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华帝国禁止国内开採石油资源。勘探出来的石油区一律被封存作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物资,这样一来,荷属东印度便成为亚洲唯一的产油区,三分之二的石油销往中华帝国,其余销往欧洲,德国是主要购买国家。
随着荷兰被德国吞併,荷属东印度成为荷兰唯一的立脚点,但是由于距离太远,荷兰流亡政府和荷兰军队都呆在法国,荷属东印度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仅有的四个山地师也被调往了欧洲战场。这四个山地师原本是用来防范兰芳共和国、吕宋共和国、巴布亚王国和澳洲共和国的,但荷兰人自己的家都没了,就没有心思在呆在荷属东印度了。除了四个荷兰人的山地师调回欧洲参战外,当地的荷兰后裔和一批东印度土着僕从军也都被徵调去欧洲打仗了,这样一来,荷属东印度实际上兵力已经见底儿了。不足900人的荷兰老弱和2300多人的东印度土着留守。
一直窥视荷属东印度土地的兰芳共和国顿时按耐不住了,兰芳任大总长李中华立即组织军队准备吞併荷属东印度。
与此同时,吕宋、澳洲、巴布亚、马来亚等周边国家也想要夺占荷属东印度,他们纷纷反对兰芳出兵,阻止兰芳独吞这块肥肉。
此时,东南亚整体上已经纳入大中华共荣圈之内了,各国不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全面从属于中华帝国,随着中华帝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黄化教育(汉语国际化,孔孟之教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大规模推广等和平演变政策),受到中华帝国影响大的这些亚洲、环太平洋国家基本上已经被“汉化”了,他们的国家官方语言已经换成了中文,文化习俗也按照中国式进行,西方两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所残留的毒素悉数被排除,恢复几千年来中华帝国的东方正统。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帝国强大的防护罩保护着他们,使得他们根本或者从来不惧怕外来影响,但也造成他们彼此间为了争夺局部利益而闹矛盾。
兰芳的扩张早就让周边邻国所不满了。就连中华帝国也不希望兰芳进一步扩大势力,一旦兰芳吞併荷属东印度,那么在东南亚将没有任何一个邻国可以制衡他,从而打破了东南亚的平衡态势。很可能造就区域强国,甚至将来有可能对中华帝国说不,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因此中华帝国未雨绸缪,向兰芳施压。阻止其对荷属东印度动手。
对于中华帝国而言,马六甲航道是中华帝国海上石油运输的关键通道,对于石油需求量巨大的中华帝国来说,石油补给线已经关乎帝国的经济和国防安全,因此不可能让荷兰人继续把持那里,为了实现整个东南亚的黄化,中华帝国需要将后一个白人国家从东方驱逐出去。
光华三十八年三月,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召见了在巴达维亚世代生活的着名人物陈耀祖。并面授机宜,许诺只要他敢在当地组织起一个华人为首的反荷兰殖民政府武装力量,只要能够坚持三个月,那么中华帝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支持陈耀祖的政权取代荷兰殖民政府成为东印度群岛唯一的合法政府,从而实现东印度群岛纳入中华共荣圈内的战略目的。
陈耀祖当然明白王辰浩的用意,当即宣布他和未来的东印度政府将坚定不移的追随中华帝国,并且向王辰浩表达了他的忠心。
得到王辰浩的支持后,陈耀祖立即返回巴达维亚。迅速组织了mínzhu同盟会的政党,打着维护东印度群岛的人民权利的旗号,迅速扩大影响力。
荷属东印度政府原本是严厉禁止此类政党出现的,但是中华帝国向他们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荷兰政府考虑到兰芳和周边国家对东印度虎视眈眈的情况。不得不求助于中华帝国向这些国家施加压力,阻止他们发动对东印度群岛的军事入侵。中华帝国确实施加了压力,这点荷兰政府非常清楚,因此也就不得不放宽殖民地的mínzhu限制,允许陈耀祖的mínzhu党进行各种政治活动。
但荷兰人低估了陈耀祖的力量,很陈耀祖在中华帝国的资金和政治帮助下,mínzhu党迅速发展到了三万多人,成为东印度大的政党。之所以发展如此之,主要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强大使得华人在海外的安全感急剧攀升,不再担心遭到当地政府和原住民的滋扰,反而他们背后有中华帝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作为后盾,成为上等人(如果有等级的话)。这个现象尤其在荷属东印度为突出,荷兰人以前经常鼓动当地土着抢劫袭击当地华人,如今的荷兰人早就不敢那么做了,反而把华人当祖宗一样的供着,例如华人报jing响应时间不到一分钟,而其他在东印度的外国人的报jing响应时间至少得五分钟以上。华人商铺、住宅附近经常有荷兰jing察巡逻,一旦有华人出事,荷兰政府是视为头等大事,基本上24小时内破案,有时候甚至直接抓当地土着人当替死鬼,为求给中华帝国一个满意的交代,避免爆发政治交涉。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华人在海外的安全感大幅度提升,加上中华帝国的富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中华帝国大规模向外输出资本,东印度的石油、橡胶、各种热带农产品和矿产资源都是中华帝国商人们赚钱的方式,因此此时在东印度群岛生活的华人超过300万人,他们都积极响应陈耀祖的号召,为赶走荷兰人彻底让东印度变成华人治下而努力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