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战场决定权在天空,所以离开陆军研究所后,王辰浩去了空军研究所视察。
对于空军研究所,王辰浩最关心的自然是空军的飞机项目了。
自中俄战争后,中华帝国的飞机已经被欧美各国列强们所关注,随着欧美各国陆续从中华帝国进口了出口型的歼一侦察机,并陆续展开相关的仿制工作。
英国的hp1、hp2,法国的fb”德国的福克型、美国的莱特飞机等都陆续出现。由于他们参照的是中华帝国的歼一侦察机,因此出发点较历史上高出了一大截,飞机也先进了很多。
为了保持空中优势,中华帝国除了建成全世界唯一一个皇家航空学校和皇家航空俱乐部,用来吸引全世界各国的飞机爱好者,提高中华帝国的知名度外,中华帝国空军本身也意识到了压力和竞争,因此大力开发新式飞机。
歼一的出口型降低了标准,这为中华帝国空军和欧美各国陆航拉开子一定的差距。
即歼一型飞机之后,中华帝国于1905年完成了歼二型飞机的试验,同样包括侦察机、战斗机、教练机。
歼二飞机的性能较歼一飞机有了巨大的提升,表现在最大起飞重量达到500公斤。採用北洋科技发动机实验室法国籍塞甘发明的bt11旋转汽缸气冷星型汽油发动机,最新研制的bt11星形汽油发动机功率达到了57马力。使得歼二飞机的速度达到了100公里每小时,最大升限1200米,航程140公里,挂副油箱航程可达200公里。
由于周边国家对中华帝国空军的威胁太小,俄国陆军航空兵和〖日〗本陆军航空兵引进的还是早期的缩水版歼一,速度和航程都差得太远,美国陆军航空兵装备的莱特碉飞机也差的太远,都不足以对中华帝国形成空中威胁。
因此,中华帝国空军仅仅採购了20架歼二战机作为教练和训练使用,而是吩咐空军研究所加紧研制更加先进和稳定的歼三型。
1906年初,中华帝国首个风洞试验基地在南苑建成,有了风洞试验基地后,空军研究所可以将样机在风同进行各种数据测试,得到更多的气动式布局技术和流体力学相关的参数,可以砰制更加符合气动布局和流体力学的飞机结构。!。
第二卷经营北洋第347章猫妖出世和h1n1降临【二更】
1907年1月,南苑航空工业公司完成了歼三型飞机的各项风洞测试,并在当月进行了试飞,各项试飞结果令中华帝国空军的主官们非常高兴。超速更新文字章节
在这个时期,南苑飞行设计师塞甘改进了他的旋转汽缸气冷星型汽油发动机,这种曲轴固定而汽缸旋转的发动机终因功率的增大受到限制,升级后的bt12型为固定汽缸的气冷星型发动机,解决了冷却问题,使得发动机的功率终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歼3型飞机依然是单螺旋桨,翼展为米米,机翼面积平方米,空重52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达到905千克,最大速度里每小时,爬升能力为飞至1000米高度耗时10分30秒,最大升限没有突破,依然是1200米,但续航力增加至4小时,挂载副油箱的情况下可以巡航250公里。
歼3型飞机完成试飞后,空军、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分别下达了订单,总共订购了100架歼三a型战斗机,歼三b型教练机20架,c型和。型侦察机各40架。
其中战斗机型号载员一人,携带白朗宁气冷重机枪一ting,口径7.92,载弹量200发。教练机型号,载员两人,携带白朗宁气冷重机枪一ting,口径7.92,载弹量300发。侦察机型号没有武器,载员两人。
中华帝国自从成为世界航空的领跑国后,帝国皇家学院和航空俱乐部云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们,他们的出现自热而然的成为中华帝国各大航空公司的竞争目标。
从1903年后,到1907年夏,中华帝国全世界陆续出现了122家航空飞行公司其中中华帝国国内就占有了113家,有实力的航空公司更是达到两位数。这都得益于中华帝国的航空工业基础,以及航空人才的培养,全部领先世界也就促成中华帝国成为世界航空中心的局面。
一百多家航空公司,自然要大规模竞争了,而且竞争极为鸡烈。
小型航空公司制造的飞机仅仅是为了满足民间娱乐要求,而大型航空公司则以竞争中华帝国的空军飞机订单为首要目标。
大型航空公司基本上都有军方背景这是因为只有军方才掌握着真正的航空技术。表现在,中华帝国九大军区各自有一家或者两家以上的航空公司。
其中实力比较雄厚的便是北京军区的南苑航空公司和帝国航空公司,渖阳军区的沈飞航空公司,兰州军区的甘肃航空和西安航空成都军区的成都航空,济南军区的山东航空,广州军区的南方航空等这些航空公司得以做大,因为他们的飞机可以得到中华帝国的风洞测试数据,而风洞项目还是中华帝国的保密项目民间公司没有这个待遇。
在南苑航空完成歼3战机的试飞定型后位于渖阳军区下辖的渖阳航空公司(以下称沈飞)也完成了一款新式飞机,设计师为冯如,定型为歼4型。
1906年初,冯如从中华帝国皇家空军学院,直接被沈飞聘请为飞机设计工程师。这主要是因为冯如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而且他在大二时就开始自己研发飞机,而且非常另类不走传统的双翼机方式,而是研究单翼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