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八,回銮之路途中,私派侦探监视皇上及两宫太后行踪,意在发动政变。
根据以上八条罪状,肃顺、端华、载垣三人罪不可恕应处以斩首示众。”
钮祜禄氏皇太后听罢奕䜣的奏报,点头说道:
“所议罪状属实,这三人理应处罪,但看在大行皇帝尚未发葬之际,加恩处斩,将罪魁祸首之人肃顺行刑,弃尸街头,以警他人。对载垣、端华两人、念及是亲王之衔,令其自尽即可。”
“对八大臣其余几人将如何处理呢?”
钮祜禄氏略一沉思问道:“妹妹以为如何?”
“对于五大臣可以革职,加恩发配新疆效力。”那拉氏说道。
“未免有点太重了吧,依我之见,革职即可,就免于发配吧。”
那拉氏见钮祜禄氏不听从自己的见解,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否定了自己的建议,心中有一丝的不快。
钮祜禄氏见那拉氏不言语,就朗声说道:
“将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五人革职,免其发配充军之劳役。”
对八位贊襄大臣处理完毕,大学士贾桢、周祖培,吏部尚书渖北霖、刑部尚书赵光、大常寺卿胜保等人又一齐出班递上奏摺:“奏请皇太后亲操政权以振纲纪折,联名要求两宫皇太后听政。
两宫皇太后对奕䜣的如此安排十分满意,欣然接受众人的邀请,宣布从即日起实行两宫大后共同垂帘听政,然后择定吉日举行新皇登基大典和太后听政大典。
两宫大后为了感谢为自己发动政变的同党,第二天便发出谕旨,重新组建新的辅政领导小组。授恭亲王奕䜣为议政王,令其在军机处行走,并接管宗人府宗令。醇郡王奕䜣正式加封亲王头衔,授步军统领一职,补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命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沈兆霖、吏部有侍郎宝鋆、鸿胪与少卿在军机处行走。其余众人也都各有赏赐和加封。而平平青云,一步登天之人就是荣禄,他从肃顺的一个门下小官,一跃成为御前大臣。
在奕䜣等人的建议下,两宫太后又下令惩处八大臣的热河派余党。
吏部尚书陈孚恩、兵部侍郎黄宗汉革职永不叙用,并发往边塞充军效力赎罪。其他如刘琨、成琦、富绩等人也一律革职,对于宫中一些给肃顺等人当耳目的太监更是更加惩处太监杜双奎、刘二寿、王袁庆、张保桂、袁添喜等人全部杖责而死。
总管太监崔长礼因为见风转舵及时才勉强保住自己的位子,而李莲英由一名干役的太监被提到那拉氏身边,成为一名心腹之人,和安得海一样受宠。张德顺因几次送信有功受两宫太后备加赞赏,但此时的他却没有如愿以偿。他本来希望两宫太后同八大臣等人内讧,他大哥张乐行就可率领捻子兄弟长驱直入攻下京城,大哥坐了皇上,自己虽然成了太监,就可以服侍大哥和大嫂了。谁知这场内讧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血流成河,堆尸如山,而是一场十分平静的权力交结,他的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与痛苦,只好慢慢打听大哥的下落再作新的打算。
刑部大堂监狱。
肃顺无力地萎缩在墙角,沉重的木枷和铁镣使他筋疲力竭,他仅仅看过别人这样戴着好玩,从来也没有想到这玩艺儿会套在自己脖子上。他曾经问柏葰、柏老儿,戴枷锁的味儿好受吗?柏葰也曾反问他,你小子也会尝尝戴枷锁的味儿,不想真的被那老傢伙言中了。
人们常说这是报应,肃顺可不相信这些,他不信鬼不信神,对泥塑的那土堆儿都嗤之以鼻。直到今天,他仍不相信报应,也不承认失败,自己长得这么一副聪明绝世的脑瓜儿怎么会失败呢?今天的失败只能埋怨载垣、端华他们几人,他们不听自己的忠告才会落得今天的下场。
肃顺一想到自己落到今天的结局就气不打一处来,看着载垣和端华两人战战兢兢的样子,气恼地斥道:
“现在害怕了,当初听从我的劝告,将他们孤儿寡母几人全部囚禁起来,我等夺其皇位哪有今天的下场?只怕坐在这监牢里的是奕䜣、奕䜣等人。哼!别拿出那个熊样来,就是死,也死得趾高气昂,轰轰烈烈!”
端华嘆息一声,“老六,别说这么多了,世上没有后悔药,只能怪我们没有当皇上的命。”
“什么?命?谁有当皇上的命,那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就有当皇上的命,只要你把握住时机,用心策划,总会成功的,这就是命,命不过是无能人给自己寻找的一个藉口,我肃顺不信命,只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
恰亲王载垣转过头,“肃老六,留点精力到阎罗殿上辩护吧,这里再说也没有人给我们讲情。你聪明?我看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是你有谋取皇位之心,怎么会连累我等一同受这罪呢?”
肃顺一听,可气坏了,骂道:
“你们这样的人生就贱骨头,只会给人当奴才,永远也没有当主子的份儿。我帮你们谋划,给你们找一个成为主子的机会,可惜,全被你们这些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的人给搅坏了,真可谓庶子不可谋!”
“肃顺大胆,你怎敢骂人?”载垣叫道。
监狱门“咣噹”一声打开,奕䜣捧旨进来,厉声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