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比,走私到境外地草原不仅仅是零售的价格高,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关卡“过路费”,这也是为什么晋商可以日渐坐大的原因所在。
“仁和堂不会倒——要倒也等不到今天了,他们东家背后有人!”淡然地批驳了张知秋的意见,灰发老头儿看看桌上凌乱地杯盏,微微一笑站了起来。
眼前的这个短发胖子一个人已经几乎吃了有两个人的东西,按照既往经验也就差不多到此为止了,在要没点眼色走人,难不成还真箇儿给他免单不成!
“客官慢用,小老儿暂且告退了!”灰发老头儿一揖而去。
出的酒楼,张知秋那原本迷离的醉眼却是剎那间睁的熘圆清亮起来:这时代的酒可是真正地“水酒”,酒精度数还不如啤酒,如果不是口感不那么让人讨喜的话,再喝个十几壶也绝对不会醉的。
经过这一番地打听之后,张知秋还真的是由此而修正了自己之前所准备的行动方案。
原本,张知秋是想藉助自己这个模稜两可地“读书人”身份来与张丹枫接触的,但是在听到这个灰发老头儿的一番话时,却是有了新的想法。
对于张知秋来说,装扮成这个时代地读书人也是一项难度非常大地技术活:除了一手毛笔字还勉强地拿得出手,其他这时代读书人所应该会的东西,张知秋几乎是一无所知!
除此之外,如今已然是到了明末,那些唐诗、宋词、甚至元曲什么的就都不要指望去抄袭、剽窃了;而满清二百多年,除那么一两个人地几首诗还能拿得出手之外,根本就是乏善可陈。
至于说现代就更不用提了,除本朝太祖的诗词可堪一用之外,难道还要提前发明“现代诗”不成?
但是太祖的那几首诗词——张知秋可以保证,只要自己敢于出手,哪怕就是能够活到满清时代,那也是唯有一个被诛九族的命!
既然如此,张知秋干脆准备放弃这个读书人的身份了……
ps:内外交困,是以很抱歉……
恢复更新。
爬走。
第九十六章 药典
更新时间2012-3-8 23:38:33 字数:3099
对于自己在明朝要如何生存的问题,张知秋一直都还没有想的十分地清楚透彻。
不同于“记忆中”自己所曾经生活过的永乐时代,那时的大明虽然问题一样是不少,但总体而言国富民强,可谓是大明国势最为强大的时期,根本没有如今崇祯所要面对的这一堆内忧外患。
因为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所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心怀戒惧,张知秋一直都在小心谨慎地尽量避免让自己“有所作为”,唯恐一不小心就绝了自己回归现代的路。
其实事情到了眼下地这一步,张知秋已经不大相信自己一个穿越者可以毁灭世界未来的可能了——如果真是这样,这个世界应该是早已经被毁灭了才是。
但是,虽然毁灭全人类的未来可能确实是有些力所不逮,但是毁灭自己的未来地可能还是客观存在的,更何况张知秋也根本就不敢去赌。
不过,在现代认识了那个极有可能是与明朝的古人有着直系血缘关系的张三之后,张知秋现在所最需要去做的,便是尽快落实这个事情地真伪。
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关系到张知秋在大明未来地行事准则,对于他寻找自己的父母,也是有着实际地意义的。
如果事实能够证明现代的张三与明朝地张丹枫的血缘关系的话,那么一些相关地时空理论便能够得以证实,对于张知秋把握自己日后行事的分寸,也就有了一个可以用来具体衡量的标准。
就当前而言,张知秋倾向于认同那个“时空节点”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框架之下,穿越与改变历史,都已不是什么问题。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穿越者所造成地每一次细微的历史改变,都将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历史分支,而这个新的分支与原来的这个历史主干,在这些改变之后也还可以会有一些“相交之处”,这便是那些极为重大的历史事件。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新的历史分支改变不大的话,它还是极有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后与原来的历史重新“合流”的,这便是所谓“历史的惯性”。
但是,如果新的历史分支被改变很大的话,那么在一些双方共有地重大事件处便会形成一个不同历史分支间的“时空结点”,通过这个“时空结点”,穿越者仍然可以穿越回自己原本的历史空间去。
当然,如果穿越者在回归到原本的历史时空之后,这个时空的历史则还是没有被改变的,除非他再次地作出一些影响历史未来走向的事情,再次地产生一个新的历史分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穿越者不能赶在一个历史分支与原历史时空地最后一个“时空结点”前返回到原有地时空的话,那么他也将永远地不能够回到自己的时空里了。
换句话说,在他原本的历史时空里,也可以就此被认为是死亡了,而此后与其相关的所有历史,也将会因此而做出改变。
这些理论,张知秋是在自己的那个关于未来地记忆中找到的,虽然还没有能够验明真假,但他决心从现在开始就来做这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