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 次 失 宠
曹操文才武略,才思也是独步当世。有一天,曹操十分高兴,吩咐设宴铜雀台,大会文武百官。兴致渐浓,曹操遂命诸子写《铜雀台赋》。曹丕、曹彰等握笔在手,谋篇布局,搜肠刮肚,久久不能成篇,而曹植天生不世才具,从容自如,谈笑间笔下生花,一挥而就。曹操击节称赞。曹丕也非等闲之笔,但较之天才曹植便黯然失色。曹丕便越发忌恨曹植。
曹植的旷世之才令曹操惊服,在立继承人上曹操颇费踌躇。身为兄长的曹丕才华不及其弟,立嗣上处处被动,形势十分不妙。曹操赏识曹植。曹操最信任的相府主簿杨修,相府举足轻重的主事丁仪、丁廪、贾逵等也赏识曹植、亲附曹植。曹操就有意立曹植为接班人。
曹植封为平原侯时,兄长曹丕只是武官中郎将,食禄才二千石。曹丕忧心忡忡,十分苦闷地向爱妻甄氏诉说。可是,甄氏不仅不体谅夫君的苦闷,参与谋划,反而处处护着曹植,替曹植说话。甄氏十分爱慕曹植的才华,钦佩曹植文人气质和高贵风骨,相比之下,曹丕简直如土鸡瓦狗。妻子不为丈夫说话,反而护着别人,作丈夫的自然不能容忍。曹丕大怒,便将一腔怒恨向甄氏发泄,从此夫妻冷漠,如同路人。
曹丕得不到甄氏的关切和疼爱,便转而向姬妾郭氏诉苦。郭氏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又工于心计,处处为曹丕着想,善为谋划,曹丕由衷感激,并倾心宠爱。郭氏想出了一个又一个倒曹植的好主意,并召来智谋出众的谋士、任职朝歌令的吴质。曹丕如虎添翼,曹植的败局在他们的精心谋划下已定。
立嗣的较量中,才子曹植及其同党遭到惨败,曹丕及郭氏、谋士吴质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曹丕赢得了继承江山社稷的世子地位,也获得了智谋过人的爱姬郭氏,但曹丕却失去了甄氏。甄氏认为身为兄长的曹丕才华不如亲弟,不必那么心胸狭窄,容不得人,更不应该心存不轨,和亲弟过不去。曹丕击败了曹植,甄氏认为曹丕的为人可耻,甄氏越发蔑视曹丕。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统率大军南下攻吴,准备一举灭亡孙权,统一天下。曹操宠爱的卞夫人随行。曹丕和甄洛以及甄洛生的一儿一女也随驾南征。出征时,甄洛染病,不能随同前行,只好独自留在邺城。到第二年九月,即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大军班师回朝。甄洛得讯以后出城迎接。卞夫人见到甄洛,简直不敢相信:甄洛白皙细嫩,容光焕发,更加楚楚动人。这是只有在女人陶醉于爱河之中才会出现的情形。这哪里像有了一儿一女的女人?更不像别离了丈夫、儿女长达数月之后应有的状态!
一、曹魏风流(7)
看着判若两人的甄洛,爱着甄洛的卞夫人关切地说:“你和儿女分开这么长时间了,难道你不思念他们?你的脸色这么好,有什么事?”甄洛兴高采烈地说:“孩子跟随着奶奶,我有什么担心的,只是奶奶辛苦了。”卞夫人知道,甄洛心里有了美好的事,一定甜蜜蜜的。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在这段日子,曹植和甄洛这两个相互倾慕的男女无视相差十岁的差异,倾心相爱,忘情地投身爱河之中,爱得死去活来。甄洛为赢得了才子曹植的爱情而再次复活,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世子曹丕嗣立;十月,曹丕迫汉献帝禅位,废汉自立,国号魏,为魏文帝,追封曹操为魏武帝,定都洛阳。曹丕依旧爱恋着甄洛,觉得甄洛气质高贵,可以母仪天下,想册封甄洛为皇后。甄洛生长子曹叡,以甄洛为皇后应是理所应当,非她莫属。可是,甄洛蔑视曹丕,不愿意和曹丕有过多的瓜葛,甄洛坚决拒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曹丕对甄洛不能为自己解难分忧,出谋划策,本来就耿耿于怀,十分恼火,想到甄洛是原配,又生下了儿子,本是原谅了她,册她为皇后,没想到她还不买帐。
甄洛拒绝做皇后。郭氏一心想做皇后。如何除掉甄洛,坐上皇后的宝座,这一直是郭氏的心事。郭氏帮曹丕坐上了皇帝大位,曹丕很宠爱郭氏。郭氏善于察言观色,投曹丕所好。甄洛拒绝做皇后,惹怒了曹丕,郭氏觉得机会来了。郭氏巧妙地告诉曹丕说,甄洛所生的曹叡是八个月降生的,可能不是曹丕的骨血。这一招十分致命,如果曹叡不是曹丕的儿子,那甄洛是没什么令曹丕留恋的。
曹丕听了郭氏这一说,心中大为震惊,并越想越是这么回事。狐疑满腹的曹丕对这件事久久不能释怀,越想越不是滋味。第二年六月份,曹丕统兵南征孙权,路过邺城,逗留几日。见到甄洛以后,曹丕终于忍不住查问起曹叡的身世。甄洛怒不可遏,两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身 死 之 谜
甄洛在苦闷的心境中度着时日。过不多久,甄洛突然死去。关于甄洛去世,一直是个历史之谜。甄洛的死因史书上就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一是以《魏书》为代表,一是以《魏志》为代表。
《魏书》记载,曹丕册封甄洛为皇后,玺书三次送到,甄洛都恳辞拒绝;当时正值盛暑,曹丕想到秋天凉爽以后,再册封甄洛;时隔不久,甄洛突然染病,旋即在邺城去世。这是甄洛病死的说法。
《魏志》记述说,甄洛失意于曹丕,心中怨恨,时有怨言;曹丕得报以后,勃然大怒;到第二年六月,曹丕遣使臣宣旨,将甄洛赐死。这是赐死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