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字:
关灯 护眼
鬼吹灯 > 现代锦衣卫 > 第32页

第32页

    这次在听完张继宗的话后发出疑问的,是另一个百户赵普,他也是张朝晋地岳父、张建东的拜把子兄弟。


    “知道有这批东西的,可不仅仅只是我们忻州营啊……”


    张建东从帅案后站起身来,张继宗所言,也正是他本人所最大地隐忧,况且这次地事情本身便来的极为蹊跷,他一直都是为此惴惴不安、也一直小心谨慎的,不料想眼瞅着就要到达大同了,却还是遇到了此事。


    看来终究这该来的,那么就还是一定会来的。


    或许,只是个早晚的区别吧……


    今天的第二顿饭,终于是在张知秋的千呼万盼中姗姗而来了,虽然比素日里的正点开饭时间还要晚上一些,但大伙儿却也全无计较。


    毕竟,在今天这一天的时间里,全营就都是在不停地折腾着安营扎寨,就是火头军们也在抗着大锅、背着傢伙什地跟着不停地挪窝,哪里有时间给人们生火做饭。


    至于说为什么在这扎营之后这么长时间才能吃上饭的原因——你当这是现代军队中,有着现成地煤气罐和野战炊事车不成……


    一般而言,辎重营中的火头军们都是另成一军的,他们每日里要提前于大军行动,在预设地休息或宿营地处开始做饭。


    古代军队行军做饭,有一个专用词叫“埋锅造饭”,那时没有什么专用的军队制式厨房设备,火头军们所用的厨具,基本和同期农村大妈们所使用的是一样一样的。


    每到做饭之前,火头军们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埋锅”,说白了讲也就是要先垒锅台,是以古代火头军的第一技能,不是炒菜而是泥瓦工的土建本领。


    由于军队地特殊性,军中使用的大多是一次能做出给数十人食用地大锅,是以这锅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设计合理、建造优良的灶台,不但能够节省燃料,而且能够大大地提高使用效率。


    反之,一个粗制滥造地灶台,足以将做饭地伙夫给气疯:烟道不畅的话,不但是热效率低下,而且那滚滚地黑烟也能够把做饭的人呛个半死。


    当然,军官们就必须要砌单独地灶台了,这也是所谓“吃小灶”的由来——要想精工细作,那就只能是用小锅小灶来单独烹饪的。


    事实上,要说明朝地军队伙房没有制式装备的话,也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诛心的——张知秋就曾饶有兴致地研究过这个时代地“火头军制式设备”。


    张知秋地兴趣,来自于他的好奇与不平:有几辆双轮马车,竟然专门是用来拉砖头的,反倒是好多双轮粮车都因为缺少骡马而不得不使用人力。


    然后张知秋就非常吃惊地发现,虽然质量上还确实是有些不那么尽如人意,但这几车砖头,却确确实实是比较原始地“耐火砖”!


    吃惊过后,张知秋便随之想起来一个事实:大明朝如今一年地生铁产量,已经是比整个欧洲地总产量还要高;而在全国生铁产量仅排第五的山西,早在朱元璋时期一县的产量,就要高于清朝时全国的产量!


    既然有如此发达地钢铁产业,那么这耐火砖地发明以及使用的普及,也确实是不值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与之前地任何一次开饭都有所不同,此次在饭前由各队地领军小旗发出了一个通告:所有年龄在十六岁至三十岁地役夫民壮,与三十岁以外的人分食。


    当张小满在十三小队发布整个命令地时候,二百人地人群轰然便爆发开来:张知秋这个傻蛋和张秀才这个天上的“准文曲星”都刚刚才说过要开仗,这里马上就宣布要众人分食,分明就是确有其事啊!


    张小满闻声大怒,手压刀柄刚要发威,但见四面八方地也随即传来了各种嘈杂鼓譟之声,当即又不动声色地松开手来。


    事实上,以张小满地这个“小旗”身份而言,那本来是绝对不会有佩刀的,平日里也就是只有一柄普通地白蜡杆长枪;但他素有勇名,这次便被选拔来作为管理这些临时拼凑的役夫们,并特意给他配了一把腰刀。


    其实,这刀也就是一把普通地刀牌手的制式佩刀,但张小满作为一个长枪兵小旗,能够额外地在身上配一把腰刀,那在他看来,就绝对是一种至高无上地荣誉了!


    “张大人,自古未闻役夫尚需以年龄来分食之说,不知其中有何讲究?”纷纷攘攘之际,张秀才排众而出,双手抱拳作揖之后,朗声地问道。


    张小满一见,也是忙不迭地双手抱拳躬身为礼:这张秀才如今虽然尚且没有功名,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地读书人,这却不是他一个小小地募兵小旗所能招惹地起的。


    事实上,张秀才虽然不是真正地秀才,但读书人地身份地位,在这个时代却绝非是现代人所能想像的,一般地诸如邻里纠纷什么的,读书人往往可以一言而决,极有权威。


    当然,造成象张秀才这样“超龄留级生”的原因,正如同后世地教育资源也是极为不均衡是一样的起因,而且更加地有过之而无不及。


    简单地说,北方地教育资源较差,学生虽然努力,但没有什么名师、名校的,往往只是埋头苦读、闭门造车,在这明朝式地中考、高考中就一直都很不给力。


    在张知秋印象中,明朝就是因为南方的读书人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胜于北方人,是以在立国之初便有一届地科举竟然全部都是由南方士子入选,北方人则全军覆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星期五谈个恋爱吧 绑定气运,我镇守人族能看见提示 村上无探戈 漫界暴君 斗破:我能将万物无限升级 漫威之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