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5年开始,好莱坞已经拥有人口100多万。于是中华帝国将好莱坞单独设立为市级行政单位。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陆续马,帝国政府为此专项拨款30亿龙币,用来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好莱坞影视娱乐城市。
而奥斯卡金像奖就是在这种大前提下提出的,目的跟二十年多年前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专门设立中华国际宝星奖来奖励国际顶级科学家的方式一样,通过设立一个专门的影视奖项,是快速提高知名度和产业链的最好方法。
按照梅耶的初衷,该学院的创办是“提高电影艺术和科学的质量;发展文化、教育与艺术而加强各部门的协作;表彰成绩显着者促进技术研究的技术方法、设备的改善;听取电影界人士的呼声,推进大众和电影企业的教育活动”。
然而没过多久,学院发现仅凭他们的力量,协调错综复杂的好莱坞矛盾实在是无能为力。于是。他们把工作的重心侧重到了用颁奖的方式来嘉奖在电影摄制方面有显着成就的人士,后来被俗称为“奥斯卡奖”的“学院奖”deyrd由此应运而生。
光华二十九年五月十六rì第一届奥斯卡奖在好莱坞举行,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只有七项:1最佳影片2最佳男演员3最佳女演员4最佳导演5最佳编剧6最佳摄影7最佳美术设计。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但这两项只颁了一次。第二届就取消了。
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嚮往的殊荣。
不过,前二九届奥斯卡奖只评中国影片,从第三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一年十一月一rì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rì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五千名中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
首届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是好莱坞影片《藏龙卧虎》,最佳男演员李润发,最佳女演员杨玉琼,最佳导演查尔斯中国籍,最佳编剧王安,最佳摄影乔治布希中国籍,最佳美术设计李梅芳。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都是被中国本土华人和华籍外裔所包揽。
奥斯卡金像奖作为全球首个大型影视奖项,很快给全世界所了解。不过。从举办奥斯卡金像奖那天开始,一直到很多很多年后,奥斯卡奖就成为中国影艺学院的“主营业务”和该机构的代名词,一直被中华帝国所垄断。
而奥斯卡金像奖跟好莱坞本是一体,自然在帮助中华帝国宣传文化思想和价值理念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像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等都是从无形中宣传中华帝国的思想意识形态。慢慢的影响世界。抛开这些,中华帝国还有更绝的策略,便是强制、半强制的在海外领地、殖民地,以及藩属国和大中华联邦成员国内推行汉语言文化教育,代表性的便是中华帝国在战后的1920年由教育部推出的汉语拼音标准化方案。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
这种情况造成了中国国内数不清的方言,而且在语言沟通和文化技术传播,给中华民族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也使得很多的古代技术被陆续遗忘。
王辰浩在检查他的子女们的学习情况时,便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想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汉语拼音,于是总结出来后责令所有教习皇子公主的少师少傅们统一汉语拼音教学,规范皇室成员的汉语发音标准。
很快。帝国教育部大臣蔡元培便获知了这个消息。他作为知名的学者,当然明白王辰浩教给他们的汉语拼音是多么的重要,于是他请旨要求在帝国国内各大院校全面推广,将帝国汉语统一标准发音,彻底结束帝国境内千种汉语发音和地方方言的局面,这将为帝国今后人们交流提供极大的方便,对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王辰浩同意了,于是皇家教育司的少师少傅们在统一学习了汉语拼音后,专门培训一大批帝国教育部的执教官员们,再有执教官员们制定具体的汉语拼音标准化法案。然后再在帝国各大院校进行汉语标准化实施计划。
中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採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西字奇蹟》基础,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彙。
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而最后决定採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