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轰-6使用c-601总计击毁击伤了六艘油/货轮。
轰-6虽然威力强大,但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弱点,那就是自卫能力较差。针对这个弱点,伊拉克空军发展了一种独特的战术。在接收轰-6后不久,伊拉克空军的技术人员就将苏制upaz空中加油吊舱整合到两架轰-6的机身上。在轰-6深入波斯湾执行远距反舰任务时,伊拉克空军总是会出动两架幻影f.1战斗机为其护航,在护航过程中幻影f.1的燃油不足时,由轰-6使用upaz空中加油吊舱为幻影战斗机空中加油,伊拉克人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来保护轰-6的安全的。(千龙编者按:此说法需要考证,中国的轰油6飞机是将机腹弹舱改为油箱,实现空中加油能力,暂且不说伊拉克是否具备这样的改装能力,如果考虑到只使用轰6飞机自身的油箱,那么其油量很难实现给战斗机加油。)
第919页
1991年,在海湾战争爆发的第一夜美军对伊拉克的第一波空袭中,停在机场上的两架轰-6被美军炸毁。
伊朗也获得了数目不详的c-601反舰飞弹,但是与伊拉克空军不同,伊朗人将c-601部署在海岸作为岸基反舰飞弹使用。1988年4月18日早晨九时整,美国海军对伊朗海军设施发起攻击,“螳螂行动”开始。在这次攻击行动中,伊朗海军的“萨汉德”号护卫舰被从美国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a-6和a-7攻击机击沉,作为报复,伊朗立即向美国海军“杰克.威廉士”号护卫舰(ffg-24)发射了至少五枚c-601反舰飞弹。当时“杰克.威廉士”号护卫舰的正向霍尔穆兹海峡以西行驶,位置恰好处于伊朗c-601岸基反舰飞弹的射程之内。“杰克.威廉士”急忙进行紧急闪避机动,并放出了所有的干扰箔条。五枚飞弹都没能命中美舰。
在这之前,美国曾经正式警告过伊朗:如果伊朗的岸基反舰飞弹对美国舰船做出敌意表示的话,美军将毫不犹豫地摧毁其发射阵地。然而,这次c-601攻击以后,美国居然一声不吭,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美国人担心如果对伊朗内陆的反舰飞弹阵地发起攻击的话,会引起美国与伊朗的全面战争的缘故。
4,伊朗的红旗-2
在两伊战争中,国产武器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战局的发展。
苏制米格-25“狐蝠”战斗机是世界上飞得最高最快的战斗机,在伊朗巴列维国王在位期间,苏联空军的米格-25曾经多次入侵伊朗领空执行侦察任务。而当时皇家伊朗空军所装备的最先进的f-4“鬼怪”式战斗机对“狐蝠”一点办法也没有。这让当过飞行员的巴列维国王大为恼火,责成空军负责人拿出解决的办法了,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最终皇家伊朗空军购买了美国的f-14a“雄猫”战斗机,伊朗空军的f-14a威力强大,不仅在两伊战争中大放异彩,至今仍然是伊朗空军依仗的王牌。
然而即便是f-14a,在两伊战争中仍然无法完全压制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狐蝠”,虽然也曾在空战中击落过几架米格-25,但是飞行速度奇快的“狐蝠”一直是伊朗空军挥之不去的噩梦。在与伊朗空军中各种美制战斗机的对决中,米格-25也屡有斩,伊拉克空军着名的王牌飞行员“天隼”雷耶尔就曾经驾驶米格-25击落过包括f-14a、f-4、f-5在内的多架伊朗战斗机。虽然无法在空中击败“狐蝠”,伊朗人还有别的办法,那就是红旗-2防空飞弹。
从1986年12月到1987年1月,伊拉克空军几乎每天出动米格-25rb战斗轰炸机轰炸了伊朗首都德黑兰和伊斯法罕,米格-25rb在两万至两万二千米的高空飞行,当时这两个城市周边的防空武器都无法对其构成威胁。两个城市的人们可以听到“狐蝠”飞行时发出的噪音,在晴朗的日子有时甚至可以看到它,但是就是无法击落它。在几天的空袭中,仅在伊斯法罕一处就至少有45名市民被米格-25rb扔下的炸弹炸死。
于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决定将新得到的红旗-2防空飞弹部署到伊斯法罕。部署行动花费了两周,其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在伊斯法罕城周边的沼泽地带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射阵地上面。在这两周多的时间里,米格-25rb仍然在肆无忌惮地轰炸城市,带来死亡,狂妄的伊拉克“狐蝠”飞行员甚至每天都採取相同的飞行路线和飞行高度,因为他认为伊朗人根本没有办法威胁到他。
1987年1月14日,
“狐蝠”又来了,飞行路线还是不变,速度是2.2马赫,飞行高度是两万二千米。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士兵们静静地等待着,等米格-25rb进入伏击圈以后立即发射了一枚红旗-2,片刻之后又发射了第二枚。两枚飞弹螺旋着向米格-25rb飞去。几乎在同时,在伊斯法罕城外设防的伊朗伊斯兰空军的防空部队也向“狐蝠”发射了一枚“霍克”防空飞弹。两枚红旗-2和一枚“霍克”几乎在同时击中了“狐蝠”,巨大的爆炸声震撼了全城,米格-25rb被炸成几截,坠落到伊斯法罕城北的田野里。超过一百万名伊斯法罕城亲眼目击了这次防空战,事后,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伊斯兰空军都宣称是自己的飞弹击落了“狐蝠”,最终经过仔细调查,这个战果还是被判给了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他们的红旗-2。
最后要提一下那个伊拉克“狐蝠”飞行员。在飞机被飞弹击中时他及时跳了伞,伊朗伊斯兰空军立即派出直升机去他的着陆地点搜捕。伊拉克飞行员很机灵,他成功地避开了来抓他的直升机,但却在逃亡时慌不择路地一头扎进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阵地。这个倒霉的傢伙最后被送到伊朗电视台,在当天晚上的电视节目中公开露面,电视画面中的他还仍然穿着由苏联设计的高空战斗机飞行员抗高g飞行作战服。
与苏制萨姆-2防空飞弹相比,红旗-2具有威力更强的高爆弹头,当命中目标后能形成更多的破片,杀伤半径更大,因此威力也更大。通过实战证明,红旗-2完全有能力击落象米格-25这一级别的重型战斗机。关于这个结论,还有另外一个佐证:在两伊战争后期美国海军发起的旨在教训伊朗的“螳螂行动”中,虽然美国海军战舰和舰载战斗机在波斯湾海面上耀武扬威,但是包括f-14、a-6、a-7在内的舰载战斗攻击机却始终不敢接近并攻击伊朗本土的目标,而只能摧毁几个伊朗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泄愤,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人知道伊朗在海岸阵地部署了红旗-2防空飞弹。
第920页
第十八卷 历史人物专区 杨靖宇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746
纪念抗日战争中的抗战名领——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回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4月领导确山农民暴动,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刘店秋收起义,任当地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失败后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工作。曾三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1929年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在抚顺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
委代理书记。1932年11月派往南满,到吉林磐石一带视察。他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整顿当地游击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委。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次年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6年2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面对日伪军频繁的“讨伐”,他提出“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不打”等原则,採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等战术,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1938年秋,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进行军事“讨伐”,同时悬重赏缉拿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杨继续坚持战斗。1940年1月,所部被日伪军重兵围困。他组织部队分散突围,自己只身同敌人周旋五昼夜;2月23日在吉林濠江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园”。
第十八卷 历史人物专区 张自忠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441
纪念抗日战争中的抗战名领——张自忠
张自忠(1891-1940),抗日将领,山东临清人。1908年,入临清中学堂读书。1911年就读于天津法政学校,第二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目睹列强欺凌中国,军阀混战,痛感国家不幸,民族多难,立志报国,于是弃学从戎。1914年秋,到奉天(今渖阳)新民屯陆军第二十师第三十九旅第八十七团车震部下当兵。不久,被提升为司务长。1917年,到十六军混成旅冯玉祥军中。起初被派为差遣,不久升任排长。1919年被选送到军官教导团学习。结业后即升任模范二连连长。以后继任学兵团营长。1924年,升任兵团团长。1925年,升任第十五旅
旅长。1927年4月,被委任为第二十八师师长兼潼关警备司令。1928年,兼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和开封戒严司令。1929年,调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二师师长。同年冬,原二十五师改编为第六师,任师长,后参加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西北军余部改编为国民政府陆军第二十九军,任该军三十八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1933年初,二十九军奉命参加长城抗战,率所部与三十七师在喜峰口与日军血战,名声大震。同年夏,参加察北抗战。1935年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和天津市市长,除掌管军务外并负责对日交涉。当二十九军撤离平津时,他受命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日军占领北平后出走。12月,在河南任第五十九军(由原三十八师扩编)军长。后该军调赴徐州,编入第五战区序列。1938年2月,奉命支援淮北于学忠部。在固镇指挥五十九军与日军血战七天,夺回曹老集、小蚌埠,稳定了淮可防线。3月,又奉命支援临沂庞炳勛部,指挥五十九军在临沂城郊与日军精锐坂垣师团进行拉据战。他抱定拼死的决心,曾致电鹿钟麟:“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生,虽生亦死。”经七昼夜鏖战,取得临沂战斗的胜利因功升任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兼五十九军军长。同年5月中旬,在徐州突围时,奉命掩护友军撤退。在战斗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五十九军在萧县南部地区顽强阻敌。完成任务后,到河南信阳稍事整补之后,又投入武汉会战,在潢川、大别山一带阻击敌人。10月率部安全撤回鄂西,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后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39年5月,敌酋冈村宁次调集10余万日军进犯随县、枣阳。他率三十三集团军从外线夹击敌人,并率领骑兵第九师及总部手枪营出敌不意,冒险东渡襄河(汉水的一段),拦腰截击敌军主力,在田家集大败日军,取得了襄东战役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集结重兵向宜昌发动进攻。他率部从右翼打击向枣阳地区进犯的日军主力。出击前,召集军事会议,鼓舞士气,全军士气高昂,与敌激战,连连告捷。5月7日,率总部手枪营和七十四师的两个团,从宜城东渡襄河,给敌人以极大威胁。日军调集主力,折回反扑。经过七、八天的苦战,部队减员甚重,粮弹两缺。5月16日,被困在南瓜店的杏儿山,缸子口。从早晨到中午,他奋勇督战,不肯退避。在战斗中,肩部中弹,仍指挥若定。18日,日军冲上杏儿山,他身中七弹,仍呼喊“杀敌报仇”,为国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1940年5月28日,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中共中央在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祭文中给以高度评价。1956年以来,人民政府几次拨款重修了南瓜店等地的张公祠、衣冠冢、殉国处纪念碑。在重庆北碚梅花山,还建立了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
第921页
第十八卷 历史人物专区 克虏伯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326
德国军火大王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一个身材颀长的男子,身着细条纹套装,头带毡制礼帽, 在3名持枪的美国兵押送下,登上一辆
美军吉普。吉普车轰轰启动,朝杜塞道夫方向开去。这个男子就是德国着名军火帝国的继承人阿尔
弗雷德·克虏伯,他刚刚被捕,当晚在杜市受审收监。至此,克虏伯家族的传奇性故事变成了纳粹噩
梦的可悲插曲。
1906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出生在其家族的摇篮埃森市。克虏伯帝国的奠基人也叫阿尔弗雷德
·克虏伯(1812—1886),他生产的大炮曾使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阿尔弗
雷德的母亲伯莎就是他的孙女。伯莎的婚事是德皇威廉二世亲自安排的,他要外交官古斯塔夫迎娶伯
莎,并且在姓氏上加了“克虏伯”,以便经营这个显赫家族的事业,防止它落入政敌之手。
克虏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柱石,受到国家最高当局的垂青。恪守时间、遵从纪律、执
行命令是这个家族的传统。以用餐时间为例,早餐是7时15分,7时16分到的人就会发现餐厅关了门,
别人已开始用餐。另外,即使在大冬天,古斯塔夫·克虏伯也不肯拨旺壁炉,有意把办公室搞得寒气
袭人,以免变得无精打采……阿尔弗雷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自小他就受到父母的格外栽培
,有权跟父母一块用餐。
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是他经历的第一次人生痛苦∶德皇告别埃森,协约国来拆工厂,父亲被宣布
为战犯(未遭监禁),魏玛共和国成立,工人起义并占领埃森,法国人占领鲁尔区……童年时代这些
精神上的侮辱成了他日后死心塌地效忠于希特勒的原因。
战后,克虏伯家族仍然一心发展家业。他们设立新公司,建立新工厂,买进新煤矿。产品主要销
往苏联。不久,在德国参谋部的要求下,克虏伯家族秘密参加了德国的重新武装,1926年制造出第一
批装甲车,两年后恢复生产大炮。
这时,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已经成年,作为长子,他拥有家族继承人的一切权利。在胡格尔别墅
中,他独自住着一层,身边有5个僕人。他在大学攻读物理和化学,并且在德勒斯登银行见习过。
1930年,他加入德国纳粹党,第二年成为党卫军成员。他把希特勒看作洗雪1918年耻辱、复兴德
国的主要人物。1936年10月1日,29岁的克虏伯被正式任命为负责重整军备的副经理。 1939年他接替
父亲执掌克虏伯帝国的大权,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时代开始了。
随后5年中,他尽心尽力地扮演着第三帝国军械师的角色。 战争爆发之初,他在胡格尔别墅附近
又建了一栋小楼,周围布有铁丝网,有武装哨兵把守。 每天上午9时整,他乘车到达这里,工作到深
夜。办公室挂着希特勒的肖像,下面写着“同元首在一起,直到胜利!”他独自一人在里面工作,晚
上一边喝威士忌,一边抽骆驼牌香菸。陪伴他的只有僕人,没有朋友。如果不在这里工作,他就周游
德国侵占的法国、乌克兰、波兰、荷兰、南斯拉夫等地。他贊成没收被占领国家的工矿企业,因此又
控制了许多矿山、高炉。到1943年,克虏伯帝国直接或间接僱佣的人员已达20万,为德国军队制造大
炮、装甲车、坦克、潜艇和各种轻武器。
战争开始后,克虏伯工厂的德国工人上了前线,代替他们的是来自欧洲各国的战俘,其中苏军战
俘就达1.5万。从1943年起,克虏伯又开始大量使用遭流放的犹太人,在集中营附近建造工厂,战争
结束时,“克虏伯奴隶”多达10万人。这些人的处境悲惨,在埃森,他们是在钢鞭的抽打下去上班的
,即使有盟军飞机来轰炸,他们也不能离开工厂……在后来的纽伦堡审讯中,克虏伯对此供认不讳,
他还大言不惭地对审问他的人说∶“在克虏伯家族的巨大遗产中,这间囚室是属于我的那一份儿。”
他于1948年被判处12年监禁,罪名是“反人道、掠夺被占领地区和阴谋反对和平”,他的工厂则交由
英军接管。
冷战开始后,美国和英国想重新武装德国,“使之成为新的利剑”,克虏伯因此又成为这种新的
“现实政治”的受益者。1951年1月31日,克虏伯跟60位囚犯一块被释放。他在监狱中待了不足4年。
他一回到埃森就重整家业。1952年10月,他跟占领当局签订协议,解决了克虏伯公司的命运问题
。他的所有重工业、矿山和钢铁生产企业都转让给一个公司,由它负责出售;克虏伯则保留在造船、
卡车制造和机车制造部门的股权;作为对其出让产权的补偿,克虏伯获得补偿金2.5亿法郎。
不出10年,克虏伯帝国重新崛起。到60年代初,他的雇员已多达11万,年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
第922页
跻身欧洲十大企业之列,经营范围包括造船、成套设备、桥樑建筑、化工、纺织、塑料、水处理、炼
油和核反应堆。
克虏伯帝国的复兴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战后欧洲涌现出一大批受美国经济思想影响的新型企业家
,过去的一套落伍了,克虏伯帝国末日的钟声已经敲响。
到60年代中期,克虏伯集团共欠下263家银行共计10亿美元的债务,它陷入了无力偿债的境地。
1967年,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几年之后,克虏伯集团垮台了。不过,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没有亲眼看到这个结局,他于1967年7月30日在埃森去世。
第十八卷 历史人物专区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234
转载至清华bbs。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p.s. 每个时代都有民族英雄,而根据不同的时代,民族英雄这个范畴将会有不同的内涵。所以,强烈鄙视那些要去掉岳飞民族英雄称号的所谓“历史专家”。小白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这类“专家”:什么时代都有英雄,什么时代都有杂碎。最后英雄们得到后人的敬仰,而杂碎只能被扫除到历史的垃圾堆。
==============================================================
刘仁轨的入选只因为他作了一件事情。
刘仁轨的入选只因为想出一口恶气。
刘仁轨的入选只因为《旧唐书•刘仁轨传》这样写过:“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四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他是中日第一战中国的将领。他取得了“白江口大捷”!
白江之战,天朝扬威。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十位
——刘仁轨
慷慨指数:8
流芳指数:5
综合指数:6.5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那时节,清兵砺兵秣马,黄湘作壁上观。
史可法困守孤城。
一代风流人物,终魂归冥冥。
有人说他飞天成仙,有人说他沉江而亡。
广陵梦碎,沉江曲终。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九位
——史可法
慷慨指数:8
流芳指数:6
综合指数:7
中国有一个特殊的行当,宦官。
历史上的宦官大多是不良分子。
但,有一个例外。
他便是郑和。
有时常会想一想,如果郑和的船队再走远一些。
世界会怎样,中国又会怎样?
七下西洋,扬威异域。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八位
——郑和
慷慷指数:8
流芳指数:7
综合指数:7.5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在汉朝和匈奴长期的征战中,出现了这样一位英雄。
他用兵如神,他远征大漠。
他击溃了匈奴的主力,他使得匈奴再不能与大汉一较短长。
他就是霍去病。
匈奴末灭,何以家为?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七位
——霍去病
慷慨指数:8
流芳指数:8
综合指数:8
有明一代,倭寇为患。
堂堂天朝,竟不能平。
那时节,戚继光临危受命
那时节,戚家军扬威东海。
那时节,人民谈倭色变。
那时节,倭寇谈戚色变。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六位
——戚继光
慷慨指数:8
流芳指数:8
综合指数:8
八年抗战,风烟如尘。
中华女儿,为国捐躯。
张自忠,率部击杀倭寇数万。
张自忠,战死杀场,英年而夭。
英雄,永远都是英雄。
誓死卫国,勇抗倭奴。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五位
——张自忠
慷慨指数:8
流芳指数:9
综合指数:8.5
他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他在虎门禁销鸦片,他在广东勇抗英夷。
他就是林则徐。
宦海沉浮,深痛国之沉沦。
老骥伏枥,却把心血呕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四位
——林则徐
慷慨指数:9
流芳指数:9
综合指数:9
乱世出英雄。
郑成功便是乱世里的英雄。
鹿耳门、台湾鸟,二万五千甲士,只为收复华夏之地。
抗清军,击荷兰,赶走西洋之夷,迎接宝岛重入中国。
将军百战雄心在,直指金戈向台湾。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三位
——郑成功
慷慨指数:9
流芳指数:10
综合指数:9.5
第923页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英雄之唱,足可传千古。
胡马南下时,有岳家军在。
金人来袭时,还是有岳家军在。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精忠报国,万代典范。
黄龙末捣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裳。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二位
——岳飞
慷慨指数:10
流芳指数:10
综合指数:10
他少年时也曾纸醉金迷,醉生梦死。
但是,国乱显终良。
当蒙人铁骑南下时,他站了出来。
组织兵勇,力抗暴元。
身陷牢笼,却不投降。
他就是文天详。
虽非武夫,却胜过天下英雄。
虽为儒士,但生就铮铮硬骨。
书生意气,千古一唱正气歌;人熟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第一位
——文天详
慷慨指数:10
流芳指数:10
综合指数:10
——转载至水木清华bbs,有文字上的润色以及错别字的修改。
第十八卷 历史人物专区 当代孙武刘伯承与治国领袖邓小平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4604
当代孙武刘伯承与治国领袖邓小平
周少华
刘伯承一身是谜
"在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他们的部下如是说。"我称刘伯承为师长,是尊敬老师的意思"。邓小平如是说。邓发做媒,邓小平喜结良缘。刘伯承出谋划策,让新郎倌免醉新婚之夜……
刘伯承一身是谜。
他曾是一个中国旧式军人,官至军长。当激进青年劝其参加共产党时,他语出惊人:"不能一见旗帜便拜倒。"可是,在他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后,便揣着银元上山当"山大王",终身不曾动摇。
他是一个残疾人,24岁时便在战斗中被打瞎了右眼,得到"瞎哥"的外号,其后右腿又几乎致残。作为一个军人,失去了瞄准用的眼睛,拖着一只行动迟缓的腿子,这无异是宣告军旅生涯的终结。可是,就是这位"瞎哥",用一只眼睛指挥了千军万马,拖着一只残腿跨越了千山万水。
他是一位伤心的父亲。儿子为了金钱,亲自跑到巡捕房告密"我知道刘伯承在哪里",气得他捶胸顿足大骂"这个龟儿子!"可是,他与自己的搭档却保持了一生的友谊。
他是解放军中惟一两次被撸掉总参谋长职位的"霉人"。延安整风期间他曾信手写下这样的诗句:"三参总戎幕,一贱两罢官。脑汁贫而病,匆匆已十年。"虽然厄运似乎总跟随着他,但他却总能从逆境和顿挫中崛起,他指挥的部队曾经打下过半个中国。
他是傲视死亡的"军神",能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开刀做眼部手术,并且能够清楚地数完"第七十四刀"。可是,在他担任元帅后却在怀仁堂悲从心来,泪飞如雨。
…………
刘伯承创建的盖世奇功,离不开一个人的辅佐;刘伯承一生的难解之谜,需要从另一个人身上找出谜底。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了这个人,刘伯承是不完整的。
这个人就是他的老搭档--邓小平。
刘伯承初次认识邓小平是在1931年。当时,邓小平任中央苏区瑞金县委书记,不久因支持毛泽东"山沟里的马列主义",被博古等人冠以"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领袖"的罪名而撤职批判,他漂亮的妻子金维映拿着离婚报告来到"拘留室",邓小平一咬牙,在离婚报告上签字,从此分手了。这件事传遍中央苏区。刘伯承听说后,一伸大拇指:"是个汉子,有个性。"
不久,在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力荐下,邓小平从宁都农村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任代理秘书长,与担任总参谋长的刘伯承有了更加密切的接触。刘伯承的忠厚、诚挚、和蔼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邓真正结为搭档是在1938年。那年1月,邓小平接替张浩担任一二九师政委。从此,他与担任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一起工作,从抗日战争直到全国解放,转战大半个中国,前后长达13年。
刘伯承与邓小平的差异一望而知:
从年龄上讲,刘伯承比邓小平大12岁,他们共事时,刘伯承已是年近半百,而邓小平才34岁;从出身上讲,刘伯承是老行伍出身,而邓小平是出过国、留过洋的大知识分子;从分工上说,刘伯承主管军事,邓小平主管政治;从性格上说,刘伯承像个慈祥的父亲,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邓小平则恭整严肃,脸上很少带笑容,他曾对工作人员讲:"我不反对你们轻松活泼,但我就是这个严肃的性格";从爱好上说,邓小平可以在麻将中斗法,可以在桥牌里角智,他还喜爱游泳,他曾说:"我是用游泳来锻鍊身体,拿桥牌来训练脑筋",而刘伯承除了看书、工作,别无嗜好。
对于被全军公认为"黄金搭档"刘邓,他们的部下有许多的描述:刘邓两人互相尊敬,互相信任。邓小平常说:"刘司令员年老体弱,司令部要特别注意哩!有事多找我和李达参谋长,他是我们的军事家,大事才找他决策。"刘伯承则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口边:"邓政委是我们的好政委,文武双全,我们大家都要尊重他,都要听政委的。"刘伯承还有句口头禅:"政委的话,就是命令。"
第924页
刘邓虽然有分工,但也时常越界过问,两人都毫无芥蒂,全力维护对方的威信。一次,指挥所及其通讯设施需要向地方政府找大车搬运。刘伯承事前调查只需借5部大车,结果承办人员向当地政府要了25部大车。刘伯承大怒,质问承办人员:"你说只要5部,现在为何又要了这么多?这是破坏军民关系嘛!群众会骂我们的。"他来不及跟邓小平商量,就下令召集干部训话。有人底下嘀咕:"这是邓政委负责的事,他发那大的火干嘛!"邓小平主动站在台下,认真听取刘伯承的严厉批评。刘伯承讲完后,邓小平马上走上台,说:"师长抓的是涉及军民关系、军政团结的大事,刚才的批评很重要,是一场及时雨,把我们发热的头脑浇冷了。希望大家回去认真研究传达,保证不重犯这样的错误。"有意见的同志一看政委恭敬的样子,也就不敢再吱声了。
刘邓的友谊
邓小平自到一二九师后,一直称刘伯承为师长。开始人们以为,邓小平是称呼刘伯承的职务。后来刘伯承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和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后,邓小平还是称呼他为师长。有人不解其故,询问原因。邓小平说:"我称呼刘伯承同志为师长,是尊敬老师的意思。"在长期的合作中,邓小平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礼待师长。当"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格言风行全国,并被上升到"猫论"和"摸论"的哲学高度时,邓小平说:"这不是我的发明,这是我从刘伯承同志那里听来的两句话。"
刘伯承既把邓小平看作生死与共的搭档,也把他当作同乡兄弟加以照顾。几乎每个一二九师或二野的将领都可以举出这方面的许多事例。一次,邓小平带一个团到太岳区布置工作,要经过敌人严密封锁的白晋线,相当危险。刘伯承行前做了周密的安排,还不放心。邓小平偷越白晋线的那天晚上,刘伯承通宵不眠,亲自坐在作战科值班室守候电话,直到东方露红,陈赓在电话里报告邓政委安全抵达太岳区,刘伯承才安心地去睡觉。
用一个浅显的比喻,可以把刘邓称为"并肩者"和"换肩者"。刘邓曾先后共同领导和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第二野战军,共同经略晋冀鲁豫、中原和西南三大战略区,亲密无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刘邓是军事指挥上的并肩者。而在一个战役接连一个战役,一个战场转到另一个战场这种漫长而又频繁的战争过程中,在这种极度耗费脑力和体力的战场生活中,刘邓又经常互相把挑在对方肩头上的重担换到自己肩头上来,或是分成两副担子来分担。从这个意义上说,刘邓又是军事指挥上的换肩者和分担者。
刘邓的友谊不仅止于公事,还延伸至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庭。刘邓结成了通家之好。
刘伯承是邓小平和卓琳的证婚人之一。1939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一起从太行山赴延安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到延安后,邓小平与时任保卫局长的邓发住在一个窑洞里。邓发热心快肠,见邓小平与金维映离婚后孑然一身,要替他找一个漂亮姑娘。一有空闲,邓发就拉着邓小平到处转,刘伯承说他们活像两个"夜游神"。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战友的热心帮助下,邓小平还真的找到了漂亮的意中人--卓琳。
卓琳原名浦琼英。毛毛是这样描述她妈妈的:"健康的肤色,脸蛋红红的,好像阳光下的苹果。两条又黑又浓的长眉,像两道拱门弯在额下。一双眼睛大大的,眼皮双双的,睫毛长长的,笑起来,又开心又无拘无束,很是讨人喜欢。"
邓小平与卓琳的婚礼在杨家岭毛泽东的窑洞前举行,同时举行婚礼的还有组织部长孔原和许明。出席婚礼的佳宾都是未来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这些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突然童心大发,捉弄起新郎来,拼命地灌酒。很快孔原就被灌醉了,丢下新婚的妻子,兀自在洞房里酣然沉睡。而素来酒量小的邓小平有敬必喝,竟然不醉。当时,很多人都称邓小平海量。其实这是有人做了手脚。当酒阵刚摆开阵势时,刘伯承见来头不善,就对邓发说:"你们要想个法子帮小平一下。新婚之夜冷落了新娘子总是不好。"于是邓发与李富春合谋,弄了一瓶白水充酒,才免出洋相,不然邓小平一样会醉倒金山。
邓小平长子的名字也是刘伯承取的。那是1945年,刘伯承、邓小平两家同住在涉县赤岸村一个院子里。一天闲聊时,卓琳对邓小平说:"咱们的孩子都两岁了,总叫胖胖可不成!该取个名了。"
邓小平一想也是,说:"我们也给儿子取名叫‘太行‘吧,‘邓太行。‘"
刘伯承在一旁乐得笑出声来。邓小平又一想,发现不妥,刘伯承的儿子已经取名"刘太行"了。他对刘伯承说:"是呵,不能都叫‘太行‘。师长,你的儿子占了我们的名字,你得给咱胖胖取个名。"
刘伯承说:"这是政委的事,与师长没有关系。"
邓小平说:"谁都知道刘邓不分嘛!你就起一个吧。"
听见邓小平这样说,刘伯承认真起来,他把胖胖叫到身边,用毛笔写下"朴实方正"四个大字,说:"这孩子长得朴实方正,叫‘朴方‘如何?"
第925页
邓小平、卓琳都说好,这样邓朴方就叫开了。
古代兵家有言:"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合于战,不可以决胜。"刘邓所以成为生死搭档,终身不悔;刘邓大军所以能横扫半个中国,所向披靡,其最大的、也是最公开的秘密,就是他们军政互补和精诚合作。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虚与委蛇玩花招。刘邓指挥"三陈"大战上党,逼着蒋介石善待毛泽东,签订双十协定。几十年后,邓小平感慨地说,那个仗打得真险呀!
一次难忘的飞行
1945年8月下旬,一架美军飞机停留在延安机场,等候接送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催促毛泽东早日启程,蒋介石在一月之内发了三份电报。
毛泽东答应到重庆谈判,但要求先用飞机将刘伯承、邓小平送往太行山。对于这一要求,蒋介石揣测是毛泽东的缓兵之计,慷慨应允。一个月后,他为此悔青了肠子。
刘伯承、邓小平奉命来到王家坪。毛泽东说:"我到重庆与蒋某人谈判是视点,真正的焦点却在上党地区,国共两军正较着劲。只有你们打得好,我才能谈得好。"
邓小平说:"前线的同志们对主席的安危非常担心,蒋介石这个人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
毛泽东恳切地说:"我的安危不由蒋介石决定,而由你们决定。你们打得越猛,我的安全越有保障。蒋介石从来只看实力,不讲人格。"
送别时,毛泽东关切地劝慰刘伯承节哀顺变。就在一个月前,国民党派特务潜至延安中央保育院,将刘伯承年仅四岁的女儿小华北暗害致死。刘伯承强忍心中悲痛,坚毅地说:"请主席放心。国民党以为暗杀我刘伯承的女儿,我就会五心不定,对他们手软。简直是痴心妄想!老子要打得他们蚀血本!"
8月25日,在毛泽东飞赴重庆的前三天,刘伯承、邓小平登上了美军飞机,直飞晋东南黎县的长凝临时机场。刘邓麾下的5名战将随机奔赴前线,他们是: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得志;
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
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
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
机上的乘员还不止这些。对于这次难忘的飞行,杨得志回忆道:
飞机是绿色的,有两个螺旋桨,舱门很矮。给我的印象很深的是飞机的大门关不严,起飞时螺旋桨还得靠人推动。机舱的小窗口底下是铁座位。机舱板是孤形的,坐下去直不起腰,头也抬不起来。
在飞机上坐定后,我才看清了全部同机人员。他们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薄一波、陈赓、肖劲光、傅秋涛、李天佑、邓华、陈锡联、陈再道、宋时轮、邓克明、江华、聂鹤亭、张际春、黄华,还有林彪。
看到在这样一架飞机中,集结了我们党这样多的高级党政领导和军事指挥,我的心情既兴奋又有些紧张。这除了说明任务的急迫,也表现了党中央非凡的胆略。"
这确实是一步大胆之至的险棋。这架飞机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元帅的就有3位,中将以上的将领则多达14名。只要出点意外,我军将帅就会锐减1/3。当国民党谍报人员汇报美机运送人员名单时,蒋介石听了大叫一声:"哎呀!"
他觉得自己放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事态正如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他到了重庆后,蒋介石成天安排各界人士、各个机关、各个团体、各位老友与毛泽东见面,安排各种宴会、茶话会,就是不谈正事。他想用军事上的胜利压迫毛泽东签城下之盟。
蒋介石进攻的重点就是被称为华北门户的上党。
毛泽东在出席蒋介石为他举办的各界人士欢迎大会时,表情轻松地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上党,上党,与天同党,名气大着呢。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13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蒋介石没有接腔。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谈判桌在战场!
当时,刘邓面临人员不足、装备不足两大困难,特别是装备问题最为突出,全军区仅有6门山炮,重机枪每团3至4挺,每挺重机枪只有1000发子弹,每个战士只有几发子弹,新战士多数只能使用大刀、长矛。
解放区人民听说刘邓缺兵,在短时间迅速将2万多地方武装和民兵送上前线。武乡县一位老汉说:"这还有啥说的!老刘、老邓捎来话,要兵,总是遇到大事了。要一百,不能给九十九个半。"他将自己的独生子送到部队。这件事在老百姓中传开,参军参战的劲头更高。数以千计的游击武装还穿着五颜六色的便服就集合起来开上前线,成千上万的民兵排着整齐的行列参加战勤工作,连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小学生也和大人一起修路送粮,救护伤员。
战斗打响前,解放区与阎锡山的兵力之比为3.1∶3.8。
刘伯承指着参加作战会议的陈赓、陈锡联、陈再道,说:"你们‘三陈‘都在这里,这就是本次战役的基本力量。就由你们来打!"
"三陈"不仅打了,而且还打赢了。阎锡山3.8万人,除逃散3000余人外,全部被歼。
第926页
邓小平身经何止百战、千战,惟独对上党和随后的平汉战役感受最深。他几十年后对女儿毛毛说:"那两个仗打得好险呀!没有弹药,一支枪才有几发子弹。打攻坚战很困难,决定的关头靠冲锋,靠肉搏战。这两个都是歼灭战,打胜了以后,武器也多了,人也多了。"
撕开了一条血路
上党战役中,刘邓大军发了一笔"横财",仅缴获的轻重机枪就有2000余挺。
上党战役为毛泽东撑足了面子。蒋介石被迫改变态度,重新把凉在一旁的毛泽东请回谈判桌,开始了实质性的谈判,最终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毛泽东回到延安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刘邓发嘉奖电。
刘伯承高兴,邓小平更高兴。上党战役一结束,他就又得了一个女儿。由于这个女儿小时候喜欢喃喃自语,邓朴方称她为楠楠。邓小平以后就叫她邓楠。
靠狠劲,啃骨头,是刘邓大军的特色。千里跃进大别山,威镇四方。"大别山的女婿回来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对将领们说:"大家把手伸到胯下摸一摸裆,看自己是不是个男人?"
毛泽东最欣赏刘邓顾大局。为了全局的胜利,刘邓大军勇于承担最艰巨的任务。因此,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和中原五大野战军中,中原野战军装备最差,休整时间最短,战争损耗最大,打的恶仗、苦仗最多。用刘伯承的话来说:"当兄弟部队啃骨头的时候,我们在啃骨头;当兄弟部队开始吃肉的时候,我们仍然在啃骨头。"
1947年夏天,在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关头,毛泽东把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刘邓。7月23日,他在电报中提出:"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黄河以东,也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
命令下达之时,晋冀鲁豫野战军遇到很大的困难。大军刚刚结束鲁西南战役,损耗极大,伤亡约1.3万人,炮弹消耗殆尽,新兵没有来源,俘虏至少需用20天左右的时间教育争取方可补充入伍。刘邓将情况如实上报,毛泽东同意延长大军休整时间。
8月初,毛泽东给邓小平、刘伯承拍发一份密电,电文中有八个字:"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刘伯承与邓小平用眼睛对视了一瞬,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拼了!"
刘、邓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困难到了极点,毛泽东是不会叫苦求助的!
巨野西北的赵家楼,是个大村子,分王、程、牛、赵四院,其中赵院最大,约有百年历史。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就设在赵院。全军各纵队将领和冀鲁豫、豫皖苏军区负责人云集这里,讨论南下作战的问题。
会上气氛十分热烈。许多人坚决主张目前应该集中力量在内线再打几个胜仗。也有的同志提出,大军连续作战一个多月,尚未休整补充,不管在内线作战还是立即南下,都有严重的困难,还是应该休整到8月15日再视情况而定。
讨论持续了一个上午,各种意见都摊到桌面上,该刘邓总结了。
"大家都把手伸到胯下摸一摸,看自己是不是一个男人?有没有两个卵子?"
刘伯承一句话就把大家镇住了。会场先是一阵骚动和笑声,接着肃静下来。各路将领从司令员的话中听出了分量。
刘伯承严肃地说:"我和小平同志一致认为,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有利于扭转全国的战略局势,因此困难再大也要克服。"
8月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提前展开战略跃进。此前,刘伯承通过频繁的兵力调动,使国民党得出刘邓即将北上的假象,忙于北面防堵。出发前,来不及与华野外线兵团的领导面谈。刘伯承还是跟他们通了一次电话。
刘伯承说:"我们上马了。"
"牌怎么打?"对方请示。
"打一张鹅牌。"刘伯承回答。
鹅牌是牌九中的一张牌,一边一点,一边三点。刘伯承的意思是要他们用全部兵力拖着敌人,掩护刘邓大军南进。
最大的危机出现在8月24日的汝水河畔。在迷惑半个月后,蒋介石终于从大梦中醒来,看清了刘邓大军的真实意图,遂亲挂帅印,指挥围堵。
从24日中午开始,汝河南岸的公路上烟尘滚滚,人喊马嘶,黑压压的部队沿河布防,像一条长龙挡住了去路。
24日天黑时分,刘伯承、邓小平赶到汝河渡口时,河对岸几十公里的地带连绵不断的大火,将河面照得通红。在距渡口100余米的一间草房内,六纵政委杜义德、十六旅旅长尤太忠、十八旅旅长肖永银等候刘邓的命令。
在轰轰炮声中,一向沉着镇定的刘伯承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变调:"同志们!情况确实是严重的,我们已经听到追击我们的敌人的炮声了!如果让后面的敌人赶到,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战略跃进,而且全军有覆灭的危险!狭路相逢勇者胜啊!同志们!"
邓小平对担任开路任务的十八旅说:"情况就是这样,生死攸关,千钧一发啊!现在除了坚决地打过去别无选择。桥断了,再修!敌人不让路,就打!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填!你们都牺牲了,师长和我上!"经过一夜苦战,第十八旅硬是用鲜血和生命撕开了一条血路。在太阳跃出东方之前,晋冀鲁豫12万人马安全通过汝河,随后又抢渡淮河,进入了丛林莽莽的大别山麓。
第927页
9月的大别山
9月的大别山,虽然到处是金桂和幽兰飘香,桐果和木梓映照,但触目所见均是虚村空室。群众纷纷藏匿或躲避起来,不敢露面,他们不知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也不知这支部队要呆多长时间。
如何尽快发动群众,站稳脚跟,打开局面,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头等任务。邓小平让各级政工宣传干部张贴两条标语:"大别山的女婿回来了!""红军的姑爷回来了!"
大别山的"女婿"指的就是刘伯承。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是出生在安徽六安郝家集的老红军,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西征,1936年与刘伯承结婚。
刘伯承的眼睛也湿润了,他对当地的百姓说:"是啊,我娶了大别山的闺女,当了大别山的姑爷,12年了,还没有喝过一杯回门酒。告诉乡亲们,我刘伯承想讨杯回门酒喝!"
消息传开,老区人民扶老携幼,从栖身的密林中、山洞中走出,像欢迎当年的红军一样迎接刘邓大军,整个大别山沸腾起来。大军将全区划为豫东南、鄂皖、皖西、鄂东四片实行战略展开,着手创建解放区。
这一时期,刘邓大军连续在商城、光山打了三仗,均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北方战士初到南方,水土不服,饮食不惯,部分指挥员看到给养难筹,产生畏难情绪,部分队伍甚至出现纪律松弛的现象。
"军事纪律坏,就是政治危机的开始。"邓小平与各部首长约法三章: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抢掠民财者枪毙!强姦妇女者枪毙!
邓小平亲自站在路口检查军纪。一次,他在黄冈县街头发现一位军人刺刀上挂着一捆花布,一捆粉条,显然来路不正。邓小平下令盘查,果然是从店铺顺手拿走的,店主不敢做声。
邓小平说:"枪毙!"
立即有人找刘伯承,说那位军人是一个警卫连副连长,立过战功,请求从轻处罚。这位副连长也痛哭流涕,提出带头冲锋,希望战死在沙场上。
刘伯承听了,说了四个字:"慈不掌兵。"
9月27日,在光山以南的一个普通民居内,召开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
干部相继到场,刘邓没有像平常那样跟大家打招呼,而是绷着脸端坐不动,邓小平的表情尤为严肃,他站在这个破院子里的一张八仙桌前,桌上只有一把临时借来的茶壶和两个搪瓷碗。他两个眼窝深深地陷进去,面颊瘦削,几乎变成灰色的白布汗衫衬托着黝黑的脸庞、颈脖和手臂。
看见人到齐了,邓小平首先站起来,说:"今天开会不握手,原因大家应该明白。毛泽东对我们千里跃进大别山估计了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大家想争取什么样的前途?是低着头跑回去,还是昂着头打回去?如果不想打胜仗,现在就走!我开路条,不抓逃兵。"
刘伯承讲话别出一格,从说文解字开场:"勇敢的‘勇‘字怎么写?‘勇‘字就是男子汉头上有一顶光荣的花冠。我们有的干部打起仗来缺乏勇气,没卵子,不像男子汉,这是不容许的。我们进到大别山,处于无后方作战,困难重重,但要有勇气战胜困难,特别是要打好仗。"
光山会议对于晋冀鲁豫野战军统一思想、加速战略展开起到关键性作用。会后,土地改革和歼灭敌人两个"车轮"同步推进,一个囊括数十个县的中原解放区终于在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攻中站稳了脚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学家对其作用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此举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中原逐鹿,刘陈邓打一仗胜三场,令对手心服口服。
小李庄是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一道干涸的深沟横于村后,一弯狭长的水塘蜿蜒盘曲于村前。村庄的周围散立着一些稀稀落落的树木。在一马平川的淮北平原上,这样的村庄星罗棋布,毫不起眼。如果不是淮海战役中邓小平将总前委迁入该村,小李庄永远不会出现在中外着名战役的军事地图上。
1948年冬,在中原大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五虎将与蒋介石最大的战略集团展开了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生死决战。毛泽东对邓小平说:"淮海战役我就交给你了,由你任总前委书记。"
根据中央指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担任总前委常委,坐镇小李庄作战室,临机处置一切军情事务。
这三人都是四川老乡,在外面走南闯北几十年而乡音未改。他们三人,一个比一个大几岁,一个人一个脾气。
刘伯承是三人中最长者,当时55岁。高高的个子,戴一副近视眼镜,儒雅温和。讲起战略战术,精妙高深,通今博古,又常常雅俗并至。他肚子里的四川歇后语,语出惊人,且形容幽默,令人闻之喷饭。他的老部下、一些随军记者,都想编一册伯承妙语集。可惜那些言语过分生动形象,无法传神于文字。
淮海战役
陈毅,比刘伯承小8岁,身高次之,但体胖居最。圆圆的脸形,厚厚的双下巴,坦坦荡荡的大腹,生就一副威风八面的大帅之容。他天生豪爽,本性潇洒,谈笑风生。他武能上阵杀敌,文能倚马万言,谈天说地,同样妙语联珠。
第928页
邓小平又比陈毅年轻4岁,个头在三人中最小,但威慑力较之刘陈有过之无不及。他严肃精明,话语不多,极少参加谈笑,最多听听,莞尔一笑而已。
三人之中,邓小平是其他两人的桥樑。邓与刘,同在一灶台吃饭,生死与共,相濡以沫,交情自不必多说;邓与陈,同是留法勤工俭学生,联繫又多了一层。毛泽东让这三人担任淮海战役以及随后的渡江战役的总前委三大常委,可谓匠心独具,妙手巧配。
刘陈邓彼此关系融洽,都想减轻同伴的负担,有时争得不可开交。刘伯承年龄最大,身体不好,不愿做照顾对象:"作战室是我60万大军的神经中枢,一分一秒都不能停顿休止。我看,我们三人一视同仁,不论昼夜,轮流值班,平等待遇。"
陈毅立即反对:"搞绝对平均主义任何时候都是行不通的。"
邓小平和陈毅以二比一剥夺了刘伯承值夜班的权利,但两人又为分担夜班时间的长短争吵起来。
陈毅提出"分享"。邓小平反驳道:"你刚才说得对,搞绝对平均主义任何时候都是行不通的。我的身体好,尽量多值夜班。"
尽管最后刘伯承、陈毅同意让邓小平多值夜班,但战役一打响,他们哪里睡得着,不约而同地来到作战室。三人轮流值班成了三人共同值班。两个月下来,陈毅不用减肥也成了瘦子,刘伯承的眼镜都快挂不住,不时沿着鼻樑往下滑,一向注重军容的邓小平连刮鬍子的工夫都没有,留起了鬍子。这些情景都如实地拍摄到他们当年的照片中。总前委五大常委的合影,是目前惟一的一张邓小平留有鬍鬚的照片。
淮海战役由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联手,但中野的兵力只有华野的1/3,装备也十分简陋。对于这一点,邓小平回忆道:"经过大别山斗争,二野受到削弱。只有秦基伟的九纵保持了兴盛的旺气。主体四个纵队就削弱了,更新也困难,有三个纵队每个纵队仅有两个旅,只有一个纵队是三个旅,我们就这样迎接淮海战役。"
在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中野主要承担的是阻击任务,配合华野歼灭国民党黄伯韬兵团。纵队将领有意见,发牢骚:"我们尽啃骨头,连个肉渣子也见不着。这样下去,中野剩不了几个人。"邓小平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消灭了南线的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也可以取得全国的胜利,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原野战军主攻目标是黄维兵团。
黄维兵团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下辖第十八军、第十军、第十四军、第八十五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共12万人。该兵团全部是美式机械化装备,大炮数以千计,坦克、装甲车组成的快速纵队更是行动迅猛,攻击力强。
中野虽然也有12万人马,但武器装备根本不能比。全军除几十门野炮、山炮、步兵炮和200多门迫击炮外,基本武器只是轻重机枪、步枪和手榴弹。就是这样的装备,也还存在弹药不足的问题,每个战士只有几十粒子弹。
刘邓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刘伯承在动员会上引用了一句四川的比喻,说:"我们就是要瘦狗敢疴硬屎!"
邓小平说:"这回我们中野准备拿出‘倾家荡产‘的气魄来,打好这一仗。"
在刘邓的指挥下,中原野战军硬是用脚丫子追赶车轮子,用步枪、刺刀对抗重炮、坦克,以血肉之躯阻挡滚滚铁龙,终于将黄维兵团围困于双堆集地区。
蒋介石不甘心黄维兵团被歼,忙令正准备撤退的杜聿明集团解围。战报传到小李庄,作战室一片奚落之声。刘伯承的歇后语,军中推为一绝。陈毅的俏皮话更是锦上添花。
刘伯承说:"什么会师?什么合围?我就站在这里,看看你来会师。过坟地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
"说得好!"陈毅坐在一把柳圈椅子里,一擂八仙桌,说:"老鼠敢舔猫鼻子,不想活了!我就坐在这里,等着他来会师。"
邓小平没有参加他们的调侃,埋头起草敦促黄维立即投降书。这封劝降书最后以刘伯承、陈毅的名义广播。劝降书向黄维指出:"现在你所属的四个军,业已大部被歼。八十五军除军部少数人员外,已全部覆没。十四军所剩不过2000余人。十军业已被歼2/3以上。就是你所最后依靠的精锐十八军,亦已被歼过半。你的整个兵团全部被歼,只是几天的事。而你们希望的援兵孙元良兵团,业已全部被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业已陷入重围,损失惨重,自身难保,必遭歼灭。李延年兵团被我军阻击,尚在80里之外,寸步难移,伤亡惨重。在这种情况下,你本人和你的部属,再作绝望的抵抗,不但丝毫没有出路,只能在人民解放军的强烈炮火下完全毁灭。"
黄维死硬到底,拒不投降
黄维死硬到底,拒不投降。
12月13日,中野发动总攻,黄维、吴绍周、胡链各搭乘一辆坦克觅缝钻隙地向外突围,除胡链侥幸逃脱外,黄维及其所率兵团全部被歼。
战后,黄维与兵团副司令吴绍周、第十八军副军长王元直等十余名国民党军级将领被押解到小李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到住所看望他们。这些战场上的败将既羞愧难当,又桀傲不驯。黄维被俘后,让人传话给刘陈邓:"有本事,放我出去,咱们再见高下。"
第929页
为了消除双方一时的生硬气氛,陈毅见桌上有棋盘,提议对弈一局。很快,以陈毅、邓小平为一方,以黄维、吴绍周为一方,战场上的双方"战将"又重整旗鼓,厮杀起来。都是一颗求胜之心未泯,双方很投入,气氛又紧张起来。
刘伯承没有参加对弈,但他与王元直的对话也是针锋相对。
王元直在国民党将领中素称善战。双堆集之败,他认为败在黄维无能,言语之中仍不服输。
"兵过浍河时,我当时告诉黄维,我们可能中了刘邓的诱军之计,建议趁对方攻势刚刚合拢,立足未稳,应该脱颖而出,使用十八军为长矛矛尖,刺破口袋底,用集团滚进的战术,很快脱离虎口,庶几尚能有救,但主官犹疑,良机坐失……"
"恕我直言,你提的建议也许能够多延几口气,但不能从根本上免除覆灭。"
"为什么?"王元直仍不服气。
"方向不对。"刘伯承解释道:"我们的计划是以第十旅和第九纵队一部吸引你部就范,利用浍河将南岸三个军隔断,然后集中第一、二、三、十一纵两翼包围,予以围歼。你所建议的方向,正是朝我方预设的口袋阵的纵深方向挺进,你遇到的兵力会越来越多,阻击会越来越强,最终还是免不了被压缩成一团。"
王元直思忖了一会,爽快地说:"原来我以为只是黄维蠢,听了刘司令员的一席话,我才发现自己也高明不到哪里去。服了,我心服口服。"
棋盘的那边也分出了输赢。开始,黄维靠吴绍周的帮助,寸步不让地跟陈毅缠斗在一起,后来邓小平觑见一个破绽,替陈毅支了一招,立见高低。黄维一推棋盘,站起来,向陈毅、邓小平、刘伯承深深一揖,说:"在下不光在战场上是你们的手下败将,在棋盘上也不是你们的对手。惭愧呀!不过,败在你们这些名将手中,我是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邓小平说:"在贺总进成都之前,我们哪个都不准进成都。"一急一缓见风骨。刘邓既坚持原则,令人敬服,又讲人情,让人感动。
淮海战役后,刘邓与陈毅发生了他们共事以来的第一次争论,官司一直打到毛泽东面前。
争论的焦点在于争夺入川任务。
当时中央内定陈毅为解放后的上海市市长。陈毅当着毛泽东的面提出:"可不可以让刘邓的二野进驻华东、上海,让我们三野走远一点,到大西南去呢?"
毛泽东关切地询问道:"理由呢?"
陈毅说:"我心里有愧呀!"
毛泽东很清楚陈毅的心情。刘邓大军从1947年7月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将国民党南线全部兵力的1/3约90个师吸引到自己周围,自身损失很大,而后又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投入中原作战,多次担负阻击任务,无私地帮助华野打胜仗。因此,他希望将富饶的华东、上海让给始终处于艰苦转战的二野部队。
毛泽东还未正式徵求二野首长的意见。刘伯承就激动地找上门来,表示坚决反对:"关于这件事,我已经同小平同志交换过意见,二野对西南更为熟悉,而三野来自华东,留驻上海更有利。"
为慎重起见,毛泽东又徵询了黄炎培、陈叔通等几位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他们贊成由陈毅担任首任上海市市长。
渡江战役胜利后,毛泽东遂将解放西南的重任再次交给了刘邓。他当面对邓小平说:"我把指挥权交给你了。"
据邓小平回忆,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曾三次亲口说过同样的话。第一次是在淮海战役期间,第二次是在渡江战役期间,第三次是在攻克上海、南京之后。
陈毅礼让不成,心中仍有愧意,总想找个机会尽地主之谊。谁知几次都弄巧成拙。开始他盛情邀请邓小平上馆子吃夜宵。邓小平高兴地答应了。两人上街逛夜市,等到肚子饿了再找铺子,谁知夜深人静,所有的店面都打烊了。两人心有不甘,继续寻找,最后终于碰到了一个卖馄饨的挑子,只剩面皮。他们将就着大吃了一顿没有馅的馄饨皮。接着,为了补偿,陈毅又邀请邓小平做客,在众多警卫员的簇拥下,走过一条弄堂。就几分钟的时间,邓小平别在前胸口袋中的派克钢笔被小偷顺手摘走。邓小平叫苦不迭:"上海的小偷真厉害呀!"直到二野正式开拔,陈毅也没有请成客。
下令攻城
1949年10月20日,二野正式从南京出发,开始向大西南进军,其核心是四川,关键在于速度。因为当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正疯狂地向西南边陲后撤,随时可能通过川滇黔向国外逃窜。
丧魂落魄的敌人,摔掉重武器,官不管兵,兵不顾官,没命地向西逃跑。跑啊!跑啊!大官带着太太坐着汽车在前面跑,不大不小的官骑在马上跑,小官和当兵的在后面用腿跑,顺公路跑。沿公路的墙壁、门板、石块上,敌人用粉笔到处画满箭头和字。如:"德字部队到南川集结"、"一四二六部队落伍官兵快赶到重庆"、"张兴民兄:你的太太跟徐团长坐汽车先走了,你快赶路"。公路上敌人的尸体和被敌人打死的民夫尸体,横一个直一个。杀马吃了肉只剩下头尾的马骨架,炸毁后弃置的十轮汽车,炮弹、家具、文件触目尽是。
第930页
针对这种情况,刘伯承和邓小平提出战略上採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方针,战术上採取猛打猛追的战术,将总数约90万的国民党部队全部消灭在境内。二野在不到20天内,前进了1000多里,前锋直逼重庆。刘邓闻悉蒋介石正坐镇山城,立即准备下令攻城。不料,这时刘邓接到毛泽东的关于缓攻重庆的电报:
刘邓,并告贺(龙)李(井泉):
据报蒋介石令胡宗南以汽车800辆运其第三军到重庆。请注意:(一)是否能吸引更多的胡宗南部到重庆。(二)我向重庆方面攻击之各军是否有必要稍为迟缓其行为,以利吸引较多之敌军据守重庆而后聚歼之。因为蒋介石自己在重庆,可能打一个聚歼汤恩伯于上海那样的好仗。
毛泽东
11月27日
对重庆是急攻还是缓攻?对毛泽东的指示是服从还是据理力争?当难题摆到刘邓面前时,两人竟然异口同声地说:"不"。他们虽然十分尊敬毛泽东,但是决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他们共同的风骨。
刘伯承首先对毛泽东情报来源提出怀疑:"汉中距重庆,隔山隔水,从汉中向重庆运兵似无可能。蒋介石、胡宗南再蠢也不会将主力置此绝境。"
邓小平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我们在军事占领西南的同时,应着眼经营西南。重庆是西南重镇,早日夺取重庆,不给蒋介石从容破坏重庆的时间,然后依託重庆经营全川。"
刘邓当即给毛泽东回电,力主尽快攻取重庆。毛泽东有保留地复电刘邓:"请依情况发展酌定之。"
刘邓毅然下令攻渝。11月29日,三兵团火速占领重庆外围,并用迫击炮炸毁白市驿机场的部分跑道。蒋介石惊慌失措,面如土色,手指发颤,声音都变成了哭调:"完了,完了,这回要当刘伯承的俘虏了!"他与儿子蒋经国连夜乘汽车赶到白市驿机场,亲自督促工兵抢修跑道,终于在30日凌晨冒险起飞,死里逃生。几小时后,我军占领重庆。
12月,二野与贺龙率领的一野第十八兵团对成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二野杨勇第五兵团攻势甚猛,兵分三路,发动全线总攻,很快击溃胡宗南主力,防守成都的敌李文兵团见大势已去,遂停止抵抗。正当杨勇督促各路人马入城时,接到了刘伯承、邓小平的电话:"五兵团暂缓入城。"
五兵团指战员迷惑不解。因为兵贵神速,一直是刘邓强调的追击方针。在敌人兵败城破之际,五兵团停顿不前,这是什么意思?他们请求刘邓解释。
邓小平解释说:"在贺总进城之前,我们哪个都不准进成都!"
杨勇听懂了邓小平的解释。
在解放战争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决战中,共和国的元帅们个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彭德怀大战胡宗南,西北称雄;林彪、罗荣桓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横扫东北;聂荣臻率华北劲旅,威震关内;陈毅、刘伯承淮海论兵,渡江决胜;朱德、叶剑英坐镇中枢,居中协调;就连重病在身的徐向前也在三晋扬威。惟有一位军事统帅悄无声息。
他就是贺龙。
从1947年开始,贺龙就一直没有带兵打仗。他将队伍交给彭德怀指挥,自己则遵循"毛大帅"的指示,在西北筹措粮草,负责后勤。1949年5月,在共和国诞生前夕,毛泽东令贺龙率十万之众入成都,与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组成西南局,经营川、滇、黔、康四省。应该说,这是毛泽东富有人情味的安排。
成都战役是大陆最后一场大的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特地让久恋战阵的贺龙率先走进成都,就是想给多年来一直在幕后默默奉献的老战友一个慰藉。这一点,令贺龙感动不已。
这是军人特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他们将灼热和激动寄寓在无声的行动之中。这无声的表达胜似千言万语的呢喃。二野的军人们都听懂了,他们伫立在城外,肃目敬送贺龙骑马缓缓入城,两个野战军指战员高呼"万岁"的声浪回荡在城市上空。
刘伯承主动提出与邓小平分手
当"反教条主义"的厄运向刘伯承迎头盖下时,尽管邓小平百般维护,仍不能使66岁老帅免受羞辱。刘伯承作完检讨,竟赢得暴风雨般的掌声。
在刘邓搭档打下大半个中国之后,刘伯承主动提出与邓小平分手。这是为什么?
1950年6月,韩战爆发,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悍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的鸭绿江边。中国政府果断决定,由彭德怀率兵出战,抗美援朝。双方在朝鲜半岛打得难解难分。
没有比战争更能刺激军人神经的事了。刘伯承统兵作战30多年,挚爱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军队,深信这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锻打锤鍊的铁军能够战胜世界上任何一支武装力量。同时,他也深知,人民解放军也存在先天不足的顽症,诸如兵种单一,装备落后,游击习气浓厚,等等。这些问题一日不解决,就不能赶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就有可能打败仗。
在得知中央准备创办陆军大学的消息后,刘伯承首先找到邓小平,说:"彭老总在前线为打败最强大的军队而作战,我要为使解放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重执教鞭。"
"看来你与教书先生有缘呀。"邓小平理解自己战友为军分忧的赤子之心,也熟悉他"建军先建校"、"治军先治校"的主张,只好苦笑一声表示同意。
第931页
刘伯承毅然提笔,给中央写信,请求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去参加陆大的建设。他写道:"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毛泽东为刘伯承的赤诚所感动,也认为这位军事理论和军事经验兼长的老帅是陆大创办者的最佳人选,遂亲自覆信,让他把西南的行政工作移交给邓小平,尽快到北京领导军校的筹建工作。
就这样,亲密合作了13年的刘邓终于分开了。
陆大原定设在北京。刘伯承考虑为节省财力,建议充分利用原国民党陆军大学的校舍,遂定址于南京,正式名称为南京军事学院。
经过半年筹备,学院正式开学,首批758名学员绝大多数都是师级以上年轻干部。
这些将领都是令敌军闻名丧胆的英雄、功臣。可俗话说的好,即便是雄狮,身上也会有虱子。他们大多出身农民,又长期生活在游击环境里,自由惯了,散漫惯了,不拘小节惯了。于是,各种奇怪的现象都出来了,有的学员无故不出操、不上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的学员上课时翘二郎腿,回答老师的提问懒得起来;有的学员开会时不注意军纪,敞胸露怀,双手在身上搓泥搔痒,更有甚者,有的索性把脚放在椅子上,脱掉鞋子,用手抠脚丫子。
南京军事学院学生自由散漫的名声一直传到北京。毛泽东十分生气,提出:"游击队不可冒‘油‘,野战军不可撒‘野‘"。刘伯承决定整肃校风。他在全院师生大会上说:"有的人自由主义,违犯纪律,国防部、毛主席都知道了,真是‘搞臭了南北二京‘,这叫着‘光着腚推磨盘--转着圈丢人‘"。刘伯承要求从基本科目做起,颁布实行我军三大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很快使学院的风气焕然一新。在此后的5年间,刘伯承主持编写、编译和翻译军事、政治、外语等各类教材数百种,从陆、海、空三军到炮兵、工程兵、通讯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专业,从战略、战役、战术的现编概则到集团军、军、师、团、营的设定作业,应有尽有。学院也由初办时的4个系发展到12个系,学员人数由758人增加到3000余人。南京军事学院成为人民解放军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和将军的摇篮。
可就在这时,一股反"教条主义"的运动突然降临。
1957年2月,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与陈赓、谭政到南京军事学院检查工作。在座谈中,有部分教员、学员提出学院存在"教条主义"问题。经过调查,彭德怀认为在教学中,不是有没有"教条主义"的问题,而是"教条主义"十分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就是现在的教学内容与我军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没有对我军的几十年的战争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军事学院领导认为彭德怀的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军事学院的成绩是主要的。在全军训总四级干部会议上,许多干部要求彭德怀收回他视察军事学院后给中央的报告。
彭德怀一方面积极主张反对"教条主义",一方面又尽量避免扩大打击面,避免整具体的人。他对持有对立意见的两派人说:"你们对敌斗争都很坚决,不搞阴谋,不想推翻谁,都是好人、正派人,但思想方法都有片面性。今天只是整一整思想,分清是非,接受教训,不追责任。"
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现象
但是,这场运动由于有了林彪的参与,情况就变得难以控制。他对一些军队高级干部说:"有人一提起学习就想到外国,专学外国的东西,以为只有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这就是迷信,一定要打破迷信观点。我们的经验很丰富,不能把黄金当黄土甩掉了"。"有的单位不把毛主席军事着作作为军事基本教材,只作为参考材料,这是不对的。有的单位连参考都没有列上,这就更不应该了。"
林彪没有点名的单位就是指刘伯承负责的军事学院和叶剑英负责的训练总监部。
风声传到毛泽东耳边,引起勃然大怒。毛泽东一生最痛恨教条主义,特别反感别人崇洋媚外。
"现在学校奇怪得很,中国革命战争经验不讲,专门讲‘十大打击‘,而我们几十个打击也有,却不讲。应该主要讲自己的,另外参考别人的。我不知道军事学院、训总到底有多少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本来是行动的指南,而他们当作死条条来啃。如果马克思、列宁在的话,一定批评他们是教条主义。"激愤之下,毛泽东还讲了评论刘伯承的有分量的话。
1958年6月,毛泽东在听取汇报时,又说:"军队中有无‘教条主义‘的问题,现在有四种说法:一种说没有,一种说有,一种说很多,一种说相当多。说没有‘教条主义‘是不存在的,究竟有多少,这次军委会议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
很显然,毛泽东对刘伯承产生了误解。
毛泽东讲这些话时,刘伯承正在养病之中。
第932页
在刘伯承一生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负伤九处:
左脚一伤;
颅顶一伤;
右眼一伤,使其不幸失去右眼;
右腿股动脉一伤,险些丧命;
左臀部一伤;
左腿受伤,损及神经,一度拐腿不能行走;
右腿侧面一伤,弹头入肉,情急之下,自己咬牙用手指抠了出来;
左脚侧边一伤;
右手侧面一伤。
叶剑英曾诗赞刘伯承"遍体弹痕余只眼"。这些创伤时刻折磨着老帅,直到一年前,伤情恶化,不得不从南京转往上海医疗,当时,邓小平已调至中央担任总书记,经常过问老战友的健康状况和医疗进展情况。刘伯承自己形容道:"感觉残老的身体就像一部长久用损的汽车,小修未好又经近年过分使用之后,遂成一部难好易翻的破车。近来寒潮时降,左脑后部与两太阳穴处常作胀痛,眼复流泪水至头部昏眩。"
在邓小平的劝告下,刘伯承于1957年8月6日写信给毛泽东:
"原来就是残衰多病的身体,勉任六年学术工作,极感吃力。自1953年患虚脱症以来,脑力、眼力、神经和创伤诸伤旧病反覆纠缠,已经难于看书提笔,休假也多,因而不能时常参加教材编审工作。"
刘伯承恳请免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和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照准同意。
虽然刘伯承卸任将近一年,但中央军委准备召开有全军高级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批判所谓的"教条主义",勒令刘伯承作公开检讨。
邓小平认为把刘伯承作为"教条主义"的代表来批是不公正,也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极"左"的政治空气下他无力回天。为了让老战友免遭公开被批斗的屈辱,他专门找到毛泽东,恳切地说:"伯承同志是位组织性很强的老党员,他身体不好,只要表个态就行了,我看不必上台作检讨了。"
毛泽东没有吱声,会议按原定计划进行。
6月20日,军委扩大会议举行全体会议,与会者增至1442人,规格也由三座门军委会议室搬到中南海怀仁堂。随着会议的深入,斗争的范围越来越大,牵涉的人员越来越多,由最初的刘伯承、萧克扩大到叶剑英、粟裕、李达、陈伯均、钟期光、宋时轮等众多高级将领。
7月上旬,军委扩大会议进入高潮,由刘伯承到会作检查。
那天,刘伯承从南京赶到北京,刚下火车,他就一个踉跄,险些倒在月台上。人们搀扶着他到陆军医院检查。
医生建议:"您得卧床休息。"
"不行,我得起来,我要到中南海作检讨,大家还等着我呢!"刘伯承挣扎着强撑病体赶到怀仁堂。
怀仁堂前,邓小平第一个迎出来,紧紧地握着刘伯承的手,嘴唇嚅动了几下,想说又不知说什么好,便牵扶着刘伯承走进怀仁堂。怀仁堂内,1400多位高级干部胸前的将星亮得耀眼。
扩音器传来主持人的声音:"下面由刘伯承同志作检讨。"
大堂鸦雀无声。刘伯承走上讲台,掏出准备好的讲话稿,边念边讲,边讲边念。讲到动情时,想到委屈处,禁不住哽咽起来,老泪纵横。他的战友,他的部下,他的学生,他的战士,面色沉重、复杂。
刘伯承作完检讨后,怀仁堂竟然响起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
作检讨还能赢得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现象!
刘伯承逝世
刘伯承讲完后,又是他的老搭档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伯承同志对党的领导是十分尊重的,对政治工作是十分重视的。我和他相处多年,深知他党性观念之强,组织纪律性之强。"
继邓小平之后,陈毅、朱德等人也仗义执言。
刘伯承成为第一位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元帅,被调离了领导岗位。刘伯承身心遭到极大打击,他将冤屈深深地埋在心里。他的夫人汪荣华回忆道:
"你在讨袁护国的战争中失去了右眼,凭着一只左眼,参与组织南昌起义,参加指挥中央根据地反围剿的战斗,走过茫茫雪山草地,率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歼灭大量敌人,没想到在这次反‘军事教条主义‘的运动中,你的左眼又受到极大损伤--得了青光眼,逐渐减退了视力。多么不幸啊!此后,有人还想给你加上‘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总代表‘的帽子,不过没有做到。那些日子,我看得出来,你的心里是不平静的,常常一个人深思默想。是啊,这样的冤屈,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可是你承受住了,坚强地承受住了。从来不发一句牢骚,不说一句怨言。越是这样,我越着急。当我想劝慰你时,你反而对我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嘛,我刘伯承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会作出公正的结论。‘"
20年后,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作出了公正的结论,明确提出:"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刘伯承在一二九师时的老战友徐向前也说:"建国以来,办了许多学校有很大的成绩,但后来吃了两个大亏,一个是反正规化吃了亏,一个是反教条主义吃了亏。"
刘伯承最后的遗嘱,点名要邓小平主持自己的追悼会,否则决不进八宝山。刘伯承逝世,邓小平、卓琳率子孙最先到达灵堂。刘帅遗愿实现。
第933页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后,刘伯承虽然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实际已经赋闲了。特别是在林彪取代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和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刘伯承更是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刘伯承常常自嘲地称呼自己为"残废军人"和"编外参谋"。他在给叶剑英的一封信中说:"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我的身体日趋不好。但是,从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军队建设出发,凡是他们愿意问我的,或者我想到了的问题,我都以参谋的身份向他们提出来。当然,我的那些意见,都是些老经验、老生常谈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新的情况,而他们基本上是听了算了,很少回过话。"
赋闲未敢忘忧国。当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红色狂潮沖天而起的时候,当他的老搭档被作为走资派的第二号人物面临厄运时,他一颗已经习惯于宁静的心开始激荡起来,他把陈毅叫到家里来问情况。
刚听到陈毅下车的声音,刘伯承就摸索着迎到书房门口:"是陈老总来了吧?快讲讲,城里怎么样了?听说国防部大楼也被沖了,这还了得!还有贺鬍子,你这几天见到他没有?小平同志的情况怎么样?"
陈毅不想谈这些烦心的事,岔开话题问:"怎么样,老同乡,最近身体可好?"
刘伯承摇着头,嘆息着说:"不行喽,啥子也看不清了。看样子,我这只左眼也快要瞎了。"
"瞎了好。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嘛!"陈毅心里窝火,语气也沖,说完往沙发上一坐,重嘆一口气。
刘伯承与陈毅心灵相通,他明白挚友的感受,接过话:"眼不见心也烦。谁叫我耳朵没聋呢!世上的事,说起来还真怪。眼睛不好了,耳朵反倒灵敏起来,整天都能听到外面的游行队伍用高音喇叭骂大街。就是我们又瞎又聋了也不成,我们还有一颗热心呀!你还是说说小平同志的情况吧。"
陈毅说:"小平的日子不好过,林彪、江青给他安上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政治帽子,看样子,凶多吉少。"
刘伯承痛心疾首地说:"这怎么得了!这怎么得了!"
不久,邓小平被打倒,后流放江西。刘伯承基本上闭门不出,偶尔到陈毅寓所串串门。
1972年1月6日,陈毅不幸离开人世。这对刘伯承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刘伯承最为亲近的挚友有两位,一个是邓小平,早已沦为阶下囚;一个是陈毅,眼下已是阴阳隔世。噩耗传来,刘伯承精神上遭到巨大打击,沉浸在撕心裂肺的悲痛之中。这时,他已年届八十,左眼完全失明。在秘书的搀扶下,他来到医院。人未进门,哭声已经响起。他恨自己双目失明,不能再亲眼看看老友的遗容。他颤巍巍地走近床边,俯下身子,用手一寸一寸地抚摸着陈毅的遗体,从清瘦的面颊到腹部。嘴里一遍遍地呼唤:"陈老总呀,我刘瞎子离不开你这根拐杖呀!"
此情此景,令在场的护理人员无不潸然泪涌。
一对黄金搭档最好的结局
就是在这时,他更加思念自己的老伙伴邓小平。他不顾邓小平已是被打倒的对象,是所谓"中国最大的走资派",在对家人交待后事时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也是惟一的要求:"要小平主持我的追悼会!"
毛泽东也感到邓小平人才难得。林彪集团发动武装叛变未遂、折戟沉沙之后,毛泽东对邓小平作出了三条批示:"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这三条批示为邓小平的被重新起用带来转机,1973年3月,邓小平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1973年以后,刘伯承丧失了思维能力。两年后,他又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尽管多年来,刘伯承基本上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邓小平1975年再次面临被打倒时,从北京传出一个政治消息,无翼而飞,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国各个角落:"刘伯承说,‘我死了之后只要一个人为我主持追悼会,那就是老邓‘。"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围绕解放邓小平,中国政坛再次传遍了刘伯承的遗嘱。这次是日本学者首先披露,然后流传一时。日本学者竹内实等人撰文说:
刘伯承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华国锋说:"我死后只提一个要求,就是要邓小平主持追悼会,否则决不进八宝山,让我的儿子把我的尸体扔进荒郊野外去算了。"
人们敬仰刘邓的威名,人们熟知刘邓的感情,人们希望借神机妙算的刘帅之口,表达毛泽东之后只有邓小平才能治理中国的意愿。
刘伯承的预言没有落空,人民选择了三起三落的邓小平作为自己的领袖。
成为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没有忘记老战友,他经常来到刘伯承病榻前探视,经常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陷入回忆与深思。就是在他的倡议下,1982年8月6日,中共十一届七中全会通过了《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致敬信列举了刘伯承在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卓越功勋后,说:"由于年龄和健康状况,您不能再参加即将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也不能再继续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崇高的品德,将为我们全党所永远怀念和敬佩。"
第934页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终于走完了他94年的人生旅程。7天后,中央在京西万寿路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前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刘伯承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鲜红的党旗覆盖着他的身躯,戎装肃立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守护在灵柩两旁。
那天,邓小平率全家子孙最先来到灵堂。
卓琳与刘帅的夫人汪荣华抱头痛哭。
邓朴方摇着轮椅来到刘伯伯面前,给这位为自己取名的老者送别。
邓小平向刘伯承三鞠躬,然后长久地伫立在遗体前,凝视着,深思着,泪水无声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是跨越了时空的宣洩,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酝酿。它是圣洁的祭礼,献给师长和战友。
几乎所有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有的军队高级将领,还有仰慕一代元戎的各界人士都来为刘伯承送行。徐向前挥毫记下了当时的场面:
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
垂首山川思梁栋,举目九天览帅星。
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
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
10月16日,刘伯承的追悼大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3000多人聚集在一起,追思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追悼大会由他偕行近半个世纪、共同打下半个中国的老搭档邓小平主持。
这是一对黄金搭档最好的结局。
小白註:
反对"教条主义"——这个事件实际上与林彪没有关系,实际情况是彭德怀挟韩战以来几乎如日中天的声望在整刘伯承。根本原因是两个人在“军队正规化”的问题上意见相左。由于毛泽东没有出面保护刘伯承,结果导致刘伯承从此离开中国军政的决策层。不过因此而得以安然度过文革时期,也算由祸得福吧。文中将彭德怀整刘伯承改为林彪整刘伯承有点“为尊者讳”的意思,但未免落了下乘。
第十八卷 历史人物专区 许光达(1908~1969)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5162
许光达(1908~1969)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蔔沖。1925年 5月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 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7月,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任见习排长,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曾任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等战斗。后在国民党军中做兵运工作。1929年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先后任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职。参与开闢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多次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1932年春身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在苏联期间,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从事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培养抗日军政干部。1941年 1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 2军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1947年8月,率3纵队西渡黄河,改属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参加了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等战役,1949年1月,任军长,7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的扶眉战役中,率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为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继而挥师西进,攻破兰州南山敌军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与第19兵团全歼城中守敌,解放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命组建装甲兵。1950年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领导组建了装甲兵的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在装甲兵建设中,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要求政治工作与军事技术工作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相结合,注意研究外国先进军事科学技术,重视干部的培养和对知识分子的使用。曾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9年 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着有《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1939)、《论新战术》(1940),《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1985)。
军事活动大事记(一)
1908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萝蔔沖,排行第五,乳名五伢子。
1916年,入长沙县许家园小学读书,取名许德华。
1919年,考入长沙县(朗木)梨镇第一小学高小部。
1921年秋,考入长沙师范学校。
1925年5月5日,由毛东湖,陈公陶介绍,在长沙师范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9月,由毛东湖、曹典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小组成员有陈公陶、陈西亭、曹典奇。
1926年春,被湖南党组织选送到黄埔军官学校,考入黄埔五期,编入入伍生第二团炮科十一大队。
第935页
年底,国民政府迁都武汉,黄埔五期师生随邓演达迁往武昌。许光达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炮兵大队第十队学习。
1927年7月,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毕业,分配到江西九江第四军直属炮兵营,任见习生(排长)。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2日,党组织指示许光达等人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即与同学六人,脱离炮兵营,徒步赶赴南昌。5日,到达南昌,起义部队已经撤离,随即沿抚洲向南追赶,至宁都,赶上部队,被编入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三营十一连任三排长。师长周士第,团长孙一中,营长蔡睛川。
起义军到达汀州,决定兵分两路。许光达随二十五师留驻三河坝,监视梅县之敌,保证主力进军潮汕。部队由朱德指挥。许光达在战斗中负重伤,被留在大埔北茂之前村老乡家养伤。年底,与党代表廖浩然去潮汕寻找部队,因起义军失败,辗转前往上海。
1928年1月,在上海找党无着,得知原七十五团团长孙一中在安微寿县皖系军人柏文蔚部办学兵团,即与廖浩然赴皖,被任命为三十三军学兵团教育副官。学兵团军官中有秘密党支部,受中共寿县县委领导,许光达在支部负责宣传工作。
6月,寿县县委指示学兵团共产党员配合寿南农民起义,因无经验失败,逃离学兵团,被党派往西北军冯玉祥部做兵运工作。
9月,返回长沙老家。
1928年9月28日(农历8月20日)与邹靖华结婚。10月7日,长沙警备队奉何键命令,缉拿许光达,被迫逃出长沙。改名许泛舟,到河北清河县其岳父邹希鲁处暂避。邹任清河县长,即让其婿当了警察局长。他利用职权,释放政治犯若干。并计划策反警卫队,改编为游击队。
1929年初,因当局追捕,逃往北平,寻找党组织。其间,岳父被撤职,返回长沙教书。
1929年4月,因生活无着,接不上组织关系。经廖运周介绍,到无锡皖系独立旅警卫营当排长,营长廖运泽。
5月,独立旅移防芜湖。遇原寿县县委负责人李味酸,同芜湖党组织接上关系。
7月,韩德勤接任旅长,打击皖系地方实力,根据芜湖党组织指示,乘机偷步枪十余支。事发,逃离警卫营。中旬,经芜湖党组织介绍,改名洛华,进入上海中共中央军事训练班学习。
9月,学习结束,与孙一中一起被党中央派往洪湖苏区作为党中央代表,从事军事斗争。改名许光达。
军事活动大事记(二)
1930年2月5日,洪湖地区两支游击队在监利汪家桥会师,成立红六军,孙德清(即孙一中)任军长,周逸群任政委,许光达任参谋长。
1930年7月4日,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直荀)任政治部主任。下辖四、六两军,许光达任红六军十七师师长。
1931年2月,二军团在枝拓坪休整,许光达奉命与柳克明率十七师到松滋、公安地区筹粮,并欲打通与洪湖的联繫,因敌增兵未果。
3月,二军团奉中央指示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下编七、八两师。许光达任八师二十二团团长。
5月,敌十余个团向马良坪合围,许光达率二十二团抗击,战斗中被敌隔断,与主力失去联繫,乃率二十二团向西突围,转至九道梁地区,坚持游击斗争。
7月,得知红三军占领房县,率二十二团赴房县与红三军主力会合,任八师师长。
9月,红兰军主力与九师在刘猴集会师,三军返回洪湖。
1931年10月,夏曦接任三军政委,撤消军、师番号,部队编成五个大团,许光达任二十五团团长。
1932年1月底,率二十五团参加瓦庙集战斗,身负重伤,经贺龙及湘鄂西分局批准,2月29日被送往上海治疗,子弹在心脏附近开刀没取出。
同年5月,被党中央送往苏联学习并治伤。经营口,哈尔滨,满洲里,赤塔,到达莫斯科,伤愈后,被分配到列宁学院中国班学习。
1934年夏,由列宁学院结业,到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
年底,奉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之命,被借调苏军边防军司令部,派往新疆调解盛世才与马仲英的冲突。
1937年冬,在王稼祥、邓发同志安排下,离开苏联,经新疆、兰州、西安,于1938年1月到达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
1938年5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
同年秋,邹靖华从国统区来到延安,夫妇分离十年,重又相逢。
1939年底,抗大上前线,延安留驻抗大三分校,任三分校校长。
1941年,调任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防空、交通司令。冬,调中央情报部一室任主任。
1942年春,到晋绥军区第二分区任司令员兼独立第二旅旅长,驻山西保德,领导二分区抗日武装斗争。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宣战。许光达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由吕正操兼任。11月与吕正操、孙志远一起指挥北线部队向平绥线进攻。19日,率独二旅攻占清水河。下旬,吕正操率三十二团解放左云,许光达率三十六团收复和林格尔,击溃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第五师,解放凉城、新堂。月底,蒋介石命令傅作义的十五战区部队抢占归绥,沿平绥路向东进攻解放区,许光达指挥三十二团,二十七团在新堂以东岱海滩全歼来犯的国民党暂十七师第一团。
第936页
9月,傅作义用五个师的兵力,包围新堂,许光达、吕正操率独二旅打破包围,南下大同,攻占口泉煤矿。中旬,吕正操、林枫率三十二团和新组建的连以上干部四百余人开赴东北。许光达率独二旅北上商都。
10月,奉命组成许光达、孙志远纵队,参加绥远战役,打击傅作义、马占山东犯部队。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1946年2月,奉命参加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先赴大同、太原,后赴渖阳、抚顺等地执行军事调处任务,6月结束,返回部队。
1946年11月,成立第三纵队,下辖独二旅、独三旅、独五旅。许光达任纵队司令员,孙志远任政委。
军事活动大事记(三)
1947年8月4日,奉中央军委命令,率三纵队西渡黄河,归西北野战军建制,参加攻击榆林战役。7日,攻克高家堡,全歼敌二五六团。随后,参加了掩护中央机关转移的乌龙铺战斗。
10月,率三纵参加延长、延川、清涧战役。10日,攻占延长、延川;6日至10日,会同一纵,攻克清涧,俘敌七十六师中将师长廖昂。
1948年2月,率三纵队参加宜川、瓦子街战役。负责指挥围攻宜川,以引诱刘戡主力沿洛宜公路东进。24日,率三纵包围宜川,扫清外围据点。
3月1日,刘戡主力在瓦子街被歼,2日,指挥三纵队攻克宜川,全歼守敌,俘敌二十四旅中将旅长张汉初。
4月,率三纵队参加黄龙山战役,负责围攻洛川。17日,延安守敌弃城,沿洛(川)白(水)公路南逃,26日,许光达指挥三纵队在洛川以南之王庄镇,石头镇地区展开追击战,直至白水城下,歼敌三千余人,缴获敌全部坦克、汽车、榴弹炮、野炮,山炮等重武器。
8月,率三纵队参加澄(县)郃阳战役。
10月,率三纵参加荔北战役。
11月,率三纵参加冬季战役,与二纵、六纵组成左翼兵团,东渡洛河,28日会同二纵攻克永丰镇,全歼敌七十六军。
1949年2月1日,根据全国统一编制,西北野战军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三纵队整编为第三军,下辖步兵第七师、第九师,许光达任三军军长。
7月,南北战场展开全面进攻,军委决定组成大兵团作战,以三军,四军、六军组成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许光达任兵团司令员,政委王世泰。
7月7日,率二兵团参加扶郿战役,先后解放扶风、宝鸡、凤翔。24日,率二兵团参加陇东追击战,先后解放陇县,安口窑,华亭、化平、通渭。
8月12日,率二兵团参加兰州战役,指挥二兵团担任主攻兰州的任务。26日,解放兰州。
9月,指挥二兵团沿兰新公路向西北追击,21日与一兵团会师张掖。
1950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始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工作。
9月,装甲兵领导机关在许光达主持下在北京正式成立。同月,成立第一所坦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兼任校长。
1951年1月,深入抗美援朝前线,实地调查。回国后,组织志愿军后续坦克部队入朝作战。
1955年9月,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9月,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59年9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1956年至1966年,先后率军事代表团、政府代表团、友协代表团、友好代表团十次出访欧、亚、非数国。
1969年6月,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去世,享年61岁。在长达十八个月的非法审讯过程中,光明磊落,坚持真理。1968年4月20日,他在《毛泽东选集》上写了一首诗:“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艰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
1977年6月3日,中央军委签发六号文件为许光达平反昭雪。
6月9日由中央军委主持驻京三军指战员代表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第十九卷日本篇 2003年日本军事概况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587
日本军队称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扶植下重建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质重于量”和“海空优先”的建军方针指导下,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被撤消。1950年韩战爆发后,美国基于其自身需要,指令日本重新发展军事力量。同年,日本组建“警察预备队”,后改称保安队,1952年成立“海上警备队”,1954年新建航空自卫队,7月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将保安队、海上警备队分别改称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将陆、海、空三军正式定名为自卫队,并成立了防卫厅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健全了统帅指挥机构。
自卫队的最高统帅是首相,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内阁会议。“安全保障会议”是内阁在军事上的最高审议机构,由首相、外务大臣、财务大臣、内阁官房长官、国家公安委员长、防卫厅长官等内阁主要成员组成,负责审议国防方针、建军计划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防卫厅相当于国防部,长官为内阁成员。参谋长联席会议由主席和陆、海、空军参谋长组成,负责拟定和调整三军作战、训练和后勤计划,搜集研究军事情报,在实施两个军种以上的联合作战、演习时,实施统一指挥。现任防卫厅长官石破茂(ishiba shigeru),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石川亨(ishikawa toru)。
第937页
日本防卫的基本政策是:在和平宪法下,实行专守防卫;坚持日美安保体制;确保文官统治;遵守非核三原则;有节制地增强防卫力量;坚持质量建军原则,使之能独立应付有限的小规模战争。
自卫队实行志愿兵役制。陆上自卫队服役期限为2-3年,海、空自卫队为3年。一般根据本人希望,可延长服役1次(2年)。截止2002年3月,日军编制兵力28.3万人,其中军人约25.9万人,文职2.4万人,实有兵员24万余人。其中陆上自卫队约14.8万人,编为5个方面队,辖13个师和2个混成旅、1个空降旅,装备坦克约1050辆,装甲车约680辆,各种火炮约6080门;海上自卫队约4.4万人,由担负机动作战的联合舰队和负责近海警备的5个地方队组成,装备各型舰艇142艘,37万余吨,飞机207架;航空自卫队约有4.5万人,主要作战部队为航空总队,辖3个航空方面队和1个航空混成团,装备各型飞机468余架,其中作战飞机366架。此外还拥有各式飞弹30种(以上装备数字截至2001年3月)。自卫队另有预备役军人53000余人;防卫厅机关和直属机构编制7000余人。2000年,驻日美军总兵力约40200人。
2003年度军费预算约48000亿日元,约占当年预算总额817891亿日元的6%。
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多次向海外派兵。1991年4月派遣自卫队赴海湾参加多国部队的扫雷活动。1992年6月,日国会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简称“pko法”,从法律上确定自卫队可出国执行联合国主持的国际维和行动。1992年以来,日先后向柬埔寨、莫三比克、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派出军人参与维和活动。2001年11月30日,日国会通过《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修正案》,解除了迄今对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和主体行动的限制。2002年3月2日,派出690名陆上自卫队员参加东帝汶维和行动。
“9·11”事件后,日本国会于2001年10月29日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并相应修改《自卫队法》和《海上保安厅法》。日自卫队舰船于2001年12月初抵达印度洋,对美反恐战争实施后勤支援。2002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推出“有事法制”相关法案,并加快其立法进程,旨在从法律上确立国家的应战体制。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陆军主要武器装备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671
日陆军在实行1991-1995年度“防务力量发展计划”期间,逐步淘汰一些老旧装备,发展了不少新式武器装备
(1)坦克
以每年平均20辆左右的速度,採购并装备90式坦克。到1995年度末,已採购108辆,使90式坦克数量占日陆军拥有的坦克总数的12%,达138辆。90式坦克战斗重量为50吨,全长9.8米,宽3.4米,高2.3米,发动机功率1500马力,最大时速70公里,主炮为120毫米滑膛炮,还装有12.7毫米高机和7 62毫米并列机枪各1挺,装有炮稳定装置、射击控制装置及红外夜视瞄准仪,乘员为3人。是日陆军最先进的坦克,也是世界上目前先进的坦克之一。在1996-2000年度中期“防务力量发展计划”期间,日军还将计划採购96辆这种坦克,同时逐步淘汰门式坦克。
74式坦克现为873辆,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是日陆军装甲突击力量的主力。74式坦克正在逐步进行现代化改装,主要是改进坦克炮和炮弹。
(2)步战车和装甲车
近年来,日军未研制和装备新的步战车,装备的仍是89式步战车,现装备数量为52辆。
装甲车以73式和老旧型号的60式为主,其中73式为338辆,60式为340辆。
在1996-2000年度期间,日陆军将计划採购步战车和装甲输送车168辆。
(3)野战火炮
截止 1995年 3月,日陆军装备的各型火炮为 6140rl(辆)。其中无坐力炮 3340门,迫击炮1890门,榴弹炮、加农炮840门(自行式约占71%),火箭炮70辆。在这些火炮中,以往的许多型号火炮仍然在役,但其中的老旧式型号火炮如 mzai型105毫米榴炮等已逐步淘汰。与此同时,新发展了如下一些火炮。
新自行多管火箭系统,长约7米,战斗全重约25吨,乘员3名,发射管为12管,口径230毫本,最大射程30公里,使用多用途火箭弹,一枚火箭弹内藏子弹644个。这种火炮于1992年开始装备部队,在1991一1995年度期间,共採购36辆,1996-2000年度期间,计划再採购45辆。
l16式81毫米迫击炮,系从英国引进技术在日本许可证生产的新型迫击炮,用以逐步取代64式迫击炮。
rt式12 0毫米牵引迫击炮,全重约6 0 0公斤,口径12 0毫米,最大射程81 00米,最大射速每分钟约20发,使用牵引车牵引机动,系从法国引进技术在日本许可证生产的一种新式重型迫击炮,用以逐步取代107毫米迫击炮。
(4)反坦克反舟艇飞弹
以往装备的这类飞弹继续保持,为提高部队的反坦克等能力,近年来开始从美国引进“陶”式反坦克飞弹,以逐步替换老式反坦克飞弹,同时,继续适量採购79式反坦克反舟艇飞弹,逐步给每个步兵团增编一个反坦克连,该连装备这种飞弹发射架12部。
(5)防空武器
以往装备的35毫米双管高炮、改进型“霍克”防空飞弹等继续保持,同时,增加93式、“毒刺”等可携式防空飞弹的装备数量,以提高师、团野战防空的能力。
第938页
(6)车辆
为提高部分步兵部队的机动能力,1994年度,日陆军开始装备新研制的高机动车。该车使用4汽缸柴油发动机,2轮驱动,最高时速可达125公里,可载10名士兵。日陆军现装备有多种型号的汽车,其中,一些老旧型号的小型运输车如 m151式、 m561式等,将逐步用新型高机动车取代。
(7)轻武器
近年来求研制出新式手枪、机枪等轻武器。现装备的轻武器主要有89式5.56毫米步枪、64式7.62毫米步枪、9毫米手枪,62式7.62毫米轻机枪、mz式12.7毫米重机枪等。
(8)飞机
截止1995年3月,日陆军装备各型飞机452架。其中l12一1固定翼联络机16架,其余为旋翼机。在旋翼机中,ah-1s反坦克直升机82架,oh-6j/d观察直升机176架,uh-1h/j多用途直升机126架。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陆军主要武器装备一览表(1995年)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368
名称 种类 数量
步枪 64式步枪(7.62毫米)等 231800支
机枪 62式机枪(7.62毫米)等 56400挺
无坐力炮 106毫米无坐力炮等(含自行) 3340门
迫击炮 81毫米、120毫米迫击炮等(含自行) 1890门
榴弹、加农炮 105毫米、155毫米榴弹炮等(含自行) 840门
高射炮 l-90式35毫米高射炮等(含自行) 140门
霍克飞弹 霍克2型、霍克3型 8个群200余部发射架
坦克 74式、61式坦克等 1160辆
火箭炮 新式230毫米自行多管火箭炮等 70辆
装甲车 73式、60式装甲车等 1000辆
飞机 ah-1s、ch-47j、v-107等 452架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陆军师主要武器装备表(1996年)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67
甲种师 乙种师 坦克师
手枪 800 600 500
步枪 8000 6200 5400
机枪 650 500 780
火箭筒 480 380 0
反坦克飞弹发射架 16 12 0
无坐力炮 150 100 250
迫击炮 110 85 20
榴弹炮 50 40 40
高射炮 20 15 40
坦克 60-100 45 230
装甲车 14 13 340
观察直升机 8-13 8-13 13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陆军主要战斗车辆及火炮性能表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1497
乘员
(人) 全重(吨) 最大
行程(公里) 最大
时速(公里) 武器 车体诸元 通过障碍力 备註
火炮 机枪 长
(米) 宽(米) 高(米) 爬坡力
(度) 越壕宽 涉水深 攀登垂直高
口径 射程 射速
(发/分)
74式坦克 4 38 300 53 105 12.7
7.62 6.7 3.18 2.25 31 2.7 2.25 1.0 国产
90式坦克 3 50 70 120 12.7
7.62 9.8 3.4 2.3 31 2 国产
60式装甲车 10 11.8 200 45 12.7
7.62 4.85 2.4 1.7 31 2.1 1.0 0.7 国产
73式装甲车 12 13.3 300 60 12.7
7.62 5.6 2.8 1.7 国产
89式步兵战车 10 26.5 400 70 35 7.62 6.8 3.2 2.5 国产
82式装甲指挥通信车 8 13.6 115 12.7
7.62 5.72 2.48 2.38 30 1 国产
60式81毫米自行迫击炮 5 12.1 200 43 81 3500 30 12.7
7.62 5 2.4 1.89 29 2.1 1.0 0.7 国产
rt式120毫米牵引迫击炮 120 8100 20 国产
74式105毫米自行榴炮 5 16.5 50 105 12.7 5.9 2.9 2.4 国产
75式155毫米自行榴炮 6 25.3 47 155 1900 1 12.7 7.79 2.98 2.55 国产
203自行榴炮 5 28.4 500 55 203 29100 1.5 10.73 3.15 3.14 仿制
新自行多管火箭炮 3 25 230/12 30000 7 仿制
60式106毫米自行无坐力炮 3 8 130 45 106/2 7700 10 12.7 4.3 2.23 1.59 31 1.8 0.7 0.6 国产
87式35毫米双管自行高射炮 3 38 50 35/2 4500 1100 8 国产
各种火炮性能表
射程(米) 射速(发/分) 战斗全重(公斤) 弹头初速
(米/秒)
最大 有效 最大 标准
l16式81毫米迫击炮 5600 30 38
m2型107毫米迫击炮 5600 20 151
84毫米无坐力炮 700-1000 4-5 16.1 260-350
60式106毫米无坐力炮 7000 1100 7 215 500
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 11160 9500 8 2300 473
fh-70型155毫米榴弹炮 24000-30000 6 3 9300 827
m2型203毫米榴弹炮 16700 2 14400 543
m2型155毫米榴弹炮 23500 2 13500 854
l-90型35毫米双管高射炮 12500 5000 1100(双管) 5585 1175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海军装备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411
海军是日军建设的重点。近年来日海军的装备有较快的发展,表现是:第一,“宙斯盾”飞弹驱逐舰正在按计划建造和装备。继1993年第一艘“宙斯盾”飞弹驱逐舰“金刚”号装备第2护卫队群第62护卫队以来,“雾岛”号和“妙高”号相继峻工并配备给第1护卫队群第61护卫队和第3护卫队群第63护卫队,同型舰第4艘“鸟海”号业已下水,将配备给第4护卫队群第饲护卫队。第二,潜艇正在逐步换装2450吨级的新型常规动力潜艇。这种潜艇比日海军70年代开始装备的“夕潮”级潜艇航速快、噪音小、攻击力强。现已装备6艘。该潜艇乘员为75人。第三,p—3c岸基反潜巡逻机的装备数量1996年已达97架,比1991年时增长了28%。第四,正在建造具有航母性质的8900吨级的大型运输舰。该舰的飞行甲板长130米,宽23米,可搭载垂直起降机。即使用作登陆运输舰,该舰能载10辆90式坦克或1000名武装土兵,因此将使日军登陆输送能力比现在提高近1倍半。
第939页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海军舰艇实力及性能表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246
种 舰型 艘数 标准排水量(吨) 长(米) 宽(米) 深(米) 吃水(米) 动力 航速
(节)
主要武器装备 其他装备
主机 轴数 马力
驱逐舰 山云 6 2050 114 11.8 7.9 3.9 内燃机 2 26500 27 76mm2 ×2,“阿斯洛克”8× 1,astt3×2,“博福斯“4×1 vds×1
峰云 3 2100 114 11。8 7.9 3.9 内燃机 2 26500 28 76mm2 ×2,“阿斯洛克”8× 1,astt3×2,“博福斯“4×1
初雪 12 2950 130 13.6 8.5 4.1 燃汽
轮机 2 45000 30 "鱼叉“ssm4×2,”海麻雀“sam8× 1,76mm1 ×1,20mmciws×2,“阿斯洛克”8× 1,astt3×2 反潜直升机×1
朝雾 7 3500 137 14.6 8.8 4.5 汽轮机 2 54000 30 "鱼叉“ssm4×2,”海麻雀“sam8× 1,76mm1 ×1,20mmciws×2,“阿斯洛克”8× 1,astt3×2 反潜直升机×1
榛名 2 4950 153 17.5 11 5.2 汽轮机 2 70000 30 ”海麻雀“sam8× 1,127mm1×2,20mmciws×2,“阿斯洛克”8× 1,astt3×2 反潜直升机×3
白根 2 5200 159 17.5 11 5.3 汽轮机 2 70000 31 ”海麻雀“sam8× 1,127mm1×2,20mmciws×2,“阿斯洛克”8× 1,astt3×2 反潜直升机×3,vds×1,tass×1
天津风 1 3050 131 13.4 8.6 4.2 汽轮机 2 60000 32 “标准”sam1×1,76mm2 ×2,“阿斯洛克”8× 1,astt3×2,“剌猬弹”发射炮 ×2
高月 2 3250 136 13.4 8.7 4.5 汽轮机 2 60000 33 "鱼叉“ssm4×2,”海麻雀“sam8× 1,127mm1×1,20mmciws×1,“阿斯洛克”8× 1,,astt3×2 tass×1
望月 2 3100 136 13.4 8.7 4.4 汽轮机 2 60000 31 127mm1×1,“阿斯洛克”8× 1,astt3×2,“博福斯“4×1
太刀风 3 3850 143 14.3 9 4.6 汽轮机 2 60000 32 “标准”sam1×1,127mm1×2,20mmciws×2,“阿斯洛克”8× 1,astt3×2
旗风 2 4600 150 16.4 9.8 4.8 燃汽
轮机 2 72000 30 “标准”sam1×1,"鱼叉“ssm4×2,127mm1×2,20mmciws×2,"阿斯洛克”8× 1,astt3×2 直升机起降甲板
金刚 3 7200 161 21 6.2 燃汽
轮机 2 100000 30 “标准”sam1×1,"阿斯洛克”8× 2,"鱼叉“ssm4×2,3管短鱼雷发射器×2,127mm1×1,20mmciws×2
护卫舰 筑后 11 1470 93 10.8 7 3.5 内燃机 2 16000 25 76mm2 ×1,40mm2×1,"阿斯洛克”8× 2,astt3×2 vds×1
石狩 1 1290 85 10.6 5.9 3.5 内燃机汽轮机 2 22500 25 "鱼叉“ssm4×2,76mm1 ×1,astt3×2,“博福斯“4×1
夕张 2 1470 91 10.8 6.2 3.6 内燃机汽轮机 2 22500 25 "鱼叉“ssm4×2,76mm1 ×1,astt3×2,“博福斯“4×1
阿武隈 2 2000 109 13.4 7.8 3.8 内燃机汽轮机 2 27000 27 "鱼叉“ssm4×2,76mm1 ×1,20mmciws×2,"阿斯洛克”8× 1,astt3×2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海军潜艇、扫雷舰、布雷舰实力及性能表(1997年1月)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874
日本海军潜艇、扫雷舰、布雷舰实力及性能表(1997年1月)
种 舰型 艘数 标准排水量(吨) 长(米) 宽(米) 深(米) 吃水(米) 动力 航速
(节)
主要武器装备 其他装备
主机 轴数 马力
潜艇 涡潮 2 1850 72 9.9 10.1 7.5 内燃机
电动机 2
1 3400
7200 12
20 533mmtt×6
夕潮 10 2200 76 9.9 10.2 7.4 内燃机
电动机 2
1 3400
7200 12
20 533mmtt×6(同型第5艘潜艇开始装备“鱼叉“对舰飞弹
春潮 2 2450 77.4 10 7.7 内燃机
电动机 2
1 1700
7200 12
20 533mmtt×6(可兼发射“鱼叉“对舰飞弹
扫雷艇 高见 9 380 52 8.8 4 2.4 内燃机 2 1440 14 20mmg×1,扫雷具
初岛 23 440 55 9.4 4.2 2.4 内燃机 2 1440 14 20mmg×1,扫雷具,猎雷具
扫雷艇7号 6 50 22。5 5.4 2.5 1 内燃机 2 480 11 扫雷具
扫雷供应舰艇 早濑 1 2000 99 14.5 8.4 4.2 内燃机 2 6400 18 76mm2 ×1,20mmg×1,astt3×2,训练用布雷装置 直升机起降甲板
鹈渡根 1 380 52 8.8 4 2.4 内燃机 2 1440 14 20mmg×1
布雷舰 宗谷 1 2150 99 15 8.4 4.2 内燃机 2 6400 18 76mm2 ×1,20mmg×2,astt3×2,布雷装置 直升机起降甲板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海军鱼雷艇、巡逻艇及其他舰艇实力及性能表(1997年1月)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977
日本海军鱼雷艇、巡逻艇及其他舰艇实力及性能表(1997年1月)
舰种 舰型 艘数 标准排水量(吨) 长(米) 宽(米) 深(米) 吃水(米) 动力 航速
第940页
(节)
主要武器装备 其他装备
主机 轴数 马力
鱼雷艇 鱼雷艇2型 5 100 35 9.2 3.8 1.2 燃汽轮机 3 10500 40 40mm1×2,533mmtt×4
巡逻艇 巡19号 9 18 17 4.3 2.2 0.7 内燃机 2 760 20 12.7mm1×1
运输舰艇 渥美 3 1480 89 13 7.2 2.6 内燃机 2 4400 14 40mm2×2 lcvp×2
三浦 3 2000 98 14 7.6 3 内燃机 2 4400 14 76mm2×1.40mm2×1 lcm×2,
lcvp×2
由良 2 590 58 9.5 5 1.7 内燃机 2 3000 12 20mmg×1
“1”号型 1 420 52 8.7 3.9 1.6 内燃机 2 3000 12 20mmg×1
训练舰 香取 1 3350 128 15 10 4.3 内燃机 2 20000 25 76mm2×2,“博福斯“4×1,astt3×2 直升机起降甲板
照月 1 2350 118 12 8.5 4 内燃机 2 45000 32 127mm1×3,76mm2×2,“博福斯“4×1,astt3×2
最上 1 1490 94 10.4 7 3.5 内燃机 2 16000 25 76mm2×2,“博福斯“4×1,astt3×2
训练支援舰 吾妻 1 1950 98 13 7.2 3.8 内燃机 2 4000 18 76mm1×1,astt3×2 靶机13架
黑部 1 2200 101 16.5 8.5 4 内燃机 2 9100 20 76mm1×1 靶机8架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空军装备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631
空军也是日军重点发展的军种之一,因此,近年来及今后一个时期,其武器装备有如下几点变化。一是其下一代战斗支援机fs一x已定型为f-2战斗支援机。这种飞机实际上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既可以担负对地(海)的战斗支援任务,又可以用于制空战斗。这种飞机将从1996一2000年“中期防务计划”期间开始装备,计划在这5年间採购47架,但实际上到1999年才能取得9架。最终将採购130架。二是与f-2列装的同时,现装备的f-1战斗支援机将逐年减少,计划是1996年减少13架,1997年减少2架,1998年减少5架, 1999年减少 8架, 2000年减少 9架。到 2000年f-1的实力将保持在 36架的水平上。随着f-1的减少,装备这种飞机的飞行队将改装。第3航空团第3飞行队将于2000年改为f一2飞行队;第3航空团第8飞行队将在1996年改为f-4ej飞行队,到下个五年计划未再改为f—2飞行队。第8航空团第6飞行队将于2003年改为f—2飞行队。三是开始对f—15歼击机进行试改装,以提高其战斗能力并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继续採购这种飞机,以充实歼击机的实力。四是计划採购e—767预警机,1994年度已交付採购2架的定金,以后又追加採购数量,准备採购4架。五是大力研制和改进机载电子设备和空空、空地(舰)飞弹,如1995年度开始投产asm-2空舰飞弹,准备装备f一回和f一2战斗支援机。该飞弹射程100多公里,重530公斤,採用性能较好的红外末制导方式制导。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预备役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3568
日本战后预备役制度同常备军一样,实行志愿制。建立预备役的目的是,保留军事人才,为减少国家常备军员额提供依据,减轻国家军费负担,通过适当的训练,保持并提高预备役人员的战术技术水准,在国家遭到外来侵略时,迅速而有计划地确保军队的作战力量。《自卫队法》第5章第5节对预备役的编制员额、录用、任用期、晋升、待遇以及徵召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预备役的编制员额
战后日本预备役制度建立于1954年。当时只设陆军预备役,定编1、5万人。此后,随着退役军人逐年增多,预备役的编制员额也逐年增加。1970年增设海军预备役,当时定编300人。1986年增设空军预备役,当时定编300人。截止1996年底,日本陆军预备役编制员额46000人,海军编制1100人,空军编制800人,共计47900人。
二、预备役的招募
在军队服役1年以上并退出现役的军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应募。负责招募工作的机关是军队派驻各地的地方联络部(报当于兵役局)。志愿加入预备役的退役军人可向退役后就业所在地的地方联络部申请,也可以在退役前预先填写志愿书,交所在部队领导,待正式退役时,由所在部队负责将志愿书转交地方联络部。军队对应募者原则上按其服役时的德才表现择优录取,必要时也可对应募者进行面试。
应募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服现役满1年以上;上尉以下军衔;兵的年龄不超过37岁;军士年龄不超过52岁,尉官年龄不超过55岁。
以下情况不予录用:
服现役不满1年;现役军人;身体检查不合格;服现役期间成绩不佳;女军人。
三、预备役的任用期
预备役的任用期为3年。服役期满后可根据本人意愿继续延长一个任期。法律规定,对服役期满后要求退出预备役的预备役军人,任何人不得阻止。但在国家发布防卫徵召令期间,对服役期满后木愿再留任的预备役军人,可强制其延长任期1年。
四、预备役的管理
陆军参谋部人事部人事计划课下设的预备役班,统管陆军预备役工作。各军区人事课下设的预备役班和地方联络部支援课下设的预备役股,具体负责预备役的录用管理工作。海军参谋部人事教育部的人事课和空军参谋部人事教育部的人事课分别负责各自的预备役工作。
预备役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地方联络部负责。没有设地方联络部的地区,由军区指定当地驻军基地业务队或其他部队机关代管。
第941页
法律规定:(一)预备役人员在变更住所或长期外出时,要及时向地方联络部报告;(二)预备役人员要经常让家属、同居者或房屋管理人了解本人的去向;(三)预备役人员要在自己的亲戚或同居者中,指定一个招集联络人,并在地方联络部备案,以便联繫与联络;(四)预备役人员死亡或去向不明时,招集联络人有责任向地方联络部报告;当预备役人员发生不符合预备役人员身份的不端行为时,招集联络人有责任向预备役管理机构报止。
五、预备役的动员
《自卫队法》第70条规定,当国家发布防卫出动命令时,防卫厅长官在得到内阁总理大臣的批准后,可以向预备役下达防卫徵召命令。徵召命令必须以书面形式下达。接到防卫徵召命令的预备役人员如无特殊情况,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地点报到。逾期3日未到指定地点报到者将被处以3年以下徒刑。因病或其他不得已的原因,不能在指定时间地点报到者,必须持医生的诊断证明和地方政府的证明,向所属地方联络部申报,经审查属实,可对其实行缓召或免召。从应召报到之日起,预备役人员便自动成为被指定衔级的现役军人。解除防卫徵召命令时,从解除之日第2天起,被徵召者即自动恢复预备役身份。
六、预备役的训练招集
按《自卫队法》规定,预备役人员每年要参加 2次训练,训练时间总共不超过20天。但在实践中,要完全实现这一要求确有木少困难,因此,实际要求是每年参加1次训练,时间为5天。对退出现役不满1年的预备役人员,第1年只要求参加1天训练。
训练招集的通知由地方联络部以书面形式下达,通过邮局或派专人送达预备役人员本人。接到训练招集命令的预备役人员原则上要携带命令书在指定的日期、到指定的部队报到,接受训练。预备役人员在哪个部队接受训练,一般在加入预备役时就已经确定了。如有特殊情况(如疾病、灾祸等)不能参训,须持医生的诊断证明或当地政府咐长)的证明,向地方联络部报告。地方联络部进行调查核实后,将调查结果及时报训练招集部队指挥官,由指挥官安排其改期参议1。对无故不参加训练1次者,停发预备役津贴,2次以上者予以免职。参加集训期间必须居住在部队营房,原则上不得请假。但考虑到预备役人员的公民权,在预备役人员参加地方选举、作为证人出席国会、法庭或参加地方公共团体会议等情况下,可以请假。
七、预备役的待遇及奖惩
(一)政治待遇
《自卫队法》规定,预备役人员的身份为非常勤特别职国家公务员,具有普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即使在防卫徵召期间,法律对现役军人的限制,也不完全适用于预备役人员。例如,不得参与政治、木得在国家机关公共团体兼职、不得从事营利经营等对现役军人的限制,不适用于预备役人员。但法律要求预备役不得有损害军队威信的行为,不得在经营活动中使用预备役名称。
(二)物质待遇
预备役人员每月发4000日元津贴,训练期间每人每天发训练补助5600日元。预备役津贴由地方联络部支付,训练补助由施训部队支付。参加训练的旅费给予报销,并免费提供食宿、被服。训练招集或防卫徵召期间受伤或患病者享受公费医疗;因公务受伤患病者,在训练结束后享受公费医疗到治癒为止;因私受伤患病者,享受公费医疗1年(从伤病之日起计算)。)
(三)互助制度
互助制度是1988年由日本队友会发起建立的一种预备役人员相互帮助的制度,目的是通过多种渠道解决预备役人员的生活困难,增强预备役的凝聚力。互助制度不同于保险制度,它是预备役人员互相帮助的一种形式。自愿加入互助的预备役人员缴纳一定数额的入会费后,在遇到生老病死等情况时,将得到一定数量的补助。如,病故可获10o万日元,配偶死亡可获10万日元,结婚可获2万日元的祝贺金,训练中亡故可获500万日元的补助。
(四)晋升
预备役军衔以指定方式确定,应募者一经录用,通常指定其领退役时的军衔。连续参加3次集训,时间累计5天,并且成绩优秀者,可指定其晋升一级军衔。
退役后掌握了~门高技术,或者在地方上获得了更高一级技术等级(比如服现役时为救无线电技师,退役后又获得了2级无线电技师资格)的预备役人员,也可晋升一级军衔。
(五)奖惩
预备役设3种参训全勤奖、4种表彰奖、4种训练单项奖。
参训全勤奖包括5年以上参训全勤奖、10年以上参训全勤奖、20年以上参训全勤奖。
表彰奖包括防卫厅长官表彰、军种参谋长表彰、军区司令表彰、地方联络部长表彰。
训练单项奖包括射击优秀奖、体力优秀奖、训练优秀奖、服务优秀奖
对预备役的惩罚措施有:3个月以上不明住址者,给予除名处分;无正当理由1次不参加训练者,停发津贴,2次不参加训练者除名;发出防卫徵召命令后拒绝应召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八、特点及发展趋势
日本预备役制度的主要特点,一是规模较小,其实力仅为现役实力的1/6;二是训练时间少,技战术水平不高;三是年龄偏大;四是待遇不高,目训练津贴仅为5600日元,还不到民间企业日工资的1/2。
第942页
近年来,日本军方正在採取一些积极措施,对预备役制度进行改革。主要措施有:(1)扩大预备役规模,争取在本世纪末达到10万人;(2)改革预备役招募制度,扩大预备役来源,公开向地方企业招募预备役人员,吸引女退役军人参加预备役;(3)成立预备役部队,扩大预备役的运用领域,使预备役在战时不仅承担后勤补给任务,而且能够承担第一线战斗任务。1995年11月制定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已确定,成立应急预备役,编制为1.5万人,这些人员训练程度高,反应迅速,将定向补充第一线作战部队,具体说来,就是在每个4个步兵团的师中,其中3个团由现役军人组成,另一个团主要由应急预备役人员编成。应急预备役人员任期3年,每年训练时间30天,平时月津贴16000日元,集训期间日津贴10400-14200日元。另外,政府给予僱佣应急预备役人员的企业一定补贴,具体行准为每人每年512400日元。目前应急预备役的组建工作正在展开(详见第7章);(4)提高预备役待遇,增加训练津贴,把目训练津贴提高到企业平均日工资的水平。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军文职人员
更新时间:2006-8-8 21:21:00 本章字数:2282
日军的文职人员是军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军人一起被称为“自卫队员”。文职人员(防卫设施厅一般职职员除外)正式列入军队编制,其工资、津贴及其他物质待遇由军费支出。
日军文职人员包括参事官、书记宫、部员、事务官、技官、教官、书记、技术员等。参事官、书记官和部员是防卫厅专设的官职,事务官、技官、教官是机关工作的文职人员。参事官负责协助防卫厅长官制定基本政策,防卫厅共设10名参事官,其中6人分别担任官房长和各局局长;书记官受命掌管各种事务,担任防卫审议官和课长职务;部员受命参与各种事务,担任课长助理;事务官是一般机关部门的事务员;技官是防卫研究所、技术研究本部、各学校研究部以及开发实验部队从事技术工作的职员;教官是防卫大学、防卫医科大学以及各军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职员;书记和技术员是最初级职员。
日军文职人员主要在军区以上机关、院校工作,其中,防卫厅全部为文职人员,参谋长联席会议文职人员约占23%,採购实施本部文职人员约占54%,防卫研究所、防卫大学、技术研究本部等单位文职人员约占2/3以上,防卫设施厅全部为文职人员。
一、文职人员的招募和任用
日军文职人员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录用:
1、首相或防卫厅长官根据需要从政府机关及大企业选拔任用。这部分人员主要是高级文职官员,数量较少。
2、军官根据需要转任文职人员。这部分人员数量亦很少。
3、公开在社会上招考,这是防卫厅文职人员来源的主渠道。
招考方式:分类考试,录取合格者。
第一种考试招考3级行政职、2级教育职和2级研究职文职人员。应募者为年满21岁至未满33岁的大学毕业生。每年第h季度招考一次,考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笔试,内容为基础知识(心理学、数学、理化)、“专业知识和论文三种,专业考试的内容包括电学。电子学、机械、土木工程、建筑、造船、航空等。
第二种考试招考2级行政职、1级教育职、2级教育职、三级研究职文职人员。应募者为年满21岁至未满29岁的大学毕业生。每年第二季度招考一次、考试分笔试和口试。内容亦分三种,基础知识考语文、常识、英语、数学、理化、心理学等,专业考试内容包括地质、电子、机械、土木、建筑、造船和航空等。
第三种考试招考1级行政职、1级研究职文职人员。应募者为年满17岁至未满23岁的高中、中专毕业生。每年第二季度招考一次。考试亦分笔试和口试。笔试内容包括常识及电气、机械、土木、建筑等专业试题。
录取与任用方式:由实施考试的机关组成考试委员会,根据应考者的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张榜公布,尔后由有权任用者发布任职命令。
二、文职人员的晋升
按照《自卫队法》的规定,文职人员根据本人的工作实绩、功劳,通过选拔或考试的方式晋升。
文职人员的晋升一般每年1月1日、4月1日、7月1日和10月1日定期实施。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有权任用者可根据需要给予临时晋升:部门领导或相当职别的岗位出现空缺时;有显着功绩时;因公负伤、患病不能继续履行职责而退职时;多年工作勤恳、成绩良好者退职时;防卫厅长官认为必要时。
对文职人员每年考核评定一次,作为晋升的依据。考核评定对象除防卫厅事务次官、参事官、书记宫和行政职工资表11级(或相当于11级)以上的事务官外,所有文职人员都在考评之列。考核评定内容包括工作实绩、性格特点、能力、工作态度及工作适应性等。考核评语分五等:a——优秀、b——良好、c——~般、d——劣、e——极劣。考评结果要
填写“工作成绩报告书”,并填写使用意见。考评结果不予公布。
日军文职人员的招募、晋升、调配及其他方面的管理,由防卫厅人事局第3人事课、各军种参谋部人事(教育)部文职人员管理室及各军区、各编配文职人员单位的相应人事部门负责。
第943页
三、文职人员的服役期
《自卫队法》规定,文职人员在军队可以工作到60岁。在医疗部门工作的医生、牙医可以延长至65岁。
四、文职人员的物质待遇
防卫厅工作的参事官、书记官和部员属于特别取国家公务员,实行特殊的工资系列。事务官、技官、教官等属于一般职国家公务员,其工资标准按国家公务员工资系列执行。
文职人员除享受国家公务员各种津贴外,还同军人一样,享受扶养津贴、住房津贴、通勤津贴、特殊工作津贴、期未津贴及勤奋津贴等。
文职人员在医疗、休假、休养等方面的待遇与军官基本相同。
五、文职制度的特点 日军文职制度的特点是:第一,日军的文职人员包括一般文职和文官两部分,参事官及书记宫等为文官,其余人员包括部员、事务官、技官、教官等为一般文职人员。文职制度是保障文官治军的根本措施,目的在于防范军人干预政治,保障政府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也是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军队文职制度的本质特徵。第二,文职人员活动的范围主要在高层机关和院校、医疗及后勤与技术科研单位,他们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精通业务,对于保持防务政策和计划的连续性,有较明显的作用。日本执政党内派系林立,政权更迭频繁,军队实行文职制度,能较好地适应政局变动的需要,可以避免防卫厅主官频频更替而带来的混乱。第三,制定有严格的招考与考评制度,汰劣存优,严格监督,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第四,文职的待遇较为优厚,既可按规定逐步晋升职级,即使不晋升也可每年增加1个薪号的工资,有利于吸引与保留人才。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空军编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6499
1954年7月1日,日本正式组建航空自卫队(空军),这是日军建设史上的一个新军种。日空军成立初期,只有6700余人和以练习机为主的146架旧式飞机。至1957年,先后组建了第1、2、3、4航空团及其指挥机构航空集团司令部,共有人员2.26万余人,各型飞机786架,其中作战飞机244架。1958年,航空集团改编为航空总队,同时组建北部、中部航空方面队,1959年组建飞行教育集团。1961年成立西部航空方面队。至此,空军体制基本完备。
1958年至1976年,日军实施了四次防务力量发展计划。在第一次计划期间(1958-1960年),日空军装备的主要飞机种类有f-86f、f—86d战斗机;c-46运输机;t-33、t-34、t—ia/b教练机;h-19、h-21、kal-2搜索救护机等。第一次计划完成时,空军拥有各型飞机1133架,其中作战飞机480架。培养出1000多名飞行员。
第二次计划(1962-1968年)期间,空军是重点发展的军种。此期间新编成2个“奈基”防空飞弹群、l个航空团和7个f-104jai机飞行队。第h次计划完成时,空军装备各型飞机1095架。
第三次计划(1967-1971年)期间,日空军部队编制无多大变化,其发展重点是增加新型战斗机和防空飞弹的数量,以逐步组成以飞机、防空飞弹和高炮相结合的防空体系。与此同时,开始建立并使用半自动防空警戒指挥系统,以提高整个防空体系的有效性。为此,这一时期组建了第3“奈基”防空飞弹群,第l“奈基”防空飞弹群将“奈基”亚全部换装为改进型“奈基”j。 1968年, f-86d型战斗机全部退役。 1971年,从美国引进了2架p一4ej新型歼击机,用于试验和作为国产化机的样机。第三次计划完成时,空军拥有各型飞机约876架。
第四次计划(197-1976年)期间,日空军编制、装备在不断扩大和更新。先后组建3个装备f—4ej型机的飞行队,并新组建第4、第5“奈基”防空飞弹群。由于此期间美国将沖绳归还日本,因而于1973年10月在沖绳的那霸组建了西南航空混成团。第四次计划完成时,空军拥有各型飞机836架。
第四次计划完成后,日空军又根据1977-1986年的10年计划和1986一1990年的中期防务力量发展计划,改编部队,调整部署,加快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国产化。
1988年度末,空军编制体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改革的内容~是把原来由防卫厅长官直辖的23个部队,按不同职能进行合併和统一;二是改善和加强指挥机构,以适应装备现代化的要求;三是完善和强化防空区域性行政管理职能。为此,撤销了飞行教育集团、运输航空团、安全管制气象团及技术教育本部,新成立航空支援集团、航空教育集团和航空开发实验集团。空军拟通过此次编制体制改革,达到平时有效地管理和运用部队,战时以高度的快速反应能力发挥其整体威力的目的。此期间,在武器装备方面,开始引进和为部队配备f一15歼击机,以取代f一104)和f一4ej,gd年代初,装备140余架f-15,至1993年度,10个歼击机飞行队中有7个装备f-15歼击机。1986年编成装备有8架e-zc早期预警机的警戒航空队。为进一步加强防空能力,1986年开始为6个“奈基”防空飞弹群逐次换装“爱国者”防空飞弹,1990年度之前换装5个群,1991年度为最后1个群换装这种新型防空飞弹。截至1991年12月底止,空军共装备各型飞机869架,其中歼击机和战斗支援机340架,侦察机14架,运输机64架,教练机376架,救护机等67架,预警机8架。
第944页
航空总队编成
航空总队是直接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的空军第一线作战部队,下辖3个航空方面队、三个航空混成团以及警戒航空队等其他直辖部队。航空总队司令部下设总务部、防卫部、装备部。
航空方面队、航空混成团
北、中和西部航空方面队各辖2个战斗航空团、1—2个防空飞弹群、1个航空警戒管制团等;西南航空混成团辖1个战斗航空队、l个防空飞弹群、1个航空警戒管制队等。
战斗航空团
日本空军共有6个战斗航空团,分别隶属于各航空方面队。航空方面队建制内的战斗航空团主要装备有 f- 15、 f一 4ej歼击机及 f— 1战斗支援机。
f—15是日本空军1980年从美国引进的性能先进的歼击机。1981年8月由日本自己组装的第1架f—15试飞成功。此后日空军有计划地为歼击机飞行队逐次换装f-15,至1990年初,已为6个飞行队换装了这种飞机。最终将装备187架,使8个歼击机飞行队装备该型机。
f—4e是美空军装备的一种歼击机,日本于70年代初引进后仿制,1972年正式装备部队。至1981年度,日本共生产140架。为提高f—4ej的性能,延长其寿命,从1987年度起对现装备的f-4ej进行改装,改装项目主要有:改进火控系统,提高俯视、俯射能力;装备国产空舰飞弹asm-l;重新加装引进时卸掉的轰炸计算机;改进导航、通信设备等。据称,通过改装,f-4e的使用寿命将从3000小时延长至5000小时以上,大约延寿10年。其截击战斗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将赶上f-15。 f—l是日本自己研制的一种战斗支援机,为超音速教练机t-2的改进型。1972年开始试制,1977年正式装备部队。截至1991年3月共装备74架,完全取代f-86f。1989年,日美达成联合研制 fsx下一代战斗支援机(现已定型为 f— 2)的协议。新式战斗支援机将採用最新技术,在 f- 16c的基础匕进行改进,既可用作对地攻击,又具备歼击机的性能。
防空飞弹群
防空飞弹群是日本国全防空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共有6个群。北部、中部航空方面队各辖2个群,西部航空方面队和西南航空混成团各辖1个群。防空飞弹群下辖1个指挥所运用队、l个维修补给队、3-4个飞弹发射队。“奈基”防空飞弹是1963年从美国引进的,后来日本将美国的既能装常规弹头、又能装核弹头的“奈基”正改装成只装常规弹头的“奈基”j,1971年度以后逐步换装这种“奈基”j型防空飞弹。由于“条基”j的战术技术性能逐渐落后于时代用本于1985年引进美国的“爱国者”防空飞弹进行仿制,1986年度开始为部队换装。这种飞弹可同时追踪和攻击多个目标,一个飞弹发射系统由1部an/mpq53相控阵雷达、l部射击指挥车、回部发电车、回部弹药车和飞弹发射架组成。
警戒航空队
1976年9月,苏军“米格一25”在日本北海道函馆机场强行着陆的事件,暴露出日本防空体系的弱点,从而促使日军有关当局认识到,发展预警机对加强和完善防空体系的必要性。1976年10月,日本决定引进美海军的e-zc预警机。1983年11月,曾在北部航空方面队编成由4架e-zc组成的临时警戒航空队。1986年4月,正式编成装备8架e-zc的警戒航空队,直属航空总队。该队由队部(编制约20人),第601飞行队(编制约130人),维修群(编制约200人)编成。警戒航空队装备的e-zc早期预警机载有可探测低空飞行目标的aps-125搜索雷达,探测半径370公里,alr-59被动式雷达和arc-158、arq-34数据处理系统。在其搜索监视范围内,可同时自动跟踪300多个目标,并可通过机载计算机自动处理目标情报,传送给地面防空警戒系统和歼击机。到90年代初期,空军将准备备 12架 e- zc。
航空教育集团编成
航空教育集团是在1988年度末,日本空军编制体制改革中新组建的。它是以1959年成立的飞行教育集团为基础,将原由空军参谋部直辖的有关负责教育训练的部队和院校合编而成的,形成了一元化教育训练管理体系。新组建的航空教育集团下辖2个训练航空团、3个飞行教育团、5所技术学校以及干部候补生学校、航空教导队等。
第1训练航空团装备有t-33a和t—4教练机,负责最后阶段的基本驾驶教育和教官培训。第4训练航空团装备t-2超音速教练机,负责战斗机飞行员的驾驶教育。
飞行教育团主要负责培训中、初级飞机驾驶员。
航空支援集团编成
航空支援集团是1988年度末,空军进行编制体制改革时,将担任救护、空运、航空安全管制、航空气象及飞行点检等任务的部队合编而成的。它的主要任务是直接支援第一线作战部队——航空总队。装备的主要飞机有v—107a救护直升机、mu—2救护和飞行点验机、ch-47)运输直升机、c-1运输机、c-130h运输机、ys-11运输机和飞行点验机等6个机种共计100多架飞机。航空救护团下辖飞行群。维修群、救护教导队。其中飞行群下辖10个救护队,主要装备v-107、mu—2、ch—47)型飞机,l个直升机空运队,主要装备ch-47)型运输直升机。航空救护团的主要任务是,搜寻和救护发生事故的飞机的机组人员,负责实施与此有关的教育训练。此外还负责对海岛和边远地区雷达站的补给物资的空运以及协助地方抢险救灾和空运等。
第945页
运输航空队(3个)主要装备c—l、c—130h、ys-11运输机。3个运输航空队共装备50多架运输机。主要任务是,空运人员和装备物资,培训运输机的空勤人员,对陆军空降部队提供支援。
航空开发实验集团编成
航空开发实验集团组建于1988年度末,是空军负责武器装备和航空医学开发实验的部队,下辖飞行开发实验团、航空医学实验队、电子开发实验群等。
飞行开发实验团的主要任务是:1空军武器装备的试验、鑑定及基础运用研究;2对技术研究本部的技术试验及研究进行协助;3受採购实施本部委託进行验收飞行试验;4培训试飞飞行员。
航空医学实验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航空医学和心理学上的各种调查研究和实用试验,研究高空飞行中低温、低压、高温、低氧、加速度、紫外线、宇宙射线等对飞行员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电子开发实验群是由原航空实验团所属的电子实验队扩编而成的,负责地面通信电子器材等的试验、鑑定及基础研究。
补给本部的编成
补给本部是日本空军的后勤机构,司令部设有总务部、计划部、第1部、第2部、第3部、第4部和资料部等。补给本部下辖4个补给处,每个处辖1—2个支处或办事处。第1补给处负责空军军需品、车辆、飞机保障器材、化学器材、工程器材及卫生器材的採购、保管、运输、补给和维修等;第2补给处负责飞机及机体零部件等的採购、保管、运输、补给、维修等;第3补给处主要负责通信电子器材、照相器材、气象器材的採购、保管、运输、补给和维修等;第4补给处主要负责火器、飞弹、靶标及曳航器材的採购、保管、运输、补给和维修等。
自动防空警戒指挥系统
1988年度之前,日空军使用的防空警戒指挥系统是由美国休斯公司按日方设计要求负责设计的,工程于1964年开始,1967年底完工,1969年3月启用。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低空突防能力不断提高,日防空警戒指挥系统的性能已落后于时代。为加强防空体制,适应现代化空军作战的要求,日空军自1983年开始,用5年时间对防空警戒指挥系统进行了更新,1988年度末新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由航空总队及其所属的各航空方面队的作战和防空指令所构成。各指挥所、指令所装备的主要设备和器材有:目标探测跟踪雷达、情报自动记录设备、快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系统和通信网、高效能电子计算机、大屏幕空情显示器及其他显示设备、地空数据传输设备、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统、武器选择控制设备等。该系统可自动搜索、处理空情,识别和判定目标性质,显示目标位置、航迹等数据,提出拦击武器种类和拦击作战方案,引导截击机作战,自动记录空战和指挥情况,适时把各种情报数据传输给有关单位。
空军防空警戒指挥系统经过改造、更新、换装之后,日本国土防空管理指挥体制更加完善,其预警、控制、指挥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防空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90年代日空军将进一步加强防空警戒指挥系统的现代化。
空军现行编制
根据近几年编制的微调和新《大纲》的规定,日空军编制的变化有以下几点:第一,歼机击部队的飞行队由10个减为9个,战斗支援机部队的飞行队仍保持3个。装备的战斗机数量逐步由1995年的370架,减少为300架。第h,航空警戒管制部队由现在的28个警戒群改编为8个警戒群、20个警戒队,航空总队直属的早期预警机部队编入警戒管制部队。第三,由于情报体制的变化,以往由空军参谋部直属的航空资料作业队改编为航空总队直属的情报资料队。第四,1992年4月,在北海道千岁航空基地新编第701专机飞行队,任务是用作皇室人员和政府要员的出访专机,必要时,也可用来撤运海外遇到紧急情况的日本人。现装备波音747机2架,计划装备3架。
空军的序列
航空总队
航空总队由北部、中部、西部3个航空方面队和西南航空混成团的编成将继续保持。其编制装备方面的具体变化主要有:1各航空方面队和航空混成团现辖的4-9个警戒管制群将缩减为1-3个群。其中,北部航空方面队辖2个群、7个警戒队,中部航空方面队辖3个群、5个警戒队,西部航空方面队辖2个群、5个警戒队,西南航空混成团辖1个群、3个警戒队。这项缩编计划从1996年开始实施,在5年内,先将2个航空方面队的部分警戒群改编为警戒队。2近年来,继续给有关飞行团的飞行队更新战斗机,如1993年度给第7航空团第305飞行队换装了f-15歼击机。3继续换装“爱国者”,更新了第6、第1、第4、第2、第5.地空飞弹群原装备的“奈基”防空飞弹。4新编了第501基地防空队、土佐清水通信队等单位。
航空总队所属各航空方面队和西南航空混成团,是担负各防空区域防空的作战部队,其编制与以往相比变化木大。只有西部航空方面队第5航空团将减少l个飞行队。各航方面队因担负的防空区域范围和所辖部队不同,编制亦不相同。以中部航空方面队为例,下辖第6、第7两个战斗航空团,第五、第4两个防空飞弹群,五个航空警戒管制团,5个基地防空队和其他部队,编制人数约7500人。
日空军现有的6个战斗航空团仍分别隶属于各航空方面队。
第946页
战斗航空团是具体担负防空和对地(海)战斗支援的作战部队,战斗航空团的编成基本相同,且与以往区别不大。1个航空团编制约1400余人。战斗航空团下的飞行群所辖的飞行队,由于装备的飞机机种不同,人员的编制和飞机的装备数量略有不同。通常,l个f-15歼击机飞行队装备该型歼击机22架,t-4教练机5架;1个f一1战斗支援机飞行队装备该型强击24架,t-4教练机5架;l个f-4ej改歼击机飞行队装备该型歼击机22架, t-4教练机 5架。
2、航空教育集团
与以往相比,航空教育集团的编成变化不大。航空教育集团所辖的训练航空团和飞行教育团编成如下。
3、航空支援集团
航空支援集团的编制与以往相比亦无多大变化,只是于1992年4月给其新编了一个701专机飞行队。
航空支援集团所辖航空救护团、3个运输航空队的编制装备和以往基本一样。
航空支援集团所辖的航空安全管制群由群本部、分散在全国的18个管制队编成,主要负责空中交通和飞行管制及飞行情报等工作,编制人员约1400人。
4.航空开发实验集团
该集团编制装备变化不大。
5、补给本部
补给本部的编制小有变化。那就是为了应付日益增涨的弹药需求,在第4补给处下新编东北支处,该处编制127人。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空军序列表(1996年3月)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900
空
军
参
谋
部
航空总队 北部航空方面队 第2航空团
第3航空团
第3防空飞弹群
第6防空飞弹群
北部航空警戒管制团
第1基地防空群
其他直属部队
中部航空方面队 第6航空团
第7航空团
第1防空飞弹群
第4防空飞弹群
第301基地防空队
中部航空警戒管制团
其他直属部队
西部航空方面队 第5航空团
第8航空团
第2防空飞弹群
西部航空警戒管制团
西部航空方面队司令部支援飞行队
其他直属部队
西南部航空方面队 第83航空团
第5防空飞弹群
西南部航空警戒管制队
其他直属部队
情报资料队
总队司令部飞行队
侦察航空队
防空指挥群
警戒航空队
飞行教导队
电脑程式管理队
其他直属部队
航空教育集团 第1训练航空团
第4训练航空团
第11飞行教育团
第12飞行教育团
第13飞行教育团
航空教导队
干部候补生学校
第1~5技术学校
教材整备队
航空支援集团 航空救护团
第1运输航空队
第2运输航空队
第3运输航空队
航空安全管制群
航空气象群
飞行点检队
航空开实验集团 航空医学实验队
电子开发实验群
飞行开发实验团
中央航空通信群
航空安全管理队
航空警备队
调查队
航空中央业务队
干部学校
补给本部 第1补给处
第2补给处
第3补给处
第4补给处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空军战斗航空团编成表(1996年3月)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286
战
斗
航
空
团
司
令
飞行群 群司令部
飞行队(2个)
维修补给群 补给队
车辆器材队
修理队
装备队
检查队
群司令部
基地业务群 群司令部
机场勤务队
设施队
通信队
管理队
业务队
会计队
卫生队
安全班
卫生班
监理部
人事部
防卫部
装备部
副官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空军训练航空团编成表(1996年)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112
日本空军训练航空团编成表(1996年)
航空团司令 团司令部
飞行群 群司令部
教育飞行队(3个)
维修补给群
基地业务群
飞行干部教育队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空军飞行教育团编成表(1996年)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255
日本空军飞行教育团编成表(1996年)
飞
行
教
育
团
司
令
团司令部
飞行教育群 群司令部
飞行教育队(2个)
维修补给群 群司令部
维修队
检查队
修理队
补给队
装备队
基地业务群 群司令部
机场勤务队
第947页
工程队
通信队
管理队
业务队
会计队
卫生队
第十九卷日本篇 飞行开发实验团编成表(1996年3月)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210
飞行开发实验团编成表(1996年3月)
飞
行
开
发
实
验
团
司
令 团司令部
飞行实验群 群司令部
飞行队
飞机技术队
测量队
群司令部
检查队
修理队
装备队
维修技术队
制导武器开发实验队
机场勤务队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海军编制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4880
海军编制的历史演变 1948年5月,日本设立海上保安厅。1952年4月成立海上警备队,隶属海上保安厅。同年8月设立保安厅,海上警备队旋即改属保安厅,并改称警备队,同时组建横须贺、舞鹤两个地方队。1953年4月编成第1舰队群,辖9艘护航炮舰。同年8月编成第2舰队群,装备1艘护航炮舰和12艘支援登陆艇。9月新组建住世保、大凑两个地方队。1954年4月编成第3舰队群。
1954年7月1日,保安厅改为防卫厅,警备队改称海上自卫队(海军),新编联合舰队,原第1、2舰队群改称第1、2护卫队群;第3舰队群改称第1警戒队群(后于1957年4月解散)。同时新设吴地方队,编成扫雷队群。至此,海军初具规模,拥有1.5万人,各型舰艇157艘,5 85万吨,各型飞机近50架。
1961年9月成立第3护卫队群,同时以第四、2、3护卫队群编成护卫舰队,并新设航空集团,成立教育航空集团以及练习舰队等。1971年又在护卫舰队下新编第4护卫队群。目前,日本海军已编成1个联合舰队、5个地方队、l个教育航空集团、l个练习舰队等。
海上警备队和以后的警备队时期,主要武器装备都是美军提供的,一部分是接收旧海军遗留下来的辅助舰艇。其中美援舰艇占82.2%,旧海军舰艇占17 8%。飞机全部为美援。1954年才开始自行研制舰艇、飞机和其他武器装备。此后,国产装备逐次取代美援装备。至1976年初,舰艇全部实现国产化,飞机也在逐年更新。
联合舰队的编成 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的主力机动作战部队,正式组建于1954年,1961年进行一次扩编。主要由1个护卫舰队、1个航空集团、1个潜艇舰队。2个扫雷队群、五个开发指导队群及其他直辖部队编成,辖各种舰艇约80艘,约18万吨,占海军舰艇总吨位的60%。“它可以进行海上、空中和水下立体的联合作战”,是遂行海上反潜护航、阻敌登陆、封锁海峡、海上救护等任务的主力。
护卫舰队
护卫舰队组建于1961年9月,是联合舰队的主要水面作战舰艇部队。下辖4个护卫队群,每个护卫队群由3个护卫队编成。每个护卫队辖2一3艘驱逐舰,共计32艘作战舰艇,总吨位约11.4万吨,人员6400名。在32艘作战舰艇中,有装备“挺题”舰空飞弹的“风”级飞弹驱逐舰6艘,可搭载3架反潜直升机的“棒名”级直升机驱逐舰4艘,可搭载1架反潜直升机和装备舰空、舰舰飞弹的“雪”级、“雾”级驱逐舰20艘,60年代后期建造、后以现代化改装的“月”级驱逐舰2艘。
在发展过程中,日本海军重视舰艇的现代化进程,採取的措施一是加快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护卫舰队现装备的舰艇大部分是80年代服役的性能先进的新式舰艇,把舰龄较长、性能较落后的部分舰艇转隶各地方队,或转为勤务舰,或退出现役;二是加紧现代化改装,即对部分舰龄较长的旧舰艇换装新式反潜、对空、对舰、电子战武器,以提高其战术技术性能和海上作战能力。例如,舰龄最长的飞弹驱逐舰“天津风”服役于1965年,根据舰艇现代化计划,先后对该舰进行了数次改装,加装了“标准”型舰空飞弹发射装置、用于电子战的金属箔片发射装置和反潜武器等,从而大大提高了该舰艇性能,延长了服役期。
80年代中期,日本海军着手组建“八八舰队”,即每个护卫队群由8艘驱逐舰和8架反潜直升机组成。目前4个护卫队群已全部完成了“八八舰队”的改编。护卫舰队完成“八八舰队”改编后,其反潜、防空和反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潜艇舰队
1962年8月,日本海军编成第1潜艇队,辖“早潮”、“若潮”型潜艇,始为第一支潜艇部队,当时隶属吴地方队。1963年4月转隶联合舰队。1965年2月新编第2潜艇队,同时与第1潜艇队合编为第1潜艇队群。1968年3月编成第3潜艇队,1972年2月编成第潜艇队,均隶属第1潜艇队群。至此,第1潜艇队群下辖4个潜艇队,共12艘潜艇。
1973年9月,在第1潜艇队群编成内成立第5潜艇队。10月新编第2潜艇队群,第3、4潜艇队转隶于该队群。1978年3月新编第6潜艇队,隶属第1潜艇队群。随着潜艇数量的增加,1981年2月,新编潜艇舰队。截止1991年3月,潜艇舰队拥有6个潜艇队,16艘潜艇。另有3艘70年代前半期服役的潜艇“矾潮”、“鸣潮”、“黑潮”,于90年前后先后转为第1潜艇队群的直辖舰,主要担任潜艇乘员的教育训练和潜艇搭载的武器装备的试验等任务。
第948页
航空集团
航空集团是联合舰队的岸基航空兵部队,组建于1961年。其主要任务是担任日本周围海域的空中巡逻,警戒,港口和海峡防御,海上救护,协同舰艇部队实施反潜作战等。截止1991年3月,航空集团下辖7个航空群、3个独立航空队。航空群由1至3个航空队、1个航空基地队编成。
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警备队时期的1953年。当时以4架贝尔47型直升机在馆山成立航空队,始为海军第一个航空队。当时装备的飞机均由美国提供。随着核潜艇、飞弹潜艇的出现以及常规潜艇性能的不断提高,日海军认为加强反潜作战能力越来越重要,发展反潜飞机是提高反潜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遂于1956年至1957年从美国引进pzv一7、szf-1大、中型反潜巡逻机,后又把pzv-7改进成p-zj型反潜巡逻机,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此后,经过几期建军计划,航空集团的各型飞机不断得到更新。1981年4月从美国引进新型反潜巡逻机p-3c,并于1983年3月在第4航空群中新编装备p-3c的第6航空队。1985年又将装备p-zj的第3航空队全部换装为p-3c。随着p-3c装备数量的增加,p-zj型飞机逐步淘汰。为加强海上作战中的电子对抗能力,还把部分p-zj改装为up-zj型电子对抗飞机,并于1983年3月在第31航空群中新编成第sl航空队,专门负责支援舰艇的对空射击和电子战训练。1984年度首次计划引进u-36a型飞机,用以更新 up— 2 j。在扫雷直升机方面,旧式扫雷直升机 v- 10 7已全部退役,开始装备mh—53e新型扫雷直长机,现已装备6架,最终将採购12架,主要配备专门送行扫雷任务的第111航空队。
地方队的编成
地方队主要负责制定警备计划、编写警备地志、收集警备情报,以及沿海、港口防御,基地管理,后勤补给(包括对联合舰队及其他海军部队的补给业务),装备维修,新兵补充、训练,保障航路安全等任务。海军共划分5个地方队,每个地方队负责一个警备区。
地方队的编制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和具体任务而有所不同,但通常由以下部队和机关组成:地方队司令部、护卫队、扫雷队、鱼雷艇队、基地队、航空队、通信队、警备队、基地业务队、补给所等。
地方队司令部通常下设管理部、防卫部、经理部、监察官等。
护卫队通常由2-3艘护卫舰编成,截止1991年3凡5个地方队各编有2个护卫队,完成了地方队所属护卫队数量增至10个的发展计划。地方队所属的护卫队,其部分舰艇是联合舰队淘汰下来的旧式驱逐舰;另~部分舰艇是排水量较小、适于担任近海防御任务的护卫舰。这部分护卫舰均为那年代以后服役的第三代护卫舰,是专门为配备地方队而设计建造的。近年来,地方队舰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1970年至1977年间服役的11艘“筑后”型护卫舰性能较落后,主要装备为76毫米50倍身长双联装速射炮、40毫米双联装炮、“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发射架、3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等。1981年至1984年服役的3艘“石狩”型护卫舰性能大有提高,不仅安装了新型对海雷达和电子战武器系统,而且装备了“鱼叉”舰舰飞弹。1988年至1991年服役的4艘“阿武限”型护卫舰,排水量增大,抗毁性能和反潜、防空能力提高。
扫雷队通常由2艘以上扫雷艇编成。除吴、佐世保两个地方队各辖2个扫雷队外,其他地方队各辖1个扫雷队。装备的扫雷艇为70年代中期以后服役的扫雷艇,排水量在50一440吨之间。地方队扫雷队主要担任内海、近海及海峡的扫雷任务。
基地队是地方队的作战勤务部队,只在吴、佐世保、大凑地方队分别设有皈神、下关、沖绳、函馆4个基地队。根据地方队警备区域的地理位置和任务区分等的不同,各地方队基地队的编成也有所不同,通常由以下部队编成:基地队本队。基地分遣队(仅皈神基地队有)、水下处理队(仅沖绳基地队有)、磁性测定所(仅皈神基地队有)、警备队、扫雷队、港湾巡逻队(仅吸神基地队有)等。
警备队下辖陆警队、港务队、水下处理队、港湾巡逻队、基地分遣队、联络所、直辖舰艇等,负责地方队司令部和所属部队的设施警备和管理。
补给所负责军需品、火器、弹药、车辆;化学器材、工程器材、通信器材、卫生器材等的保管和补给。
教导队负责对新入伍的2等兵及海军参谋长规定的其他海军士兵进行教育训练。
航空补给所由计划室、总务部、管制部、器材部、维修部组成,负责维修舰艇和武器装备等。
航空修理所负责维修飞机和机载武器等。
水雷调整所负责保管、检修鱼雷、深水炸弹以及其他水雷武器等。
教育航空集团的编成
教育航空集团主要负责培训海军航空兵的空勤人员,直属海军参谋部。1955年开始组建,后陆续组建了4个教育航空队。1961年9月扩编为教育航空集团,下辖小月、德岛、鹿屋、下总4个教育航空群。1987年12月,鹿屡教育航空群被撤销。所属第211教育航空队直属于教育航空集团。教育航空群由群司令部、1—2个教育航空队、地勤队、航空基地队等编成。装备的主要飞机有反潜巡逻机p—3c、hss-za/zb,教练机tc-90,初级教练机。
第949页
海军现行编制
根据新《大纲》的规定,从1996年度开始,日海军编制与装备将进行如下调整:第一,海军所属5个地方队的护卫队将由10个减少为7个,这些地方队所装备的护卫舰由30艘减少为21艘。第二,日海军联合舰队航空集团所属的岸基固定翼反潜巡逻机队由10个减少为8个,这些队所装备的100架p-3c等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由100架减少为80架。第三,调整个别单位的编制,并根据武器装备的发展计划,增装8900吨级带航母性质的运输舰等新型武器装备。
联合舰队
联合舰队编制装备有如下小的调整。第一,根据整个日军情报体制的改变和加强,为改善作战情报的工作,在联合舰队司令部下新编情报业务群。该群由基础情报支援队、电子情报支援队、作战情报支援队等编成,全队编制人员约200人。第h,联合舰队航空集团所属岸基反潜巡逻机队由10个减少为8个。第三,联合舰队部分老旧驱护舰逐步移交给有关地方队护卫队,装备新建造的性能先进的驱护舰。第四,联合舰队所属的扫雷队群由2个减少为1个。第五,与编制相关,为便于指挥和识别,1997年度,日海军将变更联合舰队的护卫舰队所辖各护卫队的番号、潜艇舰队所辖潜艇队的番号和各地方队所辖护卫队的番号。
地方队
地方队的编制近年来只作了局部小调整,基本体制无大的变化。根据新《大纲》》的规定,从1997年度开始,将逐步在横须贺、吴和舞鹤三个地方队所辖的护卫队中,各削减1个护卫队。此外,地方队护卫队装备的一些老旧驱护舰,将继续逐步由联合舰队各护卫队淘汰下来的驱护舰取代。经过这样调整后可以看出,日海军将力量充实的重点放在面对朝鲜半岛和中国的佐世保方向。
教育航空集团
教育航空集团的编制近年来无大的变化。为了统一番号,1997年初将下总教育航空群的206教育航空队改为203教育航空队,将第201地勤队改为203地勤队;将小月教育航空群的221教育航空队改为小月教育航空队z将第203地勤队改为201地勤队。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军部署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4859
日本除在海外派遣有少量维和部队外,所有部队均部署在本土。根据新《大纲》的计划,在今后几年内,日军在兵力部署上将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陆军将改变以北海道为重点的部署,通过将有些师改编为旅的方式,逐步削减北海道的兵力,实现兵力的均衡部署;二是通过将有些师旅改编为地面、海上、空中机动旅,加上部署在北海道的第7坦克师、部署在东部地区的空降旅和直升机旅,组成可全方位支援的机动打击力量;三是在保持空海军部署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加强西部和西南部的力量。例如,1995年海军已将部署在横须贺的第4护卫队群司令部及其所属的1个护卫队移防负责西南方向警备的吴港。
北海道是日本本土防卫传统上的重点地区,1996年日军在北海道部署有陆军l/3的兵力,1/4的火炮,2/3的坦克。日军自将前苏联作为主要作战对象以来,就一直很重视加强该地区的兵力部署和部队建设。採取的主要措施是:将作战能力较强的师部署在该地区,如部署在北海道的4个陆军师中有2个是a型机械化师,1个是陆军唯一的坦克师;最新式的武器装备优先配备该地区部队,如日军研制的新型87式装甲车、9o式坦克均优先装备该地区部队;率先进行现代化改编,目前部署在该地区的陆军师均已完成改编工作。
从现在起到2000年前后,根据日本军事战略的变化,日陆军将把部署在北海道的第5师、第 11师改编为 3000-4000人的旅,兵力密度将有较大幅度下降。
日军在中部基地和防区部署有海军的3/4的驱逐舰、3/5的航空兵、全部潜艇以及大部分扫雷、登陆运输舰艇。空军的大部分航空团和防空飞弹群也部署在中部地区。日军将如此众多的海空军部队部署干中部地区,主要出于以下考虑:第一,出于保护日本至美洲的东南海上航线和日本至东南亚、中东地区的西南海上航线的需要;第二,出于保护和加强首都地区和中部重要工业区的安全的需要。该地区重要港口多,人口集中,造船、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冶金、化学和轻工业等发达,是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重要的工业地带;第三,便于迅速向各个方向实施支援。日本领土狭长,且沿海有不少地段和平原适于登陆和空降。将大部分具有快速机动能力的海、空军兵力部署于中部地区,当其他方向上遭到入侵,可随时向那里实施快速增援。
当前及今后~个时期,海空军的部署有以下变化:一是为加强西南部的防卫,第4护卫队群司令部及所属3艘驱逐舰干1995年由横须贺移驻吴港基地;二是空军将把28个警戒群撤併为8个群、20个警戒队。
日本陆、海、空三军具体部署如下。
一、陆军
陆军现编为5个军区,12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2个混成旅,1个空降旅,1个直升机旅,l个炮兵旅,5个工兵旅,3个教导旅,8个霍克飞弹群等。根据新《大纲》的规定,随着陆军兵员的裁减,平时部署在各地的陆军师将进行必要的改编、将现有的12个固定部署师改编为8个师、6个旅,坦克师仍然保留。日军认为,这一编成的变化将能更好地适应均衡部署、应付多元化“威胁”的要求。
第950页
陆军参谋部现设在东京都港区赤板(预计1998年左右迁往东京都新宿区市谷)。
北部军区防区为北海道全境。军区司令部设在札幌市。陆军在北海道地区部署有3个步兵师、l个坦克师、1个炮兵旅、1个霍克飞弹旅、且个坦克群和卫个工兵旅。第2师师部设在旭川,下辖第3、9、25、26团,分别部署于名寄、旭川、远轻、留萌,师炮兵团、后勤保障团均部署在旭川。第5师师部设在带广,下辖第4、6、27团,分别部署于带广、美幌、别路,师炮兵团、后勤保障团均部署在带广。该师即将被改编为旅,部署地区不变。第7坦克师师部设在东干岁,下辖第71、72、73坦克团和第11机械化步兵团,分别部署在北千岁、北惠庭、东千岁,师炮兵团、后勤保障团部署在东千岁,师高炮团部署在静内。第11师师部设在真驹内,下辖第10、18、28、29团,分别部署于沈}11、真驹内、函馆、俱知安,师炮兵团、后勤保障团部署在真驹内。该师即将被改编为旅,部署地区不变。第1炮兵旅旅部设在北千岁,下辖第l、4炮兵群,分别部署于北干岁和上富良野。第1霍克飞弹旅旅部设在东干岁,下辖第l、4霍克飞弹群,分别部署于东千岁和名寄。第1坦克群部署在北惠庭。第3工兵旅旅部设在南惠庭,下辖第1、12、13工兵群,分别部署于南惠庭、岩见泽、登别。
东北部军区防区在律轻海峡中线以南,福岛和山形县界(含)以北地区。军区司令部设在仙台。东北地区部署2个师、二个炮兵群、l个霍克飞弹群、l个工兵旅。第6师师部设在神叮,下辖第20、21、22、44团,分别部署于神叮、秋田、多贺城、福岛,师炮兵团和后勤保障团分别部署在郡山、神叮。第9师师部设在青森,厂辖第5、38、39团,分别部署于青森、八户、弘前,师炮兵团和后勤保障团分别部署在岩手、青森。第2炮兵群、第5霍克飞弹群分别部署在仙台、八户。第2工兵旅旅部设在船冈,下辖第10、11工兵群,分别部署于船冈、福岛。
东部军区防区在静冈、长野、新泻县南界以北、东北部军区防区界以南地区。军区司令部设在东京练马区。东部地区部署有2个师、l个空降旅、1个直升机旅、1个霍克飞弹群、1个工兵旅。其中第卫师师部设在东京都练马,下辖第1、31、32、34团,分别部署于练马、朝霞、市谷、板妻,师炮兵团部署在驹门。第及2师师部设在傣东村<相马原=,下辖第2、1入3o团,分别部署在高田、松本、新发田,师炮兵团和后勤保障团分别部署于宇都宫、相马原。该师即将被改编为旅,部署地区不变。第1空降旅、第1直升机旅和第2霍克飞弹群分别是部署于习志野、木更津、松户。第1工兵旅旅部设在朝霞,下辖第3、4、5工兵群,分别部署于座间、宇都宫、高田。
中部军区防区在东部军区西南界西南、丰后和关门海峡中线以北地区。军区司令部设在伊丹。中部地区部署有3个师、1个混成旅、1个霍克飞弹群,l个工兵旅。第3师师部设在千僧,下辖第7、36、37、45团,分别部署于福知山、伊丹、信太山、大久保,师炮兵团部署在姬路。第10师师部设在守山,下辖第14、33、35团,分别部署于金泽、久居、守山,师炮兵团和后勤保障团分别部署在丰川、守山。第13师师部设在海田,下辖第8、17、46团,分别部署在米子、山口、海田,师炮兵团和后勤保障团分别部署于日本原、海田。该师即将被改编为旅,部署地区不变。第2混成旅旅部和下辖的第15团均部署于善通寺。该混成旅即将被改编为旅,部署地区不变。第8霍克飞弹群部署在青野原。第4工兵旅旅部设在大久保,下辖第6、7、8工兵群,分别部署于丰川、大久保和善通寺。
西部军区防区为九外1及沖绳地区。这一地区部署2个师,1个混成旅,1个霍克飞弹旅,1个炮兵群和1个工兵旅。第4师师部设在春日,下辖第16、19、40、41团,分别部署在大村、春日、北九州、别府,师炮兵团、后勤保障团和对马警备队,分别部署于久留米、春日、对马。第8师师部设在北熊本,下辖第12、24、42、43团,分别部署在国分、惠比野、北熊本、都城,师炮兵团和后勤保障团均部署于北熊本。第1混成旅旅部设在沖绳岛那霸市,下辖第1混成群、第6霍克飞弹群,分别部署于那霸、岛夙郡。该混成旅即将被改编为旅,部署地区不变。第2霍克飞弹旅旅部设在饭家,下辖第3、7霍克飞弹群,分别部署于饭家、竹松。第3炮兵群部署在场布院。第5工兵旅旅部设在小郡,下辖第2、9工兵群,分别部署在饭家、小郡。
二、海军
海军编有1个联合舰队(辖护卫舰队、航空集团、潜艇舰队、2个扫雷队群等)、5个地方队、1个教育航空集团、1个练习舰队等。
海军联合舰队担负海上机动作战任务,地方队担负近海防御任务。日海军将日本近海海域划分为5个警备区,分别由5个地方队负责守备。横须贺警备区的范围为从青森县与岩手县县界交会点引垂线和从三重县与和歌山县县界引170度线之间海域;吴港警备区范围为北与横须贺警备区南界相接、南至鹿儿岛县与宫崎县县界交会点引170度线之间海域;住世保警备区范围为东南与吴港警备区南界相接、西北至岛报县与山中县县界交会点引315度线之间海域(含沖绳周边海域);舞鹤警备区范围为北起青森县与秋田县县界交会点引315度线、南接佐世保警备区西北界之间的海域;大凑警备区范围为北海道与青森县周边海域。
第951页
为方便起见,下面将不按序列、而按警备区来叙述日海军的兵力部署。 海军参谋部现设在东京都港区赤板(将与陆军参谋部同时迁往市谷)。
海军联合舰队、护卫舰队、潜艇舰队、练习舰队和横须贺地方队司令部设在横须贺。横须贺警备区部署有1个护卫队群、1个潜艇队群、1个扫雷队群、3个航空群、2个航空队等。其中护卫舰队的第1和第4护卫队群的第1护卫队,潜艇舰队的第2潜艇队群,第2扫雷队群,横须贺地方队的有关部队,均部署在横须贺。航空集团司令部及其所属的第《航空群、第51航空队、第门航空队部署于厚木,第21航空群部署在馆山。航空集团的第111航空队、教育航空集团司令部及其所属的下总教育航空群部署在下总。
海军吴港地方队司令部设在吴港。吴港警备区部署有1个护卫队群、l个潜艇队群、1个扫雷队群、1个地方队、2个航空群、1个航空队。其中第4护卫队群、潜艇舰队的第1潜艇队群,第1扫雷群,吴港地方队的有关部队等部署在吴港。航空集团的第31航空群部署在岩国,教育航空集团的德岛教育航空群部署在德岛。
海军佐世保地方队司令部设在佐世保。佐世保警备区部署有1个护卫队群、1个地方队、4个航空群、1个航空队。其中护卫舰队的第2护卫队群和佐世保地方队的有关部队部
署在佐世保。航空集团的第1航空群、第5航空群和第22航空群分别部署在鹿屋、那霸、大村。教育航空集团的小月教育航空群和第zll教育航空队分别部署于小月、鹿屋。
海军舞鹤地方队司令部设在舞鹤。舞鹤警备区部署有护卫舰队的第3护卫队群和舞鹤地方队的有关部队。
海军大凑地方队司令部设在大凑。大凑警备区部署有大凑地方队的有关部队。航空集团的第2航空群部署在八户。
三、空军
空军编为l个航空总队(辖北部航空方面队、中部航空方面队、西部航空方面队、西南航空混成团)、l个航空支援集团、1个航空教育集团、1个航空开发实验集团等。设北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四个防空区,其兵力均部署在这四大防区内。
空军参谋部设在东京都港区赤板(将与陆、海军参谋部同时迁往市谷)。
航空总队司令部、航空支援集团司令部设在东京都府中市。
空军北部航空方面队司令部设在三泽。在北部防空区内部署有2个航空团、2个防空飞弹群、l个航空警戒管制团、1个警戒航空队、1个基地防空群。其中第2航空团、第3防空飞弹群、第1基地防空群部署在千岁,第3航空团、第6防空飞弹群、北部航空警戒管制团、警戒航空队部署在三泽。、
空军中部航空方面队司令部和航空开发实验集团司令部设在入间。空军航空教育集团司令部设在滨松。在中部防空区内部署有之个航空团、2个防空飞弹群、1个航空警戒管制团、l个飞行开发实验团、l个航空救护团、l个侦察航空队。第1和第4训练航空团、第6航空团分别部署在滨松、松岛、小松;第7航空团、侦察航空队部署在百里;第1防空飞弹群、中部航空警戒管制团、航空救护团部署在入间;第《防空飞弹群、飞行开发实验团部署在歧阜。
空军西部航空方面队司令部设在春日。在西部防空区内部署有2个航空团、1个防空飞弹群、1个航空警戒管制团。其中第5和第8航空团分别部署在新田原、筑城;第2防空飞弹群、西部航空警戒管制团部署在春日。
空军西南航空混成团司令部设在那霸市。在西南防空区内的沖绳岛那霸市部署有第83航空队、第5防空飞弹群、西南航空警戒管制队。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军兵力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1753
日本武装力量主要由现役兵力、文职人员和预备役三部分组成。截止1996年底,现役编制员额为273751人,文职人员25037人,合计为298788人;预备役为47900人。现役兵力、文职人员、预备役的编制员额比例约为10:1:1.7。
根据日军1995年11月颁布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的规定,1996年度以后日军的兵力规模将有少量削减,经分步削减后,陆军的员额将定编为16万人(含应急预备役员额1.5万人),海军46万人,空军4.8万人。
一、现役兵力
(一)陆军
陆军现役编制员额179430人,约占现役编制总兵力的65.5%;实有兵力150070人,约占实有总兵力的63.2%;满员率为83.57%。拥有各型坦克1090辆,装甲车1030辆,主要火炮约770门,各型飞机460架。
根据新《大纲》的规定,陆军现役员额将由19万人削减至14 5万人。削减计划将分阶段实施。在1996至2000年度《中期防务力量发展计划》期间,日陆军现役员额将削减至16 7万人,考虑到满员率较低的情况,到2000年末,实际兵力大约14.7万人。
(二)海军
现役编制员额45752人,约占编制总员额的16 9%;实有兵力为43311人,约占实有总兵力的18%;满员率为94.38%。拥有各型舰艇474艘(其中作战舰艇约150艘),约34 9万吨,各型飞机330架(其中作战飞机约180架)。
根据新《大纲》的规定,海军员额基本不变,只是将地方队所属的10个护卫队削减为7个,将10个固定翼反潜巡逻机队削减为8个。
第952页
(三)空军
现役编制员额47207人,约占编制员额的工7 5%;实有兵力为44975人,约占实有总兵力的18 6%;满员率为94.5%。拥有各型飞机880架,其中作战飞机410架。
根据新《大纲})的规定,空军员额今后将基本不变,只是将着手改编警戒管制部队,同时削减1个战斗机飞行队。
(四)参谋长联席会议
参谋长联席会议员额单独列编。其编制为1769人,其中现役军人1362人,文职人员407人。
二、文职人员
日本实行文官治军的制度。自日军重建以来,就明确规定,防卫厅长官必须由文官担任。防卫厅内部部局均聘用文职官员和事务官。此外,日军还聘用文职人员在军内有关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后勤和行政等方面的工作。截止1996年底,日军中文职人员总数为25037人,其中陆军 9594人,海军 3816人,空 4012人,防卫厅及其直属单位 7615人。
三、预备役
预备役是日本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也是战时首批动员对象。日军预备役制度始设于1954年7月。1970年以前实际上只有陆军预备役,1970年海军开始增设预备役,空军直到1986年才设立预备役。截止1996年底,日军预备役编制员额为47900人,其中陆军46000人,海军1100人,空军800人。实有人数为47371人,其中陆、海、空军分别为45483入,1093人,795人,满员率为98.3%。
近年来,日军内部和社会上一些专家在论及防卫力量发展方向问题时,提出稳定或适当缩小现役兵力规模,扩大预备役力量的观点。1995年11月,日本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新《大纲》,确定陆军现役编制员额由18万人裁减为14.5万人。同时新设应急预备役制度,应急预备役编制员额为1.5万人。这是日本预备役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目前,日防卫当局尚未明确应急预备役的服役、徵募、编组、运用及待遇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但据日防卫厅长官卫藤征四郎透露,在1996——2000年5年防务计划期间,陆军将徵募5000名应急预备役人员。卫藤还指出:日本应急预备役制度目前尚处于尝试阶段,“必须对体制及实施环境等作出充分的调整,不可操之过急。当前,首要的工作是要得到甘愿承当此负担的各个企业的支持,求得企业主对国防事业的理解。预计这项工作需要1996年一年的准备时间,具体提出法律草案将是其后的事情”。总之,日本新设应急预备役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其预备役体制,增强陆军的实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第十九卷日本篇 小日本航空自卫队主要基地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2229
日本航空自卫队飞机的部署情况如下:
防空总队 府中,本州
北部防空部队总队 三泽空军基地,本州
总队飞行小队(t-33a)
第2空军联队 千岁空军基地,北海道
第201中队(f-15j/dj,t-4)
第203中队(f-15j/dj,t-4)
第3空军联队 三泽空军基地,本州
第3中队(f-1,t-2,t-4)
第8中队(f-1,t-2,t-4)
北部飞机控制与预警联队 三泽空军基地,本州
第3防空飞弹大队 千岁空军基地,北海道
第6防空飞弹大队 三泽空军基地,本州
第1基地防空大队 三泽空军基地,本州
中部防空部队总队 入间川空军基地,本州
第6空军联队 小松空军基地,本州
第303中队(f-15j/dj,t-4)
第306中队(f-4ej,t-4)
第7空军联队 百里原空军基地,本州
第204中队(f-15j/dj,t-4)
第205中队(f-15j/dj,t-4)
中部飞机控制与预警联队 入间川空军基地,本州
第1防空飞弹大队 入间川空军基地,本州
第4防空飞弹大队 岐阜空军基地,本州
西部防空部队总队 福冈国际机场,九州
司令部飞行小队(t-33a)
第5空军联队 nyutabaru空军基地,九州
第202中队(f-15j/dj,t-4)
第301中队(f-4ej,t-4)
第8空军联队 筑城空军基地,九州
第6中队(f-1,t-2,t-4)
第304中队(f-15j/dj,t-4)
西部飞机控制与预警联队 kasuga空军基地,九州
第2防空飞弹大队 kasuga空军基地,九州
西南混成空军师 那霸空军基地,沖绳
司令部小队(b-65,t-33a)
第83空军联队 那霸空军基地,沖绳
第302中队(f-4ej,t-4)
西南飞机控制与预警联队 那霸空军基地,沖绳
第5防空飞弹大队 那霸空军基地,沖绳
空中预警大队 三泽空军基地,本州
战术侦察大队 百里原空军基地,本州
空中救援分队:分布在秋田机场、芦屋、千岁、滨松、百里原、kasuga、小牧、小松、松岛、三泽、 那霸、新舄、 nyutabaru。
空中支援总队 府中,本州
第1战术空运师 小牧空军基地,本州
第401中队(c-130h)
第2战术空运师 入间川空军基地,本州
第402中队(c-1,ys-11p/c)
第3战术空运师 美保空军基地,本州
第403中队( c-1,ys-11pc/c/nt)
飞行检查大队(ys-11,mu-2j,u-125,t-33)
第953页
空中救援联队 入间川空军基地,本州
多个分队(mu-2j,u-125,kv-107,ch-47,uh-60j)
特种空运中队(747-400) 千岁空军基地,北海道
空中交通管制勤务大队 入间川空军基地,本州
空军气象勤务大队 府中
飞行检查中队 入间川
飞行训练总队
第1空军训练联队 滨松空军基地,本州
第31中队(t-4)
第32中队(t-4)
第4空军训练联队 松岛空军基地,本州
第21中队(t-2,t-4)
"兰色冲动"飞行表演小队(t-2)
第22中队(t-2,t-4)
第11空军训练联队(t-3) shizuhama空军基地,本州
第12空军训练联队(t-3) hofu-kita空军基地,本州
第13空军训练联队(t-1,t-4) 芦屋空军基地,九州
空军中级训练联队 hofu-minami
空军训练辅助大队 滨松
空军军官学员大队 奈良
第1技术学校 滨松
第2技术学校 滨松
第3技术学校 芦屋
第4技术学校 熊谷
第5技术学校 小牧
研究与发展总队 入间川
研究与发展联队 岐阜基地,本州
飞行试验中队(多种飞机和直升机)
电子发展与试验联队 入间川基地,本州
军医试验联队 立川基地,本州
器械总队 市谷基地,本州
第1仓库 木更津
第2仓库 入间川
第3仓库 入间川
第4仓库 入间川
侦察分队(rf-4j) 百里原空军基地,本州
空中预警分队(e-2c) 三泽空军基地,本州
攻击机中队(f-15dj,t-4)(已退役) nyutabaru空军基地,九州
司令部中队(b-65,t-33) 入间川空军基地,本州
电子干扰飞行小队(ec-1,ys-11e/el)
电子干扰训练飞行小队(ys-11e)
第十九卷日本篇 日本的不治之症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804
许多人对日本的问题感到疑惑。正确地看待和认识日本社会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薄弱的环节。在我
看来,日本的未来很悲惨。
战后的日本创造了经济的繁荣,这得益于日本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这是它的优势,客观地说我
们应该学习它的长处。(由于日本的社会制度,这一优势正在逐渐地丧失)。但是日本的繁荣是建立在对
个体的高度忽视和超负荷的精神和体力压榨之上的。(这种发展的模式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今天的日本
已经显出后继乏力的疲态。)在这种体制下,社会90%以上的成员常年生活在巨大的心理和生理的压力之
下,少有闲暇。
一个社会沦为普遍淫乱大致需要三个条件:富裕,有闲和堕落的文化,日本具备了其中的两个条件,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日本也会具备第三个条件,当然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在日本的民族性中,淫乱是一种基因。日本的所谓“下半身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这种是寡廉鲜耻的反人类的文化这个民族从不觉得有任何的不妥。
淫乱是日本民族的癌症,必然会扩散并且毫无治癒的希望!日本的结局是註定了的,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
一个笑话大家轻松一下:
“日本人也算人?!”我质问上帝。 上帝脸上露出一丝羞愧,支吾半天结结巴巴的说:“算,算,算是吧。”我拍拍他的肩膀,“这不是你的真心话。”上帝涨红了脸,转身欲逃走。看着他狼狈不堪我于心不忍,但我想想又心有不甘便一把抓住他,“失手造批禽兽出来也就算了,但你也不能把它们紧挨着咱中国人放啊!” 上帝哭丧着脸,“你们中国人自己死好面子讲什么仁义,早点踏平过去,不早没事了。” 我无语... 日)暮苍山兰舟(小, 本)无落霞缀清(泉。 去)年叶落缘分(定, 死)水微漾人却(亡。
第十九卷日本篇 现在的日本是否会不想做“军事大国”?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345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半个世纪以来,小日本在发展其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着自己的军事力量。在这,我们只要看看它的军事预算,就能知道小犬首相所说的话是不是真的了。。。。。
(1).日本的军事预算
1954年7月,小日本在原有的警察预备队的基础上设立了防卫厅,正式的成立了陆、海、空3个自卫队。其时大家心中都明白,这个是一支不叫军队的军队。(特别是现在小犬天天叫着要改“自慰队”为“自慰军”)自此以后的时间里,小日本的国防预算是天天(年年)看长啊!1990年达到了300亿美元,成为了仅次于它爸爸美国和前苏联的世界第三军费预算大国。到了2005日本财年,它的预算已经长到456亿美元了。要是按人平均算的话是我国的13倍。这到是不算什么,可它到是天天在叫着喊着说“中国的预算比我的多”、“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成为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朋友们你说晕不晕!
小日本的“自慰队”现在已经是一支世界第二、强大的进攻性的,还是具备“海外军事干预能力”的现代化军队了。
第954页
(2).空中力量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据2004年第8期的《简式防务》统计调查所显,日本的3个自卫队所装备的各种现役飞机超过了1900架。其中空中自卫队1000架、海上自卫队400架、陆上自卫队500架。空中自卫队的作战一线飞机453架,其中204架f-15,130架f-4,67架f-1,52架f-2。f-15j/dj是在它得到了其爸爸给他的生产许可证后自行生产的到目前为止最先进的第3代战斗机,可挂aim-120和它自己生产的aam-4和aam-5。f-1是小日本的三菱重公自主开发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f-2是和它爸爸一起在f-16的基础上合作研制出来的,与f-16相比,就是加大了25%的机翼,加长了5%机身,还重新设计了雷达罩,全机电子设备改为本国产品并集成了更为先进的东西,据说是它爸爸的f-16都还没有这些电子设备。机身还採用了一种全新的叫什么“单位化复合结构块”的东东。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拼积木。其动力装置是一台它爸爸的通用公司生产的f110-ge-129发动机,这个东东很好我比较喜欢。主要武器为aim-7f/m“麻雀”中空、aim-9l和aam-3近距空空,gcs-1制导炸弹、自由落体通用弹、u-3和rl-4多管火箭筒、asm-1和asm-2反舰飞弹。看看,机机不大东西到是装备的不少。据说小日本的空中自卫队到2011年要装备到130架,它到给别人到处在说这两种飞机是支援战机,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两种飞机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可是小日本非要说攻击机是支援战斗机。我晕!
(3).对空中情报的获取很重视
大家都知道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战争也是同样在信息化中发展的,日本人也同样的明白空中情报在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性,所以对其大力的发展。目前,小日本的空中自卫队有一架由c-1运输机改成的ec-1电子战飞机。在这里,我们不说飞机好不好,我们说说飞机上的电子设备。日本人是色的很,但是其电子工业的发达与先进性我们不能不说“好”。这点我想大家都能明白。日本自行研制了(vhf)甚高频微波传输和(hf)小功率高频及甚高频无线电,集监听、干扰、搜索与一体的j/alr-1型电子战装置可覆盖从vhf到i/j的所有频率,j/alq-5为电子对抗型,此东西装在由p-3c改装的ep-3c上,任务半径为3834公里,巡航速度为376公里/小时,同时机上还装备了ecm-1自卫系统。其它的电子战飞机为13架ys-11e型,此机为5.7吨的有效载荷,任务半径2320公里,更换了新涡桨发动机后为2670公里。电子设备也更换为nec公司的j/alq-7,海上自卫队还购买了9架用于训练。同时空中自卫队还有27架rf-4ej侦察机,电子吊舱是三菱公司仿造法国汤姆逊-csf公司的astac系统生产的,此吊舱抗电磁能力很强。
(4).不是航母的航母的发展
是军迷就会知道日本的“大隅”号,先不说它。先说说小日本的扫雷能力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走在它爸爸的前面,就是反潜能力也是紧紧的跟在其后面。海上自卫队现在已经是一支兵种齐全、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远洋进攻型海军,巡洋舰和轻型航母又使它更是成为了具备超常远洋进攻能力,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强大的海上能力。看到这的朋友不要不相信,你自己比比就知道了。
p-3c本就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岸基反潜机了,到了小日本的手上后加上它这一改,在电子设备上就不多说了,它挂上反潜鱼雷后还能加挂4~6枚空对舰飞弹,续航时间长达16个小时,一架机机就能控制四国岛近岸的到整个海域。它实际上已经成了一架重型海上攻击机,它爸爸的p-3c也没有说出门的时候还有挂上4~6个对舰飞弹啊!我晕!重不重啊!海上自卫队还装备上了它梦寐以求的航空母舰,早在1988年的时候就上报防卫厅,要建造一艘2万吨级的,后来由于周边国家和自己宪法的不允许没有搞成。现在就不同了,在以维合和救灾的藉口下,1998年3月4号,最新式的“大隅”号下水了并正式加入海上自卫队。但是小日本的官方说了,舰上没有战斗飞机所以和航母不一样,是一种“大型运输舰”。可是其舰上的巨大的全通飞行甲板是完全能起降av-8b这一类的飞机的。它不是航母又是什么?我晕!
说到这又想说说其舰上的直升飞机了,小日本的陆上自卫队的这机机和其它队的这种机机部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其它的不说,单说川崎重工3.5吨的起飞重量的oh-1。早于1997年7月就开始正式生产,到2005年,已经花了17.7亿美元。小日本说它的这个机机是用于侦察的没有攻击能力!朋友们看这,此机起飞重量3.5吨,机身同时用上了在f-2上面的那个“单位化复合结构块”的东东,说明防护能力很强。机上电子设备是nec和sony公司一起研制的性能很是先进,只少是它爸爸的机机上都还没有装备这种设备。此机的飞行短翼下可以挂4~8枚多种对海对地对空飞弹或者是2吨重的其它武器系统。看到这你说是攻击型还是侦察型!到2004年为止小日本的陆航各队的飞机总数已经达到了500架之多,还定购了它爸爸最先进的“阿帕奇”55架,今年已经交付完成。
以上是对小犬首相说的什么不做军事大国的一点分析,朋友们想对其军事力量更深的了解,可以看看《简式》。有没有说全的地方也请知道的朋友们补充上,其实最终的目标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都明白,我们国家现在的政治、军事环境不是很好,与日本我们从来没有是朋友,以前不是现在不是以后更不会是,我们最终一天会再次走向战争,只是我想在没有一个弱者的现在的中国不会和60年前一样,现在是年青人的天下,我们的国家在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哈日”、“哈韩”的人们是不是不会再“哈”,而是“哈”着歌国并走在最前列!
第955页
中日再战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了,国际环境到了,时候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我想你们不是希望以后都把名字改成5个字和天天都说着“锅泥西挖”吧!
----------------------------------------------
同为中国人,有超过30%的国民不知道“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你在其中吗?
同为中国人,有超过70%的国民不知道日军侵华时的“平顶山大屠杀”!你在其中吗?
同为中国人,有近一半的国民不知道侵华日军到底残杀了多少中国同胞!你在其中吗?
同为中国人,有超过15%的大学生和在职人员渴望移民国外!你在其中吗?
虽不是中国人,每年却有上万名不同的外国人希望定居中国。
同为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国民在肯定美、日、韩文化;越来越多的国民在否定自己的文化!你在其中吗?
同为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国民嘴上空喊“爱国”的口号,却从不购买国货!你在其中吗?
我们的国家在进步,我们的国民在后退!
爱国,不是空洞的。
当你喝着可口可乐,穿着耐克去购买日本化妆品的时候;
当你宁愿花钱去玩乐也不愿去施捨哪怕是假的乞讨者的时候;
当你开着你的“本田”向窗外吐痰的时候;当你悠闲的看着日剧、韩剧却在骂政府无能的时候。
请记住:你是一个“中国人”;请记住:你的脚下是“中国”;
请记住:“爱国”不是空喊的口号。
第十九卷日本篇 揭秘2014年日本自卫队新式武器装备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6180
前言
2004年12月10日,日本内阁和安全保障会议分别通过了《2005年以降防卫计划大纲》,即所谓的“新大纲”,日本现行的防卫大纲已于2004年底停止执行。今后的10年时间内,日本将按照《新防卫大纲》的要求加强防卫力量建设。由于考虑到今后5年内也许会发生变化,因此日本也明确表示将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根据《新防卫大纲》,2014年以前,日本陆海空三自卫队将会装备各式各样的新装备。
▲日本陆上自卫队
新型车辆
2010年左右,坦克仍将是日本陆上自卫队要採购装备中最引人注意的。日本新式坦克于2005年开始试制炮塔部分,计划于2009年完成。日本研制新式坦克的目的在于提高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并通过小型轻量化确保坦克的战略机动能力,通过装备c4i系统提高情报共享和作战指挥效能。考虑到将来坦克的改进问题,设计坦克时将留有空间。此外,为了便于将来大规模採购,还要降低坦克的成本。
日本现在的主力坦克90式坦克有50吨重,而新型坦克要比90式坦克轻10吨左右。目前,日本装备的74式坦克的重量为38吨,主要部署在日本本土的南部地区,因此新型坦克可以利用74式坦克现有的坦克回收车和架桥设备,还可使用大型的民用卡车进行远距离运输。虽然海港码头对装载重量限制得很严格,但新型坦克只有40吨左右,因此在运输上相对容易一些。
日本研制的新型坦克的设计构想对正在研制的大型装甲车产生了很大影响。具体地说,日本计划研制多用途装甲车,一是可以用来担负人员运输和侦察警戒等任务,二是可以拥有共同的基础技术,便于维修和通用。日本计划将新式装甲车作为现装备的82式指挥通信车、87式侦察车及96式装甲运输车等轮式装甲车的后继车辆,尽可能地统一轮式底盘。日本于2003年开始研制原型车,计划于2007年完成。届时,日本陆自下一代轮式装甲车将正式装备部队。
此外,日本计划装备的装甲车中,nbc(nuclear biological chemical)侦察车非常引人注目。日本计划装备nbc侦察车,作为现有的化学防护车和2004年开始採购的生物侦察车的后继车型,用以检测、识别化学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污染。日本计划于2005年开始研制,先试制4辆用于车辆性能评估,然后再试制2辆用于综合性能评价,整个研制工作计划于2009年完成。实际上,日本于2004年已经开始装备生物侦察车,但因2009年nbc侦察车将会装备部队,因此新装备的生物侦察车最多只有6年的服役期。对许多人来说,这也许显得可惜。但是为了强调机动性能及强化生物战剂的检测和识别能力,这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防止恐怖分子使用生物战剂进行恐怖活动是当务之急。日本装备的重型轮式回收车可以进行许多维修和回收作业,如为87式侦察车换装炮塔,为96式轮式装甲车换装发动机,还可将发生故障无法行驶的车辆拖至维修工厂。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陆上自卫队此前一直将装备重点放履带车辆上,目的是提高车辆在不平整地面上的机动性。近来,装备重点发生了变化,重点放在了轮式车辆上面。轮式车辆虽然在通过能力上要差一些,但公路行驶性能优越,可依靠
高速公路上进行远程战略机动。日本目前装备的90式/78式坦克回收车都是履带车辆,无法在公路上进行高速长距离运动。虽然有重型的修理车,但由于起重机重量小,无法吊起和牵引96式等大型轮式装甲车,因此日本计划研制大型轮式车辆回收车。
第956页
此外,日本还计划大量装备可以用于空中运输的轮式轻型装甲车,2004年就採购了157辆。从这一项就可以看出,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装甲车辆非常重视战略机动能力。2003年末,日本计划将司令部位于名古屋的第10师团作为向全国各地的增援部队,将其改编为“战略机动型师团”,并从师团规模提高其战略机动能力。因此,日本陆上自卫队新式装备大都注意提高其机动性能,这与日本的战略乃至作战需要是相一致的。
▲陆上自卫队的新型飞机
除了新型坦克以外,新装备中引人注目的还有波音公司开发的ah-64d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日本于2002年开始着手採购ah-64d,2005年开始引进第l号机。根据日本“新大纲”要求,“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05年至2009年)将採购7架ah-64d直升机,这样一来,2013年至少要装备13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2004年废止的“中期防”(2001年至2005年)计划採购10架战斗直升机,而此次“中期防”採购的数量由以前的10架减为7架。减少的原因可能在于ah一64的强大的反坦克能力已不再是日本急需提高的战力。另外,同一时期坦克的计划採购数量由9l辆减为49辆。与此相反,大型运输直升机ch一47ja却由7架增至11架,这表明日本当前急于要发展空中运输能力。
▲陆上自卫队其它新装备
13本正在研制新型中程多用途飞弹,计划将其作为87式反坦克飞弹和79式反舰/坦克飞弹的后继型飞弹。日本已于2003年完成了反坦克飞弹x-atm6的研制工作,2004年已经开始试制,预计于2008年完成试验。
虽然日本96式飞弹也被赋予“多用途”名称,96式飞弹除了坦克以外还可攻击登陆用舟艇、气垫船。然而,日本新研制的中程多用途飞弹,除了可用来攻击坦克以外,还可攻击水泥建筑物和掩盖阵地等。新式飞弹採用红外线图像制导,可在空中实现锁定,发射间隔比较短,具有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此外,新式飞弹还可通过红外成像仪和毫米波雷达和指挥系统数据相连。从目前公开的设计构想来看,飞弹发射车上装备有6联装飞弹发射器,既可车载,也可空投。此种飞弹将装备何种部队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估计有可能装备各步兵连队的反坦克中队。
日本于2003年装备的03式中程飞弹是霍克飞弹的后继型。此种飞弹不仅对付低空飞行的战机非常有效,而且还可对付巡航飞弹和空对地飞弹。发射方式是垂直发射,可同时对付多个目标。日本此前飞弹的採购数目是由群为单位的,如“1个群”或“0.5个群”。而在下一“中期防”计划中将採购单位进行了变更,如计划装备的飞弹为8个“中队”。
日本81式短程地对空飞弹(改进型)是现有的81式短距离地对空飞弹的后继型,计划于2009年开发完毕。改进的目的在于增强对付高速目标的能力,并降低成本。改进后可用于对付巡航飞弹和空对地飞弹。日本的81式飞弹及改进型不仅配备给陆上自卫队高射特科部队,还给航空自卫队的基地防空部队装备了一部分。
另外,日本在研制这些飞弹的同时,还于2005年开始进行名称为“先进sam”的要素技术研究。据称,这是一项通过灵活运用远距离网络制导方式迎击高速巡航飞弹、空对地飞弹的一项技术。可以看出,日本非常注意提高飞弹对付巡航飞弹和空对地飞弹的能力。此外,日本陆上自卫队还在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日本海上自卫队
新型舰船
2004年度(平成16年)列入建造预算中的新ddh(16ddh)的基准排水量为13500吨,全长为195米,速度为30节,舰上乘员为322人,再加25名司令部要员,总共为347人。搭载3架巡逻直升机,还可根据需要搭载1架扫雷、运输直升机,“也可根据事态发展搭载其它类型的直升机”。16ddh是作为“榛名”号护卫舰的替代舰。“榛名”号ddh的标准排水量为4950吨,“比睿”号的标准排水量为5500吨,“白根”号的标准排水量为5200吨,而16ddh的标准排水量为13500吨,几乎达到了上述3艘护卫舰排水量的2倍以上。而且以前的ddh只有甲板的后部可用于直升机起降,而且每隔20分钟才能进行一次起降,但16ddh採取的是全通式甲板,4架直升机可同时进行起降。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16ddh的排水量,搭载l0架左右的sh-60k绝对不会有问题。日本防卫厅称,16ddh并没有使用喷气式垂直起降战机的能力,“日本并没有引进鹞式的计划,16ddh本身并没有装备弹射装置,设计无法达到耐喷气式战机高温排气的要求,因此并不具备运用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能力”。但媒体称,16ddh标志着日本从拥有全通甲板的“大隅”号已经过渡到“航母”。从甲板硬度来看,如果总重量超过30吨的mh-53e可以起飞,那么总重量为10多吨的鹞式、20多吨的f一35联合攻击战斗当然可以在16ddh甲板上降落了。
16ddh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是它的通信能力。16ddh搭载有海上作战部队指挥控制系统的终端,舰内装备有司令部使用的cicbat information center)系统,指挥室可以容纳包括固有乘员在内的25名司令部要员。日本计划于2006年开始还要再建造1艘这样的“直升机航母”。
日本计划建造7700吨的护卫舰与金刚级护卫舰(ddg)一样,都属于“宙斯盾”军舰,用以代替1976年竣工的“大刀风”和1979年竣工的朝风级护卫舰。第l艘已于2002年列入预算,第2艘列入2003年预算,预计将分别于2006、2007年服役。服役后,包括现有的4艘金冈0级护卫舰在内,日本海上自卫队将拥有6艘“宙斯盾”舰。日本现在装备的金刚级并没有直升机起降甲板,而新“宙斯盾”舰将设计可容纳2架直升机的机库,标准排水量也要比金刚级多出450吨。岛台和主炮塔的设计考虑到隐身性能,搭载有最新的宙斯盾系统“基线7”(base line 7),因此搜集弹道飞弹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服役时还不具备迎击来袭的弹道飞弹能力。
第957页
日本从2004年度开始对金刚级护卫舰进行改进,增加了bmd能力,装备了标准sm一3 blockl飞弹。日本计划在下一“中期防”中改进3艘金刚级护卫舰,并最终将4艘全部改装,使之都具有bmd能力。日本新建造的“宙斯盾”护卫舰也可能在服役后被改进具有bmd能力。
日本研制的570吨型的扫雷艇第1艘已经列入2004年预算,装备全是日本国产系统。此外,预定于2006年2月服役的高波级的第5艘军舰也基本建造完毕,2007年将开始建造新型护卫舰,计划建造4艘,但具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日本新研制的2900吨型新型潜艇是海上自卫队首次实际运用aip技术的潜艇。从外观上看,新型潜艇与亲潮级比较相似,但艇尾由十字形改成了x状,以提高水中的性能。潜艇的上部装备有消声瓦。2004年预算中计划建造1艘新潜艇,下一“中期防”中包括2005年度预算计划建造的第2艘在内,共计划建造4艘新潜艇。
总之,日本力图通过水面舰艇大型化和现代化,提高舰艇的活动范围和战斗性能。装备16ddh以后,舰载直升机的运用能力得到显着提高;改进“宙斯盾”军舰使其拥有bmd能力;潜艇使用aip技术。等等,这些都非常引人注目。
▲海上自卫队的新型飞机
日本计划将新型固定翼巡逻机(p—x)作为p-3c的后继机。p—x是一种日本国产的巡逻机,研制工作已于2001年开始,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新型运输机(c—x)同时进行,这两种类型飞机的一部分主翼和搭载的仪器可以通用,以求减低开发成本。预计试制的1号机将于2007年试飞,下一“中期防”中计划採购4架p—x。
p-x装有4部涡轮风扇发动机,并装备了战斗指挥系统、音响系统和雷达系统等多种日本自行研制的电子仪器,抗干扰性强。日本现在装备p一3c的巡航时速为620公里/小时,巡航高度为8800米,续航距离为6600公里。相比之下,px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巡航时速为830公里/小时,巡航高度为11000米,续航距离为8000公里,无论哪一方面都要比p一3c优越,并且可以有效地探测处于静止状态的潜艇。日本声称,在美国海军的p-3c的后继机mma(多用途海上飞机)研制成功以前,p-x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如果日本要将现有的8个航空队的p-3c完全更换为p—x,则要採购80架,但是日本在下一“中期防”中已将8个航空队缩编为4个,因此实际採购数量不会那么多。与此相对,c—x的採购架数要多得多。
日本的救难飞行艇us-2(暂称)是us&mdash的后继机,试制机被称为us一1a的改进型。改进目的旨在改善操作性能和提高海上救难的能力。试制l号机已于2003年首飞,2005年度预算中计划採购批量生产的飞机2架。新型扫雷运输直升机mch-101是现有的扫雷运输直升机mh一53e的后继机。2003年开始採购,2005年开始装备第1架,下一“中期防”计划採购3架。mch一101装备重量为14.6吨,可在护卫舰上实现起降,加强海上补给能力。
▲海上自卫队的其它新装备
日本海上自卫队计划装备的武器弹药中,反潜用短程鱼雷最引人注目。日本认为,现有的反潜用短程鱼雷很难在浅海地区探测和捕捉潜艇。1998年至2003年期间,日本取得了浅海地区反潜用轻型鱼雷的研究成果,2005年开始进行试制,计划2009年完成试验。当然,此种鱼雷还可对付深海潜艇,而且静音性能得到很大改进。
此外,日本为了实现舰艇问、舰艇和陆上司令部之间的情报共享,成立了装备有ip通信网的海上作战部队ip通信基地。2005年度预算中,日本对卫星通信网络的通信情报事业很是重视。
总之,日本海自的新装备中,p-x、新式反潜鱼雷以及aip潜艇技术等装备不容忽视。之所以非常重视反潜能力或许是因为非常重视中国海军潜艇的缘故。
▲日本航空自卫队
新型飞机
日本新装备飞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f一4ej改进型的后继机,计划在下一“中期防”中採购7架,但具体的机种尚没有最后决定。候选机种有f-15e、f/a一18e/f、f/a一22和f-35,其中无论哪一机种都具备相当的一一对地攻击能力。但13本认为难以取捨,或者说没有最理想的机种。因此,日本在下一“中期防”中确定了採购数量,但还没有决定最终採购的机种。
引人注目的飞机还有现役运输机c一1 的后继运输机c—x。正如前所述,c—x与p-x同时期研制,试制1号机的首飞预计于2007年进行,下一“中期防”中计划採购8架。从性能上看,c-1运输机的续航距离为2200公里,起飞重量为8吨,而c—x的续航距离为6500公里,增加了近3倍,起飞重量为26吨,增加了3倍多。c一130无法运输大型的战斗车辆,c-1运输机就更不行了,而日本新研制的cx不仅可以搭载大型车辆,而且最大净载重量约为26吨,每小时的巡航速度最高可达890公里/小时。从性能要求可以看出,日本通过引进c—x旨在提高航空自卫队的投送能力。
▲航空自卫队的其它新装备
除飞机以外,爱国者地对空飞弹pac一3的引进也非常引人注目。2004年度预算中,13本计划装备1个群,下一“中期防”计划装备2个群。日本还增加了弹道飞弹自动警戒装置系统和战斗数据交换系统。此外,计划装备的精密制导炸弹是美国研制的jdam的日本版,就是通过gps制导赋予普通炸弹制导能力。日本计划于2004年开始採购,2005年列入预算,估计还会加大採购装备的力度。
第958页
第二十卷空军战机武器 详解航空炸弹【一】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3089
航空炸弹常被戏称为“铁疙瘩”,一方面指航弹外壳通常由铸铁铸钢制成,另一方面恐怕是指普通自由落体炸弹与如今铺天盖地的精确打击武器相比,颇让人有一种呆板迟滞的感觉。世界各国轰炸机、战斗机等作战飞机都装备了航空炸弹,军事爱好者们对这种武器可以说是见惯不怪了。但也许静心一想,到底航弹内里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文将为读者们详细剖析这一令人熟悉而又陌生的武器:航空炸弹。
一枚航弹,小则几十千克乃至几千克,大则重达若干吨,还可採用核装药。因此航空炸弹即可用于战术用途,也能胜任战略任务。通常我们称重量在50千克以下的航弹为小型航弹,100~500千克为中型航弹,以上为大型航弹。在结构上,航弹一般包括弹体、弹翼、引信、装药等。航弹还可以加装制导装置、升力翼面、减速装置等实现特定功能的附加部件。一般来说,航弹弹体通为两头尖锐的流线型圆柱体,尾部一般有各式各样的尾翼。作战时,作战飞机将航弹投掷向目标,命中时以冲击波、破片、火焰等各种杀伤效应实现对目标的毁伤。
◆起源身世
航空炸弹由哪国谁人发明,已无从考证。据称19世纪中叶,奥地利人就已开始从气球上向义大利威尼斯城投掷爆炸性武器,这可能是航空炸弹最早的实战应用。1911年11月1日义大利飞机携带手榴弹改造的炸弹,轰炸了利比亚地区的土耳其军队,这被认为是世界上首次轰炸行动。另一种说法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俄罗斯设计师b.b.奥拉诺夫斯基于1909到1914年专门设计了系列化的航空炸弹,包括杀伤、爆破等型号,重量从几千克到几百千克。1916年a.雅科夫列夫又研制了最早的航空燃烧弹。德国人则声称1912年德国人研制了世界第一种航空炸弹,代号m.apr。可以肯定的是,真实意义上的航空炸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作战飞机的出现而面世的,估计一战期间各国共投放了5万多吨炸弹。
◆基本构造
从本质来看,2003年的航弹和1909年的航弹没有大的区别,但其中的技术含量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航空炸弹的基本构造。
◎规格
我们常把航空炸弹的重量作最基本的分类标准,例如美国航弹通常分为100磅、250磅、500磅、1000磅等不同级别。1磅等于0.454千克,我们常在新闻报导中看到908千克炸弹等带零头的数字,就是英制重量单位换算为公制单位所造成的。採用公制的国家,其航弹多数分为50千克、125千克、250千克、500千克等规格。但航弹实际重量总是与其规格并不相等,而且在储存状态时因不装引信、弹箍等部件,重量又有少许变化。例如,我国250-3型航弹实重216千克,500-2型航弹实重473千克。一般来说,250千克级别航弹长1到2.5米之间,直径250到350mm不等,同样随引信、弹箍等部件的拆装而发生变化。特殊航弹则一般不归入特定规格级别,例如美国有6800千克的blu-82“滚球”超大型炸弹,以及近期研制的10吨级“炸弹之母”。我国也有重达2.84吨的3000-2型航弹,刚好能装在轰-6的弹舱里,并曾随轰-6出口国外。
◎弹体
弹体最主要的作用是容纳装药。单单看容器这一职能,弹体理论上应尽量薄、轻而容积大,而圆柱体容器正具有上述优点,因此弹体一般都近似圆柱体。如我国500-2型航空爆破炸弹使用10mm厚的铸钢圆柱形弹体,250-1则为8mm。
弹体虽功能简单,但它要承受各种外来力量,设计上必需消灭空中解体、触地过早崩裂、侵彻深度不足等问题,因此精心的设计不可或缺。美国在多次局部战争中大量使用的mk84航弹,其铸钢弹体按空气动力学设计,薄而轻,装药量多达全弹重的45%(这一比值的学名叫“装填系数”),从而增大了杀伤力。普通航弹大部分重量都耗在弹体上,例如我国老式的250千克航弹,装填系数仅38%。当然,这不是说要一味追求高的装填系数,弹体太轻可能令航弹强度不足,而且要考虑产生最优杀伤效能的弹体破片的实际需要。
航弹外形上可大致分为低阻力和高阻力两种。低阻航弹具有流线的纺锤外形,或呈球端圆柱体,弹翼小而后掠,适合高速的战斗机、攻击机携带。高阻航弹(如俄制ФАБ-m54系列、我国250-1型等)外形粗钝,空气阻力大,不适合高速飞机外挂。低阻航弹在同等速度下的阻力,一般为同重量级高阻航弹的几分之一,乃至1/10。但高阻航弹能充分利用机体内部炸弹舱的容积,仍有较大实用价值。应当指出的是,高阻航弹一般比同一重量级的低阻航弹要更重(指实重),装药更多,威力更大。有意思的是,从资料图片上看,俄军的高速飞机(像苏-24)也常携带高阻航弹。美军的普通航弹已实现全面的低阻化。我国还将部分航弹划分为中阻航弹,顾名思义是阻力在高低两者之间。
第959页
有的航弹表面前端有防跳弹装置,假如没有这一装置,在低空高速投弹时,炸弹有时会出现跳弹现象,在目标上打水漂,偏离目标。解决跳弹问题除了使用防跳装置,还可以使用瞬时触发引信。此外像我国3000-1、俄ФАБ-m62等高阻航弹的头部还装有保证下落弹道稳定的弹道环。
航弹的头、尾部分,表面上看与弹体似乎是一个整体,实际上多数航弹的头尾部分都是与弹体相互分离的独立部件。为了装填炸药,弹体头尾一般有开孔,装好后用一个螺接的金属盖封好。钻地弹的弹体前盖(或头锥)要使用高强度材料,如美军曾使用203mm榴弹炮炮管作为钻地弹弹体。
在材料方面,钢铁具有坚固、成本低、加工简易的优点,因此航弹弹体常用铸铁或铸钢制造,尤其是球墨铸铁。因此弹体往往呈现明显的铸造特徵,带有粗糙的波纹状花纹。总体来说弹体制造技术,还是相对简单的。但是,这里面仍有着很多学问,特别是大型航弹的弹体,没有一定的冶炼、机械加工、气动力等技术积累是造不出来的。例如我国3000-2型航弹的弹体中段、尾锥制造问题,就曾困扰厂家多时。有的弹体还採用刻槽等预制破片的设计,以改善爆炸产生的破片的各种特性。近年高强度铝合金也开始应用到弹体上,产生的破片更多、更轻、更快,且弹体总重较小。南非就採用过内嵌钢珠的玻璃纤维材料制作弹体。特殊航弹(如反坦克炸弹、子母弹的子弹)的弹体作用不尽相同,可以使用轻金属、塑料等材料,外形也不一定是流线型。弹体上以字符和彩色条纹标註重量、用途、编号等信息,美军网站上常常有硕大的新闻图片表现出这些细节。美军训练弹一般涂为蓝色。
弹体上有称为“弹耳”的环状部件。往炸弹挂架上挂炸弹时,把两个弹耳卡进挂架上的挂钩里,炸弹就牢靠的挂好了。弹耳之间的距离、弹耳孔的直径应尽量标准化(北约标准的双弹耳间距为356mm、762mm等,俄罗斯标准则为250mm),或为炸弹配可更换的弹耳适配组件。弹耳标准化问题,对于依赖或曾经依赖进口航弹的国家来说,往往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航弹储存期长,装备后很长时间都未淘汰或耗尽,库存的各种新老航弹的标准又多不相同。随着时间推移,标准本身也会发展改进,我国的图-4轰炸机要求的挂耳距离就与轰-5轰炸机不一样。为此部分型号的航弹必须同时满足新老飞机的特定情况,于是250-2型等航弹既有适用于图-4的老标准挂耳,也有适用于轰-5等的新型三耳式挂耳。当然,“新型”是指当时而言。
一些航弹的构造较为特殊,如俄3Б-500燃烧炸弹呈橄榄形,有一个很薄的金属外壳,仅在弹耳处有加强结构,侧面开有加注口盖,引信在弹体正中央,没有尾翼。3Б-500弹体设计的“特立独行”,正符合其燃烧弹的特性。
第二十卷空军战机武器 详解航空炸弹【二】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2809
◎弹翼
弹翼常指安装在弹尾的尾翼,用于稳定航空炸弹下落时的飞行状态,确保航弹以正确姿态命中目标,通常不提供升力、控制力(滑翔弹翼组件只适用于制导炸弹,本文不涉及)。弹翼还可以阻止炸弹自身旋转,从而提高精度。有的航弹没有弹翼。尾翼的结构、片数、形状和面积按气动力学设计,二战时不少航弹的尾翼是较复杂的圆筒状结构,甚至是双圆筒结构,翼片多达十几片,有的还分主副翼。种种复杂设计都是为了保证弹道稳定,提高命中精度。随着低阻航弹的崛起,弹翼也逐渐改为小面积后掠薄翼片,固定在弹尾模块的表面,能迅速拆装。通常弹翼採用与弹体类似的金属材料制造,但也有使用塑料等轻质材料制造的(适用于重量轻的航弹或子母弹的子弹),不过使用塑料就必须考虑低温发脆等问题。
在航弹低空投掷及制导化的技术浪潮中,先后诞生减速弹翼、起旋弹翼、滑翔弹翼等特殊的弹翼。减速弹翼能减慢炸弹下落速度,从而保证投弹飞机在以50米甚至20米高度进行超低空突防时,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投弹、脱离等动作,而不为自己投下的炸弹所伤,同时保证炸弹尽可能以垂直姿态命中目标。美国mk15弹翼组件是典型的减速弹翼,平时摺叠在mk82炸弹弹体后半部分,投下后四片弹翼像雨伞一样撑开,藉助空气阻力减缓炸弹下落速度。
目前航弹尾翼一般设计为模块化组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更换合适的尾翼组件。某些炸弹甚至可以让飞行员通过外挂管理系统设置减速尾翼组件工作模式,令减速炸弹在高空投掷时不张开尾翼,以免大幅增加投弹误差。通过联动保险装置,还可以保证如果弹翼没打开,炸弹就不起爆,避免炸伤投弹飞机。我国又把携带减速弹翼的低阻航弹称为“低空弹”,当年研制250-3低阻航弹时就是先设计了“低阻弹”,再设计出了低空尾部部件,使得250-3进一步成为了“低空弹”。
除了减速尾翼外,现代航弹还使用了减速伞和减速气囊。在伊拉克电视新闻中,伊军曾高举美军航弹的减速伞欢呼雀跃。减速伞是加装在弹尾上、用于减速的小降落伞。在一些航弹上,要靠一个较小的引导伞拉出较大的主减速伞。伞又有十字形、旋转形等多种样式。
第960页
减速气囊像一个开口很小的袋子,炸弹下落时释放出气囊,气流从气囊四个角上的开口处冲进气囊内部,气囊增大进而增阻减速。有的气囊使用火药燃气完成吹鼓的工作。减速气囊和减速伞也可以设计成飞行员可控制,高空投弹时无需开启。典型的减速气囊包括美军bsu-85气囊弹尾组件等。减速气囊和减速伞的制造工艺,比减速尾翼要简单。更重要的是它们受横风的干扰小,因此对精度影响较小。同时,气囊和伞展开时占据的空间较小,因此对投弹高度、连续投弹间隔等方面的限制更少一些。
起旋弹翼常见于子母炸弹的子弹,其用途是驱使弹体高速旋转藉以解脱引信保险。有的子弹利用弹体刻槽、凸肋乃至不对称的弹体起到同样作用。
◎引信
现代航弹的引信和保险紧密融合在一起。引信的主要用途,是在符合起爆条件时令炸弹起爆,反之则令炸弹处于安定状态。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分为定时、定高、碰炸、压力等等。例如中高空投掷的核航弹可以使用大气压力引信,通过测量气压,判断是否到达了起爆的高度;又如採用上抛甩投的低空投掷核航弹,其特殊引信可测量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一旦到达弹道最高点即解除保险。目前航弹引信最普遍的工作方式是“碰炸+延时”,引信在弹体撞击目标时被触发,经预先设置的时间延迟,引爆雷管、传爆管,进而使装药爆炸。引信一般以螺接等方式和弹体连接,可以方便的更换。由此又引申出航弹引信的标准化问题,其螺口尺寸、引信尺寸等必须统一,美军将这一尺寸定为50mm。为了让航弹在距离目标一定高度时发挥其最大威力,有时要把引信装在适当长度的探杆顶端,如俄ФАБ-250航弹。
引信保险要确保炸弹的安全,通常有三种方法:一、令引信与引爆主装药的雷管分开,比如储藏时不装引信,或用可拔除的钢销分隔开引信、雷管;二、引信必须受到足够的外力作用才会触发,如封装在金属外壳里面,只有强烈的撞击才能触动壳内的引信;三、採取延时、远距保险措施,只有当炸弹的飞行状态满足了特定条件后,引信才能起作用。第三种方法,一个较为简单的实现方法使用风车涡轮:弹体下落时,风车涡轮开始工作,在相对气流作用下旋转,达到一定转数后才允许炸弹起爆。低空投掷的航弹往往装有负过载引信,当尾伞打开航弹减速时解脱保险。
部分航弹装有一根连接着挂架和引信的保险钢绳,炸弹投下时拽紧的钢绳把引信扯到解除保险的状态,这样炸弹只有离开挂架后才能起爆。为确保安全,一枚航弹要至少採用两种保险方式。在引信上通常设有小窗口,里面标示了引信当前的状态,搬运或安装时应特别注意。
引信还可以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引信在撞击时,内部的活动撞针会在惯性作用下猛烈冲撞雷管,雷管起爆,进而引发主装药。电子式引信原理和机械式引信近似,但通过电气元件之间的电流脉冲来实现动作。引信需要长期储存,用普通电池供电的话容易失效,因此很多电引信配有锂电池等长寿命电池,或者干脆装上微型空气涡轮、火药燃气涡轮或惯性式发电机,在弹体下落时发电提供引信所需电能。总的来看,电引信比机械引信复杂些,但设置工作方式、延时等方便灵活,不仅可由地勤手动设置参数,还可以在飞行中由飞行员通过外挂管理系统进行设置。电引信还包括近炸引信,通过发射/接受无线电波,在弹体接近目标时起爆。
如果引信加上定时机构,可以延时几毫秒到几十小时后,才引爆炸弹。延时装置可以採用机械或电子钟錶原理,也可以燃烧延时药盘实现。对于钻地弹来说,少许延时有利于炸弹藉助动能钻进坚固目标的内部起爆。如果需要杀伤地表上的软目标,可以把延时时间设得很短(约50μs),炸弹则完全在地表上方爆炸。延时另一个作用是阻碍敌方行动,美军曾在朝鲜大量使用延时炸弹阻碍志愿军排弹。延时引信也可令航弹定时自毁,以免被敌人缴获。
为确保可靠起爆,航弹经常用两个以上的引信。这里以美军m117/118通用爆破炸弹来进一步说明。该弹弹尾装有fmu-54机械引信,保险涡轮装在尾锥的侧面。也可以在弹头採用m904电引信,弹尾用机械引信。还可以换成fmu-113空炸引信,或fmu-139a/b触发/触发延时引信,后者用fzu-48/b涡轮供电。如果使用mk75引信组件,还可以作为空投触发地雷使用。对于飞行时可重新设置的引信,弹体上还会留有一些专门的信号接口。
引信工作正常与否,关系到作战任务能否完成,以及载机及机组成员的性命安全。每当作战飞机投弹方式发生变革时,它也必须随时变革以适应新的需求。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当我军开始试用低空投掷的低阻航弹时,原本以为能够沿用老式引信,结果出现了过早触发的问题,炸弹在空中早炸,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研制了全新的低空航弹引信。
第二十卷空军战机武器 详解航空炸弹【三】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5124
◎装药
装药是航空炸弹弹体内装填的炸药或特殊物质,是航弹发挥作用的核心部分。普通航弹装普通炸药或烟火药。主装药应尽量选用对撞击、摩擦不敏感的炸药,以保证安全。这些炸药用锤子敲也不一定会爆炸,正因为如此,引信必须藉助“敏感”而威力小的雷管,加上传爆管,去引爆“迟钝”而威力大的主装药。
第961页
最为广泛採用的航弹装药是成熟、便宜的tnt,也可使用混合多种化学成分而成的混合装药,例如tritonal(特里托纳尔,tnt/铝混合炸药)、h6、rdx、nto等更先进的炸药品种。採用高能量、低敏感度的新型炸药是航弹发展的趋势,但发展中国家出于成本考虑仍大量採用tnt装药。较早期的混合装药,像tritonal的威力比等重的tnt高50%左右,先进得混合装药威力就更加大了。特殊航弹,例如美军blu-82大型航弹,使用的装药一样“特殊”,该弹主装药为硝酸铵和硝酸铝混合物。
在工厂里,常用浇铸的方法把熔化的炸药装入弹体内部。如果炸药熔点高(比如rdx),那就将它和低熔点物质(蜂蜡、tnt等)混合起来熔化浇铸。不过混入低熔点物质,如蜡,将会降低炸药的威力。另一种方法是用机械压缩方式进行装填。
细分下去,常规航弹又可以分为爆破、杀伤、燃烧、反坦克、反跑道、子母弹和特殊航弹等等。爆破、杀伤航弹依靠装药爆炸的冲击波和弹体碎片杀伤目标。其他种类的航弹稍微复杂些,举例来说,燃烧弹一般採用凝固汽油、白磷、铝粉(或镁)、烟胶片、四氧化三铁等可燃物质,一般呈粉末或胶状,在扩爆装药的作用下能四处飞溅引火。反坦克航弹可利用聚能射流战斗部攻破坦克顶部,也可依靠弹体高速破片贯穿较薄的坦克侧装甲(如法国bat120)。特殊航弹包括照明弹、烟雾弹、训练弹等,使用更特别的装药。训练弹装药较少,仅生成闪光或烟雾以标示命中点,或者干脆就没有装药。
如何评测航弹的爆炸威力呢,一般可用距离爆心若干米处(如10米、100米,按炸弹大小适当取值)的冲击波超压值来衡量,这一数值越高显然威力越大。此外,抛土量也是重要的指标,这是因为使用触发引信的航弹能产生巨大的弹坑,弹坑的容积能够较好的描述航弹的威力。3000-2型航弹抛土量高达300立方米,250-3型航弹则为56立方米。对于燃烧弹、破甲弹或者主要依靠高速破片进行杀伤的航弹,则有各种具体数值,例如平方米内的有效火种数等等。非常规航弹主要指装填核生化物质、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航弹。
航空炸弹的总重一般较大,其中30至40%是装药,因此航弹的威力是相当惊人的。一般的装甲输送车,只能抵御10米外爆炸的155mm榴弹破片,这些榴弹一般重30到45千克。假如250千克普通杀伤航弹在距装甲车目标10米处爆炸,输送车内部的人员将被杀死或重创。採用专门设计的航弹能够更为有效的杀伤其预期目标,例如我国老式的100-2航杀爆弹的破片能在10米处贯穿30mm的均质装甲钢板,而大多数坦克的侧面、顶部装甲的防护水平都低于这一数值。因此在当前来说,影响航弹效能的最主要因素是投弹精度,而不是航弹本身的威力大小。
◎定型装备
航弹与其它各种军用武器一样,从客户方提出需求,到最后定型装备部队,要经过严格的设计、测试验证过程。假如是测绘仿制的话,那么设计工作会简单一些。一般最初的试验是由样品弹完成的,有的样品用于在地面靶场进行静止状态下的静爆威力试验,以检验航弹威力是否与设计值相符。另一些样品没有装药(可用砂土等填充物代替),用于装机和空投试验。装机试验可以发现飞机挂载使用这种航弹时会否出现问题,例如弹本身与弹舱、挂架、运输挂载车辆的适用性;空投试验检验气动设计是否能保证航弹飞行稳定、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弹体强度是否足够等等。此时要考虑上选择适当地貌地质的场地作为试验靶场,过于松软的土质无法给予弹体真正的考验,选择过硬的土质则变得“吹毛求疵”。上述试验完成后,经过修改优化,可进行实弹空投试验,检验实弹弹道稳定性、炸药安定性、爆炸完全性、冲击波等威力数值、下落时间等重要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如均符合要求,则可转入定型生产。
也有许多航弹,并未经历上述周密的研制试验过程就已经投入实用。例如美国的5000磅gbu-28雷射制导炸弹,就是在海湾战争期间由美军紧急提出试制要求,本土厂家赶工制造了两发样弹,立即空运沙特,由f-111携带攻击了伊军目标。据称炸弹到达沙特时,浇铸不久的装药还在透过厚厚的弹体散发热量。当然,因为这种炸弹弹体就是203mm炮管,制导/控制等部件是成熟的产品,这才能如此“仓猝上阵”。
航弹不算是高技术装备,生产简易价格低廉,战时消耗量较大,对于拥有一定数量作战飞机的中等国家来说,其航弹总储备量往往达到以十万为单位。就中小重量级航弹来说,单一个型号往往储备几万枚之多,发一个生产订单至少得生产几千枚。引进外国作战飞机及相关航弹武器时,常常也是一个型号的航弹就引进几千枚。像美国这种“世界警察”,航弹的装备数量就更为惊人了。
◆浅析投弹
在当前各国装备的较为先进的综合火控系统中,航弹的准确投放,是由平视显示器、大气数据计算器、火控计算机、测距雷达等组成的复杂火控系统,加上飞行员及时准确的决策处置所完成的。火控系统中常用的航弹攻击模式,包括“炸弹连续计算命中点”ip)和“连续计算投放点”rp)两种模式。这里做一些粗浅的介绍。
第962页
ip模式下,综合火控系统将不停歇的计算连续时间段内炸弹最终的命中点。系统能够根据本机传感器测出的高度、速度、航向等数据,以及预先输入的该型航弹弹道参数,连续的计算出假设当时投弹,炸弹将落在目标所在水平面何处。这一个点的位置,以命中点的特定标示输出到平视显示器上。这样,飞行员需要做的,就是透过平显盯住叠加了命中点的目标景象,不断操纵飞机,令命中点与目标重合,并投放炸弹。
ccrp的瞄准原理,就是火控系统在接近目标过程中连续计算每一瞬间,假如投弹时在地面上的命中点位置,并同时计算飞机同一瞬间相对目标的位置,将两者在计算机里自动对比,将命中点与目标的位置之差作为距离和方位操纵信号显示在平显上。此时飞行员根据这一信号指示驾驶飞机到达预定的投放点。当命中点与目标重合时,表明飞机到达了投放点,此时火控系统自动投弹。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已证明的一个事实是,即便同样使用无制导的自由落体航空炸弹,装备综合火控系统的作战飞机,其投弹准确度远远优于没有相关系统的老式作战飞机。两者轰炸特定目标所需的架次、投弹总数几乎有着数量级的区别。因此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作战飞机来说,进一步改进其火控系统,仍能显着提高其作战效能。
◆扩展改进
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航空炸弹有一定技术含量,但稍有一点工业基础的国家都能够大批量生产。因此航弹是一种多快好省的航空武器,有作战飞机的国家必定会装备航弹。
单个航空炸弹威力始终有限,一战开始不久就出现了集束炸弹。集束炸弹是把多个航弹捆绑、连接在一起,投掷以后散开,能覆盖面积较大的目标区域。集束炸弹和达姆弹(击中人体膨胀变形的枪弹)都被视为“不人道”的武器,国际公约规定禁止使用,但美国在空袭南斯拉夫、伊拉克等战争中仍大量使用了这一类型的航弹。
子母弹可以看作是有密闭外包装的集束炸弹,天女散花般的子弹特别适合对付面积目标,换装或混装不同的子弹则能对付不同类型的目标。子母弹一般要装遥控装定引信,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抛撒子弹高度。子母弹有着精巧的抛撒措施。许多子母弹投掷后先炸开弹体尾部,然后头部的抛撒装置产生火药燃气把子弹推出去。也可以在弹体上布置炸药索,起爆时把弹体炸开,子弹在相对气流或弹体中轴抛射装置的作用下抛出。英国bl755型250千克反坦克子母弹,就利用燃气发生器吹胀各个子弹旁的气囊,把子弹推出去。该型航弹的子弹虽小,但数量多,覆盖面积广,一枚子弹的破片多达1050片,破片穿甲深度超过180mm,足以击毁或重创各种装甲目标。由于性能先进,该弹为我国仿制并装备。
为控制航弹的速度,减速/增速火箭应运而生。法国“混凝土破坏者”反跑道炸弹同时装有减速/增速火箭和减速伞,减速火箭令炸弹改为垂直下落,减速伞延缓下落时间,保证投弹飞机安全脱离;然后增速火箭烧掉减速伞,并令炸弹加速到160m/s,高速侵入跑道水泥层内部,随后起爆。更出名的法制“迪兰达尔”反跑道炸弹则採用“双降落伞+增速火箭”的布局,装备了法国、美国以及我国。不过近年由于精确制导炸弹的发展,美军已能够准确的“点射”敌军躲藏在机库、掩体内的作战飞机,“迪兰达尔”反跑道炸弹有了点“鸡肋”的味道。
航空炸弹最具革命性的改进,是以“白星眼”电视制导炸弹、“宝石路”雷射制导炸弹等为代表的“灵巧炸弹”浪潮。各国在普通航弹基础上,加装电视、红外、雷射或gps导引头,以及气动舵面等装置,使得自由落体航弹变成了精确制导武器,在此不做详细描述。应强调的是,当航弹加上导引头、助推增程火箭后,它与空地飞弹已没有本质区别了。而以现役航弹作为制导武器的战斗部,要比研制全新的飞弹战斗部便宜而可靠。
◆辅助设备
航空炸弹的使用,还需要一些辅助的设备。例如飞机上要有挂架、挂钩以吊挂航弹,目前一般都使用能适应多种武器、具有标准性的复合挂架。挂架不仅起着吊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是机载火控系统和炸弹间的中介。以某型歼击机为例:该机机翼下的复合挂架呈流线型,底部有挂弹钩、前后限位器、电源插头和前后脉冲输出机构。挂弹钩由挂钩、解脱/闭锁装置、投放爆炸机构组成。当挂弹时,弹耳卡进打开的挂弹钩内,这时投放爆炸机构的触片被弹体顶起,处于安全状态。飞行员决定投弹时,打开火控系统的相关开关,接通“射击”开关,选择“投弹”操作,按下投弹按钮。挂弹钩接到投弹信号,通过电磁铁驱动解脱装置打开挂钩,炸弹在重力或惯性作用下坠落或甩脱。如果使用可遥控的电引信,挂架必须有相关的接口。有的挂架藉助气压、爆炸、电磁等弹射装置强制投掷炸弹。
进入强调飞机隐身性能的时代之后,航弹及悬挂设备设计有了新的要求。美国人走的道路是尽可能在机体弹舱内携带航弹,以保证隐身性能,在低威胁(或已压制敌方防空力量)的情况下也可外挂部分航弹。外挂物,特别是能挂载多枚航弹的挂架系统,其多个方向的rcs比一架具备先进隐身能力的战斗机要高得多。因此使用内部弹舱携带航弹也成为了必然的潮流。这进而导致航弹必须在保证足够威力的条件更多的减小重量、缩小体积,以适应容积有限的新型战斗机弹舱。美军的“小直径炸弹”sdb就是这一形势下的新产物,它仅重250磅,通过先进的制导技术提高精度、保证毁伤效果,一架f/a-22能内带8枚sdb。而该机的部分机体部件已经到了当前技术的极限,例如机身钛合金隔框是世界上最大的类似产品,机体容积短期来说不可能再有增大空间。可以说不缩小航弹体积,势必导致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对地攻击能力急剧下降。
第963页
炸弹在地面存放时有专门的仓库、支架、拖车或挂弹车,这些设施设备都是专门设计的。拖车、挂弹车一般都很低矮,避免与机身、机翼碰撞;经过特殊处理的悬挂系统能保证运送航弹时不产生过大的振动;有的带有液压/电动的起重臂等吊挂、卸装设备。
部队还需要装备与航弹相关的各种检测设备,以检查航弹的各个部分是否处于正常可用状态,特别是引信这一容易失效的部分。
◆展望未来
从提高航弹威力的角度看,继续研制先进的炸药技术,例如分子间炸药,能有效提高航弹的杀伤力。电磁炸弹等新体制的航弹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常规电磁炸弹已在伊拉克参与了实战。这种炸弹多数採用爆炸磁压缩发生器(mfcg)原理:炸药爆炸的能量作用于金属爆炸管,迅速压缩磁通量,从而将爆炸化学能转化为电磁能,获得高功率电流脉冲,杀伤敌方的电子设备。另一个方向是光杀伤航弹,利用爆炸化学能产生巨大的光脉冲,干扰、杀伤战场上大量的光学设备。从结构上看,“模块化”将成为新一代航弹的重要特点,装药、弹翼、引信等可以快速拆装组合,适应各种用途。
对于现役航弹来说,配上制导模块,能够快速的组合成不同用途、不同制导体制的空地武器。而许多作战场合也需要这一“低技术武器”,例如较大的面目标(电厂、车站、码头等)还得用大量航弹方能有效毁伤。可以肯定,尽管制导武器已经成为空地武器的主流,但航空炸弹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仍值得我们予以充分重视。
外篇 阻碍中国古代文明的七件事(转)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7823
题外话:最近看了不少欧美以及日本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赞嘆的同时,不由感受到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投入的太少,在清宫戏此起彼出的同时,却越来越少人认真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研究,因此不顾自己斤两,执意写点东西,做点匹夫的贡献。
当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被攻入叙拉古城的罗马士兵杀死的时候,那个士兵并不知道自己亲手扼杀了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从此欧洲由于宗教迷信进入了愚昧黑暗的中世纪,知道一千多年后,科学文明才因为哥白尼,伽利略等人重新回到欧洲大陆,如果这个偶然因素被排除,那么以古希腊的文明水准,稳定地发展,在之后几前年里,欧洲也完全可能成为封建时代的文明中心,而不是只有中国在几千年里孤独地站立在世界文明的山巅。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文明也遭遇过七次类似的重大打击,如果不是这几次巨大的打击,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甚至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加速度,在欧洲的教士们还在几千年前和古埃及法老一样的方式在纸草和羊皮上记录时,就突破到近代文明来。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来看一看,这八个事件究竟是如何阻挡了华夏文明发展的车轮,甚至于将文明的发展倒车回去的。说只有七次,是因为这几次都影响重大,意义深远,而类似陈胜吴广起义这样的事虽然是重大事件,但是对于中国整体的文明来说,只是农民起义罢了,特别是对于科学文明来说,并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会进行讨论
第一件 秦始皇的焚书事件
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了中国,又作了废分封,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有利于文明发展的措施,《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可是不久就发生了使文明倒退的“焚书”事件。历史上说秦始皇焚书总是和坑儒一起说的。不过从现代眼光看,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坑儒事件只是封建社会中君王残酷镇压政敌所常见的手法,而且被害的儒生,方士据说只有四百六十人,比起后来几个朝代的文字狱来说还差的远。但“焚书”事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反作用。
据说在公元213年,当时有个儒家的学者在宴会上批评秦始皇设郡县的做法,一些儒生也不断议论对秦始皇的政策不满。丞相李斯是恐怕这些反对他的人危害国家统治或者是自己的地位,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史书除《秦纪》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掉;《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监督烧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列;
于是在全国各地都燃起了烧书简的熊熊大火,过去东周时期几百年逐步累积起来的诸子百家学说成果就这样毁于一旦,很多就此失传。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仅仅是这些学术成就的损失。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非常有利于各类学说的发展,是我国古代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正是在中国自行发展出现西方近代科学的前提,如果不是这次焚书事件,百家争鸣能够继续,很有可能在不久的时代里,在中国就能有人喊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样的豪言,使中国出现培根这样的哲学家,并出现现代实验科学。
可惜的是从此几千年,直到现在也再也没有如此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了。因此此后的中国学术研究都只是在先贤的基础上发展巩固,很少出现什么新的学术思想。
因此中国的科学和文明走上了一条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第964页
第二件事:独尊儒术
由于秦朝的迅速崩坏,取代的汉朝吸取了秦的教训,要寻找一条不同于秦的道路。
汉武帝的时候,为了摆脱上前一代大臣以及太后的影响,寻找能集道德,政法,思想三位一体的治国之道,需要寻求一种哲学体系来支撑。
汉武帝因此到处举贤纳士来寻求治国之道,
《汉书 武帝纪第六》记载道: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这个丞相绾叫做卫绾,是汉武帝的老师,说使用韩非,商鞅的学说的人只能乱国,不能使用,因此汉武帝也不再使用法家的理论,事实上汉朝初期推广的是萧规曹随的黄老之学。而法家理论对于治理国家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后来中国的朝代也还是不断有人推崇以法治国。
可是紧接着发生的事情,使以法治国这样的概念,再也没有成为中国人思想中的主题,现在社会上,我们抱怨法律不健全,不断有人以权盖法,官本位等思想,就是从这件事种下的根。
《汉书·董仲舒传》中的这段文字:“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就是说只发扬孔子的学说,废除其他的学说。董仲舒这个名字应该是被永远记住的名字,就是这个人以自己的智慧彻底谋杀了所有其他伟大的学说,使现代人评论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时,首先想到是是儒家思想,甚至只有儒家思想。这样后世的知识分子只能学习儒家学说,先秦的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自然是妄想,甚至于连学习其他学术思想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只剩下儒学才是学习,并为国家录取的正路。
这一点和欧洲中世纪只有学习神学才是唯一获得知识的正式途径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汉武帝採用这个措施对汉朝的统治是有利的,但是对于中国的文明发展来说,在以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特别是封建后期,儒家思想成为制约文明发展的因素后,董仲舒独尊儒术所造成的儒学在中国也造成了特别厚重的枷锁,使的中国在向近代科学迈进时步履艰难。
于是中国后面几千年的文明许多学者都概括为儒家文明,这听上去便不觉的是很丰富的感觉。
但是由于中国文明这时候还是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期,之后还是创造出盛唐这样的文明高潮。
第三件事 金元入侵
随着历史车轮到达宋代,中国特色的封建文明达到了最高峰,宋朝的赋税收入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是最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当高,导致司马光慨嘆: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有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宋代的科学文化也达到了高潮,理学家程颐的“格物致知”已经体现出科学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领先的水准。而当时甚至已经出现了工厂生产等资本主义萌芽,就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最好时机,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使这个时机被错过,否则中国可能是最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而这个时机的错过,导致中国再也没有在封建社会时期遇到这样好的发展时机。
北方金元的连续入侵,导致中国北方的生产水平完全倒退。
由于金元都属于游牧民族,在进入中原后都按游牧民族惯例大肆掠杀,使北方的人口大幅降低,其中部分则迁移到南方(其中唯一的好处是使南方特别是两广地区的文明大大的发展了),金元统治者还在中原实行原始的奴隶制度,在农业区实行放牧,以及民族歧视政策,这些都导致了当地文明的倒退。让人感嘆的是,当金的后裔满清又一次统治中原的时候,他们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比如歧视汉人,满人不从事生产,不读书,甚至将杭州的西湖改成了马场,不过由于明朝的经济文化并不出众,因此文化上的倒退并不象在宋朝的那次那样明显。
而中国封建文明也因此开始慢慢地走向下坡路。
当金元的游牧民族逐步被当地汉民族先进的文明同化时,已经过了几百年,而再也没有机会达到北宋那好的时期。这当然是因为其后的唯一的汉族政权明王朝,在科技文明等发展的方面实在是做的最糟糕的一个朝代。
可以说几乎都是失败的,倒退的。
因此阻碍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大事件里和明朝相关的是最多的。
第四件事 明朝的统治方针
这样的段落标题似乎对明朝的统治者太过于苛刻了,但事实上一点也没错,明朝几代君王里除了明成祖万历帝
还算可以外,其他的君王都基本可算是昏君,整个国家在统治下,整个国家生产落后,毫无朝气,到处是密探的恐怖统治,可说是最差的封建时期了。
自明太祖朱元璋取得天下后,为了将元朝强制实行的牧业恢复为农业,将大量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得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不过这种开国时期的发展相当程度是在元朝长期的生产力压制后的反弹,如果换成任何一个前朝政权来统治也都能达到开国时期的发展。由于对刚刚从蒙古统治压抑下,明朝的统治者对于传统特别着重,理学这时候发展成为用儒学中的伦理来管理国家,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的理论。而这样的理论宣扬的不是发展,而是禁慾,只要维持原始的农业自然经济就可以了,这样才符合简朴的道德风范。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完全走回封建社会初期的形式去了,因此在后期,导致粮食供应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第965页
在这样的治国方针下,虽然在中后期,又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即使没有满人的入侵,还是很难爆发出工业革命的。
与此理雪家们已经完全脱离了宋朝理学初创时寻求天地间真理的初衷,变成完全僵化,沦为统治阶层工具的东西,在同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而八股文的出现,使得知识分子阶层整体被僵化,从而使得科学文明再一次停步了。
第五件事 明朝的八股文
朱元璋有一次临朝听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写了洋洋万言陈说时务,朱读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不由得大怒,将茹责打了一顿。后来又让人继续读,读到最后才涉及正题,所提几条建议也还可行。他一面向茹道歉,一面下令纠正浮夸的文风。又钦定了奏言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部分组成,通称“八股文”。又规定在科举中,应试考生也要按八股文体做文章,后来连字数都有了限制。这种文体格式死板,内容空洞,束缚人们思路。可是读书人为了考功名,都只好学习八股文,很多人连书都不读了,只研究怎样写好八股文,于是这样发展出来的知识分子,很多也是毫无思想,可见对文明的发展八股文起了多大的破坏作用。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当明清两朝的读书人开始沉迷在八股文里钻营时,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的发展便陷于停顿了。
但是由于一个人的存在,当时中国还是很可能成为近代史中领先的强国,那就是郑和,这个人比哥伦布早九十二年开始了伟大的航海,甚至有证据表明,是郑和的船队(由他的副手率领)发现了美洲和澳洲。郑和的功绩我们都很知道了,可以这样讲,当时成为世界的霸主,建立日不落中华帝国的不二时机就在眼前。当时中国事实上也的确是称霸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霸主,郑和的宝船是1500吨的巨舰,百年后哥伦布使用的最大的船才100吨。只要郑和所进行的伟大事业能继续下去,现在在美洲,澳洲以及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建立庞大殖民帝国的将是中国人,可是由于明王朝的理学观念和下文所说的事件,使我们错过了在地球上拓展国土的最好时机。
第六件事 明清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愚蠢
郑和七次下西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航海所得到的资料和航海技术,也使得当时中国是海上的绝对霸主。
可是前文已经说过明朝的治国方针是一种非常保守的,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思想,发展生产对于明朝来说不不对的,因为这违背了简朴的美德。因此当时的永乐帝和大臣们没有一个从郑和的描述联想到其中的巨大商业利益。当然由于当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富足最强大国家,这些王孙大臣自然没有动力去海外捞世界。于此相反,当时欧洲各国的君主无不梦想着能打开到东方的新航路,带来大量财富,对航海都非常支持。不过我国东南沿海的居民一直都有出海的传统,当时民间的海上贸易也相当繁荣,因此如果明能支持航海事业,中国人建立美洲殖民地完全是可能的。
可是由于日本的倭寇开始骚扰中国沿海,明朝便禁止了民间出海,明太祖屡颁海禁令。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宣布“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又宣布“林示濒海民私通诲外诸国”。洪武十七年正月,“ 禁民入海捕鱼”。洪武二十三年十月,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洪武二十七年正月,甚至下令“禁民间用番香、番货”。明太祖制订律法,对于违禁者及私行放禁的滨海军卫官兵,都要处以严刑。明太祖的海禁,使唐、宋、元以来的海外贸易遭到沉重打击。至永乐时,明成祖宣布:“不许沿海军民人等私自下番交通外国,遵洪武事例禁治。”小小的海盗竟然让号称最强大的明帝国,签署这样的命令,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从没有过,从这点看出明朝的外强中干,以及极端保守。
就这样由于国家的海禁,就此扼杀了我国当时还是最领先的航海事业,中华日不落帝国就此成为泡影。更主要的问题是,明清两朝由于禁止民众出海,而当时又不象汉唐一样和西域各国通好,这样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关闭起来,形成了闭关锁国的状态,由于那时侯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起步,中国的故步自封便失去了及时获得最新的科技知识的机会,一直到被炮火打开国门,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
郑和死后,连国家进行的航海事业也停止下来,之后发生的事则是让人发指的损害民族利益的事。
以兵部侍郎刘大夏为主的官员便停止了航海活动,理由是是航海太花钱,对百姓负担太重。由于郑和下西洋,并不象其他欧洲国家航海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向其他国家显示中华的威仪,因此很花钱。但他们没有看出航海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这点反而是南宋的赵构做的很好,他是历史上最支持海上贸易的皇帝,原因是每年需要交给金国的岁币太多了,只能想办法多**。话归本文,刘大夏这样做其实更深的含义是防止宦官的势力变大,但是从郑和这样少有的有作为的宦官身上下手,也可见这些人的眼光短浅。刘大夏据说是一个很认真的官员,而且还十分关注百姓疾苦,不过这个人实在受八股文毒害太深,目光短浅,居然做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他将郑和几十年积累的技术资料从宫里偷出来,全部付之一炬了。这个极端愚蠢的做法,可以堪比焚书坑儒的秦始皇,这样使得明的航海技术倒退了几十年,由于这是是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关键几十年,刘大夏的做法可以说改变了历史。可笑又可嘆的是,他做这件事的时候一定还以为是为百姓做了件好事。可以说把这个人弄个铁像跪在郑和像前放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前也不为过。
第966页
请大家原谅我对这个人咬牙切齿说了这么多,公正地说把责任归罪于他个人是不公平的,当时的明王朝的军臣可以说都是一群没有见识,只知道钻营,谋私利的庸碌之辈,因此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这样的说法。归根结底,是理学的保守思想和八股文毒害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即使是有见识的人也脱离不了这个局限。
让人惋惜的是,之后满清政府依然延续了“海禁”政策,甚至还在收复台湾后,曾经打算放弃掉,把百姓都牵到大陆,真是让人嘆息。我们可以看出,在思想保守落后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有科技文明的大幅度进步的。
因此中国在古代成为海上霸主的梦想,终归还只是梦想罢了。中国不能成为
中国古代的文明在遭受了以上那么多次巨大的打击后,已经到了清王朝中后期,这时候中国的科技文明已经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可是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少数民族的统治,採取了比前朝更保守更专制的统治。
虽然清朝有为的君王比明朝多的多,但是在思想领域的保守使进步和发展成为“不合祖制”的罪过,因此和不断进取发展的西方列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前,清帝国还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国家,因此虽然被西方国家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们还是有可能奋起反追,从而再次领先的。因此在饱尝国家落后的痛苦后,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始了向西方列强学习的洋务运动。
第七件事 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
我们都知道洋务运动最后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告终,但是洋务运动还是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西方近代科学思想的引入以及近代中国工业的初步建立。可是洋务运动还是失败了,他并没有能使中国摆脱被西方列强殖民化,而与此同时进行的日本的明智维新却成功的使日本成为了一个强国。
因此我们必须检讨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成功而明智维新却成功了。
这个问题很多历史学家都有过论述,蒋介石也曾经评论过,我很同意他的观点,他认为关键是双方领导人的认识不同。伊藤博文的着眼点,在与建国建军久远的规模有关联的问题—政治、宪法、经济、社会的组织,军事的制度,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因为伊藤博文知道「先立乎其大者远者」,所以日本的建国建军,自始即着眼于基本精神,故其维新的基础颇为深厚。』『相反的是,我国(清廷)李鸿章则是深受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只知道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以为「中国但有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而对于立国建军的大政方针,和科学文化的根本之图,尤其科学的基本精神,则不闻不问。『因此,他主持洋务几十年,亦仅止于聘请顾问、训练洋枪、抽取关税厘金、设立机器制造局、造船厂、招商局、矿务局,求其「船坚炮利」而已。 『其结果,海军毁于中日黄海之战,陆军败于中日朝鲜之役,关税主权旁落于外人之手,内忧外患,祸乱纷乘。『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优劣,即于此判若云泥了!』
其实这并不能完全怪李鸿章的见识短浅,他正是由于受到前文所说的僵化的中国八股文式的教育,思想怎能不僵化,而且中国是天朝大国的思想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当时的知识分子一直到普通百姓谁不是这样想的。
当中国的确是最先进最文明的国家时,这样想是自豪,而当国家已经落后时,继续这样想,就只是夜朗自大了。可惜由于前文所说的闭关锁国,国家落后了也没有人知道。因此直到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在说这样的昏话,“洋人以势力胜,中国以礼义胜”,“所恃者,中国数千年礼义廉耻之维”,则实在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所造成的副作用了。而反观日本由于过去从来没有达到过文化的领先,从唐朝时期日本的大化改新开始,日本就开始在学习中国,在发现西方的先进后转而学习西方列强,相对中国来说,文化的失落比较少,也比较习惯,因此能十分彻底地学习,并掌握到西方的基本精神,而中国几千年的老大架子是很难取掉的,因此即使开始学习也能难作到虚心。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之后由光绪皇帝和康有为梁啓超等人试图实行的更彻底的改革时,只经过了短短的一百天,便遭受到保守派和洋务派的阻挠而夭折了,因此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和洋务运动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失败或许是必然的,但还是要说,如果,如果不是中国的封建历史这样长,而变的如此保守,这次的变革或许会成功,那么中国或许彻底抹去近代史中太多的屈辱。如果这六次事件的前几件没有发生的话,后面的悲剧或许也不会发生。我们的历史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发展。
但是历史毕竟没有如果,而且是那么多如果,中国的历史遭受了那么多次巨大的打击,还能够屹立不倒,本身就值得我们骄傲,毕竟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绝断的文明。公元前18世纪古印度文明被雅利安人取代,公元前1600年 西臺人入侵,古巴比伦灭亡。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波斯灭亡。而各类其他文明甚至整个族类被灭绝的也多不胜举,惟有华夏文明以其巨大的生命力持续了下来,即使曾经被游牧民族统治,却仍然以其强大的同化力量将之溶入了中华文明的整体中。
第967页
因此我们有理由为自己的文明和民族骄傲,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吸取前代的教训,将这类损害民族和文明的事件减少甚至不再发生并转化为动力,中华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顶端是我们完全能实现的。
外篇 古代厕纸(转)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3442
本文追溯了三国至明清期间中国人如厕拭秽方法的流变过程。厕筹在三国时期随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而使用手纸的正式记录由元朝蒙古族开创,此二者皆为中国古代拭秽风俗流变的重要转折点,从而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特徵。
关键词:厕筹;手纸
古人大便后用何物拭秽?港剧《寻秦记》提出了这一问题。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香
港特警项少龙被时空穿梭机送到战国时代的赵国,夜宿一居民家中,内急要上厕所,项少龙向老翁要“卫生纸”,老翁懵然不知何物,项说:“怎么擦屁股”?老翁从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说“这就是啊!请随便用”。看到此处,不禁使人失笑。对呀,古人用什么擦屁股呢?
本文逆时间之河而上,由近到远追溯了古人拭秽风俗流变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不排除某些地区某些人还在使用五花八门的其他物事,但是主流是人们普遍用卫生纸,因此我们考证历史,也仅仅考证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文明的主流。
元明清——粗纸时代
清朝人用纸拭秽,有多处文献可以考证。此处仅举一例,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段刘姥
姥拉肚子的文字: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 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这段描写说明,在曹雪芹生活时期,无论是大观园还是乡下的人物,都已经使用手纸拭秽了。
明朝皇宫中专门负责后勤的机构,名叫“四司”,据《明史》志第五十职官三记载:
“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宝钞司掌造粗细草纸;混堂司掌沐浴之事”。其中宝钞司就是管手纸的部门了。
那么,当时的人们用的是什么纸呢?所以还要了解中国古代纸的种类。
明清之际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杀青第十三记载:“凡纸质用楮树(一名榖树)皮
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又记载:“此纸(火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由此可知,纸因其原料不同而分为“皮纸”和“竹纸”,但无论何种纸都有“精”、“粗”之分,其中精者用来写字,粗者百分之七十用来做焚烧祭鬼神,百分之三十为日用品。
分清了纸的种类,我们还要知道,敬惜字纸在中国有很久的传统。民间传说用印了字
的纸拭秽要遭到报应。清朝时,社会上有大量的《惜字律》被看作是文昌帝君制定的天条圣律而流传,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徵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官方甚至明文禁止在可能用来拭秽的纸上印字。“1873年3月14日《申报》刊载消息说,一女子用字纸拭秽,扔入便桶,遭雷击跪倒。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令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字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帐改造还魂纸,以免秽亵”[1]。
使用手纸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朝,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
竹片,大概是因为元朝统治者文化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据《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
综上可知,元明清之际人们开始用手纸拭秽,这种纸大多是没有字的“粗”纸。至于
皇宫中所用手纸为粗纸还是精纸,不可详考,我想太子妃一定不至于用粗糙的纸去摩擦娇嫩的脸蛋吧。
唐宋——厕筹与粗纸并用时代
厕筹又称厕简,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
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
近来日本考古发现了许多古代厕所,1992年在奈良县高殿町发掘藤原京遗址过程中,发现了被称为“日本最古老的厕所”遗蹟,厕所遗蹟出在7世纪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条一坊建筑遗址的外侧,“厕坑中出土筹木150余根”。类似的厕筹还在福冈市发掘的大约公元720~730年间的鸿胪馆厕所遗址中发现。时间在11- 12世纪的岩手县平泉町的柳之御所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厕筹,其规格“平均长24、宽0.5-0.8、厚0.5厘米”[2]。唐宋间,中日交往密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日本影响很深,因此日本的这些考古发现对推论唐宋时期中国人的拭秽工具很有参考价值。
第968页
除了考古实物佐证外,唐宋间使用厕筹的记载也多见于史籍,宋马令《南唐书.浮屠传
》:“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
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资治通鑑》唐纪四十七记载,韩滉任镇海节度使,运送大量物资至关中,其中就有厕筹:“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记列,无不周备。”
唐代高僧道宣所述《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上厕法第十四记载了僧人的日常规范,
其中上厕法要求僧人“常具厕筹,不得失阙”,并明文规定:“不得用文字故纸”。这个记载证明了唐朝时代的僧人用厕筹拭秽,同时很有意思的是禁止用“文字故纸”拭秽,既然禁止,那么现实生活中一定有人这样做,不然何来禁止呢?
唐宋之间,纸已经不仅仅用于写字,而且用作日用和焚烧祭鬼神。宋人《爱日斋丛钞
》记载“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唐书》王屿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祷神而用纸钱,则自王屿始”;唐以后焚烧纸钱记载开始在史料中频频出现。又《天工开物》记载:“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纸。故造此者名曰火纸......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既然出现了日用的纸,那么,人们用它拭秽也是顺理成章了。
魏晋南北朝——厕筹时代
唐之前,已有使用厕筹的记载,但未见有用纸拭秽之证据。
资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六梁纪二十二记载北齐皇帝高洋“虽以杨愔为宰相,使进厕筹,
以马鞭鞭其背,流血浃袍。”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东晋裴启佚书《语林》记载“刘寔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
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反走,即谓崇曰:乃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寔更往,向乃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
唐朝僧人道世所着《法苑珠林》卷第十三之“感应录”记载:“吴时于建邺后园平地
。获金像一躯。讨其本缘。谓是周初育王所造。镇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汉魏未有佛法南达。何得有像埋瘗于地。孙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厕处令执屏筹。”此事若为真,则是三国时期就使用厕筹的明证。
用厕筹之法疑随佛教而传入中国。在早期的佛教诸律中,记载了释迦牟尼指导众比丘
使用厕筹的事情,如毗尼母经卷第六: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针对这种情况,释迦牟尼佛说:“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
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释迦牟尼佛生活于公元前六、七世纪,这些戒律则成文于他逝世之后的一百多年,所
以从目前的文献资料看,印度使用厕筹的历史要比中国早得多。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最初传入的只是一些“经”,而对信众的日常起居做出明确要求的“律”则是从三国开始,而中国人使用厕筹的最早纪录也自三国始,所以厕筹由印度传入说目前还是站得住脚的。但是不排除中国人在此之前就使用厕筹,只是目前没有证据而已。最终的答案,可能还要今后的考古发现来给出。
使用厕筹法随佛教由印度传入,后来厕筹改为纸则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开始。从中国古代拭秽风俗之流变可见中华文化的开放性,由微知着,由小见大,从此亦可管窥中华民族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优良传统。
外篇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转)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4749
华夏族是个逐步融合化扩大化的概念。公元前4000年,青藏高原居住着古藏缅族,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北部居住着夏族(首都今宝鸡市),晋南关中洛阳一带居住着华族(首都今淮阳县),淮河以南和汉江流域居住着蚩尤的先人。公元前2700年夏族领袖黄帝东进,战胜华族领袖炎帝,并在今新郑县定都,后来二族将汉江和淮河的领袖蚩尤灭掉,占据整个中原,华夏二族逐渐融合成华夏族。禹的儿子启破坏禅让制,建立了联邦制的夏王朝,定都登封县,这是华夏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国所直属的领土只包括中原和晋南,夏族老家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已经被藏缅族和吐火罗人占据,遗留在当地的夏族接受异族的殖民统治。
公元前1550年,居住在今商丘北一带的商部落(当时称东夷)灭掉夏中央,成了中原的主人,领土比夏朝多了徐州和山东西部。东夷在血缘上介于华夏族和通古斯族之间,外貌上与华夏族区别不太大,他们的区别主要在文化上,可称为华夏别支。经过500年统治,商部落完全华夏化。
第969页
公元前1050年,周部落灭商中央,建立了强大的周朝,周的领土比商朝多了关中和燕国。至于周的说法有两个,一说周部落是华夏族的一支,居住今太康县,后来迁到关中,经常与藏缅族的羌族和吐火罗打仗,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西戎的因子,文化理念与中原华夏开始有所差别,但作为华夏族在关中的移民,血缘上文化他们仍然是以华夏族为主体;二说周部落是公元前2006年逃难来到甘肃的苏美尔人。不过有人说苏美尔人是公元前3100年由河西走廊移民到两河流域的夏族的一支。秦也是东夷一支,战国时期也彻底华夏化。楚国(统治阶级是黄帝系祝融氏后代,国民则属于蚩尤后代)与华夏族则有浓厚的血缘亲属关系,但文明落后(与东夷相似),不过也于战国时期完全华夏化。
秦灭六国,华夏族与楚人相融合,秦始皇将大量华夏族楚族移民到河套,所以后来的匈奴、西部鲜卑的国民中都很多华夏族血缘者。西汉时期,一个以华夏族为基础的新民族(汉族)产生了。汉代汉族是由华夏族与东夷族、楚族融合而成的,也有部分羌族的血液。
据史料记载,东汉全国有7200万人口,后因战乱人口锐减至原来的1/3,即2400万,三国末期人口为2500万;曹魏、吴、汉休战后都在恢复生产建设,到西晋中期(公元300年)人口增长到3379万;西晋八王之乱人口死亡过半,到317年西晋灭亡时汉族人口甚至不到1500万。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至于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也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而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敦煌一带多是中原流亡的汉族和当地汉族。后来30万羯人被冉闵基本杀绝;40万氐族随前秦从关中前往各地驻防,氐族由于分布太过于分散,不过50年就被淹没在汉族的汪洋中,苻坚被西燕和后秦消灭,苻丕被后燕灭,苻登为西秦灭。西秦又被匈奴胡夏灭,后秦被东晋灭,胡夏被吐谷浑灭。鲜卑慕容部、乞伏部在混战中被北魏、高云-冯跋、东晋消灭。到东西魏并立北方时,中国北方只剩下两个大的民族————汉族与鲜卑族拓拔部。(拓跋部鲜卑族4世纪初全部人口不逾百万,甚且远低于此数。)由于在秦燕争雄的间隙,民间汉人恢复增长,368-407年的汉族人口全国恢复到3000万,东晋人口有1500万,所以北方民间汉族人有1500万。520年中国人口增长到5240万,其中南朝2000万,北朝汉族2350万,混血儿400万,鲜卑杂胡490万。由于尔朱荣之乱而被屠杀的鲜卑羯和534年开始的东西鲜卑魏的互相攻伐,鲜卑族人口已经枯竭。由于周齐拒绝汉化,所以鲜卑族很少溶入汉族人血液,最后以大部分自相残杀同归于尽和小部分溶入汉族而结束了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由于胡人以打仗为职业,所以胡人在200年的北方混战中大都战死,(尔朱羯族被斛斯椿杀光,侯莫陈悦又杀一遍,鲜卑族所剩无几)以至于西魏宇文泰不得不从汉族民间补充兵源,搞府兵,用当地汉族豪强带兵。八柱国中只有宇文泰和元欣是鲜卑族,其它的李弼(李陵后裔)、李虎、李远,赵贵,杨忠,王雄都是汉人。总的来说北朝后期胡将大大减少,汉族大将先后涌现,如西魏大将韦孝宽、杨忠的爸爸武川镇司马杨元寿、辽东汉族高欢、秦琼的爸爸北齐大将秦彝等等。从此,汉族人不仅在民间而且在军方也占压倒性优势,周齐隋唐的汉族将士及先祖大都崛起与东西魏并立时期。到了隋朝初年,关中、山西一带由于胡人战死,民间汉族增长和外地汉族重新回归,汉族已经占压倒优势。到公元581年,中国人口剩下4430万,其中南朝1800万,北朝汉族2000万,混血儿300万,鲜卑杂胡330万。所以隋唐北方汉族血统大概(2000+150)/2630=82%。
说一下南朝汉族,在秦岭淮河和扬州-镇江-溧阳-宣州-黄山-九江-武汉-常德-怀化-百色一线之间,自秦汉以来都有大量汉族移民。比如楚国在战国时期完全华夏化,四川被秦国占领后也逐步华夏化,成为汉族的一部分。还有南京一带自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安史之乱、靖康之难,中原南迁的汉族移民逐渐超过了超过了当地吴蛮。(云南汉族最初是明朝穆英率领下的南京移民,后来清朝实行"改土归流",大量四川汉人涌入)所以这一区域汉族血统有90%,超过了北方汉族。
至于苏南-浙江-江西-湖南则最多有60%的汉族血统,所以吴语、赣语、湘语难懂。上海-苏南自泰伯入苏州以来就是华夏族-吴蛮杂处,后来北方战乱南逃至此的汉族人逐渐增多,超过了当地吴蛮。浙江以前属于越国,后来被华夏化的楚国灭掉,越人南溃,汉族涌入与山越(不属于百越而属于苗瑶语系的民族,畲族的祖先)杂居。湖南、江西则是汉族与大量武陵蛮(苗瑶族的祖先)、少量云梦闽越族杂居。不过咱们说句题外话,在血缘上和体表特徵上南蛮比百越更接近汉族,这也是闽粤汉族与其它汉族显着不同的根据。
闽粤则可能有大量的百越族血统。福建人无疑具有闽越族血统,虽然汉武帝灭闽越后很多闽越土着和贵族被强制迁移到江淮和云梦,但是当时的汉族人仍然少于闽越族土着;直到后来大量固始汉族南迁,汉族才与土着人口相等。所以福建人的汉族血统充其量不超过60%,这註定了福建人有更多的百越特徵。而两广可能有更多的南越族血统,这一点从他们跟越南人相似可以看的出来。两广至多有50%的汉族血统。粤语、壮语、闽南话-闽北话难懂,可见一斑。
第970页
金建国初期女真族有60万人口,后来入主中原的女真族有40万人,而金国治下的汉族人有4300万。金灭亡后,汉族人怀着对金人满腔仇恨,将残留在华北的女真人无论男女老幼统统杀死。很难想像当时对女真恨之入骨的汉族杀之惟恐不及,居然会跟女真通婚!
蒙古帝国全国蒙古族人口不到150万,散布于亚欧大陆,而进入中原地区不会超过50万。而元朝的汉族人口有9730万,完全是压倒优势。元亡后,朱元璋对留在中国土地上的蒙古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云南的蒙古人吓的改了自己的民族属性,几百年来不敢说自己是蒙古人。
说南北朝时有民族的融合倒还说的过去,因为虽然在民族仇杀中羯、匈奴、氐、羌整个民族在中国被杀绝了,但是鲜卑族的的确确融进了汉族。但是在宋元时代,胡汉矛盾比抗日时期的中日矛盾要尖锐十倍,纯粹是民族间的一场血腥大屠杀,根本没有民族融合的条件。虽然胡人在战争初期取得主动,但是由于胡人意志的退化,胡汉人口对比的悬殊,胡人政权最终灭亡,并且在灭亡后遭到了汉民族报复性的血腥大屠杀,留在中国本土的胡人基本上被杀。(明初清初,由于中原瘟疫和战乱造成人口锐减,山西洪洞县城西大槐树移民迁往中原,这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北方汉族大迁移)。满族是金政权进入中原后留在东北故土的女真人的后代,到了本世纪,基本上融合于汉族,这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民族融合。200万满族人融合于3亿人口的汉民族,基本上改变不了汉民族的属性。所以汉民族是相对纯正的民族。
汉代,华夏族与南蛮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从此绵延至今!隋朝时,鲜卑族融入了汉族,形成新汉族。新汉族与汉代汉族文化上、血缘上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差别,但差别还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汉赋与唐诗的差别。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种的民族,只有相对纯种的民族。相对纯种的民族有汉族、藏族、大和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希腊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杂种有印度斯坦族、英格兰族、法兰西族、鞑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亚族等。
註:(1)数据来源:http://.cpirc.org/popnum.htm
种族与民族是不一样的!以血缘划分,世界上有四个种族:黑、白、黄、棕;在同一种族内部,按照血缘远近和文化的不同又分为多个民族。白种人内部差异很大,分印欧、乌拉尔、高加索、阿尔泰、闪米特含米特共5个亚人种。其中,斯拉夫、日尔曼、拉丁、希腊、阿尔巴尼亚、凯尔特、塞种属于印欧人种,爱尔兰-威尔斯-苏格兰-高卢属于凯尔特人,伊朗-塔吉克-阿富汗-印度斯坦属于塞种人。芬兰-匈牙利-保加尔人属于乌拉尔人种,黄白混血的突厥人属于阿尔泰人种(含有大量的黄种人北亚族群的血液),犹太-阿拉伯属于闪米特含米特人种。德国和北欧都是日尔曼人,英格兰民族是来自德国的盎格鲁-撒克森部落的日尔曼人和直接从北欧或辗转法国北部来到英国的诺曼部落的日尔曼人的混血,美国统治民族和主体民族则是来自英格兰的移民。
按血缘关系和文化关系划分,黄种人内部分北亚族群、通古斯族群、汉族、藏缅(南蛮)族群、苗-瑶-畲族群、百越族群、南亚族群、南岛族群8个分支。南岛族群属于黄种人和棕种人的混合,所以皮肤稍黑。爱基思摩族、勘察加族、布里亚特蒙古族、新疆青海蒙古族、图佤族属于北亚族群;蒙古族、鲜卑族(锡伯族)、契丹族(达斡尔族)、满族、朝鲜族、大和族属于广义通古斯族群;藏族、缅甸族、羌-彝-哈尼族、土家族、基诺族、纳西族、白族、蜀人、巴人、楚蛮、吴蛮属于藏缅(南蛮)族群;苗-瑶-畲族;华南古越族(壮-侗-布依-黎-京族)、傣族-寮国族属于百越族群;柬埔寨高棉族、中国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印度南部蒙达族属于南亚族群;马达加斯加族、马来西亚-菲律宾的马来族、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族、台湾的高山族、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玻里尼西亚和纽西兰的毛利人属于南岛族群。平埔族应该是大陆渡海过来的古代百越族与当地土着南岛族群的混血。京族是以百越后裔骆越-僚为主体,同时也加入了南岛族群印度尼西亚族的占人,和南亚族群的高棉人,及少量汉人而重新组合而成的新民族群体。大和民族的人种更接近南岛,但语言更接近通古斯。最早居住在日本的是阿伊努人的祖先虾夷人,属于南岛民族,对大和民族影响极小;绳文时代,受黄帝南渐的影响,暗黄色皮肤的百越被迫南迁,一部分迁移到了日本,这些人构成了今和族的血缘的40%;接着浅黄色皮肤的通古斯民族经鞑靼海峡进入日本北部,由于人数太少,对大和民族血缘影响甚微,但是对日语有一定影响;弥生文化时代,前三世纪,韩族迁入日本西部,并于250年将日本统一,将大量通古斯语言融于日语,这批韩族占有今和族血缘的20%;同时中国的南蛮(吴蛮)大量迁移日本西部,将吴音带入日本,吴蛮占今和族血缘的20%;另外中国的汉族在秦朝、唐朝、明朝都曾经零星迁入日本,比如徐福东渡、鉴真东渡、朱舜水东渡等,将汉音、唐音带入日本,不过对日本血缘基本没有影响。
外篇 中国的货币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1023
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以铜币为基础。更早的货币形式目前尚未被发现。最初的铜币形状多种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由于浇注铜币使用砂模,铸造好的铜币带有毛边,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联起来打磨修锉。这种特殊的形状使它被赋予很多象徵性的神秘主义解释,有人认为铜币的圆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铜币上面通常带有铸造时的皇帝年号。
第971页
金币在古代中国很罕见。春秋和战国时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国曾经使用过金饼和金片。但是在其它的地区和朝代里,黄金主要用于装饰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纪,西汉的汉武帝曾经发行过白色的鹿皮货币,用于赏赐贵族和军事将领。除了铜币以外,棉布、丝绸、大米等生活物资也曾经作为货币的计算单位(而不是实际的货币)用来支付官僚和军队的薪饷。唐朝以后,白银货币逐渐得到广泛流通。虽然国库和官方银库里的白银按照统一的成色与重量铸造成元宝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银却不是铸币,而是以零碎的块状流通,在市场上使用时要经过计算成色、秤量重量这些繁琐的手续。大块的银锭要用夹剪切割,零碎的小块银锭需要在银匠那里重新铸造成更大的银锭。中国不使用白银铸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政治的不稳定性,官方无法为发行的银币提供担保,同时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经常将白银窖藏起来,导致市场流通额不足以支持银本位货币系统。
由于携带大量的铜币极其不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时期,出现了交子的纸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但是比起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来,它更象一种汇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纸币,并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困难的妙法之一。他们不顾实际的货币流通额和经济水平,发行了大量没有保证的纸币,造成了最早的通货膨胀。元朝被由汉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农本主义者。他认为纸币是异族的东西,应该加以摈弃。但是明朝自己也发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这种纸币在民间很少使用。
明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和铜钱一样普遍的金属货币。清朝时期,白银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货币单位(「两」)。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银元开始在中国大量流通。光绪皇帝在位时期,中国铸造了自己的银币,并设立了户部银行,发行正规的纸币。1935年,中国实行法币制度,正式废除银本位。根据1936年《中美白银协议》,法币一圆等于0.265美元。
外篇 中华文明伟大的生存法则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16000
中华文明伟大的生存法则(转载)
中华文明的伟大,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文明都无法比拟的!(本句是偶的观点。)
.
历史对民族的兴亡提出了三个严峻结论: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无论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岛屿民族、草原民族,只要她能够稳定的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持续发展一定的时间阶段,她就获得了自立的根基。但是,纵然有了这个根基,也并非每个民族都能够确保自己的文明不突然中断,不骤然消亡。稍微留意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看到许多令人不胜惋惜的民族消亡案例。
在五六千年前就以法制文明规范社会生活方式的巴比仑人,可谓人类第一朵灿烂的文明之花。可是,她如今在哪里呢?三四千年前的希腊人,在爱琴海诸岛创造了辉煌文明,其哲学、法学、神话文学至今还都是熠熠生辉的明珠。然而,那些“希腊人”如今在哪里呢?两千多年前的亚平宁山地人以绝对的尚武精神吞併希腊横扫欧洲而建立了罗马帝国,可是,那些罗马人如今在哪里呢?(对历史无知而又骂口常开的新新人类们,可别将今日希腊、今日义大利当成了古希腊与古罗马)。 在墨西哥高原留下神秘踪迹,以至于被某些颇具想像力的“家”们说成是“外星人”的那个发达民族,如今在哪里呢?创造了金字塔与诸多伟大文明的古埃及法老们的族群,如今在哪里呢?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佛教文化,可是其中间几百年的历史却是一个中断的黑洞,今日印度人竟是忝居古印度人后裔的光荣!蒙古人曾经横扫欧亚、统一中国,建立了其广袤无与伦比的草原帝国。可是,以国家实体为依託的古蒙古人,数百年间却国亡族破,至今仍然支离破碎。中世纪的铁血帝国拜占庭、奥斯曼、神圣罗马,同样也是灰飞烟灭,其主体民族星散消亡于人类海洋了。还有那些绝对尚武的强悍王国,马其顿、波斯、波希米亚、大月氏、西夏、辽、金、楼兰等等等等,一个个都成了供人凭弔的遗址,当时的主体民族也都星散融会,那些独有的文明也都成了漂浮于人类天宇的流星。
为什么?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历史。因为那是经过漫长严酷考验的、能够证明自己其所以优秀的事实。那种无法撼动的事实中存在着一个民族原生文明的强大力量,存在着百试百灵行之有效的生存大智慧、抗争大技巧与饱满激扬的生命状态。紧要关头对历史的反思,往往能激发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从久经考验的生存大技巧中创造出适合于本时代的生存谋略。
所以,审视自己的原生文明不是虚幻的发思古之幽情,它完全可以成为创造新的历史的出发点。要解密中国民族在无数次生死存亡关头的求生奇蹟,以开拓我们的战略视角,就要从我们的原生文明中理清那些生存大智慧、抗争大技巧的基本方面。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根基。一个民族在她从涓涓细流发展为澎湃江河的过程中,必然有一段积淀凝聚进而升华的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生存谋略等一系列稳定的存在方式,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基因那样改变, 将长久的甚至永远的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命轨迹与发展潜力。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原生文明。她就是这个民族身上的“胎记”,永远不能磨灭。一个基本的交代是:中国原生文明的生成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原生文明 形成后的第一波惊涛骇浪便是统一的大秦帝国的建立,从而使中国文明万源归一,形成中国文明的正源。自此以后,中国民族拓展生存空间的历史波澜便壮阔的展开。
第972页
民族生存的根本在于抵御外来族群的欺凌与侵略。也就是说,战争能力的文野强弱,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命运。战争能力低下,或迟或早都要灭亡。这是民族发展史的铁则。中国民族其所以具有悠长的耐久力,根本之点就在于对外来危险无与伦比的抵御消解能力。在数千年沧桑中,这种能力已经臻于化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总结中国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剎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 “学”者,绝非浪得虚名。中国历史上的兵家有两个显着特点:
其一,全部是文职军人出身(请注意,名将才是职业军人); 其二,同时都是身居要职的政治家。
这两个形式特点,反向的说明了中国军事思想必然不会是单纯的军事攻防研究,而一定带有深邃的社会人文价值。假如不是历史尘埃的淹没,中国的经典兵书绝非只有《武经七书》。
姑且只说《武经七书》的作者:《六韬》的吕尚即人人皆知的姜太公,显然是个老学者。《孙子兵法》的孙武本是齐国名士。《吴子兵法》的吴起是鲁国名士。《司马法》的司马穰苴是晋国的司马(文职国防部长)。《尉缭子》的作者是魏国国尉缭,同样是文职国防部长(请注意,中国古代的司马、国尉、太尉等,都是最高国防长官,只有大将军、上将军等各种将军才是三军实际统帅)。《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李世民不消说是个皇帝,就是李靖也是文士出身。另外,失传而重见天日的《孙膑兵法》的孙膑,更是文人学子。《孟德兵法》的曹操,四言诗写得惊世骇俗。一言以蔽之,举凡中国留有军事着作的兵家,没有一个赳赳武夫。这样的兵家们所锻铸的用兵原则,囊括了非凡的民族生存智慧。《孙子兵法》开篇就是《始计》——即庙算,即战略运筹。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个论断代表了中国民族对战争的最高境界的审视。战争对军人而言,是死生之地,对国家民族而言,是存亡之道。惟其如此,战争才是国之大事!《司马法》则开篇就提出“以战止战”、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警世格言……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民族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是冷静清醒的,是坚决排斥盲目性的。
还是让我们具体看看中国民族“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历史吧。
[img>[/img>
中国民族第一次的生存大危机发生在春秋中期。周王室东迁洛阳后百余年间,王权的衰落与诸侯国内部的争斗,对外夷的防范早已经形同虚设。野蛮部族如汪洋大海般从四面进逼中原。那时侯,岭南、江南、东海、陇西、高原、草原,无处不敌。南苗、东夷、西戎、北胡,四方皆夷。大约数以百计的野蛮部族从各个方向向中原蚕食。华夏民族危在旦夕!这时候,却恰恰正是中原世界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前夜,各种形式的新旧较量都正在激烈进行。然而,就在内部革命如此激烈的时候(请注意,“革命”是中国上古话语——汤武革命),华夏民族的新一代贵族精英却深明大义,表现出了族群生存至上的伟大情怀。当时绝对有争霸天下之实力的齐桓公姜小白与丞相管仲,毅然放弃中原争霸的革命,利用齐国巨大的号召力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全力倡导天下诸侯以东周王权为中心,坚决反击夷祸。这个主张的实际含义是,齐国牺牲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拥戴王室,从而“九合诸侯”,凝聚华夏民族抗击外患。九次联合反击,各种野蛮部族全数被驱逐出中原地区。值得深思的是,中原诸侯在胜利后并没有无限度出击,将那些小部族赶尽杀绝,而是北到阴山、南到吴越、东止海滨、西止陈仓(今日陕西宝鸡),所有的诸侯都适可而止的停止了反击追杀。这场大反击保证了华夏民族近二百年平安,直到战国末期北方匈奴捲土重来。诚实的孔子曾经感慨,若非桓公 管仲,中原人都成夷胡了(吾将为左衽矣)!这一次,强力反弹之后的有限扩张,主要是边缘诸侯夺取了野蛮部族向中原进犯的部分根据地,如楚国向岭南的有限伸展、秦国向陇西的有限伸展、晋国燕国向河套草原的有限伸展等。倒是起核心作用的齐国鲁国等老牌诸侯国的土地没有什么伸展。
[img>[/img>
第二次危机是北方林胡、东胡、匈奴兴起后对中原华夏民族构成的巨大威胁。这次危机虽然不是全面大危机,但却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长期危机。战国中期开始,中国南部“苗蛮”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但北方草原与西部草原的游牧部族却形成了很大的势力。他们举族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马背民族特有的剽悍灵动,不断从广袤的沙漠戈壁向南推进,占据了水草丰茂的阴山与敕勒川为根据,向中原燕赵秦三国的北部频繁的攻击掠夺与骚扰。西部则沿着河西走廊东进,占据今日甘南草原与临洮河谷地带,不断对秦国边陲袭扰。从这时开始,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民族进入了长达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战争。
第973页
这场长期战争大体是三个阶段: 战国反击——秦帝国大反击——西汉王朝长距离反击。战国时代对匈奴作战 的主要是赵国、秦国、燕国。赵国第一线,是主要力量,名将李牧的十几万大军长驻云中河套地区。秦国其次,主要是九原、上郡(今日陕北高原与内蒙古) 地区。燕国主要是渔阳(河北北部)、辽西与辽东地区。这一阶段因中原大战如火如荼,所以仅仅维持了抵御两胡、匈奴不能南下。即便如此。李牧的诱敌深入反击战也堪称对付游击骑兵的第一次成功经验。
[img>[/img>
第二阶段在秦始皇统一之时。其时秦帝国军威正盛,举国对匈奴两胡深恶痛绝。始皇帝雄才大略,决心与匈奴大打一场。宽阔的秦直道从咸阳直修到九原,粮食军辎源源不断的北运。上将军蒙恬的三十万铁骑与匈奴骑兵硬碰硬——尔等不是倚仗骑兵剽悍么,偏教尔等尝尝帝国铁骑的滋味儿!一仗打下来,匈奴两胡尸横草原,远遁大漠戈壁的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西部反击照样也是全面大捷, 高大壮硕的临洮将军翁仲被始皇帝铸为金人立于咸阳广场,后来朝贡的匈奴人见了翁仲像无不跪拜!大胜之后,秦帝国没有穷追不捨,而只是占据了阴山敕勒川与陇西草原河谷,彻底夺取了匈奴立足中国边缘的根据地,同时修了万里长城,以其作为纵深防御。这就是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顺便说几句。西方人说长城是秦帝国边界,也是中国古代边界,真教人蔑视他们的知识水准。但凡有军事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任谁不会将城墙修在国界上。当时长城之外的阴山敕勒川、河套平原、辽西辽东平原、甘南草原、河西走廊一部分,都已经是秦帝国领土。而国土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于驻军的。长城只是长驻军队纵深防御的一道永久性工事而已,如何便成了国界?如果按照这种说法,但凡有军事构筑与城墙者便都是国界,欧洲国家不都成了小城堡?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的梦魇。历经楚汉相争、西汉初期的经济穷困,北方匈奴再次大规模南下,当真是亡我之心不死。汉武帝时期,匈奴成势,西汉王朝也如太阳中天,一场大规模长距离的大反击正式展开。卫青、霍去病的大军穿越高山草原,深入沙漠戈壁,对匈奴展开了剿匪式的追击战。“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骠骑大将军(骑兵总司令)霍去病的壮士情怀就是当时中国民族的反击决心,千古之下,依然令人血脉贲张。历经十余年大战,汉军北出到燕然山、狼居胥山( 今乌兰巴托)、贝加尔湖(汉人叫做北海,苏武牧羊守节的地方),西边进击到葱岭、塔里木河、阿拉木图一带。堪称万里征战之壮举。至此,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这次的反击是有限扩张最大的一次,非但彻底巩固了阴山草原等匈奴游击区,向北推进到沙漠边缘,而且占领了全部河西走廊与青海新疆部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人的生存空间第一次大规模伸展,几乎夺取了匈奴两胡的全部边缘根据地。
第三次又是全面大危机。这次间隔较长,发生在西晋末期到魏晋南北朝的一百多年间,史称“五胡乱华”。由于西汉的强盛,东汉又有马援、班超等着名将领消灭边患,加之三国时代曹操北征乌桓、诸葛亮平定西南、孙权开发岭南等,三四百年间中国基本上没有全面性的生存危机。到了西晋,形势为之突变。西晋政权是司马氏家族三代政变所建立的王朝,开国大政权具有的勤奋勤政、休养生息、廉洁节俭等优秀方面一点也没有;倚仗曹魏奠定的实力,拿下了吴蜀两个奄奄一息不堪一击的王国,便骄娇大长,开始了惊人的腐败裂变。五十年间,宫廷腐朽,政变迭起,贵族斗富,皇帝**(晋惠帝是真正的痴呆少年),国中糜烂一团。作为民族良知的知识分子也大为堕落,放浪形骸,空谈清议,没有一个干正经事。(据潘光旦先生考证,阮籍、嵇康一伙所谓“竹林七贤”非但是醉死梦生的大酒鬼,而且是群交能手,竟然还有名士夫妇钻墙窥视大为赞嘆!那位有精神,可找潘光旦翻译的《性心理学》全部注释一看)。这是中国民族被上层糜烂腐败拖向灾难深渊的最危险的一次全面生存危机!
短短五十年的大腐败,使北方胡人再次捲土重来。远遁无踪的匈奴、东胡突然变成了鲜卑、丁令等等胡族,从西伯利亚的丛林草原冒出。这次他们竟大张旗鼓的假託自己是华夏五帝之后裔,堂而皇之的大规模南下来夺中华河山。西晋贵族阶层本来已经腐烂透顶,加之内乱纷争不休,便一溃千里的逃到江南去了。占当时中国三分之二领土的整个北方全部被胡人占领,而且先后建立了诸多政权。
[upload=jpg>
[/upload>
这是四千多年来华夏民族被外敌入侵最深、历时最长的一次。不要因为这些胡人后来也化入华夏民族而讳言痛苦的历史,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大败之后的晋贵族阶层,毕竟过滤出了些许精英人物,依靠他们激励民众支撑危局,但始终也没有北伐成功。危机的解除还是隋朝的事了。跻身于胡人政权 的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整军经武,驱赶胡人,统一了中国。隋的大反击,不但恢复了西汉版图,而且将胡人鲜卑的生存根据地又夺取了很大一部分,这包括夺取青海地区,将河西走廊的细细咽喉扩展为数千里宽阔的纵深国土。但也丢失了西汉西域都护府的西部地区与北部、东部的一些地区。
第974页
真正消除这场百年危机,对外来势力进行又一次大反击的,还是煌煌大唐。
唐与隋接踵,是一个南征北战夺取天下的强悍政权。唐初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西面的吐蕃、西北的回纥、北面的突厥三股强敌。历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不断反击,中国领土有了很大伸展。西北到达咸海,直接于今太阳伊朗接壤,称陇右道;北边到达贝加尔湖与今太阳俄罗斯的赤塔地区,称关内道;南部包括全部越南,称岭南道;东北远达今太阳俄罗斯的朱格朱尔山脉(包括库页岛),称河北道。
随着国力消长,唐代的领土也有盈缩变化。我所说的是全盛时期的生存空间。
第四次危机是宋明时期。这次是中国民族先处于守势而后大反击的一个时期,
也是在富裕状态下屈辱亡国而后东山再起的时期。按照宋朝的经济实力,完全应当振作。但是宋朝却偏偏背离中国优秀的军事传统,实行“将兵分离制”,过分崇尚文职而压抑尚武精神,以致面对辽、金、西夏三个强大的军事小帝国和一个大理国,宋代一直处于防守状态。割地赔款,汉奸辈出,先丢了北方,又在江南最后被元军消灭,中华国土终于第一次被外敌完整占领八十余年。宋朝政权也以屈膝卖国、残害主战派将领而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长久积蓄之后的大反击,始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大起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政府无能,人民自救!中国民族以这种遍地开花的红巾大起义,吹响了强力反弹的号角。但是,最终完成大反击的,依然是有组织的国家政权与军队。这就是明朝初期的强力反弹。
明初是中国历史上“将星如云,谋臣似雨”的时期之一。高涨的民气、英明的君主、善战的军队、高超的谋略、出色的统帅,这时都奇妙的凝聚在一起,终于恢复了中国民族的固有领土。这次反击虽然最终扩张不大,但却能在八十多年后夺回唐代五分之四的领土(没有夺回新疆,没有夺回蒙古草原),也可谓一次成功的大胜利。明朝之后,清王朝的出现是个特殊问题。满族原于女真部族,其所居住东北地区至少在隋唐时期已经是中国本土,明代也是确定不移的中国领土 (称为努尔干都司),相当于一个军事特区。满族虽不是中国主体民族,但确定无疑的是中国人。满族强大而夺取全国政权,本质上是中国人的统一形式问题。只是由于中国主体汉族第一次成了b角甚至c角,再加上满族初期入关的报复心理,将自己的外形特徵(剃头留辫子)强加于汉族等高压政策,汉族才有了亡国感觉。但是,随着满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汉族进入中央政权人数的的不断增多,以及满族皇室的争气(请注意,满族皇室的勤奋明智与八旗部族的腐败是大不相同的。清朝的十个皇帝个个都有危机忧患意识),以汉族文明为主体的中国文明终于认同了这个成功脱离了落后母体的少数民族的中央统治权。所以,满族主政与中国历史上的外敌入侵有着本质不同。一个最起码的比较是与蒙古入侵后的政策比较。满族主政,在维护国家民族的生存空间方面,同样出色的体现了“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大智慧。四面边患在清朝中期几乎完全肃清,西藏、台湾、蒙古、新疆, 全数回归中国!清朝全盛时期的中国,比现在的中国大了大约一倍还有余。
………综上所述,“强力反弹,有限扩张”,这是中国民族在长期生存竞争中的第一个大智慧——对付外敌的超级智慧。有人说中国文明其所以能够以国家形式完整保留,原因在于中国西南部环山、东部临海、北部草原荒漠,远离西方冲击力的原因。这是不了解中国历史。诚实的说,在冷兵器时代,中国经历的巨大冲击比任何一个民族都多都惨烈!而实践证明,任何军事力量(当然包括西方) 都不足以摧毁华夏民族,尚且不说匈奴人的许多部族本身就是白种人。如果以近代以来的历史说话,西方力量与东洋力量难道没有企图灭亡中国的事实?当这些火器民族无情“冲击”我们的时候,恰恰是中国尚未脱胎换骨最为贫弱落后的时候,中国没有灭亡,难道是他们可怜我们?中国虽然暂时落后,但中国正在积聚强力反弹的力量。从历史的角度看,二三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不要说当代技术日新月异,再有五十年到一百年,我们重新伸展的余地无穷之大。然则即或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应当牢牢记住民族生存历史所沉淀凝聚的智慧,只是有限扩张,而不是向全世界疯狂报复。一个经常处于神经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内乱分裂,是民族生存的另一个根本性威胁。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民族之林的残酷竞争中,内乱分裂必然导致强敌入侵与外来势力的各种不正当进入,从而最终灭亡这个民族的文明生存方式。民族的灭亡,虽然不是全部个体生命的毁灭,然则却是个体赖以存在的文明 根基彻底瓦解星散,使灭亡后残存的个体生命丧失精神创造力与传统生活方式,沦为精神乞丐,沦为行尸走肉。惟其如此,民族的内乱分裂,绝不仅仅是国家民族的灾难,从根本上说,更是每一个体的灾难。
某个民族如果发展到以国家形式生存的程度,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文明已经成熟。从此,国家就成为这个民族的生命形式,成为这个民族的外壳与灵魂,国家的兴衰荣辱就成为这个民族的生命轨迹。从本质上说,民族的分裂内乱所侵害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国家形式,通过对国家形式的破坏而消解浸蚀民族生存能力,从而对整个民族带来毁灭性灾难。
第975页
我们已经无法确切的知道远古历史上那些曾经辉煌过的民族一朝覆亡的具体原因了。但是,进入我们视野的历史舞台上,依然在不断上演着相同或相近结果的民族悲剧。回溯上游,基本原因也大体无二。前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的一等强国,数年之间轰然崩塌,虽然每个民族依然存在,但曾经使他们共同辉煌过的国家形式却无可挽回的消逝了。踽踽独行的俄罗斯举步唯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其他获得独立的小民族国家,更是全部沦为第三世界(虽然他们原来的生活状况也是第三世界,但那时他们的民族地位却是第一流的)。尽管这不是民族灭亡的悲剧,但是,当全面内乱摧毁了历史选择的最适合于他们的国家形式(联邦制统一国家)时,每个民族的结果都是灾难性的。南斯拉夫的解体是另一个案。倏忽之间,一个二战期间的英雄的多民族国家竟然弄得几乎只剩下塞尔维亚一个光杆主体,遍体鳞伤,谁都可以对他指手划脚。分裂内乱,对一个民族的伤害是根本的致命的。
令人诧异的是,中国民族的先天禀赋中似乎就蕴涵了强烈的群体精神,其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悠久与坚定,在整个人类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民族能够以大民族大国家形式数千年岿然屹立的根本原因之一。从现实原因讲,中国人也许在远古时代从部族团结联盟抵御严酷大自然与“非我族类”的侵害中,就痛切体会到了族群统一的至关重要。至少大禹联合各部族共同治水的历史是不能忘记的。那时侯,只有棍棒木耒与极少数天然金属工具的几乎是赤手空拳的人们,一旦联合行动,竟然在几十年中疏通了横贯数千里的滔滔大河,使遍地洪水东流入海!此等“喝令三山五岳开道”的伟大功业,没有任何一个大河流域的民族曾经拥有?尼罗河?多瑙河?密西西比河?恒河?伏尔加河?如此独步寰宇的伟业,没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统一,大约连做梦也不敢想。某些清醒的西方人也看到了这一点,说大河流域民族的治水斗争,是统一专制的东方帝国的起源(见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魏特曼的《东方专制主义》)。
大禹领导的联合治水,挽救了整个华夏民族。由此大禹建立了中国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代国家形式——统一联邦制的夏。从大禹立国开始,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就成为中国民族生存历史上的头等大事。大禹在会稽山的开国大典上,无情的杀了迟到的东方部族首领共工,树立起国家最高政权令行禁止的绝对权威。
从夏开始,至今大约四千一百多年。让我们先来宏观的看看在这漫长的四个千年中中国的统一与分裂的线条:
夏, 16王,大约500年,联邦制的统一国体。
商, 17代31王,大约600年左右,联邦制统一国体。
西周,13王,257年,联邦制统一国体。
以上三代是中国第一种统一的国家形式。说她是联邦制,主要是诸侯国的军政自治权比较独立。也不是西方的松散联邦制。远古国家性质是一个专门问题,不想在这里拉扯过多。
东周,
即春秋时代,25王,100余诸侯国,大约300余年。
战国,7大战国,30余小诸侯国,大约250年左右。
以上两段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大黄金时代,是中国创立新型统一国家的过渡时期,而不是通常意义的分裂时期。
秦帝国,两任皇帝,15年,统一帝国。 楚汉相争,5年内乱(分裂)。
西汉, 15帝,215年,统一时期。
新, 1帝,15年,统一时期(后期三年内乱)。
东汉, 14帝,196年,统一时期(初期8年内外战争,后期24年内乱)。
三国, 60年,分裂时期。
西晋, 4帝,52年,统一时期(后期15年内乱)。
东晋南北朝,12帝,264年,大分裂时期。
隋, 5帝,39年,统一时期(后期3年内乱)。
唐, 25帝,276年,统一时期(中间及后期内乱大约30年)。
五代十国,52年,大分裂时期。
北宋, 9帝,163年,统一时期。
南宋, 10帝,157年,大分裂时期。
元, 13君,88年,大分裂内乱时期。
明, 19帝,294年,统一时期。
清, 10帝,296年,统一时期。
1840年后的160年,只算共和国50年基本统一,其余110年全部记为内乱、 外侮、分裂时期。
根据以上粗线条,中国前两个千年基本统一,后两个千年(秦帝国之后)中,统一时期为1215年,分裂内乱时期为785年(加上统一时期的中后期内乱, 大约800多年)。
从总的方面说,中国民族的统一占据了主流,分裂内乱终归统一。一个基本规律是,强盛的中国全部是统一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全部是分裂内乱时期。世界上没有一个大民族象中国这样历经如此多的分裂内乱而每次都能整合自己,最终回归统一潮流!分裂势力在中国历史上没有成功过一次,中国的国土没有因为分裂内乱而永远丢失那怕一寸!不能不说,这是世界民族史的奇蹟。 中国民族智慧中最为眩目的明珠就是统一意识。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将统一意识化做如此恒久的民族精神。
中国民族整合统一的大智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976页
其一,每次面对分裂,统一立即成为中国民族的最高理想,并且绝不动摇。
民族的最高荣誉总是给予能够领导统一的英雄领袖,民众追随的目标也立即汹涌澎湃的倒向统一力量。中国人总是将分裂内乱视为“国破”,又总是将“国破家亡”连成一条最简单的因果直线,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视做天经地义的逻辑。这就是中国民族面对分裂的思维定式,一种永远不能改变的民族价值观。请每个中国人牢牢记住,这就是中国人历经数千年锻铸出来的精神利剑,光芒闪烁,充满霸气——对分裂者没有道理好讲,就是必须统一!
其二,
痛下杀手,毫不手软。中国民族对分裂势力的杀伐决断远远狠于对外来势力的运筹抵御。对外用兵,中国人在历史上一般都极为谨慎。但对内消除分裂完成统一,中国民族从来没有优柔寡断。在是否统一的问题上, 中国人从来没有决策过程。要决定的只是一个,如何打?而且,统一战争从不顾及力量对比,打败了也要前赴后继的再打。每每是统一战争,中国史书都触目惊心的记载着“血流漂杵”“浮尸百万”!那些最大规模的战争,往往不是发生在抵御外侮中,而是发生在统一战争中。战国的长平大战,秦赵两国共出动雄师百万,一战消灭赵国五十万大军,从而创造了古典战争的最高典型。对外战争虽然也同样有着名战例,然则就战争规模而言,远远不如中国内部的统一战争。诚实的说,几千年历史上,能在中国人马前走几个回合的外敌,还确实没有几个,虽然近代以来我们也有过战败的耻辱。但是,内部分裂势力却是同样优秀的人种,就不能不碰撞出最为绚烂的战争火花。这种为了统一不惜付出最大代价的拼命精神,最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民族刚猛勇武的一面,足以使任何分裂势力先自气短三分。
其三,没有谈出来的统一,只有打出来的统一。这是残酷的事实,痛苦的经验。从本质上讲,统一意味着分裂一方的阴暗命运,丢失政权并遗臭万年,盲目追随分裂的民众也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设若抵抗并战而胜之,安知分裂者不能争得统一的权柄?这种幻想每每支撑着形形色色的分裂势力与动乱势力,使他们几乎永远不可能回到“和平统一”的轨道,而总是选择刀兵相见——战场上说话。
国有国情,族有族情。不要说世界上已经有和平统一的先例,更不要说和平是世界的主流。请牢牢记住,世界在变,但人性没有变,各民族的独特精神也没有变,残酷竞争的主流更不会变,而且永远不可能改变;中国民族几千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统一经验,绝不会因为世界出现了电脑、原子弹、卫星、航母等一大批新劳什子而突然过时。
从本质上说,一个民族所创造的文明,就是这个民族的全部生存方式。从民族竞争的意义上说,民族文明是该民族特立独行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又是该民族抗击其他文明蚕食的本体武器。文明形式有多么饱满,民族的生 命状态就有多么强大;文明形式有多少缺陷,民族的生命状态就有多少死穴。
漫长的历史兴亡,一再证明了这个残酷的真理。
与中国春秋战国大体同步的古希腊文明,是一种温和脆弱的海岛民族的文明。尽管这个文明中所蕴涵的深刻的哲学、理性的法学、浪漫的神话与一些着名的科学原理,已经成为人类不朽的文明遗产。但是,古希腊文明缺乏一种内在的强悍与巨大的生命张力。她们关注深邃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所以诞生了深刻的哲学。她们关注自己存在秩序的文明化,所以诞生了法学。她们沉溺于浪漫的幻想,所以编织了灿烂的神话。然则,一个拥有如此文明的民族,却竟然没有诞生兵学着作——一种伟大抗争精神的结晶!这只能说明,对外部世界的防范抵御的意识,根本没有成为这个民族的文明组成部分。最终的结果,古希腊民族没有逃脱灭亡的厄运,被文明落后的罗马民族的步兵无情的消灭了。文胜于质,是古希腊文明的致命缺陷,也是古希腊民族悲剧的必然所在。
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则是战马剑盾铸成的刚性社会。他缺乏丰厚渊深的原生文明,又拒绝汲取古希腊文明而改造自身。虽然强悍,却没有柔韧的文明根基。罗马帝国留给人类的,除了庞大的斗兽场、血腥的奴隶角斗场、 无数的征服战例、奢靡的沐浴方式与酗酒恶习,以及一部《罗马法典》与哲学诡辩派之外,还有什么呢?对于一个存在千年左右的世界性帝国,其主体文明竟然如此贫瘠,确实令人不胜惋惜。 惟其如此,在历史岁月的侵蚀中,罗马民族最终无声无息的解体了。倒是曾经被他征服的许多民族,依旧没有灭亡。质胜于文,这是古罗马文明的致命缺陷,也是古罗马民族悲剧的必然所在。
民族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决定民族命运的,绝不仅仅是战争与暴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文明形式本身的冲突竞争。生活方式是否具有包容性?语言文字是否简洁并具有美感?是否有利于交流传播? 信仰是否具有多元特点?并对其他民族的信仰形式具有共处性?人文精神、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国家形式、社会结构、消闲方式、审美方式、居住方式、人际关系准则、婚姻与两性关系的传统、家庭与家族形式的亲和力等等 等等,是否具有坚实的根基?是否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归纳起来,就是由所有这些方面综合形成的文明方式,对本民族个体是否具有深刻的吸引力、强烈的凝聚力?对不同民族是否具有包容性与亲和力? 文明冲突是民族竞争的“软”形式。它更为长久的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文明形式不具有弹性(包容性与亲和力)的民族,必然是民族文明的尊严极端化的民族,也就是老虎屁股式文明。这种文明的民族,必然陷于 连续不断的外部冲突与内部族群文明的冲突,谁也容纳不下谁,最终导致整 个民族的衰落。历史不乏文明冲突导致战争与对抗的例子。
第977页
十字军东征大约是中世纪东西方文明冲突最典型的战争。所谓宗教圣战,
无一不是文明冲突引发的战争。就现存文明民族而言,在文明冲突中受伤害最深的恐怕莫过于以色列民族。一部《圣经》中的一个故事(即或这个故事是信史),一个犹大,使以色列人在西方民族(文明)宗教世界堕入了万劫 不复的地狱。
一切对犹太民族的残害杀戮,莫不起源于这个“神圣”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犹太民族的灾难至今仍然没有结束,因为某种文明的狭隘与偏见仍然没有结束。
中国民族的圣人是孔子。孔子在世时的敌人多如牛毛(有没有出卖过孔子的叛徒?我不清楚。请热心的网友查证)。可那个中国人要将孔子敌人的后裔当作异类消灭,那在中国民族看来简直要笑掉大牙,连认真的愤怒都不需要。可能有人说这是不伦不类的比较。我倒认为非常的能说明问题。假如说出卖孔子的叛徒还没有找到,那么出卖武圣人关羽的孟达总是真有其人吧,还有割去了关羽头颅的潘璋(东吴大将)也是证据确凿吧。可是,非但封关羽为“圣”为“王”的政权没有下令将潘璋、孟达的后裔(潘孟二族)斩草除根,就是那些最讲“忠义”精神、尊关羽为“鼻祖”的中国会道门们,也没有对潘孟二族寻仇。中国民族在汉代之后最痛恨的人是秦始皇(姑且不说对不对),可是秦姓依然在繁衍,以致出了个遗臭万年的秦桧之后,竟然姓秦者依然如过江之鲫!
不要说中国文明不认真不严肃没有仇恨意识。斤斤计较仇恨的文明永远不会 “泛滥”为汪洋恣肆的文明。说到底,还是文明的“海纳”问题。
中国民族在历史上遇到的文明冲突大约有四种情况:一、外来民族入侵而被趋赶后,残存人口保留的文明。二、自愿归化的少数民族的文明。 三、和平往来中流入中国的外来民族文明。 四、周边民族的文明伸展。以上四种情况,大约每个民族(尤其是大民族)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 所以也可以说它是具有普遍性的四种情况。
对待文明冲突,每个民族并非都是相同的对策。
就整个欧洲而言,可以说文明形态并无大的差异,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欧洲就是一个大的文明形态。其文明形式的差异,绝不会大于中国西北与岭南人之间的差异。西方学者动辄精通十几种语言,恩格斯能“结结巴巴的说二十多种语言”,即或普通的文化人大约也能通晓三五种语言。这就是文明基本标志—— 语言文字的相似性。而在中国,除了文字的统一,语言可真是千差万别,江南岭南数十里不同语的山区大有在者。饮食、居住、婚姻、风俗等等,也自古有“十里不同俗”之说。
然而,中国却是一个拥有稳定的共同文明的大国。欧洲却从来都是由许多许多文明相似的国家组成的民族生存区域。这就是民族文明消解冲突的能力所致。
中国文明对前两种情况下的文明冲突,总是有着一种伟大的情怀——“以仁为本”。具体说,不夺其地,不变其俗,不杀其人。即或对于那些曾经以野蛮方式对待我族而后来成为失败者的夙敌,也不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春秋对夷狄,秦汉对匈奴,隋唐对胡人,明对蒙古,民国对满族,二战中对日本战俘,抗美援朝对美国战俘……不要说中国人应该狠毒。正是这种伟大的“王师”气魄,使中国文明保持了饱满的文明正义的资本,从而在危亡关头敢于大无畏的面对任何强敌。整个农业文明的数千年,中国屡屡面对无赖民族的纠缠,但却从来没有丧失高贵的人性尊严,从来没有与无赖之敌一起堕入灵魂的地狱。中国文明中历来有“杀降不详”的价值观念,从不推崇那些残暴杀降的功臣。
一个典型例子。战国秦昭王时期的统帅白起战功卓着,每战拔城十座以上,最后打得山东六国无人敢于挂帅迎敌。后来的长平大战中,白起秘密挂帅,一战灭敌五十万,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典型,堪称战神当之无愧!然则由于他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却被中国的正统史家永远的打入另策,从来不列为名将褒奖(当代研究除外)。相比之下,日本民族的靖国神社堂而皇之的供奉肆虐屠杀的 “英雄”,除了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多少名将英雄可供奉外,民族文明的卑俗猥琐的价值观当是更为深层的原因。
对和平流入的外来民族的文明,中国文明历来持包容态度,任其自生自灭。
中国文明在对外战争中所具有的人道主义光辉,永远是世界历史的一盏明灯。不要因为我们落后了,就将那些曾经是野兽般残酷屠杀与掠夺世界的所谓发达文明,看得如同他们自己标榜的那样道貌岸然。对那些傢伙别太当真。历史的发展终究是平衡的,一个依靠屠杀掠夺其他民族而积累了原始资本的血腥民族,不管他后来戴上了何等光芒闪烁的桂冠并且以世界领袖自居,他 终究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列宁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历史的报应”, 好象还举了印度与英国作为例子(请那位网友论述一下,我一下记不清了)。
这是民族生存竞争的法则之一。
第978页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请记住中国人的这句老话。在世界大民族中,没有一个民族的崛起会象中国民族这样具有文明的正义性与资本的正义性。中国民族没有文明历史的大血债,没有资本掠夺的大 血债。中国的崛起完全依靠着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不要以 为这种伟大的文明情怀是一种迂腐,她是人性文明的高贵所在。一个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能够始终如一的保持这种高贵的文明心态,即或是一时落后, 即或是曾经屈辱,也无法掩盖她不朽的万丈光焰!
想一想,法西斯主义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为什么偏偏诞生在自诩“最优秀种族”的日耳曼民族?而对这种邪恶“主义”的毁灭性失败,很少有人从其文明根源中去探询,却围绕战术与武器找原因。这种卑劣与浅薄以 日本民族为甚,至今还在喋喋不休的探讨“二战如果这么这么打,日本就会胜利”。从游戏软体到研究文章,从靖国神社到天皇、议会、政府,无耻低能得令人齿冷。一个强盗杀人放火而遭痛打,竟然一味埋怨自己跑得不快,否则如何能被捉住?却从不去想强盗行径本身的“原罪”。只要做强盗,一开始就註定了他必然的结果,即或赢得了一场战争,这种被杀的结果总会到来。
一个民族的文明中隐藏了邪恶与疯狂的基因,能说这个民族的文明是健全的高贵的成熟的么?
对待周边民族文明,中国文明依然是以一贯之的国策,古人人称做“ 怀柔”“安抚”或者“绥靖”。实际上就是立足于和平共处的有限让步,从而 获得文明共生。无论中国强大与贫弱,这个传统都没有大的偏离。对越南,对朝鲜,对蒙古,以及对周边更小的民族,几乎没有例外。
这种和平安边的久远传统,是中国消解文明冲突的基本国策之一。在历史上,她带给中国民族一种旷远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使周边小民族产生了滚雪球式的归化效应。最终,中国文明非但没有消亡,而且稳定的壮大为多民族文明的泱泱大国。一个具有强大消解能力的文明形态,必然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缺乏消解能力的文明,必然是踽踽独行,难以滚大。有人说,大了有什么好? 统一有什么好?劝这些朋友去问问欧洲共同体那些竭尽全力追求欧洲统一的官员和有识之士,富得流油的小国家小民族有何不好,偏要追求劳什子大欧洲统一?何况还在当代社会?再去问问西方与日本那些专门研究中国分裂为 多少个“国家”合适的机构与学者,为什么如此卖力?中国“小”了对谁好? 现在的大中国(尽管还是残缺的)对谁不好?一种汪洋恣肆的强大文明形态,如果同时以统一国家的形式出现,其对民族的凝聚力与未来无可限量的竞争力的巨大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整体文明灭亡后个体的悲惨命运是无须论证的。它已经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绝不会因为世界发展到了“今天”,有了所谓人权理论而改变。时髦者们发发牢骚骂骂大统一大文明何尝不可,然则千万别上脸当真。毕竟,惶惶若丧家之犬的日子谁也不会嚮往。看看我们那些海外的所谓“民运”人士,不惜游说美国国会断绝与中国的一切贸易往来,彻底 摧毁现政权,再造一个“民主中国”(魏京生可谓典型)!美国人嘲笑这是比冷战思维还要极端的极端观念,嘲笑一通之后,连魏京生的“办公桌”都被端了。且不说这并不是美国人有伟大的文明胸怀。即或真如魏京生所言,彻底打烂重来,可能么?一旦打烂,重来的机会何在?统一文明的框架一旦解体,虎视眈眈的列强们岂容你“重建”更伟大的更有力的文明框架?
文明的发展,本质上是渐进的。中国文明在当代的境遇,如同濒临泥沼悬崖的巨大的战车,只有一丝一丝的从旧日泥沼中拔起,一丝一丝的脱离临渊之危,稳健渐进的驶入快车大道,才是唯一的选择。任何投鼠不忌器的莽汉们,都会导致中国民族与文明的整体毁灭。
(完)
外篇 中国传统武术漫谈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11630
骑兵用的枪叫大枪,步兵用的叫小花枪。大枪长丈余,是整根的白蜡树,枪把粗如鸭蛋,枪头粗如鸭蛋黄。大枪又长又沉,两只手端平都难,很不好使。小花枪就短多了,也细得多,抖起来容易,枪头乱飞,故名花枪。大枪平时训练时为防伤人不装枪头就是现在常叫的“大杆子”。抖大杆子是内家功夫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练整劲和听劲。大枪沉重,只有用腰力才使得开,好枪法必须要能听到枪头上的劲,化发一家,方能不败。内家枪法在以前是可以“了却君王天下事”,封妻萌子的绝学。太极门里大枪是最珍贵的功夫,非掌门不传。
大枪几年前很难买到,连知道的都很少。这两年不知是何故,一下子就流行开了,是个八十岁以下的,幼儿园以上的,都搞几根来玩,仿佛不“抖大枪”就练不了拳。大枪搞成了潮流,并不是好事,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枪的质量明显下降。我师傅有一根杆子,只有两米六长,但比我买的三米二的还重。那根杆子是八十年代初买的,一看就是懂行的人种出来的,最少有十年树龄,而现在的杆子有三年树龄就已经很高档了。那根杆子是我师当年走遍全国以武访友时,偶然在河北一个小店花了六十块钱高价求来的。据说是一个老师傅种来自用的,一共就二三十根。那可真是根好杆子啊!沉重密实,表面发青,没有一点疤节,笔直如切,枪头不比枪把细多少。发力一抖,桿身直震,桿头振幅虽不大,但持久;现在的杆子,生长太快,里面的纤维少,存不住能量,一受力桿头就弯,摆几下又停了。大枪桿要是按实战军器的要求来种植,必须从白蜡树苗只有一米高时就开始修剪,不允许长任何侧枝,只能保留树顶的很少的几片叶子,为的是限制其生长速度,并使树干笔直。当军器用的杆子不可种在山上任其乱长,要时时关照着,万不能长虫,一受虫害就留下疤了,还不能种得太密,如果光照不好,就会长弯。一片向阳地,种上一百根,十几年关心下来,能成得了三十根就不错了,这么辛苦是要值那么大的价钱。八十年代初的六十块钱,一个半月的工资了。也就我师傅这样的武痴才捨得买,也只有真正好武之人才会去种那没用劳什子。
第979页
现在的杆子全是当成材火栽的,弯弯曲曲,凹凸不平,买一大捆也选不出一根合用的,不过的确是一个比一个长。你用一根两米八的,他马上来根三米二的,还有三米五的,网上听说还有用四米的,真得搞成晾衣杆比赛了。有不懂行的买家,当然就有乱来的卖家。真得把传统文化糟蹋得差不多了,武术相关产业的损失也许比武术本身还大。枪还算好的,虽说时间长,但毕竟简单,刀剑的制作才真的是乱来一气。一把剑,搞得富丽堂皇,卖到上千块,却连剑的护手都装反了,到时候只怕没打着敌人,先就把自己伤了。这种“精装牛屎”只配县份上的科长挂在书房的墙上,和马列全集一起装门面用。按说现在的钢比以前好不知多少,但却没人知道刀剑的每个设计细节是为什么。造好刀剑的老师傅看看就要绝迹了。刀剑里的学问其实讲来也简单,只是没人理解这些安排的用意何在,众看官且听小子慢慢道来。大家知道了中华军器朴实的外表下面惊心动魄的巧安排,以后就不要再拿着小日本的破铁条人云亦云地说好。
日本人什么都跟中国学,学又学不到家,只得其形,未得其神。中国人早就不睡地板了,日本人自从学去之后一千多年来就没变过,要知道中国人改进成现在的样子肯定是有道理的。这军器,生死攸关,前人总结实战经验改成现在这样,肯定有好处,只是日本人不知道罢了。他们不知道,我们也不说,但自己人就别犯糊涂。
十八般兵器,能赢人的就只有刀枪剑棍,其他都是拿来玩意的,当不得真。老舍先生在《断魂枪》里讲“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枪是军器里最博大精深的、最难学的。是个人拿根棒子就知道到处乱敲,给他根枪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枪有百兵之王的美称,两军对阵最管用就是枪,刀棍还算不上。枪若使得好的,枪自己就有生命。马踏连营之时,“枪似游龙”,一条丈长大枪把人马团团护住,枪头寒光到处,鬼哭狼嚎,大将百战百胜,岂是靠运气。大枪是改朝换代、扫荡干坤的神器,非刀、棍可比。内家大枪法,精忠岳王创,忠臣孝子传,欺哄瞒诈的小人不配知其奥妙。李雅轩不传小人,就是传,小聪明也未必能懂。
现在流传的内家枪法,许多人喜欢託名在三国名将赵云名下,唤做“赵子龙十三枪”,也有直接叫“十三枪”,或者根据门派叫成“太极十三枪”等的。十三只是个虚数,枪法其实就三个基本动作,拦、拿、扎,其他的动作都可以从这三个中演化出来。赵子龙的时代实在太久远,枪法归宗岳飞则是有根据的。岳武穆王曾专门纂文形容过那时的“河南大枪”,岳王笔下那时的枪和现在的构造用法已经区别不大了。内家枪法成形于宋代,在宋以前,比如唐代虽也有罗成这样的名枪,但流行的还是马槊,如单雄信、尉迟恭。马槊就是矛,矛和枪形状完全相同,但用法根本不是一回事。矛、槊用的是硬木,而枪是有弹性的白蜡杆。众看官万勿小看这点细微之别,用有弹性的白蜡杆是个革命性的进步,内家功夫从此正式形成。大枪的神勇全靠内家功夫做底,不然就是一根死木头,一无是处。内家拳不只太极,形意、八卦和太极是同时发展的,杨露蝉陈家沟学艺时,八卦董海川、形意李洛农也都没闲着,内家拳是有传承的。陈王庭创拳说,真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罪莫大焉。陈王庭要是听到子孙这么编排,非得羞死不可。形意拳一直是以岳武穆王为宗,这个我支持。岳王很明确地提出“河南大枪”的好处,但在同时代和后来的武林并未引起重视。以《水浒传》为例,使枪的只有豹子头、玉麒麟、史文恭等少数几个好汉。内家功法和大枪在岳王的时代虽未广传,但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了。岳王在其枪谱中这样评讲当时的战斗:两马交锋,双方都害怕,拿着矛端都端不平,直往地上戳。这并非只因铁矛太重,换个轻点的硬木的矛照样举不动,而且木制矛重心偏前,打起来恐后悔莫及。一但换用有弹力的白蜡杆,用内力驱动,这枪就活了。枪头只在敌人的胸口、面门处乱钻,挡都挡不出去,越挡越倒霉。岳家军的骑兵,朱仙镇八百破十万,不是光勇敢就成的。可恨岳王为昏君、奸党所害,精兵丧尽,但总有一二人把内功和枪法都传了下来。内家拳,于元末明初,经张三丰之手集大成,始有内家和太极之说,到陈长兴、杨露蝉之时才广传天下,形意、八卦、太极一时名家辈出,内功、枪法、剑术登峰造极。只可惜冷兵器时代也到了尾声。
矛、槊用的是硬木,没有弹性,缓冲不得对方的冲力。两矛相交,力量全传到
了手上,如果角度不合适,当场兵器就要脱手,这是个槓桿原理,众看官去推推弹簧门就知道了。国外的弹簧门很重,一根长杆子作机关,为的是方便两手搬东西时用屁股一撞门就开。推门如果推的是把手那边,小孩都推的开,如果搞错了,推门轴那边,可就难了。硬木做的马槊,对方打在矛尖的力,因槓桿作用到手上时大了几十倍,那里还握的住,所以使马槊的一定要直对前方,万不可斜,一斜就会被沖脱手。西方的骑士比武,拿根电线桿互相捅,也太长了,简直天真得可爱。那么长的槓桿,除非完全对直了,只要横向稍有距离,两马一冲,捅在别人身上,对方没什么事,反弹力非把手臂搞骨折不可。西方人的对应办法就是把电线桿后面加粗,象个撞门锤一样,依靠木头本身的冲量,对撞时松开手,以免伤了自己。英国人开车走左边,就是遵照当年的骑士决斗传统。骑士都是右手持矛,对撞中必须完全垂直才能收效,所以都走左边。不知众看官是否注意到,现在拍的电影,骑士决斗却都走的右边,这是为了安全。用龟壳般的硬铠甲把全身罩住,两马走右边对沖,“电线桿”横着过来,腰轻轻一顶,杆就断,人一点事都没有。就这么点差别,古代的生死相斗就变成了老少咸宜的好娱乐。只要马走右边,人人都能当亚瑟王,赢得美人归。电视上演,英国有人在古堡里办这种旅游项目,大家有机会去试试,当知小子所言不虚。
第980页
两马相交,都使硬兵器,硬碰硬,谁重谁占便宜。《水浒》霹雳火秦明使狼牙棒,急先锋索超使开山斧,都是这个思路。几十斤的狼牙棒、开山斧借着马力,横扫过来,万不可硬架。硬架的话,铁矛都要打弯,两臂就得骨折,而他那边挥棒时,手是空握着的,一点事都没有。对付这种敌手,大锤最有用。锤比棒重,挥动起来只要有点速度,冲量就超过棒了。锤棒相碰,冲量两相抵消,大家的手都是空握着的,都没伤着。锤比棒短,回手变招快,趁着敌人收棒不急,一锤就砸下去。金兵爱使狼牙棒,碰上岳云的金锤就全玩完了。使重兵器的关键就是要把兵器运出速度来,手得空握着,以防反震。这就象打网球时握紧拍子单手硬接来球会镇伤膀子一样,松松地握拍,拍子动起来就不怕了。要把百斤的金锤在短时间里运起来,没点天生的神力办不到。膀臂上的力太小是没用的,只有靠腰,腰力到手,才运得动重兵器。内家功夫讲巧力,四两拨千斤,但真要拼力气,使大锤,照样不含糊。一切全因腰壮气足。
腰气壮,神色便会不同:面像温良,却不怒自威。中国古画里的大将,庙里的天神,全都腰大十围,从来没有画成健美先生的。并非中国古人不懂画肌肉,庙里给四大天王扛腿的小鬼就是肌肉男,又凶又丑。西方没有内功之说,画师只知肌肉,以肉多为美,雕塑中的男性肌肉全都团团鼓起,肌肉鼓起干什么,打铁也用不着全身紧张啊,只可惜达文西没见过精神的内壮。大将帐上高坐,全身放松,体态似美人臃懒,但气聚神凝,甲士三千环列,雷霆万钧之势一触及发,那才是真的神勇。俗话说“关公不睁眼,睁眼要杀人”,此之谓也。中国古画里的百战百胜大将军,写其神,不显其形,宽大衣袍,寥寥几笔,却能尽现智信仁勇。
重兵器挥动起来,只要打上了,就够喝一壶的了,要是打不上可就惨了。重兵器动量太大,回手慢,给敌人以可趁之机。《资治通鑑》中曾记载尉迟恭凡三夺单雄信的马槊。单雄信使得好马槊,打的李渊永不释怀,一定要杀单大哥,李世绩以生家性命相保都救不下来。单大哥的马槊一定是势大力沉的,一但没打上、回不了手,就被尉迟恭冲进空门,夺槊而擒。不仅是马槊、狼牙棒,一切的硬兵器,打不上就现了空门,刀棍莫不如此。
硬兵器,一是震手,二是有空门。但白蜡杆的大枪就不一样,白蜡杆有弹性,用枪头硬架斧、棒,枪一弯,有那么个小小的缓冲,手上就不震了,敌人兵器的劲道也给卸了。白蜡杆存得住能量,弯了会反弹,只要枪把一转,枪头就绷出去了,打个正着,这里面的功劳有一半是敌人自己的。内家功夫的奥妙就在于此,攻防一家,防就是攻,攻也是防,一个动作干两件事。电视里演日本的合气仗宗师和人过招,那边的徒弟伸着棍子让他打,先敲开对方兵器,再打头,连打两下,就象下象棋,你走一步,他走两步,当然什么都是他赢了,有没有这么不要脸的啊!其实就这不要脸也是跟中国骗子学的,日本人两亿人一个脑袋,一点创造力都没有,让他独立思考还不如杀了他。可怜日韩都中中华文化的毒太深,自己又解不了,才可能救他们。
白蜡杆大枪防守好,进攻也是一招破敌毫不含糊。一枪扎出去,万朵梅花,先把胸口的护心镜打碎,再往里钻。枪花朵朵,朵朵都致命,不知该挡哪个。此时千万不能挡,一挡就完了,白蜡杆是软的,硬挡正好被借上力,才挡出去,那边枪把一转,枪头马上又从另一方向打回来,力还更大了,这里面的功劳还是敌一半我一半。拳经上讲“棍怕点头枪怕圆”,说的就是大枪一但抖起来,枪头乱摆,神仙都难防。对付这等高手,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枪也抖起来,搭上去,让对方听不到力,他就不好进下一招了。如果两枪一搭,你听到了他的力,就可顺势打进去,既可借力打,也可直接打,只须枪头稍微错开一点,一滑就进去了。要是听不到,就得赶快变招採用守式。高手马上用比枪和在地上推手是一个道理,谁听到了对方的劲路,谁就赢,和使什么招式无关,只有外行才会津津乐道:用什么招破什么什么招。内家枪法就拦、拿、扎三招,其实就这三招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有随便一枪出去,拦、拿、扎三式都有了,才算是上得战阵的好枪法。
和高手过招要分外小心,体要松,神要聚,听不到劲也不能慌,万万不能妄动、现了明劲。只要不妄动,就是打到眼前了,还有一丝逃命的希望,一但被对方听着劲打进来,就好似空有雄兵百万在外,却被人劫了中军帐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战阵上沉着是最重要的,越是十万火急,越要沉着。不过对付一般的小喽罗、破铜烂铁,就不须如此过虑了。大将马踏连营,不怕他人多,一条枪舞动起来,如巨蟒缠树,前后左右,护着人马,硬进硬退,枪头到处,沾着就死,碰着就亡。众看官也许不服:同为血肉之躯,何以能有如此神勇。此乃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智慧,道家哲学和内家功法:道之玄妙,妙在阴阳!
松软也是一把力气,是分了阴阳的力气,松要从力中来,这是不传真诀。李雅轩说要“大松大软”许多人误解了,害了他们,以为每天挥下袖子就是练功夫,可不可能。要想练松,得上力,篮足排球、沙包、举重,什么都得来一下才行,但这只是入门的接引,万万不可沉溺其中。松是力,在力中找,只是得有懂劲的师傅在旁指导,不能自作主张,乱想像,乱发挥。李雅轩的“大松大软”那是说给入了门的听的,是功夫上高档次的手段。入门的时候可以搞点乱七八糟的东东,但往上走只有“大松大软”才是正道啊!李雅轩是个老江湖,什么都讲,偏就不讲最基本的入门练法,不过入门也的确讲不出什么普适性的东西,全看个人悟性和机缘,入门的练法得因材施教。小子我在此多说几句,是不忍看有心向学之人被奸人所害。内功全是力量,只是有许多精细活在里面。静坐、冥想、服药,什么丹也好,咒也好,全是骗人的。真要功夫的,你就放开手打,打不赢你个生手,就是假货,众兄弟万万小心。
第981页
内功力大且持久,更妙的是反应奇快,与人斗每每站尽先机。何以能如此,全是“意在劲先”之妙。意和劲也是一对阴阳,有先有后,互为因果补充。内家拳劲去如射箭,有去无回(回的时候已经是第二箭了),对方在躲避这一招时,我的“意”已经在根据他的动作准备下一招了。这下一招,用的就是刚才那招回头的劲力,正好来的急。拳经上讲“往复须有摺叠”,就是说靠关节的转换把这回头的劲变个方向再打出去。内家拳以懂劲始,等有了劲力了,再往上全是练敏感,练观察,练这个“意在劲先”。内家拳,劲意分阴阳,敌人只逮得到过了时的“劲”,永远也逮不到因敌而动的“意”。内家拳敢号称不败,全在于此。
小子我说:岳王的白蜡杆大枪是内家功夫之祖。那是因为白蜡杆有弹性,存得住能量,可以和人合成一个大阴阳。使得动白蜡杆的一定是懂阴阳之理的,懂阴阳之理就是内家拳。现在好些人练抖白蜡杆子是把它当成上力量来手段来练,这是走偏了。白蜡大杆子长丈余,没点力枪头都抬不起来,但这力可不是手上的力,手上的力再大都不够,只能用腰腿的力,手得松软了,听到了杆子的弹力才抬的动这桿枪。我师傅教我等练这杆子时,要求得手臂伸开,一只手抓住枪把,丈长的杆子得端平了,一端最少就是半小时。这就是我太极门的不传绝技“大枪桩”。“大枪桩”练的是人枪合一,死力气是端不了半小时的。只有把人体的阴阳运开了,和枪的阴阳一体了,才支撑得半小时以上。说白了,就是要全身关节、骨骼微微的抖,和白蜡杆大枪一起抖,枪和人抖成一体了,肌肉有张有弛,轮流地休息着,要端多久都行。端“大枪桩”时,枪头一直微微地颤抖着,枪头里装的铁弹子细细地响。若是练得更好的,手不见动,枪头就能舞起来。“抖大杆子是用来练听劲的”,这句话千金不易。众兄弟知道内家拳和兵器的阴阳之理,勿乱传,切不可传与外族,不然定遭天谴。
练过了“大枪桩”,就能听到自己的枪了,这枪和人就有了感情。一摸枪桿你就知道枪想干什么,任何加在枪头上的一点小小的力量你都能感觉到。杨露蝉之子杨班侯能用大枪点死玻璃上的苍蝇而玻璃不碎,可见其听劲之好,枪法之高。我师傅枪头只须一点,青砖墙角的砖,要那块就下来那块,这全是靠的听劲,若是用蛮力就是把杆子顶断了也没用。太极拳听劲是彻头彻尾的功夫,永无止境。听劲好,力量才大得起来,能干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比如点穴。人体的穴位全在关节和肌肉的最里面,没有变化的力就是撞断了骨头都点不了穴,因为撞的过程中肢体受力会动,穴位也跟着移动了。要点穴就得听着劲追着一处点,只要力量够大,时间够了,穴就点上了。被点了穴,那块肌肉就不听使唤了,和骨头脱臼是一个道理。解穴,只要反方向拍回来就解了。人身上穴位到处都是,小子我自己为方便记忆的总结就是,凡是关节,肌腱,和肌肉的中点都是穴位,打上了这条肌肉就“脱臼”了。穴位,我个人判断就是人体运动的关键点,好比一个大城市的公路,总有几条不大的路,很关键,一但堵了就瘫一片。
民国初年上海有个神针黄,妙手回春,曾一针治好了轻工巨子张骞多年的阳痿,名重一时。老外医生问他穴位是什么时,神针黄说:穴位是活的,只有活人才有,解刨是看不到的,穴位的发现是上古先贤功夫练到极处自己感觉到的。神针黄的针是纯金所铸极柔软,长有一尺,比发丝稍粗,头是钝的,平时就缠在手指上当戒指用。如此一根软针,要打进肉里,绕着关节内脏打在最隐秘的穴位上,可想神针黄的听劲有多好。神针黄给袁世凯治头痛时,金针打进去有半尺。八十年代专门拍过一个电影讲神针黄的故事。神针黄练功的方法就和内家拳相似,全靠好听劲。太极门练点穴从不戳沙袋,全靠打拳时,把神意灌到指尖,指尖和全身阴阳相通一体了,就能点穴了。点穴指法其实就是枪法、剑法。一枪点掉墙上的一块砖,其他的砖纹丝不动,不就是点了墙的穴吗。兵器和拳是一回事。
大枪练出了听力,两马相交,兵器一碰,大枪有如灵蛇,顺着对方的兵器就钻进去了,大将杀敌从来只此一招。白蜡杆子的大枪是有生命的神器,枪有自己的阴阳之理,弯了就要直,直了又要弯,扎了左就往右,噼了前自会去挡后面。对方越是个力大如牛,使重兵器的猛将,越好打。他要是把我的杆子顶弯了,我才高兴呢,枪把只一转,力都不用,枪头弹出去,又再扎他一个。马踏连营,被团团围住才好呢,枪枪不落空。人枪合一,枪想往哪里去我就送他去哪里,我眼到哪,枪就自会扎哪里。人只要不断地给枪以能量和神意,枪自会帮你打点四下。
白蜡杆大枪只要有能量,就没有破绽。靠白蜡杆的弹性枪头的旋转非常迅速,敌人无机可趁。就是以一敌二也不怕,腰一发力,枪头摆个一百八十度,能同时荡开左右两边功来的兵器。枪头摆圆了,就是射来的箭雨都挡得住。一但枪不抖了,可就现了空门,大枪如果不是靠的白蜡杆子的弹性,枪头又慢又没杀伤力,白蜡杆直接用力捅威胁很小,很难刺穿铁甲,最关键的这样做很慢。内家高手碰见了内家高手,听劲好的那个能把对方枪上的动量耗掉,枪不弹了是最可怕的,比被人围攻还可怕。这时,敌人已经抢到身前,再发力把枪旋起来已经没有时间了。
第982页
太极枪法里有一招“败式亮掌”,练的就是大枪如何“死里逃生”。“败式亮掌”很简单,就是后退扯个架式,一手高举,如同文革中跳忠字舞常用的造型,看不出有任何高妙之处,但这一招其实是大枪的败中取胜法,“拖刀计”、“回马枪”、“撒手锏”远不如这招凶险。如今,知道“败式亮掌”真实用法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能练成了,更是绝无仅有。“败式亮掌”其实是弃枪取胜的最后手段,天下没人能逃过这鱼死网破的最后一击。“败式亮掌”一手高举,意图是弃枪取背上的单刀,刀枪合击。这就象象棋里的双将绝杀,敌人逃无可逃。至于如何刀枪合击,小子我就不能再多说了,众看官还请见谅了。太极枪法练到了“败式亮掌”的刀枪合击就算功德圆满,可以下山助明主、取功名、解天下苍生之倒悬。
枪法是全世界只此一家的中华绝技,而剑法则是枪法的变种。内家剑法纯是枪法,绝非刀法,剑法武当剑诀有一句“若把剑来当刀用,笑死三丰老剑仙”。内家剑法,斗剑时是绝对听不到兵器相碰的叮噹做响之声的,一把剑最多就是轻搭在对方的兵器上划行,而剑术的精妙全在于因敌而动,一击成功。内家剑法里剑的动作并不多,练得是身法,特别是腰腿。功夫成了想下山,少林弟子是要打过十八铜人阵,而武当弟子则是要用一根小竹竿跳到树上刺下一只猴子。少林弟子遍天下,武当则代不数人,别说刺下一个猴子,就是两脚上树这招练成的也没几个。武当只要每代人能出一个练成了剑法的留山任教,也不至于凋零如此。内家剑术对剑本身的要求并不高,一根竹子都行,什么都没有时,食指捏个剑决也是一把剑。刀枪剑棍,剑术才是至尊,而剑术只不过是内家高超身法的应用而已。
枪法、剑法只有中国才有,日本和西方都没有。日本的剑盗是刀法,而且还是送命的笨刀法。西方的大剑也是刀,非常原始、朴素的刀法,不讲究变化,打起来要吃亏,越用力越倒霉。但西方的击剑却是个好游戏,特别是花剑,但也只用到了剑的刺一个功能,略嫌单调。中华武术要走向世界,奥运会上那几块击剑金牌非得全包了才行。如果击剑的场地是圆的,小子我敢说有必胜的把握,就算依现在的规则,有了好听劲任然可以胜出,他日还请诸君看我在奥运上为太极二字正名。
西方大剑形状如放大的中国剑,剑把很长,用法完全是刀,双手握持狂挥狂砍。西方人脑袋一根筋,只求挥剑有力,从不想一剑噼空该怎么办。为了增加力度,西方大剑的剑把后面有配重,很重的一块铁疙瘩,雕成各种花饰。配重的目的是在不增加剑的尺寸(西方大剑已经太肥了)情况下增加噼砍的冲量,这个安排简直蠢到家了:大剑回手更难了,而且增加了扭矩伤小指,搞不好剑会脱手的。我有一根九尺长的flyfishing rod鱼杆,鱼杆末端也有一个配重。制造商的本意是方便casting,但我早就把配重卸下扔了。有配重了,力就乱了,根本听不到桿头鱼线的力,鱼线反而甩不远。我听着鱼线的力甩,腰力到杆巅轻轻一提一弹,只一个来回,整根九十尺的flyfishing 鱼线就能全出去。fly casting最好的姿势就是“白鹤凉翅”。
我不要配重是学的大枪握法。枪的握法是“枪不露把”,握枪的手要抓着杆子的最末端,一点木头都不露出来。这样握的好处是,第一是在往回抽枪时不会打着自己,更重要的是枪和手臂劲路相通,这样才能听到枪端的力。体院的武术教授编写教材,却对如此基本的道理一无所知,还出光碟到处现丑,可想而知体委搞的标准套路是什么货色。西方和日本的刀法最大的漏洞就是没有考虑砍空了怎么办。西方人好血勇,似乎不屑于躲闪。勇士用尽全力抡起几十斤的大剑砍去,本身已经失去了重心,全靠对方的迎头一挡才能站稳,要是对方不挡先就自己来一个跟头。这道理很简单,大剑的冲量不变,刚才用多大力和时间抡起来的,现在就得用多大力和时间拉回来,想变招哪里来的及。中国内家功夫比武中第一条规矩,用祖师杨澄浦的话说就是“不能失中”,意思就是要有力能收劲,所以太极拳推手第一要旨就是不能靠到对方身上去,一掌打空不可牵动了脚步。如何才能做到呢,就只有根劲,和前文所讲的“分阴阳”。日本刀法有和西方大剑同样的问题,而且还更糟,日本的刀完全没有重量,一碰就飞,却又不走轻灵的路子。日本刀其实源于中国唐代,汉族刀改进之后,就只有苗刀还是双手长细刀,但苗刀全是从下往上的劲路,靠跳来发力并同时整个迅速地转身以弥补空门,故有“跳苗刀”之说。日本刀法则根本没有任何身法可言,一但出了空门只有死路一条。苗人和明帝国斗了三百年,以中华之大也只有苗人在朱乞丐的淫威下不服,苗人之勇悍,其实战经验之丰富,岂是异想天开的倭人可比。
内家高手使棍、使刀,从不乱挥、乱砍,全是劲从根起,一点即收快出快回。《水浒》里杨志杀泼皮牛二,宝刀只往前一戳,牛二便血溅菜市场。众看官莫小看了这一戳,杨制使情急之下,随心而发,刀法中规中矩,可见其家传的好武学。这一招要是依日本剑盗,准定是大吼一声,高高举刀,狠劲地下噼。那牛二是胆怯的人,脚一软,往后一倒,一准噼了个空,却也免了场官非。日本人是真的不懂,从上往下噼看上去很美,但慢啊!从上往下,怎么着也得先举起来,再落下去。这落下去时用的是重力,重力加速度有限的很,那比得上腰腿上的千斤力。英国科学家曾撰文分析足球发点球:好守门员腰腿力大,轻而易举就能跳起来接住射向球门上方的球,而对地滚球,守门员倒地靠的是重力,就算猜对了方向,扑下来也晚了。日本人学什么都学不到家,空手道莫名其妙地大喊,喊个什么,通知对方注意啊。中华正宗内家刀法从没有向下砍的,全用刀身运化,用刀头三寸戳。刀从不高举,一举高,根劲就断了,而只要根劲在,就是千斤铁锤砸下也不怕。太极刀里就只有跳步沖刀打得高些,但那也是向前沖,不是向下。
第983页
韩幕侠曾以内家刀法做底,为二十九军编大刀法,专门对付日本傻刀。日本人一根轻薄的铁片,从上噼下,大砍刀横刀扎马,稳如泰山,用根劲一抬,两刀一碰,若是向下力量大,日本刀当场就要断,不断也给磕飞了。这时,大砍刀也得了空间,进步一冲,一刀就削下日本人的脖子。二十九军的大刀,长城会战,砍得日本人一点办法没有,专门研制出钢脖套,也亏他想得出来。那帮鬼子就是到了今天也没想通是为什么输的,几十年后总结经验又发明个什么拔刀道,真是可怜啊!人渣也配拿那二斤铁。
民国各省都有国术馆。内家高手如韩幕侠、尚云祥都以国家兴亡为己任,遍练了很好的军体拳。韩幕侠为二十九军练的大刀法,就是其中的上佳之作。二十九军的大刀法很讲桩功和根劲,日本刀那点力量根本砍不动,而二十九军的大刀沖砍过来,日本刀一挡就被沖瘪,哪里防得住,连人带刀一起被砍翻。二十九军的大刀法要求必须能一刀沖砍断碗粗的毛竹,毛竹有韧性,都能一刀砍断,可想而知砍上日本人脖子是什么效果。只可惜,现在的军体拳乏善可陈。现在的军体拳实出于少林的伏虎拳,于桩功和根劲上不足,对腰力的练习不够,以前军队农村兵多,农村兵干过重活腰有力还不明显,现在城市兵多了,腰力本来就差,还这样练打起来恐要吃亏。
内家剑法大开大合,很是好看,但刀法和棍法就很小心。刀棍在日本和西方都是乱挥一气的,那是因为幼稚不懂。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度,两千年的战乱培育出的武术老到、高深、匪夷所思,所以表面常让人费解。对于棍,拳经上有“棍怕点头枪怕圆”之说,讲的是:好棍法要向枪法一样“点”,莫乱抡,而使枪的,若是枪头转起圆圈来了,就可怕了。“棍扫一大片”,使棍的时候横扫很爽,但敌不得高手。横扫抡起来后力大,但准备时间也长,先就得开了自己门户才好用力,欺负弱小也就罢了,遇到高手,门户一开,一剎那就打进来了。抡棒乱挥的,看着可怕,但力量其实不大,一根棒能有多重,完全可以大胆抢进身。两臂下垂,略向外撑护肋,剪步进身,看看棒要及身,运上根劲,只需一转身,这个力就卸了。转身时,手只一带,棒就是你的了。他要是聪明马上就该扔棒别走,若是还紧抓着不放,就真倒霉了。只要向他斜后方一迈步,照着后脑就来一下。他手里撰着根棍子,哪里回的了身。世上的事就这样,没有一成不变的好坏,打架时手里多根棍子是好事,但要看场合,聪明人该丢的就得丢,要是捨不得丢,就得丢了命。看今日,衮衮诸公,堂堂高坐,抓权不放,干尽傻事。唐朝人称庙堂那把交椅为“痴床”,真是贴切!吹拉弹唱挺聪明一人,坐上去就傻了。
好棍法得使得象枪法一样才行,动作要小,守住自己门户才是第一。棍头虽是平的,没兵刃,但真扎上也够呛。根劲一捅,动作幅度虽小,但立木承千斤,比抡上一棍可厉害多了。使棍时手要握在三分之一处,运棍要用腰力,双手得换的勤,一条棍要把自己上下左右全罩住,先学会防护再想打人。打人要走中门,只须腰一抖,棍一点就够了,除非对方确确实实现了败象,万不可放开门户抡和噼,抡、噼的效果并比用腰力点一下只少不多。“点”是有后手的,点不上,棍或左或右一横就能化敌人的攻势,抡、噼没有后手,棍出去了抽不回来,是送命的招式。内家刀法、棍法都很难看,没有什么大开大合的动作,全都是转圈和运化,发力一点即收;日本的合气仗之类的就很好看,大喊大叫,大噼大砍,爽得不得了。真要到性命相搏时,他那一棒要么不敢用力,要么用力就回不来,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中国的内家拳器械秉承内家功夫的阴阳之理,以根劲为基础,化发一体,功防一家,是世界冷兵器艺术的最高峰,有不败之能。在今天的热兵器时代,虽然已没有了马上斗枪,但内家功夫也还能用于指导军器的研究、军队的体能和战术动作设计。比如,用根劲通到枪头的力学原理用来分析步枪的设计,就能难说无托步枪是个好主意:无托结构由于重心在握持手后面,极大地增加了一个疲劳的士兵快速又准确地大范围移动枪口的难度。(无托设计还有很多更大的毛病)又如,军队急行军和长距离行军多快多慢最科学,内家的呼吸原理就可以给出一个漂亮的答案。
中国文化的阴阳之理和科学是不矛盾的,对传统文化一点研究都没有就批评很难说就是科学的方法。给内家功夫中的阴阳之理一个科学的解释,正是我等这代人的责任,在这里小子我只是开了一个头。粗浅地介绍了点兵器知识!
外篇 汉字——人类目前最伟大的文字(转载)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6232
*汉语与英语的比较(此节引用自《争鸣:再谈汉语和英文的比较和评价》一文)
汉字的优势在于,汉字是二维表现方式,二维是平面媒介表达信息能达到的最高效率。中英文对照,英语的字母对应汉字的笔划,单个汉字对应的是英语的词,中文的词对应的是英语的词组,中文表达、传递信息的优势一目了然。中国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只要有小学文化就可以看懂绝大多数文章,有初中文化,其掌握的科学知识,就足以了解绝大多数产品的使用。比如高科技的电脑要求高吧,在中国那些考不上大学的高中生经过一年半载的培训就能熟练操作,一些没有条件上高中的初中生也能做到。
第984页
汉字的重复利用率非常高,历代积累的汉字总数以万计,康熙字典就收录了4万多,专家指出常用仅三千五,选取当代的常用字作为学习和使用汉字的重点,是历代历朝整理和教学汉字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上的《三字经》《千字文》都是用当时的常用字编成的识字课本。
而英文呢?例如因为一个地名就是一个单词,想正确认识,需要的时间精力只有少数人能够应付,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由于在表达方面的缺陷,靠字母的一维线性组合,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一种东西就是一个单词。宇宙无穷,英文词彙无穷——可惜人的精力有限!
英文是发散的。
在英文世界里,一般美国高中毕业生掌握的单词量也就在三千到三千五百个左右,这样已经应付日常生活需求足矣,但是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着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puter)等,可汉语表达这些很轻松,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ldquoputaional-machine”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这是因为英语的字母对应汉字的笔划,单个汉字对应的是英语的词,中文的词对应的是英语的词组,中文表达、传递信息的优势一目了然。
目前英语词彙量已经超过40万,预计本世纪中叶会达到百万。而汉语则相对稳定,现在只有很少的古文知识的中学生就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辞。英文就难了,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着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由于英语以表音为主,同时号称是讲者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正因如此,讲英语者往往因语义词彙和地域习惯,引起误会。因此谓英语是“世上最广泛被误解语言”,也绝不过分。英语也是世界上最容易引起人事纠纷的语言。就目前英国和美国还分出了英式和美式英语,加上其他所谓的英语国家,虽然都说英语,其拼写读的差异不次于中国各地方言之间的差别,交流的难度是远超过使用表意的中文的。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个别人会说了,为什么中国现在落后,就是由于中华文化中杀气少,数百年来对杀人武器研究太少,遭到掠夺以至落后了,虽然如此,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中国现在正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复兴。汉语文献影响力正随着国力的增强而在世界范围内增强。
.
*现代汉语的发展(本节引用自《谈汉语与英语的优劣》)
研究表明:汉字作为一个复杂的文字符号系统,其信息熵很高。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逐渐扩大汉字容量,随着汉字容量增大,信息熵的增加趋缓;汉字增加到12370以后,不再使信息熵有明显的增加。我国科学家指出:汉字的容量极限是12366个汉字,汉字静态平均信息熵的值 (平均信息量)是9.65比特。通过数理语言学中着名的齐普夫定律(zipf’w)核算,这是当今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文字符号系统。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字的信息熵的比较如下:
法文:3.98比特
西班牙文:4.01比特
英文:4.03比特
俄文:4.35比特
中文:9.65比特
可以看出,拼音文字的信息熵小,差别不大。汉字的信息量最大。
汉字对拼音文字的这种信息熵优势是什么概念?简单的比喻就是十进位数与二进位数的差别。十进位数字系统需要人记忆0-9,10个符号,二进位只需要记忆0和1两个符号。十进位乘除要记忆9x9表,二进位只需要学会与、或、非的简单逻辑。但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不使用二进位数字系统呢?因为那样很浪费,一个数字“7”表示成二进位就成了“111”,记个大数不把人累死?反过来,人类为什么不用十六进位,或更高的进位呢?一方面是人脑智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十六进位也未必能大幅度提高信息熵。这种信息熵反映在文字上,就是联合国文件中,中文版本一定是最薄的。信息熵高是不是就不利于计算机处理呢?这方面恐怕还很难下结论。简单的比较汉与英文的输入速度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因为“字”与“word”是不同的概念。要比较只能比较同一内容的中英文两个不同文本,计算击键数的差值。在“词”的单位基础上,现代汉语与英语是可以进行比较的。现代英语为了应付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科技、新概念,也在不断地造词。无非是藉助拉丁词根、或重新组合已有单词,结果越是专业科技的词彙,就越长、越难记。或者是大量使用缩写:如wto、fbi、ibm、ufo等等,缩写一多就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在这方面,现代汉语造词的优势就十分突出了。这就是汉字字符集信息熵高的优势。
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化的标准,来衡量汉字与英文字母的优劣是件很荒诞的事情。现代计算机技术说到底就是基于“二极体”的技术,将来的发展很难预料。难道要人类高度智能的思维模式,去模仿“二极体”式的思维?那是典型的削足适履。试想,难道当年就因为发明了黑白照像术,人们就该废掉油画的色彩?难道当年就因为摩尔斯电码适合新发明的电报,人们的语言就都应该改成“ 嘀嗒”?
第985页
汉字在应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我们不应该忽视,但是没必要过分夸大。当年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直到清朝末年中国还在大量使用雕版印刷术。其原因就是汉字数量太大,要制造一套足够印书的字模难度太大,也不经济。最后还是20世纪初,西方人引入了机制字模,中国才实现了活字印刷。在20世纪,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的初期,汉字处理软体的缺乏也曾经是一种阻碍,但是很快也就解决了。现在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汉字的传播比以往更方便了。
真正阻碍中国进步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人们思想的禁锢。在西洋活字传入中国之前,利马窦、徐光启翻译的欧洲文艺复兴思想书籍,已经通过古老的雕版印刷出来了。但是在当时及后世很长时间内,却得不到国人重视。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在落后思想的禁锢下,即便我们象伊朗、土耳其那样把自己的文字全部改成先进的阿拉伯文或拉丁文拼写,我们也无法逃避象古波斯和奥斯曼帝国那样的衰败。
.
赵世民《探秘中国汉字》
一 、汉字浓缩着字前史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
如“活”字,最早的字型说明有水有根就活。
如“家”字,最早的字型房里有猪,猪繁殖力强,当时,人的生产力是最重要的生产,以生产能力旺盛的猪象徵家的人丁兴旺。
二 、汉字浓缩着字前史中国人的科学精华。
比如“思”字,现在看是“田”和“心”,好像说“心田”是管思想的。有人由此断定中国人早先不知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这是他没看“思”的最早字形。“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头盖骨的汇合处,不信你去医院找一个人头骨标本,你看头顶的纹路和“囟”非常相似。那么,“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头和心的相通。我们祖先的这一认识非常前卫。今天的科学证实,“心”“思”这字形,暨有思维,又称情感。
三、汉字体现先人哲学的思辨。
比如“默”,表示的是不言语,无声,按说仅一个“黑”字就足以象徵,为什么还要加个“犬”呢?谁都知道,狗最爱叫。用善叫的狗去趋近寂静、无言,更能体现出“默”的充实内容。巧了,从思想上说,“沉默”是由能言善辩的智者提出来,从造字上说,“默”又是由“汪汪”狂叫的狗来象徵。“默”是可以说,能说而不出声。一个天生的呆痴再不说话,我们也不会以“沉默”刻画他,如同我们不会说一段木头失明了一样。
汉字不仅构筑了隐性的中国哲学体系,也塑造着中国人的心理结构。表面上看,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本能。
.
汉语是c语言,英语是basic(zt)
.
汉语是c语言,高度灵活;
英语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
汉语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
只要想得到就能表达出来;
而英语则是固定配置;
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
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
两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而英语的词就是词;
比如汽车火车自行车都有车这个字;
于是抓住了共性和个性;
共性上加个性就是新概念;
可组合性非常强;
而英语的bus、car、bike没有任何共性;
因此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
而英语由于没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
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彙量;
十分愚蠢;
事实也是如此;
聪明人一般学不好英语,而死记硬背的笨蛋都出国了;
汉语里没有时态;
只有表示时间的词;
因此不需要在动词上变来变去;
只要把动作与为数不多的表时间的词组合
就可以清晰地表达时间中的动作;
而英语里为了表示时间要把所有的动词都变换形式;
这些动词数以千计;
不是有表示时间的词吗?
为什么还要在动词上变化?
还是愚蠢;
.
英语只能横排不能竖排;
竖排是神经病;
而汉语就没有这个问题;
汉语从前就是竖排的;
.
汉语可以从右往左排;
在阅读上没有困难;
但是英语的单词因为是表音的;
只能从左往右读;
如果把英文语句从右往左排;
读者必定跟吃了摇头丸一样;
30分钟后头晕至死;
.
英语以空格作分隔符;
本身不表达任何含义;
却占一格;
浪费版面;
浪费bit天理难容;
而汉字没有这个问题;
汉字之间不需要空格;
第986页
这个字与下一个字不会混淆;
这就是汉字的优势;
.
汉字是方的,英语是长条的;
因此汉字写的扁一些长一些都可以;
不会比例失调
而英语如果写成方的就非常难看;
并且由于有的单词长,有的短,都写成方的;
也不知道占几行;
并且,由于英语的长
英语书一般也很长;
浪费纸,不环保;
这行的词无法与上一行的词对齐;
看上去乱七八糟的;
.
汉字书写自由;
可以倒笔画;
而英语就不行,英语必须按照顺序写;
如果倒笔画了;
将一塌糊涂;
.
英语单词有长有短;
换行是个问题;
如果用-号;
一个单词被分两行看起来费劲;
如果整个单词换到下一行;
对齐又很困难;
.
汉字的信息含量非常大;
比如道字之字有很多很多含义;
而英语则十分弱智;
一个词的含义有限;
关于这个观点各位可以参考文言文;
.
英语表音,而汉字表音形意;
在读音上有启发性;
而根据形可以直接想像客观存在的样子;
而英语缺乏相应的内涵;
moon与月亮没有任何关系;
horse与马也没有任何形象上的联繫;
机械的很;
汉语可以表意;
看到偏旁可以理解大意;
而sleep算什么玩意?
不过是字母的组合
无法反映客观实际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繫;
.
英语就是拼音;
汉语可以用拼音表达;
中国的小学生都会拼音;
可见英语之简单;
事实上中国人完全可以把语言建立在拼音之上;
而拼音由声母韵母构成;
可以很简单地组合出汉语的发音来;
而英语就笨的跟笨蛋似的;
一个词需要很多音标;
.
有人说汉语难学难写难认;
要改成表音文字;
而英语能读一般就会写;
于是比汉语好;
其实那是放屁,崇洋媚外;
汉语拼音是中国的拼音文字;
比英语简单得多;
完全可以做到能读会写;
但是中国人只把拼音当作识字的工具;
当作小儿科;
语言的目的是表达思想和客观世界的;
而不是一些字形和声音;
读和写,在语言表达世界方面;
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语言的含义;
是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
而汉语在表形和表意方面比英语强一万倍;
从汉语本身就可以直接映射部分客观世界;
而英语完全缺乏这个功能;
英语仅仅是语音的编码;
而汉语则是音形意的编码;
是立体的编码;
.
阅读英语时人们往往注意了读音;
而忽略了含义;
然后再从音去检索意;
这种音与意的映射全靠死记硬背;
语言反映了人的思维;
英语国家的人;
比中国人单纯呆板幼稚的多;
他们宏观思维能力很糟糕;
处理事情缺乏灵活性;
做事偏激;
与阿拉伯的极端分子处于同一个档次;
.
汉字输入比英语麻烦;
这只能说计算机笨蛋,而不能说明人笨蛋;
毕竟汉字是按照音形意编码的;
现在的计算机和程序还没聪明到能够完美地处理汉字的程度;
计算机能够很好地处理英语;
说明英语的水平也就是计算机的水平;
计算机不能很好地处理汉语;
说明足够丰满和复杂;
难道汉语的先进也是一种错吗?
.
世界变化发展
新的概念层出不穷
字母文字应付的办法只好是造词
过了上千上万年之后
超负荷将把字母文字压垮
整个世界唯有汉字独领风骚!
外篇 格斗技巧的探讨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8867
与爱好军事和武术的朋友一起探讨一下格斗和其他军事方面的技能,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提高哦!
传统武学讲究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对直接攻击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历史上的无数武林高手几乎都是在修炼n年后才逐渐依靠强健的体魄顿悟出杀人的技巧。
但在战斗中需要的是精确的杀戮机器,每个战士不可能有比较长的时间领会武学浩瀚的内在后再顿悟出杀人的技巧!
所以格斗的产生类似于武术的速成班,抛弃大量不实用的花哨动作,把最终目的——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杀死对手,保存自己放到了首位!
个人以为,格斗技术包括五个原则:
1、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
2、以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位置;
第987页
3、在攻击敌人并使其失去身体平衡的同时,必须尽量保证自身的平衡;
4、善于藉助敌人的动作增强自己的攻击力量,也就是传统武术中的‘四两拨千斤’;
5
、在准确掌握每个格斗基本动作的前提下,通过锻鍊、对练甚至实战,不断提高攻击动作的速度、准确和力量!
在这里首先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攻击敌人!
1、在进行徒手格斗时,自己的生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应当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制服敌人,总之就是什么招管用就用什么招,千万别不好意思啊!
常见的招数有朝对手脸上扔沙土,用身边可以找到的东西(以战场上为例)比如挖战壕的工兵锹,构筑工事的钢筋、随身的钢盔、皮带等等等等打击对手!(如果在大街上那就用传统的十八般兵器好啦~比如斗殴兵器谱上的第一利器——板砖,还有摺叠凳西瓜刀高跟鞋啤酒瓶子等等等等)
如果运气实在不好,找不到任何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屁股后面一摸,假装掏出个飞刀暗器什么的向对手投掷,使对手退缩或闪避、遮挡,如对手出现上述动作,可利用其迷盲之际向其迅猛攻击,并将其置于死地!
2、如果真的什么武器都找不到,则应该运用你自身的武器了!
比如:
手掌外侧——手指紧紧併拢伸直,使手掌外侧尽量坚硬;拇指紧贴食指。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任何一个受过训练的军人都懂得的招式,稍加训练,找准打击位置,手掌的打击效果并不亚于一根木棍,至少可以至敌伤残!
小拳——一般成年人的拳头打击面大概是50平方厘米左右,但如果在握拳时,以拇指紧扣食指将手绷紧,腕关节保持挺直以手指第二关节构成打击面,用尖锐的拳刃攻击敌人,其着力更好!通常一个成年人的小拳打击接触面大概是11平方厘米,压力压强作用力什么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拳尖——也就是传统无数中的凤眼拳的改版,主要用来攻击敌人的全身比较软弱、容易受伤的部位。握拳时,弯曲中指的第二关节,相临两个手指的第二节固定住中指两侧;拇指的末端紧扣中指的指甲(一定要扣紧,要不很容易伤到手指),腕关节保持挺直,然后你看对手哪脆弱就往哪敲吧......
实拳——只要用力抓紧手掌就可以啦!但打法上的差异就多了,直线攻击和侧摆勾拳之类的就不在此赘述了,但大部分人都只习惯用拳头的正面、侧面攻击,其实用拳头小指外侧好象使用破冰锥那样锤击也相当有效的,尤其是反手攻击太阳穴,马上可以让敌人毙命,至少也让对手晕乎半天......
掌后部——也就是掌跟啦!一般的动作是手指微曲,手掌后仰,尽量保证掌后部的坚硬,用掌后部攻击敌人,往往比拳头更有效果:弯曲的手指可以挖敌人的眼睛,要不就干脆从上到下逮着什么是什么一路猛抓下来!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身材不是很高大的人使用,试想一下,当一个身高165厘米的人攻击一个180厘米的对手,在近身后用掌后部攻击对手下巴,然后从眼睛一路抓下来......恐怖啊.....
有一双上好的皮靴其实就拥有了一件犀利的武器——个人认为用皮靴的内、外侧蹬踹比用靴尖踢更有效果,因为蹬踹的接触面比较大,用意攻击敌人的手部位较小和突出外露的骨骼最为合适,而靴尖的攻击往往只针对小腿的骨骼才能显出良好的攻击效果。
当然啦,膝盖、手肘、肩膀甚至头部的顶撞攻击也相当有效,尤其是个子不高的人,利用近身攻击的瞬间以较短的发力过程抢先攻击,往往能战胜比自己高大的对手。
在这里还说个缺德招式啊——如果您使用的是某种牙好胃口就好吃啥啥香的牙膏,那么恭喜您咯!近身格斗、尤其是贴身缠斗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秒钟时间发挥你的生存本能,就有可能改变格斗的结局。当你的门牙狠狠地咬在对手的颈动脉或喉结上的时候,估计你还没怎么使劲,对手已经给吓软了......
好了,现在聊聊用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和如何保持格斗中的身体平衡。
用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这个原则不但适用于格斗,也同样适用于作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对手总有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也一定有疏于防范的漏洞。
根据实际情况,用最大的力量攻击主动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可以取得速战速胜的效果!积极进攻是徒手格斗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积极进攻才有可能制服甚至杀死对手!
保持自己身体的平衡,使敌人失去平衡,是格斗中克敌制胜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在战场还是在街头,在遇到敌人后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迅速调整成防守姿势,首先保护好自己才能k别人嘛~~
一般的防卫姿势有很多,这里就说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姿势吧!(别告诉我你是黄飞鸿的徒弟啊~那姿势打死我都不用,太费劲了!)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左脚跟与右脚尖基本在同一个直线上,上身微微前倾,双膝稍微弯曲,注意一定不能让双腿僵化啊!
双手成立掌,至少左手要保持立掌,这样方便拨挡对手的攻击,距离自己的脸部大概十五厘米,掌外侧向前,侧身面对敌人。这姿势有点象拳击的姿势,但平衡效应比较好,在与对手接触前,这个姿势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自己的平衡。
第988页
在与对手进行搏斗时,记得按照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重心,脚掌稍微向外斜摆以保持自己的平衡!当然,如果你自认为嗓子不错比得上张学友那记得用吼叫来乱敌精神啊~~(还记得武侠电影里出招前那些高手哈哈嘿嘿的没完没了的吧......)
格斗中利用敌人的冲力,保证自己的准确和速度都相当重要!
冲撞攻击通常出现在一些身材高大,体魄强健的对手身上,尤其是某些国家的打法中经常出现腰间发力的抱摔,肩头发力的扛摔和顶摔,这些打法的前奏就是冲撞!
针对亚洲(那杂种国家不算啊!)人均身高比欧美国家人均身高低十五cm左右的现实,对于进攻中出现的冲撞只有採取利用、闪避为主的打法,要不就太......(别人我不知道,我是不去找那个不痛快,几年前和个俄罗斯军爷友谊比赛了一把,被那傢伙的肩头侧撞扫了一下,我肋骨疼了一星期,喘气都疼啊!)
善于利用敌人的冲力也是格斗的另一个原则。毛主席说得好,要在战
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啊!在格斗发生的时候,应该永远假设对手比你强大n倍,尽量不要马上与对手进行体力消耗上的较量。
利用对手的冲力和体力将对手制服,比如说看见对手冲过来,在调整好自己的姿势的同时往侧面横跨一大步,迅速闪过对手的攻击或撞击,顺便把对手绊倒等等等等.......
在与敌人格斗的时候,绝对没有任何时间让你考虑该用什么招式!也没有任何时间让你耍帅摆poss之类的,任何格斗动作都必须成为人的本能一般流畅的出现才能起到效果!
在训练格斗的时候,从掌握格斗的基本要领开始,必须尽量加快自己的动作,一招一式都要准确无误,再通过不断地锻鍊、对练和积累实战经验来提高动作速度!
寻找正确的攻击目标是一个格斗者的必修科目,格斗是人与人之间的殊死争斗,格斗对象的弱点也就是自己的弱点,下面列出的这些人体上的位置基本上是人体最脆弱、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大家看看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啊!
人体在格斗中划分为三大部分:头和颈部、躯干、四肢。其各个部分的要害部位有:
头和颈部:耳、太阳穴、眼睛、鼻樑、上唇、下巴、喉结、咽喉、颈侧、颈背。
躯干:锁骨、腋窝、太阳神经丛、腹部、裆部、肋部、腰部、嵴椎。
四肢:手指、手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脚腕关节、脚背。
在格斗中只要攻击这些要害部位,至少可以使人受伤,严重一点的就......所以最好别找个没训练过的尝试啊,那会死人d!
在人体的重要部位,只要轻轻地压迫或攻击,就有可能使人至伤,致死!所以嘛~~~~呵呵,万一有兄弟愿意照着练练那千万记住啊!动作一定要由慢到快,由轻到重,通过训练和适应逐渐加大攻击的力量,千万别把你的对练玩死了啊......那是要赔钱d!
先说说头部和颈部上的一些重要位置的攻击!
1、耳:一般的打法就是传统武术中的双风贯耳,最好是从后面攻击!两手保持杯状,同时排击敌人的双耳,尤其要记得用比较坚硬的掌根发力,效果更好!
一般来说吧,被一个成年男人来这么一下子,轻则会击穿敌人的儿膜,使其神经受到冲击,或者是耳内出血,重一点嘛.....那就是脑震荡,要不就over了!
2、太阳穴:为什么太阳穴是每个格斗者的首选目标之一呢?太阳穴部位的骨质脆弱,还有一条动脉和大量的神经丛集中在皮下,稍加打击,最少就是个中度脑震荡,重一点的攻击就只有一个后果了......(我亲眼看见一个身高不到160cm的女人,用菜篮子打一个身高至少178以上的傢伙,一击毙命!那男人是个城管,天天早上去菜市场没收人家东西,他家里的塑料脸盆都一千多个了......)
3、眼睛:传统武术中的双龙戏珠大家应该知道吧?是用食指和中指成v字形刺入敌人的双眼,手指和手腕要挺直!但是一般没有受过训练的都玩不好这招,一是对手不会站着不动让你瞄准,二是发力的过程中产生偏差,搞不好想插眼睛的反倒捅进人家鼻孔了......
这里说一种安全系数高,成功率大的方法啊,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关节在近战的时候,尤其是贴身缠斗的时候,猛戳对手眼窝,这样的打法攻击距离短,发力过程也短,容易击中目标!
接着上面的说~
1、鼻子:只要是打过架的都知道鼻子上挨一下的后果吧?但一般的兄弟都习惯正面攻击,那样看起来效果不错,但本人以为,从侧向攻击,尤其是用掌或拳头横击鼻樑效果更好,至少是个暂时失明!
要是用的力度够大,还可以将鼻樑骨的碎片嵌入敌人脑部,做到一击毙命!如果已经是贴身缠斗的局面了,那试试用掌后部从下至上顶击,只要击中了那就热闹咯~~~~~你可以在一分钟内看到不同颜色的人体分泌物!
2、上唇:估计知道打上唇的人不多。上唇是鼻软骨与硬骨的连接处,这里的神经很靠近皮层,是脸的要害部位之一!可以用角度稍微向上的手掌外侧或小拳猛击敌人上唇,就算是轻轻地来一下子,那疼痛的感觉啊......我是疼得当时就晕乎了,腿都打颤!
3、下巴:用掌后部的攻击比用拳头来得安全有效!用拳头攻击有可能伤到自己的手指,而且发力时间比较长,对手会有防备d!
第989页
4、喉结:提倡的攻击方式是用掌外侧攻击喉结,但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啊~个人认为用小拳攻击效果也不错d,还有种打法是将右手八字张开,就象是要抓住对手脖子一样猛地撞过去,呵呵~~我试过最好的效果是我的对练狂吐了十分钟,一个下午喘气都带血腥味!
在这里说明啊,凡是有兴趣照着这些动作操练的兄弟,千万别随便找个人就试!万一出现什么不良后果可就违背了我交流探讨的初衷了,再次感谢那些关心我的朋友,是你们给我提了个醒!
1、咽喉:知道具体位置吧?就是脖子下面的那个窝窝!一般的方法就是戳击,用一到两个手指挺直,迅速地戳击 咽喉下部的凹处。效果很明显,至少可以让对手感到剧痛,严重点的会窒息、咳嗽,再严重点~如果戳破了咽喉皮层,那......
2:颈外侧:自己把手放在脖子两侧感觉一下,找到那两条血管没有?用手掌外侧猛然砍击对手的颈外侧(要是没找着血管的我说明一下、就是耳朵下面略微靠前的地方),可以马上使对手失去知觉。这方法无论用正手或反手都可以,不必拘泥于自己的站位或一定用右手,这么打一下,对手将因为颈动脉、颈静脉和迷走神经受到打击而昏迷,但是不至于马上毙命,用于纯粹的防卫比较合适。
3、颈后部:用手掌外侧和拳头外侧猛击对手的颈后部,一般的效果是一击必杀!当对手低头向前或没有用手保护其上部的时候,通常用这样的方法。这种打法最普遍的出现是在二战的欧洲战场,通常用来袭击敌方的哨兵,有时候也用来抢.....啊~大家知道了吧?
脑袋上的一些位置就先说到这里,有遗漏的或失误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我等着各位高手的板砖啊~不过我说过的位置就不要打了,会死人~~~~~~~d!
脑袋和脖子都说完了,该轮到躯干了!
人体的构造很奇特,所有的骨骼都有支撑人体重量,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就象是一套铠甲!但再好的铠甲也有空隙可钻,现在说说躯干上薄弱的地方。
1、锁骨:打这位置有个身高限制,万一你的对手比你高大半个头就不用想了,估计你的攻击没什么效果,除非他坐着蹲着什么的。用手掌外侧向下用力直砍对手的锁骨位置,可以打断对方的锁骨,马上达到使对方瘫痪的效果,最少也可以让对方的胳膊抬不起来!在这里我说说切身体会啊,如果身高悬殊太大,可以用肘关节攻击,效果更好。
2、腋窝:腋窝皮下有一条粗大的神经,打击腋窝可以让对手感到剧痛并导致局部瘫痪,好象在传统武术中那地方叫‘血藏’,一般是不允许随便攻击的。这种方法适合在对手倒地的时候用靴尖攻击,让对手进一步失去反抗能力!
3、太阳神经丛:这地方就是心窝,传统武术中的‘黑虎掏心’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针对太阳神经丛来的!打击这个部位,一般提倡用尖拳猛戳,用尖拳攻击太阳神经丛这样的小目标比较有穿透力,比用拳头或手掌更有效果!
对太阳神经丛的任何有穿透力的攻击,都可以让对手感到剧痛,或向前趔趄,或干脆就地瘫倒;猛烈的打击,也可以起到一击必杀的作用!
4、腹部:这个位置适合用小拳攻击,也就是拳棱。一般对腹部的攻击都是其他攻击的前提辅助动作,如果在遭受攻击后对手屈身向前,则可以用膝盖撞击其脸部,或用手掌猛击其颈后部!
1、裆部:这个就不用我详细说了吧?大家都是男人,还是留点余地比较好,万一造出个太监来了就影响人家家庭幸福生活美满了......
2、肋部:正面或后面攻击肋部都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但本人的意见还是提倡攻击对手的右肋,因为肝脏的位置在右策肋部下方,在右边肋部的攻击可以导致肝脏的严重损伤!
对肋部的攻击,手掌外侧、拳外侧、摺叠的第二指关节、脚后跟和膝盖都可以攻击,效果差异不大。
3、腰子:学名好象叫肾吧?肾部皮层下面有一些从嵴椎骨分支的大神经,打击这个部位,可以使对手的腰子损伤,并引起严重的神经震动,至少要上医院里躺上好几天。
打击的时候,拳外侧、摺叠的第二指关节、膝盖和靴尖都可以,效果比较相近!
4、嵴椎:嵴椎里面的东西是嵴髓,打击嵴椎,可以导致对手的嵴椎关节脱位,轻的瘫痪,重的当场挂掉!其中用膝、肘、脚跟或脚尖的攻击效果比较好,建议攻击对手腰带上方7到9 厘米的地方,这个位置比较薄弱!
总的来说,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而在进攻前确保自身安全也是很有必要的,武侠小说里那种以命搏命的打法最终结局就是同归于尽,绝不是格斗的中心!
在格斗中,一般最危险的就是对方的手臂攻击,但最常见的也是针对对方的手臂进行攻击!
首先说说指关节的攻击,以敌人从后方抱腰攻击为例,当对手从后面抱住自己腰部时,以一只手抓住对手的一只手指,另一只手则必须紧紧抓住对手的手腕,在将对手手腕用力向下拉的同时,将其手指作反关节别压,然后就会听到一声清脆的骨折和对手发自肺腑的吶喊.....
手腕关节的攻击也是比较常见的攻击方式,将对手的手腕向任何方向用力折别,都会让对手产生剧痛,一般的方式是将双手的拇指置于对手的掌背,将对手的手腕向前臂方向折别成直角,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快让对手丧失攻击能力!
第990页
在中国武术中,用以折别关节的方式数不胜数,都具有较强的攻击效果,但关键在于熟练地掌握格斗技巧并熟悉人体结构,才能达到一击制敌、一击必杀的目的,因此,长期的锻鍊和不断地实践(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啊!!!)才是掌握格斗技巧的关键所在!
感谢言言大大的指教,感谢各位高手的指点,有任何谬误和错失,请马上在书评区指出,本人不胜感激!
摔打在格斗技巧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在徒手格斗中,有时候需要将对手摔倒后才能有效地攻击其要害部位,常见的摔打方法有“臀部顶摔、臀部转动顶摔、过肩扛摔、过头摔、绊腿摔、由后摔等等等等。
本人以为,在摔打的练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几点有:
1、速度是摔打制敌的首要因素,但在训练中应该首先注重动作的精确,只要完全掌握了这些动作,速度就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得到提高!
2、在摔打过程中,一般首先不强调在对方反抗的状况下进行练习,彼此间只要注意倒地时的姿势就可以了,让对练配合自己准确地完成摔打的动作!
在传统武术中,个人以为摔交就是格斗中摔打的鼻祖,格斗中的摔打几乎全是摔交中演变出来的动作,在这里希望懂得摔交的朋友不吝赐教,谢谢谢谢!
先说说臀部顶摔,一般在臀部顶摔开始时,首先面向对手成防守姿势,左脚置于对手左脚内侧前,同时以左手掌后部猛力顶击对手右肩并揪住或抓住其衣服,以首先让对手失去平衡为主要目的!
以左脚为轴心向左转动180度,同时以右臂搂住对手腰部,双臂猛然发力前拉,将对手拉至己方右臀部,使其离地悬空,在完成这个动作的时候应尽量保持双膝弯曲,这样效果更好!
迅速伸直双腿,用臀部猛顶敌腰部!与此同时,向前弯腰并用双手往前往下猛拉将敌摔倒在地。就是以臀部为支撑点,将敌顶在右臀部上(一定记住啊~不是腿外侧哦!)!
最后将敌摔倒在地成左侧倒姿势,尔后攻击敌要害部位。整个动作要尽量保持自身的平衡,尤其是在转体的时候,切记要把握好用力的方向的力度,要不自己就一起倒了.......
臀部转动顶摔和臀部顶摔的差别比较大,一定要注意不要搞混淆了!
开始时面向敌人成防守姿势,比臀部顶摔距敌稍微近一些;左腿向前跨一大步,置于敌后右脚外侧几厘米的地方,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左脚;与此同时,左手猛击敌右臀上部并牢牢抓住这个部位,此一击可使敌失去平衡而后仰!
右脚绕敌跨步置于其身后,同时右臀抱住敌腰部;臀部尽量向右挤转,与敌屁股相对,将敌拉向已之右臀部使其悬空;然后以左肘夹住敌右臀。
伸直双腿,以右臀部为支撑点将敌猛地摔在地上。务必记住,应将敌置于右臀部,而非右腿外侧;始终挽抓敌右臀;将敌摔倒成左侧倒姿势。格斗中,这种打法可以置于敌于昏迷状态并可任意打击其要害部位。
这里多说两句啊~这种打法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力度掌握,万一在摔打过程中出现力量不到位的状况,那就有可能受制于人,所以最好是玩得熟练了再........
过肩扛摔,在传统摔交里好象叫背包吧?(不一定对哦)
开始时面向敌人成防守姿势。这个开始动作及步法与右臀部顶摔的技巧相同。左脚置于敌左脚的前内侧。与此同时,以左掌后部狠击敌右肩并牢牢抓揪其衣服。
以左腿为轴向左转体180度,并在转体之时始终以右臀护住头,颈部位。靠近敌人,并以右手抓揪其右肩,然后用双手牢牢揪住此处;在完成转体的同时,将敌前拉并将其腰部置于臀部处;右脚位于敌右脚之前并稍靠外侧,臀肘紧靠自己的身体,两膝弯曲。
双腿伸直,弯腰,两手往前下猛拉,一下子将敌扛上肩,并将其仰摔在地。
过头摔(好象又叫滚摔吧?)
应用这种扛摔方法的时侯应该充分藉助敌人的冲力。开始时以防守姿势面对敌人,距敌约五至六步;当敌冲来时,即已双手抓揪其衣领,迅速抬腿(左、右腿都可以,反正怎么顺腿怎么来),以脚掌牢牢蹬住其腹部。
双手始终牢牢抓住敌衣领,脚掌牢牢蹬住敌腹部;藉助敌人冲力,用力猛拉敌人并以脚将其蹬悬空;同时,趁势后坐,待臀部着地成坐地姿势时,继续向后翻滚,直到背部和肩部着地。
手抓牢不放,弓背,双臀回拉,双肩着地以脚猛蹬敌腹部,将其弹向空中。敌摔下成后倒姿势。
双手牢牢抓住敌衣领,使自己完成后翻动作,并骑坐在敌胸部之上。
绊腿摔(嘿嘿~估计大家小时候没少用这招吧!不过我小时侯巨胖,基本上是摆出个驾架势,然后干脆利落地被别人摔在地上......)
开始时面对敌人成防守姿势,然后左脚跨出置于敌右脚外侧,迅速以双手掌跟猛力击敌双肩并抓住其衣服。这种方法可以使敌失去平衡而后仰。
身体前移,重心置于左脚,两手始终抓住敌肩部;在转移身体重心的同时,右腿向前成弧形,在自己的左腿和敌右腿之间摆动。
以抬起的右腿猛然向下后方摆动,以小腿部猛力击敌小腿;在击中其右腿的同时,猛推敌肩部,将其摔倒在地;接着猛击敌要害部位。
第991页
(个人推荐部位是肋骨,还有就是......啊~呵呵~知道了吧?)
由后摔
开始时为防守姿势,站于敌背后,面向其背部;然后左脚向敌跨步置于其左脚稍后处,同时双手迅速举起,手掌向下,至敌双肩上方处。
用脚踹敌膝窝,同时以双手猛力打抓敌双肩并向右后拉,使敌失去平衡仰摔在地,当敌倒地后,马上以膝顶撞其头颈部位,可以使敌人瞬间失去知觉,然后就看个人爱好作第二次攻击了!
外篇 中国战刀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105
中国战刀
点击察看图片连结:
外篇 记惨遭全师覆灭的志愿军!!!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6975
壮哉?悲哉?180师!--记惨遭全师覆灭的志愿军!!!
在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中,这不是一支头等的主力部队。
它不象新四军三师、东野二纵五师、解放军39军115师,有从井岗山、鄂豫皖、山甘宁走来的辉煌军史,有万里长征、平型关大捷、打义县、打锦州、打天津、打到镇南关的赫赫战功。‘
即使在志愿军第60军中,它也远不如兄弟部队179师和181师,有“临汾旅”和“皮(定均)旅”那种明星般的显赫声望。
这是一支默默无闻的部队,一支默默奉献的部队,一支在抗战后组建,在1947年才编入野战部队序列的部队。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奔袭运城飞机场,伏击美械装备248团,歼灭由日军组建的国军第10总队,夜袭剑门关天险的部队。
1951年3月17日,这支部队,一支新战士、学生兵和起义人员过半的部队,跨过了鸭绿江,踏上了极其悲壮的征途。
(一)坚苦转战
为防止联合国军的反攻和两栖登陆,第五次战役将提前在4月22日发动。
作为第五次战役的参战部队,3月16日志愿军第3兵团在北京组建,由二野3兵团第12军、4兵团第15军、18兵团第60军组成。第二天,兵团前卫――60军过江入朝。
在195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18个春夜里,180师的战士背着40公斤以上的武备,从新义州、经定州、新安州、海南里、江东、到三登,每夜强行军100多里。在部队跑步通过敌机封锁区时,往往一跑就是二三十里,不少指战员累得大口吐血。
4月5日,180师赶到伊川,匆忙整补后,就接替63军和26军的防线,抗击联合国军的猛烈进攻。
4月22日,五次战役打响,在60军当面,181师作为第一梯队,突击、割裂美25师和土耳其旅,179师作为第二梯队,180师作为预备队。
4月23日,181师突破联合国军防线,控制了汉滩江以北的全部阵地。
4月25日,181师和179师全部渡过汉滩江。
4月29日,181师兵至汉城东北10公里的龙井里、退溪院里地区,与敌相持。
4月30日,预备队180师跑步赶到汉城北20公里的釜谷里、退溪院里地区。
5月16日,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打响。60军的任务是在楸谷里至大龙山地区,割裂美军和韩军的联繫,牵制美陆战1师和美7师。由于在战役打响之前,179师和181师分别被三兵团调拨给12军和15军,60军的战斗任务全落在了180师指战员肩头上了。
5月16日夜,180师538团和539团在玄岩和发雷地区分别强渡北汉江。
5月17日,180师全师渡过北汉江。539团克杜武洞,540团克仓村里,538团在新店里与美陆战1师遭遇,击毁坦克10辆,歼敌一个连。
5月20日,180师538团和539团进占远水洞一线,与美陆战1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5月21日,志司彭德怀电令:目前由于我运输工具缺少,粮食弹药接济不上,西线美军又已东援,使我继续扩大攻势困难增加,为此,第五次战役暂告结束。
志司的撤退命令:各兵团(3,9,19)准备23日晚即开始向涟川、铁原、金化、华川一带转移……。
三兵团的撤退命令:决以60军担任本兵团之阻击任务,该军置于白逸里、白积山以南,东起与9兵团分界线,西起与19兵团分界线……,利用华川西南山区节节阻击敌人,于22日晚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
5月22日夜,60军发出撤退命令:……180师附炮2师两个连,以一个步兵团北移汉江以北构筑阻击阵地,师主力置北汉江以南掩护兵团主力北移及伤员转移,师作战地域为新延江、芝岩里、白积山、上海峰以南地区,并注意和右邻的63军的联繫。
这天,180师主力与美陆战1师竟日对攻,主阵地反覆易手。
(二)临危受命
5月23日。
凌晨,180师收到撤退命令。上午11时,180师发现其右邻的友军63军已不告而撤。师长郑其贵急电军部。
60军军长韦杰电令:注意派出部队掩护右翼,并准备于23日晚将北汉江以南部队移至春川以西地区继续防御。
180师派出两个连,占领原63军的防区。师主力开始北渡北汉江,向春川转移。
夜,3兵团急电:……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名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也有1000余伤员,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
第992页
60军将兵团急电中“各部”误解为“60军必须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
60军五次电令180师:停止北撤,继续在北汉江以南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180师的)江南部队应争取坚守5天时间。
是夜,180师的左右友邻部队全线后撤,180师孤军滞后。
是夜,3兵团兵团部与下属失去电台联繫。
5月24日。
180师当面之敌美7师,美24师,韩6师已发现180师两翼空虚,迅速从3兵团和19兵团的空隙穿过,渡过北汉江。坚守城皇堂渡口的540团炮营和一营三连在营教导员任振华的指挥下,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弹,任振华拉响最后一枚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联合国军控制北汉江渡口,180师三面受敌。
下午,60军电令180师:撤过北汉江,继续沿江步防。
当夜,60军军部撤离马迹山指挥所。
深夜,在有线和无线联络中断并在先后派出12名通讯员都没能传达撤退命令之后,180师参谋樊日华和朗东方亲自将撤退命令送到正在南岸坚守激战的538团和539团。emz
5月25日。
凌晨,538团和539团靠着三根电线,带着伤员,偷渡过北汉江。偷渡中,600多指战员被激流捲走。
538团在上下芳洞、西上里以西,539团在明月里、九唇岱山地区,540团在鸡冠山、北培山地区,组成防御线,掩护整个兵团北撤。
坚守九唇岱山的539团二营五连,在年仅20岁的指导员杨小来的指挥下,打垮敌一个营,打死敌130名。在打完所有的弹药之后,全连指战员在白刃格斗中阵亡。
坚守鸡冠山的540团一营三连、二营六连、三营八连九连的指战员在弹尽之后用刺刀英勇拼博,流尽最后一滴血。
是日,180师粮尽,弹药不多,势态仍然滞后,三面受敌。
如果180师不沿北汉江步防,而继续北上与179师并肩防御,即可迅速摆脱险境。但从全局看问题,联合国军有可能趁机沿公路向北快速突击北撤的3兵团和19兵团。
据此,60军电令180师:军里决心不变,一定要完成兵团给的掩护转移的任务!
下午5时,60军军长韦杰发现了势态极不利于180师,立即电令郑其贵:180师以两个团迅速向北沿公路进至马坪里北侧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一个团沿山上路到驾德山阻击敌人,掩护伤员撤退。
师长郑其贵立即命令:师直和师医院立即北移,538团为前卫,539团跟进,540团坚守阵地掩护。
下午5时10分,中断联络达三天的三兵团兵团部急电60军:……180师应以两个团在驾德山一线阻击敌人为宜……。
当180师538团收到师部转来兵团的命令时,团队已在撤往马坪里的途中。538团团长宠克昌政委与就近的540团政委李楸召商量,结论是:上级总的意图是向北转移,180师已陷入不利处境,部队断粮几天,十分疲劳,调来调去更加疲劳,将可能陷入不拔。因此,主力应该继续北移。
180师师部对538团和540团的意见是:按命令执行。
当180师539团背抬着全师300多名重伤员冒雨行军到梧月里,接到师部命令时,已是5月26日的拂晓,细雨濛濛中,东方发白了。
命令是:部队停止前进,抢占梧月里要点步防。
(三)突围!突围!
5月26日。
拂晓,538团反身南下,重新占领驾德山阵地。
此时,180师左面的美7师已突破179师阵地,将179师和180师分割,并深入180师侧后,切断了180师的退路。
在25日继续北撤,通过了马枰里的180师的师机关,直属分队和没接到回防坚守命令的539团三营都脱离了险境。
忠实执行军部和兵团部命令的180师主力,在芝岩里以南陷入了5倍敌人的重围。
180师收到军部的命令:固守待援。
180师此时已无固守抗击联合国军5个满员师的弹药和兵源了。它向军部提出突围的请示。
下午4时30分,军长韦杰口述命令:立即向180师发报,他们决心突围是正确的,批准他们的突围计划,向西北方向突围到鹰峰集合!。立即给181师发报,命令他们从华川附近出发……,策应180师突围!直接给179师536团发报,命令他们迅速占领马坪里向芝岩里出击,接应180师!
政委袁子钦补充电文:告诉180师放心,有部队接应,越过公路,马坪里以北鹰峰山下就是我军阵地,坚信他们一定能胜利突出重围!
下午6时30分,180师分两路突围。
山上的538团、540团、师直为一路,由驾德山,经蒙德山,突向鹰峰。 山下的539团为另一路,经纳实里、马场里、芳确屯,突往鹰峰。
5月27日。
拂晓,经过惨烈的浴血战斗,180师的两路突围队伍,以伤亡2/3的代价,突出包围,越过公路,抵达鹰峰山下。全师指战员已不到2000人。
然而在鹰峰主峰上等着他们的不是179师和181师的接应部队,而是美24师的部队,180师再次陷入包围。
538团在团长宠克昌和参谋长胡景义的组织下,把全团班以上的共产党员集中起来,组成突击队,全部带上冲锋鎗,攻上主峰东侧东台山高地。?
539团团长王至诚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团能战斗的干部战士组成5个排,夺下了主峰。
第993页
180师与60军再次请示进一步突围方案,军长韦杰亲自上机:命令你们集中向史仓里方向突围!军部派部队接应。
5月28日。
在漏夜大雨中,179师的接应部队没能赶到史仓里。
在彻夜苦战中,180师最后的400指战员编成三个突击连,在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向西北突围。
在突破三个阵地后,这支不断突围不断拼杀了整整十天并断粮了三天的部队,在最后一个阵地――128.6高地前,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至此,为了坚定不移地执行掩护任务的180师,建制基本打没了。师长郑其贵命令分散突围。
根据战后《180师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其中师级干部1人,团级干部9人,营级干部49人,连级干部201人,排级干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
(四)壮哉,180师!
从3月17日过鸭绿江,到5月28日被打散在鹰峰,整整73天,180师的指战员忠实地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地与强敌鏖战在战场,他们无愧于军人的荣誉。
他们在能脱险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移而陷于重围,他们的功勋可能不能与坚守上甘岭的15军45师相提并论,但是,180师的指战员和烈士们一定比撤离不给友军打招呼的63军更坦荡。
对“180师一万多人,突围出去一个营1000人。被俘了7000人,足以说明这个师没怎么进行抵抗”和“由原国军战俘组成的180师集体阵前起义”等此类有辱英烈的无知或无耻滥言,根本不屑一驳。
关于重新评价180师,“在重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和补辑中国人民志愿军功臣名册时,应该加上吴成德(180师政治部主任)的名字”,是十分有见地的。
不知道究竟是63军的哪个师长在1953年5月22日弃战友伤员不告而撤,翻了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63军三个师(187师,188师,189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多在将帅名录之中。而忠实执行命令殿后掩护的180师的师长却无缘与那颗金光闪闪的将星。
历史知道,这一定是共产党在思想思维的某个方面出了某种问题。
(五)悲哉,180师
胜败乃兵家之常识,世界上没有百战百胜之师。
怎样来总结“第五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
我很遗憾地看到,从志司、到3兵团、到60军在这个问题上都是文过饰非地、极其不公正地将责任推给了忠实执行命令,一路奋战的180师指战员。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大骂60军军长韦杰:“你像不像个指挥员?把部队搞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志愿军的耻辱!我们的教训在哪里?主要是指挥员用将的问题。那个180师师长负有直接责任,得军法从事,拉出去枪毙”!
这是什么话?
且不说这“第五次战役”本身就是一个判断有误、准备仓促的战役,就拿撤退一事,根据志司的总结:此次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于我军突入敌人纵深过远,粮弹接济不上,使我军继续扩大攻势发生困难……。为此,在战役暂告结束之际,决定主力向北转移休整。
但是,收兵时对转移的组织缺乏周密计划,没有估计到敌人很快向我反击,特别没有估计到敌人以其快速纵队为先导向我反攻和追击,……因此收兵时没有组织好交替转移,高级指挥机关没有实行交替转移,因此全线出现多处空隙,使敌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造成我军回撤失利,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其中60军180师遭受损失极其严重……。
是谁不像个指挥员?
是谁把部队搞成这个样子?
是180师师长郑其贵吗?
说句极其负责的话,真正要军法从事要拉出去枪毙的,应该是不顾友军(180师)擅自撤退造成空隙的63军三个师长(张英辉、宋玉林、杜瑞华)中的一个。
由于志愿军司令员开了口,3兵团和60军对180师的处理就没法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了,他们把180师的失利定性为“指挥员的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3兵团政治部主任:“谁叫你们搞分散突围的,把一个师让敌人给消灭了,是罪人!郑其贵,我要点你的名,你提出和决定分散突围是错误的……,这是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60军政委:“我再说一次,180师这次全师覆灭这样的失败,军事指挥不是主要原因,政治上动摇是基本原因,只能说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造成被围的原因,不是覆灭的原因。比如情况判断错误、机械执行命令、对公路控制不明确、情况紧急友邻不能及时支援、粮食供应等等,都有关系,也很重要,但不是基本原因。……这次只要我们政治上顽强,(180师)不但完全可以出来,打得好还会取得胜利”。
1987年原60军军长中将韦杰在弥留之际说:“我认为韩战第五次战役180师失利,把棍子打在180师屁股上是不公道的”。
然而,在韦杰回忆录(1986年)中却还坚持这样的说法:“该师主要负责干部政治动摇,惊慌失措,右倾畏缩,贪生怕死,丢掉部队,单人逃跑,未能果敢沉着,细密组织与部队同德同心”。
在3兵团和60军文过饰非、推诿责任,企图把军和兵团应负的军事责任说成是180师师长政治动摇使其陷于不公不义之时,带兵杀出重围的538团参谋长胡景义拍案而起:“我认为政治动摇逃跑的结论不切实际。180师的失利,主要是指挥上的问题,不能把军事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不能把失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治动摇。
第994页
实际上是,28日拂晓前,集中突围的条件没有了。当27日夜再次突围中在敌人炮群、飞机、坦克的袭击下,部队失去掌握,没有完整建制单位,各机关、连队、干部、战士实际处于分散无法指挥的状态,成了敌人的炮击目标,更主要的是飢饿,走不动路,敌情、道路不明,又没有部队接应。在这种情况下,师长才採取分散突围的办法,争取减少损失,摆脱被动,保存现有的力量。我认为这是不得已而行之,应该说这个措施是正确的,一个师指挥员对于险恶情况的紧急处理是允许的”。
在今天军事学院的战例分析中,大概没人会反对胡景义实事求是的立论。
许多与郑其贵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都不同意韦杰的评论,因为他们都认为:郑其贵的军事指挥并不一定称职,但政治上是坚定的。
郑其贵和他指挥的180师,坚决执行掩护兵团撤退和伤员转运的命令,无愧于军人的责任、荣誉和道德。
50年过去了。
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一支部队叫180师,或者有一支部队承认180师是它的前身部队?不知道郑其贵和他的战友们是否还在人间?
这是一支曾受到不公正处理或者有意污辱的部队。
希望人们不要忘了在北汉江畔、鹰峰之巅、济州岛上的那些弹尽粮绝为国捐躯的忠魂,不要忘了那些回到祖国后长期饱受曲辱的战俘……。
别忘了,千万别忘了,要象记住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一样,记住志愿军180师的将士。
外篇 试问 毛泽东手下 有没有可能有李云龙这样的将领?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4625
转自:资料引用其他论坛
毛泽东是集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和统帅于一身的战争艺术大师,也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经历冲突类型最多而又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统帅。他从千余人的农民队伍起家,经过22年的武装斗争,直到成为数百万大军的统帅。他平生直接或间接指挥了四百多个堪称经典的战役和战斗,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军事着作和军事文电,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以人民战争为主体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指挥他一手创立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军队,与内外敌人作战二十余年――包括日本军队、美国军队这样非常强悍的军队,歼灭敌军千余万人;他领导他一直都处在弱者地位的国家和人民,一直都在战胜处于强者地位的敌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 象他所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一样,在连续22年的严酷战争中,都是在劣势的情况与强大的敌人作斗争而最终能立于不败之地。试问这还不叫奇蹟的话世界上还有什么可称作奇蹟呢?
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和统帅,毛泽东指导战争与其它同时代的统帅 有很大不同,毛泽东是从战役指挥起家的,他在后来进行战略指导的同时,也对每一个具体的战役为战场指挥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史达林等统帅指导战争,主要是通大本营总参谋部实施,史达林本人进行战略决策,从不参与战役指挥。而毛泽东除了进行战略决策,还对每一个战役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甚至连电报也自己起草――这在二战中的战略统帅中你肯定找不到第二个!同时还非常尊重战场指挥 员的意见,每封电报最后都有“熟筹见复”、“视情况且酌定”等, 给战场指挥员以充分的机断行事的余地――有心者不妨读读《毛泽东 军事文选》,看看那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奇招妙着,看看那些战争艺术的杰作是怎么来的。
从辽渖战役策划过程中毛、林之间往返多达百余封的电报中就可看出,毛泽东从不强拧不甜的瓜,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甚至不惜等待,一定要战场指挥员从根本上理解自己的战略构想。这在苏军是不能理解的,发个命令就得了嘛,讨论什么啊?史达林从来不这样 。抗美援朝期间苏联顾问就曾对代总长聂荣臻说:“这叫命令吗?” 聂答:“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领导我们打胜仗得天下的,你们不懂!”出身行伍的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贺龙、林彪、粟裕 、陈赓等战将对毛泽东从心悦臣服衷心拥戴直到顶膜拜礼,首先是缘于对其战争指导艺术的认识和倾倒,缘于其“用兵如神”。如第二次反围剿后彭就说“还是摇鹅毛扇的人厉害”,至于林彪,那根本就是毛一手裁陪起来的。有人说毛只会“将将”不会“将兵”实在是没有任何道理。别的甭说,光说那些行伍出身正经进过科班的战将,你没 两招谁会服你?你光会将将谁搭理你?――毛泽东最先就不被行伍们搭理――最早和毛泽东合作的余洒度等黄埔生就因瞧不起毛泽东而扬长离去,最后投了蒋。而历史却选择了伟大的军事天才毛泽东,而余洒度也就混了个象牛毛一样多的国军少将,最后还被蒋先生摘了脑袋!毛泽东带领泥腿子们造反那会儿可不是领袖,一句顶一万句?
红军发展的事实也说明,无论是建军还是打仗,离开了毛泽东就有问题。有了毛泽东就有声有色,这是中共将帅们通过事实比较作出的选择。事实证明,毛指挥小部队游刃有余,指挥百万大军亦得心应手,转战陕北既指挥警卫部队让统帅部充当诱饵,又指挥陕北战事遥 控全国战争,一心三用,这是何等的磅薄气慨又是何等具有科学态度?请问历史上有过这种先例吗?有朋友褒扬被毛泽东思想体系武装起 来培育起来的将领,却贬斥创立了这个思想体系的人,这不是很荒唐 的事情么?笔者当时因工作原因曾多次与当年跟毛麾下的战将探讨,他们说起毛的指挥艺术都素然起敬。当年我与红26军的李赤然将军( 55年少将)交谈,他说起毛亲自指挥直罗镇战役和东征的――包括毛等候敌人几天不致时毛跟他们作工作――情况非常激动和振奋,“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这样的话他反覆重复了数遍。毛泽东用兵如神,是一句带有文学色彩的褒扬。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出的招有高招 ,也有不那么高的招,比如他遵义会议后指挥的第一仗土城战斗就是 个失利战斗――话又说回来,任何人都是这样――如果说用兵如神就是判断上不出一点毛病的话,我估计这样的人是没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既没有用兵如神的人,也没有将将如神的人。说毛泽东用兵如神,只在一个意义上是正确的,那就是:毛泽东极善于因势利导将不利转化为有利,譬如前如言土城战斗虽失利,毛却将审时度势断然撤出,一渡赤水调动敌人,最后演出了四渡赤水大幅度机动制敌歼敌的活剧。再如在很多人眼中,皖南事变是中共的大悲剧,中共的 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损失。可毛泽东却因势利导,发起政治攻势,重建新四军军部,把新四军从带有统一战线色彩的军队变成了由中共完全独立控制的武装,使其在大江南北迅猛发展,成为日后与蒋争天下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即便后来壮得不得了的林彪,其麾下战将和王牌劲旅也有不少来自华中新四军。又如解放台湾搁浅攻金门不克,后来却因势利导干脆不攻,演出了金门炮战这样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杰作。
第995页
有人把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归结为打运动战,归结为“十六字诀”,归结为“十大军事原则”,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毛泽东战争指导 艺术的真谛所在――尽管他确实是一位运动战和游击战大师。自古以 来有许多这样的“秘诀”,譬如“三十六计”,熟读“三十六计”的人多如牛毛,能大谈特谈“三十六计”的人也不稀罕。可真正能在战争(或生活或经商)中措置裕如,自由往来者又有几人?毛泽东有超人的指挥艺术,不在于他背过或说出过多少秘诀。而在于他能根据环境和条件,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战法――比如在朝鲜,就打了他一生都在避免的阵地战,打了他一直反对的“短促突击”。
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我们既能找到大量军事战场的传世之作,也能见到大量的以其它斗争方式配合军事斗争的高妙之笔。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了毛泽东指导战争不同于一般统帅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他一生军事生涯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形容:当一般统帅把注意集中 于战场时,他却能跳出战场的有限范围,看到更高层次的政治斗争,把许多见不到刀光血影的斗争方式信手拈来,结果换来了一般统帅不 敢想像的战场胜利;而当一般的政治家仅把注意力放在政治斗争舞台上时,他又能跳到战场上去,利用军事打击去为政治斗争开噼道路,提供后盾,从而常常得到一般的政治家不敢企望的收穫。超越军事的 政治指导,善于用军事方式去解决政治问题,用政治方式去加速军事斗争的进程,或许就是他一生在军事领域里能获得比一般统帅更大成就的关键。
一纸吓退十万兵 毛主席的几次退兵之策
一、一纸吓退十万兵。
1948年10月,党中央驻西柏坡。傅作义探知情报以后,准备出动近10万大军和骑兵突袭中共首脑机关。当时国共主要战场在东北和西北,而党中央周围卫戍部队仅一万多人,形势十分危急。26日,毛泽东办完大事以后,自言自语道:“要给傅作义一点厉害看看。”周围的人不明白:“我们身处险境,还要给别人厉害看?”只见毛泽东拿起笔,很快以新华社记者名义写了一篇评论:《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见毛泽东文选第5卷)。评论中把傅作义侵犯石家庄的种种计划予以揭露,包括敌军各部队番号、将领以及作战计划予以公布,号召解放军和民兵和3天内,做好歼灭敌人的准备云云。这篇文章马上由新华电台广播,傅作义见我方对他们的计划什么都知道了,还做了准备,深怕遭到埋伏,只好偷偷将刚开出来的部队撤回北平。这出现代“空城计”就这样结束了。以后中共中央一直驻在西柏坡,直到进北京。这种事情作为其他统帅如果有一次的话,可以骄傲一辈子,但是对于毛泽东来说,属于茶余饭后顺手办的一桩小事,因为这方面的事迹太多了,中共方面自己都从来没有宣扬过。
二、炮击金门支援中东
1958年夏季,,美国入侵黎巴嫩,海空力量云集中东,准备武装干涉中东革命,国际形势十分紧张。8月23日下午5:30分,炮击金门震动世界,美国急忙调动五艘航空母舰、八十几艘巡洋舰、驱逐舰急赴台湾海峡,出现了二战以后美国在远东的最大海空力量集结,艾森豪几夜没睡好觉,他和整个世界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毛泽东想干什么。等忙坏了美国人以后,炮击就逐渐停止了,发展到断断续续持续了20年的“炮击”的奇特战争。
毛泽东通过炮击金门,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支援中东革命,缓解中东国家的压力。
2、打击蒋帮的嚣张气焰,同时通过炮击的形式,表示“内战”没有停止,多了一种中国对于台湾问题的一种发言方式。
3、试探美蒋条约的底线,这个也许是最大收穫。
三、卧室退苏军
在苏联同我国关系紧张的岁月里,苏联大兵压向阿尔巴尼亚边境,随时都有出兵的危险。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卧室里好长时间一言不发。忽然,他一脸严肃地叫来秘书,提出:我要马上见苏联大使。工作人员劝主席刷刷牙、洗洗脸,换身衣服,然后到会客厅。毛泽东依然一脸严肃,说:就在这儿见。既没刷牙也没洗脸,更没换衣。 后来秘书偷偷告诉大家:主席这次火可发大了!指着苏联大使的鼻子,毫不客气地说: “你们不是要出兵阿尔巴尼亚吗?欧洲离我们这里很远,我们不会去。但是,我们跟你们有那么多的边界线,去哪里都可以,战争真正打起来是没有边界的!”结果,苏联没敢打一枪,很快撤了兵。
毛泽东在卧室里接见外国人,这是唯一的一次。开始,工作人员好生不解,事后一想,这是主席他老人家对霸权主义的一种藐视!
四、氢弹平边境
1969年中苏边界大小摩擦迭起,最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苏联调兵遣将,在中苏边境部署了55个步兵师,12个战役火箭师、10个坦克师。4个空军团,总兵力达到100万。面对苏联的大军压境,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准备打仗”。在这种浓烈的战争气氛下,北京及全国许多大城市开始疏散人口,大挖防空洞。
6月13日,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两三个月之后”即不晚于9月13日,开始边界谈判。7月26日,苏联政府又在一封秘密信件中,建议中国人通过两国总理会晤来解决冲突。苏联领导人认为,中国人只有实际感到最可怕的威胁??苏联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之后,才会坐到谈判桌前。
第996页
8月2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秘密地向少数记者透露,苏联代表向东欧盟国通报了可能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情况。
这时,临近中国国庆20周年,面对苏联的核威胁,当年的集会是否举行?周总理向毛主席提出:主席,4老帅认为今年国庆节苏联偷袭的可能性很大,我看,这次国庆节的群众集会怎么搞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
毛泽东说:“哦!不搞集会,我看不太好吧!这是不是告诉人家,我们有点怕?集会还是要搞的,我还是要上天安门。我倒想开开眼,看看原子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周恩来紧皱眉头:几十万人聚集在广场上,一旦出现情况。怎么疏散,怎么隐蔽?
毛泽东笑道:“如果实在不行,可不可以放2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呀?让他们也紧张两天,等明白过来我们的节日也过完了。”
周恩来会意地说:“放完后,我们再来个秘而不宣。”
毛泽东点点头:“对嘛!‘兵不厌诈’呀!”
外篇 道底谁排行老三?-中美两国国土面积之谜
更新时间: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数:2171
道底谁排行老三?-中美两国国土面积之谜
文章提交者:wsqybo 加贴在 历史风云之中国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
道底谁排行老三?-中美两国国土面积之谜
[今天晚上很是郁闷,上网浏览网页,一不小心进入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网站,发现里面有介绍中国的一个页面world factbook,上面写明中国的国土面积为959万6960平方公里,这倒没什么,四捨五入就是96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就是我们小时候学到的最基本的地理常识。
但是再往下看,看到同美国面积比较时就感觉不太对劲了,一句“slightly smaller than the us”(比美国略小)搞得我云里雾里,我们中国啥时候变得比美国小了,我们不是都说中国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吗,在世界上排行老三吗,难道在美国人心目中,他们排行老三,我们才排行第四吗?
既然cia说中国面积比中国大,美国国土的面积是多少呢?带着一大堆疑问,我在同一网站上搜索了美国国土面积资料,cia网站公布的中美两国面积图一:
真是如此吗?多年形成的固有概念让我心有不甘,又去查了一下中国官方的资料,上面的资料仍然是中国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行第三,面积为大家耳熟能详的960万平方公里,而美国的国土面积是937万平方公里,比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的963万平方公里少了20多万平方公里。
那么,到底哪个数据更准呢,怀着疑问,我又在美国国家地理网站上搜索到了中美两国的国土面积,这上面的数据与美国cia公布的数据也有较大的出入,中国国土面积和cia的数据一致,仍为959万6960平方公里,而美国的面积变得更大了,为982万6630平方公里!中国仍然排在美国后面!
看来美国的数据是不能令人信服了,我又去英国的网站上去搜,力气没有白费,终于在大英百科全书的网站上搜到了一条另人振奋的信息,中国的国土面积比美国的大了5.4万平方公里,终于排到了第三,不过令人泄气的是英国人公布的数据比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却少了接近3万平方公里,为957万2900平方公里。
而按照按microsoft的电子百科全书(encarta encyclopedia),中国面积为957万1300 平方公里,而美国的面积为962万9047 平方公里 ,并且还明确指出美国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面积第三的国家,在美国的媒体上中国再一次被挤到了第四位!
当然我搜到的美国资料也并不是全部都说美国比中国大,美国哥伦比亚百科全书就称中国面积比美国大,世界排行老三,但该全书公布的中国国土面积同样为957万2900平方公里,而美国的国土面积为916万6598平方公里的数据,明显有误,这应该只是美国陆地面积的大体数据。
搜了这么多资料,我也没搞清中国和美国的国土面积到底为多少,对这样一个看似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的问题,各国政府、媒体和学术机构却给出了差别如此之大的数据,我感觉很茫然,960万平方公里和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三的观念从上小学开始,就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之中,这是一项最基的国情教育,也因此成了几代中国人心中关于伟大祖国最基本形象和概念之一。如今过了而立之年,却被搞得稀里糊涂,真是无可奈何,悲哀之极!
更何况,cia网站上的美国国土面积只包括美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原文如下:note: includes only the 50 states and district of columbia,这样就不包括被该网站称为独立地区(independent area)的以下美国实际领地:美属萨摩亚群岛[南太平洋], 关岛,中途岛,北马里亚那群岛,波多黎各,维京群岛,贾维斯群岛等等,等等。。。如果加上这些太平洋岛屿,中国的国土面积更是排不上第三了。
在中文网站里看了一篇文章,更使我感觉郁闷,一位细心的网友将官方公布的各种地图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积加了起来,竟和960万平方公里相差20多万平方公里。。。
深夜里,疲倦和困惑同时袭来,这江南的雨仍是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雨点在微风中敲打着窗户,也滋润着脚下的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再也不想去追问具体的国土面积和排行几何,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真的不重要,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关于祖国面积令人信服的数据,这种要求不算过分吧?!
第997页
或许我们本来就不该为一些表面的虚妄的事体去刺激我们的神经,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我们能够在这块丰饶广袤的土地上自由而快乐地生活着,并深深爱着这片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回报她,让它变得更加健壮和美丽就已经足够了。
本人在看后也非常的郁闷,美国出的世界地图里中国版图上是没有藏南的,麦克马洪线倒成了中印的边界线,日本出的世界地图里中国是拥有图门江出海口的.
引用一网友的话:
国土资源部是干什么吃的!!!
就知道卖地!!!
历届部长严重失职!!!
强烈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质询!!!
半年之内拿不出让全国人民满意的答案,现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应该下台并向全国人民谢罪!!!
外篇 q友发的一个经典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