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军40万部队被逐个消灭改编之后,中国军队开始逐步撤出半岛。
留给韩国的,是满目疮痍的北韩,和处于包围中的平壤。
中国并没有帮韩国攻下平壤,而是把这个难啃的骨头交给韩国自己解决。
中国没必要把南北韩的仇恨和矛盾背负在自己身上。
后来的事实证明,平壤攻城战是一场惨烈的巷战,韩国军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并在中国和美国的不断支援下才最终拿下平壤。
这一场半岛统一的最后之战,加剧了南北韩人心中的对立和仇恨,使得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韩国不得不把全部精力用于应付各种地下反抗活动。
而这次韩战,韩国元气大伤。虽然卢武炫总统成为统一朝鲜和驱逐驻韩美军的元勛,但摆在面前的烂摊子,使他不得不更多地依靠中国、讨好中国。
朝鲜半岛,五十年内不可能威胁中国了!
在这场波澜诡异的对抗中,中国无疑是胜利者。
中国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人员伤亡13000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100亿美元,gdp出现了二十多年来首次负增长。
但是,这一切是值得的。
台湾统一了,朝鲜半岛平静了。
美国最终虽然没有沦为地区性大国,但也无力继续全球扩张。在西太平洋,美国的势力被削弱,只能收缩至第二岛链。
欧洲和俄罗斯乐得隔岸观火,坐享其成。俄罗斯虽然对朝鲜半岛的变化很不满意,但相比取得的利益和美国势力的削弱,这点不快也不算什么。
日本倒是野心勃勃,急于填补美国后撤留下的空白。台湾回归掐住了日本的海路运输线,对于沖绳的毁灭也耿耿于怀,但是中国此次显示的实力,也让日本不敢造次。
“那么,就这么结束了吗?”
中年人轻声自问。
他拿起书桌上的一个卷宗。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打开这个报告了。
卷宗的内容只有一个,南京战区司令员,这个曾经在台海战争最关键的时候逼宫的军方大佬,自杀死亡,就在国庆节的第二天。
中年人想起了老人。
想起了老人临终前的话。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中年人摇头嘆道。
这是一个更为险恶的局面。
他不知道,这里面包含多少的阴谋和风暴,他也不知道,这会牵扯出多少高层后台。
他只知道,是到了正面交锋的时候了。
这,是一个新的对抗。
绝对是另外一个战场的对抗。
极限对抗!
窗外,是深深的秋色。
萧瑟的秋风荡涤着苍茫的大地。
古书上是这样写的:
秋风起,金旺木死,万物休囚,天意肃杀,主刑罚森严。
后记
这个中篇完成了。
我和大家一样,心里似乎有点失落,也有一份轻松。
这篇文章,说实话作为文学作品是不够格的。因为我本身就没有加入过多的文学描写。
只是借用虚拟小说的手段,来记录我的一些稀奇古怪的设想而已。在这点上,我的目的达到了,整篇文章也还基本能自圆其说,所以我比较满意。
从大家的反响看来,我真的要感谢你们,可爱而宽容的铁血战友。只是因为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以前没有人想到的谋略和战术,所以你们给予了我那么多支持,而并不计较我很多想法的粗浅和单薄,也不计较文章细节上的苍白和忽略。
在这篇文章里,我提出了逼迫台湾摊牌、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另类战略思维,也提出了铁手、冷血、黑暗攻击等超限战的战术构思,还设计了寄生卫星、追命、无情几个超级武器。这些设想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很搞笑的是,某军分区一个朋友去北京开会,带回一本复印的小册子,据说是在各总部年轻参谋人员中流行的文章,很神秘地给我看---我差点没背过气去,竟然是《极限对抗》的前十五章。名称改了,也没作者和铁血的信息。我不敢多说,匆匆回家,确定没人跟踪,锁好门关上窗,捂在被子里才笑出声来。
以上笑话,大家听过就算了。
到现在,我在铁血已经完成了两个中篇。两篇东西都有不满意的地方,《大事件》太过于情绪化,情节也太理想化;《极限对抗---颠峰》只是很粗放的设想,而且偏重高层和战略的对抗。
我是一个很不安分的人,总想突破自己,总想改变风格。所以,如果我的第三个作品能写出来,绝对是和前两个截然不同的调子。
不会变的,就是“铁血最会弔人胃口的写手”这个称号。
嘿嘿,其实很多朋友都看出了,《极限对抗---颠峰》最后结尾又制造了一个悬念。
藉此宣布,《极限对抗---中美颠峰之战》正式改名为《极限对抗》之《颠峰》。
这是为下一部作品做准备。
下一部小说肯定还是中篇,名字嘛,暂定为《极限对抗》之《暗流》。
如果一切顺利,一个月后将开始在铁血独家连载。
当然这还不能确定,我又很懒。
我真的需要休息一下了。
写文章确实是很辛苦的事。
我以我日渐稀疏的狐狸毛作证,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