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中华帝国方面也留有后手。由于迟迟无法锁定德军的核武器件数、藏匿地点和核载具,所以不能够保证德军的核武器会寄出。因此,中华帝国一边指使各国联军继续进攻德军,试探德军的最后底线,一边做出秘密部署,将中华帝**和其他军队分开作战,并尽可能的靠后获取空中保护,避免遭到德军的核打击。
这样一来,德军无意跟中华帝**结下不解的死仇,中华帝**也有意识的避免,使得纳粹的第一颗核弹头落到了别**队的身上。
这个点背的国家自然是苏联红军了。
原本苏联红军在基辅会战中大伤元气,已经无力继续进攻德军了。但是随着亚美尼亚军打垮了德军在东欧战场上的精锐主力,亚美尼亚军攻占罗马尼亚占据了德军的石油工业区,这令史达林非常的眼红。
很快,联军四面八方铁壁合围德军,逼近德国本土。当联军攻入波兰时,苏军便坐不住了。史达林认为苏军的补给完全可以从占领区进行补充,并秘密下达了以战养战的指令。于是苏军变成了鬍子一样的军队,抢在亚美尼亚军之前攻入波兰,并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
由于中华帝国此前在基辅会战中狠狠的坑了苏联一把,并因此而被国际舆论所指责,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中华帝国默许了史达林的行动。
也正因为如此,苏军在波兰无恶不作,也成为了纳粹德军用来进行核威慑的替罪羊。
光华四十三年九月初三,西历公元1943年10月17rì凌晨,改变二战历史进程并震惊全世界的华沙核爆炸事件发生了。已经被逼疯了被逼无路可走的希特勒悍然下令将纳粹的第二颗核弹头扔到了华沙。
凌晨许,德军轰炸机携带代号“愤怒的小鸟”核弹头趁夜色避开联军的侦查,飞抵华沙市上空投下了罪恶的核弹。当量5万吨的核弹头落下瞬间,四分之一的城市设施被夷为平地,酿成了华沙三万平民和二十七万苏军丧生的惨案。
而随着愤怒的小鸟落下瞬间,宣告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第二卷经营北洋第698章核谈判(上)
----------------------纳粹使用核武器进行攻击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华沙城市遭到巨大破坏,人员死伤无数,原子弹的威力首次在世界大众面前展现。
此前,尽管中华帝国早早的就研发出了核武器,但其并未进行实战,核试验地点也不对大众开放,使得全世界人民对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理论上。核武器的恐怖破坏力仅仅是各国政府的鼓吹,人们并未真正意识到它的危险。
但如今,纳粹德国为了自保,同联合**进行最后的一搏,丧心病狂的使用了核武器。其巨大的破坏力终于让全世界人们看到了,也终于深刻的体验到了。
联军苏联遭到纳粹的核攻击,十几万苏军成为核打击下的亡魂,华沙周围上百万平民被波及,死伤惨重。联合**总司令蔡锷上将当即下达暂停铁壁合围军事行动的命令,避免刺激德军採取更加疯狂的核报复行动。
蔡锷的决定得到了包括中华帝国在内的大部分联合国成员国的同意。其中英法两国坚决支持停止军事行动,因为他们害怕纳粹德军将原子弹用来对付英法军队。德军首先拿苏军和波兰平民开刀,而不是直接对联合**中的中华帝**及英法等**队主力动手,表明纳粹德军的核报复行动是存有一定理性的。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这点是蔡锷和所有联军统帅部将领们心里非常清楚的。
当然,苏军驻联军司令部特派员多格洛夫斯基中将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强烈要求中华帝国同意对纳粹德军使用核武器,为华沙惨案中牺牲的十几万苏军报仇。但他的反对被中华帝国方面拒绝了。
第二天,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德进行核战争的可行性。
大殿之上,文武两派各执一词。<。suimeng>军方大多数都支持对纳粹德国进行核打击,因为中华帝国的战略核力量十分强大,足以将整个德国夷为平地了。而政客们则较为担心一旦对纳粹动用核武会导致中华帝国遭到对方核反击报复的。对于核子弹的巨大破坏和杀伤力,这些政客们考虑的更多是经济上的问题,一旦出事他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抚恤。
“陛下。既然纳粹使用了核武器,那么帝国就没有必要再做核打击的保留了。臣建议立即对纳粹进行核反击,彻底摧毁希特勒的抵抗意志。”
作为军方代表,张自忠第一个站出来表态。但很快他便遭到了内阁总理大臣宋教仁的反对。
“万万不可动用核力量!否则战局将会失控!”
王辰浩眉头紧锁。当年他下旨进行核子工程的时候,他就天天想着谁不服中华帝国便用核弹将其从地球上抹掉。但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政治经验告诉他核力量是一个双刃剑。用不好就会被反噬。
“战局如何失控?”
宋教仁回答道:“陛下明鑑。此时德意志帝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并且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实战,这表明纳粹德国已经走投无路了。核武器是希特勒最后的反击手段,现在的希特勒已经不计代价丧心病狂的地步了,如果把狗逼急了,是会跳墙咬人的。若是对德动用核武器,那么必然遭到德军的报复性核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