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道:“陛下请切勿迟疑,以我见,即使魏延不反,令其为帅也是甚为不吉利,他姓魏名延,岂非是魏国延续?臣闻之,近日,销声匿迹多时的司马懿重又出山,难道不是魏国死灰复燃之兆?恳请陛下三思,召回魏延!”
刘禅嘆道:“汝二人言之凿凿,朕也不得不听进耳中,且先退下,容朕三思!”
……
“将军!马岱、王平、马谡三位将军差我送来捷报!”
“说!”
“马岱、王平、马谡三位将军与司马懿父子及陈琼力战十日,毙敌近万余,已经打通淮河粮道南岸,司马懿军马退居北岸,正负隅顽抗!”
我用力一拍手:“太好了!伯约、令明,这样一来,我军粮草供应便大有保障了!”
庞德笑道:“那咱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尽可以大放手脚,跟陆逊、孙权决一死战了!”
姜维也道:“文长,何时决战?快快安排下去吧!”
我站起身,朗声道:“传令三军,暂时休整三日,养精蓄锐,三日后对陆逊军营发动全面进攻!扫平建邺、扫灭东吴!”
……
三日后,所有兵卒都已养足精神,足以支应一月之用的军粮也从淮河南岸运送至此,当日辰时,我召集了全体士卒,准备召开誓师大会。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
我刚说了两个字,突然之间,从大营外驰来数匹骏马,马上之人尽是皇宫侍卫打扮。
我停住讲话,等待那几人近前来,果然是皇宫侍卫,他们神色凝重,跃下马背,为首一人高呼道:“南郑公、大将军魏延接旨!”
我匆忙跪下领旨,心中却嘀咕开了:“此等关键时刻,皇上给我一道旨意是何用意?圣旨上究竟说什么事?”
只听得那皇宫侍卫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宫中近日有要事欲与南郑公相商,请南郑公早日卸下军中重任,早日回都辅朕。灭吴重担,可交付于姜伯约及庞令明,万勿迟误。钦此!”
我顿时愕然,值此交兵关键时刻,刘禅居然召我回都?
庞德、姜维也愣神,急问那皇宫侍卫:“宫中有何事?竟要急召文长回都?”
那皇宫侍从面带难色,压低嗓音,悄悄对我们三人说道:“实不瞒三位将军,长安市井之中谣言四起,都称南郑公意欲谋反,准备回师攻取长安,蒋丞相以此事劝谏陛下削去南郑公的兵权,陛下无奈,只好依其言。”
庞德一听便气炸了:“我们这些大将,在此为国征战,流血牺牲,蒋琬虽位居丞相,不过一竖儒耳,安敢如此?文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旨不能接!”
这时,旁边一个不冷不热、不阴不阳的声音悠悠传来:“魏将军,汝可不能抗旨不遵哪!否则,可是落下谋反的口实!”
我偏头望去,原来是监军杨仪正在说风凉话,一时间,我几乎想要拔出腰间佩剑,将他戳上几个透明窟窿。
然而,这旨意,我究竟该不该接受?
第391回 奉旨还朝
“文长,令明说得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若是还都,只怕我军的士气都将大受打击!”
姜维沉思良久,缓缓说道,“不如先带兵攻打建邺,待灭了吴,你再领兵班师,到时陛下自然也不会降罪于你!”
我摆摆手:“伯约你不懂,其实陛下本就没有令我回朝的意思,只是蒋琬、夏侯霸言之凿凿,不容陛下不从也!倘若我坚持不回,当真会落下谋反的口实,到时候陛下想保我也保不住了,你们别忘了,蒋琬是诸葛丞相临终时所信任之人,他在朝中的势力也是非常强大,若是我与他争执起来,只怕是大耗国力……”
庞德道:“那又如何?咱们拥有全国七成的兵力,要是蒋琬胆敢作对,咱们灭了吴国之后,就地杀回,罢了蒋琬的丞相之位!”
“令明不可胡说!”我急忙止住,“小心隔墙有耳,莫要忘了监军杨仪可是蒋琬一派之人!”
庞德悻悻住口,我说道:“时至如今,我只能遵旨回朝,把兵马指挥大权交付于二位,还请两位奋勇杀敌,早日一统天下,中兴汉室!”
庞德、姜维都沉重地点了点头,道:“文长请放心!”
……
次日,我找到那几名前来传旨的皇宫侍卫,道:“诸位,某今日午时便上路,请容我将军权重任交割完毕!”
那几个皇宫侍卫互相对视,对我深深一作揖道:“将军自便,我们并不着急!”
先差人去水寨将此事告知甘宁,再派人去淮河告知马岱、王平、马谡,随后派人去各营叫回荣儿、昌儿、樱儿,准备收拾行装,回归长安。
……
“将军!您真的要走?”
我正与荣儿、昌儿、樱儿收拾行装之时,五禽队的几个兄弟找了过来,为首的正是祝炀。
“不走不行啊!”我嘆口气,“陛下下了圣旨,我岂能不从?”
祝炀上前来,诚恳地说道:“将军,陛下圣明,定然是受人蒙蔽方才下达如此旨意,将军此回,必然受奸人陷害,祝炀愿随将军一同回都,保卫将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