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快着人把你的‘同道堂’印章取来盖上,明日还要诏告文武大臣呢?”
同治无奈,派张德顺去取印章。
谕旨一发,满朝文武大臣和亲王贝勒都十分震惊,一时都猜不透恭亲王和两宫太后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矛盾。同时,一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为了不致于惹火烧身,也都纷纷躲开奕䜣,拒绝同他往来。当然,也有一些变沂的得力助手纷纷为他的复职奔波。
军机大臣文祥、宝鋆,曹毓瑛把淳亲王奕誴,钟郡王奕恰、李郡王奕惠等人找来聚集在恭亲王府,共同商量对策。
文祥先说道:“两宫太后不顾事实,暗中指使奸佞小人参劾恭亲王,这是兔死狗烹之作为,我等必须竭力抗争,为恭亲王呜冤。”
曹毓瑛问道:“以文大人之见,如何鸣冤?”
“两宫太后不同军机处商量,私下谕旨解除恭亲王一切职权,我等停止一切军机处事务,让军机处瘫痪,就说军机事务一向由恭亲王负责,失去他,军机处无首脑,枢廷无法工作,请求太后给恭亲王复职。”
“倘若太后不买咱们的帐,认为我等是恭亲王死党,一併撤职怎么办?”宝鋆提议说。
“你们放心好啦,两宫太后决不会这样做的。因为撤除恭亲王的职位谕旨是慈禧太后所为,慈安太后根本没有同意,慈安太后也正为这事和慈禧太后生闷气呢?准备规劝慈禧太后让恭王复职。”
曹毓瑛一听淳亲王奕誴这么说,更来了精神,因为奕誴和咸丰帝奕詝是同母亲亲兄弟,在所有的亲王中和两宫太后的关系最重,他的话对两宫太后来说是有份量的,有他开口两宫太后不会不给面子。
钟郡王奕恰问道:“两宫太后早已料到军机处会偏向恭亲王,因此在召对时反留下内阁大臣,而赶走军机大臣,从这一点看,两宫太后处罚恭亲王的决心很大。我等要想让太后同意给恭亲王复职,必须先拢住内阁大臣,让周祖培、倭仁、瑞常等人也站在恭亲王的立场上向太后施加压力,这样效果可能好一些。
几个人一边商议,一边派人去请周祖培、倭仁、瑞常。吴廷栋等人。
时间不长,这几人也来到恭亲王府,他们明白文祥请他们到此的真相后,周祖培说道:
“即使文大人不请我等到此,我们也会为恭亲王的复职奔走的,但从太后与我等几次召对的语气态度看,慈禧太后惩处恭亲王的态度十分坚决,要想让恭亲王完全复职的可能性不大。”
奕誴嘆口气,“能恢复几职就恢复几职,我等尽力争取就是,即使不为恭亲王也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太后如此横行吧,只怕如此长期下去她要做武则天第二呢?先皇当年就有除去那拉氏之意,只因慈安太后等人竭力求情才免她一死,谁知西太后竟然一天天把大权揽到手中,如今慈安太后也让她几分呢?”
倭仁却不这样认为,他说道:
“两宫太后如今突然下谕旨开去恭亲王的一切职务也在情理之中,我们不能仅仅站在恭亲王的立场上看待这件事,也应该站在太后的立场上考虑这件事。太后是觉得恭亲王的权势越来越大,担心皇上亲政后无法驾驭恭亲王才这样早早剷除后患的,多尔衮为前车之鑑,不能不令两宫太后担忧,如果恭亲王能够时刻牢记‘功高震主’的古训也许不会发生今天的事。”
正在这时,醇亲王奕䜣也走了进来,一听倭仁如此说话,略带不满地说:
“倭大人是两宫太后提拔上来的,自然对太后感激不尽,功高震主?!难道让每一个大臣都无功于国家社稷就不震主了?”
倭仁见奕䜣说话生硬,语气对自己不满也冷冷地说:
“醇王若为恭亲王抱亏,就亲自去两宫太后那里为恭亲王鸣冤,你既是亲王又是当今皇上姨父,说话比别人有力度,也许太后会看在醇王爷这小叔与妹夫双层亲戚的立场上饶过恭亲王的。但醇王也应该明白,恭亲王在两宫太后面前的言行也确实有骄盈失礼的方面,你不是也多次提醒过恭亲王吗?”
醇亲王奕䜣的气消了下来,倭仁说得也有道理,太后如今借蔡寿祺参劾之际将他革去一切职务,也不是一天两天才有这种想法的,或许是积多成怨吧。奕䜣没有听从别人劝说,做事骄狂一些,偶尔在太后面前不慎失礼的事也是发生过的,比如殴打安德海一事吧,做得就不明智。还有,奕䜣也忽视了为官清廉的原则,利用职权徇私纳贿的事也不是毫无根据,仅内务府的亏空就令两宫太后怀疑。当然,如今世道,满朝文武谁人不贪,但奕䜣树大招风,有个小小举动便会被仇敌抓住把柄上报给太后。唉,事到如今也不能放手不问。
奕䜣与奕誴带领众人刚要去面奏两宫太后,为奕䜣求情说理,奕䜣进来了,阻止众人说:
“各位的心意我奕䜣领了,但你们不必去向太后求情,去也没有用,会更加激起两宫太后剷除我的心念呢?也许认为你们都是我的私党,是故意联合在一起向太后示威的。倘若这样就更坏了,你等前去求情只能起反作用。何况西太后对我不满也不是三天五天了,她早有除去我的心思?”
变涣看看奕誴,“五哥,你以为这事如何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