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动作令法国人不舒服,法国人的想法跟德国人正好相反,他们希望俄国在东方扩张受阻,将重心收回欧洲,这样扩大德俄矛盾才符合法国利益。
然而,法国作为俄国的盟国,不能表现出希望俄国在远东打败仗的想法,当德国愿意向俄国贷款时,法国既不想让俄国跟德国借钱,又不想俄国有钱继续跟清帝国打下去,于是法国借着俄国受到国际银亏危机影响之机,向俄国表示愿意支持俄国实行金本位制改萃。俄国想要摆脱银亏带来的巨额通货膨胀,就必须採取金本位制,而採取金本位制需要耗费巨额资金,一旦启动,数年内都没钱对外开战。
法国的意向得到了俄国权臣维特的支持,而维特也说服了尼古拉二世暂时放弃对华战争,当务之急是先稳定国内经济。不过,尼古拉二世依然坚持要体面的结束战争,于是法国政府转而支持俄国,要求清帝国做出让步。
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改变,令〖总〗理衙门有些紧张。〖总〗理衙门奏请光绪和慈禧,要严防德法俄三国再次抱团,应该做出些让步。光绪这个时候表现的非常孝顺,表示一切由慈禧做主。结果慈禧认为有过德法俄三国干涉〖日〗本还辽的前车之鑑,因此忌惮德法俄三国再次抱团出招,于是同意〖总〗理衙门在原有的一千万赔偿金基础上再加了两千万,一共三千万赔偿金作为换取沙俄退兵的条件。沙俄政府已经准备结束这次失败的战争了,能够得到三千万两赔偿的好处可以弥补一大半的损失。俄国人很清楚眼下清帝国其实已经占据了上风,再打下去恐怕对俄国不利,于是俄国方面同意了〖总〗理衙门的条件。,然而,清俄双方还没来得及签合约,消息便不胫而走。
清政府打算赔偿三千万两来结束战争,这种荒唐事情顿时鸡起了国内有识之士们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光绪因为出于政治需要而没有反对慈禧的意思,但暗地里却指使康有为、粱启等联合两万余国内各界有识之士,掀起规模浩大的第八次公车上书,矛头直指慈禧凌驾皇帝之上属干政,不懂国事是为乱政,同时也指出〖总〗理衙门的卑躬屈膝。
这次大规模的公车上书令慈禧非常鼻怒康有为、粱启等人顿时成了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从此记恨在心。只是面对强大的国内舆论,以及来自英国的强烈反对赔款给俄国的压力,清政府不得不责令〖总〗理衙门,“再议”。
与此同时王辰浩处理完美国的事务后,也启程回国。
本来王辰浩打算在妻子生孩子时能够回家陪伴左右,但摩根财团的反击迫使王辰浩不得不费些心思联合洛克菲勒财团一起对付摩根。虽然老洛克菲勒退休了,但小洛克菲勒的野心反而更加符合王辰浩的要求。
二人一拍即合,美洲银行财团同洛克菲勒财团强强联合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同时联合起来抗衡摩根。
因为美洲银行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的合作,导致hua旗财团、策林根财团和克利夫兰财团也纷纷对洛克菲勒财团示好,他们学习洛克菲勒财团的托拉斯经营理念,并把石油托拉斯经营扩展到了钢铁、金融、
军火、铁路和煤炭领域,这导致美国的托拉斯经济迅扩大,从某种程度上加快了对美国经济和政治的影响。而洛克菲勒财团也借着跟美洲银行财团的联盟关系,同其他三大财团建立了业务联繫。其中小洛克菲勒购买了hua旗财团的一些股票从此开始插手hua旗银行的业务经营,最终导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hua旗银行将受制于洛克菲勒财团的控制,直到后来在王辰浩的帮助下才得以摆脱控制,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五大财团的联合,力量远远大于摩根财团迫使摩根财团不得不暂时放弃针对美洲银行财团的一系列动作,选择韬光养晦。
王辰浩离开纽约前,在小洛克菲勒的引荐下拜访了即将成为美国总统的麦金莱和海军副部长罗斯福,美国共和党元老被称为1896的制造者、政治老闆的马克一汉纳,已经在国会的一些共和党重要人物。
王辰浩本身是清帝国一品大员,此时在清帝国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成为在外国人眼中仅次于李鸿章的权势人物。而王辰浩在经济上又有着堪比洛克菲勒财团的巨大财力,两者加起来顿时引起共和党权利阶层的高度重视。
王辰浩同麦金莱、汉纳和罗斯福的会晤开中美两党对话机制,美方自然是共和党,中方现在只是王辰浩的小北洋集团,也算作党派。双方的对话从一开始就十分的默契,王辰浩深知美国共和党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动美西战争,开始美国对外扩张之路,接着就是,“左手金元右手大棒”的一系列美洲侵略活动,然后对亚洲的侵略则是,“门户开放”政策。
当然,王辰浩的出现,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看起来已经泡汤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美西战争必定爆,对美洲的侵略也会生这点王辰浩可以肯定。但他不敢确定的是美国将如何对亚洲展开侵略攻势,因此他需要同麦金莱和罗斯福对话,顺便momo底。
尤其是这个罗斯福,由于美国海军部长约翰一隆(jahnlong)长期称病、不理政事,麦金莱对海军也不感兴趣,以至罗斯福大权桠揽,推动了美国海军迅壮大。他一手策划和推动了美国对西班牙的战争,而且罗斯福作为继麦金莱之后连任两届的美国总统,在他执政的八年时间里,对美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王辰浩不得不现在就巴结罗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