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英法两国尽管获得了中华帝国的经济援助,暂时控制住了国内局势。但是两国在大战中消耗甚巨,倒退了二十年的经济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恢复元气的。英国希望恢复金本位制,但是英国的黄金在战争期间为了购买先进的飞机、坦克和各种物资,95%的黄金和白银储备都流失了。其中绝大多数都流入了中华帝国。战后英国内阁期望重振英国经济霸权地位,但是南非的黄金储量虽然巨大,可是短时间内无法支撑英镑纸币的兑换任务,英镑依然处于高度贬值水平,跟世界唯一币值稳定的龙币兑换比率为75:1。这跟战前1:5的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英镑的大幅度贬值。
英国联合内阁做过很多努力方案,但是最终都失败了,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根本无法回笼市面上流通的大量英镑纸币,就谈不上抑制通货膨胀恢复金本位制。英国当局为此多次向中华帝国求助。请求中华帝国借给英国1000吨黄金作为准备金,但是都遭到中华帝国的拒绝。中华帝国只向英国借贷龙币。而龙币只能用来从中华帝国购买商品,禁止直接兑换黄金。中华帝国占据全球90%的黄金储备。因此英国想从其他国家获得黄金也是不切实际的。
这样一来,英国的金本位制救援计划迟迟无法启动,经济恢复也就谈不上了。
中华帝国在土耳其问题上向英国施压,但是英国也据此跟中华帝国提条件,请求中华帝国可以借1000吨黄金给英国。
经过几轮讨价还价,中华帝国最终答应向英国提供540吨黄金购买英国国债,换取英格兰银行回收市面上的30亿英镑的纸币,以减轻英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英国当局只想着如何得到黄金来维持金本位制的金融体系,同时回收市面上过多的英镑纸币,抑制通货膨胀恢复经济。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中华帝国此举实际上就是炒股票的抄底战术,在英镑最不值钱的时候大规模换取英镑,等到英国恢复黄金本位制,结束通货膨胀时,英镑就会升值,中华帝国抄底得到的30亿英镑的实际购买力将相当于4000吨黄金,无形中,中华帝国等于向英国发放了一笔巨额的高利贷,回报率惊人。
同样,中华帝国也向法国提供了480吨黄金购买法国国债,换取法兰西zhongyāng银行回收市面上流通的780亿法郎纸币,同样也是帮助法国恢复金本位制并控制法国国内的通货膨胀。
英法两国国内自然有一批高级经济智囊团,他们看出了其中的巨额猫腻,他们一度劝说英法两国政府不要跟中华帝国做这笔交易,但是英法两国当局认为中华帝国虽然从中获利,可英法两国也同样是得大于失,因此按照博弈论来衡量的话,这是英法两国正确的选择。
英法两国的银行资本家们对此的看法也是眼热,虽然世界大战英法两国的经济都遭到重创,但是这并不影响两国的银行资本家们的获利。战争期间,银行商人是永远不会吃亏的,相反他们大发战争财,战前的大财团变成超级财团,小财团变成大财团,只有平民老百姓和中产阶级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
但是,英法两国的银行团跟他们的政府一样,只有政府信用支撑的纸币钞票,没有黄金白银,因此他们也拿不出各自国家所需要的黄金,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华帝国用黄金作为资本从英法两国大规模的抢钱。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除了跟英法两国达成黄金兑换国债的协议之外,中华帝国向英法承诺,将确保对两国的石油供应,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英法两国不要再支持希腊和亚美尼亚进攻土耳其,停止对巴格达铁路的威胁。
世界大战之后,全球的能源需求从煤炭向电力和石油方向转化,尤其中华帝国向欧洲提供的大批战车、飞机、卡车等装备,都是吃油的无底洞,英法两国的石油供应原本一半依靠中华帝国在bo斯湾的科威特基地供应,另一半从美国进口。但中美战争后,美国的主要石油产区被割让给了墨西哥。墨西哥跟中华帝国是同盟国,只要中华帝国一句话便会彻底掐断英法的石油能源供应,因此中华帝国用石油来说项,顿时捏住了英法两国的七寸。逼其就范。
经过三天的闭门磋商,中华帝国和英法两国达成了一致协议。在第四天的国联常任理事国会议上,英国、法国和义大利三国同时投了弃权票,最终以中华帝国和德国两票贊同通过了192010110001号决议。
随后,国联秘书长王méng正式签发1920年第一号国联法令。勒令希腊和亚美尼亚两国停止侵略土耳其。
然而,希腊和亚美尼亚依然以为国联不过是说说而已,国联没有军队,根本对他们没有实际威胁。因此两国不理会国联法令,继续进攻土耳其。
希腊和亚美尼亚无视国联法令。这样一来,中华帝国有了出兵的藉口。
光华二十年七月五rì。中华帝国大西洋舰队的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地中海,同地中海舰队第七航母战斗群汇合。三天后,中华帝国印度洋舰队第九航母战斗群也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
七月九rì,地中海舰队司令部成立了爱琴海特混舰队,一个战列舰战斗群和四个航母战斗群,共计88艘战舰。同时,地中海司令部所在的赛普勒斯基地的航空联队也得到了扩充,中华帝国从大西洋和印度洋基地抽调了四个战斗机航空联队和三个轰炸机航空联队,加上赛普勒斯基地原有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一共九个航空联队,拥有两百架地狱火战斗机、三百架雷电战斗机和四百架h2n1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