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该车利用豹1式坦克底盘发展而成,称为bpz2型装甲抢救车,有70%的部件可与豹1坦克互换。1961年军方提出战术技术要求,1962年开始研制,1964年由容格·容根塔尔(jung jungenthal)公司制造样车,1966年由马克公司投入批量生产,1968年正式装备部队。该车能完成下列任务:
1.抢救因战斗行动和机械故障而丧失工作能力或淤陷的车辆;
2.牵引丧失工作能力的车辆;
3.更换发动机和炮塔之类的大部件;
4.用推土铲开路、排除障碍、挖掘壕沟和掩体;
5.向其他车辆加油或从其他车辆放油。
结构特点
该车的主要设备包括主绞盘、吊车、起重绞盘和推土铲,均由液压操纵。为了适应工程部队在困难条件下工作,该车还配备电焊切割机、加放油装置、导向滑轮、地钻等辅助设备。
1.绞盘
主绞盘位于车辆中央底甲板的下方,结构紧凑,最大拉力为343kn(35000kgf),加滑轮后拉力可提高1倍。绞盘的鼓轮由两个叶片式液压马达通过正齿轮和伞轮和伞齿轮机构驱动,依靠两级机械和调节马达变速,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绳速。放绳时由装在车体前部的液压调节机构使钢绳保持必要的张力;收绳时靠液压制动器保持所需张力。车首出绳孔的活门能防弹、防水,开关方便。
辅助绞盘位于车首右侧,立式安装,由叶片式液压马达通过蜗轮机构驱动。蜗轮机构的自锁作用可以使吊起的重物停在任意位置而不需採用专门的制动器。
2.吊车
单位臂吊车位于车体右前方,在行军状态时可向后折回。吊臂的俯仰角通过两个防弹液压作动筒来实现,能从水平位置升起72°。藉助液压传动和中间机构传动机构,吊车能旋转360°,回转速度靠调节发动机转速来控制。吊臂水平前伸时可以吊起4300kg的重物。
3.推土铲
推土铲用来进行推土作业和在绞盘牵引时作驻锄,靠液压作动筒升降。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车重(带备用动力装置)
空车重39200〔39980〕kg
载荷39800〔40580〕kg
车长(驻锄升起)7.570〔7.680〕m
车宽3.250m
车高(含机枪)2.700m
车底距地高0.440m
履带中心距2.700m
履带宽550mm
履带着地长4.236m
单位压力81.4kpa
公路最大速度62km/h
行程
公路约850km
越野500km
燃料储备1410l
涉水深2.1m
用进气筒3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1.15〔0.88〕m
越壕宽3m
发动机
生产公司mtu
型号mb838cam-500
类型10缸多种燃料发动机
功率/转速610kw/22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zf
型号hp250
前进档/倒档数4/2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7.62mm/mg3/车首机枪/1挺7.62mm/mg3/指挥塔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6具
弹药基数
机枪弹4250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容量6个/300ah
主绞盘最大拉力343kn
註:方括号内为改进型豹1式装甲抢救车数据。
第三卷 地面武器 联邦德国bpz3型装甲抢救车
更新时间:2006-8-8 21:10:00 本章字数:2156
国别 联邦德国
名称 bpz3型装甲抢救车
bergpanzer 3
研制单位 克虏伯·马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krupp mak maschinenbau gmbh,de
生产单位 克虏伯·马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krupp mak maschinenbau gmbh,de
现状 完成研制,即将投产
概述
当1979年联邦德国陆军装备新的55t豹2坦克之后,原来的採用豹1坦克底盘的bpz2型装甲抢救车作为保障车辆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联邦德国陆军决定装备一种新的装甲抢救车,以便能在各种条件下抢救60吨级的坦克。该车方案研究始于1977年,採用豹2底盘,在5年内完成了主要研制工作,并制造出1辆试验车。
在最后技术研制阶段结束后,1986年陆军订购两辆样车。1988年经公司试验后,又在位于蒙斯特(munster)的德国装甲学校进行了部队技术试验和战术试验。1990年将开始批量生产,其中包括联邦德国陆军订购的150辆,荷兰25辆以及瑞士订购的车辆。该车称为bpz3型抢救车,公司名称为水牛(buff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