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立即再打旗号“向敌人靠近些”,于是穆尔就把他的中队向运气不好的“布吕歇尔号”靠近些。现在从船头到船尾都着了火、几门小炮还在无规律地发射的“布吕歇尔号”,于下午12时15分徐徐倾覆了。
当希佩尔的舰只在东南地平线上消失时,贝蒂把他的司令旗移至快速驱逐舰“攻击号”,赶上了他的中队,再把他的司令旗移至战斗巡洋舰“皇家公主号”。
下午12时30分,海军部的电报警告他,德国的整个公海舰队已经开出,要把希佩尔的舰群护送进耶德湾。在贝蒂向英国返航时,主力舰队开到现场,协助把打坏的“狮号”拖回罗赛斯修理。
多格尔沙洲之战是英德战列巡洋舰的首次交锋。海战自始至终全是大口径远程火炮的天下,小口径炮和驱逐舰一直没派上用场。大口径舰炮首次以超过16500米的射程进行攻击。此次海战,德国海军“布吕歇尔”号战列巡洋舰被击沉,“塞得利茨”号战列巡洋舰受重伤,伤亡1034人。英国海军只有“狮”号遭重创,死15人,伤80人。
此战表明,德国海军重视装甲防护的设计思想是对的。就连被击沉的“布吕歇尔”号,也比“狮”号强。前者在挨了100余发大口径炮弹和7枚鱼雷之后,仍然吸引英舰火力达两个小时,才告沉没。
多格尔沙洲海战后,德国人从“塞得利茨”号遭重创的教训中总结出:防止炮塔起火爆炸是确保海战生存的关键。他们马上採取相应措施,把炮弹和发射药分开,分别装在两个钢筒内严加防护,以控制火灾发生。
骄傲自满的英国海军不但没有认识到战列巡洋舰炮塔设计的缺陷,反而却得出“大口径炮是胜利的关键”的结论,水手们继续把炮弹和发射药乱堆在一起,对火灾控制工作掉以轻心。
多格尔沙洲之战未能以更有决定性的英国胜利告终,多半由于无能的穆尔海军上将,他立即被撤职。德海军的损失是一艘战列巡洋舰,其他两艘受损,九百五十四名船员阵亡。英国的伤亡包括两艘船受损和十五人阵亡。德国海军部最不安心的是英国人预先知道它的海军行动。
此后时间里,德国公海舰队入港停泊,把重点放在潜艇活动方面。
于是德国海军试图打破战场僵局的几乎破产,而英国也未能把握住第一次破解德国无线电秘密后的决定性胜利机会,使得英国也未能消灭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未能打破僵局。
英德作为主要交战国,双方海军陷入僵持,加上陆战也陷入了僵持当中,从而导致整个一战欧洲战场都陷入了胶着状态。
这是双方都不想看到的结果,但是中华帝国却是兴高采烈,1914年初,中华帝国国会批准了向欧洲交战国出口最老式的m07式战车,以及对付m07式战车的反战车武器,分别向协约国和同盟国出口,这样第二**规模军售序幕再次拉开,也导致欧洲战场更加鸡烈化,欧洲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卷经营北洋第340341章毒气战和雷电战斗机
光华十四年初,经过长达8个月的谈判,中华帝国方面终于松口,批准对协约国出口战车这类尖端武器,以帮助协约国打破战场僵局。
中华帝国北洋兵器重工对协约国一方的英法两国出口500辆m07式战车,总价2.5亿龙币。虽然非常昂贵,但是英法两*方还是忍痛买了。主要原因就是无法打破僵局。在一年前见识到中华帝国砺剑1912演习时的战车突防后,英国就开始研究战车了,但是英国用拖拉机底盘、汽车发动机、枪炮和装甲组成的马克型战车,体积和重量都太过庞大,性能更是落后,因此不得不从中华帝国进口。
原本英国只想买几辆战车回去研究,但是中华帝国坚决不松口,要求英国必须採购1000辆m07式战车,否则不转让技术。英国经过一年来的大战,已经消耗太多国力了,从中华帝国进口1000辆昂贵的战车实在力不从心,最终拖拖拉拉的谈判持续了8个月才最终说服中华帝国,英法两国联合进口500辆m07式战车,并得到该战车的技术。
首批50辆战车于1914年2月交付英法联军,不过英法两国没有驾驶战车的经验,于是聘请中华帝*事顾问,在法国土伦教授英法联军官兵使用m07式战车,预计在三个月后投入战场。
另外450辆战车将在未来6个月内交付,因此英法联军想要突破德军战线,至少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行。
同样,中华帝国不会厚此薄彼,对同盟国方面,同样也出口了600辆m07式战车,单价一样。德国也跟英国一样,从观看了中华帝国的砺剑1912演习之后,便开始研究战车,但欧战很快爆发,德军一路势如破竹,以为用不上战车了,所以对战车的研究也给耽误了。随着欧洲战场陷入僵持,德国希望尽快打破僵局,因此重新开始研究战车项目,但得知英法从中华帝国进口500辆m07式战车的情报后(其实是中华帝国方面故意泄lù的,目的就是逼着德国放弃自研,也从中华帝国进口战车),担心协约国拥有战车后将会迅速突破德国防线,因此不得不忍受中华帝国开出的天价战车出口订单,也从中华帝国进口战车。为了对协约国构成优势,德国耗资3亿龙币进口了600辆m07式战车。
英国因为被中华帝国为首的八国联军洗劫了一顿,所以在财力方面不如德国有钱,导致中华帝国更加倾向于向德国兜售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