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浩十分期待对这艘船的打捞结果,因此出来四处巡视,李国栋和几个亲兵则随侍左右。侍书和司棋二女第一次观看沉船打捞,早就欢跳着跑去围观去了。
“大人,你看这只碗,跟咱以前看到的碗都不一样,都快赶上进宫的御碗了。”
李国栋以前跟随李鸿章也有些见识,不过也只知皮毛。
王辰浩从李国栋手中接过瓷碗把玩着,他知道南海一号是宋代沉船因此装模作样的鑑定一番后才点点头,道:“这应该是宋代的瓷器。”
“大人好眼力!”旁边一个老者站起身来,拿着同样的一只瓷碗,说道:“据老夫推断,这批瓷碗当属宋代的影青瓷。”
说话的是一个姓梁的古玩鑑定师傅,他的旁边还有五六个人都是王辰浩刚刚从广州信昌古董行请来的专家。
梁师傅说道:“宋代景德镇的影青瓷碗当时作为皇室御用之物,在元朝时期工艺失传,因此一个这样的碗价值在一万两银子左右。”
王辰浩闻言大喜,一只碗就值一万两银子,这沉船上光这样的碗就至少有五六千个,岂不是要发大财了。
王辰浩正高兴时,忽然听见身后有女人声音传来。
“原来大人已经另请高明了!”
这声音很陌生,王辰浩转过身来,见一个年约二八的妙龄女子缓步走到他跟前。
甲午风云第112章一艘船十个墓(2)
玛利亚号上一共就三个女人,王辰浩很快就猜出她是乔致远送来的鉴宝专家乔玉瑛了。那天早上在乔致远的引荐下只是跟她碰了一面,由于在王辰浩的眼里鉴宝专家都应该是带着厚厚眼镜片拿着超大倍数的放大镜的白鬍子老爷爷,因此他潜意识的不认为乔玉瑛有多大本事,本打算找个机会派人把她送回去,不料这两天却是忘了。
王辰浩正想找个藉口把她送回去,于是脑中念头闪过,准备试试他,于是微笑道:“乔姑娘来的正好,我正想请教一下,这一只碗能值多少?”
乔玉瑛从王辰浩手里接过瓷碗,一双江南女子所特有的秀目扫了旁边几个老师傅们一眼,目光最后停在王辰浩的脸上。她似乎看穿了王辰浩的心思,于是浅浅一笑,一边对着阳光摆弄着瓷碗,一边解释道:“观其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釉色透亮,光照见影,这是宋代景德镇所特有的影青瓷工艺。”
旁边几个老师傅们顿时露出得意之色,不过乔玉瑛并未说完,只听她接着说道:“不过它虽然是景德镇工艺,但它的胎体较厚,并非是进宫御器而是专门为出口海外而设计的,因为长途海上颠簸这种厚胎体最为适合,这应该是浙江的哥窑所造。”
乔玉瑛推翻了几个老师傅们的鑑定结果,令众人大感意外。其中一个姓梁的老师傅重新鑑定一番,这才面露惊讶的对乔玉瑛道:“果然如此,这碗虽然是景德镇工艺,但这个胎体要比景德镇所造的要厚一分,放眼宋代窑产地,可以模仿景德镇工艺的只有哥窑了。”
乔玉瑛对这个瓷碗的鑑定说的有理有据,令王辰浩刮目相看。不过王辰浩见不是景德镇的瓷碗,想必价钱就会大打折扣了,顿时露出失望之色,问道:“那这碗不值一万两了?”
乔玉瑛说道:“这碗单论工艺不次于景德镇所造,就价值而言,这种碗只用于出口国外,国内是很难见到的。上海宝芝行就有这样一只北宋时期的碗,作为镇店之宝,若是估价的话至少值两万两。”
王辰浩追问道:“此话当真?”
乔玉瑛眉头微蹙,对于王辰浩质疑她的能力有些不快,略带嗔怪意味的回答道:“当然!”
王辰浩嘿的一声轻笑,顿时面露喜色,暗讨之前还真小看了她,看起来她还是有些本事的。
这时,那个姓梁的师傅问向乔玉瑛,道:“不知乔姑娘可认识已故的彦清老前辈?”
乔玉瑛回答道:“正是先师。”
梁师傅顿时恍然大悟的样子,恭敬的道:“原来是彦清老前辈的高徒,难怪有此本事,失敬失敬。”
其他人一听乔玉瑛竟是彦清的高徒,纷纷露出羡慕敬仰之色。
王辰浩哪里懂得这些,见几个老师傅们对乔玉瑛如此恭敬,隧问道:“这彦清是何人?”
梁师傅回答道:“大人有所不知,这隔行如隔山,咱们鉴宝行业内无人不知彦清老前辈,他可以说是咱们这行的领军人物,能力无人能及,乔姑娘想必得他老人家的真传了,难怪年纪轻轻就有此本事。大人既然请了乔姑娘坐镇,何必又找老朽们过来献丑呢?”
“这个——”王辰浩顿时苦笑,他哪里知道眼前的丫头片子有如此本事。顿了一下,王辰浩灵机一动赶忙解释道:“这不是工作量太大了吗?你看乔姑娘人比花娇,一个人忙岂不是太累了?找几个同行师傅来分担一下。”
王辰浩的解释令乔玉瑛又好气又好笑,若是平时她早撂挑子走人了,不过王辰浩有恩于乔家,乔玉瑛虽然心有委屈,但还得留下来帮忙。不过,她那要强的性格还是忍不住出言挤兑:“还以为大人要另请高明了呢?原来是关心小女子。那小女子就谢谢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