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元军西征时,把火箭武器传到了阿拉伯,以后又传往欧洲。直到19世
纪末20世纪初,液体燃料火箭技术才开始兴起,20世纪30年代,火箭武器开始进
入应用阶段,直到1944年,纳粹德国才首次将有控的弹道式液体火箭v-1 和v-2
应用于战争。
什么是反坦克火箭?
反坦克火箭是一种传统的反坦克兵器,二次大战中就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
现代战争中,反坦克火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英国“劳”80反坦克火箭发射器,破甲厚度650 毫米反坦克火箭一般由火
箭筒和火箭弹两部分组成。火箭筒一般既做发射管又做包装筒,为一次使用型,
有的也可多次使用。为了减轻火箭筒的重量,一般採用纤维增强塑料或玻璃钢发
射管等材料做成。火箭筒上的瞄准具一般採用由叠像式测距仪和电子提前量测定
器组成的光学瞄准具,有的还使用更为先进的瞄准具。发射筒由单兵肩扛,进行
立、跪或卧姿射击。
火箭弹一般由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尾翼等组成。目前,世界上
----------------------- 页面25-----------------------
最重的火箭弹为法国的“达德”,弹重9 公斤;包括火箭筒在内战斗全重最
重的是瑞典的wr2-550 ,15公斤;破甲能力最强的是法国的ac300 “丘辟特”
和ac-hpl,均为800 毫米;射程最远的是瑞典的m2-550“卡尔。古斯太夫”,
700 米;口径最大的是法国的ac-hpl,150 毫米;飞行速度最快的是前苏联的pfip-9,
435 米/ 秒。
反坦克火箭除使用火箭筒发射外,还可用无后坐力炮发射增程弹。发射时击
针撞击火箭弹的火帽,点燃发射药;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强大气体将火箭弹从炮
管中推出;火箭弹尾翼张开,引信解脱保险,点火具点燃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火
箭弹在巨大推力下向目标飞行,击中坦克后战斗部起爆,形成聚能金属射流,穿
透坦克装甲。
新一代使携式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有什么特点?
可携式反坦克火箭发射器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是现代步兵的主要近距反坦克武器之一。
可携式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第一代发展了25~30个型号
;到70年代末期,第二代仅发展了10个型号;80年代以来,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
有15个型号。最典型的新式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有前苏联的rpgi8 和rpg22 ,英国
的“劳”80,法国的ac300 “朱辟特”,德国的“铁拳”
3 等。其中,性能较好的是法国的ac300 “朱辟恃”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它
破甲威力大,毁伤概率高,重量也较轻。该武器有效射程330 米,发射筒径70毫
米,战斗状态筒长1.2 米,筒上装有光学瞄具和击发手柄。弹径115 毫米,长650
毫米,重3.4 公斤,破甲厚度达800 毫米,武器全重11公斤。
和前两代可携式反坦克火箭发射器相比,新一代发射器的主要特点是威力大,
破甲厚度由原来的300 ~400 毫米提高到700 ~800 毫米;机动性好,一般只有
10公斤左右,个别仅有4 公斤;适用性强,发射时採取了消除和减小火光、声响
及喷焰等措施;初速大,一般在250 ~350 米/ 秒之间,使有效射程提高60~100
%。
什么是干扰火箭弹?
干扰火箭是一种以火箭为动力、携带并投放或抛撤大量干扰物的软杀伤型武
器,它广泛装备于飞机、舰艇、坦克和地面部队。
干扰火箭的分类方法很多(指无源被动干扰式),按所装载的干扰物可分为
:箔条干扰火箭、红外干扰火箭和诱惑干扰火箭。箔条干扰火箭内装雷达反射材
料,如镀铝玻璃丝、铝箔片或镀银尼龙丝等,其长度一般为雷达波长的二分之一,
其数量可达几千万根、乃至几亿根之多,是专门对付目标雷达的一种干扰方式。
红外干扰火箭内装由铝、镁粉及发烟物质混合组成的红外曳光物,是专门对付红
外制导飞弹的一种干扰火箭。诱惑干扰火箭内装角反射器,龙伯透镜等雷达反射
组件,用以欺骗机载雷达、地面火控雷达等。
按装载对象可分为:机载型、舰载型、车载型、地面型和携带型。机载型干
扰火箭一般装在作战飞机和直升机上,用以干扰机载截击雷达、地空飞弹制导雷
达和炮瞄雷达等。舰载型干扰火箭一般装在大中型水面舰艇上,对付敌机载、舰
载雷达和反舰飞弹。车载型干扰火箭一般装在坦克或装甲车上,
----------------------- 页面26-----------------------
用以干扰反坦克飞弹。地面型干扰火箭可由地面发射,干扰敌炮位侦察雷达、
机载轰炸雷达,以及炮弹和航弹的雷达引信。携带型干扰火箭可由单兵携带,用
以干扰敌雷达。
按射程可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三种。远程干扰火箭的最大射程为9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