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革命的态度,卢德铭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他曾搞过几次“民意测验”,明确对那些立场动摇的官兵表示:不愿干的填表就走!
一位连长哭着说:“他在革命的关键时刻,都显得非常果断。长江的船上,要不是他决心掉转船头,我们这些弟兄就全部落入了张发奎设下的圈套。部队到了靖安后,如果渡过赣江去追赶主力,肯定逃不掉军阀部队的阻击。他认为不能犹豫徘徊,决心转到湘赣边区的修水。尤其是当形势越显不利时,他决心去找党中央请示。记得他当时说:‘我们不能像洞庭湖中的小船,荡荡漾漾;我们也不能像水上的浮萍一样,摇摇晃晃。可是,现在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你怎么就抛下我们走了?”
一位长期在他手下的参谋靠在一棵树杆上,在那里喃喃自语地哭诉:“在武汉时,一个新兵枪走了火,他并没有严厉批评,只是说了一句:‘你们半夜走火多不好,亏了没打着人,要是把我这个团长打死了,一定会有人说你有意暗害我呢,那时你解释也解释不清楚了,下次一定要注意。团长,你知道吗,那个叫胡德胜的新兵就是我的表弟啊,我当时对你是多么地钦佩和感激……”’
卢德铭身为将领,平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他既能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又对战士们关爱有加。战士们的脚打了泡,他叫军医及时看护。对部队抓得很严,平时很少看见他睡觉,总是在下边到处转。大家都说:‘卢总指挥是叶挺独立团出来的,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
卢德铭的牺牲,无疑对工农革命军是一个重大损失。
毛泽东更是悲痛,自出师以来,损兵折将,且失臂膀,岂能不心痛?
在秋收暴动时,卢德铭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最忠诚的搭挡,最敬重的一员大将啊!
毛泽东查明了卢德铭牺牲的原因,顿时愤怒至极。他找到苏先骏,斥责他侦察不力、指挥错误。以非常愤怒的口气,怒目而视,冲着苏先骏喊道:“还我卢德铭!……”
在异常气愤之时,毛泽东才会发出这种呼声。他从一名战士手中接过枪来,朝着天空连发三枪!
毛泽东失声痛哭,高声呼喊:“今失卢德铭,苍天无眼,老天不公啊!……”
芦溪一仗,打掉了三团,失去了总指挥,部队士气受到了极大影响,面临着溃散的危险。如果说秋收暴动发生后,头五天形势就开始下滑,到芦溪一仗算是跌到了谷底。
五、
芦溪战败后,毛泽东将剩下来的部队重新收拢,随即率领部队向莲花方向疾进。9月25日中午,工农革命军赶到了莲花县境的高滩村。
经受了大革命风暴的高滩村农民群众,起先弄不清工农革命军是什么部队,都躲到山上去了。等到弄清他们是湖南的毛泽东带来的队伍后,便奔走相告,成群结伙地跑回村子,有的拿出仅有的一些大米、红薯干,非要同志们吃不可,还有的人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铺上禾草,硬拉着官兵们到屋里去住宿……
在高滩村,毛泽东对新败的部队进行了简短的行军动员,他拄着一根拐杖,告诉大家说:“部队已经进入山区,我们暂时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我们不要怕行军的艰苦,不要怕暂时受了些损失,要看到光明,天下这么大,总有我们落脚的地方……”
部队在高滩村吃过午饭,整顿了一下行装、清点了人数,接着继续向前开进。
傍晚部队到达甘家村,毛泽东召集部分部队干部和当地的一些党员,开了一个短会。在会上,当地的党员们向毛泽东汇报了莲花县革命力量在大革命失败后,受到严重损失的情况。
第十二章 碧血罗霄(6)
毛泽东听后对他们解释说:“我们不要被反动派的屠杀吓倒。广大贫苦农民总是和共产党心连心的,这是我们干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我们就是要在湘赣边界的广大农村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这是个革命的根本问题,不能含糊。”
当地党组织负责人说:“9月18日我们组织暴动攻城失败,牺牲了12个同志,有90个同志被抓,现在还被关在县城的牢里。”
毛泽东听了这些反映,当即决定:“我们明天攻打莲花县城,营救被捕同志!”
当天晚上,毛泽东召开了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军事会议,决定了第二天的攻城部署。
9月26日清早,在甘家村南边的河滩上,工农革命军排着整齐的队伍,周围站满了上千名手拿梭镖、鸟铳的群众。
自暴动以来,这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老百姓来帮助部队打仗。当地党组织能发动起这么多人,固然是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另外也是因为工农革命军是为营救自己的亲人而打仗。
在出发前,工农革命军宣布处决六个从萍乡带来的大土豪,大家又发出一片欢呼声。在那个年代,就是以血还血。
接着,毛泽东宣布了攻打县城的决定。
河滩上立刻掌声雷动、群情激奋。军民一起,向县城进发。
莲花县城里没有国民党的正规军,只有大土豪李成萌的保安团驻守。那些守城的团丁们,一听到工农革命军攻城时吹起的嘹亮的军号声,就已经吓得手颤脚抖。一听枪声响起,便立刻四处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