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老啦,皮带都快要扣不上了!”朗宁摸摸肚子,笑呵呵地说,“小傢伙们,上次借的书都带来了吗?”
朗宁先生一直非常喜欢这颗小行星。事实上,在这十五年开图书馆的日子里,在这四颗小行星、四颗木卫星的辗转奔波中,他一直对这一颗,对这个小镇情有独钟。
谷神星比他的三个兄弟姐妹都要大,直径达到1000千米,于是理所当然地成为小行星矿业带的中心。相比而言,其他几颗星上的居民区更像是工厂的社区,人口少,结构单薄,不像这里形成了完整的小镇。谷神上有学校、各式各样的商店和娱乐场。所以这里的孩子最多,也最活泼可爱。
另一个吸引朗宁的原因是这里独特的风景。作为一个摄影师,朗宁在这几十年里走过了很多地方,但无论是在地球,还是在人类的第二基地火星,他都没看到过这么迷人的漂流的陆地。
很多年前,当第一批拓荒者刚刚到达这里的时候,谷神还是一片冰封的荒原。人们拨开尘埃、掘起泥土、打碎冰块,取走下面丰富的金属和矿产。一位叫作泰林的年轻军官带了一百人来到这里,用一种轻而坚韧的有机材料建造住所。他们造的房子就像彩色的大气球,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半透明而反射着淡淡的光辉。后来,泰林请来火星上很有名的材料工程师为这颗小星星罩上两层完整的薄膜,一层是纳米半导体,而另一层是高分子气体,散射阳光、保存热量。他们从木星运来氢做聚变的能源,还建起工厂。从此之后,谷神上面有了光,有了空气,有了温度,泰林和他的伙伴们在这里定居了。
慢慢地,随着星球表面温度的升高,原本的冰原融化成了大海,曾经的沼泽逐渐变成了汪洋一片。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盖房子的材料在泥水混合物中开始自我生长,同时大量吸附周围的泥土。大家终于开始明白为什么每座房子的“腰”上必须留一圈“裙子”,他们惊嘆泰林的高瞻远瞩,而泰林只是微微笑,什么也不说。经过了两个地球月,那些“裙子”终于彼此连接到一起,而且夹杂大量泥土,在房子与房子之间搭建了足够的陆地。
100年过去了,开拓者的亲朋好友、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还有探险流浪的好奇的人陆陆续续来到这里,安居、工作、繁衍生息,小镇慢慢扩大,几千座房子,一万多人口。人们缓慢地飘浮着,从水底挖出泥土和金属,提炼后交给火星来的飞船,换取美食、衣服和其他必要的东西。
朗宁每次在小飞船上俯瞰这片奇特的陆地时,都会由衷地发出一阵赞嘆。看那么多或大或小的泡泡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情,它们圆润光滑,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绵延数公里。房子之间,乳白色的马路组成花朵的图案,镇上零星几处没有填满的地方,露出地下的大海,就像花瓣上清透的露珠。
“……我的雷射剑又刺中了两个敌人,在前方打开一个缺口,但敌人太多啦,他们瞬间就又围拢过来,渐渐地,我开始感觉体力不支了,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要站着坚持到最后一刻,我想起那些死去兄弟们的笑容,还有我们一同立下的誓言,我发疯似的挥动雷射剑,我的腰上、肩上都受伤了,敌人还在不断地涌上来,我知道我已经不行了,但我就是不愿意向他们屈服,我于是拼尽全力退到舱门口,大喊一声:『为了联邦的光荣!』便纵身跳了出去,溶化在茫茫的宇宙间……”
齐卡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一时间寂然无声,孩子们都还沉浸在他刚刚营造出的激动当中,久久不能平静,谁也没有说话。朗宁注意到,几个女孩子的眼睛里涌出了大滴大滴的泪珠。好一会儿,激烈的掌声才爆发出来,每个孩子都显得很兴奋。
朗宁微笑着摸摸齐卡的头,递给他一颗糖说;“很好,你会成为勇士的。”齐卡今年十二岁,比一般孩子更喜欢读故事,也常常自己编,正是在他的带动下,每次大家在朗宁先生到来时都会围在一起讲故事,慢慢地形成了传统。朗宁喜欢这样的时刻,他喜欢看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样子。他带来图书馆,就是希望种下故事的种子。
“我要讲吸血鬼!”帕路塔蹦蹦跳跳地叫着,“那个吸血鬼可真厉害呀,白天总藏到很秘密的地方,晚上就跑出来吃人,谁拿他都没办法,已经死了好几个人了。这时候,我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我偷偷地把村子里所有的钟表都弄停了,结果他以为一直是白天,就一直都没有再出来,我们村得救啦!”帕路塔一边说,一边露出得意的笑。
“这办法不行!”一个孩子叫道,“你怎么知道吸血鬼没有自己的手錶?你得把他的錶停下来才行。”大家哄地笑了起来。
朗宁不禁哑然失笑。谷神的自转大约八小时,孩子们头上的天空总是在明暗间变幻。因此,谷神的黑夜由人来规定,孩子们并不懂得黑暗与夜的关系。人类知道自己体内的周期节律已经刻写了几亿年,不会很快适应全新的生物钟,于是向太空移民时人为地保留了故乡的节奏,每二十四小时便遮挡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或许孩子们每天都暗中盼着钟錶停走,这样,时间就停下来,他们可以晚一点上床,可以多玩一会儿扮国王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