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武定侯见宫里的黄公公被打发走了,便心安理得地饮着茶,翻开那本手抄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认真地看起来。
不知过了好一会儿,门外突然传来吵闹声,修髯子赶紧去查看,只见一群人顺着抄手游廊走了过来,奇怪的是,竟然没人阻拦。修髯子正纳闷呢,一个下人跑过来激动地说:“当今皇上驾到了啊。”
修髯子一听,着实吃了一惊,赶紧往后跑,把这一惊人的消息立即禀报了主子。
武定侯一听说皇上来了,他也慌了神,一会儿跟黄公公说自己不在府上,现在要是让皇上看到了,怎么自圆其说啊!这不是犯的欺君之罪吗?他已经听到了外面的脚步声,估计皇上快到书房了,一时不知所措了。
修髯子示意他躲藏到书桌下,书桌上垫着一块大绸布,刚好可以将他遮挡住。
嘉靖皇帝来到武定侯府,并没有要人通报武定侯,而是直接往里走,武定侯府里的守卫们正要阻拦,太监周正细声喊道:“皇上驾到——。”
那些人一听说皇上到了,也不敢阻拦了,赶紧趴在了地上,连连磕头喊:“皇上万岁,万万岁!”
嘉靖皇帝出其不意,是想让武定侯躲避不及。嘉靖皇帝一行人直往前走,来到了书房,修髯子已经趴在了地上,将头埋得低低的。
嘉靖皇帝看了看屋内,没有看到武定侯,可看到那个茶杯还在冒热气。嘉靖皇帝知道武定侯刚才还饮过茶,他一定没有走远,就笑了笑,走到书桌前,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翻开了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低头看了一会儿,皱起了眉头,因为他看到了开头那句:“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武定侯就躲在嘉靖皇帝的脚下,将桌布掀起一角就能看到嘉靖皇帝的腿和脚。
嘉靖皇帝读过陈寿的《三国志》,对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还在安陆时就听说过,此书为野史,文人雅士瞧不起,认为上不了大雅之堂。历代帝王也不喜欢,读那“合久必分”之句,那就像咽下一只苍蝇。可嘉靖皇帝立在案前看了两页,竟然有些爱不释手了。自己刚平定了妖人造反,却看到此书上剿黄巾起义,好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郭爱卿,快出来吧,朕知你在此屋里哩。”嘉靖皇帝突然大声一喊,将躲在桌子的武定侯吓得不轻。
听到嘉靖皇帝的话,不能再如此躲避了,武定侯只好掀起桌布爬了出来。
太监周正对武定侯很熟的,他看到灰头土脸的武定侯,捂着嘴直笑,可强忍着笑,一本正经地说:“武定侯爷,你就是这样迎驾的吗?”
嘉靖皇帝笑着说:“郭爱卿,你想避朕,也该把这刚饮的热茶也藏起来啊!”
武定侯见露了馅,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皇上恕罪,臣……。”
嘉靖皇帝没等武定侯说完,就翻了翻《三国志通俗演义》说:“你为何躲在书房里看此书,而对朕避而不见呢?”
武定侯不知如何回答好,又吱唔起来。
嘉靖皇帝见武定侯吞吞吐吐的,自己回答说:“朕知郭爱卿之难处,现正议大礼,首辅等人人多势众,朕只是孤家寡人,就目前而言,郭爱卿还是不要公开见朕为妙,以免像礼部左侍郎王瓒那样受到首辅等众臣的排挤。正因为如此,今朕至贵府,也是微服啊!只要郭爱卿不随波逐流反对朕,朕就心满意足啊!”
武定侯赶紧说:“谢皇上替臣想得如此周到!禀皇上,臣是支持皇上的啊,岂能随声附和首辅等人反对皇上呢!”
嘉靖皇帝一听,打心眼里高兴,觉得应该点到为止,不再提此事了,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他看了看这满是圣经贤传的书房,又翻了翻那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套近乎地说:“郭爱卿,听说汝刊刻出版过《白氏文集》和《元次山集》,是不是还想刊刻此书啊?”
武定侯赶紧说:“禀皇上,臣有此想法,只是,只是……。”
嘉靖皇帝又看了看《三国志通俗演义》,想了想说:“还有何顾虑啊?朕……。”犹豫了一下,又说,“朕大力支持郭爱卿刊刻出版此书!”
武定侯一听,喜出望外,连忙跪下说:“谢皇上!有皇上这句话,臣将倾全力刊刻此书,不枉皇上之一片爱心!”
那修髯子一直担心武定侯下不了决心,听到嘉靖皇帝说支持后,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嘉靖皇帝一行从武定侯府出来,黄锦不解地问:“皇上,奴才不明白,据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为野史,难登大雅之堂呢,您为何还要支持武定侯刊刻此书呢!”
嘉靖皇帝笑笑说:“朕顾不得那么多了,朕现在争大礼势单力薄,正需要积蓄力量,朕支持武定侯刊刻《三国志通俗演义》,朕就不信那武定侯不知恩图报反过来支持朕……。”
黄锦想了想说:“哦,奴才明白了。”
太监周正也明白过来,拍马屁地说:“皇上圣明!”
黄锦又说:“皇上真英明,那武定侯果然就在府上。”
正文 73.劝说张璁
更新时间:2010-7-31 8:47:50 本章字数: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