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出于各种政治目的,美国选择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
第三个考量在军事方面。美**力通过这些年跟中华帝国的大规模军备竞赛,已经积攒了强大的实力,但却没有任何实战经验。通过参加欧战,既可以帮助协约国快速打败同盟国,又可以检验美国的军力,为将来可能的跟中华帝国爆发军事冲突或者战争提供宝贵的实战经验。
同时,美国参战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大规模发展军力了,这样的藉口会让中华帝国无法指责美国威胁他。一旦美国帮助协约国打赢了欧战,那么战后的欧洲肯定将有美国插手的份,同时美国也将获得协约国阵营的帮助,反过来对付中华帝国。
这三大因素最终让美国选择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同盟国宣战。
当然,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做法,参战前先得寻找藉口。
德国在最近的三个月时间内,供击沉美国商船33艘(被英国嫁祸了7艘),造成美国近三千万美元的损失和一千多美国平民死亡。
与此同时,美国情报局截获一封德国参谋本部写给墨西哥国防部长的密信,信中德国表达了愿意跟墨西哥结盟的意向。美国国会随后拿出这封密信大肆做文章,称德国意图联合墨西哥进攻美国。
美国政府以此为藉口,在国内大肆的宣传。刻意的夸大其词,结果引发了美国国民们的强烈仇视。认为德国人比中国人更坏,不但毁坏了美国经济,还杀美国人,甚至要进攻美国本土,反德呼声顿时高涨。于是美国国会顺应民意,通过的1915年宣战法案,美国开始全国战争总动员。
对外口号上,美国政府打着解放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等国国民脱离各自国家的**统治为口号,无耻的宣布美国为了解放这些国家的人民而参战。
1915年1月26日,美国正式照会德国大使,要求德国无条件向协约国投降,这显然不给德国任何妥协的机会。德皇威廉二世顿时大骂美国,言辞拒绝,并要求美国投降德国。
于是,美国于当天下午宣布对德宣战。第二天又宣布对同盟国所有国家宣战。
美国的参战,使得欧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全世界主要强国,除了中华帝国之外,全部被捲入其中。欧洲各大媒体正式将这场战争的名字定为世界之大。
1月28日,美国发布全国总动员令。由于美国的经济被中华帝国挤压,加上美国在去年的人口普查显示,美国的人口突破了一亿大关,这使得美国的就业压力非常大。超过300万人就业困难或者处于严重贫困线上,这些人都选择了应徵入伍,以便混口饭吃。
这样,美**队从宣战前的30万人,到2月底一下子扩大到了150万人。
3月5日,美国第一批远征军近40万人登上了运兵舰和货船,启程前往欧洲。而按照英法美达成的协议,第一批的40万美军可以不用携带武器,轻装到英国和法国敦刻尔克集结,在那里他们将得到英式和法式装备的全面武装。
当然,考虑到美国兵战斗力低下(比不上欧洲兵)问题,这四十万美军也必须接受协约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也因此成为了战场上的第一批美国炮灰。
第二卷经营北洋第412413章日德兰
第412413章日德兰
【今天两章并为一章上传,计11000字】
美国过早的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纯粹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被中华帝国给逼得没办法了。
对此,中华帝国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年后坦然的承认了这点。
美国参战,对于欧洲战局影响巨大。协约国方面大为振奋,有了美国大量的兵力和军事物资的支援,极大的缓解了协约国各国的军事和经济压力。
对于同盟国来说,美国的参战令他们雪上加霜。除了美国强大的经济总量超过同盟国各国经济总量之和外,在军事力量方面,美国跟中华帝国经过一场超大规模军备竞赛后所积累下来的强大海军力量,甚至已经超过了英国海军,英法美三国海军力量加起来是德国海军力量的三倍以上。
德国参谋本部对美国参战极为恐慌,立即召开紧急御前会议,商讨对策。
“除非中华帝国肯参战,否则没有哪国可以阻止和牵制美国。”
“但我们已经游说很多次了,都没有任何效果。”
“中华帝国为了赚钱,不会轻易参战的。”
“那怎么办?美**事实力实在太强了,其海军战舰总吨位已经超过了英国,一旦英美组成联合舰队,帝国公海舰队根本低挡不住。”
“就算帝国海军勉强挡住,就算美国参战无法打破欧洲僵局,但以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拼消耗也把帝国拼垮了。”
“是啊!大战爆发28个月了,帝国财政赤字已经达到200%,战争消耗80亿金马克了(约合60亿美元),轻工业和农业全面濒临破产边缘,重工业生产总值虽然增长达到了420%,但是全部被消耗在战争上面,严格的说,帝国经济已经倒退十年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嘴,对大战的前景都表示堪忧。
财政部长科克说道:“目前帝国经济高度通货膨胀,马克已经贬值两倍了,全靠从中华帝国进口物资稳定市场,否则现在贬值10倍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