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鱼雷艇有哪些重大发展?
第二次大战之后,鱼雷艇的发展一度较快,战术技术性能也有显着提高,其
建造数量之多、技术性能之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19n ~1957年,前苏联第一
代p4级两管鱼雷艇就建造了170 余艘;1952~1957年,第二代p6级鱼雷艇一下子
造了800 多艘;之后,便开始研制单水翼艇和改装飞弹艇。
50年代未,德国建造的“美洲豹”级鱼雷艇满载排水量190 吨,长42.5米,
航速42节,有4 个鱼雷发射管和2 座40毫米高平两用炮。
60年代以后,随着飞弹武器的装艇使用,电子探测和干扰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直升机的广泛装舰,大大迟滞了鱼雷艇的发展,迫使鱼雷艇抛弃传统概念,
向新艇型、新武备、大型、高速化方向发展。鱼雷艇不再大批量建造,但质量明
显提高。前苏联60年代初建造的“谢尔申”级大型4 管鱼雷艇,满载排水量170
吨,长34.7米,航速45节,除鱼雷外,还装有4 门30毫米炮、6 枚水雷和12枚深
弹。
70年代初建造的“图利亚”级水翼鱼雷艇达250 吨,70年代后期建造的“巴
布契卡”级则达400 吨,航速竟高这50节。
鱼雷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00 多年来,鱼雷艇无论在一次世界大战,还是在各种区域性海战或武装沖
突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不少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
鱼雷艇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维修和使用,造价极其低廉,宜于大批量建造
或购买。它体积小、吃水浅、机动灵活、不易被雷达捕捉,可依託岛岸、各种洞
库、大小港湾进行隐蔽和待机,也可利用渔船或其它民用船只掩护,发起出其不
意的突袭。从鱼雷艇的发展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吨位增大,由100 ~200
吨增至300 ~400 吨;数量减少,北约国家等在1971~1984年间不仅停缓发展,
还淘汰了154 艘鱼雷艇。前苏联1945年有485 艘,到1984年却仅剩47艘;武备更
新,除装备新型自导鱼雷外,还可装备飞弹,从而导致100 ~450 吨级新型飞弹
鱼雷艇的出现,这种艇除装2 ~4 枚鱼雷外,还可装4 ~8 枚反舰飞弹。
什么是沖翼艇?
沖翼艇利用尾缘和两端侧壁触水,使气流在沖翼下表面完成阻塞而造成冲压
升力。它将舰艇与飞机性能融为一体,可在水面或地面停泊与起降,又可掠水面
或地面高速航行,因而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军用高性能艇。沖翼挺具有航速高,
超低空性能好,不易被敌雷达发现,适航性好,机动性强,不受鱼、水雷袭击以
及两栖性能好等特点。前苏联研制的“里海怪物”式沖
----------------------- 页面58-----------------------
翼艇长120 米,宽40米,总重500 吨,航程11260 公里,最高时速300 海里,
飞行高度7 ~15米,可载800 ~900 名战斗人员。沖翼艇具有广泛的军事用途,
可在沿海、岛屿和海上编队之间实施快速机动与补给,可在两栖登陆中输送登陆
兵,实施战斗支援或担负保护任务,可在海上编队中执行侦察、巡逻、反潜、布
雷和救生等任务,装备飞弹后,还可担负海上进攻作战任务。
▲前苏联正在研制的utk4级沖翼艇构想图
什么是气翼艇?
气翼艇和气垫船十分相似,尤其是在流体动力性能、艇体材料与结构、动力
装置与设备等方面更是大同小异。气翼艇按工作原理可分为三类:是动力气垫式
气翼艇,它通过风扇推进器所产生的气垫升力来使艇体升离水面;二是地效翼式
气翼艇,它利用艇上机翼与运行表面之间所形成的空气压力来升离地面或水面;
三是翼化艇身式气翼艇,它将艇身翼化,利用艇体本身高速航行时产生的升力使
艇体升离水面和地面。气翼艇外形酷似飞机,航行时完全飞离水面或地面,能在
0.8 ~30米高度进行高速飞行,并能在海面、码头等停泊,因而是一种机艇合一
的高性能运载工具。
气翼艇的主要特点是:航速高,达600 ~700 公里/ 小时;机动性好,可在
0 ~400 公里/ 小时的速度范围内变动,也可倒退、静止悬停或徐徐前进,并具
有良好的垂直起降性能;适航性好,可在任何海况下航行,且不受海浪的冲击和
影响;两栖性能好,在水中可作排水式船低速航行,也可贴水面高速航行,亦可
在冰面、雪地、沙滩、沼泽地等垫升飞行。气翼艇作为一种超低空飞行器在军事
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它可作为大型飞弹艇发射反舰巡航飞弹,可作为登陆艇
运送兵员、车辆进行两栖登陆作战,也可作为反潜艇使用吊放声纳进行反潜作战。
此外,还可执行海上高速扫雷、布雷和快速补给任务。美国研制的一艘气翼艇达
950 吨,长78.3米,宽66.8米,最大航速740 公里/ 小时,艇上装有反潜武器和
防空飞弹。此外,还建造了一艘619 吨的后勤支援气翼艇,长72. 5 米,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