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死的有:西汉的平帝刘衎(被王莽毒死);东汉质帝刘缵(被梁冀毒死);西晋的惠帝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晋怀帝司马炽(被刘聪毒死);北魏的献文帝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死)、元修(被宇文泰毒死);东魏的元善见(被高洋毒死);西魏的废帝元钦(被宇文泰毒死);北周的宇文毓(被宇文护毒死),唐哀帝(被朱全忠毒死);元明宗(被文宗毒死)。
直接因纵慾过度而死的有:汉成帝(宠幸赵飞燕和她的妹妹赵合德,荒淫过度而死);北齐的高洋(因酒色过度,不能进食而亡)。间接因纵慾而死的就无法统计了。
因服丹药中毒而死的有:东晋哀帝司马丕;唐太宗李世民,唐宪宗李纯(或说被宦官杀死),唐穆宗李恒,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明世宗朱厚熜。死得不明不白的有明惠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钰,明光宗朱常洛;清雍正。
而从人的角度来看这些皇帝们,可知这些皇帝的性情、脾气、性格、才华、手腕也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有明君、暴君、昏君、庸君……,他们的兴趣、爱好更是五花八门、光怪陆离,有喜欢做和尚的皇帝,有喜欢当木匠的皇帝,有喜欢吟诗做赋的皇帝,有喜欢书法绘画的皇帝,有喜欢微服私访的皇帝,当然也有以杀人、折磨人为乐的皇帝……相信他们之中许多人如果不是皇帝的话,可能会是一个很不错的艺术家、文学家,可惜“皇帝”这个名号“毁”了或“误”了他们的一世英名。
他们之中有可恨、可耻之人,也有可爱、可怜之人。
第一部分:千古一帝秦始皇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1)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相传他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12姓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苗、戎、狄、毛等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代表,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创造,他带领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因而被奉为人文始祖。
在中国的历史纪年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只能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而夏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因无地下文物考古资料,所以只能凭藉传说。在这些传说中,尤以黄帝的传说最多,也最引人关注。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记录和加工,散见于先秦的一些文献中。直到西汉司马迁写那部伟大着作——《史记》的时候,才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使今天的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我们祖先的事迹。
据史学家研究,在中国古史五帝传说的记载中,五帝时代可分为两大阶段,五帝前期以黄帝为代表,其主要活动地域多在北方。黄帝时代是“龙战于野”的时代,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在今河北省北部桑干河流域,黄帝族“迁徙往来无常处”,黄帝率兵与炎帝作战的“熊、罴、貔、貅、(豸旁加区)、虎”,一般认为是黄帝部族内以野兽为图腾的诸部落的名称,故有黄帝“号曰有熊氏”、“黄帝为有熊”(《史记·五帝本纪》)等记载。这些记载,都颇具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色彩。
然而,这些传说多年来一直缺乏考古实证。近年来,随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考古的不断深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20余件形似熊龙的玉玦,这种玉雕熊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多的种类之一,也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四大主要类型(即马蹄形玉箍、勾云形玉佩、方圆形玉璧及以玉雕龙为主的动物形玉)中最具形象的一种。
这类玉雕熊龙除在辽宁省牛河梁及附近建平县出土较多以外,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和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巴林右旗、巴林左旗以及河北省的围场县都有出土,其分布面覆盖了红山文化分布区的大部分。可见,玉雕熊龙在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地位非同寻常。
据考古专家研究,红山文化及其所在的辽西地区,是中国东北文化区的一部分,又是东北文化区与中原文化区交汇的前沿地带。东北文化区的经济生活是以渔猎为主,熊崇拜本是渔猎民族所特有的习俗。红山文化以熊为主要崇拜对象,正反映了东北渔猎文化的地域特性。而这种熊崇拜恰好与古史记载中“黄帝为有熊”的传说相吻合。
红山文化玉雕熊龙的确认和以熊龙为动物神主神学说的提出,为古史中有关黄帝传说的记载和考证提供了一个重要实证。神奇的玉雕熊龙,也许是解开长期以来扑朔迷离的黄帝乃至五帝传说的一把钥匙。因此,根据这些年的考古发现,人们相信黄帝可能实有其人,是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中原地区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他通过战争,使中原各部落实现了联合,并做了许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古书里是这样解释的:《淮南子》一书中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这就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的,故名“黄帝”。还有一种说法,黄帝,古书也写作“皇帝”,它的意思是“黄天上帝”,“皇”是“帝”的形容词,形容“帝”的光辉伟大。黄帝本来是“皇天上帝”的意思。有些古书把“黄帝”这两个字径写作“皇帝”,表明了黄帝的神格。古时候的国君都不称帝,从周代开始称“王”,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觉得称“王”不过瘾,才开始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