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总司令!”人们边走边掉泪:“你不是给猪油蒙了心窍,就是同姓蒋的勾搭上了!”
“慢慢走,”冯玉祥悲怆地留住他们:“好兄弟听我说……”但除了汪精卫他们,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话了。郑州会议结果,通过了不利武汉的决议:一、唐生智部全部由河南回归武汉,事实上是镇压工农革命运动;二、河南的军事全部由西北军担任。蒋介石的高兴是无法形容,函电致意一番之外,顺便取消了“严防右倾分子”、“打倒西山会议派”、“打倒国家主义派”的口号。他极力想达到“统一”局面,不管彼此之间矛盾有多深,意见有多少不同,“我有武力!”然而武汉方面并没有气馁。六月十四日唐生智回到武汉,武汉群众三十万人集会示成,以反对他的镇压工农运动。因此武汉如何加一把劲使之垮台,蒋介五倒有点焦急起来,他假装不安派人去找冯玉祥,首先向他调解宁汉关系的努力而致意,然后请教他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个局面得到安宁。
跌进圈套的冯玉祥还以为蒋介石真是一片好心,派出李鸣钟到南京与蒋接洽。言谈间蒋知道武汉政府为了拉拢冯玉祥,任命冯为河南省主席、与豫甘陕三省政治委员会主席。李鸣钟告诉他:“冯先生披肝沥胆愿为革命做点成绩,他希望你同武汉之间不要分裂,大家有话好说。”蒋介石一方面敷衍他,一方面召集亲信举行会议,认为对付冯玉祥,蒋介石本人非亲自出马不可了。于是六月十六那天蒋同李自宁抵达徐州,与李宗仁、白崇禧开徐州会议。要李鸣钟请冯玉祥从开封到徐州来,商谈大计。蒋介石免不了恭恭敬敬写了封亲笔信要李带给冯玉祥,函中措辞,备极仰慕之忱。六月十九,蒋介石专车开到距离徐州二十里地的黄口车站迎接冯玉祥,然后把他接到头等车厢同赴徐州,包下花园饭店,蒋介石用最大的礼节款待这位初次见面的西北军领袖。冯玉祥原本怀着满肚子疑虑去的,但见他客客气气,明知这不过是外表,也对他不无好感。休息时间中他的部下问他对蒋印象如何,冯玉祥说:“我第一次同他碰头,以为他穿的很挺,不料他穿了套黄军服,戴一顶大沿军帽,约莫四十岁年纪。五尺多高,身材瘦削,两个眼睛凹了进去,说起话来先笑笑,接着就是哼哼哼,我看这个人存不了好心眼儿,但也没什么大了不起,不过要小心才是。”
胡仅民、李烈钧、吴稚晖、李石曾等也纷纷赶到,蒋介石大摆筵席,为古老宁静的徐州城平添了一番热闹,当夜便举行了一个会议,蒋介石无论如何要冯玉祥先讲话,两人推辞一番,还是冯玉祥心直口快,抹了抹嘴,站了起来,只见他双手稳重地支撑着大圆桌面,爽朗地开了口:“今天我们在这里商量继续北伐,”冯玉样瞅一眼蒋介石:“枪口向军阀,自己不打自己人,咱们干一杯!”接着冯玉祥恭维几句第一集团军北伐劳苦,继续说道:“如果我们自己打起来,无以对中山先生,无以对中国同胞,枪口向军阀那是最好!各位都知道,张作霖和吴佩孚他们在说:南方赤化的头子是蒋介石,北方的赤化头子是冯玉祥。那么,今天南赤北赤在这里集合了,我们那里赤呢?我们是真真实实地赤心赤面要流赤血,保护中华民族的赤子,决不象张吴两个样子,他们只要杀谁就给谁一顶赤帽子戴,各位想想,那成了什么样子?”
冯玉祥讲完后蒋介石咧着嘴“哼哼哼”似笑非笑,不肯讲话,冷场了两三分钟,吴稚晖估计蒋介石没有准备好演讲稿子,便立起来说道:“今天南北两位集团军总司令在这里见面,真是紫气东来,大家也应该休息了,反正这个会要开三天,有话明天再说罢。”
以冯、蒋、季、白为主,三天后这个会产生了三个决议:宁汉合作、北伐、以后必要时国共分家。冯玉祥只看到了北伐的重要性,忽略了“宁汉合作”的真实内情,从而低估了国共分裂的意义。他只要求蒋草拟继续北伐的通电,让蒋介石签字,然后自己也签上姓名。会期完毕后蒋回南京,冯回开封。但蒋已“先入为主’,使冯获得这么一个印象:武汉对他毫不重视,北伐的阻碍乃是武汉。于是扣车调兵,积极告袱,想用武力迫使武汉”投入北伐“。
蒋介石着急地打军阀,希望迅速统一中国,取得美国方面的信赖,不再踟蹰不前,讨价还价。不料他的军队自从取消了党代表制度以后,已经谈不上什么军风纪与战斗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的部队在徐州被孙传芳一打就垮,蒋一直住南边退却,过了蚌埠眼看要退到长江。蒋介石又气又急,恼羞成怒,立刻下个命令,军长王天培给枪毙了。这件事使蒋的将领人人自危,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第七军军长李宗仁,总司令部参谋长白崇禧私下开会,都为王天培叫屈。”天培之死,老蒋既没有宣布罪状,也没有军事会审裁判,这种倒楣事情轮到我们头上,那怎么办?“李宗仁大发牢骚:”再说王天培从贵州出来,连年在前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子杀一个人太使人寒心!“
”老蒋的脾气是这样,“何应钦愤愤不平:”他怎样爬起来瞒不过我,而且王天培是由他指挥行事的,这种人难以共事,我看干脆同他闹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