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母亲之死,蒋介石的情绪很难表达。与其说他同她是母子关系,毋宁说他同她是下属与上司间的”提拔“关系。如果王妈当年不逃荒,逃荒并不逃到开封,逃到开封以后也不就雇于蒋家,就雇于蒋家后也没答应改嫁,那末,蒋介石的历史该重写了。他可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庄稼汉,虽然庄稼汉并非见不得人的行业,但蒋介石显然愿意做官,而且是大官。于是在他眼中的母亲,变成了一个”提拔“他的恩人、上司,而他是一个下属。
之后建”蒋母墓“,把”蒋母“的史迹大事渲染,处处证明了这个下属对上司的报恩之情,而非母子之情。如果有母子的感情在内,蒋介石不至于忘记了他的父亲,即使”肃庵公“并非亲父,结果把”蒋母墓“孤零零地表扬出来,如果说他是那个时代的”孝子“,也有疑问。
破产以后的蒋介石,又遭遇到毋亲病逝,这个打击很大。债款未清,大难未已,他写信给几个朋友求助,不是说”慈亲己逝,万念俱灰,“就是说”庐墓终身“,一辈子不愿回到上海滩了,这个冒险家挨了重重的一棍,失去了信心。
但办完丧事,又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有了陈洁如,他不但抛弃了姚冶诚,毛福梅更成为”黄脸婆“,蒋介石是听到她的声音都讨厌的了。十五岁那年和她结婚,以后很快离乡,没什么爱情也没什么矛盾。二十五岁那年和陈其美过着更加荒唐的生活,娶姚氏为妾,一晃又是十年,如今已是三十五岁,毛、姚两个都成为累赘,他得摆脱。”赌场失意,官场得意“,他得投入。这个在”冒险家乐园“中打滚的蒋介石,感到张静江寄予他的希望,正是另外一种”交易“,决心了却家务,投向广州去也。
他用这种语气,给毛氏胞兄毛懋卿写了封信,要求他对他提出离婚的谅解,有道:”……十年来,闻步声,见人影,即成刺激。顿生怨痛者,亦勉强从事,尚未有何等决心必欲失妻分离也。不幸时至今日,家庭不成为家庭,夫固不能认妻,妻亦不得认夫,甚至吾与吾慈母火水难灭之至情,亦生牵累,是则夫不夫,妻不妻,而再加以不认子,则何有人生之乐趣也。吾今日所下离婚决心,乃经十年之痛苦,受十年之刺激以成者,非发自今日临时之气愤,亦非出自轻浮的武断,须知我出此育,致此函,乃以至沉痛极悲哀的心情,作最不忍心之言也。高明如兄,该能为我代谋幸福,免我终身之苦痛……“分明自己弃掉糟糠之妻,还要装腔作势。
只有十三岁的蒋经国,尽管遵照乃父之命,满脑子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再加上《曾文正公家书》,但时”孝“字无法两全,他为生母的受苦受难落泪,蒋介石瞧在眼里,记在心里,忽地想到:这两个孩子同样需要处理,自己这次投孙是假,投机是真,飞黄腾达固所愿也,万一丧命又该如何?不能让陈洁如带着两人改嫁换姓,于是给两人分了家产,假惺惺留下一信道:
”余葬母既毕,为人子者一生大事已尽,此后乃可一心致力革命,更无其它之挂系,余今与尔等生母之离毕,余以后之成败生死,家庭自不致因我再有波累。余十八岁立志革命以来,本已早置生死荣辱于度外,惟每念老母在堂,总不便料余不肖之罪戾,牵连家中老少,故每于临难决死之前,必托友好代致留母遗禀,以冀余死后,聊解亲心于万一。今后可无此念,而望尔兄弟二人,亲亲和爱,承志继先,以报尔母抚育之深恩,亦即望以代余慰借慈亲在天之灵也。余此去何日与尔等重叙夭伦,实不可知。余所望子子女者,如此而已。特此条示,经、纬两兄,谨志毋忘,并留为永久纪念,父助。“
列位看官,在那个年代,碰到一个白相人(流氓)已是倒楣,这两个小的有了个”白相人爸爸“,而且满口仁义道德,更没什么可以说的了。但内心悲愤,特别是蒋经国,这在以二后再表。
”你回来!“虞洽卿在上海写信催他:”别忘记你太太在我家里住,别忘记孙中由在广东得势,别忘记你口袋里还有张静江阵介绍信。……“
”去试试罢,“蒋介石自己考虑着:”了不起又是碰钉子,了不起同现在一个样,有什么关系?“于是这个宣称”庐墓终身“的孝子,又风尘僕僕于轮船中了。虞洽卿见他回到上海,不禁大喜,重重地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阿伟,附耳过来!“一阵嘀咕之后,只见蒋介石笑出声来。那时光蒋介石的债主们听说他回乡奔丧,正发愁欠款是否有着落,又听说他回上海来了,彼此不免商量一番,如何在清红帮里讲好关系,别让”包讨帐“的流氓们,不但讨不了帐,反而替蒋介石做了保镳。
正在那个时候,债主们却接到了蒋介石的请柬,地点借在虞洽卿家里。
”有办法了。“债主们互相道贺:”这笔钱可以收回来了,蒋介石再没有钱,阿德哥不能看着他丢脸,这笔钱大概是阿德哥借给他的,要不,怎么还请我们上他家喝酒?“
”是啊,上海滩上,谁不知道阿德哥那几下子?“
可是,事实却把债主们的希望击得粉碎,他们在虞家宽敞的大厅中,看到了一桌丰富的酒席,看到了笑眯眯的虞洽卿,看到了恶狠狠的黄金荣,看到了青衫白鞋戴重孝的蒋介石。酒过三巡,只见蒋介石声音颤抖,端着个酒杯站起来向大家点点头:”各位,兄弟今天把你们请来,心里说不出的光荣与难过。光荣呢?你们都赏光了,你们是我的债主,不因为欠债未清瞧不起我,你们都来了,使我很光荣,请干一杯!“蒋介石一饮而尽,把杯子重重地往桌上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