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面107-----------------------
装甲后将军用毒剂喷洒于隐蔽在工事及坦克内的人员。
美军现装备的神经性毒气弹就有:m360炮弹、m121炮弹、ml22炮弹、175 毫
米加衣炮弹、t174炮弹、127 毫米mk53和mk54舰炮炮弹:“闪电”
式火箭m55 型115 毫米弹头、“诚实约翰”式火箭m79 或762 毫米弹头、
“小约翰”火箭e20 型318 毫米弹头:“中士”飞弹e21 型弹头;m23 式化学地
雷;500 磅mk94化学炸弹、750 磅mc-i化学炸弹、1000磅m34a i子母弹等。
美军的化学弹弹体通常漆成灰色,弹体上用不同色带标明:三道绿圈为神经
性毒气弹,其中火箭弹、飞弹和地雷在二道绿圈的基础上外加一道黄圈;一道绿
圈为暂时性毒剂弹;两道绿圈为持久性毒剂弹。一道红圈为暂时性刺激性毒烟弹
;两道红圈为持久型刺激性微粉弹。
▲前苏联的250 公斤沙林航空炸弹化学弹毒剂的标志代号为:gb为沙林毒剂
弹,gb2 为二元沙林毒剂弹;gd为梭曼毒剂弹;vx为维埃克斯毒剂弹,vx2 为二
元维埃克斯毒剂弹;ac为氢氰酸毒剂弹;ck为氯化氰毒剂弹;cg为光气毒剂弹;
hs为芥子气毒剂弹;l 为路易氏气毒剂弹;hn为氮介气毒剂弹;hl为芥路混合毒
剂弹:cs为希埃斯毒剂弹为苯氯乙酮毒剂弹;cr为西阿尔毒剂弹。上述神经
性、暂时性、持久性毒剂弹代号用绿色字母标註,固体毒剂弹和手榴弹分别用红
色和黑色字母标註。
什么是二元化学武器?
二元化学武器是一种新型化学武器,它和传统的一元比学武器的最大区别就
在于:弹体内装填的不是毒剂,而是可以生成毒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低毒性化
学物质,它们分别装在弹体内由隔膜隔开的容器中,隔膜在弹体发射过程中被震
裂,两种化学物质迅速混合反应后而生成毒剂。
▲美国xm687ei 型155 毫米二元化学炮弹二元化学武器和常用的一元化学武
器相比,主要有两大优点:一是有利于军用和民用生产相结合,且能隐蔽生产,
可将现有石油化工厂和农用杀虫剂生产厂分别生产的产品用于生成毒剂的某一元
化学物质;二是生产、运输、储存较为安全。由于二元组分相对无毒,所以较为
安全,可大大简化工艺和防护设施,减少管理费用,避免因销毁处理和渗漏而造
成的危险和麻烦。主要缺点是不太适合近距离使用,一般需要8 ~10秒钟的化台
反应时间。
二元化学武器的投放和散布方式基本与一元化学武器相同,可用火炮、火箭
炮、飞弹和飞机等布放。美国重点发展三种型号的二元化学武器;即射程为22公
里的155 毫米m687型二元沙林榴弹,射程为30~50公里的227 毫米xmi135型多管
火箭炮用化学火箭弹,远程攻击用blu-80/b“巨眼”二元vx航空炸弹。
化学武器在两次大战中发挥过什么作用?
20世纪初,化学工业在欧洲兴起之后,就很快应用于军事领域。最早使用化
学武器进行作战的是德国军队,1915年4 月,就利用大量装有液氯毒气
----------------------- 页面108-----------------------
的钢瓶,吹放具有窒息作用的氯气,使英法联军遭受严重伤亡。后来,英军
研制出可以投放毒气的投射器和迫击炮,到1916年2 月,法军才第一次使用76毫
米装有光气的致死性化学炮弹。1917年7 月12日,德军第一次使用能透过皮肤杀
伤人员的芥子气炮弹,在10天时间内,向英法联军欧洲西线伊普尔地区的阵地发
射了100 多万发芥子气炮弹,释放了约2500万吨芥子气,造成数千人伤亡。到1918
年,用火炮炮弹散发的毒剂量,已达交战国毒剂使用量的90%。据统计,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使用了45种毒剂约12.5万吨,造成数万人死亡,130 万人致
伤。
化学武器在一次大战中的广泛大量应用,受到全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
为了禁止使用此类灭绝人性的化学武器,战后签订了禁止使用生化武器的国
际公约,但是,随着火炮、火箭炮、飞机等布撒及投放工具的迅速发展,毒剂及
分散和装填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改进。受国际条约的限制,二次大战中虽没有大量
使用化学武器,但在某些战斗和战役中仍使用了一些。如义大利于1935年在侵略
阿比西尼亚战争中使用了12000 枚化学炸弹,其中芥子气415 吨,光气263 吨;
1941年日本在进攻中国宜昌的战斗中也使用了芥子气和路易氏气的混合毒剂,造
成600 人死亡,1000余人致伤。
战后以来化学武器曾用于哪些战场?
战后以来,化学武器的扩散十分严重,除发达国家外,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
拥有化学武器,随着投放载体及分散技术的不断改进,化学武器的威力越来越大,
已成为仅次于核武器的一种灭绝人性的大面积杀伤性武器。50年代,英军在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