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明朝时期,白莲教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得到发展,而明教却逐渐衰落了。
白莲教是本土教派,公元1133年,也就是宋高宗绍兴三年,由茅子元创立崇奉弥勒佛的佛教分支白莲宗,因教徒“禁葱乳,不杀不饮酒”,故又名白莲菜,后逐渐演化为民间社群组织白莲教。
明教,也叫未尼教、明尊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所创立,当时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时期。唐代武则天时期摩尼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宋代,摩尼教被意译为“明教”,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众中有农民、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等。
白莲教教徒白衣乌帽,秘密结社,共同尊奉明使为教内尊神,当时因为处于秘密状态,教名也有了多种别称。
除浙江称摩尼教、福建称明教外,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福建又称揭谛斋等。
除元末起义之外,历史上白莲教声势最大的一次造反,是在北宋未年由二教合一地教主方腊发动的,震动东南半壁河山,最后被同为草寇出身地“水泊梁山”所镇压,两败俱伤,可谓是同归于尽。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但凡被落实是白莲教、明教教众的,一概以造反论处,抄家杀头不容置酌,因此在明朝敢于公开声称自己是白莲教和明教的时候极少,都是以一些其他的名目来惑人耳目。
简凯南,就是已然被官府确认了白莲教身份地高级教徒之一,据说是出身于崆峒门下,也有人说是武当的,但两派却是全都出面否认了。
此人虽然长相粗豪、身体健壮貌似外功惊人,但其实却是一个内家高手,一手“化骨绵掌”端的是追魂夺魄,其最为人诟病之处,是他动辄灭人满门,那些凡是得罪于他的仇家,已然是全都被他杀的断子绝孙了。
不过,此人虽然名气极大,但是认得他的人却是不多,而秦天地这个师弟,却正好便是其中地一个: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简凯南因一言不合而当街杀人,对他的印象那是极其地深刻无比。
“此事既然是涉及到白莲教,那就必当慎而又慎,但如今地难处,恐怕是本州的人手无奈其何啊!”
眼见张克俭一直都在沉吟不语,江无涯轻咳一声后,半是提示、半是自言自语地说道。
第六十四章 无名尸体
更新时间2012-2-15 18:12:53 字数:3004
大明立国历经二百余年,在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俨然已是百弊丛生、气息奄奄,而崇祯皇帝也算是个立志要扭转干坤的有为青年,因而不但是对自己严格,对于手下大臣也是极其严苛。
在崇祯年间的时候,大明地方政务已经在开始糜烂,这其实要是追本溯源的话,甚至可以找到万历的头上去,尤其是在前些年魏忠贤当政期间,可谓是一塌糊涂,流毒至今。
不过,因为惧怕朝廷的追责,对于地方上的事情,如今地方官们大多是採取欺上瞒下的手段,报喜不报忧,能捂盖子就拼命地捂盖子。
事实上,如果某地发生大规模叛乱的话,其地方官基本上是会不问缘由地要被参革丢官的,因此对于这种涉及到有可能发生造反地白莲教的案子,地方官们是最为担忧、也最为上心的。
“此事,最好是通告一下驻军地张千户。”
忍了许久地秦天,终于耐不住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要是让他带入去抓捕简凯南,那基本就和去找死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秦天也是一个向不后人的“强人”,但在凶名久着地“屠夫”面前,他还是明智地退缩了。
面子丢了不要紧,这命要丢了可就什么也没有了。
况且,自打自己出任了这个忻州捕头之后,自己的那点儿在江湖上的名声,基本也就毁的差不多了,也不差这一点。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对付白莲教一事上,军方所担的责任也并不比地方上小,其他的事情双方或许会有扯皮,但这种事情却是一定会全力配合的。
“此事不妥!”不等张克俭回话,江无涯这厢便已在摇头:“大人并无动用驻军的权限,如果碰了钉子,这脸面上须是不大好看,不行就还是动用民壮吧!”
秦天一脸苦笑地低头不语。
江无涯所说秦天又哪里能够不知,只是这民壮说来好听,但其实就是些拿着刀枪地农民,平时设个卡、抓个贼什么的也还能够勉强,但要去和这种高来高去的江湖人搏命,那纯粹就是脑残。
不过,秦天到也知道,这些本应是由本地平民出任的民壮,却已然是被江无涯招揽了许多地江湖中人,但这种事情只要上官不究,却也无关大雅。
所谓地“民壮”,其实也就是民兵,平时为民,农闲时受训,有事的时候被集中起来统一行动。
大明民壮由来已久,但真正地发展壮大却是没有多少年。
在早些年间,明军以世袭地卫所兵为主,朱元璋号称“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但随着时间地推移,世袭制的卫所兵老少混杂,战斗力急遽地下滑。
也就是在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横行,卫所兵战斗力低下的弊端完全地凸显出来,这时便开始大量出现了地方上自发组织地民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