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什么样的实际经历,分析家和军事部门已认定城市防御较农村防御更有利。他们预见的兵力对比也许与苏联预见的不尽相同,但他们所想像的幅度大小是一样的。由此断定,城市战斗的首要法则依然是孙子所说的:“吾将趋其后”。
这种看法好象是建立在对密集的高大建筑物群的印象的基础上的,这些建筑物提供防御性掩蔽物,被毁后成了坦克陷阱。这也许仍然适用于对以老式样建设或重建的城市中心的特徵描述。然而,意味深长的是,当巴陇奥斯曼希望使巴黎中心为工人阶级所较难以防御的城市时,他採用了类似二十世纪都市郊区所採用的设计标准。巴陇奥斯曼将宽阔的大街设计到城市的中心,使城市採光好,空气新鲜,并使步兵能够开进去。为降低传统的街垒的防御潜力。他加宽了道路和加大了建筑物间的空间。尽管较古老城市地形和新都市郊区之间存在根本差别,但北约军事部门看来是确使克劳塞维茨的第四条战略原则,即战区对防御的支持越来越大。他们充满自信,认为从1945年以来,欧洲建筑物稠密地区急剧扩大,势将减缓华约军队任何侵略性强攻的推进速度。北约的美国部队当前的军事原则反映在美国陆军学校的《城市战斗报告》中:“西欧城市地区的范围急剧扩大,给美国陆军在这一地区的防御提出了独特的形势。鲁尔谷地、汉堡地区城市蔓延,同陶鲁斯山脉的天然防御阵地连接起来,加上法兰克福区,为防御一方提供了大规模的建筑物稠密地区(障碍物),侵略者必须穿过它才能继续向前推进”。
自1945年以来居民区和商业用地的扩展,主要是在人口密度低的郊区,它是以使用需要密集优质道路网的汽车为中心而规划的。这种道路网被有限的通路和分散的公路连接在一起。住宅区是分散的或成小片分布,其周围空间很大。它们大部分是一、二层的建筑结构,墙体较厚。这里有大量的开阔地面,标志着这一人工地形是世界上的战略要地,特别是西北欧更是如此。有人会提出,在战术上讲,这种郊区地形易攻难守。假如情况如此,其战略含义便是,都市郊区的长而宽的地带将构成最佳的推进路线,譬如苏联对西欧的进攻。这将使北约的这种希望破灭,即城市化的地形会有效地阻止华约军队的行动,以便在苏方攻抵大西洋前能考虑通过谈判达成停火。为了试验那种设想,需要证明郊区的潜在被突防能力。
对城市地形的评价
我们必须从军事的目的出发,对城市的天然的和人工的地形作一分析,以帮助指挥员定下战术决心,利用地形,使之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人。对进攻者来说,归根到底,进攻路线的选择,有待于对各种供选择方案中的地形的可突破性作出估价。而可突防性则是根据权衡地形所能提供的机动性和掩蔽之后而得出的。突防速度则受制于地形为机动性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这种有利条件是对入侵者而言的。其它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某一具体地形所能提供的掩蔽物或碎石堆的量。而这些则为防御提供了有利条件。显然,掩蔽物能够使机动性化为乌有,反之亦然。隐蔽,即以防被观察到或被仪器探测到,防御和进攻均可採用。然而,不可见性给进攻带来的突然性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保守地说,我们可将其看作是一个中性因素,既可为进攻者服务,也可被防御者所利用。
让我们先探讨一下攻防相抵的机动性。显然,以武力夺取地方的难易,不仅仅是一个从攻击出发点到目标的路线是否畅通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这些路线的运输承受能力问题,它也取决于如果在某一进攻路线上遭到敌人顽强抵抗时可否很容易地採取其它路线。对同一敌军来说,这显然是一个简单的交通网密度的机能问题。道路网越密就越方便,因此就越容易绕过对方抵抗,或越容易进行翼侧包围。举最简单的方格网为例,假如在此网格中的某一路线上遭到敌人顽强抵抗,但能将其包围,那么,穿过这一既定区域所需多花的时间,等于某一环节的长度。道路的格子越细和网络越密,距离显然将越短。那么,根据这种观点,假如速度是核心问题,哪儿通往市中心的道路越密,进攻者就可能将接近路选在哪儿。机动性与至市中心的距离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见下图所示。
可以设想,坦克在前引导的突击(苏军拥有偌多的坦克、装甲车,预期它会这样做的)将尽可能地沿道路前进,越野速度较之硬面公路上可达到的速度,还不到一半,在潮湿的气候下甚至更慢。在这种情况下,从防御的观点看,同样兵力在道路网稀疏的农村环境下较之在道路网密集的城市地形条件下,能防御更大的正面,这一点好象是很清楚的。
从防御者的角度看,城市地形显然可提供更多的掩蔽物和封锁前进路线的材料。市中心的大量材料可用以构筑巨大障碍物,而各种建筑物则可用设置高处观察点和火力点。十九世纪末,大半是环绕城市中心的一排排房子,为设置街垒和设伏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然而,分散的郊区住宅建筑极易被包围,而且也不能为防御一方提供足够的瓦砾或有利条件,以对进攻军队构成重大的障碍。德国标准住宅的地下室的确给防御者提供了掩蔽处和隐蔽处,但是,有炮尾焰的武器不能在这些地下室内进行射击。尽管美国军队坚持认为郊区具有防御价值,但他们显然贊同郊区所能提供的掩蔽物和障碍物是有限的。这一点从他们给其陆军战斗部队和参谋人员进行的战术训练中看得很清楚,如参谋学院1978年教范《(欧洲条件下)前沿部署作战课程和积极防御中的城市地形上的军事行动》就证实了这一点。该教范说分散的住宅建筑顺街道有250码的射击距离和125码的交叉火力射击距离。这显然是限制了防御者从推测到进攻的军队到对其作出反应的时间。通常,在这种地形上的道路宽度为15码,但由于大住宅建筑一般收进,住宅间的间隔通常为30码.这似乎有利于装甲部队行动。北约的许多武器是为在开阔地上使用而设计的,射程一英里左右,因而不适宜在射击距离只有一百码的城市战斗条件下使用。“陶”式反坦克飞弹在封闭式的空间里发射,其弹尾焰必然会伤害或致死操作手,并且在通常的城市交战距离之内有线制导飞弹打不中目标。在这些环境中,被淘汰的3.5火箭发射器,即火箭筒更有效。“陶”式飞弹的近程替代物是可自由使用的“劳”式反坦克火箭筒,但它只有击中履带方能使坦克丧失战斗力,并且在使用这种武器时,它的反弹会伤害操作手,或者打不中要害,从而使装备有火箭的操作手发挥不了作用。