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批准后,王辰浩立即联络各国公使,开始实施他的僱佣舰队计划。
先是战舰问题,僱佣舰队得有合适的战舰才行。王辰浩先将目光瞄向南美海军强国智利和阿根廷。
王辰浩先拜访了智利驻俄领事魏地拉(vide1a),跟他洽谈购买智利现成军舰一事。期间许景澄负责跟阿根廷和其他国家的驻俄公使和领事们联繫,给王辰浩预约时间。
智利海军是出了名的国际军舰倒卖商,他们奉行的理念是海军战舰更新度太快,几年就过时了,因此他们的军舰用几年就出售,甚至还在船台上建造当中的军舰也可以出售。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双方都向智利买军舰就是典型的案例。
由于智利国国土狭长,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所有大城市都位于海边,这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来防御才行。智利拥有南美最强海军力量,但其国民经济弱小,海军这个烧钱的机器维持起来十分困难。尤其是自1891年智利内战爆后,经济动荡财力促襟见肘。但海军军官j.蒙特上台执政后,他的军阀思想导致智利和阿根廷关系紧张,智利海军不顾经济压力反而开始扩张海军,同阿根廷展开了海军军备竞赛,并在海外订造大批军舰扩充军备。
魏地拉其实早就接到智利当局的通知,希望能够跟清政府官员洽谈军舰出售事宜,因为智利当局已经跟阿根廷关系缓和,而智力内战后重建急需要资金,考虑到清俄爆战争的因素,此时出售军舰给清政府可以赚取极大的好处。因此当王辰浩登门拜访提出议购军舰时,魏地拉几乎高兴的下意识给了王辰浩一个熊抱。
二人分宾主落座后,魏地拉说道:“王大人,贵国正在跟俄国交战,此时您向我国购买军舰会让我国政府很为难的。”
王辰浩时间安排的很紧,因此他懒得跟魏地拉打官腔,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领事阁下,贵国和俄国间隔万里,你们不需要惧怕俄国。我希望咱们能够直入正题,我不喜欢打官腔。”
魏地拉微微一笑,说道:“王大人果然快人快语,那咱们就直接入正题。三年前贵我两国也曾准备过军舰交易,虽然中间出了小插曲,但我希望这次我们能够合作成功。”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曾经跟智利议购六艘军舰一事,最后因为日本从中作梗,加上当时智利和阿根廷关系紧张,最后这笔交易取消。
“当然!”王辰浩点头表示贊同。
接着,王辰浩同魏地拉商议购舰细则。魏地拉先是将智利海军现役的一些八十年代服役的老旧战舰列了个单子,这些战舰老旧过时不说,而且价格昂贵。
王辰浩心中不满,不悦道:“领事阁下若只拿这些老旧战舰来搪塞我,那我看我们就没有必要谈下去了。”
王辰浩作势要走,魏地拉连忙道:“王大人不要着急!既然大人不喜欢这些战舰,那我们还有其他战舰可以商量。”
王辰浩知道这是政客们的通病,如果不是有求于人他才不会跟魏地拉磨叽呢。
魏地拉见王辰浩精通海事,因此不敢再糊弄他,接着拿出了比较有诱惑力的一张出售清单。
从1891年j.蒙特上台执政开始到现在,智利海军6续在海外订造了大批军舰。如头等甲铁战列舰卜拉德号(1893年服役),大型穹甲巡洋舰白郎古-恩卡拉达号(1895年服役),额斯默拉尔达号(1895年服役)。
卜拉德号和白朗古号就是当年准备出售给清政府的两艘军舰,其中卜拉德号属于头等甲铁战列舰,是当时智利海军最先进的铁甲舰,由法国1aseyne船厂建造,189o年12月2o日下水,1892年3月完成舾装,1893年1月服役。该舰外形高大美观,排水量69o1吨,动力系统採用2座三胀往复式蒸汽机,航18.3节。卜拉德号採用了铁甲堡防护样式,主炮採用了4门9.4寸35倍口径法国加纳炮,布置方法已脱离了船头对敌思想,改为考虑火力均衡,其中2门安装在军舰尾,另2门布置在军舰两舷的耳台内。为增强火力密度,配合4门主炮,在其附近又安装了8门4.7寸45倍口径射炮,以及6门57mm哈乞开斯单管射炮、4门47mm哈乞开斯射炮,1o门哈乞开斯25mm机关炮。另外在军舰尾和两舷各配备了1具18英寸鱼雷射管。就综合作战能力而言,卜拉德号已经过定远级甲铁战列舰。
白朗古号当时作为一艘全新的大型穹甲巡洋舰准备出售给清政府。这艘军舰于1893年9月9日刚刚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下水,船型设计与日本海军的“吉野”舰大体相同,但是各种装备设施更为新式,吨位更大,火力更猛,当时被西方舆论认为“中日海战,孰得孰胜”。这艘军舰排水量高达46oo吨,舰长113米,宽14.2米,吃水5.6米,动力系统採用了2台往复式蒸汽机,功率146oo匹马力,航略逊于“吉野”,为22.8节。军舰舰体採用穹甲防护样式,纵贯全舰设有穹甲甲板,武备配置相当先进完备,主炮採用了2门阿姆斯特朗8寸4o倍口径射炮,分别布置在军舰尾,密布主甲板两舷共设置了1o座耳台,装备了1o门6寸4o倍口径阿姆斯特朗射炮,此外还有47mm、25mm哈乞开斯小射炮各12门,以及5具18英寸口径鱼雷射管。
白郎古号在当时的世界可谓是非常先进的军舰,也是压制日本海军吉野号的最佳选择,因而智利政府的要价也相当之高,日本和中国先后出价4o、42万英镑,均不肯出售,最后价格竟然哄抬至5o万英镑,折合当时清帝国银35o万两,比当年订购2艘“定远”级铁甲舰的经费还多,最终智利要价过高使得清日两国都放弃了该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