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超压,杀伤人员、摧毁硬目标。当量为2 万吨的核爆炸,2 在距爆心投影点
65u 米以内,超压值大于1 公斤/ 厘米。可把位于该区域内的所有建筑物及人员
彻底摧毁。其毁伤范围可达2000米以外。
早期核辐射实际上就是在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放出的中子流和γ射线。1 枚
当量为2 万吨的原子弹爆炸后,对距爆心投影区1100米以内的人员可造成极重度
杀伤,如果是1000吨级中子弹,在这个范围内的人员几周内会致死,在200 米以
内的人员则当即全部致死。
电磁脉冲是一种能够有效破坏敌电子装备的杀伤破坏方式,它的电场强度在
几公里范围内可达1 万至10万伏,且能在0.01~0.03微秒的瞬间上升到最大强度,
而且可以覆盖从3 ~30千周的极低频到30~300 千周的极高频之间的所有频谱。
它不仅能使电子装备的元器件严重受损,还能击穿绝缘,烧毁电路,沖销计算机
内存,使全部无线电指挥、控制和通信设备失灵。1 颗100 万吨当量的原子弹爆
炸可殃及30公里,1000万吨时可达115 公里,5000万吨时可达190 公里。
放射性沾染是蘑菇状烟云飘散后所降落的烟尘,它对人体可造成体内体外照
射或皮肤的伤,以致死亡。1954年2 月28日,美国在比基尼岛试验的1500万吨氢
弹,爆后6 小时,沾染区仍长达257 公里,宽64公里。
什么是氢弹?
氢弹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氖、氖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
的第二代核武器,它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却比原子弹大得多。
原子弹一般为数百至数万吨梯恩梯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高达几千万吨梯恩梯当
量。氢弹又称热核弹、热核武器、聚变弹或脏弹等。
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并首次用于实战之后,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前苏联也加紧了核武器的研制,并于1949年8 月29日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
试验,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为了保持核大国地位,美国总统杜鲁门
于1950年1 月30日下令研制氢弹,1952年10月31日;美国在太平洋的伊留劫拉布
小岛上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这枚试验用的氢弹为1040万吨梯恩梯当量,在几
百米钢架上起爆之后,整个小岛连同钢架都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沉入太平洋深处。
继美国之后,前苏联于1953年8 月12日也进行了一次热核试验,并于1961年10月
30日在新地岛上空4000米高度爆炸了一枚当量为5800万吨的氢弹,这是世界上爆
炸的最大威力的核武器。
氢弹根据裂变和聚变反应形式分为两相弹和三相弹,两相弹是指只有原子弹
裂变材料的裂变反应和热核材料的聚变反应这两个过程;而三相弹则多了一个程
序,就是在热核聚变材料的外面又包了一层裂变材料铀238 ,形成裂变一聚变一
裂变式核弹。三相弹是利用最多的一种氢弹,由于增加了一个
----------------------- 页面102-----------------------
裂变过程,所以威力明显增大,但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也较多,造成的沾染相
对严重,故又称脏弹。
比威力是衡量核武器战术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把一枚核武器的爆炸当
量用它的重量相比,得出每公斤核武器重量能有多少吨梯恩梯当量。第一代原子
弹的比威力很小,每公斤弹重仅几吨当量;第二代氢弹的比威力明显增大,每公
斤弹重可达2000吨当量,这说明核弹小型化的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氢弹己广泛
装备于航弹和各种飞弹,构成核武器的重要支柱。
什么是中子弹?
中于弹是一种利用中子和丫射线作为主要杀伤手段的武器,它的最大特点是
能够最大限度地杀伤人员等有生力量,而对建筑物、坦克及战斗车辆的破坏力很
小,因此是一种较为清洁的核武器。中子弹属第三代核武器,一般当量为千吨级,
主要用作战术核武器,对杀伤敌集群坦克或大兵团进攻的步兵效果更为明显。一
般核武器爆炸时,用于形成冲击波的爆炸能量约占50%,光辐射约占35%,瞬时
贯穿辐射约占5 %,放射性沾染约占10%。中子弹恰恰相反,它爆炸时所形成的
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加在一起约占60%,而瞬时贯穿辐射能量则高达40
%,所以又称为增强辐射核武器。
中于弹和原子弹、氢弹不同,它虽然杀伤威力很大,但并不象其它核武器那
样杀个片甲不留,不仅使人、畜等有生力量彻底毁灭,而且把建筑物、坦克、装
甲车等物资也毁于一旦,很明显,这对于进攻者并没有什么好处,由于放射性沾
染,它无法涉足被核武器袭击的敌国领土,即使能够侵占,一片废墟和数十年的
不毛之地对侵占者又有什么用呢?中子弹的最大特点就是只杀人不毁物,而且几
小时之后便可进入遭受中子弹袭击的阵地,这种清洁性武器,在军事上具有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