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u式潜艇“海盗战”的同时,德国盟军在大西洋制造了另外一种“海盗”船。这些装满武器的船只伪装成无伤害的商船,悬挂着中立国的国旗,船员们穿着假军装欺骗敌方观察者。实际上,这些船只装满了大炮、水雷、鱼雷,甚至还有机动鱼雷藏在船舱中。例如“企鹅”号和“大西洋”号可以伪装成商船、客船或油轮。这些船共击沉50艘敌船。许多其他属于交战国的商船并不如此复杂,它们要冒着风险在交战海域航行。德国海军的另一个特点是“袖珍式战舰”,这些舰只速度快,极易操纵。其中最着名的是“德国”号和“格拉夫·施佩上将”号。施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1918年12月8日,他乘船逃往马尔纳维斯,而没有向英国人投降。“格拉夫·施佩上将”号只有短暂的战斗生涯。1939年12月17日,该舰被英国舰队包围后,因没有弹药,舰长将舰遗弃在蒙得维的亚湾。“谢尔号”同幸存下来的“德国”号,现重新命名为“吕乘欧”号舰一同下海。也是在大西洋,巡洋舰“沙恩赫斯特”和“格奈瑟瑙”号(以击败拿破崙取得胜利的将军命名)在一系列海战中击沉22艘同盟国船只。也许最具有戏剧性、最引人注目的插曲是对“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追击。“俾斯麦”号在重型巡洋舰“奥伊根王子”号的护卫下,一直对大西洋构成威胁。“俾斯麦”号自1939年8月24日起投入使用,长813英尺,有104门炮、240名水手。包括16岁至19岁的实习生。这艘舰载有6架侦察机,每小时可航行29海里。惟一能与“俾斯麦”号较量的舰只是英国战船皇家海军“乔治国王五世”号。该船长744英尺,载74门大炮、4架飞机,最快时速为27海里。1941年5月8日,“俾斯麦”号在恩斯特·林德曼上校率领下,再次由巡洋舰“奥伊根王子”号和其他小船护卫,离开波兰格迪尼亚。这支舰队驶向大西洋。一支强大的英国舰队(皇家海军战舰“乔治国王五世”和“威尔斯王子”号、航空母舰“胜利者”号,4艘巡洋舰,17只小船)离开斯卡帕湾,要追击并击沉“俾斯麦”号。双方首次于5月24日在格陵兰岛外相遇,结果英国一艘巡洋舰被击沉。“俾斯麦”号全速前进,企图甩掉追击,但“胜利”号上的鱼雷轰炸机一架接一架向它突击,不给它以喘息的机会。“俾斯麦”号严重受伤,速度减慢,很快,所有追击舰只蜂拥而上。1941年5月27日,在一片大海中,这艘着名的德国战舰沉入水中。
大西洋战结束时,共有1700艘船被击沉,包括各国商船和战舰。在地中海这个棋盘上,战争第一阶段主要由义大利与英国进行海战。德国对此不屑一顾,因为德国正在组织海狮行动。另一方面,义大利在地中海的海军首屈一指。义大利舰队在法西斯主义支持下不断壮大,有两个主要基地:在北部半岛的拉斯佩齐亚,在南部的塔兰托。英国在亚历山大(埃及)、直布罗陀和马尔他有海军基地。即使外行在观看地中海地图时也会发现,如果义大利要取胜,应首先根除位于地中海中部、距义大利海岸仅60英里的马尔他存在的隐患:因为它对义大利半岛是个永久性威胁。但无论如何,征服马尔他群岛在义大利作战计划中却没有经过同意——因为英国海军部已将马尔他建成装备齐全的堡垒,有雷达设施支持的对义大利发动空中进攻的中心,还有为在北非作战部队提供援救物资的仓库。义大利在北非的悲剧性命运很快便证明这一疏忽是错误的。
1940年7月9日,在卡拉布里亚海岸斯蒂洛角,两国舰队首次交锋,结果义大利失败:一艘巡洋舰和一只战船搁浅。但一次更糟糕的失败在等待着墨索里尼,11月11日,英国飞机从皇家海军“光辉”号航空母舰起飞,向停泊在塔兰托的6艘义大利战舰发动进攻,击沉“卡武尔”号,严重毁坏“利托里奥”和“杜伊利奥”战舰及两艘巡洋舰。11月27日,在特乌拉达角,义大利又一次遭到失败。最后,1941年3月27日,在马塔潘角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损失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应当注意的是,由于缺少航空母舰、
雷达,尤其是缺少燃料,义大利海军舰队受到严重限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义大利没有向地中海英国海军基地发动大规模进攻,而只派出舰队保护那些为北非义大利——德国军队运送物资、不断遭到英国皇家海军攻击的商船。
当然,义大利第十海军反潜潜水快艇突击队也给英国那些没有得到飞机保护的战船和巡洋舰以严重打击。战绩有:泰索·泰塞将军对瓦蒂塔(马尔他主要港口)的进攻,泰塞在进攻中死亡;路易吉·杜兰德·德·拉·佩尼将军对英国在埃及亚历山大海军基地的进攻,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英勇”号和“伊莉莎白王后”号被击沉;比里德利和弗拉奥将军分别对苏达和海法的进攻。由义大利王子朱尼奥·贝莱瑞奥·博尔杰塞指挥的“希里”号潜水艇一直在行动中,将陆战队运往攻击地,进攻后将他们接回,送到安全地带。战争结束后,伦敦海军博物馆专设了一个展厅展示第十舰队战绩,邱吉尔称他们为“惟一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