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里(如美国的“战斧”和前苏联的ss-n-19 );舰空飞弹射程一般达20~120
公里,射高达30公里;舰载机发射的空对空飞弹一般为15~30公里,个别达110
~140 公里(如美国的“不死鸟”);反潜飞弹(火箭助飞鱼雷)一般达40~60
公里;潜地巡航飞弹可达2500~3000公里(如美国的“战斧”和前苏联的ss-n-
21);潜地弹道飞弹可达8000~11000 公里(如美国的“三叉戟”——ii型d-5
飞弹)。
精度高。海军飞弹的命中概率一般都在60%以上,个别可达90%以上。
例如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向伊拉克发射的第一批“战斧”飞弹,其命
中概率就高达98%以上。潜地弹道飞弹的圆概率误差已由60年代的2 ~3 公里下
降到现在的100 ~300 米,个别可达90米左右。一般来讲,反舰导▲义大利“奥
托马特”2 型反舰飞弹弹的单发命中概率可达70~90%;舰空飞弹多为60~70%
;2 发齐射时能达90%;舰载机所携空空飞弹多为65~75%,2 发齐射可达90%
以上。
▲义大利“奥托马特”2 型反舰飞弹速度快。飞机和飞弹是对水面舰艇威胁
最大的高速运动目标,所以防空反导飞弹速度应为目标速度的1.5 ~2 倍左右。
通常航空飞弹的飞行马赫数为2.5 ~3.5.反舰飞弹一般飞行弹道较低,有的还掠
海3 ~4 米飞行,空气阻力较大,所以现役反舰飞弹一般没有超音速飞行的。
(有些报导认为前苏联的ss-n-22 等飞行马赫数已达1.3 以上)。不过,正在研
制的新一代反舰飞弹预计飞行马赫数将超过2 (如法国的“安斯”)。
威力大。飞弹的杀伤威力与命中精度和战斗部装药量有关,如果命中精度高,
装药量就不一定很多。现代水面舰艇一般没有厚装甲防护,所以中、近程飞弹的
装药量都不大,多在120 ~250 公斤左右,只有前苏制反舰飞弹例外,大都在500
公斤以上。用于打中小型舰艇的飞弹装药量就更少,例如海湾战争中多次击沉伊
拉克飞弹艇的英国“海上大鸥”空舰飞弹的战斗部只有20公斤。
反舰飞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反舰飞弹是专门用于攻击水面舰艇的一种飞弹,根据发射平台和远载工具的
不同,可分为舰对舰飞弹、岸对舰飞弹、空对舰飞弹、潜对舰飞弹等多种类型。
从5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已研制了40多种型号,生产了3 万枚以上,装备了1000
多艘水面舰艇,100 多艘潜艇,1000多架飞机和直升机。
世界上最早研制反舰飞弹的国家是前苏联,世界上第一枚反舰飞弹是1959年
装备使用的有苏制kss 一ni和asi 反舰飞弹,世界上第一个用反舰飞弹击沉水面
舰艇的战例是1967年埃及用苏制“冥河”ss-n-2飞弹击沉以色列的“艾拉特”号
驱逐舰。
50年代至60年代,为了从岸上、空中和海洋沉重打击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
战列舰和巡洋舰等大中型水面舰艇,前苏联研制了第一代反舰飞弹。
这种飞弹外形与二战时纳粹德国的v-2 飞弹相似,体积很大,航速也低,所
----------------------- 页面109-----------------------
以并没有引起美国及西方国家的重视,因为当时它们都在忙于发展“北极星”
和“民兵”等洲际弹道飞弹。1967年“冥河”飞弹击沉驱逐舰的事件发生后,
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于是兴起了一股发展反舰飞弹的热潮。
70年代是反舰飞弹发展的一个高峰,美、苏、法、意和挪威等国相继研制了
一批性能较高的第二代反舰飞弹,其主要型号有“鱼叉”、ss-n-12 、“飞鱼”、
“奥托马特”等。
8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反舰飞弹的战术技术性能有
了很大提高,这一时期发展的第三代反舰飞弹主要有:美国的“战斧”、前苏联
的ss-n-22 、法国的sm-39 潜射型“飞鱼”、英国的“海鹰”、“海上大鸥”、
瑞典的rbs-15等。
第一代反舰飞弹的主要特点是战斗部装药量大,穿甲能力强,但飞行弹道高,
体积大,抗干扰能力差,反应时间长,不太适宜攻击小型舰艇,且只能用于岸、
舰发射。
第二代反舰飞弹的特点是体积小,可掠海飞行,反应时间短,能用飞机、舰
艇、潜艇发射,但射程较近,一般都不到100 公里,抗干扰能力也较差。
第三代反舰飞弹的特点是反应时间短,射程增大到500 公里以上,一般也能
进行中距攻击;不仅多种平台均可发射,还能在水面舰艇和潜艇上垂直发射;不
但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还能够进行重复攻击,抗干扰能力也普遍增强。
什么是超音速反舰飞弹?
反舰飞弹一般都在距海平面300 ~400 米以下的对流层中飞行,空气阻力很
大,一般很难进行超音速飞行。目前在役的反舰飞弹中,只有前苏联的ss-n-2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