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这个余酒度,在大革命时期也是有点名气的人物。尤其是在黄埔军校的师生差不多都知道此人。他是湖南平江人,由中共湘区委员会推荐上了黄埔第二期。他在那里因能说会道且有活动能力,俨然成了左派学生的代表。当时蒋介石下令组织黄埔同学会时,余洒度和蒋先云作为共产党方面的代表参加,并担任了同学会的宣传科长。北伐战争开始后,广州的右派势力猖狂地排斥共产党人,他离开黄埔军校到了叶挺部队。三个月前在组建保卫国民政府的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时,被调去担任了第一营营长。团长卢德铭返回武汉找中共中央请示,就由他担任了代理团长。
深夜,毛泽东房间里的灯光依然亮着。昏黄的小油灯,照着他有些清癯的面容, 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不时凝视着桌上的一张画满圆圈和箭头的毛边纸;时而望着窗外的夜空沉思……
直到天亮了,那盏灯才媳灭。
潘心源也通宵未睡。他离开张家湾,连夜直奔修水县警卫团驻地而去。
临行前毛委员的话,语重心长:“心源同志,我们对国民政府警卫团目前的情况不十分清楚,从组织关系上讲,不属湖南省委领导,只有你同他们联络过,一方面我立即向中央报告,一方面你去联络他们。这可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需要这支力量啊!”
潘心源郑重地点点头。他深知毛委员话语的份量,也深知自己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平江农军现在正与浏阳农军合为一处,潘心源对其情况非常清楚。在1926年北伐军占领平江后,共产党接收当地民团武装,组建起一支团队,由共产党员余贲民任队长。以后这支队伍收缴了一些外来散兵的枪枝,不断补充了党组织和各乡农会输送来的人员,队伍现在扩大到500多人。
浏阳农军是在县委书记潘心源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今年春天,浏阳农运蓬勃发展,潘心源领导农民群众夺取了地主豪绅的部分枪枝,加上大量梭镖,建立了县里的农民自卫军。“四·一二”政变后,他决定把全县各区的农民武装集中起来,进行军事训练,组成了一支拥有600多人的浏阳农民义勇队。5月下旬长沙“马日事变”后,潘心源领导浏阳农民义勇队参加了进攻长沙的战斗,因这支队伍从未经战阵考验且缺乏枪枝,交火后就败退回浏阳。7月中旬,中央指示平江、浏阳农军合编为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独立团。这两支农军在平江长寿街会合后,开往江西南昌。8月5日到达余家埠,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前面又有张发奎军队阻挡,无法通过。于是平江农军开往修水,浏阳农军开往铜鼓。
由于这几支队伍都是赶去参加南昌暴动,此时都避驻在湘赣边境的山区,相距不远,于是,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农军和浏阳农军,三支武装互相沟通了联繫。8月下旬,三支武装的负责人已在修水的山口镇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将三支武装力量合组成一个师。考虑到余洒度的名气,加上他带的这支队伍是正规军,力量最强,便由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
以警卫团为一团,团长是钟文璋,浏阳农军为三团,团长是苏先骏,平江农军人数较少,分别补进这两个团;另外,苏先骏提出,他正在准备收编当地一个叫邱国轩的黔军军官的土匪武装,作为第二团。
……
就在第二天下午,潘心源就赶回了安源,对毛泽东汇报说:“毛委员,余洒度说,警卫团愿意参加这次秋收暴动!”接着,还将几支武装的具体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四、
毛泽东听到这些情况介绍后,马上与参加张家湾会议的人一起研究起义军的编组。考虑到既然那里已经组成了现成的一个师,就以这个师为基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还用余洒度不变,一、三团也不变,只是把安源这边的工人武装加进去作为第二团。
第六章 张家坊脱险(5)
毛泽东说:“至于那支土匪武装,实质情况并不明了,还不能把它作为暴动的力量。”
安源的革命武装,基本由安源矿警队、工人纠察队和萍乡、醴陵、衡山、安福和莲花等地的农民组成。
安源矿警队,原来是资本家用来镇压工人而成立的反动武装,毛泽东到安源发动工人运动,在安源建立了党、团组织后,安源党组织派了杨士杰等一批工人党团员打入矿警队,经过多年秘密工作已经掌握了这支武装。另外,安源路矿俱乐部成立后,安源的工人武装会同醴陵农军曾在易家湾和叛军激战。后来撤回安源,同他们一起退入矿区的还有萍乡、醴陵、衡山等地的党的负责同志。安福、莲花的农军会合于宁冈的农军攻打永新城失利,剩下的一百余人骨干也撤到了安源休整。
这样看来,安源集中的这些武装,大约有一千七百人左右,正好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团。团长由原来安福县农民自卫军的总指挥王新亚担任。
经过认真而周密的筹划,毛泽东最后确定了起义军的这种编制。随后,他又一次召集大家,代表前委具体部署了行动方案,他有条不紊地说:
“这次秋收暴动的行动计划:参加秋暴的全部武装力量,共计五千余人,准备兵分三路会攻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