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嘆道:“我也听闻司马懿极能容物,真没想到他这般了得!看来总是这样骂战也不是什么办法!”
回到营中,我令下人将马前去餵养,与姜维去诸葛亮帐中复命,正欲进帐门,只见一个火头兵摇着头,一脸沮丧地捧着食盒走了出来。
我拦住他,问道:“出什么事了,怎么这些食物几乎一丝未动?”
那火头兵道:“二位将军不知,这些日子司马懿龟缩不战,丞相殚精竭虑,日夜忧思,已经数天每餐只吃一些素食,甚至有时候粒米不进,至于荤腥,他连沾都不沾。刚才我进帐求他吃一些,可他已经累得睡着了,怎么叫都叫不醒。”
我心中一阵感慨——诸葛亮果然是一个鞠躬尽瘁、事必躬亲的贤相,可是这样下去迟早会把他自己的身体拖垮,正想着,那火头兵接着说道:“丞相不光吃的极少,做的事情又多,不单单要想着怎样打败司马懿,向东进兵,还要忙于军营之中的繁杂琐事,凡是军棍以上的处罚,他都要亲自审批,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我们这些当小兵的,真是急在心里,这样下去,丞相的身体非累病了不可!”
就在此时,突然一人,抱着一大摞卷宗,匆匆赶来,正是杨仪,他见我和姜维正站在诸葛亮帐前,微微愣了一下,旋即道:“魏将军、姜将军,为何不进帐去见丞相?”
我指着他手中的卷宗,问道:“这是什么?”
杨仪答道:“这是从马超、庞德二位将军寨中传递上来的奏报,丞相有过嘱咐,让我将这些奏报尽早拿来由他审阅。”
我伸过手去:“给我看看!”杨仪愣了一下,还是把那些卷宗递到我的手上。
我大致翻看了一遍,里面除了一部分粮草运输、敌军动向之类的紧要军情外,有相当一部分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有甚者,就连几个士兵打架如何处罚都传了上来,我知道这是军中规矩,一切事务都要经过中军的审批才能通过,但是这样下去,诸葛亮今天晚上是别想早睡了。
我脸色一沉,问道:“杨威公,你在军中担任何职?”
杨仪道:“长史。”
我又问:“长史应做何事?”杨仪道:“自然是为了丞相分忧解难!”
我怒声道:“丞相已经为了如何取胜司马懿累得心力交瘁,你居然还拿这些琐碎小事烦劳他!要你这长史又有何用?!”
杨仪吓了一跳,也许他没料到我会突然发火吧,喃喃道:“可是丞相的意思是一切事情都要他亲自审阅啊!”
我冷哼了一声,从那批卷宗中抽出几卷重要的,塞给杨仪,道:“这些才是必须由丞相审阅的,你拿进去吧!”然后我把剩下的分给姜维,道:“伯约,咱们俩辛苦一下,处理一些琐碎小事!”
姜维道:“文长,这样合适吗?”
我答道:“没什么不合适的!我也官居车骑大将军,又是军中假节,有这个权利,何况我们是为了丞相分忧,不必多虑!”
我和姜维捧着那一大摞卷宗,撂下杨仪,向自己的营寨走去。
第187回 魏兵来援
“文长,听说你把威公训斥了一顿,还自作主张处理了一批公文?”
诸葛亮走进我的营帐,坐到我对面,问道。
我知道诸葛亮不会是来兴师问罪的,便笑答:“没错,那些鸡毛琐事,根本不需要丞相亲自处理的,我代劳一下也未尝不可!”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亮多谢文长了。只是杨威公毕竟也是同僚,你那样不给他颜面,实在会伤害他的感情,影响同僚间的关系啊!”
我答道:“我知道了,延定会遵循丞相教训,只是威公所为实在有违他军长史的职责,我实在忍不住,就训了他几句,还请丞相代我向他表达歉意。”
诸葛亮走了出去,我望着他的背影,长嘆了口气。
……
我军与魏军苦斗二十余日,司马懿果然是老奸巨猾,无论诸葛亮採用什么计谋,司马懿只是按兵不动,我军被阻挡在长安城,再也无法前进一步,更别提攻占洛阳,还于旧都了。
诸葛亮日夜忧嘆,废寝忘食,我和姜维依然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拦截下来自行处理,杨仪就此事向诸葛亮汇报了数次,诸葛亮默许了我和姜维的做法,杨仪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这一日,诸葛亮遣人去马超、庞德营中传达军令,令他二人分左右翼分别前进五里路下寨,对司马懿军营形成包夹之势,随后召集我和姜维,道:“我已令关兴、张苞二将前去咸阳一带押运粮草,前锋破敌,全赖汝二人也,明日午时,传令进军!”
突然一员探马入帐而来,道:“报丞相,魏国启十万大军前来增援!”
诸葛亮问道:“何人领兵?”
探马答道:“乃是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四人,此四人都弓马娴熟、深通谋略,虽然年轻,却不可小觑!”
诸葛亮眉头渐渐舒展,羽扇轻轻摇晃几下,口中发出一阵冷笑声。
姜维问道:“魏国增兵,我军处境将更加困难,丞相为何却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