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匈奴的兵器,可以看出具有鲜明匈奴特色的为弓矢和长剑,刀子和短剑多是在继承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遗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另外,对中原优良兵器的吸收和引进无疑大大提高了匈奴兵器的杀伤能力。
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短斧;此外游牧民族还有着特有的武器装备,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
这里我们必须说下的是他们的弓箭,蒙古骑兵之所以无敌天下并不是靠刀枪,而是靠弓箭。在当时,正式因为蒙古人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这种武器通常由后背上的一条动物筋,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和中间的一个木架组成。这种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间,而很短小便于骑兵运用自如。这种弓射出的箭杀伤范围可达300米,如果在箭上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配合蒙古骑兵的机动力,才使得蒙古人得以纵横欧亚,无人能阻。
值得一提的还有蒙古军队当时已经拥有某些远程的攻城火器。通过与中原的征战,蒙古军队不但掌握了这些火器(火药和火箭)的防御功用,而且还把此类装备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就兵器而言,刀剑可能分不出高下,但用远程攻击武器来比较,蒙古军队比匈奴军队要占优势。在需要近身搏斗的冷兵器时代,士兵装备的坚实与否会极大地影响着军队整体的战斗力。最后我们在来看下两支军队士兵的护甲,护甲作为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保命装备,是不可缺少的。
匈奴人深谙此道,非常重视士兵的保护,他们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劲、更坚固的盔甲来装备自身,形成“尽为甲骑”、机动灵活而又庞大的匈奴骑兵。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利用匈奴青铜甲片复原了一件匈奴铠甲,尺寸约为65×50㎝,分前后两片,由众多的圆形青铜甲片组合而成。甲片之间原应用皮条连繫,但皮条已腐朽,因此只剩下甲片。
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当然赢得战争最终胜利的因素还有许多,但单从这方面来看,蒙古军队要占点优势。但说什么都是枉然,因为我们首先得造就一个他们同时存在的大陆,然后又把他们的军队从黄土中召唤来,有点象魔界三部曲中的人类国王可以办到,他叫什么名字呢,我去查下!呵呵 就侃到这里了!
第一卷历史专区 秦皇兵马俑
更新时间: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数:3061
这棵泥脑袋比一群活脑袋都有价值,罗马军团在他面前将尸横遍野。
伟大的秦军军团已经消失了近2500年,但他的雄风灵魂依在。看看这棵绿色的兵马俑脑袋以及他的坚定目光,是不是可以发现当年的杀气?
决不是开玩笑,一个人胆敢偷就杀一个,一群人敢偷就杀一群,毫不客气。
罗马军团在他面前算什么?一群慢速蠕动的牛羊而已。任秦军宰割。不留活口。
最近很多人都在做各种比较,议论两军相对谁更厉害,不免惹的我这个好事之徒也表示下最接近真理的事实根据,以正视听。
这是秦始皇陵墓陪葬二号坑出土的绿脸俑,二号坑是合成兵种军阵,包括六个兵种:
1:步兵弩兵。(远距离攻击兵种)
2:骑兵弩兵。(快速远距离游击攻击兵种)
3:长枪兵。(9米多长的枪!防止敌人近前的兵种)
4:战车兵。(突袭格斗兵种)
5:戟兵。(近距离格斗兵种)
6:弓兵。(中距离攻击兵种,包括在战车上攻击周围的敌人)转自铁血 http://.tiexue/</a>
以上兵种在军阵中有大量的混合编队,互相依託。下边会尽我所知的加以介绍。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只挖掘出百分之10都不到的面积。
先讲了一个兵俑的头,然后扯出了二号坑,次序跳跃了。
你们就跟着我的思维一起跳跃吧,呵呵。。。。。
头来了!
罗马军团?开什么玩笑!谁以后再说罗马军团厉害就打谁pp。
这是6000人组成的秦军方阵,到目前只出土了不到1000具兵马俑。。。。
他的侧后方是二号坑混合兵种军阵(这里看不到,在大馆外头有专门的二号馆)和三号指挥军阵。(也在这个大馆外边)
正前方三排面对我们的是:
弩兵,(由于不近距离格斗,所以不穿盔甲)轮流放弩箭。攻击杀伤有效距离:150米。
如果敌人是骑兵部队,那么在150米有效距离内每人只能有时间射出3只弩箭,三排三人共九只弩箭。射完后剩余的敌人骑兵将会冲锋到眼前。
这时候,请大家注意各个纵列队型中的空间,这个空着的地方是给弩兵后撤用的地方。当敌人冲到近前,弩兵撤回到这个地方,等候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